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2】为什么有人读很多书,依然很蠢?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本文受维尼启发!

这篇文章讨论读书和思维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楼主小时候跟大多数人一样,相信"开卷有益",相信读书越多,人越聪明,但是被生活打脸了之后,越发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这篇文章从我的个人生活经验和观察入手,抛砖引玉谈一下读书和所谓“变聪明”之间的关系。

**加法和乘法,事实和方法论
**低效的读书是“加法式”(additive)的。读一本书,认识增加1%,读两本书,认识增加2%。加法告诉你,这件事是怎么回事。
高效的读书是“乘法式"(multiplicative)的。读一本书,认识增加一倍。乘法告诉你,这类事是怎么回事。

据一个例子好了:假如某人特别喜欢读前苏联历史,尤其是30年代斯大林大清洗的历史。
“加法式”的阅读往往是事实和数字的堆砌,读完之后,这个人脑子里都是一些facts:雅戈达是谁,叶若夫是谁,图哈切夫斯基是谁,Oleg Mandelstam怎么死的,肖斯塔科维奇写了哪些作品惹了麻烦。这些东西都是很好的故事,但是仅此而已了。
“乘法式“的阅读往往是总结普适性高的规律,读完了之后,可以应用到别的领域:斯大林用雅戈达来做会脏了自己手、不能亲自做的事情,然后再让下一个候选人(叶若夫) 用这些事情+外加一些栽赃陷害来扳倒他,叶若夫不好用了,再利用他的替代品(贝利亚)用类似的方法扳倒他——独裁者跟Henchman的规律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呢?刽子手是用来做皇帝不愿意做、怕脏了手的事情的。皇帝必须保持形象。每个刽子手都有一个野心勃勃的潜在替代者,当刽子手的权力过大、超过了“使用期”(比如开始危及皇帝的形象),是不是往往就可以用替代者来扳倒他呢?古罗马禁卫军领袖Sejanus和继任者Macro的关系好像也是类似的呀。

我们可以用“加法”和“乘法”来选择书、乃至于学习的领域。
如果有两本书,不知道买哪一本,一定要买"乘法性"更高、方法论更多的那一本。背诵100个企业的兴衰故事,不如了解一下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当然模型也要基于事实来不断丰富、更新。干巴巴地背诵五力模型,不读几个企业兴衰的例子,也不行的。很多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也可以拿来指导非经济领域乃至于个人工作、生活。

好的教育,也是要教人怎么scale up、怎么做乘法的,而不是填鸭式灌输各种facts。Facts会过时,思维能力和规律却有更久的生命力。更何况钱钟书先生也说过,字典一般博学的朋友往往也沦落到字典一般的命运——如非必要,绝对不看。

重叠性、自循环和Tastebreaker
你读过的书,有多大程度上是信息重叠的呢?
(知道PCA的同学们可以不用读下去,我的意思基本上就是把背后的intuition拿到学习生活上而已XD)

一个只读理工科的朋友,他认识的人、读的书、每天接触的东西可能都是理工科主导。他每天75%的时间可能都花在自己本来的学科上。这些东西的重叠性是非常高的,他越钻越深,越来越爬不出来。假如他能花5%的时间去学习一个跟理工科看似毫无关系,距离极其遥远的领域,对于他而言带来的额外收益可能是巨大的,如果他能让这个领域和自己的本来领域产生共鸣和链接,magic will happen.

这就是乔布斯的故事。他早年研究过字体设计:什么才是好字体,好字体一笔一画之间要有这样的距离。这些审美培养,最后都一一体现在苹果产品上了,也塑造了苹果公司的DNA。

乔帮主原话: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s-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never have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一个只钻研A的人,如果花点时间钻研B,并且能在AB之间产生联系,对于他在A上的成就和认识都是极有助力的。他也能做自己的Tastebreaker,提高自己 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宽度和广度。

虽然我是Red Velvet的队长,我也不见得会当一辈子艺人。我希望以后可以去美国读MBA,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我相信,我对于韩国女团人员配置(Ace/忙内/门面)以及女团之间竞争模式的观察,也许也能帮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企业管理人员。这也是我的differentiator.

书的作用是有限的,慎读名人的legacy books
楼主的朋友最近读了奥巴马老婆回忆录,读后涕泪直下,给我推荐。楼主谢绝。
此处不评价奥巴马政绩,问题是——你觉得奥巴马老婆会自己动手写书吗?我写这一篇文章都很累了、都要工作之余专门抽时间了,她会每天拿5小时来写书吗?
给名人自传代笔的ghostwriting行业很发达的,参见NPR这篇文章。

就算她自己动手写,你觉得她会说真话吗?就算她说真话,你觉得她会100%说真话吗?

