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日记|第五天
这两天读完了哈佛大学免疫与传染病专业博士内森.沃尔夫写的「病毒来袭」,算是一种应激反应吧。 这本书出版于2014年,副标题是「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爆发」,现在来看十分具有前瞻性。 传染性疾病素来都是医学界万般提防的对象,如果说抗生素解决了 …
没有脑子,只有屁股的另一种说法。
我觉得作为网民,至少能区分辩论中的攻击和防守行为,以免吵个架都自欺欺人感觉自己赢了。至少知道那些故意谬论,以免被人忽悠了还在叫好。
争论中往往存在立论,攻击,逃避,很多所谓的 “故意谬论” 会在这个过程中显示。其实早到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在辩论中发现了,很多的故意谬论。
逃避行为几乎属于承认自己对该议题的失败,事实上更常用的逃避行为是采用 “不相干谬论” 的攻击,攻击其他点,来转换议题。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当然可以解释得很深,对错判断背后的东西。但辩论种说这句话,意思就是,在价值判断这方面,我输了,但我不想承认,我想掀桌。这是一个逃避行为。
比如 “不辩经”,这就是典型逃避行为,表达自己拒绝对话。
比如 “海量专家比你懂,比我懂”,这也是典型逃避行为,以双方不具备相应知识为由拒绝对话。有说这属于自知之明,可笑,‘’我不懂‘’是自知之明,而‘‘我不懂,你不懂’’是拖人下水,是没有论据的情况下,判断出了‘’你不懂‘’。在有论据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我不懂‘’这点,直接用论据指出‘‘你不懂’’,不香吗?海量专的比较,恰恰不是自知之明,而是‘’我不管你懂不懂,我也挑不出来你懂不懂,但我这边自然有人比你懂‘’的流氓逻辑。就像《武林外传》的那句‘我背后有人’。事实上,根本没有专家给他站队,也不知道这些专家什么态度与分歧,也不明白专家与他们讨论点的联系与区别。
其实对方使用逃避行为了,基本可以直接结束对话了。你不是无理取闹,对方还要用这句话来表达拒绝对话的态度。辩论谁曲谁直已经很明确了。
立论,对于干货输出的大部分答主不是问题,毕竟传授知识情况下,辩论依赖于论据。但对于硝烟弥漫,时常暴论,缺乏依据的饭圈大 V 们,立论其实很困难。非常喜欢抬杠的普通人,明智点的,都只做攻击,不做立论,可以使得辩论中,对方没有反驳点,处于无法攻击的地步。在立论中用故意谬论,在热度回答中就很必要了。
比如 “入了关就有大豪斯”,这是立论,属于 “乞求谬论”,用一个并不清晰,双方不认可的假设性条件来建立 A,B 的逻辑关系,然而,由于 A 的不清晰,这种逻辑关系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说有说无,都是随心。
比如 “少数民族不汉化,就是肥皂命运”,这也是立论,属于 “归纳谬论”,除了纳粹德国,大部分国家的少数民族都没有这种命运,归纳谬论其实同样需要论据的支持。
乞求谬论和归纳谬论,水平低劣,一戳就破,在输出知识的回答的立论中,往往采取 “压制证据谬论”,刻意采摘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发现难度更高一些。其实很多人,都会使用这招来进行立论。对乞求谬论和归纳谬论热衷的人,被翻暴论太正常了。
攻击行为,当然是杠精最多的地方,也是谬论非常多的地方。
比如 “扣帽子”,这是攻击行为,人身攻击往往涉及 “联想谬论”,我觉得英文更合适,Poisoning the well,这是一个对井投毒,井里的东西当然不可相信,借此建立错误联系。
比如 “人民群众喜欢发泄情绪,你算老几”,这是攻击行为,属于 “共同信念谬论”,这个内部蕴含一个大多数人认同的前提,而这个前提是否被大多数人认同,是难以证实或证伪的。
比如 “蛋糕没多大,不做大,分了也没用”,这是攻击行为,这是典型的 “或非谬论”,因为实际情况,是不可能非 A 即 B 的。
比如 “你们要分蛋糕,分完了经济活力就下降了”,这是攻击行为,这是典型的 “滑坡谬论”,因为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到达这种程度的。
比如,“鲍育明性侵幼童,他是美国国籍,中兴事件后他是中兴董事,所以鲍是美国派来的太上皇”,这是攻击行为,属于 “事后谬论”,把两件时间相近事情,无端建立联系。事实上鲍恰恰是中兴事件,对抗美国的律师。
以上就是故意谬论的主要类型,感谢某些提供的素材。
李森科直呼内行
很容易反驳:
“你为什么要选择此立场呢?”
只要对方企图证明自己是对的,那就与前半句话冲突,
如果对方不打算证明自己是对的,那最终一定会 “诉诸情感”,从而进一步地 “诉诸武力”,那么后半句话就是胡扯的废话。
反正到时候就比谁拳头大咯,还谈什么立场?
“立场” 是无法博弈的,“对错” 是可以博弈的。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本质是——拒绝博弈,弱肉强食。
讲这句话的,主要是些 “恃强凌弱” 的禽兽(本义,非引申义)与脑子不够用的韭菜精。
诡辩术的一种。自知立论在对错上站不住脚,强行用立场不同来洗——君不见连集中营大屠杀都有人洗地呢。
简单而强有力的思考方法是拉起无知之幕:假设,我的立场是随机的,是隐藏在幕布之下的,只有在做出选择之后,幕布才会拉起,宣判我的归宿,那我还会坚持这个观点吗?如果对错只看立场,自己一旦立场不利可能马上就原地升天了喔。
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和原初状态是约翰 · 夏仙义提出的概念,之后约翰 ·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使用。 是一种对特定道德问题判断的方法,过程是做以下思想实验:设想在 “原初状态” 下的一方,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品味、和地位于当社会的情况一概不知。而于此状况下让他们对权力、地位、和社会资源通过一定的原则分配予诸人。比如说,一个假定的奴隶制社会当中有 50% 的奴隶,于是做 “无知之幕” 思想实验的人们将会基于 “进入这个社会的 50% 的人将会是奴隶” 来做出选择,而不会只去认为自己是自由民。正如罗尔斯写道 “… 这一点保证了任何人都不会在选择原则时由于天然机会的结果或社会环境中的偶然事件而有利或不利。” 这个概念是为了在分配社会合作的原则正义与否时抹除一己之私,或是自我阶层的私利而创造的。
但鉴于某些二极管脑袋没有办法理解什么叫随机立场,甚至没有办法理解什么叫假设,他只想当个大喇叭哇啦哇啦播放自己的观点去洗别人的脑,那么重要的事情不是跟他辩论,而是让他消音。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它取消了事情在绝对意义上的差别。辩证地来看,没有绝对意义的正确,但如果绝对意义的差别不存在,那么相对正确也就不能存在。然而绝对意义的差别是一定存在的。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的前提,是有一个超然于这个层级之上的视角,从这个视角俯视,就可以总结规律。当然这个视角也可能会受立场的影响,这时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视角来宣判。我们所说的对错,都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谈。
例如,华为企图解约大龄员工,大龄员工企图继续在华为工作。站在华为的角度,解约大龄员工可以减员增效。站在大龄员工的角度,继续在华为工作可以保持稳定。这里华为和员工的想法,基于本身的趋利避害都没问题。那么大龄员工是否应该继续在华为上班?在高于华为和员工的层级上,会有法律来做裁判。
有些人认为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公正的,有些人认为不公正。那么到底公正不公正呢?在高于这个层级上,通过看这个法律形成的过程,参考立法的精神,参考其他国家的情况,才能去评判。
资本主义国家认为这个法律对企业不利,社会主义国家认为这是必须的意识形态,那么谁是对的?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没有办法再去上升了。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劣没法判定。那就只能让事实说话。立场相反的两方通过辩论或者斗争实际解决。胜利的一方就是对的。
所以,单纯拿这句话出来看,大多数的语境下,都是要对对方进行降维打击的节奏。意思是你的屁股决定你的脑袋,道理什么的我不听。因此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即使我们不站在更高的角度,我们也可以以 “自己更容易成为哪一方” 来进行角色代入。我们也可以以我们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了解,以我们受到的教育,甚至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来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会说出这句话的,都是在当前层面上比较不占理的。比如:
甲:地球围着太阳转。
乙:太阳围着地球转。
甲:根据 xx.xx.xx,明显是地球围着太阳转。
乙:其实我们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在遥远的宇宙深处看太阳和地球,就是两个不动的点。
甲:明天要高考。
乙:明天不会高考。
甲:根据 xx.xx.xx,明天要高考。
乙: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在你看来明天要高考,但是在美国人看来明天就是普通的一天。
不管一个领域有没有绝对真理,我们能够明显区分的两种主张,一定是有相对正确的。日心说就比地心说正确,当然事实证明日心说也不对。我们只要看看这句话从谁嘴里说出来,大概就可以知道某种辩论谁对谁错了。
泻药,
我想用一个和其他的回答都不一样的视角来回应这种说法。就是人类作为一种物种,是天生就会讲究对错的。只谈主观的立场,没有客观的是非对错意识的,那是黑猩猩。
当代的许多道德自然主义的研究试图说明,存在一些可能天生存在于人类基因里的道德意识与能力,从而使得人类是唯一一个具有道德感的物种,与其他动物相区别。一个老虎咬死了人我们不会怪罪于老虎,但是要是一个人杀了另外一个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其行为进行惩罚,原因就在于老虎没有道德感,但是人有。然而**,“人是唯一具有道德感的物种” 这一命题一直存在两种极端化的回应。**首先便是以《自私的基因》的作者道金斯为代表的一些进化论支持者认为,人的道德感只是以基因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的产物而已。其本质与自然界的群居动物之间的合作互助的 “利他行为” 一样,都只是基因为了自己延续的 “自私” 行为而已。而另外一种回应便是传统的伦理学家们的观点,即道德感与人的动物性或者生物本能完全无关,它完全只是人的纯粹理性以及后天教化产生的。针对以上两种极端观点,在 21 世纪兴起的道德自然主义企图用大量的实验依据证明:1. 人类的一些具有道德意义的天性与其他群居动物的合作互助行为有本质不同。2. 这些天性的存在同样证明了人的道德感有其生物本能作为基础。
为了证明以上两点,道德自然主义者做了大量成年黑猩猩与三岁之前的儿童的行为对比实验。之所以将成年黑猩猩和三岁前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首先,黑猩猩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并且成年黑猩猩一般的智力水平为 3-6 岁正常人类儿童,即普遍智力水平是高于三岁前的人类儿童的。另外,三岁前的儿童普遍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全,且基本没受过后天教育的影响,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体现人类最为原始的生物本能。而通过这一系列对比实验,我们发现了人类儿童可以完成一系列智力水平高于他们的成年黑猩猩所无法完成的道德行为,由此大大增加了人类拥有一些天生的道德意识与是非对错观能力的可信度。
一,合作后的分配行为
虽然为了某个特定目标合作是黑猩猩与儿童都会有的行为模式,然而一组实验似乎说明黑猩猩几乎没有分享合作成果的意识,如 Melis(2006) 所设计的实验中,如果在同时一块只有两个黑猩猩合力才能拉动的大木板两段都放有食物时,两只黑猩猩会合作拉动木板并各自享有各自那一端的食物,然而,**当把食物集中放在木板中间的时候,黑猩猩在拉完木板之后便会产生争夺,胜利的一方会占有所有食物。**而当 Warneken(2011) 对三岁以下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时,**所有儿童组的儿童都无例外的选择分享放在木板中间的食物。**这似乎表明,与黑猩猩不同,人类儿童似乎拥有参与合作之后应该公平享有合作成果的道德意识。
二,合作中的集体意识
即使黑猩猩与人类儿童都能拥有合作行为,但是在黑猩猩那,**一个关于集体的 “我们” 的意识是缺失的。**黑猩猩的合作依然是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场与角色的合作,但人类儿童则不同。如 Fletcher(2012)的一项实验表明,当我们训练黑猩猩与我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者一个游戏之中扮演一个特定角色之后(比如让黑猩猩给我们积木,我们来搭),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角色与它的角色互换的话,黑猩猩是不会从事我们之前所从事的活动的,于是又要重新训练。**但是在三岁人类儿童那,角色互换不会带来任何行动上的不成功。**这种合作中的角色可互换性似乎说明,人类与黑猩猩不一样,在合作之中人类能抛开自己特定的立场与角色,以一个更加全体的眼光看待整个合作行动,因此拥有天生的集体意识。
三,对于搭档福祉的关心,
虽然同情心(sympathy)广泛存在于高等哺乳动物之中,然而以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为代表,它们的同情同伴的行为仅仅局限于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与不需要消耗极大精力的个别情况之下。而在合作之中,比如黑猩猩群共同捕猎猴子的情形下,至今没有任何报告能显示出黑猩猩在共同捕猎时会互相帮助(Melis and Tomassello 2013)。于此相反,幼龄儿童对于同伴的关心与帮助的范围要广泛地多,比如 14 个月大的儿童就能在实验中帮助他并不认识的成年人完成开门,搬书,跑去拿成年人想要的东西等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十分困难的任务(Tomasello 2006)。同时,这种帮助甚至是不需要任何外在鼓励的,比如 2 岁儿童并不会在有妈妈的陪同下就会去完成更多的帮助他人的任务,甚至是一些根本不会引起被帮助者注意的帮助任务儿童完成的也不会比其他情况更差(Warneken 2013)。
四,行为的自我约束
人和黑猩猩一样,都会主动选择那些更加有力,更加具有合作精神的搭档,但与此同时,和黑猩猩不同,人类知道当自己评估搭档的同时,搭档也会评估他自己,因此人有主动约束个人行为符合集体要求的意识。比如 Engekmann(2012)的实验中显示出,当一个儿童被要求照看另一个虚构出来的孩子放在桌子的物品时(“这些东西是属于另外一个小朋友的,他暂时不在,帮个忙保管一下哦”),观察人员发现,当受试儿童独自一人在房间里时,不出意料,他会偷桌子上的物品,**但是当房间里还有另外一个同龄人看的时候,受试儿童还会主动往桌子上添加物品。**但是同样的实验在黑猩猩那结果却是,不管现场有没有另外一个黑猩猩在看,受试黑猩猩都会拿桌上的物品。这似乎说明,儿童在出于集体之中的时候似乎存在自我约束行为的意向。
五,对于 “搭便车” 者的排斥与惩罚
道德意识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于不道德行为的惩罚。而这类行为也仅仅存在于人类之中。比如 Boesch(1994)的野外观察就发现,在黑猩猩捕猎猴子的活动中,即使是全程没有出力追捕的黑猩猩最后也能得到相当一部分猴子肉。同样的结论在 Melis(2013)的实验中也能得出,在实验中,模拟 “捕捉者” 的黑猩猩们在合作完成了一项任务后获得的食物也会给全程没有参与的 “搭便车” 黑猩猩分享食物,而且 “搭便车” 黑猩猩得到的量与 “捕捉者” 黑猩猩的量没有差别。但是,在人类儿童那,扮演 “捕捉者” 的儿童们存在明显的排斥 “搭便车” 儿童的行为,“捕捉者”儿童享有的成果量也明显更多。(Melis 2013)
以上只是道德自然主义者做的各类实验的一小部分,但从这些实验结果中我们发现,对比人类最近的近亲黑猩猩,3 岁以下的人类儿童拥有一系列高度道德化的行为倾向,比如公平分配成果,共同活动中的 “我们” 的集体意识,对于他人福祉的广泛地关心与帮助,集体之中的自我行为的约束以及对于 “不劳而获” 的排斥等等。与此相反,虽然黑猩猩同样有极高程度的智能水准,但是他们的智力全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仅仅关心自身得失的。而且最关键的是,基于受试儿童的年龄之小不足以说明这些行为都是教育和理性思维的结果,道德自然主义者们相信,人类是拥有一些天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能力的,而这些意识与能力可能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之中已经成为 “智人” 这一物种的生物本能了。
基于以上证据,个人对于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看法的反驳如下:黑猩猩才只讲立场,人类会区分对错。当然,这不是一个价值判断,也不是说支持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人都是黑猩猩。事实上,对于这一观点的支持就已经足以证明人类是讲究对错的。因为支持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一观点的人,不也是由于 “这个观点是对的,其他观点是错的” 这样的原因所以才支持的吗。所以归根结底,咱们还是一种必须区分对错的生物嘛。
参考文献:
Boesch, C. (1994). Cooperative hunting in wild chimpanzees. Animal Behaviour, 48(3), 653–667.
Engelmann, J. M., Herrmann, E., & Tomasello, M. (2012). Five-year olds, but not chimpanzees, attempt to manage their reputations. PLoS ONE 7(10): e48433.
Fletcher, G., Warneken, F., & Tomasello, M. (2012).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processes underlying the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of children and chimpanzees. Cognitive Development, 27(2), 136–153.
Melis, A. P., Altricher, K., Tomasello, M. (2013).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collaborators and free-riders by 3-year-old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14(2), 364–370.
Melis, A. P., Hare, B., & Tomasello, M. (2009). Chimpanzees coordinate in a negotiation game.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0(6), 381–392.
Melis, A. P., & Tomasello, M. (2013). Chimpanzees’ strategic helping in a collaborative task. Biology Letters, 9: 20130009.
Melis, A. P., Hare, B., & Tomasello, M. (2006b). Engineering cooperation in chimpanzees: tolerance constraints on cooperation. Animal Behaviour, 72(2), 275–286
Tomasello, M. (2006). Conventions are shared (commentary on Millikan, Language: A biological model). Philosophy of Mind Review. (online)
Warneken, F., Lohse, K., Melis, A. P., & Tomasello, M. (2011). Young children share the spoils after collabor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2) 267–273.
Warneken, F., & Tomasello, M. (2013). The emergence of contingent reciprocity in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16(2), 338–350.
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是 —— “你是支持现有的不公正的国际剥削食物链,还是反对现有的国际剥削食物链?”
例如 ——
曾美龄 —— 代表自认可以从现有剥削体系下获益,卷成上等人的 “超人哲学”。
分配家 —— 代表无视外部环境和因素,需要获取自身 / 所在群体短期既得利益的一批人。
割肉饲虎家 —— 在前者基础上,坚信战败反而能获取自身 / 所在群体的短期既得利益(类似于勃式苏联市民)。
基要派入关学 —— 代表认为 “是否要打破该剥削体系” 的命题不存在,因为敌人为了维护食物链,不会给我们更好的活路,所谓入关只有乞活。
曹派入关学 —— 代表认为打破该剥削体系可以获益的一批人。
传火学 —— “画中世界” 迟早会腐烂,“深渊时代” 是必然要面对的挑战,我们现在的状态很糟,失去了太多不该失去的东西(过度反战教育、人籍皆有、剖腹验粉等错误思想),但我们绝不能丢掉初火。失去初火,失去一切。
这句话没什么毛病,但是同时也没有什么意义。
对错的评价标准当然是持某种价值观或者说立场才能评价,即便是数学上的对错,那你也得先构建个公理体系,这个公理体系本质上就是立场。
但这句话没啥意义的原因是,总有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立场是普世的,并不会因为觉得别人立场不同就不从自己的立场去评价他人……
在没有任何共识的基础上进行辩论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
这句话是一种典型的后三十年话术,其集大成者是亮剑。
李云龙第一次去田雨家,田墨轩和他媳妇的主要观点就是,解放战争这种中国人杀中国人的战争,哪里有什么英雄呢?
