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造业真的强大了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wayne​ 发表

宏观的中国制造业不敢讲,但作为中国制造业某细分领域的一个小小分子,讲讲故事吧(虽然没啥大成绩),抛砖引玉一下。

所在的领域是个通用设备装备业,基本所有大型装备领域都需要它,所以市场够大。技术壁垒有但辐射范围很小,并且是高端的国外垄断,利润高的领域国内是碰不太到的。剩余大部分市场对技术要求不高,很多厂商拿着 80 年代的技术依然混的很好,更有关系够铁厂商,一共就三个技术人员,足见市场对这个设备要求之低。所以内卷严重,而且由于国内的反向工程技能点加的特别高 一家的技术提升会快速被其他家模仿学会,以至于国内整个行业对技术研发的需求非常低。

那么这么个破烂局面是怎么突围出来的呢?

1. 创始人是某三个数字退休高级工程师,技术实力碾压同行,在一些细小领域里性价比和竞争力极高,创业前几年还是比较顺的,有时代的因素也有能力因素,虽然做的营业额都不大但积累了足够的口碑。但这些产品很快被同行抄袭殆尽,一阶段的竞争力和开发力逐渐消散。(其实也不怪人家,因为我们也抄,虽然主要抄国外的)

2. 在老技术不再具备竞争实力,客户订单基本纯靠口碑的情况下,进行了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洗牌,严格实行双休制,新技术人员工资大幅提升加年终奖奖金发足。这个工资在 2010 年左右招到十几个 985 和 211 大学的相关行业的硕士,这批人也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后能招到的高学历人才,也是这批人奠定了我们现在的技术实力,之后的人才基本全被互联网吃干净了。

3. 重大机遇一,某高端装备要全面国产零部件替代,通过长久积累的口碑和干净的历史背景,虽然还是被关系户们摆了好几道,但硬生生拿下了供应商目录名额,在一段时间内技术研发实力和利润率开始快速上升。

4. 重大机遇二,某国外工业明珠要拓宽自己的供应链,然而全英文技术目录和异常苛刻的技术质量要求,吓退了无数同行。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整个高管团队是当时为数不多甚至唯一全员会说英文的团队,哪怕磕磕绊绊的,依然建立了顺畅的沟通联系。再加上总经理对这个项目的异常坚持,我们耗费了足足 5 年的时间通过认证加入了他们的供应链体系,每年要为十几个不同项目开发新产品。虽然到现在为止这个技术带给我们的经济效益几乎为零(种类多量小,一个产品最多要 10 个还抠门),但是工业明珠的质量控制体系,工厂管理体系和快速开发能力完完整整的复制粘贴给了我们,我们被注入了最先进的制造基因和理念,奠基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导致竞争对手很难靠挖一两个人就能把我们的全盘技术实力带走,技术壁垒逐渐树立起来,并且国际化程度开始渐渐提升。

5. 近几年进行了一次重大资产重组,引入产业基金,逐步打造自己的关系网朋友圈(毕竟当关系户是在太香),很多项目投标时技术实力和关系网络的重要性能达到二八开,必须把自己短处比冲上来。

6. 建立多个产品线,学习华为集团军式销售售后模式,减少内部耗损,增强资源交换效率和产品研发效率。大量股权激励员工的同时对赌业绩,只要你达标了,多的全是你的,极大调动员工的工作动力。

7. 细分市场走向下沉市场,我们现在的技术实力已经让有的销售经理狂的根本看不起同行,当我们放弃纯走高端设计开始走量时,我们的经验和积累能保证我们的效率高 10 个百分点的同时还比别人便宜,你们随便抄,抄完我下一代产品又出来了,更好更便宜。而且我们的产品能为客户打造核心竞争力,供货又快又稳定,产品效率高耗能少寿命长,省电又好维护,致使现在大量客户直接从研发阶段就让我们参与,开始能够书写产品技术标准和规格,慢慢的比客户还了解他们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8. 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带来的便利。我们这个行业不是没有上市的,但他们都没搞懂这个行业的未来在哪里,上市了就去玩楼市或者造假割韭菜,没有利用好马太效应大鱼吃小鱼,这也是我们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核心原因。现在我们喘过气来了,对未来的规划异常清楚,技术的发展规划有条不紊,那么越强越强的规律可能就会慢慢体现了。

现阶段体量依然还很小,但慢慢的得到了省市级资源的注意(zf 很少雪中送炭,大部分都是等你体量及格了才愿意帮助),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同时初心不变,自己还是很有信心做大一点做强一点的。

这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故事,大佬们看了笑一笑过去就好。在下能力浅薄,见过太多大神大牛的奇迹,深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就凭自身努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老哥们喜欢的话点个赞就很心满意足了,关注就过了,我平常就在两性领域喷一喷解闷,大部分输出没啥营养,很容易污染时间线的………


感谢各位老哥的点赞哈,小透明诚惶诚恐。


没想到还有更新吧哈哈

最近疫情搞得我们德国竞争对手的供应链完了个大胆,要知道他们只有设计在国内,其他的原材料,机加工,铸造和组装全部都完成了国际化,没有一点是需要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现在好了,天下大乱,他们交期平均延后了 7,8 个月。

反观我们,因为祖国强大的全产业链构造,现在把供应链直接本地化了,一个产品不用出我们这个小破地级市就能全部生产出来,干过制造的都明白这对于成本控制和交期兑现是怎样的一种提升(交不上货一脚油门就跑去供应商门口砸门去了………)。

然后我就被派来北美了。

内卷什么内卷,出海!抢洋人肉吃!

知乎用户 liova 发表

不请自来。

95 年毕业,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公司进口了一批苏联的拉达轿车。拉达 6 型。卖的很好。但是很快就出问题了:这些车不能开高速,速度提到 80,会抖动的要死。我的同事们拼死拼活,把问题圆过去了,也幸亏当时能开到 80 的公路也少。很快出现了第二个问题:有几辆车的前轮轴,开着开着,断了。幸好没出人命。但是,把老板差点没吓死。。。。。。据说赔了好多钱给那些断轴的车主;没来得及的断轴的车主,被忽悠着做了检测,做了提醒。我恰好在这时候入职,为同事做辅助:联系车厂,联系配件厂,为了点配件,受尽了折磨!!!

但是,96 年以后,国内就极少见到俄国车子了。俄国人自作自受!!!

2005 年以后, 在俄国,我先是见到了中国重卡,然后是中国卧铺客车,再然后是工程车,然后是力帆,奇瑞,,,,,,,然后是俄国人自己往回背汽车配件。。。。。。。

你知道我有多开心么???

知乎用户 qygg 发表

先给各位看一下什么叫严丝合缝,这个视频简直是强迫症的福音。

强迫症福音

再看一个精雕细琢。

精雕细琢

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制造 CNC 雕刻机、CAD/CAM 软件、数控系统和高速电主轴的综合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有了能够生产好机床的企业。

1. 我并不认为,中国在机床领域已经超过德日,现在世界上最好的机床当然还是德日制造的。

我想表达的是,先吃饱再吃好,现在起码我们点啥了。

2. 就跟苏明玉说的一样,大企业因为他们需要的精密度高目前来看,还是要用日德的机床。

但是我们给中小企业多了一个选择,中小制造企业才是制造业的基石。

北京精雕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答案,

麻烦把广告费打我卡上,谢谢。

知乎用户 ldhgqg 发表

不管国内国外都有一些很奇怪的比较,拿低档国货和高价外国货比较,然后得出结论。至于中国制造到底咋样,就拿我从事的检验科的医疗器械来说吧。我负责的生化仪,以前清一色的国外品牌,厂家利润很大,现在迈瑞之类的国产开始出现大大冲击了市场,虽然质量上确实比不上一些进口仪器,但是追赶的步伐很快,有些国内厂家生产仪器,知道国内难混,就出口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外国对中国制造的有这很深的恐惧,因为太全了 ,一旦追上来那简直是噩梦。

知乎用户 Alex Cui​​ 发表

关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朋友们可以翻翻每年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该报告的发布单位为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具有非常强的权威性,可信性和一定程度的客观性。

“制造强国指数” 采用 4 个一级指标和 18 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 4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既包含制造业的现状,如实力和竞争力,也包括发展潜力和前景展望 [1]

其最新的 2018 年度报告,对中国制造业水平的定位是:中国位居第三方阵前列 [2]

这个世界看似很大,76 亿人口,200 多个国家,但真正工业化的国家并不多,有比较全面的制造业体系的国家数来数去就这些国家。大部分小国,其实比如瑞典、芬兰、比利时这样的国家在某 1-2 个领域里做到专精都够活了。

媒体都唱衰美国制造业,但除了中国以外,美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依旧遥遥领先。即使在现在,在制药、化工、军工、航空航天、电子芯片、汽车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领域依然是碾压式的存在。

国家对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是有充分认识的,这在《中国制造 2025》中是有充分体现的:目前还只是制造业大国,当然我们的对手其实也就是上面的九个国家,甚至我们认为的制造业强国只有美德日,所以说:

2025 跻身强国之列,意思是和德日并列

2035 强国中位,意思是干掉甩开德日

2045 世界强国,意思是干掉美国

至于其他国家,都是垃圾。

也是在《中国制造 2025》中聚焦的十大重点领域,

1、4、5、7 目前发展较快,已经逐步领先;

2、3、6、8 还与美德日竞争当中

9、10 和美德日还有一定差距,并且更多的是制度性、体系性的差距

综上所述,相比于我们眼中的制造业强国美德日,中国制造业其实还不够强大。

参考

  1. ^ 工程院发布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美德日中韩居前五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6617223330035069&wfr=spider&for=pc
  2. ^《2018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正式发布 http://www.sohu.com/a/277890955_120014163

知乎用户 任易​ 发表

1998 年汛期,长江、松花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那是一场全流域的大洪水,全国 29 个省市遭灾,受灾面积 3.18 亿亩,受灾人口 2.23 亿,死亡 3004 人。

最危险的时候,就是 8 月 7 日下午 1 点,九江长江大堤决口 30 米,到 8 日下午 4 点半,决口出又塌下 20 多米,决口宽度达到 60 米,时刻有可能溃坝,局面接近失控,而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如果洪水扫过九江,那么九江 460 万人全部流离失所,九江浔阳、庐山两个区 42 万人直接面临生命危险,京广大动脉也会被拦腰切断。

大家可以看到,当大坝决口的时候,水流速度是非常快的,而决口处堤坝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意味着随时可能进一步溃坝,那就会重演花园口决堤时的惨剧,而在堤坝上的军民,更是绝无幸理。

那时,解放军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抢堵决口,需要从江堤上不停的抛投砂石和粮包,但是洪水会瞬间将这些冲走;直到运来了钢管,把他绞成栅栏打入江底,然后飞速地抛块石、钢筋笼块逐步形成围堰,逐步降低涌入决口的水流速度,然后才能把大堤直接堵口。

那时,南京军区「红军团」和福建武警近 3000 人在决口内垒出 160 米长,6 米高的围堰,都是在拼命;在 50 多个小时里,总共沉入 9 只船;沉入石块 2 万吨,碎沙石 4 万方、钢材 8 吨、木材 50 立方,组成了钢木土石组合坝,最终经过数万子弟兵连续 4 天在大堤上冒着生命危险的奋战,九江大堤在 8 月 10 日围堰合龙,避免了一场比唐山大地震更可怕的惨剧。

20 年前,我们是冒着生命危险,用人力去填,誓与大堤共存亡,何等悲壮!幸好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工业国,能用机械做到的事,就不再需要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了。

20 年后,我们不但有了海量的工程自卸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还有了更强大的工业力量。

这是 2017 年 3 月,武穴市长江大桥钢围堰下水的图片和视频,**这个庞然大物有多大呢?**8 层楼高。大家可以看看它跟卡车和人的对比就能感受到了。这个多重呢?自重 4000 吨。我们再回忆一下当年九江大堤决口的时候,我们一共抛投了 8 吨钢材,2 万吨石块,8 万方沙土;如果在 98 年,我国有这样的工业能力,还需要子弟兵去拿命拼么?

再感受一下珠港澳大桥的沉管,珠港澳大桥海底隧道总长 5664 米,由 33 节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标准沉管长 180 米、宽 38 米、高 11.4 米,单管节重达 7.4 万吨。大家感受一下沉管跟塔吊的高度对比,就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超级工程;如果在 98 年,我国有这样的工业能力,还是否需要子弟兵在大坝上奋战 4 天?

最后再感受一下 10 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超神速度,上百台挖机同步开挖,进行场地平整工作;而雷神山施工的最高峰时,有 1306 台工程设备同步开工,如果在 98 年,我国有这样的工业组织能力,还是否需要 7000 子弟兵在九江大堤上舍命抗战?

幸好我国已经是一个有完整工业种类的制造业强国。在 2020 年的这场疫情里,因为制造业的强大,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强大。

患者需要氧气?医院供应不足?中石化长岭炼化可以产出纯度为 99.8% 的优质医用氧,每天可以稳定运输 50 吨医用氧气到武汉,缓解氧气供应问题;

医患需要口罩?中原石化、海南炼化立刻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开始生产聚丙烯;到 2 月 17 日,海南炼化顺利完成 1500 吨聚丙烯 PPH-Y40 的生产,到今天已经陆续投入市场。为什么是海南?因为海南当地就有熔喷无纺布生产企业。大家还记得我前面那篇关于口罩的文章吧?1.32 吨聚丙烯可以生产 33 万个口罩,1500 吨聚丙烯就可以生产 4.95 亿个医用口罩,四舍五入就是 5 个亿。

口罩的耳带由氨纶长丝做的,而氨纶长丝又是由聚四氢呋喃生产而得,仪征化纤迅速开始生产四氢呋喃 (THF),在 2 月 16 日已经生产了 210 吨,可以全部用于生产口罩耳带;所以中石化才能豪气干云的喊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

如果我们不是工业国,谁能想得到以前做电池的比亚迪、做手机的富士康,分分钟爆出来十几条口罩的生产线,一天就能生产上百万个口罩?就算有产能,又上哪儿去买熔喷布和耳带?

1998 年抗洪,解放军调用了车辆 23.68 万台次、舟艇 3.57 万艘次、飞机和直升机 1289 架次,但是那时我们的运输机是什么?运 12,载重不到 2 吨。而 2020 年我们的运输机是什么?运 20,载重 66 吨。现在我国为了堵口,可以眼睛都不眨地把一台载重 30 吨的大卡车(20 万)满载麻石直接开进水里堵口,就是这么霸气,不差钱,不差车(司机安全)。

![](data:image/svg+xml;utf8,)

幸好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们在一步一步地推进国产化。无法国产化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比如 2 月 17 日,美国准备限制 GE 公司向中国出口 LEAP-1C 涡扇发动机,而这个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民航客机 C919 所使用的发动机,目前还没有 Plan B。这就是美帝司空见惯的技术封锁

无法国产化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最后仅仅养肥了一批买办,而我等工科学生只有顶尖的一批人能够加入国际高精尖企业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加入代工厂。

随便说几个我熟悉的行业

1、集成电路行业国产化。

无论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等基础工业,还是导弹、雷达、舰艇、航空航天等尖端产业,都需要集成电路作为核心。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8086 的芯片都需要进口,那个时候全国才有多少外汇?靠出口纺织品工艺品出口家具之类换回来的外汇,再花高价从国际市场上购买 8086/8088 这种成本微乎其微的芯片,而且高端芯片动辄遭到巴统的封锁,这种酸爽,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中科院微电子所、清华微电子所、复旦微电子所等一批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很多国家对中国微电子行业主流制造技术实施的技术封锁,那一阶段,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是开发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简而言之,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 0.6um 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我们就会展示给美帝和巴统一个信息:我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贵国如果继续封锁 0.6um 工艺的芯片出口我国,或者卖高价给我国,那么鄙国将用五年时间自行开发并生产,不再进口贵国芯片。于是美帝的行业协会就会游说国会批准开放此项产品的对华出口。

现在中国仍然在进口大量的芯片,但是一方面,中端及以下芯片(中芯国际 SMIC)绝对能够国产,只进口高端芯片;另一方面把钱给台积电 (TSMC) 和台联电 (UMC) 总比给美帝的垄断企业要强。

给大家讲个故事,我们做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电路的时候,如果想借鉴国外某些重要芯片的话怎么办呢?我们会先打磨掉封装,然后拆出芯片;用蚀刻的方式一层层的脱掉芯片上层的覆层,然后照相,人工扒版图,分析出电路,用 Spectrum 仿真工具进行仿真,Ohyeah!

就靠这样的野蛮生长的手段,我国从 90 年前后开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行业先以掌握先进制造工艺为目标进行尖端研发,获得新型芯片的进口权;然后通过多个渠道寻求世界先进的芯片代工厂落户中国,遂有了台湾人张汝京 2000 年开始在北京亦庄搞了中芯国际(SMIC),04 年开始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大高校每年至少培养 2000 名以上的工程师输送到 IC 行业。07 年时候西安那边的英飞凌、奇梦达等 IC 企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我不知道 09 年金融危机时候,有没有哪家公司收购了国际上的 IC 行业核心技术,但我知道的是到 2014 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了 25 年后,北方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的 12 英寸 28 纳米等离子硅刻蚀机全面通过中芯国际(SMIC)生产线全流程工艺验证,并获得订单。这 TMD 就是零的突破!

对我们百姓有什么好处

现在的路由器只要 100 块钱一个,功能齐全,如果没有国产化的话,估计家用路由器都要 100 刀一个。

2015 年,采用高通方案的手机动辄 4000 以上,但是采用展讯方案、MTK 方案、华为海思方案的智能手机平均价 800 块,才有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微信陌陌约约约;等到 2020 年,华为麒麟 990 芯片已经足矣跟高通分庭抗礼;高通也低下了头,小米 10 放了全部顶尖配置,也不过才 4000 块钱。

今天一个 TCL 的全自动洗衣机不过 800 块钱,如果低端芯片没有国产化,一个芯片卖你 25 刀已经是友情价了。

2004、05 年,便携 MP3 设备多贵?随便一个要 1000 往上吧?等到珠海炬力搞出了国产化的 MP3 解码芯片,然后 MP3 瞬间普及……

芯片的国产化带来的受益人数最多的好处,就是把原来的高端设备迅速送入寻常百姓家。

2、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

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脚步非常困难,中国不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上更不能长期受制于人。中国无法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除非 14 亿人民加班加点种地纺织搞代加工来支撑 5 千万上等人的现代化生活)

轨道交通领域就是一个标准例子。记得到 2010 年,发改委一共批了 25+10 共 35 个城市 50 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每条地铁的成本大约为 200 亿,其中机电设备(机车、轨道、盾构机、接触网、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等等)至少 80 亿,50 条线就是 4000 亿。只有形成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地铁造价

如果购买全进口设备,机电设备成本至少要上浮 50%,而花了这么多钱,有哪些人得到好处呢?国际产品生产商。他们的毛利至少在 50% 以上,所以产品生产商的工程师才能每周工作 5 天,每天工作 5 个小时,一年有一个多月假期,到中国都是商务舱 + 五星酒店。

产品代理商花了 5% 的商业成本拿走 8% 左右的利润,增值税 17%(地铁建设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增值税就是左手倒右手),进口退税,清关报关什么的,代理商做了 4000 亿的生意,只留下 300 亿的利润,仅仅直接创造了 3000 人左右的就业岗位。

如果实现国产化,4000 亿的工业销售额额会养活多少人?反正华为 2013 年有 2390 亿元销售额,有 15 万员工(华为的员工工资还很高),为华为做外包或者下包的配套企业也不计其数;4000 亿的机电设备采购直接创造 40 万人以上的工作岗位,我认为是比较保守的。

40 万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又能带动多大的餐饮、娱乐、家电、汽车和住房市场?

所以,工业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国产化,才是真正共同富裕的方法。否则只能有一小撮人富裕起来,永远没法先富带动后富,就像现在的印度。

讲个 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的故事。主角是上海华虹。上海轨道交通 1、2 号线的 AFC 全部从美国 CUBIC 公司的产品,于 1998 年 9 月完成 1 号线调试。1999 年 3 月运营。但是全部进口的缺点有造价昂贵、运营费用高、关键技术保密导致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备品备件不足、资深维保人员要从美国飞过来,而且工时费从美国出发时开始计算。于是在 3 号线招标时候,政府就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国产化措施,遂由上海华虹和西班牙 INDRA 公司联合体中标,在实施中逐步实现应用软件本地化,维修零部件的国产化。

其实这个时候上海华虹的水平还有限,但是架不住政府扶持——政府认为上海华虹初步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于是在 2001 年末 1 号线北延线的 AFC 招标中,上海华虹用 6000 万的价格干掉了 CUBIC 公司,并且实打实的在 2004 年把活干完了,而且培养了一票人,被高新现代、上海邮通、上海华腾之类的单位再高薪一挖——到 2008 年时,国内 AFC 行业就基本没外国公司什么事了。

一条线一个亿的合同额,50 条线就被上海华腾、上海华虹、南京熊猫、高新现代、北大方正、浙大网新这些单位给瓜分了,价格降低了,服务到位了,然后地铁就在各大城市多点开花了。

而且这个时候,上海华虹还跟复旦微电子(你看我第一个说的就是微电子)合作,可以整系统的提供国产化产品,还带动了微电子行业的发展。

这个故事厉害的地方在于,从引进技术到踢开老外,只用了 8 年不到的时间,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从业人员。

3、石油化工领域设备国产化

前面两个例子的规模都不算大,真正大头的还是在石化行业!我在石化行业干了 6 年,也是与有荣焉。

一个问题:一个百万人口地区的基本生产需要哪些工业?

回答: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食品厂

这其实是 1970 年国家制订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所提出来的一个方案,具体内容是由中央财政拨出 80 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五类工业项目。

当时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外实际签订的项目共 26 个,其中投资在 10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辽阳石油化纤总厂(29 亿人民币)、武钢的一米七轧机(27.6 亿人民币)、大庆化肥厂(日元贷款,汇率调整,投资增加到 26.7 亿人民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20 亿人民币)、天津石油化纤厂(13.5 亿人民币)

注意啊,这是 1970 年的 116.5 亿,那时的官方汇率是人民币兑美元是 2.46 哦!47 亿美元哦!!!1970 年外汇储备花得只剩 2000 万美元,直到 1975 年才有 5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另外,1979 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为 26 亿元,GDP 为 272 亿美元(数字均来自网络,请有识之士打脸)

中国那点外汇,拿来引进乙烯化肥装置都不够,还想要买什么电视机?

这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引进的 13 套大型化肥装置一览表

以上 13 套装置中,除洞氮、安庆、枝江三套装置以石脑油为原料外,其余均以天然气为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的 10 套装置主要的技术进口国为美国和荷兰,合成氨装置采用美国凯洛格生产工艺,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生产工艺。部分企业采用了日本东洋工程公司的合成氨 / 尿素工艺。

一亩地一年要用 10 公斤化肥,引进了 390 万吨化肥生产设备,约能满足 2.6 亿人的化肥需求

我们的前辈(都还健在)就是靠着当年的引进装备加技术,抽调人力进行攻关,如 11 万吨乙烯设备攻关,30 万吨乙烯设备攻关,大化肥攻关等等,靠着当年那帮善于借鉴、学习、研究的前辈的努力,一口一口的啃下来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线,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让中国有能力在建筑工程、高速铁路、油田、炼油、化工、造船等领域,一个一个陆陆续续的拿到了很多的世界第一

2010 年,在苏州昆山,一台 10 万吨级的液压模锻机已经拔地而起,这是到 2010 年为止,全球最大的模锻机。

2013 年,振华重工在巴西交付了最大的龙门吊。

2013 年,中科湛江炼化投资 600 亿,1500 万吨炼油能力,100 万吨乙烯!仅仅合算 90 亿美元。再想想 70 年代。

2019 年,珠港澳大桥建成,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被誉为交通工程界的 “珠穆朗玛峰”。

如果没有基础工业体系的国产化,光一台低精度的精密车床就能要你 300 万,高端的还对华禁运,更别提搞什么螺旋桨、潜艇、大飞机了。到我们老百姓这里,就只能放弃高铁和次日达的物流,一辈子跟绿皮车打交道吧。

多亏前辈的努力,才能在 40 年里从无到有地把我国发展成了制造狂魔和基建狂魔,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260 个机场,才能让我们毫不费力地向受灾地区转运物资,才真正实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日到达!

到了 2020 年,我再不相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基建狂魔和 14 亿人民的前进脚步。

跟理工男一起直指真相。感谢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任易」,我是南开本科,清华硕士,12 年工龄,在 IBM 做过销售,在地铁公司管过项目施工,在石油公司做过项目经理、售前顾问,现在在鹅厂做云计算,所以对销售、施工、人力、组织、项目、造价、IT 都比较熟,对线索非常敏感。

知乎用户 王培 发表

2021 年 6 月 22 日更新。

时隔一年,买了套房子买了辆车,装修用的国产太多现在太晚有点困想睡觉下次空下来仔细写,车是 “比亚迪汉 EV3.8 秒”,底盘避震开着很高级,低俗高速的隔音也很棒,ACC 蛮智能的,我女儿大爱后排的中控。了,加速绝对的给力 + 放心 + 心跳,内饰超值,中间轮胎戳破一次去汽修厂补胎才发现轮胎里面都有隔音棉,忙死修车小哥了。

2020 年 4 月 27 日更新。最近买了一些大件,都是国产的。

特别推荐一个输入法,讯飞输入法。我今天的所有更新都是用语音直接转换成文字。用的就是这个输入法。没记错好像是跟中科院联合成立的公司研发推广的。对于我这样不喜欢语音的人,极其的有帮助,摆脱了国产都是廉价跟制造小商品的映象。觉得还蛮高科技的。

之前买的新能源汽车太小了,而且续航的公里数比较少,已经不符合我现在的实际需求。春节前买了一辆北汽新能源 EU7(这三个字是手打的), 现在使用下来看,没有任何的缺点唯一我不满意的可能是我这个人不太喜欢轿车,后面如果再换新能源或者再换其他汽车的话,还是优先选择 SUV。续航 451 公里,冬天开空调跟高速行驶的双重打压下续航会打 8 折左右。在现在的气温条件下,我自己开的话可以超过 451 公里的续航。现在高速免费的情况下,周边出行太便宜了。

房子已经装修完了,最近没有买什么东西。把市区的一套 150 平的房子卖掉,在郊区换了一个稍微再贵一点面积更大的房子,每平方均价才 7000 多,我觉得我这个城市的房价还比较健康。下次更新估计是新买的这套房子在装修的时候。

我最近一直有一个疑惑。我现在在抖音在知乎的平台上,一天到晚看到别人说消费降级,谁破产谁破产了,但是我身边所有的朋友生活其实过得都是越来越好,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再想想现在的近况。回忆一下 23 岁时候的自己。

现在 20 多岁的年轻人,除非家里有矿,应该还是一样的屌丝,跟我当年一样。现在我这样也只是时间的慢慢积累和个人能力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当下 20 多岁的屌丝,等他到 30 多岁估计也是一番小有成就啊。所以还是要时时的告诫自己戒骄戒躁。不要夜郎自大。

愿这次新冠肺炎早日过去,外贸恢复。

美国就慢慢加油吧,呵呵。。。。

2019 年 8 月 8 日更新(刚刚发现数字蛮吉利的),最近又购置了几样,照例都是国内品牌。用了一段时间,没发现什么问题。

华为 P30pro,5499 元(买的时候是 5978 元,一周内降价,苏宁易购已补差价)。我老婆是颜值控要买三星,因为有曲面屏,被我安利了这个手机,发现比三星颜值更高。看老任家最近总是被美国欺负,决定还是要支持一下。拍照确实牛逼,可以各种偷窥。正面颜值爆表,背面颜色骚气,各种性能没短板,用了一周,能发现的弱项就是语音助手不如小米的小爱同学强大。

米家的吹风机,169 元,本人是光头都是我老婆在用,到手后就把飞利浦的淘汰掉了,个人觉得真心好看,前端的喷嘴是磁吸的感觉好高级。

米家便携榨汁机,89 元。一如既往的颜值跟价格。

“小米有品” 平台上买的 “咱家手持挂烫机”99 元 / 个,当时点错了买了 2 个, 以 88 元处理给朋友一台。长相好看,价格便宜,功能无弱项。我老婆和我老婆同学使用下来看,均收获好评。解决了以前挂烫机特别占地方的痛点,特别适合小户型(越小越合适)。

米家电动螺丝刀,159 元,收到货后,果断把博世的那一套丢给我老丈人了。

小米电子秤,59 元。胜在颜值及价格,没啥特别的。

2019 年 3 月 18 日更新。鉴于小米空调太便宜,怕有硬伤,之前只敢先买一个试错,一个冬天下来制热没问题,昨天买了一模一样的另外一台。再次支持一下国产!

-

2011 年结婚,电视是夏普,冰箱是西门子,洗衣机是西门子,空调是三菱,热水器是史密斯,车是尼桑。

2015 年自己第一套房子,电视是乐视(虽然贾不斯跑了,但电视还健在,现在搬到第三套房子里继续用了),价格是国外品牌四分之一,空调是格力,热水器是华帝(差评,两年坏了),洗衣机是海尔带烘干(噪音大)价格是西门子的三分之一,油烟机燃气灶是华帝(差评,燃气灶坏了),冰箱没买,空气开关是西门子的。汽车是奔驰 GLA。

2018 年,自己第二套房子,电视是小米 65 寸,价格是国外品牌的五分之一,空调是美的柜机小米挂机价格是国外品牌的一半吧,冰箱是海尔的价格是西门子的四分之一,洗衣机是美的带烘干价格是国外品牌的三分之一(这次没有噪音问题了),燃气灶油烟机是美的,热水器是美的,嵌入式洗碗机是美的(这个是好东西,必须买,能减少家庭矛盾,价格是西门子的一半),嵌入式微波炉是美的的(颜值高,价格是国外品牌的二分之一,但是机器有共振声,打算打电话投诉换一个),嵌入式蒸烤一体机美的的,价格是国外品牌的一半,新风机小米的价格是国外品牌的四分之一净水器是小米的(价格是史密斯的三分之一),电饭煲是美的的(不是日本扛回来的哦),嵌入式电陶奥米康的,咖啡机小米的,水壶小米的,扫地机器人是科沃斯的,空气开关是正泰的,车是奔驰 GLC + 北汽新能源。全家小米物联很好哦暂时还没有国外品牌竞争价格超便宜。

在用户体验上没问题的前提下,价格相差这么悬殊,在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当下,那些靠品牌力靠情怀存活的国外品牌以后怎么生存。而且像我这样的,在同等价格基础上,我会选择国内品牌。

so,中国制造强不强大我不知道,但在我眼里,国外制造是越来越疲软了。

下面是照片。。。。。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有朋友在评论说我在价格致胜论,我想

第一,为什么国内价格会低,因为就在我的工业行业,产品目前都是过剩,目前只要是上批量并且是持续的订单的产品,国内都能搞定,而且不是一家两家能搞定。

对于我们做机床的厂家来讲,我们客户需要的也是产量,产量,产量;那么你说附加值那么高的设备,客户的投资什么时候收回,他的客户不会问他你的设备多少钱?只会问你能给我多少钱?我们也一样

第二,目前的加工手段和加工思路,确实在进步,有先进的加工中心(当然比德国,意大利的精度确实有差距),谁还记得现在 4 万含税含运费的线切割在十几年前要 20 多万,以前需要很牛逼的师傅车床师傅车的工件,现在一个程序搞定了。

这样就能在加工零部件上面相对工费便宜很多,而且很容易上量,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这不是我们的退步反倒是进步。

第三,诚然我们在很多行业,还存在被外国佬卡脖子,但是我们这几年也开始重视了,难倒我们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我们不能做航空发动机,不能做芯片,不能做伺服电机吗?我们知道,我们痛彻心扉。但是因为我们穷啊,只有吃饱才能干活,只有地主家有余粮了,才能置办新家当。

身为一个从业人员,我能够摸着我的良心说,我们生产的机床,没有一台坑蒙拐骗,没有一台以次充好,我没有去坑同胞的钱,我一直用心给客户服务。

用屁股做不好机床,用愤怒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有的只是一双满是油污的手。

====================

身在制造行业,还是数控机床方面,讲一个我们行业的故事。

我们行业的设备的排名是德国>日本>台湾>大陆。以前想买进口设备,因为前两个太贵,都是买台湾的,我讲一个价格差距,我们行业目前的一个机型现在行情价是 23 万,在 04 年左右,台湾同胞给我们的价格是 65 万,付款条件是全款发货。当时国产价格在 30 万左右,但是很多客户还是买台湾的,因为加工精度和速度确实进口的好。

但是现在国产机床在精度和速度上面有了质的飞跃,价格如果付款良好,可以做到 20 万,台湾的价格在 30 万左右。

同志们,04 年的 60 万啊,我还说的是小机型,大的都几百万的,04 年洛阳 5 万块钱都能买套像样的两居室了。

如果没有国产的进步,那么我们现在付出的可能就不止 60 万了。

再讲一个故事,去年接了一个客户的电话让我帮忙去看下修修台湾的机器,我说不是我们的机器你们直接找售后不就可以了,那个老板说问过了,修这个备件,要承担来回机票和人员的一切费用,务工费每天 300 美金,备件 7 万人民币。他说我算下来要小 10 万啊,这太贵了,你看能否给我想想办法?

事实就是这个样子,你有我也有,咱们才有的谈,我有你没有,那你不就得听我的吗?

但是身处数控机床行业,我们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材料上面确实有差距,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攻克更多难题吧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我的一个大客户参观过我工厂的设备和流程(我自己设计的),工厂很是简陋,像招待所级别。同年他访问了位于波兰的全球数一数二制造同类产品的德国工厂,回来跟我说,他们的工厂管理比你好,环境比你好,简直就是五星级工厂,但是设备和流程落后你一个时代,将来你肯定可以轻松击败他们!我想,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们的技术从偷师已经开始到了自创阶段,而西方可能还安逸于之前 100 年的成就,觉得还可以领导 100 年。我只是中国众多创业者中的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但是众多孜孜不倦梦想追赶并超越 “外国” 的小粟们汇聚成了中国制造的洪流。只要国家稳定,不出乱子,中国制造如果不是现在,那么未来都将领导全球。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几年我们国家这么多创新的东西出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类古训已经烙入我们的基因,其实一直鞭笞着所有国人向前进!

———————————————————-

我并不认为管理不重要,相反,非常重要,巨大的差距是存在的,所以要不断努力。只要做实业的人都知道,管理的完善绝对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都是小修小补,最后活得最长的那家就是合理的。当然,这都是其次。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人如果自己都不自信,认为德国的美国的设备和技术肯定都比我们好,那么就毫无前途了,你将永远得到二手货。照有些人说法,我们中国永远造不出氢弹了,我们 J20 航母也不用造了?相反,50 年前我们就搞出来氢弹了,J20 和航母也造出来了。是用了美国技术还是德国技术?未来中国制造业能否真的强大,不是靠总是觉得外国月亮圆的人,而是靠坚信中国月亮不比外国月亮差的人!但愿将来有一天论坛上再也没有这个问题了,也不需要我们这种沧海一粟把时间花在键盘上去激励信心,因为没人将再质疑我们国家和人民的能力了,全世界都认为我们是强大的,毋庸置疑!

——————————

很少看自己的回答,竟然很早就破千赞了,感谢大家!也感谢鼓励我的朋友。其中也有不少人说我吹牛,认为是我客户客套话,或者认为我这样的末流工厂根本不可能和世界一流工厂相提并论,我也只能一笑而过,祝福他们了。反正吹牛了,也不枉再多吹点。

我主业是做贸易的,不是开工厂的。五年前脑子里冒出一个奇特的想法,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硬着头皮开了一家工厂,果然被我验证成功了,所以才有了外商过来的一番说辞。这几年来,我在这家工厂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所有设备和流程工艺都是我一手设计研究,我的员工都不知道我每天在鼓捣什么,但是等他们得到设备时,感觉见到了宝贝,因为他们干活又可以轻松一点了,收入又可以高一点了。外商当时看到的是我 2.0 版本,如今我已经发展到 5.0 版本,设备和工艺水平比当时更加高效和优异。如今我看到当时的产品,我只能把它们扔进垃圾桶,但是当时外商已经觉得性价比一流了!我马上要迎来新的设备,以及应用我设计的最新一代的工艺和流程,预计生产效率会提升 50-80%,我能预想到员工们的笑脸了。

随着工厂和产品的不断完善,我客人依托我的产品几乎狂扫当地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他的竞争者拿着我的产品到处找他们的供应商仿制,我知道虽然他们可以做出样品,但是要高质量完成大货会是有相当难度的,他们现有技术工艺水平,要么牺牲质量,要么高成本,哪一条都是死路。因此我客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订单也越来越大,今年又增加不少类目,都是原来德国人做的系列,都要转到我这边来做。

近几年,又有很多其他市场的客人找到了我,都惊讶于我的产品的高质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刷新了他们对 “中国制造” 的认识,他们也尝试找其他供应商仿制我的产品(主要我产品价格太高,他们觉得如此简单的产品应该在中国可以找到大批供应商),但是全都铩羽而归!我也看到网上一些我的产品的仿冒品,我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工艺和技术,画虎不成反类犬。随着我的技术迭代越来越快,我的产品优势还会越来越显著。即使他们用老派技术和工艺强行做到接近我质量水平,我也可以利用成本优势这个核弹毁灭所有竞争者。但是现在既然他们没成功,我也自得其乐,还是继续努力提高护城墙,练好内功。

工厂管理虽然有所提升,但还是欠缺。主要是人手不够,工厂没有闲人,我外贸公司和工厂两头兼顾,外贸公司抓管理和销售,工厂只专注技术和生产,所以还是没起色。好在人少,员工待遇好,都一心希望工厂越来越好,所以都当自己的事情在做,知道在质量方面我的眼睛进不了沙子,所以都按照最严格的标准制作产品。因为工厂生产效率极高,所以我对员工也是很好的。空调是必须的,爱开多久开多久。周日是强制休息的,想上班都没门,但工资照发。加班 2 倍工资(法定只需要 1.5 倍哦),加班也不强制,自愿原则。五险之类更不用说,强制,不想要就换工厂,在我这里我一定要给他缴纳。反正我的工厂在本行方圆十里是奇葩的存在。员工们都很好,经常舍不得用空调,因此夏天时候每次我巡视工厂,都是来监督他们把空调开起来。我本人非常讨厌血汗工厂,那种靠剥削压榨工人几块钱致富的,我觉得这钱赚的不安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工厂尚处在快速发展期,艰苦创业期,等稳定之后,逐步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硬件进一步员工工作环境,朝着五星级工厂的方向前进。希望有一天,客人们来访问我的工厂会说,你的工厂环境和管理简直跟世界一流的工厂毫无差别,但是你的设备、技术和工艺流程他们却望尘莫及!这就是我的美梦!

———————————

对于非制造业人员来说很难理解我说的设备和工艺技术改进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作用。我这里可以简单用事实说话。

昨天我工厂正式试验了 6.0 版本的工艺技术,但是因为 6.0 版本的另一台新设备还没有到位,所以只是初步小规模验证性试验。

5.0 版本中,我们步骤设计是 A1-B1-A11 然后 A2-B2-A21,其中 A 和 B 是两个工人,A 其中占 4 个步骤,B2 个步骤。A 是关键步骤,技术工,工资比 B 高 30%,A 重要性显而易见。6 个步骤,A1,A2 步骤每小时 200 个速度,A11,A21 步骤每小时 100 个,B1,B2 步骤每小时可以到 200 个速度。因此,在这种步骤设计下,只有 AB 两名工人时,假设 A1,A2 前置,最高速度是 100 个每小时。如果不前置,70-80 最多了,因为 A 不能同时做 A1 和 A11。

今年六月,我上了一台新的设备。这个设备原先的意图是 A1 步骤可以用机器来做,这样 A 专注 A11,A21 就可以了,这样 A 的使用效率会达到 100 个每小时。后来经过两个月思考,我发现新机器其实可以连 A11,A21 都可以做,而且完全不需要使用 A 这个技术工。于是我根据新机器的特点改变了流程设计,生产方法设计,也就是 6.0 版本。A1,A2 用新机器每小时竟然可以达到 1000 个每小时,A11,A21 基本可以达到 400 个每小时,而且因为完全是数字化,质量也提高一个档次。而且 A 的所有步骤都可以让工厂里任何一个闲置工人 BCDE 普工操作这台机器完成。而且因为采用新工艺,B 的理论速度也可以提高到 500 左右(需要改进升级现有设备)。所以,如果 A1,A2 前置的话,现在理论最高速度为 400 个,实际受限于 B 流程速度,最高速度是 200 个,下一阶段只需要提高 B 的速度到 400,那么总效率就可以轻易达到 400 了。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改变。一、产量从之前 100 上升到 400;二、工厂对 A 技术工的依赖性大幅度下降。三、普工代替了技术工,理论上同等条件单位工资成本下降。四、A1,A2,A11,A21 质量从由人工控制到数字化管理控制。五、工人人数不增加。

以上就是简简单单的设备和工艺技术更新带来的指数级效率提升,工厂在不需要增加任何人员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效率大跃升!

上面说的只是简单寥寥几句,内部是很复杂的。但我认识的大多数工厂的逻辑其实是,增加 A 工种工人数量,A1-B1-(C+D)1,A2-B2-(C+D)21,以达到 200 个产量目标。而要达到 400,需要双倍 ABCD。这时就需要一个管理来单独管这 8 个人,整个过程实际上除了产量增加,劳动生产率几乎没怎么提高,那利润率也不会怎么提高,员工工资,产品竞争力也不会有大的改观。

—————————————

因为这几个月工厂一直很忙,我也一直在研究新工艺、新设备,于是我基本要在工厂里呆上 5-6 个小时左右。待时间长了,最不能让我容忍的是工厂里的胶水味。员工们也许习惯了,从来没人向我抱怨过,也许是他们在这行干了很久了,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我们这个行业胶水味是标配,无法避免。他们能忍受,我实在是不能忍受了。于是这几天花了点时间想出来一个办法,花了 2000 元钱,做了两个装置,把胶水机器封闭住了,并把臭味往外排出。好家伙,虽然看上去没那么高大上,但效果真是一流,今天在工厂我几乎闻不到胶水味了!拔除了这个眼中钉,终于能够有朝星级工厂前进的基础了。思维定势是很可怕的东西,这常常阻碍进步。我之前也是觉得这不可避免,只不过自己呆了几个月真受不了,所以这次才强迫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说,所有改善都是渐进型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看到外国的工厂都漂漂亮亮干干净净,开始时候估计也跟我差不多。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2021 年 11 月

9 月份去东莞,那里的工厂说限电很离谱,做二休五,另我很惊讶。但上个月开始,我们这边也限电了,做三休四。限电这事,国家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可惜执行起来就变成一刀切了。所以一刀切实际就是单位 GDP 能耗低的企业在补贴单位能耗高的企业。更离谱的是,往往高能耗的企业规模大,大而不能倒,限电时他们却可以豁免,这就变相鼓励了高耗能了。其实通过电价进行能耗调控是最佳途径,限电是最差的下策。不过,这不是我们底层小民考虑的,交给庙堂之人吧。

限电对我工厂短期内是有影响的,但长期来看却是有帮助的。只有面临问题的时候,才会逼自己一把,挖掘自己的潜能,工厂也一样。我历来是非常遵守规矩的,政府要求做三休四,我完全是按照要求做的,绝对不会像其他企业一样偷偷生产,员工们也认为我死脑筋,不会变通。但是,我也不是躺平,而是想着如何尽最大可能挽回点产量。因此,我做了全盘规划。如打仗一般,在限电时间挖战壕、准备弹药,打扫战场,而在非限电时间全力开战,就是一直开枪射击。然后,我又研究了一下工艺,增加了部分装置,让瓶颈步骤的产量可以提高一倍。这样,经过总体规划,产量可以达到原先一周六天产量的 80%,基本可以达到的我的目标。这几天新一代设备系统调试完毕,很快将正式试运行。如果一切顺利,三天产量估计可以达到原先六天产量的 120%。限电正在解除,放开后理论正常产量就可以达到原来的两倍,这将是非常大的进步。限电倒逼我们去思考如何更加优化我们的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假设我偷偷生产提高了产量,但一定时间的产量是和之前一样的,其实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提高,这不是我的目标方向。每一次面对难题其实都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从来没有惧怕过问题,相反,当作一次机遇。

限电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我有更多时间去思考管理问题了。限电期间我花了一个月整理了仓库,并建立了全新的仓库管理体系,仓库的混乱状态将会一去不复返。整理仓库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材料浪费问题,除了眼睛看得见的浪费,还有眼睛看不见的浪费,比如员工寻找材料浪费的时间,以及明明有材料却还需要采购等待一个月的时间。随着工厂发展得越来越大,管理也必须跟上步骤。

—————-20211121

本周正式完成了新设备与其他几台设备的联动以及节奏测试。新设备堪称完美, 完全与我设计时需要的效果一致,运行速度更是超过了我的设计目标。有了新设备后,我们的质量将更上一个台阶。所有老派做法的产品无论在成本还是质量上更加难以企及我的产品了。

我从建立工厂开始就秉持一种观念,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厂已经开了 5 年了,我只增加了两个员工,但是产值却每年都在以 50% 的速度在增长。我觉得老板的观念决定了一家工厂的发展方向。每次生产来不及的时候,我的厂长都求着我加工人,但是不到最后一刻我是绝对不会加人的。我很厌恶靠人工堆砌的产能,因为这样只能让工厂虚胖,真正实力是无法提升的。所以,每次遇到产能问题,我总是寻求技术和工艺革新,革自己的命。找工人是最简单的,而革新技术和工艺是最难的。人如果一直在舒适区就永远无法进步了,最终不进则退被人淘汰。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老派工厂(人力堆砌产能)将慢慢被历史淘汰,新工厂的崛起是必然的。

今年很多外贸工厂都说生意爆发式增长,但是赚不到钱。究其原因是因为产能增长并不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买了更多材料,买了更多设备,开了更多模具,招了更多工人,借了更多的贷款,最终实现了更多产值。但今年原材料暴涨、无法出运导致货物积压、汇率不好,这些都大幅吞噬了他们本来非常有限的利润。即使假设没有这些因素,他们的利润率与之前几年比也不会提升,因为发展思路还是堆砌产能,并不是提高生产率。他们只知道从规模效应这一个因素中去获得有限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却往往忽视技术革新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堆砌人工可以在短期内促成产值提升,而技术革新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风险极大。大多数老板潜意识中都是倾向于前者的。但是决定未来的是后者。

—————————-2021/12/12

本周又接了个大订单。这个客人我整整谈了两年,第一次跟他聊我记得是在肯德基里吃饭,他打电话给我中间因为疫情原因,沟通停止了一年,今年 11 月又开始谈,直到昨天谈下来了。

这个客人原先一直在国内某家工厂做,他在本国有较大市场占有率。但是前年开始,由于我的某些客人开始渗透入他的市场,产品质量和设计非常优秀,给他的市场造成了冲击。于是逐渐与我接洽,转而想采购我的产品。

其实今年我的订单已经爆满,过年前厂长跟我说不可能再接任何订单了。但是考虑到这个客人的重要性,我还是狠下心来接了这个单。因为只要这个单做下来,他今后所有的订单都会转向我,在疫情这个大环境下,还能挖到一些大客人殊为不易,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厂长对我这个决定非常苦恼,并强烈反抗,明确跟我说年内完成这个订单绝无可能。我表示理解,但是我也不是无脑接单的,我是经过科学分析并经过缜密计算的。这个订单按照既往方式的确是毫无完成可能性,但是如今新工艺和新设备运行已经趋于完美了,按照新的生产方式生产这个订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能需要的是再调配一些资源就行。厂长在我一番推论后也逐渐接受能够完成订单这个可行性,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新生产方式给工厂带来的产能跃升。

我很喜欢挑战。就跟读书时做难题一样,题目越难越兴奋,每天脑子不停地转想这些难题,当解决的那一刻就是最快乐的那一刻。每一次挑战都能让我脑子飞快运转,从而想出新的技术提升方法,促进生产率的再次提高!

-———————2021/12/13

今天有人谈到国内专利保护的问题,有感而发。我在开厂之初设计我的原型机器时,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本来打算直接申请发明专利,觉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我的知识产权。后来问了专利机构,他说专利是公开的,然后专利被侵犯的话,需要你自己调查取证,然后去告。我一听就马上放弃了。如果在国内,我公开了我的机器,然后肯定会有一大帮人来抄袭,我也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怎么去调查取证。所以,我放弃了专利申请这条路,我采取另外几条路。第一,物理隔绝。我把工厂设在非产业聚集区。现在中国有几万家制造我同类产品的工厂,但是我地级市范围内我可能是唯一一家做这种产品的工厂。所以,隔壁众多做不同产品的工厂来参观访问也无所谓,懂制造业的人都知道隔行如隔山,我根本不用担心隔壁谁会抄袭我的技术和设备,另外我放出风去,说这些设备都是几百万以上的,他们一听基本都吓死了。而我的工人也大多没有我这个产品的从业经验,我又对他们如家人一般,他们也不会泄露,当然也不知道该泄露给谁。我觉得我的设备最厉害之处是在于我不需要工人有行业从业经验。对于所有我的对手来说,工人没有本行业从业经验那简直就不用开厂了,因为你根本无法保证质量。而我的工人来自于各行各业,三分钟上手,八小时变熟练工,他们的工友交集中不会有我的同行,泄露机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工人一般只看到设备的最终作用,而无法了解其原理和核心,所以即使知道了告诉别人也不得其法。第二,持续的技术创新。我现在设备已经发展到第六代技术了,如果其他同行千辛万苦得到了我的某些设备,但是很快他们会发现不久就又落后了,投资大笔的钱搞来的机器马上会过时,那谁都应该想想是不是应该山寨。第三,增加山寨的难度。设备不仅仅是设备硬件,还有软件,所以抄袭了硬件,软件不一定能够抄袭。这软件不一定是设备的软件,还有生产工艺,流程。这些生产工艺和流程是基于这些设备而创造出来的,但是仅仅有这些设备如果没有配套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机器的性能无法发挥到淋漓尽致,效率甚至会很低。所以,偷了设备,没偷来技术,就如偷了一堆烂铁,性价比非常低。

有人会问,既然现在已经到第六代了,何不把第一代机型申请专利呢?因为原理是一脉相承的,一旦公布第一代,聪明的人也会鼓捣出第六代第七代的,甚至比我都先进。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隐于市,因为公布除了冠给我一个 “发明家” 的头衔外,对我没有任何好处。而我从来不慕虚名。

我一直很注重产品和技术的壁垒,专利只是其中一种壁垒而已,而且这种壁垒是被动的。打红警的时候,基地周围围一些围墙放几根电柱只能防防偷袭,真的打起来没多大用处。其实,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有持续挖矿,提高科技力量,建造高等级有生力量,然后一个个把所有的对手干掉,这样才能最终有效地保护自己,因为只有死人才不会抄袭你。

不过话说回来,国内知识产权方面的确是拉胯的要命,搞创新都是九死一生,收益极小。国家要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话,知识产权保护是重中之重,没有创新靠低端劳动力堆砌 GDP,结果就是走过去几千年的老路啊。人家都洋枪洋炮了,我们还几万人挥舞着大刀杀杀杀。

————————-2022/1/11

最近忙着跨年,各种统计数据汇总核对,各员工奖金的核准,各公司的财务税务处理,忙得不亦乐乎。到今天总算告一段落,下来写点东西记录一下。

忙虽忙,但开心还是开心的。2021 年各个事业业绩远远超出预期,大多数重要员工收入都出现了 50% 以上的增长(2020 疫情我们员工收入基本与 2019 持平,业绩也是稳定的),着实让我高兴,因为真正让他们体会到了公司好了,他们也会好。

工厂也取得了较大成绩,2021 年生产总值比 2020 年增加了 100%,至少从产值上看,现在真正像一家工厂了。

从上周开始,工厂就在冲产量了,就是因为接了那个大订单。我要求新设备线两个人配合产量必须达到 1000,可是做了三天都只有 600-800。我上周基本上午 8 点去一趟工厂,10 点去公司,下午 4 点再去一趟工厂,晚上 8 点回家吃饭,回家基本吃冷饭了。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观察研究,我还是最终找到了瓶颈之所在。我们做一种产品有三个物料需要喷胶,其中两个物料很大,第三个物料很小,这些都是人放的。厂长为了便于员工操作,把三个物料按照顺序单独放置,比如一号车放置完一号料,喷胶,然后二号车放第二个物料,喷胶,再放三号车第三个物料,喷胶。每个车位都放满物料,看似最后出来很多,但是由于第三个物料很小,所以数量很多,员工放和拿都耗费大量时间,所以实际喷胶时间和浪费的时间基本可以达到 3:1 的水平。于是,我建议一二三号同时放在一个车位,因为一二物料很大再加少许三号就可以布满车位,马上就可以喷胶了,这样喷胶就不需要等待,可以全功率满负荷喷。最后结果是这种放置法基本可以匹配新设备线的组装节奏,今天产量已经达到了 1200 了,明天开始,理论生产速度我估计可以达到 1500 一天。这种速度,基本年前完成大订单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前几天我的一家老牌供应商乐呵呵地跟我说,他说他现在跟国内某一家公司在合作搞一种产品,很有前途,让我也帮他去国外推推这个新产品。我一看真想笑,因为我已经生产了三年了,国外市场一个个正在被我攻下。我看他的工艺都是老派工艺,产品质量也一般般。我认真问了一下他成本(基本我的售价比他成本高 10%),他说组装成本非常高,做这个产品组装阶段就需要 10 个人,产量一天 1000 左右(他们这种血汗工厂一般工作时间 8:00-21:00,11-12 小时工作制)。我听了非常高兴,为啥呢?因为我两个工人 10 小时就可以做 1200,劳动生产率几乎是他的 6 倍左右,而且做出来的产品质量甩他几条街!我夸赞了他几句,祝他好运。

昨天编制了一个采购数据库,加上之前已经数字化改造的仓库,工厂再朝数字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我的目标是创建新型数字化工厂,一家与众不同的工厂,不仅硬件要数字化,软件也要数字化,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工厂管理和运营模式。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数据处理如此简单高效,很多工厂繁杂的管理工作实际都可以完全独立出来,以前那种工厂运营和管理方式我觉得过时了。工厂大多数员工文化程度不高,跟不上我的思路,所以我把采购工作(我们的采购基本是下单而已,因为供应链我已经全部搞顺了)单独分离出来交由我的外贸公司处理,那里的员工知识水平高,操作和处理这种工作得心应手。昨天我们发出了第一个采购单,非常完美。根据我的设计,数字化后的采购和仓库,会比之前出入库流程提高 90% 的效率,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以后厂长再也不用天天追着那些供应商了,我的外贸公司那些姑娘们的拿手好戏就是追踪,反正不怕被烦死就趁早投降把东西交给她们!采购实现数字化管理后,下一步就是生产管理数字化了,但任重道远,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2022/1/26

为了把大订单完成,上周在工厂督战并干了一个礼拜的活,直到本周一晚上 11:53 分正式完成订单生产,比预计提前 7 分钟。为啥这么精确的时间呢?因为最后一只产品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回到家已经 12 点半了。昨天早上起来就去我的外贸公司处理所有供应商的款项,供应商们过年都嗷嗷待哺呢。前天还穿着粗布衣服在远郊工厂流水线上卖力地做产品,昨天摇身一变就穿着高档衣服在顶级写字楼优雅地签字,这反差很有画面感,想想都有点想笑。今天付款现在基本处理完毕了,可以闲下来写点东西了。

我在工厂干活期间,最大体会就是如果你要创新流程工艺,改进设备,那你就必须自己亲身体验过。我的几次设备创新都是因为我干了一段时间的活,觉得太累太苦(我本身是个懒人),所以盘算着怎么把我做的这些工作优化。或者用工艺流程去改善,或者用机器设备去代替。亲身参与了,我就了解到了这些工作的核心步骤在哪里,我们优化的重点在哪里,然后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就会形成一种想法,再经过实验去论证,最终就形成了创新。

这次由于时间紧,订单大,我临时叫了我的第一代临时工们过来帮忙(都是我的亲戚们)。他们看到我现在的设备都惊讶不已,因为之前我刚开始做工厂时,我们总共 6 个人每天产量也就 400 个,现在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做到接近 2000 个,所有设备和工艺都被集成优化了。因为瓶颈在喷胶,所以我们临时工组在外面帮他们做一些喷胶工作,即便我们也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喷胶机器,我们 5 个人的产量还是比不上我最先进的设备一个人喷胶的产量,问题是我们做得累死,那人却怡然自得。事实证明,创新永远比人力堆出来要强悍的多!

这次是大规模用我的新工艺做产品,有些产品不太完美,有些次品,完美产品率大概 98-99%,但是我已经找到问题根本,下一次做绝对可以做到 100% 完美了。相对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出现 1-2% 次品率是绝对可以接受的,总体成本还是大幅度下降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2022/2/14

本来是闲时在知乎胡诌几句,想不到不知不觉已经超过 3000 赞了。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说明很多人愿意看到我们新一代实业慢慢进步,而不是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我们中国的圆。当然也不乏有不相信和质疑的人,这都很正常。反正相信我的人,希望我的经历能够鼓舞他们,能让他们取得一些进步,不相信我的人,当做质量差一点的小说看罢了,毕竟编小说也不是容易的事呀!

我之前说过,我是做贸易起家的,半路出家开工厂。因为半路出家,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工厂,完全没有经验。但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不走寻常路,而且一走就要走到黑那种。我自己没经验,又不想复制其他工厂的模式,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创建一家理想化的工厂。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因为当初开厂没有经验,没有受到本行业工厂固有思维的限制才有了今天长足的进步。如果我开过工厂,我肯定会否决我这么理想化的傻瓜想法,因为大多数开工厂的都认为工厂不可能这么开的。早在读书之时,老师就跟我们说过,思维定势是个很可怕的东西,一旦思维定势了,脑子就会偷懒,创新就受限制了。你对这个行业了解越深,你可能就会被它限制地更厉害。

但是,走创新这条路,一旦迈开了步子就收不了了,因为创新往往会给你正向激励。每次创新,企业就会上一个台阶,然后给你很大的利益回报,让你情不自禁地去想下一代创新计划,然后实现之后给你更大的回报,这就是正向反馈。我现在每天散步时,睡觉时都会时不时地产生一些新想法。过年期间,我又想出了一个新一代的提升方案,现在已经进入可行性试验阶段,希望在今年上半年能够实现这个方案。这个方案已经离我当初的理想化方案很接近了,之前我和工程师讨论了三年却一直受某些技术和流程限制无法实施,如今基于现在改革后的流程,现有技术似乎可以达成我的目标了。一旦实现,对我工厂来说绝对是革命性的,所以今年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让我这个新想法成为现实。

自上次多年前我的大客户赞扬我的自研设备和流程之后,去年我又给我另外一个在瑞典的客户视频连线看了我的第一代设备和流程(实时连线,视频质量不高,细节看不清那种),我跟他说这是第一代机器,我的新一代机器和流程不便展示。他也是跟我做同类产品的,他的模式是把我的产品买过去再做一些深加工,然后高价卖给最终客户。自从我和他视频之后,他的订单和项目就越来越多,他对我的产品质量大加赞赏。他跟我聊天时还经常跟我说,希望有一天我能把我的第一代卖给他,如果不能卖,我也可以直接去他们国家开厂,到时他会非常乐意投资我的工厂,一起成立合资工厂就行了。不管是不是客套话,我反正相信我的这些个创新的东西在同行人眼中是有非常高的价值的。

————2022/06/11

今年多事之秋。开年后本来踌躇满志,可是连遭暴击。第一个暴击就是俄乌战争,给欧洲市场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其中一个重要客人的信心受到了短期影响,因此订单也受影响。第二个暴击就是物流中断。很多物料都无法运输导致工厂只能靠库存材料支撑。幸亏在材料消耗完的时候前一周等到了后续的原材料,工厂才不至于停产,但是之前为了能推迟停摆,把生产效率降低了不少,这相当于沉没成本了。第三个暴击就是全球通胀造成的外需减少。相对于去年热火朝天的情况,今年明显相对萧条很多。

暴击本身对生意的影响都是短期的,是可以恢复的。比如俄乌战争影响的客人现在又开始下单了,物流也恢复正常了。但是,这些暴击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对未来的信心下降。我已经暂停今年研发投资新设备,下半年再视情况重新开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对于工商业来说,不确定的工商业环境是阻碍发展的最大障碍。

说了不利消息,工厂里还是有好消息的。去年搞出的新流程和新设备在今年上半年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厂长说今年上半年形势不好,工人都没有怎么加班,他也理解是因为原材料不够的原因。但是我看了一下报表数据今年上半年总体产出还比去年上半年还增加了 15% 左右,这与厂长说的员工工作情况并不符合啊。于是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原来今年上半年很多订单都是采用了新流程和新设备,导致效率大幅度提升,所以在不需要加班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产出增加。所以可以预见今年的利润肯定会比去年高不少。这说明我的路子是正确的,靠员工加班加出来的产能不是我追求的。

知乎用户 沉熄灯 发表

以上一半的回答都停留在 10 年前的认知。

国内某造船厂工程师强答。

十年前你讲中国不掌握生产技术,没有产线设备,关键元器件全靠进口都过于片面,何况现在?

