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知乎用户 发表 最近看了很多工程科普,所有的大佬,局座,徐小刀,三一博士等都有提到基建狂魔这个概念,但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其他国家反而没有那么重视?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基建类的话题又登上了大众 …
其他答主从宏观统计、主观感受、横向对比等方面,已经说了很多。我就不再啰嗦了。
我想说的是,我曾经参与过一些美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景观改造的项目,并且与一些相关部门打过交道。就请允许我从我的规划景观专业的角度,结合我亲身经历的项目,来提一些非常不完整、不系统、不客观的观察吧。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美国想当年基建的疯狂,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的建设,其实发展是非常早,比我们早得多的。这个大家都知道,高中历史课本上也都讲了,其它答主也讲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美国的疯狂基建,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如高速公路衍生出了汽车文化,并且汽车文化已经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的特色了。比方说好莱坞电影、流行文化等。当然也包括游戏。评论区里面提到的 GTA 5,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多少收到了这种汽车文化的影响。
我只从我的专业 —— 规划景观为一个着眼点谈一下吧。
记得当时,Ethan Carr 教授的美国景观史课上,曾经有专门的一节课,讲的是美国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是如何影响美国的景观与游览之观赏体验的。Carr 教授主要是研究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及美国景观史,他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汽车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的高速公路网,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塑造了美国人的汽车文化,这个汽车文化的兴起,又伴随着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发展与成熟,使得人们对国家公园的游览体验,开启了 “开车游览”、“房车游览” 等新的游览方式。1950-60 年代展开的 Mission 66[1] 就是这样的,联邦出钱大搞基建的例子,它旨在提升美国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当然也包括公路)的品质,以吸引更多人开车去国家公园。
也就是说,在国家公园的设计之时,美国的风景园林师讲究的,是如何针对汽车的时速而进行设计,这个体验是动态的。而在若干 “停车点” 上,又是如何设置观赏的角度与体验的。
关于 Mission 66 及其对美国的国家公园、风景园林、基础设施的影响,推荐大家看看 Ethan Carr 教授的 Mission 66: Modernism and the National Park Dilemma
这个,是和汽车普及、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出现之前,唐宁(A.J. Downing)的 Picturesque (如画风景园林)以及奥姆斯特德(F.L. Olmsted)的中央公园那种 “固定角度的观赏” 以及 “步行、骑马” 等角度的观赏体验,是不同的。
对比我们,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最强大的高速公路网,但是,我们还远远没有形成与这样的高速公路网相匹配的汽车文化,房车营地,是最近才刚刚兴起的概念,但是,现在我们的许多所谓的 “房车营地”,其实并不是真的开房车去露营,而是房车是固定在那里的,只是体验一种房车式的居住方式。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是开自己的私家车,到这样的房车营地住房车(而不是开着自己的或租的房车去大自然或国家公园里面露营),甚至是一个旅游团,大巴拉去房车营地。换言之,我们现在的房车营地,多是作为一种“酒店形式” 而存在的。
或许我们没有形成如美国一样的 “汽车文化”,我们去景区,仍然会跟团,我们住房车也只是图个新鲜。
但是,我们的疯狂修路架桥,要致富先修路这样的文化基因,或许也已经深深的内化到我们民族中了。基础设施给我们带来了切身的生活品质提升的感受、的确修了路,就能致富。我们也能够秒懂 5G 这种无形的基建的重要意义。甚至打游戏,我们或许也比老外更喜欢搞基建:
观察者网:基建狂魔附体?中国玩家在《死亡搁浅》中猛造高速_游戏
关于这一点,其它答主也都说过了,也都贴了不少数据和照片。我也只说说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年久失修:
关于堤坝的欠维护,前一段时间,Edenville 的大坝溃决。这是个典型的年久失修的案例。
如何评价美国密歇根州 Edenville 水坝突然溃决,并接连冲毁下游的两个大坝?
我第一个学期的新奥尔良课程设计,老师带着我们去新奥尔良调研了一大圈。记得当时去参观了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修的堤坝。给我们做介绍的那位老先生说,这大坝啊,有了裂缝也没钱修,联邦不给你拨款,州也不给你拨款,我们也很捉急啊!
然后,我们去了新奥尔良的自来水厂。据说管网失修,有 40% 多的水,是在从水厂输送到你家的水龙头的过程中漏掉的。这个数据让我非常震惊。修是不可能修的,多费劲啊,整个输水管道翻新一遍,费时费力。我只能多漏多输水这样维持着。
【2020-10-25 更新:经查证,根据 http://nola.com [2] 的报道,从水处理到水输送,有超过 50% 的水是浪费掉的】
Based on the best estimates with the data on hand, New Orleans loses about 82 million gallons of water each day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distribution process. That’s more than half of what it produced daily on average between 2008 and 2017, according to audit figures.[2]
水厂的大哥信誓旦旦的说,我们这里出来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但是,我们住的酒店前台,反复提醒我们说:这儿是新奥尔良,水得过滤了,烧开了才能喝,或者你们直接喝瓶装水。输水管道是漏的,千疮百孔的,水质到了用户端,已经没法保证了。
另外一个痛苦之处,是美国效率低下。
我在休斯敦工作的时候,最轻松的,是被安排做休斯敦本地的公共项目。因为这就相当于可以划水了。我们当时的一个项目,其实就是道路改造,说白了,就是修修补补,加几条人行道,多放些路灯。这样的活儿,在中国,搞不好一个礼拜从概念到施工图就都出来了,一个月就竣工了。但是,当是我这个项目的甲方,德克萨斯州交通部(Texa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简称 TxDOT)就是磨洋工。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儿,光施工图就磨了半年,改来改去。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新加的人行道,在施工图画完,核对现场的时候,发现这条人行道经过了一棵树。不行,得改。按道理,胸径超过一定尺寸的树是不能砍掉的,当时我们设计路径的时候,这些大树已经绕开了啊,后来看半天图纸,才发现,测绘图是几年前的,这个项目拖了好久,那棵树测绘的时候,胸径还没长到需要被保留的尺寸,等我们施工图终于画好,要开干了,才发现这棵树已经长大了,不能砍了!好吧,再改一轮施工图,只是为了绕开这棵树。
为什么说,这是个划水的活儿呢?当是我所在的公司,和 TxDOT 签的合同,类似于 “按时间计费” 的合同,也就是说,统计用了多少人,多少小时干这个活儿,然后找甲方算钱,这种模式,可不就是划水嘛!当然要改来改去假装增加工作量,好找 TxDOT 多要钱啊!
我不是说这样对树的保护的做法不对,只是说,这样的效率,让我很不习惯。我们的效率比美国要高得多。
我曾经居住过的休斯敦,在同一个城市,Downtown 或 Memorial 的路,红绿灯、路灯、公交车站等,那可是非常漂亮,电线杆是抛光不锈钢的。但相去不远的穷人区,电线杆却是木头做的,遇到飓风,垮掉一大片。
Westheimer St 周边,算是富人区了。这个街道是我原来所在的公司参与设计的(我本人没有参与)。这个光滑的不锈钢吊环,是靠周围的几根柱子吊起来的,你看那几根细杆拉索,结构工程师怕是花了不少功夫吧,这东西的造价可不便宜!并且,这东西放在这个地方的唯一目的,其实就只是为了好看。虽然有路牌的作用,但其实并不醒目。
而到了休斯敦 Downtown 的东南部,人均收入不那么高的区域,你会发现,远景是休斯敦高楼林立的 Downtown,而近景,则是坑坑洼洼的,排水不好的道路,七扭八歪的,木头做的电线杆和杂乱的电线。
你很难想象,这是在同一个城市。这个差异也太大了吧!
其实,对于像休斯敦这样的美国城市来说,木头电线杆是随处可见的,反而不锈钢的吊环这种一看就特别贵的东西,才是很罕见的。正对应了美国社会的严重撕裂 —— 1% 的富人占据了 99% 的财富。美国基础设施的这样的状况,也是美国贫富差距的直观反映。
这样巨大的差距,我们是真的很难想象的。我国内本科的城乡规划教育,以及我的注册城乡规划师教材,以及我回国后的相关项目工作经验告诉我,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是本应为所有人服务的,不只是为(或优先为)富人服务的。甚至恰恰相反,是应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
纽约芝加哥湾区等地方的地铁很发达,但是,美国绝大多数的其他城市,其公交系统是非常糟糕的,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我们常理上想都想不通的状况。。我还举休斯敦的例子:
我们看一下休斯敦的公交网络:你猛一看,好像密密麻麻的很多线路,但是,这也是整个休斯敦,美国人口第四大城市的所有公交线路了。在市中心的地区还算覆盖比较广。但稍微到外面一点的地方,其实就已经覆盖不足了。
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情况,就是公交的走线,你会发现有一些地区很奇怪,比方说上图红圈的部分,我们放大看:
绿色的 70 路、72 路圈起来一个区域,你可能会好奇,为啥路是这么修的,拐来拐去?公交车也跟着拐?我们再看一张图:休斯敦的法定城市地界范围图:
你会发现,那个区域并不归休斯敦管。休斯敦的法定地界,其实只有上图中黄色的区域,里面挖了几块,其实不是休斯敦市,而是独立于休斯敦的 Spring Vally,Bellaire 等,市政府是分开管理的,当然选举也是分开进行的。所以,我们一般而言说的休斯敦,其实是 “Greater Houston Area”,也就是广义范围内的大休斯敦地区。我也不知道为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于是回过头来看刚刚的那个公交线路图,你是不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休斯敦城市边界覆盖不到的范围,是绝对懒得管的,我休斯敦的纳税人养的公交线路,不给你们 Spring Vally。Spring Vally 的人说,我们都是律师医生,大豪斯,平均每人一辆跑车一辆皮卡一辆 SUV,才不会跟你们休斯敦的老黑挤公交呢,我们不需要公交啊!于是,城市规划师很无奈,线路规划不是按照道路等级,人口密度,而是沿着城市地界展开。这些周边的线路只能绕着走,其他线路也不穿越这个区域(你会发现,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红色的 63 路,从南往北,到了这个 “黑洞” 区域之前,就掉头回去了,你能说没有南北交通的需求么?西边另外一条在地界内的红色 46 路可是贯穿了南北哦,另外,之所以高架的快速路及辅路上仍有公交线路通过,是因为这个高架的快速路,仍然是在 Houston 地界范围内),休斯敦的交通部门说,我也想给你们便利啊,但是不归我管啊,人家投票不要公交车穿过,我也没办法啊~(摊手)
还说上面那个兜了个大圈的绿色 70 路,他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是一个小时一班,并且最晚一班到晚上 8 点多就没了。这个频率。。。
全美第四大城市,就是这个样子,其他城市可想而知了。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设施,美国是有不少积极的探索的。这些积极的探索,其实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虽然不是所有探索都成功。我也从景观规划、景观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说三个案例,一个是不算成功的,一个是成功的,一个是缓慢进行中。好的我们可以学过来,坏的我们引以为鉴,正在进行中的研究,我们也应该密切关注。
波士顿 BIG DIG:成功的城市开敞空间,失败的基础设施
在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失败的大型工程项目? 这个问题下,详细说了 Big Dig。波士顿的 Big Dig,说白了,就是修个海底隧道,并把一段高速公路下沉到地下,然后上面做城市公园。这从景观规划的角度来说,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并且这个工程也云集了包括俞孔坚在内的全球的著名景观师,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一个很有创新,很照顾步行景观体验的项目。
[3] 上图图源
然而,这个项目耗费 143 亿美金,工期 24 年,还各种漏水塌陷。也不见得解决了多大的交通问题。从项目运营管理、工程施工方面来看,是个很大的败笔。
但是,从景观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这是个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那就是如何改造城市现有的路网,在解决了交通问题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休闲的公共开敞空间,如何用景观的方式,创造城市绿带。Olmsted 在波士顿做了翡翠项链,这是早期的城市绿带,城市景观的尝试。它为市民创造了一个连续的线性公园[4]。BIG DIG 在景观规划上,试图继承 Olmsted 的衣钵,并且还同时解决交通问题。但结果是,想法很好,很创新,但实现的时候,工程量太大,包袱太重,拉胯了。
休斯敦布法罗河道改造项目:成功的景观基础设施
这是一个城市排洪基础设施改造为综合的有公园功能的景观基础设施的项目。
这个项目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了(再次吐槽美国的效率),我有幸作为景观设计师,参与了其中第二期的一部分的工作。这个项目,是美国 “景观基础设施” 的非常成功的探索。
休斯敦的气候状况是,雨季下雨的时候,会有瞬间大量的雨水,形成洪涝灾害。但是,这样的大雨天,每年只有几天,平时的降雨并不大。但是,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排洪必须要做到位。通常,城市的排洪渠,是这个样子的,为了保证水的流速,通常我们喜欢用摩擦较小的混凝土,剖面上,也分段设不同的宽度,以对应不同的降雨量下的水深。
下面这个照片,是休斯敦的一条典型的排洪渠,你会发现,它其实很深,剖面的面积不小。但是,休斯敦每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它就只有下面浅浅的一个层水。
休斯敦市中心 Downtown 的这一段排洪渠,在修了高速公路之后,一直被压在高速下,多年没人维护,沦为了臭水沟,极其破败。SWA Group 主持设计的这个项目,是以景观基础设施为着眼点,通过植被改善水质,同时,把截面扩大,把非生态的,混凝土的小 V 形截面,变成充满绿植的,生态化的大 V 形,这样在洪水季节,可以增加排水量,同时创造了一个更缓的坡道,这个缓坡可以承载景观公园的开敞空间功能。最终,布法罗散步道串联了休斯敦的河道系统,成为城市的景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5]
本项目如此的成功,以至于成为了休斯敦的一个代表城市形象的 “城市名片” 之一了。对比波士顿的 BIG DIG,布法罗河道的这个项目花的钱更少,挖方更少,循序渐进,公众参与。不是为了解决 “基础设施问题” 而大动干戈,而是通过 “景观基础设施” 这样的思维方式,解决传统的基础设施问题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城市开敞空间,提供市民活动的场所。这是个非常巧妙,四两拨千斤的做法。
我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景观基础设施,也是美国基础设施更新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当然,作为主导的设计公司,SWA Group 功不可没。甚至这个项目也被认为是城市景观基础设施这个领域的具有标杆意义的项目之一。
休斯敦 Downtown 高速公路改造:缓慢进行中的综合改造项目
在我回国之前,我曾短暂的作为规划师、景观师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前期概念设计工作。
这是个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的项目,与上面提到的布法罗河道项目相似的是,这个项目也是运用了景观基础设施的理念,但与此同时,与布法罗不同的是,它更增加了自动驾驶等新发展逻辑的探索。
我之前所在的公司,作为规划景观界的顶级大佬之一,早在 2014 年,就已经开始探索自动驾驶对城市设计、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变意义,以及作为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如何在改造现有道路基础设施的时候,能与自动驾驶这样的发展逻辑相结合。
虽然这个项目的进展缓慢,但其思考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整个项目的背景有几个:
基于以上的两个问题,TxDOT(又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理念超前,但行动懒政的德州交通部)再次找到了 SWA Group。规划师、道路工程师、景观师、决策者们开了不少会,最后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6][7][8]: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项目,从 2012 年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2015 年我仍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参与了这个项目早期的论证和征求民众意见的环节。直到 2020 年 8 月,相关部门才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9]。说是 2020 年内动工,我看在疫情的影响下,进度或许不乐观。
无论如何,这个进行中的项目,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 BIG DIG 项目和布法罗河道项目相似,是希望借由交通线路的改造,来为城市创造公共空间,形成景观基础设施的连接。和 BIG DIG 不同的是,高架的方式在投资上会更少,避免超预算。这个项目如果成功,则和布法罗河道项目形成一横一纵两个城市景观带,作为 “景观基础设施”,打通休斯敦 Downtown 的绿带。
在 SWA Group 的设计 [10] 中,项目会给 Houston 带来极大的活力,提供 Downtown 非常稀缺的市民开敞空间:
该项目是否会如同 TxDOT 和 SWA Group 设想的一样成功,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 BIG Dig,我们也不知道,但至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项目。
自动驾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Houston,是美国很典型的,“轮子上的城市”。相对美国其他州,德州人民更喜欢开皮卡。早在 2015、2016 年,自动驾驶刚刚兴起的时候,美国的规划师们,已经在思考自动驾驶如何塑造城市的基础设施了,并且也在研究,如何改造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以适应必将到来的自动驾驶未来。
【待更新。。。】
https://www.wired.com/2016/10/heres-self-driving-cars-will-transform-city/
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学习;失败的教训,我们应引以为鉴;正在进行中的探索,我们应密切关注,共同进步才是啊!
【本节待更新】
2021 年 7 月 4 日,云南瑞丽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筛出了 3 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拉响了疫情警报。
4 天时间里,新增病例不断增多,至 7 月 8 日,被筛查出的感染者已经达到了 31 名。
因此,瑞丽市启动公共卫生三级响应,全员核酸检测,主城区封闭管理。
这已经是一年来瑞丽市第三次封城了。
2020 年 9 月,瑞丽市查出 2 例感染者,封城。
2021 年 3~4 月,瑞丽市查出 117 例感染者,封城,市委书记被撤职。
2021 年 7 月,瑞丽市查出 31 例感染者,封城。
瑞丽市为什么如此频繁地爆发疫情?
每一次,都是因为缅甸籍偷渡者入境带来的病毒,这一次被查出的 31 名感染者 7 成都是缅甸籍的。
第一批送检的阳性样本中,官方说 7 份基因组序列与德尔塔 (Delta) 变异株高度同源,与相邻境外流行株高度同源,这个 “相邻境外” 就差指名道姓了。
不是说好了入境必须隔离检测么?为什么这么多缅甸籍的感染者混进来了?
因为瑞丽是一个三面被缅甸包围的城市,从缅甸进入瑞丽太方便了,边防线长达 169 公里,无数小路都可以轻易绕开边防关口步行进入中国,边防压力极其巨大。
在瑞丽甚至有 “一寨两国” 的奇观,一个村寨被国境线一分为二,在村里串个门,就等于出国了。
今年 4 月份的那一轮疫情中,人口仅十余万的瑞丽市,出动了全部能动用的公务人力,在 169 公里的边境线上设置了 506 个封控点,3900 多人什么都不做了,专门干边防,24 小时轮流值守在边境一线。
当时瑞丽公务员家庭是全员上阵,很多小女生也都是拿着手电筒彻夜巡查。
但依然堵不住想要偷渡入中国境内的缅甸人。
中国经济好,来了中国有钱赚,还安全,和疫情反复爆发又穷困的缅甸形成鲜明对比。
但凡有一丝工作的门路,缅甸人都想偷渡入境。
但我们不想他们过来,因为这种不受控的病毒入境实在是太可怕了。
4 月份的时候,张文宏医生曾经问过,我们还有更好的屏障吗,除了肉体?
还真有更好的屏障。
7 号疫情爆发,网友再次质疑瑞丽市的边防力量不足,结果到了晚上的时候,群众们突然发现整个瑞丽的边境线都亮起了灯,宛如古代烽火台,异常的壮观。
这就是南方长城项目,计划修建 600 多公里,如今已经修好了 500 多公里,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只为防疫。
这座新长城由崭新的钢铁围栏和铁丝网组成,铁丝网上布满刀片。
这样的铁丝网和铁栅栏,布满了边境线的所有山头。
![](data:image/svg+xml;utf8,)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我们没有给铁丝网通电。
没通电的铁丝网是个死物,根本拦不住偷渡客,甚至弄点小工具就可以慢慢破坏掉。
怎么保证边境线的安全?
我们不仅给所有铁丝网点亮了照明灯,还布设了密密麻麻的摄像头,保证每一处边境线都在控制中心的视野范围之内。
我们还给边境防护网设置了防疫 AI 智能报警技术,利用 AI 识别振动传感器,当钢管被触碰震动时,自动响起警报,中缅双语播报(“您已进入中国边境监控区域,请马上离开,否则出现生命危险后果自负。”),吓阻偷渡者。
当然,肯定有不离开的人,宁可浑身血淋淋也要强行翻越刀片铁丝网。
对于这样的人,防疫监视中心里看的一清二楚,会立即通知附近的巡逻队赶往偷渡地点,实施抓捕。
越过防疫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受伤是肯定的,附近到处都是严阵以待的巡逻队,立刻开车前来抓捕,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掉。
我并不震惊于云南防疫墙的技术,说实话就是个铁丝网,哪怕有 AI 智能报警技术 + 监视系统,也不是啥高深技术。
我震惊的,是云南防疫墙的修建速度。
修墙来阻挡偷渡者,这事特朗普几年前刚干过。
特朗普刚上台,就开始修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墙了,因为这是他当初竞选时的承诺。
支持特朗普上台的美国中底层红脖子,极其讨厌抢夺他们工作机会的墨西哥非法移民。
特朗普说他要建 3000 公里的边境墙,墙要有 7 层楼那么高,任何人都不可能翻越。
因为搞不到资金,第二年特朗普只建成了 160 公里的边境墙,高度被削减到 9 米,也就是三层楼那么高。
特朗普骄傲地宣称,这堵墙无比的靠谱,无论从上还是从下,都不可能通过。
十分自信的特朗普将这堵墙称之为特朗普墙,并对媒体说:
“我们邀请了 20 位世界一流的登山者,其中一些甚至在比赛中拿过冠军。虽然我不爬山,但他们对此十分擅长。我们为这些人准备了数种不同的样板墙,如今修建的这堵就是被证明最难爬的那种。它无法被翻越。”
这番话有没有给美国红脖子带来安全感我不知道,但特朗普成功引起了全球攀爬爱好者的注意。
这堵墙看起来普普通通,有这么难爬?
很快,美国和墨西哥的民众都掀起了爬墙竞赛,比一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徒手爬过这堵墙。
目前最快的记录,是 45 秒。
在特朗普吹嘘自己边境墙的推特下面,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下面这张图,斩获一万赞。
虽然徒手过墙已经很简单了,但其实有更简单的方案。
因为偷工减料,边境墙的栅栏宽度并不是处处均等的,在相当多的地方宽度超过了标准,导致偷渡客只需要侧身就可以直接过墙,连翻都不用翻。
如果你觉得过了边境墙还需要用腿走路,不方便,甚至可以考虑直接开车过墙。
这么牛逼(不靠谱)的特朗普墙,修起来应该很快把。
以美国的财力,修 3000 公里还不是手到擒来。
根据《纽约时报》统计的数据,截至离任前,特朗普政府 4 年时间里总共只修建了 700 多公里的边境墙,大片地区的边境墙处于烂尾状态,和其宣称的只要再给自己几个月就可以完成所有边境墙的话相差甚远。
边境墙的修建远远不如预期还不算什么,厉害的是墨西哥的民众如今在源源不断地拆墙,把拆下来的边境墙当自己家的建筑原料。
这么一堵死墙放在边境,压根就没有巡逻人员去管,也没有监控设施,那不是想怎么拆就怎么拆。
在这种大背景下, 2021 年偷渡美墨边境的非法移民数量激增,恐超百万,将创下历史新高。
边境墙是特朗普最引以为傲的政绩,离任前特朗普哪都没去,只去了边境墙,看上最后一眼。
就这么破的墙,特朗普花 4 年时间,折腾得惊天动地,最后居然只修了 700 公里不到。
而中国这边,用云南省自己的力量,不声不响的就建好了 500 公里边境墙,全程有灯有摄像头有感应器,后期还会安排无人机巡航。
很多中国群众刚想到应该在云南边境修墙,没想到国家就已经快修好了。
怎么说呢,当初特朗普如果把美墨边境墙的工程外包给中国团队,3000 公里的目标恐怕早就完成了。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我对纽约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市中心最大的火车站要叫宾夕法尼亚火车站?今天看的纪录片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
这座火车站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建造者,宾州铁路公司。宾州铁路公司的总部当然在费城。随着美国的工业化,这家铁路公司在十九世纪成为美国最大的企业,有数万名员工。
1901 年,宾州铁路公司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纽约建设一座全国最雄伟的火车站,通过水底隧道将纽约和美洲大陆的其他各州连接起来。
很多朋友都知道,纽约曼哈顿是座河心岛,三面环水。在此之前,在纽约坐火车的乘客只能换乘渡轮过河,好像从来也没有人提出过怨言。
那可是 120 多年前。虽然美国工程师有过建设水底隧道的尝试,但从来没有人建成过能维持七百吨重的火车稳定运作的水底隧道。
更有时代特色的是,宾州铁路公司宣布他们将独自出资负责铁路的建设,不要政府的一分钱补贴。因为他们想垄断隧道的使用权,据此在竞争激烈的纽约客运市场中杀出一条路来。
钱有了,具体怎么做呢?美国工程师动用了他们的最新发明:盾构机。是的,就是《大国重器》里提到的盾构机。
但 120 年前的盾构机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它只能帮助工人在水下维持稳定的气压,防止水流渗入和河床崩塌。而要把隧道里的沙土排出去铺设隧道,靠的是人力。
整条隧道的所有沙土,都是工人们一铲子、一铲子挖出来,用人力车推出去的。在图三的工程示意图里,还画了个小人推着人力车运沙土。
到了 1908 年,贯穿曼哈顿东西的水底隧道终于建成,宾州火车站在两年后正式营业。顶峰时期,宾州火车站每年接待的旅客超过一亿人次。
而主持宾州火车站修建的公司总经理,Alexander Cassatt,像他的好几任前任一样,死在了任上。他死于 1906 年,没能看到宾州火车站的正式营业。
这可能是美国铁路业最后的黄金时代。二战后,由于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的挤压,宾州铁路公司的业务大不如前,不得不把火车站的地块卖给了政府。宾州火车站变成了一个合资公司。
政府拆除了原有的庞大火车站,重新建了一个小的,一直运营到今天。只有当年的绘画和照片能看出原来的火车站的气势。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叫一句 “基建狂魔” 完全没毛病。而这个 “基建狂魔” 又有相当鲜明的美国特色,私营企业为了垄断利润承担公共建设的职责,高效建设的背后是对外籍移工的残酷压榨。
一百年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奠定了今天的纽约市的格局。到了今天,修三座地铁站的地铁延长线就得花七年。有时候我也挺恍惚,这和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国家吗?
基建这种东西是需要养护的。。。
家里这边这几年也开始用融雪剂,冬天还好,春天一来,地上全是坑,于是封半边路,一天突突突的大车钻头钻路,一天铲车掀开,铲到车上拉走,一天拉石子沙子铺上,然后一天铺沥青,就完活了。。。
美帝是一个拿钻头突突突,一个拿路障筒不停的到处放,俩指挥交通的,一个拉胶带的,若干背手看的,可能包括技术,道路管理,市政,财务。。。工头在旁边抽烟,旁边坐俩亲戚小弟陪聊天。。。。说的是:中国是按活给钱,就这么个活,早天干完,省一天的钱,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俺们美帝这边是干一天给一天的钱,就算有时间限制,俺没干完活,有本事你再找新的一家来干啊,他敢把钱重新再给你算一遍。。。
你玩过钢铁雄心吗?
