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真的已经到顶了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于 9/18/2019 这本质上是贫富差距问题,如果有一天穷人轻易买房了,那么穷人的生活中一定有其他的东西让他们的生活维持艰辛,这点不会改变。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10/26/2019 我自己爬的L家二手成交 …
中办与国办昨天发布通知,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我正好去看了一下 2017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里面有一个问题非常合适 “如果您符合本地落户条件, 您是否愿意把户口迁入本地”,按照“愿意” 占比排序,大家可以猜猜看,所有直辖市 + 地级单位中,谁的排名最高?
我把这个问题拿去问朋友们,大家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一水儿猜了个遍,但是他们的排名其实参差不齐,见下图:
将问卷中样本量较小的城市去掉后,北京和上海排名第 2 第 3,分别有 78.2% 和 74.26% 的外来人口愿意获得本地户口。
然后是深圳广州排名第 10 和 14 名,分别有 53.28% 和 50.23%;
杭州成都常常在新一线城市的地位上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排名却并不靠前,只有 30 和 35 名,只有 41% 和 38.2% 的当地外来人口愿意获得当地户口。
北京和上海之后,在 “愿意把户口迁入本地” 上排名最高的较大城市,依次是三亚、厦门、天津、青岛,分别有 65.25%、61.98%、61.2%、54.45% 的外来人口愿意把户口迁入本地。
然后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达到了顶点,行了行了,二三四五六七名我全都知道了,那么谁是第一名?
第一名就是——
农垦总局
是的,黑龙江农垦总局,一个地级行政单位,拥有自己的行政区划代码(235100),自己的一整套班子,自己的公安局,以及自己的户籍系统,拥有 177.2 万人口,差不多位于三四线城市之间。
和所有人一样,我一开始也怀疑这个数字是不是搞错了,但在多方确认后,我发现农垦总局排名第一是和别的数据相符合的——在 “我喜欢我居住的地方” 中排名第一,高达 76% 的人回答了非常喜欢(北京只有 51.2%)、在 “您是否打算继续留在本地” 中排名第一,高达 97% 的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北京和上海都只有 90.3%),在 2015 年和 2016 年的数据中,农垦总局的排名同样名列前茅。
为什么农垦总局的户口会如此具有吸引力呢?我们将前五名城市的 “您打算留在本地的原因” 列出来,见下图:
农垦总局相比其他城市,在 “收入水平高” 和“家人习惯本地生活”两列名列前茅,尤其是 “收入水平高” 这一列,甚至高于北京和上海。
这是与农垦总局的管理机制高度相关的,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体制内单位的有编制的职工,比如石油子弟、兵团子弟,相对于同样地区的其他人口来说,自然会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所以,我们接下来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哪里 “放开户口” 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呢?自然是户口能够获得更多非市场收益的地方。上海户口和北京户口我们可以说有高考名额配给摆在那里,至于其他地方,即便是常常说 “来了就不肯走的” 成都,“人间天堂”杭州,更别说其他小城市了,当户口没法获得非市场收益时,放开户口与否也不会有多少区别。
谢邀。说几个常见的误读吧。
1,并不能让三四线城市房价暴涨,更大意义上是试图避免三四线暴跌。
2,这个政策并不能使一二线城市非户籍人口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而是试图使农村人口涌入三四线城市。
3,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上迈出了一大步,而更大的进步则在于减轻了对农村人口的歧视和剥削。
4,对于这个政策我持正面评价。但是要批评的是,我们总是要把状况搞到无限趋近于崩坏,才会有破釜沉舟之决心。——这其实算变相赌博,但你不能默认运气总是很好!
————分割一下———-
下面这段对话是节选自评论区。虽然我之前已经屡次被知乎青年们对农村的无知、忽视、误解震惊的目瞪口呆,但是这条评论还是再次刷新了认知。真的不知道该说啥了。。。 壁垒森严、隔绝了解。——这更说明这条政策来的何其迟也!
steam 玩家都知道,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不买免费送。
现在看落户也符合这个规律。(手动惊喜)
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因为农村人口在小城市的落户意愿非常低。落户意味着放弃承包地,宅基地也不可再进一步修缮。得到的,只是中小城市级别的公共服务和社会认同。二者权衡,我相信很多人会有答案,这不是限制的问题,是鼓励的问题。
户籍制度是中国很多社会矛盾的根源,去户籍化的进程中每向前的一步都值得鼓励。
不过总的来说,实际影响并不大,因为绝大多数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本来就没什么落户门槛。符合条件城市里,最强的南昌,有学历大专以上随便落,没学历的社保一年也可以落,这个门槛可以说已经是聊胜于无。
这是总的来说,但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海南。
海口和三亚城区常住人口都不足 300 万,三亚甚至不到 100 万,严格符合全面放开标准。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落户门槛还是相当高的。
海南会不会放开,如果放开会发生什么,是个有趣的看点。
这是中国户籍制度的大变局。
哪些城市有望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根据文件,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可取消落户限制,500 万以下的城市可全面放宽落户限制,超过 500 万的要完善积分落户政策。
注意,**这里作为区分的不是所有城市人口,也不是户籍人口,而是城区常住人口。**毫无疑问,城区常住人口标准更为严格,只包含市辖区的城镇人口,下辖县镇不在其中,农业人口也不在其中。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城区常住人口超过 1000 万的是超大城市,
500 万 - 1000 万之间的属于特大城市,
300 万 - 500 万的属于 I 型大城市,
100 万 - 300 万之间属于 II 型大城市,
低于 100 万的则属于中小城市。
显然,许多农业人口众多的三四线城市,诸如山东临沂、河南南阳等地,虽然总人口过千万,但城区常住人口只有寥寥百万,只能位列 II 型大城市或中小城市,难以进入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之列。
用城区常住人口来衡量,目前,只有北上广深属于超大城市,武汉、重庆、天津、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则在特大城市之列。
如果以 2019 年最新数据估测,西安、哈尔滨、青岛基本都已触及特大城市门槛。
可以说,除了北上广深、武汉、重庆、杭州、天津、成都等 10 多个超大特大城市之外,其他所有城市,无论是二线还是三四线,都将获得放开乃至取消落户限制的机会。
这其中,以合肥、昆明、太原、厦门、南宁为代表的 I 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 - 500 万),虽然不能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但也将全面放宽落户条件,条件想必不会太严格。
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南昌、无锡、兰州、洛阳、惠州、温州、呼和浩特、唐山、佛山、海口等 II 型大城市,以及几乎所有的三四线中小城市,都有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可能。
由于数据统计口径原因,部分城市数据可能存在低估。
可以预料,零门槛落户,即将遍地开花。
02
熟悉政策动向的人都知道,全面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并非头一遭。
早在 2019 年 4 月,发改委在《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就已明确:
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300 万的 Ⅱ 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500 万的 Ⅰ 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然而,这一次新文件,并非简单的政策重申,而是有着更深远更细致的政策布局。
其一,这一次印发文件的主体是中办和国办,级别更高,更权威。
**其二,这两份文件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发改委的文件侧重于 “城镇化建设”,目的在于推动 1 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这一次的文件侧重于 “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目的在于畅通流动空间、激活社会活力、构建公平竞争格局,从而打破过时的户籍制度所制造的阻碍,显然考虑更为深远,改革目标也更为深远。
其三,这一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意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这意味着,在这些城市,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在教育、就业、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将会一视同仁,户籍所制造的优越感以及特殊福利,都将不复存在。
其四,人口流动起来,财政资金分配要动,土地指标同样要动,楼市同样受到影响。
根据意见: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
显然,人口越多的城市,人口越是蜂拥而入的地区,越应该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越应该获得更多与之相匹配的土地指标,获得更多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这就一改过去大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的局面,大城市将会有更多的用地指标,建设足够多的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房子,从而满足真正的居住需要。无论对楼市,还是对城市,都将是影响深远的变局。
03
户籍制度迎来最大变局,城市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全面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意味着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不再受到户籍门槛的严格约束,也不再受到社保、医保等属地化福利的掣肘,这无疑将会加剧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
更重要的是,这两年,中国经济基本面面临着两大变化:
一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日益严峻,高新产业以及支撑这些产业的人才储备,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是人口生育形势、劳动力人口形势、老龄化形势均遭遇前所未有的拐点之变。(参阅《国家级人口战略落地!》)
在这种背景下,谁能拥有更多高素质人才,谁能吸引更多年轻劳动力,谁就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正是抢人大战爆发的背景所在,更是 “零门槛落户” 正在遍地开花的原因所在。在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大背景下,抢人大战将会获得政策的加持,无论是争抢高学历人才还是争抢年轻劳动力,都不再有什么阻碍。
这种背景下,一二线城市都在敞开大门,不仅要将人才收入囊中,更要将年轻劳动力聚在麾下。
三四线城市唯一能抗衡的武器,则只剩下全无限制的 “零门槛落户”。三四线城市,再不放开落户就晚了,这句话正在得到原来越多的验证。
要知道,连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都放开了大专生落户限制,连作为二线省会的石家庄都率先打响了 “零门槛落户” 第一枪,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都放开了租房落户……
不管是为了长期的经济发展,还是短期的楼市托底,一场覆盖范围更广、竞争更为白热化的新抢人大战,必将全面打响。
这一次,争抢的不仅是人才,更包括所有劳动力。
获得了 “用脚投票” 自由的人,将会流向哪里,让我们拭目以待。(首发于公众号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不谈影响,只谈论户籍制度。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 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 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官方宣告: 农村户口彻底超过城市户口。
我来给党国添个乱
农村户口的同志们注意了:如果你们要落城市户口,务必搞清楚你家宅基地、农用土地的使用权在你父母过世后,以你的城市户口还能不能要回来~~
配合前段时间的新闻食用更佳
[土地管理法:农民退出宅基地可得到国家补偿,农民值得高兴!_腾讯新闻new.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new.qq.com/rain/a/20191014A0CPF9)
评论里有老哥说明白了 这一系列操作就是盯着你手里的地。虽说规模化种植是未来趋势,但你当初的承诺不能就这么简单的收回去。
对于那些无力在城市置办家业的农村朋友,我建议看好你的地。且不说这些地的真实价值,至少不要白白肥了某些法拉利们。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取消或放宽落户限制会不会影响楼市限购?大城市落户接近 “零门槛” 会不会导致中小城市 “空心化” 的出现?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解读。
强国论坛:取消落户限制会不会影响楼市限购?如何避免热点城市出现新一轮的楼市涨价潮?
