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与新冠共存的声音是有人带节奏吗?
知乎用户 任幻想 发表 其实在未来的某一天与新冠共存,是多数人的共识,毕竟我们和感冒流感共存了那么多年了、应该也很少有人希望永远清零下去。 只是什么时候继续清零、什么时候开始开放、怎么开放,才是最大的分歧点。 我昨天大致梳理了一下目前各方 …
如果 gov 可以让所有人在居家隔离时,免费提供食物住宿,并提供每月不低于 3k 生活补助的话,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在家呆着的。
但如果追求清零,让人在家中买着高价食材,让许多行业无法运营,无钱可赚。那上述的很多人,是真的要活不下去了。
人类历史上没有灭绝过任何一种 rna 病毒
天花是 DNA 病毒
目前国内的疫情防控确实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化倾向,但是不必非得和意识形态挂钩,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但是也在经历了严格防疫之后放开了,死亡病例和死亡率比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东亚的日韩低很多。医疗系统也没有很严重的被挤兑。我们确实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医疗水平确实不如欧美,但是不可能连越南都不如吧?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至上,越南也同样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家同样是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至上”。
都是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亚农耕文明黄种人国家,都是信奉马列主义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医疗水平比越南发达。
我不是专家我很难讲中国目前该怎样,但是抖音上那么多财经博主、文学博主、哲学博主一直在分析新冠病毒的危害有多严重后遗症有多可怕死亡率有多高,我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目的。
补充一下,回到吴先生本身的发言内容,可能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我们现阶段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还具备足够的可行性和价值,不然如果直接说不能实现清零那即使是所谓的防疫爱好者也不得不被迫接受共存。第二层是我们将来很有可能清零不了,其实是给自己找台阶了,到最后如果真的清零失败被迫共存,吴先生直接说 “哎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有些人说我键盘斗士嘴强王者的,我都接受。确实我不具有面对病毒的专业知识,无法给出专业意见我无可辩驳。我所说的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这两年所见所闻的一些主观想法,有感而发罢了。如果你们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话,当然你们的意见我也很欢迎。
有个鬼的措施!
两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永远都是用着原始的笨办法自我感动,上海也好其他地方也好,躺在 2020 年搭好的温床上无视病毒不断变化的客观规律!两年前用什么办法今天还是用什么办法!
我想请问这位吴先生,你知道零这个数字的分量有多沉重吗?我手上是一台 6.67 寸的手机。我在屏幕上不断的按零,一行可以按 31 个,我的手机全屏可以容纳 29 行这样的零。而容纳全中国的 14.42 亿人需要 160 万 4004 个这样的手机。这些手机连在一起有足足 261 公里。可以从上海一直连到浙江诸暨。
所谓清零,就是这 160 万个屏幕屏幕上但凡有哪怕一个 “1”,我们就得追加投入把它变回零,还得确保别的零没有变成一。你们有站在勤勤恳恳地贯彻落实你们命令的千千万万人民的角度上思考过吗?
“还是能清零的”?我问你这句话你到底是说给谁听的?两年过去了,面对疫情的袭来你口中还是只能说出苍白无力的清零二字。你们是和病毒打了两年遭遇战吗?这两年疫情是从来没有缓和过没有给你们去思考去更新对策的机会过吗?
我们的对策无论是封锁也好精准也罢,都是两年没更新过的陈年老酒了。清零没想过更先进的方法去清;共存也没有想过科学的方法去共存。
就拿我们最常见的大范围封锁法来说吧,这个办法说白了就是抗生素疗法,见效快副作用也大。但那是新冠的应对策略吗?那是一切传染病通用的应对策略。两年前病毒爆发初期用这个办法你看谁有意见了?大家都希望快速压制住疫情大家都能理解。
但你们这两年在干嘛?我质问你们,你们摸着良心说,这两年新冠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不住规模的客观现实你们有思考过吗?你们有探讨过针对新冠特征的针对性对策吗?那这两年来你们到底是努力思考认真琢磨地过了两年,还是只过了疫情刚爆发的那段时间,但是重复了两年?!
我们上海也别笑别人都在全城封锁没有变化,要不是这次疫情我们会赶鸭子上架网格化的新措施?具体落实的结果有目共睹,千疮百孔破绽百出。要是早有各方准备早有推演论证至于弄到今天这个地步?
难度更大?都过去这么久的时间了病毒都进化几代了还在用原来的解法难度能不大吗?你们轻飘飘的一句难度更大,背后是无数默默付出的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是无数前仆后继的抗疫英雄的的无私奉献!
他们相信你们!相信这样的局面不会是常态。相信你们会秉持尊重科学锐意进取的研究精神来想出更先进更巧妙的对策。
可是你们,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脱离现实!自己去瞧瞧两年前的新闻和今年的新闻!把日期抹掉你能分得清哪个是两年前的新闻哪个是今年的?
只会把科学二字硬生生扭曲成别的形状!你们不配人民给你们争取来的这宝贵的先发优势!不配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无私付出!
有没有人解答一下我下列困惑:
时间 - 疫情之后
1. 全国医疗投资增加幅度是多少?
2. 公立医院增长率增加了多少?
3.ICU 床位增长率增加了多少?
4. 医护人员增长了多少?
5. 医护人员薪资增加了多少?
6. 居民收入增加了多少?
病毒又不止新冠一种,建议按目录一个一个清零。这样就可以一直清零,一直保持体制优势。
清零要多久?压根就没明确的时候。
非典咋过去的?,到现在全世界都没弄清楚非典到底是怎么没的。大家最赞成的就是自然消失了。
你说新冠能咋消失?
20 年出现疫情,到现在都 22 年了。还在用最初封禁的措施,这确实是有效的措施,但这招不能总用啊。新冠这病是 “鸡” 不是“牛”,不能次次都用宰牛刀啊!我们研制出了疫苗,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但分级诊疗制度,分级隔离制度也很关键啊,为什么不做啊?这一点真的可以借鉴参考一下欧美日。
另外,媒体能不能别为了达成某些目的,将病毒妖魔化。这病毒不是绝症,不是得了就死。看看都把人吓成什么样了!有些人一看到感染者,就像见了妖魔一样。
能不能别把防疫政治化?咱该治疗就治疗,该吃药就吃药。
别再造神了,没有人能什么都懂。什么都领导、指导,那是添乱。让人说真话,天塌不了。
主持人问怎么看待清零。
卫生部长说没戏,因为人控制不了自然,只能做斗争。
他说虽然我们不喜欢有害病毒,但这次疫情让他们学到了很多。
主持人问,有的地区为了防疫,把很多人排除在正常生活之外,咋看?
卫生部长回答,我不喜欢任何方式的隔离。
要隔离也是他们的个人选择,我(代指英国政府)不应该介入。
他继续说,这个阶段防疫,应该是找平衡。
而不应该限制人的自由,他警告如果这么干,
会影响经济,影响医疗,还会带来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
下面是我 3 月 21 的回答。3 月 31 日吉林新增 1363 例确诊,871 例无症状感染者。我觉得,对于传染性非常高的奥密克戎毒株,怎样避免大规模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感染,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 月 20 日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 1542 例、无症状感染者 549 例,目前当地情况如何?3 月 14 日,吉林省说,力争一周时间,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
从 3 月 20 日新增数据看,没有实现。
从吉林和其他地方,近 10 几天的连续新增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对现有防疫体系的冲击和考验,非常大。
为何以前的新冠毒株,在发现半个月后,基本能够遏制住?然而奥密克戎发现半月后,视乎感染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主要原因是,奥密克戎传染性非常,非常强。
有多强?
流行病学有一个指标,基本传染数 “R0”,是基于流行性疾病病毒本身的特性,来衡量病毒的传播能力。具体指的是,没有任何外部因素介入(没有疫苗、口罩或其他防疫措施),且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时,感染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的最大平均数。
数据显示,历史上出现的传染病,它们的 R0 值为:1918 年流感和埃博拉为 2;艾滋病病毒和非典为 4;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为 7;水痘为 10;流行性腮腺炎为 12;麻疹最高为 18。
研究表明,新冠原始毒株的 R0 值估算为 2.5 左右,即每个新冠患者平均会感染 2.5 人左右。而德尔塔毒株 R0 值在 5 到 6 之间。
然而,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 R0 达到 12,乃至更高,已经仅次于麻疹了。
在现实世界中,面对传染病,不可能不采取措施,不戴口罩,不接种疫苗。
现实世界中,Rt 指数,指衡量人群中每个感染病例,导致继发病例的有效数量,以此来衡量疫情的走势。Rt 值超过 1.0 时,意味着每个疾病感染者,会把疾病传染给至少一人,代表病毒蔓延,疫情正在扩散。而当 Rt 值小于 1 时,表明感染呈下降趋势,疫情已得到控制。
也就是,以前的新冠毒株发现半月后,得到遏制,是因为大规模检测和隔离,能够将病毒的 Rt 值降到 1 以下。
目前的新增数据看,现有防疫体系和措施,能够将 R0 为 6 的尔塔毒株 Rt 降到 1 以下,但可能并没有将 R0 为 12 的奥密克戎 Rt 降到 1 以下。
我的推测是,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导致依靠普通医用口罩,已经无法将其 Rt 降到 1 以下。这导致在排队核酸检测时,人群中如果有感染者,其他人即使带了普通医用口罩,有些人仍然会被感染。而且,核酸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时候,在摘掉口罩的那一时间段,感染的风险更是大大增加。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会出现,一直检测,一直有人感染的情况。
面对现在的形势,怎么办?
1、规定排队核酸检测的时候,佩戴 N95 级别的口罩。检测结束后,迅速离开,然后找地方,认真洗手,再摘口罩。如果,规定公交地铁商场,也佩戴 N95 级别口罩,那更好。
2、在居民区大规模核酸检测时,按照楼栋,分时间段检测,避免大量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3、核酸采样人员做好培训,采样后手部规范消毒,采样过程中手部不要接触被采样人,以防止交叉感染。
4、采样过程中,登记信息时,不要接触被采样人身份证、手机等物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下面这个视频提到的,在张嘴检测的时候也需要注意。
三月新增十万人。为啥吴专家不需要负责呢?各国防疫都是卫生部门的主要责任。怎么中国变成不专业的地方领导责任。基层干部被免职好几百,而卫生部门平常不下火线在那收集资料看看报表,没有去病房,一线医生意见不听就知道收集资料,奥密克戎可怕还是普通肺炎可怕。
普通肺炎在不用药情况下,儿童死亡率非常高,在以前没有抗生素情况下,婴幼儿死亡率极高,大部分都是因为肺炎,我外曾祖母生了十七个孩子到成年只有五个。我父亲姊妹六个只活下来两个。在没有抗生素情况下,肺炎死亡率非常高的。就是现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也要住院,或者去打红霉素一次六小时以上,连续一周。小孩生病会发烧喉咙像拉风箱有破音。
应该不会高龄老人虽然死因很多,但是冬季大量老人直接死因是肺炎,特别是农村卧床不起,亲朋都回来探望,人多,天特别冷。室内不通风免疫力低下,很容易造成肺炎,最后死去。但是人们只会把死因归到原来的病上。
上海把一些小孩放在一起传染新冠倒没啥,奥密克戎已经不是肺炎了,要是传染了普通肺炎,那孩子又没人管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手足口病是另一种婴幼儿传染病,死亡率 0.23% 比奥密克戎高非常多倍。国家也有监管。但是,生病只是统计,不需要隔离,也只看有症状,可能存在很多无症状感染者。
我比较奇怪的是为啥对流行性肺炎和手足口病这么放任而对奥密克戎这么严格。第一代和第二代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可以说是新冠肺炎,而奥密克戎已经不是肺炎了,不是感染肺部为主而是全身分布的普通病毒感染了。
为什么不多思考一下。吴专家也确实辛苦,黑发变白发。出来谈代价就越俎代庖了,因为代价是地方上负,所谓代价可能就是 1200 亿疫苗的钱。地方上代价可能几万亿直接间接代价。
作为主管部门不能光想着怎么能完成目标,不考虑目标完成不了的预案。完成目标是主观的,完不成可能是客观的,上海搞精确防控没有想防失败的预案光想着怎么完成精确防控。
好了你们可以说来电了,1450 了。
首先吴先生,您的身份是一个病理学专家。换而言之,您是个科学家。既然是个科学家,那依据证据和事实说话是需要具备的最起码素养。在现在世界主流病理学家观点都认为新冠病毒没法短期消灭的情况下。您如果要挑战他们,那麻烦您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摆上来。不然的话就老老实实接受这个事实。制定一个计划。通过增加 ICU, 扩招医护人员以及增产疫苗的方式来达到最迟在今后两年能构筑免疫屏障的目标进而创造相对安全的共存环境。顺便说一句,当了解到我国的疫苗接种率只有 38% 的时候我是惊呆的。要知道我国疫苗在刚研制出来的时候还大批量地援助了尼加拉瓜等欠发达地区。既然自己都不够用,还装啥胖子。最后,真心希望你们能够不辱使命。
那个我就想说一句,真的没有人注意到,我国地方 zf 的管理能力有多差吗?
大家之前嘲笑西安,现在轮到上海,都一样,吃不上饭的还是吃不上饭,急诊照样进不去。
平时耀武扬威的 zzb 和 jw 的同志,你们应该拿出你们平时查上班玩手机的劲头去查查那些为了保官帽子而互相推诿扯皮的单位。
如果说你们不敢,那你们就是某些人的 。
作为一名基层 gwy,对于疫情真的累了!不是防疫累,而且对于一些领导的水平深深怀疑,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身居高位的,每天就会下达一些不切实际的任务,每天把工作精力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
出了事就是封城,封路,封小区,关门市,对于超市飞涨的菜价置若罔闻,扫码登记流于形式。
哪怕他们做的再多,该有还是有,有的地方没有,纯粹就是人员流动范围小。有的偏远地方爆发,纯粹就是倒霉。
而且长期高压的防疫政策,底下人已经疲倦了,工作都是应付,补助调休一分钱没有,每天就是拿着政策吓唬你,请问有几个人愿意发自内心的把这个工作做好。
看似是防疫,已经成为某些是升官加爵和发财的手段了!
吴尊友提到,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奥密克戎毒株造成的死亡总数和死亡率高于德尔塔毒株。这说明,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危害依然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力争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此外,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动态清零依然是控制新冠疫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策略。
而要做到动态清零,需要发现、管理每一个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吴尊友介绍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发现难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第一,通过大数据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理清传播链,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发现传播链上的无症状感染者。第二,将监测防线再前移一步,通过 “抗原筛查 + 核酸诊断” 的监测模式,尽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切断传播链条。 当然,这里特别需要民众的配合,吴尊友提到,尤其是早期病例的发现,病人积极主动配合,对于早发现在疫情控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曾经有人用 “低人权优势”(劳动力供给过剩,缺少议价空间)的概念来对比中国和西方的劳动力状况,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更多人把这个概念引申到广阔的社会领域中。一些人说中国重视集体主义,这就是一种 “低人权优势”,换言之,就是对个体生命的不重视。而西方,特别是美国,更重视个人权利,更关注个体生命,因此,他们在人权方面的成本高,和中国竞争会受到限制,等等。这些说法在西方成为攻击中国的一种常规套路。
在大众文化领域中,更有一些人用诸如《拯救大兵瑞恩》等电影来强调西方对于个体生命的珍视,极力渲染美西方社会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高扬,认为个体生命在西方是高于一切的、是神圣的,并由此试图用所谓 “低人权优势” 来对中国进行否定。这些说法极为简单和粗陋,却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影响了不少人的观念。
新冠疫情在西方大范围传播,持续对于个体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不仅大量人口染疫,也有大量人因为新冠病毒死亡。在美国,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超过 80 万人。而中国的 “动态清零” 政策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力防控。中国的新冠治疗等都是免费的,显然是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视为最重要的价值。这与美西方的抗疫状况形成鲜明对照。
一些西方媒体这时显示出让人吃惊的一面。他们在分析中国抗疫状况时,竭力宣称中国保障多数人生命安全的清零政策经济代价巨大,是不可持续的;而西方大量人口染疫并死亡,反而被认为是一种保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他们肯定西方 “与病毒共存” 策略具有“韧性”,人员的染病或死亡被视为是不可避免的;反而将中国重视和关注个体生命、用清零方式保护更多个体健康,视为是中国可能在和西方竞争中落于下风或即将失败的征兆;认为西方的抗疫举措是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为。
清零对于个体健康的关怀,被这些西方媒体认为是经济上不划算的,因此,他们劝告中国放弃清零政策。如 BBC 去年 10 月发表的一篇分析就有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论述:“短期来看,随着欧美持续放开并适应与病毒相处,经济需求将被释放;与此同时,实施零容忍政策的亚洲经济体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即如果不放宽限制,经济地位可能会受到实质性损伤。” 最近几个月以来,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论述,关于奥密克戎冲击的报道中,这样的说法更是普遍。似乎美国出现 80 多万人的死亡,反而是没有了拖累,在和中国的竞争中更具优势。同时,西方的媒体报道对由于染疫出现的死亡表现出一种听天由命,甚至是冷漠、淡然的态度。
这才是真正的 “低人权优势”。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个体生命的死亡和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冲击,反而用淡漠和无视来获得一种对于中国关怀个体生命的 “优势”。这显示出西方社会非常实用主义的态度,大量人口的病痛和死亡,同取得经济与竞争优势相比,似乎是更不重要的。这种价值观在中国当然是难以被接受的。而这种说法在西方的流行,正好说明了之前对于中国指责的虚妄和片面。
现在看来,一些西方政府的抗疫举措,正是一种利用 “低人权优势” 来获得经济和全球竞争好处的策略。这种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可避免地受到广泛质疑:大量人口染疫,社会必然会付出巨大代价,由此想在经济和全球竞争中取得 “优势”,是没有根据的。这也说明,西方一旦遇到真实的挑战和严峻的状况,所谓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就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法和没有现实根据的宣传。新冠疫情的现实发展,戳破了西方之前对于中国的无端指责,反而让西方用“低人权优势” 来描述自身。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对于这场看不到头的 “战争”,每个国家的“打法” 都不一样,每个国家的立场都不一样,每个国家的 “国情” 都不一样,更何况每个城市的情况也不一样,更容易被忽略的是,这次疫情参与战斗的战士们,既毫无经验,也不是训练有素。最为艰巨的是:她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最考验战士们的意志力。
很显然,如果说,这场”战疫 “从指挥官到管理员再到基层指战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信心不足,凝聚力不强,方法不对,执行不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一场小“战疫”,或者说局部” 战疫”失败。
举些例子:·“查士丁尼瘟疫”——发生于公元 541-542 年间,有半数的都城人因瘟疫去世,官方公布的数据是死亡 23 万人。·“可可里兹特利大瘟疫”——发生于 1545-1548 年间,最终使得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 1500 万人口丧生。“伦敦大瘟疫”——发生于 1665-1666 年,瘟疫结束时,约一百万人口丧生,其中包括伦敦 15% 的人口。“马赛大瘟疫”——发生于 1720-1723 年,三年内导致马赛及其附近地区约百万人死亡,据估,马赛人口的 30% 就此丧生。“俄国瘟疫”——发生于 1770-1772 年,当时正值叶卡捷琳娜女皇在位,此次历时两年多的瘟疫,造成约百万人丧命。“西班牙流感”——发生于 1918-1920 年,据估计,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南至北约有 5 亿人成为大流感的受害者,其中五分之一丧生,一些土著部落甚至几近灭绝。“亚洲流感”——发生于 1957-1958 年,这场禽流感导致约百万人丧生。“SARS 事件”——发生于 2002-2003 年,本世纪初首个全球性传染病疫潮。(我没有准确的数据)“H1N1 猪流感”——发生于 2009-2010 年,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一年内,病毒感染了全球约 14 亿人口,致死 151700 至 575400 人。“西非埃博拉传染病”——发生于 2014-2016 年,总共导致 28600 件报告病例,其中 11325 人丧生。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再拿 “西班牙流感” 的例子深度讲一下:从 1918 年 3 月,第一例 “西班牙流感” 病例的在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出现,至 1920 年 3 月,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后一个西班牙流感病例消失,共历时不到三年。根据传播的伤害性,“西班牙流感”通常被划为三个阶段。第一波:发生于 1918 年 3 月的美军军营,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随后法国、西班牙、英国及中国台湾,都相继出现病情,但相对都不是很严重。
第二波:发生于 1918 年秋季,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二波变异后的病毒,死亡率极高,且快速蔓延至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据说很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灭绝。在当年的 10 月份,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 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这也导致 1918 年美国的平均寿命比平常足足减少了 12 年。
第三波:有了第二波作对比,1919 年 1 月再度爆发的第三波 “西班牙流感” 似乎杀伤力没之前那么大了,自 1920 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了。后来,没有再爆发第四轮大流感,于是人类宣布战胜了西班牙大流感,史书上把战胜日期定为 1920 年 11 月,肆虐三年的疫情,共造成 2500 万死亡,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一数字是 7000 万。
谁能想到,一种听着不起眼的流感,竟能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甚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谁又能想到,这么恐怖的大流感,居然在三年内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而它的病株似乎从来都没有被真正辨认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仅是杀伤力有着相同的衰退期,那次的西班牙大流感和如今的新冠一样,都是单链 RNA 病毒。
这种病毒几乎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变异率极高,为了生存而生存,为了绕开药物和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甚至不惜 “牺牲” 自身的杀伤力。当然,我举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产生恐惧心理,是为了让大家重视这个事情,把这场 “战疫” 中最容易忽略的东西,重视起来。只有从认识上到位了,我们各级组织,各类组织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社会而言,对家庭,对个人而言都能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应对策略。
“现在芜湖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多与从上海回来的 “零号病例” 胡某某有过交集。有的暴露时间短,比如只打个照面,但还是被病毒感染上了;有的交集时双方戴了口罩,看似防护没问题,但可能通过吐痰、擤鼻涕等途径形成传播。”这次传播的速度、强度,大大超乎了专家们的既有认知。“‘零号病例’堪称一个超级传播者”。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新冠病毒的传播非常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均等性,举例来说,100 个感染者里,大概会有 15 个人传染性比较强、传染人数比较多,这些所谓的超级传播者有两个特点,首先是病毒载量高,一般来讲这些人自身携带病毒较多,其中一些人身体免疫力也较弱;另外,传播力也与传染者当下的活动有关,肺活量高、唱歌、做运动等都会导致一个人传播力增强。”
“不得不说,超级传播者在新冠病毒的传播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新冠的防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超级传播者,并且加强管控容易造成超级传播的餐厅、歌厅、健身房等场所。特别要盯紧场所的通风条件。金冬雁提醒,其实未来可以重点管控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核酸检测就能确定病毒载量。而抗原检测用来发现阳性病例,其结果也能较好地反映病毒载量和传染性,可以成为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
3 月 31 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 · 瓦兰斯在一场虚拟会议上提醒,另一种变体可能会席卷世界,仍要对新冠病毒保持警惕,“这种病毒的进化空间仍然很大”,世界 “可能会再次对一种逃脱免疫的变体感到惊讶”。英国卫生安全局负责人珍妮 · 哈里斯也呼吁在感染率居高的情况下仍然应该继续戴口罩。
帕特里克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个虚拟会议上说,大流行 “还没有结束”,并指出“目前我们的感染率非常高”。“而且这种病毒的进化空间仍然很大,所以我们可能会再次对一种逃脱免疫的变体感到惊讶。” 他说。他还警告说,未来的流行病将会与当前的流行病大相径庭:“未来会有一场大流行。它将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和这次一样。 ”这位顶级科学家说,各国需要能够在发现一种新的传染性病毒后的 100 天内,准备好可大规模生产的 “可靠” 疫苗,以及药物和测试。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警告称,如果病毒在传染给人类之前在受感染的动物体内发生变异,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新冠毒株。这将导致“有效的重置”,全人类都将容易受到新菌株的影响。
今年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刚刚结束、俄乌战争,飞机失事,疫情卷土重来……,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在最新的疫情通报里,本土感染新增 2164+7196 例,累计确诊 451633 例。看到这个数字,谁能置身之外,谁能不难受。然而,上海作为重灾区,迎来了兄弟省份的支援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些批评声。我作为一个身处在重灾区的新上海人,我能做的就是理性对待,积极的加入志愿者队伍能尽最大的力量投入到这场 “战疫” 中,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更不能做一个 “负面评价者”,而是要做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做一个打赢这场“战疫” 的参与者。
因为我深知,负面舆论对这场 “战疫” 的影响,因为不理智的群体只会干两种事一是锦上添花,而是落井下石。因为群体行为无意识在互联网或自媒体上转发,会引起更多的民众易冲动,易多变,易怒,易受外界干扰。因为传播负能量的会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是同情的,但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传播负能量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被感性所淹没的,被感性所绑架的,而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会给整体的战局,造成很大影响。
“防疫需要”是为了挽救生命,因为 “防疫需要” 而牺牲了生命,这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在西安孕妇事件后,又出现了急诊病人因 “防疫需求” 去世,而且是在上海,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不论是周护士,还是透析老人离世,都需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但却绝不是现在。因为个别风险事件很容易被煽风点火,乃至质疑整个防疫策略和防控主体。
所以说,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号召我所能号召的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度时坚!影响我能影响的人,传播正能量,停止负能量,用行动去战斗,用信念给自己鼓劲!
