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是通缩还是通胀?
知乎用户 花猫哥哥 发表 当前的经济局面是什么? 1 复杂的经济难题 4 月有一组数据比较准确地展示了当下复杂难解的经济形势——PPI 指标是 6.8,CPI 指标是 0.9。(5 月 PPI 指标是 1.6,CPI 指标是 1.3) 这 …
说明了国内经济所面临的滞涨和内需萎缩问题。
根据官宣的最新数据,国内 PPI-CPI 之间的剪刀差依然高达 8.2%。如果将时间线拉长,那么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则更加明显。
从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目前国内 PPI-CPI 之间的剪刀差(绿色线条)已经创下了近 22 年来的最高纪录。国内经济的滞胀问题(生产领域通胀、消费领域通缩),早已不言而喻。
在国内 PPI-CPI 剪刀差飙升的背后,则是下游行业的 “死或生” 问题:由于终端消费领域的萎缩,下游企业难以将成本传导至消费者,从而导致亏损和破产倒闭。如果 PPI-CPI 剪刀差继续维持在高位,那么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出现亏损和倒闭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下游企业主要都是吸纳了大量就业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因此经营压力的加大,不仅将会直接导致国内的(真实)失业率大幅上升,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内需消费进一步萎缩之间的恶性循环。
而对于国内广大瓜众来说,在滞涨的情况下,最鲜明对比的则是就业问题 [1]。
于是,在内需消费这架引擎彻底熄火的情况下,投资这架引擎就出现了严重反常的画面。
2 月 10 日,央行公布了最新的社融数据,1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6.17 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 3.98 万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然鹅,从具体结构来看,1 月份的住户贷款增加 8430 亿元,与 2021 年同期的增量规模(1.27 万亿元)相比,降幅高达 33.6%;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 3.36 万亿元。
另一方面,全国 Top 100 房企 1 月份共计实现销售额 5256 亿元,同比降幅高达 39.6%,与 2021 年的月均销售额相比降幅则达 43%。这个降幅程度,不仅超过了 2021 年 12 月的同比降幅水平(35.2%),甚至已经超过了 2020 年 1 月新冠疫情爆发刚刚爆发时的降幅水平。
同时,A 股市场在 1 月份也回调明显、核心指数普跌。截至春节前(1 月 28 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的月内跌幅分别为 7.65%、10.29%、12.45%;主力净流出近 6000 亿元,一大波龙头纷纷被抛售。在申万一级行业中,除了银行板块小幅涨 2.33% 之外,其余 30 个行业全部下跌,其中 13 个行业月内跌幅均超过了 10%。
也就是说,央妈这次放水既没有形成房地产市场的复活、也没有流入股市。
那么,钱都去哪儿了呢?
实际上,央妈这次放水主要流入的是企(事)业单位。1 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 3.36 万亿元,与 2021 年同期的增量规模相比,增幅高达 31.8%。其中,企(事)业单位 1 月份的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 1.01 万亿元、2.1 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 1788 亿元。
而在 2021 年 1 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 2.55 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5755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2.04 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 1405 亿元。
也就是说,在 2022 年 1 月的新增贷款 3.98 万亿元中,Top 2 的增量为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同比多增 4345 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 3193 亿元)。
而在企(事)业单位 1 月份的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出现飙升的背后,则是国内早已肉眼可见的债务危机。尤其是企(事)业单位中最具特色主义的 LGV: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这也意味着,1 月份国内社融的飙升,背后的根本性实质是央妈在通过放水让国内广大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能够继续还债(借新还旧),从而避免出现债务危机连锁反应所导致的系统大崩溃。
那么,这个债务危机的规模到底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
根据财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46322 亿元,同比增长 0.3%。其中 ZF 债务付息支出 10456 亿元,同比增长 6.6%。
这也是国内广大地方政府在十几年如一日的疯狂举债(靠借债度日)之后,债务利息支出(绝对值)首次突破 1 万亿元大关。而 10456 亿元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 2016 年 ZF 债务付息支出(4991 亿元)的 2.1 倍。
也就是说,国内的债务付息支出在过去 5 年来翻了一倍。而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依靠借新还旧来续命,也凸显了央妈放水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是在(金融)空转。
根据央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 月末,全国广义货币 M2 余额 24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9.8%;狭义货币 M1 余额 61.39 万亿元,同比下降 1.9%;流通中货币 M0 余额 10.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5%。
实际上,这也是国内史上第一次出现 M1 负增长。尤其是在 M0(流通中的现金)高速增长 18.5% 的情况下,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却反而出现了负增长。
这也意味着,单位活期存款出现了大幅下跌。
事实上,2021 年 12 月~ 2022 年 1 月,“单位活期存款余额” 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骤降了 4.89 万亿元。
而这个数字,已经是 2021 年同期的 “单位活期存款余额” 降幅(0.53 万亿元)的 9.2 倍 [2]。
也就是说,尽管春节因素一般会导致 “单位活期存款余额” 在 1 月份出现下降,但高达 9.2 倍的差异,则说明国内经济的债务危机 [3] 已经到了肉眼可见的地步。
于是,现在的问题就变了:要维持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庞大体量,仅仅依靠金融空转的操作究竟能够维持多久?
由于之前有关社融的答案已被壁虎删除,因此一些涉及 sensitive 内容在此无法详述。
【此处删除 1650 字】
东野圭吾说,梦总是突然醒的,就像泡沫一样,越吹越大,最后啪地破灭,什么也没有,除了空虚。没有脚踏实地建立起来的东西,就无法形成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撑。
楼下保安则说,像《艾尔登之环》这样的游戏,game over 了可以再开一局;但债务危机一旦 game over,就可以一直在家打游戏了。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2 房地产沉思录》update 08,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公众号 [4] 或 new base[5] 中查看原稿。
完美的阐释了什么是 “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其实在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已经有明显的苗头,经济会议对 2022 年的经济定位非常准确。
供给端通胀终究没能压过需求端的通缩,关键点在于居民口在高杆杠、疫情对储蓄和收入的叠加影响,灰犀牛是过去十几年过度对居民储蓄和杠杆的挖掘,导致大量的现金流被利息吃掉,再加上疫情黑天鹅对各个行业的冲击,收入也受到影响。
首先没多少钱消费,其次人们经历疫情更加注重防风险而让消费雪上加霜,内部没有消费情况下,要么不断出口承接越来越不值钱的美元和通胀输入,要么内部投资驱动型转化不成利润,负债投资部分无法偿还债务和利息,违约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不违约的前提是发更多的债偿还以前的债务,本次 1 月的社融和货币供应大幅度提升大概率与此有关,但还是没有多少钱溢出刺激消费,可能会出现货币越来越多在金融体系空转的情况。
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大概率不是短期能结束的,货币在金融体系空转也大概率不是长久之计,惊涛骇浪中各个经济体都在拖,变数出现在何时何地都不好说。
短期需求端的差异还是挺明显,但长期如何还是很难讲的。
找了个图,对比了一下中美两国 CPI 和 PPI,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在 PPI 方面,中美两国趋势还是相对一致的,都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的涨价而上涨,这个趋势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所谓的 “供给冲击”。
但差异的点在 CPI
在 CPI 方面,美国一骑绝尘,跟着 PPI 策马奔腾就对了,但反过来看我国,CPI 跟 PPI 呈现了一个比较典型的剪刀差。
单看图示,如果说我们这是对应是需求端通缩的话,那美国似乎就处于供需两旺的赢麻阶段,但从现实来看,美利坚人民正饱受着通胀的压力。
对于民众的实际感受来讲,相较 PPI 的上升,CPI 的变动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更直接的,在 PPI 剧烈上涨的同时,CPI 保持微增也说不上什么坏事,只要后续提振起来就可以了。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在 “预期转弱”。
提振需求端的模式主要有俩,一个是增加现实收入,另一个则是拉升信贷。
这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
增加现实收入靠的是分配,看上去很好,但阻力很大,改分配是相当痛苦的,割的是富人。
拉升信贷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增量,只不过走的就是一两年花完三十年的钱,代价就是所有人背上负债。
只是看最后咋选罢了。
1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9%,环比上涨 0.4%;PPI 同比上涨 9.1%,环比微跌 0.2%。
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0.9%,前值 1.5%,环比上涨 0.4%。
说明居民层面杠杆实在是上不动了,符合中央最近 “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减弱” 的结论。
消费价格涨跌幅环比受疫情封锁、春节以及前段时间政策放松的影响略有上升。但是同比明显可以看出是不如去年大家愿意消费了,疫情两年以来居民部门的经济韧性已经快到了极限。
具体我们分开看各个部分的涨幅。同比之下食品由于猪肉价格大幅下跌造成食品同比大跌,然而受疫情防控影响,蔬菜水果价格环比大涨。
另一方面,出厂价格以及材料购入价格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在下跌,但是下跌幅度没有居民消费涨跌幅来得大,说明 b 端一旦涨价起来想让价格再收缩回去是非常困难的。
具体落实到各个方面,电力以及食品涨幅较大,符合历年来春节前涨跌幅情况。
结合来看,cpi 的同比和环比略微上涨主要是由节前消费习惯以及疫情管控造成交通以及蔬菜水果上涨带动的。另一方面受供应链以及油价上涨影响 ppi 端同比大涨,但由于持续一年的疫情涨价影响,在疫情管控以及供应链紧张态势下的当口要想让 b 端供应商降价是非常困难的。
其中居民杠杆从 2000 年的不到 5% 跃升至当前的 62.2%,已经超越德国,与日本相近水平。
其中房地产是居民杠杆的最重要原因。房产占据了居民部门金融资产的约 1/3。从 15,16 年的去库存开始其实已经在给居民部门去杠杆了,可以看到无论是居民债务增速还是消费增速以及可支配收入都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然而不可掉以轻心的是,一部分购房者,通过六个钱包支付首付并借入是自己每年收入甚至达到 32 倍的房贷来强行上车。这样一旦自己的收入以及家庭收入进入停滞甚至没有经济来源的时候,将会陷入无法还贷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从法拍房 19 年的 50 万套攀升至 21 年的超过 160 万套可以看出,在投资房产方面没有预估未来现金流以及盲目上杠杆是非常危险的。当你对未来收入不太看好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少量杠杆进行投资,或者出一大部分首付让还贷压力变小。
PPI 回落 = 经济衰退
PPI 上升 = 经济扩张
至于 CPI,中国的 CPI 不超过 3% 都没啥意义看,中国 CPI 里居住成本占比太低,导致即使房租暴涨,对 CPI 拉动都极小,影响最大的是猪价,这有啥好看的
预期今年 CPI 温和回升(猪肉跌不动了),PPI 持续跌,经济衰退,中游企业死一轮,下一轮 CPI 和 PPI 一起上,届时全世界就容易出大问题了,现在国内摁着不强刺激,美国超预期紧缩都可能导致这轮衰退超预期,然后中游倒得特别厉害,那下一轮 CPI 和 PPI 上行也会特别厉害,到时候才是中国经济的高潮,至于到时候美国会怎么样,现在变数太多,看不清
其实这个剪刀差已经维持了相当长时间了,最早在分析 2021 五月份 CPI 和 PPI 剪刀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触及这个问题了。
既然要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放一张历史上 CPI 和 PPI 的变化图吧
通过这几个圈里的变化,来横向对比一下,看看 CPI 和 PPI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可以看到 **2010 年之前 CPI 和 PPI 基本上是同步变化,下游需求增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是一个很健康的传导效应。**而 2015 年开始,下游需求基本 “躺平”,除了 18-19 由于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上升带动了一小段上升之外基本都是趴在地板上。
而同期 PPI 则经历了两次暴涨。这说明 PPI 并不是由居民生活必须消费品需求上升带动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畸形的状态,下面列下个人看法:
1、房地产挤压效应,可以明显看出 2015 年之后的两拨 PPI 上涨都是在两次房价暴涨阶段,房地产带动相关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 PPI 上升,而同时普通居民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消费可用资金不仅没有上升,反而相比之前有所下降,CPI 必然不会有所反应。而 2018-20 上半年,恰好又是房地产横盘阶段,居民逐渐产生一些结余进行消费,但是 2020 年底这一波房价暴涨叠加工作性收入下滑,CPI 甚至一度跌到 0 以下。
2、**去产能叠加疫情,造成了上游工业品的稀缺性,上游工业品集中度升高,价格对需求的变化变得不敏感。**我老家是淄博的,国内最早一批工业强市(英科、蓝帆、新华、赫达都在淄博),曾经小工厂遍地,各类化工、医疗原材料供应商家不计其数。经历 18-19 的去产能和环保检查之后,小工厂关掉了大半,剩下的也是经常因为环保检查等各类名目的检查被通知临时停产(但凡搞过实业的你就知道,你很难在满足各类要求之后还能赢得市场竞争,而先发的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在各类检查之下,只要不作死则会一直扩大其优势),产能产量大幅下降(所以那些调减的 GDP 根本不是瞒报,是直接随着这些厂子的关闭被砍掉了)。这导致疫情时期的出口需求到来时,上游工业品只能向少数供应商采购,高集中度带来的高议价权,这些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大企业不会考虑你下游需求如何,使得 PPI 加强了上升势头。
而今年一月份这个 CPI 和 PPI 的表现则持续了之前半年的状态。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出,疫情以来,除了生活必需品的食品烟酒类出现明显增长以外,衣住行几方面的消费水平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这反应了居民目前的消费倾向为刚需产品为绝对核心,而中高端消费品、消耗品的服饰、汽车、数码音响产品的消费则需求不高。比较直白的说法就是,享乐型消费已经不是当前居民的主要选择了,大家都只会把钱花在刚需上。
而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汽车、通讯器材和化妆品类产品的社会零售数值基本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由此可以看出,居民手中可能真的没有闲钱,抑或是采取能省则省的措施以备未来可能的风险。
除此之外,房地产问题其实一直没有解决。**从当前放水的同时楼市还继续降温的情况来看,居民在买房赚钱这个共识上已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可能有些风险要开始出清了。**毕竟资产定价的基础其实就是广大群众的一致性预期。
其实现在局面挺难破,居民的资产被套在房地产等不动产,既然是不动产,里面的资金就很难流动起来,难以推进消费升级转型。而 PPI 和 CPI 剪刀差倒挂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极其不利的,环保检查过程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后期可能会在价格高企的上游工业品与低迷的下游需求的夹击下出现大量关停(现在搞实业的应该都已经看到这个情况了,微信里的供应商是不是已经好多不干了),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大企业议价权更高。这对于保持甚至激发经济活力是十分不利的,工作内卷工资性收入上升停滞、居民可消费资金有限、中小企业难以生存,普通人赚钱和上升的路径变得更加艰难。
-——————— 我是分割线 ———————
如果你想在金融领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里有一个金融财会求职交流群,里面有各路金融圈的大神,来听听有经验的过来人是如何处理上述问题的,并且还可以进行招聘信息的共享。希望帮助你理顺思路,更加清晰、客观的面对这些问题。
如果对于城市分析有兴趣,可以移步我的知乎文章和回答~
(跳转之前记得点个赞~)
如果对于房地产、宏观有兴趣,可以移步我的知乎文章和回答~
2021 年中国 GDP 突破 11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8.1% ,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称,中国正面临「沃尔克时刻」,并认为此轮房地产调控不会轻易退出?
