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不去工厂,都去哪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流水文讲一下自己的经历

我是 97 年的,老家是皖北农村人,父母一直在北方务工,给人打工,自己收废品,摆水果摊什么的都做我,也经常换城市,我差不多一直跟着,导致的结果就是经常换学校,课程跟不上,最后初一退学。这个时间节点也是因为父母两个人的矛盾,母亲对生活,金钱的渴望,碰上了那几年嗜赌的父亲。那时候具体的经历就不说了,结果就是初一退学。

退学之后应该是第二年,跟着家里的堂哥去了江苏工厂打工。一周六天,一三五加班到晚上九点,二四六七点,刚去的时候在比较轻松的包装车间,认识了个姑娘,后来两个人闹矛盾,想不起来具体方式的心态了,调岗,方式仓库要人,去了仓库,仓库呆了几个月,去了前面的生产车间,这之前月收入差不多是不到四千块,去了生产车间之后,略微上浮,可能是不到一个月,有个组组长离职了,跑去干组长,工资又略微上浮差不多五千块,这样干了一年,每天感觉神经紧绷,那时候跟对象又差不多分了,但是又藕断丝连的,想着在工厂实在没什么出路,就辞职了,辞职时车间主任还说了一堆话,不能说是废话什么的,在当时他说的这些话对我来说确实是为我考虑。

辞职的时间节点是年底,第二年又跟着一个表姐夫去了长沙,在一家婚纱影楼做摄影学徒,工资几百块,后来逐渐发现老板娘压根打着免费劳力的想法,没有教人的资源,自己又发现是色弱,随后溜了,这段时间大概是三个月。

之后找工作,之前在影楼上班认识了几个意思上班的姑娘,当时不清楚他们具体做什么,类似玩笑一样的,你来啊,那我来。就这样跑去上班,呆了几个月,对这个工作的了解就是假冒学中医的学生打着实习的名义到一些单位免费做理疗什么的,实际上是为了卖一起。这段时间收入也不高,可能是自己还是有点不知道怎么形容的心态,收入高的可能八九千,一两万这样的。

之后继续找工作,找个了做支付宝服务商的,那时候是二维码支付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就是我们这帮人满大街的找商户,贴二维码的,做到了年底,老板亏钱不干了,工资也不打算发。随后几个人凑了点钱找律师准备劳动仲裁,应该是风险代理那种,反正最后要回来的钱我们的不少,律师也没少挣。多说一句,老板是大学教授,也可能是因为这点,知道我们找了律师之后很干脆的给钱了。从我的想法中,他开始不愿意给钱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想法是因为这个公司我亏了很多钱,我也没亏待你们,所以你们也要承担损失,类似于这样。

继续找工作,这会还在长沙,找了个做眼镜镜片的,工资两千多块,不保住,有那种租床位的,一天二十块那种,但是这个工作没有做多久,半个月就没做了,原因我这会想不起来了

然后继续找工作,换了个城市,这时候去了武汉,来武汉的原因是我表姐在这边上学。这时候离过年大概差一个多月,身上没多少钱,也是租的床位,开始找工作,找了个网络销售做客服的,选这家的原因就在于包住,去了之后才知道是卖什么吗卡,特效药什么的,公司投广告在百度,然后加到微信上,又是冒充医生,还是女医生,卖药,那时候有个大哥比较有印象,貌似是真的把我当女医生了,天天聊他自己的感情经历什么的,他自己人还在非洲哪个小国。在这个公司呆着的时间,前面的劳动仲裁的钱才拿到手,在这里呆到了第二年开年。

继续找工作,这会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应该是 18 年开年,找了个很之前支付宝贴码差不多的公司,也是满大街贴码,只是贴的不是支付宝的吗,类似于收钱吧这种,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干到了国庆,公司发了个通知,国庆放假七天,然后我们这帮到处贴码的人又要求上班,心理不爽,国庆一天没去。国庆后被劝退。这期间收入五六千

继续找工作,还是类似的贴码的工作,是个新开的公司,在这里呆到了年底,过年时候还在老家,公司要求美人签自愿离职书什么的,不然工资不发,当然这话不是明白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期间收入约七八片,有一个月也拿了一万四。算是给国家交了点税。有一个事情忘说的是刚来武汉没多久是报名了自考的,后面是没坚持下来,

继续找工作,跑去卖二手车去了,就是瓜子,去之前期望值挺高的,呆了一段时间也发现不怎么滴,加班严重,工资低,罚款多,遂离职

下面就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性大瓜。去了个做社区生鲜的,主要是做餐饮店,开发客户维护什么的,工作比较轻松,收入不是很高,每天干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摸鱼,差不多是这样,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没有激情了,然后到年底,这时候有同事说跑业务不要到汉口火车站附近什么的,这个那个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他说这个之前前几天还去华南海鲜市场附近跑过,这时候快过年了,坐地铁明显能感觉到大约三分之一人在戴口罩了。订票回家,跟我表姐一起回去的,回家后两天在武汉丰城,村委会上门来问从哪回来的什么的,要求居家隔离,但当时大家都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要求不是很严格。过完年,能出去了之后武汉回不去,跟父母去了北方,等到四月份之后回了武汉,这时候卖菜的这家公司开始降工资,要求正常跑业务,这时候有点怂,没多久也辞职了,在武汉找了个厂上班,做的是最开始时候做的喷塑工人,到这才想起前面工厂那一段时间漏了一段,有一段时间是那个工厂的一个车间主任辞职跟着他去了苏州的,学会的这个,

做喷塑工人做了三四个月,收入六千左右,辞职回家,原因是自己一直不想在工厂上班,在家呆了一个月左右,想在家附近找工作,实在是没合适的,这时候舅舅解散了一个,是他老表,在义乌做直播的,快手美妆。跑去干客服,一个月七千块,晚上十点到晚上十二点,月休两天。做到了今年六月份,走的原因是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天天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之后找了个做天猫,应聘客服,工资三千五,来这家的原因是因为想做运营,但是自己没做过,就想先做客服。干了一个多月,店铺没做起来运营被开了,没几天我也被开了。这时候是国庆之前,闲了一段时间国庆前面试了一家做阿里巴巴的,面试运营,虽然没有经验,但是工资开的不高的原因,也面试上了,现在在这里上班

生活好像没什么盼头,但又好像有点盼头。写这堆东西的时间节点是前几天刚过完 24 岁生日,倍感年纪大了,今天聚餐喝了点酒十二点睡醒了,刷刷知乎看到了这个问题。算是梳理了一下经历,希望往后更好。

回到问题本身,年轻人不去工厂了,去哪里了,抛开我不说,我身边几个村里的,一个现在南京某个卖瓷器的店上班,一个结婚了为了奶粉钱发愁,感情生活也不是太好,现在还欠我三千五百块。还有一个生活我觉得还是比较惬意的,结婚了在家奶孩子,种西瓜。在工厂上班的也有,具体的可能不太了解了,差不多就这些。

知乎用户 Alfred 大老虎​ 发表

确实都不太愿意去工厂了。

我最后一年在深圳开厂时候就已经体会到了招工的麻烦。

车间的工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工,比如喷涂焊接压铸抛光等。另一种是普工,就是在产线上插插件,拧个螺丝,打打包装,货仓推叉车,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技术工的工资待遇很高,开到 1 万一个月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哪怕是管理层也会尊称一声 “老师傅”。

普工则是另外一种局面。他们没有留在大城市的梦想,大部分是趁着年轻靠劳力多赚点钱,然后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

他们许多是十八九岁的年龄。也有更小一些的,会找人借个身份证。对于企业而言,并不会太纠结这些事。因为招工很麻烦。

很早前,我做过富士康生意。他们比我更有体会。

那是 2014 年,深圳龙华富士康里一位项目经理告诉我,如果我能弄一批工人来富士康,每个人 200 介绍费。现在应该也有这笔介绍费,不过应该会更贵。

年轻点的朋友可能会忘记在 2011 年左右,媒体一直宣传着富士康血汗工厂。高强度的工作压迫着工厂里的产线工人一个接一个的跳楼。

我进富士康参观的时候,项目经理指着某栋楼说:“这里全部装过防跳网,不过去年拆了。”

富士康工作强度大是真的,但是工资待遇和工作硬件环境也是深圳最好的之一。即使如此,依旧有人受不了。

其他小厂做不到富士康那种军事化管理,可是也做不到出粮稳定。产线工人的收入主要靠加班。加班 1.5 倍工资,周末 2 倍。

当互联网平台在讨伐 996 的时候,殊不知,这是工厂里普工的梦想。

随着土地和人口的红利不再,珠三角的企业普遍面临着一个困难:出口竞争力的减弱。

我们国家的加工制造业三大优势:

1. 效率。这得益于中国人的勤劳。

2. 价格。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能迅速发展,主要吃了土地和人口红利。那时候是真便宜。

3. 产业链。如果不考虑疫情影响,这是我们国家相较于越南最大的优势。(

@Jack Wang

王哥在越南,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比我更清楚的认识)

现在土地和人工价格飞涨,成本优势相较于越南荡然无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生产加工基地搬迁到越南。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国内的出口竞争力受到巨大的冲击。

企业没有竞争力,订单自然降低。订单降低,工人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加班。

说个你们不知道的,深圳工厂招工的核心诱惑不是工资高,而是加班多。工资,通常都是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大家都一样。加班的多少才能体现出差距来。

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项硬性标准。有些企业甚至故意缩减用工人数以把工时匀出来用于加班。

不然没人会给你干活的。

这些年,珠三角的小企业死的死,倒的倒。做外贸出口的会舒服些,疫情原因,我们国家的出口反而增加了。主要做国内的企业,只能是少亏当赚,争取度过寒冬。

而这种局面的结果就是,企业只能缩减开支,工人拿不到足够的加班费,待遇急剧下降。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进厂了?

从大的方面来说,不是工作压力大,累,看不到出路。真正的原因就是钱。

对于企业而言,招工困难是相对的,只要愿意加工资,轻轻松松招满。但没几个企业能真正做的到。制造业的利润就 10%,不是资本家无良,是真的没钱。

我有时候会去想,王兴凭什么那么嚣张?大概就是美团提供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吸纳了这一部分劳动力。

至于年轻人不去工厂,去哪里?

他们去不了哪里。受限于自己的职业技能,城市里但凡有些要求的工作,基本都做不了。

保安、服务员、建筑工人、家政……

城市的服务业也是需要劳动力的,不要以为东莞扫黄以后,广东地区就没有洗脚按摩的技师了。

知乎 er 看待这个问题往往是割裂的。

大家以城市人的标准去看待年轻人就业的问题,想着年轻人可以走短视频变现的道路。但殊不知,很多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他们很难有梦想。

离开工厂仅仅是因为工资待遇降低,而不是说时代有多进步。

我自己手下的员工,有拿着钱去进修的会计,进修计算机的。少,百中挑一。

大部分是,拿到工资那天,去酒吧里挥霍掉一半。等到有了女朋友,商量着结婚以后才开始存钱。

我认识一些从农村出来,最开始当工人,后来成为老板的人。

深圳最出名的两个保安,一个是深港驾校的创始人,另一个是伟鑫兴的张平兄弟俩。都是从保安做起,都是自己做出了一番事业,身家过亿。

可是这样的人,太少太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个月刚从武汉富士康离职,我进厂那天一共 58 人入职,一个星期不到还剩十几个人在坚持,两个月只有几个人还在干。天天大批新人入职,天天更多人离职,快入冬了厂子里工人明显少了很多。

工资待遇这方面,一个月做 28 天休 2 天,到手 5500 快左右。你想休息线长就找你办离职,爱干不干,富士康不需要不想加班的工人,不加班工资很低,就 2000 多块钱,工资一大半靠加出来的。周末 1.5 倍,节假日双倍。比如中秋节就没放假做一天 300 多块。

我做的是电脑主板 smt 上料的活,要求不能出错,上错料打错板子直接让你滚蛋,天天挨叼,1 整条线工人都没一台机床重要,一条线十几台机床,至于挨骂这件事,看得很淡,出来就是挣钱的,套用线长一句话不能干就滚。

白班夜班一个月倒一次,上完夜班回来就是睡觉,下午 5 点钟起来洗澡吃饭继续干,每天开销很小,不花钱的日子也挺有意思的。

在厂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满脑子都是女人,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女人那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厂子里很压抑,所以我对厂里男女关系感觉自然,可以理解的,毕竟相比在这整天面对一台台机器做着重复的事情,毫无存在感,与异性说句话都是乐趣,我所喜欢的就是那些身材丰满的已婚妇女看看搭搭话。

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连续夜班吃不消,12 个小时难熬加上岗位要求严格不能出差错,遂离职了。

环境可以,厂子很大,有广场跑道什么的,我很喜欢。

顺便说说,我在美团跑过 3 个月外卖,看到有些回答说年轻人都跑去送外卖挣钱了,实在是不了解情况。跑外卖 8 千到 1 万占比不到百分之十。那是在极其熟路线及各种违规操作每天跑十小时以上再办得到,跑一万多起码得是做了一年往上的,我所在的美团站点 80 多人,绝大多数拿 6000 块左右。外卖不管吃的问题,加上租车电话费一个月至少 1500,超时差评投诉也得扣钱。就我亲身经历,厂子里工资待遇比美团外卖好的多,当然你缺钱不要命了确实可以跑 1 万。美团外卖流动性也很大,辞职得提前一个月,做几天十几天的就走的工资都拿不到,这就是 2021 年的事情。

知乎用户 豹纹头的前天 发表

B 站 up 主敬汉卿曾经在 B 站做过一个系列的 vlog,用很少一笔钱,在北京生活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敬汉卿只带了一千块钱,租住在双井的廉租房里,一个床位只要几十块钱一天。每天通过各种方式来尝试赚钱。这一个月里,敬汉卿当过商场保安,摆过地摊,做过视频网站地推,尝试了不止一种方式来赚钱。

然后敬汉卿居然成功活下来了。

在敬汉卿的住的出租屋里,有北漂的小青年,有欠债的创业者。也有来北京体验生活的小伙。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没钱,一张几十块钱的床,一碗三块钱的泡面,就能满足一个人最低的生活需求了。甚至可以说,在这个基础上,多挣一分钱都是积攒。

在那个挑战的中间几天里,敬汉卿找到了一份商场保安的工作。工作内容很简单,也很单调: 站在停车场入口,给司机测温。

工作虽然没什么意思,但好在包吃包住。敬汉卿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个星期,居然攒下了四位数的积蓄。

对比敬汉卿的体验,我们可以看一下进厂对年轻人还有什么吸引力?

同样收入低,劳动条件恶劣,晋升渠道渺茫。保障力度差,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更自由的就业方式?

是工厂更严格的管理方式能吸引人?

还是觉得工厂里断手断脚的风险更有挑战性?

是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更刺激你的神经?

还是车间主任狐假虎威的派头让你心生爱慕?