我是一直强调和支持全面开放的,全面开放就好比遗嘱,最后经济实在撑不住了,不得已而为之。当然是有前提的开放,比如疫苗的针对性要加强。目前的疫苗针对原始毒株的,对目前的毒株只能降低毒害,但是不影响它的传播速度。针对性的疫苗会有效降低它的传播速度。
目前为什么不能拿它当流感对待?病死率已经接近流感,但是传播速度比流感快的多,太恐怖了。很多人对传染速度没啥概念。比如新冠传染率和流感一样,但是 3 天传 10 人(10 天传染 1000 人),流感 10 天传 10 人。那充分传染 14 亿人,流感要 3 年,新冠只要 3 个月。流感是一年病死 50 万,换成新冠就是 500 万人。这还是在感冒发烧可以去医院挂水的情况下。那要是医疗资源不足呢?那你自己扛吧。另外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疫苗接种率还要提高。
最后,是否全面开放,取决于病毒本身的发展,疫苗的研制,目前管控措施的经济承受力。能隔离病毒更好,但是实在隔离不了,传染性越来越高,防疫成本严重拖累经济发展的时候,就必须要有取舍和预案了。好比我学了格斗防身术,不是逢人就要显摆一下。而是关键时刻能起作用。那用不到,说明安全,岂不是更好。
当前中国抗疫,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至今没有找到对付疫情的动态最优解。上海作了某种程度的尝试和试水,但是最终不得不回到传统的解决轨道,这给经济和全球供应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家要兼顾防疫和经济发展,要有融入世界的时间表或者隔离开世界而不影响总体经济形势的措施。全国总 GDP 每降低 1 个百分点,死亡率大约会升高 1.5%,同时生育率会降低 2%。形势严峻复杂。
当前的应对疫情的方式是有耐受极限的,如果感染率提高 1 倍,只要个别地方有漏网之鱼,那就是燎原之火。而目前有没有这么厉害的病毒呢?英国目测出现了新型混个株,比奥 2 感染率还高 40%。常州从第一例阳性,到第 100 例,只用了一周,后来不得不主城区全城封控。而同样 1 周,感染率提高 40%,3 天传播 1 代,那将感染 2000 人,非常恐怖的传播速度。而感染率是目前 2 倍的话,只要有 1 例阳性(哪怕是无症状),7 天可以感染 4 万人。
当前中国动态清零路线的最大挑战还是经济代价太大了,我们很多人都在身边感受到了萧条,奥密克戎被清零的难度远远高于之前的新冠毒株,它对经济的伤害难以控制。一位亲戚在铁路上工作,他已经因为公司事实上停运而在家 “休息” 两周多了。
他们好在是国企,基本工资照发,但那些服务业的私企和个体经营者怎么办?对 “手停口停” 的他们来说,防疫导致的经济损失真的要比染上致死率已经不高的新冠病毒更加可怕。
抗疫导致 GDP 下降,它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折射了很多人家生计的艰难。因此缩小全社会的经济损失,这已经不是抗疫中的次要问题,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它就是抗疫本身。只有把经济损失能够不断压下来的抗疫模式才是可持续的,所以国家强调一定要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效果,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既要…… 又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因为难,才预示了好的结果和成绩。西方从一开始就逐渐躺平,很简单啊,但结果是造成那么多人死亡。中国则艰难探索了一条自己的路,从而奠定了我们之前抗疫的明显成就。
疫情暴发以来,作为经济金融重镇、承担对外交往的重任,上海在精准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用尽量小的代价遏制住了几次局部疫情。
然而,本轮疫情反扑的势头很猛,隐匿的能力更强。据统计,3 月份以来,具有更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至我国 29 个省份,本土感染者累计突破 7 万,中高风险区一度超过 600 个。要战胜更狡猾、更顽固、更难缠的对手,上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动态清零” 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必须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如果说 “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那么,千方百计集中资源和力量,着力解决好疫情防控的关键性支撑性问题,是上海的当务之急。
比反思更重要的是温暖,比黄金更重要的是信心。当此之际,这座苦战疫情的城市,最需要的是战友的鼓劲,是同胞的温暖。
这种温暖,首先是对上海抗疫工作的殷切期盼。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呵护生命健康,是比天还大的事;保障日常生活,也是民生的重中之重。
从对抗疫一线人员给予临时补助补贴,到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从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到切实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城市有序运行……
上海正在一手防疫情,一手保民生,一手谋发展。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要提高政策效能,越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相信上海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
上海各小区的业主:房价 4000 以上业主:少数人受到冲击,生意失败,卖房还债。其他人生活照常。房价 2000 万 - 4000 万的业主:各行业翘楚,给保安捐钱,团购烤鸭算上了物业的人等等。房价 1300 万 - 2000 万的业主:保证物资不短缺。房价 850 万 - 1300 万的业主:熟练运用各种 APP,活跃于抢菜群,晒战绩。房价 550 万 - 850 万的业主:用各种渠道和社区沟通,买到物资,确保正常生活。(自觉对号入座)
今天看了个新闻大义是:丁丁保卫战
新闻里有截图,一个替父亲感染的腿求助的帖子
洋人的丁丁,院长高度重视,安排
父亲的腿,自己想办法
(微博里,好像是济南时报)
心里很难受
同一家医院,同一天(忽友指正:丁丁手术是十几天前,只是同一天发新闻和求助)
我不知道如果放开我和家人能排到哪里
家里 3 个 75 以上的老人
遇到困难院长会不会高度重视?
如果,他们去保卫丁丁
我,怎么保卫家人?
可能知乎群体都是高知高能,感受不到
我是普通人,一个打工仔
4 月 6 日补充说明一下
个人观点:1. 清零是手段,是中转站。一方面,目前已经无法达成两年前期望的目标(病毒在全世界消失),只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共存就是迟早的,除非走北韩道路。另一方面,在有疫苗保护下 Omicorn BA.2 重症及死亡率确实大幅降低(下文有香港数据具体说明),但是传染力实乃顶级水平,这导致有效清零时间窗口越来越短,清零成本越来越大,以及各地方保帽子式防疫政策越来越离谱,加上这次上海封闭后的混乱管理(谁来解决下吃饭问题?基本三餐都没保障,更别说其他物资 / 医疗保障),越来越多的人在经济 / 生理 / 心理等方面难以支撑,清零性价比越来越低。(苛政猛于虎,dddd)2. 但现阶段确实也很难真的放开。关键要做到 1. 消除民众对病毒的恐惧,真正客观认识新毒株 2. 疫苗接种率,特别是第三针,特别是在老人群体(不论灭活还是 mRNA,先打!香港数据:防重症死亡 三针复必泰 98.1%,三针科兴 97% 以上) 3. 口服特效药加快引进或者仿制药加快研发。4. 不知道清零两年后我们的医疗资源是不是真的有改善提升?希望是吧。
附上我个人比较认同的一类说法,其实和张文宏医生的说法类似,可以参考,也可以和吴先生的说法对照着看。“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差不多全世界科學家都同意這個病毒會長久留在人類世界,選擇抗疫路向要考慮經濟民生等因素,又形容即使選擇「動態清零」都只屬「中途站」,新冠病毒最終一定會走向風土病「終點站」,社會亦最終要預備面對第六波的來臨,更有可能是傳播力更強的新變種病毒。因此社會一定要提早在兩個選項中作選擇,他認為從科學角度而言,較早進入風土病階段比遲進入更好。”
—————————————————————
原回答:
前期媒体宣传的反噬来了。吴先生的学术水平我没资格评价,但是如果嘴不是自己控制的,那也只能硬着头皮充满信心。
当一个科学上的病毒成为了政治性病毒,那只能是反智的狂欢。更可怕的是当防疫和帽子挂钩,只有防疫不当被撤职,没有过度防疫被撤职,那么会层层加码到让你目瞪口呆。从省到市到区县甚至小区保安都能给你加码。会不会激化矛盾?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据我所知东部某省市虽然一例没有但是大量的店铺已经关闭一两个月了,现在甚至低风险地区返回要被强制 7+7(甚至都没有在任何公共平台发布,但只要你到了就这个政策,而且自费哦。投诉?去哪儿啊?))关于 “动态清零” 更是难以解释,什么叫动态?各地都可以自己解释。
其实只要完成三针接种,并不需要过度恐慌,如果你是个年轻人而且没有基础疾病,最多就是个感冒了。如果你自己符合接种要求但是不听政府的话,不打针,你自己活该。现在更合理的政策是将医疗资源集中给重症预防死亡,并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去提升第三针接种率,特别是给老人家,而不是浪费在核酸和封闭。还有就是加快口服特效药的引进或者仿制药的研发(对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群形成保护防止重症死亡)这些是防止病毒给我们造成灾难所必须要做的准备,也是逐步放开的必要条件,更是这两年清零争取下来的宝贵的时间窗口内更需要做的事。其实这些张文宏医生都说过,而且新冠诊疗方案也确实改变了。可惜,小粉红二极管只知道用自己的想象和可怜的知识储备去扣帽子骂人。
那些张嘴就说香港死亡人数的,怎么不去查查第五波死亡人数里没打针的比率?再查查死亡人数的平均年龄?每天下午 4 点半卫生防护中心都会开记者会,死亡人数具体情况都有说,大量都是年长的长期病患,因为 o 株阳性所以划为死亡病例。(截至 2022 年 4 月 3 日,香港特区第五波疫情累计感染人数为 1,155,082,累计死亡人数为 7,848,死亡率 0.6794%。死亡人数中 80 + 占比 71.0%,70-79 占比 16.6%,60-69 占比 8.4%。其中 80 岁以上死亡人数中完整接种三针疫苗的占比仅 0.57%,一针未打占比过半。因此港府趁此机会尽全力提升养老院等地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以应对未来的第六,第七波疫情。附上数据来源:https://www.coronavirus.gov.hk/chi/,防止还有人用观察者网或者百度等地方搜来的假数据)
但是要知道香港是一个 700w 以上人口的城市,就算没有疫情每天也会有很多自然死亡,o 株某种程度上是将死亡高峰提前且集中。再加上现在香港已经大规模使用口服特效药了,可以对没打针的老人家有效保护防止重症死亡。请客观。由于并非全民检测,不管是中大还是港大的模型,全港感染人数都已经过半,绝对不止官方公布的 100 多 w,如果用 400w 的数据计算,死亡率真就是和流感差不多(以 400w 估算,死亡率为 0.1962%。)。香港目前的情况,大部分都已经自愈(包括大量本身就是无症状的转阴),感染可以代替加强针接种,街上人流量恢复到 1 月水平,4 月 20 号以后全面恢复正常。
针对那些张口就说药 2300 的,建议了解一下现在内地阳性治疗可都是要钱的,各个地方动不动 14+7 的合理也是自费的。现在上海的情况要不要钱不了解,但是这波爆发之前,境外回去阳性无症状都是自费的。所谓的治疗也就是给你开中成药自愈。而 14➕7 的隔离动辄 5k-8k,完全盲盒没得选,你必须住。这你们怎么不说那么贵呢?
以及那些张口闭口想共存去美国,现在新加坡南韩日本包括香港都事实上共存了,不用去美国。大家都在努力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国家找出最优解,共度难关,如果张口就来意识形态,张口就让别人滚去西方,您那么爱隔离我也可以让您滚去北韩,坚持 100 年隔离不动摇。
最后,那些嘲讽上海不立马封城,还为一刀切这种懒政叫好的,真的是跪久了吧?能不能了解一下上海对这个国家的现实重要性?
摘一段上海三甲医院医生
写在文章《上海疫情思考:我们是否防疫过度?》中的段落
截止到 2022 年 3 月 29 日,中国大陆加强针(第三针)接种率 46.48%,比阿根廷好一点,和越南相当,但远低于英国的 56.77% 和韩国的 63.4%。
我们假设现在上海市的加强针接种率直接按英国的 60% 算,参考的也是英国最近一周的数据,
那么以上海市的医疗系统最大值计算,Omicron 这个 “迷你流感”,
将占据上海市十分之一的医院病床,二分之一的 ICU 病床。
并且,这一数字不是短期的,因为 Omicron 存在重复感染,医疗系统将持续承压。
假设的 60% 加强针接种率尚且如此,那现阶段的 48% 呢?
假设上海的医疗资源尚且如此,那其他地方呢?
如果一个疾病,消耗十分之一的普通医疗资源和二分之一的重症资源,
这不是医疗挤兑是什么?
请现在立刻马上放开共存派思考一下,如同爆出的新闻中孕妇,哮喘那样由于医疗资源紧缺新闻,如果真的放开共存,在 ICU 一半被占据,普通病床 1/10 被占据的情况下,到底还会不会是新闻?
上海的医疗资源真的有底气说一声 “放心共存,医疗资源充裕” 吗?
全国其他城市真的有底气说一声 “我们的医疗资源比上海更充裕” 吗?
下沉至乡镇,乡镇的医疗资源真的能承受这种入院率吗?
中国真的是一个医疗资源充裕的大国吗?
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唤 “共存”,作为医务人员,
我非常清楚的知道 “共存” 是必然,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好准备。
中国的分级诊疗不如国外,中国普通百姓对疾病的承载能力也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在医保基金勉强维系开支,国家经济也面临众多挑战的时候,现阶段的 “清零” 可能是对普通大众最好的保护
说的都挺严重,不过到现在也没看出上海死多少多少人,包括吉林在内,整所高校都被感染,死了多少?根本就是无关痛痒的屁大点毛病,被你们给宣扬成了末世病毒
比病毒可怕的,是没脑子的人
不知道吴尊友在坚持什么,话说那么满,还把死亡人数新高拿出来吓唬人,回头真防不住了,这个台阶怎么下?病毒无处不在。。。。物品,动物身上可能都有,中国不可能像朝鲜那样选择永远的闭关锁国吧
把还在嘴硬必须封城必须清零的人,列个名单。
等春耕出问题,中储粮抛售,饲料价格带动全国肉价暴涨的时候,把他们全封起来,严格保护不能变羊,天天核酸但不给吃的,全部饿死算逑
4 月 1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危害依然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必须力争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必须坚持动态清零。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图源:中国网
过去奥密克戎原始株传染性相比较弱,潜伏期较长,患者潜伏期病毒携带量不足以导致高传染性,易被察觉,给动态清零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奥密克戎 BA.2 一旦被感染,传播迅速且绝大部分是无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仍然要坚持动态清零?
吴尊友表示,尽管奥密克戎 BA.2. 毒株流行时具有较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但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感染者,且造成的死亡总数依然很高。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数,比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同期造成的死亡数还要高。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图源:中国网
“这说明,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危害依然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必须力争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 吴尊友说。
吴尊友指出,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动态清零,依然是控制新冠疫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策略。
4 月 1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邵萌 摄影
吴尊友强调,做到动态清零,需要发现、管理每一个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来说,确实存在发现难的挑战。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第一,通过大数据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理清传播链,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发现传播链上的无症状感染者。第二,将监测防线再前移一步,通过 “抗原筛查 + 核酸诊断” 的监测模式,尽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切断传播链条。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2022-04-01 17:51
吴尊的朋友,ucla 的博士,疾控中心的传染病首席,每个名头都挺大。
但你可以想想他是做什么传染病的呢?
艾滋病。艾滋病的公共卫生。
那么中国的艾滋病是越来越多还是动态清零了呢?
其实疾控能做的也就是把现有的病人看顾起来,发药。
有人批评某搞肝炎的对呼吸道疾病大放厥词,我估摸着艾滋病也不是这么烈性的传染病啊。
反正文件这么写,大家就这么说,多找几个专家来说。其实不存在人传人、可防可控,也就几天的事就被打脸。
2020 年大家都说过啦,新冠专治各种不服。当年是很重视它的,现在还很重视它吗?还不是觉得它不厉害,以前的手段就能应付。
时代变了,原来你是重视,现在你就是根本不重视。
(昨天在家手机打的,今天查了下,大幅度修正数据,更改表述,但不改观点。)
笑了,殡葬爱好者、遗产觊觎者和病毒备用宿主又开始发言了。
有人对我的计算方式不满,确实有理,不可能一直住院不走,那么大幅度修改,换一点更合理的数据吧。
关于现存确诊人数
3 月 29 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周报最新消息》。3 月 21 日至 27 日,韩国新增新冠病例数达到 244 万例。
韩国总人口 5100 万。占总人口的 4.7%
英国国家统计局 4 月 1 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单周新增新冠病例数超过 490 万例。
英国总人口 6700 万。占总人口的 7.3%。
咱们取个好算的,5%,可以吧?
参考吉林省卫生应急专家组成员郭彩霞的表述,方舱要 5 天,轻症多 2 天,普通再多 2 天,我们就按轻症的住院时间算好了,就是一周,也就是说,单周的新增就可以大体上理解为当前的现存确诊人数。
那 5% 在我国就是开放后始终要保持大约 7 千万的现存确诊。
这个数字会有浮动,但是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别。
关于住院率
我确实没查到我国的和韩国的直接数据,
我只查到泰国明确说 1% 到 1.5%,你们不接受,行,孤证不立。
我查到的大部分的表述是,奥密克戎相对德尔塔的住院率降低 80%。
那么德尔塔的住院率是多少呢?
“疫苗接种率极高的以色列卫生部 7 月 24 日报告,该国累计发现 5770 例接种疫苗后 “突破感染” 病例,其中 495 例正接受住院治疗,123 例病亡。”
在 mrna 疫苗接种率极高的以色列,德尔塔住院率在 8.5%。奥密克戎降低 80%,就是 1.7%
我还找到个伦敦的,
“在奥密克戎大流行期间,伦敦每日确诊病人住院治疗的比例波动在 0.56%~3.58% 之间,一般规律是每日确诊病人越多收治率就越低”
几家数据综合来看,奥密克戎的住院率肯定在 1% 以上。
这么看,我说 1% 的住院率都可以说是按少的算了,对不对?
好了,7000 万的感染人数的 1% 就是 70 万。
看上去不多是吧?