二战模拟游戏,挺有意思的
在游戏里面呢,其实决定后期战争走势的,就是资源,各种资源,人也包括在内,除了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石油了,尤其是对于人力不太够的国家,石油资源的多少,决定了战争整体的胜负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后勤和补给 – 罗严塔尔
以德国为例,德国没有足够的人,所以打到后面,几乎就是靠机械,而驱动机械需要能源,最重要的能源就是石油了,如果德国在游戏前期中期,没有抢到足够多的石油资源,那么后期,成建制的部队都将被放弃,跑都跑不动,就等着被围,然后被切断补给线,被歼灭,最后兵败如山倒
但是对于人力资源比较富裕的国家,那么就可以通过爆步兵师,甚至是民兵师,用血肉之躯硬抗装甲之师,例子就不用举了,太显而易见了
那是这样,美国呢,是游戏中,仅有的两个,甚至可能是唯一,既不缺能源,又不缺人力的国家,美国本土其实什么都不缺,甚至你微操好一点,美国可以单挑全球联军,另外一个不怎么缺资源的是苏联,但是苏联要注意,战争中期不要丢掉太多土地,否则会触发苦涩的和平事件或者释放傀儡俄国,小胡子战斗力很强的,这两个事件一旦达成或被触发,那么苏联就是半残的,基本上无力回天
你有没有想过,美国这个国家,是靠什么驱动的?
石油
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民航网络,还有最大的公路网络,美国人在城市内部的出行,基本上是靠车代步,而城市之间的交通方式,则是靠飞机,你看变形金刚,是不是就是变成汽车的一伙,变成飞机的是另外一伙?而变形金刚冲到地球来的目的也很简单直接,就是为了争夺能源
而这两个,都是石油驱动的,飞机是航空煤油,没有石油的话,整个美国就趴窝了,上个世界发生过数次石油危机,刚开始的时候,美国整个社会都停滞了,所以美国非常注重控制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资源,为此,不惜发动战争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世界最大的铁路网,而且美国的火车,也是靠石油驱动的,内燃机
美国不仅控制其他国家的石油资源,它自己也产油,页岩油技术革命之后,美国其实光靠自身的油就可以满足美国社会的需要了
所以美国的基础建设的根本,是它的石油供应,只要美国人还有足够多的石油可以烧,美国的生活方式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那说基础建设,其实美国在二战之后,基本上高速公路,机场什么都建得差不多了,再建,也就那样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六七十年的风吹雨打,这些公路和机场,多少有些老旧,但是对于这些老旧的基础建设,美国真正需要做的,也就是换个装饰,抛光一下,翻新一下,这个其实用不了多少钱的,而且效果也相当有限,因为原来的高速公路,机场又不是不能用,翻新只是个表面,面子工程而已
所以多差,没多差,只是看上去比较旧而已,观感不会太好
然后我们来说中国,因为你之所以会有美国基础建设差的感觉,显然是因为你对比了中国
不是美国有多差,而是中国干得太棒了
如果你去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你就会觉得,美国的基础建设,照样还是吊打这些国家的,一点问题没有
我们来说说中国是怎么做的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缺石油,中国也产石油,但是那点产量,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石油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倍,还多,所以如果中国人,要过上美国人一样的生活,那么就相当于这个世界上突然多出了五个美国,那现有的石油产量很显然,是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的,同时美国也不会坐视中国慢慢壮大,跟它争抢石油资源,所以光靠石油发展,显然不太现实
那肿么办呢?
驱动交通工具的,除了内燃机以外,还有电气化交通系统,比如常见的电动汽车,更为常见的就是轨道交通系统,比如轻轨,地铁,现有的铁路线路,几乎都是电力驱动的
而中国在电能的生产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这是两个主要的电力来源,以前还曾经设想过用核能发电,法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就来自核能,中国引进过不少法国的核电站,各地学习法语的法语联盟,里面的老师很多都是在华工作的核电站工程师的家眷
那不管怎样,目前主要的电力来源就是煤炭(火力)和水力,而且长期看,中国还有足够的水力资源可以挖掘,也就是可以产生更多的电力,煤炭从长期看会逐步被水力所取代,因为煤炭本身不可再生,形成的时间过于漫长,而水力基本上都是可再生而且清洁的能源
具备了这个条件之后,中国就基本上解决了能源问题
那剩下的就是如何用电力来驱动交通工具,造福百姓出行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各地大面积建造市内地铁,城市之间高铁,以及普速铁路的局面,甚至还有电力驱动的轻轨线路
中国正在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民出行问题
美国是通过控制全球的石油供应,通过燃烧石油驱动汽车和飞机,城市内部通过汽车解决,城市之间通过民航客机相连接,甚至美国很多火车都是内燃机驱动的,烧油的
而中国则是通过水力火力产生电能,用电驱动轨道交通系统,城市内部通过地铁,轻轨解决,城市之间通过高铁,普速铁路相连接,甚至国内的很多汽车都是电驱动的
中国走的是一条跟美国不一样的道路,从能源的产生和使用上,就不是一回事
所以如果你要在美国,找中国擅长的东西,比如高速铁路,地铁,这些美国不行,它也没有,但是如果你想开便宜的车,油便宜,坐廉价的航班,这个美国很多,看你要的是什么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地理条件,美国本身是一个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非常大,占了快半个美国那么大了,美国的山地只有西部那边,从北部温哥华,一路延伸到南部科罗拉多的落基山脉
其他地方都是平原,盆地,漫长的海岸线,甚至还有佛罗里达这种半岛,要发展是相当地容易,发展不起来才见鬼,自古以来,大部分城市一般只要有平原,有河流经过,就可以发展起来,容易种植庄稼,交通也方便
那落基山脉有了飞机之后,就不是什么问题,你可以飞过去啊,高耸的山脉反而成了人们滑雪的胜地
那前面说了,中国的发展是依赖轨道交通,中国没有足够多的石油去驱动飞机,所以中国的南方是一个跟美国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我们先来看中国南方的地形
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平原并不多,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再到关中平原,基本上就这样了,其他的珠三角还有一个平原,四川有一个盆地,这两块加上去,再加上东北平原,中国所有的平原基本上都在这里了,加起来领土面积还没有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那中国什么多?山多,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山,云贵是高原,福建,湖南,浙江南部,江西,湖北好一点,两广扣除入海口以外也都是山,重庆更是建在山上的城市
基本上可以说,中国整个南方,都是山,所以人们在跟山搏斗
那前面说了,中国没有足够多的石油,所以如果像美国人一样,通过灰机出行,那是不太现实的,更为现实的策略就是,铁路,所以你看中国的基础建设基本上不是在说水坝就在说轨道,不是高铁,普速铁路就是地铁
水坝产生电,那主要用电就是轨道交通了
那中国面对的是南方,当然北方也有了,的山地,那么要把山隔离开的城市相连接,那就需要在山里开隧道,遇到河流,要架桥,中国不管是挖隧道还是造桥,都是世界领先水平,有足够多的副本可以练手啊,美国人在这一方面肯定是不如中国的,因为美国人不需要做这些事,但是中国需要
而且中国对于这些的需求是很迫切的,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各个大山之间挖隧道,在河流之上,在山谷之间建桥梁,那这个基础建设的视觉冲击力是非常强的,你要在美国找这些东西,嗯,比较难找到,因为美国也不需要这些东西
所以如果你要对比基础建设,看你对比的是哪些东西
就像出国之后,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美国人自己经常吃的东西很便宜,比如土豆,一两刀你可以买一大袋,扛都扛不动,但是如果你要找中国人常吃的东西,比如葱,那一两根也是一两刀的价格
总体而言,美国社会有自己的运作规则和文化传统,跟中国不一样
差也不差。
还记得当年刚从美联航沙丁鱼罐头一样的飞机下来的时候,芝加哥的 o’hare 机场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我刚从大洋彼岸的 T3 航站楼过来,那会 T3 算是北京机场的一个新地标了,T3 航站楼的轻轨,明亮的大厅等等等等。然而美国的时候,我能很直观的感受到,美国的基础设施用了很久了,不少东西都很有沧桑感了。但是也能感觉到很多细节是经过时间的打磨过的结果。比如 o’hare 的机场会专门在那些沧桑的门上装一个自动的机械臂,能让旅客不用推着行李开门。我相信在这个机场建设伊始的时候,自动门的技术可能还没有出现。类似的东西还有比如厕所的洗手池上的感应装置,看着都非常老旧。旅居美国的这些年,我也会感慨美国真的是一个富足的国家,再小的一个 town 都会配有一个小图书馆和一个室内的篮球馆。美国人打篮球是从来不会像中国人民那样打半场的,因为美国打篮球永远缺少的都是人而不是球场。
但是我也记得芝加哥的路上一会就能有个大坑,一些芝加哥的钣金店为专门开发出了用路上的坑来骗保险公司的保修车大法。以及我妈从旧金山的机场往硅谷开的时候,她跟那不断的感慨怎么都硅谷了,连个路灯都没有 hhh
诚然美国的人力非常的昂贵,现在修一条路价格要比中国贵的多。但是我觉得这个理由不是非常站得住脚,发达国家很多,德国的路为什么就能修的很好。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所以综上,美国今天还能保持自己基建的基本运行,真的已经是个奇迹了…
美国基础设施各地之间差别很大。
举例,去纽约坐坐 MTA 再回来
一件件的讲坑爹的事情,和火车不一样长的站台你们见过吗?
我第一次遇到,结果就是,在第一站停车的时候,往后飞奔了七节车厢,才避免了到站无法下车的尴尬。
地铁站大多数都长这样,斑驳的墙壁,渗水的地面,和堆在铁道上的垃圾。让我怀疑我不是在美国坐地铁,而是在朝鲜。整个地铁就是一个黯黑中世纪画风。
地铁运行起来也不平稳,各种噪音,高频,低频的都不缺。还把街道上地铁站的出入口隐藏的特别好。
所以,就川普所在的纽约来说,基础设施确实需要很多翻新工作。
2020 年 10 月 29 日补充:
致抬杠者:
我去过美国大大小小许多城市、郊区、农村,也去过中国大大小小许多城市、郊区和农村。纽约的脏乱差,在北京三环内四合院也能看到类似的卫生情况,在上海一环内中心城区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卫生情况。美国大部分郊区的整洁,在中国近年来修建的新城中也可以体会到。我这里比较的是平均值。
论基建、市容市貌,美国可能比不上日本、北欧一些国家,但却要比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要好。
====== 以下为原答案 ======
说句公道话,美国基础设施还是不赖的。但也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例如冬天融雪盐大规模使用造成土地盐碱化,而且用几次道路几乎就要废掉了。
还有一些公共交通设施,例如公交车站、火车站、地铁站,年久失修,加上汪达尔主义(vandalism)盛行,不少地方的情况是比较惊悚的。下图是学校附近的一个公交车站,算是我见到过的极品中的极品了。
下面一张是纽黑文的普通街道:
这个应该是一百年前的路灯吧,公交车站牌就随意地在上面一挂,任何关于站点、车辆的有效信息都没有提供。
最后来一张百老汇:
总体来说,美国的街道还是要比中国整洁的。机场无论哪里一般都比较干净,美国城市规模小,所以可能一般不如国内机场气派。美国比中国差的可能主要在铁路上,但火车里面其实还是挺舒服的。
基建差和好不是光大,宏伟,装修漂亮可以判断的。基建最重要的是方便使用。
比如说一个容纳 5000 人的公共场所,只有 10 个车位 10 个茅坑,那么这个场所弄得比世界奇观还好看,也是个垃圾设计。
所以 t3 这样的世界工程,妥妥的垃圾。那么大个航站楼,登机口如此之少,完全没有空间利用率,国际航班都没有分配廊桥,全部停机坪摆渡车,登机还不给你无障碍登机车。连巴拿马这样的穷山僻壤都做不出这种垃圾事儿。
再说有人吹的北京一号线二号线。手扶梯看心情关闭不说,从售票层(公交卡广泛使用之前有人开窗售票)下到站台的一段楼梯也没电梯。那么大的站厕所少得可怜,甚至见过孩子忍不住了在门口拉尿的。这使用者的尊严都没有了。
还有高速公路。普遍来说入口汇入车流的预留距离就是为了造堵塞和车祸的。美国的高速,别的地方不说就说我家门口。主干道的入口都有很长的辅助车道可以让你有足够时间变道也不强迫后车踩刹车。或者干脆到下一个出口前多出一个车道,三车道变四车道。出口往往是双车道出口,容错率大大增加。作为一个司机,就算是不熟悉的地方也不至于手忙脚乱。高速公路除了紧急车道,通常两侧路肩(la 和纽约的人别杠),遇到交通事故可以安心绕行。警车拖车开过来可以不占用车道。很多自驾说美国开车惬意司机文明,其实都是设计的心血。一个出于为使用者考虑,符合行为逻辑的设计才是好基建的基础。
为了避免有人说我答非所问,我得先说一下,如果对比现在的中国基建,不管是信号覆盖,地铁修缮,道路路况,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市容市貌等等等等,美国确实是很差。
虽然咱中国人确实需要树立大国自信,但必须客观看待一些事情。
基建差不差,要分怎么看。虽然我们中国人现在确实是基建狂魔,但也要知道,美国在一百年前也曾经是基建狂魔,帝国大厦,381 米,放今天也是一个城市地标级建筑,人家 90 年前修起来,只用了 410 天就竣工了,这比对今天的中国基建速度也丝毫不慢。咱现在下饺子一样的造军舰,人家二战时期就下过饺子了。
现在觉得美国基建破,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当初修的老旧了,二是现在人工成本太贵新的建不起了。但是,还是得承认人家当初的施工质量杠杠的。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历史近百年的公寓楼还在正常住,还有电梯。咱五十年前的筒子楼现在还剩下多少,还能看吗?90 年代的房子都是老破小了。
中国的基建狂魔名头,是靠大量的低端社畜拼出来的,咱手机信号覆盖好,到处通电通水,神级隧道桥梁,是靠基建工人手拉肩扛的上山钻沟修出来的。咱社会服务到位,点个外卖半小时送到,24 小时有人服务,是多少人夜以继日的工作支撑起来的。
其实,我倒真心希望在某一天,咱也不用基建狂魔了,咱的人民也可以像美国人一样躺在丰厚的社会资源上歇歇,低端的工作者得到足够的回报待遇和尊重。那时候,才说明我们真正富了阔了。有句话说的好,若非生活所迫,谁愿颠沛流离。
我们刚装修好的房子,就别嘲笑人家三十年前就买了独栋别墅正躺在院子里晒太阳的人,你户型不好,你房子老旧,你装修过时了。是确实,相比你新装修的房子,人家是房子老旧装修过时户型不好了。但是你也要想到,在你还蹲在土胚房里啃窝窝头的时候,人家就已经买别墅了。
爱国主义,民族自信,不是靠这样嘲讽对手来的,认清差距,努力奋斗,实现真正的超越,再嘲讽也不迟。
…… 虽然我知道杠精压根无视分隔线……
1. 那些说我公知味儿的,翻翻我其他回答,就会发现我一直说国内好的好吗?以前的公知是鼓吹国外好,现在的都是假装爱国实则煽动国内自满情绪的好吗?我就说了一下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别自满就公知了?我倒是觉得提这个问题的才是现在的公知风好么?你们会不会分辨啊?而且我的爱国是真爱国,我因为工作性质,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在很多海外国家包括美国呆过住过,阅尽千帆归来更觉我们中国越来越好。你们这些只看过一些视频和图片听别人说就盲目做判断的人?有资格质疑我?
2. 美国的确是吸血全球才能享受到今天的国家红利,不管是知识专利产权收费还是美元结算金融体系的雁过拔毛还是军事殖民等等等。但是你们觉得中国不再搞吗?只是我们的手段温和高明一点,我们叫合作共赢,全球一体化,你以为支援非洲真是我们钱多烧的博爱人间啊?也是有利益的好么?我们搞 5g,搞北斗,搞芯片,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不被美国卡脖子自己舒服吗?知识产权别人用也是要收钱的好吗?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搞美元脱钩结算体系,就是不想让你老美躺着吃红利啊。等咱小弟多了,外面收租的 “房子” 多了,不也可以躺着 “收房租” 吃利息了?别装逼说什么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创造,要一直保持勤劳传统。给我唱什么高调?人都是有惰性的,能躺着赚钱谁特么愿意死拼?你愿意?反正我就想躺着赚钱。我们现在这么拼就是因为没这个资本,还在打基础的路上。所以我才说别飘,继续努力。
3. 美国当初基建也是靠劳工血泪出来的。拜托你去查查历史行吗?你以为是美国西部拓荒修铁路华工时代啊?1930 年了!虽然那时候美国工人也是挺辛苦的吧,但是顶多也就是三班倒 996 呗,比外来劳工跟奴隶差不多的时代还是好很多了好吗?至于经济大萧条,失业什么的。当时全世界不都是那样。
4. 说什么美国曾经阔过,我们也阔过,好么,一杆子指到唐宋时期恨不得一千年前去了,我跟你说的是一百年前人家修的房子还能住,你跟我说中国也有很多古建筑保存下来。TMD 中国那些古建筑有几个不是文物?你是能去故宫里睡觉还是咋的?美国一百年前的公寓好好的住着,帝国大厦的酒店还在正常营业!中国有几个百年前老建筑还在正常住人商业化?上海之类的可能有一些,但那些为什么叫洋房?还是当时老外盖的!这点上别杠,要承认近代我们建筑质量耐久度就是不如人家。
5. 二战时候美国铁皮船下饺子难度跟现在比不了。你拿现在的生产力跟当时比?疯了吧?那时候还没数控机床呢。
6. 我们基建没有手拉肩扛。卧槽你是看不到度假景区山里那些电网水管信号基站吗?坐火车走一些荒山野岭铁路两边半山腰上的基站电缆你以为那是拿车自动化开上去的?很多件都是施工工人人力背上去的好吗?你光看到大城市里施工了?国家电网铁塔公司的有没有人出来教育教育这些小粉红?要看到人家的付出和辛苦好吗?
…… 终结分割线……
当你们用故宫、长城、大雁塔来跟我杠美国百年前公寓楼还在正常用这事,当回复里的判断下限已经到这个程度的时候,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想再做任何更新回复了,就这样吧。最后给你们解释一下,看没看过漫威电影里,小蜘蛛跟梅姨住那种公寓楼的档次,那就是人家百年前现在还在正常住人的房子。
而长城也好大雁塔故宫也罢,谁都住不起了。门票也挺贵的不是吗?你潜伏在里面睡一晚上没准还给你个破坏文物罪。
…… 分割线……
看看波士顿街边的公寓,英文用不用翻译啊?建于 1913 年,翻修于 2013 年(一百年做翻修),36 户,五层楼,有电梯。正常住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
…… 关于小粉红……
有些人被小粉红称谓扎心了,觉得我不该这么喷爱国者。别侮辱爱国者了好么?真正的爱,是你历尽千帆见识过世间繁华以后才能判断出哪里最好,而不是狗屁见识没有,对国外的判断仅仅建立在互联网上图片里,手里连本护照都没,或者护照上一个戳都没有,从来没真正出去看过就在那乱喊乱叫。
我爱国,是建立在我真正出去看过见识过,知道那里是个什么狗屁操行才敢客观的说他的好与坏。
为什么有的人羡慕韩国人那种被美国驻军,但是生活水平高的状态?
看看我这篇回答,我长期和韩国人打交道我不知道韩国人过的什么生活?连韩国都有人舔,我客观评价他们一下,包括评价一下美国,你们管我叫公知?
今年 3 月底刚从纽约和华盛顿开会回来,以下对美国经济中心和首都基础设施的体验只是个人经历,供各位知友参考。
多图流量预警!
去纽约之前以为纽约的街景大体上应该都是这样的,攒动的人头,酷炫的屏幕广告牌,玻璃幕墙高楼大厦林立…
很可惜这只是纽约曼哈顿区时代广场的街景。在肯尼迪机场下飞机,路过布鲁克林区… 一墙涂鸦,破败的街区… 害怕,实在不敢下车
到了纽约曼哈顿之后,出门主要有两种交通工具,公交车和地铁。需要吐槽的是,GPS 信号在曼哈顿并不好,Google 地图定位时常不准,同行的几个小伙伴也有一样的困扰。
1. 纽约曼哈顿的公交
不敢坐… 怕堵车,基本全天曼哈顿地区都在堵车
2. 纽约曼哈顿的地铁
纽约地铁没有安全门,没有上下地体站用的扶梯,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手机信号。**走进地铁站像进了地铁博物馆… 票价 2.75 刀(17.3RMB),全程统一价,各位知友感受下…
3. 纽约曼哈顿的街道
曼哈顿区道路比较狭窄,很多是单行道,有些路段非常脏… 而且流浪汉真的挺多的…
4. 纽约曼哈顿的工地
此行特别注意曼哈顿的施工工地,毕竟川普总统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曼哈顿区不大,大体上溜达了一遍,发现摩天大楼工地并不多,道路整修的工地也不太多。
在纽约会议结束之后,去华盛顿玩,连接纽约和华盛顿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非常颠簸,路面开裂严重,因为车速太快,所以没有捕捉到影像
6 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华盛顿,感觉两个城市的画风完全不同。华盛顿的街道明显就宽阔很多,而且路面非常整洁,几乎看不到垃圾,路边建筑普遍比较低矮,基本上没有超过 30 层的高楼
5. 华盛顿的公交车
等车时间 10 分钟左右,票价 1-2 刀(6.3-12.6RMB),忘记照了…
6. 华盛顿的地铁
同样没有安全门,没有手机信号。但是比纽约地铁宽敞的多,而且地铁线路很深,顶棚是简单粗暴的混凝土预制板,没有装修,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暴力美学。等车时间长,一般 11-12 分钟。
购票系统非常古老,没有图形操作界面,而且必须要买工本费 2 刀(12.6RMB)的可充值地铁卡… 且不能退。票价分时段,非高峰期最低 2 刀(12.6RMB)起。
7. 华盛顿杜勒斯机场
杜勒斯机场不大,客流量小,非常整洁
8. 最后捎带着放几张在美国拍到的有意思的照片
作为一个美剧迷,一直以为 NYPD 的警车都是这种帅气的福特 SUV
结果在路上看到了这货
之前在美剧中很少看到 NYPD 穿冬装的样子,结果发现他们在冬天也戴狗皮帽子
在纽约百老汇附近居然看到了人力黄包车…
预先回复一些问题哈:
1. 纽约和华盛顿不能代表美国
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和美国的首都,虽然两座城市不能全面代表美国,但是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2. 公共交通只是美国人出行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美国人都有车
在停车费昂贵且堵车严重的曼哈顿,地铁还是首选的出行方式,尤其是上班族
3. 新闻联播天天吹中国基础设施世界第一,就好像超过美国了一样,骄傲自满要出问题滴
首先,新闻联播从来没说中国基础设施世界第一,只是强调近 30 年建设速度世界第一;其次,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停止,全国高铁网依然在完善,城市依然在拓展新地铁线路,隧道桥梁高速公路不断在增加,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没有自满
就先写到这吧,总体感觉,纽约和华盛顿的基础设施要比上海和北京差不少,尤其是纽约的地铁急需翻新。
美国 100 年前基建非常牛逼
没错,不过我们说的是今天的美国基建不行
我们讲话还是要有个逻辑,比如说顶楼那位说美国基建多么多么牛逼,是的,美国基建曾经非常牛逼,不代表他今天就不应该重修,两码事好吗?中国唐朝时期非常牛逼,中国宋朝时候非常富裕,不代表清末他不颓啊,两码事好吗?
而且基建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光光是一个公路铁路和航空的问题,你今天站在这里,你看看纽约的地铁,然后你回来告诉我美国的地铁很牛逼,你说的出口吗?地铁的标示,电梯,广播,电子显示屏都是问题,这难道就不是基建吗?
美国基建的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个别地方没有修缮,而是整个美国已经没有了修基建的气魄,美国外交委员会已经公开承认美国基建能力不如中国,quora 也有关于美国基建的提问,问的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哔哔中国在非洲搞基建,既然哔哔,为什么美国不提供给非洲另外一个选择?答案就是做不到啊,能做到还需要哔哔?
上次美国那个迈阿密天桥坍塌事件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天桥该有多难?不至于吧,这错误如果犯的是惊天地泣鬼神,那也算是给全世界建筑商上一节课,但是错误是犯的实在有点弱智,美国基建现在连人才都出现断层了,说句不好听的,自己去美国找工作的网站上去看看,工程师多少钱一年,搞金融的多少钱一年,律师,医生多少钱一年,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基建都老成那样了,重修自然是理所应当,难道不是吗?
不差,
后面写理由,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请拿出证据证明我错了,大家和平交流我会认真听取意见。你别上来就说:“你 xxx 错了,你如果觉得你对你就拿出理由证明你没错,不然你就是错的。” 证伪的应该有证明方举证哈
先放一段维基的定义
基建设施(英语:infrastructure)亦称公共设施或公共建设,是为国家、城市或地区提供服务的基础建设体或系统 [1],并包含使经济运作的设施与服务 [2]。也包括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电网、通讯(电话、网络)、供水、交通(道路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亦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及体育等社会事业即 “社会性基础设施”。
本文描述两个东西,贫困县学校和无障碍设施
中国的基建牛逼在于速度快,质量高,如果你在北京和洛杉矶分别生活过,你会感叹高铁站好牛逼,飞机场好牛逼,高速又平又顺,堵是堵了点,但是不颠。来了洛杉矶就感觉哪哪破破烂烂的。
可有时候你看看那些不起眼的地方,同时也会感叹美国基建的细节到位。你开车开到荒山野岭去爬山走 trail,走着走着发现山里有营地,有厕所,厕所里还有纸。虽然是旱厕但是里面不知道放了什么除臭的,竟然不臭,旱厕也很干净。出门还有洗手的自来水,旁边还有洗手液。反正在美国出门不用带纸。
在举个例子,之前去 Phoenix 南边几十公里的一个小学,整个学校才 200 多学生。整个地区荒凉到不行。然而就这么一个沙漠里的学校,操场,空调,暖气,篮球场足球场棒球场一应俱全,因为沙漠很热,夏天需要大量浇水才能维持草皮。当然,拿 phoenix 这种大城市周边的学校和中国比基建那是欺负人
我刚刚又在网上找了一个美国很穷基本垫底的城市 selma,中位收入基本只有全国的一半。
Alabama: Selma
•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24,223 (state: $46,472)
• Poverty rate: 38.3% (state: 18.0%)
• Median home value: $89,100 (state: $132,100)
• Population: 19,176
给大家解释下这个有多穷,我现在住的公寓一年房租都不止 2 万 4。就在这么个 1.9 万人的贫困县,有一个 community college,叫 George Corley Wallace State Community College Selma。大概相当于国内的大专。
你敢信?1.9 万需要扶贫的地方,有大专,看看图,感觉建设比国内不少三本都不差
然后这是贫困县的学校密度,看看又多密集
随便抓一所小学看看,有公园有校车,校舍完善
来看看贫困县的唯一高中
你没看错还有个礼堂,贫困县还有礼堂
来看看贫困县高中的操场,有 4 个塑胶网球场,有网,4 个草地棒球场
球场和球场中间有过街天桥连着,感觉这种路桥有种脱了裤子放屁的形式主义。但即便在这个鸟不拉屎车没几辆的地方,他们仍然在努力保护孩子安全
操场上貌似还有一大块空地做成了大棚,难道是让孩子观察植物?没搞明白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美国基建弱么?