倪鹏飞:应该有一定的实际和预期影响但不严重。首先,这次户籍政策的调整也是因城施策的,300 万以上城市落户仍是有限制的。而目前人口 300 万以上的 27 个城市大多是目前楼市调控的重点城市,这些城市的限购政策仍可以发挥作用,只是有一些原来受限的购房对象,由于落户条件和政策的变化,可以更早一点时间落户成为不受限的居民;对于 300 万以下的城市,目前的限购政策多是规定常住或外来人口准许购买一套住房,而不是不让购房。
避免热点城市新一轮楼市涨价潮,第一是关注舆论,打击市场主体借机炒作,避免每次出台政策的红利都被房价上涨提前透支的现象再次出现。第二是要求各地切实落实房地产调控的主体责任,围绕确保 “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 目标,做好户籍等政策与楼市调控政策的衔接和调整。第三,抓紧研究户籍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人口变化进而导致的住房需求变化,结合 “十四五” 规划,加快调整住房、土地、公共服务等规划,同时也要加快政策调整——包括人口流入城市的增,也包括人口流出地区的减。确保新的规划和年度住房、土地、公共服务供应计划落地,扭转供给调整滞后需求调整的空间错配局面。
强国论坛:《意见》提出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取消城市落户的限制,会不会因为人才进一步集中到发达城市,导致不同地区人口稠密和空心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严重?
牛凤瑞:在市场化过程中,人才向发达地区或者向中心城市汇聚是正常现象,当然也客观存在着对流出地区的影响。我们一直追求区域发展的均衡,但从每个发展阶段来看,都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状态。发达地区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带动欠发达地区;对于欠发达城市来说,人才流失了,正说明营商环境、人才环境都存在着很多短板和问题,应该有意识地加快改革。这才会真正形成人才的市场竞争、区域之间的竞争。
倪鹏飞:在当前的聚集与扩散交织阶段,政府公共服务尤其是优质高端公共服务布局要顺应市场主体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集中或分散布局。例如当中心城区过度拥挤,市场主体需要外迁,优质公共服务应外迁到位。当人口已经从一些城市流出,其公共服务供给也应做出消减。政府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布局是克服区域分化实现区域均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强国论坛:城市汇聚的高精尖人才越多,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基础性的服务、从事基础服务的劳动者。《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提出严格控制城区人口 500 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怎样看待大城市引进人才与控制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
牛凤瑞:第一,特大城市更强力地吸引人才聚集,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第二,城市的本质就是产业和人口的高度、大规模聚居,而且在一定限度内人口聚集的规模越大,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这是普遍规律。现在一些特大城市,尽管控制人口规模,但更多是从政治、环境、资源等层次去考虑,而不仅是从资源配置效率层次去考虑。所以,中国出现十几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应该是正常现象。特大城市人才集中、高端产业集中,但不言而喻,离开了如餐饮、中小学教育、旅游、交通等基础配套产业、基础性的服务业是无法运行和发展的,一个城市里高中低档次的产业应该是相互配套的。
倪鹏飞:现代城市一方面是高度分工,城市之间功能差异很大,另一方面,城市是一个社会体系,由众多的部门和产业及经济社会活动组成,需要多方面和多层次劳动者相互服务。大城市、超大城市一般拥有更多和更高端的产业,需要更高端、更多专门人才,但其各种生活需求也引致相当比例的提供生活服务劳动人口。超大城市要平衡人才结构,首先树立 “人人皆才” 的理念,城市里的各类劳动者都是必需的人才。其次根据城市发展优势、发展目标、发展定位,预测和确定城市各类职业、人才和劳动力规模和比例,再次,按照存量需求缺口分职业确定常住人口落户规模,同时再根据同类职业比较其他条件确定落户优先顺序。保障城市人口和人才的总量和结构始终处在动态均衡的变化中。
强国论坛:随着落户限制的取消、积分落户政策的完善,未来户籍是否不再是人才 “用脚投票” 的关键因素?
牛凤瑞:户籍自始至终都不应该成为人口流动的限制和门槛。现在政府提出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是很重要的一步,值得赞赏。怎么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使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政策应该着重解决的。给户口、给房子,给钱等等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从长期看还远远不够。现在大家更关注事业上的发展空间、生活上幸福感。政府不应只紧盯人才引入,而应在执政中注重精细之处,平衡各个方面的关系,千万不能造成新的社会内部的分裂。 (人民网记者 白真智 李兵兵)
先说结论:户籍正在走进历史,保就业极端重要,房子与教育脱钩势在必行!
以下为对《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解读:
昨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将择两个重要条目解读一下。不当之处,欢迎留言讨论!
条目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流动机会
本条目讲的是就业,具体详见下图,其中首句:“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这样的定位,不可谓不高。为什么国家如此关注就业呢?因为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劳动力失业率会升高,而失业率过高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
然而,如下图所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过去 5 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基本上保持稳定。讲道理,低于 5% 的失业率是很不错的数据。那为什么国家今年会如此重视就业保障呢?
重点就在于我们的失业率前面的前缀——城镇。没错,统计局在核算失业率的时候没有考虑农村劳动力。这就是问题所在,而且是核心问题。一般而言,农村的劳动力去大城市从事的是比较基础的工作,诸如建筑工地、流水线或者基础服务(餐饮等)等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而城镇居民从事的工作都相对好些。
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农村出来的劳动力比城镇劳动力更容易失业。
实际上,**我们失业的主力是农村劳动力,然而在计算失业率的时候却恰好忽视掉了这部分人群。**而且,不说年轻劳动力都不从事田间劳作了,就是年纪比较大的农村劳动力也不从事田间劳作,而是去城里打工。为何?因为种地养不活自己和家人。有时候还是赔本买卖:一年到头,忙死忙活,最后发现居然还亏了。
条目一中末尾一句话值得重视:“研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应对办法。” 这其实和我以前分享的观点相一致:
人口老龄化并不代表劳动力人口缺乏,在智能化时代,任何忽视人工智能和先进自动化系统的就业分析,都是错误的。胯下痛公寓新之助,公众号:胯下痛公寓新之助从《美国工厂》窥探智能化时代的 “新失业”
未来,好的就业机会越来越稀有,因此内卷将会长期存在,并且越来越恶劣。如果不及时提振实体经济、有效挽救制造业外流的情况,后果不言而喻。
条目四: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
本部分为本文重点解读内容,本条目的意思很明白:**户籍制度正在走进历史。**首先从 300 万城区常住人口的城市开始,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基本上意味着除了一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三线城市外,其他的城市都要取消落户限制了。对于 300~500 万人口的城市,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对于 500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也要降低落户门槛。
去年,一些城市还用方便落户来吸引人才到所在城市买房;今年年初,以杭州和西安为代表的城市进一步拉低门槛吸引人才落户购房。春节后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过一个通知——《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其主要指导思想就是拉低落户门槛,当时还有人鼓吹这会让房价上涨,为此,我在今年 4 月份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放开落户限制,那又如何呢?》,文章主要观点:
杭州和西安本就基本上算上零门槛落户了。因此,我不认为发改委的那个通知会对那些城市的落户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几无影响。所谓的影响只是房地产从业人员吹出的泡沫,毕竟他们利益相关。胯下痛公寓新之助,公众号:胯下痛公寓新之助放开落户限制,那又如何呢?
