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许多王朝的皇帝有一个素质逐渐递降的趋势?

by , at 21 April 2022, tags : 皇帝 素质 开国 王朝 能力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李小喵​​ 发表

很多人以为把财富积累到少部分精英手里,精英就会利用最好的资源培养带着精英基因的后人然后后浪推前浪,然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但事实是:

温饱思淫欲。

懒是人类本性。

基因就是 TM 摇一个亿面骰子,除了一面是虎父无犬子,其余都是败家子。

不要说什么皇帝,就看看我们周围的所谓富二代官二代。

到底是在科学院里为国为民的多,还是在 K 歌蹦迪纸醉金迷的多?

到底是在医院救死扶伤的多,还是开豪车撞人进医院的多?

到底是在军队为国戍边的多,还是在威逼民女脑残炫富的多?

知乎用户 徐晓轶 发表

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有句俗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从一线的基层干起,才知道:

  • 一件事到底该如何办,才是最容易被各方面接受、最容易办成、代价最小的
  • 如何激励、约束下属,把方方面面的人拧成一股绳带着他们从死地杀出来
  • 更重要的,需要对力量消长、人心变化、局势走向有清楚而敏感的认知

没有这三样,走上坡路的时候还没什么,花花轿子大家抬,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时候都是来投机的,水平差点、损害了谁的利益,为了长远利益,谁也不会说啥。

但要是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本就是树倒猢狲散,这个时候不明白如何拢住人心士气,不知道轻重缓急,拿捏不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基点,那好事也必办坏。

概要的说,由于皇 n 代,缺乏对人、对人情世故、对人心的深刻认识,不理解各种情况下该如何把心思各异的各色人等拧在一起,对力量、局势的变化也不够敏感,所以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知乎用户 屠龙少年终不变 发表

做皇帝,或者说做领导,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不被忽悠的能力

欺君之罪自古以来就是杀头的大罪

但是在古代,最赚钱的买卖就是骗皇上

能把皇上骗的团团转,就是最大的本事


亡国之君从品性、从天赋上讲,未必比开国之君差

但是开国之君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

对于基层的实际情况,对于底层的真实信息,是十分了解的

一件事情通过官僚系统层层上报之后,放到皇帝案头的信息,和基层的真实情况,往往已经差之万里了

但是对于从底层上来的开国之君来说,从这些层层上报后的信息推断出底层的真实信息,往往是并不困难的

也就是说,从底层上来的开国之君,具备非常强的不被忽悠的能力

想通过文字游戏、虚假数据和一些官场手段忽悠开国之君是非常难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从结果上看,就仿佛开国几代君主都是明君,仿佛他们治政能力很强

其实更大的因素是因为他们不好忽悠,能够拿到相对真实的信息,从而能够作出相对靠谱的决策


反观亡国之君,他们几乎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生活在信息茧房里

外廷的一切奏折,都是经过官僚系统层层曲笔掩饰后的,内庭的信息又全部为宦官所垄断

皇帝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是经过庭臣和内侍修饰、篡改、筛选之后才放到皇帝眼前的

对于从小就生活在紫禁城里的末代皇帝而言,他不被忽悠的能力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说从生到死都是处于一个一直被忽悠的状态中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庭臣和内侍而言,忽悠皇帝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风险近乎无限低,受益近乎无限高

末代皇帝生活在全部由虚假或者不全部真实的信息构成的信息茧房中,他们作出的决策自然漏洞百出

从结果上看,自然是昏招迭出,愚昧昏庸


而这种由信息差异导致的结果差异,根本不是由皇帝个人的品性和意愿所能够改变的

知乎用户 马蓝蓝 发表

1、开国皇帝素质不高也很难开国啊,毕竟当开国皇帝是竞争上岗,还是最残酷的那种竞争。到了后来,一代代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又兼承平日久,政治、军事素质当然比不得开国的祖宗们。你看那些开国比较侥幸或者承父祖基业、竞争不够激烈的皇帝,比如司马炎,就明显差一些。

2、如果开国之后的最初几代不行或者不太行,也就直接崩了(如秦、隋、西晋),最好也是宋代(宋太宗征辽失败,又丢了河套,对宋代国势影响是很大的)。其实明朝也算个直接崩了的例子,只不过上位的还是朱家自己人,所以王朝保住了。

3、如果最初两三代能够(大体)平稳地实现统治、渡过内外政治危机、天下承平,此时各种制度都逐步健全起来,而农业经济和人口的自然增长也使得国力逐渐上升,通常这时候王朝依靠繁荣的经济、充足的人口和制度惯性就可以迎来盛世,皇帝本人往往不需要特别高的素质,不是昏庸之辈就行了。即便有一两个不靠谱的,几代人积蓄下来的国力和整个制度的惯性在一般情况下也足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如果皇帝本人特别雄才大略又好大喜功,也有汉武帝这样的。当然也有李隆基这样直接玩崩了的。

4、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末年,往往人口极多(南美高产作物引入前,汉唐这种王朝出现大的动荡前大概可以有五千万到八千万人)、土地兼并严重、朝堂之上利益集团树大根深盘根错节。此时就算有智商 200 的皇帝,手上力量不足、内外矛盾严重(外戚、宦官、地方割据、党争……)、国家财政枯竭(比如明末,宗室和官员士大夫占据大量土地不交税)、流民四起,在这种烂摊子下又能有何作为?

开国皇帝和最初几代往往处于终结乱世的时候,此时人口锐减(全国可能也就一千多万)、地多人少,官员们虽然也不可避免有内部矛盾和政治斗争,但都是开国勋贵或者第二代,经历过艰难的创业期,总体素质比王朝末年那些脑满肠肥的庸庸碌碌之辈还是高得多的。此时皇帝的威望和后世的皇帝也不可同日而语,令行禁止甚至对某个政治势力进行清洗要容易得多。

换句话说,虽然开国皇帝上位难度极高,但如果成功上位,治理难度反而不高。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这不是中国皇帝的特例,这是世界上所有人才的规律

电视剧楚汉传奇里有个细节,项羽叔侄三人,没什么钱了,三个人吃一个饼,但是吃饭的坐姿,动作,所有细节还是贵族那一套,来收房租的房东说你们有钱人吃饭就是好看……

所有有经济实力的家族往往都会给孩子定规矩,这不行,那不行,这要怎么做,那要怎么办

然后只跟类似规矩的人一起玩

这在人生的拳击台上就等于绑住了拳击手的一只手一条腿,能赢的唯一可能就是对手也绑住了

不过很可惜,总有不限制自己的高手横空出世

刘邦当年也绑住了自己的一只手,他只和屌丝一起玩

人家书生一来,他就拿人家帽子尿尿

但是这个人悟性非常好

当他洗脚见郦生的时候,人家一教育他,他就改称晚辈刘季了

从此解放了自己的双手,在人生的拳击台上打的一拳超人项羽乌江自刎

现在还有一群傻逼,聊人必看家境,交友必交同阶层

这和自断一臂的项羽有什么区别?

还没有项羽的天赋

真到了公平决斗的场合

一个个还不是被人吊打

近三十年中国混的风声水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是下可和屌丝斗地主,上可和领导高尔夫的人才

其眼界和心胸都具备一流人才的基础

而古代的王朝帝王

天天不是和贵族打屁

就是和宫女太监胡混

知道世间什么样吗?

这真不算他们素质低

这是捂着司机的眼开车

要不是中国的地理环境好

人民好管理

那些王朝哪能坚持那么久

一流人物有且只有一种

那就是上可鹏飞万里,下可五洋捉鳖

所以大家要注意

平时那种只什么什么的人,脑门上已经刻上了失败者三个字,离他们远一点,免得他死了,溅你一身血

知乎用户 痛风三世 发表

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认为,政治权力的秘密在于 “集体的感觉”,通常是为了追寻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凝聚感和归属感将许多个人结合在一起,共同获得超越他人的权力来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根据伊本赫勒敦所说,王权通常会在四代以后走向腐朽

家族荣耀的缔造者知道从事这一事业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会继续保持那些缔造了他的荣耀并使之延续的品质。在他之后,他的儿子因为与父亲存在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学习到了父亲身上的那些品质。第三代一定满足于模仿,尤其是依赖于传统。第四代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前代,其成员已丧失了维持其辉煌大业的素质。他认为这种大业并非通过勤奋努力所建立。在他看来,从一开始,凭借单纯的血统这一事实,它的人民就属于他。

说简单点就是:好日子过久了,两脚离地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兽性,死于安乐。

至于用 “素质” 一词,其实有些不准确:什么素质?文化水平?武斗水平?努尔哈赤可能连二人转台词都写不出来;他的后代乾隆帝文化水平倒是蛮高,著作等身,产量胜过《全唐诗》。但是清朝兴起之初,满洲八旗可谓是虎狼之师;到了乾隆年间,八旗早已腐朽不堪,沦为国家的拖油瓶。

逐渐递降的更是 “心气” 和“危机感”。

知乎用户 万事如噫闻太师 发表

凡事多讲正能能量!

你知道贵族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吗?

就是让其家族成员越来越与普通人分道扬镳,无论从衣着、举止、语言、气质、生活习惯。。。一眼就能看出这不是普通人,这是贵族。

这里面的核心区别就是普通人要靠自己或者,要干活儿要劳动,所以普通人的一切都是以方便干活儿为主的。

贵族为了区别于普通人,一切皆以不干活儿为要务,连穿衣吃饭都要人伺候。

这样按照普通人的标准就是素质逐渐递降,贵族们就是一群生活不能自理分废物。

但其实从贵族的角度来说,越废物就越像个贵族,人家高兴着呢!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我说一个比较隐蔽的视角,就是许多官员并不希望皇帝至圣至明

君、臣、民三股势力是相互合作又相互对抗的关系,如果皇帝真的英明神武,很得民心,那么君和民关系会更紧密,就不太需要臣了。皇帝打倒对自己不利的大臣,产生的负面后果也比较小

所以官员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希望皇帝适度昏庸,对百姓差一点,需要自己来当好人,才能维持皇帝对百姓的统治

而为什么大部分朝代都是立长不立贤,就是因为官员会对皇帝长子从小就笼络,如果突然立贤,这些官员对长子的投资就白费了,要是太子和长子不对付,将来更惨。所以当王朝进入稳定期后,新皇帝在小孩时就会被各种刻意引导,变得越来越需要依赖周围的人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开国皇帝擅长的一般都是领兵作战、收买人心、号召天下豪杰,这种技能在技能树上等级非常高,但一般只有乱世有用。后世那些儒家知识分子教出来的皇帝即使等级够了也不点这种技能。

但这也不代表后世的皇帝素质就比开国皇帝低,一来刘邦杨坚朱元璋那几个人在开国皇帝里也是最强的一批,你不能拿 a 学校年级前五和 b 学校平均水平比。

二来王朝中后期搞中兴的难度其实高于开国皇帝搞盛世,因为中国每次改朝换代死掉 50% 人口很常见,人少了,人地矛盾少了,土地兼并也被洗牌了,再和前面的乱世一比,妥妥的盛世啊。于是很多脑残皇帝和傻叉宰相也就跟着混了个好名声。

知乎用户 谦仔 发表

很简单,就三个字——接地气。汉高祖刘邦街道派出所所长,唐太宗李世民,十七岁开始带兵打仗,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老二也是行伍出身,基层混起,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甚至于某些 G 点群体不愿意提起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破落小贵族,混的跟难民差不多,野猪皮一家,明朝边军军头们养寇自重的产物,小部落酋长出身(都只剩十三副铠甲就差没当山大王了)。

这些人出身有高有低,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叫做 “基层 / 一线工作经验丰富” 官吏们的小九九,土豪劣绅们的小算盘,一顿饭多少钱,一亩地打多少粮食,一个兵该发多少军饷清清楚楚。

官吏们最多就是数据加点水分,本来该 100 斤粮食入国库,最多敢拿 10、20 斤,对皇帝说这是损耗,皇帝一般也就罢了。

可是后世那些皇帝,养于深宫妇人之手,不是说他坏。

例如 “何不食肉糜” 老哥,天天被人笑弱智,可是 “此嵇侍中血,勿去” 一个能在自己都当难民的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你觉得这人能坏到哪里去?比 N 多刻薄寡恩要暖心好吧。

一个补丁一个鸡蛋几两银子算是 “节俭” 吓得大臣不敢说话没错,说的就是你鞭子朝。

这些皇帝没错或者教育很好,可是一个国家是由无数个农民出人力,出兵员,出税收的,这些皇帝的老子和老师绝对不会跟他们说这些 “粗鄙之语” 可是正是没有这些 “粗鄙之语” 本来该上缴 100 斤谷子给国库,封建官僚集团敢只交 50 斤 30 斤甚至于 20 斤你信不?本来国家只收 100 斤的税,官僚集团敢收 150 斤。

一旦官员们垄断了基层的声音,皇帝?不过是一个瞎子聋子而已,瞎子聋子却在台上发号施令你觉得可能贴近现实吗?而封建时代生产力有限,一旦破坏了极难恢复(最显著例子就是长安变废都)而一旦出现 “黑天鹅事件” 了根本就无法挽回,98 年那大水那规模放在古代保准就改朝换代了

知乎用户 钟大仙儿 发表

开国皇帝素质高,是幸存者偏差。

毕竟不高的那些早就被淘汰了,也开不了国。

而在这个高起点下,后代越来越弱的原因,则说白了,是帝制传承的问题。

为了维护统治,绝大多数朝代的传承都是嫡长制。嫡是指母亲地位,长是指出生顺序。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皇后生的大儿子,只要不犯大错,十有八九下一任皇帝就是你了!

哪怕是皇帝本人,在皇后有大儿子的前提下,想立其他儿子,都会遇到极大的阻碍。

而出生顺序和生母地位这种先天的条件限制,极大程度的规避了在皇位传承过程中被人做手脚的可能性,是为维稳。(包括但不限于外戚、文官、宦官等)

退一步说,就算强行上位,也会面对极大的舆论压力。(比如雍正)

但是,万事都有两面性。嫡长制虽然利于维稳,但相应的也无法对继承人进行筛选了。

你这个皇后的大儿子,无论是个什么鬼样子,从(祖宗)法理上来说,都是继承人。那么如果他牛逼还好,要是不牛逼呢?而正常生孩子,老大就牛逼的概率又有多大?

