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的娃娃间” 相关责任人,尤其是幕后主使,如果被抓到,够不够死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是网友断案,死刑起步。 知乎用户 小透明 发表 作为一个男性,我很反感这种玩意。很多答案里所谓的法律人士都说这是个人爱好,旁人管不住,管了就是法律倒退,我可去你全家,法律是为社会群体服务的,社会群体认为一件事不 …
13 亿人口,去掉 6 亿月收入不到 1000 的,不就只剩 7 亿了吗?
如果去掉月收入 2000 的呢,去掉月收入 4000 的呢?
那就没剩多少人了,我们城镇工资收入中位数也才 3000 多点。
律师行业毕竟是个服务业,服务业发达不发达还是取决于老百姓手头有没有钱。
有钱,不争馒头争口气,为了百十来块钱的东西花万把块请律师打官司。
有钱,动不动几十万的标的,一个案子几万律师费也没问题。
律师市场不是看总人口的,要看付得起律师费的人口。
律师的市场没你想象的那么大。
全国民商事案件的律师参与率也就 50%,注意,只要原被告双方有一方请律师了都算律师参与,这说明至少有一半的案子双方是直接赤膊上阵贴脸输出。
但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律师参与率显著上升。比如北京,民商事案件律师参与率就达到了 75%。
所以说律师喜欢扎堆大城市,是有原因的。
在 60 万已经不少了。
好多人言必提美国。没错,美国有 130 多万律师,世界第一,占全球律师总数的 35%。不过美国的法律传统和特殊法制环境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比如政府也是雇佣律师的大户,其中财政部、SEC 都拥有大批的律师,而司法部干脆全是律师组成,司法部长就是 Attorney General,也是政府的首席法律顾问。ABA(2014 年)的统计是大约有 8% 的律师是在为美国各级政府工作——这边还仅指行政部分,不包括法院系统。美国 1200 名联邦法官、8 万名州法官,都是律师出身。没有当过律师而成为法官,在美国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基本算是一个特例。
除去美国,其他西方国家的律师人数都算不上多。英国,6600 万人口,出庭律师(barristers)12000 人(2011),事务律师 6 万人(solicitors);法国,6700 万人口,律师 58000 人(2013);德国 8300 万人口,律师稍多一些,16.3 万名(2015)。
而东亚由于中华儒家文化的传统,律师人数(相对人口)比例更低:日本(1.26 亿),辩护士(弁护士)3.7 万人;韩国(5100 万),律师 1.4 万(2016)。所以以中国 13 亿人口来说,60 万多律师,已经不算低了。
另外一方面,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差别极大。北京、上海、广东(广州、深圳),集中了中国超过 40% 的律师;而中国国内有 200 多个县连 1 名律师都没有;在日本,东京、大阪、横滨和名古屋有全国 80% 的律师;韩国更甚,《朝鲜日报》2014 年统计的数字是全国 73.5% 的律师都在首尔执业,而全国 219 个市郡中 67 个没有律师,“无律村” 超过 30%。而同在北京,西城、朝阳的律师人数又占北京律师人数的半壁江山,延庆、密云、平谷等地的律所加起来都没有一个市内的中型所律师人数多。
考虑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工业大国、金融大国,却没有能成为法律服务大国的可能,所以从宏观上看,中国律师人数其实是有饱和的倾向,特别是在一线城市。
而从需求来看,中国大部分诉讼中都没有律师参与,都是普通人自己解决和处理。有律师参与和协助的反而是少数,而且比例越来越低~
首先看看全国每年民事案件数量:
2014 年全国法院新收民商事一审、二审、再审案件 9068011 件,全年审结 8750735 件。
2015 年 5 月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到 2018 年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 6489 万件,平均每年 1800 万件。其中仅 2018 年人民法院就受理案件 2800 万件,审结执结 2516.8 万件。
再来对比全国律师业务办理情况:
2014 年,全国律师办理民事业务 210 万件;
2015 年,247 万件;
2016 年,274 万件;
2017 年,387 万件;
2018 年,396 万件。
也就是说,2014 年有 27% 的民事案件中有律师参与;到了 2018 年,这个比例降到了 14%。要知道,民事诉讼已经是法律业务类型当中,律师参与度最高的、业务数量最多的一类。
刑事业务呢?
2018 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为 506.9 万件,同比下降 7.7%(2017 年为 548 万起);而 2018 年中国刑事诉讼辩护及代理案件数量,从 2017 年的 70.5 万件,增加到 81.4 万件,同比增长 15.5%,然而参与度仍然仅仅为 12% 和 15%。
当然以上计算方式存在比较大的疏漏,仅供参考。不过至少可以看出,大部分(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官司”,都是在没有律师参与的情况下得到解决的。
以后趋势就是小问题(比如百度一下就能查找到参考答案)随着诉讼程序的简化(很多法院现在连纸质材料都不需要提交,当事人也不需要亲自到现场处理,甚至有半自动化的诉讼文件生成系统来协助当事人制作文件),逐步可能都是自己处理了。需要律师出面协助的业务,会越来越的集中于疑难案件和重大案件——这个似乎对年轻律师来说不是太好的消息。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这里先不展开,等以后有机会再补充。
[
罗翔说刑法系列套装(刑法学讲义 + 刑罚的历史 + 刑法中的
京东
¥162.00
去购买
赵律
86 次咨询
4.9
律师、法律优秀回答者
北京兆法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去咨询
结论先行: 目前的政法体制下,律师的发展决不会像西方一样。
在通过司法考试以前,我觉得律师是一个十分光鲜的工作,至少看港台和欧美的律政剧给了我这样的错觉,应该是属于金领一层,具有高学历,高职业门槛,也意味着高收入。
通过司法考试了,本身自己在体制内,有想要从事律师的念头,所以去了县里面一个小律所实习了几天。虽说律所只是在县里,但是县挨着杭州,经济条件不错,民营企业也挺发达,但是看所里的人,离律政剧里的不能说云泥之别,只能说毫不相关。也同时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到底律师是个怎样的职业。
在体制内时间越来越长,也到了省一级的机关,也逐步了解中国的行政运转方式了,越觉得中国的律师不可能有国外的话语权和地位。
最近看了景跃进等写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越来越觉得律师这条路难走了。有些人常拿中国的经济总量,人数以及律师的现有数来跟西方国家比,觉得律师的缺口大,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其实不然,两个行政体制之下,完全不同的法律制度,导致了两者的律师存在逻辑根本不同。
中国自始至终是政法体制,即包含公检法司,政法系统是在党的领导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的国家机关。政法工作具有鲜明的工具性,核心任务是为党的中心工作保驾护航。法院一直不是体制内的强势部门,饱受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等的困扰。而这样的运行逻辑,真的要到了有纠纷的时候,老百姓的第一反映是找关系,而不是找律师。
认识不少律师,也有收入不错的,主要是两类: 1. 年轻人能赚钱的基本上都是在非诉行业,这个有点像注会,主要是帮助公司上市审核法律合同,作为服务保障的,辛苦。2. 靠着体制内关系的讼棍(有的甚至不是律师,不具备从业资格),有长期与体制内人打交道的经历,遇事能够在上法庭之前调解解决,以满足当事人的需求。
其余的法学毕业的年轻律师,要不是顶尖学府毕业进入红圈所,那就意味着必须要去二线以下城市打拼,而他所学的法学理念和实际环境根本是天差地别,没有案源,没有资源,连所处的环境中的法治运行逻辑都没弄明白,哪个当事人敢找你。
所以基本上就出现了老百姓常规的心理 “小事何必找律师浪费钱,大事何必找律师找也没用” 的尴尬境地。
中国人多,案子也多,但是能打的官司真的不多,基本上也就只能是没法调解的民事纠纷。
才六十万?六十万我都觉得竞争大。
**一、客户沉迷所谓的关系。**你回答我一个问题,在你家那个人口不到一百万的小县城,你表哥酒驾被抓了,你家里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关系还是找律师?就连这重庆三千万人口的城市我都遇到过好多次,家属上来不是问你业务能力强不强,办案经验是否丰富,第一句问你 “你有没有关系把人捞出来,有我就付钱,没有我就走”。你当看守所我家开的我想放就放。中国目前的法治环境包括大众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市场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大。
**二、劣币驱逐良币。**这也是很多律师说的。刑事案件你一个阶段你报价一万,就有人报价一千,你报六万,我就报三万,你怎么竞争,降到五百?你民事前期收费,我就半风险,你半风险,我就全风险代理。
**三、国家政策原因。**上面说要扩大律师队伍,怎么扩大?法考难度降下去过得人多了自然有更多的人选择做律师。本来就良莠不齐的律师队伍,一年比一年差,为了争夺资源做的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竞争不过的自然就退出了。
**四、没有职业道德虚假承诺,虚假宣传。**导致有的客户上过一次当后不信任律师,侧方面影响了市场的容量。我在游戏群聊天一个不认识的人上来就叫我诉棍,可见对律师职业有很大的成见。
**五、大部分资源不在草根律师手里。**这不昨天还有一个号称年入三五百万的律师想招我过去做授薪律师,以为我属于快饿死那种律师,给出待遇 6000 一个月工资,没有提成死工资还要求坐班。去你大爷的,我自己随缘办案几个月就能挣这位律师给出的一年工资的总和。
**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北上广深经济发达地区,新一线城市和五院四系所在地的律师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其他地方想增加律师数量没人去呀。
**七、容易被背刺。**律师不仅要跟公检法斗智斗勇,还要防着客户背刺,我就曾遇到过给客户出完主意后转头就把律师给卖了给公安说 “律师出的主意”,虽然合法,但公安对我是十分的不满。另外,你还有防着律所内部的背刺。
以上只是一个小律师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说错了欢迎指正。
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我姐,法律专业毕业,累死累活法考,两次通关,在报考大军中已经算是不错了。以为光明的未来向自己招手,谁知一头扎进律师事务所,又累死累活干了两年,期间跑业务、跑法院、跑基层,一个月只有 2000 块,在三线城市连交房租吃饭都成问题。
好不容易拿到了律师资格证,又因为长期不规律作息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查出了甲状腺结节,做手术 + 休养浪费了 3 个月时间,2 年挣的钱连手术费一半都不够。最近勉强能工作了,又接不到案源,2000 块底薪也没有了,只能靠微薄的合作案源分成度日。现在正考虑转授薪律师,跑案子虽然没有提成,但至少每个月有 4000 块底薪,还能挣点咨询费。前几天又听说老家乡镇招基层事业编,又跑回家考试去了。
其实不管是哪个国家,律师都是富贵职业,没有雄厚的家底和人脉,很难熬过最开始的法考和拿律师证的那段艰难时期,从拿到律师证到接案子赚钱,没有三五年时间打磨不出来,像张伟那样的年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大海里 99% 的地方没有鱼
出海打鱼的人只会去范围相对比较固定的渔场才会有收获
没有人禁止鱼游动的方向,那为什么鱼不去那么广阔的海域呢,还没有天敌?
唯一的解释是:那些地方没食物。
跟大家讲个事儿
我们律所今年响应号召,在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开设了一个分所
为的是终结这个县 “无律师” 的历史,实现四川省每个县都有律师。
那么就有个问题
这个县之前没有律师,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还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事实上,在中国,除了一线城市 + 若干个强二线城市以外
其他城市的律师收入都不算高。
不排除有一部分人能挣到钱,但他们挣到钱的原因往往并不是法律专业技术的精湛,而是其他原因。
如果他们综合开发自己的资源。即便从事其他行业,也不会比做律师挣得少。
所以并不是律师这个行业让他们赚了钱,而是他们的手牌本身就能让他们赚钱。
在广大的二线及以下地区
性价比最高的毫无疑问还是体制内 or 半体制内职业
在这些地区,律师的纯账面收入或许略高,但律师这行没有任何福利,所有的开销都要自己担。收入也不稳定,手停口停。更不要说还有巨大的客户压力、案件压力等等。
综合性价比真的不如这些职业。
所以你看到的,在这些地区,大家都在考公考编,或者走关系硬插进去
而不是考律师证
这本身就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了
律师在什么情况下是好职业
法治越昌明,大家越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越需要律师
反之,则越不需要律师
这个道理,国家也懂
所以,司法部才提出,要未来五年内,律师人数再翻一番
但这到底是真正的法治昌明,还是只是裱糊太平
那就得看市场的结果
如果这些新增的律师都能有一碗体面的饭吃,在这个行业里定居下来,那就是真的法治昌明
但如果他们拿到证之后没几年就纷纷改行,那就说明这个行业其实没那么多饭可吃
拭目以待吧
如果你真的觉得律师这个职业不错,来嘛,互换身份一个月,看你一个月之后是否还这样想。
从业资格跟案源和难搞的客户比起来,P 都不是。
1. 律师不是最好的职业之一,理由如下:
(1)少部分律师赢者通吃,大部分律师收入其实只有几千元每月,和普通法务差不多,甚至还要更低;
(2)目前国内很多人缺乏知识付费的意识,律师被 “白嫖” 的现象比较常见、严重,绝大部分律师辛苦解答,却得不到任何报酬;
(3)律师属于自由职业,大部分都是挂靠在律所执业,自己寻找案源,而案源极不稳定,此外还要自己交社保、公积金、卡座费或办公室租金……,每年还要向律协交年审费,成本很高;
(4)律师属于特殊职业,在商业宣传、推广方面有很多限制,过度宣传、不当宣传,都会受到行业协会的处罚;
(5)律师的门槛其实不高,只要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都可以申请律师实习,实习考核通过后,即可申请正式执业。
(6)律师的人数在迅速增加,在部分地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7)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置了法学本科专业,而且目前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允许在校生报考,因此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实已经大幅提高;
(8)现有的律师执业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目前各城市正在申请律师实习的人数非常庞大,因此每年都会新增大量的执业律师。
2. 互联网时代问答平台、Ai 技术的普及,其实已经替代了一部分律师职能,只要善于利用网络,都能找到绝大部分的解答。
3. 一些大型企业的法务岗位、一些大学的法律教学岗位,都比独立执业律师的收入更稳定,而且起点更高。
4. 实习律师的待遇非常低,有一个段子是 “请一个司机需要 5000 元 / 月,请一个有驾照的实习律师只需要 3000 元”,这个段子其实反映了许多实习律师的现状,待遇非常低,普遍存在被压榨,充当廉价劳动力的现象,而且实习期满后还可能面临案源不足的现实问题。
5. 社会上存在很多没有律师执业资格证的 “黑律师”,他们以法律服务公司、业务员、推广公司的名义,抢走了许多案源,导致正规执业律师的执业雪上加霜。
6. 任何行业,只要人多了,都不会太好。
以深圳地区为例,10 年前,刑事会见的行情价是 5000 元,而数年后,由于大量的律师涌入,刑事会见的行情价只有 2000 多元,甚至有人更低的价格也愿意前往会见,或者专门在看守所门口设点,数百元也可以受理前往会见。
再以 “交通事故” 案件为例,其他城市交通事故案件是可以收很高律师费的,而深圳地区却不行,因为深圳地区有大量的律师团队、业务员团队对此类案件实行全风险代理,甚至垫付诉讼费,几乎办理了全市的所有的交通事故案件,其他律师如果想要做此类案件,除非也参照他们的收费标准。
综上,其实法律专业,及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数非常多,但真正愿意从事律师行业的人却并不多。而且,即便如此,律师行业在人数增长方面,也开始愈来愈多,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的饱和,越来越卷。
以上都是真实感受和回答,希望律师同行也多谈谈执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难处,让社会意识到律师其实也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要被影视剧忽悠了。
补充:
7. 律师的执业难度越来越大
以前的法律比较少,不需要学习很多法律规定,也可以办理很多案件:
(1)掌握了《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一般的民事案件基本可以代理了;
(2)掌握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普通的刑事案件也可以提供较好的辩护了。
(3)掌握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和《公司法》,一般的企业法律顾问都可以服务得很好。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新的法律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繁杂。法律也越来越深入社会各领域,各类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不断出台,且越来越精细化,而普通的律师的经历是有限的,律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对某一个领域的法律规定做到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无法什么案件都做了。
8. 律师的竞争难度加大
很多当事人在委托律师之前,同一个案件,往往会拜访多个律所,找不同的律师咨询及对比。
如果律师在接待当事人的时候,对于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法律规定不能进行很有效、很迅速的解答,不能显示出对某类专业领域比较掌握和了解的,一般很难赢得当事人的信任。
当事人通过比较,会发现别的律师比之前咨询的律师对该领域的法律更为精通和把握,从而淘汰掉了之前咨询的律师——即便那个律师是熟人介绍。
9. 司法机关越来越专业化,对律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司法机关在专业机构设置和培训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
比如,在公安机关,有刑侦、经侦、缉毒、治安、内保等各个专业职能部门;
又如,在检察院,有反贪局、侦查处、侦监处、公诉处、民营处、控申处、渎职处、职务犯罪预防处等;
再如,在法院,有立案庭、民庭、刑庭、金融庭、环境保护资源庭。
因此,在司法机关,各个业务庭、处室的人员,可以专门做一类专业的案件,接受司法机关内部的各种系统、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掌握最新的有关司法实务的法律规定、文件和规范,法律水平不断提高。
比如,刑庭的法官,首先,其没有寻找案源的这个精力消耗。其次,一年专门审理某类刑事案件都达到上百起。而即便是专门的刑辩律师,一年也代理不了那么多的刑案。
时间长了,司法机关人员的法律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而大量的普通的律师由于依旧停留在万金油、什么案件都做的阶段(如,自媒体上有很多律师录制普法视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介绍的内容都是非常简单、通用的,这也反映了一些律师还处于 “什么案件都做的状态”)。而如果什么案件都做,未能将某一个领域的法律法规研究清楚,研究透,相关的法律代理意见往往很难被司法机关接受和采纳,从而导致官司很难打赢。
10. 律师人数增长过快
律师人数:
2010 年,20.4 万
2015 年,30 万
2018 年,40 万
2022 年目标,62.5 万
(注:即,从 2019 至 2022,每年要增加 5 万名律师)
律师是最好的职业之一,但中国的律师不是。
以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台湾省为例资本主义国家的律师才是最好的职业。(其他没了解过)
人家的司考是真正的 “天下第一考”,难度贼高。
1. 德国,要过二次司考,二次之间间隔二年培训;
2. 日、韩、湾湾省,综合通过率 2-3%;
3. 美国律考相对以上简单,但是人家硕士才有法学专业;
所以,符合资本主义市场规律,就是供远远大于需。
考过的都是人中龙凤,直接潜力拉满,前途和 “钱途” 无量,阶层定位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而且,通常人家民众法律意识强,对律师比较尊重,愿意为律师的高额服务买单。
中国的法考呢?
