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债务问题有多严重?
知乎用户 发表 rt 知乎用户 南园皖志 发表 大家都从宏观上看杠杆率,看债务问题。首先我给大家讲三个故事,应该是三个系列的故事,分别代表政府,企业,居民三部门。 第一个故事,是大约五年前了,我列席参加某市的财政口市长专题会。那时中央已经下 …
这个取决于政府打算怎么做。
如果就是按普通商业模式打包卖到市场上,在这个经济下行阶段等于把炸弹传下去,特别是中国的资产清算方式很不透明,敢接盘这种 ABS 的投资人估计不多。
不过,美国人发明了一种特别的资产证券化方式:两房债券。美国政府成立了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从银行手上收购符合他们要求的住宅贷款,然后再把贷款证券化后卖到市场上。这种债券和普通证券化债券的区别是:它由美国政府增信,所以享受美国国债的同等安全评级。08 年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两房破产,这些债券的兑付仍然坚如磐石。
所以如果国务院愿意国家担保资产证券化后的债券的话,那我觉得还是有市场的。如果不愿意,那么如果你没有内幕消息,就别碰任何 ABS。
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经济问题,资产证券化、盘活资产等都是具体手段。
昨天(20220525)的会议新闻大家也看了,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些提振经济的措施。
无论是减税让利,还是通过财政政策,都需要钱。
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是放水,只不过副作用挺大;还有一种就是上面提到的,从存量里找增量资金。
1 关于资产证券化,我是比较谨慎的。
像文件里提到的水电站,虽然不是那种完全固定收益的资产,但是每年经营波动不大。
打个比方,投资 100 亿,每年有个 3~4 个亿的税后净利润。现在急等着用钱,如果不想这么细水长流攒钱,就只能卖掉。
不是说没人买,而是合格的买方不好找。
资产证券化能够很好地解决 “买家” 的问题,甚至普通人也可以购买这类资产。
(当然,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增加了可选择的资产品种)
当形成交易后,可以实现快速地资金收集,用来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
但有个问题,资产证券化的前提还得是资产有正确定价,比如一些园区,必须相对准确预测其未来的收入,才能给证券定出合理的价格。
这和股票没有本质区别,每年租金回报率 5% 和 4% 价格差很多,每年提升租金单价 1% 和每 3 年才能提升租金单价 1% 也会差很多。
国内目前这些分析、评估机构的水平,我是有点担忧的。
还有一种可能,在具体执行中,底层资产的回报被隐性担保了。
像之前很多项目,产业园租金达不到 xxxx,有 xxxx 兜底补偿。
这就变相把一个资产证券化过程变成了隐性负债,又变成上杠杆了。
文中提到的 PPP 也有类似的风险,本来是双方合作,结果变成了表面上合作,实际一方给另一方兜底。
大家如果有认识信托的基金的可以去问问,这类问题是已经发生的。
2 我反而很关注存量资产通过各种方式盘活
先说个具体例子。
很多中小型国有企业都有些存量资产,到今天很多大城市里空置的楼、门店背后都是这类。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公司业务换了方向,有些是技术升级以后线下价值下降。
最直观的,交水电气暖费的网点。
类似这种用不到的小店铺变成线下零售渠道非常合适,位置好、租金低。
如果能够实现有效的资产整合,很多趴在账上不产生收益的资产就给盘活了。
盘活后的资产可以用来作为公共资源补贴各行业(比如盘活后的资产租金让利给商户),同时收到的社会资金也可以用来促进经济。
这就纯粹看执行了。
盘活存量资产也不是新提出来的,以前即使是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资产合作、资产收购都要花去大量时间和成本(流程。。。)
能不能在这一轮落实资产盘活,就得看有没有 “城门立木” 了。
以上,供参考
眼睛痛少写点吧,这个 “超常规” 如果仅仅是资产证券化,那憋的大招就太泄气了,还是已经不算新鲜甚至有点落后的金融创新!
核心是市场内部的财富投资再盘活,让不动的资产金融化流动起来,变成了一种投资品,用金融创新的办法解决短期内的流动性,为未来的新基建解决融资问题 Reits 也是其中一个工具,毕竟没有土地财税支撑,靠政府的支出是无法覆盖几十万亿的新基建计划。至于能发挥的作用,房子本身收益太低,此外我国版的 Reits 恰恰不包含房地产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存量的和新增的资产收益如何真不好说,毕竟居民抗风险资金不足是当下内循环阻塞最大的问题。
本人的保守预计也超了预期,即政府加大负债来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负担,看来短期内财政政策工具还是常规的减税降费,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这种激进的更没有可能。在一些人看来的 “超常规”,竟然是在次贷危机的风险积累中起作用的资产证券化,是让市场资产自救,增加流动性,藏了半天竟然是这种金融创新,在防风险意识增加的当下,预计作用非常有限。
现阶段核心问题是商品、消费、劳务的流通和循环阻塞,居民没钱消费、企业没利润、就业薪资预期不足,解决办法要么是内部分配改革,要么是学日本模式增加政府负债上限来置换居民和企业压力将下行延后。最后憋出来一个金融创新是真没想到,再说资产证券化老早就有了,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能发挥多大作用,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所有金融创新都伴随着不确定金融风险的引入,希望不要变成第三个财富再分配平台。
恢复秩序
停止乱摸
杀人偿命
欠债还钱
全部清算
Make China Great Again.
别的探索没用。
整点有用的。
这是一轮新的国有资产转让浪潮,其影响巨大且深远!
我先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下什么事资产证券化。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项目或者一项资产打包成一堆股权,分摊卖给市场很多投资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要重点提资产证券化来盘活存量资产呢?是这个形式有什么特殊寓意还是这个时间点有什么寓意吗?
因为按照往常的思路来说,好项目很少有拉上普通人来发展的,就比如当初 IPO 配售基金,比如科创板,比如刚开始的可转债市场,普通人上车就是套,根本没人相信资本市场有让利于民这一说。
然后这个提案就还有一个词就很引人关注了——盘活存量,什么是存量,为什么会成为存量?是不是好项目好资产已经被分完了,存量资产是否鸡肋,存量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而且在这个时间点来投资存量,是否头铁行为?
中国最大的证券市场毫无疑问是股市,但是在让利于民这一方面,A 股做得不好,在股市中能稳定获利的只有企业、券商、一级投资人,从来没有二级市场盈利这一说。在强监管的股市都是如此,各位相信能在存量资产证券化中获益吗?我看很难。
然后我们来看看资产证券化主要包含哪些领域呢?文件中详细说了,具体包含下面这些
1、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
基建设施项目确实属于优质资产,一般都涉及到垄断性,收益很稳定,但是收益率会很低;官方不会让市场赚大钱的,当前股市上有几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REITS,目前这些项目在股市上表现不错,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产品数量少,估值方面有一定溢价,如果大面积上市,那估值就不好说了啊。
而且换一个角度来说,基建类项目和基建类个股高度相似,为什么不引导企业做这些项目,而是直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项目呢?对于普通人而言,本来就不具备识别能力,很明显这是一个高风险投资项目,股票很难退市,这种项目很容易说没就没,风险等级怎么定呢?谁来监管呢?这些问题不解决,怎么看都是个圈钱的项目。
2、重点区域,我看文件中有这么一句话:“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合理支持新项目建设”
在以前,这些新项目都是地方政府自己凑钱自己投资,找上银行做贷款,为什么现在要让社会资本来帮助地方化解债务风险呢?当初有好项目的时候可没这么说?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地方政府负债太高,银行和国家已经不愿意再借钱了,只能找社会资本掏钱;第二是优质项目基本被挖掘完了,还剩一些鸡肋的项目需要融资;第三是地方政府的盈利能力太弱,项目管理能力不足,还不如让市场资本来管理,说不定还能扭亏为盈。整体来看,给社会资本的定义是来帮助化解风险的,就凭这个定位,社会资本都得害怕。
全文看下来,其实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大型国有资产证券化转移的文件,就是把地方政府手中那些经营不善的项目、企业、资产打包出手,解决呆账、坏账、恶性经营等问题,就跟上一轮国营转私营的浪潮高度相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国有资产经营问题有点大,到了不得不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在这一轮转让潮中,可能会把很多好项目,烂项目一起卖出来,那些有信息优势,有资产优势,有管理优势的个人或企业会受益,就普通人而言,很难获利,踩坑的概率更大。
但不管怎么改革,一定会证券化,一定会在 A 股上市,一定会在 A 股融资,利空股市!
最后,更多干货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原来是凌乐
想理解这个得先搞明白地方政府到底想要什么,现有的回答没有一个是从资产证券化的主体(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去看的,自然搞不清楚上面究竟想要干什么。
先明确一点,地方最看重的是**现金流,**主要是因为习惯于 “算大账”,项目本身是亏的也可以通过卖地,税收,投资收益等方面弥补,不会去特别关注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收益(当然亏太多也不行,这两年地方财政不好所以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贴钱)还有一点就是自己不用承担寅吃卯粮的责任,那自然是要用未来的收益补贴当下的现金流更好。
中央的想法我觉得八成是当前 “既要又要还要” 下不得已的权衡之计。现在人口流入地区想投资但是没有现金,这些地方在上一个阶段的基建狂潮中地手头积累了不少可以产生收益,但是占用了大量现金的基建设施,比如高速公路,产业园区等等。现在既不想给钱,又不想积累金融风险,还想要地方拉动经济发展,那就只能从国有资产上动刀子。
地方的想的又不太一样,首先如上文所述,中央想方设法帮地方搞钱这件事地方肯定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存量资产” 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如果不分拆出售的话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对应的买家。他们还有一个小九九,就是 reits 等资产证券化方式卖资产的核心是政府只卖这些设施的所有权,设施管理和使用权仍然要牢牢攥在手里。
这里先说明一下 reits 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地方政府将自己手中可以产生利润的设施打包成一个基金,面向市场发售,资本市场上可以购买也可以交易这些基金,但是资产的管理权依然牢牢把握在实际运营方手里(即地方)
地方前些年呼哧呼哧盖起来了不少产业园区想要招商引资拉动 gdp 增长,这里面有很多都是赔钱货,不过也有少部分城市的能转起来。
但是现在他们碰到一个很蛋疼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回笼资金,很多工业厂房和写字楼是连地皮带房子卖出去的。结果是很多企业开始做二房东,推高企业拿地用地的成本,这和地方自己贴钱做大产业的思路是相悖的。
另外出售土地会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向招商或者清退低效工业,不利于搭建产业链。这里面有很多工业产业链方面的问题,我也不太懂就不详细展开说明了。
但是如果不卖地不卖厂房又没有办法回笼资金,地方又极其重视现金流,做梦想多搞钱好多上点新项目,这么搞他们也不太能接受,就这么卡住了。
最符合地方利益的就是别人出钱,自己当二房东做管理运营,这样就是拿市场的钱去发展产业,政府既不用掏钱又不用放弃管理权,就是赢两次。所以现在 reits 被设计成一个买家只有分红,项目控制权仍然牢牢把持在卖家(这里就是地方和城投)手里的资本产品。本质上是为了迎合地方的利益才鼓捣出了这么一个东西。正如开头所强调的那样,地方政府习惯 “算大账”,牺牲基建部分的收益,换取现金来上新项目这种模式是符合他们需求的。
当然理论上上面是只想盘活这些能形成现金流有正收益的资产,问题是在实操层面中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寅吃卯粮,通过财政贴钱把没有任何收益的资产包做成能带来稳定收益的现金奶牛以此来面向资本市场筹钱。
最典型的就是 “售后回租” 模式,地方把政府大楼、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打包卖给社会资本,再反过头来以高价从社会资本手中租回来。实质上以地方政府背上巨额长期支出为代价保证当下现金流健康稳定,这么玩会推高地方隐形债务规模,累积巨量的金融风险。
经济观察网记者获悉,国务院于 5 月 25 日下午 15:00 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领导同志将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已经通知到各省、市、县(区)。
以一个接受到会议通知的地级市为例,通知要求市长、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其他党组成员、市级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特邀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而一个区级政府通知的参会者,包括区政府、区政府办全体负责人,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区委工作机关和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场办主要负责人(超过 50 人)。
如果以此标准,按照全国 2844 个区县计算,这次会议的规模将超过十万人。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此前国务院也有电视电话会直达县一级,但像现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么大的阵势的极为少见。
一位被通知参会的东部省份职能厅局官员说,“(省委)书记两天前就说了,要用超常规手段(刺激经济)。”
这会引发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一方面是让利于民,另一个就是找人接盘。
先说接盘这个点。
就跟独山县的奇景大观一般,虽然这项目都快烂麻了,但它依旧还是独山县的资产。
但对地方来说,这个存量资产是妥妥的负资产。
不产生收益不说,上面还有一堆负债要还,就像出了毛病的身体部件一样,维护成本太高了。
然后资产证券化盘活是啥意思。
换个明目把独山县这个项目打包甩给市场,当然独山县这个项目大家都知道是个坑,但那些不知名的地方搞得什么偃月古城这种别人不是不知道?