别说不牛逼,就算是傻逼,有的时候都要忍(比如司马衷

而这种没得选,一开始还好,几代人下来,基因得到不到优化,又没有竞争机制,这皇帝难免就要素质下降,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

运气好的皇朝,能碰上一个两个特别出息的嫡长子,国祚能长些。

运气不好的,三代人不出个牛逼的嫡长子,十有八九就要乱了。(比如秦晋隋)

所以有的时候,一些皇位争夺战,其实是皇族内部的一次血腥的竞争上岗。从客观上来说,是给皇朝续了命的。(比如玄武门之变,比如九子夺嫡

知乎用户 Pure 发表

因为权利交接是需要时间的啊,更别提很多皇帝根本没有时间教育继承人。除了挫宋,挫宋是特例,这遗传基因是软骨病,治不好。很多王朝的皇帝都是短命鬼啊,根本没有时间把权利交接给自己的儿子啊。像朱棣的儿子在位才十个月就挂了,然后朱棣的孙子明宣宗也就在位 10 年,明宣宗的素质好,是因为朱棣活得久。紧接着就是明英宗上位了,搞出土木堡之变。明宣宗 10 年能教育出个啥玩意儿出来?何况明宣宗死的时候,明英宗才 8 岁。

转头再看看有时间教育继承人的皇帝,这继承人的素质就一目了然了。唐玄宗就在位非常久,然后肃宗,代宗的能力算是比较强的了。然后代宗在位也有 17 年,所以德宗素质也不差。

康熙是个特例啊,孝庄活到了 75 岁。像诚孝张皇后死的时候,明英宗才 15 岁,如果张皇后再多活个 10 多年,那么英宗的素质可以上几个台阶,就不会有土木堡之变了。权利交接需要时间,教育也需要时间,你看看现在,光在地方上历练,就是 20 多年。在古代想教育出一个好皇帝,首先得保证自己能活的久,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活多久。

知乎用户 王陶陶​ 发表

什么叫素质高?乱世有乱世的法则,太平有太平的道理。素质不能类比。

开国皇帝刘邦、朱温、朱元璋就没上过学,年轻的时候都是混混,除了蒙人、玩人、斗人、杀人外,还真没什么正儿八经的本事,从来就与高素质无缘。

看看开国大臣徐茂公的素质:“我少年时随意杀人,渐长时因怒杀人,而后因财宝杀人,现在啊才成熟起来,知道要通过管理老百姓积累财物了。” 这个开国豪杰 tmd 是个什么东西,压根就是地痞出身好吧——要知道,李世民最忌讳的就是他和李靖了,可见,李世民知道这种人才是真正危险的动物。

这些开国猛人,其实纯粹就是恶棍,他们要是逢上太平盛世,估计只能坑蒙拐骗杀人放火,然后被派出所捕快抓住枪毙了。

所以,什么才是乱世的高素质?这不是受教育的问题。

看看现在的黑社会,里面毫无规则,互相暗算,最后成功摆平竞争者的家伙,就是乱世的刘邦、朱温和朱元璋。如果天下大乱,他们这样的人,才是英雄好汉。

至于亡国之君,实话告诉你,没有几个我们眼里素质低的,就像现在的富二代一样,上的都是伊顿、剑桥、耶鲁,请的都是私人教授,与现在的富爸爸们的儿女一样,皇帝恨不得拿最好的资源培养他们。梁元帝是当时最杰出的文化人;隋炀帝是当时最杰出的文化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当时最杰出的文化人——同样,戈尔巴乔夫也是苏联领导人中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但是,高素质正规教育水平,对于需要恐吓人、折磨人、玩弄人、控制人的乱世君主来说,有屁用?

所以,伊顿中学能够教授你危险重重之中才能催生的直觉吗?剑桥能够让你拥有刘邦那种强大的意志力吗?耶鲁能够教会你如何收买、威胁、愚弄别人吗?

正规的学校和儒家的教育,永远不会教你这些,也无法教会你这些,只有绿林大学中危险莫测的罪恶人生才会。

可是皇家贵种,又有几个会去蹚那种龌蹉低贱又危险的浑水。

乱世帝王需要素质,但这种素质真不是正规学校能培养出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何说,这辈子只有 “绿林大学” 才学了点真东西,他说得真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啊。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wtt1316606212

知乎用户 穆然​ 发表

因为政治斗争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先不说各位初代领导人,因为初代领导人是竞争上岗的,他不优秀就上不了岗。我们就从二代开始说,我问你,汉文帝即位遇到的政治问题主要是什么?是民生凋敝,国家太穷。那汉灵帝遇到的政治问题主要是什么?是人地矛盾突出,叛乱四起。如果是你来选开局,你会选文帝还是灵帝。

如果我来评估难度,我会说,灵帝的难度高,而且灵帝的工作费力不讨好。

为什么,因为汉文帝的敌人其实是自然,汉文帝带领人去和自然干,干好干赖最后的风评都差不了。中国的老百姓,只要有地种,有粥喝,就是听话的,汉初经历了秦末的大战乱,人口凋敝,可以说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而国家穷其实不是大问题,因为随着财富的累积,这个问题可以被时间解决。文帝这个工作是典型的难度低,风评好。

但灵帝那边开局可不行啊,他的敌人不再是自然,而是人,是马尔萨斯陷阱,是几千万张嗷嗷待哺要吃饭的嘴。你说你给他们饭吃,明年他们就会繁殖得更多,总有一天你给不起。你说你不给他们饭吃,那你就是暴君,你就是独夫,不顾自己子民生死。你说我减税,我皇帝缩减开支,可以吗?不行,你省的那点粮,用不了三年农民就生出来这些孩子,把你省的粮吃掉,到时候你还能怎么省?你说我把税加回来,那文人刀笔一挥,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任由百姓饿死。马尔萨斯陷阱怎么解决?只有提高产量和降低人口,提高产量…… 种子化肥科技我一个也没点开,降低人口?难道我皇帝还能派人屠杀百姓不行?

诶,真行,只要不以自己名义杀。灵帝废史立牧,给予他人军权,你们这些州牧平定黄巾就要杀人吧,平定黄巾没有粮,你们就得纵兵抢粮吧,抢粮还得杀人吧。那我杀人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不是我杀的,是州牧们杀的,缺德的人是他们周树人,和我鲁迅什么关系。我问问,换成是你们,你们想的出这种办法吗?

那这么办的后果是什么?你把权力交给别人,一定会被后世诟病软弱无能,你为了制衡外官,必然重用内臣,落得个亲小人远贤臣的口碑等等,这个时候,你才发现,自己的开局不仅难度大,而且费力不讨好。

其实大部分王朝都是这样的,先是人与自然的矛盾,王朝末期,变成了人与人和嘴与嘴的矛盾,与外部斗时,领导者名利双收,与内部斗时,领导者名利双输。

知乎用户 松鼠山老农​ 发表

因为皇帝素质低了,王朝才进入末期,而不是反过来。我们常常听说 ** 中兴,不就是因为出现了牛叉的皇帝,王朝又续了几年么?至于为什么渐渐皇帝素质低了,你看皇帝就是 1/N 的人,候选人越多,选出来的素质越高。开国皇帝那怎么也得千万量级吧,比和平年代高了多少数量级?

知乎用户 游击 发表

这只是错觉。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递降趋势,只是国家的事越来越难办而已。

皇帝的素质当然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本事。象李煜、宋徽宗这些只会吟诗画画的,艺术修养不错,帝王素质是很差的。

当然不要和开国君主比,练级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而且开国君主和守成之主的素质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开国君主军事能力一般比较强,守成之主则不需要强调军事能力,太平天子过于追求武功往往是乱阶之始。

王位传承的基本原则是嫡长继承制,不是每个朝代都严格遵守嫡长继承制,但是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一原则的影响。不管怎么说,王位继承人的选择范围是很小的。储君大体上也都是按照儒家的 “贤君” 标准来进行培养。在选材面很窄,培养标准差不多的情况下,历代皇帝的素质高低很难说会有什么规律性。

比如西汉,汉武帝比他爷文帝、他爹景帝都要强。武帝的曾孙宣帝比文、景大概也要强一些。唐玄宗只是赶上了好时候,论能力未必真胜过了他儿子肃宗、孙子代宗。乾隆也是这样。

至于说未代皇帝要么昏庸,要么羸弱,甚至生育能力也不强,情况当然不全然如此。但是皇帝没有子嗣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储位危机,这时候一般都是立外支幼君,如果此时国势已弱,再加上外戚、权臣、后宫等几方势力相互倾轧,几番震荡下来很容易倾覆国祚。

亡国之君并不全是昏庸之辈,比如汉献帝、唐昭宗、崇祯帝,资质都不差,承平时是有可能成为英主的。顺便提一下,唐昭宗儿子挺多的,大概有十来个吧。

知乎用户 敖让 发表

泻药。

一个王朝的开创者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帝国是打出来的。没有几把刷子,早就在乱世中被淘汰。所以开国皇帝基本都是人精,不然活不过两集。

然而继承皇帝们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位置是祖传的,个人能力大多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虽然皇室的教育很优秀,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排除偶尔会有优秀的继承者,总的来说封建王朝的皇帝个人能力是螺旋向下的。这是历史规律,制度缺陷,王朝宿命。

开国皇帝大多英明神武,因为开国皇帝的竞争者太多了,可以说他是从全天下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基本就是个人精。经过了市场化的竞争。

而继承皇位的皇帝就不一样。

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素质最差的概率最大,甚至有些还不如普通人。

如果是通过夺权上台的皇帝,能力会好一些,但大多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他的竞争者仅限于他的兄弟,但也只能证明他只是他的兄弟中能力最强的一个,竞争不充分。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1 怎么定义素质?

如果你说的素质是能力大概率赞同

其实基本上随着朝代的越来越长,后代能力往往会越来越差

因为开国皇帝只有一个,

起义的人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

只活下来一个,

肯定是最强者

其它的死了啊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邓小平

你天天要么一步天堂,

要么去地狱

而这样的人不计其数

只能一个去天堂

只可能留下最强者

知乎用户 方源野 别鹤​ 发表

很简单,反者道之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你坐拥 10 亿,再去拿出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原始战斗力,你心有余力不足了,感觉 “努不起力”。历史上那些口诵尧舜、行如桀纣,甚至好话说尽坏事干绝的,并非人品一生下来有问题,而是这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消退。

如果说王权世袭,还只是家族企业巨型集团,阻碍了纵向竞争,那么到了帝制,连横向竞争都没有了,李斯对胡亥说的你就该享受恣睢,这种素质不降如何?

更可怕的是帝制结构中,这种内卷大于外殖的驱动,还会让统治者就算英明,也难以摆脱昏暴羸弱的路径依赖,王船山对 “千古之祸,秦开宋成” 的分析和那代人率先提出非君思想,其来有自。

元清那种起源于西伯利亚游猎裹挟主奴制的万众依附、乾纲独断,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部落封建州牧藩镇,本于地权,以诸夏皆强,抗民贼、夷狄之强;而帝政专制,散沙唯上,文吏抑武,以独强制群弱,锄众气于域中,此黄族自秦以下,除汉唐重扬始终外,数被寇、数陆沉也。

知乎用户 二凤凰后 发表

《从历史看治乱兴衰周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 年 12 月 13 日第 2307 期,作者:郑任钊

历代王朝讨论前代衰亡原因

  历代王朝新兴之后,多要对前代的兴衰进行政治总结,朝堂之上乃至民间往往有很多讨论。古人总结的王朝衰亡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施仁政,不恤民生。**古人认为 “天命靡常”,王朝更替是天命转移的结果,而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因此民心向背决定了王朝的兴亡。即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从《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商汤指责夏桀 “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周武王指责商纣 “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夏桀、商纣耗尽民力、压迫百姓,导致百姓离心离德,终致亡国。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高度概括了秦亡的根本原因,即秦不施仁政,百姓无法安生,很快从横扫天下逆转为丧败亡国。

  唐太宗与大臣对治乱兴衰有很多讨论,唐太宗认为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结果 “人力不堪,相聚为贼”。他表示这些都是自己的亲身见闻,所以他深以自诫,“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静,无有怨叛而已”。唐初的大臣们也持相似的观点,如魏征指出:“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

第二,奢靡腐化,吏治败坏。《左传》有一句名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统治阶层的奢靡腐败必然导致国家的衰亡。周公认为夏亡于 “不适逸”,商亦亡于 “诞淫厥泆”,即夏商的统治者放纵自己、大肆游乐,因此失去了上天的保佑,从而招致丧乱。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后蜀后,被蜀主孟昶的七种珠宝装饰的溺器震惊,得出了 “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的结论。明人总结“元之所以亡者”,认为“实基于上下因循,狃于宴安之习”,也将奢靡享乐置为重要的原因。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元代统治阶层“上下贪贿”,到最后更是卖官鬻爵,吏治破坏殆尽。

  “邪臣在位,贤哲隐藏” 也是王朝衰亡的重要原因。周公说商纣王任用的都是 “羞刑暴德之人” 与“庶习逸德之人”,隋文帝说“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有才德的人得不到任用,贪婪卑鄙的人把控各个岗位,政治怎能不昏乱?

