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 30 分钟极速达业务全国关停,官方回应「业务调整,部分人员离职」,目前处理进展如何?

by , at 30 July 2022, tags : 优鲜 生鲜 前置 业务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Sean Ye​​ 发表

坦白说,看到关停的第一瞬间,作为人力资源行业从业者,我不但不忧心忡忡,临近深夜,我反而不困了,有些兴奋。

因为,每日优鲜这个名字,在我们 HR 圈内还是很有名的。这家公司奉行的末位淘汰逻辑,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每日优鲜的联合创始人曾斌在 2018 年时特别强调过公司的末位淘汰制:

要让每日生鲜,成为优秀人才最愿意来,想混日子的人最不愿意来的地方。

有趣的是,他是某司头 300 号员工(可以猜一下是哪家)。

每日优鲜的「末位淘汰」

对于末位淘汰,我在知乎发表过有自己的观点,拿到了接近 3000 赞同:

你赞同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 」吗,为什么?

核心来说,末位淘汰的背后代表着公司的价值观:

  1. 不担心违反劳动合同法
  2. 认为赢得成功的方式,不是协作,而是内部竞争;
  3. 认为提升员工效率的方式,不是激励,而是压力。

公司需要有淘汰机制,原先在外企也有淘汰机制,但淘汰机制建立在无法完成工作目标的前提下,而现在很多民企的末尾淘汰已经恶化到了什么地步呢?

你完成了工作目标,达到了公司预期,但对不起,因为你是后 10%,所以还是要淘汰你……

而每日优鲜的末尾淘汰,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每日优鲜人力资源副总裁孙妍蕾接受采访时分享了每日优鲜的「12421 法则」

将人才分为与之对应的 A、B、C、D、E 五个等级。前面的 10% 和 20% 属于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中间的 40% 属于稳定输出人才;接下来的 20% 属于待观察和待提升的对象;而剩余的 10% 将会被末位淘汰出局。公司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届时会有 10% 的末位人员被优化。

敲黑板,关键词:每个季度。

这意味着即使不考虑主动离职率,每日优鲜一年也需要折腾走 40% 的员工——这 tmd 不是末位淘汰啊,这是腰位淘汰啊……

如果算上互联网本身就不低的自然流动率,每日优鲜每年可能要换掉一半以上的人,贵司实施的这是高位截瘫型人才策略啊。

「末位淘汰」救不了每日优鲜

我最早听到这个案例的时候,就吐槽:这种公司怎么能活下去,不符合常识啊。

但是被一些专家啪啪打脸:

  • 时代变了,互联网的逻辑,你们外企人懂什么
  • 人家生鲜电商,纳斯达克上市第一股
  • 互联网的本质是快鱼吃慢鱼,团队没有紧迫感公司就死了

起码的人力资源逻辑,我还是懂的。一个季度末位淘汰一次,对想做点实在事情的打工人是极不友好的,因为你不能做长期规划,长期有价值但是短期看不到成果的工作,如果没有大老板的支持,你是没法做的,你一个季度都活不下去。

所有员工都不得不卷现在立刻能出结果的事情,全公司就会变得特别短视。只要眼前这个项目做成了,未来公司品牌如何,发展如何,是否铺张浪费欠了供应商的钱,都不关我事。

因为我只有一个季度的时间,一个季度之后我管他洪水滔天……

类似的案例,我的 HR 同仁

@来一斤瓜子

分享过一个案例:

她所在的公司突然搞起了「销售文化」,出炉了一个奇葩制度:

大区总监和所有中层,只要连续三个月销售排名最后三位,不管什么原因,不管能力如何,统统降级;业绩好的不管管理能力如何,一律高升。

这么一搞,换上去的新领导,都是能在短期内销售业绩最好的:但业绩好不等于善于管理。很快公司氛围就乌烟瘴气,好员工纷纷跑路了。

而她作为一个 HR,居然也有了一个做销售背景的领导,天天教 HR 做人。这对专业的 HR 来说,是很痛苦的。所以不久前,她也辞职了。

原以为这就是大结局,没想到有续集:一个供应商来打听公司搬家去哪里了?原来的办公场所被食监局贴了封条。

司业绩不好,需要变革;这很正常。

转型变革中肯定也会有员工被裁、业务紧缩、成本被砍的阵痛。经历过 08 年金融危机的人都应该有体会,这并不代表公司会垮,也有不少转型成功的案例。

但当公司推出这种鸡血政策,就是向员工传递一个声音:

我要钱,我现在就要

这种制度的后果是什么?

短视

屁股决定脑袋,这种制度下的管理者,最远只看三个月。

关注公司的长远利益,客户价值,员工敬业度?不存在的。

咱只看收入,如果坑一个客户能保住自己的总监位置,why not?

如果虚报一笔收入,能够帮自己晋升,股东利益受损又与我何干?

于是乎,恶性循环。

每日生鲜是不是类似的情况?我不清楚。但是确实有他们的供应商早在年初的时候就上门维权讨债了。

末位淘汰:激励还是焦虑?

有位每日优鲜的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

老板们认为每季度的「末位淘汰」是一个激励大家更努力工作的事情。

真的是激励吗?还是压力?

我很反感的一点是:

信奉末位淘汰的公司往往认为提升员工效率的方式,不是激励,而是压力,是创造不安全感。

事实上,在看到每个季度看到 10% 的同事被淘汰后,员工不可能像机器一样熟视无睹。员工会焦虑,会紧张,会思考是不是我该换个公司。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

分享一下叶杜二氏法则(Yerkes-Dodson Law):

压力和业绩是倒 U 型关系,适度的压力水平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过小或过大的压力都会降低工作效率

这在运动员身上,往往很明显。

有些运动员比赛中能拿出超出训练水平的成绩,是因为比赛竞争的压力提升了他的表现,但有时候压力过大,比如说背负全国的期待去夺冠,反而会让运动员发挥失常。

当一家公司持续用高频的末位淘汰恐吓员工的时候,员工就从从压力阶段(Stress)走向焦虑阶段(Distress),工作效率也会随即崩掉。

即便是最优秀的员工,你以每个季度 10% 的淘汰速度,也会让他们无法将重心聚焦在工作上,就算他完全不担心裁员,他也要每个季度带新人,他怎么可能专注于工作上?

笃信末位淘汰的管理者,往往觉得淘汰了能力不行的员工,剩下就都是精品了,其实就是不把人当成人,而当成了产品或者货物。

但员工是人不是货,淘汰的越多,剩下的人越有挫败感,知乎不乏类似的职场提问:

团队 leader 或成员离职后,自己也感觉突然少了一部分工作动力,是为什么?该如何处理?493 赞同 · 22 评论回答

总结

我承认我开心,对不少每日优鲜的员工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他们被裁员,工资被拖欠,理应受到保护。

但从另一个角度,我确实希望看到垃圾公司被现实吊打,良心公司越做越好。

上周去围观了一下 Booking,人下午 6 点办公室走得空空如也,灯都黑了。和员工聊天的时候,有一个算一个开口就是 WLB(工作生活平衡)。

我希望这种接纳人性的公司能够更成功,而不是挑战人性的公司变得更成功。我希望把这种优秀的公司推荐给打工人,而不是搞末位淘汰上瘾的公司推荐给大家。

这也是我看到在 2022 年,越来越多打工人开始回归外企的一个原因:

Sean Ye:2022 年,是时候回归外企了?

知乎用户 虎嗅 APP​ 发表

“非常失望,期权没有变现、6 月工资没有发、7 月工资也没有发、还突然被裁退了。”7 月 28 日晚,每日优鲜员工吴萍(化名)告诉虎嗅。

让吴萍们最为气愤的是,7 月 28 日,原本是每日优鲜和员工们约定的 “补发 6 月份薪水的日子”,但每日优鲜高层却选择这一天通知大家 “离职”。

更诡异的是,在 7 月 27 日晚上 19:26,每日优鲜竟然以 “公司空气问题” 为由,通知全员第二天(7 月 28 日)居家办公。在官方通知里,每日优鲜发给员工的文案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办公环境,公司决定增加一场空气治理”。

有员工告诉虎嗅,“这场空气治理”更像是 “把员工拴在家里,避免裁员消息引发情绪化事件” 的借口。

7 月 28 日下午 14 点左右,吴萍等员工被拉入一个飞书群,并被通知在此 “线上开会”。当时,吴萍等员工还误以为这场会议的主题是探讨 “如何补发 6 月工资”。

据超过 6 位参与了 7 月 28 日会议的每日优鲜员工透露,在今年 5 月每日优鲜发起了一轮裁员。对于留下的员工,公司采用了 “延后发薪” 的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每日优鲜会在当月 10 日发放上一个月的薪水,但在 6 月 10 日,公司通知大家“薪水要延后到 6 月 30 日”。(有员工向虎嗅透露:从 5 月开始,每日优鲜社保缓交。)

可悲的是,在等待发薪的 20 天里,很多员工还被 “洗脑” 努力工作。一些中高层和部门领导,向部分员工传达了包括却不限于 “即将有大笔融资到账”“与公司共度时艰、爱惜一起努力的品牌”“只是延后发放工资,不会不发工资” 的信息。

以及,直到 7 月 27 日,所有每日优鲜的员工依然要准时 10 点打卡——在被欠薪的状态下,每日优鲜的考勤制度、考核制度照旧。

在 6 月 30 日,每日优鲜并未如约发放本应在 6 月 10 日发放的薪水(实际上这是 5 月的工资),在此之后,补发工资的日子被每日优鲜高层多次延后,最终定格在 7 月 28 日。

一部分员工从 5 月开始,已经向每日优鲜发起劳动仲裁,但依然有一些老实的员工愿意相信每日优鲜。两个关键因素让这批老实人愿意等待:在 7 月 15 日,每日优鲜以 “官宣” 的方式宣称与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并获得 2 亿元股权融资;以及多位员工向虎嗅表示,作为一家美股上市公司(每日优鲜于 2021 年 6 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他们相信每日优鲜不会轻易倒下。

几乎所有参加 7 月 28 日会议的员工,都误以为将听到 “发薪水的好消息”。

“我们每天刷手机新闻,2 亿融资的事情我们都看到了,我就想公司都融资了 2 亿,我一万多的工资肯定没问题了。” 本来有结婚打算的小倪(化名)告诉虎嗅,很多每日优鲜员工手里都握着期权,在 2021 年 6 月上市后,大家本以为 “生活有奔头”,但随着每日优鲜股价持续下跌,“财务自由” 的梦想渐行渐远,但她终究没有想到会有一天公司 “发不出薪水”。

但现实给她当头一棒。

7 月 28 日下午,每日优鲜 HRBP 代表公司告诉所有人:“这里面大部分人(指飞书线上会议里)的工作就截止到今天 7 月 28 日,7 月份社保和公积金由公司缴纳,8 月份开始大家要去做自理。”值得注意的是,据虎嗅了解,这位发言的 “人力” 甚至不是每日优鲜 HR 部门领导,在关键时刻公司 CEO 并未露面,也未敢直面员工“宣告裁员”……

截至美东时间 7 月 27 日,每日优鲜收盘价为 0.236 美元,总市值已不足 6000 万美元。自 2014 年创立至今,每日优鲜累计融资额超过 120 亿元。在 2021 年 6 月 25 日,每日优鲜登陆纳斯达克,但上市首日便破发——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下跌 25.69%(首日收盘价为 9.66 美元)。此后每日优鲜的股价在一年时间内断崖式下跌,2022 年 3 月后每日优鲜的股价跌破 1 美元,开始面临 “退市警告”。(虎嗅注:由于每日优鲜连续 30 个交易日低于纳斯达克上市合规标准的 1 美元,每日优鲜已被要求于 2022 年 11 月 29 日之前恢复股价至 1 美元或以上,否则将被要求退市。)

“每日优鲜持续亏损,过于激进的前置仓模式和资本盲目助力,让它处于拔苗助长状态,隐疾已经埋入骨髓。疫情冲击、消费疲软让每日优鲜的隐疾被放大,最终病入膏肓。” 分析师刘彬认为,就算没有疫情,每日优鲜 “中前期的烧钱急速扩张、后期的急于盈利” 都让这家公司存在隐患。

对每日优鲜的命运,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向虎嗅表示:“每日优鲜是在一个错误的时期做了一件可能超前的事,前置仓为基础的生鲜电商从模式上并没有问题,但当前这样一个经济下行、消费收缩的周期,它的模式、特别是物流成本是难以改变的瓶颈,最终也导致经营逻辑出现坍塌。”

谁在为每日优鲜干活?

“每日优鲜干部很多,藩镇林立。”

一位在每日优鲜供职超过 4 年的中层向虎嗅透露,2014 年至 2021 年,每日优鲜的 “钱根” 基于几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而以几座大城为核心,每日优鲜形成了自己的大区制度——几乎在每一个大区内有一座根基城市,而大区、城市以及基于此形成的脉络,构成了明显的“派系”。

同一大区内的人层层关照。一个非常典型的说法是:城市负责人可以不接总部老大电话,却可以 24 小时内随时接听大区上级的电话。

在扩张的关键周期内(2018~2020)为了应对友商,每日优鲜最高层赋予了每个大区极高的自主权:区域人事 “任命权”(更强的举荐权)、管理考核权、甚至部分财务权(为了和地方供应商合作)。

由于前置仓模式的 “巨额烧钱属性”,这里面有很多创利空间。“相同派系” 的人们,抱团紧密,在飞速扩张过程中,这些 “关系相近” 的人,由于并肩作战、共谋富贵,最终成为地方上自成体系的“藩镇”。

上述人士告诉虎嗅,2018~2020 年,每日优鲜总部对地方的管辖力度在逐渐变弱。2020 年至今,整体情况已经演变为 “政令难出公司总部” 的局面。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凸显了每日优鲜总部和地方的“割裂”。

由于意识到物流和供应链成本过高,每日优鲜早于 2016 年便开始研发公司整体的数字化系统,为了确保数据安全和实用,每日优鲜扩招了超过 400 人的技术团队从零开始打造包含采购、物流、营销、企业 OA 的数字化系统。与这些系统诞生同步,每日优鲜陆续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标准。

但令人感到尴尬的是,直到 2022 年每日优鲜即将 “崩盘”,地方大区中依然有部分“藩镇” 拒绝采用公司统一的系统或拒绝按照公司标准流程操作。

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利益。一位参与过每日优鲜数字化体系建设的前员工告诉虎嗅,每日优鲜公司总部一直希望把所有城市所有业务的每一笔 “钱” 都清晰统计,并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所有流程标准化、体系化(也基于此加大公司总部对地方的监控)。但在地方拓展资源、与供应商谈合作过程中,有很多环节 “不方便公示”,以至于理想中的基于“数字化体系的降本增效” 纸上谈兵。

与 “政令难出公司总部” 同时发生的是大区乃至公司总部里中层人数的扩张。“每一个高管都有自己的兄弟,大区负责人也有自己的兄弟,兄弟下面还有小弟,主管、总监数量在 2018 年之后激增。”

“致命问题” 出现在 2020 年的两笔融资后。

2020 年,每日优鲜连续融资两轮,当时在一级市场,很多曾经投过每日优鲜的机构开始变得慎重。“从 2014 年开始这家公司一直巨额亏损,2020 年大环境上有疫情和国际贸易多重影响,大家的信心有些波动。” 一位投资人向虎嗅表示,大环境的不利因素,让人们对被投企业的 “盈利能力” 更为看重,而当时的每日优鲜在一些机构眼中 “不必要开支较多”。

在 2018 年融资成功后不久,每日优鲜在市场扩张的同时,“提早”开启了 “享受”:在公司总部,每日优鲜给员工匹配了不亚于部分“大厂” 的福利——免费的水果、咖啡、冰棍。要知道直到 2022 年,像美团这样的大厂都未给员工匹配这样的福利。

而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每日优鲜在一些城市疯狂 “刷广告”,甚至一些 ROI 较低的渠道也获得了每日优鲜的投入。与此同时,每日优鲜在不断扩招,在 2019 年每日优鲜的员工总数达到公司史上新高 1771 人。

“在 2020 年每日优鲜试图融资时,所有的机构都希望它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缩减不必要开支。” 上述投资人表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20 年每日优鲜开启了一轮大裁员。

来自每日优鲜招股书的数据显示,2020 年每日优鲜员工总数下降至 1429 人、同比降低 19.3%。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人被裁退了?

“主管、总监这些并没有大幅度减少。实际上一线干活的员工变少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20 年的裁员,让每日优鲜的公司架构进一步呈现出 “干部相对较多、干活者相对较少” 的情况。而每日优鲜特有的 “公司文化” 让基层干活的人“留存率变低”。

据悉,在每日优鲜公司高层非常重视复盘会。但是在很多复盘会上,每日优鲜高层采用的管理方式是 “传统谩骂之法”。有知情人士告诉虎嗅,部分高层会直接 “问候家人”,而曾有被批评的下属,为了表现 “忠心和态度”,自己打自己 “嘴巴”。

这样的风气层层传递。有曾供职于每日优鲜的员工透露,无论是复盘会还是立项会,每日优鲜的部分中高层很容易 “情绪化”。“大家很难理性、平静地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但是会撒气。”

被 “眼前利益” 绑架了

为了赢得融资,每日优鲜在裁员之外,还在寻找其他的 “降本增效” 方式。

两个今天看来可称之为 “败笔” 的招数是:提价 + 砍掉部分看似 “不必要” 的服务

“2020 年开始,开会时高层更关心的是利润、出货量,如果你去查我们的发展史,你会看到真正负责用户体验的大佬在那段时间离开了。” 一位曾经每日优鲜的中层向虎嗅表示,大量毛利率更高的产品被放到了每日优鲜的 APP 上。为了降低 “选择困难”,一些高毛利产品在 APP 首页获得更好的推荐位,甚至会砍掉一些 “更容易被用户选择,却毛利更低的 SKU”。

成本也可以从供应商端 “优化”。

有蔬菜供应商曾给多家生鲜平台供货,他曾在 2021 年下半年告诉虎嗅,从一些小细节上平台会卡成本。“比如,同样是蔬菜,上架前的精修这些工序,到底有还是没有?影响了用户体验,也影响了成本。我们供应商没有选择权,我们是根据订单干活。”

作为 “损耗大户” 的蔬菜,如何处理运输过程中的 “磕损品” 也体现了平台的价值观。上述供应商讲了一个细节,像白菜这样的菜品,有比较高的损耗率,但在上货时,到底去除“几层外叶”,存在“灰色空间”。“说实话,有时候一两层叶子的取舍,积少成多也是一笔钱。送到消费者端,一两次不会说什么,时间久了会影响体验。”

以及,供应商的情绪,也将影响平台产品的质量

“每日优鲜拖欠我的货款,已经延期 180 多天了。”一位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告诉虎嗅,从 2020 年开始,每日优鲜的付款周期逐渐变长。2021 年以来,每日优鲜的 “拖款” 问题愈发严重。而一个隐形挑战是,在疫情冲击下,部分供应商在 2021 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原料在涨价,物流成本也在涨价,疫情也在影响我们。很多供应商本身很难,大家给每日优鲜供货一方面是因为多年合作的信任关系,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上市公司,我们原本相信它不会欠钱。”该供应商表示,一部分合作的商家甚至在 2022 扛住压力继续给平台供货;也有供应商被 “拖款” 小半年,依然抱着希望继续供货,但被 7 月 28 日的 “裁员” 消息惊到。

有供应商找到平台的相关对接人,却因为 “对接人” 已经 “被离职” 而无法得到答复。部分供应商坦承,自己并不认识每日优鲜更高层的管理者,也不知后续如何沟通货款事宜。

“每日优鲜一路上走得很急。” 分析师刘彬认为,在 2016~2020 年,每日优鲜屡屡在资本市场成功融资,融资之后迅速扩张,在精细化打磨供应链、内部管理生态上缺乏 “苦功”。在 2020 年感受到巨大成本压力后,每日优鲜又急切地通过 “裁员”、调整 SKU、改变用户体验等一系列方式去试图盈利,但这些方式 “并非长久之道,更像是短期饮鸩止渴。”

而沈萌则认为,“经济下行”是 “压垮” 每日优鲜的根本原因。“如果经济处于上行周期,前置仓运营的成本不断下降、同时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它的商业模式就没问题。但恰恰因为疫情的加速作用,这两年是一个相反的周期。疫情只是加速器,而经济下行是根本原因,这是任何单一企业无法也无力改变的系统性风险大企业投入生鲜电商可以与其他电商业务进行成本分摊,但对于单一业务企业就缺乏这样的风险分散机制。”

眼下,摆在每日优鲜员工和供应商面前的问题是,何时可以拿到 “补发工资” 和“货款”。而知情人士告诉虎嗅,目前每日优鲜内部的 “信息流淌” 已经处于失效状态,对于高层到底想怎么做,绝大部分尚在职的员工“难以知晓”。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是,7 月 15 日每日优鲜 “官宣” 的 2 亿元战略投资并未按时到账。如此,每日优鲜需要面临的将是更大的资金压力,以及 11 月的“退市难关”。

知乎用户 暴躁小丑鱼​​ 发表

我的一个朋友,他这几年的经历简直用传奇来形容:

2019 年底在武汉,以贷款利率 6.27% 买了黄陂恒大的房子——烂尾;

2020 年末他工作近 9 年的公司经营不善,拖欠了他工资加奖金近 14 万块钱——申诉无门;

2021 年初他因为胸口不适去医院检查,被查出胸腺恶性肿瘤,前后检查与治疗花了快 20 多万——重大疾病;

这位朋友自嘲自己是超级大怨种合集。

今年年初手术成功休息得差不多之后,刚好生日了,他还高兴地赋诗一首:

买房烂尾经历过,搬砖工资拖欠过,重大疾病身受过;

半生飘零多坎坷,藏心底,未与他人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闲脱发秃又老;

幸得亲朋多在侧,家人伴,一笑风云过。

答主看到朋友写的这首诗还是非常敬佩,在连续每年一个『惊喜』下还能如此豁达。

但是好像命运觉得这位朋友身板子强, 就逮着往死里艹的这种。

因为这位朋友在 20 年底离开上家公司之后,投奔了『大名鼎鼎』的每日优鲜

在得知每日优鲜撑不住崩了要提桶跑路的信息之后,答主发消息关心他;

答主的朋友回复了一句:累了。

而后到晚上快 10 点半的时候,答主的这位朋友发了个朋友圈:

买房烂尾经历过,搬砖工资拖欠过,重大疾病身受过;

半生飘零多坎坷,这国怎,麻绳专挑细处破。

十套房产两商铺,二十万之茶与烟,纸醉金迷公务猿;

灯红酒绿金饭碗,亏总民,苦命人总灾祸多。

答主不知道如何安慰朋友。

买个房烂尾了,上个班倒闭了,跳个槽解散了,存个钱消失了,维个权被打了,考个编被占了,投个被嘲了,照他的话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然后周公子还用上层社会中不亚于酒池肉林般的奢靡告诉我等 P 民穷人:『老老实实跟二舅一样负重前行,有的是人替你们岁月静好』。

硝烟散尽,谁会关心答主朋友的烂尾楼开发商继续吃香喝辣,拖欠工资的老赖夜夜笙歌;

得了重病几十万进医院,几块钱出医院后的一贫如洗;

以及随意践踏劳动法的裁员跑路倒闭关门。

这个世界本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真真切切成了这个样子。

这个魔幻的世界。

知乎用户 今晚要早点睡 发表

每日优鲜拿了青岛国资委 20 亿,上海国资 3 到 4 个亿,还有其他的,总计烧光了 100 亿融资,敌不过疫情、竞对等复杂影响啊…

开了个坏头… 疫情的时候还买过菜,如果是真的,心疼里面的员工… 今年这就业形势…

大幕拉开了么,老爷?