同样看领导的脸色,在北上广打工至少不需要呼吸粉尘。

知乎用户 草木清兰​ 发表

我知道南通那边有很多代加工工厂,经常会有一些外贸尾单,品质很好,价格很低,

在那边做整单的,一单拿货五万件,每件最多拿一毛钱,五万件下来是三五千元的样子,

那些品牌衣服拿出去之后,专柜价格往往是出厂价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真正赚到钱的实际上是那些品牌商,并不是工厂,工厂只能赚微薄的辛苦钱而已,

年轻人不爱去工厂是因为在工厂赚不到多少钱,还非常辛苦,

这两天因为父母催我寻找过去给他们买过的那种糯糯的,有清香味的,好吃的无硫百合干,发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那些真正想做原生态无硫百合干的商家受损特别严重,

他们从附近农户那里收来的自然晾晒的无硫百合干,因为卖相不好看,经常被客户投诉质量问题被平台扣款,然后对方玩消失,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样的结果就是工厂跟工人的利益严重受损;

他们的利润本来就极其微薄,价格仅仅只是别家卖相好看的有硫百合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

可是市场就是这样的市场,大家一味追求好看漂亮的结果,就是让真正坚持绿色环保的良心商家失去生存的机会,

我真的非常担忧,未来的某一天,我父母找我帮忙寻找绿色无硫百合干的时候,我再也没机会寻找到了

悲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了。

高中学历,今年 30 岁。

2012 年从老家湖北到广东,当时一没技能,二没学历,也想不到做什么好,当时想的也简单,要不就找个工厂去上上班,先混一混赚点钱,反正人还年轻嘛。天天在亲戚家里呆着刷韩剧,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那么迷韩剧,我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没看过韩剧。

12 月的时候亲戚推荐去东莞一个影楼上班,也没有个具体的什么岗位,反正就是打杂吧,会用个电脑,写写资料什么的,就在影楼日常帮着写点东西,查点资料什么的。因为工作需要有时候要排版,做图什么的,反正也比较闲,就自学 PS,CDR,摄影这些东西。

后来可能因为人比较勤快,被老板拉过去做助理,其实就是帮着接送下孩子啊,换个手机屏幕啊,公司注册帮着跑跑腿什么的。2014 年 4 月,因为工资拖了几个月实在受不了,跑了。那时候 3000 一个月,租的房子 300 一个月,过的还行。

2014 年 5 月到广州,找了个做电商的公司,啥也不会啊,2000 一个月,不包吃住。当时手上就 500 块,到潭村找群租房,一个床位 30 一天,住了十来天吧,接着去岑村找了个单间,450 一个月. 在公司最开始就仓库打包发货,早晨 9 点到晚上 9 点左右,公司就那么几个人,自己觉得还是要学点东西的,老板也说学点东西给干客服。于是晚上下班回家后在电脑上学点电商的基础知识什么,2 个月后老板给简单考核了下,干客服了,一个月 2500。

客服是个门槛,慢慢接触日常运营的东西,平时也要帮着打包发货什么的,大概入职半年多以后吧,其中一个天猫店店长回家结婚去了,我就顶替了她,一个月 3000 加提成,成功把月销四五十万的店干到月销十来万,最后店卖掉了。但是我经验确实积累了不少,那时候光是给老板写的运营日报,邮箱里都躺着一百多封。

2015 年年初回到东莞,被老板派过来搞一个新公司,在东莞呆了几个月搞不成,又回广州了。那时候同步做阿里巴巴的分销,做的还可以,一个月也能卖个几十万的货。5 月份感觉人受不了了,每天都是 9 点到晚上十一二点的,从来没有休息,就一个人去厦门玩了三天,回来就辞职了。

然后开始找公司,找了两个月,期间干过给老年人卖保健品的,医药代表的,还有消费返利的,做电销的,大多一个星期不到就走了。工资也就四五千的样子。

大概 7 月份的时候,去了一家做跨境电商的公司,可能是因为也是做电商的,对我学历问题就不怎么在乎,珠江新城上班,一个月 5000,这是第一次到这么高大上的地方上班,公司一百多号人。进去做主管,干了小半年吧,老板跑路了。我比老板早一个月先跑了。

2015 年 12 月,在这种正规大公司里面混一混还是有好处的,再找工作的时候,学历是硬伤,但是经验就还是有一些了。找了一家创业公司,刚成立没几个月,啥人都要的那种,过去跟老板吹了一通,8000 一个月,做运营经理。

在这家公司,一直做到 2021 年 1 月,整整 5 年多,最后还是因为公司赚不到钱,资金链有问题辞职了。辞职的时候工资 1 万 5,有点股份,职位基本也到头了。这 5 年,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基本都搞过,能感觉到和我同级别,能力在一个水平的大概挣多少钱,就现在这点工资,实在低了太多了,都是靠情怀和责任心撑着。

期间 2020 年下半年和几个搭档在惠州搞了一家小公司。今年应该能分个十来万。

1 月份接着就是被搭档拉到一家行业小龙头,他是高管,我被内推进来就没什么阻力。一年 30 万。薪资其实和我预期的差了不少,但是因为上面有人,所以可以过的比较舒服,暂时又没有什么其他更好选择,就先做着了。因为公司在业内还是有一定知名度,再加上我过来后负责的业务提升很快,所以履历上算是添了比较不错的一笔。

8 月份,买了房子,准备结婚了,这时候财务压力就特别大。于是更新了简历。10 月份,有猎头找过来,深圳一家融了两轮的互联网公司运营总监,一年大概 55 万 + 股权,去了。

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自己最终没去工厂的原因,最核心的一个是学习能力,另一个是主观能动性比较强,会抢着做事,不让自己在舒适区躺平。但是你要说这种日子过的开不开心,幸不幸福,说实话,跟留在老家的那些同学相比,我的幸福感肯定是没他们高的。

知乎用户 德拉米尔 发表

我们村里有个老头,今年六十多岁,自己住在一个破屋里,一个人。

那一天,村里扶贫的去找他要把他接到养老院去住,他不同意。

养老院那么多人就缺他一个吗?

他不去就把他的五保户和补助金停了吗,这话谁都不敢说。

那他去不去的有什么区别。自己在家种点菜就够吃的,每月的低保还能剩下点自己买个肉吃挺好。

去了能怎么滴,能给发个媳妇吗?能解决老光棍的问题吗?

都不能,那他就不愿意去。

现在年轻人都愿意在家种地吗?不愿意。

因为种地养活不了自己,只能去城里打工,打工只有进厂子里才算打工吗?

并不是。

只要你不在家种地,进城挣钱的,都是跟去工厂没什么区别。

年轻人不去工厂了,是因为现在遍地是工厂了。

就像送外卖送快递这种活,好好干明年老板给你换个嫂子。

知乎用户 玉成​​ 发表

严格来说不能说年轻人不去工厂,只能说大 部分年轻人不太愿意去工厂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工厂的生活是朝九晚六超时加班(很多还是两班倒),甚至还有加班在流水线上像机器一样不停的重复的去劳作,年轻人不喜欢这种工作方式。

其实也不是说年轻人不喜欢这种工作方式,应该说全部的人都不喜欢这种工作方式,能够为了钱更能忍耐一些而已。

那么现在这些年轻人都去哪里了呢?

其实这些年轻人遍布各个行业都有,比如有一部分美团吸纳了很多年轻人,还有一部分网约车、代驾等新兴行业也吸纳了很多年轻人。

当然了,这些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工作时间多,能够自主发挥,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在流水线上不停的重复的做某一个动作。

知乎用户 你的臭宝 发表

因为工厂的生活是朝九晚六超时加班(很多还是两班倒),甚至还有加班在流水线上像机器一样不停的重复的去劳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义乌,世界小商品基地。

大部分工厂一个月休息一天。

一天上十二个小时?那是打底!

啥也不说了。

知乎用户 也说 发表

打工还是要打工的,只不过不在流水线上打工。

第一,因为多年的扩招和教育普及,年轻人学历高了。

过去进工厂的很多是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初中学历,被劳务派遣公司从村里直接输送到开发区,进入工厂是他们能在大城市胜任的不多工作之一。

但随着逐年的教育推广,现在本身年轻人普遍学历比过去高了,能选择工种更多了,相对而言仅靠体力劳动获取的收入就看不上了。

第二,年轻人眼界开阔了

互联网给农村和小城市带来的不仅是娱乐,还有原本无法接触到的庞大信息量。

过去很多人到城里先进工厂,是因为不知道作为个体如何在陌生的城市生存下去。

此时有着大量类似情况的同事,有着食堂、宿舍的工厂,能给他们带来比较好的安全感。迷茫之中先进工厂做个几年,有点积蓄也了解城市了,再选择去其他服务业。

现在依托互联网,从没出过小镇的人也知道大城市的物价、生活、就业。很多小城市的发展也很好,和大城市之间的没有明显的生活方式门槛。

所以他们到了一线、二线城市,不需要在城郊的工厂度过适应期,直接就自己租房、找工作,很快融入当地的生活。

第三,互联网让服务业的技能门槛低了。

一些没有太高学历的小镇青年,他们到大城市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服务业

比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网上客服、房地产中介等等。

过去大部分服务业是有一定门槛要求的,不管是美容美发、后厨小工、餐饮服务、汽车修理、家电维修,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技能学习和经验。

但现在这些依托互联网的职业,已经帮助从业人员把门槛讲到很低。

不认识大城市的道路和位置,听手机导航的;不了解价格体系,查商家端 APP;不会营销话术,转发公司统一的内容到朋友圈,科技让很多过去复杂的学习变得更简单。

最后,人都去哪了?

第一名肯定是互联网,这几年互联网的招聘需求就扩大了三倍以上,而最适应的都是年轻人。

之后还有服务、娱乐行业,这些都大量需要年轻的就业人员,而且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与收入。工作内容也更加有趣、挑战,符合年轻人的价值观。

其实也并非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而是相比而言工厂的薪水和发展机会太少了。

如果能帮助年轻人提供 5000 左右月薪,包吃住,每年 10% 左右职位上升或涨薪的机会,足额的加班费和相对轻松、整洁的办公环境,现代自动化的技术培训,依然会有人愿意去工厂的。

年轻人不愿的是有些旧工厂那种拖欠工资、宿舍车间脏乱、老板随时跑路,有事不敢请假,永无晋升机会的纯生产线工具人的流水线岗位。

未来 “工人” 也不会是什么低收入、低待遇的岗位,毕竟越来越自动化了,了解编程和管理可能都是以后生产的入门知识。

知乎用户 增长黑客陈轩​​ 发表

工厂,我进过。

进的是当地的发电厂。但没资格当工人,因为当工人需要关系和学历

所以只能当临时工。临时工也当不了车间的临时工,只能当保安。

只有保安队长是正式工,每月 1200;

我们这些年轻人统统每月工资:200 块。

这是 1999 年,当时我中专毕业,正好 18 岁。

没工作没钱,之前当过乡村老师,酒店门童,最后一份工作,就是工厂保安。

保安最难熬的就是晚班,领导随时来巡视,就是不让安稳地睡觉。

后半夜两个铁皮椅子对一起,就是一张床,抓紧咪两小时。

保安的工作就是抓贼。

晚上藏在仓库一人高的草后面。等偷煤偷耗材的人和车一出现,一拥而上,推送到保安处。

然后等领导发话,再放走。

查岗、站岗、巡视、熬夜、对白皮肤大眼睛的厂妹流口水。

特么没劲。

最羡慕的就是正式工。每月 1000 多的工资。旱涝保收。

看上过一个厂妹。但身处鄙视链的最底端。有自知之明,只能远远地想念。

后浪的生活,其实永远是这样 “朴实无华且枯燥”。

外卖当时是不存在的。

但我当过老师,月薪 150 块。管吃住。

厨房的厨师是校长老婆,每天的饭就是白菜豆腐肉一锅炖。

老老师是白菜豆腐肉;

新老师是白菜豆腐;

有一年圣诞节,那时和音乐老师谈恋爱。

她问:你为啥对着雪花发呆

我说:我不知道前途何在

也当过酒店门童

就是客人来了开门、拿行李之类的。

也是月薪一两百。

根本没有任何出路。

后浪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我写过一本书,将这个阶段的痛苦、挣扎,宣泄了进去

大雪封山,鸡汤救命。

喜欢喝肥宅水的就不要闹了。你不懂,

你要感谢你爹妈,没让你挨过饿。

寒门子弟,至少得焦虑 30 年,才能学会放松

必须被挫败 300 次,才能逐渐从容

丛林社会没人指导,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头破血流到了 40 岁,才算真正了解社会。

乡村教师、工厂保安、五星级酒店门童、地板砖搬运工,实在是无路可走,只得拼命考大学

考大学的决定,还好像是昨天。

是在从西安到山西的解放牌大货车上,高高地摞满了地板砖的大货车,在高速路上疾驰,18 岁的我躺在高高的地板砖上,

夏夜星光璀璨。我问自己:

一辈子搬地板砖?

拼命学了两年多,分手上了重点线。

于是大二在海尔实习——卖洗衣机,大四在同仁堂实习——管通州朝阳的终端渠道,大学毕业拿到了政府、外企、国企五个 Offer。本科学经济学,研究生学工商管理

家国情怀没资格有,先让自己吃饱饭,就不给国家添乱了。

职场生涯从销售管理开始,刚毕业管 30 多个大叔大婶大哥大姐,业绩拼命做到了全系统第一。

而后逆价值链而上做产品策划、做品牌塑造、做广告创意,14 年来服务过 200 多家企业,辅佐过众多亿万富翁企业家

我的总结是:

大多数人的大部分人生,不是漫无目的的布朗运动,就是周而复始的简谐振动。没有勇气,一切皆无可能。

经管学院毕业生演讲,我送师弟师妹 7 个字:

“不怕不急不要脸”。

头一个就是勇气!问问自己:

“怕有啥用?有啥可怕?”

生命是一场未知的旅行,努力,其实就是在与藩篱的斗争,最需要的就是勇气。

这世界有啥是安全的?

职位?

——资本家今天让你滚蛋,你能耗过明天?

老婆?孩子?房子?

——请看我口型:“呵呵”。

安全的生活比死亡还糟糕;悬而未决才是生活真趣;

自由而放松的风水,才是人生最缤纷庄严的所在。

人这一辈子,真正的机遇其实是不多的。

抓住了,爬坡上坎,登堂入室,意气洋洋;

抓不住,灰头土脸,再等 7 年。

听清楚,是 7 年。

什么是机遇?

机遇就是给你平台让你发挥,给你压力让你迅速成长,这就是机遇。

能力来源于哪?书本?学历?培训?年头?资历?

别逗了!能力来源于位置!

能力来源于做事的机会!有做事和施展拳脚的平台,才有能力的提升,也才有薪酬和地位。

人生就是关键几步,一定要有勇气往前冲,在你最有承受能力的时候冲出去!

头脑要清晰,两脚要落地。

没有人是天生的勇者。

所谓的勇气,是抵挡恐惧、把控恐惧、而不是没有恐惧。勇气其实是平凡人的一次选择。搞定貌似不可能搞定的事,就是人生最大的胜利。

低头爬山, 到顶再说”,到了顶再回头看,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征服的。

分享几句喜欢的歌词吧。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以上节选自陈轩著作《不奋斗,就等死》

这本书历经波折。其实 14 年就写完了。原来的书名是《男人发财要趁早》,有大佬训斥:“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宣扬了金钱至上的观点和方法,你想找死?”。

嚓,我也不指望写书养家糊口,这靠卖书过日子,还不喝西北风?凡事讲究顺势而为,一直也没时间管它,直到遇到干练、重承诺、高执行力的史编辑

说点真话,真难!