我就不考虑 70 万住院的影响和会产生多少真真假假的悲剧了。
2019 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880.7 万张,其中:医院 686.7 万张,
而具备治疗需要住院的新冠患者的医院应该是几级?我想至少不能是一级吧?2019 年 3 级 + 2 级医院一共只有 540 万张床位。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 72.5%,民营医院床位占 27.5%。
换句话说,公立医院具备收治新冠患者能力的床位只有不到 400 万张。
新增 70 万的住院人数如果绝大部分要进入公立二级以上医院治疗,大约要持续占用约 17% 的床位,这还是默认所有二级以上医院都具备收治能力的前提下,是将大量不可能收治新冠患者的三甲专科医院,大量不具备收治条件的二级医院全部算进来的结果。
2019 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 83.6%,其中:公立医院 91.2%。
你现在要给公立医院稳定的增加至少 17% 的住院率?
更何况病床还是分布不均的。
偏偏新冠不是按床位分布来感染的。
偏偏新冠还在变异,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流行毒株毒力如何。
你以为你不会是那 1%,但你不知道的是你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到时你是要和那 1% 一起抢床位的。
有人说,你为什么不考虑民营医院?
我就不说放开后民营医院会怎么收费了,参考香港的医疗协会坚持不用内地的核酸,就要 240 的本地核酸的做派。
先考虑一个问题:民营医院在新冠方面的独立收治能力是多少。
给个参考:
以武汉疫情期间武汉累计确证超过 5 万例,全国共有 643 家民营医院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工作,累计收治确诊病例 3419 人。而根据经济日报的消息,截至 3 月 18 日 21 时,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累计收治 2055 人、累计治愈出院 1125 人。而亚心医院自 1 月 20 日开设隔离病区至今,该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821 人。
这也就意味着,剩下的 641 家民营医院总共收治了 543 人,平均每家民营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数是:0.84 人。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绝大多数民营医院没有表现出具备或者愿意独立收治新冠病人的能力?
**肯定还有人说,也就 108% 嘛,**咬咬牙增加 10% 的病床和医护人手不就能在医疗上完全吃下新冠了嘛。
不说我是明显偏少了算的,还有一点就是,光有病床是没用的,不懂的可以去搜河山硕。
要知道中国的每千人医生护士都是低于发达国家的,
我国医院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是长期处于紧缺状态的,当 it 工作者在抨击 996 的时候,很多医护人员都表示,887 在医院是稀松平常的。为什么平时医院都不增加医护人数?那这个咬咬牙是要咬多少才可以变出足够的符合条件的医院病区和合格的医护?
还要考虑到的是
**这个 108% 是总使用率。**住过院的都知道,同一家医院,有的科室病房空一半,有的排队都排不到。新冠相关科室要挤兑成什么样?
参考香港,3 月 15 日,儿科住院只有 43%,但是内科已经 107,要是按总使用率,可能还不到 100%,但当时的香港医疗挤兑是什么样?儿科的可以借给内科吗?
有人问,现在封锁状态也医疗紧张啊。
是,但,
一个是不出现吉林,上海这种程度的封城,普通的管控不会医疗紧张,
一个是全国性的医疗紧张。
一个是封控期间医疗紧张,
一个是持续性的医疗紧张。
这就是区别。
现在还是那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都是缺菜,
上海是有钱的先吃。
长春是让干部先吃。
那么,除了那些殡葬爱好者、遗产觊觎者和病毒备用宿主,我们普通人想一想,一旦床位不够,我们是能抢过有钱人呢?还是能抢过当官的呢?
对了,忘了说了,我国医保总额大约 2 万亿。
那个进医保的新冠神药,一盒是 2300。
当它占用了足够多的医保份额后,其他疾病的病人靠什么来支付呢?
对了,还有啊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周二发表的一项研究,在最近的奥密克戎感染病例激增期间,儿科住院率的峰值比去年秋天德尔塔感染病例激增期间的峰值高出 4 倍。增幅最大的是 0 至 4 岁的儿童,他们的住院率峰值是德尔塔感染浪潮期间的五倍。
你可以指责香港老人不打疫苗死了活该,但 3 岁以下幼儿全球都没有疫苗,香港也出现死亡病例了。
遗产觊觎者可能盼着户口本页数减少,但减到子女头上也是你们的希望吗?
最后,给个文章的链接
——————原数据,废弃——————
泰国卫生部今年一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住院率在 1% 到 1.5%。
韩国单日新增 33 万,韩国人口 5100 万,单日新增是总人口的 0.64%
下面就很好计算了。
共存,少算点,
算中国日增总人口的 0.5%,就是 700 万人,按少的 1% 入院,就是 7 万人。
中国每千人床位大约是 6 张,全国就是 840 万张床位。
全给新冠病人也就撑 2 月。
我大长春从 3.11 开始封城,至今已经 23 天,看 K 线图,来说,基本没有套牢盘,股价在平均成本之上运行。
按技术面来说,咋看都是要破前高的节奏。
按基本面来说呢,一直没有啥实质的有效举措,蔬菜包还是处于望梅止渴的阶段。
按消息面说呢,天天是负面新闻,没有一个对根除疫情利好的消息。
结论:主力做多意愿强烈,待回踩五日均线,即是买点!长期看多!至于共存,那就是无限收益,也是很有可能的!
历史看,鲧禹治水,鯀用封堵的办法,被杀了头。禹采用疏导的办法,反而获得成功。
后世平价鯀,一致认为他是个只会堵的白痴,智商有问题。
动态清零是代价最小的防御。
就是把压力压在指数增长形成的前期。
这样病毒增长很快就能熄灭。
假设病毒以周期指数增长
2**1=2
2**2=4
2**3=8
2**4=16
2**5=32
2**6=64
2**7=128
2**8=256
2**9=512
2**10=1024 (一千)
2**11=2048
2**12=4096
2**13=8192
2**14=16384
2**15=32768
2**16=65536
2**17=131072
2**18=262144
2**19=524288
2**20=1048576 (一百万)
在前 10 个周期中控制的代价远小于后 10 个周期,只要严格控制好前 10 个周期,把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需要隔离的人数是最少的。
相反不控制前期萌芽状态,想靠 “病毒” 的自我消灭或是放任不隔离,到了后面 10 个周期控制,需要需出的代价会非常高。
病毒变异的方向是无人知道的,如果有人知道,那么也不会产生这么多变异一波接一波,多数预测都是不准。
按过去常识来预测根本不会出现像现在这样超高传染性的病毒,但的确是出现了,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的确是出现了。
也就是概率上极小的事,极有可能是会发生,那种从大概率上预测,根本没有科学性,防止一切可能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拿整个人类去赌什么共存,一旦赌失败了,出现了超强的变异病毒,会是人类巨大的灾难。
指数增长是反直觉的,在前 10 个周期只增长到了 1 千,就可能认为后面 10 个周期最多也只有几千,这完全是错误的,而是超出想象的 100 多万,很多学文科的人,对指数增长没有感觉,被初期的低速增长麻痹了,到了后期控制时要付出的成本极高,这样不当机立断,下定决心(时间极短),极有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失控。
防住了病毒的大规模感染,就能控制住变异,减慢病毒变异时间,减少病毒变异方向,在科学技术发展下就能赢得抗疫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对整个人类都是有贡献。
指数增长感染人数的病毒,最低代价就是在萌芽状态,动态清零,需要把压力压在病毒刚开始时间,这样付出的代价是最小的。
压紧病毒传染感染人数很少的前期,把少数人感染病毒当做老虎办,才是防疫正道,而不是等待大规模感染后再去封城隔离,这样代价会非常大。
动态清零,防疫于萌芽状态,千万不要有任何大意,才是正道。
从 20 年到 21 年,但凡某地有散发病例,抓个专家如钟南山来问还有多久能控制,他一般说的都是,一个月。
以我国的能力,某个地区的散发病例引起的疫情,一个月能搞定。南京疫情大概是四十天。
武汉那种级别的疫情是,封城超过两个半月,全国配合停摆三到四周。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当年元宵节晚会央视照常举办,但内容全换成抗疫相关,台下一个观众都没有。元宵晚会之后半个月,全国各地才逐渐有序复工。
所以如果党认为有必要清零,那么清零不过是个时间问题。问题在于,清零的过程中民生经济遭受的重创。武汉那个季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速下滑,上海疫情如果清零其损失恐怕…… 想都不敢想。
现在就看能不能顶得住经济的压力搞清零。
上海疫情作死成这样,黄浦江能正常过劳动节那就算快的了。最坏的情况是封一半搞解封然后又造成交叉感染传播。
新冠共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必须要有长期稳定的检测流程和足够应急的封闭管理手段,才能在长期的动态清零之中保存战略定力。
请问这两年:
因为我不知道上面的数字,所以真的没办法给出自己的意见。毕竟,离开了客观数字,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观的,受自己的境遇、利益、甚至心情影响。
所以,谁能知道答案呢?
(这个回答不预设任何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时间更长是多长,是王师北定新冠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吗?
从严,那些天龙人该如何处理?我们邻国的胡志明市跪舔洋垃圾,整个越南都陪葬了。
最怕的从严就是把买馍被打变成买馍被砍,毕竟专家已经建议室内戴口罩。
从实又是什么要求,是实事求是吗,其他疾病都不是病吗,房租房贷都不用考虑吗?
从实,那么多官方辟谣后打脸,就不用承担相应责任吗。
以前是既要又要还要,现在是从严从实从快。变了吗?变了,也没变,反正都是强调对百姓的约束与要求。百姓的困难与诉求,呵呵,医学专家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理解。
全世界顶级免疫学家科学家都不敢说的话他都能说不是太难,知识分子该坚持的科学原则和独身自好还要不,把掌握第一手数据分析分析
第一,在过去 2 年里,全国几百个地级市和 2600 多个县城,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风控。也没有过阳性。这些城市里的人民生活是该吃吃该喝喝全年开工,他们过的事真正的正常生活,不是假装正常。
这 3000 多个城市是中国的基本盘,但是被刻意地去忽略、淡化、避而不谈它们的情况。在某些人的描述里,这 3000 多个城市的人民过去两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们市 500 多万人口过去两年全年开工,估计在它们嘴里是天天被封在家里。正常的生活被它们描述为不如放病毒进来的假装正常。
第二,某些人嘴里说病毒要讲科学,不能政治化。那现在讲科学讲客观。科学就是你发烧了就得吃药吊水在家躺着养病,你要是去公司上班公司就会有更多人发烧,你要是去逛万达就会有更多消费者发烧。你们公司永远不能满员,商家的消费者永远不会有正常生活时多。政治化是什么,就是假装发烧了可以正常上班消费,假装公司会满员消费者还会这么多。
第三,今天不想谈死人的问题就纯谈经济,上述的 3000 多个市县,在疫情以来绝大多数过的都是公司满员消费者不躺家发烧的生活,你告诉我你怎么保障躺平了上述 3000 多个城市的劳动力满员情况、消费者消费比例比清零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说。
第四,某些人嘴里嚷嚷着科学,实际上满嘴政治化。证明躺平这个论点的论据是躺平本身。你要是真讲事实讲科学,你可以来分析一下: 今天不论死人问题,你来说说哪个躺平的国家自疫情以来,经济受到的冲击比中国小?对经济的保护更好?你要讲科学,你是不是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证明一下躺平经济会更好?
现在呢?你来告诉我因为躺平所以躺平四个对的?已谈经济你不说客观事实嘴里反反复复就是 “将来”“会”“应该”“预计”?你是印度人?
第五,谈社会问题。三农问题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大事,中国广袤的农村生活着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在过去两年他们被保护得非常好。你准备如何继续保护他们?或者准备放弃?养老院的老人你可以放弃,但是放弃农村人口你以为仅仅是死点人?下一步就是粮食安全和国际上的粮食讹诈。
最后,不存在永远必须清零或者必须躺平,政策必须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这个 “最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长期综合收益。
例如: 清零比共存死人少是肯定的。
如果经测算,清零和躺平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差不多,但是清零会少死些人,那么就会继续清零。
如果清零中国经济会衰退,共存中国经济会飞速发展,就会采取共存政策,并且政策的制定时必须兼顾社会公平和对弱势群体的补偿。
但是现在谁能出来证明一下中国清零比共存付出了更多的经济代价?证明过程请不要用 “将”“预测”“未来”,不要用躺平本身去证明躺平。证明一个我看看?
事实就是这样,中国 3000 多个市县过去两年的正常生活全年开工他们避而不谈,找几个封城的利益证明中国人民一直水深火热,中国经济停摆了两年。不看数据还以为这两年中国经济大衰退,那些欧美国家经济赢麻了。
说白了在这个时期我为什么瞧不上躺平,因为躺平是这些西方国家提出的。你们这些货,哪怕死了人保住了经济我也敬你是条汉子。实际上呢?人死了钱也没了。
就这样的卢瑟提出的方法,我凭什么相信你?我要不要观察一下?我应不应该观察一下?难道这些卢瑟现在彻底躺平了,我就立刻要学!因为它们是外国爸爸?
当下的政策持续到今天,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下,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共存派自然失去支持:
1、政府部门要求的集中隔离不得自费,隔离人员在集中隔离期间由所在地政府按照所在城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按日折算成补贴发放,隔离几天就按几天发放。
以杭州为例,折算下来大概 287 元 / 天,隔离 14 天就是 4000 元多一点。
如果集中隔离完了还需要强制性的居家隔离(不是可以出门的居家健康监测之类),居家隔离期间由所在地政府按照上述标准的 75% 发放补贴。
居家隔离期间违规外出的,取消补贴发放,并按居家天数处上述标准 3 倍罚款。
2、集中隔离当月的个人房屋贷款自动顺延。
3、个体工商户承租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用房经营的免除 2-3 个月租金;承租非公有制用房的,由政府兜底向房东支付隔离当月至少 50%-75% 的房租。
4、因封控无法就医致死、致残的,应立即启动国家赔偿程序,同时追究阻拦人员及其所在单位责任,同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5、封控期间有就医需求的一律放行,回小区时出示医院相关凭证作为就医证明,坚决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如果小病因封控拖延成重症的属地政府应承担一定医疗费用。
6、如果疫情未能控制住,发展成为吉林或上海这种大规模态势的,除了出台减税降费政策以外,按照常住人口的口径制定人均补贴标准,发放现金补贴。
解决好了广大群众隔离和吃饭、隔离和就医这两对矛盾,共存派必然失去市场,全国人民必然上下一心,坚决执行 “动态清零”,群众配合 + 政策有力,新冠病毒在中国必然失去生存的土壤。
在德尔塔出来的时候。
我就说过需要隔离区的问题。
隔离区内外国人核酸阴性就自由往来,中国人都打过疫苗。
活动在隔离区内。
出来隔离区 14+7。
14+7 的地方防护好即可。
有地方要共存,譬如香港,没问题,切断人员往来,入境隔离好就行。
国内两年多都是有地方疫情,隔离解决,其他地方安全,生产生活正常。
前段时间,疫情严重。
是香港疫情,大陆未采取熔断,导致香港疫情多地扩散。
深圳有偷渡的,
而现在的多地疫情,是上海疫情严重,完全不切断人员流动所导致的。
国内有地区主动向其他地区投毒,其他省市不能切断交通,全国各地防疫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而且影响生产生活。
最后,各地只能出自己的健康码。
不认低风险地区,外地人敢进入境内,一律自费 14+7。
不管你办什么事,隔离 14 天再说。
上海破坏了健康码共识和信任,各地就只能回到各自地区自己的认证当时。
当一个在上海的人,途径上海的人,出了上海,下飞机,下火车,下高速立即 14 天自费隔离的时候。
上海人才能自觉得不出去。各地也才能减少防疫成本。
各地需要机场,高铁站,各个路口设卡查所有进入境内的人员才行。
一地的破坏就会提升全国的防疫成本。
宿主都锁起来、急慢性疾病都不给药、肾病不给血透、癌症不给化疗、每家的经济来源都失业没钱吃饭,很快国内疫情就清零了。
艾滋病毒清零了吗?流感病毒清零了吗?这些都清不了的话,请问专家,新冠现在这种没症状、潜伏期长的病毒怎么清零?靠你一张嘴吗?
中国人的抗压能力是不是世界第一
365 天中的 364 天都在寻求清零,
也许其中有 1 天幸运的达到了清零,
请问这属于 “清零” 还是“不清零”?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现象称之为 “动态清零”。
————————————————
以下正经回答
我不怀疑清零政策。
目前来看,无论是清零派还是共存派的支持者,都能找到一些头头是道的理由,看似权威的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清零派更关注大局,这是正确的。
但共存派关注个体需求也可以理解,因为谁都将成为被时代碾碎的一粒沙,这就是为什么如今共存派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因为民生艰难。
这种时候,政府不能躲在后面,让老百姓去吵去闹,这种争论正在进一步撕裂社会,结构性矛盾愈发难以弥合。
2020 年我们在嘲笑美国社会撕裂下的各种乱像,如今我们自己呢?
我们的政府能不能,有没有能力去直面这种争论?
之前所有的官方渠道都在告诉我们,中国至今还没有开放共存的条件。
可以,那你明确告诉我开放共存条件是什么?
病毒的毒性究竟下降到哪一个指标? 疫苗接种究竟到哪种级别? 基础医疗布局究竟到哪种程度?
而不是笼统的一句 “今天还没有开放共存的条件”。
我们国家做任何工程都是有计划性,有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在那里。
而防疫这么大的事情,每年都占据了各级政府财政支出极大的一部分,为什么至今没有计划?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专职的部门去推进这件事情?
2 年前武汉之初发生种种乱像,让我们猛然发现中国的疾控机制效率太低下了,各级 “疾控中心” 居然是事业单位,怎么去协调巨大社会资源?怎么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
2 年后,我们发现一切还是那样,什么都没改变,疾控部门、免疫部门、医院还是各自为战。
武汉的胜利让我们头脑狂热,忘记了这中间发生种种问题实际上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专家们告诉我,我国的人文土壤根本不适合共存,我们需要坚持永久清零,终身清零,那也没问题。
那你的常态化机制在哪里?
对各级机关要制定明确操作流程,而不是任由基层各自探索。顶着乌纱帽会掉落的风险探索,最终都只能得到 “一刀切”。
上海最初难道不是在践行所谓 “最小代价防疫” 吗?难道不是在“既要又要”?
你说上海的精准防疫不对,那你倒是把对的流程给下面啊。
对外,对老百姓,应该研究公布成本和收益,咱们就来算一算所有的生命帐,经济帐。如果收益确实大于成本难道老百姓就是傻子么?
如今的争论难道不就是因为这种不确定吗?
商人不敢投资,因为不知道会不会哪天封城,年青人不敢出去打工,因为不知道出去了还能不能回乡。
奥密克戎,无症状多,症状轻,自愈快,甚至都不大死人了,为清零带来巨大挑战。
对于这种无组织,无纪律,不讲 ZZ 的病毒,必须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虽然清零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但没有什么是封城加全员核酸不能解决的。
奥密克戎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封的早,封的广,封的坚决;测的多,测的密,测的长久。要让封城和核酸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本能,烙印在基因里。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取得对抗新冠的伟大胜利。
清零?这是太瞧得起自己还是太瞧不起病毒了?凭新冠的特性,易变及高传染性,最多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已经封了三年,国内不是多点无源性炸毛了。咱们既要… 又要…,怎么好事都让你占了?靠天佑中华?咱们能不能按照科学事实来,认真评估?而不是动则就提到什么政治的高度。鸡血这种东西,偶尔打一下或许有用,三年了,事易时移,除了封控,核酸,禁闭,还想过新招吗?完全不思考一下这样无休无止的折腾成本合理运用的话可以给多少真正需要治疗的人提供良好的治疗!
检测数量无穷大的时候理论上就清零了。尽早实现一日百检,应检尽检。
加油,加油,加油!!!
坚决反对放开,坚决反对与新冠共存。疫情的一粒尘埃,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同时我提醒大家不要只盯着新冠,还有其他传染病,再低的死亡率乘以中国 14 亿人口,都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光是流感每年在中国就导致近 10 万人死亡,想想这背后无数破碎的家庭!所以我觉得我国应该全面封锁,直到国内没有任何传染病,外国人过来先隔离 100 年,确保其不携带任何病原体,传染病检测立法,每天上午查新冠,下午查流感,晚上再做个支气管镜,看看有没有肺结核!
人在泉州,这波已经被封了半个月了。
最近犯了急性牙髓炎,一到晚上发病严重就想跳楼,这病吃药还没用,必须得开髓才能根治。可是现在疫情一天不好,医院口腔科或牙科诊所就不让就诊,被整的人都麻了。
现在是凌晨两点,我在房间外边刷知乎打字吐槽。问我为啥晚上这么冷不躺在床上?
这病一到床上跟他丫的开了狂暴似的,直接满暴击攻速 2.5,整的我怀疑人生。
然而这已经是我熬过的第六个痛苦的夜。
从现在疫情情况来看,这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被解决。恐怕这病还没治好,我人先忍不住自我了断了。
牙痛是真的痛,三叉神经痛更是要命,一波接一波,你还不知道它啥时候给你来一下,大概是你想睡觉的时候它反而最活跃。希望兄弟们这辈子体验不到这种痛感。
你问我疫情是否会出现无法清零?
我他丫的希望明天早上被痛醒之后发现已有病例全部治愈,新增感染和无症状为零。这样我就可以狂奔到医院求医生拿起他的手机狠狠的玩弄我的蛀牙。
可是现实呢?
各地这一波又一波的骚操作大家都是看在心里的。为啥现在相互扣各种帽子吵得不可开交?
因为疫情已经三年了。这三年下来影响了多少人?当代学生失去了几年美好校园时光,出了社会的社畜要还房贷车贷要结婚要养孩子要吃饭,还有像我这样半夜被各种疾病整的死去活来的倒霉蛋。
被影响的人不计其数,可是我们还是在配合。可是底下劳苦群众的牺牲换来了什么?换来了有些人的恬不知耻。他们高高在上指点着一切,失业与他们无关,病症折磨不了他们,感染名单上几乎没有他们的身影。只有被查处被问责后大众才能从网络上看到他们的名字。
疫情影响到他们了吗?影响了,也没影响。谁知道下一个骚操作的是谁。这么久了大家还有耐心吗?对他们还有信心吗?