知乎用户 九乡河龙牙​​ 发表

我觉得未来的消费市场会两极分化会愈加明显:

1. 富裕群体及真中产(师医公军央)等消费能力强的市场

2. 最大程度节约积攒现金流的性价比市场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说的感觉像废话,市场不是一直有这种区别吗?

我的意思是过去那种把一些城市普通职员等群体全部通过营销 “洗脑成” 自己是新中产的市场正在高速萎缩,这个市场萎缩的原因是凡是无法预期可以稳定到退休的从业者都会时刻以近期可能会被裁员失业为预警而进行风险储备,尽一切可能降低消费,尽可能储蓄

如果你不理解我举个例子:

在过去有两家人,他们分别是毕业于交大计算机就职于大厂的小张,妻子是毕业于上财造价就职于地产公司的小美,毕业于复旦医学院就职于三甲的小李,妻子是毕业于华师大汉语言就职于政府的小丽

在过去两家人可能是小区邻居,可能是同一个车友会,可能是同一场晚宴的拼桌桌友,可能是同一场话剧的并排观众,可能有相同的消费习惯。

随着很多产业的调整和萎缩,身边大量的变故出现和永远阴晴不定亦真亦假的传言始终围绕着第一对夫妻,最终这对夫妻可能会选择开源节流,尽可能的降低一切消费,变得更加会攒钱投资理财。

在过去很多写字楼爆满,公司林立的时候,无数消费市场把目光投向这个白领职员市场,电梯里、洗手间、楼梯、食堂到处都是营销海报,向他们宣传最近的新产品,这群职员也被商家的营销术蛊惑,甚至出现了月光族、消费负债族这个群体总觉得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钱越挣越多

包括每日优鲜在内的一系列企业都是把目光投向了这个群体。

教培市场被打掉了,但是富裕家庭的一对一私教市场比过去更加活跃。同时国内的豪车、大平层、奢侈品的消费数据直线攀升。

消费市场未来是属于即使不攒钱也能有百分百就业稳定抗风险预期的群体,因此包括每日优鲜在内的企业必须要有所改变了。

要么下沉到极致性价比,要么就精品化做富裕群体的生意。

知乎用户 财经十一人​ 发表

7 月 28 日,每日优鲜确认已全面关停 “极速达” 业务,这标志着这家生鲜电商平台放弃了其赖以起家的前置仓模式。

当日中午,《财经十一人》来到每日优鲜上海大木桥的一个前置仓门店,店里仅剩一位骑手,门店里还有一些未售出的商品,大多是饮料,货架上已经没有生鲜品,堆满了空货箱。该骑手称,昨天(7 月 27 日)晚上接到通知关店,停止接单,门店要如何处理还不清楚。

他同时表示,该站点的其他骑手都已去寻找别的工作。他还没决定接下来怎么办,只希望 7 月的工资能够正常发放。

据财联社报道,每日优鲜工作人员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此前,每日优鲜的线上业务分为极速达和次日达,前者是下单后 30 分钟配送,后者类似于电商平台,下单后由快递配送,最快次日达。

所谓 “前置仓” 模式,指的是生鲜电商平台预先将货物运送到分布于各个社区的小型仓储空间,接到订单后再由专人配送到家。由于配送距离较短,使用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配送。次日达是每日优鲜 2021 年才上线的新业务,用快递的方式完成配送,不使用前置仓,因此最快只能次日送达。

依靠前置仓的极速达是每日优鲜起家的业务,也是其主营业务。在最高峰的 2019 年,每日优鲜有超过 5000 家前置仓,覆盖 20 座城市。

每日优鲜财报中并未披露极速达和次日达业务的具体收入占比,但一位每日优鲜的投资人向《财经十一人》透露,到去年年底,次日达占每日优鲜整体收入约 15%。

除极速达和次日达,每日优鲜还有智慧菜场、零售云业务,但目前营收规模很小。放弃极速达业务,意味着每日优鲜将失去最大的收入来源。

1.“前置仓” 亏不起了

采用前置仓模式的各家电商一直处于 “烧钱”“亏损” 的局面,目前其主要参与者包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以及从福建起家的朴朴,但各家均没能实现盈利。财报显示,叮咚买菜 2019 年到 2021 年,净亏损分别为 18.73 亿元、31.77 亿元、64.3 亿元,2022 年一季度的净亏损 4.774 亿元。

每日优鲜财报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 22.32 亿元、29.09 亿元和 16.49 亿元。2021 年年报未发,此前每日优鲜公告预计的数字是,2021 年净亏损可能超过 37 亿元。四年累计亏损可能超过 100 亿元。

财报显示,截至 2021 年 9 月,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22 亿元。按照每日优鲜的亏损预期,如果没有新的融资,现金流很难支持公司接下来的发展。

7 月 14 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 2 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这笔钱对于每日优鲜来说几乎相当于 “救命钱”,但由于每日优鲜是美股上市公司,这次投资属于境外投资(ODI:Oversea Direct Investment),资金需要先置换成美元,一位投资人告诉《财经十一人》,正常情况下,需要 3 个 - 6 个月才能到账。

7 月 28 日,一位接近每日优鲜的人士告诉《财经十一人》,这笔钱还未到账,并且东辉集团有可能会撤回投资协议。每日优鲜官方回应《财经十一人》称 “不清楚” 此事。

对于分布于各个城市的前置仓将如何处理,每日优鲜尚未给出明确的说法。

前述每日优鲜门店骑手提到,通知关店的同时,店长的账号也被收走。这个账号可联系到门店所有的用户。“公司说要把账号收回去和京东打通,大概需要 15 天左右的时间,让我们自己选择是留下来等,还是离职找工作。”

目前每日优鲜的云超业务,均由京东物流配送,从大仓发货,不需要前置仓的配合。有业内人士向《财经十一人》提到,京东此前曾在北京试水了前置仓业务,与每日优鲜有过短暂合作,但是大概 2 个月就关停了,“前置仓太烧钱了。”

京东是否会接收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或者与后者进行某种方式的合作?截至发稿前,每日优鲜回复《财经十一人》称 “目前没有接到通知,没法回应”,京东相关负责人则未回应。

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来源,每日优鲜很难通过业务调整来实现盈利。

一位生鲜电商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十一人》,目前前置仓行业整体的履约成本大约 24%,但次日达的行业平均履约成本也并不低,大约是 20%,“因为次日达的商品体积相对都比较大,而且配送的效率也受到订单密度的影响,如果某个区域订单量很小,配送成本就很高。”

此外,每日优鲜的次日达业务还出现了财务数据问题。7 月 1 日,每日优鲜在其官网披露了财务数据审查情况,提到次日达业务在上一财年的交易中存在 “可疑交易”。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存在未披露的关系。不同客户、供应商的联系方式相同,某些交易还缺少物流信息。因此,2021 年的某些收入可能并不准确。

2.“疫情红利” 未能挽救颓势

前述骑手在每日优鲜工作超过三年,他提到,大木桥店是每日优鲜在上海相对比较大的前置仓门店,在今年 4 月以前,日均订单量约 1500 单,4 月和 5 月两个月,受疫情影响,每日订单量超过 2000 单,“当时每日优鲜大仓发不出货,都是从附近城市调货,一上架就立刻被抢空。”

到了 6 月,情况急转直下。该骑手称,过去正常情况下,一天会从大仓运两车货来,一辆货车大概能装 300 箱货,6 月时,每天只送 10 箱左右的货,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由于严重缺货,订单量锐减,“最高的时候一天也只有 200 单”。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仓送货量突然变少,他询问了店长,并未得到答案。

此前有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告诉《财经十一人》,这是因为每日优鲜此前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不少供应商选择停止合作,愿意合作的供应商则大幅提高了进货价。一位给每日优鲜送货的司机称,今年年初,每日优鲜曾经拖欠他 3 个月的货运费。

前述大木桥门店骑手称,仓里一共有 10 个骑手,没有底薪,过去每个月的收入在 9000 元左右,订单量下滑后,6 月的收入只有不到 5000 元。

7 月 28 日,在 Boss 直聘、58 同城等招聘网站上还能看到每日优鲜招聘骑手的信息。其中 58 同城在北京的几条招聘信息都是近半个月发布,最晚的是在 7 月 27 日发布。每一条信息的招聘主体都不一样,例如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东城第四分公司”“朝阳第二十分公司” 等。

《财经十一人》以应聘者的身份致电,大多未接通,其中有两家表示不招聘骑手了,日后也不再招聘。还有一家直接询问记者是否能加入他的团队做美团的配送员,“工资和每日优鲜差不多,5.5 元一单。”

每日优鲜成立于 2014 年,自 2014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先后完成了 11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 110 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中金资本、联想创投、高盛集团、老虎环球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2021 年 6 月 25 日,每日优鲜以 13 美元 / 股的发行价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 “生鲜电商第一股”。这是每日优鲜的高光时刻,但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最新股价是 0.41 美元 / 股,市值 9736 万美元,较最高点跌去约 96%,甚至引发退市危机。

《财经十一人》此前曾报道,每日优鲜在 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的 3 天,连续关闭了 9 个城市的前置仓业务,仅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详情请点击:每日优鲜 3 天关闭 9 城业务,长期亏损无解)

目前,生鲜电商每日优鲜 App 上的极速达业务显示停止,仅剩次日达的云超业务。美团、饿了么外卖平台上,每日优鲜的门店均显示 “休息中”。

作者为《财经》记者

知乎用户 数字化佗 发表

22 号的预测居然这么快就应验了,有点意外。

其实也不意外。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由于生鲜产品直接从下单用户附近发出配送,且前置仓功能进行了简化,因此缩短了末端配送时间,提升了用户响应速度,降低了生鲜的损耗,保证了商品品质。而且,按每日优鲜 CEO 徐正的话,“实现了 2C 配送这一端的‘去冷媒’化”,末端短途配送不再需要冷链,外卖化的配送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配送成本。

可世界并不存在完美解药,前置仓也一样。前置仓的出厂设置就注定将陷入配送速度、仓储成本以及商品丰富度的不可能三角。由于模式的特性,想要实现其中的两项,就必然需要舍弃剩余的一项,只要根本模式不产生颠覆,调整也只是在三者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虽然化整为零将小型仓库建在用户周边,有效压缩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但也决定了前置仓的重资产模式。即便选址门槛不高,但市区租金与城郊显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业务能够完全覆盖一座城市需要一定的仓库密度,此外还有制冷设备、维护、人工等各种投入,成本非常高。

另一方面,城区寸土寸金的地价决定了前置仓面积偏小,从几十平米到三四百平米不等,因此商品种类相应也较少。目前,虽然前置仓 SKU 数量普遍升至 2000-3000 个,但相较超市门店和平台电商,选择依旧有限,复购黏性好的高毛利商品相对稀缺。由此衍生出前置仓模式的一个死结——非但没有如资本预期,通过规模化发展摊薄前置仓运营成本实现盈利,反而由于客单价上不去毛利低,送一单亏一单。

低客单价的毛利根本无法覆盖前置仓模式高昂的履约成本(物流 + 仓储 + 支付手续费)。相关财报显示,每日优鲜 2021 年 Q3 每单履约成本更是高达 22.2 元,平均客单价为 88.4 元。据公开数据显示,每日优鲜上市前总计获得融资超过百亿,从 2018 年到 2021 年前三季度,亏损总额为 98.07 亿元。

虽然 2021 年 6 月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但由于业务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净亏损不降反升。加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中概股的 “预摘牌” 警示,日子并不好过。目前,每日优鲜每股价格不足 0.3 美元,相比 13 美元的发行价,可谓是脚皮斩。

其实,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并非没有盈利的可能,只是条件极为苛刻。必须同时做到高客单价 + 高订单密度 + 高履约效率。换成大白话就是一个前置仓网点,用户不仅下单复购多,每一单购买的商品也必须足够多,并且用户分布非常密集,配送员每次从前置仓出发一路下来能够配送很多单,只有这样才有足够多的毛利来摊平履约成本。叮咚买菜在上海曾经宣布过实现了盈亏平衡。

然而以深耕多年的高线城市作为样本,画大饼鼓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况且离开一二线大城市,配送速度快就不再是通杀利器。另外,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我国三线城市菜市场生鲜零售占比达 59.6%,四线及以下城市菜市场生鲜零售占比更高达 69.1%。余下市场份额也多被超市卖场所占据,这也使得前置仓覆盖下沉市场的希望几成泡影。

每日优鲜虽然曾暂时占据了生鲜市场的一席之地,但通过烧钱做市场教育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却似乎越来越弥漫着为他人做嫁衣的气息。快当然好,但砸钱烧出来的快,就如同服用禁药换来的片刻巅峰状态,显然是无法持续的。

未来末端配送网点结合丰富的运力模式,还将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满足更多细分场景的仓配模式。我认为持续提升数字化能力,才是修炼革新内功的源动力。

如今 30 分钟极速达业务在全国的关停,可能意味着前置仓第一股或将迎来落幕,每日优鲜恐怕活不过今年。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7 月 28 日热搜之下,关闭 30 分钟极速达的每日优鲜正在经历一场网民的群嘲。

“那就是昨日优鲜了,不能叫每日优鲜了”,
“我没有卸载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你可以立马送来,不要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离谱,我为什么不去超市”,
“倒闭的前兆”,
“那我还不如在多多买菜买呢,都是次日达,价格便宜好多”。

最近一段时间,每日优鲜能引起关注度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坏消息:面临退市风险,3 天撤 9 城,拖欠供应商欠款。7 月 28 日的最新消息是,每日优鲜关闭极速达,变成次日达。当天下午更是传出公司破产倒闭传闻,每日优鲜美股盘前跳水,股价一度跌超 40%。每日优鲜对此回应说,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每日优鲜是生鲜电商 30 分钟即时配送的鼻祖,却关掉了自己最早创立的服务。背后,是每日优鲜持续已久的亏损问题,以及需要盈利否则面临退市的风险。

在生鲜电商行业,亏损并不是新鲜事,每日优鲜的竞争对手叮咚买菜也同样亏损严重。不过目前,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盒马等依旧可以当日送达。

为什么率先撤退的是每日优鲜?

危墙之下

7 月 28 日,记者打开每日优鲜,首页第一栏显眼位置便是服务变更通知,显示配送时间最快次日送达。选了一件水果,显示订单可能延迟,预计 1-4 天送达。

记者在历史订单中找到 2021 年的订单,当年曾有 3.99 元的娃娃菜,2.85 元的杏鲍菇,3.5 元的番茄等平价菜,现在每日优鲜蔬菜类目内已经没有它们的身影。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均价 20 元以上的大分量蔬菜,或价格更高的加工类食品。现在的每日优鲜看起来更像本来生活一样的生鲜平台,不再是记忆里做菜时缺根葱了,就可以随时下单的每日优鲜。

每日优鲜的危机从今年 3 月之后不断曝出。3 月时,有供应商爆料每日优鲜拖欠货款,直到 7 月,拖欠仍在持续。7 月 8 日,有供应商在黑猫投诉称,每日优鲜委托其定制产品,货款约定月结,可是已经过去半年了,尚欠 87 万元没有支付。6 月 28 日,一位昆明万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士投诉说,2020 年 10 月供货给每日优鲜,产品为蛋黄酥、榴莲饼,由于贵公司人员频繁变动,采购财务一直换人,接近一年才完成对账,2021 年 9 月 3 日发票已开具寄送至每日优鲜财务部金额 5.6 万元,但截至投诉日还未正常结算货款。

直到现在,每日优鲜也没有公布 2021 年第四季度财报。其 2021 年三季报显示,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 16.52 亿元,同比 2020 年三季度末的 10.88 亿元增加了 34%。这些应付账款里包括三大类供应商货款、外包配送公司运费、营销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费。

5 月份,每日优鲜在资本市场也遇到危机。5 月 19 日,每日优鲜因为未及时提交 2021 年年报,收到了纳斯达克 “不符合继续上市要求” 的警示函。6 月 2 日,每日优鲜收到了纳斯达克的 “退市” 通知函。

5 月 24 日,每日优鲜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表示退市警示通知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运营及 ADS 在纳斯达克上市或交易,公司将按照纳斯达克的规定,在 60 个工作日内发布财报。截至 7 月 28 日,每日优鲜仍没有发布财报。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每日优鲜资本市场的行情并不看好,

“资本是看未来的,没有未来的公司很难再涨上去的。”

他告诉记者,在当前每日优鲜选择大撤退的前提下,最后结果很可能是要么退市,要么被并购,最坏的结果是倒闭,“结局大概率就是这样了。”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也认为,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日益激烈,每日优鲜除了要面对叮咚买菜、天天果园、多点新鲜等以外,还要面对电商巨头京东、阿里、拼多多、美团等的入局,着实压力不小。每日优鲜想再突围有所难度。

今年 6 月底,每日优鲜又被爆出 3 天内连续关闭了 9 个城市业务,包括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每日优鲜业务曾覆盖约 20 个城市,最高峰时拥有约 5000 个前置仓。目前每日优鲜的站点只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城市。

一位太原用户告诉记者,她用每日优鲜买过几次菜,但发现还是家门口蔬菜超市更便宜,后来就没用过了,也没有感受到每日优鲜太原关仓业务的影响。

6 月份,因拖欠供应商欠款问题,每日优鲜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 532.95 万元。天眼查上,每日优鲜被起诉的开庭公告共有 195 条,其中买卖合同纠纷超过 10 条。

为什么是每日优鲜

每日优鲜频出问题后,业界开始质疑前置仓模式。前置仓模式由每日优鲜 2015 年开创,之后被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朴朴超市等学习模仿。

前置仓模式是把商品储存在消费者身边 3 公里之内的仓库,解决生鲜 “最后一公里” 配送问题,30 分钟内送菜上门,获得了一批用户欢心。但这种模式投入较大,东北证券曾发布研报测算,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高达 10-13 元 / 单,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 3 倍左右、平台型电商的 2 倍左右、社区团购的 6 倍左右。

生鲜电商行业其他平台也对前置仓提出质疑。叮咚买菜创始人兼 CEO 梁昌霖此前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自己并不认为前置仓模式是生鲜电商的最优解或者是终极模式。盒马鲜生创始人兼 CEO 侯毅也曾表示,并不认为前置仓能让自己盈利,这种烧钱换流量的模式永远也不会赚钱,除非它能长出另一个新模式。

令人唏嘘的是,今年 7 月 28 日,每日优鲜放弃了前置仓,反而是它的竞争对手们,还在坚持即时配送。

记者 7 月 28 日打开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盒马、饿了么买菜等生鲜 APP,下单显示快则半小时,慢则 2 小时,都仍能送货上门。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记者,其实问题更多还是出在每日优鲜自己身上,“每日优鲜要掉队,但不代表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也会如此。”

庄帅自己曾是每日优鲜忠实用户,2015 年每日优鲜上线之后就一直使用,直到 2020 年,他投入了美团买菜的怀抱。原因很简单,美团买菜更便宜,品类更多,还减免运费。

与每日优鲜相比,2020 年正式发力买菜业务的美团有规模效应优势。美团有 500 多万外卖小哥,可以让买菜业务实现几乎 0 成本配送,美团还有外卖业务积累的近 7 亿用户,获客成本比每日优鲜低很多。庄帅告诉记者,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已经盈利,有几十亿元的规模,早就超过每日优鲜。

如果只是美团杀入生鲜市场,每日优鲜无法比拼过实力雄厚的大平台,还情有可原。但从 2022 年回看,对比曾经的直接竞争对手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也掉队了。

2021 年 Q3 的财报显示,叮咚买菜的收入 62 亿元,而每日优鲜为 21.2 亿元。叮咚买菜第三季度 GMV 为 70.2 亿元,每日优鲜 GMV 为 25.73 亿元。之后每日优鲜没有再公布财报数据。据网易 BIG DATA 数据,截止 2021 年 12 月,每日优鲜活跃用户数为 571.7 万人,仅为叮咚买菜的四成。不过,叮咚买菜当前也是亏损大户,最近三年,叮咚买菜累计亏损 115 亿元。

叮咚买菜曾经只在上海及周边活跃,后来能反超每日优鲜,庄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叮咚买菜没有乱花钱。两家公司上市前融资总额相差不大,都在 110 亿元左右,从当前市场格局看,叮咚买菜烧钱烧出了一定市场份额。每日优鲜曾大手笔做无人货架和无人货柜,大手笔在低线城市建立前置仓,基本只剩一地鸡毛,也还曾大手笔做菜市场改造,对订单量也贡献不大。

此次关闭极速达,每日优鲜的说法是,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认为,每日优鲜的市场颓势业务下降非常严重,在北京和部分地区关停极速达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是没业务,第二是要控成本。

财报数据显示,每日优鲜 3 年零 3 个季度亏了近百亿元。2018—2020 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 22.316 亿元、29.094 亿元和 16.492 亿元。2021 年预计净亏损超过 37 亿元。

与亏损扩大同时发生的是股价缩水。每日优鲜上市一年多时间,股价从 11 美元跌至 0.23 美元 / 股,市值由 25.9 亿美元缩水至 7 月 28 日的 5544 万美元。

目前前置仓的生鲜电商玩家还有美团买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庄帅认为,前置仓模式可以更低成本地满足用户在生鲜品类的即时消费需求,每日优鲜的失败,并不代表前置仓模式的失败。未来前置仓将与社区团购模式、到家平台模式、线下超市等业态长期共存,服务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知乎用户 妖刀明月​ 发表

江西周哈儿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这么粗暴吗?

一点不意外,就是烧投资人的钱罢了。

生鲜赛道 **:**差别好像就在今天倒还是明天倒—— ​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每日优鲜,即不每日配送,菜也不鲜了。

解散不奇怪,时间早晚而已,而且还用这种不体面的方式,好歹也是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上市公司。

现在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从疯狂烧钱——到做大规模和数据——再到上市——疯狂套现——散户接盘。

这样的游戏再也玩不转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散户被教育的已经够多了。

员工 6、7 两个月工资直接不发、社保断交、公司权限全部关停?

嘴上说着盈利下手却这么不讲武德,真是不给互联网民工留活路

学着强制解约当天把权限关闭,变更社保缴纳主体又不及时调整劳动合同,最后再不承认劳动关

系,是不要脸到底。反正大不了让你劳动仲裁转移资产起诉完最后只有法人限高。

谁家的法人还不是个工具人、傀儡了,资本真是好手段。

而且不只员工工资未结,供应商那边也有巨额欠款?

每日优鲜你这速度可以啊!

皇天不亲,惟德是辅!

知乎用户 张胖胖​ 发表

今天是和人吵了一天架,晚上又看到这么让人郁闷的消息,整个人不太好的一天。

每日优鲜,他们真敢啊。

能想得这么「周到」,提前一天用环保问题骗所有人居家,第二天线上解除。但是,在回应时又措辞又这么「严谨」。整个过程明显是计划好的,什么都考虑好了,包括「牺牲」这些员工,赖掉这一大笔钱。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从事实上看,如果是关停业务不是破产清算,那就应该是经济性裁员。

但看现在的信息,他们肯定没有提前三十日向全体职工说明,也大概率没有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他们肯定拿不出这个来的:

从他们的回应真是在「努力」避免一些字眼和事实了,是认真打磨过的:

_【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_还想着盈利,或者说不是盈利,是股价,自欺欺人地告诉股东和市场自己还想做个好人,能不能再给个机会;

_【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_其他都受影响了?