但是,这次的 “意见” 又有了新内容,比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与户籍脱钩意味明显,房地产则何如呢?那些还借口说什么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和房子绑定死了的,醒醒吧,目前为止,除了教育这一点,其他人都不关房产证什么事,别自作多情给房产证加戏了。
即便是教育,也距离和房产证完全脱钩的日子也不远了,具体分析详见旧文——《“学区房” 的前世今生 及 未来》——该文主要结论:
出于教育公平化的需要,也没有刺激房地产的考量,“学区房” 的概念将从房子上面完全剥离掉,房子会回到其本身属性,决定房子价值的唯一属性就是其地理位置以及舒适度。胯下痛公寓新之助,公众号:胯下痛公寓新之助 “学区房” 的前世今生 及 未来
对于户籍制度的废除,我曾经在文章——《房地产杂谈,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有过一段分析:
“
现在很多人都在为拥有某个城市的户口而发愁,但是,对于未来的户籍制度,我的判断是:
未来不存在什么落户难的问题,未来的最终模式是随意落户,不存在户籍壁垒。
当然,北上这两座城市可能放开的时间比较晚些。
但是,您千万别会错了我的意思。未来即便可以让人们随意选择城市落户,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没得选,这个没得选不是因为户籍制度阻挡,而是自身的生存能力。想落户北京、上海,但是自身的能力达不到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的及格线,不用 “赶你走”,你自会离开这座城市,回归他处。
未来阻止人们落户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自身的生存能力!
”
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背离我的预想。请朋友们务必记住孙先生的这句名言: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
当下中国的大势又是什么呢?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去什么的产能?库存还剩几何?谁的杠杆最大?又要补哪些短板?仔细思量一下,答案不言自明!
PS:本回答文章链接皆来自公众号以前发布的文章,基本上和我之前的预测相一致。
公众号名称:胯下痛公寓新之助,ID: Smart_Dreamer
把裤子褪去以解决肠胃胀气问题……
个人不喜欢长篇大论,看着费劲。我认为至少能够分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城市规模将普遍进一步扩容,这就预示着中国发展要走的路线是美日的大都市圈方式,而不是德国小城镇方式。想了解内在逻辑的可以给作者私聊探讨。
二、中国下一步将进一步刺激内需,因为主要消费还是在城市,这就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彻底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这里面商机很多,想交流的也可以私聊。
三、国家意图是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城市对农民到底还有多大吸引力?文件中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常住人口将和城市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的教育,医疗和社保。问题是:现在农民在农村老的不想动,因为他们没钱在城市生活,想取得城市社保更是困难,年轻的挣得也不比三四线城市居民少,而且县城医疗条件对于百姓来说也足够了。只有一个教育,相对吸引力还大一些,但是现在的生育率又这么低。所以综合考虑,我感觉效果并不一定能十分理想。
认同请加关注,方便以后共同交流探讨!
没啥影响,限购的是人人都想要的,不限的是不值钱的。
举例,京沪户口。
再比如,核心城市房产。
谁不想要?人人都想要,只好限购了。
官宣: 300 万以下的户口不值钱了,成法币了,大街上就能捡到。
农村人又不傻,怎么可能放弃农村户口,放弃宅基地和田地,去落户 300 万以下的城市。
京沪是不可能放开了。如果像长三角核心城市南京杭州这种级别的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会有三四五六七八一直到十八线富户把资产往那边转,买房。
如果这个平等包括医疗,估计能带动一大批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毕竟城市的医疗条件好很多。
农村缴纳医保能和城市的一样待遇吗?且等着看具体案例细节吧。
人口老化才是未来 10 年的主旋律,而不再是城市化了。
是不是城市常驻人口,核心在于就业,户口不户口的,意义不大。
北京上海除外,然而这俩也没放开。
1 月 9 日,山东宣布,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按照《2018 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 年,中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上的共有 27 城,山东城市仅包括济南、青岛在内。这意味着,除这两个城市之外,山东其余 14 个城市或将全部落户 “零门槛”(莱芜 2019 年并入济南)。
此外,青岛的城区常住人口,在 2017 年为 445.83 万;济南的城区常住人口,在 2017 年为 404 万(不包括莱芜人口)。这意味着这两个城市或许也将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
这一措施正印证着这一口号:好客山东欢迎您!
山东为何如此积极放开放宽落户?哪些城市能借此机会迎来发展良机?下面阿福为您解答。
山东是人口大省,2017 年,山东省常住人口首次破亿,2018 年,常住人口达到 10047 万人。
然而,山东省人口总量看似增长,却同样是人口流出大省,近三年山东人口流出量超过 70 万人,其中,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是重要的流出群体。
山东每年流失的人口都去了哪里?资料显示,山东流失的人口近主要流向了长三角和京津冀等都市群,主要是由于这几个区域经济发达,消费、教育、养老等基础条件优渥。
山东是全国重工业大省,化工、钢铁以及煤炭等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 70%。过重的产业结构也使得山东的能耗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在区域经济比拼中,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山东相比,广东、江苏、浙江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发展迅猛,也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根据数据显示,2019 年前三季度山东、江苏、广东的 GDP 实际增速为 5.4%、6.4%、6.4%,2019 年全国前三季度 GDP 平均增长率为 6.2%。三甲当中只有山东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从 GDP 总量来看,2019 年前三季度山东、江苏、广东 GDP 分别为 6.23 万亿元、7.22 万亿元、7.72 万亿元,山东低于竞争对手江苏近 1 万亿元,低于广东约 1.5 万亿元。
2019 年前三季度各省份 GDP 数据
无论从 GDP 增速还是从增量上看,山东都落后于江苏和广东,甚至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8 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四。
因此,调整落户政策,使人口自由流动,会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活力,提升当地的生产率,对地区经济会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取消落户限制的目的之一,是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据悉,山东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 10 个百分点左右,如果近千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未来建设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同时,也能使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加快,这样确实会加大建设规模和消费潜力,对城市经济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经济是衡量一个城市的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山东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偏离程度,也可以作为这个城市的房价是否有未来的重要依据。
山东的经济体量并不小,是北方经济第一大省,但是山东各市的经济长期属于一种 “高度和谐” 状态。所谓高度和谐,就是过于中规中矩,今年和去年差不多,去年又和前年差不多,毫无经济亮点。
值得庆幸的是,去年年底济南 “吞并莱芜” 的政策抉择,也充分说明了山东省政府想明白了这点。在强省会时代,济南作为山东的核心,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等到济南打造成功,筑巢引凤,其他周边的城市才能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劣势,完成短板的弥补。
**在山东省内我们会发现,北部城市强于南部,东部城市强于西部。**尤其是鲁南的枣庄,和鲁北的滨州。滨州属于经济体量低且增速慢的边缘性城市,2018 年滨州的经济增速为 1.5%,而枣庄,位于最南部,旁边是临沂和济宁,不但享受不到大城市带来的产业帮助,反而还会遭到人口和资源的反向虹吸,和滨州情况相差无几。
其中,临沂在这两年的经济发展中表现的格外突出,它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一个商贸物流市场,毕竟,临沂可是物流之都。不仅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更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大商贸物流市场。通过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新旧功能的转换和节能减排,临沂的经济结构和以往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工业也向中高端迈进。
在青岛、济南这两个二线城市旁边的城市房价非常高,例如泰安、聊城、日照、德州等等。而远二线的城市的房价则偏低,例如菏泽、临沂、甚至是经济强劲的潍坊。这其实就是中心城市的 “房价沿溢效应”。
无论这些城市的经济动力如何,房价都会被身边的强市拉起来。但要注意的是,青岛与济南同属于二线中上等城市,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正是:虹吸!所以在这两个城市周边的城市,**尤其是无产业基础的城市,**虽然房价很高,但是经济会越来越低,人口会越来越少。
由此断定,在这两个城市周边的城市房价大概率会下跌,泡沫值也是最大的。反而像潍坊这样离主要城市较远的城市大概率不受影响,可独立发展自身经济,房价一定会健康成长。
**不过,未来山东人口的竞争,恐怕并非仅仅是省内城市的比拼,而是要放眼全国。**农民进城并不一定是进入本地的城市,而是会选择优势发达地区,收入更高、就业机会更好的地方。
未来,生产要素包括人口的流动还会更加自由,人口流动已产生 “鲶鱼效应”,就是城市真的把人当成财富而不是一种负担,要保证优势资源集中到优势地区,这个才是最有效率的。
经济下行压力过大,
农村人口转变城市人口可以极大带动经济;
即使他们不买房,
他们也要在城市租房,购物(买衣服等必需品),吃饭等,
在农村,消费肯定少许多;
既然他们消费增长了,肯定可以拉动经济啊,
这个早就规划好了,
只是推行正常实施具体时间,执行程度的考虑,
上面有,自己看吧,
有这个说明,只是没有这个详细;
为什么你们非要想他们买房?
