经济内循环是什么?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星相大白 发表

我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来分析 “经济内循环” 是什么,为什么要搞 “经济内循环”,以及“经济内循环” 带来的一些好处。

[未来有可能转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1793644/answer/1363212230)

今天这篇文章则主要来重点分析 “经济内循环为主” 这个新发展格局想要实现,可能需要解决的一些难题。

(1)扩大内需是经济内循环的关键

上一篇文章里,我已经跟大家详细分析过,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扩大内需,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解决沿海和内陆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是要实现内循环的关键。

严格来说,实际上经济内循环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解决沿海和内陆发展不平衡问题,那么自然而然也就会实现经济内循环。

因为当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 14 亿人口的国家,将拥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到时候就不是我们要不要经济内循环的问题,而是会自然而然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这样一个国内国外双循环促进发展的格局。

但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让经济内循环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而是要在今年专门把这个作为一个目标呢?

原因还在于中美局势的恶化,导致我们不得不把本来可以水到渠成发展的经济内循环模式,提前进行。

而一旦这样的事情被提前,那么可能本来可以通过漫长时间来逐步改善的问题,就可能被激化。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些难题。

首先,经济内循环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要让我们自己有足够大的市场,来消化庞大的产能。

2019 年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30733 元。

而 2019 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 41.1 万亿元。

基本上来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差不多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 14 亿。

如果我们按部就班的发展,大概 10 年后,我们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达到 5 万元人民币。

5 万元人民币也就意味着一个 70 万亿的庞大消费市场。

如果以现在汇率折算的话,就是一个 10 万亿美元的消费市场,这也将是世界上第一个突破 10 万亿美元的单一消费市场。

2019 年美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 6.2 万亿美元。

所以,如果我们按部就班的发展,实际上 10 年后,我们消费市场总额达到 10 万亿美元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实现以经济内循环为主,同时我们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消费国。

并且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美国这套消费撒美元的模式,通过大量进口商品,来把人民币撒向全世界,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这本来应该是我们一个中期目标。

不过,因为今年疫情,叠加了中美关系恶化的因素,导致我们不得不在国内消费市场还不足够大的情况下,去把 “经济内循环为主” 作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办法。

但在国内消费市场还不足够大的情况下,这样的经济内循环,则有很大可能会出现内卷化的问题。

我们前几年一直在做的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来解决内卷化问题。

而接下来,毫无疑问就得在 “需求端上去改善”。

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我们需要扩大对内陆地区的发展,提高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这样才能尽可能提高整体的消费水平。

这个时候一定要避免出现房价继续疯涨,或者股市疯涨这种容易导致资产泡沫化的问题,因为这类资产泡沫化,只会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加大本来就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不过不管是扩大对内陆地区的发展倾斜,还是提高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这都是一个需要长期改善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我们不可能直接印钱发钱

那么现阶段,如果想要尽可能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就得做到让人们 “敢花钱敢消费”。

毫无疑问,这就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

首先我们就要先明白,是什么在压制人们的消费欲望。

(2)什么导致我们不敢花钱

如果从大家最直观的自己感受看,过高的房价,毫无疑问是人们不敢大手大脚花钱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房价过高之外,教育和医疗成本问题,也是挤压人们消费欲望的其中因素。

这其中医疗成本问题,在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动全民医保的情况下,有所改善。

但教育成本因为还关联到房价问题,比如学区房的问题,这使得教育成本和房价过高的问题,实际上是压制当前人们消费欲望的主要因素。

我们再来看具体数据。

![](data:image/svg+xml;utf8,)

2019 年的全国人均消费支出构成里看,最大头的是 “食品烟酒” 这个也不奇怪,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食品消费占大头,近年来按此开始有所降低。

其实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基本跟其食品消费占比呈反比。

也就是越贫穷的国家,居民的食品消费占比就越高。反过来越发达的国家,食品消费占比就会越低。

这有个专门名词,叫做 “恩格尔系数”。

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家庭恩格尔系数情况如下图。

可以看到,整体来说,过去这些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是一直在下降,也就是食品消费在人均消费占比里在持续减少。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美国的情况。

下图红色线是食品消费占比的数据,绿色线是外食消费,蓝色线是家庭购买食品消费。

早在 1960 年,美国的食品消费占比就只有 18% 左右,而到了现在这个比例差不多降低到 10%。

相对来说,我们当前的食品消费占比仍然还是比较高,不过这不是因为我们更爱吃,而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那么富裕。

比如说,一个月收入只有 3000 的人,他可能每个月收入的一半都要用来解决吃的问题,也就是伙食费得花 1500 元。

而如果一个月收入有 1 万的人,他可能一个月伙食费可能也就是 2000 元,食品占比就会降到 20%。

而如果一个月收入 10 万的人,他再怎么能吃,天天吃大餐,一个月伙食费可能也就是 1 万元,那么食品消费占比就可以降低到 10%。

因为我们每天能吃的东西,在满足最基本温饱之后,整体消费金额是比较有限固定的,所以只要你收入越高,那么食品消费占比就会随之下降。

那么在去掉最大头的食品烟酒消费之后,我国居民消费比例最大的就是居住。

毫无疑问,这个居住相关的就是房租和房贷这一块的支出。

在这之后是交通通信,这里应该是包括大家买手机和买车的钱,所以是紧随居住支出之后,也就很正常了。

而在这之后,就是医疗保健和教育支出了。

其实这个消费比例整体来说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但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感觉很焦虑呢?

这种焦虑感,实际上是数据很难直观体现出来的。

而这种焦虑感,实际上来源于人们对未来的 “不确定性”。

你比如说,我们不确定未来房价是不是能够不涨,所以在大量别有用心媒体铺天盖地房价又要疯涨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有焦虑感,因为害怕自己手里的钱贬值,害怕再不买房子以后又上不了车。

再比如说,教育相关的学区房问题,人们不确定以后教育相关政策会怎么变化,所以不知道要不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买贵得吓人的学区房,来为了让自己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亦或者,人们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是生了一场大病,能不能看得起病。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一个大趋势整体上涨的逼迫感下,就会逼迫人们不断的存钱,榨干人们的消费潜能,去买房、买学区房。

所以本质上来说,刺激人们消费潜能,并不是说人们就不应该把消费支出在居住、医疗、教育上。

而是说,不能让人们因为这种焦虑感,而不得不省着钱花,不停的攒钱来为以后做打算。

正常来说,我们把钱花在居住上,支撑的是国内的房地产市场。

花在教育上,也带动了国内一大批教育培训相关产业,这些产业也有大量的就业岗位。

花在医疗上,同样也是一个庞大的医疗产业,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收入来源。

所以钱花在这些上面,是正常的,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因为高房价、和畸形的学区房和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让我们有过多的焦虑感,从而导致我们不敢花钱。

因此,如果国家想要居民敢花钱,把庞大的存款转化成消费,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保障居民消费的信心,而这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人们住得起房子、看得起病、孩子上学不发愁,这些如果都有保障,那么人们把这么多钱屯在手里意义就不打,自然而然就敢花钱了。

(3)医疗问题

其实在医疗、教育、房价这三个问题里,医疗成本问题,算是当前情况最好的了。

我国近年来一直推动全民医保,医保覆盖率也是不断攀升。

从 2013 年只有 5.71 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到现在已经有 13.54 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整个医保体系的保障是已经形成。

至少是初步解决了最基本的看不起病的问题。

在有了最基本保障的情况下,作为普通人只要购买商业消费型保险,而不是理财型保险,就可以每年用少量的支出,就可以保障自己看病贵的问题,不至于一生大病就看不起病。

这里我个人是比较建议买商业消费型保险,而不是理财型保险。

理财型保险其实更像是投资,而不是保险。

因为理财型保险的每年支出是十几倍于消费型保险,虽然说理财型保险都是承诺说你买个 20 年就可以连本带利到时候返还给你等于免费享受了保险。

但这实际上是不太划算的。

我举个简单例子。

一个年轻人如果每年花 198 元买消费型保险,连续买了 20 年的保费也就是 3960 元。

而如果买理财型保险同样保额的可能要每年买 2000 元,连续买 20 年的保费是 4 万元。

20 年到了,如果一直没病没灾的,买消费型保险这 3960 元就算是消费支出了。

而那理财型保险 20 年到了,不但退还了 4 万元的保费,还能有额外的 20% 收益,也就是 8000 元,总共返还 4.8 万元。

乍一听是挺不错。

但实际上,这 20 年里,你如果买的是消费型保险,每年相比理财型保险省下的 1802 元,你拿去随便买一个 4% 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就这样购买 20 年,复利下来的 20 年本息收益之和是 55806.5 元。

换句话说,你买消费型保险 + 购买理财产品,实际上 20 年到了里的投资收益是可以比理财型保险更高一些。

而且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你不存在一定得连续买满 20 年,通常也就是买个一两年期限,到期了可以拿到收益后再决定还继续投不投。

而理财型保险通常都是要求不能中途退出,就得买满 20 年。

所以虽然保险推销人员通常都是说得天花乱坠,但我一直是对理财型保险比较不感兴趣。

我认为保险的用途就是用来 “保险” 而不是“理财”。

我买保险就只是纯粹买一份保障,我想要理财可以用其他更专业、灵活、方便的渠道,而不是要被绑死 20 年,一旦中途退出不但可能拿不到收益,甚至还得倒亏钱。

这种完全缺乏流动性的 “投资”,在我看来是没有什么吸引力。

不过因为国内的一些特殊情况,卖得最好的,还就是理财型保险。

但实际上,理财型保险的畅销,某种程度上也是挤压了人们一部分消费空间。

所以,如果只是在最基本的国家医保 + 商业消费型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其实正常看病贵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每年支出也不用太多。

所以这一块其实问题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大。

其实当前导致人们不敢花钱的,更主要还是教育和房价高的问题。

(4)教育成本问题

根据一些数据统计,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学生人均教育支出约为 30 万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五位。

这还不包括买学区房之类的支出。

教育成本高,很大程度是校外教育加重了家庭负担。

根据 2018 年发布的一份《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显示,2017 年,有近半数中小学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其中年消费最多的 5% 的家庭中,学生平均校外培训支出为 14372 元 / 年,是年消费最少的 5% 的家庭的学生平均校外培训支出的约 20 倍。

换而言之,越有钱的家庭,越有动力去让小孩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这实际上也容易带来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

校外培训的繁多,本质上是来源于家长的焦虑感,而家长的焦虑感是整个社会焦虑感的体现。

大家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都逼迫着家长给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超前的校外培训。

而一旦这样的风气形成,很容易就形成一个竞争压力的环境。

说白了,别的小孩都上了校外培训领先一大截,你的小孩上不上?

不上的话,你的小孩成绩比不过别的小孩,怎么办?