或者退一步来讲,你为什么要读她的故事?
为了研究第一夫人的生活?这本书不见得是她写的,她也不见得说真话。要了解第一夫人生活,有比这“干/水货比例”更高的资源。
为了了解成功女性的秘籍?Sandberg的Lean In了解一下?拿张纸写一下自己的长短处,找职场前辈评估一下,然后按需补缺?不会公共演讲的,花钱报个班。不会Excel的,网上花钱报门课。都比读奥巴马老婆自传来得实用吧。
为了感觉好?受到鼓舞?不要花钱了,去听听Tony Robbins演技吧,免费的哦。微信公众号免费鸡汤也很多哈。让男友花钱买个夸夸群怎样?
为了了解有色人种女性的心路历程?Toni Morrison读不读?奥巴马夫人会把内心最痛苦、最隐秘的事情讲给你听吗?写书又不是说话,说错了可以否认,写出来那就真的是set in stone了。这种事情我对心理医生讲出来都很困难,都要边说边哭还要忍不住模糊一下细节,奥巴马老婆会原汁原味地说给你听?肯定要修饰一番吧。

读书可以,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在心中谨记:写书人是谁,写书人为什么要写,书的局限。

奥巴马卸任,美国很多年轻人讨厌Trump。
老婆米歇尔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忽然增多,说了一些diss川普的话。两人最近在Spotify上搞节目,还跟Netflix合作。
我想,这本书也不过是美国退休老干部维持自己生活方式的工具而已了。
我想要从中获取的东西,我都可以从别的源头获得,而且质量还更高,所以我就不买这本书啦。

品葱用户 DavidteeSlayer 评论于 2019-12-13

只读了书名

品葱用户 你們小蔥蔥 评论于 2019-12-14

傳      統      藝      能

品葱用户 北美carl 评论于 2019-12-14

在大学里读小学的书 这辈子都不会是大学生

品葱用户 Amom 评论于 2019-12-13

很久很久之前一個老師說過關於讀書的話,我覺得很受用,跟大家分享。
大概是:先把書讀薄,再讀厚,再讀薄。
就是看完一本書或者文章,要培養總結概括能力,這樣能幫你化繁為簡、理清思路。
然後,要提問這本書有什麼缺陷,有什麼沒講到的方面,和其他領域的聯繫,這樣是培養你的批判性、發散性思維。
最後要總結出超出這本書內容外的普遍規律,這是要培養你眼界、觸類旁通的思維。

樓主說的主要是挑書的事情,是要有一定的閱讀量或者有人提點才能有這樣體會的。如果是除了教科書以外不怎麼讀書的,包括還有小朋友,還是先要看覺得得有樂趣的,培養感覺。

品葱用户 **裴珠泫

星辰夜雨** 评论于 2019-12-14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都是总结性更强,规律内容更多的,这里面一般都会告诉读者从大量事实中…

帖子里面斯大林三代刽子手的故事也是历史书了。
文学书除了怡情、塑造三观之外,也是可以帮助对人的理解和认识的。好的作者会总结,当然读者也要自己总结。参考司汤达《红与黑》和《爱情论》。更不用说奥维尔的《1984》和《动物农场》了,两本书都是源于历史,高度提炼,然后再用故事的方式写出来。

当然一切总结也要在现实生活中检验和更新了。

文学对于人的三观、情感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比起某些特定学科领域的东西,三观和情感倾向对人的一生走向其实更有意义。我记得HBS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好像有这么一句话:我每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的时间不超过几个小时,但是对于"我为什么活着"、“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认识,却是每分每秒都用得到的。 (出处: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说到这个,国内的乱象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文通识教育缺乏的结果了。

品葱用户 rockman 评论于 2019-12-14

受维尼启发?调皮了啊

品葱用户 裴珠泫 评论于 2019-12-14

~已删除~

品葱用户 ThomasYan 评论于 2019-12-13

标题很好啊,
想不点都难。

品葱用户 **裴珠泫

ThomasYan** 评论于 2019-12-13

标题很好啊,想不点都难。

谢谢你提点,我这次注意了一下XD

品葱用户 **Amom

星辰夜雨** 评论于 2019-12-13

其實文學、歷史、哲學這幾學科,可以說是西方人文教育的根基,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都是後來才有的。就算到了現在,文學還發展出有報告文學,歷史有跟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的研究,我覺得看文史哲也是有一定的價值的,特別是幫助自己抽離出冷冰冰的現實,培養人文關懷。
有時候人生中遇到問題,越是抽象的文史哲越能給你啟發,因為一個人不可能通讀很多具體的分支學科去理解所有問題的。

品葱用户 索多玛艺人 评论于 2019-12-14

 你姨说过有些书是材料的组合,有些书是自我复制的基因,后者会以前者为食物,只有后者才是真正意义的书。然而后者却不是读出来的。要么是天生认知能力强,要么经验训练了判断力 
读书这个行为在科举人时代就是功利性的升迁行为,书面知识对经验知识的全面胜利而取代,从印刷业配合科举制开始就已经成为普世价值。就说东亚文人历史有存在过整体的技术井喷期吗?没有,沈括毕昇宋应星都是科举制的产物 ,其理论著作没有让宋朝重视科技改革,从而实行的还是财政吏治上的旧瓶装新酒。
 所谓中国文明优越论还是来自梁启超的文化启蒙,那是因为当时晚清中国人太费拉了,
中国古代的科技属于是技术层面的,但不是科技层面的。
是一种试错性质的经验总结,不是系统性的理论发掘,不能支持进一步的发展。
这种情况的出现,又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缺乏一种西方哲学性的思考有关。
中国古代的那种含糊的、玄奥的、不可言说的观念,正是阻碍中国产生科技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原因。
此外儒学的一家独大,追求功利、忽视技术,也是阻碍科技出现的一个关键因素。