包装一下,做成资产包,然后甩到市场,这块烂账我就直接甩去了。
市场接盘了奇观,独山县就能靠这块钱缓上一口,顺带降低自己的政府负债。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资产证券化,过往地方的烂账都可以被甩到民间进行承担,政府风险就得到了降低。
这是接盘作用。
再来说让利于民这方面。
这就要看地方的决心了,在地方想让利于民的时候,完全就可以把核心资产给资产证券化,比如电力、燃气、烟草这些,把靠着垄断地位获得高额收益的资产证券化,让渡利润给民间。
就比如说当年的国有改制,一大批优质国企给到个人就是这个例子。
至于这波盘活存量资产,资产证券化的方向是那个方向,大家就见仁见智吧。
为了应对经济过快下滑的态势,会议列出了以下几项重点措施。
出台了一揽子的稳经济举措,6 个方面 33 项目,尽最大可能争取让经济回归正常。
有减税的措施,但减的是流转税,我们的主体是增值税,企业都没有流转了,没有销售收入了,你减税政策,他也享受不到。
(今年社保费免交,减退税)这两项加起来,比 2020 年实施的措施力度要更大。
由于担心后面有困难,一些群众存款的增加,贷款都贷不出去,实际上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还会给金融带来风险。
每日商业财经点评,欢迎点赞关注 @九霄 ^_^
盘活什么?存量资产。谁有存量资产?国企,地方政府,房企,其他私企。为啥要盘活?因为不盘活,他们口袋的钱快花完了。花完了怎么办?银行就会大面积坏账。所以呢?说白了不就是把那些各种企业债,地方债,房贷先盘点盘点,然后组合一下成了个新债,降低风险,分成小份卖出去。把银行风险转接出去。
2022-5- 26
在目前这个 事件环境下,任何实体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即使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也很难提振企业的活力。房地产不行了,土地财政就不行。企业不行了,税收也不行。那怎么办,只能开发新赛道,债券市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债券风险性较小且有一些人站台支持,这一方面正如我上面所说的,通过混合式的打包债券,虽然将债务扩大,把原来的泡沫吹大,但也无疑是把泡沫破灭的时间延长了,毕竟一两块鱼不新鲜了,你就多加六七块好鱼和它一起炒,这样做出来的菜也能吃。用债券打包方式彻底解决了楼市泡沫问题,企业资金问题,地方政府财政问题。下一步的新风口无疑是债券市场,将会有一些债券因为站台和包底而疯狂炒作,并且不会有人去管。敬请期待。
第一个重点词汇:存量资产。
国家第一次超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是应对 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次是应对 08 年全球次贷危机;
目前的新基建。
同时对于 gdp 的追求,每个省份都有超过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
多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因此国家只能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因为所有投资都必须要有回报,电商的重点在于物流。正好相辅相成。因为投资代价太大,所以即使传统的实体商店纷纷倒闭,国家也没有象其他国家一样对电商业务进行限制。
社会怪象:大量商铺 “倒闭”,满大街都是药店、餐饮店和房产中介_街道_购物_人们
重复投资过大过多,应该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地方债券的违约与可能必然的违约。那么通过资产证券化,这是一个方向。问题是出售的对象是谁?难道是全国人民?美国把垃圾债券卖到全世界,希望中国也可以做到。
存量资产,可能包括的是某些没有人走的高速公路,某些没人的鬼城开放区等等。存量资产究竟价值如何,国有资产不容侵犯,希望可以做好相关的监管工作,不能一刀切,当年四大银行剥离不良资产,一刀下来催生出四大超过万亿的资产管理公司。
第二个关键词:合理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这一项会很快实施,发一个地方通知就可以。
我来试着胡乱翻译翻译
混合所有制改革 == 私有化浪潮
引入战略投资方 == 小老百姓洗洗睡吧
专业运营管理机构 == 透明是永远不可能透明的
上亿资产,千万拿走
国家跌倒,买办吃饱
零和博弈,柳家狂喜
优质资产证券化卖给自己人,垃圾资产证券化骗老百姓接盘。直接双赢
这个新闻这么关键竟然没什么人关注?中国建国后的发展历史经验就是政府做重资产,社会做轻资产。
当政府做重资产做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私有化向社会转嫁成本,80 年代土地私有化和 90 年代国企私有化不仅肥了一大批人,也确实解放了财政和社会发展束缚,给社会发展注入资本。
现在又是一次巨大的财富机会,没有什么比垄断民生更能快速致富了,所以希望不要还像前两次那样简单平分土改。
真正的全民所有制既不是国家所有制,也不是私人所有制,起码做到金融收益的新型全民所有制。真正的阻力既是与国争利,也是权力者的私有化压力。
《21 世纪资本论》已经论证的很清楚了,和平发展条件下资本收入永远大于劳动收入,并且呈现不断拉大差距的趋势。
资本主义国家只能靠二次分配来缓解,如果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应当从一次分配来根本上解决共同富裕难题。
从财政积极的角度看,短期内学习美国,长期看作为生产国是有条件让社会恢复消费能力,不必然靠发债掠夺劳动替劳动消费。只需要让劳动者获得资本收入覆盖债务,把给劳动者足够资产就能提高劳动者购买力,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关键就是让社会大多数人公平均衡享受到国家的固定资产收益,比如住房水电煤气供暖道路等等。
唯一的问题就是融资过程中如何让穷人得到资产,不被富人私有化或拿到过多公共收益。
作为持证人,专业对口,随便说一说。
先说客观情况,现在各地都是非常明显的国企大量与私企整合,利用兼并重组龙头企业,把私企划归到国企下面,帮私企得到国企的身份。这个过程一般不需要补偿,因为这是帮助民企进步,可以得到国企的管理经验。这就是大家一直在讨论的 “国企民企共同富裕”。
这个过程中,很多未来有潜力的资产被划归国有,然后现在准备把本来国企经营不善囤积的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确实是非常明智的操作,这对于国企的资产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国企不需要通过大的改革和转弯,很容易就可以融资和管理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特定目的机构(SPV)也会是自己人,就更不用担心资产能不能以合理的价格销售了。而且因为是国企,都不需要信用背书,相当令人放心。
对于普通老百姓也是的,因为所谓的低收益债券(senior bond),都会很贴心的给各大机构去领走,而把价格低,收入高的高收益债券(equity,junk bond)留给普通投资者。这种精神还是蛮让人感动的。
而且还有一点,因为我们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和世界其他金融强国比起来比较简单而又复杂,可以说是在探索与创新阶段,这时候是很需要一些有前瞻性和进取心的老百姓能积极响应的。
这次资产证券化也主要集中在现在暂时遇到困难的一些行业,比如地方土地财政,房地产(REITs),各种工业产业园(PPP)等等,这时候勒紧裤腰带,支持一下地方建设也是应该的。
所以对于资产证券化这个事情,如果你不是盛会的组织者,那就好好考虑一下,要不要做参与者。
看得出来,已经慌不择路了。
手里基本已经无牌可出了,其实要说现在最好的牌还是马恩牌,不过那是人家拜登的牌,咱们手里可没有。
依我看,频频出经济政策,不在于政策本身,政策有没有效果,管理者也不关心,现在的各项政策基本就是望梅止渴,以此种形式向外界传达——我们真的在努力救经济。期望以此来增加民众对经济的信心,至于政策合不合理,有没有作用,它们是不在乎的。
先说一下,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怎么可以盘活存量资产。
最通俗简单的解释是:
假如你手上有一堆水果,但是现在不太好卖,再不卖出去,就要烂在手里了。
你不想这些水果烂在手里,你发现把这些水果切好了,装扮成果盘,不仅后来卖出去了,还卖得价格更高了。
这差不多就是,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变成可出售流通的证券,从而盘活存量资产。
当然,这个解释,还是过于简单化了。
再复杂一点的比喻。
假设你开了一家包子店,每天能有 1000 块的现金流,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不过你的野心不止于此,你想在旁边再开一家面包店,来个中西结合,大赚特赚。
但是再开一家面包店,需要 10 万块钱,你又没有这 10 万块钱,怎么办呢?
这时候,隔壁老王找来了,跟你说:你每天有 1000 块现金流,那一个月就是三万,那你把未来三个多月的的现金流全部给我,我现在就给你 10 万块,那你这面包店马上就能开起来了。
其实隔壁老王也是个嘴炮王者,兜里根本就没有 10 万块,但是他脑子灵活,朋友多,于是他找了一对酒肉朋友,告诉他们:我找到了一个好项目,大家都出点钱,以后每个月返给大家现金和利息,比存银行里赚得多得多了呀。
当然,隔壁老王的酒肉朋友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就问隔壁老王还有你,问你凭啥说这赚得多,万一以后包子不好卖了呢?
然后你就只好站出来拍胸脯说,大家都签投资保证书,每人一万,要是亏钱了,先从我这赔,保证还上你们的钱。
终于,筹到了这十万块钱,你开上了面包店,赚的钱每月给隔壁老王,隔壁老王又转给他的酒肉朋友,当然,别人吃肉,他也喝了点汤。
万一酒肉朋友没钱了,他们也可以把这投资保证书转手再卖给别人。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包子店的现金流,就是基础资产;
大家签的投资保证书,就是资产支持证券;
隔壁老王貌似啥也没干,但现实中类似投行的位置;
酒肉朋友卖投资保证书的过程,就是证券交易了。
不少知友还有疑问,就是这玩意听着怎么会像是搞出金融危机?
的确也是有这样的先例的。
比如再往上套壳。目前是依靠包子店的收入,来搞起这个投资保证书,别人拿这个领钱。
然后别人看,包子店的投资保证书也能搞钱,那这也是个好项目,大家再凑钱来搞这个投资保证书,我再拿去卖给更多人。别人又一看,卖投资保证书也能赚钱,那我再卖 “卖投资保证书” 的项目,然后这个壳可以越套越多,涉及的人越来越多。
万一有一天,一场黑天鹅,比如你不小心生病了,然后包子店倒闭了,那以包子店为基础上所有的套壳项目,全部波及倒闭了。
这就是金融危机了。
当然,以上说的风险的确存在,但是资产证券化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进一步加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把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打通,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银行还的房贷,如果银行不将这些未来的现金流进行资产证券化,那么这些资产就是一直躺在银行的账上,并没有进行流通,如果进行了资产证券化,就可以将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产品,在市面上流通。
一定要盘活,盘活!
最后,希望未来会好吧。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虽然过去 “盘活存量资产” 的文件也很多,但都不如这次的详实可落地,所以还是要重点说说的。
比如 1:帝都的首钢老基地是比较成功改造,冬奥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冬奥会之前,那几个炼钢炉就被好多文化企业疯抢,做成音乐创作中心(合作单位投资 6000 万来改造和经营)、科幻体验中心什么的。首钢老人也没想过会这么受欢迎。
比如 2:帝都东交民巷那个紫金宾馆,原来只是接待国内外政府人员的(默大妈来的时候就住那),去年也开放了,搞过泼瓦市集和沉浸式话剧等活动,也算场场爆满。
![](data:image/svg+xml;utf8,)
总之呢,就是原来国有的资产闲置了,现在向市场开放,你们谁有主意还能拉来资金,那就可以开放给你使用。
4. 对大伙的机会呢?
这个将催生一大类新公司 “国有 XX 资产运营公司”,比如国有文化资产运营公司、国有酒店宾馆资产运营公司、国有旅游项目资产运营公司。
如果你是被疫情耽误的旅游人,那可以去试试国有旅游或文化项目资产运营公司、如果是学前教育人可以去试试盘活大国企闲置场地并照顾职工子女的项目运营公司。
这类公司形式应该是以某国有单位为主体,引入社会人员和资金做运营团队。所以没编制不耽误进入,有些门路能找到人就行。
我之前在一个问题下面回答就涉及过相关内容,有兴趣的知友可以迈步看之前的回答。
从根本上说,我对于资产盘活(货币化)的认识与思考,源于温铁军老师的讲座。
温老师说可以通过货币化资产的方式来进行货币(信用)锚定,从而在目前新冷战国际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的脱离美元体系完成人民币的信用独立。
但是,我们必须思考一点,哪就是货币化资产的利弊。
典型的一个例子,我们目前货币化最成功的是什么?
是房地产。
货币化本质上是投资,而投资就需要收益,房地产的成功源于长时间、大规模的货币注入,而代价则是资产价格暴涨,投机性飙升,最终形成一个… 毒瘤。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来猜测上限与下限。
下限是必须有稳定的投资回报,上限则是货币化的资产出现暴涨,演化为旁氏投机。
但这又要绕回一个本质问题,哪就是虽然我们一直说我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但问题是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没有上面想的那么高,如果有的话,我们对于经济的预期不会如此悲观。
很多资产都需要实际的使用者、受益者去提供基础成本与投资收益,圈子绕来绕去,还回到消费这个核心问题上来,而消费的上游则是收入。
收入问题不解决,消费能力提不起来,那么就无法提供有效的收益,资本会投资无收益的项目吗?