才能拉动经济了?
变成城镇人口,你要租房吧?
你要吃饭吧?
你要交通出行吧?
在农村这种消费会减少很多的,
这也会拉动经济的,
我反复说多看最上面规划,多看最上面政策,多看 xwlb,
我举个例子,
上面发展目标早就写着,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 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5% 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 2 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2014 年写着推动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加上城镇新增人口(出生人口大于死亡人口)
我就不知道为什么知乎会唱空当时房价?
房价即使不涨,也不会跌吧?
当然唱空房价,发泄情绪,
从来是最多赞,
我也试过,轻松千赞,
说不定未来我也这样做,
没有实际意义,300 万以下的城市是三四线城市,谁去哪儿落户,除非结婚
没啥影响。政府敢放开这些城市的户口,就说明这些小城市已经不存在人口压力,不然才不会开放呢。同时也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至少过了一半,再过个二十年估计连一二线城市都会放开了。
不过再过二十年,全国至少一半的自然村会消失。现在依然还坚守农村的是 5060 年代出生的那批人;70 后以后即使还住在农村,他们的工作娱乐等主要日常生活也已经脱离了农村。他们对宅基地和自留地的感情已经很淡泊了,只要政府出个好价钱,他们很乐意及时变现。所以农业农场化和机械化是大势所趋。农民作为一个社会身份将消失,转而成为农业工人。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而来的不可逆过程,城市化能降低多数服务业的成本,没有人口聚焦就没有产业升级。所谓的互联网信息化能导致逆城市化的猜想,已经被过去 30 年的全球发展所证明是不存在的。连美国日本这些早已城市化的国家都还在继续城市化加深,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还能进城的朋友,还是抓紧机会赶紧上车吧。
从中期看应该没有什么影响,因为通过释放政策红利来引导经济行为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在人口问题上,农村已经提供不了多少适宜的人口进城了,几乎所有 300 万以下常住人口城市未来的目标,应该是防止产业和人口外逃,而不是进一步扩大规模。
截至 2019 年,中国农村人口约有 40% 即 5.6 亿。我建立了一个粗略的模型,来推测这 5.6 亿人的人口结构。2 个关键的变量分别是:1980-2019 年,中国所有出生人口中有多少出生在农村?假定是 55%。1980-2019 年间,从农村迁入城镇的人口中,1980 年以前出生的比例有多少?假定是 33%。
推演结果其实是不乐观的,目前的农村 5.6 亿人口中,39 岁以下的可能只有 1.2 亿,4.4 亿在 39 岁以上。而真正年龄符合、又属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人口,不知道能否有 1000 或 2000 万?
40 岁以上的农村人口,在城市不能提供特别理想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太可能落户城市。事实上城市也没有什么产业,能特别适应中老年农村人口的工作。
中国每一次经济出现问题,都会把刀挥向农村,通过掠夺农村资源来度过危机。
从建国时就是,统购统销,疯狂年代也有,上山下乡,到现在又是,每一次阵痛都由农村承担,好处却由全民共享,而农村得到的最少。
时代在发展,政策却保持了一致。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善良的人,每次被掠夺干净还要感恩戴德。真的难以想象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城市里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们依然会是社会的最底层。
还是看看温先生怎么说的吧,温先生完全可以称得上社会的良心。
[
看看温先生这么说的吧。
京东
¥ 55.00
去购买
很多年前的户籍制让很多农民在公民待遇上低城市居民一等,现在好了,农民可以进城落户了,然而这真的是好事吗,不过是来做房地产接盘侠而已,农民永远都是被利用的
只落户有屁用,孩子想上学没房子照样免谈,医保养老你只要在这工作,不落户一样能享受,这政策是在诱导农村人放弃土地,现在的三四线城市只要你能买房,就算不落户孩子照样能上学,医保养老啥的不耽误,农村户口的话你老家还能有地,两边得利,傻了吧唧把户口一起带走,你除了老家地没了,别的好处啥玩意得不到。现在国家要搞农村土地流转,为集约化农业做准备,但是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村人口太多的话补偿成本下不来,当然能让你自觉离开最好,你要是盯着不走,最后要么给你补偿金,要么就耗着,当然就算给也不多,但蚊子腿也是肉啊!
谢邀
凡是民生政策性的文件都要刨开现象看本质,前面那些人的宏观看法,实在是太高高在上,说的都是些夹杂东南西北风的屁,我们这些底层老百姓根本感觉不到!
这个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诱导大家进城买房,300-500 万人口的规模,说的就是 3.4 线城市,或者 2 线城市下的县级市。
前几年的 “地产下乡”,狠狠的拉了一波房价,甭管有实力的,没实力的地方企业,都在圈地盖房,现在可以说一地鸡毛,更不要说那些人均收入 3000 多,房价破万的奇葩城市。
无论怎样,就目前这个状态,能买起房子的都买了,条件差点的,也咬牙上了商业贷,沦为接盘侠,除了一线城市,和某些二线城市,还真没看到哪些地方城市落户有限制。
现在搞得这个政策,说白了就是一个补充,现在经济环境不好,政策给你们了,是吃肉还是喝汤,就看你们自己了!
房地产目前真是无法言语了,都知道是寒冬,都知道是泡沫,但是就是不能挑破。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马云每天都接到 5 个借款电话,可以想想目前的情况了!
