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外国人永居草案还欠点火候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华夷之辩”“夷夏之防”。好嘛,这几天,司法部《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就像一枚炸弹,把朋友圈炸黑了一圈。 有人颤巍巍地问:华夏会因此“陷落”吗?就我来看,这显然是想多了。但是,为什么朋友圈会有这么多人忧虑呢? …
1898年,大年初一。
这一天上午,北京城上空,发生了一个奇异的现象:日食。
要知道在那时的中国,任何的天文现象,都能跟国运扯上关系。日食,显然不是个好兆头。
老百姓感到沮丧又恐惧,而在紫禁城内,文武百官正在礼部举行救护日食的仪式,他们上香、跪拜,直到日食结束…
与此同时,北京小六部口胡同的一间屋子里,一个美国人提笔写下这样的文章:
日食,是自然现象,在康乾盛世也发生过,根据历法可以非常准确的推算出来…
两天后,文章在他创办的《新学月报》上刊登。
这个美国人名叫威廉·马丁,不过,人们通常叫他的中文名:丁韪良。
这一年,丁韪良已七十高龄,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来中国50年,他一直在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和教育革新…
1850年,20岁出头的丁韪良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
他语言天赋惊人,仅仅花了3个月,就听懂了宁波话,后来又学会了北方官话,还通读了中国多部典籍。
丁韪良在中国的这些年,美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30年,美国铁路里程增加了3倍,坐火车成了美国人最日常不过的事。
老家的变化,让他感触很深:科学可以改变世界,科学对美国好,一定也会对中国好。
他甚至开始畅想未来的中国:
以后中国各地都会有火车站,入耳的不再是骡夫的吆喝声和骡车车轮的隆隆声,而是蒸汽汽笛的蜂鸣声…
幽暗茅屋化为堂皇车站,来自各省的杂沓人群,把铺有地毯的候车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他想,传教可以先放一放,先传科学,科学就是福音。
为了与中国分享最新的科技,他当上了京师同文馆教习,一做就是40年。
国内缺少适合的教材,他就自己编写了一本物理教科书《格物入门》,包含分子学说、X射线、电话等当时国际上最前沿的科学…
这一天,丁韪良从费城引进了一台电报机,在给学生上课前,他请求总理衙门派官员来见证一下这个神奇的机器。
四位官员被派来观摩,但他们,没有显示出理解或任何兴趣。
其中一位翰林轻蔑的说:中国虽然四千年来没有电报,却仍是泱泱大国…
以上故事,来自最新的5集历史纪录片**《通往北京的道路》**,讲述了19世纪五名北漂外国人的故事。
影片制作阵容相当强大:
历史作家庄秋水领衔,许知远、周轶君、沈颢出镜主持,体育解说员詹俊跨界旁白,还专门聘请历史学家担任顾问。
庄秋水
许知远
周轶君
詹俊在录音棚中录制旁白
拍摄历时一年,远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等多地取景,寻访文化遗迹,打捞珍稀文献,吸收全球史研究成果,力图再现一个渐渐远去的时代。
目前看过的人还不多,豆瓣评分高达8.9。
有网友评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课本上没学过的中国近代史。很大胆!历史就得这样的作品让它丰满起来,且看且珍惜。
总所周知,19世纪是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备受屈辱的岁月,我们记得太多外国人的恶,而相反,那些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过努力的外国人,他们的故事却被有意无意的遗忘了。
要不是通过这样的讲述,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事实,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会记得…
比如,最早的一种汉语拼音,是英国人威妥玛发明的,也是他首先提出,汉语有四个声调。
比如,中国第一次改变外国朝贡的观念,以法治平等的姿态处理外交事务,是因为美国人丁韪良翻译并向清政府力荐了《万国公法》。
比如,中国最早的邮政系统,是一个名叫赫德的英国人,花了30年时间建立的。
中国的海关税收制度,也是赫德创立的。
他在任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为中国征收的关税,占了全国总税收的将近一半。
他还建设了中国灯塔设施系统。
在浙江嵊泗花鸟岛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座100多年前建立的灯塔,依然在为过往的船只照亮航路。
里面有当年赫德托人从英国订制的,当时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牛眼透镜…
还有,被胡适称为“中国最美校园”的北大校园,最早的规划建设者,也是一个外国人,他的名字你应该听过:司徒雷登。
这些人来中国的目的不一,有的为了传教,有的想要冒险,有的想要建功立业…
而当他们踏足这片土地,却不知不觉间升起了一种使命感:要帮助中国进步。
他们为当时闭塞而动荡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思想,参与了中国的变革。
他们个个精通中文,翻译中西方著作,试图作为一座桥梁,加强中西方的沟通交流,帮助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
有人为中国培养外语人才和高级外交官,有人把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种种暴行公诸于世,他们还对中国老百姓怀有深深的同情…
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中国,也盼望着这个国家好。
比如赫德就曾在100多年前预言:五十年后,中国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西方人如果不保持务实和理性,将自食恶果。
他们收获了权力和荣耀,但也常常白费力气,里外不是人。
比如,丁韪良想要在中国推广电报机,最后,只有一两个官员感兴趣。
他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外交人才,却被美国教会斥责,说他不干正经事。
丁韪良一肚子委屈:能让中国人更好的理解西方思想和西方传统,这是不亚于翻译圣经的工作。
比如,《泰晤士报》记者、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结交贩夫走卒,书写中国人的故事,报道外国人的侵略行为。
却遭到英国上司的指责:你要有帝国思维,不能老站在中国人那一边…
比如,在中国当官的赫德,曾被英国同胞揶揄:你要是有机会见中国皇帝,穿中国官服,还是西服?跪,还是不跪?