也许会,但谁知道呢。
国内目前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有消费意愿的人没有消费能力,这是经济金字塔的最底层,这个问题不解决,上面如何努力,都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两个半月前,我对中国经济今年的状况做出七个判断,到目前已经全部兑现。
2022 年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 左右」,释放了哪些信息?45 赞同 · 5 评论回答
那么这个所谓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是国家要重复 2016 年的经济政策。
今年目前的经济与 2015 年到 2016 年初的经济情况很像。
一方面增长动力无以为继,一方面各种矛盾处在爆发的边缘。国家一度想通过股市去解决问题,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2015 年上半年股市暴涨,下半年出现空前绝后的股灾,失败了。
而 2016 年的解决办法是房地产去库存 + 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去库存我们都知道了,涨价去库存。而供给侧改革则是把四万亿时代创造的巨量过剩产能优化重组,该兼并的兼并,该淘汰的淘汰。比如当时宝钢与武钢就合并了,成为宝武钢铁集团。合并原因就在于武钢当时债务太大,300 多亿,自身还不上了,被宝钢重组了。
这样,一方面涨价去库存创造需求,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压缩供给。使得 2015 年之前的严重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问题得以解决。当然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所谓解决,本质上是把问题延后,而且放大了。那个时候对房地产最多算依赖,现在已经严重上瘾,戒不掉了。
现在国家显然想再来一次 2016 年的操作,一方面放开地产,最近密集的政策大家也都知道了。一方面再次通过优化,兼并,重组的办法压缩产能,也就是这个意见所指出的方向。这样如果达到目的,一方面需求打开,一方面供给压缩。那么目前的经济困境自然也会解决。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2016 年中国经济处在城镇化的爆发前期,而且老百姓负债很低,房价相对合理(2011 年到 2015 年,老百姓收入增长很大,但房价停滞,这样房价收入比较为合理)。这样需求很大供给受限,则供给一放开需求立即爆发效果明显。而现在经过 6 年发展,一方面城镇化黄金期已过,一方面老百姓债务率已经由 2015 年的 40% 上涨到目前的 61%,增长 50%。六个钱包已经接近无以为继。不知道这一策略还有多大效用。
网络热评 侵删
资产证券化这东西讨论宏观的意义不大,因为他属于典型的执行到位就是小绵羊,执行不到位就猛如虎的东西,很二相很极端
最后决定他能不能成,有没有意义的仍然是从业者和参与者的专业程度
各种网上大 V 狂喷美国怎么龌龊地把次级债通过市场卖出,转嫁风险。
来来来!现在有个熊猫版本的!看你们的表演!
盘活的意思就是手头上一堆已经无法变现的劣质的所谓 “资产”,有点像当年东北各种国企厂区里躺着的废铜烂铁。实际价值就是废铁按斤算的,现在要把它们盘活!
如何盘活呢?机灵的小眼一看远洋对岸的美丽国,人家玩这个早就炉火纯青。
包装一下,用评级机构评个高分,然后用资产公司的名义,或打包,或拆解。总之最后变成资本市场上一组组代码。
来吧,韭菜们,这就是你们发家致富,养妻活儿的 “康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算是定心丸吧,一直在震荡的股市可以稍微稳一下了。
我们都知道,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拓宽社会投资渠道等具备重大意义。
这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鼓励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 REITs 项目发行上市;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提升资产质量和规模效益。
真的是在呵护我们的市场啊,对盘什么、谁来盘、怎么盘都提出了指导意见。
建议大家接下来重点关注并购重组的相关上市公司。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上证指数受到 18 日线有效支撑走出反弹,站上 3100 点,但离 60 日线还远着,震荡反复的行情依然在。
同时近两个交易日的量能是萎缩的,证明大家的意愿都不是很强。
接下来指数将会继续向 60 日均线 3199 点去反弹,而这种调整周期不会太短至少也是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接下来股市不会再大跌了,但你也别指望它能大涨大概率还是以震荡结构行情为主。
在大紧缩的顶点把优质裹油资产做成票证卖掉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竟能如此想像?
10 万人电话会议(保经济会议),共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
1)对于小微企业将近 3 万亿减税退费社保减免。
2)3200 亿基金发放给招工企业作为补贴。
3)对于传统能源企业的煤矿减少审批程序。
4)对大货车司机购车贷款延缓半年期限。
5)二季度经济增长实现正增长,说明全年 5.5% 增长目标的难度加大,三、四季度将会有更大力度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行政政策出台。
总理强调 2020 年后我们没有像美国一样大水漫灌。言外之意下半年我们有可能货币宽松,在货币政策上我们还有空间和工具。
4 月份 cpi2.1%,物价保持相对比较稳定,言外之意下半年物价有可能上涨,也就是物价为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此次会议组织速度之快,参加人员之广,真金白银力度之大,都说明了当下经济的问题之大和紧迫性。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表现在三大方面:
1、在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公有制单位里,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2、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3、在文化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倡导集体主义。
现在盘活出让的资产,将来会不会以国家安全,能源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的名义,凭借一张 A4 纸就收回呢?
ps。很奇怪,前不久,是个问题写的回答都有个审核的步骤,现在居然没有了,直接可以发布了。
是因为知乎没钱,把审核人员都开了?
“资产证券化 “,我奶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名词就是深房理
证明大家以后买理财时,一定要注意理财产品的钱是不是跑去买独山县的奇观、xx 地已经没几个商户的古镇、某地没企业入驻的化工园
以前也就关注下理财产品是不是都去买小城市的政府债,现在还得担心理财产品去买奇观了
又要卖国资我是真没想到的……
不过独山水司楼明显负资产的东西怎么卖呢
现在的问题是
好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是好的,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是纯纯的现金奶牛啊,早就回报拉满了。
坏的东西,像独山为代表的一堆破房子,以客观现状来看,拆了可能比维护更便宜。
我说难听点,按当前收费标准,那广东的 reits 确实有现金流贴现还算是可行的,但贵州这种的公路不行啊,随着这些破房子正常的折旧下降和人口正常流出,按照现在的现金流贴现来看,价值也是肯定在降低。你这时候喊有钱人来接?你给不给他们提高收费标准的权力?高了底下的穷人怎么办,再和稀泥?那我是老板我干嘛不去越南胡志明买房子,爱国是来当傻逼的?
补充一下一些古典经济学的元素博各位读者一笑吧。
首先金融的本质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私权。
也许房子可能还有 70 年产权这种模模糊糊的说法,但现在的中国人必定认定我们钱包里的 “现金”(包含银行储蓄)是完全私有的。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思想钢印,也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石,因此是个正常人都会对河南村镇银行存款抱有如此大的关注,这是关乎社会运行的本的。
先不去思考个体化的货币来源合法的差异,但就货币的私权而论,它是对你劳动的一种认可,是连接现实劳动价值和虚幻权力的节点。正因如此,货币政策可以调节欺骗民众的真实感知(比如长期对国企的低利率政策实际上损害了大多数群众的货币购买力。造成了严重的分配问题。)
现在阻止这个 abs 包的,正是私有权的保证。拥有货币,就拥有中国社会最正当的 “私权”,但是买了这个 abs 包呢?我让渡了私权买你这个公权,我的收益在哪里?我可以尽情的提高收益?还是这个水司楼我买下了我看着不爽拆了也可以?不明确,唯一明确的是货币会返还…… 返还要算贴现利率,问题是,过去二十年,除了国企,或者搭边的(各位都懂)谁能拿到优质货币政策?(别的不说,你们去看河南永煤,多恶性的事件打了多少部门的脸,打完了不还得让河南继续运作下去?这种烂事没有惩罚就是鼓励。)
所以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配套的法制思维,人员素质,差的太多太多,扪心自问一下,国外的愿意买 abs 包的大老板,会考虑国外政府不守信吗?看看大空头,CDS 调期违约,收钱了,破产了也要兑付。我们会是什么情况?
这是不是再次的促成一次下岗潮和国有资产私有化?造成社会层面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啥?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把所有失业年轻人都召集起来当核酸检测人员就好了,这样同时解决了核酸检测人员不足以及就业率不足的问题,一举两得。
至于钱吗,让他们都去租公租房,然后用公租房的房租来支付他们的工资。公租房的话,从银行贷款把未销售的一手房都买下来解决房地产去化率,再把银行的贷款给赖掉,卖给 ZF 自己的资管公司,最后再把债务打包以 Reits 和 CDS 的方式卖到次级市场解决初始资金,完美循环。
我真是个小天才
作用一般。
最积极的意义大概是国有资产,央企国企,地方事业单位的一些低效甚至是长期亏损的项目,资产,拿出来,做成标准化股权有价证券。
然后到各地产权交易中心,在符合国家出台的某些新框架和准入机制下进行交易。
寄希望于这些低效无效亏损资产到了更专业的人手里,更有能力去针对性运营的人手里,从而提高市场活性和效率。
另外,很多藏着流动性不肯花士绅也舍得把钱拿出来了。
出让资产方得到了流动性,出资的士绅得到了增长性。
以上是理想状态。
比较容易标准化的资产,例如大量三四线城市的烂尾楼盘或者滞销楼盘打包成产品,同时委托战略运营方,资产折价进入产品,给出一个预期收益率。
这种都烂出翔了,能有多少人要呢?要是真炒作起来,怕就变成郁金香泡沫了。
真正的好玩意儿倒是有不少,尤其是各种地方省市自治区各级政府有一些特殊资产,在规划中,在牌照中,在稀缺性上就具备很高价值。
只是多年来受困于官僚主义或者持有单位的主观能动性不足,责权不清晰等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一直处于亏损或无效经营状态。
这种玩意儿倒是有人抢,资产证券化之后确实对社会经济有盘活作用。
但是,这种玩意儿,一大半都会暗箱操作,利益输送,要不然就是长期责权不清晰,产权不清晰,各部门涉及利益面太广,所谓外来专业团队插不下手。
真正能做成标准化产品流入市场的估计很少。
现在需要真正破格的大动作才行,小打小闹可不顶事儿。
发财的机会来了,可以适当参与,不过一定要及时收手,因为最后是一地鸡毛。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有什么事呢?只是为了自己家门之内的算计罢了。
在路过 CBD 某一座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写字楼时,总有一种想要把它 “承包” 下来的欲望,但无奈缺少一笔巨款。
其实对于我们这种想要投资不动产的 “散户” 来说,有一种门槛较低的投资方法叫做“REITs”。
何为 REITs 呢?简单点说,就是基金公司把不动产的产权分成一小份一小份,投资者可按份额购买。
对于投资者来说,既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做投资,也可以按份额分享收益;对于产权持有者来说,则可以大大缓解不动产建设和运营的资金压力。
REITs 作为一种不动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地产行业以及证券行业的持续推进和关注。
REITs 最早诞生于 1960 年代的美国,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就有点 “不慌不忙”。2015 年,万科开始在商业地产领域试水 REITs,成立了鹏华前海万科 REITs,并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这是国内第一只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募 REITs 产品,底层资产前海万科公馆是位于深圳前海的企业办公园区,园区包含企业总部、前海特区馆及相应配套设施等。此后,国内的公募 REITs 产品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终于等到 2020 年 4 月 30 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 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官宣我国将从基础设施领域正式启动公募 REITs 试点。同年 8 月 7 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明确了公募 REITs 的产品定义与运作模式。这两个文件的下发,意味着中国公募 REITs 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尽管目前公募 REITs 的试点仅限于基础设施领域,但中国在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让这一领域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和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据克而瑞资管保守估计,中国公募 REITs 市场的规模可达 6 万亿元。更有基金业内人士预计,国内公募 REITs 在试点阶段的体量就有望触及千亿元水平。
从去年首批上市的 9 只公募 REITs 产品看,这些项目的区位优势明显,基本都分布在国家重点规划的都市群中,多位于京津冀、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等,以及国家级新区或产业园区。从项目类型来看,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涵盖产业园、仓储物流、收费高速公路、垃圾处理及生物质发电四大主流基础设施类型。地产领域的产业园区和仓储物流这两类资产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优势,有望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所以得到了率先试点的机会。
过去,我国的商业地产以高投资、高周转的 “重资产” 模式为主,这种模式使众多房企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和运营压力。**为谋求最轻便的资本运作模式,凯德、万达、万科、红星等众多开发商纷纷寻求向 “轻资产” 的方向转型。**作为 “轻资产” 最重要的模式之一,REITs 也成为众多房企竞争的舞台。
**
**
在网上查到的,国内公募基金的规模 3.5 万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 20 万亿,如果推出的证券化产品能吸引公募基金经理,投入 25%,那就有 5 万亿。
这么大规模的换仓,监管部门再出台个配套政策,换仓期间非必要不赎回。
额,这尼玛又要抽水么?
