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传承为什么需要一定体量的语言环境,分散的个人或者家庭做不到吗?
品葱用户 hhhsss 提问于 1/3/2021 要有多大体量的社会环境,才能撑起一门语言、一种文化不被同化、消灭? 香港,粤语,过去的500万到今天700万人 至少需要多少人?50万人、100人、1000万人? 为什么一门语言的传承别需要 …
我是广东人,老公江西人,我们在广州发展,为了让孩子学会说粤语,我们家一直双语教学,之前听说有学校开通了粤语课,还蛮开心的,但是现在看来,方言教育还是任重道远,你支持方言进校园么?
我老婆是老师,所以我还专门去关注了一下这个事,然后我就惊呆了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下课的时候
一个同学 A 找老师问题
同学 A 用的粤语
于是老师也用粤语回复了同学 A
他们两个讨论问题的对话被傍边的另一个同学 B 听到了
同学 B 回去告诉了自己的家长
然后,同学 B 的家长去投诉……
看完整个事情我深深的震惊了!!!
我踏马……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是吧!!
个别家长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吃饱了撑了!
其实至少 20 年前在广东就有这种情况了。课堂讲普通话一直都是必须的。但课外有没规定讲普通话,则是各校自己规定。很不幸,我当时读的小学就有这种情况。
课堂大家必须用普通话能理解并支持,毕竟我们课堂上不学普通话,那就没机会学了。而且那时候流行这么一句口号「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长大了想读清华还是北大?无论哪所,都必须要学好普通话。
但是我们小学还规定,只要踏进学校门口,就必须 100% 说普通话。
最有意思的事,还搞了一套「互相举报」制度,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课外说广东话的,举报者加分,被举报者扣分。其实嘛,虽然当时还小啥都不懂,觉得有点奇奇怪怪,但毕竟也是个乖乖好学生,所以也乖乖也遵守了。很有意思的是,每次和同学准备踏进学校门口,看到值日生站在那,嘴上还没说完的话就自动从广东话变成普通话了。
不过,这种规定很快就变得无法执行,因为无法取证。最重要的是,我们那不是移民城市,所在的班级就没有一个外省人。全班就没一个人的普通话讲得标准的,举个例子,而由于必须要在校园里讲普通话,我们不得不把很多粤语俚语用普通话读出来,感觉怪怪的。如果你是广东人,你试试用普通话读这些:
你别踢我凳子,整天搞搞震,冇帮衬
这道题是这么做的吗?你不要呃鬼食豆腐喔
如果用普通话讲上面两句话,那是方言还是普通话呢?不好界定。于是我们变成了臭棋篓子天天下棋,越下越差,所以即使我小学期间在校基本都是要讲普通话,我的普通话发音也没变好。最重要的是,语文老师也是本地人,发音虽然算好,但没好到哪里去。
**后面我普通话变好了(虽然也只是好了一点点),不是因为校园禁止方言,反而是因为我读大学,身边省外的朋友多了,**我才知道,原来以前我学的发音方式还可以再改善,原来卷舌音是这么发。大学时和北方同学讲普通话,我问他:「雷 jio 得我的普通发 biu 不 biu 准啊」,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原来真的不 biu 准 [1]。
所以嘛,我认为,推普这件事,并不是禁止把方言带进校园就能解决的,**推普里最重要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要交流,而不是限制一种文化发展。**我舅 80 年代南下深圳时,几乎不会普通话,在深圳做了几十年生意,现在普通话讲得比广东话还好。
而文化要交流的前提是,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而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在平凡的岗位上的贡献。所以,好好工作,多多交流,少点把时间浪费在口水战上,彼此之间减少隔阂,多多包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其实大家少点对立,多多相互学习不好吗?这样既活得开心,也学得多,一举两得。
最后,愿大家 peace and love
无论事情的真相如何,无论会不会被夹,我都决定杠一波了……
如果是因公对多交流时不用普通话被举报,这个是正常的,因为我也参加一个某地方人占多时用方言开会的会议,这种折磨我可是体验过的……
但如果除因公对多交流或者和不懂方言的人交流外,其余交流还要强制不能使用方言,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迫害。提出废粤的人,要么是迫害幻想症的患者,要么不懂尊重别人的双标狗,要么就不打算和本地人深交,要么以上皆有之……
为何我会这么说?因为以上这些结论,是我在广州接触过那些明面废粤的人之后总结出来的……
那些迫害幻想症类的,他们觉得只要身边人的不说他们听得懂的话,就是在说他们坏话,所以要废除方言……
那些不懂得尊重人的双标狗类,一边要求土著在他们面前不讲他们听不懂的方言,一边在和老乡聊天时用方言……
那些没打算和本地人深交类的,在和本地人在一起时就没有共同话题,本地人自然就不会在语言上迁就…… 在这里我就要展开讲了。如果一个不懂粤语的人能和本地人深交,只要这个人在场并属于交流的一份子,那两个本地人在相互交流时,一样尽量用普通话交流,这是以示对朋友的尊重。而一个愿意和老本地人深交的新本地人,即使不会讲粤语,但十有八九的日常用语都能听懂……
关于上一个论点,我就举几个我的栗子……
第一个是我和我老婆。我老婆是客家人,她跟原生家庭聊天时都是讲客家话的,甚至在她娘家的各种聚会都是讲客家话。虽然我不会讲,但因为老婆娘家也是大家庭的成员了,我在没有老婆的指导下,通过多听,现在也能听懂七八成了……
第二个是我高中时球队唯一不会讲粤语的队友。只要这个队友在场,全队所有人都讲普通话……
第三个是我上大学时,那些想和本地同学深交的外省同学,还要求我们这些土著教他们粤语,并且在非正式交流时让我们多用粤语,好让他们学习。但不知道是不是条件反射,我和我身边的土著朋友每次和他们交流时,都自动切为普通话。在这里我要吐槽大学时的粤语社团,搞得像邪教一样,连我这个本地人都觉得恶心。我相信部分被动废粤者被这类团体伤害过…… 我自己最有印象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去北京时和一个在当地工作的大学外省同学叙旧。这个同学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七年,但和我交流了一阵子后,他就要求我切换回粤语,因为他觉得我讲普通话时的用语太商务了(例如我现在讲普通话几乎不用 “你”,用 “您”),单纯的酒肉聚会搞得像商务会议一样……
最后一个讲一些反例…… 可能我见识浅窄,但凡我接触过的废粤人士当中,废粤都不是他们身上最让土著最反感的特质,都有一些更让人恨的特质。就以导致我前单位职场良好氛围崩溃的两个同事为例,他们都是废粤人士,但他们都不是因为废粤把职场氛围搞得一团糟。一个人前人后两个样经常挖坑给同事踩从而让自己获利并甩锅,另一个经常小题大做和同事吵架还经常邀功秀优越…… 第一个叫 f,f 是不是真心废粤者我不好说。但根据来自其他外省同事的道听途说,f 经常在没有本地人的场合通过粤语这个话题挑拨外省同事和本地同事的矛盾。f 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想团结外省同事,而是利用一个语言上的矛盾来给自己刷外省同事的信任度,从而让这些同事更容易落入 f 设置的陷阱。最直观的现象是,在 f 被开除前,被 f 坑的外省人比本地人多了好几倍…… 另一个叫 c,他的破事我就不说了。c 的废粤者身份就是在一次庆功宴上自曝的,导致那场庆功宴不欢而散草草收场……
……
我相信在广州的废粤者当中,的确是有想通过废粤来进行更深度推普的人。但我希望这些人,应该去疆藏地区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当地脱贫。如果觉得疆藏地区的气候不合适,可以去韩江流域和雷州半岛帮助当地移风易俗。如果觉得当地收入不高,可以去广州附近的深圳,即可享受高收入,又不会有因不懂粤语而产生被迫害的感觉。说到底,广州再包容,也不欢迎废粤者,广州即使掉到 n 线城市也不稀罕这些废粤者的 gdp.……
……
尊重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迁就。不懂粤语甚至讨厌粤语我都能理解,只要不在粤语区生活工作就行了……
……
我不关闭不筛选评论,想骂就骂。在网上当一个让人发泄怨气的树洞,不会让我有什么损失……
1,如果老师正常上课时用粤语授课,显然老师违法了,当然要被投诉。用普通话授课,这是宪法和教育法,语言文字法等一系列法律保障的。
2,如果老师下课期间用粤语提醒学生做眼保健操,这当然没问题,不必上纲上线。只能说明老师爱护学生,且多才多艺。要是能用普通话,客家话,潮汕话,图什语,索马里,坦桑尼亚语等等,针对受众不同,用不同语言提醒,更能彰显老师的多语言能力。
3,你在家里双语是什么双语?粤语和江西方言吗?如果家里不用江西方言,你老公同意吗?粤语保护者只会让你老公入乡随俗学习粤语,而不会批评你老公,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江西方言怎么传承?
4,入乡随俗这种村规乡约能和国家法律抵触?
5,照顾听普通话比较困难的本地学生,这是什么鬼?竟然有听不懂普通话的小学生。这人没上过幼儿园?还是外国长大回国的学生?好吧,还是彰显老师的多语言能力。
6,我认为方言可以进入校园,可以选修课,兴趣社团的方式。这个兴趣课和足球,乒乓球,音乐,舞蹈等差不多,有兴趣的家长和学生就可以选择。
7,我没提香港粤语,你们来杠,行,算你们赢,怕了你们行了吧。
我广西的,现在在贺州。
单单一个粤语已经不是我愁的事了。
贺州这边语言体系比较丰富,桂柳话,客家话,白话,土话都有。
上课说白话,都还好说,毕竟我家老一辈也是广东过来的,我本人也听得懂,说得少,但还能辅导一下;但是说本地最多的客家话,那我就只会一句 “莫滴跌” 咯,最多再会一个“给蠢(鸡春)”。
那你要是说,根据本地特色,就要按本地方言来上课。
孩子听不听得懂是一回事,如果孩子语言天赋好,上课期间学会了本地方言,但是回家后,作业家长怎么辅导?
你读下这个词 “鸡蛋”。家长读,基一鸡,嘚暗蛋,鸡蛋。
小孩跟读,割爱给,迟稳蠢,给蠢。你纠正他,他就说,老师上课教的。
既然教材是按普通话编的,还是先把普通话说好先好吗?
我没有一点看不起客家话的意思,我也想学,但这不是孩子在课堂上学的事啊!
在家里,你可以跟孩子说本地方言,甚至一些你家乡话,这个没问题的,可是要求本地学生必须会本地方言,这就有点没必要了。
还有广西的一些地方,说壮语的,不少人夹壮口音根本就没法纠正过来,难道你们广州真的觉得广普很好听吗?
另外再次说一句,没有广西话这个东西!广西有南普,有夹壮,有桂柳话,有土白话,有客家话,以及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的话,但是,唯独没有广西话!南普不足以代表广西。
————————————————————
其实我小时候,在桂林这边上学,老师除语文课外,大部分时间还是说的桂柳话,甚至数学课上课老师也是桂柳话,这就很有意思了,三角函数的 Sin,我老师读的是赛因(桂柳话很像散人,闪人,意思是走了,回家了),COS,是阔赛因(call 散人,打电话叫你回家),tg,舔纯(舔唇)。
我的普通话,要是跟我学校的老师学,用东北话说,就是完犊子了。好在桂柳话,哪怕你不会说,但是有普通话基础,你能听懂大半,毕竟西南官话和普通话类似。要是老师说壮话或者粤语,那我们才是真的,完犊子了啦(4V 腔)。
视频转载于 “老田新文话”
方言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方言的作用,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是不可估量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我正好是小学的时候来到广东的,年代略早。我相信现在广东的小学生想必是非常有素质的,但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这样的广东以外来的孩子,在学校名字就叫 “那个捞仔” 或者“捞女”,当然还有更不堪的“捞 x"。
我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地产公司的老板。但是在小学女老师的眼里,因为我是北方人,所以等于穷逼,她在课堂上,用嘲笑的语气问我家里是不是住窑洞,吃不饱饭。上高中后,我发现我那个从西安来的前座小时候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很确定的说,我所经历的一切在学校用粤语的场景 – 那真的是非常多 – 这些场景,老师和学生,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亲昵,以及对外地学生的排斥。这种排斥有时候是故意的,有时候并不是有意识的。但不论有意无意,它造成的排挤感和小团体感,都是客观存在的。
说实话我并不在意,因为我已经毕业多年,而且在学校成绩就是天。我也就第一年转学被看不起,打过奥赛作文又得了个小众全国性奖项后,长期处在姐就是比你们牛,就是实力压制一切的道路上。但那只是我,不是所有的广东以外的孩子。尤其是如果这个孩子又不幸比较平庸的话。
但是我今天看了这个问题,还是忍不住来回答一下,一个 “捞女” 对老师在学校使用广东话的感受。
————————
更新一下,说这些,不是为了告诉大家广东人很排外。事实上总体来说我不觉得广东人比其它省份的人排外,每个地区拥有的低素质的人的数量都是差不多的。我后来遇到过非常多非常好的广东人,勤劳善良就是我对广府人的标签和整体印象,只是很可惜很倒霉上面这个阶段遇到的不是而已。
但是我看这个问题,既然发生在学校,对象是老师,还是想让大家知道,小孩子也是可以天真无邪的恶的。除了师德高尚的老师,也是可以有歧视的、偏心的、糟糕的老师的。现在这样的老师肯定越来越少,而是我相信广州的学校师生素质肯定很高、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教育的规定,不是按照最高水平为标准设置的,而是保障底线对吧。老师都在课间说普通话,肯定比数学老师课间说白话、化学老师课间说客家话、物理老师课间潮汕话答疑好吧。
最好的小学受到这样的规定肯定委屈,但是最差的小学里,是不是会因为这样的规定保护一些学生?
欧洲互相征战和仇视的各个国家,都很好的保留了自己方言和文化呢,尤其你看南斯拉夫这种分成了五个主体民族最终分列的重灾区,对吧,人家文化保留得可好了。
然后呢?书同文、车同轨,还是咱们老祖宗这样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比较好,对吧。不是说不讲粤语呀,广府文化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办起来呀,但是在小学内,不如稍微 “不方便” 一下?
自己是一个四川的高中教师,上课期间是必须使用普通话的,这早就已经实行了,不然考教师资格证和考编的时候要求普通话等级干嘛?
如果这个老师是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没有使用普通话,那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有外地的同学,会听不懂,有语言障碍。一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很多种口音,所以上课是要求使用普通话的。
但是如果这个老师是在课下或者自习课给同学讲题,亦或者是给学生讲注意事项的时候掺杂了本地方言,这就是可以理解的。
我看第一个高赞回答,
是这样说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下课的时候
一个同学 A 找老师问题
同学 A 用的粤语
于是老师也用粤语回复了同学 A
他们两个讨论问题的对话被傍边的另一个同学 B 听到了
同学 B 回去告诉了自己的家长
然后,同学 B 的家长去投诉……
如果事实如此,那这个家长可真是让我无话可说……
全国统一使用普通话,是一个大的趋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前段时间四川已经要求所有公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
教育要以普通话为主,但是方言也不能被丢掉。
据统计根据濒危语言的判定标准,中国目前现存的 120 多种语言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 20 多种处于濒危状态,其中会说满语的人竟然已经减少到不足 100 人。
有句老话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方言其实也是自己的一张名片,一种对家乡的归属和思念。推广普通话是必须的,但是这不代表方言就应该被抛弃。
在校园中,我们建议老师和学生使用普通话,可是在课下的时候,两个同乡人使用方言交流,也是无可厚非的,能够理解。
方言有方言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语言的美,还是一种对家乡的精神牵挂和一种归属感,没有必要这样上纲上线。
作为老师来讲,上课讲普通话是必须的。现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至少就需要普通话二级乙等以及以上了,语文学科和部分地区的小学全科都要求二级甲等以上。
我自己当时在一起考教师学习考编的时候,考试的岗位也有普通话等级要求。大家可以去看看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的教师编制考试招聘要求,大多都是要求了普通话二级甲等及以上的。
现在对老师的普通话要求是比较高的,没有考过普通话,就算你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都已经通过了,也是无法认定教师资格证的。
现在教师的整体普通话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普通话进校园早就已经实行了。尤其是现在的新老师和年轻一点的老师,普通话水平是很高的。普通话进校园本来就是近年来所提倡的,但是方言也不是过街耗子,没有必要如此上纲上线。
给大家贴一下普通话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
考试内容
1、读单音节字词 100 个,限时 3 分 30 秒,占 10 分。目的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
2、读双音节词语 50 个,限时 2 分 30 秒,占 20 分。目的是除了考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外 ,还要考查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3、400 字短文朗读,限时 4 分钟,占 30 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能力,重点考查语音、语流音变、语调等。
4、说话,时间 3 分钟,占 40 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
这个问题第一让我知道了有个别家长简直有毒!人家老师下课时,和一个讲粤语的学生交流他都能举报!这简直是太平洋警察!假设这个学校有外籍学生,老师下课和外籍学生用外语交流,这种家长估计都能扣上卖国的帽子!
另一个是我重新认识了 “双语教学”。
题主你为什么认为粤语应该进校园你心里没数吗?!都是方言,你怎么不让孩子学习他爹江西老俵的方言啊?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交流不重要吗?井冈山它不高大上吗?
粤语在你眼里都成了双语之一!不过是因为曾经香港壕而已,跟广州无关。一直比广州发达的上海话可是跟吴侬软语一脉相传,上海人虽然固守,根本没有明面提让上海话进校园的。不是我看衰香港,随着目前的发展状况,香港和上海此消彼长会越来越严重,你是不是还要学上海人卷舌头说话。
慕强就直说,不要拉广大学生下水。广州有很多外来人口,他们不都是你你这样的。双减连英语都准备降分了,你还要粤语进校园。你还是自学吧。不要给非广州籍的人们增加负担。
终于有人知道粤语是方言了…
感天动地!
不得不说评论区有些人的言语离谱得让我都以为是反串↓还能说什么呢,我自认为原回答已经够 love and peace 了谁能想到居然有人会说出这种话。啥也不说了,北方人是原罪呗。
————————分割线————————
万万没想到这个回答有人看,更新一丢丢。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上课有小组讨论,本地学生一开始都是照顾我说普通话的,但是说着说着就容易说回方言去了(对此我表示完全理解,本地人说本地方言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然后等他们讨论出一个结果之后再用普通话给我复述一遍。那么整个讨论过程,我就相当于被迫失去了讨论的资格,而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不会说潮汕话。你要说本地学生故意排挤我我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是他们也确实没有站在我这个外地人的角度上考虑。他们有义务为我考虑吗?确实没有。但是这给我造成的困扰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也实在想不到一个万全的解决方法。
————————分割线————————
我说这么一个事哈,可能有点偏题。
我是北方人,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长工作变动原因去汕头上了两年学。那段时间算是我人生中最抑郁最低潮的一段时间,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语言不通被本地人有意无意地排挤边缘化,成绩也是一落千丈。必然有人会嘲笑我适应能力差啊心态不好啊内心戏太多啊之类的,我都承认,但是所有的错真的都在我吗?毕竟我人生前十五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当地方言的,想象一下上课虽然大部分都是普通话授课,但是老师讲着讲着有时会说两句方言,然后大家哄堂大笑,我却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同学们下课后各自用方言聊天说笑我却完全插不进去话;放学后我甚至连沿街的叫卖都听不懂。此类情况数不胜数,再加上本地部分年长一些的人基本不会说普通话,就算说了口音也很重,而反复重复同样的话对方必然也会不耐烦,因此这类问题短时间内基本无解。
因此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至少老师这一级别的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普通话授课的规则,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对外地学生带来的排外感。
我真的觉得广东的老师很奇怪,他们为什么要禁止学生在非上课的时候用当地方言交流?我那表弟他爸妈奶奶外公外婆都说粤语,就他一个人说普通话,我舅纠正了好多次,他每次都说老师不让说粤语,然后对着家里人说普通话。
我在深圳工作这几年,身边的同事,遇到自己老乡,或者和老家亲戚朋友打电话的时候,都会用方言,或者是说话聊天的时候,用带有老家口音的语言聊天。
TMD 广东人自己和自己聊天用什么话关你屁事啊!你说普通话我就和你说普通话,你说粤语我就和你说粤语,你说客家话老子就说客家话,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到广东就不行了呢?
四川人在四川和四川人不说四川话?湖南人在湖南和湖南人不说湖南话?湖北人在湖北和湖北人不说湖北话?河南人在河南和河南人说话不说河南话?
我那些遇到老乡说外省方言的朋友同事都是外宾吗?不是中国人吗?
还有说说方言语文不好?湖南的不说湖南话?四川不说四川话?我河南的同事平时和河南人聊天也用河南话,人家是高考内卷大省吧?他们语文差了?还是考本科分数线低了?全中国普通话说最好的北京地区用着全中国最简单的试卷,用着全中国最低的分数线。说这些扯淡的东西。
真扯淡
靠。
方言就应该限制在课外沟通,比如老师跟老师聊天,学生跟学生聊天,学生之间不限制单纯因为管不住,而老师其实也应该规定全普通话,一个公平一个为了其他外地老师,听着其他同事说方言嬉嬉笑笑,而自己听不懂参加不进去,这点就不利于团队团结。
而且还降低教学难度。
我不知道你们在哪上的学,在我认知里学校一直都是普通话国语教学,即便大部分人都会当地方言,到了小学,基本上普通话沟通就没障碍。
这怎么会出现有小朋友普通话不行的呢?还是在广州?
这 tm 就离谱。
如果动不动就上方言,那转学来一个外省的,是不是老师还得学个方言?
方言有他存在的环境,也有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承之道,方言未来根本不需要老师来担心,更不需要学校担心,学校要下功夫的是怎么提高教学质量,怎么给孩子构建一个健康的三观。
这个问题很容易引起争吵,甚至是 “骂战”,各位可留意留意问题的评论区。我不想简单的说“是” 或“否”,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看这个问题,想从 “双语者”,想从 “鸡娃” 的角度去了解了解,而不是单纯的争论。
多个领域都有对双语者进行研究,包括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等,有证据表明,“双语者可推迟患老年痴呆症”、“使用第二语言,大脑的特定区域也会更活跃。”,可简单理解为 “变得更聪明”。
讲外语会迫使你的大脑去识别、调整语义,并且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交流,以此提升大脑的功能。此技能也会帮助你在解决其他问题时懂得调整。
那么,何为外语呢?早前读过
的一篇文章《和孩子讲方言,是外语学习的最佳基础训练》,里面说道:
从这个意义来说,每一种方言,虽然与普通话之间具有或近或远的亲缘性,但都是一门独立语言。对于自己的家乡方言和普通话之外的语言,其实都是一种外语。
也是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 “鸡娃” 的新方向,不费力不费钱,简单操作,和孩子讲方言,是外语学习的最佳基础训练!
学习方言,不管是学外地话还是家乡话,孩子从中获得的体验、方法和激励,可以很大程度迁移到学习其他语言的过程中来,从而取得显著效果。
当孩子学会了家乡话,回老家和长辈沟通无障碍,同时,接受或再稍微学习当地的方言,也就相当于双语使用者了,一般来说,这样的难度比学英语的难度低得多吧!将来学习英语的时候也起到迁移学习的作用。
最后,我的观点是,不争吵,不对抗,不搞骂战。课堂上使用国语,在家自便,尽管使用双语更聪明、延缓老年痴呆症、一般情况下学习方言能以较低的难度达到类似双语的效果,但是在家里仍然有自己的选择。
作为非专业人士,也补充自己所见的材料,也正是由于非专业,理解可能有偏差。
关于双语的 TED,《The Benefits of a Bilingual Brain 》,中文翻译为:双语对大脑的益处,链接地址_(如果网络不太好,根据标题可搜索找到国内的搬运和翻译)_:
https://www.ted.com/talks/mia\_nacamulli\_the\_benefits\_of\_a\_bilingual\_brain/transcript
另一个关于双语的 TED,在知乎问答《学外语是不是讲天赋,没天赋是不是应该放弃?》中有答主已经翻译了_(关键词:Anne Merritt)_:
百度学术,《双语者的认知优势效应》:
百度学术,《读 “双语者可推迟患老年痴呆症” 想到的…… 》:
百度学术,《学习双语可延缓老年痴呆症病程 》:
百度学术,《双语使用者看世界的眼光不同 》:
写在最前:推广普通话本身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它极大减少了交流成本,消除了语言隔阂,同时又帮助我们塑造对国家的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但是除了国家层面的身份认同(中国人),每个人还有各式各样的、不同层次的身份:有区域性的(南方人北方人),文化方面的,职业性的,性别相关的,诸如此类。
**见到方言必反(注意是必反),究其本质你是在攻击别人的身份认同:**语言关系到文化,文化又是身份的重要组成版块。这其实是一件很过分的事,就好比 “小仙女” 羞辱 “国楠” 一样。我相信挺多反方言的人,他们也不喜欢那些 “小仙女” 的做派,那请别这么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述适用于说普通话的攻击说方言的,也适用于相反的情况。
有人提到这是国外的身份政治那一套,确实。但是在我眼里,身份政治的问题从来在于过度的政治化和互相攻讦,而非身份这个概念本身。你是女生,我是男生,客观上我们两的身份不同。你是小仙女,我是国楠,你非要羞辱我;这就出问题了:你凭什么不尊重我的身份?
我整个回答的意思,无非就是希望大家能尊重别人的不同的身份;至于遵守法规的部分,已经有太多人谈了,这里不赘述,我不都把回答限定在 “见到方言必反” 的范围了?
本人 85 后,外地人,从小在广东读书,那个年代,多渴望在校园普通话能够取代粤语!!想不到如今已经实现了。。
今天与同样也是外地的老同学聊起陈年往事。
两人一同感慨当年纯粤语教学恐怖的经历,历历在目。
这个电脑课的背景,是在 1996 年,小学三年级,电脑还是 Dos 操作系统。隔年香港回归,系统变成了 windows 95,课堂上新增学习使用鼠标的任务。
多年后上了初中,甚至高中,班里还有不少同学从未接触过电脑。回想起来,我那个小学已经很先进了!!
到了初中,开始步入千禧年,以为校园普及普通话的情况能有所好转,然而。。新增的政治课,历史课,物理课,化学课,依旧是粤语教学。
比如物理有个液体质量公式:G=ρ液 gV 排,里面的中文 “液 / 排”,也是习惯性说成白话。
化学的 H2O,数字 2 也是用白话 (乙) 读,不是(二)。
地理课出现的苏伊士运河,被调侃 so easy 运河。
英语课老师为了强调 are all 而非 all are,提醒我们考试若遇到二选一时,想想韦小宝其中一个老婆的名字 “阿珂”。。
回忆里,有趣事,也有苦恼,但后者更多吧。
连堂堂语文课,老师是本地人,也用粤语教学!!!!!?考卷第一题必定是拼音,也是同学们扣分最严重的。连老师本人都说粤语,还能指望神马??最无力吐槽的是,每期的文言文,都需要背诵,因为老师用粤语教,同学们也是用粤语背的,哎。当时以组为单位,各组同学需要在组长面前背,考核通过打钩。组长在班长面前背,班长在老师面前背。我当过组长也当过班长,平时心里默念时习惯用普通话,但是为了应付考核,只能再转一遍粤语。。
特意录了一段卖炭翁,时至今日,闭上眼睛,我还能粤语背出来,鬼知道当年是花了多少心血啊。。
卖炭翁朗诵
高中开始回浙江老家读了,终于变回正常的普通话教学,然而学过的古诗,比如赤壁赋,将进酒,里面的内容我都忘光了。但更久远的初中里,粤语背诵的木兰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不得不承认之前投入背诵的时间太多了!!!
在这种氛围里读书,对于刚转学来的外地学生,真的是折磨。因为语言上的障碍,在学业上要比常人更努力才行。就算开始慢慢听懂了粤语,还要学会熟悉本地人的使用习惯。举个例子,与时间有关的。老师说:“第二天早自习时间改为早晨 7 点 3 个字。”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叫 7 点 3 个字??是 7 点 3 分还是 7 点 30 分?万万没想到原来指的是 7 点 15 分!1 个字代表 5 分钟。每个方言也有自己的使用习惯和俚语,要听懂并理解白话,真的需要一个很久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已经很不公平了。
老同学一直定居在那座城市,与本地人结婚,孩子也就读小学四年级。他也察觉孩子在学校里,基本没有什么说粤语的环境。班级里本地人的孩子,也是一口塑料白话。经过一代人的时间,真真切切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提问里的事,我反而觉得那个家长有点小题大做了。在校园里,正式授课期间,能保证教师用普通话教学就没问题了。这一点也是原则,必须坚守。至于课间课后,如果还要管着,就有点过分了。同学们有自由交流的权利,想用粤语聊天也没毛病,真没必要连这也得管着。而老师单独辅导时,学生粤语问,老师粤语答这不是很正常吗?当有一些调皮的坏小子,老师要叫进办公室训话,有时候用粤语去批评他,或许效果更好,他更能听得进去。方言它的本质仍然属于语言,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在不涉及教学授课的前提下,哪个方便就用哪个好了。毕竟在校园里,除了学习,还有生活。
大学中文系,古汉语课,音韵学
老师最喜欢让广州、温州、长沙…… 的同学示范朗读
现代汉语课,还有亚美尼亚的同学大叔,那是我唯一见过的一个亚美尼亚人
东亚比较教育,还有东北的朝鲜族老师讨论韩国补习班和日本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美学,还有美国回来的老师讲福柯、福山和卢卡奇
我好怀念那种广博、开放又充满尊重的大学时光
那时候没有清华腚姐,没有北师电梯,也没有马里兰空气,港大学生会……
对了,普通话和简化汉字、拼音化…… 这些东西都是我大学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们鼓捣出来的
他们把这种东西搞出来不是为了消灭繁体字或者方言,而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各阶层普及国家通用语音文字。
很久没看珠江台了,现在看到 TVS4 把普通话的 “日本鬼子” 念成 “萝卜头”,还是不太习惯
嗯
顶你个肺啊
书同文车同轨,这个没什么好说,肯定要贯彻的。再怎么保护地方文化,前提是不能挑战这个大原则。更不能让部分人借着地方文化为由,挑战这个原则。
不过在此基础上,还是应该为地方文化保留一定的生存空间,保留地区之间的多样化,相互尊重。普通话要推。但也不至于把执行力拉高到 “留发不留头” 这种地步。这就没必要了。
原则是要有。但是执行上的弹性也应该有。一些无意间小小的 “犯规” 并不会产生多坏的影响。只要不是恶意破坏团结之类的,都不是大事。
因为这点小事对好端端的一位老师下黑手,这个就比较过分了。我觉得一位老师哪怕是方言授课,稍微批评,强调一下纪律,避免一犯再犯也就可以了。课余环境下,真的没必要太追究。
本人潮汕人,能流利说粤语,讲真,广府地区的人,对其他粤语地区的人都没有那么包容,经常说别人乡下口音,抖音上很多唱粤语歌的人,本身母语不是粤语,唱出来的粤语带口音,或者不像粤语。评论区必定是一堆的所谓的广府人在冷嘲热讽,穷追猛打。甚至全网开嘲讽,最好的例子就是莫叫姐姐翻唱的《不该用情》,说真的,她没有把这首歌唱火之前,我是没有听过这首歌,更别说去听原版了。她是发音不准,但是她也传播了部分的粤语文化呀。然后因为她把这个歌唱火了,很多歌唱博主也跟着发这首歌的翻唱视频,每个视频,注意是每个,下面都是说比莫叫姐姐唱的听着舒服,这唱的才是粤语,说莫叫姐姐那个听着恶心什么之类的。我内心对广府人就:???!!!