叫律考的时候,是最难的;
叫司考之后,难度中等,大概 10% 左右,还会控分。惨的人,估计连续几年 “358”、“359”
叫法考之后,那就基本 20%-30% 往上走。为了达到万人律师比 5.3,这几年还会继续放水。
有证的人多了,能考上法、检等机关需要法考的公务员和公证员毕竟是少数。
其他的只能去干律师。
一看到实习期不到二、三千的工资,失望。
回头再看看二、三千房租,绝望。
谁还敢贸然来做什么律师。
就算咬咬牙坚持下来的。
案源也是问题。
还有各种 “法律工作者”、“黄牛” 大包大揽各种“劳动仲裁”、“交通事故”,跟你抢饭碗。
你有律师职业道德,不能包打官司,当事人总觉得得不到胜诉承诺,觉得你没本事。
有最低收费限制,我们宁波最低 5000 元。1 万、2 万的标的额的案子,你也收五千吗?
坚持不几年,
不是转法务
就是考公务员去了。
额,没啥逻辑,就乱写一通了。
等有空了,慢慢理思路,修改。
虽然知乎上吹法学是主流
但是我给你说几个数据
广东有所学校号称广横走(意思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广东可以打横着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号称广东第一。
嗯,然而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省份的南国一柱里年年就业率排倒数第一的老大难专业,就是宇宙法。
至于位处华中,号称华中第一学府
同时靠上 985 和四系的双一流高校
法学也属于就业垫底专业
嗯,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冷那是人先知,连王牌院校就业率都如此,那些普一二三本法学就业率可想而知
无论知乎怎么吹法学,也掩盖不了法学就业难的现实。
难的原因也很简单
供过于求呗。
是个院校就有法学专业,每年多少法学生毕业?
国内法学市场有多大?
法学是吃资源大于吃专业的行当
马太效应特别明显
学校牌子比不上家庭资源
再加上国内群众天生不相信法律
更相信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当然更多原因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生存经验
哪怕是从事法律行业的,遇到事相信法律的有多少?第一时间想找关系的有多少?
自己都不相信你期望民众相信吗?
一二线是少数,广大三四线才是底数
各大法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全挤一二线是为什么?
还不是三四线劣币驱逐良币
你看到的法律市场很大
实际上普通人能分到的只是一二线的少部分蛋糕
至于三四线如果广阔天地大有所为
那那些优秀毕业生怎么不回去?
说说律师路上的几大难点吧:
1. 法考。对比律师路上的其他困难,法考是最小的障碍。
2. 实习期。最快 1 年 2 个月,2 年也属于正常水平。实习期间,入不敷出。2000 元雇不起司机、雇不起秘书,却可以顾到一个有法考证、会写材料、能辅助办案、会开车的 985 法硕。
3. 低年级无案源之痛。执业三年内,要么做授薪律师被压榨致死,要么像卖保险、房产中介一样遍地推销。
4. 终生学习!以我从事的企业上市、发债、破产重组和基金、证券法律领域为例。每年的学习量等于再过一次法考,多本 2000 多页的法律汇编要求字字读透。
法考?呵!儿戏而已!大部分过了法考的人根本没有勇气学习这些内容。
说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
律师的收入提高是非线性的,是极度不均匀的。前 3-5 年要求你先把命拼上,却只能得到极少的回报。直到某个点上,你的收入会出现飞跃,快速的涨上几倍,进入中产;个别非常优秀的,经过时间的沉淀,会进入高产。这要求律师有极强的延迟满足能力和极强的韧性,而刚毕业正是最缺钱的年龄,律师的收入曲线与年轻人的自然需求完全相反,可以称得上 “反人类”。
当你月入 1 万时,你的同学,拼了 5 年命,已经混到高管,年入 50 万 +。
你是从哪得出了律师业好这个结论的?TVB 律政剧?还是《何以笙箫默》?还是《令人心动的 offer》?还是《傲骨贤妻》
没错这些也都是律师,但是绝不是中国大部分基层律师的现状。
中国绝大部分的基层律师还处以下境况中:
1. 实习期超低工资(2021 年了,月薪一两千的实习律师还很多)。
2. 案子时有时无,每天处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焦虑中。
3. 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一个法顾你报价顾问费 5 万一定会有人报三万,你降到 2 万,那他一万五就能做。
4. 公检法长期的白眼,法院脾气不好的法官动辄庭审给你来一顿河东狮吼,你为了当事人利益还得忍气吞声,刑事案件公检机关经常就视你的法律意见为不存在,作为律师连案件承办人都让你见不上。
5. 超长的成长期,混为一体的工作和生活。法律法规和政策风向、业务端口随时在变化,逼着你随时学习。工作学习生活完全分不开,你不知道生活中的哪一个人可能哪天就成为你的当事人了,你需要抛弃自己的性格,塑造一个符合律师的人设才能做好这一行(除非你本来的性格就适合做律师,或者你就没想过做独立律师)。
6. 你以为律师是个无本生意?大部分律所需要卡座费,律协需要交会员费,七七八八的办案费用,只要没有案子做律师就是在亏钱。
7. 整体还处在蒙昧的社会法治意识,这一行和互联网机械等工科不一样,只要是看得懂中文的,都能够对案件发表自己的高谈阔论,并且只要你发表不同的意见,他们就会说:这都不懂做啥律师。当发现你说的是对的,和他们的经验主义结论不符时,他们就会说:法律都是被这帮人玩坏的。
8. 你以为这个社会对律师有多尊重?看看武汉街头枪杀律师的案件新闻下面的评论吧,对于一个因为帮农民工讨薪被枪杀的青年律师,讼棍这样的字眼不寒心吗?
面对这些,你觉得律师一定各个未来前途光明的也钱途光明吧?但是实际上就连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律师平均收入也就五六十万,为了这五六十万你愿意面对这么多吗?
说实话能坚持到现在的普通律师(如果你年入百万当我没说),不是因为工作成就感就是还梦想着成为一九定律中的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通过面试考核拿到律师执业证,同时每年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注销掉执业证。
资格证并不算难考,有相当一部分人过了法考但不去当律师,或在体制内或在企业里,这就证明了律师职业没想象中的那么好。
律师是最好的职业之一,同时也是最差的职业之一。
有相当高的上限,但也有极低的下限,低到什么程度,每天无所事事,没有案子做,一分钱没有,还得倒贴钱给律所和律协,社保自担,完全负增长。
学法律过法考,以为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然而实习完拿到执业证才是真 · 万里长征第一步,但完成到这一步骤最快最快也有两年了(一年过法考一年实习完)。
而两年后并不是结束而是才是刚起步,后面还有很长的成长期要走,这个成长期主要是提高独立办案能力 + 积累人脉和名气,这个看个人的境遇而长短不一,少则三年多则十年。
大部分三无背景的人这个时候连吃饱都成问题,加入授薪律师其实就跟打工人没什么两样,这样还能称之为最好的职业吗?
独立律师没有保障,常常为案源焦虑、办案焦虑、结案焦虑,这些是始终存在的,没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很难做好律师,人们之所以尊敬律师,一个是尊敬知识另一个是尊敬个人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和承受的,这也证明了律师并不是对所有人来说最好的职业之一。
首先,我们国家的律师数量是不能跟美国比的,因为人家美国是律师立国。
况且我们国家律师分布及其不合理,我们县城,还有地级市一共才 100 个律师,哪里够呢?其他几个地级市最多的也就 900 个,人口 400w 的城市,律师才 900 个,你算下万人比?
还有,律师越来越多,意味着越来越卷。那么从业门槛和成本将会提高,以后当律师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当然律师多了起来,客观上也会淘汰一批水平底下的律师。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人们能够花更低的钱请到质量高的律师,这样也挺好的,不是吗?
更多的律师同时也能起到相互监督或者举报的作用,有利于法律行业的纯净度的提升。
另外,我觉得很大一点就是人们对律师的不满和偏见,认为律师都是骗子,都是讼棍。比如上次武汉律师被杀事件,看看好多人的反应就知道了。
另外一个就是律师有一定的 “危险性”,尽管这和一些高危职业没法比。当然,人们的偏见不危险,而是你遇上难缠的当事人比较危险,官司打输了,万一他搞你咋办?官司打赢了,对方的当事人说不定也要搞你。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是厌讼的,我这个职业叫讼棍,方唐镜那种角色。
环境是整体抑制诉讼的,以和谐稳定为基调,息事宁人为目标,所以调解贯穿整个诉讼过程,而将矛盾公开化的律师显然与这一大基调不符。
其次,我们这行业也是服务业,但也又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担这个服务费用的。就好比,**去一个三公里外的地方,只能选择步行或者出租车,没有公交系统,也没有共享单车,很多人会选择步行。**这行业有个最低收费标准,哪怕芝麻绿豆的事情,也要收这么多,导致很多小矛盾小纠纷根本不可能请律师,请了得不偿失。
再次,我们国家惩罚性赔偿太少。绝大多数案件即便原告胜诉也需要其自己承担律师费,就为争一口气、千把块钱的纠纷找个三五千的律师,大部份人都不能接受。**普通民事案件找律师的很少,**疫情前法院里人头攒动,绝大部分人都是没找律师的。**养活很多律师的其实是刑事诉讼案,而刑事诉讼,普通公民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而我本人主要做商事案件,虽然民商不太分家,但在付费意愿上还是天差地别的 。
最后,司法考试不太难,我前老板,一年只做一两个案件,年创收 2000 万说过一句话,“律师啊,是个人都能干”。司法考试更接近是给行业补充人员,而不是挑选拔尖的人才,跟国考那种几千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考试相比,从录取率上讲,高太多了不是吗?为什么每年要补充人员,因为前面几条的原因,本行业也一直有一个自带的清退机制:干个几年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案源的话,那就请另谋出路吧,不然会饿死,并不是熬几年就会好起来的,而是好起来的好起来了的,没好起来了的,就离开了,我们看不到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家付过几次律师费呢?你家没付费过,他家没付费过,为啥会觉得这行业是最好的行业之一呢?
综上,律师发展也受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影响,是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下形成目前的这种状态。
1. 律师和医生有着相似的就业轨道,听着是高大上的职业,但刚开始的艰难是每个人必经的道路。
2.“3 年一小步,5 年一大步”,在寒窗苦读过了司法考试,拿到律师资格证,顺利度过实习期,拿到执业证后,才开始真正的炼狱。
3. 如何开拓自己的案源,如何接待当事人,如何能 HOLD 住当事人,在 3 个月到 6 个月的诉讼过程中,如何维系当事人,让当事人觉得这个律师靠谱。处处都是学问,处处都是挑战。这不只是对律师的专业性提出要求,同时也要求其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自信心方面更加从容不迫。
4. 律师职业究其根本就是一个服务业,放平心态,服务好当事人非常重要。
5. 同时,正确地重复。红圈所之一的君合律师事务所要求员工每年必须干 · 够 1500 个小时,七八年下来就是 1 万多时效,所谓的 1 万小时定律。但这个重复要求你的练习是正确的,正确的技巧,正确的方法。
6. 最后,要有积极的心态。把人生当做一种体验,我就是来体验生活的,对人生目的要做一个很好的定义。如果你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来趋乐避苦的,那你的人生就会很苦。如果你把人生的目的定义为我就是来体验的,好坏高低对错,我都是来体验的,我觉得这是最棒的。这样才能在面对律师职业过程中的挑战时积极面对,积极行动。不怨天,不由让,但求尽其在我。
7. 如果能在律师职业的头三年坚持下来,律师职业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有很多年轻律师,在这三年转行去做了公司法务或者专注于非诉业务,或者加入公务员队伍。
律师职业的前世今生和律师职业的发展前景
上:律师职业的前世今生
在几千年中国法制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不存在律师制度,自然也就没有律师职业。近现代有了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也大多命运多舛。律师数量大规模增长只是近十年之间的事情。
古代中国没有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纵观近四千年中国古代法制史,虽有代写诉状、助人诉讼的刀笔和讼师,但一直未形成正式的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即使教人学法、代人诉讼的人也不为统治者待见,比如有文字记载最早被国君认为 “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致“民口欢哗”而处死的邓析就是典型)。
近代中国外国律师进入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在租界获得治外法权,建立会审公廨,外国的律师开始进入租界执业。清末修订法律,在民刑诉讼法律草案中规定了律师制度但未及颁行。
现代中国建立律师制度。北洋政府制定了律师法规,律师制度得以正式建立。在北洋政府末期全国律师一度达到 3000 人规模。
新中国废旧立新。1949 年 9 月 29 日新政协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宪法),其中第 17 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旧的律师制度一并被废除。1950 年 7 月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人民法庭通则》规定,人民法庭应保障被告有辩护和请人辩护的权利。1954 年 7 月 31 日,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发出了《关于试验法院组织制度中几个问题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试行开展律师工作。1954 年 9 月 20 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76 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第一部《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1956 年 1 月 国务院批准了司法部《关于建立律师工作的请示报告》,1956 年 7 月 20 日 颁布了《律师收费暂行办法》,1957 年上半年 《律师暂行条例》(草案)形成,但 1957 年下半年起律师制度建设中断。
改革开放重建律师制度。1978 年 12 月 22 日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决不允许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979 年 1 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筹建 “广州律师代办处”,主要业务是涉外海事、外贸等方面的律师事务,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律师机构,钟惠华成为了该律师机构的第一位专职律师,也是在五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律师中第一个重返律师工作岗位的律师。为了在“广州律师代办处” 的基础上,正式恢复重建全面业务的律师机构,广州中院 1979 年 10 月中旬派出四位律师赴京向司法部和最高院汇报请示,同年 12 月 5 日,由钟惠华执笔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名义向广州市革委会请示恢复重建广州市法律顾问处,经批准,“广州市法律顾问处”于 1979 年底恢复重建,于 1980 年初对外挂牌开展业务。1979 年 12 月 19 日,司法部发出《有关律师工作的通知》,宣布在全国恢复律师制度。1980 年 8 月 26 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律师制度的第一部立法。1983 年,第一个以 “律师事务所” 名义出现的律师机构深圳蛇口律师事务所成立。1986 年 第一次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举行,1986 年 7 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1996 年 5 月 15 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自 199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律师数量长期增长缓慢。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提出中国搞现代化建设要有 3 个 30 万即 30 万注册会计师、30 万税务师、30 万律师。但一直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 2000 年,律师加上助理的数量才达到 10 万人(其中律师 8.5 万人,助理 1.5 万人),离 30 万人相去甚远。甚至到了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后的 2015 年,全国执业律师的数量依然未能达到 30 万人,只有 27.1 万人(其中专职律师 24.4 万多人,兼职律师 1 万多人,公职律师 6800 多人,公司律师 2300 多人,法律援助律师 5900 多人)。
2015 年后律师数量迅速增加。律师数量近七年年均净增量保持在 5 万人左右。2015、2016、2017、2018、2019 年的律师总人数分别为 27.1 万人、32.8 万人、36.5 万人、42.3 万人、47.3 万人。根据司法部网站公布的《2019 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 47.3 万多人,比上年增加 5 万多人。律师人数超过 1 万人的省 (区、市) 有 18 个,其中超过 3 万人的省 (市) 有 4 个(分别是北京、广东、江苏、山东)。1.5 万多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 3000 多家企业开展了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工作。根据统计分析,2016 年律师总数首次超过 30 万人,2020 年超过 50 万人。另据司法部发布的《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预计到 2022 年,律师总数达到 62 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量将达 4.2 名。要达到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 8 名律师平均水平,律师总量至少 100 万人。若保持近几年的增速,预计到 2030 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超过 100 万人。
下:律师职业的发展前景
去年,一位公诉检察官和一位辩护律师因某个刑事案件诉讼中的分歧,而将控辩从法庭搬到了网络上的微信公号,引发一众同行围观。从浓浓火药味的字里行间,分明能够看出相互之间对彼此的极大不满。
在我三十多年的法律职业生涯中,公诉和辩护是我各自干了十几年的法律业务,实事求是地讲,从他们身上我能看到自己当年和现在的影子。这两位法律人,都接受过正规的法学高等教育训练,都在不错的司法机关和著名的律所工作多年,谁是谁非,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那个被称作共同体的法律职业是否存在、有无可能,才是真正值得以法为业者关注的问题。
法律职业共同体对于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关乎法律的宏观创制和微观实施,而且还是联系大众意愿与国家意志的中介、沟通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社会成员主观追求的桥梁。那么,“职业” 何解?“共同” 何指?