这种攀比之风形成,必然会导致最终大多数家长都得被迫让小孩去上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形成恶性循环。

不过相比校外培训的问题,其实学区房所带来的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其实更严重。

因为参不参加校外培训,还只是成绩好不好的问题,而有没有学区房,则是能不能上学,上什么学校的问题。

各个城市学区房的炒作问题,大家也应该都很清楚。

学区房那么贵,本质上是因为把房子跟教育资源进行了绑定。

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

而学区房则是把这样的教育资源跟社会财富分配进行了绑定,很容易形成买得起好的学区房的富人阶层才能享受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而买不起学区房的人只能去上比较普通的学校,要不就是花高额的学费去上私立学校。

这种把教育资源跟社会财富进行绑定,其实是很不公平的现象。

并且学区房借此大肆炒作,泡沫化的问题早就已经存在。

所以,近年来,其实国家也有解决学区房问题的想法。

比如说今年北京西城区也实行 “多校划片”,就是来解决学区房过度炒作的问题。

不过本质上,之所以会有学区房问题,背后本质是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

而推动教育改革,来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个改革方向。

只不过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很多,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

但是教育资源是一定不能给社会财富绑定,这是最基本的公平底限问题。

如果教育资源跟社会财富绑定,那么势必就会加剧人们的焦虑感,而这种焦虑感会使得家长们不得不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从而降低人们的消费欲望。

(5)房价问题

房价高带来的方方面面问题是很多的,这点大家应该也都很清楚。

房价过高,会导致整个社会成本压力过高,不但做生意成本高、企业运行成本高、包括我们居民日常生活成本也会很高。

透支六个钱包来买房,背上高价房贷,每个月承担巨大的偿贷压力情况下,即使我们有心想多消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据央行在 2020 年最新的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负债参与率是 56.5%,其中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来源,房贷占了家庭总负债的占家庭总负债的 75.9%。

此外,根据央行的数据统计,刚需型房贷家庭的负债风险和偿债压力是最大的。

根据上面图表的数据显示,刚需型房贷家庭的债务风险尤其突出,这三项指标分别为 24.2%、151.3% 和 33.0%。

刚需型房贷家庭的资产负债率是 24.2%、金融资产负债率 151.3%、月偿债收入比为 33%。

这个是远高于投资型房贷家庭。

这主要是因为,刚需型房贷家庭通常都是不算太富裕的家庭,挤着 6 个钱包才把首付凑齐了,这使得刚需型房贷家庭的金融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同时偿债压力也比较大,平均 1/3 的月收入都要拿来偿还房贷。

相比之下,投资型房贷家庭,通常都是有多套房,家庭比较富裕,收入也比较高,所以反而月偿债收入比要低很多。

这配合另外一个数据,比较能说明问题。

那就是我们居民负债还有集中化的问题,负债最高 20% 家庭承担总样本家庭债务的 61.4%。

这实际上说明投资多套房的人所持有的房子数量,是高于刚需型家庭所持有的房子数量。

这个从另外一个数据可以得到证实。

根据央行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 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 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 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 10.5%。

所以拥有两套及以上的家庭所持有的房子数量,是高于一套住房的刚需家庭数量。

但反而,拥有住房越多的家庭,其家庭资产中的住房资产占比反而越低。

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的总资产中住房资产的占比为 64.3%,有两套住房家庭的住房资产占比为 62.7%,有三套及以上住房家庭的住房资产占比为 51.0%。

这是为什么投资型房贷家庭的负债率和偿债压力都比刚需型家庭低的原因,这客观体现出我们的贫富差距的压力。

比较讽刺的是,恰好是因为多套房投资的增多,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而非来自于刚需型购房。

但多套房的投资,反过来增加了刚需型购房的压力已经偿债压力。

这实际上是为什么房地产税一直被拿出来说,并且是针对多套房收税的主要原因。

就是为了解决究竟是把房子当做投资,还是拿来住的问题。

本质上就是 “房住不炒”。

如果人们坚信房价会持续上涨,那么基于过去十几年投资房子的巨大收益,会让越来越多人坚信未来房价还将继续大涨,从而加入到投资房子的行列里,进而推升房价,反过来导致刚需型购房的大量普通人,不但要承受这巨大的焦虑,还要承受巨大的偿债压力。

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社会财富绑架现象。

所以,为什么要一直说 “房住不炒”。

本质上就是要把房子是拿来住的,而不是拿来投资的理念,不断的跟大家宣传。

其实这背后已经很明显透露一件事情,那就是国家不允许房价继续大幅度上涨。

如果能够把房价长期维持在一个窄幅震荡的滞涨区间,至少可以让大量刚需购房者不至于有那么压力,生怕晚一点买房,就再也买不起房。

那么刚需购房者,至少可以不用拼命攒钱,省吃俭用来尽快凑够首付买房,而是可以比较以轻松的心态,先消费把生活过好,慢慢攒钱等到存够钱再买房。

所以,如果房价继续上涨,不但巨大的虹吸效应会把社会上的大量资金都再一次卷入房地产里被固化,还会导致人们因为对房价持续上涨的焦虑,而产生不敢消费来拼命攒钱凑首付的现象。

这毫无疑问,会对当前想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内循环,是相违背的。

进一步说,国家也喊了好几年房住不炒了。

而且明确把 “房住不炒” 上升为国家战略了。

如果在国家如此三令五申的明确声明 “房住不炒” 的情况下,房价仍然还是被炒作上去,那么我们的信用何在?

如果连这点信用都没了,以后再出什么政策,谁敢信?

所以,不管用什么办法,国家都会严格执行房住不炒,来坚决遏制房价的炒作现象。

这是为什么今年在炒房势头有所抬头的情况下,国家层面就通过一系列手段来给房地产市场降温,比如深圳出来最严限购,而之后深圳周边,比如东莞房价又开始炒作起来的时候,马上东莞也跟着出最严限购。

包括就在前几天,央行刚下发通知,在摸底线上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的问题。

包括更早之前,召开高级别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来给各方敲打。

这一系列措施,都只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从全国范围内遏制房价炒作的问题,确保 “房住不炒”。

当然了,这只是全国范围。

房价问题比较复杂的地方在于,每个地方具体情况都不太一样。

所以具体到某个城市房价的涨跌问题,这个还真不太好说。

因此,我一般也比较少会去分析房价的事情,毕竟一城一策,各地情况都不一样。

只不过,从全国范围内看,国家对于遏制房价炒作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

这是因为,当前如果放任房价进一步去上涨,甚至疯涨,那么对我们经济的杀伤力确实太大了。

而我们如果想要实现 “经济内循环为主” 以此来让我们度过当前难关的话,遏制房价上涨,就是首要前提。

因为只有让大家相信房价不会进一步疯涨,会顶多维持在当前水平窄幅震荡,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消费,敢消费。

其实现在人们的消费压力确实还是蛮大的。

以独生子女居多的 80 后来说,不但子女教育成本高,还要偿还房贷等诸多压力之外,还有着独生子女家庭可能面临两个人赡养 4 个老人的情况。

毕竟 80 后的父母,陆陆续续也都差不多 60 岁了,到了需要退休被人赡养的年龄。

所以 80 后这代人,实际上是当前方方面面的压力最大的一代人,还可能面临经济形势不景气情况下,随时可能出现的 “中年危机”。

这实际上也是当前人们不敢消费的很重要原因。

所以,从战略来说,去实现 “经济内循环” 是符合我们长远战略规划的方向,也符合时代趋势。

但想要实现 “经济内循环为主” 也是一个需要比较漫长时间去实现的长远目标,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

关于我更多的文章,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中美博弈系列文章​mp.weixin.qq.com

本文来源于 “大白话时事” 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阅读!

知乎用户 Justin Lee 发表

既然说以后要 “内循环”,那之前是不是有与之对应的“外循环” 呢?

答案是肯定的。

以前的外循环,就是投资(外)——生产(内)——消费(外)的模式,比如苏州和东莞是其中最典型,通过廉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以及税收优惠,吸引境外投资来建厂,按照国外市场的需求生产产品,生产好之后出口销往海外市场。

中国做为生产方,政府获得了企业缴纳的税收,百姓得到了就业机会,而国有企业,通过垄断水、电、煤、石油等所有企业都需要消耗的资源,随着经济增长也得以发展壮大,国家获得了外汇和 GDP,外商也获得了巨大利润,而购买中国产品的美欧国家获得了廉价的消费品,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实际情况会更复杂些,比如生产投入投资,除了外资也有国内的公有资本、民间资本;而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销往国内,也有很多销售到了国内市场。

以上就是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运营逻辑——内循环和外循环都有,但外循环占了大头,所以以前经常说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其中投资和出口是重头戏。

而现在重点提内循环,根本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搞闭关锁国。

而是因为当前形势下,中国的出口不仅没办法增长了,而且还在逐渐萎缩。因为中国生产的商品实在太便宜了

——便宜也有错吗?外国人可以买到便宜的商品难道不开心吗。

是的,人家不开心,因为人家既想做消费者,也想做生产者,中国的商品太便宜了,他们本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东西卖不出去就没法存活,也就没法雇佣工人,老百姓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东西再便宜他们也会过不上好日子。

尽管他们整个国家因为资本家们在中国投资赚了大钱,国家经济在增长,得了天大的好处,但广大普通老百姓因为没有就业机会过得凄凄惨惨,所以怨气很大——民主制度下,普通百姓也有选票——政客们没有能力在本国内大刀阔斧地改革把富人的钱分给穷人,所以剩下的选择只有抵制中国,以此来迎合普通百姓的情绪,争取百姓支持获得选票。

所以,全世界从中国购买廉价商品,明明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可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抵制中国、抵制中国商品。

这不是中国的错,可却是中国不得不承受的结果。

所以中国出口全面受阻,外循环的一条腿被打瘸了。

再来说说投资,过去的中国,是一个商品稀缺社会,商品稀缺的结果,就是随便生产出什么商品,大家都抢着要,所以资本家只要有钱投资,加紧生产,就能赚钱。

另一方面,以前中国老百姓很穷,所以愿意做苦力,一个月只能两三千块工资,不仅愿意背井离乡,而且还愿意加班,这对企业来说是高性价比的工人,也意味着东西在中国生产,能获得很高的利润。

中国既有广阔廉价商品需求,又有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在这里投资即可以外销,也可以内销,真是再好不过了,完完全全就是投资的绝佳场所。

可 2010 年以后,上述两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中国低端消费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由商品稀缺变成了商品过剩,这样的时候,并不是你随便闭着眼睛投资什么都能赚钱了;另一方面解决了温饱的百姓开始对工作挑三拣四,低人权优势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企业用人成本开始攀升。

所以,中国也不再是低端消费品的绝佳投资地,所以纺织能低端生产开始逃离中国,开始往东南亚转移。

在这样的情势下,提倡 “经济内循环”,有诸多不得已,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其中蕴藏了很多改善生活的好机会,且听我一一道来。

1、国家要打通内循环,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必须提升全社会居民的购买力,也就是想办法提高居民收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道理很简单,如果社会的财富,只是集中在最有钱的那 1 个人手里,和把财富平分给 100 人,消费能力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再有钱,个人消费也没必要买 100 辆车,但 100 个人有钱了,整个社会是可以消费 100 辆车的——提高那 99 个人的收入,整个社会的购买力提升的效果,远大于只让那一人富有。

所以缩小贫富差距是经济内循环的必选项。

大家肯定注意到最近深圳、长沙等城市都出台政策在打压房价,这绝对是国家意志,其出发点,就是刚刚所说的,缩小贫富差距。

因为过高的房价,只是让少数能够凑够首付的家庭搭上了资本增值的快车,大部分买不起买需要租房的家庭,因为房价上涨带动租金上涨,是变得相对贫穷的。

所以未来的整体趋势,就是房住不炒,房子将不再是掏空百姓六个钱包的重大人生投入,居民或许只需要投入 5-10 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全款买到一套房。

只有这样,百姓才能真的有钱去消费,消费能力极强的中国本土市场才能真正形成。

这是百姓生活得到改善的机会之一。

2、如果大家关注股市,会发现资本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个是科创板推行了注册制,企业上市更快更容易了,今年一年上市的企业数量,赶得上过去几年之和。

有人说这是国家在打造大型韭菜收割机。

其实不是,国家之所以重视股市,是因为股市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途径,有着银行间接融资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融合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社会的整体资金得到更有效率的使用。

国家目前把新基建,也就是服务于大数据、物联网、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作为未来的国家战略,所以现在上市特别快的企业也是与之相关的企业在扎堆,本质上就是要让股市成为服务国家的战略的资金池。

国家提 “房住不炒”,把房价压得死死的,也就是不想让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同时再释放大量优质企业上市,当然是希望资本进去股市,为这些优质企业提供资金,助力他们快速发展。

这么说来,是不是意味着大牛市马上就来了?

至少我认为,国家并不希望出现大牛市,而只是希望股市理性地缓慢增长——因为伴随大牛市的,是资金的大进大出,股市无法持续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只会成为大资本收割百姓韭菜的收割场。

理性的股市,虽然无法完全杜绝投机行为,但不应该以此为主体,而是成为优质企业配置资金的场地,让真正的好企业可以脱颖而出。再反过来用红利和股价回报投资着,让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分享社会经济增长红利。

未来,理性地投资股市,是普通百姓生活改善的第二大机会。

当然,目前的中国股市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并不影响我的判断。

3、打通经济内循环,并不意味着不要外循环,而是改变外循环的结构。

前面说了,外循环模式,是投资和市场在外面,生产在国内。

未来中国努力的第一步,就是把市场的重心放在国内,也就是通过提升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打造一个有巨大消费能力的国内市场。

有了市场和需求,不仅国内的生产可以转型,不仅仅生产廉价低端的工业品,也能生产一些利润更高的中高端消费品;而且可以通过强大的购买市场,吸引其他国家为中国生产,带动世界经济增长。

这和历史上的闭关锁国完全不是一码事。

对于居民而言,不用花了机票出国,就可以买到全世界最符合你需求的商品,这也算是国家进步发的福利。

知乎用户 上帝之手 发表

看了这一大堆高赞的,实在看不下去了。请各位看官严格注意那些只做判断,没有一句分析的回复,大多是比较无脑的。不是傻,就是坏。

我有五点想说:


1、原文是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 而不是只有一个“内循环”

2、请正确理解 “循环” 是什么意思,别只盯着个 “内” 字

3、双循环是必然的,即使没有现在的外部环境,即使没有中美贸易战,中国也已经到了必需启动双循环的时间节点。

4、不要把决策团队当傻子,只有你自己聪明。所谓 “内循环” 的布局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

5、“内循环” 格局如果建成,普通老百姓只会更多受惠!