大佬呵斥你闭嘴,而你真心想共勉的平头百姓,却认为你在忽悠他。

THE END

都看到这里了,还不点个赞?

光收藏不点赞,天天只能吃泡面

知乎用户 森山​​ 发表

1、这几年整个大环境都在转型,从加工型往高精特新型转,以后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

2、城市里你能见到工厂吗?越来越少了,想去工厂就要去很偏远的地方。

3、小作坊、小工厂会慢慢淘汰,大工厂慢慢过渡到自动化工厂,这是必然趋势。

4、现在的年轻人,也不一定符合工厂的技能要求,工厂看不上他们,他们也看不上工厂。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其实我一直反对年轻人进工厂。

工厂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对创造性的彻底抹杀,是把人当机器,是极度的疲劳。

你让我送外卖,我能干。以前我跑市场的时候每天都在路上,到处奔,风雨无阻,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工厂我真受不了。

我在工厂流水线实习过,在我基本实习工资上补贴 1500 元的情况下。实际我的工资比流水线上的熟练工还高。但我受不了。

打瞌睡,这是最大的问题。上班变成彻底的折磨。这是有危险的。

有人说应该提高工资,然而这是错误的。因为提高工资虽然有助于减少用工压力,但并没有办法根本解决。也没办法改变流水线反人类的根本问题。

而且中国的现状,小幅度提高工资根本无用,大幅度成本扛不住。

根本的方向,还是产业升级,自动化。

其实早在 70 年代,就很多人预言世界将迎来大规模的自动化产业升级。因为当时西方国家面临的问题跟我们一摸一样。

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用工荒。

然而,后来这个势头没有了,因为中国加入了世界分工体系。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忽然加入,让自动化升级变得没有意义。

现在,这个问题又来了。

未来如果我们不想放弃世界工厂的头衔,唯有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升级,极大地压缩工人人数,尽可能减少工厂的重复性劳动。

至于多出来的底层人口,则需要大量的第三产业岗位消化。

科研、互联网、服务业、娱乐,都是方向。

这两者需要同步进行,一方面加快自动化转型,另一方面包括快递、外卖、直播、娱乐等等的新兴产业都要扶植。

知乎用户 学写作的丧失​ 发表

快手上很多工人采访的账号,也有很多工人媒体,大家其实可以关注一下。

我看半年的感受是,年轻人其实普遍一开始都愿意进厂,但是中介和工厂的套路太多了,被套路几次,工人就宁愿去跑外卖了,至少坑要少一些。

工厂不吸引年轻人的问题不是苦,而是不规范,不清晰,太多暗箱操作,太江湖了。

但是中年人能忍受,因为已经被坑习惯了。

其实出社会就是一个一直被坑的过程,年轻人还是喜欢透明一些的地方,比如跑外卖就好得多。

跑滴滴就太上层了,又要有车,还要有驾照,属于是被互联网小资产阶级捧出来的社会底层。

当然核心原因还是中国低端制造业就在一个下坡路上,工人自己也要适应产业的变化,单纯做普工以后肯定压榨得越来越狠。

在中国当普工,竞争对手是越南工人,印度工人,墨西哥工人…………

不管你做什么,在哪,只要舍得放弃自己的人权,总是可以…………

知乎用户 琳 Talk​ 发表

如果工厂能把工资提一提,少点加班,我想愿意进厂的大有人在,比如实行 855 工作制,月薪 6k, 交五险一金,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工厂工人平均薪资也就两三千的样子,而且还需要经常加班,福利方面顶多交个保险(这里我指的是比较流水线的工作,有技术含量的工种工资还是很客观的)。

但按照我们现在的大环境来看,进工厂已经是父母那辈的打工潮方向,现在互联网发达,年轻人都爱往这方面发展,说句不好听的,年轻人要是有谁说自己在工厂工作,估计大多人都会觉得那人是找不到其他工作所以只能进厂里工作(绝对没有歧视的意思,凡是靠自己的双手认真工作赚钱的朋友都很棒)。

而且,我一直觉得年轻人多出去闯闯是好的,毕竟谁不想赚大钱呢?但要是留在工厂,工资基本是能一眼望到头的,除非你有技术,否则就真的是一辈子在工厂里面干活,而且万一厂里效益不好,日子就更难过了。

所以,与其把问题焦点聚集在年轻人身上,不如转换下思路,既然年轻人不愿意去,那就找更合适的人去。像人家新加坡,流水线工人大都是 45 岁以上的。

第一,这个年纪的人对薪资的要求没有年轻人那么高;第二,这个群体主要的诉求就是在中晚年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那就意味着他们不会轻易辞职或跳槽。

因此,工厂就别纠结为什么年轻人不来厂里上班了,既然有了更合适的人选,那还不赶紧行动起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发现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给大伙摘录一些资本家语录,都是这个回答下的:

资本家 1:

翻译一下:从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变成了你不干劳资把人都换成机器,以后你想干也干不成。

评价:这位资本家单纯的急了,就跟小学生没打赢放狠话 “放学别走,我找人削你一样”。现实情况是不说产业升级能不能做到,连二律背反这种经济常识都不知道,属于最低段位的资本家,这种资本家最常见也最无害。


资本家二:

哭穷,不是资本家无良,是真的没钱啊,当然这句话大概率还是在他住的大豪斯或者大车车里敲出来的。

评价:鸡贼型资本家,跟说自己是为了供弟弟读书给父母治病才第一次出来卖的小姐姐和下次一定会还钱的老赖一样,不是说没有,但十有九假,这类资本家通常会搭配风险承担论一起出现,单打效果不大。


资本家三:

评价:属于邪恶资本家了属实,天下乌鸦一般黑(他们比我还黑)。别,真没你黑的,抱歉,我说的是全世界。

知乎用户 走不动的彼得潘 发表

先问是不是 再问为什么

我现在就在东莞电子厂流水线做普工 同事里有一些武大 中大毕业的硕士 由于 35 岁被原单位裁员 年龄过了 35 再也在深圳找不到工作 来东莞做个普工做过渡 一边和我在流水线上工作 一边投简历 其中还有一个武大的金融硕士是考完了 cpa 证书的

大的劳工环境就是这样 35 就被定义为老人 那你问为什么年轻人不进厂 我的回答就是他们需要趁着 35 之前在一线城市做办公室

如果按照劳工环境正常的国家的惯例 35 都算年轻人 那么你问为什么年轻人不进厂就是问错了 这不大把 35 到 38 之间的名校生在厂子里和我们这些初中生一起做流水线普工么

知乎用户 dihao1983 发表

聪明点的在考公,

1000:1;

老实点的在送外卖跑滴滴,

被算法 pua;

想拼一把的去菲律宾和缅北了,

被开除户籍了;

不想挣扎的在躺着,

“rm 可以,tp 不行”!

有明亮前途的在为福 b 秃头

35 岁 sy;

还有一部分试图职业炒股,

离天台 near;

就不说被沉迷网赌的,

提桶 run 了;

二代们 unknow

知乎用户 七海千秋​ 发表

“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和 “年轻人不去工厂” 是两回事。“现在的年轻人不去工厂”不是事实。实际情况是,年轻人是大量去工厂的。国内良好的就业机会没那么多,很多年轻人其实没有条件在 “体面工作” 和“进厂”之间做选择,而是只能在 “进厂” 和“失去收入”之间做选择,即使不情愿,还是只能进厂。

实际上,工厂里面到处都是年轻人。某些岗位上确实很少有年轻人,那一般是搬运工一类的纯卖力气、特别辛苦的苦力岗位。一般来说,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不愿意干苦力。但是,文化程度低且年龄大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对现代技术的接受能力很差,在其他岗位上竞争不过年轻人,所以只能干苦力。苦力以外的岗位上,年轻人是很多的。

知乎用户 四顾​ 发表

有一个南京的屁民在 2009 年写了一首歌,叫《家乡》,歌词前几句是这么写的:

这个城市已经死了,这个夏天也死了
我们走在街上,遇到的是一群死人和另一群死人
而他们看起来就像活着一样
家乡的小麦熟了,家乡的人老了。
他们看着我,有时候就像没有看着一样
而年轻人都去了城市,年轻人都去了工厂

不过后来,到了 2018 年的跨年,他是这么唱的:

而年轻人都去了城市,年轻人没有去工厂

我想这句歌词的改变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范小姐​ 发表

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老子招不到人!

想想 2008 年前,那时候的 70 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 90% 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 60 后、70 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 80 后、90 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

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

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

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

主要成了 “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 30 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 30 岁。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 30 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 1:8 是合理的,德国约 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 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 “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

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 10 人,却写招聘 100 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

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中国毁掉了 “技校”,德国 75% 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 90% 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

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

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 “考公务员” 或者“英语六级” 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 4000 元。装修工月入 8000 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知乎用户 追风小豆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前也进过很多工厂,但是都没坚持超过两个月的,无脑重复的工作,今天还是一万的产量,明天就翻倍了,十几天过后就翻成十几倍的工作量了,牲口都得休息都得喂点吃的啊,搞笑的是上个厕所还不能超过十分钟,中途换无尘服到厕所的时间都七八分钟了,超过时间就是罚款,万一拉肚子或者身体不适,那就自认倒霉被罚钱吧,超长的工作时间,一个月下来发现工资刚好够花销,如果不干了你又不知道能干嘛,身无所长又没学历的你,只能浑浑噩噩的活着,不干的话只能饿死,为什么三和大神多?还不是看不见希望,宁愿饿死在街头,也不愿毫无希望的被压榨,年纪大了被工厂赶出来饿死,还不如现在直接躺平饿死,反正结果都一样,干着跟黑煤窑一样的工作,拿着却是不到两成的工资,我后来花了两月自学家电维修,现在两个月的工资都能比的上工厂一年的收入,随便摆个地摊都比进厂强的多,就算是同样被美团或者饿了么压榨的外卖小哥,他们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月入过万也不是问题,进厂能干嘛?等着三十多岁被工厂赶出去,然后一事无成,想开始创业了,发现家里的老婆小孩都等着你的工资,一点创业的资本都没有时候,坐在地上干嚎吗?压榨底层的时候不说为什么压榨,等到没人给工厂干活的时候再问为什么没人愿意进厂,不搞笑的吗?以为现在的 90 后 00 后还是那么傻呢?

知乎用户 夏阳​ 发表

我是本科毕业后,在工厂工作 5 年多的大学生,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年轻人进入工厂依旧很普遍,初、高中毕业尤其多。

你可能认为如今都 2021 年,网络信息发达,有问题 “知乎一下”,搜索 “工厂人未来”,各种工厂劝退文,辛酸经历层出不穷,理所当然觉得如今年轻人几乎不会进工厂。

**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观念,形成信息偏差。**更贴近真实情况是,许多人遇到人生抉择时,并未学会使用网络寻求前人经验分享,甚至身边学历不低,还有未使用过 zhi 乎的。

因此,一心想出来社会工作,初、高中就辍学,缺少职业规划与一技之长,大概率是要进厂的,家里有矿另当别论。

再说工厂人,一般三班倒、两班倒,平时对着机器已经够呛,下班几乎只剩睡觉时间,很少在网上发文,“少露脸” 并不能说明群体少。

题外话

我一个表弟,2016 年初中毕业,才 16 岁,第一次进厂,一天八小时,三班倒,干了三个月,日子枯燥无味,经常嚷着难受,后来 2017 年在家玩了一年,痛定思痛,2018 年接触厨房,比起进厂好多了,也不会被管的太紧,工资也比厂里高,所以 “选择不上学一定要学一技之长,只要有一技之长,走到哪都有一口饭吃”。

实在离不开工厂,接受自己的普通,接受父母的平凡,放下面子,平时节约点开销,多看看书,多学习,挣钱养活自己也是成年人最大体面的活着

工厂工作是否有前途?这个分享结合自己逝去的 5 年青春,应该对你有帮助。

知乎用户 王拙之 发表

我也觉得奇怪,现在年轻人就业,不就只有工厂一个渠道吗?

难道招聘网上那成百上千个岗位,不都是给中年人的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女,大专,实习期就来了工厂,做化工的,不接触易燃易爆物,不知道算不算工厂

上市港企,工资定岗到手五千加,每年工龄工资会涨,轮班制,一个月上 22 天,一天八小时,多了都算加班,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没有业绩,就看看电脑,没有同事竞争,可以随时申请调换岗位,五险一金根据国家规定来交,一个月自己大概要交一千块,逢年过节发放礼金,生日发放礼金,过年有公司酒店组织年夜饭,还会抽奖环节,礼品大概是手机电脑家用小电器之类,抽奖概率十分之一吧,没抽到还会发放购物卡做补偿,婚丧嫁娶都有礼金发放,上班有班车定时接送,当地政府给的福利公司都会申请并发放。每年发 14 个月薪资并调薪,有宿舍提供,双人宿舍,也有食堂,也可以自己做饭。

对于我一个普通人来说很不错,一个厂里大概七八百人吧,领导也不会很变态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同事相处也很和谐,大家各司其职,每天说说笑笑就过去了

他们问我在哪上班我就说我是厂妹,我太喜欢这样的工作了,没有压力,想请假就请假,想摸鱼就摸鱼,每天喝喝茶看看电脑就下班了,当个快乐的咸鱼。。。。。

知乎用户 大海​​ 发表

工厂才不管年轻人去哪。反正工厂也是尽可能减人,不要工人要机器。

目前国家的劳动保护法律越来越完善,雇佣一个员工不仅仅需要付一个工资,各种劳保福利医疗生育,还有风险承担样样都要企业兜下来。

企业主是资本家,他们要赚钱。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有的省份出台的生育政策很有力量:三胎累计婚假可以有 300 多天。

所以我们的客户看到机器换人的方案都会积极评估,如果价格能保证在两年内,所投入的成本和雇佣劳动力相当,企业主毫不犹豫就会买机器。

比如鼠标生产线基本不需要人工,可以做到黑灯工厂全自动化。机器视觉加自动化市场巨大。

用机器解决人的所有麻烦。

最后年轻人没有技术 ,产业技术工人也当不了。只能送外卖做服务业。

知乎用户 轻流​ 发表

80、90 年代的时候,成为一名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厂工,家里都能乐开花

但现在呢?去厂里工作,可能是年轻人最后的选项。

一方面就是时代的发展,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的择业观有所改变。

我们来一部分一部分看

就业选择

以前的就业选择:进工厂、体制内、务农、从商

这四种选择下,体制内的门槛比较高,不容易进;务农太辛苦,收入还不够高;从商投资高风险大,这样一选,进厂几乎就是二十年前就业最优解。

现在呢?上面四种选择仍然都还在,但进厂就不仅仅局限在工厂了,互联网、实体公司、电商公司、传媒影视等等,年轻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所长进行选择。

择业观

以前选择工作比较看重的是否包吃住、是否稳定,工作内容和个人发展多是放在最后一个因素去考虑。在这样的择业观下,进厂就是一份完美的工作。

不过现在工厂情况也不比二三十年前那么稳定了,工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新闻常有。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段喇叭广告:

“亏本清仓!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跟着小姨子跑了……”

咳咳,转回正题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都学过一门课 “职业规划于个人发展”

在这门课的熏陶下,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已经不再是包吃包住和稳定性了,而是看工作内容是否感兴趣,对个人职业发展是否有帮助,然后在看办公环境,工作氛围等等。

轻流,就是一家发展潜力巨大,办公环境自由,工作氛围极佳的互联网公司

来轻流,你可以实现自己的岗位价值

可以结识一大批志同道合,并肩奋斗的朋友

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讨论落地

看看我们的程序员文化

1024 程序员节

看看我们同事口中的轻流氛围

轻流已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零一创投跟投,老股东腾讯、新进创投。从 2015 年创立至今,历经近六年的发展,轻流已完成六轮知名机构融资。本轮融资后,「轻流」将进一步加速扩大市场布局。真诚邀请您与轻流一起,投身 “无代码” 浪潮,共创未来。

同学!和轻流一起,做未知领域的探索者吧。

感兴趣可直接私信哦!