我高中是山西省顶尖的高中,最有钱的一个,楼盖的比这个夸张多了, 但是没有 4 个大的棒球场,没有 4 个网球场,只有 4 个羽毛球场还是收费的。而且我们操场的草也是假的。
从小打到踢球从没在草地上踢过,一直觉得草地是很昂贵的东西,只有公园才有。来了美国发现每个学校标配。。。。。哦对,我们也没安空调,夏天热死。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但是我的大学,在北京,教学楼是没得空调的。
贴一个喜欢的答案,想必大家自驾游可能也有过被村民收过路费的情况
现房数据,美国有 6100 万残疾人,数据来源 http://CDC.gov,就是那个跟智障一样一开始宣布口罩无用的机构
其中有 13.7% 的人口基本不能走路和爬楼梯,10.8% 有认知能力障碍,6.8% 无法独立成生活,5.9% 听力不好,4.6% 视力障碍,3.6% 无法照顾好自己。CDC 有个做得还不错的 PDF,统计的蛮详细的,链接我贴在这里了
https://www.cdc.gov/ncbddd/disabilityandhealth/documents/disabilities_impacts_all_of_us.pdf
中国的我实在没找到权威机构的权威数据,哦对了,数据统计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发达国家查数据很方便。国内数据搜来搜去都是各种新闻通告,尚未找到数据库。唯一找到比价中国基本国情网站上放着 2010 年数据: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 8296 万人。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6.34%。
所以呢,我也不知道国内多少残疾人。 这里补充一下,不是说一定要身体残缺才是,老人年纪大了后关节炎极其严重,无法下床行走,自己无法给自己穿衣服,这也算残疾人,老年人脑梗后需要借助辅助仪器才能行走,这也算残疾人。
美国的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 20% 左右,占成年人的 26%,每四个人就会有一个残疾人。国内情况应该好很多,假设不到 10% 吧,估算一个亿差不多。至于为什么美国比国内恶劣这么多,请参见 bilibili 国外为什么人少的纪录片。
我妈来美国跟我感叹美国怎么残疾人这么多,逛超市各种残疾人助力车,看个电影前面还有坐轮椅的,去公园也经常有电动轮椅走来走去。问的对啊,为什么我们在国内很少看到残疾人上街呢?(乞讨除外)
你想想,你祖辈或者亲戚里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他们有多少年没有上街买过衣服,没有坐飞机高铁出门旅行。即便出门旅行是否对家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酒店台阶上不去,出门只能忍着渴,因为景点上厕所不方便。
这是每个停车场必须有的残疾人车位,车位非常宽大并且离所有入口最近,只有残疾人可以停,健全人停在这里会被人鄙视并且热心人会举报。你懂的美国人闲的没事干各种热心肠举报,罚款一次几百刀,车还会被拖走。我们公司之前老板觉得残疾人车位离公司近并且公司门口也没人会举报,就每天停在这个车位,然后某天就被来访客户一个电话举报了。。。。。
所有超市也会有这种给行动不便的人准备的残疾人车,当然更多时候乘坐的不是腿部残疾的人,而是懒得自己走的肥胖人群
还有残疾人厕所,每个多坑位厕所都有至少一个残疾人厕所,及其宽敞,坐便器也会相对高一些,应该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坐太低不容易起来。如果只有一个坑位的厕所,那一定是残疾人厕所。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 6100 万残疾人,你感觉哪哪都有,我们学校残疾人不算多,但是有个别老师,同学,工作人员是残疾人。中国虽然残疾人密度是美国一半,但是人口密度多好几倍。那么为什么感觉平时出门逛超市逛街旅行几乎遇不到残疾人呢?
大家如果家里有无法行动的老人,建议推着轮椅带他们去逛逛超市,逛街买衣服,去银行存钱,去交管部门办一下驾照什么的,体验一下不易。
为什么在美国可以看到很多残疾人? - 爱睡觉的邓公子的回答 - 知乎
这个问题已经被删除了,至于原因我也不知道。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有什么可纠结的,也实在想不出什么长篇大论。
1、美国的基建非常好——世界第一大国的基建怎么可能不好?这不是反话,就是很实在的事实。
2、美国的基建很旧了——为什么不维修?这才是问题所在:效率太低、成本太高了。波士顿修一个我们很熟悉也很 Low 的 “下拉槽”(BIG DIG),2.4 公里花了 200 亿美金和整整 16 年。最后还是只得到一个豆腐渣工程,配套工程和后续投资仍需持续数十年,还要多花几十亿来修修补补。
——所以,美国基建的差不在于现状如何,而在于为什么效率如此低下,成本如此高昂(绝不仅仅是人工费的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无论如何折腾也根本无法得到解决,美国的基建就不仅仅是老旧失修的问题了。
今天看到一份《美国联邦高速公路批准流程》,我觉得这才是 “美国基建有多差” 的具体表现:
顺便补充一下,这张图是川建国同学在 “美国建筑业和建筑公会座谈会” 拿出来的,我想不会是编造的。
2017 年 4 月 4 日,特朗普在建筑座谈会上展示了美国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政府审批有多难。在此次座谈会上,特朗普展示了政府审批一条高速公路的流程。**按照此流程,涉及 17 个机构,29 部法规和 5 个行政命令,大约需要办理数百个许可,花费 10-20 年,最后还有可能被国会投票否决。**总统基础设施政策特别助理 D.J.Gribbin 展示了这个比他本人还高的流程图,高约 7 英尺(约 2.1 米)。
美国的基建,放在 70 年前来看,那是惊为天人。
到今天为止都是世界第一的公路网、航空网、铁路网。
在我们国家是一片废墟的时候,美国人已经把基建修得已经不知道怎么还能再牛逼一点了。
但就是过了 70 年,美国打仗打穷了,全国的市政维护经费都不足。
大部分的路老化受损十分严重,政府也毫无办法,毕竟实在是没钱搞很精细的维护了。
连维护费都给不起,就更给不起翻新的经费了。
导致你看美国很多铁路线路看起来像从博物馆拿出来的一样。
——————————山海关———————————
不过,美国的航空工业基建还是很发达的,毕竟富人都坐飞机。
至于穷人坐的,比如纽约地铁,100 多年了,隧道跑火车地上跑老鼠的,我也是听说的,毕竟我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坐地铁呢?
美国的基础建设系统非常发达,但是因为建设的早,很多设施需要及时维护,川主席着急的应该不是基建系统的承载量,而是很多道路桥梁年久失修看着破破烂烂又有安全隐患又没有足够的经费去维护。拿桥梁来说,美国道路交通建设协会(American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Builders Association)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美国 54259 个桥梁是有结构性缺陷的。长度加起来是 1945 公里,大概是从纽约到迈阿密的距离。这些桥梁的平均年龄是 67 年。
美国基建发达,但部分配到设施陈旧。
相比之下,中国的基建新很多,但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铁路,都只有东部沿海地区能跟美国相比。中西部的基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修路不是太多,而是还不够。
美国在基建上算是先发国家,很多领域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参照的。所以其实美国确实有一些基建,不说差,但是可以称之为奇葩。
下图是芝加哥地铁线路图,试问,如果你住在 A 地,你的单位在 B 地,你如何上班?答案是每次先从 A 地坐地铁到市中心,然后换乘,再开往市郊的 B 地,整整饶了一大圈!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第一次有了工作,又有了通往工作单位的地铁。两件快乐的事情重合在一起。而这两份快乐,又理应带来更多的快乐。得到的,本该是像梦境一般幸福的时间…… 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距离两公里,通勤两小时)呢………..
因为美国在建设地铁的时候,还是一百年前。当时人们坐地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郊区去市中心。而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郊地区,也变成了办公区,商业区。这时候,这套传统地铁线路,就彻底失去了作用。结果导致大部分美国人,根本就不坐地铁,而是直接开车从 A 到 B。
有了美国的失败经验,再看看后来居上的中国,就聪明多了,下图是西安地铁,网格式铺设线路和站点。
下面这个是美国某大型城市的卫星地图。A,B,C 都是住宅区,每块方圆都有将近 10 公里。而把 A,B,C 分割开来的,则是穿城而过的高速公路,以及沿着高速建设的工商业区。
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住在住宅区,想去上班或者买东西,你需要不远万里,一直走到工商业区才可以,因为美国的住宅区真的就是住宅。长得就像下面这样。
另外,如果你住在 A 区,你父母住在 B 区,即使你们只相隔了一条高速公路,很多时候,你也只能开车过去,因为步行无法通过高速公路…..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美国城市的建设,趋向于摊大饼式发展,城市越盖越大,交通则越来越烂。
而中国吸取了美国的教训之后,则是下图这样的。发现不同的地方了吗?没错,中国的商业区都是和住宅区混合建设的,大大减少了居民出行购物的距离!
曾经很强大。
1904 年的纽约地铁,想想看,那个时候我们在干吗?京城还是牛拉车呢。
基建这玩意,大干的时代,其实地价还没起来,水泥也便宜,钢筋也便宜,各种机械也便宜,因为产量大。同时人工也便宜,因为大基建成型,生活质量还没有提升,人没有那么值钱。
后来,你想想看,没有那么多工程项目了,机械也用不了那么多了,钢筋水泥需求也下降了,地皮贵得一 P,人工贵得一 P,这工程就没法干了,干也是赔钱。
早期的美国其实一直是很猛的。其实一直到 2000 年,美国的基建能力虽然逐年萎缩,但也不弱。世贸大厦双子塔一倒,原地马上就开始建新的。
网上有一个图,直到 2000,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货物和商品供应国。今天,当然,绝大多数国家的最大供应国都换成了另一个国家。
所以,原因很明显,这 20 年我们把它喂得肥滋滋的,然后它就,废了。
很显然的例子,美国不生产那么多商品了,铁路需求也没那么大了,公路转运量也下降了,短时间基建出点问题看不出来。直到萎缩到一个临界点,然后发现再没有力量去修复了。
我觉得不要笑话人家美国的基建。美国基建只是年代久远了所以老化了而已,毕竟美国二战前也是 “基建狂魔”,也在大搞基建,丝毫不输今天的中国。美国之所以在二战后放慢了基建的脚步,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二战后转变了发展思路,既有的基建已经能够满足二战后的美国了,只需要做一些小修小补即可,所以就没必要像二战前以及今天的中国那样大搞基建了。
拿我比较了解的地铁领域举例,美国目前只有 11 个城市通了地铁,这其中洛杉矶还是在苏联解体后的 1993 年才开通地铁,也就是说 1991 年苏联解体时美国开通地铁的只有十个城市;作为对比,苏联在解体时已经有 13 个城市开通了地铁。这主要在于美国在二战后转变了发展思路,将重点放在了公路和航空上,而不是轨道交通领域,百姓出行主要依靠私家车和飞机。所以尽管苏联不如美国有钱,其开通地铁的城市数量也比美国多,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美国为什么基建看起来差,正如我前面所说,那只是年代久远了而已,实际上在保养方面美国做的还是比咱们中国好的。不要嘲笑美国,等再过个五十年,再拿中国最早建的地铁站来和现在的美国地铁站相对比,可能中国的看起来还要更落后呢。实际上,中国最早修的那些地铁站,已经老化的和现在美国的差不多了,所以咱们真的没资格嘲笑美国。
好,文字部分叙述就到这里,接下来放图片,你来看看中国最早期的地铁站和美国的比起来如何。
这是北京地铁 2 号线中,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的几个站(长椿街、宣武门、前门、崇文门、北京站),开通于 1971 年 1 月 15 日:
看起来好有年代感啊,那我们来看看纽约的一些地铁站呢?
这样一对比感觉好像也差不多吧,北京最早的地铁站和纽约的相比,貌似也就少了流浪汉和尿骚味。这只能说明美国有钱保养地铁站。
我们再来看火车站,也是这个样子。
这是纽约的宾夕法尼亚火车站:
好,这是建于 1959 年的北京站:
这么一对比,感觉纽约的那个似乎更胜一筹。
所以,不要嘲笑美国的基建,人家基建还是很发达的,而且还有钱保养。咱们还在发展,而且未来很有可能会老化成美国那样,甚至情况更糟。
(以上图片基本来自于 vk 百科)
美国基建主要是老化严重,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现代化是比较早的,这就使得美国的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在上个世纪就很完备了。基建差也是跟中国比,最为后发国家的中国,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就提到中国基建的先进。特朗普为了刺激内需也是需要投入基建的。
我问美国网友美国基建怎么样,美国真的会让墨西哥付钱修墙吗?
下面是美国网友,他的回答
Who’s paying for the wall?
Mexico!
Mexico
Mexic
Mexi
Mex
Me
圣地亚哥随手拍的一张。
旧金山著名景点九曲花街,看左下角路面。
钢铁行业从业者
在有钢铁产量数据以来,美国的历史累计钢产量大概是 80~90 亿吨,目前钢产量大概是 7000 万吨
中国的历史累计钢产量大概是 90~110 亿吨,97 年钢产量第一次超过一亿吨,现在大概是 9 亿~ 10 亿吨,占世界年产量的 55%,今年可能会超过 60%,中国的钢铁生产起飞阶段是从 2003 年开始的,一直到现在。(水泥产量也是世界一半)
钢材是干嘛的,不用多说了,所以什么意思呢,美国工业化的用钢量和中国现在差不太多,而美国人口是中国的 1/4,所以,如果用历史累计量计算,美国的人均钢铁蓄积量依然是中国的 3~4 倍!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日本的累计量是 40~50 亿吨,人均基本和美国差不多
所以我什么意思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去走,这也某种程度上代表基建的历史积累。
这个不是人均大法,更不是自我否定,中国用了 20 年的时间走过的是美国一百多年的累积,但的确不等于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在基建方面超过美国了,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大概是 60%,到 80% 的时候,人均钢材蓄积量估计就能超过日本甚至美国了
嗨~ 我发现知乎上一个奇妙的现象。
当问题问 “xx 有多差(负面)”,下面的回答通常是 “也不差,很好,其实挺棒的”。
当问题问 “xx 有多好(正面)”,下面的回答通常是 “也不好,有弱点,其实挺不够的”。
所以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所有事物其实都是这样。如果你觉得你是知识分子,那该问的不是 “差” 或“好”,而是“怎么样”“什么水平”。
那美国基建怎么样呢?
美国的大多数州际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准比中国老国道标准高比中国新国道标准低。中国老国道不收费,美国的 interstate 收费;老国道拥挤,interstate 基本不拥挤;老国道有些路段的维护挺糟的,interstate 说全线都有坑肯定不对,但说哪十公里没见过坑肯定有人反对;老国道沿线风景都还不错,坐车感觉优秀,开车感觉疲劳,interstate 沿线风景比较单调,坐车开车都疲劳。
但美国基建最优秀的地方不是 interstate,而是 intrastate,州内县级公路。
美国真的是车轮上的国家,县级公路四通八达,虽然高速公路总里程不如中国,但公路总里程比中国高 33%,将近 1/3 啊,同志们。
美国的县 / 村公路基本上是下图这样的:
说实话,还挺厉害的。从一个村到一个村,从一个镇子到一个镇子。
美国的镇子基本上是这样的:
县 / 镇公园的设施:
至于说美国的高速路嘛,基本上是下面这样的:
这里就只说公路吧,毕竟美国强项,铁路在美国不太大众,比飞机还不如,要比铁路基建那是欺负小朋友。至于美国的机场,特朗普同志评价过了:“第三世界的飞机场” 也不光是特朗普,美国机场之差劲,有目共睹。
但另一方面,美国机场数量简直像公交站台一样密集,当然很多是私人机场不对外。
诸位可以去查查中国机场数量,以做对比。中美的发展思路不一样,毕竟飞机做不到十几块钱把人在两个省会之间传送,而共和国的航空业也不足以支持这种交通方式。
至于说基建技术和动员能力,这个看两国方舱医院,抗洪救灾工程呗。这个美吹也吹不动的,中美对比,美国就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总结起来就是美国的公路覆盖,机场覆盖强于中国,但技术和质量 “第三世界”。美国的村镇设施水平较高,城市拉胯。
美国基建最牛逼的在于很多都是三十四十年代建的
最傻逼的在于现在建的不仅远不如三四十年代的,还越修越烂
所以就不修了
补充一下我的回答。我发现,很多人其实是在拿中国的运行模式讨论美国,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当我们讨论 “美国” 时,最应抵触的是将 “美国” 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很多人说 “美国” 怎样怎样,似乎这句话在整个美国都适用,其实并非如此。美国州与州之间的差异,种族之间的差异,远比中国省与省之间的差异大。另外,不要将美国的问题也全面认为是整个西方的问题。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德国的基建尤其是公路,修的就极好,开起来异常平顺。
首先美国和中国的再分配制度就十分不同,其次政治逻辑也有本质的不同。
先说再分配。美国的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最强的纽带并不是治理与被治理的关系。而是税收者与纳税者之间的关系。你的地税交多少,直接决定了你的城市基建如何,你住在什么样的社区,有怎样的学区,治安如何等等等等。地税少的地方,往往警力也不行。这完全取决于你交了多少税,以及地方政府有没有预算雇佣更多警察。
补一句:海外大部分发达国家全部都有地税,如果不交地税,你的房屋会被拍卖。
中国的再分配基本上依靠国企和国家财政。也只有这样,才能先富带动后富。如果像美国一样,哪里交税多,哪里就发展好的话,你就别指望北上广能帮助周边的城市了。
其实你看到的很多基建,都是国家在烧钱补贴。中国统一的财政体系有好处,就是可以互相支持。比方说在 A 城市修建了高铁,高铁是亏了,但我可以通过 A 城的快速发展来征收更多的增值税。这样总体来说,没准赚了。
再说逻辑。美国其实奉行的是新自由主义,也就是国家什么都不管,全都给私营企业。现在美国连航天都懒得管了,发射卫星还跟 space x 签协议。川普还缩减了教育和研究经费支出来补贴军工。但是战斗机还是从洛克希勒马丁公司买,从波音买,军用车还是从通用买。
其实对于老美老说,最应该谈论的是两党和各大财团的利益。而不是什么 “美国” 整体怎样。
以下是原答案。
————————————————————
简单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的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而美国基本是资源和人口分布较为一致。
中国的煤炭资源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山西),所以要建设电网,把西电东送。当然也有配套的水电东送(第二张图)。
![](data:image/svg+xml;utf8,)
中国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所以要建设水网和大坝,所以有南水北调和三峡大坝。
要拉煤和一些稀有金属去别的省份,只能依靠火车。你不能指望飞机拉矿石。为什么要拉矿石去别的省份?因为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工厂在东南沿海。既然劳动力都在东南沿海,你不能指望他们搬家去西部吧。
特别要提一句中国的人口分布,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比较集中的地带。只要在这里建设密集的交通网,可以辐射连接很多地区,相比飞机这种点对点的方式更加能够带动经济。
美国相反,人口集中在东西两岸。两岸之间相隔很远,最需要的其实是点对点的飞机。
中国搞得这一切,基本是在用自身资源换发展。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不会对外侵略,所以不会搞战争来获得资源。如果只能挖自己的矿产资源,那火车一定比飞机更重要。因为火车运输便宜。
更何况,在不能自主生产飞机以前,进口飞机是非常贵的。
美国目前最强大的优势,是飞机和船舶(轮船现在不如中国)。火车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PS:不要用美国工业化时期修铁路来抬杠。发达国家都要有工业化阶段。美国当年还搞咖啡种植园呢,现在咖啡种植园难不成也是美国支柱产业?美国现在人比资源贵,所以需要的是运输人的工具 - 飞机。
PS:不少人拿美国的公路 / 铁路里程数说事。如果美国的双向两车道都算高速的话,那国内三线城市不少市区路段都算 “高速” 了吧。毕竟美国的城市化已经到达一定水平,很难形成新的城市。老旧城市要修路必然要通过财政支持来实现,这就完全取决于税收的多还是少了。
美国人口分布在东西两岸,中间的省份人很少。所以只要轮船把资源运到东西两岸加工就可以了。中部地区留给农田。如果人想要流动,飞机无疑是更快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某些方面中国基建很强(轨道交通),而某些方面美国很强(飞机)
————————————————————还有质疑美国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不一致的,非得要我去贴张图才行?随便一查就查得出的事情。美国工业五大湖区了解一下?一张矿产资源图贴给你,一张人口分布图贴给你。比对一下。
这里关于美国基建的争论很有意思。
一种语言总是跟一定的心理习惯联系在一起的。经过我们的近现代史,中文也有了它固定的思维模式。
在中文里,我们很少将中国本身,中国品牌,中国人等我们认为是和自己心理比较接近的东西与发达、先进等词语联系起来。但我们很乐意把陌生的看做是高尚的、自然合理存在的、不可被打扰的。我们会说中国有什么东西是最大的——因为中国人多,所以这个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譬如高铁网,中国人很习惯觉得它是世界最大的,这从可以测量的数据来说也很明显。但如果说它是发达的一会有很多中国人觉得不自在,会找出很多论据证明它用了很多国外核心零件之类。假如这张网在美国,速度又快规模又大实际体验效果又还不错,那就可以毫无疑问说美国的铁路客运很发达。台积电,因为心理上台湾不是自己人,所以大家认为它很发达。但台湾人也是讲着中文仰视白人的一群人,所在在很多台湾人眼里它也不过是规模很大很重要但仰赖白人机器的代工厂。到底哪个是核心科技?我们没有的就是核心科技,无论是大规模工业制造的美国还是工匠精神小作坊的日本匠人,都是发达的象征。三星拍照强的时候,“吊打”,喜欢不喜欢它的都不会说什么;华为还不错的时候,反正也拍不过单反,拍照也就无用了。所以华为发布会要去欧洲,坚决不能被中国人从内心看成自己人。假如有一天它真能被看做欧洲牌子,emmc 自然也就无所谓了。prada 质量差,但真的无所谓。情怀。
美国高速公路里程长的时候,这个时候长 = 发达。经常用来为日本发达做注脚的 “体验好 = 发达” 公式就不管用了。吊打、一流、先进词语摆出来,谁再讲体验就是小粉红了。标准化 = 先进,讲日本时候的人文关怀 = 先进也就不对了。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中国必然不可能用那么多天然气,所以作为美国能源特点的用天然气多也就成了发达的象征。其实我觉得熊猫多也可以作为中国发达的一个特点嘛。
认真讲,这是中文语言在经历过近代史以后的必然反应,向外界低头变得很重要,逻辑反而不重要了。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上升,民族主义有所反弹,所以知乎里也经常打架。不过总体上说,美国发达和日本发达的体验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甚至矛盾的,但在知乎还都是最高票答案。中文语境还是没办法摆脱 1840 年的。
更,实在是不理解,代表懂吗?比喻懂吗?我写的有这么难理解吗?我什么时候说帝国大厦本身就是美国的基建了?
一堆人和我杠,说盖楼不是基建你说的有问题……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理工直男线性思维?
我觉得,帝国大厦最能代表美国基建。
这是一栋建筑于 90 年前的摩天大楼。
曾经几十年都是世界最高建筑。
但它现在老了。
造型过时,结构厚重浪费,装潢尽管反复翻新,却依然显得陈旧。
更关键的是,它早就不是世界最高楼,而被一栋栋更新更好的大楼超越。
然而,你能因此就说,帝国大厦不行了?
它依然是世界最高楼之一,常常被新建筑拿来比较。
它依然是顶级的办公楼,坐落市中心,现代化电梯和空调运行,智能设备遍布。
它依然是世界上 70% 人口梦寐以求却难以达到的巅峰作品。
它依然不愧 “帝国” 名号。
我们可以说,我们有了超越帝国大厦的新建筑,更高,更大,更漂亮。
但我们不能说帝国大厦差。
这是对我们多年的努力的否定。
先反对一下高赞回答。
第六:极为发达的通信网络,仅仅 Verizon 一家的 LTE 信号就覆盖了 98% 的人口,不仅超过中国电信的覆盖率,而且这是在美国人口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达到的成果。
工信部是发布过通信运营业公报的,美国移动通信基站 20 多万个,中国有 559 万多个,不在一个数量级的,如果要说基站越少覆盖越好的话我没话说。
不请自来:可能看数据挺好的 但实际体验很差.
这个体验要看个人的情况,如果你个人非常有钱,有些我体会到的不方便其实没啥大不了的。
看大家都在谈道路,我也发表一下看法:
路面质量
我主要活动范围在加州,这个洲税比较高,比较富裕。所以道路整体还比较四通八达,维护的还行,但不够:道路坑坑洼洼的,尤其是高速。大家都开的很快,这样挺危险的。我高速上有一次大概 85 迈向右侧并线让路(后面那个人似乎都 100 多迈了 我后视镜里眼看着过来了),右前轮直接进坑里了,吓我一跳。我还以为要死了;我有一个朋友,就在市区里走,压到这种坑直接爆胎了。不过这种情况似乎可以跟当地政府说 然后给你赔偿一类的。不过那个坑估计还是没人修理。市区里的道路其实开着的感觉和在北京开车没啥区别,路面也还行,但我感觉在北京路会经常翻新,开起来很舒服,这里就是路面质量已经不行了,噪音大,但如果你开辆什么豪车,弄个好胎,也没啥,我就是穷。居民区的道路还不错,平平整整的,就是一大堆坑 (dip),不注意经常刮底盘 (这个路面设计让我非常无语,出个停车场刮一次地盘)
高速,居民区,市区 其实有些图更好但因为有点大传不上来。但可以看到虽然最开始设计但时候,还不错,但现在都裂了 另外大家开车但时候别玩手机 罚单挺贵的。
公共交通
这点可能要看城市。铁路我没坐过,但是感觉如果是大城市之间移动还行。不过火车不是高铁,比如我周末要去芝加哥,火车和飞机的区别:
又快又便宜,所以拿这样的铁路和中国高铁比,差太多了。不过有些人喜欢。
不过我并没有体验过太多火车所以我没啥资格发言。我想说一下这个地铁和公交。
这个也要分城市,比如旧金山的地铁系统就要比 LA 发达。但这两个地方的车辆都非常旧,车次不能和北京地铁比(抱歉我真没做过其他城市的地铁,但应该差不多)费用就不说了,不贵。几块钱,我已经快一年没坐过了,好像公交是 1.75. 地铁按段和时间收的样子… 旧金山其实你市区内活动靠腿就行,不用坐地铁(锻炼身体),不过 LA 100% 需要买车,因为地铁出城就基本没了,大概是到 Pasadena 或者 Alhambra 是最后一站的样子,还有很大一部分居民区没有连接到一起。所以看起来很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没有人用。我上次试了一下,20 英里,开车大概 50 分钟(I-10),公交给我的时间是 2 个半小时。这谁坐?另外每一班公交似乎都要相隔很长时间,20 分钟等不到一班车似乎挺常见的。倒是还真有人经常用,穷人,老人,和日本人。日本人这个是听一个朋友说的,他以前经常坐地铁(大家都是穷学生),然后老能看到那种穿的很正式的人等地铁,看起来很像日本人,不过没交流过,所以可以存疑。
手机信号 / Wi-Fi
我住在郊区,我另外一个朋友住在 DTLA。我以为是因为我这里太偏僻了,所以我手机信号从来没上过 3 格。但她也是。都不是地铁里,就是在市区里,没信号… 过于资本主义了,因为几家大的企业垄断,可能达成什么协议了(瞎猜),所以都没有什么大的竞争,消费者是最苦的,又贵又慢。无限流量套餐,我最开始用的是 T-mobile,51.5 一个月含税。速度… 不行。信号覆盖的也不成。我去年年底去了躺 Salton Sea,去看 salvation mountain,一下高速就没信号了。不过景色还不错。
看的就是这个山… 其实没啥 顺便提一句 非常荒凉 强烈建议 3-4 人结伴前往
我地图早没了,就是白色的屏幕里有条线。一灭火,再连上。没地图了,看都不让我看。
熄火前的截图,他已经不知道我在哪里了。
说周围荒凉是因为沿途都是这样的小镇子
感觉有点危险。这种地方可能因为其中一个运营商没有信号塔,就没有信号。感谢中国移动的手机卡可以连接所有的运营商,最后连接到了 Verizon 的信号塔,就一格,把地图下载了就赶紧走了。当时也没想是沙漠,没水,没吃饭,后来还不小心过了一个写着 border 的检查站,车胎还被扎了,感谢我这辆车超级靠谱,要不是她在车里有钉子的情况下有坚持跑了 300-350miles 我可能就跪在沙漠里了。
另外无线网,正常大概一个月 50-60,速度奇慢无比,天天断,好的网似乎一个月 100。 我想了想如果我家网速一个月收我 700 人民币得快成什么样。所以可能看数据非常完美,实际体验根本不行。
教育和医疗
就不说公立私立学校差别了。单说公立学校里面,因为街区的不同,教育资源都完全不一样,有些学校穷到连教科书都换不起,有些学校一人一个 Chromebook(不能带走)。医疗方面感觉大家都常说,我没体验过也不想体验,但我看了看感觉说的都挺有道理的。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就不继续说了…
其他
什么水电网垃圾这类做的还都可以,我感觉两国做的都不错。不过我挺喜欢美国家庭里水槽可以直接倒食物之类的然后用机器嚼碎,这个可以减少厨余垃圾,味道小一些,似乎去扔垃圾的次数也减少了不少.