但中国人一样不买他的帐,义和团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烧了他的屋子,他本人也差点遭到毒手…
即便如此,他依然同情义和团的拳民:他们这样愤怒,是因为西方列强的傲慢。
这些故事当中,最令人唏嘘的,是司徒雷登。
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是因为《别了,司徒雷登》这篇课文。
曾经,他的名字是和美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但在这部纪录片里,你却可以看到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个出生在杭州的中国通,曾经的美国驻华大使,曾在北京创办过一所大学:燕京大学。
校址,就选在了燕园,也就是现在的北大校园。
那是上世纪20年代初,买下燕园后,司徒雷登聘请了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一起参与设计校园建筑。
他采用这样的设计:按中国的建筑形式来建造校舍,室外设计了优美的飞檐和华丽的彩色图案,而主体结构则完全是钢筋混凝土的,并配以现代化的照明、取暖和管道设施。
这象征着,中国文化和近代知识的结合。
校园里有一个湖已经干涸,燕大建成后放进活水,经钱穆教授提议,命名为“未名湖”。
学校的储水塔,采用了传统佛塔的形式,成了“博雅塔”。
这么漂亮的校园,在当时却引起了争议。
有学生问他:现在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得这么艰苦,青年学生也应该有艰苦朴素的精神,而不应该住在这么华丽的雕梁画栋的校园里。
司徒雷登回答:一个传授高等文化的学院,应该让学生亲身体会,自己数千年文化的崇高,和祖国艺术的优美。
又有学生问他:您将燕京大学建造得这么富丽堂皇,使学生过着极度安逸的生活,他们离开了校园,不适应怎么办?
司徒雷登说:我就是让他们适应不下去,他们才知道改革嘛。
建造这么大的学校,最缺的,当然是钱。
从1922年起,司徒雷登15年内往返美国10次,募捐筹款,其中一次就募得150万美元。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他在日记里写道:有时候我不得不巴结捐款人,向他们乞求,感到很不是滋味,我每次见到乞丐,就感觉自己属于同类。
但是他从未因此停下脚步。
燕京大学,是后世公认的,一所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
这里的学生可以信仰基督教,可以信仰三民主义,可以信仰马克思主义,甚至可以信仰无政府主义…
这里开设了很多当时中国急需的实用课程,如畜牧、工业制革、家政、书写书记、新闻…为当时的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
这里云集了当时的一批大师,陈寅恪、郑振铎、冰心、钱玄同、费孝通、顾颉刚、张友渔、斯诺等都曾在燕京大学任教。
抗日期间,司徒雷登被日本宪兵送入了监狱,燕京大学被日军宣布解散。
他在狱中度过了3年零8个月,直到日本投降…
新中国建立前夕,中美关系迅速恶化,司徒雷登不得不离开中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他一手创办的学校。
1962年,司徒雷登在美国去世,在遗嘱中,他希望自己的骨灰能运回燕园,与妻子葬在一起。
但直到80年代,环境渐渐宽松,司徒雷登的骨灰才辗转回到中国。
在准备葬入燕园时,又受到许多北京大学学者的反对,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2008年,司徒雷登的骨灰被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贤园。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些外国人的姓名渐渐被淹没,他们的努力在中国留下了痕迹,微妙连接着东西方世界。
10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东西方对彼此的误解,没有得到多少改善。
就比如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常常听到这样那样的新闻:
外国人说武汉封城是没有人权,但后来意大利封国了,他们又说是当机立断,这是典型的双标。
而中国人,也笑话外国不会抄作业,却对他们的有效举措视而不见…
西方对我们有偏见,但我们,同样对西方抱有偏见。甚至可以说,只要有种族、地域之分,偏见就一定会存在。
但早在100年前,先驱们就已经告诉了我们,消除偏见的方式。
那就是:放开怀抱、开阔视野、真诚交流。
后台回复 通往北京的道路
获得观看链接
这些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外国人,值得“在看”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华夷之辩”“夷夏之防”。好嘛,这几天,司法部《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就像一枚炸弹,把朋友圈炸黑了一圈。 有人颤巍巍地问:华夏会因此“陷落”吗?就我来看,这显然是想多了。但是,为什么朋友圈会有这么多人忧虑呢? …
最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人带节奏带得飞起,连「月薪1000的低端劳工都能拿到中国的永居」这种「睿智」的结论都能造出来,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以为我们也要努力纳税养那些生育机器。但是我们看完 …
How China Destroyed 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9q-O4dfC00 这是一位Youtube频道主laowhy86在中国居住了十年的所见所闻。(还娶了中国老婆) …
How China Destroyed 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9q-O4dfC00 这是一位Youtube频道主laowhy86在中国居住了十年的所见所闻。(还娶了中国老婆) …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熊柴 南开大学李哲滔对本文有贡献 近日,司法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2020年《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需要全球人才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