首先,这不是一个什么新的意见,百度上随便搜一搜就能找到 18 年的相关报道。
其次,这都是多少年的老业务了。各地方其实早就在做这件事,大家随便上网搜搜本省的国资委网站看看就知道了。
各省都有本地的国有投资公司(主管部门就是当地的国资委),这些投资公司有一块很重要的业务就是当地国有资产管理。
省国资委将一部分国有资产(不少是不良资产)交予这些投资公司代为处置。其中主要的管理手段就是兼并重组、产权转让。
这是非常非常常见的资产管理手段,且运行多年。没有什么必要过多解读。
今年经济非常不好。各级政府都没什么钱,当然要鼓励各地积极进行资产盘活、主动自救。
至于说这里面会不会有猫腻,权利寻租、贪腐等问题,只能说你懂的。
但是这种事儿,各地过去 10 几 20 年一直在做,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其实一直在发生。
只不过今年也许会更多一些而已。
盘活存量资产也算是个月经政策,基本上每过两年都要拎出来发布一下,据我能查到的最早 2013 年国务院就发布了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
然后 2016 年是关于支持盘活存量资产出台的高峰期
然后今年又是各种政策支持盘活存量资产
其实盘活存量资产翻来覆去也就 ABS、PPP、类 REITs、REITs、TOT 这么几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的手段越来越多,新词越来越多,结果经过这么多年的盘活,存量资产是越盘越多。
主要没有增量韭菜了啊~~~
这些年被各种金融骗局反复收割,好骗的傻子手上已经没钱了,能活下来的老韭菜哪个不是久经考验,个个精的跟猴似的~~~
没理解错的话,就是让地方 gov 缩表,看了下大概是指出了三个方向,方法一:成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置换,类似当年四大行出清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方法二:发行信托基金,让民企民众参与,类似地方债转股;方法三:行业龙头兼并。
我觉得还挺好的,虽然实施过程中 twfb 肯定会比较多,效率估计也不会太高,但就目前来看,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正如标题所讲,值得积极探索。
易纲称「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仍有望维持在 5%-6% 的区间」,不需要实施资产购买操作,这透露了什么信号?
请问美国防疫那么差,但是 2021 第二季度 GDP 增长率远超过中国,是因为美国印钞了吗?
如何看待我国总资产超过 1300 万亿元?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是怎样的概念?
资产证券化是好事。
1 普通居民也可以通过购买 reits 持有,有了新的投资渠道,有些个回答什么都不懂,说什么只有钱人才能买,麻烦打开证券软件,然后搜索 REITS,我买的中金普洛斯的 reit,持有半年多了,盈利 20%,虽然买的不多,当然因为不多,我也懒的卖。
2 国家资产,确实运营效率太低,从市场引入专业人员进行资产运营,效率会提高,当然现在里面混日子的可能不好过,所以有很多人反对。
3 资产证券化相当于为人民币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之锚。
一堆不懂经济金融的瞎嚷嚷不必理会,这是正确的方向,顶多在操作层面可以多考虑一下。
另外一些为了吸粉,专职输出情绪的一样不必理会。
首要任务是 REITs,可以引入一部分社会资本,增强国有基础设施的运营能力,也可以缓解债务危机。
1997 年 6 月,背负着 “卖光” 名声的陈光来到山东欠发达地区菏泽,半年后,出任菏泽地区行署专员。
陈光到来时,菏泽企业负债率达 122%,三分之二的企业停产,银行的不良贷款超过 80%。这样的国企处境让陈光想起了诸城国企的过去。于是在诸城 “卖” 的思路上,陈光给菏泽国企下了一剂猛药:“送”。
陈光认为,就菏泽国企的这种营运现状,菏泽人民的这种收入水平,谁还愿意去买?谁又买得起?送给别人,有人要就不错了。他放出话去:“只要你能够让我们的职工有活干,有饭吃,只要你能够帮助我们把企业搞活,我就把企业送给你。”
在 “送” 的思路下,陈光将菏泽近三分之一的国企 “送” 了出去。“陈送光”又代替了 “陈卖光” 被人在街头巷尾中议论。
在他主政菏泽期间,不只是向外送国有企业,还进行了在全国引起激烈争论的医院改制,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同时,将菏泽市立医院等几家主要医院卖掉,想走一条新的医改路子,尽管最后的结局看来似乎不是很乐观,最后医院还是收归国有,但是陈光并不是这么看,“医改并没有失败,只是情况很复杂,时机不成熟”。
在 “送光” 模式后,菏泽市企业亏损面由 1997 年的 90% 下降到 2002 年的 12%,工业企业由一年亏损 20 亿元扭亏为盈,利润超过 10 亿元。国家经贸委向全国印发了山东菏泽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陈光应邀到全国国企改革座谈会介绍经验。
美国上次资产证券化的时候,就放了一个大烟花,这个烟花叫,次贷危机。
众所周知,我们学西方都是学一半,比如金融市场,股市死活不开放做空机制。这次想学西方搞次贷。我已经看到未来了。
摸着鹰酱过河,这次算是第一次摸到鸟上。
你往根上刨,刨到最后发现就三个字:卖 G 企。
中国历次危机基本都是这么过来的。
现在的情况,其实就是发生经济危机了。
为什么会经济危机?ZB 主义发展到后期,私有制程序太高了。
所以要向社会释放点公有制经济成分,中和一下私有制的毒,私有制程度降低了,不就摆脱危机了吗?
那抛出来的肉被狼吃完了怎么办?接着抛。等哪天手里的肉抛完了,就只能躺平等死了。
不要几百万,一块钱就能炒,一块钱就能炒,大家快来买呀。
好家伙,有生之年终于见到了中国金融的迈大步。
所谓资产证券化,其实就是把资产打包分级售卖,提高流动性,帮助资产持有者融资的手段。比如单一烂尾楼的贷款,可能没人愿意接盘,但是你拿十个烂尾楼的贷款打包在一起,再分成 ABC 级,A 级风险最低收益率也最低,B 级风险更高收益更高,以此类推,市场上投资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买不同等级的产品,潜移默化地就把烂尾楼贷款消化掉了。
但是,证券化只是一个手段,万物皆可证券化,关键的还是资产本身的特质。证券化产品的收益是 waterfall 偿还结构,高风险等级的产品很可能收不回本,如果资产本身风险就很高,甚至 A 级的风险都高于市场阈值,那么你拆了也没人买。本质上证券化是一个风险转嫁的过程,改变不了资产本身的基本面,杠杆加得更狠,理论上已经证券化的产品还可以二次证券化…… 一旦市场崩盘,后果不可设想。
讲个冷知识,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把次级房屋贷款证券化,然后资产本身崩盘引起金融市场滚雪球的结果。
所以你知道这一步迈得多大了吧。
资产证券化的质量非常依赖投行的专业能力,国有资产大概是不会找顶级投行去做的,中字头的那几家嘛…… 至于存量资产是什么德性,心里有数就行。
其核心就是
当然管理层也希望能保持安全健康有效的流通和出口
但现实中入口很容易建立,至于中间的流通和最后的产出就要看管理的智慧和良心了
疫情之下,战争期间,经济不振,通胀高企……
如果管理和良心不到位,真的就比较危险了
毕竟,坐吃山空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最后把韭菜根都割了,以后就没有韭菜可收割了
宣传部拉的这个会规模那么大,明显不是放什么大新闻,而是督促,警告下面的执行层,加杠杆逆周期拉升是肯定的了,但是不要干点郑州南京这种,救自己结果砸下面别的城市饭碗的行为。基本上也就是宽松的预告,看多大的坑,放多大的水
防疫期间发展经济,需要极大政治智慧,大多数人都没有,我也,不过房子这种东西涨价才能去库存,刚需有限,一炒一冷没人会接盘,土地财政压力又在,房产税试点又失败,放开豪宅交易,甚至鼓励交易,降低刚需和改善房的门槛,或许可以续一口气吧,言尽于此
但是欧美这波的经济衰退也很明显啊,第三季度颓势显露即使不影响这边,第四季度总得传导到亚洲吧
那这两边一个衰退一个加杠杆,日本看样子还不满意估计还要贬值,这个撞车,会有啥影响呢?
不看长期,短期来看利空的尽头快来了,上海解封临近,蓝筹们肯定要有反弹,指数的话 10-15 个点?不过反弹幅度没有支撑,因为疫情封控这个利空始终不可能让企业放心大胆的搞生产
放水,收紧,放水,收紧,日本广场协议只是个象征,这种举棋不定的操作破坏了企业的投资信心,赚的钱躺账上买理财就是不扩大生产,才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根本原因
但也有人说这是大雪深埋行情呀,海天和金龙鱼长坡厚雪,军工下半年要开始生产应对订单,到了上涨的周期。是,也对,毕竟股票这种东西在国内只能赚上涨的钱,只要买的够低,总会有涨过头的机会
说到底,不能看开会了,周期到了,就 allin 了,或者立马跟 call,以为自己是 shark 结果事实证明只是 donkey,该 fold 就 fold 吧,牌不好没必要硬打,毕竟手上现在连 flush 都算不上,别想点 royalflush 的操作
人生是用来闷声发大财的,不是非得一惊一乍,可以悲观,但是做好对冲的准备才是硬道理。
而不是说,我光脚,所以穿鞋的死的真好啊,这种就是被我国社会的基建医疗治安等难以量化的隐藏福利惯坏了,该去体验体验啥叫真正的社达
至于那些要鲸落的,要看烟花的,要房地产崩盘的,现在还只是工作难找,裁员,真发生这些的话买个小三轮车,准备天天卖自己吧。
有一个算一个建议送到南非体验生活,看看烟花渣子长啥样
凭借自己浅薄的知识做一点梳理性的解析。
意见背景部分:
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意思是:我国各类基建已经投资很多了,盘子已经很大了。
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再漫灌式搞新的开发,不得行。最好是能把存量的资产盘活再利用一下,引入一些社会的渠道进来参与一下。这样的话,政府就能回笼一些资金,免得财政压力太大,比如一些失败的景区投资;这样的话,有些企业也能回笼一下资金,免得债务暴雷,比如一些失败的商业地产投资。
主体内容部分:
一、聚焦盘活存量资产重点方向
(一)重点领域
一是重点盘活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
规模又大,质量又优的公共服务型资产,可以适当拿出来给社会资本分一杯羹。
二是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
这部分只由政府开发的话,财政上挺吃紧,政府的杠杆也加的太高,丢一部分杠杆出去少摊事儿。
三是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以及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
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这部分有点像甩包袱。加点私货,本人家乡曾经因为汽车站搬迁而新建了一片商业区,后来因为搬迁规划取消,这片商业区的楼房已经变成了各类作坊的仓储地,像这类闲置资产,我对能否 “盘活” 表示谨慎。
(二)重点区域
一是推动建设任务重、投资需求强、存量规模大、资产质量好的地区,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筹集建设资金,支持新项目建设,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这部分有现实需求的,抓紧先盘活。以及,为了盘活的可能性更大,实现更快,可以追加一些配套建设,来想办法给它弄活。
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合理支持新项目建设。
很直白,丢包袱。相信市场自发的力量能变废为宝。
三是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以及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鼓励相关地区率先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鼓励重点区域打个样,批量制造一批 “王进喜”,证明这么干真能行。
(三)重点企业。
盘活存量资产对参与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引导支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多、建设任务重、负债率较高的国有企业,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防范债务风险、筹集建设资金、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合的存量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
这一部分说给国企听,你要是手里的揽的活又多,背的债又沉的话,快点丢出去一些。这思路叫什么?叫重要手段。那用什么方式?用多种方式。
二、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
这部分内容太多,仅打个标题。
(四)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五)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六)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七)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八)探索促进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九)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十)支持兼并重组等其他盘活方式。
看上去说了那么多条,但是新鲜的东西并不多,尤其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更少。大部分属于哪怕不说,地方和国企也会这么干的内容。与其说是提了一些 “优化完善” 的建议,不如说是汇总了一下可供实施的方向。
三、加大盘活存量资产政策支持
(十一)积极落实项目盘活条件。(十二)有效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十三)完善规划和用地用海政策。(十四)落实财税金融政策。
前三条属于一些执行层面的操作准则,最后一条是核心。击鼓传花,还想避免暴雷的话,得有一些关键的支撑点。谁来担保?谁来鉴定?谁承诺负责?接盘的也不好玩得转的时候,谁来提供些扶持?
后面大几点车轱辘话比较多,就不一一地贴出来了。
简要总结一下,整体上让利的东西不算多,主要还是在于化风险。这种化风险的办法总体来看,是从一方面转移到另一方面。好比你家邻居买了盆花养不活,眼看快死了,跟你说半价卖给你,再送你一包肥料,相信你能养活它。
真有那么好养活吗?不好说。
吸毒的人卖血吸毒,你敢不敢买
这是一轮新的国有资产转让浪潮,其影响巨大且深远!
我先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下什么事资产证券化。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项目或者一项资产打包成一堆股权,分摊卖给市场很多投资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要重点提资产证券化来盘活存量资产呢?是这个形式有什么特殊寓意还是这个时间点有什么寓意吗?
因为按照往常的思路来说,好项目很少有拉上普通人来发展的,就比如当初 IPO 配售基金,比如科创板,比如刚开始的可转债市场,普通人上车就是套,根本没人相信资本市场有让利于民这一说。
然后这个提案就还有一个词就很引人关注了——盘活存量,什么是存量,为什么会成为存量?是不是好项目好资产已经被分完了,存量资产是否鸡肋,存量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而且在这个时间点来投资存量,是否头铁行为?