还有一个是我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之前加入了一个英语交流群,有一天有一个人发了一段文字,在群里问,这段话用粤语怎么读,一段时间之后都没有人回应他,我就录了语音发上去,然后这时候出来一个女的说:他说的不是粤语,那个是乡下人的口音,不是真正的粤语。我的内心:????!!!!你礼貌吗????
另外一头,广府地区的人,又一直在痛心疾首什么粤语的传承,说真的,看见这么魔怔的广府人,我是觉得传承不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还有哦,所谓的粤语也不是只有广府地区的粤语,但是广府地区的人却一直掌握着对粤语的解释权,给了他们对其他粤语地区莫名的优越感。带口音地区,比如茂名,他们一直是看不起的。他们心中的粤语,只有广府地区的粤语。
还有,其实我是不喜欢粤语这个说法的,毕竟广东有三大民系,粤语这个词就直接把白话定位广东的官方语言了一样。其他两个民系,好像就是广府的附属。广西也有说白话的,而且所谓的粤语是起源于广西的梧州,用粤语这个词,把广西的白话母语者剔除掉, 并且占为己有。这样不好吧?
最后一次更新
如果有人愿意,方言可以以课外培训班的方式提供教育,但不应该进入正规的中小学。
至于大学,至少上课以及必要的课后交流应该采用普通话。
统一使用普通话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如果我们的国民去了国内的不同地区,难以与当地人交流,那国家就割裂了。
作为一名粤西人来回答一下。
教育就是一个阶层刷选器,必须带有国家意志。正如儒学作为古代科场必考,进入当今主流社会的必要前提是普通话。无论你是海南琼州的客家人还是新疆边陲的少民,你选择参与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就必须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符号系统训练。那些不被纳入或者拒绝融入主流社会的人会被逐渐边缘化,而教育则是官方提供融入的主要渠道。那些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过符号系统训练的人成为了产业工人、公务员;而没接受过符号系统教育的人(辍学或者学习障碍)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不善言辞的从事最低端的重复体力劳动工作,头脑灵活点的则成为小商贩(三四线城市的美食节里操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叫卖干货和小食品的就是这类人)。在被筛选出来以后,这部分人只能通过媒体(智能手机和网络视频)去学习主流社会的的规则。我家的变迁大体上复现了这个流程。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粤西家乡这个小县城中各个乡镇仍有方言口音差异。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港台文化的兴起很多人都在学翡翠台香港人说话(其实也就是广州话)。再后来,学校要求使用普通话教学,一些年长的教师虽然说着吃力仍是坚持着使用普通话教学。我父母都没有发现,随着我们三兄妹上学,我们家说话的口音都在改变,到现在也就是说广州话比较多,已经少了很多本地土话的口音。弟弟读的中专成了产业工人;妹妹读了大专做过导游现在是公司采购;我读了本科,普通话也是最好的,弟弟普通话最差但身边的同事(或者说工友)都是外省的所以平日也是说普通话多。与之对比的是我奶奶娘家,我的舅公和表叔们正在一步步被边缘化。我最不能原谅奶奶的是放任她们娘家的人辍学(自幼丧父,长姐的她是她们娘家的权威)。我们家一直在逐步去掉口音或者说逐步融进主流社会,但是奶奶在和娘家交流的过程中,无论是行事方法(迷信、过度敏感、自卑)还是说话口音从来都没有改变。我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是送去给两个女娃交学费(伙食费),你能想象半年后给我说她们辍学时的愤怒吗?更愤怒的是奶奶对这事情的态度是那样的漫不经心。一个女娃几年前去当超市理货员被骗去传销在深圳街头闲逛的时候被我爸发现带回来,回来也不说土话了,说普通话(还蛮标准),传销赋予了她改变现状的决心。我给我爸说:她们大山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融入这个社会,反正家里面穷的叮当响不可能被骗,传销甚至是她们学习的机会呢。她们女孩子还有嫁人的出路,男孩子呢,小学初中辍学,长大一点后去当建筑工人卖苦力,酗酒混日子,然后花光家里面的钱讨一个脑瘫的女娃传宗接代重复他们可怜的一生。
基础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工人的读写能力,还有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我无比赞成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设定标准。但是,题中的情况并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标准被降低了,而是本土人和外来人在文化话语权上的争夺,你去看广东话贴吧上就明白了,之前还掀起过粤语正字的风潮,没有强势文化产品的支撑,粤语最终也只是地方性的家乡语言。八九十年代的港台带动的粤语风潮席卷大江南北至今天逐渐消弭。经济上的优势带来文化产品的蓬勃发展。从本质上讲港台文化产品更像是快速消费品,经济的鸿沟被抹平后便不再出彩。当年,深陷校园霸凌的我醉心书本寻求慰藉,曾经陷入文化认同的撕裂,修了几年的闭口禅。出外省读书才缓过来,外省人看我不像广东人,寒暑假回到家乡不会流利说家乡话。几年后,一个猥琐的同事跟我说在外省读书你会说广东话唱点粤语歌就可以骗炮吧,因为他就是这样的(我觉得是他三倍于我的生活费让他有底气去搭讪)。那时的我看的是百家讲坛的电视,算是比较优质的文化产品。直到我回老家工作多年后,我才逐步地熨平文化认同上的撕裂。广东人身上有一种低调的类似新教伦理说的世俗理性,从过年收的红包就可以看出,也不知是改开发展而来还是古已有之。但是,从宗族还是玄学来说,广东人也是蜜汁虔诚,这不符合世俗功利的人设啊!作为经济重镇,文化上话语权的争夺无疑是激烈的。在重庆、四川和东北,语言问题绝不至于产生如此之激烈的冲突。广东本土人士在文化话语权的争夺上是处于劣势的,也必须处于劣势。随着国家的强盛,统一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必然的。现在凡是走主流渠道上升的人都是接受既定文化标准的,都能说好普通话。题中举报老师一对一辅导用粤语的,根本就是争斗的扩大化。
呵呵呵。还双语教学。题主很奇怪,自己是广东人,老公是江西人,为什么不让孩子说江西话?你要保存传统,为什么不从夫?
问题的根源无非是粤语的主要使用地之一香港曾经阔过,然后带动周边也感觉身份高了,毕竟和赵老太爷家说一种话。后来周边说粤语的地区也阔了,曾几何时全国人民都能唱几句粤语歌,当年还有一种说法,会说粤语,会开车就是稀缺人才。会说粤语是一种身份区格,把他们和其他各地的穷鬼分离开了。说粤语的是老板,是阔人,是新来的精英,不会说的是打工的,是穷人,是下等人。
**这种优越感无关语言,关乎身份。**就像某群体不吃猪肉一样。所以,以这种最容易的方式显示了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一种最为简单、经济的方式。反过来,如果该地区还像千百年前一样,是所谓的蛮荒之地,有谁以说所谓粤语为荣?当你饿着肚子外出打工,别人听不懂你说什么,你会不会说我爱粤语,饿死不学普通话?
有乡音情节本来是人之常情,但是把它变成一个族群区分的工具就挺有意味了。不得不说,这里面也离不了香港这所奇特的城市的 “功劳”。最早所谓的粤语保护运动和某些香港人脱不了干系,而且他们也是最狂热的鼓吹者,无他,和你们不一样罢了。其实,最“正宗” 的香港人说的恰恰不是现在的“粤语”,当然他们是不管这些的,只要你说普通话,那你就是外人。问题是我们广大周边地区的同胞跟着闹腾有意思吗?无非是 “我们也阔气了”,你们都是些外地打工仔啊。
很有意思的是,出了所谓粤语区,全国这种方言狂热者真不多。我所在的地区论富裕程度恐不下于这些地区,而且自古方言众多,号称 “百里不同音”,甚至一地一城 “四门不同音”,也没见谁狂热地捍卫方言。大家在家里和邻居间或许还有方言,但学校里面肯定都是普通话,即使说得不标准。大家有时候也觉得小朋友再过几代大概很少会说正宗方言了,但也没什么,有点遗憾,但是现代技术可以把方言长久的保存下去,而且都操着方言就没法交流工作了。语言本身是进化的,有意思的是,台湾喜欢抱着所谓正体字,号称自己才是正宗,可是连承认中国人都不愿意。香港喜欢抱着所谓粤语,那意思也有几分类似,其他人跟着凑什么热闹?
回到题目本身,老师在学校说粤语当然应该被投诉。因为所有教师都要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并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这是法律规定的,有问题吗?如果放任这种情况蔓延,外地的小朋友在这种环境下听不懂课是小,恐怕更多地是被排挤和孤立。那以后中国人不要流动算了,以村落方言为范围画地为牢,嗯,这是很多 “国际友人” 及其国内拥趸所期望的。
方言可以说,分场合说。另外不要赋予它太多的意义,别把它当成一种符号,别把它作为一种身份——那样好吗?真的不好!
————————
补充:有朋友又谈起了老调调,粤语就保留了古汉语发音,所以说粤语就是保留传统文化。且不说其他各地方言都不是忽然蹦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古汉语的传承,保留古汉语的成分不是你一家而是普遍现象。就说粤语能代表古汉语吗?古时候最早的 “普通话” 大约是洛阳一带,可以追溯到有周一代,是所谓雅音。这个时间很长,一直到宋朝为止。陆游就说过 “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总不能说现在粤语等同于河南话吧?中间东晋还因为南渡,说的是南京话,叫金陵雅音。再后来明朝初期仍然以南京为中心,说的是江淮官话,好像粤语和南京话也不太搭。然后定都北京后,开始说北京话(从元开始即有),好像粤语和北京话也不一样对吗?
不要太狭隘,**语言是为了交流,不是为了彰显身份。大家享受下交流的便利不是很好吗?**另外一个小知识点,有人说香港说粤语,可悲的是香港原住民说的是客家话、广府话,不是今天的所谓粤语哦。更可悲的是,今天已经有些港人区分了所谓香港话和粤语的用语区别,已经和某些攀高枝的朋友划分了界限。再可悲的是,香港说粤语也只是 “二等公民”,“一等公民” 自豪的是一口流利的女王口音哦。
所以,这样真的是纯粹的语言爱好者们乐意见到的吗?您完全可以自己去研究它,但是不要因为学校不用粤语而愤愤不平。
————————
好了,大概是因为回答这个问题,今天知乎向我推送了这个话题:
香港人如何在听粤语时分辨是广东人还是本港居民? - 知乎 (zhihu.com)
你看,题主很苦恼啊:
“香港人如何在听粤语时分辨是广东人还是本港居民?——特别是像廣州白话这种和港式白活没有太明显的口音差别的 也有可能会回答 “大陆人的气质””
下面某些朋友可以再对比修习一下,以免露偶尔出 “大陆人的气质”,露了怯。
另外,有人开始扣帽子说我不许广东人说广东话,这个… 承担不起。所论的所有前提和结论不是很清楚吗。那么再强调下——您完全可以自己去研究它,但是不要因为学校不用粤语而愤愤不平。**您若还是视而不见或者故意视而不见那就不好了。**是不是?
————————
好吧,鉴于以下有朋友的回复已经超出了正常讨论的范畴,虽然不善于争论,但有些话如鲠在喉,还有必要说几点:
在大家都在探讨讲粤语还是普通话前,我要说一件事。
我在零几年随父母来到广州,住在外地人少的老三区。小学时大家都说普通话,直到 2013 年我上初中,一位快退休的数学老教师做我班主任,一口非常好听标准的粤语。
但关键不是她粤语很好,关键是她普通话是粤普的水平。
更关键的是,她上课也说粤语。
当时我看着教室墙上挂着的 “说普通话” 牌子,欲哭无泪。
老师是比较负责的老师,她找我深刻探讨了语言文化问题好几次,然后下了最后结论——我一定要去学粤语。不管是为了上课还是以后工作方便。
那时候我没有什么按照教师规定去告她上课不规范的想法,毕竟老师也年纪大了她说得也有道理,所以我就去学呗。这就导致我一个安徽人唯一会的方言是粤语……
但是
老师负责态度也平等,不代表其他人也那样。
我的无聊男同学背地里用粤语叫我名字,我没听出来他们就大笑用粤语说哇真的有人听不懂粤语啊。还有一个本地流氓男同学用粤语对我口吐芬芳(粤语骂人脏话是真的丰富)。我和父母在逛街说普通话,旁人频频投来视线看外省人。还有在餐馆吃饭,遇到过不止一次服务员只对我们讲粤语点餐,即使我们问他能不能讲普通话。(有次特别尴尬,我哥的广州女朋友在餐桌上看我们艰难地和点菜员交流,结果最后是她用粤语点好)在那时外地人大多是农民工的情况下,我家一度被认为是工厂打工的。
等等等等,广州早年对北方中原地区的外来人口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类比华裔在国外的状况,有好有坏,但和现在一样,大家都对歧视华裔印象更深刻。在这种环境下,就像一个打呼噜的人永远也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睡不着会痛苦一样,一群粤语群体内长大的人永远不能理解别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尴尬孤独敏感。当外地人标签打上以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槽点。
我以上说的所有情况,都是快十年前的事情了。很多事情放在现在已经不会再发生了,但是我相信这事起码影响了一批人,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黑色记忆,然后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在涉及到类似事件时产生不好的联想。
这个新闻不就是个典型例子?
当这种黑色情绪影响到孩子或老师,引发此类新闻就不足为奇了。
本地人可能对此类事件比较反感,自己从小讲的方言突然就因为这些外来人口就不能讲了,偷偷摸摸在家里讲一点都不爽。
但是要知道城市不是自己家的,广州作为一线城市要发展,外地人只会越来越多,粤语又和其他方言不一样不是随便学学就会的(不是单单口音的问题粤语音节音调都非常不一样),而一线城市的地位对于国家是举足轻重,外来人才引入如果因为语言文化融不进去受影响,那是比粤语文化更严重的问题。
动物乌托邦为什么是理想之城,就是因为它完美得难以复制,而我们在看电影时,也没有人会有类似那里的本地文化怎么办这种问题。
最后插一句话,很多人都说广府文化有包容什么的,在广州生活十几年的我真的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会讲粤语有许多广州朋友但是我不认为自己的根在这个城市。
即使是我广东地区讲粤语的同学,也不会轻易讲粤语,因为广州粤语口音和其他地方粤语口音不一样,他们怕被人听出来,这在我一个外地人眼里有些匪夷所思,因为我一直以为讲粤语的都一个圈,我才是圈外人,原来讲粤语也不都是一个圈。而有些人粤语文化传承说得那么重要,为什么对带其他地区口音的粤语又没什么包容的感觉……
广州对我来说只是发达一点的城市,楼房高一点多一点还有各种各样的地区文化还有房价贵罢了。这里气候并不是很好,冬天穿什么都冷夏天热得离谱。有时候希望回到家乡中原去但是自己安徽话都不会,有时候又对这个没什么认同感的城市有骨子里的熟悉想留着也不错。
有人羡慕我在一线城市接受良好教育,我只觉得一线城市应该不会逼人学方言。
方言最大的问题不是该不该讲,而是方言讲又讲不好,普通话讲又讲不好。
我有一些师范生同学,在潮汕茂名等广东地方城市,学校里老师讲客家话都能听懂学生也讲,然后到了广州读大学了考普通话证书了,才知道普通话多重要(他们要是出省读书了会更重视)。但是他们之中有些讲粤语的也没有水平多好,只是会日常交流罢了,让他们用粤语读书又没几个会的。
近几年广州高中学生出省读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可以看出大家普通话水平也越来越高,对所谓保护区的态度也越来越淡。以前很多学霸眼里除了清华北大,就只有中大可以上,现在他们对复大武大等等其他地区高校也重视起来。
情况还是向着大部分人利益发展。
很奇怪,阿狗阿猫自小都会普通话的年代,为什么还有好多人执意认为不可以,方言明明能进校园啊。
我是在广州当老师
我是北方人
但我是广州长大的,从小到大,在家讲普通话,在学校讲广州话,从来自由切换,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话
所以我选择上课用什么话,纯粹是因为要把课讲好讲明白。所以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上升到法律啊,地域啊,文化啊,歧视啊种种高度。
回顾这么多年讲课的过程,最早班里没有不懂粤语的,我们都是粤语讲课,后来有一两个不太懂的,我们就先用粤语讲,再个别给他们用普通话讲一下,再后来有完全听不懂粤语的,我们就先用普通话讲,再个别用粤语解释一下,再后来,不懂粤语的多了,就全都用普通话了,但是如果个别提问,通常会看他用什么话问,就用什么话答。
没什么,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那种讲得更明白,听的人更容易懂,就选哪种方式。
回到问题里的这位老师,我相信他肯定也是这么选择的,虽然现在越来越多人认为老师师德不行了,但是我们看我们的国家,是不是空前盛世?你如果承认是,那你有没有见过一个社会教育稀烂,但是却盛世繁华的?那样逻辑不通啊。其实绝大部分老师尽管都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都是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的,就像你我,谁敢说自己完美无缺?
再回到题里投诉的这位家长,当然你有投诉的权利,不可以禁止。但是有没有考虑清楚。
从我的角度,我能做的的只能是检讨,至少按我的理解,政策不会因此让我下岗。你说让我打击报复,老实说,我不敢,但是我可以做的是,以后都敬而远之,包括这个家长,和这个同学。所以这种投诉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从个人感受来发发感想,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个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你脑子里是 ,那你看到的可能就是 。
那么回到这个同学这里,
如果你觉得老师和别的同学讲题,你也想听,就大大方方,跟老师说我也想听,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老师会很高兴,因为付出的劳动得到别人的认可,就算是坏蛋都会有成就感哦。
如果你觉得他是在说骂你,那么听不懂的骂人话,也叫骂人吗?
如果你觉得他在说你坏话,你可以直接问啊,老师针对一个学生还要偷偷的,那这个老师还有什么用,投诉他,都是你自降身价。你直接问他,他可能转头就跳楼了。
如果你觉得你受到冷落,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老祖宗早就说过,入乡随俗啊,这可不是贬义词。多学一种语言不香吗?想当年我们小的时候看香港电视剧,我妈在旁边要我们翻译,后来就自己学,后来虽然不会说,但是听得懂了。可能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看鸟语电视剧啊,对啊,那么多台,为什么一定要看香港电视剧啊,因为当时人家的就是好看啊。还有的说香港电视剧不是也有配音的吗,第一当时确实没有,第二,现在有了,那种配音的,我都选择不看,为什么,因为没有味道啊。
还有人会说,为什么一定要我入乡随俗啊,政府不是规定要用普通话吗?你不用就是犯法。这个高度我无话可说了。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强制手段对禁止一样东西有用,对推动一样东西一般没多大用。要让一样东西真正推行铺开,自身的强大是最重要的。比如现在上街买东西用移动支付,强制了吗,没有啊,因为它强啊。反而要强制不能拒收人民币。回到前面看电视的问题,现在我们基本不怎么看香港剧了,因为大陆那么多质量高的,它不香吗?
所以这个同学,如果你成绩拔尖,老师怎么会歧视你,他会围着你转。或者你成绩不好,但是人缘好,老师怎么不会喜欢你,如果这些都还差点。做一个善良的人,老师呆着没事干吗,要针对你。
推广普通话,本质上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普通话是方便大家沟通的神器。推广普通话, 本质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政策。
问题,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普通话去挑拨各省、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非要过分抬高普通话的地位,甚至百般阻挠各省、各民族的人在非必要场合使用自己的母语。
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跟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语言密不可分,各省方言、各民族语言是一个国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必要场合可以自由使用各自的方言或者民族语言是各省、各民族平等的体现,各省、各民族都有在非必要场合使用自己母语的自由。
一个在非必要场合用自己母语的民族,根本谈不上平等,谈不上自由,谈不上人权。
一个在非必要场合用自己母语都被攻讦讨伐的民族,不是一个自由的民族,也很难对自己的民族产生认同感,更遑论能有国家认同感。尊重个体差异性,是追求集体同一性的前提。个体差异得不到尊重,压根就没办法建立一个统一的整体。
粤语区的老师在粤语区的学校,用普通话授课是尊重外来人口子女,也是尊重自己作为老师的身份。同样,普通话不好的学生下课的时候跟老师一对一交流,使用粤语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是一定要交流,老师用粤语为学生解答,既无可厚非,也是合情合理。一对一交流,既不是面对不会粤语的学生,也不是用该学生听不太懂的语言,本质上就是为了跟学生更好的交流。学生本来就普通话不太好,再因为某些人胡搅蛮缠被迫用普通话跟那个学生解答,先不说效率如何,本质上也损害了该学生的正当利益。这个过程中 这些搅屎棍既对涉事老师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对求教的学生进行了剥削。
倘若有普通话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请求老师用粤语解答问题,其他听不懂粤语的学生有权要求老师用普通话解答,提问的学生有权请求老师课后辅导(老师不是一定要答应)。但是,不懂粤语的学生是否有权阻挠普通话不好的学生请求老师下课之后用粤语帮自己课后辅导?
普通话是利国利民利大家的好工具,不是某些人用来挑拨离间大家感情和亲密度的杀人刀。推广普通话本意是什么,开头我已经说的很清楚,相关法律条文也贴了出来。
还是那句话推普理所应当,各省、各民族在非必要场合用自己的母语也是合情合理合法。推广普通话,不应该是任何人打压其他人的手段,而是应该成为五湖四海的人成为朋友的桥梁。同理,五湖四海的人成为朋友,也需要建立在尊重彼此语言习惯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党同伐异来实现。
推广普通话,一定要慎防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普通话打造成新时代的 “金钱鼠尾”。
噗嗤,又想到了那个经典的粤语笑话。
“你可以说我们广东人普通话不标准,但你不能说我们广东粤语像鸟语。”
“那请你用粤语跟我念: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
“……”
“咯咯咕嘎 you 咯咯咕嘎滴咕咯。”
此前特意把这段 @了一个广东朋友,他微信语音给我来了一段,群里笑喷。而他呢,丝毫没有不好意思,面对这种调侃,欣然接受。
群里的其他广东朋友也表示,哈哈,好玩。
作为一个在广东生活了 10 年的非广东人,emm,怎么说呢,能感受到他们那种文化自信。
在广东生活,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不懂粤语而无法展开学习工作与生活。老广们在公共场所一直都是普通话开道。虽然他们私下聚在一起都是各种乡音,可是一旦一位不会讲粤语的朋友们加入进这个聊天圈子,那么,会立刻切换成普通话,毫无障碍。
唯一可能不方便的是,你去到了广东某些偏远地区,比如清远连州、佛山南海那里,很多当地的老大爷老大妈们,他们是真的不会说普通话。
总体来看,广东人,包括题目里特指的广州人,对外是比较友善的。虽然你讲不好白话,可能很难真正融入他们的那个圈子。
就比如,我有个同学叫 “少伟”,在广东话里发言等同于烧腊(烧味)。所以每次大家拿烧腊去开他玩笑的时候,你不懂粤语,在旁边就跟个傻宝宝一样,不明所以。那么自然很难打成一片。
至于方言不能进校园,则是一个非常缺德又搞笑的说法。
你得首先把广东地方台和地方广播给禁了,因为里面基本都是粤语播报。
还得把粤语歌曲给禁了,要不然内地学生也会模仿着唱。
关键是你禁不绝啊,我切尔西球迷
,他们自称 “车迷”。英超切尔西和车有啥关系?
切尔西在粤语里叫 “车路士”,而英超,最早是在香港引进的。
碧咸?是不是很耳熟?粤语里的贝克汉姆。
作为一种对于全国文化都有极大影响的地方语言,又怎么可能是一纸禁令就能隔绝于校园的?
粤语能够流传这么久而依旧繁荣,不是说地方的保护,广东人念旧,而是他们在经济上的持续领先,并且文化上的不断创新。
相反,我合肥话听起来一股土味,在学校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使用,觉得掉价。
虽然合肥话和南京话听起来,差不了多少。
这种都不需要你去强调方言不进校园,大家自己都不太愿意说。
年轻一代人里,能正儿八经说合肥话的并不太多,腔调还是那个腔调,但是很多词已经开始摈弃不用,已经不再是那种成为一个体系式的方言语种。
源于文化上的不认同。
就不知道南京话现在如何。
我滴妈呀,这个问题下真的是啥牛鬼蛇神都有,差点把我整不会了。
回答看着挺多,来来去去也就是那几样儿呗。
1、题目都没看完整,就说人老师上课说方言,不应该的。
这种要么阅读理解能力差的九漏鱼,要么就是故意引战的五十万或者机器银。
2、支持方言就不应该进校园,搁课下也不样说。要传承方言回自个儿家传承去,别在公共场合瞎 BB,哪怕谈话双方都能听懂,旁边个别人听不懂,影响到他们行 “窃听” 之事,就是不行。
咋潮汕人之间说潮汕话,福建人之间说闽南语,四川人之间说四川话,东北人之间说东北话,北京人之间说北京话,河南人之间说河南话,特别是最后 zhei 仨,都能知道入乡随俗,东北话和北京话更是年年上春晚,上各种节目,各种玩儿梗,都觉得挺好的,也没人说啥。
合着方言传承只传承他们喜欢的方言,其它的就该一棒子打死。个别南下微服私访的 “皇帝老儿” 自个儿听不懂就是别人的罪过,没有在他 “大驾光临” 时恭敬地用普通话迎接。咋地,沪语给强行摁下去了,接着就轮到粤语?
那光投诉学校哪儿够呀,投诉就多投诉几个呗,投诉广州和深圳的地铁站,车站,机场用普通话播报完用粤语播报了,还用英语播报了,后面 zhei 俩粤语听不懂,不许播,英语听不太懂,就算洋人来中国,也要说中文,英语啥的,也别学了呗。
3、说算了算了,多的是方言消失,就顺其自然的消失。
既然说要顺其自然,两个都说同一种方言的人,也不是在课堂上,是在课下,两人之间对话,不让说,这不叫顺其自然地让方言消失,这叫打压甚至企图消灭方言。
“车同轨,书同文” 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矫枉过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也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不管啥民族,啥地区,两个说着自己方言,私下交流的人,也应该被尊重。
4、其它地区的小伙伴说自己当地方言也被推普得快消失了,就粤语跳脚最厉害。
这里就再次说了,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尊重各地语言文化。想保护方言,大可以继续教自己孩子方言,说同一种方言的人之间用方言交流,地方电视台一部分时段用当地方言,车站地铁站机场等用普通话播报完再用当地方言播报,方法有很多。粤语区的小伙伴仅仅是想保留自己的方言,同样说粤语的人之间用粤语对话,何错之有?
5、说粤语是沾了香港的光的,说广府地区的人极度自负,认为会说粤语是人上人。
第五条观点的小伙伴,我想说——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认为会说粤语有优越感的,瞧不起说普通话的,这个都是九十年代才有的现象了。在 2021 年,除了个别井底之蛙的港人,中国地区并不存在。广东人不是傻子,改革开放的成就有目共睹,内地发展起来后,香港的居住条件,交通情况等等各方面,都相形见绌。2000 年初,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家长开始重视普通话,小孩如果分班到母语是粤语的班主任班里,会要求换班到其他省份的班主任班里(当时认为其他省份普通话说得好。)
21 世纪后,只有眼光停留在上个世纪的井底之蛙,才会觉得说粤语有优越感。反倒是普通话很好的人,嘲笑努力说普通话的广东人。广东人的普通话,俗称 “粤普”,隔三岔五就在各种节目,包括春晚当中被拿出来当作笑料,这样看来,到底是谁有优越感?
问题中的老师和学生,都会说粤语,都只是在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说粤语,并没有很张扬地说粤语吧?没有跑到不会说粤语的同学面前说不会粤语的都是 low B 吧?老师上课用的是普通话,问题中也没说这个老师因为学生不会粤语就区别对待吧?
考试都知道要审题,根据已有信息点答题。自己补充题干,非得脑补出来觉得说粤语很有优越感这算啥?当然非要文不对题,硬说没规定这个问题下不可以说别的话题,那大可以继续 “觉得” 说粤语就是在歧视自己,当没看见过这个回答。
6、认为广东不是广东人的广东,是全国人民的。没有其他省市的人来建设,广东啥也不是,广东人就应该说普通话,哪怕听不懂当地人之间的对话,自己也不应该去学当地方言,应该让当地人学普通话,当地人之间对话也要用普通话让自己听懂,反对那些持 “入乡随俗” 观点的广东人。
那这样说来,美国不是美国人的美国,欧洲不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和欧洲都是靠世界各地的人去建设的,就不应该说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挪威语瑞典语芬兰语…… 非母语者学这么多语言太麻烦,不能让当地人说当地语言,直接说世界语多好,其他这些个 “乌七八糟” 的语言,最好消灭喽,推广全世界的 “普通话”——世界语。
——————————————————————
爪机分割线………………………
读到这里咱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小伙伴们,感谢你们的耐心。
求同存异,百花齐放世界才精彩啊。工业化,标准化已经让我们失去了许多称为 “个性” 的东西。
常常有人怀念以前的汽车设计,怀念诺基亚当红时代各厂的手机设计,怀念电子音乐和 rap 全面铺开以前各种类型的音乐风格,怀念八九十年代,两千年初的娱乐圈美女帅哥,美得千姿百态,帅得各有千秋,不是流水线的整容脸。
现在去一个地方想吃当地正宗小吃,映入眼帘的是餐饮连锁店,A 地有,B 地有,C 地也有,即使有些标榜是某地特色,也是改良款,改良得要适应全国大多数人的口味,才能推广出去。想看当地特色民居,没有申请物质文化遗产的,随着时间推移,拆迁是早晚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兴起的仿古商业街,仿欧洲小镇。
资本逐利,为了扩大市场,追求标准化,抹杀个性化,即使要 “个性化”,也要按生意 “个性化”,分圈子割韭菜。比如汉服,JK 等的山正之分,再比如饭圈文化,各网络平台鄙视链。(这里不是汉服,JK 的话题,就不展开说了)
工业时代,从出生起的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兴趣不重要,重要的是薪资高),到年龄结婚生子,再疯狂鸡娃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大多数普通人,已经活成了工具人,已经被抹杀了足够多的个性,在不影响社会发展,影响国家的前提下,保留自己的兴趣爱好,语言习惯很过分吗?
资本主义国家常常穿着自由民主的外衣,其实他们才是与自由民主背道而驰,资本决定了他们不能有个性,就算有,也得按照他们洗脑的那套去 “显得” 自己有个性。不允许你有个性,但想要割韭菜的时候,就得按照他们的要求去个性。
社会主义新中国,不能陷入资本主义的思维误区。我们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全国各地的人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现代传媒看到东北方言小品,天津快板,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相声,也能听老上海的童谣,闽南语的歌曲。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对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是可以共存互相促进的。
现在的普通话,已经融入了不同地区的方言。各地区的方言源源不断地给普通话增添活力,让普通话更生动。方言承载着华夏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普通话是各地方言共同添砖加瓦的,摒弃掉方言的普通话,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对方言是不是也应该持有一种包容态度呢?
发现的新回答
7、不相信还有上课听不懂普通话的学生。觉得校方的回应是托辞。
这么魔幻的么?我咋记得咱国家前不久才全面脱贫?所有地区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且都有优质教师教标准普通话,家里家人都能教孩子普通话吗?