觉得跟全面开放二胎的情况比较类似。
1、几大城市群、一线省会城市、人口超 300 万的其他明星城市,秉承着强者越强大者越大的发展趋势,只要肯出台抢人政策,不愁人口来源问题。相反,过高的人口密度以及层次不均衡的人口结构,反而需要加以控制。结合这几年一些清理低端产业、非核心功能转移等行为,明显是要重点优化这些城市的人口结构,从而更好的让这些城市长期具备核心竞争力。
就像有些人有经济实力,能够调配社会资源,要不要多养孩子,还是少养孩子好好培养,取决于自己,跟有没有出台政策无关。
2、中国的农村、小城镇仍然聚集着大量人口,从每年春运的人口大迁徙和中西部地区许多人过年才住一次的农房能够看到,土地资源在我国存在极大的浪费。国家提出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从长远角度来看,把农村人迁往城市节约土地是一项必然的手段。
就像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新生儿持续走低,从长远看,鼓励生育也是必然手段。
3、300 万以下的中小城市,本身不具备吸引力,但是一线城市又容不下那么多人,自然成了农村城镇人口转移的对象,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鼓励大家去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生活,但是大多数人愿不愿意去、会不会去还需要时间慢慢印证。
就像对于大多数普通出生的现代年轻人一样,多生孩子负担重,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国家要先把政策放出来引导你先,至于你会不会多生,也需要时间慢慢来引导。
所以 300 万人口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是国家从长远角度必须作出的方向上的引导,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必然是围绕着中心城市展开的,也就是说,有希望有前景的城市,只有那么不到二十座。而广大的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哪怕地处东南沿海),也只会被这十几座城市不断虹吸,陷入人口流出、经济停滞的萎缩局面。不要说什么因为 “城市群协同发展”,所谓靠近一二线强市的中小城镇会由此沾光,不好意思,我不这么认为。仅以长三角为例,未来真正有前景的城市只有沪宁杭,再加上半个苏州(市区和昆山),其他的中小城市真的只能自求多福,到时候别被吸得太狠罢。
放在开头,这是我一己之观点,欢迎各位过个五年十年回头来评判,也谢绝人身攻击。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结合今日城区人口少于 300 万的城市放松落户的消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样现象——许多弱二线、三四线城市早已经吸引不到了什么外地人了,完全是在吃老本,也正是因为新鲜血液注入得越来越少,原本还虚设着的门槛才因此要彻底抽除。
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了解当下中国最新的人口流动趋势。我发觉知乎上不少人还存在有错误的认知,觉得人口的迁徙仍然是 “雁行” 的,北上混不下去就去宁杭,宁杭待不住再去胶东、闽南的诸沿海城市。然而,结合一众数据来看,这种思维大错特错。
真实的流动趋势是,一个内陆小城市出身的青年,在北上广深拼搏一番发觉没能力留下的时候,便直接回了离家最近的大城市——如自家省城、又如隔壁省的省城,总之,他们不会再往次一级的其他沿海城市跑。
这张图,是某媒体整理了 10-18 年来主要城市统计局发布的常住人口数据所得到的
稍微观察一下近 8 年来的人口流动趋势,增量垫底的是这三位:东莞、温州和南通,无一例外,它们全部是沿海二级城市。在 08 年以前,东莞温州可是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大市,吸引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产业工人,他们的存在带动消费与税收,一度让这些沿海的普通地级市非常繁荣,甚至胜过大部分内陆省城。
然而花无百日红,一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全球有效需求的停滞;地价的不断攀高,也挤压着利润微薄的小微制造业的生存空间;新兴产业的崛起,使得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如履薄冰。十年下来,许多沿海地级市都陷入了此种恶性循环之中,外地工人逐渐走了,原本闹热的厂房一朝冷清,整座城市的人气越来越淡。
而那些人口增长迅速的城市又是哪些呢?广州、深圳,岭南之珠,相较京沪而言早几年广深的生活压力并不很大,尤其是落户政策,更是友好不知多少倍。长沙、郑州,作为人口流出大省的省会,依靠着首位度的提升成功让一大堆湖南、河南人返乡就业,多少也阻拦了本地大学生进一步流出的趋势。同理,还有成都重庆合肥西安等一众内陆省城,这几年人口增量相当可观,甚至对临近外省也有一定吸引力。
现在是内需驱动型城市登场的时代了,如成都靠着四川 8300 万海量人口作为腹地,吸引着全省各地的人才,提供着省内最好的就业岗位,将源源不断的人口涌入变现为财政收入跟 GDP。
只能说明这些城市的户口已经没有任何福利可言了,国家已经帮你排雷了,就看个人选择了。
实际上,早在今年 4 月 8 日发改委发布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中,就已经提出“Ⅱ 型大城市” 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里的“Ⅱ 型大城市”,就是常住人口在 100 到 300 万之间的城市。这次从中央和国务院层面再次强调放开这些城市的落户限制,实则是对上述政策的升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地方加大落实力度。
**然而,这些城市吸引力有限,一般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落户限制,或者即便有限制,也没有太多人愿意去落户。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后,能否接得住才是关键。**这背后考察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户籍制度放宽后,“新市民” 能否平等地享受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才是关键。
目前,中国按照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将城市划分为五类:
12 月 25 日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那么,具体对应哪些城市呢?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7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政策更像是针对三四线城市城市量身定做的。北京、上海这种超大城市,通过积分方式落户,吸引的是高端人才,限制的则是低端外来人口。深圳、广州,由于其经济活力高,城市容纳力强,人口处于不断流入状态。而对于重庆、天津、成都、南京、武汉、杭州、西安、沈阳、长沙、哈尔滨、苏州、昆明、郑州、济南、青岛、大连、长春等热点二线大城市,在近两年也开始逐渐放宽落户限制。**而除了上述 78 座城市以外,剩下的城市必须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末,我国城市个数达到 672 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 297 个,县级市 375 个。
虽然此次从中央层面明确了一些城市或取消或放宽落户限制,但是实际上,在一些中小城市落户并非难事,甚至许多农村户籍人口不愿意在城市落户。
以 2010 年的重庆为例,当年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各高校的农业户籍学生转为城镇户籍。后来演变成 “强制转户”,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如果把目光放在近些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部分二三线城市面临人口外流局面。从 2017 年开始,一些城市打响了 “抢人” 大战。从西安到武汉,从厦门到天津,这场 “抢人大战” 在 2018 年 5 月天津启动 “海河英才” 计划一夜吸引 30 多万人后,达到高潮。
西安 2017 年和 2018 年户籍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 9.8% 和 9%,成为 “抢人大战” 中的冠军,晋级人口破千万的大城市。厦门和武汉的 “抢人” 政策也效果不错。此外,包括杭州、南京、成都、合肥、郑州、长沙在内的一些热点二线城市,近两年户籍人口增速也很快,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才新政的实施和落户门槛的降低。但 “抢人大战” 远未结束。今年,西安、南京、杭州、宁波、青岛等城市又再次降低人才落户门槛。仅 12 月,就有武汉、沈阳、郑州三个城市出台政策,降低落户门槛。
以省为单位来看,在 2018 年的常住人口增长榜上,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仍牢牢占据首位,去年末广东常住人口增长数和净流入分别为 177 万、84.24 万;浙江紧随其后,虽然人口增长绝对数不及广东省的一半,但人口增速相当,广东增速为 1.59%,浙江为 1.41%;第三位则是安徽,增加 68.8 万人。
在这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面前,这些 “Ⅱ 型大城市” 放宽落户限制究竟会吸引多少人落户,其效果很难测定。但专家分析认为,这释放了一个信号,放宽户籍制度,让人才更好地流动,促进人才的合理布局。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减少劳动力流动的阻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还有利于缓解当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落户政策放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上述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实现 2020 年 1 亿人在城镇落户的目标。
落户之后,“新市民” 面临的首要需求就是 “住”。因此,此次意见出台后,有人提出疑问,是不是房地产市场又要火爆起来?放开落户政策限制,似乎为已经降温的房地产市场撕开了一个上涨的口子。尤其是一些地方放松户籍限制的同时,也将房地产作为吸引人才落户的一个因子。
以西安为例,2017 年 3 月西安发布 “史上最宽松” 落户政策,并在此后两年内七次升级调整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爆发式的人口流入带来了大量的购房需求,西安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曾连续 39 个月环比、连续 41 个月同比保持上涨态势。
此次政策的出发点是促进人口流动,但客观上也会释放新的购房需求,有专家认为,这有利于降低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对 2020 年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同意见指出,一些三四线城市发展动力弱,若非中心城市带动,对年轻人口尤其是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并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仍会持续面临人口不断流出的窘境。尤其对一些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而言,这些城市即便没有落户限制,吸引人和留住人的能力也较弱,更别提消化房地产库存市场了。
政策发布后,12 月 26 日的房地产板块多股涨停。光大地产分析师何缅南认为:
短期来看,放宽落户限制、引进人才政策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叠加 “因城施策” 合理引导需求,预计调控时间较长的二线城市 2020 年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10%,将明显跑赢全国房地产市场。从中长期来看,二线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都市圈 / 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在人口、资本、土地、产业等多方面要素的支持下,城市基本面前景向好,购房需求具备较强支撑。
未来十几年,二线城市人口规模从几百万走向千万级别,将是大概率事件。 随着二三四线城市落户政策放宽,未来人口流动将更加自由,城镇化水平也有望在 2020 年达到 60% 左右。
[地产股助力沪指重返 3000 点,机构判断 2020 年二线城市销售将明显跑赢市场baijiahao.baidu.com
在提升城镇化率的同时,对于各地地方政府而言,应该做好落户人口的社保、住房等配套措施。此次《意见》也明确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抢人”过后,如何 “留人” 才是一个城市发展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户口簿只是一张纸,但这张纸背后包含的一切,才是 “留人” 的关键。
(本文作者为 CF40 研究部鲁西,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分享~~~)
是不是来得晚了一些,强如西安市也早已经把户籍放开了,但是西安是个千万人的大城市。
或者说政策的关键在媒体没关心的,就是加强五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
我感觉媒体炒的东西通常不是政府真正想干的,还没落户西安的,趁着积分落户下来之前落户哦,别等到积分落户政策实施了后悔。
洛杉矶 VPS,起价每年 25$pacificrack.com
本来就是除了北京上海的户口严格控制,其他的都不严。江浙粤本来就基本上都不限户口,之前各大二线所谓的控制落户,也就是大专这个落户。
掏空农村,充气城市
没有任何意义。
原因是国民持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就业 / 生活 / 看病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虽然便利程度还是比欧盟区内波兰人去英国打工低一些。
唯一区别就是京沪的教育 / 医疗需要凭户口享受,其余 300 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连修地铁都没希望通过审批,怎么开放都毫无卵用。
以 “抢人” 为名的,楼市限购的松动,终于要由点及面,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了。
在这份名为《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里,有这样的表述: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类似的表述,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事实上,今年 4 月国家发改委的网站曾经挂出过一份文件:《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的政策内容表述是:
“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 - 300 万的 Ⅱ 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500 万的 Ⅰ 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两相对比,这次的政策,从发布主体,到具体的表述,都是升级版的。
简而言之,城区常住人口 100-300 万之间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已经近在眉睫了。
放开之后,所有的 “外地户籍购房者” 都可以以落户的形式,直接绕开限购,享受到户籍人口的珍贵房票。
今天局姐就来给你分析下,这个政策,意味着哪些城市出现了真正的投资洼地,可以赶紧下手,而哪些地方,就算放开限购,也只能给你一个赤裸裸的坑。
01
城区常住人口在 100-300 万之间的城市有哪些呢?