消费是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负债,外贸是看生产能力和产品性价比。
如果靠消费拉动增长,那居民收入就必须较高,如果靠外贸增长,产品价格就必须有竞争力。
不谈论技术问题,就从整体来看,想同时收获外贸增长和内需增长,就必须得有几个前提:
1. 你的货物独一无二,无论价格高低,别人只能从你那进货,这样原材料的价格和产业工人的工资就不会过度影响你最终产品的定价,才能保证你的利润旱涝保收,比如高通这种芯片公司。
2. 居民收入增多,内需增加很可能会导致第三产业发达,以及进口增加,所以金融,地产,服务产业等会迅速挤占原先占优势的第二产业的位置,所以保证内需增长,就必须有一个源源不断的印钞政府,能够在任何时期抵御贫富分化和居民钱包被掏空后的通缩期。
所以实际上,可以看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上游产业被切断供应链,斩断了向上爬升的空间。下游产业,受国际大环境,国外需求,原材料价格和工人缺工、工资增长等影响,获利极不稳定。
而内需增长,必然会带来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繁荣。房地产业已经导致居民负债节节攀升,再加上地方债、企业债的到期交付,以及 2 年多疫情的医疗财政和地方财政支出,政府已不可能轻易动银根。
现在差不多已经到了下游生态位的发展极限,你的货币不是世界货币,没法印钱让居民富起来,然后从国外购买商品,缓解居民生活压力。每一次降息、将准,增发都需要非常非常小心,小本经营,生怕财政崩溃。
你的企业苦心钻研十数年的技术研发,现在被告知不允许进入该行业。所有向上游进发的技术企业都会被制裁,直接在海外断掉融资,销售的可能。
下游工业的产量已经达到极限,供给全世界,随着世界需求的稳定和下滑,以及其他更贫穷国家的后发发展,未来的外贸已无增长空间。
连年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导致国民人口生育率连年下降,低过国际警戒线,未来老龄化会继续加快,适龄劳动人口大幅缩减。
其实根本不用看具体的数据,就像 2016 年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还在大谈特谈,生育率的降低是地方数据不准,统计失真,有瞒报等等。并且全面二孩实施,18 年的新生儿将达到 4400 多万一样。(21 年 1000 万出头的新生儿)
你在当时跟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辩论,你是辩不过的,他懂得各种统计的技术环节,会用几十年丰富的经验打败你,但是当 6 年过去,大势在眼前,你就知道他有多胡扯了,就像当年那些认为 5G 会是中国技术崛起的标志,美国从此开始给中国交专利费一样胡扯。
只要把事情的性质搞明白,未来的发展是很清楚的。外贸和内需的空间在世界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已经被限定死了,政府无法发钱,外贸有上限,讨论这个月上升,还是下个月下降,分析一通,是没啥意义的事。
未来几年会越来越清晰的验证这个局面,经济危机是必然发生的,根本没有在不改变世界格局的前提下,一国政府独立解决其他国家带给你的问题。
靠内卷,靠爆肝,靠 996,那也没用。人家已经在规则内,给你限定死了,努力的效果是有上限的。就像一个中国学生再努力学习,再拼命,他也没谷爱凌那个条件可以同时达成滑雪 + 学习接近满分的效果。
中国再拼技术,就算制造出比美国更先进的芯片,那也要看欧美圈子为主的买家要不要。华为的通信不是物美价廉么?不是性价比最高么?可为什么欧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用呢?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个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根本不是经济问题,方向错了,努力越多越反动。
为各位知友补充更多信息。
2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2022 年 1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1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9%,PPI 同比上涨 9.1%,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二者 “剪刀差” 进一步收窄。
“1 月份,我国物价总体平稳运行,为全年价格走势创造良好开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预计全年我国物价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CPI 有望延续温和上涨态势,PPI 涨幅将逐步回落。
**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 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春节前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
从环比看,受春节消费需求增长、国际油价上涨等影响,1 月份 CPI 环比涨幅由上月下降 0.3% 转为上涨 0.4%。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6% 转为上涨 1.4%,影响 CPI 上涨约 0.26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2% 转为上涨 0.2%,影响 CPI 上涨约 0.18 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1 月份 CPI 上涨 0.9%,涨幅比上月回落 0.6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 3.8%,降幅比上月扩大 2.6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下降约 0.72 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是导致 CPI 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数据显示,食品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 41.6%,降幅扩大 4.9 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 10.6% 转为下降 4.1%;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 9.9% 和 8.8%,涨幅均有扩大。
1 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2.0%,涨幅比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1.64 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 2.5%,涨幅回落 0.4 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涨幅均比上月有所回落;服务价格上涨 1.7%,涨幅扩大 0.2 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 1 月份 0.9% 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0.5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 0.4 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2%,涨幅与上月相同。
** 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
1 月份,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走低,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PPI 同比涨幅连续 3 个月回落,连续 2 个月环比下降。
从环比看,1 月份,PPI 环比下降 0.2%,降幅比上月收窄 1.0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0.2%,降幅比上月收窄 1.4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郭丽岩表示,随着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煤炭、钢材、水泥等商品价格出现回落,带动 PPI 环比下降。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化学原料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环比下降 1.3% 至 3.5%,合计影响 PPI 下降 0.39 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 上涨 9.1%,涨幅比上月回落 1.2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11.8%,涨幅回落 1.6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8%,涨幅回落 0.2 个百分点。调查的 40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 36 个,比上月减少 1 个。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涨幅扩大的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以及纺织服装服饰业。
“从 PPI 上涨原因看,翘尾因素对本月同比涨幅形成贡献,但新涨价因素是负贡献。” 温彬表示。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 1 月份 9.1% 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9.3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 - 0.2 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PPI 同比放缓尽管对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表现有所影响,但 “剪刀差” 缩窄,意味着上中下游企业利润分配趋于均衡,占据数量大比例的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舒缓、经营改善、信心增强,更有利于就业岗位创造与内需恢复。
** 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基础**
当前,全球低通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复合型通胀风险正在显现。“主要经济体极度宽松政策、产业链供应链紊乱、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交织叠加,推动全球通胀明显上行,不少经济体通胀升至多年高位或创历史新高。” 郭丽岩表示。
2022 年,我国物价走势将如何表现?郭丽岩表示,2021 年,我国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面对全球通胀压力高企,我国在稳定国内物价的同时,为平衡国际市场供求、稳定全球价格水平作出了中国贡献。展望 2022 年,外生的疫情冲击可能逐步减弱,价格运行有望更多取决于经济内生因素,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从国际看,全球高通胀可能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但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供需缺口趋于收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动能不足,通胀压力有望边际减弱。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煤炭、油气等基础能源保障有力,有效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显著增强。
“展望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韧性强劲,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政策调控工具箱丰富,保持国内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郭丽岩说。
CPI 居民物价指数,在 1~3% 比较合理,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格指数区间。现在是 0.9%,有通缩倾向,显示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或者消费意愿不强。
近年来,中国教培、房地产两大行业都是哀鸿遍野,线下零售、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也处于下行通道,房租下行,股市下行,而亮眼的行业几乎没有,连猪肉价格都在低位,CPI 自然是很低。
真实 CPI 我更倾向于是负数,而不是 0.9% 这个安慰剂数字。
那为什么 PPI 反而很高呢?
全球疫情影响,很多大型经济体都开不了工,而中国疫情很早就控制住了,导致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很大,助推了中国的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内需不行,外贸很繁荣。
外贸很繁荣,就让很多外贸工厂需要大量原材料投入生产,所以就会让采购指数快速增长。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中国的出口额、贸易顺差均创新高,说明中国这两年的外贸行业,是受益新冠疫情的。
和外贸相反,内需受疫情打击较大,多个重要的内需行业过得很惨!
CPI 和 PPI 其实都不健康,发改委和央行肯定在研究对策,以应对 CPI 继续下滑、PPI 快速上扬的风险,;如果不出台政策加以抑制,很有可以会导致中国经济在疫情期间硬着陆。
我猜测,央行近期很有可能出台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消费;
各地估计也会适当放宽购房政策,以提升房地产成交;
教培行业,目前基本成了定局,不可能有较大放宽;线上线下 K12 教育基本都会完蛋,但面向成人的专业教育,应该会越来越吃香,国家也会鼓励专业教育。
1 月除了 CPI 不及预期以外,还有一个数据创下历史新低:
央行公布的 1 月金融数据显示,1 月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 24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9.8%;狭义货币 (M1) 余额 61.39 万亿元,同比下降 1.9%。
1 月 M1 出现负增长,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首次。
按照官方的解释,1 月 M1 为负主要受春节错时因素影响,调整后的 M1 实际增速为 2.0%。但 2.0% 依旧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的 3.2%,何况春节因素年年都有,往年也并没有到过负值。
所以这几天防通缩的声量又起来了。
在普遍印象中,通缩是不存在的。尤其在经历过 08 年后一轮又一轮的放水后,通胀才是永恒的常态,怎么会通缩呢?即便通缩,反正印钞机在央行手里,继续印钱就是了嘛。
一个经济体如果持续需求不足,供给端无论怎么花钱都是亏,那么供给就会倾向不生产,宁可把货币存入。大量货币因此退出生产流通环节,从而出现通缩。
此时如果央行试图通过印钱去解决问题,在需求依旧不振的前提下,需求端会选择储蓄不消费;而没需求自然生产就是亏,供给端肯定也会继续持币。这时候央行印多少就会沉淀多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流动性陷阱”。
另外,需求不振传导至供给下降,供给下降又加剧需求不振,自我强化的循环一旦形成,最终将导致产业链持续萎缩,出现大萧条。
而且通缩都会伴随利率上升(流通货币下降),如果再叠加高负债和高杠杆,那就要爆发债务危机,最糟糕的情况是引发系统性崩溃。
注意关键词——高负债、高杠杆。
当下宏观杠杆持续历史高位,庞大的地方债已成为 ZZ 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三大隐忧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 中 “需求转弱” 排在第一位,必须要千方百计避免出现通缩。一旦通缩,地动山摇。
真正要解决通缩不能靠印钱,而是要提振需求,说白了就是要消费。但消费始终是宏观经济最薄弱的环节,疫情后更是持续拉跨。广大群众没钱消费也不敢消费,原因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现在来看,2016 年确实是一个拐点。尽管经济依旧繁荣,数据依旧增长,但很多东西的逻辑都变了。长期负面影响正在一个又一个显现,是到了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公众号:摸鱼摸石头。
博弈还在继续,就看奉孝如何打造一个不需要消费者参与的经济循环了。。
其实这个剪刀差,已经是调控措施发挥作用以后的结果了,几个月前,剪刀差距远比现在的数字高的多。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完全可以理解为商品过剩的外在表现。
生产旺盛,ppi 猛涨,消费低迷,cpi 涨不动,剪刀差出现。
而这次不一样的是,以往剪刀差的出现,可能会归结为劳动者有钱不花,藏着掖着,所以通过各种刺激性经济政策来提振消费情绪。
不过这次剪刀差的出现则是居民负债的问题,属于劳动者没钱消费,商品滞销的结果,这是传统意义上经济危机的先兆。
目前国内主要措施集中在发放消费券购物卡,还有挖掘各种消费项目(网红经济,还有近期的冰雪运动就是例子)这些动作上,我知道的是,很多企业(主要是国企)有把部分工资不以现钱的方式发放,而是以消费券和购物卡的方式发放。
其实这种做法还是有积极影响的,由于消费券购物卡必须得花出去才有用,这就间接逼迫劳动者把钱花出去,而不是像现钱那样可以存起来。同样的,一些新挖掘的消费项目,大家觉得新鲜,短期内也会尝试消费消遣体验一下。
不过这种做法的作用还是有限,目前的剪刀差虽然有缩小但是还是压不下来,而且这种做法会招来劳动者的反感,毕竟它牺牲了劳动者对个人资产处理的自由度。
至于解决方式的话,短期内可以从商品的销售渠道入手,或者加大出口力度,把商品卖给外国人,或者内部以投资,慈善活动,下乡补贴等方式消化。
不过个人认为,这条路目前走不太通,现在劳动者的资产全都在房贷上,996 也让劳动者没那个精力去花钱,高强度工作以及职场不稳定性,让劳动者又会本能的存钱抵御风险,这个时候再通过刺激劳动者消费的方式走出困境,不太现实。
那么国外呢?实际上,现在是烂比烂的情况,国外也不咋地,指望外国人给咱们消化过剩商品同样不现实。
所以我们还是得从长期规划上布局,从分配上着手,提高劳动者收入,降低劳动者工作强度,消化房地产影响,落实房产税,八小时工作制,加班费等各项政策。
不然的话,指望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总有一天完全堵不住窟窿。
没那么复杂,说明要加工资。
问题是怎么在不直接分钱到户的前提下,用劳动间接发钱到个人手上。
有碗面叫大肠面,我吃了二十多年。
20 年前,3 元一碗,面不够可以续。
如今 26 元一碗,终于吃不起了。
具体来说,CPI 反映的是消费转弱,PPI 反映的是生产成本增加。
两者合到一起,不难猜到,做内需的企业药丸 :售价不涨,生产成本猛涨,自然就会利润降低,那么裁员、减薪也不意外的在日程之内了。而裁员减薪后,社会消费会更弱,从而引发新的循环。
那么按照我们的标准思路,我们社会最大的消费品就是房子,房地产和钢铁、水泥、家电、装修等上下游上百个产业都挂钩,只要房子销量上去,消费就拉动了,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老百姓现在不消费房子,该怎么办呢?
答:再苦一苦百姓,来一波新的涨价去库存运动,问题立马解决。
说明老百姓真的没钱了,企业的成本再涨,也无法传导给消费者了。
你可以尽管涨价,但我没钱怎么买?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再不出,真要进入大通缩了,那可比通胀威力大多了。
我家一个远房亲戚是做银行业务经理的。貌似是柜员的小主管什么的
四川一个贫困县乡镇农业银行!
以前每年过年他都会找家父借钱,去完成年度的存款业务目标。毕竟这是他的年度 kpi 考核,每年都要借半个月左右的钱给他。一家十万吧,很多亲戚加一起可能要借几百万左右!
半个月后钱如数奉还,年年如此。我妈很不爽
今年过年他特别高兴,没借钱就超额完成任务了。他说现在大家自己自觉存钱了,利息还降低了一些的情况下。预估明年过年他会让我们帮忙贷款,完成他的贷款业绩考核,我猜的。
还有以前做消费升级的公司
包括但不限于:盒马鲜生,百果园,叮咚买菜,朴朴超市,喜茶,茶颜悦色日子都不会太好过。大概率很多熬不过去。现在好多已经传出裁员什么了
时间回到 2018 年,随着的 2015 年房价暴涨带来的投资收益,经济 GDP 增速保持 10 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催生出很多具有消费力的社会中层,短视频的兴起,让整个社会变得浮躁!当时的社会消费迫切需要消费升级,而在资本到的却是韭菜该收割了!加上当时监管宽松,一时间网贷蓬勃发展,消费升级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那几年最火的词语是什么:轻奢 / 以及精致的猪猪女孩!
现在却是:佛系 + 躺平 & 拼团! 打工人
以前我一直用 JD,因为我觉得到处_拼团_不体面。就像小时候最讨厌和我妈逛街,她买个衣服有点不体面为了几块钱墨迹半天。
老板报价 — 我妈还价 — 老板说衣服质量好(第一次让步)— 我妈挑刺(再让点步)— 老板诉苦(生意不好做)— 我妈假装要走(嚷嚷着别的地方买)— 老板让步(不让步也没关系 我妈灰溜溜会回来买**)**
现在打工了才知道父母的苦!
假如我爹要买个没用的茶具 100 元!我妈这辈子说服我爸做有用的一招就是:100 块钱全部买猪肉,猪肉 10 元 / 斤(成都后腿肉沃尔玛),就是 10 斤猪肉,每天 1 斤够咱家 10 天了。10 天大鱼大肉 & 茶具 你自己选一个吧!
当时的商人和消费者都对经济抱有良好的预期,一时间掀起了一股轻奢热潮!各个行业争相下场一时间推出了诸如:车厘子、藏香猪、有机蔬菜、褚橙、猫山王榴莲、帝王蟹、限量版球鞋(我打球但真的我不理解 AJ 文化)
如果把马斯洛理论拓展到零售领域,那么人们购物需求可分为
买的到 买的便宜
买的好 买的方便 买的放心
买的开心 买的符合价值观
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举个例子!
1. 买的是否方便(同样商品次日达 & 半小时外卖 价格贵 70%)
2. 买的是否放心(番茄有机 / 高山种植 价格翻几倍)ps:其实社区团购也会严格查看供货的质检报告也有品控。很多供应商还有相同的(我都做过)
2. 买的是否符合价值观(疯狂叠 buff)
理论上越是消费升级,人们购买需求越向右移动,越是穷就越倾向于买的便宜!
而现在的人们要求就是:买的到 + 买的便宜 人话就是消费降级
这也就导致了:cpi 降低的 2 个原因(个人认为)
1. 不会过度消费,商品过剩降价
2. 在价格 & 购买体验上,重性价比 轻 购物体验(毕竟良好的购物体验需要付出服务成本)。花更多时间比价 & 去更远的大型商场购物。商品附加属性降低。价格下降
又举个例子:我有个非常喜欢的妹子,漂亮且精致,以前买菜从不去菜市场。觉得那里的人三教九流、那里藏污纳垢、特别是活鸡活鸭很龌蹉、气味特别难闻、地上常年有泥浆!