广东即使珠三角经济发达,许多本地人富裕了起来,也是得益于政策,一部分人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也不太听得懂普通话,看电视也是看粤语台。
加上各家庭教育观念不同(精细养育 / 放养),广东今天出现了两极分化: 一拨 00 后一口北方口音普通话,父母都是基本上只会粤语,普通话说得不流利的。他们以说普通话为荣,即使他们父母用粤语和他们交流,也用普通话回答。另一拨则是家庭原因,家长觉得自己普通话不好,怕教坏孩子,就不瞎掺和,等到上学让他们跟着老师学。幼儿园就单纯玩儿,也不重视,到了一年级孩子听不懂课了,成绩差,家长才火急火燎地带孩子去课外补习,先补语文,特别是补普通话。
所以也造成了一些广东人说孩子越来越不会说粤语了,干着急,另外一些广东孩子听不太懂普通话。以上两种现象并存。
孩子处于低年级阶段,估计是家庭原因听不太懂普通话,课下用双语提醒注意事项,也是帮助孩子逐步过度到普通话。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先过度一段时间,等孩子完全听懂了普通话,再全用普通话不好吗?
8、一些不会当地方言的朋友听其他本地人用方言聊天,觉得自个儿待着挺孤独的,想知道别人在说啥,觉得融不进圈子。
这些朋友,以我从小跟着父母 “走南闯北” 的经验来看,大可以从容又不卑不亢地走上去用普通话先来些开场白寒暄一下,大多数情况下,出于礼貌大家伙儿都会切换成普通话一起聊两句。要是这样还一脸鄙夷不爱搭理人的,素质有问题,不交往也罢。
圈子嘛,大家顺其自然就好。很多时候,融不进圈,不只是语言的问题,是各地生活习惯,年龄层,喜好,笑点,价值观,饮食口味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即使呆在家乡,也不是都是自己的朋友吧?合则聚,不合则散,大家互相尊重就好,没必要非得凑一起。
9、认为在学校就要说普通话的,课下也不行,说粤语的学生形成小圈子
九年义务教育,课上的时间全用普通话,已经足够让孩子普通话流利了。以东莞为例,零八年答主初一入学时很多本地学生普通话说得结结巴巴,还夹杂着粤语。到了初三,普通话很流利,很多词汇反而不用普通话不会说,和父母说话反而是粤语之间夹杂着普通话。
孩子的主观意识很强,喜欢你,哪怕一句粤语不会说,也要说着蹩脚的普通话拉你玩儿。不喜欢的同学,哪怕就是他们本地人,也合伙排挤他。所以类似 8,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支持方言入校。支持课余时间自由使用方言。支持学校自由开设方言课程。支持任何不违法的行为。
反对强制力对任何语言的使用的法外禁止。
日常方言交流不应被禁止。
一个群体日常讲什么语言应由这个群体自发约定,宪法没有授权国家暴力去规制这一点。法治就是要依照法律明文规定,在中国还要依照司法解释。
每个人都有使用语言的自由,这种自由包括对人使用语言的权利以及对使用该语言所产生的后果负责。这种权利与责任不应当由强制力去分配。
附:我国国策有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男女平等,水土保持、一国两制。没有 “讲普通话,做文明人”。
另:根据法律规定,老师上课有义务讲普通话,但没有任何法律禁止老师上课使用普通话的同时讲方言。法律没有禁止的地方就是民众自由驰骋的地方。这里有个基础知识再提一下:自由不等于放任,不等于不负责任。举个例子,老师上课讲方言,然后部分外地同学听不懂,你的绩效就没了。
这就相当于买卖。自由意味着你可以选择什么物品,但不意味着你可以不给钱。
评论区里面的法盲真的多。给你们普法,法律就没有任何禁止使用方言教学的意思,法律只要求教学中要使用普通话。
什么叫 “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这就意味着允许以普通话为主、以方言为辅的教学。那么,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以及其他公开教学的场合使用普通话;在课下一对一答疑,学生使用方言提问时,使用方言回答;上课是主线,答疑是辅助教学,那么这就体现了普通话为主方言为辅,也就是说体现了“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 的法律条文,不违法。
当然以上和评论区里法盲的法律解释都是无权解释,也没有任何司法解释规定了下课属于教学时间。但是法盲们把课间解释为教学时间,本身就有很大的扩张解释之嫌。法盲们不想想,课间如果是教学时间,那下课有什么意义?难道课间不是自由安排的时间?只不过优秀的教师愿意自由地利用去换取更高的成绩罢了,于是不会拒绝学生答疑。
经济问题:广东人靠自发秩序获得了繁荣,改革开放也明确政府少干预是关键,怎么到一些人嘴里就说我们是吃政策红利了?改革开放为什么不选北方?很简单啊,北方的政策红利太多了,啥都管。南方自古天高皇帝远,政府干预少,很少受大一统影响。自古以来,南方的富裕靠的是南迁人民和本地人民的自发秩序的发展,所以少有受到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一大一统历史定律的影响。
事实重提:该事件中老师没有在教学期间使用方言。提醒学生眼保健操这也不是教育教学的内容,跟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更没有关系。
法盲推普机能不能看一看语言文字法是怎么写的?话说能不能来点水平高一些的人来对线?
河南人,湖北人,讲课使用家乡话,表示只要听得懂普通话就听得懂我们家乡话。
咳咳,年级主任开班主任会议讲的家乡话,突然‘张主任,麻烦你讲普通话,我听不懂’,‘张主任脸红脖子粗,’‘对不起,我不会普通话’。
几年前的事,好好玩。
如果情况真的像上面最高赞的回答一样,那么——
这个家长估计是属于那种神憎鬼厌的人,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上纲上线,没事找事的。
这样的小事,又不是上课期间,而且是跟 ta 小孩无关的交流对话,老师说的只要不是违法犯罪的事情,说什么用什么话说,关 ta 屁事。
居然居然,反手就是一个举报,我的天啊,完完全全损人不利己啊。
生活中出现这样的人一定要警惕,要远离,你不知道在下一刻 ta 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我相信这不是 ta 第 1 次拿着鸡毛当令箭胡搅蛮缠刷存在感了,只是被暴露出来的一次而已,那么之前可能有无数次了。
ta 的孩子很可能会因为 ta 而被排挤的,小孩子有样学样,上梁不正下梁很可能歪。小时候我们最讨厌什么样的人,最讨厌的就是那种去报告老师的,这个孩子可能就是这样的学生。往往这样的学生不会受欢迎,很讨人厌。
这样的人不管家长还是孩子,远离吧。不要有过多的交集,免得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都不用去找麻烦,麻烦就自己找上门,这个老师就是。
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不要把方言赶出校园。我在广州读书的时候,我读的小学和海军后勤部对口,初中,高中和陆军空军后勤部对口。所以有很多同学他们在大院基本上和父母说普通话,在学校要不是会说广州话,要不然就是 “识听唔识讲”。但我们一样讲广州话和普通话,我们也常常一个用广州话问,一个用普通话答。讲着讲着就混着讲了,听着听着也都会了。你说这会影响语文水平吗?根本不会啊,你懂的语言越多,你对文字、语感的理解越好。譬如说“的、地、得” 普通话就都是 de,所以做填空题是个易错题。但是广州话中 “的 dik、地 dei、得 dak” 完全是三个读音,有疑惑的时候读一读就知道了,基本上错不了。所以我们班基本上这些题不会有扣分的。
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非要等到听不懂祖先留下来的语言才开始保育吗?
上海才是重灾区好吧。
要遵守大家就一起遵守,以后谁带东北话上课一样投诉,谁用北京腔说话一样投诉。
非广东土著,但在广州也生活了十几年了。总觉得现在打压方言已经打压得过分了。我有同事跟我感慨,两口子都是本地人,孩子二十几岁了居然不会说白话!而且在越秀广州的中心这种现象居然很常见!我认为语言是一个人的根,方言承载了很多传承上的东西。我老家的方言里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表达,用普通话翻译是怎么都差点意思,翻不出那个典故,也翻不出那些微妙的含义,而这些都是传承了很多代的东西,属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了。同理粤语也是一样的,以前看报纸上有介绍粤语词汇的专栏,会解释出处,都觉得很有意思。前面的回答里有人说,学粤语是因为香港经济发达,虚荣心。不是的,我觉得方言是我的文化基因,我的两个孩子虽然在广州出生在广州长大,讲家乡话也是流利的。希望孩子学粤语是因为生在这个城长在这个城,喜欢这座城,想多了解这座城。语言都不通,怎么去了解这座城呢?只不过刚好是在广州,所以学粤语,如果在四川,那就学四川话,在江苏就学吴语,跟说这个语言的经济体强大与否没有关系。喜欢就想多了解。现在的情况是,我的孩子家乡话是溜的,粤语几乎不会说。因为没有语言环境,都是普通话了,没有人说粤语。在下课后讲方言对普通话推广又有多大影响呢?我小时候班上有几个外地来的孩子,和我们一起读书长大,说我们的方言也是溜溜的,也没影响学普通话呀?我的那些外地同学刚转学来也是只会普通话的,上课说普通话,下课说方言,孩子学语言都是很快的,基本上一个月就方言交流没什么问题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粤语环境了。下一辈会说粤语的越来越少,真心觉得粤语有灭亡危险。不过现在南方的方言大概都差不多吧,老家的朋友们也跟我们聊过越来越多的孩子只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了。也许以后只有那些跟普通话读音相近的北方方言能活下来吧。如果南方的方言都灭绝了,那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广州越秀区还有小朋友不能熟练掌握普通话??
看到一群广东人在那里跳脚。我就觉得很奇怪,我们西安这样的移民城市里,除了部分老教师,你很少能在学校里听到陕西话。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卧槽,现在什么都有啊,这么玻璃心?
我是湖北人,小时候除了语文老师说普通话,大部分老是说浠水方言,没觉得不妥。
大学在成都,老是说四川话也觉得 OK。
上班后,有时候回去江西,福建出差,人家潜意识会说方言,我听不等和他们说了以后,人家也会善意的说普通话。
能让老是不说广东话的一定不是广东人。你去到一个地方更多应该去适应这个地方的风俗,为什么要去改变呢?你去国外,难道说听不懂外国语言,还要让人家学校改说中国话?也就是习惯了家里横。
你若是用英文说,得加钱。
这就是高大上的全英文教学。
呵呵。
按现在的情况,该保护的应该是方言而不是推广普通话了。哪个年轻人不会讲普通话?但恰恰这些年轻人家乡话说不好。
而且,多学一种语音和普通话有冲突吗?也没见学校规定学英语的不准讲普通话啊。
问管理部门几个问题:地方方言和普通话有冲突吗?会说方言等于说不好普通话吗?为什么非要灭绝地方方言?为什么不讲普通话就是不文明?
粤语之所以被高看一眼,是因为香港啊………
回归之前,香港在国人眼中的地位不亚于日韩的,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向内地的文化输出,体量也是大的惊人;所以粤语不仅仅是广东方言,也是很多人心中的 “洋话”。
在我这一代人,是个刻板印象。
至于以后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我对方言教育不在意。
无病呻吟的话题
我光看题目还觉得无可厚非,全国哪儿不是要求普通话授课…..
私下里就说本地话是可以的….
但在方言问题上真全国上下真没哪儿的人有粤语区事儿多,我理解一开始是香港,现在是广东,都是全国最富的地方,有优越感。
但说个方言还坚持双语教学是不是过了? 全国群里总有几个人动不动就打粤语别人能看懂吗? 我就没见客家人在群里打客家话的。
这个事情学校解释清楚就好了。根本就是老师怕学生不明白某些重要事项,用粤语再解释一次。投诉的人痛恨粤语而已。(评论区某些童鞋太欢乐了,居然说不懂普通话的学生干嘛要来上学。在这里统一给这些童鞋普法一下:首先: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法律,学龄儿童懂不懂普通话都必须上学。其次:不懂普通话才需要上学去学呀!难道任何小学生可以说:我普通话已经达到央视主持人水平,可以不上学了么?第三:小学一年级学生学的 “上大人孔乙己” 这样的课文,绝对比“今天我们区要全员核酸检测,明天大家记得准时上钉钉,没有加入班级群的同学记得加入。记得提醒家长提交校服订单…” 这种句子容易好多吧?另外,所有怀疑班里面居然还有不懂普通话的学生的人,需要自己问一下自己:是您对那个具体的课堂了解,还是老师对自己的课堂了解?且不说广州市有大量来自说白话的贫穷地区农民工子女,他们很可能从小父母在外打工,老人在家带大,只会说粤语,或者广西人叫白话,上学的时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普通话。广州也是一个国际城市,很多海外华人的子女回到自己的老家读书,他们就只会外语跟粤语。甚至外国人也好多只懂粤语的。我公司就有个同事是美国派过来的,黑人。两个孩子在旧金山读的中文沉浸课程,就是学的粤语,因为旧金山规定官方中文就是粤语,他们的粤语非常流利,不看样子还以为是广州人,但是他们一点点普通话都不会。这些孩子怎么办?)不知道老师用英语在课堂对某个学生提醒注意事项,是否会有家长投诉老师公然违反祖国文字政策或者教育部规定在课堂进行一对一辅导?(其实痛恨粤语的家长最好就是投诉老师一对一课后辅导,一告一个准。)
现在美国的白左流传一种极为反动的文化叫做 cancel culture(砍死文化),总之自己感觉不爽就投诉,而投诉经常会成功是因为建立这种机制的人根本就不会想到会被滥用的。被投诉的人往往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丢工作甚至被判刑。
现在这种反动文化也流窜到中国来,动不动就各种投诉,各种上社交媒体,把人弄社死了再说。
坚决打倒砍死文化这种来自白左的美国反人类匪帮流窜到中国的卑劣下流文化!
最后,凡是拿了拜登的钱过来分裂中国,用我们祖国的不同方言的相关问题来挑起地域文化对立的美国那边的高仿中国人,一律拉黑不送。请企图挑拨中国人内斗的人,耗子尾汁,勿谓言之不预。
我们祖国每一寸土地都是属于我们的,每一种方言都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我们的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谁歧视打压任何方言,其实等同于声称中国某块国土是没用的,可以送给外国人。
方言进不进校园和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根本就是两码事,好吗?!!!
而且根据这个老师说的:
老师在课间、用餐、眼操时间段,因为照顾个别普通话有困难的同学会用粤语再重复一遍。
并不是说老师全程都只用粤语讲话。
重复一遍表明老师之前已经用普通话说过一遍了,因为可能家里偏远的学生普通话没那么普及,那么使用粤语再重复一遍无可厚非。
就为这还要进行投诉?
几年前,广州一小学因为强制学生在学校课上、课下交流都使用普通话。
“短信内容显示:为激发全体师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从下周起,请全体师生进入校园后说标准普通话,不夹带方言,不转变语音、语调。在校园内说普通话,课堂发言,课下交流时使用普通话。”
很多人持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如果方言没有传承的话,那么最终方言就会消逝。
有人认为:学校很多外地的学生,如果学生之间沟通用粤语可能会导致外地学生听不懂。
各有各的说法。但是 “一棍子打死” 的做法并不可取。
在学校尤其是上课期间,使用普通话讲课这是规定。就连我们学校开学第一次的黑板报的要求就是:推广普通话。
但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提并不是否定所有的方言。
有一句话说得好:“方言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情感,最能沟通感情的可能不是肢体,而是植根在心里的语言。”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很赞同方言不能进入课堂。
当初我在我们邻市一个高中上学的时候,虽说当时就已经在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了。但是教书的有几个老教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很浓重的方言。
特别是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有时候让记笔记,我听不太懂。我就经常问同桌:老师刚才说什么了?甚至有时候老师讲一个知识的时候,我总是因为他的话而半知半解。但是那时候,老师就是权威。自己听不懂也不敢去问老师。
大概是熟悉了三个月之后,老师基本上课说什么我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而且当时周边的同学基本都是当地的,有时候回宿舍聊天,基本能听懂,但是有时候个别词语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譬如我们这边说梳子就叫 “梳子”,而他们那叫 “垄子”。我当时记得有一个同学借我梳子的时候说:“让我用一下你的垄子吧。”
我当时就懵了:什么是垄子?
还有之前我在一起考教师地面班学习的时候,我的同桌跟我虽说是一个省的,但是离得比较远。我们都想考省会的教师编制,一星期的同桌下来我基本没跟人家聊过天,因为他的方言就很重。当时我就想着他的面试可咋整,不过最后听说他考上了。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但是我并不反对在课下用方言交流,在我心中方言有一种能够把并不亲密的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们寝室人家用方言一起谈论周末去当地的哪里玩,有时候我总是插不上话,因为对那个地方不熟悉甚至是并不知道她们有时候在说什么。
不过,后来我们班来了一个我曾经的初中同学。之前我们是非常不熟悉的,彼此就知道这是一起同过班的,再深入的交流就没有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地方或者是因为当过同学,我们两个关系自然而然就熟悉了很多。当时在别人面前我们都用普通话,但是彼此说话的时候自然就转成家乡的方言了。有时候她跟我说普通话,我就感觉特别别扭。
然后就说:对着我就不要装着自己普通话很好了,我们用老土语说不好吗。然后再用我们家长话说,忽然感觉彼此之间就无比亲切了。
这也算是一种方言的力量吧。
说好普通话很重要,但其实方言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很重要。
还没人从权力结构和校园霸凌这个角度来谈,我就抛砖引个玉。
不少答案下面吵得不可开交,核心观点是人家老师和小朋友用粤语交流关别人什么事呀,举报的学生真是闲的,不过在学校也社死了,活该。
这不恰恰说明语言隔阂有可能带来的沟通问题,甚至导致的霸凌现象吗?
这位老师说粤语可能有三种情况:
一,课堂上粤语教学。
这个是绝大多数人不认可的,毕竟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这个背景下,坚持使用方言教学,要么能力不够,要么有分裂主义思维。
二,下课后答疑或者讲要求使用粤语。
不少答主把答疑和讲要求混为一谈,其实语境完全不同。如果答疑双方都使用粤语,而旁听者听不懂粤语,那么你必须面对两个诘问:**一,你们是不是在开小灶?二,你们是不是在说非方言使用者的坏话?**随便一个老师都无法经受这样的指责,而且你无法避嫌,因为中国人有套经典逻辑,**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话非得单独讲(用方言讲)?**有答案中提到国外学校的华裔教授会使用英语回答问题是一样的逻辑,毕竟种族歧视的指控谁也担当不起。(不得不感慨在相关政策敏感度上,确实这些饱受政治正确折磨的老外斗争经验更丰富,弦绷得更紧)。
至于题图中的情境,老师说完普通话再说一遍粤语避免一些普通话有障碍的学生听不懂,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不要搞反向歧视那套,贻害无穷。
三,老师间使用粤语聊天。私人场合人家爱说啥说啥,有本事普通话粤语英语法语日语换着来也没人管,人家还得夸一声牛逼。
所以最关键的,其实是一个权力结构下的导向性问题。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比实在弱势太多了,你们都能拍着胸脯说,长这么大没遇见过那种带头孤立某一学生的渣渣老师?
**或者那些乡下的小伙伴出来谈谈,仅仅因为口音问题被城市孩子歧视霸凌的时候,难道还想着的是 “我是外来的,我得入乡随俗” 这种狗屁不通的道理?**衡量一个社会公正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对少数群体的态度,这个道理不懂的,出门右转自学罗尔斯正义课去。
最后,我支持方言保存。但从语言流变和使用上来讲,我对方言保存又无所谓了。毕竟秉持什么 “祖宗言不可断” 这种想法的,估计都没听说过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的基本划分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法律都有明确规定,还讨论啥?学校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分割线……………
看了许多评论还是有必要再说两句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使用方言教授学生,就已经违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 10 条的规定。看了评论区的观点,保护文化多样性与推进大一统是否有冲突?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肯定会得出一个结论,文化多样性和推进大一统是当然有冲突的,所以我们现在对中华文明的提法叫做 “一体多元”,讨论任何多样性的前提都必须以“一体” 为前提,任何与推进 “一体” 相违背的做法、倾向都不值得提倡。在教育机构使用方言教学或者少数民族语言教学都是与历史大势相违背的,不能从宏观层面提倡!在科举时代,岭南人士进京赶考也是必须要通国语的,可能是现在的北京话、河南话、陕西话[捂脸]… 当代粤语兴起是因为粤语区经济发达,也是最早出国、下南洋闯荡的中国人,经济实力也决定了文化实力。语言、文字是维系祖国统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评论区也有人说了正式秦始皇的书同文才铸就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语音难道不需要统一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全面开展通用语言教学,这就是历史大势所趋。难道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对此方面的认知还不如边疆地区?评论区有人说打压粤语是“戴帽子”,我个人观点没有打压一说,粤语只是汉语方言,广东省也不是自治区,主体人口也不是少数民族,所以粤语并不是“少数民族语言”,不是宪法中有关规定的范畴。任何分裂行为的起点都以意识形态上的分裂而开始,任何大一统都是以意识形态上的统一而完结,所以从历史的主流发展来看在教育机构里提倡或者变相提倡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都是不妥当的,说的严重点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列宁、毛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爷爷当年都看得很透彻的事情,方言有存在的合理性,不能使用任何政治手段进行限制
现在才过去多少年啊,人人都想当秦始皇了,越活越封建
还不够,应该用计划生育的力度推广普通话,老师敢说就丢工作,尤其是上海广州
双语教学??这个给我整不会了,双语教学什么时候变成两种方言教学了?
山东孩子幸亏没有这种双语教学,否则从这个镇到隔壁镇上学,老师就得多用一种语言教学。某些城里人,就是矫情。
怎么不能进校园。
黑人英语不是方言?
方言的作用就一个:快速孤立别人。
难不成方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希望未来广州、深圳的小学搞分班制,
A - 普粤班 vs B - 纯普班,A 的模式就是一年级 20% 课时普,到六年级逐渐上升至 50% 普。
中学就全普。
这个模式也建议在少民语言地区推行,中学全普,取消民考民、取消民族加分、高考全中文。
很多人会硬说 “没有家长会要 A”,但实际上,珠三角家庭对 A 的需求超级大,超级支持。
合理不合理我也无心争辩了。
只不过我觉得这个年代当教师真的太难了。下班后不接家长电话是责任心不强,给布置作业吧是加重孩子学习负担,不布置作业吧又说教师不作为….. 到现在下课用方言 (粤语) 回答一下问题也成了违规…… 难啊,难啊,难啊。
真心建议教师们认真研读关于教育的各种规定与章程 (特别是劳动法)。该尽的责任要认真,不在条文里的就按规定办事嘛。毒蛇的心是捂不热的,保护自己才是真的。
我是福建人闽南人,我奶奶是个文盲,这辈子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我小时候家里有外省(四川江西贵州湖南)的工人来工作,和我家一起吃饭,我奶奶会说毁来啦,起哦起哦(回来啦,吃哦吃哦)有时候要说一些比较困难的句子,会叫我翻译成普通话给他们听。
我们这里有很多工厂,很多外省来务工的,没有这些人来一起建设闽南,我们经济不会好。有一些外省来的工人,来十几二十年了,会听一些闽南话,但是还是不会讲,我们从来不会觉得他来这么久了,应该要会说了。他会说,我们会很惊喜,不会说我们也觉得正常,通常他们的另一半会是老乡或者也是外省的,小孩也是讲他们的方言。
以前在我的小学,而且还是市实验小学老师上课有时候还会讲一闽南话,不是因为学生原因,是他们控制不住。我确实有觉得那种不会讲闽南话的小孩有点被排挤孤立。像北上广深这种,我觉得更应该考虑这些。
到我初中的时候,全部都是普通话了。
我想说那些讨论粤语和普通话的回答,是不是没仔细看题目。根本不是在课堂上讲粤语,也没有任何违规行为,只是某个学生偷听别人讲话,然后听不明白,也不大大方方站出来说我也想听听不明白,而是采取迂回且小心机的战术举报。我只想说我差点以为他家长是境 w 势力了,这么会挑拨离间。
举报人有问题,玻璃心,跟我不吃猪肉,也不能看别人吃猪肉有啥区别。这种人赶紧滚回家去,再包容的城市也不欢迎这种人。自己不融入当地文化, 或者未能完全入乡随俗,大可以谦虚地去请求别人用语言迁就你,而不是野蛮地说别人说本土语言就是错。
讲个题外话,来到广东,如果你听到别人跟你说粤语,你听不懂,请礼貌说我听不懂粤语,麻烦你可不可以说普通话?而不是一句,讲普通话。如果你说后者,保证你后面会遇到很多麻烦,绝对会给你很多小陷阱踩,因为这是连做人的基本尊重都没有,何必要给你脸呢?
至于学校,我一直都是推崇增加方言课程,而且是以兴趣课的形式,有该省份的多种方言自由选择,就像国外的第二外语。只有学到更多方言的时候,才会对中国不同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
方言可以进校园,但是不能进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不过如果学校是这样的说法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是在广州,所以可能有些本地的学生从小说的都是粤语,对于听普通话有困难老师用粤语在复述一次,那也是比较合理的。
**不过普通话真的很重要,也是一种趋势,而且尤其是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拼音,认字,写字,如果基础没有打牢的话,后期再想调整,难度就非常大。**就拿一位当初和我一起通过一起考教师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吧,他本来考的是小学语文学段,结果考普通话证书的时候只拿到了二乙,而教师资格证认定需要二甲,她考了两三次都还是二乙,后来不得已在有效期内又考了小学数学,现在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听他说因为从小说的都是当地方言,小学语文老师说的也是本地的方言,当时觉得沟通起来毫无障碍,现在觉得有些吐字和发音就很难纠正过来了。
**不过我是可以接受老师偶尔飙几句方言来调节一下气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我的高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理老师,她家是外地的,普通话不算标准,但是他一直努力的在说普通话,有的时候会冒出一两句方言,大家就会哈哈大笑,正因为他有些蹩脚的普通话,让我们觉得课堂的氛围其乐融融,而且听课的时候也格外的用心。我认为并不是所有老师一定要保持二甲的要求,但普通话是最基本的交流语言,在上课过程中还是要坚持普通话的,如果在私底下或者是课下,当然也可以用方言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前提是要做好自由切换。一般来说,幼儿园学段和语文学科的老师都要求二甲,不然教师资格证认定是过不去的,其他学科的话一般都要求二乙每个地方的要求有所不同。
其实像广州等地区,很多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听得更多的是粤语,所以想要转化为普通话,难度也比较大。其实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要娃娃从小做起,作为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另外在学校方面更要大力的提倡普通话,老师要做好率先垂范,可以在幼儿园学段就开始倡导和培养学生说普通话,这样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社会。其实普通话真的还是挺实用的,像我平时上课就会自然地切换普通话,一方面可以在上课期间给学生们做好表率,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的纠正一些学生不正确的发音。虽然我的家乡方言味也是挺重的,但是还是非常感谢当年的小学老师,交给我们的都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所以基础是打得比较牢的。到后期考普通话二甲证书也是没啥压力。
另外,作为学生来说,一方面要服从学校的要求,既然整体趋势是倡导普通话,那么就严格按照要求来,之前听说越秀区很多地方不仅要求课上说普通话,课下交流也要说普通话,甚至有的家长回家都觉得和孩子交流有障碍了。在家庭生活方面,作为孩子也可以适当的学习一些粤语,可以做好自由切换。就像我平常说普通话,一些家人朋友也会觉得有些不太适应,但是时间长了,他们也在依然而然能够适应了,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无论怎样,普通话还是非常的实用的,关于老师在学校讲粤语,如果不是在课上,可能也是无可厚非,遇到具体的学生,可以适当的用粤语来更精准详细的表达。从粤语向普通话的转变,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古语都有说:入乡随俗,你来到别人的家乡想融入别人的圈子就要去适应别人的习惯、学习别人的语言;而某些人来到别人的家乡却要别人去适应他迁就他,每当别人和家乡人用方言聊生活时,听不懂不去学习,反而觉得别人是排外甚至想害他,这种人就是心理有病而已
老师这样灵活处理问题挺好啊。只要教学上是普通话就可以了。
课间、用餐、眼操时间要照顾个别听普通话有些困难的本地学生,用粤语重新复述一次。
那么,老师上课期间用普通话岂不是也存在个别听普通话困难的学生么?也是用粤语重新复述一次?如果一堂课程 45 分钟用一种语言就可以完成,加上复述时间就可能存在教学进度更慢了。
语言的听力是反复强化的,感觉老师应该去提示个别学生勤加练习听力普通话才是。
很多知乎上的人反映过他们去香港旅游购物,那些不友好的当地人对他们说英语,很多人的内心反应就是你 TM 装什么 B 啊(我也是其中一员)。但,香港是个历史悠久的自贸港,人家是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就是充当普通话的作用,那按照那些推普者的逻辑(加粗这句话是因为太多人没看到这句话就喷我了,汗),那些港人和你说英文不就是可以理解的么?那些骂这位老师不说普通话的是不是在鼓励香港人以后面对内地人都要说英语?