答案是有的。只要我们正确坚持党的领导,跟随党和国家的脚步,把防疫进行下去,共度时艰,我相信疫情清零的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对抗的不是病毒,是官僚资本毒瘤。
清零很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难。
目前流行的是 BA.2,R0 值是 9.5,也就是说一传十。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病毒是自然界生物,不讲政治,不讲原则。
人类这些年的高歌猛进,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大自然已在掌控之中。
其实并没有,新冠病毒已经让人类步入两难,必须有所取舍。
对付病毒的三条路:
上海想走一条全新的路,既要清零,又不封城的创新之路。
这条路需要极其强大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这是上海缺乏的,恐怕全人类也很难做到。
所以,上海的尝试并没有成功。
我们总要选择一条路,尽管这选择很难。
我们要改变打法了,原来的清零防疫固然有效但是太被动了。直白的说,全国各个地方都在重复发明轮子。各地的防控经验不能得到完全的继承。
因此我建议,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疫情防控突击队,作为防疫机动部队全国各地支援防疫,在这一过程中积累防疫经验,打造一只防疫尖刀部队。
各地方政府也应该组建常态化的防疫值守队伍,长期值守日常训练,同时建设各种防疫常平仓囤积医疗物资,以及应急食品。
以后再出现疫情,各地方要落实疫情防控三步走原则;
第一步:各地的防疫值守力量要第一时间进入防疫状态,稳狠准快的控制疫情并力求掐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步:如果值守力量不足以控制疫情,可以退而求其次,固守待援。同时最大程度的保障疫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机动部队此时要尽快赶赴疫区,接管各地方的防疫力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防疫经验来控制并消灭疫情。
第三步:要是疫情进一步恶化,地方力量已经疲于应付,储备资源也逐步耗尽的情况下仍旧无法控制疫情。各地方就要抽调医疗队,对重点地方派出大部队支援,靠着举国之力的人数和物质优势对疫情展开围剿,力求包围歼灭病毒。
清零当然能实现了.
你看朝鲜, 不一直清零着呢么?
就算咱不像朝鲜一样闭关锁国, 那也简单啊, 每个人没有 48 小时内的核酸报告不许出门, 发现任何一例阳性立刻封城 14 天, 这还能清不了零吗?
只要思想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
唯一的问题在于, 清零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
如果是目的, 那么自然不计一切代价就好.
可是如果清零只是手段呢?
共存清零不应该成为路线之争
因为两者不论选哪一个,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么做的代价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去承担的。因此要争论的,实际上是 zf 如何运用公权力平衡不同群体的 profit & loss
说到底,所有的病都是穷病,是穷病就有的治
所以清零政策是可以持续的,只要肯印钱抗疫补助;共存路线也是可以尝试的,只要肯印钱修医院。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灵活的货币政策,MMT+UBI 缓解一切的社会矛盾和不愉快
难得抗疫成为所有人的共识,那何不利用一下做一些之前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
乱世重典,苛症猛药,不寒碜
For the greater good,百姓会理解的
让大家配合没问题,但是希望国家能承担更多的隔离代价
包括但不限于:
加大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医护待遇,对封控区进行补贴,解决生活吃饭问题
假设疫情会再坚持 5-10 年,甚至更久
以这样的封控力度,这样对医护人员的压榨,我觉得是不可持续的
多少人失去工作,多少人抢着高价蔬菜,多少人买不到菜,也有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发生
拿一线城市的防疫情况来看,一团乱,人没死,钱包已经死了,赢麻了的只有房东
为什么最近这么多共存的话题,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几年的疫情下来,很多中底层的劳动者已经撑不下去了
没得新冠死,但是要穷死了
别人倒是想发挥主观能动性,被隔离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 吃牢饭?
吴尊友最核心的论据,就是一些国家奥密克戎死亡数高于德尔塔数,因为传染更快。
作为一个科学家,不注意奥密克戎时代的诸多积极变化,反而盯死它的唯一问题来做为决策依据。
先不说动态清零这个决策是否正确,我想问问,这是科学态度吗?
大家都知道,病毒的传播率和病死率一般成反比。事实上新冠也是这样。
而衡量病毒危险性的第一指标,显然是病死率。
原始病毒的致死率大约是百分之三左右,在全民封控的情况下我们死亡四千余人。
假设后面出现一种致死率万分之一的病毒,开放后预期全民感染,我们累计死亡 10 万 +,能不能接受?
如果还不能接受,致死率要低到多少才能接受?十万分之一?
或者说,清零派认为,必须要等到一种开放后不会全民感染,只会有一小部分人感染,从而把死亡数控制在很小的病毒?
又或者,要等新冠特效药出来?如果它迟迟不出来,或者无法对付新变种呢?
清零派是否觉得全国大部分人手中都有足够的余钱,漫无目标无限的等待新冠完全不构成威胁?
有人说,等病死落到你和家人头上,你就知道厉害了。
事实上,支持开放,反对清零的人,正是最容易感染的那群人。
这些人为了生计,只能到处奔波,都是成年人,你觉得他们没考虑得病和病死的后果?
与生活没什么压力,慷他人之慨站在道德高点的防疫爱好者不同的是,这些人背负着巨大的家庭生活压力和责任。
对他们来说两个选择:
第一,几乎百分之百的生活困窘,家长老少矛盾穷穷,每天都要想着怎么还债,怎么找钱过第二天的日子。
第二,正常工作获取收入,但家人有千分之三左右死亡率。(这是最严重的情况,今年全国感染 30 万 +,死亡 3,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一)
别说青壮年,就连父辈儿辈,也会选第二种。
因为没钱,真的会让人放弃骄傲,放弃尊严,放弃道德,放弃法律,直到放弃生命。这是一种确定无疑的悲剧。
表面上看,清零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大家要一起核酸,一起封闭。
实际上,有的人付出的代价,是生存发展的权利。
而有的人付出的代价,只是一小段时间生活的便利。
对于第二种防疫爱好者,你去指责第一种人是投降派,不尊重生命,那你怎么不把你的家产拿一半出来,支援那些被疫情搞得捉襟见肘的人呢?
清零已经让人家已经付出了倾家荡产的代价。而你只需要拿出一半家产而已,你还赚了。
你如果愿意拿钱出来支援,那我相信所谓火葬场爱好者,也不会再爱好火葬。
如果你不愿支援他们,要搞双标,觉得每个人都只需要为自己负责,那就请不要剥夺他们生存发展的权利。
新冠是一场天灾,不是这些为生计挣扎的老百姓带来的人祸。
他们为什么要为照顾极少部分可能的死者而牺牲?很多人可能牺牲的是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幸福。
这些底层的老百姓,并不是自私冷漠,当国家出现地震,洪水,各种天灾时,或者身边有人得了重病需要筹钱时,他们同样是乐于奉献的。
但是不能要求他们拿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来无私奉献。
回头再看看上海的张文宏医生,他的那句话:抗疫不是目的,老百姓的安定才是目的。(采访原话)
这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而非自己职位的立场考虑大事的人。
新冠僵尸色厉内荏的话术
1. 预设结论。抛开事实不谈进行臆想。
典型话术:“再不放开经济就撑不住了”
直接预设了一个前提 “放开之后经济就能变好”,请问新冠僵尸能拿出任何证据证明放开之后经济就能变好吗?疫情期间确实有服务业受损严重,但是放开之后大规模感染,劳动密集型产业怎么办? 成千上万产业工人怎么办? 服务业就算恢复能够恢复多少? 和我交流的支持放开派中,只有寥寥几人表示要进一步研究各国放开之后经济数据,绝大部分都不敢正面回应。就算是看各国数据,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数据表明各国在把防控措施放开之后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成绩,越南今年第一季度 GDP 增长不如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第一季度的数据也并不好看。
当然了,把某些防疫下发生的民生保障问题说成 “只有开放才能解决” 更是一种臆想。患者就医问题,可以开通绿色通道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可以通过经济补贴等手段解决,为什么非要开放不可呢?
2. 双标。强调一些人在严格防疫下的悲惨待遇,忽略更多人在大规模感染下的悲惨待遇。
典型话术:“xxx 因为疫情防控,无法得到及时医治而死亡”,搭配 “奥密克戎死亡率不高,疫情死亡绝大多数是老人,就算不因新冠而死,出门磕着碰着也会死”,或者 “香港这一波疫情死亡年龄中位数在 85 岁”
既然新冠僵尸觉得无法及时得到救治而死的人是生命需要尊重,为什么又去强调这个病的死亡率低呢?死亡率低就不死人了?因新冠而死的人就不是人了?如果新冠僵尸觉得人命是数字,新冠而死的数量可以接受,为什么不能接受比这少的多的无法及时送医而死的数量?
另外,在这里,新冠僵尸 “抛开事实不谈” 的 YY 功力又体现出来了,直接预设结论: 开放了之后大家都能得到充分的医疗服务,而忽略了大规模感染造成的医疗挤兑。就算奥密克戎再轻微,得了病总得治,医院就会增加负担。就算无症状居家不去医院,发烧总要就医吧,重症总要就医吧,医疗资源不能凭空变出来。
3. 混淆概念。把和病毒事实上的共存于同一时空,与他们所呼吁的躺平任由感染混为一谈。把迟早要达到的结果与现在立刻放弃防疫措施的手段混为一谈
典型话术:“病毒是不能被消灭的,人类从古至今都在和病毒共存”,“迟早要放开的,不可能清零一辈子”
人类确实在和病毒共存,但是人类不会与大规模感染共存。人类与艾滋病,埃博拉都共存,耽误防控了吗?人类与鼠疫照样共存,但是宁夏发现鼠疫病例后依然采取了封控措施。
按照新冠僵尸的逻辑,人类体内生活着多种细菌,是不是代表人类就可以大规模感染炭疽,鼠疫,霍乱?
迟早要放开,究竟是何时放开? 放开到何种地步? 这是一句完完全全的废话,就像人迟早会死一样,对现实生活起不到任何指导意义。
4. 捆绑利益群体。
代表话术:“支持清零的都是公务员,旱涝保收”,“清零了,核酸检测,隔离酒店才能赚钱”
首先这些话术依然符合预设结论,以及双标这两点,公务员可以支持防疫,而放开了之后公务员的防疫任务也会大大减轻,公务员完全也可以支持放开。至于核酸检测,隔离酒店等,每个时代都有既得利益群体,放开了之后依然有疫苗,药厂等获利。
其次,指出一种观点符合某人利益并不能证明该观点正确或者错误。教师群体希望提高国家教育水平,工人希望提高工作待遇,他们都是受益者,难道他们说错了?
5. 合群症。
代表话术:“国外都放开了”
国外都放开了,并不能代表他们所做的就是完全正确的,且不说所谓的国外放开,究竟有多少国家,放开到多开放。这又是一个预设结论。新加坡放开之后疫情管控依然严格,核酸检测,居家隔离,保持公共距离等限制措施一项不少。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侵略他国,所以侵略他国是好的。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剥削人民,所以剥削人民是好的?
如果稍微有点扰动就功亏一篑,那么这种系统状态有可能长久吗?
一个有阴性检测报告的感染者,一天时间就可以把一个几百万的城市搞得半瘫痪,到底是这个人太厉害,还是这套体系太脆弱?
我前几天一个回答说有的地方物流近乎崩溃,城际货车司机受影响大,今天就有消息货车司机出事了。如果各地还在加码防控这种事情只多不少。
很多人说深圳如何上海如何,那么以后是不是有点风吹草动,发现病例一个地方先停摆 7-14 天再说?
宠物也会传播病毒怎么办?你可以给人刷核酸你能确保给每个宠物坚持刷核酸?
物品也会传播病毒怎么办?所有的物流和快递都全部拆开包装进行深度消杀?
也许你可以坚持戴口罩,但你能坚持但凡摸过一次别人曾接触过的东西就立刻消毒洗手吗?
你花 100 万资源构建的防御,如果被消耗 10 资源的事件就攻破了,你当然可以再花费 100 万资源继续建防御、但是不是应该想想别的策略了?
对了,这套体系还要指望人人自觉,靠大家自觉的体系,有多大的容错率和稳定性?
很多人总觉得身边的东西都跟来电一样,需要的时候随时都有,哪天说停,就都停下,然后等好了说开闸,然后电马上就有,你当别人都是插座呢即插即用?
我反复提过的例子,比如你是干餐饮的,一年假设有 30-50% 的时间几率封店你还会继续干下去吗?如果你是货车司机,被封在高速路上进退不能天天吃泡面吃喝拉撒在车上,钱还结不了,搞个几次你还会继续开货车吗?如果你是种水果的,一年到头到了丰收季节,因为封禁你的水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你还会继续种水果吗?回头大家上网继续骂,为什么买不到菜,为什么外卖和菜价那么贵?为什么信贷规模上不去了?
这种局面下谈什么消费拉动,什么鼓励生育,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真要是怀孕了,急需去医院的时候叫不到车、见不到大夫、得不到救助的时候咋办?
我之前有个几千赞回答讲疫情下银行的,没什么过激的语言,被知乎直接删除了。我这里再尝试简单的给大家理一下:目前这种局面下,你干啥都要花钱但是银行的贷款不能停不能延期对吧。好了,按照全行业大数来看,一个买卖的净利率大约在 10%,那么不用多,只要一个月你的业务停摆了,而支出还在继续,还银行的贷款还在继续,那么你全年是铁定亏损的,如果 2 个月,你除了今年亏损你还要把过去的盈余搭进来,3 个月,那么对很多人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拉到不干了。当然垄断性企业不在此列。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停下不干了,啥局面自己想吧。
对了,上海闹到现在,几个感染者进 icu 了,又有几个感染者去世了?
从网上舆情能明显看出来,现在没有多少人害怕病毒了,真正令人恐惧的反倒是防疫措施。防疫放到令人窒息,防疫猛于病毒,可笑不?
民心已变,高调的防疫表演就很尴尬了,停止吧。
人定胜天,目前来看大多数人还是这么想的。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凡事都有个最后的依靠,靠天靠地,以前靠天跟天子,现在靠政府。任何东西,政府来兜底,政府依赖民众,民众也依赖政府。
依赖的代价是什么,就是放弃选择权,让渡自由。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家里的一个孩子,如果是对父母绝对的依靠,那么他必然要让渡绝对的自由,包括,学习,择业,择偶,财务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把自由选择权交出去,隐私也要交出去。
现在大家的共识就是,命最重要,既然大多数人认同,那就付出相应的代价,生活的便利,收入,孩子上学,正常的求学就医,旅游消费,包括所有人的隐私,都可以让渡出去。
几千年来,相安无事,除非是礼崩乐坏,圣人不仁,老百姓失去最后的依靠。
那要到什么时候改变呢?
1:人胜天。病毒自然消亡。或者是病毒毒性完全消退。
2:人不能胜天,但是大多数人觉得代价太大了,太持久了,不愿意再付出这个代价了。这个时候,就一定会有迎合这种共识的声音跟政策出来。
从目前来看,西方国家之流,是一开始就放弃人定胜天的,注意不是政府放弃,应该说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道理很简单,老百姓并没有因为所谓医疗资源挤兑,发生大规模的持续抗议,谴责政府,围攻政府,相反不断的出现因为政府的抗疫措施出来游行示威。换言之,就算政府想严格来搞抗疫,大多数老百姓不愿意赋予政府这样的权利,不愿意让渡自己的自由。
还有一些国家,主要是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是逐步的愿意承受这样的代价,日本的老龄化很严重,年龄大了,风险高,自然放开压力大。今天的新闻是,日本已经完全取消了 108 个国家包括美国法国等等的入境限制。韩国就更不用说了,整体感染率百分之三四十。包括香港,不要认为是香港政府不作为,其实本质上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不是说所有人的选择,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他已经做了选择,你再去搞全民核酸,把人拉去中央建的方舱里面去,你搞不下去的。
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大概都是三四十的阳性率(抗原),因为他们测得多,稍微准一些。其他国家,比如印度这样的,大街上去测,估计百分之八九十的阳性率了。
所以,能否清零不重要,社会什么时候形成共识才重要。形成的共识是死人就是不行,哪怕一百万个死一个比出门被车撞死的概率还低,政府都是最后的责任人,那就大家一起扛。形成的共识如果是重症率那么少了,老百姓扛不住生活的压力了,适可而止吧,那就慢慢开放。
你现在大家都把这个当洪水猛兽,前不久吉林那帮大学生都哭天抢地的,你要搞清楚他们是大学生,现在疫情都进入第三年了,他们面对这个的时候是这样的,你就更别想什么各地农村的,没什么文化的人了。前段时间看新闻,一个上海的人回到广西,监测出阳性,当地人都恨不得刨人家祖坟了。就这种认知,我要是到领导,我也不开放,继续封。你不封怎么办,唾沫星子能淹死你。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据新华社北京 3 月 30 日电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是中国为人民生命健康而战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实际行动。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一) 什么是 “动态清零”?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 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 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 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 “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 “法宝”。
这是在两年多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全面开展医疗救治…… 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1 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 200 个,一度波及 20 余个省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中国迅速扑灭 30 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1 年 8 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 “动态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础为基点,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 一系列精准防控举措迅速落地,中国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坚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二) 为什么要继续坚持 “动态清零”?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由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更是由中国始终坚持的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防疫理念所决定。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却因采取所谓 “群体免疫”“自然免疫” 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8 日,全球累计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已超过 610 万例。
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2 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 7978 万例,死亡病例超过 97 万例,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使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了 1.13 岁。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有累计超 1270 万名美国儿童确诊感染新冠,占全部确诊病例的 19% 左右。
中国拥有特殊的人口国情,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疫情、实现 “动态清零” 十分必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2.67 亿,少儿人口超过 2.5 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通过主动的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免疫长城”,保护人民免受疾病危害。
严谨的科学研究推演证明:以中国 14 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抗疫历程两年有余,中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流感论”“新冠病毒共存论” 频频出现,对此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冠肺炎绝不是 “大号流感”。
有关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下降,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
马晓伟表示,面对疫情反复冲击,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 “松口气、歇歇脚、等等看” 的心态,对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如果不管“防”,只管“治”,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击穿危险。
“动态清零” 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 “动态清零”,依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三)中国有实现 “动态清零” 的能力吗?
两年多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坚持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 的能力。
——慎终如始将 “四早” 落在实处
核酸检测是落实 “四早” 的第一道防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 (第三版)》要求,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在 24 小时内完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超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在 24 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当前,中国总体检测能力已经超过 4000 万份 / 天。
在此轮收治、隔离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过程中,方舱医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实现 “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 82 家,分布在 19 个省份的 46 个地市,床位总计 11.55 万张。
——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
为了将疫情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发生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封控区封闭隔离,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强化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 “前沿阵地”。强化落实社区防控举措、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着力做好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加强社区防控人员培训…… 社区正成为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基础。
从面对突发疫情应急围堵,三个多月时间实现将疫魔驱离武汉,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有效快速扑灭 30 多起聚集性疫情,再到 “动态清零” 全链条精准防控,中国始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精准防控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自 2020 年 4 月以来,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反过来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证 “动态清零” 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 “动态清零” 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 实现 “动态清零”,中国底气何在?
答案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果断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与病毒殊死较量后不断提升的防疫本领,更是每一名为抗疫勇献涓滴之力的中国人民。
进入 3 月份以来,外防输入压力明显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实现 “动态清零” 难度升级,这需要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向吉林、广东、山东等省份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一批批医护人员赶往抗疫前线,方舱医院加速建设;“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物流配送有序高效; 社区工作者们坚守防疫一线,群众主动遵循防疫规定…… 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 “慢行键” 的城市。
与疫情两年多殊死较量,中国防疫本领不断提高——
印发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 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24 小时完成区域核酸检测; 出台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 2 至 3 家方舱医院; 推行 “抗原检测 + 核酸检测” 方案…… 中国正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让防疫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14 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 “动态清零” 的群众基础——
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
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总人数达 12.4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88.01%。其中,60 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 2.12 亿人。中国人民正努力为 “动态清零” 贡献一臂之力。
(五) 中国如何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双胜利”?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中国正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千方百计保障民生,让防疫举措更具针对性。
2020 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4 万亿元,增长 8.1%; 全国财政收入突破 20 万亿元,增长 10.7%; 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 粮食产量 1.37 万亿斤,创历史新高……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交出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美国《纽约时报》21 日报道称,中国仍有可能在不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大范围干扰的情况下遏制新冠疫情。2022 年 3 月疫情发生后,深圳严格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落实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全力推进 “两统筹”,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 “大考”。加快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速度,科学组织区域核酸和抗原检测,确保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 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 “动态清零”。
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手抓战 “疫”,一手抓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 的目标逐渐迈进。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
编辑 艾峥
来源:新华社
怎么说呢
反正新冠现有的现状
对我国这个人口密度大 人均医疗资源少 又 对 zf 期待值高 可以说相当棘手了
r0 为 10 的传播速度很容易放倒一大片让人恐惧 但绝对的死亡率又让人心痒痒感觉可以赌一把
(如果原始株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德尔塔担心父母的生命安全 那打完疫苗的情况下 奥密克戎更多担心的是爷爷奶奶的生命安全了。。。。。。而知乎的很多活跃用户从年龄看。。。大概那代亲人已经不剩几个了。。。。我不是诅咒啥的 就是说可能就不那么容易 共情了 就像留学生不同情他们外国同学的爷爷奶奶一样)
又难防(躺平容易) 又好像没那么烈性是最让人纠结的
但凡 r0 再降一个档(那就不用害怕挤兑了)还是再升一个档(那就真的超出人类现有管控能力极限了)
死亡率再降一个档(与 r0 相乘仍微不足道)再升两个档(躺平国也都得惊坐起拼命清零)
就都没必要防控了
不上不下最是恶心
可能也正是这种不上不下 让最近的舆论愈发撕裂。。。因为两派目前筹码差不多 都可以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
甚至我们也因为更加关注民众 而露出软肋 以至于非常容易被投毒破防(毕竟常温都可能传播 何况冷链之类)
我自己的期待还是 一两个月后新冠本身的性状 不管是自然演变还是科技干预 能有一定的改变 要不还得纠结很久很久
很难,看到有人预计在七月初结束,我都觉得太早了。
而且吉林现在是春耕时间,好多农民还留在城里,还在抗疫中,无法回去家种地。留在家里的也没法去城里买种子,化肥厂现在也没法发货。只留了一个永远打不通的绿色通道电话。然后整个东三省都在抗疫,都影响春耕。江浙沪也到了春耕时间 现在也在抗疫。
今年乌克兰春耕已经不用想了,欧洲快没饭吃了,国际粮食价格疯涨,国内的春耕如果再出问题,今年真的会饿死人。
然后上海这边,虽然之前宣传的他好像是宇宙中心一样,很恶心。但不可否认,他是很多产业链的上下游,他封锁两个月(而且大概率两个月结束不了),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得陪它一起完蛋。今年定的预计增长率还是 5.5。封两个月起,这个差不多也可以变成 - 5.5 了。或者美利坚原地解体,让我们狠狠吸一口,原地复活。
2021 年,居民杠杆率 62.2%,鹅城的税都收到九十年后了,百姓都成穷鬼了,没油水了。在这种情况下,极小概率因疫而病死,但极大概率因防疫而饿死。
当然如果能真的彻底的一次性清零,我还是很愿意的,毕竟谁想得病呀,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戏。
看上海老爷们打算什么时候造反
清零是不可能清零的了。
奥密克戎传播力极强,甚至能附着在物体表面 14 天仍然具有传播性,空气中还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国外又充满这种病毒。
说不好听一点,你这次清零了,进口货物里都是这种病毒,你再封城几个月?