知乎用户 小象 发表

年轻人在急剧减少,人口红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历史的大趋势。

让我们以数据说话。

首先定义工厂需要的年轻人,即 20-35 周岁年龄段的人。

目前第七次人口普查只有基本数据,详细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例。

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 2010 年进行的,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我国 2010 年各年龄段人口数据如下:

根据上述统计计算,2010 年时,20-34 岁年轻人共计有 3.255 亿人;到了 2020 年,20-34 岁的年轻人,应有 3.022 亿人(原 10-24 岁人口);到了 2030 年,20-24 岁年轻人应有 2.213 亿人(原 0-14 岁人口)。

3.255 千万人、 3.022 千万人、 2.213 千万人, 这就是我国 2010、2020、2030 年的年轻人人口总量。

2020 年的年轻人比 2010 年减少了 2300 万人,

2030 年的年轻人要比 2020 年再减少 8000 万人!

年轻人越来越少。

如果做成图表的话,会看的更清楚一些:

从上图表可知,2010 年时的 20-24 岁段人口(1986-1990 年出生,定义为 85 后,与大家常说的有所不同,下同)是一个人口高峰期,其次是 25-29 岁人口(1981-1985 年出生,80 后)和 15-19 岁人口(1991-1995 年出生,90 后),再其次是 30-34 岁人口(1976-1980 年出生,75 后),而到了 2000 年以后,人口出生率下滑,而且是逐渐降低。

2010 时的年轻人,还有 75 后、80 后、85 后三个年龄段人口支撑,现在(2020 年 - 2024 年),只能依赖 85 后、90 后支撑,95 后人口就比较少了。75 后和 80 后都已经步入中年了(这里定义超过 35 岁为中年,仅针对职场 35 岁不好找工作这一现象,不代表医学健康领域的中年定义)。

再过 5 年,人口最多的 85 后也将步入中年,年轻人数量将急剧减少,再过 10 年,等到了 2030 年第八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最后一个人口高峰 90 后也将步入中年,那时年轻人的主力是 95 后、00 后和 05 后,年轻人数量将是断崖式下跌。

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年轻人减少了 2000 万,很多人就在觉得年轻人少了,不去工厂了。等到了 2030 年,年轻人将比 2020 年减少 8000 万,估计那个时候很多微利、薄利的工厂就该关门大吉了。

目前很多城市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抢人大战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城市和大部分企业,还是后知后觉,把人口当做消耗品甚至包袱,在不远的未来,也就是 5-10 内,这些短视的地区和企业都会遭到报应的。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链接中的 1-7 表《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表》)

大家可以关注这个网站,关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知乎用户 不知为不知 发表

我儿子不上学的时候,就知道玩手机。连卧室都懒得出。

我不看快手抖音,但是老婆看。据我看来这些网络的段子视频之类的。不会给人什么正能量,它们只是为了吸收流量。

流量是什么?就是人们的时间。

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生命,就是生活,就是学习,就是经验,就是金钱,就是亲情爱情,就是喜怒哀乐,等等等等…

人的时间被平台吸收了太多,就会只剩下一具空壳。想想吧!

声明!本人没有攻击平台的意识。毕竟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只是觉得年轻人自制力太差,而他们经常接触的东西又不会去教他们怎么为今后人生做准备,只是一味地倾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几年的时候在广州、东莞、深圳进过几个电子厂,第一个先说工厂环境吧:

1. 噪音的影响,工厂它不像办公室一样,环境很安静,一旦流水线开机,工人开始干活忙起来,各种机器的声音噪音都特别大,耳朵真的很难受

2. 眼睛的影响,流水线上的工位,上班时间除了上厕所,都是不允许离开工位的,只要流水线上一直有货流下来,你就要一直不停的操作,比如说打螺丝,把一个产品拿到胸前(离得近才能把螺丝),低着头才能把螺丝打进去,上班时间一直重复,不能停,而且还要快,这样近距离的用眼,会对眼睛伤害特别的大

3. 气味,你以为工厂像办公室那样,干净整洁没有异味,不是的,工厂有各种原材料要加工,这些原材料散发着很难闻刺鼻的味道,还要进行焊锡加工,更加受不了

5. 夏天热

夏天工厂有空调,但是一般不开,会有一个大风扇对着大家吹,但是在前面的人是凉了,后面的人吹不到,就感觉到热了

第二个是工作环境:

1. 不能跟别人聊天,一旦拉长、或者主管看到你在聊天,就会骂你,一天十二个小时工作,没人跟你说话,时间长了真的会抑郁

2. 真的好累啊,新手刚开始进去的时候,没有那么累,但是等你熟手了,主管就会要求产量提升上去,同样的人手,但是人均产量却越来越高,今天完成了 x 的产量,明天就会要求你完成 x + 的产量,一直挑战你身体的极限,真的像机器人一样,不停的操作,座椅又特别硬,没有靠背的,持续做两个月就浑身酸痛

3. 上厕所的时间也是有严格要求的,离开工位要拿离岗证,而且一条流水线三十个人只有一张离岗证,上厕所也要排队的,每次去的时间不能超过 5 分钟,一个上午只能去 1-2 次,流水线下来的货不会停,回来你的岗位就堆货了,你要加快速度把它做完

4. 天天被骂,产量完成不了,骂,速度慢下来了,骂

5. 上班时间比 996 还要恐怖,你们以为工厂都是 996,其实不是的,每天 8 点开工,十点左右下班,每天至少十一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包括吃饭休息的),加班费是有的,按小时算,但是有个工厂加班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是没有加班费的(比如加班 2.9 小时,按 2.0 小时计算),还有一个就是工厂经常超负荷加班,有时候赶货,会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从早上 8 点钟上班开始到次日凌晨 3 点钟),第二天 8 点钟又上班,不能请假,晚上睡觉脚抽筋,做梦都是梦到在流水线上做不完的货

第三个是待遇:

工厂的待遇没那么好,放到现在,像这样的操作下来,一个月最多就 5 千元左右,身边有几个进厂的,工资都在 3-5 千,加班少就三千,天天加班的能拿到 5 千左右

送外卖、快递、服务员都要比它好很多,至少没有工厂里面那么累,走动自由,又能说话,待遇也不比工厂差,为什么要选择去工厂呢,我并不觉得工厂里面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知乎用户 奥特之父​ 发表

他们用父母的积蓄,做着除了进厂以外所有的尝试。

题主应该问的是占年轻人总数一半的,没能顺利考入大学的年轻人。

真的读个好大学,从来就没有人会去厂里,除非以前包分配时代。那时候是大家挤破头当大厂的工人,和现在挤破头进互联网大厂异曲同工(其实码农也算是一种工人吧?)

我因为有一个培训学校,里面有相当多的高考生最后考得不理想只进大专的。他们毕业后或直接进入社会的经历可见一斑,无一进厂,也暂时无一成功……:

A: 高中毕业没读,先做游戏主播无人刷钱(太菜),后做唱歌主播,再然后帮家里看店…… 兜兜转转,现在继承了家里普普通通的产业,做缩绒(羊毛衫成品前的一道工序)产业。

B: 高中毕业进了体育类大学,肄业(因为比赛)先打比赛打不出成绩,后来去健身房当教练。健身行业现在没那么好做,但其实这是他专业每个月也有平均八千的收入。小年轻不满足,投身餐饮,亏光自己和姐姐的积蓄后一样转行做直播,一天要播十个小时(四个男的在那晃的那种),暂时看不到希望。

C: 高中毕业后当兵,当完后回来先是蹲了几个月,后开始当保安……

D: 高中毕业后在家里蹲了两年,然后开始卖保险…… 说是卖保险其实也就是没底薪啃老好听点,让老爸用本准备给他买房(镇上)的钱买了奔驰,骗到一媳妇,媳妇也不工作过了一年生完孩子离婚,现在开了一家加盟热狗店…… 快倒了。

E: 女生 大专毕业后去了早教中心,3500 / 月,但是会很勤奋地薅羊毛,比如超市活动的茅台什么的,但完全 cover 不了支出。

F:女生 大学没考上读了海外的,现在回来天天玩,无工作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工作。

G: 堂妹 25 岁 抑郁症辍学 靠老爸的关系现在做文秘合同工(第一份工作)3000 / 月

还有很多很多,确实没有一个进厂的。这和大环境有关,现在就是一个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靠机器的时代,还有就是工厂的性价比实在过低,也没有年轻人最喜欢的自由度。就像很多学生宁可干保安干辅警做便利店员也不会想进厂。家里又能养着,看似能赚钱的项目又多,为何不试一下呢?毕竟进厂的上限实在太低了。

不过,廉价厂工的减少未必是坏事,劳动力过于廉价本来就不是一件 “正确” 的事情。我们这样的世界第二强国,工厂普工总不能比老美少太多,至少要和土澳持平吧?

知乎用户 sophie 发表

都去了物流(外卖、快递)、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

据央视财经报道,2019 年,中国快递业务从业人数已突破 1000 万人,餐饮外卖员总数已突破 700 万人,网约车司机总数突破 3000 万人。2020 年的疫情更是加剧劳动力产业间的迁徙,疫情期间两个月内新增骑手 58 万人,其中 40% 来自制造业工人。

另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也显示,农业人口转移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为 51%,主要从事家政、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

“宁跑外卖挣三千,不当工人五六千” 成了千万打工人的一句口号,急速壮大的互联网产业,如同一块海绵,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

为什么外卖员、滴滴司机类零工对年轻劳动力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从收入来看,此类平台型企业工资制度简单直接,大都采取计件或记次方式,劳动者可以在软件中直观看到收入的上涨,从而产生一种 “多劳多得” 的公平感。

同时,平台兴起之初总伴随着较大规模的风险投资,所以会采取较大力度的就业者补贴吸引来吸引劳动者参与,外界 “动辄过万” 的收入传闻让不少年轻劳动者心动。

此外,互联网工作的 “自由” 与工厂的 “重复” 比起来,似乎更符合年轻人对工作的期待。工厂流水线工人常称自己为“拧螺丝钉的人”,高度重复、服从于机器的高速节奏,劳动者逐渐标准化。

来源:新熵《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 》

知乎用户 李较瘦 发表

不是年轻人嫌弃去工厂工作挣钱,而是没办法为长远去考虑。

举个例子。

其一,从职业发展角度

如果你从工厂跳槽去大厂,基本上很难,因为互联网公司更看重项目和经历背书。

除非在工厂做的是管理层,可能会有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只是螺丝钉流水线,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来说是比较难的。

其二,从择偶标准角度。

如果你跟女孩子相亲,对方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工厂单位工作的,一个是互联网大厂公司。你觉得女孩子会考虑谁?

很多女孩子眼界高,厂里上班很难能让女孩子认可。所以,很多厂里的男孩子都找本厂的女孩。

工厂跟社会的节奏发展相比,一者是潜力有限,二者是背书有限。

知乎用户 初中英语黄老师​ 发表

大部分的年轻人去某团和某了吗送外卖了!

某团的招聘广告说了,月薪 3000 起,上不封顶,月薪 12000 不是梦。

这个 12000 比大多数的白领工资都高。真正能拿 10000 以上月薪的白领只有 5% 不到,大部分都是 5000 左右而已。

虽然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新闻媒体上报道,某团外卖骑手出车祸了,但是,仍然挡不住某团的大量招聘。

每天,我们在路上看到的各种男男女女的骑手们,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就是年轻的一辈人。

年轻人都不去工厂了!

现在的工厂,跟以前的工厂不一样了,以前的那一辈人为了孩子能到城市生活,学习,他们忍受了各种各样的痛苦,就是为了下一代可以活的更好。

这些年轻人也看到了父辈在工厂的悲惨生活,他们知道工厂的坑,于是,他们根本就不去工厂上班。

而现在的工厂也极度难招收工人,就我本地的招工介绍费,一个工人的介绍费都是 500 块钱往上的。

很多企业都招收不到工人,就算他们招收到工人了,工人也越来越要求有高工资,不然工厂都留不住人了。

因此,我们很多制造业转移了,转到了中西部去了,这样工人的工资就低了,工厂老板就不会有太大的工资支出,成本就下来了。加上当地招商引资的各种优惠条件,还是可以的。

年轻人想要什么?

他们想要自由,他们不想上班,不想生孩子,他们只想自己快乐的活着。

这就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很多老一辈的人接受不了他们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人就该生孩子,繁衍后代。

可是,这些年轻人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想法就是,我自己玩乐享受的时间都不太够了,哪里有时间带孩子,哪里有时间去教育孩子呢?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自己一个人快乐的活着。

总之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选择,我们看看就好。

要私聊,请点击下面卡片!

初中英语黄老师

1988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都 tm 在家啃老呢,毕竟父母的退休金比自己工资还高。

知乎用户 思思如烟​​ 发表

知乎用户 一秋电商​​ 发表

电商行业、外卖行业、网约车行业、教培行业(今年遭遇寒冬,前几年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性行业)····

以上列举的几个行业,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或近十年才逐渐兴起并且发展壮大。例如外卖行业,就容纳了几十万上百万的就业人口。电商、网约车、教培更是如此,而且相较于工厂:工作时间更加自由、作息更加规律,薪资水平更高。

这几个之中可能教培行业的入门门槛稍微高点,毕竟需要传业授道解惑,本身就有一些门槛。其余几个行业准入门槛基本上大差不差,只要不是文盲、会上网想要从事这些行业基本上难度也不大。

原来没有这么多选择,写字楼里面也不需要这么多年轻人。为了糊口,只能选择进场,很难有议价的条件,基本上老板觉得发多少合适就是多少。

正常工时根本挣不到钱,想要挣钱全需要靠加班。超长待机,全年无休,做几年基本上欲望什么都会被消耗一空,从此踏踏实实替老板挣钱。

现在选择面这么多,而且门槛也不高,干嘛还非得进场。例如电商行业,基本上大专以上、肯踏实做事找家电商公司根本不难。很多人吐槽压力大、没有双休等,但大部分电商行业的下限都会高于工厂的上限。

大多数人在工厂里面,可能没有中年危机。那只是大部分体力活只需要体力而已,一旦体力跟不上,随时可能遭遇就业危机。

既然都是如此,为什么不找一份至少很能有点期待的工作。万一搏一搏,还可能逆袭。

大部分工厂也应该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老抱怨招不到人,只有产业升级、提高福利待遇等等才可能吸引到年轻人。


我是一秋电商的一抄,欢迎私信来找我玩儿。有什么关于电商方面的疑问,也可以及时找我。

知乎用户 莽特特特 发表

前几天的数据。

截至 2021 年 11 月,我国个体户数量突破 1 亿,个体户带动了近 3 亿人就业。我国扣除在校学生,实际劳动力 7.8 亿左右,近 40% 的就业由个体户解决。所以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年轻人不去工厂或其他一般市场参与者、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都去了个体户,就业由个体户带动。”

对了,2019 年 11 月,第四次经济普查显示我国个体户数量 6300 万。2 年不到,破亿,涨幅 58%+,你说年轻人去哪了?