说到底,内地人反感港人对其说英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跟你说英文,意味着他故意不用最方便效率最高的语言(普通话)和你交流,这明显就是和你刻意保持距离,背后的原因要么是强力压迫强制性要求,要么是出于优越感对你存在反感甚至恶意,而对那些香港故意对内地人说英文的人来说明显前者原因并不存在。**同样,在这个问题里,说粤语的老师和说粤语的学生私下交流,老师却对学生说普通话,虽说这不是像那些香港人那样传递恶意,但也是一方面给老师徒增障碍,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和老师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和尴尬。这个老师和学生在课后讲解功课聊天用粤语,是完全合情合理合逻辑的事。
我不知道知乎上有几个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觉得在美国最让我膈应的一种经历,就是明明一群地道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外国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有一两个偏偏整天说英语的(就是说英语,不是一句话里夹杂几个单词那种)。按照某些硬推普的人的逻辑,英语是美国的官方语言,中文是小众语言,那我们就是私底下也不能讲中文的,甚至中文在这个社会价值没英文那么大,是可以放弃的。
这么想这么干的人我遇到过很多,以香港和台湾来的为甚。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老师们都是广东人,他们其中差不多一半上课是用粤语的,同时我们班上大概 9 成的同学都是说粤语的广东人,只有大概一成是外省来的同学。当时普通话教学的要求执行的不那么严,我们的老师是除了那些比较年轻的老师外,年纪稍大的几个特别是物理化学的老师上课都用粤语。然后有一天下来了一个普通话授课命令,要求所有老师上课要强制用普通话,本来这没啥问题,我和那些广东同学都能听得懂普通话,而且照顾那些外省同学也是很应该的。
但你猜结果咋样?那几位年纪稍大的老师上课一开始讲普通话,我们全班都笑了,就和现在你看古天乐蔡少芬那些港星说普通话一样强烈的喜剧效果,而且老师的样子越是一本正经我们就笑的越厉害。读过书的都知道老师对学生的威严是一切教学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来大家都在努力的专心致志的听他们讲题讲概念,结果突然一个词发音不准,然后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教学节奏进度全乱了,学生们也泄了那道学习的劲,那段时间每到准备上那几个老师的课,同学们就会互相打趣,或者互相传递几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然后大概过了一两个礼拜,那几个老师上课还是说回了粤语。你说那些外省同学不是抛弃了?人家虽然不会说粤语,但人家也基本会听,我们甚至很多时候和他们说粤语,人家用普通话回应。那些外省同学后来也一样考上了不错的高中。
我在美国体会最深的一个道理,**就是如果你只求与人能完成基本的交流,那你只要学好英语就行了;但如果你想和人混的熟,那就必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要把话说的好。**当你走出了你的家乡,遇到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不同国家的人,你如果只求和他们完成交流,那就说大家的共同语言就好,在中国就是普通话,在美国就是英文;但如果要和别人混的熟,你还得会一些他们本来的最原始的母语,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方法。
我小时候有个玩的很好的同学,他们家是刚搬我们这里不久,在我家旁边开窗帘店的,后来我发现虽然他说粤语但他父亲说普通话,才知道原来他们家是来自潮汕的。我父母本来对潮汕人总有点地域黑(什么重男轻女、在外经商抱团、手段有点黑之类的),隔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父亲慢慢的粤语说的越来越好,然后不知咋的那位叔叔和我那普通话骨灰级塑料水平的父母居然也混的越来越熟,然后我父母每每有装修都找他,还非常卖力的把他全给我们那堆亲戚朋友推荐,他们基本都是拆迁户。每年他们来我们家拜年的时候我就看着这位叔叔一年比一年富贵,身材一年比一年重磅了。
我在美国遇到过来自中国不同省份地区的同学,我常常向他们学习几句在某些崇尚推普废粤者眼里是正儿八经的,是那些出了某些省甚至某个市就根本没人懂的 “土话鸟语”,然后一见面就对他们抛,结果效果出奇的好;我在美国也遇到过不少会说会听中文的美国人,当然了都是指普通话。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一个老头,我一开始自然是和他说英语交流了,后来估计是他听出我的英语有粤语口语,就突然切换了频道和我说起粤语,然后就全程用粤语聊天,原来他曾经在香港住过很多年,那港式粤语说的非常地道,还不停的自称自己是” 鬼佬”,还各种吐槽现在回到美国的生活太无聊,周围的人太蠢什么都不知道。虽然我只和他十年前有过一面之缘,但现在还是历历在目。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就想说明一个道理,对政府来说如何是政府的事,对个人而言,你打压一个语言或者方言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你个人打压看不起一个语言或者方言其实作用基本为零;但如果反过来,你个人多学一门语言或者方言,那对你个人来说就是多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多一番风景,也是多了一条门路,然后多了一番可能。为什么有的人混的风生水起,不就是很多时候人家看到的东西更多,能走的路子更多,能混的圈子更多;而有的人为什么混的每况愈下,不就是因为自己总是不断关上窗户,总是自断其路,总是自己主动排斥这个圈子那个圈子的人,最后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别做自绝于人的事,别自己自绝于人还傻傻的以此为荣。
得啊,礼尚往来,去到边个地方旅游,一发现当地啲人讲的唔係标准普通话,话 7 知佢讲的乜嘢话或者直系发音唔准,一律录视频上传微博 @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话佢当地啲人排外,唔讲标准普通话。
然后,去当地睇地方特色戏剧,哈哈哈哈,成个舞台上面啲人都系排外的,铁证如山。举报到佢关门执粒为止。
既然咁 7 多人针对广州话,咁就大家揽埋一镬熟,净系讲普通话得了。咁就边个都冇得话边个了。
这件事,短短八九天就有千余主贴发表意见,不正说明方言问题很成问题。但是千余主贴也不见有任何对此事的可信的澄清,都是单方面述说,所以我也无从置喙。
所以我仅仅对这张图发表意见。
首先我先提醒这位老师,九年级之内,在校生的一切环节都是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范围内,因此!并不存在上课不能用方言,下课用方言你管不着的明确界线。不过我这么说并不代表我认为应该严苛禁止方言,比如说上课偶尔用方言说两句活跃一下气氛,我觉得并不应该被上纲上线批评,但同样的,下课也不意味着老师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老师所有的一切,学生都看着呢,所以知乎才有问题:
当然,对于这我只能提醒,因为就目前我看到的,无论是家长投诉还是老师自辩都缺乏实际内容,而判定这类是非,细节是魔鬼。所以我也就提个醒,提醒一下,想把这事儿搞大的,仅凭这些没用,戳戳都是漏洞。
不过我想重点谈的是这个
作为老师,您想让这些"个别听普通话有些困难的本地学生"继续在您手上延续听普通话的困难吗?在这个以普通话为最终标准的社会,您不尽快帮助孩子解决听普通话困难的问题,这是您作为老师的失职。小学阶段有多复杂的语句词汇让孩子听不懂?真因习惯粤语而听不懂的,那说明这些个孩子普通话水平相当差,而您作为老师是姑息他们(我不知道用姑息还是迁就),还是积极地让他们融入这个普通话日益重要的社会。您看,您也说是个别,个别到您要专门用粤语来照顾他们,那么他们与绝大多数普通话熟练的孩子怎么交流?您作为老师应该明白,您这样做是在孤立这几个孩子呀,您以为您在保护他们?不,您在害他们。幸亏有家长投诉,让您收敛(我不知道用收敛还是明白知晓)一点。
————————@——@————————
我就知道没人提上海
学校教学必须使用汉语普通话,这是国家要求。考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考试要合格领证,其他学科普通话考试得过二级乙等,语文老师普通话考试得过二级甲等。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学都是汉语普通话,五个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学校教学也是汉语普通话为主双语教学。有些人不要不懂装懂上窜下跳不懂装懂,好像我们新疆学校不教普通话。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小学生很多汉语普通话说的很标准。
而且客观来说,广东省里面方言就好几种。三大方言包括粤方言,客家方言与闽方言。这几种方言是并列地位,彼此很难沟通。
粤方言主要是珠三角等广东中西部广府地区,闽方言主要是东部潮汕等地区和西南部雷州半岛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于广东东部梅州、惠州、河源、韶关等地。
广州学校不只有广府地区人,雷州,潮汕,梅州,惠州等其他地区方言的学生也可能在广州学校上学。这还只是汉族内部。那你让学校咋办?一堂课同时开普通话,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四种方言?你想把学校累死?
看完事情过程,只能说是举报的家长拿着鸡毛当令箭,不觉得老师有什么错。
央视都把北方方言搬上舞台了,这位广州老师是课上粤语教学了?在学生用粤语提问的基础上用粤语回答有什么问题?这个举动妨碍推普了? 还是刺激到有些人的玻璃心了?
方言还要分个高低贵贱?和普通话相似的方言高一等能上春晚央视舞台,其他和普通话不像的方言在学校非课堂情形用都不能用? 双标玩的真是溜。我是四川人,除了语文老师,很多老师都用四川话教学,我们也用四川话交流,影响我和我同学校友学普通话了?影响我们在外地和别的地方的人用普通话交流了?
我对推普没有任何意见,对某些你乎网友和举报的家长一样,拿着鸡毛当令箭,扩大问题矛盾,拿国家政策给人乱扣帽子有意见。有些人嘴上说着平等,实际干着歧视的活比谁都快
补充:回答还有说涉嫌歧视的,我歧视你个铲铲,高赞回答摆在那里,课下,学生先用粤语提问,老师再用粤语解答。你们该不会就是举报的家长吧,对方言 PTSD,老师单独给学生讲问题的时候说方言就是歧视,这么玻璃心,那干嘛不搬到北京去?那里人人讲官话
再补充:收到赞又翻了翻最新的回答,有些人是被方言刨祖坟了?方言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统一这种话都出来了?
重庆人,上初、高中时,老师除了上课讲普通话,平时 80% 的时间都再说重庆话,学生找老师问题也是用重庆话问,老师回答也是用重庆话回答。
甚至有些资深老师上课也不说普通话,除非是教务考核公开课。
我们学校没有任何人投诉,也没用任何人觉得不妥。
所以看到此次事件后我的表情是:
中小学还是要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余时间。
当然不必过于较真,针对普通话不好的学生给予额外讲解也是应该被允许的,但是尽量还是要用普通话。方言往往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是歧视。也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话。
进了大学情况就好处理了,只要满足教学中的内容,课余时间讲外语也没什么影响。毕竟学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提问题,这对大学生没多大影响。
国内现在流通和交流越来越多,普通话是人们之间沟通的基本技能。以后不应该再有不懂,不能熟练掌握普通话的人,否则对个人的发展也会有很大影响。
支持方言入校的,谨慎点。
要不,先支持各快灭绝的方言入校下?
要不凭啥没有消失担忧,能有普粤之争谣言几十年的可以入校,灭绝在即的一些方言不先支撑流传呢?
还是方言也是使用人数多,经济能力强就有理?
确实不能,我大学的时候兼职做家教还有培训辅导,我一般会问学生为什么学不好或者为什么这个知识没掌握,大部分学生都会说老师有口音,说话听不懂。不管真的还是假的,口音确实是一个逃不开的问题。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口音就很重,第一节课简直就是灾难级别的,很费力了的跟了几节课之后熟悉了就好了,但是拉高了听课的门槛注定是会筛选掉一部分同学的。
总之全世界都有家乡话,
都可以随时随地和任何人说,
就广东人,说粤语,有罪,不能说家乡话,说了要被封杀!
同样事件,试试上海,课间老师用上海话说了一句,会不会投诉?
北京话,会不会投诉?
杭州话,会不会投诉?
西安话,会不会投诉?
东北话,会不会投诉?
……
可以一直举例下去。
总之,只有粤语,不得开口,开口者,一律罪该万死?
引用
的两篇答案,答案提到的 “小学双语,中学全国语” 模式很好,可令小朋友的双语都可以掌握得很优秀。
林若谷:为什么现在家里的小朋友都只会说普通话,家乡方言现在很多小朋友都不会说,以后怎么办呀?124 赞同 · 30 评论回答
林若谷:越来越多的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了吗?367 赞同 · 28 评论回答
讲个我遇到的事吧。
坐标深圳,某次孩子咳嗽,去了某中医医院。老中医是孩子同学家长推荐,说治疗儿童咳嗽很有一套。
医生的病房内设置有一个屏风,屏风内是正在接受诊断的病人,屏风外是排队候诊的病人。
我是 81 号,我前面的 80 号是个带孙子看病的老婆婆。
等医生给老婆婆看完,我带孩子起来打算步入屏风内。但医生看到我对我说 “你稍等我一下”
接着,我后面一个女士,直接走了进去。
两个人开始用粤语聊… 状态是很熟络的。
我不能完全听懂他们说什么。但我确定,我被插队了…
可病人和医生之间… 明显有个存在,但又不能放到明面上的等级关系。
我也只能在外继续等候… 就这样他们聊了大概十几分钟。后来女子起身离开。
我进去后,抱着孩子落座,老中医没有首先问我病情,而是开始给我讲 “刚才那个女人好厉害哦!四个孩子的妈妈,她自己又是大学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然后又吧啦吧啦的讲了一堆那个女人的光荣事迹…
我只能点头应付,并跟着奉承几句:“那她的确很厉害哦”
我估计我的笑容不是那么发自内心,医生大概也看出来了,开始给我孩子诊脉。摸脉加询问病情,一共三分种??然后下单子开药,拿出一个忌口的 A4 纸让我拍照。这病就看完了…
说真的… 这次看病的体验不是那么舒服… 我知道哪都有熟人好办事这个传统,但当自己变成那个 “不熟的人”,被挤到规则之外,其实心里是很受伤的。
小孩子可能比大人更加敏感。老师和一个同学一起说粤语,讲的可能刚好又是他也不会的那道题。那他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用方言拉家常这事没错,交流也没错,但并不是每个场合都合适。
话说回来,闺女的咳嗽最终还是西医看好的…
我对中医的抵触… 好像多了一份除医术高低以外的东西。
方言,是一个优势文化的壁垒,就是用来排外的。
以我山东老家为例,青普是有趣的,黄渤和黄晓明经常讲。济南话也是有意思的,齐鲁台有拉呱节目。烟台话也是好的,有认证叫胶东官话。但是其他地级市的方言,在电视台就很少出现了。无非是青岛济南烟台地区经济发达,进而掌握话语权。在我们村,一个山东西部的媳妇被称为 “西来子”,往往就是家贫娶不到当地媳妇退而求其次的结果。她们讲得方言,是不会有人理会的,要么讲普通话,要么学我们的方言。
东北话为啥普及度高,除了其真的洗脑,更多是因为东北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确好。论洗脑,我觉得重庆话里的老罕儿,孩子,比东北话洗脑多了。我仅仅听人当面讲了一次,就再也不忘了。学东北的嗯哪,可是十几年了还不地道。我们的东北亲戚回家,的确穿得比我们当地的款式新颖,女人的确皮肤白皙,身材挺拔。现在东北经济在衰退,文化已经不如之前那般强势了。
上海话北京话也同理,怎么没人学我们县城的方言呢,以我的审美,也是语调抑扬顿挫,形容词语气词丰富多彩。
我上大学的时候,也自学了俩小时粤语,俩小时日语。按说学校里一堆俄罗斯大毛子,咋不学俄语?无非是俄罗斯穷,挣他们的钱不容易罢了。粤语文化的消退,也不过几年而已,十年前,看粤语电影唱一首粤语情歌,也还是极时髦的事情,会粤语唱歌的男男女女,受欢迎程度也比我这种只会讲青普的山东土包子强。
我们之前学俄语,现在学英语,无非也是人家强盛,文化上自然强势罢了。
我表姐在娘家讲普通话,就被我二姨夫一顿臭骂,家里人人讲方言,你讲普通话炫耀啥?
外国人来了中国,大多会学学汉语,跟中国人交流,要么汉语要么英语,没见哪个外国人非要炫耀自己的葡萄牙语,就为了所有人都听不懂么?说话是给人听的,公共场合讲话,就该让周围人都听懂,这是起码的礼貌。你想咬耳朵,私下小声咬,外人听不到,自然不会听不懂。
学校这种环境,本身就该讲普通话。在一个普通话为主流的学校,讲方言是不行的,你要说村里的小学,大家都讲方言,只有课文用普通话,这种倒是可以接受,但是也绝不该提倡。
去一家店,老板娘跟员工用方言交代事情,听不懂会不会觉得她在坑人,会倍加小心呢?更何况是粤语作为优势文化的广东,在学校里当着听不懂粤语的外地学生讲粤语,是在干什么呢?
制造这种不适感,不仅职业道德需要商榷,礼貌上也不是周全的。
某些移民(极少部分)不愿接触当地文化,不愿了解当地历史,把过来当地发展觉得是自己对于这片地区的恩赐。自诩文明人,自诩高人一等。
我就想问,学习一下当地语言怎么了?了解一下当地文化怎么了?
广东老一辈的确可能听不懂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他们在学。
而某些移民呢?连接触一下广东话都不愿意吗?
是觉得难懂,还是觉得没必要?或者说是不屑?
尊重当地文化,对每一个地方都适用。共勉
高中的时候从县里考进了市里的高中,我感觉我应该算成绩还可以的吧,但是我刚上高一的时候数学极差,一方面我暑假没有像其他人请家教预习,另一方面或者很重要原因数学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
你肯定疑惑,既然德高望重了水平很高了,学不会那肯定是我自己的问题。
No!
老教师经验丰富这点毋庸置疑,班级整体平均分还可以,但是对我而言天大的障碍是,我不懂这位老师的方言。
我说的是普通话,市里的同学听他的方言问题没有,因为人家这样的语言环境啊,数学课一节四十分钟有三十分钟我都努力思考这位老先生到底说的是哪个字,结果就是我这个中考数学满分的人第一次月考数学不及格!天大的耻辱啊!
我一度以为是我自己不好好学习,等分完文理科我去了一个新的理科班换了数学老师之后,我的数学就不再离谱,直到稳定在 130 分左右(在我们学校 130 也就占班里三十名左右吧),虽然我是学渣,但是分数没有底的离谱了(第一次月考 87 分)。
所以我反对方言进学校,因为不见得所有学生都听得懂方言,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有人怀疑我说的比例,鄙人刚好属于 90 后,普通话是上学的时候偶尔被笑话那种,不要脸的说在同龄人中勉强是中等水平,我也从来没有刻意去练习普通话。我刚刚去给自己做了一个普通话快速测试,测到后面我是说的有点累了有点说不清楚,也不知道测得准不准,你们可以做个参考。
_______________更新分割线_______________
回答里反对在学校说粤语的人大部分都没有深入了解广州,更没有了解过广州的学校氛围。
在广州,90% 的 70 后里都会说普通话,大部分 80 后的普通话特别标准,几乎没有 90 后是不会说普通话的,然而却有一半的 90 后说不出标准的粤语。
对于那些答主说什么广州人不会说普通话、说粤普等观点几乎都是幸存者偏差,我合理怀疑他是在广州问路和买水的时候拉了个五旬六旬的老太老伯交流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互联网在 10 年前的时候,广州外地人的言论是:广州很排外,很多人不会说普通话,说普通话会被鄙视。
今天的言论是:广州很排外,很多广州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推广普通话很有必要。
你们不知道早在三、四十年前,广州人遇到不会说粤语的外地人是不想理会的,那时候社会很复杂,很多外地人都来广州捞偏门,本地人以 “捞仔” 的称呼远离他们。(说一个不友好的比喻,类似今天看黑人的态度)
但是随着经济逐渐和平地发展,国民素质在不断提升,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新一代广州人不再说外地人是捞仔捞妹。捞偏门的外地人也消失了,本地和外地已经是生意合作关系,大家在公开场合都是用普通话交流。
外地人说他们在广州听不懂粤语,广州老一辈已经去学习了。后来外地人又说广州人的普通话说得不够好——有人一把年纪了才来学普通话,你还能要求他们说的标准?能怎么办?要不你去给老人家义务教育一下呗。
说回这个题目,老师在课下和学生说粤语,被另一名学生的家长举报。
我寻思,如果连在课下也不被允许说粤语,这不就是在打压粤语?今时今日,课下说方言也可以被举报,那和 WG 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人指出说校方的说辞是托词,与事实不符。假设校方是在撒谎,学生们不会不知道吧?家长不会继续投诉吗?我知道,键盘侠总能用最多的恶意去揣测。
还有人不相信广州越秀区会有听不懂普通话的学生。难道澳门、香港转学来的学生就不能在广州上学吗?其他国家粤语区来的学生就不能在广州上学吗?从小在粤语家庭成长的孩子就不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吗?
我更愿相信这是一起乌龙事件:某天在家吃饭时孩子和家长说起老师为了照顾听不懂普通话的学生,用粤语给那个学生讲题,小朋友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家长却听成了老师用粤语讲课,直接举报的该老师。
粤语是广州人的根,现在广州的街头却已经很难听到粤语了,我对于一些粤语专有词也会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怎么说。虽然公司里大部分都是广东人,但是我们平时也是用普通话交流,无疑普通话在广州已经非常普及。我希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要打压粤语,文化必须要展现出来那才能传承,不像某些人说的,只能在家里说说,那算什么文化传承?
手机码字,文体结构有点乱,懒得润色了。(第一次修改,订正了一些不通顺的地方)
最后出几道粤语烂 get(脑筋急转弯)
1、鸡和鹅一齐去买了两支汽水,点解最后鸡无饮到汽水?(为什么鸡没有喝上汽水)
2、苹果汁是苹果味,橙汁是橙味,咁益力多是乜野味?(益力多是什么味)
3、面包 A、B、C、D、E 中,边个苦?(哪个苦)
4、26 个英文字母中,边两个最难教?(哪两个最难教)
5、乜野识溜冰?(什么东西会溜冰)
6、大明要养小明,咁边个养大明?(谁养大明)
7、乜野最不保值?(什么最不保值)
8、去拉乜野可以学到知识?(去拉什么可以学到知识)
9、乜野毛最普通?(什么毛最普通?)
10、小朋友过新年最中意边个国家?(小朋友过新年最喜欢哪个国家?)
这些烂 get 我在公司里说时,即使不会说粤语的同事听了也会觉得很有趣。想知道答案的可以在评论区说一声哦。
这有啥,广东的方言环境跟江浙沪比已经是天堂了。在杭州上班,我们几个杭州人一起说杭州话,而且是非工作时间哦。直接被同事投诉到领导这里,说我们排挤孤立他们,我们几个人排挤孤立整个公司哦,真厉害。这就领导还找我们谈话,让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讲普通话。
上海就更惨,一个方言节目,直接被投诉要求讲普通话,理由就是外地人看不懂。
我能说啥,我只能说外地人惹不起,外地人 yyds
确实,这的确需要打拳。
为什么你不主张江西话教学?
你要剥夺你丈夫的文化背景?让他顺从你、归化于你?
必须反对题主的女权主义、广府文化霸权主义。
狗头摆前头。
中央台的主持人还经常在正式节目里用北方方言说话呢!
说起来,东北和华北方言,在南方老师这里很常见!你不能因为和普通话发音差异少一点,就纵容吧。
而且,广普川普这类和普通话差异大的,反而不容易带坏小孩的普通话。
那是不是要严打在课堂上用北方方言的行为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原则上来说
学校里面不允许出现方言是对的
其实大家从某些回答可以看出很多端倪
所谓的入乡随俗 其实要求的不过是地方特权
所谓的文化传承 代表的不过小地方主义而已
某地人就要说某地话 不说叉叉话,就不是叉叉人 类似这样的言论 在知乎上面并不少见
将心比心 谁没有自己的方言?大家谁不是放弃了方言说普通话 某些人仅仅是因为自己和其他人一样 就觉得受到了天大的委屈。这是什么思想内核?
外网上面有很多人 特别希望中国变成印度一样的国家。
某些人打的什么主意 真当别人不知道吗?
如果讲课说方言是不可以的,但是老师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私下说一下方言怎么就不可以了,这根本就不是方言能不能进学校的问题,这是家长教育焦虑症的一个延续和放大。
现在为什么很多家长都有教育焦虑症,因为这些家长长期处于巨大的工作生活的压力之下,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一个更加公平的学习环境,于是才会有家长给孩子想尽一切办法补课,才会有很多家长去给老师送礼,同时也有很多家长在举报投诉老师开补课班儿,甚至还有人投诉老师给自己家的孩子补课,他们认为任何对自家孩子不公平的事情都应该被禁止,任何影响自己孩子成长的不利因素都不能出现,这就是现在教育焦虑症加剧和放大的结果。
而这一切焦虑的源头都是来自于现在越来越高的房价,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越来越差的就业形势,越来越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结论:应该推广粤语和其他方言的教育
1. 推广粤语和其他方言等于不爱国?
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男儿当自强,这些歌曲都是用粤语传唱。每当这些音乐响起,你是觉得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电影《黄飞鸿 - 壮志凌云》,第一幕李连杰带着他的民团在海滩练武,配合音乐男儿当自强,让人血脉沸腾。电影的原声是粤语配音,基本都是演员原声,包括里面的牙刷苏张学友。当你看过这个电影,你会因为电影说的是方言而认为这不爱国吗?这些电影的制片人,都有浓重的国家情怀,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所以,说什么方言和爱不爱国没有联系!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长辈的教育才是至关重要。
2. 现在还需要和以前那样强力推广普通话吗?
现在的问题,是小孩子已经习惯使用普通话,不懂如何用方言来表达发生的事物。千人一面,有意思吗?
当大家都强调共性的时候,东北省东北话就是这么来的,感觉去了辽宁等于去过东北三省了。广东,福建,湖(FU2)南也是三个省,大家怎么看。
3. 方言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活力。
还是用歌曲为例,先不谈人品,就说这些歌词,非常押韵。这是很多广东歌曲的特点,不押韵的歌词,如果转接得不好,会很别扭。
***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 哈 舍不得 璀璨俗世 啊 哈 躲不开 痴恋的欣慰 啊 哈 找不到 色相代替
啊 哈 参一生 参不透 这条难题
***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 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
4. 谁又拿秦始皇来说事?
书同文,车同轨。有人将这话解释为必须统一用普通话才算统一,是这样理解吗?
5. 有些人忘记了他祖辈的语言,但我做不到!
在近代或更久以前,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离乡别井,到了世界各地谋生。那些人一辈子只是会说家乡话,听不懂普通话。在这几百年里,他们用家乡话传承着中华文明,中国传统,并没有因为外语强势而忘记自己的语言。在这几百年里,方言有挡了普通话的道吗?到了今天,在学校里说了句粤语,就被某个家长口诛笔伐,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家孩子的学校里,我会和那个家长进行深切而友好的对话。
6. 有些人:如果当初不是香港 balabala, 粤语算个鸟。
这些人心胸有多狭隘,看他这话就知道了。有一个事实,当年香港台湾地区的确有先发文化优势,而且他们也承担着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当初粤语的电视,电影都有很强的传播力,这和清末大量广东地区的人民到海外谋生有很大关系,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我们要做的,是极大丰富商品市场,而不是扼杀其它可能性。你选什么商品,是你的自由。必须承认的是,粤语正在衰退,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将粤语传承下去。
平时我讲方言,你听不懂我可以马上切换到普通话。我当你是自己人,才用方言来表达,而你却认为我歧视你,观点与角度的问题。
7. 儿化音严重的普通话
本人所写的这篇文章,上面的内容,遣词用句没有一处使用 “儿” 字词。而现在很多的课本教材,很多地方有事 “儿”没事” 儿 " 都喜欢加个儿。这和个广东人常说的 “懒音” 是一样的道理,广东话里面的懒音,是指发音无故拖长,不够干净利落。儿话音也是一样的道理,儿化不仅”懒音“,而且“懒词”。
这 (件) 事情~ 这事儿,在这里~ 在这儿,那时候~ 那会儿,一起~ 一块儿,
干什么~ 干啥~ 干哈,小鸟~ 鸟儿,小麻雀~ 雀儿,老头~ 老头儿,雨点~ 雨点儿。
嗓门儿 嗓门 把门儿(冀鲁官话) 把握 哥们儿 兄弟
烟卷儿 烟卷 手绢儿 手绢 人缘儿 人缘 脸蛋儿 脸庞,脸蛋
收摊儿 收摊 杂院儿 杂院 刀背儿 刀背 花盆儿 花盆
纳闷儿 纳闷 高跟儿鞋 高跟鞋 走神儿 走神
杏仁儿 杏仁 主角儿 主角 打盹儿 打瞌睡,小睡,小息
没准儿 说不定,说不准 差点儿 差一点 一下儿 一下子
我觉得我这个南方人写的文字才是标准普通话,没有多余的儿化词。
我觉着我这儿个南方人写的话儿才是标准普通话,没有多余的儿化词。
8. 推平方言就是最强内卷
有些话,不好直接说。相信大家都明白方言和语言的差别,这些要推平方言的人,他们敢推平语言吗?只要大家都爱国,说什么话并不重要,我觉得那些挑毛病的人反而居心叵测。
9. 回复:一是推广方言出的钱从哪来?二是以哪里口音为标准?
相同书名的书,出于 “自愿” 为前提,校方推荐,我家买了好几个版本,钱就是这么浪费的。
方言教育不是考试范围,方言和语言不同,大家都明白,对分散精力的说法表示无感。
口音的事情,入夷则夷,入夏则夏 。现在的问题是,老师说了一句方言就被挞伐,任何方言都没有生存的土壤?而且,方言有很多有趣的歇后语,典故,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来传承和推广,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行路” 是走路、步行的意思。广东话行街就是逛街的意思,教育工作者结合当地方言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比死记硬背更好。素质教育不是千篇一律,开发孩子们的好奇好学的心态更重要。
不是针对这题,国家推行普通话也没错,对于教学中必须使用普通话的国家规定我也没的说。
我就是觉得生活、工作越来越难了,想要不出错,就只能像机器一样设定好程序。不然有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不太行。
新闻上看到的,美国一个亚裔拎着袋子去超市,街上走着就被攻击了,你的问题来了: 现在是不是拎着袋子容易被攻击?
看问题要看到实质好不好? 为什么要投诉老师? 因为老师好欺负! 有权势的人,官家,公检法,大老板,黑社会,你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到老师这里,你眼睛雪亮! 生活工作上的委屈,化作怨气,没地方撒,街上扫描一圈,想想,对着这帮穷教师来吧! 安全!
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吃相一定不好看,即使成功,也不长久。对这种人,我无尽的厌恶。
作为 90 后,我不知道现在怎么回事,小朋友也不说方言了,全国各地都是这样。以前我们上学老师都是说方言 > 普通话,也有说普通话的但是不多,我还记得我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是湖南人,姓刘,年纪 40 左右,但是他会说我们这里的方言,应该是特意去学的。
从小生活在粤语很浓郁的环境,结合方言教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也让我们的普通话更加标准了!而且我感觉跟老师很亲近,现在还依稀记得有时候老师会在课堂上问我们 “翻译成粤语怎么说呢?”
谢谢老师!
还想说一个事,为什么网友对粤语特别敏感,不去关注一下东北话上海话浙江福建话江苏话江西话少数民族呢?做人不要太双标。
传统必须传承,广东后生仔加油!广府、客家、潮汕!加油√
1. 如果是用英语问一个超纲的问题,老师还回答了,其他人都听不懂,那要怎么办?
2. 既然粤语你听不懂,你怎么知道老师和同学在交流学习内容,也许人家就是老乡唠唠嗑,顺便指指点点课本呢?
3. 家长帮孩子投诉,你家孩子是有问题不问老师,还是问了老师不回答,你直接就去投诉,是不是护犊子护过了头
如果有一天,地球村形成,普通话成了方言,希望你还是今天的想法
方言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是迟早的事,和 “书同文车同轨”“天下一家” 的进步思潮格格不入,连 2000 年前的秦始皇都不如。
那些非要喜欢说的人随你们便了,没法干涉,但我是不会过多和这种小圈子意识浓厚的人来往的。
利益相关:我本人东北的、媳妇湖南人,在我们家连东北口音都是绝对禁止的。
我九十年代小学那会儿是普通话推广最为严厉甚至有些恐怖的年代,这种推广的过程中,对于人性黑暗面的激活,对于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的认识,甚至在一定层面体会到了文 割的社会大环境。
当时我的班主任利用这类所谓规章制度,鼓励班级成员互相举报,以打小报告的形式打造全民特务生态系统以加强她对于班级的掌控力,班级里的十个左右大队,中队长不停的组织小团体 “火并”,同时今天利益共同体,明天敌人司空见惯,而除她们之外的人则每天惶惶度日,她们自己看起来也累的够呛。
这位班主任的存在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帝王之术,也感受却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仅仅为了博得一个恶魔的好感就会想尽办法的做出特务行为去欺辱他人,踩踏他人,其实并没有实质的好处,仅仅是所谓社会生态位的上级罢了,而处心积虑的维护自己所谓这种地位,每天却要付出大量的精神成本。
我从小接受到的教育都是道德,积极向善的重要性,讲究与人为善,在这班级的 6 年,成为了人生中被 “社会毒打” 教育的第一课。
当大众对沪语等相对范围比较小的地方语言被驱逐出小孩学习内容之一时,就应该知道自己家乡的语言也只是迟早的事情了。对于当初幸灾乐祸叫好的人,轮到自己家乡话时候也不过是现世报了。
反正那句著名的反纳粹德国的话已经应验了无数次
作为一个老师,我想说的是,有些学生进了大学,住寝室只和广东学生同住,不管去饭堂还是球场,永远只说粤语。课堂上基本听不太懂老师用普通话讲的内容。老师提问到了,非常别扭地用广普回答,甚至觉得老师冒犯了自己。
他们的大学,基本上就是白读了。
不到广东根本不能想象当地人如此根深蒂固的排外、缺乏礼貌。我认为方言应该被禁止,否则成为了优越感的源头。
我们那儿只要有外地人在场,没有人会说方言。广东人不一样,即使明确知道你是外地人也还是要说粤语。
几个月前我工作调动到广东。
1. 到餐馆去用餐,我用普通话喊服务员来点菜。服务员用粤语开始介绍菜品,我说我听不懂。服务员见我不懂粤语,直接越过我,对同桌其他人用粤语开始介绍菜品。这种情况起码遇到了六七次。(补充:六七次都不是在同一家餐厅,和这些广东服务员都是第一次对话。评论区要我反思自己的问题的省省吧)
2. 我的几名广东下属当着我的面也一直用粤语交流。有时因为工作需要会对我偶尔用普通话说一句话,立刻又切换粤语跟其他人交流了。他们没有任何一点想要尊重我语言习惯的意思。
广东上司更不用说了,因为我不会粤语几乎懒得跟我对话。
3. 和(人数大于三人)广东朋友一起吃饭。他们知道我听不懂,但从来只粤语交流。我不是没有努力地社交过,我插话没有人回应,他们互相交流得行云流水妙语连珠,容不下一丝缝隙。
一个饭局几个小时僵坐下来,全程听天书听得快睡着了。经过二三十次几个小时天书的摧残,渐渐地我也不想去跟广东人一起约饭了。
事后他们也试图向我解释,他们互相不用方言交流会感觉很奇怪,不好意思…… 然后下次继续全程粤语。
4. 他们说来广东工作时间久了你就能学会粤语了。仿佛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他们说普通话的选项,只有别人来学粤语的选项。
到广东以前,我包容理解这些希望乡土文化传承的观念。到广东以后,我认为方言必须禁止。
以前我以为方言是拉进亲情关系的一种桥梁,在家人之间交流、跟同村的人交流。但我没有想到在广东,方言是排外的一种利器。
几个月来我接触的人少说也有三位数了。男女老少、同辈长辈、上司下属、还有餐馆服务员服装店销售员这样的陌生人…… 大多数都执着于粤语。他们虽然会说普通话,但不屑于跟你说。因为你是外地人。他们觉得外地人应该学说粤语,而不是有外地人来他们会说普通话。没有广东人会跟外地人共情。没有人会感觉你听不懂粤语而别人一直在你面前讲粤语令人膈应。甚至他们会认为都怪你不赶紧学会粤语。
试想如果在学校里老师说粤语,那小孩们会怎么样?他们会被老一辈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这种排外的方式。学校里外地来的学生将会被孤立。就如我现在在公司只能跟其他外地来的同事聊天一样,我们这些外地人被孤立了。作为成年人我都倍感不适,小孩心理比大人脆弱敏感,这些外地小孩要怎么渡过一个正常的童年呢?