你看看,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 “只有立场,没有对错”。
楚云飞的态度呢?楚云飞开口闭口就是我是军人,我只管打赢。从来不讨论党国为啥打不过泥腿子。
接下来,田墨轩进了政协以后,有一次喝酒的时候就开始暴论:
说我们中国一穷二白,现在应该抛弃意识形态争议,和全世界所有国家做朋友,一心一意搞建设。
这句暴论之后呢,比较纯洁的李云龙就炸了,高呼你这么说,迟早要反革命。
丁伟就开始捧,说田老说的有意思啊,我要好好想一想。
丁伟本质的态度在酒席上也说过了,就是我丁伟是职业军人,不懂政治,只管军事上打赢。
如果你仔细看小说,就知道,在作者的世界里,田墨轩,丁伟才是正面人物,李云龙这个时候属于没有被改造好的愚昧者,直到十年 hj,李云龙才幡然醒悟,以死抗争。
说了这么多,我想讲的核心是什么呢?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观点,本质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反智的。这种论调之下,那就是春秋无义战,刘邦和项羽的战争是狗咬狗,三国的战争还是狗咬狗,未来我们和美国人的竞争最终也会变成狗咬狗,对错都是扯淡,打赢最重要。
那么这种论调是不是完全没有正面意义呢?当然有,可以让那些本来就相对愚蠢的人先跳出来去试错。正确总是出现在错误之后,并不是说,我们天然就有正确的基因,无非是,别人错误的后果过于令人印象深刻以后,你自然就正确起来了。
从哲学的分支之一:“知识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我只想从认知的 “真 / 假” 判断出发进行讨论,不考虑道德判断或其他因素。
这句话其实有些含混,既可以这样理解:
1.“一切事情在跟人情况下都无法用对或错进行衡量,只有立场的区分”。
也可以这样理解:
2.“每件事情的对或错必须基于个人所处的具体立场来进行判断”。
第一种理解显然是反直觉的。在直觉上,我们有关于很多事是对或是错的判断,这些判断(在一些方面上)来源于我们对 “共同承诺的规则” 的遵守与否。举个例子,我们都会认为在中国上海过马路时,我在红灯亮时穿过马路是错的。这是因为我违反了大家都认可的“交通规则”,不遵守这一规则在直觉上就是错的。
第二种理解是否正确就值得商榷了。当代知识论中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叫 “内在主义”(internalism),它想表达核心是**我们所拥有的支持信念的证据全都是认知主体(S)可获得的(accessible)**_。_通俗地说,我之所以认为一个信念 B 是正确的,是因为从我自身视角看来、支持 B 的证据强于反对 B 的证据。化用一下第一个理解中用到的例子,假设我来到了一个南太平洋的岛国 “haishang”,那里的导游告诉我,在那个岛国上的红绿灯规则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反的,即“绿灯停,红等行”。此时我在红灯时穿过马路就是对的,因为我从导游的话中,得到了支持我去相信“在红灯时穿过马路在“haishang” 岛是正确”这一信念的证据,在我看来我在这个岛上时 “红灯行” 是对的。
这么看来,按照第二种方式理解这句话确实有一部分道理。假设在 “haishang” 岛时,导游故意欺骗了我,其实他知道信念 B1,即 “在岛上的红绿灯只是摆设,不论红灯和绿灯都能穿过马路”,但是我不知道他在骗我。此时,我的信念 B2,即“在此岛上红灯行,绿灯停” 是错的吗?至少从例子中的 “我” 的角度出发不是,因为 “我” 不知道导游在骗我,而此时拥有的证据支持了信念 B2。虽然 B1 是更加符合事实的,但是目前的 “我” 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对 B1。因此,对 “我” 来说,B1 是错的,B2 是对的。
综上,如果是基于 “每件事情的对或错必须基于个人所处的具体立场来进行判断” 来理解题目中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参考文献
(凭印象写的,有机会再补充或修正)
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定有对错的。
但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没有所谓对错,或者说站在不同视角往往有不同答案。
这就是立场问题。
比如经典的电车难题,哪里有对错区分?
再比如某些国家政策,激进一点还是保守一点都有道理,出发点都是人民利益,只不过短期维护的人群不同,你能说谁对谁错吗?
当你辩论不过别人的时候,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就把单纯的 “对错” 上升到 “立场” 了。
一般来说,立场是很难区分对错的,只要你别站纳粹站日本军国主义,别站剥削阶级,都不能算你站错了。
反倒可以把别人推到错误的立场上去。
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讨论火箭燃料用水洗煤还是精选煤,别人能滔滔不绝说 20 万字,把我驳得无言以对。
这时候我就得说,你们搞那些研究还不是就为了骗科研经费,养活实验室。
火箭专家就得从火箭燃料的战场,跟我转战到科研经费使用的战场上来了。
我就可以说,国家给你钱研究火箭燃料,不如就用水洗煤,把钱拿去建几个希望小学。
这时候就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了。
更进一步,我可以给火箭专家加立场,把整个话题从学术问题的对错,扭转到立场的对错上来。
比如你要把钱放在研究上,是因为建了希望小学,贫穷孩子也可以读书学习,会打破你们学阀的垄断。
举个真实例子。
大约三四年前,我曾在知乎科普某话题,这里不想说具体问题了,实在是累。
然后评论区炸了,有人反对我的观点,并且抛出了一个学界从未探讨过的思路。
类比一下,就是你家屋子里放了个大竹竿,有可能掉下来砸到你的脑袋,于是我把你的竹竿给拿走了。
结果你说你家房子塌了,竹竿是撑房梁的,竹竿没了,房子能不塌吗?
我给评论区的几个人做了科普,告诉他们,为什么竹竿不可能撑房子。
然后就进入了辩论环节:
1、当我提出某一观点是学界共识的时候,有人说学界共识被推翻得还少吗?
2、当我提出某个现象不可能发生时,多人表示 “就发生了,发生在我身上!”
3、我引用了参考文献时,有人说学术造假还少吗?
4、当我提出这两件事的发生毫无关联时,有人跳出来嚷嚷说:你怎么证明没有关联?
我早上吃了俩包子,晚上下雨了,请问如何证明这两件事没有关联?
最后有个人成功终结讨论,我直接删文章了。
在我论点清晰,论据充足的一段话后,有人回复:“牙医为了赚钱,当然会隐瞒了。”
喏,这时候就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了。
这个世界上当然是既有对错也有立场的,之所以要把立场跟对错对立起来无非是为有些人做了错的事辩解罢了。
对错是普遍存在的,无论你怎么辩解,决定对错的那些观念都已经成了本能,比如不想死、不想挨打、不想挨饿、不想失去自由,从这些最基本的本能出发基于同理心人也会倾向于不杀人、不抢夺别人、不强迫别人、或者大部分宗教都强调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爱邻如己” 这些。无论你怎么说这些东西来自宗教,可你就算把宗教禁止了,这些观念还在。
但有些时候人就是想违背这些道德,就是想杀人、想剥夺别人、甚至想强迫别人。他们知道自己这么做是错的,但管不住自己、或者别无选择,那怎么办呢?只好拿立场给自己辩解。“我杀他因为他是犹太人!”“我杀他因为他非我族类!”“我抢他的东西因为他剥削我!”“我 xx 她因为她是资产阶级!”“我敲他的闷棍因为他们 xx 人都比我富!”
为什么他们这么作行得通呢?因为观念这个东西即使是多数人基于本能的选择,它也是一种选择。是选择就有立场,有立场的东西当然看起来和只有立场的东西差不多。于是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相似性来否定普遍存在的道德、法律、宗教信仰和他们利己的疯狂之间存在什么差别。
有趣的是他们这种小市民的嘴脸甚至可以借此被抹上一层马克思主义的色彩。我们知道布朗基首先指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点,指出不但国家、政治、宗教带有阶级性,甚至连文化、审美、伦理都带有阶级性。从这个理论出发,一切伦理、道德和文化都是带有阶级性也就是立场的。那某些人就可以依据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把自己践踏道德、伦理、审美说成是反抗剥削阶级甚至带有革命性了。
但我要说这两种行为本质上都是诡辩,你堆再多的形式逻辑或者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有立场,并不等于每个人的立场都是利己的。就像屠格涅夫的《罗亭》里那位 “个人主义者” 说的这个世界上存在几种人。
“自己想活,也让别人活的人 “
“自己不想活,但让别人活的人 “
“自己不想活,也不让别人活的人 “
这三种都跟我们这些左翼哲学家没什么关系,他们是最厉害的第四种 “自己想活,但不让别人活的人!” 这种因为自己只重视自己的立场,所以因为每个人都有立场就把它们混为一谈。但事实上每个人的立场不一定是纯然利己的。就好像不能杀人、不能偷盗、不能抢劫。在社会主义大白天,我挥霍无度或者赌博破产,最终身无分文,我可能选择去跳楼,或者趁还有钱的时候买点毒药自我了断,我不会去杀人抢劫,因为我咎由自取。这时候我的立场就是遵循了社会的普遍观念而不是纯然利己的。因为如果我只以自己为尺度,我应该趁着自己体力还好去偷盗抢掠,甚至趁着自己还没破产之前尽可能的坑蒙拐骗。等我靠这个发了财然后再去发表一番基于形式逻辑的高论,甚至背几句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我就成了左翼思想家了!
但这真的左么?这种小市民、小资产阶级的左翼话术真的是马克思主义么?错了,它无非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和 “准资本家” 甚至“键盘资本家”,准备为了利润和好处践踏一切道德和法律的时候给自己找的借口。只不过我国的自由资本主义比欧洲晚两百年,所以这些市侩可以拿马克思给自己背书了而已。
马克思认为人人都有立场,但无产阶级基于自己的立场应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而不是基于自己的立场去支持一个帝国主义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列宁在这一点都没有犯错误,他在《提纲》里说帝国主义战争不管谁先开第一枪都没有正义性可言,列宁不是护国派。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完美的印证了一句名言——
当事实对你有利时,就强调事实,当法律对你有利时,就强调法律,当法律和事实都无利时,就拍桌子把水搅浑。
所以当有人跟你说什么「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时,他自己也知道讲对错他不占理。
对于唯物主义者,你的立场来自于对错的判断。
但凡有一点社会科学或者哲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种话多荒谬。
人类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存在两种:一是事实判断,二是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讲究真假(生活中一般以对错来代用),价值判断强调的是立场、态度。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大概就是在表达人类只有价值判断,没有事实判断。
如果真这样,科学就不会诞生和发展——因为科学的基础是事实判断。
所有科学理论都是事实判断,强调价值无涉。
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化学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对的判断,这跟立场有何关系?
莫非还要分中国立场的元素周期表和外国立场的元素周期表?不同人的立场下有不同的元素周期表?
我说你是男人或者女人,这是事实判断,与我的立场有何关系?难不成我的价值和立场(如因为敌视你而说你是另一个性别的)可以改变你的性别这一事实?
当我说你是个中国人,这就是事实判断,一定有对错;当我说你是个优秀的中国人,那这就是价值判断。
很多人在讨论问题时,就是因为分不清事实和价值,所以常常讨论着讨论着就吵起来。
网络讨论环境这么差,跟这个脱不了干系。
最后,还是衷心希望大家多读书:
这个其实对于那些智力不足的人来说没啥毛病,毕竟分辨对错需要脑子,分辨立场则不需要。既然对错这道题太难,拿个立场题的分也不错。确实是最优解。
对于那些智商还算达标的人,有时候因为情绪或者恰饭需要(不管恰哪种饭)也会选择立场优先于对错,这个从恰饭来说也没啥,工作嘛。但是这种人一般也只会在网上这样表现,因为在圈子里(假设他圈子里的人智商也还达标)这么干会很容易社会性死亡。完全不要脸的人还是不多的。
当然如果非要比烂的话,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更差的,不但没有对错,连立场都选错了,比如精神资本家。
【新回答】
该命题为真。
判断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按这话的语境 “对错” 应该指的是价值判断。从价值上判断对错的前提需要一个判断标准,判断标准不同,对错的结果不同。
但判断标准是人定的,每个人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没有绝对的对错。
每个人追求的价值不同,或者价值相同但获得价值的资源稀缺导致竞争,所以立场会不同。
————
【原回答】
这句话为真。
什么是立场?立场背后实际上是我需要某种价值,为此采取行动。
什么是对错?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的真假的事实判断,一种是指的对错的价值判断。
前者我们不争论,个人认为还是存在真假的。
至于后者这种对错最常见的语境,价值判断本身就是人造物,每个人价值判断标准都可能不同,从客观的角度,只能说谁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博弈中占优,而不能说谁对谁错。
自己打自己脸
这句话前半句就在评判,使用对错作为标准的评判是错误的——它自身已在评判对错。
没腰不谢,
先上结论,
如果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其实【可以】是洞彻分歧本质的一句话。
老知乎有句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大家一般引来都是承上启下批判 “其实不是”,
但我在这里想指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 也是很重要的。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听起来大致如此,
理解也很多样,
许多回答也从各个角度讨论了它是不是、是什么,
但,请允许我抛砖引玉一下,
你想过为什么吗?
是因为利益吗?
是因为身份吗?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今天我是个平头百姓,
遇到人间不公、世态炎凉、感同身受
所以气抖冷、定体问?
今天我是个官家身份,
遇到矛盾纠纷、骚乱散步、害我业绩
所以丑中人、虫语冰?
今天我是高知分子,
长袖善舞、左手吃锅里、右手拿锅外
所以皿自平、风景线?
今天我是自干粉红,
激昂文字、左手红宝书、右手资本论
所以图样图森破、森汤奶姨夫?
啧,那我就很好奇了
如果是利益身份在先、屁股决定脑袋
这利益、身份和屁股,又是哪里决定的呢?
难道说如零如一、如攻似受、自在自由、天生天成?
是的、我想问的是:
如果只有立场、没有对错,
立场是哪来的呢?
不谈家国政事、
我们聊个小例子吧。
从前有个小红,女,高中生
书香门第、四世三公、家教甚严
终于到了懵懂的年纪、恰好也难免叛逆期
两眼只看风流客、一心想念 Mr. Right
从前有个小明,男,高中生
一头城乡结合荧光绿、
一身米奇老鼠混社会、
万花丛中过、朵朵摸个遍
风流倜傥、放荡不羁
有一天
在那遥远的昆图库塔卡提考特苏瓦西拉松高中
两人终于发生了命运中的邂逅
天雷勾地火
干柴烧烈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
小红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
竟然有人这么个性——城乡结合荧光绿
竟然有人这么担当——米奇老鼠混社会
竟然有人这么懂她——万花丛中过、朵朵摸个遍(练出来的)
这时候,问题来了
小明真的适合当小红男朋友吗??????????
作为高中生
城乡结合荧光绿,适合当男朋友吗?
小红觉得适合,有个性;
小红妈觉得不适合,德性;
米奇老鼠混社会,适合当男朋友吗?
小红觉得适合,有担当;
小红妈觉得不适合,德性;
万花丛中过、朵朵摸个遍,适合当男朋友吗?
小红觉得适合,谁没有过去、真的很懂她、经历过才懂得疼人和珍惜,嘤嘤嘤
小红妈觉得…… 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凎。
所以小明到底适不适合当小红男朋友?
我们姑且当它没有对错、两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好了
那如果只有立场、没有对错,立场是哪来的呢?
只是因为符合了小红的利益、贬损了小红妈的利益,所以立场不同吗?
只是因为小红青春叛逆女高生、小红妈传统家庭老妈子的身份,所以立场不同吗?
让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好了,
假如其它设定不变,
但偏生小红妈妈是个赛博朋克摇滚妈!(!!!RockAndRroll!!!)
利益不变、身份不变,为什么立场……
好像有点动摇呢???
所以想分享一个概念
我们之所以有立场、
之所以有利益分歧、
之所以有身份站队、
不是天生的
而是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或者你想讲得学术点——价值观不同。
客观事实是一样的客观事实,
“一头城乡结合荧光绿、
一身米奇老鼠混社会、
万花丛中过、朵朵摸个遍”
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小红是什么角度?
家教甚严、恰逢叛逆
一切追求颠覆世俗和束缚的角度
这样看来,
荧光绿自然有个性、
混社会自然有担当、
老蜜蜂…… 自然也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技术纯熟很耐干。
小红妈什么角度?
家教甚严、为人父母
在安全、稳妥、靠谱的基础上、追求更好
这样看来,
荧光绿?德性
混社会?德性
老蜜蜂????????????????????????凎
他们各自的利益是怎么来的?天生的吗?
不,是因为看待的角度不同,
所以同样的客观事实,
有的视为利益、有的视为弊害
他们各自的屁股是怎么坐的?天生的吗?
不,是因为看待的角度不同,
所以同样的客观事实,
有的坐这头、有的坐那头
这就是为什么,
老妈子变成赛博朋克摇滚老干妈
原来小红妈的立场就会——最起码也会受到动摇
其它设定都不变,按道理利益身份也没变,
但是看待的角度变了,
如今我可是赛博朋克啊!
让我们推而广之好了
同样是枪支弹药
自由主义者认为是保障自由的、这是好的
保守主义者认为是威胁安全的、这是坏的
同样是进口关税
国际主义者认为是狭隘的、阻碍公平与国际交流的、是坏的
民族主义者认为是必需的、保障公平与民族发展的、是好的
是两者看到的、客观上的枪支弹药和进口关税、有什么不一样吗?
是两者天生利益不同、身份屁股粘死在一边吗?
都不是,其实也只不过是两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看重的利益和价值不同。
所以,如何看待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一观点?
其实也许应该更深刻地看一下。
“没有对错”,确实是没有对错
因为对双方而言,都有各自合理的利益和弊害
就好比小红 VS 小红妈、自由 VS 安全、国际主义 VS 民族主义
有谁是客观上就错吗?不存在的,都有合理性
但 “只有立场”,就不好太狭隘地理解为“只是因为立场” 了
因为你要了解,我们之所以有立场和分歧
绝不是我们都是蠢人、傻乎乎地不懂挪屁股、认死理不放
而是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不同、
成长经历不同、
手上拥有和背上背负的不同、
情感和羁绊也不同
于是自然地
在不同的价值之间、我们有所取舍
在不同的利益之间、我们有所倾向
在不同的情感之间、我们有所摇摆
所以 “只有立场”,
不是死板和僵化、愚昧和无知
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难免的、不得已。
我们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
自然而然地、难免地、不得已地
会不一样啊!
