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表示「动态清零」政策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释放了哪些信息?
知乎用户 美短没断奶 发表 从微博精选评论看,百分之百的老百姓都很支持 知乎用户 月坊老大 发表 全是空话官腔,具体怎样抓早抓小,怎样早发现?还不是核酸核酸核酸,而且要天天核酸核酸 知乎用户 溜烟 发表 为什么不提对封控人民补偿经济损 …
“请出示行程码。”——这句三年来无数中国人听惯了的指令,终于成为往事了:从今天0时起,“通信行程卡”小程序从所有平台下线。也是从今天起,上海所有风险区清零,也不再要求扫场所码。
昨天消息一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再也不想见到它,再也不想提起它”,但只想着尽快翻篇,很可能让我们无法认清其存在的意义,不定哪天它换个马甲就又回来了。
不少人还真的舍不得它离开。在我朋友圈里,一堆人打卡留念,有的人甚至说“突然泪目”,想来那勾起了他们疫情三年里许多酸甜苦辣的记忆。有人不解地问:“这东西蛮好的,为什么不用了呢?深深地表示怀念。”
这也罢了,我在网上甚至还看到有这样的说法:“觉得以前有人管好幸福。现在出去都没安全感,到处都是阳。”对此,有人尖刻地挖苦:“一条被栓了很久的狗,突然被解开绳索,它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终于自由了,而是觉得主人抛弃它了。”
当你习惯了某种事物后,慢慢地就会对它产生依恋,最后都无法想象以前没有它,自己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昨晚得知上海不再扫场所码后,我家里人也脱口而出:“没有场所码,那阳性不就乱窜了吗?”
直到今年3月之前,至少在上海,是既没有场所码,也不需要做核酸的——我们小区第一次全员核酸是今年3月20日晚上。现在谈起,有的人都想不起来了:“啊,那当时不做核酸,健康码怎么变绿?”
很简单,健康码默认状态就是绿的,除非你被判定为感染者或密接。从这一意义上说,现在放开,是在向3月之前回归。例外状态并未告终,我们只是找回了一点以往的感觉。
短短大半年时间,就已经让人想不起来以前的正常日子了。场所码在西安等地一直有,但在南方各大城市很长时间都没有。实际上,上海直到今年3月中旬之前,进入公共场所都是不用扫码的,那还是从北京学来的,旨在缩小排查人员范围,提升疫情防控时的流调效率,实现精准防控。
事后来看,讽刺的是,这个做法在上海几乎刚被采纳就过时了。因为奥密克戎新毒株的隐匿性、感染力极强,使得以往那种追溯传播链条的流调失去了意义,等到你发现疫情时,可能早已多点开花,既难一一追查所有感染者去过的场所,更难将所有密接都找出来,而最初的感染者甚至可能都转阴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要下线行程码、场所码,因为这本来就是为流调、清零服务的,在当下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追查密接已毫无意义。
无论是行程码还是场所码,原本就是动态清零的手段,但现实证明,手段可能逐渐脱离目的存在,有着强大的惯性。就在前些天,上海的很多公共场所已不再查验核酸,但场所码仍然要扫——试问,你也不知对方是阴是阳,那还要知道他/她的活动轨迹干嘛?
行程码、场所码,原本都是为了方便流调而作的活动轨迹记录,但一旦它大规模实施,就很难在技术上达到它所想要的“精准防控”,而难免会出现各种一言难尽的状况。
当行程轨迹被应用于大范围防控时,很快其影响就扩散到了诸多方面,成为限制出行和流动的利器。更重要的是,这种风险的降临往往是随机性的:你可能出门时还没事,但鬼知道几天后你经过的某个地方爆了,而你不管和感染者有没有接触过,都可能不期然成了嫌疑人,这就将人置于一种无法预知的风险之下。
2020年秋,我去四川旅行,行程过半,忽然上海浦东出现零星几例感染,我在浦东的亲友不在那两个划为风险区的地方,都生活如常,然而我的行程码上立刻就带星标红了,因为我14天内曾到过上海。不仅在当地景区吃了闭门羹,甚至连宾馆也不敢再接待上海游客,我一帮同行的朋友不得已退房、改签机票,连夜仓皇逃回上海。
像这样的经历,应该不少人有过。也因此,一度有人开玩笑说,双色码可以来一波,做核酸扫码,随机中500万,每天开奖碰运气。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很多啼笑皆非的经历:
“我对行程卡最深刻的记忆是单位要求不准有外地行程,造成我从10月份开始就没能回300公里外的老家看儿子。”
“11月份参加中级经济考试,去到现场被告知我的行程卡显示在7天内去过苏州,导致不能进场考试。心塞。”
“没有带过星,只因是外地的,到山西办事,但是山西的高速路不让下,折腾了一天到半夜,没有地方吃,没有地方住,只能一路跑回到河北境地才能安生!”