我有个朋友是福建莆田的,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有个电话进来。他立马接了,家乡话,虽然没避着我,可我一个字都没听懂。
我有一次跟着父亲去浙江收茶,收茶的老板和卖茶的茶农吵起来了,直到警察来了,我也没听懂他们在讲什么。后来老板才跟我们诉苦,说那个茶农多么不讲道理,骂人的话多难听。呵呵,好吧!若不是看表情还以为他们在亲切交谈呢!
四川话算是好懂得了,可我刚来的时候,当地老人说话我还是十句话有一半是听不懂的。
至于粤语,看香港片有字幕的那种还能听懂些。直接听绝对懵。
现在人员流动太大了,特别是广东地区,全国各地哪里的人没有?粤语除了从小说的有几个懂得?外地去广东的人员,他们的孩子上学如果老师使用粤语就是瞎子听雷,除了响啥不知道。这对学习肯定有阻碍。
学校使用普通话绝对是加快广东地区发展的好事。至于粤语,广东人之间交流使用完全没问题。只要不是学校以及政府办公地点使用就行了。
坐标吴语区,外地老师较多,普通话政策执行较严,此为背景。。好几年前,一亲戚孩子在学校说了几句方言,然后被某老师带到办公室 “教育”:说你们的方言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以后尽量注意不要再说了。(注意:原话这不是限定只在学校哦)。。。然后亲戚孩子 (年龄较小),本来这个年龄就比较听老师话,被老师 “教育” 以后,就觉得有点自卑,本来就不算熟悉的方言就更不愿意说了。。。我想说的是我本地人说本地方言,你说这不文明,我觉得不太妥当吧。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学校,我也认了,但是老师的原话是直接给我们本地人说方言定性,不是限定学校。。。。最后补充一下,那个老师 (外地的,非以偏概全地域黑,勿喷),在我亲戚和几个其他家长看来平时是有点玻璃心的,他们解释,这老师大概意思是,只要你们不会说,以后你们就和我是一样的了。。。。。(再次声明,对人不对地,非地域黑,非以偏概全,请勿对号入座,我们也没歧视,有些人非要对号入座把自己归结为 “弱势群体”,自我感觉被 “歧视”,我们也很无语)
投诉有点过份。1. 我二年级前不会说粤语。周围的人也不说粤语。2. 转学后,学校老师上课用普通话,同学间下课都是用粤语交流。我用普通话也能与他们交流,小孩子来回切换顺不顺要看家里人普通话水平。3. 过了三个月,我也能用粤语与同学交流,当然有些词也会出错。父母一辈子在广东,从不用粤语与周围人交流。4. 现在让我比较高兴的事之一,就是与高中同学在上海的餐厅里吃饭聊天时用粤语——不是刷什么存在感,因为根本不会注意周围是什么人,就是觉得平常没什么机会使用粤语,不用就生疏了。5. 来上海超过二十年,我也从来没有用上海话与人交流的欲望,我也没觉得同事说上海话就是歧视我——关键是你要与我能沟通就行,别耽误工作。6. 想学的就学,不想学的就说普通话,你说人家一堆本地人,谁有空用语言欺负你一个外地人——没人欺负你,你还不是屁颠屁颠的学英语,有本事别高考啊。
好很多了
十三四年前
语文老师也不太会普通话时候
小学时候不会讲粤语的学生没少被人叫捞仔捞妹
随耳可见
丢雷楼母坏丑海跌史啦你踩我环头放学唔使走
各个以烂仔自称且为荣
—
现在去接小学生放学,已经变成了
你是猪,大坏蛋,不讲武德
都是以上星耀为荣
—
校园普及普通话顺带把作风改了,挺好
只是,在珠三角粤语的人也真的少了很多
香港警察退休安置放在了粤西
一个不多见的讲粤语比较多的城市
简直是双标的直播
一边说着 MSL 不让同饭桌的人吃猪肉行为不对
一边看到别人在一对一场合说方言就大棒伺候
对于这个问题,我之所以想来回答一下,主要是要表达我的观点、态度,同时也是看到某些厌粤语、甚至废粤语者越来越野蛮、越来越不讲理了。
好,入正题。
对这个事,首先要弄清事实,然后再作价值判断。
按照现在的教育法规,正常教学内容,必定是用普通话。所以,我不敢相信老师在讲课时会以粤语为主进行讲课。如果只是布置某些作业、提醒,或诸如眼保操之类,用普通话、粤语双语并无不妥,也不违规,家长没必要投诉,因为对其孩子不会有任何影响。
我注意到楼下有朋友回答称了解事情的真相,是课后有学生以粤语问老师问题,老师同样以粤语回答,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被旁边的同学听到,然后该同学回家说了,再然后其家长就来投诉了。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我要说这位家长真是吃饱了撑着,课后一对一以粤语讨论问题关你 × 事啊!投诉个毛啊!!!
根据我的判断,这位被投诉的老师,估计多半是课后、或者如题附图所说的情形下而说粤语,而不会是在讲课本内容的课堂上。
强调一下,如果老师在讲课时用粤语讲课,而不是用普通话,家长投诉没毛病,甚至处理该老师都没毛病。
但如果该老师只是课后私下讲粤语,尽管是在校园范围内,但目前没有规定说校内禁止方言吧。何况,这也是不合情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马老师在校内,接到其不会讲普通话的老母的电话,那么此时非要马老师讲普通话,导致 “鸡同鸭讲”,造成通话障碍,这成什么了?哼哼!
一听到老师在学校讲粤语,就不分青红皂白投诉,岂有此理!
对于粤语,我想表达的是:1、粤语是广府人的母语,外人无权剥夺她们讲粤语的权利(我不是广府人)。2、人家私下交流讲粤语,只要不是公共发言,不影响公共利益,也不损第三者权益,他人也没必要横插一杆,因为本质上她们的粤语交流跟你无关。3、粤语不仅仅是方言,它是一种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奉劝某些人: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何必自讨没趣。
至于说方言进校园,也并不是不可能,但确实不容易,除非特殊情况。据我所知,× 湾区成了热潮后,珠三角地区某些地方专门增设了面对港澳地区学生的 ×× 班,甚至创办专门的学校,在这种班、学校,粤语是必须的,也是被上头允许的了。
作为 90 后广州人本地人,用我自己记忆深刻的记忆举个例子:
1、小学班里有几个外地转学来的,最有印象就是哈尔滨来的,普通话贼标准(对标我们),我们最欣赏就是语文老师让她来朗读,听上去感觉真的好~~
你们根本不懂我们刚刚学普通话的时候读得有多难看,想象一下 倍儿爽 / 倍~ 鹅~ 爽 的差距就好
2、《声声慢》说这个题可能大家没印象了,但是经典的词: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这个就知道了;
当年我死记硬背,这词就是背不下来,跟我一起学习的兄弟也有感触,背起来很不顺口(我们高中语文要求拼音默写必须满分的),于是一起请教老师,老师听完之后,就让我们回去了,
语文课讲;到了语文课,老师讲述了我们的问题,原谅是我们大部分都背不好,于是老师说了原有:李清照是济南人,但是当时战乱漂泊南下,这首词是南下后写的,因为这词可以用粤语来朗读(然后用粤语读起来了!)~~~
我们顿时脑子打开了,彻底背下了这首词!
3、就在我写这回答的前十几分钟,以为南昌来广州的同事问我:公司这里没设饮水机,有热水吗?
我答:我们热水都是自己煲的~
她继续问:煲?
我指着烧水壶说:是啊,这个自己煲的~
她答:噢~ 自己烧的
我顿悟:对对对,自己烧的哈~
于是第一次见面的同事陌生感就打开了
我现在倒是纳闷了,是我太单纯了?还是当年我们太年轻了?
还是普通话 / 方言不能共存?还是包容心越来越窄了?
为毛英语各种鸡娃去学,soga 什么的随口就来,讲句方言就投诉了?
不光是方言,就连各民族语言都不应该进校园,更不应该进入考试,应该做校外培训,并且不纳入任何官方考试……
统一的语言,统一文化,是中国长久统一的基础……
我关心的不是家长投诉的问题,投诉是家长的权利,只要投诉的内容是事实而不是虚构诬陷,就算再奇葩也是可以的。
我关心的是学校对这起投诉的处理结果,会不会因为有家长投诉而去批评老师,甚至去要求老师因此而做出改变(看问题描述应该是没有)。
其他的回答中有人贴出了具体事件内容,真的让人很无语。很难想象,这位家长以后该怎么和老师相处,这位孩子以后该怎么和老师相处,和同学相处。
这家长什么玻璃渣渣心……… 希望他被老板开除!
他的孩子在偷听别人的对话。下课了,个别提问个别回答。他有疑问应该大方的上前一起讨论。但他不,竖起耳朵偷偷听,听不懂,开始被害妄想:他们干嘛呢?说啥呢?说我吗?欺负我不是广东人?……
这学生和他家长一样的猥琐!
我算是看明白了,事实如何已经不重要了,这里的多数人只是利用这个话题在输出情绪口嗨罢了。他们的文字对白话对普通话有什么影响,估计他们要不就是想不明白,要不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从某种方面,这确实是个好问题,用一个问题短短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大堆人的思维轮廓…… 多谢这个问题,以后在知乎上碰到这类问题,“快逃~”。
———————————————————————————
好吧,其实我是有点不明的:大家都默认高赞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吗?他有提供什么证据么?我又回去看了他的回答还有评论区,没有关于此事进一步的信息揭露啊。为何短短百字,就能让知乎 er 一个二个都开始语言互殴,互相卖惨,diss 对方了?
———————————————————————————
作为中山八老居民,我是真的被一些回答和评论逗笑了,也是很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些 “假广州人” 的真面目。
从回答来看,有 d 人真是无知自大,不懂历史,不会读题,看不清现状在这里乱开炮。我合理怀疑,有些白话警察根本就不是广州人,要么就是父母农村入广州,自己是广二代罢了。广州荔湾、东山街头,哪里听不到白话,哪里缺少传承?我拜托有些粤语小警察,醒目点,别总制造白话和其他语言的矛盾,好好读书工作,在平时多多教别人讲,多多用用普通话的词语融进白话,不抱残守缺,扩大影响面,促进白话进步。别总在网上重拳出击了 lol
1. 不会读题:问题中图片明明说的是上课时间白话授课问题,结果一班人都在这里骂为什么下课不让说白话,扯什么个人自由问题。连题目都没读清楚就在这里口嗨?
2. 不懂历史:有些广府人总是把扯过去广东各民系和睦相处,到了普通话一来就强行推普搞殖民?第一,请问你们是哪国人,殖民这种词都讲得出口?第二,广东千年历史,土客矛盾一直就是个重要问题。从明清时代土客械斗,喊打喊杀,斗得村与村之间满目疮痍;到建国后不同方言之间的官员利益集团的内斗,搞得省府是乌烟瘴气…… 如今你们在这里为了排斥普通话就强行否认从前广东三大民系、语言之间的恩恩怨怨互相侵蚀(交融),用一个矛盾来掩盖另一个矛盾,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什么岁月史书?这么虚伪的吗?
3. 看不清现状:有的人呢,待在省城,是吃着人口机械增长带来的好处然后反过来大言不惭一句 “屋企穷就返老家,唔讲白話待广州做乜”…… 如今的广东珠三角,是重要的经济中心。极化效应是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虹吸作用从而带来人口流入,接着促进经济发展。试问有哪个国家的经济中心是全部由“纯血统” 的本地人拉动的?在中国的土地上说着国语,难道还得被喊打喊杀?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要不广州变清远好啦,经济不发达,外来人也少,生活工作嘛,揾唔到食赚少 d 咯?
4. 只会自大口嗨不懂策略:以斗争求团结,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才对嘛。但有些人呢,一边讲着白话要无啦要保护白话;一边一口一个 “捞头” 喊别人回老家,到处出警说别人白话讲不标准、讲得好捞?我当时用普通话的词语音译过去在网上教朋友读白话,然后我也被骂捞头?我看啊,都是反串黑叭?把白话自绝于其他群体,独自清高,这就能保护传承白话了?
学那玩意儿干啥,学了也不一定能跟广东人沟通顺畅。
人人都有学习普通话的权利,但除了国家规定的情形外,没有必须使用普通话的义务。
MOE 八月才推出的 “童语童音” 通知,要求全国所有幼儿园全面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当然这只是时间上比较接近,先有的通知,不是什么过度解读。
希望保护方言的声音并不小,但大多数人顶多有点情怀,口头支持可以,但自己其实无所谓。
不同于石榴籽问题,方言并不是一个很急迫的问题,而且多年来早就温水煮青蛙了。或者说九十年代后期到世纪之交沸水煮了一波,主要面向城市,此后温水煮青蛙,10 年往后方言保护开始抬头,但始终也就那样,现在城市化比较充分,石榴籽也挨了重拳,又该腾出手给方言最后一击了。
当然这个 “最后一击” 其实也就是温水煮青蛙的程度,毕竟不成气候也不需要重拳。禁止校园内出现方言的事情不是没有过,只不过这回换成了家长举报。会不会跟进禁止校内说方言?我觉得不会,因为没必要,只会引起反弹。但能不能开选修课,宣传方言及地方文化,那就不好说了。
也可以说地方上愿意保护方言的人是有的,这几年也有点行动,但一来会被扣帽子,二来上头的人未必乐意。毕竟只是个弄个博物馆或者说墓地的话,语保,采音工作也够了。
新闻又来了:
对方言保护,不能太乐观,但也无需到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的程度。
非广东人。这件事怎么说呢,就跟网上有些人黑武汉里的一个点一样,说什么武汉人不爱讲普通话,武汉话听起来像吵架之类的。这是同一类人,从外地过来不仅没打算入乡随俗,还对当地人和风俗没有一点起码尊重。好像到哪里都要别人就着他一样的思维方式。一般碰到普通话的,当地人都会讲普通话方便交流,但是别人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交流,用方言不是天经地义的事么。
先是方言进校园,然后是地方史成为中考重点……N 步之后就是地方势力支持下的分裂主义抬头,咋滴,有心人要变南联盟啊……
题主下面的描述,弥漫着地方主义的优越感,你家普通话粤语双语并行,怎么不见你教江西话,难道只有广东的粤语是方言是地方文化,人家孩子爸爸的家乡方言江西话就不值一提吗……
到底是傻还是坏~
老蒋带 100 万人到达原住民不到 30 万的台湾省时,当地的客家人和潮汕人是狠狠闹过一阵子的,老蒋杀了两万,文化领域清洗了 10 年,才好算平定下来。为防地方分裂势力,老蒋大力推行 “国语”,学校里的小孩子如果说了方言就是一种耻辱,要受到老师的处罚和大家的嘲笑。于是,就有了今天台湾省整体不错的普通话水平,以顺便抹掉了眷村和当地人的明显区分。
大敌当前,是五根手指头挨个伸着让人家掰,还是攥成拳头打出去,得失显而易见,某些东南沿海省份的优势,只在经济和轻工业领域,如果真的失去了沉默低调的大后方核武、军工、巨大地理战略纵深的支持,没枪杆子保护的钱还能叫钱吗,那不就是谁都能强一把的纸片子吗……
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荷兰的大商人都在偷偷给英国传递情报,因为英国政府以高昂的利率向这些荷兰商人借了一大笔贷款,如果万一英国战败,他们很可能无力归还。于是,在荷兰商会的大力帮助下,英国人的军队开进了阿姆斯特丹。当荷兰商人拿着手里的借据,欢欢喜喜地朝英国人讨要贷款本息时,英国人根本不予理会,回应他们的只有冰冷的刺刀和枪管。最终,荷兰商人 “如愿以偿” 血本无归。
连国家都没有的人,拿什么保护自己的财富产权。
这个国家永远只有一种通用的官方语言,永远只承认一体的华夏文明,分裂主义必须时时警醒防微杜渐。
最后,再说一个真实的例子:
印度有一个妇女为农村穷苦的底层女性提供支持其做点小手工业和小生意贴补家用维持生计的无抵押低息小额贷款。这触动了从前那些在农村放日息 5%(等于年息接近 2000%)给穷日的传统高利贷的利益,而这些人都是在各个农村有权有势高种姓的人。他们决定反击,开始到处散播这位办低息小额贷款平台的妇女的负面新闻,比如她的公司已经入不敷出面临倒闭了,比如她被丈夫抛弃了等等。美国的《经济学人》报道了这件事,评论中原话说:“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样并不能改变什么,但他们深知,要想让一件事真正失败失败,就需要先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件事注定失败。”
看吧,人家背后四处派遣 NGO 撒钱布局的白头鹰明白着呢——人家不是无心插柳,就是有意为之。先否定你的共同文明,挑动你几个各怀私心的兄弟闹分家,再过来软硬兼施又打又拉各个击破;先通过语言习惯的养成,让各个地方和民族放弃了一体化想象,再让你相信,必然分崩离析,赶紧保全自己利益,然后一旦出现 “挤兑”,分崩离析就真的到来了…… 苏联的前车之鉴忘了吗,独联体各国哪一个比原先过得好了?!当时富庶的中欧粮仓乌克兰,短视地贪图美国承诺的大笔补贴,自废武功,现在可就剩靠卖姑娘为生了…… 港独的青年人又是怎么被 x 诚为首的一众买办势力和美国 NGO 支持的港大学生会用城邦文化独立忽悠上头的,现在人家 X 诚大爷是跑去英国买断当公共事业当寓公去了,学生会的头子们不少也关在进了号子里,可惜普通老百姓收入的实际购买力直接倒退十年。这还是得所幸给刹住车了,要是没刹住,咋滴想天天听防空警报,当克里米亚第二吗!
(说到古希腊的城邦文化就更是断章取义骗人了,作为古罗马一切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的老师,古希腊也有过如古罗马一般的强大,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帝国就曾横扫亚欧大陆。然而,当几十年后各个城邦陷入分裂独立的一盘散沙,新崛起的罗马就来欢快地摘桃子了。所以与其说是城邦文化,不如说城邦末世。香港人掉钱眼儿里了,只爱学经济不爱学历史,又因着旧日殖民地思维根深蒂固,总觉得洋大人的玩意儿就是高一头。一听 “城邦文化” 就不明觉厉,浪漫主义上头直接脑疯了,这也正是过度急功近利教育的短视之处吧。)
劝如题主一般打算的诸君速速莫做此想——手里攥着一大把钞票的孤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抢着来当后妈的虽多,人家巧取豪夺掏光了钱财,可就跑路了,说不定怕你追上来讨要还得狠狠踹几脚。剩下的,就只能祈求路边那群饥饿野狗们的仁慈了,偏偏野狗绝没有这东西的。
当人人都相信一件事必然失败,那么这件事离真正失败也就不远了;当人人都在学校讲着自己的方言,只沉浸在自己的地方文化里,只相信自己同一语言体系下的社群才是一个真正和自己利益不可分割整体,那么这个国家离散装也就真的不远了……
方言不可进学校,
方言不可进学校,
方言不可进学校。
重要的事说三遍。。。
当然不能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
送孩子进学堂,当然是要学普通话啊。方言你自己不会教嘛?
而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什么?环境啊。
学英语的时候都叫嚷着要给学习环境。怎么普通话不配是吧?
孩子出了校园大把地方是方言环境的,你害怕方言丢失那说明是当地的方言环境的已经丧失了。跟学校推广普通话有什么关系?
拿我自己当例子说明好了。
我小学就是的啊,普通话学校,坚决杜绝方言。讲一句方言就要被举报到老师那里去。
可是今时今日,我也照样一口标准的温州话啊。因为我家里说的是方言,我有这个环境啊。
同样因为环境,我还可以在温州市区,永嘉上塘,永嘉桥头,永嘉碧莲四种本质区别不大但是细节不同的口音来回切换。因为这几个地方我都待过很熟悉。
我高中在上海读的,学校老师也全都是纯普通话教学。学生之间偶尔上海话交流。但是我遇到我就会说麻烦说普通话我听不懂。久而久之同学们在我面前从来不说方言。
这阻碍上海同学们的上海话发展了吗?没有。而我在上海时间长了学会了上海话。不敢说地道,至少比较流利。
我最反感的就是那些个天天把粤语吹到和普通话一样高度的人了。好好的做方言不好吗。
这个回答引发了不同的声音,大部分与我观点不同的人认为 “这位老师是私下回答一个粤语为母语学生的问题,所以并无不可”。
在这里,我首先要提出一个点,即只要是在课堂这个公共环境之下,身边有非粤语为母语的学生,就应该使用普通话,如有必要,再用粤语解释一遍,这也是学校给出的正确操作指南。
很多人对 “公共环境” 理解有误,认为这是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私事”。事实上,只要在教室里,就不会是“私事”,教师的工作时间,是被所有学生,包括粤语使用者和非粤语使用者共享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公平,跟我在英国的经验是一致的。
另外,很多人提出 “我在我的家乡,说粤语不需要你外地人同意”,这一点我非常支持,我的原意是“如果广州希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都市,需要破除语言障碍,让更多外地人感到被包容和吸纳”,换言之,我主张的是“非粤语为母语人群能听懂” 的权利,而不是 “粤语母语人群禁止说粤语” 的权利。大家分清场合,本地人在本地人聚会,在餐厅(私营机构),茶楼,随便说。反之,一个拿着政府财政发的工资的教师,在课堂上,则绝对要照顾所有人的感受,这就是我说的公平含义。
这不只是语言的问题,而是公平的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在英国读书,有一个老师是中国东北人,在英国读的博士,然后就留在学校任教了。
尽管就是中国人,直到博士才出国 (中文肯定没问题),但是在任何公开场合 (正式上课,课后沟通),他是绝对不跟我们中国学生说中文的。私下在一次中国人聚会的时候,在场全是中国人,他说了原因。
“在一个多民族的环境下,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一方面是出于对其他民族的尊重,同时也是少给自己惹麻烦,以免别的国家的人听不懂你的话,认为你们在旁边说他坏话”。
后来上班了,我的新加坡同事也是这样,在不确定旁边是否有马来西亚人 (有些华裔也是不会说中文的),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长得跟咱中国人差不多) 的时候,大家都是用英语交谈,但是如果确认全是中国人,则会该用中文交谈。
广州如果真的要升级成大湾区中心城市,国际城市,它的居民就该理解这些问题,否则外来人群会感觉不舒服,从而错失高端人口吸纳的机会。
投诉的家长,连尊重文化多样性都不懂吗?你觉得现在小孩有几个还会讲粤语?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是一种工具。
只要说者和听者都能熟练使用,不会造成歧义,就是合适的语言。
在本例中,学生用粤语提问,老师用粤语回答,且是一对一场景,符合上述条件,因此没有任何问题。
在校园里教授并使用普通话的目的是:防止年轻人不会使用普通话,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公民交流出现困难。在已经学会普通话的前提下,偶尔使用粤语不会额外产生交流困难,在题设情况下强制使用普通话不存在实际意义。
这个问题有点像大学寝室里,同学跟家人打电话经常会说方言。由于他并没有跟其他同学说话,不必使用普通话,旁人也没有资格要求听懂同学家庭的私事。
先说观点: 投诉的很正确。
这个问题的核心点是粤语吗?当然不是,说粤语的人多了,也没人举报啊。
这个问题的核心点是老师讲粤语吗?当然不是,老师在家里与家人沟通,或者在办公室和同事沟通讲粤语也没人管啊。
这个问题的核心点是老师在教学工作期间讲粤语。虽然是下课时间,但学生问问题明显也是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讲粤语是明显违反国家规定的。
所以说,第一,这个老师违反了国家规定。这也是处罚的依据。
第二,老师的这个行为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家长举报的主要原因。
我们细说第二条。在这个不会粤语的学生的眼里,老师的行为是很不好的。比如他会想: 老师和那个学生在说什么? 老师会不会更亲近会粤语的孩子? 他们聊的是什么? 是不是下一次考试的重点? 老师是不是在开小灶? 粤语的学生是不是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我太了解这种心态了。因为我高中就是在一个县里的高中上的。那里的学生全都说他们本地的方言,你说普通话是很扎眼的。他们还会嘲讽说普通话的人。所以我被迫学了本地的方言(虽然还是四不像),说了三年。一毕业我就再也不说这个方言了。
高中生心智成熟多了,尚且如此,何况这个小孩子呢?
换位思考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跑过来跟你说: 爸爸妈妈,我老师下课跟别的同学说话用某某方言,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你心里着不着急,气不气?
我知道有很多粤语区的朋友觉得很气。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嘛。如果你带着孩子去了别的地方上学,比如四川。你的孩子回家告诉你: 下课老师跟别的同学说话用四川话,自己一个字也听不懂。你作为家长是什么反应? 你心里会不会有一些阴谋论的想法: 这个老师在画小圈子? 这个老师孤立自己孩子? 这个老师亲近本地学生,开小灶?
所以于情于理,这个老师都应该收到处罚。
利益相关,粤语为母语。
我的意见是,香港没彻底改造好之前,不宜太过打压粤语。
同一种第一语言的人群当然最有凝聚力更团结。所以我在对待地方语言上的态度是十分激进的。为了祖国的强大,全国大一统第一语言我是绝对支持的。最好所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都统一,包括我的母语—粤语。
西方国家最喜欢放大各种差异化来分裂各地区的人。而统一语言就是其中一个很有用的防治手段。等香港台湾彻底归心之后,我们不妨来一次规范语言的运动。而且要全国一盘棋,新疆内蒙西藏都要仔细执行。
语言是身份认同的很重要一环,你看香港人天天喊大陆说普通话和他们不是一路的时候,广州球友高呼歼英犬和掉你老母就是最有力的还击。这也让港毒势力不得不放弃强调语言差异这张牌,毕竟两广上亿人都可以用他们的母语骂他们,他们就不敢在这方面放肆了。所以,式微粤语急不得。
沒想到小弟的回答文章這麼多人關注,小弟受寵若驚。
這裡我重申我的立場!
我個人贊成學習國語推普,但我反對部分人藉由推普搞其他!
搞清楚我說的「部分人」是甚麼人!
不信的人看我帳號一直以來的立場!
怎有些人,沒搞清楚我寫甚麼,就胡亂扣帽呢?
這裡是二〇二一年九月十三號
————————————————————
有意思呢,我大概瞭解了下事情發生,說粵語的對象是對方也是說粵語,而不是旁邊的北方朋友。
那就奇怪了,人家又不是和你說,你突然玻璃心為何?
我查了下,確實,普通話是中國大陸官方語言不假。
但從未說過強制用甚麼語言。
況且,課堂國語教學,也沒說過用下當地方言會有處罰吧⋯
別和我說寫著「公共場合說普通話」這幾個字,我去過大陸旅遊,為了看最完美的賽博龐克去重慶也試過,為了體驗胡同文化北京也去過。
當地人全是公共場合說自己母語的!
請問這是魯迅筆下的那幫人嗎?啊柏楊某本書寫的也很符合。
有些人說:「我們做建設啦!你不包容我們!排外!」
喂!誰排誰?建設?這只是兩者之間互相交易吧?難道你打工沒人工的嗎 ?白打的嗎?
喂!如果真的白打工,那真的「太偉大了」!
而且排外,現在好像是「部分北方朋友」排斥廣東話吧⋯包容是相互的⋯只有遷就一方那叫縱容!(看清楚!部分!不是全部。)
我萬萬想不到,原來香港發生的事情,廣州已經在前兩三年已經發生了啊⋯別問我為何我知道,小弟前幾年過年期間會回去我祖籍家鄉吃飯的,還有過廣州生活半年的經歷。部分人也別用我香港人不懂廣州來說話了。
————————————————————
以下是原文的的「分析成因文」
其實粵語和普通話,從來也沒有什麼對立的關係。
語言是來自文化生活的。有人說粵語的衰落是因為 2005 年後大量外來人口入粵。
包括後來的大量人入港。
大陸很有趣的一種現象——要弘揚些什麼,就必須打壓些什麼——大概是「某期間」的一貫作風罷。「說粵語」就是歧視,是「資本主義舊思想復辟」,標籤紛紛扣了上來。
如果說粵語是歧視,那說英語豈不是歧視得更厲害,革命倒戈得更嚴重?說到底還是沒底氣。
眼看現在社會那麼多英語培訓機構賺得盆滿鉢滿,原因不言自明。
說傳承沒危機,是齋亂講;說不會退化,也是自我安慰。舉例而言,一元二次方程以前都學過,現在誰還會解?語言也是一樣,不進則退,不用便會退化。
語言包括文字本身除了表辭達意之外,更多的浪漫主義功能,這個功能在唐朝以詩的形式達到頂峰,後來便漸漸衰落。
現代人如此務實,賣不出錢的事情是不會有人做的。
都說沒文化真可怕,我覺得沒文化蠻可愛,覺得自己有文化,才可怕。
————————————————————
以下是圖片範例文(更新於二〇二一年九月十五號)
啊!順帶一提,有些人貌似誤會我的意思。
第一種人是沒看完斷章取義,這種類型我就不多說了。
第二種,你們是不知道非官話地區推普時候,發生了甚麼啊⋯
我批判的人很明確。
是**「部分藉由推普搞其他的人」**
下圖是比較出名的例子。
————————————————————
最後歡樂一下吧⋯發幾張趣味 Emoji⋯
PS:某期間時間大概十年左右
说白了就是谁是需求方 / 乙方,谁就认怂
经济实力决定了本土文化的生命力
无论是讲粤语的广州还是说上海话的上海,都是人才聚集的一线城市,全国各地的人都往那儿挤
当地有钱,本土文化自然生命力旺盛
说白了,是外地人要去一线城市,不是一线城市求大家来
需求方是谁,一目了然
我老家甘肃贫困地区,早年间大家都担心出去打工 / 读书说方言别人听不懂
根本没有保护方言这个概念,无论是父母、老师,甚至普通的长辈,面对小朋友都是尽量说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谁还在乎方言啊
即使到了 2021 年,至少在我们老家还是没人在乎方言
新一代基本不会说标准的方言了,最多说带有方言腔调的普通话
我自己也是外省人在广州
我觉得学不学粤语,讲不讲粤语,对于外地人来说没必要考虑太多
有环境你自然就学会了,没环境你学了也没用
刚来广州的时候还很认真的学了一段时间的粤语
结果一年不到都忘了,几乎没人和我说粤语
本地人一看你说普通话,都会自动切换普通话
而且广州不止有外省人,还有潮汕人、客家人,他们也不会粤语
所以工作中普通话是效率最高的语言
我 1 个广州同事,不知道从哪儿学的东北味普通话,一起工作 2 年了,一直以为他是东北人
第一次听他说粤语我们都惊呆了
浙江人表示,不需求投诉。
浙江方言以县镇村为单位。遇到一些边远山区,各自用方言交流的话,无异于江西表哥同广东表妹用方言交流。一顿操作猛如虎,好比鸭儿听天雷。标准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所以,老师要是不讲普通话,真没办法讲课了。
这个不是下课了该不该使用普通话的问题,而是粤语区,使用粤语的学生和老师组成了小圈子,把非粤语区的孩子排除在外了。
语言本就是交流的工具。除了上课的 45 分钟,下课了本地孩子使用粤语,那听不懂粤语的孩子呢?