当各位理解到这一点
下次遇到和自己意见不合的时候
也许可以更加释怀一点吧
本来对 “对错” 释怀,
因为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现在对 “立场” 也其实也可以释怀
因为其实也没有立场,只是角度不同
所以你就明白,
这没有对错、所以没有高下之分
这没有立场、所以不必门户之见
如果你想进一步说服和改变、
你要做的不是转变对方的立场、
而是去理解对方、
理解对方背后的角度、
理解对方背后看重的情感、利益和价值
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
在我方的立场下也满足对方的追求,
对方自然会支持我方立场
而如果你不想进一步说服和改变、
那你也就了解了
对方之所以显得如此固执、偏执、不可理喻
其实本质上和你一样,
背后有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看重的情感、利益和价值
对方其实
也有自己的不得已。
能理解这一点,
所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所谓 “仁”,
大抵也就是如此吧。
PS.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问题
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个唯一、伟大的真理和答案,
解决所有的立场分歧?
很遗憾,在非自然科学领域,这是不可能的。
只要涉及到主观认知,
必然会有价值介入
而价值本身、存在天生的矛盾。
自由一定不安全
安全一定不自由
又要自由又要安全?
那一定很费钱(失去效率)!
公平一定不效率
效率一定不公平
又要公平又要效率?
那一定很费钱!(需要很强的生产力)
价值本身
存在天生的矛盾
当我们捍卫某个价值、就必然贬损另一个价值
我们永远只能在价值天平的两端摇摆和搏斗
维持动态平衡
这大概也是孔子因材施教和儒家中庸的本质吧
其实很多言论都是有它的适用范围的,超出了适用范围谈某句话是否有瑕疵,很多话都经不起这样推敲。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说 “不要听陌生人的经验,要自己感悟人生道理”
这句话并不是错的,有些人生道理确实是需要自己感悟的。
但是如果把这句话放在放大镜下知乎提问 “如何看待不要听陌生人的经验,要自己感悟人生道理?” 这句话,就会发现有很多瑕疵
比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指的就是听取别人意见经验的好处
语境往往很重要,具体是什么事也很重要,很多话放在放大镜下就失去了原有的适用范围了。
远离这样的人,因为一旦他和你的立场不同,那么你的一切都是错的,而且功利到放弃是非观的人,结局往往不会太好,早点远离以免被拖累。
是是是,谷寿夫,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携代日本帝国表示赞同!
毕竟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为了大和族同胞能布武四方实现亚太地区繁荣稳定。我们有错吗?没有!
安倍政府参拜靖国神社也没有错啊!参拜英雄有什么错!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我们怀念英雄,你国管什么闲事?
还有以后犯罪分子你们也别管了,对错在立场面前何足道哉?我不管别人怎么看,在我的立场上,受害人就是该死!你们凭什么制裁爷爷我!
要都这么说,世界就乱套了!人类连最基本的道德观念都被原始的立场之分所吞噬,老百姓的日子只会更惨!
站在老板的立场上,压榨你们就是没错。如果没有道德束缚,光凭立场做事。摒弃了道德准则,那世界就会退化为最原始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你们的拳头再大能大得过老爷?
强者恒强,弱者永世不得翻身!
身为普通人民就不要一个幻想强者为尊的世界,因为那里的快意恩仇与你无缘!
单独把这句话拿出来就很草……
考虑一下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关于今天这个日子的问题,相信还有不少人会在相关话题下去复读 “你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中国人” 之类的毫无深度的 meme……
很显然,把脱离了社会环境的 lowb 观念单拿出来看确实可笑,但这就完全止步第一层了。个体层面可笑的思路与观点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得把这些东西连起来看分析才能走到下一层,去思考社会尺度上的事情……
就,怎么讲,现在就有一种看初中小朋友在只知道名词的情况下讨论混沌现象和量子引力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瞬间年轻起来了……
想表示对方说的是对的,而自己是错的,却又觉得这样做自己很没有面子,还可能因为违反了 “正确” 而惹来麻烦,这个时候,只要说一句话就行——
你屁股歪了 / 站错队了。
而如果有人说 “你跪久了”,这个人往往是认真的——他不认为你是对的,而且认为侮辱你才是对的。
第一种人,还算得上是民国意识形态,多多少少继承了那个时代遗留下的包容精神——公权力和政治正确必须予以尊重,但也要容忍不同的声音。第二种人,那就是文革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实务经验和阅历,只凭熟悉一套话语体系,就先表态、先站队、通过侮辱别人,占据舆论优势地位。
问题是,老是有人选错立场,跑到敌对立场去了,比如说精神资本家。
1+1=2 和 1+1=3 确实是两种立场。
普通人和需要关爱的人。
这种人是智商有问题,无非是自作聪明的找了一个看起来很形而上的观点。来说明自己永远正确,凡是认为我不正确的都是立场问题。
首先要明确,对于个人来说,对错是主观的,掌握真理很难,好多事情此一时彼一时,并非绝对。
而立场看似明确,却是很模糊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视角完全有可能左右横跳。
然后再往下说:
坚持 “没有立场,只有对错”,你会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会被人当枪使,会自以为是固执封闭,最后什么都不是。
坚持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没人能看的起你,没人把你当回事,既然有立场就行,那何必非要你的立场?
所以……
立足于世,无非两点:设置个人底线,提高自身分量。
侵门踏户者莫管对错,一概反击;能力范围内无关立场,不忘初心。
此为君子立身之道。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我评价个冰箱还需要制冷啊。审美无高低…… 诸如此类的话都可以用无知者无畏来概括,基本上都是为自己的胡说八道胡搅蛮缠找个依据。
为什么说基本上,那是因为确实存在没有对错只有立场的情况,只不过特别少,比如股市涨跌,做空的希望跌,做多的希望涨,谁对谁错?根本说不出来。
绝大多数情况,是一方明显违反公平、道义、正义,甚至法律法规,却拿这句话开脱。
比如外国侵略中国,哪怕是外国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自己情有可原形式所迫,也是胡说八道。更不要说中国人这么说了。
又是没有主语的片儿汤儿话儿,这题目仅定义概念就少不了一通争论,推理论证又是一通长篇大论。
整句话完整的表述可能是——观点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很明显,一点也不实事求是。
要批判也很简单,比如可以这样:
有多少立场就会有多少观点、主义、好恶、利益,只有在立场中的观点不仅是对的,而且大有市场;而立场外的观点不仅是错的,而且无法立足。
这时候把对错给拿去了,又不好意思谈利益,更不敢谈主义,那就只剩下谈好恶。
而且谈好恶,更加重了立场的存在感;强调立场,又只能谈好恶,死循环就这么成了。
再比如,可以这样:
不管得出什么观点都是基于真实的、有根据的。立场和观点的位置关系,无非是指公正、客观,但是哪个立场不认为自己是公正、客观的呢?立场间不交流才不会有对错,最多就是立场之间的交换看法。
但是立场间怎么可能止步于交换看法?
那么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呢?实践。
这本质上是一个定义游戏,即文字游戏。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句话本身,是一个 “立场” 呢?还是一个 “是非判断” 呢?“所有是非,本质上都是立场;所有立场,都来自于是非判断” 这句话,是一个 “立场” 呢?还是一个 “是非判断” 呢?
拿最人尽皆知的例子来说,我们在 “生存最大化” 和 “不能牺牲任何一个个体的无辜生命” 之间,该如何做选择,你既可以说这是一个 “是非” 问题,也可以说这是一个 “立场” 问题。
当你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站 “不能牺牲任何一个个体的无辜生命” 为 “是非” 判断标准时,你本就是在表明 “立场”。
如果一个人站定了这样的立场,那若是换一个场景呢?将 “牺牲生命” 换成 “牺牲利益”,并连续调整,终会有一个点,量变到质变,他将在心理层面,将一个连续变量离散化,以满足他对 “是非” 判断标准的调整。
显然,不同人的离散化调整点,差异会很大,而这种差异,就又成了 “立场”。
每一个逻辑清晰的人,都可以试着将自己当下的 “立场”,或者当下对 “是非” 的判断标准,进行完全逻辑自洽的回溯,并不难发现,追到根源,都会追到一个只能称得上是 “信念” 而非 “真理” 的存在。
当 “真理” 不存在的时候,人们主要靠群体 “信念” 的 “共识” 来建立 “是非观” — 这本就是一个 “立场”,“少数服从多数” 的立场。而稍有浸润的人都该清楚,在太多情形下,“少数服从多数” 会导致 “是非” 的错乱,于是最起码,它绝非一个普适的是非判断标准。
所以还是那句重复过很多次的意思:以我们人类目前的认知,称得上是基于 “真理” 的 “是非” 判断逻辑起点的,基本上只有两个 — 形式逻辑中的一些基本真理,以及宇宙标准模型的当前认知。除此之外,或者都是逻辑自洽的推论,或者是群体意志的动态固化。而这里所说的 “群体意志”,本就是无数个体的 “立场” 的统计加成。加成的方法,有些更偏向于高权重差异,有些偏向于权重平均,有些存在重大历史遗留,有些相对与时俱进,有些偏向功利主义,有些更侧重对 “律令” 的限制。而 “律令” 本身,又是一个 “群体意志”……
在特定文化和意志共同体内部,“宗教信条” 是绝对的 “是非”。但在我们看来,他们的 “宗教” 之全集,根本就是个 “立场”。谁对?
最终,只能得出一个定论:无数个大脑,基于自由或自以为自由的 “立场” 表达和对抗,按照依然是基于 “立场” 表达和对抗而来的某种统计汇总算法,在特定的时空内,形成了一种共识的动态临时固化,即 “是非”。
以上是纯理论的讨论。
在现实生活和现实语境中,聪明人最好能以是非为上限,以立场为下限。既要防止别人用 “无是无非” 来进行 “是非” 的过分虚无化,来包装特定立场;同时也要防止别人用 “大是大非” 来过分左右你的立场,以及隐藏自己的立场。
同时,还要有很高的 “范畴” 感:我们现在到底在谈论什么范畴上的事情?随便举了例子,在更高的范畴上,我个人是期待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甚至阶级这些概念的彻底消失的 — 这既代表了是非,也代表了立场。但在更低的日常范畴中,我又完全不排斥国家叙事、民族叙事、意识形态叙事,以及阶级叙事。当我在低范畴上谈阶级叙事时,有人非要站在更高范畴上谈是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话术,指向通过 “大是大非” 来解构一种 “立场”,而这又往往是为了话术者们的同范畴下的对抗 “立场” 服务的。
最后还是回到了那句老话:定义不是命题,而是意志的彰显。如何评价 “没有是非,只有立场” 这个问题,本就仅有关人们对 “是非” 和 “立场” 的定义。而这本就已经是在彰显意志了。
“我” 们,有充分的能力,或者将 “是非” 解构为 “立场”,或者将 “立场” 建构成 “是非”,都可以用来彰显个人意志 — 一些是个人 “立场” 的彰显,另一些是个人 “是非” 的彰显;一些是为了否定 “你” 的 “是非”,另一些是为了否定 “你” 的 “立场”。对此,“你” 们要格外小心才是。
而这种小心的能力和意愿,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自由意志”。
而上面这句话,又本是一个 “范畴感” 的好例子:在日常范畴下,这句话即正确又漂亮还正义。但如果你站在 2020 年的 “脑科学 + 分子人类学 + 神经心理学 + 人工智能 + 物理学 + 天文学 + 一丢丢哲学 + 一丢丢神学 + 一丢丢科幻” 的 “范畴” 上去评价 “自由意志”,是否会得出完全不同的 “立场” 或 “是非” 出来呢?恐怕 “到底何谓自由意志?” “智人到底是否有可能拥有自由意志?” 才是更相关的问题吧。
一位出家僧人对屠夫讲:杀生是不对的,畜牲也是生命,众生平等,你这样是会造杀业的,死后会下地狱,来生还可能投胎畜牲,免不了做刀下鬼。
屠夫瞬间懵逼:大师,俺就是个傻猪的,杀猪宰羊就是混口饭吃,怎么就成了罪人了?犯了那旮瘩的法啊?怎么还下地狱,地狱是哪个屯的村子啊?
出家人和屠夫都没有错,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都是对的。
一个城市管理者追着一个小摊儿犯大喊:你这是破坏城市形象,都像你这样,我们还怎么创建国家文明城市?
小摊贩感到困惑,皱着眉头但却丝毫没有放慢逃跑的脚步。他心里在想:城市就是由人组成的,文明城市不是更应该那个啥… 对,更人性化么?
更何况我给大伙提供生活便利,满足各种需求,他们不用逛商场下馆子就能买到东西,吃到美食。我依靠自己的劳动谋个营生,怎么还不文明了?
城市管理者和小商贩的想法都对,合情合理,合法合规,只是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一个培训激励大师对一个生活窘迫的年轻人说,你要有底层思维。你看看你住得离公司那么远,每天在通勤上浪费大量的时间。
导致你根本没有时间提升自己,这样下去怎么会有进步?假如你住公司附近,每天能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不出三年,肯定能干出点名堂来,你的收入就会有大的改观。
年轻人听得心潮澎湃,可是末了眉头一紧:可是大师,我租不起附近的房子啊!
你能说培训师和年轻人,谁错了吗?
你女朋友问:我和你妈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你说,先救我妈啊,宝贝你不是会游泳吗?
女朋友立刻暴走:要是我那几天来例假,一见水就手脚抽筋了呢?你就是个妈宝,始终把你妈放心里第一位!
直男的解释充满了理性的光辉,可女孩子在乎的是生死吗?她在乎的是谁是你心里的第一位。可是第一只有一个,直男心里苦。
在自己的领域随便写点别的——
先说结论。判定问题时可以说只有对错,没有立场;解决问题时却需要充分考虑立场。换句话说,直接说 “你错了” 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科学传播的一大难题:已知你是对的,我是错的,但你无法说服我;我甚至还会生气,会骂你(友善度)。为什么?
你说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因为**目前公认的最佳科学事实(best available science consensus)**就是如此,此处省略一百字光学原理。
我却认为天是绿的,草是蓝的。因为
这个难题的源头在政治传播中也能找到,在科学政治化的当下,这个问题就像搅屎棍一样让本来就喧哗的公众舆论更加棘手。我们通常称之为 “wicked problem”(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
国内办事考虑以实用主义为大旗,所以一株农作物只要可以增产还能通过安全测试,它就是值得播种的;一针疫苗能够预防未来多种疾病且副反应极少,它就是值得推广的。更不用提(相对而言)干脆利落的行政命令,(相对而言)沉稳顺从的国民——钟南山 1 月 21 号在央视采访中表示,新冠病毒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且有人传人现象;武汉很快封城,各地出现抢口罩狂潮,还有管理精确到各个社区的居家隔离。只要它能防住病毒保住命,它就可行。
反观工业发达到一定程度、意识形态斗争表露更为明显的一些地区:居家隔离是没有天理剥夺人权的,口罩里的定型钢丝是 5G 追踪天线,整个疫情都是民主党编造的谎言(参见小蓝鸟上 #FilmYourHospital 里面的胡言乱语)
现在让我们抓一个野生的科学传播人 A。
开新冠派对的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A:绝对有问题。
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离是不是错的?A:当然是错的。
现在让我们从新冠派对里抓一个人 B。
A:你为什么要在疫情期间不戴口罩还拼命往外跑?
B:因为我觉得社交距离什么的都是骗人的,川普没毛病。
A:(存档)口罩是必须的,保持社交距离是对的!川普就是一个(友善度),他欺骗了你们!谁信谁(友善度)
(按照 “只有对错没有立场”,A 被 B 乱拳打出,游戏结束)
A:(重新读档)为什么你觉得口罩和社交距离是骗人的?
B:因为我已经买不到口罩了,我怀疑他们是在囤积居奇。而且保持社交距离…?拜托,我是托儿所的工作人员,我要用铲车远程抱小孩子们吗?
A:为什么不考虑在家办公呢?
B:别再说那种何不食肉糜的话了。一两岁的小孩子会自己开电脑上我们的网课吗?
A: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呢?
B: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家七口人全靠我的工资养着。别的工作?全被老黑老墨抢光了,高端工作我又不会。再这样下去,我们社区的托儿所搞不好都不用我来带了。没有川建国,就没有新美国!
A:……
B:现在传的这个新冠病毒,是不是民主党人编出来故意搞川普下台的?你不用反驳,你是拜登本人吗,你又懂了是不是?你刚才问我什么,是不是又拿你那套民主党的鬼话来骗人?
(以上对话不是空穴来风,改编自疫情早期数万份发给威州本地居民的问卷所反馈的部分结果)
扯太多新冠了,事实说话。一篇关于 “如何说服家长给孩子注射 MMR,而不用担心会导致自闭症风险” 的文章——
X 轴的各个刻度表示家长们所看到的消息;Y 轴表示他们对标题句认同度的比例。两个标题句分别为 “疫苗导致自闭症” 和“疫苗很可能有副作用”。
西方 MMR 病毒导致自闭症的谣言身穿。在这次实验中,家长们看到了五种不同的信息:
结果显示,上来直接跟人讨论对错(Correction)的说服效果最差,甚至还有反弹(backfire)效果。
最后来个懂王表情包
参考资料:
Scheufele, D. A., & Krause, N. M. (2019). Science audiences, misinformation, and fake new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6(16), 7662-7669.、
老板和师姐的名作,实在过于优秀,省略一万字夸不出来的彩虹屁,希望大家都可以看看
关于 MMR 病毒的各类辟谣信息在孕妇中的传播效果,参见这篇名作:Nyhan, B., Reifler, J., Richey, S., & Freed, G. L. (2014). Effective messages in vaccine promotion: a randomized trial.Pediatrics,133(4), e835-e842.