现在天天拼夕夕,买菜各种社区团购!一天她问我:为啥 xx 厂宿舍旁边新开那么多便利店,明明大超市的东西便宜 10% 左右!充分说明比价行为已经根植在生活,她愿意花费更多的代价(时间 / 路程)去购买商品!现在更喜欢她了
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劝大家: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就不要糟蹋钱了,有便宜的尽量买便宜的。不要被消费主义绑架了,经济不景气就不要浪了。别精致了,大家都是打工人,说不定我工资还比你高。别天天精致的猪猪女孩了
最近喜欢整活
这不滴滴被薅羊毛,搞得裁员,橙心优选也基本凉凉了。滴滴也快了
为啥滴滴要做社区团购
盒马为啥要做新零售
盒马为啥要做新零售
滴滴恶意竞争被罚款,配音还要重新做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存在了。我记得有很多研究报告讲这个,你需要的不是知乎,而是 wind。。。。
上游通胀下游通缩,该发钱的时候说都发等于没发,保守悲观预期已经全面形成,不断自我证实强化,审判前失控惶惶不安,找点事做证明自己尽力了
说明了,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输入型通胀。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 CPI 和 PPI,能够长时间保持这么大的差距。不少高赞把这个现象,解释为消费不振导致厂商无法提价。但这个原因是不能解释长时间的 CPI 和 PPI 的偏离的,因为世界上赔本的生意是做不长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大的 CPI 和 PPI 的偏差呢?因为对于今天大多数的最终商品,原材料占据的成本比例非常小。比方说,对于一个手机的价格来说,原材料成本,包括矿石、石油等,占据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又比方说,一件化纤的衣服,其中原材料,比如石油的成本,占据的比例同样相当小。
同时,我国对于一些重要的中间产品,特别容易把价格上涨传导到消费端的那种,比方说油、电,实行了一定的价格控制。使得这方面的成本上涨,不容易传导到最终产品中。
所以,单纯大宗原材料涨价,对于大多数最终产品的影响并不大,并不会对我们日常的货品价格造成太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从下图的 PPI 的数据也可以可以看出,越是趋近于原材料的项目,同比涨幅越高。比方说生产资料、采掘、原材料的涨幅较高。和大宗原材料关系小的项目,同比涨幅较低,比方说生活资料、食品。衣着和一般日用品,和原材料有较小的相关性,稍微高一些。加工业介于中间。
具体来看的话,在下图的出厂价格中
可见随着产品的深加工,原材料成本所占比例慢慢下降。及至最终产品,原材料成本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所以,中国 CPI 和 PPI 的偏差,恰恰证明了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没有超发。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原因在于大宗原材料的涨价。
未来如果世界经济稳定一段时间后,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仍然偏高的话,那更大的可能是美元超发引起的国际市场美元计价商品的通货膨胀。应该通过美元贬值来修正。
相比而言,美国的 CPI 较高,更有可能是由货币超发引发的普遍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CPI 是英文 Consumer Price Index 的简称,也就是物价指数的意思。
物价指数就是衡量物价水平高低的指标,一般情况下,CPI 上涨意味着消费品物价上涨,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最终使居民收入缩水,购买力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CPI 水平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避免其过度上涨或下降,使社会经济处于健康发展状态。
PPI(Producer Price Index)中文翻译是:生产者物价指数。
这个指数用来反应企业的生产成本情况,如果 PPI 上涨幅度比较大,说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
这次,CPI 同比上涨 0.9%,PPI 同比上涨 9.1%。
CPI 是最能直接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CPI 的下降,对于大部分打工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愿花钱消费了。
ppi 指数上涨意味着企业生产的成本变高,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
换句话说,生产资料同比涨价很多,消费资料同比涨价并不多。
也就是钱越来越难挣,也越来越不愿意花。
当然,整体上看,本月 CPI 和 PPI 涨幅回落趋势略快于预期,由于 PPI 涨幅回落幅度大于 CPI,二者之间剪刀差进一步收窄 0.6 个百分点至 8.2%。
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波动不改高位回落态势。主要是随着全球疫情影响趋缓,商品供给与航运物流将逐步改善;随着发达经济体空前规模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削弱商品价格进一步大幅上涨的动能;加之国内商品保供稳价举措效果逐步显现。二是去年高基数效应持续显现。
但是,2022 年消费仍然面临压力。
怎么说呢,尊嘉还是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好好赚钱吧~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一、CPI 是政府一直控得很好
二、PPI 是因为进口原材料定价权在外国资本手里
三、控房价真的不能松
四、老百姓手里真没钱了,我说个事,某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公务员这 2 年一直没法按时发工资,可想做生意的老百姓是不是更艰难
五、能不能收拾一下春节期间能在三亚度假的那些群体?
六、能不能快点干掉美国,把过剩产能和劳动力往外输出,顺带修改下一、二次经济分配原则?
我不太明白光凭这两个指标其他的回答是怎么扯出一大堆解释的,也许他们是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大师吧。这俩数据就和俩验血指标一样,你没有其他的证据或者先验假设是没有办法得出什么结论的。如果硬要说,就是这俩差得很大,说明 intermediate good 比 final good 价格涨幅大,但有太多原因可以解释了,我没办法仅仅基于这俩数据给出一个结论。
确实挺不好的。
北方每年秋天都要囤秋菜的,去年也是。开始的时候家里的老人说秋天屯大葱不合适,今年价格还是蛮贵的。好像是大概 20 多一捆,往年都是七八块。
没过几天,老人就表示菜价降的挺快的,因为真没人买,很快就到 10 块钱左右一捆了,但是还是看不到往年那种小区草地上晒满大葱和白菜的场景,只有零零散散的。
大家可能都有消费收缩的直观感受了
说明咱们国家一直都是低通胀啊!
而且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通胀率年年不超 3%。
月月只有 1% 同比。
这么低的通胀率,货币发行简直就是紧缩了。
建议加大货币发行啊。
所以物价压根儿应该 10 年无什么增长啊。
嗯,应该是这样的。
各位信吗?
我想起中学时候的一个段子——
老师在讲台上吐槽学生不用心听讲,他说:“我们在上面那么用力,你们在下面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也不行啊!”
在大佬下面的评论,同时也在这个回答里贴一下。
—————————
房价不涨的话菜价有可能会涨。
倒不是经济规律上的菜价会涨,而是行政上的。
从我身边的例子,人民不进行大宗消费(买房),是因为对行情的不看好,加一部分人的存款不足(但是要说到存款不足,早就不足了,买不起的人很早就买不起了)。所以,如果能扭转信心,还是有富人可以搞一波的。
既然不好扭转信心,不如放松对食品等刚需生活必需品的控制,让必需品涨价。然后逐渐增加公务员工资,增加国企工资。能不能扭转这个经济形势呢?
我思考的不够深,欢迎大家也思考一下,看看后面会不会这么走,虽然本质的我想看烟花。
简单聊聊大家最为关心的 2 个问题。
首先,这两个数据都是用来反应物价水平的。
CPI 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反应的是生活消费品的物价水平;而 PPI 是用来衡量工业中企业产品出厂的价格水平。
数据背后,有哪些重要信息呢?
先来看看 1 月份 CPI,呈现「四升二降一平」的态势,变化最大的三项是食品、交通和其他:
由于春节前夕一般是市场的销售旺季,加上天气寒冷,食品价格涨幅往往较高。不过,今年各地政府早就做好了准备,加大民生商品市场供应,让食品项的涨幅低于往年。
食品中上涨的是鲜果、水产品和鲜菜,这和逢年过节,买水果、拎特产走亲访友的购买习俗有关,像今年,车厘子就成为送礼中的「硬通货」。
猪肉价格同比下降四成,拖累了 CPI 的增速。随着春节结束,大家对猪肉需求高峰已经过去,目前是猪肉消费淡季,短期内猪价可能还会位于低位。
服务项主要是春节期间的交通成本,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长途汽车价格都有小幅上涨。受到城市务工人员返乡以及服务需求增加影响,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的价格直线上升。
另外,在全球油价逼近 100 美元大关的时候,汽油、柴油的价格同比大幅增长了 20%,油价的倒逼让新能源汽车成了「香饽饽」,销量反而节节攀升。
**再来看看 PPI。**1 月份 PPI 同比上证 9.1%,是去年四季度创出新高以后,首次回落到 10% 以下。
涨幅有所缓和的背后是政府保障供应效果的显现,其中一项举措就是让需要用煤炭发电的行业,都与煤炭企业签订长期合同,锁定价格。
数据显示,和我们民生相关的「供热用煤」签订率达到 100%,中长期合同体现了「压舱石」的作用。
总体来说,在海外通胀率纷纷创出几十年新高之际,**我们 1 月份的 CPI 和 PPI 还是比较「稳健」的。**这或许也给后期政府加码宽松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供了更多空间。
好了,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也欢迎给我留言。
看懂了的朋友,也记得给我点个赞哦~
推荐阅读: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答案都说 PPI 和 CPI 剪刀差会降低中上游利润。
实际情况是 2021 年制造业利润是显著上升的,而且利润的增长率快于营收,也就是说利润率在上涨(数据来源: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 34.3% 两年平均增长 18.2%)
分行业来看,大部分行业的营收增速都高于营业成本或持平,主要行业里的例外是食品加工和发电,两个依赖进口大宗商品原料而消费主要在国内的。那些两头在外的行业,我估计大部分原料成本上升都通过出口转嫁到国外去了
说明我们广大底层人民的穷已经在数据上表现出来了
原材料产业因去产能滞胀,终端消费因需求不足萧条。
滞涨呗,还能咋滴,一边大水漫灌,一边是大部分人没钱消费,这就是现实。可千万别以为你们没拿到钱就没放水,以工代赈那帮工头们去年拿钱拿到手软。
稳重向好
如此巨大的剪刀差,如此长的时间。有 3 种可能。
要么是中国的企业家都是活雷锋,用自身的利润补贴消费者,宁愿破产也不涨价。
要么是中国企业生产成本骤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弥补了原料上涨带来的冲击。
要么是,涨价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出口企业,通胀转移出去了。
好了,赢麻党,你们可以开始喷了。
这都没人回答也是醉了……
ppi 继续保持高位,但增速回落…… 仍然说明生产端的输入性通胀没有解决……
意味着,你涨价呗反正我不买,再不大放水,大批中小企业就要扛不住了…… 企业没钱,员工就没钱,然后螺旋下降…… 这玩意,学名叫做,通缩,通缩,注意了!!!
那怎么解决输入性通胀?不知道,只看结果不看原因
这种状况继续持续,大放水指日可待……
或者发消费券?每满 100 减 50?…… 做梦问题也不大
这特么 cpi ppi 吹了半年多了了,知乎牛逼的经济学家们说马上就快传导到 cpi 了,怎么半年了还没传过来呀?不是说要滞胀了么?能给个时间期限么,啥时候才能开始胀呀?怎么 cpi 还不到百分之一呀。一样的数据现在又开始喊通缩了,知乎的经济学家们能不能给个准信呀?究竟是滞胀还是通缩呀。
全球通胀?中国通缩?您可真开的下口
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当资源价格上涨时,你干什么都亏,做啥啥亏本,严重一点会陷入滞胀。生产价格大幅上升,通胀不敢起,压力全在供货商,供货商要么死要么涨价,但是因为市场因素,不敢涨才是主要原因,因为涨价会丧失产品竞争力,所以需要提高产品利润率。
这种是一般打法,但历史上并不是这么做的,因为上一次石油暴涨的结局就是美国笼络沙特,许给沙特王室大量财富换沙特增产压低石油价格,顺手打垮苏联能源出口产业。如果中国真的想取美元而代之,中国朋友圈里不乏一些石油大佬,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都是响当当的石油大户。中国可效仿美国,许以这些国家贸易特惠换这些国家用人民币汇率增产石油压低能源价格,大力投资新能源产业以早日摆脱能源对生产的限制。
先解读一下数据:
毕竟 CPI 的触底代表已经在通缩边缘徘徊!
但中长期来看对于资本市场都是利好!
站在经济的角度我们也优于其他国家
压根就不必担心!
找猫叔的私密圈!猫叔会在这里可以和你一对一交流。同时我们还在不断更新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华尔街经典 “读书视频”
这一数据其实主要因素是疫情影响消费端,就地过年减少聚会 CPI 怎么起的来,但是也有好处啊,就地过年工厂的生产进度就加快了同时叠加对外出口订单饱满,3 月份东部沿海出口企业都是满单,为了赶订单都在补原材料的库存,1 月社融规模创历史新高,仅仅融给生产企业的短期贷款就过万亿 ,这不就把 PPI 拉起来了吗。这个数据其实是好事,PPI 拉上来说明制造业尤其出口不错,CPI 没上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稳定,这不是比美国 7% 的 CPI 强多了吗?高 PPI 低 CPI 说明中国的通胀是对外输出的,人民币不贬值就是把生产价值留在国内,让中国的财富积累真正的给予人民!相反如果人民币贬值就是高 CPI 高 PPI,美元对人民币升值,用中国商品填补美国滥发货币造成的通胀!所以央行为了不让美国收割中国财富才一直坚持宽松政策,向市场大幅度注入流动性,维持资产价格,这是反向对美输出通胀的战略决策,普通的中国人应该为之欣慰,看看土耳其,里拉一年最多贬值 60%,多年的财富毁于一旦。普通人请记住高通胀有利于超级富豪,因为超级富豪的融资能力超强,通胀一起融资能力越强资产增值速度越快!通胀越低对普通人越有利,因为普通人的收益是工资不是资产性收益!
重要数据公布,今年的明星赛道被曝光!| 九财哥
1 月宏观数据出炉,股友们该怎么看?
PPI 连续四个月下降,从 2021 年 10 月起,我国 PPI 从 13.5,(11 月 12.9 ,12 月 10.3),到现在的 9.1。已经低于 2008 年 8 月的最高值 10.1,照此发展,PPI 在 1 季度末有望跌破 8.0,进入过去 20 年的震荡区间。
同月,CPI 表现疲软,跌破 1.0,说明消费增长乏力。国民经济还在恢复之中。
做投资的朋友要注意了,PPI 的持续回落,说明资源型周期板块因价格上涨带来的红利将逐步消失,没有了增长预期,股价必然会回落,赛道要切换了,春节的年报机会,可能是大家最好的离场时间节点。
根据以往的数据显示,PPI 最近两拨的回调在 3 到 4 年,一旦被套,将是一个非常煎熬和漫长的。
都说赛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决定赛道方向的就是大宏观。宏观现象,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它不像时间题材,快速爆发,又快速熄火。而大宏观推升的机会都是按年算的,这其中还会不断的出现一些微观事件和宏观政策导向,将相关赛道一步步的推向新高潮。
PPI 下降,对中间制造业来说是好事,因为他们的原料端成本下跌,减小企业压力,增加企业收益。当然这也只是成本端的减压,企业最终的盈利能力还是要看消费端的销售增长情况,那么中间环节和终端制造企业才会有增长预期。
我们从今天最新的数据来看,消费端 CPI 细分指数分化较大,其中,其中交通通信同比涨幅 5.2%,环比涨幅 1.1%,这也时近期交通通信相关题材股涨势较好的主要逻辑,该赛道很有可能成为今年的明星赛道。
娱乐文化产业同比增长 2.9%,环比增长 0.2%,这个行业和 PPI 关系不是很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说明娱乐行业比去年恢复的好。
还有大家经常说的食品饮料,环比增长数据看似不错,但是同比数据却是负增长,这就很头疼,所以,继续等拐点出现吧。
上面说过了,宏观数据影响的周期都比较长,所以大家要密切关注相关数据的变化,一旦出现重大的拐点,大家要做好赛道切换的准备,当然如果宏观数据是增强我们持有赛道的,那我们就要坚定持有信心。
好了,今天就说这些,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我 “古票泽璋”,也请分享给更多的需要的朋友。喜欢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
关注我,我是 “古票泽璋”,一个热爱证券投资的修行者,也可以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本文观点由作者泽璋编辑整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疫情严控隔离造成很多社会最底层人民缺乏收入来源,生活困难,而奢侈品销售大跃进,说明包括贪官在内的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幅度上升。
但是,社会购买力需要群众基础,说明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据我了解很多社会最底层人民没有办法透子支付宝等快信用崩溃!
印度就是因为贫民窟人民无生活来源所以只好与病毒共存。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疫情期间政府还发放生活费,为了生存偷窃抢劫都不算违法保证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需求。
但是,我们继续坚持严控恐怕要考虑社会最底层人民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发放生活费,最少做出安排长期无息贷款!
