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在浦东,救命药在浦西 | 人间 · 2022年的上海春天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所以现在真的不敢生病,药能续上,就是救命了。”

配图 | 《我不是药神》剧照

2022年的上海春天丨连载

我注意到晚星,也是因为她4月8日的一条朋友圈:“现在有没有办法能打通外地到上海的物流啊!至少把快递恢复吧。现在我肝硬化老爹的抗病毒药快断了,我的哺乳期哮喘用药已经断了,娃的奶粉也快断了,自己还堵着奶,或者告诉我哪天恢复秩序也行,至少有个盼头。”

短短的一段话,她插入了好几个“苦涩”的表情包。

但一时半会儿,没人能准确回答她的问题,一切都如雾里看花,而她只能想办法“自救”。

晚星有慢性哮喘,常年吃一种名为“沐而畅(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的药。按照她的原计划,是准备3月7日产后复查时再顺路去“国妇婴”边上的六院复诊配药的,后来疫情爆发,想着六院是综合医院,就想着过一两周疫情轻一点再去。

可这次情况与以往不同,情况越来越严重,药越来越少。3月下旬,她发现自己的药只余不到5顿的量了,翻遍了家里,也没找出一点多余的“存货”。

这种售价100多元的处方药,并不是什么稀有药品,在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等电商平台都可以轻易买到。这药可以在哺乳期使用,这点对晚星来说至关重要——她的婴孩1月底出生,现在不足百天,靠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

那天,浦西和浦东还没有分开封控,所住小区还没有完全封闭,晚星便开始疯狂找药:她在京东、美团、饿了么都做了缺货登记;并尝试使用上海互联网医院就诊拿药——这是上海市在疫情期间为了方便居民就医推行的就医平台,囊括了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部分社会办医疗机构,全上海市已有76家医疗机构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

“当时,在这个平台还可以找到像瑞金医院、中山医院这些医院在线诊疗的,但我这个药,却是到处都没有。”晚星说。

这个结果让她情绪紧张,几近崩溃的边缘。她的哮喘,不是急性,也不是重度,不发作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两样,可一旦发作,后果可能会超出想象——3月23日,东方医院护士在家哮喘发作,自救无效的情况下,求医延误病情,后抢救无效去世,晚星看了消息,不免有些心底发凉。

3月27日,上海市发布了以黄浦江为界线的浦东和浦西分批封控的措施。几经周折,赶在浦西封控的前一天(4月1日浦西正式封闭),托了一个在医院的朋友,晚星配到了一种叫“信可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II)”的药,丈夫忙匆匆驱车到医院,隔着栅栏取回来了。不过,两位医生朋友都建议她,如果要服用此药,最好停止母乳喂孩子。

“所以这个药,只能作为一个我的备选项。我权衡了一下利弊,暂时就把哮喘的药断掉了。”襁褓中的婴孩不到百天,“保住孩子的口粮”成了这个新手妈妈下意识的选择。

就在3月31日这一晚,晚星又看到一则本地新闻:浦东新区一位老人哮喘发作,用了气雾喷剂未好转,出现危险打了120,却因救治不及时,老人心跳骤停而死亡。晚星心惊肉跳,她甚至不太敢想,如果自己倒下了,孩子在缺少奶粉的情况下怎么办。她只能不断告诉自己,哮喘也是受情绪影响的,至少在药到手之前,尽量防止它发作。她开始刻意地丢开手机,少看负面信息,认真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吃好睡好奶好娃,调整心态,耐心尝试其他方案。

备选药就放在那里,晚星一直没吃。她每天盯着自己在网上买的外地货源的“沐而畅”有没有发货;密切关注着上海新增的本土确诊病例数量,希望可以看到拐点,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晚星父亲住在浦东,先进入封控时段,区域封闭、足不出户。之后身处浦西的晚星,也被封闭在自己家中,不能出门。

4月7日是浦东全境封控的第11天。晚星接到父亲的求助,“他一直在吃的‘韦立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这个药,断掉了”。

晚星的父亲今年67岁,患有慢性乙肝,且已出现明显肝硬化指征,同时还患有II型糖尿病。“我爸基础疾病还是蛮多的,如果这个抗病毒的药断掉的话,对他来说其实风险比较大”。

她父亲手里的药所剩无几,从封控开始就已经将服用药量减半了;老人第一时间联系了一直帮他看病开药的医生,医生的回复是“医院停诊,药房没药”,老人也通过手机在自己的各种微信群里求助过,还上报了所属居委会和社区医院,但都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和回复。生性要强的他,在种种不得已之下,只好找到女儿开口求助。

