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精神”,到底是种什么神经?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各位好,今天的稿子《为啥那么多“正能量大V”,近期集体“应翻尽翻”了》发小号上了,想看请点击下方图片移步——

也可关注我的小号《山巅上的加图》防走散:

副号上发了主稿,主号上就发篇影评旧文吧,最近挺累的,在家里沉迷看电影。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有空我会多写点影评。‍

另外,次条那个推广文,看后我觉得深得我心——最近太忙,家里成了狗窝,我家确实需要好好收纳一下了,大家也可以看看。

若生在那时,无论政见左右,你最终都会“很有精神”的沦为炮灰。

有一段日本老电影的片段,在B站很出名,很多UP主都拿它当鬼畜素材,俨然成为了继《三国演义》“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之后的鬼畜名篇。

它是这样的:

其实,该视频出自日本1969年拍摄的、描写二战的故事片《啊,海军》。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有何魔力?

那个“很有精神”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考虑到该片年代久远,网上已不太好找,其中的一些“历史梗”也埋得很深,我来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

影片的开场,先来了一段“很有精神”的音乐,一群昭和时代的日本高中生一边“很有精神”地军训拉练,一边唱歌:

“四百余州举兵,十万余骑之敌。

此般国难临头时,正值弘安四年夏季。

毋论情势多恐怖,有我镰仓男儿在此。

挟正义武断之名,一声吼示诸举世。”

这段很多中国人听来不知所云的奇葩军歌,叫做《元寇》,讲的是元朝忽必烈征伐日本、日本“镰仓男儿”抵抗并成功的故事。

是的,虽然我们中国人觉得日本人“抗元”成功主要感谢台风和高丽人造的豆腐渣战船,但日本人一直自觉得他们的奋战也是蛮重要的。

所以这首歌在明治维新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民间就广为流传开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政府有将“清国”比作“元寇”的重来,蛊惑民众唱的特别投入。

而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最初就是这么打着“抵御外辱”的“正义武断之名”蛊惑公众的。

歌曲唱完,主角正式登场。主人公名叫平田一郎,是个日本农村的“普通青年”。

在开场时,他是个学习优异、思想有自由化倾向的进步青年。因为觉得日本军部搞的军训拉练耽误了学习,散发传单表示反对,为此遭遇了教官的叱责和惩罚。

但平田很快遭遇了比教官更严厉的现实毒打:他本来的志向是想当个政治家,解决日本的社会问题,为此想上家乡岩手的县立一高。

但家里实在太穷了,他不忍看着母亲为学费发愁。

这时,好友本多来劝他:跟我一起报军校吧,不仅免学费,还不愁找不到工作,而且“今后是军人吃香的时代了”。

请注意,导演安排本多说这么段话,其实是“高级黑”了一把——它形象的反映了“昭和青年”们的真正想法的。这些人大多数刚开始并没有什么“七生报国”的宏大理想,就是想求个安稳,求个“吃香”,仅此而已。看到自己的国家大势如此,就随之走了进去。

你看,本多这话说的就很实在,当时的日本已经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狂奔了很久,他劝告好友:平田像你这种自由思想严重的进步青年,是根本无路从政的。

是的,不妨设想一下,剧中的平田即便进入政界,以当时的日本政治环境来说,也难免遭遇激进的军部的仇视、迫害与刺杀,活的会很惨。与之相比,报考军校、跟军国主义分子走,才是青年唯一“识时务”的选择。

于是平田无奈地听从了本多的建议,报了免学费还“吃香”的军校。

很快,本多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录取,平田则去了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这两所学校分别号称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的摇篮。相比之下,主角去的这个“江田岛”因为日本“海主陆从”的军事政策,还更精英、更洋气一些。

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是日本明治时代“海军学英国”的璀璨成果,日本当年为了在海上打败强大的清朝和沙俄,投资建设这所学校不惜血本,据说该校的每一块红砖都是从英国千里迢迢运到日本来的,学校一度全程英语教学,字典都只允许英英对译的,为的就是原汁原味地照搬英国的海军人才培养经验。

然而,平田到校之后的“第一课”,其实是非常日式的。这一段也就是B站上大火的那段名场景:自称老大哥的四年级学生森下领了一帮学长给学弟们训话,要求他们必须大声回答,声音小了会被叱责:“听不见!”“重来!”,直到这帮学弟们扯着嗓子高喊,学会“很有精神”地说话为止。

