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声明称「用食品添加剂误导消费者认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是不明真相别有用心」,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知乎用户 贝壳财经 发表 刚巧我在看到海天味业这个事之前就曾经在微信和人聊过国内外「双标」问题,当时我就说了国内外配料表不一样不一定是坏事,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不是看到海天出事了才来刻意洗白) 这两天海天出了这么大的舆论,我的观点还是如 …
这几天休假,看到好多朋友在“打酱油”:一打海天酱油搞双标歧视,据说出口日本的零添加,而国内销售的却多种添加剂;二打国产酱油不争气,据说国外早已淘汰的防腐剂苯甲酸钠我们还在广泛使用;三打食品行业海克斯科技,种种魔法令人胆战心惊。
在评价这些现象之前,我先帮大家核查几点事实:
1.海天酱油出口日本的产品里添加剂少是真的,只额外加了盐和糖,没有增鲜剂与防腐剂。不过呢,这个品类的海天酱油在国内也有公开销售的。
图源:周筱赟
2.苯甲酸钠的确是一种相对落后的防腐剂,但它被广泛使用除了因为价格便宜,也有适用范围广、稳定性高的原因。苯甲酸钠致癌是虚假信息。食用过量苯甲酸钠伤肝是文字游戏,食品添加剂限量都留有很大安全冗余的。
3.苯甲酸钠在其他发达国家使用的确相对中国较少(PS.中国也算发达国家了),但并不是被普遍禁用。日本、美国都允许苯甲酸钠用于部分食品的防腐。
不过,写这篇文章的重点其实不在于辟谣,而是群嘲。是的,在这一波酱油,以及整个食品行业的负面舆论中,涉事的各方没有一方是无辜的。我话说得重一点,不服气的欢迎来辩。
首先,海天酱油并不无辜。
有些科普同仁在帮海天喊冤,因为海天酱油使用的添加剂合理合法,也没有真的歧视国内消费者。是,这都是真的,但海天挨骂并不冤枉。
广大消费者为什么会觉得添加剂不好,为什么会觉得“原生态酱油”更高档?还不是以海天为代表的食品企业自己用恐惧营销渲染出来的?
他们明知道防腐剂、调味剂、味精、脱脂大豆没有问题,明明他们自己的很多产品也添加这些原料,可为了抬高售价彰显高档,还是在包装上给这些成分打上醒目的禁止标签。
带有明显负面含义的禁止标识
酱油企业自己参与挖的坑,现在坑到了自己,还好意思出来辟谣?别跟我扯什么知情权那一套,合理标注未添加某些成分和刻意误导消费者以为这些成分不好,大家还是分得清楚的。
还有一个酱油行业全员参与的恐惧营销案例是标注使用非转基因大豆。实际上,我国法规完全允许转基因大豆和豆粕用于酿造酱油,其安全性也没有任何区别,但酱油行业愣是集体对转基因大豆进行污名化宣传,最终大家都不得不使用非转基因大豆酿造酱油。光这一项,酱油行业的原料成本就被迫抬高15%以上,这多出来的成本足够把防腐剂更换10遍不止。
在这些违背科学的恐惧营销长年渲染下,消费者看到中外酱油配方的对比,产生出口产品更安全的误解,产生被双标歧视的主观感受纯属意料之中。
而且,在舆情之后的公关声明中,海天也没有及时准确指出中国市场同样销售“日版”酱油,没有直面问题核心,而是扯什么维护国产品牌……其公关水平之低,态度之蛮横,被骂纯属自找。
然后,负责监管和标准制定的部门也不冤枉。
客观来说,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修订提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陈君石院士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已基本完成与国际接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具体到调味品行业,前几年我国完全禁止了勾兑酱油和勾兑醋的生产销售,就是一项显著的进步。
但是,出现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普遍不满意的现状,他们也脱不了干系。
一方面,我国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严重依赖龙头企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表面看起来是国家标准委在负责,但实际上是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做决定,而这些主管部门往往会把标准起草和修订工作委托给“半官方”的行业协会来操办,而这些行业协会的核心力量通常都是该行业的几家龙头企业。
例如海天味业之于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茅台之于中国酒业协会,基本就是衣食父母的地位。
当然,对产业的监管政策和标准约束的确也应该倾听企业的意见,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空中楼阁,但你到底是倾听意见还是聆听指示,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某些标准对行业的保护甚至宠溺之情跃然纸上,也就怪不得大家骂娘。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长期忽视科普工作,尤其是面向公众的科普工作,导致公众对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标准不知情、不理解。如海天酱油这样的重大舆论事件,有关部门一直不露面,事前不愿讲,事后不敢讲。被批评,不冤枉。
还有,广大消费者也并不无辜。
中国市场的消费者选购食品时经常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完全不看食品标签,只看广告画面,另一种是特别在意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却不理解真正含义,而是片面追求零添加、零糖等概念。
实际上,食品标签的意义在于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原料信息、营养信息,例如你想找蛋白含量高的牛奶、想找淀粉含量低的火腿肠,钠含量低的酱油,食品标签就能帮你判断。如果你对海鲜过敏,如果你家人有糖尿病、高血压,食品标签也能帮你做好糖、盐摄入的健康管理。但你要是格外喜欢果葡糖浆的纯甜味,你也可以避开用了代糖的食品。
食品标签永远不会告诉你这是一种有害的食品。
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凡是能写进食品标签的成分,都不可能是已知有毒有害的东西。
正规的食品只有适合不适合,喜欢不喜欢,买不买得起的问题。
正是因为有一批,而且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执着于零添加,执着于无意义的纯天然、原生态、古法、手工制作……也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食品标签种种花里胡哨的误导性标注。这一点,中国和外国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五十步笑百步。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提升口味,也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片面追求零添加不仅会不必要地推高食品价格,也会降低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
最后,我们科普作者也做得不够好。
很多科普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内,经常会比较生硬地去讲解科学原理,而忽视了非专业人士的真正感受,忽视了大家真实的恐惧。
这一点,我也在持续自省中,请大家鞭策。
整件事情里真正无辜的,可能只有那只装酱油的玻璃瓶。
知乎用户 贝壳财经 发表 刚巧我在看到海天味业这个事之前就曾经在微信和人聊过国内外「双标」问题,当时我就说了国内外配料表不一样不一定是坏事,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不是看到海天出事了才来刻意洗白) 这两天海天出了这么大的舆论,我的观点还是如 …
近日,多位自称海外的网友,晒出自己在国外买的海天品牌的酱油,配料表上没有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相比之下,国内海天酱油的配料,却有多种添加剂(据极目新闻)。 此事持续发酵后,让海天酱油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品牌危机。 为此,海 …
收录于合集 #发现价值 212个 编者荐语: 嗯,为了避免不告而别,做了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1858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朴素感情没问题,但不能揣着明白当糊涂。 - 1 - 很早就 …
知乎用户 萌铁蛋 MnFeN 发表 认准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肌苷酸 / 鸟苷酸)钠。不含这俩东西的酱油我以前尝过,味道差远了。 这俩分别是第一代和第二代鲜味剂,简直是现代食品业的明珠。前者能轻松将食品鲜味提升几个数量级,后者还可以与前 …
知乎用户 鱿鱼歼灭者 发表 食品加工业其实就是把产品廉价化,牛奶太贵,出现了植脂末,纯巧克力太贵,出现了代可可脂,糖太贵,出现了糖精。谷氨酸钠太贵,出现了合成谷氨酸钠。然后为了长途运输,出现了一亚硝酸为主的防腐剂,为了好看,出现了各种调配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