我们国家从来没停止过国产化进程,而我是这个发展的见证人。

我查看历史配套资料时发现,九几年的时候,某类船的国产元器件比例,只有百分之 40 几。03 年全新设计的该类新型船,已达到百分之 78。到 19 年,这个比例是 98.5。今天,我们正在改变的已经是 99 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九几年时,我们车间、船坞、码头的很多产线设备还依赖进口,高精度测量仪器还依赖走私。零几年时,高级餐厅里还特意给国外工程师隔出来一个单间。今天,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除了来接外贸船的海外客户,已看不到任何国外工程师。

前期的设计由国内船舶设计所负责,配套的设备由国内厂家供货,整个生产线全是自己人自己的设备,客户既有国内的也有海外的,很多海外客户都委托国内检验机构来验收。就这,还有回答说不存在什么中国制造业。这不是睁眼说瞎话?

提问问的是是否强大了,那结论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暂时还做不到百分之百,但造船业能做到百分之 99 以上的国家,我肯定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知乎用户 张抗抗​​ 发表

要想真的强大,像芯片、飞机、汽车、面板等高端制造,肯定是少不了的。在高端制造方面,中国正在走向强大。当然,也遇到了不少狙击的力量。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感慨万千,于是就分享几则经历吧。**这几段经历与高端制造无关,但也许可以体现出制造业强大的另外一面。**都是随口一说的故事,大家也就随手一看吧。

勤劳

大部分人可能未曾想到,在深圳这座特大城市,厂租、用人成本并不高。听起来不合逻辑,即便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到深圳也是为了打拼挣钱的,要求的薪水会低吗?

他们的薪水挺高,但付出的劳动更多!单位成本就下来了。

上个月装货,人手不够,于是招来两个临时工,计时给酬。从早上七点一直装货到深夜两点,除了吃饭基本没休息,干活是真的拼命。所在的工业园,晚上十一二点灯火通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招工人的时候,工人最爱问的问题就是:你们厂加班吗?如果每天只干 8 小时,我们可不来的

也许这是深圳的 “外地人优势”。本地人是不愿意过这种生活的,所以说,内地一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要小心了,流出的绝对数量可能并不多,但流出应该就是这批最勤劳的人。

关于这种勤劳,美国、欧洲、巴西、非洲…… 可否与中国一战?

熟练工

刚来深圳的时候,发生一件令我震惊的事情。

一个负责打包的临时工,突然找到我说:现在的包装设计,将产品、配件放进去,总共需要 8 个动作,每个工人一小时最多打包 40 个;如果可以像他说的那样改进设计,除了物料成本降低了之外,打包只需要 2 个动作,每个工人一小时可以打包 100 个

这不正是工业工程学科讨论的经典问题吗?小伙子看起来也没上过大学啊!

我问他在哪学的? 他说他来到深圳打了十几个工了,都是这么干的呀

我没问他,为啥要 “督促” 我们改进。因为我知道,他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涨薪,而是因为这里都是按件计酬的,效率的提高直接会增加他的收入!说实话,这个改进并不高深,但来深圳之前,我们愣是没想到。

熟练工的意义并不在于单个劳动者的熟能生巧,而是这一代人积累出来的经验、素质。

打个比方吧,据说北京上地有个菜市口小学,某年突然一跃成为顶尖小学,考试成绩剧好,附近小区都成了学区房,房价暴涨;原因就是互联网兴起之后,入学的都成了码农的孩子,孩子们继承了父辈勤奋学习的素质,才导致了如此戏剧性的爆发。

契约精神

2013 年第一次来深圳的时候,是来见控制电路板的供应商。

这个电路板东西不大,但涉及的东西还不少。除了基础的硬件设计之外,还需要一些特定功能模块的开发, 都是专业知识。去之前,我觉得这家供应商,研发团队少说得有十几人,应该是坐在窗明几亮的办公室里上班吧

去了之后大失所望,公司一共就 3 个,只有一个技术人员,另外两个啥都负责一点,而且是在民房里办公!

聊了聊,发现这位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也有限,只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开发的,那你们怎么弄呢?

中午吃饭,他叫了 3 个公司外的合作伙伴,照例,只喝水不喝酒。原来,这 3 个合作伙伴分别是 2 个特定功能模块的开发团队和一个 PCB 制造厂。

酒桌,哦不,是饭桌。饭桌上很快进入正题,你负责这个,我负责那个;你的成本是多少,我的成本是多少,所以利润咱们这么这么分,很快就说定了。

大家吃完就散了,饭后,我诧异地问:吃饭时不是只谈个意向吗?这不还没敲定呢,大家怎么就走了

供应商说,这不都谈好了吗,再补一个简单的合同,明天就可以开始干了

这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啊。我说,你看,这些有很多细节的:他告诉你成本是多少,利润是多少,你不去揣摩一下他有没有虚报成本吗? 揣摩好了,如果不深入谈一下,那后期不容易扯皮吗?

供应商说,大家时间都很宝贵的,所以互相信任对方报的成本;如果说话不算数,合作过程中如果出尔反尔去扯皮,以后谁还愿意和他合作呢?

这时候我才明白,为啥供应商的团队如此之小了:如果有契约精神作为支撑,小公司之间的合作成本降低,那么这种小团队的组织效率、经营灵活性其实是很高的

我本来想说,深圳人的契约精神就是难得啊!后来转念一想,这么说不对,深圳人不就是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吗? 并不是他们有契约精神,而是这里有契约精神生存的环境并不是他们有多高尚,而是他们发现诚信会比不诚信更能挣钱!

价值观

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是取决于他自身的努力换来的回报,还是取决于他投机取巧抱大腿的能力,抑或是直接点,取决于他爹是谁呢?

不管是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媒体声音中,还是就在知乎平台上,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相信 “努力就有回报” 的价值观,是不是略显天真幼稚了呢?

工作关系的一个供应商,他高中毕业就在工作,现在大概是二十四五岁。我工作时,他在工作;我睡懒觉时,他在工作;我吃火锅时,他也在工作;直到春节前一天,他还在工作

他的本职工作只是对接客户,但是几年下来,他不仅自学了各种 3D 打印工艺,还成为了修复 3D 模型的专家,现在甚至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这都是他自学的。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一直担心他会突然厌烦自己的工作,这样的话,我就少了一个靠谱的供应商了。

有一天,他主动找我聊,想征询一些我的意见。他说他想跟老板申请,自己投入一些钱,承包一个团队,自负盈亏。关于团队管理、业务发展的话题,就不在这里分享了;在聊到未来规划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些,本来以为在中国早已消亡、只存在于青春热血影视剧中的一些话

这种不相信拼爹、不相信投机钻营,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有回报的精神,我觉得也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基石之一

这种精神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是非常主流的思想。如今,很多人已经羞于公开这么讲。

那些曾经倡导 “青春就要奋斗、努力就有回报” 价值观的人,梦想可能早已被现实击碎,也不再有这样 “天真幼稚” 的想法。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我们渐渐老去,下一代年轻人长大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相信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就这么多吧,零零碎碎讲了很多,也没个中心思想。希望能引发您的思考,那就算没耽误您的时间吧!

知乎用户 赵新华 发表

制造业一线, 近 20 年.

给中国制造综合评分 77.5 分.

这个问题, 想从工业基础, 工业体系, 产业技术, 人才储备 4 个角度说.

1) 工业基础: 毛主席讲钢铁 30 年超英, 50 年赶美,

大家的态度是, 大干快上. 大炼钢铁;

然后大家的态度是, 这就是一个笑话.

然后大家的态度是, 低头干货.

然后大家的态度是, 真的实现了超英赶美了呀!

然后大家的态度是, 本来就可以实现这一点么, 毛主席老人家有什么贡献呢?

我想说的是, 工业基础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比航天航空, 两弹一星的难度差不多,

需要一代人, 甚至两三代人的努力, 不怕梦想远大, 就怕不出发.

现在把 “超英赶美” “大炼钢铁” 当笑话谈的人很多, 但是很少有人思考, 超英赶美是毛说的, 大炼钢铁不是他说的, 是大家理解偏差的钢铁泡沫经济.

小结论: 中国工业基础部分强大了.

  1. 工业体系: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世界上只有美国 + 盟国; 欧盟; 拥有这样的一个东西,

回头看 70 年前, 我们有什么? 所以, 从 70 后到 80 后, 到 90, 00 后, 我们必须理解这一辈人不是用鲜血打江山, 而是完成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建设过程.

小结论: 中国的工业体系是强大的, 这是大国优势, 也是国家战略优势和组织动员能力的体现.

  1. 产业技术: 这块是短板, 目前既不完整, 也不高大上.

甚至连完整的产业技术理论体系都还没有建立, 钱学森年代, 仿照苏联的科研模式, 曾经建立的完整的科研院所, 在市场经济下, 散了很多.

因为科技, 不能跟着市场走; 应该引领市场走, 所以, 市场无法完成科技的迭代, 特别是短期没有经济价值, 但是长期有战略性, 更新换代的技术价值.

小结论: 产业技术不能依靠市场, 需要有战略.

4) 技术储备, 以及未来中国制造真的强大么?

这是一道量子题目, 与观测者的行为有关.

如果你相信中国制造业强大, 多几个人投入基础工业技术研发, 那么中国制造就强大了; 如果你不相信, 少几个人投入研发, 那么中国制造就只大不强.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高等教育人数过亿的国家. 如果我们都做不到, 还有谁能做到?

我们不能把中国制造不强大的锅甩给 40 后, 50 后和 60 后,

他们做出一个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 同时培养了 1 亿相信产业强国的大学生, 已经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了.

把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 真的变成强大的中国制造的接力棒, 在 70 后, 80 后, 90 后, 这 1 亿大学生手中.

所以, 这是一道量子题目. 我们是答题者, 现在没有答案

总结: 工业基础 60 分, 工业体系 90 分, 产业技术 70 分, 技术储备 90 分,

综合评分 77.5 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jlj65Q 发表

这题目下面有些人真是把我笑哭了 T﹏T。

什么叫做内行人都知道和国外有上百年的差距?上百年?真是张口就来?

就我目前接触过的一些行业来说,国内制造业和国外顶尖水平的差距有点类似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差距。在最顶级层面确实还有差距,但是国内胜在门类齐全,档次覆盖范围广。你要什么档次的基本都能在国货里面找到。

国内的高价货还是很能打的,你要非要拿国内的低端比国外的高端,然后说差了上百年,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这两年国内的制造业已经在很努力的做产业升级了,而且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就我接触过的一些企业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1。2015 年考察的一家防火门单位,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打算引进电子手臂。

2。2017 年考察的一家栏杆单位,自己设计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用来完成栏杆的喷漆工艺,整个喷漆过程基本没有工人参与。这个工艺本身不难,但是对于这种小企业来说,能够做到还是值得尊敬。

上面两家企业都算是小企业,离中国制造的顶尖水平还差的远。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小企业,表现出来的进取心也让人眼前一亮。

知乎用户 大仪樵夫 发表

现在闲一会儿了,又来扯扯淡。这波疫情,让医用器材全行业活涣起来,甚至周边产业都赚得盆满钵满。

别的不想扯了,来看看普通的 kn95 生产线,每分钟 200 片。感受一下?

如果你觉得这一般的话,那来个更猛的,每分钟 600 片,口罩机中的战斗机。中国就几台。

再来看看平面口罩,如果你在现场就会更加震惊!

今天又闲了,再来更新一下。这两天利用了一点散碎时间看了一个记录片《超级工程》第三季,建议大家有时间看下。

《超级工程》第三季共分四部:食物供应、能量之源、交通网络、中国制造、城市 24 小时。

600 吨的部件,以毫米级的精度吊装,还符合大家的口味吧?其它的都不说了,建议大家看看。

有可能这些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或者比我们更厉害。但是对于一群吃瓜群众来说,我们需要的是信心。


再次更新一下: 看了一下评论的,有行业大拿,也有愤青杠精,不过我把那些传播负能量的都屏掉不显示了(抖下机灵)。中国自古有句俗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那些天天喷中国这不行那不行的,(此处省略五千余字)。

首先我们得有中国崛起的信心,其次才会有这个动力去实现。

再来一点实际的,就是我们对于精英阶层和国企应该有客观的认知,千万不要外行指导内行,尤其是不要去搞 “内行看热闹,外行找门道” 的事情!专业之所以专业,别人一个专业团队在业内研究了N多年,还不如你一个外行懂?我觉得持有这个看法的人一是没有深入接触到牛B的国企专业团队,二是被小说影视里盲拳打死老师傅的观念害了。说个比较常见的,你觉得天桥上摆残局的水平会比市级省级象棋选手厉害吗?一个江湖书法大师会比书协的前辈厉害吗?如果是,那是传说中的屌丝思维,懒得理你。


更新一下:有人因为找不到某个部件的物料供应商,把中国制造业黑了一个遍,喷中国连这么个东西都造不出来。后来我问了一下深圳的某个公司的人,他说他们做是没问题,但是现在忙得不可交,哪有心情去理这些小得可怜的社会单。

中国制造业既不像一些乐观人士说的这么神奇,也不像一些恶意人士说的这么不堪。坐标深圳,本人因为工作原因也经常参观、走访一些制造型的企业,本组织和兄弟组织大致制造业在三四千家左右,虽然没有完全去了解,但是了解的高精尖的也有百八十家吧,加之我本人以前也搞过工厂,所以略知一二。

中国大陆的制造业(台湾省暂时不做比对)确实比较强大,表现为以下几点:

1. 产业链相对完整,尤其是沿海地区,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大多产品的配套型企业都有高中低等级质量让客户选择。

上图举个例子:虽然有部分是非国产,但是国产还是占较大比重。请喷子嘴下留情,让这些国产货在你们的眼里有点尊严好不,他们并不是你们嘴里喷的这么不堪。

2. 很多人说基础研究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这个问题不全对。还是有些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企业一直在做基础研究,大企业有经费补助就进展得快,中小企业很少甚至没有经费补助就进展得慢。不过能所有企业都像华为一样投入海量的研发经费,因为别人有钱,任性。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只能一边生存、一边研发。但好消息是国家在不断加大对于企业研发经费的补贴。例如: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了《关于 2018 年第一批企业研究开发资助计划拟资助企业的公示》的通知。此次共资助 9838 家企业、总额 39 亿 9712 万元资金,最高资助为 1000 万元、最低为 0.4 万元。

3. 技术进步非常快,很多技术开始都是掌握在欧美日韩手上,然后中国人开始抄板,再自己研发,再到掌握技术投产。举个例子,我们上知乎要用的无非就是手机或者电脑,如果没有京东方这些企业,那我们现在用的手机、电脑和电视,至少在显示方面的成本会让很多用处无法接受。今天我们为啥能让很多普通家庭都能买上五六十寸的液晶电视?那是因为是京东方这些企业自己能够生产玻璃,从而让家电企业的液晶屏采购成本大大降低了,否则长虹创维也生产不了这么便宜的液晶电视。很多杠精马上会跳出来拿CPU和IC说事,请杠精们给中国企业一点时间,我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会让CPU和IC的同质量采购价降低很多。

这次美国之所以不惜出代价挤兑中国,我相信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让他们看到了危机!

向做基础研究的学者和工程师致敬!向所有看到这条信息的企业家及制造业从业者致敬!

在全球禁塑的大背景下

下面是关于现在全球危害塑料制品的可替代产品

用什么材料可以有效替代塑料?防止危害? - 大仪樵夫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8355915/answer/903668738

知乎用户 风鸟 发表

作为一个七十年代的中年油不油腻另说的人,最近有个特别真切的感受,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就是在我们真切感受到圈子内部惊人的弊端、内耗、潜规则,进而对自己所在的行业甚至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产生质疑的时候,蓦然回首,她已经腾云驾雾般地冲到了世界老二的位置,且在以更快的速度,开始让我们憧憬未来的榜首之争。

我开始反思我自己,是不是 “好像面包里面的蛀虫,看到的全是窟窿”,说好听点,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不是这样?国运的腾飞,其实是发力于高层的规划和布局,而我们看到的,其实更多是执行层面的诸多不足和疏漏。

举个例子,联想错过了高端服务器的机会(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错过了门户网站的机会(fm365),错过了网上购物的机会,错过了软件系统研发的机会,错过了手机市场的机会,这些机会的错过,对于联想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于国家来说,有华为,有新浪,有百度,有阿里,有京东,有用友…… 那么机会就算是抓住了,对不对。当然如果你是联想的一员,你自然很可能会觉得可惜,本来就是两回事。

再说说与国外顶尖企业的对比,我刚工作的时候,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甚至 pc、笔记本,都是 18M,HP、SUN 等国外厂商的地盘,从高端到低端基本全部占领,只有最低端的浅浅一层,是国产品牌发力的地域。这些国外品牌的营销战略也非常厉害,好比一台小型机,最终价格只是 list price(列明价格)的百分之几,中间的利润,都让给那些总代、分销商去瓜分,因此产生的结果就是:
洋品牌大行天下,尤其是高端行业:金融、电信、能源等;
人人都以在外企为荣,有面子又有里子;
一大堆代理洋品牌的代理商,种类层级繁多,典型的洋买办二狗子;
国产品牌生存入狗且被鄙视。

然而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河东河西不必等到三十年,现在完全是另一片天了,国外品牌仍然能占据一些高端领域,但是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在退却,而国产品牌如涨潮的海水,逐渐侵蚀和蔓延,好比手机来说,华为固然是佼佼者,但像 vivo,oppo,小米等也大行其道,离了胡屠户,也不怕吃混毛猪。

大环境就是这个意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国家层面的规划就是这个感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以说:路线是个纲,规划是张网。

规划和布局,有点像是玄铁重剑一样,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大的方向看准了,沿着布局执行下去,客观规律就会发生作用,这就是制度自信。感觉中国制造就有点像是在搭积木,小的模块逐渐积累成了大的模块,然后再以大的模块为基础,构筑更大的模块。汇小流成江海,积小器成大器。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般人看不到下面的地基,也看不到设计图纸,更多的是为建筑工人唱一首赞歌,当然也有不少人抓住工地事故和空气浑浊不放,赞美别人家风光更好。

很多人之所以对这个国家仍然是满腹牢骚,除了公知拿人家钱替人家办事的这一类以外,我觉得还有以下类型:
对 “发展” 本身的认识不够:以为发展必须是完美的、纯规律的、线性的、甚至加速的,不能接受中间有问题、有反复、有错误、有回退、有矛盾;
自己受到了伤害且无法释怀:比如怀才不遇了,被领导穿小鞋了,房子拆迁被黑社会威胁了,想要公平竞争却被潜规则了,等等(我列举的都是我自己经历的事儿,肯定还有更惨的)。一腔幽愤无人说,化做喷子上网来;
看书少,思考少:这里不带贬义,就是说,可能您在专业领域,知识渊博学历高,但是,对于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这方面的书看的少,或者想的不够通透。导致在遇到问题之后,容易上纲上线,钻牛角尖认死理儿。

我拿自己也举个例子,个人比较喜欢古文,但其实很多年一直在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的这个套套里面转,还养成了怀才不遇、悲观厌世的小矫情。感谢后来被投入到了生活的熔炉之中,又阴差阳错地去做销售,经历了世事人情,却又幸而未曾被打败变颓废,再看书的时候,忽然就明白了很多之前看不通透的地方。

我觉得古文有两种经典,一种是美文,如果懂得审美,则很容易欣赏和迷醉(有人终生就在这个圈子里不能自拔),例如滕王阁序;另外一种经典则是慧文,就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才能有共鸣和认识的,比如出师表。我的理解,前表说的是创业艰难,成败难说,所以惟有努力再努力;后表说的是事在人为,机会总有,所以也惟有努力再努力。所以更能体会到出师表里面的诸葛亮,才是成事做事的类型。那就是人们不理解,甚至诋毁我,前路又艰难,希望很渺茫,但我不抛弃不放弃,功成不必在我。而非是三国演义、戏剧传奇里面那种一切尽在掌握,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范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真诸葛,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这是江湖上的传说而已。

小小寰球,总有几个苍蝇碰壁,莽莽红尘,也多的是英雄豪杰。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负重前行。所以约翰 ·F· 肯尼迪说: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所以他说:即使是上帝在尘世的工作,也依然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近来很感慨歼十之父宋文骢及其团队的经历,扪心自问:他们不是大家常抱怨的效率低下的国企吗?他们一度连工资都不够,不得不去卖面条,他们不郁闷吗?在和兄弟企业的竞争中常被压制,他们不委屈吗?好容易有了个型号,却一再被质疑和问难,他们没有压力吗?研发试飞过程中诸多苦难,他们没有苦闷和彷徨吗?但他们心中有更高尚的目标,激励着他们完成了别人未能做到的伟业。

所以我觉得那些愤懑和牢骚满腹的人真应该问一下:自己心中的梦想,经历了尘世的打磨,还存在否?自己还在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着这个梦想奋斗么?尤其是当你已经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

中国制造,是典型的 “撒一层土,夯实,再撒一层土”,现在已经夯实了中端,开始向高端迈进,开启了制造业蛋糕上中下三层包括上面的樱桃“我全要” 的模式。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在这里,我不展开写论文了,大家也不爱看,推荐一个链接:

http://www.sohu.com/a/303245781_119066

我只想说,连我们普通人都相信我们能搞定航母、大飞机、核潜艇等一系列高端制造业尖端技术——且时间也就是这么三五年的时候,你就说中国制造强大不强大吧。

回过头来看看家里的电器,手里的手机,再想想十年前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感觉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甚至觉得我已经被时代抛下,孤零零的落在后面了,尽管我还算是努力的人儿。

我老家,八线小县城,两三年之内,小区里面汽车从偶尔见到,发展到现在满满当当停不下的地步,虽然大多是国产品牌三五万一辆,但模样好看用起来也可以,超级大富豪也出现了。

有一次坐高铁,我和朋友说:有时候真是要用力想一下,才恍然明白,我们现在是在全世界最 “高级” 的铁路客运运输工具上,全世界最好的,没有之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国运带着我们一起向前奔驰,但由于惯性的存在,我们往往体会不到。我记得有句话,似乎是说:在对上帝的祈祷中,抱怨往往是最真切的发自内心的。那就还是用老人家的句子来劝慰一下: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机遇,一代人亦有一代人之使命,希望我们能无愧于这个时代,诸君一起努力。

最后,希望大家也对网上的一些负面情绪抱有宽容,人总是会成熟和长大的,当然也需要有个过程。我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当年也愤青过。在这里,把自己 20 岁写的诗,和去年写的诗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也回顾一下,自己从悲观厌世到积极面对的转变,挺有意思的。

弱冠述怀

万里扶摇凌云志,一事无成二十年。

孤灯黯黯摧鬓短,夜雨飕飕急梦寒。

空自临歧吼铜剑,还应抱恨赋枯兰。

破箧新诗聊共叹,自是人生难等闲。

-————————- 华丽的时间分割线 ——————————

不惑抒怀

莫叹人间行路难,从来绝顶费登攀。

一腔未须逢人说,百事何妨对己参。

应知天意先忍性,渐觉深心可塞渊。

长风为扫云霾散,轻舟欲过万重山。

知乎用户 俗人信 发表

中国第一台辊筒光电模具超精密加工机床诞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由哈工大王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耗尽心血研制,突破重重技术壁垒。之前此类高等机床都是被国外垄断,全世界只有美国 MOORE,美国 precitech,日本东芝,德国库格勒,韩国的一家五家能做,现在终于国内也能做了,而且大部分零件都是采用国内的供应商。

科学网 -“大尺寸微结构辊筒模具超精密加工机床” 日前在哈工大完成试切 - 王波的博文辊筒模具超精密机床系统设计与工艺光学 精密工程

PS:杠精请先搞明白精密机床与超精密机床的区别。然后了解了辊筒光电模具的用途后再来刚。

更不要拿湾湾省的普通车床来刚。

PS:美国 moore 一台卖大陆 1200 万 RMB,precitech 一台卖大陆 800 万 - 1000 万 RMB,日本东芝卖 800 万 RMB,德国库格勒一台卖 700-900 万 RMB,已知大陆某企业有一台库格勒二手用了十年的此类机床对外处理价是 200-300 万 RMB,韩国卖 500-600 万 RMB。这些厂商卖的都要比国内的贵很多很多

PS:王老师团队(齐齐哈尔星海光电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卖了一台给一家做裸眼 3D 的,机床已良好运行 2 年,至今无故障,裸眼 3D 应该算是同类别中要求精度最高的。之前说的国外的五家企业中,只有美国的俩家能做。

同类机床中,美国的 MOORE 和 precitech 是第一梯队的,第二梯队是德国和东芝,第三梯队是韩国,第四梯队是湾湾。国内的星海光电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也可以算在第一梯队(这是网上查到的,齐齐哈尔星海光电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应该是他们科研团队创立的公司)。美国 moore 和 precitech 源自同一个团队,后来分别成立了 moore 和 precitech。

齐齐哈尔星海光电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PS:目前国内只找到这一家能做此类机床的,DRL2000。

2019 年 5 月 14 日更新,找到王教授团队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PS:不要把买办当成中国制造业的脊梁,中国制造业真正的脊梁是在买办与国外企业双重压迫下砥砺前行的人。就像董明珠嘲讽雷军的那样,做的再好也是营销做得好,一点核心技术都没有。

本人就是在先进制造业混的,所以懂一些。某些国人就是跪久了,国内制造业稍微有点起色,能比肩国外,甚至超越国外水平就拼命否认,尤其是买办,甚至说出国内某些技术还能比国外牛逼的话,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一旦国内技术超越国外,他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他们都自觉不自觉的成了各种国外势力的代言人。要想国内制造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要有更多的信任,不可否认,有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例如张家港康得新,一个没有自己核心技术,所有生产设备全靠国外进口的企业,之前竟然可以把股票炒到每股 20 元,300 多亿的市值。别告诉我说有那么多的专利,请仔细看一下,这些专利都是什么?买了国外的设备,做了一些实验,然后就发一些国外有而国内没有的专利?机床是制造业之母,你连最基础的都需要进口。

写的比较乱,想起什么些什么。只是在制造业混久了,看到的都是些买办的嘴脸,一说是国内自主制造的就急于否认的嘴脸。

国外是发展比较早,但不代表会一直领先,要不然怎么会有中美贸易战?

中国制造业提升的同时,国人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中国制造业的信任也需要提高!

知乎用户 dzqwym 发表

最近参加了一次技术交流会。很有些意思。

主持方(甲方):某央企子公司。整个项目投资 30 亿。涉及本次交流的子项目,约 2000-3000 万(rmb)。

参与方:项目设计单位,行业甲级设计院(国内一流院)。某世界一流公司(如雷贯耳的公司)代表 3 人,某央企子公司(非甲方),某民营企业(二流)代表。

甲方代表显然是技术官僚,对技术非常了解。设计院也是非常厉害的。这个不说也罢。

首先介绍的民营企业代表,一看就是生瓜蛋子,女孩,介绍过程生涩、紧张,刚开始时声音都有些颤抖,生怕业主、设计院的同志听不懂。但是看来对技术交流做了充分的准备,ppt 做得平淡、但是内容详实,对整个技术路线做了细致充分的介绍和分析,也对应用业绩(投运 1 年,约)做了详细的介绍,有图有表有数据,桌子上还摆着本黑色的本子,不少数据都从本子上看了后再介绍。这个公司引进的是国外技术,看起来应该是 “消化 “了不少。怎么说了,就像是硕士论文答辩(事后联系,果然硕士毕业 1 年。内地某普通高校)。以我的经验,一般是住 “7 天”、汉庭之类的酒店。打个出租车也应该有额度。

其次是外企员工发言。外企员工果然是器宇轩昂,一看就是 985 或者行业知名大学的高材生。往来是 fly 和滴滴专车,出入是真正的 5 * 酒店。但是介绍介绍起来,含含糊糊,公司介绍就占了 7 成时间(其实这公司大家都熟悉,介绍或者不介绍都一样)。技术参数,是没有的,除了外形尺寸。就几张图片。一问,国内没有业绩,国外业绩,2012 年投运了一个,2016 年投运了一个(也许是 2014 年)。

最后是央企子公司做技术介绍。大大咧咧。投运业绩也有 1 年多了。技术参数也是含含糊糊,反正和甲方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这央企,人才不少,也敢做实验,投入不少,直接仿进口,投运的项目一开始问题不少,改,接着改,估计也差不多了,能用。

类似行业,2005 年前基本进口,2007 年基本国产化。改着改着,国产产品貌似比进口产品好用了——性价比高了不少。寿命方面还有差距,但是价格低啊,差不多是骨折的价格。

后续。

米国、法国的设计明显保守,未必充分考虑了性价比。

其实也多是国内制造生产,外观质量明显好不少。当然,并非制造水平高,一是价格高许多,不是高一点;二是设计风格保守,看上去结实得像米国卡车司机的那样

知乎用户 曹大 house 发表

很大,在漫长的变强的路上

在我搞消费电子时,我也一度以为再过 10 年中国制造就要把其他各国摁在地上摩擦

毕竟对标起来,这帮大牌质量也就那样,设计也就那样

还有些直接外包 ODM 的,简单讲,就是设计生产完全外包给中国公司,自己只剩打广告和销售渠道

——我当时心想,这不 TM 的收智商税吗?

因此我也相当理解为什么网络舆论中的中国制造,是那么的狂拽酷炫吊炸天

毕竟对于大部分人,生活中能接触的工业品,可能除了汽车以外,中国制造都有着相当的战斗力与极高的性价比

然后我跳槽跑去搞汽车,跑供应商,看着各个老板指着德日美等各国列强的机床如数家珍,然后对于角落里瑟瑟发抖的中国台湾机床一笔带过——“干粗活的”

没有沈阳,没有大连,也没有秦川,我没有见到任何的国产机床

那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 skype 那一头的外国工程师假期可以那么多,工资可以那么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这代工程师,慢慢熬

最后贴下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制造业的评价吧,**他大概是我国最有资格对制造业进行整体评价的人了

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工信部长苗圩:中国制造处于全球制造第三梯队

知乎用户 某某 发表

在晚清的时候,

我们能拿得出手的是仿制的克虏伯大炮、自造的万年清。

在民国的时候,

我们能拿得出手的是面粉、火柴和香皂。

在现在,

但凡我们制造出什么东西,一定会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比,比不过就算落后。

在晚清和民国的时候,我们会比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吗,根本就没有那个想法,根本就不可能。

知乎用户 天天 发表

有些人跪舔西方的角度真是刁钻!下面的原文我一个字都没改,真不明白有些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夹带私货为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能把自己的国民辛苦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世界最完整工业体系说的一文不值!带路党给我滚,中国制造当然有问题,但不会跟你们这帮带路党讨论,你们不配!滚开,禁止犬吠!

首先我从来没说过中国制造天下无敌了,你们阅读理解有问题就别讨论了,但是在这些人眼里,中国的制造的产量是没有勇气对抗世界的,很简单,你们拿收据说话啊,还说什么规模大也是孙子,这跟规模大产量高有什么关系?难道产量小是衡量的标准?逻辑十分混乱,还说什么沿海民企完蛋中国就完了,无语了,你到底要说什么?骂国企?请新开一个话题,不用在这夹带私货,民企谁说不是中国的?至少我没有那个智商这么说,这跟我说的东西有什么关系?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唱衰中国又不知道怎么唱衰的,另外唱衰中国的帖子有都是,不用在这捣乱。

你可以刁钻的和我说中国制造科技含量不高,有些地方落后,这没问题,但可以在我原文里的高科技描述里找问题来说,而且我已经分的很清楚了,中国制造不是一个指标或者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我说产量的时候你说科技,我说科技的时候你说什么?产量上你告诉我中国的产量实际很低来说,那是我孤陋寡闻!别夹带私货辩论。

另外操作系统你没见识什么都不懂的话似乎见猎心喜的说,操作系统你居然说是制造业!那只能说明你无知,或者说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太简单太狭窄,制造业里没有操作系统? 呵呵,你以为工厂自动化是什么?

另外我在原答案里说的很清楚,中国制造不能狂妄自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 个领域落后。居然有沙比说我在吹捧?还是那句话,没有阅读理解能力的人讨论个毛,我说的这些请你基于事实和数据来反驳!我哪一句说的不对?云山雾罩的先给我扣帽子再用我没说过的东西来骂我,只能说明你的智商很低,目的很坏,脑子过年被鞭炮蹦了!或者美国最近不发狗粮了不叫两声不行了?

最后上来直接骂人的我没必要跟你讨论,先用搋子把你们的嘴好好洗洗再说话!

以下原答案

………………

中国制造是个迷,你说他强大是当然的,毕竟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产值 = 美国 + 日本 + 德国(美元计算),如果算到制造业大部分行业的产量,就基本只能用中国和全世界对比了,规模巨大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况且中国还拥有世界唯一的全产业链的全面工业体系,所以在一般国家看来中国制造业就是一头怪兽,“世界工厂” 没有异议。

但是强大这个词你肯定强调的是到底是大而全强大,还是小而精强大?

精细化看中国当然有 N 多个行业并非做到 “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例子也很多,比如芯片、发动机、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等等太多了,更别提我们每年都要交出的各种专利费等等,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远,没必要狂妄自大,当然目前看我们已经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开始了爬坡的转型提高之路了。不过中国大而全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的确可以基本做到中国对抗整个西方,我有全面产业链,前面说到的芯片也好,发动机也好,机器人也好,我们的确不算先进和领先,但是是这样,西方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在所有行业领先,美国好一些,但美国大量民用产业也萎缩了,比如民用造船、家电行业等等,其它发达国家某些方面很顶尖,但在很多领域根本就是空白,中国是什么都有,也就是无论什么,你斗地主也好、麻将也好、象棋也好、五子棋也罢,中国都可以上牌桌跟你们玩,牌技先不论,至少我有上牌桌的权力!这就很重要,当然这也是因为本身中国国内的巨大市场,我养得起全产业链。

所以这个问题是这样,

如果综合和全面看,中国比之美国落后,和其它西方国家基本是一个级别的

如果看单项,中国很多领域的确落后,也有很多单项领先。

如果看规模,中国制造当然领先世界。

知乎用户 Feng Henry​ 发表

中国:“我制造业,大而不强!”

美国:“是哦,看来还是我最厉害。”

德国:“其实你家部份行业还是挺出色的。”

日本:“是啊,整体发展势头也快,死国矣~”

韩国:“而且不用看财阀的脸色,斯密达。”

法国:“过谦了,你家工业发展还挺全面的。”

英国:“对,其实就只有少数短板而已。”

瑞典:“哎,说到这,近些年我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还能坚持两开花就不错了。”

荷兰:“楼上你知足吧,我家就剩一枝独秀。”

台湾:“我家也是。”

中国:“滚一边去,这里轮得到省说话么?”

(台湾被架走)

俄罗斯:“我靠军工兜底。”

以色列:“我也是,但有点兜不住的感觉。”

意呆利:“插句,假如祖上老本啃光了会变成什么样?在线等,急!”

乌克兰:“我这样……”

意呆利:“……”

印度:“别的不说,我软件比中国强!我制药也比中国强!”

美国:“姓三的!你有脸说?”

巴西:“我够格说句话么?其实我在航空……”

(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架走巴西):“想太多,你不够格……”

知乎用户 我的袜子没人买 发表

不谈宏观,谈谈我家国货替代外资品牌之路。

1. 华为手机替换了三星和苹果,现在全家都换成华为了,非常满意。目前期待华为赶快推出高端电视机。

2. 买了一台美的微波炉,价格只有家里原来松下的三分之一,也挺好用的,松下的功能更强大,但用不上。

3. 买了一台海尔洗衣机,8 公斤变频直驱,比家里原来松下 6.5 公斤普通电机便宜,但噪音大一些。

4. 美的净水器替换了 3M 净水器,本来还准备买 3M,在京东发现 3M 销量还不如美的零头,就换了,目前也不错,价格便宜一半。

5. 原来方太和西门子油烟机都买过。最近又买了一套方太,包括油烟机灶具洗碗机热水器,这个和华为一样,不比外资品牌便宜,甚至更贵。

6. 开始觉得国货不错了,呵呵,来个大招吧。原来家里是奥迪,看满大街长城荣威比亚迪很多。去年新增一台国产荣威纯电 Ei5,13.38 万,这是我买的最贵的国货(房产不算)了。到今天,6 个月,开了一万公里。怎么说呢,感觉太棒了,外观内饰超赞,配置超强,安静无震动提速快,车载阿里斑马智行操作系统完爆奥迪车载系统,**电动车驾驶感受碾压传统汽油车,没有体验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在之乎发了很多关于这台车的帖子,遇到喷子无数,我不知道喷我的人有没有驾照,除了键盘 WASD 外有没有摸过方向盘,但是我非常感谢你们为我的车操碎了心。谢谢你们,我非常满意自己的选择。

掏钱买单,才是真爱。

祝中国制造越来越强大!

知乎用户 僵王博士是刀客塔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确实在沿着产业链不断拼命往上爬,否则美国也不至于非要怼中国。可以说,以美国现在的人均消费水准,中国一旦能进入高端行业 (芯片制造,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美国的经济就会原地爆炸。现在美国人民世界领先的生活水平 (比如四路泰坦,12 块显示屏拼起来用,滑稽),都是建立在高科技产业满世界收智商税科技税和美元金融霸权这两大支柱上的,撤掉一个柱子,美国政府就支撑不起超高的军费和债台高筑的财政,美国人民也基本要流落街头了 (这群少爷饿死也不会改自己的消费习惯),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这么努力打压中国高端制造,这是关乎美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也别假惺惺地说什么中美共存了。但是中国比美国要有良心点,打开高科技的垄断高墙以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能享受廉价的高科技产品,中国崛起以后才能带来真正的世界平等与共同发展,而治安乱,娇生惯养的欧美白种人老爷则很难再爬起来了。不过先别激动,这种事情至少也要 30 年才能发生,能不能成功也是未知数。

高端产业的话,中国在工程机械方面已经领先全球了 (美国佬钱都拿去炒股和开发芯片了),前段时间,一直卡脖子的数控机床也被华中科技大学的院士攻克了。至于芯片,中国的希望也就在华为地平线寒武纪,中芯国际那帮睿智领导不尊重人才,舍不得在员工工资上花钱,官僚风气重,怎么把芯片制程提升上来?国企不把这种风气改了,永远上不来。生物制药才是最绝望的,真的就没什么技术研发给力的公司,国企也是稀巴烂,进口药物审批连人员都不够,算了不说了,越说越来气。

中国制造还是长路漫漫啊


2019.2.14 一更

第一次答案破百赞两百赞,谢谢大家支持。

在前面先回答一下关于工程机械的争议。

中国制造的机械确实往往可靠性堪忧,但是我不认为是真的做不到,可能和体制有一定关系。而且非要那么好也不一定是好。最简单的说,质量增加价格的增速越来越大。就比如日本的高端钢铁衰落,日本的钢铁质量依然世界第一,但是没人买,因为日本货比别的国家好 5% 的性能,价格要贵一半。而中国往往用重型机械设备的都是国企,互相供货是固定的,那就没必要非得做的太好,而企业领导也想节省研发和制造成本 (以前可能是被某人拿了,或者作为政绩,现在国家开始狠抓国企利润,更得省钱),所以国企出来的人都抱怨德国货十年不用修,国产货三个月修一次。原来的用词有误,应该说,综合成本控制能力与技术能力,工程机械和世界顶尖已经在同一层次。

此外,关于盾构机的部件产自外国倒不一定是坏事。C919 的部件很多就是进口的,那这个飞机卖的是什么?是设计。每个部件的相互影响与妥协,比制作这个部件要难多了。飞机又要不能太重,又要动力好,又要能应对紧急情况,又要等等等等。又比如说,国产盾构机想到了同时运用电动机和液压机来处理破碎进水的地质层。日本造不出电机和液压吗?要能想到这一点,这就是设计的水平。

还有医药行业,有评论提醒我医药开始改革了,这个也是生物制药的希望,包括最近新发现的癌症疗法,生物学其实一直是中国一门不怎么花钱却成果不少的学科 (比如航天,跟 NASA 比起来,中国航天局像是要饭的)。我一直不明白,中国当初那么穷没有条件,怎么就能比外国先合成了胰岛素。还有作物配种,没有优秀的转基因技术就靠杂交暴力解决。

其实,我们对自己国家的要求太高了,成天和美日德比,比不过就大呼药丸。技术这门学科和拜金女一样,你给她钱越多,他越喜欢你。一门学科,国家没投钱,差的要死也天经地义,成果多多,那才是见了鬼了。战斗机用的太行发动机中国只花了两个亿就做出来了 (零几年那会还没钱),美国同等级的发动机花了 110 亿美元,我们的发动机寿命只有他们的百分之一也正常…… 听说后来不断改进,寿命也上来了,有钱就是好啊。反观航天没钱却把载人、太空站、登月搞出来了,不过 NASA 也在做深空探测。现在经济体量大了,国家自然开始有钱了,当这些钱流入科技研发,中国早晚也能做到美国现在能做到的 nb 事。毕竟慕洋犬也不至于把外国人当神仙吧ㄟ(▔ ,▔) ㄏ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和 10 年前相比,强大很多。如果说 10 年前我们是靠量取胜——典型的,东莞曾是世界电脑组装基地;那么现在,很多低端产业转移的空白,已经被中高端产业填补。这是质的飞越。

10 年前,很多人还是日本、韩国、欧美产品的粉丝,现在的大众日常消费品,还有多少是国外品牌?占比又有多少?不要说电脑、手机等,就连汽车,这个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行业,现在的国产车也在迎头赶上。

现在美国还能卡住我们脖子的,一是芯片,二是系统。半导体行业,这是美国的立身之本,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行业。这几年我们投入巨资,发展可以说很快,以至于台积电都不得不在南京建厂——想赚钱,想要这个巨大的市场,就拿出干货来。至于软件,“赢者通吃” 的市场特征、先发优势所带来的市场占领和用户黏性,可能让新软件的推广比开发难度更大。看看当年微软的手机系统,花了这么多钱,还是在安卓系统面前败北。

再给中国 10 年、20 年时间,等中国把最后的短板补上,就算美国,应该也拿我们没办法了。

————————————————————————————————————

记得刚工作时,老板感叹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区别:在中国,人人都想做老板。辛苦培养一个人才,没几年他摸透了技术、市场,立马出来自己开公司,转眼成为你最大的竞争对手。你看东南亚、非洲,大家都开开心心上上班,领完工资,立马去疯狂消费,然后再回来打工。从来不用担心培养竞争对手的问题。

有时我想,中国这几十年企业的发展,有点像养蛊,在国家放开的领域,一堆企业互相撕咬、杀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最后当市场出清的时候,留下的是最强的几个巨头,大家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时候,开始瓜分市场。所以有个奇怪的现象,一堆数据说中国的中小企业寿命如何如何短暂,另一方面,却是我们国家的产业越来越强,产品质量越来越好。 丛林法则,在我们四十年的产业发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知乎用户 john2017 发表

本人在世界上最大代工厂富士康,搞过 ipad2 从试制到量产爬坡的整个过程,在华为南方工厂也呆过,对光通信设备的制造有深入的了解,从电子产品制造业从业者的角度,说下个人看法。

先说结论,中国制造业很强大,还算不上顶尖,但再过 30 年,我们一定会达到顶尖,。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

华为南方工厂的工程副总裁说过,制造业的能力有三层,第一层是能做出来,第二层是能批量生产,第三层是能低成本地批量生产。

那么,低成本大批量生产了哪些产品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呢。个人认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这个产品是汽车,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典型的产品是手机。因为这两个产品都是当时社会需求最大,技术集成度又很高的产品。

举个反面例子,能制造并发射航天器,不代表这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强大。因为航天器的技术集成度虽然很高,但不需要大批量生产。我同学在航天院所搞卫星的镜片镀膜,一百块镜片进镀膜机,出来后挑 1 片最好的,其他的全部报废。这种搞法在大批量生产中成本会极高,存活不了。所以,21 世纪前的中国,现在的印度,都不是制造业强国。

正面的例子,世界上的汽车业强国,哪个不是制造业的强国?!

那为什么中国现在是制造业强国但不是顶尖呢。

以手机为例,从设计,到所有零部件的加工,到成品的组装测试,中国全流程打通了。但是,手机的供应链,就是手机的所有零部件,我们没有完全掌握。某些关键的零部件,比如摄像头模组,虽然在中国生产,但技术并不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或者中国人掌握了生产零部件的技术,但还没有掌握零部件母机的技术。比如芯片,要用到光刻机,28nm 的光刻机的生产我们还生产不出来。

德国日本,部分工业母机的技术比我们强,美国日本,大部分材料的技术比我们强。但大部分他们有的,我们都有,他们只比我们强而已。不过,整机在我们这里,我们是客户,客户可以有意识培养自己的供应链,特别是托川普的福,除了联想,中国企业培养本土供应链的热情高涨。再过 30 年,我们的制造业还会再上一个台阶,达到顶尖的水准。

做个预测,现在中国手机杀遍全球,下一个杀遍全球的中国产品是智能汽车。日本,德国的车厂一个都不剩,美国有一个特斯拉,也仅此而已。

商业飞机也在走手机走过的路,先搞纯组装,然后设计整机并组装,然后开始供应链的国产化。供应链国产化完成超过 70%,这个产业就是我们说了算。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世界各国产业格局可以分成几类:

1 美国占据垄断地位

以芯片与操作系统为代表。美国占据垄断地位的行业不多,主要是这两个。

2 多国竞争,中国作为重要跟随者

比如机械石油航运飞机手机等等。多国未必包含美国。实际上,很多行业里,美国是落后的,甚至压根没有的,比如通信,高铁与半导体显示。

3 多国竞争 中国作为领先者的

这还不多,但有一些,比如通信,高铁,港口机械,民用无人机与数字安防等

4 双头竞争 中美两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比如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全球前十大互联网企业,6 家来自美国(谷歌,亚马逊,脸书, Altaba, 易贝, Priceline),4 家来自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 因为网络是边际收益递增的。美国在所有发达国家中人口最多,中国在所有国家中人口最多,中国其他产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程度,足以为中国网络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人工智能论文数与企业数中美两国已经远超其他国家。

不只是人工智能这样新兴领域,在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之中,中国所占比例都是越来越大的。整个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都在走向一个中美的双头研究。

5 中国开创

目前有一个例子,量子保密通讯

观视频工作室 - 科技袁人《定位中国——一勺思想圆桌会》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7093393?p=2&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copy_link&bbid=30255385-31F8-4BA6-9B01-D3761E3602D713036infoc&ts=1546401712123

http://www.bilibili.com

知乎用户 梅来宝出 发表

在没有出国之前,尤其没有出国办企业开工厂之前不知道中国的制造业强大,出去后真的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强大。

十年前第一次去日本,小孩刚出生,给他带回来点玩具;买之前没有注意看,回来后一看,made in China。

三年前带着团队去东南亚设厂,为了一些小小的螺丝和螺母,跑了十个地方都买不到,而这些东西在中国,一个五金店就能买齐全,还很便宜。

在国外设厂过程中,设备出故障,一些简单非标配件,在东南亚国家硬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加工的工厂,即使找到了,加工件也总是达不到要求;不得已,只能在中国随便找了一家,用了几天时间就加工出来了。

之后,基本放弃在东南亚寻找供应商的想法,提前在国内备好一些常用易损配件,出现问题立马邮寄过去,时间不单单比国外短,价格还便宜。

还有许多例子,足以证明中国制造业真的强大的。

不过,这种强大并未能使质量和技术水平领先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我相信,10 年后会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论产值,中国 = 美国 + 日本 + 德国。

论实物(钢、铝、发电、路、桥、楼、铁路、船、汽车)产出,更是吓死人,很多东西的产出占世界比例都超过 50%。只有中国和外国之分。

这些很多人都已经说过了,我说一下中国的优势在哪里,为什么中国的产品有竞争力。

我们知道,美国的航空很强大,例如波音公司动不动号称:发动机在美国生产、机翼在日本生产、陀螺仪在瑞典生产、起落架在德国生产,等等。

从表面上看,波音公司是不是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集成能力?把世界各国都调动起来,生产它的部件,最后它来组飞机卖钱。

那么,这些成千上万的部件有没有可能都在美国生产呢?答案是:不能!

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有些技术含量低的部件在美国成本太高,在其他国家采购比美国反而有优势,比如内部座椅等;另一方面,有些部件美国的不见得是最先进的,比如起落架、陀螺仪,欧洲的比它自己的更先进一些。

所以,事实上,美国也必须需要依赖全球产业链的配置,才能完成许多高价值产品的生产和制造。

这就造成了,比如 F-35,要修一个起落架,先要联系德国的制造方,德国制造方用的可能是卢森堡的特种钢、日本的液压器,而日本的液压器用的可能又是法国的油泵,法国的油泵用的可能又是比利时叶片,比利时生产叶片时又用到了瑞典的机床。。。这就造成了 F-35 的生产和维修周期非常长。一旦一个部件出现了损坏,想找一个备用的,就得这么一级一级的传下去,没个三五个月,新的部件都难以到货。(问题大了!全球 F35 仅 5 成备战 3 成待料维修 - 军事

美国现在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主要有:汽车、航空、军备、医疗器材、仪器仪表、芯片、软件、化工、农产品。

除了农产品外,其他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部件。

然而,中国不一样

由于欧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研究成功的产品,绝大多数都必须能够自主地生产所有的部件,否则的话,就会被卡脖子,轻则价格高没有竞争力、重则直接被人干死。

上面说的这些:钢、铝、发电、路、桥、楼、铁路、船、汽车,等等,都是中国完全掌握了技术的每一个细节,所以才能蓬勃发展。

这样,中国就有了一个天大的优势:中国优势产品的所有部件几乎都在国内配置。

这样,在中国生产这么一个产品,其物流、技术标准、人员对接等方面,就极其便利,效率极其高,成本也大为降低。

再加上中国的规模优势,这么一个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一定是具有极大价格优势的。

所以,中国每自主成功生产一个产品,国外的相应产品就要被玩死。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之处。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短板,就是:芯片。解决了芯片问题,台湾问题顺势解决。)

知乎用户 不安妮 发表

我的看法是:中国制造正在慢慢的变强,说是已经强大了,我觉得就有点傲慢了。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本人从事机械设计的工作 8 年多,妥妥的中国制造这条大江中的小鸭子。以为我的个人经验来看的话,中国制造的水平整体来看,还是属于借鉴全球顶尖技术的阶段,只有少数行业的少数公司达到该行业的上游水准,所以我觉得算不上中国制造强大。

我本人是即在外企工作过,也在上市的民营企业工作过。其实在做普通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中国的制造水平还是很不错的。我们有很多的民营品牌,真的算的上,品质可以且物美价廉,如果相应的渠道建立,销售全球也是没有大问题,但是这个大前提就是普通消费者使用的产品。

工厂中需要的高精尖的设备,多数都来自老牌的工业强国,比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几乎很少有国产品牌,即使有,也是小工厂的不常用但是没有不行的设备。为什么连小工厂的重要常用设备也没有用国产品牌呢?因为国产的设备几乎都存在精度低,不准确,容易出故障等问题。如果设备精度低,做出的样件也不合格,要这个设备也是白花钱,还浪费原材料,出了故障,可能出现所有人都等着设备维修,干不了活,所以工厂宁可多花一倍的价格也要买质量好的进口设备。

为什么在消费品和高精尖的设备,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而资本又总是逐利的,即使是制造业也是希望更快的赚钱。消费品普遍研发周期短,对生产投入比高精尖的设备要少得多,而且市场也比较好打开,营销能起很大的作用。对于高精尖的设备,营销的作用就变得有限,市场需要长期的口碑积累,生产投入巨大,没钱的玩不起,有钱的有更好更快的赚钱办法。我举一个做高精尖比较成功的例子,京东方,可以看看他们的对于研发和生产的投入,是普通资本不可望其项背的,而京东方是个国企。

中国制造正在慢慢的变强,说是已经强大了,有点傲慢了。

知乎用户 赵一凡 发表

真的强大了

乔布斯提出苛刻的要求,苹果把主要的手机生产线布置在了中国。奥巴马和特朗普提出苹果回迁生产线的要求,乔布斯和库克都是现场拒绝,并且还通过媒体公关解释了原因。库克最近几年干脆就是频繁来中国,既是为了和政府沟通,也是为了稳住供应链。

苹果在华生产线的问题虽然有,但至今不离不弃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制造业真的强大了。一部苹果手机的部件,小到螺丝螺母,大到触摸屏和包装盒,除了极个别电子零部件需要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在中国境外生产,基本都能在中国配齐。而即使是这些最高端的电子零部件,近年来也不乏有企业考虑转入中国生产。这显示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规划和链条完整,就好像沃尔玛家乐福的大超市概念促进了欧美的社区整合一样,中国制造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圈外的开发能力再强,如果不能进入中国制造业这个生态圈,就会像_Segway_平衡车那样造价极高,销量极低。

知乎用户 LITTLELICK 发表

被别人的评论区给闹得合不拢腿,啊不对,是嘴。

真的是快被笑死了。

为了保护某些人的个人隐私,我不会把具体人贴出来,就单讲一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我们国家的关系吧。至于某些人拿出来的什么人口红利、什么我们自古就是教育大国之类的,麻烦您自己去读毛选邓论,你要的答案里面都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你连一个二十多的弱冠小子都不如,充其量就是个总角,对不起,你连总角都不如,因为初高中的政治课本里都有宏观调控这四个大字,你居然都不认识。

制造业不是打键盘就能发展的,也不只是画图纸、喝茶聊天就有展望的。需要下工厂去体验,去感受。

我大学的时候学习的是工科,需要参加工训,虽然不是正式的工人,但至少体验到了工人的艰辛与这个行业的不易,更不要说之后因一些原因在工厂里参观了一段时间。

一个简单的啤酒瓶起子,一块钢板,需要你拿锉刀和钻头去把它们联系起来。我们做了一天,成品和那些熟练的老师傅比简直就是垃圾。

用普车车一个简单的工件,要求后弧度和表面粗糙度,我们车了一个下午,没有哪怕一平方毫米能比上老师傅的工件。刨床、铣床、磨床都是一样的,我们这些生手蛋子和人家没得比。

后来我们接触了数控机床,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而我们操作的机床,除了加工中心,全都是国产货。

老师们也说,现在的国产货和日本德国货已经差不多了,而且更便宜。

实习到机器人的时候,老师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国产机器人正在慢慢崛起,开始抢占市场份额。关于一个新兴企业在本土和外来资本抢占市场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我不多做阐述,其中是否有扶持我也不多做介绍,至少比某些人敲键盘来的困难。

制造业是否强大,这些工具是最有发言权的。高精度的工具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是需要从国家到工人个人一起努力的。为什么我们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我们要感谢那些来我国投资建厂,把生产零件的工厂移到我们这边的那些国外企业,是他们刺激了我们工业化的进程。为什么外国会来我们这里建厂,因为我们开放,我们人口多,劳动力廉价,另一方面他们的市场是失控的,没有宏观调控的,这就导致了它们把重工业项目向我国移动,而中国人是聪明好学的,中国的 zf 是清醒的。我们把他们放进来,为的是学习借鉴,为的是刺激我们自己的发展。

中国制造业真的强大了吗?去问问那些国产的各类高精尖设备,去问问在国企工厂里工作的可敬的人,去问问月球背面拍照的兔子。

我根本不用打这么多字,那些国产的设备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政府的白皮书已经回答了问题的根本。

知乎用户 多伦多方脸已黑化​ 发表

目前非常强大,但是未来态势不乐观

如何评价前些年的中国制造,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渗入加拿大的方方面面了,是中国制造让欧美拥有廉价的消费品。

我之前在别的文章里说过,制造业转移潮将出现。(被喷的稀巴烂,说是投降主义)

大家关注的往往是大企业制造行业的转移,但是其实大企业制造的转移是很容易的,但是日常商品制造行业的转移是很难的。

大家可能很难理解这个之间的区别。

我讲通俗点来说,你所感知的制造业转移是

苹果决定将新的生产线转移至印度,IPHONE13 将在印度生产。

歌尔声学决定将 AirPods 的生产线转移至越南,三星也在越南建厂。

越南出口总额超过深圳之类的。

很多人贴过数据,我这边就不拿繁琐的表格去列举了。

我这边讲一些实际的真实情况。以及目前西方海外市场的主要特征,制造业并不是你想的都是些知名产品。

1. 远超乎你想象的昂贵程度

我放一下我最近在加拿大买的中国制造,且毫无设计理念的产品价格。

而我唯一在亚马逊就买过两件非中国大陆制造的东西,一个是电脑主板(中国台湾制)一个是高压锅和电饭煲为一体的多功能锅(美国制造)。

其实最近我已经发现一个非常恐怖的事实,就是中国的产品已经越来越贵,越来越贵了。

比如这个美国制造的多功能高压锅的价格其实如果你对比淘宝下来并不高

这说明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既中国的低端制造产品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的阈值,已经在某些产品的价格上失去了全面的竞争力。

不论是因为亚马逊电商太卷,还是中国劳工制造费用升高,高额的成本很快将使中国的企业丧失竞争力。

2. 目前仍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充斥生活方方面面

如上文所述,我在亚马逊来来回回今年买了 30 件东西,从洗车器,到桌子,到机箱,电源线,除了主板和那个电饭煲,就是中国制造。

既然中国制造那么贵,为什么不选择越南或者墨西哥呢?