这段今天中国人看来颇为搞笑、魔性的剧情安排,其实很有隐喻性质:当时像森下这样的“昭和青年”,就是一群听不进“没精神”说话的群体。

我曾在《2020年,相比新冠,这种传染病更让我担心》一文中提到过,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舆论场,是个颇为奇葩的环境。由于军国主义政府的有意引导和“昭和青年”的揪斗,日本舆论场上理性平和的声音被屏蔽掉了。

理性的人不敢发言,剩下的只有激进的军国主义观点在拼嗓门。什么“ABCD包围网”“日美之间必有一战”,随着调门越拼越高,“昭和青年”们再听到好好讲道理的声音,反而觉得声音太小了。慢慢的,他们只能听进“很有精神”的发言,也只有这种扯着嗓门高喊的极端声音,才允许被喊出来。

回到电影中,平田在这样一个好好说话都不可得的环境中,过得当然不自在。于是当他接到一高的录取通知后,居然申请从江田岛退学。

结果当然是毫不留情地被分队长拒绝了,那个森下“老大哥”在得知这件事后,更是半夜把他叫到小树林里,给了他一顿胖揍。

在挨了学长这一顿“人格修正拳”后,平田的思想好像确实发生了改变,再也不提退学的事儿了。

至于这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影片在这里描写得非常牵强,扯了一堆“被江田岛精神所感召”、“成为真正的海军军人”之类的胡话,就敷衍过去了。

然后影片非常适时的来了一首“很有精神”的《江田岛健儿之歌》。

其实这里的安排,暴露了导演作为旧时代日本人的心态——二战中被美国人揍成那个德行,若说该片完全没有对战争的反思,是不对的。

但这种反思仅仅局限于日本的个别战略决策上。而所谓“江田岛精神”,在当时日本精英群体中仍有相当的市场,导演不愿也不敢批判。

于是,在“江田岛精神”的感召下,主角平田就从一个自由派青年被改造成了一个冷血战争机器,冷血到后来他母亲快去世了,教官准假让他回乡探亲,他居然不回家,还说:“母子亲情会动摇我成为一个军人的决心。”

细品一下,平田这话本身就暴露了“江田岛精神”的内在孱弱。

平田是害怕一旦回乡,看到母亲的操劳、家乡的贫困,自己立刻会怀疑这条军国主义之路是否正确。如果“进步青年”的思想在他的灵魂深处复活,届时他会非常矛盾而痛苦。

于是原本最自由主义的平田,在江田岛反而被改造成了最优质的战争机器,他以“首席”的身份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去了新锐的海军航空兵中。

不过临上战场前,平田还是遭遇了一次“灵魂拷问”:他跟已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本多在东京相聚,两个发小到烟花柳巷闲逛,却不曾想遇到了本多朝思暮想的女友阿信在站街拉客。

在当时日本“勒紧裤腰带搞军国主义”的大背景下,确实有很多贫苦女孩为了生存而卖身。

这一见面当然让双方都万般崩溃,原来他们的国家所谓的“崛起”,不仅要男人献出生命,也要女人献出贞操。

但当事人们无力也不敢思考这么远。

觉得自己头上一片青青草原的本多只是“无能狂怒”,把火都撒在了女友身上。

对,“昭和男儿”就是这么直男癌。

而被男友羞辱的阿信则愤而自杀。

看到这里你会不由得一声长叹,当一个社会中的资源被榨干,底层往往不会去思考这种困窘的原因什么,而只能陷入“底层互害”中。

比如日本当时国内穷苦人过的这么惨的最重要原因,本来的是这个国家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在日本对美开战前,军事支出居然一度占到了总开支近80%。收上去的税都用来搞军备了,老百姓能过好那才有鬼。

诡异的是,面对这样一出人伦惨剧,主人公既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也什么触动,青梅竹马的女友殒命后,本多随即就以“为国效劳,忘记一切”为由,心甘情愿地为将他女友逼良为娼的军国主义政权卖命去了。

这样看似不合理的剧情安排,导演却很顺溜的拍出来,只有一个解释:类似的情景,在当年的日本太常见了,不需要解释。

但影片拍到这里,总算不那么“很有精神”了。

也算“求仁得仁”,本多很快就迎来了他命运的终局。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瓜达卡纳尔岛上,身为海军飞行员的平田与身为陆军的本多再次见面了。

此时,“很有精神”的本多饿得只剩下吃饭的精神头了。

瓜岛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第一个梦碎之地,受常年军国主义宣传教育,日本陆军上岛前狂信自己“天下无敌”,“一个日本军人能打三个美国士兵”,没料到上岛后被美军的机关枪和舰炮好一顿修理。总算知道刀是铁打的,马克沁机枪是水冷的了。