**第三,制度废弛,天子失权。**史书中,王朝末年经常与 “朝章废弛”“纲目废弛”“法令废弛” 等现象联系在一起。随着统治阶层的腐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陷入荒废,国家政治的运行也就难以为继。商末,祖伊就指出纣王 “不虞天性,不迪率典”,废弃法典,必遭上天厌弃。

  明太祖评论汉唐之亡说:“汉亡于外戚、奄寺,唐亡于藩镇、戎狄。”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相争权,唐末藩镇割据,其本质都是皇帝失去了权威。所谓 “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皇帝或中央一旦失去权威,大臣或地方就容易产生骄横之气,不服从中央而生自立之心,于是天下离析,争斗不断,国家沦于衰亡。

  多尔衮评论明亡则说:“故明诸臣,各立党羽,连章陈奏,陷害忠良,无辜被罚,无功滥用,酿成祸患,以致明亡。” 朋党之争也是古代政治昏乱的一大原因。官僚之间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互相倾轧攻讦,一方之所论,另一方必然全盘反对,只唯权势利害,而不顾是非善恶。愈演愈烈的党争,必然损害君主的权威,贻误国事,最后将国家拖入无可挽回的境地。宋代滕元发说:“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第四,缺乏戒惧忧患意识,不纳谏自新。**魏征说:“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统治者只要能长期保持戒惧忧患的意识,国家就很难陷入昏乱。魏征更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 哪有帝王不想长治久安,故意暴虐百姓,自取灭亡的。那为什么隋炀帝还要这么做呢?其原因是 “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自以为国家富强,不考虑后患而为所欲为。

  历史上,开国初期的君主往往能鉴于往者而保持戒惧,唐太宗说:“览此兴亡,极怀战惕”,“使人懔懔然兢惧,如履朽薄”。明太祖说:“天下国家之重,岂可顷刻而忘警畏耶?” 而后世君主,承平日久,“未乱自谓必无乱,未亡自谓必不亡”,自信 “我生不有命在天”,不听劝谏,不思悔过,终至亡国。

  不纳谏、不自新,也是古人常说的亡国之由,如周人说商纣王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唐太宗说“向使隋主早悟,亦当不至于灭”。王朝末年,君主对臣下的劝谏或建言,根本听不进去,史书中“书奏皆不省”“群臣屡谏不听” 之类的记载不可胜数。其实但凡施政,不可能不出现偏差和失误,只要及时改弦更张,早做变革,不至陷入危亡。诚如宋代李昴英所说:“自古艰危之世,岂无可以挽回之机括?其君迷而不复,迄无幡然改易之良图,遂致圮坏,竟难收拾。”

古代王朝无法走出周期率

  虽然古人一直在探索走出周期率的办法,激励君主有所作为,防止王朝走向衰亡,然而自从人们认识到治乱兴衰的循环以后,在能否走出来的问题上,千百年来大体是比较悲观的。早在西周初年,周公就曾说 “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表示周要以殷商为鉴,但继殷之后的周朝能否长久却无法预料。

汉代刘向说:“虽有尧舜之圣,不能化丹朱之子;虽有禹汤之德,不能训末孙之桀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刘向明确认为古往今来的王朝都不可能避免衰亡,问题的关键就是无论开创者如何伟大,都无法防止不肖子孙的出现。刘向的一句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 的说法后世流传甚广,甚至不少帝王都认同。魏文帝说过,东魏孝静帝说过,金哀宗说过,更成为不少亡国之君的托词。对治乱兴衰颇为关注的唐太宗则基本认同刘向的观点:“朕历观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民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破亡。逮乎继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动至夷灭。” 唐太宗指出,创业之初的统治者虽然能保持警醒,但守业的统治者却总是安于富贵,最终导致王朝的覆灭。可见,虽然他作了《金镜》,对唐朝的命运却看得很透彻。

唐代马周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 “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皆不知其身之有失”。统治者虽然看到了前代的衰亡,但却没有真正引以为鉴,没有能够审视自己同样的问题。于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后代笑话前代,自己又被后代笑话,如此循环往复。元代保巴则用日月盈昃来比喻王朝兴衰:“譬谓日盈则昃,月盈则亏。日月尚尔,况于人乎?况于天下乎?治乱兴衰,存亡得丧,皆理之常也。” 在他看来,王朝兴衰是如同自然现象一般的常理。

  中国古代甚至还产生了 “五德终始” 与“通三统”说来解释和规范王朝的兴衰更替,也就是要求王朝更迭要按照一定顺序循环运转,新兴的王朝要以自己所得的 “德” 或“统”来安排自己的制度服色。

  可见,古人大体不认为王朝的兴衰循环是可以被打破的。秦始皇大概是一个例外,他史无前例地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自称 “始皇帝”,设想“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但秦朝偏偏二世而亡。其实,秦始皇也不自信,当他看到“亡秦者胡也”“始皇帝死而地分” 之类的谶言,就大动干戈,大肆屠戮,结果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历史上的诸多王朝,之所以逃不脱治乱兴衰的周期率,因为他们既不可能让人民来监督自己,更做不到自我革命。历代王朝走的路线大体如此:开始革前朝的命取得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兴盛起来,盛极而衰走上下坡路,最后百弊丛生无可救药,只能等着后人革自己的命。……

知乎用户 长风​ 发表

素质,是在扎实的基层工作中积累沉淀出来的。

养尊处优,只会越来越远离基层真实。

中国有个好处是,有个相对高效的教育体系,可以通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素质下降的速度,同时确保其尽可能保持基本的政治原则,然后以 “起于州郡” 的文官系统和 “发于卒伍” 的武将系统弥补。

这才有三百年、十代以上的 “周期”。

知乎用户 彭伯懿 发表

提供一个小思路,王朝开创者和长期军旅生活的皇帝普遍寿命长而且子嗣众多。

秦代只有两代不说了。

西汉寿命最长的是刘彻 70 岁和刘邦 62 岁。

东汉寿命最长的光武帝 孝明帝和汉献帝。

曹操刘备孙权就不说了,司马炎寿命是两晋最长的。

南北朝除了北魏开国皇帝寿命都是最长的,后面的越来越早。

隋朝杨坚寿命第一而且隋也是两代。

唐朝不算武皇,最长寿是唐高祖李渊,过五十岁的有太宗 高宗 中宗 睿宗 玄宗 肃宗 代宗 德宗 宣宗,唐朝皇帝水准也较高。

宋辽金夏比较反常,反而是中间皇帝寿命长。

到了元,元世祖元太祖寿命最长。

明朝就是明太祖寿命最长 明太宗其次 明世宗第三。

清朝除了清世祖 清文宗 清穆宗 清德宗 就没有低于 60 岁的。

知乎用户 长孙刚 发表

开国皇帝是在王纲解纽、天下大乱之世,经受住丛林法则的层层筛选,从几千万人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而到了王朝中后期,皇位继承人只能在多则几十个、少则几个的候选人当中挑选,基数较之开国皇帝太小了,选出来的人不足以担当大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这是知乎上好几年才能看到一次的,认真思考问出来的问题。

答案是教育

你觉得皇帝这样的人,教育一定好的不得了吧?

其实皇帝没几个是爹妈养大的,大多数是跟着鄙俗不堪的宫女太监成长起来的,你觉得皇帝们心理不变态是不是先天遗传真的很好啊?

成天圈在高墙里,即便读再好的书,也没有亲自走过名山大川,结交过三教九流,一堆二手知识,毫无用处,根本不能治国。

你觉得这样的人还能治国吗?治个家大概都费劲,所以有几个皇帝家庭幸福的,养出来的小皇帝会好吗?

细思极恐,诺大个地方交给一个人管,而这一个人居然随随便便这样长大,心理扭曲地去祸害大家。这个地方的全体人民,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

知乎用户 向南楼孙儿 发表

王朝到了中后期基本没有出大才的机会,或者说出杰出人才的机会都很少,皇帝也是一样。

首先是阶级固化,人才凋敝。底层的根本上不来,而利益集团人数极少,人口基数决定能出人才的数量就少。没有人才皇帝也是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前几个皇帝往往大破大立,建立新的统治秩序需要大量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使皇帝的才能不断的锤炼和施展,而王朝中后期基本只能修修补补,不可能自我革命。

第三,王朝中后期皇帝周围都是利益集团,既是统治基础也是政治对手,不能动不敢动,有些皇帝甚至放弃抵抗,不如逍遥快活,自然看上去就不行了。

知乎用户 昌武帝柳承风 发表

因为开国君主和二代一般都是很神武的,基本都是开创之主,他们从开创立国的要求就很高,创业你带着一帮兄弟干,你领导他们打天下,就得知道怎么打,怎么搞,那什么刘邦,朱元璋都是这样过来的,创业成功后,你得制定制度,怎么治理国家,驾驭群臣,开国之君都是很精明的,基本不可能被别人忽悠,当然除了某些人,比如梁武帝和孙权,这两位开国者说实话很糟糕,但鉴于他们是割据政权,也就不多加批评了,二代的定义我认为不是第二代国君,而是第二个有很大贡献的君主,比如,汉文帝,明成祖这些,延续了开国之君的开创性,还有一些就是李世民,赵光义也是这种类型,至于为什么后面一个个皇帝素质和能力逐渐下降,因为制度已经给你定好了,该做的前面也给你做了,国家也没有太需要变动的事情,后世皇帝又深居宫中,对外并不能知道太多,你所知道的都是一层一层告诉你的,真假不知,如果能稳稳妥妥的做事,那自然能成为一名守成之君,如果贪图享乐,不管政事,当个昏君也就那样吧。

知乎用户 阅读修身​ 发表

没有这个逐渐降低的趋势。只不过和土地兼并的程度相符合罢了。归根结底是制度原因。

封建王朝末年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没了地,人民要饿死,为了不饿死,那就起来反抗,你反抗国家就要征税,一征税只能加重土地兼并,更多的人活不下去,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古时候有一个问题,官员,士绅,和尚,尼姑都不用上税。官员是优待,士绅是勾结,和尚尼姑是度牒。王朝初建,死人无数,很多人都被杀死了,所以有很多的土地可以用来分配。随着王朝的建立,土地兼并严重。人民就活不下去了。

这与皇帝的素质关系不大。

所以你会觉得,王朝初期皇帝牛逼,王朝末年皇帝昏庸。这不过是土地所有权变迁的外部反映。

人民流血牺牲,不过是为了吃饱饭,这就是历史周期律的根本原因。

更多可以看这个:

古代科举制中考中举人、秀才等功名有什么实际的待遇?

知乎用户 罗浩 发表

1. 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历朝皆如此。

2. 皇帝的素质跟国运有关。之前读史书一直觉得国运这个东西比较扯谈,直到高晓松说到甲午海战中日对赌国运,我才慢慢理解国运这词的真正含义。历朝开国,国运皆处于上升状态,为什么,因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构建,你拥有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正是什么都没有,你不会受到束缚,这就是我们说的国运上升。历朝亡国,为啥都说气数已尽,实乃组织机构已成,变化成本过大,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祖宗,大臣禁锢你,同时要想改变必须动既得利益的蛋糕,说白了,就是平台,条件没有了,所以即使你空有一番雄心壮志,也难有作为。

3. 其实大家一直对一些朝代的后期皇帝抱有误解,大多数王朝的后代皇帝及时比不上开国祖辈,资质至少也是中等之上。

4. 历史的悲剧不在于人作孽,真正的悲剧在于天作孽,大厦将倾,明知失败却依然孤注一掷,崇祯,光绪皆如此,读史没读及此,皆感慨万千。

知乎用户 夜静魂梦归​ 发表

说个不一样的角度,未必完全都是皇帝个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皇帝本人越来越难以获得真实的国情信息,导致决策一直出错。

我们玩策略游戏的时候,会注意到绝大多数策略游戏,你扮演的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实际上你扮演的是一个上帝。你所控制的阵营,所有信息都用数据化的方式展示到你面前,信息完全没有误差,地图上万里之外的地区造反了、出问题了,你可以在首都第一时间就收到第一手的准确信息,迅速决策,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手下帮你办事的 AI 大臣也忠心耿耿,工作室兢兢业业,对你没有任何欺瞒。

游戏中你可以通过精确的数据,做出最合理的决策。剩下的就是玩家个人水平高低,水平高的能最大化动用自己游戏内掌握的资源,硬刚比自己强大数倍的 AI 势力,反败为胜。水平低的玩家玩得虽然菜,但面对实力跟自己差不多或者比自己差的 AI 敌人的时候,基本也不会翻车,除非他故意想给自己增加点难度。

这其实也是一名开国皇帝,或者雄才大略君主在真实历史场景中,治国中面临的情况。

但真实世界不是游戏,我假设一下,你开始玩一款策略游戏,就拿玩家群体比较大的《三国志》系列举例吧。


你是曹老板,定都许昌,你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势力,国土辽阔,孙刘两家加起来都不如你一家强大。可惜你的名字不是曹操,是曹叡(随便选的,不针对角色真实历史原型)

你忧国忧民,经常出去微服私访,但受条件所限,你只能周游许昌城周边地区,对首都附近的情况了如指掌,更外面的国土对于你就是块战争迷雾,你知道你拥有这些土地,却对这些地区缺乏一个最基本的了解,所有信息都只能靠下面的大臣向你汇报。

这个时候你就特别需要大臣的忠心。可惜现在这帮大臣都是先帝遗留下来的老臣,有曹真这样的宗族势力,也有司马懿这样的外臣。对于你来讲,跟你同姓的宗族是可信赖的力量,但是你治国又不能光用本宗族的人,你还需要拉拢其他姓氏的宗族力量,协助你一起治理国家。而这些外姓大臣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其中还不乏司马懿这种能颠覆你的强大宗族。

这些人有些在国都外帮你治理地方,有些则是天天朝堂上跟你见面的京官。他们给你汇报的每件事情,你都要判断这个信息可信度有多少。这里因为是无限拟真游戏,我们就给你个数值吧,100% 最高,0% 最低。而可信度跟大臣对你的忠心度、大臣自己的君臣家国观念、大臣自身内部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掣肘等影响。即便你把司马懿这样的大臣,好感度拉到 100,他也有可能因为更爱家、为了打击曹真曹爽这样的政敌,给你一个假消息。当消息可信度接近 100% 或者 0 的时候,你还能轻松做出判断,当信息可信度为 50% 的时候,你就去猜吧。

你打算对蜀国发动灭国战争,第一步当然是整合自己内部资源,准备好钱粮,训练好士族,准备南征。三国志游戏中,你所拥有的钱粮、每座城市拥有的钱粮,城内多少士兵,都是直接给你的。但是我们这个拟真游戏不一样,除了首都的钱粮、士兵你是看得到的,其他的信息也都是一团战争迷雾。

你打算在冀州筹措粮草,先一步运到南方前线。冀州地方官员汇报给你的存粮有一百万石,你体恤百姓,想着我征一半粮草,运到南方就行了。结果没想到当地官员贪污腐败,库存粮草就剩二十万石。现在你突然要求征五十万石,缺口三十万石,怎么办?冀州地方官员就开始横征暴敛,夺了冀州百姓的播种粮,补足了缺口。于是,来年一直产量稳定的冀州地区开始缺粮,你还自责是自己为了打仗,征了五十万石粮,导致冀州百姓受苦。

这还算好的,更惨的是青州,今年闹荒了,上书请朝廷赈灾的文书还没发,先收到朝廷筹备粮草南征的谕旨。皇帝的命令不能不执行啊,于是压下赈灾文书夺青州百姓的口粮,饿殍遍野,直接爆发农民起义了。地方官员怕消息传到你那掉了脑袋,拼命封锁消息,等周边州县也受到流民侵扰,上书到你案头的时候,农民起义军已经数万之众,这个时候你才收到青州闹荒的消息。你不仅要把征收的粮草发还回去,还要把冀州征收的粮食当赈灾粮发往青州,同时派兵去维持治安,镇压农民起义军。

此时,你终于意识到青州官场已经烂透了,打算拍一个京官去下面主导赈灾。曹爽一派和司马懿一派都在拼命推荐自己人去,你对两个候选人印象都不错,于是凭自己判断选了一个数值更高的文官去青州主导赈灾事宜。结果运了冀州五十万石赈灾粮下去,到青州的时候就剩下十万石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还愈演愈烈。你无奈,决定亲自处理这回事,事无巨细过问,责任到人,终于解决了问题。

终于,熬过这段小插曲后,你筹备好粮草和军队,准备大军南下,发兵灭蜀。

这个时候,终于到了选任将领的步骤了。由于有了青州赈灾的经验,你这回留了个心眼,面对曹爽和司马懿的毛遂自荐,你决定,两个人都去。一个管东路军,一个管西路军,让他们互相配合,互相掣肘。

不出意外,由于两个人谁也不服谁,南征第一阶段就遭受蜀军打击,姜维选择先攻一路的策略,集中力量围攻司马懿的时候,曹爽作壁上观,导致魏军遭受严重损失。

你开始意识到这是不行的,于是又下了到谕旨,让司马懿为正帅,统领全军,曹爽为副帅,从旁协助。等灭了蜀国,两个人同等战功。

战局终于朝魏军有利的方向发展了,前线捷报频传,你还看到了一些很有潜力的青年将领,打算提拔一部分,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消息传到前线,这些青年将领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打算在此战中立下战功,整个魏军的士气也为之一振。

战事异常顺利,尤其以邓艾、钟会两人战功最为突出,大军中都在传这两人以后会取代司马懿的位置。邓艾钟会私下里也暗暗较劲,本来司马懿制定的策略是稳扎稳打,徐徐进军,结果这两人为了争夺战功,开始孤军冒进。被姜维找到机会,一举全歼魏军先锋,战事瞬间又逆转回来。

你终于意识到这是不行的,AI 将领都是哈士奇,光给自己添堵不好好执行自己定下的策略。于是你决定御驾亲征,派了 AI 太子留在国都监国。

结果你带着御林军,还没到前线,就收到消息,长安的粮草库意外着火,之前为战争准备的囤粮烧了大半。此时前线地区到处谣言蜀军杀到长安,烧了囤粮,你大为震惊,一度以为蜀军魏延诈尸,一出子午谷奇谋杀到长安了。等探子回报,子午谷没有任何蜀军来往过的痕迹后,你才意识到可能是长安地方的粮官谎报库存,为防止你发现,先假装着火。此时你也没有证据,只能暂时忍下不表,安排其他地区运送粮草到前线,补足长安的空缺。

处理完长安烧粮的问题,你终于来到汉中前线,前线士兵因为前一段时间战争实力,士气下降。你在军营发表了一通演讲,题为《魏出师表》,极大鼓舞了人心,随后通过一通细致入微的微操,终于诱使蜀军姜维来到汉中平原地区,与你决一死战。

魏国兴衰,仅此一战!