知乎用户 幽晨 发表

现在社会上工作很多啊,随便下一个招聘软件或者平台,很多招工的,各种工作都有,只要有能力。

不去工厂的原因是不愿意去,就我而言,对于工作的首选条件是自由、环境、时间、工资等,去工厂上班,工作枯燥无聊,时间长,一般工厂内及外部环境不会太好,有的工作对于身体健康还有害,休息时间少等原因。另外我也去过工厂,感觉没有发展的机会,别想着熬到组长然后课长主任之类的,那得多少年,十几年才能到主任位置,都老了。

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正是锻炼资历的时候,找工作也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年轻人换工作的频率比较高,为啥,因为工作不合适呗,一个工作要做得久的话,心态是最重要的,找到一个能做的久的,喜欢的工作才会选择安定下来。

有太多的工作可以尝试,可以选择更好的,去工厂显得有些浪费时间了

知乎用户 orchimike 发表

大概是~隐居吧和流浪吧?

知乎用户 红海人力​ 发表

很多人说,当下的很多企业遇见了 “用工荒” 可细心的人便会发现,其实我们国家不缺人,然而今年已然是半年过去,为何很多企业很在招人,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因?小编带着疑惑走访了几家正在招人的企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年轻人为什么都不进工厂?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从人群来分析,将现有符合年龄的打工者,划分为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主要来说说,至于零零后刚满十八岁,咱们暂且不说。

1,六零后,最大的已然五十八岁,最小的四十九,根据国家规定,六十五岁退休,而这些人正是工厂工人的次力军,他们不吵不闹,在工厂干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工厂的生活,然而老板也省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不愿来工厂,而这些六零后迟早要退休,到那时老板的好日子自然也就到头。

在工厂我们遇见了一位干了三十年的工人老李,老李说自己现在已经 49 岁,马上 50 岁了,本来已经准备辞工回家,可是老板说实在找不到人,而自己有对这家工厂有感情,于是辞职的事情便一直拖到现在,其实工厂环境还是比较差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些老家依然在坚持?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儿子也都结婚了,孙子都抱上了可生活还是不尽如人意,儿子结婚要买房买车,现在家庭压力又大,自己也不能在家吃白饭。于是便在工厂上班,赚点钱。

2,七零后,最大的 48 岁,最小的 39 岁,这部分人算是我国的青壮年,也是当下工厂的主力军,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家庭还算稳定,孩子基本上处于上学阶段,没有什么大的开销,有买过房的人,每个月固定缴费,这使得他们这些技术比较单一的人群,不敢轻易辞职换工作,只能在厂子里干。

在厂子采访的时候,我发现工人老王也是 75 后,今年已经 43 岁,自己的孩子在上大学了,家庭唯一经济负债便是房贷,而每个月便要从自己工资里面划去 2000 元左右,自己夫妻二人挣得钱,也不敢乱花,存下给儿子娶媳妇。

3,八零后,最大的 38 岁,最小的也已经 29 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基本上已经结婚了,有的也有了自己孩子,他们在工厂打工,最要原因工厂收入虽然比较少,但是还算比较稳定,对于学历比较低,没有过硬的技术,便只能在工厂上班。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遇见了,老刘,今年 35 岁,结婚十一年,孩子还在上小学,前年自己买了一套房,现在家庭压力很大,有时候真想辞职,换个工作,可是反过来一想,自己要学历,没有学历,要技术,自己技术又不咋地,没办法,自己也只能待在厂子里面。

4,九零后,最大的 28 岁,最小的 19 岁,对于他们来说 90 后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便是工厂,他们不喜欢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上班,他们甚至很反感去工厂上班。

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些适龄劳动力,都去哪里了?他们在干嘛?

1,农民工基本上是厂子里面的主力军,但随着厂子的薪资待遇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而生活压力有不断加大,现在的他们要么在家待着,要么上工地,总之就是不会来工厂上班,工资太低了,有的地方,工资只比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高那么一点点,要是手大点,一年到头手都没有,那还不如不去干

2,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国家提倡 “大众创业”,要么回家,自己创业当小老板去了,要么做销售,人事,财务等等,这些岗位都是年轻人。而这个年龄段的女孩也根本不回去工厂,男孩子为了找媳妇,自然也就不回去工厂。

3,对于不少的年轻人,主要是 90 后,这群人,基本上不愿意去工厂,那么他们去哪里了?他们喜欢宅在家里,考个什么工程师证,听说每年光挂靠费便是好几万,有的甚至一年能达到十几万,这自然会让不少眼红。毕竟这什么都不干,每年便是一个二线乃至一线城市小白领的年薪。没有几人能抵挡这种诱惑。

其实对工厂来说,每年如此高的离职率,其实只要员工的福利好了,走的人自然就少了。

知乎用户 习天好 发表

有闲心在知乎上悠哉的问出这种问题的人 一定没进过工厂干过三班倒的流水线

知乎用户 庚号先生的自言自 发表

有学历有选择权利的的挤破头考体制或者去知名的科技金融大公司,没学历的那也愿意选择搞快递送外卖做销售或者自媒体啥的,门槛低的岗位都可以尝试,反正工厂是最后压箱底的选择。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这种几乎包吃住的地方,那是因为我们和父辈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工厂十人间十二人间的环境比很多大学高中的宿舍还不如,工友素质很多太差,不洗澡不刷牙的有,天天外放音乐震天吼的有,垃圾臭鞋乱扔的也有,碰到一两个就让人奔溃了,还没法投诉,工厂的管理者自己又不住,他们也懒得管理好。吃的也差,食堂大锅饭味道比廉价外卖有的一拼,小窗口私人承包做的还好,但是贵,当然格子间不做饭的白领们也是吃兰州拉面黄焖鸡沙县居多,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工厂不自由,电子厂基本需要换工作服上班,流水线开始了就不能停,员工连喝口水上厕所的自由都没有,做的慢了点还得被基层管理人员催促训斥,人和机器类似,12 小时日夜颠倒加班伤身体,麻木精神,机械又没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磨洋工罢了。还有黑中介克扣工资,压榨新人,工厂做不满一个月不发工资啥的,劳资环境也堪忧。

普通年轻人送快递外卖虽然有平台催促,但人是在大街小巷里穿梭,能看得到不同的人和事,看得到日月星辰,感知到外界的变化,没多少年轻人愿意永远被禁锢在一个地方动弹不得。

以后不改善工厂的用人工作环境,即使把年轻人逼去学相关制造专业大家也会用脚投票走人的。

知乎用户 MCS 源君 发表

去灵活啊!

工厂能有灵活好嘛?

多灵活多自由多轻松!

想干就干!

爱干不干!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就业都倾向于服务业。服务业也的确吸收了大量的年轻人。比如服务员、外卖员、办公文员。服务业在近 20 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轻人大量流向服务业也是顺应时代的。

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因为从小在蜜罐子里长大,衣食无忧,父母也尚健在,服务业工资低,工厂吃不起这个苦,那就在家啃老。

工厂这边,好的工厂,对年轻低端工人的需求已经大幅度下降了。随着机器和设备的使用,以前只有年轻人干的活比如需要大体力,需要视力好,反应敏捷等等,都可以有相应辅助机器完成。因此本来四十岁工厂就要淘汰的工人实际可以工作到退休,甚至退休返聘。这些老工人技术娴熟,比年轻人好用多了。只有一些特别的岗位需要年轻人,这也导致了工厂招聘过程中可选择余地很大,16-50 岁都是选择范围。自然在这种工厂里,年轻人也没有多大优势。

至于那些不太好的工厂,在与好的工厂竞争中基本不占优势,属于被淘汰的范围,工作环境和条件都非常差,自然是很难招到年轻人。宁可在家打游戏,都不想去做那种工厂做奴隶。

所以说,与 90 年代相比,年轻人就业方向以及工厂需求都出现了变化。

知乎用户 我是家庭主夫 发表

很庆幸,我就是从工厂里走出来的年轻人。

我是 88 年的,读过一年大专(04-05 年)。那时的我,认可 “读书无用论”。当我从网络游戏里面赚到比我爸工资还多的钱的时候,那张大专文凭就被我视如草芥了。

说弃就弃了。

都说赚钱看运气、看政策。玩游戏赚钱就不只是看运气、看政策了,更要看游戏策划的脸色。说不定,某个小小的更新。就能让之前一文不值的小道具身价暴涨,也说不定某个价值千万的道具会在一夜沦为垃圾。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对游戏内商人的打击都很大。更别提游戏老化,玩家流失,游戏币自然贬值等问题了。

后来,又多了页游和手游的冲击。dota 横空出世之后,竞技类游戏占了网吧一片天。大型网络游戏的市场越来越小了。

最后,我几乎赚不到什么钱了。而且,玩游戏这个事,说出来不体面。相亲的时候,媒人都不知道怎么介绍我。那几年,我都自称 “开淘宝店的”— 当时开淘宝店算是个时髦事,农村人也不懂,他们就算想问点啥,都不知道怎么问。这省了我很多解释的烦恼。

举办奥运会的那一年,我被家人赶进了厂。经历了为期半年的 “靓仔” 生活。

我在深圳(东莞 - 两个城市是连着的,所以两地都去过)共找了 3 份工作。包括一个电子厂,金夫人婚妙摄影的摄影助理,一个床垫厂。

电子厂在东莞的凤港,那个工作我只做了 1 周,就烦腻了。在那里唯一的工作就是有车螺丝

我们的产品像口锅,我所在的那条拉(流水线)要做的事就是在锅内某一个区域钉上两个螺丝钉

是的,一条流水线。十来个人,就做这一件事

具体的工作分配我不记得了,大概应该是这样子的。

首先,锅拿来的时候,肯定是装好的,否则不方便运输。

所以我们拉的第一个人,就是拆包装。

第二个人,就负责把锅放上流水线。

第三个人,打开锅里的各种零件。

第四个人,就是我,负责在某个部位车上两个螺丝。这个工作是整条拉中最繁琐的,所以才被我这样的新人接了。

第五个人,和我一样。因为繁琐,一个人无法跟上流水线的速度,所以这个岗位安排了两个人。

第六个人,再把零件装上,锅合好。

第七个人,把锅拿下流水线。

第九、十个人,已经站在流水线外了,他们负责打包,装箱。装箱后的锅可能是成品了,也可能会被送到下一条流水线。

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早 8:00-12:00,下午 13:00-17:00,晚 18:00-22:00.

底薪 900,加班算 1.5 倍,周六日好像是算 2 倍。

具体多少,我没在乎。因为只干了一天,我就准备逃了。

我天生顽皮,最是讨厌无趣的事情,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我尤其反感。要是给我一个锅,让我从头装到尾,我尚能勉强接受。但你若是让我只车两个螺丝,且一天 12 个小时不停地的车螺丝,打死我都不想干。

我拧了两天螺丝,就跑到后面去装箱了,会多花点力气,但至少还能走来走去,让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个人。同时,我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网上找了份新的工作。

新工作,金夫人婚纱摄影的摄影助理。

我想学摄影很久了,主要是被年轻的荷尔蒙给激发的,毕竟看了东京很多优秀老师的影视作品。我就带着这种龌龊的想法,走进了南山区的金夫人影楼

我的记忆很清晰,从东莞到深圳南山区只有一趟夜车,当我下车的时候,已是凌晨 2 点多钟了。

我先是在车站的寒风中等了一个多小时,又在南山区阴冷的雨气中走了很久才找到一家便宜的旅舍。

自以为这是天将降大任的前兆,哪曾想,求职者的一切辛苦在老板眼里只是一个 P~

金夫人的老板把众多像我一样的求职者集合在一起,进行了为期七天的 “培训”。

培训期间,不管吃不管住。我靠着对 “摄影师” 的猥琐幻想撑过来了。

最后一天,TM 的才告诉我。不论是摄影助理、化妆助理,都得先从销售开始做起,工作内容 — 扫街(大街发宣传单)。

如果你想干,明天接着来,工资 750,提成 XX. 不包吃住。

提成多少,我已经不感兴趣了。南山区随便租个屁股大的房间,都是 500 起。稍微住的像人一点,就得 800+。

我第二天没有再去。


为了我唯一的读者,我得继续更新。

讽刺的是,后来我拍婚纱照,老婆选的居然还是《金夫人》,呃,又被他们骗走了好几千。

找的第三份事是一家床垫厂,我在这做了半年多,工作内容是把裁剪下来的床垫布料边角缝合起来 —- 类似于缝纫,我操作的那台机器也挺像缝纫机的,但比缝纫机要大一号。

我能在这厂呆着的主要原因是,只要把打边的事情干完,我就能随便玩。只要别太浪,主管一般不怎么管我。

和其它磨洋工的打工人相比,我算是个高效率人士。我喜欢迅速把活干完,然后找个地方睡觉 — 我们这里多的是床垫。

其他人都渴望加班,她们会把活屯起来,留着晚上干。我不一样,我尽量不加班,晚上能留给自己那就最好了。他们都住厂里,白嫖的吃住多香啊。我一个人住外面。

我挺另类的。

很庆幸,我能有保持这样的另类。正是有了这种另类,我才会和他们不一样吧。

厂里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

大部分的厂是包吃包住的。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厂更像一个牢笼,每个人都得把绝大部分的时间消耗在这里。

10 年前的厂里,只有周末的晚上不加班(白天正常上班)— 对,只有那个晚上的时间,是留给你买桶买草席等生活用品的。

扣除周末外的每一天。过的都是早上 7 点 50 起床,晚上 10 点钟下班的生活。每天如此,周复一周。有些年轻人,想出去潇洒潇洒,得另请假。

厂里的年轻人,他们在厂里吃,在厂里住,也在厂里交流。

他们的思想见识、眼光格局,就被困在了一个叫 “厂” 的井里。

他们连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没有!

别说互联网。只有一个周末才能好好休息的打工人,请假去上网还不得捉紧时间打游戏?

我在这个厂里的时候,和人有过 “地球上只有五个国家” 的辩论;

也和人就跳舞还是唐家三少哪个书写的好看争的脸红脖子粗;

我们也会积极讨论 “北冥神功”和 “天山折梅手” 究竟哪个更厉害。

当然,我们这些男工人,尤其是年轻的,讨论的更多的还是女人。

比如皇城水疗的某个技师,她的 XX 怎么样。

也会骄傲的吹嘘,某个晚上加班,我摸了 XX(某个女工)的乃子。

没办法,他们只是初中生。他们周围的人也只是初或高中生

他们不可能和你谈福楼拜或是马克 - 吐温;

他们不可能知道心理学和算命的有啥区别;

更不可能在某天福至心临,突然想到,我得考个大专文凭,我想学学怎么炒股,我的未来该怎么规划。

不可能的!

昨天如此,今天也如此;

环境如此,氛围也如此,

自己如此,别人也如此。

他一个人又怎么跳出那个圈子看到更外面的世界呢?