局姐查询了一下,按照住建部的数据,2017 年底,城区常住人口在 100-300 万之间的城市大概有 50 多个。
在这 50 多个城市里,大约有 20 多个城市还在执行限购政策,既包括包括太原、长沙、石家庄、南昌、福州、合肥、兰州这类内地省会城市,也包括苏州、无锡、东莞、佛山、厦门、扬州这类经济强劲的,大都市圈中的二三线城市。
放松落户,等于直接扩大了需求。
所以,不用怀疑,这些城市,将成为这一批放松落户限制之后,最直接的利好对象。
02
那么,如何判断放松落户实施后,哪些城市的楼市会被 “托市” 呢?
大原则是:
**当下的限购政策和落户政策越严格的,**落户政策放松后,购买力井喷的可能性越大。
拿苏州来举例。
当下,非苏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首套住房时,应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 3 年内在苏州市范围内连续缴纳 2 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以落户苏州的方式买房,可以,但是落户本身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比如本科及以上学历,男不超过 40 周岁,女不超过 35 周岁,或者拥有相应的职业证书等。
而对于石家庄来说,虽然楼市有限购政策,但是在今年 3 月份,就已经打响了 “零门槛落户” 的第一枪,全方位放开落户。
相比之下,短期内,苏州楼市需求的提升,肯定会比石家庄要更好一些。
但也有意外。比如说,对自己最狠的城市,长沙。
长沙以房价低,楼市调控政策严格而闻名,它当下执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是一个宏大的体系,光是限购政策,就有这么长。
一言以蔽之,只有原籍在长沙才能直接买房。非长沙户籍想买房,需要连续交两年社保,而且,没有买二套房的资格。
那么,用落户的方式买房呢?
长沙很巧妙地化解了这个渠道——就算落了户,如果落户的时间 + 社保 / 个税时间没有满两年,一样没有购房资格。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外地人,从你想买房,到你拿到房票,无论走什么渠道,都得花两年。
所以,对于长沙这个坚定不移执行 “房住不炒” 的城市来说,无论怎么放松落户,对于楼市的影响,短期内基本没有。
03
然鹅,除了短期的需求变化之外,判断城市的走向,眼光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
我们常说买房子就像买一个城市的股票。能够为楼市吸引源源不断的接盘侠的,一定是一座城市的经济和产业。而这次取消落户限制,本身也不是为了房地产而来,真正的目的,是文件开头第一点的那句话: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流动机会”。
所以,一个城市的内生动力,才是楼市的关键。
传统的,判断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大概包括财政总收入、GDP 以及人均 GDP,等等。
一般而言,人均 GDP 更高的城市经济支撑力更强,房价也更有潜力。
此外,数据大 V 山川网还提供了一个更有意思的角度。
城区常住人口占比全市常住人口的比值。
在这些看似无序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两种城市的分化:
城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超过 50%)的城市,以及城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低(低于 50%)的城市。
这两种城市有什么特点呢?
人口倾向于汇聚在城市地带的,有两种城市:服务业足够发达的,以及受限于客观条件,当地居民基本上不得不生活在城区的城市。
前者主要是一线大城市,后者可能是城市化比较早的,老的工业城市,比如抚顺;也可能是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只有城区比较适合生活的城市,比如乌鲁木齐、银川、西宁。
人口倾向于不向主城区聚集的城市也分两种:
一种是城区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整个城市面积较大的城市,比如说保定、石家庄、赣州;
另一种是人口不用到城市也能生活得很好的城市,比如佛山、东莞、泉州、南通…… 等等。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民营经济繁荣,乡镇企业活跃。
拿无锡举例。
无锡市全市人口超过 650 万,但城区人口体量仅有 255 万。无锡市目前辖 5 个区及 2 个县级市,江阴和宜兴 2 个县级市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榜单前列。
类似这样的经济结构,在珠三角、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中普遍存在。这种经济结构会造成人口和就业中心不够集中,整个城市呈现多中心发展,房价相比当地的 GDP 和平均收入水平来说,普遍偏低。
这类城市的 “性价比” 是非常高的,楼市的安全垫也非常厚,不说大涨,至少难跌,属于在一二线城市之外,购房比较安全的地带。
以上。
最近,私信或留言提问的朋友越来越多,在此安利下我的知识星球。(星球名称:局姐说地产)
目前发布的内容包括:
(1)独家解读:针对财经、房产领域的热点重大事件,一些不便公开的独家分析,我们只对内部成员说。
(2)互动问答:所有成员都可以自由发言,当然也可向我们无限次提问,我们会尽量在 24 小时之内回复。
(3)日课:知识局团队每天独家原创的日课,一天一个知识点。
(4)研报:最新最及时的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研报,每天更新。
(5)踩盘直播:哪些区域值得买,哪些盘有哪些坑?每一次城市踩盘,我们直播告诉你。
(6)未来,我们还计划为星球成员免费开放即将上线的付费课程。
如果你有兴趣,欢迎来撩~
加快农民进城,土地流转,
这些城市将取消落户限制 专家:缓解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
常住人口 100 万至 300 万的大城市共计 59 个,包括石家庄、合肥、福州、南昌、贵阳、兰州、西宁、太原、长沙、海口、乌鲁木齐、合肥、苏州、无锡、南通
据新华社报道,12 月 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进一步明确城市标准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国仕英分析称:“本次《意见》出台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加快小城市的城镇化率及人口的流入,促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外地人口不断流入,保证城镇人口活力;另一方面,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对于该类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利好作用,使该类城市的市场预期有所好转。”
事实上,今年 4 月 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已提及,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至 300 万的 Ⅱ 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 Ⅰ 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今年 4 月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此次《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层次更高,对推进户籍政策改革等有较积极的作用,也符合 2020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严跃进分析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标准。此前往往会出现 “Ⅱ 型大城市” 等类似的划分,此次对城市的划分更显清晰,即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都可以放松落户限制。“这对很多地级市的影响会很大,放松落户能直接刺激购房需求,而且既然提到了全面取消,那么后续约束会减少,劳动力、人口或人才进城落户变得更简单。”
2014 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杭州、苏州、郑州等 70 城在内
业内开发商人士认为:“以往人口聚集的省会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购、限售政策,如放松落户,可能给房地产市场带来需求,对房地产市场来说是利好。”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7 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城区人口在 100 万至 500 万的城市共有近 70 个,其中 300 万至 500 万人口的城市包括西安、沈阳、哈尔滨、昆明、郑州、杭州、济南、青岛、大连、长春、太原等;常住人口 100 万至 300 万的大城市共计 59 个,包括石家庄、合肥、福州、南昌、贵阳、兰州、西宁、太原、长沙、海口、乌鲁木齐、合肥、苏州、无锡、南通等。
来自国盛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300 万至 500 万的 Ⅰ 型大城市,比如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中的杭州,以及三大城市群以外城市群的首位城市郑州、西安,都会是受到上述政策影响的城市。
同时,报告指出,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至 300 万的 Ⅱ 型大城市全面放开户口后,受政策影响将会较大,其中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中的无锡、宁波,三大城市群以外城市群的第二、三位城市,如长沙等。
有利于缓解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
易居研究院中国百城库存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11 月底,三类城市(一线、二线、三四线)、共计 100 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 2799 万平方米、24157 万平方米和 20403 万平方米,环比增速分别为 3.7%、3.1% 和 0.3%,同比增速分别为 3.2%、6.0% 和 5.7%。
从三类城市数据可以看出,三类城市都已步入库存同比正增长的通道之中。其中一线城市同比正增长持续了 18 个月,二线城市持续了 7 个月,三四线城市则持续了 13 个月。这也说明三类城市都面临了新的库存压力。
严跃进认为:“客观上说,当前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购房需求不足等困惑,新库存压力开始增加。对于当前一些三四线城市来说,尤其是人口规模在 300 万以下的城市,积极去库存很关键。此次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人口流动,但客观上也会释放新的购房需求,对于 2020 年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有积极作用,房地产市场不会太悲观。”
超大特大城市应精简积分项目
对于人口 500 万以上的城市,《意见》提出,完善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同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稳妥有序探索推进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提升就医费用报销便利程度。进一步发挥城镇化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作用,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
按照 2017 年住建部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的城区人口统计,超大特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天津、成都、广州、南京、武汉。
对此,中信证券报告预计,超大特大城市将大幅增加落户规模,完善积分落户政策。这些城市的落户从以限制为主,逐渐转向以鼓励为主,客观上推动限购城市自住需求的释放。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编辑 王海亮 校对 李立军
农民当不了几次缓冲器了。
评论里有说买不起的,出台这个政策的人可不这么觉得。
你说买不起,行那我给你补贴,房子打折,反正补贴给你你买了房,这钱还是得回到我手上。
最后的结果只会是把刚进城的老农民们的棺材本掏空,一本万利。
老农民们得到什么了吗?地没了,生存之本没了,工作又不配套解决,靠房子就能活着吗?