等跟姜维硬碰硬后,你才发现蜀军并不是一支弱旅,士气丝毫不输你精心训练出来的魏军。敌军在自己本土作战,抵抗意愿很高,哪怕你的微操功力已远超蒋公,也得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损比达到消灭敌军的目的。

但是此时此刻你一点都不慌,魏国地大物博,士卒何止百万,耗也能耗死蜀军。当然,第一批入蜀作战的魏军已经战斗数月,你觉着应该轮换下了,等后发新的军队到达,敌军已经十分疲惫,我军士气正锐,正好一鼓作气,结束战争。

由于连续指挥前线作战,你已经很疲惫了,于是把军队轮换这种小事交给下面人处理,自己专心在下一阶段微操上。

几日后,准备妥当,你安排好手下将领,三路进军,中路军 5 万人,起到牵制作用,左右两路各 2 万人,打算将姜维残兵引诱至事先安排好的战场,团团包围,一举歼灭蜀军主力。

一切都照这你规划的方向发展,包围圈也初步形成了,就是你自己坐镇的中路军,怎么有点不对劲,敌军越来越多,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不久后,忠心耿耿的曹爽来到中军大帐,跟你说,皇上,中军抵挡不住了,快逃命吧。你夺路狂奔,一路上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中军有 5 万人,怎么抵挡不住姜维 3 万疲惫的残兵。这个时候,手下一个将领跟你说,这批轮换上来的军队,长期居于二线,吃空饷严重,说是 5 万人,实际上去掉滥竽充数的,就 1 万人是真正能作战的。平时看不出来,蜀军一杀上来就漏了馅。

此时魏军已经大败,前线大势已去。你只好收拢残兵,朝国都许昌逃跑。行至半路,得闻消息,在许昌监国的太子,听到汉中大战魏军大败,皇帝下落不明,为稳定局势,在一帮平常你打压的大臣支持下,已经自己即位了。此刻你虽逃出汉中,但太子那边已经骑虎难下,只能大眼瞪小眼。

不久之后,你就听到许昌那边传来消息,列出你十条大罪,说你昏庸无能,不具备做一个好皇帝的素质。还是早日去当太上皇吧。

你无奈应允,想着平常被这帮大臣欺上瞒下,最后导致一件灭蜀的小事都完不成,还不如当个太上皇,自干清净。等颐养天年后,好好总结经验教训,下一把重开。

然后就听闻,自己大帐外出现喊杀声,一群叛乱的士兵把你团团围住,打算杀了你向新皇帝请功。司马懿和曹爽,在邓艾钟会等一帮青年将领簇拥下,在旁边冷眼看着,一点没有救驾的意思。你欲哭无泪,只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昏君的骂名。

知乎用户 楚去病 发表

实际上不是人的原因,而是资源的原因。因为王朝建立初期,人口锐减,田多人少,不会出现生存问题,不会产生阶级矛盾。或许开国皇帝有一定的能力,而继任者,只要不是晋惠帝这样的先天残缺,或者隋炀帝这种败家底的,垂拱而治(躺),美其名曰 “与民休息”,国力就会复苏,人人有饭吃,便是所谓的 “盛世”。然后随着人口逐渐增加,土地不够分,有人开始挨饿了,一开始几百几千人,轻松镇压。这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打击一下官员地主,再把薅出来田地给百姓分分,给濒临崩溃的王朝续一续命,这就是 “中兴”。然后因为触及了官员地主的利益,他们也开始不跟你玩了,能捞点捞点,能敷衍敷衍,就等着换老板继续干。这时候你要是像汉桓帝汉灵帝那样卖卖官,说不定还能苟个三十四年,碰到一些热血的,一顿操作反而加速灭亡。

知乎用户 扼杀黑暗 发表

开国皇帝都是千万人里筛选出来的,是组织者,是狠角色,危机意识极强,最重要的,是绝对意义上的运气好,概率掌控者

皇二代越往后,受的都是素质教育,疑神疑鬼是恰恰是要通过教化摒弃的部分

你看老人都说,我活到今天靠的是谁都不信任,但是一对后代就是:唯愿儿郎棒且鲁

教育还是希望孩子少受罪,多享福,焦虑和不安从来不算福,马云爸爸一天抱怨创办阿里巴巴不幸福,但是也明白自己运气有多好

更重要的是,运气这玩意,他不遗传

知乎用户 马桶盖子​ 发表

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荀子 · 哀公》

其实就这么回事儿,实际上除了开国几代皇帝南征北战,最后几代皇帝东奔西逃,中国古代的皇帝,大部分甚至于连皇宫都没有出过。

实际上在大部分时代,作为皇帝,只要不做一些过于出格的事情,整个行政工具是能够正常去运转的。然而不幸的是,少有社会经验的皇帝们,根本没有办法去分辨,什么是出格的事情。

而这种状况会有非常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最近大家常要黑上一波的两晋,顺带带上宋齐梁陈,就会有很多奇葩皇帝表现为做各种各样残忍的事情当做玩乐。

比如说大家都喜欢跟他翻案的隋炀帝,明显是有大志向,有想法的,但对于民力与民意有了明显错误的偏差与预估。

比如明朝最后几代皇帝对于政事的明显的厌倦懈怠,比如崇祯帝对于人心的明显的理解的偏差。

当然,实际上一代代的王朝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你会明显看到一条越来越规范化的所谓帝师的制度。因此各代皇帝做出出格事情的状况可以说是越往后越少的。

到了题主所说的清代,你只能说那几个皇帝平庸或者说平凡,但是想想桓灵,想想徽宗,你会看到这其中的进步。

然而还是有那么一段轶事,不知真假,讲的是清朝不知哪个皇帝和大臣聊天的时候,说鸡蛋十分贵重几十两银子一个,大臣还随声附和的。

无论真假,其实这就在说明一个这个问题的最底层矛盾。

古代的皇权是一种威权,需要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宫殿让人民臣服。然而这高大的宫殿和巍峨的城墙,就正正所锁出了一个逐步腐化的皇宫。

孟母尚且要三迁,皇帝实际上,却没有这样的权力。

知乎用户 一丁一丁 发表

你有没有想过,不是皇帝素质递降,而是王朝周期律在发生作用。

王朝前期的发展红利被吃完了,封建主开始吃存量。

这个时候皇帝有三条路:

对外战争:打赢了武功盖世(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打输了荒唐暴君(隋炀帝)

对封建主动刀,给国家续命然后惹一身骂名(张居正摄政一条鞭,雍正摊丁入亩)

直接对老百姓动刀,国家破灭还惹一身骂名。(汉灵帝,崇祯)

……

像崇祯的素质明显高于万历这种不管事的粉仔。但是道路选错了…… 越努力越死得快。

知乎用户 tianpei-guo 发表

文化的因素。

第一代皇帝都是马上得来的天下,是绝对的实用主义。

后来的皇帝都是: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皇帝给指定帝师,读儒家经典!

君君臣臣这一套。

儒家把皇帝的个人道德和国家兴盛等同。

甚至:

天不下雨是因为皇帝失德。

天上下雨还是因为皇帝失德。

天上打闪是因为皇帝失德。

…………

教给皇帝的都是个人生活的准则

对于国家治理、财政、税收、军事…… 基本不涉及。

所以汉宣帝刘询说:这是遇见傻儿子了!

崇祯皇帝就是着了这种教育的道。

知乎用户 铁拳无敌孙忠善 发表

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何不食肉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良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知乎用户 天使​ 发表

受教育不行。

皇帝本来应该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

可是这种教育往往是几个大儒进行的。

这群大儒一天到晚让人道德高尚。

具体解决问题就说不定什么玩意了。

如果刚好教育极其坑爹,那这个皇帝就废了。

皇帝废了就很难有从来机会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N68mw 发表

皇帝个人的优劣成败,皆来源于帝制的命运。

两点思路:

人口和土地的关系,会使人口经历利好到利空的转变。

帝制在王朝的早期,抑制了社会精英的斗争,而在王朝的中后期,扩大了社会精英的矛盾。

知乎用户 宇文亮 发表

盖世豪雄,难成于深宫妇人之手。

知乎用户 石泉说 发表

到底是素质逐渐降低,还是整个统治体系越来越不稳定?

想想看?那个因素更重要?

知乎用户 不婚主义进行时 发表

哪怕以我并不完善的史学知识来看,这条规律也不存在,哪怕你用波动函数来模拟他们素养的变化趋势,都没有合适的,更可况你用一个周期性单调递减函数呢。

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你怎么设置参数来为 200 多个皇帝的素质赋值?那我大概说下我的赋值方法吧,皇帝首要的身份是国家领导人,其次才是木匠,书法家,运动员之类的,所以设置参数最重要是四点:第一,是否最大程度上清理了前任积弊,这个 2 分;第二,是否最大范围保证任期的国泰民安,这个 3 分;第三,是否最大可能性为后任开拓局面,这个 2 分;第四,从全历史角度,是否对全球政治家和千年后政治家的工作有启发,这个 2 分。剩下的,比如文化水平啊,舞蹈水平啊,乐器水平,夫妻和不和睦啊之类的,共计一分。

那我们从始皇帝开始计分,第一点上,始皇帝一扫六合,结束分裂,可得满分;第二点上,始皇帝大兴土木,耗尽人力物力,民不聊生,以致二世而亡,但是在任期间的国家安全工作做得好,所以第二点得分一半,1.5;第三点,后任开拓局面,始皇帝的后任严格说只能算汉高祖了,毕竟秦二世没当几天,汉承秦制,始皇帝算是为汉家王朝做了嫁衣,第三点始皇能得 1.8;第四点,始皇帝首创的封建大一统格局影响千年,至今仍有启发意义,这个方面可得满分。最后那些七七八八的方面,始皇帝没有多突出的表现,计分 0.5。综上,始皇帝得分 7.8。

这只是个极其粗略的评价方法和计分,所以根据看到的史书里的只言片语来较为全面评估这 200 多个皇帝的政治素养是不可能的,也更不会得到一个周期性的单调递减函数。

知乎用户 吴茗​ 发表

大臣们不愿意服务于国家,皇帝对大臣的能力就会误判,知人善用这件事就难以办到了。

皇帝素质的下降是必然的,但君臣不同心比皇帝素质下降更要命。

知乎用户 同人于野 发表

为什么从汉朝流传下来的世家今天消失了

为什么罗马时代的贵族没流传到今天

因为一个世家不可能永远都出天才吧,那普通人不就永无出头之日了,社会永远板结化?

知乎用户 韦魄 发表

因其及其后代【为了进宫享受——坐天下的终极梦想】,

1 放弃了最重要的【军事、政治,更具体的实践机会】

2 同时也放弃了与相应事务人员的【利益联络机会】

3 相关权力也会逐渐分化

也是【各朝权臣、藩镇得以成功轮回】的原因

也正是宫里的【皇帝警惕、打压功勋、君臣离间】的根本原因

具体参见——曹操、司马懿、五代、明太祖 + 成祖与 “建文”“大明战神” 之间的鲜明对比

知乎用户 天涯野客 发表

举个例子。

光绪:我认为咱们大清朝需要变革,需要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了。

慈禧:你放屁!