【由于业务调整】不是每日优鲜融资未能交割成功,公司解散,还想苟一会;

到此为止,说到公司的都尽量避免负向用词。

_【部分员工离职】_部分 = 大部分,离职 = 被离职,不存在违法解除的,别告我;

_【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_目前 = 暂时,积极 = 没保障,寻求一切可能的 = 手头什么都没有;最大限度关键字是「限」,不是最大;保障员工权益 = 那些离职的是前员工喽,很遗憾……

想模糊焦点:员工离职了,我还在想保障他的权益……

看到有警方在现场视频,警察不管人家给不给员工发工资和补偿的,还是走劳动仲裁或起诉吧,但是如果公司真的完全没钱了或是破产清算了,可能就真的意义不大了,被坑得实惨。

最后,立刻、马上开始找工作,不要因为一个改变不了的事实耽误了一个可能很快到来的未来~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之前和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曾斌聊过,团队都很厉害。但是每日优鲜的模式确实挺难,缺乏壁垒,无法形成真正的规模效应,做的越多,亏的越多,跑了很久,一直没跑起来。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平台很难形成忠诚度,没有差异化,无法给用户一个理由,为什么在这里买而不在那里买?供应链方面也没有独特性,而为了形成快速送达的差异,付出的成本很大。

所以最终,每日优鲜和一家平台上的店铺,有多大差别呢?

如果是一家店铺,显然成本太高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对消费者来说没什么差别。

他们拉投资的能力很强,尽管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拿钱。等到潮水退去,终于还是支持不住。

靠资本不断滚雪球寻找下一棒的时代,过去了。

知乎用户 鬼谷弈邪​ 发表

会议要求 xxxxx;会议强调 xxxxxx;

会议指出 xxxxx;会议明确 xxxxxxx;

会议结果——

…………

曾经中国生鲜第一股,上市后股价最高 11.8,我还记得他家的丹东草莓又大又甜,比狗东和拼夕夕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如今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今日盘前中概股普跌,每日优鲜一度跌了 49%,个人相信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风口之上,猪在飞翔。

浪潮过后,谁在裸泳。

大水漫灌过后,看不到涓涓细流。

这苍茫大地上唯有一片欣欣向荣的亮丽风景——

有的摆烂,有的躺平,有的润了,至于不能出声默默死掉的,更是无人在意,毕竟长久来看,大家都会死……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股价跳水、盈利艰难,2022 年生鲜电商正在走到岔路口。

7 月 28 日,有网友称每日优鲜在下午开完会后宣布原地解散,同时员工没有收到离职赔偿以及工资。

对此,每日优鲜工作人员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截至发稿前,每日优鲜美股盘前跳水,一度跌超 40%。

员工社保断缴

一位每日优鲜的技术岗员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7 月 28 日下午公司用飞书拉了语音会议通知后,没有给员工反应时间就停用了飞书邮箱账号。而在下午的会议中,公司高层都没有出席,仅有公司财务和人力负责人出面表示公司没有收到之前 2 亿元的投资到账款,而公司账上没有多余的钱。

同时,该员工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拖欠了 6 月和 7 月的工资以及 5 月、6 月、7 月的社保。最令员工头疼的是社保问题,“最核心的 5、6 月份社保被公司缓缴了,按现有政策只能谁缓缴谁缴纳,导致自己花钱没法缴纳,社保彻底断了,工资就算了社保是大坑。” 此外公司没有任何离职赔偿,因此员工决定采取集体仲裁的方式维权。不过,该员工也表示维权成功的希望很低,资产应该优先债权人,公司在供应商处拖欠了太多费用。

对于公司陷入困境,该员工表示今年年初已有征兆,当时公司单量大幅度缩减,同时进行了两波裁员。不过上述员工也没有想到消息这么突然,“老板们此前完全看不出来,一些管理层都觉得太突然了,之前还正常开会讨论后面发展。”

此外,公司的法人更替也是信号之一。根据天眼查,今年 7 月 18 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创始人曾斌改为孙玉英,同时另一位创始人徐正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一职。风险信息显示,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及多个法律诉讼信息,案由多为买卖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同时,该公司曾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执行金额超 160 万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 10 余条劳动仲裁信息,案由多为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同样在 7 月 28 日,每日优鲜宣布取消了 30 分钟极速达业务,次日达业务依然提供服务。据第一财经体验,次日达业务依然可以下单,通过京东物流配送。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看,每日优鲜的困境早有征兆。去年 6 月 25 日,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 13 美元,此后股价持续下滑,截至发稿,每日优鲜股价为 0.236 美元,与发行价相比跌去了 98.2%。每日优鲜的低股价也引发了纳斯达克的关注,每日优鲜在 6 月 4 日宣布由于股价在过去 30 天低于 1 美元,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通知。对此每日优鲜表示纳斯达克通知函不影响公司业务运营,公司将在规定的宽限期内采取一切合理措施恢复合规。

除了股价跳水,每日优鲜至今未发布 2021 年第四季度及后续财报。从已经发布的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看,每日优鲜 2021 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达到 21.22 亿元,较 2020 年第三季度的 14.41 亿元增长 47.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 9.737 亿元人民币,而 2020 年同期为 6.162 亿元,同比扩大了 58%。
盈利成难题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以投入换规模后如何盈利是最大的难题。

生鲜电商可以细分为多个赛道。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所处的前置仓赛道难度更高。

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前置仓核心在于供需,通过大数据了解消费需求进行配货和即时送达,难度更高。” 也因此,该人士认为创业公司在前置仓赛道有难度,“前置仓赛道在目前环境下不太适合创业公司,这个行业属于高频刚需长期看有价值,一旦跑出来竞争壁垒极其高。但是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盈利方式,是比较困难的。”

从行业看,前置仓模式需要玩家进行进行高投入。东方证券研报显示,前置仓数量上,截至 21Q4,叮咚买菜全国累计开仓数达 1400 个;每日优鲜,截至 21Q2,全国累计开仓数达 625 个;美团买菜由于开城数较少,截至 2021 年底开仓数约 400 个。另一方面,三个玩家独立 App 月活跃用户数与业务规模成正比。

从用户数量来看,根据 2022 年 5 月的最新数据,叮咚买菜 App 的月活数为 4511 万人,远高于每日优鲜的 866 万人和美团买菜的 387 万人(也和美团买菜可以从主站下单有关)。从用户粘性来看,叮咚买菜 30 日新安装用户的留存率高于每日优鲜和美团买菜,根据 2022 年 5 月的最新数据,叮咚买菜 App 的新用户留存率达 9.51%,同期每日优鲜、美团买菜分别为 6.10%、5.48%。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表示,生鲜电商的问题是互联网模式扩张的共同问题。早期利用烧钱获得市场份额,但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投资者就需要互联网烧钱企业拥有一定的盈利变现能力,把流量变为利润,而没有找到盈利方式的企业只有流量,未能形成运行体系,就不得不面临现金流断流的问题。当前欧美国家利率成本正在提升,所以互联网模式破局越来越难。

在 7 月 14 日,每日优鲜宣布获得山西东辉 2 亿人民的股权投资,并达成战略合作,这曾被外界认为是每日优鲜的机会。

但每日优鲜员工表示,这笔融资还没到账。盘和林认为,资本撤出后,每日优鲜缺少融资渠道,于此同时,其内部运营成本高企,并没有实现经营现金流回正,当前庞大的前置仓体系需要消耗非常多的现金,没有现金来源,又在烧钱,最终导致其运营体系无法维系下去。

除了每日优鲜,去年 6 月上市的叮咚买菜股价在上市后也一路下滑。截至发稿,叮咚买菜股价为 5.32 美元,较 23.5 美元的发行价跌去了 77.4%。

员工称每日优鲜缓缴社保停发工资,公司股价较发行时跌去 98%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每日优鲜,盒马鲜生,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生鲜有没有需求?

有,但是你想一下,什么食物最看重鲜?

水果?蔬菜?

都不是

是海鲜

海鲜是最看重鲜这一特性的食物分类,没有之一了吧

海鲜必须在食物死掉的同一天,吃掉,否则,很快就会腐烂,坏掉,海鲜没有什么下顿热了再吃的道理

水果,比如苹果什么,你放一两天,问题并不大,很多水果摊也不是当天必需全部清理掉

但是海鲜摊全都是时价,每天一个价格,你去市场买虾,今天跟明天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而且海鲜还有一个特点,比较贵,价格上的优势也是水果蔬菜等其他食材分类所不具备的特点

那这种生鲜快递,最大的客源,是不是就应该是海鲜消费比较多的地方啊?

对啊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源产自福州的朴朴,能活蹦乱跳到今天的原因

全国哪里海鲜人均消费最高啊?

第一第二不是海南就是福建

其他都不行,不管是江苏还是广东,人均海鲜消费就是没有福建或者海南高

然后海南受限于人口总量,海南人口才刚过 1000 万,而福建省的人口,已经高达 4100 万了

而且福建省 80% 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六个城市上

人均高,叠加上高总量人口

所以其实生鲜这个赛道上,我们可以有一个结论:得福建者得天下

但是每日优鲜基地在北京,盒马则在杭州,一个拿了腾讯的钱,一个背靠阿里

这都有着自以为是的傲慢,盒马好一点,每日优鲜尤其傲慢

北京其实是北方城市,人家没有那么大的海鲜需求,北京的水产品消费量(人均)好像才是福建的三分之一

你基地放在这里,是打算干什么?

打算教北京人怎么吃海鲜?

你就是去青岛,也比在北京靠谱多了

不接地气,不考虑市场,不到前线去打战,就知道在指挥部里忽悠

难怪药丸

盒马其实现状也不好,已经被朴朴,永辉等从福州赶出去了,走之前还感慨,哎呀,竞争太激烈了,打不过啊

而朴朴已经从福建杀到广深,进军武汉成都了

所以现在看这条赛道,应该以后就是朴朴的天下了,除非你有办法到福州厦门这种海鲜消费大城市

把朴朴老巢给端掉,否则朴朴的基本盘你就动不了

福建人都知道朴朴,一想到海鲜,除了自己买,那就是去找朴朴送

而且因为海鲜普遍价格较高,所以对快递的跑腿价格,并不敏感,也就是说

会愿意花钱,让你半个小时内送上门

水果蔬菜什么就不一样了,反正可以放,我今晚下单,明天送到就行了,很多社区团购就是这个逻辑

朴朴上波士顿龙虾不错,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吃,搭配小龙虾,大龙虾加小龙虾,吃胖了,要减肥,布拉拉评价,你要再这么吃,能减才见鬼

所以这才是生鲜这条赛道上的基本盘

看不懂这个基本盘,还在这条赛道上蹦跶什么哦

出局看似意料之外,其实情理之中

知乎用户 马行知​ 发表

我给解释下每日优鲜的回应:关停 30 分钟极速达,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不受影响。听上去是少了一个业务,还有三个,但完全不是这样。

关停” 极速达 “:关停真正的每日优鲜。30 分钟极速达意味着,每个配送地址附近 30 分钟都会有一个前置仓库,这玩意儿成本太高。以现在这个资金状况,工资都发不出了,根本不可能维持。

继续次日达:你都次日了,还是每日优鲜吗?应该叫做 “次日优鲜”。不追求极速送达,那就很容易了,拥有一个城市边缘大仓库,甚至不用仓库,附近农民直接从地里摘也来得及。成本大大缩减了,那这和其它的买菜平台就毫无区别了。在当前这个阶段,保留次日达也许根本不需要花钱,直接把订单转给别家供应商就可以。

继续 “智慧菜场”:什么是智慧菜场?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就是给传统的菜场赋能,帮他们规划干湿分离、种类分区、搭建一些大屏幕。但这里面有个大矛盾,家旁边的菜场不是你每日优鲜要革新的东西吗?为什么还要去搞这部分业务呢?当然是自己的极速达没希望了。在当前这个阶段,智慧菜场也不需要成本,毕竟你做不做都没人知道。

继续 “零售云”:又一个高大上的名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数据分析一下,帮忙零售商们知道哪个菜好卖,哪个菜利润高。这种数据分析也没有太大难度,也是给传统零售商赋能,依然是 2C 不成开始搞 2B。同样,当前阶段也不需要花钱。

所以每日优鲜整体的回应就是,“每日优鲜” 的生意根本没法做了,但直接说我们没钱倒闭也不行,我们还有三大业务在。

每日优鲜砍掉的业务就是他 99% 的业务,那保留的 1%,他也根本做不好。

知乎用户 蚂蚁社保 CEO 发表

这是做好了要跑路的万全准备呀!

900 多个员工分了十几家公司主体签合同,法人也换了,然后假借治理空气为由让员工居家办公,线上通知解散,删除账号一气呵成。

这样一来,很多人劳动合同都还没来得及下载,该准备的证据一样都来不及,工资打水漂,社保说断就断,还申诉无门。

每日优鲜发薪日期为次月的 10 日。6 月底,员工们被通知 6 月份的工资将延迟到 7 月 28 日发放。结果 7 月 28 日作为约定好的发薪日,公司不仅未能如约给员工发放工资,反而演化为一轮直接宣布的裁员。

公司倒闭破产了也挺正常的,发一个正式的通知,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可以接受。

但直接让部门 HR 通知一下就结束了,突然间把所有的东西给清空,就像一个渣男一走了之,也不跟你说分手,太狗血了。

其实早在去年 9 月就已有明显征兆:在刚完成 IPO 融资不到 3 个月时,每日优鲜开始出现无法按合同如期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外加 “前置仓” 这种重资产、重投入的模式势必很难走下去。

今年年初就发现有站点在悄悄关闭,到现在更是直接爆出解散跑路,最惨的还是毫无准备就被失业的员工和账户余额还没花完的的用户。

今年的形势真的不容乐观,希望每个人都能挨过这个经济寒冬。 也希望政 F 给大家一些信心, 不要管是企业方还是打工人都太不容易了。

知乎用户 药师 发表

每日优鲜不过是头部生鲜平台中率先熬不住的,接下来轮到盒马鲜生、叮咚买菜,还是朴朴?这两年阿里巴巴不愿意无止境为盒马生鲜烧钱,盒马鲜生在想办法自我造血。叮咚买菜陆续关闭几个城市的业务,收缩战线。朴朴的供应商反映账期越来越长,消费者反映生鲜性价比越来越低。

这几年倒闭和陷入困境的知名生鲜平台有同程生活、易果生鲜、呆萝卜、十荟团、天天果园和美味七七,不知名的更不尽其数。

前几年,生鲜行业被鼓吹为互联网最后一个机会,国内几乎所有的知名资本都投入这场烧钱大战,创始人和投资人到处讲动听的故事。

高智商的投资人是否知晓生鲜平台不具备类似互联网撮合平台的 “双边网络效应”,烧钱快速占领市场份额的资本打法在生鲜行业玩不转。

所谓的 “双边网络效应” 是指供给越多,需求就越多,反之,需求越多,供给越多。举个例子,淘宝上面的商家越多、商品越丰富,消费者很便利的“一站式” 买很多东西,也可以货比三家,自然更愿意上淘宝买东西。在淘宝上的消费者越多,商家自然更愿意在淘宝上开店运营。滴滴也是如此,运力(司机)越多,乘客打车等待的时间越短,自然更喜欢用滴滴。使用滴滴打车的乘客越多,司机更容易接到订单,自然更愿意进驻滴滴。

互联网撮合平台的 “双边网络效应” 使得领先者越来越强,“马太效应”显著,指数级的增长,快速垄断市场,提价赚钱高额利润,资本退出时间短、回报高,烧钱占领市场的打法当然很划算。

生鲜平台即使烧钱占领市场,只要商品提价 ,存在利润空间,线下马上有人开门店卖相似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竞争者永远无法被消灭。

再有,生鲜不仅毛利率低,管理成本还很高,包括非标品品质不稳定商品损耗网点分散等问题。靠资本短时间拼凑的团队,不但人员成本高,而且容易滋生腐败。

如果资本放弃急功近利,生鲜平台企业 “苦练内功” ,持续优化和沉淀内部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相比传统模式有更高的运营效率。

知乎用户 满满​ 发表

曾经是每日优鲜重度用户,光买水果月消费 1000+。

后来有了叮咚买菜、京东买菜、朴朴,每日优鲜瞬间不香了。

生鲜 sku 不丰富,服务基本没有。跟买鱼帮杀的叮咚、朴朴完全不能比。京东买菜虽然鱼龙混杂,但人家也是真便宜。

20 年用上了社区团购,冻品的价格之低更是令人发指。

每日优鲜不是不强,是竞品太猛啦。

知乎用户 财联社连线​ 发表

每日优鲜 “解散” 疑云

在亏损中挣扎的生鲜电商们,一边烧钱,一边融资;能否撑过这个夏天,却成了未知数。

内部审查、融资、撤城、关仓,每日优鲜(NASDAQ: MF)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大部分业务调整。

就在外界认为每日优鲜迎来 “白衣骑士” 渡过至暗时刻后,却再次传出融资未交割、公司解散消息。

7 月 28 日,每日优鲜工作人员回复新消费日报记者时表示,网络传言不实,公司并未 “解散”。

据每日优鲜已离职员工张帅介绍,每日优鲜 5-6 月社保未缴,部分员工工资未发放,资金链断裂早有迹象,但直至今日,公司也未给出解决方案。而在网传的一份录音文件中,每日优鲜方面也承认,已经在 SEC 备案,但融资未能如期到账,仍在调拨资金。

以 “生鲜电商第一股” 登陆纳斯达克的每日优鲜还未扭亏,便已经来到生死边缘。

每日优鲜还剩什么?

年初至今,每日优鲜已经经历了多次裁员,离职员工潇潇对记者透露,自己加入的每日优鲜仲裁群就有三个,粗略估计总人数不低于 200 人。即使没有被裁的员工,也有大部分被拖欠了 1-3 个月工资,且社保处于缓缴状态。

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离职员工,都将希望寄托在刚刚宣布的融资上。

7 月 14 日,每日优鲜在其投资者关系平台发布公告,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 2 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但融资并未如期到账,导致每日优鲜资金链更加紧张。“在公司将前置仓一一抵押出去后,这个企业就没有希望了。” 张帅坦言,每日优鲜自己推翻了创业以来的商业模式,这也说明了前置仓模式无法盈利不是吗?

极速达业务仅余北京、上海、天津三城后,今日,每日优鲜彻底关闭这一业务,前置仓模式成为每日优鲜的历史。

每日优鲜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这是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据了解,每日优鲜次日达业务均使用快递配送,从用户反馈来看,以京东快递为主,辅以 “通达系” 快递。但这种回归到线上电商的模式,与京东超市、天猫超市、以及饿了么、美团到家业务高度相似,如何在饱和的竞争中留存用户成为关键。

新零售行业专家鲍跃忠认为,“前置仓也好,其他模式也好,都是零售的一种形式。不管哪种零售形式,核心就是怎么去影响用户,靠的是商品。如果商品体系做不好,那就不可能形成对用户的信任和影响。现在为止,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还没有能吸引顾客的,其整个的产品优势、价格优势还没有打造出来。

目前,盈利仍是每日优鲜的主要目标,但希望渺茫。每日优鲜财报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 22.32 亿元、29.09 亿元和 16.49 亿元。每日优鲜预计,2021 年净亏损可能超过 37 亿元。

但问题是,在巨亏与主营业务收缩的背景下,山西东辉集团还会履约投资 2 亿元吗?每日优鲜方面始终未能对融资消息进行回复。但据张帅分析,每日优鲜筹措资金并不顺利,此前调解的赔偿、约定的工资均未发放,足以见得资金困难。

而据每日优鲜 HR 在录音中透露,公司将优先解决社保断缴问题,再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至于何时解决、如何解决,未有定数。

生鲜电商 “哀嚎遍野” 下一个是谁?

“倒在” 扭亏前的每日优鲜,再次给市场敲响警钟,前置仓模式真的走不通吗?上市前,每日优鲜备受投资人青睐,共计获得 11 轮 95 亿元融资,投资方包含腾讯投资、时代资本、中金资本、高盛集团等明星投资机构,也有青岛国资、苏州常熟政府产业基金等国资。

但每日优鲜在登陆美股一年后却始终未能盈利,并烧光了近百亿融资。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本质上在于生鲜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整体上现在竞争激烈,但是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盈利模式,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每日优鲜也并非个例,几乎同时登陆美股的叮咚买菜也在不断收缩业务。

5 月以来,叮咚买菜平台上显示正常经营的城市仅存 27 个。但亏损有收窄趋势,今年一季度叮咚买菜的净亏损为 4.77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额为 13.85 亿元。截至 3 月 31 日,叮咚买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 48.53 亿元。

同样承压的还有盒马,7 月初,有外媒报道称,阿里巴巴的连锁超市盒马鲜生正在寻求以约 60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资金,远低于今年年初提出的 100 亿美元估值。

由于履约费用较高,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前置仓建设成本高,品类扩展受限,在亏损中挣扎的生鲜电商们,一边烧钱,一边融资。但能否撑过这个夏天,却成了未知数。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公开表示,“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

当下的订单量显然已经无法撑起每日优鲜们庞大的前置仓体系。不可否认,在生鲜零售渠道中,菜市场仍然是最大的生鲜零售渠道,在低线城市尤为明显,这也让前置仓玩家的盈利难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发稿,每日优鲜美股盘前跌超 49%,报 0.23 美元 / 股。

知乎用户 尊尼小叔​ 发表

朴朴变成了前置仓模式的剩者为王,成功把每日优鲜给熬死了。

每日优鲜之前算是腾讯口中的明星项目,先后投了好多轮,还给了很多流量倾斜,把这个项目给扶起来。

每日优鲜这个模式和项目早期都确实不错,我自己也是常客 (因为懒),但是后期明显感觉疲软了。

我把我自己的观点总结下,仅供参考:

1、遇到了更会烧钱的金主

每日优鲜绝对不仅仅是面对前置仓对手的竞争,前置仓之前也就几个:朴朴、叮咚买菜、盒马。

后面盒马先前置仓模式先放弃了,转而做了盒马 Mini,类似于生鲜版的 711。

叮咚买菜一直在烧流量,和每日优鲜的产品差异其实并不大,所以一部分人流被叮咚抢过去属于正常。

然后最厉害的竞争是次日送模式的竞争,比如美团优选、多多买菜。

这两家本来就是大金主,有钱烧。美团本来去年外卖和酒店业务都是赚钱了,为了补贴美团优选,反而倒亏了百把亿。

每日优鲜从公司建立到现在也就融了一百亿,美团半年就可以把这烧完。

加上次日送的模式本来成本就便宜很多。

疫情下国内消费者的一直很疲软,所以最后会为了优惠去换取一定的便捷性和产品质量。

有一些蔬菜、肉、瓜果是可以多放一天的。

多放一天会直接影响口感的东西也会有,比如 “鲜活水产”、“海鲜”、“荔枝”。

所以部分用户只要一比价,肯定会无脑选择美团和买菜多多。

我自己也尝试过,发现在这两个平台买菜需要经验,因为菜的质量各不一样,有时候收货要看运气。

但是在厉害的中国家厨眼中,菜品差一点可能影响不大,造样也能用味道去盖。

2、遇到后起之秀 “朴朴”

朴朴是个很接地气的产品,我自己现在也经常用。

朴朴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应该都是宝妈或者奶爸。

一开始他的产品体验,比如视觉和交互设计是不如每日优鲜和叮咚的。

但是他靠什么取胜了?