要不然不能为了少数人不死让更多的人饿死冻死的。
物价不涨,原材料猛涨。原材料猛涨都不能引起物价上涨,那就是因为不涨都没人买,涨了更不买了。
这一数据说明了老百姓手里没钱,也不愿意消费。同时外贸很猛,我们加班加点的给老美生产,换他们印的纸。用经济学说的再天花乱坠,本质就是这么回事。
其实,世界其他国家的需求,和中国压根一点关系都没有。
正本清源的讲,我们考虑的应该是不断满足我国人民的需求,国际贸易说到底是公平交易,不论是集成电路还是原材料的进口,都是弥补我们本身能力的不足,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需求,是用我们的生产力去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不断发展科技产业,就是为了从根本的能力层面上弥补不足。我们把芯片之类的短板补足了,那在国际上买芯片需要的一部分生产力解放出来了。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你说那本来就产能过剩,现在又解放出来了生产力是不是更过剩,是不是就失业了。问题是,这个世界目前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没有所谓的需求不足的事,给你 10 万让你花你花不出去?需求不足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钱,可能我们有开动 8 成马力就能满足大部分需求的生产力,现在 10 成力气花出去却仍有很多人节衣缩食,说到底除了在科技能源等进口产品上被美元剥削,其他原因就是分配有问题。换句话说,需求不足是表象,被剥削和分配不均才是根本问题。
被剥削是国际层面的分配不均,不解放全人类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很难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但独善其身还是可以做到的,要靠自立自强的科技发展打破技术壁垒和强大的武装力量。
而分配不均就只能从自身找原因。这个世界在制度层面最 tm 难得事,就是保证公平,这很难,甚至根本不可实现,但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往这条路上奋斗前行,这才叫社会主义。这才是我们必须走的路。
原作者姓名:周晓雯 原出处:华尔街见闻原文链接:中国 1 月 CPI、PPI 继续回落 CPI 同比 0.9%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
1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9%,环比上涨 0.4%;PPI 同比上涨 9.1%。
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0.9%,前值 1.5%,环比上涨 0.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 9.1%,前值 10.3%,环比下降 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12.1%,环比下降 0.4%。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数据时表示:
**CPI 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回落。**1 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春节前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
**PPI 环比继续下降,同比涨幅回落。**1 月份,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走低,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
CPI 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回落
从环比看,CPI 由上月下降 0.3% 转为上涨 0.4%。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6% 转为上涨 1.4%,影响 CPI 上涨约 0.26 个百分点。
食品中,受节日因素影响,鲜果、水产品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 7.2%、4.1% 和 3.1%;冬季腌腊基本结束,加之节前生猪出栏加快,猪肉供应充足,价格下降 2.5%。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2% 转为上涨 0.2%,影响 CPI 上涨约 0.18 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2% 转为上涨 0.2%,影响 CPI 上涨约 0.18 个百分点。
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5% 转为持平,其中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 2.2%、2.4% 和 1.5%。服务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 0.3%,其中,节前出行有所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长途汽车价格分别上涨 12.4%、9.8% 和 5.2%;受部分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及服务需求增加影响,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和美发等价格均有所上涨,涨幅在 2.6%—9.1% 之间。
从同比看,CPI 上涨 0.9%,涨幅比上月回落 0.6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 3.8%,降幅比上月扩大 2.6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下降约 0.72 个百分点。
食品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 41.6%,降幅扩大 4.9 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 10.6% 转为下降 4.1%;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 9.9% 和 8.8%,涨幅均有扩大。非食品价格上涨 2.0%,涨幅比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1.64 个百分点。
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 2.5%,涨幅回落 0.4 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 20.7% 和 22.7%,涨幅均比上月有所回落;服务价格上涨 1.7%,涨幅扩大 0.2 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和家庭服务价格分别上涨 20.8% 和 6.2%,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价格分别上涨 2.7% 和 0.9%。
据测算,在 1 月份 0.9% 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0.5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 0.4 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2%,涨幅与上月相同。
PPI 环比继续下降,同比涨幅回落
从环比看,PPI 下降 0.2%,降幅比上月收窄 1.0 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0.2%,降幅比上月收窄 1.4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煤炭、钢材价格继续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 3.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 1.9%。
受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回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上月下降 6.9% 转为上涨 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 1.3% 和 0.1%,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 0.8 和 3.0 个百分点。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带动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 0.8%。
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 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 2.5%,食品制造业价格上涨 0.3%。
从同比看,PPI 上涨 9.1%,涨幅比上月回落 1.2 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11.8%,涨幅回落 1.6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8%,涨幅回落 0.2 个百分点。调查的 40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 36 个,比上月减少 1 个。
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 51.3%,回落 15.5 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 38.2%,回落 7.4 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业上涨 30.1%,回落 6.3 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 19.8%,回落 0.2 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 14.7%,回落 6.7 个百分点。
价格涨幅扩大的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涨 7.7%,扩大 2.9 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上涨 4.6%,扩大 0.4 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上涨 1.1%,扩大 0.5 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 1 月份 9.1% 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9.3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 - 0.2 个百分点。
说明了商业机会在哪些行业。赚钱该选择哪些行业
先来解释这两个词代表的意思。
cpi,物价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
PPI 上涨。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人工,原材料等等上涨。
cpi 上涨意味着经济在发展,上涨的过快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经济发展过热。老百姓手里有钱,或者通过杠杆借贷。
08 年之后,cpi 上涨厉害。如今,下降的厉害。
上涨的太慢,就意味着通货紧缩,流通不畅。比如现在就是这样。
中国企业的生产的原材料,很多都是从国外购买的。现在美元通货膨胀,就意味着中国企业购买的成本上涨的。
本来对应的应该是人民币升值,去冲抵这种通货膨胀,但是人民币升值又会带来大量的资金外逃。
比如以前 6 人民币才能换一美金。现在 5 人民币就能换 1 美金,那肯定是换成美金划算啊。
但是人民币不升值。就会导致成本上涨。出口繁荣,海运紧张。所以这两年干海运的多赚钱。出口小赚。国内利润降低。
现在国内的企业生产成本上涨。这个也能理解。算是美国搞的输入性通胀。
消费指数下降。这个意味着国内的老百姓手里没钱,或者谨慎消费!
这种输入的通货膨胀的消化可以用消费上涨冲抵,放大居民消费杠杆,再来一波基建,但是现在债务问题严重,已经不敢放松了。
苦日子还在后头哩!
你能理解直播带货为什么这么火热?因为需要通过直播带货去带动很多消费。去促进你的消费。
在这一点,股市早都已经有体现。一般而言,CPI 下降厉害,股市大方向下跌。
这两年容易赚钱的行业。直播以及相关配套,比如器材,等相关配套产业。海运,进出口。
告你们说通缩来了还不信,春节前买房人数暴跌,工业用电也是负数
生猪价格 “跌跌不休”。
2 月 16 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 2022 年 1 月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0.9%,涨幅比上月回落 0.6 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稍逊于市场预期。据 Wind 综合 10 家预测机构显示,预测 1 月份的 CPI 同比涨 1.1%。
造成 1 月份 CPI 数据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 “跌跌不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 月份的猪肉价格同比下跌 41.6%,降幅扩大 4.9 个百分点,环比则下跌 2.5%。猪肉价格的下跌影响 1 月份的 CPI 同比下降约 0.96 个百分点。
CPI 跌破 “1 时代”,分析机构普遍认为,是因为猪肉价格持续探底加上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导致 CPI 回升动力不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指出,猪肉价格的下跌是受到冬季腌腊基本结束,节前生猪出栏加快,猪肉供应充足,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
虽然有春节消费旺季的托举,但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1 月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市场均价为 19.18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13.56%,同比下跌 58.00%。
从四家上市猪企公布的 1 月份销售情况来看,新希望 (000876.SZ)、温氏股份 (300498.SZ)、天邦股份 (002124.SZ)、正邦科技 (002157.SZ) 销售均价的环比与同比均下降,同比下降的幅度在 55%—65% 之间。
进入 2 月,生猪价格延续下跌趋势。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 年第 5 周(即 2022 年 2 月 7 日—2 月 11 日),16 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 17.98 元,环比下跌 8.2%,同比下跌 54.9%,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亚男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导致生猪价格有继续下行的趋势。“从短线来看,生猪价格会呈现震荡缓慢下滑的走势,下滑幅度可能在每个月每公斤 1 元到 1.5 元的水平,3、4 月下滑的幅度会稍微大一点。我们预计拐点可能出现在 5 月底或者 6 月份。” 王亚男指出。
生猪价格走低,但玉米等饲料价格持续走高。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截至 2022 年 2 月 11 日,全国玉米均价收于 2632.69 元 / 吨,较节前(1 月 30 日)涨 5.44 元 / 吨,涨幅 0.21%。
近段时间,全国平均猪粮比连续三周处于 5:1—6:1 之间,进入到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一级预警区间为低于 5:1)。一般认为,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 6:1 是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
国家发改委在 2 月 8 日表示,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按规定开展收储工作。
王亚男表示,首轮的收储规模无法预判,收储价格不会特别高,但对整体行情来讲,会有一定的提振效果。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以往每次生猪收储的规模大体在 1—10 万吨之间,收储对猪肉价格有情绪上的短期提振作用,收储后一周猪肉价格平均涨幅 0.8%,收储后两周平均涨幅 0.8%,收储后四周平均涨幅 2.6%。
王亚男认为,下半年生猪价格将逐步上涨,最高点将出现在 12 月,对比目前均价能上涨每公斤三元左右。
“我们认为生猪产能在今年将继续释放,对于规模集团来说,他们也会陆续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产能,实现猪粮比的最优化。还是很多业内人士看好下半年的行情,认为下半年是一个反弹的机会,所以现在很多养殖户都还在坚持着。” 王亚男说。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 15 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今年二季度猪肉价格将会见底,下半年将会回升。” 他给出的理由是,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率是猪肉价格的先行指标,其拐点大概领先猪肉价格拐点 10-14 个月。而本轮能繁母猪存量变化率在 2021 年 3 月达到最高点,预示着未来一年左右时间猪肉价格将达到低点。
因此,王静文认为,今年猪价走势结合翘尾因素,对于 CPI 的同比影响将是逐渐走高再回落的过程,大致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
进入猪周期之后,猪肉价格成为最扰动 CPI 的因素之一。
彭博经济学家曲天石曾撰文称,在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中,食品烟酒占比最高,约为 30.2%,而猪肉又在食品类别中权重最高,约占整体食品类别的 12.8%。足以见得,猪肉在 CPI 指数的 “王者” 地位。
结合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 年全年猪肉产量 5296 万吨,按中国 14 亿人口测算,一年下来,中国人均猪肉供应量预计约 70 斤。由此可见,猪肉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认为,本轮猪肉在传统销售旺季不旺,猪肉价格走弱,是引发市场对猪肉价格进一步走低担忧的主要原因。
“但综合考虑经济内需逐步恢复、养殖成本、市场机制作用,以及国内生猪收储陆续启动,猪肉价格进一步下跌空间很有限;叠加考虑去年基数逐步下降,猪肉价格对物价通胀拖累将明显减弱,今年 CPI 同比中枢有望逐步抬升。” 周茂华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宏观经济指标中,CPI 是最能直接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CPI 的下降,对于大部分打工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愿花钱消费了。
而消费又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之一,因此扩大内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谓不言而喻。
结合上述分析,CPI 此番回落是否会影响居民消费,乃至整个宏观经济?
周茂华认为,国内 CPI 与核心 CPI 同比均处于 “1 时代”,一方面反映了国内需求恢复不够理想,动力偏弱;另一方面,反映猪肉价格下滑拖累,国内需求恢复滞后于生产供给,食品、消费品等居民必需品供应充足。
“从趋势看,全球疫情影响呈现趋缓迹象,国内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为企业纾困、促进内需恢复,预计这些效果将逐步显现,消费和内需动能将逐步增强。” 周茂华说。
王静文则指出,2022 年消费仍然面临压力,这与疫情防控政策、失业压力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抬高也有关系。
因此,他认为,这需要国家政策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针对性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
坐等救市
弱二线城市分析:南昌、南宁、太原、贵阳、昆明、哈尔滨、长春、沈阳、兰州,成交量断层离房地产软着陆有多远?
接上文《全国第一个实现楼市成交量软着陆的城市 - 哈尔滨,是如何走完这个历程的?初步探讨价格断层形成的条件》
《17 个主要城市人均商品房面积,2021 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量,供过于求的城市有哪些?》
《2002-2020 年太原、昆明、长春、哈尔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国房地产的三种状态,哈尔滨、长春房价反应了什么?》。
《四五线城镇化步入尾声,是什么导致四五线城市新房销量出现反弹暴增?孝感与鹤岗的对比结果是什么?究竟有多少人要进城》
前几篇文章我们初步分析了 31 个省会及重点城市的房地产现状,以哈尔滨商品房的成交量和价格作为样本,描述了什么是成交量断层以及价格断层的初步条件,并且对非热点城市楼市回光返照的情况做了研究。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县级市、地级市楼市正在经历一次回光返照,2023-2025 年为县级市、地级市的刚需断层即房地产供需拐点,那么省会城市目前的投资者断层多久会达到了成交量断层呢?
南昌每年刚需的结婚对数就在 4w 左右,而 2021 年南昌新房成交量预计为 3.2w 套,二手房为 2.02w 套,合计 5.22w 套,基本接近于刚需人群,投机客已经不多了。
2021 年下半年南昌也出现了小规模的成交断层,按照这个断层的成交增速推演,2022 年南昌的新房销售大概是 2.03w 套,即比 2021 年降低 30% 左右,投机客彻底离开市场。
南宁人口比南昌多 50%,因此我们看到 2021 年南宁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要比南昌大很多,大概是四倍左右,南宁以小户型为主,因此实际参与人数要远大于南昌。
2020 年南宁商品住宅成交 963w 平,2021 年南宁商品住宅成交 778w 平,按照 2021 年下半年的成交增速预测,2022 年商住房预计成交 507w 平,2020 年南宁结婚仅有 4.2w 对,即便到 2022 年底,南宁商品房依旧充斥着投机客,但是总体趋势已经回落下来了。
很多城市商品住宅和商品房存在巨大的差距,一些城市为了追求高大上的城市形象,上马了很多非住宅项目,因此商品房数据还不能真正反映该地区的房地产现状。
贵阳的商品房住宅 2021 年已经回落到 2014 年水平了,贵州、云南主要以旅游业为主,贵州还有贵州茅台作为支柱性产业,但是下面的地市财政情况非常不乐观,多年以来都依靠发债和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
也就是大基建越发达,贵阳的房地产就越发达,从大基建中赚到的超额利润都会返还到房地产中,债务规模越大越有钱。贵阳户籍人口 427w,那么刚需数量也就在 3w 左右,2022 年底就新房成交量就可以回到刚需位置。
2021 年下半年贵阳新房住宅确实出现了断层,而且同比 2019 年跌幅也不少。
长春和沈阳的走势也一目了然,2021 年同比 2020 年均出现了下跌,跌幅都在 20% 以上,2022 年预计还将继续暴跌,但是离哈尔滨的水平还较远。
昆明的商品房与商品住宅差距非常的大,而且整个城市分为主城和郊区,从主城数据来看,确实出现了分化,主城的成交量从 2019 年就见顶了,2021 年已经回调到了 2014 年的位置,而官方公布的总数显示的反而没有那么明显。
兰州的数据更加出乎我们的判断,2021 年竟然走出了涨价去库存的趋势,但是从 2022 年 1 月份数据来看,去年的行情只是昙花一现。
-—
2022 年 1 月份,太原新房成交面积预计为 13.2w 平,同比下跌 73.12%,沈阳新房住宅成交面积 56w 平,同比下跌 61.19%,兰州商品房成交 38.4w 平,同比下跌 68.05%,长春新房住宅成交面积为 24.66w 平,同比下跌 52.49%,南宁成交 38.98w 平,同比下跌 54.94%,昆明住宅成交 48.1w 平,同比下跌 19.86%,南昌新房住宅成交 22.4w 平,同比下跌 45.31%。
为何这些城市 1 月份的数据比去年 12 月的数据同比跌幅继续扩大呢?
12 月份开发商已经卯足干劲去促销了,因此能买的 12 月份已经买了,1 月份同等力度的促销手段无法吸引更多客户了,而真实的成交量就展示出来了。
我们之前测算过,当房价下跌 20% 时,大部分开发商是没有利润的,因此开发商的调价空间已经没有了,降价去库存也黔驴技穷了。
这些弱二线城市表现出应该有的楼市真实状态,即楼市成交量 = 刚需结婚对数,大部分买房者已经开始回归刚需了,投机客已经大量的退潮了。
以太原为例,2021 年 1 月份贝壳带看人次 17161,2022 年 1 月份贝壳带看人次 11972,即平台带看量下跌 32%,二手房中介最终更希望客户去买新房,最终二手房的成交量会更低。(此带看量包括网上浏览商品房,不仅仅指实际带看)
从贝壳 50 城成交量指数来看,50 城二手房成交量 1 月份同比去年接近腰斩,跌幅达 50%,克而瑞 10 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第 5 周,同比跌幅扩大至 56%。即新房暴跌的同时,二手房比新房的跌幅还要大,因此我们得出一个问题,**贵阳、兰州、哈尔滨、南昌、南宁、太原、长春、沈阳、南宁这些城市房价为何不一致呢?**为何兰州可以卖 1.4w,而哈尔滨只值 1w,以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收入计算,这九个省会城市恐怕给出的待遇都差不多吧,均在 3000-5000 元左右,那么为何有些地方的房价却贵出 4000 元 / 平呢?