至现在自废武功的中国文化教育,读书则更功利了。
 只有目的,而一些静心养气这种鸡汤的说法只能就骗一些心智不健全的小孩和怨妇,越缺乏精神寄托的人越相信这类话,可是宗教信徒都把经书当成跳脱丑恶世界的思想工具,何况是我们无神论这些国家人民了?他们看书也就是为了精神价值上的变现。

所谓读书,在国内就分两种模式
第一种:可知的信息渠道下通过别人给予的知识图谱在环境中进步做一名答题家(如高考前学生把信息一股脑塞脑子里)反弹情绪强的学生到了大学后可能就此原地踏步,厌恶工具书和课程,只求混个学历。
感兴趣的学生会一条路走到头,开始读硕读博最终成为高级做题家,比如我国近代科学思维的工程师这么少就是被环境干预的太严重,仅存的开拓思维、创造思维只能在心理学上发热以此营销。

第二种: 通过可知的知识吸收和不可知的环境知识汲取,结合后,自己再组织,处理,和分析,这也是是做学问的意义,这类人要么移民成为华裔科学家,要么就是硕果仅存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文教授。

品葱用户 思烤空间 评论于 2019-12-13

是的,有的人读书很多依然很蠢,是不是读的书有问题——读了低水准的书?

品葱用户 **裴珠泫

思烤空间** 评论于 2019-12-13

是的,有的人读书很多依然很蠢,是不是读的书有问题——读了低水准的书?

也是的,择书很重要。跟会读书的人做朋友是个好办法,让他帮你选,一定程度上减少自己读烂书的概率。
其实不只是书,如果跟优秀的人做朋友,很多方面可以借力和学习于他们。

品葱用户 沙洲瓶子 评论于 2019-12-14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语病)

读多书也不代表你可以相对应用在相关领域上,读少书也不代表你的后天经验不能弥补现在的不足。

什么是聪明愚蠢?真的可以依读书来衡量?那不是聪明或愚蠢,只是知识的多少。读不读书,根本不是问题。而是你对你自己的想法,你的要求,你的追求。读书多少不会让你泯灭良知,不会让你分不清善恶,不会让你忘了做人真诚。

必要时愚蠢会救了你,聪明也会被聪明误!你懂的

品葱用户 **荆棘之心

星辰夜雨** 评论于 2019-12-13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都是总结性更强,规律内容更多的,这里面一般都会告诉读者从大量事实中…

我想到了用硫酸泼熊的刘海洋。

「两个书柜,10层书,有好几百本。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的书一共不超过30本,其他都是数理化,数学方面的书最多。」
「在人文领域的涉猎面极窄。在刘海洋的书架上,大部分图书都是翻旧了的数学书、外语书,惟一一部小说《水浒传》却还是崭新的。李女士(刘海洋母亲)说,这套书是她特意买给上中学的刘海洋的,谁知他一个指头都没动过。」

品葱用户 梅菲斯特 评论于 2019-12-14

有些人学习知识只不过是为了强化自己固有的偏见,因此不管看什么都会下意识寻找在自己舒适区的内容。这种情况在国内非常严重,甚至包括一些学者都是这样。所谓的两脚书橱是也……

品葱用户 Donleagles 评论于 2019-12-14

我们老师说过读书要一串一串的读,不能一本一本的读。
要了解历史人物,只能读历史学家有同行review的书籍。

品葱用户 Piccadilly_Jim 评论于 2019-12-13

critical thinking培养的逻辑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读书”并不是培养critical thinking的唯一渠道。后天在社会中的经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私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知识,另一种是关于“知识型”的知识。前者指的知识可以是一门语言,一本小说,数学和物理的公式定理等等。后者则是“关于知识的知识”,这更多的是一些epistemology的东西,包括关于学科分类的原则,语言的本质,符号学等等。私以为需要真正掌握广义知识并为己所用,需要对epistemology的知识有一定了解。

前者广义知识的累积并不能保证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而后者,关于知识的知识,并不必要依附前者存在而存在,即便拥有一定的广义知识对后者的应用举例有帮助。

品葱用户 弗兰废青毛润之 评论于 2019-12-14

我觉得这和读书的目的有很大关系,比如小粉红就算看完《1984》和《乌合之众》极大概率还是小粉红,因为他们当娱乐书籍看。
还有就是有些人光看不思考,对书中所说照单全收,这种人典型的特点就是你看他的言行就知道他最近读了什么样的书。

品葱用户 明尼苏达骑士 评论于 2019-12-14

很有趣的观点。

品葱用户 **弗兰废青毛润之

Amom** 评论于 2019-12-13

其實文學、歷史、哲學這幾學科,可以說是西方人文教育的根基,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都是後來才有的。就算到了…