一脚跨出国门的敢批评国内。
国内的那就必须集火对外了。
撇开恰饭的,基本都这倾向。
对错还是有的,具体看个人。
奈何人毕竟主观,会有影响。
这句话当然是错的,怎么可能没有对错呢,只是大家对于对错的标准不一样而已。
比如你说 1+1=3,我说 1+1=2,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我就是对的,你就是错的,除非你能够改变所有人对于数学的概念,或者你重新发明一个牛皮的算法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愿意采纳,你也有可能是对的,但是那时候的我也不是错的;如果你不能,不好意思,我就是对的,你就是错的。
我指着一头正在吃草的羊说,这头羊是活的,你不同意,你说这头羊已经死了。在绝大多数人的标准看来,我就是对的,你就是错的。因为所有人对于 “活” 的概念跟我一样,对于 “死” 的概念跟你不一样,所以你就是错的,你当然可以重新定义“死”,然后让所有人接受你的说法,定义这头正在吃草的羊是一头死羊,那时候你也是正确的了,但是我也未见得错;如果你不能,那你就是错的
以前的对于对错的划分,不代表符合现在,现在对于对错的标准,也不代表未来还是那样,但是在一定时间段,一定范围内,大多事情就是有对错的,说绝对无对错,很显然陷入了虚无主义的陷阱。
去区分对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社会里不会单纯的去区分对错,而是借着区分对错夹带一些私货,这可能也是问题里的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
比如你说 1+1=3,你是错的,大家单纯说你错了就好了,但是总有人借着你错了这个事情攻击你这个人
“你这么大人,连个 1+1=2 都不知道,真是太丢人了,你这样的人就应该去死”
比如你认为正在吃草的羊是一头死羊,大家说你错了就行了,但是现实中总会有人借着你的错误指责你
“这能是死羊?你脑子有病吧?进水了吧?活的死的你都不认识了,你留着眼睛干嘛,挖出来用脚踩还能听个响呢”
一般这个时候你都会非常气愤,想要为自己辩解,或者想骂回去,这个事情就不再是对错的问题,是立场的问题了,这个人一贯对你有看法,所以才借机骂你,你也一贯对他有看法,所以这次你不能退步,矛盾就此暴露在明面上。
很多人嘴很硬,死不认错,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错了,而是因为他认为,一旦他认错了,他的 “势” 就没有了,而 “势” 没有了,就得任人评价,就要受人摆布,利益也就丢失了,所以一步也不能退,但是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损失更大,成了孤家寡人。其实认错远没有那么可怕,很多时候所谓的 “后果” 都是自己脑补出来的,不认错的结果比认错可怕多了。
我怀疑问题里的这句话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说的。
如何看待?这种 “相对主义” 类型的话术,是传销和精神传销的拥趸最喜欢用的啊~
给大家来一组贴吧和知乎上帮 “教练技术” 这一精神传销课程洗地的话术截图:
1、教练技术(精神传销)课程是非常好的,引人向善的。或者说,这个课程只是工具,工具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就算是骗人也只是用错了方法。(他们特别喜欢用这类例子;课程就是刀,有人用来杀人,有人用来做手术;工具没有对错,全看用工具的人)
2、工具没对错,只是用工具学课程的人不一样,有的人学好了,有的人学坏了。除此之外,精神传销只是某些平台用不良手段在敛财,跟教练技术本身无关。
3、既然只是人有对错,那么那些控诉和揭露课程的人就是学坏了的,学坏了的人充满负能量、心理阴暗、思想丑陋、自认受害者,认为课程不好的都是人渣。
4、揭露和控诉的人大部分都没上过这个课程(因为他们很多是被洗脑者的家属或朋友),连三阶段课程都没有走完,没资格批评,要批评就要走完课程才行。
**有立场,一定有对错,**从传统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世界上讨论善恶对错只有三种不同的 “立场”:
一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主要代表的认可式的基于价值的理由观,简单的提炼,亚氏认为讨论善恶对错是可能的(道德是有规范性的),存在一些客观的、事实的价值,即价值可能是客观的,是一种价值事实,这些价值所构成理由不会因为无法发挥作用而失去其规范力,有德性的人就是在具体情况中,能直接掌握到最有理由做的事的人,而不受其他理由的影响。
二是以休谟为代表的基于欲望的理由观,休谟认为一个人做一件事的理由必然关乎到人的动机(欲望),而人的理性几乎不起作用,只是辅助地参与欲望的运作而已。这一派的人通常都会质疑善恶对错的可能性(质疑道德之规范性的可能),毕竟道德通常有普遍性的要求,有利他的要求,而只关乎人的动机欲望,一个人做一件事的理由自然不能凭借其本身的提供足够的规范性。
三是以康德为代表的的建构式的理由观,康德认为人有一纯粹的理性能力,此能力只关乎 “行为准则是否具有普遍法则的形式”,而不涉及任何经验的内容,因此对于康德来说,道德上对的事,就是依据普遍法则之形式的行为原则所做的行动。
如果我们去比较三个不同的 “立场”,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其实各有共同之处。
休谟与康德都否认价值本身可能是一种客观事实,而必然关乎于主体。
亚氏和康德都强调人的理性,虽然他们所说的理性不同,但他们都认为道德可以是一种定言命令式的权威,
亚氏和休谟都认为有实质理性而否认形式理性。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世界,我们又何必把过去人类讨论过的事情再重复讨论一次呢?人类难道真的只是复读机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呀。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的人,其实大多数都只是近于休谟一派,即认为某种道德标准必须要合于人的利益,人的欲望,人才会认可它们,才会去做合于这种道德标准的事,然而这实实在在只是第一层而已。就第二层而言,休谟式的基于情感的理由观本身就真的完美无缺吗?难道亚氏和康德的说法就一点道理都没有吗?不能多读点书去比较看看三者的优劣吗?就第三层而言,显而易见的是,三者都是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理论,那么,作为站在巨人肩膀的我们,为什么非要去选择其中一个必然错误的立场作为自己行事准则?要知道三者都内涵着那么强的预设,这些预设真的是正确的吗?比如说理性一定是与自然二分的吗?欲望是一种动力,理性就不能是动力了吗?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句话本身就有逻辑错误,如果世间没有任何对错可言,那么我们根本不需要谈立场,毕竟所有的行为事件都是中性 (无善无不善) 的,那么我们需要依据本能行事就好,那应该叫 “没有对错,没有立场”。谈立场,恰恰体现了人共有的一种非常强烈(人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有) 的能力与需求,即对于规范性(对于善恶对错的需求)的要求。可以说,人是天生向往秩序的生物,人必有一价值意识,关于追求应该不应该的能力,只不过人性的确是复杂的,大家在讨论一件事情的善恶对错之时,都夹杂了过多自己于人世间的特定需求,而忽略了他者。但是这似乎并不能否认人所共有的那种种能力与需求,即对于规范性的要求。因为你恰好可以问问世界上每一个人,你是否没有立场?我想没人可以说自己没有,既然有立场,那么说明他必然有对于善恶对错的追求,有对于规范性的需求。
我觉得更应该说,有立场,一定有对错,既然全人类享有一种共同的能力,没理由在某一天,我们没有希望找到真正的善。
当一个人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会倾向于去证明 “本来就没有对错”
当一个人没法证明对手在逻辑上事实上错了,他就会倾向于去证明 “你立场错了”
A:“煤炭是黑的”
B:“煤炭是白的!”
A:“你看,这里有块煤炭,它是黑的呀”
B:“你看过所有的煤炭么?你了解所有的煤炭么?你凭什么说所有煤炭都是黑的?”
A:“那你能拿出白的煤炭么?”
B:“你别管我拿不拿得出白的煤炭,首先颜色这事情就没有对错,颜色不过是大家对光线的感知然后约定俗称的叫法,你怎么知道在别人眼中煤炭就不是白的呢?”
A:“但是在正常人眼中,煤炭就是黑的呀”
B:“所以你什么意思?把煤炭看成白的人,就不是正常人了?有色盲的人,就不是正常人了?你是以什么立场说的这句话?你是要把所有基因和你所谓的正常人不一样的人都消灭掉么?你是谁?希特勒么?”
A 要是和 B 在争论下去,自然会陷入虚无主义没有对错、目的论立场分别的泥沼
然而,说上一句 “煤炭是黑的”
真的错了么?
煤炭是黑的还是白的
没有对错么?
事实是,不管有没有绝对的 “正确”,认为煤炭黑绝对比认为煤炭白正确!
不管有没有绝对的客观中立,努力站在理性人的立场、努力以逻辑说服别人绝对比目的论、诛心论、政治光谱更中立!
这句话有点像 没有好坏,只有是否适合
我把香蕉给你吃,因为我觉得香蕉最好吃,但你不吃,你最讨厌的水果就是香蕉,你最喜欢的是菠萝,哪怕我把梨子给你,你也不会反感。谁对谁错?
有双两千多的名牌鞋子,和一双两百的品牌鞋,但这双名牌鞋对你的脚来说太小了,挤都挤不进 更别说穿了,而品牌鞋却很适合,你会选哪个?
对错本来就是很主观的论断,是不是适合自己才是更重要的。或者说 对错本来就是大众的 “客观” 看法,但深入到个人,立场才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关键,所谓 屁股决定脑袋。
小孩才论对错,成熟的人看的是价值。一个演员演了一部非常牛逼的电影,你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但媒体爆出他出轨后,你连他那部电影也一起否定了?
当年 快本 通过公开的比赛招聘主持人,越是长得好看的 表现聪明伶俐 光彩夺目的 越会被淘汰。主持人 难道不是有这些优点 对观众来说 越是加分吗? 但是,不好意思,你们 是来当绿叶的,优秀过头了,就是减分。当时的主角是 何炅 李湘 乃至李维嘉,所以只有 吴昕 和杜海涛 这种并不那么优秀的才能留下。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是顶级的智慧,做人要像水一样,而不是成为固执己见的板砖,那样硬 一定很容易碎掉。
其实 很多人的对错 只取决于是否符合自己的立场,符合自己心意的就是对 不符合的就是错。
■这个世界把大部分立场都掩盖在了对错之下■
这句话可以治跟你争对错的人。
但有的事情淡化立场之外,还是有对错的。
杀人犯鼓掌同意
“对错” 是相对而言,没有对比, 就无对错,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体现。
什么叫相对而言?
一件事情,对一部分人来看是对,对另一部分人来看就是错,对一时来看是错,对另一时来看就是对,在这一个地方是对的,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可能错误。所谓相对,就必然有它的条件性,局限性。没有绝对的对错,换个立场看看,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
为什么是价值观的体现呢?
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有些人认为是对的,有些人认为是错误的,这就是立场不同导致的?为什么立场会不同呢?最终还是由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导致的。
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的立场。这种价值观是人长期接受的文化、观念、思想、认识、环境、现实的客观反映等综合在每个人所形成的一套相对的判断事物,衡量价值取舍的固化程序,或者叫无意识判断。
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我们看待一切的立场不同。立场不同,就产生了对错是非等不同观念认识。
价值观不同导致了立场的不同,立场的不同又产生了是非对错的评判观念。
但可以肯定的说:世事本来无对错,划分对错的都是人的所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无是非对错之说的,不管人如何去定义它,看待它,评论它,它始终都是本来的面目。
借用六祖的一句名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借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对事物的好坏评判皆人之所为!
挺好的,没问题。
其实在这个问题下,反对这句话的人,不就是在**维护自己的立场?**恩。。赞同的也是。
在奴隶社会,纵容奴隶叛逃就是对奴隶主最大的不公平。在封建社会,鼓励农民离开土地自由生活就是对社会最大的破坏。
人的对错观,也是在变化的。
当然,不光是对错,就算是立场这个东西啊,其实也很难说清楚。一件事情发生,它的根源可能被隐藏起来,因此站队的人往往会站错。一个决定作出,它的后果可能是超出决定人预料的,最终目标违背了本愿。甚至一件事情在发展过程中莫名的就变成了另一件事情,你感觉盲从的群众左右摇摆,怎么不知道这个事情中群众的立场和你看到的不同呢?
不过,我认为这句话只适合自省,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判断他人行为的动机等等。说出来意思不大… 正确的废话都是用来扯皮的…
恩,正确的废话。
对错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表达是或不是,真或假,事实存在不存在,方法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类对错显然是有的;另一种是价值判断,表达好或不好,事实上价值是一种度量而不是判断,要做价值度量就需要有价值坐标系,就要确定原点,这个就是立场了。
所以讨论之前就要先搞清楚要判断的事实是问题还是价值问题,才能确定是不是关乎立场。
我抬起刀,砍了我第一个义父的头。
他不敢相信的看着我。
“我儿,你这是弑父啊!”
我一脸冷漠。
“我没有错,我只是认了你死对头当义父。”
“立场不同,你不能怪我。”
……
我抬起刀,砍了我第二个义父的头。
他不敢相信的看着我。
“我儿,金山银山都留给你,你为何判我?”
我一脸冷漠。
“我没有错,我只是想自己当王。”
“立场不同,你不能怪我。”
……
后来我手下拿刀砍了我的头。
我一脸不敢相信的看着他。
“工资刚给你涨两百,你为何叛我?”
我手下一脸冷漠。
“我没有错,只是隔壁老板给的待遇更好。”
“我们立场已然不同,你不能怪我。”
……
有没有发现,你干了任何缺德事都能用这个话术解释。
之后再加上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句话堵别人的嘴,谁还骂得了你。
那么你的立场呢?
符合你利益就保持,不符合就改变。
你说说你,阴阳人都没你这么牛逼啊!
你要真敢把这句话当真理。
你被无缘无故砍头的时候千万不要愤怒。
因为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而立场,是可以改变的。
关注我不迷路,我是
加张图↓↓↓
差点没把我给笑劈叉。
还给我来个立场对立的互为对错。
中美立场对立,美国支持台湾独立,中国要收复台湾。
美国方中国是错的,中国方美国是错的。
所以得出结论立场不同的互为对错。
也就是谁都没有错,哇 (⊙o⊙) 哇 66666 哦
这和稀泥的能力,叹为观止。
另外,我都说了这比阴阳人更流弊。
纯粹就是毫无脑子的妄断结论。
一般是讲理讲不过别人时候拿来做免战牌的。
「我就是这么想,你咋的吧」。
但其实这也预设了一个道理:在现代自由社会里,你干涉不了我。
所以说,再相对主义的想法背后都需要一个普世规则来维持,否则它自己一秒钟都维持不了。
话说回来,一般讲理讲不过别人有两种情况:
1. 个人性情况:自己废物,自己拒绝思考,自己被情绪掌控
2. 外部性情况:从本然(in itself) 上来说,你的道理就不对。
针对情况 1,需要逐步锻炼,或者解决一下自己的心理问题。
针对情况 2,首先我们要看自己的道理是否有补救和改善的可能,这个需要多扩展知识以及重构自己的论证。如果这种可能不存在,那就需要改换门庭。
什么是对错?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对错的标准,不同时代,不同族群有不同标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立场问题。
在我看来,关于对错标准,最为贴切的是领袖三个代表:
什么是对的?
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什么是错的?
代表落后生产力,代表反动文化,代表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立。
没有实际意义的废话。
任何人讲话都有预设立场,对错的前提本来就是在这个立场里讨论的。
有人对你说: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你可以问他,那你看我这个立场是对还是错呢?
他说你站这个立场是错的。
你就可以反驳他说,你看,立场都有对有错,凭什么说没有对错呢。
任何一件事,它必然是有立场,也有对错的。
看待一件事,先要选定立场,而且要选定对的立场,然后去判断事件的对错。
就像描述一个运动,先要有参考系一样。
而对错,主要考验的是智商。
智商太低的人,立场都能选错。
智商高一点,选对了立场,但也可能把事情看错。
只有有脑子的人,即能选对立场,又能做对事。
没有对错可言?等同于没有脑子吧。
对错是一种标准,立场在一定情况下是胜过标准的
举个例子,不偷人的东西是一种道德规范,但作为人要生存是基本立场,因此饥荒年月看见粮食就抢就偷,根本顾不上什么道德规范了,这就是 “立场超越对错”
但在和平年代,比如说你去逛街路过肯德基,有人点完餐把汉堡包放在桌子上没来及吃,你拿起来就走,这种行为就是错的,违背了道德,虽然站在你的立场你想吃这个汉堡,但也不被理解允许
换言之,对错是为了给人们有序的生活制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一个道德框架规范,比如大家互相不偷不抢,是为了在和平的环境下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权利,但是,当饥荒到来,人根本没有和平生活的可能,那时候为了粮食又偷又抢,就是人作为一种生物,生存的必须,这个时候就顾不得道德是非这种规则了
但是,因为这样,就说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明显也是不对的,对错和立场,各有各的适用范围
在坚持自己的立场不那么重要,维护大众道德大众秩序更为重要的情况下,对错不但存在,而且是有用的,比如说在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还有零钱的时候,彼此维护道德不偷不抢,维护社会秩序公序良俗,不单是有必要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无数人能上大学,能正常做生意,遇到不公平的事可以去诉诸法律,这些都是基于道德对错,基于公序良俗,没有道德法律社会不会发展
只有前述那种,人按照正常的道德规范活不下去,只有去偷去抢那些粮食物品,才能在饥荒年月活下去,换言之陷入乱世,这个时候人作为生物第一立场第一需要是生存,一个和谐的秩序和谐的价值观都是其次的,这个时候 “只有作为生物求存的立场”,但不代表乱世永恒,一旦乱世平定饥荒结束,则相应的规则秩序必然会回归,正所谓 “马上得天下,不得马上治之”
所以,无论是说 “只有对错没有立场” 还是 “只有立场没有对错” 都是不可能的,对错和立场出于斗争平衡之中,有时候对错战胜立场,有时候立场战胜对错,但是无论如何,从人类自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的角度综合来看,二者都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人不站在自己的立场,生物的立场做事考虑事,早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发展过程中,就被淘汰了
人如果只考虑自己的立场一盘散沙,形不成基于是非对错,有效率的社会治理体系,无法建立强大的国家和组织,早就被敌人征服奴役,同样事不利于个体的人群一员生活生存
所以两者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况,但却是不可偏废,不可捧一贬一的
虽然这句话斩钉截铁的态度看上去就让人很有反驳的欲望,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问题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大部分人都会赞成,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是成立的。
举个常见的例子:死刑是对的吗?
很明显,我们没办法得到明确的答案。对死刑的态度不存在真理,而是取决于每个人的立场。技术层面上,能做到的最多就是研究死刑与犯罪率的关系、死刑的公平性、死刑导致冤假错案的概率…… 但这些结果都很难动摇人们的信念。有人就是觉得坏人应该受到最严重的惩罚以正视听,为此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可接受的;有人则觉得死刑太残忍,还可能产生不公平。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至少在道德价值的层面上,世界是什么样,跟 “我们希望世界是什么样” 是两回事,这就是著名的“休谟原则”。
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会相信这句话是站不住脚的。比如说,“地球是圆的”看起来就是一个绝对的事实,我们当然可以相信存在一些不同立场的地平论者会说地球是平的,但也同时会觉得他们的说法根本不可信。有太多科学证据强烈地支持 “地球是圆的” 这个结论,非要说在这问题上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想必大多数人都觉得说这话的人是脑子有毛病。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到底在什么时候成立,什么时候不成立?