老百姓愚蠢、冲动、短视、不理智,和平久了就会冲向自毁,皇帝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你敢改革就有人架空你,可能是权臣、太后、武将、太监、外戚、皇后、宗室。

我们说慈禧反动,但实际上那是民族的意志,如果戊戌年做个全民调查,一定没几个人会赞同引进西方技术。

我们现在才和平几年,已经有这么多人坚信下面这些:

进化论不存在

美国奥数竞赛全是华裔

清华北大毕业全都出国生活

山东人平均 190 厘米

00 后 180 厘米只是平均身高

他爱你就给你卖 dr 钻戒

南方比北方冷

男人都喜欢白幼瘦

30 岁男孩就应该年薪百万

帮我想想还有什么比较火的反智观点或总结

知乎用户 一寸光阴 发表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被一帮太监宫女围在一起,什么经历历练也没有,还能成为高素质明君吗。

知乎用户 三七 发表

因为缺乏竞争机制,导致弱势基因逆向筛选。

所以王朝后期皇帝普遍规律是生不出孩子。

有一些特例,比如唐朝安史之乱后复杂政治局势导致的李家内部养蛊式竞争上岗,导致大唐后期皇帝素质反而都不低……

知乎用户 纸上谈兵一书生 发表

1. 开国皇帝是大浪淘沙后的胜利者,不牛 B 怎么会轮到他当皇帝。

而后面的皇帝为了王朝稳定,往往是由嫡长子继承,难免良莠不齐。

2. 国家刚成立地时候,整套体系运行的往往比较顺畅,显得朝气蓬勃。随着时间的推移,既得利益集团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官僚系统开始腐化堕落,皇帝和中央的权力受到各种侵蚀和掣肘,难以真正的掌控全局。

3. 心态不一样

开国皇帝马上打天下,处于危机四伏之中,往往坚毅果敢,兢兢业业。随着王朝的稳定,后面的皇帝就会逐渐懈怠,而他们又生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所以难免昏聩羸弱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王朝周期律你可以理解为武力选举,而且是普选以三百年为一轮。

知乎用户 i 栾木​ 发表

告诉人们一个事实。

一个人在大势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让朱元璋去坐朱由检的位置也大概率要凉凉。不是朱元璋能力不足,而是能力再强也要有人执行,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好不好,执行下去就是祸国殃民。

斯大林在位,苏联干部可以废寝忘食的工作,斯大林一死加班就必不可能了,再后来的俄罗斯普京如此强人,要他们按时上班都很难。

有的事情一旦开始就再也拉不回去了,除非有外力存在,可惜古代世界这种外力几乎不存在。

知乎用户 一丨 发表

五环内人群的困境吧。

拼多多,你知道吧。

一号店、苏宁、国美、亚马逊中国,你知道吧。

你说拼多多比其他电商更有素质?未必吧。

知乎用户 脉流 发表

羊毛多了要剃。腐败多了就会崩溃。随着腐败加深,皇帝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就会更加棘手。也就是说,王朝前期一个平庸的皇帝可以混个守成之功,但到了后期,这种庸人就很容易被农民伯伯的糙手捏死。即使聪明人也很难应付的来,由于大家都爱看结果,所以就有皇帝变平庸了的错觉,其实治国就跟打游戏一样越往后越难的。最后大 boss 饥荒跟入侵。轻轻松松搞掉一个王国,这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是前头说过的积重难改。就跟自由基累加细胞就会衰老死亡一样。

知乎用户 司马未来 发表

第一,没有领导学的标准答案和教科书。

不要高估语言的完美性。所以文学家一般都要造词,比如莎士比亚就创造了相当多的英语单词。

所以老子的《道德经》描述 “道和德” 即真理,就只能采取迂回的比喻模式。你以为,量子力学等是本身太难,其实是这些物理学家语文都不够好,不能有力的描述它们。

回归现实,市面上流行诸多管理学的针对群体是谁,不会是马云、马化腾,更不会是默克尔等。

管理的才能是在不可描述的时间、不可描述的地点、不可描述的人、以不可描述的方式获得的。

第二,天无二日与寿命的不可预测性

即使,如何管理、如何成功不能完全描述,前任也有自己的两把刷子和心得。

再加上交班不是继位仪式那么简单,还有下任人马在体制内的综合安排。

但是,皇帝的寿命的不可预测性及人的自私本性。

皇帝的接任只能临阵磨枪,也就是每一次交班,皇家对官僚系统的掌控力都受到损失。就像人不能长寿,因为人体 DNA 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短一分,端粒没了,DNA 就不复制了

第三,官僚系统的传销式集体忽悠

官僚当然也是自私的,不可能真心实意的告诉皇帝,如此这般,我们官僚就会很卖力。告诉太子皇帝的都是越来越掺水的假酒,官僚越来越可以懒政了。

登峰造极的受害者就是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当然不会带一个二货儿子在身边。一个聪明伶俐的人变得如此弱智,没有像《史记》中从赵高到李斯等等集体式的传销勾结怎么可能。

所以,后世官僚就吸取教训,不敢再下如此猛药。皇帝一真傻,内斗特别严重,在外官员将领极其不信任中央,特别容易投降。

第四,信息淹没

和皇帝沟通交流的时间与自身的权力大小正相关,能和皇帝接触的全部化身为话王、写手。

多少万字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皇帝在如此心理嘈杂的环境,身体能好才怪。

知乎用户 王青阳 发表

肉食者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本质的根源就是,人天生就有懒惰基因,吃饱了就没有危机感。

知乎用户 名为 ECON 实为 CORP 发表

也有可能是幸存者偏差 + 为尊者讳的结果?

知乎用户 星尘 发表

君王成就不能光看个人奋斗

开国之君,比如刘邦,要是没有秦末风云激荡,估计也就是一辈子奋斗在基层,那帮老哥们里面恐怕也就萧何业务能力比较突出搞不好能提拔到上面工作

到了王朝中期,假设你作为太子,就算聪明博识,文武双全,等你登基时豪强士绅们都在忙着兼并捞钱,你要改革财税那是与民争利,你要兴修水利就是劳民伤财,你要讨伐胡虏就是穷兵黩武,正史里黑一把不说,野史里估计还要编排起你一下。

只是坏个名声还算不错了,更大可能在登基后不久甚至做太子时就莫名其妙挂了

还有很多皇帝,名为君主,但登基时就已实为傀儡,大势已去,纵有才华又能如何?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乡道公生”,这二位不管是为抛弃个人祸福,还是苟且自己的生死,都只能服从于历史的行程

知乎用户 大可 Duck 发表

开国皇帝那是刀山火海卷出来的,后代皇帝那是精山精海躺赢出来的,更别说随着宦官势力增强,后宫闺事越来越被小人算计导致皇帝后代质量数量越来越差,更加躺赢了。

虽然内卷可以提高人才质量,但是过度内卷会让社会动荡,难以维持长时间的生产创造,所以需要适度平衡。

知乎用户 细粒精 发表

用黄炎培老师的周期律来解释应该比较好吧。

刚开始时聚精会神积极朝气蓬勃。盛世长大的皇帝散漫了。从小就接受儒家的教育,在守成阶段儒家就很保守的,皇帝就迂腐保守,因为他只想着保住江山而不是开拓江山。守成阶段就这样了。失去野性向儒家靠拢。就像一家企业不拓展慢慢就死在巅峰,特别是漫长的几百年…… 皇帝躺平了。他世袭的,历史上有过很多中兴的皇帝。但从小仍然是接受儒家教育养尊处优,其野心决心以及军事手段仍然是比较差的。但是又不能彻底交给考上来的,因为会被篡位。因而就成了脱离俗世不知民间疾苦且保守没有野心的皇帝与考上去的官僚拉扯。名义上叫制衡。实际不过是独裁。内耗。人不能尽其力。特别是越到朝代后期,皇帝越差,特别是军事上,牵制官僚和武将。皇宫里围城长大的脱离俗世一代比一代远离俗世,各种正常人的心理指标越来越脱离俗世。更不要说社会历练。动物园里的老虎出生就在动物园养大了,放归山林能有生存技巧?那么如果在动物园里投入一只野虎与之对战哪只赢?这就是朝代几百年后面对崛起的其他国家时中原王朝经常遇到的问题了。新崛起的如完颜 成吉思汗 努尔哈赤这些都完爆当时的中原皇帝是不是?

知乎用户 Bruce Xiong​ 发表

这就和大学生创业差不多,从小到大读十几年书,什么社会经验没有就拿着钱跑出来开公司,除了极个别天纵奇才运气好的基本都是死光了。

要是古代王朝皇帝学我朝这样打怪升级的方式,把有潜力继承大统的皇子都扔到个偏远小城从底层小公务员干起来,县丞 - 知府 - 巡抚 - 总督一步步爬上来,而且光管好一个地方不行,再多调去几个不同的地方当一把手,全面了解了国家不同地域的生态,同时也逐渐拉起属于自己的一套执政班子,能保证以后执掌大权可以贯彻自己的政令,然后一班人再调入中央逐渐接手国家政务,我相信皇帝素质至少不会弱,当然按照古代的这种制度估计皇子们最后会为了权力开始内斗,这个就是后话了 233333

知乎用户 茶包​ 发表

为什么中国许多王朝的皇帝有一个素质逐渐递降的趋势?

因为中国历史史册有史可考,各种人物志和传记时间追溯长达四千年,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人生的故事,所以总结出很多句古人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富不过三代。

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例子很少。

封建社会的历史总结其实不适合用一个一个的人或家庭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一概论就是 — 封建王朝土地兼并不可避免,没有千秋万代。王朝更替是客观存在的,哪怕王朝中期末期来个天降猛人,也解决不了王朝早已稳定的现有利益分配的秩序,只能推到重来,那谁会 “我推我自己”?

封建时代贵族能当统治阶层无非是掌握了当时最重要的社会资源 — 土地。人类进入近代后,统治阶层由贵族变为资本家,资本家也是血缘传承,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也不再是土地,而是金钱。金钱还可以变成传承的载体 — 家族基金和信托,钱能生钱。

在现有技术和背景下,这种传承是否无穷无尽不好说,虽然牛批的顶级富豪家族已经延续了一百年左右,但在历史长河中一百年很短,如果以后生产力达到极致,导致共产主义轻松普及,也许不会再有这种资源传承。

所以这个问题不是很值得在意。

今年过年的时候回老家上坟,烧纸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最远的辈分,就拜我爷爷,在往上追溯,不知道埋哪了,不知道叫谁,不知道长啥样。所以普通人在死后五十年以内,直系后代就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过,除了记忆和基因,啥都带不走,啥也留不下。

知乎用户 茶多酚 发表

起点是建国者,终点是亡国者,总体趋势必然是向下的

知乎用户 宁一冰 发表

要么脑子不够大,要么心不不够硬。乱世枭雄早已将一切感情抛弃,即便是最亲近的人违逆自己,也会毫不留情痛下杀手,没有信用,没有底线,怀疑所有人,这种决绝是太平天子学不来的。

知乎用户 郝君​ 发表

不以尧兴,不以桀亡

知乎用户 吸氧武士 发表

有什么王朝后期君主素质强于初期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官僚阶层

无论皇帝是如何天降猛男,或者民间出了多少了不得的大人物,最终他们都会被霸气侧露的官僚阶层治的服服帖帖。

开国皇帝,个个文治武功,威名无限;即便如此,随着开国元勋的权力增大,狠心的就把元勋全图图了,温柔的搞杯酒释兵权,懦弱的有被开国元勋取代,此时皇权强而官僚弱。

随着时代的发展,官僚阶层逐渐扩大,掌握越来越多的权力,而皇权不断受到威胁。皇权感觉到危机,希望能从官僚阶层手中抢回权力,往往扶持王安石,张居正这种 “中兴名臣”,期待通过改税制来增加皇权,压过官僚阶级。须知无论如何改制,最终的税收负担会不断加收与民,商之上,改制的执行人就是官僚阶层,皇帝只需要看国库来判断改制是否成功。最终结果无非百姓承担更多税收,而国库日渐丰盈,史官不会看百姓的生活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只会对着丰盈的国库记下: 此中兴之治。

随着封建王朝进入末年,官僚强而皇权弱,无论皇帝如何征税,税收的大头都留在官僚阶层手中。对外国库空虚无餉粮以养军队,对内百姓被剥削到过不下去的地步。此时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都只是庞大的官僚 fb 成本的体现。无论是外族入侵或是民间起义,在封建王朝的历史周期中都像是一个短期成功的以弱胜强;实际上官僚阶层早和皇权离心离德,百姓希望改朝换代减少税务负担。他们对抗的不是整个封建王朝,顶多是皇权所在

知乎用户 baerzake 发表

首先,开国皇帝必然不凡,否则怎么能开国?

其次,末代皇帝一般不行,否则怎么会亡国?

当然也有少数末代皇帝本身素质还可以,但前面欠的债太多无力回天的也有,但是国家亡在此人手里就表明他绝不出色,最多一般罢了。

知乎用户 孙行者 发表

其实素质是越来越高的。

素质一般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顺从和利用体制的素质,一种反抗和破坏体制的素质。

♣♣♣一般情况下,一般人眼中的 “素质” 是前者。

所以,太平时节的皇帝也是有素质的,而且素质很高,所以才能得到体制的支持和认同,才能顺利即位和保住皇位。

♣♣♣当人们觉得开国皇帝素质高时,素质的内涵被转换了,变成了后一种素质。

乱世由于体制崩坏,所谓 “个人素质”,特别是破坏体制的能力,特别特别是从体制崩溃中获取权威和利益的能力,由于体制的崩溃被最大化地凸显出来。

♣♣♣所以,人们觉得开国皇帝素质高,其实是他们从被破坏的体制中获益的素质高而已,或者说,他们的力量来源于体制崩溃爆发出的能量。

其实太平皇帝素质也很高,主要高在利用体制获得权威和利益能力,或者说,他们的力量来源于体制稳定运转释放出的能量。

♣♣♣另,亡国之君,很多都是(太能作了)将稳定运行的体制玩崩溃了,却不具备从体制崩溃中获取权威和利益的能力和素质。

知乎用户 Eason chou​ 发表

一个原因是皇帝被骗。

还是汉朝老刘家实在,老老实实写历史。后世皇帝看实录学做皇帝时就明白真正的皇帝怎么当。

后世渐渐的都自己骗自己,当然一代不如一代。这是皇帝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是官僚过强,而皇帝系统过弱。这里指的是办事的能力。

后世皇帝难以建立强有力的执行系统,一般通过帝王心术这样的邪道来制衡官僚,难以有为(有动作)。

而帝国另一个系统:官僚系统天生就是保守的。

所以即便出了天资出色的皇帝都难以办成事。显得没能力。

知乎用户 叮当猫 发表

因为素质不高没法开国呀,皇帝这玩意儿都是竞争上岗,超级卷。就好比朱元璋,和他一起争天下的有陈友谅、张士诚,李渊有王世充、窦建德、宇文化及、李轨、梁师都…… 那能开国可真是万里挑一,素质低的能行吗?

再说末代时期,不是皇帝变弱了,而是国家变的难管了,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跳出历史周期律,王朝末期国家机构已经运转不起来了,贪污腐败、党争、割据、灾荒、土地兼并,使这个朝代已经很难运行下去,灭亡已成大势所趋,谁来了都没用。就像崇祯皇帝,他的能力自然不行,但是至少他的素质比朱祁镇、朱翊钧、朱厚熜要高,大明还不是在他手里亡了

知乎用户 熊斌 发表

不是后来的皇帝素质降低了,而是朝代的阶级固化,经济崩坏,最终灭亡。开国皇帝是打破原有阶级重新开始而已。

知乎用户 旁观者 发表

生出什么孩子,没法控制,就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孔祥来 发表

为什么我们这些家伙还没被枪毙?