正好有热乎的例证了。
白酒和地产这两个行业作为地方 gov 的钱袋子,本质上都是收税的工具,税种略有不同,茅五泸主收全国有钱人的税和屌丝关系不大,地产是通收。我们国家国情和生态并不适合找老百姓收直接税(这个只能意会不能多说),也是为什么我断定白酒消费税和房产税是纸老虎和假利空,这种利空大跌都是加仓的机会。其实出了都不算多大利空,这个出了再说。
昨天看到湖南 gov 出来力挺酒鬼也就不奇怪了,像湖南 贵州 四川这几个穷地方,白酒不管是对经济 财政 还是如今的精准扶贫 zz 任务都扮演重要角色。当然也有缺点,比如蚕食了一部分属于股东的利益,投资者不能什么便宜都占完了。
再看地产,这个对于地方 gov 的财政贡献和城市面貌改善,经济建设就更是中流砥柱了,特别是二三四线城市。高周转本身万科是标杆,为什么被三四线房企像碧桂园 新城学去以后玩出宇宙速度。从拿地端,品牌房企在三四线城市话语权更强势,拿地的时候 gov 愿意给账期 只需要给点定金搞分期付款,而预售端 条件极为宽松 回笼资金节点大幅提前。这两端极大缩短现金周期,极大减小对有息负债的依赖。
所以一切打压都是为了稳定。房地产企业调整就是买入机会
经济学家扯了一大通数据,分析人士扯了一大通数据,没一个说到点子上。没用?如果认为没用就是鼠目寸光。底层逻辑是释放生产力,提升公共资源的使用率,解决优化社会系列问题。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比如农村有 AB 两年轻夫妻,CD 两老人,EF 两小孩,在没开放前小孩只能在农村,EF 只能在农村或老家乡镇读书,由 CD 在老家种几亩地照顾;开放了,AB 转户口,EF 来读书,CD 来照顾,其中 CD 释放其中一个劳动力,参加工作。EF 的田进行流转,机械化作业。请问这是不是有利于提高释放生产力,解决系列社会问题??????????
别的不太清楚,这个时间点是真合适。一大波北上广年轻人面对遥遥无期的房子和户口压力,不知路在何方,马上过年要回家的时候,开放户籍政策让一大波人能够回家和父母商量,被父母劝说着选择小点的城市落户安家。
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的确能引流一部分人。这时间点绝对是安排好的。
老丁来聊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什么影响。
我认为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近年全国各地的很多大城市都参加了 “抢人大战”,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本地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能不能走向“发达” 的关键,一是要有人,即足够的人口规模,二是要有良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多数情况下,这方面立足本地人口已经做不了什么文章了,而且即便有干预余地,见效也太慢,几十年以后了,因此吸引外来人口,主要是年轻人口,就成为关键。
不但如此,很多近期(比如一两年、三四年内)即迫在眉睫的问题,也需要大量引入外来年轻人口来解决,比如总量或结构性的 “用工荒”,再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问题——类似“来一个年轻人就等于来六个钱包” 这种算计。
另一方面年轻人也都在意识到,要去大城市,越大越好。如果城市不够大,经济活力不够好,即使放开户籍限制,对持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口,吸引力也会是很有限的。
2019 年 1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4 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看懂了这段话基本也就理解了这个政策出台的原因。
在未来中国的地区按照功能划分的,这地方水陆交通方便,天气合适就重点发展经济;这地方气候恶劣,生态承受力薄弱,那就把大部分人迁移出来,成为生态安全区。这样划分符合经济规律,也是大的趋势,取消落户限制只是配套措施的一部分,未来还有更多的方案,譬如发放房票(农民放弃宅基地换取城市的房子,补一部分差价)、社保转移等一系列措施。
未来中国应该像美国,90% 的人生活在核心区域,其他 10% 的人生活在其他区域,从事农业生产或者生态保护等活动,放开户籍只是众多配套措施的一个。
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基本都是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落户本来就不难啊。取消落户限制,也是顺水推舟而已,不会有太大影响。
这个问题定量回答其实没啥意义,因为数据量太大能把人淹死还很难作出一个合理的模型来推导。所以可以试着从纯理论定性分析的角度来出发考量。
文件的内容其实很直接:方便在城镇落户和长期居住的居民。
我们要追究的根源是,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
从政治正确、公平角度出发,所有人享受发展成果是必须的。
从效率来说,集中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效率更高,节省社会成本。
宏观角度的好处比较多,咱还是对比下涉及到的相关人群吧。
1、原城市居民,坏处:公共服务质量可能下降,如堵车、升学率下降、房价上涨等;好处是劳动力充分、服务业更加发达且低廉,房租房价上涨资产增值,创业机会尤其是服务业机会增多,公务员等偏重本地的扩编带来机会增多。这样考量下来,损失最大的会是:原生城市家庭贫困,无房产或其它资产,反而因外来劳动力更加便宜失去工作机会。
2、新城市居民(中低收入),坏处:生活成本上升(资金、时间),老一辈适应问题,下一代教育成本大幅提升。学位、工作经验贬值。好处:工作、收入上升机会增多,下一代不至于过于落后(农村的教育体系整体质量存在下滑趋势,城市的公立再差也差不过落后地区的农村),老一代在身边规避了养老的异地成本或抉择问题。
3、新城市居民(中高收入),坏处:失去原有价值体系。。。其它同原住民。
未完待续
是 “城区常住人口”!! 不是“城市常住人口” 好吗?一大票人连文件都没读清楚,就在这里瞎分析。
这项政策的出台完全在意料之中。
请注意,该文件中提到的是 “城区常住人口”, 区别于户籍人口,也不同于城市常住人口。准确的意思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的户籍人口和居住时间在 6 个月以上的人口,可以称为 “城区常住人口”。
依据 2015 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1] 目前我国城区常住人口在 100 万以上的有 71 座,其中 100 万到 300 万的有 51 座。这项政策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城市。
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到,这 51 座城市整体看都是区域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包括一部分省会如石家庄、兰州、南宁、海口以及一些经济重镇或交通枢纽如佛山、柳州、珠海、齐齐哈尔等。
这些城市将开门迎接更多人口,拥有更充沛的劳动力,一些小城市相对富裕的人很可能移居到这些城市。最直接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可能因此回暖。
自此我国针对不同人口梯度城市的户籍政策基本构建完毕。将进一步释放人口的流动性,更多的人将走进城市,或者移居到更大的城市。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为 59% 左右,参考纳瑟姆曲线 [2],基于发达国家人口变迁经验数据的经验曲线,我国城市化已经处于中后期,通过释放户籍有利于进一步加速城市化。
我国也进入了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阶段,通过该政策的逐步落实,未来 5-10 年,人口将进一步向大中型城市聚集,所以房产这个东西,还是有持有价值的。
个人介绍:
Alex Cui : 规划师,畅销书作家,粉丝互动微信 unclecui1949。
[
硬功夫:助你精进的八大硬核技能
京东
¥ 33.80
去购买
根本也没有人要去 300 万以下的城市…
有时候感觉很累,一直在被算计,退休延迟,工作不稳定,城市里屁大点地方都要花钱租,犄角旮旯也全被智慧泊车承包了,非农户口把地也搞丢了,没了退路,书上说解放前穷人无立锥之地,我感同身受。
想移民。一是移不了,二是人类社会无处不这样。
太悲观了,对不起。
能落个一亿?这不是一直都在计划的吗?