那是因为在廉价的产品下,越南和墨西哥的产品现在质量确实差了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我去买了一双 crocs 的洞洞鞋。

我试了三双鞋,却发现其中一双穿的明显比其他两双更舒服,更软,我当时觉得很诧异,就拿起了鞋子仔细看下,发现另外两双不舒服的一双制造于墨西哥,一双制造于越南,而我穿着最舒服的那双是 MADE IN CHINA 。

自从那次之后我仔细去购物的时候,都会翻看一下制造地,然后越南墨西哥印度制造的商品确实在品质上和中国目前处于一定差距,然而中国和欧美日韩的制造产品精细度又有一定差距。

此外如果你在加拿大不是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人,比如买床上用品要去高端的 SLEEP COUNTRY,买衣服都去顶级商场,你的生活日用品百分之 50 以上是被中国制造环绕的。(没有研究过的华人,可以随手拿起你身边的本子,纸,笔,牙膏,这些触手可及的东西,如果你发现标签没被撕可以看到生产国)

当然此外包括供,应链畅通,地方政权稳定度,这些宏观因素肯定都是阻止产业链转移的一些宏观因素。

3. 未来一定会出现的情况

正如上文所述,我一个手机支架买了我 70 块,一个拖鞋买了我 120,一面国旗买了我 210。就目前这个情况,不去买越南货的唯一原因就只可能是越南的供应链还没有做起来,或者越南还没有大规模批量生产这些产品。

这些产能迟早会转移去其他第三方国家,这是不可逆的,我在别的文章里说过,印太 13 国将会对中国产生很大冲击,一片骂声,说什么 TPP 协议都没成功,你说这个。我只想说时间不一样了,当年中国的产品价格还处于绝对廉价的状态,但是现在不是了。这些东西不用拜登建印太 13 国就会转移,建这个只是大家确定了转移的目标国家。以现在的情况根本不需要补贴制造业也会自然而然的转移。

产品剥离中国,从来都不是所谓中美贸易战能决定的,也不是美国想让产业链转移就能转移的,他可以命令大企业转移,他可以命令民众不买中国制造的国旗,中国制造的手机支架吗?且如果贸然增加关税,只会导致美国自己的物价攀升,我很难想象如果我买的东西都是美国制造的将会是什么价格。目前如果中国制造全换成越南制造,将是什么样的质量。

之所以产业链会转移,只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生产国自己的产品失去核心竞争力。

一堆喜欢喷我,说我地摊政治学的。我现在话就放着,你可以看看未来的政策是不是两方向。

1. 五星越南方向一定不断降低劳工待遇降低员工福利待遇,想法设法增加进厂人数,打击所有非工厂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人不得不重新回归制造业。降低企业的其他运行费用,减少赋税等。(以上只是政策方向,实际执行结果效果不论)以达到压低产品价格的目标,如果成功将重新获得市场的竞争力,为产业升级获得更多的时间,重新获得一次产业升级的机会。但是人民生活质量将大幅度下降。

2. 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短期通胀问题解决前,绝对不会有非常过激的排除中国产业链的行为,甚至不排除降低对中关税(一是其他产业链目前质量不行,二是其他产业链不健全)逐渐在印 越 东南亚 拉丁美开始扶持产业,进行产业转移(思路应该是鼓励龙头企业转移过去,拉动当地基建,从而带动其他日用品转移)

其实如果现在欧美直接失去中国的产业链,会直接爆炸,因为物价会飞升。中国失去欧美也会直接爆炸,就是工厂倒闭失业潮。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欧美是可以找到替代的产业链基地的,毕竟世界上那么多第三世界国家,等东南亚用完了,还可以再去非洲找。而对于中国是没得选的,因为市场就只有欧美一个。(当然注意一点的是你的产品丧失竞争力后,失去的不光是欧美市场,也将失去所有非洲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甚至本国市场,人都是无情的,必然是谁的产品便宜用谁的)

很多人说,难道就一辈跪着给欧美当血汗工厂吗?那肯定是没有人愿意一辈子跪着,也不该有人一辈子跪着,但是做那么多年血汗工厂,想摆脱的方式就是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进入高端制造业,从代工厂变成发单厂。而这个机会却只有一次,而明显五星越南,并没有抓住机会,没有进入成功,那就逃脱不了做代工厂的命运。

同理马上对于印度,一星越南,也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他们能不能在同样的节点迈出那临门一脚也是对于他们的大考。说不定 30 年后,越南印度又变成了那个被世界抛弃的国家也是未知的。

而目前,在这大考中成功的是韩国,日本,中国台湾。

知乎用户 千千结 发表

借此我想谈一下最近十分热门的国产芯片产业的话题。

本话题主要摘录自我以前写的另一篇文章,

原始问题是问的是,中国的芯片行业什么时候可以赶上美国?

作为学过微电子的老菜鸟来答一个,本人曾担任芯片设计数字前端工程师。

明确给个时间点的话,我觉得整体在 10-15 年以内有望。

首先,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可能都不敢提这样的问题或者根本没资格提这个问题。哪怕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联合起来,他们统统都没资格问,自己的国家什么时候可以在芯片行业上赶上美国。

还记得天涯上那个帖子吗?03 年的时候,有人发帖问中国 GDP 什么时候能够赶上日本(大意),有人预测会在 10 年后,结果引来大量嘲讽和不自信的言论。2010 年中国 GDP 超过日本,现在已然是日本的三倍以上。工业产值更是厉害,比美日德加起来还要高。

众所周知,我国是芯片用量最大的国家,每年进口的芯片价值比肩油气能源。

芯片技术(泛指整个半导体行业),是制造业的核心之一,也是实现国产化 “工业母机” 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下面就谈谈我对我国芯片行业发展的看法。

* 本文将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概述,涉及少量专有名词以供硬件技术行业的朋友参考。

中国芯片产业落后到底是谁说的呢?这个提法本身有问题。如果说是二十年前那还差不多。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换一个问法,除了美国(很多人可能只听说过,英特尔,AMD,高通,英伟达,苹果这些?再加一个荷兰做光刻机的 ASML 是吗?),

日本造出了什么好芯片?

英国造出了什么好芯片?

法国造出了什么好芯片?

德国造出了什么好芯片?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比如说吧,日本有瑞萨,索尼,夏普,东芝,富士通,三菱,欧姆龙,三洋(破产或者重组了不少啊,其中几家还是算了吧,都变卖资产了)英国有 ARM(好像卖给日本了??),法国有意法半导体(ST 意法半导体),德国有英飞凌(以前叫西门子微电子?),mentor(做 EDA 软件))?

问题是,上面的公司,在座的各位有几家是听说过的?同理,其实国内也有大量芯片全产业链的企业,只不过你没有听说过。

90 年代日本的微电子还很发达基本和美国是平起平坐,韩国和台湾那时才起步,欧洲有几家能打响的,现在日本,欧洲,韩国的集成电路相关公司总体比美国少太多了。

且看下文。

这里仅举个简单的例子,以期抛砖引玉。

国产的不是没有高端芯片,只是有的朋友不知道而已,并且缺乏媒体的宣传。低调的科技工作者都在默默努力。此外,只有英特尔,高通这样的经常被媒体提及和热炒的商业芯片才是叫做 “好芯片” 吗?

多年前,美国的 dec,sun 公司等都推出过性能极高的芯片,但是因为商业策略问题并没有大规模普及,如今只剩下一个可用于授权的架构,也是分别基于 risc 和 cisc 指令模式,其先进性并不低于 arm 和因特尔。dec 倒闭,sun 被收购,那又能说明什么。

又比如,国产相机是造不出来吗?很明显不是。芯片行业同理,这里面有市场,资本,生态链的综合因素。

发几个典型基于国产高端芯片的系统板卡供大家参考(图源自网络,可能因涉及到版权,按部分读者要求已删除其中一部分图,并且不再提及具体芯片型号):

此外,我们常见的国产家电,其内部芯片大都是国产。比如智能电视、国产平板电脑中的 CPU,洗衣机,空调,冰箱中的 MCU。

说个最简单的,小小电磁炉中的 IGBT 芯片,全世界不超过五个国家有能力研发和生产,中国是其中之一。

不然呢,你觉得某多多上 30 多元就可以买到的电磁炉是怎么来的?要知道国外同类产品,电磁炉的核心——用于驱动电磁线圈的一个 IGBT 芯片价格就不止 30 了,放在 10 多年前,电磁炉机芯还只有进口的时候,“电磁炉” 这种产品售价一般都在 500 以上。现在是收入稳步增长,好的电子产品反而越来越便宜,算不算生活质量的提高呢?当然这种福利也是国内巨大市场为支撑而带来的。

同样,中国引以为豪的高铁采用的大功率 IGBT,同样也实现了全部国产。掌握大功率 IGBT 技术的,全世界不超过三家。

IGBT 芯片还用在哪里?这可是关乎当今工业现代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力量!每一部电梯(没错,就是你小区里面住宅的电梯),每一条生产流水线,多种多样的工业机器人,各种中央空调系统,工矿企业的传送带,甚至是目前超级热门的新能源汽车!

IGBT 芯片是非常广泛用在工业生产上的交流电机的变频器设备的心脏。晚上和朋友拆了一部二十年前的日本三菱变频器。我们感叹其做得非常精密的同时,也为日本的衰落感到唏嘘,更为国货的崛起感到由衷地自豪。

以汇川技术公司生产的国产变频器已成功打入世界高端品牌,是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很多人对我国的工业产品可能还不太了解。这才是硬实力的体现。我不知道在座的朋友们有见过哪些芯片加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光刻机,蚀刻机,晶圆封装机,金线绑定封装机,CP 测试探针台,FIB 探针台等。这些设备实际上很多都开始国产化了。就拿光刻机为例,实际上其机械控制机构类似于一个打印机,甚至也可以类比于一个数控机床,或者一个 smt 贴片机的动作机构部分。从其伺服系统到上位机软件,这些的难度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高,并且也不是一个特别神秘的东西。有机会我会在下面配图说明。其中很多部件可以国产。

下面有朋友说,你说了这么多,连个具体芯片型号和相关公司都没有,这难道不是在吹牛吗?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简易的方法,可以简单而具体地考察国产芯片的魅力,以期达到一个管中窥豹而可见一斑的目的:

打开淘宝,搜索关键字 “国产单片机”“国产 FPGA”“龙芯开发板”“国产嵌入式”“国产 IGBT”“国产 MOS 管” 等等。

甚至,你还可以去搜索一下 “海思开发板” 也就是以搭载华为海思芯片而做出来的各种给开发者设计原型机产品而应用的电路板。本文一直避免提及华为,是因为其太热门并且一直在风口浪尖,为避免被所谓的 “不买华为就是不爱国” 这个口号绑架,就不再提及华为及其业绩,下文同。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离了中国,就真还不能完全独立造出一个手机,中国的各方面技术不能说都是最顶尖,却能独立造出一个智能手机,这里所说的独立,指的是不依靠任何其他的国家的产品或供应链。美国没有独立自主造液晶的公司,也就是说,美国如果离开中韩日,是造不出手机 LCD 显示器甚至 OLED 显示器的,并且也缺乏相关技术积累。中国却有京东方和深天马。手机 CPU 芯片美国有高通和苹果,中国也有华为海思,联发科和展讯,射频基带美国有 skyworks 和脱胎于西门子微电子的 Intel 基带,中国有卓胜微这样的独角兽,模拟电路和电源管理芯片美国有 ti 和 adi,中国有有圣邦股份(还有一些没上市的公司),触摸芯片中国有汇顶科技,存储器有紫光微和兆易创新,mems 有复旦微,苏州明镐,摄像头芯片中国有格科微,韦尔股份和已被中资收购的 omnivision,美国已经没有本土的摄像头公司,日本索尼一家独大,FPGA 有若干公司包括紫光,复旦,甚至还有 xilinx 人马回国搞的易灵思,人工智能加速芯片 npu 中国有寒武纪,阿里的系列,等等。

如果你还不明白,就说个肉眼可见的巨大进步:说个最直观的,现在家电行业国内已经完全取代国外,早个十年二十年还是日本的天下。我有一部 79 年产的日本三洋半导体收音机,体积只有手掌大小,同期国产的收音机还基本是电子管的,重量基本在 5 公斤以上。在座的各位是否了解 80 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有多发达?此消彼长,现在就只剩下一家瑞萨半导体还可以挤进全世界前十。你们现在还见到有多少属于日资控股的家电品牌?

给大家看几款热门的国产商用芯片方案,某宝有出售开发板(这些国产芯片性价比秒杀国外同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家电设备中,如全志科技和瑞芯微):

对于国内芯片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已经有了不少可圈可点的公司,前面的朋友已经列举很多了,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网络上讨论的热点:我们经常听有人说中国 “缺芯少魂”,也有人说中国在芯片上被 “卡脖子”。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简单来说,美国为了延缓中国在 5G 和其他一些高新等领域的快速进展,玩了一个损害双方利益的双输手段——不允许国内部分公司购买他们芯片。在产业链全球化的时代,比如你生产的产品以前一直用美国的几个元件,而且本以为是可靠的供货商,结果他突然说不给你供货了,那么你的产品就只有更改甚至重新设计,这样就导致公司产品突然停摆或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更改设计方案,让你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道理就这么简单,并不全是因为国内没有替代的芯片。当然也让美国自身蒙受损失——美国大部分芯片是卖给中国,他离开中国市场其他国家也没有这么大的需求,所以最近美国就坡下驴,又恢复芯片出口了。

中国的微电子工业,实际上起步非常早。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期已经有国产集成电路芯片问世,并且开始普及国产晶体管,这些厂家大都来自上海。在那个年代,虽然政治斗争日趋激烈,加上被西方世界禁运多年,以复旦大学物理系为代表的高校在当时就已经表现出极高的研究水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尤其是上面的音乐发生器,采用了当时领先的数字逻辑和时序产生电路,在设计上也颇有创造力。当时数字电路还不叫数字电路,而是叫脉冲电路。我家里还有几本 1970 年代初期的电子工程技术书籍,而且是用的全晶体管分离式设计的讲解,在那时应该算比较先进的技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复旦的微电子设计专业也成了全国很厉害的专业(第二还是第一?欢迎补充),他们于 1998 年还设计出国内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FPGA 芯片,虽然大概比美国人晚了 15 年左右,但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成绩,因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干过这个事情(起步真的相当艰难,他们面临了经费短缺,研发经验欠缺,参考资料极少,各种专利被美国公司垄断等各种难题)。

也谈谈情怀。

说起研究者的情怀,胡伟武老师领导的龙芯研发课题,以及还有一家把 MIPS 内核商业化的,叫做北京君正的上市公司,也都是颇有情怀的公司。MIPS 内核,属于经典的处理器学习案例和开源的一个标准流水线处理器设计教程,很适合学术研究和处理器设计的学习。当然,现在也有更加漂亮的 RISC 架构出来,比如 RISC-V(读作瑞斯克 five,V 就是罗马数字 5 的意思呵呵),包括编译平台的支持,整个开源架构的描述,可以方便移植到 FPGA 上实现验证。在 20 年前,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胡老师他们是国内芯片设计的布道者,也是英雄级的人物,为华为等企业以及我国的芯片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芯片设计工程师人才。

(休息时间到。刚刚翻到一个网站。我真是服了中科院光电所。这么牛的单位,产品宣传主页做成下面这个样子。这也太寒酸了吧。在淘宝上请个美工师傅给你们做个卖家秀很难么,为什么不搞个带货直播呢?哈哈哈。各位怎么看。如下图所示。)

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整个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半导体人一路走来,异常艰辛。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生生不息的国内半导体事业的井喷式发展。

一早醒来,看到电子发烧友论坛上公布的新一批开发者试用活动,全是国产芯片公司出的开发方案,大家快去薅羊毛,申请免费试用国产芯片(本消息针对做产品开发的朋友)。真是庆幸生在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产业太齐全太丰富了,各种接口的芯片完全信手拈来,看看下面还有一个几十元成本的国产 HDMI FPGA。。。

我曾经特别感动,感谢多年来我国科研人员的艰难付出!

在座的各位,如果是九零后,甚至是零零后的话,可能很多都没听说过四通公司——它是我国早期从事计算机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现在当然早已不在了,但是也带出了大量电子工程方面的人才。

(在闲鱼上找了图,30 多年前的国产笔记本电脑)

在此致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

此外,借助这篇文章,笔者还想到太多太多的故事,因此很想对我国电子工业近 40 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一小段回忆,一点思考,以及给出对未来蓝图的展望。

有看过 30 多年前某研究院院早期搞国产 EDA 研究课题时某优秀年轻研究员英年早逝的故事(这个研究院可以靠自己记住电路上的各个相对坐标,非常多的数据,工作十分出色),那是 80-90 年代交界的时候,当时国产太弱了,而美日等国家已经大量上了 EDA 软件。也仅此纪念 30 多年前那些曾经辉煌过的科技企业:

万润南审时度势,创立四通,开创了早期的中国国产化点阵字打印机。

王选院士及其夫人陈堃銶,在北大方正开创早期点阵汉字的打印编码和标准制定工作。

倪光南老院士领导的 “技工贸” 指导思想下的联想公司,开发出早期输入系统。

想做中国 “蓝色巨人” 的珠海巨人集团,史玉柱创立的公司,开发出中文输入法汉卡(很多人都知道史玉柱是卖脑白金的,其实他是国内第二代程序员里面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同时期的还有雷军)。

想起金山软件创始人 求伯君,独自一人完成了 WPS 的第一个版本。

那个时候,他们所面临的对手,真的是无比强大 —- 当年只能望尘莫及的美国啊。那是一场遭遇战,国门的突然放开,1993 年巴黎统筹计量委员会的突然解体,让西方世界的先进产品大举入侵国内市场。那场战役,打掉了不少民族软硬件企业,90 年代甚至还有纯国产硬盘,国产显示卡,国产 dos 操作系统,估计好多人都没听说过。那个时候,早期的输入法还不叫做输入法,而是叫做汉字存储卡,也是有国产的(汉字卡)。没有百舸争流,只有死掉的一大片国内科技企业。于是也有了中关村不相信眼泪的说法。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多年以后,我们和美国人的差距也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触手可及。

我们看到知乎上已经有了一些对比中国和美国生活,收入差距的帖子,要是在 20 年前,我们肯定会觉得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非常之大,要和美国在任何方面一比高下,完全如同天方夜谭一般。

更新一下:就在几天前(2022 年 6 月底),龙芯中科在科创板上市,市场给出了超过 300 亿元的估值,也正体现了对他们工作的认可。龙芯的起步是非常困难的,前期一直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其实,龙芯公司所遭遇的问题,也是国内很多芯片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要想自立门户,研发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 CPU 真是太不容易了,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的多个公司都有失败的先例,并且因无法实现完整的市场化而被丢弃在时代的尘埃里。首先,商业公司要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也就是盈利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公司活下去,形成投资 - 研发 - 盈利 - 再研发的正向循环。而中高端 CPU 市场早就被美国的几家公司占领(请注意,美国也只有几家龙头公司能这样做),并且他们技术迭代较快,定价处于优势地位,持有众多专利和行业标准。最关键的是,美国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软硬件生态体系,这包括 CPU 及其周边硬件,相关软硬件的开发(编译)环境,对应的操作系统和大量应用软件,大量的开发人员,以及大量的客户资源,用户群体等。龙芯为了另立门户,做了包括自主确立处理器指令集、编译环境在内的很多开创性的工作。随着市场的开拓,希望他们会越来越好!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用国产,愿意给国产发展的机会,并且也需要更多的开发者为国产硬件平台开发应用软件,最终整合出一条独立自主的生态体系。

想到龙芯的一位前辈,一位芯片行业的女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相关视频:

最后给大家看看我们公司流的片(模数混合的 RFIC 和 MMIC 相关产品)。晶圆,采用 smics 的 130nm 工艺。算法,EPROM 存储器,模拟电路,射频收发器,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最后祝愿国产芯片越来越强大,和大家一路同行(配图的书是拉扎维的模电圣经,学集成电路设计不得不读的引经据典的神书)。

补充:

我把自己以前的一篇回答贴上来,有助于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微电子芯片设计行业现状,也许会是一个惊喜。想要入行或者在该领域深耕的朋友们,期待你们的好成绩!

仅列举部分产业链相关的公司,除了 asml 的尖端光刻机,日本的部分材料,美国的 eda 软件,敢问哪个可以和我们比?

下面有朋友提到工艺问题,是想表达芯片的制程?生产工艺(如光刻,蚀刻,显影),芯片材料工艺如 cmos,氮化镓,绝缘体上硅,设计工艺,如 bandgap,电流源,差分对?其次是 eda 软件,主要是 cadence,syno,mentor 垄断,国产的华大九天正在迅速跟进,芯愿景的逆向分析软件做到了世界第一。

下面有朋友提到模拟电路。国内是有一些做模拟或者模数混合电路的,普通的运算放大器,开关电源,ldo 这些都能做,甚至还有卓胜微这样做超高频放大器,或者设计手机信号链路的公司(基带电路,还有一些外设,如蓝牙 WiFi GPS 那就不胜枚举)。但是覆盖面没有 ti,adi,美信等这些美国公司完整,他们比中国要早玩半个世纪,而且 ti 有自己的 fab,各方面实力都很雄厚,国内还要加油!说个题外话,其实 ti 是个相当低调的公司。很多美国人单知道他是做计算器的,却不知道这是全球最大的模拟集成电路供应商,供应的芯片品种有三万多种 [惊喜]。

下面有朋友说,我们讲的东西好多不懂,不着边际,而且都是说的很光鲜的东西。那就再举个例子吧,比如大家很关心的显卡有没有纯国产芯片的,答案当然是有,有两家公司目前做独立显卡做得相对较好,纯国产的。以景嘉微为例:

当然实话实说,这种显卡从纯商业的角度而言,和市面主流英伟达的显卡,差距可能有 7-8 年。但是全世界又有几家说得出名字的专门做显卡芯片的公司呢,应该不超过五家吧?如果有知道的朋友请补充。

芯片设计公司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模式。最后还是会有几家国内的公司站出来,这是必然的。90 年代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有一大批做 x86 兼容指令集的 CPU 公司,那时可谓是异彩纷呈,不止有英特尔和 AMD,这其中甚至还包括 IBM 和 TI 等巨头(它们生产的 CPU 大家可以去闲鱼搜索一下纪念品来玩玩),以及一家小而美的、叫做 Cyrix 的公司(这个公司的趣闻我以后可以写写,后来 Cyrix 被 VIA 收购,而目前国内有几家做 x86 兼容处理器的指令授权就是 VIA 等提供的),后来都因为时代的竞争不得不砍掉相关产线,要知道它们也都是相当有实力的公司。20-30 年前国内的电子行业有多落后,特别是对比过日本精密家电的朋友绝对有很深刻的印象。半导体行业的破产、兼并重组也非常普遍和严重。一些曾经非常厉害的公司不也被并购重组了吗。比如摩托罗拉半导体,后来独立出来叫 Freescale,再后来被 nxp 兼并,博通差一点把高通收购,英特尔和 AMD 分别收了 Altera 和 xilinx,同样是这两家公司联合起来绞杀了全美达,等等。

下面有朋友很想讨论下关于国产行业软件及其生态链的发展现状和展望。这部分内容较多,我后面逐步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还有耐心看到这个位置,笑)。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电子行业必备的 EDA 软件。先谢谢大家都关注。也希望大家不吝到评论区集思广益。

考察一下世界上著名高科技公司的发家史。我们以美国大量的科技公司为样本可以发现,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有独当一面的技术和领导能力的,并且相当数量的美国高科技公司,其创始人都具有其所在领域非常出色的工程师背景。同样,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科技公司也有这样的类似,而非网上流传的很多人只想赚快钱,没有工匠精神。在科技行业占据领导作用的大部分国内科技公司,其创始人也大都有深入的相关技术背景。工程师红利是个不可小觑的力量。很多朋友对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还没有一个概念。美国有金融霸权,中国有产业霸权,毕竟工业产值世界第一遥遥领先。具体体现,各位朋友可以回顾下自己的手机,家电,部分汽车,很多都是国产而且还不太好造就明白(世界上全都能造的国家几乎没有)。后面有机会再叙述。

下面也有即将从事微电子、电子信息行业或希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朋友给了留言。在此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也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现在的电子爱好者非常多,也让我感到欣喜并汲取到力量。多年前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我们手捧一本《无线电》杂志,照着上面的电路组装小设计,那真是无比快乐的青葱时光。多年以后,大量的资源共享平台:B 站,科创论坛,gitee 或 github 上有了一些国内非常年轻而又很有个性的电子爱好者,很多几乎是独立完成了一些有着开创性意义的工作,展示了他们自己写的编译器,设计的处理器架构,操作系统框架,软件无线电平台,FPGA 语言逻辑解析的综合模拟平台。。。等等,我感觉非常了不起,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很多创新型的概念或产品都是基于热爱而提出的,这也是我们民族电子工业的希望所在。

结语:

如果不存在重大变故的影响(如无法预知的社会动荡,战争风险等),我们在 10-15 年赶上最先进的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诚然,从客观上来讲,我们和美国在微电子领域的差距也是明显的——美国人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提出各种引领时代的技术,发明了半导体,确立了从软硬件设计到生产的整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不论是从创新能力,行业标准制定,专利持有量,市场占有率,还是技术积累程度,资本投入程度等等而言,目前仍然都是领衔世界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确实领先发展很多年,相较于我国,这应该算做一个时间和经验上的优势。应该认识到这个不足,但国内正在快速发展和进步,这也是必须肯定的。

回首上个世纪的下半叶,美国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引领者,制定了当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大部分行业标准和规范(电子工程学界众所周知的大名鼎鼎的美国 IEEE)。

回顾那些人类历史上无比辉煌的时光:20 世纪初,以高斯 - 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数学中心 “哥廷根学派” 的建立,确立了现代信息处理、尤其是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学分析基石。以爱因斯坦、普朗克等人建立的狭义相对论、量子物理,微观物理学上理论基础的形成,为芯片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50 年代,美国的 “仙童怪杰” 团队创立了硅谷,晶体管的问世,打开了电子工业迅速发展的大门。60 年代末集成电路问世,70 年代末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开始大规模商用,80 年代电脑开始普及(主要指美国),90 年代有了互联网的概念。

回想 80-90 年代的时候,日本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依然是全球第一,那真是日本的黄金年代,经历过平成景气的昭和男儿们,又怎会想到他们的后代被迫 “躺平” 的样子。

又是物换星移的三十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荣光。我们将有机会去见证一个时代的繁华。

现在该是中国作为引领者的身份出场了。

中国不论是在人才培养(工程师红利)、创新能力还是市场规模、资本力量上,综合而言实际上都是和美国不相伯仲的,并且中国的工业产能优势在这次疫情的大考中也愈发明显地体现出来。

我们会在软硬件、编译环境、操作系统等整个生态链上都取得全面和重大的突破。

假以时日,成果指日可待。

(囿于个人水平,文中部分描述可能存在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请见谅并提出您的意见,以便后期订正。本文从开始写作到现在,已经有了大半年时间,基本上是有感而发,想到就完善一部分,因此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或不通顺的地方,亦不构成专业的建议。其间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以及可以感受到大家对我国微电子行业发展的关注和期待,谨致谢意!)

附 -“中芯国际产业链”:

(注:以网络摘录为主,不构成主观建议。以下部分为摘录的国内半导体行业代表性公司,其中部分公司是上市公司,另有少部分公司是属于台企或者台企关联企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分企业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国产芯片行业的企业,并且有可能受到美国资本,专利或制裁的控制。):

01 移动 CPU

02 计算机 CPU/MPU

03 IP

04 GPU

05 ASIC

06 DSP

07 FPGA

08 EDA

09 MCU

10 存储芯片

11 模拟芯片

12 电源 IC

13 功率器件

14 IGBT

15 MOSFET

16 CMOS

17 液晶芯片

18 触控芯片

19 指纹识别芯片

20 人脸识别 / 虹膜

21 射频芯片

22 WiFi 芯片

23 蓝牙芯片

24 NB-loT 芯片

25 RFID 芯片

26 5G 芯片

27 光芯片

28 光模块

29 GPS / 北斗芯片

30 USB 转接芯片

31 视频转换芯片

32 网络交换芯片

33 音频芯片

34 激光核心元件

35 激光雷达

36 毫米波雷达

37 MMIC

38 TPMS 模组

39 LED 芯片

40 时钟芯片

41 载波芯片

42 数字隔离器

43 航空航天领域嵌入式 SOC

44 安全芯片

45 智能卡芯片

46 AI 芯片

47 智能应用处理器 SOC

48 OTT 盒子主控 CPU

49 无人机主控芯片

50 智能消防机器人芯片

51 VR 主控芯片

52 智能音箱芯片

53 蓝牙音箱芯片

54 智能电视芯片

55 商显主控

56 行车记录仪主控芯片

57 投影仪主控芯片

58 打印机芯片

59 视频监控芯片

60 高端电容电阻

61 连接器

62 晶振

63 传感器

64 芯片代理分销

65 半导体生产设备

66 硅晶圆

67 晶圆代工

68 半导体封测

69 测试设备

**70 操作系统(**至于原创的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就更多了。如 rtthread,oneOS 等。甚至多家片上系统芯片公司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比如全志的 tina 小系统,名字真是小而美。

知乎用户 JJ-lu 发表

从我比较喜欢的汽车行业来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董小姐炮轰中国汽车粗制滥造。**对于董明珠的 “中国汽车粗制滥造” 的看法,东风汽车董事长竺延风表示,中国汽车制造水平是世界水平;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说“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水平已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广汽集团董事长曽庆洪表示“来我厂里看看”。三位大佬都迅速回应了董小姐并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董明珠再次炮轰中国汽车 “粗制滥造”

那么,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到底是强大还是粗制滥造?

中国已经连续很多年成为全球新车产量最高的国家了,但是产量高不能代表中国汽车制造业强大;

国内很多汽车主机厂都是全球的标杆工厂,汽车品质获得全球认可,例: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但是合资汽车的工厂强大,不能说明中国汽车制造业强大。

国内最近几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汽车。吉利、长城、领克、WEY、比亚迪、传祺等车的外形配置和价格对于合资品牌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自主车的其他环节(质量、可靠性等)还没获得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可,这也不能说明中国汽车制造业强大。

在我看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还不能说是强大,目前只是大,没有很强。中国汽车制造业最缺的是品牌。没有品牌,做得再大也只是代工厂。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质量和可靠性,而是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度。但是中国的汽车品牌也在努力冲高端,从开始的传祺 GS8 到后来的 WEY 和领克,中国自主平品牌汽车不只是以前的只能生产和销售低级车的时候了。

中国汽车制造业暂时不是很强大,**但绝对不是粗制滥造!**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汽车的制造业能够真正走向强大,请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多点时间和宽容。

知乎用户 摩登中产 发表

雪白如玉的瓷瓶底部,盖上了暗红火漆印,火漆印上刀痕清晰,刻着 Made in China。

那些盖有火漆印的瓷瓶,离开衰老的帝国,沿着冰冷洋流,流向大洋彼岸。它们精致又脆弱,恍如绝唱。

这是上一轮中国制造最后的身影,此后无尽狼烟漫漫迷雾,1978 年,外国记者再访中国时,已难觅中国制造。

桂林车间里没有任何车床,无锡电路厂像马路工厂,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一共只有 31 名技师,平均年龄 56 岁。

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忧虑地写道:大众汽车即将在一个孤岛上生产,这里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

“中国车间里的葫芦吊、长板凳、橡皮榔头,都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

在重庆炼钢厂,日本记者惊讶地看到一台古老的英制蒸汽轧钢机还在使用。机器产于 140 多年前,道光皇帝还在位,达尔文刚开始环球航行。

他问厂长是不是机器铭牌搞错了,厂长神色如常:没错,还能用,就一直在用。

蒸汽轧钢机巨大的齿轮,在火星和热风中缓缓转动,一如这个刚重启国度的节奏。

当年十月,邓小平赴日考察,出发前日方问他对什么感兴趣,老人说:想知道日本有没有不产生一氧化碳的煤球。

在日本,老人一气参观了日产汽车、君津制铁所、松下公司和日本造币局,然后说出那句著名的话: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新干线飞驰如箭,邓小平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隔年,外资试探性进入中国,齿轮加速转动,善于眺望的《经济学人》预言:

尽管从眼前看,中国仍需大量进口,但从长远而言,中国出口品必如洪水猛兽。

无数人离开稻田或桌案,开始南上北下,广东汕头的老师翁纯贤,至今仍记得 1982 年的夏夜:我第一次到蛇口,黑漆漆中,第一次见到那么漂亮的一片灯光。

灯光属于港商投资的凯达玩具厂,新一代中国制造从此流向世界。

当年,凯达玩具厂拿到欧美订单,生产一种丑萌的椰菜娃娃。娃娃在美国年售超 300 万个,家喻户晓,排队购买的人需贿赂销售员。

整整一代美国小孩,搂着娃娃,视为家人,然而少有人知,这些娃娃来自中国。

古老国度的马达声连成潮音。1985 年起,全国两年间,引入 115 条彩电生产线、73 条冰箱生产线,仅广东一省,就引进 12 条家具生产线、18 条饮料灌装线和 21 条西装生产线。

美国《新闻周刊》惊讶地记载变化:一群中国人来到法国瓦尔蒙,将破产冰箱厂 5000 吨设备装上轮船、火车和飞机,运至天津,快速重组为日产 2000 台的新生产线。

整个欧洲都出现了中国采购员,而厂长成为时代主角。

江苏黄桥镇的厂长带着村民仿造提琴,辽宁葫芦岛的厂长带队村民学做泳装。泳装销售员北上推销,很快学会将货款缝在内裤口袋中。

中国制造在荒原中踉跄起步,无人预料到之后的情节。

在广东顺德,村民拆开香港沙发,研究仿制,意外走红全国。当地村村开厂做家具,巅峰时有 “十万南康木匠下顺德”。

那些江西木匠,越过梅关古道,南下珠江淘金,学会手艺后又回乡创业。

九十年代,南康成为家具重镇,那些年的中国制造,带着拓荒时代的草莽无畏。

费孝通评价南康时用了十六个字:无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联四方。

当年南下的故事,留下两道隐线。一是南康厂长办公室必摆功夫茶具,二是工厂都离国道不远,模仿顺德,在路边推销家具。

国道上尘土连天,但路两侧的家具是新景色,没人知道它们将至何处。


2004 年 2 月,世界各地井盖频频失窃,芝加哥一个月 150 多个井盖失踪,苏格兰数天内失窃过百,媒体称为 “井盖大劫案”。

江湖传闻,井盖失窃是因中国的需求,将废金属价格推到新高,那些井盖被切割后,装船运向东方。

英国《金融时报》驻华记者金奇,将其比喻为复苏的 “中央之国” 引力。

他在著作《中国震撼世界》中写道:大国总以不寻常的方式通报自己的到来。

这如同蒙古入侵欧洲时,英国先有察觉,因为北海港口的鱼价急剧上涨。鱼价上涨的背后,是因波罗的海水手无暇捕鱼,应征入伍,同东方的骑兵作战。

《中国震撼世界》获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奖,在书中,金奇记录了一次特殊的搬迁。

江苏的钢厂,派工人前往多特蒙德,仅用数月,便拆光德国最大钢厂的所有设备。

这些花费 2400 万美元购买的设备,最终运至长江边的县城,化为新厂,年产量比在德国时提高 300 万吨。

其实早在 2001 年,日本便发表白皮书,称中国为世界工厂。海外媒体对这个词半信半疑,但很快察觉其中力量。

2005 年,全世界 2/3 影印机、1/2 微波炉、2/5 个人电脑、1/3 电视机和空调、1/4 洗碗机以及 1/5 冰箱,都为中国制造。

当年,美国《商业周刊》封面题目叫 “中国价格”,文中称:

“这是最让美国工业界胆战心惊的词汇。你必须把产品售价削减 30%,否则就将失去顾客”。

价格优势让中国制造摧枯拉朽。

九十年代,江苏黄桥的小提琴厂厂长,去意大利参展,发现别人的琴售价过千,而他们售价 180 元还有 30% 利润。

后来接受采访时,厂长平静地说:之后五年,我们就把全世界大的提琴厂都冲垮了。

2005 年,路透社报道黄桥小提琴,标题用了 “中国制造淹没竞争对手”。这个 3 万余人的江南小镇,被封为世界小提琴之都。而此前,当地最有名的是烧饼。

那十年间,越来越多隐形的冠军出现。

江苏丹阳的眼镜占全球产量 50%,广东中山的灯饰占全球产量 60%,湖南邵东的打火机占全球 70%。

同时,世界 60% 以上假发出自河南许昌,70% 内衣出自广东汕头,世界最大的波斯毛毯产地在中国河南,而哈尔滨一个村子,生产了 90% 的俄罗斯套娃。

2012 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美,送给奥巴马的国礼是一张乒乓球桌。首相府发文称,这是真正的英国产品,英国设计,英国品牌。然而媒体说:从桌子到球拍,都来自中国。

那年的伦敦奥运会,六成纪念品为中国制造,开幕式炸开的焰火,来自中国湖南浏阳花炮厂。

2017 年,东京电视台一档综艺节目到山东菏泽,揭秘当地棺材产业,人们才知道,日本市场上 90% 的棺木,都是菏泽制造。

Made in China 成为世界标签,一切都在电光火石的三十年间完成。

国人已不再羡慕新干线,所有故事已足够急速。


中国制造如野火般蔓延世界,但隐忧也早早种下。

2002 年起,中国公司每出口一台 DVD,需支付 4 美元专利费。

此后专利费不断上涨,高峰时,中国出口一台售价 32 美元 DVD,只能赚 1 美元。

统治全球市场的中国 DVD 厂商只能强颜欢笑。笼罩命运的阴影不是来自成龙,而是来自漫长的专利战。

DVD 只是开始,光盘、电视机、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等厂商均提出专利费需求。学者称,这是中国制造业的耻辱。

比专利更严重的问题是品牌,技术尚可攻克,品牌建设则非一夕之功。

过往十余年,中国制造已饮下无名的苦酒。

和江苏黄桥齐名的北京东高地制琴村,因无品牌,只能低价比拼,小提琴利润已从 30% 降至去年的 3%。

在珠三角,芭比娃娃在美售价 9.9 美元,而中国工厂获利只有 0.35 元。

2008 年,中国已成最大玩具生产国,但广交会上,一个国产知名品牌都没有。

葫芦岛的泳装已占全球市场 20%,但当地工厂还习惯淘宝下载图片,抄袭设计。湛江的电饭煲年产 2500 万台,仍靠贴牌度日,最低时一台利润只有 0.5 元。

Made in China 依旧风行全球,但越来越多海外商家加上了 design by(设计自),强调品牌不来自中国。

2020 年,疫情冰封世界,一路疾奔的中国制造停步反思。

隐形的冠军们担忧地位不保,但最新报道显示,因越南等地配套不完善,中国外贸订单量整体下降不到 10%。

这是寒风中的好消息,但对中国工厂而言,如不建设品牌,内外循环都将越来越难参与,未来的洋流中满是冰凌。

南康家具同样在冰凌中行进。数年前从飞机上下望,常能看见南康山野间,散布着大片蓝铁皮棚顶。

铁皮棚下,上千家家具厂正生产 “白胚”,白胚运至广东后,刷漆贴牌出售,少人知南康之名。

南康家具行业就此深陷内卷,低价搏杀。一张木床,售价 480 元,利润不过 10 元,有时要靠边角料和木屑盈利。

饱受无名之苦后,当地企业开始借助电商突围。今年 7 月,团团圆家具董事长罗海龙,在拼多多上试水新品牌,第一个月销售额只有 6 万,第三个月便破百万。

十几年前他创业时,开车跑遍半个中国调研,才发现衣柜里裤架不实用,因为中国穿西装少。而今,借助大数据赋能,他几分钟就可获得产品建议。

在团团圆突围之前,当地老板毛晶晶,已在电商平台上打造品牌两年,从籍籍无名到年销 2 亿。

他眼中的拼多多,如汇聚 7 亿多人的大广场,能听哭笑,能见悲喜,而那些心声最终化为数据,帮他勾勒品牌。

不久前,南康家具新品牌计划大会上,他们登台讲述经验。未来五年,拼多多将帮助南康孵化 20 个十亿级家具品牌,自主品牌的故事才刚开始。

会场向南,旧国道边已无人摆家具推销,虚空中新国道已开启。一场新的征程。

……

五亿四千万年前,寒武纪开始,冰河退散之后,无数生命迎来爆发。

它们挣脱平庸,展示个性,以顽强的生命力填充世界。

它们用最多元的方式留在地层中,凝固了属于它们的时代。


作者微信:wangpeng201611,欢迎交流。

有趣文章很多,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摩登中产

知乎用户 龙蜒草 发表

谢邀

无:一个什么都生产不出来的国家(粮票,布票,家用电器票)。

有:上百万千万的作坊企业没技术。 杠精:靠抄袭靠廉价的劳动力。

多:基本看到的东西产品整个世界将近有 40% 的产品是中国制造。 杠精:都是廉价粗制滥造的产品

强:很多领域的制造技术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杠精:大量技术不是世界第一,中国制造还是垃圾

如果一个国家包揽了所有领域的制造业第一,有这样的国家?一个小国如果把持住一个领域制造就足够强大了。

中国制造业短短的 30 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这种趋势很恐怖,杠精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伴随着中国制造一起发展壮大起来。在杠精的眼里中国制造连续的走了 30 年的从崩溃到崩溃中走下来,迟早崩溃,等着看着崩溃,中国制造业再不崩溃杠精就崩溃了。

知乎用户 UIDX​ 发表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问中国制造强不强大。

当然强大啊!我一个典型的美分,带路党,都得承认中国制造就是强大。

你说高端缺不缺?有点缺。技术含量叼不叼?不算最叼。

量大就不是强呐?

样全就不是强呐?

不能说一个人浑身都是世界第一才叫强大吧?

体量大,种类全,成本低价格低,迭代灵活运转快,这不叫强大还什么叫强大?

不要唯高大上论。西方的东西,自然有好的,问题是好也不是你的。

别人的武器再炫酷,也是瞄着你家房盖的。

高大上也不是解决问题的金标准。

BAT 的员工,投行的白领,你真以为就比你家三线城市小饭馆老板高大上?

真掏掏兜还不一定谁下跪呢。

知乎用户 程曦 发表

中国有很多强大的制造业公司,在营业额,产品市场占有率上都能体现。但是用于生产核心设备,昂贵配件都仍是国外垄断的。以我从业过的两个行业来看。

第一个是造纸厂,原纸生产两个核心大设备,纸机和复卷机。纸机的两个品牌美卓(芬兰),安德里茨(奥地利)。

建生产线时都是欧洲那边工程师过来一起指挥。纸机上用到的各种电机,变频器,PLC 也大多是是西门子和 ABB 的。基本很少能看到国产配件。

但是国产纸机,复卷机也不是不能用。国内还是有些小造纸厂买国产设备的,只是在出纸速度,复卷速度会差上很多。不能让工厂盈利最大化,品控上也缺乏太多。

第二个是我现在工作的面板厂,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屏幕面板出货量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但是工艺流程中价格最昂贵的设备曝光机大多都是佳能(日本)和尼康(日本)两个品牌,同理类似芯片制造厂也是。更高端的光刻机有阿斯麦(荷兰)。国外设备厂商提供设备,配件,工艺参数,后期维护,人员培训。而我们工厂主要只是在已定好的流程框架上进行生产和简单的日常 PM(保养)。

遇到稍微难点的机台异常都是叫厂商中国办事处派人来处理,工艺上的瓶颈调试就得叫韩国或者日本的工程师飞过来指导。而且比较昂贵的备件(PCB 版)都得在原厂商采购。

但是同时我国的自主设备也在努力追赶当中。例如国产汇川技术(提到汇川是因为刚好有个同学在那家公司)的变频器以及 PLC 正在一步步的吞食国际大牌西门子与 ABB 的国内市场。还有通过资本入股,收购国外制造业的方式来慢慢消化工艺技术。。。

最后我相信中国人是勤劳并且聪明的,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起步慢了一截,但是我们正在缩小与那些技术垄断国家的差距。

知乎用户 峰哥儿 发表

2020.6.14 更新,感谢大家的赞和评论。看了一圈下来,大家对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大体上有两种认识:

1、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

2、进步有目共睹,深感自豪的同时也认为需要继续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认为这也基本是比较主流的观点,虽然有言辞激烈的批评,也有温和的鼓励,但我觉得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实力能够蒸蒸日上,国民能够顺利 “奔小康” 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尤其是在当下,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发展受搓,而美国又对我国产业升级施加重重阻碍的情况下:

哈工大、哈工程被禁用 MATLAB,美国 “实体名单” 影响深入校园_腾讯新闻美国禁止华为使用任何美国技术制造芯片 逼迫全球供应商选边站

现在是禁软件、禁芯片,影响部分高校和科技企业;不定哪天就开始禁设备、禁技术,影响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因此更需要我们的高端制造业自力更生,人家都骑到脖子上来了,难道任人宰割不成?

以下为原回答。


个人体会,在 2020 年的今天,我国制造业水平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在某些技术领域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或曰 “大而不强”;但相比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国内水平,真的强大了不少。

为什么只和上世纪 90 年代比,不继续往前推?因为答主没(尚)有(未)体(出)会(生)。

话说 “制造业” 三个字,涉及的领域实在不要太广,从业者人数以亿计,任何个人或团体的观点都未免是管中窥豹。所以,这里就以我所从事的汽车行业举例,尝试从这个角度回答此问题。毕竟,汽车制造产业号称现代工业的皇冠,一辆车上万个零部件,牵扯的产业上下游供应链无数,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就讲讲我的个人见闻吧,关于汽车交通出行方式的演变,坐标四川。

一、1993~2003,从土掉渣到凑合用

90 年代初期,往返于我老家小镇与省城成都之间的巴士基本上是这样儿的。

舒适是没办法舒适的,能坐到一个没有严重塌陷的座位就是幸福的,来的晚的就只有过道小马扎(超载)伺候了。那时候,一车一名售票员是标配,他手里一般都攥着一摞零钱,走位飘忽,能在人堆里穿梭自如,但大多数时候倚靠在车门,时不时开门透气或招揽生意。

那时候路很烂、人很多、车很破,一路走走停停,伴随着车窗与地板嘎嘎作响,小孩儿是顶不住这 “催眠曲” 和车辆的左摇右晃的,四五个小时,睡上两觉,目的地就到了。

后来(1997 年左右)有了依维柯,走高速、带空调,有些车型还播放 VCD 供乘客观看。这时候,明显感觉到乘坐舒适度提升,除了高速公路本身较为平坦,更多的应该还是归功于车辆自身工艺水准的提升(门窗密封性、VNH 性能、动力加速性等),虽说接近 90 度的座垫与靠背角度很折磨人,但至少不超载了,左右活动空间终归是大了一些。最高时速基本可以保持在 100km/h 左右,路上消耗的时间基本能缩短到 3 个小时左右。

再后来 2000 年附近,大巴车逐渐普及,一人一瓶矿泉水,标配 “车载影院”,乘坐舒适度与通勤速度大幅提升,回老家再也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只是,这种豪华大巴性能早已过剩,或许是技术发展已达天花板,又或许是消费者对舒适度已没有更高需求。(很可能是技能点加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上面去了)总之,近十来年的乘车体验并没有太多提升。我对它所有的好感都停留在了 20 世纪初刚亮相时的那一抹惊艳。

说完公共交通,我们再聊聊自驾。

最早大概 1999 年,我老爸开单位里老旧的长安微型面包车。手动挡,换挡顿挫感简直不能再强,技术差的司机来开,分分钟熄火的那种。开高速时最高时速 90km/h,一是因为车子自身动力极限,发动机只有那个水平,二是因为人员耐受极限,噪音太大受不了。小破面包车的声嘶力竭的怒吼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迹,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老爸又开了一段时间普桑,这是我坐过的第一辆轿车。怎么说呢,乘坐感受是质的飞跃,当时就知道了,这个 “大众” 不简单,而且并不大众。如果说老旧的长安微面只具备驾与乘的功能,且其功能不尽如人意的话,那在普桑身上,我才第一次体会到,哦,原来小汽车是有设计感、舒适性和动力性这一说的。

再后来,普桑换成了桑塔纳 2000,外形看起来更圆润了,乘坐感受啥的倒没什么区别。不过,或许是车辆已使用太久本身状态不佳,总之,到我老爸手上之后小修不断,相当的不省心。

![](data:image/svg+xml;utf8,)

再后来 2001 年左右,单位给配了一辆全新的长安之星

虽然是面包车,但代际差距加上全新的车况,它的表现非常亮眼,比之前几个老古董优秀不少,与最老旧的那款长安微面更是天壤之别。虽说整体档次仍然不及轿车,但至少在设计理念上有了突破,无论内外饰还是造型、配置、性能,都在向先进车型靠齐。

最后是 2003 年左右自家购置的东南菱帅。妥妥的日系车,以经济实用为重点,没有明显的短板,也没有闹心的大小毛病,或许它的原型车三菱蓝瑟足够成熟稳定,也或许是引进它的福建东南汽车制造技术过关,总之,陪伴我家的五年时间,它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得家人喜欢,最后因其他原因遗憾地转让他人。

可以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亲身经历了上述汽车车型的演变,部分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十年间(1993~2003)。

上述所有汽车无一例外皆是国产,技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上种种,皆是空中楼阁。但这还远远不够,人民的需求不断增长,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接下来的二十年,才是好戏的开始。

二、2003~2023,从凑合用到高大上

这是属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时代。

21 世纪以来,国产自主品牌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凭借极高的性价比,终于把合资品牌高高在上的价格拉了下来,从此,汽车行业升级为白刃战。

尤其是 2010 年后,国产自主品牌纷纷推出全新子品牌,全力冲击中高端市场。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着力提升品质与差异化、个性化,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虽然过程中偶有坎坷波折,但自主品牌始终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由日系、韩系、美系、法系、德系瓜分),且头部效应明显,强弱分化明显,行业洗牌加速。

曾经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合资品牌近些年也逐渐招架不住,除了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菲亚特、铃木、东风雷诺等,法系的雪铁龙 DS、标致等也频频传出或将退出中国的消息。不得不说,这是制造业实力的侧面反映。同样的东西,你能造,我也能造,谁也不比谁差。情怀终究承担不起相似的产品力下过多的品牌溢价,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

最后是汽车行业下一个纪元的决战阵地——新能源汽车。

关于这块,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这篇讲新能源汽车 “三电技术” 的答案。

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方面,我国处于什么水平?

这里,我想讲讲关于整车制造实力的内容。

搞汽车的都知道,整车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那么,现阶段我国的整车制造技术水平究竟如何?

我们就以造车新势力威马自建的温州工厂举例。2016 年底开工建设,2018 年正式投产,是符合工业 4.0 标准的智能化工厂,很大程度上能代表现阶段我国的整车制造技术水平。

威马智能工厂介绍

数量众多的带视觉引导系统的工业机器人,能实现自适应焊接、柔性化滚边和多车型切换生产。主线 100% 自动化生产,“红色小屋”(自动二氧化碳保护焊车间)实现屏蔽外界光源干扰的在线检测,同时可以防尘、防毒、防炫目,保护生产人员身心健康。

柔性滚边系统利用十字滑台进行切换。伺服电机保证滚边模具位置的准确性及重复性,滚边模具到位后底部有定位销保证精度。滑台周边区域可放置机器人及相关设备,有效的利用厂房空间。

质检环节,引入 AR、AI 技术。工人配备可穿戴式的微软 Hololens 眼镜,通过三个高清摄像头采集车辆数据,传到云端比对,查验车顶、踏板等,实时生成报告给质检员,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准确度。

当然,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电池包车间。采用机器人进行标准化电芯模组的装配,采用 AGV 小车自动流转,与专用测试设备配合进行电池包 100% 下线测试。

以上,就是一座现代化整车制造工厂该有的样子,也是我所认为的中国现阶段制造业水平的一个缩影。

三、结语

中国的制造业是否真的强大了?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

但以我浅薄的人生经历来看,在_汽车这个领域,确实今非昔比_,相信每一个深处这个时代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技术的进步。

但自以为仅仅是自以为,自信过头就成了自嗨。愿我们能保持前面几十年一以贯之的勤勉,正视差距、努力追赶,让曾经遥遥领先我们的某些发达国家不得不放下轻视与傲慢。

知乎用户 wangleineo 发表

比较喜欢看一个探索频道的系列节目《How It’s Made》(译作《制造小百科》),一方面对我这个理工男来说,了解各种产品如何制造很有趣;另一方面,机械化流水线制造商品的过程看起来非常治愈,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每一集 20 分钟讲解四种产品的制造方法,一季 13 集,从 2000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 20 多季。国内的视频平台貌似没有引进,但是在 B 站搜索能搜到。

我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就想,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这些商品都能造出来吗?是否依赖国外的技术工艺,还是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产品品牌有没有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多少?

于是我就开始了这样一个「大工程」,在这个节目里面看过的每一种产品,我都到网络上做一些简单的调研:搜索引擎搜索一下相关资料、电商平台看看品牌排名、英文搜索看看国外的评价等等,做出了下面这样一个大列表。大体结论可以总结如下:

  1. 我们现在有能力制造绝大部分商品,制造业大国不是浪得虚名。
  2. 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制造工艺要求高的产品,仍然非常依赖国外技术,如飞机、芯片等。
  3. 很多轻工业产品缺乏品牌竞争力,国内市场被外资品牌碾压。比如化妆品、巧克力、卫浴等。
  4. 大部分国产品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仍然较低,一般占据低端市场。
  5. 文化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几乎没有存在感,比如动画、游戏、电影。

下面是我整理的列表(不断增长、完善中):

  1. 铝箔 - 中国共有铝箔生产企业 90 余家,装备有现代铝箔轧机 66 台,并有万能冷轧机 39 台,铝箔总产能 50 万吨 / 年。
  2. 滑雪板 - 国内市场小,主要代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042790/answer/155605976
  3. 隐形眼镜 - 似乎大部分是欧美和台湾的品牌,国产的美瞳有一些。
  4. CD 光盘 - 有生产线,基本被新型存储介质淘汰。
  5. 奶酪 - 简单,国内需求不大。
  6. 连裤丝袜 - 简单
  7. 日光灯管 - 已经基本被 LED 照明淘汰
  8. 牙签 - 没问题
  9. 浴缸 - 卫浴生产没问题,但国产品牌竞争力稍差。
  10. 直升飞机 - 不太乐观: http://news.163.com/air/16/0307/21/BHJ7JGAU00014P42.html
  11. 啤酒 - 各地都有地方品牌,国内市场为主。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15535
  12. 助听器 - 可以生产,竞争力较弱。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57973
  13. 拼图游戏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7142164/
  14. 塑胶地板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972933
  15. 抽水马桶 - 卫浴生产没问题,但国产品牌竞争力稍差。
  16. 复印纸 - 没问题
  17. 牛仔裤 - 没问题
  18. 台式电脑 - 联想,部件来自各国厂商。
  19. 玻璃 - 简单
  20. 牙膏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72112953.html,中华牙膏不是国产。
  21. 铁钉 - 简单
  22. 护目镜 - 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193137
  23. 布料 - 没问题
  24. 自行车 - 自行车大国 http://market.chinabaogao.com/jiaotong/0594212932019.html
  25. 皮划艇 - 不难
  26. 皮靴 - 中国是鞋业大国
  27. LED 屏幕 - 没问题
  28. 麦片 - 国内市场不大
  29. 卡车 - 国内市场为主,出口量不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080594 http://beifang.hebtv.com/qiche/bftt1655581.html
  30. 创可贴 - 以前邦迪是创可贴代名词,现在被国产超越 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67269
  31. 印刷电路板 PCB - 制造世界第一,但生产设备严重依赖国外 https://www.mr-wu.cn/2017-mu-qian-guo-nei-top-100-qiang-pcb-ban-chang-jie-shao/
  32. 高度酒(liquor)- 两瓶酒,不解释
  33. 钢铁 - https://www.sohu.com/a/325446810_114835 铁矿石自给率低 http://www.p5w.net/news/cjxw/201604/t20160419_1420878.htm
  34. 苹果汁 - 国产为主,有关汇源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19-12-11/doc-iihnzhfz5196384.shtml
  35. 起落架 -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09_20_472802.shtml
  36. 化妆品 - 线下渠道被外资品牌垄断,线上有存在感,但依赖于低价。 http://news.138job.com/info/203/107098.shtml
  37. 全息摄影(hologram)- 需求还不大
  38. 商品外包装 - 没问题
  39. 表皮培养 - 没问题
  40. 玉米罐头 - 没问题
  41. 塑料袋 - 没问题
  42. 太阳能板 - 中国是光伏大国
  43. 汽油桶 - 没问题
  44. 曲棍球棍 - 需求小
  45. 螺纹瓶盖 - 没问题
  46. 巧克力 - 生产没问题,但品牌被国外垄断 https://www.chinapp.com/paihang/qiaokeli
  47. 药片 / 胶囊 - 国内有几千家制药企业,产能过剩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707130
  48. 意大利面 - 工艺和面条差不多,国内需求小
  49. 自行车头盔 - 没问题
  50. 铝材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023539208500185&wfr=spider&for=pc
  51. ABS 制动系统 - 似乎有自主知识产权了 http://inf.315che.com/n/2012_11/59096/
  52. 锂电池 - https://www.phb123.com/qiye/10148.html 虽然锂矿丰富,但原料仍依赖进口:http://www.risk-info.com/article-3089-1.html
  53. 眼镜镜片 - 国产外资均有知名品牌: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09945691831752524.html
  54. 花岗岩 / 大理石 - https://wenku.baidu.com/view/072d6173804d2b160b4ec037.html
  55. 薯片 - 国产品牌还可以 https://www.hsboss.com/doc/202006/35756.html
  56. 微处理器 - 严重依赖,技术落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6260925/answer/833169348
  57. 蜂蜜 - 没问题
  58. 光纤 - https://www.laserfair.com/yingyong/201605/19/64147.html
  59. 砖 - 没问题
  60. 管风琴 - 国内没啥用
  61. 摩托艇 - 没问题
  62. 葡萄酒 - 低端没问题,高端仍然崇洋 https://www.chinapp.com/paihang/putaojiu
  63. 胶合板 - 没问题
  64. 冰鞋 - 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61660
  65. 羽绒服 - 没问题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875401
  66. 动画 - 总体上有很大差距,专业工作室 100 家左右,低于日、韩。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41503?sort=created
  67. 蘑菇 - 简单
  68. 戒指 - https://news.wbiao.cn/zocai/24928.html
  69. 无土栽培蔬菜 - 没问题
  70. 实木板 - 没问题
  71. 垃圾回收 - 有关垃圾回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78271
  72. 飞钓 - 国内不流行,欧美有市场 http://finance.cnr.cn/gs/20170818/t20170818_523907905.shtml
  73. 钻石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45460607103043524.html
  74. 木门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78306
  75. 彩弹射击 - 简单
  76. 报纸 - 没问题,纸媒在衰退 http://www.chinapaper.net/news/show-35956.html
  77. 地毯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178941
  78. 饮用水 - 没问题
  79. LASIK 手术设备 - 没有国产的 http://changzhengdr.blog.sohu.com/134736428.html
  80. 吉他 - 生产没问题,品牌较弱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94067
  81. 玻璃钢游艇 - 外资品牌 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189074
  82. 洗衣烘干机 - 洗衣机大国
  83. 口香糖 - 生产成熟,品牌外资为主 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150716
  84. 焰花 - 没问题
  85. 保险箱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1088/answer/1236089304
  86. 假牙 - 没问题
  87. 小飞机 -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22/c_1210089938.htm
  88. 枫树糖浆 - 主要来自加拿大
  89. 软糖 - 没问题
  90. 易拉罐 - 没问题
  91. 养鱼池 - 没问题
  92. 铜质雕塑 - 没问题
  93. 铝合金锅 - 没问题
  94. 假肢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183888
  95. 花生酱 - 没问题
  96. 白炽灯泡 - 已淘汰
  97. 轿车 - 国产品牌已经发展起来,但是出口很少;合资车普遍减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00702
  98. 购物车 - 简单,没问题
  99. 机械零件 - 没问题
  100. 硬币 - 没问题
  101. 轴承 - 很多制造厂
  102. 电缆 - 没问题
  103. 模具 - 没问题
  104. 工业自动化机械 - 部分自主,部分依赖进口 http://free.chinabaogao.com/jixie/201809/09253D2492018.html
  105. 墨水印章 - 简单
  106. 小红莓(越莓) - 国内不吃
  107. 棉线 - 简单
  108. 反光路标 - 简单
  109. 密码锁 - 简单
  110. 陶器 - 简单
  111. 房车 - 国内也有不少房车品牌,保有量 10w https://www.phb123.com/shenghuo/pinpai/27381.html https://www.21rv.com/html/qicheshipin/20200120/965579_1.html
  112. 橡皮 - 简单
  113. 铲车(装载机)- 国内重工很多 https://www.maigoo.com/best/15620.html https://news.lmjx.net/2020/202005/2020050610132726.shtml
  114. 压榨食用油 - 没问题
  115. 螺丝刀 - 没问题
  116. 棉签 - 简单
  117. 铁丝网墙 - 简单
  118. 沥青瓦片 - 简单
  119. 泡沫包装 - 简单
  120. 水果硬糖 - 简单
  121. 马车 - 没有需求
  122. 义眼 - 没问题
  123. 宠物干粮 - 简单
  124. 镜子 - 简单
  125. 酸奶 - 国产奶制品质量堪忧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3165413
  126. 蜡烛 - 简单
  127. 霓虹灯 - 简单
  128. 书籍装订 - 简单
  129. 芥末 - 简单
  130. 小提琴 - 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78991
  131. 螺丝螺帽 - 简单
  132. 厕纸 - 简单
  133. 鲜花 - 简单
  134. 胶带 - 简单 https://www.chinapp.com/best/jiaodai
  135. 豆腐 - 简单
  136. 彩票 - 简单
  137. 充气船 - 简单
  138. Couscous - 没有需求
  139. 橡皮泥 - 简单
  140. 柳条筐 - 简单
  141. 风力发电机 - http://b2b.makepolo.com/pinpai/t62915.html
  142. PVC 手套 - 简单
  143. 热塑玻璃工艺 - 简单
  144. 消防车 - https://product.d1cm.com/brandtop/xiaofangche/
  145. 发动机散热器 - 简单
  146. 孵化小鸡 - 简单
  147. 酥皮 - 简单
  148. 滑雪板(双板) - 简单,需求小
  149. 电暖气 - 简单
  150. 纸质托盘 - 简单
  151. 鸡肉制品 - 简单
  152. 电脑游戏 - 网游手游,基本没有主机游戏
  153. 防火靴 - 简单
  154. 园艺工具 - 简单
  155. 石膏板 - 简单 https://www.maigoo.com/maigoo/384ban_index.html
  156. 塑料瓶 - 生产回收都很健全 http://www.cppia.com.cn/cppia1/zslj9/201921591218.htm
  157. 邮件分拣系统 - 中国的物流分拣技术领先世界,不再依赖单一的条码扫描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512098
  158. 鸡蛋 - 简单
  159. 钢笔 - 用钢笔的人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047592 关于圆珠笔笔尖的真相 https://zhuanlan.zhihu.com/p/77909424
  160. 注塑模具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824537
  161. 滤油器 - 简单
  162. 文件柜 - 简单 https://www.chinapp.com/pinpai/wenjiangui
  163. 玻璃工艺品 - 简单
  164. 高精度钻头 - 可以生产
  165. 彩色玻璃拼贴 - 简单
  166. 轻型卡车 - 没问题
  167. 竖笛 - 简单
  168. 非洲鼓 - 简单 https://www.chinapp.com/pinpai/feizhougu
  169. 电镀 - 简单
  170. 纽扣 - 简单
  171. 砂轮 - 简单
  172. 堆肥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962873
  173. 百叶窗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962873
  174. 牛奶 - 国产奶质量堪忧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3165413
  175. 毛刷 - 简单
  176. 黑板 - 简单
  177. 熏鱼 - 简单
  178. 拉链 - 简单
  179. 3d 标牌 - 简单
  180. 实木地板 - https://www.maigoo.com/maigoo/327smdb_index.html
  181. 塑料排水管 - 简单
  182. 弹簧床垫 - 简单
  183. 瓷砖 - 国产多 https://www.chinapp.com/best/cizhuan
  184. 零食坚果 - 简单 https://www.chinapp.com/pinpai/jianguo
  185. 锻造钢 - 简单
  186. 滑板 - 简单
  187. 发动机 - 落后于德日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26618 但也许应该研究电动引擎
  188. 面粉 - 简单
  189. 躺椅 - 简单
  190. 信封 - 简单
  191. 一次性塑料餐具 - 简单
  192. 特效化妆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D%B1%E8%A7%86%E7%89%B9%E6%95%88%E5%8C%96%E5%A6%86/20601942
  193. 金条 - 简单,但是国内不要买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196553
  194. 竖琴 - 需求不大
  195. 压层板 - 简单
  196. 冷饮 - 简单
  197. 塑料积木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452227?sort=created
  198. 液体香皂 - 简单
  199. 踢脚线 - 简单
  200. 滑轮 - http://www.wanguan.com/brand/top-2585/
  201. 橡胶管 - 简单
  202. 地板革 - 国内基本淘汰
  203. 车库门 - 简单 http://www.chinamendu.com/chekumen/
  204. 电动机 - https://wenku.baidu.com/view/fac3524d76c66137ee061977.html
  205. 羊毛制品 - 简单

知乎用户 看见传奇宋述波​ 发表

中国制造强不强大,看你带着什么目的问的,如果你想让它强大,抓紧干好自己该干的,如果你想阻碍它强大,就不停的去问去想去怀疑或者去吹捧,就是别干,把自己问成一个 “专家”。

知乎用户 南风 发表

1913 年,积弱的中国刚刚结束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大街上最体面的交通工具还是人力车和马车。而同年,远在大洋彼岸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条地铁正式通车,成为南半球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100 年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宣布,用了 100 年的木质车厢终于退休,而接替他们的新式地铁,来自于一个一百年前根本不知道地铁为何物的古老国度,中国。

总有人问,为什么中国这么执着于变得强大,因为我们知道弱小有多么可怕。

知乎用户 特蕾茜 发表

**不强大,看看产品利润就知道了。**工业技术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不是和淘宝一样靠着人口多可以立马壮大。少打点鸡血少吹点不会死。

现在天天喊着厉害了,厉害了的都是什么人? 你去问问你身边从事工业生产的朋友,他们会说自己厉害了吗? 这几年开厂子的哪个不是灰头土脸。

我们制造业的优势,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数量巨大的务工人员,勤勤恳恳加班加点,拿着 1000 美金不到的薪资五一国庆不舍得放工换来的,我们的劳动者比任何一个国家的都更本分任劳任怨,但是劳动者们心里苦啊,你不干别人干啊,今天有单明天不一定有啊。3 万 e 的外汇,那是整整一代人的血汗钱。

我们最优秀的脑子,并没有用在生产一线。看看身边的 985 们,有几个留在国内做研发,搞生产了? 要么去了美国,要么争着当功舞元事掖边,最差也要混个国企央企稳饭碗。 就这样你跟我说强大了? 现在的生产企业,扛大梁的还是 70 年代那批胆子大没啥背景的老板。沉下心来搞高端制造的,年轻一代既没这个海量资金,也没有意愿去追赶西方先进技术,都想着怎么短时间暴富。就这样的心态还怎么产业升级?