6、“内循环” 其实本不用到处宣扬,或者在论坛上提出来的。因为事实上已经在默默建设中了。默默做事也是兔子的一贯风格。这次之所以公开提出来,主要是基于政治考虑。

以下详细说明:

1、2020 年 6 月 18 日, 刘鹤副总理在陆家嘴论坛上做了书面发言:“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请问这里面有说只要内循环了吗?如果你说一点对外贸易都不做,完全关起门来自己玩,那是闭关锁国没得洗。但事实上,无论从政策布局还是从实际的世界经济格局现状来说,都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请把你们高贵的眼光拉回现实,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一带一路不搞了?

在一带一路上投了的基础设施和海港、收购的外国企业不要了?

遍布全球的中国商品销售体系弃用了?中国不从东南亚进口粮食和水果了?

生产的口罩咱们即使搁家捂着,也不卖给美国了?

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要把阀门拧上了?

广交会以后要关了?刚办了三届的进博会以后永远不办了?

中国国门要关闭外国人不准入境了?国际航班要停了?

宁可让全世界人都病死,咱的原料药以后就再也不出口都自己人用了?

北上资金全部清退双港通停办了?

海南自贸岛计划摘牌了?

印度的互联网企业都特么一股脑儿卖了然后撤回内地?

刚跟伊朗签的 25 年合同咱现场毁约?

什么 G20 上合组织联合国巴黎协定的咱都已经开始或者计划退群了?

苹果三星微软什么的都给轰出去咱也学印度全部禁用+审查,把他们给废了?

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麦德龙宜家全给收归中资所有,否则就给我滚蛋?

如果想列,这个问题的列表甚至能写一天都写不完。

我问你,以上哪一条有这个计划或者有这个实际行动?或者简单地来说,有付诸实现的可能?你这闭着眼就来一句闭关锁国这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中国的开放不仅没有停止,很多领域甚至是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推进!即使疫情和贸易战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停下脚步——比如海南自贸岛的批准建立,比如对外资金融机构放宽限制,比如线上广交会,比如下半年的进博会,比如疫情期间哪怕挨骂也在持续向全世界输出的医疗物资,比如 2022 年的冬奥会!

我想问,你们的眼呢?都长哪里去了?

肯定有人会说了,你看,要以 “国内循环为主”!肯定是就打算以后闭关锁国了!同学,你有没有看到后面四个字“正在形成”?这其实并不是政策层面的指导意见,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做到靠国家指导,“看得见的手” 强行扭转经济格局。具体原因后面会说。这里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形态的表述,而不是指导!

2、我们单说 “内循环”!内循环就是要闭关锁国?同学,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另外,请你理解什么是 “循环”!

什么是循环?所谓循环,就是市场中各个要素能够在同一个场地里面相互补充,自行发展。它是要靠市场的。没有市场,是形不成 “循环” 的!既然有市场,就必定要遵循市场规律!简单来说,比如一个市场中,要满足吃穿住行四个基本需求,就需要里面有人卖吃的,有人卖衣服,有人卖马,有人盖房子,然后,卖吃的人,要能穿得起衣服住得起房子买得起马,剩下的人才能活,相互之间都是如此。这太简单了我就不赘述。也就是这个市场中要取得平衡,才能都活下去。“循环”才能产生。

然后,

同学你过来,你说要闭关锁国是吧,来来,国家给你,你给我锁一个看看,你告诉我怎么锁?把往外卖的手都斩断,强按着头让他卖给国内?买不起房的你把他未来几年公资都扣了,强行给他买一栋房?你莫不是有被害妄想症吧?

听说还有人举朝鲜、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的例子…… 拜托这些国家能 “循环” 吗?如果能够形成循环,他们还急着向国际社会争取个蛋的权利?

循环只有市场本身能够产生!中国现在的内循环部分之所以能够产生,得益于中国全面的工业生产能力!

如果这还理解不了,请把地球看作一个国家,把国家看作地球国不同的省份,我们是不是也在地球国的内循环之中?

另外,再强调一遍,1、我们现在是 “双循环” 不是单一的“内循环”。事实上,也做不到单一的内循环。2、刘鹤的讲话是表述一种经济状态,并不是一种指导性策略!3、我们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具体的行动并没有减弱,还是在增强。

3、这个时间点,其实已经容不得我们开不开内循环形成双循环了。原因跟贸易战,跟中美对抗或者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没有一丝一毛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中国商品实在是已经太特么多了!即使没有中美对抗,国外的工业制成品市场也基本被中国商品无孔不入地几乎占完了…… 这个趋势,其实早十年已经开始慢慢显现了。我就问你,现在随便把你扔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你能找出一个没有中国商品的小超市或者小卖铺么?

这种情况下,你能咋办?你让新成立的企业咋办?不说新企业,老企业的问题其实也非常严重了。所以,才有几年那一轮大张旗鼓的去产能、去库存!那时候可没有中美对抗!为啥你要大面积去产能去库存呢?还不是因为中国商品已经把全世界都塞满了!

这就是贸易战之前美国和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加征反倾销税的原因!因为人家真的受不了啊!

那个时候,中央已经开始着手布局国内市场转型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一波所谓 “消费升级”。为啥升级?因为原来最好的东西,都没有卖给自己人,都特么卖给老外了。

所以你能理解某厂为啥把最好的奶留给国外了吧?

所以,内循环的种子,其实是在上一次经济危机(08 年)开始,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一些出口型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国内市场上的商品要素才开始慢慢丰富和升级。甚至有一些产业就是直接从国内市场开始起步——比如从 “小米” 开始的国产智能手机的崛起。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近十几年的市场资源流动和配置,才形成了现在初见雏形的所谓“内循环”!

而且

内循环是我们工业发展到现在阶段的一种倒闭和必然!跟特么贸易战没有毛线关系!

4、你觉得决策团队就是要开始闭关锁国?你是怎么产生这种自己很伟大什么都懂的想法的?

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你总觉得这个政策要害你是吧?你也不想想,对于十四亿这么多人的一个大国来说,作为国家管理层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动乱啊兄弟!所以才有 “稳定压倒一切” 一说。这种情况下,是没有谁敢动基层阶级的一丁点现在已经有的利益的。尤其是在政策层面。因为那会出大事的!另外强调一句,我党不傻!

举个例子来说,政策层面,我们根本不会制定不利于保护底层劳动人民利益的政策的。但是国家又不富,企业又得有国际竞争力,怎么办? 办法就是看着企业家 PUA 社畜呗,加班不给加班费的都是企业行为,您要是真气不过的话,去找劳动局,放心,一找一个准!基本上会站在劳动者这一边。劳动局会让你的老板哭着回来求你(顺便别跟我提不要脸的南山必胜客之类)。但问题是,放心,政策层面绝对不敢弄一个纯坑老百姓的条款出来。因为那——我党不傻。

至于内循环的开始时间,上一条已经讲过了。

5、别再意淫国家要害你了。内循环市场如果能够形成,老百姓只会受惠更多。

这个原因真的是,

非常,非常,非常简单:

市场竞争

问你一个问题,某厂为啥要把最好奶留给外国人?

因为他要和欧洲市场的高标准奶去竞争啊!因为国内市场竞争根本没有形成啊!

事实上,在以往出口导向型经济下,很多好东西,以前根本就没有卖给自己人过。

以前为啥是这样?因为那个时候,许多消费市场在已经成熟的欧美是现成的。所以我们只要出口,就会有人要。后来慢慢,我们买得起了,才开始看人家欧美都在买啥,我们也买来自己用。比如九十年代,私家车市场就是个零蛋…… 现在你再看?比如美妆、比如消费电子、比如电脑、比如家用电器…… 几乎所有国内的消费,都是在手里有了钱之后一波一波起来的。

现在,我们大概可以买得起大部分工业制成品了…… 我们事实上已经成为这个地球上最有购买能力的一个国家了。这个时候,我们还要白白地摆着自己生产的商品不买?那不傻※么?

所以,“以内循环为主” 的新格局,怎么形成的?

1)疫情逼的(还真不是贸易战逼的。请看去年出口增长数据,贸易战期间我国仍然保持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疫情让除了医疗物资之外的很多行业进入急冻,再也不能路径依赖,不得不回头看看我是不是能卖给自己人?

2)国内非常多的消费需求,实际上是空空的蓝海。你真开始做才发现,卧槽原来是可以这样玩的啊!比如去年的炒鞋,没有中国市场炒得动吗?比如泡泡马特,比如潮牌,比如原来不大吃得起的大海鲜。比如急着钻进中国市场的特斯拉……

再问一个问题,欧美许多超市的生活日用品,为什么比国内还便宜?明明是 MADE IN CHINA 啊?为啥以前都有一个印象,就是出口的商品质量都比内销的好?

这个其实近十年间改善非常非常多了。这就是内循环市场的威力和对国内消费者的好处。80、90 后应该还记得自己的城市有一种奇怪的服装、家电等的店面,上面挂一个牌子叫 “出口转内销”。早期这种店有很多国内买不到的紧俏物资。后来普遍印象就是出口转内销的质量会比较好。再后来这个行业就慢慢消失了。原因就是我们的生产能力上来了,占满了、溢出来了。溢到国内了。国内的竞争商品多了,商家才会有动力开始拼价格,拼质量。如果不多,或者国内市场并不重要,我特么理你干毛啊?大部分有关普通民生的工业制成品,其实我们的质量和价格都已经能做到质优价廉了。现在欠缺的就是市场的巴掌,把厂家商家躺着赚钱坑害国人的梦给扇醒——这无论如何都是对我们底层消费者有利的一件事儿吧?

您要还不明白,就想想你手里的手机!没有小米之前,摩托诺基亚三星的破机子是多少钱起步的?名创优品模式为啥会成功?随着内循环市场的发展,类似名创优品这种质优价廉的商业体会越来越多。

6、事实上,选择这个节点做这个发言,就是对近期中国面临国际局势的一种回击…… 注意!这个才是最最重要的!

你要先明白以上几点,我再整理一遍吧:

1)中国没有关闭开放的大门,实际上开放的动作一直没停。这不仅我们清楚,其实欧美国家也照样清楚。2)内循环和双循环其实是对现在疫情之下经济状态的一种描述,并不是我们要出台一个内循环的鼓励政策以后就照这个方向发展了。刘鹤的原话也是 “已经形成” 而不是“着手建立”3)内循环其实早在上一次经济危机时候已经开始慢慢产生和发展了。

明白以上几点,然后才能明白,这个内循环一说,事实上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为什么?

我们回顾一下从疫情开始,国际局势波诡云谲的变化:疫情之前,所有国家都明白一个事实,我国是现在地球上最大一个消费市场。如果本国经济想要发展,必须跟我国这个现成的市场去合作。巧的是,他们也正好都有这个需求——欧美英俄等国都没有从上一轮经济衰退中走出来。

另外,他们其实也都离不开,中国廉价的商品、基础设施等等。所以,疫情之前,拿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欧洲和英国,无论川宝如何生气,都还坚持用华为的技术和设备来布局本国的 5G……

然后,疫情开始了。

国际间各种贸易忽然被急冻!然后,懂王团队开始煽动对各国中国供应链的恐惧……

但是,英美等国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为所动,跟懂王只玩虚的,不玩实的,不敢胡乱承诺。就连印度,在他们本国疫情爆发之前也没有开始横跳的骚操作。第一次冲突,莫迪老仙甚至公开表态解放军并没有越界。然后,从彭胖子出访开始,情况忽然开始急转直下,以五眼联盟为首的各国忽然开始翻脸祭出各种恶心的骚操作。

你想过没有,为啥会这样?

他们不怕疫情之后需要花更大成本跟我国修复关系?他们真不准备跟中国做生意了?

是因为彭胖子个人魅力?

还是真的像很多键盘评论家说得那样,因为人种认同、意识形态认同而形成的反中联盟?

别特么逗了,你不明白所谓意识形态什么的只是个政治工具,欧美国家的政治老油条们能不明?

他们之所以会形成合力,无非就是达成了某种交易而已!

什么交易?以川皇的商人性格和美帝现在冥钞般的印钱速度,美国还能有什么利益卖给欧洲各国和印度、日本,这个利益甚至能够大到他们以前从来不愿做和中国正面对刚的动作,现在忽然整齐划一形成联盟了?那可是一群狼啊?