怎么说呢。。。美国基建在他建的时候还是挺好的。但是老了的基建实在是。。。。一言难尽。。。。而且修缮的速度巨慢。。。。
你现在看到的很多美国基建都还是吃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老本。
我记得我那时候去纽约玩儿,跟我姐做纽约地铁,我当时都呕了。。。特别破。。。地铁也没有什么正经的闸门儿入口,看着跟铁栅栏似的随便围一围,列车外面也看起来脏兮兮黑糊糊的。地铁道上的老鼠,还有尿液的味道。。给我的印象一点都不好。。我以为美国地铁都这样。
这里顺便说一句,北京地铁一号线 1971 年投入运营,我记得 2000 年初我坐的时候还觉得挺旧的,每次站在站台那都打怵。2010 年后 (具体哪年忘了) 安装了安全门,有一些站也重新翻修了,看起来好了很多。
后来有一个暑假去丹佛实习,上班要坐轻轨,轻轨站台又敞亮又干净,列车也很干净,看起来跟纽约地铁就非常不一样了。丹佛的轻轨相比较之下要高大上很多。
我上学在的城市不算大,城市道路老化严重。。一般情况下,坑坑洼洼的路只要不会造成重大事故,基本上不太修。刚买车的时候特别不习惯,总觉得自己的轮胎坏了哈哈。如果比较严重,实在受不了了,就会修一下。我爸是搞公路的,来美国参加我毕业典礼,抱怨了一路,经常说,这个在国内,是不合格的,要修的啊。
美国修路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之前我上学必经的一条马路,也算是城市的一个主要道路了,我刚住进去,外面就贴告示说要修。。。告示上还有个进度条,就大概是这样的:
那个进度条基本上就没怎么变过。。。基本上也见不到什么人在修,偶尔看到有人在修路,就感觉每个人懒懒散散在地上戳两下就站那了。。。。而且美国的路大多都是白天修,晚上修说是会扰民(实际上离着挺远的。。),可能早高峰上班正堵着呢,他就把路给你封了。。。我住在那多久,就修了多久(能有一年吧),修完了基本上跟本来没啥太大区别哈哈哈哈哈。
补充一个最近发生的事儿吧~ 隔壁村儿一个大学,10 月底的时候连着下了几天的雨夹雪夹冰,直接给干停电了。。关键是。。都晴了一周了,昨天看他们还有一些学生说,电还没来。。。特别冷。。。
这种停电有一周的情况我倒是没遇到过,不过停两天的这种遇到过。。。而且是要到交作业的期限的时候。。。
坐标西拉法叶,印第安纳第二大城市哦⊙∀⊙! 主路可以修一年。路上到处是补丁 (இωஇ),高速开着感觉像在搓衣板上开车(இωஇ )。这其实都不重要,最关键是没路灯Σ(°Д°;。高速路灯很少,有的路段没有,国道一个路灯都没有。⊙﹏⊙∥ 车站只有一个写着几路车的牌子,不像国内告诉你车往哪开,各个站点,我就坐反了好几次。而且公交时刻表极度不靠谱,好多司机还甩站。最难受的是没有监控。这边总有和善的黑哥哥拿着枪跟你” 借”钱,之前还有一个中国妹子挨了一枪Σ( ° △ °|||)︴。我们天一黑就不敢出去了,除非夜场考试。不过老美好像都像习惯枪击案一样习惯了这些,他们觉得根本没问题⊙ω⊙。
ps. 上个月看到自己天天去的教学楼里死过人(一个学长被同学拿枪打死了),心里蛮虚的Σ(° △ °|||)︴,感觉自己的胡椒喷雾怕不是没有卵用。而且,美国天天枪击案,感觉毕业之前我就能习惯了呢 ( •̥́ ˍ •̀ू )。
就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发达国家基建排列是日本 » 德国 = 瑞士 = 北欧众 »»»» 法国 > 英国 » 美国
但美国的好处在于地广人稀,不像其他发达国家那般城市化。普通美国小镇同质化严重,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住宅楼都不超过三层,出行基本靠车,也不是那么需要好的基建。至于少数大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那里的许多楼清朝时就有了,里面翻新下继续用。地铁以及公共交通设施也有些年头了,不像国内大部分基建都是二十年内新修的。
纽约的地铁真心需要翻修一下了,里面老鼠蟑螂不计其数,很多车站夏天臭气熏天
美国基建不是差,是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了,相对于中国,没什么潜力可以挖了。
政府要干事情,一条叫做 “意愿”,一条叫做 “能力”,这两个缺一个都不能。
先不谈 “意愿” 这个复杂的问题,单看什么决定了社会承载基础设施的“能力”,或者说“潜力”。
我说个有意思的指标,叫做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 GDP”。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 GDP 越高,越有潜力在这块土地上实现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
以美国洛杉矶为例,洛杉矶县总面积 12308 平方公里,2018 年 GDP 7781.77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0.632 亿美元。
再来看日本东京,辖区总面积 2155 平方公里 2016 年 GDP 9500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4.4 亿美元,差不多是洛杉矶的 7 倍。
上海中心城区面积 660 平方公里,2017 年 GDP 1445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2.18 亿美元,大概是东京的一半,上海辖区面积 6340 平方公里,2017 年 GDP 大约 4304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0.68 亿美元,和洛杉矶差不多。
美国曼哈顿总面积 59.5 平方公里,GDP 大约是 6000 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10 亿美元,是上海核心城区的四倍多一点。曼哈顿是这样的——
在中国大城市待习惯的人,可能只有去了纽约、旧金山或者波士顿,才会觉得 “进城” 了。不要说美国那些排名前十之后的城市,即便去了洛杉矶,也会有 “到了大农村” 的感觉。
不拿加州这种富可敌国的州举例子,找一个东部的普通州,比方说北卡罗来纳,12.6 万平方公里,2016 年 GDP 5216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0.041 亿美元。
我们的山东省 15.79 万平方公里,2019 年 GDP 大约 10000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0.063 亿美元,大约是北卡的 1.5 倍。所以如果山东基础设施修建得比北卡好,一点都不奇怪。
美国基础设施最大的问题不是 “差”,而是相对于现在的单位土地面积经济规模,够用了。够用之后,再去建,短期内虽然能刺激就业,但长期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实在是有限。
相对于中国,美国的公路系统依旧是 “高配” 的。
美国运输主动脉是高速公路,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美国修建了大约 7 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美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大约是 10 万公里,中国目前大约是 13 万公里)。
如果在美国有自驾经历,就会发现美国很多高速公路比较 “高配”,比方说洲际的主干高速公路,通常在单向 4 车道到 6 车道之间。这些道路在 50 年前就被修建出来,在当时看,应该非常的 “超前”。
(增补)有朋友留言,质疑美国是否有很多 “四到六车道的高速公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分两种,一种是 Highway,通常不封闭,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一般是单向 2-3 车道。一种是 Freeway,就是我们过国内常见的封闭高速公路,一般都是单向 3 车道起,4-5 车道比较常见。网上能查到不少 70 年代的高速公路视频资料,的确在当时规模就已经相当可观了。
我说的这些,都是连接大城市之间的公路,乡村公路或者西部偏远地区肯定不会修这么宽,美国人还没奔放到这种程度。
譬如我们修高速公路,交叉公路之间的立交桥匝道多数是 1 个车道,新一点标准高一点的可能有 2 个车道,而美国高速公路立交桥匝道,2 个车道是标配,3-4 个车道也不罕见。从一个公路进入另外一个公路,经常不需要减速。
所以在美国开车,通常只有大城市靠近中心区的地方会遇到塞车,其它地方和少,一上路,大多数情况都是一上路飚到底。
高速公路是一种建设成本较高,维护成本比较低的基础设施。美国的公路干线就像美国经济的动脉,支撑美国一路发展,直到现在,依旧完全够用。
对于当年已经 “超标” 修建的道路,除了翻新和加固,再往高标准修,似乎意义也不太大。
在美国旅行或者生活,除了纽约、旧金山等少数地方,没有汽车会特别不方便。因为公交、地铁系统都非常不发达,不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太低。人口密度低,单位公里线路上乘坐人数就少,少到一定程度,就支撑不起来日常运营了。所以美国某些地方即便有公交线路,也是又贵车又少。
公路还好,虽然修建费用高,但一旦修起来,车多养护费用高,车少养护费用就低。但铁路就不一样了,一条高铁建起来,不光发车车次要多,而且上座率还要高,一条不满足,整条线路就巨亏。说直白点,就是要 “有那么多人坐” 才行。
地铁也是一样,运营费用巨高。没有一定的人口密度和发达程度,修得起也用不起。
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一旦发展起来非常可怕。因为中国不光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迟早变成世界第一,中国还有超大人口规模和超高人口密度。再加上极强的政府组织能力,使得这些过去难以想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可能。
过去我们有些人,包括我自己,认为美国 “郊区化” 是先进的体现。但韦斯特在《规模》这本书里说,城市产出和城市人口的 1.15 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城市人口越多,城市效率越高。因为城市大了,密度高了,人和人之间的 “连接性” 更强。
而中国 500 万人口以上超大规模城市的数量比美国 100 万人口以上大规模城市的数量还多。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推动了城市超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城市之间高铁的修建又把超大规模城市用快速通道连结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人口流动效率。
美国城际之间主要交通方式是飞机,距离越远飞机越占优势,但是对于 500 公里以内的城际交通,无论从成本还是从运送速度,高铁都更占优,500 公里基本上是区域性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高铁把中国的经济核心地带由 “点”,变成 “片”。
中国高铁这个 “主动脉网络”,势必像 50 年前美国公路网一样,成为新的经济发动机,而且比美国的公路网更快、更强。
我们可以从美国高铁建设屡屡受挫这件事来了解部分美国基建问题。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新总统拜登的就任,美国推出了一系列和基建有关的计划。
前有 3 月 31 日,拜登宣布逾 2 万亿美元的国内基建和经济复苏计划;后有 6 月 12 日,七国集团启动的全球基建计划。
拜登这么大方,主要是不用他掏钱
听到要靠增税来筹钱,支持他的金主们先急了
(图:shutterstock)▼
其中,拜登的国内 “新基建” 计划,并没有大部分人预想中的美国高铁以及新建公路计划,其中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还是放在维护旧有的公路、铁路上。
美国高铁的话题,时常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其实,除了阿西乐特快列车,美国想要真正的高铁已经很久了,只是求而不得。
2000 年,阿西乐特快开通运营
二十余载弹指,而它的时速却不增反减
慢慢~ 慢慢~
(图:shutterstock)▼
作为目前世界上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美国对高速铁路的关注很早就开始了,也曾试图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修建高铁。
1918 年的时候,美国铁路网就已经十分发达了
但是在铁路的新时代里,似乎难见旧威
(图:wiki)▼
20 世纪 30 年代,受制于美国铁路城际间运输的低下效率,联合太平洋铁路 M-10000 型列车应运而生。这一轻量型铝合金材料的车身搭配上流线型外观,着实让时人耳目一新。其中的 M-10001 号列车,更是在 1934 年 10 月创下了美国东西海岸平均运营时速记录。
这款采用流线型设计,明显提速的新列车
一经投入使用,就受到了公众的喜爱
(图:wiki)▼
与之类似的铁道车 “黑科技”,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诸如先锋者微风号列车、宾夕法尼亚 T1 型等也各具特色。
先锋者微风号一般被认为是美国第一款成功的流行型列车
虽然现在看来长得是笨笨的…
(图:John Vachon/wiki)
好景不长,二战后美国交通建设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美国铁路的历史轨迹。
这个时期,美国铁路运输事故频发,导致美国铁路经历了一次大降速。运输效率低下的铁路让乘客苦不堪言,寻找另一种交通方式迫在眉睫。此时,因艾森豪威尔全国州际及国防公路系统的建设,美国高速公路网逐渐发展起来。与慢吞吞的铁道列车相比,高速公路的优势不言自明。于是乎,汽车逐渐取代过往的铁路,成为美国人的首选。
20 世纪 60 年代,私家车在美国已经很普遍
工薪阶层大半年工资就可以买一辆福特野马
(图:壹图网)▼
祸不单行,航空公司也对竞争力较为低下的美国铁路,狠狠补了一刀。比如开辟新航线、搞机票促销活动。
其实,在真正意义的高铁还没有诞生的情况下,铁路的式微,航运、公路的兴起,恰恰符合当时的美国国情。作为一个石油大国,发展消耗大量石油的航空、公路运输,远远比消耗非石油能源的铁路运输,要来得经济实惠。
石油,就是水嘛;便宜,可劲儿造嘛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原油生产国
它的霸权就是建立在石油基础之上的
(图:shutterstock)▼
与美国战后不重视铁路发展形成对比,欧洲和日本却在铁路上花了大功夫。二战时期,前者国内基础设施几乎没有遭受破坏,后者则不同,他们的铁路系统基本都损毁严重。美国重公路轻铁道的观念,并不符合欧洲和日本的国情。战后的经济凋敝,让后者的国民根本负担不起美国人那样的的汽车汽油开销。综合各种原因,把铁路修缮好并加以利用,才是最优选。
正因这样,日后美国、欧洲、日本的陆路交通发展开始出现分野,格局也就此奠定。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公路建设已经很有模有样了
(图:壹图网)▼
1964 年,世界首条标准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建成,引起了世界舆论的轰动。时任美国总统林登 · 约翰逊随即向美国国会提议,要求美国建设高铁。为了引起社会重视,他还把该计划列入其提议的大社会计划中。
美国人:大意了……
竟然让战败国先点亮了这项科技
(图:JNR)▼
这番操作效果不错,美国国会通过了与之相关的《1965 年地面高速运输法案》。而且,在法案批准过程中,共和党与民主党难得地一致赞同。
就这样,纽约和华盛顿之间的东北走廊高速城际列车(阿西乐特快的前身)于 1969 年正式开通运营,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 201 公里。这条线,比同期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时速,慢了 9 公里。
虽然没日本的快,但美国好歹有了高铁
1979 年,东北走廊沿线的铁道维护工作
(图:wiki)▼
自后,联邦政府和各级州政府都开始重视高铁这一新生交通载具。《1980 年客运铁路重建法案》的通过,为 1984 年美国高速铁路走廊的研究争取到了经费。根据该法案,佛罗里达、俄亥俄、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将成为第一批建设高铁的受益者,对应建设五条走廊。
1980 年,一节行驶中的东北走廊城际列车
(图:wiki)▼
然而,直到《1991 年地面综合运输效率提升法案》通过后,这五条走廊才在 1992 年 10 月正式获得批准。但因为缺乏资金,这项目后来又黄了。
此后,美国的高铁建设开始放缓,只停留在对部分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和增加列车数量上。但 “画饼” 的工作没有停止,许多地区也出台了高铁规划方案。
发达的公路路网带来的便利
一定程度上导致美国人对高铁不太上心
再者,高铁修多了汽车工业怎么办?
(图:Presidentman/wiki )
到了奥巴马时代,发展高铁成为其任期内的目标。该目标还成为《2009 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的一部分,国会对此拨款 80 亿美元,以求重现上世纪 60 年代的辉煌。通俗讲,就是交通版的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虽然总统一般是不坐火车的
但航空动不了,公路已满额
功绩路线只好选高铁了
(图:Super Jag/Flickr)▼
值得一提的是,该法案确定了 10 条具有高铁发展潜力的高速走廊,像美国的内陆水运交通一样,以芝加哥为主要枢纽。
19 世纪中期,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和贯穿东西部的铁路竣工后,
芝加哥就已成为美国水陆交通枢纽
(美国具有高铁发展潜力的 10 个线路)
这是因为,航空和公路运输在新时代的体验令人懊恼。航空方面:油价提高、机场拥挤、机舱狭小,让旅途的舒适度大打折扣。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年久失修,路况糟糕。
今年 3 月,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报告
美国有超过 40% 的公路都处于 “糟糕” 状态
(图:shutterstock)▼
跨入千禧时代后,人类对环保日益重视。美国作为世界环保的表面鼓吹者,更要做得冠冕堂皇一些。因此,美国需要改变传统交通方式的构成,降低公路与航空的运输量,以发展消耗清洁能源的大型交通工具,高铁便是最契合这个理念的。但高铁规划对于美国来说,很可能只是停留在纸面的东西。
先把那破路修一下再说吧
还要啥 自行车 高速铁路?
(图:shutterstock)▼
看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现实给奥巴马政府泼了一盆冷水。因为,美国的联邦政治体制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的一系列协调问题。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高速铁路作为一项跨区域的重大基建项目,从立项到建成运营,都需要所经区域的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难就难在这儿了。
就美国这个高层领导和中层领导的关系
就算是对政治没啥兴趣的人
从充满戏剧性的抗疫思路上都能知道—合作很难
(图:shutterstock)▼
在美国现行的联邦政府管理体制下,州及地方政府有很大的决策权,他们可以选择拒绝高铁项目。如今美国各州之间的凝聚力,远远不如几十年前大搞基建的时代。政治取向不同引发的游行、冲突层出不穷,州与州之间的各种矛盾,以及巴不得对方过得不好的心理因素驱使,加深了彼此的对立。各州相互扯皮,有些跨越多州的大型基建项目根本无法开展。
近年,美国社会的撕裂程度愈发深了
美国人开始就政治立场选边站队,相互攻讦
这么一来,光撕逼了谁还管正事儿
(图:shutterstock)
何况,一个更重要问题摆在眼前——钱从哪里来?
高铁项目具有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沉淀成本高等特点,建设资金的问题必须解决。早在 2011 年以前,美国一些州的领导人,就因为高铁存在重大的成本风险,将项目搁置。
比如在烂尾和开工之间反复循环的加州高铁。2012 年项目造价估计 680 亿美元,其中资金占比为:公共部门资金(联邦和州政府)占 78.1%,私人部门占 11.2%,其它资金占 10%。
特朗普任内撤销了联邦对加州高铁的拨款
加州方面说,这是特朗普在给他们穿小鞋
(加州高铁施工段 图:http://buildhsr.com)▼
显然,这种资金构成跟美国铁路祖传艺能——私人投资铁路为主是相悖的。公共资金投资高铁项目占比过高,必然会遭到大量纳税人的强烈反对。另外,职能部门本来就没什么钱,财政赤字不断攀升的联邦和州政府,更掏不出供建设高铁所需的巨额资金。
等拜登上任后,反手又恢复了拨款
不出幺蛾子的情况下,最快要 10 年才能部分通车
说到私人资本投资高铁的前景,其实也较为黯淡。美国的客运模式以公路和航空为主,大部分高铁项目的预期收益并不明朗,所以私人资本对高铁的投资兴趣不大。
美国国内政局及资金来源为其高铁计划蒙上了双重阴影,而相关技术和工人的缺乏,更为致命。
美国铁路产业投资不足,导致铁路设计、建设及运营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队伍逐渐萎缩,使得美国高铁技术远远落后中日欧。
结果就是,全球铁路里程最长的美国
高铁里程只有阿西乐特快的 700 多公里
(图:shutterstock)▼
这些,都是奥巴马政府当年要建高铁时所面临的问题。到现在的拜登政府,除了以往的老几样不变以外,还多了一个难题。
几十年的发展,高铁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很成熟的领域。对于不掌握高铁核心科技的美国来说,重新造轮子、白手起家并不现实,所以美国建高铁的首要问题,是找到一条获取高铁技术的渠道。
全球化大环境下,其实很多技术是可以交流交易的
但要是有被害妄想症,就很难和正常人做生意了
(图:shutterstock)▼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通过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也将导致美国建设高铁项目的被外资企业包揽,达不到政府当初制定的规划期望——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美国铁路产业制造业水平。这是美国政府不想看到的。
而如果选择通过引进再消化的模式,又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短期内难以见效,甚至可能搞砸。
搞不好还会让反对党抓住把柄,批判一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至于有没有高铁,对于美国政客而言,不在考虑范围。
有人戏言,美国高铁可能要靠马斯克
毕竟他已经在研发时速 1 千公里的超级高铁
(XP-1 型试验车 图:wiki)▼
曾经是奥巴马内阁重要成员的拜登,或许是想到了当年推行高铁规划的难度,也可能是考虑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已经不太好补上高铁技术这块短板。
所以,在今年 4 月提出的 “重建美好” 执政方案的逾 2 万亿美元的基建和经济复苏计划中,拜登索性一个字都不提高铁的事儿,连 “饼” 都懒得画了。
拜登体会过高铁的好,但奥巴马的失败在前
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搞定,他可能不会碰高铁
(2009 年,拜登坐阿西乐特快去出差)
(图:wiki)▼
参考文献: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gh-speed_rail_in_the_United_States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ifornia_High-Speed_Rail
3.Liam Julian. 美国高铁困局 [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0:17-22.
4. 徐孝新, 刘戒骄. 美国高速铁路发展战略与挑战分析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89-92.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说个真事儿
我一个朋友的老爸来美探亲 白天朋友上班 老爸在家呆着
一天 门口修路 工人找不到附近的水笼头 就敲门 对朋友的老爸比手画脚了半天 总算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意图 想借朋友家的水管接点儿水
朋友老爸虽然不会英文 但是懂得用手势 大拇指和食指搓两下 这全球通用的要钱的意思
工人愣了一下 对朋友老爸示意 要去请示领导
不一会儿 工人回来了 递给朋友老爸一百美金 作为报酬
我们听到这 都赞朋友老爸太有生意头脑了 简直是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哇 毕竟我们这边的水费是相当相当便宜的
美国的基建 不但很费时间 真的很费钱
咋说呢,美国的基建是非常完备的,虽然他的高速公路一直被吐槽,但毕竟大多数都是 50 + 年了,可以理解
我觉得最震惊的是那次从芝加哥飞阿拉斯加,飞越很大的几乎是无人区的地方,位于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从飞机上往下看,成网格的公路全部蔓延开来,这些地区大多人烟荒芜,但是几十年前的美国依旧建成了
当然,几十年下来,这些路都很破烂不堪了。高票答案说美国的路可以跑 60mile,这倒是不假,但是那颠婆滋味,以及轮子摩擦的噪音。。。
另外搞不懂的就是,美国很多地方电线杆都是木头的,然后上面密密麻麻订各种钉子来加固,呵呵,一刮大风,就都 over 了,所以你们会看到一有飓风啥的,就是大面积停电
这个问题争执很多啊,其实答案很简单:政府的基建项目就很烂,私营的基建项目就很好。
政府主营的著名基建项目例子:
高票答案说的 1) 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铁路货运网 2) 世界最大的航空网络 3) 世界最发达的物流系统 4) 极为发达的通信网络 5) 世界最大规模清洁能源系统 6) 跟中东产油国可以抗衡的能源产业 无一例外均是私人部门主营。坐拥世界上最发达的科技和最完善的资本市场,美国的这些领域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不得不服。
为啥政府和私营的基建相差如此之多呢?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以下只是我个人记忆,没有查证新闻。
去年美国著名的西海岸一号公路有一小部分塌方了。
修了不到半年才好。
据路过的人爆料是这样修的:
总共五(三)个工人。
四(两)个负责在两端举着 slow 和 stop 的牌子。
一个干活。
我个人是当笑话看的。
家父做了一辈子混凝土。我问了一下,如果这种事情由他指挥的话,基本就是十几个人半封路状态一到两天的工作量。
十年前,中国的基建就可以七天抢出一栋六层混凝土楼的速度了。
所以和中国比,美国基建确实很差。
————————————————————————————————————
更新一个父亲说过的事儿吧,数字我记不太清了,就大概编个数字吧,但是倍数记得非常清楚,大家领会精神。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美国人来上海问混凝土多少钱。
上海的搅拌站表示,100 块 / 立方。
美国人大呼便宜,说美国要 200 左右。
结账时,中国方发现,美国人是按照美金 100 块 / 立方结账的。那时候汇率好像是 10 + 吧。
不过一年之后,有中国二五仔告诉美方了。摊手。
可见美国市场的成本。
还是那句话,和中国这个靠廉价成本和劳动力堆起来的基建狂魔比,美国基建完完全全被成本和各种规矩限制住了。
我在西海岸生活了六年了,对美国政府的效率真的是深恶痛绝。
去年开始在新公司上班,要过一个收费的桥。
上网查想注册通行证,发现不开放链接。想注册要等第一份纸质收费单。
我在 11 月初开始走这个高速。
然后在今年 3 月初收到了厚厚的一封纸质收费单,内容是 2000 刀的罚单和 11 月份的照片,说我超过了三个月没有缴费。我也是收过上万人民币高速罚单的人了!
注意,并没有 12 月和 1 月和 2 月的照片和罚单!
然后专门抽半天时间去缴费处理,办公室表示很正常,每天至少几十位市民来缴这个费用,第一次都可以豁免罚款,于是我交了 500 刀高速费出来了。
忘记谁先提出的了,美国就是典型的司法过度。
所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摊手。
哦,对了,最后,加州政府傻逼!