所谓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其实质就是 “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问题。学者刘思达根据市场控制理论(有时被称为职业社会学的垄断学派)提出职业化需要两个条件和三项计划。任何一个职业或者行业,要想获得地位和收入,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创造职业商品,形成职业垄断。就法律职业而言,律师要想获得地位和收入即实现职业化,就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法律服务商品,而且法律确认律师行业垄断该种法律服务。所谓三项计划,一是行业准入,从业者必须接受某种教育并通过职业考试。就法律职业来说,接受法学教育通过法律职业考试,是法定准入门槛;二是质量控制,就法律职业来说,确保从业者恪守职业伦理、遵守执业纪律,以保证服务质量;三是创造需求。就法律职业来说,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会降低地位和收入,这是必然的,而能否创造有效的社会需求,仍是一个问题。
刘思达对法律职业还提出了两个批判。一个是 “异化” 问题。法律职业强调共同的法学知识背景、法律思维和语言,追求价值无涉的形式理性和一视同仁的正当程序,可能导致与公共道德、实质理性和个案正义的冲突,也就是法理情的矛盾。一个是 “幻象”(illusio) 问题。一个场域内游戏的参与者随着他们的投入增加会变得越来越认同这个游戏的价值和意义。法律职业被认为是法律从业者共谋的这样一个游戏。法律人之所以相信所谓 “职业共同体”,恰恰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场域里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虽然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各个群体之间乃至同一群体之内都会有许多竞争和冲突,但这些竞争和冲突都是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幻象” 为前提条件的。虽然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出于法律专业人士的利益诉求,但它对国家法治化进程有益。作为 “舶来品” 的法律职业在中国本土的土壤上还只是刚刚生根发芽,在行业准入、服务质量、创造需求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欠缺,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更是弱势群体。这样的一个群体,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必须加倍团结,而不是四分五裂。
以上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当下法律职业尤其是检察官、法官和律师之间的关系而言,他们之间的 “共同”,与其说是共同的职业利益,毋宁说是法律从业者的共同的精神追求,包括依法办事的意志因素和认知、情感等维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其他心理因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精神因素必须体现超越法律职业内各个不同角色职能的价值,例如,无论是承担控诉职能的检察官,还是承担辩护职能的律师,罪刑法定、正当程序等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从知识角度看,共同的法学教育,共同的职业资格考试,使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们具有共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思维方式。这只是理想的图景,从法律知识和法律工作的分类上看,理想总会在现实面前碰壁。由于法律规范是由规则和原则构成的,所以法律知识可以区分为关于具体规则的知识和关于抽象原则的知识。前者是简单案件中运用的法律知识,后者是疑难案件中运用的法律知识。
关于适用于简单案件的法律规则知识,就是哈耶克所说的科学知识(硬知识),这种知识与博兰尼所说的显性知识、门格尔所说的客观知识类似。因为规则是相对确定而清晰的,人们是有可能达成共识的,法学院或法学研究所既可以对法律规则进行研究又可以将研究成果予以传递。在此场合,关于法律规则的知识就类似社会数学,无论公检法监察委,还是律师当事人,一般不会对法律规则的认知发生根本的分歧。
关于适用于疑难案件的法律原则知识,就是哈耶克所说的与科学知识相对应的 “一定时空环境中的知识” 即软知识,这种知识具有分散性,每个人都拥有一部分这样的知识,但没有人对它是全知全能的,因此需要不同人之间的竞争协同,这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条件,因为对资源配置而言,全知全能的决策永远无法替代只拥有部分知识即软知识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这种软知识,类似于博兰尼所说的 “默会知识”,这种知识并非显性的存在,难以准确地识别。即使一个人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他用于解决个案法律问题的知识也未必都是显性的,总有一些因素是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因此,每一个法律人无论具有哪种学历、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点自知之明才好。这种软知识、默会知识就是说门格尔所说的主观知识,因为这类知识客观性较差,与主观偏好有关。
因此,法律共同体只存在于以下几个场合:不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学院或法学研究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考场,简单案件的司法诉讼场合。因为这几个场合研究的或考查的主要是关于法律规则的科学知识、显性知识和客观知识。师生、考生或法律工作者就相关问题有标准答案可供遵循,他们俨然一个知识共同体。
而一旦法律规则的逻辑效果与国家的政策取向、社会的事理情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不一致,或者公检法之间、公检法与律师之间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不一致,或者对规则的理解一致但对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意见不一致,即一旦司法诉讼解决的不再是简单问题而是疑难问题,知识的科学性便几乎荡然无存。
从心理学角度,法律共同体是否可能,恐怕也是疑问大于共识的。虽然不少人都乐于从体制和机制角度检讨错案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客观公正的检察官法官与办出冤错案件的检察官和法官生活工作在同一制度环境中。如果不考虑心理因素,那么即使司法改革成功完成,司法公正也未必能够实现。
我们的法学院告诉学生的原理是这样的:司法诉讼是理性的判断过程。而真实的司法诉讼往往不是这样。在防止偏见对判断的影响上,法律专业人员未必比普通人显得更专业。几乎所有的冤错裁判文书上都写着 “证据确实充分” 字样,而案卷里也确实有大量的有罪证据,无罪案件之所以最终定罪,心理根源正在于司法人员在实体法上的成见、在程序法上的 “合取谬误”(那些看上去能够相互印证进而据以定罪判刑的多个证据实质上却来自同一信源),而在相互配合的司法机制中,“损失憎恶” 心理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损失憎恶,是指这样一种心理:损失给人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收益给人带来的快乐,于是人们更加憎恶损失。在司法诉讼中,当承担不同职能的法律人一旦有了共同利益,他们就会为了避免损失而自觉不自觉地放弃审查把关的职责,比如当检察官成为警察的朋友,警察为破案付出的辛劳,检察官会感同身受,当法官成为检察官的朋友,无罪判决对检察官带来的后果,法官完全清楚,为了避免给战友造成损失,警察的错误便很难被检察官纠正,检察官错误的指控同样会被法官的判决采纳)。
这些心理因素决定了司法诉讼并非纯粹理性的判断活动。纽约时报畅销书 Unfair:The New Science of Criminal Injustice 对此做出了系统性回应,并得出结论:司法领域不公正的结果不是悲惨的例外,而是惯例,而人类心理是罪魁祸首。每个人的判断都有许多不完美之处,而这些不完美堆积起来又影响了正义的实现。作者亚当 · 本福拉多以惊人的知识面,温和地传达了这个颠覆性信息:现有的法律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在认知、记忆和判断上的天然缺陷,不公正的要素已经扎根在法律体系当中,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诉讼结果。
康德认为人类的判断力分为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前述作为科学知识、显性知识、客观知识的规则知识,运用的是以演绎为主要方法的逻辑推理,适用于简单案件。而反思性判断力,要求司法诉讼主体,不但要像立法者那样思考,而且要诚实地与承担相反职能的法律人有同理心。疑难案件的处理需要这样的反思性判断力,而这种能力却无法在法学院养成,需要在实践中长期磨炼方能获得。
缺乏反思性判断力,对软知识的缺乏,是专业界普遍存在的毛病。在美国的一件白人枪杀黑人的案件中,“政治正确”(主张种族平等,强调对有色人种等少数族裔的权利保障)的法官对被告人判刑十四年。因为在他看来,白人被告人枪杀黑人的暴行,与法官的 “政治正确” 格格不入,必须定罪判刑。而后来,这位法官随着年岁渐长,开始反思本案的审判,最后他决定复查本案,发现了十多年前审判时没有考虑的不少细节:黑人死者意图抢劫,白人被告人予以警告,黑人不但不收敛,反而去抢被告人的枪支,在双方拉扯过程中枪支走火,黑人死亡。法官反思的结果,惹恼了他的同行,他因此被人称为一个老糊涂。
法律职业客观存在,而共同体在更多时候却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概念。在真实的法律生活中,尤其是疑难案件的司法诉讼中,不同法律职业的分歧大于共同。尽管如此,共同体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会让相互鄙视的不同工种之间多少还存有一点儿对未来的期待。正如博兰尼认为知识具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但最终倾向于接近客观知识一样,分歧的法律人最终会有一个共同体的大致轮廓。
说起这些,不得不重新检讨当下的法学教育。法学既是形式理性又是实质理性 (价值理性),从功用角度,它跟医学一样更是实践理性。法学教育的功利目的是培养能够公正有效解决各类法律纷争即具有司法诉讼能力的法律职业从业者。法律的灵魂不仅在公正更在于有效;法律的生命不仅在逻辑,更在于经验。因而法学是一个不太适合高中毕业生学习的专业,司法是一个不太适合年轻人从事的职业。也就是说,毫无背景知识的人不适合研读法学,缺乏社会经验的人不适合从事法律职业。法学教育的改革,要么取消本科层次,直接开办研究生教育,从其他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招录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的人直接攻读法律硕士或法律博士 (同时压缩学术型硕博研究生的规模),要么像医学专业那样延长学制为六到七年,以完善知识结构并增加实习时间。惟其如此,方能养成法律人的心理素质、反思性判断力和实践技能。(20211009 于上海)
不阻碍律师队伍的发展,14 亿人口 6000 万律师,你觉得律师还能是最好的职业之一么?
不知道 “律师貌似是最好的职业之一” 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社会统计学数据支撑,另外有没有具体的收入统计情况公开的数据支撑。凡是说一句话都要有证据支撑或者有出处的。
今年刚拿证的执业律师一枚,就是大家口中的一年级律师,实习阶段在非诉团队,除了自己的实习案件带教律师给了几个之外,从来没机会接触诉讼,因为是硕士毕业,所以实习阶段的工资到手有四千,但是,就我了解的非诉业务团队的基本工资本来就比诉讼业务团队或者个人律师的实习律师工资要高,有的还会高很多。就自己而言,一年的实习期加上面试考核到拿证的期间,工资管自己用刚好,但是你想存钱或者说想赚钱,做梦去吧,梦里面什么都有。而且,我考核通过之后,老板和团队实际给你涨的工资也没有多少,以我为例,说是授薪每月一万,但是年底他们会告诉你成本以及管理费,社保费什么的都要自己承担,杂七杂八一扣除,其实你只要授薪,到你手的每个月最多八千不到的样子,这和一般的 白领也没什么差别,可是你不知道律师的工作量是有多么的惊人,加班会让你失去所有的私人时间和生活。这就要很明确的告诉前仆后继冲进律师行业的小朋友们,想要成为二八定律里面的 “二”,那就乘早独立,饿死也要独立,很多律师都说什么没本事那什么独立,从简单的案件做起,自己慢慢积累,只要能守住寂寞,耐住不甘,自己独立哪怕是开始没有案源,照样能在三年内获得自己的资源和案件,如果你这三年一直在做授薪,除了办案能力有增长之外,你没有任何收获,而且不仅仅要被委托人、当事人纠缠,还要被老板、团队其他律师甩脸色,责骂、甚至是辱骂。试问大家都是爹娘养的,我为了这么点钱,凭什么受你这份气?
不知道为什么,当初律师行业最吸引我的点是:自由。可是我接触的律师行业却并不自由(非诉团队),每天正常上班,加班是无止境的,工资是不可能给你涨的。我知道的其他实习律师或者说执业律师也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自由,虽然你在律所看不到他人,但是他要么是在开庭,要么是在出差,要么就是在见当事人。其实每个行业的辛苦与付出只有业内人才了解,这天下没有什么完美的躺着能把钱赚了的行业。其实在我考核通过之后,很长时间我都在考虑要不要换个职业,做别的事情,不做律师了。但是我不甘心,实习期间那么辛苦都坚持下来了,好歹要执业一段时间看自己能不能以一个执业律师的身份在这个行业 “后浪” 一下。所以目前我还在浪。
很多人在进入律所实习的时候就被无意识的灌输了,你要逆来顺受,你要无私奉献,你要乖乖被压榨。所以这个行业也是变态的行业,或者说已经成为小资本的行业,你永远在为那几两碎银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你当初一心要为中国法治建设添砖加瓦的念头,在实习不到三个月的时候不知道丢到什么鬼地方去了,饭都吃不饱,你跟我谈法治?甚至很多人都会把匡扶正义这条使命性的东西丢掉,最终走上不归路。我现在也想匡扶正义、也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添砖加瓦,但是我好饿。饿的那一片小小的瓦片都拿不动,怎么添?怎么加?
可能是我的眼界和格局不够,申请执业的时候老板说,其实我不缺钱,但是我不能给你开的工资太高,你的工资要和你的能力相匹配。这句话我认可,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你给我发这么多工资,我做这么多钱的活,没毛病吧。但是在律师行业,不可能,授薪律师和实习律师本质上就是带教律师或者说老板的私人附属物。从我入行到现在,我就见过一个带教律师对自己的实习律师还不错,该律师本人也是很正直专业的。其他的所有的老板级的律师都是面上一套、背后一套的,99% 的收入最后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美其名曰对你寄予厚望,说白了就是看你给他赚钱赚够没有,赚够了也不一定分资源给你,因为他的资源在别的地方交换率会更高,而给你,只能是石头丢进河里,扑通一声。你要是反抗,就说你忘恩负义,什么给你锻炼的机会了,什么给了你这么好的平台。后浪们可别真的信了,可能 90 后这一代人就是不想认命,就是想搏一搏吧,我就这件事情跟我老板直接在办公室吵起来了,别给我说那些有的没的,要么让我走,要么让我独立,授薪可以,我自己的案件你提成不能超过 3 成。否则没得谈。
还有一点这个行业的变态之处,也可能是所有行业的痛点:刚出来就要吃苦,刚出来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狗屁,任何行业经验只能是加持,能力才是王道。不扶持新人,不注入新鲜血液,任何行业都只会以不同的方式衰败。律师行业那种压榨和踩踏是由其明显的。
最后我只想说两句:一、实习期间在确定自己没错的情况下不爽了,被丢锅了,叼回去,他不敢把你怎么样,他敢辞退你你就去仲裁委、律协申请仲裁或者投诉,大不了考核过了就走;二、我以后带实习律师,不会那么伪善的压榨实习律,不会让实习律师温饱都难以解决,不会让实习律师出错了就要被骂的狗血淋头。
其实我一直都很不明白,所谓的社会精英,有几个真的能做到问心无愧的,又有几个还在坚守当初的信念。
希望律师行业会越来越好。
-——————————– 不会做分割线,假装这是分割线
现在在深圳执业快三个月了,目前属于半独立状态,自己在这个回答上会及时反馈,看自己是否像评论里说的 “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了恶龙”,就目前状态看,没有。
目前的状态是律所是新设的网推型律所,年轻的执业律师有四个,执业年限都差不了太多,主任平时不在,所以都是我们几个律师在所里主持相关事宜,谈案件,接案件,做案件。重要的案件主任会把把关,总体来说合作的状态还是比较良性的。另外我有自己的案件和别的法律服务的我会自己接,跟律所沟通好我会拿大头,所以主动性这一块也还行。
对比之前的实习阶段和短期的执业期间的状态,现在的状态就是主任给了我话语权和决定权,小案件我能自己决定的就自己去做了,所里的很多事情都要经过我们几个律师,所以能找到那种主人翁的感觉。而在之前的律所工作的时候,我只能感觉到我就是一颗螺丝钉,没有任何价值,走了会有下一个人再来顶替,现实情况也是我走了,后来就有人顶替我的位置,那个顶替我的菇凉来问我,有希望么,我说有,希望是自己给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更不是老板和你所在的律所给你的。所以自己多思考。我在之前的律所做的一个法院服务项目,当初白纸黑字写好的给我每个月补贴,辛苦做了大半年,所谓的补贴第一阶段扣掉一半(因为这个钱是直接打到律所账户的),第二阶段就是 22 年上半年的补贴费用,因为我办理了转所手续,直接不给我了,之前执业的时候律所给我补缴的年审费用还找我要了几百块钱。我怕转所手续会被他们卡,所以就交了。现在想想,律师?是个维护他人合法利益的行当,律师圈子就这么大,想维护自己的利益,真的很难。这句话我敢说很多律师都会明白。前面的不愉快就先不说了,说现在。
最近虽然办的都是些简单的案件,甚至是收了人两千块帮人起草、整理整个流程的材料,让当事人自己去应诉。虽然很辛苦但是我愿意,因为这个当事人是真的没钱,打的劳动仲裁,当时谈案件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念书阶段西政的徐银波教授课上说的一句话,“你们以后出去不管是做律师还是做法官还是当大官,记住不能忘本,要有情怀,不能总眼睛盯着钱。” 虽然目前真的只够温饱,但是我还是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像很多深圳的网推所那样,当事人来了直接一顿忽悠,简单的刑事案件不立马委托可能就要判死刑之类的,这种话我说不出来,律师也是人,基本的公德心以及怜悯心真的不能丢,我知道那种方式能够赚钱,我的这种情怀在深圳不值钱,也可能就会把我葬送在深圳的千千万万的人流里,但是我不后悔。最近手头上的几个案件,当事人都非常满意,有一个刚成年的小伙子的妈妈因为我的工作做得很到位,已经和我签了我人生中第一个个人法律顾问。
我一直坚信,我会以我自己的方式做到无愧。
大家加油。
知乎上有 2 个言论:
1,宇宙法壬上壬
2,实习律师又苦又穷
总有一个是错的。
因为没有那么多人需要法律服务啊!