抓住了 “家中厨师” 的喜好

就像现在汽车圈都骂理想,但理想的实际情况是在三四线城市卖的最好,谁是真正的需求者我就为谁服务。

所以朴朴 以 “水产” 和“海鲜”作为突破口。

打了足够的差异化,之前几家的水产确实不多,而且不鲜活。

可能朴朴是福建起家,对于卖水产卖海鲜特别有经验,供应链非常有优势。

在朴朴上买鱼,比你自己去菜场还便宜,之前还满 19 就送到家。

实惠 + 快捷 + 低门槛 + 特殊品类

这几个东西让朴朴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路。

还有一个关键的点:

朴朴一直都比较克制。

没有大面积的城市铺开,一直都是几个重点城市做做。

当然即使朴朴可能有供应链的优势和克制,但烧钱也是在所难免的。

希望资本们不要放弃生鲜市场,继续多投投,至少让用户们先享受一阵优惠。

深圳科技园中的电梯广告也挺有意思。

一边是朴朴的加班熬夜送宵夜广告
一边是微针植发广告

客户需求都抓的很精准。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每日优鲜原地解散?官方回应: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7 月 28 日每经快讯,继每日优鲜(http://MF.US 股价 0.24 美元 总市值 5544.88 万美元)确认关停极速达(前置仓)业务之后,今日网上流传一则录音和大量截图,内容为每日优鲜宣布公司解散。就此,每日优鲜 28 日下午对《每日经济新闻》官方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每经记者 王紫薇 每经编辑 刘雪梅)

知乎用户 财新网​ 发表

每日优鲜经历持续收缩、裁员后,这次是直接关停了核心业务—30 分钟极速达。

实际上,关停极速达服务对于每日优鲜的员工来说,也算是事发突然。而据相关人士,门店的一线员工也是临时得知这一消息。

据员工透露,每日优鲜于 7 月 28 日下午召开了线上会议,由商品、人力资源等相关负责人将公司的经营近况及相关决定告知总部员工。从即日起,大部分员工停职停薪,只会保留少部分同事完成后续工作,如行政、财务、人力等。

现在,每日优鲜只保留次日达业务,意味它想完全转向平台型电商,不再承担销货成本。

次日达业务都是供应商直发,主打日用百货品类,有助于提高客单价、改善利润。但据员工透露,**从 2021 年年底起,每日优鲜就已经拖欠供应商货款,**金额已经累积到了十亿级别。

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实际上每日优鲜已经进行了多轮裁员。

每日优鲜员工表示,今年以来,每日优鲜从 1500 人左右裁到目前约 900 人,减员超三分之一。每个部门都会给到成本指标,不达标就优先裁 “更贵” 的人,比如中间管理层。

“去年八九月起,为降低用工成本,裁了一批一线员工。11 月开启总部裁员,每轮的裁员规模越来越大。”

按被裁员工的说法,大量 5 月被裁员工 “N+1” 赔偿金还没有到位,在职员工 6 月的工资也没支付。

目前,每日优鲜存在现金流问题,寄希望于外部融资,但尚未到位。

7 月 14 日,每日优鲜宣布了与山西东辉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认购每日优鲜价值 2 亿元的股份。但根据每日优鲜在昨日会议上的通报,这笔投资款没有到位,也没有透露相关原因。

作为前置仓模式的代表电商,其实这一模式的盈利能力一直不被市场看好。

2021 年一季度末,每日优鲜进驻了 16 座城市,但至三季度末,这一数字仅为 17 座,之后还逐渐撤城。

新城落地业务就要耗费大量资金,疫情当下,新城亦持续亏损,再加之履约成本高企,最后反映在业绩上的结果就是:2021 年三季度,每日优鲜营收增长 47.2% 至 21.2 亿元,运营亏损扩大 98.5% 至 9.7 亿元,净亏损扩大 58% 至 9.74 亿元,毛利率同比下滑 4.3 个百分点至 12.3%。

参考内容:

每日优鲜关停核心业务 2 亿新融资尚未到账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三季度亏损扩大 生鲜电商何时能盈利?

知乎用户 张戎​​ 发表

每日优鲜美股盘前暴跌 40%

知乎用户 AI 财经社 发表

“生鲜电商第一股” 每日优鲜的解散传闻来得猝不及防,这家明星公司烧光了上百亿融资后,跌落了悬崖。究其根本,生鲜这门生意太苦了,几乎没人能在这条赛道上赚钱,每日优鲜不是第一家出问题的,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生鲜电商第一股” 坠落

生鲜电商明星企业——每日优鲜的解散传闻来得猝不及防。多位每日优鲜离职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们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震惊,谁也没想到这家曾顶着 “生鲜电商第一股” 光环的企业,会这么快跌落悬崖。

7 月 28 日下午,“每日优鲜全员解散” 的音频迅速在网上发酵,在音频中,一位疑似每日优鲜高管的人员表示,由于此前公布的融资事件尚在协调,融资款未能到账,因此公司财务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员工工作时间将于 7 月 28 日截止,公司会为离职员工缴纳 7 月的社保和公积金,8 月则需员工自己解决。

一些每日优鲜员工群聊的内容截图,在社交网络上疯狂流传。截图上提到,每日优鲜以防疫、办公场所甲醛超标等理由要求居家办公,随后在线上通知公司解散,员工飞书账号已经无法登录。一些人爆料被拖欠工资。

比解散新闻来得早一些的是,当天上午,每日优鲜将自身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下单 30 分钟送达的极速达服务关停。每日优鲜 APP 首页挂上了服务变更通知,配送时间变成了最快次日送达。

事情并非毫无征兆,6 月底每日优鲜已经在逐步关停大部分极速达服务:6 月末,每日优鲜在全国仅剩 13 个城市有前置仓站点,6 月 30 日,苏州、南京前置仓关闭,7 月 1 日至 2 日,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前置仓纷纷关闭。

7 月 28 日,北京、天津、上海等最后几个城市的极速达服务也被关停。据多名消费者反映,在此之前,北京地区的极速达商品已经越来越少,“从各类生鲜齐全,到只有土豆、萝卜等少量耐储存蔬菜,绿叶菜几乎没有,鲜花也都没有了,只剩下卖花瓶的。”

一位消费者像是预感到每日优鲜会出问题一样,她在 7 月 27 日晚连夜把账户里的钱全部花光了,次日看到新闻后,颇为庆幸自己动作快。更多的消费者在看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火速把每日优鲜账户里的钱花光,ofo 押金的事情给了他们血淋淋的教训。

面对诸多传闻,每日优鲜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财经天下》周刊就 “原地解散” 一事致电每日优鲜合伙人兼 CFO 王珺求证,王珺回复 “这件事情应该去问公司” 后,立刻挂断了电话。

7 月 28 日傍晚,《财经天下》周刊分别探访了位于望京万科时代中心的每日优鲜总部,以及朝阳区、通州区的每日优鲜前置仓。

走在望京的街头,已经很难意识到北京的每日优鲜总部曾经在这里存在过:每日优鲜的招牌和门口的 IP 形象——粉色身体、白色肚皮的小熊 YOYO 已经消失。附近一家商铺的经营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招牌是在这两天 “突然消失掉的”。28 日白天,这里还有一名保安,但到晚间,保安也离开了。

天色渐渐变黑,华灯初上,每日优鲜总部一楼已经无法进入,旋转门上仍有 “每日优鲜” 的字样,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服务台、零散的椅子和纸箱,服务台上仍有一些凌乱的装饰品和办公用品。
每日优鲜的办公区是一楼和三楼,三楼的灯光同样已经熄灭,走到三楼的入口,只能隔着玻璃看到红色的办公椅和圆桌,在办公区的门口,无论是按门铃还是敲门,都无人应答。

另据《新京报》报道,一位今年年初从每日优鲜离职的员工介绍,每日优鲜总部已经搬迁到顺义区博润科技园,园区保安称,每日优鲜所在的 19 号楼刚刚装修好,员工有工牌才能上下班。

在朝阳区和通州区,多个每日优鲜前置仓已经暂停营业。《财经天下》周刊走访朝阳区管庄前置仓时,在附近工作的一名快递人员表示,这家店早晨还有人在,但下午不知为什么突然闭店了,“正常来说,每日优鲜从来不会这么早关门的。”

每日优鲜最后的体面没有保留住。7 月 28 日 23:00 左右,大量消费者发现,尽管每日优鲜强调,关闭极速达后消费者还能享受次日达服务,但是他们在下单时发现,已经无法正常付款、下单了。

每日优鲜的次日达业务由京东等快递配送,从大仓发货,不需要前置仓,但当消费者尝试下单次日达商品并付款时,会出现弹窗提醒 “抱歉,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在线客服页面也显示无客服在线。

受到大量负面消息冲击,美东时间 7 月 28 日 9:30 美股开盘后,每日优鲜股价再次狂跌,盘中一度跌超 48%,最低达到 0.12 元。最终每股报收 0.1353 美元,一夜之间跌了 42.46%,总市值只剩 3185.66 万美元,还不及当初融资的零头。

虽然每日优鲜顶着 “生鲜电商第一股” 的桂冠,但其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一直很糟糕。自 2021 年 6 月上市以来,短短一年时间,由于亏损严重,外加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每日优鲜股价一路走低,从 11 美元的最高价跌到了 1 美元之内,跌幅达到 98%。后来,由于财报推迟发布和股价连续 30 个交易日低于美股最低合规股价 1 美元,纳斯达克已经连续两次向每日优鲜发出退市通知函,要求其在 180 日内实现股价回升。

而今,在巨亏的压力下,每日优鲜关闭了起家的前置仓业务,可以说已经是命悬一线。

融资的百亿被烧了个精光

每日优鲜这家昔日的生鲜电商明星企业,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个局面的?

赵静还记得自己最初使用每日优鲜的时候,那一年每日优鲜上线了 “十亿补贴新菜篮” 项目,她几乎每天都能在上面用低价淘到好物,比如 5.9 元能买到 10 个鸡蛋,4.25 元能买来半斤酸甜可口的小番茄。

短短两年时间,赵静在每日优鲜上的花费已经到了将近一万元,平均每个月都要在 APP 上花费 400 多元。作为每日优鲜的忠实用户,赵静感觉到的明显变化发生在 2022 年,“免配送费门槛提高了好几块,补贴越来越少,商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少了”。

最近一次对每日优鲜的不满发生在今年 6 月,赵静想做捞汁海鲜,但极速达里的冰鲜鱿鱼须总是断货,显示 “别着急,明天到”。直到一个月后前置仓业务关闭,鱿鱼须也没能再次上架。

就在每日优鲜宣布关闭前置仓的前一天晚上,赵静照常打开了每日优鲜的 APP,结果发现上面的商品少得可怜,甚至凑不齐一桌菜。在 APP 的首页,原本的蔬菜分类还有葱姜椒类、豆制品、绿菜、根块茎等几个分区,但在极速达的最后一夜,分区不见了,把所有商品放在一起也没有几样。

每日优鲜也曾风光无限。作为前置仓模式的创造者,每日优鲜将生鲜电商的赛道彻底变成了烧钱的游戏。在 2021 年上市前,每日优鲜一共拿到了 11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了 110 亿元,其中不乏腾讯、高盛、老虎等明星资本为其站台。

2017 年,在完成了 C + 轮融资后,每日优鲜宣布要实现 “千品千仓”,同时还开发了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便利购”。2018 年,每日优鲜继续高歌猛进,豪迈提出要实现“百城万仓亿户” 的计划,即覆盖 100 个城市,拓展 10000 个前置仓,为 1 亿户家庭提供全品类精选生鲜 1 小时送达服务。2019 年,每日优鲜接力推出了 2.0 版本的前置仓,把面积扩大到了三四百平方米,SKU 也由原来的 1000 多个增加到了 3000 多个。

前置仓的花式创新,便利购、每日一淘、每日拼拼等其他业务线的开展,让不缺钱的每日优鲜更是在公司内部提出了 “一年半内干翻叮咚买菜” 的口号。

档次不错的健身房、满额缴纳的公积金、15 寸的顶配 mac pro、还有无限供应的咖啡下午茶,这些员工办公福利让当时的每日优鲜变成了 “跳槽胜地”。有人回忆称,2017-2018 年每日优鲜扩张得最厉害,许多人跳槽过去后工资两三倍往上翻,连带着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光环都黯淡了不少。

尽管扩张迅猛,但每日优鲜的亏损却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018-2020 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 22.32 亿元、29.09 亿元、16.49 亿元,2021 年预计亏损 37.37 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过了 100 亿元,几乎把上市前投资人的钱烧了个精光。

把钱烧光后的每日优鲜,选择了海外上市。在不少投资人来看,这是它的 “最后一搏”。在亏损持续扩大仍无法造血的状态下,每日优鲜不出意外地遭遇了“上市即巅峰” 的困境,上市当天股价报收于 9.66 美元,总市值约 22.74 亿美元,后来便一路跌跌不休,直至今日都没有交出 2021 年的财报。

最令每日优鲜洋洋得意的前置仓,到 2021 年 3 月底还剩 631 个,已经远远不及其巅峰时期的数量。而据其内部员工称,今年年中,门店数量关闭了 120 余家。而在今年 6 月底到 7 月初的三天时间里,每日优鲜连续关闭了 9 个城市的前置仓业务,仅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城市。

员工人数也在不断流失,2019 年,每日优鲜的员工数量高达 1771 人,到了 2021 年 3 月,员工人数下降到了 1429 人。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有知情人士表示公司总部的核心员工数量已经不足百人。

与此同时,每日优鲜的负面新闻也不断浮出水面。今年 3 月,就出现有供应商在每日优鲜望京总部拉横幅讨债的情况,“每日优鲜,还我血汗钱!” 的声音从中午持续到了下午;5 月,每日优鲜因拖欠供应商款项,被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32 万元。

还有供货商表示,每日优鲜长期拖欠货款,自己去总部讨要说法后无果,从 5 月开始,公司后台就不给审核发票了,也没有人对此进行回应。

上市似渡劫、持续亏损、被供货商上门讨债,昔日的生鲜电商第一股,如今却沦落成一地鸡毛的局面。

资本宠儿何以被弃

骤然垮塌之前,资本曾为走在悬崖边的每日优鲜带来最后一份希望。

7 月 14 日,每日优鲜官宣了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的消息,按照约定,每日优鲜将能从东辉这位 “山西煤老板” 那里,拿到 2 亿元的“救命钱”。

一时间,“白衣骑士” 的论调迅速充斥市场,一度拉升每日优鲜股价上涨 8%,尽管很快又回落,但多少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谁能想到,抽走每日优鲜脚下踩着的最后一块石头的,也是这 2 亿元的 “救命钱”。

这笔救命钱最终没到账,每日优鲜彻底撑不住了。据《财经十一人》援引一位投资人的说法,由于每日优鲜是美股上市公司,这次投资实际属于境外投资,资金需要先置换成美元,一般情况下,需要 3 到 6 个月才能到账;另一位接近每日优鲜的人士则透露,东辉集团估计撤回了投资协议。

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每日优鲜不仅在资本市场袪了魅,甚至连财大气粗的投资人们的欢心也讨不到了。

但曾几何时,每日优鲜的命一度好得让同赛道的生鲜玩家们 “嫉妒”,其自小含着金汤匙出生且不说,成长过程中,更是被一众看好生鲜赛道以及每日优鲜“前置仓模式” 的豪华投资人们上赶着喂饭吃。

2014 年,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的徐正拉着自己的老部下曾斌正式开始了创业。团队搭建得很顺利,也很有范儿。CEO 徐正是工作了十几年的联想老兵,一度被称为 “联想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还做过两年联想佳沃集团的高管,负责水果事业部,有一定的生鲜业务基础;管物流的则是联想亚太区曾经的负责人,线上运营是某知名创业公司的 COO,管采购的是原来佳沃全球的产品经理……

这样一流的团队基因自然得到了不少资本的侧目。据称,徐正甚至连公司名字和 LOGO 都还没有想好,就已经顺利拿到了光信资本 500 万美元的天使投资。2014 年 12 月,拿到第一笔融资的同一个月,每日优鲜正式上线运营。5 个多月后,每日优鲜日单破万,并在 2015 年 6 月首次达到日销 4 万单的峰值。

当然,前期的每日优鲜也不是没有过愁钱的时候。徐正在创立前置仓模式早期,据说资金颇为紧张,本人还一度试图为此抵押过房产,但转眼,投资人就来了,生鲜电商更是上了一层楼,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2015 年 5 月,腾讯主动找上门,作为领投,和跟投的光信资本一起给每日优鲜输了 1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的血,并自此成为每日优鲜最大的一位金主,连续参与后者 5 轮融资。

有钱、有风口,更重要的是,每日优鲜首创的前置仓模式,能够向投资人讲述一个足够美好的长期价值故事。在每日优鲜的构想中,前置仓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储配送中心,以三公里为辐射范围,用户下单后商品就能直接从前置仓配送,能 “2 小时极速达” 配送到家。

表面看,这个模式又快又好,可以最大程度解决 “生鲜不鲜” 的问题,当时被验证是可跑通可复制的。这也是每日优鲜能让资本接连砸钱的优势所在。

实际上,在最受资本青睐的几年间,每日优鲜几乎始终保持着平均六七个月一次的融资 “回血” 速度。有数据显示,生鲜电商赛道在 2010 年到 2021 年 4 月期间,累积融资总额为 463.4 亿元,每日优鲜一家融资占比就超 30%。

但这些融来的钱,几乎被烧了个干净。前置仓模式虽然让每日优鲜备受资本垂青,但却是个运营成本、损耗成本双高的 “重资产” 模式,烧钱十分迅速。

在海豚社创始人、独立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看来,前置仓模式能不能跑通,需要一个订单平衡点,例如一个站点需要 1000 单即可达到平衡。但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加入,稀释了订单,模型就被破坏掉了,每日优鲜主打半小时配送的心智优势也没有了。

长期价值迟迟不能到来,环境却已经发生变化。

2021 年上半年,生鲜赛道市场还是热火朝天,兴盛优选、十荟团等接连完成数亿美元融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更是在几天内相继登上资本市场。然而,下半年,风向却骤然转变,裁员的裁员,倒闭的倒闭。更重要的是,资本不敢也不愿投钱了。

每日优鲜上市即巅峰的股价,同样难以给人以信心。它的不少豪华投资人们,更是亏了不少钱。以每日优鲜上市前半年进行的 F 轮融资来看,青岛国资旗下公司当初扛着 20 亿元入场,拿下 5499.4 万股 F 系列优先股时,股价大概在 5 美元多一点,但如今却跌至了 0.14 美元左右,这笔投资可谓损失惨重。

情况恶化之下,资本似乎已经在撤离。2021 年 11 月,已经担任每日优鲜董事近 4 年半之久的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宣布辞任,而连续在 6 年内投资了每日优鲜 5 次的腾讯,也自 2020 年 7 月 E 轮融资后再未向前者撒过钱。

这对于还需要不断靠融资补血的每日优鲜来说,显然无异于灭顶之灾。

“每日优鲜的崩盘,从根本原因来说,是因为行业长期的恶性竞争、价格战,导致其长期亏损,且亏损总额超过了融资总额”。李成东分析称,但直接原因其实是因为监管趋严后,不再有风险资本看好生鲜赛道,导致其在二级市场不被看好,无法继续增发融资,自身又没有造血能力,最终出了问题。

“到了临界点,每日优鲜被银行锁了资金,不向上游供应商付款,导致供应商危机。供应商断货,又导致消费订单持续下降,营业收入下滑,现金流进一步恶化。” 李成东如是说。

这也不是每日优鲜一家的问题,过去几年倒闭的生鲜电商企业实在是太多了。

“生鲜,在中国传统商超里面,就没有几个赚钱的,多数商超的生鲜都不是自己做的。” 李成东说。

生鲜本来就是一个弯腰捡钢镚的生意,想要赚钱难于登天,过去生鲜电商企业还能靠资本输血支撑,现在资本大收缩,这条路已然走不通,而被架在火上的每日优鲜们已经没了调转车头的机会。

(消费者赵静为化名)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魏一宁 张继康 周享玥

编辑 / 陈芳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 AI 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知乎用户 月光下的凤​ 发表

凌晨 2 点,饿了么上点水果与生鲜都可以一小时内送达。

这几年线下生鲜超市发展的挺不错的。越来越多在商场里的生鲜超市了。

传统菜市场也开始接外卖订单了。

生鲜超市 + 外卖平台,天然可以替代每日优鲜,甚至不需要刻意合作。

所以每日优鲜的极速达是给谁用的呢?

是给没有是用外卖平台习惯的人吗?

还是给周边没有生鲜超市的人?

知乎用户 薛不破​ 发表

渣都不剩了

每日优鲜资金链断裂,即将破产。昨天全员回家办公,今天直接全部解聘。去年 6 月上市的时候最高 11 块,现在 0.12 元,跌的渣都不剩了。

每日优鲜以前置仓起家,但毛利根本覆盖不了 30 分钟配送的履约成本。前置仓的商业模式也一直不被业内看好。其试图转型 B 端业务,但这并不比 C 端容易,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时间。在 B 端还没打开局面的时候,C 端也被突袭了。

前置仓是高难度的赛道。

前置仓核心在于供需,通过大数据了解消费需求进行配货和即时送达。这在目前环境下不太适合创业公司,行业没问题高频刚需长期看有价值,一旦跑出来竞争壁垒极其高,但很烧钱,如果没有合适的盈利方式,很难。

玩家高投入,21Q4,叮咚买菜累计累开仓数达 1400 个;每日优鲜,21Q2,累计开仓 625 个;美团买菜少少一些,2021Q 4 开仓约 400 个。

生鲜电商的问题是互联网模式扩张的共同问题。

早期利用烧钱获得市场份额,但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投资者就需要互联网烧钱企业拥有一定的盈利变现能力,把流量变为利润,而没有找到盈利方式的企业只有流量,未能形成运行体系,就不得不面临现金流断流的问题。

当前欧美国家利率成本正在提升,所以互联网模式破局越来越难。

累计融资超百亿。

仅 2017 年以来,每日优鲜便获得了四轮大额融资。2017 年 3 月完成 2.3 亿美元,2018 年 9 月完成 4.5 亿美元,2020 年 7 月完成 4.95 亿美元,2020 年 12 月获得青岛市 20 亿元战略融资。

金主,不乏腾讯、老虎基金、浙商创投等机构。

不止每日优鲜,中概股这波都很惨,影响了不少人和事。互联网从业的买房也悠着点,后面苦日子多多。赚了钱的也消停点,被动不动加杠杆,某大厂高管一亿炒股票,崩盘,现在落到变卖家产还债。

时代不一样了,低调点。

知乎用户 唐小刀 发表

额。。。打工人以为自己熬过了裁员,挺过了毕业,没想到公司提桶跑路了。

今年整体行情都不太好,同学们一定要多关注下公司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互联网公司倒闭前的征兆:

1. 突然一人身兼多职

2. 福利缩减(例如下午茶没了)

3. 突然开始猛抓考勤

4. 管理层人事变动频繁

5. 销售 / 客服团队大面积裁员

6. 工资延迟发放

7. 社保变少 / 断缴

如果出现了前五项要关注下,出现后两项赶紧跑吧。

业务团队解散前的征兆:

1. 团队 leader 突然离职

2. 频繁更换业务方向

3. 研发资源投入变少

4. 突然没活干了

多关注业务数据,如果长期不及预期,可能就危险了。

如何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公司可能要没,可以再去看下公司的经营情况,如果经营不善赶紧跑路。

1. 对于上市公司可以看财报。

财报中会披露公司近期的整体成本和利润,相对而言是很精准的指标。

如果一个互联网公司既没有明确的盈利途径有没有故事可讲,相对就会更危险。

如果你会看资产负债表,可以做更深入的分析来判断公司是否有潜在的风险。(强烈建议大家学一下怎么看,投资也用得上)

2. 未上市公司看业务模式。

O2O、电商等公司的订单数可以反馈盈利情况,一般产研同学比较容易接触到类似的数据。如果实在搞不到,可以看看公司网店的近期销量。

流量平台类公司关注活跃用户数,产品 DAU 直接影响广告收入。

在关注收入的同时也要关注业务模式成本,很多重成本的业务模式需要强大的盈利模式支撑。

3. 查看公司的法律纠纷

在企业信息查询类网站,比如 “天眼查、企查查” 上可以看到公司涉及的法律纠纷,如果公司涉及多起未解决的纠纷,建议跑路。

4. 实体行业可以看公司库存周转率

能看到实际库存或库存系统可以直接通过库存判断。

看不到库存也有小偏方,比如食品公司,可以去人流量大的超市看货架上商品的生产日期。如果大超市的货架上放的都是较早生产的产品,可能说明企业的销售不尽人意。(当然这个只能参考)

相比之下,大厂应该会更稳定一些

如果你对互联网产品、运营感兴趣,欢迎留言、点赞、关注。

我会经常分享些自己工作中踩过的坑和一些面向新人的求职、转行攻略。

唐小刀: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如何选择?