“韦立得”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2018年上市后,在次年1月便进入各大医院,也算是一种治疗乙肝的常见处方药了,平时一般医院有售,各大网上药店,部分门市药店也可以买到。

可疫情之下,一切都变了模样。晚星像之前给自己找药一样,先登陆了上海互联网医院平台,发现能在线诊疗的只剩青浦区的3家医院,没有一家是三甲。她又赶忙在线上咨询了几个医师朋友,都说,“没有‘韦立得’”。

这5个字,烧出了一把火,让晚星心急如焚,坐立难安。一位从医超过35年的肝病科医生曾告诉她,“韦立得”一般情况下患者不可以自己停药,尤其是有肝硬化的病人,如果自行停药,极有可能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的情况,非常危险。她这段时间看多了医院不接诊、病人求诊无门的消息,无比焦虑,“万一真的因为断药发生一些突发情况,很容易因为救治不及时而引发危急时刻”。

晚星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把亲人的状况推到那个地步,尽量不去动用医疗资源,“要保证这点,就必须给我爸把药续上”。

对晚星来说,找到“韦立得”成了悬在心口的利剑,是十万火急、必须达成之事;寻摸奶粉、团购抢菜、囤点物资,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晚星一遍一遍刷新上海互联网医院,在平台上那个专门“找药”的功能里,一遍一遍地输入“韦立得”3个字,按下回车,丈夫劝她歇一歇,她也不听。她期望可以搜到“漏网之鱼”,但没有任何结果。

她又在不同的微信群里求助,同学群、本地社区群、业主群、母婴群,甚至连一个学习书法的群也发了求助信息。

好些朋友都给她发来问候,分享给她各种各样“找药”的APP,或者问能否从外地买了寄给她。那两天,晚星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拿着发烫的手机,不断切换着各家APP,京东大药房、美团、叮当快药、饿了么……找得头晕眼花,“韦立得”这个词已经被输入法抓取,只用点击一下虚拟键盘上的“W”,就会第一个跳出来,可还是没有本地库存的消息,“凡是能查的,我挨个儿查了一下,(这个药)要么就是送不到,要么就是没有货。外地的朋友能找到药,但快递进不来”。

最后,有个朋友给她支招——有些保险公司因为业务原因,会有不少药房的资源,可以试试看。

晚星沿着这条线,先找到母亲闺蜜的女儿敏姐,敏姐又找了她在银行工作的朋友王姐,终于让晚星联系上了保险公司医疗线上的朋友。那位朋友费了好大力气打听搜寻,才知道全上海只有一家药房有这个药的库存。

得到消息的晚星,似在黑夜中急行的人看到了一丝亮光。她赶忙要到药房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一个电话立刻追过去,问这个药现在急需,能不能卖,卖了之后怎么送?

药房负责人确认了,有库存,也十分理解她的心情,但同时遗憾地告诉她,现在他的药房不具备营业资格,他们正在申请当中,已按照上级单位要求写了承诺书,预计次日批复,“两天后再联系”。

这48小时成了晚星的煎熬时刻。她不敢干等着,仍旧不断地在各大平台上求助,登记信息。“我都记不得我登记了多少平台,填了多少表。反正能填的都填了,药还是没有消息。”好几次她在半睡半醒恍恍惚惚之间,以为手机上有了回复,但实际上,所有的求助都石沉大海。

捱到了4月9日,晚星得到的却是一个坏消息:那家药店的营业资格没有审核通过,原因是药房的执业药师被封控在家不能到岗,而药房只有药师上岗了才能得到营业资格。

“说来说去,就是他没办法把这个药卖给我了。”晚星说,“我当时就急哭了,几乎是恳求,和他商量,能不能通过什么方法先把药卖给我。”

晚星声泪俱下,向药房的负责人诉说了寻药无门的遭遇。

“情况非常紧急啊!”她一次次求药店的负责人,像濒死的人抓着海面上唯一的浮木。那人被她说得动摇了,只说特殊情况特殊办理,可以私下卖给她两盒“韦立得”,让病人先“续上药”,之后等药师来了之后再补开单子,填写出库信息。

晚星悬了好几天的心总算往下落了落,特别感激伸出援助之手的药房负责人。又在心里感叹,疫情艰难之下众生抱团取暖,即使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总还是会释放出深深的善意。