厂里最最可怕的,不是机械劳动,不是无休止的加班,而是思维固化。工厂会把你封闭在一个狭窄的世界里,扼杀掉你的无数种可能,直至老死。

如果呆在厂里,你只能骗一个厂妹,把她的肚子搞大。然后她回家生娃,你继续打工。

大娃长大了,你们俩再找个厂,继续打工。继续搞大肚子,然后她回家生娃,你继续打工。

大娃长大了,你们俩再找个厂,继续打工。或者存了点钱,回家做点小生意。

当我想明白这点的时候,我就离开了工厂。

我觉得,我还能抢救

年轻人离开工厂是好的,至少他们的未来就会多一种可能。

PS:当时要没离开工厂,我差点就骗到厂妹(毕竟那个厂很小,小到她的追求者只有 2 个人。我胜出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我走了后,她果然嫁给了另一个追求者,还生了两个男娃)了。

如果骗到厂妹,我的人生就定了性了。

至少,我就娶不了现在年薪 2-30 万的老婆了。

知乎用户 朱门​ 发表

去干外卖了,我身边有小伙伴在杭州送外卖,一个月轻轻松松六七千块钱,送单快的一个月能达到一万五,比小白领坐办公室工资都高。

就是最近杭州可能搞什么大行动,路上全是交警,看见外卖小哥就罚款,他上两个星期已经吃了六个罚单了,第一个罚单 20,剩下的全都是 50,最骚的是这玩意还有罚息,每天 3%,峰顶扣 100。

进厂一个月能轻轻松松挣六七千块钱么?我想不能吧,在厂子里想挣这么多钱,自己不得蜕一身皮?

所以发展这种新型的第三产业还是有好处的,当老板说一句 “不干就滚,有的是人干” 的时候,厂子里的工人们真的可以滚到第三产业送外卖,工资还高,时间还自由。

这时候制造业就招不到人了,真好。

别跟我提什么产业升级不升级,产业升级和燃料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辛苦不辛苦,私以为,大家都很辛苦,都一样的。

知乎用户 南瓜酥​​ 发表

2016 年,我去富士康旗下的一个工厂打过两个月工。暑假工,和同学一起去的。

-

在开始讲述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上学的时候,被老师罚站过吗?

电子厂里很多工作就是需要站着操控机器的,经典的流水线式作业,没有休息空间,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一节课是 45 分钟,换算一下,等于罚站了 3-4 节课,我想很少有谁能被老师罚站这么久,而在流水线上,这只是每天的每个上午的一个小节而已。

当然也有休息时间。

把上午一刀两断,中间可以休息 10 分钟,这点时间啥也不够干的,拉屎都得使点劲,不然拉不完。我一般会用来睡觉(后来我发现,老油条会在正式工作时间去厕所)。

休息完十分钟,就一直工作到午饭时间,一般半个小时吃饭,出生产线厂房去食堂要排队,刷卡,过安检。

吃完饭回厂房 ,有些还要测静电,吹风。

对了,工作时还要穿全套工作服,包括大衣、鞋套、帽子,有些岗位还需要戴手套和口罩,女孩子还要把头发扎进帽子里,捂的严严实实,下班后都认不出来同事。

吃完午饭,下午的安排和上午差不多,同样是中间休息十分钟,然后吃晚饭——注意,晚饭之后是不可以随便回家 / 回宿舍的。

电子厂里,加班是默认的事情,不需要谁来特别提醒——实际上在面试、培训阶段,他们就已经再三询问,是否可以接受加班了。

如果你选了否,那就可以回家歇着了;如果你选了愿意偶尔加班,同样也可以回家歇着了。

因为每天都要加班。

我去的那段时间,正好 iPhone7 即将发布,整个工厂满负荷运转,白班上完夜班上,每天都有加班——实际上,对电子厂真正的打工人来说,加班是很值得开心的事情。

因为有 1.5 倍工资,两个小时就挣到三个小时的钱了,回去反正也是闲着,有啥用呢,不如加班多挣点钱。

对了,手机。

流水线上是不允许带手机的,准确的说是任何电子设备,都不能带,放手机的柜子往往在厂房外,中间休息那 10 分钟是不可能去拿的。

这也就是说,除了中间吃饭的半小时,整个人几乎是失联的。

也许上班前还看到新闻说部队在集结,下班的时候打开手机,台湾同胞已经在排队办身份证了。

所有的新闻,八卦,EDG 夺冠,马斯克卖股票,都与电子厂无关。

所以说,为什么经常看到厂弟找厂妹,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你很难有机会认识其他人,就算认识也没机会聊天。

对于沉浸在移动互联网的年轻人来说,这是最难以接受的一点。

以上,只是电子厂的一角,还有很多没写到,但只要对比一下其他工作,大家应该也就已经知道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了。

就写到这吧。我饿了,我要去吃饭。

PS. 那个宿舍外面小摊卖的肉丝炒面,绝对是我人生中吃过最好吃的,后来所有的都没法比。

知乎用户 陈哈哈​ 发表

我们钣金厂,没有风吹日晒雨淋,技术工人一月一万多,肯定比送外卖站柜台的轻松。工厂只要不是流水线,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厂也经常有年轻人来找工作,但是感觉 95 后的小年轻们要么懒,不想学技术,来了只想干是个人就能干的数控操机。要么就是嫌学徒期工资低,但是学徒期的工人啥都不会,要老师傅抽时间教,干活还慢,废活还多能不低吗?基本上两三年工资就和老工人一样了,但是他们想一进厂啥都不会就要拿和老师傅差不多的工资那不是扯嘛。所以很多小年轻就去送快递送外卖了,挣的比工厂当学徒多嘛。但是送快递有上升空间吗?完全没有,你除了电动车骑得快,别的啥都学不会。工厂第一年工资低,但是第二年能独立操作了基本上就比你送外卖高了。只能说能力不足,但是心比天高,不懂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路线

知乎用户 阿尔法 发表

回家等死

知乎用户 万能编辑部 发表

相关数据显示从 2015 到 2019 年,虽然进城务工人员总数增加了 1300 多万,但从事制造业的工人却减少了 660 多万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年有 150 多万人离开制造业,这其中就有许多年轻人。

那么,年轻人们都去哪儿了呢?为什么工厂越来越难以留住年轻人?本期视频我们讲讲流水线和年轻人的事。

知乎用户 周老师讲业​​ 发表

年轻人不去工厂都去哪了?

我花了三个小时整理了四个行业

第一:传媒行业(年轻女性偏多)传媒直播

第二:金融行业(年轻男性)金融贷款

第三:互联网行业(年轻男女占比 6:4)新媒体广投

第四:销售行业(年轻男女占比 6:4)房产、汽车、装修

第五:创业(三年创业分享)

(一):传媒公司

你会发现以前的女孩,都有一个当明星的梦,随着明星门槛越高,(一般要多才多艺,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大学文凭),

网红门槛越低,(颜值过关,会直播,会说话,但现在需要会唱歌会跳舞等才艺,懂得直播擦边球)大多女孩就带着网红梦,去了传媒公司。

传媒公司主要做什么

传媒公司它主要是在以媒体代理业务为住,一般这样的公司常也包括设计制作,除外它们还为客户做些媒体的投放计划及企业策划。

传媒公司所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有:

(1)媒介服务,通常传媒公司都代理有电视、户外、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为有宣传推广需求的客户提供这些媒介服务,是传媒公司的基础业务。

(2)创作服务,传媒广告公司一般会有设计部、策划部、媒介部等部门,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关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策划、品牌形象设计、媒介资源组合等服务。

(3)代理服务,某些传媒公司会代理或接管部分品牌的市场工作,直接参与该品牌的市场运作工作。

传媒公司怎么赚钱

文化传媒是传媒公司的高级阶段,需要的不仅仅是设备的专业化程度,而且对于内容要求的也非常高,体现方式就是传媒公司本身就形成了很强的文化属性,比如什么山传媒的一部电视剧里面投放的果汁饮料广告,这个商业价值是非常高的。

对于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文艺,影视,娱乐而言,都会想着怎么通过视频赚钱,视频其实就是传媒公司的产品,这里面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个星期一个剧本,也比不过一年一个剧本拍出的效果好,我们宁可用后者,而不能粗制滥造。

影视传媒要体现的方式就是视频,产品就是生命力,而视频对观众的影响力,或感染力就是影视传媒公司的资源,这种资源很容易就会被转换成财富,我们都听说过电梯广告商,前几年弄得非常火热,实际上他们的盈利方式和传媒公司的性质是一样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流量,或顾客 的关注度,来吸引商家来这投放广告。


(二):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挣钱的四大逻辑

1、低成本资金

2、信息不对称

3、央行的货币政策

4、金融牌照的红利

很多人看了几本和经济学相关的书籍,懂得了一些经济的运行原理,就自以为明白了经济的规律,殊不知 “没有规律其实也是一种规律”,最后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还有些人做过一些投资,炒过股,就以为看懂了金融的真相,但是你要问他:金融是靠什么来挣钱的?我想没有人能回答的上来。今天虎哥特意为《鸿观》的朋友分享一下金融行业挣钱的逻辑,这是一个管理的资产规模上百亿的金融从业者,一位来自一线征战的老兵十几年来的感悟和思考,你在任何教科书上都看不到。认真的理解这一期,你就能利用金融的思维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金融行业挣钱的逻辑一

低成本资金

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活期利率年化 0.35%,存一年定期的利率是 2%,银行把我们的资金贷款给企业年化利率至少在 4% 以上,我们去认购 P2P 理财得到的年化收益率是 10% 左右,其实 P2P 借贷公司把我们的钱贷款给别人至少是年化 20%。

2012 年我就有很多敏锐的投资人,拿房产到银行抵押贷款。当时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年化 7%,拿到这个钱之后转手去投一个年化在 11%,有刚性兑付约束的信托产品,那么每年就能净赚 4% 左右的收益。

**这就是金融行业挣钱的逻辑之一,挣资金成本的钱,谁能够获取到低成本的资金,谁就是金融行业的王者。**除银行之外,其它的金融机构,比如保险、信托,它们挣钱的逻辑主要也是挣资金成本的钱。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在挣信息不对称的钱,这就是金融行业挣钱的逻辑之二。

金融行业挣钱的逻辑二

信息不对称

靠信息不对称挣钱,其实难度非常的大,尤其是在专门消灭信息不对称的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透明度被大幅的提升,这个时候所彰显的就是复合型的专业能力,私募基金行业就是靠信息不对称来盈利的。

虎哥所创立的优选金融目前正致力于这个领域精耕细作,比如我们看一家公司,大多数个人都会从公开的信息去了解到这个公司什么时候成立的,做什么行业,多少规模,目前公司运营的状况等等,这些比较容易获取的简单的信息。而在专业人士的眼里,一家公司除了前面所说的这些最基本的信息之外,更需要去了解的是企业财务的状况是否健康,财务是否有水分,水分的程度有多大,公司的净资产各项指标现在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此外这个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地位,公司管理团队的素养,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这个产业未来竞争的格局会是如何。

我们平常所说投资,投选手,还有一些资本大鳄投赛道,把整个行业前十名全投了,到一定时候再推动这个行业通过并购进行整合,这种基于对财务状况和产业发展深度理解而做出的判断和决定,就是靠信息不对称挣钱逻辑里面的第一种情况,对信息认知深度的高和低。

我们一般人炒股很难有好的结果,具体原因在之前的《虎成论金》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我曾经说过在股市里面有三类人是永远都不会亏钱,比如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相关的关联人。

这些人也不是基于对企业财务的理解,而是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从而把公司经营到能够上市。公司上市后,无论股价怎么跌,他们都是挣钱的,这就是资本市场给他的溢价,资本市场为什么要给他溢价呢?因为他有赚钱的能力,而资本市场只是把他未来可能产生的收入在今天提前变现了,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

在股市里散户很难赚到钱,因为大多数时候散户买的股票,它的价值已经把它未来的预期都给提前透支了。而在资本市场,我们很少听说上市公司大股东日子不好过,前提是只要他自身不膨胀,头脑不发昏。原因是散户挣钱是要靠股价上涨,而大股东们是能够制造股价上涨的,比如目前非常流行的并购,上市公司收购一家企业,公司的估值就会发生变化,股价就会上涨,这些就不是一个散户的能力所能 PK 的了,散户能做的最多是通过内幕消息,提前了解这一情况,并且提早买入。我们常说的内幕消息,就是信息不对称挣钱的逻辑第二种情况,对信息获取速度的快和慢。

金融行业挣钱的逻辑三

央行的货币政策

2005 到 2007 年,A 股有一波巨大的牛市,很多人在这波牛市中挣到钱,虎哥我也不例外,但那波牛市对中国的经济伤害其实蛮大的,一批年轻人自此产生了错觉,以为掌握了股市挣钱的密码,从此不务正业,专注炒股,虎哥当年也是这样。几年后,他们就会发现青春耗尽并且一无所获,甚至很多人妻离子散。在 3 年前,我还为自己当年写下的 80 万字投资笔记而沾沾自喜,现在越想越他妈觉得耻辱,当时真是太年轻太幼稚了,没有真正的认清这个世界。其实那一波行情我们所挣到的钱,并不是靠我们的能力挣的,而是央行给的钱,央行为什么给你钱?央行的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在升值过程中,股市的价值会有一个重新定价的过程。

过去 10 年,做什么投资最挣钱?当然是买房!10 年前,100 万在北京还能买一套房,而今天 100 万连个洗手间也买不到,你再生气又有何用,而当年买了房的人却是受益者,房价的上涨的速度轻松 PK 掉货币每年 11% 的增长速度。那谁付出了代价呢?低收入阶层!无产阶级!以及在银行存款的广大储户们。

但我还不得不揭开一个残酷的真相,过去 10 年买房的人并不是真正受益最大的人,真正受益最大的人是借钱买房的人!也就是在银行贷款,利用银行杠杆买房的人,这些人一方面享受了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另外一方面享受了银行低成本的资金,这就是金融行业挣钱的逻辑之三,靠央行给的钱。

金融行业挣钱的逻辑四

金融牌照的红利

尽管金融牌照从长周期来看,它的价值一定是持续下滑的,但在中国有牌照和没牌照那是有天壤之别的。有了牌照,即使做通道,一年能很轻松的挣好几个亿,比如说信托牌照。一个企业 A 要借款给一个企业 B,按照 1996 年央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二十一条——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这是不合法的,因为企业并没有这个经营的范围,怎么办呢?A 企业通过信托公司设立一个单一的信托计划,放款给 B 企业,这就完全合法的了。但信托公司哪儿能白帮忙?尽管不承担任何风险,但是要收千分之三的通道费,1 个亿就是 30 万,一年做 100 个亿就是 3000 万。

做实业的想挣 3000 万,背后得有多少道的工序和流程?同样是干金融的,比如做私募的,想有 3000 万的收入,那得承担多少责任和风险?但是对于这些有牌照的金融机构来说,做这种无风险的通道业务,想挣 3000 万,一个 3 到 5 人的团队一年很轻松的就能完成和实现,这就是金融牌照的制度的红利。


(三):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上赚钱的一些套路,其实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复杂。你只要搞懂这一个思路,自然是可以延伸出来很多项目的。然后 一生就坚持做这一件事情。通过各种免费的推广,付费的推广在互联网上推广即可。通过这种方法想不赚钱都难。希望所有的网络创业者,都要学会推广,研究推广。网络是很大,但是也很小。赚钱 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动动脑袋,盯紧一个项目,写一篇牛逼 的文案,你就发财了。前段时间公众号几乎被刷屏的那位 91 年的演讲冠军,简简单单的一个小视频,卖出来上亿的收入,这就是推广的力量!