你老是把现在的制造业和中国 80 年代相比,那特么当然是强大太多了。

制造业强大不强大,看看产品利润就知道了。 我们的产品,大部分还是国人自己在买单,现在利润都低成啥样了,飞科三刀面剃须刀淘宝 70 块钱,拼多多三瓶一共 6 升防冻玻璃水 12 块包邮,你以为人家厂家愿意卖这么便宜? 高利润的飞机,药品,芯片谁不想搞,但是厂里不会做呀。

中国产品在国外主要占领的是小商品市场,什么锅碗瓢盆充电器啥的。一万美金以上的大件,比如汽车,机械设备,基本还是日本和欧美企业在把持。

我的看法很简单,哪天我们的技术蓝领被白领羡慕了,一年也能有 20 天带薪假了,不用对来视察的官员点头哈腰叫领导了,那说明我们的制造业就真的强大了,因为只有利润大的企业工人腰板才那么硬。

知乎用户 不死人 发表

很大,但是不强

至少在我熟悉的领域,所有关键元器件精密元器件都是进口。可能有些人觉得国产机床之类已经跻身世界先进,但是这么些年跑下来,我还真没见过有什么工厂用国产高精度机床加工精密零件,所以我很怀疑他们所说的高精度国产机床的商用情况。

我们公司自己出口的设备,低端的设备,用不重要元器件国产+重要元器件进口的形式,高端设备就全元器件进口了。

我只是个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可能不完全了解国家高端技术有多强,但是如果基层工业几乎不用国产精密元器件的话,想必中国制造业离强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yWat1v 发表

强大不强大不知道,我只是比较烦一个说法,就是我买了一个外国货用了几十年不坏,买个国产货用了几年就坏了,或者反过来国产货不坏,外国货坏了,以此来证明中国制造强大还是不强大。因为你的样本就有问题啊,你那一件电器怎么能说明整体?电器坏不坏的影响因素太多,意外也多,个例啥都证明不了。

知乎用户 rzwd133604​ 发表

说说我们公司的事。中石油下属钻井施工单位,垂直钻井技术一直是高科技,被欧美国际公司垄断,几个鬼子带着仪器挣了大钱。我们公司下属研究院连续研究十多年,每年都投去几百万研究,终于把技术本土化了,不过电路板是委托军工企业做的,因为国内民营企业做出了。现在活多的干不过来。以前的老外都给挤跑了,因为价格实在竞争不过。

知乎用户 来自废墟 发表

先说结论:没有

我知道这么说对日益强盛的民族主义情绪来说很受刺激。但是对本身作为民族主义者而言,希望我们的民族主义不仅仅体现在情绪上,而要理性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弥补差距。

先看看《中国制造 2025》“三步走” 战略目标是怎么表述的:第一步,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 2035 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这是国家级战略目标,不是知乎 er 的信口开河。今年 2019 年,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并不在 “制造业强国” 行列。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有华为啊,有大疆啊,有三一重工…… 对不起,他们是强大,但只能证明他们强大,而不是 “中国制造业” 强大。这是点与面的关系,希望大家理解。

那么什么是 “中国制造业强大”? 中国有 14 亿人口,发达国家差不多有 10 亿人口。现在占领产业上游的是后者 10 亿人口,而不是我们这 14 亿人。

一定有人对我这种 “中国 pk 外国” 的思维嗤之以鼻,认为这不公平+耍流氓。一个国家怎么能 pk 所有发达国家?

我想说,这很公平!

首先来说基本条件,我们人口基数比他们大,我们还比他们勤劳,我们也不比他们笨。其次政治条件,我们有强有力的,统一的政治力量,可以高效地进行战略战术制定统筹。最后我们还有一个统一庞大的市场。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我唯一能想到的劣势就是本土资源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匮乏。但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考虑政治家们的智慧了,而且目前来看,解决得也不赖。

如果我们不能 pk 发达国家这个整体,那么我们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生活质量永远是发展中国家水平。因为人均资源获得量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拿过去比虽然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知道,这种生活质量是怎么获得的? 就拿我这个行业来说,我本人收入不低,但是几乎全年无休,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九小时以上,没有加班费,没有社保,没有任何补贴…… 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一个人,而是这个行业基本如此,并且薪水比我低得多的也是如此,甚至还比我遇到的情况更严重!这在发达国家简直不敢想象。还有经常被吹捧 “高薪” 的农民工,如果放在发达国家,他们的这些付出跟回报比起来,还算高薪么?

不过底层的这些现象对于某些知乎 er 来说,根本不重要,他们对你说 “你可以告你们老板啊”,“你有得选择”,“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拜托,你年薪百万当然可以这么说,但是对于底层劳动者来说在“差” 与“更差”之间,其实是没有选择的!

所以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认为我们已经了不得了,未来的路还长!

知乎用户 及第状元郎 发表

为什么说中国外贸会转移到东南亚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的外贸不是自生的,也是承接的国外需求。

而市场需求只有一种标准,物美价廉。

这个世界,外贸产能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东南亚成本比中国低,那么外贸必然转移到成本洼地,比如东南亚。

外贸产业都是极度压缩成本的。

外贸核心两个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

海运物流成本极低,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工成本。

外贸代工上限人工工资就是 500 美金,4000 元人民币。一个熟练工人每月如果超过 4000 元就没有性价比。外贸必然转移。中国现在人均 GDP 已经超过 1 万美元,外贸行业必然要从中国撤退。

中国制造的工业成本已经远超外贸的要求。

以上特指进口加工类外贸行业。

————————————————————————

以下为正文:

那么为什么又说中国工业却越来越强呢?

先看一下 2021 年中国进出口数据。

2021 年 1-12 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6051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其中,出口为 3363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9%;进口为 2687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1%,贸易差额为 6764.3 亿美元。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2021 年表现为如下特征。

一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继续大幅度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为 128286.1 亿元,增长 20.4% 占出口比重为 59.02%。其中,通用机械设备出口额 3392.6 亿元,增长 17.9%;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 16488.1 亿元,增长 12.9%;手机出口额 9447.1 亿元,增长 9.3%;家用电器出口额 6382.4 亿元,增长 14.1%;集成电路出口额 9929.6 亿元,增长 23.4%;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 2226.5 亿元,增长 104.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出口量下降 1.2%,船舶出口量下降 12.2%。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总体增长强劲,总出口额达到 63266 亿元,增长 17.9%,占出口比重达到 29.11%。

三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箱包、服装、鞋靴,家具、玩具等)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增速也较高。其中,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量增长 21.4%,出口额达到 1800.2 亿元,增长 26.1%;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 11000.0 亿元,增长 15.6%;塑料制品出口额 6396.9 亿元,增长 20.5%;鞋靴出口额 3097.2 亿元,增长 26.2%,出口量增长 18.1%;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 4771.9 亿元,增长 18.2%;玩具出口额 2980.1 亿元,增长 28.6%。

四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稀土和肥料出口增长较快。其中稀土出口量增长 38.0%,出口额增长 77.1%;肥料出口量增长 13.1%,出口额增长 61.4%。

中国出口以机电类产品为主,59%。高新技术产品 21%。中国出口 80% 都是高级工业品。这是中国工业真正的定海神针。

衣帽类劳动密集型大约为 10%。

这 10% 也是比东南亚稍高级的外贸款。是些有品牌或者技术要求的产品。有较强的价格壁垒。

中国对于东南亚的进口加工业优势在于中国是工业产业链完备的超级工业国。

工业国,是指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国家。

国际上声名显赫的 G7,准确的说法就是七国集团,就是西方工业国家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

为什么工业国这么厉害?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有趣的是,2014 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 4 万亿美元,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

世界工业起源于欧洲,然后扩散到北美,然后扩散到东亚。

然后工业的扩展到中国就停止了。

世界三个工业带就是欧洲,北美,东亚。

中国的工业是全世界最雄厚的。

2021 年中国工业数据:

2021 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9.8%,连续十二年位居世界首位。

其中光伏、风电、船舶等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度紧缺的集装箱增长了 110.6%,翻了一倍多,芯片产量也增长了 33.3%。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同比分别增长了 44.9% 和 42.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了 1.6 倍。2021 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 28.6%、45%。

2021 年,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32 个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占 78.0%,行业增长面较上年扩大 14.6 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有 6 个行业利润增长超过 1 倍,有 18 个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与 2019 年相比,有 31 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占 75.6%;其中,有 21 个行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速超过 10%。

值得一提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较为突出。2021 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较上年增长 48.4%,两年平均增长 31.4%,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14.1 和 13.2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较 2020 年、2019 年分别提高 2.1 和 4.2 个百分点,展现较强发展活力。

以联合国划分的国际工业体系来划分,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 41 个工业大类,191 个中类,525 个小类。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就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了,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191 个中类,525 个小类。这也可以从数据上得到明显的体现。中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 30%,约等于美日德的总和。而且在 500 多个工业小类,中国有 220 多种工业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中国工业体系是自生型相对完善的,独一无二的。非要和越南,东南亚之流比较,堪称是不求上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中国工业的目标是什么呢?

那就要科普一下中国和美国贸易战大打出手的源头,中国制造 2025 计划了。

《中国制造 2025》由中国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 10 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 2025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 2025” 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主要包括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

《中国制造 2025》明确 9 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型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长期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美国处于高端,中美经济具有很深的互补性。

中国如果进军高端制造将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应领域的垄断格局,使中国从附属者成为他们的竞争者。

中国欲打破由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的世界制造业供应链格局,必然会遭到各方阻力,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也直指中国制造 2025,彰显了其维护现有世界分工格局的意图。

中美贸易战只是一个开头,高端制造业不断被打压将会是今后中国经常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在高端制造业的成就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一个 10 亿人口级别的工业国迸发出的生产力革命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行重塑。

此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更加努力。

一个真正的工业国是路阻且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知乎用户 拓跋晋用​​ 发表

这个主要看和谁去比,纵向比还是横向比,不同的比较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纵向比:

我们和过去二十年,十年相比,制造业是强大了不少。至少目前中端产品还是有能力生产的,过去几年中端产品基本没有这个能力生产。就是打个比方吧。塑料行业有一家企业叫金发,基本上便宜的塑料粒子都能生产,每年据说有 200 多亿元的销售额,大部分中低端塑料都能生产。同样层次的国内企业不少,之前我碰到一家对标金发的企业,国内的,背后有大财团支持,目前招聘员工的等级基本都是硕士以上,也有很多博士, 目标就是抢金发的份额。但是,他们这个生态里面没有一家赶抢杜邦陶氏,塞拉尼斯,巴斯夫的份额。大部分国内企业想都不敢想,只能抄袭却不敢创新。当然,也有敢闯荡的。例如烟台万华,聚氨酯对标汉高,据说目前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汉高已经不相上下了。所以,大部分国内企业的不长进,造成了那么多年的国产替代变成了替代国产。国内企业成立的初衷,很多都是为了抢国内同行的生意,通过极端的价格战。能打的企业其实也没有几家,所以我认为纵向相比有进步,但是可能到了极限。如果要有突破,那么需要有一些有出息的企业干一些正事。

横向比,还是这么说,中低端产品国内还是能做的,高端还是不行。所谓横向比就是和美欧日本比较,大部分工业行业和上述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尤其在工业母机,高端制造设备上,新材料,控制领域,工业软件等等,基本是有和无的差距。在医疗器械领域,上几周,我在一家二甲医院做 CT 时候看到了联影的设备,说明在医疗器械领域可能会有机会突破国外 GPS 的垄断,但是需要多久的周期我们还不清楚。最近的科技法要求尽量采购国产仪器设备,通过我客户的周围的情况来看,确实他们很多国内招标时候,被优先考虑,而且获得了不少订单,这个都是机遇,我认为是未来企业资本投入,基金投入和创业者要考虑的领域。只不过国家的扶持和帮助是否会造就一批国产的王牌,也是不确定的,因为国家希望 “国产替代” 而最省钱的玩法还是 “替代国产” 那就是价格战。价格战是任何资本愿意看到的,因为可以很快冲业绩,很快套现。但是对于国家来说,价格战不利于长治久安,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目前的办法就是鼓励创新,加强保护知识产权,这个方向选的还是正确的。但是,国内很多科技型企业的思维还是很少跟上的,还是专注于价格战和模式创新,极少数通过正确的知识产权战略思维阻碍竞争对手。这方面广东做得很好,毕竟是中国创新最活跃地带。横向比较的差距,我认为需要 20 年才能填补,前提是战略层面控制得当,引导资本进入科技领域。

大家可以看出,纵向和横向来说,中国的制造业可能是正在强大中,但是远没有已经真的强大了。是不是会进入中端陷阱,目前形势并不明朗,可能会突破进入发达的制造业强国,也可能停步不前成为一个中低端的制造业国家。这个需要企业家,国家,服务业紧密配合,才能将中国制造业带入新的高度。

[

液体鞋油无色通用万能棕色擦鞋神器懒人皮鞋油黑色真皮

淘宝

¥28.8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mbCTSLR6QEdw4vFB6t2Z2ueEDrYVVa64XoO8tOebS%2BdRAdhuF14FMSE96ydqb07E79%2FTFaMDK6QhdIl4%2FTQlkkQ%2B7uspOCZu7tbYNwo43r8N1QiYh0UjaAM73NetcUnd5mzd0fxoCIaFpjofm3hpRnKwGgLl5lMXx4rC0z28GTnNEPXytV9ALoS4zvCRUrqu2Ri9Bm4jDHegZ4hAvgWL0UUwof8VHNmWKUGQZm3w2JwZSP4JyeBBw%2FjAql1e0Abhesi5EAowCmYRAakMVRj5ItD5V8TOWNsJB5rzYyJ11tJpXUp9YHbrRmPSfpRcCAXe%2Fb61N8SVhvxEUNGDOFSD5KMmcB%2FnTtS%2FG%2BtfjzlEE%2FfGJe8N%2FwNpGw%3D%3D&union_lens=lensId:TAPI@1653006249@2107e060_08fc_180ded9ae55_6030@01)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的确很强大。

主要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健壮性,最近几年的调整表现出供需关系是有坚实的基础的,产能是供过于求,但是削减产能后,价格出现坚挺表明实际需求的规模也十分庞大。这说明中国的工业体系已经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垮不了。

美国打的两年多的贸易战也没能搞垮中国的产业体系,说明了中国产业体系的抗冲击能力。

这才是制造业强大的最重要一点。

其实制造业在具体技术领域的差距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只要你一直在做,就慢慢的会有相应的积累,再难的问题也会让你看到,假以时日,都能解决。就怕产业做不下去,死掉了,那就一了百了了。


先做规模,后做强,现在就在这个转戾点上。

实际上,西方制造业的强很大程度是基于前期技术研发系统扎实的工作。这其实也不是某几个企业能做的,核心工作实际上是大量国家资助的基础科研,这是一个国家整体的技术研发体系。

靠简单模仿,学个八成,也就这个程度了,中国的制造业就是这个八成水平上扩展的规模。

中国的制造业要做强,还得补上基础科研这一块。

知乎用户 造册师 发表

看了不少回答,还是先来聊聊制造这个关键概念。

制造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制造,就是采用特定的方法,按照确定的要求,把原材料加工成合格的产品;广义的制造,就是制造出具备特定功能适用的产品,这里不仅包含狭义的制造,还包括产品的概念、研发、设计、标准…… 甚至可能会涉及基础学科研究。

很多回答存在混淆这两层概念的情况,简单讲,能在狭义层面制造出来,不代表具备广义的制造实力,具备广义层面的部分能力,也不代表狭义层面的制造实力足够强大。混淆无处不在,典型的混淆讲法是:中国制造强在低端,弱在高端。有此讲法的,基本可以定义为外行文章。

从制造的广义概念层面来讲,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不少差距的,尤其在产品概念、研发、标准制定…… 等方面。作为一个基层制造从业者,没有能力具体分析广义层面中国制造是否真的强大,接下来聊聊狭义层面中国制造的状况。

狭义层面的制造是否强大?主要由以下几点考量:

1、制造工艺水平;

通俗的讲,就是制造的方法过程,这是反应了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属于经验、知识的范畴。这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尤其是离不开外资制造型企业的锻炼,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的水平还是可以的,毕竟我们的工程师绝对人数远大于其他经济体。个别闭门造车的行业除外。

2、制造装备水平;

装备分为软硬件,以数控机床为例,硬件是机床的实体,软件是机床的控制系统。目前从设备的使用角度,也就是狭义的制造层面,中国可以买到、使用到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装备,也就是说在狭义制造层面的装备水平,我们跟世界的差距不大。当然有一些领域,确实还存在着因政治问题引起的禁售或限售,导致某些领域的制造能力与领先地区存在差距。

这里单独插一句,提到中国造工作母机问题,很多回答里存在专业谬误。简单说一句,这方面中国的制造水平跟国外先进水平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专业就不展开了。因为总的来说,这个问题是广义层面的问题,不是狭义层面的制造。不服的,在评论里开杠哈~

3、制造管理水平;

这方面是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但还没有真正下功夫改善的一个巨大差距。以制造成本举例,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显然是制造水平的体现,以往中国制造产品低价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竞争力,以前实现产品低价的途径有:假冒伪劣、人口红利、创新工艺。假冒伪劣不可持续、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创新工艺正被复制,怎么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基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期,我们在管理模式、管理经验上的创新,必然会给中国制造带来新的生机,是赶超发达地区的一个机会。

4、制造业生态水平;

也许制造业生态这个词不一定准确,但所指含义是制造业的总体环境,包括了上下游供应链、行业标准、行业政策、从业者受教育程度…… 等等。目前中国制造在一些硬指标,比如上下游企业、人员的数量以及质量上应该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一些软指标上,比如行业标准、政策执行上与发达地区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5、发展潜力。

这一条是为智能制造硬加上的,这一点,我们比发达国家的起步稍晚,但是已经列入国家战略,这是未来检验制造实力最重要的指标,没有之一。

最后,再聊个现实,中国制造强大不强大?从业者的工资收入上就不能说明点问题?喊完强大的口号,回头看看自己的皮夹子,就没点那啥数?

从业者的收入确实是反映是否强大最重要的指标,从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从业者的收入水平还是相对比较低的,这就说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作为制造业从业者,尤其是年轻从业者,在努力提高自己收入水平的同时,顺便就做出了提高中国制造水平的贡献。

要想在制造业提高自己收入水平,有几句话,我随便一聊,你随便一看哈:

  • 远离依靠假冒伪劣生存的企业,因为不可持续;
  • 远离仅依靠人口红利的企业,员工收入的增加就是断老板的生路;
  • 多琢磨工艺创新,创新工艺给企业带来利润,也会跟个人带来收入;
  • 积极面对管理创新,管理出来的经验和利润是公司的,也是个人的哈。

知乎用户 惊鲵大人天下第一 发表

中国制造强大与否,跟解放军军力强大与否很类似。公知可以用 100 条理由论证中国制造仍然落后,但是如果用他们的标准去衡量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会得出 “美国制造勉强能看,英法德日一坨狗屎” 的结论。

换个角度:

工业强国日本造不出来载重汽车、大飞机、核潜艇,工业强国德国造不出来芯片、大型船舶、运载火箭,这俩都造不好高速铁路、大型电网 (连中国都赶不上,就是垃圾)、核电站、人造卫星、航空母舰、人造浮动平台,也都没有风洞、大型水压机这样的大国重器,这两个国家的制造业是不是菜的抠脚?

就连世界第一的美国,都造不出来圆珠笔笔尖钢珠那种小玩意,造个核潜艇还得用瑞典的技术,美国制造真的强大吗?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个人在海外的体会是:

大概二十年前争论这个话题时,还是中国制造托起世界的时候,现在的发展有目共睹。

当然就是发展中国家,别抬杠,需要进步的空间有的是。

不负责任的说几句:现在世界可能七八十工业都离不开中国制造了,未来只是我们把污染低端不划算的让出去,而慢慢接手各行业高端乃至设计研发阶段,那时候可能发达国家也就剩艺术家这种工种了。

艺术审美与文化中心历史有关,不是专业人士咱不讨论谢谢。

最后,强大毋庸置疑,但是王霸顶尖,是另一回事。

知乎用户 可以直接打我 发表

很久以前的照片了。留个标志把别的就不给你们看了。

看这有些以前看漏的评论。我也不想在回复了。毕竟我在这写的答案在和别人交流下凭着记忆写的,有些稍稍的加工了一下。懂的人呢知道我说的啥意思,不懂的人呢就是攻其一点全盘否定。现在大连机床也重组了。我承认有些不是我业务范围之内的。但是有些人喷完就注销账号是咋回事?注销换个账号继续喷?制造业这类的东西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提高多少的。国内这些东西基本上就是靠着便宜才有这市场的。不说别的就说我知道的做输送线的吧。基本上就是国产化之后比人家便宜几倍所以他家的市场也不错。现在都是这样活着你要真是能把价格提到人家的同一水平还有人会选择国产的东西吗。还有一个消息。就是潍柴从上海弄了一条别人的线搬到潍坊。再就是现在国内已经不批新的燃油轿车的发动机的加工和装配线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与汽车燃油发动机相关的企业过的都不好过 (除了油)。

键盘侠知道这是啥吧。知道这是干啥用的吧。不知道的可以问问我。

今天有幸见到一位大机床(大连机床厂)的员工。和他聊了聊。期间听到了故事是这位师傅的亲身经历。

1 - 现在的机床和以前的机床有什么不一样。

以前铸造的机床车身要求在自然环境里风吹日晒三年。三年以后在进行表面处理。和下一步的安装工作。

现在铸造机床车身刚出制造车间温度还没降下来就要求表面处理和安装。

2 - 以前购买机床的的厂家的要求和现在厂家的要求。

以前机床到货购买方要按照机床厂家精度标准进行严格的查验。再加上比如六项和十二项。

现在机床到货购买方就要简单许多了。用师傅的话说现在比以前好糊弄了。换句话说就是行业的标准降低了。

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南方某省人在大机床买了三台机床。安装的时候这个师傅去的。一百多平的房子买了三台机床。用了三个月人家把机床退了。问为啥。人家说干回本了???这操作也是可以。

还记得看过的新闻 “手撕钢”。让我想到了我们一直在用的塞尺。冷轧钢才刚国产化几年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道强不强大 但是我们公司就我和我两人!我们仿制意大利生产的一款变频器的主板!

这是西威公司原装的主板!

这是我们仿的

说实话可能西威公司一辈子没想到这么个大公司会栽在我们俩手里!深圳真是个好地方,抄板,制板,打样,绘图,简直一条龙服务!

小元器件,比如贴片电阻,贴片电容,基本都是外面贴片的公司机器贴!其他的都是手工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从普通人的体验角度说一下。

在国内,made in china 从来不是加分项,没有厂家会把 “国产” 堂而皇之的印在包装上。进口的 =“高级”,已经深入消费者的潜意识,习以为常了。

后来去了欧洲 日本 北美,发现反过来了,人家国产反而是加分项,只要是国产的,肯定像 logo 一样那么老大在印包装和广告牌上,生怕你看不到。而 made in china 永远以一行小字的形式出现。

伤感,难道我们中国就生产不了让人自豪的东西吗?直到有一天,在地球的另一边发现了令我热泪盈眶的

.

.

.

.

.

.

.

.

.

.

.

.

.

.

.

.

.

.

Dongguan Service

纪念东莞沦陷第 xxxx 天

知乎用户 程明​ 发表

不强大。

工程师还做不到不呼吸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机床厂还做不到不使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

知乎用户 过客 发表

要看你怎么看了!如果中国和一个叫做外国的国家比制造业,我们当然弱的很,大概综合实力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当然,范围再缩小一点和一个加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比,我们也估计还不到人家一半!所以,大家能够看到网络上各种批评中国制造业的人!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外国拆分为两百来个国家之后,中国和这这些国家来一一对比,那就会发现我们并不弱啊!中国制造业现在的问题是在传统制造业上,我们的企业集中度太低,需要大力淘汰一大批管理落后、技术落后的企业,给有实力、有野心的企业市场与规模!在新兴制造业上,我们的问题主要是技术积累比较差、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需要国家加大产业政策、加大各种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保护!不要提什么自由贸易,那是我们有面对面竞争实力的时候说的!你一个后发国家,没有国家政策保护与支持,难道私人资本会做慈善吗?亏本的生意除了国家谁去干!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到底强不强,就看你和谁比了!不要听信什么人家不愿意干的产业就是低端产业,只要有需求分分钟钟就重新把产业捡起来了,或者人家随便找一个国家就把你替代了!那是扯淡的,除非他一直养着自己的生产链,养着自己的产业工人,养着自己的设施设备,否则,再简单的产业,你一旦放弃,重新捡起来规模化生产都是以年计时,花费个三五年是基本的!在在现代社会三五年是什么概念,中国中芯国际落后台积电也不过三五年吧,有这个功夫,企业估计也就倒闭了!中国产业追赶的艰辛,广大的中国人还没有品尝够吗?那真是一场噩梦!

知乎用户 羽羽 发表

还行吧,说不上很强,只能说很大。而且最全(这是大优势),但缺点不够精(需要时间)。。。说中国制造业差的都是在盯着短板,而且是高端领域的短板。。。其实每个国家制造业都有短板的。。。比如美国没啥液晶屏,日本连智能手机都没拿得出手的了。。。德国,嗯,德国有芯片不,中国芯片比德国还强呢。。。要拿中国和全世界比,那中国肯定不够强,差得比较远。。。但要真按每一个国家,按每一领域每一领域的去排比打比,中国几乎所有领域都能上 60 分,一些领域是在 90 分,不及格的不多。。。其它国家,包括美国,不少领域是 90 多,但也不少领域,根本不及格,甚至 0 分。。。

知乎用户 浅草织 发表

本科毕业,电气自动化。

毕业至今 10 年,一直在国内 top1 汽车公司从事基层制造。

冲压:

开卷设备:主要品牌西班牙法格为主,国内济南二机床厂近年来已逐渐起来可以实现替代。

压力机:

大型机械冲压线:

日本小松 国内济南二机床 中国一重。国产产品存在差距,但是已经可以替代。

油压机:国内品牌层出不穷,性价比超高。

焊装:

通用设备机器人:abb fanuc 称霸,看不到国内产品的希望

各类专用设备,如涂胶 焊接 滚边设备,国内品牌已经在逐步替代徳 日品牌

涂装:

通用设备机器人:abb fanuc 称霸

各类专用设备:德资产品称霸

总装:

总装设备较为简单,没有特别依赖进口的。

发动机机加工:

日本品牌数控机床垄断,部分高精度机床甚至内置定位系统,移动几厘米或者用于其他用途直接自锁。

发动机装配:

基本可以国产替代。

结论:通过采购各种进口及国产装备,组建起来的流水线,可以用 3 万成本就可以造出一辆售价 10 万元的车子。如果全面被欧美日制裁,我们同样可以造出来,大不了人工用小锤子敲钣金,人工用铜钎焊焊接车身,不涂电泳漆,人工刷颜色,国产机床生产会轻微漏油的发动机,而且成本 100 万一辆。

说说重头戏:

以上所有设备,要让他们自动运作起来的工控系统,是我们国家目前差距最大的。

工控系统,从 plc 各类通讯模块 信号采集模块 甚至到一个小小的继电器。被美国 日本 德国彻底控制。日本的安川 三菱,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 ge ab。

近两年贸易战,直接导致部分流水线买不到备品备件,一个模块在这个工位用完人工拆到下个工位继续用。。。。

另外以上所说的能够国产化的压机,专用设备,其控制系统 (芯片) 也被国外垄断。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各种不起眼的小东西。

举例子 1:一个小拇指大小的接近式传感器,品牌是倍加福。价格百把元,一个车间最少用上千个该传感器,传感器还属于易损件。仅仅一个传感器,就可以让这家德国公司上下游员工,拿着高工资,随时可以去西班牙海边度个假。

如果我们能做出来,价格直接给他打到 10 块钱,洋鬼子会不会干你?

举例子 2:这么说吧。同样性能参数设备,其中的零件差异。举个例子,一根丝杆,日本的丝杆直径做到 10cm,产品说明书明确告诉你用两年就要更换。果不其然,两年这根丝杆就废了。

而国内设计的产品,丝杆就做到直径 50cm,也说不出寿命,运气好用 10 年,运气不好用 3 个月。

典型的大力出奇迹,这代表着我国在基础制造领域,根本就没有吃透。还处在抄袭阶段。

去过通用在国内大部分工厂,也去特斯拉工厂几次,大众上海 123 厂也去过,还去过丰田在广州的工厂交流学习。如果感兴趣的人,我可以继续给大家分享。

通用的理念:利润最大化

大众的理念:产品质量第一 (质量≠性能)

特斯拉理念:赚钱 赚钱 赚钱,用最烂的设备,最便宜的零部件,通过最牛逼的供应链系统,赚最多的钱

丰田:三言两语难以表达。在丰田工厂呆了 3 天,回来写了 20 页 ppt 给领导汇报,都难以写出我内心的震撼。(我觉得可以单独开一篇来写)

任重而道远

8 月 5 日更新:

工业领域的差距,远远大于手机 / 汽车等消费品。

举个栗子,上个世纪苏联崛起可以与美国二分天下,最终失败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生产飞机 大炮 导弹的设备,全部依赖欧美。哪怕到了今天,北溪 1 号缺一台西门子的涡轮机,牢牢掌握在西门子手里。

为什么?手机芯片领域,可能也就只有 cpu gpu 无线电收发芯片、功率放大器芯片、存储芯片、数字基带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GPS 导航等等,不超过 100 个芯片,也许可以砸钱进去硬生生都砸出来,消费品赛道可以可以保证收回成本产生利润。

工业领域: 信号采集,信号处理,通讯,plc,输出端的伺服电机。气动阀等等等等

工业里上万种核心小赛道。。。可以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追的上了。

看着这几天的演习,我十分清楚与世界脱钩意味着什么。不说了,赶紧去屯点二手模块去。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很多答案都是讲一个点。但是制造业强大不强大,不能只看一点,要看全面,从宏观上看。

一个人只有心脏好,其它器官都烂了,不照样死吗?

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个点好,与它配套的产业不行,这不能叫强大。某种产品好,但是其它产品不好,也不能叫强大。很多制造领域是外企,中国不能制造,这不能叫强大。外国一旦卡你,关键环节卡你一下,外资一旦罢工或撤走,你就整个趴窝,这叫外强中干。

制造业强大,是全面强大,原材料要充足,自己还能制造各种机器设备,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都能做,这才叫真正强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0 年前,很多人鄙视自力更生,一切都想依靠贸易,依靠外国,依靠外资,现在证明这种想法很危险,很愚蠢,脸被打得红扑扑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 震说,主席比我们远看了 50 年。不知道某些人有什么资格说毛不懂经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做机械设计的。日常工作是使用各种软件去画图,仿真计算,写报告,我在这给大家捋捋我都用哪些软件来完成我的工作。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差距。

AutoCAD 绘制工程图 美国

UG NX 三维建模 德国

Ansys 结构有限元,气动流体仿真计算 美国

Caesarii 管道应力分析 美国

SW2011 压力容器校核计算 中国

Word 文本编辑器 美国 写报告用

Excel 电子表格 美国 用来做简单的理论计算

CadNa 噪声分析 德国

Matlab 科学计算 美国

Catia 三维建模 法国

英科宇 机械标准查询软件 中国

我的工作基本上建立在欧美的工业软件和办公软件上,没有这些软件,我啥也不是!

制造业的大厦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之上,这算强大?

知乎用户 xucz 发表

五菱宏光皮实耐操,能装动力也不差,实为国产实力的体现,然而在高端车上,就不行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知乎用户 罗汉果 发表

确实强大了,但是不能满足,还要继续努力。

刚刚看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朋友谈苏联的拉达汽车,我也补充一个 80 年代的故事。

80 年代前我国也能生产摩托车,牌子是幸福牌的,我头一次看摩托车表演大概是 1965 年,那是 1964 年大比武运动中的表演项目,那年在大学的大操场上举办了一次摩托车表演,有过独木桥,钻火圈,…,三轮跨斗摩托两轮行驶等等,最高潮是摩托车飞跃断桥,精彩至极,但是摩托车的噪声和尾气的黑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的摩托车的印象是送电报的邮递员,他每次送电报都骑一辆大幸福摩托,只要摩托突突突的声音一响,我们就知道谁家又来电报了,我们会放下手里的事,跑到楼下去看大摩托,跟着邮递员一起喊,### 电报!如果这家的窗户不在楼这一侧,我们这群毛孩子还会跑上楼去敲门。当然看摩托是主要的,大摩托突突突的声音是那么雄劲,似乎这声音就是它的标配。

进入 80 年代,新出了一种摩托车,嘉陵摩托,一天一辆摩托从身后超过,竟然没有察觉,声音这么小?!从此认识了嘉陵摩托,感觉很先进。

再后来,日本摩托车大量出现了,铃木 50 的小摩托,本田 250 的摩托,再看嘉陵摩托,那声音似乎有点儿懈。

多少年以后,摩托似乎没在国内大规模发展,我对摩托的关注也越来越淡漠了,而近几年,小区边上有一家摩托销售店,晚上摩托车巨大的噪声会在街道上突然响起,时过境迁了,现在的摩托在刻意突出它的噪音,声音越爆响骑手越得意,成了一种价值的象征。

轮回!?也许是我老土,听说,高档的摩托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人家是在玩摩托,而不是要解决交通问题,观念不一样。还有一个说法,80 年代北京第一批玩摩托的人已经没剩下几个了,我的一个玩摩托的同学说的,他是 90 年代开始玩的,他说他摩托的车牌都比他的汽车贵。

我想,现在我国造一辆高档摩托应该不成问题吧,只是没打算大规模发展而已。

知乎用户 云卷云舒 发表

举一个高端产品的例子

平衡车…….(没钱的自行百度,有钱的自行淘宝)

之前啊外国制造的时候,国内好几万一个,然后雷布斯涉足这个领域……. 你们不妨去看看网上小米平衡车多少钱…… 几千块钱就拿下了。

举一反三,无数个被天朝涉足的产业,国外同行都面临一个困境——对手有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数量,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情况下,对手还有更好的质量…….

如高铁之于新干线

答案底下很多人表示反对,用的是什么例子呢?韩国就说造船业跟手机屏……

德国就是精细零件

日本就是汽车业

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说的很对,所以呢?

难道强大,就要把外国所有国家全部联合起来与天朝比较?这首先,价值意义不大,非要怼的话,我不认为天朝的大麻加工生产技术比得上墨西哥加麻大和金三角。(别提那几个绝命毒师,个例)

其他产业呢?绝大多数产业,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困境,就是普通产业,以轻工业为代表,面临的是天朝的低价格高质量高产量的猛烈的市场冲击,如今只有这些产业,在与天朝竞争的时候还有优势。

就好比班上有一个大学霸,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就是语文作文写不好,语文成绩没拿第一。这时候,边上一个数理化已经炸到放弃的小伙子,平时书读的多作文写的挺好,上去跟人家说你看看你语文,你算成绩好么?你看我的语文,这才叫成绩好!人家学霸成绩比你差么?在你洋洋得意的时候,人家学霸又悄悄的把你的数理化辅导书给刷完了,顺便还把你看的小说也拿过来瞅了瞅,你不以为意。

搞不好人家看会书就比你更有文采了呢?

再结合 996 谈谈问题。

天朝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根源,就在于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是上亿的人民用无数个 996 的春夏秋冬带来的!但是,说起我国如今的发达,你们想到的是谁?做兄弟在心中的东哥?还是盛世福音马老板?

我不知道马总跟李哥在马老板说 BAT996 是福分的时候他俩被强行拽下时心里作何感想。

我希望不仅制造业,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成就,是提供给国家,使得国家更快发展从而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是让明尼苏达州的一声炮响,给 JD 员工送来了开除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上可能程序员偏多,可能不太明白中国的工业体系是多么的庞大,覆盖的面是何其广。

要我说现在中国制造的情况是少数领先,局部持平,半数以上落后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制造强国但差距在缩小。

韩国台湾被中国超越是眼前的事情,这两个地太小,所以覆盖的产业范围其实不够宽广,台湾现在也就台积电了,另外其实韩国车的质量已经不比国产比如吉利好多少了。

当然,对于我们国人的观念,任何方面都必须做到世界最强,所谓国产就要求一颗螺丝钉都必须是国产的,而且机加的机床也得是国产的,否则都算不得国产…… 美国日本德国都不敢这么嚣张。

回到题主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大,如果要简单回答,大家只要看看自己装修的时候选择家电是不是越来越多的考虑国产品牌,国产车的质量是不是越来越好,我们国家的军事武器是不是越来越先进和美国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甚至已经不把美国之外的国家放在眼里了,这些都在证明中国制造比以前强大太多。

但前路漫漫,我们国家因为种族、肤色、制度、文化等异于西方的因素,会长时间被西方白皮孤立,所以我们还是得自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知乎用户 YISHUIDANFENG 发表

仅从制造业来说,如果各个国家在某个制造业门类具备一定的实力,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假设总共有 10 门考试。那中国是唯一一个 10 门考试都有资格参加的,但其中只有 1-2 门可以考 80-90 分,剩下 5-6 门刚及格,还有 1-2 门只能考 30-40 分,但总比没有强,那中国总分能得 600 多分。

美国有资格参加 9 门考试,7 门可以打 90 多分,还有 1 门考 80 多分,1 门 70 多分,那美国的总分可以得 800 多分。

某些日吹眼里日本制造无敌,甚至某些门类可以吊打中国,不逊于美国。确实,在汽车制造,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确实日本远强于中国。但是如果算总分的话,日本可能有 5 门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这样,日本就算有 2 门可以考 90 分,还有 3 门可以考 60-70 分。那总分也才 300 多分。

德国和日本一样,由于缺项太多,基本上和日本处于同一梯队,刚好能得 300 分。

剩下的英国、法国基本上是另一梯队,可能参加个 4-5 门考试,总分也能得个 200 来分。

余下的巴西、意大利、印度、西班牙、加拿大等国是下一梯队,可能得个 100 多分。

如果把 “规模” 这个权重也算上,那中国的得分还要乘以个 3,美国再乘以 1.5,那算上规模加成后的制造业总得分中国是超过美国排第一的。

以上我只是打个比方,计分的方式不严谨,大家明白我表达的意思就行了。

总的来说,按制造业总量中国是超过美国排第一的,主要占了 2 个优势,门类齐全,规模巨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强大” 还差点一半距离,差个 “” 吧!

中国的热钱都往乐视、锤子、OFO 这些领域跑,哪儿有愿意发展制造业的?制造业投资多、见效慢。

再看看我们的制造业,没错,外国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但是,容易吗?制造业涉及产业链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以身说法,我亲身经历的,给位看官,自己判断我们的制造业吧!!**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做的产品不瞒大家说,看上去是机器手,实际我们的机器手卖的也不错。

当然了,机器手能实现的功能非常多了,很多朋友也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做出来。我先不反驳你能不能做出来。是,大家都能做出来,用什么做?用什么做?零部件呢,你能做出来?你做出来给我看,这个别吹牛逼!

全驱动的机器手,内部需要驱动器,之前的微型驱动器大家都是买国外两家公司的,说白了,国内做机器手的,即使能做出来,也是集成的,就好像你说你能做出一辆车,结果从轮胎、发动机到方向盘全是买来的,你就做了个外观设计。

牛逼之处,是我们自主研发了微型电动推杆,如下:

这是全世界最小的直线驱动器了,我们做出来,性能比国外提升至少 5 倍,内部包含 60 多个零部件和控制单元,集成电机、减速器、闭环控制系统,精度达到 0.02mm,**自重 23g,推拉力可以达到 10kg,带力控、自锁功能。**可以广泛应用在航空、机器人、医疗设备、航模上。

我是在打广告吗?你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做到全世界最牛逼,也有这个底气。但我之所以介绍如此详细,是告诉大家,这么好的东西,全世界只有两三家企业能做好是有原因的。

东西做出来了,跟 “中国制造” 有关系吗?太有了!因为,这么小的东西,国内居然找不到一家能给我们加工零部件的公司,各位,你信吗?包括整个中国包括深圳,加工不了!

以上,我们的减速器,太小了,国内没有工厂能做。在这立个 flag,能做的工厂可以私信我!当然,我要说没有工厂能做 ,那也是打自己的脸,确实有工厂做出来了,做出来了,做出来了!我打自己脸,可以,我打,可是,良品率居然没有一个敢保证超过 10% !!!

你可以理解为,你买东西,10 个有 9 个坏的,你敢买吗?这工厂你能用吗?你用得起吗?

没办法,我们自己花了几百万,买了国外的设备。你以为这就完了?

实话告诉你,制造业难,难于上青天!

就这么个螺杆,是不是看上去很简单?欢迎喷子们来抬杠,谁敢承接这个螺杆的生产?

没办法,又是几百万,从国外买了设备。没办法,螺杆看似简单,但是越小,精度越难控制,就这个东西,难倒国内大多数工厂,你信不信?

所以,我们做了这个全世界最小、精度最高的直线驱动器,到头来,生产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你告诉我,中国制造真的强大了吗?

知乎用户 云锋金融​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真的强大了吗?】这个题太大了,不太好说。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代工厂的故事,代工厂申洲,10 年之后市值 60 倍;另一个代工厂时代集团却在潮起潮落中迷失,成为时代的缩影。或者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代工厂的经历中发现,中国制造业要怎样才能走上一条强大之路。

代工厂 1 号

“升级出未来”

13 岁的马宝兴,是上海纺织厂的一名学徒。

虽然当时薪资微薄,但他却一点不怕吃苦,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虚心求教厂里的老员工。他成长的很快,没多长时间就了解完纺织厂的方方面面。

本只想争取个温饱,但吃苦耐劳和勤学好问的特质,让他的命运不由自主地改变了轨道。

马宝兴从学徒一路做到上海纺织二十厂主管技术的副厂长之后,机会再一次降临到头上。

上世纪 80 年代末,宁波北仑区政府为了解决当地新增市民的就业问题,筹建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邀请马宝兴担任副总经理。

1990 年,马宝兴带着家眷来到宁波,结果发现公司资金没有到位,厂房建设欠债。新生活还没来得及开始,就遇上了重重困难。

工厂本身不给力,国内的纺织行业环境也前景黯淡。90 年代国内纺织业产量过剩,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多国营企业出现亏损,整个行业陷入萧条。

该怎么办?

马宝兴早年曾在日本接受培训,一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日本一件成人汗衫 1.2 美元,一件婴儿成衣就要 1.5 美元,原因在于日本对面料、甲醛残留和染色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婴儿服装,各项指标值都远远超过国内标准。

马宝兴意识到搞面料研发,提高利润水平,开拓日本市场,走中高端路线,才能让风雨飘摇的工厂存活下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马宝兴从上海针织二十厂请来老师傅,严格管控产品质量,1992 年的申洲织造开始盈利。

1997 年,和父亲当年一样 13 岁就投身纺织行业的马建荣,如今已 37 岁,并从父亲马宝兴手中接过了公司管理权。从小时候追随父亲学习纺织算起,他扎根这个行业已近 20 年。

两代人的深耕和精进,让申洲真正壮大起来。正如它一路向北、10 年 60 多倍的股价一样,让无数业内人士与投资者望其兴叹。

究竟是什么,让申洲成为了业内翘楚、投资者理想的价投标的?

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有一次,马建荣去日本拜访客户,对方指出申洲的一批衣服出现褪色问题,马建荣羞愧得无地自容,立刻赶回国内,把那批有质量问题的衣服全部烧毁。

与 1985 年张瑞敏怒砸海尔冰箱如出一辙。那些带领企业在制造业大潮中活下来并越做越大的企业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 “砸东西”。

或者说,对产品质量有几近苛刻的要求。

对于质量的严格把控,让申洲的名气越来越响。申洲从日本市场起家,随后将业务逐渐发展到全球许多国家。2005 年 6 月,整合多项业务的申洲国际成立,马建荣担任董事长。

同年,申洲拿下耐克、阿迪达斯、PUMA 这些大客户的订单,开始布局功能性更强、附加值更高的运动服装。

11 月,申洲织造整合多项业务更名为申洲国际,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当年产值已比马建荣接手时翻了 8 倍。

马建荣掌管申洲后,专注于纺织制衣。和父亲一样,他坚信_“一辈子做精一件事足矣”。_

  • 申洲国际营运地区

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纺织行业公司,更是注定要在潮起潮落的周期波动中起起伏伏。

2008 年,金融危机袭来,国内人工成本上升。海外客户逐渐倾向将业务撤出中国,去东南亚等地区建厂。直到 2014 年后,海外客户需求依然在缩减。

  • 申洲国际全球业务占比

但这并没有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2018 年营收超过 200 亿元,其中来自耐克的订单收入 62.6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约 30%。来自主要客户的订单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五大客户销售占比稳定,基本维持在销售额的 80% 以上。

在大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申洲国际可以牢牢 “拴住” 大客户们的背后,是申洲三次左右命运的决定。

马建荣上任之后,第一个决定便是进行模式升级,由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定牌生产合作,俗称 “代工”)向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型。

与 OEM 只负责加工和生产制造不同,ODM 还会进行设计与销售。

申洲国际的成衣生产主要用 OEM 的方式,面料制作则采用 ODM 模式。

在成衣上,采用 OEM 模式,更契合了客户低成本的要求。针对客户交货期短的诉求,申洲国际在设备改进上投入,保证更快的供货。

例如,快时尚巨头 ZARA,从设计到生产到成品上架,这一过程只需四五个星期。而申洲国际不管订单大小,都能在 15 天左右交货。

作为一家主要生产运动服装的公司,面料质感尤为重要。速干、透气、舒适等用户诉求的变化激发了申洲国际在面料用材和生产上不断更新。随着面料逐渐改善,附加值也逐渐增多。

第二个决定是用技术改造保持竞争力,建立企业护城河

自 1998 年,马建荣力排众议决定斥资 280 万美元从意大利引进拉毛机之后,申洲就走上了一条精益求精的道路。

2003 年,申洲开始自主研发面料,每年会在研发和设备改进上投入。2005 年上市后,马建荣把上市所募得的 9 亿多港币全部用于升级设备,换上国际最先进的染色机和织布机。

申洲国际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在 2% 左右,截止 2018 年,申洲国际拥有 308 件授权专利。

它从一个单纯的服装加工厂,到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可以为服装品牌提供面料、染整、印绣、裁剪、缝纫、包装和物流等多种服务。这种垂直产业链给申洲国际带来更高附加值和客户粘性。

第三个决定是,申洲国际早早意识到国内成本上涨的压力,生产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产能。

2005 年,申洲国际在柬埔寨设立制衣工厂;2014 年、2015 年先后在越南成立面料工厂、成衣工厂。

2016 年,越南特种面料项目投产。预计 2019 年越南新建的成衣工厂,2020 年柬埔寨新制衣工厂将投产。

现在,申洲国际在越南的产能扩张显著,并将继续在越南和柬埔寨投入,且有意向其他地区如缅甸拓展。

  • 不同区域非流动资产占比情况(%)

  • 中国、越南和柬埔寨工人数量

同样面对国内人口红利减弱、贸易环境不稳定等不利因素,申洲国际通过扎实内功,并在适当的时候选择转移产能,用高效的生产说服核心客户,将命运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代工厂申洲,已走向国际。

代工厂 2 号

“时代的缩影”

与申洲国际掌门人早早接触纺织行业不同,时代集团创始人打开皮具的门更多是因为偶然。

1968 年,一位在手袋工厂工作的朋友让刚下岗的杨华强来工厂帮忙。帮着帮着,杨华强发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

从下岗职工到企业老板,只在一念之间。从家庭小作坊,再到借钱开厂房,杨华强带上弟弟杨和辉一同迈入制造业大潮的洪流中,成为未来 “Made in China” 的一部分。

前十年的时代皮具厂波澜不惊。直到 1982 年,杨华强无意中听到客人说_“有的厂家今天下单,明天就能交货”,_他很震惊,这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在香港对岸,曾经的小渔村深圳正在蓬勃发展。工人多,成本低,一片片工业园区拔地而起。同时国内材料好、人工便宜,工人又愿意开工,甚至会要求星期日都加班。

杨华强立马决定,发展国内工厂,这一决定让时代迎来了最大的转机。82 年,广州深圳时代手袋厂投产;92 年,东莞时代运转。

90 年代中后期,时代主要给欧美大牌子做代工。但 97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业萧条。杨华强和杨和辉意识到低端代工替代性太强,一旦外需减少,就要面临行业供过于求的价格战。

**恰逢欧美的 “皮革热” 潮流席卷中国。**时代看到了这个潮流的趋势,决定追寻潮流,转型去开发做皮料加工及代工生产,由做 PVC、人造皮革,逐渐转向高质的真正皮革。

追寻潮流,必然伴随着潮起潮落。

当年的 “皮革热” 并没有持续太久,时代的好景也不长。

走过了上世纪 90 年代前的 “摸索时代”,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为欧美品牌代工的“黄金时代”,和 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转型时代” 之后,如今,它正经历 “尴尬” 的时代。

2011 年,时代集团控股在港交所上市,但盈利能力却日渐衰落。与申洲国际净利率维持在 20% 以上形成对比,时代 “代工厂” 的净利基本徘徊在 10% 左右。

  • 时代集团近几年营收(左)和盈利(右)变化,千港元

时代集团的盈利从 2014 年连续 4 年下降,且降幅逐年扩大,2018 年有所回暖。净利润从 5 亿港元下降至 2018 年的 2.5 亿港元;营收从 38.57 亿港元降至 23.06 亿港元。公司股价也表现不佳。

同样是代工厂,为什么申洲一路冲天,时代萎靡不振?

**首先,终端需求不足是时代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奢侈品市场需求受到冲击,高端代工企业订单量随之减少,打倒了一大批代工企业。根据德勤《全球奢侈品力量报告》,2014 至 2016 年皮具和饰品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8.4%,而 2015 至 2017 年均增长率下降至 2%。

其次,代工厂的利润本身很薄。无论是代工人造皮革,还是真正皮革,但凡是没有核心技术的代工模式,都无法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曾有新闻报道,在被称为 “中国制造心脏” 的东莞,“15 美元的鞋子工厂赚不到 1 元人民币”。时代也是如此,对国外的客户议价能力不高,只能从节约成本来提高利润率。然而,国内人工成本上升又成了时代的不可承受之重。

据波士顿咨询统计,2005 至 2010 年间,工人的工资水平以每年 19% 的速度增长,同期美国工人的全负荷成本只增加 4%。而越南、孟加拉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更便宜的人工,越来越多国际品牌的产品线向这些地区转移。

**时代收入减少的另一个因素是它的主要客户在撤离。**2014 年,时代集团对主要客户的依存度超过 83%;此后逐年下降,17 年下降幅度超过 20%,2018 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占总营收不过 48%。

这也反映出时代业务的可替代性高。一旦丧失了人力成本优势,在行业壁垒薄,价格竞争激烈利薄如纸、附加值不高的行业中,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 时代来自主要客户的收益占比(%)

如今贸易局势不稳定,给本就艰难的加工厂又泼了一盆冷水。

根据去年 7 月美国时尚产业协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参与调查的企业都有产品产地在中国,但 67% 的企业表示未来两年将减少在中国的产值或产量。

时代的老客户——Coach 和 Kade Spade 的母公司 Tapestry,逐渐将在中国的加工业务迁移到东南亚和印度,仅剩不到 5% 的手袋 “Made in China”。

虽然订单减少,可替代性较强,核心竞争力——低廉的人力成本不再,时代却因为越南等其他国家的转移成本高,皮具生产上面设备和加工都跟不上,而放弃转移产业链,改为寻求自主品牌之路。

但在 Coach、LV 等老品牌早已深入人心的 21 世纪,这条路只会更加艰难。

早在 2011 年,时代皮具收购意大利品牌 Tuscan’s,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投入。可自主品牌与在市场上扎根颇深的国际大牌在知名度上有很大差距,重新建立口碑和渠道上打通并不是容易的事。

到 2016 年,时代集团自主品牌零售部分开始贡献利润,可代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仍然超过 8 成。

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代工制造时代一去不复返。时代集团只是时代的缩影,而时代之下,依然有千百家代工厂面临和它同样尴尬的境地。

结语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曾经一批批代工企业在中国汇聚成河,掀起 “Made in China” 的滔天巨浪。当曾经的劳动力,土地等优势不在,曾经依靠着什么爬上去,现在就会因为什么而摔下来。

学申洲国际不断精进技术,构建护城河,迈向国际舞台,还是像时代集团追寻潮流,在潮起潮落中迷失,成为时代的缩影?