中国最大的证券市场毫无疑问是股市,但是在让利于民这一方面,A 股做得不好,在股市中能稳定获利的只有企业、券商、一级投资人,从来没有二级市场盈利这一说。在强监管的股市都是如此,各位相信能在存量资产证券化中获益吗?我看很难。
然后我们来看看资产证券化主要包含哪些领域呢?文件中详细说了,具体包含下面这些
1、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
基建设施项目确实属于优质资产,一般都涉及到垄断性,收益很稳定,但是收益率会很低;官方不会让市场赚大钱的,当前股市上有几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REITS,目前这些项目在股市上表现不错,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产品数量少,估值方面有一定溢价,如果大面积上市,那估值就不好说了啊。
![](data:image/svg+xml;utf8,)
而且换一个角度来说,基建类项目和基建类个股高度相似,为什么不引导企业做这些项目,而是直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项目呢?
对于普通人而言,本来就不具备识别能力,很明显这是一个高风险投资项目,股票很难退市,这种项目很容易说没就没,风险等级怎么定呢?谁来监管呢?这些问题不解决,怎么看都是个圈钱的项目。
2、重点区域,我看文件中有这么一句话:“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合理支持新项目建设”
在以前,这些新项目都是地方政府自己凑钱自己投资,找上银行做贷款,为什么现在要让社会资本来帮助地方化解债务风险呢?当初有好项目的时候可没这么说?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地方政府负债太高,银行和国家已经不愿意再借钱了,只能找社会资本掏钱;
第二是优质项目基本被挖掘完了,还剩一些鸡肋的项目需要融资;
第三是地方政府的盈利能力太弱,项目管理能力不足,还不如让市场资本来管理,说不定还能扭亏为盈。整体来看,给社会资本的定义是来帮助化解风险的,就凭这个定位,社会资本都得害怕。
全文看下来,其实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大型国有资产证券化转移的文件,就是把地方政府手中那些经营不善的项目、企业、资产打包出手,解决呆账、坏账、恶性经营等问题,就跟上一轮国营转私营的浪潮高度相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国有资产经营问题有点大,到了不得不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在这一轮转让潮中,可能会把很多好项目,烂项目一起卖出来,那些有信息优势,有资产优势,有管理优势的个人或企业会受益,就普通人而言,很难获利,踩坑的概率更大。
但不管怎么改革,一定会证券化,一定会在 A 股上市,一定会在 A 股融资,利空股市!
作者:凌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500413/answer/25024048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证券化?
盘活?
存量资产?
鼓励?
吓得韭菜出冷汗
从第一步来看这是各角度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表现形式为有更多的 reits 基金上市,投资与否各人判断。
就是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引发道德风险,然后从第二步开始念歪经。因为可以卖资产包,地方自身没有了财政压力,领导可能好大喜功继续大建特建给以后造成包袱。
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次贷危机
哼,想逃?
闪————
当然不能那么不文明啦,大家都是文明人
现在我要放一个挂满了鱼饵的鱼钩,觉得自己够勇够壮技巧够强的可以来试试,吃掉鱼饵还没被钩住那算你牛逼,但是,这毕竟是极少数
水库里有的是鱼,这么些年一个个也膘肥体壮的
这一波,必不空军!
(仅个人看法)
其实这个类似的政策在去年中央政府就提出过:
【关于印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投资规〔2021〕252 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就是试图让地方政府赶紧变卖资产偿还高企的地方债,走出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陷阱。
但是去年各地都沉浸在新冠疫情出口大增长,经济繁荣的泡沫之下,各地方政府依然走的是卖地赚钱和等转移支付的老路,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中央的决策。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但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产业空心化城市出现大规模的土地流拍,就连经济优等生杭州都出现了土拍遇冷的行情:
各地方政府开始慌了,纷纷出台各种刺激房地产的政策,仿佛又要走向 “经济不行 - 吸一口房地产” 的老路。
什么信号?1200 万人口城市突然出台 “楼市新政 19 条”,取消 “认房又认贷”,老年人投亲养老,家庭可新购一套房
但是从各地政策发布之后的土拍情况来说,其仍然没有形成回暖的逆转趋势。在央行 “三道红线” 和土地限价,个人限贷等等政策的束缚下,房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依然忧心忡忡,自然没有办法继续大规模举债拍地。
因此,在大规模房产税的实施到来之前,在人民的消费能力大幅度提高之前,在全球经济转暖之前,各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变卖资产,或者国有资产社会化运营的形式开源节流,以平稳地度过这几年的困难关口。
但是转念一想,前十几年各地方政府大兴土木兴建的基础设施,其最终的金钱来源还是来自于老百姓的购房款、个税、消费税等等项目。如果把这些存量资产低价卖给资本,岂不是更加会加速贫富差距的扩大?希望政府既要维持房住不炒又要稳定财政秩序,还要维持共同富裕的初心。
以前的招数都让你几爷子看穿了,彩票股票啥的,你们都不玩了。我就创新游戏,让你们以为我这次公平了。
国有财产私有化呗,经过工人同意了么?
科兴生物一年利润九百亿,可惜打了疫苗我们依然像国外一样现在仍然无法放开,当年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语录全国人手一本,利润才几千万还全部捐献给档和国家。
好有成天给核酸送钱但还无法迅速扑灭疫情。导致疫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伤害,防疫利益集团已经顺利把很多产业资产证券化了
值得我们学习参考
钱还不如直接给我。市场经济市场主体生死自理,一味补贴这是养企业巨婴呢,下一步开始建墙?路灯又又又又又发财了。
本人小微企业主,国家说免税一部分,税务局先打个电话来通知一下可以取回退税,隔天又打个电话来说退税需要查账。得了吧,虽然没有偷税,但是肯定有不合规的地方,做生意的人都懂。你敢要最后可能罚的比退的都多!
土地财政持续不下去了,换新赛道吗
包税人制度换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大涨价。快去买 reits 做新时代包税人。
目前的几类 reits,我预测下影响。
高速公路:客运货运涨价,快递费涨价
物流仓库:快递费涨价。非本地产的商品涨价
写字楼:空置太多涨不起来,不看好。
港口:进口产品涨价,出口企业利润变少需要减费增效(加班裁员)
一般火电绿电站,垃圾焚烧发电站:涨电费妥妥的,居民垃圾处理费
污水处理厂:涨工业企业保护费,居民水费
高新园:企业成本上涨,等着减费增效吧
后面估计快上的水利 reits:种田浇水的钱肯定要涨,禁止恶意挑水种地。
我再开个脑洞,核酸点 reits:有某个社区的的特许经营权,禁止恶意跨区核酸采样
最后换来什么呢,换来 reits 收益大增,激发富人投资热情,扭转投资下降趋势,稳住了杠杆。总之是天大的好事
结尾狗头
有的人可以低价买到水电站
有人只能高价买独山奇观
深圳那边不是搞了 “深房美”??
就是一套房子可以有无数人按照各自比例持有,你有一千块也可以买对应的 “股份”,然后涨价部分也可以对应交易。
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结果你懂的。
金融的核心就是投融资及相关衍生服务。
究其本质,即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并提供给资金需求方。
就过往的操作方案中,究其模式,则绝大部分为股权和债权。
此外,还有第三种模式,即收益权。
但收益权相比股权和债权,天然就存在着缺陷,
债权投融资的优势,在于风险的隔断,投资方并不与融资方共担经营风险;
股权投融资的优势,在于经营的参与,投资方有权对融资方参与经营管理;
前者的基本款式,就是存贷款;而后者的基本款式,就是炒股票。
但收益权的投融资,投资人既缺乏资产运营权限,又需要承担资产运营风险。
该意见的关键,则在于【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
其本质,则在于【通过收益权融资模式获取社会闲散资金,并用于新增资产】。
因此,解读一下就是:
一、聚焦盘活存量资产重点方向——哪些东西可以用收益权概念去搞钱?
二、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有概念后,打算通过什么渠道去搞钱?
三、加大盘活存量资产政策支持——搞钱时,需要办理哪些流程手续?
四、用好回收资金增加有效投资——搞到钱之后,怎么花?
五、严格落实各类风险防控举措——搞钱需要担心的问题有哪些?
六、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组织保障——搞钱要做的准备有哪些?
我缺钱了,我不想有借有还,我不想变卖家产。
我梳理了一下感觉自己还有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些东西是能赚到钱的。
我想把这些东西以后会赚的钱跟你提前变现了。
我会安排好变现相关的所有事情,你不用担心,掏钱就行。
我是谁?我是国有资本;
你是谁?你是社会资金。
大家有活干了,都忙起来吧。
各国资、城投会陆续整理手上的资产,试图往里套,准备融资;
各部门会陆续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和实施细则,协助募资;
各金融机构会陆续搞出各类型的交易模式,负责募资;
大家伙也赶紧再凑一些账户闲散资金,准备投资。
第一反应股市要抽血了
第二反应,也许股市会拉一波
(十五)引导做好回收资金使用。加强对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的管理,除按规定用于本项目职工安置、税费缴纳、债务偿还等支出外,应确保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形成优质资产。
看我 IP,国企改制嘛,这个我熟。
次贷危机不就是来源于这个?
我用最简单的例子讲讲吧。
小张创业弄了一个小店,这小店投资 200 万,每个月流水 10 万,利润 1 万。虽然不说亏损,但是要赚钱回本,快要 20 年了。中间保不齐一个疫情,还要追加投资。
说人话,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成,要死不活的。
怎么收回投资呢?有个人看到小店热闹非凡,心中以为人家特别赚钱。手里也有两个钱,就像把这店盘下来。老板心里一喜,总算遇到一个二货,于是乎赶紧把店倒腾给这个二货。二货盘了店,大呼上当。后来资金紧张,又不想往里投钱,但是一时半会卖掉又卖不掉。于是乎,想出了招募战略投资者的戏码,一点点的把股份稀释卖掉。后来,实在骗不着人了,又让房东也入股,抵欠缴的房租。也就是所谓的债转股。
终于有一天,小店玩不转了,彻底关门了。但是真的什么收益也没有吗?非也。小店开着,进货,工厂能赚钱。小店雇佣了打工人,打工人就业了。小店租房,给房租,房东的贷款能还上了。物业也收到了物业费。
这就是为啥半死不活没有效益的企业必须活着的原因。虽然投资人亏了,但是投资人一波波砸进去的钱产生了社会效益。
只要不是这个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投这种鸟项目,还是能收回投资的。也就是还是有投资价值的。
这下能理解什么叫盘活,什么叫存量,什么叫资产化,证券化了吧。所以,资本市场,本质来说就是割有闲钱人韭菜的地方。如果真那么值,那么赚钱,要么人家不上市,要么很贵的卖给你股份,要么牢牢掌握企业控制权,就不分红,让你拿张废纸。有些投资人,钱是募集来的,长期这样还有哪些韭菜进来搞,所以实在不行就分点和银行利息差不多的钱给你,让这个游戏玩的转。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本质。
当今要让老板赚钱,员工才能赚钱。老板要赚钱,就是要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需求,只有打准了需求,这个生意才能源源不断,才有利润可谈。小店如果是便利店,那就是要遍历。别人早上上班买个早点,平时买杯水,买包烟,晚上在买个套啥的。就是要便利。人家啥买的多,就多卖,啥买的少,就少卖。把坪效弄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社会效益,让社会财富增加。现在好多企业,完全没有效益,该破产的破产,该倒闭的倒闭,是最好的路子,少整那些庞氏骗局。
饮鸩止渴呗
调整信用模型,让人们更容易获得贷款
降低首付、零首付,让人们更容易上车
把贷款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债券),卖给大家
库存清空了,资产证券化实现了,存量资产盘活了,perfect!
好,三个问题我都答完了
如何看待「全国现有库存房够 1400 万人居住,有城市空置房 12 年都卖不完」?反映出哪些问题?央行紧急开会要求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部分银行「应放尽放」,这会带来哪些影响?国务院表示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这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整个政策解读下来就是这个意思:
优质资产:石油、电力、水利、烟草、金融、米、面、粮油、能源等,由统治上层垄断;
次优资产:各地国资大型制造业和盈利国企,通过国企市场化改革引入手套型的私人资本,由各地土财主和土皇帝形成的中上阶层经营。
不良资产:亏损国企、基建下游产业、地方城市债务、投资过大收益周期很长的项目,通过分解或打包,以证券化方式大让众分摊。
证券化的前提是信用
最后还是找不到人去接盘
现在就是打老百姓的注意,不是让老百姓买房,就是让老百姓买证券。要不要买呢?这是个逻辑问题。
资产证券化就是把长期资产的现金流作为证券支付利息的保证来发行证券,这样卖了证券就可以在短期获得大量资金。问题是现在经济不好,那这个做资产证券化的企业干嘛要做资产证券化呢?总之就是缺钱,是资金链断裂了玩不下去了,还是碰到好项目或者要扩大产能但是没钱了呢?如果是前者,投资者敢买这证券吗?如果是后者,在经济不好的大环境下,你还要扩大产能,胆子有点肥啊,投资者敢买你证券吗?