不仅如此,美国海军还直接封锁掉了瓜岛,岛上的日军很快陷入了弹尽粮绝、“人相食”的饥饿地狱当中。

这种情形在此后的二战美军跳岛战术中被一再重演,多数情况下,美国人根本就不给日军他们梦想中拼刺刀“玉碎”的机会,就直接越过你,封锁你,不理你,最后饿死你。当那些热带岛屿上的昭和青年被饥饿逼到吃同伴的血肉时,他们总算知道了自己当年喊出的口号要付出什么代价了。

片中的本多就是这么一副惨样子,但此时他已经麻木了,跟老友叙旧一番,又共唱了一首“很有精神”的《元寇》之后,就永远消失在了丛林中。

而属于平田的精神世界崩溃也很快来临。

1943年,平田奉命为乘飞机前往战区视察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护驾,半路遭美军截杀,山本五十六遇刺。

侥幸逃生后的平田悲痛欲绝,几次想自裁,被战友拦住才作罢。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老母亲、好朋友死都打击不了平田的意志,跟平田就有过几面之缘的山本五十六一死他立刻感觉活不下去了呢?

这一段其实有点不得不说的背景:

在真实历史上,山本五十六的遇刺对日本“昭和青年”的精神打击确实是极大的。真的比死了爹妈、女友都要难过。

我们通常会以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早在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就已经发生了,但是当时的日本人不这么看,中途岛之后多数日本人依然活的“很有精神”,因为他们觉得饿着一切都在山本五十六大将的规划中。

“山本大将在下一盘大棋”的迷梦回荡在每个人脑中。这个迷梦麻醉了日本人,无论战事如何不利,他们都觉得有盼头。

昭和青年:“战况趋紧不要慌!我们的将军在筹划一盘大棋哩!

山本五十六:“啥?啥大棋?大啥棋?我咋没听说?

而如今“军神”自己把自己玩死了,这就说明昭和青年给予厚望的那盘“大棋”不复存在。很多日本人后来回忆,他们第一次认识到日本可能会战败,就是在听到山本的死讯之时。

事实上,如果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他们会觉得这事儿很荒谬。

在对美开战前,曾经亲任过驻美军事武官的山本,是全日本最为坚定地反对美开战派,甚至因此受到了“昭和青年”的生命威胁。仅仅是在意识到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之后,才勉强拿出了一个以“偷袭”为核心、以赌博为精髓的作战方案。

所以真相是:山本从来没有什么“大棋”,他也是被当时日本的疯狂舆论思潮所绑架的一员。而绑架、逼迫他不谈对时局忧虑的,正是后来将他视为精神寄托的昭和青年们。

在剧中,平田一郎也一样,他因山本的死对战争丧失了信心,又被召回江田岛教书。

而一回江田岛,这破电影又进入了“很有精神”的鬼扯模式。

为了给电影一个还算正能量的结局。影片强行给这所学校赋予了新的意义:虽然日本眼看要战败了,但江田岛依然教育着日本最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是日本将来走向复兴的种子。

在平田所教的学生中,有“为了学英语”而报考该校的学生。

在主角面见历史上确有其人的校长井上成美时,此公“语重心长”地跟他说了一套“海军学校培养的成果”要在战后这些学员走向社会时“才能体现出来”。

于是平田又被这套说辞说服了,最终,为了给“战后的日本”争取生存空间,平田重返战场,殒命太平洋战场上的最终之战——冲绳战役。

片尾又配上了一首军国主义的洗脑魔曲《同期之樱》。

在该乐曲的衬托下,主角确实死得“很有精神”。

于是平田一郎就走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从被要求“很有精神”的说话开始,最终“很有精神”的死去。

总的来说,由于被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结尾,《啊,海军》不算是一部立意很高明的片子,影片对日本陷入二战的根本原因缺乏真正彻底的反思。

不客气的说,该片的立意绝不是“反战”,而只是“反战败”——反思自己上回为啥输得那么惨,下次再接再厉,争取打赢,该片给人的感觉,基本就是这么个调调。

当然,这可能是制片者被逼无奈的一种权宜之计,该片最早上映是在1969年。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很快搭上了美国的顺风车,进入高速发展期。这波发展期中,起到中坚作用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恰恰是影片结尾时进入江田岛军校受训的那帮年轻人。他们确实在旧日本的军事教育系统中接受了最精英化的教育,在战后迅速崛起为日本发展的骨干。而没有人是愿意彻底否定自己青春岁月的。

所以影片在最后强行给了那个扯淡的军国主义岁月一层“青春无悔”的调调。算是给那些当时已经三四十岁的社会主流一点宽慰。

这种手法,其实也挺常见的。

但好在,电影对主角在那个年代的命运安排还是真实可信的,这让它(哪怕是无意中)点出了那个年代所谓“昭和青年”面临的困局:

如果你是一个的“普通青年”,像本多那样,那么你很容易被当时的舆论宣传所裹挟,毅然投身其中,丧失自我。

女友被逼着失身烟柳之地,本来是万不能忍的,换做任何一个正常男性原本都应该愤然而起,向这个逼良为娼的体制反抗。但本多反而选择了为其充当炮灰——由于是日本人的视角,影片没有直接描述,但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个人,在蹂躏亚洲其他国家时,很可能正是那个对他国女子烧杀淫掠的刽子手。

“弱者之怒,挥刀向更弱者。”以“血性、刚强”自诩的所谓“昭和男儿”,其实不过是被精神阉割了的一帮精神太监。

更可悲的是,即便你是一个“非典型青年”,有点独立的思想和起码的反思能力,像平田那样,很不幸,也没用。

想走正常求学途径,当政治家改变社会没门;上了军校之后有“老大哥”天天纠正你的思想,稍有思想越界就遭到一通毒打;成为军官之后又根本无力左右战争决策。

颇为讽刺的是,整个电影中,崇尚自由、梦想有选择权的平田都是被推着走的,他所面对的体制已经把其他的路都给堵死了。

他全片做过的唯一一次“自由选择”,居然是在战争行将结束时主动选择为旧日本殉道。

无论什么样的政治倾向,所谓的“昭和时代”日本青年的最终结局,都是“很有精神”地成为这个国家的炮灰。这就是那一代日本青年的悲剧。

这到底是军国主义体制驯化的成功结果?还是自主意识未泯的他因绝望而自杀?

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军国主义能将本来会成为它解毒剂的那种人,也变成自己的炮灰和燃料。这才是这个体制的恶毒和可怕之处。

 

多说一句,这部电影给中国一代青年造成影响,居然不是第一次了。

1969年该电影上映刚刚上映的时候,它就曾经作为“内参片”被引入中国,在国内一定层级以上干部中有限放映。

当然,放映的最初目的,本来是为了批判日本军国主义,但林彪之子林立果在看到这部电影后相当痴迷,曾带着与他交好的一众高干子弟反复观看了十几遍,甚至后来他们策划那个所谓的“571工程”,也是从片中美军刺杀山本五十六这个情节中找的灵感。

在那份《xxx工程纪要》中,林还公然写上了要在行动中“发扬江田岛精神”,足见该电影给这小子留下的印象之深。而他的计划的破产,则意外地终结了另一个“很有精神”的时代。

总而言之,在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电影竟能在别国政治史上留下这么重要的一笔,《啊,海军》也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很奇怪的是,虽然《啊,海军》这个片子在中国这么出名,但在日本公映时,却出人意料地受到了冷遇,战后日本人对这部本国高成本制作的战争大片兴趣缺缺,制片方大映株式会社连本都没收回来,因此差点破产。

**但我觉得这是倒正常的。**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是傻瓜,所有日本人在二战中被那么“很有精神”的折腾了一个穷够,最终以可耻的战败收场。被这么忽悠过的民族,如果到头来还抢着买电影票去重温这场噩梦,那才是一件最神经病的事儿。

这种“很有精神”还是让他早点没了的好。

那个“很有精神”的时代,总算在这个国家落幕了。

我们但愿,无论何时何地,它都不要再重演。

- 全文完 -

本文70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多谢。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对于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在流行的日本夏日祭,大家怎么看?

知乎用户 knighticerose​ 发表 疫情以前苏州有夏日祭,都办了 5~6 年了。 夏日祭在日本是盂兰盆节的分支祭祀活动,按道理来说日本人是要回家祭祖(类似于我国清明节)所以通常参与人很多,日本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样,规模也有大有小,形 …

我们有没有资格替先辈原谅日本?

知乎用户 章丘陵川 发表 没搞懂什么意思? 有资格吗?没有! 你无法代表先辈,也无法被先辈代表。 从先辈角度看他们是什么意思?听听看看吧! 有些人叫嚷着不原谅,你问过活着的老人了吗? 叫嚷着没资格代替先辈原谅,就有资格代替先辈不原谅了吗? …

如何看待浙江海宁某女子国家公祭日穿和服逛街?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 穿日军军装合影,显然是挑衅。 但是,穿和服算吗?吃日料呢?去柔道、剑道、合气道、空手道道场呢?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不要搞肃反扩大化。 历史上,在肃反中杀人最凶的人,往往也是革命低潮时期叛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