这是我唯一想不明白的

知乎用户 kikipedia 发表

史书是后一朝修的,如果前朝的末代皇帝宅心仁厚,这个就不好下笔了。

知乎用户 夜航舟子 发表

题主描述的素质是依据两方面:一、政治军事文化才能 二、体质强弱。

首先说一下开国皇帝。打天下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极端工作,非常人所能。

自己本身得有让人信服的才干吧?要不然手下人出谋划策你都不知道哪策可取。PS:杨玄感、袁本初默默流泪

开国打仗难免的,自己说不准哪天挽起袖子下场。(PS:李世民表示不怕)

万一打败了,跑得要快啊!(PS:刘邦说他身经百战,见得多了)。

所以说身强体壮很重要嘛!

接下来说一下后世之君。

本身选取范围小,就是皇族之内。不同于开国皇帝称霸天下,他们比其他兄弟强就行了。尽管皇族子弟的平均值高,但上限不一定高。所以后世君主整体素质还是很难超越开国皇帝。

知乎用户 yanrenzhang​ 发表

这是人类普遍趋势,和是否是皇室无关。你要是才能高于平均水平,你的孩子就有更高的概率不如你,反之则有更高的概率比你强。专业术语叫这个现象为回归,即回到平均值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

太平日子追求享乐和富贵

知乎用户 璃婼 发表

因为他们深居皇宫中,从没有真正的去听过百姓的心声。

就连乾隆下江南,也并不是去听百姓心声的,感觉他就是宫里待腻了出去玩的。。。

知乎用户 原谅侠 发表

看什么素质了?比如文化气质。开国皇帝哪个能干过李白?不骂人不吐痰不抽烟不喝酒。不杀人不说谎。是这种素质么?我觉得应该不是吧。那就是不是素质了。是能力的范畴了。

知乎用户 细雨独寻 发表

回答我,在一个纲纪废弛、法度崩塌、充满危险和机遇的世界里建立起制度,需要什么样的天赋和能力?

在一个路径依赖、惯性前进、总体比较稳定的世界里遏制不断滑落的趋势 ,又需要什么样的天赋和能力?

知乎用户 多多啦和梭罗咪 发表

因为开国皇帝是优中优选,竞争出来的,末期的皇帝是靠血统继承来的,本质不一样,不仅仅是皇帝,任何职业,没了竞争机制,靠上代指定,肯定一代不如一代!

举个回答里比较多的例子朱元璋,他刚参加红巾军的时候要从基层一步步的往上走,先是参与红巾军内部的竞争,胜出后又要参与外部的竞争——陈友谅、张士诚,元朝等等,竞争是很激烈和残酷的,我们开了上帝视角,知道朱元璋天纵英才,可是回到朱元璋刚刚参加红巾军的那一刻,命运多舛,这一路走来血流成河,即便是他,稍有不造次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朱元璋的儿子们部分参与了竞争,等到他孙子建文帝的时候,就属于生在深宫,长在妇人之手,所以做事情幼稚简单,他们已经不能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对社会知识的获取都是靠大臣或者书籍等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几乎没有。

知乎用户 三十未立 发表

这个是结果论吧?

知乎用户 玄牝​ 发表

杀伐果决善忍善谋的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都不会选择在这一点上和自己类似的后代接班,他们会更倾向于那些能吟诗作赋胸怀百姓的善良浪荡子

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家族一直处在一个被世人畏惧的状态(这一点是社会因素)

因为他也怕这样的后代会杀光家族里其它所有潜在威胁者(这一点是生物学原因)

但其实皇位就不是靠皇帝老子指定的,这个位置只能是自己挣来的,自己才坐的稳。

知乎用户 洛中奕奕庆孙越石 发表

因为是开国皇帝,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开国皇帝?牛逼哄哄吊炸天,时运无双气死人那种。而以后的皇帝呢,只是因为是开国皇帝的儿子,孙子,这些后代,能有一些有能力的就可以了。。。但是末代皇帝,就是因为他是末代皇帝,什么样的皇帝会是末代皇帝呢?运气衰,身体弱,白痴,昏庸的。。。不然,怎么会是末代皇帝呢?

知乎用户 付强 发表

1 缺乏工作经验

2 没有获取完整信息的保障

知乎用户 平凡 发表

开国皇帝的父母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够成为领袖的天赋,能够使一个人成为皇帝的天赋都是随机合成的。

开国皇帝能够成为皇帝,是因为他天生具备了那样的智商以及性格强度。开国皇帝的后代不见得会像他们的父亲一样被上天眷顾,也天生拥有成为优秀领袖所不可缺少的性格强度。

知乎用户 肖恩 发表

这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历史观的原因。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皇帝必须做一个明君,这样天下才能太平。但是这个道理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如果天下大乱那问题一定就是因为皇帝昏庸。

而天下太平与否虽然受到皇帝个人的影响,但是跟中国王朝的自身周期关系更大。

同时要知道,一个王朝在不断传位的过程中,皇帝手握的权利其实是一个不断削弱的过程。因此,面对王朝的衰世,政令不出京城有怎么能力挽狂澜呢?

知乎用户 左右一步 发表

因为往后的皇帝是通过血缘继承的。这会让他们产生一个错觉:我作为皇帝的权利是无限的,咳咳,是我作为皇帝的权力是天生的。

这种心态类比到今天就是那些富二代败家:我花我爸妈的钱关你什么事?所谓崽卖爷田心不疼。

别觉得这种心理少见,哪怕是普通家庭,如果有外人对着大学时期的你说你已经成年了,要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不要依靠父母了,你什么想法?你只会觉得我爸妈都没说啥你急什么?多管闲事。

再配合上皇家日复一日的天命洗脑(朱元璋可是承认元朝的天命的)这么个靠枪马夺天下的当然知道这是洗脑,但他后代可不会这么认为。结果就是越往后的皇帝越肆无忌惮,越听不进去劝告。因为同样的事情,父辈和子孙辈的情感底线是不同的。

还有一点,为什么明清皇帝都显得劣迹斑斑?不是因为他们不如汉唐时期的皇帝,也不是汉唐的皇帝不如他们荒谬,而是汉唐皇帝有宰相(百官之首)来辅佐制约,治理天下时哪里出了问题皇帝可以找宰相的麻烦,同理遇到专业的治理问题皇帝也可以交给宰相去办,而宰相为了不被其他人弹劾也需要尽心尽力。

但这样的皇帝当得多不爽?刘禅在诸葛亮生前身后的享乐程度是一个概念么?更别说出了王莽这么个负面例子,于是臣子们为了自保,皇帝为了自保和爽,双方默契的开始削减百官之首的分量。

高赞提到皇帝被忽悠,但到底是因为皇帝不爱听臣子的实话导致开始忽悠皇帝还是臣子一开始就奔着忽悠皇帝去的?这两件事的成本我觉得还是前者概率高些。更别说还有一个保险,臣子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做错了自然会有他的对头站出来指出,作为皇帝可以听不懂他们的弯弯绕绕,你只需要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好。(可惜这部分被宋朝皇帝玩坏了,导致后面言官闻风而奏完全变成了皇帝的白手套)

总结一下,那些认为皇帝是被忽悠的,都是大臣的错的多半都是中二病时期的人,那个时期的人会对世界和父母有着不信任感,怀疑一切,那种娇生惯养众星捧月却总觉得有刁民想害我的心态很符合皇帝的心态。

但要搞清楚,总是幻想出一个神秘基金会控制一切的阴谋论固然很爽,但跟现实毫无关系。看看自己父母的兄弟姊妹,看看老家的村子,他们有那么铁板一块么?那你凭什么认为文官(这群学着孔孟之道,汉唐时期动辄拔剑决斗的热血学者们)就是铁板一块呢?至于明清的臣子,他们只能在为国尽忠和当皇帝的狗之间二选一,你说不是?那你解释下李善长、于谦、戚家军、张居正、海瑞、李成梁家族、孙传庭、孙承宗、袁崇焕等等等等为啥是这下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W75lyM 发表

高惠文景武昭宣,貌似不是这个规律!

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安于声色犬马之道,当然是主要原因!

接班人选不好是会亡国的!

知乎用户 UR PICK U 发表

本答案满足你所有的疑惑和困解,并且这是可以破解的。

素质低的皇帝多是宅男和被迫宅,安全的原因,不知洛阳米贵,清朝的江南织造的作用。

长于妇人手,不够狠,妇人之仁。

儒家四书五经,限制学子也限制皇帝,学子傻信还好,毕竟还有几个王阳明。皇帝也信就害死人,不懂变通,一味宋襄公,特别时期特别手段。

最后结论古代中国巨大多数的王朝后期皇帝素质并不差,只是…

举例子,隔壁某大国,白头山金氏家族的第三代。杀姑父杀哥流放侄子,保二号人物(高龄)提拔三号,贬三号再拔三号再提四号,一套流程 666,某某主义的典范,永远的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

全国就一个吃的饱的胖子,为啥人民不反抗?因为一直高压,封闭。习惯成自然,每个王朝开始都是政治高压,当官提心吊胆,末期都是老油条,满嘴四书五经仁义道德。

要想位子坐的稳,千秋万代,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高压,一时高压一时爽,一直高压一直爽。苦了谁你们猜?所以呢,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最好别是… 我说的是爱情…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pJ88Ow 发表

举个例子,唐朝!唐朝中后期,有小太宗之成的唐宣宗。并不是历朝历代都如你说的,素质呈递减状态。

知乎用户 zyx 发表

皇子的培养是个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且不说皇子也是人,人的才能我认为就是碰运气,再好的老师和父母都能教出个废物来,而且古代的卫生条件不可能允许幼年皇子到处跑,全是皇宫里听老师培养和母亲管制,社会经历非常一言难尽。也许皇宫的环境会让皇子们对政治斗争有所了解,但是治理天下还是需要各级官员和武将。但是这两帮人的素质随着承平日久逐步衰退才是封建王朝一大问题

知乎用户 00wind00 发表

君主专制最大的漏洞在于你无法保证后代都很优秀,只要其中一代瞎搞就可以玩完。

知乎用户 随便喽 发表

基因这个东西,你很难说清楚究竟怎么传承的,而且,人都有惰性,锦衣玉食过惯了,怎么可能了解民间疾苦

知乎用户 熊猫潜心研究 发表

开国皇帝要么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要么是成功的大阴谋家,素质能低么?后期的皇帝缺乏这种历练。

知乎用户 蒸汽朋克激光剑 发表

头一代皇帝,平民时候来往的有江湖上的好汉,心狠手辣的官吏,偷鸡摸狗的街头混混。

在军营将军士兵们一块喝过酒吹过牛逼,大家都是一个利益团体,有事不互相瞒着。

后来的皇帝。

他爹怕他篡位,不敢教真的。

周围的太监宫女只会阿谀奉承,不敢让太子学会管理。

老师只会教四书五经。

清末那几个不知道鸡蛋多少钱,不知道烧饼其实是热的。

你就知道那些太监宫女得怎么糊弄他了。

知乎用户 Phoenix 发表

筛选难度不同,准确说是除了开国定国的前几个后面的筛选难度普遍远低于头几位。

知乎用户 顾珊珊 发表

开国皇帝要是昏庸怎么可能开得了国。

也就是一个地方军阀而已

知乎用户 李奎洋 发表

设想一下:

王朝初期,“唐宗宋祖” 要推行一个政策。

举例:每周日每个人必须多吃 1 个鸡蛋。

就这么个简单的政策,你觉得推广起来有难度吗?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那么当下呢?同样的政策,你觉得推广起来难度如何?好实施吗?

不太容易吧!

一言以蔽之:不是能力变弱了,而是复杂的利益群体,越来越多了,你的权力,在无形中被削弱了。进而导致,所谓的越到后期,越来越无所作为。

所以,不是能力变弱了,而是食利阶层越来越壮大了。

知乎用户 黑化的小白 发表

一个国家走向昏庸容易走向好的难,所以中兴之主的几率非常小

知乎用户 白灯窜稀 发表

怎么没人提到,土地兼并引发的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提供一个视角,执政难度,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大的。但各位的评判标准,只看政绩。所以容易有这种错觉。

国家初期,人人有地,休养生息,基本是个国泰民安的局。。越往后,太平盛世多了,农民一不小心生个病,有个灾的,就土地抵押典当。。土地多的人,抗风险能力强,土地少的人基本,包括后代,都无法再继续拥有田地。土地渐渐向少数人手上集中。这个过程,称之为土地兼并。

封建官僚体系,本质上是大地主的集合。乡绅,小地主团体。。大地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诸如,读书人不用纳粮缴税等政策,不用服兵役。。贫富两极分化。许多没有田地的人,称之为流民。流民变多,政局不稳。大地主日益壮大。可以同皇权对抗。(皇帝本身是最大的地主)。流民多了,发生革命。重新分配。加上战争,又是一波休养生息。

封建社会,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

也就是政局后期,执政难度是渐渐加大的。而评价皇帝,几乎又只看政绩。。可以参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等剧。。

知乎用户 山虎海鱼 发表

微观对比来说,就是淘汰的范围、强度都不是一个等级。宏观来说就是,人类擅长破坏,擅长重建,不擅长新建,不擅长开拓,也不擅长维持。

知乎用户 小黑锅锅 发表

温室的花朵难成材

知乎用户 滏麇 发表

一代是从基层地狱模式打拼出来的,对国计民生之了解、对驾驭人心之历练扎实无比

二代出生就是天堂模式,远离基层,最多在老师老子教导下纸上谈兵,瞎搞的二代就没了

知乎用户 过天涯 发表

过度抽象,后代获得的是过度抽象的信息,或者 n 手信息。

一失真,信息损耗大二过时。

判断和事实就产生了差距

知乎用户 这 yg 发表

一般来说创业初代综合能力最强毫无疑问。看看社会大企业也是这样。几乎开国皇帝都是最厉害的。所以说朱棣比朱元璋强的不太认同。是不是呈递减趋势?不知道,很有可能

知乎用户 暗黑飞龙 发表

不是皇帝素质问题,而是时代在变,皇帝本人无法很快的接受变化,就会被淘汰。如果开国皇帝穿越到末代皇帝身上,估计也很难不亡国。

知乎用户 小武哥 发表

生理问题,早婚早育。

教育问题,孔孟之道。

医疗问题,重养生,轻锻炼。

知乎用户 小桌 发表

好皇帝不一定能救世,但二傻子必然败家

知乎用户 铃儿叮当 发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乎用户 深空 发表

这不很简单,长于深宫妇人太监之手

跟社会脱节太多

知乎用户 平常平等 发表

体制僵化,没有外部挑战的话,长远看是温水煮青蛙。

这也不是人类的特例,话说,家养的猫很多都怕老鼠了呢。

知乎用户 卢一鸣 发表

这个问题…. 我怀疑…. 我擦我不好说,run 了

知乎用户 薛刚​ 发表

嗯,有两个原因,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开国第一二代是低素质,那么自然不会有第三代,打个比方,隋朝第二代,是隋炀帝一个素质极差的皇帝,那么好,这时候隋朝的第三代皇帝素质还重要么,不重要了,第三代成了傀儡了,没机会再和杨广去比较了!你自然也看不到所谓的一代不如一代!历史上无数的短命王朝,为什么,很简单,第一代第二代就是一塌糊涂,自然哪来的第三代往上走啊,都灭国了!不是第三代素质不会往上走,那是王朝没了,没第三代了!