劳动力密集型制造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在下一波浪潮来临之际,踏浪前行的机会仍将属于敢于激流勇进和锐意进取的那批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1j59C 发表

这个怎么说呢,有进步。

我家长在国内最大的两家民营船企干过

扬子江船业、新世纪造船

我们现在是能造中低端的船型了,但是离韩国还差很多,离日本就更远了。

不过追赶韩国还是有一点希望的

知乎用户 好脾气杠精 发表

中国的基础工业,化工业基础薄弱,底层技术工人少,加工工艺,还有装配工艺较差。

体量比较大,这个是优势。

因为工业基础差,所以工业标准差,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工业产品不够精细,所以中国研究不好可靠性高的精准机械,比如汽车发动机,这也是我们学机械最痛心的。

从材料本身来讲,制造工艺,制造秘方,加工工艺这些是工业的基础,我们因为起步晚,掌握的技术少,所以这方面有点弱,因为被侵略,加上国家一直在招商引资引进技术,我们正在一点一点补足。

所有的工业产品都也要满足通用化,和互换性。零件制造也要符合一定的国家标准,极限偏差也有标准,这些都是慢慢发展的,发达国家一直发展到现在才研究出的一套体系,我们少发展了一百多年,落后肯定是有点的,况且中国这么大的体量,改变起来太难了,欲速定会伤骨血的。

中国还是很聪明的。工业因为工业标准宽松也有好处,高精尖的不行就大力发展那些不是很精尖的。所以中国制造发展成了世界制造工厂。体量很大

前些天逛微博,看到一个博主鼓吹日本螺丝的,然后看到一群人婢膝奴颜的酸中国制造。唉!心酸,进口是因为自研成本划不来,不合算而已。并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很差。

看待中国制造,乃至其他方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它有它的缺点,还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也有厉害的一面,值得我们自豪。

办公室的精英年薪 20w,工地包工头一年也可以赚 20w。

我们必须认识到祖国强大了,有地位了,我们进步飞快,国际上已经越来越忌惮中国了。我们为祖国而骄。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祖国的强大,是靠 14 亿中国人玩命干出来的,分摊到人头,我们依然很贫瘠。中国如果想发展,必然会对制造业进行升级

毕竟一个大国,工业、政治、军事、金融、文化缺一不可。

抖个机灵,瞎巴巴几句,没专门研究过,多数是听老教师课外吹牛 X 听到的。有其他想法的欢迎评论。不喜请平静的评论交流一下。多谢多谢

知乎用户 刘宁 发表

本科毕业,毕业后在船舶制造业一线工厂干了五年船体质检,接触过英国 LR,日本 NK 等船级社(船舶检验机构),我国船舶制造业份额全球第二,中间拿过第一,但水平嘛,只能呵呵了,只要是在码头做过 PSC 检查的,上船一看,日本韩国造的船一看就明白,为什么呢,结构规整,焊缝整齐,管路布置清晰合理,和国产的船舶相比,就是整容前后的那种区别,后来考入海事公务员,在南沙负责过船舶进出口岸审核,本田丰田汽车制造的卷钢,高强度钢每个月都是从日本进口,国内目前还没有可替代的,强大强大,目前只是大,说强真的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在未来的世界格局,分工合作是常态,没有一个国家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到最好和完全的自给自足

知乎用户 老肥牛​ 发表

对不起,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

因为我不知道一个在全球量上排第一

质上能进前五的制造业系统

能不能定义为强大。

毕竟,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质和量都得甩开第二名一个数量级才能叫强大

知乎用户 玄袂临风​ 发表

现在是 2019 年。

在经济学领域和制造业,我是典型的民科。

说下我个人的看法。

中国制造现在不是强大不强大的问题,而是会在未来多少年内,统治地球。

制造业的历史,从蒸汽机的工业革命到互联网时代,到今天的 AI 自动化。

产生革命性改变的核心,是工业母机。

我国在母鸡落后的时代,靠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成本,将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世界工厂。

这条路,请相信,全世界除了中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

实现人口红利 VS 工业母机,必须先有一群王进喜这样的人玩命十年用命来换基础能源(基建),再有上百万人的纺织工玩命十年用一亿件衬衫换飞机(技术),还需要有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来试错和消化基础工业产品(市场)。

如果用游戏人物链的描述,大家就会更清晰一些。

目标任务: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业制霸全球的目标。

任务分解:

任务链第一阶段:帝国的封锁。任务难度:地狱级。开局条件:工业技术 Lv-5,贸易逆差每年 + 5%。

1、完成全图探索,找到原产地工业原料(石油、煤炭、钢铁等),并形成产业链。任务完成奖励,基础能源工业 Lv+1。任务期限 10 年。

2、完成轻工业布局,涵盖国计民生方方面面。任务完成奖励:工业技术 Lv+1,工业制霸残片 + 1,任务期限 30 年。

3、完成国民经济和消费市场转型。任务期限 10 年。任务完成奖励:经济学 Lv+1,获得特殊道具:金钱每年加成 BUFF。

第一阶段任务完成标准:基础工业 Lv10 级,能源工业 Lv5 级,工业技术 Lv5 级,产业工人 Lv5 级。金钱储备:1 万亿。

地狱级游戏难度标准:

1、天神的陨落:游戏开局阶段,创世神陨落,国际声望 Lv-3。

2、野狗的咆哮:游戏中段,地图西南方出现大量入侵者。基建速度 - 3

3、巨人的觉醒:游戏末段,全图各地出现不知名 BUG。革新阻力 + 3

下班回家,明天再来吹牛逼。

知乎用户 肝能补脸 发表

在目前全世界的民用制造业里,即使是中国最弱的精细化工,目前也处于第二梯队里。

知乎用户 kinserhh 发表

没有什么中国制造业。

19 世纪的世界纺织业中心是哪个国家? 是英国吗? 不是,是英国殖民地印度。18 世纪的蔗糖咖啡生产基地在哪里? 在法国殖民地海地。那么现在世界工业品的生产(组装)基地在哪里? 当然是在中国。

我们要注意,中国制造业的特点是 “两头在外”,一头是 “生产技术、产线设备、关键零部件”,来自西方。另一头是市场,也在西方。中国制造业其实就是,用西方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产品,然后卖给美国消费者,赚取外汇。这其实是典型的殖民经济。这种模式其实就是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纺织业的翻版,或者是法国殖民地海地的蔗糖咖啡生产模式。18 世纪糖和咖啡都是奢侈品,只有贵族和富人才吃得起。法国王室的财政主要依靠海地种植园维持。那么为什么法国人不自己种植蔗糖咖啡,而是要把种植园转移到海地? 因为法兰西虽然是欧洲绝对主义国家的典范,但他毕竟是脱胎于十字军和圣路易的封建国家,你指望把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看成人生最高荣誉的法国贵族和在封建文化熏陶下人人尚武好战的法国平民听任国王摆布去从事艰苦的蔗糖种植行业,那是无法做到的。国王只能用法兰西的荣誉和战功诱惑他们,并不能真正强迫他们。

同样的道理,你指望人人尚武好战的美国人一天看 12 小时的机器,一天 12 小时在流水线上做重复性动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让美国人从事这些劳动密集型的枯燥行业,美国人不仅工资高昂,而且美国人顶多接受 8 小时三班倒,这对于美国的资本家来说太不划算了。于是美国资本家想出了更好的办法,把产线设备和生产技术转移出去,转移到中国越南印度台湾,让亚洲人去做,自己只派出工程师提供技术帮助。苹果手机、台积电、中芯,都是这个模式的典型。比如台积电,台积电的产线设备 8 成来自美国,美国的工程师提供设备的技术支持,而台积电的台湾员工一天工作 12 小时两班倒,美国工程师一天只上 8 小时,而且台积电的台湾员工 24 小时处于待机状态,比如产线有什么问题打电话必须 2 小时内到,哪怕是半夜 12 点也是如此。至于美国员工,下班后你基本找不到人了。那么这些台湾员工和美国工程师是什么关系? 表面上是同事,其实更像是海地种植园的黑人奴隶和法国庄园主的关系,也就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关系。

长三角的那些血汗电子厂,其实情况和台积电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有什么差别,那就是大陆的电子厂用的是美国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设备,而台积电用的是美国最新设备。仅此而已。吃瓜群众只知道光刻机,但是光刻机只是让吃瓜群众方便了解的一个例子而已,薄膜沉积设备、测试机、离子注入机、pvd、cvd 设备,没有一样能离开美国公司。中芯台积电离开美国人,就如同法国殖民者离开后的海地种植园一样,根本无法维持存在。

半导体仅仅是一个例子,什么手机、汽车、家电、机床都是一样的,都是两头在外。中国高端机床基本全部是进口,所谓的国产机床仅仅是最外面的那层外壳国产,其他全部是进口货装配。中国高端机床基本被德国日本垄断,包括日本的 FANUC、MAZAK、大隈、牧野,德国的西门子、DMG、哈默、贺尔碧格、力士乐,美国的哈斯等等。中国还在高端轴承、螺栓、电机、夹具这些小东西上依赖进口,这些东西原理并不难懂,但就是造不出来,或者造出来的成本高性能差。

就依附程度而言,美洲那些香蕉共和国的经济自主程度都比中国高。自从中国加入 wto,美国的穷人在 kfc 打 6 小时零工,拿到的日薪就能在大超市随随便便买塞满后备箱的肉和食物,美国的资本家也赚的盆满钵满。正如马斯克这个大资本家所言,中国为全球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知乎用户 boubou 发表

1. 把强、大分开算……

2. 大,体量大,体系强,市场大,生存能力强… 如果这社会真的有 “自由贸易” 这个东西,基本可以无死角摧毁其他国家的工业体系…

3. 体系强,但个体弱,市场大,但前瞻性差(缺乏市场主动权),发展水平强,但基础水平弱(技术水平差),市场适应能力强,市场营销水平弱(概念炒作水平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制造真的强大了吗?绝对强大了,有华为中兴的 5G,一众家电企业的各种黑白家电,无人机,基建,高铁,特高压,055,歼 20,天宫,北斗…,再说这个制造不强大,那就太没信心了。

中国制造是不是所有领域都强大?绝对不是,欧美日的精密机械,汽车,日本的材料,美国的 IC,美欧的大飞机,美国的军工产品,航空航天产品,等等之类的中国肯定还比不上。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地位怎么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美国,绝对强过其他任何一个单一国家,甚至和欧盟比,应该也在伯仲之间。其实如果仅仅限定于制造的话,我甚至觉得还强过美国,毕竟美国最强的 IC 制造也大都在美国之外,但创造加制造的话,还是美国强。

有些非要列出一个领域中国还有差距就说中国制造还不行,这我实在无话可说,按他们的逻辑,日本,德国,法国,北欧,韩国都是制造弱国,因为他们不行的领域更多。当然他们也许就是觉得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北欧就是弱,那我无话可说,毕竟我还是觉得他们也算制造强国的。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中国制造业真的很强大,已经强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可以说美国到 2018 年才反应过来跟中国打贸易战已经是中国韬光养晦到了极致了。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世界加起来都不能和中国比的,中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也是世界加起来都不能比,中国封建时代的铁器和总体经济能力也是世界加起来都不能比,今天中国在钢铁产业这个现代支柱基石产业也是全世界加起来不能比,虽然技术还有差距 ,但是已经可见我们走在复兴大路上

中国在全球港口排名屠榜,前面十名八个是中国港口还有一个新加坡,港口的极度活跃背后是中国的巨大制造能力。

中国的物流量 铁路公路水运量已经是多年世界第一,是第二名好几倍。

中国发电量超过美国,而工业用电量是美国的好几倍。

很多工业品,中国几乎都是占了全世界一半产量,电解铝,光伏,世界一半,造船世界一半,汽车产量世界最多,比美国日本德国加起来还要多,电脑手机产量几乎占了八成以上,服装玩具箱包之类中国长期都是世界一半以上产量。

即使在农业品上,中国的农业天赋得以发展,在人均耕地不足的情况,中国蔬菜很多品类都是世界一半以上,像苹果西瓜占了世界八成。

有了这样巨大的产能,中国才能有足够资金去产业升级去发展自己的高技术能力。

中国规模已经上来了,而且是人类历史从未见过的可怕,剩下就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升级,把最终的科技顶峰拉下来这个要不了多久的,因为中国巨大的产业规模就是产业升级最好的背景。任何新技术,新专利 必须在巨大的产业里发展验证才有价值,这方面外国发明技术都必须到中国的巨大产业里才能得到应用,那么天生中国机会就是最多的。未来 5G,互联网,车联网,新能源车,等等,中国机会大大的。

再过十年,差不多中国制造全面实现世界一半占比,就可以给孙中山先生报告了,嘿嘿嘿,脑补下金政委的笑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得分四个部分来讲:

第一类,有一定竞争力但不能盈利的产业

比如航天业和军工产业。如运载火箭,空间站,中远程导弹,战斗机,航母等。许多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水平。当然,要说世界第一还排不上。

然而,这些产业基本没什么盈利前景。军工产品虽然单价听起来很贵,但市场体量比民用产品小太多了。

举个例子:2016 年,蓝星最强的美国军火贸易额为 100 亿美元。只是波音公司营业额的 9 分之一,苹果公司的 20 分之一。军工产业的池子太浅了,支撑经济的功能有限。

第二类,在全球占主导但不盈利的产业

钢铁,水泥,高铁这些产业方面,中国毫无疑问处于世界第一的规模。

然而这些产业的规模优势,很大程度来自于信贷的支撑。08 年大放水造就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虽然挤垮了国外同行,但自己也不过是低利润甚至零利润生产。今天还面临着去产能的严峻任务。

高铁也是,虽然在技术上有了一定优势,但其建设(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仍然严重依赖于国有银行提供的贷款,而且盈利前景不明朗。

第三类,在全球占主导地位而且盈利的产业

纺织,塑料,电子代工等产业方面,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从 80 年代开始,这些产业开始大举流向中国,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但是这些产业集中在中国的原因,主要是人力成本低廉。随着这一优势逐渐减弱,这些产业也就出现从中国沿海迁向越南、印尼等新兴国家的趋势。未来的中国不可能一直依靠这些产业。

第四类,有一定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业

走在我们前面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其劳动密集产业迁出的同时,大都完成了产业升级。如日本的汽车和精密仪器产业;韩国的汽车,电子产业;台湾的半导体,芯片产业等。

中国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近年来,中国的智能手机和通讯器材,虽然算不上世界第一,但在国际市场还是有了一席之地。这也算是产业升级的一丝曙光吧。

(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于曾经开过厂的人过来说说,要是不整治现在的年轻人,别说强大,就连这个国家就要完了!

92 年时在小县城里开了一家小厂。那时候根本不愁没有工人,桌子一放放个招聘的牌牌就有很多人排队了。那时的工人根本就没有工资要求,而且那时候的工人很有责任心,为了完成工作可以三天三夜不下生产车间。完了他们还对老板万分感激。

反观现在的年轻人都被西方思想毒害了,一个个的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现在招聘越来越难,很多招聘信息放出去后一个面试的都没有。特别是喷漆工招了八个月都没招到。还有现在的年轻人一听说要连续做 24 小时就不做了,导致现在只能两班倒或者是三班倒。

就这样还留不住人,以前厂里都是做一年以上的老员工,而现在能做到两个月就是老员工了。后来因为被工人集体维权说我拖欠工资被整顿就做不下去了。

你们说又有谁能体谅一下老板的不容易?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CN7kE 发表

质量之梦

夏天天气热,挂壁和柜式空调的风吹久了不舒服。上个星期弟弟家在屋里装了吊扇,我看了觉得很不错。扇叶是透明的,灯光亮度和风速都可以控制,不用时扇叶自动收拢,和吊灯没什么区别。

我请弟弟弟妹和商家联系,在我的屋里也装两个同样的电扇。安装的那天下午我不在家,晚上回来,看到已经装好的风扇,很是满意。

打开卧室的电扇,扇叶是转动的,可是有摩擦的响声。随着风速的提高,响声也越来越频繁,犹如自动控制的货郎鼓。我关了风扇,希望这是磨合现象,也许慢慢会好的。

第二天又试了几次,问题丝毫不见好转。客厅里的电扇似乎是好的,没什么声音。可是只要控制开关是打开的,灯就没法关死。

联系商家后,前天修理工来了。他听听声音,二话没说,把原先的电扇拆下来,换了一个新的,这下一点不响了。我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也许是磨擦到了螺丝。

我们要他再看看客厅那个为什么灯关不死,小伙子又折腾了一番,告诉我们说火线和地线接反了。果然,两根线调换以后,问题没有了。

昨天打开客厅里的风扇,起初转得好好的,约莫一个小时,就开始发出均匀的响声,虽然不如卧室里换掉的那个严重,可是却受不了那种持续规律的骚扰声音。

弟妹给商家再次打电话,这次轮到商家抱怨了。他说一次次派修理工来,成本也蛮高的。建议我们把电风扇始终开着,等到发现更多的问题再一道修。

于是,这个厂家和商家必须要做的质检工作,现在变成我们的事了。不过,算算卖给我这两个电风扇的成本和修理费用,商家也许真赚不了什么钱,甚至还可能亏本,他们也挺可怜。

这就是质量低劣成本的代价。厂家把不经严格检查的产品送到市场,商家给顾客安装产品没有严格的质检程序,有时也可以混过去,但代价最终难以避免。

产品的质量涉及四种成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修复成本和外部成本其中外部成本指低质产品在社会上的恶劣声誉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这个成本是巨大的,比如三鹿牌奶粉,长生疫苗。

质量管理大师朱兰(Joseph Juran)说,“在预防上投入 1 美元,可以减少 100 美元的检查成本,10,000 美元的失败成本。” 因此,朱兰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质量管理的最高水平就是舍得投入预防成本

我们并不是没有感受到质量的重要,但是从整个社会看来,赚钱比质量更为重要,用中质或者低质的产品去赚钱的经营之道更为实际,而缺乏关于质量是企业生命线、企业的根本宗旨是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意识。

质量管理的另一位泰斗戴明(Edwards Deming)提出 14 条质量管理的要点,其中一条说道,“取消对员工的标语训词和告诫”。每次我看到那些空洞无物的口号时,都觉得可笑,不知怎么创造质量的人,连口号都是低质的。

在沃顿(Wharton)商学院念书时,遇到一位来自苏联的院士。我问他为什么苏联能把火箭和飞船送上天空,基础工业产品却那么落后,他回答说这对他也是个谜。

我们有很多引以为傲的强国产品,还有多得多的涉及民生的低劣产品和服务。前者固然重要,但是在我看来,优质的民生产品和服务,人们更为关心。

强国的中国梦,首先要从质量做起。


作者 | 萧柏春博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科学博士,现任美国长岛大学商学院管理系主任,终身教授。担任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的客座教授,并成为美国富布莱特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萧教授在英荔商学院开设有《商务统计》、《收益管理与定价》等优质 MBA 课程。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不是有个词叫【大而不强】吗?

不过现在事情正在其变化。

其实也可以说强大了但是还有差距。

或者说除了那些有差距的,都已经强大了!

另外 “中国制造” 的定义是什么也需要定下来。

如果你说 made in China,就规模很强大,就质量大而不强。

如果说比较广义的制造业也是这样。

如果说狭义的机器、装备制造,也还是这样。

汽车就是个很好的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也应该是制造业最重要的代表吧!

可以说:汽车业什么样,中国制造就什么样。

另外一国制造业强不强,怎么强,终究还是要落到一些具体的公司上的,例如华为,美的,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大疆,中车,丰田,博世…… 而不是虚头巴脑的

所以支持中国企业和品牌还是很重要的。

知乎用户 dragon-warrior 发表

请仔细学习参考工业部部长苗圩的总结,他呼吁民间不要太狂热

苗圩在对《中国制造 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还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 30 年。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

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 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知乎用户 安歆集团​ 发表

那是必须强大啊,这里整理了 10 个方面,中国已经吊打全世界。

1.2018 年中国粗钢产量再次超过全球的一半

按照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 年中国大陆的粗钢产量超过了 9 亿吨,约为 9.283 亿吨,较 2017 年的 8.709 亿吨又增长了 6.6%,全球占比约为 51.3%,约为世界铁协会 64 个会员的 52%。不管怎么算,反正中国的 2018 年粗钢产量再次 “超过了外国”。

那其他国家呢?印度的粗钢产量比 2017 年增加了 501 万吨,总量约为 1.065 亿吨,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日本 2018 年的粗钢产量为 1.043 亿吨,同比下降 0.3%;美国继续排名第四,2018 年粗钢产量约为 8670 万吨,同比增长 6.2%。

2,中国超高层建筑 2018 完工数占世界 60%
2018 年,全球将有 230 栋高度超过 200 米(约为 40 层)的摩天大楼竣工。其中,中国占了 60%。
报告指出,2018 年将成为 200 米高以上建筑竣工数持续增长的第六年,而今年增长的数量更是历年新高,比去年的 144 座高了 60%。
单看中国,今年就预计约有 130 座摩天大楼竣工,比去年增加了 70%,这个数量就很接近去年的全球总数了。

(2017 年完成的 10 座最高摩天大楼,图自 CTBUH)
3,2019 最高国际桥梁名单中国包揽 80%

根据世界最高桥梁网站(http://highestbridges.com)的数据,截止目前,全球最高的桥梁前 10 桥梁中国包揽 8 座,排名前 20 名中,贵州省的桥梁就占了 14 座。

4,中国 4G 基站占全世界 70%,5G 持续领跑
中国 4G 网络覆盖广。全球共有约 600 万座 4G 基站,中国就占据了 400 多万座,其他的基站被美国等 190 多个国家共同拥有。
6 月 6 日工信部正式发放 5G 牌照,5G 提前半年进入商业化阶段。与此相对应,5G 基站建设开始加速。
深圳在 6 月 10 日宣布将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建成 8500 座基站,实现 5G 基站数量过万座。在今年 4 月,深圳的目标是建成 7000 座基站。
宣布在今年年底前建成超过一万座 5G 基站的城市还包括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城市。
5,中国高铁总量占世界七成,全球铁路都在用中国标准,厉害了我的国!

世界上第一条高铁是日本在新干线,号称 “子弹列车”,时速可以达到 250-350 公里,和法国的 TGV, 德国的 ICE 一起,并列为世界高铁三巨头目前开通的新干线共有 8 条。除了日本国内,台湾的高铁也是采用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发展起来的。
不过高铁真正的飞跃是在中国,目前中国的高铁通车里程超过 2 万公里,在建的高铁线路里程也达到了 1.8 万公里,合计接近 4 万公里,比世界其它地区加起来还要多。
6,世界游戏公司收入,腾讯连续 6 年霸榜

研究分析公司 Newzoo 发布了 2018 年全球游戏公司收入 TOP25 的名单,结合上市公司财报数据进行了综合性估计排名。世界十大游戏公司排名汇总,中国腾讯公司已经联系六年夺冠了。
7,2018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 国产手机前六强占据四席!

从具体的数据看,2018 年的智能手机出货总量达到了 1.456 亿部,对比 2017 年来说出现了下降,但在排名上,依旧是三星稳居第一,而苹果则是重新超越了华为回到了第二,因为在此前 2018 年 Q2 与 Q3 季度的数据上,华为都做到了超越苹果。
8,世界光缆中国占有率达 50% 以上

根据 NTI 最新权威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2017 全球十大光纤光缆企业排名中,中国光纤光缆企业也占有不小的比重。事实上,在目前的光纤光缆世界市场上,中国占有至少一半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光纤光缆大国。
9, 中国铝产量
《中国铝业网》2005 年至 2015 年,全球(除中国)原铝产量基本维持在 27000 千吨水平,而中国原铝产量直线上升,2015 年原铝产量达到 31410 千吨,占全球总产量的 54.26%。

10, 中国造船业超日韩成世界第一 订单占全球一半
韩媒称,中国造船企业今年以来已经占据了世界造船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全世界船只订单暴跌至去年同期 30% 水平的情况下,中国造船业甩掉韩国和日本成为第一。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 5 月 11 日报道,英国造船、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 5 月 10 日表示,“今年年初到 4 月底,全世界造船市场的 114 艘船的订单中 59 个订单被中国造船企业拿走。”根据修正总吨 (CGT,考虑船舶建造难度的度量单位) 来计算,中国造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 49.3%,去年同期仅为 21%。

知乎用户 筷子​ 发表

今天看了新闻,中医药方剂,湖北一个小厂,疫情初期,要多少供应多少。而且不谈钱,付款都没谈直接排产。

知乎用户 第一大宗师 发表

强不强看小三:

人家穿的衣服,挎的包,戴的手表,坐的飞机,就连亲嘴的海豚都是外国的,哪有一个是中国制造的。不管工业、基础制造业、还是高科技领域,大实在是大,要说强,就看小三的炫耀生活,没有一个中国制造。

什么时侯中国小三的生活里有中国制造,什么时候中国制造才能说强大。

知乎用户 五月泰​ 发表

看到到这个问题,作为制造业一份子的我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制造业确实强大了,但在追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路上我们还距离先进国家还差了很多。

我所在的行业是石油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从近几年石油工业和油田开发规模来看,中国石油装备确实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且效率有着极大的提高,从钻井深度开始的 1000、2000 到 5000,现在石油钻井装备的最大设计钻井深度已经超过 10000 米,随之配套的各类钻头、钢丝绳和电控系统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整个石油钻井先进技术还掌握在德国、美国甚至日本的一些尖端科技公司手里,虽然经过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大量工作,在总的差距上缩短了一些,在装备总量上国产化多了一些,但能够称得上世界领先的技术还差了不少。

再看我们石油装备各个组成元器件,在目前看来无法完成全部元器件的国产化,西门子、施耐德以及 ABB 的各类核心组件遍布机器内部,我们每年都在进行大量的实验去验证并进行国产化元器件替代,但是最终还是保留了大量的国外进口元器件。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个完全进口美国的按钮指示灯,很小的一个元器件,但是必须进口,因为中国高仿或者专门制造的替代产品在老化试验中无法达到设备要求,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按钮指示灯就可以看出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是差很多的。

所以,我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的制造业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在前沿科技以及制造业层面我们还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与先进制造业国家的差距,无论从材料、工艺还是生产管理上都有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前进。

知乎用户 老 K-LaoK 发表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产业支柱,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靠他的电商有多厉害,他的共享经济有多厉害,而是要看他的制造业有多厉害。我们知道的发达国家就个个都是以制造业为强大背景的,比如德国,比如英国,比如日本,再比如头号强国,美国。

由于制造业涵盖的行业太多,每个行业的情况都不一样,统一涵盖而论中国的制造业强大不强大,难免有失偏颇。我这里分享一下我所在的制造业行业:自动化仓储物流技术与装备行业。

King:001 仓储物流自动化这行是干嘛的?King:002 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常见哪些设备?

我们国家的工业上个世纪是很落后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仓储物流装备行业当然也是一样的。

首先看一组关于自动化立体仓库数据:

国外

50 年代初,美国出现了采用桥式堆垛起重机的立体仓库;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出现了司机操作的巷道式堆垛起重机立体仓库;
1963 年美国率先在高架仓库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建立了第一座计算机控制的立体仓库。此后,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美国和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
60 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兴建立体仓库,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当今世界上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们国家

1963 年研制成第一台桥式堆垛起重机,
1973 年开始研制中国第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高 15 米),该库 1980 年投入运行。

我们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技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起步已经晚了 10 几年。在欧美日国家继续研发新的产品和系统的时候,我们在花时间和精力来跟随他们的产品和模式。

目前国内很多厂家都可以做大型的自动化仓储项目了,当然都是自研的设备和系统,但是如果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如果看细节会发现很多的差距

比如我们的堆垛机设备在运行在 2m/s 的速度的时候,欧美日的设备已经运行到 5m/s 的速度,而且在我们的设备运行在 2m/s 的速度的时候,设备的噪音很大,而欧美日的设备运行到 5m/s 的时候,依旧是低噪音甚至都听不到设备运行到的声音。

同样的系统,我们的设备运行中出故障的概率要比欧美日的设备故障要大不少,在很多自动化仓储物流要求系统稳定性高的行业,业主一般会选购国外进口的设备,为什么?因为设备一旦出故障导致不能正常出入库,那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比如大型电商行业,用户下单,自动仓库 需要快速能够出库,如果设备停止运行,给直接影响电商的物流效果,给用户带来恶劣的购物体验。因此如果同样的国内厂家即使系统再便宜,他们也愿意花多点钱买系统稳定的。

对于自动化立体仓库整个系统是这样的,对于其中的零部件也是一样的。国内的厂家做设备也希望自己的产品能稳定可靠,他们在选择下游 供应商 是 时也是同样的心态,尽量 选择稳定可靠的模块 和产品,所以欧美德国日本大量的模块和子系统被运用其中,比如堆垛机的行走电机通常是德国 SEW,德马格等等,变频器采用西门子、安川、三菱等等,各种传感器德国 Sick, Banner,Lenze,siemens 等等。堆垛机上的核心机械模块货叉,为了尽量减少故障率,厂家也尽量选择德国的比如 Mias,AFB 等等。

目前 在 仓储物流 自动化装备行业很火的自动导引小车或者叫无人驾驶叉车 AGV,在国外也有至少 30 年的历史 了,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做 AGV 的厂家,应用的案例也非常多,但是成熟的 厂家 的 AGV 用的其实也都是国外的技术 和本体,比如车体用德国 林德或者永恒力等等,激光导航 技术 则采用 NDC 的。很多宣传的自主研发的东西,其实都是这两样为基础拼接上的做的应用层面的东西,我们自己并未掌握任何核心的技术。

在举个例子,现在在视频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电商的仓库里用的搬运机器人

现在在很多电商的拣选中心和仓库里有应用,这种依靠地面二维码的新型搬运机器人其实也是参考国外的亚马逊里的 Kiva 机器人来做的,或者可以说基本上是原封不动的理念拿过来的。

类似的例子在自动化仓储物流行业还有很多。

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来,我们其实一直在跟着发达国家脚步,没有自己真正从源头原创性的技术和系统。而自动化装备企业中,国外的公司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以后 5~10 年的新设备和系统,而我们国内的公司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投入,都是一股劲的抓项目和将现有的产品进行可见的应用升级。

以上是我所在的行业看到的我们国内的不足的地方,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

比如由于我们的市场足够大,往往项目也大,尤其电商物流行业,每次运用的各种机器人和系统是非常庞大和系统的,而这些项目的应用场景是国外所没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系统能够满足这种超大系统的稳定和冗余性和复杂性。比如国外的项目基本上没有像国内电商的配送中心里一天需要配送几十万件的量,这就需要对搬运机器人的集群算法要求非常高,而我们自己实现了这一点。

再比如,我们的场景足够复杂,衍生出来的新的的系统也是国外见不到的,因此会倒逼一些装备企业研发一些新的设备。

总之,我们的路还有很长。

知乎用户 Jerry Chuh 发表

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家里两部婴儿车,都是一个台湾前辈送的,都是合资品牌。

用着一直觉得还行。后来发生小概率事件,婴儿车放楼下,被收破烂的偷了。

只好重新买,想着小孩越来越大,用不了多久,就买了部二手的,这部老婆精心挑选,选的是高景观大车。

用的时候发现,车倒是大,但是很不好推,方向很难控制,上下台阶特别难操作,以前的车压扶手,前轮抬起,直接就上了,这个车是压把手,根本翘不起前轮,折叠车的时候特别复杂,很不好操作。车身特别重,以前我提个车,抱着小孩就下楼了,这个车必须一个人专门拿,一方面是车身太大,一方面是重。这时候全家人开始怀念以前的旧车,上述问题,旧车完全不存在。

总结新车缺点

1,车轮有问题,转向不好。

2,车体设计有问题,上不了台阶。

3,车体设计未优化,折叠不方便。

4,车体材料选用未优化,质量太大。

这个车是绝对的国产一线品牌,曾经央视报道说国产车质量,安全性各方面满足标准,甚至优于进口品牌。

这么说确实没问题。婴儿车的基本属性肯定要优先满足。但是更高一层级属性,国产车做的确实不好。

这就属于,用没问题,要用得舒服,还差点。

中国制造现在普遍就有这样的问题,很多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就是这点差距,导致了和进口或者合资品牌产品价格差别非常大,利润空间小了很多。

总体来说,中国制造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_________________

好久没看知乎,居然这么多知友讨论。基本上知友都还是很客观的质疑和讨论,我还是很开心的。

首先,很多知友提出高景观车通有的弊端,不便携。这一点我确实是拿高景观车的弊端和轻便车比了,这个不应该这么比。我认可知友的质疑。

其次,很多知友说到二手问题。我承认,我就是个普通小市民,舍不得花钱买高档玩意儿。但是聊非高端产品,我还算是可以说两句的吧。

对于这个高景观车转向不方便的缺陷,也许这个车原本是不错的,在使用过程中转向出现了问题,被二手卖掉了。朋友家差不多的车我推过,转向还挺好用的。转向问题,就不提了。

另外一个,上下台阶问题,这个和二手不二手没关系,下压手杆,前轮翘起,我推过很多车,这一点都能做到,包括朋友家的高景观车,但是这个车确实是这一点不好用。也许,也许是因为其他功能需求,牺牲了这个功能设计吧。这只能是我的猜测了。

综合而言,我通过婴儿车的问题,来说中国制造,可能真是有点以偏概全。对我而言,普通人,站的高度有限,也就用了那么几个车,手上也就那么几个钱,也没搞过什么严谨的调研,回答可能会让各位知友觉得差点意思,欢迎提出意见并讨论,我洗耳恭听。

知乎用户 不知为不知 发表

我总结一下,这些年看了这么多观点下来。

乐观的,大部分都是搞学术搞战略搞大棋局的。

谨慎乐观或者说悲观的,大部分都是从事基层实际工作,特别是实际工作时间比较长的。

只能说高度不一样吧。

知乎用户 老橡木疙瘩 发表

2013 年 3 月 29 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发表演说时,鼓吹美国要用 “美国制造”,结果被上海振华 “打了脸”。

在奥巴马演讲时,由于码头起重机是振华重工的产品,美方便事先用一面美国国旗盖住 “振华 ZPMC” 的中英文商标。然而天公不作美,演讲过程中一阵大风刮来吹落国旗,振华的商标还是露了出来,让一众与会者颇为尴尬,成为笑谈。

无论美国愿不愿意,美国海军制造大型舰只现在也是需要中国的基建产品。

上海振华的俄文主页上还专门抓美军来给自己买家秀。鹰酱真是头都被摸秃了….

这还只是个小缩影,虽然文化产业金融产业我们还很稚嫩,制造业的确已经少量领先,大量先进,少量依赖。

强大不代表无敌,强大了是现实,没必要避讳,避讳才是伪善是装,是居心不良,才更让别人猜忌。

知乎用户 超级吐槽段子手 发表

还不够强,只是足够全面而丰富。我们现在只是在产能上超过了美日德。

我们的高端还需要不断加强,看好疫情结束兼并吸收欧洲部分优质资产,来弥补我国的短板。

苏联解体到现在还不过 30 年,美国欧洲的衰退,却是给人们一根网线就能看到的。湖北被人呕病的 f4 好歹只是瞒,并且那个市长还是一直在一线指挥了。真要让他们知道疫情这么严重,他们早就上报了。

美国高层直接就是欺骗人民,稳住股市自己套现走了. 2 月 27 号之前就知道了。却不出来说实话控制,3 月多了才控制. 这是挖国家墙角. 还是两党都在挖.

我们差的只是发展时间。

知乎用户 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 MBA 发表

【按】长江商学院甘洁教授谈中国制造业的痛点与创新

中国制造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三个痛点:

第一,制造业的周期长,链条也长,要素很多。戴森的吸尘器经过了近十年的研发和 5000 多次迭代,放在中国,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快一些,但仍然无法改变制造业周期很长的特点,需要耐心,也需要一个多要素的生态体系去支持。第二,做 “山寨” 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所以很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积累。第三,虽然科技人才创业的时代到来了,但是科技人才普遍缺乏商业智慧和商业眼光。

所以,中国的硬件科技创业或者说制造业的科技创业、创新,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提升技术;二是提升商业智慧;三是多要素的生态体系,要以耐心去支持和孵化这些企业。曼德拉说过,“教育是改变世界最强大的武器。” 对此我非常赞同,我也一直在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才能承担起责任。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的工程教育,要能够真正培养出做产品研发的、有动手能力的工程师,这是打破 “山寨” 的第一步。我们也需要针对硬件创新创业企业的商学院教育,中国的商学院教育长于培养职业经理人,培养成熟的企业家,像 EMBA 项目就是如此,但是对于创新创业企业遇到的新问题准备不足。我们还需要新型的孵化器,能够真正构建一个生态体系去支持孵化企业的成长。

我们想做的,就是把这三样东西整合在一起,我们称其为智造创业 MBA。智造创业 MBA 不是单纯的 MBA,它是 “MBA + 工程硕士 + 创业孵化器”,把这三样东西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内部叫它 METI,对应的英文是 MasterofEntrepreneurshipandTechnologyInnovation,就是 “科技创新创业硕士”,我认为这更加符合我们这个项目的本意。

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力调查委员会在 1989 年发布了一个报告,当时他们担心美国的制造业衰落,在报告中提到 “一国之繁荣维系于该国的先进生产力”。我们做的这个项目是为了提升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生产力,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和产业的共同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 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制造业不缺创业,缺创新

做的大样本工业企业调查发现,虽然中国的 GDP 在过去的多个季度里一直在超预期增长,但产业尚未真正走出低谷,而是呈现出一个 L 型走势。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产能过剩,虽然一直在去产能,但上个季度仍然有 60% 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供大于求。

这一方面源于企业自身的弱点,另一方面它们也陷入了恶性循环——产能过剩的企业不可能有定价权,而赚不到钱就很难有能力做研发。海外的高科技企业,像苹果、英特尔等,毛利率在 40%~60% 之间,而我们 70% 的企业的毛利率在 15% 以下。

海外的科技企业要支出相当于 15% 销售额的资金去做研发,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毛利本身都没有到 15%。所以,当海外的科技企业有核心技术作为壁垒,已经整军备战时,我们的企业却在打价格战。即使有些企业家很想走出目前的产能过剩境地,但真地很难走出 “越不赚钱越没有能力做研发” 的恶性循环。

以上是我看到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的弱点所在。那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一是可以做增量。制造业从来不缺创业,就缺创新,许多创业者一直都是以有创业、无创新的模式去创业。那么让我们从增量做起,我们希望我们孵化的团队能真正关注自己核心技术的积累,要不然几个产品迭代之后就会形成过剩产能。二是可以做存量。我们在调查中有一个让我特别吃惊但也可以说是意料之内的发现:我们制造业的研发投入非常弱。弱到什么地步?2016 年的调查发现,80% 的企业没有研发投入。2017 年稍微好一点,因为宏观经济整体好一些,国家也有不少补贴,这一年是 60% 多的企业没有研发投入。

没有研发投入,企业根本就没办法升级。这个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创业的形式来激发创新。比如说现有的研发能力难以支持产品创新,你可以把工程师送到我的项目中来,让我们来培养,帮助他们做出创新的产品,实现你的企业升级。

知乎用户 东方月初​ 发表

看了很多回答。认为不强大的,对比的例子,拎出来的例子绝大部分都是中国 VS 世界,其他的是中国 VS 世界第一,这还不够说明什么吗?

知乎用户 超级大笨狼 发表

现在有点乱,网购 38 元的锂电钻,拆开看和贵的没什么两样,行星减速机全金属齿轮,用起来还挺好使,质量还真的不错,做工不粗糙,还带调速,三节 18650 电池带充电器…….

38 元,这成本和价格,一个减速器都未必买得到,真让人崩溃啊……

估计老外也这么想的。

知乎用户 幽冥怪谈 发表

很明显很多人对于工业体系并不理解。我也不理解,所以我只说我懂得一点点。现代工业的基础是化学工业,化学工业的基础是三酸两碱。能自身制造三酸两碱的国家目前在国际上也就有一定工业基础和实力了,这就已经踢出了 90% 的国家。此外,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国内目前开关站的总体水平大概在 00 年左右的日本的水平,人家可以做的小一点的地方我们必须要做的大一点,其余的如真空保持,灭弧自动分合闸和可靠性上,国内几大开关厂已经做的不错了。比如之前巴铁出过一次人因事故,蛮力强送电造成的断路器短路着火。快切保护在第一时间动作跳了一个段,然后就等着运行到现场灭火了。至于强送电那个哥们儿,据说是跑回家继承财产去了(巴基斯坦工程师很水,但是大部分家里很有钱很有钱)。举的例子是我知道的,那么在国际上中国的断路器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处于十到十五年以后世界上就只有中国一家生产断路器的水平。怎么说呢,国内之前做的最傻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牌子砸掉了,而且很多民企和国企包括上面的大领导并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意义。闹得现在想重新树立榜样,真的是蛮难的。不过没事,至少在电气自动化这个领域,中国还是很厉害的,从设计到制造到销售,国内都很有一套,而且会变得越来越有一套

知乎用户 飞翔的泰狐 发表

说道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嘿嘿嘿,极其完整。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在 1984 年规定的人类的工业分类中的 39 个大类 91 个中类 531 个小类,咱们中国是唯一一个所有门类齐全的,这个是很了不起的。哎这是应该讲是毛泽东时代打下来的基础,是吧。好像知乎网民不太信。知乎网民说世界钢产量第一是中国,8.3 亿吨,第二是河北省 2.85 亿吨,第三是唐山市 1.3 亿吨。第四,是各地隐瞒的钢产量,1.45 亿吨。嘿嘿嘿,第五,是出口,1.2 亿吨。这些数字啊,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做不了假的。所以这就是基本情况,中国的制造业取得的这个成就,是世界第一梯队的。

你的

小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z4kVI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是否强大,我也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中国没有把老年病患的呼吸机拔掉让给年轻人;

中国没有号召全民用 T 恤做口罩,也没有让军队缝棉布口罩用。

中国的制造业强大不强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用了一个月时间基本解决了口罩和呼吸机短缺的问题。

知乎用户 B-5 发表

可以说是相当强大

简单说一个例子,如果没有中国,你很难想象电视机要贵成什么样子

盾构机垄断,一台要十个亿,中国造出来,价格直接对半砍

目前来说中国基本上啥也能造,在高端技术上还是稍稍落后,比如光刻机之类,也不是不能造,就工艺差点。

过去二十年,中国制造业以肉眼可见速度迅猛增长,因为成本低廉,欧美资本在中国大量开厂,将制造转移到了中国,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增长国外功劳也有。结果把中国培养成美国最大竞争对手,甚至在制造上,中国规模是美国好几倍,其实这样也好,美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中国也赚了钱。

其实我希望未来中国别像英国美国一样,发展金融,完全把制造业的蛋糕抛掉,制造业重工业真是一个国家说话的底气,未来制造业向印度及东南亚转移时,中国还是有所保留的好。

等等,好像跑题了,好了不多说了,写完我睡觉了

知乎用户 阿三哥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 gdp 是美国的 2.58 倍,占全世界的 35%,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中国 2018 年制造业 gdp 增速大约为 6.9%,美日欧制造业增速 0.2%。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制造业 gdp 可能占据全球 50%。

中国制造业在处于低端爬到终端,开始向美欧制霸的高端制造业前进的的过程中,中国 2035 就是为此而生,美国打击的就是这个,也是怕的是这个,如果中国实现了这一点,美国真的就空心化了。

知乎用户 人在广东浪到失联 发表

那举几个具体的例子给大家,052 系列的驱逐舰燃气轮机取自乌克兰 GT25000,飞豹战斗机取自英国的斯贝战斗机歼十的飞机发动机取自俄罗斯 AL31FN。荷兰和比利时的 asml 公司估计很少有人听过,它主要的业务是生产光刻机。台湾曾经所谓的台积电比大陆的优势不过就是早几年拿到 asml 最新产品,在芯片上就比大陆领先多少。

机械工业是需要积累的,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曾经的列强。现在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多年的积累(巨额的资金投入,时间优势)依然摆在那里,中国确实在很多方面,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还很弱小。但谁也无法否认,中国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当世罕见。GDP 世界第二,也许不久的未来就要赶超美国。这是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谁要否认这些那才真是眼瞎。但是更要注重差距,一句话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爱国当然没错。但一味夸中国,不承认中国在许多方面确实不行。别人稍有异议,就是一句跪久了站不直砸你脸上。说你不爱国,上纲上线。这种行为真的是爱国吗,在我看来,与捧杀无异。爱国不是,蒙蔽双眼 ,自我高潮,否认一切别人不同的观点。一句话兼听则明,不能用爱国这个借口把别人表达观点的权利,一棒子打死,这堪称晚清遗毒。曾几何时,天朝上国的观点一家独大,直到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到家门口,多少人才迷迷糊糊睁开眼。不要自满于现在的成就,真的爱国,就在自己的行业努力工作,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医生治病救人,清洁工维护城市美丽都是尽自己为国家做贡献了,而不是在网上嘴炮。

有一句话这么说的,真理越辩越明,但是这篇回答下某些答主的做法颇为让人不适,别人反驳他,反手就限制评论,他们在怕什么,为什么就不能放开手来讨论讨论呢。如果你相信的是真理,那为什么不敢为你的真理辩论呢。如果你在班级里做老师,孩子们对你的观点提出质疑,你的做法是拿抹布堵住孩子们的嘴吗。真理从不怕质疑!

就先写到这里,知识浅薄,难免有错,欢迎带着善意的批评指正,想杠,想嘴炮的麻烦口下留情。哦,跟上时代,应该是,键盘下留情。

回复一下一些人的问题,拿中国跟西方整个比肯定不对,毕竟相信没有一个正常智商的中国领导人,会睿智到像慈某人那样,牛逼哄哄到像全世界宣战。但既然是要问中国的制造业是否真的强大了,那强大的最牛逼境界是啥,当然是独孤求败了。在一个班级里说你学习好,你肯定要跟全班比了呀。当你可以说出下面这句话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OK,这说明你真的强大了。蓝星最强,谁还敢说你不强,下一步就是星辰大海了。

前面的例子,自己不是行业内的人,肯定懂的不如专家们多,前面也说了,欢迎在评论里批评指正。我也会尽量帮大牛们的回答顶上去,让更多人看到。但是表达的意思我觉得还是挺到位的。

以上。

知乎用户 屠猪之枪​ 发表

总体来说制造业中国在世界上是一骑绝尘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又是落后的。这其实并不矛盾,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产业链的国家,但是我们的大部分领域只能制造中低端的产品。我们正在向高端迈进,但是每一步都会很艰难,因为中国正在逐步与世界为敌。因为我们抢了很多国家的饭碗,这是后进国家的最大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修昔里德陷阱。美国他把他不需要的或者得不偿失的产业链交给欧洲和日本,大家都能赚钱。而中国因为美国的种种制约,我们只能靠自己,之前搞东亚一体化也是被美国搅黄了实际上中日韩是非常互补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需要很高的智慧和机遇才可以,不然就又是一场战争了。

知乎用户 十二缸帕萨特 发表

说句老实话吧…… 强大个屁…… 我就是机械制造业的从业者,目前在工作母机系统,也就是数控机床的领域,然后我很清楚我们国家是真的连一台能用的数控机床都造不出来的…… 别扯什么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用的问题,在高精度加工的领域,不好用跟没有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你加工一个轴,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一头粗一头细,同轴度达不到要求,一根轴上激光仪一测发现是弯的,表面粗糙度还不好,这样的轴你敢用到汽轮机,用到航空发动机上吗?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造不出好的航空发动机,而三大汽轮机厂里面的生产设备清一色日本、德国、瑞士产品了吧?

其他方面呢?其实我研究生毕业离校才 3 年,所以不敢说有多见多识广。但就我目前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所了解的,中国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上真的就一个字:菜!

先说硬件,前面说了,我们国家在尖端数控机床领域是一片空白,一个国际大品牌都没有,就算是普通级数控机床也只有大连机床、北京机床和华中数控三家 (别提齐齐哈尔重工,他们早就不做数控了),国际大厂生产线还几乎不用。对比一下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有多少呢?我去过东京、京都和名古屋交流,研究生期间还在名古屋工大的早间伸哉教授手下的实验室呆过,就我所知,日本机床光品牌就有马扎克、天田、大隈、森精机、捷太科特、牧野、小松、会田、三菱、沙迪克、西铁城、不二越. 富士、东芝、兄弟、津上、泷泽、远州、冈本、宫野、霍科斯、速技能、中村留、三井精机、丰和、富士、松浦、高松、浜井、仓敷、太阳工机、和井田、库吉玛、住友重机. 芬太克、发那科、池贝等上百家。 而且其中一些只有几十人个人的小企业,例如松浦,浜井都有其独到的技术实力。

至于德系装备 (瑞士和奥地利算在内),像吉特迈 Gildemeister 的金属切削机床、通快 Trumpf 的激光加工系统和钣金加工机床及医疗设备等、舒勒 Schuler 锻造冲压设备和电气设备等,还有艾玛克 Emag 的加工中心、斯来福临 KorberSchleifring 的磨床和特种制造设备,因代克斯 Index、恒伦 Heller、巨浪 Chiron、格劳博 Grob、哈默 Hermle、罗芬 - 新那 Rofin-Sinar、西门子 Siemens、尼尔斯 - 西蒙斯 Niles-Simmons、奥塔尼亚 Autania、卡斯托 Kasto、DSTechnologie、瓦德里希 - 科堡 WaldrichCoburg 等等的众多生产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和自动化加工中心的厂商,这些随便拿一个出来跟国内的企业相比都是吊打 (好吧没有吊打,国内做同级别产品的企业几乎没有)。

像今年在北京举行的机床展,日本机床占据了大部分江山,山崎马扎克的加工中心,大隈的超精密机床,远洲 (丰田御用的生产线设备供应商) 的多刀头多重装夹加工中心,发那科的数控系统和机器人,安川的电机、减速器和工业机器人,沙迪克的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和放电加工系统,三菱电气的电火花加工机床等等…… 都让我们这帮国内同行看得流口水,然后默默看向了我们那些用上世纪苏联时代的技术拼起来的家当……

工业机器人更别说了…… 你指望沈阳新松机器人能斗得过安川、库卡、发那科、ABB 这些老牌?别提打低价位竞争,在工业生产领域,性能和可靠性是比低价重要的多的,因为一旦设备出故障生产停摆造成的损失跟当初买设备剩下的钱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了。

除了制造设备之外,机电设备也一样。比如 PLC,美国有罗克韦尔、霍尼韦尔、德州仪器、美国国家仪器、通用电气等等,其中罗克韦尔的技术和可靠性是业内公认第一,我们学院机电自动化实验室都有个段子说如果你能用正常方式把一个罗克韦尔的 PLC 弄坏,那你可以博士毕业了。至于德国也有西门子、博世、KUKA,瑞士有 ABB,日本有安川、三菱电气、欧姆龙、和泉,法国有施耐德电气,然而我们有什么呢?真要算的话台湾有一个台达,然而还是以卖的便宜出位,打性价比牌的,实验室几乎不用。

有人会拿高铁说事,刚好我有不少同学和学长学姐都在中铁工作,大连、北京、武汉、株洲的都有,他们告诉我也就现在复兴号自主研发的比例高了些,之前的和谐号其实也是各国的技术整合起来的,中国工程师强就强在技术整合的能力。关键结构上,车轮和车轴用的是蒂森克虏伯钢铁的,德国人的技术,因为国内的锻造技术还不过关。电机用的是德国 Maxon 的,刹车系统是德国 Faulhaber 的,电控系统是西门子的,精密紧固件是日本 NSK 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开发成功复兴号项目后会整个南车北车一起兴奋,至少机械结构实现了全国产了啊 (虽说精密紧固件还是靠日本的 NSK 和 KOYO)……

至于芯片,不用说了吧?荷兰 ASML 光刻机,人家一封锁就是中国芯片产业永远的痛。美国哈苏光学机床、蔡司光学仪器、日本的尼康和佳能镜面加工中心、日本的 SiG 化学蚀刻机、还有三大光学神器等等,不把这一系列的设备搞定咱们真的别想搞出 7nm、5nm 之类的芯片。

然后是软件,我在业内常用的软件,比如 Autodesk 的 AutoCAD、inventor,Dassault 的 Solidworks、Catia,西门子 (实际上软件代码是美国的 Unigraphics 公司代工,西门子只负责衔接和整合) 的 NX UG,英国的 Edgecam、MasterCAM,美国安世辅伦特的 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最经典的软件没有之一),Adams 运动学仿真软件,COMSOL 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 有限元计算软件,还有数学工具 Matlab、Maple、Mathematica 等等,此外还有当初在机电工程学院里隔壁的工业设计系常用的 Maya,3dsmax 系列,还有数媒技术系常用的 Zbrush,Houdini,Unity,Unreal 等等,像 Photoshop、Premiere、After Effects、Lightroom 这些 Adobe 的全家桶更是家常便饭。而这些专业软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几乎全是英美两国垄断,除了法国也有一点之外。国内目前在改领域真不是什么好不好用的问题,是连有都没有的问题……

至于 GDP,说实话这东西水分真的很大。我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平时也就看了马克思、亚当斯密和凯恩斯,还有北大的讲座和公开课。最近在凭兴趣研究芝加哥学派,那么大家都在说的 GDP 的水分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就得归咎于 GDP 的计算方式,GDP 是通过流水账计算的。比如你生产出了一辆汽车,GDP 不会说按照你生产了一辆汽车计算,而是计算你最终这辆车卖出了多少钱,毕竟生产一辆劳斯莱斯跟一辆五菱宏光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对吧?这样就有问题,比如你今天借我 5000 块,明天我原封不动还你,这就产生了 10000 块的流水账,然而这流水账是不创造任何价值,没用来生产任何产品的,但还是计入 GDP 了。所以什么行业 GDP 的水分最高?金融、保险、房地产之类的啊,所以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 GDP 的水分最高?美国啊!别看人家现在 GDP 高成这样,事实上水分大得很,一个经济危机就能打回原形。我们真正要警惕并学习的,反而是德国、日本这些制造业为主,GDP 水分少的国家。比如日本,网上整天说日本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忘了一个基本事实:人家只是当年泡沫经济年代玩得太狠,导致现在他们还在用实业产值补回当年的水分而已,加上现在日本实在是不敢玩金融、高房价这种经济发展的兴奋剂了,所以发展看起来缓慢。但是说到底,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特朗普整天要制造业回归,我们整天喊着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华为的 5G,那个确实值得赞,但也别忘了 2G、3G、4G 世代可都是欧美在主导,业内通讯标准目前也几乎都是 IEEE 在制定,我们刚刚主导一个世代,以后下一世代是不是我们还不一定呢?难道不应该再接再厉,把通信的主导权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正道吗?

大概就这样,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确实很大,但别忘了这是因为我们有 14 亿人,我们吃的是人口优势而不是科技优势,而人口优势是只能体现在低端制造业上的。现在国内制造业方面的人才都是要不转行要不进外企或者合资了,我们自己的产业根本留不住人才。别提比亚迪、宁德时代、吉利那种企业,随便上一个招聘网搜一下都能找到一片骂声,全是一群靠骗取刚毕业出来涉世未深的应届生给自己当苦力来生存下去的血汗工厂

评论区中指出了我回答中的若干疏漏,在这里更正一下,如果造成了任何误导的结果。我表示真心抱歉。身为一个机械人,我最反感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然而没想到自己今天也犯了外行指导内行的错误,更正如下:

1、主导无线通讯标准的制定的不是 IEEE,是另一个名为 3GPP 的行业协会,联想的投票门事件也是跟它有关的,并不是 IEEE,我也是被指出才知道;

2、高铁上传说的进口精密紧固件并不是来自日本 NSK 和 KOYO,而是 Hardlock,并且目前国内也已经有替代技术方案,我了解的还是和谐号时代的信息;

3、还有两点评论区没指出的,第一点是我国不是没有航空发动机,是没有大飞机的航空发动机,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就是做航空发动机的,武直的动力系统就来自东安。但涉及到商用大飞机的喷气式发动机,世界上的制造商还基本是 GE、RR、普惠、联合四大家,这东西确实急不来,需要的是整个精加工工业体系,别说中国,日本都做不到;

4、以及第二点,我们其实有一款自己的 CAM 一体化软件叫 CAXA,当年我本科时候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控大赛的时候就用过,但说实话我出来工作后就没见人用过了,行业内的 CAD/CAE/CAM 软件还是英美法垄断;

5、关于 GDP 的计算方法那段说实话我不是经济学的确实了解不深,但是我们国家 GDP 水分大也是真的,美国的当然更大,08 年次贷危机说明一切了,希望大家还是能认识到,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整天搞 IT 金融房地产,到头来就只是空中楼阁,落个泡沫经济的下场。

知乎用户 取次花丛懒回顾 发表

看着 16 节的高铁呼啸而过,你没感受到中国工业的伟大和如今中国的效率么?

这种效率裹挟着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你是高端还是低端,你是甲方还是乙方。

不用看具体产品,你感觉下你身边即使你再抱怨大环境不好、目前基础差,但是细微一想你总能发现有你必须而且可以追赶的目标。

这种效率裹挟的急迫感和放不下的使命感让我们最求统一、最求政治的最终和谐、最求下一代的良好教育机会、最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最求自己的事业、乃至最求社会的公义法治、环境的干净卫生,这些最求会让我们的国家不断的伟大再伟大。

反应到如今的中国制造业,你抱怨、你看的通透,其实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身边总有一个中国人、中国企业在他们领域是在行业里说的上话的。

知乎用户 钮铫 发表

我想买双皮鞋,然后我就去了解了下细节。皮子进不进口好像重要性其实不算很高,毕竟国产牛皮也一样透气,但好像缝制的线要进口,国产的牢度不行,而且湿了后容易烂,这个线是英国的。鞋底我一直觉着用轮胎的橡胶应该很简单,结果工厂告诉我那玩意不好缝也不好粘,现在一般用巴斯夫的料,便宜耐磨也环保。

我自己是做纺织的。织机是丰田的,国产机也有无非对纱线要求高些,可又要成本又要品质的时候,丰田就成了最优解。染缸好多浙江永嘉的,结果稍微好点的,能升温快用水少的,是台湾货,说国产的里面边缘不够光滑,容易把布擦伤。定型机,唉,韩国,德国都有,国产倒也有,问题多,老板宁愿买贵的。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知道自己哪里不行,那就哪里去努力,而不是一句话也说不得,正确面对自己的弱,再过几十年,应该可以更好的。

知乎用户 前夫哥​ 发表

客观来说,已经非常强大了,要处处唯第一论的话也没问题,可以说我们还有距离。毕竟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实事求是才是准则,中国人就喜欢单挑全球。

知乎用户 javener 发表

我又想起了曾经和人争执的 “有没有,和,能不能” 的问题。

有没有某些产品,是否可以说明,没有就不能?

我当时的观点是,有没有,和,能不能,没有什么必然因果关系。和我争执的人认为:没有,就是不能。

我的观点是:两者有关系,但是不绝对,没有就是不能,是错的。有些没有是不能,有些没有是不愿意,不能都视为没有就是不能。

就好比没有孩子的年轻夫妇,不能说他们就必然得了病不孕不育对不对?

下面回答里面有朋友说国产高端工具不行,高质量的装修工具等等水平不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到了民用工具这儿,这种市场化非常充分的产品,高端好货的 “有” 和“没有”,最大的因素是市场认可度,而不是技术水平。

我本身是工业行业的,行业内接触过一些一线生产企业。

举个例子,压线端子钳,S 牌,我有十几年接触。

日本产的压线端子钳,2000 元一把,国产 100 一把,国产的便宜货压接精度确实差一些,有些比较硬的端子压接形状就不行,但是国产做不到日本 2000 元一把的水平嘛?

怎么可能做不到,2009 年这家厂生产了一批,大概 600-900 一把(根据钳口的不同有所不同),和日本 2000 一把的完全同样水平。到现在,12 年过去了,还没卖完….. 倒是这批产品,在 2015 年左右,和日本厂家完成贴牌合作,白牌零件发到日本,日本只做装盒贴牌,打上 MADE IN JAPAN 再卖回国内,2000 一把雷打不动,倒也卖挺好。

其实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下高端工具的产业链,其中有很多日产,法产,德产…. 其实还是中国生产,只不过没有那个 MADE IN CHINA 的标贴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强大是两个维度。体量够大,市场够大,投资够大,从业人员数量够大,涉足领域数量够大。国家政策很强,尖端从业人员民族荣誉感很强,技术投产能力很强。拥有完整制造业这种计划或者说状态,应该是我们国家 / 文化特有的目标,当然历史和国际政治因素也催化了这一理念。在全球化的商业市场的时代,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何况中国制造是从低端起家的,走的弯路太多了。攀爬产业链的过程很痛苦也很漫长,即使中国制造有自己的优势,但很多或者说大多数领域并不够强,不然也不会有所谓各种计划了。不得不承认国际市场上的多数中国产品还属于代工或者仿制 + 改进的阶段,虽然一些领域中国产品也是世界前列水准,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是。。。这样说吧,很多尖端实验室 / 生产车间的设备,中国产品没有竞标实力。制造业作为商业体系的一环,也不是简单的技术和人才的问题,对于很多领域,是缺少走向尖端的商业 / 管理模式,挺无奈的也还在探索改革。江山代有人才出,虎陷泥潭也枉然,清风重雨净凡尘,一遇风云便化龙。

知乎用户 寻道 发表

我们的制造业是大而全。但并不强。自我陶醉还是早了些。

知乎用户 恩恩 发表

一家年销售几十亿的小型工业机器人公司,年前收到律师函。。。原因是所有设计软件均为盗版。。。

知乎用户 longjf126 发表

强大不强大,看你跟谁比较啊。
你非要让中国一国怼遍所有的 “外国” 全世界,非要让中国从 “外国” 的全世界中一路走过平趟,哪么我可以肯定,中国总有一样是比不过 “外国” 的!
毕竟,你要求中国一国去怼遍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瑞士、捷克、芬兰、丹麦、加拿大等西欧北欧北美等西方国家,所以中国的制造业肯定是大而不强啊,因为你要求一国碾压全世界,一国打遍全世界、一国拯救全世界啊。
一个打一百个,中国怼外国,这逻辑奇怪不奇怪?