我还有个观点,判断彼此是否成熟,就看他是否能够接受对立面的观点,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很少。人都是自私的,总以为自己的理由是最棒的。岂不知,这个理是受外界的影响而产生的。并非真理。

就像营长自己,只要是我喜欢的我就认为是对的,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对的。这样做,有个好处能够聚焦和专注,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陷入极度的自大中去。所以我每次喜欢和学员一起交流,喜欢 听听他们对我的意见。慢慢的去调整自己,去 磨合彼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成长,这便是我学习的技巧和乐趣。


(四):销售:房产销售、装修销售、汽车销售。

为什么身边的朋友,很多都去做了销售,因为销售行业的门槛很低,不需要很高的学历要求,只不怯场,会讲话,执行力高即可。

一、销售工作可以培养你的成功欲望

  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加适合做销售工作呢?

  有人说能说会道的人适合干销售,也有人说会察言观色、洞察人性的人更适合干销售。

  站在销售培训师李治江的角度,我觉得以上两点是能干好销售的特质,却不是评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干销售的根本。

  一个人适不适合干销售,最核心的因素得看这个人是不是骨子里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对成功是否拥有强烈的渴望。因为销售人员的天职就是要说服顾客接受你推销的产品和服务。那些顶尖的销售高手骨子里就不服输,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 “失败” 二字,正如“客户虐我千万遍,我待客户如初恋”,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成交。

  “可是,我天生不喜欢挑战,却入了销售这个行档,怎么办?”

  这正是今天我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人活一辈子总归是要有所建树的,否则活的未免太随心所欲、形同草木了?

  可是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只有你对目标拥有强烈的渴望才有成功的可能。

  正是因为你不喜欢挑战,你才应该来干销售,因为一旦你选择了,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全力以赴,否则你的老板会天天在后面盯着你,那种感觉实在不好过。

  销售工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成功欲望,年轻时候性格的塑造,是将影响并追随我们一生的。

**  二、销售工作可以培养你的抗压能力**

  ——如果做销售你没有压力,那要么是你的主管对你不负责任,要么就是你自我放纵毫不在乎。

  ——如果做销售你感觉压力大,每天就像背负着一只重重的壳在行走,逢人便说销售压力大,那只能说明你做销售还不够优秀。

  ——如果你的销售压力很大,却能每天满面笑容开心地行走,逢人便说做销售挺好的,可以跟很多客户成为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成王败寇” 在销售行业是最典型的生存法则,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一切皆以成败论英雄。你可以是个好人,但是却没办法得到公司的认可,因为公司只奖赏那些销售业绩突出的小部分人。

  要么生存,要么淘汰,这就是销售行业残酷而现实的游戏规则,如果年轻人在做这个职业时都能站稳脚跟的话,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干,什么样的事情干不成呢?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面对着各种压力却依然坚定前行,年轻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内心修炼的无比强大,这是一件多么可怕而又了不起的事情。

**  三、销售工作可以培养你勤奋的习惯**

  有人说 “销售工作只要嘴巴会忽悠就行”,可是你现在去问问,不管哪个行业的销售人员都会悲戚戚的告诉你,“现在的销售问题不是怎么去说服客户的问题,而是怎么找到客户的问题。”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厂家的产能过剩,各行各业都进入到了惨烈的竞争阶段,客户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对客户的争夺战将成为商战中的重要战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客户都没有,你跟谁做销售去。

  因此,不管你是通过最传统的电话销售、短信销售、扫街跑楼,还是现在的微信营销、直播间…… 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做集客的工作,因为只有接触到更多具有购买意向的潜在客户,才有机会促成更多的销售机会。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当我们在羡慕销售冠军开大单拿大奖的时候,却忽视了销售冠军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功夫在诗外!

  ——当你每天下了班回到家躺在沙发上看《我的前半生》时,销售冠军还在跟顾客沟通方案;

  ——当你每天一有时间便拿起手机刷微信晒自拍时,销售冠军正在满头大汗地跑市场;

  ——当你每天还在跟自己的同事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时,销售冠军正在倔强而坚定地给客户打电话。

  市场不相信眼泪,天上从来都不会掉馅饼,尤其是竞争更加惨烈的当下,唯有主动出击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勤奋是销售人员成功道路上的通行证,没有勤奋这把钥匙你连销售的大门都打不开。

**  四、销售工作可以培养你的沟通能力**

  年轻的时候想要成为万人迷,你可以靠颜值; 而年纪大了想要成为万人迷,你只能靠实力。

  人生是一趟没有归途的列车,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你总是在虚度光阴,总是在吃青春饭,那么等到你年纪大了的时候,你将无饭可吃。

  尤其是在互联网 + 的时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让各种没有技术含量靠青春吃饭的职业纷纷消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销售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可能。

  就算有很多一次性交易的销售人员纷纷被淘汰,但是对于那些高端复杂型产品而言,销售人员将依然拥有更广博的发展与成长空间,而且仍将大有可为。

  消费升级轻奢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不仅仅是产品与卖场体验,也包括了与销售人员沟通所获得的愉悦交流体验。

  人生就是销售,销售不但是要我们把产品卖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还是当我们试图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当我们试图寻求别人帮忙时,所应具备的沟通谈判生存技巧,所以销售永远都不会被淘汰,只是销售的本质会回归,任何以追求短期利益为导向的欺诈手段都会被唾弃。

  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这句话道出了季老的沟通智慧,可见沟通的重要性。年轻的时候,我们选择做销售,可以培养我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一句话怎么说更加容易让别人接受,这是销售人员所要接受的最基本的训练。

**  五、销售工作可以搭建广阔的人脉资源**

  年轻的时候可以靠能力赚钱,年纪大了就要靠人脉资源赚钱,你拥有多少财富跟你生活在什么样的生活圈子有直接的关系。

  做销售工作即使你现在的收入起点低,可是销售工作的未来却充满了各种想象,不管你是做什么样产品的销售,你在都与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打交道,你将更有机会结识到更多宝贵的人脉资源。当有一天,你想要自己创业的时候,很多的老客户都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助你一臂之力。


(五):创业

三年互联网创业经历分享

[周老师讲业:我靠互联网项目,一年挣到 500 万,你看不起的行业,真的很赚钱!0 赞同 · 0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0750804)

关于我们 – 微点科技 – 全网媒体业务:不要代理费加盟费

我这边搭建了广告公司联盟平台,平台成员 1000 多家,已和各个省份的腾讯一级代理达成合作

除此之外:短视频,头条,短视频企业认证,百度爱采购,小红书,微博,微信朋友圈,小程序,智能名片等等都有渠道资源

且搭建了:互联网创业者交流互助平台,分享互动创业经验

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感兴趣可以来看看

知乎用户 不存在吧 发表

送外卖,家里蹲考公务员,当政府聘员边备考公务员……

以上是我认识的工科老哥不进工厂的主流就业方式。

非主流的有跨考法硕的,有硬卷三不限考上公务员的,有在深圳做日结的,有硬转码成功的,有去做自媒体人的。

至于不是读工科的年轻人那就业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文化的 run 出国,没文化的在国内干服务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办不到。

知乎用户 埃奇沃思盒​ 发表

真的是何不食肉糜!

不知道题主指的年轻人具体是谁?

是活跃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的年轻人?

还是指大城市线下随机采访的年轻人?

如果是的话,那我可以理解,毕竟这一庞大的群体掌握着互联网话语权。

但是他们真的能代表所有年轻人吗?我不认为可以,这一群体有几点特征:

1. 学历还算可以,本科比例非常大

2. 大部分是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

3. 见识过所谓大城市的生活,不满足现状

但是如果题主离开网络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我相信你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结论。

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一个四线城市。

第二产业是支柱型产业,工厂林立。如果按照题主的说法,那我这里的厂子应该基本看不到什么年轻人,但是事实相反,年轻人特别多,如果你细致观察你也可以发现这类群体几点特征:

1. 学历普遍不高,大专算是不错的学历了

2. 家境比较普通,温饱及格线以上

3. 没什么一技之长,只有一身力气

那为啥没人去谈谈这类群体呢?因为他们没有互联网话语权,没有新时代的 “人权”,题主估计已经默认这些人只能做社会养料。

细化到我自身,从小我在大院长大,我算是读书上比较有天分的,走了出来,见到了大城市,成为了题主口中的年轻人。

而我那些发小呢?绝大部分中考就被淘汰掉了,最后还是进厂做了工人。

网络上谈论的 996,谈论的工程师待遇问题,跟他们有关系吗?说实话没关系。

人家就只是想在小城市吃口饱饭,过上小康生活,你凭啥砸了人家的饭碗说: 年轻人不想去工厂,不能去工厂呢?

知乎用户 杨承霖 发表

去工厂干嘛?有的人一看是工厂里混的连聊都不想跟你聊,职业歧视你以为在拆腻子是罕见的么,跟别说结婚了,我看拆腻子高层还是赶紧引入勤劳而朴实的外国人和黑人,用来提升一下世界工厂的逼格吧,那些人便宜又不会反抗的,用这种借口来腾龙换鳥最好了

知乎用户 梅来宝出 发表

能吸纳大量人口无非就那几个地方:工厂、快递送货、跑车、建筑(装修)、服务业。其实并不是年轻人不去工厂,而是流失率太高了,导致看着都不去工厂了。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各种工厂非常多,可以容纳非常多的年轻人,而且也很喜欢使用年轻人。

知乎用户 肺鱼思维小鱼数学 发表

“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于他们来说。”

卢森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他当下的状态。

2019 年毕业于江西一所职业学院自动化专业,卢森进了工厂的第一个岗位,是在流水线上打螺丝。

早上八点,工人们排着队到车间 “训话”,无非是一些打打士气、提提要求的内容。工作开始后,每隔两小时可以休息 15 分钟。女人们大都坐在工位上休息,男人们则有个好去处——位于车间顶层楼梯拐角的吸烟区。

站或坐在那两层水泥台阶上,玩手机或闭目小憩,大多数时间工人们都十分沉默,偶尔能听到些许刷短视频的声响。卢森更喜欢倚在窗台边,他说,“这 15 分钟才是彻底自由的。”

15 分钟过去后,他必须要回到工位上打螺丝。要按照编排的顺序打,一整天都在重复这一个动作,每一天都在重复前一天的工作。

时间久了就只剩下枯燥甚至有些莫名的 “痛恨” 和害怕。他没学到什么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往技术方向上发展,也不知道离开工厂还能做点什么,令他更害怕的是,变得麻木。看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卢森学到了一个新词——体制化,他认为这个词很适合他。

一开始你恨这个围墙,然后你慢慢习惯它,最后你依赖它,这是体制化。“我好像离外面的生活有些远了。” 卢森说。

影片中,监狱中的老托马斯温和、积极,努力工作清洗自己的过错,50 年的监狱生活后,他获得假释。但出狱后,托马斯是那样的惶恐与不安,他已经无法回到高墙之外。自由给了他希望,希望带给他死亡。

“工厂里的大部分人都是麻木的,他们可能想过离开,但是离不开了。” 卢森想要走出这里,他说,“今年年底,我得好好考虑还能做什么。”

《中国青年报》教育学科部曾于不久前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共收到有效问卷 26596 份。调查发现有 63.97% 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此外只有 32.8% 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

一线基层岗位工作的受访者对工厂的描述多为环境差、收入低、枯燥、脱离社会,他们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工厂工人真实的生活现状,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学生毕业后不愿再去往工厂。

工人们每天起码要在流水线上待 10 个小时,重复 4 个动作——盯产品、停机、剔除废品、开机。

那不是他们想象中的生活。

知乎用户 slaogun 发表

01 年后招工每年过完年,都会有报道,说什么企业招工难。

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招不到人!

2008 年前,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 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 60、70 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 80 后、90 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

02 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

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主要成了 “农二代大学生”。

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 30 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 30 岁。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 30 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03 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 1:8 是合理的,德国约 1:4。但大学生录取率超 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 “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04 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其实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 10 人,却写招聘 100 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

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

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 “考公务员” 或者“英语六级” 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 4000 元。装修工月入 8000 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05 90 后们的好日子

90 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 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 4000~7000 元的工资,其实是 “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 10 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 “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 90 后们好日子的开始。其实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表达要好好学习,不要老想只要靠最上功夫赚钱,主要自己手头要掌握一门一技之长,再者社会是不断换代的,要多学习,增加自己的才能,一句话多学一门技术是不会有错的,读书也要活学活用,不要认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没什么用的,只是生活运用比较少而已,某一天没准就用上了,一句话技多不压身。【其实我也老是在各大公司跳槽,也不愿意去工厂,去厂里多没面子】

所以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就现在没工作一样,只能干坐着。

知乎用户 名不好取 发表

年轻人去工厂的还有很多,不过确实已经过了峰值了,年轻人涌进了更多行业和岗位,这些地方在和工厂 “抢人”,比如你看到送外卖的年轻人多了,认为去工厂的年轻人少了,你看到“用工荒” 的新闻,认为去工厂的年轻人少了。其实这些基层岗位从来都是吸引的年轻人,经济发展的趋势有所变化,从机械电子等生产工厂,转移到了城市服务的工厂

知乎用户 路人丙 发表

10 年前,大学暑假在木地板厂干了一个月,白班早 7 晚 7,夜班晚 7 早 7,每周轮换。

每周休息半天到 1 天,机器调试,易损件更换。听老员工说,订单多忙的时候,流水线基本不停,一个月没有休息时间。

工厂提供住宿,20 多人的大宿舍,夏天很热,老板省钱空调都没有,只有 2 台破风扇凑数。那一个月睡觉非常煎熬,很热很闷,因为人多,宿舍空气也不行。

工厂有食堂,一荤一素米饭不限,偶尔有面条,但是老板及其抠门,菜油水极少,每人一次就一勺,几口就完了,想再打菜不给了,大部分员工会常备老干妈一类的。

因为木地板厂属于重体力劳动,半天饭就消化完了,感觉很饿,没办法,只能买点奶粉饼干一类的凑数。

工厂内环境非常差,噪音大,风尘多,防护设备就一双棉手套,但是质量奇差,半天就磨损了,一个薄口罩,半天就黑了呼吸困难

流水线机械设备很快,随便一碰皮就没了,还有木材原料很扎手很重。一不小心就受伤。大部分员工手上都缠着创可贴,还见过缺手指的。

很幸运,干活的一个月,就破一点皮。上夜班的时候,流水线的一个齿轮飞出来,速度很快,从头顶飞过,墙上直接扎进去。那条流水线我换了,后面坚决不去。

就这样一个很传统的制造业,干了一个月,只有 3 千块,住宿扣了 2 百,吃饭扣 2 百,介绍进来的中介那走 2 百,最终到手只有 2 千 4。

老员工,到手也就 3 千 5,社保没有。10 年后的今天,网上查到的工资信息也就 5 千多。

幸亏我上过大学,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工厂,我体验过一次,这辈子应该不会去了。

老家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同龄的 90 后,基本没人去工厂。

现在工厂就靠 70 后 80 后支撑了

知乎用户 心中的宝儿​ 发表

得益于互联网高速发展带动产业变革,现在就业或者工作多元化了。

举个例子,肉眼可见的,但凡有点放荡不羁爱自由的,都可能买了个电动车去送外卖了。虽然外卖挣得都是辛苦钱吧,但是工作和休息时间可以自由地支配,也能够应急,而且到手钱的多少基本都是多劳多得,讲道理天花板要比工厂里上班天花板要高不少。而且送外卖的不少人真的是有梦想的,辛苦点搞个一两年了,存点钱租个门面做点小生意的,这不是很好的出路吗 /

再举个例子,但凡有点姿色的女生,口齿伶俐的,脸皮厚点的,有点特长的…… 都去各大网络平台去发展了,比如抖音上的网红主播啊,靠着网络平台吃着大口大口的流量红利去了。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能挣容易钱的何必要到工厂里去吃那分苦,说句不好听的在工厂里上班,即便是拿着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也不能享受到红灯绿酒的生活,年轻人挣钱有几个不是为了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的?