幸好,很多公众眼中困难的问题一般在几十年前就被学术界讨论过了,这问题当然也不例外。纽约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保罗 · 博格西昂还为此写了一本书,叫《对知识的恐惧》。用他的论证步骤,可以一定程度上厘清这问题。
这种认为 “没有绝对真相,所有信念都源于立场” 的观点,在哲学上叫 “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必然会引出另一个结论:因为人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拥有某种立场,所以我们的立场一定是由所处的社会环境灌输的,换句话说,所有的信念都是社会“建构” 出来的。于是,我们大体上也可以把这种观点叫作“建构主义”。
在众多建构主义里面,最极端的是 “事实建构主义”。按照它的说法,这个世界并没有独立于人类之外的事实,所有事实都是社会建构的。
看起来很离谱对吧?但更离谱的是,这种观点在西方一度很受欢迎。比如说,米歇尔 · 福柯有个很著名的主张,是说在人们开始用 “同性恋” 这个词来描述某些特定的人群之前,是没有同性恋的,有的只是偏爱跟同性发生关系的普通人。所以在他看来,“同性恋”的存在并不是一桩历史事实。
如果看不出问题在哪,只要试着把 “同性恋” 的例子换成 “恐龙” 就行了:在人们开始用 “恐龙” 这个词来描述某些特定的动物之前,是没有恐龙的,所以在人类挖掘出恐龙化石之前,“恐龙”不曾存在。
这种说法的谬误在于,从词语定义上钻牛角尖并不能抹杀某些特定性癖的人和某些大型动物的物理存在。同性恋可以不叫 “同性恋”,恐龙也可以不叫 “恐龙”,但这都不能阻止这些东西真切地存在过。
事实建构主义无法避免 “因果性问题”,也就是说,无论是恐龙还是历史上的同性恋,都在我们谈论之前就存在了。说一亿年前的恐龙,必须要依靠一亿年后的人类用某种词语定义之后才能存在,那就是颠倒了时间的因果关系。
而且,建构主义都预设了,建构是偶然的,也就是说我们本来可以建构出另一种相反的观念。比如说,A 社会既可以认为死刑是正义的,也可以认为死刑是邪恶的,两者之间不构成冲突。但是,一旦把建构主义应用到事实上,冲突就出现了:“这个社会认为地球是圆的,但它本来也可以认为地球是平的” 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考虑到地球只能有一个物理属性,那么在两种建构方式之间必定有一种是错的,两种说法不可能真正共存。它们不可能只是立场上的区别,而必定在事实上也有对错之分。
还有,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地相信事实建构主义,因为事实建构主义在任何角度都违反了人类最基本的直觉。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一直都是生活在 “事实” 存在的预设之下的,也就是说,人会发自本能地坚定相信存在一个不受人类言辞影响的外部世界的存在。虽然我们可以在学术论文和社论里给事实建构主义扯旗,但不会真有几个人发自内心地相信,只要自己不说,恐龙就不曾存在。
由于事实建构主义很难经得起推敲,所以当代最出色的哲学家之一,理查德 · 罗蒂选择了一种比较妥协的相对主义方法,也就是 “认识的相对主义”。
按照他的说法,事实的确可能是客观的,比如确实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而不是太阳绕着地球公转。但事实如何并不重要,因为事实本身不能决定人们接受哪种宇宙观更合理。那些地心说的拥趸完全可以说 “老子就是喜欢地心说,你耐我什么何?”,而日心说的支持者对他们其实没什么办法,类似的争执在中医 vs 现代医学的话题下也可以看到。
罗蒂虽然相信客观事实不会强制让我们只能选择某一种描述世界的方式,但也不认为所有世界观的地位都是等同的,因为基于实用的理由,某些描述世界的方式更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就拿拉肚子这种现象来说,我们可以解释为细菌污染的结果,也可以解释为体液平衡被打破导致的结果。前一种解释并不内在地优越于后一种方式,但从实用角度出发,服用抗生素比 “调整体液平衡” 容易得多,所以我们会更偏爱于现代医学的解释。
在罗蒂看来,不同的解释体系就像不同小说里面的设定,只要它们是内在自洽的,那不同小说的体系当然可以不一样,而且也没什么理由强求所有人都接受同一部小说的设定。
根据认识相对主义,我们不应该说 “偷东西是不对的”,而应该说 “根据我接受的道德原则 M,偷东西是不对的”。除此之外,还应该补充一句 “虽然道德原则 M 不允许偷东西,但同时可能存在很多种不同的道德原则,其中可能有某种道德原则 S 不反对偷东西,且没有理由认为道德原则 M 优越于道德原则 S。”
为什么要说道德原则 M 不优越于道德原则 S 呢?那是因为,如果不采用 M 的前提,就没有办法证明 M 是更好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论证方式给 M 辩护:
“道德的目标是让大家更幸福,避免痛苦,而偷钱会给人带来痛苦,所以偷钱是不对的。”
但这样的论证,忽视了 “道德 = 让人避免痛苦” 本来就是 M 的一部分。事实上,道德原则 S 可能是这样的 “道德的目标是让大家更自由,每个人当然也有偷钱的自由,被偷的人没藏好自己的钱是他自己的过错。” 换言之,如果不采取自己支持的前提,就无法证明自己结论是更好的,而这无异于循环论证。
这也是为什么,在医学有效性的争论中,现代医学的支持者们可能列出许多数据,并认为自己已经给出了充分的证明,然而传统医学的支持者们却依然不为所动——因为对手从一开始就不赞同你的论证方式。
这么看来,跟不靠谱的事实建构主义比起来,认识的相对主义相当有力。它告诉我们,单纯地说对错根本没有意义,因为对错都依赖于一定的前提,而不同认识系统也都有着不一样的前提。在碰到不同的观念时,我们顶多可以说,以我们的标准看来对方是错误的,但如果换成他们的评判标准,结果可能就会反过来。
虽然认识的相对主义看起来很有道理,而且在较弱意义上也算是证明了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一说法,但事情没有就这样结束。
博格西昂补充了很重要的一点:并不是在面对任何认识系统时,我们都无法证明自己的认识系统更优越。其他描述世界的方式,至少要内在融贯才有资格称得上我们的认识系统的对手。就像小说的设定可以多种多样,那些自洽的设定之间不分高下;但如果你的设定自相矛盾,那么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比较的资格。博格西昂进一步指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描述世界的方式,其实都满足不了 “自洽” 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要求。
一个自洽的认识系统必须要有以下特点:
举个例子,马克思关于 “剥削” 的观点就很难自洽。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与他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值,就是被剥削的部分,而剥削是对工人的一种不公平的利用。但按照这个定义,旨在保护儿童或老人的征税也应该被当成剥削,而马克思不会承认这一点——他又补充说,在分配之前要先从社会产品中扣除一定份额以实现扩大生产资料及实现再分配等目标。换言之,从单一的前提中他得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判断,这部分的论证当然是自我挫败的。
因此,“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前提是,其他立场必须是真正的、不同的、内在融贯的立场,而不能是一个未经过深思熟虑的认识系统。
对于那些试图宣称在所有领域都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人,托马斯 · 内格尔曾经给出过决定性的反驳:“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句话本身是真理,还是说只是一种立场?如果这句话是真理,就相当于说这句话是 “对” 的,从而也就反驳了自己;如果这句话只是一种立场,那我们就没有必要认真地对待它。
因此,这句话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成立,哪怕对于它自身来说都是不能成立的,也就是说,它的应用范围必须受到严格限制。
所以,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恰如其分地说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分析前半句。
“没有对错”,是否定了一个人的【是非观】。【是非观】是干什么用的?判断是非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当然不仅仅是 “0/1” 的非黑即白的【是非观】,而是 “0/1/2/3/4。。。” 的【是非观】。
如果一个人有【是非观】,又承认 “没有对错”。换言之,他有自己衡量是非的标准,但不用。
那他的【是非观】显然不存在。
“没有对错”,其实是对人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嘲笑。
——————
待续
单就这 8 个字而言,恐怕算不上一个观点吧?
这句话是不是应该加一个限制条件?如果没有限制条件的话,那就只能算是胡言乱语了。
如果没有对错,1+1 是不是可以等于 3?或者等于 0?或者等于任意数?
作为人类,当我们使用语言沟通时,其实已经暗含了一个大的前提假设,那就是彼此对概念的定义是可以拉齐的,大家的推理过程是遵循逻辑的。
如果不承认这个大前提呢?
那不就成了精神病院,人人疯言疯语,还怎么沟通呢?
试想,两个人对着一个苹果争论,A 说这是苹果,B 人说这是橘子。A 什么反应?他肯定以为要么自己是精神病,要么对方是精神病,对不对?
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精神病,A 会叫来 C,问他这是苹果还是橘子。C 说你有病吧,苹果和橘子分不清?这不就是个苹果吗?
然后两人齐刷刷把头转向 B,B 说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谁会被送进精神病院?
所以,这句话在什么时候可以说呢?
我们必须给他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只有当工具理性无法解决问题时,这句话才能勉强派上用场。
例如有人说刘亦菲是美女,有人说刘亦菲不是美女,美不美这个问题就已经超出了工具理性的范围,进入了价值理性的范围,只有这个时候才勉强可以说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而这时候说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说双方都闭嘴吧,不要再做毫无意义的争吵了,正确答案是 “压根就不应该讨论”。
既然不应该讨论,为什么还非得要区分立场呢?这不是没事找事,人为制造对立吗?
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即便是加了限定条件之后,这句话仍然是一句惹是生非的不当言论。
那么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
应该叫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绝对没有吗”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那你这句话是对是错?”
我可以这么说。这句话,在它被使用的大部分场合下是对的。但是同时也是虚伪的。
因为这句话预设了一个 “绝对客观”“绝对中立”“超越阶级”“没有立场” 的视角。
考虑到这句话不会用在科学和数学问题里。而社会和政治行为里,所有对绝对中立的宣称都是虚伪的。
考虑以下场景:
当我们在为英雄的贡献和牺牲的动容时候,有人说英雄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他想表达什么?
我们在愤怒于敌人的残忍的时候,有人说对方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他想表达什么?
当有人在你背后捅了你一刀,对你举着刀,一边后退的时候,他会说什么?「我是叛徒,我忏悔」还是「对不起,但是我有我的立场」?
事实上,这句话基本上不会用来称赞岳飞。而只是会拿来消解英雄,或者为秦桧开脱。
不会用来缅怀烈士,倒是会用来为昭和招魂。
宣称这句话的人。口头标榜的是 “超越立场的绝对客观”。身体却很诚实的选择了立场站定。
事实上,这句标榜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话,就是在宣称 “我和你对立” 或者“我准备背叛立场”
但是他们甚至不敢宣称对立,他们只敢假装中立。
虚伪又怯懦。
这不是什么超越立场的中立,而是一份假装很委婉的对立宣言。
看待这个观点要分场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的情况下是合理的,比如狼捕杀了羊,对于羊群来说,会认为狼是屠夫,但对于狼群来说,它们只是生存需要。
但有的情况下会丧失公正,比如两个竞争的企业,实力强的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不择手段,逼的另一个企业破产,工人负债累累难以维持生存。从竞争上来说看似一方为了自身利益打倒另一方是合理的,但可能是不公正的强盗行为,所以才有反垄断法反寡头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你就说:
没有立场,只有力量
遇到这种瞎扯的,就要比 ta 们更能扯。
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png
这得看怎么定义 “对错” 和“立场”。仅就客观现象描述,不参杂个人感受的前提下,“对错”是人们对事物的属性判断,“立场”是人们当前的各种经验总和。这两者应该密不可分。没有立场的对错毫无意义,而立场本身也一定会衍生出对错。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的说法有点尖锐和片面,换做一个温和点的描述就是 “对错必须建立在某个立场的基础上才具有意义”。比如很多人喜欢举的例子,猛兽与猎物,猛兽吃猎物是对的,猎物不让猛兽吃也是对的,看似两者相互矛盾,但其实并非如此。“猛兽吃猎物是对的” 必须基于猛兽的立场而言,如果脱离这个立场换另一个立场,比如猎物的立场,则道德判定立刻会发生转变,“猛兽吃猎物是错的”。失去某个立场之后,道德判断就会失去参照点。
将这个问题再继续升级一下,就是 “火车难题”“囚徒困境”“是否存在正义的战争” 等命题,这些两难选择或者悖论通常和上述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共同的立场作为参照点。以火车难题为例,拉下扳手改道意味着你亲手杀死一个人,什么也不做意味着你对火车轧死五个人无动于衷,两个都是错的吗?当然不是,因为两个都是错的与 “猛兽和猎物” 是一个道理——立场不同。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精密计算者,你当然会认为无动于衷是错的,拉下扳手救下更多的人是对的——即使这样会使你亲手杀掉一个人;而如果你是一个感性的自我批判者,你当然会认为拉下扳手亲手杀死一个人是错的,无动于衷是对的——他们的死亡本就在你的控制之外。所以,通过道德两难的选择,实际上就逼着人们去确定自己的立场。
所以,把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改一下就是一个一直以来挺具有争议的命题——“道德不具备实体”,即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先验的 “对错”,所有的“对错” 都必须经过人类的认知进行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不经过人类的命名和定义,那么就不存在客观上所谓的对错。之所以会有这种道德两难的问题,是因为人们自古以来的终极希望:发现这个世界绝对的、客观的、无可辩驳的善与恶、对与错。但是,一旦脱离了人类的认知,人类的思维方式,人类的语言,则 “对与错” 就会失去意义。
很多人将其称之为历史虚无主义,这也是这个命题会富有争议的主要原因。很多人不愿意相信道德是虚假的观念——这比较遗憾,因为道德的确是 “虚” 的,至少相应概念是不具备客观映射实体的。但道德却不是 “假” 的,因为它在持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为道德能发挥作用的原因并不是事物本身存在对与错,而是人们总是倾向于将事物定义为对与错。如果非要给道德找一个实体的话,这种试图定义对错的心理倾向才是道德真正的“实体”。而这种判断倾向,也一定有一个背后的依据,也就是所谓的“立场”。
在心理学的实验中,两难困境问题一般用于研究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或影响人们行为决策的原因。最典型的实验就是科尔伯格的 “海因茨偷药”,几乎被录入每一本发展心理学的教科书。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虽然会用 “对与错” 判断各种行为,但人们判断的结果差异很大,尤其是给出对错判断的原因更不尽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变化,能够用更多元化的视角看待世界,但却依然保持着幼儿时最初的习惯——将事物分个对错。无论人们的学识丰富到了什么程度,社会经验丰富到了什么程度,人格圆满到了什么程度,也一定会试图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立场)去定义事物的属性(对错)。
所以,总体上,立场是因,对错是果,两者一体两面,没办法相互比较。但毋庸置疑的是,所有的对错必然基于立场,所有的立场必然导致人们试图定义对错。只不过,对错的判断只对下判断的本人具有意义,而对他人没有意义——除非两个人拥有相同的立场。
以前是有这种说法的,只不过是反着的。
这个是批评苏联的科学家的,尤其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李森科。
李森科出于政治与其他方面的考虑,坚持生物进化中的获得性遗传观念,否定基因的存在性,用拉马克(Lamarck,1744-1829)和米丘林 (I.V.Michurin) 的遗传学抵制主流的孟德尔—摩尔根 (G.Mendel-T.H.Morgan) 遗传学,并把西方遗传学家称为苏维埃人民的敌人。
李森科把后天环境(革命环境)的概念引入生物遗传学,坚持生物遗传的决定性因素是后天环境(革命环境)。
这就是那著名的苏联笑话的现实版本:
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 如果长得像父母, 那就是按反动的基因学说生出来的, 如果长得像他们的邻居, 那就是按照李森科的革命的环境决定学说生出来的。
其实这句话一定程度上讲没有错,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税收,富裕阶层希望少纳税,正负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而低收入阶层则希望正负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社会福祉… 其实双方都没错,这就是所谓的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我不客气地说,当年炮叔和一些左派知识分子的讨论,现在一大半的网友看不懂,当年他们在讨论 “累进税制和单一税制哪个对社会发展更有利”“正负的权力边界是什么” 今天这些人都没话说了,也没法说了,被打上了统一并带有戏谑的称呼“公知”。
“屁股决定脑袋” 其实有时候并不一定是贬义词,而是说,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都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存在,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结果。我看很多答案都在声讨这句话,说这是只讲立场不讲道理,但我反而要说,中国今天能有这样的认识,也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只有立场,没有对错”的潜台词是 “我没错,但你也没错”,这至少比“只有我才是对的,然后我就可以代表月亮消灭你” 好得多,尊重别人的想法,同时尽可能的争取大多数,这就是在抿住和法治的前提下一个相对公平的玩法,这样即使一部分人暂时失势也不代表就一定非要万劫不复不可。怕就怕“我的立场,决定对错”。
最后我要说一句,这句话并不绝对,违反宪政,违背人权,忽视法治,这样的立场我们就应该坚决而彻底的和它斗争到底,否则,一旦这人的人得了势,也就没有对错,只有死一般的沉寂了!
在政治问题上的确是只有立场没有对错的
在科学问题上是只有对错没有立场的
当然有对错。
当年有那么多国民党,包括老牌的国民党都转到共产党这里来,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国民党做了太多的错事!
他们本来都是现在国民党的立场上,后台为什么投入到对方的阵营?而且很多都不是在共产党快胜利之后,而是在之前。
说这种话的人就是为了让人不分对错,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
其实不讲对错的人,往往也没有立场。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庄子 · 齐物论》
这句话一般会恰好出现在强势者欺负了弱势者,弱势者想要复仇的时候,表达一种 “都不容易” 的意思
从哲学上而言,“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是因为任何对错,皆是依托于某一立场下的是非判断,不同的立场下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脱离立场则是非也必然泯灭。
但从生活中而言,不要被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样的字眼所迷惑而将其用于诡辩或作为行事标准。作为个体的人,我们很多立场天生就被设定了,你既不能选择你的物种基因,也不能选择你的父母、你生存的人文环境,乃至空气、水、食物、太阳系…… 都是给设定好的,由不得你选择,故,作为个体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明白,有些对错是客观存在的。
不辩经(只炸号)!
然而问题在于,一个人说出这句话来,本质上还是要判断对错……
毕竟,只有有了对错,他才有理由去改别人的立场,或者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被对方修改……
诚然,每一个对错,背后都有自己的立场,但是,这和 “没有对错” 不是一回事……
应该是在某些问题上,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句话是适用的。比如妈妈喜欢随时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觉得看起来会舒服很多,心情也会好很多。而孩子更多的心思放在其他地方,觉得家里乱一点也没关系,脏一点没关系,隔段时间一起打扫就好了。再比如妻子喜欢出去玩,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吃点美食,买点衣服,而丈夫喜欢在家里待着,看看电影,打打游戏,做点美食,养养花草。
相对主义的可笑诡辩。跟胡汉奸的 “少谈点主义,多干点实事” 本质是一个味。
对错受立场的规定,立场通过对错体现出来。
就是说,对与错受到立场全方位的影响,这个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是不断运动的。而立场如果不在对错中体现出来,那还有立场可言吗? 那是什么立场? 师老党立的立场?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句话,本身就是极其唯心主义的(而且是非常幼稚非常肤浅的唯心主义),因为他变相的不承认了客观实在,而把一切都归结于人的看法。忽略了人的看法(或立场)是必须通过客观实在(对错)体现出来的。
你这个观点的立场是什么?
说出这句话的人
基本上自己也认为自己支持的那一方是错的
对狮子来说,捕食羚羊就是对的,不然它和它的孩子就都会饿死;
对羚羊来说,逃脱捕食的狮子也是对的,不然它会被吃掉。
在这种情况下,“对” 是自相矛盾的吗?