知乎用户 公孙驷​ 发表

还没有啊。

现在尚在吃人口红利和工人吃苦耐劳的优势,大部分是全球制造业中低端辛苦不挣钱的层面,利润微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知乎用户 冇喊冇得 发表

这么说吧,低端消费类产品,欧美出现任何新的有前途的创意。他们只有 2 个选择:

要么立即交给中国 OEM,还来得及赚第一桶金;

要么最短时间被中国企业抄走,让中国人赚钱。

知乎用户 Po Wong 发表

2010 年前后是分水岭,之前的产品大都不如外国货,之后的大都好过外国货,大环境变化导致的!

知乎用户 闲云老叟 发表

广度上是世界第一,这个不接受反驳,甚至不接受一丁点意见,这就是事实。

深度上,顶尖上,是发展中国家,就是字面意思,发达国家卡着一环,最关键的一环,导致只能是血汗工厂。

至于装备制造上,普通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要强,但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别人卡不住脖子,因为卡脖子的我们不发展。

总体来说就是如此,潜力巨大,目前稍有阻碍,但是未来光明可期。

知乎用户 hyn 发表

如果把一个国家的整体制造业当做一个木桶的话,大多数国家每根木板都短的看不清,少数国家有一根或者几根还能看,极少数国家一根比谁都长,屈指可数的国家能有复数的木板比谁都长。中国是个奇葩,所有木板都很长,虽然大多数都不是最长的但装的水确是最多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9KxZq 发表

还不能算强, 只能算大。

局部地区艳阳高照,少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大部分地区阴转晴。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产品和应用端做的不错

技术做的一塌糊涂,甚至还不如以前。

工业理论~基本是 0

工业基础研究~~,是负的~~

大家都去灌论文了,没人做这种累人又没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知乎用户 之乎​ 发表

正在变强,但没有强大。

拿船厂举栗子,中国船厂在不断的提高管理设计生产水平是不错,但离国外还差距很大。

我在欧洲出差的时候,很深刻体会到工人素质才是根本,这个在目前素质底下的劳务外包队就不可能实现。

细节见真章,他们每个工人在工作完毕后都会自觉打扫卫生,一条船搞得跟狗舔过一样。。。我也是服了。。。搞电气的随身别着小袋子放垃圾。。甚至还有的会配吸尘器。。。

生产设计? 不存在的,人家工人看得懂详设图。。我艹。。。没法比,差距过大。。

搞个公放放地上,几个人一边动次打次一边搞内舾,配合默契手脚迅速,俩礼拜驻厂眼见着批量作业。。国内一个设计变更大家都得返工。。

其他专业度我就不说了。。细节上,中国制造业大概还有好几十年要追吧。。。

会追上的。

知乎用户 天雅道客 发表

制造业要是用高大全来概括的话,我们在大全这两项里是占优势的,但在高这项里还未能占有巨大的优势,但在高这块还未能有足够的优势,但这也是时间的问题,再来 10 年时间的话应该可以达到中等水平,完全持平发达国家的水平估计要 30 年时间,这个已经是比较乐观的预测了,因为你在发展别人也不会停在那里等你,这个阶段预计不会有多少收益,完全靠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

知乎用户 龙头大哥 发表

光伏国际专列从西安国际港务区驶出 15 天后这 44 车由隆基股份生产的组件将会抵达荷兰鹿特丹再由鹿特丹分转发往欧洲各国

“中欧班列雪中送炭为隆基开行了只装载单一企业产品的专列创造了历史”9 月 16 日隆基总裁李振国受邀出席央视新闻相对论 “众城共话” 时曾如是感慨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海关铁路等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创新为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辟绿色通道让企业看到了希望

光伏三上央视。

美国有特斯拉,中国有隆基

见证未来 1 年内隆基股份的历史吧

知乎用户 无边落木 发表

大部分领域制造业我们是够大了,不大的很少。至于是否强,不好说,短板很多,但是进步很快,最大短板是芯片,这个问题乐观看 10 年内可以缓解,悲观看需要 20 年。

此外,强大与否要看对比,和以前比,上升明显,和绝大多数国家比,我们制造业足够强大。只是和少数(不超过 10 个国家)最高端的国家比,我们总体落后

知乎用户 大学仕 发表

中国制造业在很多高精尖领域技术还狠薄弱,被称为 “卡脖子” 的技术

这份数据整理自 2019 年 9 月份,虽然截至目前已经有一些攻克了,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很有很多技术仍然在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很多高端材料要靠进口。所以从根本上说,中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业现代化方面更是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所以,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培养人才,自主创新,以匠人精神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推进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

种花儿女一起加油

-———————————————————————————
我是 @大学仕自动化平台,服务制造业,聚焦自动化 ,欢迎关注我,发需求、找项目,共同努力,让企业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知乎用户 波波工程师​ 发表

任何产品要想强大,就要有钱投入,有钱投就得卖的出去有利润才能形成一个正循环。

与其打嘴仗,不如多多支持国货。

当然我不是要无脑支持,当然是支持国货中的优秀产品。

我家里的产品,从大电器到各种小东西,都是国内 top 级别品牌的产品。很多朋友都说这个价格可以买到国外哪个哪个牌子的了,我只是笑笑。同样是好东西,我乐意为他买单。

好吧知乎百万起薪,都来骂我脑残吧!

知乎用户 Twinsen​ 发表

呵呵

中国制造业有问题,但是你不能停下来

所有停下来进行改善的完美主义者行径,都是极其愚蠢的

你只能不断前行,直至你今天的问题变成历史

我跟你保证这会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当年什么中国制造质量不好,抄袭,你今天回过头来看,如今还算多大个问题?

为什么?

因为质量到底要多好才对,版权值多少,其实这些既不是决策也不是法律怎么写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

知乎用户 不知所云 发表

全球 500 个工业品类,中国有 220 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量第一名。

注意,这还只是 2010 年左右的数据…… 现在么,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说已经超过 80% 是第一了,咳咳

强不强不知道,反正体量是够大了,嗯……

知乎用户 王林 发表

我在新西兰,以盖房为生,说说工地上看到的设备吧。

家用级别,或者几百纽币的工具,基本都是 made in China。但是上到几千纽币,中国制造就极少了。因为价格差距实在太大,我也请教过为何不用国货,基本答案都是价格便宜,性能不行。

举个例子,做管道 cctv,需要放一台遥控小车进去,一边跑一边录像。这一套设备大约 12 万纽币,德国制造。做这个的师傅表示国产货也有,两三万纽币即可,但是爬坡力不行,这么说吧,百分之九十九的管道都可以用,但就有那百分之一的管道因为种种原因,坡度很大,德国货能爬上去,中国货不行。做为吃这碗饭的,他不能遇到难做的就不做了,会砸了招牌,所以再贵也要买好的。

同理,虽然非常昂贵,专业工人相当部分工具,特别是主要工具还是非国产。一把钉枪,淘宝货才几个钱?工人手上全是 paslode,一千纽币,made in USA,耐用且威力很强。夹木头的夹子,工人手上的德国货已经用了十年,但新的国产货夹不紧的木头,它就可以夹紧。一把十六盎司的德国锤子,需要一百多纽币,但用起来手感,重心确实非常舒服。

也许有人要讲,这些东西虽好,但价钱都是国货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么比不公平。但你想一想,利润如此之高,能做的出来那些厂家不做么?你只要东西好,也可以卖这么贵,挣这份钱的。比如空调,这里一台分体空调得卖到一千八九纽币,美的也是这个价钱,不比大金日立便宜多少,却卖的很好。

所以,我想确实这些东西还是做不出来。大是挺大,强还差点。

知乎用户 A-SET 发表

花了几毛钱就获得几毛钱的货这是世界真理 诸位客户钱掏不出几个就要我们质量追上美日德 是不是某思维器官有结构性损伤?

说实话,中国制造业是大而不强 但是是对于超级大国而言大而不强。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主流军备领先其他国家一个世代才是正常状态,集合全球极为丰富的科研资源才是正常状态,而中国显然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中国制造业并不强。但是某些地区强国如果想挑战一下自己的工业强国与超级大国工业的大而不强那个更加具备含金量那可以尽管试一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们都说国企外企,能不能跟一个具体国家的企业比?

别一说就外企,找一个国家所有制造业全面比中国强的?

一个单一国家的制造业单挑全球供应链下的其他所有尖端制造业?

就好比班里考试,A 自己做卷子语文 90 数学 95 英语 92 理综 80,你非要说这个人不好,理由是 B 语文考得 95(并且还抄别人卷子)、理综 100(虽然他数学 70 而且英语是交给别人做的自己已经不会做了),C 数学 99(虽然这个人语文只有 12 英语 70 理综根本不会只能抄),D 英语 95(这个人干脆就不会语文数学理综,抄都抄不来)。

你告诉我 A 不好?

知乎用户 IT 网站设计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最厉害的是成本和规模!

知乎用户 东平大院​ 发表

沉住气,别吹牛,中国制造应该说质量不错了,但不能说强大了,即便是全世界第一也别说自己第一,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谦虚

中国制造还有许许多多短板,

许多依赖国外专利技术去做的部分,

如果谁说只要中国一个国家就能把所有产业玩转,那他一定是活在梦中。

强大,但不要到处强调强大

知乎用户 寇婧​ 发表

强和弱是一组词,论的是硬度,大和小是一组词,论的是体积。所以这是两个概念。

准确的说中国制造业真的是大,毕竟有资源,人口优势,说我们是制造大国这一点没毛病。

论制造强国我们还差的远。小到集成电路,半导体,大到飞机发动机,基础材料研发制造,生物医药工程等。

在部分行业,我国基本还属于空白阶段。

路还很漫长。

知乎用户 小刘 发表

其实要看你怎么定义强大

大中国首先做到了,上图

这是德国 Aldi 超市里卖的口罩,原产地就是中国,上这个图并不是说中国的制造业有多么多么厉害,而是说中国的制造业到今天,已经成功地嵌入了世界运行的链条里,我不敢说中国制造不可替代,但是替代掉中国的代价,是许多国家需要很大勇气才能承受的,昨天刚买了个 Switch,打开包装一看,made in China,即便是网络上某些人嚷嚷了很久的快要被东南亚拿走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你在海外也能看到很多 made in China,这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不是恨国党口嗨能抹杀掉的成绩

再说强,中国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什么半导体方面的,高端汽车啥的很多人都说了我也不再赘述了,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制造业如果想要真正的强,中等职业教育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自动化集成度高的厂房里,水平过硬的维护工程师必不可少,这些工程师要会接配电柜,懂 PLC,知道机械手如何仿真,机床亮灯了要知道问题出在哪,现在的生产线还有数据库记录工艺,也就是说最好再懂点 sql 和 C#,这些东西系统性培训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大学里那种理论性学习,就拿 plc 这个东西来说,让学生自己用 step7 实际操作俩小时,效果抵得上大学里一个月的课

再其次就是蓝领阶级的社会地位问题,现在一听在工厂里工作都皱眉头,觉得不够体面,这个观念也要舆论纠正一下,工厂再智能,也不能没有维护这个部门,智能制造需要博士硕士学士但是也需要这些人,同样重要

我个人觉得,什么时候技术工人的地位提升了,中国的制造业才真正走在了强的路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强不强不知道,越来越傲慢了是真的(除了小米)

我家的家电以前都是博西夏普东芝,后来我意识到博西的性价比极低,夏普和东芝倒闭了(相对博西来说夏普东芝不算贵,而且特别皮实),那个时候我还小,特别看不起松下(因为松下便宜),简直蠢萌蠢萌的

然后买国产,先是低端的格兰仕奥克斯奔腾飞科

那个时候这几个牌子价格是低到不讲道理的

格兰仕奥克斯不说多好,能用,皮实,便宜

奔腾飞科就无力吐槽了,我见到绕着走,

我当时的想法比较随大众,就是同样的价格肯定是国产好,国产就是便宜

然后我这辈子三分之一的智商税就交代在奔腾飞科上面了

剃须刀扯胡子,刮不干净,发炎

我以为是买的便宜了…… 然而并不是,同样的 199,飞科竟然打不过松下

奔腾电熨斗…… 一言难尽,给我的衣服点个蜡,我还以为是我不会用的缘故…… 然而我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植入广告……TVB 电视剧,应该是《八时入席》?我看到了松下的电熨斗…… 一见钟情…… 事实证明,我还是会用电熨斗的…… 最蛋疼的就是,松下比奔腾还便宜

然后我就再也不迷信国产了……

格兰仕涨价之后,我就没买过格兰仕了

奥克斯算是我最喜欢的品牌之一,电水壶,电水瓶,绞肉机,我全买的奥克斯,每当我犹豫不决又觉得松下贵的时候,我就买奥克斯

我还买了一台奥克斯空调,1.5P 四千多全直流变频无电辅热,特别便宜… 是我一定要买的… 事实上确实好。给奥克斯点赞。

说起来我就要吐槽格力,我妈用能买三菱重工全直流变频空调的价格,买了个格力的变频空调…… 我当时就震惊的,格力凭啥卖那么贵!!!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格力空调的嗓门都比别人大,左边的春兰右边的美的,都比不过我家的格力,那轰隆隆的大嗓门,不愧是董小姐亲生的。那外壳,用手捏捏都能感觉到,身娇体柔易推倒。

一年后坏了,免费修,半年又坏了

买了个奥克斯,两三年了,啥事没有,舒服。

美的生产的东芝冰箱,我从里摸到外,除了佩服,没什么好说的,纯水机,吧台,制冰机,完美继承了东芝的特点,而且细节上美的比东芝更有创意。什么卡萨帝简直就是浮云,美的真的 。

美的洗碗机,唯一一个价格上能硬肛松下的,乞丐版甚至比松下好,穷人的福音。大写的服!

但是大部分的美的产品,这两年也冲着溢价去了…… 我倒不是不让企业赚钱

只是我作为消费者,我想买便宜的

松下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性价比高,为什么松下是价格屠夫?因为丰俭由人啊。松下可以出两个同价格的产品,一个高溢价智商检测,一个高性能性价比高。我买性价比高的,傻子买高溢价的,企业赚了钱

简直 winwinwin 三赢。

小米快把大刀挥舞起来,教育一下这群奸商。

知乎用户 陆仁依 发表

不知道为啥想来推荐纪录片

有一个纪录片的名字是我们的八十年代

可以看出来中国制造是怎么成长和冲出血路的

知乎用户 冷柯文 发表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我们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未来的目标,便是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

其实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都不可否认中国始终是一个地大物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些现有的资源便是我国发展制造业的基础,制造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因素。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也体现出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是区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也早已经从制造业弱国摇身一变为制造业强国,**那么现如今的中国制造业情况到底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我国的制造业现状

**了解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了解制造业总产业的收入涨幅。**截至 2020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营收总额为 70.8 亿元,相比 2019 年增长了 5.4 亿元,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而制造业之中又有着较细的分类,其中轻工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4.25%。

**除了轻工制造业之外,电气设备行业以及国防军工行业营业收入均有增长,**同比增长为 15% 和 9.38%。但有增便有减,截至 2020 年,我国的制造业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为 8.4%。同比下降了 0.4%。所谓净资产收益率便是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值,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也反映了净利润的下降。

今年以来,大多数股民都是赚了指数却不赚个股,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朋友们还是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一套适应市场的方法,也正是基于正确的方法上,笔者成功抓住了德方纳米和华软科技,收获两个 100%,最近上车的启明信息,也入袋 70%,这就是实力的证明!正确面对市场波动,精研个股,机会无处不在!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依旧有机会出现,笔者这里发现一只跨年中线(600XXX),逻辑强硬,主要的优势有四点:

1、曾经的 10 倍大牛,多次走出翻倍之势,市场就是强者恒强。

2、光伏行业 “隐形冠军”,背靠央企大树,常年稳居全国第一。

3、三季报大幅盈利,运营能力稳定,散户数量大幅减少

4、技术面上,股价长期低位震荡,目前突破趋势,主升浪通道已打开

目前的市场已经接近冰点,外资也持续流入,说明(600XXX)的机会也快来了,预计有 130% 的跨年收获,笔者在 “军师柯文” 此的公 众 枵 与大家交流机会,记得表明 “跨年” 就好!在市场就如同打仗,而最终能站着的,就是牛人,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了解了制造业相关的营收信息,我们便需要了解其生产要素了。**其中根据相关信息显示,我国的制造业整体研发投入占总营业收入的 5.5%。**研发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产品的质量水平,也是衡量产品是否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重要一点。

在制造业之中,**由于先进制造业所提供的产品,需要更加精细的技术支持,所以先进制造业的研发水平与研发投入要高于普通制造业。**根据 2020 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之中研发人员的数量占比达到了 16.3%,并长期处于一个上涨的趋势。而制造业中的机械设备业、国防军工代表等先进制造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则为 21.2%。

由以上数据可见,我国现在的制造业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企业内部也在进行不断地优化升级,往后的中国制造业一定能给无数消费者带来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

**上文提到泱泱华夏地大物博,中国的各项资源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都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制造业所需的劳动力人员。2020 年时,我国的制造业便占全球总产值的 30% 左右。仅仅中国一个国家便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一,在这一方面,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世界人民也感受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好处。**疫情暴发之前去往国外旅游过的中国人民也不难发现,即使是国外的商场内依旧有许多印着 “made in China” 的产品,这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的覆盖率。

除了占全球总产值高达三分之一外,中国制造业工业门类数量也是十分齐全。**中国现如今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拥有现有的全部工业部门的国家。**这也足以体现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就连日本媒体都曾发文称 “中国制造业太强大,13 种产品都是世界第一”,但事实上,我国制造业的 20 多种产品如今都排在了世界第一。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的中国制造业是十分令人骄傲的。但在骄傲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不足,要知道如今的中国制造业还存在着某些缺点。

三、中国制造业中的问题

就在工信部发布的《2020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工信部门明确提出,现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只是处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的第三梯队,**在相关方面依旧比不上美、日、德。

**上文中我们阐释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接下来我们便谈谈中国制造业的劣势。**中国劳动力人口众多,可由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原因,中国的制造业也只是在低端的制造业中有所成就。而低端制造业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往往不高,利润也远不如高端制造业。

即使是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我国的许多制造业所需的基础材料依旧要依赖进口。**也就是说,中国的许多制造业只是发挥了 “制造” 的功能,发挥了劳动力加工的功能。这样一来,一旦进口源由于某种原因被切断,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将会受到重创。

**但对此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也在稳定发展当中。**我们能够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中国也始终在向着制造强国迈进,只不过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上升的,也是需要时间的,接下来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我们只需拭目以待。

同时,**制造业说到底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行业,始终也离不开各自领域的市场。**即便是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高度关注市场动向,根据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优化其商品。而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更需要的还是关注世界市场的动向,毕竟中国制造业的产品不仅是面向中国的,更是面向世界的。

小结

**我们了解了如今中国制造业的情况,了解了中国制造业所存在的不足。**面对好的方面,我们需要维持以及继续推进。而面对不好的方面我国的相关部门也会加快解决其中的问题,从而使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也得到发展,解决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的问题。

相信大家除了听说过 “中国制造” 以外,也听说过 “中国创造” 一词。相比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则更关注创新,它旨在中国能够创造出完全属于中国的产品。

而这便更加需要技术以及相关方面的支持。但我们要相信无论是 “中国制造” 还是“中国创造”,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定能看到其快速的发展。那么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你的印象中都有什么呢?

知乎用户 HHHRRR 发表

来自几个企业的度娘介绍,不是自己写的。

1、西安大医集团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数码放疗技术及一体化放疗技术,新一代头部伽玛刀产品已经进入美国市场并入选国家 “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2017)” 和国家 “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影像引导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通过了 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2019 年)。

2、玛西普第二代头部伽玛刀 INFINI/SRRS + 已经于 2010 年 10 月取得了欧盟 CE 认证,并在 2011 年 3 月取得了美国 FDA 认证,产品已经获得了多个国家的临床准入资质。玛西普第二代头部伽玛刀于 2015 年下半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安装并投入临床使用。

3、联影医疗 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能以肉眼清晰观测药物在人体内流动、扩散、最终被组织器官摄取并代谢的全过程,为精准诊疗、新药研发以及脑科学研究等打开想象空间。英国物理学会《Physics World》将其评为 “2018 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 之一 ,《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也多次对它进行专题报道。

知乎用户 大老板 发表

变大了,也变强了,但是没有给百姓以及一线生产研发人员以像样的回报,因为我们的产品并不具备巨额利润。我们需要钱,最好有定价权。

知乎用户 朱明朝​ 发表

大则大了,强却未必。否则,中美欧日之间,就不是别人总卡我们脖子。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最近一两年里,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 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这个说法,比较接近中国制造业的真实水平。

准确的说,中国制造处于第三梯队的前列,在向第二梯队积极进发中。在部分领域,开始和第二梯队产生交叉、竞争。

基于中国的市场体量、庞大的消费群体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电子产品、家电、日用消费品,航空、航天、军工、机车、海工、重装等关键重点领域的部分装备整机产品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具备不错的竞争力。这个题目下,很多回答列举了中国制造的终端消费类产品傲视全球的例子,《大国重器》里主要展现了我国重装备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也是美欧日高度警惕的领域。

但是,全球现代工业化进程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我们建国才 70 周年,真正踏踏实实搞现代化工业建设的时间也就 30-40 年时间,有点家底后搞科技创新的时间不到 20 年。因此,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产业技术等四个方面,缺课非常多。以基建狂魔的自主神器超大型盾构机为例,整机已摆脱对外依赖、实现自主制造,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赖于外资供应商,国际分工协作之下,不是不能用外资供应商,是我们自己根本没有水平近似的替代品。开发这种大型装备的设计、仿真软件也来自美、德、法三国,同样没有替代品……

韩国三星强不强?全球半导体行业连续两年的老大,去年刚被英特尔挤到老二的位置,但是,日本人限制出口氟聚酰亚胺、高纯度氟化氢等三种材料,立刻哭天抢地。

中国制造的很多领域也类似,别人真想卡你脖子,不计成本的话,可以直接卡死,或者让你后退 10-30 年。只不过现在是全球协作分工、相互博弈,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结论,大而不强,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高自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干实业,也许 30-50 年后,可以称为强大。

知乎用户 落地雄心 发表

早着呢,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谦虚点吧。

弹簧里面有一种叫做波形簧,波形簧里有一种叫做单片波形簧。

咱们国家生产的单片波形簧寿命不行,太短,很快会失去弹力。

为什么?

因为咱们的弹簧钢原材料质量不行,这就是材料学、冶金学、热处理学方面的差距了,是从根子上有差距。

知乎用户 大漠逐龙 发表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我们总觉得西方在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很多信息披露的不及时。

其实现在西方的一些制造业产能被空心化了,如果对待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信息完全透明,这些西方国家全部会露底,所以就要淡化处理,同时要控制信息传递,安定人心。

如果像中国这样的信息完全透明公开,他们的产业底子根本无法应付突如其来的需求冲击,这种需求不仅是口罩的问题,还包括居家隔离、封闭城市带来的物流问题,配送问题,生活物质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但对西方国家来说,这是非常奢侈的,几乎无法实现的。

知乎用户 Darren 发表

中国制造在中低端总体来霸主。高端产品还需要技术的累计。

我们公司用到超声波设备,以前的超声波设备都是国外的品牌,德国,瑞士,美国等。次点的台湾。再次就是国产。但是以前国产设备不是次的问题,而是没有啊!

现在国产设备已经琳琅满目,国外品牌也精的很,先降价,在者就不做整机设备了,只做非标机以及核心部分(换能器)。其实他们也是被迫的,因为国产异军突起,他们没有办法。

换能器国产也有了,价格是进口的 1/5 或者 1/10。但是性能,频率,稳定还是真的有差距。不过性价比确实很高。

换能器的不稳定会导致模具的损耗,很多时候我能察觉不了的。好的换能器配合好的模具等。我们公司使用历史最长的冲切次数达到 200 万(不是所有的都是,80w 打底)

国产的撑死 50w 次。一般都是 10-20w 次。

知乎用户 翟敬梓 发表

真的,从钉子到宇宙飞船都能自己解决的,全球只有一个。至于说东西糙,很多领域还落后…… 也是真的

知乎用户 no.7​ 发表

中国总是要和外国比,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全部。但是,当只拿一个国家和中国比时,会是什么情况?比工业体系的全面?比产值?比产品类目?哪怕拿出美国也没什么可比性。

虽然现在的中国并不能算是强,但是却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工业力量。而且这个力量在迅速发展壮大,发展速度让广大发达国家感受到了威胁和恐惧。

所以贸易战来了,这个世界上还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也就剩下美国了。打就打呗,为什么要谈判呢?和美国打其他国家一样,直接宣布禁运不就行了。为什么美国不能这样呢,因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也脱离不开中国这个市场。贸易战根本表面上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工业发展,实际上只是在叫价,想在这个阶段获得更多的利益,过了这个村,下次就没多少筹码了。中国的策略也很简单,谈呗,拖呗。谈上个几年,国内多些行业获得突破,就能少出些筹码。

不管贸易战结果如何,都没法遏制住中国的发展进程了。中国由大转向强,这个过程会很艰辛,却不会停止。

中国强不强由外国人的态度说了算。

知乎用户 十二平均律 发表

很简单,大而不强。如果真的达到了欧美日的技术程度,咱也就不会是发展中国家了。

知乎用户 海尔招聘​ 发表

从工业规模和分类上看,中国是实至名归的制造业大国;从发展水平上来说,整体提升非常快,有某些领域发展强大,但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1、规模和分类

首先说分类。中国制造毫无疑问是全球门类最齐全的,小到大头针、钮扣,大到核潜艇、航空母舰,发展很全面。目前,我国已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从 2012—2019 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变化情况来看,美国制造业霸主地位持续稳固,**中国成为整体提升最快的国家。**从我国各分项指数来看,“规模发展” 仍是制造强国进程中的主要支撑力。中国工业规模在二十年时间里增长速度飞快,目前工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达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在全球产业链上,中国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2、全球领先的领域

尽管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我国仍未迈入 “制造强国第二阵列”,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在部分领域,我们还是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成绩。

比如高铁技术,中国目前是全世界高铁建设及运行里程最长的国家,是拥有全球最强大高铁技术的国家之一;再比如 5G 通讯技术,华为为代表的中国 5G 技术进入全球领先梯队,早已被其他国家 “羡慕嫉妒恨”。

还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域——工业互联网,近年来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1 月 13 日,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指出,2021-2023 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工业互联网,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工业互联网是一套非常强大的工具套装,它是融合工业系统大数据、行业应用场景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专业互联网,能够大大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海尔卡奥斯 COSMOPlat

海尔从 2012 年就开始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改造转型的探索实践。 2017 年,海尔正式推出卡奥斯 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 是由海尔自主研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作为多边生态平台,卡奥斯平台成为企业转型的加速器,具有提升效益、创造用户两大核心价值。在提升效益上,卡奥斯能够提升上平台企业的生产力,在企业经营上体现出提质降本增效;在创造用户上,卡奥斯可以提升上平台企业的生态力,在创新层面上体现出做大用户、做强生态、做新模式。

基于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卡奥斯 COSMOPlat 孕育出服装、农业、建材等 15 个行业生态,在全国建立了 7 大中心,覆盖全国 12 大区域,并在 20 个国家复制推广,为全球用户提供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全方位的美好生活体验。

例如,落地福建南安的石材智慧产业园区,正是卡奥斯 COSMOPlat 推动千企百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日,卡奥斯 COSMOPlat 与南安市政府签约卡奥斯(南安)石材智慧产业园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吹响了南安石材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冲锋号。此次签约,双方将依托卡奥斯 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南安石材产业资源,以工业互联网赋能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南安打造首个石材行业 “灯塔基地”。

针对传统产业园区石材企业单打独斗及垂直单一的供应链困局,卡奥斯 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赋能智慧产业园区重构全产业链生态,带动设计、选材、认证、标准、体验、贸易、智造、装备、物流、产融等全要素协同,通过 “平台 + 产业” 模式推动石材产业的真正变革。

同时,卡奥斯 COSMOPlat 将为智慧园区内石材企业提供一揽子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荒料采购、板材加工、供应链服务、精准营销等,通过降本增效提质,助力企业逐渐实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根据规划,卡奥斯 COSMOPlat 将建设石材行业 “数字化转型” 示范工程,到 2023 年建成全球首个石材行业“灯塔工厂”。

依托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深度耕耘,卡奥斯主导了三大国际标准组织 ISO、IEEE、IEC 关于大规模定制方面的全球标准制定,唯一在同一国家一个企业拥有两个灯塔工厂,并成为首个获得德国工业 4.0 奖的企业,让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实现了世界范围的引领,也成为第四次工业发展进阶的 “灯塔”。

总之,中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未来潜力无限,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升级,从而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知乎用户 打铁匠 发表

中国制造已经非常强大。小商品就不说了,中国的家电,手机,电脑在世界上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汽车行业近几年发展也不错,这些都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有很多人认为做这些没有技术含量,有技术含量的都是里面的芯片,压缩机,发动机等零部件。但其实最好的生意就是这种面向最终用户的生意。像格力美的这种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公司面向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非常强。而且资本雄厚,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或者自己研发,一步步攻克上游的技术难点。做零部件的就不行了,下游客户说不定哪天自己开发就不要你的了。就像做汽车的收购做发动机的非常多,反过来就很少了。有人认为我们的产品都是靠低价来占领市场,不是真的强大。但其实低价格就是最强大的竞争力了,当年英国棉布不也是靠价格打垮了印度手工业吗?不然为什么只有人告你低价倾销,没人告你高价。我们现在只是高端产品弱一点,低端到高端只是欠缺积累,我相信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只是时间问题。

知乎用户 果不其然 发表

这个问题好久了,现在我终于有有底气说中国制造业很强大!

自一月份爆发新冠病毒以来,中国强大制造业堪称抗疫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强大制造业拯救中国老百姓:

国外抗疫连中国作业都抄不好,这为什么呢?

我来说一个火神山建设不完全手册:

首先你需要一个紧急命令,在 5 万平方米的空地上指挥 7500 人向全体国人立下一个军令状,10 天建成一个 1000 张床位的医院。

1 月 23 日 13 时 06 分,国机集团中国中元公司收到了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的求助函。78 分钟后,修订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送达武汉。首席总建筑师黄锡璆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在京组建奔赴武汉指导工作。6 小时后武汉火神山医院相关设计方案完成。

1 月 23 日 22 时,来自中建三局和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企业的上百台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紧急集合,通宵进行场平、回填等施工。

在此期间,你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各地上千名爱国建筑工人们自发前往施工现场,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

在此期间,你需要更多的电力。国家电网上百名员工 24 小时连续工作完成 8 千米电力电缆铺设;

在此期间,你需要更多的信号。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信和中国铁塔等前后方企业紧密配合,在 36 小时之内完成 5G 信号覆盖交付云资源,并建成与解放军总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14 亿云监工实时监督工地现场。

而完成这些才仅仅可以开始动工,2020 年 2 月 2 日上午,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 10 天,被誉为中国速度。

总之你需要一个有强大制造业的伟大的祖国!

made in China!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U6iid 发表

大而不强。不能算真的强大。

在半导体领域,15 纳米以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方面还很不成熟。在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方面还很落后。

知乎用户 忘不归 发表

如果按照中国老百姓的普遍要求来说,中国制造业还不够强大。

任何制造业领域只要不是世界第一那就不是强大,只要不是百分之一千的国产化率就不是强大,只要没搞出光刻机和航空发动机就不是强大,只要没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不是强大,强大的都是别人家孩子,反正中国就是不强大。

好吧,其实呢,正是因为中国人一直这样想,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呀,那么我们到底强不强大呢?

知乎用户 邵光霁​ 发表

别的不知道我不瞎说,至少从民用产品来看,中国的制造业真的是进步了太多太多了,因为中国发达的民用产品制造业,中国的家电,手机什么的价格真是全球最低,质量却很可靠。真正是物美价廉。也保证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上个月家中的老冰箱坏掉了,于是我上网看了看,准备买一台新的,才发现现在冰箱的价格已经是很低了,我换了一台美菱 455 升的对开门,只花了 2399,我要是买康佳,tcl,创维这样的二线冰箱牌子,2000 块都花不了。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这样的大家伙没个五千朝上根本拿不下来,要知道我家那台老索伊冰箱,总共就 160 多升,和我家新冰箱冷冻室差不多大,十年前还花了 2000 多呢。

好奇心让我上美亚,德亚,日本价格网(好像是这么个名字,因为日亚被墙了,只能找第三方的价格网站)查了一下,才发现这些老牌工业国家同等容量的冰箱,起步价格是中国的三倍四倍甚至更多。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液晶电视,洗衣机,乃至微波炉上。在中国,2000 不到,就可以买台 4k 清晰度,50 吋的国产一线品牌电视,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再看看手机,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世界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同等配置的手机价格可以说是全球最低。去看看在欧洲美国相当于中国千元机定位的机器,配置上多么寒酸,不夸张的讲,仅相当于中国的入门百元机。而中国的千元机市场可以说是群雄逐鹿,配置高,价格低,真的是感觉好极了。

还有一个情况更能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进步,那就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已经逐步在改变早年廉价产品的形象。海尔的大容量冰箱在美国的起步价都是 1000 美元以上,比在中国卖得贵很多,空调也卖得不便宜(空调不太好类比,毕竟美国最受欢迎的空调类型是在中国已经很少见到的窗式一体机,家用空调几乎没有分体机),这些都已经属于中高端的产品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也是成功占据海外高端市场,可以与苹果,三星正面较量而丝毫不虚。在民用无人机市场,来自中国的大疆处于垄断性的优势地位,产品被广泛认可,连美国的消防员和警察都广泛采用来自中国的无人机,特朗普要抵制大疆时还遭到普遍反对,因为实在太好用了。这种场面,远的不说,就在十年前你能想象得到吗?

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这些年发展有多么迅速。我们能买到便宜的冰箱,电视,背后原因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握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早些年美的冰箱和空调做广告的时候,还会以 “采用东芝压缩机” 作为宣传点,但现在你看美的还这么说吗?再也不了,因为美的与东芝合作,成立了美芝,逐步掌握了压缩机技术,降低了成本;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电视领域,早年面板被韩,日,台垄断,液晶电视价格居高不下,可随着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为代表的国产面板商的崛起,液晶电视价格完全被腰斩,大屏电视几乎遍地开花,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们能买到便宜手机,也是因为中国厂商在原创技术和原创设计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产手机市场再也不是山寨机的市场了。

常有人会问:“国家强大了与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都不用举什么护照含金量啦,出国腰板更直啦这些离普通老百姓有点远的例子。你就看看身边那些物美价廉的国货们,就可以切身体会到国家强大带来的好处。

中国的制造业当然还有不少短板,品质也并非全球第一 。但是实实在在说,我们现在绝对算得上制造业强国了,大部分的东西都能自己造,而且品质还有保障。一些人就不要说 “大而不强” 这样妄自菲薄的话了。(当然如果是为了忽悠其他国家那另说)

知乎用户 路人丙​ 发表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Eqyah 发表

算逑~

我们是制造大国,强还远着呢

制造大国的意思是,工业品类基本齐全,基本啥都能做,而不是制造强国的意思是,虽然啥都能做,但品质不行,核心工艺核心技术差着火候

比如机床,国内生产、组装的厂家不少,基本每个地级市都有几家,但做得精的能够在关键指标上去国际市场跟世界知名品牌硬磕的,还没有,与机床密切相关的床身时效工艺、丝杠、轴承、伺服电机、数控系统等等,或者限于成本,或者限于技术,我们自己的还是粗放型的,耐用稳定可靠性也与知名国际品牌有所差距

而机床作为制造业基础,其他制造业就可想而知了,国内要做高精尖零部件,就得花大价钱购买国外一线品牌的机床,因为资本主义阵营对我国的提防政策,他们会对售出我们的机床保有后门检测,程序(图纸)、机床地理位置变动都瞒不过他们,然后主流的 CAM 软件也是国外的,也有图纸泄露的隐患。

再者,国内劳监部门对于工人的保护力度孱弱,十有八九的本土制造业仍然采用非人性化的管理体制,我们制造出的产品如果出口海外对竞品造成严重威胁,极容易引发反倾销纠纷而被制裁、阻挠,这反映了我们制造的产品可替代性强,且产品的廉价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的侵夺之上,是极为短视盲目、竭泽而渔的一种制造业状态,虽然他们有保护他们本土制造业的偏向因素,但如果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就永远只能徘徊不前、受制于人。

知乎用户 比尔太次 发表

个人觉得是大而不强。

高端的芯片,光纤之类的咱不懂,我是开挖机的,我就知道世界上几乎一半的挖机使用的都是日本生产的川崎泵。

中国恐怕是世界上挖机品牌最多的国家,但象三一,徐工,柳工,这些比较著名的品牌,没有一家用国产泵的,同一型号,国产的压力要比人家少几十公斤。而且寿命也短。

前些年,山东临工集团请了两个日本人做幌子,将买来的川崎泵上的日文打磨掉,刻上中文,然后上报国家科委骗取补贴 7.5 亿,后被人举报,但也不了了之,估计牵扯人太多的缘故。

说实在的,当时我们听说临工研制成功先进的液压泵,同行们都高兴的不得了,一台进口的要十几万,而国产的才万把,挖机时间长了就换个新泵也不吓人,以后再也不用愁挖机没劲了。后来才知道是假的,个个气得骂。

知乎用户 唯留刺骨寒 发表

强不强看你的敌人怎么对你喽

中美贸易战,美国佬提的一条就是中国停止工业 2025 计划,所以?

美国佬对于老二的防范是根深蒂固的,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制造业已经让美国佬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知乎用户 独和 发表

假如说要每个领域都在世界第一,那么肯定不强;

假如说要 80% 的领域都在世界第一,那么有不强的;

假如说要 60% 的领域都在世界第一,那么有可能是强的;

假如说要 40% 的领域都在世界第一,那么应该是强的;

假如说要 20% 的领域都在世界第一,那么是强的;

绝大多数国家,能有 1% 站在世界第一,就已经难得了。

(不要纠结与具体数字,只是表达量化或有标准的的意思。)

假如说要独立不被掐脖子来衡量强不强,现在连美国都难掐我们技术上的脖子了(不是不能,而是难,掐芯片的脖子就已经有不少美国自己企业反对了,特大大都续延几次禁售华为的行为了)。

只是我们对国家的期待,不止于此,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星辰大海,而不是全球第一就满足了。但是,目前也只能先在重要领域都建立起自己的自主技术和制造,不然哪有资本去遥看星辰大海的。

知乎用户 柯文 发表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十分抢手,不少国家以及地区都能看到中国商品的身影,这可谓是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制造业实力十分强劲,订单直接拿到手软,但中国制造还有更牛的,在最近的一份统计中显示,今年中国商品的国外订单暴涨了 22 倍,大量外国企业连夜排队求与中国合作,目前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已经供不应求,一些商品刚生产出来就被买走,由此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距离领先全球已经不远了。

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的订单暴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近年来随着国外几大传统工业强国纷纷走起 “去工业化” 发展路线,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产能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尤其是美国,英国以及德国等消费大国,而中国制造的商品物美价廉,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追捧,在非洲,中东等地,由中国制造的电器以及家具更是充斥着大街小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的商品出口量已经连续数年实现增长,如今出现暴增更是不奇怪。

市场包容和消化一切,它永远都是正确的,顺应市场是最明智的!笔者一直都是顺势而为,就有了后面 7 月底上车的太阳能,成功翻倍,10 月底布局的启明信息,入袋 70%,最近也成功抓到顺鑫农业两连板,市场是活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机会!

年底行情逐渐明朗,不断有牛股浮出水面,笔者精心选取一只跨年中线黑马,(600XXX)具有四大优势:

1、基建行业 “隐形冠军”,常年稳居全国第一。

2、三季报净利润 6.05 亿元,新承接百亿大项目。

3、基本面上,目前走出底部的长 W 底,散户数量上市持续 8 个季度减少。

4、市盈率仅有 22 倍,股价不到 5 元。

中线黑马(600XXX)目前底部爆发,后市潜力无限,预计会有 130% 的空间,笔者后期将会在 “军师柯文” 此公 众 枵 详细讲解,这是笔者精心复盘挑选,记得注 “潜力” 就好!股市如一场修行,而修行的过程往往是孤独的,结伴而行才能更远,市场中永远是剩者为王!

其次,目前国外的公共卫生事件正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由于德尔塔变异株的影响,欧美等国的感染人数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期,其中又以美国最为严重,在过去一个月里,美国各地区的新增病例再次激增,每天至少有 10 万例的新增病例出现,而每天治愈的人数也不过 5-6 万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大部分工厂无法正常开工,而民众只能居家隔离,网购的需求在这一时期变得异常旺盛。

而中国作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最早恢复的国家,目前中国国内基本上所有的工厂都已经重新开工,甚至相比公共卫生事件之前,中国工厂的产能还有所提高,依靠着强大的工业产能,中国在过去一年里彻底发挥了自己 “世界工厂” 的作用,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生产各类医疗物资,同时还生产了大量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等,在国外民众网购需求量旺盛的情况下,产能巨大的中国自然成了各国民众网购的首选国家,中国制造的商品订单也因此暴增。

尽管目前中国制造目前正逐渐风靡于世界,但由中国制造的商品缺点仍然十分明显,由于成本被严格控制,中国商品的质量问题也饱受批评,事实上,工业产品质量低,是每个工业大国在前期都会遭遇的问题,以质量好,性能优秀的德国工业品,在 20 世纪初也曾因质量问题而受人指责,当时甚至有人嘲讽德国工业品是靠 “抄袭 “英国得来的,而近年来中国正逐渐提高产品质量,在良品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未来中国商品质量差的刻板印象,将被彻底改善。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的商品被全球疯抢,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应抓住这一机会,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好的商品,从而彻底抢占制造业市场,为今后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作者:霹雳火科技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Jeffrey ghhhh​ 发表

说大而不强,全而不精不都是傻,大和强是两个连一块的

没有强大健全的重工业,你做个屁的轻工业?你怎么把成本价格压下来?我巴西点大的塑料件都卖 24reais,你以为人家工厂不想卖便宜?是因为从化工、运输等所有环节都压不下成本,而巴西已经是仅此于欧美印度的大国了

知乎用户 油腻中年男 发表

要看怎么说怎么比,单独和任何一个国家比,都可以说强大。但是大多数国人的语境下,这世界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外国。那就算不得强大了。

如果去掉一个强字,跟全世界比也算得上大。

另外,个人感受,强不强在不同时代的标准是不同的,以前生产的最多就是强。现在不完全是了,商品生产的多,不叫强,能生产生产商品的机器才是强,比如工业机器人比如高端车床,比如各种控制软件,芯片等等。

这些方面,我们在补课,不是第一流的,但也不差。什么都有,但最顶尖的少。

就是这么个局面,强不强自己品味吧!

知乎用户 赛博朋克里的 NPC 发表

强大啥呢,你看四川最好的学校成都 7 中都敢给孩子吃发霉变质的东西,还号称妈妈的味道,后妈都比这么强,食堂管理员穿的大衣 7 万多一件,都是从孩子们的嘴里抠出来的。

老板们都是良心大大的坏了,还能造出德国制造的水平?做梦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Taj6q 发表

整天吹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人,通常自己不从事制造业!

如果你从事制造业,那说说你所在行业中,最核心和最尖端是技术是哪个国家的?大声说出来…………………………

知乎用户 斜月三星​ 发表

外行来说一句,强大有个前提,就是总体大而全,特殊行业全而精。

不理会杠精那种,哎呀,中国这个发动机不行,中国这个芯片不行,所以就不行了…… 咋滴,猪狗尾巴还比你的长呢,你就不如猪狗了?

首先全世界找不到一个国家比中国工业种类更全,为什么强调全,要知道贸易全球化的前提是世界总体和平,大家开开心心的交换有无。一旦两个强国开始突突突哒哒哒,那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基本就歇了,比如我们常说的印度,一旦中印开打,三哥的子弹炮弹打完了就续不上了,只能在我们的真理下大喊爸爸…… 这就是工业实力,我有,我能造,打烂了,我还能造,我造的比打坏的还多。

印度:我软件贼牛逼…… 啥?子弹没了,快去找大爹进口啊…… 飞机零件不足?找二爹…… 我们拼命升级软件……

中国:我啥都不行,你看这精度不足的雷达,你看这有误差的火箭炮,你看这没飞机快的高铁,你看这肉眼能看见的 J20…… 兄弟们,使劲造,给我堆死他……

知乎用户 小杜 发表

其实我不觉得我们制造业强大了,而是美国的技术变弱了。美国技术人员的人工已经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美国没有任何公司能负担的起这种稍微偏门的技术的大规模开发成本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缩减研发规模靠以前的积累大规模生产获利,今后美国只能保持重点技术的优势,其他方面只能等着全年落后了。互联网和金融的发展已经彻底摧毁了美国的技术基础。我做 mmic 就很典型,这行很小众,不过也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好多外援在国外都拿着几十万美元的年薪,成天混吃等死,一年出不了几个产品,做东西浅尝辄止,技术水平一塌糊涂,放国内也就撑死拿八九千块钱,估计连设计师都当不上只能当个调试,找过几次后再不找他们了。还有 skyworks 开发的卫星接受头低噪放,那个给用管子搭,更是被人遗忘的绝技了,据说为了开发那个光人工就花了六百万,国内的厂花五千块钱找个老师傅做了个私活就完了,国外的产品都恨不得五六年更新一点点,全靠吃前十几几十年老本。吃枣药丸。

知乎用户 杨星 发表

强大不强大不知道 但是在这次应对疫情的时候,无论汽车行业能转行造口罩,酒类行业转行造酒精,各种行业能尽自己力量制造各种物资,相信我们的制造业,是不弱的

知乎用户 赛罗比迪迦厉害 发表

我觉得并没有,因为在知乎上一堆机械电子类专业正在被劝退

知乎用户 友人 Aplus 发表

在 “造” 这个层次,中国制造的进步自然不用多说。在产品 “设计” 上,国产积木也不缺。中国制造目前最缺的就是开拓性。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当苹果推出了 Airpods 后,华强北也很快推出了许多山寨版。其中搭载络达 1526 芯片的山寨 Airpods 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华强北用他超强的技术实力把价格成本做到了最低,但华强北开拓不了真无线耳机这个全新品类。

不仅是耳机,就算是其他产品也是这样。

去年,乐高推出了年夜饭和舞龙积木,直接在积木玩具中创造了春节积木这个品类。

今年除了乐高推出了新年积木新品,国产积木却定了这个品类能赚钱后,也爆发了自己的设计能力。比如说这套绿皮火车,在选材上更胜乐高一筹。

但新年积木这个品类依然是乐高首创。

有人可能会说,你以为创新很容易吗?但我想说,就算是乐高这种大公司,创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拿新年积木来说,第一套新年积木是 2013 年发布的蛇年大吉。

但这套积木设计的相当滑稽,注意那个门,门上是眼镜蛇。你们见过眼镜蛇的蛇年吗?这套发售后被喷惨了,知道现在这套积木在淘宝上也有大量积压货源。

乐高在这套失败后,又推出了生肖系列,内带红包用于送礼,初步获得了认可。

![](data:image/svg+xml;utf8,)

直到去年,终于选择了新年的两个情景:年夜饭和舞龙,这才将新年系列一炮打响。从 13 年到 18 年,整整 5 年才打响了新年积木这个品类。这种坚持,中国制造又有多少呢?

中国制造目前流行什么?当然是爆品。这点在小米的产品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里不是说这种思路不好,8080 的产品战略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产品品质,但能否也多多做做这种开拓品类的产品?

知乎用户 别太堕落 发表

已经够强大了 看把美国人惹急眼了就知道了。

有些杠子非要说。那我们这个那个还不行呢。还要买日本德国的。

我去。非要中国 100% 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把人家全面碾压死才能叫强大吗?

把全世界其他国家都逼得没饭吃了才能叫中国强大吗?

人家先发展了多少年 多少总有点核心技术握在手里吧 中国努力赶超 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要妄自菲薄!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8094662/?share_source=copy_link&p=1&ts=1553567083&share_medium=iphone&bbid=152369A2-E369-4264-98C1-9429E91B40DB11284infoc

知乎用户 张栗子 发表

中国正走在 “制造大国” 到“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在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实事求是的讲,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具体的贴一篇“先进制造业” 公众号的文章给大家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70 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向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历史性转变。1952 年~ 2018 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175 倍,年均增长 8.1%,工业增加值从 120 亿元增加到 305160 亿元,增长 970.6 倍(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1.0%,我国已连续十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

丰富的要素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加上系统的改革路径,为我国工业发展增加了较大的韧性,保障了工业的稳定运行。但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要素制约强化、系统性风险增强等复杂环境,我国工业增长动能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程度提升等问题更加明显,也使得解决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变得更加急迫。

市场需求总体不足,“稳工业” 压力不断加大

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放缓,驱动 2019 年总体延续了 2018 年下半年以来总需求不足的趋势。从国外需求看,全球需求不足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使得我国工业出口面临压力。今年 10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发布的《全国经济展望》再次下调了 2019 年增长,预测至 3%,贸易壁垒增加,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剧,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增长,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2019 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 2.4%,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6.1 和 5.7 个百分点,且有进一步下降的压力。

从国内需求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同步回落。从消费看,近年来,消费增长总体处于 “降平台” 阶段,增速从两位数平台持续向 “九、八” 等个位数平台转变,今年以来,逐步向 “七” 平台转变,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8.2%,但 4、7、8、9 月四个月消费增长位于 “七” 增长区间。从投资看,2019 年以来,工业投资增速再次出现连续下滑,前三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2%,较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3.3 和 2.2 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困难程度增加

“低制造成本”和 “完善的制造体系” 是我国加入 WTO 以来,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随着国内要素价格的上涨、环保成本的提高以及制造环节内外竞争的强化,加上全球需求减弱,制造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自 2013 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总体下行,2015 年、2019 年前三季度利润表现为同比下降。尤其是 2019 年以来,成本上升和需求疲软两端挤压,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市场需求低迷、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了企业利润,但与此同时,国内要素成本、环保成本提高等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一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就业人数于 2013 年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而同时,我国制造业职工工资水平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2018 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 64643 元,是 2013 年的 1.5 倍。二是工业用地成本上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稀缺性问题日益突出,但工业用地需求依旧增长迅速,据调查,工业用地指标已经成为制约地区工业发展的刚性约束,工业用地成本增加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三是环境保护成本增加。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业企业的环保督察和生态整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在不断增强工业生产的环境约束,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成本随之提高。

资本 “错配” 依然突出,融资难融资贵犹存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较低,国内金融资源 “错配” 严重,资金在虚拟经济体系内“空转”,工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一是制造业资本流失较严重。新常态之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增速保持在 10% 以上,大部分产业、企业利润率较高,但随着进入制造业微利时代,制造业企业效益逐渐下滑,31 个制造行业中,有 9 个行业总资产利润率低于同期一年期贷款利率,存在资本从制造业流出的现象。二是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市场体系有待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方面,由于受规模、盈利水平等多方面限制,民营企业无法发行股票筹资,评级机构对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评级条件较为苛刻,民营企业自身融资条件不佳。在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方面,银行“不愿贷、不敢贷、不会贷”,使很多企业的优秀项目因为缺乏资金而不得不放弃。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结构不合理。经测算,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已经高于 10%,而社会平均融资成本为 7.6%,如果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租赁、保理、小贷等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则可能达到 20%。与此同时,根据 IFO 联合调查显示,中国私营企业所有资金中债券融资和外部股权融资不到总额的 20%,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于银行贷款,外部融资比重过小,一旦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企业将失去重要的资金来源,资金运转将难以为继。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发展不充分

一是基础科学研究短板较为突出。近年来,我国创新投入总量及强度不断提高,2018 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近 2 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 2.19%,连续 5 年超过 2%,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仅为 5.5%,而美国、法国在 2010 年就分别达到了 19.0%、26.3%。科技创新链基础环节的欠缺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二是核心及关键性技术创新有待提高。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有所提高,但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性技术领域对国外依赖性较高,国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进口依赖度较高,例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轴承和自动控制系统、飞机和汽车领域的设计和仿真软件、通信装备产业的高端芯片、集成电路产业的光刻机等领域产业基础能力较弱,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70% 以上依赖进口,中高档机床核心数控系统也多数依靠进口。三是核心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较低。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质量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 5~10 年,应用于精密仪表、低噪音电机等的深沟球轴承,国外产品寿命能够达到计算寿命的 8~30 倍,可靠性为 98% 以上,而中国轴承产品寿命仅为计算寿命的 3~5 倍,可靠性为 96%。

新旧动能同步疲软,谨防产业结构性陷阱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形成了以传统重工业和日用消费品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纺织、食品、化工、煤炭、水泥、汽车、电子等行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超过 60%。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传统增长动能衰减和转向高质量发展 “双碰头” 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被视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新旧动能转化速度慢、新动能规模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 “爬坡过坎” 的重要问题。2019 年以来,我国工业出现新旧动能同步疲软的态势,须谨防产业落入结构性陷阱的风险。近年来,在我国需求结构变动下,食品、化工、煤炭、水泥、汽车、电子等占比较大的行业增速不同程度放缓。这些行业下滑主要与市场自身进入 “低增长” 周期有关,中美经贸摩擦等不确定性加速了这些行业市场需求的萎缩。与此同时,前几年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新兴动能产业今年也不同程度表现出增速回落,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 8.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3.1 个百分点。这些新兴动能领域下滑主要受市场调整、关键技术能力不足和政策调整等影响。新旧动能的同步疲软,让我国工业进入产业结构性陷阱的风险加大。

国际竞争面临双重挤压,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融入全球经济,逐步实现在全球分工价值链上的攀升,而近年来我国面临新兴经济体低端挤出和发达国家高端挤压的“双重挤压” 风险。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制造业区位优势,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和吸引外资构成替代效应。另一方面,近年来,德国政府提出 “工业 4.0”“互联工厂” 高技术战略,以福特、GE 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业企业明显加大了在本土的投资规模,克莱斯勒、惠普、耐克等著名品牌也相继将国外生产线迁移回美国。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2020 年将会有多达 60 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返回美国。在 “两端挤压” 压力下,我国原来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优势正日趋弱化,迫切需要培育面向产业中高端的竞争新优势。而近年来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多变,也将给 “稳工业” 带来压力。

知乎用户 张小猩 发表

大,没争议,中国制造业 GDP 规模连续数年占据全球榜首;

强,谈不上,在细分领域占据统治或领先地位的仍然较少;

啥时候说的上强呢,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芯片制造业能进第一梯队的时候。

完成下面三项大概就能无争议的称得上制造强国了:

  • 比亚迪、长城、吉利能和丰田、现代、特斯拉 掰掰手腕,2030 前应该能行;
  • 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能打破台积电的垄断,产能占据 20% 以上,2040 前也许能行;
  • 中国商飞能和波音、空客在国际民航飞机市场上竞争,三分天下有其一,2050 前希望能行;

知乎用户 梁议匀 发表

看了好多回答,大家都比较集中于机器人,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相关产业,我想补充的是日化产业。这也是很重要的制造业,还跟生活息息相关,但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真的落后。看看身边女同事一出国就狂购护肤品化妆品就知道了。以前还有一些稍微过得去的牌子,比如大宝小护士清妃馥珮等等,后来都被外资收购,随之停产,牌子就没了。大宝还在,但已经非国产了。就剩一个百雀羚,成不了什么气候。高端品牌目前一点希望都看不到。话说我国这么多年,生物学化学化工药学博士也很多,怎么这个行业就是发展不起来呢?就算是泰国,都比中国强得多。

补个图,看看 60 毫升的护肤品有多贵

知乎用户 呵呵帅​ 发表

我希望你可以理性而且有耐心的看完我的这篇文章,疫情期间很多国家连口罩都生产不了,必须依赖中国进口,这让很多国人觉得欧美不行了,关键时期还是中国强大,可谓自信心开始无限膨胀。

不过,咱们组织还是很清醒的,只是民间太狂热了。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的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但制造业却已开始撤离,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还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性的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三十年。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国家政治,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的四个梯队的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要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高配置制造业国家,包括英国,德国的欧盟国家和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其中就包括我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 OPEC,非洲,拉美等国,我们可以看看排在前几位的国家。到底强在哪里,先说说美国。

美国我只想说一件事儿,最近几年载人登月也是中国人心中期盼的梦想,但我要告诉各位,美国始于 1969 年完成登月计划,1969 啊各位,那时候我们的父辈都还小,甚至还没出生,迄今为止,美国的大学汇集了全球 70% 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全球最顶尖的 20 所大学中,按科学贡献计算美国占 17 所,而我们引以为傲的清华大学大约排在 600 位左右,先不要着急杠我,你们可以自己去看看官方的数据,而全球十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又占了 7 家。

这个数据真的让人笑不出来,最近又不断有台湾事件发酵,台独,港独日益严重,今天东部战区甚至还上了热搜,我其实是很担心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担心的不是我们会打输,我坚信我们不会输,1950 年的抗美援朝,美帝国主义有飞机坦克,电子兵等号称世界最强的部队,还有令人恐惧的核武器作为威慑,而我们建国不久,各种运输,战略体系还不完善,武器更是落后,后勤也被大半摧毁,志愿军们饿着肚子拿小米加步枪跟敌人决战,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赢了,所以,现在我们怕什么啊,我们不怕,但是,万一现在发动了战争,又会把我们辛辛苦苦发展的国民经济倒退多少年,我们的科技水平又会跟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扩大多少,这其实是难以想象的。可能有人会拿苏美军备竞赛来举例,其实这是很不切实际的,当时苏美军事科技的高速发展确实冷战功不可没,但那是两个世界顶尖的国家,他们掌握着世界最高端的技术,与设备生产工厂,而我们大部分高端设备还是要依赖外国进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变速箱,光刻盘,核磁共振器,等等,这些无一不依靠外国进口,如果真的到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冷战那一步,我国的劣势将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再说制造业第二名英国,英国,我只想说一大一小两个产品,大的,罗罗发动机,这一个发动机牵动的是材料,机械,动力诸多领域,而中国的大飞机还刚刚启程,小的的产品,arm 的芯片,全世界超过 95% 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 arm 架构和他们的处理器,95%,各位。

排在第三名的日本真是让我们又爱又恨,满大街的日本车已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他们的经济生产更是让国内的中小企业纷纷前往学习,我采访过 2014 年曾随考察团前往日本考察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一个企业家,他说,只要是去的企业家,无一不心生汗颜,在心里面展现,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全球大学的排行榜和对世界科技贡献度上,日本的大学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 20 个关键科技领域,尤其是在材料科学,尖端机器人等,日本都有巨大的科研实力,日本经济现在或许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绝对没有停止科技升级的步伐,所以我想说一句话,记住我们该记住的,但一定要学习该学习的。

排在第四名的法国。仅仅巴黎就具有很多知名的大学,他们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法国有 50 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0 多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 20 个关键科技领域,法国都居于世界前列,全球首款的商用无人驾驶汽车就是法国制造。

德国, 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造就了世界工厂背后工厂的美誉。德国的机床和精密制造机械全世界工厂生产设备的首选,迄今为止德国有 7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于法国和日本。

所以啊,在中国制造大国崛起的同时,我们更要理性的面对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想,要高瞻远瞩,做,要脚踏实地。

只有我们可以正确的认清差距,才能进步,我是董少年,这里有你的故事,也有我的

点个关注呗~

知乎用户 川烧红脖 发表

非常差。

从消费者角度,只要是非市场上很成熟的产品,现在阶段,中国绝大多数厂商都是以消费者当品控,“能用就行”,“这么便宜坏了很正常” 的理念去做。除非他的生产线已经成熟到闭着眼睛能出货。中国所有算得上好的大型制造企业,有多少是在新兴产业?