实际上,这个交易不是要美国出什么东西给这些国家,以形成的这个联盟,而只能是一种利益分配才能把他们团在一起——那就是把中国干倒之后怎么分配各自利润的一个分配方案!只有这一种情况,才能让他们不惜与未来存在着巨大合作利益的国家公然决裂——毕竟我在疫情打击之下本国经济也遭受重创嘛。于其疫情过后看你中国的脸色进行合作,为啥不试试现在就能把你干倒,我来定规则,逼着你让出利益来奶我们国家的经济,这不更香么?这一手又不是没干过,短短百十年前我们还干过类似的事情呢。

还有一个潜在原因是,这次疫情对各国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这让欧洲一群政治家觉得,或许通过常规手段和常规贸易,根本没法补足这次的亏空…… 如果有中国这么一块肉能咬几口,那就要好过得多而且成本是最小的。

关键是,这不有个懂王在前面挡着嘛,我关键地方话先不说死(比如 5G 和对香港国安法的抵制,其实各国话都没说死),就算最后兔子太硬干不死,为了跟美国刚你中国也得回来跟我再继续谈不是?你找我谈嘛,我当然可以多要点价了。

这就是最近为啥忽然都开始各种骚操做的原因——某几个国家军舰到我们南海骚扰,阿三忽然开始全面禁止中国产品(阿三其实非常鸡贼,这次即使没法完全摆脱几乎被中资控制的经济,至少要让中国腾腾地方把自己本土的产业插进去),美国带头开始全面针对中国互联网企业……

我想问一句,这种情况下,要你你咋办?

各个去谈?那正是欧洲各国最想看到的情况。

以上就是所谓内循环为啥在这个时候单独提起来的背景,也是我为啥说他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态的原因——我们要表明的无非就是想让这帮人明白,在现在这种非常规状态下,在全球急冻的经济环境中,中国还是有一大块经济增长的弹性地带可以缓冲的。中国现在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要妄想围攻中国去取得一些不该获得的利益,或者把这个当作筹码和中国谈判。

归根结底,我们现在贸易战和疫情战最大的杀手锏就是:

中国巨大的,有充足消费能力的消费市场!

放眼全球,这一招是我们独步天下的最大凭仗!所有国家想要恢复经济,你都得卖东西吧?我就问你能卖给谁吧?卖给美国?美国本来就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那是个已经充分开发过的存量市场,没用!到头来还得找中国!

近一段时间五眼联盟的骚操作,就是要把原来中国已经占领的部分市场,强行挤出去!空出来的地方就是现到手的肉。

这里唯一的问题就是:工业制成品是实在没法去中国化啊!所以,要先拿最容易开刀的虚拟经济下手。

之所以有恃无恐,欧美各国还有一个心理预设就是:世界疫情过后,你不还得找我们欧美谈贸易,你个出口导向的国家,不搞贸易等着死吗?相对应地,你国内市场不还得乖乖地跟我们谈?

既然这样,我们以守为攻的策略就是,你们不是眼馋我的国内市场吗?好!我先自己宣布双循环发展了,其实就等于釜底抽薪了:疫情过后,你爱谈谈,不谈滚,我自己玩儿都行没必要非你不可!

我想,以上几点应该足够能说明问题了吧

知乎用户 豪叔股期二十年 发表

我来用大白话说一下,内循环的背景、拦路虎、挑战和机遇,看官快来。

1. 大白话,内循环的背景

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中国,本不会轻易放弃经济全球化。

风清这几天思考下来,不由再次感叹 “内循环” 的伟大智慧,见招拆招,还推进自己的内需启动问题,二十年后回头来看,这绝对是牛逼的历史抉择。

所谓的全球化循环,无非就是进口和出口。主要是:

1. 国外想从中国进口,我方不愿意;

2. 国外想出口给中国,我们要控制;

3. 中国想从国外进口,国外不给;

4. 以及中国想出口给国外,国外不让。

前两种情况的影响不太大,主要是后两者。

中国想进口,国外不给的,主要是一些高端设备、尖端技术和知识产权的 “卡脖子” 项目,最典型的,如芯片

中国想出口,国外不让的,主要是一些我国的优势产品,国外通过大幅加关税,导致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下降,制造业受损,创汇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汇率稳定,并因为收入下滑影响到中国内需。

也顺应欧美 “制造业再回归”“再工业化” 的产业链回迁。

这盘 “内循环” 大棋的背景,恰逢中国进入内需启动阶段。

2019 年,国内人均 GDP 超过 10000 美金,东南沿海的人均 GDP 甚至都到了 20000,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有没有钱?有钱!

而这群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亿,比美国的总人口还多。

这是一个庞大的、以及结构理想的消费市场。

这么大的消费市场已经摆在这里,如何顺利推进内循环呢?

用大白话说,就是让老百姓有钱可花、有钱也能敢花。

2. 大白话,内循环的拦路虎

第一只拦路虎,要想老百姓有钱可花,信贷宽松的方法肯定不对,信贷宽松!

信贷宽松了,精英群体那不要太棒呢,他们可以拿到资产配置的门票,比如利用金融工具股市套现,比如能买到上海的房,轻松实现财富增值。

但中产阶级有点难受,有个百来万,也套不了现,买不了上海的房。

至于底层屌丝,继续靠工资维持收入。

然后,贫富差距就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真正的广大底层和中产消费群体,也没有提升消费能力。

第二只拦路虎,要想老百姓有钱也敢花,房价继续上涨的方法肯定也不对,房价!

若继续涨,一个是实体企业成本,对中小企业创业氛围的影响。更重要的,房价会影响所有中国人的消费意愿。

教育影响了中年人的消费意愿,医疗和养老影响了老年人的消费意愿,但住房这货,影响着全部的中国人。

所以现在住房不炒,是在为老百姓消费预期的扭转做准备。

让穷人才不会 “为了存钱买房,其他什么都不敢买”,中产和富人才不会 “一有钱就买房”。

3. 大白话,内循环的挑战

内循环会带来中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接下来会有长达 10 年 20 年的相对苦日子,百姓苦,政府也苦的 10-20 年。

原来计划迁移到东南亚的工厂和设备,比如会投入到中西部,进而挖掘中西部的消费能力,也给企业到中西部去发展的动机。

内循环会倒逼中国自主产权的研发,但企业不得不增加研发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之前靠模仿创新,现在靠自己摸索,创新之路越来越难。

这个可能会带来一些头部公司垄断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更多中小企业的压力。

对应的,是中小企业的苦,和老百姓的苦。

2020 年预计 6 万亿的专项债,50% 投入到基建项目,加上累计的地方政府债务,国家的债务压力也非常大。

地方债的主要偿还资金,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这个比例,在 18 年达到了地方政府收入的 86%。

控制住房价格,就是控制土地出让增速,就是在逼着地方政府财政压缩。

对应的,就是政府也要过一过苦日子了。

4. 交易机会

但苦日子终将过去。

真的内循环了,用不上 7nm 芯片,14nm 甚至 28nm 也不是不能用。

没有原油,私家车的使用也不是不能减少。

土地财政收入不足,地方债的偿还咱也不急,新债可以换老债,这两年的地方债的整体利率不过 4%,而发行期限,现在都到 20 年了。

广阔的县域经济还在茁壮成长,中国的消费市场还有的是蓝海。大西北的少年儿童还没都穿上李宁安踏,东三省的小姐姐们也还没都用上百雀羚。

除了消费之后,还有一部分需求是政府投资需求,新基建,5G,半导体,芯片,这些科技股都在 A 股市场上火爆过一段时间。

甚至国家还推出了科创板,所以科技板块里面,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成长股,公司的市值从几十亿涨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

期市方面,说一下黑色的看法,大家可能都关心 2020 年用基建稳增长对黑色的影响。

原材料,铁矿石,半主权的澳大利亚对中国卡脖子,属于中美博弈的一部分,易涨难跌。

螺纹钢,近期的高频数据还在支撑上涨逻辑,控制房价也是远期的事情了。

每个期货商品都有期限,到期了就要做期现回归,T+0 的玩法,也不建议去猜测影响几何,紧跟我们量化策略的主力资金方向就好。

公号【真格量化】,想弄明白内循环的经济学,可以看看里面的【金融与经济学系列】,以及另外的投资进阶、投资格局提升等,下载地址和提取码自取哈。

知乎用户 金融四十人论坛​ 发表

5 月 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又在之后的多个场合提出这个发展思路。在最近 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再次重申了这个发展的药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粗略统计,这应该是高层两个多月来第五次强调 “双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不等于关起门来封闭运行。**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内循环呢?想要做到经济内循环到底有没有可能?又有哪些超常规的思路呢?

目前来说,对于这个概念论述最深刻最全面的一篇文章来自黄奇帆:

[黄奇帆万字长文:打通中国经济 “双循环” 有哪些超常规思路​mp.weixin.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jM5NjgyNDk4NA%3D%3D%26mid%3D2685981765%26idx%3D1%26sn%3D3b8fab6bd32294a55f0df64f6c3c218e%26chksm%3D830f26b2b478afa413ecbfcd89b365a379349537111d89aed5e0e36a0428cafcae1dd09a05c6%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在这篇文章中,黄奇帆讲的非常清楚,经济内循环绝不是某些人认为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发展模式。在新时代,经济内循环有新的含义。

在这里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

从各行各业的生产商来看,可以挖掘的一些新机会,比如:

1. 新基建:

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这些人类未来文明的技术支撑,**不仅本身将带来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如 5G 网络投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本身将带来天量投资。预计 2020~2025 年期间,我国 5G 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10.6 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 3.3 万亿元。

全球目前有 60 余个万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可与数字化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 1% 的效率,那么在未来 15 年中预计可节约近 3000 亿美元,平均每年约 200 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 10% 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 2000 亿美元以上的价值。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目前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今后互联网数字经济中的高价值企业主要将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

加快新基建,特别是加快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大试验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同时辅以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深化,将有助于打造基础研究、区域创新、开放创新和前沿创新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动能,有助于中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2. 钢铁行业

现在我国每年新建十多亿平方米的房屋,如果能在建设标准中适度提高房屋用钢比重,甚至推广使用钢结构建筑,一年可以多使用 1 亿多吨钢材,有助于消纳产能。此外,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房屋一般寿命为 30 年,钢结构房屋寿命可以长达 70~100 年,提高建筑用钢标准、推广使用钢结构,可以大幅提升房屋质量、延长房屋寿命,形成废钢炼钢的循环经济,也有利于抗震减灾,一举多得。

3. 汽车行业:

2019 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572.1 万辆和 2576.9 万辆, 尽管产销量继续蝉联世界第一,但同比分别下降了 7.5% 和 8.2%,有消费萎缩的迹象。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 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美国为 837 辆、德国 589 辆、日本 591 辆,甚至一些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为 433 辆,**而中国仅 173 辆,应该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之所以出现汽车消费不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有很多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在一些地方,老百姓明明有很强的购车需求,却因为限购、限行政策而买不了车。如果放开汽车消费,使得中国能达到发达国家 50% 的水平,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城市改造交通设施,扩建立体停车库。事实上,现在一些城市写字楼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而楼房型的立体停车库几乎是空白,将部分过剩的写字楼改造成立体停车库,既拉动了消费,又平衡了市场。

4. 能源化工行业:

2019 年,中国进口原油 5 亿吨,对外依存度达 70.8%;天然气进口 9660 万吨,对外依存度达 43%。未来几年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还会继续升高。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始终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这些进口的原油天然气有大部分用于生产各种化工产品。而我国有世界上储量最为丰富的煤炭,每年的煤炭产能 50 亿吨,实际产量 40 亿吨左右,似乎是 “过剩” 的。

鉴于煤炭是天然的化工原料,**建议对未来新增的炼化原油以煤炭来替代,发展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而不是简单用来发电(将来的电也将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这方面我国的神华集团等大企业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如果增加 8 亿~10 亿吨煤化工原料,就可以每年减少 2 亿~2.5 亿吨的石油进口,既可以消纳 “过剩” 煤炭产能,又可以降低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目前煤化工这条技术路线无非是遇到成本和清洁利用技术的制约,这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来逐步解决。建议引导相关领域有实力的央企民企进入该领域,用持续不断的资本投入来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将这条技术路线的综合成本降下来、降得更有竞争力。

2019 年我国人均 GDP 已经突破 1 万美元大关,意味着中国即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仍处于 “爬坡过坎” 的关键阶段,4 亿中等收入群体和 6 亿中低收入群体并存。如果想要带动消费端的增长,从消费者的角度,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 **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6 亿中低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农村。与城市居民可以拥有产权清晰、逐步升值的住宅等财产不同,农民却因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市场化交易困难而无法享受相应的财产性收入。