美国两个非常玄妙的东西,一个基建,一个公共医疗:国人在国内觉得美国应该干得很漂亮,只有去了才知道美国这两者和中国比有多糟糕。医疗体系的问题今年已经暴露的很充分了,我虽然不懂美国的医疗体系具体是怎么运作的,但是我在美国两年没进过医院的门已经比较能说明问题了。没位置,也没钱去看。基建嘛,也有点一言难尽。
如果比起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其他规模相当的国家,比如冰天雪地里的俄罗斯加拿大,热带雨林里的巴西,全国加起来才只有北京人口数的袋鼠,包括阿三国,美国的基建水平其实蛮不错的。当然不能和欧洲比,然而如果把德国的面积搞的和美国一样大,估计德国也没力量把基建搞的多好。
美国基建最大的问题在于修的太早了。很多高速公路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后来路面维护跟不上。而且美国的高速多数不收费,完全没办法把钱收回来,维护难度会更高。所以当你在美国开高速的时候,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路面质量比国内差很多,尤其在过桥的时候轮胎有时会发出极其刺耳的声音。
除了修的早之外,他们修的也慢。一条路修好了,工人就失业了,所以大家用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修路。我 2006 年去美国,家门口半公里的路在路面维护,08 年回国的时候还在修,据说 14 年的时候修好了。
其实说到头来,美国基建的问题还是没有需求。加上美国的人力成本奇高,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就像人病了不出人命不残疾不去医院一样,地方政府也不会出大价钱搞基建的。既然如此,那就一起凑合着用吧。
我说一个小事:
因为美国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所以大部分小地方红绿灯都是感应的:系统感应到车道上有没有车在做出红绿灯的判断。
比如,某小路和中等干路交口有个红绿灯,那么这个小路上如果没有车的话,那么绿灯可能几个小时都不会亮,而干路上会一直是绿灯。直到有人在小路上停下来等红灯,那么半分钟左右之后,小路上的绿灯才会亮起。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红绿灯会有按钮:因为系统感应不到行人在等灯,需要人工提示。
我去过几个州的很多偏远地带,有红绿灯的地方都是如此。
中国的优势在于上限高,而美国的优势在于其下限高。
坐标路易斯安那村,路上隔几米一个洞,铁路慢得要死,打雷可能时常会导致部分地区停电(然后电力公司会给你发短信,并表示预计 xxx 时修好。这点还不错)。城市治安之差令人发指。公园的话,我记得城市公园通常晚上会睡很多流浪汉,不过之前去休斯顿,感觉休斯顿的公园还好。公交车数量少,遵守时刻表,可惜时间间隔长。
总之不要指望美国的公共设施,不仅烂而且明显死不悔改。从另一方面说,只要你工资买得起私家车(美元还是蛮便宜的),坐得起飞机,不依赖公共设施服务,过的还是可以的。
好汉不提当年勇,当然了,我还是希望那些扬基活在梦里。
差也不差吧。先说直观印象再说数据。基本结论就是,整体基建品质不如中国,人均公路铁路里程等仍然远远领先。
直观印象:
我爸 2016 年第一次来美国看我的时候,就说美国的高速公路路肩好脏。美国的告诉公路路面不行。
的确,答主的居住的旧金山湾区,有不少高速公路的路面是好几年没有翻新的了。国内高速的路面状况印象不深了,不过我爸说基本都是新铺的沥青路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美国的高速路面是不如国内的。美国有很多高速公路的路面还是水泥的。
US101: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湾区一共大概就 600 万人口,地形大概是一个南北向狭长地带。从南到北贯穿整个湾区的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就有 4 条(101, 280, 680, 880)。 别的一些辅助的东西南北向的高速公路也很多,一般至少是双向 8 车道或者 6 车道的配置,有个别双向四车道的。比如 237,580,380,85,87,84 等等.. 美国大部分城市,除了纽约芝加哥以外,基本上就是一出门就上高速。向湾区这样 600 万人口的地区这样的高速公路密度和数量,中国又是比较少的。
数据上来说:
美国的问题是什么呢,国家已经过了迅速发展的年代,劳动参与度与劳动力人口占比都下降了。蓝领工人急缺,这也是加州政府对非法移民暧昧的一个原因。要是非法移民真的是除了坏事啥都不干的话,即使民主党的圣母也不至于非得把非法移民搞进来。真正的问题是,没有这帮来自南方的老墨,美国的蓝领工人更加缺乏。
基础建设,从很多方面来说还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说白了就是还是需要大量工人去修。在不能通过高科技解决的和不能通过贸易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国家的领域,美国对中国没有什么优势。可惜美帝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做出可以完全代替工人修路修桥,代替清洁工打扫公路的黑科技。
不过为什么我还是要提一句人均呢。最近两年的数据,2017 年中国总人口 14 亿,劳动力人口 8.2 亿,劳动力人口占比接近 6 成。同一时间,美国人口 3.2 亿左右,劳动力人口 1.4 亿,占比不足一半。
另外一个数据,2017 年中国的农民工总人口 2.86 亿。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是美国的 6 倍左右,仅农民工人口就接近了美国的总人口。美国这 1.4 亿劳动力,中间有多少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不好说,不过从事服务业以外的总劳动人口就 1900 万,目测搞基建的人口应该在百万量级。
那些说美国基建落后是因为打仗打没钱了的,个人感觉忽略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就美国这几百万蓝领工人要维护一个跟中国一样体量的基础设施体系(公路,铁路,高速公路总里层几乎接近或者略高),光保养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要新建大量的地铁、高铁确实是有点力不从心。美国这种地方,你就在快餐店里每天吹吹空调收个银,收入也够在大部分地方吃喝拉撒买台游戏机再养一辆二手车了,就算政府真的投入大量在基建上,又有多少劳动力愿意来给你的修路的?
不过呢,个人感觉每个国家都要经历发展,分化,固化,稳定,衰败的过程。
在发展分化阶段,劳动力人口占比高,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劳动参与度高,很多人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阶层。到了固化,稳定的阶段,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阶层固化,劳动参与度,参与意愿下降,犯罪率升高。到了衰退阶段,这些问题进一步放大。
美国目前大概处于稳定这个阶段吧,一些颓废的国家比如阿根廷这种可以算已经进入衰败了。中国个人感觉处于分化的末期,这两年中国的劳动人口占比持续走低,劳动力人口总数首次出现下降。阶层固化已经开始有些显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越来越甚嚣尘上,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走高,质量却年年走低。会不会出现末流大学的毕业生,打完四年游戏,不见得有能力胜任白领的工作,碍于大学生的身份,又不愿意做蓝领工作的情况? 等 60,70 后这一代人退下来,90,00 这一代愿意上工地的比例会不会明显下降,还真的不好说。别忘了,上个世纪美国也曾有过基建大爆发的年代。所以,再过 20-30 年,我国的基建水平是不是一定比现在要好,还真的不好讲。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不看回答就在评论区里说,“你说的都是历史,现在呢?早被中国甩到后面了。”,好吧,只好在答案开头强调一下,下面说的,全都是最新的,2018 年 4 月的状况。
详细回答之前,先总结一下美国基建的当前状态:
第一:全球最大最发达的公路运输网。高速公路总长度 25 万公里。
第二: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铁路货运网,总长度 25 万公里,代表了货运最先进水平的重载线路占 70%(中国仅有加起来不到 3000 公里的两条线是重载)。货运成本仅有欧洲日本的一半,按购买力比较,还低于中国印度。
第三:世界最大的航空网络,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是全世界唯一年客流量过亿的机场。年航空客流达到 9 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人口的三倍。
第四:世界最发达的物流系统。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外加无所不在的标准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各个系统之间几乎无缝转换。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经说过,美国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几乎 8 倍,但是物流成本却不比中国高。
第五:世界最大规模清洁能源系统,核电站装机量世界第一,75% 的发电来自于清洁能源(天然气,核电,水力)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力仅有 30% 来自清洁能源。美国天然气能源使用量超过中俄印三国总和。
第六:极为发达的通信网络,仅仅 Verizon 一家的 LTE 信号就覆盖了 98% 的人口,不仅超过中国电信的覆盖率,而且这是在美国人口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达到的成果。
第七:跟中东产油国可以抗衡的能源产业。美国不仅仅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量,而且过去几届政府坚持的三十年的页岩油气战略终于开始结果,直接结果就是彻底摆脱了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带来过去几年的石油价格暴跌。不仅如此,美国甚至在 2016 年开始出口页岩油。2017 年,美国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国,美国石油的重要买家之一就是中国。另外,美国摆脱对中东的依赖,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美国终于可以把战略重心向欧洲和太平洋转移,中国必然会感觉到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中东这个火药桶勉强维持和平,全是因为美国在这个地区的警察作用。其他国家基本上都在搭顺风车。如果美国要退出,中国这个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补上力量真空,维持地区稳定,不然一旦地区形势不稳,必然会造成油价飙升甚至产量大大下降。中国能不能胜任,就是一个真金白银的考验,到时候就看看战狼和厉害了我的国里面的吹的各种东西能不能兑现了。
至于很多评论说设施老了旧了,不妨给你们举几个例子。1929 年建成的乔治华盛顿大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年通车量超过一亿的大桥,连续保持年通车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将近半个世纪,仍然状态极佳,所有的维护都是在通车状态下进行。1880 年就达到里程巅峰的美国铁路,现在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效率最高的铁路货运网络,远超欧洲日本中国印度。中国从 80 年就开始研究建造重载铁路,四十年过去也仅仅建成了大秦,朔黄,和蒙华(在建)总长不到 4000 公里。而美国的重载铁路总长已经超过了 17 万公里。至于航空网络,就不用说了,过去 70 年间建的机场,仍然在高效地运行,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航空网络,而且远远把第二名甩在后面。
不仅如此,美国的基建非常平均,无论是城市郊区还是农村,都差不多。有些人,天天呆在北上广深或者江浙沪,坐坐光鲜亮丽的新地铁,骑骑共享单车,出门买菜,手机扫扫码,看着新闻联播里说美国基建怎么烂怎么烂,再看看咱们自己怎么基建狂魔, 就以为掌握了真理,劝你多出去走走,多做做独立的调研,学会用数据做判断,美国的领先,都是战略级别的,跟你们津津乐道的 “新四大发明” 比起来,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先不说覆盖全国的高效货运网络可以让美国工人在拿中国 8 倍工资的前提下仍然把成本控制到跟中国类似。就说页岩油气的意义: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车轮上的国家,通过民主共和两党将近十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摆脱了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实现了能源自给,这个牛逼程度,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包括中欧日印在内的其他主要国家连想都不敢想。
对于那些人在美国,不能理解的。你在波士顿城里看到的坑坑洼洼的路面只说明了当地人民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他们认为有更重要的地方(地方财政都有当地议会批准),和整个美国的基建状态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就是美国的基建疲于维护不思进取,那不过是新闻联播灌输给你的观点而已。1981 年到 2015 年,美国的工人工资增长了 5 倍,全世界的物流成本都在升高,但是美国铁路货运成本却降低了一半,这是长期不懈优化改造的结果。80 年代,美国决定研究页岩油气,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间换了好几个总统,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都没有放松这方面的努力,最后一举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这是什么样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下面详细说说.
先说公路,想象一下,假如中国全是平原,只留下广东山东四川三省的三亿人,把这些人相对平均地分散到全国各地,然后开始建国道省道,所有的国道省道设计时速至少 100 公里,包括新疆西藏内蒙,而且公路网密度要和现在的东部地区差不多,而且三亿人民每人一辆车,95% 的人都开车上班开车买东西开车逛店参加任何日常活动,就是美国的现状。
来过美国的人就知道,美国的高等级公路密度非常大,除了保证时速 100 公里的 interstate,还有大量的州际公路时速也在 100 公里甚至 120 公里以上。还有很多乡下公路,标示 45 英里实际上都开 60 英里(100 公里)的也到处都是。美国因为平原较多,人口居住分散,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极低,一个面积和四川一样大的省,人口只有成都市那么多,是常事。人口密度低,资金密度就低,即使这样的地方也都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在南部东南部,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开半天没一个人影的地方也不少。人口密度高的东西海岸,挑战主要来自于车流量。作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几乎人人开车上班,还有大量的 18 轮卡车,比如东北部的 95 号公路上的华盛顿大桥,建成于 1929 年,过去连续 20 年每年通行一亿车次,平均每天 30 万。这样高强度的使用需要持续不断的维护,而所有的维护都是在对通车影响最小的情况下进行的。
上一张图感受一下美国公路网的密度。注意这并不是全部,只是纳入全国编号系统的,也就是说只有州际高速和州内高速才包括在这里面。这张图里的路段至少 90% 的通车时速可以达到 100 公里。
西欧日本跟美国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只需要建设很小的面积。美国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像美国这么大的国土又有美国这么大密度的公路没有第二个国家。而且美国的基建相对平均,不存在集中力量建设几个大城市的问题。
相对于公路,很多人不知道美国的铁路也很强。1890 年,咱们的老佛爷还在搞洋务运动修了几百公里的铁路的时候,美国的铁路就达到了 45 万公里。大量的铁路为 19,20 世界美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 世纪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让铁路逐渐退居二线变成载货为主,一些不常用的线路渐渐废弃,到 2018 年,相比 130 年前,美国铁路的里程减少了一半,“只剩”22 万公里,仍然稳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中国)的两倍。不仅里程世界第一,美国铁路的货运系统也是世界最先进的,重载线路达到 70%,也就是 15 万公里。相比之下你知道世界铁路第二大国中国的重载线路有多少吗?只有大秦,朔黄两条线。
从比例来讲,美国铁路货运比例达到 40%,在全世界主要国家最高,铁路运营成本只有日本和欧洲的不到一半,如果考虑到购买力的话,比中国和印度都便宜。这么说你可能印象不深,换一种说法,美国铁路的人工费用几乎是日本欧洲的两倍,国土面积比日本欧洲加起来都大,但是却可以做到单位货运成本只有欧洲日本的一半。1962 年,美国就开行了总重量超过 44000 吨的重载列车。2015 年,每吨货物的铁路运输价格只有 1981 年的一半。这些都是长期技术革新和流程优化的成果。但是因为美国的铁路客运几乎等于没有,从来也没有任何人重视过客运,所以外国人坐了新干线,欧洲的高铁,中国的高铁,跑到美国一坐火车,立刻认为美国铁路有多差,那就只是管中窥豹了。除了铁路本身,机车技术也是世界第一,咱们的青藏线因为高海拔还需要通用电气的火车头来拉,相信大家早知道了吧。
关于重载铁路的细节,这里有更专业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451103
最后说说航空,相信这个不用说了,这是美国人最常见的出行方式。美国政客最爱拿来说事的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又小又破,其实是因为它建的太早,1939 年就开通,建在纽约市区,离曼哈顿只有 5 公里,根本没有任何空间可以扩建,这样一个有 80 年历史的小机场,每年都能服务 2500 万旅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航空业的发达(其实纽约三大机场每年服务旅客 1.2 亿人,主要都是通过纽瓦克和肯尼迪)。相反,新建的机场比如亚特兰大的 Hartsfield,洛杉矶的 LAX,休斯顿的 IAH,就建在市郊,又大又新。亚特兰大机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服务人次过亿的机场。如果按照旅客人次排,美国有 40 个机场年旅客人次超过一千万,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人头,不是在互联网上敲敲键盘买东西,另外不要忘了美国只有三亿人。
很多人要来源,下面是一些截图。我找到新的会继续慢慢添加。
我来捋一捋评论区这个逻辑。
A:美国现在基建落后了
B:胡说,100 年前美国基建就世界第一了(举出帝国大厦的例子)
A:100 年前美国是强,但问题问的是现在是不是落后了
B:美国帝国大厦 100 年了还能用,高速公路 80 年了还开得好好的,你看看中国的基建有能用那么久的?都是豆腐渣,年年修,恰烂钱
A:(???果然一说美国就该中国反思了,但别人这问题也没提中国啊?而且建国才 70 年,发展基建也就最近 3、40 年的事情,这是要让一个 20 岁小伙子自证能活 80 岁?)
中国现在基建确实比美国强啊(举出地铁高铁网络信号覆盖等等例子)。中国人能用上新的基建不好么,(想想那些年在美国住过的木质 house, 花了多少精力在维护上啊,默默摇头),绝大部分国内基建还是质量过关的
B:这些算什么?都是压榨低端社畜的结果,你不知道现在中国基建是要靠人力手挑肩扛吗?
A:(???这个弯转的有点大且突然啊,而且角度刁钻,敢情全球行业领先的三一振华等等都是做扁担背篼的皮包公司?中建交建铁建电建都是小区门口拿个牌子揽活的施工队?)
美国基建劳工也很苦,同时美国资本积累阶段的国家建设往往是与对其他种族的严酷剥削分不开的:比如大清洗原住民以获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源、奴役黑人以获得早期种植业和手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劳动力、更不用说还有受尽歧视和欺凌的华工了
B:建帝国大厦的时候都已经大萧条时期了,那时候工作机会白人都不够分的,你说这些黑人华工根本没参加基建,而且这些人来美国都是自愿的,谁剥削他们了?
A:(???这话还能这样反过来说???第一次听说黑人来北美是他们自愿的?这是要给奴隶制翻案啊?)
那不正说明黑人华工兔死狗烹,社会资源都给了白人他们不是更惨么?而且美国基建也不止一栋帝国大厦吧,之前修两洋铁路。。。
B:我说的是 1930 年,你扯什么两洋铁路老黄历?扯其他时候干什么?
A:(???这题目是在讨论 1930 年美国的基建吗?我看看,不是啊?!还是说铁路不算基建??)
1930 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本土工人也过得很惨啊,以工代赈,很多失业的人迫于生计从事重体力劳动(正准备举文艺教育金融各界白领人士被迫码头搬砖的例子)
B:本土工人过的惨?你知道二战以后美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全世界最好的吗?二战后中国 GDP 和人均收入多少?
A:(???怎么又突然跳了 15 年到 1945 了?大萧条就这么一眨眼就过去了?)
二战除了美国其他主要经济体都打成马蜂窝了。。。而且中国建国 70 年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GDP 和美国的差距也不断缩小,别的不说我国基层工人难道比当初黑人华工惨吗
B:关公战秦琼?拿现在中国人生活水平比 100 年前美国人的,要点脸么?
A:(???大惊,这个逻辑是怎么绕过来的?)
(还没来得及说话。。)
B:要同时期比,二战的时候中国什么样心里没点数?
A:确实差(这不是发达国家轮番来我们这搜刮吗),但咱有自知之明,总不至于还要拿大清民国跟人家美国鼎盛时期比吧?
B:现在你也比不上好吗
A:100 年前确实比不上,现在基建确实比美国强啊
B:100 年前你都比不上,现在你还能比美国强?
A:(???不是说要同时期比,2020 年比 2020 年不算同时期了?)
你要是说 100 年前的话,那 500、1000 年前中国可是全球领先啊。。
B:说了是 1930s/1940s 同时期比,500 年前还没有美国,怎么比?你怎么不说原始社会呢
A:(???原来这个 “同时期” 是这么个意思。。。)
我就是说同时期比现在中国基建比美国强啊
B:你新闻联播看多了吧,国内宣传洗脑了吧,美国去过吗,就在这口吐狂言
A:???翻了翻护照上三张 B1/B2、两张 F1、一张 H1-B、和一张 L1,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
不得不说这套话术确实厉害啊,你说全局,他举个例,你说当下,他举历史上的辉煌,你说基建,他说劳工待遇,你说黑人华工的劳工待遇,他说这些人没参加修帝国大厦不算劳工。
最后说一句,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很多方面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比如军事、尖端科研、尖端医疗、文化传媒,等等。但硬要吹美国基建世界第一,有点过了。
别随便沸腾,更别妄自菲薄自惭形秽。
最重要的是别总是给自己加戏,人家这问题只是想讨论一下美国的基建,这么多人跑出来喊中国反思,真是把咱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传统美德发挥得淋漓尽致啊。
我以前住在 LA 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 110 号高速。
110 从 Pasadena 往 LA 市中心的路面是水泥的,几十年下来多少有一点坑坑洼洼的地方。
然后有一段大概是最近几年重铺了路面,盖了一层新的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很平坦,噪音也比水泥路面小,开车爽很多。
然而问题是,这段铺了沥青的路段上只有最里侧的一个车道翻新过,铺了沥青,另外两个车道还是原来的水泥路面!
而且这个铺了沥青的车道比外侧两个两个车道高出了几厘米!变道的时候能让你咯噔一下……
第一次发现修路还有这种省钱法,长见识了。
不知道现在其他的车道有没有再翻新过。
那个量大就质好的,我和你说个笑话
猴死屯知道吧
我 2006 年出差去那,主干道上一大坑,过了两年再去那,那大坑还在。。。
美国的现状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法维持了,整体民生环境极差。
具体差到什么程度呢?大概相当于中国四线城市的水平吧,还必须是那种特别穷的四线城市。
所以你就想把,一个由中国四线城市组成的国家,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实名反对下高票
高票已改名
高票又改名
连美国智库都承认中国基建世界领先
美国高速公路已经很旧了,很多需要维修,完全和中国的质量没法比啊。美国所有确实基建量很足,质就不是非常好了。
而答主一直强调量,而对质只字不提,是一个非常有偏见的一个回答。
而且铁路运输和铁路客运应该放在一起讨论。高铁也是一种铁路,而高铁成为运输的工具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至于铁路,虽然美国里程高,但很大一个原因是铁路业是私企,一条铁路可以解决的轨道,可能有几个不同公司会建几条铁路。
还有高票怎么不提美国手机信号的问题?
高票说什么手机信号在人口密度如此分散的情况下覆盖率 98%,但他算得是人口密集地区的 98%,不是全美 98%,中国 500 万个基站,美国不到 30 万个。
鉴于高票已经拉黑我,我在这里回应下高票最后一个对我的回答。
以及之前的交流内容
提供另外一个美国基建工程的鲜活例子来反映一下美国的基建。
我居住在西雅图地区,这里是 Microsoft,Amazon 的总部所在地。去年有一项基建工程项目 Sound Transit 3,http://www.soundtransit3.org/
这个基建工程其实很简单,就是延长本地的一段轻轨,连接西雅图城区和东边的几个小城市。华盛顿湖把西雅图地区主要分成两块:西雅图城区(Amazon 的总部所在地),和东边几个卫星小城市 (比如微软所在的 Redmond, Valve/Expedia 所在的 Bellevue)。但是简单的增加 62 英里轻轨,增加一些快速公交线路,这个工程的总预算达到 538 亿美元,估计总共要 25 年完成。
这个基建项目去年投票通过,于是今年在 DOL 登记车牌时,绝大多数人都发现自己的注册费涨了好几倍。
对上面的这些数字也许没什么概念,那我可以拿京沪高铁这个项目对比:京沪高铁总预算 2209 亿人民币,总共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而工程总长度 1318 公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AC%E6%B2%AA%E9%AB%98%E9%80%9F%E9%93%81%E8%B7%AF
对于这样的项目,你觉得川总的万亿基建规划能够做多少事情?!
挺好的。
就拿我们住的地方来说,放到国内一个典型的偏远山村,苦寒之地。海拔 2000 米,一年一半是冬天,常住人口不到一万,附近熊口狼口可能比人口都多,离最近的小城市要 40 分钟盘山路,离最近的中型城市要 2 小时盘山路。村附近都没有麦当劳。冬天自然条件很恶劣,不远处另外一个山村处现在还有纪念碑,纪念当年西进运动时在那里被大雪困死的很多人。
但是,就这种地方,生活起来一点也不比大城市差。水电路高速网络等基本设施一应俱全,村里面基本设施,例如大型连锁超市,加油站图书馆医院各种饭店等也一应俱全,饭店的种类是个问题,但依然有一家泰国菜和日本菜,更远的开过盘山路也有。还有小初中学校,甚至还有一个社区大学。Amazon 也能保证 2 天送货,亚米要慢些但一般 4 天也就到了。冬天一晚上能下快 1 米的雪,但除非是正在下着暴风雪,否则道路上积雪基本马上就被铲掉了,个别时候雪太大会出现封路封山的情况,但一般只持续一天。
各种基建的问题也依然有,例如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居然会出现停电的可能,由于家里面是电控制的中央暖气,所以一旦停电就只能用壁炉烧柴火取暖,一年大概会发生几次,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圣诞节,整整一个圣诞夜居然没有电。并且由于过于村,美国邮政局居然不送信到家,必须去 5 分钟车程外的邮箱取,然而其他私人物流系统都没问题。也没有类似国内或者美国大城市的外卖小哥,吃饭也要自己开车去。
五月底的样子
一晚上的雪量和铲过雪的道路
美国的基建问题,不是 “缺”,而是很多很 “旧”,有相当一部分是 “破”。举个例子,铁路:
美国的铁路网至今还是中国两倍大;然而如果以电气化里程来看,美国铁路仅比东南某省略强,不及全中国的五十分之一。
所以,看美国的基建,既要承认它继承来的规模,也要看到它近几十年来的停滞不前。川普想要改变的是后者。
很差,非常差。
我这几年和各色人聊天下来我获取的宝贵看法之一就是美国以后基建会爆雷一次。
因为美国这么差的基建,我现在都在积极地在国内找工作。
我不需要特别去形容有多差。观众只要知道真的很差就行了。
最悲惨的不是差。差,你再造就是了。可是美国这些基建工程,活不好,活慢,还支出大。怎么整?
中国人开始嘲笑美国人的基础建设了
美国读研党,2012-15 年在美国,我觉得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美国基础建设一点都不差,就是设计风格理念被时间打磨的沧桑了一些。所以不要嘲笑美国基础建设旧了,旧归旧,人家路就算再旧,功能还是齐全的
比如我刚从深圳到美国波士顿,见识了百年老地铁,心里是不屑一顾的,觉得美国这里也破那里也破。一直到回国在深圳还是觉得美国已经落后了。
结果后面职业发展跑影院建设,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到处跑。还是感慨,中国改革开放后开始现代化建设,从加入世贸后开始提速,积累的还是少,北上广深,包括一些新的规划比如东莞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规划的水平不下于硅谷科技公司,确实先进,但是广大的内陆地区,连路还没有完全规划好,和美国一比,还是不在一个档次。
我美国开车自驾游,越到乡村小镇越美,道路宽广四通八达,小别墅一个比一个好看,人家是什么时候完成的电气化和现代化,是在二战后 20 年,也就是 1970 年左右,回过头来,50 年过去了,中国只拿几个北上广深和高铁项目去个整个美国的边边角角比,我觉得还是自己骗自己。
这么说吧,中国现在很多乡镇村里修了路,1.5 车道的水泥路,是要错车的,民宅直接就对着马路,路边就养鸡,而且房子和路之间没有硬化路面或者绿化。美国的乡镇,柏油路可能几十年旧了,但是每家每户还是有辅路引进去的,前面部分是有花园装饰的。
如果是 90 年代,中国还是一片狼藉,美国的发达程度和现在差不了太多,怪不得第一批开了眼界的精英瞬间都成了美国公知,没办法,差距确实大。现在中国正在追赶,我希望的是自己也能尽一份力,什么时候中国 14 亿人都过上了好日子,都能在农村自己开车,住小别墅,马路宽广整齐,没有臭水沟没有蚊子,那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嘲笑美国了。
不差,只是久旧
其实我觉得美国基建并不算太差,有不少地方优于国内大多地区。
机场大多数是老旧的,但是干净整洁可以保证的。舒适度就要差不少了,硬件是普遍比亚洲标准低,软件上差的更多。每次从亚洲飞到北美都觉得自己从发达国家去了 “第三世界” 国家。
公路质量上这点无解,大部分地区确实路况不好。例外的是极少数的收费公路和那些城市维护比较好的高收入低人口密度区域。
近 20 年内建成的包括学校 公共图书馆 活动中心 体育场馆在内的公共设施,普遍建筑标准很高。基本都能保证轮椅无障碍通行,电梯 洗手间的设计都比较合理。
瓷砖 门窗这些建材选用上明显能感受到质量很好,成本不低。日常维护的也非常好,定期会翻新。就我个人经验来说,设备损坏了长期没有维修的这种情况见的是比国内少很多的。
这些地方我们追上要很久很久。国内基本上只有高级商场酒店和一部分新建学校能达到这种标准。
最近几年都在洛杉矶地区生活,基本上出行都是开车,最近因为单身了自己一个人觉得开车出门成本高也孤独,尝试了不少公共交通工具。更深层感受了下这个传说中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
洛杉矶的 Metro Rail (轨道交通,少部分地下大部分地上) 投入年限不长。舒适、准时度、站点维护都非常不错。除了极短的超高峰时间和碰上球赛这种活动的时候,基本都可以有座位。因为乘客一般不多,带全尺寸自行车进车厢是完全没问题的。
缺点呢就是班次不够密,毕竟乘坐人次不多。另外覆盖面不够广,坐 Metro 轨道交通和 BRT(跑高速公路快车道的) 只能到达很少的一部分目的地。
普通公交车呢,线路倒是不少,覆盖面也可以。问题是频次太低太低,速度太慢。可能为了 “便捷”,不少线路每个街头都会停,慢到死。热门线路也要 10-15 分钟一班,冷门的一两小时才来一次车。错过了就找地方吃饭喝咖啡想办法消磨时间吧。
优点是都有空调,基本都可以上轮椅,车前部有可折叠的自行车车架。另外大多数线路可以用 App 查看下一班到的时间。
硬件上应该说领先国内绝大部分地区了,就是可惜利用率不够高没办法有高发车频率。
开车 20 分钟的路程,坐公交至少要 1 小时以上是常态。
因为时效不高,所以大多数上班族还是要自己开车通勤的。一些在停车难的市中心上班的人可以选择开车去车站,把车停下,再坐公共交通。这样可以避免进出城的拥堵和昂贵的停车费。
会乘坐公交的大部分受众是极低收入者 游客 学生和开车不便的中老年人。
差,绝对差的! 我想骂人
12 个月,3 条轮胎爆了
11/3/20 晚
好久没看这个回答了 我这咋突然变公知了
我真不是美吹 我吹美国干嘛啊 我中国籍,人现在也在中国呆着,而且我为啥要找个全是中国人的地方吹美国?