唐小刀:应届生、实习生,入职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运营岗的终极攻略!从简历、面试到 offer 选择,亲测有效,手把手教!(2022 年 7 月更新)

唐小刀:面试你时,面试官在想什么?— 分析 12 道常见问题,送给 0~3 岁的产品 / 运营人

唐小刀:面试时如何把项目经历说清楚?— 产品、运营应该掌握的项目复盘思路

知乎用户 大河财立方​ 发表

每日优鲜业务调整别 “硬着陆”| 立方快评

□ 丘眉

7 月 28 日晚,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在媒体上回应解散传闻称,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这样的说法值得肯定,业务调整不能 “硬着陆”。

生鲜赛道一度是风投的宠儿,成立于 2014 年的每日优鲜占得了先机,于 2021 年 6 月作为 “生鲜电商第一股” 登陆纳斯达克。天眼查显示,截至今年 7 月 15 日,每日优鲜共获得 12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百亿。此外,每日优鲜还首创了前置仓模式。

但是,眼下每日优鲜处在了一个异常危险的节骨眼。7 月 28 日,几则消息将每日优鲜推至风口浪尖——先是 “30 分钟极速达业务关闭”,后是 “裁员 500 人”“融资未交割成功”“公司原地解散”。

每日优鲜的危机究竟是怎样的?又如何到了这样危急的时候?这些都有待揭晓。但是,不管是怎样的危机,企业都应该保留缓冲带,对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避免 “硬着陆” 的处理方案。如此,不仅可以避免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冲突,避免产生延伸的更多问题,与此同时,也是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最后的空间与机会。

“硬着陆” 的双伤,这次在每日优鲜的案例上已经体现出来。一方面,28 日,有每日优鲜员工向媒体透露自己和部分同事 “突然被拉到飞书群里,被告知今天是 Last Day(最后一天),大部分同事的工资会暂缓发放”。此外,还有其他诸多负面消息在业界以及客户群体间流传。另一方面,每日优鲜美股当日盘前跳水,一度跌超 40%。

假如说,确确实实已经撑至没有任何法子,也要努力争取 “体面退场”。但显然,每日优鲜还没有到最后迫不得已的关头。各种负面传闻之后,28 日晚间,每日优鲜积极地面对了媒体,明确表示,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如此,对于公众以及各利益相关方而言,反而对每日优鲜在业务调整中可能涉嫌 “硬着陆” 的做法打上一个更大的问号,并且或进一步削弱对每日优鲜还存有的信任与好感。

难关无处不在,渡过不易,避免各种解决方案 “硬着陆” 是首要。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大家往好处想,这些互联网创投企业一多半都是拿华尔街的美元搞的。

亏也是亏美国人的退休金……

知乎用户 远方的刘哥 发表

接下来轮到叮咚、朴朴、盒马。

一个接着一个爆;

当然,随着每爆一个竞争就减少,

存量的价格肯定不会那么亲民了,

自然稍稍会延缓爆的时间;

不过,爆是最终躲不过的。

所以,奉劝各位,卡有钱的,尽快用完;

包括但不限于:早教 / 培训、健身、洗车、理发、商超、餐饮、网吧等等等;

没开卡的或者已经用完的,要抵挡住销售的话术、产品经理的算法诱惑;

宁愿贵一些,绝壁不能预付费;

你盯着蝇头小利,他盯着你的本金。

知乎用户 大厂青年 发表

每日优鲜,说散就散

知乎用户 jusalun 发表

这才哪到哪啊,美股融资通道被中美联合消灭(中方的一张纸干掉一个行业消灭了外资投资信心,美方的问责法预退市)

所有目前还没法盈利还没大公司后台的美股上市公司都要完犊子

每日优鲜目前传言是山西东辉集团 2 亿元的股权投资没完成交割,股权融资没到位不得已的断尾求生

不是总有人眼馋美股的高市值吗,国家可以开个口子让每日优鲜北京交易所上市,看看有多少人口是心非,嘴上说的支持优质企业回国上市,真回来要烧他们钱来扩展市场了又不愿意了

知乎用户 没吃夜宵呀​ 发表

前置仓能做。

知道中国谁手里的房子最便宜吗?

业主手里。

还贷的业主手里,失业的业主手里,需要养家的业主手里,还着贷失了业还得养家的业主手里。

越缺钱越廉价。

把前置仓化整为零,搞成大柜子的形式交给住户代理。

底薪+销售提成。

轻资产,流量成本低,布局灵活。

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知乎用户 东姑也游​ 发表

每日优鲜这公司印象不好:

①2016 年的时候体验过,它们先把价格标高然后新用户大额度折扣券,看起来好像优惠力度很大,实际上是他们把原来的定价就拉高了。感觉太鸡贼了。

②做招聘的时候接触过不少这个公司出来的员工,给的反馈信息:公司在快速发展阶段,一定时期内是混乱的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一直混乱吧,一直乱着还搞末位淘汰,那内部氛围能好才奇了怪了。而且每日生鲜把阿里的【3-6-1】迭代到了【1-2-4-2-1】,原来被人诟病的年度 10% 违法的末尾,到了每日生鲜是季度的 30% 的人瑟瑟发抖,当一个公司每 3 个月都有 30% 的人在焦虑恐慌,会发生什么呢?势必 “保命” 优先级比 “出活儿” 的优先级更高啊。组织内耗可以想象

每日优鲜这公司还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儿,特别能融钱滚雪球,说人话就是在资本市场上很好卖。到 2021 年上市,7 年融了 11 轮,

怎么看怎么有种迅速打包卖掉,圈到钱迅速跑路的味儿呢?

最后,让人吐槽的是,公司解散了都没个高管出来交代,找个 HR BP 和大家说,HR 真的是这个时代的背锅侠,各种意义上的。我真想问问这 HR 也不是公司老板,这公司吃相太难看了。

以上

知乎用户 锌财经​ 发表

突然崩塌!网传每日优鲜公司解散,此前 30 分钟达业务取消。“原地解散”,早有预兆。

知乎用户 Ur Home 发表

听了录音,讲的好像都考虑到了一样

知乎用户 一次上岸​​ 发表

空气治理需要一定时间,大家莫慌

知乎用户 guess 发表

人生无常啊,可惜里面还存了一千多块钱。先把员工工资发了,然后把老板抓回来,这位的老婆不能也是大佬们千金吧?多少也得放点血吧?

知乎用户 诗酒趁年华 发表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2020 年在外租房实习的时候,经常用每日优鲜买牛奶水果蔬菜,很方便,可以现买现送,也可以前一天晚上订好,第二天一早就按时送过来了。当时还经常感叹送货师傅好辛苦的,因为有时候会买 5L 的农夫山泉也要送上楼。

很喜欢每日优鲜的夏黑葡萄,是我 2020 年夏天的快乐回忆。

后来到了杭州,购买水果不方便,又尝试过下载想用,发现很多地方都无法配送,后面就再也没用过。

直到今天听说每日优鲜解散了

得知自己曾经熟悉的平台突然消失了还是挺感伤的,就以往使用的体验来看,每日优鲜还是挺不错的。水果的质量比较高,很新鲜,价格也合适,比线下的一些水果店便宜,送货也快,好像随着长大很多熟悉的东西都慢慢消失。

看到媒体的采访 “上午还在上班,下午就被通知离职”,觉得有些离谱,但这发生在 2022 年,好像又没有很意外。总有一种隐约的感觉,一些旧有的、默认的秩序在消失,比如裁员不裁应届生,比如离职也会遵守一定的程序… 这种失序感让人恐惧。

不知道那些突然被裁员、拖欠工资的人怎么办,漫长的维权道路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局外人除了一声叹息好像也做不了什么。上一次这样还是教培行业大批裁员的时候,后面互联网也纷纷裁员,身边也听说不少被迫毕业的故事,到现在似乎不应该对突然对裁员、离职感到惊讶,但岸上的人总会害怕,会不会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这个事情我第一反应是这家公司居然还活着?

19 年年终的时候在这家公司的前置仓工作过一段时间,新开的一家店,仓储、配送、客服、社群运营啥都得管一管,每天早 7 晚 9 几乎无休,还不给加班费。每天每周还要和整个华东的 100 多家店从各个方面做对比,排名有点低?那不好意思,你再忙还得写个报告说说怎么做改善。

但是我离职不是因为这些,说起来还有点搞笑,两个多月三个月的样子,店里要开始卖水产,他们跟我说没有资源,你自己安排一个人杀鱼。店里的配送,打包这些不可能会给我免费干杀鱼的活,那也就是说,工资没得加,我还得自己杀鱼。那我没办法就给他拖着,后来就说要给我从运营转岗转成水产班长(级别是班长 - 连长 - 团长 - 师长…… 这样),我拒绝了,没两天 hr 来找我谈说我试用期不合格希望我自己离职,我叫他直接写清楚什么原因解除合同就行,他不愿意,然后我就正常上我的班这个兄弟每天各种阴阳怪气加威胁恐吓不给离职证明之类的,后来没办法了赔了我半个月工资加三个月社保我走了。

没多长时间之后这家店和杭州的其他所有店一起直接被卖掉了,直营转加盟,说是公司准备上市要回笼资金让数据好看点。我当时还在纳闷这么个破公司这么快就从财务危机到能上市了,后来上市就再也没有关注过了。

无限的 PUA 员工,无限的加班不给工资,辞退不给补偿,low 得不像一家互联网公司,能活到今天,也算是喜丧了。

知乎用户 Temu 发表

生鲜前置仓模式,重资产,高成本,本来属于大路被人先占后的泥泞小路。

供应商送货到城市大仓,大仓分拣加工后送往社区小仓库。有人下单从社区仓捡货骑手送达。

它的高成本在于冷链的成本和社区前置仓,一单货要附加三温大仓成本,送往前置仓货运费,前置三温仓成本,骑手送货成本。加上管理费用,每单履约成本超过 20。单均 50 元的话,毛利要在 40% 以上,实现难度很大,同业竞争加剧更恶化了情况。每日优鲜曾宣布北京上海单城盈利,但其后叮咚,美团,盒马加入,分薄市场降低毛利,终于无望翻身。

另一方面,同城万物到家两年来增长迅速,各种小店,菜市场都可以借由外卖骑手,众包送到家里,商品选择面大增,履约成本在 4 到 5 元。阿里美团京东在这里血战到底,认为是电商的最后大市场。并且半小时送达电商市场抢占后,有向次日达衍生的天然可能,所以阿里不惜补贴血亏的饿了么,京东一直在考虑进入外卖市场。这逻辑,比社区电商都通顺很多。

最后是时局不比从前了,资本不再有耐心,并购也没了可能。主营亏损的企业,只能自己安静的死去。

知乎用户 王欣宇​ 发表

每日优先早就不正常了,现在连 21 年的年报还没出呢,退市是铁定了

现在中概股前景难测,通过股市再融资的路基本堵死,还在亏损状态且后台不强都很危险

转贴个 futu 网友的图

知乎用户 濮阳昕​ 发表

这个回复就很 “公关”,以为伤害有限。业务调整?“部分” 人员离职?

知乎用户 夏侯妙才 发表

应了一句,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些年,很多行业都在大幅亏损,资本却仍然在拼命进入,为何,资本太多了呗,特别是地方政府手里钱太多了。

钱多到水司楼都能建起来,那投钱养几个亏损企业没啥。

但这两年疫情极大消耗了各地财力,加上房地产下行带来卖地收入锐减,地方政府手里也没钱了,亏不起了。

那很多靠地方政府融资的企业命运就很难说了,比如到现在还有一票持续亏损的新能源车厂

知乎用户 我不吃西红柿 发表

早晚的事情

每日优鲜的行业壁垒太低了,谁都可以做,只要有钱。

还有一家公司叫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差不多

还有可以替代这两家公司的一家公司叫美团

还有可以替代美团买菜的是菜市场和超市

所以这类的公司如果公司规模不是足够大,到一定程度基本上就是要亏倒闭的

这类公司的业务不是什么创新

所以听到这类公司的关停业务、裁员都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时间问题。

知乎用户 三疯猫 发表

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条路就是市场是可以通过补贴(钱)来教育的,我教育出一个市场来。

比如我们的滴滴打车,确实是被教育出来的。

但是用户傻么?用户也不傻啊,你教育了用户,用户就只在有补贴的时候疯狂撸羊毛,呼朋唤友一起撸羊毛。

你补贴没了,他就不买了!

知乎用户 职场鹰眼 发表

每日优鲜

知乎用户 方盛​ 发表

生鲜电商平台 “每日优鲜” 的会议录音昨天疑似在网上流出。
一名女负责人在录音中向员工解释社保缴纳和薪酬发放等问题,并表示大部分人工作时间截止当日,被外界解读为每日优鲜大面积裁员、“就地解散”。多地用户当晚发现,每日优鲜无法正常下单。

社交平台上的一份聊天记录显示,一网友称,他所在的每日优鲜公司 28 日下午开了一个 20 分钟的线上会议,公司整体解散了。另一网友表示,6 月工资不发、没有赔偿、没有离职证明,社保也断了。
该网友晒出的办公软件截图显示,27 日晚收到了办公区空气治理通知,发布通知的人称 “近日,收到员工反馈空气质量问题…… 本周决定增加一场空气治理,本周四、周五,全员居家办公”。该网民说,“今天直接线上通知解散,然后删账号”,并附上了一段时长 15 分钟的录音。

录音中,一名女性负责人介绍了人力方面的信息,称这里面大部分人的工作截止到当日(7 月 28 日)了。7 月的工资和社保是公司来承担、缴纳,8 月份开始,大家的社保公积金自理,负责人在录音中还说:“这些也比较难讲出口,但今天这个情形下,很无奈地跟大家做这个信息传递。” 负责人表示,后续会有一个专门的邮箱,大家相关问题,都可以发邮件到这个邮箱里,将派工作组的人员对邮箱信息逐一确认、归拢,逐一回复。

对于员工询问 “这算公司对我们强制解除合同吗?”
“5、6、7 月公司缓缴的那部分(社保)会补发吗?”
“6 月份和 7 月份的工资什么时候发放?” 等问题,负责人在录音中解释,公司现在在调拨资金,第一优先级肯定是员工工资,员工工资的序列里边的话,把前三个月社保补缴上,三险的补缴是排在(比)员工工资更靠前的位置。但她无法回答员工当天是否能够发放工资的疑问,“他们还在想办法,但是我只能说这个可能性有,但是因为现在没有授权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也不具备财务究竟调拨资金到什么程度这个信息。”

每日优鲜工作人员星期四晚回应媒体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不过,这一说法很快遭到每日优鲜员工质疑。一名认证为每日优鲜前员工的脉脉用户表示,涉及的 “是所有员工”。还有至少两名脉脉用户证实,内部沟通软件飞书和 VPN 都已停用。

此外,各地多名用户 7 月以来陆续发现,商品减少,水果和蔬菜都没有几样了;一名上海用户 22 日发现,上海的站点每天已经没什么东西卖了。多名用户还发现,每日优鲜首页出现置顶公告,称配送时间最快为次日达。这意味着,每日优鲜已变成 “隔日优鲜”。

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由徐正和曾斌创立并分任 CEO 和 COO。天眼查显示,每日优鲜主体公司为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 31.95 亿元人民币,由 MissfreshHKLimited 全资持股。

2018 年至 2020 年,每日优鲜分别亏损为 22.98 亿元、30.96 亿元、16.56 亿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为 21.72 亿元,流动负债达 32.23 亿元。截至目前,每日优鲜仍未发布 2021 年年报。

受裁员事件影响,每日优鲜星期四盘前股价下跌超过 40%。截至美国时间 28 日 11 时 30 分,每日优鲜股价下跌 45.76%,每股为 0.128 美元,市值仅 3000 万美元。与 2021 年 6 月 25 日上市当天每股 13 美元的发行价相比,每日优鲜股价下跌了 98.78%。

知乎用户 有态度的精蒜湿 发表

每日优鲜,想当年他们前置仓小哥的意外险,三者险都是我给他们出的方案,那是 2017 年前后,现在一晃 5 年多了。

作为从业 6 年多的资深保险小哥,碰到失业的朋友,我也没啥可以帮上忙的,只能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给他一个建议,失业保险可以用起来了。

失业保险是五险一金中的一项,上班族每个月都在交。

2022 年以来,上海、天津、河南、甘肃、新疆、四川成都、福建福州等多地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有地区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 90%。

比如上海自 7 月 1 日起,对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进行调整。具体为:第 1-12 个月支付标准为 2055 元 / 月;第 13-24 个月支付标准为 1644 元 / 月;延长领取支付标准为 1420 元 / 月。

天津自 7 月 1 日起,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其中,第 1-12 个月发放标准由 1510 元提高到 1600 元;第 13-24 个月发放标准由 1470 元提高到 1560 元。

我们就说说每日优鲜员工数最多的北京,北京的失业保险如何领取。

一、申领北京失业金需要满足的条件:

1、在北京交过一年以上社保;

2、现在社保处于断缴状态,且在其他地区也断缴;

3、之前领过一次的,或者申领没有通过的,都可以再次申领。

4、不分农村城镇户口、不是贷款、不查征信。

二、申领方式:

1、“北京人社” 的公号。

关注公号 “北京人社”,点击右边的微服务 – 个人办理服务 – 失业保险金申领,然后通过密码或验证码的方式登录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里面申领即可;

2、“北京人社”APP。

打开首页,点击左上角:我要办 – 失业金申领 – 身份证认证登录 – 申领;

3、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官网。

打开首页,点击左上角个人登录 – 统一身份证登录 – 失业保险申领。

三、北京失业金可以领多少呢:

1、累计缴纳 1 年以上,2 年以下的,可以领 3 个月,每个月 2034 元;

2、累计缴纳 2 年以上,3 年以下的,可以领 6 个月,每个月 2034 元;

3、累计缴纳 3 年以上,4 年以下的,可以领 9 个月,每个月 2034 元;

4、累计缴纳 4 年以上,5 年以下的,可以领 12 个月,每个月 2034 元;

5、累计缴纳 5 年以上的,每满一年,增发 1 个月,比如 5 年就是 12 个月 + 1 个月 = 13 个月,6 年就是 14 个月。

知乎用户 数据观 发表

7 月 28 日,每日优鲜员工在脉脉上爆料,每日优鲜并未在规定时间内交补工资和社保,并且员工登不上飞书工作平台和 VPN 后台,公司正在面临解散风险。

随后,有网友发现每日优鲜关停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 30 分钟送达业务,只保留了 “云超特卖” 业务,这意味着每日优鲜没有守住独创的前置仓模式。

有媒体求证了每日优鲜的公关人员,对方表示公司并未解散,只是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尽管每日优鲜公关人员对此事做出了解释,但截至目前,每日优鲜 APP 已经无法正常下单,选完商品提交支付时显示产品在当前地址无货。

NO.1 多个业务就地解散

据了解,每日优鲜公司总部现有员工 900 多名,目前大部分员工已经在总部等待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回应。

根据媒体报道的相关信息来看,目前每日优鲜的总部已经找不到各个部门相关负责人,而且很多员工在飞书上开完最后一个线上会议后,就被内部管理员踢出了群聊,很多人连劳动合同都没来得及下载,没有离职证明,没有赔偿,甚至还拖欠 6、7 月份的工资。

据每日优鲜员工在脉脉上透露的消息显示,每日优鲜目前拖欠的工资没有确定发放时间,而内部相关管理员的回应则是资金遇到困难,工资及社保暂缓发放,投资款还未到账。据了解,每日优鲜在半个月前拿到了一笔投资 “救命款”,款项于 7 月 14 日来自山西东辉集团的股权战略投资,价格为 2 亿元人民币。

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每日优鲜法定代表人在 7 月 18 日由联合创始人曾斌变更为孙玉英,这就意味着还未等到投资的 “救命钱” 到账,每日优鲜就已经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

7 月 28 日,每日优鲜已经确认全面关停 “极速达” 业务,这也意味着每日优鲜赖以生存的前置仓模式宣布彻底“破产”。

风暴之后,每日优鲜回应称只是对组织进行了调整,除了一小部分业务被裁撤外,公司的货柜、便利购、无人零售等业务线并未受影响。一位每日优鲜的中层管理员在某财经媒体的采访中透露,便利购之前是单独融资的,股东不允许输血管理前置仓业务,所以目前账面上应该还有钱。

尽管如此,外界对每日优鲜的担忧已经逐渐显露,再加上最新投资的 2 亿元迟迟没有入账,每日优鲜的下一步该怎样走,依然是未知数。

NO.2 9 轮融资金额达 140 亿元

每日优鲜成立于 2014 年,以前置仓储模式运营,并保证生鲜产品在 30 分钟内送达到用户的手中,新鲜的行业运营模式也在成立之初得到了资本的青睐。

2014 年 12 月,每日优鲜获得了第一笔 500 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元璟资本和光信资本,据公开资料显示,当时这笔融资前前后后总共只花了十天时间,甚至连融资 PPT 都没做。

此后,每日优鲜以平均一年一轮融资的节奏先后获得了 9 轮融资,累计金额高达 140 亿元,投资方超过 20 家。

在资本的加持下,每日优鲜成立不到三年就登上了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更是在 2019 年市值高达 200 亿元(约合 30 亿美元)。两年后,也就是 2021 年 6 月,每日优鲜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值一度高达 32 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优鲜除了上市当日股价暴涨外,此后的日子里股价一直在不停往下跌,截至 7 月 28 日,公司市值仅剩 3186 万美元,距离巅峰期已经蒸发 99%。除此之外,每日优鲜更是在今年 6 月初收到了纳斯达克发出的警示股价不足 1 美元的退市通知函。

每日优鲜倒下,想必最心痛的是其背后的股东们。据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的股东里,老虎基金仍持有 7799 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 12.58%;连投 5 轮的腾讯依然持有 5558 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 9%。

其实在此之前,腾讯就看出了每日优鲜的弊端,所以早在 2021 年 11 月份,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就已经辞去了每日优鲜的董事会职务;另外,青岛国资原计划在半年内按 F 轮融资的价格追加 10 亿元投资,最终也放弃了认购权利;此外,今年 6 月初,公司老股东也以市价 9 折的价格一次性抛售了 1473 万股普通股。

据了解,每日优鲜的危机最早出现在现金流问题上。2021 年第三季度末,每日优鲜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品仅剩 21.72 亿元,而流动负债居然高达 32.23 亿元。

尽管每日优鲜在 7 月中旬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 2 亿元股权投资。但是因为每日优鲜的运营问题,这笔资金到目前都未到账,外界猜测这笔融资很有可能会不了了之。

放眼当下,互联网企业为了降本增收,裁员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大多数公司还是愿意保留最后一丝 “体面”,让裁员的员工拿到了应有的赔偿。但是像每日优鲜这种“暴力” 裁员,一度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曾经的生鲜电商第一股,行业独角兽企业,最后变成现在这样,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NO.3 烧钱补贴战落下帷幕