并不是。
它们遵从的东西是一致的,动物只是倚循着生存本能而已,这是自然的规律。
人类也是一样的,以任何一个普通人类的观点出发,只有他自己才是其人生唯一的主角,其他人,无论再怎么抢眼,也只是配角罢了。
因而,对错就成为了很主观的东西,乱世里长大的孩子,盛世中成长的孩子,贫民窟长大的孩子,王公贵族的后裔…… 接触到不同的层次,被灌输不同的价值观,最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对错。
你以为你在做的事情是对的,也只不过是因为,那符合你心中的「正确」。
三观和立场都没有标准,如果有的话,那是世俗所定义给我们的标准——
而在乌鸦眼里 ,天鹅一样有罪。
不用争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其实是要根据你所处的体系来判断的
比如你说苹果好吃,我说香蕉好吃,这件事可以说是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种情况下,因为我和你本来就属于两个不同的个体,苹果和香蕉也是两种不同的水果,所以我和苹果,你和香蕉这两种体系本身就不构成对比,自然没有对错
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我吃了一个苹果,然后又吃了另一个苹果,这时如果我不是精分,我都可以立刻判断出来那个苹果好吃,自然也不存在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因为这个体系中只存在我一个个体,所以我可以轻易的通过自身的喜好进行判断出对错
所以真正存在争议的其实是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你和我都是吃的同一个苹果,你说这个苹果好吃,我说这个不好吃,而这种情况下虽然我们吃的都是苹果,但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有可能你喜欢酸的,我喜欢甜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但是如果这时出现了一种苹果法,为了满足大多数人对于苹果的喜好,规定了只有甜苹果才能被叫做好吃的苹果,这时就出现了争议,也就是我们在网上遇见的撕逼场面,其中大部分认可着苹果法,认为甜度高于多少才能叫做好吃苹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可能多少有点喜欢酸的,所以也就产生了争论
但是苹果法有错吗?显然没有,它是为了大部分人可以吃到美味的苹果,那么那部分喜欢吃酸的有错吗?其实也没有,你圈地自萌,你爱吃多酸的就吃多酸的,没有人会管你,那么有错的是什么呢?是那些明知道别人不喜欢吃酸 / 甜的,还出来叫唤 “你们这些吃甜 / 酸的都是傻 Ⅹ,酸 / 甜的多好吃呀!” 的那些人
但是如果非要分个对错,那么还是得根据苹果法,虽然它不一定是绝对的真理,但是却可以保证大部分人都能吃到美味的苹果,而所谓的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或许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有苹果法的现实中,酸的那部分注定是无法被接受的
(注:本回答仅针对网络撕逼,不上升到法律层面,苹果法可以理解为普适价值观,酸苹果喜爱者理解为所有持其他看法的群众)
很明显,这不是一个观点,这是一个预设的前提
这个前提让持有不同立场的讨论者能够做出基于自己立场最周全的辩论,此时大家比较的应该是各个论点的优劣(可行性与损益比等)、逻辑的严谨与否,而不是对或者错
当你把它当成一个观点时,它就可以在任何场合抛出,做出最下流辩护的同时说一句: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而只有在双方公正讨论的情况下,这个预设才能生效,简言之,辩论双方的 “可辩性” 才均等。
比如黑帮火并,参与者以聚众斗殴罪被捕时辩护道我们没有错,只是你们立场和我不一样————此观点显然不合理。
比如讨论 “杀一救百是不是正义”,你告诉我杀人是不对的所以正方的错误不言自明————那我跟你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呢?
总之这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的预设,并不能包揽所有的讨论,它确保双方可辩性的同时让决策者不纠结于对错,而是关注于问题本身。
首先这个观点是基本正确的,上半句模糊,而下半句基本正确
第一,没有对错
提出 “没有对错之分 “这个论断在道德方面显然是有待论证的,这显然是道德虚无主义和自利主义的表现,但
说的非常完整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都证明人类具有天然的道德性,所以道德虚无主义显然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言论。
但因为这句话本身就只有八个字,缺少情景描述,所以” 没有对错 “也可能是在指向非道德性的判断,如是否发放大量社会福利供养穷人及失业者?或社会福利是否会导致民众的懒惰?像是这种问题则有对错之分,因为这是技术问题,在是否设置社会福利或废除死刑这类问题上我们默认是为社会整体【默认立场】福利进行调整,这就必须精益求精的考虑各种情况和最后达成的效果,这便有对错之分。
第二,只有立场
重点在这里,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用来浑水摸鱼的,将”只有立场 “直接理解成” 没有立场“,将这句话庸俗的解读成一种如道德虚无主义相似的价值虚无,但这句话说得对,确实是只有立场。我还要补充【我们没个人都生活在层层包裹,互相重合,甚至处于完全互相矛盾的不同的多个立场之中】
一个小明可以是一个打工仔,被剥削阶级,但也可以同时是个收租房东,一个处于对农民相对优越的城市阶级。他同时是个爱国主义者,多数时候这些身份都是相融洽的,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他的其他立场则与之矛盾。他是一个无产者(当然你可以认为收租就算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一员(同上),男权主义受益者(他是个男的,你也可以说男的也没怎么收益),大城市户口的受益者(相对而言)。
假如现在就是否收取房产税问题向小明提问,他可能会陷入矛盾之中,他自认为自己是个无产者,但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同时也认为房价太高了,他可能会提出要向持有多栋楼房的人收税(广州房东的一致意见)。但我们作为纯粹的无产者(完全没房产的穷人),社会的后进生 (农村户口),生活压力更大(父母农村社保医保?),我们则完全可以支持全面征收房产税。然后小明就直接开口,这都得怪美国人,入关入关。
在这个例子里面,小明在第一层反对房产税,因为他是房东,第二次他支持房产税,但在实际发言中他选择中和两个立场的矛盾,将房产税的征收对象转变为多栋房产,在争论中有将重点转移到入关这个更宽泛的话题中寻求最大限度的缓和。
立场问题就是这么皮,你要说自己是处于任何一个既定的立场似乎都是可行的,但是很显然每个人因各种情景的限制不能随意的转换。但问题在于【我们总是处于某一立场之中】,就好比性别和出身这种立场是必有且不可转换的,但有一些立场如阶级和文化则处于相对灵活的状况。有一些立场是如国籍和文化认同是宽泛的,有些如阶级和受教育水平是局限的。
往往在寻求认同的时候我们会淡化差异立场强调共同立场,在寻求对抗的时候则反之。
第三,对其他回答的回应
首先是大多数回答就只是对道德虚无主义的回答,正确但没什么用。当然上面提到的那位答主的回答就显得很专业也很实在。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道德虚无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默认的立场,也就是说觉得道德是否虚无考虑的是”信不信 “而非” 是不是“,这其实关乎价值观的问题。
其次大多数人对立场的讨论则存在一种默认,默认立场游移不定就是道德虚无主义或者反主流,基本上默认了什么立场才是真正的永恒的大多数人的绝对不容置疑的必然正确的立场。就好像很警觉的认为这种” 看似有水平,实则为自己开脱 “的发言必然出自公知之口,必然要违背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广泛统一的立场一样。
,随便答的,说的不怎么样,但横竖算是基本做到了立足于客观立场。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议题。
一种是科学议题,其特点是标准制定不影响结论。
科学议题有对错。
其二是社会议题,结论和标准制定有关。
如几岁以下是未成年人。
社会议题纯看立场。
最后,
他那篇文章令人无比失望,是一种很民科的说法。
问题在哪?
本质必须追踪因果方向,如果 A 和 B 本质不同,那必须证明不同的 C 和 D 分别产生 A 和 B,而不是因为 A 和 B 表现不同,就说 A,B 本质不同。
同义词互换的话术而已嘛。
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论对错,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站在错的那边。
立场与对错的关系其实也不怎么复杂,对错一般始指可知的最大范围下的立场,而单提立场则是缩水了的范围而已。
把这个同义词换回来就是:没有对错,只有我的利益才是对错。
如黑色产业链(小偷、劫匪,贪污腐败…)都是按照上述的 “我的利益” 为立场的行为。
也就是【范围】的阐述在集体共识下的默认标准。如上所说,【对错】在共识下的范围是最大的(如人人平等推导出的人不能 “吃人”),【真理】在共识上的范围中(特殊时间的操作手段),【立场】却是无线缩水下的产物,即我则共识(永久性处于特殊时间)。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说某些人:毫无立场的墙头草。
其实墙头草也有立场,他的立场就是自保,即哪边强势选哪边。
但问题是,要如果要长期最大化利益,那毫无疑问需要谈对错。但人的一生也就短短几十年,所以就有了把对错看得很轻的人。因为搞得天怒人怨的时候,人早就挂了,不会被拉出来折磨,因此就开始了谈立场。
或者你这么认为也可以:
最大集体谈对错,最大集体下结党营私的小集体谈立场(对错)。这也算是微观与宏观的根本矛盾了。
我详细写了下文章可以看下噢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4507279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4507279)
不如换成这种说法,大家多半就能接受了,即——“对错只是在确认了立场后才有的。”
我们反驳人的观点,只能是在这样的前提:对方在选择的立场内部出现了矛盾。
可,如果你跟对方连立场都不同,怎么能说对方错还是对?
比如,甘地 “非暴力合作” 吧,亲人都被杀了,他还坐那不动,大多人都觉得他这太荒谬了吧。但别人就是坚持:“不能伤害人。”
那甘地坚持了这个立场,他不用暴力反抗有错吗?没错呀——内部逻辑自洽。
只有甘地既坚持 “不伤害人” 的立场,又要暴力反抗时,我们才可以指出他错了。
你如果说甘地立场是错的,凭什么你的立场就对呢?立场是无法以理证方式说明的。
同样,你再给我大谈人性。我亲人爱人要是受到威胁,我肯定对侵害者武力相加——别说人性不人性的,我亲人不受伤害是我的第一立场。
好多人论来论去,连这个基本事实都搞不清楚。任何不读书的老百姓也能懂嘛——
对任何一个国家,你都可以指出问题,给它建议**,但前提必须是对它有利。**
你要是给特朗普提个建议,说得天花乱坠,什么世界和平呀,什么其他国家为此受益呀,只是美国失去了它的霸权位置。你看他鸟你吗?
这是对的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时,他自己也知道讲对错他不占理
这是错的,就算占理又怎么样呢?说这种话的前提是,一小部分人和另外一小部分人争论,大部分人围观,而不是一小部分人和其他大部分人争论,这种时候占理又怎么样呢?他们也绝对不会认这个理的。
或者这么说辩论赛最终要有个裁判,而你作为一小部分人和其他大部分人争论的时候,对方既是辩手也是裁判。
荒谬至极。
在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眼里,这就是机械唯物主义,正如列宁说的,「愚蠢的唯物论」。
在辩证唯物主义这里,既有立场,也有对错。这个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立场。这个对错,则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比如:流氓无产者的复仇是错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对的。
当然,「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种口号也有一定的历史作用和可取之处。这么些年,背叛资产阶级的个人没见到几个,背叛无产阶级的个人倒是见过太多了。那么,提醒广大无产者找准自己的屁股,认清自己的立场,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但是,认清立场之后呢?怎么办?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法?这就是对错的问题了。
说「没有对错」,实质上就是不承认存在客观真理,本质上是虚无主义,是实用主义,最终一定不会是大团结,而是人人都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人人都是极端利己主义者。而我们的目标实际上是要结束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状态,认为「没有对错」则是绝对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
我觉得这句话常见于要忽悠人去送死的时候耶。
下一句一般是给忽悠对象 “安排” 一个立场。
并且不给忽悠对象说 “我觉得我好像不是这个立场” 的机会。
同意说没主语的,因为主语如果是 “判断” 的话,那么就应该是 “判断只有对错,无关乎立场” 了。
如果这样一句缺少主语的话在刷评论盖楼过程中出现,那这句话的作用基本等同于 “哈哈哈哈哈哈哈”,就是一种“我虽然没有任何传达什么信息的意向,但(由于无论什么样原因)还是得表达些什么,所以就这样吧!” 的尬到无所适从的心理。
任何知识都有适用的条件的。
哪怕是物理学定律,比如,牛顿力学在低速条件下是基本成立的,到了高速就不成立了。
所以,题主干说了一个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观点。却没说具体的情形,这让我们怎么说哪?
1、这是一条在人生中运用的规则。
2、该规则不适用于心智不成熟者。
3、何谓不成熟者?原则、信条、甚至信仰未建立。所以不成熟者不以年龄论。
4、所以它只是一条规则,它之上还有原则、信条、甚至是信仰。
好,以上是铺垫,下面来真的,理解起来会有些费劲。
5、对错是二元的,但二元只大量存在于自然界,比如有机与无机。人类社会的二元很少,就连信仰或主义都有其时效性或局限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绝对二元只是自然界的概念,人类社会只有相对二元。
6、用二元处理或思考社会事务,是一种简化,简化会带来僵化,会有概率导致不良后果。五四事件与 1989 年那次,就是鲜明对比。
7、既然只是规则,就没有绝对对错,换言之,是佛是魔,都可以应用。
8、怎么判断是佛是魔?看立场所涵盖的利益范围。如果只是自己,妥妥的魔。
从根本上来说,人类就不该出现在地球上
所以人世间的对错,都是人类——这个地球 “恶性肿瘤” 内部的血流错乱而已
参考地心论和日心论之争。
即使你是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徒,你的立场决定你要承认地心论,但你觉得这个里面不存在对错吗?
emm 个人认为这句话的最基本的意思是:
在考虑 1 理性分析正确的的情况下,对真理有 2 角度性描述的偏差,例子就是盲人摸象
之所以要区分对错,是因为要保障多数人多数时的利益。没有利益,对错就没有意义。
立场从来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是为了协调多方利益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否则这么精分的事情为什么要做。
就像自杀,自杀者的立场是因为没有了活下去的信念,生不如死。这时候用父母什么的劝他不过是想找回信念。
忽然困了,睡醒再说。
我认为这是对的。
好 肯定有人会说我的回答自相矛盾了。你们先听我说。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不是说 对错概念上的不存在。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在客观世界中的对错没法由人主观判断。
我做了事件 A, 我认为做 A 是正确的。但是客观实体上,做 A 这件事情是对是错不是由我说了算的。
并且没有人能证明他们认为的做 A 是否正确完全符合客观世界中这件事真实的对错性。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完全非黑则白的事情是很少的。大部分的事情都不能用抛硬币的正反来决定。从一个角度上来看,一件事情是正确的,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不同人常常位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件事物,故他们会产生对错的分歧,而这就是他们的立场。
所谓道德所谓正义 这些接近于我们讨论的对错的几个核心问题,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人类社会整体定义的对错而已它并不一定是 universal 的对错。
我举个例子:在非正当防卫的前提下故意杀人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道德观里是错误的。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定义下它也是错误的。
但是假如存在一个外星文明,孕育这种文明的生物,他们不会自然衰老死亡,但到达一定的年龄就会进入永恒的瘫痪失去行动的能力并进入永恒的痛苦中。而这个外星文明发明了一种生命融合的科技,当当地的生物到达了将要瘫痪的年龄时,其他的生物会主动结果它的生命,并通过某种方式将这个生命转移到一个其他的还没到瘫痪年龄的个体上。这样两个生命融为了一体,从此他们可以共享该有机体剩余的寿命。久而久之,这个文明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当有人发现了瘫痪的同类时,会立刻一刀结束它的生命,帮助它转移到其他躯体上。于是乎在这个星球上,大部分生物有一个道德观是:主动杀人是对的,因为它能帮助同伴获得新的躯体。
相信大家能听明白我在说什么。当然这个故事是我瞎编的,可是又有谁能够证明这个宇宙中不存在这样一个,或者是这种类型亦或者是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奇葩文明呢?
我们认为杀人是错的其实也只是整个人类社会这个有机整体的主观判断而已。
的确概念上的对错是百分之百存在的,否定这个观点是自我矛盾的。
但你要说有一个谁的观点就是真理,有一个国家,有一个文明,有一个物种的观点就是真理。这显然是可以否定的。
在国际政治局势中这句话尤其 “正确”。吃狗是对是错?中国人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嘛,西方人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嘛?民主与效率哪个更重要?有人能说清楚嘛,有人能完全证明自己的观点嘛,像数学推理那样一步一步地证明下来。该不该接收难民?本国人民的福利和外来者的福利哪个更重要?又有谁讲得清楚?
主观的对错也永远是被包裹在立场之中的。
你觉得你说的是真理,我可不认同,反之亦然。
1、每个人的世界观认知可能是有所差异的,有人认为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也有人认为对错比立场更重要。这两种人都是客观存在的。至于你认为哪一种对,取决于你自己是哪一种人。
2、对于支持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人,我个人建议可以合作,不可信任。因为你无法知道对方什么时候站到了和你不一样的立场,也就无法判断他什么时候可能会伤害你,并且他不会认为这是错的。
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 · 加德纳总结人类有四个层次的心智模式,这四种思维模式分别是:
1、最低层次的心智模式是 “二元对立”,就是把世界分为好人和坏人,而好人最终会战胜坏人。加德纳把二元对立这种心智模式,也称之为 “五岁儿童的心智模式”。
2、更高级的的心智模式是 “力求公平”,这种心智模式承认好人有缺点,坏人也有优点。加德纳称之为 “十岁儿童的心智模式”。
3、**更高级的心智模式是 “相对主义”。**这种心智模式认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之分。加德纳把 “相对主义” 称为“十五岁少年的心智模式”,相当于是思想的青春期。
4、最成熟的心智模式是 “个人整合”。这种心智模式认为,好和坏是相对而言,你需要选择一个主张,尽可能整合各方的利益。加德纳把“个人整合” 称之为“成年人的心智模式”。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就属于第三种心智模式,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
对错往往因为标准改变而改变。标准往往又因为情境改变而改变。试试把注意力从对错转移到标准是什么上。
思考一下,对错的标准是在什么情境下、怎么样约定的?如果需要给定标准和情境才可以讨论对错的话,单独说 “有对错” 或者 “没有对错” 都不妥、或者说都对。
思考题 1: 1+1=2 对吗? 1+1=10 对吗?猜想 1+1=2 对吗?
思考题 2: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境下,谁,为了什么目的而说?
你上 YouTube 看一个星期键政类节目,就彻底明白了。
其实反驳这种玩意挺有意思的。
我认为有对错。
认为有对错和没有对错矛不矛盾?
其实这个所谓的没有对错本身就是认为有对错是错的。这玩意的存在是很离谱的。
当然反驳谁都会,我们整点有建设性的。
以下内容是《知识的边界》的内容。
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戴维 · 温伯格
第一,一切知识和体验都只是主观的解释。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视角,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你想的可能和别人想的不一样。
第二,你对世界的解释会受到你所处的历史文化的影响。
第三,没有一个视角优于其他视角
第四,视角决定了 “语境”,每个解释都是在某个语境之下。
第五,同一个语境之下,不同的解释有高低优劣之分
我举个例子,甜咸豆腐脑。
你爱吃甜的,咸的,跟你基因有关系,跟你所在地区也有关系,跟一堆东西都有关系。
你爱吃甜的或者咸的不比另一方优越。
但假如语境是给糖尿病人吃。那么在给糖尿病人吃甜咸豆腐脑这个语境里,咸豆腐脑玩胜。
你不能光把问题进行到视角,就不深入了。
那当然没啥对错之分。
我要是一天到晚啥都不想别说对错之分,啥都没了。
这纯属掩耳盗铃行为。
顺便说一句,掩耳盗铃不属于虚无主义。
1+1=2,是对是错?
牛顿三大定律是对是错?
《将进酒》是李白写的,是对是错?
不管立场如何,上边问题的答案有没有对错?
有人可能会说我抬杠,那下边问题的答案呢?
陕西 15 岁少年遭围殴致死被埋,6 名被告人是对是错?
杭州杀妻案一审开庭,被告人许国利是对是错?
疫情期间最美逆行人奔赴武汉,医护人员是对是错?