这回答本意也就是提醒一下很多自信心爆棚的朋友们,咱们基建够新够大够先进,但很多地方还不足,还和美国有一定差距
话说客观认识自己的问题然后进步 不是小学就应该学过的嘛?各位这都搬砖的年纪了咋还不懂呢.
我本人在国内经常开车,我们这市中心五条主干道,四条在修,而且平均两年修一次,整个城区现在都堵的要死,路也整的不成样子。前几天晚上我左转过个桥,那桥也在修,桥上划了三条道,左边两条都有逆行车,最右边那条前面堵死了… 我是真没想明白该怎么走
虽然我们这也不算啥大城市吧,但好歹也 gdp 全国 40 左右,这路都整成这样,别的三线四线城市你们就自己品吧…
然后有人说美国农村怎么怎么不好,那中国农村路很好嘛… 很多地方都是一车道好吧,两辆车迎面遇上都没法走… 离谱的很
美国其实还有一点很好,他们高速公路基本都是十车道以上,很多都是十二十四车道,十六车道的也有。整体开起来就很宽敞,体验感很好。而中国这边大部分都是六车道,有一部分八车道。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是真的堵
其实实际差距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讲这些差距是希望中国变得更好,也希望很多人别每天自信心太过爆棚,中国现在很好,但我们和世界第一强国还是有差距的 (尽管这个差距在不断缩小)
至于那些杠精们,你们就自生自灭吧,我能扛到现在都没关评论区,你觉得我还会 care 你们那些话嘛…
就这样了
10/10/20 凌晨
我只分享我亲身体验过的世界
美国确实没那么差 中国也确实没那么好
我今天开车路过一条路,整条路都坑坑洼洼,能给我开吐了。而这,还是我们这座发达三线城市的一条刚修了没几年的干道。
这你让我说什么呢?
总有人在评论区说 “你拍的是 la,是大城市”,那你们拿来跟我反驳的 不也是大城市的基建吗?小城市,城中村,乡镇,深山里的村子,这些难道不是基建的一部分吗?而这些地方 多多少少都存在很多基建上的不足啊!
也许我们的一线大城市基建已经够好了,也许我们的二线城市基建也已经成熟了,但我们还有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小县城,农村,山村呢?他们也需要基建啊!
而美国的小城市,农村的基建和 la 的平均基建水平是没有太大的差距的。我以前做义工的地方,是个黑人聚居区,很穷,但里面的房子,里面的道路,里面的学校,都修的很好呀。换到中国的城中村,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水平的呀!
各位同胞们,咱们能从客观的整体的角度看一看问题吗?
10/7/20 更新
国庆节结束了嗷,大家返程路上注意安全
挺多人想看更新的哈哈 那我就再来说一点
之前基本上都是从交通或者日常的角度来分析的,这次就来看看学校吧。
先上点我们学校的图
这是我们高中的 student center(学生中心)这建筑不差吧?整体的绿化和设计都让人觉得很舒服。当然我们这是私立学校,比公立的 construction 要讲究一些。但是就横向和国内的各大国际学校比,这学生中心也不算丢人吧?
这是一张我们学校的航拍图。图中可见的建筑都是学校的一部分,中间部分是一个标准大小的橄榄球场(当然也是足球场);右下角是篮球馆 + 游泳馆 + 运动恢复中心;左下角是学术中心(academic center,也是大部分教室所在地)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应该算是 “五脏俱全” 了吧?作为美国基建的一部分,这学校不比中国的差吧?
这是我们学校游泳馆的内景图。
标准大小的 25 米长泳道游泳馆,冬天有加热循环系统,外加两个跳水板
国内的国际学校游泳池有多少能有这水准的?这基建能叫差?
这是学校里的一条小路
或许有人要说,“这是美国的私立学校,是花了大价钱造的,不然怎么吸引学生花那么多钱去上学呢…"
那咱们就来看一看美国的公立高中
这些照片都是我在谷歌上直接搜索 “public high school” 搜到的,不存在任何的修饰(我也没拿结果里那些明显经过美化的图片过来)
这就是大部分美国公立高中最真实的样子(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确实建的比较差)
应该说不比中国平均水平差吧?作为基建里很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学校是真的建的很用心,而且人家大部分都是几十上百年前就建好了。而一直到今天还能保持的这么好,足以体现美国人对基建方面的用心。
当然,美国的学校也有一些基础设施很破旧的,但请各位观众老爷不要拿那些个例在评论区跟我杠,我只谈平均水平(不然我为啥不挂全美最美高中的照片呢)
还是那句话,美国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别人基建水平确实不差,别老拿这个跟人家比 找优越感,没必要
PS: 我昨天躺在我家床上,手机信号变成了 E (我家不住喜马拉雅,江苏某地级市市中心)
10/1/20 更新
首先祝大家国庆节 + 中秋节快乐嗷
然后 我在此再次郑重声明一遍,我不是美吹!不是!真的不是!我都说了多少遍了 美国不好的地方很多!真的很多!(比如老人政治,比如表面民主,比如种族问题,比如贫富差距)但咱们这个问题是在问基建啊!(评论里居然还有人拿长城当基建跟我辩 服气) 美国基建 确实还行啊!我没觉得比中国差好嘛… 客观看待问题!谢谢各位.
9/30/20 更新
为了让亲爱的世界抬杠大赛冠军们闭上嘴,我决定再来更新一下
首先,有人跟我呛铁路线长度,飞机场,高速公路等等等等
那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铁路,机场和高速公路(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铁路
说句老实话,美国的铁路基本是用于运输物资的,一般人出行很少会选择铁路(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高铁建的如此之慢)
这是别人火车的内部状态,不差吧?
这是别人的车站,美国坐车的人少,所以车站比较小,但是但这破吗?差吗?
这是别人的车站,我就想问,比中国哪个车站差了看起来?该有的东西都有,为什么一定就得说别人差呢?
这里是中美铁路网对比
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密度上来说是类似的(这还是因为别人不依靠铁路出行),但美国的铁路分布更加平均,中国相比之下在西部地区基本上是没有铁路的(当然有地理原因限制)
再看机场
这是 LAX TB 航站楼的跑道实景图 这航站楼不比北京 T1 T2 差吧?这么多条跑道,况且这还只是其中一个航站楼。LAX 有整整 9 个航站楼
然后这是机场内部实景,这机场建设,不比国内任何一个大型机场差吧?
或许有人要跟我杠这是洛杉矶,一线大城市。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美国每个城市的机场建设都不会比 lax 差太多(还有很多大城市的机场是和 lax 不相上下的),不信自己去谷歌
再说高速公路
说句老实话,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的确实够方便。出口进口四通八达,而且是没有任何收费站的(这点真的,吹爆)然后整体建设方面也是很顶的好吧,起码不会有路面不平的现象…
放几张图吧还是
然后啊,还有人说美国的网信号不稳定,我就这么说吧,在美国呆了几年了,除了深山老林里没有信号以外,别的地方还没见过没信号的。况且中国信号也没那么稳定吧,很多高速公路或者高铁路过地区都没有信号的(我亲身体验,前两天在南京高架上,手机信号变成了 e,中国移动的服务商)
所以别老跟我抬杠了行不行?我寻思美国基建确实不比中国差啊 要喷美国咱们能不能从别的地方入手,硬件上确实没啥可喷的。别在网上看了两篇文章就在这喷来喷去,有机会先去美国体验一下再发言好吧
-—————————————— 原答案 ————————————————–
哪差了哪差了哪差了?(重要的问题问三遍)
抨击美国也要讲究实际好不好,比方说你可以骂拜登老年痴呆,说特朗普是个疯子,美国都是老人政治,自由民主只是表面的 等等等等,都是可以接受的嘛
但是基建差,这个真不至于。你要知道,别人三四十年前就已经这样了好吧。
这是湾区旁边一个博物馆
公园能算基建吧?这公园看着也不比咱们的人民公园啥的差吧?
这是洛杉矶的 metro 站台之一,虽然有些老旧了,但你能说这站台它差嘛… 要知道,几十年前这玩意儿就建好了哎… (说句老实话,别人这基建水平确实高好吧,几十年过去了还是一样用)
图都是我自己平时拍的,或许你们要说这是 la,大城市,别的大农村不像这样,but 我们自己的农村基建也就一般吧…. 估计平均水平还不如人家呢…
西北西南山里还有那么多连网都没通的山村呢,咱们还是先搞好自己的再去想别人吧…
美国确确实实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你要是想从物质方面找自信,可能就有点找错地方了… 人家的硬件还是很顶的好吧,毕竟富裕了这么久了,一朝一夕赶不上的.
最后 找图不易,如果有人看的话,我就再找点 [狗头]
最近正好翻译了一篇相关的文章,
特朗普 1.5 万亿美元基建法案不了了之,为什么在美国连得到两党和民众支持的事情也做不成?
这里摘录一段分享一下:
本文译自 Quora,原标题:Why isn’t US building ambitious engineering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like China?
Zack Lu
former Financial Analysis Software Sales
前财务分析软件销售员
专家们用一大堆借口为美国缺乏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辩解。
“我们没有钱!”
“我们没有这个必要!”
“都怪这些繁文缛节!”
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在于不游说国会就无法通过法案。即使几十或几百名国会议员想做点什么,如果没有幕后的说客,他们也做不到。
在特朗普政府早期,就有著名的 “1 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法案”。这件事对每一位参议员和众议院众议员来说都是一个在政治上必定能成功的事,因为它得到了两党和民众的支持,甚至连共和党人都不反对这个想法。他们知道这对他们的唐尼小子(Donny boy,指特朗普)来说是个大胜利。
但问题是:民用建筑企业在华盛顿没有庞大的游说力量,美国的建筑业并没有集中到几个公司巨头身上。所以这仍然是一个地方性的事务,当地的小公司无法进行富有成效的集体游说。
所以,尽管每个人都希望它发生,但它从来没有发生过。它死了在参议院,甚至没能被提起,因为米奇 · 麦康奈尔拒绝了。
给出的表面原因是共和党人不喜欢法案中有涉及到绿色能源的资金。当然,这完全是个借口。如果这是真正的原因,参议院完全可以很容易地修改法案或起草自己的版本。
真正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个说客为它做了足够大的推动。**所以米奇不会去推动它,因为他赚不到钱。就这么简单。
美国要想再次获得良好的基础设施,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些亿万富翁决定创办自己的建筑巨头,并贿赂国会。但这不太可能,因为建筑业的利润不足以支持这种投资。
附录:
一位评论者提出了波士顿大隧道(Big Dig)的问题。
简而言之,大隧道(Big Dig)是波士顿的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修建一条隧道、一些道路和立交桥。在中国,即使有隧道这也将被认为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项目。在中国,类似的项目只需几年时间就能建好。
而在美国,该项目用了 9 年时间来规划,建设耗时 16 年(从 1991 年至 2007 年),花费几乎超出预算 10 倍。这对波士顿的多位市长来说是一场政治灾难,每次宣布新的延期或成本超支都会让人难堪。
我在 1992 年搬到波士顿地区,那时我读二年级,我 2007 年大学毕业后永远离开了这个城市。你可以想象这个项目花了多长时间。
波士顿大隧道(Big Dig)甚至不是美国基础设施失败的最坏的例子。这实际上是美国城市地区大型项目的常态:大规模的成本超支,大规模的延误。在全美各地都有几十起这样失败的建筑工程。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美国政客会对启动更多这样的项目持谨慎态度。在最坏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结束,最好的情况下也会让他们一直头疼。
-
Bill Soo
我不确定我是否同意这一分析;我是加拿大人,这种腐败程度在我看来是疯狂的。但另一方面,我想知道为什么美国从来没有通过这样一个明显必要且受欢迎的法案,你的解释是符合事实的。
-
Avijit Bandyopadhyay
是的,我也曾有过同样的疑惑,直到我意识到答主发布的内容:建筑公司没有贿赂国会。欧,我是说 “游说”。
在其他任何国家,这都是贿赂,但在美国,这是 “游说”,因为他们没有在那里行贿。没有,先生。
-
Mateus Mahumane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美国独有的。其中之一是不允许多党制的两党制,第二个就是游说系统。在我看来,这是合法的贿赂。政客们不会根据自己的良知或选民的意愿去投票,他们会按照说客们的意愿投票,因为说客们为他的竞选活动资助了他数百万美元。
-
Avijit Bandyopadhyay
美国最大的问题不就是 “游说” 制度吗?这是对 “贿赂” 的委婉的说法吗?
我的意思是美国甚至对竞选捐款都不做限制(显然是因为第一修正案赋予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大笔资金会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普通民众实际上没有发言权。
我不知道两党制的负面作用是什么,只是人们不得不捂着鼻子以某种方式来投票,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他们所投票的政党的部分纲领。也许你能解释一下?
-
Siewling Loh
在美国,没有游说你什么也做不了。精英阶层和有钱阶层控制 / 赞助着说客,美国的政治就是关于金钱的,只是普通美国人误以为自己是决策者。
事实上,所有的政策都是由权贵决定的,所有的政策都是对他们有利的。所以富人变得超级富有,穷人变得更穷。这就是美国目前的悲惨状况:贫富之间的巨大收入差距和不平等,穷人补贴富人使他们更富有。
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发新的战争武器,用于秘密和公开的对抗敌人的行动,间谍活动,为富人减税等等,但是没有资金来升级和建设新的基础设施?
美国颠倒了优先次序。要想扭转局面,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
James Cloutier
说的太对了。我很好奇,现在有多少美国人仍然坚持他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我想到的另一点是,中国的这些项目不需要担心要说服多个政治党派和安抚群众,因为中国实行一党制 MZ 制度,GC 主义意味着对绿色工程的零反对,它们的建筑公司也归国家所有…… 一旦你了解了美国的政治制度有多腐败,你就会发现这真是令人作呕。游说活动无疑是政治活动的最大贡献者。
-
Norman Tan
公平地说,美国政府在海外也有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类似于中国对其一带一路的做法。
在美国国内,对这些项目也没有普遍的反对意见,甚至没有严格的审查。政府的更迭也没有真正停止这些项目。
我说的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重建项目。
只需谷歌就能知道美国政府已经向这些美国公司授予了几十亿美元的合同。
-
Nanakishore K Hegde
在任何国家,政治都是钱的问题。只是在美国,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美国游说是合法的。
-
Mateus Mahumane
实际上,游说是在合法地兜售和贿赂政治家的影响力。
-
Siewling Loh
这在美国是合法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根据 1997 年《反海外腐败法》,美国认为在美国境外这种做法是非法的。
在美国,政治意味着需要一大笔钱。大公司和个人都是竞选资金的大捐赠者,如果他们赞助的候选人获胜,他 / 她将受惠于他们的捐赠对象并得到回报。
货币政治和游说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金权统治是美国政治中的游戏名称,您可以在巨大的不平等中拥有所有想要的自由。在美国,前 1% 的人控制着 34% 以上的家庭财富,后 50% 的人控制着 2% 左右的家庭财富。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美国是由超级富豪,而不是政客统治的,而且美国的政客大多是百万富翁!普通美国人幻想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但实际上只有说客的声音在华盛顿特区听到。美国人知道他们国家发生了什么吗?很遗憾没有。
-
Jim F Wallace
我无法辩解,这真让我难过。
两党疯狂的党派之争也无济于事。
我真的想要一个 “善政”(good governance)党。
-
Zack Lu(答主)
这种动力一旦失去就极难恢复。在美国,它已经消失了。
我想不出历史上有哪一个两个深陷意识形态立场的政治派别在没有重大国家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和解了的例子。
大流行应该是那种紧急情况。我是说… 有五十万人死了。但即使这样,似乎也不足以让美国完成任何事情,因为拜登的 1.9 万亿美元的救济法案甚至无法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
Mateus Mahumane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未来 50 年中美两国在基础设施方面会有何比较。中国在三年内就建成了 1300 公里的京沪高铁,包括所有的桥梁、隧道和高架桥,宏伟的火车站。
-
Zack Lu(答主)
老实说,我在这个标准上比较这两个国家并不完全公平。如果说中国文明有什么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基础设施。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有最长的墙,最长的运河,和最大的地下墓穴(我知道这很奇怪)。
-
Bryan Borich
圣地亚哥花了 40 年才建成一座新的中央图书馆。
从技术上讲,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新机场,尽管墨西哥可能会说是在边境上为我们建造了一个新机场。
我们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海外进行了大量的建筑工作,但那些只是为了个人利益。
-
Matthew Sutton
你已经找到了主要原因,但有点把它过于归因于游说。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政治意愿。
你在回答中强调的企业游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但选民也是。
尽管缺乏游说资金,但如果选民们在基础设施问题上对他们的当选官员围追堵截,你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政治运动。但是,在过去的两代人中,选民们受到了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要求政府规模更小、税收更少、对公司的监管更少、堕胎机会更少等等。
在美国,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在市、县和州一级处理的。因此当涉及到联邦资金时,这就变成了一场联邦资金交给了哪个政客的选区的游戏。因此,这一切都变成了一堆交易,因为谁想为他们的地区的需要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必须拿在政治上最不利的项目来交换。因此,联邦基础设施支出通常受到挫折,缺乏长期愿景、规划,甚至没有优先次序和连贯性。
就像你提到的,美国的国会议员大多是各种游说利益团体的傀儡,而建筑业没有那种力量。在美国,这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大约和医疗保健行业一样大,但它完全被分散成小公司,严格地在当地和地区范围内运作。因此,建筑公司可以并且确实可以在市议会、县政府和州府层面进行游说,但在联邦层面的游说并不多。
另一方面,中国有一个强大的中央 ZF,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微观管理,致力于长期的、雄心勃勃的项目,而不需要太多内部辩论或地方(和法律)上的阻力。
-
Paul Mitchell
…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暴君在管理一个失败的国家时发生的事情。
游说是腐败的委婉说法,听起来也像是直接贿赂。
我是不是太愤世嫉俗了?
-
引申阅读:美国波士顿大隧道,全世界最耗钱的工程!
美国波士顿的 Central Artery/Tunnel Project (中央干道 / 隧道工程),民间俗称 Big Dig,从这个优雅的别称也能看出它工程量有多大,当然它也名副其实,是美国建造费用最高的高速公路工程(虽然只有 5 公里的海底隧道和十来公里的高架桥)。
(Big Dig 前后对比,图片引自 Wiki 百科)
这个工程倒也不算是彻底的失败——毕竟勉强完工投入运营了—— 但它的预算规划,成本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几乎到处都是败笔。
首先,Big Dig 项目上马的目标是要解决波士顿 Downtown 拥堵的交通状况。在建造 Big Dig 之前,波士顿中心城区的主干道早已拥堵不堪,麻省交通部门甚至预计,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在 2010 年,93 号公路上的交通堵塞最多将会达到 16 个小时。。当然不排除是有关部门通过危言耸听来申请工程经费,但我在波士顿的导游说在建造 Big Dig 之前实打实地堵过长达 5 小时。。(不堵车的话大概可以从波士顿开车到纽约了)于是 Big Dig 计划在 1982 年正式启动。
(Big Dig 之前,车穿过波士顿都是走路面的,十分拥堵)
在一个城市的繁华中心城区做这样的大的工程,其复(shao)杂(qian)程度可想而知,**1982 年最初的工程预算就高达 28 亿美元,仅凭波士顿所在的麻省财政是难以负担的,于是就想到了去抱联邦政府的大腿,请国会的大爷们拨钱。**经过长达 5 年的游说,国会终于在 1987 年(5 年后)通过了拨款法案,但随后被里根总统因为费用太高否决。。当然以包工头为主的利益集团没有放弃游说,国会又于 1991 年推翻了总统的否决,为该工程拨款 7 亿美元(剩下的自己筹)。作为对比,同时期开始建设的罗斯福号尼米兹级航母大约是 20 亿美元。
在经过了长达近 10 年的扯皮后,Big Dig 终于开工。而此时因为通货膨胀等因素,工程最初的 28 亿预算已经远远不够了。但已经有这么多钱砸进去了,总不能烂尾吧,不然还不被纳税人骂死啊,咬着牙也要把工程造完啊。。
此时,距离 Big Dig 最初预定的完工日期 1998 年年底,大概还有 7 年。7 年时间打造一个 5 公里的隧道和十几公里的高架桥,在见得多了的我国人民看来已经绰绰有余了。
然而刚刚开工,当局掐指一算,觉得 7 年恐怕也不够,把完工日期推迟到了 2001 年(10 年)。
干了两年以后,发现还是赶不上进度,再把完工日期推迟到了 2004 年年初(13 年)。
一年之后,发现到 2004 年年初也搞不定,又推到 2004 年年底。
之后的套路你们应该都熟悉了。
直接告诉你们结果吧:这个工程竣工的日期是 2006 年,和包工头们签约的工期是到 2007 年。此时距离这个项目正式启动的 1982 年已经过了 24 年,建造期 15 年,超过了最初计划工期 7 年的两倍。
怎么说呢,三峡工程从正式筹备到完工也就是 20 年。。
当年在开工时候苦盼 Big Dig 来减少自己通勤时间的波士顿人民,那时候应该差不多都快退休了。。
当然,工程超期不是唯一的问题,由此带来的预算超支才是最大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啊,时间拖得越久,需要给工人发的工资越多,而且原料物价涨得也越多。所以原计划 “只要"28 亿美元的 Big Dig 最后一共花了 143 亿美元。。。即便除去通货膨胀因素,该工程预算仍然超支两倍。此项工程的贷款,估计要偿还到 2038 年。。
我当时在波士顿的导游调侃说:Somebody did the math wrong.
然而这个工程的噩梦还没有结束。
因为波士顿人民发现那条海底隧道它。。漏水。。人称 “Thousands of leaks”
![](data:image/svg+xml;utf8,)
换了你,你敢在漏水的海底隧道里开车么?
于是不停地修修补补(也是要钱的呀!)
祸不单行,2006 年的一天,一块重达 24 吨的水泥混凝土板突然无故坠落,砸中了路上行驶的一辆车,导致一人死亡。
于是继续修修补补。。
Big Dig 就这样在坎坷中伴随着波士顿人民崎岖前行。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据称减少了 62% 的通勤时间),但也成了波士顿这个城市绕不过去的一个黑点。
所以现在你跟一个稍微年长的波士顿人提起 Big Dig,十有八九他们会给你做一个掩面叹息的表情。
![](data:image/svg+xml;utf8,)
来源:
知乎原问题为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失败的大型工程项目?”
作者:Sea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37203/answer/142484822(可点击阅读原文访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这个问题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回答,有兴趣可以看原文:
特朗普 1.5 万亿美元基建法案不了了之,为什么在美国连得到两党和民众支持的事情也做不成?_樱落网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是今年八月清晨六点左右,我随手拍摄的一座二线末城市的写照,不算我没拍到的,我数了数图片里大概九座塔吊。
这只是一座二线末,GDP 常年倒数的省会城市。
这只是沿河一角,整条河大概能拍三十个同样角度,不同的内容的写照。
这只是从西向东,东面再远的地方以及背后,我是拍摄不到的。
宅久了的我,从来没有对城市建设有如此的震撼,直到那天清晨。
五年前,我和爱人骑着公交自行车,沿街遛弯,还觉得新建设的经济区阴森冷清,然而现在已经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如果下一个五年呢?
你现在嘲笑美国,应当去看一下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它是多么的繁荣昌盛。但是现在,它老了。
给它敬意,赶上,并且超过它。
基建虽然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可以被概括为以下五大类。
没有了。
无论是道路、桥梁、隧道、水电网、机场、火车站、医院、大学,等等,全部都可以被归到这五大类里。
在这五个分类里,相对来说,公共交通设施老化比较严重。
市政给排水和燃气系统按地域区分,大城市普遍需要检修和维护,小城镇一般状况反而相对比较好。
电力网络老化比较严重,尤其是大城市的老城区。
公立教科文卫设施比较齐全和平均,状况也相对不错。
公园和娱乐设施,维持的比较好。
有一点要明确,通信网络在美国,不属于公共基础设施,虽然看起来属于公共的部分,但美国的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和有线网的建设,绝大部分都属于私营公司所有,也由他们负责维护。
差,真的很差。对于很多人都不太可能相信,世界第一强国美帝的基础设施真的和中国小县城差不多。美帝大部分基建都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候的,什么意思,服役超过 80 年了。80 年什么概念,1,差不多到设计的寿命了,2,技术很落后,美帝的露天电线杆到处都是,现在中国基本上看不到,因为都走地下。
经常的,一刮大风下大雪,大面积停电,为啥,电线杆倒了。
美帝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全是坑,开车不能走直线,要走 S 型去绕坑,对车技考验很高。
主席搞这事我是支持的,很多答主说了基建差,描述的很到位了,那么钱从哪来?钱来了那么多州怎么分?每个议员能从中合法的贪多少呢?
讲一下自己的见闻吧,只说一下美帝的西海岸交通基建体验。
先说公路,我在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西雅图全程自驾,初步感受还是要有一点的。首推是高速免费,多条 freeway 贯穿整个城市,平均都在 60-70 英里的同行速度,相当于国内主要城市里贯穿了多条 100-120 公里的高速。这个想想还是挺难做到的,国内基本上是用环城高速来接驳高速路网,高速路并没有穿插城区。但是国内的高速路质量明显高于美帝,原因无他,新造的而已。。
美帝高速有一个小细节,每条行车带之间的隔离,是用钉在路面上的金属反光钉来区隔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只要你偏离车道或者主动并线的时候,轮胎轧在路钉上的噪音及细微的颠簸会及时提醒你。而且到了晚上,路钉上的反光点在车灯照耀下形成一条亮光线,像夜间的机场跑到那样,非常醒目。(我不是专业人士,路钉这个词是我自己编的,希望专业人士指正!) 个人认为,这种路钉比在地面划线有助于高速行驶安全,成本上估计也贵不少。你看,建设成本高而使用不收费,这就不是一般土豪能搞定的!