**是否越穷的地方,富人就越富,商品房价格越离谱呢?**省会存在的价值就是人口虹吸和资源虹吸,来吸取地市的人口红利和资源,本身并不需要什么特色的产业结构,晋陕蒙主要是能源红利,黑吉辽主要是农业和工业,黔贵川主要是国家产业帮扶和政策支持。
归根到底并没有什么科技、文化和制度优势,还是属于内陆经济体,沿海主要是外贸经济,因此稍微发达一些,比内陆城市多一种谋身之道。房地产退潮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022 年必然是关键的拐点之年。
PPI 上涨,主要是钢铁煤炭石油价格上涨,目前看最主要的就是原油粮食大涨价。这有利于光伏水电风能等新能源行业。
那为什么没有快速反应到消费品端的商品价格,也就是 cpi 没涨呢,一是有一定的储备量,国家在调控,二是竞争行业也在发力遏制原材料价格,三是价格上涨很多人就不消费,市场也会萎缩,也在遏制,四就是劳动力整体市场价格相对原材料价格更贵,原材料价格上涨短期内冲击不到劳动力价格。
其实还是通胀,减少货币储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买买优质股票基金吧。
ppi 增加其实是工业品价格上涨,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商品价格上涨,货币相对贬值,难道不是通胀吗?
过去一年官方经济口的专家表现得很好。
对现有问题概述的很精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
1 月的金融口和经济口数据都证实了以上三个问题。
对迎接问题的措施表述很清晰:“稳” 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就是不会轻易的下猛药,用猛涨投资和海量消费补贴来促进经济)。
所以大家抱怨下形势,但不要想形势改变。
**其实去年经济表现是远超预期的:**去年年初的时候对经济增长设定为 6,结果完成 8.1。对 CPI 的控制目标是 3,结果只涨了 0.9%。
也就是说,即使很多人抱怨的去年经济再拉跨一些,也依然在预测程度内,也就不会有刺激性的大政策出来。今年也会是如此。
**今年的情况可能是敌不动我不动的对耗:**最近先后和伊朗,沙特,俄罗斯签署了能源供应大单。对非洲和南美的经济扩张也很稳健,美国没来捣乱。这样进口大头是稳定的。
出口方面,供应链想转出中国也需要较长时间,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所以出口主体也可以稳定。
在国际贸易总体稳定,投资自己可控,消费增速下来但好歹还是增加的情况下 (也就手说在国际比烂大赛中怎么也不至于太烂)。经济和金融整体都会以求稳为主,主要精力用来消化内部风险,一些行业会收到很大打击,高风险领域私企会让给国企。
大伙在 2022 年还是别辞职,别炒房,干个体户还是选经济型刚需方向的好。
推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一律不得流入房地产及金融机构,全民发数字货币。被贷款套的死死的,哪来的闲钱消费。
东北的老辈人是要囤秋菜的。
以前当笑话看,现在看起来我才是笑话,姜还是老的辣,阿姨们吃的咸盐确实比我吃的多。
今年的菜价之高是史无前例的。以前只有土豪才能吃得起的菜价今年比比皆是。
茶叶蛋还是吃得起的。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是 “年轻人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未来一片迷茫!” 答案是因为年轻人不掌握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所有者在生产关系中占据着天然优势,私有化条件下必然导致贫富分化,进而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高房价、996、鸡娃、内卷、不敢生、佛系、躺平、一日爽、潘家柳家、房哥房姐等等),当下社会上的绝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因此生产资料所有权掌握在谁的手里非常非常关键,也就是一直以来的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这个。年轻人要有未来,必须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生产的总收益可分为生产资料收益(占比大约 80%)和劳动收益(占比大约 20%)。依托生产资料获得的收益应该全民平均分配,避免出现掌握生产资料的个体躺着收租子;个体劳动收益应该按劳分配,避免出现全民大锅饭。一些人把生产资料私有化,将生产资料获得的收益归入少部分个体名下,这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根源。
在生产资料私有化剥削体制下,劳动者的总工资不足以买走劳动者自己产出的所有商品,导致商品相对过剩,俗称的产能过剩,又名内需不足,这是社会生产力被破坏的表现。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生育率低下则是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表现,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 1.3,差不多全球倒数了。
随着生产力逐渐被破坏,经济开始失去活力,为维持发展,向劳动者灌输借钱消费,鼓励提前消费成为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当然这条路治标不治本。
GDP 还能继续保持增长,但负债率会越来越高,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负债,负债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也愈发不明显,负债拉动经济增长逐渐成为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年轻人负债率高企、贷款买房成为常态、恒大暴雷 2 万亿就是击鼓传花游戏的现实写照。1975 年的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1995 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在 100% 左右,2008 年达到 143%,2020 年上升至 279%。
最后科普一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里的产指的是生产资料,而不是生活资料,很多朋友会将两者混淆。共产主义就是生产资料收益全民平均分配,与个人生活资料受到保护并不冲突。
不邀自来。没啥好担心的,PPI 高是因为外需旺盛,却不能增产,毕竟疫情一旦过去,中国没法跟南亚、东南亚拼价钱,减产可不轻松。那 CPI 低呢?中国人勤俭,你价格敢涨,立马卖不出去,不可能高。中间欺负了谁呢?零售商、经销商,差不多就这样。所以,很多店铺活不下去,黄金地带也通常租不出去,没人敢做小生意。怎么办?也没咋办,反正房地产需要整顿,股权逐渐国有化,不如黄金地带大楼一起收了,以超低价出租,养活一批零售商,帮助灵活就业。黄金地带利润高,风险也大,极易受经济波动影响,较适合国家经营。经济好时,国家剧增收入;经济差时,国家低价出租。如此一来,起码表面依旧一片繁荣,不至于降低居民消费热情。居民为啥不敢消费?你一大批店面倒闭,当然令人害怕,谁敢消费呢?就算敢,也没地方去啊。
嗯,黄金地带一定要尽速国有化,由国家吸收暴利与风险。
这么长时间 ppi 压不下去,伴随人口的下降,通缩是必然的。
放水了,导致钱越来越不值钱,这个叫通胀。
大伙不消费,商家降价销售,导致钱越来越值钱,这个叫通缩。
还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放水了,大伙还不消费,一边通货膨胀,一边经济不发展。这个叫滞胀。
推荐大家看看这篇文章
PPI-CPI 缺口表明产业链利润继续从中下游往中上游跑。不过持续性有待观察。重点看 PPI 环比这两个月开始走负是否在今年形成趋势。
目前来看,是消费不足,生产旺盛。
未来去看,猪肉价格会反弹,而出口会萎缩,所以下半年剪刀差会减小。
1、3-4 年的猪周期是客观存在的,猪肉价格运行在低位,育肥收益不及饲料成本,也会打击养猪企业和散户的积极性,供给减少导致猪价回升。
一月份打滴滴滴,和个临时兼职的司机哥们聊天挺有意思,他是把家里育肥羊卖了之后出来跑一两个月的滴滴,在他看来这租油车跑滴滴的收益不及育肥买卖,而养羊的育肥买卖比养牛的好,前几年他家育肥牛算是亏了。
因为是副业,跳出身处其中的迷局,所以他会更精确的分析跑滴滴的成本收益,在他看来跑滴滴对普通滴滴司机来说,也只是一份仅可以糊口的勤业,和送外卖差不多。
2、而出口这个事情,我一直觉得很迷,觉得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真的很打脸,之前主流媒体想要淡化出口的作用,但是嘿嘿嘿,关键时候还真得靠这个,还是需要发达国家的洋人大人们买我们的产品。
那么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又不可避免,外商下单者培育几家国内出口企业互相撕咬竞价,最后撤单走人,留下一地鸡毛。这个手段屡见不鲜,屡试不爽,但你偏偏还没有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内需不振?
有点可怕了
失业、储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冬奥都没有刺激滑雪市场,话题关注反而是小玩偶了
真的没钱和不花钱了
下一步就要放水基建了,靠居民消费已经不可能了
你知道,我知道,有办法,做不到
可能最好的结果,反而是滞涨了吧……
不是不想花钱,是真没钱,我看有人已经回答了,大量国企事业单位不发钱发购物卡,储值卡等东西,这个确实,比之前的比例大了,强逼着大家消费。
以我的小家庭为例,每个月现金一半还了房贷,剩下的现金,存起来保证家庭稳定,至于生活,我和我老婆发的卡,有食堂卡,我老婆有买菜卡,电影卡,生日有蛋糕卡,交通补贴被充进某程,再加上逢年过节的米面粮油,这意味着生活大多数消费,近乎不需要再用现金,而工资还是那么多甚至轻微降低,这情况,怎么接着花为数不多的现金?大量自由资金被单位强行弄成卡,个人感觉,已经做到极致了,再过分一点,都弄成卡,就别还房贷了。
最后 CPI 和 PPI 倒挂,某些落后产能功不可没,不趁着疫情赚一波,还往死里加产能,内斗压价,这有系统性风险,一旦疫情过去,其它国家产能恢复,我们的情况很危险,大量小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穷啊,企业成本涨了也不敢给下游提价,还得变着法子的打折搞促销,都是咬牙撑着吧
在某国有大行上班,底层员工,入行十多年了,开始那几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底层也跟着能沾点光,每年工资都会涨一些,也敢花钱
但这几年,经济形势依旧大好,每年从上到下各项任务都能完成,财务报表还是很亮眼,利润还在涨,领导们前程似锦,但是身为底层员工工资却在往下降,背上了房贷又有了娃,父母年纪大了还得考虑他们的养老,哪个还敢消费?
过年前总要买点年货吧,结果 cpi 只有 0.9%……
PPI 同比接近 10%,看看 PMI,整体 PMI50.1% 还凑合。分开来看,大型企业 PMI 为 51.6%,中型企业 PMI 为 50.5%,小型企业 PMI 为 46.0%。
现在油价是 90 + 美元,降不下来的话,一波输入型通胀跑不了。上半年,中小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啊。
去年的原材料上涨,终端制造买单,互联网大厂带头年尾裁员潮,打工人内心是慌得一批,哪还敢那么大胆的消费啊。
PPI 是由大宗商品价格传递的,大宗商品的原油、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天然气的定价权在国际资本手上,中国没办法改变放水下原材料大幅涨价的现实。
国内为保障民生,压低 CPI 的价格上涨幅度,控制猪肉、电力(煤炭)的价格,代价是猪肉和火电企业的巨额亏损。但这种行政干预市场究竟能坚持多久?
企业收入大幅上升,而居民开支微涨,从现象来说倒是挺舒服的,但这种机构很不稳定就是了,悲观面说是消费不振,乐观面说就是通胀外输。
这就是 2020 年没有把东南小鸽子强行拉回来的恶果。
另外,2020 年和 2021 年应该直接全民发钱。而不是搞什么脱裤子放屁的消费券。
其它的,我无 PHOQ 说。
过去中国人总喜欢说的一个问题:不管什么产品,国外卖的很贵,给中国人一做就便宜了~~
确实便宜了,可 PPI 不惯着你,成本高居不下你还得便宜卖,结果就是企业成为夹心层,利润率极低甚至没利润,这样一来没钱研发迭代,工人工资涨不上去,人都没钱消费,连累了 CPI
一个经济体,大家都有合理利润才能转,搞内卷不要利润玩不长久,搞抢劫赢者通吃也要自吞恶果!!
需求收缩,供给增加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我国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消费价格没有同步增长。美国消费价格上涨,出现通胀现象,物价上涨近 7.5%。
首先,国内消费者受疫情影响,但生活物资供应十分充足,留给商家涨价的空间有限。物资供应充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不允许,正值疫情危机时刻,不允许抬高物价。这两方面,促使消费指数增长缓慢。
国外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疫情影响还相对严重,使得我国的外贸订单爆仓,跟着导致原材料的价格也暴涨。而国际订单的价格并没有跟着上涨,国外的商家也在压价。因此,一度传出 “拉闸限电” 一说。大概意思是美国滥印美元,购买我国的外贸商品,而美元则是在大幅贬值,外贸商又竞相抢单,造成外贸商家利润空间压缩,白给美国生产商品。“限电”是为了推动外贸商品价格上涨。
且不论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国外的原材料供应价格的确在上涨,像美国的商品价格也在上涨。
这反映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生产效率提高了,厂家愿意更低价格提供商品,换取市场份额;二是生产竞争日益激烈,存在厂商竞相杀价争夺客户的现象,生产厂家已经趋于饱和,处于生产力变革前夕。
换句话说,如果依然靠当前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将遇到瓶颈,必须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新兴产业发展来带动经济继续增长。
……
当大家都很穷的时候,相当一部分人负债都有十几万了。
我是文盲,看到上涨就觉得我们赢麻了,现在 cpi 与 ppi 双双上涨,这不就是双赢吗?
作为文盲,幸福感杠杠的。
说明商家转嫁失败,承受了这波印
全球通胀,中国通缩!
再次强调,中国最大的风险,不是通胀,而是通缩!
12 月,本人就已经判断,我们的 PPI 和 CPI 见顶了,物价从上游向下游的传递,完全失败了!
目前,国际大宗依然在高位,欧美通胀全部创 40 年新高,这一切都与我们无关。
PPI 方面,虽然原油在高位,但是煤炭价格腰斩,钢铁也跌了 40%,因此涨不起来了,看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 2% 了,就知道没戏。
CPI 方面,继续环比下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我估计 1-2 月已经负增长了,大家不愿意消费,开始存钱面对危机,更关键的,居民们确实没钱了!
而居民的债务杠杆已经三年保持在 60% 水平了,这说明,60% 就是极限了!
未来,人口见顶,人口红利消失,这将是长期大趋势。我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一些,这点,我已经呼吁了半年了!
我是时代之,一个_独立投资人¥_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 “时代之”。
看其他回答的评论区。
城市中产没急,卖房子的急了。
原材料暴涨,但消费端乏力。
主要原因,是企业和居民都没钱。1 月份 m0 涨但 m1 居然降(20 年来第一次),说明企业回款极差,那么对应的企业工资发放就是全国性问题。
居民收入没保障,加上失业风险高(2 亿灵活就业),资产不涨价(房价涨利好消费),居民真的不敢消费。那么你涨价市场也接不住,只能去买便宜货。
成本就压力都被中下游公司承担了,大家哀嚎一片。
单纯放贷给公司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救企业,增加居民收入。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中下游公司大量出清,进入萧条。
飞机票和家庭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20.8% 和 6.2% (这部分体现的是春节影响)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 1.2%,与上月齐平位于低位。房租价格环比下降 0.2%,食品价格同比下降 3.8%,CPI 环比只有 0.4%,结合春节期间旅游收入和出游人次,电影上座率和观影人次。证明消费疲弱,社会预期不良。
PPI 到 9.1%,为六个月低点。PPI 仍然在高位运行,证明输入性通胀没有解决。六个月低点证明 “保供稳价政策” 开始起效。具体表现是:上游石油等各大宗产品涨,中游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有涨有跌,下游建材下跌,证明制造业活得更累了。
大胆预测如下:
1. 没有食品价格掣肘,各个层面的宽松政策马上就要到来,包括货币,财政等各个层面,至于能否改善消费预期,拭目以待
2. 基于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输入性通胀暂时无解,PPI 不会再下降了
3. 钢材、有色、水泥等传统产业在房地产失速后进入快速下行通道,除非开大基建救吧
楼下的兰州拉面基本款从 19 年的十块钱,现在已经以每年 1 块钱的速度递增到今年的 13 了。
但是其实你看,虽然每年涨 1 块。
但是第一年的增涨率是 10%,第二年就是 9.1%,第三年就是 8.3%。
总之,同比增长率在下降,是稳中向好的良好表现。
我国一些农产品价格经常会有较大波动,今年这个价卖得高,然后种这个的就突然变多,明年价贱了,卖不出去烂地里了没人种了,来年又变得很贵。那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老板们比农民要看得长远些吗?