在法考改革前,司法考试门槛不算高啊,只要本科就可以考,就算是自考本科也可以,甚至都不要法学专业。
做律师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通过司法考试,找个律所实习,通过考核就可以执业了。
现在门槛略微提高,但是对于法学生来说只要持之以恒,想做个律师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没有任何因素阻止一个有志于当律师的人成为律师,关键在于成为律师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怎么在律师这行活下去并且赚到钱才是挑战。
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愿意付律师费……
律师从来不是最好的职业之一,律师业存在九五定律,其 95% 的财富掌握在 5% 的人,所以,律师行业内卷的非常厉害,这个行业现在面临巨大的压力,原本 30 万的律师市场蛋糕,现在由 60 万人来分,导致蛋糕严重供应不足,很多人饿得很,而且法律服务市场龙蛇混杂,法律服务者大量抢占市场,在高端法律服务市场上,中国律师没有作为,有些科技公司和律所联合开发法律机器人是否掠夺律师的财富和资源,所以笔者不止一次讲过,如果你可以有的选择的话,最好不要做律师,因为这个行业竞争激烈,而且蛋糕不够分,以上
中国教师人数已经达到 1792.97 万人。
中国医生已经达到 408.6 万人
中国护士达到 445 万人
中国厨师已经达到 2000 万人
中国机动车驾驶人达到 4.79 亿
为什么这些人数会多呢?因为他们是衣食住行,是关于日常的也是平时老百姓最容易留下印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职业。
中国记者人数达到 22.8 万人
中国画家人数达到 50 万
中国签约作者达到 77 万人
中国音乐工作者达到 35 万人
这些行业都不比律师行业人数乐观,为什么?因为在老百姓的观念中离日常较远,印象不深刻。
所以说,没有东西阻碍律师从业人数发展,但是迫切需要的是法律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是多了
每个国家律师都有其历史必然性。举个例子,美国西进运动时人烟稀少,两人荒野相遇一死一伤,如何定罪谁都说不清,全凭律师嘴一张,这就是美国律师吃香的最底层逻辑,因为全靠律师和陪审团的嘴,所以自然就吃香。而中国,全凭法官一张嘴,所以法官是本位,是核心,律师在法律体系是寄生职业,有个毛的地位。
很多人觉得律师要专业过硬,这个固然没错,起诉状都写不来的律师当然不靠谱。
但是律师更多是也需要服务业的情商。
你一个律师,情商低到,法庭发言,法官都忍不住怼你,你能打赢官司,只能是司法制度太先进了。
说到底,律师服务当事人,用专业也需要情商。
你考试考过了,顶多是专业合格(也可能不合格),但是你没情商,肯定没发展。
除了少数祖师爷赏饭吃的,绝大部分律师都是从案源少做起来的,或者团队做起来的,之后人家还找不找你合作,除了你业务能力,还看你怎么与人相处的。后者放到任何职业都适合,而且也是最难的。
说到底,律师难做,是同时要你又有业务又有情商,确实有点难了,所以很多没这个情商的,就去团队里做案子,找准自己定位就行了
好多都累死病死了,英年早逝。
一年不死个十个八个 50 岁以下的律师,都奇怪了。
原因嘛,压力太大。
因为本来很多律师要做的工作都被公务员做了,而且全部免费,什么表格,文书都有公务员给你填好了你签字按手印就行。
这就导致我们国家人民法律意识薄弱,因为很多法律程序,比如办证,纳税,财产继承等等流程公务员直接给你办妥妥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了法律流程了。
以至于现在很多人碰上事儿了第一反应不是找律师而是找公务员,尤其喜欢找领导。这是中国这么多年人治的原因,导致青天大老爷这个符号不得不存在。如果没有大老爷那天就是黑的,律师再怎么想维护公平正义都不行。
在中国律师其实更像商人而不是服务人员,真正靠打案子活下来的律师多半是给老板打工的,只有极少数律师能找到稳定案源。但是律师本身商业属性并不明显,他本身还是个抱大腿行业,属于是商业领域吃肉律师跟着喝点汤,这年头有能力做甲方谁愿意做一辈子乙方。
所以在中国律师真正赚钱还不是比较谁的专业素质更好,中国律师赚的是信息差。
不懂什么社会学,只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其中有一个点,我认为许多人是不相信法律的。
自己准备转行做律师,前两天正好通过了法考主观题,等着拿证。
期间家里遇上的一个事。案子很简单,我未成年的弟弟,因为和别人打架,以涉嫌寻衅滋事被抓进了看守所。
我人在外地,回不去,在向司法领域工作的朋友寻求了帮助之后,心里大概有底。我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安抚我妈,给她分析各种可能性,量刑,赔偿,程序等问题,让她不要担心,更不要轻举妄动。
为什么说不要轻举妄动呢,因为半路杀出一个堂哥,一个完完全全的法盲(因为他认为 16 岁是成年人,持械就一定是聚纵斗殴,取保候审就没事了不会起诉,轻伤有三级等等),信誓旦旦的和我妈说他有关系,可以保我弟出来。就是要我妈给钱去打点所谓的关系。
我暂时不去猜测他居心何在。但是在我三番五次明确拒绝不需要他插手这件事后,他执意背着我去搞动作。
直到检察院在批捕讯问我弟,我作为合适成年人到场。了解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和被害方达成了协议,准备第二天取保。回去的路上我被这个堂哥打电话来一顿臭骂,说我背地里搞鬼事,这件事他已经打点好了,明天就可以出来。对此,我满头问号。
就不说我事后得知,是我继父瞒着我许诺给他钱,让他去打点以后,我找他对质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了(比如他说他可以入检察院阅卷,可以改口供,把主犯改成从犯,只要检察长签字就可以把案底抹清,说我取保候审的文件就是走和过场等等)。
我完全无法理解,一个完全不懂法律,不懂公检法如何运作的人,怎会自信到自己可以只手遮天去干涉司法公正的。
贴一部分我、我妈和他的聊天记录,感受一下我还未入行就遭受毒打的窒息。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补充~~~
抱歉之前没有时间写完,评论里有人蹲后续,后续就是我弟取保出来了,具体结果(附条件不诉或者是判)等检察院通知。那个堂哥信誓旦旦和我保证没有案底,事实上他自己连 “附条件不起诉” 都不知道。
这件事这段时间一直在困扰我,一是因为弟弟闯祸,二是心疼我妈被骗钱,三是觉得我妈不信任我,四是因为自己确实没做好。
反思了一下,这件事我处于最被动的一点就是一开始就不知道涉嫌的罪名。因为我弟被拘留的时候没有监护人到场,直接送看了,公安没有告知我们罪名,后来我妈去公安局,那边的人也不肯说,我打主办这个案件的警官的电话也拒接,拘留通知书我们也没收到。所以只能猜,我朋友猜测的罪名也就是寻衅滋事或者是聚纵斗殴,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整个过程最费力的事情就是说服我妈,软硬兼施,可惜没用)
关于我为什么不继续做恶人。其实我已经做了,许诺给钱打点是我妈和继父背着我做的。为了顾及他们的感受,以及那个堂哥身患癌症的妈妈(她现在很为这个有手段的儿子骄傲),我不能把事闹大。
周围的亲戚也不懂法,在我试图和他们解释的时候,要不就是安慰我息事宁人(人出来了就好,钱可以再赚),要不就是打心眼里相信那些 “黑暗传说”(我那谁谁谁就是,没走关系,被搞成主犯了,多判了好几年,社会黑暗得很啊!)。
(贴一波我之前拒绝他 “帮忙”,后来找他对质的记录,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是无奈,我跟他说理,他和我胡搅蛮缠,我已经放弃了)
1. 门槛相对较高。
律师入行门槛是过法考,虽然考试通过 / 报名的比例大概有 15 到 20,难度相对不大,刨除掉报了名没来考试的,总通过率绝对大于 20,但即使如此仍有大量的人在此道路上放弃或失败。
目前大点的地级市和直辖市的律所已经逐步把招聘律师助理的门槛上调到硕士,在学历上的门槛也逐渐增大,更不用说细分方向的团队已经开始要求 cpa、专利代理、相关金融从业资格、雅思 / 托福成绩了。
2. 前期生存压力巨大,仅指诉讼律师。
以我目前浅薄的经验看来,大多数诉讼律师助理在未拿到律师执业证(大概毕业后实习 1 年半左右)前,议价能力极低,在上海硕士毕业能给到税后 6k 左右已经算不错了,相比非诉或者法务动辄 12k、15k 来说,实在是太低了,没办法,整个行业就是这样,这个薪资也就够毕业后的日常的生活,很多人并不愿意一毕业就过上如此拘谨的生活。
3. 工作压力较大。
非诉律师:出差、整理材料、尽调、走访等等工作到深夜、休息日加班是常事,996 对他们来说确实算福报了 诉讼律师比非诉律师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一丢丢,不用频繁的加班出差,但执业初期,日常下班后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往往还要网上自学实务课程,总结案例,学习最新法律,对一天复盘…… 基本上一天下来也累的够呛。执业中后期又面临着拓展案源、创收、转变赛道、应酬等各种压力。
4. 经常忍受负面情绪
首先是感觉人们对律师的整体印象都巨差无比,在武汉律师出事还有各种有关律师的评论下面,经常看到对律师的谩骂侮辱,什么律师就是给罪犯洗地的,赚那么多钱就应该被骂,这么坏的人还给他辩护,律师没一个好东西等等,当然有一部分电视剧和电影贡献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法治推进过程中必然会看到的结果,但对于相关从业者来说无缘无故背上如此骂名实在是让人心生气愤。
其次,诉讼律师经常要与法官、当事人甚至对方律师沟通,能找到律师的当事人,发生的都是他以为的大事,情绪难免激动,这种还好,万一碰上那种案件输了威胁你、投诉你,甚至像武汉那个一样的当事人那种…… 与法官沟通时,法院电话经常打不通,然后法官审判任务繁重,一天经常好几个庭,情绪难免烦躁,有时候听你叭叭了一顿就得来个 “知道了,庭后交个代理意见” 就把你打发了,难免心情烦闷,要是还是自己独居,没点自我排解情绪的方法,想想就难受。非诉律师同样如此,加班加到深夜,好不容易休息个半天一天的突然又被加塞工作任务,大街上找个店掏出电脑开始办公,唯一好点的是工资还行,不过也是拿命换的不是?
最后,律师这个职业着实会接触到很多的社会黑暗面,也会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如何能在这个过程中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又能把钱赚了,避免变成深渊和恶龙,对于一些对待事物非黑即白的律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和煎熬。
当然了~律师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律师这个行业不是~但是文不对题就不硬答了。
只能说明,这个职业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好。而且,如果不是放水,60 万也未必有。
本人执业十年
现在停业做生意已六年
当年也是满怀理想,实践心中抱负为宗旨的年轻小律师
在中国做律师,总会对比国外同行
发达国家的同行就是自身的参照物
外国是如何如何尊重法治
外国是如何如何尊重律师
外国是如何如何强调程序正义
外国律师在法庭上是如何如何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慷慨陈词、舌战群雄
再看看自己的执业氛围
一声叹息
在我看来中国律师制度,甚至律师在本国的处境,归根结底,还是国情决定的
自古以来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讼师,还是现代社会的律师
代表的,始终是私权
而私权的对立面,必然是公权
且二者不可调和
在西方制度下
现代资本主义强调的就是平等
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平等
更是人与政府之间的平等
所以在西方,律师作为私权的代表,天赋使命就是与公权斗争、争利
从而决定了律师这个职业在整体社会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国
公权与私权从来就是不平等的
当然也就决定了律师这个职业在中国的尴尬处境
所谓人比人气死人
看看外国同行
再看看自己
一声叹息
半夜打开一看,居然评论那么多
回顾一下我的文字
大概是让人误解了
本人选择中止执业
绝对不是律师做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
是有了更好的选择,所以离开了律师这个行业
本人 2006 年开始执业,16 年中止开始经商
那时在江苏二线城市,年收入已过 50 万
那十年是我人生快速成长的阶段
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阅历,沟通技巧和社交人脉
我认为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可以比律师更能锻炼一个人,让人快速成长
回到主题
律师,是少有的几个可以为之作为一生事业的职业
且随着年龄增长,自身价值也会不断提升
只要坚定走下去,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与众多励志加入这个行业的法律人共勉
都是扯淡
原因只有一个,
我国法律除了个别刑事案件规定,被告人必须有律师辩护以外,
根本没有一个环节明确告诉你必须请律师才能做。
加一个,股票上市。
这意味着基本所有法律运行的环节,律师都是挂件。
有他好看,没他一样。
这样的话,百分之八十的人,遇到官司根本不想请律师,百度又不费事。
除此以外,什么原因都是假的。
什么是好职业?好职业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搞明白的前提,有了前提,才是衡量好职业的标准,再说律师是不是好职业。
我理解的好职业是,工作轻松,收入不低,时间自由,还有点权利。你看律师符合那个条件,时间自由没有问题,问题是你案子多的时候,时间排的满满的,时间也就不自由,工作真的不轻松,还有执业风险,收入是高了点,但是,开销也大。最后,我给你说个秘密,法律规定律师比照个体工商户纳税,你看,律师也就是法律律服务的个体工商户而已。
和 13 亿相比 60 万律师真的很少,问题是你把律师和中国人口平均了,你知道,大部分小地方是不需要律师服务的,律师就没有市场,只有大城市才是律师发展的战场,特别是一线城市,二线也行,有着充分的法律服务需求,如果把 60 万律师放在这些城市,用城市人口平均一下,律师真的已经饱和了,很多年轻律师的收入连社平工资都拿不到。
我是 1994 年通过司法考试的,那个时候的还不叫司法考试,叫律师资格考试,我对比了近几年的考题难度也不比 94 年难。1994 年的考试通过率是 3%,你看难不难?
我记着我考试的时候,是和我上补习班的老师一起考的,我俩还在一个考场,一个教室,我心里谎急了,老师和学生一起考试,那我还啥希望,哈哈哈,尴尬是我通过了 1994 年的司法考试,而我的老师没有通过。后来我还给他传授的司考的秘籍,他在 1995 年也通过了,还是勉强通过。看来学习是一回事,考试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哪位需要了解司考秘籍的可以私信我聊聊。
不要被电视剧的律政片迷惑,律师都西装革履,出门宝马,进门写字楼,客户对律师毕恭毕敬,显着律师就是高级的精英阶层。
大律师真的有混到精英阶层的,也有年入千万百万的,但是大部分律师都是普通智力劳动者,都是和普通人一样,这一点,你一定要相信现实。
你可以到你城市的律所看看,多打听一下基层律师生活的状况就知道了。只要好好努力的律师才能在城市有立锥之地,否则,真的不如一个早餐店的老板。
老案
3 次咨询
5.0
1401 次赞同
去咨询
总之,律师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如果要成为精英,那就的努力成为大律师。60 万律师对于中国城市来说真的不少了。司考真的有秘密,你学的好不一定过,但是掌握了一套方法后刻意练习,3 个月就能过,我也算非法律专业过司考的特例吧。
13 亿人 60 万律师,什么概念?
每 2200 人中就有一个律师,而中国的城市小区,一个小区住 2200 人是正常的吧?一年能有几个官司?
所以现状就是,疯狂压榨年轻律师!普通人更加打不起官司又不懂法,很多事情只能被动接受调解。
律师队伍发展要靠律师群体的每个个人,而个人要先生存,才能发展,不吃饭能坚持几天?