中国制造出口标准几乎都是以欧美制定的为准。市场以欧美为标准的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高于其他中国制造企业。

同样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中国企业执行跟外企执行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产品不是交付国外市场,中国企业做管理体系,就是拿着列表打钩做过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做欧美企业的供应商制造能力水平高于中国企业供应商水平,像苹果,微软的硬件供应链管理,就是派自己的工程师做采购、测试以及品控。他们的工程师要自行为自家硬件里面的各个零部件,到中国各个厂商采购,议价,进行质量管理和供应进度监督。

富士康本质上是一个组装厂,除了富士康自己的厂房,请的组装工人,以及管理这些组装工人的管理人员,以及部分组装机器,他们接收来自苹果订购到的各种零部件进行组装,以及生产线调试。某些高级的机器,富士康本来没有的生产组装机器,都是苹果自己出钱直接买,财务上可以完全不经过富士康,省去中间成本。

苹果这样的供应链控制也能把供应链周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被供应商能力牵制。例如物流时间,苹果的新手机发布期间,就能亲自买断当期的航空货运公司的运力,不靠富士康安排。

如果富士康不是被苹果调教得如此成熟,中国所有品牌不使用富士康生产出来的手机质量绝对在富士康制造水平之下。富士康的工程师极少部分做得好的,能力强的,投苹果微软硬件部门的简历有可能会被看上。

微软硬件的中国制造供应链更加具有控制力。中国这边的工厂除了出厂房以及组装工人,所有的材料部件采购,测试,生产流程控制,质量控制,以及相关的财务成本完全是微软自己控制,工厂只负责组装跟走账。如果采购部件涉及多个工厂,微软的工程师以及财务就负责相关所有工厂的管理。

传统采购方,只要最终产品合格,再往下游采购管理是极少由采购方自己负责,而微软苹果的这种供应链管理方式,实际上把工程设计、生产流程设计管理、测试、质量体系控制、全球化物流管理等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从代工厂中剥离出来。

微软苹果拥有了从产品设计、到采购、到测试、到批量生产流程设计以及执行,到全球物流控制的能力,只要找到有便宜的土地,便宜的劳动成本,以及一套培训体系,他们的制造业工厂基本就是移动图纸。

特斯拉的工厂只要实现从 0 到 1,开在哪里只是考虑市场问题。

传统的中国代工制造企业,如果失去上游客户,还尚有能力自己对生产线、供应链进行微调,自己生产同类型产品,而现在的代工厂本身,已经完全失去这样从 0 到 1 的能力。走得再高端,也就是富士康,伟创力这样的水平。

制造业的强大还体现在能否制造高质量的生产机器的机器,俗称 “机床”。中国的机床水平,熟悉的人肯定不会说强大的。

知乎用户 zero3rd​ 发表

中国制造业确实有进步,但是距离强大还很遥远。

制造业这玩意类似于土建一样,业内对外和行外人高喊着大国崛起,然而真正业内内部谈起来就呵呵厚了。

以前在某国有企业干过,8 年前离的职,

当时接触到的情况就是高铁的轮轴全国只有鞍钢能做,然而和进口的成本完全不能比,因为鞍钢是做一批出来然后挑选能用的。

我司的产品在全球已经做到产量最大,然而实际成品很让人摇头,而且极端依赖进口加工设备,数控机床用的都是西门子系统,磨床是美国的,淬火机床和热处理炉是德国的。

当然引进之后也做过逆向和使用国内设备,当时最大的供应商是沈机,结果用他家磨床磨出来的产品是偏心的,机床也有大量问题,我司设备科联系人员基本上常驻沈机联系售后去了,尾款从也一直扣着没发。

那时候对我所属公司提升最大的其实是乌克兰,公司总工就经常跑乌克兰,引进技术消化,同时写点文章发在行内协会会议上。总工曾经跟我说过,基础科学上的积累我国还是差得太远。

离职之后跑到广东干电子制造业,接触到的印刷机、贴片机、SPI 什么的基本上都是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国产也就做点 buffer、送板机、存板机啥的,AOI 有国产的,但是不如韩国的好用,回焊炉也有国产的,然而被德国的吊打。

以我目前接触到的层次来看,鬼佬们之所以把产品扔到中国来做,主要还是各种意义上的节省成本。

比如说按照安全作业规定,电工必须两人协同作业,然而一个电工跑全厂是常态,这就省了一个人的工资。

比如说按照体系规定,电烙铁每班作业前必须测量对地电阻和烙铁头温度,实际上根本没人测,台账记录全作假,这就每天节省下来起码一两个小时,还不用准备那么多检测设备。

比如说设备维护周期一个月一次,只有订单量小的时候能做到,订单量一大就是不出问题不维护,然后维护项次一减再减,最终只能保持基本运行,台账记录依旧全作假,这样子一条线一个月至少剩下一天时间。

比如说某款晶振,扔到国外去做就是直接买厂商分好类的晶体,拿到国内就是直接买没分类的晶体,然后再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改元件,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人工还是很便宜的。

知乎用户 飘零 发表

作为一个 70 年代的混 IT 的人,我说点不好听的话。我的看法是我朝当前的盛况,不过是十数亿人的劳动力红利加成科技后发优势后,被集中用来装饰了而已,而这两者,正在消失中或已经消失,那些当初时间的眷顾和馈赠,正逐渐变成惩戒与处罚。

从微观层面,改善远远没有看起来这么大,或者说,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非生即死的关键关口,最近这两年越来越孤立的世界与越来越民粹的舆论,再明显不过的表明了危险的魔兽正在一点点张开獠牙交错的大口,而以我这十几年在大大小小上百家制造业做信息化实施的所见,有些花架子看着炫目,真戳一戳的话,嘿嘿。

总之我一点也不看好未来几十年里,人们能安安生生的过小确幸的好日子。

除非金手指再开,AI 及工农服务业机器人能大范围普及,或者还能续一下。

知乎用户 CHAOS 发表

并没有 去我们这边高新区里搞制造的企业参观过 跟里面的工程师也交流过 核心的设备几乎都是进口 有不少韩国的设备 检测仪器很多也是进口的 价格昂贵 也想买国产的节省成本 但没办法 vip 客户不认可 比如某种清洗设备 客户点名要德国贺德克 一个柜子大小的清洗仪 110 万 国产的 15 万 清洗效果差不了太多 但是国产的运行持久度 稳定度差很远 维护起来也很麻烦 用一段时间就要更换部件 贺德克的可以稳定使用很长时间 客户就认这个德国牌子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基恩士 岛津的分析仪虽然很贵 但客户要求必须具备 产线上的数显卡尺 扭力扳手也只认日本牌子 三丰牧田之类的 电子天平也只认梅特勒 哪怕国产只要十分之一的价格 看了一圈只有产线上打螺丝的普工 车间里的工程师是国产的 中国制造基本上来说就是干点低端重复性的脏活累活罢了

知乎用户 zzzzz 发表

看了这个才觉得正常一点,其他的搜一搜啥数控机床下面都是说不行的,我也是纳闷了,不行美国现在这么激动围堵干嘛? 而且我真心觉得这几年可能真的是进步飞快,想想 2025 这个时间点还是有道理的,按照原来的速度可能到 2025 真心西方要垮一片了

知乎用户 HistoryObserver 发表

看看制造业的上游钢铁行业

“1978 年,中国钢产量为 3178 万吨,只占当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的 4.42%。1996 年,中国钢铁总产量首次超过 1 亿吨,位居世界第一。

在宝钢建立之前,中国钢铁只能满足汽车内部零部件,不能生产硬度和光滑度兼具的汽车钢板;国内钢企无法生产冰箱面板和高跨度斜拉桥钢索,甚至制造易拉罐和 1 元硬币的用钢都依赖进口。举国之近四成财力建成的宝钢投产,结束了上述领域高度依赖进口的窘迫历史。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除了供给本国需用,也逐渐走向世界。”

仅从钢铁行业来说,1978 年以前,我国从质和量上看都不行,九十年代中期产量居于世界第一,现在品质也稳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发展上来了,制造业的发展就有了雄厚的基础,想不强大都很难。

知乎用户 推到重来​ 发表

一分钱 一分货 中国人给你

一块钱 三分货 总有一个外国给你

那就问你了,你是要全还是要专,一分货一年可以卖 100 分的话 , 3 分货可以卖 10 分。。。

任何工业,都是先规模,再精细化

因为规模才是生存下去的理由

至于说,只能用一年? 用 100 年的话产能过剩谁解决

知乎用户 Plkq 发表

恩,地球上最牛逼(当然在一些高端制造业上我们和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总体来说,我觉得中国还是最屌的)

牛逼到各个发达国家都不敢卖一些高端产品给中国

无敌完整的工业体系,让这个国家在制造业上有无限可能

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让整个工业体系都非常有朝气活力

但我任然不希望中国能突破欧美的技术封锁,随着技术的突破,中国的工业不是迎着突破去的,是迎着拉低价格去的

倘若芯片等技术被突破,我预见的是西方金融体系的解体,中国也绝对不会好受。世界都不会好受。

总结一下,我不希望我们的工业是” 物美价廉”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5k6df 发表

没想到,一篇年前发出来的随手应答,年后居然有这么多人回应,惶恐。。

为了不一一浪费时间,我统一说一下,免得那么多人认为我编故事。

我不是什么日吹美杂,不要给我戴帽子,也没有要移民的意思。

我不是什么高层,中层,我就是个拧螺丝的底层,小老百姓,不掌握核心科技。

说的都是我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事,我这么一说,你这么一听,信就信,不信可以当消遣。

而且,我不保证下面的话是完全真实可靠的,因为人有主观印象,尤其是经过的事情,喜欢的会美化,厌恶的会贬低,我只说我的看法,与实际无关。

不要再问我工作的公司,没有必要向你们汇报这个,你不是警察,我也不是犯人,我进过几个人的小做坊,也进过世界 500 强,行业不一样,公司也不一样。

换这么多行当,一个是大环境不好,碰到过几回裁员了,整个部门裁的那种,我经常被裁,是因为我不掌握核心科技,要被裁掉,我也没办法。

所以,从我的经历来看,国内的制造业最好像董小姐说的,掌握核心科技,不然是方是圆就被他人掌握。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偏颇,可以,如果一定要打倒我,中国制造才能强大,也可以,但请明确说出来,不要为了杠而挑剌。

如果要找信心,可以去看《厉害了,我的国》《大国重器》。

我看过,说得挺对,看了之后热血沸腾。

中国制造是在进步,在崛起,我从没说在退步。

我也没有说过什么大清要亡,或者中国要崩,不要自我发挥,然后把污水往我身上倒。

我在这些行当里面,都是鸭过水面,没经过深入了解的,所以被误导,我提前说声抱歉。

还有,现在制造业没有太多人愿意进。

我个人角度,觉得板子很大应该打要房地产上,营养都被房地产吸走了,还哪里来的血给制造业。

211,985 毕业的,不说全部,混制造业的没几个称得上 “精英”,因为绝大部分工资收入在上班的地方都买不起房,还不起房贷。

这样,只有两种可能,我不入这一行,哪行工资高去哪行,二者让企业加工资。

不管哪种,对于实业来说,都是灾难

以下原文:

我这十年间,干过高铁,半导体,光伏,实验室医疗设备,也去过私营企业干过。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感觉中国制造大而不强!

以前和同事聊天时讲,中国制造,就像一座建在沙滩上的漂亮建筑,没风没浪的时候,金碧辉煌,一旦大风大浪袭来,分分钟被打得七零八落,去年的中兴事件验证了当年的判断!

一个个行业说过来吧!

2007 年,进一家做高铁轨道的德国公司。

一家有百年历史,家族经营的德国小企业。

当年碍于铁道部的规定,和中方合资建立的,生产高铁轨道上的零件,生产设备全德国产,材料巴斯夫。

生产流程非常严格,每个小时,每批产品都会进技术科称量切削,批批留样检测,甚至买了一台小铣床专门铣样品!

为了降低成本,一年后使用国产替代尼龙料,这种产品,照理说是相当成熟了,可光实验生产就用了一年时间。

我进去不到半年,厂长,实验室技术员,生产组长三个人从里面跳出来,到安徽开了一个同样的厂,原料是德国人还没完成实验的国产料,售价低好多!

所以那两年讲什么高铁国产化我是不信的,高铁合资化是真的,现在那些德国企业并没有关门哦!

半导体行业,台积电,中芯,华宏,宏力,这些 Fab 我都去过。

在厂房里,基本是看不到国产设备的,从前道到后道都是这样,一些辅助设备,比如洗手台,超声清洗机,烤箱之类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设备,也是台湾产的。

其他公司我不敢说,松江小昆山的台积电很熟,他家的八英寸晶圆生产线,那会儿看到的,一些设备的工控系统还是 Dos,出厂日期九六年,十五六年前美国人生产的,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在用!

2012 年,因为钓鱼岛事件,抵制日货。

厦门天马微电差点没哭出来,日本厂商的设备被海关延迟通关,厂房造好了,一堆人无所事事,等米下锅,生生等了两个多月。

光伏行业更甚。

当年号称两头在外,设备,材料进口,工艺全是国外的,市场 95% 在国外,结果欧美一声双反,马上寒冬,死了一片的光伏企业!

48 所帮几家公司建的线,观摩了一下,只能说勉强能用,毛病一堆不说,其集成的生产线里,还有几个工序的国外设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医疗实验室设备行业。

我见到的设备都是罗氏,赛默,樱花等欧美日产的。

各大医院,医学院,制药公司,研究所,中科院下属研究所用的实验设备,从几百万设备到十几万的设备,都看不到国产设备的影子,痛风柜,有些没印象的耗材国产!

最搞的一次,一家医院的取材台,类似家里切菜的东东,一个不锈钢的台子,国外的三十万,国产的三万,医院也是用的进口的,我们几个装机器的也莫名其妙,十倍的价差,这得吃多少回扣呀,后来和医院的人聊天才搞清楚,虽然都是不锈钢,但国外的用十几年还是新的一样,国内的取材台就会生锈,污染样本,WTF,不锈钢会生锈是什么意思?

然后在那个仪器公司时,每个季度,都会有下发一份美国国务院还是哪个委员会的控制名单让我们签字,和中国军,警,国安,情报等部门有关联的单位,是不允许销售的,有钱都不卖,这还是非高精尖的设备!

加上巴统控制的敏感设备,中美所谓的贸易逆差,明白怎么回事了?

再说在私人公司干的。

同学公司,仿着国外的机器照猫画虎的做,居然在这个细分行业的国内市场上做到老大的位置,上了 CCTV,甚至出口到东南亚,伊朗等地,我以为应该有点实力的!

正好有一年,我的合同到期,他打电话要我过去帮忙,就去了。

好家伙,你相信,一种生产了三年多的设备,居然连个铭牌都没有?

你相信,海边盐重潮湿的使用环境,居然敢用铜包铝的电源线,然后不到两个月腐蚀掉的?

机械部门的老大,从玩具厂设计部出来的,你信么?

一个月出四台机器,居然一个月内,会有一年质保期内的设备报障四十多起么?

售后马不停蹄的擦屁股都擦不完又是什么鬼?

后来,有一个国内的设备商通过猎头找到我,电话里聊了,钱不少,但要在客户那边日夜轮班盯着设备是什么鬼?你家的设备有稳定性可言么?

这些不说了。

去年,进一家太阳能企业,号称收购了美,德,欧的设备厂商,占到全球 95% 的份额。

这回是真涨见识,金融手段耍得飞起,至于设备什么的,让台湾非标厂商仿着被收购企业的山寨,所有的原器件都是一样的型号,系统直接拷过来的,自产自销,关联交易。

当时身上其中还不不明白,后来从里出来后,网上的各种信息一综合。

拿一堆交 30% 定金的破铜烂铁忽悠地方政府的钱,忽悠银行的钱来的。

号称一个基地投资几十个亿,和地方城投合股的。

你说,这是用心作事,还是用心骗钱?

这是过去几年碰到的事情,我估计现在应该没有了,升级了嘛!

现在的中国,还要什么制造业,我们有房子,大家发财

知乎用户 缺德居士 发表

整体上来讲很强大,毕竟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具体到个别高精尖行业来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知乎用户 公主上的豌豆 发表

不能说不强,不过没有那么强。

这几天不是在鄙视美国人潜艇钢造假吗?咱们自有的钢如何如何强……

我只能说,看看就好,国产高端品牌用的高耐磨钢还是进口的,几万一吨。

还有瑞士有个企业卖给国内的某大型结构件,只能原装进口,进口的又轻又耐用,国内想仿制想了十多年,还是没仿制出来,接着几千万一个买,按吨价算不比火箭造价便宜。

知乎用户 学无涯 发表

简单总结就是中国有完整产业链。

用一个简单的 螺丝 打比方,螺丝的种类成千上万种。生产螺丝的利润也非常低。

一个产品如果需要某种特定螺丝,就得去生产制造。。如果整个工厂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特制螺丝,这完全不能给工厂带来收益,如果提高了生产价格,产品的成本就大大增加。如果去海外进口,也会增加一些多余的税收。

用深圳华强北来说,如果会组装手机,你完全可以在华强北找到一部手机需要的全部零件,小到一颗螺丝也能全部拿到。。

完整的产业链节省了产品消耗的大部分运输和关税成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忍不住来回答下,哈哈,手动先狗头。

我现在也是一条工业 ,穷!

首先,制造业包含太大了,猛然一问,很不好回答。

中低端制造业,我觉得我们国家很不错,起码别人能造的,我们也能造,别人不能的,我们也许还可以造,这是优势,也是很大的进步,应该肯定。

那么问题来了,中低端能代表整个制造业吗?答案是并不能!

我个人认为高端,尖端制造业才能代表一个行业的水平,但是我要来泼冷水了。

我这个人很俗,小市民,高大上离我太远,我现在工作的单位,工人效益差的时候,一个月 1000,没错,1000,是人民币,不是美元!为啥呢?原因太多了。

我们的原材料国内造不出来,要从美国进口…… 坑爹,然后我们客户主要还是美国那边…… 坑爹呢…… 美国客户说,你们的质量和工艺如果达不到德国水准,我们没必要合作!

这话好像也没啥毛病……

美国客户说,你们的价格要是没德国便宜,我们也没必要合作……

好吧,质量工艺要像德国看起,价格还要比他们低…… 其实我个人内心是不爽的。

那么我们有没有工艺?

我问过技术人员,问过工人,回答是:有!

因为质量工艺达不到,客户会买吗?

但是,重点来了…… 代价呢?

啥几把也别说了,套用我们单位车间一个几十年的大师傅说的一句话,“人家德国人一根原材料能造出一根合格产品,我们他娘的十根原材料能造出三根不返工的就不错了!少听那些坐办公室的乱几把吹”

刺不刺激!意不意外!

知乎用户 恒路敬不二 发表

掰掰手指头数数家里的外国品牌产品吧,美津浓、亚瑟士跑鞋若干双,这一块好像国产品牌暂时还比不上;手表天梭但是现在不常带,平时就是荣耀运动手表,带着舒服,功能也多;洗衣机松下的,用了十多年了,下一步也准备换成国产的;手机原来用摩托罗拉、三星,后来全家人都改成华为小米,感觉比较好用,没有换苹果的想法,平板 iPad2018,笔记本 surfacePro,这个好像替代率不高。从家里物品的情况看,中国制造在高端一下还是非常有优势的,未来高端产品我们也会拥有一席之地!

知乎用户 行云流水欲上层楼​ 发表

真的

知乎用户 小了 发表

中国制造业泡沫更强大了,都是吹的,中国制造现在国际就是低端代名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5 年前,爸妈买了新房子,我陪爸妈去买家电,洗衣机是西门子的,电视是索尼的,冰箱是松下的,空调是松下的,摩托车是本田的,风扇,消毒柜,煮水壶,吹风机等等等,一切插电的东西都是外国牌子。甚至连排插,插座都是西门子,飞利浦的。

去年,终于到我买了新房子,虽然还没交房,但是我已经开始选家电家具了。各种比较后,最后选择了……… 小米的电视,小米的扫地机,云米的冰箱,小米挂机空调 5 台,美的柜机一台,小米的空气净化器,小米的净水机,小米的洗衣机,小米的落地扇,还有小米的电饭锅,电磁炉,煮水壶,料理机,洗手机,体脂秤,吹风机,吸顶灯,床头灯,这回甚至连插线板都是小米的了。另外还有其他的东西基本也是国产的,比如方太的水槽洗碗机,美的烤炉、微波炉等等。国外牌子的家电只有……apple mac mini 主机一台,林内 24 升燃气热水器一个,iphone 几台。

知乎用户 冬天的海水 发表

没有,全系统的制造业可以在任何封锁的情况下活下去,并且依托巨大的内需市场吃饱,但是就目前的开放市场状态来看,无论高精尖还是普通行业的工业制品,首选还是进口货,比如气体调压设备,主调压部分意大利的 Fiorentini,TARTARINI,电磁阀美国的海德福德,这些都比国产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要高,虽然国产的也能用,只是有些不太踏实。但是价格方面,误差太大了。

所以,中国的制造业需要更长的时间,整个行业需要时间来长大,毕竟一个发展了两百多年的中年人做事怎么也比一个刚生长了三、四十年的小家伙可靠,所以,中国制造业是发展了,不是强大了,但是凭借全系统的供应优势,统一而强大的领导,中国的制造业终将一枝独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j4xEC 发表

最近去是苏宁和美的的实体店。家用电器全都是康佳,TCL,创维,格力 美的 海尔,海信为主流。也有索尼,松下,东芝的产品但是价格非常贵,销量非常的少。

知乎用户 小鬣狗 发表

怎么答?你是想听强大了还是还不够?怎么答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就看哪边打钱了。

不开玩笑的回答,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力已经逐渐跟上而且不少方面已经能够达到一线甚至略微超过一线水平,但是品牌力… 还是比较薄弱。但是大家一般来讲,看 Nike,Canon 等等各种牌子都反应上来的是它们的品牌注册地而不是生产地,可能这么说就能比较便于理解吧。

知乎用户 被迫改名三次 发表

确实强大了很多,但是我希望继续猥琐发育,别浪,几个大件还没完全合成…

虽然全场经济第二,但是经验略微落后 (虽然领导说咱们是更好的制度),新中国成立时间尚短,发育时间不太够,更何况开局反 gank 几波,从四十年前才开始注意经济发育…

对面大哥满场乱 gank,耽误了一段时间,咱们有机会猥琐发育,现在对面大哥盯着咱们搞,更得低调发育…

低调,别浪,再发育四十年,应该能全场碾压吧…

知乎用户 流 418​ 发表

我以前搞医疗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这么说吧,既不强也不大。基本全部都是外资企业在做。

低端的像剪子,镊子不说了。医疗里面的大型医疗设备,CT,核磁,放疗设备,质子治疗基本没国产货。

一台设备动辄上千万到上十亿(质子机)一台。钱都让外国人挣走了。

国内这些年有联影,东软也在做 CT,不过产品据说是太一般,至少除了军队医院有几台,民营医院都还没见过。

至于高端 CT,核磁,最近听说有国产,不过没见过有医院用。

放疗设备,直线加速器,最便宜的一台 2-3 千万,主要两个供应商,瓦里安和医科达,一个美国的,一个瑞典的。现在放疗发展的快,一个医院买台放疗机,没几年就能挣出好几台来。

放疗对比各个科室效益是非常好的。各大医院也开始玩命上。估计这两公司在中国赚翻了。大概是中国一年买的直线加速器占全世界的一半多。

TOMO 刀,这个比较新,全中国目前几十台,一台基本配置 5000 万起。主要是配置证这方面管的严。不过由于独特的照射方式,很多医院都在想办法购买。美国 Acuray 公司的。大部分都卖给中国了。老板三天两头往中国跑。

PET-CT,SPECT,核医学设备,一台几千万,癌症检测设备。运行还需要经常性购买核素。很多大医院都有了吧。做一次一万多。主要生产企业 GE,飞利浦,西门子。

质子治疗设备。一台几亿到十几亿。还不包括基建投资。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西门子设备,花费 3 亿美金。

这些年中国质子热,各省都想上质子项目。世界主要供应商,IBA,瓦里安,日本一家公司(忘了叫什么了,台湾有一台)。

国产设备是兰州的近代物理研究所。用的是同步加速器。这个怎么说呢,据说是花了好多钱,造出来了。根据我的感觉,只是造出来了,落后国外产品 20-30 年吧。没有笔型束扫描(还是老式的散射照射),没有高精度 6 维扫描床,没有同步加速器占地巨大。。。感觉似乎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

但有政策护航,已经有一家医院落地了。

知乎用户 小般般 发表

制造业两大关键点:1. 核心技术;2. 企业或产品信誉。

1. 我国的制造业有没有核心技术?相比于美国欧洲日本的同类企业有没有比人家强的先进技术?

2. 我国制造业有没有信誉?产品出了质量问题有没有让消费者信服的处理结果?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知乎用户 暖水壶​ 发表

说说微观的吧,我数了数家里的电器和用品的品牌,大概可以管中窥豹。

厨房:烟机灶具,老板牌,国货;热水器,海尔,国货;各类餐具、炊具、锅碗瓢盆都是国货;电饭锅,苏泊尔,国货;冰箱,西门子,德国品牌中国制造。

卫生间:洗发水、沐浴露强生和保洁的,外国品牌,中国制造;牙膏,云南白药,国货;化妆品,百雀羚的,国货;各种桶盆牙刷垃圾袋暖水壶洗漱台马桶淋浴喷头卫生纸,我泚了下,应该都是国货;宝宝用的沐浴露,妙思乐,法国原装进口。

客厅:电视,扫地机器人,小米,国货;自行车,美利达的,台湾品牌,大陆制造;空调,格力,国货;各种玩具,基本国货,除了托马斯;奶粉,基本不是国货;其他用品物件应该都是国货;

卧室:空调,格力,国货;油汀,艾美特,台湾品牌,中国制造;各种床单被罩衣物,基本都是中国制造,除了几双越南造的鞋子,几件南美的衣服,几双美国制造的袜子;

自用:手机,五部华为,一部 OPPO,国货;联想电脑两台,国…… 半国货;笔墨纸砚,均是国货。

综上,中国制造可见一斑。

知乎用户 EEEE LUU 发表

制造业产品线分工明确:

高端负责品牌形象;

中端负责利润大头;

低端负责养着渠道。

土鳖盘踞低端,不择手段去搞中端,逼着人家的高端线失去供养了后再直接收购。。

不招人恨才见鬼了。

人家也不傻,毛衣战难道真是为了钢铁工大豆农?

知乎用户 上官迷人 发表

大是很大,强真的不强,秘鲁人民形容一个人急性子会说 “你的性子跟中国制造一样”

知乎用户 小脑袋聪明狐 发表

不强大,而且很落后……。

如果我们把制造也看作一个单一行业,中国在这四十年间发展是很强大,但是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孤立发展,无其他行业相互补,以及强烈依赖出口贸易的弱点。

具体来说,英国与一些西欧国家在 19 世纪是就已经有很强的制造业,但是内需不足,于是强烈依靠出口,在出口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和产品。

中国现在面临就是这样的问题,国内消费市场极度保守,在 2020 年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制造业立刻遭受冲击。

所以中国制造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首先,国内消费市场需要在健全法制和管理的条件下扩大,老百姓可以不需要把手上的闲钱全部丢给房地产,这种情况下,至少很大一部分的制造红利能被国内吸收,这样才是长期发展的前提。

其次,发展土壤,中国缺人才吗?不缺,人才在哪?美国。这不是说谁数典忘祖,而是反映出中国在人才利用上缺乏土壤。留学或者在国外有先进经验和能力的人回国并不能很有效的发挥能力。毕竟钱学森钱三强这样的甘于从零开始建设祖国的人并不是谁都有的觉悟。在国外很多中国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国家,也很愿意奉献自己的能力去建设祖国,但是现阶段我只能说中国缺乏嫁接人才的土壤。结果也很明显,中国在既有科技上能不停发展,但对新的制造科技和技术却拙荆见肘。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主要还是用于提高百姓的生活。好吗?好,但是拿到国际上去比就不好了,有人说美国制造业不如中国,对,但是现在说这话晚了,美国的第一二产业已经牢牢的依附在第三产业上,美国的金融业非常厉害,厉害到美国可以裹挟全世界帮他制造,记住,这里用的是裹挟,这里面也包括中国。这不是一个短期能建立起来的系统,也不是一个十分必须的体系,但是却值得我们去好好想想,我们中国的制造业依靠 “道德”“责任” 来建立的所谓 “全世界都说强” 的制造业,到底是不是最强。

知乎用户 海纳百川行万里路​ 发表

我觉得不出乱子,一定可以赶上他们。

中国机会很多,但是官僚也很多,无论体制内的官僚,还是外资企业内部有权力的经济官僚,这样在科技领域有一部分做买办,必然有怀才不遇的人做不成买办,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属于没机会做买办的,硬着头皮上吧,去外面报学习班学习编程,开始自己动手做。而且目前我们得编程手段已经和国外最新的方式同步了!

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一点一点做起来。相信我们可以做起来!

知乎用户 此处应当有昵称 发表

我在一个从前以重工业闻名的城市发现了一个用来纪念重工业的纪念雕塑。雕塑是上个世纪立的,旁边的碑上写满了参与建造雕塑的厂的名字。我打开高德地图,一个一个的找,发现绝大部分都已经找不到了,剩下的一个两个还剩下地名和未拆的破败厂房。这个从前以重工业闻名的城市从重工业的百花齐放到现在只剩下几个厂苦苦支撑。

中国的制造业强大了吗?大概是强大了吧。一个印刷厂敢用两千多块钱的工资去招聘大学生,一个大型化纤厂连续几年没有上过新的生产线,一个从前以制造业闻名的企业现在的主业是房地产。

我国的制造业究竟强大到哪种地步才能让一个研究生嘴里说出自己所在的行业没有希望?强大到那种地步才能让一个个从业者说出如果自己的孩子学自己的行业则打他的断腿?

中国的制造业大概是真的强大了吧。能让我的同学们一个个后悔学工科,后悔进工厂。能让我的工友羞于说自己在工厂,自己干制造。能让一个个老板情愿放弃实业转向互联网转向金融房地产。能让一个个毕业生放弃自己的四年所学转向基层公务员。

中国制造业真的强大了。或许,已经强大到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制造业了。

知乎用户 郑能亮 发表

看了这个问题下的答案,相比 10 年前、20 年前,我们的进步显而易见,但仍然有很多人说出了我们现在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我想着要是隔壁三哥取得这样的成就,啧啧,不定得吹成啥样啊

知乎用户 屠苏 发表

真的强大,而且是世界最强大,因为规模最大。

很多回答还在说某个行业发展很快,某些产品先进,这对于强大而言只是锦上添花,再者这几年为了产业升级宣传上只说技术先进性,但技术先进性只是强的一个方面而已,也因此,强与某个行业的先进性挂钩,这是不对的。实际上,采购、存货、生产、分销都是制造业的一方面,所谓技术在制造业中也只是一个部分,你不能将他单独拿出来说事。很像军事力量,你片面的强调武器先进性是不对的,因为武器是拿来打仗的,整体军事力量不仅因某武器使用了一堆高科技而强,而需综合考虑后勤,战略纵深,人员素质,装备可靠性,装备数量等因素。

具体到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已经在大规模生产上走了很远,大的产出需要现代的管理、现代的生产链、现代的物流,同样本身也需要现代的技术,对于制造业整体而言,规模就像综合国力,是一个综合指标,不是多装几条流水线就能做到的,你流水线要会调配,生产效率要高,货要及时到,及时出,生产要有序展开。

中国制造业很强,无他,现代制造业,大即是强,世界制造业中中国最强,因为他规模最大,美国第二强,因为他规模第二,以此类推,就像国家的经济实力用 gdp 指标来排名,虽然这个指标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够综合,是最可比的量化目标,制造业的规模则同理。

我的描述是:中国制造业是世界最强的制造业,因为其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但是其在科技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某些行业仍较落后,因而可以变得更强,但这并不影响中国制造业已经是世界最

知乎用户 找找园区网 发表

先亮出自己的观点,作为中国产业的服务者,我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非常乐观。

下面就用数据说话。

改革开放以来,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等 “三来一补” 加工贸易一直占据中国进出口五成以上比例,低端、山寨、缺乏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身上抹不掉的标签。直到 2007 年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的比例才降低至五成以内。

随着中国制造实力的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逐渐成为核心名片,中国制造正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竞争优势。

到 2020 年,中国占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已提升至 23.8%,居第二位的美国仅有 7.1% 的份额;2021 年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占全球的比例已进一步提升至 25%。

机电产品、通信设备、手机、家电、港口机械等产品,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标杆产品,其中知名的企业有华为、TCL、振华重工等等,它们在自己所处的行业居于全球前列。

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还在快速成长,2021 年全球制造业产值约为 13 万亿美元,中国一国占了 37% 多,约等于 G7 的制造业产值总和。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进一步增长,叠加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以美元计算,预计中国 2025 年制造业产值将占全球 40% 以上,2030 年甚至可能达到 45% 以上。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展现在中国制造人面前的,是一个可期的前景。

找找园区网 · 为企业寻找一个更好的家

知乎用户 匠心鑫先生​ 发表

西方通过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索,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而最终开启了这个星球上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从此西方人就一直在人类的顶层吸血,但是在大航海时代有不少的奇怪事发生。

其中之一就是有不少远航归来的船员,回到后突然就去上帝那报道了,按道理来说,他们历经过跟原住民干架,又被各种毒蛇虫骚扰,还会在海上跟各种极端天气作斗争,不但把身体炼得倍棒,还百毒不侵,千辛万苦抢回来不少白银,眼下正应该是开始享受航海归来而获得福利的时候,为啥却一命呜呼呢?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这艘船员又从美洲运回了不少白银,他们冒着随时小命不保的风险终于到了西班牙,这些白银值得他们去卖命吗?肯定值得!

要知道在当时的欧洲贵金属少得可怜,也就德国有那么一点贵金属储量,其他国家更不用说了,但这时,哥伦布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这些人到了美洲以后,啥事都没干,第一件事就是跟土著干架搜刮黄金和白银。

当他们把白银带回到西班牙后,船长自然开心得要命,当即宣布拿出一部分白银让大伙享受美食美酒美人,于是当晚全员疯狂进食附带高级洗浴,结果第二天早上,很多人就挂了,为啥?

后检查,发现不少人,因为在航行中,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导致无法控制进食,不少人因为撑破胃,又或者因为突然给身体负担过重,导致分泌失调发生胰腺炎,从而被一波带走去见造物主。

之后有经验的船长都不会让他们的船员到岸后就暴饮暴食带耍大宝剑。

人会因为暴饮暴食而亡,其实国家也一样,也会因为突然来到的财富而被一波带走,最典型的也是西班牙。

当时他在大航海时代获得了巨量的贵金属,有多巨量?根据统计,在 150 年间达到了 1.86 万吨白银,黄金 200 多吨,大概占了当时全球贵金属开采量的 80%,而且还没算上私人小作坊开采的。

这些巨量贵金属的涌入,情况就和刚刚说的道理类似,人在短时间内吃入大量食物,身体系统无法承受爆了,它也是一夜暴富之后很短的时间内,自己的金融系统就跟着被撑爆了,换个说法叫做德不配位。

具体解释就是,小伙伴们都知道,钱印多了而市场上的东西总量不变就会发生通胀,所以现在平白无故多出来这么多贵金属自然就会发生通胀,搞得物价涨了差不多 4 倍,普通老百姓自然受不了,受不了就想要上街零元购,所以现在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自己的物价通胀指数 CPI,就是为了防止通胀。

而且这个通胀会传导的,那时他们特别喜欢明朝的东西,有钱自然就开启疯狂双 11 买买买模式,这些白银一下子都跑到明朝那头去,搞得不久之后明朝也跟着通胀然后就爆了。

本来他的工业体系很健康,但是这下子全都瘫痪了,就因为钱多,啥都可以从周边地区买到,自然没人愿意去干生产。

介绍这些情况的时候,小伙伴们一定觉得似乎在哪里听说过,没错,就和现在美帝差不多,这个月它的 CPI 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6.1,要知道这个指数,原先他可是一直维持在 2 以下很多年了。

而另一方面,也和当时西班牙一样,没人愿意去搞生产,根据统计,现在有 800 万个工作岗位缺口,但是却还有 600 万人失业。明明这些人都可以去工作,但就是赖在家里,就是因为之前发钱多了,大家发现不搞生产还有钱收,谁愿意去搞生产?

历史总是会以惊人相似的情景在不同的地方上演着,只不过时代不同而已,但是总体形势上是差不多的,那么现在由于美帝的 CPI 上涨,他之前疯狂的印钞,会不会像当年西班牙因为疯狂输出白银一样对我们照成影响吗?

先说答案,会,但是影响不大,下面就解释给小伙伴们听。

—1—

被封锁后的制造业还正常运转吗?

刚刚说了,西班牙自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没人去生产,因为手头有钱,直接和周边的英法德等国家买就行了,这无形中反过来促进了周边地区开启工业化模式。

因为你买的这个东西,很大原因是因为你需要,既然你自己不能生产,不管谁生产,你就会去和他买,请记住这个道理。

小伙伴一定会疑惑,这不是废话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个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别急,往下看你就会明白。

正如你肚子饿了会去买吃的,你要想出门为了提高出行速度就会买交通工具,你想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感就会购买游戏道具,道理就这么简单。

前些日子美帝的港口堵得要死,根据测算,堆积在港口的货柜一字排开长度可以到加拿大,装货的货轮在港口排成长队,就是没办法卸货。但是令人疑惑的就是,美帝超市的货架却空空如也,简单来说就是把货搬到货架这最后的 50 步难以推进。

就像个饥肠辘辘的恶汉,嘴巴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但就是吞不下去,造成这 50 步走不了的原因很多,海运的运费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制造业。

很多小伙伴们就想不通了,这关制造业啥事情?

说个和小伙伴们息息相关但又不常接触到的事,现在谁都要用电,就意味着要买高压电气设备,在当今世界上,有几个地方都生产高压电气设备,一个欧洲,一个日本,还有就是我们,美帝自己本来也有,叫做 GE 也就是通用公司, 但是现在 GE 的电气部分被日本收购,意味着变成日产了。

欧洲日本的电气设备主打是高端场所,毕竟那头人工贵,而且材料也贵,价格是我们的好几倍,我们生产的是比较普通,低精度的电气设备。

但随着贸易战升级,美帝也逐渐在电气领域开始不允许使用我们生产的设备,那么问题来了,啥问题?

美帝内部也要搞大基建,很多地方用普通电气设备就能满足,那施工单位之间肯定要竞争,在资本主义市场化下,自然就是价低者得,那就意味者啥?

意味着施工单位如果用欧洲日本的电气设备,施工报价比采用我们的高出好几倍,能给你中标吗?但是用我们的设备,美帝又不给,怎么办?

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多进出口的设备商自然就想出了解决办法,想办法在美帝本土生产电气设备。

但是能行吗?

虽然生产高压电气设备并不是造芯片,但也绝对不简单,就说现在一种新型电气设备已经用上了电磁炮的技术,想了解的后面会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如果真要从头办厂培训工人开始干起,生产出来的成本,弄不好,甚至会比欧洲日本还高好几倍。

就算工业成本能做到和我们一样,产品价格能达到和我们一样的水平,但工厂能保持相对的利润吗?答案是不可能,为啥?

小伙伴们要知道,制造业之所以能把利润做到最低,靠的就是持续生产能力,要不你的厂子三天两头不生产,别人的厂子基本靠三班倒持续生产,你的产品就做不到薄利多销,只能越做越亏。

其实美帝当初在经过纺织业建立初级工业化的时候,同样也是让人 996 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利润。

后面工人被压榨得实在不行了,也想好好享受生活,工会这个组织出现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美帝工会可是非常厉害的,能随随便便组织工人不干活都行。

小伙伴就会问,资本主义国家不是啥都要听资本家的吗?工人不干活,政府不应该是帮资本家管一管吗?政府还真是不敢管,为啥?

要知道,政府是非常支持工会的,并不是代表他们为工人着想,而是工会手里可是一个大票仓,各个组织要想在下次选举得票数高,就要买他们的账,要不到选举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票数稀少了,然后就会被赶下台,所以都会对工会毕恭毕敬,而工会也是牛得不得了。

一旦工会时不时组织一次大罢工,那么制造业的机器运转不起来,生产效率就立马大打折扣,产品成本又会被提上去了。

总之,如果美帝真要建立起完整的电气设备生产线,成本怎么样都会很高,怎么办?这些设备经销商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很简单,从我们这里购买,例如高压电气设备的类型,定制特殊的包装商标,发到越南,再从越南发到美帝去,然后在他们租的厂房里,对外说是工厂,但在里头就只用拆掉包装,直接拿出早就做好的设备就可以了。

于是,能让施工方开心,美帝政府开心,而且价格非常低廉的美帝本土生产的高压电气设备就这么出厂了,所有的问题就这样被完美的解决掉。

这还单单是高压电气设备,还有不少其他的工业设备,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产品,基本都是我们这边发的贴牌产品,而且在疫情影响下,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变得更高。

所以小伙伴们去查一下越南出口率为啥屡创新高就知道了,实际上,我们制造业厂家说是要搬迁,但是真实搬去的有几家?就地方,时不时停下电,就能让你制造业成本翻一番,谁会搬过去呢?

所以就这样,他们自己的制造业把自家门前的港口给堵住了。

那我们这边的制造业目前现状如何呢?

—2—

我们制造业变迁的原因

就说个事情,现在珠海已经开始让一些制造业搬迁,为啥?

因为制造业的利润已经下降得太多,而很多企业正在进入转型期,既然是转型就意味着要重新开始搞基建,不可能将原来的厂房拆了重建,这样做在时间上被消耗掉而给竞争对手找到破绽不说,拆除原厂房费用都有得你算,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新的地方重新建立厂房,购进新设备,然后才能很好的转型起来。

那真的要搬到越南去吗?肯定不行,刚刚也说了,因为承受不起那个停电成本,那怎么办?所以规划好新的产业园,让这些制造业重新搬迁到那头去,至于怎么找地方的,下段再说,小伙伴明白这个理就行。

旧厂搬迁后,原来的地方给腾出来,重新建设新的更加高附加值高利润,单位 GDP 耗能更少的企业,例如软件类的虚拟产业,小伙伴都知道,最近元宇宙的概念已经火了一把,但是即使动起来的企业少之又少,为啥?缺少推进的资金。

其实这个元宇宙概念弄出来就是为了让大部分人达成共识,一旦达成共识,就能通过这个概念吸收广大股市上的资本进入,然后企业就可以用这些资本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吸引更多的人来干这个事情。

做好后,很多小伙伴们也就跟着去消费这些产品,于是一个新的循环产业就这么建成了,这部分资本也就被盘活起来。

这个事情最好的实例就是特斯拉,马斯克先把新能源车概念弄出来,然后就上市了,一上市各位资本散户和大佬都给他打钱,有了钱,才开始真正研发,等研发出来之后,再造个势,弄到更多的钱也就是资本,最后量产化后才开始盈利。

要知道特斯拉也是在我们这里建立工厂,量产化特斯拉汽车之后,才真正开始盈利,之前一直在烧股市里散户的钱。

而制造业为啥要搬迁的原因就在这里,最终的根本就是要为新的产业让路。

那为啥要用这个模式来进行引入资本的操作呢?这就涉及到几个小伙伴们不太常碰到的知识了。

—3—

资本成就制造业

现在我们开始要聊到资本了,因为明白了资本的那套玩法,有了理论基础,我们才能明白现在我们碰到的问题大不大。

以前我们没有太多资本,也就是钱,于是在 2000 年左右进行全球一体化,就是以外循环为主,那么很多资本都会从香港澳门那头,进入珠三角地区,然后这些资本就会购地办厂,然后再外销全球,于是大部分制造业落户珠三角。

就说个情况,珠三角的用电量一直都是排名靠前,每年妥妥地秒杀各个省,而且 GDP 一直排名第一,就意味着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在珠三角地区。

虽然山东也是用电大户,和广东不相上下,但是 GDP 才是广东的 60% 左右,意味山东每用一度电生产出来的东西价值才是广东的 60% 左右。

简单点来说,就是在广东,同样是用 1 块钱的电,能做出价值很高的东西,例如高端的芯片,工业制品,而在山东 1 块钱点生产的东西也就没这么值钱了。

但还是要记住第一段说的,东西价值高低不一定代表着你不需要,这里只是单纯进行数据比较而已。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制造业基本都聚集在珠三角一带,而山东基本都是生产原材料的地方。

好了,知道了我们引进资本发展了珠三角制造业之后,我们就要开始了解上头是如何对资本进行控制的。

现在珠三角的制造业开始要升级转型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因为双碳控制,还有美帝的封锁,还有外资的撤离,这几个因素。

美帝的封锁和外资撤离大家一定都清楚了,就是因为之前的特朗普想干一件事件,就是把境外的制造业给搬回去,于是就开始了从经济科技制造等各方面开始封锁。

然后外资看到这种情况,有不少企业开始动摇,再加上特朗普要求,也纷纷撤退,然后就形成了第一段说的局面,表面上看制造业迁回美帝,实际上也只是迁回了个寂寞。

那为啥现在要搬出去呢?

真正要搬迁出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实际上,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些厂给搬迁出去,而这些厂自己也想搬迁出去,而再加上特朗普推了我们一把,还有双碳的控制,于是就顺水推舟开始搬迁出去了。

先说自己搬迁出去的原因,刚刚说了,我们的制造业也开始转型了,因为现在的制造业由于珠三角人力成本的增加,再加上我们不断的创新研发,现在原来的生产厂家所在的场地已经没办法满足生产需要。

人力成本增加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在珠三角哪怕就是请个小工一天都要好几百,但是,一旦到了广西贵州云南价格立马少了许多。

我们可以从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看出来,在广东 2018 年最低工资标准是 2100,而广西贵州云南在 2020 年最低标准才是 1700 左右,小伙伴要记住,这是最低标准,实际支付肯定不止这样,也就意味着珠三角地区人力成本已经很高。

制造业创新呢,就说个几个例子,先从材料创新方面说起,刚刚看了珠海一个制造厂,厉害了,居然用了电磁炮的材料!

很多小伙伴不明白电磁炮技术的重要性,这里就讲一下,因为电磁炮直接关系到未来太空争夺战。

要知道在真空中我们是无法使用常规火药武器的,那就意味着没办法给子弹以一个初速度打向目标,怎么办?

如果采用电磁炮,就无需用火药,而是通过电磁效应就可以给子弹一个非常快的初速度冲向目标,这个东西是苏联提出来的概念,所以目前我们的这个技术大部分材料都是从乌克兰进口的。

啥材料?就是铝镍钴,通俗点说叫做记忆磁铁,给它一个电子信号,立马变成强吸磁铁,现在这些制造电气设备厂家用在高压设备上,改变原先使用弹簧分合的原理,加速开关合闸,把这个时间从 10 多秒减少到了毫秒级!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因为开关行程大概是 20 厘米左右,我们就用速度来解释。大概就是,按照之前的速度和一个人开车差不多,但是现在,变成了开火箭,你就说这速度提升的概念有多快。

这个是我们制造业自己创新出来的理念,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发,虽然有这方面的理论,但是他们没有人力物力去搞这个事情,所以单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我们的电气设备已经攀登科技树,并且点亮了很多别人没有的技能。

从设备维护模式创新说起,另一个厂虽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发,但是却从设备的维护模式方面创新,就是现在他们已经把不少电气设备进行了模块化处理。啥意思?

以前我们买的很多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要坏了,就要请他们厂家派人到现场亲自指导检修维护,要知道,洋大人的工资可是贵的不得了,因为是时薪制,来一天大概是 1000 欧。

而且到现场后也就是在现场指挥,由我们的人来做工,很多小问题,就是把设备部件拆下来,拿个棍子敲敲打打然后再装上就又能用了,虽然能解决问题,但是耗费人力,时间,而且最重要的是耗钱。

但现在模块化以后,意味着任何电气设备出故障,可以直接把这个模块换掉,大大节省时间和材料,而同样的进口设备厂家是做不到这样的维护模式的。

所以现在很多进口厂家的设备一旦出故障,也不愿意找原厂维护,而是请这边的同类型厂家去进行检修,省钱省时省力。

珠海以前都是基础的制造业,现在靠着之前的积累开始攀爬科技树,现在开始把各种技能点亮了,于是往高科技制造业方向一路奔袭,这个专业升级真是厉害。

但是,现在转型就遇到难题了,因为新的产品研发出来后要量产化,就需要新的场地,需要新的厂房,也需要聘请新的员工,怎么办?所以只能找新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搬去哪里?

这就涉及到我们上头的决策了,说个小伙伴们不太关注的信息,现在我们的基础建设根据统计已经达到了千万亿级别,而光是在农村部分就已经达到了 200 万亿以上。

之前很多人一直不清楚我们为啥要坚持搞大基建项目,认为是浪费钱,还在网上一度乱喷,但是现在这个投资效果就开始显现了。

就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在街上你看到房地产最多的销售口号是啥? 一个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我家楼下是地铁。意味着啥?一旦你住的地方通了地铁,房价可以提高好几倍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搞大型基建的目的就是如此,例如珠港澳大桥,现在通车率很少,但是一旦珠海慢慢的产业升级成功,可以预见未来肯定是车流涌动。

所以之前我们通过珠三角引进的外资做了不少制造业,获得了不少资本,而这些资本由上头来引导,把这些资本形成了我们的固定基建资产,而让不少地方有了基建之后,非常适合做新的产业园。

这就意味着这些厂随便搬到哪里都行,因为到处都是各种非常发达的路网,还有高铁高速等都已经到了各个角落。

现在有了这么多基建的投资,那么这些厂房都可以搬迁到之前周边的工业园区去,而现在的地方就可以腾出来,给更高一级的产业让道,然后大湾区这个建设就正式成型了。

这就是我们制造业升级的实际情况,简单来说就是,虽然美帝想通过封锁来让我们没办法往上走,但是结果呢?

我们不但没被封锁,而且还更加的进一步升级了自己的制造业,还让之前的制造业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选择,而且我们通过努力攀爬科技树,点出了不少黑科技技能点,渐渐的攀登上了制造业的顶端。

—4—

结论

西方人在人类顶层这个事情,其实从语言这个方面看,就已经非常明显,只要你会说法语就能在非洲大部分地区畅通无阻,会俄语就能在东欧随行,而会盅撒的英语,那更是可以行遍天下交流无阻。

看看旁边的印度,如果不用英文,根本不可能发布全国统一能理解的红头文件,而南美那地方,除了巴西以外,西班牙语已经是全部国家的基本语言。

这就是但是只有我们,还是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我们非常的努力进步,正在努力攀登制造业的顶峰,虽然他们想通过卡住我们,不让我们发展,但是我们拼着一股韧劲,不屈不挠的砥砺前行,慢慢的把自己的制造业做成全球最需要的产品。

西方已经站在顶端吸血太久了,但是现在我们却开始搞一带一路,搞海上丝绸之路,把我们实用好用价格亲民的产品推向全世界,正在动摇他们的根基,他们能不慌吗?

最重要的就是,虽然他们想封堵我们,结果却封了个寂寞,反而推了我们一把,让我们转型的决心真正的实施,小伙伴们说,这下,我们是不是要感谢他们呢?

今天说了比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喜欢就为这篇文章点个赞,谢谢。

以上,互勉!

作者:匠心鑫先生(ID:dianlijin2019)

原文:一文说清楚在封锁情况下,目前我们的制造业是啥情况呢?

知乎用户 慎独君子 发表

发改委官员:形势很严峻:我担心中国要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文章:年勇;来源:网络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

发改委官员:形势严峻,我担心中国要为此而付出沉重代价。

年勇提醒道:“美国其实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美国从来也没有放弃制造业。如果我们中国对这个认识不清楚,天天忽悠新概念,我估计中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智能制造是一个特别大的题目,我讲点自己的认识,跟大家分享。按理说,今天要讲制造业,有人会不太理解,说还讲制造业,题目和内容都很 LOW。

我说讲什么不 LOW 呢?讲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就不 LOW?我说你理解错了,我们这个社会目前最大的误导,就是认为讲制造业是过时的,是落伍的,认为要讲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之类,才跟得上形势,才与时俱进。这是当前社会最大的问题。

1

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制造业

要谈制造业是因为当前制造业还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体现在哪里?唯一的标志就是制造业发不发达。

这是我们现在没人说,不想说,不愿意说的。我总结,人类的发展进步,就是制造业的发展进步。有人会说我很偏激,我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在于人可以制造工具。

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做美国是服务经济,是后工业社会,不搞制造业了,而中国制造业很发达。但美国具体又是什么情况呢?

去年美国服务业的比重是 81%,以此证明美国是后工业经济,是不要制造业的经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美国去年制造业是 2.36 万亿,占经济总量的 11%,服务业是 81%。

大家不知道,81% 背后的东西,那么背后是什么呢?在美国服务业的 81% 里头、60% 以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的,这些年占美国经济总量约 48%、49%、50%。

什么意思?就是说美国经济,全部总量里有一半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加上制造业本身就超过了 60%。换句话说,美国制造业占美国经济总量超过 60%。

所以说,美国其实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美国从来也没有放弃制造业,直到今天。特朗普说,美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的超级大国。中心意思是讲要摆脱中国的依赖。

总之,如果我们中国,对这个认识不清楚,天天忽悠新概念,我估计中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2

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昨天。人类历史就是科学技术,不断为制造业赋能的历史,我们不断的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在制造业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进步。今天 “智能制造” 这个词是 1988 年美国怀特教授出的一本叫《智能制造》的书里首次提出来的,到现在也就 32 年,时间很短。

实际上说起智能制造,往前追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776 年瓦特发明蒸汽机,那个时候制造业有了比较快的进步。为什么说工业革命的开始是瓦特发明蒸汽机呢?因为动力的进步,人力可以解放出来,是机械化时代,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了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

之后,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 1821 年法拉第发明电动机为标志,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气化时代又上了一个台阶。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 1946 年发明电子计算机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时代还在持续,至于持续多长时间还不知道。

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又被认为是智能化的时代。在过去 200 多年当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而且始终处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推进制造业的能力水平及各方面,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很多的战略,也提出了很多的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支持。他们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方面有很多的战略举措。

从国内来看,我们国家改革开放 40 年来,紧跟发达国家步伐,向他们学习,在抓住全球产业大势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制造技术有机融合方面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些成就就不一一列举。

为什么有这个成就?一个原因是我们积极向别人学习借鉴,另一个是我们自己不断努力奋斗的结果。

3

短时间完成的工业化

第二,今天。尽管过去三十年我们在制造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体系(总规模),但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距离发达国家差距还非常巨大。

尽管块头不小,但从技术、工艺、材料、水平能力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这部分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当然,(我国)真正走工业化的时间还比较短,实际上也就这四十年。

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取得的成就,实际上是我们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三百年的工业化道路。

走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百年,走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百年,又走过了第三次工业前三四十年,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急速地追赶,势必缺失了很多东西,也少了很多环节。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比较突出:

第一:产业基础十分十分薄弱。

现在产业基础,包括研究的基础、产业化的基础、应用的基础等等,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对后面的应用至关重要。因为前面工业化时间很短这个客观现实,(导致)很多基础研究没有跟上,包括大学研究机构,还有大企业的基础研究都很差。

壹百多年前:美国有一个物理学家,叫 “亨利罗兰”,曾做过一次演讲,他说为了应用科学,科学本身必须成功,假如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子。

多少代人以来他们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只满足科学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科学。到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改得怎么样了?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我们重大的基础理论,重大的原创核心技术几乎是空白的。到今天 4G 的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都严重依赖于国外。

虽然在 5G 方面:我们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基础的生产上面,直接被卡着脖子。这就是为什么华为虽然技术领先,但是芯片生产这快完全被美国掣肘。

目前我国高端的芯片,工业机器人等等这些硬件几乎不能生产,我们原创的操作系统,等这些关键软件也要依靠进口。

比如说驱动电机,生产驱动电机一个小部件国内生产规模很大,全世界没无人可比,但制造这个电机所需的高速精密轴承,耐电的材料,高精度的位置和温度的传感器,里面的电子开关 IGBT 等等这些东西,我们没有一件能生产。由于基础研究差,导致了底层的硬件、底层的软件都要依赖别人,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和美国最根本的、最大的差距。

第二:产业生态上不去。

我国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不完整,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有的环节是空白的。而且我们为智能制造服务的,这些关键基础设施还差得很远,比如说这两天讨论的工业互联网、5G,包括数据资源的体系、人才资源体系,几乎没有什么是健全的。

第三:产业环境亟待提升。

我归纳有三个偏差,第一个是认知偏差,是不重视制造过程、制造经验的结果。这个积累非常重要,就是好大喜功,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工业 1.0、2.0、3.0 到 4.0 要一步一步走,为什么?因为工业化的进程可以缩短,不可以省略。省略了任何一个环节将来都要付出沉痛的代价,而且早晚要补上。

第二是引导偏差,很多引导策略不系统、不完整、碎片化,没有办法执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差,重点也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形成共识、形成合力。

第三个偏差就是执行偏差,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或者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没有看见主导力量,各自为政,一片散沙,而且资本、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浪费掉了。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形势)就是这么严峻。

4

美国的经济起飞的引擎是什么

第一:明天。明天面临什么?实际上很清楚,今天面临什么短板、瓶颈,那就是我们明天要努力的方向。这样说的话,第一是要夯实基础,当然有高校问题、研究机构问题、企业问题,这些基础都要夯实,没有这个想飞基本是不可能的。意思是,全社会必须得有这个意识。

大学在基础研究中承担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的经济起飞有两个引擎,一个是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湾区,一个在美国的东部波斯顿,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特别活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地方)?