“公司有员工骗病假,和公司说回老家看病的,估计找了个老家的熟人开病假条,然后一查行程码发现这段时间根本没有离开过公司所在的城市。”
到后来,行程码、场所码在结合核酸检测数据后,就成了我们自证清白的一份资格证明。
今年7月,我家附近的体育馆刚开,我送孩子去上羽毛球课,却被保安挡在门外,因为他严格执行规定,说我的核酸还在“检测中”,不能放我进去。争吵无果,我最后不得已只能在外面找个地方坐等,让孩子自己进去。
然而,就像孩子当时也发现的,“学生天天24小时核酸,但去很多地方,小孩子根本不看”,他虽然才9岁,也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只查大人不查小孩:“我觉得小朋友就属于买一送一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有的人也许是真心觉得由此获得了更多安全感。有朋友曾说,他担心这些涉及个人隐私,但让他震惊的是,同事中一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女孩子不以为然地说,为了安全,“就查你个底掉怎么了?”
前些天,有人给我留言说:“还有什么比自由更好的?”但底下很快有人回应:“有,健康。”
这确实是一种在国内社会相当普遍的想法,那就是让渡自由来获得一种绝对的安全,至于在这过程中失去了什么,很多人并不在意。何况对许多国人来说,原本就缺乏的东西,并不清楚地知道那意味着什么,那也就毫不可惜地让渡出去了。但归根结底,那种交换其实是一种幻想。
在重新放开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清楚,自己曾经失去的是什么,又换来了什么。我完全理解并尊重,不同的人在这方面会有不同标尺的底线,但底线高一点,可能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好事。
**往期阅读:
**(已设置超链,点击篇名即可跳转读取)
知乎用户 美短没断奶 发表 从微博精选评论看,百分之百的老百姓都很支持 知乎用户 月坊老大 发表 全是空话官腔,具体怎样抓早抓小,怎样早发现?还不是核酸核酸核酸,而且要天天核酸核酸 知乎用户 溜烟 发表 为什么不提对封控人民补偿经济损 …
从昨天开始,疫情防控有可喜变化,让所长的心有些蠢蠢欲动。 昨天晚上,央视解封了世界杯观众——之前转播镜头一对准观众,央视的画面就立刻切换到教练席。昨天开始,央视终于能正视所有不带口罩,在看台上疯狂庆祝的球迷了。 北京顺义区后桥村二片区 …
作者 | 徐观 何森 11月4日凌晨3点,戴一鸣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那时,他已经穿了十多个小时的二级防护服,往返跟车转运一百多公里。 这是他成为“流调人”的第一天。 前一天上午11时许,戴一鸣接到街道的紧急电话,说,琶洲街要紧急组织成立一 …
“让我看看这滑天下之大稽的新闻。” 今天,摇摆 4 天后的石家庄,突然以一条 “石家庄新增感染者 3 天下降近 80%” 的热搜向外界宣告了自己的“探索成果”。 (16 日早高峰的石家庄地铁 1 号线)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 …
知乎用户 高桥凉鞋 发表 快速领会文件精神需要一定的技巧,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技巧是: 对于禁止类文件,先拉到下面看看有没有相应的罚则,就是如果违反 XX 则会受到 XX 处罚之类的表述。 如果没有罚则,则视同没有这个文件。甚至再激进一点,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