现在法考的通过率达到了 22%,已经无法从考试中过筛了,律师生存更加艰难,想以提高法考通过率的方式达到普法的目的,想法很好,效果待定。
律师队伍要想发展,在法考的考试方式、内容和通过率上,要从严从紧,深化改革。当然,短期内失业率又会来找麻烦。
你以为光律师吗 还有上百万的法律工作者他们都可以代理民事案件,其实竞争异常激烈的
感觉这个问题没问到点上。
首先,我国 14 亿人上大学的估计不到五千万人。
其次,五千万人中法学院的估计不到一千万人。
再次,一千万人中考过司考的估计不到四百万人。
再次,四百万人中更多会选择法院,检察院等公务员岗位。
因此,司法考试难考是一回事,关键基数本身就不对。
你现在进来当律师试试就知道是什么原因。
看你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纵向比,也就是说论历史发展,目前的 60 万律师已经很多,且短期内的竞争还会很激烈。
第二,横向比,与欧美国家相比,当然是不多的,且远远不够。要知道美国的万人律师比,大约比我们国家要高一个数量级。
第三,关键的问题永远是律师的话语权究竟如何。吊诡的是,上海、深圳、江苏等律师有一定话语权的地方,偏偏律师又很多。而很多律师极少的地方,律师自己的话语权也很低。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楼主这个疑问。
职业是不错
但是律师还是太多了
律师是美国最好的职业之一,你不能少了定语。
现在律师在中国还不错的原因,不过是数量太少,而因为经济发达所以需要律师的地方产生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而且律师行业起航太难,飞起来太难,前期能饿死人,飞起来之后又太累。
另外公务员队伍又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所以很多转公务员了。
不过就现在而言,中小城市律师还是蓝海,再过几年就不好说了。
和律师治国的美国,有本质的区别。美国法律太复杂,不懂又还不能活。
你这个依据哪里来的,看多了电视剧把,六十万已经很多了,后面还要进来,根本没饭吃了好不好,还最好的职业,中国的法制体系是什么样的你根本不懂,还在这里最好的职业,你是小白先看看律师行业贴再提问好吧。中国法律市场发展根本跟不上经济发展,为什么,因为律师的职权被制约了,很多律师法赋予的权利都没有办法正常行使,中国的刑事案件怎么审理你懂吗?律师在里面起的作用很有限,刑事案件的定案率中国高达百分之九十四,基本上律师意见不会起很多作用,而外国的律师无论是职权还是辩论比中国强太多,而且人家重程序,中国重事实,两个根本不同好吧,还六十万,六十万已经饱和,再多下午好多律师会被淘汰没饭吃,现在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精,而律师行业又内卷严重,导致律师费用越来越低,现在民事案件只有百分之八十几请了律师,还有一部分没请律师,搞不好以后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因为一些案子不清律师当事人自己网上查也会搞了,刑事案件更加不用说,没有钱的到后面直接法律援助就行,自己不需要掏钱请律师,因为作用不大,还不如法律援助省下钱来。还貌似最好的职业,最好的职业是公务员,尤其是有实权的公务员,有权收入还高,律师就是夹在当事人和公检法中间的中间人,两头都要讨好有时候两头都讨好不了,而且律师的工作强度有时候相当高,因为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容错过,所以忙的律师熬夜到处跑是常事,那些做的好的律师死在四五十岁累死拖垮身体的一大把,邱兴隆这个刑辩大状不就是这个年纪去的吗?小白这种提问真正让老谭看了气的很,属于不经思考的自我想象,自己先看看律师行业帖子再提问行吗?
60 万还嫌少吗?
我家祖上三代贫农,大家都在安稳的过日子,七大姑八大姨从来没人请过律师,不知道法检的门朝哪开(我除外)
十四亿人口里能有一亿人需要律师就不错了,绝大多数的案源还被老同志分了,一亿人里有一部分深谙白嫖之术,一部分没钱请律师,六十万人已经过剩了
。。。这 60 万人人年薪百万?最好的职业之一。。。进来就知道了。。哈哈哈
最根本原因是人民不富裕,这很直白,律师是服务业,有法律需求的人还是多,问题是能购买服务的少。
这行业其实也是越来越卷了
不少了,千万别再发展队伍了。
以韩国举例,从司法考降低难度,大规模发证开始,律师内卷促使律协开始不要脸了。
总想着抢其他职业的活,律协建议所有考试中的法律科目应该免试。
会计师,不就是会计 + 审计法吗?律师去学会计就能干会计师的活。
税务师,不就是会计 + 税法吗?律师去学会计就能干税务师的活。
资产评估师,不就是评估 + 评估法吗?律师学会评估就能干资产评估师的活。
建筑师,不就是建筑学 + 建筑法,律师学会建筑学就能干建筑师的活。
法务师,这不就是玩登记法的吗?律师应该免试直接发证。
劳务师,这不就是玩劳务法的吗?律师应该免试直接发证。
什么拍卖师、专利师、关税师、消防管理师、保险定损师、行政师。
除了医生,真没律师不敢干的。
要想从穷人变成中产,最好的职业是医生和教师。
有权有势的人解决问题靠自己的关系,穷人根本没请律师的想法,所以中国律师的客户大多是有钱无势的中产,但是中国的中产有多少人呢。
好个锤子,现在实习律师,首先这一年我基本一分不挣,一个月还要自掏腰包一千大几交保险,毕业找个工作贴钱贴整年,然后能不能过律协面试还是一码子事,就算拿到执业证,律师事务所不是都倒给管理费嘛,我还得研究在如果没案子的情况下上哪儿弄钱养执业证
因为律师自己都遵守或者说享受不了劳动法,队伍怎么发展?
法律民工快累死了,请问这福气给你要不要?
不明白您为啥会觉得这个职业好,也不明白您为啥觉得六十万人少。
律师圈里有人常说,不做律师去做其他的可以混的更好。
有大牛律师说,在咱们国家,律师永远不可能站在舞台的中央。
有著名法学教授呼吁进一步提高法考的难度,进一步压缩通过率,因为律师人数已经饱和了。
别只看见狼吃肉,却看不到狼挨揍。
在当今中国,有矛盾,有纠纷,
都是找关系,找组织,找居委会,找记者,找大 v,…… 反正就是不找律师。
要那么多律师干啥。
比如说吧
你看外国电视时有没有听过这一句话 “我等我的律师来了再回答”
这话吹牛,从没有一个职业在中国能像律师这般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因为这就是一个传统古老行业在西方理论加持下变身光亮行业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叫 “讼棍”,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的律师会私下自嘲自己就是一个讼棍。
西方理论给律师加持的那些自由、平等、博爱的光环,往往是水土不服的。律师业是服务业,不论诉讼还是非诉业务,貌似自由,其实每天都要屈心抑志服务好客户,本质上能挣钱才是王道,这样才能不断升高自己的层级,服务越来越高端的客户,取得自身和行业的持续进步,要不然累死你也不知道努力工作的价值何在。
美国律师嘴上呼喊着高大的口号,其实也就是口号而已,私下里勾兑的事情并不少,《傲骨贤妻》里多少律师界为达挣钱目的不择手段的内幕都被揭露出来了。而且,律师地位也不多高,所以很多有抱负的人借律师职业过渡一下,就跑去从政了,这才是王道。剧中女主的前老公因为是实力政客,律所始终不敢招惹。
韩国电影《辩护人》里的律师形象,是很多中国律师的心中偶像,里面宋康昊扮演的律师,某种程度暗合东方律师的成功路径,他本是一个凭不要脸的底层性格抓住不起眼的不动产业务拼命挣钱的小律师,当挣够了足够的资产,才有了为公平正义鼓与呼的想法,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还是用迟来的正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法治目标从来不能凭着口号去轻易实现,不知大家看了央视刚刚播出的大片《零容忍》没有,法治领域的腐败治理案件真是触目惊心。一言定命运,一笔千万金,普通人完全无法想象。
如果没有法治理想加持,这就是一份普通的服务职业而已,实在谈不上最好的职业,这话有点吹牛了。只要能活得真实,或许中国律师将来也可能会成为宋康昊扮演的律师那种人物。实话说,在社会上当一个人还是实力弱小的小人物的时候,谈太多公平正义有时真的无用且无力,律师职业经常会给人这样的错觉,这对新人来说误人子弟不少 ,以为钱不重要,站着就能轻松把钱挣了,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因为很多老师并没有什么律师经历,所以不要听这种吹牛的大话。
既保持理想光芒,又吸收务实的生存态度,将来才有可能伴随着中国法治的持续进步,律师个体方有机会真正成为有理想有实力能代表中国律师形象的法治之光,那时再说这是最好的职业之一,也才有人捧场呐。
简单算一下吧。
一般来说,只有有一定收入才有可能有付费找律师的需求。
按月薪 5000 以上作为潜在付费群体计算,假设全国有 10% 月薪高于 5000,也就是 1 亿 3000 万人。
1 亿 3000 万人 ÷60 万律师≈217 人匹配一名律师。
就这个数据,我认为律师已经严重过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律师被淘汰转行。
当然这个数据并不准确,只是一种估算,但也可以反映我国律师的大概情况。毕竟,6 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 的群体,基本不存在为法律服务付费的可能。
因为中国律师没前途啊,在中国律师只有做上市,并购这一条路径
别的方向需要律师么?别的方向律师更像中介,拉关系,赚中介钱,刑事律师?东亚 3 国有个特征,一旦刑事起诉,定罪率都是 99.9% 左右,刑事律师基本上没 P 用,并且有些地方的法律是可以专门为一个案子修改的,碰到重大案件甚至不准自己请律师,所以你说律师有啥用
不能类比其他国家,一个行业发展得好不好,也要看执业者的平均收入、对社会的作用,不能光看数量。仅以律师 60 万人,就说律师行业发展迅速,是不对的,我们内地律师僧多肉少已经是共识。不能光发展人数,也要发展市场,除了律师自己拓展,也要从立法上给律师业务,发挥律师的作用,不然律师只会越来越多低价竞争和挑讼。
举个栗子,香港地区 700 万人口,就有近 1 万律师,过得普遍比较滋润,是香港让人羡慕的职业,因为香港很多非诉业务都是给律师做的,包括房产交易、税务、婚姻家庭、商事等等。
律师是最好职业?
你信吗?我反正不信。
再说下难度,估计是非法律从业者,不懂律师行业有多难。法考不是难通过,难的是实习期一年怎么熬,实习期后案源怎么开拓。
最近怎么了,这么多非律师喜欢编排律师的问题,其实律师就是一个普通职业,持证上岗的技术人员,工作性质有点像个体户。在这个人人都懂法的年代,律师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
说实话,大城市来说,律师不少了。还有,律师其实挺弱势的。
“貌似” 这个词用得很准!
我原来也觉得律师是很好的职业,接触了才发现很累,压力大,总和客户打交道,很多时候会受气,一直在保持学习状态。在事务所要和各种客户、三方沟通,像客服一样。还有很多来蹭咨询的。而且经常保持一种严谨、紧绷的状态,精神压力会很大,加上见的各种各样的案子,会很难相信人。
律师是最好的职业之一的论据是什么
单纯好奇
真特么卷。还好转行了。不然还在问这种问题。律师对应的不是人口,而是布尔乔亚。
不好啊,律师看着是一个知识性职业,实际是一个销售职业,旱涝不保收,社会偏见重,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很多客户都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律师,都恨不得你给他弄个翻盘钻个空子给对手挖个神奇的陷阱坑一轮,但是哪有那么多的神来之笔。长期伏案一堆职业病,作息很难规律,接触的人大部分负面情绪非常重,家里没点大事的一般都不会来找律师,甚至部分当事人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你不仅要解决法律问题,还要疏导对方情绪帮其保持稳定,还要时时刻刻防止对方反咬一口。凡事爱往坏处想,不往坏处想的律师都没法在这个行业活下去。
-– 来自一个有很多律师朋友的旁观者
业务难接
业务难做
周期较长
考试很难(10% 不到通过率),工作很苦(凌晨两三点家常便饭)。
绝大多数律师既没有赚到大众视野中那么多钱,也没有赢得大众的尊重与信任。
一个既无职业成就感、也没有钱、还没有社会地位、甚至可能随时猝死 / 或被捅死的职业,真的值得这么多人向往吗?
还留下的人一半是自信可以靠身体赌明天,想拼一把试试;另一半多少有点儿法治信仰。
总的来说,中国的法治并不健全。我并不是说法律不健全。但是实际上无论法律规定得多么完美,但是也是需要考执行的。一是执法机关执行。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要有法制意识。
中国五千年来的仁义礼智信文化是刻在骨子里的,乡贤,族长,领导等等在低成本维持社会稳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因此大部分纠纷是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的。而这些以调解解决的纠纷实际上弄到法院中去调解的也只占少部分。更多的调解如果当事人无法自行调节,那么乡贤,族长,领导,共同的朋友就成为了免费的陪审团。
这些调解过程中或许并不是完全公平,但是也基本上可以取得到双方的基本同意这么一个程度,只有这样的调解失败了才会走上法院,到了法院最开始也是法院调解,最后才是诉诸公堂。然后就算走到这步了,清律师的也很少,毕竟律师费很贵的,双方通常是找一个熟悉的 “文化人” 作为代理人。
总结两点: 在老百姓眼中请律师打官司,律师费还是比较不划算;中国绝大部分纠纷走不到诉诸公堂这一步
律师界经常有一句自嘲的话:“要不是因为穷,谁来做律师啊!”
职业是不错,但需求不足!
中国贪小便宜心态人居多。
我可以肯定,百分之九十九的律师都遇到这样的客户,省掉律师费,结果付出更多的和解费用和不必要的支出。
就拿那个被打断十五根肋骨的出租车司机来说,竟然不是第一时间律师介入取保候审,一直到第三个月打成神经病了,警方通知取保候审… 这件事我且不论到底是警察打的还是牢头打的,家属如果不是为了审两个律师费,事情必然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所以婚姻到底带给了男人什么?
觉得律师行业好的,大部分都被影视剧给忽悠了。
很多律师执业很多年,也只是勉强够上中产,更有不少律师中途转行。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的法律意识,还不足以让 60 万律师都过上中产生活,毕竟法律市场的规模就那么大,律师人数还在放水似的增长。
美国律师人数多,收入高,主要是美国法律繁复冗杂,极为详细。在美国,没有律师提供服务,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行业壁垒比较低,很多简单的案子,完全不需要律师介入,就能很顺利的完成。所以,群众聘请律师的意愿也比较低。
消费群体的问题,
最贫穷 50% 的人群平均收入 2000 元 / 月,
这部分人群可以说是基本没有法律服务购买力的。
收入 5000 元以下的人口占了近 90%。
这是收入情况,财富差距更厉害。
13 亿人财富占比那么低,没有财产哪儿来的纠纷?
即使有了纠纷,也花不起钱购买法律服务。
看起来好像法律服务的市场很大,其实可盈利的很少。
为什么国家要鼓励法律援助服务? 基层人民需要廉价法律产品。
存在就是有原因的。
律师本质上就是一场创业。
做薪酬律师有保障,但是薪酬律师的收入其实和普通打工人差距不大,而且工作量不小。
做独立律师没保障,甚至自己要承担五险一金,永远没有旱涝保收一说。
没有稳定的案源,那么你可能生活在平均线以下。
当然,创业有风险,也有机遇。
律师的下限很低,上线也很高。
但是律师真正少的原因还是,大多数人不适合创业,或者说吃不了创业的苦与险。
最终赚不到他想象中的大钱,于是就退出这个行业 。
所以,通过法考其实只是创业的开始。
能不能长时间留在这个行业,要看你的创业能力。
“律师貌似是最好的职业之一” 这句话有个大前提——法治社会。在非法治社会,律师如果不昧着良心 + 跪着,恐怕混得养不活自己!
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律师有用但他们承担不了律师费。
对于相当一小部分人来说,能承担律师费但律师没有用。
60 万律师的市场是剩下来的这部分,多乎哉?不多也。
“律师貌似是最好的职业之一”,这个论点有什么依据来支撑它?尤其是,要把论证范围框到中国的时候?
我在美国生活,就我所知的,律师在美国是很好的职业,它的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不公平和低效。中国社会大抵是一个公平社会,美国不是,美国的底色就是不公平的,你的种族、收入、性别都可以让你遭受不公平待遇,而律师就是从故纸堆里翻出一二三条款告诉你你遭遇了不公平待遇这件事的人。
很多事情,在国内询问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就能得到解答的事情,在美国你只能求助于律师。很多 12345 就能解决的事情,在美国,你也只能求助于律师。
这才是为什么律师在美国很赚钱的原因。
只有三权分立的时候律师才能牛逼
最好?好在哪里?
国法,为至公之器,将国家公器货卖贩售,这叫 “好”?好在方便哪个性恶文化培养伥鬼吗?
话说收钱办事反而成了公平正义了,既然你们收钱办事都能公平正义了,那让你们直接执掌法律公器不就得了?还得你们费那么大的劲对抗天性就要制造冤假错案的贪赃枉法之徒充斥的司法系统吗?有了德才兼备之人,那为啥还要用违法乱纪只知道眼前的结案率的黑法官黑警察祸乱国家法度?