想起了文歌时的一个故事,当时粮食不够吃,就有人出主意用洗米洗剩下的水过滤了出来做米糕,还被推广。办法是要想的,想不出办法虽然也要挨骂,但你不能为了怕挨骂乱想办法。欺负大家没读过书么?
“色” 字当头一把刀啊
这意味着,对于当下国内现有的存量重资产,未来我国将出台诸多政策进行扶持,从而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进而产生消费,拉动 GDP 增长!
而这里的存量资产,不难看出是房产以及汽车!
放眼全国,目前多个地区已经陆续出台了扶持楼市以及对购买汽车进行补贴的政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楼市的积极反馈未曾达到预期,但汽车的消费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
所以,此次国务院的表态其实意味着下一步要对楼市再次进行扶持,并且力度可能远超过去。
猜测会鼓励推出降低首付以及贷款利率的政策,并且对于以往已经购房的消费者,国家也将出台政策减轻他们的负担,从而刺激他们参与到此次经济增长中。
公 | 众 | 号 【整股专家】致力于及时分享最新最硬的股票内核参考信息、每日短线实盘牛股分享、每日涨停板个股信息分析及市场最强短线股相关资讯。独特的眼光,多年的经验,以及正确操作方法,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
文章作者:奚敏
文章链接:今日头条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删)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说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要把自己的荷包捂紧就对了。什么?你说我答非所问,啊抱歉对不起告辞。
大 a 就是个笑话,中天能源在加拿大有两块油气田,国内两个快完工的 lng 罐子,在如今俄乌战争背景下,愣是被实控人付小铜给整退市,剥夺核心资产,就这样的市场还盘活个 dei,会割韭菜就行了。
换一个更好理解的话吧!
再次释放国家直接掌握的资源,用于刺激疲倦的市场经济。
问题是谁接手?
我是不敢接手了,本来挺好的普惠金融,反而自己变成了非法集资参与者,倒霉活该。
问题是接盘侠现在也穷得叮当响了啊……
这些年地方债务转成家庭负债,寅吃卯粮现在是尝苦果的时候了,消费起不来,靠外贸跟基建很难搞啊……
有点闲钱的这两年又被资本市场收割了一遍,股市下跌对消费的影响也是负面的,一个字,难!
有一说一,国务院提出的重点领域涉及的行业,全部是类公益的行业,涨个价都要预谋几年,先整个亏损,再掩耳盗铃的听证会,你那个交通水电气热,清洁,长期都是亏损的,还涉及特许经营,保租和保地产根本就是矛盾的,就算是现在大力推的保租,回收期都在十五年以上,怎么券化。这里面就仓储物流,新基础设施,产业园还有可能 Reits,实际上推出来的主要也是这些。券化的核心是现金流,重点领域看起来现金流稳,但持有人根本没法保证运营人能全心运营,同业竞争根本无法避免,就这都还不说国企以增加资产增长为第一考核要务,好的出让动不动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存量垃圾资产又没有现金流,券化引入民间资本根本没有操作性,2015 年以来大力推动的 ppp 有主流了么。财政部国资委旗下那么多银行券商,能不能咨询一下再出支持政策呢。券化这种多少有点技术含量的融资根本不在融资方式本身,而在税收、政策持续性、政府考核方法、法律保障措施、政府资金回收后收益率这些在外的配套和思想的接受度。
完蛋叻,全是老办法治已经越治越差的病。
真正的药方伤筋动骨不敢开,老方子拖呗,看能不能拖出新天地。怎么可能呢?人家美国组合拳已经打过来了,针对的就是大国分配不公、内需不足。我们有哪怕一点点知道怎么解决吗?怕是不知道。
按照现在 A 股的流动性水平肯定是不够的,那么怎么办?实际上可以通过发债购买
事实上就是绕过房地产这个货币分发回收机制给整个经济注入流动性,同时也给人民币找到新的发行机制
现在中国的一切东西都不值得投资,
积极意义就是:不再存在有坏账和经营不善问题。
病急乱投医
看完这篇报道,我觉得重点还是在针对城投,尤其是那些负债率较高的城投
资产能够被盘活的前提是你的资产要有较好的收益。目前的症结是很多城投看着资产很高,其实里面很多都是低收益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资产,如污水厂、自来水厂、城市公园这些动则价值数亿,其实根本就不能带来收益,很多都是政府的摊牌不得不做。所以对于很多城投来说,操作的余地其实不大。
总的来说中国整体上缺的不是钱,而是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没有好的能赚钱的项目,钱只会在银行里空转,如果强行投资,只会造成恒大的危机。
嗯,次贷?
积极意义?嗯,死道友不死贫道~
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经济上已经一片哀鸿遍野了。网络上如果看的夸大事实,那么线下实体店接二连三的倒闭,打听周围朋友,不是已经换工作,就是已经辞职待业在家。
自己所处的城市 3 月份因为疫情也中断了一段时间,复工后就感觉突然迎来了这场失业潮,加上 7 月份毕业生们已经涌入职场。自己正忧心忡忡着,因为目前跳槽怕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到时候不到试用期转正就被辞退。但是呆在原来公司也是效益不景气,让人看不到希望。
今年的经济环境尤其特殊。疫情 + 战争 + 国外的 “去中国化”+ 原有经济泡沫的消化。
今天吃饭还听朋友讲地产行业很多人都断供了,现存的地产公司有的也就是时间早晚而已。我说那怎么办啊。朋友说就等着国家层面出政策救经济了。
然后就看见这两天政策已经开始相继出台了。下午 2 点看到一篇海关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因为职业是外贸相关行业,看了看文章,感觉上面能抓住目前外贸环境的痛点。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看完后心情好转,不知道将来一段时间是否能及时落实到位。
资产证券化已经说了很多年,也火过一段时间。
ABS 算不上是金融创新,在国外已经存在了多年。但是国内这个时间点放出这样的方式普通投资者要小心甄别。
就像公募 Reits 的出现一样,各种类型的资产包都会投放到市场上。
举个例子:过去你投资类似的 PPP 项目,往往是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债权,但是后来地方政府出现了和中央的债务分离,偿债能力堪忧。这时顺势推出公募的 Reits 基金,让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债权变更为所有权。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让老百姓自负盈亏,投资收益更多由市场来决定。
而这次的资产证券化无疑覆盖范围更广,Reits 只是其中一种,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谁来承销,谁来监管,谁来甄别。老百姓玩这个没有专业人士的建议还是自求多福吧。
Reits 知识点 - Jesse Mei 的视频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zvideo/1507133285537304576
政府没钱了,又要卖国有资产了。
垃圾资产通过证券化手段找人接盘,那么请问有谁会傻到买这种证券呢?天津国企卖了一批又一批,要不是有中央协调谁 tm 愿意接这些烂摊子?
最终无非就是银行通过第三方理财基金等方式包装一下,欺骗中老年储户购买,爆雷后无非就是你买的时候签字确认了哦,我们这款产品是第三方的,银行代卖,所以银行不但责哦,不赔付哦,但是这些事情再忽悠储户买的时候绝对不会告诉你,还会把相关信息藏在合同角落
再苦一苦百姓吧
我来给你们翻译翻译:
现在经济形势这么烂,生活生产生存成本这么高,老百姓再不背更多的债,官老爷们今年的政绩就不够辉煌了!
那怎么办呢?
房地产的名声算是暂时救不回来了,臭的一笔。那就走金融手段再割一波韭菜,进一步把老百姓藏得钱骗出来。忽悠老百姓说,国家要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了,前途一片大好啊,你们快点把钱都掏出来买我的证券,我保证你们收入杠杠滴!
笑死了,现在房价涨不动,地卖不出去,地方财政没钱,中央没钱,养老金早就被贪官污吏挥霍干净了(参见个人养老金政策),医保也被贪官污吏挥霍干净了(参见河南禁止养老金支付核酸检测),以及各项政府资金都基本挥霍一空了(参见浙江公务员降薪)
总而言之,国库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了,国有资产已经被巨大的蛀虫侵吞得差不多了。财政已经没钱了,正在想方设法弄点钱,但是呢,又不能被人看出来缺钱,只能摆出以高回报来忽悠投资者的姿态。
为什么迟迟不动手打台湾?情报和政治利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还是没钱用兵,国家和人民的钱都进了贪官的口袋,转移到海外了。如果贸然出兵,必然面临后援不足粮草不济的情况,打仗拼的是国力,现在这种国力,也只能动动嘴炮了。
所以,国务院搞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是没什么卵用的,也筹不到几个钱,白忙活一场而已。而那些信了它掏了钱的老百姓,那也只能为 “革命” 做无私的贡献了。
呵呵,直接不管身后事了
老爷们封锁时期还能吃上高级蛋糕呢。
再苦不能苦老爷。
只能多想想办法苦一苦那些没蛋糕的人了
深房理,深房理,我的深房理
讲道理这玩意儿比福寿膏哈人,等级应该是溜冰级别的,西方的带善人老教授心软啊告诫我们这些社会主义栋梁这玩意儿碰不得(ABS 啊 COD 啊),碰了就成铁锈带,碰了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上升期碰了都要完犊子,下降期没人见过。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的 4% 流动性充足?你怎么知道 4% 的安全有水?你怎么知道吸了一口你的 balance sheet 炸的不比烟花还绚烂?
5 月 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提出要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引导支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多、建设任务重、负债率较高的国有企业,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防范债务风险、筹集建设资金、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合的存量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 REITs 项目发行上市。鼓励具备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的存量项目采用 PPP 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意见》还提出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以及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鼓励相关地区率先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意见》对加大盘活存量资产的政策支持进行安排部署。
** 划定盘活存量资产 “三个” 重点方向**
《意见》指出,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盘货存量资产,《意见》划定了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
**重点领域方面:**一是重点盘活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二是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三是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以及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
**重点区域方面:**一是推动建设任务重、投资需求强、存量规模大、资产质量好的地区,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筹集建设资金,支持新项目建设,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合理支持新项目建设;三是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以及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鼓励相关地区率先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重点企业方面:《意见》强调,盘活存量资产对参与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引导支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多、建设任务重、负债率较高的国有企业,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防范债务风险、筹集建设资金、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合的存量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积极盘活自身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再投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 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 REITs 项目发行上市**
《意见》提出了七类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的方式。其中,明确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 REITs 项目发行上市。对于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在满足发行要求、符合市场预期、确保风险可控等前提下,可进一步灵活合理确定运营年限、收益集中度等要求。
建立健全扩募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基础设施 REITs 市场。国有企业发行基础设施 REITs 涉及国有产权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按规定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研究推进 REITs 相关立法工作。
《意见》鼓励具备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的存量项目采用 PPP 模式盘活存量资产。
** 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提升资产项目效益**
《意见》提出,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所的价值发现和投资者发现功能,创新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加强全流程精细化服务,协助开展咨询顾问、尽职调查、方案优化、信息披露、技术支撑、融资服务等,为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存量资产盘活交易更加规范、高效、便捷。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吸引更多买方参与交易竞价。
鼓励国有企业依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按规定通过进场交易、协议转让、无偿划转、资产置换、联合整合等方式,盘活长期闲置的存量资产,整合非主业资产。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意见》强调,探索促进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城市老旧资产资源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等,通过精准定位、提升品质、完善用途等进一步丰富存量资产功能、提升资产效益。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下沉、地铁上盖物业、交通枢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保障性租赁住房小区经营性公共服务空间开发等模式,有效盘活既有铁路场站及周边可开发土地等资产,提升项目收益水平。
** 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意见》提出,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通过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实质性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盘活闲置低效资产。
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反垄断等法律法规前提下,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提升资产质量和规模效益。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方和专业运营管理机构等,提升存量资产项目的运营管理能力。
** 分类落实各项盘活条件,完善规划和用地用海政策**
根据文件,后续政策将在分类落实各项盘活条件、着力有效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和完善规划和用地用海政策方面下力气。
《意见》提出,对产权不明晰的项目,依法依规理顺产权关系,完成产权界定,加快办理相关产权登记。对项目前期工作手续不齐全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补办相关手续,加快履行竣工验收、收费标准核定等程序。对项目盘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探索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动落实。
《意见》明确,对整体收益水平较低的存量资产项目,要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项目收益水平。研究通过资产合理组合等方式,将准公益性、经营性项目打包,提升资产吸引力。
依法依规指导拟盘活的存量项目完善规划、用地用海、产权登记、土地分宗等手续,积极协助妥善解决土地和海域使用相关问题,涉及手续办理或开具证明的积极予以支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对盘活存量资产过程中确需调整相关规划或土地、海域用途的,应充分开展规划实施评估,依法依规履行相关程序,确保土地、海域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
** 严禁在盘活存量资产过程中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意见》提出,加强对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的管理,除按规定用于本项目职工安置、税费缴纳、债务偿还等支出外,应确保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形成优质资产。鼓励以资本金注入方式将回收资金用于具有收益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回收资金对扩大投资的撬动作用。对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盘活存量公共资产回收的资金可适当用于 “三保” 支出及债务还本付息。
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拟投入新项目建设的,优先支持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环境基础设施、“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项目,重点支持 “十四五” 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优先投入在建项目或符合相关规划和生态环保要求、前期工作成熟的项目。
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对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投入的新项目,可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对回收资金投入的新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按规定予以支持。
此外,严格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要求,严禁在盘活存量资产过程中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先盘,然后戛然而止
脱实向虚的信号,算不上积极意义吧?