奥密克戎对社会最大冲击来自于人类的无知,明明是毒性极低的病毒,99% 的人不需要住院,一个个却无知到以为是和黑死病埃博拉同样的病毒,动不动就是脑萎缩 JJ 变小。
届时冲击医疗体系,造成医疗挤兑才是最大的灾难。香港这次为什么死那么多人,很可能不是因为病毒,而是因为医疗资源崩溃,躺医院等死途中染上新冠。
但这种危害,并不来自病毒本身,而来自于人类的无知。
现在已知的重症率、后遗症率、死亡率,都是基于理想状态下计算出的。何为理想状态,就是每个死于新冠的都是因为新冠病毒而死,且感染数都是真实状态感染数。
但现实很可能是:**分子被夸大了,分母被夸小了,**造成了一个远比真实情况夸张得多的概率。
比如,如何区分死于新冠,还是死亡时有新冠,至今没有定论,就好像糖尿病晚期患者,因为摔了一跤导致身体机能恶化死亡,你觉得他是死于糖尿病还是死于摔跤?我们正常人应该避免患糖尿病还是避免摔跤?
今年大陆疫情,感染了数十万人(我认为中国大陆的感染数应该是真实的),唯二死亡的,一位是尿毒症晚期,一位是 87 岁脑梗摔倒,两人都昏迷后送医发现新冠阳性,死于自身疾病却被算入新冠死亡。
况且,即使是 2/10 万的死亡率,我觉得为什么要害怕?为什么我们要相信其他没有完全检测能力国家,测出来的死亡率、重症率?而不相信自己的?
另外,当疫情大规模扩散时,决定其感染数的其实是检测能力。有大量阳性患者在家自测出阳性,他们根本不会上报数据。甚至有人就当感冒发烧,测试都没测试,熬一熬就过去了。不是有个笑话说的嘛,得了新冠赶紧就医,要不然在路上就可能好了。
比如这轮香港疫情,官方统计总感染数是 100 万,但有专家预测香港约 40%,也就是超 350 万人都感染新冠了。
港大专家:香港真实确诊人数达 350 万 确诊回落后可放宽防疫措施
最后,正如防疫爱好者恫吓的那样:一旦共存后,医疗资源势必会挤兑甚至崩溃,届时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这也是我认为现阶段还不能共存的原因,但挤兑本身并不来自于病毒,而来自于人类的无知。
如果想真正面对病毒,就应该消除人类心中恐惧,扩容医疗资源。而不是哪里爆发封哪里,大禹都知道一味堵漏是治标不治本的。
怎么可能长期保持清零呢?这是一个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病毒。感冒年年都有,怎么可能长期清零呢?
在我看来,最终要靠观念的转变,或者说,回归到我们过去一贯倡导的理念上。
首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事求是。目前病毒到底弱了没有?病死率到底下降了没有?打完疫苗后究竟有多少病死率?
第二,不取笑生病的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取笑别国的疫情。生了病,谁都有不方便的时候,这个时候去取笑别人、唏嘘别人,然后靠这个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最后一定会被反过来打脸。国家间的竞争,靠多种方式,靠努力学习,努力发展,靠科学经济军事实力,而取笑他国疫情,不是其中之一。美国都已经开始癌症登月计划了,都已经猪心移植了,我们呢?!
第三,辨证地看问题,尊重矛盾的对立统一,不搞极端主义。不能把清零和放开对立起来,都不能走到极端。比如说,老年人,我要问:老人有没有孩子,孩子要不要上班挣钱赡养父母,老人有没有孙子,孙子要不要到校上课接触同学,老人自己,旅游咱就不说了,最基本的,要不要社交,要不要外出锻练,要不要正常取药就医??真的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有没有 “沉默的大多数”?谁是多数的人民群众?
第四,冷静的心态。新冠预防方法的简单,可能让很多人在恐惧之余产生了一种兴奋。一种能理解、能掌控、能实施之后的兴奋,这是 “防疫爱好者” 名词出现的原因之一。应该冷静下来,全面平和地考虑问题。底线:不能取笑中外的病人,不能取笑中外的疫情。
有了这四条,我觉得现在的这种 “疫情” 就会缓解、结束。
目前病毒还不能通过 WIFI 进行无线传输
所以无论多么强的传染性
只要控制人与人见面
自然能控制下来
打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现在上海疫情虽然人多,但是医疗压力总体不是很大
就是疫苗的功劳
很多人对着国产疫苗一阵狂喷,你居然通过卖疫苗赚钱了?!
牧羊犬差不多得了,14 亿人剂量的疫苗
真以为国外卖给你么,大傻子一样
也不对,有些人喷国产疫苗,是因为他们真的能打到国外的疫苗
这些人是人精中的人精啊,其余跟着起哄的才是大傻子
没跑了
所有封控爱好者都无法回答的逻辑悖论
你怕新冠为什么不打疫苗?
你打了疫苗怕什么放开?
你问那些没有打疫苗的人怎么办呢?问的好,除了极为个别的有基础病的,剩下的都是活该。
全国打了疫苗的人民本应回归正常生活,凭什么替这群巨婴承担代价?
那些有基础病的怎么办?都病到连疫苗都打不了了,不如赶紧自我隔离,这种程度小感冒都能带走了吧。
或者尽快感染新冠,国家现在会尽一切可能保住你。比起防疫耽误的治疗和管控越来越多的药品,有效多了,魔幻不魔幻?
吉林封了一个月了还没清零,你说昵玛呢?一年搞个两三次都受不住,看这情况还不止。深圳今年都两轮了。
清零还怎么卖辉瑞神药啊?
媒体记者问,「是否我国会出现无法清零现象?」
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记者的提问。
一是记者提问的出发点跟普通百姓一样,担心我国最终无法实现动态清零,只能跟越南、韩国、新加坡一样跟病毒天天抗争。
二是记者其实是在暗示我国也将无法清零,选择共存是正确的路。目前,知乎上的一些关于动态清零的提问都有这个倾向。
吴尊友博士的回答还是很客观的,先承认动态清零难度比以前更大了,接着说在他个人看来,我国还是可以实现动态清零的。
其实,中国只要想动态清零,就可以做到动态清零。
是的,在绝大多数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之后,奥密克戎毒株带来的症状不那么明显了,我们发现感染者的难度变大了,但只要有核酸检测工具在,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感染者的。
上海疫情前,很多人都谈论上海的防控策略,其实,在奥密克戎全球泛滥的今天,新疆的防控策略更值得借鉴,新疆的策略简单粗暴,就是加大核酸检测频率。
我估摸着,未来,全国其他地方可能会学习新疆的策略,对于人群聚集的学校、工厂等地三五天就来一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将像现在的扫码、测温一样普遍,医院住院的病患和陪护家属可能会两天一检甚至一天一检,跨省区流动的货车、私家车也可能落地即采、采完即走…
除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再也难找到更早发现疫情的简单办法了。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这么强,若是不能早发现,最后只能靠封城来解决,到时更难更麻烦。
我们设想一个极端情况:
出现 1 例就全城封城,大家都足不出户做核酸,直到全部为阴性再解封。
这样操作是不是一定能清零?我想是的(如果执行力没问题的话)。
**但问题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现实——**防疫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不受到疫情过大的影响,我们不可能靠生产生活停滞来进行防疫,这没有意义。
换句话说:“不惜一切代价” 是一定可以清零的,但把握以何种代价清零,才是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而加剧这种困难的,是新冠病毒本身的高速变异,新的毒株会带来新的挑战。比如上海的 “精准防疫”,尽管有运气因素,但确实在此前的多次疫情中发挥了一些作用,没有造成大规模疫情;但是在 Omicron 这种 R0>10 的毒株面前,显得漏洞百出,造成了如此惨痛的局面。
所以疫情清零就变成了这样一个最优解问题:在防疫成本约束下(不仅仅是经济成本,也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成本),最快实现清零。
从最近上海与深圳的疫情防控发展来看,现阶段的最优解仍然是**在疫情发展的早期就果断采取封控措施(不一定是整个城市,如果足够早也可以是病例活动区域),将新冠的传播链切断,压低有效再生数,扑灭疫情。**一但疫情发展到上海这个规模,即使想要进行封控,由于大量病例挤占了医疗和基层组织力资源,而新冠传播还没有被完全切断,就很容易造成整体 “崩盘式” 发展,必须依靠其他地区的支援才能解决——这个成本就太大了。
所以说,专家的回答是非常严谨的:清零确实还是可以完成,但是由于新毒株的传染力变强、潜伏期更加不明显,及时发现和切断传播链的难度增加,想要尽早实现清零就必须有更强的决断力,敢于在影响经济运转的情况下用短期的停滞换取长期的正常生活。
但问题是,今年的 GDP 增长仍然有压力,各地的地方财政状况大家都有目共睹,长期的疫情反复也对民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反复的严格防疫是不是会让基层、医护和群众产生疲惫乃至逆反情绪——这些问题都需要地方主官去考量和决断。
恐怕动态清零变难了,不仅仅是指技术上;在政治上,在 “算账” 上,也同样变难了。
不惜一切代价总是能清零的。
部分 代价 还表示了支持。
感人。
「还是能够实现清零目标,难度更大了。」
前半句是讲大方向,后半句是讲在现有抗疫防疫的基础上还有人为制造的困难。
清零需要多久,一方面取决病毒和政府人民,另一方取决于大方向为清零的抗疫防疫过程中人为制造的困难。
这个问题才不到 400 回答,2 年前好几个问题可是有 2000 到 3000 多回答咧,要么一下就删剩 40,要么就连问题都删除了。
坚持清零政策 100 年不动摇
谁动摇谁是汉奸
哼!
与知乎这种受众群体相对较低的软件相比,我一直觉得抖音微博的评论区是最能反应大部分中国人声音的,两年前抖音评论区清一色支持清零,国家伟大!可是现在哪次国家定调后的评论区不是一片哀声怨道?
如今支持清零的人已经变成了少数,而那些希望回归正常生活的人才是多数
“不要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为了避免误会,我先做个声明: 本人坚决反对与新冠病毒共存,坚决反对躺平任由新冠肆虐。
疫情严重影响经济,而不是抗疫影响经济。
我们面对新冠,没得选,只能奋起抗击,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坚持动态清零。
这波疫情,2022 年 7 月中旬能动态清零就是很不错的了。这里清零指的是阳性病例清零,而不是某市无症状感染者是确诊几十上百倍但一个高风险地区都没有的清零。
现在是 2022 年 4 月 1 日,长春,吉林,上海哪个新增小于 1000 了?
尤其是吉林和长春,都封城多长时间了?
?
目前除了长春,吉林,上海,其他各省都或多或少有零星疫情,各地的资源都是异常紧张,而全国各地跑的货车司机和国道饭店又是一颗大雷。
2022 年的疫情,不容乐观。
再说经济,这波疫情动态清零完,2022 年 7 月份都算早的了,2022 年上半年都过去了,下半年要出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才能保证失业率和 GDP 增长率?
说了什么又好像没说,还是一样在敷衍老百姓,每年都说开春就能好 这是第三年了
建议把因现阶段防疫而死伤的医护警察基层防疫人员、其它疾病因延误来不及就治的居民,受经济生活精神压力而自杀的民众,这些人数比例都统计出来,然后跟现阶段确诊的病例数 重症率死亡率对比一下,公布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到底下一步防疫该做什么调整。
清零已经是不可能的,就现实一点想想怎么共存吧,共存不是躺平,不是走极端什么也不干。其他国家开放也不是真躺平,很多地方大家该戴口罩还是戴,很多超市商场进出口洗手液纸巾都配备了,进出课堂公司密闭场所也还是要求疫苗证明。大家要看病医疗生活的压力和需求急切地摆在这里,共存式防疫应该考虑怎么平衡、保障防护隔离和正常生活需求,以及最重要是要赶紧改变大家对待病毒的态度和认知,现在的病毒毕竟不是三年前的病毒,还是要正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我现在比较好奇,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有多少位?
因为以前一直以为钟南山跟福奇对标,我记忆中福奇是美国 CDC 首席专家,但是查了查福奇并不是,而是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白宫冠状病毒工作组成员及总统首席医疗顾问。
但是我记忆中他就是美国 CDC 专家,所以我还以为钟南山也是中国 CDC 专家,结果两个人都不是,钟南山是工程院院士我知道。我以为钟南山是 CDC 首席专家。
查了查,还有曾光也是 CDC 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难道是被媒体误导了?
黄撒人在使劲的替美国开拓,将新冠死亡的人归结为死亡赖在新冠头上。
反过头来,把国内一切封城时的死亡都赖在封城头上。
这个图是美国历年死亡人数比例,现在黄撒人告诉我们说新冠没问题。
我们连续两年外贸增长创新高,黄撒人又说我们是闭关锁国,嗯,外贸增长迅速的闭关锁国,黄撒人又重新定义了闭关锁国。
信不信,一旦国内放开了,黄撒人又会跑出来攻击我们,又会开始写圆圆日记。
这些黄撒人不是蠢,而是坏
中国 2019 年第四季度 GDP 4.35 万亿美元,2020 年第四季度 GDP4.65 万亿美元,2021 年 4.84 万亿,近三年连续增长。
美国 2019 年第四季 GDP 5.53 万亿美元,2020 年第四季度 GDP 5.4 万亿美元,2021 年第四季度 6.1 万亿美元,2020 第四季度同比跌了,2021 年同比 “暴增”。
论装糊涂玩数据,黄撒人真是天下第一
清零理论上还是能做到的,前提上海是中国的上海,而不是世界的上海。
中国的政策是迅速清零,争取把封城的影响降到最低。世界的政策是尽量别睁眼,只要大家都觉得疫情过去了,哪怕医院忙的焦头烂额,社会也不会关注的。上海现在就像他们自己说的,既想做中国的上海,又想做世界的上海。
照上海这么拖拖拉拉的节奏,别说清零,炸成香港都可以预见,omicron 的传播能力众所周知,病毒以指数传播众所周知,上海人口基数大密度高众所周知,这么多个众所周知摆在眼前,上海的政府还把头埋在沙子里。
要清零就快封,封城这种事就是封的越早,时间越短,对人的影响反而更小。不想清零就干脆共存,反正以上海的经济地位,中国也不可能切割,肯定是要被带着一起共存的。只是到内陆医疗系统撑不住,死亡数起飞的时候,上海别缩,勇敢站出来面对老百姓的怒火。当然,按照某些人的说法,老百姓都盼着开放了,肯定是不会有怒火的对吧?我希望他们到时候别装死。
成年人造成的后果自己承担这种道理,不需要跟上海政府科普了吧?以他们的吨位,无论他们做什么决定,都是要拉全国下水的,香港炸了还能给它搞个沙盒,上海炸了就约等于江浙沪很快要被波及,然后作为最重要的全国物流集散地之一,中国基本没别的选择。
而这种简单的逻辑,上海政府不可能不知道,我只希望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堂堂正正面对,别缩。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国外做不到,我们就一定做不到呢?猜猜这是谁说的。
共存 = 否定
剩下的自己想。
作为一个小老百姓对清零不太认可,按下葫芦起来瓢有多大意义。现在每天进出小区要亮码,手机要是没带呢……
回老家要先看看行程码,核酸,想回还得预约……
出去玩,不一定出的去,出去了不一定回得来
出差同样…..
如果连正常的生活都没有,生命的意义是不是贬值了……
要动态清零却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或部门给出抗疫结束时间表,可见也没啥明确的计划,只是在拖时间,期望病毒继续变异,传染性降低,致死率降低,和共存一样实质都是一场豪赌
吉林疫情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尽快隔离密接次密接,扩建方舱医院。什么时候密接次密接全部集中隔离,阳性患者能全部收治,吉林的疫情就看见曙光了。
上海疫情的话,目前十分不明朗。上海当年似乎一直在摇摆,没有坚决清零的决心,这样在做决定时就很容易贻误战机。很难说后面会发生什么。
视频说的很明白了
睁着眼睛说瞎话
如果不考虑成本 我也能让砖头飞起来
好日子要来咯,吃饱了,开运动会,举国欢腾,老传统了,准备迎接十年的好日子咯
不谈危害空谈清零,本末倒置。
不要为了防疫而防疫,防的是危害,死亡和医疗挤兑,不是感染数字。
两年前疫情统计有重症,死亡信息,现在怎么没有了,是太多还是太少呢?
上海几万感染者,有没有死亡,死亡几人,比次生死亡多还是少,有更多需要分析需要回答的问题。
怎么说那… 我现在有点怀疑清零的可能性了,难度太大了….
当然我不是针对吴尊友,难度大就是难度大事实就是如此。吴尊友工作还是很认真的,看看这两年头发白的都快成小老头了,再看看上海张大夫那可一直是红光满面。
国土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漂亮国今年疫情确诊人数在总人口 4.7% 到 8.8% 之间,这个比例在人口密度更大的我国应该是大概 6600 万到 1 亿 2 千万之间,也就是说我国放开之后的常态就是有这么多人是患病状态。
我国三级医院病床数不超过 320 万,去年 1 月到 7 月的病床使用率是 86.9%。
截止到今年 1 月中旬,国家卫健委给出的数据是我国重症率平均 7%。西安疫情在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情况下,重症率 2.36%。
也就是说,在较差的情况下,我国可能同时出现 840 万重症。极端条件下上千万也有可能。
那些哭着喊着要放开共存的人,谁能告诉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解决医疗资源挤兑的问题,放开后该如何恢复经济,如何恢复正常生活。
开放就能恢复经济,让人们恢复正常生活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数据可以支撑这一观点?
刚听了这个上海疾控中心的电话录音,真特么生气啊。不知道能存在多久,愿意听的听听吧。
就应该封个三年五载,让大家都在崩溃边缘,然后一朝放开,您猜怎么着,各种感恩戴德,这不斯德哥尔摩了不是!
全国 GDP 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能就导致 400 万人失业、死亡率提高 1.5%(2021 年自然死亡率是千分之 7.2 即 1014 万人,增长 1.5% 即 15.21 万人),同时生育率会降低 2%(2021 年出生人口是 1062 万人,减少 2% 即 21.24 万人)。
2022 年人口负增长本来就已锁定,疫情只会加剧负增长的幅度吧;
2022 年经济是绝不会出现负增长的,因为有某局兜底,大家可以放心。
新冠的讨论让我一度以为
我国有很多人
这辈子什么病都没有得过
其实有一个逻辑
如果你真的特别爱惜你的身体
他出一点毛病一点问题都不行
那你身体好得很
新冠根本伤不了你
如果你不爱惜你的身体
那非重症的伤害对你来说不值一提
让打疫苗怕有反应
让锻炼身体怕累
让吃点好的别只吃粥说人家不爱国
你这脑子不需要新冠
早就萎缩了
大概一个月吧,到五月份左右基本上就可以恢复清零了。
不从长期战略出发,而单纯的一直追求清零也是另外一种躺平。
观点 1: 以目前病毒能实现动物和人之间交叉传染来说,新冠病毒至少百年内消灭不了,最终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这个是不是已经成为共识了?还有人认为能够彻底消灭病毒不?
观点 2: 我们不可能等待病毒彻底消灭了再开放,因为这个时间至少 100 年以上,国外躺平状态下疫情影响正在过去,会逐步开始恢复,我们终有一天会放开。
观点 3: 中国当下还没有满足与病毒共存的条件,这需要超高的疫苗接种率,还要丰富的医疗资源,这应该也是目前的共识。
观点 4: 严厉封控加全员核酸检测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而且只要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国内是能够清零的,这个是我们 2 年多实践的经验。
观点 5: 如果以上 4 点大家是共识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现在采取的各种防疫措施都是在为最终放开争取时间而已,这个应该同意吧?