总遇到这种假定前提的问题,律师是哪门子最好的职业?他就是个普通职业,公权力让渡了一部分权利,赏了口饭吃,大部分人一辈子也不需要律师。
月工资 1 万的遇到事都不舍得找律师
13 亿人里月工资过万的才多少
脱贫才搞完呢
基数大但目标人群基数就没那么大了
律师在中国是好职业,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也要看到律师也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中国 13 亿人,有 60 多万律师,说实话律师行业内卷严重,很多小律师生存压力太大。
第一,律师是一份好职业。评价一份工作是不是好职业,要从待遇和发展两个角度考虑。说到待遇,有的律师出入豪车,年薪千万,头上有数不清的光环,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等。并且律师这个职业精通各种法律,熟悉国家机关运作方式,光鲜体面,人人都高看一眼。
第二,律师是一份普通职业。大部分的律师不过是出卖自己脑力劳动的工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别人提供咨询服务,说到底不过是服务从业人员,绝大部分的律师拿到的薪水也就是社会平均水平,尤其是当前环境下,刑事律师的生存状况堪忧,并且律师职业是终身学习的职业,新法律层出不穷,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大事讲政治
中事讲影响
小事讲关系
屁事讲法律
体制搁这里
别说是律师
就是公检法
也都是维稳
依法治国吗
你一这么说
我都直想笑
科长、马
这事咱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想想吧,西安有 1000 万人左右,13 个区,一个区一个法院,一共十四个,包括西安中院,法院基本相当于律师的职业比赛场地。你想象一下,如果西安没有大学,只有一个区一个足球场,西安又能养几只球队,又能供几个职业球员呢?连联赛都打不起来的一个二线城市你说你是足球之城?!
打过官司的都知道,除了真的设计百万以上利益的问题,只要打肯定是两边都是亏。就是排队时间很多人都耗不起。在中国,解决争端的土办法比找律师便宜多了,很多问题不解决也比找律师便宜。被人打了,自己上网查查,收集证据,报案验伤,完全足够了,有几个人还去找律师咨询,就算找,谁不是找熟人联系,你是个律师,同学的表哥有点民事纠纷找你咨询,你好意思要钱?!
现代法制是个很吃人力和社会资源的东西,他直接反应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中国国内的各地对比就完全能说明这个问题。上海,无论是政策透明度,法制水平,绝对中国三强之一,但你知道作为上海人,你比其他城市一年多交多少税么?中国村霸猖獗的地方大部分底层生活水平很低,饭都吃不明白,你问他要不要法律援助?
律师的平均收入,真的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等等吧,现代律师比以前还是好多了了,以后自然会越来越好的。
这个命题一直在被知乎的题主们反复使用,如果本文换成 “律师是最差的职业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向往”,大概率回答的人里超过 5 成概率是为这个职业正名的。
现在知乎里的回答已经不基于客观了,很多回答其实更像是表达一种态度(我有相反意见)。我认为 如果答主你是一个经历了 3 年以上的职场人并且有过换工作经历的人,大概能够感受到 除了 “某二代” 你很难找到所谓最好的和最差的职业,引用本篇里某些答主对好工作的认定标准“工作不忙、收入可观、时间自由、有支配资源的权利”,我坦白讲 除了你的家族企业雇你 你真的很难找得到
以下,我简单举例(当然我见识有限 可能却有那种天生异禀初入职场就轻松搞定 boss、征服客户的大神,可惜我没运气见到)
1、公务员或国企领导 我有幸接触过 最高到厅级 我觉得这类人确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但是绝谈不到容易仅一条 岗位负责制 就注定你需要一直保持精神的紧张 鉴于公开监督追责等体系逐渐完备 你还要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命令的准备 你可以懈怠 不以为意 但一旦担责 处理你绝不含糊 一般企业人员被炒了你还能再就业 他们不能 容错成本太高了。赚的多么?你们可能会提 HS 收入 ,但是目前我认识的 没人愿意触及 至少我不知道。
2、个人老板 合伙人 霸道总裁 多金 但时间肯定不是你自己的 我认识的没几个老板是天天想休息就可以休息的 而且有些真的是个人资产已经足够财富自由 仍然不停的奋斗 我曾经试问过 他们给的答案我很震惊 他们说:第一自己创的业舍不得 同时也不可能有钱不赚;第二 很多人跟着自己吃饭 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吃饱就可以了。谁说商人只重利,他们也有他们规则内的责任。
3、个人打工者 金领 白领 蓝领 一般都授薪律师也属于这个团体 时间不自由 看人脸色 大部分时间没权利选择 收入总觉得难以匹配付出 可工作又好像鸡肋 扔了怕捡不到了。但你真的很难认识到一个事实 就是你上面有个高的 很多问题和困难甚至传导不到你身上 虽然你做错了会挨骂 但是你偶尔也可以耍脾气推脱一些工作 利益分配最少而责任也响应很小。
我没有从各个细分行业角度来谈 因为受个人经历的局限 我不确定是否存在那种垄断行业的从业者可以享受行业高压竞争之外的红另外 很多在行业里的人时常抱怨自己行业很 low,你何不反思他为什么不跳出去?说明至少他认为现状是他的舒适地(当然每个人对舒适的认知不同)就好像你每天都吃意面你肯定想尝尝蛋炒饭 当然也有一些是不愿看到更多人来抢饭碗的 毕竟锅就这么大 你吃了我吃啥
最后,我只是表达 没有经历便妄谈哪个职业的好坏是没有实际的意义谁也不能代替你不是? 就比如你向某行业大牛咨询:“我适合这个行业么 从事这个行业多久我能成功?” 他可能真的给不出答案。与其花时间向别人询问方向 不如把这份踌躇变为你对美好生活的决心 走进那个你想去的行业里试一试 相信只要你付出时间 你一定会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不少了。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程度,远远滞后于律师的增加速度。
因为律师是美国最好的职业之一,在中国不是,在其他更多国家也不是,想收获职业荣誉感,去美国执业啊,不过中国证书不管用就是了,要重考。
每个洲都有,考试挺难的,毕竟老美也知道这工作来钱,难免聪明人扎堆。
中国是止讼的传统,明清读书人科举走了断头路,写畅销书卖字画当书局编辑高考名师,至不济乡村小学老师,你看谁会去做状师讼棍?那是骂人的话。
你说中国律师不吃香,对啊,就是不吃香,老百姓日常生活不需要,而且美国老百姓其实也不那么需要,只不过在英美国租个房子买个铺子离个婚按制度流程都需要律师见证见证签个字,那不是没办法才只能出钱的嘛。
这就是国情问题了。律师们想为社会做贡献,把公信力做上去才是正道,那人家才愿意找你,毕竟公证处工作内容还是挺死板的,服务态度不大好。
每年通过司考的十几万,所以不是司考太难。
律师是最好的职业,真不知道这种说法从哪来。要知道没有案源时那种养家糊口的焦虑,要知道有案源后要将书本的权利能过繁琐的程序变成现实的权利时那种心力憔悴,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法律人的上司只有法律!
有些许拙见,不知道是否能解决楼主的疑问
1、第一个是因为律师二八定律非常严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贵族行业。它的起步看你是否能通过天下第一考,而它的发展完全仰仗你的圈层。
占有大把资源的律师是不可能分肉给你吃的,导致大量的基层律师其实旱涝保收。我身边不少朋友,甚至是大所,一开始进去的前几年根本没啥钱。而且一个团队律师的大佬撑死也就带你两年,他不可能一直养着你。之后就是自己贴着老脸找案源了。
2、根本请不起律师。之前一个同事儿子牙摔坏了,想去和商场打官司。问了下我们这里还可以的一家律所,一万起。说白了,不是标的额很大或者实在是没办法请律师了,一般人都不会请。那么咨询呢?咨询也离谱,一小时几百到几万的都有。外省不发达地区收入少,更不会想着请律师。
3、律所真的好卷,并且让人好无语。现在是按照座位费的。好几年前,锦天城就是一万块钱的座位费,然后还有各种杂七杂八,进律所还各种门槛。
就我所知,现在好多上海律所的合伙人级别要求规定,税必须按照满格交。律协也发出相应的呼声了。那么钱从哪里来,案源从哪里来,肉就这么点…… 也怪不得现在法考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了。
4、大众对于律师职业的认可度和认知度尚有欠缺。我看到过最无语的就是:什么缺德律师居然为坏人服务,这个律师就是 xx 之类的。总之还需要意识增强吧…
综上等等… 没有矿、没有一个好身子,考出法考,法务更适合吧……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一、收入低,生活压力大
律师是个上限与下限都没有的职业,收入高的律师,每年可以创收千万,收入低的律师,几万的都有。而且几万还是拿到律师证后的收入。实习期间的收入更是少的可伶,一线城市的话,如深圳 4000 元到 6000 元,二线城市,如郑州 1500 元到 3000 元。
以每月 2000 元在郑州生活为例,租房子每月花费最低 800 元,吃饭花费 900 元,如果公交或者地铁出行的话,还有出行的费用。基本上每月每月余量。
二、生活和心理双重压力
实习期间,有做好工作,顺利拿到执业证的压力;拿到执业证后,有提高收入的压力(提升专业素养、开拓案源)。
做法务或者进入公务员,有可能朝九晚五,那个不错的收入。律师躺平的话,与自毁前程无异。
总而言之,做律师,需要抗压能力贼强,否则很难坚持下来。
职业门槛高。
律师是最好的职业,首先这个前提就是错误。
律师更像是传统匠人,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注定了单个收费高。律师更像是理发师、厨师,虽然不会被互联网取代,但是局限性很大。
当前移动互联网才是最好的职业,可复制、规模化、成本低、效益高。所以,劝退吧,能从事互联网行业就不要做律师。
还是太多了,有那么几十个,有事儿的时候出来装装样子,假装我们也有律师,差不多就得了。
需要注意的是,13 亿人中需要法律服务或者能支付付费法律服务的有多少呢,克强总理说了,我们国家月收入不超过 1000 元的人是绝大多数。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而法律援助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找 “大师” 比找律师有用,虽然 “大师” 的费用有时候并不低。
中国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但是考了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人不一定当律师,也可能是去当检察官,法官或公证员或其他的职位。律师的数量少,诉讼的效率会变低。但是即使数量大量增多了,也不意味着诉讼全都去找律师代理,因为中国现状,嗯,普通人对于接受律师的法律服务来说还是不怎么认可的。
提问,哪里好?
你不会以为有了执业证就有钱发了吧?
你把自己带入需要找律师的普通人来思考一下。需要用到律师的事情了,对我们来说是人生遇到坎了。你是愿意花一千块找个毛头小伙子还是花一万找个有名气的律师?显而易见肯定是后者。律师年轻的没名气的就会很悲催。这也是经常有死磕律师的原因,用特殊案件把自己个人名气炒作起来才是以后获得大量案源的保障。想搞出名气很难很难,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这类行业都是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大多数人活的很普通甚至压抑。和他们所受教育不成比例。
60 万就内卷到死了!
首先,律师行业再高端也只是服务性行业,与外卖小哥,餐厅侍者本质是一样的。其次,既然是服务行业,肯定受市场供求关系调控,经济周期下行,市场萎缩,供大于求。最后,把职业看作用时间进行的投资的话,那么律师投资回报收益时间较长,往往要从业五年才可能会有结果,没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最好不万让小孩从事这个职业。
一般而言,特指从农村、打工子弟或城市普通工薪阶层的本科毕业生,985 或者 211 或双一流毕业的不在其中,不喜勿喷!法学本科毕业 23 岁,研究生毕业 26 岁。23 岁如果已经通过法考,做实习律师月收入 2000-4000 元不等,基本上没有社保,实习期间 1 年半,也就是说 25 岁的时候能够拿到执业律师证。恭喜你,正式步入律师执业。而这个时候,其他专业的同学可能已经月入 6000 左右,有稳定的收入和社保体系。
律师行业的特色是 “358” 和“28 定律,简单说也就是执业 3 年以内,你能够以自己的能力在律师行业存活下去,5 年能够有稳定的案件来源,8 年享有挑选案件的权利。20% 的顶层律师从业人员掌握 80% 的资源。
仔细计算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你会发现相同的从业时间、娶妻生子买房、公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对此,会劝退大多数的 5 年以下的律师从业人员。
其余因素不做发表。
律师行业是充分自由竞争的个体工商户,前 20% 吃掉 80% 的市场份额。好不好主要看你屌不屌。
律师相当于修皮鞋的。
穿皮鞋的人多,修鞋的生意就不会差。
我低头一看,大家都是光脚。
而且,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60 万律师还有一半在温饱。国民对诉讼有传统的排斥,对律师也存在严重的偏见,随着国民法治思想的提高,希望能改变大环境能越来越好。
关闭评论了,原答案在下面。没想到小小的一篇回答伤害到了不少知乎上 “玻璃心” 的律师,我把这个回答精简成一句话说一下:首先我没有要黑或者诋毁律师这一行业,其次我的观点是每个行业都有不少人最后成为不了合格的从业人员!特别是精英行业。
为什么评论里那么些所谓的律师在针对我或者可以说是怼我,关注的点是回答里的这个女人是不是律师,她不是的话我有什么资格说整个行业。我不知道是不是律师们都有随时随地亮证的习惯,如果是那么她没有这个习惯,这个女人是不是真的律师我觉得都不影响我上面言论的成立吧,还是说我国的法律教育已经精英到只要上了学都能成为优秀律师的地步了,那这是我不知道的,先说对不起了。两种情况,这个女的真的就是律师或者法学生,那是不是打了你们的脸了?**你们为什么不愿承认你们这个群体内它是有糟粕存在的?我原答案里并没有以偏概全否定了整个律师行业吧?**这个女的不是律师,她是假冒的,那么你们针对我怼我那么爽,有用吗???会让这个社会上假冒律师的人就此消失吗?我相信每一分钟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最终影响到的是谁?会是我吗?会是别的普通当事人吗?我想不是吧,就像你们在这不遗余力的针对我,会影响到我对这件事的观感吗?不会吧!
本来我身边有不少优秀的律师朋友,对这个行业虽然陌生但也还是心生敬意的,但是就评论里这种情况,我觉得我还是得重新认识下这个行业群体了。
因为很多人最后根本成为不了一名合格的律师!他们没这个球本事!
最近一次接触所谓的 “律师” 是我今年 9 月份因为交通事故演变成民事纠纷,遇上了非常非常制杖的一家人,一家人都没什么文化,一个是修理工一个是工地做饭的,我没有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的意思,但是他们却张口闭口用 “自己是农民” 来耍赖碰瓷企图讹钱,真的给外来务工人员抹黑。一开始就报警,是他们主张公了,但是等警察来了以后,他们又不按正常的司法程序走了,我也想赶紧了事,就带他去医院检查,我们这里的三甲医院,检查一通,屁事没有,这时候他们开始不认医院的检查结果,提出要去一个二级医院重新检查(因为那个医院有他们所谓的亲戚)。
后来下午他们的女儿来了,说是一个律师,说我完了,要起诉我,那个煞笔女人张口就是 “从我说话你就应该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了吧”,我说 “我不在乎你是干嘛的”,这是我第一次非常厌恶所谓的律师,我估摸着她根本没有资格证就是一个刚毕业的大专生,因为她完全不了解公检法的办事程序,说出了很多我国法律上完全没有的概念,主张一些没有法律依据的赔偿。
第一,**她一直在说她会去调监控!**在交警已经出警并且出具了责任认定书之后,任何一方是没有权利要求交警部门调取事发路段监控的,除非申请行政复议(3 天内),就看她愿不愿意因为这个事情得罪交警了,如果她有本事 “走关系” 调取了公安的监控或者是别的私有监控,那这个事情就归扫黑除恶管了。就算双方有争议,交警出警后没有出具责任认定书,调取监控也得是双方当事人都到交警大队去一同申请调阅,她不知道!
第二,她想要起诉我的理由是所谓的 “肇事逃逸未遂”,在交警明确告诉她,只有逃逸与否的说法,而且当时就已经责任认定了,那就是没有逃逸一说了,她还是喋喋不休说要以这个为由头起诉,会上网的人随便一查就知道 “逃逸未遂” 我国法律是没有这种东西的,她连最基本的法律概念都不懂,能当律师?
第三,最后协商赔偿,其实当时因为近期我有比较重要的事情,所以不想和这家制杖再过多纠缠,要纠缠我真的很高兴她去起诉我,虽然我不学法,但我有 100% 的把握开庭之后他们拿不到一分钱,她竟然要我赔偿全勤奖,我的天呐,这跟你学不学法没关系吧,这就是单纯的没脑子吧,哪有赔偿里面要求赔偿奖金收入的啊,交警当场就说,那你的意思就是我要是两天没来上班,我的办案奖金你要赔?这不合理吧,然后要我赔误工,第一次去交警队协商人家交警说的很清楚了要医院下了诊断说你这个情况不能去上班要休息才能报误工,但是医院检查屁事没有,医生肯定不会开假条,她的误工原因其实是用人单位(修理厂)怕担后续出事的责任(工伤)给他的假,说白了就是用人单位自保的手段,转头来转嫁给我???然后一再跟她说了你要报误工费,需要的是银行流水,这是警察跟她说的,之后我也跟她强调过,而她却一直想用个 APP 截图就要钱(因为显示的钱多一点?),我就直接问她,你是律师啊,你觉得真的到了法庭上法官会认 APP 截图?她才去打的流水,这时候更搞笑的事情发生了,流水上很清楚写着 “收入”“支出”“联机余额”,收入那一栏下面写着 3041 好像,她非要指着联机余额那一栏的 5300 咬死说这是工资收入,我的天,不懂法你至少得识字吧!就你这受教育水平,你让谁相信你是学习过法律的?