但是说回到美帝的高速路面质量,反正西海岸这边是相当老旧的,国内高等级高速路面完爆美帝。这也没办法,新修的就是好。
再说机场,数量之多就不再赘述了,建筑老旧也是老生常谈,因此我要说的是另一个问题,效率!美帝的主要城市机场普遍比国内大城市的机场要小,至少候机楼小很多。但是他们的运行效率更高,相信这是跟美国人出行搭乘飞机的常态化息息相关的。只说一个细节,国内手机支付已经成为常态的我们经常嘲笑老美的电子支付落后,这是事实!但是就是在这么个电子支付相当落后的国家,我所见的机场登机口,有几乎 50% 以上的 (明显是当地人的) 乘客,直接出示手机二维码登机。这就有点扭曲了,老美不用手机支付来提高生活效率,反而用手机登机来提高飞行效率,这只能说他们飞的实在是多!同时各航空公司和机场也有足够的动力来提升乘飞机旅行的客户体验,这一点,国内目前虽然也可以二维码登机了,但是还要在过安检时打印一张登机条,显然在底层流程上还没有完全推进电子化高效流程。
另外,大部分机场的旅客动线简单明了,由于机场小,也就没有那种要走 10 多分钟才能到登机口的可能。外加有可能航空管制方式与国内不同,综合导致了在美帝乘飞机旅行时,花费在飞行以外的时间并不太多。这是效率上的领先,乘客节省的时间是用高档豪华的候机楼体验弥补不了的。投更多的钱造楼,不如用更短的时间把旅客送到目的地!相应这是所有乘客的愿望!
接下来再说一下地铁,这个活脱脱一个减分项,基本上你们想到的缺点和难以忍受的地方,西海岸各个城市的地铁就能给你集齐了!具体怎么个烂法?那就是你想要怎么烂那就有怎么烂!美国地铁可能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各种烂和各种贵导致消费者只要能开车就不坐地铁,导致地铁最终只能为底层那些发声弱贡献小的人群服务,而这些主要的地铁乘客群体又正因为发声弱贡献小而无法推动地铁提高和改善体验,最终只要有能力的人都逐渐不去坐地铁,那些有权力和实力的人也就更加不关心地铁体验的改善,最终地铁 GG。。(大纽约地铁除外,我说了我只针对西海岸说一下体验)。
最后是公交车,如果你运气不错能找得到公交车,那它的唯一缺点就只剩下贵了!死贵!!西海岸唯一让人感觉到公交线路能被称之为 “公交网络” 的,恐怕只有旧金山,公交覆盖率还算让人满意,但是真心贵!!如果没记错好像是 5 美金一张票,5 美金,可以买差不多 5 升汽油,开 50 公里了。。你再看国内,公交车的票钱买成汽油,你绝对开的不如公交车远!嘿嘿
什么,你问火车?西海岸有人坐火车吗??下次我打听打听!
所以,总结一下感想!美帝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那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缺点恰恰也是历史太悠久了,老旧成了唯一的主题。如果比照我国这种新兴基建的崭新和奢华成就,特朗普想要把整个美国所有领域的基建重新翻新到中国目前的崭新和奢华水平,万亿美元根本不够用!而这种宇宙量级的基建投资就足以直接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了!!
还打啥贸易战?!!
各位住过新房子吗?中国就是刚搬进新房子一样,都是新装修好的,墙面新的、家具新的、家电新的。美国就好像住了几十年的旧房子,各种功能都有,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完善,住起来很舒心,但是装修破旧了,墙面花了,厨房多年使用难免有油污、卫生间阴暗瓷砖发黄了,但是,装修过旧房子的同学都知道,装修旧房子比装修毛坯房麻烦的多得多。
川皇说,俺是要让俺们美国重新伟大起来的淫呢,可咋整呢?
他寻思道,前辈罗大大是俺们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带队打赢了二战,也修了很多基础设施,打仗这事放下不提,可搞基建嘛,嘿嘿,咱可是专家……
川皇说,咱要大兴土木了。
题主认真了!这种话当笑话听听就好了…
川普选举的时候说修美墨长城,上台一年了连块砖都没见到。
关于美国的基建差不差,我就想说一句:这事儿,谁试谁知道!”
为啥美国路上开车都要系安全带?
因为你不知道啥时候路上会冒出来一坑!
不是跟你吹,
我说见过车子在路上蹲断轮轴你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你建一条铁路准备怎么拆迁?人家要是不愿意,你政府能怎么办?
中国的土地都是共产党领导下,没收私人土地来的。后面土地所有权改过几次。但最后还是改成国有的了。
1865 年 7 月,闷热的京城外蝉鸣聒噪,英国商人杜兰德却怕紫禁城里的大人物不够烦热,硬生生在宣武门外造了一条 500 米的小铁路,还配了个车头。
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欲狂,几致大变。
宣武门外的中国第一辆火车明信片
而就在 3 年前的 1862 年,美国第 16 任总统林肯签署《太平洋铁路法案》,**被誉为 “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的跨州铁路破土而出,**深刻的改变了美国的政经风貌。
如今 200 多年过去,两国对待铁路的态度却来了一场绝地翻转。中国以 3.79 万公里的高铁里程傲视全球,美国则桀骜的在 “不需要高铁” 的倔强中,日暮黄昏。
这个大洋彼岸的世界第一强国,真的不需要高铁吗?曾经的 “基建狂魔” 究竟经历着怎样的困境?而在看似单纯的铁路建设背后,是否还掩盖着一个国家的隐痛与伤痕?
下面,让我们来一场不吹不黑的 “美国铁路传奇” 之旅,去历史中寻找那些堪称远见卓识的决策时刻,以及那些令人感叹殷鉴不远的失败与启示。
01 北京奥运的刺激
虽然美国至今不曾拥有真正的高铁,但自从日本新干线横空出世,带领人类步入高铁时代开始,美国的高铁梦就从来没有停歇。
1979 年,加州州长杰里布朗首次提出用高铁连接洛杉矶与旧金山,然而 4 年后,却是法国抢先成为了第二个拥有高铁的国度。
日本新干线
进入 90 年代,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纷纷初尝高铁滋味。但拥有世界最发达的高速路网和近 20000 个机场的美国,却让民众有足够的底气面对这一切。到了 2006 年,加州举行是否修建高铁的全民公投,惨遭折戟。
真正让美国人改变的时间节点,是 2008。那一年,北京奥运以突如其来的姿态震撼世界,**而 8 月 1 日开通的 350km/h 的京津城际铁路,也彻底刺激了高傲的白头鹰。**一位来到北京采访的美国记者就曾公开发文:
乘坐中国高铁就像旅行在未来。但当我回到美国,却如同重返 1960 年代。
08 年的京津城际铁路
3 个月后,加州重启全民公投,以 52.5% 的支持率险险通过。
美国人自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高铁纪元,却没想到这是沦为世界笑柄的开始。
02 加州高铁难产记
2010 年,施瓦辛格访华,杭州到上海不到 200 公里的距离,硬汉州长却选择了飞机。最终,那架航班因天气延误了 4 小时,足够沪杭高铁跑上几个来回。
美国发达的航空系统,的确带来了根深蒂固的依赖。
施瓦辛格与和谐号
而另一边,观海老师斥资百亿支持加州、佛州修建高铁,却纷纷被否。施瓦辛格虽然笑纳了工程款,但事实是,直到其 2011 年卸任,加州高铁也没见着一颗钉子。
这几位州长,都是 “象党” 人物。
此时,美国头号高铁迷杰里布朗再度出山,二次担任加州州长。而大洋彼岸高铁建设得如火如荼,又让偏驴党的《纽约时报》开始借机造势。2013 年,他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长沙高铁站:
50 英尺高的白色钢结构屋顶带着柔和的曲线,仿佛云朵漂浮在出发大厅上空……
长沙高铁站
最终,杰里布朗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在卸任前几天盼来了加州高铁的奠基仪式。那一天,小城福瑞斯诺红旗招展、鞭炮齐鸣,杰里布朗几乎老泪纵横地说:
高铁跨越了过去和未来,跨越了南方与北方,将我们连成一体。
然而一年后,刚刚上任的建国老师会见各大航空公司高管,送出了一颗堪称大礼的定心丸:
我不想与你们的业务竞争。
03 美国基建真的落后了?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条被全美寄予厚望的高铁线路。它纵贯最富饶的加州,全长 1287 公里,设计时速 300km/h,各项数据均与京沪高铁相当。
加州高铁规划图
但直到 2018 年,人们只在中央山谷见到了几根孤零零的石墩。2019 年,加州宣布无限期搁置高铁方案,只保留已经动工的短短 190 公里,预计 2028 年通车,造价 3000 亿人民币。
而 1318 公里的京沪高铁,总投资 2209 亿,工期 3 年又 2 个月。
此外,美国东部还有一条正在运营的 “阿西乐特快”,设计时速 240km/h。但由于线路老化等问题,其实际速度仅有 115km/h,而这已经是美国之最了。
阿西乐特快
事实上,线路老化可不仅仅是铁路的弊病。2017 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针对本国基建给出了 D+的评分。全国 56000 座桥梁存在结构性损伤,1/3 的高速公路急需整修。而世界第一强国里基础设施最好的机场,仅仅排在全球第 28 位。
从 2007 年明尼苏达的桥梁坍塌,到 2017 年华盛顿州火车脱轨,落后基建带来的是鲜血的代价。
至此,我们大概了解了美国高铁乃至交通基建的总体现状,也看到了某些造成这些现状的深层原因。例如依赖高速、航空的基础结构,无休止的党争,利益集团的博弈等等。
但真正值得我们玩味的答案,藏在曾经的 “基建狂魔” 的颓废之路里。
04 狂野岁月
19 世纪的美国,是冒险家的乐园。
随着加州、德州、犹他不断并入美国版图,一个东至大西洋,西至太平洋的巨大疆土呈现在世人面前。它的两侧,是拥有诸多深水良港的笔直海岸线,中间则深埋着数不清的矿产资源,以及无数待垦的沃野良田。
这里承载着狂野、暴富、冒险的幻想,于 1848 年发现西部金矿达到高潮,又随着 1869 年太平洋铁路的贯通走进现实。
太平洋铁路
今天,人们将这段历史称为 “西进运动”。当然,我觉得叫 “印第安人与华工血泪史” 也绝对没毛病。但无论如何,铁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徒步越过内华达山脉和莫哈韦沙漠。在 1869 年之前,从纽约到旧金山甚至需要乘船绕过麦哲伦海峡,耗时半年。
穿行在内华达雪山中的铁路
而另一边,当年的美国政府存在感几乎为零,联邦司法部只有部长一个光杆司令,稚嫩的华尔街充当着央行的角色。
于是,许多胆大包天、翻手云雨的人物于此时名留青史。**他们在国家命脉中成就霸业,而其所用手段,足以让如今标榜法制的美国人目瞪口呆。**例如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钢铁大亨卡耐基、金融大亨摩根,以及绰号 “海军准将” 的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
![](data:image/svg+xml;utf8,)
纽约中央车站前的范德比尔特雕像
05 美国崛起的本质
想象一下,一个横贯大洲的庞大国度,一个史无前例的黄金机遇,一个几乎零监管的自由市场,这三者组合在一起,将是一种怎样的狂野与无法无天。
火车轰鸣着连接了西部荒蛮的小镇,连接了五大湖重工业带,连接了贸易发达的东部沿海,带来了难以置信的丰厚利润。无数私人铁路公司一朝崛起,转天又在恶性竞争中惨遭吞并。
例如范德比尔特与德鲁大叔之间的 “伊利铁路争夺战”,两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印假股票扰乱市场,你带黑社会横刀立马;我递给纽约政客 8 万现金,你立刻跟进加码到 10 万,而当年 20 美元就能买下一盎司黄金。
最终,一系列的混乱催生了第四部破产法案的出台,狂野的自由主义逐渐收敛。到了 1913 年,美联储诞生,结束了 JP 摩根以一己之力充当央行的蛮荒时代。**美国铁路则迎来了最辉煌的顶点,总长度达 41 万公里。**要知道我们得享基建狂魔之名近 10 年,铁路营业总里程也才 14.63 万公里。
1890 年的美国铁路网
而最重要的是,伴随着基建、钢铁、制造业的狂飙突进,美国拿下了国民生产总值第一的宝座。而大西洋彼岸的昔日霸主,却对本国产业空心化熟视无睹,金融业的暴利让他们再也不想去赚那些苦哈哈的辛苦钱。
历史从来没有新鲜事,不是吗?
06 为铁路竖起墓碑
我一直将 1913 年视为美国铁路最后的黄金年代。次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令铁路丧失了连通东西海岸的唯一性;而另一边,福特建成世界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将装配速度提升 8 倍,为铁路的未来修好了墓碑。
大名鼎鼎的福特 T 型车装配流水线
其后,“咆哮的 20 年代” 到来,美国平均每 4 个家庭就拥有 1.3 辆汽车,汽车业占全国总产值的 8%,雇佣了 5% 以上的产业工人,消耗了 15% 的钢铁。而接踵而至的大萧条和二战炮火,又让铁路一直难以翻身。但真正为美国铁路盖上棺材板的人物,名叫艾森豪威尔。
也许是德国高速给这位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是美国汽车灵活快捷的后勤支援打动了五星上将,也许是底特律集团与石油巨头的不懈游说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但无论如何,1950 年的老艾签署了《1956 联邦高速公路法》,全方位的深刻的改变了美国社会。
这是一场从零开始的基建狂欢,也是美国最后一次 “集中力量办大事”。联邦政府真金白银地掏了 1140 亿美元,换算到今天几乎突破万亿。而底特律三巨头则斥巨资收购各地城轨,再将它们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废弃的城市轻轨火车
原本穿行于城市的铁路被铺上了沥青,州际高速直接修进了城市中心。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拥挤、狭窄的 down town,独栋小院儿沿着高速延伸出去,城市像摊大饼一样越摊越大,在发达地带形成了绵延的城市群。
**那是美国梦的黄金时代,人手一辆车,每家一栋房,上班高速直达市区,下班独栋里享受人生。**而随着 90 年代开放航空业以及 “廉价航班鼻祖” 西南航空的崛起,铁路被逼得几乎退出了客运市场,美国交通架构就此盖棺定论。
07 国家意志成就基建狂魔
1961 年,接替艾森豪威尔的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留下一个被引用至今的金句: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那几乎是美国强势政府最后的荣光。客运铁路赔钱,政府就强势介入整合资源,成立国家客运公司(即前文提到的 “阿西乐特快” 的运营商 Amtrak)。修高速不盈利,政府就主导投资,将高质量的公路修到了每一处人迹罕至的荒野。基建工程从来不能用及时性回报衡量利弊,因为这关系着脱贫大业、关系着人民的公平、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当年的白头鹰,比谁都明白这些道理。
那些用自由市场解释美国不修高铁的声音,那些质疑高铁亏损的振振有词,可曾想到当年的 “美国梦”,恰恰就是那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不计成本砸出来的。
承载了美国公路文化的 66 号公路
所以,如今的美国基建所面临的,绝不仅仅是铁路的衰败、高铁的无望,甚至也是公路、航空、地铁全面老化,急待整修。
这是一场国家意志与贪婪资本的博弈。
08 100 年的轮回
70 年代初,“全国州际及国防公路系统” 基本成型,美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基建落下了帷幕。但随后 “石油美元环流” 的形成,却彻底为资本打开了一条躺着赚钱的通天大路。
从里根的新自由主义,到克林顿开放金融混业管制,再到小布什时代的次贷狂欢,美国资本一步步脱离了苦哈哈的生产性投资,在追求 “投资效率” 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辉煌的华尔街
他们走上了 100 年前英国的老路。
所以,一个用着 50 年前的破旧公路、堵车严重、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的国度,是否真的像某些 “意见领袖” 说的那样,不需要高铁?是民众不需要,还是资本不需要?
再来看看那条已经夭折的加州高铁,当年反对者成立了一个名为 “质疑加州高铁项目公民联合体” 的组织,甚至喊出了一个蹩脚而可笑的口号:
未来再美好,那也是未来。
仅存在于设计图上的加州高铁
他们罗列了一大堆数据,例如一段 183 公里的高铁,需搬迁 376 户居民,393 家企业;损失 14 平方公里农地,340 个农业岗位。
是的,这些都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这段高铁将创造 1.1 万个就业岗位,减少 5.3 万辆汽车尾气排放,节省环境治理、道路整修费超 10 亿,而其带动的沿途产业经贸发展更是无可估算。
有趣的是,这些没有成为加州高铁诞生的理由,却与太平洋彼岸的新一代基建狂魔遥相呼应起来。
09 功彰绩伟,青史名垂
2014 年,还是副总统的振华老师曾这样评价纽约拉瓜迪亚机场:
如果你遮住我的眼睛,凌晨 2 点把我带到这儿,我会觉得这是第三世界国家。
哪曾想一番自嘲也没能让媒体满意,《纽约时报》随即发文:
副总统这一言论,简直是在侮辱那些亚洲的豪华航站楼。
如今,振华老师大权在握,时隔 7 年重提高铁,除了就事论事的基建需求之外,更有重塑被新自由主义重挫的美国中产阶级之雄心,与 1933 年罗斯福的以工代赈异曲同工。
美国 1930 年代大基建代表:金门大桥
但问题是,高铁这等规模的基建工程,往往依赖于足够强势的政府。纵观日、法、德、意,无不有着政府深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传统。而这一先决条件,恰恰是如今美国最缺失的环节。
故事讲到现在,我已经不用对白头鹰未来的高铁命运做出任何预测了,各位看官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在文章的最后,我更想回到 1864 年的某天,在美国太平洋铁路施工指挥中心,工程主任斯托波对大股东克洛克说:
白人们自从找不到金子后,只想偷马和打牌。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试试中国人了。
在美国修铁路的华工
**就因为这句话,10000 名华工永远长眠在了内华达山脉的冰雪中。**如今的维吉尼亚市,还矗立着一块华工纪念碑,上面铭刻着 16 个中文大字:
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
好在 100 多年后,我们的同胞再也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为他国挥洒血汗,修路架桥。而即便放眼世界,也只有如此勤劳奋进的人民,才能与 8 万里高铁巨龙相当益彰!
不差,大城市老化厉害,维修昂贵不是原因。主要是美国是小政府不愿意给美国老百姓花钱。美国富人坐豪车专机或者私人飞机,才不会坐地铁大巴铁路。像纽约要说没钱维修地铁那叫笑话,主要还是为资本服务比较重要 。
我们要吸取教训,在政策制定和维护上要设计好。像上海北京市区的最早建设的地铁站也老化的厉害,同样存在维修问题。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规模加大,市政维护费用,如果不监控监管工程腐败,一样以后会是个大麻烦。
城市环境的好坏本身也会影响犯罪率和市民的自豪感。
听我一句 分地方。。。西南那种沙漠荒漠地区不带一点软基路面沉降的,高速用了 70 年 修修路面马上和新的一样平整,国内东南丘陵地区看的不要太眼红。人口密度低地多资源又多的城市 财政经费十足 基建自然就高标准了
也不想想沪杭高速这么也就 30 年不到的缝缝补补都烂成啥样了…
不提时间,讲基建没啥意义。70 年前,1950 年代,霉国大规模兴修高速公路网的时候,显然基建是不差的,对吧?
所以主要的矛盾是基建也是需要持续投入(维护运营)和更新的。霉国目前的问题出在这里。
经费不够,人工太高,效率太低。举个栗子 ——大家耳朵都磨出茧——高铁,就是集三者于一身。现有铁路线标准已经不适用了,到底是升级改造还是干脆另铺新轨?征地,设站,跨市,跨州,协调咋办?都是问题。好了,这些问题一来,时间一拖再拖,设施就越拖越旧,恶性循环。
事实是
全世界的城市跟中国比都是农村
你自己开车去美国高速公路上走一趟就知道了。
国内最近不是出了个甘肃某省道道路开裂的事么,央视还亲自报道来着。
道路开裂这在美国基本上属于普遍情况。
如果美国也按照央视这规格报道的话,那全美新闻台一年到头就别干别的了。
话说回来,以美国现在的人力成本和工作效率,川总这套计划估计也就是嘴上说说罢了。
放到 50 年前,100 年前真的一点也不差!有的时候我在纽约看到那些 100 年的楼和地铁想到咱们国家 100 年前,还是会觉得那是失去的 100 年。
但是放今天看,真的太差了。你能想象纽约大部分住房因为是老建筑要用那种巨丑无比的大箱子一样的空调吗… 地铁 100 年没怎么大变化,每周末都维修。时不时人还坐在地铁上忽然车厢里播放人工通知 XX 站不停了或者要走别的线。真是绝望,导致我周末出行一定要打车。
火车系统老旧而昂贵。从纽约到波士顿坐火车的时间和开车差不多,价格有时候比机票贵。
自从苏联解体美国再无对手也不会想着怎么更新设备。毕竟老设备还能继续赚钱。施个工还要很久很久…
人在广西,刚下高速!老家浙江!
近些年走南闯北最感叹的就是老子家乡的高速实在太差了!
不是说差到不能开那种,也不是说到处都是如此!但是比起外省各种 n 条道,那种崭新的高速路,崭新的服务区,崭新的各种设施,我们那里确实显得有点寒碜。久不久还经常看到局面破损。有些地方也是修修补补。
为什么?!因为我去的那些地方都是新发展起来的,基建都是新的!而我们的已经投入运行好多年了!
所以虽然我们那高速不比很多其他地方,但是不代表我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不如其他地方。
90 年买桑塔纳的人不能用现在的买桑塔纳的经济标准去衡量。
属于不愿多花钱那种,也不太注意美观,能裸漏混凝土就绝不涂油漆贴瓷砖,能不吊顶就绝对露出管子线路。很多也就是够用就好。基建这玩意也不是一劳永逸,后面维护也要花钱,讲究个投资收益,按需升级。
帝国大厦,高 381 米,1930 年 3 月 17 日开工,1931 年 4 月 11 日竣工
美国铁路总里程:24 万公里
中国铁路总里程:14 万公里
美国高速公路总里程:26 万公里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4 万公里
美国随便什么用水的公厕,一定有马桶、小便池、卫生纸和直饮水
美国基建差么?
波士顿 big dig,1982 年规划,1991 至 2006 年施工,2007 年竣工。主体工程是一段 1.5 英里的水下隧道,最后花了 80 亿美元
经济不好的密西西比,高速路的路牌上的字都已经全部褪色
洛杉矶 - 旧金山高铁,设计时速 350km/h,2015 年开始动工,2029 年第一段通车,2033 年全线通车,预计投资 680 亿美元
美国基建差么?
就知道笑话我们小村村,哼,城市才是文明的暴力呐。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便提出了要对美国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他曾多次批评称,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已经沦为第三世界国家。不过,特朗普似乎夸大了美国基础设施的落后程度。实际上,美国的基础设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并且远远超出中国的水平。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去年 9 月发布的 2017-2018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美国的基础设施在全球排名第九,而中国排在第 46 位。
具体来看,在整体基建质量上,美国在全球排名第 10 位,中国排名第 46;道路质量上,美国排在第 10 位,中国排在第 42 位;铁路基础设施质量上,美国排名第 10,中国排名第 17;港口基础设施质量上,美国排名第九,中国排名第 49 位;航空基础设施上,美国排名第九,中国排名第 45;每周可售航班座位公里数(衡量航空公司客运量的指标,等于可售座位数量乘以航段距离公里数)美国排名第一,中国排在第 2 位;电力供应质量上,美国排名第 26 位,中国排在第 65 位;每百人移动 - 蜂窝手机用户数量,美国为 127.2,排名 47 位,中国为 96.9,排名 102 位;每百人固话线路数,美国为 37.1,排名第 24 位,中国为 14.7,排在第 70 位。
美国(上)、中国(下)在各项基础设施上的排名比较。来源:WEF 2017-2018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特朗普政府将于当地时间周一发布具体的基建方案。根据此前泄露的细节,这一基建方案预期主要有四个目标:筹资 1.5 万亿美元,将审批程序缩短至 2 年时间,投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对高级劳动力培训进行投资。
“目前的(基建)系统基本上已经崩溃了,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 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不足,我们的审批过程太长,甚至于在基金充足的情况下,修建关键的基础设施也要花费 10 年时间。” 美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在接受 the hill 网站采访时称。
1.5 万亿美元基建资金中,联邦政府将在未来 10 年出资 2000 亿美元,以撬动州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私有部门补足剩余的 1 万多亿美元。联邦政府 2000 亿美元投资中,一半将用于设立激励项目以鼓励州和地方增加基建投资,另外 500 亿美元被用于农村基建项目,还有 200 亿美元将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比如,修建高铁隧道,剩余的 300 亿美元将被用于大幅增加对私有部门活动的贷款。
《华盛顿邮报》11 日报道援引白宫助理的话称,特朗普可能通过上调联邦汽油税等方式来筹集联邦政府这部分资金,这将是 1993 年以来美国首次上调该税税率。
特朗普政府的基建方案预计在国会两党都将遭遇阻力。虽然民主党一直支持通过投资公共项目的方式来创造就业、刺激经济,但是他们所呼吁的联邦政府投资额要高于特朗普政府的计划支出。上周,民主党公布了他们的基建方案,该方案被称为 “一个重建美国的更好方案”,其中包括联邦政府将直接进行 1 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是特朗普政府的计划的五倍。
而许多共和党人则对政府任何新增支出都十分谨慎,尤其在去年年底通过的减税法案将使得联邦赤字在未来 10 年增加约 1.5 万亿美元,以及上周通过的预算案将使得对国内机构和五角大楼的预算在未来两年增加 5000 亿美元的情况下。
基建水平不是看光鲜亮丽得地方,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指标是这个国家近一百多年总的钢材使用量。记得到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从南北战争结束到 2010 年总使用钢材大约 100 亿吨多一点,那时候中国总使用钢铁大约 70 亿吨,现在大约 130 亿吨左右,美国大约 110 亿吨左右。也就是说中美总的基础设施规模已经差不多了。中国总量略多,但美国人口少很多,美国人均水平比我们还是高很多的。
搬两段别人写的文章:
刚知道,纽约市政工地上的起重机竟然还要配一个加油工(给齿轮上润滑油的),这个工种是工会保留下来的,哪怕在中国七十年代后这工种就不见了,设备早就能自己加润滑油了,只要早上把润滑油倒进油箱就行。而且纽约这个加油工的工资超过每小时一百美元(没看错,这是时薪,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那就是二十万美元),更何况人家还有翻几番的加班费哦。。。
纽约刚修好的新地铁线,每公里造价已经达到快要一百亿人民币,现在正在修的新线在向一百五十亿发起挑战。在中国花十亿算多的,哪怕是老欧洲巴黎,花个二三十亿撑死了。。。
八年修了八公里花了八亿,在美国要被怒赞的,请对比一下纽约刚开通的第二大道地铁线:
八年修了三公里花了四十五亿美元!