观点 6: 无论我们准备的多充分,哪怕每个人都打了四针疫苗,一旦放开肯定还是有有人因为感染性冠病毒而去世,这个不会有人反对吧?
观点 7: 那么既然我们我们早晚要放开,而且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放开做一些准备,以此让代价小一点?
观点 8: 我们所有的防疫政策其实都是民众的选择,目前至少主流民众还是坚持对新冠病毒要严防死守,必须动态清零才有安全感?
观点 9: 在放开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进行科学的探索,怎么放开?放开后的管控措施,放开民众的动员和教育这些是不是要做准备?
观点 10: 我们是否应该有放开的计划和准备,并就计划和准备进行科学评估和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
以上 10 个观点不知道大家同意几个,或者是一个都不同意。
2020 年初的原版病毒,R0=2.5~3
2021 年初的 alpha 病毒,R0=5~6
2022 年初的 BA.2,R0=10~12
如果持续这种每年传染性翻倍的趋势,那清零会越来越困难。
清零的界限,大概是抗疫措施把 R0 压在 0.5 这个,如果压不到 0.5 以下,那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零了。
封城措施把原版病毒压在了 0.03,大概可以把病毒的 R 减少 100 倍。
因此在新冠病毒的 R0 达到 50~60 的时候,就很难清零了。但做好充足准备,比如重点研发检测设备,每年投入几百亿,争取让每人每天都能检测至少一次,准确率 100% 的那种;比如在全国各地疯狂储备隔离设施和方舱医院等,比如让全民接受护理培训,紧急时刻都能立刻转职护理人员,我认为清零一个 R0=60 的病毒应该就可以了。
可以应付 R0=100 的情况。但这需要国家预先对整个国家的组织形式、经济模式等进行巨大的调整。比如把需要聚集的产业逐渐都转移到线上,比如改变全民的居住模式让大家更为分散等。但即使如此,可能也清零不了。
现在的问题是,100 的 R0,是不是这个病毒的上限?
目前 R0 最高的病毒是麻疹的 12~18,但现在的 “奥秘一二混 “X 系家族,已经比这个高了。因此拿已有病毒的上限去估测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已经失效了。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的理论上限是多少?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送命题。
另外,我宁愿接受上述的生活,也认为” 共存 “更不可取。
因为”共存 “意味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 共存以后所有的毒株都得感染一遍“,随着病毒的变异、血清分型和传染性、毒性加强,逐渐从一年感染一次逐渐变成几个月感染一次,变成一个月感染一次,甚至变成几天感染一次。
可能在 10 针疫苗 + 超级特效药加护下,没基础病的人每次感染的死亡率只有万分之一,但每次感染后续基础病概率都会增加,感染个几十次就会养出一个基础病破防,然后再感染几十次就会出现重症和大量基础病,再感染个几十次就大限将至了。如果一个月感染一次(如果病毒的 R0 到了 50~60,这应该是” 共存 “的标配),以上整套流程也不过几年。
如果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不再增加或者增加到 20~30 就停止了,那么清零是最好的方法。共存的人要准备以后感染几十上百次新冠病毒,隔几个月感染一次,希望他们每次都是轻症吧。
如果病毒的传染性继续增加到 50~60 甚至 100 以上,那清零就是人类对于物种延续的最后尝试了,也肯定不会比共存坏。
到那个时候,什么国家、民族、经济这些都没有意义了,有用的只有防护、治疗、组织形式、生存物资生产。
恕我直言,清零最大的阻力除了病毒越来越难防以外,就是没有合适的办法去均摊清零的成本。清零方向上承担成本较大的群体现在基本都要炸了,清零派天天就靠喊【你家没有老人吗】这种政治正确的口号来压人,而一直闭口不谈怎么补偿在清零政策下受损较多的人群。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就算可以清零,但是代价是什么,主要由谁承担?
有一点我很费解, 为何俄乌之战开始后 原先铺天盖地的共存派 biu 的一下全消失了,
2 月 25 日香港新增约 1 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情况如何?
2 月 26 日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6026 例,目前情况如何?
3 月 1 日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32597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当然, 俄乌之战村斗化后, 又 biu 一下全冒出来了
ps: 最离谱的是 评论区匿名都 tm 超过一半了
病毒不是玄学,怎么可能清不了?
我看又再这么下去,要回大锅饭时代了
这可是国务院的发布会。这个问题能在这种场合问出来,加上吴专家以 “我个人认为” 开头的审慎回答,已经意味着为可能无法清零的前景埋伏笔了。
极端 “清零” 但凡存在一天,中国人民将永无宁日。
客观上,现在的百姓不像 2020 初那样不认识新冠的时候,开始大伙都是恐惧的,经过两年多的磨练以及各种做核酸、封控等等,现在基层百姓,开始有了各自对新冠的认知。主要是国外的防疫政策,让国内部分人群开始对新冠另眼相看了。
目前看,现在的想清零似乎要比以前时间周期还要长,以前半个月基本就可以了,现在似乎一个月都有点困难清理。
当然了,治疗以及防疫政策都会后期做调整的
下周开始
德国也准备步英国 “后尘”
选择 “躺平”
自 2 月 24 日起解除英格兰地区所有现行新冠限制措施,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个月。现在一个月过去了,英国成绩单如何?
从英国新冠患者死亡人数曲线看,每周死亡人数的两个最高峰分别出现在 2020 年 4 月和 2021 年 1 月(德尔塔毒株为主),达 9000 多人,而最近这波疫情的每周死亡人数最高为 1000 多人,到 2 月中回落到 1000 以下,低于 2017-18 冬季流感高峰期死亡人数。
也就是说,奥密克戎令英国感染人数大幅攀升,病死率却大大降低了。
最近这波疫情的每周死亡人数远远低于 2020 年 4 月和 2021 年 1 月两波。
3 月 10 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格兰的新冠病死率下降到 0.035%,首次低于季节性流感(0.04%),即使在 80 多岁的人群中,病亡率也低于流感的同年龄段。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英格兰的新冠病死率从 2021 年 1 月的略高于 1% 下降到 7 月的 0.1%,奥密克戎的出现又导致进一步降低。
英格兰的新冠病死率已低于季节性流感。
复制自己的
对于这次的新冠疫情,在思想上我更倾向于共存,共存绝不是躺平,而是接受病毒永久和人类共存的可能。但我支持清零政策(不是现在的乌纱帽保卫战),它可能是对抵抗病毒的另一次探索,锻炼中国防控能力的一次机会。
有人说病毒是美国人制造出来了。试想如果哪天他真的制造出专门对付黄种人或中国人的病毒?我们该怎么办?(评论区留下有识之士的见解)
又或者当人类再次遇到另一种病毒,这种病毒与常规的致死率和传染率成反比的病毒不同,它始终保持一定的致死率和传染率,人类该怎么办?我们不能一味信任大自然规律,毕竟大自然千变万化,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
第一次的探索往往充满问题和挑战,我们也正在付出巨大的代价。显而易见,多次无意义的核酸检测,三天两头的封城封路封店,企业裁员倒闭…… 过度且僵化的防疫已经严重影响民众的生活(怎么影响大家都有各自体会)。除此之外我看到共存和清零两派互相诋毁谩骂,这种只允许一种声音的出现是可怕的。共存是对现实的需求,清零是对未来的担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立场,无论怎样请多一份理解。极端的清零和 “共存” 如犯右倾和左倾错误。那个护士和老人的逝去依旧让人愤愤不平!!!
我希望国家把这次新冠清零当成一次探索、机会。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成长变强。而不是有人所说的文明之争、制度之争、治理之争,为什么一定要争呢?牺牲民生经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不短,不固步自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能不断学习进步!
清不清零已经不重要了,探索有失败也有成功。失败了总结经验,成功了荣载史册。我们的目的就是变得更强大!只有强大了才有话语权,其他不过口舌之争。有人觉得坚决清零政策是因为调起高了,就不好下来。我觉更可能是美国所说:中国可以借鉴西方抗疫经验,为自己争口气吧!
清零利好一大批人,不清零利好一小批人……
应该问问吴尊友,这波清零之后怎么办?等过个三二月在清一次零吗?一年清个几次零比较好?还是为了别麻烦就清一次零然后一直封控到把病毒载体都清零就一劳永逸了?
抄作业?这个词怎么没人提了?
为什么?
因为外国都交卷离开考场了,还剩我们 “优等生” 在答题。
那些举例外国死多少多少的人、你说的都对,美国都因这个亡国灭种了,欧洲也快了。你们说的都对,我们中国人万寿无疆,人均有车,有闲置房子出租,灵活就业。
2020 年初代病毒肆虐的时候,漂亮国叫嚣中国不应该坚持清零,这样会影响世界经济。现在漂亮国又开始夸中国的清零政策。
想起来毛主席的那句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病毒传播只遵循客观规律”
建议把这句话裱起来贴所有电线杆上。
所有人为意志,什么主义,喊多少口号都不可能撼动病毒传播的客观规律,因为这东西没有思想,它只看自己的那套行为逻辑,是个理智的怪物。
这也是为什么武汉疫情初期的火雷神山与封城行之有效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扩散以后管你是美国总统英国女王都感染一遍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疫苗和特效药,确立的治疗方法有效的原因。
同样也是,共存不共存已不是一个选择题的原因。
抛弃幻想,认清现实。
重复一次
“病毒传播只遵循客观规律”
清零的难度加大,导致更加关注如何让致死率下降;如果实现致死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又证明无需清零。
清零不绝对等于绝对不清零,所以哪怕难度再大也请迎难而上。大坝不能塌,14 亿人的 1% 也是个天文数字,不想在历史上留骂名,就得挺住,哪怕花上个五六或者十年。苦在当代,功在千秋。
这一波疫情是肯定要清零的,要开放共存也不是现在,毕竟现在国内疫苗接种率还不高,直接开放重症率和死亡率恐怕至少要比别国翻个一倍不止,这种代价是不能承受的。
现在最可能的做法,就是赶紧把这波疫情熬过去,然后下大力推广疫苗接种,之后才能分梯次从沿海地区逐级分区开放,集中医疗资源在过渡地区,用一年左右完全放开。
还是可以清的。。。
难度更大了。。。
再这么下去啊,因为防疫导致的死亡都快比躺平都多了
躺平未必会医疗挤兑,防疫一定会医疗挤兑
清零吧清零吧~
把科学清零吧!
就是以后别说什么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防疫如果能死的比疫情都多,哪儿来的生命安全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1399921
摇摆,服从,忍耐,终点在哪并不重要,人生在于过程。
没有菜吃,就吃肉; 没有肉吃,就吃点粮食配咸菜; 都没有了,还有绿化带。
动态清零是时代对我们的一场大考,我们要坚定意志,对道路充满自信。
只要 14 亿人活下来,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战胜的?
灾难总是接踵而至,这正是世间的常理。中华民族自古多难兴邦,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病魔永远无法击倒我们,中国必将迎来光明!
知乎越来越没法看了,一帮牛鬼蛇神跟住主旋律忽悠。
统计一个简单的数据,这波疫情因新冠病毒死的人数和因政策死的人数做个对比,再算一笔经济账,脑子清楚的就知道怎么应对了。外国人没主旋律宣传的那么傻,生命当前做个慎重的判断也没那么难,关键是你现在的政策真的合理吗?
卸载知乎,不用了。
《假若新冠共存,如何有策略的实现共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三月已末,四月将近。最近社会上 “和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共存” 的声音愈发普遍,部分原因是:
1)时间太长了,个体户损失不起了。
2)病毒对个体的危害减弱了,尤其对非老年人来说。
3)国际上,已经放开。宣传口径也是,“新冠就是一个大号流感而已”。
4)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经济地位高、舆论话语权重,现在感染规模大。多省市被病毒外溢,导致大家看不到清零希望。
我觉得,共存的声音是应该存在的。但如何有策略的实现共存,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前两年,因为我们抗疫模式的巨大成功,导致我们对共存思考较少,医疗资源的准备没有那么足。现在共存声音泛起,反而能促进我们的准备工作。
那么,共存的难点在哪里呢?
1)奥密克戎病毒的死亡率,似乎并不低。
这篇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936921/answer/2414540905 )比较了最近三年世界各国的人口死亡数、2015 年等安全时期的死亡数据。得到结论是,奥密克戎阶段,人并没有少死。
我们是否要等待下一个更低死亡率的病毒变种?
2)什么时候会停止免费救治?
我们现在对于新冠属于免费救治,如果接下来感染人数上升,老年人重症人数增加的话,你还免费救治吗?免费救治到什么程度呢?
毕竟这个老年人是重症。你是只用莲花清瘟或者什么中成药,意思意思就得了呢?还是各种专业设备,比如体外人工肺都用上(成本,开机就 5 万,每天使用费用 2 万)。后者的话是要国家报销,国家财政受得了吗?
肯定受不了的,所以重症人数一多,一定会取消免费,但什么时候取消呢?取消的话,社会各界的反应如何呢?大家能接受吗?
每个地方的财政是不一样的,小县城的人,不用说体外人工肺了,可能连个呼吸机都不够用的。这时候小县城的人能自己开车到医疗资源好的地方去去治疗吗?
如果县城和省城或者是首都的对待方式非常不同,在这样一个明显的对比下,毕竟大家都是得的新冠重症,那是不是舆论会崩?
3)老年人注射新冠疫苗第三针的数据,不够。
老年人打新冠疫苗第 3 针的数据,去年 11 月末是还有 0.5 亿老年人没有接种,现在经过 4 个月的发展,不知道还剩多少。肯定还有许多。
但是越是偏远地区的人可能越容易推进强制就行了,那里不用那么人性化操作,但越是发达地区的、享受高额医保的人越是难以粗暴对待。
现在有些地区已经明确老年人注射第三针,奖励 500 元。这毕竟还是地方财政补贴,其他人虽心有不平,但也能接受。
4)我们的医疗资源究竟准备的如何了,还有多久准备完成。
三月初,相关部门说到:想要共存,医疗资源准备要充分,要超额,要有足够的冗余度。
但,我们究竟准备到什么程度了呢?没有数据可查。
一旦共存,必然需要彻底贯彻分级诊疗制度,小病小看,大病大医院看。但这和我们的传统习惯完全不同,是靠宣传改善,还是立法矫正?
试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年轻人,一旦国家有共存政策的苗头,你会提前主动感染吗?
毕竟,提前主动感染、有意隔离,并不会伤害他人;而且,还有免费的医疗、隔离;而且一旦倒霉发展成重症患者,在前期还会免费、努力抢救你。
感染恢复后,过几个月你可能还会感染,但是,不能第一次感染是轻症,第二次反而重症了吧。所以危险不大。
所以,如果你是年轻人,一旦国家有共存政策的苗头,你会提前主动感染吗?
不要问我怎么主动感染,我也不知道,但韩国还有卖患者口罩的呢。
试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老年人,一旦国家有共存政策的苗头,你会提前主动感染吗?
总之,我们可以讨论共存,发出声音。共存的声音是应该存在的。但如何有策略的实现共存,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加一篇专业的分析文章吧。
提纲挈领:
香港第五轮疫情主流毒株为 Omicron BA.2,是所有 SARS-CoV-2 毒株中传染性最强但致病性最低的,与早期全球流行毒株特性有很大不同。
香港第五轮疫情极高的死亡率来自大批未接种疫苗、未完成完全疫苗接种或接种疫苗有效率较低的老年患者。
儿童患者感染 Omicron BA.2 常见,但整体感染率或严重性并没有明显变化。
快速抗原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快速发现感染者并且减少对公共资源的消耗。
香港医疗系统在第五轮疫情中承受巨大压力,但没有崩溃也不应该崩溃。
居家隔离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具有成本效益,有助于减少感染者在公共场所的暴露时间与传播风险。
我在捡一些重点的说:
1. 在香港第五轮疫情中,超过 99.9% 的 Omicron BA.2 感染病例无症状或轻度表现,这也使得识别感染者和执行清零政策更加困难。由于疫苗的保护作用,Omicron BA.2 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比流感或普通感冒更严重。在任何时间点,全港只有不到 150 例重症病例和不到 150 例需要 ICU 治疗病例。
2. 针对老年人,目前已实施多项紧急措施以降低老年人群死亡率,包括:
3.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死亡的儿童都存在潜在的疾病。因此,在第五轮疫情中,人们误以为 Omicron BA.2 在香港造成许多儿童死亡或导致儿童患上更严重的疾病,**但事实恰恰相反,香港儿童感染 Omicron BA.2 的情况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大多是轻微或无症状的。**此外,疫苗接种是保护儿童免受新冠感染、即重症新冠或死亡的最有效途径。
如前所述,Omicron BA.2 感染进展非常迅速。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的 3 天后,接受检测的人的传染性已经大大降低。5 天后,他们基本已经完全康复,清除病毒。此时,抗原检测更具有实用性。
第五轮疫情中,许多人讨论过大规模强制核酸检测的必要性。有人曾提议香港仿照深圳,在三周或九天时间内对每个人进行三轮连续的核酸检测,但这是非常昂贵的,而且人们需要等待数天才能拿到核酸检测结果,这一提议是不实用的。此外,对于需要避免聚集、隔离设施不足、感染者过多的情况,由于感染人数众多,仅通过三轮核酸检测很难发现所有感染者,也很难在此之后实现清零。
我们的医疗体系只有在没有崩溃的情况下才能保护人民。如前文所述,自第五波疫情开始以来,重症患者及 ICU 患者总数均在 300 人以下。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轻微,不需要特殊医疗护理。许多人住院只是为了预防。
重点来了!!
因此,如果香港的医疗体系在第五波疫情中崩溃,必然是由于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决策和错误的资源配置。
但是,如果所有想住院的人都能住院,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信息必须清楚地传达给每一个利益相关者。
在第五轮疫情暴发前,我们采取了 Ct 值 45 来判断感染者是否应该出院。已经康复、但核酸检测再次阳性的人也被召回医院,这导致在第五轮疫情初期,没有医疗需要的人过多地占用了床位。
为了应对确诊病例的快速增加,我们将出院标准修降为 Ct 值为 33,后来又降为 30。最后,Ct 值仅作为一种参考,如果主治医生判断认为让患者出院对患者本人、密切接触者和社区都有益,则就可以让患者出院。
我们必须有一个恰当的风险评估和分诊系统,让只有真正需要医疗救助的患者住院,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2.
从主动到被动,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特别是有很多具有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无症状。显然,靠自律、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扫码已经不能杜绝新冠病毒携带者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
**靠自律,**无症状感染,自己不知道已经感染新冠病毒;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无症状感染,自然不会发烧;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扫码,**无症状感染,在检测阳性前和被确认密接者钱,信息与无感染的人没区别。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用室内外通风的方法,让人们吸入的空气基本都是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结合戴口罩必定会减缓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的传播速度。用保障人们没戴口罩时吸入的空气没有可致传染的空气,就可以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发生新冠疫情,使人们的生活回归正常。
一、如何保证不吸入?
当然是不集聚,而分区封控就是不集聚的行政措施。
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日常生活,长期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保障不吸入的措施都难以长期执行。
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防疫措施实质就是保障吸入的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防疫措施成立基础就是室外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
二、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少吸入?
要生活集聚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还是要选在室内进行。而且,日常生活多数场景是室内生活。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集聚室内场所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环境的室内外通风的公共聚集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置换室内空气,有效地防止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室内积聚时,应该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因为在室内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保证 6 米以上,而且病毒气溶胶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交通工具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车外空气流通环境的车内外通风的公共交通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车外空气快速置换车内空气,有效地防止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车内积聚时,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
之所以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是因为传染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戴 KN95 口罩,他们很少被感染。而传染病房病人呼出的空气肯定会有大量的新冠病毒气溶胶。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没有否定医用口罩的意思。
三、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不戴口罩吸入了新冠病毒气溶胶不感染?
有时在室内集聚口罩也没法戴,如就餐、喝茶、喝咖啡等等,这时应该选择室内外通风条件好,并且座位有保证吸入的空气没有可传染新冠病毒的室内场所进行,也就是**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在落座前和离座时保障戴好 KN95 口罩。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就餐、喝茶、喝咖啡时,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没有办法戴口罩也不会感染。
上述措施结合原有防疫措施的落实,期待可以达到在控制疫情扩散的目的。
在任何时候做好个人防疫措施都十分重要,无论你所在的地区有疫情,还是没疫情。个人防疫措施无非就是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
**接种疫苗:特别是及早进行加强针接种。**从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在沉寂了几个月说明了疫苗的有效作用;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再次爆发说明十分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为了保证吸入了不感染,或感染了不发病,乃至发病了不会发展成重症。
现在香港的疫情,重症和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疫苗,死亡病例中高达 9 成未接种疫苗,也充分证明了专家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戴口罩:在室内,或者在室外与他人 6 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必须戴口罩;
勤洗手:接触到公共物品时要洗手,外出归来时要洗;一定做到不用手揉眼睛,不用手挠皮肤,无论是否洗手。
勤通风:勤通风的目的就是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减少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因此官方的防疫指引是每天至少进行有效通风两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身体有了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不适,及早就医,尤其是线出现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然后接着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时应该立即就医。既便于感染了新冠病毒早发现、早治疗;也避免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家人、同事;更有利于及早查清传染链,为防疫做贡献。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是官方防疫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实质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持续流通形成的分区封控,与现行的分区封控的防疫效果比较尚需证明。作者的意见是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的防疫效果比分区封控不会差。
我真的觉得搞笑的很,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坐上去的位置,我所在的省份,把学生当犯人看着,快递,外卖,不许进,我看就差断通讯了,结果呢?放了俩从上海回来的阳性,奥,合着上海回来的你让居家隔离,我们这群学生就是天天晚上长翅膀了飞去上海了让你这样管着,本来我挺支持清零的,但是那些大人的作为真令人失望,你这样懒散做样子真的别防疫了,天天搁家研究怎么戴帽子才能戴的久吧!!!