看来未来人们就主要都在城市里了。
很多人都在谈这一政策对于房价的影响,但其主要是对三四线城市房价起到托底效应,引起全面大涨的可能性较低,因为其热度已经被前两年各大城市的 “抢人大战” 所消化。结合当前 “房住不炒” 的大背景,和住建部 “稳房价”” 稳地价 “” 稳预期“的方针,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我们看到,深圳落户人口早就放宽到大专学历,来了就是深圳人;西安多次调策,17/18 年仅 2 年就吸引户籍人口增长 100W 人(还不算常住人口),那些行动最早,大力吸引的城市,无疑在看到这次颁布的政策后笑得最开心。
所以政策这次主要是对 “抢人大战” 的官宣背书,告诉各大城市:大家可以放手干,之前干得没有错。事实也是,纵观全国近些年的动向,除了北京上海因为行政经济地位的特殊在适当限制人口流入,其他主要城市都在积极吸引人口。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7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与此次政策相关的城市分类如下:
其在地图上的分布如下:
结合下面几张图分析,疗效更佳。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2006-2020
2013 年发改委城市群方案
“十三五” 规划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
可以看到,此次政策是对十三五城市群规划的一次深度推进,是配套战略路线落地的一次政策完善。
结合上述城市清单信息,该政策从字面意思的解读大意是:全国当前只有 21 个城市还有落户限制,但也要大力放宽。其余 650 个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空间全面扩展。
结合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这个政策力度空前,是十分重要、十分具有针对性、十分具有改革色彩的社会经济政策。一方面,是对下行的经济进行了强力托底,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让中国人拥有了建国以来最大程度的迁徙自由,影响深远。
政策很好地贯彻了改革开放思路中的 “改革” 思路,同时也是一次良性的国内城市“开放”。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农村人口跑到城市,提升城镇化率这么简单。而是充分激活了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要素——人,促进城市竞争带动人口流动,进一步激发了经济活力,如果说之前确定全国城市群发展思路只是稳步推进的规划,那这一次政策的落实,将全面推进全国城市的经济版图变化。
在过去,衡量一个城市的规模的标准,除了深圳这个 “先锋”,其余城市大体都是按照行政级别而定的,这意味着,各地政府看重的两项资源:城镇用地(建设用地)的批准和中央重大投资项目的划分,都是从最高的行政级别市,层层下发分配。
这次的政策无疑为过去一维的衡量标准,增加了新的维度——人口。且不仅于此,人口规模的概念内涵在这次政策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谈一个城市的总人口 / 户籍人口,而是城市常住人口。
各个优质的产业和资金流向将根据人口的充沛程度发生变化,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优先向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倾斜。
在今后的城市竞争中,人将作为经济要素完全地市场化,更畅快地流动。城市的城区人口越多,批给你的地就越多,给你的重大项目就越多。而相应的,你的地越多、产业越多越优势,城市的财政收入就越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就需要用赚到的钱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有了人就有更多的资源倾斜,从而走向一个良性发展循环。竞争不力的城镇,也必然走向进一步的凋敝,这是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城市间的竞争程度无疑日趋激烈,城市面貌将产生新一轮的变化,整个中国的经济版图也在稳步地朝着之前城市群战略规划的方向前进。同时,户籍的开放程度只会不断加深,这种规模的开放不是可以随便开倒车的,趋势之下,接下来 Ⅰ 型大城市规模以上城市的户籍限制,还有进一步放宽的可能。而这个政策的效果,明年的人口普查就能从宏观数据层面初步看到成果,“市场要素” 是理性的,在权衡利弊后,他们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对于个人来说,此次政策的出台无疑帮过去背负资金和户籍双重压力的异地工作者,卸下了户籍这一头的包袱。有能力,有资金,你就来,一切凭实力说话。在一座你想要奋斗的城市落户,也不再有在白手期先考虑买房的限制。不喜欢你也可以走,且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而且户籍人口能享受到的城市服务,也将随着这次政策的深入,逐渐地和常住人口拉平。户籍不再成为人们在一座城市公平有尊严地生活的限制,在不久的将来,户籍制度作为人口管理的形式或许依然存在,但其曾经带来的歧视和不公现象或许能得以大幅改善。全国优质的交通配套硬件加上持续完善优化的户籍制度,我们眼下不仅拥有建国以来最大程度的迁徙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将随着政策的推进日新月异。
我就说国家还是不会放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得丧和咸鱼嘛~ 生活依旧不易,但负担和限制确实有所解除。
国家实力正在壮大,也需要更强大,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仍将以 “肉眼可见” 的速度发生快速变化。尽管也还有诸多 “肉眼可见” 的问题亟待解决,但保持乐观,未来可期~
只希望房价不要再涨
结合前段时间那一段鹤岗超低房价突然火起来的事一看,这事儿有点意思啊。
没大的影响。该进城的都进了。不想进的你也请不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该在哪在哪!人为把地域分为好坏高低早晚要回报的!
我是张麻子,就是那个大学刚毕业、家在乡村、务农为生家的大学生张麻子;
看到这个消息;
我第一时间去了 Z 城落户;
走出落户大厅的门后,我做了一个深呼吸,不由感叹 “Z 城的空气真好”;
听到肚子的叽里咕噜声后,我才想到现在已经是吃晚饭的点了;
可是我没有钱,只好四处化缘乞讨,结果遇到的都是冷眼;
化缘乞讨几个小时后,只吃了一个馒头,这时已经是深夜,只好找了个桥洞睡一晚;
第二天,我就回到山里,我做了一个深呼吸,不由感叹 “山里的空气真好”。
待在山里有地方住、有饭吃、有老婆,然后我就开始了诸葛亮的修仙模式(半天务农,半学兵法),并自称张孔明;
终于在二十年后,我的罗备(罗玄德)七顾我的茅庐;
我两一起开启 新一代 农村包围城市的 丰功伟业。
会不会带来这样的影响:
很多人,像春运一样多的人,争先恐后去落户雄安?
以前也没什么限制
以前圈地,现在圈人
有了人就能圈地,有人圈地就能卖地,
有人卖地 GDP 才能上去,gdp 上去了就不会有风险
没了风险,国家才能正常运作
第一阶段:取消限制
第二阶段:鼓励前往
第三阶段:强制前往
第四阶段:全面城市化
对大集体的好处: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效率、生产力、消费能力。强化社会分工、降低行政与治安成本。
对个体可能存在的情况:几家欢喜几家忧,小范围新一轮底层人民的财富分布洗牌,机会与威胁并存。
以上文字无意识随机生成,不代表个人意见
有钱的,哪里落户都无所谓…
没钱的,只有在老家才有归属感…
不然,一穷屌丝落户大城市,没钱买房,租房住是没有归属感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于 9/18/2019 这本质上是贫富差距问题,如果有一天穷人轻易买房了,那么穷人的生活中一定有其他的东西让他们的生活维持艰辛,这点不会改变。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10/26/2019 我自己爬的L家二手成交 …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7/2/2020 相信国家说的万众创业实业兴国,跟相信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有啥区别? 知错就赶紧改。 知乎用户 顶不住 发表于 6/10/2020 必须抛弃幻想。想办法把实业结束,全职炒房。 我所认识的,这样做 …
作者: 梁中华(宏观首席分析师) 吴嘉璐(宏观研究助理) 在房地产市场、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口依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我们团队持续跟踪国内人口的流动趋势,剔除人口的自然增长后,2019年我国人口的流向更加集中。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大背景 …
【三十三城记】全文 衰退的一线、挣扎的二线与冰冷的三线 本文将会对 33 个城市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汇总和对比研究。它们的全名单如下:一线城市(四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城市(十个,东部经济强市 + 中西部知名省会):天津、重庆、武 …
第一章 人口拐点 中国的失业率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大概属于一个研究禁区。官方数据长年稳定在4%左右,完全无视经济波动。按照我党的说法,无论经济增速是此前的20%还是目前的7%,反正失业率就不会变,就是4%。对于像我这样的数据狂来说,最喜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