除了每日优鲜外,另一家生鲜电商叮咚买菜也不好过。据叮咚买菜的财报显示,2019 年到 2021 年,叮咚买菜三年内累计亏损金额高达 114.8 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又亏损了 4.77 亿元。此外,叮咚买菜还被传从珠海、中山、天津等多个城市撤出,黯然离场。

作为阿里集团的小弟盒马鲜生同样被曝出正在寻求约 60 亿美元的运营基金,该数字远低于年初提出的 100 亿美元。此前,阿里内部曾传出此后不再为盒马鲜生提供资金支持,要求盒马鲜生自己提升运维能力,需要自己寻找资金来源以实现盈利。

除了生鲜电商外,社区团购也在 2021 年集体黯然退场,目前呈现出萧条的景象。

2021 年 7 月初,作为社区团购老三团之一的同程宣布生鲜板块业务因经营不善,决定申请破产;2022 年 3 月,十荟团关停全国所有业务,公司进入善后工作阶段;2022 年 7 月底,食享会武汉总部人去楼空,多名高管辞职,官网及小程序已经停用……

此外,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京东旗下的京喜拼拼也在不断收缩业务。目前,社区团购赛道的玩家已经所剩无几,仅剩下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及兴盛优选几家。

总结社区团购这两年由盛转衰的原因,业内一致认为是补贴大战造成的。前期运营中,各家都想做行业老大,所以开启了疯狂烧钱的补贴大战,你补贴 10 元,我就补贴 20 元,随着补贴的内卷越来越严重,没有资金来源的小企业纷纷宣布倒闭,仅剩的几家巨头也只能默契地缩减补贴资金,苦苦维持原有的用户和流量。

互联网发展二十多年,每一次互联网红利时期都会疯狂出现一批争夺市场的企业,在争夺市场时所用的手段也都如出一辙,通过大量的补贴战获取更多用户流量,能坚持下来的都是依靠雄厚资金支持的企业,例如曾经的网购经济、共享经济、网约车经济等亦是如此。

随着市场的沉淀与稳定,未来发展将会走向成熟,补贴战模式也终将行不通。但互联网企业该怎样获取用户和增长流量,这也是互联网将面对的问题之一。

知乎用户 派 PhD 发表

1、同为创业者,首先我们要宽容创业失败者,第二是面对这些模式类创新的公司倒闭,对行业是很有利的。

2、过去 10 年,资本吹出来太多不合理的商业模式和公司,在电商、o2o、直播等等领域尤为严重,发展及其不健康,烧掉了大量资金,抢占大量人才,甚至炒高了写字楼租金,哄抬创业成本。

3、验证了激进融资 + buy market + 上市套现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相当于告诉投机的短期资本,不好好做事修炼内功,靠信息差、认知差撸羊毛收割韭菜时代过去了

4、科技行业、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芯片行业等等领域,这些有技术议价的行业,还很缺钱缺技术缺人才,与其把钱和资源投入在各种补贴和广告中,不如搞点高科技。前者太短视且是零和博弈,后者眼光更长远是增量市场

5、记得和一个看硬科技的投资人聊,他说,投这么多吃吃喝喝买买买的项目真心没啥意思,就是算账割韭菜的事儿,没有社会生产工具的本质提升,模式创新已经被玩烂了

6、家里从事生鲜、冷鲜、冻鲜 20 多年了,从 2010 年开始的各种生鲜电商,不论什么商业模式和落地场景,一直不看好,本质是我们的社会发展、人均收入、消费水平还远不足以支撑生鲜电商这种高消耗、低利润的行业。

每日优鲜的倒闭,还有几天前滴滴的橙心优选的关停,以及几个月前薇娅、李佳琪被锤,都是这么个逻辑,背后其实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吧。

真的是风水轮流转。

挺好挺好,肃清了这些杂音,未来创业更会回到理性。

知乎用户 王艺多 发表

来源:@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 10 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前辈同行等一线精英们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爆款产品。

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影响商业创新的案例分享给你们。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一个商业案例。

今天我们要给你讲的是:曾经百亿市值,如今面临倒闭的热门公司——每日优鲜

“这里面大部分人(指飞书线上会议里)的工作就截止到今天(7 月 28 日),7 月份社保和公积金由公司缴纳,8 月份开始大家要去做自理”。

7 月 28 日下午,每日优鲜 HRBP 在公司内部会议中对员工表示。

逆风翻盘的戏码终究没在每日优鲜身上上演。

凭借首创前置仓模式,每日优鲜也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东名单中不仅有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知名国际财团高盛集团、老虎环球基金而且还有包括青岛国信、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等在内地方政府基金。

然而,每日优鲜赚钱的速度一直赶不上其烧钱速度。快速扩张的四年中,每日优鲜已经烧掉了 80 亿元。

更糟糕的是,根据每日优鲜 2021 年三季报显示,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 16.52 亿元,同比 2020 年三季度末的 10.88 亿元增加了 34%。

这些应付账款里包括三大类供应商货款、外包配送公司运费、营销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费。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山西东辉集团 2 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没能按时到账,其实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资本寒冬以及政策影响并非造成每日优鲜今天局面根本原因。

每日优鲜之所以成了今天这个局面,归根到底在于其不顾风险的盲目扩张。

对于盲目扩张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每日优鲜管理层其实早有意识,并且提前为自己做好了安排。

造富梦倒塌前,有人提前抽身,只留给投资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一地鸡毛。

01 每日优鲜 “停摆” 早有前兆

每日优鲜的 “停摆” 其实并不突然,而是早有预兆。

去年 11 月,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辞去每日优鲜董事会职务。

在此之前,腾讯从每日优鲜 A 轮起就参与了此后的 5 轮融资,李朝晖也从 2017 年 6 月起担任每日优鲜的董事。

进入 2022 年,先是 3 月开始有供应商在网上爆每日优鲜退钱货款。

5 月 19 日,因每日优鲜未提交 2021 年年度业绩报告,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向其发出警示函,表明其不符合纳斯达克的上市要求,并要求其在 60 天内提交 2021 年报或合规计划。

6 月 2 日,每日优鲜美国存托股票(ADS)的收盘价因为连续 30 个交易日低于纳斯达克上市合规标准的 1 美元,因此再次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发出的警示函。

对此,每日优鲜表示,这一通知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运营及 ADS 在纳斯达克上市或交易,公司将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规定的宽限期内恢复合规。

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每日优鲜拥有 180 天合规期,也就是今年 11 月 29 日之前,每日优鲜 ADS 收盘价需连续 10 个工作日达 1 美元或更高,重新达到合规标准,否则将面临退市危机。

此外,5 月 27 日,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每日优鲜被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32 万余元。

随后 6 月 1 日,每日优鲜股票成交中出现了一笔 490.9 万股 ADS 的超级大单,成交价为 0.15 美元,比市价低了近 10%。

据测算,这位匿名的大股东一次抛售了 1473 万股普通股。

在每日优鲜的老股东中,持股超过 1473 万普通股的并不多。虽然不知道这名老股东具体是哪一家,但是低价抛售,也释放了资本撤退的信息。

7 月 1 日,每日优鲜官网公开独立内部审查结果。

审查结果显示,每日优鲜的次日达业务部在 2021 年进行的某些交易中,有一些交易被认定为存在虚假交易的可能性。

例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未公开、不同的客户或供应商共享相同的联系信息和(或)缺乏支持性物流信息。

根据每日优鲜发表的公告,2021 年前三个季度,每日优鲜共虚增 6.77 亿元收入,占调整前总收入的 12%。

去掉粉饰后,前三季度累计收入同比增长仅有 8.7%。

此外,天眼查显示:每日优鲜主体公司为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 7 月 18 日进行了工商变更。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联合创始人曾斌变更为孙玉英,同时曾斌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徐正已退出公司主要人员行列。

截至 2022 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股东里,创始人徐正通过海外离岸信托持有每日优鲜 8638 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 12.2%;其中,徐正代联合创始人曾斌持有 1749 万股普通股。

徐正以及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曾斌选择此时退出每日优鲜法定代表人,不免有未雨绸缪,提前为自己找退路的嫌疑。

更为重要的是,在每日优鲜此前提交给纳斯达克的披露文件中,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早已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香港公民。

这也意味着,即便每日优鲜破产了,徐正也可以随时走人。

毕竟,徐正持有的股份全部放在海外离岸信托中,被拖欠的供应商们是无法向其追索财产的。

02 每日优鲜倒了,倒霉的是谁?

截至今天,每日优鲜纳斯达克股价相比去年开盘已跌去 98%。

如果每日优鲜真的解散,损失最大的当属曾经把每日优鲜一手做大的投资人股东。

随着 2016 年生鲜电商迎来风口,每日优鲜备受资本追捧,在上市前获得了五轮大的融资。

  • 2017 年 1 月由联想创投、浙商创投领投,腾讯、易凯、华创等基金跟投完成了 1 亿美元 C 轮融资。
  • 仅隔两个月,老虎基金、元生资本领投,时代资本跟投完成了 2.3 亿美元投资。
  • 2018 年,高盛、腾讯、时代资本、保利资本、老虎基金等国内外知名基金斥资 4.5 亿美元进行 D 轮投资。
  • 2020 年 7 月,中金资本领投,工银国际、腾讯、阿布扎比投资局、苏州常熟政府产业基金、老虎基金、高盛投资了 4.95 亿美元 E 轮投资。
  • 美股上市前,2020 年 12 月 9 日,青岛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被引入每日优鲜。
  • 青岛国信发展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 20 亿元。
  • 青岛国信、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时,青岛国资以 5.27 美元 / 股优先股的价格持有 5499 万股 F 轮优先股,每日优鲜的优先股与 ADS 的比例为 3:1,由此可知,青岛国资持有每日优鲜 ADS 的成本约为 15.81 美元。

招股书显示,公开发行后,青岛国资委旗下国信创新通过厦门每日优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 5499.4 万股 B 类普通股,持股比例 7.8%,拥有 2.3% 投票权。

按照目前每日优鲜股价计算,青岛国资委持股价值也缩水至 552.32 万美元(约为 3688.72 万人民币),这意味着该机构 20 亿元左右的投资目前浮亏的只剩零头。

此外,根据每日优鲜招股书,公开发行后,腾讯持有 5557.83 万股 B 类普通股,持股比例为 7.9%,拥有 2.2% 投票权;

老虎环球基金通过 Internet Fund IV Pte. Ltd. 持有 7838.45 万股 B 类普通股,持股比例为 11.1%,拥有 3.3% 投票权。

按此持股比例估算,腾讯持股每日优鲜或已浮亏 1.92 亿美元(约 12.82 亿元人民币),老虎环球基金持股每日优鲜或已浮亏 2.7 亿美元(约 18.03 亿元人民币)。

除了股东外,受每日优鲜 “拖累” 的还有其供应商。

每日优鲜 2021 年三季报显示,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 16.52 亿元,同比 2020 年三季度末的 10.88 亿元增加了 34%。

这些应付账款里包括三大类供应商货款、外包配送公司运费、营销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费。

此外,根据每日优鲜年财报,每日优鲜 2018-2020 尚未支付供应商欠款净额分别为 7.39 亿元、14.19 亿元、10.88 亿元,同期付款周期 40 天、55 天、72 天。

今年 3 月开始,网上陆续出现每日优鲜供应商爆料其拖欠供应商款项的信息。

黑猫投诉网上一则信息称**:“今年 1-3 月初货款,无故拖欠,找到相应采购财务都在推卸责任,已过合同期未付款,无故欠压保证金,涉诉金额达 26.03 万元。”**

2022 年 5 月 27 日,每日优鲜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涉案金额 532.95 万元。

另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每日优鲜从去年 7、8 月份开始拖欠供应商款项,去年年底账期更延长至 3 个月,而生鲜零售行业的账期一般在 45-60 天,这也使不少供应商与之暂停合作。

有供应商向媒体诉苦 :“每日优鲜与很多第三方供应商签订合同所用的公司其实都是空壳公司。”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根据每日优鲜发布的 2021 第三季度财报,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下 21.72 亿元,而流动负债高达 32.23 亿元。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新的巨额投资进来,每日优鲜所欠供应商款项有可能很难还清。

除了投资人和供应商外,每日优鲜员工也受到波及。

每日优鲜从今年 3、4 月份开始裁员,加之 7 月 28 日突然裁掉的近 500 人,每日优鲜原本 2000 多名员工、现今不足 400 名。

每日优鲜员工向媒体表示:“公司 6 月份的绩效与工资一直拖欠,原本顺延到今日发放,但突然就原地解散,5、6 月份的社保也未到账。”

此外,每日优鲜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付费会员贡献收入同比增长了 800%。

以 2021 年一季度叮咚买菜月均交易会员数 150 万人为参考,每日优鲜充值会员预计也在百万。

如果每日优鲜情况无法得到改善,并进一步恶化,每日优鲜会员很可能也会遭遇损失。

-END-

你用过每日优鲜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分享收藏。

如果你想进一步与我交流,欢迎随时私信我。

关注 @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看精英们成功的商业方法论

p.s. 我也会回关你噢

知乎用户 余三乐​ 发表

行业先驱往往不得善终,他们的失败给后来者提供了生长的养料。

不过剩下的同行先要考虑的不是抢市场问题,而是面临融资更加困难的境地,毕竟有 “烧钱百亿” 的失败案例在先,投资人也要捂紧自己的荷包了。

关键是外卖买菜和社区团购一样,逆风而行,这一点越来越多人看明白了。

每日优鲜遇发展危机,“先烧钱再赚钱” 已不可持续|新京报快评

所以,还在摸着先驱尸体过河的叮咚还能撑多久?

**题外话:**原本我以为小区里放着自提菜柜的重资产模式 “** 生鲜” 会先死掉,品质不差,但是次日提货、价格偏贵,我判断还是不会持续太久。

知乎用户 又下雨了啊 20 发表

好奇,盒马还能支撑多久?

知乎用户 亡命之徒 发表

没关系,我国经济总体稳中向好,这种小事影响不到我国经济发展,下面让我们关注一下美国通货膨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青岛市国资委损失多少资金?

相关责任人要不要负责?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国内所有前置仓生鲜电商的 BP 都是胡扯,不只是财务模型纯 YY,整个互联网行业都这样。

关键是前置仓的模式基础就是胡扯的,他们拿商业楼租金刊例价计算线下商超的场地成本,而后得出前置仓场地成本低很多的结论,并把这当做商业模式基础。

可连锁商超是客流保证,哪有刊例价租商业楼的? 那租金优惠力度都是最大的,实际场地成本还要比前置仓低,前置仓模式基础就不存在。

所以大资本都玩社区团购了,那个商业模式真的可行,只是烧钱烧坏了。

每日优鲜只能去忽悠股民和地方政府,能坚持到现在真是奇迹。

知乎用户 LoveBai 发表

说个题外话,我师姐 20 年找工作的时候,每日优鲜正意气风发要上市,导师也有高几届的学长学姐在那里,承诺的工资好像也和学姐去的字节岗差不多,结果师姐死活不去,就要去字节

今天早上我摸鱼看到这条消息,有点敬佩师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关停是意料之中的事

最早开始使用每日优鲜好像是 19 年。刚开始用的确实不错,送货上门,一小时内送达。

当时配送速度、菜品都还可以,价格和楼下超市比也不贵。

可是到后来慢慢的就变了样。

有一次下单等了一个小时还没开始配送。找客服投诉,不是占线就是没人接听。最后打通了客服也是滚刀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那种,说是尽快安排也没动静。最后只有退款,两天后才到账。

过了一段时间,再看的发现配送时间改成普通客户两小时达,会员才一小时送达。

最后彻底让我拉黑的是我手欠又下单了一次,买新鲜扇子骨准备炖汤,发现扇子骨的肉不仅少,而且还是碎的,感觉像是冻过很久解冻之后的状态。炖了之后吃了一口完全没有肉味,差点给我恶心吐了。那汤连刷锅水都比不上,全给倒了。自从那以后宁愿跑远一点的菜市场买菜,都不在每日优鲜上买了。

20 年左右陆续出现了叮咚买菜、朴朴买菜和美团买菜,选择多了,配送速度和菜品都秒杀每日优鲜。我再次登录每日优鲜小程序看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即时配送的业务了,只有次日达、两日后送达等,像个小商城一样。估计那时候已经半死不活了。

知乎用户 小苹果 发表

每日优鲜破产了,而且是突然破产,裁员的离职赔偿没有给,工资和社保也不发,甚至好多员工没有被「毕业」,就直接被通知解散了。

当然了,说他们破产并不准确。按照每日优鲜的说法,他们只是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还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但能信吗?我们看看每日优鲜都做了啥。

根据每日优鲜员工的爆料,前天公司就以空气治理为由,让他们全员居家办公,然后昨天下午直接线上通知解散,删除账号。

难道空气治理还能把公司治没了?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每日优鲜就是有预谋地要遣散员工,同时做好了赖账的准备。

居家办公就是为了不让员工聚集,先把解散变成既定事实。

而且就在十天前,每日优鲜刚刚更换了董事会成员和法人,CEO 徐正退出,法人也变成新增的孙玉英

经营不下去了,高层换法人、赖账,用治理空气这样的借口把员工骗回家,临时通知解散就开始删除员工的工作账号。

你把公司当亲娘,公司把你当贼防。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每日优鲜做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寒心。

知乎用户 茫茫 发表

作为 1 个常用每日优鲜的人来说

今天这个结果早已经想到了

大概今年来了 销售开始疯狂打电话

说已送多少减多少的红包

从隔几天打一次到天天打

压力可想而知

希望那么多供应商及员工能妥善处理吧

又是很多人的不眠夜了

知乎用户 梵十六是生活家​​ 发表

作为一名用户,我在 17-18 年左右热衷于使用每日优鲜购买日常所需。

但是他有一个问题,券的起用金额越来越高,比如本来满 30 就能用,后来满 90 才能用,再后来满 120 才能用。

但一下子买那么多又吃不完,弃之。

于是他偶尔给我打电话招惹我一下,给我发个 30 的券,彼时的我已经投入了叮咚买菜的怀抱。

叮咚买菜发的券不大,五块七块左右,像个冷淡而令人着迷的男神。

而且,几次体验下来,叮咚的品质比每日优鲜好很多。我在每日优鲜发起的退款有很多次,买到过烂很多的葡萄龙眼车厘子,缺斤短两的榴莲。

叮咚从疫情之前抢菜用到今天,没有发起过退款。分量缺少的产品,会自动退几块几毛给我。钱不多,但让人感觉很踏实,这一点盒马也是这样做的。

而盒马的品质,比以上的都要好一些。我交过一年的会员,太贵了,不适合我这样的普通人家,还是用回了叮咚。

最后,他们都被明康汇和钱大妈打败了。

没有一个中年妇女能抵挡住八点半线下真实抢菜游戏的诱惑!

知乎用户 衍宝要勇敢 发表

挺搞笑的,今天早上来上班 走到园区门口,扫码 测体温,前边一个小姐姐刷脸开门了 “您好 请通行” 我跟着进 结果我被保安拦住了“哪个公司的” 一脸懵的我,指了指旁边的楼“xxxxx 的 怎么了” 这时候保安说“没事进吧 是每日优鲜的话就不让进”

6 月下半旬吧每日优鲜搬到我们园区了,据说是临时办公场所,来了一部分人, 园区 2 号楼一直装修中,整栋楼都是每日优鲜的,大概装修了有半个月多月吧,期间 公司楼下来过 N 拨要债的

有拉条幅的,还有堵门的 据说还有一个女的 在楼下大哭,我没看到

这周一,见他们正式搬到新楼了,在我公司隔壁,人来人往 好不热闹,平时去外边吃饭感觉人都多了不少,晚上下班也是 平时园区零零散散几个公司 冷清惯了,来个大厂 觉得出门时候都拥挤。

他们搬到新地点之后,也是经常有要债的来。28 号 来了一面包车安保,穿着特警类的制服 也不知道干嘛的。当天下午就听同事说 还来了警车,咱也没看到 晚上下班再看 就地解散了,一些人搬着东西走了。 每日优鲜 入驻新办公地方 也不足 5 天。装修了个寂寞….

就现在,中午下楼吃饭,门口又围了一群人,警察也在,可怜啊 被资本家搜刮的群众。挣到钱的已经跑路了

知乎用户 好大的奕 发表

每日优鲜在深圳这边已经无法下单了。

很多人都在说每日优鲜破产了,但每日优鲜是这么回应的:公司只是将半小时送达服务更为了次日送达,公司仍有其他三大业务在同步进行,目前能够正常营业且受到的影响不大。

我觉得这个影响可太大了。

每日优鲜主打的便是 “每日优鲜”,如果变成了次日送达,这还怎么能叫做每日优鲜呢。所以,去掉了 30 分钟内送达的服务就相当于是把自己业务拦腰截断。

但为什么要取消 30 分钟内送达的服务也值得耐人寻味。

每日优鲜能够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将新鲜的菜、生活物品送到顾客手上,最大的底气便是「前置仓」,只要顾客下单,每日优鲜便会在临近点取出实物送到顾客手上。

可是呢,砸钱的做法始终会导致入不敷出,再加上每个城市的仓点不少,这对它们公司运作模式压根就做不到对账。所以,取消前置仓也相当于是在说:我们目前资金不足以支撑公司的业务需求了。

每日优鲜也说了,这是为了实现盈利的大目标而进行整改的。虽然它不能直接跟大众说我们破产了,当然,一家上市公司也不会这么简单就宣告破产清算,所以,只能说还有其他三大业务没做整改。

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取消了每日送达还想靠其他三个业务盈利,这基本上不太可能了的。

所以,我只能说,每日优鲜在市场大环境下愣是活成了美团买菜。

知乎用户 神奇的海螺 发表

随便砍点。

疫情期间,非常感谢每日优鲜。

上海封控期间唯独每日优鲜做到了保供。价格涨幅也是最低的。人人差不多都能抢到他们卖的物资套餐,也终于可以尝到稳定水果牛奶。

每日优鲜最早的时候我就在用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些隔天到类似网购业务。

应该也不属于京东下面可能,没有详细了解过。

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叮咚美团

他们家的菜当时来说是偏贵的,但是品质确实好。长期点也不是回事。但是后面大家都有买菜 app 优势劣势就没有区别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怎么黄的。

我觉得是补贴时间不对,到买菜 apo 大战的时候,他已经不怎么送很划算的券了,相对的还在后面陆续砍掉了,购物所得积分换菜,换东西。

或者能换但是少的情况。到后面我要买 200 元的菜甚至 300 的菜,这个积分才换一个 20 的葡萄。但隔壁美团买菜当时到现在还有免费菜。

叮咚初期送餐速度是快。

横向对比体验,每日优鲜初期的袋子是最好的哈哈。那个时候上海刚搞垃圾分类。她们家的外卖袋子装十几斤湿垃圾不带漏坏的。

其他的优点城池接连丢弃。

而且他们家送菜是真的不快。从开始就不如其他家。

综合来说,送菜慢,菜价贵,横向对比福利少。出牌顺序错误,大方向有问题。

基本上我看是回不来了。大城市市区的点位并不多,又要便宜的房租,和大块地方做冷库。很难啦。但如果能做到半天到,郊区打包,货车进市区,送菜人员直接分配好,管理好立马车上拿下来送。那还是有搞头可以斟酌算一算。一天搞 2 趟 3 趟。

知乎用户 林依 发表

别的不多说,这个操作很有意思,18 号的时候公司就已经完了。

知乎用户 锋风 发表

真的是崩了啊,钱应该是费劲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互联网人刚熬过了年底大裁员,终于能喘口气,又来了…

知乎用户 奥奥姐​ 发表

我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早就看出了端倪,我在每日优鲜下的最后一单是今年的 4 月 7 日。

今年也仅下过三单。

而 2021 年,基本保持在每周至少 1 单的频率,为此我还买了每日优鲜的会员卡。

后来不下单的原因无非是价格越来越贵,送货时间也不能保证,会员有一个活动是满 39 可以选一个免费菜,刚开始还能选选,后来居然基本选不到。

我当时就觉得管理这个免费菜的员工可能会毁了这家公司,买东西时应得的权益没得到,让人不舒服,还不如没有,买会员卡也感觉上当了,肯定会失去很多顾客。

后来用了某团买菜,半小时达。时间上更有优势不说,免费菜永远足足的,有时甚至还有惊喜。

我会用哪个显而易见,买了会员卡的老客户都守不住,更别说新客户了。

知乎用户 住在树上的人 发表

长长的鞭炮点燃了,被炸的绝不是头几个,至于炸完之后的一地垃圾谁来打扫,生产鞭炮的不会管,卖鞭炮的不会管,放鞭炮的也不会管,只有将清洁纳入考核的清洁师傅才会管。

知乎用户 lastFantasy 发表

拉开了资本放弃幻想准备跑路的序幕,接下来会有一大波看着很厉害实际上赚不到钱的公司… 倒闭

知乎用户 本多终勝 发表

噶美国人的韭菜,给中国人发补贴,还要怎样?