我只想知道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说这话是本着他理性的判断?还是收到其他方面压力?
10000 个下岗,好过 100 个骨灰盒,
谁 tm 希望共存的好汉数学家科学家们,
采样抽签圈起来,我们 tm 愿意出钱养着你,
试验看看你怎么群体免疫。
无论你共存不共存
有个问题就是医疗资源是不够的
目前不共存已经可以把医疗资源击穿了
共存以后怕是更加严重
除非那些支持共存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得病了不去医院
走自我淘汰模式,达尔文模式
跟我国内人口基数差不多,印度可以参考下
印度是最好参考,
也只有印度跟国内人口基数差不多
目前是生命大于经济,共存派认为,经济大于生命。
清零?有意义吗?今天没有病例了,算清零了?后天又有了呢?一个月之后又有了呢?执着于清零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得新冠死的人没见到,倒是因为防疫死了不少人。防疫爱好者,动不动就是老人孩子的。也不看看,老人孩子在这次疫情中遭了多大的罪。话放在这里,不可能清零的,早晚会选择共存。除非闭关锁国。
我是赞成动态清零的
每条生命都值得拯救
但是照着上海这么作死。。。就确诊数和奥密克戎特性来看基本不太现实了
好好准备下一步吧
说真的我们防了这么多年不丢人
丢人的是出漏子的人
准备个方案 B 总是没错的
如果刘翔能跑赢光速的话,
那清零是成立的。
我想我粗浅的认知大约只能回答到这个份上了
在科学问题上显然吴老师更具有说服力
所以
我们选吴老师的答案吧
毕竟我啥也不是
虽然目前的情况处在刹不住车的边缘,但只要下工夫,花成本,清 0 当然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有俩条件:
第一,没有人让形势继续滑坡
第二,执行坚决、彻底。其过程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配合,且所有人不出大的差错
从目前各方的表现来看,让人很难乐观得起来啊。
目前都没有一个头衔高的大人来给国民公开普及一下新变种的致死率,重症率与传播率都和原始毒株不一样了,没有一个人安抚国民的恐慌,没有一个人让身处疫区的国民尽量保证营养增强免疫。搞得全面清零只要大家鸡血满满就能成功一样,没劲透了……
配合没问题,问题是再出现怎么办?
汉语博大精深,“我个人认为”,先做好切割,看结果再说。有功劳是大家的,有过错是这个专家的。一个科学家被政治打磨成这个德性,连代表国家的自信都没有,这样的专家才可以推到台前,形式主义的政府。
“从严、从实、从快” 一个科学家打起官腔来一点都不含糊。
“更早的发现,更快的落实措施” 所以中国式新冠防疫就是天天检测核酸,一有感染立马封城,封城就是政治正确。
“需要大家的配合和支持” 一定要为自己留条退路,成功了大家皆大欢喜,失败了那肯定是大家没有配合和支持。
我初中开始喜欢辩论,我相信辩论听比说更重要。仅就辩论的层面,我面对他 5 分钟,他就哑口无言。
只能说咱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的确比较严重了。
从 2020 年到现在新冠病毒的毒性已经减弱了很多很多对于一个身体强壮的年轻人甚至中年人来说新冠病毒根本就不是一个事儿,最多最多就是在家休息两天多喝点水自然而然就能恢复到常态了。那为什么现在仍然要严防死守呢,哪怕就是损害经济发展也要严防死守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咱们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并且咱们国家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医疗条件比不了欧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老年人!
只能说再坚持坚持吧,至于什么时候清零还很难说。
麻匪任何时候都要剿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93348553652768768
我个人觉得,在现有 “动态清零” 模式下,以我们长期养成的忍耐力和顺从性,老百姓但凡有一点别的出路或者解决方案,也不至于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呼吁开放共存。
或许他们,只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革新检测方法的情况下,只要不是泛滥区能实现!
革新就是让人张嘴脱下口罩的时候,不传染
可使用检测人员用小三轮车等小型移动工具在社区园区小路和马路上,间隔较大的队列中移动检测
要配合 N95 + 人员站过的位置有志愿者立刻喷一下消毒后再换一批人检测
对于泛滥区,不可进行检测,只要不发病,就居家隔离,发病立刻离开家,否则将出现检测大规模扩散的二次灾难 (实在居家不放心,每家三天用抗原自测)
以物质供应为主
否则将产生生活困难边缘人口的三次灾难
革新通常难度极高,不易发生,需要所有人推动,给各地 12345 打电话,迫使革新
当年某人口学家表示,如果中国放开生育,一年要增加三千多万新生儿,怎么怎么严重。那时候计生爱好者也是力挺的。
拥护国家政策。
但想问一下大家,疫情反反复复,经常封锁关门搞清零,那些做小本生意的可咋生存啊,还有打工的。他们不是学生可以靠家里,可以随便指点江山,他们不是体制内的不上班也有工资,他们不是互联网行业的可以居家办公,他们没有土地没法回去种地。
他们可能就是你身边的菜贩子、身边的小餐馆老板,小卖部的人。他们也不上知乎、也不刷微博,也没谁替他们发声。他们不做生意,不做工,一家老小真的会饿死的,房贷之类的就更别说了。3 年了,难道一直持续下去?3 年之后又 3 年?3 年不行搞 5 年?10 年?20 年?还是直到入土?要是一直没有特效药呢?
一句话,人活着,是要吃饭的。
上海的经济地位导致清零政策一度出现摇摆,昨天官方定性 “清零” 继续,一犹豫,代价更大了!
是清零难,还是脱贫难?
有时候一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但只要这个目标是好的,还是得奔着这个目标去啊。
新翻译:To be or not to be(清零还是共存,这是个问题)
哎,本以为去年的日子是最难熬的
没想到还有更难熬的 2022 年
虽然我已经在谷底躺平
但还是希望疫情对正常工作,经济,生活的影响可以得到控制
放眼整个国计民生,完全没有 19 年之前更有活力
虽然疫情对全方面的生活方式,甚至职业发展都产生了潜移默化地深远的影响
我们也要学会适应这些影响带来的现实
专家们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变异毒株作斗争
我们普通人在跟生活作斗争
如今的难度显然是比三年前有所提升了
钱不好挣了,事不好做了,人更累了
不过去年一整年没有收入的我,是彻底的学会了沉淀内心,放空自己,因为真的是一下子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无计可施,还负债累累
然而这个世界永远都是遵守着能量守恒定律的
在这里失去的部分,一定会在别的地方得到些什么
大家都要有做好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疫情的反复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起伏不定
共克时艰,报团取暖,可能是这个过程中最暖心的选择了吧
肉眼可见的憔悴了,
可见疫情后两年实际参与疫情研判防控的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有多大!
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是社会的短板。
放在国外,有钱有权的上层阶级都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然而,我们的国家不是那个体制,
我们的经济基础,人口以及医疗现状决定动态清零是绝对应该坚守的政治红线。
当前应对疫情封城是一个最有效的措施,也有成功实施的范例。
然而,封城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尤其是当采取封城的措施之后,
能否实现高效的核酸检测全覆盖?
应急供应能否覆盖到各个社区的所有人群?
这些都是决定疫情能否快速控制,
同时对于民众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层面的影响尽可能小的必要条件。
某网红城市,
放任潜在阳性人员自由流动,
拼命玩数字技巧粉饰太平,
宣传口封锁,炒作的是红酒,咖啡,奢侈品软广。。。。。。
这态度不值得反思一下?
全国的医疗口人员承压,
而且这种一线奋斗的工作很有可能就被一些玩忽职守的政策给无端霍霍了。
共存是早晚的事,唯一的问题就是有多晚。
目前清零派的主要观点是:
1. 病毒传播太快,等病毒疯狂扩散的时候,根本没那么多医疗资源进行救治。
2. 当前的病毒类型虽说致死率下降了很多,但这个比例依然无法接受,而且老人小孩易重症,谁都不希望自己亲人因新冠去世;
3. 这个病毒有很强的后遗症,如失去味觉,丁丁弱小(会不会导致平均 14cm 不保);
4. 主张共存的是阴谋派,亡我大汉之心不死;
5. 主张共存就是为了辉瑞的药好卖,甚至是为了回扣;
6. 主张共存的是那些开棺材铺和买墓地的……
前面三条只是看起来很合理,但是说出来好像自己很怕死一样,容易被一些不怕死的或者被生活逼迫得不得不怕死的反驳,因此实际上用起来力度不大,远不如后面三条用起来顺手,因为没有比扣帽子这种既简单又有威慑力的方法了——换句话说,我也可以说你是收入 50 万过来破坏咱们经济的吧?张嘴就来的事谁还不会了不成?
有观点说观点,有论据摆论据,上来就来一句 “你开棺材铺的吧”——我要真开棺材铺,为了可持续发展,我才不会盼着大家都立马用上……
我的拙见:从本次病例里,摸排上海真实重症比例,规划治疗方案,以及了解到是否轻症自愈率 100%,如果无需治疗,是否应当节约医疗资源。毕竟这次方仓是一大笔开销,管理耗费大量人力。然后集中火力攻克老弱病例,救治重症。
另外,试点分层诊疗,经费用于隔离医院。以及发给居民新冠信息小册子,不要夸大病毒危害,科学理智,实事求是。总得面对现实吧?
把买办都抓起来,才能实现清零
吴尊友在病毒毒性最强的时候吹风国门开放,在流感化了之后又希望清零… 这种人的动机本身就是可疑的。
清零肯定能清零的呢只要想清零,怎么都拦不住的,这点要相信
但是。。。。。。。
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啊。。。吉林封了快一个月了吧。数据每天平稳的都不知道怎么形容
你说上海就算了吧,毕竟没封城,吉林可是封了好久的哇
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很好奇,吉林小心过一会阴性全清零了
感觉清零这个目标只会越来越难达到,病毒的传播力只会越来越强
我党的宗旨是实事求是
难清是事实,奥密克戎有很复杂的求生机制,除非有能够杀死它的疫苗,不然就非常麻烦
必须清是求是,目前感染的还只是一小部分破,连中国总人口的 1% 都没到,因为难清就放任至百分百?
所以综合起来就是,我党的宗旨是实事求是,难清也要清。
大家不要忽略了中国的总人口,14 亿。谢谢
而目前才多少?全国加起来也才几万,也就是说,现在的疫情连苗头都算不上,这时候不如处理,难道要等它发展起来再处理?
底层群众算人
但是底层群众随着动不动就封城现在生活已经很困难了
所以不能克服困难的不算人民吗
清零,真的太难了。要看究竟是谁在阻止清零。
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做到的就是严防死守,外紧内松。可惜麻痹大意打败了严防死守,搞到现在清零困难。
究竟是为什么会一再的发生麻痹大意的现象?
还有就是人们的防护意识。西安经历了几次疫情封控。现在终于成低风险了,立马就有很多人开始摘下口罩,甚至在公交车上,都可以摘下口罩喝水,提醒不要在公交车上摘口罩,还要被喷。想着书城应该做的不错。毕竟去书城的人,认识较高,素质也应该可以。结果,书城里照样有不戴口罩的。不仅四处溜达,还咳嗽喷嚏不断。
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照样有 “勇士” 不戴口罩,甚至在核酸检测队伍中或是抽烟,或是擤鼻涕,或是咳嗽,甚至还有在排队的过程中吃饭的。
一个麻痹大意,一个不愿意戴口罩做防护,有这两难,清零是难上加难。
4 月 3 日更新: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原本我一直以为是能力问题,健康云事件之后我明白了,还是路线问题。
那没有悬念了,哪怕六月份全国就立刻开放共存了,上海也必须在五月份全部清零。下克上是危险且无法容忍的。
———————————————————————————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了。
之前一直坚持清零,正是所谓待天下有变的思想。现如今,奥密克戎传染性已经是初始毒株的三到五倍。三到五倍,这仗还怎么打?需要多大的代价?没有上海外溢,各地的疫情也终究会散发,早一天晚一天罢了,疲了。路径依赖至此,虽也情有可原,但总不至不撞南墙不回头。
老年人死就死了吧,有基础疾病的死就死了吧,没办法,曾经努力过,但这世界本就适者生存。
把清零作为最终目标来做了,然后呢,即使清零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有,两年多时间,医疗资源有改善吗,现在只说病例,多少重症多少死亡,为啥不引导大众客观科学的看待疫情,防疫态度和政策都太偏了,偏的像偏执狂一样
疫情重灾区周边城市的基层公职人员只能匿名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疫情多久能结束,取决于国内中下阶层口袋里的余额还有多少。
自 21 年 9 月至今,国内疫情反反复复,全国各城市都遭遇过疫情的侵扰,在面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时候,我们既有的防疫政策是有效的,是能通过一定的牺牲在特定的时间内切断病毒的传播。
在疫情初期,各阶层有共同敌人的时候,这些牺牲是能够被接受的,被认为是有盼头、有希望的,是阶段性的。但随着毒株越来越狡猾,传播能力越来越高,诸如社会的停摆、收入的骤减、基层工作者的工作量显著提高,这些牺牲从目前来看可谓 “一眼望不到头”。
时至如今,国内 “共存派” 和“清零派”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着不受疫情稳定收入的人群(如高退休工资人员、不受疫情影响的可居家办公人员、在校学生)和因疫情导致收入骤降或工作量明显提升的人群(服务业人员、受疫情影响不可居家办公人员、医护人员)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观点矛盾冲突,不能简单的说谁对谁错,人的自私性使然,各自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上去看待防疫这个问题。
对比 20 年,现在各层级政府的防疫力度和防疫能力的提高是值得肯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面对传播能力远高于初代病毒的奥密克戎毒株,特别是国外已集体开放的当下,如何根据国情制定调整防疫政策,则必须在 “清零” 和“共存”、“防疫”和 “民生” 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如若不在透支完中下阶层口袋里的余额和信心前,找到属于自己的防疫道路,那么……
其实分区而居就可以解决开放共存和封城清零的基本矛盾。
房地产企业崩盘遗留了不少鬼城,可以找一些靠内陆交通比较不发达的鬼城,把支持封城的人都封在那些城市里。
与此同时,接受共存的人需要打疫苗并且额外缴纳税金提供封控区域内不低于普通监狱水准的三餐保障,但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新冠降级为乙级传染病正常对待。
封控区就像朝鲜一样搞配给制,保证他们不死就可以了。
封控区采取只出不进制,呆不下去的也可以到共存区,但出城需要支付解封费抵扣他们享受的共存税金并且打疫苗。
封控区无毒无害,也不用天天做核酸,不愁吃喝,就付出一点自由而已,和封城人现在的生活没什么区别,感觉很有可行性!!!
区长就是老吴你了!!!
一劳永逸,永远清零!
附上 2020 年的岁月史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236184990594659&wfr=spider&for=pc&searchword= 吴尊友 %20 无症状感染者不会传播 %20 不需要打疫苗
第一,国内疫情清零可能需要多久?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任何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第二,是否能清零?“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能够实现清零这样一个目标!” 吴尊友回应的。其实,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能实现这一目标!
第三,怎么清零?这个问题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政府是在尽力、尽财、尽责在努力,但仍然有漏洞!而仍有极少数对这个努力结果进行破坏,而使这个 “清零” 遥遥无期!
第四,清零最重的问题是什么?难道是 “我们需要更早的发现疫情,更快的落实措施,大家的配合和支持……",这些都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的措施和办法!而最重的是我们没有控制、切断传染源!只要有输入,你永远不可能清零!而所有导致“疫情” 扩散的原因都是没有有效的控制传播!
1、外输的物品没有检测或检测不到位,甚至有人为隐瞒检测,为什么事先没有人去控制?而等到爆发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控制人?去清零?!这能达到效果吗?!就算这次完了,还会有下一批物品会这样!你怎么过能清零!
2、人——的控制,主要是针对明知或可能存在风险的人员控制,这个漏洞至今仍然发生!郑州、上海、廊坊市……. 太多了!一个人就会影响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为什么这样的事多次发生?你怎么清零!
3、技术控制?我们的大数据呢、人工智能、智慧城市……. 其它高科技呢?怎么在清零的时候显得这么傻!
4、其它清零手段?核酸检测、试剂、药物…….. 国家有多少钱、老百姓有多少钱?而这些钱都让谁赚了?到底是清零还是想清一下老百生的口袋?!
总之,病毒不会飞过来!控制好物、控制好人就能清零,其它的办法还有吗?!
除非做朝鲜
否则 “自愿”+“原则上”+“非必要不”+“谁审批谁负责”=“层层加码”
科学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清不了。
你不能拿着长剑跟一个风车比武。你也不能,啥都不干,就为了一个没有意义的 “清零” 而搞防疫比武。
我建议,最好让某些督导部门的人员,某些动不动就开除免职一线公务员的人员,下沉到一线,下沉到疫区,干个 14 天?组织调度,食品供应,情况排查,全都来一套,看看这群老爷受得了不?
我特别想知道的是最近疫情这么恼火,重症率和病死率是多少?但是看新闻也没有见报道
疫情最终是要走共存这条路的,这个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关键在于现在能不能切赛道。
上海觉得可以,国家觉得不行。
清零派用了天量的资源,为共存争取了两年的准备时间,。
上海的残酷现状证明了 2 年被挥霍了,问题是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有多少。
到奥密克戎,上海曾经骄傲的 “既要又要” 失败了,对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坏消息,说明快到零界点了,再往后要争取时间就要靠封城这种损害经济的方法了,还有人在打地图炮。
最乐观估计,就算上海这次堵上下降 2% 的 GDP 的代价,换来清零成功,也就再给全国争取 1 年的准备时间。
大量感染的隔离房间准备好了吗?落后地区的医疗配足了吗?长期不满员的准备预案有了吗?
马上到真正的期末考试了,你们不怕么?
现在从上到下还有人在搞路线斗争,在我看来一点意义都没有,唯一正确的路线只有一条:赶快强制打疫苗,全国造方舱,为马上要不得不接受的共存做准备。
上海怎么办,先按照清零的方法把阳性集中起来,把医疗资源释放出来,要是失败了,说明连 1 年都争取不到了,那就勇敢地面对共存呀!
清零爱好者再怎么嘴硬都没用。按病毒及社会的发展,估计也就一年时间,肯定会放弃 “动态清零”。到时候国家用新政策打你们的嘴。
刚刚,我突然明白了。
这次动态清零,就是美帝国主义下的一盘大棋。
他们先是故意投毒,然后逼迫我们用 “清零的方式” 应对,以搞垮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人民丧失对党的忠诚,对政府的信任,对国家的热爱,进而破坏我们的 “华夏民族” 崛起的千年大计。
我们一定不要上当!党、祖国、政府(这里注意顺序)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苦一苦要紧,大家要记得: 好事一定都是党做的,坏事都是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现在上海疫情的控制,已经脱离了中国目前的防疫政策,上海疫情确诊病人数量和外溢这么严重,按中国防疫政策应该是高风险区,像武汉一样封城严控外溢,但现在做不到,上海有上海的防疫政策,与中国的防疫政策不一样 -_-,吴尊作为中国国家级防疫专家,但管不了上海的事,问他没用,他也不知道,他不是上海防疫决策人。
看起来专家们也没有两年前的自信了,说话都没有那时候那么硬气了
感觉,这场疫情的庆功宴颁奖是不是太早了。
特别支持和配合。
但是呢,我有两个问题:
1、“人定胜天”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哪个是正确的?咱们应该听哪个?
2、广大人民这么支持和配合了,能不能让银行也配合一下,把清零过程中引起的经济损失,比如车贷、房贷给免了,免一部分也行啊。我们想工作,我们想搞钱,可他们不给机会啊,一封就是半个月起步,搁家里呆着还提心吊胆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一棵白菜一百多块钱。
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全国出现零新增的时候不是太多,也就是说,每天出现新冠确诊患者已经是新冠疫情时期的自然规律了,所以,在疫情期间,清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真实的、无法实现的。
新冠疫情属于是全球疫情,这就给全球一个各国疫情防疫措施的比较,哪些国家的防疫措施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哪些国家的防疫措施受到百姓的极度厌恶。
而全球的新冠疫情也检验出了全球各国的医疗质量、医疗数量究竟为何,一些国家的医疗欠账太多,在新冠疫情中再也无法掩盖和隐瞒;一些国家的医疗积蓄让全球眼中一亮,原来正常的医疗质量、医疗制度、医疗环境应该是这样子的。
一个国家如果真的没有钱,那么各方面的建设都难以为继;但是如果一个国家不是没钱,而是把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让各个领域的发展极不均衡,那就会让本国的百姓受苦受难,像这次的新冠疫情,全球一些国家就因为基础医疗的历史欠账太多而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不负责任的手段,从而让本国百姓苦不堪言。
全球新冠疫情期间,要真正的比较各国防疫措施的优劣,千万不要固执己见、顽固不化,以一己之私来让所有的百姓承担不必要的苦难,这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本应该承担起的国家责任和历史责任。
偏听则暗
兼听则明
细心比较
豁然开朗
道理我都知道,可是能不能多招几个专门做核酸、做社区排查的人啊,这些不需要如何专业知识的啊,我们又上班、又支援、又全民核酸、又排查、又去隔离酒店,没假、没钱补,累,哪天累死了我做鬼都不放过这些人(这些人天天拍照发新闻站 C 位,一辈子没尝试过 35 度的天穿防护服 8 小时的滋味的人,甚至疫情期间还能买得起 5w / 平房子、雷克萨斯 RX 的人)!
为什么管不住境外输入??????