被孤立吗?
有评论说下课了老师就有说粤语的自由。朋友聊天用啥语言都行。
谁跟你是朋友!如果不是上学,谁认识你!老师在学校就是上班,答疑就是教学活动,就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有问题吗?回到家,就算不说人话也没人拦着。
为啥考教师资格证要考普通话,还要二甲以上才行?不会是
广东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打工者的奉献。辛苦一辈子,成果都是本地人享有,就只因为他们生在了穷省。
你们甚至还要孤立人家下一代。
我觉得这个家长做的没错。只有自由平等的交流,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普通话又不是不会说,多练练,以后还能说的更标准些,更加听不出口音。
南方人的普通话,南北方人都听着费劲,不找找原因吗?偶尔有几个网络综艺上出现几个 20 出头的广东人,那口音,我都怀疑他们是九漏鱼(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
外来人口多的地区,老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外地学生融入本地集体中,更要加强自身建设,不给形成小圈子留有机会。
=======================================
不止局限于此,最基本的礼貌是,交流要使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不在学校,两个朋友交流,用什么语言都行。但是两个南方人 + 一个北方人在一起,就要使用普通话。如果去朋友家做客,其他朋友用我听不懂的语言交流,那我觉得自己就是被孤立的那一个,就会选择退出他们。
===== 补充 ============
有朋友说,粤语区有人听不懂普通话~ 题目上写了,学校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广东省会;越秀,广州中心城区。中心中的中心,你跟我说越秀区的人听不懂普通话???
===================
题目又改了,原来提问者是粤语进校园的支持者,希望开设粤语课程。
那么问题来了,国家办公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
会粤语就是人才了?真心雷到我了。
公立教育国家是投钱的,是教授能够建设祖国的知识的。
如果你有特殊需求,可以自己请老师嘛,别浪费别人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啥?粤语教师太贵,请不起?那就别请了呗。你凭啥凭自己的喜好决定别人要学什么。
看看香港那帮不会说普通话的曱甴都干了什么事。
妻子原籍是江苏扬州的,岳父岳母 90 年代下广州打天下,我妻子是 6 个月大的时候来的广州。她的粤语毫无口音,怎么听都是一个老广州,你会不会想说 6 个月来的广州可不就没口音么?
您想想,就学校那点环境足以让她把粤语讲得没有口音么?背后离得开我岳父岳母的影响么?显然不能。
她打小在家里和我岳父岳母都是扬州话交流的,但出了门,她父母就会鼓励她多学粤语,多讲粤语,我岳父岳母认为,对于他们俩,扬州是他们的老家,而对于我妻子,广州就是她老家,她以后的人生路有很长一个阶段要在这里度过,甚至一辈子,这是我岳父母亲口说的。果不其然,我妻子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有上海和广州两个地方可以选,她果断选择了广州。
她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大多都是江苏人,因为是汽车行业的单位宿舍,而江苏钣金工在当时又是最庞大的一个地域性群体,这也丝毫没有阻碍到她讲一口地道的粤语,因为我岳父岳母都学着讲,不单单他们老两口,就他们身边的同是来自湖南、江苏、安徽、福建的 “外地人”,这么些年下来,我跟这些叔伯辈的在一起吃饭,虽然大多是讲普通话,但偶尔他们顺着我说粤语也是一点挑不出毛病。对了,他们这一群在一起玩的 “外地人”,大多都在你我所熟知的某几个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里担任中高层。
而在 90 年代,他们都是南下淘金的 “技术工人”,他们的子女,也都有着不错的发展,我们年轻一代一起聚的时候也是喜欢讲普通话就讲普通话,想说粤语就说粤语,完全取决于最先开口的那个说的是啥。
所以有必要对粤语这么苦大仇深?多掌握一门语言是会累死还是怎么着?踩着你什么尾巴了?作为美加两国第三大语言,作为新西兰澳洲的第二第三语言,说是一门语言不过分吧?对了,我的母语也不是粤语,我小时候看的是动画城而不是 TVB,一点没妨碍我现在将粤语作为主要用语,所以我真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粤语那种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心情,亦或是只是单纯的对 “广东” 这个省份 PTSD?不然我很难理解人家师生私底下在自己老家说老家话都要去举报的人是什么样的心理。
语言就是个工具 无论你如何吹嘘文化如何如何 他在你我普通人手里就是沟通用的工具 你有什么文化?快别搞笑了。
对于少数人 语言还是区分你我的标签 回答里越多叫嚣着外地人滚回去 国家对于普通话推广就越紧迫
还有人搞笑的说四川东北如何如何 首先东北话不影响日常沟通交流
而且对比上海广州 东北四川都是人口流出城市 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大城市汇集了全国各地人口 所以对于普通话的推广尤为重要 当地方言和本地人外地人的区分 也不利于一线大城市吸引更多人才 如果连这个都不明白 那真不知道怎么夸你了
方言是落后的 早晚会被淘汰进文化研究部门的东西 普通话入声都没有 诗词韵脚都不对 耽误这么多年推广吗?诗词韵脚不对,对于普通人没影响,专业研究的自然也知道古语发音。但普通话推广不利是会影响大多数人的,所以劝各位遗老遗少们,辫子该剪就剪吧,北方城市孩子很多早早就不说本地方言了。你们举例什么北方说方言多,大多农村娃。方言在大城市比小城市难推广,大概真是大城市人怀念大清昔日的荣光吧。
下课时间同学 A 用粤语提问,老师用粤语回答。同学 B 路过听不懂?然后回家和家长说,家长投诉?
我倒是想知道同学 B 和家长 B 平时是怎样待人接物的。听不懂大大方方说一句听不懂能不能说普通话不就皆大欢喜了吗。怎么一下子就来个沉默中爆发了呢?
如果同学 B 只是随随便便和家长提一嘴,家长就抓紧机会直接一波,那大概家长教教孩子主动提出要说听不懂不就行了吗?小孩子大大方方心平气和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多小学考了几分有用多了吧。
对于方言者是否排外,直接看是如何对待其他方言就明白了了,在和自己老乡说自己方言的时候也没有被广州人阻止吧。广州人很实际的,玩得来你说普通话也玩得来,玩不来你说粤语也是玩不来。在鄙视链里面,语言是很没有识别度的,说普通话的什么人都有,还真不好鄙视。真要鄙视的,现代人更多也是从穿着打扮出发,大多数都默默接受了,反倒是广州人包租公出门穿个背心拖鞋,直接把穿着打扮这条鄙视链给搞砸了,包容性其实真的不差。广坎达号称第三世界首都,真想来个全国包容性排名,看看广州排第几。真想推广普通话,就少给他树敌人了,一个人又不是只能学一门语言,我都不知道纠结这个干啥。
被排外的人能练出一口流利的方言之后,也不好说自己完全融入了该地方吧。实际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有着共同的方言固然能更好融入一个团体。但是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一个和你一起工作的广州人,距离感肯定没有和你一起说普通话的首富强。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说粤语的也有不友好的人,但是哪里没有呢,生活中遇到一个两个躲过去就是了。别让他们对心灵造成持续性给伤害了,这正中他们下怀。普通人哪有空想鄙视谁啊,自己过得爽就行,合作愉快,钱多事少比啥都强,哪里打折哪里有搞钱机会,这才是他们关心的,管你说的啥方言,最后不都是资源置换吗。还是吸取 B 同学的教训,有啥事情大大方方说出来,实实际际关心一下明天材料怎么写,老老实实搞钱不香吗。。。。
其实是个人呢,谁没遇到过各种各样鄙视和不友好呢,方言还真算不上啥,不妨碍搞钱就是了,你要真瞧不起我最好给我打赏两个钱。但是千万不要指望别人能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牛 B 了,搁着电视剧主角呢。反正大家看大家不顺眼,脸和心不和也就那样呗。该搞钱时候还不是大家一起上。
我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的关系曾经离开粤语区一段时间,后来读书时又回去了,祖籍都是那里就是因为有段时间粤语不标准而被笑,更别说是完全不懂粤语的人了,现在却反过来了,说粤语反而会引起别人异样的眼光了。无论怎样,我感觉说什么语言是人的自由,不准别人说也太玻璃心了吧,那是下课时间,连说话的权利也没有吗?
授课的时候讲粤语,显然不行,该投诉
在校园内讲粤语,那是个人自由,家长显然是多管闲事了
我们要尊重每种语言,但也不能像印度一样,几百种语言,导致中央的命令无法下达到各个城邦。政策贯彻落实的执行力极差,这也是印度莫迪面临的改革的重大阻碍之一。
从推普的进程来讲,现在已经很成功了。目前,我们只要保证正式的公共场合讲普通话就行。
在私下场合,希望留给每个有根的、有乡土情怀的人更多讲自己方言的自由。有时候,独在异乡,偶然的一句家乡话,能带来令人感动的归属感。
一个会家乡话的人,并不妨碍他学会普通话。没必要非此即彼,同时掌握几种语言,也能给人民的精神生活带来更多的丰富性。
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的方言一定能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非要把南方方言全部干死,就剩北方语系了才行吗?
方言不就是我们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点吗?
动不动就是歧视,都在当地生活了,学习当地的方言很辱没各位大神嘛?
你要真心觉得当地的方言让你无法接受,那就换个接受得了的地方不就好了。
粤语我能说能听,歌单也基本都是粤语。但是我比较反感一点就是入乡随俗的说法,工作中学习中,普通话是通用语言,本来学习任务工作任务就不少,还得去学粤语,怎么说都有点强人所难。
另,说不喜欢的不要来的,也很不讲理,大家各取所需,别人来赚钱养家,但也参与建设城市嘛,你们土著高高在上地说不喜欢粤语不要来,都不来了,城市怎么进步,不能仗着历史的政策优势就欺负人。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那么好的条件去学粤语并且学会的。这逻辑真的很像,你土著光鲜亮丽地出门,同时要求农民工也跟你们一样光鲜亮丽,否则不能上地铁,因为得入乡随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你们的。
还有,外地人不一定是不喜欢,主要是不懂,这就很难受好吧。三五个人在一块,你们会粤语的用粤语交流,不顾人家,如此不尊重,时间久了,难保人家因为你们而对粤语反感起来!
相互理解一下!
不能,不能,不能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有人说,在广州凭什么不能说粤语?你要尊重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
老师说粤语不也是为了帮助普通话不好的同学吗?
第一条,广州能不能说粤语?
当然可以,你关起门来爱说什么说什么,说尼日利亚语都没问题
但在国家公立校园里面,必须讲普通话,特别是老师要以身作则!
你拿国家的俸禄为国家做事
如果你坚持说我们广州人就是要讲粤语,这是我们地方文化,你们外地人来要学会尊重,我们要保护方言!
那好,那就你们广州有粤语?别的地方人都不是人?
那以后四川人讲四川话,湖北人讲湖北话,福建人讲福建话,潮汕人讲潮汕话,客家人讲客家话,如果这个逻辑行得通,别双标,那所有地区所有民族所有种族都可以讲自己的” 方言 “,文化要尊重,那么都要尊重,大家都别流通了。
其次,是不是三元里可以讲尼日利亚语了?印度话来一点?
过若干年,广州的黑二代黑三代,印二代印三代希望你们尊重他们的民族文化习惯,是不是学校还需要印度老师,黑人老师,怎么?别人必须尊重你你可以不尊重别人吗?文化吗?不丢人!
所谓的粤语要尊重要保护方言方言进学校,实际上就是开历史倒车,实际上就是分裂国家!
你们这群人生活在这边土地上并没有天然的对这片土地拥有归属权,几百年前上千年前可能也是你们的祖先抢占了当地原住民的土地资源而已,所以别扯什么保护了,别扯什么尊重了
其次,设想一个场景
假设一群同学在一起,你的老师突然跟其中一个或几个同学用你听不懂的语言在聊天,他们有说有笑你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你心里会不会觉得被冷落被歧视?
建议广州地区加强教师普通话培训及考试评级,曾经被一个说话不知带哪个地方口音的数学老师坑惨了的人路过。
就读学校所在地倡导方言是可以的。
我们学校大班和一年级专门有方言课外教材带回来。
当地文化和信息都是一种社会形态,人类有权知道。
我在德国大学里做本科物理助教时,因为本科课程是德语的,所以肯定必须德语上课。小组上有中国师弟师妹,若德语不太灵光的话我难免会小声用中文复述一遍给他们,尽量不影响其他人。如果有其他国家的学生用英语问问题,我也不会为难他,就切换成英语,原则是尽量不影响其他人,迅速带过。
后来做研究生物理助教,课程是英语的,就必须用英语上课,但是有时候坐前面的德国同学听不清或听不明白,我也会低声用德语复述一遍,尽量不影响其他人(我德语比英语好,跟德国人讲英语非常别扭)。
好险,幸好没人举报过我。
[如何看待广东一老师因为上课说粤语而遭到家长投诉?47 关注 · 34 回答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5573613)
问题联动,据我看到的消息是老师在眼保健操期间用粤语给一名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另一名学生听到后回去告诉家长而被家长投诉。
根据
的说法以及该回答的评论,如果属实,这老师被举报确实没有问题。如果教的是语文课,那么估计这个要罚了。
至于是不是粤语,已经不重要了,我打 10000 号,有普通话、英语、广东话服务。
至于方言能不能进校园,有一些热心的 “国际民间组织”N 年前就在拿这个说事了,感觉这个有点小苗头。
飞行员和管制员都是广东人,他们就能在公用频道里用粤语交流了吗?
机长和副机长都是广东人,他们就能在驾驶舱里用粤语交流飞行信息了吗?
为什么老师在教室里就允许用粤语进行教学工作?
使用标准用语进行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我看来工作中不使用标准用语就是不专业。
方言进学校,既抵抗国家意志,也违背经济规律。
中国自古以来传字不传音,文言文大行天下,管你怎么读,写出来就是一样的。书同文嘛。
不论有无官话,读音变化,奏折照写公务照办史书照传,水平再差的人,只要锻炼锻炼,看粗浅的文言文不成问题,这才是传统传承。
读音本质就是为了交流,你不交流,哪里需要什么普通话。经济强势地区就可以保留方言,经济特别落后地区也可以保留方言,全看人口是否流动,怎么流动。
推广普通话,你可以理解为读音的书同文,这就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穷苦地区出门挣钱得要学,富裕地区要接纳劳动力,那也得学。这是人员流动大势所趋。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与新趋势www.stats.gov.cn/tjsj/sjjd/202105/t20210513_1817394.html
流动人口增速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历年人口普查数据,流动人口规模从 1982 年的 675 万增长到 2015 年的 2.47 亿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流动人口规模近 3.8 亿人,比 2010 年大幅增加 1.5 亿人,与上一个 10 年流动人口增长 1 亿人相比,我国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和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户籍政策的改革影响了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化。
至于方言,面对这种趋势,根本就是螳臂当车,不值一提。小范围研究可以,大范围宣传就是逆大势而行。
方言进学校,既抵抗国家意志,也违背经济规律。
找个 1956 年的文件给某些人看看。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 年 2 月 6 日)www.gov.cn/test/2005-08/02/content_19132.htm
家长们最擅长的不就是投诉吗?
我认为教育确实应该以通用语为主,但是方言不应该被强制抹杀。事实上方言的存在极大丰富了汉语文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不行。不但现在不行,几十年前我就已经十分反感普通话说不好的老师。
好学生没有老师一样学得很好。坏学生有老师也等于没老师。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中等普通生。任何方面好一些都能对他们学习产生极大助力,甚至因此改变一生。
何况电视难道还没有普及吗?中央台看不到吗?香港的学校都在努力用普通话,广州的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遇见普通话不标准的老师都希望同学勇于投诉反馈,把毒瘤敢出学校。
老师下课照顾个别学生说方言有问题吗?又不是上课、教学活动不用普通话。
节前听推普广播,里面女推普员一口京腔(正常普通话都书面化了,哪里来那么多儿化音和俚语),竟然还正大光明说爷爷接到一个满是广东口音的诈骗电话,没见过这么赤裸裸的揶揄,就差直接地域歧视了,作为不是粤语人的两浙人听得都一惊,还带这样的双标。
部分江北团是这样的呢,满满的文化沙文主义,生活在单一民系,同属官话区的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潜移默化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只允许别人向自己对齐而不许别人不对齐更不要说向别人对齐,对于文化的多样性毫无概念。就不说其他了,传统节日中端午节都是融合了原来非华核心区百越人赛龙舟、吃角黍吃粽子的习俗,清明的祭祀更是有这百越人淫祭的残留痕迹。南方百越、北方鲜卑羌胡,早就融合到汉文化这个大区里了。春秋战国的国人、野人体制说穿了 “国” 不就是一个个松散的殖民据点,同化外围的野人,不然北戎为什么这么轻易的打穿渗透?各种文化早就兼容迸发了千年,你可以不认同,但是请你尊重。
我每次出去旅游,都很喜欢和当地人交流交流,不同的口音带来陌生的新鲜感。就不说六南地区了,最典型的华北地区,都是北方官话吧,但是城区几乎是工业化拉来的城市,下辖县里面的方言就和普通话相去甚远,非常有意思。但是华北地区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县城人或一个乡下人,受了一点教育,进了城,马上就有一种皈依者狂热,恨不得和自己古早的方言口音划清界限,愈发趋同于市区口音。
推普还真要一刀切,不能双标吧,各个官话区老师上课还不是各自带着本地口音,甚至就是用方言在授课,这也和推普违背吧。不要自己方言和普通话类同,被不断冲击,母语羞涩到猩化,转而开始攻击其他方言。还有对于其他方言区能不能在推普的时候不要有意无意的矮化,什么时候说普通话做文明人这句话能彻底消失才是真正的自信,搞得好像说方言就不文明一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多好。
校园禁粤语,公平起见,建议全国校园同时禁东北话、北京话、天津话等,非标准的卷舌儿化音一律扣钱
我们的学校,并不缺少普通话教育,任何一个小学毕业生都会讲普通话!
事实上,我们的学校,缺少的是小学至初中阶段的一门华夏方言文化欣赏课程!从而导致了交流障碍、文化隔阂和地域歧视,以及汉文化流失! ……
方言土?没文化?不文明?
先看看越剧《红楼梦》的方言唱词:
宝: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黛: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宝: 闲静犹似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拂柳,
黛: 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宝: 眼前分明是外来客, 心底却是旧时友。
再看看川剧焚香记折子戏《情探》的方言台词:
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gai)。夜间和露立窗台,到晓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儿,件件般般都似郎君在,泪洒空斋,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
方言戏文,优雅动人,哪里土了?
………
嘲笑方言土的人,先从普通话的电影中找出一段过得去的优美台词再说吧!……
地方方言,内涵丰富,生动有趣,以下以标准四川话为例进行说明:
四川语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而西南官话源自大明官话,大明官话源自大宋官话,其字词本就来自古代标准的汉语用语,所以历史悠久(不过不如闽粤悠久),内涵丰富,生动有趣。如,青羊宫竹枝词:
八卦亭边憩女宾,
石栏围坐几多人;
嘱郎偷看须留意,
闻说官厅捉亸(tuo)神!
这是妻子调侃丈夫眼睛出轨的一首诗。其中亸神一词早己成了今天地道的四川方言词汇,意指衣服穿得特别松垮的人,诗中引申为小流氓。而亸与軃互通,都是古代汉家常用字,为下垂之意。如:朝歌城边柳軃地,邯郸道上花扑人。所以,没有点文化熏陶,没有点文明传承,还真理解不了汉语方言!
至于地方戏曲,明显有两个特点:
第一、地方戏的表演艺术与地方方言密不可分。例如:“川剧喜剧多,而且品味极高,是真正的喜剧。川剧喜剧的诗意跟语言密不可分,四川话是中国最生动的方言之一”——汪曾祺。
所以,事实上,地方戏大都以方言为主,要押韵也以方言为主,但在部分台词中或唱词,或因剧情或角色需要,也会押中洲韵,即当时的官方用语。同时,台词中,既有标准汉语表达,也有地方语言的表达形式,例如,川剧白蛇传的台词中,就有甚行于川湘地区的明三暗一的斩言辞(详见 川剧白蛇传 高清 全字幕 多弹幕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Ps411i7yr ),所以,方言的语言艺术性更强,更具有感染力!如若不信,欣赏一下前面的链接视频就知道了 ……
第二、很多标准的方言词汇,本来就是汉家的古语,所以,我们才会说方言是现代汉语之根,也才需要保护与保留!
注意:正如北京话不是普通话,地方土话也未必就是标准方言,即旧时官话。事实上,旧时官话也是有标准的,《洪武正韻》:“壹以中原雅音为正” !…… 过去,在四川大学,也曾经有过标准的四川话(西南官话)教学,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也曾经有过标准的四川话广播。
实际上,闽语多周词,粤语多汉词,川话多宋明清初词汇,陕味关中方言则是最古汉语。灭绝方言,本质上就是在灭绝中华主体文化之根!这将危及汉语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并最终导致汉语被人异化和被人带节奏 ……
所以,把方言与官话或普通话割裂与对立的思维,本身就很奇怪!自古以来,各个大一统的朝代,都是通过各种地方戏曲以及正规书院等形式,对学子进行双语或多语教育的!而今天,却只有普通话教育 ……
今天,有人将普通话与方言对立,以推普之名灭绝方言,只开推普课,不讲方言文化与全国各地的地方文化;只讲空洞的全国交流,却无热爱家乡与回馈家乡的乡情教育,试图让一个不爱家乡的人去爱国家,就如让一个不爱家人的人去爱他人 … ;只讲中华民族与少民利益以及保护少民文化,却坚决抹杀汉民族的民族意识与汉文化,特别是汉民族的地方文化,并展开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己屠汉婴达四亿;只讲虚假的狼图腾、五胡入华,却不敢讲真实的冉闵岳飞文天祥与五胡乱华;甚至,无数文人推手,还把宠养游牧民族的狗朋友,洗成有爱心,还把食用农耕民族的牛朋友,说成是高端健康的饮食良习,还装模作样几分熟!…… 太多了!…… 因为我们汉族太优秀,以至于白犹系统勾结某遗五纵,针对华夏主体的肉体消灭与文化颠覆的战争早已展开!如果你还不相信,不妨上网查查温立三为广大汉族小朋友编写的,宣传奴隶精神与逆向种族主义的,汉语语文小学教材就知道了 ……
另外,四川话中的方言词汇,有不少是古代通用的汉家词语。因此,有内涵有文化,是非常精练和生动形象的,例如:
普通话:那个人好喜欢表现自己啊!
四川话:那个人好囋哦!
囋(zan),源自《荀子 · 劝学篇》: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扩展词语:跳囋,囋花儿(注:明清小说中,花指年轻人,有时特指后代),囋赢了,囋赢子;例如:你硬是囋赢了哇!(用于反讽)
普通话:你看那个人傻里傻气却还自以为很聪明 …..
四川话:你看那个宝器!
宝器:出自南北朝《世说新语 · 排调》:“王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碗谓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 刘孝标注:以戏周之无能。
扩展词语:哈宝儿、宝筛筛
普通话:大家要认认真真地按照标准要求严格地办好事情,不要图潇洒图简单图方便!
四川话:大家把稳些,不要图撇脱!
把稳:把持稳妥。出自《《资治通鉴 · 晋孝武帝》:“犹今人之言把稳也。”
撇脱:南宋《朱子语类》:“持敬颇似费力,不如无欲撇脱。”
普通话:上课的时候,大家不要坐得弯腰驼背。
四川话:上课的时候,大家不要哕起。
哕(yue ):本义是打呃,如:《黄帝内经 · 素问》;“中央生湿… 在变动为哕”。
后指呕吐,如:《西游记》:“你们快去烧些盐白汤, 等我灌下肚去, 把他哕出来”
起:表示作出….. 的样子;
哕起:指作出呕吐的样子,特指:在弯腰驼背的同时还要伸直着脖子的搞笑模样。
扩展词语:笑哕了,笑来哕起了,哕夫子(常用来形容佝偻着腰伸着脖子看书的旧式酸文人)
普通话:你不要来捣乱、揭底、让我难堪。
四川话:你不要来臊皮。
臊皮:捣乱,让人难堪,打脸。如,《红楼梦》:“平日尽说人家的长短,今天也落了不是了,这才臊皮哪。”
……
总之,如果西南官话区的人用西南官话来朗读明清小说,四大名著,那么,一定会体会到更加生动的情境!
正因为各地汉方言的存在与字义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才防止了各种汉语的异常流变,也才增加了语言的稳定性。这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华夏民族的传统精神,就在传统的地方戏曲当中,这正是当今白犹资本,有钱也难以带节奏的地方,所以,为了灭绝华夏精神,为了异化中华文明、异化中国字词,必然会首先灭绝汉方言与弱化地方戏曲!
目前,为什么无文化无内涵的网络词汇会流行?不正是一大群外部敌对势力在带节奏吗?已经导致一些词义己经基本固定的词汇又被重新异化,如:同志一词被异化成同性恋,不就是为了嘲笑老一辈的社会主义奋斗者吗?伞兵被异化成骂人的词汇,不就是为了抹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降兵部队吗?三无产品被异化成无拆无修无进水的产品,不就是藐视了关于三无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吗?…… 过去,在明朝末期,由于对上帝一词的异化,直接导致了本土上帝文化的消失!
汉字虽有六义,但主要是表意,而非主要是表音。而敌对外资势力,在异化中华文明时的攻击点,主要集中在无限提高汉字的表音效果而混乱汉字的表意能力,从而形成所谓的网络文化!…
而各地汉方言对一个成熟词汇的同义不同音的表达,恰好可以强化汉字的表意功能,弱化其表音功能,从而防止汉字拼音化!
反之,一但汉字成为了表音文字,那么,中国就会自然分裂,这与是否推普无关!
道理很简单:一切拼音方案都是不自然与易流变的!… 如因气候差异,北方人讲话会保温,南方人讲话会散热。故高纬度俄语多不开口的唇音,听起来一片气流声;较高纬北京话多舌尖音,开口小,音调高;中低纬川话多舌面音,爱发安,开口适中;低纬度粤语多舌根音,开口最大… 故方言的发音与气候相关!所以,统一拼音必靠强权,强权消失之后,由于气候差异必导致发音不同,最后,表音文字必然分裂!一但分裂后,文字必流变,也就再难统一了!
古人为了减少气候对标准发音的影响,为减少大家讲官话的困难,所以,采用了不南不北的中原地区的发音为标准发音。如大宋,为了兼顾南北,就以河南河洛地区的发音为其标准音 ……
所以,西方依靠表音文字,必然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中华依靠表义文字,一时分裂之后也会重新大一统!
为了避免分裂,除了必须加强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外,还必须为汉字正本清源!而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正是各地的汉方言!
所以,自古以来,大一统的秦汉唐宋明清等,都是方言与官话并行的双语教育!
今天,犹太资本媒体己经发动了灭绝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战,其异化之源主要来自于台湾和日本,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却正在以推普的名义加以配合,岂不是很可悲?
事实上,某遗把持的某部门的作法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网上搜一搜看一看温立三主编的崇洋媚外的小学语文教材;再看一看排名一二的两所大学,专门收割中国的最强大脑,然后把他们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再结合中国人均收入不及西方的客观现实,让中国的最强大脑们为美国服务,从而造成中国的钱学森之问,从而滞迟中国科技突破;以及全民学英语且分值达 150 分;以及三洞大学对留学生开放异性学伴;还有惨死的宁波工程妹妹,等等…… 太多了!…… 我们对其不得不防啊!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各地汉语一脉相承,却又异彩纷呈,所以,除了普通话教育外,我们还需要开设一门华夏方言文化欣赏课,不仅可以作为全国性语言交流的补充(毕竟语音受气候影响,不可能每一个人的普通话都很标准不带乡音的,而了解甚至能听懂对方的乡音,对于交流也是很有帮助的),这也让我们的后代,学会去欣赏古朴苍桑的秦腔,婉转悠扬的越剧,雄壮敦厚的豫剧,清澈风趣的川戏,以及湖陕汉剧,两广粤剧,山东快书,河北梆子,苏州评弹,长沙道情,等等 …… 当我们不仅能欣赏自己的方言,也能欣赏他乡的汉方言时,地域上的语言文化歧视就会自然消失!各地汉族之间也会更加团结更加友爱更加互赏更加亲切 … 就连我们到祖国各地的文化旅游也会感到更加有意趣!……
总之,开设华夏方言文化欣赏课程,就是要让我们的后代,不负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华夏子孙、龙的传人!
方言可能会灭绝唉……
语文老师必须说普通话,别的随意。我小学数学老师张老师,满口晋语。我高中数学老师某某,满口东北话。都是非常好的老师。我一想到他们俩,对这个问题心里就有了立场了。长三角,京津冀,发达地区的人,全说普通话,就觉得全中国都是这样。在西北地区,老年人群体里,说普通话溜的不多。这种老教师,却是之前几十年内当地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不感谢就算了,难道还要打倒吗?