知乎用户 如你所愿 发表

他们都在 b 站评论区呢,快去那里招,给兔兔一个发光发热的机会

知乎用户 一派胡言苗大嘴​ 发表

每年过完年,都会有报道,说什么企业招工难。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招不到人!

想想 2008 年前,那时候的 70 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 90% 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 60 后、70 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 80 后、90 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

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

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

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主要成了 “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 30 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 30 岁。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 30 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 1:8 是合理的,德国约 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 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 10 人,却写招聘 100 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中国毁掉了 “技校”,德国 75% 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 90% 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

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

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 “考公务员” 或者“英语六级” 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之前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 4000 元。装修工月入 8000 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90 后们的出路在哪

90 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 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 4000?7000 元的工资,其实是 “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 10 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 “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

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 90 后们好日子的开始。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知乎用户 刑天唐伯志 发表

年轻人不去工厂?那么富士康垮了吗?全国代工厂都垮了吗?富士康都是 40 岁以上的中年人吗?富士康没有垮台,代工厂还是人头攒动。所以,断言年轻人不去工厂是伪命题。

工厂中现在依然是年轻人最大的集聚地。

年轻人当保安去了?拉倒吧,看看北京的各个园区,当保安的有几个是年轻人?

[刑天唐伯志:当性侵成为往事(4)2 赞同 · 10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0426174)

知乎用户 种花家的小努力 发表

中国年轻人都是最好的年轻人有的人选择了努力学习备战公务员考试,以求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有的人选择为中国制造 2025 努力奋斗,有的人则是加入了星辰大海大基建,为大家修高铁,修奥运场馆。有的人选择留在家乡(丁真),为宣传家乡而奋斗。他们都是最棒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在工厂,26 岁,23 大专毕业,南下进了标准的电子厂流水线。

刚来的时候每天 12 个小时,一个月 6000 多一点,在惠州,加班加出来的。

我的工位接近修理房位置,就和工程部保养组的修理混熟了。半年时间我就被叫去给那修理工当助手了,就是平时保养机器,很脏很累,经常干重活。工资一分没涨,但也算进了工程部,虽然不是研发,编程那一块的。大概呆了一年吧,他们研发部一个女的怀孕回家了,我就顶上了,学习了几个月上手了。

现在一个星期上六天,休息一天,每天看情况加班,基本五点半下班了。工资除社保,公积金这些一个月到手能有 1.2,多加一会班,一个月能 1.5,

我已经不想离开工厂了,这边工程有等级

我现在 19 级,最高 23 级。那是 3-4 万的等级,我觉得我年轻可以等。

知乎用户 陈舵主 发表

如今,很多工厂招工越来越难,有些工资上万还招不到人。而那些写字楼里面的工作哪怕是每月四千、五千,应聘的人也排了长队。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本期视频我们来详细说一下。

知乎用户 蓝海拾贝贝​ 发表

在讨论这个话题前,我们姑且把 1970 年后,也就是 70 后,出生的人都算作年轻人,也就是 50 岁以下的人都划为年轻人。我们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工厂工作的情况进行概述。

70 后是当下工厂里的主力军,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家庭总体比较稳定,孩子基本都在上学,家庭一般都买了房。对 70 后来说,生活总体稳定,作为家庭支柱,上有老下有小,这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辞职,只能在厂子里继续工作。

80 后基本已经结婚了,一般也有了自己孩子。他们在工厂打工,主要原因是工厂收入虽然比较少,但是还算比较稳定,对于 80 后中的学历比较低、没有过硬的技术的人,便只能在工厂上班。当然,80 后往往都是独生子女,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其中的佼佼者往往都出国留学,或者进入了社会的上层建筑中。这就决定了工厂中的 80 后群体数量比较小。

至于 90 后,他们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便是工厂。90 后生活的环境与 70 后、80 后完全不同,父辈已经完成了家庭财富的积累,作为家庭的小太阳,他们轻松就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良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有更自由的个性,所以他们根本不喜欢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上班,他们甚至很反感去工厂上班。

当前,随着 60 后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70 后也渐渐老去,80 后本来在工厂上班的就少,90 后根本就不进工厂,所以我们就看到:工厂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产生这种社会现象,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社会转型升级的结果。上世纪 70、80 年代,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城市里面 90% 的人都是工人,年轻人往往顶父母的班,继续做工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工厂的设置更加科学,重复建设的现象极少,再加之上世纪 90 年代末,国企进行深度改革,工厂数量和员工数量都大幅减少。现在,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早已超过工业,所以服务业的从业人数日益增多,而工厂里从业人数日益变少,自然新加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

二是产业升级的结果。最近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这也是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发展历程。这种转变导致低端产能向其他国家转移,比如国内很多工厂就将产线转移到了东南亚一带。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机器取代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原来人山人海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几个机器人就可以完成了。

三是教育体制的原因。过去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日益普及,高等院校入学率达到 70% 以上,导致中等技校的生源日益枯竭,生源素质也有待优化。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数量巨大,没有那么多白领岗位提供给他们,而传统观念又让大学生们不愿当工人。同时,技校培养的毕业生素质满足不了工厂的需要,工厂纵然想留下他们,这些技校学生因为能力瓶颈的问题,很难获得发展,最后往往是选择离开。此举导致工厂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那么,年轻人没有进工厂,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其中的很多人要么到国外就业,要么进入了社会的主流阶层,或者进入了服务行业,还有的就在家中啃老!

总之,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上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知乎用户 风雨彩虹​ 发表

创业

知乎用户 大江探工厂​ 发表

知乎用户 朋少 发表

大部分年轻人都被鼓励进入了高等院校,对于制造业也瞧不上,他们会选择更加安逸的办公室工作。

知乎用户 人世间寻寻觅觅 发表

01

年后招工难

每年过完年,都会有报道,说什么企业招工难。

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老子招不到人!

想想 2008 年前,那时候的 70 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 90% 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 60 后、70 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 80 后、90 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

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

02

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

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

主要成了 “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 30 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 30 岁。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 30 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03

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 1:8 是合理的,德国约 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 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 “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04

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

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 10 人,却写招聘 100 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

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中国毁掉了 “技校”,德国 75% 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 90% 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

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

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 “考公务员” 或者 “英语六级” 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 4000 元。装修工月入 8000 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05

90 后们的好日子

90 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 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 4000~7000 元的工资,其实是 “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 10 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 “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

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

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

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知乎用户 彩票专业研究生 发表

谁说不进工厂了?

坐标内蒙宁夏交界处的某个化工厂

今年招来的年轻人一车一车往厂子里面拉

上 12 小时,休 12 小时,2 班 2 倒,熬夜工作

无休假,只有无薪请假。

大晚上顶着寒风凛冽,冻得直跳,熬着夜干着活,吸着化工厂的各种毒气,一个月 7000 元。

知乎用户 九号楼白师兄 发表

中小城市:

1、服务行业,快递、骑手、餐饮等

2、互联网相关,直播、做任务等

3、各种中小企业的文员、销售等

其实不是不愿意去工厂,而是以上工作比工厂清闲很多,挣的钱又差不多,为什么去工厂受管理遭罪呢?

知乎用户 请勿拍打喂食​​ 发表

现在制造业收入实在是太低了,就算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

以宁波市 2021 年数据为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分位平均名义工资(括号内为分位值)为 51399 元 / 年(10%)、80437 元 / 年(25%)、83833 元 / 年(50%)、126315 元 / 年(75%)、203263 元 / 年(90%),机械制造业一般从业人员的数据没差大,但是和技术人员比只少不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偶然刷到这个问题,发现自己目前也像是在工厂一样。

写个流水文记录一下生活吧。

答主 97 年出生,小学以前父母打工在沿海地区打工,而我也跟随着他们在那边上学。大概是 5 年级吧,老家发生了举国悲痛的汶川大地震。那一年父母回到了老家,当起了装修工人直到现在。而我当然在 08 年随父母一同回到老家,为此还留级一年。

大概是 14 年 7 月,初中毕业之后老师推荐我们这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去铁路学校上学,说是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去铁路上班,我的父母还是希望子女留在自己的身边好一些(现在想想当初选择去铁路上会不会是另外一番风景)之后父母便让我去学一门技术,

**经人推荐去了一个电脑培训学校学习 CAD,PS,3DMAX。**3 个月之后便让我去了本地一家有名的设计公司上班(老板认识我父亲,装修过他设计的店铺)。上班的事情怎么说呢,就是天天画图,在网上找资料找模型,因为是纯设计公司,所以跟人的沟通就很少,老板也不敢让我们直接跟客户对接,怕我们直接私底下便宜接生意做。在公司上班就像个工具人一样,我就像老板手中的铅笔一样。老板让怎么画就怎么画,完全没有成就感,出来的作品也只是老板的作品。这时候老板的脾气很强势,丝毫不允许别人反驳,给人的压力也很大。这期间工资从最初的几百到 2 多到 4 千多。每个月不是固定的,画一个业务就有几百块提成。

慢慢的麻木了,仿佛感觉不到时间一样。每天就是起床,去上班,下班回家吃饭,打游戏,睡觉。生活中没有一丝波澜。每一天都是在重复昨天。当时我在上班,同学大多数都去上高中或者职业学校了,导致后来也没有朋友了,慢慢变得孤独。

因为是在设计公司上班,可以用电脑去逛很多论坛,在知乎上到了看各种各样的人生。感觉到世界如此之大。慢慢的向往风与自由,17 年春节过完辞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云南丽江,大理玩了接近一个月之后便启程回老家。由于是农村孩子的原因,平时花钱也很节约,在旅游的一个月里当然就是是扣扣搜搜的,景点没怎么去,贵的东西也不敢去体验,就是去其它的城市看看风土人情,在洱海边晒着暖暖的阳光,我在旅游中遇到过很多有意思的人和物,这其中的经历我一辈子估计都不会忘。之后回到老家去考了 C1 驾照。

17 年下半年由于不想回去工厂似的设计公司上班,又身无一技之长**,便去了影楼当摄影助理**,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当一个摄影师。想必每天给美女拍照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摄影助理每天的工作很简单,但是辛苦,如果是在影楼拍照还好,只需要你给模特拿道具,可以在旁边看摄影师怎么拍照的。但是出外景的时候需要你扛着闪光灯遮光布,还需要你去给新娘甩裙子,摆姿势。夏天钻入茂密的林子里拍照,全身上下被咬的全是包,去光秃秃的山顶拍照,顶着烈日嗮,工资每个月也才 1 千多。所以做到了 18 年中就辞职休息了一个月。为此我还搭上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台佳能相机,目前算是一个爱好,梦想着有一天旅游世界的时候能拍摄路上的美好事物。

**18 年下半年,迷茫的我发现自己还是身无一技之长,最终又回到了之前的设计公司上班。**回来之后感觉公司福利也比之前好一些了,老板的脾气慢慢变好了,对大家也不错了。就这样慢慢的将就着,重复着每天一样的生活。19 年. 20 年感觉一晃而过,平淡到让我没有一丝记忆。期间工资平均也有 5500 左右吧,每个月上下浮动。重点的改变是 2021 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感觉翻天覆地一样。

**21 年 3 月,公司来了 4 个本地学校大三的实习生,公司安排了 4 个老手带她们,当然我被安排也带了一个。**平时周末的时候公司同事也互相聚在一起去玩,慢慢的跟我的小徒弟接触久了,我的心也被偷走了一样,她是一位很温柔的女生,温柔到无法拒绝别人。慢慢的我就跟她接触,第一次约她出来玩的景象犹在眼前,完全不能忘记,下午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很唐突的牵起了她的手,很温暖,也很柔软。回到家之后她发来消息,很委婉的拒绝了我,但我还是鼓起勇气想追逐她一次,请求她给我一个机会,之后的 2 个月每个周末我都会约她一起看出去玩。公司工资是底薪加提成,由于实习生不能单独完成工作,每个月也就几百块工资,6 月,另外 3 个同学和她商量决定辞职,她也随人群离开这个地方回到老家,她告诉我她是独生子女,需要回到父母的身边陪伴,我曾问过她能不能给我一个肯定的回复,这样我可以跟随她一起去乐山。但是后来也没有给我期待的答案,估计是我的魅力不能将她留下吧。那段时间我伤感了很久,以前总感觉抽烟很帅,体验过才知道也就那样,始终学不会。只是没想到爱情来的快去的也快,脑海里面很多电影片段最后都是美满结局,而我 2021 年这场电影,中场便输。

6 月,家里在郊区租了一间门面,放一些装修建材展品和工具,也给我隔了一间卧室,从此我就一 个人睡,每天吃饭还是去父母租的房子吃饭,2 间房屋距离不超过 500 米。但是我还是很开心独处。**6 月,我去考了摩托驾照,圆了多年来的梦想。**在成都订了一辆本田 CM300,疫情原因可能要等到明年 3 4 月才能提车。这让我觉得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等待吗、

**10 月,买了一只美短小猫。爸妈很喜欢它,它的到来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丝波澜。给它取名叫修伊,因为我买的头盔也是叫 shoei。**感觉每一份工作做一段时间都会变得麻木,尤其是这种行业,客户的意见,老板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创造什么。装修行业几年一遍,几年过后重新装修就会抹掉过去。也在为未来担忧,要是 30 岁还在苦苦守在电脑边画图可怎么办。不知道未来该怎么样,也只能这样就将的过着待在舒适区。也想着过完年之后去装修公司看看,见识下更多的人和事,以此来充实自己。

此篇文章当个小小的树洞,也希望和努力奋斗的年轻人一起加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在电子厂上班的人和冷冰冰的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飞鸟 发表 有些人刷信用卡也要吃喝嫖赌。 有些人找个 18 岁 19 岁女朋友,租个小单间,过二人世界,年底带回家结婚生娃。 有些人天天啃馒头,五千工资,四千寄回家。 有些人大鱼大肉,每个月的工资只够还信用卡的利息啊。 有些人干半 …

view 的广播

看到有友邻称大家多把视野着眼于大厂,而忽略了那些更加卑微的劳动者(大意)。正好周末无事可做,去 “人力市场” 溜达了一下,这里基本上都是以招募工厂临时工为主。 临近过节,工厂普遍有缺工的压力,但尽管如此,着眼望去,工价也普遍在 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