疫情开始那年,别人都没复工的时候我们率先复工承接了一大波本不属于自己的订单,制造业颇有起色,接着央媒,自媒体报喜不报忧的特色,绘声绘色的展现别人的人间炼狱,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美好蓝图,老板们不是学金融,经济的,再加上对利润的饥渴,往往对下一年前景有着极不理性的冲动。
而无论是对经济的提振还是为了应对输入性通胀亦或者与老板们一样赚取利润的渴望,顶层们又大幅度的量化宽松,把自己的高利贷送到老板们的手里用于扩大生产,堆了一堆的 ppi,准备来年再赚他一笔大的。
计划很完美,第一步就遇到别人普遍复工了。
我家楼下新开的蜜雪冰城过年也不停业,方圆十里订单都是他的,如果这位老板觉得这种 “辉煌业绩” 是因为他品牌选的好,服务意识好,创业能力强,那我觉得 “资本界”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我认为其实比较好理解。这次 PPI 是上涨 8% 对吧。
PPI 上涨是属于输入型通胀,因为国外放水导致原材料(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大涨(注意人民币也升值,但是升值幅度比不上原材料涨价幅度,才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价格涨 8% 左右;如果人民币保持汇率不升值的话,国内原材料也就是 PPI 的涨幅绝对不止 8%)。
CPI 为什么只增长 1.2%,我们扣除猪肉负增长带来的巨大影响,实际上除了猪肉以外的 CPI 涨幅应该在 1.7%-2% 左右, 为什么低于 PPI 涨幅 6% 个百分点。主要还是因为经济增速下滑。三个原因: 1,居民债务负担加大;2,疫情影响服务业,旅游业;3,房地产业大幅下滑导致相关行业大幅萧条;4,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
ppi 涨的多,cpi 涨的少,这说明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成本提高,但卖不上价,钱不好赚喽。
钱越不好赚,人们就越没钱,人们越不敢消费,越不敢消费,钱也就越不好赚,指望市场自发调节去打破这个链条?呵呵哒。
那么怎么打破这个链条呢?路径有:1. 让人们有钱。2. 让人们有钱。3 让人们有钱。
而让人们有钱的路径有:1. 给人们工作(间接发钱)。2. 直接发钱。
无论哪种路径,都会引起货币增加,货币增加会因为生活物资价格上涨,会引起进一步的贫富分化,谁占有生产资料越多的,越富,没有生产资料的,越穷。
参见美国。物资价格翻倍的涨,富豪财富持续增加,贫民更穷了,0 元购时有发生。经济动荡喽。
以上是传统经济学下的视角。那么抛开所谓的经济学的视角下会如何呢?
把富豪的钱通过一定的政策或者财税的方法转移到贫民手中,用以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比如教育医疗和住房成本的降低,这样他们敢花钱了,消费也能持续,但这个过程,会对有产者不太友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会遭到富豪们的集体抵制。在富豪们把控国家机器的国家中,比如乌克兰,比如美国。这种政策是一天都实行不下去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常态。路边的流浪汉谁管呢?
最近不喜欢研究经济,因为就像上层建筑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一样,经济更是受到上层建筑的制约。
没意思。
知乎 er 不是天天说滞胀吗,怎么会通缩呢
说明 cpI 上涨刚开
如果没记错,之前有个问题是说美国一月份的 cpi 是 7.5 吧,看来还是我们国家的 cpi 控制的好啊。
让老美颤抖吧!
看人家跨国企业是怎么抢顾客对抗经济形势的
话说回来,如果不得不外出就餐,10 元能买到的这样的,选择不多
CPI 高低跟通胀不通胀本就没有直接关系
CPI 是消费价格指数,关键词是 “消费”
只需要把房地产从 “消费” 里强行拿出来,硬算做“投资”,并把通胀压力向地产市场引导,CPI 要多低就能有多低
统计学的数字游戏而已
有人可能会问,地产市场不是遇冷了么,怎么继续承担通胀压力呢?
可之前的贷款不还了吗?即便房产交易真的遇冷,只是之前积攒下的贷款,也足够吸收绝大部分的通胀了。更何况政策已经有松动的迹象,地产市场指不定哪天就回暖了
但本质,还是通胀,只不过 CPI 反应不出来罢了,贷款也是要老百姓辛苦加班、拿命换钱一点一点还啊
可 PPI 藏不住,生产端的数据不好藏,也没有藏的必要。9.1% 才是更接近真实通胀水平的数据
而通胀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移,是需要时间的,未来 CPI 即便利用数字游戏很可能还是压不住,不是还贷款这么简单的事了
本质依然是通胀,依然不会有好日子
释放流动性(降准、降息、印钱等等)就好比身体不好还非得吃蓝色小药丸,短期效果是很好
但吃多了必死无疑
经济发展遇到问题了就停下来,改正问题,从新开始。总比硬撑着灰飞烟灭了好
自古以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违反者也都受到了历史的惩罚
社稷问题再重要,也决不能以民生为代价
通缩循环的第一步。结合互联网企业裁员潮,裁得越多,穷的越多。穷的越多,裁得越多。
ppi 环比是回落的。随着 omicron 的逐渐缓解,海外的产能逐渐跟上,感觉现在的 ppi 基本上就是顶了。前几天大宗商品刚刚跳了楼,商品市场的反应比数据可快多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 cpi。一月恰逢春节前,老家小城市卖烟酒瓜果的都红红火火忙的脚不沾地,所以只有 0.9 的 cpi 是我没想到的。也就是说,这次稳中向好的重大推手很有可能是我们的春节。
建议等一等二月的数据。但是盲猜会在 1 以下,并且大概率 cpi 趴地将是一个常态,如果没有二师兄助攻的话。
食品价格 - 3.8%。
这个数据是过年前一个月的。
从 2017 年咸鱼处理家里不用的占地方的东西,卖了 12000 多
年后和老婆去看了电动车。试驾了很满意。问了下价格 12800。出门上咸鱼一搜二手 98 成新的挂 8700。正月 15 元宵节 7000 成交。说明二手的车都不好卖了。工业品涨价?那我买二手的好了。家里不用的用不起的该卖的卖,该处理的处理。轻装上阵。
他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们也知道如何解决,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痛苦,大家都是来这个世界走一遭的,却分的三六九等的那么精细,共产主义讲究人人平等,银行从不放贷给农民工。也没有必要去计较那么多,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人生就行了。我不怨你涨价去库存,你也别怨我们老百姓预期悲观不消费。对了,我姓王,百家姓里面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王。
想放水,有无数条理由,通过不断调整统计口径,得出的近乎通缩的 CPI 数据就是其中之一。同样的道理,想紧缩也有无数条理由,公布创历史的 CPI 数据也是其中之一。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政府在俄乌问题上谎话连篇,面对这样一个无信政府,我们又凭什么相信其会在公布国内物价指数方面诚实不欺?数据不重要,数据背后的意图很重要。
统计,是个牛鼻子,要紧紧抓住,稳字当头。
不要传播负能量消息,多问一些正能量的问题,比如:中国能打几个美国?中国周边国家联合起来能打得过中国吗?直播一年赚 2 个亿的方法探讨!
生产者赚到了钱,消费者节约了钱。社会财富积累快速增加。
按道理存款会增加。
似乎中美又走了两个极端。。。。
说明赢了
危险在一步步靠近,看中央这次怎么抉择了。我是觉得,社会是需要经历一次危机,才能健康发展。zf 不能够每次都给投机者兜底,不然太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了。
看了前排的发言,我很好奇到底 CPI 是多少才是积极的经济数据…… 前年猪瘟的时候 CPI 暴涨,物价上涨被骂得狗血淋头; CPI 下降或微增,被认为消费下行,怎样的所谓 “温和通胀” 才是经济运行良好的表现呢?
还有就是,11、12 月景气指数重回 50 以上时,我在知乎没见到多少回答,是不是大家对经济作出积极解读的兴趣不高呢?
鲫鱼都 20 一斤了。
95 号汽油都 8.2 块了。
cpi 0.9%
稳中加固
稳中向好
双重 BUFF 加持的好日子来了
说明稳中向好,春暖花开,未来可期。
说明东西再贵也不关我事,反正没钱买。
打开知乎,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猴赛雷。爽文
这数据是修饰后的吧,所以。。
老百姓没钱消费了,消除纸币,一律使用数字货币,明天早上一觉醒来,大家的余额统一被乘以 2,实现收入倍增。
说明穷人通缩,富人通胀,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萧条已经在路上,中国版失去的二十年即将来临。
在?
看爽了吗?
看爽了还摸鱼不去上班搬砖?!
就说一个问题,去年疫情刚解封过后支付宝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优惠券挺多的。
而且那外面好多东西都没有涨价,现在连肯德基麦当劳这种都涨价了,各种工作餐都涨价 2-3 元没钱只能选择不吃了。
各种东西都在涨价只能选择不消费了。
说明我们应该少看中国经济。多看看美国的疫情。
说明了放水力度不够,应该继续大额宽松策略提振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
都把钱拿去还房贷了,谁还有钱去消费?
不是很懂,但是我记得打击教培行业对 cpi 降低是有影响的。。教培支出占比多大,家里有小孩的都知道吧??举个例子,我保守算,单门补课按照一学时 150 算 一天 2 学时就是 300,那么你补一个暑假一个半月就是 13500 元,这钱够一般人一年伙食费了!!!我这还是保守中的保守算的。
说明了双赢,老百姓 “赢 “了两次
可以很清楚的是养猪业的饲料原料在涨价,但生猪价已经又跌到谷底,前几天是 5 块多一斤。
1 月份,新春佳节前夕,肉,菜价都挺高的,CPI 才 0.9
这过了年,2 月份了,肉,菜价明显下来了,想都不用想,2 月 cpi 会更低。
国家统计局这份数据恰恰说明了我国 2022 年 “稳中求进” 的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预判性。
一月份 CPI 和 PPI 虽然都呈现 “同比上涨” 态势,但这是正常的。我们对比前值,也就是 2021 年 12 月的 CPI 的 1.5% 与 PPI 的 10.3%,会发现这两项数据在一月份是有所回落的。
蔬菜猪肉价格走低,带动 CPI 回落。CPI 也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影响 CPI 走势的重要因素还是 “二师兄” 的价格。
一月份正是春节时点,谁家过年不吃个饺子,做个梅菜扣肉。饺子什么馅?梅菜扣肉原料是啥?很明显都是猪肉。各地为了保证猪肉供应,也是提前做了工作,维持了物价的一个总体平稳。
![](data:image/svg+xml;utf8,)
那么此次 CPI 涨幅下降意味着什么?
首先,自然是购买力会一定程度增强。CPI 涨幅回落,意味着短时间内,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强,是好事一桩。
但也要注意的是,通常,CPI 涨幅过低,意味着社会需求不畅,也会与经济疲软相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消费潜力有待激发。
我们当前 “稳” 字当头的经济政策下,CPI 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但是刺激内需,提高供给及质量依然是目前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
其次,CPI 涨幅下降货币政策会有更多 “施展空间”。
大洋彼岸的漂亮国公布数据,该国 1 月 CPI 同比大涨 7.5%,为美国 40 年以来物价指数上涨的历史最高点,而且涨幅还在加速。
通胀加剧,市场纷纷猜测美联储会通过加息抑制通胀,而我国显然并没有如此大的通胀压力。1 月份的涨幅回落,其实也给央妈留足了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
那接下来下来的 CPI 怎么走?
2022 年,在总体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的总基调下,全年物价保持平稳运行自然是重中之重。而预计 CPI 延续温和上涨态势。
前面我们也提到影响 PPI 重要因素——猪肉,当前还在下跌阶段。
因此,CPI 短期依然可能在低位震荡。而后续疫情不断得到控制,大家的消费需求不断改善,未来有望让 CPI 企稳回升。
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是小雅,一个爱搞钱的女孩!关注我 @小雅的基金学习笔记,一起投资!
我们老百姓都不懂的!
需要吃大户了。
我倒是买了不少 随随便便没事带着买买日用品用掉小一万
从滞胀☞通缩
提振消费其实不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上涨粮食价格,毕竟人可以不买房不旅游不生孩子,但是一定要吃饭啊,所以消费一定能好起来。粮食涨价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也可以促进别的消费。与此同时,也变相鼓励人们去搞农业,还可以缓解就业内卷,吸纳灵活就业人口。
92 油价:7.76
按人头发钱吧,其他措施都拉不动了
形势一片大好
1 月份还是春节啊,CPI 只有 0.9%?
过于复杂的分析就不说了,来说点简单的。
CPI 和 PPI 持续的高剪刀差无疑进一步证实了需求端结构性不足,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理解这个含义,我今天就正好谈一谈这个问题。
所谓的需求,其实是说有效消费需求,指既有消费能力(钱),又有消费意愿的需求,穷人的需求不是需求。
如果是居民有钱没有意愿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种种如 “让利”“宣传” 等方式解决,所谓结构性不足,当然就是指没钱的情况。
意愿主要是要区分富豪和平民,因为意愿主要指钱的意愿。富豪的意愿消费的钱相对于他们的钱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消费是有上限的。
这个没钱有两重含义,都不是通常所说的没钱。第一种没钱指的是上的没现金和存款,不包括资产,如果是负现金流资产可能还会在这个意义上更没钱;第二种是指现金收入低。这两者可以并存,并且有强关联关系。
所谓结构性不足更大程度上是指后者,因为只要后者问题足够大,那前者被拖垮是迟早的事,近十几年居民部门负债率的变化已经充分的说明了这点。
每一户居民都是一个基本财务单位,是要考虑收支平衡的,居民收入来源于工资、经营、投资等方面(注意是指货币收入),消费投资需求来源于收入(还有负债)。
而社会总消费就等于社会总收入,所以一轮总消费结束后能回到居民手中的钱反应了居民收入结构,也就反应了需求结构。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周期内,所有有消费意愿的居民总共花掉了 100 元,而在这个周期里他们收入只有 50 元,剩下的钱被没有消费意愿的居民赚走了,入不敷出,所以消费越来越少。
由于居民收入的详细数据比较敏感,关系到政治合法性等种种问题,所以一般反应这方面内容的数据非常少,而且部分数据可信程度存疑,参考价值不大。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其他反应经济体现状的宏观数据来推测需求端的实际情况。
了解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再来看数据,就能看出一点东西。
PPI 反应了企业购买价格,可以粗略理解为企业成本价格,CPI 反应了居民购买价格,可以粗略理解为企业卖出价格,这就是为什么通常 PPI 会传导至 CPI。毕竟正常情况下,成本增加,终端售价也要增加,这样才能挣钱。
但是如果所有生意都能赚钱,那早就实现共产主义了,价格终究是由供求决定的,现实中赔钱的生意多的是,原因是什么呢?
房价给大家普及了刚需这个名词,刚需其实就是需求刚性,与此对应的还有需求弹性,“供给刚性”,具体定义就不说了,大家应该都能理解。
供给端建立需要成本,需求端的压缩可不需要。所以赔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家庭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刚性支出增大,预期收入降低,那需求端不足就很容易理解了,在供给刚性大,需求弹性大的情况下,剪刀差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而宏观数据 PPI 和 CPI 反应剪刀差巨大,就说明所有企业总体上运转成本变大,收入降低,毕竟宏观数据也是由一家家企业收支数据组成的。
不过这只是一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还可以做其他解释,这时就需要其他数据的解读做配合了,比如社融、社消、M1/M2 增量和比值等等。
每一个宏观经济数据都可以有多种解读,但是很多经济数据的解读趋于一致的话,往往就是能真切反应经济体运转状况的解读了,这也是国家要统计宏观经济数据的原因。
未完待续……
菜价已经飞起,谁能想到香菜卖到 40 多一斤,土地不能被资本家控制,否则未来的食物也会是天价!
最根本的经济学规律是供需决定价格,记住这一点。
CPI 同比上涨 0.9%,这个涨幅比较小,整体物价稳定,说明整体供需基本稳定,稍微偏低,问题有一点但是单看 CPI 还是不大。
PPI 同比上涨 9.1%,这个涨幅比较大,但是这里既有供需影响,也有美国放水的影响。哪个占比更大,具体占比多少,我们不去管他,就说一点确定的,那就是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了。
其实 PPI 高位持续很久了,生产企业成本提高的压力已经持续很久,如果可以转嫁到最终消费,这是理想结果,经济健康发展,但问题是现在转嫁不了,不敢随意涨价,根本原因还是生产相对过剩,供大于求,竞争对手不涨价你就不敢涨,谁涨谁死。
成本上升,不涨价,带来的就是利润被吃,甚至亏损,企业难以扩张,就业和打工收入都会被压缩,打工人赚钱变得又难又少而这又会压缩消费,如果没有有效政策干预,可怕的通缩就来了。
疫情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人定胜天的志气要有,但是顺势而为,尊重客观规律也是理性必须。疫情没结束,这个大势就难以扭转,政府能做的就是出台相应政策,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稳定,在冬天活下去才能迎来春天。
福祸相依,危机之中也有机遇。
改革很难,改革意味着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因此在正常时期难以推进的改革,放在当下反而是一个机会窗口。
环保问题,高质量发展,是不是正好可以来一波?一个行业里把水平低下的企业淘汰,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占领海外市场,这不正是一个好机会?关停小厂的就业消失,发展的更好的大厂就业增加,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了,总体是好事。
劳动法颁布多少年了,说好的 8 小时工作制,说好的做五休二,以前根本没有普遍认真执行,996 乃至 007 一路卷,现在生产相对过剩需求不足,不是正好把劳动法贯彻一下吗?