粤语区蜜汁自信
方言能不能进校园,法律写着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所以答案就是,不能。教育教学用语必须用普通话。
回家去,你爱说啥说啥。或者在学校里你跟同事聊天扯淡,你爱说啥说啥。但是涉及到教育教学,必须说普通话。一对一教学也是教学
看了评论,不能理解。
就好像我自己在家里好好吃着饭,一群傻逼冲进来教育我,骨碟要拿来装菜,不然就是分裂国家。
我吓得连汤都没喝。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当然应该是要说普通话啊,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o´ω`o)ノ
毕竟现在讲好普通话真的真的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方言地区,学校课堂可能就是这些孩子学习普通话最重要的地方了。
我记得我的小时候,我们那儿的方言文化就非常地浓,现在还算好一点儿,但是现在外地人到我们那儿去旅游,你如果用普通话跟当地人问路交流什么的,当地人是绝对会用方言回你的。(只有年轻人大部分会用普通话回你哈哈哈)
我小时候在学校里,不管是最开始在农村地区上的小学,还是后来去到城里上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是用的西南方言,,而基本上不会使用普通话。
只有在语文课上老师是会用普通话的,其他的所有课程,都是用的方言上课,我们倒是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
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到了大学里面之后,才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
然后就说得很差,很蹩脚,很搞笑啊,什么 N、L 不分啦,H/F 不分啦,前后鼻音不分啦,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
然后就被同学们各种笑话我,都说我的普通发很搞笑,当然我也知道他们都是开玩笑的那种啦,现在回想还是蛮有意思的。
结果就是,我毕业后想去当老师,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都很顺利地通过了,但是普通话考试确实是让我好好地准备了很久。
当时我准备考教资的时候,是在一起考教师学的,然后我们班级群里有个小伙伴,是个福建人,他说他教资很早就拿到了,然后自己准备普通话,结果考了三四次才过的!!!
我表示很理解~~~ 彼此彼此,大家都痛过~~~
(• ̀ω•́)✧
-————————————————————
现在各个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缩短,普通话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现在的家长们啊,确实是很相当地重视小朋友的教育了,总结起来那就是一个 “卷” 啊!!!
在我老家那儿,现在的年轻家长基本上在家都跟孩子说普通话,小朋友可能从小连当地方言都不会说了。
广东地区也是方言文化很浓厚的地区啊,在这个事件中,如果老师是在课堂上使用粤语进行教学,那么确实是有点不合适了,被投诉很正常。
如果老师只是在课中休息的时候、或者私下交流,或者是在其他的非上课时间使用粤语,那么这样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啊。如果这样都被家长投诉,那么确实是家长表现得有点过激了…….
-———————————–
总的来说,普通话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但是方言也同样重要。现在的小孩,好像掌握方言已经成了一门技能了。
我之前在大学的时候做过一个课题,关于蒙古语的保护研究,在实地走访过程中给我的感触还是蛮深的。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发展必然的趋势,文化多样性也是同样地重要。
我们要学习好普通话,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方言。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当然要在课堂上说普通话,而且要说好普通话。
应该是个别家长玻璃心了……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肯定要问问他是因为什么原因老师讲的粤语。如果是课上老师直接讲关键的知识点用了粤语而非普通话,那我觉得这个老师专业能力是不足的,应该投诉;如果是课堂上讲了个粤语段子,我的孩子没听懂,我会去鼓励他问一问同学是什么意思;如果是老师课下用粤语和学生交流与学习不相关的东西,如果没听懂就说明这件事不重要,因为重要的话一定会保证每个学生都知道的,所以,看题主的背景,没必要投诉…
先说一个暴论:方言和普通话的矛盾,是因为英语在社会的地位挤占了普通话。
如果没有英语,小孩学说话只需要学普通话和方言。有了英语,小孩需要学普通话,英语和方言。后者的难度是远超前者的。因为普通话和方言同文,实际上是半个 “外语”。加入英语后,方言区的孩子实际上要学一门半 “外语”,难度其实是 3 倍。
当然,这里不讨论英语该不该学。我只从现实出发。现实是教育系统中,语文英语同等地位。而语文中又要分出学习方言 / 普通话的精力(取决于你家里讲方言还是普通话)。这样,方言和普通话的矛盾就更尖锐了。因为学语言真的不是谁都轻松的。十个小孩里总有两三个受不了。南方这些方言和普通话差异很大的地区,更是尖锐。
我是广州的,家里说普通话,进了小学才慢慢说粤语。反过来,很多同学上学前基本没怎么说过普通话。大家都有难处。当然,语言能力好的,很快就掌握了。但也有同学因为普通话说不好,学习成绩差,最后自卑的。有些人学普通话跟上数学课都困难,再来个英语就崩溃了,放飞自我不学了。
现在很多方言区学校里的生态,就好比一定要学会自由泳和引体向上,否则就毕不了业一样。大城市普通话已经普及了,但小城市和乡下还是有压力的。
还是要公私分明。
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用普通话天经地义。如果有必要用当地话重复一遍,必须确保先说的是普通话。
校园里的私事,比如教师给家人打电话、学生课间聊天,就不宜管太宽。
本人北方人支持使用本地方言,别动不动就扣排外的帽子,更不要拿香港势力说事儿,现在大城市许多方言已经灭绝,文化保护刻不容缓。支持强推普通话的人基本都是外地涌入城市的群体,那些在自己家乡呆着的人往往对普通话没这么狂热。排外?怎么了就是排外,有本事去自己家乡啊。
关于包容的一些看法
包容的前提必须是本土居民的语言文化为主导地位。本地人对外来人的包容,必然要求外来人 “放低身段”。这就好比,你抱着“进门都是客” 的心态来接待来你家的人,前提必然是你是这家的主人,客人知道自己是客人需要放低身段。倘若 “客人” 在你家胡乱撒泼,思维正常的人,都会下逐客令。
大部分稍微有点素质的广州人,不会因外地人不懂粤语而刻意刁难、排挤、甚至辱骂。知道对方不懂粤语,正常有点素质的人都会改用普通话,哪怕是像我父母那个年代普通话学得跟渣渣辉一样水平的也会尝试用 “煲冬瓜” 与外地人交流。
如果说这不叫包容,请问何谓包容?
反倒现在广州越来越多出现这种现象:别人开口讲粤语,便垮起个批脸,用带着反问、不满的语气让人改用普通话,甚至出现在外地来的售货员、服务员上。
在广州混饭吃,对着讲粤语的人摆臭脸,这算什么意思?这就好比来做客吃饭的人,看到你家用的是筷子而不是刀叉,于是就给你垮起个批脸,你怎么想?
回到原题:中小学里的粤语
我在越秀区(前东山区)某老牌名校度过了整个中学阶段。
其中一位语文老师是潮汕人,母语是客家话。她来了广州二十余年,入乡随俗,也逐渐学会了粤语。记得在语文课上,她作为一名非粤语母语者,倡导我们多多了解广州这座城市的语言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多学多说粤语,不论家里是否说粤语。
假如二十多年前她考上的不是华南师范大学来到广州,而是去到上海、苏州、武汉等别的地方,她也会入乡随俗,在工作生活中学习吴语、官话等别的语言或方言,也会在平行时空里,向学生说类似的话。
其实不仅仅是我这位语文老师,在我接触到的老师里,有许多老师本不是粤语母语者,也在工作生活中入乡随俗地掌握了粤语。
课堂教学用普通话无可厚非。课后师生交流,只要确保懂粤语和不懂粤语的学生都能清晰地接收到信息,讲粤语有什么问题?
看到有教育工作者认为,这会导致班内学生排挤欺凌不懂粤语的学生。我只能说抱着这种观点的,真是一头卡进圣贤书太久而完全不懂学生的情况。学生之间搞排挤搞欺凌的理由里,懂不懂粤语真的排不上队。我 K12 阶段里,从来没有遇到因为不懂粤语而排挤欺凌其他学生的情况。倒不如说,什么 “鸡鸡太短”” 长得矮 ““奶子屁股大” 这种排挤理由都比懂不懂粤语要强。
本人在全英教学学校上课了时有部分老师是香港人。当他担心讲太快学生听不懂会尝试使用中文复述一遍。
然而他的普通话很差,所以有时候说的是粤语。
你知道对于不懂粤语的同学来说这有多不公平吗?
你知道带着粤语口音的英文加上粤语的一节课对于非粤语区域来的同学来说能学会多少?没学也就算了你当着学生的面,让他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你这节课听不懂,而且不是你能力不行但你不可能听得懂。别的部分地区的同学就能听得懂。” 这跟地域歧视有啥区别?这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该做的?
方言普及就该在粤语课,粤语兴趣班,粤语社团,粤语电视台的地方普及。不是拿来区别教育的工具
粤吹不是说小学用粤语教学不影响掌握普通话吗?怎么还会有听普通话困难的学生?
这件事肯定是学生错,没必要把事情搞的这么上纲上线。
但是我还是不支持方言进校园
我住在连云港。
连云港这边,两个区,新浦区(已撤并)和赣榆县。口音天差地别。
苏北互相以侉子来形容彼此的口音。更别说苏南苏北方言接近不互通,起码作为一个语文不拖后腿的大学生,我听不懂我们大学所在城市的口音。
要是真的尊重方言,我们学校有好几位山东的老师,有各个苏北的不同口音,你尊重谁的方言?
可能广东那边口音太统一了是真的没有见过不同方言直接构筑的交流障碍吧。
你就生活在方言区,学校不教你普通话,你从哪学?你语文课学完生活里不用,你怎么和别人无障碍交流?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有方言,最多便宜一个北京人,剩下大家不都是放弃方言选择普通话沟通嘛。又不是特意欺负谁。
教育当然以普通话为主。如果你说上课时间,的确是不应该用粤语的,但是我了解的情况是下课的时候说的,那下课了怎么就不能说呢?
当然,下课能不能粤语这件事,我不想辩论,有的人觉得是公众场合,有的人觉得下课了就无所谓,都有道理吧,有的小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话就很紧张怕漏知识点,可以理解。
但是,有的人听不懂粤语,就恨不得粤语使用者去死。同样是公众场合说方言,四川那边比广东严重多了,但是最近四川要求公务场所用普通话,很多人在那边维护方言,相当部分的激进的 “灭绝方言分子”,并没有去那个话题下面进行输出。那么,究竟他们是希望我们不要再说方言,还是希望我们不要再说粤语,一目了然。
如果是认为不应该存在方言,我理解这个想法(理解哈),但如果单纯对粤语抱有极大的恶意,那就大可不必。
我觉得课下交流用粤语重复一遍照顾普通话有困难的同学,这种行为还是挺贴心的啊
说粤语没什么,就像你去美国留学,老师和同乡飙法语这种情景你觉得有什么不妥么?方言本身没有对错,而且每一种方言都是某个时代的印记。
但是,如果你是甲方代表,和乙方谈判到一半,手下和对面用一种你听不懂的方言沟通谈判内容你觉得合适么?不同情境下,人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部分方言的隔离性,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起到区分谈话对象,隔绝谈话内容的效果。
所以在学校开设粤语课,法语课,英语课都很好,了解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但是如果老师用潮汕话留作业,你家娃听不懂,你还觉得方言无所谓么?这不是粤语的问题,潮汕话,客家话都存在这种特定的语境。要学就开门课好好学,不然就不建议老师用有可能个别学生或家长听不懂的话和学生、家长交流。要保密,请找隐蔽场所,要公开请用通用语。这是对方言或者说语言的尊重,和一群都听得懂你说什么的人聊天不快乐么?还是觉得说完再换一种语言重复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每一种方言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一些内容很难翻译为普通话而不失去它原有的味道。一个教师如果上课的时候不融入生活中的素材,完完全全照本宣科,也很难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有几句方言是很正常的。但广州是大城市,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肯定有一些不懂粤语的,老师要照顾这部分学生的感受,说了粤语之后要记得翻译解释一下。而且你还得说明一下你这是翻译刚才讲的粤语。如果不作提醒,仅仅像广州地铁报站一样,一遍普通话,一遍粤语,那些不懂粤语的孩子以为你是插播方言,他漏了一些内容。
就算老师不讲粤语,大部分生长在广州的学生在课间也还是会讲粤语的。如果完全不懂,终究会影响孩子融入这个班集体。如果刚来广州,一时还没学会可以理解,但家长因老师讲几句粤语就投诉,有点反应过度了。把情况跟来说说一下,让老师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不懂粤语,这样处理也许会好一些。如果反馈了几次,情况还是很严重再投诉也不迟嘛。
葡语是澳门的官方语言,现在会葡语的年轻人都越来越少了,粤语只不过是方言。。。。。。
方言除非是做为一门地方课程进行教学,否则在校园中只能在非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国家对方言的政策基本是保护传承文化,并不将其做为工具保护,实际上,不管方言保护者再怎么说,推广普通话和大面积使用方言必然是矛盾的,只要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政策不改,方言做为一个交流工具的地位会越来越弱。
再一个,新疆、香港、内蒙等地的实践说明,不推广主体民族的语言,对国家风险太大了。
方言进校园有一种方式我是欢迎的,就是上方言课。
比如幼儿园可以教方言儿歌。
其实不会方言的人并不是讨厌方言本身,而是不喜欢被隔离在外的感觉。但是方言课,所有人一起学,都听得懂,而且以后也不会再被隔离,这是皆大欢喜的。
其他任何形式,能导致被隔离的感觉的,可能我不会去投诉,但是心里一样不舒服,比如据说问题中的情况是老师用粤语回答了学生粤语提的问题。如果能再用普通话解释一遍给其他学生听,那就没问题。不过我就好奇了,这个学生完全听不懂普通话吗?那⬆️课怎么听的?除非他这个问题问的是老师上课用普通华说的某个词是什么意思。
杭州人,80 后,从小学到高中,如果遇上班里年级里有哪个老师上课会说杭州话的,大家都超级爱听。
高中时候摄影老师只会说杭州话,全校著名。(是一个物理老师,估计是因为普通话太差转岗了)
我小学初中也不是什么全是杭州人的学校,因为是当时是新城区,边上又是大学,所以还是有不少新移民子女的,包括我。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校还没有有乡土教育,我那个时候是有的。
就事论事,这件事老师做法虽然没有大错,但确实不妥当。
在广州这种粤语区待久了,一般在职场上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只要有一个人不懂方言,那么大家都讲普通话,除非你们说话的场合没有第三人在场。这个判断不管是粤语潮汕话客家话都一样。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你上司不会粤语,而正巧又和你和另一个同事在一间办公室,你和你同事平常敢当着上司面用粤语交流吗?你敢说反正不是说给上司听的所以用粤语没关系吗?
同理,这次投诉是老师在下课场合和另一个同学讲题,而被第三个同学听到,那么显然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教室。上过学的应该都清楚,如果老师在下课后给学生讲题,大概率其他学生会围在那里听一下老师怎么讲,而这个时候你再将提问同学能听粤语所以老师也可以讲粤语作为理由,显然是不妥当的。
当然,这个提醒老师注意下就行了,没必要上纲上线。
其实有趣的事,在这个问题上,广东人会比香港人更注意,原因很简单,今天你赚便宜了,明天也许倒霉的就是你。毕竟同时会粤语潮汕话客家话的广东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像我上司会粤语,有一次下面来汇报,中午吃饭我有事没去,结果桌上聊天全部在讲客家话,郁闷到回来和我抱怨。
不是方言不能进校园,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情况,你在办公室讲粤语,没人管你,你打电话讲粤语,同样没人管你。
先说结论。首先,我完全不反对两个老乡,在别人听不太懂的情况下用家乡话聊天。我也非常支持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尽量能听懂对方的家乡话,肯定更容易融入进去。但是题中这种情况,我反对老师用粤语。
然后我说原因。以上我都身体力行的实践过。我到上海上大学,宿舍八人,五个上海人,卧谈会我完全不反对室友用上海话聊天,并且很快就连蒙带猜的听懂一半。另一位室友就经常反对,自然我跟大家的关系就更融洽一点。
现在工作在广东,也从来不反对广东人用粤语聊天。其实无论上海还是广东,一般有外乡人在场,如果是陌生一些的人,大家都会礼貌的问一下,你听得懂吧或者你没问题吧等等。
有一段时间跟很多重庆人一起工作,大家也比较熟了。一般的模式就是,大家一起交流,重庆人之间说重庆方言,对着我说的时候就是川普或者普通话,每个人都转换非常自然。并且这种模式非常常见,在上海熟人之间也经常是这样。或者我说着普通话,跟一些说着上海话的人在聊天。
所以我有资格说为什么老师在下课答疑的时候应该说普通话。因为我做过学生,课间答疑完全就是课堂的延续,这根本不是卧谈会一类的闲聊。课间答疑一般就是围着很多人,有人问的问题正好我也想问,就不用再问了,而且,很多爱学习的学生,经常是即使我没有问题也去围观听一下,因为别人问的问题会给我启发,我会想我是不是也不懂,如果我有答案,跟老师思路一致吗,问问题的人思路又是什么。
虽然我上高中已经是 20 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相信今天依然应该有很多学生下课追问,也有很多学生去围观。话说当年我高中是生活委员,因此我几乎擦了三年的黑板,因为我懒得没人擦黑板的时候,监督按值日表没擦黑板的人去擦黑板。毕竟下课时间就 10 分钟,老师压堂一会儿,整理笔记,上厕所等等,大家真的忙。有叫他的时间,我习惯下课直接跑上去擦黑板,边擦边围观老师的答疑,还能边擦边参与讨论。就靠上课下课积极跟老师节奏这一条,我一个从小学就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最终也混了个末档 985。
所以,问题中这种情况,学生用粤语问这没问题,这是他的自由,但老师一定要用普通话回答,因为不止一个学生在听。并且下课这种答疑,对所有在听的学生真的很重要。
不知为什么,这问题,知乎推荐好几天了,我本来没兴趣,随便扫两眼,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反对家长。也许家长的方式有问题,但是家长的观点并没有大错误。
当语言成为障碍,学习的体验真的非常差,这种情况相信非常多的人都有体会。没有语言障碍,你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当语言是障碍,不只是多花了一些查询或者反应语言的时间,你在学习上的注意力会被打断,你要多花很多倍的精力把打断的思路再拉回来,太难受了。
现在广州居然还有小孩会主动说粤语?
在本地使用本地方言是理所当然的事吧?虽然法律法规规定了上课的时候,在校的时候要用普通话。但没有明令禁止用方言的啊。也没有说不能夹杂着方言。只是那些家长个人仇视方言,对方言的歧视罢了。网上不乏有这些人啊。就是大吹消灭方言的那些。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用普通话为主来教学就已经是合法合规了。用不着管那些无聊的人的投诉的。这些投诉上到教育部都没有用的。有些事情用方言表达会比普通话更生动有趣。这时候老师用方言做补充教学。不是更好地帮助学习掌握知识点吗?增加多一点知识不好吗?虽然不一定是课本上的知识。那些投诉的家长是嫌弃自己的孩子学的知识太多?还是嫌自己的孩子学了些没用的知识呢?知识嫌多嫌没用?是到用时方恨少吧?你们家孩子只学课本上的就可以了吗?
校内非上课就更加了。不就是平常交流吗?法律法规没有规定非工作时间必须要用普通话的。再说了也没有必须两字的。那说方言一点问题都没有啊。你们不懂方言。见面老师会自动转换成普通话跟你们交流。有问题吗?不是照顾你们吗?跟懂方言的同学家长,特别是当地的,用当地方言有问题吗?语言不是为了消除隔阂,使交流顺畅吗?
除了那种莫名自尊心,莫名的优越感,顽固的歧视外,我想不到还有什么理由去投诉了。
这东西就是个悲剧,不如人的悲剧。
为啥这样子说?去马来西亚看看那些华裔。
别人家普通话白话客家潮汕话闽南话英语都能灵活转换运用,到我们这里就是普通话才行,别的会造成影响,让小孩子学不会话,我真的就笑了。
少数外来人对本地方言有仇恨的表现。
哈哈哈,央视中秋晚会,王菲为啥不能普通话唱歌
这提问好好笑。方言为什么要进校园?意义在哪里?
如果你是教育部长,会不会推崇四川的学校授课以四川话为主,广东的学校授课以粤语为主?这不就一个神经病嘛。正常一点的人,都会选,无论四川还是广东的学校,授课时都用普通话啊。
方言这东西,既不适合强制取消,也不适合勉强推广,就任其自行发展好了。它是自行消亡,还是继续存在,那是普通民众的选择,你管得了那么多?
再说了,历史上消失的方言多了去了。你知道 100 年前广东人怎么说话的吗?200 年呢,500 年呢,1000 年呢?为个方言操这种心,有那功夫还不如多干几份正经事。
你说个本地方言,既不会让你更高贵,也不会使你变卑微,爱说不说,就是一个同其他人口头沟通的工具而已。
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肯定希望大家都说同一种语言啊,降低各地的沟通成本。这跟 “书同文,车同轨” 是一个道理。
方言该不该进校园,这种事也拿来说,真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干。
福建厦门,我儿子刚小班,每周有一节闽南语课。
我们自己在家,都是老人家说闽南语,我们说普通话。因为老人家普通话不标准,干脆就肩负起方言教学的任务。小孩混着说,感受一下语言环境。普通话发音我们觉得挺标准的,闽南语会听但说不利索。
平时,听说小学也有闽南文化的课程,有些小学教歌仔戏或者舞龙舞狮。
地方方言就是乡土文化,一个人有了家乡意识,才有家国意识。如果你是外来的,掌握一门方言技多不压身啊,有助于融入当地。
我是法律职业,有时候人家就是说的闽南语,你都听不懂,在当地怎么从业?要入乡随俗啊。
欧洲那块那么多小语种,说白了,也和方言差不多。换成中国就觉得不行了?
粤语同行东南亚,各国唐人街啊!
原来可以投诉?我能不能投诉老师在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母语作为日常用语?
我们读小学时候,除了语文老师,其他好多科的老师都用粤语上课。初中的时候,除了语文老师和外地来的老师,也是很多老师不自觉地会粤语上课。到了高中,依然个别老师上课说几句普通话就不自觉地切换成粤语。但这个并不影响我们 90 后熟练掌握普通话啊,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广州,两文三语都很重要。
在学校要统一教学,用普通话哪怕是用英文也是可以理解和配合的,因为是规范化的规定,而且文中也说了,粤语是为了让普通话还不熟练的学生能记住课外时间的嘱咐… 就不明白你们怎么就能撕起来了
在我们佛山老家,家长们接小孩下课后也会尽量用普通话彼此交流,因为知道这是国语,对孩子以后有好没坏,我们也爱在说粤语时夹带几句四川话,东北话之类的口头禅,朋友间欢乐一下,也算学多点东西,这不好吗?评论里的怎么就扯上什么优越感什么 HK 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用具而已,那么敌对仇视干嘛?闲着没事做么
热爱自己的本土方言,搞地区语言文化保护,可以,也赞成支持,但能不能多在历史知识和语言文学方面多着手,让其他人和下一代知道这东西更多的典故和乐趣,而不是天天标榜自己多正宗多能代表我国 5000 年文化似的,又排挤又敌对,搞那些 “咖啡与蒜头” 的陋习
但没办法,抱团排外就是人的本性
ps:
我平时有练竞速自行车的运动,车圈里也是分数据党,器材党,速度党,骑游党,休闲党等等… 玩速度的看不起休闲,休闲的看不起器材,器材的看不起骑游,骑游的看不起数据,公路车山地车折叠车的玩法也是互相排挤,甚至还有杂牌和名牌,成品和组装之争…
唉,全都活像个傻逼一样使劲给自己脸上贴金泼对方脏水
每个团体都说自己才是代表了骑行的意义,每个人都瞧不起对方的玩法和热爱,最后结果就是整个地区的车友七零八落互相矛盾,以前一大堆人出来玩乐的氛围再也没有了
是不是也和粤语国语的相处模式很像呢
少点虚荣,多点包容吧,56 个名族,内心咋就不能有 56T 的容量呢
下图说湖南长沙那边强制普通话,我想问下湖南的网友,你们那边所谓强制普通话只是上课跟公众场合活动之类需要吧? 课间空余时间不要求的吧? 如果是,那跟我观点无疑吧?
至少我的长沙同事回应是课余时间没听过强制要普通话,是下面这位特殊还是我同事的学校特殊?
============ 原答案 ============
挺奇怪的,大众对广东仇恨挺足的嘛。
我们说说前提吧:
上课教学必须用普通话是吧,这个应该没人反驳,那学校里面除了上课的其他时间是不是不允许使用普通话以外的语言?
那要是老师单独跟自己同乡学生说四川话,上海话呢? 估计没人会跳出来巴拉巴拉吧……
在提倡使用普通话教育的前提下,老师用了粤语单独对一个会粤语的同学交流成了群起攻之的理由???
关键地方还是广州,本地方言……
我的天啊……………………
仅仅是因为普及通用语而实施的普通话教学,就把这个曲解无上的权利,校园里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方言? 乃至当地方言????
2021 迷惑行为 + 1
我只想问一下,如果你们自己家乡的老师教书不给你们家乡的学生说方言是种什么都体验?
给你们个场景:
你孩子出事了,老师打电话到你家,可惜只有你年老的奶奶。老师很想用当地方言告诉你奶奶情况,可惜你奶奶不懂普通话……
当然希望各位的孩子别出事。
还有一个得注意:
如果你孩子跟另一个同乡的同学在下课的时候说方言,那就麻烦了,小心别的同学回家跟家长举报哦……
你在当地不说当地语言真的能融进去?
是要当地人融进去你那边?
搞笑不搞笑啊?
我觉得大多有出省出国经验都有感觉吧,独处他乡,遇到个同乡,大家唏嘘几句方言,那就是莫大的温暖。
说句实际不好听的,在广州深圳还好。
但广东其他二三线城市,你不会说粤语就很难融进去,这就是事实。
别总是把广东特殊化,其他地方哪个不是一样,一桌子大家说着方言不舒心? 别人一桌子人为了照顾你一个人说普通话,你认为自己融进去了? 别搞笑了好不好?
是不是这种享受大家照顾的自私让你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了??
醒醒吧,虽然长大之后明白相互理解其实很假,但小学思想品德有教换位思考,我觉得这是基本吧。
你,不会没学吧?
更可怕的还有一批极端的认为强推普通话应该甚至要完全去方言化……
反对他们被说居心可测…… 我勒个去……
说个方言就背叛祖国了?
说个方言祖国就不允许了?
下课也不给说方言?
你可真是大宝贝,能代表祖国,让我康康你什么来头?
官威挺大的嘛,有点意思……
想想现在的小孩子,幼儿园已经在普通话教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平常用的软件,各种媒体的主流语言都是普通话。
在这么个已经大环境下,竟然有一波人还在强推普通话一刀切方言。
我的天啊! 还有人说这是搞地方主义? 我勒个去……
我只想问一下,那些孩子成长过程中早就离不开普通话了,这玩儿不需要你们那么拥护了,给点空间方言,不是地方主义,只是地方特(文)色(化)。
承载粤语文化的诸如粤剧,栋笃笑,粤语歌曲,粤语电影,这些都要被你们这些人抹去吗? 比如周星驰的电影…… 不会真有人觉得国语跟粤语的差别很少吧?
至少,我不希望我以后都孩子过年过节回去跟爷爷奶奶说话的时候,只会用普通话,亲戚朋友都在用方言,只有他一个会听不会说,甚至不会听……
但言归正传,在座各位大部分的母语不就是当地方言? 为啥对别人方言恶意那么大? 想想自己在干的啥事情,还是在别人当地去责难别人当地方言,太 TM 怪了,挺好笑的。
老师这段回复太惯着某些家长了,其实现在孩子们的国语都是母语级哪来听普通话困难呀,是我就这样回答:
…… 一定会按照要求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同时在课间…… 等时间段,学校还增设了广东文化体验内容,如墙上张贴的粤语 - 汉字正字对照卡、粤语对话等环节,彰显我校特色,欢迎所有同学用心参加。
和个别学生单独沟通用粤语没问题,但如果上课时对全体学生说话时用粤语肯定是不对的。
通过这么多年上网,我发现,有些人对粤语的执著远超其他地区人对本地方言的执著。
我从未见过四川人、湖北人、江西人、东北人、新疆人、西藏人在网上大肆关心教学中使用方言还是普通话问题。
但是粤语相关问题我一年至少见到一次。
每次看到关于粤语使用的问题,最后都会勾起我相同的疑问:
广东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之一,仅仅从经济交往层面来说,他们对普通话的需求也是远大于其他地区的,坚守粤语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好处,反倒会把一部分生意挤到长三角。从这个角度看,坚守粤语是没有道理的。
为啥有些人如此执着于一个不能与全国交流的语言,以至于要上网发声,组团忽悠?
他们有什么动机?
他们能在这种 “特立独行” 之中得到什么好处?
制造语言隔阂是为了制造文化隔阂吗?
制造隔阂是为了制造对立甚至独立吗?
哦。粤语和普通话也可以并称双语啊。你这是搞分裂呢?不对,你家应该是三语吧,毕竟你还会说你老家的方言对吗?
在校园同学之间说方言,公立学校应该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只是倡导性的说 “请讲普通话”。但是教师教学,是有硬性规定要求必须用普通话的,否则教师资格认证的时候,也不会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至少在二级乙等了,语文老师要求二级甲等。所以这个投诉没毛病,你的担忧也是多余的。
明显这件事发生在课堂上,投诉也没毛病。
北方沙文主义很明显啦。当然投诉这个行为没问题的,这是维权的一种方式。不过我在想现在的人是不是沟通都不会了,你先说一下不行吗,动不动直接投诉。我个人的看法是下课了干嘛都可以,我在厕所拉屎唱个英文歌你不能说我违规吧,同理我下课和本地同学说本地同学懂的方言怎么违规了?如果说在学校老师必须说普通话,那么多标准才叫普通话?东北话算不算普通话?说东北话算不算违规?我不关心有多少人支持或者反对投诉,毕竟每个人不同,我在乎相关部门如何处理这个事。如果他们处理了这个说方言的老师,个人觉得是极其可悲的,显而易见,中国的方言早晚会被消灭殆尽。
9/21 增
这件事让我想到前两年的蒋欣微博发繁体字的事件,当时被多少人 “口诛笔伐”,从装逼这种最轻微的指责到为港独台独摇旗呐喊的造谣都有,其实别人就是发了中国传统文字繁体字而已,何至于此?当时我就发帖说别人用什么字管我们什么事,那些上纲上线的我就问你,要是蒋欣把繁体字换成英文是什么情况,要是把蒋欣换成外国人又怎么样?那些义正言辞的人立马哑口无言。中国人发英文,外国人发繁体中文行,中国人发繁体中文就不行。
这个事堪比此次的镜像事件。我们可以试着把该事件主体换一换,粤语换成英文法语,老师换成外国老师,然后就会有下面几种情况,中国老师和学生说英语,中国老师和学生说法语,外国老师和学生说粤语,外国老师和学生说英语。我相信不管哪种情况这个富有维权意识的家长大概率都不会像这次一样投诉,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说英文可以,外国人说粤语可以,中国人说粤语反而不行的情况呢。实际和蒋欣繁体字那次一样,蒋欣发繁体字,碰到了部分 “爱国分子” 的神经,因为他们脑中把繁体字同港台结合了起来,好像你用繁体字就是给港台站台摇旗呐喊,自然他们会打压你的行为。同样这次的粤语被投诉也碰到了这个家长的神经,这个家长就是蒋欣微博事件里的“爱国分子”,没有任何区别,他也就是单纯讨厌粤语,想要打压而已,就这么简单。
身为粤语区的小孩子,我觉得我还是得说一下
我以前上课的时候也只有一些烂梗老师才会说粤语,在正儿八经的事情上老师是绝对说普通话的,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出现在老师在非上课时间说粤语,亦或者是在一些词偶尔会带走一点粤语
接下来回归正题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要学英语
因为学习英语能和英语使用者进行交流
这样子掌握英语和中文的人能和约 25 亿的人交流
所以当老师在学校里面说英语
家长们几乎都会清一色的带来欣赏的眼光
那粤语的全球使用人数是多少呢?
一点二亿
这个数量和日语的使用人数差不多
那假如把这个题目换做
老师下课讲日语
家长们大多数都会觉得
挺好的,学多一门语言是一件好事
那为什么粤语就要被歧视了呢?