这就是为啥大陆高学历粉红多,大陆基础教育基本没有哲学,而历史和文学大量被审查阉割。

品葱用户 andy2592 评论于 2019-12-14

一个人持有于事实不符的偏见,不一定是因为蠢或者坏。
聪明人接触了错误的信息也会被误导,不要把矛头对准不同意见者,而要把目标锁定在信息审查制度上,这样我们会多很多朋友,少很多敌人。更有利于公民的觉醒。

品葱用户 弗兰废青毛润之 评论于 2019-12-14

胡适《为什么读书》

青年会叫我在未离南方赴北方之前在这里谈谈,我很高兴,题目是“为什么要读书”。现在读书运动大会开始,青年会拣定了三个演讲题目。我看第二个题目“怎样读书”很有兴味,第三个题目“读什么书”更有兴味,第一个题目无法讲,“为什么要读书”,连小孩子都知道,讲起来很难为情,而且也讲不好。所以我今天讲这个题目,不免要侵犯其余两个题目的范围,不过我仍旧要为其余两位演讲的人留一些余地。现在我就把这个题目来试一下看。我从前也有过一次关于读书的演讲,后来我把那篇演讲录略事修改,编入三集文存里面,那篇文章题目叫做《读书》,其内容性质较近于第二个题目,诸位可以拿来参考。今天我就来试试“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题目。

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宋真宗——编者)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台下哄笑)。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现在我就讲所以要读书的别的原因。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我一踏进青年会的大门,就看见许多关于读书的标语。为什么读书大概诸位看了这些标语就都已知道了,现在我就把以上三点更详细地说一说。

第一,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的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人的脑很大,与猴不同,人能造出语言,后来更进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累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使后人可以节省很多脑力。非洲野蛮人在山野中遇见鹿,他们就画了一个人和一只鹿以代信,给后面的人叫他们勿追。但是把知识和经验遗给儿孙有什么用处呢?这是有用处的,因为这是前人很好的教训。现在学校里各种教科书,如物理、化学、历史等等,都是根据几千年来进步的知识编纂成书的,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教完一科。自小学,中学,而至大学毕业,这十六年所受的教育,都是代表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得来的知识学问和经验,所谓进化,就是叫人节省劳力。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知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知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如果每样东西,要个个人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知识,那不是太麻烦了吗?所以人有了这知识的遗产,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业,就可以缩短工作,使有余力做别的事。

第二点稍复杂,就是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近,所以读书要戴眼镜。不读书,学问不能进去,读书没有门径,学问也不能进去。曾子固说过:“经而已不足以致经”,所以他对于《本草纲目》、内经、小说,无所不读,这样对于经才可以明白一些,所谓“致已知而后读”,读书无非扩充知识而已。我十二岁时,各种小说都看得懂,到了三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很多不懂。讲到诗经,从前以为讲的是男女爱情、文王后妃一类的事,从前是戴了一副黑眼镜去看,现在换了一副眼镜,觉得完全不同。现在才知道诗经和民间歌谣很有关系。对于民间歌谣的研究,近来很有进步,北平有歌谣周刊,歌谣丛书,关于各地歌谣收罗很广。我们如果能把歌谣的文章,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幼稚时代的环境和生活很有趣味,例如诗经里有一段说:“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在从前眼光看来,觉得完全讲不通,现在才知道当时野蛮人社会有一种风俗,就是男子向女子求婚,要打野兽送到女家,若不收,便是不答应。还有诗经里“窈窕淑女”一节,从比较民族学眼光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的人,吃饭时可以打鼓弹琴,丝毫没有受礼教的束缚。再从文法方面来观察,像诗经里“之子于归”、“黄鸟于飞”、“凤凰于飞”的“于”字,此外,诗经里又有几百个“维”字,这些都是有作用无意义的虚字,但以前的人却从未注意及此。所以书是越看越有意义,书越多读越能读书。再说在《墨子》一书里,差不多各种学问都有,像光学、力学、逻辑、算学、几何学上的圆和平行线,以及经济学上的购买力和货币,几乎什么都讲到了,但你要懂得光学,才能懂得墨子所说的光,你要懂得各种知识,才能懂得墨子。总之,读书是为了要读书,多读书更可以读书。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读书,怕书难读。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奴隶或向导。我们要打倒难读,这才是我们的“读书乐”,若是我们有了基础的科学知识,那么,我们在读书时便能左右逢源。我再说一遍,读书的目的在于读书,要读书越多才可以读书越多。