资本增值远远快于劳动报酬收入,趁着这次危机,把以前没收的税收起来,劳动报酬提起来,是不是长远的好事?
做大做强是我们鼓励的追求的,但是通过垄断压制竞争者,不去提高生产力,不走出国门窝里横,这样的垄断是不是正好来一波纠正?
其实政府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每个人都有认知边界,不熟悉的谈不了多少,拿我熟悉的说一下:
我在淘宝开了个淘宝店,现在淘宝流量分配机制上有利于大卖家,数量众多的中小卖家生存艰难,让富豪更富不如让更多的老百姓赚钱拉动的消费大。这个密码就在平台手里,而政府是有能力影响平台的,这是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是不是正好共同富裕?电商的税一直没收起来,富人避税手段多,小卖家你让我赚钱就行交点税算啥,平台代扣都行,现在是不是正好来一波?政府手里有钱了才好干事。
防水补漏的骗局非常多,xx 补漏帮坑蒙拐骗年赚千万,防水行业假冒伪劣横行,卖假冒伪劣的都成了富豪,政府正好认真治理一下,让千千万万踏踏实实做生意的正经商人赚到钱,又正义又拉动消费,又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不是好事?
各行各业能作为的地方太多了,正好借着危机好好来一波,岂不美哉?
因为疫情世界各国都在发国债
———————————————————
《纸牌大厦》—安生
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政府开支会转移私人开支,能保证没有转移办法就是使政府把钱花费在完全无用的东西上。”这些 “完全无用的东西” 不是生产生活必需品,控制了也榨不出钱。所以,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开支,不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不会减轻底层的负担,不会造成劫富济贫式地“转移私人开支”。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政府大规模增加开支,比如建设各种高大宏伟基础设施,比如远征中东,但是能源、住宅等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仍然供应严重不足,价格居高不下。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因为这些政府开支能保证没有转移,所以必然无法缓解病情,只能加重病情。
因为垄断资本天然具有压缩供给谋求最大利润的倾向,所以中小企业是扩张产能的主体。这时,中小企业的利润被垄断企业压到最低,继续扩张产能必然面临原材料涨价、制成品跌价、利润下降的局面,抑制产能扩张的力量压倒扩张的力量。这时,很难控制 “增量”,盘活“存量”——没有外来的“增量” 资金,“存量”资金就不会增加对实体产业的投资。没有外来资金成为中小资本的利润,中小资本扩张的运动很快就会停下来,否则它们就会因为原料涨价、销售不畅陆续破产。如果政府不增加支出,就不能有效形成
投资高潮,即使出现民间的投资潮,也不过是中小资本向垄断资本贡献利润,被垄断资本吞并的过程。这吞并过程是单向的,必然加剧垄断的集中。
常见的现象是,政府扩大开支,新增的订单提供了额外的有效的需求。于是,中小企业扩产,垄断资本控制的能源、土地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涨价,大部分利润很快归垄断资本所有。垄断资本获得利润后,绝大部分的利润脱离实体经济,既不用于扩大生产,也不用于消费,而是什么紧缺投机什么,什么不可再生囤积什么,或者进行金融兼并、投机去收割中小资本。中小资本被迫脱离实体产业,跟风投机。
垄断资本在抑制产能和刺激通胀方面起关键作用。对新增订单,各个环节抑制产能和涨价的能力与垄断能力正相关。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扩张产能越激烈,越难涨价。相反,越是高度垄断的行业,扩张幅度越低,越容易涨价。垄断资本控制着生产生活必需品,占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关键节点,是整个社会化大生产过程的总阀门,是社会化生产的实际组织者,有能力影响甚至操纵全社会生产规模。由于它们具有 “抑制生产规模、谋求最大利润” 的本性,所以社会经济极难复苏。一浪接一浪的扩产循环,一旦达到垄断资本这里就会被打断。垄断产品价格稳步上涨很难下跌。竞争激烈行业的产品产量完全不受控制,难以稳定提高价格,价格始终像过山车一样,即使短期出现价格上涨,最终也会因为产能过剩而下跌。
恨国党一边抱怨物价飞涨 cpi 造假。一边又在这里说大家都穷造成物价不涨
现在情况是水放了,政府表示钱没进房市,百姓表示钱没进股市,cpi 才这么点那就是钱也没进市场,那么问题来了也放了那么多水,水去哪了?别告诉我进企业了。
消费继续疲软,通缩预期加强。
我觉得房价还可以再涨一波,居民杠杆率才 72%,离 100% 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空间。都涨起来了,居民就有钱消费了,需求就提起来了
反观政府的杠杆都 46% 了,太高了!一定要降下来。只有腐朽的资本主义政府杠杆率才百分之一两百,因为他们的政府尽搞奢靡之风,他们太腐朽了,吃喝玩乐,把钱都用光了!到处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只有我们政府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
企业的杠杆率更高,超过了 150%,还要继续减税降费,还有那么多老板没移民呢,不帮帮他们怎么办?
要么承认自己并不比躺平始祖高明,要么动用别人无法使用的体制手段——打土豪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继续涨房价就可以了,然后推出 100 年的子孙贷,退休以后让儿子孙子来还贷款,这样的话,为了还贷款人就该去多生孩子了,养孩子就要花钱,不仅消费问题解决了,房地产问题也解决了,连人口问题都解决了,三难自解。
最近几次入住万豪观察体验:
豪华酒店早餐厅 酒廊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停车场难找空车位
百元的经济型酒店门可罗雀
道理他都懂,直接发钱又不肯,净整什么兰博基尼五元劵之类的东西,老百姓缺的是那五块钱吗?房子买不起又随时会失业,我哪来的动力去消费?
别的不清楚,就食品价格下降 3.8%,我觉得统计就有问题,在上海春节前几天蔬菜等价格猛涨,这也是每年春节的惯例了。统计局的人都不买菜的吗?还是说别的地方春节前蔬菜等价格反而跌了,其他地方的知友们可以谈谈,也许我少见多怪了。
数据告诉我们,是真的穷
说明 2022 年稳增长压力大。CPI 超预期回落,需求不足仍然是核心问题。直接原因是疫情反复冲击线下消费,居民储蓄意愿偏高。不过与其说钱拿去储蓄,更多是拿去还债,截止 2021 年底,国内居民的总负债达到了 200 万亿,人均负债达到了 14.2 万。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房贷。
需求端乏力意味着生产端过剩,生产持续过剩要么战争消耗,要么大萧条经济危机出清。课本上讲,社会主义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没有资本主义的那种 “倒掉牛奶” 式经济危机。如果出现了,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这句话是错的,二是出现这种危机的不是。
稳增长怎么稳?印钞、放水、政府投资凯恩斯。一月 M2 增速 9.8%,理想的货币供应增速应该与 GDP 增速相匹配,多出来的就是多印的钞。多印出来的钱怎么花才能给到老百姓、需求端?全民发钱是不可能,浙府创新形式搞了一个创业贷款免除,大部分还是选择搞建设。
同时今年又是地方领导换届上任第一年,地方投资意愿强烈,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明显提高。随着地方两会陆续召开,目前已有 23 个省份公布 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平均增速为 8.1%。其中,河南、安徽、湖北等 7 个省份高达 10%,最低为天津,也有 5.5%。与 2021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两年平均)相比,15 个省份有所提高,湖北、辽宁、陕西、河南、黑龙江 5 个省份提高 5 个百分点以上。
PPI 正缓慢回落。同比上涨 9.1%,但是同比自上月的 10.3% 回落至 9.1%,环比自上月的 - 1.2% 收窄至 - 0.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 0.2%,上月为 - 1.6%;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回落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是好事,意味着成本降低。尤其是需求不足难以将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消费端的情况下。
不过,大规模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势必会带动上游水泥、钢铁、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会减慢 PPI 从高点回落的过程。当下
开闸放水印钱建设很可能难以重回 2008,而证明我们走进了 “滞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不过,今年稳增长不只是经济任务,而且是任务。2023 距 2013 已经过去了十年,2022 是无论如何不能乱的。在基建和浙府的创业贷款外还有什么办法,拭目以待。
热榜上不见了
坏了!百姓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
美国 cpi7.5:没关系的 帝国爸爸血厚
我国 cpi0.9%:药丸
说明咱老百姓是真的没钱花了
看中央怎么救吧,反正你敢逼 90 后花钱消费,那就别指望 90 后结婚生娃,日尼玛首付都攒不够还 tm 生娃呢
屌丝的钱都拿去打赏主播了,哪来的钱去消费
》基本概念搬运工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 CPI。
CPI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消费者物价指数_百度百科
基本计算公式: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sumer_price_index
基期价格,是指某种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水电费、运杂费等根据某文件得出或者指定的在某时期的价格。
eg. from Baidu
若 1995 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 800 元,而 2000 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 1000 元,那么该国 2000 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 125%(以 1995 年的这组商品的价格 800 元就是基期价格)。
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生产者物价指数与 CPI 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生产价格指数_百度百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一种情况?
过节了,你带着父母出去游山玩水。你开着开着发现前面有一段崎岖山路,你开始减慢车速想着能不能慢慢蹭过去,这时候一家之主的母亲开始抱怨 “怎么减速了啊?再开快点啊,你这么开咱们什么时候能到啊,一定要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到景点啊要不然我怎么拍照炫耀啊,到了景点我一定要拍好多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好好气气你那个美丽姨好好让她看看,顺便老姐妹的群里也发发让他们看看我看到的景色和咱家的大汽车,干嘛呢你再开快点啊”“妈没办法啊,咱家这车虽然刚换的内饰刚贴的车衣但是咱家车的悬挂和底盘开这种路还是有点难度的得稍微慢点”“你说什么呢?咱家这国产车怎么了?啊?你看人家隔壁梅姨一家怎么吃着肘子就过去了”“那人家那车有三把差速锁呢,比咱家车贵不少呢。。。。” 就在你话还没说完的时候你身为驾校教练的父亲狠狠的扇了一巴掌说“什么锁不锁的,我师承全球最好的驾校,毕业后又当了 40 年驾校教练,我只知道一句话你开不过去就是你技术不行,别怪路不好车不行”“卧槽,爸您早说啊,我都不知道您这么厉害呢,我下车您来开我也学学”“我不是跟你说了我当了 40 年的教练么,我哪有时间考本啊,你赶紧开我指挥你”
终于在你父亲的指挥与你母亲的牢骚下,你们一家连同那辆刚贴完车衣的车托底彻底走不动了。没办法只能你下来推,你一边拼尽全力的推车,另一边吃着火锅唱着歌。时不时还要阴阳你两句,怎么推得这么慢啊,真是生了个废物呢。
这次退潮,不知有多少人是没穿泳裤在浪的
逻辑推演一下。
解决思路有两种,一种是提高 cpi, 一种是降低 ppi。
降低 ppi 有点难,毕竟全球疫情加中国出口旺盛。
那么只有提升 cpi 了。
提升大宗消费品是挺难的,毕竟现金为王的时代。房子又不纳入 cpi 统计。
那么只有提升普通消费品了,衣食住行。
衣住行有点难,因为都可以省。
那么只有提升食品价格了。
推演结论:
食品得全面贵起来了,只能说少吃点肉多吃点菜,少吃点精致点心多吃点粗粮,人也健康一些吧。
说明不把房价涨幅计入 CPI 是不对的
数字货币刻不容缓,直接发钱给普通老百姓花(狗头)
信心比黄金还宝贵,比起如何促消费,让人敢消费更重要。
啥时候能把股市涨起来就不通缩了
吃了美国狂印钞票的连瓜落了
不仅中国,全球所有深度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被坑害了
美国放水,中国不放那在国际贸易中就吃大亏
中国一放,PPI 就涨了
但是旅游、文娱(特指电影话剧这些会聚在一起看的)、体育(现场观赛)等消费途径受限,光靠日常消费拉动太困难了
争取和美元进一步脱钩,开拓新的消费渠道和消费领域(除了房市和股市,这俩快用烂了),努力终结疫情恢复之前受限的消费途径
也就这些办法了吧,还有啥
这一个个在唱衰我国经济的,你们去看看一月的新车销售排行榜,看看 30-50w 的车都卖疯了,也不知道谁给你们的勇气。
看到 CPI 同比增长 0.9
你说滞胀我说通缩
看到房地产调控放松
你认为上车机会我认为是请君入瓮
不知道你是否加杠杆买房,反正我存钱保命
说明奢侈品市场 300%+ 的增量是假消息?
你们说,会不会,我瞎说的啊,都转嫁到出口了。。
国内维持这种现象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按理说甭管大小企业应该都死绝了才对。
蹲一波分析
我想说,发钱了,我也不想购买
中国网财经 2 月 18 日讯 (记者 张紫祎)CPI 同比上涨 0.9%,PPI 同比上涨 9.1%,制造业 PMI 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1 月多项经济数据发布,传递了哪些信号?
CPI 和 PPI 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2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1 月份全国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和 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数据。数据显示,1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9%,PPI 同比上涨 9.1%,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1 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春节前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数据显示,从环比看,CPI 由上月下降 0.3% 转为上涨 0.4%。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6% 转为上涨 1.4%,影响 CPI 上涨约 0.26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2% 转为上涨 0.2%,影响 CPI 上涨约 0.18 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1 月份 CPI 上涨 0.9%,涨幅比上月回落 0.6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 3.8%,降幅比上月扩大 2.6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下降约 0.72 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从同比上看,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食品价格下降是导致 CPI 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
“据测算,在 1 月份 0.9% 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0.5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 0.4 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2%,涨幅与上月相同。” 董莉娟表示。
1 月份,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走低,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
从环比看,PPI 下降 0.2%,降幅比上月收窄 1.0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0.2%,降幅比上月收窄 1.4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煤炭、钢材价格继续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 3.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 1.9%。
从同比看,PPI 上涨 9.1%,涨幅比上月回落 1.2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11.8%,涨幅回落 1.6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8%,涨幅回落 0.2 个百分点。
据董莉娟介绍,调查的 40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 36 个,比上月减少 1 个。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价格涨幅回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对媒体表示,1 月份,我国物价总体平稳运行,为全年价格走势创造良好开局。展望全年物价走势,郭丽岩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劲,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政策调控工具箱丰富,保持 2022 年物价平稳运行仍具有较好支撑。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受高基数影响,PPI 涨幅预计进一步回落,食品价格仍然是影响 CPI 走势的主要因素,粮食连年丰收,猪肉价格短期不易回升,预计国内通胀水平整体可控,尚不对货币政策构成较大掣肘。
制造业 PMI 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
早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制造业 PMI 数据,这一先行指标已率现传递 2022 年经济 “稳开局” 积极信号。数据显示,1 月份,制造业 PMI 为 50.1%,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经济运行整体持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2022 年 1 月份,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浙商证券李超宏观团队表示,1 月制造业 PMI 小幅下行 0.2 个百分点,仍保持在扩张区间,在备战冬奥、过年停工以及多地疫情复发等因素影响下,PMI 依然体现了一定韧性。
1 月份,部分制造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加之近期市场需求放缓,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减弱。但分项数据显示,经济仍有不少积极变化,具备持稳运行基础。
其中,生产指数为 50.9%,虽比上月下降 0.5 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
李超团队分析表示,在受春节停工与冬奥会限产等因素扰动下,生产指数略有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扩张区间。南方八省电厂日均耗煤有所下滑,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就地过年政策下生产工业旺盛,生产保持韧性。
大型企业表现持续向好,景气水平稳中有升。数据显示,大型企业 PMI 为 51.6%,高于上月 0.3 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
企业预期有所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7.5%,高于上月 3.2 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信心有所回升。
“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 21 个行业中,19 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景气区间,特别是通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 60.0% 以上高位景气区间,相关行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赵庆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数据向好的同时,当前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依然强劲。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022.8 亿元,同比增长 11.6%(折合 15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6%;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
专家预计,从引资规模看,受益于我国拉动内需和产业升级,以及继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今年吸引外资的规模将继续扩大,我国仍是全球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好啊,形式一片大好,伟大啊,好感动
呵~。。。说明统计局辛苦了。。。0.9% 也就是一斤蔬菜原来 3.00 的话现在约是 3.03,呵呵~。。。
2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中国 1 月 CPI 同比增长 0.9%,预期 1.0%,前值 1.5%。
有专家表示,在温和的数字增长背后,也蕴含着一定的涨价动力,前期大幅增长的大宗商品价格,正在逐步传到至产业链的最下游。
这不很明显嘛,中国 PPI 这么高,全世界通胀,只有中国不通胀,说明 PPI 的上涨没有传导到国内,传导到国外去了,中国向全世界输出通胀
中国 1 月 CPI、PPI 同比涨幅回落。国家统计局今日上午发布 2022 年 1 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指数,同比涨幅都有回落。
CPI 同比上涨 0.9%、涨幅较上月回落 0.6%,环比上涨 0.4%。市场认为,超预期回落的主因是食品价格下降,其中猪肉价格仍在下行区间,同比跌幅扩大至 41.6%,影响 CPI 下降约 0.96 个百分点;鲜菜价格同比下降 4.1%,环比涨幅(3.1%)比往年春节小。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2%,连续两月持平,这被市场解读为社会总需求较平稳,通胀压力不大。
PPI 指数同比上涨 9.1%、涨幅回落 1.2 个百分点,环比再降 0.2%;主要受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走低、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回落。不过市场预期随着国际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品价格大幅上涨,PPI 下降将转缓。但从核心 CPI 看,当前终端需求平稳,企业持续提价空间不大。(林广英)
ppi 是啥
来看看这 6 大机构是如何解读 CPI 和 PPI 数据的吧!