资产证券化?
盘活存量资产?
这事儿之前进去的那个,叫深房什么的不是早好几年就在干么?
地方负债率过高,无法在降低负债的情况下继续投资,但是经济发展肯定要在房地产投资,注意,房地产并不是你以为的住宅,而是包含工业园、仓储物流、商业体、高速公路等商业地产。
在这种情况下,借鉴美国已经很成熟的 Reits 是很好的方法,把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出售给风险偏好不高需要稳定收益率的公众,丰富投资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将原来短期内无法变现的存量资产打包出售换取现金,在不提高杠杆率的情况下继续投资新的项目。
Reits 一般年化收益率在 4-12% 之间不等,取决于其现金流稳定程度。Reits 不是房地产企业,二者经营项目不同,房地产做开发;Reits 做运营,收入必须要 75% 以上来源于房地产相关收入,90% 的收入必须分红给股东,所以也是相对透明,代理人风险低,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概率较小。
是否存在房产持有者高位套现的可能?
有,如果发行估值过高,相当于以高价买下地产,Reits 的未来预期收益率就会降低。如果认为券商基金就是联合起来作假,那你真的是太阴谋论了,因为大部分真的是水平差。而且你完全可以看发行之前的报告,再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毕竟没有人逼着你买。
你说我又不懂,哪里知道价格高低呢?那我劝你挑大券商做的,而且按 Reits 发行的时候价格买,那个估值还比较靠谱,毕竟戴德梁行等房地产咨询吃饭也要点本事的。
是否存在收益率不及预期的情况?
有,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经营业绩由于各种政策或经济情况发生改变而不及预期是很有可能的,此时 Reits 二级市场交易价可能猛跌,毕竟流动性高的二级市场肯定比房地产实体交易的波动性要大得多。
Reits 适合什么人投资?
风险偏好较低,对收益率要求不高,手里有钱暂时不用,不愿意放存款,又想本金安全的人。
最后,任何金融工具都是需要比较多的金融知识才能合理地去把握投资,不要指望有一种产品年化高高的,风险小小的,买起来方便极了,申购门槛低低的,躺着就能把钱赚了。
上大学的时候有个教授说过,一等的学生都去搞金融,二等的学生去搞学术,此言不虚。不是搞歧视,是想说明在金融市场里投资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要觉得会买热门基金就是会投资了。
资产证券化可以在国家发展的时候把资产涨价的利润分给更多人,一定程度避免为了发展而推高资产价格和助长投机,但是也让风险分散给了更多人。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得到了资产上涨的利润,普通人要注意风险。别没有分到利却分到了风险。
措施肯定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房子一边价格高一边有很多人为了工作必须在城里生活没房子住的问题总要解决。如果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流动性能发展乡村让更多人可以在乡村安居乐业那也很好,毕竟毕业后还是要买房生活。但是城里房价那么高建房有利润要怎么让钱来乡镇?
仅金融学学生个人没有数据宏观瞎扯。
从农村振兴的角度来看,这不就是温铁军老师说的通过农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来扩展货币化空间的路子嘛?
村民以土地等资产入股成立村集体企业→引入期货公司让村集体企业的产品可以通过期货形式交易→保险公司根据期货公司的预测提供保障收益的农业保险→农担公司和地方财政承诺保险公司在出险时承担 80% 的出险金使得保险公司进一步降保费扩大保险覆盖面→由于保险公司保障收益所以银行可以放心的提供 90% 以上的贷款→村集体接收来自期货市场和银行贷款的巨额投资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投入→农业期货市场火了,在投资市场空转的热钱有着落了,农民富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jpg
这可是个大新闻
结合当下的财政背景,这波资产证券化目的在于减少资金负担,将现成或建设中的固定资产类项目转移,及时回笼资金改善现金流,同时也把一些潜在垃圾项目的风险转移。当然里面会有一些能做好的项目,具体就要看各家金融机构的本事了。
这透露出的风向是地方要减负,在财政收入下滑的当下,减少持续的支出,同时在经济建设这项任务中,让民间资本发挥更多的力量。
abs 这东西不算新,但目前市场规模很小,至于未来能不能壮大实现既定目标,估计还有难度,有些项目不行不只是它投入大,很可能确实是个烂项目
多发 ABS、REITs,对 A 股炒差有牵制作用。新股发行溢价过高还不是因为那些不好说的原因,最后埋单的还是散户。
这不上热搜?
积极意义就是垄断,垄断,垄断
他们不仅要放烟花,还要把它做成手捧雷的样子与民同乐
他真的,我哭死
上一把镰刀卷刃了,换把镰刀接着割。
尝试搞集体化生产啊,别老是让老板出钱,想办法让工人们集团参与投资。
下一步是不是巨型集团崛起?大步迈进 2077 赛博朋克?
次贷危机?
专家:没意义
击鼓传花
打铜锣补锅,还得看蔡九哥的。
收益好,不用盘活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不就是金融创新披了个新马甲!过几年再来全面反思?
资讯懂得人说一下
这和苏联的国有经济证券化最后被欧美和寡头瓜分的区别
资产证券化,呵呵呵呵
实在没活了,你可以表演个咬打火机
关键谁去买单,证券化之后的还款来源在哪?
明白了,意味着,可以参与入股国家基础设施、基建、民生,获得分红,类似于购买国债。
这是好事,盘活死钱,这个如果能够切实推行,真可能再腾飞一波。
有这个实力的民间资本还是不少的。不要都转到国外了,国内还是有很大的投资空间,这不就来了。
我其实一直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是中特社,好像目前跟资本有关的原因都是 “市场化”,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叫市场化社会主义。
怪,太怪了
好像和美国也不太一样,那我们为什么不叫中特资?
资产证券化是什么?该不会是次贷危机?
不住的房子可以拿出来出租,
私家车可以用来开顺风车……
是这个意思吧?
(文章已同步发在个人公众号:八八六十四)
昨天的十万人大会(其实远远不止)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关注,23 日晚的国常会上宣布实施 6 方面 33 项措施后,各种分析文章陆续出炉,有重点关注房地产的,有得到消息当天发布 Reits 配套文章的,也有看空唱反调的,但是目前没有看到认真分析政策条目本身进而解释到底盘活是指什么?什么是存量资产?有效投资又具体指什么?等等比较明显的问题,因此不如自己动手写一写,权当个人理解,一定也有不足之处,切勿过度解读。
首先,对于 “盘活” 一词,字典给出的解释是:恢复,到市场上出售,卖给需要的人… 请带着这个概念理解下文。
1、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
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明了政策 “标的物” 是在基建领域的存量资产,而且是多年投资建设产生的,我的直接理解就是 “铁公基” 时代遗留下来的大量优质(有持续收益)和次级(盈利状况不稳定或者不盈利项目)资产,当然还包含其他的资产,通俗点来说就是政府长期握在手里的部分**可变现资源**。
2、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
这条就比较有意义了,直接了当地点明了政策的目的之一(应该是最重要)就是通过把存量资产再投资(变现)来帮助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和企业的负债水平,这里面的企业是指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包不包括外企?合资企业呢?接着往下看
3、重点领域:一是重点盘活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
第一个重点领域就是我理解的优质资产部分,比如交通(收费高速)、市政设施、仓储物流等,这些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政府持有的核心资产,要不然也不会用存量资产来标记,而是处于非核心资产中较为优质的部分,能产生持续稳定的收益,风险系数也相对降低,试问谁不知道水电气热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呢?而生态环保、仓储物流、清洁能源和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些都是行业 + 政策大趋势,发展前景摆在那里,政府愿意拿出来盘活也表明了相当高的诚意和此次政策的重要程度。这点也解释了我初看到 “增长潜力较大的项目 “这几个字眼时的困惑,一般来说如果是增长潜力大的资产,还需要盘活么?除非你把它放在整个政策包里才能更好地理解。
4、二是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
第二个重点领域的关键词是 “改扩建”,这里要区别于前几年的 “棚改货币化”,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政策都是因时因地而制定的,当然也不难看出这块主要就是针对房地产行业和与之相关的金融、交通、国土规划领域,后面会谈到。
5、三是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以及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
第三个重点领域,关键词 “长期闲置”,尤其是点名了国企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对应前面讲的拿出非核心资源出让给市场换取资金的同时引入更高效率的运营团队来激活这些闲置(并不赚钱)的资产,并产生效率(赚钱),当然这个领域的资产算不上优质,所以得和前面的一起打包,是不是有点类似夹层基金?是不是更有点像 90 年代私人承包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那是不是就引出了是否会引发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谁有资格接盘?钱拿了以后干嘛?别急,后面都有。
6、**重点区域:**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合理支持新项目建设。
说的很清楚了,在哪里做这件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关键就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多提一句,这么大的动静,这么多的资产处置,这么广的范围(全国?),对和审核资质相关的行业有什么影响?
7、重点企业:
盘活存量资产对参与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引导支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多、建设任务重、负债率较高的国有企业,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防范债务风险、筹集建设资金、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合的存量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
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积极盘活自身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再投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点明确了(2)中的提问,类似禁止歧视性条款;第二点,告诉你哪类国企要重点参与(重资产),参与的目的是什么(瘦身增肌、储蓄能量),参与的手段是什么(合法合规无限制);第三点特意强调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之前那些领域基本上都不带民企玩,现在敞开了一扇门邀请你进去。
8、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 REITs 项目发行上市。(第十四条:落实落细支持基础设施 REITs 有关税收政策。)
这条很重要,也是核心条目之一,更是提到 “可进一步灵活处理”,意味着有条件放松 Reits 项目上市限制,毕竟当前这个市场仍规模仍然很小,属于新鲜事物,需要更多的鼓励,存量资产的大头也就是基建项目尤其在不动产领域的盘活需要把 Reits 推上去,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公开、透明可持续地玩下去。而政策第十四条也表述了将以财税配套政策支持 Reits 的发展。1 月 29 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就发布《关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税收政策的公告》(2022 3 号),是国内首次以独立条款明确鼓励 REITs 发展模式,公告 5 点强调了政策端关注到并着手安排解决在减少发行成本、解决高额增值税和提前交税等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
9、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鼓励具备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的存量项目采用 PPP 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这条和前面提到的也类似,主要就是放开参与的权限和范围,PPP 项目多年都在推,这次不知道是否能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明星项目出笼。
10、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所的价值发现和投资者发现功能… 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吸引更多买方参与交易竞价。(第十八条:严格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要求,严禁在盘活存量资产过程中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充分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在存量资产转让过程中出现债权悬空… 多措并举做好职工安置)
不用多说了吧?这么大的动作,过程必须严格合法合规,不能出漏子,执行过程中到底有没有桌下交易很难说,但是摆在台面上的必须要经过产权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这样的公开渠道场合,否则就都乱了套了,很难保证不会回到那个侵吞国有资产的年代,第十八条也是一条硬性约束条款,同时也强调了决策层不希望出现当年国企员工大下岗的场景,务必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这里提一下,为什么会特意提到这点?因为存量资产盘活的过程中,旧资产难免会被兼并收购进行整合,那么淘汰掉落后的生产要素或者引进新的生产管理团队替代旧的也很难避免(毕竟干得好还盘活什么),这个过程必然会有人要离开,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
11、组合计划:
鼓励国有企业依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按规定通过进场交易、协议转让、无偿划转、资产置换、联合整合等方式,盘活长期闲置的存量资产,整合非主业资产。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城市老旧资产资源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等…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下沉、地铁上盖物业、交通枢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保障性租赁住房小区经营性公共服务空间开发等模式… 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中充分考虑老港区搬迁或功能改造提升…
推动闲置低效资产改造与转型… 开发用于创新研发、卫生健康、养老托育、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社区服务或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新功能。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通过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实质性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盘活闲置低效资产。
这三条放在一起,个人认为就是一个大的另类资产重组计划,操作方是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社会资本、资管公司)、怎么操作(发特别债、丰富国有土地开发)、操作目的和结果(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可以理解为一个特别的再开发组合拳。其中,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厂、地铁上盖、保障性住房公共空间、老港区搬迁改造以及客运站用途优化等等内容大概率是为房地产行业软着陆提供支撑点,在尽量不触碰住宅类(容易出事)的情况下,开一个新口子给房企(我瞎说的)。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强者恒强,不开玩笑。
_12、政策支持:_积极落实条件… 加快履行程序…
13、有效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依法依规按程序合理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推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对整体收益水平较低的存量资产项目,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项目收益水平,支持开展资产重组… 将准公益性、经营性项目打包,提升资产吸引力。
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要涨价收费,免费的时代过了,为什么?因为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没收益的事召唤谁来干?而不把公益性的打包一起你就只想赚钱么?这里不细说了
14、回收资金:
回收资金再利用的规定也给你写好了,钱怎么来怎么去,家里不宽裕的先把窟窿补上,有余力的先把房顶修好了再谈装修的事儿。
15、保障措施:
这件事不光要干,还要干得好,不积极的要问责,有成绩的要评优,为什么?因为这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大事要事!国家都在着急了,地方还能撂挑子么?先挑 30 个试点,也不能听风就是雨把什么妖怪都往里面装,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
就写这么多。
感觉这么重要的问题居然没上热搜前几,08 年的次贷危机不就这么来的嘛?