法律、医学、教育,这些都是很好的职业方向,但是恕我直言,为什么像样的律师、医生、老师还是不多,很多东西不是你觉得它好你就能得到的,你至少得有脑子吧!很多人学艺不精,学了也顶多就是学了,能不能真的发挥功能那是不好说的!所以题主不用好奇,为什么好的还少,其实就是那句话 “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不是随便谁都能成事,所以才少。
果然是张口就来,题主先解释一下,“律师明明是最好的职业之一”,这个结论怎么得出的?
你不知道律师们自嘲的时候都会说 “要不是家里穷,谁出来做律师” 么?
律师改革是 2001 年,职业化时间只有 20 年,所以才不多,不过目前几年新律师爆发性增长,内卷也越来越严重
“律师最好” 这个印象来自于影视剧。
而现实和影视剧往往是相反的。
律师是三流职业,属服务业, 而且服务质量是赌运气。
60 万已经非常内卷了,60 万律师里,80% 的活得和业务员一样,收入不高。如果收入真的普遍高,肯定会超多人去考。
每一个行业都是符合经济学,符合市场规律的。
律所呢,最喜欢割韭菜,忽悠人家去报考,然后雇人之后,律所给律师连社保都不缴纳。风气不好。。。过度营销。
原因很多嘛,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们的观念。这就是律师行业发展的社会基础之一。县城打官司第一反应:找熟人托关系。熟人社会不是说不需要律师,而是律师需求量不大。市场也不大,毕竟人口增量不大甚至于人口流失的情况下,哪行哪业都不容易发展。而大城市的律师虽然容纳的多,但也饱和度大。
还有就是竞争激烈,和非铁饭碗以外的各行各业都一样,铁饭碗不升职也很少有吃不上饭的,律师可不是这样,挣钱不够甚至会倒贴赔本呢。这就是个商业化的行业。说二八定律算是轻的。挣钱的特别挣钱,不挣钱的特别穷。想靠这个挣钱就得把这行当成创业。不能指望别人给自己发工资。
还有就是在我们国家诉讼领域,是司法机关为主导的,律师起到的作用有限。
其他的原因肯定还有,但是主要就这些吧。每个原因实际上也可以铺展开来出个论文了。
题主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在问为什么大部分人当不了律师,本质上是在问为什么大部分人过不了人上人的生活。
答案也很简单,想我们大部分人过人上人的生活,把美国人的能源消耗和粮食物资消耗降下来就可以了。
这个环境下
律师只是完善程序的橡皮图章
律师素质参差不齐;
社会对律师职业的认可度没有公检法高;
律师个人从业前的职业经历是成长最好的助推器,而不是毕业就做律师;
律师工作的本质是卖职业技能和时间的,然而大部分人觉得咨询应该免费做,“简单”案子应该免费做,“我”介绍给你案源你就应该给 “我” 低价做;
法治化进程螺旋式上升;
执业风险越来越大,以前是刑事律师,现在也包括了民事律师,这句话的前提是不参与虚假诉讼等情形下……
以上,个人理解。
律师是帮忙分蛋糕的,律师行业兴盛的前提是蛋糕足够大,需要精细化划分。
目前的现状是我们的蛋糕太小,人均 GDP 仅约为美国的 16%,不需要那么多分蛋糕的人。
宇宙法,天下第一(逃)
好吗?老百姓普遍不相信律师。律师职业就是一个舶来品。
如果非要用一个核心理由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 zz 原因。
律师群体的做大,会让人第一时间想到什么?会威胁到什么?会让谁感到不安?
现在居然还能看到这种奇葩问题。
明明什么职业很体面却很少人做?
还不是我懒,懒的学习,懒的工作。要是当初努力一下,还有几个马大人什么事情。
之前看到欧金中那个案子,很多人都评论说欧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中国会有 Martindale-Hubbell,avvo 这样的法律信息服务平台吗?
多了
有时候我觉得我国需不需要这个职业都还说不好。大政府的国家真的需要这么多律师吗
1、中国是法治国家,社会秩序太好,用不到那么多诉讼;
2、深入骨子里的观念:冤死不告状,有事情商量着来,商量不好的,找个有资历的人说和一下,基本上搞定。
3、社会纠纷化解机制完善,村级,街道,都有相应的调节机构,而且这个人与人为善的传统,大多数调节都能成功;
4、中国人没钱,即使迫不得已诉讼,能自己上的,都是自己上,实在不行,请律师也会压价格,尽量花最少的钱;
5、律师本身职业素养不高,诚信度受到质疑。
居然有 60w,隔一个枪毙一个都没有冤假错案的行业居然有这么多人?
律师所谓的公平就是个笑话
除非把律师改成替双方辩护,不然判决结果如果受到律师水平影响较大,那这个行业就是个专为有钱人设立的行业,富人作恶逍遥法外,穷人作恶牢底坐穿,公平么,公平个 pp
要么律师以后就别说自己有多公平,也行,少在这装
因为嘴上慷慨激昂的人多,真舍得花钱打官司的人少啊。
尤其是知道了 “你这个案子即使赢了,法院也不会要求对方承担律师费” 之后。
小地方的小律师,不是实习的时候接不着好活,而是很可能这辈子接不着好活啊。
即便是现在这样师承体系 \ 互相抱团 \ 行规很多的情况下,最终让律师成为最好职业的人不多,争取过程中失败的人非常多。所以能够轻轻松松承担失败成本的人相对也不多了
律师是最好的职业
最好的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这都是统计过的,很多老律师都挣不过应届生。别说什么 996。
因为我们的很多判决结果不是靠律师挣回来的,是某类人的看法给出的结果。
至于某类人肯定不是律师……
再说一个我见过的经典审判案例:
被告律师一说话,就被法官一锤子摁下去,不让被告律师发言。
原告律师一说话,法官就会等待原告律师说完,
你说说,这被告你换一百个律师能打赢官司吗?
还有涉及到经济纠纷的,就算你告赢了,法院就是不给你强制执行,你就算告赢了,有啥用??
因为律师在司法体系下最底层;
在刑事案件中,律师能起到的作用,几乎为零;
只要检察官一咋呼,律师就不敢说话了;
在刑事案件中,律师的作用并不是法律知识,而是他在检察院或者法院有没有关系。
这导致了中国的律师,主战场在民事;也意味着,在中国,律师也是一个被阉割过的职业。
一个观点:在国内,唯一阻碍律师队伍发展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这个职业的收入比广为人知的欧美国家同行低得太多。
原因有几个:
一个是国情决定的,翻翻宪法,就知道在欧美收入很高的医生、律师、金融从业者等职业,在国内远远不如国外。“以人民为中心”,你信不信?
二是国内特有的信访体制。觉得邻居、社区、商户侵犯了自己离异?在某些国家,可能要到法院去祈求。而在国内,12345 这个号码很好记吧?信访局知道吧?一言以蔽之,在国内,政府做了大量在国外可能属于律师的工作。
我是一次性考过法硕和法考,也是实习律师。年底亲友说一件事情请大家出个主意。
一单位老小区周围被开发商围起来建房子,导致采光全天没有,并且楼房因此发列裂。在三线城市,每家每户都集资,大年三十堵政府大门,多次被踢皮球,也堵开发商不让建。已经持续半年了,给媒体电话,包括省和上面的没有一个报道。找律师,没有律师愿意接。开发商只愿意补贴一户 3000 人民币。
如果连记者,律师惧怕的不是法律,而是其他的。这职业有什么可自豪的。
你问我敢不敢接,我也不敢。我就纳闷那些和特朗普打官司的中国律师了,其中一个律师(美国律师证)本科 zju 法学院的年轻律师。果然美丽国药丸了。
你一说法律我就想笑.
1. 优质法律人才培养速度缓慢,这是学校、市场、司法部门、用户需求共同作用所带来的结果。
2. 十四亿人口的庞大法律服务需求,人才缺口巨大,必然放宽行业准入门槛,导致行业水平参差不齐。
3. 社会和人民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总体不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
4. 特殊时期经济下滑,就业率下滑,这是近年最直观的,为稳就业,还会继续放宽准入门槛,特别是这种有人才缺口的行业。
继续大水漫灌,带来的结果就是律师群体更加两极分化,有资源背景的做上层单子。普通的律师将去精英化,没资源的大众化,由于准入门槛低,轻资产运作的会逐渐多起来,类似设计装修行业的游击队,用极低的价格去打破市场平衡。
但从国家层面讲是 ok 的,缓解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平民化,市场下沉,为更多的人带去了法律服务。
长期来看,饮鸩止渴,上层法律供应完成整合后容易形成垄断,破坏司法公平和市场公平。
但这套打法用了很多年了,各行各业都这样,加速头部垄断,加速行业底层乱象,看到搞不定了直接行业拉闸。
现在出事了,大家会找律师吗?
不,因为大家相信以和为贵的乡村习俗。
现在你找律师了,你问完事后会付钱吗?
不,因为你觉得虽然花了一个小时,但都是几句话的内容,应该给你免费。
那请问到律师需要什么代价?
正常人至少三年法考,一年实习。而这四年,收入多少?
0。
后续工资呢?
5000-8000。
请问客服工资多少?
5000-8000。
因为这个职业需要你有后盾(除了经济上还有家人的认可和支持)不然很难熬过职业黑暗期,迎来光明,适合有原始积累并热爱法学的朋友,有一定的资源和原始积累的 50 + 朋友更有优势,当然年轻的朋友也可以去做,只是在心态上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一不小心就会崩塌:你试想一下自己给别人干活,三年基本不拿工资(太过于微薄,实在说不出口),可能偶尔还要倒贴,并且要随时调整自己不良的状态,继续保持这份学习的热情,请问你能坚持吗?褪掉法学这层外衣,大家也都是普通人,都要吃饭,穿衣,有的还要养家糊口,就说即便你能坚持,你家人对你职业的认知深度能支撑你继续向前走吗?
最后兜个底吧,即便没有家人朋友的支持,你又实在想要去挑战一下,或者说自认为非常适合从事这个行业,那就随便找一个看得过眼的律所打杂(工钱看着给,甚至不给也行,若是碰到一个好的领路人,这点钱请人喝茶都是不够),我相信不出一个月你就能得到内心真实的反馈了,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压抑或者自我否定?
如果经过半年的煎熬,你依然愿意在这个行业继续,不从事这份职业会让你觉得终身遗憾,那么至少得保证有一定的积蓄,保证你未来 5 年即便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 也能维持一个不至于太过寒酸,窘迫的生活标准,如果觉得没有问题,开始炼狱吧,朋友,接下来你可以放心大胆往前冲了!在此期间请保护好自己的发量,且坚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否则在你苦尽甘来,原本应该最光辉,最能享受成果的时候,你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那就实在有些可惜了!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球队的主力球员,年薪以前是税后几百万起,过千万也正常,现在限薪令下,顶薪也有五百万。
而中国公物员的薪资是半透明的,到什么级别拿多少钱差不多能算出来,不仅比不了中超,比码农也远远不如。
可现实是足球基本没人踢,考公热持续升温。
原因也很简单,99% 的球员踢不上中超就被淘汰了,根本没有托底,没有一分钱的保底收入。而只要你能考中,最低也能丰衣足食。
总是拿上限去评价职业好坏非蠢即坏,下限才是一个职业好坏的关键。
律师和踢足球是一样的,我说完了。
弱弱地问一句,你这么知道这个是最好的行业。。
而且少年,你听说过和谐社会下的人民调解工作吗??
很多小案子,根本不让律师介入。之后走调解流程。
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因为律师提供的服务,都不是大众需要的。
律师,应该是法官的补充,调解的主力。通过向当事人双方普及法律知识,调解事件。
现实中的大部分律师,代理当事人中的一方,通过对法律条文的解释,最大化被代理人的利益。
实际上应该称之为讼师。
实际中,某些人,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资源优势,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获取合法但不合理的利益。而讼师,就是他们的帮凶
兄弟,你是只看到撑死的,没看到饿死的啊。
拿着两三千的实习工资,没有案源,每天为房租和饭钱奔波的年轻律师,到处都是。
是不是下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美国政府官员当中律师或者法律专业出身比例很高,而中国不是?
我求求某些同仁别他妈吹这个职业了,,,看看这都啥问题?
因为很多案子律师打着打着自己就进去了。只能打打离婚的官司维持一下生活,就这估计以后也慢慢没得打了。
谁告诉你律师是最好的职业。在中国,如果你遇见问题,第一反应是找熟人、找领导比找律师管用好不好。而且打官司要花多长时间你知道不?效益非常低。
我们公司原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在本地关系不硬,打官司调解有时候就被动。大领导来指点了说你们要找本地有关系的律师事务所,这样打官司调解就会有利。与其花钱请律师,不如花钱多走走关系。
六个原因:
1. 律师行业的收入分布符合 “二八定律”;
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健全并不是照搬西方国家的那一套东西;
3. 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法治核心并不完全一致;
4. 中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普遍还没有完全觉醒。
5. 现在更大的问题是律师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律师队伍的发展事实上并没有受到限制。
6. 存在经济原因,国富民安到国强民富再到国强民强 需要时间。
以上。
付得起钱的人不多,能有风险意识的人就更少。
看下人均收入就应该知道,普通人能付几千上万去请个律师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少的,无非离婚,房产,这就决定了这个市场其实并不大。
而有风险意识的人就更少了,风险意识在发生事情之前,比如 p2p、比如买有权利瑕疵的房子,多少人被坑了几十万上百万,但在投钱之时,他们是没有风险意识的,要让他们付钱咨询就更难得了。
没有钱的行业,怎么可能大呢?
另外,之所以看起来律师都很赚钱,是因为,律师行业多多少少是需要个人光环的,所以有钱的律师也愿意对自己营销,导致这个行业看起来就都有钱了。君不见,迪拜有多少底层,他们只是被你忽视了而已。
现有框架下律师作用有限
这六十万你以为是均摊下来,一个律师服务将近两百个人那种吗?
实际是几乎所有注册律师都抢一亩三分地,两百多个律师分一杯羹才是现实。
因为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和法律体系等原因在案件判决结果上,亚洲国家律师的影响力远比不上法官检察官。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涉及到了谁是国家的主人这个问题了。
律师凭什么称为最好的职业?就因为美国吗?
律师是必要的,但是把律师拔高的美国那种程度,大可不必!
美国的很大一部分律师,靠摆弄规则发家致富,将简单的事搞复杂,然后从中牟利,从哪一方面,都是蛀虫所干的事。
对于一部分律师,有一个名称更契合他们:
讼棍
因为你法我笑啊,律师没什么权力。
中国本科生才 5000 多万,并且那么多行业,算 100 个行业不过分吧,50 多万,律师根本不高端,他们自己哄抬自己。
“小案看关系,中案看影响,大案看政治。” 虽说有些夸大的成分,但基本反映了目前的法治状况,本人实习律师一枚,深感行业之乱、烂,已经打算拿证润了。
在官本位思想的国家(越南),你觉得真有事的话律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因为律师在国内当前的司法系统中其实没什么鸟用
很遗憾花了几十万才知道这情况的
民事就不说了,而刑事案中律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说一句求情话:请酌情减轻。
仅此而已
这个我有发言权 我 亲戚小孩学法律专业 做过 律师助理 他们之前干的事务所在倒闭之前 骨干律师 全进去 都起码 15 年以上 中国律师最大陷阱 你不犯法 挣不了大钱 好多案件打赢也收不到多少钱 好多都被赖掉了 律师非正常死亡律 高于正常值好几百倍 尤其各种事故(这个不能细说比如激情杀人之类) 还有律师函不要乱发 真会出事的
你法我笑
中国是中华人民的中国,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我国已完成法制建设基础,律师?那是什么?你法我笑
跟日本差不多比例啊,就这样我们都嫌多导致平均收入比当年下降了,泡沫经济的时候人数才现在的一半吧
良心尚在,不肯改行讼棍。
行业门槛高,前期起步难,这个行业对绝大多数青年人不太友好
2018 年过法考,2019 申请实习,2020 正式执业。实习期间跟的老师给每月工资 1500 不包社保,也就是社保要自己交,交完社保到手大概 200 左右,做了三个月,每天要自己贴去各个法院的油费,还经常加班。实在熬不了就跟老师说不干了,然后开始散混,有律师开庭就跟着去学习,一年多后熬到司法局面试,拿到执业证。除了偶尔有亲朋好友的案件,案源非常不稳定。今年开始和一个大律师合作,合作模式是有案件找我我就去接,分成百分之二十左右,好处是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了,时间还是自由的。
作为一个女律师,做律师的好处是时间自由,可以多照顾家庭。不好之处就是收入不稳定,内卷很严重。
从成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到过法考,拿实习证,执业证,都很不容易。
https://mp.weixin.qq.com/s/OOQJpAc4qCHY2_bvOruDOw
律师人数已经过剩了,现在竞争激烈,已经有二手房中介的感觉了,不要再说律师人少了
太少了
因为司法权不独立,律师在国内永远是底层职业。
吃
美国律师多少起薪,中国律师多少起薪?至少是汇率倍数的差距,二三线城市可能是几十倍的差距。同样的高考分,选什么不比当律师好?小城市慢慢积累还好,一线城市做非诉的话不是家里自带资源你又凭什么认为未来你能拿到案源?