知乎用户 梦想拥有 GM 的男人 发表

知乎不会也有问题了吧,bug 也不修复,卡顿异常不说,半天也刷新不出内容,刷新出来还看不到发帖人和首行信息

知乎用户 Huge 发表

我的会员啊,白充了。。。。

知乎用户 王先森 发表

生鲜赛道活下去真的很难。。。

知乎用户 程老狼​ 发表

已经官宣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今天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开头部分:

今年以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大上海保卫战,疫情防控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全国上下付出了艰辛努力,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是一个整体,要一体认识、一体落实、一体评估,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知乎用户 酒饮山中月​ 发表

利益相关:人在魔都,刚刚醒来,准备上班,某央企在职员工。

在今年之前,我完全没听说过这家公司,原因很简单——菜市场就在家门口,基本没有线上买菜的需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上半年上海封城期间,每日优鲜成为了我每日 6 点挤也要挤上去的 “抢菜独木桥” 的其中一根,虽然成功率比较捉急,但是多多少少也给过我一些希望。

度过了封城初期物资供应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后来运力总算是稍微充裕了些。我们单位和每日优鲜也有了合作,每名员工发了至少 500 元的福利额度,可以在每日优鲜平台上购买食品。

或许是相关的通知被淹没在了各种工作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有很多同事几乎都忘了这件事,直到昨晚,微信群炸了——不知道有多少同事因为每日优鲜的突然去世痛失 500 块。500 块啊!哪怕是全都拿来囤北戴河红烧猪肉罐头也能囤个 30 多罐呢!能干下多少碗大米饭呢对不对?

我们可能根本想不到这样的结果——原以为这些在线买菜平台应该会在上海封城期间赚个盆满钵满,怎么没过多久每日优鲜就这么瞬间狗带了呢?这不科学!难道你们赚的那么多钱就这样烧没了?我不理解。

只能希望单位后续会把这 500 块的福利转移到其他平台上吧,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另一种可能——不了了之。在这里,不了了之的事情可真的没少发生过,尤其是关于打工人的那一点小钱钱。

知乎用户 今个儿简讯 发表

2022 年 7 月 29 日 周五 农历七月初一

-—————————–

1、每日优鲜 App 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已无法下单:下单显示无货,暂无客服在线,每日优鲜会议录音流出,表示已无法发放员工工资,有供应商前往催款(澎湃新闻)

2、近日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走红后,引起当地政府关注,确认「二舅」真实存在,系河北某村村民,当地称 2009 年给他办了残疾证(封面新闻)

3、四川乐山沐川县持枪击伤 2 人、持械杀害 3 人的重大刑事案件(李强,36 岁)搜捕范围扩大到邻县,大量民警、民兵等进行布控搜捕等工作(极目新闻)

4、美国二季度 GDP 年化环比下跌 0.9%,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澎湃新闻)

5、李嘉诚拟 90 亿港元「抄底」,恒大香港总部大楼,许家印亏近三成套现,截至目前,全国保交楼复工率达到 96%,施工人数达标率 86%(华夏时报)

6、湖南省冷水江市两高中生刘浒和谢伟奸杀 41 岁女教师案(发生在 2009 年),第三位当事人张琦涉嫌侮辱尸体罪将开庭受审(封面新闻)

7、福建:新学期起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带手机进校,含电话手表(界面新闻)

8、雪碧标志性绿瓶要换成透明瓶,或仅在北美换装,不涉中国市场(南方都市报)(今个儿简讯)

9、俄媒: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成本飙升,全英 10500 家炸鱼薯条店中,有多达 5000 家可能被迫关闭(观察者网)

10、杭州市场监管局就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约谈美团、饿了么平台(新黄河)

11、重庆南岸区一罪犯(男,89 年生,小学文化)被执行死刑,为用钱财取悦女主播,采用捂压口鼻方式杀害年仅 10 岁亲生儿子,并将尸体推下崖壁,制造意外坠亡假象骗保骗赔(澎湃新闻)

12、中秋国庆放假通知:中秋节 9 月 10 日至 12 日无调休,国庆节 10 月 1 日至 7 日,8 日至 14 日连续上班 7 日(新浪)

13、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唐由之在北京逝世,享年 97 岁,曾为毛泽东主席成功实施白内障手术(澎湃新闻)

14、河南舞阳县发生一起私家车致 1 死 28 伤交通事故,其中 2 人伤势严重,肇事司机(男,33 岁)已被控制(界面新闻)

15、河北定州文昌中学强制女生留超短发,不符合要求需要重剪,否则不能入学,校方回应,长发会影响学习(映象新闻)

公众号 · 今个儿简讯

知乎用户 梵高的耳朵 发表

这个是柳家的人?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挺可惜的,每日优鲜是最早做这个的,他家水果质量挺好的。但是这几年配送比美团慢很多,价格也一直在涨,有点像之前的百度外卖

知乎用户 橘子皮炒饭 发表

下图是每日优鲜从 2021 年 7 月 23 日上市,截止目前 2022 年 7 月 29 日的股价情况。

恰好上市一周年零一周。

上市就破发,从 8.12 美元一直跌到目前的 0.135 美元。

缩水 98.34%。

融资之日开始,就像一艘漏水的邮轮,正在慢慢往下沉。

船东请来更好的水手,加装更多的发动机,进行更豪华的装饰。

虽然游客变多了,但是船更重,漏水更快。

船上追加的投资越多,人越多,沉船时的损失也就更大。

可恶的是,船初次下水之日,船东就知道了这是一艘迟早会沉的船。

但是他自己也早已没有回头路可走。

他只有把更多的人和财产捆绑到自己的船上。

这样至少自己能风光一段时间,而且能赚个盆满钵满。

只是苦了其他人。

每日优鲜公司就地解散。

每日优鲜的员工被拖欠了三个月社保,两个月工资,被直接踢群禁权限。只有一位权限不高的 HR 解释了几句,甚至没有正式公告。

每日优鲜的供应商被拖欠大量货款,有的供应商是农民,有的供应商是二道贩子,但是二道贩子也会因为收不到账而拖欠农民的货款。

每日优鲜的充值用户,年费会员只能自认倒霉。

每日优鲜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在一支下跌了 98.34% 的股票上刀口舔血。或许什么都没舔到,自己还被放了血。

每日优鲜的一级市场投资者,青岛 gz 亏了 20 亿。可惜了纳税人的钱。

这局游戏真的很难找到赢家。离职员工和早期被补贴的用户也许不亏。

真正的赢家可能只有庄家了。

知乎用户 Simon 发表

这么坑员工的公司,别怪人落井下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都没有了,不仅不撤退,还在忽悠员工望梅止渴。

早点收缩不至于搞得这么措手不及。最终坑了多少人。

别再提少年班,数学天才了,基本的风险预控能力都没有。

知乎用户 评研阁​ 发表

今天 A 股大跌,互联网要负主要责任。

昨天每日优鲜暴雷,网传整个公司原地解散,上千人的公司,一个十几分钟的电话会议说没就没了。

夜里每日优鲜暴跌 42%股价从上市的 11 美元跌到 0.1 美元,鬼故事我见得多了,这么邪乎的真不多见。

每日优鲜

夜里中概股集体大跌,今天港股互联网也没忍住,全线大跌,我觉得主要是大家担心互联网公司中出现下一个每日优鲜,所以看空情绪才比较浓。

A 股也真是冤大头,港股有互联网科技,A 股又没有,也不知道资金到底在害怕什么,直接跟着港股大跌,两市超 3300 只个股飘绿。

三大指数也由红转绿,收盘沪指跌 0.9%,深成指跌 1.3%,创业板指跌 1.3%,这碗面吃的够闹心。

北上资金上午还好好的往里冲,下午也没顶住,收盘净流出 17 亿,黑色星期五,躲都躲不掉。

麻了,真的麻了,夜里外围涨的红红火火,我们这边却上演鬼故事,真心累。

不过心累之余,还是得收集点子弹,万一再砸一个坑,也好有个准备。

分割线……

聊聊每日优鲜和资本。

每日优鲜的倒闭,简直是资本对社会和打工人的愚弄。

说个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我一个发小就是每日优鲜员工,刚毕业的时候在上海这边工作,但因为女朋友是北京的,所以第二年就辞职和女朋友一起去了北京。

发小在北京找的工作是每日优鲜,不久他女朋友也进了这家公司,来一直做到现在。

发小基本见证了每日优鲜的整个历程,从起步到走上风口,从融资到上市,从扩张到毁灭。

记得最清楚的是,前几年发小因为升职,工资暴涨,在北京买了 500 多万的房子,之后又要了孩子。

虽然不清楚发小薪资到底有多少,但绝对不是小数目。

最近几年因为疫情原因,每日优鲜飞速扩张,居家隔离使得大家线上购物的需求大增,发小说那段时间每日优鲜已经不做品控了,只要有货就发,像蔬菜,一个上午基本就被抢光。

而且这几年每日优鲜在二三线也扩大了站点,听说内部管理问题很严重,已经暴露了很多问题,但为了上市,只能扩张。

然后每日优鲜就开始借着势头上市,很多员工的薪资是包含期权的,像我发小,公司上市后又买了几十万股票,大家都觉得公司很有未来,但谁都没想到会变成现在这样。

每日优鲜上市后股价就一直在跌,员工的股权是限制性卖出的,如今大厦将倾,曾经的成就感、对未来的信心、钱、工作,全都没有了。

我发小的老婆也在每日优鲜,前段时间听他说老婆被优化,补偿大概有十几万,但到现在钱也没到账。

昨天听说每日优鲜的高层全部失联,要想拿到补偿,估计只能走劳动仲裁这一条路了。

发小本身的职位并不低,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主动离职找下家,还是等着仲裁拿补偿金。

仲裁,就意味这段时间只能和公司耗着,没有离职证明就没法入职下一家公司,而家里有大额的开支和房贷,账户上的钱不知道能撑多久。

离职,HR 也一直在引导大家主动离职,这样公司就不用支付额外的补偿金,但发小的补偿金太高,说放弃也不容易。

发小说了他们公司其他员工的一些情况,说刚毕业进来的员工最难,这两个月没发工资,他们已经扛不住了。

进退两难,资本留下的烂摊子,再一次伤害了最底层的人。

听说创始人徐正已经移居香港,也就是说,就算每日优鲜破产了,徐正也可以随时走人。

资本之所以无情,是因为他们可以全身而退,而打工人呢,连拖欠的工资可能都要不回来。

我看了徐正的持股,全部放在海外离岸信托中,说明这个人早就做好了准备,上市、套现、离场,一气呵成,现在公司欠着的钱,但却无法向徐正追索财产。

倒霉的不止是员工和供应商,还有战投的大股东。

2020 年 12 月,青岛国信、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 20 亿元。

青岛国资以 5.27 美元 / 股优先股的价格持有 5499 万股 F 轮优先股,每日优鲜的优先股与 ADS 的比例为 3:1,也就是说,青岛国资持有每日优鲜 ADS 的成本约 15.8 美元。

现在每日优鲜的股价是 0.1 美元,青岛国资的 20 亿元人民币灰飞烟灭。

发小和我聊天的时候说对公司很失望,特别想臭骂几句,但想想自己进公司快 10 年了,自己也是公司的一部分,现在这个下场,越想越难受。

知乎用户 舒窈 发表

7 月 28 日下午,号称 “生鲜电商第一股” 的每日优鲜毫无征兆地突然原地解散,6-7 月的工资不发了,没有离职证明、社保也断缴,飞书帐号、VPN 全部被禁用,办公区以空气净化为由禁止员工进入,高层全部失联。创始人已经逃亡香港、其个人资产也都转移至海外,惨的是员工、房东、供应商!

据了解:

1. 有 2000 多名员工被拖欠工资 2 个月,约 7000 万元。

2. 公司从 3, 4 月开始裁员, 包括近日突然裁掉的 500 人,已经从原本的 2000 多名员工裁到现在的不足 400 名。每日优鲜的员工们已经组织起来维权,截至 29 日凌晨维权群内已经聚集 924 人,除了两位律师,共有 922 名员工,包括早先被裁员但没有收到赔偿金的。其中接近 200 人今天就提起了劳动仲裁,天亮即出发,因为公司可执行的资产已经所剩无几,再晚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3. 全国线下配送站关停,大量房东被拖欠超过 4 个月房租,金额为数千万。

4. 菜品供应商被拖欠货款,已知金额为 16.5 亿。

由于公司解散过于突然,很多员工的生活都陷入了窘境:有人差几个月就缴纳够 5 年社保,可以在北京落户,现在社保断了,要再来 5 年;有人其实已经找好了下家,但需要离职证明,不知道该找谁开具;有人的房贷、车贷面临断供……

就在 7 月 14 日,每日优鲜还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后者向每日优鲜股权投资 2 亿元,但根据最新消息,这次融资未能交割成功,成为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对每月亏损近 3 亿的每日优鲜而言, 2 亿投资款也只是续命。

对此,每日优鲜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并没有 “解散”,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另外据最新消息,在今天下午的员工大会上, HR 告知员工,待后续资金到账后,会优先为包括遭清退员工在内的所有员工补缴 5 月 - 7 月的社保,其次才是补发 6-7 月的欠薪。8 月份开始大家就要自己去自理社保公积金这一块。也就是说公司能把社保欠薪补上已经很好了,赔偿是遥不可及的。

除此之外,每日优鲜美国上市,总共融资 11 轮,融资总额近 140 亿元,从上市的 11 块左右,到现在的 0.12 元,跌了 99%,把美国股民也坑惨了。由于股价连续 30 个交易日跌破 1 美元, 每日优鲜已经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函。

再一次证明了资本是血淋淋的,电商菜场的本质就是吸取一层层的底层实体供应链的血,垄断之后上市后收割股市散户的钱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没有任何贡献的。

每日优鲜会成为生鲜电商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吗? 下一个还会是谁?

知乎用户 小吉买买买 发表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不意外,现在的竞争环境下,生鲜 快消品电商这类企业生存起来太困难了,高竞争下的低毛利率,高额的配送(含车辆养护 车辆管理 意外伤害处理) 仓储成本,高额的后台人力成本,广告成本,办公成本,商品损耗,带来的就是烧钱的结果,少不到黎明就倒在黑暗处。

知乎用户 Star 发表

这个问题有大拿在雪球上分析的很透彻,我最大的感触是可惜。每日优鲜诞生很早,但是我没有下过一单,反而朴朴到叮咚到七鲜用的多,而这个也是被市场大量教育养成的习惯。非常庆幸,在疫情的时候,在钱大妈抢光菜的时候在超市空蓝的时候,这几个 APP 撑起了家里的日常生活,真的很安心,这是真的互联网为生活提供了便利,当然与此同时,这个赛道的乱象此起彼伏,价格战、品质战等等让这些企业苦不堪言,每日优鲜、叮咚融到的钱已经亏到底了,就看什么时候撑不下去了。从生鲜赛道爆发到央媒发文不能伤害市场菜市,这个行业注定不平静,说道一个行业都说要看护城河,这个赛道的护城河太浅,钱大妈也可以配送,实在不行走两步,有了 APP 生活品质更高了,没有也不是不能活不下去,随着消费降级,对这些服务的软性需求越来越浅了,特别是疫情之后很多没有办法送上门,和去钱大妈买有什么区别,在想其优势确实很难想得出来,那没有客户的痛点了,怎么让客户心甘情愿买单呢。

知乎用户 努力变强的辉哥 发表

这些社区生鲜电商我记得上海疫情前很多就奄奄一息了,封控期间回了一波血,现在又没订单了,明眼人早就跑了吧?就剩几个巨头了,跟滴滴一样。

另外,知乎热搜是怎么个算法啊,这个事热度这么高却榜上无名,难道重要性还不如一男团意外事故吗?

知乎用户 碎碎念专用号 发表

以前做生意。。。。今年卖了一百万 = 毛利 20 万 = 净利 10 万 = 今年赚了 10 万 = 到手十万

现在做生意。。。。今年卖了一百万 = 毛利 20 万 = 净利 10 万 = 50 倍市盈率 = 估值五百万 = 卖 50% 股份 = 今年赚了 250 万

以前倒闭 = 倒闭 = 冤有头债有主

现在倒闭 = 老板:其实我不是老板,我是打工的

知乎用户 精英荟医生 发表

疫情导致了很多企业倒闭,现在人拥有一份工作真是不容易啊。

希望那些有工作的和没工作的人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无论如何身体总是革命的本钱,照顾好身体,才有精力做事情。

知乎用户 技术遨游股海 发表

每日优鲜是前置仓的开辟者,也是生鲜电商的一个标杆产品。随着每日优鲜的退市风波给大家上了一课。每日优鲜的产品到底好不好?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其实每日优鲜的产品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结构并不支持现有模式,而产品核心应该放在精准的数据化预测,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同时应该提升产品定位,并投资核心产业来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当然因为资本资源的限制因素(虽然 11 轮融资的企业应该不缺钱才对),产品设计应该从核心关键因素入手,步步为营的设计方法。

国内的生鲜电商厮杀的局面已经持续很久了,很多人认为最后一公里是个伪命题,也有人认为生鲜电商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从产品价值的角度来看,用户本身是存在需求的,不过是市场定位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需要服务价值、品质价值的用户。具体原因我就不赘述了,这部分知识我们会在市场分析中详解。也可以参照我之前发布的,流媒体市场分析来映射。之所以先做这个定位,是因为产品分析的需要一个前提,也就是市场需求真正存在的前提。

从商业理论来看,前置仓的模式是成立的,因为只要提高流通率和周转率,那么就能分摊成本,从而降低商品单价。其实物流的体系就是这个核心原理。每日优鲜只不过是增设了前置仓,真的烧钱烧到了无法盈利的状态吗?当然不是!因为按照流通率理论,前置仓的成本是可以覆盖的,而且这个环节增加成本,另外的环节可能节省了成本!那么每日优鲜到底存在了什么问题?我们今天就具体分析一下每日优鲜的产品体系。

01 每日优鲜的产品组合方式

每日优鲜存在三条重要的产品线:分别是零售、零售云、智慧菜场,而核心的主力产品线就是零售。产品架构方式是(A+B)*N,这是官方说法,其实就是以日 retail cloud 的 SAAS 服务分别向菜场和零售技术赋能,提高算力和信息化能力。这就形成了三条触达用户的路径。如下图所示:

  1. 每日优鲜 APP:这条产品线的供应链是每日优鲜直采,通过直营供应链完成采销一体的结构,关键是前置仓的设立减少了配送时间,加大了物流的服务力度和灵活度。我们可以认为这条产品线是自营产品。也是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的 2C 产品。
  2. 智慧菜场:这条产品线的供应链并不是每日优鲜提供的,还是菜市场的原始供应链,但是智慧菜场资金流和信息流产生了变化,用户的订单数据会通过每日优鲜的后台统计,并通过每日优鲜的系统完成结算。可以理解为赋能给菜市场,帮助菜场实现管理。这就等于是把菜市场当作了自己的客户,面向企业提供服务的 2B 产品。
  3. retail cloud SAAS 服务:这条产品线实质就是提供后台系统给商超,简单说就是把内部系统通过 SAAS 平台开放了。其实和产品供应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就是软件服务商,信息服务商,实际等于脱离了生鲜电商市场,核心产品是在技术服务市场,等于是面向所有生鲜企业提供的 2B 软件产品。

总结:每日优鲜的产品组合是分散式的,正常的产品组合设计应该符合价值关联性和市场关联性,这样的设计结构等于提供了三个独立的新市场、新产品。例如:美团的开放平台是给开发者提供空间加大客户的服务的,阿里的开放平台是通过外部的资源渠道来扩展淘宝的商品营销渠道。而每日优鲜的产品是分别面向了,菜市场、商超、用户三个不同群体提供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虽然这三个产品都是生鲜行业的,但是属于三个不同的领域,等于同时开了三条不相关的产品线,除了成本重叠,并没有紧密的关联性。

02 业务流程分析

因为每日优鲜的三条产品线,其实就是一条产品线,区别在于每日优鲜把 2C 的生鲜电商服务中的一部分能力拿出来赋能给菜市场,一部分开放出来提供给商超使用,除了市场竞争改变以外,本身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变化,所以、我们只需要分析 2C 的完整产品业务流程,就等于覆盖了三条产品线,如下图所示:

每日优鲜其实是个 F2C 的模式,也就是从田间地头的生产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的过程(注意、每日优鲜避开了生产环节,所以不存在生产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按照业务的过程划分为,最初一公里、中间过程、最后一公里。

  1. 最初一公里:这主要是直采合作和采购工作,因为每日优鲜大部分商品采用都是散称,这就导致了开始的在地头的时候没办法完成分拣、包装。也就是说,在采购的时候是不知道用户要买多少的,所以没办法标准化独立包装的形式对田间地头的商品进行量化。只能采用大量采购,城市分拣,前置仓分拣,店面分拣的方式。所以、最初一公里的核心业务就是采购、质检、入库

  2. 中间过程:生鲜商品,因为商品保质期短,商品本身容易损坏,加上商品本身不能知道最终包装的重量和订单购买数量,存在很多的特殊因素。存在三个特殊的问题:

  3. 商品调配问题:在流通过程中商品会不断变化。例如:采购 10 斤豆角,但是到了城市仓的时候,我把这 10 斤豆角拆分成了 1 斤的独立包装。所以我们要拆开商品和运输两部分来处理。

  4. 商品的耗损问题:在流动过程中,商品会因为运输问题,保质期问题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可能产生不能售卖的问题。