药的货源解决了,接下来她要想办法,把它从杨浦的药店送到浦东的父亲手里。

在“划江而封”之前,晚星从未想过,和父母之间一个互动,也要隔山隔水、山海难平。平日里,逢周末假日,他们小夫妻带着孩子开车过江去看老人,不过是几十分钟的路程。

可这次送药却遇上了大麻烦。晚星按照惯性思维,先是联系了闪送、叮咚、饿了么等几个平台的跑腿小哥,问了一圈,得到的答案都是“不行”。

“不是‘鸳鸯锅’式封控吗?浦西跟浦东是不通的。就算是这些跑腿小哥,最多也只能在黄浦江的一边儿行动。想要跨黄浦江,需要跨江的通行证,很难有这种。”晚星无奈地说。

她只好另想他法。

晚星听人说,现在能过江的,只有一些紧急车辆,比如警车,救护车以及运送救援物资的那些卡车。她想起丈夫有个同学是警察,便捉起电话打过去,询问有没有可能让警车把药带到对岸。对方回答是,现在警车不允许带非警务人员上车,但是送药这件事,也许需要视情况而定,建议找一下属地派出所民警问问。

晚星拿到父亲家所在辖区的派出所的联系方式,立马打了电话询问,派出所的人很无奈地说“不行”,他们也被封控在了原地,不能出去。

不过,接电话的民警把这件事转给了晚星父亲家所在地的社区民警。

“社区民警人挺好的,听了我们的事,表示很乐意帮忙,但她前两天正好送了一个确诊的人,自己还算‘密接’,也不能走动,她说可以帮忙找我爸家那边的居委会”。

民警的话说到这里,晚星也知道自己不能强求了。实际上,晚星对居委会能否提供准时、有效的帮助有些持怀疑态度——早在几天前,父亲自己找过居委会,反映过自己需要开药的事情,至今未曾得到回复;她也找自家所在的居委会询问,能不能自己开车过江去送药,得到的答复是:居委会最多能开到出门证,紧急情况下让人出小区,但至于出去之后很多路段封控设卡,能不能到达江对岸的目的地,就很难说了。

晚星决定绕回来,还是继续找警察。这次她把电话打到110的上海总台,跟他们反映了目前的情况,想问问紧急情况下,能否可让民警帮忙送一下药。110总台又按照辖区把这件事划给了浦东分局,分局又找了那个社区民警。

“绕了一圈,还是同一民警来联系我,她说现在也在联系居委会,但是居委会忙翻了,目前没有人反馈。”

病人在浦东,药在杨浦(浦西),一头不行换一头。晚星又找110总台,要到了杨浦区分局的电话,找到药房所在辖区的派出所,说明情况,“那边的民警跟我说‘可以’,但是需要我爸家那边的居委会打一个电话给他们,来证明这个情况属实,确实‘非常紧急’,然后他们可以派出民警来帮忙送药”。晚星挂了电话,赶紧又找那个浦东的社区民警,请她转达居委会,做一个“电话证明”。

待居委会的人与药房那边的派出所民警联系,已经是下午了。核实过情况,派出所民警表示,下午5点半的时候他们派人去药房取药,“然后把药送到浦东我爸小区门口”。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做成了,但晚星一直等到下午6点,也没等到药房负责人把药送出的电话——她专门叮嘱了他,警察把药取走后,和自己说一声。

焦急中,晚星接到一个电话,来自药房所属辖区的派出所,电话对面换了一个民警,郑重地告诉她,他请示了领导,领导说他们不能跨辖区做这件事,除非“非常紧急的情况”。

好几天的折腾与无助,在这一刻爆发,晚星大声说:“这难道还不算‘非常紧急’的情况吗?如果我自己有办法解决用得着打110吗?找药找了好几天,费了那么大劲买到药了,又过不了江,我爸之前已把所吃的药减半了,现在直接断了,到时候万一压不住病毒,又是次生灾害,你再去找领导反映一下!”

晚星又如实告知了警察自己父亲的情况,什么病、什么药、断了会怎么样。过了大约一刻钟,那位民警又给晚星回了电话,说可以送药了,找她要了那个药房的联系电话,确认了在什么地方取药,送到什么地方。

大约20分钟之后,药就送到浦东了。

事后,晚星也承认,自己当时确实没控制住情绪,话说得重了一些,“电话挂掉,我也难过地哭了。主要是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我都无法想象,我爸因为断药有个三长两短,我又不在身边。”

“到了浦东,我爸也很感谢警察,他还送了他的一幅书法作品给那个跑腿的民警小哥,他说小哥笑得很开心。”晚星说,“‘有困难找警察’,这次是真的感谢警察叔叔。”

“没在现在上海,你真的不知道我有多难熬、多担心。”晚星向我诉说。

在为父亲找药的几天时间里,她捏着一颗忐忑的心,就担心父亲在断药这段时间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去医院看病极其不可控,唯一的子女还不在身边。