一季度或成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窗口期。
1. 安信证券:CPI 和 PPI 双双回落,通胀压力持续缓和
1 月 CPI 和 PPI 同比双双回落且低于市场预期。往后来看,制造业需求偏弱,结合 PPI 翘尾因素影响,PPI 同比料继续下行。PPI 同比回落、猪价温和抬升以及服务业景气偏弱使得价格难以显著回升,上半年 CPI 同比大概率维持 2.5% 以下。PPI 继续回落以及上半年 CPI 预计不高,通胀对货币宽松不构成约束。
2. 中国银行:CPI、PPI 涨幅双双回落,全年物价温和可控
综合来看,2022 年我国物价将保持温和走势,并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明显掣肘。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需要宏观政策强化跨周期调节。考虑到美国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美联储将加快收紧货币政策。
根据 CME“美联储观察”,3 月份美联储加息的概率达 100%,其中加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为 50.8%,加息 50 个基点的概率为 49.2%。在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出现背离的大背景下,一季度将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窗口期。建议货币政策持续靠前发力、精准发力,稳定经济大盘。
3. 财信国际:食品致 CPI 回落,PPI 将继续下行
食品是 CPI 同比增速回落主因,预计 2 月 CPI 同比增长 0.8% 左右,全年呈前低后高走势。食品方面,猪肉和蔬菜价格贡献了 CPI 同比增速降幅的 80% 左右。其中,受供给恢复加快和冬季腌腊需求基本结束影响,猪肉价格环比转负,其对 CPI 同比的拉动作用回落 0.15 个百分点;受高基数和环比涨幅低于历史同期影响,鲜菜对 CPI 同比的拉动作用回落 0.33 个百分点。非食品方面,春节因素导致服务价格回升,但疫情制约其回升幅度;PPI 步入下行周期导致工业消费品价格回落;核心 CPI 低位趋稳,表明消费需求依旧疲弱。
往后看,服务业温和修复、猪肉拖累减弱将带动 CPI 中枢回升,但 PPI 向 CPI 传导进程步入尾声、国内需求整体偏弱背景下,CPI 同比反弹幅度有限,预计 2 月 CPI 同比增长 0.8% 左右,全年走势上前低后高,个别月份破 “3” 概率偏大。
保供稳价政策见效是 PPI 回落主因,预计 2 月 PPI 约增长 8.3% 左右,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受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影响,国内定价商品如煤炭、钢材等上游行业价格明显走低,1 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 9.1%,涨幅较上月回落 1.2 个百分点。
往后看,保供稳价和运动式减碳纠偏将驱动国内定价的商品价格重回均衡,国际大宗商品将重新主导 PPI 新涨价因素,预计在翘尾因素逐月回落和全球供应链整体向好的共同影响下,2 月 PPI 约增长 8.3%,全年呈 “前高后低” 走势,四季度因高基数陷入负增长的可能性较高。
4. 东莞证券:CPI 同比涨幅下降,PPI 同比增速继续回落
总的来看,1 月 CPI、PPI 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环比 CPI 由跌转涨,PPI 继续下降,PPI-CPI 剪刀差继续收窄。
展望 2 月,CPI 方面,虽当前猪肉价格尚未探底,居民消费恢复尚在爬坡,不过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或加快上游原材料向下游消费品的价格传导,CPI 同比增速或将稳中有升。
PPI 方面,虽保供稳价政策稳步推进,2 月 15 日国常会定调将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稳定市场预期,缓解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不过受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影响,叠加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以及 2021 年 2 月的较低基数,2 月 PPI 同比增速或保持震荡。但随着保供稳价工作的持续推行叠加低基数效应消退,PPI 或将逐季回落。
5. 浙商证券:供给释放,油价难改 PPI 回落趋势
1 月 PPI 环比 - 0.2%,同比 + 9.1%(前值 10.3%),PPI 跌幅略超市场预期,再次验证我们关于 “先立后破” 的判断,今年重点在于 “立” 而非“破”,国内供给充分释放,中游工业品价格普遍回落。因此,虽然原油价格仍在上探,但化工、化纤、塑料橡胶行业价格均出现了下调,最终 PPI 环比依然为负,我们维持全年 PPI 同比 + 1.4% 的观点,工业品价格回落幅度将超出市场预期。
1 月 CPI 环比 + 0.4%,同比 + 0.9%(前值 1.5%),CPI 环比弱于季节表现,同比再次回落到 1% 以内,一方面源于猪肉供给过剩局面未改,猪价持续探底,另一方面源于冬季疫情较为严峻,线下密集型消费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核心 CPI 修复表现不佳。
PPI 和 CPI 双双回落,国内通胀无虞,稳增长仍是货币政策首要目标,一季度 “四箭齐发” 宽信用逻辑延续。
6. 中泰证券:2022 年 1 月物价点评:PPI 增速下行因何趋缓?
1 月 CPI、PPI 同比增速双双回落,主因去年同期基数走高,而环比增速均由降转升。
往后来看,一方面,CPI 短期大幅上行风险不高。受春节假期需求增加影响,鲜菜、鲜果和水产品等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扩大,春节前出行增加及城市生活性服务业人员返乡推动服务价格环比正增,但猪肉供应充足,环比由升转降,也拖累食品价格同比下行,使得 CPI 同比增速走低,而 2 月猪肉价格继续回落,短期看 CPI 增速大幅上行风险不高;
另一方面,PPI 增速下行幅度放缓。在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走高带动下,PPI 环比增速降幅收窄,而国内定价的煤炭、钢铁等工业品价格环比降幅也同步缩小,在去年同期基数走高的情况下,PPI 增速延续下行,但近来同比增速下行幅度有所放缓。近期国常会部署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在稳增长诉求较强的情况下,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行预计将会得到控制。
哪有那么多解读。剪刀差:无非就是生产端在死扛呗,中小企业在受罪。价格因素已经无法传导到消费端。也佐证着消费疲软到了见底。
这个问题的热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降温,辛苦啦
说明油价又涨了!
人定胜天,我们不按洋规矩走
当然是感恩啊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吗?真心求问
“烟花” 三月下扬州?
勤俭节约的风气和未雨绸缪的政策在多灾多难的当前还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然已经出现倒牛奶的局面了
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学习一下福特的工作制度吗?8 小时工作制,再加提高工人工资。才能提振消费,增加经济活力,资本主义都可以看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看不到。
能够下拉 CPI 的核心,当然还是猪肉。其实不知大家在这个春节感知到没有,除了猪肉,你平日里已经快消费不起的牛肉是不是变得更贵了?!而所谓烟酒类的同比下降,在我等的实际感知中却没有产生共振,恰恰相反,平日里 20 块一包的烟早已成为了各个烟酒店的标配,10 元一包——老黄历了;至于酒的情况,相信大家更熟悉,否则,很多人也不会在年前年后的酒席预备前反复询价。
很多年中要办喜事的家庭,正月十五刚过,就开始打听五粮液的价位了。
PPI 方面(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 月同比上涨 9.1%,较前值回落 1.2 个百分点,结束了四个月的两位数增长。2021 年 9 月以来,PPI 已同比持续两位数增长,在保供稳价措施的带动下,自 2021 年 10 月开始涨幅逐渐回落,今年 1 月更录得六个月来最低。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 11.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8%,涨幅分别回落 1.6 个和 0.2 个百分点。。
全球通胀压力仍然高企,在俄乌危机、疫情后需求复苏、原油供给修复缓慢等各因素综合影响下,主要发达国家通胀屡创新高,“未来将主要从能源价格途径向中国形成通胀输入,形成上游涨价压力,预计未来中国的 PPI 下降通道将由陡转缓”。
CPI 和 PPI 的剪刀差很大,导致国企、民企面对的实际利率差异进一步拉大,进一步抑制民企资金需求。
以前经济增速高,投资回报率高,因此即便资金成本高,民营企业也愿意扩张。面对广袤的、增长的市场,投资回报完全可以覆盖昂贵的资金成本,借到就是赚到,民企有借钱的动力。可是现在,经济增速已经很低,投资回报率很低,投资机会很少,民营企业不愿意借钱,更愿意躺平。
恶意上涨,必须严惩!
PPI 还是那么高甚至越来越高,从去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到现在,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加上深圳,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疫情反复,生产多多少少受损,加之春节季节性停工。目测 PPI 的涨幅还不会跌落。
说明中游制造业扛不住的又得死一大片
消费不长多半是封锁造成的吧,谁敢消费?
一圈回答,多是看空市场的,没信心的市场,就不会上涨 。
整体来看,1 月份 CPI 和 PPI 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表明一、CPI 环比上涨显示市场活跃度提高;
表明二、PPI 涨幅持续回落慢慢趋于正常水平;
表明三、促进国内循环应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cpi 和 ppi 是什么意思?
cpi 的全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 的全称为生产价格指数,这两者往往被用于衡量通货膨胀,前者表示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后者表示工业品价格变化。在多数情况下,这两者的走势并不会同步,甚至还存在着相反的可能性,并且一正一负。这种情况往往发生是因为物品的传导机制问题和经济周期不同导致的。
两个指标因为反映的价格不同,所以都存在不少的差异。ppi 主要反映是工业品的出厂价格而非终端物品价格,所以在统计上就比较侧重于上游的生产资料,这样中间环节无论是增加多少,或者是减少多少,对 ppi 的数值影响是极为有限的。相反,cpi 由于反映的主要是终端物价的衡量,所以对于老百姓的钱包影响程度是更为敏感,这样两者出现差异也就显而易见了。
在它们的统计范围中,唯一有重叠的就是工业消费品,主要包括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等。而近年这些产品的价格变动都比较小,所以其中一个指数的波动很难传导到另一个指标,并且加以影响。
比预期好!力挺祖国
说一千道一万,各种 7 让人迷离的数值分析,名词抛开不谈,说到底还是老百姓没钱,钱都让银行吃利息吃光了
居民普遍消费降级,主要原因还是信心不足。都在储备弹药准备对抗风险,一旦恢复了增长赛道,现在这些天天哭穷的朋友,转过身就给你变个魔术表演什么叫不差钱。
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早就是讨论烂的话题。全球供应链转移 + 澳煤 + 碳中和碳排放。这两组数据没什么新东西。
说明美帝再不生息
外面的 cpi 要奔着 10 去了
里面的 cpi 嘛
师父,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我们赢麻了!
cpi 上涨幅度不大,经济发展不行,药丸。
cpi 上涨幅度很大,经济发展不行,药丸。
反正都是要完,还能说明什么呢!
我不关心国内如何,我就关心美国怎么样了?
PPI 涨成这样,CPI 正常涨都是剪刀差,飙升就是通胀,希望 CPI 涨的应该负债不少
说明通缩已经很严重了。
CPI 连 1% 都不到。整个市场的情况是:原材料大涨,价格却上不去,典型的通缩,已不需要 CPI 负数来证明是否通缩。但是,我怀疑美联储加息后,CPI 真有可能变负。
PPI 虽然下降了一点,但仍处于高位。2 月份,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后,估计 PPI 又要上升了。
如果没有春节错期影响 CPI 会跌得更多,PPI 会更靠近预期数值。
以后的趋势情况是:PPI 逐渐下降,但企业的订单却越来越少。因为市场的内生消费力在逐渐下降。
说明提前消费导致的紧衣缩食的情况已经毒害的不止一代人了 ,而是 80-90 90-10 甚至更小的年龄段,所以马爸爸是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惯着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明事理了才发现,这个毒害是在太大了,那可是从小的养成的 ,想要变过来醒过来,除非天塌下来(也就是死了爸爸),那一刻才能觉醒,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房价下跌也不是法外之地!
为人民服务
挣的钱交了房贷,银行越来越有钱,普通消费者消费不起了
绝。这还用问么。
说明了该躺平了,不要消费了。不然会死的很惨。不存钱等于等死。
请准时收看今晚的新闻联播
一个人花一千万,购买力远不及让 100 个人花一千万。而且一个人花 1000 万估计也不买国货。你让 100 个人花 1000 万,基本上都是买国货。那么 ppi 和 cpi 问题不就解决了?????
说明当大部分人的收入刚刚够还房贷的时候,房地产经纪的负面影响就要出来了。
而根本原因,则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在国内,后者主要表现在土地上。
需要猪肉涨价了。
说明大宗商品涨价已经传导到制造业,国外 CPI 继续高企,国内消费端或许晚一点会有反应。2022 年可以关注大消费板块。
CPI 计算方式不知道算不算在大 A 股的消费
啥都不是事,再来一波涨价去库存,任何问题迎刃而解。
退休金又上涨了,可以理解为精准放水吗。因为基数低,很多退休人员的钱大多用在基本生活保障上,钱可以充分进入消费市场
应该学习日本,和美国保持同步,这样避免被收割。
盲猜两会前会降息 50 个基点
上游原料涨价,终端需求不足。。。
猜猜那些天天说着暴打消费主义的人最后会害了谁。。。
外贸还是输出了一部分通胀。要不然成本涨得这么厉害,消费端不可能一直通缩。
发展中国家 + 老龄化
(不怎么富 + 老人多)
这种情况下当然没人消费了
石油煤炭涨了 38%,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业上涨 30.1%。发电企业可还好
说明了需要泄洪。
通胀没有有效传导
原材料涨价,但消费提升微弱
本身可以证明中国目前经济状况不佳,尤其是需求端。
(但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反正通胀没起来,可以进一步宽松政策。)
整体经济稳中向好,根本依靠党的领导
通缩严重通缩,经济大萧条,十分期待 2 月数据
与美国 CPI 上涨高度吻合,你猜这是不是个巧合?
还能说明什么?说明滞胀了。
是谁指使你问这个问题的,你有什么目的?
这样你就知道 gdp 增速 7.5 水分有多大了
知乎用户 花猫哥哥 发表 当前的经济局面是什么? 1 复杂的经济难题 4 月有一组数据比较准确地展示了当下复杂难解的经济形势——PPI 指标是 6.8,CPI 指标是 0.9。(5 月 PPI 指标是 1.6,CPI 指标是 1.3) 这 …
知乎用户 黎歌 发表 这并不奇怪,我在昨晚的这篇文章里,就预判过 1 月份 CPI 很有可能破 5。 这会最直接导致央行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也会让央行在当前经济滞涨的大背景下,更加左右为难。 本文会就此做详细分析。 在前天有一则新闻,是 …
知乎用户 张的词 发表 CPI 破 4 是猪瘟导致没啥问题,可是伴随 PPI 还是在下滑就有问题了。11 月的 CPI 和 PPI 数据,总体延续最近半年来 CPI 上涨、PPI 下降的滞涨格局:CPI 数据增幅为 4.5%,PPI 则继续 …
知乎用户 观察者网 发表 名义上通货膨胀是 6.2%,但是美国公布的通货膨胀的统计方法一直都是很 tricky 的,水分很大,实际上远远比 6.2% 高。下面是权威媒体根据官方数据和其他来源罗列的一些重要民生消费品的对比去年同期的涨价幅 …
知乎用户 天行两端 发表 苏联解体以来的最大涨幅(咦?我为什么要说苏联解体) 第一,FED 前几天的会议结束,准备开启 TAPER,这就是不加油而已,不继续吹气,但问题是现在不下猛药,CPI 不可能回来,但下了猛药可能美股提前崩,中期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