  5. 成本控制问题:因为耗损和保质期的问题,蔬菜和水果都可能出现中途运输中丢弃

所以、大部分商品都是在中间仓进行加工处理,或者采取中心仓存储,按照预测购买来完成调配,或者采用统一的包装进行售卖的方式解决。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为了保证蔬菜和水果的新鲜度,也避免因为仓库保鲜存储,或者耗损丢弃的问题产生的成本问题。但是、每日优鲜避开了物流的干线和支线运输的麻烦,也为了节省成本,直接采用了第三方物流的合作体系,在城市仓完成分拣,在前置仓完成调配。这样就形成了,每日优鲜的独特供应链结构: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小时配送三个阶段,从采购直接发往城市分拣仓(中转仓),然后就调配到了前置仓,最后通过小时运输送到顾客手中。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样的业务流程会产生什么问题?因为生鲜产品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运输中间过程中产生和处理,那么车队、仓库选址、仓库空间、运输管理、配送距离都影响物流的运力、时效、仓库空置率,因为这些物流的第三方外包,就导致了车队运输的运力和耗损无法控制,都导致仓库的选址只能影响配送距离,无法保证仓库的空置率,也无法保证运力和空置的响应成本。例如:产地发出来 10 斤豆角,调动了 10 个运力,但是到了仓库发现只剩下了 8 斤豆角,这时候我需要补货 2 斤,那么运力就产生了变化,而仓库的库存也产生了变化。同时、因为商品的新鲜度受到时间制约,采购货源受到批次制约,品控又受到人员成本制约,这就导致了每日优鲜的物流控制成本、商品耗损成本、商品包装成本、商品质量控制成本大大增加

那么如果要避免问题,其实就依靠了信息流的预测精准度和调配精细度来处理。包含价格预测、销售预测、需求预测、也包含了商品的耗损预测,成本风险预测。但是、每日优鲜好像在提高配送时效上,并没有做很大的信息成本投入,从 retail 系统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订单管理、销售管理、作业管理等方面。所以、这种产地合作直采,第三方物流外包、自建前置仓的模式核心驱动力和竞争力应该放在信息化建设的角度上,而不是软件管理的角度上。

  1. 最后一公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后一公里不仅仅是服务质量的问题,而且是服务的产品品质量问题。前置仓模式,因为缩短了配送距离,理论上应该同时提高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但是因为距离并不是唯一决定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因素。所以、如果前置仓模式成立的先决条件,就必须保证周转的货品订单量足够大,可以 cover 掉前置仓带来的成本增加。而要想通过订单量提高周转率,从而 cover 成本,解决方案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用户需求满足度,而每日优鲜明显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在两个方面。

总结:**F2C 模式是从工厂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核心是去掉中间环节,如果自建的过程不能够代替中间商价值,或者自建过程成本大于中间商成本,就代表此模式不但没有作用反而增加了成本。**每日优鲜的现在的业务模式就恰恰是以牺牲产品质量,规避自身风险为代价把中间过程的核心竞争力剔除在外了。

03 系统架构推理

系统架构是最难还原的部分,毕竟谁都不会把自己的核心部分亮出来给别人看。但是从业务表现上,反向推理系统问题不大。虽然业务不同,无法精细化,但是还原基本架构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来看一下每日优鲜现有产品架构可能的样子(因为是推理出来的,所以只能是可能),如下图所示:

  1. 核心系统:

  2. ERP 企业资源系统:包含成本管理、财务管理。

  3. BPM 业务流程管理:包含采购管理、客户管理、质量管理、商品管理。

  4. WMS 作业系统:包含物流作业、仓储作业、质检作业、门店作业。

  5. 物流系统:包含调度、包装、装卸。

  6. 促销系统:会员促销、折扣促销、优惠促销,活动促销。

  7. 中台系统:

  8. 业务中台:订单系统、时效系统、耗损系统、质量跟踪。

  9. 数据中台:主要包括成本核算,风险计算,价格预测,销售预测。

  10. 应用系统:

  11. POS 门店系统

  12. 收银系统(第三方接口)

  13. online 商城系统

  14. 会员系统。

总结:从这套系统架构来看,核心系统的重点布局在了软件应用和作业管理,偏应用性的系统架构布局。按照前置仓高成本、高质量的布局模式,核心系统应是数据系统,物流系统,风控系统。之所认为预测是中台系统,而不是后台系统,主要是因为每日优鲜在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并没有布局,仅凭借自身 APP 的订单并不足以支撑预测。而因为本身是第三方物流合作,所以物流系统本身存在业务量过少,也无法作为核心系统支撑。而作为风控系统,几乎除了质检和大仓品控外几乎没有看到从调配、质量、客户满意度方面的布局,而且现在的业务结构也不足以支撑风控系统的搭建。所以、每日优鲜的问题是核心竞争布局偏向于业务实现,过分的追求配送速度,而没有基于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布局

04 产品结构分析

其实分析到这里已经足够明朗了,因为前面的战略和策略层面已经产生了方向性错误。我们还是坚持分析下去吧,产品结构是解决问题的执行层面问题,如下图所示:

因为业务模式问题,每日优鲜应该有几个独立的运作产品。分别是物流(其实只有仓储)、作业、促销。这支撑着业务的服务体系和会员体系,属于核心业务部分。

最初一公里,主要布局的是仓储和采购,在最后一公里布局的是分拣、包装、配货、骑手。前置仓其实和门是重叠使用的,核心还是作业的速度。我们再来看用感知层面,也就是信息架构用户能感知到什么。如下图所示:

  1. 一层信息模块:应该做的是用户印象、内容记忆、信息引导。而每日优鲜的首页,主要突出的是,好吃、好货、特卖。这和我们提出的核心价值:质量、服务、便宜并不匹配。
  2. 二层信息模块:应该体现的是如何帮助用户查找和理解信息,并完成转化。每日优鲜的列表页中明显是个普通列表,从图片的制作、信息模块排列,价格等要素的突出显示上来看,我估计这个页面的转化率应该很低。毕竟到了这个层面的信息没有了点进去的冲动,并没有形成信息闭环。
  3. 三层信息模块:我们也称之为落地页信息,主要应该体现在吸引力、理解力、信任力。我们在这里只看到了商品检测和评级。

总结:每日优鲜的产品设计、体验设计、交互设计不能说不好。只能说设计者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该体现什么要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也体现出每日优鲜的组织架构应该出现了问题,在团队沟通,统一价值方面并没有做到位

05 产品分析结论

产品组合主要是分析几种产品线的组合售卖方式,但是每日优鲜的三条产品线,其实就是一条产品线,只不过拆分出了几个资源能力,对外提供了服务,其实组合力的价值不大,所以我们直接进行产品整体架构的系统性总结即可,如下图所示:

  1. 送菜产品:核心产品特性是服务、便宜、质量,实际操作中偏重于软件使用、作业过程过重的追求前置仓的货配、周转。战略定位失误导致了,商业布局问题。解决方案:从供需(数据系统)、品控(风控系统)、价格(产品定位)重新布局。重新调整数据精准度、质量控制力度、产品组合方式,并逐渐渗透和加大物流的建设力度。
  2. SAAS 零售云:核心产品是数据预测能力,技术服务能力。而现在的赋能基本是管理软件和资金加持。商超对这两个方面需求不高,解决方案从赋能模式改为合作模式,从供需、数据层面达成合作共识。
  3. 智慧菜场:这个模式不应该赋能给菜场管理,而是赋能给终端销售,核心是供货、预测、服务配套。

总结:生鲜电商的核心应**集中在三个方面,1、质量问题,提升健康和口味需求。2、数据的精准问题,提升利用率,减少耗损率。3、服务问题:买菜不是点餐,用户需要的不是送的有多快,半个小时和二个小时没差太多,而是送菜更关系的是便捷、便宜、放心。**所以、产品的整体架构应该重心放在数据系统和风控系统的建设,然后通过打通物流系统的构建核心竞争力,而本分析报告中得到的结果中显示,前置仓模式是跑的通的,只要周转率提高了,前置仓的成本是可以被 cover 掉的,和实现低价并不冲突,关键还在于怎么设计,怎么运作。失败是成功之母,从每日优鲜的尴尬局面和产品架构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的问题,也希望可以帮助到生鲜行业的同仁们。

知乎用户 傲风 发表

其实就是公司破产,老板跑路,留下一地鸡毛,这种公司没有巨头在后面支撑,迟早要破产,类似于社区团,2018 年的社区团不说多如牛毛,也不下几十家,到现在基本上只剩美团,拼多多,淘宝三家了,但是我觉得,就算三家巨头巨额补贴最终只剩一家其结局也是一地鸡毛,大部分消费者是理性的,如果价格合适我可选择买,但是一旦没有补贴,价格和超市集贸市场相比没有优势,消费者最终也会选择抛弃。

知乎用户 山野村夫 发表

7 月 28 日,多位北京地区消费者发现,每日优鲜首页出现服务变更通知,由原本支持 30 分达改为支持次日达。天津、上海均发现有相同的置顶公告。

有多位员工称,昨晚收到通知,全国门店都已闭店,系统层面的更新也已经完成,极速达业务已正式关停。
今年以来,每日优鲜极速达业务已经过多轮收缩。每日优鲜 APP 中可查询出 17 个城市的经营许可,而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截至今年 6 月底每日优鲜在全国仅剩 13 个城市有前置仓站点,在随后 3 天内连续关闭了 9 个城市业务。6 月 30 日,关闭苏州、南京;7 月 1 日,关闭杭州、青岛、深圳;7 月 2 日,关闭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
此次极速达业务的正式关停也意味着每日优鲜彻底放弃了赖以起家的前置仓业务,目前各城仅保留有次日达业务云超特卖。
每日优鲜面临的资金问题已显而易见。自今年 3 月份开始,每日优鲜就曾多次被曝出拖欠供应商货款。一位于 5 月份被裁员工在采访中提及,原本定于 6 月底发放的赔偿金发放日期被推迟至 7 月底。目前公司的在职员工中也存在推迟工资发放的情况,部分在职员工已被通知在家待岗。
7 月 14 日,每日优鲜于自身投资者关系页面发布公告称,已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山西东辉集团将对每日优鲜带来 2 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然而据每日优鲜已披露财报及预测数据显示,每日优鲜 2018 年至 2020 年净亏损分别为 22.316 亿元、29.094 亿元、16.492 亿元,同时预计 2021 年亏损 37.37 亿元至 37.67 亿元。与账面亏损相比,2 亿元资金很难力挽狂澜。
另一方面,由于未能及时披露财报以及股价跌破 1 美元 / 股,每日优鲜曾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发出的两份警示函。 截至发稿前,每日优鲜股价为 0.236 美元 / 股,仍未达到 1 美元标准,2021 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也仍未发布。

知乎用户 文亚观察 发表

每日优鲜这把火,终究是烧了起来。
7.28 日,还未下班,每日优鲜的飞书群就开始炸圈。近千人的团队线上被宣告解散。不到一天时间,一个包括律师、被辞职人员在内的 900 多人维权大群,也同步成立。

这个操作,怎么看都像一场 “密谋”,回过味来想,突然又正常起来。实际上,每日优鲜的基本盘面,在春节前后就已经无法逆转。
先是陆续关掉全国几个大仓,再是收缩极速达业务。回过来看,前置仓模式确实费钱且质疑不断。这本就是一场赌局,不成功便成仁。
创始人徐正终究没有扳回这场棋局。正应了他的人生格言,“初级选手才看输赢,高手都看筹码。”

当年有多风光,当下就有多狼狈。失联只是开始,一直失联直到被摁在地上,或是结局。
如今,每日优鲜的筹码还有什么?美股 3000 多万美元的市值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一地鸡毛的官司。还有,留给大众一个英雄落幕的故事。

要知道,每日优鲜在 2014 年推出时,就是 “明星项目”,在生鲜电商领域掀起一阵阵旋风。
就在最近资本市场不太景气的一到两年,还在持续拿着包括青岛国资,中金,腾讯等各种顶级资本数十亿元的融资。
不止如此,就在出现问题苗头伊始,还有向好的契机。有个调研里说到,在每日优鲜铺开的 10 多个城市里,依然有 86% 的用户还在一直用着,高频且口碑不错。
但是,无序扩张本就是一场死局。稍微注意不难发现,每日优鲜的路子,不扩张也许死得更快。这是个两难局面。
事实上,重资产模式有模子可学。只要跑得通,以时间换空间,才有可能撑得下去。遗憾的是,徐正想错了,错在没能在东哥那个年代,以及持续下去的运气。
问题是,资本方是看不懂还是装不懂,一直是普通群众想不明白的事。也许他们更关心的是成功路上以及成功以后的故事。至于中途夭折,管不着了。
有人给每日优鲜算了一笔账。八年时间,融资 114 亿,亏损 98 亿。每日优鲜方便了大众不假,烧掉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百亿级票子。
如今这种困境,不止千人员工的后续权益还有数不清的供应商们的货款。他们会不会因此倒下?是不是也会面临解散?能不能活下去?都是悬而未决的事。
不用想也知道,底层人的悲欢,以及活生生的人间喜剧。

遗憾的是,只是一部分人看到了每日优鲜的倒下,还有很多人看不懂背后的这盘大旗。

boss 们怎么折腾管不着,请别辜负了陪着公司一起成长的人。最起码的底线,撑不下去时,先保住他们的口粮。
有时,我挺羡慕一类人,他们总能看到他想看到的消息。而这些消息,也相应的支持了他们的自身逻辑,完整的实现自圆其说的闭环。
不像我,明明知道在信息茧房里,却总想着冲出茧房。
就在此刻,我还在不自觉地打开了每日优鲜,最显眼的 “极速达”,已经换成了最快 1-4 天到达。
其实,在心里已经默默地按下了 Delete 快捷键。

知乎用户 北巷子金​​ 发表

我在 2 月就说过生鲜物流和冷链物流

知乎用户 明天 发表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玩的都是套路,正常你在超市或者市场买东西,标价都是多少钱一斤对吧,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上有太多的东西都是多少钱 250 克,300 克或者 400 克,买的东西有多贵知道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谁给他的胆子,敢这样做。要是在国外,早

就罚的倾家荡产。

中国特色,伟明笑法。美国败类,网络有

罪。

知乎用户 原来无话可说 发表

我没用过每日优鲜的东西,反正从我角度来说,资本选择了传统商超的生意,正说明资本已经没有更好的盈利模式,但作为最成熟的商超配送物流体系,反正我觉得资本做一个没戏,最多就是花钱烧热闹,巴不得多来一些打价格战。

知乎用户 电子版爱好者 发表

一个字,就是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未来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公司破产,越来越多断供法拍楼,整个世界经济不说崩溃也差不多了,这次看看还有什么高招。

知乎用户 filanever 发表

前置仓的模式太烧钱了

知乎用户 潇潇照照 发表

我都没听说过这家,我比较喜欢朴扑

知乎用户 卷毛羊的羊毛卷 发表

每日优鲜早就不正常了,我原来每周都采购一次,菜肉挺新鲜,送货也很快。大概在今年年初,很多商品都变成了次日达,我就渐渐不再从这里买了,后来连 app 都卸载了,我当时还跟我老公说每日优鲜大概要完,果然……

知乎用户 非白 发表

我里面还有余额 呜呜呜呜呜

这下完了……

知乎用户 阿布​ 发表

6 月工资也不发了

没赔偿 没有离职证明 社保也断了

昨天假借空气治理为由 让居家办公

今天直接线上通知解散 然后删账号

因为没钱了 早没钱了

一直拖到今天没办法了

今天下午刚解散的

知乎用户 炭烧热狗 发表

公司解散了

知乎用户 Hpwwwww 发表

烧钱业务,敢干就得敢赔。

在当今的时节下,对于公司来说,利润越来越成为重要指标,看公司好不好,不能只看现金了,现金解决的是公司生存问题,利润才是公司发展之道。

永远记得我的老师葛长银先生说过的话,做公司就六个字 “收入大于支出”。回头想想,我们都有谁做到了呢,不断找各种理由来解决亏损。用一个更大的盘子来掩盖亏损的小盘子,这世间又能有几个马斯科呢。

知乎用户 蜡笔小包 发表

今天看到这个消息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朴朴买菜 HR 联系我是否要跳槽。

当时因为对于生鲜这块并不了解,上脉脉搜了一下,才发现每日优鲜的股价都已经跌穿地心。绝大多数发言的人都不太看好这项业务的发展。

接下来,就静静看 叮咚买菜 朴朴买菜 美团买菜 多多买菜 橙心优选 盒马生鲜 怎么样了….

知乎用户 李影月 发表

跑路了,聪明些的员工已经找工作了,傻一些的还在准备维权。

——————————————————

关于是否要维权,当然要维权,维权对于整个社会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帮助有限。之前见朋友参与过一次维权,也是公司跑路,最后的结果是劳动仲裁成功,法院执行失败,法院要求朋友自己提供公司哪里还有钱的线索… 然后就是一纸执行停止通知书…

知乎用户 易喜糕 发表

每日优鲜破产的新闻昨天刷屏了,下午收到各种录音截图啥的,说实话兔死狐悲,做互联网这行的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在一个热点赛道,做不到老大老二,能做的就是等 si。作为一个眯眯小公司的总监,我现在唯一庆幸的是我们这个赛道太小了,目前大厂还都看不上。

生鲜是真难做,因为整个生鲜都是非标品,损耗特别大,而且每天的价格都是浮动的,基本上做生鲜的采销是昼夜颠倒的,半夜确定价格,早上开始入库分发,菜又便宜又抛,物流费用占比还高。而且这是一个很难被互联网标准化的行业。

这里要回到互联网平台本身的商业逻辑,互联网平台基本起盘逻辑都是一样的,先利用补贴打开市场,前端打开消费者流量,后端通过前端体量打开供应链体系,当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获得议价权,通过议价不断往供应链源头挖掘,通过去中间化减少补贴增加毛利,最后到达源头,通过集采优势和标准化减少中间损耗,最终获利。

但是生鲜太难了,以土豆为例,曾经有个给餐饮店供货的生鲜平台希望通过直接从农民那边收土豆来增加自己的毛利,结果走到源头真的去收的时候发现,收上来了一堆大小不一的土豆,但是他们需要的只有小土豆,调查后才发现,土豆在一批商收土豆的时候会把土豆按大小分开,大土豆通过几轮流转到菜市场,小土豆给到餐饮店,不同的大小定价也不一样。这群互联网标准化培养出来的铁军哪干的来这种事,最后就放弃了源头收土豆这个活。

回到每日优鲜这个平台本身,行业里最常拿来对比的是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因为两者的大模式极其相似(前置仓)、主打城市相似(1-2 线城市),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叮咚买菜目前的标准化管理是好于每日优鲜的,因为叮咚买菜一直保持着自营的体系,每日优鲜更倾向于分包制。其实这一点已经决定了每日优鲜一定会败于叮咚买菜(没有说叮咚最后一定会活的意思),因为会使用买菜 app 的基本都是一线城市的小年轻,这些人重视体验,愿意付出一定的溢价来换取体验和时间(买菜 app 的价格比菜场平均高出 30%),但是每日优鲜的体验是远差于叮咚的,所以客户的活跃度一定会在一定时间内不断降低。

每日优鲜的上市在我看来是最后一战,互联网行业每个公司的上市大家都会去关注,当时叮咚应该是先于优鲜启动上市计划的,但是最后确是优鲜先上市,上市就来大跳水,导致叮咚后上市的市值远低于预期。现在优鲜倒了,叮咚是开心呢,还是在恐惧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

世道变了,经济下行,谁知道倒下的巨人会压死多少小兵呢?

知乎用户 小熊小熊几点钟 发表

今年是行情最差的一年,但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倒闭了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灵活就业又要来了,加油


美国经济的泡沫在哪里?

接上文《世纪决战:中房、美股、日债,三方最终的剧本是什么?》。

有人说美国经济的泡沫在资本市场,中国经济的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两者都是本世纪最大的泡沫

这种说法其实是过于笼统,并没有指明什么泡沫,在哪里崩溃,如何崩盘,目前所处的阶段是什么?而美国精英和民众对泡沫的态度是什么,他们将如何面对。

纽约的房价高吗?和英国、中国相比是否具有泡沫特征呢?

1960-2022 年美国 M1、M2 增速与通胀率对比,2022 年 2 月国内 M2 增速对比,为何最后的时间在今年底?

英国楼市会崩盘吗?其经济结构到底怎么样?房价为什么这么贵?

我们在过去曾经探讨过欧美、韩国、新西兰等国的房价问题,这些国家的商品房无疑都具有泡沫性,我们通过对比全球贸易结构发现,其实全球贸易总额已经陷入增长停滞,只不过由于疫情陷入短暂的价格上涨,但是剔除价格因素以外,总贸易是平稳的,已经陷入增长瓶颈。

2000-2020 年的全球经济全靠中国的需求和生产驱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增量需求微乎其微,而欧美企业的主要利润也来自于亚洲中国,而当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瓶颈期,那么全球经济也将进入瓶颈期。

原有的信贷循环结构、商品流通方式都将出现质的变化。生产力 > 需求,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经阶段,信贷扩张创造虚假需求,因此生产力 » 真实需求,随着信贷周期的结束,商品需求也会停止增加,全球进入萧条阶段。

因此当 2022 年全球通胀消失时,就是商品供给 > 商品需求,就是全球经济的重大拐点,这种通胀式复苏也将彻底结束。—-

中国市场杠杆最高的是居民,美国市场杠杆最高的企业,由于美国市场独特的回购制度,导致很多企业发行债券回购股份做高 ROE 提高股价,资本市场的涨幅远高于业绩涨幅。

美国资本市场的驱动还来源于民间资本和全球资本,这些资本的资金来源都是美联储释放的货币,因此当银根锁紧时,美国资本市场必然出现调整。**那么可以无限地宽松货币支撑资本市场吗?**资本市场的价格不仅取决于货币数量,还取决于企业创造的回报率,如果企业的发展周期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那么估值水平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苹果公司可以永远保持高增长吗?

当然不可能,市场总有一天会饱和,而苹果最重要的市场就是中国,大概率未来五年国内的手机销量是下跌的,那么意味着苹果的业绩增长只能依靠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

苹果的高估值也会被打回原形,变为一家传统型的企业。

-—-

因此美国资本市场的泡沫一定会破裂,中国房地产泡沫也一定会破裂,而中国房地产破裂的导火索就是商品房滞销,房企资金链断裂,危及银行体系。

[1]

美国资本市场泡沫崩盘的导火索就是企业业绩增速趋缓,甚至负增长,高估值无法维持,放水无用,最后价格崩溃回归理性。美联储的高强度加息正是加速了这个过程,预计年底美国的消费将会进入负循环。

参考

  1. ^ 美国经济的泡沫在哪里?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8514&idx=1&sn=a2672f754ad990e4a73b72728afa77ea&chksm=fb84bd38ccf3342ece7fb8e8f5b9bf5b2793116ec9bab7e637829d48c65d372b4b9f506d0689&token=1487390420&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喜欢养猫的电商人 发表

同质化竞争激烈,疫情影响,都是诱因。电商之路,不管是社区电商、社交电商,还是传统电商,在越来越规范的电商立法来临之前,面对当前大环境,要做好发展的规划,紧扣时代的步伐,也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而不是一味压榨员工。

知乎用户 贝加尔湖冷空气 发表

搞末位淘汰嘛,至于什么标准算末位,自然是老板说了算。

那公司扑街就活逼该。

2333333333

知乎用户 neilwang 发表

进展进度惊人!

知乎用户 鱼生 发表

外企 > 国企 > 民企 > 私企 > p2p > 互联网;以上排名,不按照行业,只看尊重人与否。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都是在一套 PUA 价值观成长起来的,老板都是被 PUA 出身的卷王渣子,说实话,骗子公司还讲点人性化,中国的互联网盒国外相比越来越差,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把员工当成核心资产,当成人。希望他们早日倒闭、也希望各位年轻人别再去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公司,不然你就是下一个杭州猝死女孩。他们一开始就只有剥削压榨,创业没有那么容易,别说的那么高大上,资本的钱没那么好拿,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水平差人还幼稚。

知乎用户 SCV09 序​ 发表

good game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向死而生:生鲜电商是疫情最大赢家吗?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行业故事 -No.37 向死而生:生鲜电商是疫情最大赢家吗? 作者:任小酒 支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80年代的北京和上海,曾经遭遇过严重的“买菜难”问题。 1980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了一篇叫做《北京蔬菜供应为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