2. **增加社会事业支出,逐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1559 元。其中,居住、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三项支出合计占人均消费支出的 43.9%,比 2015 年提高了 3.7 个百分点,制约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为此,政府应增加住房、教育与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以换取居民在这些领域减少支出,将节省的部分用于其他消费。

3. **稳定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助力保民生保就业。**占企业总量 80% 的小微企业吸纳了 70% 的就业。2018 年,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小微企业出台了持续三年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 100 万元(含 100 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 50%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优惠时间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这是疫情之前的政策,在当前广大小微企业因疫情冲击,生存面临空前压力的情况下,考虑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战略需要,建议将这一政策转变为基础性制度甚至上升为法律,以此来放水养鱼,稳定预期。其中的道理与当年对经济特区、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所得税优惠是一样的。一旦小微企业缓过劲来,必将以新的就业带动更多就业,进而推动经济向好的循环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和动力源,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来打通内循环。

比如,西部土地多,人口少,发展农业不宜采用沿海那种劳务密集型的模式,而应发展高技术、工程化、企业型的新模式。建议学习以色列和新加坡经验,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大棚滴灌、立体种植和无土或少土栽培等技术发展新型戈壁农业,将广阔的戈壁滩改造成超大规模的蔬菜粮食生产基地,并通过中欧班列输送到欧洲或内地中东部。假设这样的农业搞了 10 万平方公里(1.5 亿亩,每亩 1 万元产值),将会产生 1.5 万亿元的产值。同时,这相当于增加了 1.5 亿亩耕地,可以将因此而形成的耕地指标卖给东部地区,既筹集了资金,又为东部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增加了用地指标,一举两得。

再比如,西部水光风电资源丰富,由于用电需求增长放缓、调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畅等原因,近年来频频出现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对此,一要通过发展抽水储能、化学储能等技术,平衡此类能源的峰谷差,将此类能源改造成稳定可持续的电力资源。二是加大特高压电网的投资力度,努力将这些地区富余的电力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出去,提高对此类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三是要在西部就近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 “东数西算” 为东部提供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总之,要通过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发展思路将西部地区富余的清洁能源开发出来,进而转变为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支撑。

想第一时间了解更多专业财经知识,敬请关注。

相关问答:

[未来有可能转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1793644/answer/1369248096)

知乎用户 彼得杨 发表

经济内循环,必定是伴随金融市场大开放格局,同时伴随汇率周期性波动,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资本投资为主,转型金融市场波动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本投资为辅的金融资产增长模式!

再从其它发展中国家,转型发达国家经济体模型,吸取各种经验教训,避免转型陷阱的过程!中国金融市场大开放格局,有其独特担保体系,巨额上市公司国有流通股份,可以起到调控金融市场波动走势和周期!保障各种转移支付得以实现!

因此,内需型内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在金融市场波动走势特征,就是长期均线系统,确立震荡上行格局,这是一次长达十年大牛市周期格局!在技术形态上,指数逐渐进入上箱体震荡,脱离 3000 点以下区域,提升股票总市值占比 GDP 比例达到 100%,以上!换句话说,就是家庭和个人,以持有金融资产作为财富增长模式周期!这样,就保障内循环消费层次提升,延伸,扩展!

中国经济,正式开启金融市场波动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持有金融资产,才是未来十年财富增长通道平台!

知乎用户 守正出奇才 发表

最通俗易懂的解释:

知乎用户 咖喱馒头 发表

这才吃了多少年饱饭,警惕右防止左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知乎用户 陈咨启 发表

以下为引用,侵删。

经济学家吴敬琏发表的一个说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就是:中国经济学研究中 “整词儿” 的现象,需要引起注意。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堆新词儿,但问题还在那摆着。为什么是这样?吴敬琏说:“这与中国经济研究的肤浅密切相关。我注意到,中国经济研究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更多地是在 “历史经验中找类同”,套用某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历史与中国经济比对。于是,把人家的发展结果套用到中国,看作是中国未来也必然出现的趋势。比如,以日本和韩国的历史脉络论证中国经济减速的必然性。

第二,就是翻阅教科书,从中找到一些名词,并把它当成时髦词儿,然后用它去概述中国经济。

经济学研究也属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当然应该严谨、准确,而不是单纯的曲高和寡甚至是故弄玄虚。在吴老看来,经济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已经足够准确客观地描述相关经济学概念和经济学问题。单纯发明一些新词儿,来营造全新概念,显示创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中国经济从建国以来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不是弄一些新名词的原因,而是靠着国家对于世界经济宏观的分析,靠着像吴敬琏一样踏实、务实、有见解的经济学家,以及中国无数勤劳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在当下特殊时期,经济复苏成为主体,更是需要实干,而非创造名词和故弄玄虚。

知乎用户 余鹏 发表

扶额~```“经济内循环” 是两年前我吹牛时提出的一个想法,当时只是描述了我对理想经济体的一些看法。由于我不懂经济,因此当时也没有说太深,只是说,一个理想的经济体,其产能首先应该满足国内的需求,然后多出来的再用于出口贸易,如果在没有满足国内需求的前提下就扩大产能,这样的经济体是不健康的,而且群众也很难直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当时我就以智能马桶盖和贴牌生产为例问,“为什么要让老外收这种过手税?明明 300 多块钱的国内产品,到日本转了一圈就卖 1000 多,我们还得花机票钱把它运回来?”

所以,如果当时我的这个问题点中了相关人士的内心的话,这个 “经济内循环” 就不是简单的家电下乡、新能源补贴等看上去很直接的政策,是必然要改动质量、税收、文宣、产业引导等全方面的政策的,在商业层面上是要有行业兼并和淘汰的,是要加速进行的。

如果做得不好,就是一次国家级的社会混乱;如果做得好,不仅将促进国内消费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正向变革,甚至可能会直接影响行业标准的制定,毕竟首先满足国内需求是个硬指标。

知乎用户 超级吐槽段子手 发表

以前有一群兔子每年把老百姓大量的生产出来物资去与鹰酱家交换很多的贝壳,后面在拿贝壳去和别的国家换各种物资,进行再生产。

然后鹰酱过得很滋润,兔子省吃俭用发展经济过得也可以。然后鹰酱想要更多,他觉得兔子拿的太多了。

想要把兔子踢出去,然后让其他国家接替兔子的地位。

兔子肯定不愿意,于是兔子想要绕开鹰酱就要想办法解决如何用手里的物资去换其他小伙伴的资源。

后面兔子发现我们可以把这些物资留下来给经济不是很宽裕的兔子,让他们富起来后面我们市场大了就可以吸引其他小伙伴过来做生意,我们直接买他们的货,用我们的物资和市场做锚定。就是不通过鹰酱作为外部循环引擎。我们自己内部来。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卖家多赚钱,买家少花钱。

知乎用户 大湿 发表

这所谓的经济内循环……

外部经济被疫情和老美强势切断,外贸这架马车基本废掉了。

内需?早已被房地产收割了个干净,百姓都成穷鬼了,那啥都干到 30 年以后了…… 这几年疯狂的棚改拆拆,去了您的杠杆,却间接剥夺了适龄青年的交配权,造就了拆二代与炒房族,文化传统知识被按在地上摩擦…… 对于房子来说,其他啥也不是!

只说去杠杆,但这杠杆谁导致的?一昧的加杠杆玩不下去了,到最后让百姓来接盘!但凡是有点长远的眼光都不能这么干,这何止是寅吃卯粮……

现在看来棚改、和所谓调动民间资本却成了高利贷合法的狂欢疯狂收割百姓,一地鸡毛……

内循环?或者叫中等收入陷阱的沼泽更为合适吧!传统欧美发达列强冷眼看你起高楼,只为等这一刻!眼看你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紧跟着釜底抽薪,悲剧了……

高端制造一个没有 [摊手][摊手] 全被卡脖子了…… 想出海的产业分分钟被踢回来…… 妥妥的中等收入陷阱,这十年来,最牛逼的决策是外汇管制,否则,半年都撑不到就要回到解放前!唉,顾好自己吧

知乎用户 王永辉​ 发表

这就是经济内循环。

知乎用户 静为躁君 发表

日本确实很困难,因为美国石油危机后的一系列政策失误,美日之间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美国于 1985 与日德法英四国签订广场协议,约定美元贬值,四国货币升值。

并且美国就产业政策与四国展开博弈,就日本而言,则从 60 年代纺织打到汽车再打到 90 年代半导体。

日本在此过程中也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日本中央银行总裁前川与十几位产业界、学术界人员联合起草的《前川报告》,前川报告的思路总体上是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所有的错误都是日本的,日本有责任改变美日贸易差额失衡的问题。

这个态度得到了美国官方的认可,所以前川报告从一个半民间报告,转为官方策略。

2、怎么改变美日贸易差额失衡的问题。

日本认为应该 1)扩大内需(也有说法是美国建议日本扩大内需),在此基础上,日本采取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灵活能够支持前述目标实现的基调,即低利率、货币宽松,并且大力发展地产;同时开放国内市场,包括金融行业等,扩大进口。2)减少出口,即将原本在国内生产的,搬到美国去生产,把美日贸易变为美国的内部贸易,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举个例子,日本也是缺少铁矿石的国家,三井物产 90 年代拿下了淡水合规接近 20% 的股权,澳大利亚 24 个主要矿山日本控股参股了 16 家,所以在铁矿石价格疯涨时,日本钢企对于矿价高企不敏感,而其他国家则很苦恼。

3、政府改革,加大产业界人士和学术界人士权重;国际贸易方面注重产业分工,即尽可能少的减少摩擦;国内扩大内需注重质量(实际上从某个阶段来看,重质量的效果实际并不好,但度过某个阶段,由于外部内部环境变化,前期的某些措施落地生根,体现为当年重质量的效果很不错)

总体上,日本的改革是失败的,因为日本人生活的很苦逼,虽然人均 GDP4 万美元,但是不如咱们生活的幸福(较什么真啊。。。乐呵乐呵得了。。。)

为什么日本失败?

首先,日本是由于要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顺差,所以启动了地产,加之货币财政的配合,推高了房地产泡沫;之后又主动刺破了泡沫,酿成了银行、证券破产等金融风险,现在回头看,在一个时期内(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背上比较大的包袱,优点是那一代人成本比较高,但是总体上摆脱了地产对消费的制约。

对比我们,由于我们是主动以地产拉起了内需,所以不存在受限制以后,再拉地产扩大内需的情形;其次我们不会采取主动刺穿泡沫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几代人来消化这个泡沫。

所以我们更能够拉动内需(哎呀,别问啊。。。你们真烦。。。我也不知道为啥但是肯定能拉动啊)

其次,日本通过主动妥协调整自己,牺牲了一部分产业和利益,换取另一个部分产业和利益,用日本人的话说,就是找准了自己的产业定位;同时日本走出海外投资较广,18 年末日本的对外净资产是 2.9 万亿美元,而日本的 GDP 是 4.97 万亿美元。比例相当高,换句话说,日本用大量的对外投资盈余,养着国内的人。当然了,即便这样,日本人生活还不如我们幸福,真是服了他们了(。。。)。

对比我们,首先我们的雄心是全产业链,所以咱们是不谈定位的;其次,我们目前的情况外国投资者都蜂拥而至,而且他们不像当年对日本一样,赚钱就跑,而是长期投资与我们共存亡;最后,我们要建立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的,这是当年日本没搞过的,以日本的情况可以想见,如果当年他们搞内循环。。。当然了,他们水平确实低,内外循环无所谓了,失败是必然的。

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那就是老龄化,目前中国老龄化情况与日本 90 年代大致相当,但是我们老龄化速度应该说,与日本这个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处于第一梯队,目前的趋势应该会把他挤下来。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本已经采取了很多很多措施,基本上无一奏效,包括安倍三支箭,正着来反着来都没用,据日本央行行长的说法是,由于老龄化社会预期存在,所以人们更关注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并且打算老了以后还能维持在现在的生活水平,就是预期都打到未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加剧了不婚加剧了老龄化。当然了,我们的社会保障远远优于日本,所以由此带来的影响也会远远小于日本。

总的来说,日本由于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了日本没有把握住重大战略机遇期,没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目前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以上,对比日本,各项优势注定了我们内循环为主是有底气的。