我想问一下这位专家,这两年来,你都做了哪些真正为了结束疫情的事情,别跟我谈自然消失,这根本就是冒险主义,你咋不去求神拜佛啊。
实话实说,前面那些答案都有点情绪化了,我来冷静的问几个问题。
那些人们,到底是怎么做到被封到至于饿死的?
失业是怎么造成的?
首先说我自己,我在一个之前有过疫情的地方,大家也都喊过加油,然后清零之后,就一直在老老实实的打工。
封城的话,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就三十七天(精确数字,另外这里面不仅仅是封城,还包括了封小区)
而在这三十七天里面,我可能有三分之一还是在上班,除非距离疫区特别特别近,恰好又想休息,然后就跟领导请假,我距离某某疫区很近……
然后,我想问一下,怎么咱们生存的好像不是一个世界啊?
你们那边清零了不放开吗?
这就怪了,武汉都是逐步放开的,我爸有同学在武汉,当时也就是十来天过去以后,他就又开始上班了。
前十来天,确实比较乱。
怎么到了其他人的嘴里,一封就被封到饿死人的地步了?
能告诉我是哪里吗?
长春的话,我家有亲戚在,南关区的,他天天还在上班,非医师公油企,就是私企的普通打工人。
所以,你们在哪里?
放二三十年后回头看,又是一个大炼钢铁、人定胜天。自然规律是你靠狂妄能对抗的了的么?做事要讲顺时应势,2020 年大封锁符合逻辑,2022 年大封锁就是瞎胡闹。时变,事不变,这是什么?刻舟求剑?
照这个说法,大家都将永无宁日。
让我明白了自由民主的重要性
如果按照病毒的传染力来说,确实清零的难度越来越大,真的很大。
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像曹县那样全断外贸行业,那么我们如何保证病毒 100% 不会传染进来呢?我们的海关可以保证每一批货物都能 100% 一个不漏把物体附着的病毒全灭吗?现在只要一点病毒进来,绝对就可以引起大面积传染的,那请问我们如何保证动态清零呢?
所以,我们真的要改变政策了吧,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了,而且,用第一代病毒的防疫策略真的已经防控不住现在这款新病毒了!
翻译:继续苟,全面开放还需要准备下。
无论是动态清零,还是躺平共存。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代价小的那一条了。
至于说,谁成为代价。看运气了。病毒是个客观存在的东西,很多时候,你没得选。
坐牢 还有人管饭呢
封城 真没人帮忙还贷款
我是共存派 但是坚决支持清零 这种事情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
建议将坚持清零政策一百年不动摇写入党章
坚决支持动态清零严格封控抗疫一百年不动摇
今天是 4 月 1 日,请问 2022 年三个月有多少天是清零的?
这个人也变成网红了啊,真是你方唱罢他登场,各领风骚百十天,适合上意的就多被宣传啊。。这个空气传播的病毒,封锁一辈子吗,以后总归有封不住的时候,到时候这个专家会什么说辞呢。搞艾滋病防治的方法恐怕未必适合新冠吧。
我就不明白了,首席专家怎么连常识都不懂?只要地球上还有活人,病毒就不可能消失。作为专家,研发不出治疗药物,来来回回只会鼓动政府封城,这种专家要来何用?
清零是不可能的 要面对现实 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个要看上海有关的官员是否会被问责。问多大的责。尤其是吴女士。。
要是会被问责,那肯定会清零。
问责结果要是开除党籍,那清零基本不会超过一个月。
我们也知道这件事情并不是吴女士一个人的锅。但是你们总要推出一个背锅的来。。
要是没有,那我就转行去做口罩了。虽然这玩意便宜,但你架不住量大,这是可以做一生的事业。
首先,奥密克戎毒性并没有降低,一样会导致大量人群死亡。上海虽然没有公布死亡病例,但上海的同学老师都有反映身边的人突然死亡的数量明显上升。我认识的一位身家十几亿的七十多岁老人家最近突然去世,虽然他的子女都是体制内,没有详说死亡原因,但我们难免会和新冠联系在一起。
至于奥密克戎能否清零,事实胜于雄辩。深圳就是例证。而且,深圳还是在初期摇摆过,耽误了一些时间,然后才下定决心清零。如果它能早点下决心清零,可能效果更好,速度更快。
上海的问题在于张网红等人长期鼓吹共存,这和当年日军侵华,国民党蒋介石一直鼓吹投降是一样的。100 年过去了。这些渣渣还是一样的德行。它们的逻辑就是,老百姓死多少无所谓,打开国门搞共存,它们才能继续做买办,替洋主子卖疫苗卖特效药。狗腿子们的嘴脸真的让人作呕。
这两天拼命炒作用来取代张网红的那个朱某萍,不仅嘴脸丑陋,而且长相几乎看不出人样,就是一只猴子。这种长相的女人我以前也见过几个,基本都是蛮不讲理的泼妇型,而且非常不讲卫生,让人望之生厌。所谓面恶心丑,真的一点不错。
坚决清零,以民为本,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还是与病毒共存,任老百姓无辜死去,自己赚昧心钱黑心钱,这是两种路线的斗争!
我担心的是大伙还能不能有饭吃,清不清零已经是面子的事情。对病毒的盲目恐惧更加,比病毒本身的伤害更大。看吧,很可能以后会有传播力更强,毒性更低的变种,不用铁幕守不住。
疫情为什么防不住,还不是共存派,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共存派,早就没有病毒了,所以无论是不是放开,共存派都是恶心的一群人,有他们的存在才导致疫情到现在还存在。他们缺乏面对病毒的认知,又缺乏坚持到底的勇气,同时还要拉别人下水,以掩盖自己的自私。
这种人的嘴脸大家都见多了,八九十年前,就有几百万,比知乎共存派人还多,他们高呼,日本人是不可战胜的,东南亚欧洲已经被沦陷,亡国是早晚的,不要反抗,反抗会死很多人,跟着日本人有饭吃,嘲笑其他人都快饿死了还抗日。
幸好我们没有被日本殖民,否则那群人会高呼自己多么明智。继续恶心我们。
无论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主动还是被动放开,共存派都是一群恶心人。
请共存派们记住,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是农村,是农民,无数共存派,小资的父母都在农村,他们医疗物资很差,靠种地种菜把你们养大,你们在欺负他们上不了知乎,无法和你们这些共存派辩论,前几年的疫情防控政策,让他们能在安全的环境里,不用医疗挤兑,安心自己的种菜种地,把粮食蔬菜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城市。你们平时高呼提高农民收入,粮食不赚钱快没人种地了,农民太苦了,结果一遇到事情了,你们把农民全忘了,把养你们长大的父老乡亲抛之脑后,完全不顾及他们七老八十还要经历一次次的发烧感冒甚至重症,一次次的自己花钱治疗因为共存派带来的新冠病毒,你知道对于这些中老年人来说,特别容易重症,国家不管了,核酸多少钱,ct 多少钱,icu 去一趟,他们好多年的积累就没有了,甚至还要倾家荡产。
求求你们,讲点良心,等病毒再弱些,疫苗再好一点,药物再有效一点再减轻疫情防控吧。
一方面放任外流,丁丁保卫战!毕竟是洋人呀。
另一方说清零
现在还觉得能清零
那不是科学
那是政治
清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不清零,后果则无法预见,绝对不可能全国躺平。
但是不要在舆论上加压力了,有些所谓的网络意见的领袖人物最好闭嘴!那会给基础防疫人员增加更多心理压力!我们知道你其实也不想这样子的!
普通老百姓做好自己的防护,那就是在支持国家的清零政策!
为什么国家卫健委无法领导上海疫情防控?
因为下级无法领导上级啊!
有没有一种可能,
之所以现在讨论开放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形成气候,
是国家想让你看到(手动狗头)
希望在我毕业之前结束战斗,能正常工作。。。
不过按现在这架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能一段时间动态清零,完全清零是不可能的。
上海相关负责人不下台,说明已经烂到根了。
本次疫情不算太重,最后终将退去,但是下次呢? 本人并不反对世界主流国家的防疫方式,同时本人也认同我国的清零政策,理由是我们的体制不同、国情不同,在极端灾难面前,不同体制的国家如果采用同一种方法,很可能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 我只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替百姓说话,因为我也是亿万百姓中的一份子,今天如果有机会说但是我不说出来,那么明天我就会不明不白的被卷入尘埃,成为炮灰。 上海相关负责人不下台,说明已经烂到根了。
本次疫情不算太重,最后终将退去,但是下次呢?
本人并不反对世界主流国家的防疫方式,同时本人也认同我国的清零政策,理由是我们的体制不同、国情不同,在极端灾难面前,不同体制的国家如果采用同一种方法,很可能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
我只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替百姓说话,因为我也是亿万百姓中的一份子,今天如果有机会说但是我不说出来,那么明天我就会不明不白的被卷入尘埃,成为炮灰。
写于 3 月 20 日 王平:“防疫工作一刀切” 或是现行社会环境事实下的最佳选择
写于 3 月 27 日 王平:上海疫情之:社会面动态清零
写于 3 月 28 日 王平:上海疫情之——不规范封城之后将迎来疫情的新高峰
写于 3 月 31 日 王平:本轮的新冠疫情终将会退散,但是……
清零是不可能清零的,这辈子是不可能清零的。
你给我打官腔,我跟你讲科学。
怎么可能清零呢?你在清零前面加个动态二字,病毒就会消失了?!
不要玩这种游戏,我还跟你说灵活清零呢。
人类的本质不是复读机,是 home 键。总结历史教训也不至于学不会 “实事求是”。认不清现实的人最悲哀最可笑,这些人是谁呢。看破不说破。那些批评张主任的人一部分是有稳定收入不需要抢菜就能送到家属大院的,一些部分是无脑的,一部分是要让别人遭受自己曾经隔离的。网络越来越变成了省市对骂的分割割裂战场。两年了,到现在为止,人民更多的情绪只是愤怒。
我们都想开开眼✌(̿▀̿ ̿Ĺ̯̿̿▀̿ ̿)✌
他个人认为的,所以可以不科学
誓与病毒战斗到底,人定胜天,什么都阻挡不了十四亿人民的钢铁意志,病毒不清零,绝不结婚,绝不生孩子,实在逼急了,就不呼吸,看你病毒还怎么生存?办法总比困难多… 和病毒共存那是境外反动势力的挑拨,提倡的那些人是汉奸,是走狗,是买办…
有什么意义呢?就算这次费尽心机清零了。又能清几天呢?下一次爆发是迟早的事情,然后呢?继续全国折腾几个月清零?然后就这样重复这样爆发清零的过程?
什么事情都有成本。
20 年,21 年的清零政策的成本由国外拿大头,政府和老百姓加一起拿小头,贸易数据不是假的,这其中珠三角,长三角对外出口地区功不可没。特斯拉工厂可是在 20 年春节大居家都没停工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由于国外彻底放开,供应链的恢复,以及对外出口地区疫情限制,以后清零政策政府和百姓摊成本会越来越多,这不现在就有共存派了么,成本大头砸到国内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受不了呗。
突然想到,如果放开共存了,国家公信力会不会崩?民生的矛盾是最大的矛盾,共存以后,贫富差距的怪象会加倍出现,到时候何去何从?从国家角度来看,不能放,影响不光是病死人而已。
清零过后,外部输入,扩散,再清零,循环往复,那清零的意义在哪里,最终的防疫目标又是什么?
难不成要清零到全世界的新冠消失?
大家清醒一点,目前的情况就是,国外已经共存了,病毒没完没了。你要和病毒去比命长?比得过吗?到时候经济保不住,人命也保不住!
不要瞎搞了,奥秘克隆没死人,人都是折腾死的,搞来搞去的,有必要么。
赶紧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
也许是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啊。。。(捐物都不行,就要钱啊。。。)
承认根本就不可能清零,或者付出巨大的、难以承受的社会资源才能清零有那么难吗?
这话说的气势不行,我们吉林上上上周就说了一周清零
一两个月吧。
清零没问题,就是经济上不能不管,那种封一两个星期就完事的不管也就算了,对于吉林上海那样封城的,每个人每个月至少发 2000 吧,至少让人饿不死(公务员国企啥的不能发),不然关一两个月,谁吃得消。(实在没钱就针对低收入人群发钱)。
还有现在很多行业都不景气,特别是和消费相关的,也要赶紧出政策能补贴的补贴能扶持的扶持,光控制疫情不管经济肯定也不行。
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
知乎的用户没有统战价值
人微言轻,学识有限,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
昨天是愚人节,一个微信群因为一位家庭主妇发的愚人节疫情发福利段子文档吵起来了。
一方开公司,底下员工全在等着养活,他面对的是封城公司业务受阻,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员工和一家老小的生计。他认为消费疫情玩段子是丧尽天良。
对线的这方有体制内普通员工,有家庭主妇,一致觉得他戾气重,没有大局观,只是一个段子,不能说明什么,国家肯定能控制住疫情,你自己苦还不让别人乐。
于是 2 拨人在微信群一直争吵辩经,他们有代表性吗?有。但也没有。
公司快开不下去的这方,可能还不是当下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那些人。而在体制内和做家庭主妇的人,可能也无法代表那些在疫情中日子好过的那拨人。2 方都不应该是被谴责的对象。现在互联网非黑即白,互相抨击。这是因为个人灭顶之灾和全社会道义正确的撕裂。
封城是战略,清零是结果。战略用了,如果没拿到结果,被迫共存,大坝决堤会非常惨烈。当下最要紧的是要么雷霆手段,干脆点封到底。要么舆论吹风共存,多建医院,做好各种共存的准备。
不能不封的彻底还处处补漏,这样不上不下的,真的会很艰难。
一个好的控制系统至少应该拥有好的鲁棒性
也就是说在扰动下的超调也不能太大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经常偏离目标并且还说这是扰动的原因
那说明要么这个系统是个垃圾,要么目标选的太离谱了
目前的情况,只能说把疫情控制在比较小规模范围内而已,随着季节变化,病毒进入传播低谷期,国内疫情多的城市就逐渐恢复,但是随着境外流入扩大规模,季节变迁导致病毒传播再一次进入高峰期,国内疫情可能还会爆,这一次可能是上海深圳吉林,下一次可能是任何省市。以上海深圳的经济规模,都顶不住压力封城了,下一次其他省市爆发的时候,规模可能只会更大很严格。
各位可得做好准备~~别幸灾乐祸隔岸观火了,下一次封到各位的时候,请保证菜量储备足够。
他能说:疫情永远无法清零吗?
他敢说:疫情一定可以清零吗?
目前德国即将放开强制口罩限制,但在人口聚集区域仍建议戴口罩。
为什么我们要清零,而欧洲在放开了?
新冠病毒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是能防得住的吗?防不住的,见一个抓一个只能限制扩散速度而起不到根本作用,暂时清零只能维持短时间的安全。
那为什么我们要清零?其实我们是在防止医疗挤兑,防止 19/20 年冬天的武汉重演。
为什么欧洲可以放开了?开始欧洲也很严格的,意大利也出现过医疗挤兑,但是随着疫情变化,毒性逐渐降低,重症率致死率降低,而传染性增强。欧洲人均医疗床位数比我们多,疫苗接种率高,因此即使欧洲老龄化也很严重,在评估目前人口 *疫苗接种率*(1 - 疫苗免疫率)* 重症率 / 死亡率 < 全国可提供的 ICU 床位数和相应医疗资源时,就不会出现医疗挤兑,不会挤兑就可以逐步实现群体免疫。
反观我国,人均医疗资源 / 床位数 / ICU 病床数都不如发达国家,而且人口众多且密集,一旦出现医疗挤兑就是人伦悲剧,因此虽然病毒毒性有所下降,仍需要更严格的管控,追求所谓的清零。而我们都知道其实靠清零是无法清除病毒的,清零就是在拖时间。直到有一天病毒变成了大感冒,重症率死亡率非常低,以我们的人口基数 * 疫苗接种率 *(1 - 疫苗免疫率)* 重症率 / 死亡率 < 全国可提供的 ICU 床位数和相应医疗资源时,我们就也可以放开与病毒共存了。
目前病毒传染性更强,清零更难,但是同时也毒性更弱了,但可能目前降低了的重症率 / 死亡率我国医疗资源依然无法承担,所以还要继续清零政策,一刀切的政策也导致各种人伦悲剧,希望政策层面实时评估调整政策,或许病毒再弱一点我们就也可以放开了吧。
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顺便说说上海,上海的精准防疫本想起个榜样作用,却未能如愿。上海确实是中国医疗资源数一数二的地方了,但是主要是医疗质量高,考虑庞大的人口,上海的人均床位数其实一般
2021 年,上海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为 6.49,排在第 13 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7)
再加上众所周知的上海最高的老龄化率,要上海做好防疫其实并不简单。
而深圳,虽然有低的老龄化,奈何人均病床数…
深圳每千人床位数 3.65 张,排名第九十九位
因此疫情也一度很严重。
查了一下,每千人床位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长沙 9.48 张,昆明 9.28 张,乌鲁木齐 9.18 张。郑州、太原、成都、武汉、西宁、沈阳、杭州每千人床位数排在前十位,且每千人床位数均超过 8 张。
德国每千人床位数 8 张,日本 13.1 张,人均 ICU 床位数未差。
看看四月公布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就知道
难度更大了是什么意思?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了?那这部分成本是谁在付出?
咱们距离共存又迈进了一步。
初步考虑一下,如果与新冠病毒共存,一般会是因为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是病毒的传播能力进一步大幅提升,使得当前的社会执行能力远不能对其进行管控,由此社会被迫转向共存;
其二是病毒的毒性大幅下降,如 99.5% 以上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感染者,且住院率低于 0.01%,那么社会便可以将其视为具有很强传播能力但并不棘手的肺炎,由此主动进入共存状态。
同时此二者存在耦合关系,比如越温和的病毒越不容易被发现,也就越容易大范围传播。
由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出,当病毒特性接近于共存与动态清零的临界状态时,必然是社会对病毒有能力管控却又最难管控的时候,或者毒性已经不高但仍有一定威胁的时候。同时,病毒毒性的降低也提升了病毒的发现难度,变相加强了传染性,使得管控更加的困难。
可以预见,届时社会争议声必然最大,专家和群众也会最为纠结。但这也意味着,当我们越是为病毒的高传染性而难过,或越是为病毒的威胁性而取舍不定时,我们离真正的共存也就越近了。
所谓黎明前最黑暗,我们与新冠的和解前夜也许已经拉开帷幕。所以希望大家沉住气,保持乐观,共克时艰,多撑一会儿,共存的风险就会小一点。
封城,清零,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静态管理。以后还有什么词汇
老吴难啊!明知不可能,又要讲政治。全世界都在躺平,病毒一直在进化。
怎么清零呢?老吴你是能号令天下,还是能永远关闭国门只出不进?
应对初期的新冠清零很科学,保护国家和民众安全,当时真的觉得 china no1 但到了现在的奥密克戎就不一定了。传播力极强 程度较轻 我坚信不出几个月在付出巨大代价配合着夏季温度升高可以做到清零 ,但是到了冬天呢? 难道不是又进入循环?
我只知道好多人丢了工作还不起房贷,好多人看不了病去世,我们这餐饮堂食快封了一个月,常去餐饮店老板愁哭 我家里的饲料生意因为封高速不能送货,做生意的没生意可做,动不动被隔离,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很多很多人受到影响 心态很崩
为啥各地会出现防疫政策不统一的现象?为啥各地感染标准会出现不统一的现象?
会的
缅甸特色清零是会根据形势不断发展进化的
缅甸核心清零观是全过程清零
也是全场景分布式微内核清零
生命是无价的只是政治正确的说法,绝大部分人的生命都是有价的,为了清零不会不顾一切,上海不管什么情况四月底都会放开大部分地区,到七八月份能清零就不错了。防疫政策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远大疫情本身了,下半年国外疫情高峰过去,基本恢复正常后,对国内的压力会更大。
当国内疫情清零时间趋于无穷,是否可以看做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共存?
拥有独特道路自信的我们,远胜于腐朽且毫不关心人民健康的欧美,一定能清零
一切责任全在美方
填空题,一个病 10 万例,直接导致死亡___例
基础疾病导致死亡………… 例
朝鲜有可能病毒共存吗?估计朝鲜人民组成钢铁长城会围绕在金三胖周围,这样一来就会与大环境越来越割裂
知乎用户 任幻想 发表 其实在未来的某一天与新冠共存,是多数人的共识,毕竟我们和感冒流感共存了那么多年了、应该也很少有人希望永远清零下去。 只是什么时候继续清零、什么时候开始开放、怎么开放,才是最大的分歧点。 我昨天大致梳理了一下目前各方 …
知乎用户 Bump 发表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了,但是我看了这些大多回答感觉非常弱智 拜托你们不要以所谓高高在上的口吻说话好不好?我们更多的是农民,是工人,是底层社会的蚂蚁,更是老百姓,你们一直坚持隔离,从哪里来钱呢?怎么给孩子喂奶粉?怎么 …
知乎用户 畅洋 发表 我也很想知道这场闹剧要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我姐姐是一名慢性病患者,属于每天都要吃药,每月都要去医院复查,每半年就要去医院住几天做全面大检查的那种。疫情之前,我姐出门都是戴口罩的。 家乡小县城没有一例确诊,但是却完全封 …
知乎用户 39 健康网 发表 以人类与疾病漫长的斗争史而言: 新冠不过轮回,太阳照常升起。 知乎用户 老实人张五爷 发表 比如你生活在哪里? 高危地区:疫情严重,进行全员管控。无法出门,各方面收到影响。 风险地区:有新增,有进行区域核酸, …
知乎用户 奥特之父 发表 我觉得可以。 我最近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前期鼓吹适当共存的人,发现绝大多数我为之发声的群体竟然反过来都在攻击我 50w,我决定和他们站在统一战线。 反正就是怎么样都说好! 一直按照现在这样下去,经济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