第三点,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思想可分作五步,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问。吃饭拉屎不用想,但逢着三叉路口,十字街头那样的环境,就发生困难了。走东或是走西,这样做或是那样做,困难很多。病有各样的病,发烧,头痛,多得很。第二步要把问题弄清,困难弄清。第三步才想到如何解决。读书就是出主意,暗示,但主意很多,于是又逢着困难。主意多少要看学问多少。都采用也不行。第四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方法。要想到这一个方法能不能解决,若不能,那么,就换了一个,若能就行了。这好比开锁,这一个钥匙开不出就换了一个,假定是可以开的,那么,问题就解决了。第五步就是试验。凡是有条理的思想都要经过这五步,或是逃不了这五个阶段。科学家要解决问题,侦探要侦探案件,多经过这五步。第三步主意或暗示很多,若无主意,便无办法,没有主意,便不知道怎样办,这是因为知识不够,学力不足,经验不丰富,从来没有想到,所以到要解决问题时便没有材料。读书是过去知识学问经验的记录,而知识学问经验就是要用在这时候,所谓养军千日,用兵一朝。否则,学问一些都没有,遇到困难就要糊涂起来。例如达尔文把生物变迁现象研究了几十年,却想不出什么原则去解决,后来无意中看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说人口是按照几何学级数一倍一倍地增加,粮食是按照数学级数增加,达尔文研究了这原则,忽然触机,就把这原则应用到生物学上去,创了物竞天择的学说。譬如一条鱼可以产生二百万鱼子,这样,太平洋应该占满了,然而大鱼要吃小鱼,更大的鱼要吃大鱼,所以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但按照经济学原则,达尔文主义是很没有条理的,而我们读书就是要解决这个困难。又譬如从前的人以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后来天文学家哥白尼却主张太阳是世界的中心,绕着地球而行。据罗素说,哥白尼所以这样的解说,是因为希腊人已经讲过这句话,哥白尼想到了这句话可以解决这问题,便采用了。假使希腊没有这句话,在六十几年之后恐怕没有人敢说这句话吧。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像这样当初逢着困难后来得到解决的事很多,单说我个人就有许多。在我的书房里有一部小说叫作《醒世姻缘》,是西周生所著,自然用的是假名字,这是17、18世纪间的出品,印好在家藏了六年。这部小说讲到婚姻问题,其内容是这样:有个好老婆,不知何故,后来忽然变坏,作者没有提及解决方法,也没有想到可以离婚,只说是前世作孽,因为在前世男虐待女,女就投生换样子,压迫者变为被压迫者。这种前世作孽,起先相爱,后来忽变的故事,我仿佛什么地方看见过,后来在《聊斋》一书中见到一篇和这相类似的笔记,也是说到一个女子,起先怎样爱着她的丈夫,后来怎样变为凶太太,便想到这部小说大约是蒲留仙或是蒲留仙的朋友做的。去年我看到一本杂志,也说是蒲留仙做的,不过没有证据。今年我在北平,才找到了证据。这一件事可以解释刚才我所说的第二点,就是读书是为了要读书而读书,同时也可以解释第三点,就是读书可以供给出主意的来源。当初若是没有主意,到了逢着困难时便要手足无措,所以读书可以解决问题,就是军事、政治、财政、思想等问题,也都可以解决,这就是读书的用处。我有一位朋友,有一次傍着洋灯看小说,洋灯装有油,但是不亮,因为灯心短了。于是他想到《伊索寓言》里有一篇故事,说是一只老鸦要喝瓶中的水,因为瓶太小,得不到水,它就衔石投瓶中,水乃上来。这位朋友是懂得化学的,加水于灯中恐怕不亮,于是投以铜元,油乃碰到灯心。这是看《伊索寓言》看小说给他的帮助。读书好像用兵,养兵求其能用,否则即使有十万、二十万的大兵也没有用处,有的时候还要兵变呢。

至于“读什么书”,下次陈中凡先生要讲演,今天我也附带地讲一讲。我从五岁起到了四十岁,读了三十五年的书。究竟有几部书应该读,我也曾经想过。其中有条理有系统的书可以说是还没有两三部,至于精心结构之作,二千五百年以来恐怕只有半打。譬如老子这部书,今天说一句“道可道”,明天又说一句“非常道”,没有一些系统。集是杂货店,史和子还是杂货店。至于诗经礼记易经也只有一点形式,讲到内容,可以说没有一些东西可以给我们改进道德增进知识的帮助的。中国书不够读乐趣,我们要另开生路,辟殖民地。读书要读到有乐而无苦。能做到这地步,书中便有无穷。希望大家不要怕读书,起初的确要查阅字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能把所读的书的内容句句分析清楚,这样的继续不断做去,那么,在一二年中定可开辟一个乐园,还只怕求知的欲望太大,来不及读呢。我总算是老大哥,今天我就根据我过去三十五年读书的经验,给你们这一个临别的忠告。

品葱用户 永不放弃 评论于 2019-12-14

**德国神学家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在他的《狱中书简》上说:“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却是蠢人,有些人智力低下,但绝非蠢人。愚蠢是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他指出,是当时德国纳粹的愚民政策和德国民众的平庸之恶养成了普遍的愚蠢。
         
——愚蠢是道德缺陷  **

前天拙文提到海外社交网络流传一段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的讲话,提到中国“只能依靠隐蔽战线同志们冒险”获取美国某些禁运技术,一些军品级别的电子设备和技术,要依靠“特殊手段”取得。有留言说:一个能做到华为高级副总裁的人会说出这样水准的话吗?因此说我“越老越糊涂了”。

陈黎芳这段话在网络广泛流传后,华为已公开否认。从常理来看,陈副总应该不会这么蠢,明白说出偷美国禁运技术。但这是一个华为内部同新员工的讲话,而且讲话的时间在去年4月20日,正是中国上下被强国意识冲昏头脑、掌权者不可一世的时候,而且“隐蔽战线”、“特殊手段”这种用语也不大像网民胡乱创作的。证诸许多偷技术的事实已曝光,“隐蔽战线”在“千人计划”时期、尤其在某等级的干部中恐怕已是半公开的机密,因此陈这样说也未必不可能,尽管不能够坐实。