但关键
收你们钱了吗?
收你们钱了吗?
收你们钱了吗?
不收钱让你孩子潜移默化去学习第三种语言
还不乐意了
这群家长就是亚瑟王的宝藏———就石剑
去乡土化嘛,不过是上海经历过的,广州再经历一遍罢了。
题外话,上海历史课之中,有一本教材是乡土历史,讲上海本土历史的。
但是,因为不在考纲上,所以别说上课,老师甚至都不会提这本教材。
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不可避免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口。
相应的,本地的公务员系统中,也会被越来越多的非本土公务员占据。
上海能闹出教材中,原文 “外婆” 改“姥姥”,还说 “外婆” 属于方言,“姥姥”才是标准称呼,为啥?
因为在教育局的北方公务员眼里,外婆确实是南方方言,姥姥才是从小用到大的标准称呼啊!
上海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你广州又如何能幸免?
新疆有双语教学学校区分,凭什么广东课间用地方语言交流就有问题?
再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线城市,甚至还有用本地方言辅助教学的,这些倒是没人管?搞针对歧视?
还有又要在外地城市享受生活,又要不入乡随俗,不尊重本土文化,无视文化多元性,反而更容易制造对立和差异性。
当然根本就是部分家长内卷疯了,无法在校外辅导排解焦虑,转而将焦虑目光瞄向学校和教师、甚至身边同学身上。
今后学校问题肯定越来越多,但是请管管孩子,救救方言。
哈哈哈哈,上海人民发来贺电,上海整整一代表人(00 后)不知上海话为何物,逼的现在上海小学,幼儿园在教上海话。(有几个私立的小学直接开了上海话这个课程。)
这种事永远只有广东人在跳,哦对,还有香港。
合着只有广东人有方言的?
别一天天逼逼来到你的地方要守你的规矩,广东不是你的地方,谢谢。
广东一天不独立,就属于全体中国人,任何一个中国公民来此地生活和定居,不是因为受到你这些所谓 “本地人” 的恩惠,而是自己的合法权利和选择。
不爽的话,该离开的是你自己。
学生先说的粤语,老师回的粤语,既不是正常上课面对所有同学授课的时候,你也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在讨论题目,你那门子被冒犯?哪门子不公平了?如果那题刚好你也不会可以去要老师说一下普通话一起 “旁听” 下,老师也不会拒绝吧。你骨子里是有多自卑,觉得别人讲个粤语就是冒犯你了?就教育不公平了,不可笑吗?
那你在你本地也别说方言了,万一外地人来听不懂,别人以为你在骂他冒犯他呢。啥,你说因为在本地,所以应该是外地人说普通话或者说当地话?对啊,那你怎么不反省自己为什么不说粤语?合计着你到外国就要说他们的英语天经地义,中国人到中国的地方说当地语言就是天理不容,冒犯和不公呗。
当你需要沟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用更官方的语言打破语言障碍进行更高效的沟通没问题啊,你当前,此时此刻又没有沟通需求,别人为了他的沟通效率说自己的方言碍着你什么事?
你咋这么八卦耳朵长非要知道别人聊天说了啥三长理短呢?万一别人聊一点私事,还生怕你听不懂让你这个外人听的明明白白?既然你不关心这些事情,没这么三八,那你管别人说的什么话呢?自卑是刻在你骨子里的,别人本地人之间说自己的事都能让你不爽了,你也真难伺候!
用,都可以用!
随便用,使劲用!当地人就应该说当地话。
作为外省人,反正无脑支持就完事了。
不仅要支持他们说方言,更要禁止学普通话。
不是喜欢说吗?那就说个够。
反正到时候出去别人什么都听不懂的不是我。
对了,其他省的人就别去那跟人家做生意了。那边的老爷们心善,赏咱们外省人一口饭吃,现在人家生气了,这口饭咱们吃不到咯,可惜可惜啊。
别去那打工赚钱了,把老爷们惹的不高兴了。又是赚完那里的钱,又是挤占人家的大学资源。然后他们自己的封建宗族这顶帽子还能扣到打工人头上,何必挨这份骂。
还有什么 “不敢挑战洋人就来挑战我们”“带着一种怨恨”。去那里赚钱的人都带着原罪是吧?
为什么不顺从他们呢?不去那边打工,不去那边上学。当然啦,我们外省人也听不懂高贵的传统语言,也请那里的老爷们不要出自己的天国,不要去外省上大学。那里不要放外省的人、外省的水电粮食蔬菜进来吼不吼哇?
反正我就算在成都南三环外还是坚持只说四川话。
麦趟亏到个中新闻,无就要特屋里乡额小宁刚,弄四特上苦别绪刚普通爱无,平上一律特无刚上海爱无,则要宁噶小帮友听得懂,就岁一刚普通爱无,农啊要歪上海爱无。
孖个发黑。
非授课时间讲白话都唔得?
你个细路唔识白话以后俾人闹都唔知啦~~
漆孖筋
普通话翻译:
我支持家长的做法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该消失的会消失。
但,
轮得到你来加速?
你想加速,
你自己努力去大会堂举手,
别冲普通人下手。
Mandarin promovere non vult aliam dialectum reponendam esse vel etiam sine doctrina evanescere, non vis, nec significat te iustificare posse et alios praeterire quin nimis piger ad discendum sit. Alios interrogare Mandarin loqui ad fasciculum peregrinorum in Sinis? Quid est infirma et incompetens?Promouvoir le mandarin ne signifie pas qu’il faille remplacer un autre dialecte ou même le laisser disparaître sans l’apprendre. Demander aux autres de parler mandarin à un groupe d’étrangers en Chine ? Qu’est-ce qui est faible et incompétent ?Promoting Mandarin does not mean that another dialect must be replaced or even let it disappear without learning it. You don’t, and it doesn’t mean that you can justify and let others disappear without being too lazy to learn it. Asking others to speak Mandarin to a bunch of foreigners in China? What is weak and incompetent?मन्डरिन लाई बढावा दिनुको मतलब यो होइन कि अर्को बोली प्रतिस्थापन गर्नु पर्छ वा यो यो सिक्न बिना गायब हुन दिनुहोस्। तपाइँ यो गर्नुहुन्न, र यसको मतलब यो होइन कि तपाइँ औचित्य दिन सक्नुहुन्छ र अरुलाई यो सिक्नको लागी धेरै अल्छी बिना गायब हुन दिनुहोस्। चीन मा विदेशीहरु को एक गुच्छा को लागी मन्डरिन बोल्न को लागी सोध्दै? कमजोर र अक्षम के हो? 北京語を宣伝するということは、別の方言を置き換えたり、学習せずに消滅させたりする必要があるという意味ではありません。そうす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また、それを学ぶのに怠惰になることなく、正当化して他の方言を消滅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るという意味でもありません。 中国の多くの外国人に北京語を話すように他の人に頼んでいますか? 弱くて無能なものは何ですか?Mandarin zu fördern bedeutet nicht, dass ein anderer Dialekt ersetzt werden muss oder sogar verschwinden muss, ohne ihn zu lernen, Sie werden es nicht tun und es bedeutet nicht, dass Sie sich rechtfertigen und andere verschwinden lassen können, ohne zu faul zu sein, ihn zu lernen. Andere bitten, mit vielen Ausländern in China Mandarin zu sprechen? Was ist schwach und inkompetent?Продвижение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е означает, что другой диалект должен быть заменен или даже позволить ему исчезнуть, не изучив его. Вы этого не сделаете, и это не означает, что вы можете оправдать и позволить другим исчезнуть, не будучи слишком ленивым, чтобы выучить его. Просить других говорить на мандаринском с кучей иностранцев в Китае? Что слабое и некомпетентное?Kev txhawb Mandarin tsis txhais tau tias yuav tsum hloov lwm hom lus lossis txawm cia nws ploj mus yam tsis tau kawm nws. Hais kom lwm tus hais lus Mandarin rau pawg neeg txawv tebchaws hauv Suav teb? Dab tsi yog qhov tsis muaj zog thiab tsis muaj peev xwm? 推广普通话不表示另一个方言就必须被替代甚至不学而让它消失,你不会,不表示你可以理直气壮让别人消失,而自己懒得学。对着在华老外不见一堆人要求别人讲普通话?唯唯诺诺像什么话?
我知道事情是因教学而起,然而一堆人只说教学?
我就好奇反对校园内出现方言的人自己有家吗?hello?您有老家吗?您老家的方言是什么?您会说吗?您不会是因为自己既不会说老家方言又不会说当地方言,所以要禁止别人说方言吧?
或者说不会有人认为某个地区的常用交流语不是方言,只能是普通话吧?
现在是举报老师对着学生说方言,下一步是不是举报老师跟老师聊天说方言,然后举报学生和学生之间聊天说方言,
十年后广州市失去自己的粤语文化,再过五十年,我在街头随口一句 “中午食咩啊”,隔壁小学生以为我说的是鸟语并且对我施以看外星人的眼神
——————手动画一个分界线
我读小学的时候也才十年前,也是在广州市越秀区读书,那个时候班里有一两个同学不会说粤语,交流完全用普通话,其他人全部是广州人会说粤语,老师也会
我们上课基本上是普通话粤语参半,课后基本只讲粤语,但是面对那两个同学,我们开口只说普通话,他们也没有任何自闭 / 自卑 / 格格不入的表现,而且学粤语学的挺快,我记得快毕业的时候他们都能听懂很多粤语了(更新补充:被某个评论问怕了,在此说明,我读小学已经是 15-10 年前的事了,我记不清楚上课到底有没有用过粤语了,但课下一定是粤语交流占大头。可能性比较高的情况是低年级时老师上课多用粤语,高年级时多用普通话了)
为什么十年后的校园连一句粤语的声音都不能容忍了?校园的包容性呢?(在广州市的学校说一句粤语还需要这个学校包容和悦纳也是很搞笑的事情了)
——————————再画一个分界线
与其攻击小学校园语言情况,不如加大力度强调大学老师的普通话情况,大学老师普通话都讲不好,普方夹杂的语音搞得学生没一个听得懂,这个才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区域吧
再更新一次,我认为推广普通话的初衷是为了全国人民可以共同交流,没有语言隔阂,而不是消灭外地人听不懂的语言。
本来问题就够震撼我了
结果一些回答下面的评论更是震撼我妈一整年
教育局规定,地方法律规定,国家教育局规定,国家法律规定,宪法规定,全蹦出来了
好嘛,原来教师这个职业已经重要到可以直接列入宪法了, ,真的
哦,对了,我在明确一下,下课时间不算教学时间哦,那些说教学时间必须普通话的可以歇歇了
我就奇了怪了,投诉的怎么想的?是因为你家小孩路过发现听不懂吗?
那小孩为什么不直接去问老师?
那小孩为什么不直接去问老师?
那小孩为什么不直接去问老师?
大家一个锅里吃饭,你不好意思挑肉,别人挑肉吃了,你就感觉别人做的不对?你就感觉自己吃亏了?你就直接把锅掀了让大家都不吃?那您可真 ,我很佩服。
再说一种情况:自己不是本地人,听到本地人说方言,很自卑?
哈?自卑?你说你自卑怪别人?
你自卑关我屁事?
你说的普通话才是大多数人说的语言吧?怎么轮到你自卑了?为啥说粤语的不去投诉你说你说普通话,让我听不懂啊?我感到自卑了,因为你说普通话,所以我要去告你,可以吗?
问题,回答,评论都离谱到家了,真的魔幻
如果你们感觉有其他可能性,都可以在评论里说,我和你们辩
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情况,都轮不到一个路人去投诉
无论是什么情况,都是这个孩子和家长吃屎吃饱吃撑了,才去做这样的事。
得了,按照某些人的想法看来,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的也是错的了。
就该像欧洲或印度一样分裂才行是吧?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沟通不畅,地理隔绝形成的方言本就是该消除的东西,你们反倒把他当成瑰宝一样捧起来,真的是鼠目寸光。
历史渊源就更别扯了,你现在的发音跟古代一样?
语言本就是为了沟通交流而使用,脱离了实用性而去追捧他的其他特性,都是在牵强附会。
如果国家要推广粤语我也没有意见,但问题是全国得有一种统一的语言,而不是某些地方纠结自己的语言没有发扬光大,顾影自怜,丑态百出。
书同文,车同轨,语同音,我认为没什么不好的,反而是大大的功绩。
你自己要拒绝前进,抱残守缺,固步自封,鼠目寸光,是你的事情。
另外补充一点,推广普通话跟保留地方方言并不矛盾,但是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肯定优先度是要大于地方方言的。
语言的主要作用就是沟通与交流,只要能够沟通与交流,哪怕你不说普通话都行。当初推广普通话,所有人都知道会有很大的阻力, 但是有些事情即便阻力再大也是要做的,这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不至于增加他们的生活学习成本,所谓功在千秋 ,大抵如此。
【来来来,有些人喜欢断章取义,乱用总理的话,来看看总理是怎么说的】
【没看够是吧,还有,看看有的截取乱用的原文是什么】
重点都给你标出来了,看看周总理到底是怎么说的,是怎么期望的,摸摸自己的良心,你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他老人家吗???
现在不可能有粤语授课的老师了,最多也就是在课堂上讲粤语开个玩笑,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说了一两句粤语而已。如果真的有新广州人这么玻璃心,那他真的不应该来广州。回老家或者去深圳吧。广州人不欢迎你。
方言丢了,根就没了。
回到家年味儿少了一半。
课堂教学也显得很冷冰冰,
毕竟生为广东人,怎么能忘了属于这部分的记忆。
你要是跟着完全学会了普通话,后代忘了方言,咱们国家这么大的地域差异性没有了,还哪来的中华文化呀 ("・ω・゙)
靓仔鸭 (*´▽`)ノノ
以后不能叫靓仔,也不叫扑街仔
叫小哥哥,小姐姐… 听得是不是很难受哇,
因为不准确,之后广东人才懂那个味道。
专属于广东的味道。
李白的诗歌还等着用古汉语读出来呢!
正如我们河南方言,(`・ω・ ´)
你说的再多,不如一个 “中” 字。荡气回肠,包罗万象。不南不北,恰到好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南方钟爱了大米,
北方喜欢了面食;
是差异成为血脉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中国天下家
我是家长,坐标上海。
要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说上海话,我也会投诉。确实是孩子真不会,我们家都是外地人,没有沪语环境,小孩上课老师讲上海话,要了命了。至于非上课时间,老师讲什么语我都管不着。
你非要抬杆 “不会上海话来什么上海生活”,那我只能呵呵,但凡跟你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至于方言传承,反正上海这边我看到学校也好社区也好也有很多关于沪语的文化活动,也并不影响方言传承吧。就像我们自己家里说话,也用家乡方言,孩子潜移默化,自学成才。
坚定拥护方言的相对独立性地位
(不然真要死了)
秦始皇的功绩里面有一条就是书同文,车同轨。
上帝阻止普通人修建巴别塔的方式是什么呢?
文化有文化该待的地方,政府有政府自己的意志。
学校这种地方,必然是推广普通话和抑制方言的最前线,对这种事是很敏感的
这个提问让我联想到最近参加 ECML-PKDD 会议时遇到的一件小事。
在某个 session 结束后(观众们还没离开 zoom),会议主席忽然跟这个 session 的主持人及嘉宾切换到另一种语言。我的大脑当时接收到的信号瞬间变成了 “!@#¥skj$~`%^fds-&*~” 这样一堆乱码。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哪国的语言,但根据会议主办国,我盲猜是西语。
如果按照 “课间不能说粤语” 的逻辑,是不是应该有一位来自北美的学者立刻开麦义正严辞地批评他们会议期间不说英语导致还未离场的观众听不懂他们闲聊的内容呢?
这个逻辑大家细品。
可以进,但不能教!
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嫌骂得不够吗?
推广普通话任重而道远。作为工作人员,尤其是老师这种工作,在工作场合应该只能说普通话。就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主持节目时不会冒出家乡话一样。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至于私下场合,愿意说就说呗。在此支持校方。
…
你试试在潮汕地区这样搞?
欺负我们广府人善良吗?
问题是,这个说明你信吗?你要说深山老林里面有听普通话困难的孩子我相信,广州,,,越秀,你和我说有孩子听普通话困难?
在大城市工作,或者已定居落户,被称为 “新 XX 人” 的部分人里,其实有一种很微妙矛盾的心态,自信又自卑
自信在于他们通过努力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相比于碌碌大众有了一点点优越感,具备了一种 “主人翁” 的心态和意识
自卑在于他们觉得和原城市土著相比,自己没有很好地融入这座城市,依然还是客人,甚至觉得土著在他们面前说方言是 “排外,歧视” 的表现
一般热衷于举报,试图不分青红皂白搞所谓 “大一统”,完全不尊重文化差异的,基本就是这一类人
事实上粤语已经算是方言中生存环境尚好的,一方面讲粤语的人口数量不少,一方面粤语早些年的影响面和辐射面比较大,所以虽然经常有别有用心之人搞破坏,但总体而言,90 后至 00 后会说粤语的年轻人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只怕粤语有一天会像沪语一样,在上海出生的小朋友需要去报名 “沪语学习班” 学习沪语,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作为一个无限接近 90 后的 85 后的未育老广,我是没法接受这种投诉的。我也把话搁在这里
不能接受自己小孩不会说粤语,今天不能,以后也不能
这个是我的红线
小孩出去要跟朋友出去社交和学习,大把机会慢慢学习国语,但回到家里,跟我说话,就只能说粤语,要不跟我说英文
反正这两种语言估计在现今社会中的使用频率应该不如国语,那么我得在家里创造条件多练多说
我老公的表侄女,大概小学高年级还是初中的样子,本地人,会听说粤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跟长辈说话老说国语,这让我想起我几年前在澳洲出差的时候,跟一个当地华人的孩子聊天,那孩子也是,家长经常让他说中文,孩子死活不肯。因为我愿意跟孩子用英文聊,我大概了解过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说中文,孩子的意思是,他不敢说中文,觉得说中文被人当异类
我听完之后五味杂陈,从此以后,我更加坚定一定一定要让孩子对自己文化感到自豪,甚至自大也无妨。连说自己父母的母语都觉得羞于启齿,想必他对我们的文化也是无意识地排斥。
每次看到有些街头采访视频,现在广州的中小学生,广州话只会听不会说的一抓一大把,偶尔零星几个会讲的,也是错字频出,看得我火冒三丈。我读书时期,除了高中班里偶尔几个小伙伴是外省的,小学、初中基本都是粤语交流,那时候我们的老师很多还用粤语授课。长大后去往五湖四海,该出省的,该出国的照样出,我们说粤语,和说国语完全不冲突。
有些人是粤语 jc,说实话真的惹人讨厌。大学的时候,室友、师长有来自潮汕的,他们愿意飚一两句粤语或者跟我唠嗑的时候用国粤双语,哪怕不准,我也从来不指正,有人愿意学粤语,是对粤语的肯定,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一直这么认为,我首先是一个老西关人,其次是老广州,最后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作为中国人而自豪,我也为作为一个地道广州人而自豪。
可能我这篇回答会引战或怎么样,由他去吧,反正,不匿。欢迎不同观点,但不接受任何我认为对粤语无理的攻击。只要有一条,我必然用理反驳
我的观点始终保持一致,说粤语不代表搞地域,说粤语不代表不爱 gj。就和学英语等外语一样
说外语是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说国语是为了了解我们 gj,说粤语是为了了解我们的故乡。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课堂上面讲方言的老师,再牛批也不适合干这一行。除非所有的学生都是本地人,都能听懂方言,否则那个不懂方言的学生的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这个回复本身就有问题,本地生听不懂普通话?这本身就有很大问题,我要是没记错,普通话是标准汉语,按照这个回复,也就是学校教学根本不过关
本地方言本身没问题。
但是,因为香港发达,长期使粤语处于优势地位 广东开放早,经济发达,所以要抬高粤语地位,借以区分自己和北佬。
现在香港地位下滑,全国也不再是广东一枝独秀,反粤语的声音自然出现了。
方言多了,为什么在网上粤语这么敏感?还不是有一群粤语至上者全网贬低其它语言,比如普通话是胡语云云 。
举个不太合适的类比
我曾去美国上学,学校也有一些中国老师(尤其计算机专业,甚至计算机专业的系主任都是中国人),但如果我和老师在学校用中文对话是学校所不允许的,尤其用中文讲课讲题都是学校禁止的,因为这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对待
当然有时候老师觉得我们中国学生太菜了,课后用中文稍微讲一下也是有的,甚至我们课后用中文唠家常也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有其他学生举报的话,我们也是难逃处罚的。所以我们如果在楼道或者校园碰上,都是只能用英语交流的
虽然普通话和粤语都属于汉语的子类,但两者的差异,尤其是语音确实非常的大,反正对我来说粤语听起来和英语日语等外语没有什么差别,反正都完全听不懂。
那么你用粤语和会粤语的学生进行交流,就是对不会粤语的学生的一种不公平。现在广东的学校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会粤语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只会普通话,那么你在学校用粤语和学生交流确实非常不合适
这位家长的行为有点过火,个人选择说什么是个人自由,但是你这观念也不对。
首先,语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交流。
为了更有效率的交流,语言种类肯定是越少越好,如果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有几十种,那发个文件都要有几十种版本,路牌都得弄个大的,要不然写不完。
想想秦始皇为什么要书同文,车同轨就知道了
要是你说的方言进校园进校园是指的双语教学的话,那估计你孩子会累死,一节课拆成两节课上,上到晚上也上不完。
如果你说的是专门给方言开一门课?那我想请问你怎么教?很多方言本身就没有标准,粤语内部也是划分了很多个片区,那我想请问你按照哪个标准来教?
如果粤语内部最后统一标准了,那还不如说普通话,普通话还更实用啊!毕竟全国通用啊!
我记得,香港大学出过类似事件,内地大学生投诉教授讲课用粤语,听不懂。
然后教授改用英文了
也就是越秀区会有这种情况,你要放我旁边的小学,同样是广州,我上学那会有说贵州话的、潮汕话的,甚至还有讲邵阳话的,唯独没有说粤语的……
至少老师还有说粤语的能力,这已经不错了。上海的学校里会说上海话的老师已经不多了
现在就是有些家长很神奇。
我和姑姐聊天,她说 “小学阶段,有好老师不如有好家长,因为奇葩家长会吧好老师整走”
我姑姐是个很鸡娃的家长,本身是 211 大学中文系毕业,有一定精神追求,对老师什么的比较挑剔。
她家小孩,原来的班任真是一心一意搞成绩,送礼不收给退回来那种,而且很照顾孩子情绪,如果没完成作业或者课堂淘气什么的也是对鞋拍照发班级里和家长说一下让他们回家管一下孩子。结果就是被各种被举报。
后来,这个老师被家长搞走了。换了一个教师,这个教师个人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来自姑姐评价),而且对孩子特解耐心,一开始抱着改变班级现状的心思来的,但一个事件改变了她。
有个孩子上课淘气被抓,她让抄一篇课文 (要求背诵理解的),孩子没写,她中午陪着孩子写课文并还给孩子讲课文帮助其理解 (来自姑姐家孩子口述),其实这算开小灶吧,然后人家正在讲解的时候,被家长举报了。
以后老师痛改前非,啥也不管,各种收礼,然后没有家长举报了,都供着她了,班里也变成了年部倒数第一,班级 47 个孩子,能有 7 个学习都算不错。没办法,管学习就被举报,谁还管。
为此我姑姐非常头疼,虽然他家孩子在班里稳居第一,而且是唯一受任课老师重视的孩子,但是整个班级的氛围不行。
但是话说回来,老师好不好可以选,但是家长没法选啊。摊上这样的家长,哪个老师能负责的起来呢。
1999 年,我上小学的时候,全程粤语教学,整节课一个字的普通话都没有。当年看的电视也全是香港粤语台。
粤语,又名广州话。在广州不能说粤语,相当于在中国不能说中文。
教育法有明文规定,不能使用方言教学,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和规范字,家长有这个权利,只要照直说,不带偏的投诉都是欢迎的,老师也接受,并不是说投诉就抵触,不是的。欢迎所有家长通过正规途径去投诉,监督老师,也是促进老师成长。
坐标山西,以前初中老师也说方言,只要学生听得懂,没什么的
问题来了,你孩子会说江西方言吗?
还有,老师的理由是,照顾部分听普通话困难的学生?what?还有听普通话困难的学生?建议加大力度推广普通话,连普通话都听的困难,建议好好学普通话。粤语,家庭教育,邻里沟通用即可。
最新消息,四川也在全省范围内加大了推广普通话的力度。
虽然我人在深圳,不会粤语,也没兴趣学,但是我坚决不反对一个说粤语的人和另一个懂粤语的人用粤语交流。我也不反对学校里老师与学生课下用粤语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沟通。我也不反对学校开设粤语【选修】课。
不支持方言进校园!
我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了,因为我从小就是在割裂的语言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后遗症是现在一听到粤语,就有一种又头疼又亲切的迷惑感……
我爸妈是北京人,因为支援西南建设的原因,从小在粤西的一个小城市长大。
我们小学班里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只有少数几个是外地人的孩子。
每次语文课朗诵课文,那个年纪很大的语文老师都会点我们几个外地孩子朗诵。
原因很简单,本地孩子会把 “树上有一只鸟儿” 读成“鸟 - 儿”,只有我们能读成“鸟儿”(连在一起,儿化音)
包括语文老师在内的所有老师,普通话都说不好。因为我的姓名中的第二个字在粤语里发音和普通话发音差别太大,以至于我整个小学,在老师的嘴里都只叫我的姓氏——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姓这个姓氏的孩子,所以也还是勉强能用……Orz
上了初中以后,我的中学还是地区性的重点中学,学校里除了语文老师外,还有化学老师、物理老师等非主科老师,上课是完全用粤语上课的。数学老师则是看心情,但是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的普通话我也根本听不懂。
虽然我小学学会了粤语,但这些不说普通话的老师的课,听起来还是极其痛苦,造成我开始厌学。
但是因为家里督促的紧 + 爸妈请了一个华南师范大学的姐姐每个假期帮我补课 + 底子好,我还是考上了一本升学率在粤西当时是最高的重点高中。
这所高中规定所有老师在课堂上都要说普通话,班级里的同学们也都说普通话(虽然很多同学的普通话我也听不懂 Or2),对我来说整体环境好了很多。
同时,因为北方孩子的密度变高了(不是地域炮,而是 90 年代的时候,粤西的国企职员孩子由于社会阶层和家教背景的原因,在当地的同龄人中整体来说学习成绩更好),我也不再担心总是被老师捉去表演诗朗诵、合唱团、公开课回答问题等等。
上面是背景介绍,下面说下我的个人看法:
就我个人来说,是非常赞同校园里必须讲普通话的。
作为一个从小在家说北京话的北京人孩子,我因为在广东长大,学习了粤语,导致我后来回北京的时候大家都说我有比较重的南方口音(听起来像是江浙一带的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穷的,即使你不说出来,只要天天听别人讲,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并不是说粤语不好,而是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考虑,你会希望你孩子以后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是带口音的普通话呢?
前两年我回广州办事,在 711 买水的时候听到旁边的小学生聊天,都是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了,感觉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我女朋友江苏人,高中时期,高一物理老师上课就说当地方言,奈何方言不是我女朋友家那边的,她根本听不懂,然后开学一个月完全在自学,上课就是鸭子听雷。
当然了,江苏是个教育大省,反正出什么幺蛾子都不奇怪。
粤语的黄金时代早就过去了,未来的粤语,很可能变成仅有某个城市专属的语言。
不过即便变成一个 “城市语言”,它还是比所有其他非官话,要命运好的多了
消灭方言有利于意识形态统一。
十年前,广州人民走上街头,高喊着一位名将的名言 : “吊那星,顶硬上!” 用以反对电视台突如其来的转变。
十年后,已经没多少人说 : “撑粤语!” 了,因为这十年来的软硬兼施,粤语已逐渐没落。
不只是粤语,其他方言也逐渐凋亡。
这是一个趋势,在一个范围内,一种语言使用者越多,就会传播得越广。溥仪说满语,也能说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孙中山说粤语,也能在演讲台上讲普通话。主要是华北地区人最多,大家都会逐渐跟着说普通话。就像当年英国佬管制香港,也要讲粤语。
但随着时间推移,公开使用方言不再是习惯问题,而是立场问题,略带含沙射影。
因为广东人不说广东话,香港人还在说广东话;闽南人不说闽南话,台湾人还在说闽南话;西北人不说突厥语,旁边的中亚人还在说突厥语;
普通话使用者增加,和立场是否正确,根本就是两个不相关的问题,但小粉红们就是能强行关联。
方言使用者无论是公开,还是私底下使用方言,亦或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使用方言,都会刺激小粉红的神经,他们就会晋升成当年扶清灭洋的恐怖情人,只不过现在消灭的是同胞罢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黄皮肤的炎黄子孙,说着祖宗留下来的语言,就会被骂成猪狗不如的畜牲。而黑皮肤的艾滋骑士,说着五音不全的普通话,就会被捧成爱国爱天下的性情中人。而白皮肤的废宅穷屌,说着表意不清的普通话,就会被捧成充满仁爱之心的高富帅。
我在广州长大,从小接触很多外国人,这些能来中国的非洲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基本都是中产阶级出身的,父母不是酉长就是富农。不像你在大学校园里看到的黑人学生,他们都是贫困的臭屌丝,只是手上拿着白来的十几万而已。但无论什么出身,都毫无教育痕迹,素质感人。但他们会说几句普通话,在小粉红眼里,就是比说方言的同胞高级。
而在广州定居的白人,和北京上海的区别非常大,这些白人,在他们的国家,基本也都是臭屌丝。如果你不媚洋从外,你看这些白人的衣品、身材、工作,无不透露出 loser 气息。但就是因为这些人是洋人,会说几句普通话,一堆人给他们倒贴。
跑题了……
如果一个中国人,要去其他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像马来西亚这样的东南亚国家,才能畅所欲言地说中国方言,那么,你说这是不是很荒谬的事?
我发现很多广东人都有些奇葩的语言情节,刘仲敬附体属于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那块儿武德高地反抗大一统。
这么牛逼也没见你们把非法移民弄走啊?
品葱用户 hhhsss 提问于 1/3/2021 要有多大体量的社会环境,才能撑起一门语言、一种文化不被同化、消灭? 香港,粤语,过去的500万到今天700万人 至少需要多少人?50万人、100人、1000万人? 为什么一门语言的传承别需要 …
知乎用户 圣狗子 发表 永远不要以成年人的承受能力去看待一个孩子。 我 16 岁的时候,被我们的教导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书打我的头,扇我耳光。 而这几乎是毫无理由的,唯一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一个吵闹的教室里,我刚好坐在他走进教室的最 …
知乎用户 子安 发表 菜小菜中诞生的背景是上海取消民工子弟小学,允许外来务工者子女在一部分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在民工子女入学之前,这些学校的生源就是相对一般的。 我当时读的初中是一个菜场中学,所在的地段比较差,住的 …
品葱用户 hhhsss 提问于 3/31/2021 一门语言需要正常生存、发展下去所需要的社会环境 我想到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 行政力量(政府、学校、媒体……) 人口流动 …… 这些因素,对一门语言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
品葱用户 hhhsss 提问于 2/7/2021 据我了解,香港的教育是以英语为主, 事实上,新一代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成英语思维,习惯用英语去学习、思考甚至交际。 (我身边就了解到有很多香港人是这样) 为什么这样的语言环境下,粤语仍然能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