这是我随意想到的,大家会因为立场不同而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
“对错”的确是个相对概念,《道德经》里有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可是 “对错” 并不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属性,而是人类的主观判断。不仅仅对客观事物有判断,还对人的行为有判断。这就涉及到伦理学范畴,属于道德层面。
人类是群居的,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道德体系,有了这套体系就会对组织内出现的道德现象有价值判断。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发生变化,道德体系也会随之改变,价值判断就会在一些事情上发生变化。比如婚姻制度,古代一夫多妻、现在一夫一妻。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不同国家的道德体系也会不同,还说婚姻制度,现在有些国家依然一夫多妻制。但是社会再发展,人类追求真善美不会变,善良、忠诚、守信、勇敢……,这些美好品质依然是大家所追求的,不分国籍、种族。
说个近期有争议的事,日本往太平洋倾倒核废水,这是对是错?有人会说在日本看来是对的,可是日本国内依然有人抗议,又有人会说总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对的,难道少部分反人类的人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的?那杀人犯如果认为自己杀人是对,他就是对的?大是大非面前,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日本这一行为绝对会钉在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
所以说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句话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之所以有人感觉这句话有道理,是因为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不同,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并不是所有人的价值观都是对标君子的。不过在客观事实、科学真理、大是大非面前,这句话完全不成立。
也就是,先射箭、后画靶
“论证是错的?”
没关系,“立场是对的” 就行了(准确说,立场根本就不见得是 “对的”,只不过是掌握了话语权的)
汽车模型,汽车历史知识、技术科学常识、公平公理公义的对错,顶什么用呢?
这里有的,只有立场:
“厂商出品不是对的,但它是符合商业利益的,是我等玩家喜欢的!”
……
立场站到无良厂商问题产品那边,你就什么都是对的了:
[掌握话语权会有多大影响?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217421/answer/1691468884)
中文的 “对错” 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
1. true & false,用于描述客观的事实
2. good & bad,用于描述主观的态度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句话中的 “对错” 显然仅适用于第二层意思,强行套用第一层意思只会驴唇不对马嘴。
good & bad 是基于个人或群体的价值观所决定的,价值观可能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也可能随时间变化。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是说:看待事物不要纠结于价值观层面的 good 还是 bad,要关注客观的事实。
对错一词不是真值问题(true value) 而是价值(value)问题,价值是介于客观和主观的中间产物(intersubject) 而立场是基于利益共同体产生的。那么为了维护利益而忽略对错是有其存在逻辑和基础的(ps: 只不过立场本身也是一个模糊的词) 而历史只会让我们从结果看待事物 ie:如果希特勒赢了, 那么从思潮来说希特勒是成功的 , 如果 反智的不理性人群杀死了理智的声音,和大量生育而不负责高等教育的人最终取代了为了事业而少生育的人群, 那么无疑他们就是在生命演化角度成功的 如果资本家最终奴役异化了大多数人, 那么无疑这群资本家也是成功的 这不会依照我们的意志转移。
所以面对这一观点, 反驳是无用的 因为人家不是在理性的维度上和你争论,只是想用一种群体意志抹杀其他不同的声音 这种时候只能看谁拳头和宣传手段高明了(因为谁人多, 谁拳头硬 ,谁就胜利 对错无疑是模糊的)(ps:因为客观的事实是只要身处人群中, 我们就都是乌合之众 且我国大部分人的教育水平或者说全世界的教育水平决定了能够做出理智正确判断的永远是少部分人, 大部分人都是 , 盲目, 愚蠢而容易煽动的)
未完待续。。。
一加一等于二,不等于三,这是对错。
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是对错。
蚂蚁金服不该上市,这是监管者的立场;
蚂蚁金服该上市,这是准备打新股的人的立场。
——
“是不是” 的问题,当然有对错;该不该的问题,取决于立场。
立场本来就包含了对错,而且人有不能摆脱的立场,超脱的场面话可以说,但不能代替立场
比方说战国时代,有 A 国,有 B 国,站在上帝的角度,A 灭 B 和 B 灭 A 是一样的,无所谓对错,就像自然界狐狸吃了一条蛇很正常,蛇吃了一只老鼠也很正常一样,上帝看老虎吃人都甚至很正常
当然,以上是说在原始时代自然界,如果你认为上帝觉得地球应该是适用某种文明或是意识形态比如人权自由,那你也可以那样认为,只是野蛮应该一视同仁,意识形态面前也应该一视同仁,全球化视角全人类视角,重在人人平等,公平公正,不能有偏私偏向
在自然界看来,的确老虎吃人只是正常的生物捕食,敌人攻击只是正常的生存竞赛,问题你是人,你认为放任老虎吃人,或是敌人持刀要攻击你,很正常吗?当然不正常了,这就是善恶的出发点,就是立场,如果一个人明明是人,看到老虎扑向自己很淡定,想着 “反正在上帝视角下,老虎吃一切猎物是自然界的规律很正常。” 那这个人一定是个疯子
国家间也一样,你是上帝吗?不是,你是 A 国人,或者是 B 国人,那就有是非对错了,如果 A 国先攻击 B 国,则 A 国有错在先,反之也一样,这就是国家间的侵略战争等问题,就好像二战德国日本是战败国,是侵略者,这就是全球公义视角下,也就是地球国家视角下,不是上帝视角下的是非对错
就像一句话,科学没有国界,学者有自己的祖国,不要动不动站在上帝视角下看问题,因为那根本就是说不通的,如果站在上帝视角下看问题,人类直接破坏了自然界,把原本连成一片的自然界割裂成了保护区这样的孤岛,无数原本吃肉、捕鱼、吃水果的动物变成珍禽异兽在动物园被饲养观赏,你确定站在上帝的角度这是祂愿意看到的?如果说愿意,无异于说上帝同意弱者要被强者驯化被监禁,如果你说上帝不愿意看到这一切,无疑说明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在内,人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立场谈对错,不只是对动物如此,对那些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比如印第安人,澳洲土著…. 非洲土著等都是如此,如今殖民国家的财富有多少来自这些人,西方人又什么时候说愿意全额赔偿损失,愿意把掠夺自这些人的土地还给他们的?这不就是明显的 “立场决定对错”
就是那帮鼓吹人性和自由,自称不愿意被驯化的,愿意在明显的对错面前,比如说印第安土著迄今被夺走的美国领土,墨西哥被夺走的美国领土面前,去找美国人替印第安土著伸冤吗?当然不会了,公知们会说美国天上有地下无,是山巅之城,至于美国被压死的黑人弗洛伊德,无数印第安土著的冤魂以及他们永远不会被归还的土地,美国媒体广泛删除亲华言论这些都被无视了,他们自己就是用立场看待对错,又扯淡说别人用立场和视角看待对错缺乏公义的老双标了,是不是
人可以有各种立场,但你选择一种立场后,观点要始终如一,不能做老双标人,你反对强者对弱者的奴役可以,但是麻烦你也反对美国对有色人种的压迫和歧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不这样做也行,老老实实承认你也是按立场站队,对错不能超过立场,否则岂不是又当又立,选择很明确
1 你说你是站在全人类立场,那你就不要只盯着全人类之中一小部分批判,要批判就批判全人类的错误,要一视同仁,不能骂张三十句只象征性批判李四一句,要一碗水端平主持公正,美国剥夺了无数黑人的血汗,印第安土著的祖产,迄今还种族歧视,脸书等外国媒体删除亲中国言论,特朗普公开使用卑鄙手段阻止全球自由贸易,非法制裁别国,请你拿出足够精力去声讨,什么你说印第安人离你太远又是边缘土著没有油水可捞?你说米国位高权重?大哥是你说你要站在全人类的立场的,上帝视角难道嫌贫爱富?上帝应该是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全人类的立场可好
什么?你说中国的事情没解决之前不要谈外国?但是你要清楚,你所谓的人权自由按照你的理解,本来就是普世的价值,如果不按照普世价值按照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等级制价值观,你这一套也说不通,那就又变成了中西方价值观的立场问题,如果你站在上帝视角,当然不能有所偏向了
2 你也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你站在张三的角度骂李四,或是相反,你就老老实实的承认你是在站队站立场,是为了维护你自己这一派系的利益,也没有什么太丢人的,西方五眼联盟,伊斯兰联盟都是如此,公知和反公知也不过是这样,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的派系相互攻击而已,就如秦国灭赵国和赵国灭秦国一样,你灭人不要太得意,人灭你也不要抱怨,就行,人可以有立场,但立场选定离手,不要太双标,左右横跳不止,那就不对了,你不能说秦国灭赵国就是天理彰显,赵国灭秦国就是地狱翻腾,是人性泯灭,那就有点扯淡了
立场谈胜负,上帝视角谈道德或是优胜略汰(但一定要没有偏私)
对错是一种基于观察的结论,而观察是基于立足点的视角。这个立足点可以是微观,宏观,一瞬,永远。生和死,如果说对错是不同数值比较,那么立场就是参照系,只要你切换立足点。所有一切都会完全不一样。夏虫不可语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参照系放的特别远譬如宇宙地球,有时候又放的特别近譬如自己的生死。
人的视野本身就是不断在极大和极小中切换,只是自己不自知。譬如我们所学的东西所看的历史全部都是死者的记录和遗言。譬如国家对于种族,种族对于人类,人类对于地球都只是误差范围。我们切换视角的时候甚至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切换了视角,才会出现参照系不一致的情况下数值比较。最简单,你的生死对于你很重要,但对于地球来说这个数值小到并不存在。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个很《道德经》的观点。
看似把话说得很满,但其实内中却早已有了回旋之势。
这八个字里,应有另一句潜在的话,能看透到这句话,就能理解我以上为何如是说。
“我所在的立场就是认为‘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若你不同意‘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个观点,那你就是在与我对立冲突的立场,我们各执己见,没有谁对谁错”。
凡觉得这个观点谬误的人,都是没理解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是喜欢分个高下宣示自己比别人 “正确” 的。但其实往往是托正确之名宣示优越感之实罢了。
各人各知自身利害,利害决定着是非观。故而是非只在各人心中,而不在客观世界里。
至于客观世界里时常号称的是非,也不过是 “势众者是而势寡者非”(例如书写历史、创立规则)罢了。是强势者为将欺凌弱势者的行为合理化所立的牌坊罢了。
一个真的追求平等而不愿倚势凌人的人,是不会着急忙慌地去分个高下对错的。
可惜,人不可能真的一直追求平等而不愿倚势凌人。生物趋利避害的天性决定了人想确保自身处于优越的立场。
但好在人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可以有些短暂的片段处于那种真心追求平等的近乎圣洁的状态。
我玩知乎本质上是为了见闻、接触更广博的思想与立场,以使自己的思想更加中正平和。这让我更能感悟到 “道” 那种玄妙的感觉,并无关某些常见的世俗利益。我想,或许悟道本身,对于那些能悟的人来说就是优先级很高的利吧。
这是我的立场。你呢?
说得好像 “相同立场的人之间就没有对错分别了” 一样。
我假设,你和过去的你是相同立场,那么你认为过去的你是不是每件事情都作对了呢?
两个学生,比赛数学水平,立场都是把同一道题目做对,难道数学题的正确和错误也是随立场而变的?
小孩子沉迷游戏机,父母不让他沉迷,是不是立场站到孩子的对立面,想害孩子?
说这种话的人,这辈子智商也就这样了。
可能原话是为了表达:立场变化时,对错的标准也不一样。但是,语言表达的水平低下,导致了歧义。又或者根本就是逻辑混乱,混淆概念,想骗骗傻子。
下面三句话,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立场变化时,对错的标准也不一样。”
这句话是对。
“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对错。”
这句话也是对的。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句话是,傻子骗傻子。
但问题是立场本身就有对错。
对于立场问题一个经典的描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表明了立场的界限,超出这一界限的立场就是错的,对于以上标准还可以用罗尔斯的 “无知之幕” 作为补充。
现在已经是 2020 年了,道德实在论几乎已经被打倒了,哪怕是道德自然主义的支持者也不过是认为 “道德是人类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规范”,至于这样的规范是否是先验的?这个问题更多归结于人类学了。所以“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这句话,在目前看来有很大可能是正确的。
但中文互联网上对这句话的使用,绝大部分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的典型就是,如果对错的道德判决是经验的、建构的,那为什么自己和其他人的所谓 “立场” 就天然正确呢?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对 “海量专,精细算” 最简单的质疑就是,为什么 “海量专” 要为了你或某种人为构建的立场去 “精细算” 呢?
这是键政的症结所在,它无法接受刨根问底的 “为什么”,只要你问的足够深,总会得到一个天然正确的【XXX】,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你反对对方有一个或多个天然正确的基础,却对自己的观点缄口不言。
不辩经是最大的谎言。
这句话大体是正确的。正确是取决于实际效果的,而实际效果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事物的,在没有达成目标是将某个事物发展到某个阶段这样的共识之前,谈论对错没有意义。
每个人站的位置不同,考虑的内容也不相同,所谓的正确也仅仅只能针对所在位置上看到的表示正确。当立场双方统一了,目标统一了,大体就是可以区分出来对错的了。
如何看待这句话呢?在达成共识之前,这句话是对的,达成共识之后,还是会区分对错,这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而已。
我们很多的争吵和争论,大多数还是立场之争而非利益之争。在达成共识方面,充分运用这句话,很多时候因为立场不同,我们的利益其实是兼容的,想要推动事情往前发展,一定是要站到同一个方向上去思考问题才行。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是危险的。一谈论对错,立马就有人跳出来说,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是危险的。因为对错是存在的,但是在立场没有获得一致之前,我们对对错的判断标准没有统一,但是统一以后,该是对的,不能错!
现实中,我们想要推进事情的进展,好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开诚布公地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寻找共同的立场,从而让双方的合作可以进行下去。
我们要警惕一直在搅浑局面的人,他们一直在吹捧着如此虚的一个理论,一谈论对错,就开始跟你说他的立场。同时,我们也应该理解一点,很多时候人们对于自己犯错这个事情,并不是很能接受。
面对混沌的局面不知道如何是好?可以去旅个游放松放松,看看自然风光,停下来的时候,仔细想想,我们的利益,真的完全无法兼容么?
大部分回答的人都是预设了立场,然后挑能支持自己的证据来自证。
首先,对错是人类大脑中的一个概念,或者说是一种对事情的评判标准,你认为某个事情是对的,也可能其他人认为是错的。比如杀动物吃肉大部分人类会觉得不是错的,至少不会放弃自己吃肉这个行为,但是如果有一个物种圈养人类杀了吃肉,估计就不会有多少人类认为是对的。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个人大脑中的判断标准也会发生变化,大部分成年人都会觉得自己青年时期认为对的一些想法感到可笑。不同的人类时期,对错标准也会发生大的变化,在人类法制社会形成之前,强者杀死弱者领导群体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制,大部分人类都会遵从这一自然规律。然而随着人类物质逐渐丰富,法制社会形成,杀人偿命又被绝大多数人认同。
如果一个评判标准在某个年代的绝大部分人类脑中都是一致的,那么这种评判标准可以认为是在这个时期(外部环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是对的。
但是立场与对错是不是绝对对立关系。即使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很多时候随着事情的发展,事实会证明某些观念的对错。那么这种对错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又能独立与立场而存在呢?