近年,中国官方或权贵们做出的蠢事实在太多,比如逮捕一些在中国的加拿大人,想逼加政府释放孟晚舟,就是极蠢的事。加政府不可能干预独立的司法程序,中国的横蛮做法徒然使加国人民反感,也使原来亲中的加总理不得不与中国疏离。

比如习近平对台湾的讲话,把国民党提倡的九二共识,硬加上一国两制的标签,不但使国民党无法再坚持九二共识,而且提升了拒绝九二共识的蔡英文的民望。

又比如在香港推出《国歌法》,这等于把香港等同大陆城市,只有一国而没有了两制。在中国越来越受到美国和西方杯葛、越需要利用香港做白手套的时候,这也是自毁香港两制功能的蠢事。

人会做蠢事的原因,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自知之明——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对手,或以自己的经验去代替对方的经验。在中国这种奴隶制生活并掌一定权力的人,你问华为的副总裁会不会说那样的蠢话,习近平会不会消灭私有制,中国会不会在港共配合下把香港变成大湾区的中国城市,毁掉两制功能,我觉得都有可能。

一个人可以糊涂,却不能够蠢。糊涂往往是遇事退一步的明智之举,但愚蠢通常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以所有的聪明才智去做蠢事。

在纳粹灭亡前一个月被处决的德国神学家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在他的《狱中书简》上说:“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却是蠢人,有些人智力低下,但绝非蠢人。愚蠢是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他指出,是当时德国纳粹的愚民政策和德国民众的平庸之恶养成了普遍的愚蠢。

愚蠢不是智商问题,而是道德缺陷。人类的智商一般不会相差太远,但过度高估自己,自我膨胀,妄自尊大,轻视对手,尤其是“一阔脸就变”,过早暴露强国嘴脸,这种道德缺陷就一定会使人做出蠢事。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ssgc/20190111/1062624.html

品葱用户 R3000 评论于 2019-12-14

     推荐你们看看《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那些欧洲教育家对学习研究地非常透彻,里面详细讲解了如何让人更好地思考,如何规避思维死板。   可是天杀的共党,就像反着看圣经一样,完全是完全逆转了那些教育理论,死命地打压学生思考习惯,让后就出现现在的大量的人读了很多书还是废人一个了。

品葱用户 **思烤空间

裴珠泫** 评论于 2019-12-13

也是的,择书很重要。跟会读书的人做朋友是个好办法,让他帮你选,一定程度上减少自己读烂书的概率。其实不…

品葱用户 思烤空间 评论于 2019-12-13

择书择友皆需谨慎且要高标准!

品葱用户 **Zazulovemyworm

星辰夜雨** 评论于 2020-01-14

黃仁宇真是高

品葱用户 Lycidas 评论于 2020-01-15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特别是我注意到一些学历和智商都很高的朋友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观点简直和白痴一样,让我咂舌不已,他们其中不乏在常春藤深造过的人。

品葱用户 楚方城 评论于 2020-01-14

不是书的问题,整个中国的教育环境就根本不是培育人,而是扼杀人,把人变成流水线上的商品,目的是培养出大量只会吃喝拉撒交税的廉价劳动力

品葱用户 Yshch 评论于 2020-01-15

如果就一個蠢字,尤其是現在的長輩,說後輩這樣蠢那樣蠢,這樣又不懂那樣又不懂,我只是感覺到在發洩,不合你意就蠢。不過事實上你又是不是真的很蠢呢?還是基於角度、價值觀的不同?書不能就此判斷一個人蠢不蠢的。

品葱用户 gratesque 评论于 2020-01-15

脑子能不能自己动,和书多书少无关。

苏格拉底读的书远不如习近平多。

品葱用户 琉璃光 评论于 2020-01-16

Confessiones一類自傳可讀。

品葱用户 南德隆 评论于 2020-01-16

为什么有人认为包子蠢?蠢的话能当上总加速师?他只是坏而已,智商情商比这里绝大部分都高。

品葱用户 For_freedom 评论于 2020-01-16

我觉得是否愚蠢,首先要看读的什么书,如果是看励志鸡汤,爱情故事,还有好多自诩文艺的书,根本就不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改变思维方式。其次是能否深入思考,不是看到了书中的悲剧就仅仅产生同情心,然后朋友圈秀一下同理心。更要习惯性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悲剧,并联想到现实生活。

不过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中国填鸭式教育和洗脑性教育,孩子从小就只会任务性学习筛选后的知识,严重缺乏怀疑精神,思想自由扼杀在起跑线上。更别提现在意识形态教育逐渐收紧…

在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潮流,未来愿意读书的年轻一辈会越来越少,真正读懂的更少。

品葱用户 **radio

裴珠泫** 评论于 2020-03-23

[

帖子里面斯大林三代刽子手的故事也是历史书了。文学书除了怡情、塑造三观之外,也是可以帮助对人的理解和认…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61908#answer_list_161908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61908#answer_list_161908")国内哪有人文教育啊,有人文教育也要加上共国特色。

品葱用户 Sweetbutpsycho 评论于 2020-04-02

分享一篇一個我很喜歡的基金經理的文章
說說我們的教育和歐美的名校差別到底在那你就會理解了

—————————————-//
讀一所名牌大學,到底有什麼好的?