因为西部有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些著名大学。东部地区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大学有雄厚的研究力量,有长期的积累,有源源不断的学生进来和出来,就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才。

美国这两个地方围绕着大学形成相当成熟的产业,大学里头的发明创造提供产业化给一系列制造业(技术支撑),还有为制造业系统提供金融支持。

同时,这一套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体系和发达的金融业体系,就确保了美国从大学的基础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小试、中试、产业化,然后放大,最后就是很大的产业。工厂可以,不放在美国,可以放在中国、欧洲。

但是,它的原创成果,在他的大学里,这些教授、实验室主任领着老师学生围绕着某一个细分领域,一个小领域持续研究。而且从前几代的实验室主任接过来这个接力棒。

曾经有一个中国小孩在那工作,我就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说就做研究,来了半年。我说我想知道你这半年的学习、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他说我的半年全部在实验室,早上起床吃点东西就到实验室,晚上十一二点回去(宿舍)。这让我很是惊讶。

他说也不是老师要求他这样子,从实验室主任到一帮的年轻老师,再到学生都是这样的状态,而且全是自愿的,每天的状态都非常激昂,觉得有意义。我说这就是,美国强大的唯一原因,谁能做到一点谁就是最大、最强的。

第二,健全生态。一个是健全,智能制造产业链,把短板补上。一个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工业互联网、5G。一个是人才体系的建设,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

第三:完善环境。

其一:提升认知水平。

其二:加强引导、要破除引导策略的碎片化。

我曾经牵头制定了一个《增强制造业核心技术三年行动计划》,每三年一次,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就是想集中少数重点领域,把各种资源、资金、人才都集中到这个领域,使这个领域尽快有所突破。现在已经执行到第二轮,支持了一大批项目,效果非常的好。

其三,推动实施。我们讲智能制造的核心,还是制造,你不能想你的制造不行,在上面加计算机,加个软件就行了。

不是这样的,制造业需要积累,需要摸索,它有很多隐性知识,不是三天两天就学得来的。如果不熟悉制造过程、制造程序、制造工艺、制造经验,后边再多的数据都是没有用的,你根本不知道数据的背后是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智能制造的推进,可能需要一个,制造业的巨头来引领、来主导,没有的话这个事情,就很难做。

制造巨头才了解制造业,才明白制造工艺、制造的程序和掌握制造的核心技术,不掌握这个,你想引领,也引领不了。

国际上最典型就是 GE,上百年的制造经验,它对制造工艺、制造领域的理解比任何其他企业都深刻。同时又有巨大的实力来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了大量信息技术的关键,这样,两方结合才可能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制造业的大企业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深刻的说了这么多:我相信这些的问题,虽然严峻和迫切,但我相信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名族,中国人民是一群勤劳、智慧的人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你可能还想看看这几篇不错的文章

看长津湖:感受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如果鲁迅复生:还会成为大文豪吗

关键时刻:能保命的十六条小知识

发改委官员:形势严峻后果很严重

知乎用户 xtc7890​ 发表

2020.2 月更新

手机已经换华为了,用了几个月了还不错。还有就是说到高端制造业,很多人会把国企给忽略了。只会想到民企,例如华为。殊不知歼 20,055,山东舰这些东西是咋出来的。

原回答

目前自己用的进口的就是汽车保时捷和手机苹果了。其他小米全家桶,智慧互联呀,哈哈。过阵子换华为,然后就只剩汽车了。等过几年买比亚迪新能源。

知乎用户 超 lelouch​ 发表

如果未来发生世界大战,你立马会明白什么是苏军的数量,德军的质量,美军的后勤,外加日军的不要命。

知乎用户 清洁工就是我 发表

在知乎看了很多关于行业的人对于产业升级的描述,我从毕业后短暂创业后就没有再接触实业,一直从事金融行业,对于我国的制造业并没有身体力行的感受,所以只能从别人的描述和自己从一个消费者角度对于中国制造做一个抽象的勾勒。

首先国产替代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我们生活中从家用电器到电脑到手机再或者汽车等等,都在陆续涌现,当然生产这些东西背后还是有一些东西需要进口,但是国产替代一定是个持续的过程,现在没有的以后也会逐步替代,只是过程的快慢问题,这本来就是确定性的后发优势,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不辞辛劳的精神使得总体进步的速度应该来说还是很快的。少数的被卡脖子的行业依然存在,这些行业也是西方科技的一些巅峰技术,外国一直采取严格的技术管控,诸如众所周知的芯片,航空以及一些高端工业母机,此外由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现在农产品方面中国也存在不少劣势,诸如很多育种都严重依赖国外公司,中国粮食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高于美国,还有资源能源对于国外也存在严重依赖,这些都是需要花重金去进口的,我国经济结构一直向出口倾斜,因为还是存在大量领域有进口刚需。进口依赖越少,经济结构就可以更加健康,做到内循环。

如果我们能够基本做到从上到下全部自给,我们国的分配情况能得到改善吗,国民生活水平能够追上欧美吗?应该来说还是不行的,但是情况肯定会比现在好,只是追上欧美的水平,还不足以在国际交换中取得优势,但是会把欧美的好日子搅浑,欧美现在的福利水平还是需要不平等的国际交换来维持的,也不能说不平等吧。如果很多东西中国可以制造了,势必降低了欧美产品的唯一性和定价权,那绝对是抢饭碗的事情。如果说美国制造业向中国迁移让很多美国底层劳动者受损的话,那中国可以实现高端制造则是让美国全面受损。交换优势建立在物以稀为贵的基础上,相对于全世界廉价的劳动力,欧美的高端产品是稀有,所以可以建立交换优势,但是未来中国也站到了高端领域,中国的体量足以改变物以稀为贵的局面。全世界少了好几亿廉价劳动力,却多了大量的高端品类的输出,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物依稀为贵的局面将大为改变,均衡点向廉价劳动力倾斜,届时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收益,中国也能从中收益,但是那时候中国是享受不到今天欧美的这种交换优势的。其实这种现象现在也已经局部出现了,中国但凡突破了的一些高端领域,国际价格必然大幅度下降。要真正建立交换优势,具备欧美现在的生活水平,那必须工业水平要超过欧美,局面才可以大为改变,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发生在人口 14 亿的情况下。如果未来全世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制造业里几乎不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任何发达国家也不需要从落后国家获取交换优势来提升本国国民生活质量,届时我国就具备了国民生活大幅度提升的物质基础。

上述是一些主观的定性的讨论,中国在制造业在升级这确定无疑,但是具体进程如何?定量的分析更为重要。没有任何数据可以确切反应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但是人均 GDP 还是可以稍作参考,中国目前的人均 GDP 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为 1.25 万美元,还是一定程度可以反应整体工业水平的,反应了我们生产的大部分东西还是附加值不高的。另外还有一点情况就是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工厂工人短缺,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太多了,还是我们的产业升级还是太慢了?消化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就业,而大量需要的还是流水线工人。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需要的人其实是越来越少的,市场机制会引导更多人逐步进入服务业,我国目前基础劳动力还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从一定程度也能说明我们的制造业整体水平距离高端制造还有较大距离。

现阶段已经出现了人才储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匹配,更加倒逼中国要加速产业升级,否则大量的人才就是被浪费了,寒窗十几年,中国学生已经牺牲的太多了,最后只能去做一些事务性重复性的工作,对于个人来说甚是不甘,对于国家来说亦是巨大的损失。确定性的人口老龄化时代也迫切需要产业升级。总的来看,产业链虽然已经在不断升级,国产替代也在不断进行,距离有足够的物质可分配依旧路途遥远,加之国内分配的扭曲,中国民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生存压力依旧很大。

知乎用户 Dene​ 发表

当然强大了。

这个没什么可质疑的。中国要是停止向某个国家进行工业品输出,他们国家人民生活下降一个档次都不奇怪。

但是,未来,中国制造业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空心化,老龄化。

在知乎上,机械劝退已经是政治正确。

在现实中,无可争议的事实,中国的制造业,对年轻人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

知乎用户 老友 e 面​ 发表

“大” 了,但是还不够 “强”

知乎用户 森林木 发表

中国制造业想要做到真正的强大,必须要分成四步走:1,配齐所有类型的制造业极其配套产业。2,所有产业都达到世界第一。3,所有国家都联手封锁的情况下中国的所有制造业仍然能正常运转。4,任何国家一但被中国封锁即使其它所有国家都联合支援都无法得到足够的替代产品。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只勉强完成了第一步,所以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强大!

知乎用户 import 潘多拉​ 发表

比以前强了很多,但是,别嘚瑟。

http://views.ce.cn/view/ent/201701/12/t20170112_19554483.shtml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中国制造业真的强大了吗?

不清楚如何评价一个国家制造业强大的具体指标,但是最起码有几个点觉得应该被重视!

第一,国内产业被卡脖子的机会不应该太多!华为作为国内企业的标杆,但是一个芯片就被卡死了,受制于人的制造业很难说强大!

第二,劳动者的权益被充分尊重!制造业容纳了国家相当部门的劳动力,劳动者的工作情况直接反应国内的劳工情况,工厂里面大部分工人是否能做到 8 小时工作制这种,而且收入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比如买得起房看得起病养得起孩子和老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劳动效率如何长期稳定提高?靠仓促培训工人制造出来的产品能质量稳定,丰田的核心不仅仅是严格的质量监控而是一批稳定的高素质的工人队伍!

制造业的规模和产值固然重要,但是百年企业才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知乎用户 德润 Doran 发表

从 2020 年的疫情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仍然算不上强大,而且前路危机重重。

早在 2015 年,工信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成为制造强国尚需时日。相应的第一梯队是美国,第二梯队是欧、日。同时苗圩还坦承,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新兴市场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对中国形成 “双向挤压”。

中国工信部部长:中国制造处于全球制造第三梯队_新闻频道_央视网 (cctv.com)

我们再来看看 2020 年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方面对国内制造业造成沉重打击,这点无需论证;同时,疫情催生出了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进一步收。后疫情时期,各国必然会对关键产品的供应链进行战略性调整,由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变,更加重视安全多于效率,尤其是关键核心环节本土就近生产将成为趋势。

那么在区域化方面,目前国际上如 RCEP、CPTPP 以及欧盟 - 日本合作协议,美加墨自贸协议都是重要的大型区域贸易合作联盟,而中国只在 RCEP 占一席之地。

诚然,中国的全产业链及成本优势仍然存在,制造大国及供应链中枢的地位短期内仍难撼动。但是,苗圩的分析代表这国家的基本认知,也反映了国家的真实状态和处境,中国的制造业数量优势是有了,但说 “强大”,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疫情的到来更多增加了这条质量提升道路的艰难困阻。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大而不强,不然,贸易战就简单了。

贸易战中,谁宣布定向停止出口某某产品,能让贸易对手秒死的,谁的制造业才能说强而大!

…………《贸易战引论》第六章

过年了,说句吉利话,中国制造业正在大踏步坚定地迈向强大,绝对有希望尽快强大起来。

知乎用户 呵呵了​ 发表

大的不谈,就谈小的吧。

就说电影院用的 3D 眼镜吧,一开始影院都是免费提供,然后回收清洁。

现在呢?一副眼镜(现在不是玻璃或者树脂镜片了,好像就是一塑料片),只卖到 2 元钱。

不过今年涨价涨到 3 元了。IMAX 的眼镜也是如此。我在佳兆业的好像是 5 元还是 10 元。

再说 VR 设备吧,淘宝上最疯狂的时候 9.9,还包邮,我买了一个,不是制片拼装的哦,是真的塑料开模整体的。质量还是可以的。

其他的,但凡淘宝上你能搜到的,大部分都还升级换代,比如手机计步作弊器。

只不过这些制造我觉得都没用到该用的地方,不仅浪费资源,浪费人力物力。

再说说小家电吧。电视虽然价格越来越便宜,但是核心的设备,主板,芯片,还掌握在岛国手里。

套一句流行语,这世界上电视有两种,一种叫索尼,一种叫其他电视。

微波炉,我家有一台当年松下进口家用的,商用的不谈了,全家,7-11,罗森等便利店里用的那种商用的功能更强大。

就说这台家用的吧,用了 7.8 年都没坏过,后来格兰仕便宜的发指,买了一台,用不了多久门不灵活了,电脑版也好故障,按钮是最先烂的。

那台松下依然坚强。再说功率。同规格的物品加热,松下那台只要 1 分钟的话,格兰仕要 3 分钟以上。现在我买的还是松下的,这货确实耐用。我上初中,高中,学校用的都是格兰仕,还有光波,但是都没我家那台好用。冬天热个饭,等了几分钟出来还是温的。

国家现在好像限制功率了 。

大的就不谈了。很多生活用品讲究的是实用,二现在中国很多品牌讲究的是花样出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强大了。

以我们公司为例,美国公司。

在本行业产量全球第一,但我们中国公司产量只占中国市场 2% 左右。

我们这行业有几家国内上市公司也非常大,基本上也都能排全球第二第三这样子。

公司生产系统 99 年用的,到现在没有太多变换。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使用系统的。

现在国内的几家公司生产系统比我们先进不知道多少条街。

现在国内的差距就只在研发和原材料上差一点。基本上都没研发中心,原材料都是买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分公司的。但是我觉得按照他们的速度未来五年就有自己的东西了。国内企业的发展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以前我们的产品甩他们几条街,现在差距微乎其微。甚至部分产品已经被超越,只能降价竞争了。另外据我了解本行业的几家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的公司已经撤厂或正在撤厂了。

未来这行业绝对是国内企业的天下。其他国家都要靠边站了。

知乎用户 流浪的流邙 发表

相对的。强大了。

但中国品牌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以次充好,混搅视听,虚假宣传,等等,在哪个国家都有,只不过很多国家品牌发展更早,所以在国内都没了,是来不到我国的。能持续出口的,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国内处于优胜劣汰时期,大品牌大公司模式会越来越普遍,品牌会从多元化逐渐成为几家甚至一两家。

中国制造强了,但很多商人并没有跟进时代,还在赚黑心钱。

所以有的人感受不到。

消费者必须擦亮眼睛,选择真正质优价美的产品,杜绝三鹿式公司。

到那时候,中国制造,就可以指着邻座的 200 多位说:在座的,都是辣鸡。

知乎用户 飞雪连天​ 发表

当然,现在如果心态没问题,所有的日用生活用品 电器,全部可以选国产,又省又好。

知乎用户 洪权​ 发表

从经济研究讲,生产下级化,消费为王,扩大利润是根。这是目前地球经济的模式。

生产下级化,就是人均工资上涨的时候,国家层面富裕,工厂就会搬离这里,找更下一级的地区建厂。这是为了利用扩大。而工厂的形成是追逐消费的。

在目前这个阶段,中国形成了集群工厂的优势。同时,人均工资提高,消费提高,世界工厂也开始搬离。所以,中国制造强大也没用。只是现阶段而已。

第二,要说的是制造的技术和积累。中国几乎是外来技术。没用形成自己的研发,循环,增进的体系。一旦世界工厂搬离,只能生产一些没用技术含量的东西。

现在是什么年代?智能化。门锁,空调,电器,都会跟中央控制智能连接。然而,目前的中国技术还在持续着单体。智能生活网络还是国外的。

虽然希望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能精研自己的底盘。可是,中国人沉不下心做专研。一两个改变不了什么。比如,电车,高铁。需要的是大量的,全面的开花。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反思。给下一代的是什么样的中国。

知乎用户 刘少 发表

目前毕业十年,待过国企,外企,私企,同学有大学当老师,相对全球第一梯队国内倒退 ,科研基础比如热处理,机械设计,材料通用等难以立项,企业老一辈技术员退休,行业低价竞争,依靠工人 996。

1. 基础扎实的技术人员越来越缺 (把数学力学材料运动制造编程控制管理都有一定水平),大学课程改革不注重基础

2. 以前国有企业积累的技术流失,主要是以前国企模式:每个方向都有专家,合作把研发设备做好,现在都已经退休或过世,资料室也没啦

3. 主要配件电气液压气动运动,还是国外品牌第一,国内集成项目这些配件必须全款,但项目不大会全款

4. 行业大多还是低价竞争,依靠工人加班,知识产权保护还是说说

5. 我从事过的冶金人造板行业国外目前是提供整体方案,核心部件,软件知识库,新工艺研发,而国内还是以机加工为主

当前工程教育十二个支撑点:1. 工程知识,学科基础,2. 问题分析,3. 设计 / 开发解决方案,4. 研究能力,5. 使用现代工具,6. 工程与社会关系,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8. 职业规范和哲学,9. 个人和团队,10. 沟通协调,11. 项目管理决策,12. 终身学习

知乎用户 旧世蓝调 发表

质量强不强大不知道,但是数量是可以很强大的。参考德国人连妇女都跑去造炮弹

知乎用户 ChrisZMC 发表

比例伺服系统大量依赖进口,包括军工,航空航天大量运用美国 NI 软硬件,然而最低端的硬件依赖台湾,国内还是没有。几公斤的伺服阀能卖到 17W 人民币以上的价格,一次返厂维修能到 3-5W 人民币费用。当然伺服阀是美国穆格公司的。工业 4.0 工控大量依赖美国,比例系统同理。比例阀现在正在追赶,距离越来越小,但是比例泵差距仍然巨大。中国的制造业从来没有强大,只不过宏大的体量,让人感到害怕而已。

知乎用户 书生少剑客​ 发表

大而不强,部分赶上来了,小部分超越了。

LNG 船能制造了,规模和质量都还有待提高,豪华游轮正在制造中,设计还是得和西方联手才行。航母什么能是 10 万吨核动力那种。破冰船是不是看看俄罗斯,努力赶上。

飞机,四代隐战歼 20 的国产发动机涡扇 15 还需要等待时机,隐轰 20 目前没有面世,C929 刚下风洞,隐舰载机是不是 31 都还扑朔迷离。支线 AR21 也刚刚交付了几架而已,C919 还需要订单,打入海外市场。

汽车,质量还需要打磨,我们和丰田,大众有多大差距恐怕都知道。超跑国产的有吗?我真不清楚。

机床我们何时才能有高端的?中芯需要多久能赶上台积电。NAND128 也得在年底或明年量产,好消息是我们进入了第一梯队。有创呼吸机有是有,可高端的还需要努力。高端医疗器械仍然需要加强,工业机器人还是日本更强。

当然我们也有做得好的,无人机有大疆,手机芯片华为麒麟,高铁有中车……

总体上算大而不强。

知乎用户 Laughingsir 发表

工科硕士博士劝退,转 IT,金融,

这边 2025 信心满满

我所在企业最好的机械全是德国的,几十万上百万一台,这个钱啥时候能让自己人给挣了呢

知乎用户 冠浒​ 发表

和大家分享点资料吧;挺有趣的。前方多图警告!

这是曾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德国工业展,由于年代远了,资料有破损。但不妨碍感受那个年代的特色。

以上,是当年那场工业展的部分参展资料。

现在,有必要隆重介绍一下这届工业展了:

我看过这个参展手册后,第一个反应是:哇草,**微软 1975 年才成立,PS 软件 1987 年才发明,那时候没有 ppt 和 office,**他们这些印刷品排版制作的水平本身就不低呵。

然后我才醒悟过来:别急,1975 年,老子还没出生;四年以前,有人在蒙古叛逃坠机;一年以后,开国领袖们纷纷离世;再之后两年,中国才开始改革开放。

这么个时间点,西德工业人们集体来华,是要闹哪样?

好了,我之后自己分析,觉得在那个时间点和那个地缘环境下,西德工业集团托拉斯集体来华设展,可能有两个考量:

一、对于中国的新时代的开启和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最终中国一定会开放,算是提前布局。

二、知道中苏关系不好,特意跑来告诉中国人:你们之前依赖的那些苏东工业体系,全是垃圾。我不是说你们一家,我是说再座的所有设备,都是垃圾。

当时东西德还没统一呢,你狂啥狂?

但是我也想说,德国人狂的有理由,有底蕴。我们在工业积累上,确实差人家不是一年两年。

1945-1975 年,战后 30 年时间,德国依然是世界工业巨头,难以跨越的存在。

1975 年 - 2025 年,这个计划内的 50 年,是我们疯狂加速,一路狂追的工业体系建设周期。

我们不说从 0 起步,也是从落后的基础开始平地拔高的。

这个过程中,人家也没闲着,都在迎接计算机和电子化的未来。

所以注定我们是弯道超车,弯道超车的难度和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同时也注定,我们不可能全体系超越,只能先保高精尖 ,再保民生需求。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能跟上时代,国家国防技术能保卫领土。中间一大段,留给市场合资和自有技术慢慢发展融合,最终成为我们自己的。

我们走的路,确实是没人走过的,没人能给出正确答案与方向。只能摸索。

所以你要问我,中国的制造业真的强大了吗?

我只能客观的说:

部分强大,制造产能很猛,技术积累差距很大,还处在向全世界模仿与学习阶段。想在欧美工业路线之外走出自己的路,任重道远。

以下是之前的回答:《一个笑话》


几年前听过一个笑话:

北京某车厂生产一种大 VAN,就是大金杯那种车。

想全车自主,但是有一个底盘部件总搞不定。这个部件按要求是金属的,有一个弧度。

就这个弧度,国内的材料、工艺、加工全都达不到。

没办法,换成塑料的,弧度达到了。

但是不行,那玩艺儿有强烈的静电。装上一开车,大火星子嚓嚓的往油箱上喷!

没办法,只能拆下来换成进口件。

根据这几年的观察,我觉的在小家电方面,整体水平有突破,个别技术还不行(比如冰箱分区制冷,洗衣机热烘干效率);

在精尖机床、大部件构建上有领先水平。但成品水平领先,不代表你的材料、工艺和加工产业链全是领先的。

在发动机领域统统不行,各类发动机技术可以达到持平标准,开发思维上面差的还远,品质就更远了。只能跟随。

整车上面,别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学着外国造成了这么多年车,仍然差的远。无论商用车还是乘用车,整车制造水平差的很多。反映的是产品的整体制造体系的差距。从思路、设计到加工到品质。

其它专用产品、轻工等不太了解,但我听说轻工方面面料加工工艺成本差不少,其它不清楚。

软件不了解,差距应该也不小。

我的结论:个别领先、暂时无法引领、体系不算强、总体上注重自主化和产能;领先谈不上。


底下一帮粉红仙啊?我尽力回忆一下当年的对话:

我:最近新车咋样?能干过 xx 不?

厂方:还行,还原的不错,发动机(自主)用上了,大部分都能自己做。但是有些东西搞不定。

我:哪些搞不定?研究院没吃透?

厂方:有些小件还原不来,有个金属板在底下,弯不成型。国内的放上太重,换了塑料的,那家伙冒静电,一开车嗞嗞向油箱上喷火花。

我:哈哈哈那咋解决?

厂方:让研究院再弄呗,不行就换人进口件。

我:成本应该包的住,还有啥问题?

厂方:开起来小响动多……


1、事情快十年了,工艺应该进步不少吧?

2、我根本不知道那零件叫啥,对方没说,我也不是专业造车的。

3、很遗憾,当年那台商用车也不是原创,而是扒别人图纸用自主零件还原的。这在国内并不新鲜。所以遇到这种个别零件吃不透的事情,很正常。

4、造车过程中,本就有各种零部件协调问题。异响异抖的,车门拉掉的,展车在车展上拽掉档把儿的,发动机开着开着掉了的… 被同行和业内当笑话讲不丢人。牛逼的改到更好,更牛逼的扛着等死,不新鲜。

所以我想说:

一、不信的,随您便;

二、认为我在骗人的,呵呵,中国商用卡车每年至少约有 20% 是用美国发动机在路上跑着,您愿意出于大义舍肉身挡住那些 6x4 的大车轮我没意见。

这些美国发动机在中国制造,零部件和供应商也在中国,但核心技术是美国的。

而生产商也得用美国的 MAG 加工设备,瑞士的机器人,瑞典的拧紧设备,德国的测量仪和奥地利的试验台架和全球运营系统才能生产他们的合格产品。

这就是工业体系的价值,销量不牛逼,什么时候美国产品线用上中国核心设备了,我们的工业才真牛逼了!

我们可能有了同等能力的设备,但生产出来的产品溢价率仍然上不去。这也是品牌和系统能力还没上去的表现。你没有全球验证的机会,中国市场就消化不了你上涨的品质价值。

中国企业在努力,差距在缩小,但市场变化飞快,时间越来越紧了。未来的竞争可能不是两家企业的竞争,而是两种模式的竞争。

三、请某些人别看了两集《大国制造》就勃了,看个笑话就萎了。

正视差距不丢人。我们的工业体系哪个不是在巨大差距中成长起来的?差距从来不是阻碍,学习始终是种手段。

但有些人非中即美,真实差距提也不能提,不明真相的真以为我们天下无敌了,可以躺平了。

那以后能学工业制造的去学网络营销了,能造发动机的也去搞水变油了。不在油腻的车间摸爬滚打,只在宜人的房间里敲键盘,谁告诉你能造出好工业产品了。

工业不是互联网,务实求真总没错。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SPaY7 发表

不强大。

因为说起强大,我们讨论的好像都是高精尖产品。比如 cpu 制造,千万元级数控设备,航空航天战斗机航母等等。

这些东西都不强大,因为中国是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不强大是理所应当的。二百年前人家开始研究车床蒸汽机汽车的时候,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电学的时候,我们还在闭关锁国写八股文呢。近三十年才开始萌芽的一个现代化国家,去和二三百年的现代化国家比强大,这不是自找没趣吗?

但是,中国也有强大的地方,中国能做打火机,能做挖耳勺。欧美国家就做不了,为什么做不了,因为他们成本降不下来。一个打火机出厂价两毛人民币,你让美国工厂做一个试试。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玩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一种举国体制,美国除非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流血革命,不然永远做不出一个打火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讨论时说的中国强大其实指的就是这方面。至于说高精尖产业的整体强大,那不过是夜郎自大蕉鹿自欺。

知乎用户 Spacelineify​ 发表

可以去去科研实验室看看,有几个仪器是 made in China 的。不多。

高利润的东西还是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woody 发表

谢邀,制造业是否强大,看一看国民收入就知道了。

价值就是负熵的集合,货币是负熵使用权限的表示。

一个国家所能获取的负熵从侧面表现在国民收入上。

国民收入提高了,制造业一定是发展了。

至于发展到了多强大,看一下国民收入在世界的水平,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制造业比较强了,但是还不是第一梯队。

知乎用户 LIXU 发表

最近几年出现了各种宣传片纪录片,都是吹捧我们有多强了,对背后的黑暗视而不见,说什么我国的生产线有多智能化,却不谈生产线上一个个机器人是哪个国家的,典型的交钥匙工程,把民众当傻子糊弄,我就说下我们搞科研的仪器设备吧,最简单的移液器,国产的两百块,三天两头有毛病,精度奇差,活不过半年,进口的八百到两千不等,一般不会出问题,搭配的国产枪头都带着毛边,时不时还出现长短不一,用起来漏液,根本就不能用,我们实验室不缺钱也想支持国货但是给我们一点信心好不好,一个生化培养箱,超低温冰箱,离心机,成像仪,恒温恒湿箱,制水机(说的都是实验室用的,要是找茬说你家里用的制水机和工厂的那就别说话)都造不好逼我们买进口的,更何谈气液相,测序平台,高端电镜,光谱仪器。更令我失望的是我国的试剂药品,我们导师要求我们标准品必须是国外的,发英文文献的试剂纯度要求高的必须全部选进口产品,试剂盒不要用也基本上没有国产的东西。有时候我们组会私下也讨论花这么多国家的钱,买的东西基本都是国外的,出来的成果也发在国外的期刊上,测序组学的数据也上传到国外的平台上,这都是为啥?像我们有些偏向于生产工艺的文章,有几个企业或者人能看懂这些英文文章?还不都是替人做嫁衣,可笑的是像中知网这样的中文文献查阅平台,普通人是得掏钱下载的,更可笑的是我们发表了文章在数据量看得到,但是还得掏钱请学校图书馆的大爷们开一个你发表文章的证明。要说的太多了,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真是如此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制造业要是强大,知乎上就不会天天讨论如何转行 it 了

知乎用户 无问东西 发表

我发现回答这个问题的答主大部分回答问题都有一个倾向性,就是制造业的终端: 产品。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不用我说,中国制造的确强大了。无论是手机,家电,还是汽车,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接触到的东西,国产的质量可以说已经不输于别人。但如果你是制造业的从业者,如果你有机会经常下车间,长期活跃于一线,你的看法可能就会改变。

我就说一个支柱产业: 汽车工业,本人从事汽车制造相关行业多年,汽车零部件,整车厂,还有设备供应商都有过涉足,在国内,合资车企先不提,就说自主车企,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整个车间内,国产设备的占有率几乎为零。高端的就不说了,工业制造涉及的基础元件,电气自动化专业出来的人都知道,构成一条生产线的零部件大体上就以下这些东西: 电机,包括普通的变频电机和伺服电机,以及其相关联的变频器,基本上不是德国的伦茨或者 sew,就是日本的三菱;传感器类,包括磁性的,光学的等等,不是用 scik 或者巴鲁夫,就是用欧姆龙;气动元件,包括气缸,电磁阀,还有通信模块等,日本 sca 占据了主导地位;PLC,现代工业的 “大脑”,像汽车制造这种高度集成化的工业生产线,能选的也就西门子,AB 这种,三菱和欧姆龙这些还显得有点落后了;还有最近几年国内大规模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基本也就安川,发那科,ABB,KUKA 四大家族。像国内知名品牌新松机器人,也就华晨宝马导入了一小部分,好像长城也有一些在用。以上我提到的这些,国内市场基本都被欧美和日本的产品垄断了。

所以说,你现在开着的性能不错的国产车,本质上是建立在别人的工业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单说汽车制造工业,我们并不强。汽车工业水平基本上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水平,这个观点早就有人提到过了。制造业强不强,不能单看你生产出什么产品,过程才是关键,而我们现在的生产模式说白了就是借鸡生蛋,离自力更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能说中国制造,和世界一流相比,大而不强。

知乎用户 忘川​ 发表

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现在是走在越来越强大的路上,目前大部分制造业水平仍然处在大而不强的境地。目前中国制造业强在电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弱在机械,装备制造(基础设施装备除外),材料,化工等产业。


但是,强大不仅是技术,水平,工艺,理念等的强大。德国,日本,韩国制造业看似强大,那是因为有中国美国市场养着他们,更重要的是有中国这样大规模相对廉价又优质的劳动力匹配,但最变态的是有中国这样全产业链制造业的匹配。否则日韩德的制造业都是空中楼阁。


所以我认为,中国制造业强大的地方在于劳动力的相对廉价优质。而且有全产业链的制造业这个是最变态,世界唯一拥有全产业链制造业的国家。日韩德没有中国产业链匹配那些高端制造只是空中楼阁,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没有日韩德,中国也能造出来某种东西,只不过质量差一些,但是假以时日,当技术水平上来以后,中国会对日韩德制造业全面碾压。


看似中国制造业目前水平还不如日韩德,但实质上中国拥有制造业中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对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和协同能力

知乎用户 兔宝十三少 发表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制造强国?精密加工,完美的工差,还是优秀的各型设计?和德日比,我们的制造业通常被比做粗制滥造,这也是实际差距。可是在人工成本面前,我们的大杀器就是做出低廉的价格,够用的品质。这似乎是其他制造强国无法比拟的。在没有品牌溢价的制造业国家里,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求生存,但是还要做出够用的品质。只要肯投入成本和时间,精美的制造我们也能做到,可是品牌溢价是要通过几十年甚至百年才能塑造完成。想在品质和价值上需求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恐怕眼下的世界里只有中国能做到。而中国制造的可怕之处也就在于此

知乎用户 李伟东 发表

没有。好多东西还产不了,很多领域没有精品。甚至有些领域品控无底线。

有时间可以研究一下基准源这个玩意。量值溯源的标准器还用的是国外的。有心的话去了解一下福禄克,安捷伦这俩公司。因为国家队也用这俩公司产的标准器。有些国产测量仪表连省检都过不了。。。。。。。

讲一个身边的事儿。一个电动执行器,国内厂家给的技术资料是过期的,与实际供货相比驴唇不对马嘴,技术规格书没有,说明书是另一个系列的,现场执行器线号标错。老外给技术规格书与说明书的比较全,基本涵盖整个系列。比较严谨。

现场控制柜卡件,供电 24V,某国内大厂把对应供电线号标成 220V。 烧了四个卡件,一个上 W 块。

总结一句话,中国制造,任重而道远。远有多远?人心那么远。

知乎用户 Ricardo Li 发表

这是个很复杂,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总结起来一句话。

我认为,并没有。但是也是世界 1.5 流水平。

我们的进步在于,我们真的很大。数量,门类,高端到低端,数码,军工,航天…… 这就不提了,别人说的很到位了。

我们的问题

在于制造行业,是一个整体。基本不存在一枝独秀。制造业的进步是整体的,自下而上的。为什么飞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这东西真的称得上是聚全行业之精华。

我们基础差,十分差。有点过分。九分差吧。因为真正是有优秀企业。

举个栗子,我买个螺丝,我在五家供应商拿同一种要求的螺丝可能有五个标准。公差不一样。甚至一个公司的公差都很难保证。装配的时候,轴粗了,轴承塞不进去,螺丝螺纹不对,配合不上。

材料问题,老生常谈,一样的轴承,一样的钢丝绳,你这个东西没别人的好用。其实国内的好东西不是没有,只是之于这么大个市场需求量,实在少的可怜,可能就一家或几家的东西不错。

这不是小事,你用的砖,水泥都有问题,你的楼一定不怎么样。

这对于飞机,汽车这种行业很致命。因为这是个大的组合体。不是一个公司能提升的,甚至不是一个行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定是漫长的过程。

在小说里现在算是个结金丹的时候,这个坎过不去,啥都白扯,过去了咱们金丹这个体量,直接能整个 960 万平方公里大的元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y57LL 发表

强大的标准是什么?

老虎!

可是它没有毒牙,不如毒蛇。

没有翅膀,不如麻雀。

跳不到自身几十倍的高度,不如跳蚤。

抓不到耗子,不如猫

在北极会被冻死,不如北极狐。

在南极也会被冻死,不如企鹅。

游泳没鱼灵活,跑步没猎豹快。

日子过得没熊猫舒服。

待遇也没雄狮好

还被武松打死过,实在是弱鸡一只啊

像不像某些人的逻辑,拿那些几百万人口的小国比福利,像不像跳蚤。

拿某种高精尖科技来比较否定一切,是不是很像毒蛇的毒牙?像不像猎豹企鹅?

所以说,比较的时候能别双标吗?

拥有人类最全面的工业体系,拥有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如果这都不强大,什么算强大?

知乎用户 小木 发表

大是够大了,强度明显不够,像华为这样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太少了。中国制造还没有从仿制的圈子走出来。

我所在的行业所需的零件,从小小的螺钉,轴承,工具,胶水,到专业的仪器,设备,样样需要进口,国产的东西质量依然很差。

填补空白这事,真的不光荣。制造优质产品才是真正的荣誉。

中国制造,依然任重而道远。

知乎用户 Modao 发表

前几天刷到此问题下 @杳辰公的回答,令人吃惊的是这样一篇没有任何干货的爽文居然三千多赞,高居前列!

说实话刚开始看时我也很为答主高兴,可是越看越感觉离谱,又看了评论区,发现有疑问的人其实还真不少,可这位答主对于实质性的问题没有任何正面回复。这种利用大家的爱国热情,写爽文骗赞刷存在感,甚至误导他人的行为实在令人厌恶,现将此爽文中的几个问题列出:

第一:该答主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 “专业”。

按他的说法,以一人之力,五年时间碾压全球全行业,注意啊是一人之力:“所有设备和流程工艺都是我一手设计研究,我的员工都不知道我每天在鼓捣什么,”。

从他的回答中看,该行业除了产品本身的生产工艺外,起码还要涉及到机电、自动控制等专业。该答主大概不知道,要以一己之力做到碾压全行业,对所有涉及到的专业要精通到何种程度,而答主本身专业是学国际贸易的,亏他自己的爽文里还写了一句 “隔行如隔山”。

按我的理解,答主要达到自己所说的成就,只有以下几个可能:1)答主是天才,按现在的成就,给个工程院院士应该不过分;2)这个行业本身门槛低,对专业要求并不高;3)答主将其它技术人员的成果安到自己身上。

第二:生产效率的提高太过惊人。

一个成熟的行业,生产效率提高几个点都很可观了,可到了他这儿,50% 那是起步:“以及应用我设计的最新一代的工艺和流程,预计生产效率会提升 50-80%,我能预想到员工们的笑脸了。”。

甚至直接翻倍还有余:“经过总体规划,产量可以达到原先一周六天产量的 80%,基本可以达到的我的目标。这几天新一代设备系统调试完毕,很快将正式试运行。如果一切顺利,三天产量估计可以达到原先六天产量的 120%。

有点制造业背景的应该都知道,一个成熟的行业,如此惊人的效率提升度的可信度能有多高,会对同行业造成何种冲击,但凡答主有点专业知识也不敢这么吹。

第三:始终不敢说出到底是生产什么产品的。

评论区里多人提问想了解该产品是什么,可是该答主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以保密为由塘塞。但在他自己的爽文里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也看到网上一些我的产品的仿冒品,”,“现在中国有几万家制造我同类产品的工厂,”。请问这种产品的名字有什么保密的必要?

希望这种爽文能少一些,国家制造业的强大是靠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不是靠爽文自嗨上去的。也希望网友们阅读时也能多思考,别轻易被人忽悠。当然我更希望这位答主能拿出些干货证明我是错的。

知乎用户 江河万古流 发表

19 年 11 月占个坑。

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

某产品性能比不上某外国就是弱小吗?

某产品的出货量占比超过 50% 就是强大吗?

制造业问题一大堆,不受重视,就是弱小吗?

能造一些尖端产品就是强大吗?

这个问题问的,几乎不允许那种偷懒的回答。

什么 “举个身边的例子”,“就从什么什么说起吧”,“别的不说就说我在的行业”,以上说法均跑题。

我也强不到哪去,先坑这吧

知乎用户 灰兔 发表

强不强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制造业工资越来越寒酸了,五年攒的不够房子一年涨的。

知乎用户 清炖小锅 发表

个人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造实现能力很强,得益于目前还不算太高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前 30 年是在飞速发展了。

但要认识到我们的短板是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和以前不重视知识产权,基础研究差距太大,高层次研发人员短缺,经验积累较少等都有关系。现在国内产能已经有过剩,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差,所以国家才提出经济结构转型,也是现在老美拼死要按住中国的原因。因为一旦中国迈过这道坎,那不久的将来就是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了。

说点具体的,我所在汽车行业,发现很多国内的合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设备等硬件比国外好,但是只要出现设计相关问题,基本两手一摊,就等国外母公司支持解决。这个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国内的供应商也在快速进步,不过和国外的一线品牌普遍存在差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乎用户 MaxSam​ 发表

强大很多,除了少数高精尖的技术门槛,多数可以做的,优势很大。

以大家比较关注的大家电基本是国内品牌,小电器,比如笔记本和手机看,基本也是这样的。很多过去我们熟知的国际老品牌都转行做其他的。

一、国产笔记本电脑有更强的整体制造成本优势

这些年欧美日韩的笔记本电脑(包括手机在内)不是在市场上绝迹,就是在倒闭的路上。

2014 年 2 月中旬,VAIO 从 Sony 剥离后一度退出中国,在 2017 年 8 月 8 日,VAIO 重新回归中国市场,但已经大不如前了,同样在过去的许多年,IBM 放弃了整个个人电脑部门,Sony 专心去做手机摄像头,东芝做存储连名字都改名 “KIOXIA” 中文名 “铠侠”,号称 “东洋 IBM” 的富士通也不做电脑了…… 没有弄错的话,三星和 LG 可能是未来 2 个退出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品牌。利润实在养不起资本主义的高工资啊!可见这个市场多惨烈,胜者为王 。

这里面重要的因素是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物流成本和新生产线的成本启动大幅度降低(跟国内的人力资源等因素也有关系),产品零配件模块化,使得整个行业的制造能力达到了一个非常空前强大的水平,这种制造能力同样体现在汽车制造和手机制造水平上。

笔记本电脑制造业里面,CPU 和操作虽然重要,只要能够买到的,都不是门槛,笔记本电脑大部分零配件都是可以采购的,作为生产商,最需要的是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的设计(组合),让产品用起来比友商好就行。而笔记本电脑的制造难度,要小于小手机,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小米和华为能够轻而易举的开辟笔记本电脑生产线,而身在中国的企业,有着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只要设计水平提高一下,很多日本韩国的产品瞬间就没有了性价比。

比如从 Sony 出来的品牌 Vaio 目前轻薄笔记本还买 10000 左右,LG 也在 7000 左右,同样配置的国产的华为、小米和联想同样品质的产品可以在 5000~6000 左右开卖,过去吃品牌老本的韩日企业,现在中国基本都不灵了,特别是过去霸道数十年的家用电器,手机数码。

二、国产笔记本电脑的新厂商研发能力优势

笔记本电脑市场虽然增长速度远远慢于手机,但是中国市场足够大。这让很多有实力的新厂商全面加入,而加入的厂商多,对于消费者越有好处。像小米和华为两个品牌在手机上已经非常出名的时候,做起笔记本,也能够很好地继承其品牌优势也能很高进行品控,笔记本的制造难度对于做手机的公司而言,非常轻松。同样被我们骂了许多年美帝良心,手机做得不怎么样,但是笔记本却混得很开。

开好一家饭店,除了有好的食材,也要有好的厨师,加上招牌才卖得火。

对于笔记本电脑新厂商而言,大部分的硬件问题都不用操心,CPU 有 Intel 和 AMD,屏幕,硬盘,内存,主板一堆的韩国台湾公司,剩下的磨具外壳也有公司,操作系统微软现成的,他们只要做好品控和设计就行,而设计上只剩下能够增加的新功能,这些功能可以直接通过软件,或者增加其他小模块进行实现(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智能手表唤醒),过去传统厂商没有的优势,国内的新兴大厂有,而且玩法很野,一般传统厂商基本追不上。这些被追不上的功能,最终会成为新的竞争力。

手机方面也是,国际上除了三星和苹果,最早一批手机元老,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 HTC,基本都做不动了。因为做下去,中国同行还有利润,但是国际大佬做不动,价格高又进一步影响了竞争力。

延伸阅读:

2020 笔记本电脑推荐指南(8000 字)2020 轻薄笔记本电脑推荐前十名排行榜MaxSam:2020 笔记本电脑推荐汇总 (含大量专业行业软件应用配置需求)2020 游戏本推荐(高性价比游戏本)2020 游戏本推荐:游戏和 3D 创作电脑排行榜

也非常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MAXSAM 电脑专栏

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赞解决不了!

知乎用户 jojo 发表

补充:

《科技日报》总编演讲:“我的国” 没那么 “厉害”

2018/7/2 11:19

“对不起,咱的国没那么厉害”_手机搜狐网

……………………

三流企业做产品,

二流企业做品牌,

一流企业做标准。

等咱们什么时候也有能掐住别人脖子的技术时,再说强大不迟。

日本靠光学器材掐住了全世界的脖子,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摄影爱好者、各级媒体单位、娱乐行业等等,甚至你我的智能手机里,都有日本光学器材整机或者零部件垄断。这是真正的垄断,也是真正的强大。

尤其是摄像机,全球采编播几大制式,已经被索尼垄断,你不用索尼的标准设备,新闻素材就送不出去。更不要说存储卡制式了。作为摄影行业一员,我们真的是非常痛苦!一块口香糖大小的存储卡,居然要一万块!这附加值是民用产品里最大的了吧!

这叫什么,叫标准!这才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像这样的标准握在别人手里的行业还有很多,而且恰好就在与中国意识形态相左的发达国家手里。一有政治波动,就会殃及国内制造业。

中国目前还没有像 GE、西门子、博世、索尼、利乐这些世界家喻户晓的品牌,更没有行业标准,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如果谁知道中国有什么握在手里的全球行业标准,可以评论。在此先致谢了。

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工业革命 200 多年了,中国改革开放才 40 年,欧美工业强国积累的软实力是难以衡量的,中国现在就谈强大,实在是操之过急了。不知道中国怎么了,到处是这种自吹自擂的言论。而那些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反而是谦虚谨慎 “闷声发大财”。

知乎用户 哪吒 5566 发表

这篇文章较好,但原子弹上天,原珠笔 水问题不容小觑。虽说我国钢铁产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不假,但都是低端产品多高端钢材每年进口数千万吨。有外国工厂进口我国低级厚钢板回去精炼再卖向我国,省了它们前期的污染问题。曾有代表讲国产低端小口径螺栓都不敢用,用在出口的机械上外国人说不合格。在南通有一日本人开的造船厂,在钢材用料上考虑就近供应,在和中方供应商洽淡中要求中方必须保证每天一船供应量,中方表示做不到要一星期才行,结果从日本进,人家那远都保证每天供应量。我们一个钢结构厂月生产一万吨已经不得了了,日本在孟加拉厂每月三万多吨是轻松事情。制造业强大其实是小制造业强大为基础的,有人说中国制造业差就差在平时大家喜欢说的一句话:差不多。

知乎用户 杜小甫​ 发表

大是肯定大了,制造业创造的 GDP 中国坐美日之和望美日德之和,现在主要讨论就是强不强的问题。

《2020 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根据如下权重排名 2021 年发布的 2020 年中国排在美德日之后位列第四位,和日本只差 2 分和德国只差 9 分,灯塔国依然傲视群雄,制造业地位依然及其稳固。

本人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太多好的技术和 IDEA,尤其是最近几年躺在实验室或者在论文上,产学研用转化机制和灯塔国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能感觉得出来,制造和研发能力并不弱,差就差在商业上和量产工艺上,任重道远、道阻且长。

知乎用户 邪恶的番薯 发表

没有, 核心技术还是太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OnWDQ 发表

真的强大了!看这个问题下的吹西方的回答就知道。

大家可以找下边的回答,很多产品都是逆天的,一个压缩机 20 年没大修,一个轴承用了 10 年。而且提到的制造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大厂,还是各领域专精的。

国内全领域只输给几家顶级大厂和一些专精场。

这都不叫强,还什么叫强?非得全领域都第一吗?

知乎用户 ayakashi 发表

就以平民百姓的生活质量为对比,20 年前什么生活,10 年前什么生活,现在又是生活?

再谈 gdp,看看天涯的雪亮军刀,回首一看真的是不胜唏嘘。

其次军事,10 年前我们主要的军事论坛还是在讨论 8 爷打娘娘吧,要是那时候告诉他们,10 年后我们不仅有能和娘娘抗衡的同代战机,还有双航母编队,第一的驱逐舰,我估计能被喷出屎来…

没错,在当时来看就是这么不可思议,所以中国制造业,强大了吗?(手动滑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强大也很弱小。

强大在于基础制造业,弱小在于高端制造业。

强如大疆,拥有消费级无人机近百分之八十的份额,但是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占据消费级无人机硬件厂家的百分之八十,是处于整个无人机行业的下游。

其实本质上还是依靠人口红利,较为完善的基建和崛起的中国技术等等来获得市场份额。

中国现如今处于整个制造业金字塔的中下游,上游占比极少。

少的原因在于技术更新换代以及研发需要周期,这周期长达五年十年。

普通企业一则无法投入巨额资金在这五年十年中;二则没有能力去研发出来;三则没有销路。

高端制造业不比下游,首先你是不能抄袭的,一旦抄袭,由于企业少,完全可以切断你的上游供应商(车床、精密机械等等),那么唯有自我研发。

研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专利,企业需要绕过所有专利壁垒然后控制成本去打造出更优功能的产品。

有人会问,差一点行吗?

是不行的,因为国内并无多少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的更多就是低端,而且即便研发成功仍旧会被其它企业抄袭,所以没有多大意义。

有一种说法!

为何现几十年没有新晋的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在各方面进行垄断,分割了整个世界的蛋糕,而制造业就是最为重要的之一。

等于说突破壁垒,拥有核心技术且有大额市场的企业是在与某些国家为敌,是在与整个发达国家为敌甚至与世界为敌。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所以任何一家插足高端制造业的企业,足以成为民族的自豪,足以为它骄傲!

知乎用户 挽 心 发表

中国能吹的也就制造业了,

知乎用户 Attila 发表

是不是强大这个问题太大也太虚,没有标准容易引发没有结果的争论而且还收不了场。

但管窥一下总是可以的,往前推十几年,看看进口商品都是些什么,咱们自己的那叫土特产。

现在呢,去逛个超市,基本都有一个进口食品区吧,外国人都只能卖他们的土特产给我们了,原来那些个大家伙呢……

说到底,红酒奶酪橄榄油什么的,可不就是别人家的土特产么……

知乎用户 会飞的鱼 发表

中国还造不出 5nm 光刻机,华为、中兴还有瓶颈;

航空发动机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汽车发动机近几年虽然大踏步在进步,但 BOSCH、DENSO、大陆、博格华纳等等掌握着汽车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国内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大多做些管子、支架、连接件或者密封件等,水平上去的拷贝国外的,自主研发能力还需要提升;

卡特彼勒仍是全球工程机械的老大,三一重工和徐州重工仍然在拼命追赶;

中国高端制造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乎用户 大面包大馒头 发表

没。。。等基础科学起来就强大了

知乎用户 溜达 发表

确实强大了。。。。。。

背后是制造业的基本法则: 一周工作六天,加班加点常态化,以及两班倒三班倒。

而收入,并没有体现这些。

知乎用户 神经蛙 发表

强大不强大,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容易互相辩驳。

但是有一个简单直观的方法,能知道大概,就是看两个,一个,是看我们的海关进口清单,看我们每年进口的商品,都有哪些,这些商品我们国内能生产吗?如果能,那么就是属于低端产品,如果我们不能生产,那么就是高端产品。另一个,就是看外国对我们的封锁,都有哪些,一般被封锁的,不是资源就是高端。

知乎用户 刺猬手套 发表

问问买家愿意买谁的就知道了

…… 假装我是条分界线……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有三种:吃瓜群众、卖家和买家,这里分别说明

吃瓜群众是指利益不想干的,不是生产者也不是使用者,他们对于产品的比较范围较广,既有纵向比较也有横向比较,然而基本上来说都比较粗浅,以表面感受为多,并且不见得能比较中立地看待问题,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胡乱赞美或诋毁,所以,尽管量比较多,但是实际价值不大。

卖家,是指有生产商经验的,或者直接就是生产商。生产商对于自己的产品应该是专业上技术上最熟悉的,但是往往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过于突出成绩(与之前的产品对比)和优点(与当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对比),但是忽视和隐瞒缺点和不足。

买家,指消费者,我认为消费者的选择才是最可靠的,用钞票投票绝对能反映出内心深处的真实看法。

所以,去了解消费者内心深处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就好了。

知乎用户 小马叔 发表

我就这么来说吧。先不提国产自主 CNC 品牌和 FANUC,西门子,三菱等国外品牌的差距。

仅仅是在 FANUC,西门子等系统上面,用 C 语言做深度二次开发的团队,全国就找不出两家。但这个工作,是国外机床厂基本中的基本。

知乎用户 一浮 发表

在装备这块还真乐观不起来,别的不说,一个发明了上百年的报纸印刷设备,凡是有点钱的报社,肯定买进口的,不是德国罗兰,就是日本东京机械,国产不是没有,一是印刷质量明显差一些,二是不耐操,几年下来修理费加上去不比进口的便宜。这还是快被市场淘汰的设备,也谈不上技术封锁,国货都还没赶上去,更不用说那些尖端技术设备了。

知乎用户 明阳 发表

整体发展得很快很热闹,但任重道远。

大部分是模仿和拼装,核心零部件有进步但不大。

知乎用户 王宁 发表

真强大了呗,看看美帝卑鄙的反应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Barnett-Hou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对比原来确实强大了很多

这不是一个量大的变化,而是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以轮胎制造举例

现在国际上认可的第一梯队的轮胎品牌还是米其林、倍耐力、普利司通这些国外老牌的轮胎

无论家用还是工程用的轮胎都是

当然现在中国的轮胎也很厉害,不过他们在追赶的其实还是这些第一梯队的轮胎品牌

不过,我相信虽然中国的制造业道阻且长,但依然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刘一麟 发表

下游需求端的技术和量都相当可以了,但上游的技术,零配件,设备都还不行,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往上游爬。当然有些老产业,人家西方都经营百年以上了,你想爬也很困难。只能依托新兴产业,再想办法构建全产业链。

知乎用户 下辈子要当大熊猫 发表

没有。

不要相信宣传,《大国重器》之类的记录片我承认它的画质很不错,但是你去问问纪录片里的企业员工他们的感受,一点点小事当做性命攸关的革命性工程,太夸大了,实际情况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去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产业工人,它的年龄构成,青年一代的没人愿意去从事了,尤其是直接关系产出的一线,无论什么行业,他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都是人,人都没了也别想着发展了。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丰硕的,但是它的发展只在四个字:人口红利。还有现在已经到来的:工程师红利。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y7UyW 发表

咱们的制造业很大,有点强,但离外国的差距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这就是我的观点,也许跟很多人的观点有点出入,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方能更好地进步。

1. 按照联合国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以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191 个中类,525 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 从 2011 年起,中国制造业产出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自那以后从未旁落第一宝座。

3.2018 年中国制造业新增产值 40027 亿美元,美国制造业产值 21733 亿美元(2017 年)

在日常的生活中,因为咱们制造业强大

自各项数据看来,咱们的制造业感觉很强大,但请看以下数据:

1.《2019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位居全球第三阵列的前列,在美国、德国、日本之后,名列全球第四名,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为 109.94,2018 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28974.93 美元 / 人,仅为美国 19.3%、日本 30.2% 和德国 27.8%(这个数据说明,咱们的制造业产出,是依靠人海战术堆积出来的)

2. 咱们与制造业相关的六大类行业人才数目虽然达到了 248 万,但高精尖的研发人员以及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却十分稀缺。

3.130 种关键基础材料中,有 32% 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70% 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等关键生产线上超过 95% 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有 75% 是直接从外国公司购买的。

4. 再举几个例子吧:“永不松动” 的 “哈德洛克螺母”、光刻机、核磁共振设备、ECMO、EDA 软件、航天发动机、高端机床、精密设备等等等等,可以举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咱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真的还需要我们好好努力。

最后小结一下,咱们制造业的产出,真的很大,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下面的图中的领域,当我们都走好的时候,咱们可以自豪的说,咱们很强。

知乎用户 size 发表

以前我邻居,同市场邻居做建筑租赁生意。

从 1718 开始,地产行情不好,建筑行业也不景气。

此君卖掉材料去搞了个小工厂,加上房子抵押贷,可能有两三百万吧

此君作为老板,每天睡得三四个小时吧,不辛累死在厂里。那天是 19 年九十月份吧,我晚上回家听到我爸妈说***死了,我还以为听错了,这么年轻,又没有什么急病,怎么突然就死了。

他老婆后来卖厂子,卖了十几万,应收款是应该没有多少的。还记得当时他还在的时候,客户用他们的产品抵货款,他还到处找人低价这批产品(某小牌手机,已倒闭)。

实业致贫啊,制造误人啊

知乎用户 开开​ 发表

作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玩命发展高科技那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国家目前还处于农业社会,好多人不认可,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还是处于小农阶段,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工业社会具有的思维,就连好多基层官员都处于这个阶段。对这些人来说,什么鸡巴大工业,高科技,制造业,你老板赚钱了关我鸟事,恨不得给你挖坑。这就是农民思维!遍地都是!

知乎用户 文尼玛 发表

大而不强

大在规模,不强在科技水平。只有强了才有工业话语权有机会走上长期的富裕生活。

小国可以靠小而强的制造过发达生活,我们没得选,必然先做大规模积累资本占领市场同步谋求科技的进步。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moLsDf 发表

没有, 人均 GDP 不到发达国家一半, 还需要 20-50 年发展, 所以大家支持国货

知乎用户 2015 年 3 月 发表

长处突出,一是制造体系很全,二是制造反应速度很快,三是统筹周期、成本、组织几方面的综合需求实现能力超强,几乎领先欧美几倍的水准。

短板也突出,一是设计水平不行,二是高精尖设备缺乏,三是标准都是照搬国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研发体系。

总体来说,也能称为强,也可以说不强。看从哪个角度理解了。

知乎用户 我爱思绪 发表

看起来强大,核心还是要加强的。

手机:小米手机,芯片是高通,摄像头是索尼,屏幕是 JDI,系统底层是谷歌;华为比他强一点,芯片是买的 arm 自研的,其他一样。

电脑:联想,这货就是一个零部件组装商,cpu,内存,硬盘,系统,没有一样是自己的。

汽车,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外,都是买办。

空调,冰箱,核心压缩机和国外优秀的还是有差距,不过可以用,噪声太大。

电视,希望京东方能崛起,海信的画质引擎还是要改进。

小家电,通病就是可靠性低。

飞机:引擎不能自研。

化工,高端材料和原料不能自产。

机床,高端还是达不到要求。

总之,看起来还行,核心不行,高精尖领域不行。

不过,要是我们把核心都搞定了,老外还不都喝西北风?

知乎用户 三千 发表

跪求非工科和相关专业人士就不要强答了,简直…… 太尴尬了(捂眼)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ln651 发表

我们要对抗的是整个西方世界。现在还远远不够,所以不够强大。目标是 2030 年成为世界中等制造业强国,2050 成为世界顶级制造业强国。

一定要正视差距,我们的目标是把发达国家统统打趴下。

知乎用户 原子蛋 发表

强大了,强大到美国拉不回去 iphone 生产线、奥巴马鼓动重振美国制造还得用星条旗遮住港机上的中国品牌标志、不得不动用政治能力将华为排挤在美国市场之外……

但是这个强大,目前还有些水分,什么时候北京满大街跑的奥迪都换成红旗吉利比亚迪、天上飞的波音空客换成 c9xx、具备完全自主的高端芯片设计制造能力…… 那时侯才算是真的筋强体壮。

知乎用户 悍马 发表

大是真的足够大了,已经是干啥啥便宜,买啥啥贵, 并且在国际上引起其他国家的恐惧和抵制

强么,暂时还谈不上,不论管理和技术,都还需要补课很长时间

现在的状态,和 PLAN 的军舰下饺子一样,量有了恐怖的增长,但质上,还需要至少一次跃升。

知乎用户 活到宇宙重启 发表

不强大。

一个小小的疫情吓的中国,丰城封国

耗费 70 多天,才基本控制住。

你看看美国,人家手拿苹果 。

海滩度假旅游,大国自信满满。

新冠肺炎?流行感冒咳嗽而已。

各种物资能够抢救抢,能骗就骗。

就是一个霸主的样子,多威武。

到处烧杀抢掠。

病毒不存在的。

美国死的人数都是骗人的,

特朗普都说了,假新闻下一条。

航母趴窝也是故意释放的假信号,

其实一个都没有感染,就是想下套骗我们

不要上当,中国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不能上美国的当,

我们的制造业离强大早着呢

一旦别人禁止我们什么,

我们就能研制什么,还都研制成功。

你说这叫什么强大?

我不觉得强大,我觉得有点变态。

知乎用户 晏之子 发表

如果按照网络喷子的观点世界上没有制造业强大的国家。因为不是世界第一就是垃圾,最简单的圆珠笔头,在中国之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瑞士在做,这样算的话其它国家的制造业也太差劲了!但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中国有量子通信卫星,中国有世界第一的高铁网络,中国有世界第一的特高压输电网络,中国的歼 20 比德日强了不知道多少,但不影响中国的汽车不如他们,精密制造还需努力!

中国制造业强大了,但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抗日的时候美国人还在看猫和老鼠,中国建国后才能造汽车,福特公司在此五十年前就年产数万辆了!但我们发展很快我们在某些方面差距很小,某些方面追上来了,某些方面我们领先了!

中国的强大和成就不容置疑,但我们没有说自己已经天下第一了!2050 年我们才能实现基础复兴!但不能说现在就一无是处,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另外,中国太难了!我们从来只和国外比,这个国外包括美,日,德,英,法,意,以,瑞士,瑞典,荷兰……………………!只有中国这么比!其它国家一般都不敢这么想,太难了!当然了,目标越远大,成就越辉煌。但请给国家点时间,三步走我们才走了一半,生活中的戾气释放在骂国家骂社会上的人只能是懦夫!可以批评,请尊重事实!

知乎用户 手执卷尺 发表

嗯。。。

虽然说现在很多东西大家都能买到

但是,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

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减配。。。

从中低端到中高端

我就是做传统行业的,我可以说现在的产品和几年前的相比,是没有以前的好的。

不是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很多环节出了问题。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越南制造会替代中国制造吗?

知乎用户 李建秋​ 发表 越南那出口数值是糊弄人的。 看看贸易占 GDP 的比例,就知道越南多离谱 代表性的国家我都列出来了。 中国和日本是出口大国,也只有 35。 要是人均 GDP,孟加拉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世界第二的,也就 31。 香港 …

中国制造业真的已经全球领先了吗?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无敌了,都开始去工业化了。 有个意见是十四五第一次提出来的,叫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去年 11 月,工信部王志军的发言: “当前中国制造业比重正处于下降状态,且降幅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