知乎用户 杨君 发表

自己拉出来再吃了

知乎用户 不放弃希望 发表

全世界经济内循环做的最好的国家就是朝鲜。

知乎用户 财税法一点通 发表

国内投资~国内生产~国内消费

知乎用户 老蒋 发表

好处是要吃草了

坏处是草都未必能管够

知乎用户 凉风习习 发表

二季度政策向中长期 “前瞻远虑”,以“内循环” 建立发展导向。2020

年是十三五收官年,也是下一个五年计划总体方向谋划之年,在外围形

势日益复杂及疫情扰动下,从中长期的视角审视及保障我国经济的高质

量发展让本次政治局会议更显 “前瞻远虑”。“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

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格局” 中再次提到 “内循环”,继今年 6 月 18 日提到 “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 对后续经济着力点定调,7 月 21 日民企座谈会上依然提出经济内

循环为发展方向后,本次会议再次完善诠释其战略意义:

从外围环境来看,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国际复杂关系不断变化的

背景下,中美关系变化及外围疫情扰动加重给未来国际关系造成了中期

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节奏放缓,关税壁垒在贸易保护主

义体制兴起下增加全球生产及贸易的成本。我国过去以出口导向的经济

增长着力点切换至国内扩内需及推动有效投资,意在维护、健全国内产

业链与供应链在国内巨大消费市场合理运行。

从出口型经济表现来看,伴随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

2008 年以来我国出口型主导经济不断在下降,对外依存度从 2008 年的

63% 下降至 2019 年的 32%(出口贸易额 / GDP)。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

比,我们还具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发达国家该指标约为 20%,在国内

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增长阶段,壮大国内消费市场或是 “势在必行”。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方式上看,我们认为:第一,供给端的创新迎合新

的需求变化倒逼传统产业去除过剩产能,通过新基建营造更有效的供需

环境,聚焦于新经济产业发展布局;第二,疫情的扰动增加了生产制造

成本,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上或将更加直接有效,以 “六稳”、“六保”

稳定社会投资吸引力,激活社会投资活力导向下,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

程度或持续上升;第三,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扩大中低阶层收入保障国内内需购买力,同时,以出口型产业链中代工

企业或以品质为导向转向满足国内多样化需求,融合国内供给产业链,

树立中国品牌。最后,保持开放及创新的姿态拉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经

济增长活力,拉动国际经济大循环。

引用自《20200802 - 中泰证券 - 内容符合预期,聚焦内循环》

很多人说这是中国走向闭关锁国,真的,拜托你们多读书,多思考,在大政策调整下,做为屁民应当知道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而自己在其中能收获什么,而不是无脑鼓吹吃枣药丸。自己想不通也没事,多找点研报看看不好吗,数据告诉你答案。

知乎用户 庞安常 发表

困在电梯里缺水怎么办?➡️体液内循环。

知乎用户 请宝贝转身 发表

生产、消费、分配在利益体系内循环,叫经济内循环。

回答完毕,请双击屏幕。


好处、坏处?一定是对比外循环。

内循环的好处:

1、不依赖外部,绝对领域,自我调整。

2、成本可能偏高,甚至得拿血祭。当然,是杀自己的人。

外循环的坏处:

1、依赖外部,不可控。

2、可能要打战,还是血祭。里面都是人。

搞笑的是:

有些批判内循环的,既不想狗腿,又不敢狼性。这些沙雕怕是活在天堂。

知乎用户 秋水 发表

经济循环是指: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从生产融资到产出成品商品,只有商品被市场消费者购买消费掉,并把利润反馈于工人、企业股东、债权人、供应商,这时才能才算一次经济的彻底完成。

经济内循环相对与经济的国际市场的融资、生产与消费。

经济内循环具体指的是:商品的生产、消费和利润所得反馈,这些在国内市场完成。

这才有做好经济内循环的同时,也要做大做优经济外循环,经济内循环不搞封闭经济。

知乎用户 玩世 发表

经济内循环不是好东西!

首先说明一下,内循环不是主动内循环,是被迫的。你和张三有矛盾了,张三是班长,他让你替他写作业,你不写,班长带领班上的同学孤立你。我们有三条路可以选:1,妥协,如日本,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之前一直这么过来的);2,不和你们玩了,我和残疾朋友们一起玩,我搞内循环;3,自己成立新班级(这一步风险大,条件苛刻),自身须有吸引力,不要以为吸引残疾朋友,就有吸引力了,也不要以为在一个桌子上吃过饭了,他就会和你冲锋陷阵。我们的体量决定了,必须和大的经济体合作才会有出路(日本,欧盟,非洲,南美,朋友越多越好)。自己到底能不能替代班长,有没有这个能力,需要仔细衡量,仔细掂量。没有十足把握无异于自杀式冲锋,鸡蛋碰石头。一个 5G 是不可以的,需要好多个 “5G”。

搞内循环的影响:

1. 彻底决裂,外部资金大幅流出,流到了新兴国家(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尼等等,特别是印度,你知道印度为什么要和班长穿一条裤子了吧,他巴不得我么玩完,巴不得我们内循环)。

2.GDP 增速刹车,失业率增加,个人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

3. 个人被迫卖出手中资产,资产价格下挫,抛售,经济危机。

4. 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5. 为了转移社会矛盾,War3 开始,因为都已经内循环了,也没什么好失去的了,最坏还能坏到哪里去。

6.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伊朗,朝鲜,叙利亚,委内瑞拉都是如此)。

说个结论,我们不会走向内循环。为什么要说出来,吓唬班长的概率大一些。如果真刀真枪的干了,在弄内循环也不迟。为什么要迫不及待的内循环,要主动内循环,主动内循环和为了修炼辟邪剑谱自宫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知之为明 发表

就在三季度第一个月要结束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就如何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召开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亮点就是最近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国内大循环”。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显而易见,这是在国际疫情不断恶化、政治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际国内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做出的政策反应。

这次议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第一、保证宏观政策有效执行。对于重大项目的建设资金的使用,兼顾质量和效率。财政依然要积极作为,持续建立宽财政的投资环境,对于基建和新基建保持持续性投入。根本上还是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第二、强化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预示着资本市场活跃度将不断增大。所以,为了保证一个健康稳定持续的资本市场,管理部门必须提早应对,防患未然。根本上还是要为资本市场的做大做强做政策铺垫。

第三、继续扩大内需。克服疫情的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还要鼓励社会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到加快新基建,新城镇化,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进一步明确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大家 “严重关切” 的“闭关”,会议也强调了“国内大循环不是要闭门造车,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重点强调了 “双循环”。

当前形势下,外需持续疲软,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还想要依靠外需有点费劲了。所以,必须扩大内需,依靠自身市场,国内的消费潜力依然大有可为。未来国内的资本市场将会有一波大红利。但是,目前来看想要开发自身潜力,就必须解决高房价的问题。这已然是悬在我们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了。持续上涨的房价必然导致资本的趋之若鹜,不断吞噬市场上的流动资金。所以,政策层面必须要打破这种即将固话的市场预期,否则扩大内需无从谈起。

第四、强调房住不炒。房地产的表态和之前提到的基本一致。实际,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强调住房不炒,持续调控,这本身已经体现了政策的坚决,壮士断腕的决心依然明了。比如在深圳、杭州等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控,之前被大家熟知的长沙经验也已被很多城市复制。

另外 2020 年 7 月 22 日,最高法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其中第 24 条,直接了当的规定,“积极运用司法手段支持政府严控房价,防范炒地炒房投机行为”。同时这份《意见》明确的表示是为 5 月 11 日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在法律上保驾护航。毫无疑问,控制房价已经上升到司法层面,可能炒房炒地行为纳入刑法,一旦犯罪化,意味着要判刑坐牢。未来因为炒房而产生的纠纷案件将会增多,这对炒房客而言到底有多不利,完全就看法律的执行力度了。

第五、未提及降准降息。提出 “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这是政策上一个明显地导向变化。从宽利率到宽信用,后面会重点关注在资金流向上,让资金充分的流向实体经济,促进国内大循环。宽信用周期的出现,必然利好股票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也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这轮中期调整完成后,A 股市场的整体业绩将会有所改善,可以重点关注下成长性和周期性的公司和产业。

中国未来的十年,将是科技产业的十年,是将在国际高端产业领域崭露头角、有所作为的十年,而底层支撑的必然是资本市场、高端科技、创新能力。这也将是未来国家重点使力的地方。

顺势而为,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落日余晖 发表

就是自成体系,不与外界接触了,自己成为一个闭环,不靠外力,其实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就是闭关锁国,哎,啥也不说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认为经济内循环的实质是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辩证来说,不是走极端,而是有弹性地调整结构(主要是面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不定性的调整,对于亚非国家我估计仍是积极发展多边合作)。

好处是①倒逼提高劳工的待遇,收入分配将会更加公平,经过一段时间后有望提高人民福利(短期可能存在失业问题);②对国外的依赖减少,避免受制于人,同时抗全球经济危机风险能力提高。

坏处和隐忧是①科技、生产力水平有可能有落后风险(不一定,取决于依靠内循环的程度,有弹性);②转向内循环必然伴随经济阵痛,短期国内投资需求持续减少,经济、就业双难,有失业的可能,要做好思想准备;③资本外逃,外汇流失,影响到金融稳定和进口,特别是刚需进口(能源、粮食问题)的持续性以及意外灾害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稳定;④老龄化趋势持续,内需支撑经济有难度。

考虑到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以及生产力总体过剩的情况,当今是与改革开放前的生活质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甚至是社会变革的一次契机,不必悲观。

知乎用户 谭俊 发表

看了所谓高赞真是写的多不代表你明白,第一房价要下,怎么办,需要政府让大家都有学校上,不能用地域户口让人不能上,租房也能上那么房价自然下特别学区房,二股市必须涨因为只有不断上涨的股市才能吸引足够资金进入企业,我们需要不停推出新企业试错,几十家可能出一个格力,几百上千家出个苹果,这就一定要股市涨,第三政府要能容忍地价下跌,这实在太难是我不看好这次内循环的主要因数,基本上要各地方政府忍痛把最大的财政不要或者减少,他们会干吗,触及灵魂啊,房价地价不下不可能有消费启动,不断上涨的房价只会让 6 个口袋钱越来越少,很多人以为这个提法是什么高招,其实是不得已,是被迫无奈,能够赚世界钱不好吗,能够世界经营不好吗。只能说目前形势下的不得已,总之这个提法就象地摊就业都是看看可以运行很难,地方政府首先就不一定干

知乎用户 南宫燚 发表

某些网民无脑喷的 “闭关锁国” 实在看不下去了,国家一直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强调内循环无非是外部环境堪忧下的自求多福。

详见

黄奇帆万字长文:内循环、内需体系、脱钩、十四五以及蓝海在哪里

知乎用户 紫苏哥哥 发表

大概是自己拉屎,自己吃,然后这样循环。

知乎用户 辰易 发表

闭关自守的漂亮别称,全世界不跟咱玩了,咱就自己玩自己呗。可叹的是百姓的钱都流入了房地产,再也没能力玩消费了,‘内循环的尽头就是一条死路,但已没有回头路,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知乎用户 面条 发表

本来市场 70 亿,现在市场 14 亿

知乎用户 古德栢 发表

拉出来的再吃了,多说了就被枪毙,哈哈哈。

知乎用户 无限试驾 发表

经济内循环就是指科技创新、生产制造和市场消费都在国内,从而形成闭环。现在的情况是,生产制造在国内,主要的科技创新和市场消费是在国外的,中国是作为的全球化大循环中的一环存在。全球化大循环的优点不言而喻,中国加入 WTO 后,迅速扩大了市场,并能吸收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力,咱们国家在此期间是有长足进步的。大循环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受外部影响大,美国打个喷嚏,国内就要抖三抖,美国作为大循环的主体,向全世界身上吸血,大家还得保着他,不能让他死。

目前的问题是,中国随着发展,在生产制造环节已占绝对主导,市场消费比重也越来越大,目前还想往科技创新的领域发展,这就对原有的大循环产生了影响,特别是美国这个吸血鬼,顺利的话,再过上十年,咱们就可以逐步替代美国成为现在全球循环的中心,最差也会和美国形成双中心。这对美国来说,太不可接受了,所以美国想把中国从现有大循环体系中踢出去,第一步就是供应链也就是生产制造从中国迁出,也就是从生产制造环节把中国从全球大循环中踢出去,换成一堆更好控制的小国。从而达成中美的脱钩。

目前的全球大循环是美国和西方加上日本、韩国主导建立的,咱们没有绝对的主导话语权,美国有把咱们踢出去的想法,其实其他国家也有,只是利益衡量下比较微妙,不好像美国直接撕破脸,想站队咱们的,又都是边缘人物,也没啥话语权。在此情况下,咱们看没办法直接替代美国控制原有全球循环,那就只能另起炉灶,直接建立以我为主体的全球循环。