在名牌大學讀書幾乎沒有不累的。這個累,是苦心志,是勞筋骨。其實,名牌大學和普通大學用的教材很多時候大同小異,這也意味著所學知識的內容與難度並不存在天壤之別。

我認為,優秀大學和普通學校在學習上的關鍵性差異,不在於學什麼,而在於怎麼學,學習的方法和過程,有時真的很不一樣。

同一個知識點,普通學校的學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一背概念,練幾道習題,淺嘗輒止;頂尖大學的學生卻可能通過教授講解、Why/Why Not小班討論、課外研究、文獻閱讀、論文撰寫等多種方法,很深刻立體地消化一個知識點。

每篇論文都可以寫得艱苦卓絕。為了理出一篇論文的arguments(論據),經常要刨完N本書、跑上N次圖書館、查過N回期刊資料庫,有時還需要和教授面對面交流觀點。寫的過程更是絲毫不能馬虎,文章邏輯、遣詞造句等方面都需要莊嚴對待;引用別人的觀點和資料時,必須仔細做好注釋、寫全參考文獻,否則就算抄襲,可能被追責。

經歷這麼多的折磨與歷練,有必要嗎?作為過來人,學習之後的成就感和長進,就好像品過好茶後的無限回甘。

知識學得很紮實這點自不用說,更重要的收穫,還是通過深度學習所提高的各種能力:閱讀力,寫作力,分析力,批判性思維等等。

這些能力綜合在一起,就加強了一個人的氣場。好大學,好在氣場。

————————————-//

我個人認為我們的教育就是欠缺了critical thinking, 甚至乎是就算知道別人有錯你也不敢指出, 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個人的思想了

品葱用户 NZRdlClr5 评论于 2020-04-03

樓主説的現象很好,但沒説到根本
和讀書行爲本身無關,和行爲的動機有關
如果一個理工科人,只讀理工科書,那他讀書的動機很可能不是爲了讀書,而是爲了解決一個他在工作上學業上遇到的問題,也就是有功利性的讀書
如果一個人看奧巴馬夫人傳,是爲了看成功女性的生活或者有色人種的心路歷程,那他的動機很可能是爲了讓自己接近成功女性或者讓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也是有功利性的讀書
有功利性的讀書都不是讀書,只是爲了實現目的所做的調查而已。調查是不會讓人聰明的,只有聰明人的調查才是有效率有結果的
真正的讀書就應該是沒有功利性的讀書,因爲我想讀書才去讀書,爲了滿足好奇心而讀書,爲了自己開心而讀書
比方説,爲了瞭解某機械的神奇而讀理工科書,或者因爲自己對奧巴馬夫人有好感而讀他的傳記
不要吃每一口飯都算計著多少營養多少卡路里,吃就對了。想吃就吃,忍著不吃對心理不好進而影響身體,而快樂也會讓人健康
同理,不要看每一本書都算計著自己能從中得到多少教育意義,看就對了

品葱用户 肩扛200斤女人 评论于 2020-04-02

国内的大学里接受的教育90%就是以及父母家庭教育绝大部分都是让你好好读书,然后最好在体制内找份好工作,然后房贷买房结婚生子干到退休养老。

这样的教育依我看来就是奴隶制的教育,什么也不用想,只要跟着党好好干,每天刷刷学习强国,听听党的吹牛比死心塌地为党做牛做马辛苦一辈子。那你还指望这群有奴隶心态的人还能有独立思考能力?

品葱用户 **dasfe

NZRdlClr5** 评论于 2020-04-04

[

樓主説的現象很好,但沒説到根本和讀書行爲本身無關,和行爲的有關如果一個理工科人,只讀理工科書,那他讀…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329385#answer_list_329385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329385#answer_list_329385")

有意思的觀點。我偏向於樓主提到的PCA的類比。讀什麽和爲什麽讀似乎都不是文章裏的重點,反而側重如何融會貫通。不過,如何能做到,就成了們藝術。

品葱用户 **谎言领主1127

南德隆** 评论于 2020-04-22

[

为什么有人认为包子蠢?蠢的话能当上总加速师?他只是坏而已,智商情商比这里绝大部分都高。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96893#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96893#")难道不是因为蠢才被指名成继承人么?