4月11日晚上,父亲吃上了从民警手中拿到的药,晚星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四五天夜不能寐、辗转翻腾的事情,犹如一块悬崖边摇摇欲坠的石头,东滚西碰,现在稳稳落在了地上。这下,她总算可以抱着刚学会抬头的孩子专心喂奶了。

她不免说起一个在上海人朋友圈广泛流传的图——一个耳鼻喉科的医生用了好几个重复句和感叹号跟大家分享,求大家疫情期间不要吃鱼,万一嗓子卡了鱼刺,大概率封在小区出不来,就算能出来,急诊的医生穿大白戴面罩,捂得亲妈都不认得,对鱼刺根本看不清、拔不出——而卡鱼刺严重的话,也是可以要命的。

“所以现在真的不敢生病,药能续上,就是救命了。”晚星说。

父亲的药续上了,晚星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吃饭问题——孩子是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前阵子奶粉告急,丈夫想了各种办法,高价买了两桶,也不敢让孩子放开吃。“我们就想尽量让他吃母乳咯,这样我就不需要为奶粉发愁,现在各个资源都很紧张啊,咱们争取不给别人添麻烦。”

但小小的婴孩不由大人想法控制,“猫一天狗一天”也是常有的事儿。焦虑的那几天,晚星一边拼命地追奶,又因为焦虑的情绪和不当手法经常性堵奶。 

好在事情在逐渐向好,父亲的药拿到后,她自己的“沐而畅”也随着物流的恢复,在4月12日送达;很早之前给孩子预订的奶粉,物流进度在手机上也动起来了。

这3件事情都落实了,晚星就安心多了,说自己可以踏实睡一觉了。她调侃说,这几天自己创下了通话新纪录——虽然没有对着通话记录一个个数,但几天里接打了几十个电话肯定有的,还发了数不清的微信语音求助。

“事情要一样一样来嘛。”晚星的声音听起来恢复了一些活力。

家里的物资还可以撑一段时间,晚星得到消息说14号会再发一批物资下来。13日晚上,有人在群里分享了一个“风水大师”的预测,说卦象显示,上海疫情拐点要到4月底才能到来。晚星不信这一套,她从新闻网站获知的消息是,上海首批防范区可以解封了,从上海前往南京、杭州和合肥的火车票已经售罄。

晚星说,解封后,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把延期的疫苗安排上,然后多多采购物资,给几位老人都匀一些备着;还要多备点药,“沐而畅”、“韦立得”……按战时标准来囤货。

“希望我们早日回到正轨。”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 | 许智博    运营 | 嘉宇    实习 | 澜新

点击联系人间编辑

鹿 今

前媒体人,现为全职妈妈

&游戏行业兼职从业者

  • 本文头图选自电影《我不是药神》(2018),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特此声明。

  • 本文系网易文创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单篇不少于3000元的稿酬。

  • 投稿文章需保证内容及全部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实性,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文章由 网易文创丨人间工作室 出品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人间小程序 | 人间 x 参半 

人间剧场 | 人间刑侦笔记 | 人间FM

白夜剧场 · 人间众生相 | 悬疑故事精选集

深蓝的故事 | 我的浏阳兄弟 | 人间01:20岁的乡愁 

布衣之怒 | 银行风云 | 味蕾深处是故乡 | 人间有味漫画

木星之伴 | 八零年代老警旧事 | 在海洛因祭坛上 | 记忆偏差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封控四十天的超老龄化小区自救

上海可能是全国拥有“老破小”居民楼最多的城市之一,这种始建于四十年前的六层新式公房,在内环边缘沿着中环一片片铺展开来。它们按片区拥有同样的小区名称,内部则用数字来区分彼此。 这些住宅小区多由几十年前的安置房,或是早年单位分配的福利房构成,“ …

51户上海独居老人的现状

上海浦东封控19天,浦西封控15天了,有的小区从3月13日至今封控超过一个月。越来越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求助与互助,但至今没有公开渠道能知道上海被屏蔽在互联网世界外的独居老人到底有多少户,他们最着急什么问题,最需要什么帮助。 我们用最基础的办法 …

我被隔离在小区的20多天

可倩(化名)是一位图书编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租住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南小区,属徐汇区枫林街道辖区,自治居委会为宛一、二居委会。3月13日到3月19日,这里有过一次封控,3月27日,小区再次封控,至今未解封。也正是在第二次封控中,可倩作 …

上海在线求助文档里的癌症患者:划江封控后,我断药了

本文作者:吞吞、yxtlavi 3 月 30 日晚上,居住在上海浦东的夏依(化名)在微博上紧急求助:她的外婆是乳腺癌晚期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依西美坦片。29 日,外婆吃完最后一颗药,即将面临断药。 4 月 3 日,上海全市新增 425 例本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