我第一反应就是,国家这是没钱了吧,垃圾资产需要找人接盘?
反正我是不大相信让利于民这事,吃相有多差又不是没见过
有电影《大空头》那味道了。
后知后觉
这是… 下一步寡头侵吞国有资产的剧本?
图片说了我想说的
资产证券化???大空头???美国金融危机
我们很着急,我们努力过了,还是救不回来,手下人素质不行。
十万人会议憋出个垃圾资产证券化的昏招,怕不是要摸摸次贷危机的石头。不愧是制造业大国,又一次破除了 “美国金融模式迷信”。
政策都是好的,要看实施的怎么样,更要看最后基层的能力。
上海疫情就告诉大家,基层拉胯可以将原本 20 天的事情拖到 60 天还做不完。
政策基础上,应该推选出一批有文化有能力有担当的基层干部才是,同时清除一些只想薅羊毛的蛀虫。
就一个政策来讲,很难看出对未来的影响是好是坏,但每一次经济腾飞前肯定都有一段低迷期,往往还伴随着一批吃空饷的人被有担当的人替换掉,以及伤筋动骨的大干一场。
现在就看敢不敢伤筋动骨。
以往就靠基建,上海的例子特别明显,基建的基础上还加过度基建,重复基建。这是妥妥的给未来挖坑。
这次讲的挖掘存量的潜在价值,就是说基建建好了,要用上。服务业运输业当然是最直接的,但制造业,特别是轻工业也可以享受这个便利,应该利用起来。
很多高新区也在变味,比如上海张江,一直以为是高新区,确实也是高新区,股票居然和房地产直接挂钩。北京高新区说白了就是买电脑的窝点。
此外证券化有它的好处,就是来钱快,流动好,说不定真的盘活了,但经常就轻了制造(比如法国),还有其周期上固有的问题。利用存量,就应该好好照顾实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还有最关键的,这样很容易产生阶级更加严重的分化,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怎么避免。先富带动后富,还是先富,其它的更穷。
摸着石头过河,摸到石头了就看敢不敢跨过去了。
要么也可以继续炒房,来个父子贷,爷孙贷,再来十几年虚假的繁荣。
看不懂,作为一个不懂经济的小白来说,当前局势如果利益集团不想放血,光凭借这种花里胡哨的手段想过关,那真是想都别想,万物都是均衡的,光享受不付出,可能吗?
不就是私有化?
重点难道不是一直没啥存在感的 GWY 最近为啥又频频跳出来吗?
就是又要割韭菜了?
先买 5000 基建建个底仓看看形势
我的理解里这个政策本质上是在扭转目前国进民退的趋势,通过让渡一部分经营权(通常是有期限的)换取一笔现金流,并且引入民企提高市场竞争力。
希望政策能持续下去吧,这种政策没有长期的努力是很难有效益的。在中国这种政治形势下,换届以后执政风格会发生变化,我个人对此持保守态度。
先卖劣质资产,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和通货紧缩,逐渐开卖优质资产(当然明面上一定也是劣质),这节奏好生眼熟。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竟能如此之像?!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愈发突出,财权过度集中于中央,地方要干的事却越来越多,在当下房地产政策不会放松的背景下,只能探索实体资产证券化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目前首要难点是,需要在资产证券化和国有资产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ABS,首先要有好 A,否则人家就会 BS 你,笑你是 。
那么,会不会有好的 A 呢?好东西会流到哪里呢?
到牛马手里,会不会是 “对 A,要不起”?
先说结论:“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本质上是通过新增抵押物以支持经济继续信用扩张,化债的同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并且通过 REITs 通道注入流动性。
- 重点方向:(1)基建类 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2)改扩建** 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3)闲置类** 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以及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
- 重点区域:(1)高负债 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高热度 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以及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鼓励相关地区率先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鼓励民企参与 盘活存量资产对参与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积极盘活自身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再投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 REITs 化和 PPP 是重点手段 (1)加快 REITs 审核效率 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 REITs 项目发行上市。(2)PPP 加大宣传 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所的价值发现和投资者发现功能,创新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加强全流程精细化服务,协助开展咨询顾问、尽职调查、方案优化、信息披露、技术支撑、融资服务等,为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存量资产盘活交易更加规范、高效、便捷。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吸引更多买方参与交易竞价。
- 落实方式:先试点再推广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少于 30 个有吸引力、代表性强的重点项目,并确定一批可以为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提供有力支撑的相关机构,开展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导各地区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盘活存量资产的有力有效措施,防止 “一哄而上”。
2020 年隔三差五见证历史,当时我觉得非常魔幻,但到今天我才晓得那不过是洒洒水,今年以来每天见证历史,25 号开了 10 万人保经济电话电视大会,上一次这种规模是什么时候。
最近央行开会要求贷款应放尽放、又是国 W 院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次贷?)盘活存量资产、前财政副部长说保住 5.5% 正增长明年进入高收入国家……
不过愚钝如我也看得出来这是真急眼了。
资产证券化不就是转移风险吗!把垃圾房地产的债权变成一股一股的债券卖给好多老百姓
可能比最糟糕的情况还要糟糕,国有资产被寡头侵吞,当年的东北大下岗进入全国模式,历史上有过这种情形的国家只有一个。
看上去有点儿像二级债市场。后面会有垃圾债出来的。
问题是,到了地方上的实操阶段,大概率是好的资产舍不得,差的资产卖不出价,最后,意向中的买方和卖方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一声叹息,一地鸡毛。
意思全国一起兜呗,优质资产不缺钱,缺钱的叫风险资产。记得 2008 年的 MBS 吗?中国照抄好容易,垃圾资产统统证券化,高风险嘛,我们高回报,不怕市场上没人买。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再融资,用长债还短债,缓解地方政府,尤其是城投平台的债务压力,通过持有的资产产生的稳定现金流偿还利息,这里面现金流都是需要超额覆盖的。前排的几个答案要么不懂,要么就是在这混淆视听误导不懂的人。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底层资产的剥离,但这个剥离可以出表也可以不出,关键还是在于原始权益人转让的是基金的收益权还是资产所有权。我所接触到的国企有限,但想做的领导一般第一句话都会问这里面会不会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
另外,存量资产要盘活,前提是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你把垃圾打包上去了真当证监会的人眼睛是瞎的吗?
没必要,知乎好多捐命的,全都拉去一线战场就可以了,
人多的好处就是可以用体量磨死小国
没啥意义~资产证券化的底层资产如果是没有正常现金流的~无论包装的多好看,都是亏的。
曹刿是对的,什么狗屁海专精。
在这个节骨眼上,多少人隔离在家连菜都抢不到。还想抢那些正经的资产?
来跟我念:存(la)量(ji)资产。
以毒攻毒
看过电影 《大空头》么
以我个人浅薄的理解,就是把前些年各地政府搞出来的各种不赚钱的烂摊子,烂项目 甚至烂尾楼。
打包卖钱。让民间资本接盘。
比如:各地的各种 产业园 政府一直在投入资金。 但是光投入不产出,这会儿地又不好卖了。所以想把这些烂摊子卖掉。
不紧能回一些资金 还可以减少一部分维护支出。一举两得的事情。
其实这些项目如果真的全权让民间机构管理运营,也不见得就不能扭亏为盈。就怕卖出去之后 各种限制。总之接盘者风险很大,收益未知。
这一次不是改革开放那会儿,看上去是一回事实际市场环境天差地别。
看来真的老美把石头搬光了啊
没石头可摸了?
明知道这是个雷也要摸一把?
好时代来临力!
说严重点,那就是又一次到了赌国运的时候
推荐一部电影: The Big Short
盘活就说明现在不活,不活说明经营不善 / 人烟稀少 / 贬值风险大
如果这是块香香鸡,我自己就吃下去了,还轮得到给别人
我搜了一下,Reits 大概指拼着买商场 / 酒店 / 房子,赚房租 / 管理费 / 物业费。
我们租售比这么低,好多城市想卖房都卖不出。
所以,这玩意能做空不 -_-
有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你们发了财,吃香地喝辣地,也得给咱留碗粥喝是不是?
房炒不住?
资产证券化这方面经验不多,试着回答一下,供批评:
理论上资产证券化依赖的是资产本身的信用,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 abs 来说,基础资产的状况因为交易结构等原因并不清晰,所以增信主体的主体信用似乎更被投资者关注,这样的话,和债券区别也就不大了。加上很多 abs 业务并没有帮助原始权益人实现出表,杠杆也没有降下去。
再说说 REITs,一直有一个疑问: 好资产为什么要做 reits?拿去做 ipo 估值不应该更高?更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又出幺蛾子
全民接盘!
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个好手段,但是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本质上来看也不是疫情或者流动性单一因素造成的。而且形成目前这样悲观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全民对未来的乐观已经被消磨殆尽,不敢努力也不敢消费,已经有低欲望社会那味了
可以去看看各地的烂尾楼,各种废墟是怎么处理的。
像 816、221 这样搞旅游的都是少数。
和尚念经,越念越歪。
只有我记得前段时间天天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吗
别画了别画了,吃不下了。
2022 年 5 月 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 号,以下简称 19 号文)。针对此次发文,我们应关注哪些要点呢?本文作者从 “是什么”“怎么做” 两方面解读一下:
一、是什么
19 号文将存量资产界定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三个重点方向:
(一)重点领域
一是重点盘活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
二是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
三是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以及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
一句话总结:重点盘活规模较大、收益较好、有增长潜力、改扩建价值的项目资产。
(二)重点区域
一是推动建设任务重、投资需求强、存量规模大、资产质量好的地区,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筹集建设资金,支持新项目建设,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合理支持新项目建设。
三是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以及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鼓励相关地区率先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句话总结:重点推动规模大、质量好、需求强的地区和地方政府债务较高的地区;鼓励发挥带动作用。
(三)重点企业
盘活存量资产对参与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引导支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多、建设任务重、负债率较高的国有企业,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防范债务风险、筹集建设资金、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合的存量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积极盘活自身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再投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一句话总结:引导支持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二、怎么做
19 号文对存量资产盘活方式写的比较明确,有如下 7 种,本文作者不再赘述:
(一)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
(二)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三)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
(四)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
(五)探索促进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
(六)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
(七)支持兼并重组等其他盘活方式。
结论:通过对 19 号文的解读,本文作者认为,下一步,国有企业将加大力度处置盘活存量资产,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处置 “两非”“两资” 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使优质低效的存量资产产生更大的价值。盘活的过程中,以风险可控、合法合规为前提,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手段,政府提供确权、融资支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引入社会资本或社会力量,是盘活存量资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点。最终实现资产结构的整体优化,资产价值整体提升。
原文地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 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这是看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上杠杆都买不起房了,所以打算放开 reits 继续炒?
又多了一项可以炒的东西,棒
REITs
继续利好体制
现在的问题是民营资本没有信心,房地产这么大盘子最后还是都依靠央企,城投公司在兜底。意见本身都是好的,也喊了很多年了。市场足够大,问题就是没有安全保障,谁也没有信心搞。政府真心要不国有资产拿出去?你信吗?
举双手支持。乌拉
再不放开,再不想办法解决疫情风控,经济迟早完蛋。
变卖,回笼
知乎用户 发表 rt 知乎用户 南园皖志 发表 大家都从宏观上看杠杆率,看债务问题。首先我给大家讲三个故事,应该是三个系列的故事,分别代表政府,企业,居民三部门。 第一个故事,是大约五年前了,我列席参加某市的财政口市长专题会。那时中央已经下 …
知乎用户 快评哥 发表 好好工作,拥抱家庭,学会取舍。 三餐管饱,适度粗糙,自找有乐。 日拱一卒,忘记投资,不要逼格。 他强随他,疏离内卷,天高海阔。 节省为贵,拒绝攀比,敢于示弱。 情绪稳定,认清极限,均衡平和。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但 …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 最近最重要的一个新闻,无疑是“央行发声称房地产是实体经济”,再加上各省接二连三地降低房贷首付比例,最近房贷利率也稍微下调了一些,不得不让人怀疑国家又要用这根丢在一边好久的拐杖了。 我把我这段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地方财务绝对可以发得起工资 前提是砍掉所有灰色支出 举个栗子 西北某村,文化广场和水泥路 12 年 500 多万修好 15 年大雨,文化广场发生轻微塌方 维修费 50 万 19 年文化广场再次塌方,甚至影响到部分路 …
知乎用户 hardy 发表 今年就别想着买房了,目前房地产形势的恶劣程度可能超过了大家的想象。 2022 年,不只是房地产开发商日子很难过,各地地方财政的日子也非常难过,到了什么程度呢?简单的说就是:要救救不起来,不救就会有崩塌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