你要知道一点,中国不仅有律师,还有法律工作者,广大非发达城市法律工作者绝对是大多数,律师反而少。
目前只有小果哥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因为中国的律师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
你都会说是貌似啦
经济发展 教育发展 法治进步 各方面因素吧
最好的法智环境,才有最好最多的从业者!
什么叫精英?判定标准定义是什么?
带教说得没错,是个人 (即具备些常识逻辑和表达) 就可以做了,门槛低!年入百千万靠的是另外能力!
律师是存量市场,业务数量没有那么多,现在 60 万里面还有一大半活的不好的呢。
好不好看收入。国内这个真的一般般。
为什么?因为我们改革开放才 40 年啊。律师不比猪仔,虽然重要,但不是重要到使劲提高出栏率啊。。。。
谁告诉你律师是最好的职业之一了
,…
中土从来都只有‘师爷’而没有律师。
中国人太穷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入生产劳动型的岗位,俗称进厂,养不起律师这种高学历闲人。
就连搞互联网搞教培的大学生都不想放过能让你搞律师的壮大队伍?
在中国, 维护你将要失去的权利是比较难的.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比如有人要用刀刺你, 在他真的刺到你之前, 你都没发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你自己.
注: 这里的刀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刀
因为律师和新闻工作者一样,有职业道德,有法律理想或新闻理想。很多选择这样的专业时都是报着这样的理想去的。但现实是你要实现这些理想的代价,对大多数人来说付不起。
很多一腔热血冲进去后发现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样的人,而又不肯委屈自己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所以就只能离开。
那一年的夏天已让所有人胆寒。
为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代价的人致敬,为坚持和离开的人致敬,为正义的人致敬。
要是律师在中国真这么有用
你还需要担心扶不扶老人?
你还怕碰瓷?
还有这么多人吐槽各打 50 大板?
各种房东租客问题
生意太好租期未到被房东赶出去的问题
你去请个律师打打看
律师在法制完善的地方是最好的职业之一
想多了中国律师哪有 60w 直接都要上百万了……
最好的职业个毛啊,这标题就离谱。你就想想咱们郭嘉的大部分人遇到问题 会想到找律师解决吗? 医生患者 跟生命挂钩的事情,关系都那么紧张,还轮得到你个小小法学啊。
别吹了真的。
一日,酒过三巡。
从业多年的前辈大着舌头对我说,这个活就像有钱人养的门客……
后面的话大意如下:
一条狗想要吃的饱,至少得找个日子还过得去的主人吧?若是想吃的好点,那还不得寻个有钱人家?
要是大家日子都过得不咋滴,那你还想养狗,怕是早就把狗炖了吧。
为什么 13 亿中国人只有 60 万是律师,我知道答案。
我不知道为什么律师是最好的职业之一∩^ω^
1、问题是个好问题
2、你说的律师是个好职业这个场景一般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只有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或类似的)才具备这个可能。
3、律师作为一个好的职业 核心的价值在于他能给雇主带来很大的收益。那么如何才能支撑他做到这一点呢?司法独立性。
4、而在我国 能在诉讼中给利益相关人带来巨大价值的则是司法公务人员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政法队伍整治过程出现这么多问题的客观原因
国情不同,不能拿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套用到中国来。
是最好啊,可是你也要看这个所谓最好是否具有普适性啊,多少人有哪个资本和精力陪你耗?
为什么要和美国香港这种英美法系的地方比? 要和大陆法系的国家比呀。
不同法系里的律师,都不能算是一种职业。
犀牛水牛一样吗?
有多少人请得起律师呢,同样的对于小老百姓来说你觉得是请律师花的钱赌一把,还是打点打点稳健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根本。
你身边基本人人每年都需要上学,看病吧,你见过有人上法院一次的吗?我活了三十几岁了,这辈子没去过法庭,周围上过法庭的人不超过 5 人。
碰见小纠纷了,你觉得是相信法律还是私了?或者找关系解决?经常我有感觉律师只是存在于一二线城市的一种小众职业
人均律师还能是好职业? 什么叫好职业,稀缺性 ,都烂大街了 还算什么好职业
全国 CPA 也没这么多,还不是穷的多?
那就说明律师不是最好的职业吖
十年前经济发展好,法学就业被连年亮红牌,报志愿都不屑于报,现在经济下行一堆工科的开始跑来说法学考公务员有优势不公平,怎么什么便宜都想占呢,早点干嘛去了?
所以才需要《精英律师》这样的电视剧
多给高中和初中生放放
詹青云多厚的知识储备都去辩论节目捞金了
???
我们就是群臭要饭的,是什么让你觉得律师是最好的职业之一了?我的朋友。
简单点说,没资源、没背景、没名校光环的基本混不开。这行的起点很重要,三无人员慎重。法院四个岗位,百人报名,可见体制内外竞争之激烈。
经验只限于所在百强县。
法律考公务员比律师好那么多,为啥当律师
问:为什么律师这么赚钱?
答:赚不到钱的律师都吃不起饭转行了,留下的都是能赚钱的。
一月两千块的实习律师见过没?现在还有两千的学徒?还是正经学校毕业的过司考的?
如果是文明程度高,经济发达,道德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大家都遵纪守法, 照章办事,你觉得我们需要很多资源投入在律师这个行当吗?
你觉得律师队伍发展还不够,是想反映什么,又或者是出于什么样的对社会发展的向往?你觉得美国那种讼棍经济真的是有意义的 GDP 吗?
简单讲,两个原因:
1、思想层面
我国长期根植的儒家思想,教育我们要讲的是 “德”, 而不是 “法”;德对人的要求远大与法。因此,广泛的社会层面其实还是比较稳定。德也要求人 “以德报怨”,别人对你虽然有点法律上的冒犯,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容忍了。
2、国情
我国一直在讲依法治国,法制建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后,更加强调法制,民法典也出台了。为什么强调,原因就是不按法办事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这几天还有地方,有几个人违反防疫要求,头上挂个牌子被游行示威,一堆人还在叫好。还在采用这种让人颜面扫地、杀鸡儆猴的方式处理违规违纪行为问题。
中国的关系网是阻碍律师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遵守法律才需要律师
中国只有 60 万律师?
不止吧。
街头巷尾撸串吹牛 X 的,懂得很;
各大论坛吹牛 X 的,也懂得很;
更别说还有铺天盖地的自媒体,那更懂的。
以上都是 p 话。
情理法,情在第一,法在最后。
咱们这儿,还是水军最有市场。能跟你讲道理的,已经是关爱你了。要律师干嘛?
律师人数多 收入高 说明社会运行的大量矛盾都要通过法庭这种劳民伤财的方式来解决 说明社会运行成本高
警告⚠️,一大波劝退潮来袭。
反了,因为 14 亿人口只有 60 万律师,所以才是最好的职业之一
因为我们的法律,比如劳动法,就不需要很多律师去掌握它。
我们当年报考法律是大家喜欢的热门专业,毕竟理想主义还在。我几个朋友,有毕业 985 的,有强一本的,六七年过去了,当律师的是收入最差的,其他的要么转了行,要么当了法务。那可是十几年前的 985,强一本,如果但凡有人指点个一二,人生也不会目前这种困境。好在当事人看的开,自己也喜欢这一行当,而且这个行当需要资源积累。钱这个东西,有时候需要运气,希望他们能逐渐更好一些。
律师?最好的职业?
越是这个职业发达和地区,越是不能去的地方。
张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人,离他远点。
这职业就是有问题的存在。
确实是市场不够大吧,我前些天准备起诉欠我钱那个人,要写诉状,觉得挺麻烦的。
上网搜了一下请律师写大概需要多少钱之后,我还是决定自己写诉状了,因为实在太贵了,比我们干教培的贵多了。
当然人家价格是合理的,我嫌贵不是人家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像我们干教培的,按小时收费,价格都不低,他们当律师门槛那么高,贵一点当然也是非常合理的。
之前请律师写还款协议的时候,别看就那几百个字,收了我 200 块钱,当时我是真心觉得不贵,因为毕竟这玩意儿我自己写的话,打官司的时候不一定好使,但是写诉状和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我就请不起了,案情太简单,让律师代理我划不来。
美国不但绿色多,犯人也多,国有监狱装不下了,包办给了私营监狱,而私营监狱为了盈利,必须保障有足够多的犯人,这种国家是很变态的。
严格地按照法律来做,很多事情没法做,只能请律师帮忙,但是这样会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我们存活在这个世上,不是为了执行法律而执行法律,而是为了生活,所以律师少,有好处的,再说了,天也没塌下来嘛,反观是美国,养活这么多犯人和律师,导致制造业缺人,然后导致中国有完整工业体系,导致美国在大国竞争中处于劣势。
就目前感受到的趋势来讲,律师必然会越来越精英化。
自己去打一场官司就知道了,法院越来越智能化,非常简便,大部分案件自己就能搞定,不需要涉及到律师
从忽悠钱的角度看,律师确实是最好的职业之一
先说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律师是最好的职业之一?如何论证此观点
此提问有自吹自擂之嫌啊。
实际上,从近年来法考通过率一直处于 “宽松” 的状态来看,国家希望的是法律从业者能够更多、更普及,给群众提供更加低价高质的法律服务。因此,律师绝不是好的职业,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普通工作。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哪个行业都可以发展的很好。
应该是第 2 项,对律师行业缺乏了解
因为律师职业并不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所以律师对大多数高考学生,都没有多少了解,或者感性接触。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缺乏了解接触,包括大多数长辈对律师行业同样缺乏认知,自然也就不会填报法学专业。
还有部分人进入社会后,接触了律师,才知道原来律师职业这么香,开始转攻法学,考律师证。
本人非律师,只是以普通人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职业的存在,就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是律师是需要通过法考的,每年通过法考的人并没有很多,加之其中存在检察官、法官等,能够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
加上有一部分人只是考法考,所以人数上来说就不存在很多律师。
虽然人口基数大,但是,也要法律服务、并且认可知识付费的人并没有那么多。所以六十万没有很多,但是也能满足大众需求。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当律师赚钱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企业和复旦大学法学博士毕业生背信弃义,愚弄戏耍弱女生 https://www.sohu.com/a/566152107_121424854 中农富通联合 F 学高材生 让法务人员血汗劳动成果 付诸东流 - 搜狐
我来骂几句,他娘的,几年前准备拿个律师资格转行干律师,居然把门槛提高了………… 有限制的行业绝对不是择优了……
目前还没有六十万
律师想成为一个最好的职业,那必须要在一个法制国家才能实现。
而法制国家的建设必须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支撑点。
比如老百姓饭都吃不起你让他有事请律师?他会认为多生几个儿子打架性价比较高。
但也不要丧失信心. 每年人代会一开完,学法的同学们都会呼喊:法制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大多数律师都穷
因为没像美国和台伪政权那样形成绑架了国家整体利益的讼棍集团。
在中国,玩阴阳合同最多的可不是演员,而是律师。
所以也有人打完官司后直接黑掉合同之外的钱。
律师在中国的名声可不能和美国比,很臭的。
在法庭上大杀四方的都不是好律师,他们打官司都不行…… 好律师是有关系,能送上去的。
华洲君庭明明是全国最贵的豪宅之一,为什么中国 13 亿人口只有十几个人住在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大家住豪宅?
总统明明是收入很高的职业,为什么美国人不全民当总统,人人当总统?
我接触过三个法律专业的,一个是家里亲戚,他考了好多年的法考才通过当上律师,做了三年左右就在深圳买了房,开的 50 万的奔驰车(当然了都是贷款一部分买的),然后是一个在网友,目前还在考,但是也在某大公司担任法律代表职务,薪水相对较低,最后是一个同学去了检察院。
我的看法是因为法考难度极大,而且通过之后各种职业发展方向很多大部分没有当律师,只是盲猜。
大概翻了一下,一堆人跳出说律师门槛不高,只要过了司法考试就可以了。那你们先去考过了再说好吧?反正也是挺简单的事。卷死我们!!!!
我觉得是因为中国的律师实际不那么赚钱。海外的律师是两边赚钱,吃了原告吃被告,胜负全靠一张嘴,死的都能给你说活了。官司就是谁能花钱请到更好的律师,就能在法律的战场上获胜。
在中国,死就是死,活就是活。律师就是陪着走走过场,律师没有什么用。人们自然就不愿意给律师塞钱,律师不赚钱,考律师的人就少,其实也不少,不少人考完了律师去干其他行业了。中国老百姓逻辑,找啥律师,自己拿起法律词典,自己查自己给自己辩护。
不只是律师行业,中国人还给自己当医生,生病了自己给自己看病。民间高手还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这都是其他国家人所不具备的技能。
一个公平的国家,法律
不需要律师
至少我小时候这么认为
如果法治做得好,信息化做得好,中国不需要律师
我觉得吧,是多了。
我不禁好奇,在一个案件里面,律师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
1.“官司缠身”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是一件祸事,无论输赢如何,理论上是没有赢家的。为了打官司,你总会身心俱疲,有时还面临着道德、人身安全等一系列风险,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打官司的。
2. 律师在中国的司法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很小。起诉、判决的权利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法院、检察院手中,律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3. 不良律师不良行为败坏了行业生态环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在百姓眼里律师的目的就是 “搞到钱”,根本不相信律师还会维护司法公正之类的高大上。前段时间的律师遇刺案,尽管涉事律师是非常正直的好人,当遇刺后,舆论不管青红皂白一边倒,就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律师在知乎已经已经快成’公知’的代名词了,谁还敢当?不怕 ‘公知,恨国,美分,反思怪,独立思考怪,境外势力,递刀子,50w,1450…’ 这些大帽子?
执法环境氛围。
中国 法院 政法委 司法局 地方 zf 才是最好的职业
大多数律师的收入并不比坐办公室的白领高多少,而且还没白领们稳定,为啥会觉得律师是最好的职业之一?这是被电视剧骗了吧?
因为律师界喜欢废死,没有废死律师可操纵的空间就会少得多(他们以谓自己人大代表呢),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治安好得出奇,中国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强劲,并且中国人乐于政府他按排,这样中国市场就不需要太多律师了,没有高度文明的国才需要更多律师上场!
所谓律师分等级的民商是最低级的国外所谓跑腿子律师居多,刑事中级以上,行政诉讼资格是高级。此外还有非讼律师助理行业,这个行业需要文字表达和行业经验,可以没有律师资格证或者只有过普通法考的初级资格就行,需要能力而不是资格,法律只对诉讼律师有资格证要求。
法律逻辑其实普通案件,律师未必比当事人懂的法多,而且司法实践中律师辩护作用功能被公检法司体制权利分化了。专业性案件有各种专业律师,涉外商业(这个最高级需要不同法系国家双资格以及多国外语)医疗 专利 婚姻 伤害 合同 劳资纠纷 ,一个律师不可能全懂,律师是需要终身学习行业,就是律师本身专业知识见识和特殊的体系限制了律师队伍的发展。
案件案源赚不到钱就靠骗咨询费,本来必输的告诉你有救,保赢的告诉你够呛,最后骗点咨询代理费,决定还是人民法院,其实就是跑腿子文书职业。这也是目前法律环境现状。律师没那么神奇,啥也不是律师多的是。
很难养活自己
当然是把年轻律师
大量劝退的实习期
在中国,很多事情解决靠的不是法律和律师,而是关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是网友断案,死刑起步。 知乎用户 小透明 发表 作为一个男性,我很反感这种玩意。很多答案里所谓的法律人士都说这是个人爱好,旁人管不住,管了就是法律倒退,我可去你全家,法律是为社会群体服务的,社会群体认为一件事不 …
知乎用户 腾讯新闻 发表 鲍属于正好撞枪口上了。这次的通知其实是和 2019 年已经开始征求意见,即将颁布的《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精神是一致的,是国家加强对于法律职业的管理,尤其整顿律师队伍的乱象的必要措施。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明确的法 …
知乎用户 王瑞恩 发表 在讨论法律有没有用的时候,人们容易陷入两个极端。 一是认为法律是一种「魔咒」,一念出来就可以分开红海、起死人肉白骨、让资本家吓得自己拿起绳子往电线杆上爬;二是认为法律就是一个笑话,在绝对的威权和潜规则面前来看,只 …
知乎用户 沪深刑律猫哥 发表 会有,而且估计还会有不少律师争先恐后要给这几个家伙辩护。理由如下: 1、该起案件关注度之高前所未见,律师如若能代理此案,必然能够收获大量的关注,赚足眼球,很有可能从一个藉藉无名的小律师一下跃迁为知名大律师。 …
知乎用户 王瑞恩 发表 这个问题很大,我用一个虚构的例子来谈一个侧面:如果判例成为法律的主要渊源,我们的司法实践会变成怎样。 设计师李某所在公司因疫情宣布「远程办公」,劳动合同上的工作时间为 10:00 - 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