人类目前在评判自然科学概念的时候,已经建立的统一的评判标准:逻辑自洽,与事实相符。但是在评判社会科学的时候,却很多时候自立评判标准,这就导致了立场不同,评判标准不同,得出的对错结论也不同。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和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立场与对错之间还是会有不同,人们会根据 “胜者即正义” 来反思之前的理论,社会科学也随之发展。但是目前众多的社会科学仍然缺乏一个想自然科学统一的评判标准。
我认为,社会科学的统一标准是:
如果一种 “对错标准” 能让个体或集体有更大的概率在当前生存繁衍下去,在保证当前生存的情况下,能让群体能够在未来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从长远来看,大概率上,在这种评判标准下,更 “优” 的意识形态能够更好的在未来成为人类群体的共识。
当然,如果一件事的对错对人类的生存竞争不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件事的对错认知就会均匀分布的人类群体中。
结论:
不同立场的人是会有不同的对错评判标准,但是适者生存原则会让持有更适合人类在当前外部环境生存下来的对错评判标准是更会在未来人类推广开来的,而不适合的个体会被逐渐淘汰而消失。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已经把以色拉叙马霍斯为代表的相对主义从逻辑上,道义上驳斥的体无完肤。
从逻辑上:当你认为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时候。你这句话本身就是绝对的,若是相对,那这句话有错有对时,错的时候就代表有绝对的东西。因此在逻辑上存在绝对的对错。
在道义上:我们常说一个文明社会犹如张开的大嘴,在合上时总是能咬到坚实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就是道义。医生的救死扶伤是对的,教师的诲人不倦是对的。天变地变道义不变,那么这不变的道义是对。
又及其他答案所提到的:绝对客观,绝对中立,事后判断的特点。
人是由观点所构成的,那么在我们内心就一定有自在立场出现,立场可以实体化为自我的价值观,ideology 和道德。所以前两者只可以作为理想状态出现,忽视客观事实的唯心主义判断只不过是一种虚伪而无法践行的崇高罢了。在可知世界中,这样的空白立场应当作为我们面对新兴事物的一种警惕,拒绝盲目为他人摇旗呐喊的托辞。
事后判断属于典型的结果定性手段正确性的功利主义。手段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正义,和正在实现中的理想。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人不能因为带来了一时的结果而饮鸠止渴。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数不胜数,这里不再赘述。
所以这样一个唯心又功利的观点,虽然会不断萌芽,但终究会被时间的这场大雨所冲刷殆尽
11.09.2020 修改的拼写错误:ideology
立场这东西不只是宏大叙事里才有,微观到 “你玩游戏,你爸要把你送豫章书院” 也是立场问题,当你在里面哀嚎的时候,你绝不会认为你爸“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如果你真的如此迷信这句话,那你就应该分析你和你爸的实力对比、放下手机、韬光养晦,早日把你爸送进豫章书院。
看啥事了。如果是自然科学相关的事情,无所谓立场这种说法,对就是对的,错就是错的。事实上,社会科学也是一样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就不适用了,立场往往很重要,对错就显得很模糊。
贾平凹之前说过一些很有争议的话,是关于他自己的作品的。大意就是,有些地方不拐卖妇女就绝种了。拐卖妇女是违法犯罪,但是对于这个地方来说,现实的问题就是如同作家说的那样。社会之中这样的故事有无穷无尽,都很出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是非很清楚,但是对错就相对模糊了很多。这个时候立场才能判断对错。
比如华为 996 这样的事情。我曾经说过,因为我是自考毕业的,所以在需要小公司里面受过苦,因此虽然华为 996 很辛苦,但是我也进不去还是很羡慕。毕竟华为比那些朝不保夕的小公司强多了,小公司一样 996。然后有人评论我:
这就是立场问题,而不是对错问题。我 98 年高考,那个时候还没有扩招,录取比例大约是 5:1 吧。虽然我是自考学历,但是真实水平比后面扩招后很多普通本科可能还能强点。不过我年轻那会的确不是很努力,只能说尽力了,不能说努力了。因为我从思想上是非常厌恶学习的,一看书就头痛……。因为学历长期游荡在各种小公司,外包公司之中,朝不保夕非常苦楚。我这样的人其实还是很多的,算是软件行业低端从业者了。很多人看不到这点的,软件开发不都是高大尚,高工资的。很多人光看到华为 996,看不到华为的基础设施,人文管理,丰厚的回报。如果有人以国士待我我必定以死相报啊,996 算个事么,流血牺牲我都愿意。人都是有追求的,可能有人就是追求那种朝九晚五,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悠闲生活吧。人各有志。
还有陕西高考《给爸爸的一封信》零分作文的相关问题:我认为这个考生非常蠢,在不恰当的场合表达自己不恰当的情感,根本就是哗众取宠,三观不正。理由我也罗列了。高中生没见过高速公路?可以,没见过路?不可能吧。高速公路说白了也就是一种路,路上的规则都差不多的。作文题目也没说爸爸开的是私家车。你家没有汽车可以理解,我家也买不起,那你一个高中生没见过汽车?而且我国最近大力扶贫,改善人民生活,降低城乡矛盾一直就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你公然在这里宣传城乡矛盾?你穷你苦你有理了?你的穷苦又不是国家造成的,基本上都是地理历史原因,你只看见自己的穷,看不见国家为了改善你们的生活做了多少努力么?你自己的努力又在哪里?这么一篇三观不正的作文居然还有人捧,这个社会简直了,啥人都有。还有人说我『何不食肉糜』简直是笑话。
不过这些评论基本上不是立场问题,而是理解能力差,没有看出我写的长篇大论的主旨,我是批评考生三观的,不是批评考生穷困的。考生的意思就是说出这种题就是歧视他们这种深山之中没有见过高速公路,没有见过汽车的穷苦孩子。文章中有大量 80,90 年代的那种对城乡巨大差别的控诉。
人类社会,无论古今中外,都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不仅仅指的是法律条文,行政规定,而是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组织之间的,无言的约束。你真的以为你在社会中是完全自由的?只要不违法,啥话都呢说?啥事都能做?违背规则行事,必然不会有所成就。而打破和改变社会规则是非常困难的,你看中国共产党革命以来,建国至今一直提倡妇女解放,可是迄今为止很多地方重男轻女思想依然严重。错误的规则都如此难以打破,那么正确的规则就更不可能打破了。而这个规则就是『立场』。只有懂得更多的『规则』你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立场,关键时候才会立于不败之地,顺便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难道不是正常的人生追求么?把人生弄得和烟花似的,灿烂的毁灭真的是好事么?可能有些人就是喜欢做烟花吧。也能理解,人各有志。
小心了,因为一般这么说的都是怂恿你犯错的。
一般来讲,说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的人,大部分并不觉得对方错,只是想压对方一头,以示自己屁股坐的正;
一般来讲,说 “没有立场,只有对错” 的人,大部分也觉得自己立场不稳,只是想回避立场,以示自己理智客观。
但是这两种观点,都要反对。
只讲立场被人嘲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历史上有那样一个十年。在这十年里,全国遍地是帽子工厂,讲话之前先要给自己戴个正确的帽子,想攻击谁只需要给对方扣上帽子就好。
什么叫 “诛心”,不过动机论罢了。只要动机不对,哪怕做了一万件好事都不行。
佛教要人行善,但是有一条,不能 “为了求福报去做善事”。譬如贪官修庙,为求荣华,要么不算功德,要么也就是小功德而已。
只有为了善而善才是无暇的。但是这种说法固然崇高,却也留下一个致命的后门——一个人的动机难以揣度。
但是好在人有语言,会讲话写字,于是这就成为揣度一个人动机的渠道。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想到一个词了——文字狱。
所以我们要反对唯屁股论,这太容易操纵了。
而另一面,只讲对错看起来理智客观,但是恰恰最不理智客观。
因为这种客观讲法首先预设了一个不客观的前提——人人相爱,世界一体,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信徒。
不然我们就不可能在思考中无视 “国家利益”“民族利益” 或者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
只要我们承认这个世界上还不是人人相爱,在近未来还不可能消除国家的差别,世界人民也不大可能毫无嫌隙,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有一个屁股,无非是坐在哪里。
在这样一个国家利益每天都相互冲突的世界里,如果有人自称理智客观,又在说着关于 “天下大同” 的梦话,当然是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而如果一个人在强敌环伺的时候还说我们不应该有屁股,那他的屁股多半在对面。
既要有立场,也要有对错。
立场是主基调,对错则用来保障立场不会极化。
信奉这句话的人一定也信奉这句话:
“没有脑子,只有屁股”
而把这句话奉为圭臬的人,你觉得他们脑子的思考能力足以分清事情的对错吗
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实质上这分为两重概念。
为什么是非要拆开来论?
因为是非是永远存在对立关系的,不能单纯通过是非来做出直接判断。
我们都知道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这句话其实只代表了半句。
“成年人的自我的世界里,只有对错,没有利益,
成年人的责任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很多人不能理解什么情况下是 “立场”,什么情况下是 “对错”。
因为提出对错的人本身要具有立场,否则的话,只是一个 “道德主义快感员——卫兵”。
可能所有人不太愿意相信人的主观是无法判断自己的 “对错”,绝大多数人如果做出了错的选择和行为的时候,Ta 修正的往往不是行为,而是自己的思想——对错的本质。
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至少没有判断自己个人行为的对错的能力。那么这个时候,在公共环境下大范围大体量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的事情,即大是,其实就是对错标准的。
因为本质上 “大是其实就是给绝大多数成年人带来利益的好事”,这个时候,就只有对错来衡量它,这个事情做的好,大家给与支持,这个事情做的不好,或者不那么好,大家不给予支持,就这么简单。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 “虽不会给绝大多数人带来利益,但是能够及时止损(精神、财物等)的行为” 一律是根据立场来判断的。是谁、作为什么、以什么方式、代表谁谁谁的利益,最终才能给出抵触的思想。
而往往很多人立场和心理诉求并不统一,这就是矛盾之源。
很多时候人们希望的是 “拥有明确的对错,能够直观的判断出对错” 并在此之上建立自己“正义的快感”。而事实上,表面特征看上去对错越直观的结果就是越经过人刻意处理的。
对与错需要遵循 “健全的个人价值观体系” 下所得出的“个人倾向性结果”,而非“事实对错”。因此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不妨让子弹飞的更久一点,然后再下结论。
因为
以上系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毛选,实践论》
所谓阶级,直接对应的就是立场,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对错的概念,本质上是关于事物的价值判断,属于观念性的东西,也就一定会打上阶级的烙印,也就是必然受立场所左右。一个阶级认为对的,天经地义的,对于另一个阶级而言可能就是错的,不可接受的。
立场决定关于对错的判断。而不是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用形象的话来说(借用楼下一位答主的部分答案,侵删)
立场决定关于对错的判断,就是说,屁股决定脑袋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就像是说,只有屁股没有脑袋
所有的观点都是不同立场的投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对错?
对错是人群定义道德的标准。
它水面下的双脚天生就站在大多数人利益的立场上。
所以对错本身它就是一个立场问题啊。
什么是道德?大多数人心中认可的公序良俗。
什么是法律?规范人群行为的底线公约。
集体视角下,站在人类群体的利益立场上才有道德和法律。
文明的本质就是看站在谁的立场上进行表达。
泰山在丛林里一切要从生存出发。
人群中一切要从共存出发。
所以,对错只是立场的衍生物。是被人群定义的语言学意义上的一个表述。
哪怕自然科学里的真理,在划定范围(确认立场)后才能列出精准的定义和表达公式。
所以,想要脱离立场谈对错,那不是在耍流氓吗?
请问要谈的是谁的对错?
没有立场哪来的对错?
你从杀人犯的立场上谈被害人的对错,社会公益的立场不支持。
你从资本家的立场上讲 996 的正义,社畜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这里不讲立场,谁能分出对错?
从道德角度,法律角度,父母角度,孩子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可以得出无数观点。
对错本质上就是立场的冲突。
没有立场就没办法谈对错。
如今,大型组织基本上都不采取独裁来进行决策,主要就是因为压根就不存在绝对的正确。
多方博弈争夺的都是利益,不是道理。就算争得表面是道理,那道理背后也都是立场在背书。
以前有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过,叫做背叛自己的阶级,什么叫背叛自己的阶级?就是不从自己的利益立场上考虑问题嘛。
资本家的儿子放弃家产去参加革命,你从在把他当宝贝的娘眼里,在他门当户对的那个未婚妻眼里,在他被土改抄家的老父亲的视角里,是对是错?
穷人为了口饭吃去给日本人干活,是对是错?
看这个问题的人立场在哪,视角就从哪一方的利益出发。
对错只是不同人群定义是非的名词罢了。
无非是在争谁说了算。
没有摄像头的黑胡同里,你把道理讲破天也赢不了板砖。
大多数人的立场,少数人的立场。
你认为对的东西,对方可能并不认同。那么以谁的标准为主呢?
讲道理?讲谁的道理?讲不通怎么办?战争?来一个你死我活!剩下的那个最大!
于是,鸡飞狗跳了几千年都在争一个谁说了算。
现在的蘑菇太可怕,大家为了保住狗命都退一步。
那就数一数,看持相同立场的人数哪一面更多吧。
人们把这个叫做民主。
少数服从多数。
不还是在玩一个叫做立场的游戏?
对错都只是表象,水下的逻辑都是立场。
我们这样想问题的人多,我们就对,你们就错。
党派政治早已说明一切。
纠缠于对错里不能自拔的,最后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因为从来都是人类在定义对错,不是对错在定义人类。
看了一些回答我突然觉得知乎应该加个功能: 举报党成功加盐值,举报不成功扣盐值。这样就可以保护一下健康的正常讨论环境,限制一下只有立场不要对错,不辩经只举报的小人们了(确信) 小管家觉得呢?
当然有对错,
但关键是立场不同的人对一些问题的对错标准可能不同。
“为救万人杀一人” 这个老问题是对还是错,就够大家争论一会了。
有时候大家并不是 “党同伐异”,
只是发现跟自己立场接近的人,看待问题的对错标准跟自己接近。
你排队讨厌插队吗?你开车讨厌加塞吗?
这两个问题回答完,在看下面两个问题,
你排队会插队吗?你开车会加塞吗?
除非你不排队,除非你不开车,你会发现,你也会插队,你也会加塞。
主角不同,定义不同。插队有错吗?加塞有错吗?一定有个例,一定有原因。孰对孰错?因为立场不同。
当你看到一个人拍马屁上位,你会不耻,但是如果你有同样的机会,你会怎么办?对还是错?
当你作为员工,看到老板开除绩效不好的员工,这个员工和你关系很好,你们喝酒时候你一定会骂领导。但是如果开来公司,自己做老板,员工混日子,你要不要开除?
你的兄弟追女神,被女神拒绝,你会说兄弟付出这么多,女神竟然不从,不应该。你的朋友是女神,被屌丝追了很久,你一定会建议不要接受,毕竟条件这么好,要找个高富帅。
谁对谁错?不过立场不同。
不能否定的才是事实,可以否定的都是立场。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立场问题。就连某博士说的是不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个立场问题。
中国人依然是一个立场陈述,一个价值判断。中国人并不是一个事实,生在中国和拥有中国护照才是一个事实。因为这个人如果脱离了中国国籍,去了其它某个国家,那么他就不是中国人了。
中国本身也是一个价值判断。我们所说的中国是有范畴有界限的价值叙述,是由人建立起来的。因为除了中国还有其它国家。
人也是一个价值判断,因为我们说的人也是一个有范畴有界限的价值叙述。
那你问我什么才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叙述。只有不因否定而改变的才是事实。
就好比中国人这个例子,可以否定一个中国人是中国人,你可以骂他汉奸骂他走狗,你可以否定他。他也可以否定自己是个中国人,可以脱离国籍去拿其它国籍。但无法否定的是他出生在何处的事实,以及他做了什么事情的这个事实。这些是否定无法否定的。
在化学里面,我们认识到的元素周期表。实际上氧元素可以不是氧元素,我们可以用其它符号来为它命名。但我们无法否定的是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到的这个物质,这个物质是无法否定的。
就像我看着一块榆木,我可以说这东西不是榆木 (指鹿为马),但我不能说我看不见这块东西。
如果你用这句话来理解别人,那就是对的。
如果你用这句话来否定是非,那就是错的。
特定条件下成立。
你要是说 “在小学,我们在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节中学过 1+1=2” 这个客观事实,那只有对错,没有立场。
那要是我大学专业选哲学好,还是选文学好,那只有立场,没有对错。
这句话在自然科学,形而上学(非伦理学,美学)里就是扯淡。不管是真理融贯论还是真理符合论,都有对对错的定义与判断方法。不要试图篡改自己理论的逻辑真值从而使真理相对化,这种做法很难看。
对一件事情做出是 “对” 或“错”的评判,一定是基于某种认知和某种预先设定下的标准。
譬如 “小明虐待宠物狗” 这一已经确立的事实,大部分人对这件事做出的判断是小明虐待残杀动物是错误的,残忍的,血性的,变态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会得出这样的评判结果呢?
大致上,人会给出以下理由:①狗是人类的 “好朋友” ②虐杀狗不符合 “人性” ③虐杀狗这一行为主观上引起人们心理不适
但也有部分人会为小明辩驳,认为小明做的并无错误,给出的理由如下:①狗是私有财产,有权处置 ②虐杀狗并不违法中国法律
看到了吗?这就是价值判断,这就是不同判断形成的不同立场。那到底孰对孰错呢?
如果坚持多数人观点,小明虐狗是错误的,理由也明确给出来了:狗是人类好朋友,虐狗不符合人性…… 但这里也有好多概念模糊,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 “好朋友” 这一理由是充分的吗?到底什么是“人性”?虐狗引起心理不适就是不符合道德的吗等等。
人不可能没有立场,说自己 “没有立场” 也是一种立场。“对错是非”的观念是人预先假设立场的结果,所以应该说人先有立场,再有对错。
我们是否有能力改变他人立场和态度暂且不提,但我们对自身的立场一定要有清楚的认知,经过谨慎思考做出价值判断。
对于 “立场” 我秉承的态度就是如果你笃定你的 “立场” 就应该坚守,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
《孙子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其疾如风:对于立场,经过独立且谨慎的思考,你要敏锐果断的做出判断。
其徐如林:在做出判断后,要一步步对立场做出有力论证
侵略如火:对于他人与自己的立场有矛盾的地方,你要大胆的对其做出估量并找出对方漏洞。
不动如山:坚持经过自己思考和论证的立场,毫不动摇。
严格意义上来讲,是非对错,抛却私心杂念欲望恐惧,大家都能得出答案,但一旦有了身份、位置、诉求、利益,大半的时候,就真的只有立场,没有对错了,因为站在谁的角度上,为自己趋利避害都是正常且 “应该的”。
这要看怎么看,很多事确实有对错,只不过错的那个群体会得到很多利益,所以就有了这句话的诞生。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人给我起外号,我不服气,跟他吵起来,吵着吵着就动手了。
最后老师来了,把我们全骂了一顿,叫家长写检查,各打五十大板。
老师教育我,他给你起外号不对,但是你不应该和他打架啊,你可以告诉老师啊。
后来又有人给我起外号,我学聪明了,问我爹要不要告诉老师。我爹一拍我脑袋,别没事找事,老师才不管这个。他给你起外号,你是不是平时得罪他了?
我这个人比较晚熟,上了中学后才明白这个道理。小孩吵架,永远是两边都有错,老师也好,我爹也好,他们根本不想管这事,只想让我别给他们找事。至于我的感受,反正小孩吵架睡一觉就好了。
会提这个的人的立场肯定是不太行的那种,比如辣脆或者饭圈
万物皆可量子化。
用量子力学的思维来看待,一件事情,总是处于对与错的中间态,就像盒子里的猫,当观测者打开盒子之前,猫的颜色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黑色,而观测者打开盒子之后,猫的颜色就确定了。
观测者引入了 “立场”,这个立场会影响对错的判断,“立场” 介入之前,对错是不确定的,就像盒子里的猫一样。
实际上,现实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基本都带有 “立场”,即使所谓的 “客观”,本身也是一种立场,只是比较中立。
即使是严谨的科学问题,也是有 “立场” 的,比如物理学很多假设 “假定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平面。。” 实际现实中并不存在这种情况。
再比如高中化学里大部分都是假设其不可逆的,实际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如果用道家思维,“万物负阴而抱阳”,我觉得这句话正确的理解的是,任何事物都是多元的,我们应该尽量不要二元思维,而应该分情况讨论。
但是很遗憾,现实中能够跳出二元思维的人很少。
“有圈子,无是非” 的翻版
立场是与价值观相联系的,一般而言,人们都是站立在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立场上。历史经验表明, 仅仅因为立场正确, 就推断其具体做法和政策就是正确的, 这样的看法并不一定靠谱。
过去,我们坚持共同富裕的集体主义立场,认为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唯一合理科学的经济制度, 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是复辟资本主义的, 是修正主义立场的产物。
结果,这个立场正确的认识,实际上变成了固守旧的僵化的经济政策体制的理由,我国经济因此长期发展缓慢。
坚持正确的立场是对的,但具体的是非还是要分清楚的。爱国主义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立场,但怎样爱国,怎样的具体做法政策能较好的实现我们的爱国理想,达到我们的爱国目的,却有很多具体是非可讲的。不谈对错,只讲立场的观点,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这两天读完了哈佛大学免疫与传染病专业博士内森.沃尔夫写的「病毒来袭」,算是一种应激反应吧。 这本书出版于2014年,副标题是「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爆发」,现在来看十分具有前瞻性。 传染性疾病素来都是医学界万般提防的对象,如果说抗生素解决了 …
猛犸象最后的栖息地,人类在这里输给了北极熊。 文 | 香川克之 人类统治地球少说也有几万年了。面对人类这群超级掠食者,鲜少有动物能抵御得了他们的疯狂进攻。但如果说,地球上还有人类征服不了、或者说征服成本过大以至于被动物击退的地方,恐怕很少有 …
人类与蝙蝠的互相伤害。 文|陈民镇 蝙蝠是动物界的奇葩。 它小小的身躯简直是一个大型病毒库,包括狂犬病病毒在内的一百多种病毒集于一身,俨然活体生化武器。在高度密集的群居状态和长距离飞行过程中,蝙蝠们互通有无,实现了病毒的集散。而出于其特殊的 …
知乎用户 姜指涯 发表 已经事实存在, 只不过游说的对象变为各大部委现管的主管司局处。 每个产业都有一个主管的部委和司局处, 都有一圈企业想办法制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影响政府变为政策。 这个工作一般会有行业中一些武林盟主式的教材政商两道 …
品葱用户 Shaco 提问于 6/24/2021 聊一个相对轻松的话题吧,美国国防部将于本月25日也就是明天,向美国国会提交一份有关UFO目击事件的非机密报告,这可能是首次表明UFO是真实存在的。 关于这类话题一直都是我比较偏爱的,我始终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