要建立新的全球循环,目前咱们国内生产制造没问题,市场消费也逐步提升,短板就是科技创新,如果三位一体,在国内能自己转起来,脱离全球循环也就可以存活,咱们就有了不败之地,相当于建立了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接下来将东盟纳入咱们的循环体系,这个还是比较容易达成的,再接下来就是欧洲和非洲,也就是一带一路,从而建立咱们的全球大循环。


有人用清朝做对对比,我觉的清朝的闭关锁国和现阶段的经济内循环是两个概念。

清朝那个时候是没有全球化和全球循环的,但那个时候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交通物流的便捷,全球化开始逐步发展了,也就是处于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是害怕改变,天朝上邦无所不有,是去全球化的,也就是采取了保守主义,在接下来的世界发展的浪潮中被淘汰也理所当然。

现阶段的经济内循环起因不在我,是在于美国,美国开始保守,去全球化,咱们可是一直举着全球化的大旗的。如果这一次提出的只有内循环,那可以说咱们是跟清朝一样闭关锁国,但是这次提出的是要建立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双轨。建立内循环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外循环,要在美国收缩之际,另造天地,重塑一个以我为主的全球化体系。其实,以现有的世界各国,人口体量足够大,可以形成庞大的统一市场的只有美国、中国和印度三个国家。东盟和欧盟在中央集权对对方的管辖上毕竟要差了一截,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没有一个强势的以整体利益为考量的中央,很难做到均衡有序的发展,这点可以参考欧盟,是最好的反例,一群人勾心斗角,强者恒强,真应了 “人之道”。印度还有待发展,美国在衰退,目前是咱们最好的时机,一定要一举掌握科技、生产和市场。

这一次新的全球体系如果建立成功,以一带一路的设想,亚洲、中东、非洲是会复苏的,欧洲的重要性会下降,但仍是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美洲可能会边缘化,可能会形成自己的小循环。

知乎用户 Tian 发表

哎,我不知道你这些什么既得利益者不想改变现状这些话是从哪些地方领悟得来的,后面又加了一些定性的名词。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吧。

首先,从美国为什么要到处惹是生非说起,真要说美国的霸主地位也就是不到一百年的的事情,战争没到美国本土,赶上了工业化的契机,靠卖军火发了一笔财,包括目前美国的财阀很多也是军火商,这是第一步;第二部就是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构造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这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的军事实力垮一点无所谓,但如果美元体系受到了动摇,那美国也就歇菜了,现在美元与石油挂钩,石油又是刚需,只要你想发展就得购买石油就得购买美元,所以美国要控制中东,打仗都在所不惜。

然后,说到中国,美国要想保持他的美元体系,就必须不能出现影响他地位的国家,第一盘,日本出现了,日本确实厉害,经济上真的有赶超美国的趋势,好,让你嘚瑟,广场协议东芝事件一把组合拳下来,日本趴下了,说起日本比较可惜,因为没有战略纵深,大部分靠海外市场,封锁了海外市场日本基本就残废了,也就是出现了所谓失去的十年,其实不止十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具备争霸的实力了;然后苏联,这就不说了,估计你也知道不少,苏联重工业厉害,很多产业链还是比较薄弱的,在和美国搞了长时间的军备竞赛加上党内严重的腐败问题,也就解体了,其实美国也是想通过这种模式来瓦解中国的,也布局很久了,然后就来了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我不知道你表达的什么既得利益者是不是指这些人,但是近八年的改革可是革了很多人的命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的命。

继续说中国,美国其实一直在打压中国,从抗美援朝开始吧,毛爷爷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如果没有抗美援朝如果没有后来饿死了那么多人搞出了蘑菇,现在的新疆西藏也就不在了,中国也没有什么稳定发展的三十年了,新疆是能源站,没有了能源怎么发展,西藏是中国乃至亚洲的水塔,卡你也没商量。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国有段蜜月期,但是在北京的那次事件之后就不在了,后来想遏制中国,本拉登来了个 911,美国的精力被分散了的,刚把恐怖分子干的差不多了,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兄弟破产,经济危机过了之后奥巴马搞了个 TTP 协议,这个也是把中国孤立在贸易体系之外的一个措施,可惜后来金毛上台又把这个协议给废了。

然后就到了现在,其实美国一直在打压中国,中国通过各种外部条件化险为夷,不容易啊,真的是跪着做人啊,银河号事件我们忍了,南斯拉夫大使馆我们也忍了,我不知道你了不了解这些事情,屈辱啊,但是又不能直接正面挑战美国,差距实在太大,以卵击石。发展到了 2020 年,我们再怎么通过忍耐苟且来赢得发展时间和空间也都是不可能了,经济体量那么大了,很多领域已经领先美国了,通过正常的途径已经无法遏制中国发展,你想做奴隶,但这是个做奴隶都不可得的选项,所以,你现在所谓的融入社会融入游戏前提在哪里,还有你说的游戏,什么规则?美国制定的就是规则?美国的目标就是吞下中国这块巨大的财富,你干不干?朋友你从那件事情上看到是中国想主动挑事的,中国一直都只怕美国太关注中国,但是现在已经躲不了了啊,难道是我们就这样放弃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发展空间,自废武功,任人宰割?

再说说中国的内循环这个事情,短期是阵痛,中长期是利好的,我不知道你了不了解中国的产业链,就工业制造业来说,除了极少数高端制造还把控在国外手上,国产得都基本上差不多了,以前组装贴牌很流行,也很轻松,来钱快,但是积累不了硬实力,联想就是个例子,一直都只能弯腰做人。现在美国步步紧逼,倒是高端制造业的一个契机,相当于在帮中国打通任督二脉,当然,风险也是有的,这一仗败了,那也就趴下了,现在搞内循环,用国内的市场来带动高端产业的发展,这一步循环成功,就不至于像华为现在这么惨烈了,外部环境会好很多。

还有,朋友,你的评论里面有很多判断,什么最差解什么美其名曰,我们都拿一些依据和事实说话好不好,不要拿到一个什么名词就往里面装。我们只想明白结果而已,这个问题我觉得无法回答,政府的责任是给公民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努力下能生存和生活,并不是包干的孩子妈。战狼这个词我不知道为啥会成为了贬义词,小时候看霍元甲真是觉得解气,一个热爱国家的人,你可以不认可他的极端或者激烈行为,但是也不应该被作为贬义词的对象。

闭关锁国在教科书上就差和汉奸一个等级了,你觉得国家会奔着这招去?中国的智囊团都是美国的奸细么?

写了那么多,我是一个工科生,自己平时看看书,这是自己的理解,能解释我的很多疑惑,我觉得基本面是这样的,但是我不认为我一定是对的,如果有高见,不妨指教。

知乎用户 fang 下 OE 发表

任何一个时代的政策都是因为上一个政策已经不适应而做出的必要改变。

上一个政策叫改革开放,主要是扩大出口,吸引外资,赚取贸易顺差的红利。而因为 2008 的次贷危机,和这次疫情,中美间的贸易战等问题。中国想用出口赚取红利的时代,基本没了。2006 年中国进出口占中国经济总量的 65%。而现在估计在 31% 以下。

所以各种产能过剩,经济萧条。算算中国应该在 2008 年提出双循环是最好的(美国打压中国在 2006 年成功率也应该是最高的),可惜了。中国的 4 万亿投给了房地产 ,美国错过了机会因为 2008 年次贷危机无暇顾问。

双循环并不是锁国,加大内循环,自产自销带动经济活力,中国消费市场很大,当然拦路虎是房地产,大概率房地产以后是走平或者低于通胀率的走势缓慢上涨。内循环也就是消费加投资。消费还没透支的是农村 18 级市场。投资当然还是以高新产业(补齐内循环短板,提升产业链,降低成本,这个不是闭门造车,吸引外资投资很重要),基础产业(城市化率提升,开发农村市场,进城增加消费;交通大联通,联通周国,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产业(存储物流,加快物流,降低成本),金融产业(股市,大概率 10 年走牛的趋势,这也是全民造富,国家以后收入来源之一)

外循环就是继续对外投资和出口。只是比重应该会继续降低达到一定的平衡。

有人说了,工资会不会不涨了,那怎么跨级中等发达陷阱。

个人认为工资还是循环上涨的,一定会比房价涨的快。上涨的钱也不是印出来的。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不变,继续开放的政策不变,金融开放会加大。热钱还是有的,红利还在的。变的是比重。

此政策也是在大环境不得不变的情况下提出的,所以说祈求中国经济以后快速好转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要保证顺利转型,相信市场朝着崛起路走就行。

若是说地球是一家,那就是一个大内循环,各国分工分级工作消费。若放在一国,也要能循环的来,适合金融的金融,适合农业的农业,适合制造的制造,。分工分级合作,完善内循环。

这次疫情就已经体现出内循环的重要性。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在此疫情下,快速做出有效反应,生产大批物资保证市场运行。

当然,一个大环境下,每一个政策下都有无数眼睛盯着。成不成功,个人认为大概有几点:

1. 国际大环境不会继续变差。能有效支撑我国的外循环有效运转,继续赢取红利

2. 房价稳定,不祈求降,要稳或小幅低于通胀的速度上涨

3. 金融市场稳定,金融是以后中国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吸引外资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币走出去的方式之一

4. 保房价还是保汇率。这是双稳的保障,我认为中国会要紧还是不轻放汇率的,因为房价是拉动中国消费的拦路虎,房价除了靠政策防止外资热钱流入。重要的还是汇率把控

5. 消费内需的拉动,必须要拉动

6. 城市间的协同合作

7. 提高技术,提高生产率、赢取国际间优势,增加附加值。不能一味不加工资,防止中等国家陷阱。

被逼出来的政策,我们是没有退路的。加油吧!中国!

知乎用户 叽叽复唧唧 发表

一群回答的都是啥玩意

怎么就闭关锁国了

怎么就九品中正制了

内循环为主体,好多人是语文没学好吗

公有制为主体,这个词应该都见过,那国内没有民营经济吗

还有,外循环也不是你想外就想外的,人家已经搞对立了,你还能怎么办,

有些人对这个世界还是缺乏认识,这不是过家家,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国近 14 亿,除非 99% 的人恢复贫困,否则发达国家肯定要对立。

蛋糕就那么大,你带着 14 亿人来吃,别人就少吃很多,换你你愿意吗,你以为孔融让梨呢

或者说蛋糕在做大,但是扩大速度跟不上 14 亿人吃的速度,根本矛盾没解决

毛熊的尸体还没僵呢,怎么有人就又投降主义了

知乎用户 北大李路飞​ 发表

内循环的底层逻辑和循环思路?

在 2020 年年中政治局会议指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正是在 “持久战” 这一判断基础上,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理解内循环之前,我们可以先梳理一下之前的中国经济是怎么 “外循环” 的:**世界工厂模式与中国经济的起飞。**80 年代后的 20 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利用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建立起了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链;2001 年加入 WTO 又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全球分工和专业化的体系中,逐渐成为 “世界工厂”。

简单总结一下世界工厂模式就是:中国经济的原发需求之一就是外需,外需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劳动力迁移和城市化,创造顺差(净出口),顺差对应国内资本积累及货币投放,形成再投资,从而带动更大的外向型产业链规模。

1980-1990、1991-2000、2001-2010 年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3%、15%、20%,这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经济的 “起飞”,中国实际 GDP 增速三个阶段的均值分别为 9.2%、9.9%、10.4%,进而带动了中国庞大的劳动力红利和随之而来的经济高速增长。

然而,贫富差距和充分就业在今天,成为了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统计数据显示:在 2014 年,美国前 1% 的人口拥有 38.6% 的总财富,前 10% 的人口拥有 73.0% 的总财富;而前者在 1980 年的占比为 22.5%,后者在 1985 年的占比为 60.8%。

2014 年至今,后 50% 的人口仅拥有 - 0.1% 的总财富,中间 40% 的人口拥有 27.1% 的总财富。今次全球疫情之后,后 50% 的人口必将再次受到疫情冲击陷入负资产,中间 40% 人口的财富份额亦快速下降,家庭财富走向破产的边缘。

内循环的实质变化是从 “出口 - 外汇 - 资本积累 - 城市化” 变为 “内需 - 国内统一市场 - 分配 - 扩大消费” 和“产业链高级化 - 高附加值 - 全球分工”。