接下来谈谈第二个因素,很多人都简单的把军事素质认同为一切,把开疆拓土视作一切,把打天下视作一切!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自然是开国皇帝素质高!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看呢,朱元璋立国后大肆杀戮功臣,血流成河,这种残暴作风是高素质的表现么?还有空印案,多少无辜官员卷入被杀,这是高素质的表现么?显然不是,明成祖更是好大喜功,对内大肆杀戮,对外七下西洋,五征漠北,百姓苦不堪言,纷纷起义,这是高素质的表现么?宋代赵匡胤手下一个大臣汇报时间过长,就把大臣门牙都打掉了,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宋仁宗身上么?至于唐朝李渊更是把继位问题处理的一团糟,这个是执政高素质的表现么?显然不是!所以如果是综合评价,开国皇帝实际上素质并不是很高,也谈不上后边越来越差。

知乎用户 farta 发表

最简单不过的道理,皇帝是世袭制的。

世袭制意味着除了开国皇帝,其他皇帝的选拔都是出身为主,才能为次。

全国无数豪杰在尸山血海之中才能拼杀出一个开国皇帝,之后想在一家几个儿子里就选出来同样素质的人是基本不可能的。

你是皇帝家也基本不可能。

偶然在遇到某一代就一两个不成器的儿子的情况,那更是完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

运气、运势是大头,个人是小头

将天下兴衰冠于一人,本来就很奇怪

个人觉得,对名君和昏君的印象和界定,只是以我们能读到的"结果"逆推,有很大的逆溯误差,容易颠果为因,以点盖面,简单又粗暴

几千年了,我们仍然还在唱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诗经 · 小雅 · 节南山之什 · 正月》(侵删)

知乎用户 刘绍偈​​ 发表

素质这个事儿没法量化,何来下降之说。历史任人打扮,如何能真的了解每一个君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就像其他答案里说的,开国皇帝能开国,自然不弱,但一定后世就越来越差吗?

其实素质递减这个事情,一定是一种错觉。

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有好多种原因。

首先,是时间。

一个大臣,本来可能没什么权利,或者不那么厉害,但通过时间的积累,联姻或者别的,他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直到形成一个家族,一种势力,所以一个皇朝越到末期,皇帝收到了制约越多。

甚至有些皇帝未必能力不行,他们有想法,可是国家已经被掏空了。

我们只能看到国家败在了他手里,却忘了,这个国家管理的难度系数比之前大多了。

其次,我觉得可能是有联姻的原因。

我觉得答主题里有这个意思,虽然我历史书读的不多,但在古代的环境下,一个普通人飞黄腾达还是挺不容易的,大多数情况会是一个朝代里的势力之间,互相联姻,而且又由于势力的施压,下一任的皇帝又通常出身与大家族,我觉得这也可能是基因上受到了限制。

再次,是皇子受到的教育问题,虽然有个故事是讲,最会钓鱼的人把自己的经验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但自己儿子打的鱼却没有一个无人教导的人(假设 a)打的鱼多。

但我的内心觉得,那个 a 已经是比常人厉害的人了,而渔夫儿子得了经验再练习之后未必比 a 差。

皇帝候选人在这点上也不会输。

如果真的玩不过大臣,也只能说,不是皇帝太无能,而是敌人太强大。

最后,可能是一个朝代的制度确实不适应与当时的时代了,比如清末。

此外,我觉得一个朝代持续的越长,皇帝也对民间,世局离得越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请自来,脑洞一下。

古代姻亲基于家族势力,越到王朝后期,势力一般的女性,哪怕貌美,也不一定能有后代。比如清朝后期,满汉不能通婚,汉人女性在后宫不可能有子嗣根本。

汉朝前期,表哥表妹表姐的各种联姻,近亲结婚本来就是个问题,哪怕生出来不是畸形,遗传病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看看在现代,欧洲皇室通通都爱往平民里寻觅了。

那么,皇子的血统高贵的母亲所依仗的,无非是家族显赫,性格安生,当然可能还有压抑感情的能力。

王朝越往后,既得利益越可以为所欲为。弱势群体,弱势家庭成员的核心竞争力,就由能力变成了恭顺,而不再是情商智商了。毕竟这些后宫女性的母亲,也不再是支撑开国大臣的那一批女性,而是家世合适,性格忍让的人。

利益集团越固化,皇帝可选择为太子之母的人其实就越少,甚至没他选择的余地。如果皇子的母亲大多潜在抑郁,父亲大多不爱这些女人和娃,甚至为了所爱有伤害这些母亲的举动了,孩子得长成什么样呢。

军师联盟 2 里,变态的曹睿就是例子。康熙时期,貌似温良恭俭让的八阿哥,也有过因此怼康熙的历史。

知乎用户 疯癫的下划线 发表

乱世时期,群雄辈出,众人皆有可能称王称帝,经过千百万人之间残酷的竞争才能诞生一位开国皇帝。但是皇帝的后羿数目是有限的,不能保证子嗣一定是适合当皇帝的,很有可能就是个庸人。而且又有立嫡长子的规定,就算其他的子嗣是人才,也不没有办法。所以皇帝到了末代质量必然下降。

知乎用户 疯狂的西西弗斯 发表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外国王朝(特别是欧洲)更符合 “素质逐渐递降的趋势”。

典型例子是哈布斯堡家族,乱伦两百多年,生下无数畸形儿,最后在 18 世纪彻底绝嗣。

该家族的显著特点是鞋拔子脸,是不是颇有老朱家风范?

日本皇室同样崇尚近亲结婚,出产了不少傻子、瘸子和精神病人。

话题回到中国王朝

开国皇帝都英明神武吗?

答:秦始皇晚年,六国旧地的反叛此起彼伏,刺客骑脸输出,奈若何?

答:唐高祖纯粹是儿子们给力。

答:完颜构,我 R 你先人!

………………………………………………

前面几代皇帝能力都很强吗?

答:秦二世、汉惠帝、晋惠帝、隋炀帝、建文帝、顺治帝就很菜。

答:u 办事,我放心。

PS: 帝国创始人逝世后,国家都会陷入短期的权力真空期,进而产生剧烈的权力洗牌,为盛世的到来做好铺垫。

………………………………………………

末期统治者都很无能吗?

答:唐武宗带来会昌中兴,唐宣宗外号 “小唐太宗”

答:耶律大石建立西辽,把塞尔柱帝国扬了。

答:金哀宗让烂摊子多支愣了几年。

答:万历打赢了三大征。

………………………………………………

待更

知乎用户 peixin liang 发表

因为皇帝没法保证自己的长寿。

帝王之道,不能靠儒家来教,儒家可以当工具,可以当奴才,但就是不能让儒家真正掌握权力。

王朝的衰落,大抵是从早逝的帝王或太子开始的,早逝造成的后果是帝王之术不能亲自教给接班人,而一旦儒家来教,自然就会忽悠年幼的接班人任用贤臣,不与民争利,但事实上,众正盈朝,往往只是百无一用的儒生盈朝;不与民争利,往往只是方便儒家官商勾结攫取暴利欺压百姓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逐渐递减就不错了,知足吧,二世而亡那些都是断崖式下滑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开国皇帝竞争上岗,继任皇帝又不需要。

所以最后总会在某一任继任者上爆炸。

就好像你抽卡,抽多了,怎么也会抽一张鬼牌吧。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发明了选举制度。

至少让每一代继任者都竞争上岗。

如果没有这个竞争机制,那么王朝周期律,就会继续绝赞稳定运行中。

知乎用户 老于 发表

中国的帝王因为特殊的礼教限制,大多生于深宫长于神宫,一辈子没出过门的大有人在。

连门都没出过,不仅是没有得到过历练的问题,还是很容易就会被人忽悠瘸了的问题。

赵高忽悠秦二世玩指鹿为马,人秦二世好歹出过城,跟他老子巡幸全国也算见过世面,从故事里能看得出,秦二世是认识鹿也认识马的。

有些皇帝我不知道他见没见过鹿,大概率是没见过。

有些王朝下降趋势中会出现所谓的中兴之主,大多这类都是最早不受待见,去外面历练过,后来因为机遇坐上王位,所以不那么好忽悠,有明白一线到底是什么情况。

日本和欧洲的一些统治者这方面的影响相对小很多,因为国家太小,出门就是麦子地,也没那么多礼数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然更容易了解一线生活。毕竟自己过的跟一线区别也不是很大。

中国古代帝王和老百姓的生活差距是 10 的话,日本欧洲那些统治者跟老百姓的差距顶多就是 2-3 了。

另外还有个因素就是近亲结婚,天天跟叶赫那拉生孩子,近亲好几代,智商没问题才怪。

知乎用户 舜酱​ 发表

其实跟皇帝素质高不高关系不带。很多末代皇帝也未必就是特别败家的。

主要是天朝人比较聪明,人情社会。你说制度?你说法制?那也得是人来写,人来解释的。上下一心,这制度才能顺的下去。

王朝初期,一般君臣关系极密,都是亲手提拔(或者亲手除掉?),臣民关系也密,天下刚刚太平,必然百废待兴。

几代下去,君臣就疏了,裙带关系就远了。到了臣民也是一样,地方官换个几代,按制度走下来,渐渐都螺丝钉化了。

你以为完全摆脱人治完全法治是好事情?非也。各级关系疏远了,那就不会互相卖命了。皇帝不为国家卖命,臣子不为皇帝卖命,百姓不为地方卖命。那大家就都为自己卖命,谁也别吊谁。

国家就走下坡路了。

知乎用户 逼乎 发表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受得儒家教育,自然都是废物

知乎用户 组蘅 发表

1. 人是需要发育成长的,不可能有人端坐宫室而知天下。皇帝的发育也不是看血缘,而是要看经历。皇朝逐渐发展,后面的皇帝从小长于宫廷,而难出去实际经历,接触基层,或干出实事;那么他们大抵才识也不足以断真假,辨忠奸,找出路,下决断,只能被皇帝的名头绑架,为诸卿的争论头疼,茫然不知自己的决定有何后衍。

2. 嫡长子继承制下,嫡长子不一定继承了足够聪明的头脑,来玩转政治游戏。再加上环境培养的问题,末代不如初代理所应当。如果有才智,又能在时局中迅速成长,那就不是末代了,是中兴之主。

3. 末代皇帝是什么形象,还取决于颠覆他之后的政权如何描绘他。这往往取决于后一个政权的需要,与末代皇帝究竟才略如何,往往关系已经不大了。

4. 近代的末代皇帝形象,还受媒体宣传影响。因为过去的末代皇帝如何,其遗民评论可能已经烟消云散,而近代因为科技发展,以及年代相近,还是留存了不少资料可以发掘。

知乎用户 沁源 发表

你不考虑世纪上社会矛盾在不嫌累积,并且皇帝的臣子在不断的和利益集团结合,利益集团也在不断做大。最后这些累积起来就尾大不掉,除了暴力革命,谁也干不动他们了。

不要说中国古代的帝王,当代美国的总统也拿他们国内的各种利益集团没办法。

看看普渡制药,看看美国军工利益集团吧。

知乎用户 衣兰妹 发表

择偶自由之后,择偶的标准固定,总是能按照相同的维度找到配偶

例如以瘦为美,则每一代的皇后妃子都是瘦的

皇帝的婚姻还讲究门当户对、联姻,对方的家族非富即贵,也是择偶自由的

因此,代代相传下去某一个维度的基因被富集

以瘦为美,就会导致后人身体羸弱

再说智商,智商从来都不是择偶的标准之一,只要不是傻子,都一样

因此智商较快的回归平均


乾隆帝精力旺盛,长寿健康,其母是雍正潜邸的粗使丫头,可不是什么大富大贵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雍正帝和乾隆生母的结合是偶然的,可以解释乾隆超强的身体素质。

知乎用户 自在极意 发表

不是素质递减,不过是游戏难度递增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需要学习一下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又在胡说八道

回去多读读书

现在知乎真是什么颠倒黑白的问题都有,贵乎质量真是越来越差了

知乎用户 HeiSiLan 发表

不是素质变低了,是对手变强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啊?

你不能只分析本朝或几个朝代得出这个结论

知乎用户 胡展展 发表

开国皇帝大抵都是枭雄或者一方霸主,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与权利的斗争,经受的是社会大学的教育。

而后代皇帝基本在深宫大院长大,且不说受到的教育皆是儒家之乎者也那套,就说向来是万人之上,没人敢拂逆的,那免不了下面欺上瞒下。所以大部分靠的无非是宦官和外戚。古代不像现在信息发达,再加上自古幅员辽阔,很多封疆大吏往往拥兵自自重。整日在宫闱长大,免不了时间一长即只思淫欲。在这天下之土,尽皆彀中,自然而然把人性中最恶的激发出来,所以会越来越荒诞离奇。免不了王朝覆灭。

知乎用户 成都米可尼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

各自的使命和任务不同。

开国皇帝一般都可以视作军阀、流氓、黑老大,因为他们的使命是通过暴力手段或者使用阴谋夺取政权。在乱世中打江山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坐而论道,最需要的就是纠结一帮人真刀真枪的干。他们往往要经受血火生死的洗礼,自然会很强悍。

二代和三四代皇帝的主要任务一般是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内部建设来巩固政权

再后来的皇帝,因为前几代祖宗已经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搞得差不多了,而且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祖宗之法是不可轻易改变的,所以他们除了针对具体问题修修补补以外,主要任务就是享受政权和繁衍后代。

所谓世异则事异,不能说一定要承平之君天天带人到处闹革命去吧?

满清皇室的皇帝确实在身体素质上有些问题,我看可能和满族人的通婚制度和宫廷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知乎用户 越青丘 发表

古代王朝家天下的制度跟生存环境就已经决定了王朝不可能代代都出政治强人,封建制度选择有限那国家命运只能靠运气了。举个例子:君主比作医生,国家比做患者(体制有缺陷),有病不治 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更别提再碰上几个乱开方子的庸医了,到后来深入骨髓连神也救不了。

知乎用户 一介布衣 发表

什么叫做素质高啊?开国皇帝,除了个别成立时间太短就被灭掉的那种,哪个没有两把刷子?个人能力不强,能在乱世称雄吗?而且这个素质真的也分很多方面,宋朝太祖开疆拓土能力素质强,那我还说他艺术素质不如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呢,当然,至于为什么开国之后的皇帝能力素质成下降趋势,大概的回答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也不一定,许多王朝中期的中兴之主能力丝毫不弱,但最终都无力阻止王朝的衰落,还有,最后几代的帝王能力就一定弱吗?也不一定,帝王看似风光,其实诸多无奈,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也不只是皇帝一人,阶级矛盾,天灾人祸等等等等,很多事都不是靠皇帝个人能力就能解决的,时势造英雄,好多皇帝没做什么成绩不代表能力就很弱(昏君暴君就不说了),当然做出成绩的肯定不弱,有的皇帝不甘心,想大干一番,可现实摆在那里,皇帝们能怎么办?