品葱用户 **konami

肩扛200斤女人** 评论于 2020-04-21

[

国内的大学里接受的教育90%就是以及父母家庭教育绝大部分都是让你好好读书,然后最好在体制内找份好工作…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329393#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329393#")
這應該是華人文化圈的通病,臺灣也是這樣,「學生就是要好好讀書」「學生的本分就是讀書」真的是這樣嗎?從小被這樣教育過來的我們,現在都已經長大甚至成家了,心裡應該比誰都清楚。

品葱用户 Harukoharuhara 评论于 2020-04-21

读书就像是屯粮的过程,思考是消化的过程。

品葱用户 Aralius 评论于 2020-05-02

这就是只读书不思考的结果。这种读书法其实跟搬砖没什么区别,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的被动看了一遍别人的东西,自己其实什么也没收获。作为消遣的读书和作为学习的读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和思考就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你要先带着疑惑去读书,才能真正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另一方面只有你读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才能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比如我前一段时间对中国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制度比较感兴趣,想看看以前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和解决的,又想起晚明时期中央财政捉襟见肘,就特地去看《剑桥中国史》的晚明部分。读完以后又对这一部分提到的白银流入使贫富差距增大,反而导致财政崩溃这个说法感兴趣,想了解一下现代国家是怎么抵御贸易资金流入和流出对再分配制度的冲击,就又去找美国贸易专家写的这方面的论文。

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读多少东西都是自己的,而且效率高不枯燥。缺点大概就是如果你不是在校生的话,买一本书只看感兴趣的那几个章节会比较浪费。但如果你让我为了”通读24史“之类的这种虚名,强行去读不感兴趣的大部头,那我是完全做不到的。

还有就是要好好学英文,除非涉及到中文一手资料,否则有英文的就不要看中文的。中文世界的优质资料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太少了。

品葱用户 浙江大学 评论于 2020-05-16

很多回答本主题都人,都预设了自己不是“读书多但是很蠢的”其中一个。

这个预设恐怕未必是真的。

本人就是读书很多,依旧很蠢的一员。

品葱用户 **frootloops

Lycidas** 评论于 2020-05-19

[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特别是我注意到一些学历和智商都很高的朋友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观点简直和白痴一样,…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96503#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96503#")
不是本科吧

品葱用户 奇迹暖暖 评论于 2020-05-20

每年荣登西方畅销榜的书不少,但只有少部分书过了几十年还能经的起时间的考验的。世界上书太多,而时间有限,选择好的书颇为重要。

品葱用户 **奇迹暖暖

裴珠泫** 评论于 2020-05-19

[

帖子里面斯大林三代刽子手的故事也是历史书了。文学书除了怡情、塑造三观之外,也是可以帮助对人的理解和认…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61908#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61908#")
如果有了好的人文通识教育,就没那么容易让民众去仇恨其他国家了。

品葱用户 octupus 评论于 2020-05-20

写书的,尤其是写好书的人,其思维模式是开创性的,具有对事物的直觉性的认知能力,同时能够对于孤立或者头一遭的事件提出实用的解决或者应对方案。这样的人非常少。

而读书的,尤其是读书,读好书读得多的人,能够模仿写好书人的思维模式,由此便有了解决这世界上包括科研中绝大多数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其不具备前者的能力,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对于很多事物的直觉认知,往往是错误的,或者他们会尝试找很多强加联系的参照,由此也会偏向或者提出错误的解决方案。

前种能力是绝对的,基本不会有变化;后种能力够用,世面见得多就可拥有。

尽管如此,这样没有参照,只能由前者解决的事非常少。而后者又非常自信,觉得自己对大多数事物的见解正确,那么对于他们不能区分的无参照事物的见解也是正确的。

很可惜,反共就是这样一件事。
也许他们对于嘲讽/预测小事等有点见地,但其反共的总体思路,对未来的判断,都是由其低下的前种能力决定,看不清本质又无法解决问题。

品葱用户 以身作賊 评论于 2019-12-13

~已删除~

点击品葱原文参与讨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See Also

【思维训练2】为什么有人读很多书,依然很蠢?

本文受维尼启发! 这篇文章讨论读书和思维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楼主小时候跟大多数人一样,相信"开卷有益",相信读书越多,人越聪明,但是被生活打脸了之后,越发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这篇文章从我的个人生活经验和观察入手, …

【科普+思维训练】反洗脑第一步-认识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1. 一个反贼最大的资本就是思维能力:我觉得强大的思维能力才是人的终极武器。如果说跟粉红相比我有什么优越感可言,那就是我的思维能力比这帮人强?思维能力弱、为反而反的反贼真心不比小粉红高级多少的。 2. 头脑的防身术:无论 …

【科普+思维训练】反洗脑第一步-认识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1. 一个反贼最大的资本就是思维能力:我觉得强大的思维能力才是人的终极武器。如果说跟粉红相比我有什么优越感可言,那就是我的思维能力比这帮人强?思维能力弱、为反而反的反贼真心不比小粉红高级多少的。 2. 头脑的防身术:无论 …

你们现在还使用知乎等墙内论坛吗?

品葱用户 灭霸 提问于 12/11/2019 包括但不限于微博、贴吧、天涯、豆瓣、知乎、B站。微信QQ不算,这两个是通信工具,我相信只要是大陆人都要用的。 在我看来,知乎等墙内论坛唯一不足的地方就在于政治性审查太严重,导致墙内键政环境已经被 …

有身份认同危机的葱油们,有人看过《我在伊朗长大》吗?

品葱用户 裴珠泫 提问于 12/10/2019 打个预防针: 楼主说自己是中国人,不代表我认同一些恶心的价值观,不代表我赞成大中华帝国主义等等意识形态。我谈的是身为一个有良知的少数派,如何跟自己的出身地、文化heritage和解的问题。无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