这里需要着重解释下的是,在转为 “以内循环为主体” 的背景下,国内需求要有一个等量级的扩张,资本品和消费品都必须有增量需求以实现产业链承接,前者预计将通过“新基建”(新产业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如 5G、AI、云计算等)+ 传统基建(高铁群、大湾区等)实现;后者则需要扩大消费实现;而扩大消费的前提则是分配环节更多偏于居民部门。但如果做这样一个转型,经济在有些阶段又可能会存在短期增长的失衡,所以政治局会议在内循环相关的论述部分特别指出“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内循环的关键攻坚点:一是消费量级的激发;二是产业链升级关键环节的突破。

实现经济内循环,两个关键难点需要突破,一是如何在传统的消费特征之外(比如地产系带来的周期特征及约束),进一步打开消费量级,实现消费进一步替代出口和 FAI,更多承担经济原发驱动力的功能;二是科技行业,它的特殊性是技术标准、专利等,即突破关键点才能成立,这需要实现关键环节的突破。这两点将是未来内循环驱动双循环的攻坚点。

2020 年年中政治局会议召开,它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指引,也是我们理解当前政策框架的主要抓手。

我们正站在新一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边缘,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导火索,根源是全球经济、金融、社会的脆弱性。**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12 年过去了,美国欧洲主要靠量化宽松和超低利率炼造了强劲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债务杠杆上升、寡头效应显著,社会撕裂、政治斗争激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一些列冲突与矛盾。**社会财富分配差距必将持续扩大,而能否对当下时局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正是判断你在这一轮大变革中是不是韭菜的核心依据。

知乎用户 jobs funix 发表

就是出口转内销,国产替代等。当今这个形式,外出阻力越来越大,靠内部循环解决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也是必然选择。好处:承认了外部困难 坏处:可能要过比较长的苦日子。

知乎用户 陆离 发表

把 “扩大内需” 执行到底,换个说法而已。

知乎用户 hwasion 发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会议指出,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 (2020 年 07 月 30 日,新浪网转载)

感觉麻烦大了~

不过,好的倾向可能有:

1、房价进一步降低;

2、安全、科技和金融进一步发展;

坏的倾向可能有:

1、物价进一步提高;

相关阅读 A:

hwasion:2020 年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意味着什么?

hwasion:2020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3.2%,意味着什么?

hwasion:如何看待 2020 年的经济形势?

相关阅读 B:

一、国际:

1、宏观,各国发展潜力hwasion: 为何除中国外的其他金砖国家都停滞或衰退?

2、宏观,各国人口、科技和经济:

1)hwasion: 我国新生人口下降幅度大,会对以后得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hwasion: 特殊观察—资本角度看欧洲吸引难民的必要性

3)hwasion: 未来 3 年(2020-2023)世界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3、美国hwasion: 美股已涨回近一半,如何看待?hwasion:如果说新冠是美股崩盘的直接原因,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4、印度:hwasion: 为什么印度的基础建设相对落后?

5、大概率有限战场

1)hwasion:KN95 标准战背后:防止重蹈出口企业被流氓集体诉讼狙击—北新建材的哀伤

2)hwasion: 资本生态扩容的攻击和防御:美国会不会赖掉中国的外债?

二、国内:

1、宏观

1)hwasion:2020 年 1 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

2)hwasion: 中国为什么这么看重房地产?经济与地产?

2、典型疫情冲击结果hwasion: 武汉人的现状如何?

3、极限恶劣结果参考 Ahwasion: 美国黑人社区的贫穷混乱的主要原因

4、一带一路:

1)、和一带一路的关系:hwasion:“一带一路” 对我国的好处

2)、普通人的国外务工:hwasion:“一带一路” 除了外贸,普通人有什么机会?

5、中产衰落

1)hwasion:2017 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房价暴涨,中产阶级收入没有下滑却收入消费信心下降?

2)hwasion: 如何看待 2018 税改政策,对中等家庭是福音吗?

3)hwasion: 我所见的 2019 经济变化

6、警惕 资本黑化

1)hwasion: 如何看待任泽平先生关于国运之战,新基建的观点?

2)hwasion: 郑强「过分夸大了英语的分量,耗费了中国青年宝贵时光」?

3)hwasion: 上海交大顾孟迪称新冠疫情后,全国一线城市房价必定大涨,可信吗?

7、对地产的态度

1)hwasion:“新冠之后,房地产暴跌”?

2)hwasion: 西安房价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如何?

3)hwasion: 自如、相寓、蛋壳等长租公寓背后的博弈

4)hwasion: 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二套房从基准利率上浮 20%,预示着什么?

5)hwasion: 意愿:如何看待合肥二手房大面积停贷?

6)hwasion: 妥协:如何看合肥二手房又有 5 家银行恢复贷款?

7)hwasion: 大型房企的现状、焦虑和选择

知乎用户 吾 lI 发表

提内需拉动经济提了这么多年了,为啥把词换成内循环就像突然捅了马蜂窝了?

知乎用户 初夏恬静 发表

我就这么和你说吧,我收藏的高赞文章直接被删除,我虽然记得文章里面的字词是什么,说出来,可能也会被删。

所以请不要询问这个话题了。大佬们已经触了雷了。

知乎用户 思锐捷 发表

就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儒家思想下长大的知识分子,特别擅长这种文字游戏,玩了两千年了。

知乎用户 余欲渔于玉宇 发表

未窥全豹 不敢置评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假如是以国内为主的产业循环,很可能会造成科技落后、制造成本上升、失业率升高等。

就算不是全然封闭运行的 “锁国经济”,但将长长的生产链和消费端主要都放置在国内市场,

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

先看条件。

1。作为 “内循环” 很重要的“扩大内需”,在当今中国并不容易达成。

中国有 6 亿人月均收入仅人民币 1000 元;中国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高房价对财富的 “绑架”,也让各种产业都要依靠内需消费变得不可能。

中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毛额(GDP)年增 3.2%,其中有 2 个百分点来自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但消费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3.9%。上游的工厂拼命生产,基层消费者却在疫情中努力存钱,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仍然不足。

2.“内循环” 对产业的影响

首当其冲是原本出口导向的企业,难以立刻出口转内销,就会有破产倒闭的风险。

企业出口转内销会加大原本国内市场的竞争,对原本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造成冲击,这些都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失业或薪资降低。

“内循环” 会让过去在全球竞争下被忽视的中国中西部受到更细致的开发,但中国企业被迫转往中西部这个非最优选择地区发展,意味著企业成本会提高;甚至因经营门槛提高会导致行业局部垄断,这些都不利中小企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受惠于外资及外国技术的交流,“内循环” 会导致技术交流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利中国的产业升级,也迫使中国企业提高研发成本。

但现实国际环境如此,注重 “内循环” 也是不得已的求生选择。

在无法保障 “降房价,提收入,保民生” 的情况下,“内循环”不可能有好结果。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後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
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子 · 牧民》— 管仲

知乎用户 wom 发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果 “内循环 “能做到发展内循环多好,还用被制裁被卡脖子?

真要 “内循环 “也只是 “左手右手 “自己循环。

普通人?六个钱包都不在了,勉强温饱不错了,循环不起。

这也是尽管至今为止 “新冠 “几乎全部都是境外输入,但是不能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内循环理论上好是好,就是 emmmmmm

知乎用户 奕湘 发表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以通有无。

知乎用户 guanjunuk 发表

经济内循环为主,网上各种讽刺,招谁惹谁?不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吗?还是中国人只配为西方做鞋子衣服,不能发展高科技?还是眼看着香港都快独立了,自己国家都不能出台个法律?是我们把航母开到夏威夷了?还是我们先挑衅关领馆?

知乎用户 狼的天涯 发表

当前我们面临和欧美国家贸易脱钩的巨大风险(美国挑头,其他盟国跟进,亲美小国家可能也尾随),同时由于疫情缘故,第三世界国家(比如非洲)的建设步伐放慢,减缓了一带一路的节奏,在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们继续走过去的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出口的路子已经不行了,必须以有效启动国内市场(主要是乡村振兴为主导),增加国内消费能力,确保民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好处就是可以去依附,彻底粉碎美帝脱钩要封杀我们的美梦,只要我们能转型成功,伟大复兴的步伐就能继续,坏处是今后几年我们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转型的调整会有阵痛,节奏控制不好会产生副作用。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必须拿出勇气闯一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这个时候要相信政府和党,携手奋斗,共克时艰。

知乎用户 墨知 发表

1、以前外贸出口到国外的商品,由于疫情和国际政治关系,现在没法出口了,鼓励国内 p 民购买这些商品,帮助商家去库存。

2、以前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由于疫情和国际政治关系,现在没法进口了,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研发生产替代品。

知乎用户 一万四 发表

只要不崩,都得循环,崩了,他还得循环。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北朝鲜、伊朗知道吧。

知乎用户 杨森 发表

我想知道经济内循环的环境下,几十年后的养老金问题怎么解决?

知乎用户 北京路 发表

简单点说就是核心产业链都放在国内,并且能够靠国内市场养活,不受制于人。比如华为中兴,如果解决了半导体生产问题,光靠国内市场就能活得很好。

这个是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逆全球化。

翟东升有期节目,说大航海时代以来,大趋势是全球化,但中间多次出现逆全球化,每次都意味着战争和霸权转移。

几年前,嵩子的扩核扩舰呼吁非议的很多,现在明白了吧?没有强大的全球力量投送能力,在外的资产就是人家嘴边的肉。

知乎用户 熊猫王​ 发表

闭关的另一种说法,好听很多。

知乎用户 手机号不见了 发表

经济内循环就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加速中国大陆境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

为了促进消费,公务员教师一定会涨工资。

知乎用户 莓子 发表

内循环总结出来就是对外 (国外),要尽量少花钱不花钱,要尽可能的挣海外的钱(挣外汇)。把以前对外的花费[大头是对外旅游消费,买芯片与石油] 转到对内上(转移到国内来)。这样既能促进消费又能带动产业升级与解决就业

知乎用户 万物与边界 发表

[

什么是内循环经济

什么是内循环经济,如何做好内循环,什么叫预言性研究,答案在哪里,这本去年就完成的微观货币发行机制恰恰就提出了照顾微观个人的内循环公平模式,微观数字货币发行机制改变了几百年来全球货币模式,宏观植入微观中国经济文明升级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重塑经…

0 赞同 · 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4896886)

知乎用户 sand 发表

海军实力不足的条件下,被美国封锁海岸线的备用方案

知乎用户 Skart 发表

如果将稳房价调整为允许房价轻微松动;或者提房地产税,我相信政策可行性与真诚度。

单就这个单一的政策看,我觉得这更像是,在国际上一直被批评打脸,使性子彻底不陪他们玩一样。对外贸易我不重视了,让你们再成天给我添堵。我连让你们影响我的机会都不给。

经济到底是什么:经济能决定人民的平均寿命,能决定人民的平均身高。

政治到底是什么:政治决定哪些人荣华富贵,哪些人碌碌无为。

知乎用户 明月沧海 发表

加速内卷化,培养更多卷王,挺好的

知乎用户 亡灵 发表

挣钱 -> 买房 -> 结婚 -> 生孩子 -> 挣钱 -> 买房 -> 结婚 -> 生孩子 ->……

知乎用户 琴或萧 发表

如果有选项的话没有人会选择只进行经济内循环,几百年前国富论就告诉你了,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生产更多产品,具有更多财富,这样的原理在国家层面依旧成立。在市场中的分工交易是自愿结合的,是客观比较优势的结果。如果一方强行退出市场,强行将一方开除出市场,带来的都是逆向过程。一国的政策不是单个决策者的随机选择,是基于博弈双方的决策,如果你想保有一些利益,你就必须放弃一些利益。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们都是坚定的全球化捍卫者。我们需要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也需要我们。

知乎用户 高阳 发表

不管是什么,是没办法才为之的方法

知乎用户 想脱坑的人 发表

解决分配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知乎用户 成康 发表

内循环是经过以 鹤鹤子为首的专家反复验证过的 他们比我懂更比你懂。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江宁🐶什么时候滚?

废话不多说看图 初期武汉发生疫情 这次北京 每日一问他什么时候滚啊???怎么这么恶心???

主持人阿丘已被彻底封杀,冤吗?

3月4日,各大网站娱乐版块发布这样一条消息: 据央视总编室知情人士透露,央视前主持人阿丘已被彻底封杀。 如果这条消息是真的,阿丘被封杀应该和他在近期的不当言论有关。 2月20日,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掀起了轩然大波: 此时,虽然 …

如何看待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福西被「禁言」?

知乎用户 Tripalink​ 发表 3 月 21 日更新 更新一个特朗普发言的视频,福西爷爷应该已经想主动申请禁言了,如果有地缝他可能会钻进去。 福西说:求带走 特朗普说的 Deep State 到底是什么意思? Deep State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