知乎用户 王乙霏 发表

如果素质递增君主制就不会消失了,也不会有今天的中国,更不会有你问出这个问题。何况下降是必然的,因为不可能每一个君王都英明神武,因为,毕竟是从自己子孙选出来的继承人,而基因的多样性和概率性注定了你不可能永远有一个和你同样优秀的后代,依靠血缘是很愚蠢的,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淘汰。

知乎用户 浊世小豌豆 发表

因为大臣们是市场竞争上位,几百年成千上万人的长期竞争的精英。而皇帝的竞争显然没有那么激烈。除去开国那一两代同样是从人精中杀出来的,剩下的基本是指定了,了不起最多是俩三个人里选个子高的。对比之下,后期皇帝一定比大臣们弱势。而在政治上,如同竞技比赛,你比别人水平差太多,比赛过程看起来你就像是个大傻蛋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跟着表哥到故宫游览。期间站在一个大殿的台阶之上,表哥问了一句:你说以前的皇帝天天在这里生活,他每天都是怎么想的呢?

我回答不上来,也想不到什么圆满的答案,因为我从小生长在父母单位宿舍,爷爷姥爷也都在宿舍大院住,我去老家时也跟农村的孩子玩过,也接触过城里工厂大院的孩子,这就是我能交往到的最广的范围。

现在想想,不管是皇帝,还是我们这些现代的普通人,决定我们个人素养的,都不外乎生长的环境,何不食肉糜也就不奇怪了。

回到开头的故宫,如果一个皇帝从小没有被刻意培养,那么在皇宫大院内生长的经历是不会给他带来多少能量的。在清朝这个皇权集权达到顶峰的朝代,皇帝就相当于控制着国家的超级电脑,不管这台电脑多强,但现实的国力总会因客观因素达到它能够达到的顶峰,这个时候超级电脑也即失去了积极作用。

这就像一个事先被设定了极限的游戏,你只能达到一个最高的数据,不会因为你这个玩家的能力更高而改变游戏的极限设定。

何况皇帝这个角色往往也不过是历史这盘循环游戏中的一个因素,真正的玩家永远是客观规律。

知乎用户 冰与火​ 发表

因为每个皇帝都怕自己被权利集团或者自己的儿子等等潜在的继承者顶下去 就会想办法用制定一套制度 用制度优势替代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制度是基于旧的国情得到的 面对新的情况 制度是滞后的 但是后来的君主能力往往不是最强的(最强的往往不会被选为领导 。参考朱棣 朱允文) ,所以面对新的国情 制度和皇上都是无能为力的。

古代又总是讲尊重先帝。恢复旧制 那一套东西 不像我们党 总是在自我改革 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所以古代王朝到了后期面对一些内忧外患就往往无力回天了。

知乎用户 壮哥 发表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知乎用户 小肥侠 发表

有没有可能,是缘于近亲繁殖?

古代皇室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尤其是核心皇室成员的婚配,基本都是几大家族之间通婚。

开国之初,皇族和功臣直接会联姻,几代之后,基本上层的大家族互相之间联姻很普遍了。

封建王朝,又是一个极重嫡庶的社会。

综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脱离人民群众太久了…

如果某些人和老百姓吃一样的东西,食品安全问题早解决了…

如果某些人和老百姓一样需要掏空 6 个钱包买房子,就绝对不会出现烂尾楼了,甚至根本不会出现房价涨到这个程度…

如果某些人看病没有「不惜一切代价」,估计全民免费医疗就算不能完全实现,也相差不多了…

知乎用户 一心飞上天的小猪 发表

本质问题是庞大的利益集团行程,根深蒂固,难以解决

知乎用户 源博雅 12134 发表

因为可选范围太小了。

古代皇帝继承权只能从一个小团体里选出来。小团体人少,可选范围少,选出个聪明的就困难。如果没有聪明的,那只能选一个平庸上去。

初代皇帝是从四万万样本里选。那可选范围大了。出几十个顶尖的不难的。

知乎用户 好奇猫 发表

从小就在各种跪舔中长大的小皇帝们,对于世界缺乏真实的认识,对于人心缺乏真实的认识,对于朝局缺乏真实的认识,就冲这几点想厉害都不行,在顺势中问题都被掩盖,一旦出现逆势很难对付。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制度问题,封建制就是不行。资本主义国家 200 年也不见得现在就不行了

知乎用户 洞察超女​ 发表

万物都离不开生长周期理论。大多开始很猛,最后比较混账的过程。
然而明朝我感觉是多个波峰和波谷。但清朝只有一个正态分布的走势。

知乎用户 守望 发表

一代创业者,整个天下群雄争霸杀出重围(全国公开选拔赛),这是什么样的实力。

二代三代基本也都有一代大佬的教导熏陶和帮助,能平稳度过的话盛世到来。

之后呢,大多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退一步讲最多也就是这一家子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里(家庭内部选拔赛),各方平衡挑一个还行的,不管好赖就是这几个后代里挑。

赶上好时候随便混混不添乱当个守成之君;年景不好人也一般基本逐渐走下坡路;一旦内忧外患就更不好搞了,需要英明神武之人才能力挽狂澜,否则,

当然后代里偶尔也会有一两个优秀的中兴之君搞成功了,再延续一波。

知乎用户 如律令 发表

朱由检不服

知乎用户 无名夫子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首先,许多王朝皇帝都有一个素质逐渐降低的趋势,真的如此吗?

要比就比皇帝自身,别比政绩,因为政绩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就说你举的清朝,末代的光绪皇帝,算是做了一辈子的傀儡。但是他的个人见解、学识、真的比之前的康熙、乾隆差?

乾隆时期,正值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当时有传教士带了新式蒸汽机进献皇帝,结果呢?被束之高阁,这是不是没眼光?暴殄天物?让中国从此落后西方?

康熙时期也是一样,传教士汤诺望等人带来西方的数学、物理等知识,康熙自己学的还可以,可有没有推广开来,开启民智?

而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发展新式学堂、废科举、建现代化军队、改革传统六部制,哪一个不是开历史先河?顺应历史潮流的?

抛开结果不谈,光绪的素质真的就比他祖辈低?

可能把问题改为末代皇帝为什么政绩比不上初代皇帝要更合适一些。

那么光绪为什么政绩不显,或者说末代皇帝为什么政绩要差一些呢?

我觉得,可以用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解释。

大凡王朝初期,无不是经过多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建,原本能养活 1 亿人(打个比方)的土地,这时候只有 2000-3000 万人了。

再一个,经过王朝更迭,原有的利益集团瓦解,大家又回到同一条起跑线,没有差距,也就没有纷争。

老百姓只需要好好劳动,就能养家糊口,因为土地管够,周围也没有特别富的人,大家都是光脚的,这样民心也不会思动。

但经过几代发展,人口增加到 1 个亿,人多地少的矛盾逐渐显现,老百姓一年忙到头,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又出现了新的利益集团,攫取大量财富,底层大部分人口只能挣扎在生命线,这样民心自然思动。

思动,则动乱不止,内斗不止,就会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农民起义、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等问题带来的危害就越大。

实际上,王朝初期,政治其实也说不上清明,比如著名的汉朝文景之治,实则有史料记载,官员贪腐、压榨老百姓层出不穷。但因人多地少,产的粮食吃不完,这一条就把所有矛盾盖过去,所谓一俊遮百丑。

再比如清朝,在实施摊丁入亩之前,土地兼并也达到非常严重程度,旗人不纳粮,这不就跟明朝的乡绅藩王不纳粮是一样的吗?哪个好又哪个坏呢?

如果康熙在位的时候,碰到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法国,还能如打葛二蛋时那般神勇么?

知乎用户 罗克斯 发表

受命于天的英雄豪杰,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统一天下的名分,由于没有这种名分,所以竞争者纷纷崛起。到后面,倚仗智谋的,智谋穷尽,倚仗力量的,力量枯竭,形势不允许再对抗,也不足以再较量,于是才被捉住头,捆住颈,置于我的控制之下。等到第二代统治者继位时,那些豪杰已不再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士大夫与百姓都已习惯于遵从命令,富贵之家已经固定,威权都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这时候,即使是一个下等的蠢材坐在皇位,也能使他的恩德大到与天地相同,使他的威严比肩鬼神。即使有几千个周公姬旦和孔夫子这样的圣人,也无法再发挥他们的圣明;有百万个孟贲和夏育之类的勇士,也无处施展勇力。那些继承天下的愚蠢帝王,见到天下没有人敢违抗旨意,就自认为政权会像天地一样不会灭亡,于是随意发展自己的嗜好,放纵自己的邪恶欲望,君主与臣僚为所欲为,上下一起作恶,荒废朝政,排斥人才。所信任亲近的,都是奸佞谄媚的小人;所宠爱提升的,都是后宫嫔妃的家族。以至于到今熬尽天下民脂民膏,敲骨吸髓的程度。人民身受怨毒,痛苦不堪,灾祸战乱,同时而起。中原大地纷扰不安,四方外族相继背叛,政权土崩瓦解,毁于一旦。从前受我养护哺育的小民,如今全都成为喝我鲜血的仇敌。至于那些大势已去,还不觉悟的人,岂不是富贵产生的麻木不仁,溺爱导致的愚昧顽劣吗!政权的存亡相互交替,治理与战乱也不短周而复始的循环,这正是天地运行的规律。

知乎用户 自来也 发表

初期皇帝手握大权,说一不二,中期掌握一半权利,到末期,基本是傀儡。越傀儡的皇帝越短命

知乎用户 王执一 发表

因为开国之君是经过充分竞争选出来的,继位的皇帝是在极少数几个人里选出来的,而且选拔标准飘忽不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打赢了,才当的皇帝,内个位子上没有素质。

知乎用户 简木 发表

因为信息差,越是末代皇帝对底层越不了解。

富贵限制了他对贫穷的想象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看孔府就明白了,特权和精英出现率基本成反比,越是绝对、延续越久的特权就会养出越多的废物。

为了全人类的素质提升,也应该把物资尽可能公平分配,而不是用大部分人去供养少数人。

知乎用户 唐熬夜 发表

因为土地兼并

财富流入大地主阶级,士绅阶级

对于皇帝来说,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自己的话语权越来越低

所以国家越来越难管

知乎用户 赤风剑 发表

因为你素质不高

想造反成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能改朝换代的角色

没几个是善渣

个顶个的都是狠角色

然后传给下代后

刚开始获取还有狠人父亲教导

后面因为从小就荣华富贵

根本就没多大动荡经历

顶多是皇位相争的人心之术

哪里顾得上平头百姓的社稷安稳

自然根基越来越弱了

知乎用户 才不思敏不捷 发表

刚开始的几个皇帝,自己吃过苦,也见过别人吃苦,知道底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个啥样子。所以心里有谱,知道鸡蛋多少钱一个,别人忽悠不了他。

后面的皇帝。从小在深宫中长大,自己没吃过苦,也没见过别人吃苦,更不知道底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个啥样子。所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心里有没有谱,人家说鸡蛋 2 两银子一个,他还说不贵。

知乎用户 栋栋高楼平地起 发表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果然选出来一个最好的,实现了后一代强于上一代的特例。

不过这是幸存者偏差,大多数情况都是一夺嫡,整个上层集团因为斗争就全散架了。

知乎用户 含着泪奔跑​ 发表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那就是回归均值。

知乎用户 LexGWu 发表

素质不高开不了国,素质不低灭不了国

知乎用户 君子剑岳不群 发表

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文明战胜野蛮,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总是底线更低的那一方一直赢,赢了两千年了…

知乎用户 Hwbc​ 发表

一言以蔽之,幸存者偏差。

知乎用户 hellowl 发表

我们忽略了一件事情,陪伴。

或者,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

君王暴虐,荒淫无度,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富人有钱,他们忙着钱生钱。

孩子的教育确实好,却没有安全感。

知乎用户 银子 发表

天赋是不能遗传的。而皇帝们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青青子衿 发表

希尔科:“胜利永远不属于那种生来就聪明敏捷的人,而属于那种而达目的甘愿舍弃一切、不择手段的人。”

知乎用户 苏果​ 发表

一个是富不过三代,皇位都是继承于祖宗,皇位争夺说白了还是内斗,所以越往后子孙越倾向于守成。

遇到上代皇帝身体不好,基因不行,皇位就跟白捡一样。比如嘉靖,不劳而获,没接受正统的储君教育,当然不会珍惜百姓。

还有一个是制度问题,古代改朝换代一般都是农民起义,那农民起义的诱因是什么?是土地兼并,封建王朝土地制度的顽疾。

崇祯也想力挽狂澜,但势比人强,他最后也只能是煤山自缢。

知乎用户 慈悲智慧坚忍 发表

第一波走势太强,势必造成,后面走势调整时间太长,充满骗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皇帝的事情咱不懂,举个贴近的例子:

考进去的,和裙带关系塞进去的,哪个素质更好一些?

知乎用户 山泉 发表

拐弯抹角又说中国人没素质?

啥叫素质,解释解释?

王朝覆灭是制度问题,每次王朝更迭都是对制度的补充完善;有王朝更迭,说明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者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那就换个人呗。

管理个 country 小村庄也叫雄才大略,那可真是雄才大略!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是谁说的?

知乎用户 Oarai.Altoria​ 发表 竭诚忠告:我先要请教今日对中国国民党持反对态度的各位朋友们:你反对中国国民党,是不是因为中国国民党的主义不良?还是中国国民党的政策不对?如果你认他的政策是对的,主义是好的,他的革命是于国家于民族 …

哪些事是你当了领导才明白的?

知乎用户 吃撑了 发表 受人敬仰这件事,真的很令人上瘾。 我做技术出身,总觉得自己当了领导之后,不会膨胀成那种典型的领导。然而,当公司扩大规模,我也成了有十几名下属的技术部门负责人的时候,我才明白现实不是我想的那么单纯。 这十二号下属,有男 …

国企待久了是什么感觉?

知乎用户 剑哥的职场江湖​​ 发表 什么都听领导的,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什么我都不掰扯,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干;领导说一下,我就动一下;领导没说清,我就停那不动。 领导说我不行,我就认不行;领导说要改革,我就坚决拥护,您说怎么改我就跟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