玩玩雪地奔驰就知道美国基建如何了。。
当然还有俄罗斯…
感觉西藏的路况都比密歇根要好。
我 2012 年从东海岸的巴尔的摩开车到西海岸的尔湾,五千公里的高速,只交了 $2.25 的过路费。我去年从加州开车绕了一大圈开到德州,超过五千公里,只交了 $6 过桥费。美国 70 年代就建成了高速公路网,用联邦政府的钱修的路就不收费,因为那是用的是税收修的。
十八轮大卡车能开进美国乡村,我老家江苏长江沿岸的农村,入村的水泥路不能两辆车错车。
是的。美国基建是较差的,是相对其国力和平均生产力而言是很差的。
同样,中国基建的优秀也是相对其整体国力以及平均生产力来说,是极为优秀的。
美国的基建长期以来落后于欧洲国家。无法和英国法国德国这欧洲三强相比,甚至长期以来也就是东欧和俄国欧洲水平的标准。
铁路方面,美国的铁路完全是占了地广人稀,自由市场的便宜。在规划上混乱不堪:我说的不是现在,恰恰是美国铁路的黄金时期的 20 世纪初。美国铁路的建设以粗暴而闻名。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有一座湖,然后就中间用木头或者水泥填出一个堤道,从上面穿过去。有一条河,就直接从一端架起一座平桥到另一端,有一个谷地,就用泥巴堆出一道土堤。全美国的铁路都是这种画风:
至于阻碍河道,那我中间留出一个孔做成开闭的,供船只通行。
至于城市,那么就更乱套了。各种铁路公司自行选线,自行征地,自行规划,自造车站。导致了大城市一个城市 7-8 个大型火车站。相互争夺客源货源。苦了不少转车的旅客。这还是其次,铁道分割城市,割裂了市区和郊区,结果造成后来美国城市衰退,出现环绕城市的贫民区(市中心则变成商业区),铁路早年规划功不可没。
至于公路,那就更没办法和欧洲比了。欧洲英法德三国在一战前就有硬化路面网。“史里芬计划” 的核心就是迅速夺占法国的公路网并展开战术行动。马恩河战役德军攻击法军右翼,凡尔登战役法军增援,都是靠战前修好的公路网完成的。
但是美国那个时候呢?硬化路面只有城市及郊区有,城市间硬化路面寥寥无几,大部分还是处于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状态。艾森豪威尔组织了一次东西海岸的摩托化行军,结果结果让人十分难堪。
这是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公路状况。
要知道美国在 1900 年 GDP 就跃居第一了,1945 年更是二战胜利国力强盛之时,但是其高速公路网要等到 10 年后才开始蓬勃建设。
所以美国基建没什么好吹的。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旧跟差是两回事。你坐的地铁咣当咣当像拉驴车,一不小心还卡那儿了,这叫旧。山区的孩子想上学,得打 11 路走八里地,这叫差。
瘦死骆驼比马大,我去过西雅图,单轨车是六十年代的,现在看也不过时,美国基建存量大,增速慢而已,铁路存量四十万公里,你还没追上呢,别开始自大了。
美国人均收入(或者类似经济指标)是中国的四到六倍,什么时候我们反过来是他们的四到六倍,你再说人家差哈!
看你怎么定义基建。
如果你说的基建是指柏油路、地铁、高铁、公交、手机信号、公家建筑这些,那中国 win,
如果你说的基建是指国家公园、州立公园、足球场棒球场、飞机场、互联网,那美国 win。
各有各的好,搞田忌赛马那一套就没意思了。
在发达国家中算差的
实话实说,至少我在 mich 呆的几年以及之前跟学校东南西北跑了那么多地方来看,美国的基建绝对不能说是差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绝对是其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很丢分的一个领域。
先说说到底差不差吧。从基建普及度来说,美帝的基建非常发达,也是非常优秀的。不论是从 19 世纪就开始修建的横跨全美的两洋铁路,还是上世纪 50 年代到 91 年修建的 interstate highway,美国的交通建设一直都是领先世界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三点:1. 因为幅员辽阔的领土需要联邦政府通过兴修基建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联系;2. 内战后修建两洋铁路有利于修复国家分裂的局面,并且拉近处在太平洋的新联邦成员,对于联邦政府来说有利于加强政府管理;3. 美国本土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相对平坦的,即使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也很少出现青藏高原或者陕北高原那种成片的硬质花岗岩山体。所以相对而言在美国修建基建在技术上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更何况全美在人口稍微密集一点的地区都完全普及了用电,(虽然在通信方面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即使是印第安保留区等地居民普遍居住在活动板房的地区,美国电网依然尽可能地保证了基础用电。就拿水电站举例吧,我在去美国之前一直只知道美国的大坝里有胡佛大坝,但是直到我 400 level 的 energy econ 课上我才知道其实光 michigan 的大小发电用水坝就有 90 多座… 虽然我国在水电站领域用 50 年时间成为了绝对的世界第一,但美国其实在这方面也不弱的。全美大型水电站 (15 米及以上,或 3 百万立方米及以上库容的电站) 数量到 2020 年有 9,263 座,这个数字也是远超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所以美国的基建从现实条件来说,真的是一点都不差的,甚至很多情况下还表现得挺好。
那么为啥美国基建给我们一种很差的印象呢?其实首先是因为美国人的基建普及度虽然高,但是基建维护程度一直都很差,包括老美自己也一直在骂自己的基建。我在 mich 的时候遇到过两个事情都直接证明了美国的基建维护程度很差。第一件事是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就发现美国的公路虽然很发达,但是路面经常出现不规则的补丁和坑洼,甚至在我刚入学的时候我参加民主党州议会竞选的志愿者活动的时候,Gretchen Whitmer(现在的密歇根州州长)作为 minority leader 多次批评共和党政府一直对年久失修的道路问题置之不理,甚至在我们 mich 家门口的 i-96 曾经还有很多次因为道路坑洼没有及时填平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这种道路补丁问题不论是在 michigan 还是在东西海岸最发达的城市都是十分严重的,但是因为现行制度问题导致就算交通部门想修也只能往上堆补丁而已。第二件事情跟道路没有什么关系,而是 2016 年爆发的 flint 水污染问题。在通过州政府 + 联邦政府拨款紧急抢修管路和调拨瓶装水之后,州参议院决定开始针对 flint 的水污染问题对是否弹劾时任州长 snyder 展开正式调查,我作为 volunteer researcher,当时负责辅助我 public goods econ 那门课的 prof 协助做了调查。其实就算在学校里,我们学校的自来水打开有时候也是铁锈味很重的,有时候一个暑假过后打开水龙头流出来的是红褐色的液体… 然而校园里的水问题一般来说都是各个宿舍楼独立发生的,而且只需要让自来水流一阵子,正常的水就会出来。Flint 的问题是因为供水管路老化导致整个输水管路一直都是处于严重污染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在学校里偶尔看到的红褐色自来水在 flint 是一直存在的。但是最后还是因为共和党认为基建维修问题应该归属 utility firms 来自行解决,(是的,你没看错,美国很多州的自来水和用电这种重要公共产品主要依靠的是私营企业来提供)而没能成功问责。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基建维护会那么差劲呢?其实根据我当时在 flint 水污染事件的调查中发现,美国基建维护差从制度上来讲是必然的。首先,公共产品追求的是高度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以多数国家的供水供电都是国有企业负责的,这样可以保证及时企业亏本也是可以通过政府砸钱来保证市场稳定的。美国在很多公共产品领域却走的是私有化道路,比如铁路、供水、供电… 这样就导致了私人企业必然需要通过提高利润来保证公司正常运营,而在有一些无法抬高价格来补充利润的领域,砍成本就成了必然选择。所以会出现 flint 的供水公司不愿意对管道进行定期检修,甚至更换已老化供水线路,最后导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其次,美国有的基建项目因为最初规划的不合理,导致现在无法获得真正地结构性改革,比如美国的公路年久失修问题。因为我国高速公路实行收费制,导致很多人羡慕美国的免费高速公路,然而美国高速公路无法进行大规模检修也是因为免费的原因。其实联邦政府每年向高速公路网络投入的检修费用高达 270 亿美元,而全国州际公路网络一共有 630 多万公里的里程,折合一下每公里的检修预算才 4286 美元。在考虑到本身就比中国高很多的人力成本,这笔钱简直是惨不忍睹… 对比一下我国每年维修高速公路的成本一般来说都在每公里 1000 万人民币以上,而这笔成本主要就是从高速公路收费和政府补贴中获得的。因为收费制度的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高速公路在维修的时候普遍采用的是如同挤牙膏一样把坑洼填上而中国高速公路的维修模式普遍是分区分段重新铺设沥青,这也就代表着道路体验和道路质量上的差异。总体上来说,美国基建维护差的主要原因有他们不愿意修,也有部分原因是他们修不起,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最初的制度设计问题导致他们没办法很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分满足社会对基建的需求。
确实不怎么样,公共设施都比较老旧,更新换代很慢,更不要说公共交通,简直是像坨屎。各个城市之间的路况差异也很大,像国道这个水平的都已经不差了,纽约地铁大部分站都是各种脏乱差,冬天冷死人夏天闷死人。如果把美国整体基建带入到今天的中国来看,那确实是排不上名次了。贫富差距比较大,连基建差距都比较大。
走过的路没有几条不在维修,高速都是走一截维修一截。大货车走得也是特别多,路况就更加艰难。
但是说句实话,大部分美国人觉得这样的基建也是够用了,平均人手一辆车,对于公共交通来说需求量也就没这么大,再远的地方都自己开车出出门,实在不行就坐飞机。
可是,仍然有不少人羡慕中国的高铁,觉得那简直牛逼透了!
这个问题说明,我们的国家还是太年轻了。
不用高铁?因为人家用飞机。
移动支付?因为人家早就用信用卡。
共享单车?因为人家都用汽车。
建筑老旧?百年前人家那就是地标。
……
在我刚学会上网的时候,土豆或者优酷上好多外国人作死或者搞笑视频,直到现在这个梗还在用,外国人少什么的。其实快手普及以后,我就明白了,中国作死搞笑的更多。只是功能机时代虽然没有拍照手机,但是 dv 什么的还是比我们普及。最近直播火了,各种直播大秀冒出来了,然而也不新鲜,不知道有没有知道朴妮唛的,火的时候中国好像智能机才刚普及。
甚至我们很多设施新,有时候是因为质量不好,所以经常换新。
我们进步很大,但是切切不能骄傲。
比我们差了一百年的距离。
在登月的时候美国主要城市的基建就基本定型了,新英格兰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和底下工程(地铁)在那个时候已经运营半个多世纪了。他们的基建相比我们的基建的科技水平落后了 100 年。
放到当今来比,相当不堪,尤其纽约,真就是脏乱差,屎尿屁,比比皆是。
估计又有秉着斗私批修的观念的人,要说美国基建这么差还世界霸主,真的是德不配位啊,那劳烦您重看一遍找找重点,顺便看看我们在人家在筹备登月的时候我们在干嘛,时间点基本上算严丝合缝的是什么?
上个礼拜,为了准备大学申请的材料,我去了趟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在隔壁二十九棕榈村订了家民宿,暂住两晚,算是体验了一次美国的乡村生活。(当然其实 LA 也挺村的)
约书亚树这个地方是环绕 LA 的众多沙漠中的一个,被我当作看星星的荒郊野岭中最方便的一个。不过与其说是沙漠,我觉得更像是戈壁,因为黄沙上还长着各种张牙舞爪的沙漠植物。如果类比一下,我觉得比较接近中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周边环境大概是这样的。
我们住的地方是这样的。
反正就是一个看上去啥啥也不行的地方,在中国估计就是个十八线农村。但是重点来了,在这么一个抬头就能看见银河的地方,距离我们住的民宿的步行距离,有麦当劳,有星巴克,有肯德基,有酷圣石,有 711,有 Jack in Box,而且店面十分干净,总体感觉并不比 LA 差。
如果开车顺着这样一条坑坑洼洼的主干道一路走下去,
二十分钟后会看到一家巨大的沃尔玛,旁边还有 home depot(类似于建材城),Marshall 等商业中心。
如果顺着地图找的话,你会发现这方寸之地几乎应有尽有,生活水平相比起 LA 这种超级大都市也不遑多让。
至于基建…… 那大概确实是差吧,毕竟这条路真的太烂了(逃)
P.S. 以上照片除了民宿那张都不是我拍的,因为我此行主要是为了拍星空,所以周边风景拍的很少,图片都是网上找的,不过跟我看到几乎一摸一样。
美国基建很不错,实事求是,利落干脆。不但是建设比较完善,而且体系也比较成熟。该承认的就应该承认。
我看到回答和评论里,很多人说中国基建好,实际上,中国的基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的不说,就拿我的本行航空来说,我们缺太多机场了,尤其是通航机场,我们缺乏完善的航空管理和通讯设备。。。说这方面落后美国 20 年,估计 20 年都会不高兴。。。
就在刚刚,我看这个问题的时候,页面提示刷不出来内容,原来是我的联通卡没信号了。
我不是在深山老林,我是在广东,在公交车上。
有图有真相,在右上角:
那些说中国基建全世界最好的朋友们,此处有掌声。不是鼓掌。
因为美国现在的样子就是 30 年前的样子,九几年克林顿时代美国更新过基建,然后就没有大规模的升级了,看上据都是古老陈旧的样子。
但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基建看上去新是有代价的,就拿我家楼下的马路来说,不知道市里怎么研究决定的反正看上去很平整的人行道扒掉重铺 10 年里好像是两三次,在我看来人行道很平整根本不需要重铺,不知道这种决策是出于什么考虑,咱也不懂也不能乱说了。。。
个人认为是因为建的有些年头了。再重新翻修一遍,代价太大了。国内的公路也好不到哪儿去,主要是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公路比较好。
不差。
美国基建领先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样子,现在可能没那么领先了,增速下来了,但是绝对说不上差啊。
看看美国什么年代通的地铁,什么年代建的帝国大厦,胡佛大坝什么规模。
基建赶上美国,还需要很多年。
美国是一个生活在车轮和飞机上的国家,所以,美国的基础设施优势,是机场和公路。
美国拥有超过 2 万个机场,远远超过第二名巴西的 4000 个,中国只有不到 300 个民用机场。
美国也拥有全球最多的飞机数量,最强大的飞机制造能力,能制造几乎所有型号的飞机,比如大型客机,水上飞机,救援飞机、各种直升机、歼击机,全球鹰… 乃至航天飞机。美国飞机的年产量,也是冠绝全球的。
连西方发达国家,都要从美国进口各种飞机,比如波音 7x7 客机、F35 战斗机等。
空运是解决远程交通的,而短程交通,美国依赖汽车。美国汽车保有量达 2.64 亿辆,可美国仅有 3 亿人,除去那些不够年龄的,几乎人均一辆汽车。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 2.7 亿辆,私家车是 2 亿辆左右。但中国人口是美国的 4.5 倍,7 个人才拥有一辆私家车。
那么,为了支撑这么多车出行,美国的公路里程一定少不了。事实上也是如此,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里程,达 68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 10 万公里左右。中国则是 480 多万公里,高速公路 14 万公里。中国还在拼命发展高速公路,美国基本停滞。
为了保障这么大规模的飞机和汽车正常出行,美国的石油消费量也高居世界第一,每天需要消费 2000 万桶石油,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20%。中国是 1400 万桶,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14%。毕竟中国的汽车和飞机都远没有美国多,石油消费量自然不如美国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有三大产业是不会放弃的,第一是飞机制造业,第二是汽车制造业,第三是石油产业。不仅不会放弃,还会不惜代价的强化控制。
当然,美国的水运也很强。美国的轮船制造业,港口数量和规模,都处于世界前列。港口和水运,主要用做大宗货物的远程运输,比如铁矿石、粮食等,主要是运输成本低。
美国搞得比较差的是地铁系统和客运铁路系统。为何?因为美国人出行习惯决定的,大家出远门坐飞机,短程自己开车,那客运铁路和市内公交就没人坐了,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政府也没动力更新地铁、公交等短程公共交通工具。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因为中国人口密集,又主要集中在中东部。80% 的人口挤在 20% 的平原地区,那么,发展公共交通是可行的。
中国的大飞机产业迟迟无法突破,导致空运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否则,中国也不至于航空业发展这么慢,居然需要靠收取昂贵的燃油附加费这样的东西来发展航空设施。
不说比肩美国吧,至少可以追平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吧。
现在中国很多机场都是满负荷运行,拼命扩建,仍然顶不住。如果中国的机票也像美国那么便宜,坐飞机出行的人会倍增,机场和飞机都承受不住的。
正是因为航空业发展跟不上需求,所以,中国的铁路客运异常发达,包括地铁系统和高铁系统。
从经济角度来讲,远程客运飞机其实更有效率,毕竟从理论上来讲,任何机场之间都可以互联,是网状的。而铁路则是线性的,只能作为干线使用。如果我们的空运足够发达,到西藏也许不用修一条昂贵的青藏铁路,而是在高原上多修一些机场,用飞机和内地保持联系,这样更经济实用。实际上,青藏铁路进高原,困难重重,问题多多。
再者,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石油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 60%。关键的石油供应地波斯湾,又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样一来,我们的经济安全被美国拿在手里。所以,我们的交通规划,就以电气化为方向,比如高铁、地铁和公交车都可以用电驱动,现在的私家车也在推电动车。
搞石油,中国很困难。不仅要突破美国的封锁,还得应付欧佩克的联合,很麻烦。但搞电,就自主可控了。中国搞电的方式比较多,一是可以搞水电,二是搞煤电,三是可以搞太阳能风能发电,四是可以搞核电。中国现在电力最大的来源就是煤电,因为中国的煤够多,烧几百上千年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煤电污染大,所以,现在国家改变策略重点,希望发展清洁能源,比如水电、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就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核能,中国和西方的能源占比差距巨大。为了核电更安全,中国投入巨资研发出三代压水堆 - 华龙一号。
总而言之,美国的基础设施,规模巨大,更普及,人均占有量大。而一些城市公共交通,因为需求大规模降低,导致无利可图,更新换代的动力消失了,年久失修,很多市内交通设施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了,很多设施都要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时期,就显得破败不堪。比如纽约的地铁,还在用上世纪 70 年代生产的车厢,中国则大多数是近 20 年投入的新车厢。
中国的公共交通设施,大多数是近些年修的,显得新也是正常的。
差。。。吗?
要说不差,也对,比如
的回答
要说差呢,那些酸美国的人总能找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例子,比如阿米什人的社区。。。
好了,正儿八经说,城市基建不算差,一般农村也不差。但是不排除个别极端偏远地区比如阿米什人的社区基建几乎为 0,但是这很正常吧?况且是人家阿米什人自己不要这些基建的,人家就要返璞归真岁月静好
因为特朗普他是房地产公司老板,他接投资基建的名义拼命放水,让大家贷款买房,把美国的房价炒起来,这样他的房地产公司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他再借打压美国房价的口号,颁布各种限购政策,又时不时把限购政策放松,让美国的房价一波一波往上涨,这样不但自己可以获得好名声,还能让美国的房价近一步提高,自己坐收渔利
基建分周期的,光看硬件,北京地铁比青岛地铁老多了,但你要说北京基建比青岛基建差,那北京人肯定不愿意,人家明明是建的太早,老化了,但如果北京开始新一轮地铁建设,那肯定又比青岛的强了。
美国的基建只是老了,需要维护更新,但是并不差,老美曾经也是基建狂魔啊,铁路里程我们还没有超过美国呢,还有机场数量也很恐怖啊,老牌帝国的底蕴还是很雄厚的。祖国还需要接着建设,同志仍需努力。
碰到真心说欧美国家基建差的憨憨,送他几两花生米,让他自己喝小酒说胡话吧。
真正的问题是要从美国基建僵局里学习什么教训。美国当年基建大干快上,铁路靠的是大批近乎奴隶的初代移民,爱尔兰快饿死的劳动态度都不行,最后还是华人劳工出大力创造了美国速度。
公路网建设是利用了大萧条,市政建设倒是靠实力,但纽约建桥挖过海隧道的时候美国还是有大批走投无路的欧洲移民刚来可以卖苦力的。
现在几代人过去了,喜欢了基础设施不收费,要翻新成本已经是当初建设的几十上百倍了,关键你花钱夜没人干。说美国建筑工人磨洋工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要半年修一条路,但你每半年就给承包商一个项目吗?我又不是候鸟,得当职业干的,给你半年就修完了,就算你钱给到了,我们回家歇一年再出来干下一个?
关键半新不久的路桥凑活着也能用,每个人都喊着要更新,但到时候谁都不愿意掏钱。
笑人谁都会,但大家需要的是对照美国的僵局,想一哪些问题我们的子孙后代一样可能遇到。钱咱可能不缺,因为高速收费肯定一百年不变,养肥了这些公司,到时候不干活就宰了,但人哪?真包给非洲兄弟印度兄弟干?
关心别人国家多差还不如关心自己国家。除了现在最高票所说的公路,飞机等,美国对其他国家压倒性的发达和便捷以外,我说个偏门的但是很贴近生活的基础设施 —- 游泳场。
因为想减肥,去年老妈逼着我游泳。深圳算是一线城市,百度上可以搜到的公共游泳场却不超过 10 个,我住在南山区 —- 现在算是深圳房价最贵的地方,平均房价要 6 万以上,但是冬天开车 30 分钟可以到的不超过 3 个。去了深圳湾体育中心的室内游泳场,里面最少拥挤了 200 人以上,就是一个跟着一个游。你经常可以看见前面游泳的人的脚丫。这种匪夷所思的拥挤度。
在美国所有小区,游泳池是标配。记得美国大学的游泳场每天最拥挤的时候也超不过 15 个人。一般都是 4-5 个人。到处都是游泳池。我倒是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对比这个数据,对比什么公路长度,他女马的堂堂一线城市的游泳池的数量竟然被美国一个 36 线小城市完爆。这叫什么基础设施好?
为了不跟别人拥挤在一起,只能去酒店里买月卡来游泳。其实就算是深圳湾的游泳池,进去一次也要 50 人民币。酒店的 100 多一次,月卡不到一千,胜在没人,环境好。办卡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钱,是不是不能游泳了?他女马的所有的设施都是给有钱人开放的,这叫什么事啊?
这还是所谓的一线城市,还只是个游泳池,就不说其他的体育设施了。公共足球场? 公共篮球场? 公共高尔夫 —- 呃,不对,高尔夫在中国是最高大上的东西。年费 60 万,不知道我当年的美国小区收我 60 美金一个月怎么想的。
我倒是不介意美国基础设施有多差,我他女马的是希望我们自己国家的公共的基础设施好点儿。现在给我的感觉是,没钱就是地狱!
2017 年去夏威夷参加学术会议,在会上汇报 ppt,此为背景
夏威夷的风景不错,但基建真的很一般,比如公交车 1 小时一班,没有地铁等轨道交通。所以夏威夷老百姓人手一张纸质版或电子版(有专门 app)的公交时刻表,工作日和周末的班次还不一样!
其他基建和武汉相比也几乎(严谨起见)没有什么优势,大酒店客房的设施非常老久
可能有人说在美国人人有车,但事实就是还有海量的穷人没有车,只能依靠这种不方便的公共交通
走了上十个欧美日大小城市,感觉还是国内的强二线、新一线城市好
李嘉诚说要花 10 亿买房,李嘉诚的住所真的很差吗?
大人!时代变了!
您该退位了!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华盛顿不是美国,阿拉斯加也不是。由于体制的不同,每个州的财政状况不同,他们与我们这种财政转移支付是不一样的。所以,好的州,基建不会差,但是铁锈地带,没钱,怎么修?
中国看美国,千万不要用我们的语境去看,世界是多样性的,政治制度也是这样。因此,多了解一下就行,不清楚的东西,不要发表定论。
美国基建不差啊。是什么让你感觉美国基建差?无论是道路总里程还是铁路总里程,都远程中国。更别说发达的航空基建。
美国的基础建设还是相对不错的,看到有的回答里的留学生,就拿个路上的坑来说事,显得有点不太厚道。
我赞同有答主的回答,这么大的国土面积,绝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都算是整齐完备,连高速公路旁边的公用洗手间也干干净净,有空调有热水,按照美国的人口密度和税收水平,能做到这样很不错了。要说该抱怨的情况也挺多,我感觉加拿大也有,去过欧洲也有,分国情各有不同。想想也是,当初再好的基建也肯定经不住岁月摧残,反正大家都是修修补补,用纳税人的钱还是要精打细算的。
话说新兴国家某些地区的路况确实光鲜亮丽,黑历史也是有的,比如十来年前上海五角场附近的街道,一场暴雨也是水到了膝盖。你们…… 年轻没见过。
想想红楼梦里以贾府的钟鸣鼎食,也常用 “半旧” 的物事,而金瓶梅中西门大官人豪富奢侈,妻妾成群,却是个爱 “簇新” 的。旧富新贵的区别,不需浓墨重彩地渲染,只用些轻描淡写,寥寥几笔就已足够分明。
要我说,有些吐糟的逼格不够。
我觉得美国收费站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路大部分的确是不好意思收费的。
基建是需要维护翻新扩展升级的,一百年前很牛逼的基建放在今天看真心不咋地。
首先一点,我没有去过美国,但是经过搜集信息,还是能得到一些信息的,但是这些有很多人都比较片面,或者是单个城市的。我们将从一个维度来比较那就是谷歌地图与中国地图软件服务商的比较。
首先很多人说高德地图容易出现断头路或者经常出现指错了,这个或许是软件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中国的道路新建的太快了,高德地图数据相比较而言更新相当的慢,毕竟数据包内寻找数据并更新数据是一项大工程,数据更新相对慢一点。而与之相对的是谷歌地图,网络上在外国旅游对谷歌地图一片好评,但是这些好评为什么有,难道不是谷歌地图的指路的可靠性吗,但是美国如果大规模修路,谷歌地图数据更新赶不上修路的速度,那么当然就会出现指路出错的问题呢。路网更新慢,地图数据更新也就相对较少,这当然是谷歌地图好用的原因之一,因为谷歌地图的稳定是美国路网的稳定,也就是更新慢,但是损耗绝对是在全球都是一个差不多的值,那么更新慢就是说明了路网较差。
在有一点就是谷歌地图在全球相当稳定,一部分是占领用户的大脑,更多的是路网变化不大,如果路网变化大,那么谷歌地图得忙死,一天到晚搜集数据并加以更新,我国地图服务商也就更容易占领市场,因为市场变化越大则变数越多。
如果有人想杠,那就讨论一下地图的更新问题,本人非相关专业,也就见谅了。
1. 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基建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项目(不是全部的基建项目)。
2. 美国地域宽广,所以虽然城镇化高但是居住分散且是复杂的网状分布。
3. 美国经济发展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4. 美国除了超一流城市,基本其他档次的城镇人口都比中国相对应的地区要少一个量级,公用投入差距巨大。
5. 美国人的城市规划及周边功能区的定义和使用与中国有较大不同。
所以美国的超一流,一流城市,比如洛杉矶,纽约等等,基建是很不错的,国际都市没毛病。
而老去的城市和二线,地标什么的不缺,但是在更新维护方面就不如中国相对富裕地区的对应城市了。
三四线,由于中国前一段时间大搞基建,所以基本就什么都比美国强了。
而到了乡一级,村一级,从平均水平来说,要好过中国很多。
当然这只是总体而言,在一些地方,比如综合管廊什么的,中国差的一笔。
拉基建搞内需,只要学过高中历史的就知道,这事罗斯福当年就干过。
联想到上世纪 20-40 年代的那 20 年发生的种种, 颇令人玩味啊。
都是 100 年前罗斯福新政建的 d(ŐдŐ๑)
时间长了,就好像很多东西用久了,容易年久失修。
如果拿我们现在的地铁,机场和美国去比,真的美国的好多机场地铁,可以说实在不好看,容易感觉到美国基建很差。
再等几十年吧,等我们修好的东西用几十年再看是不是还一样。说不定我们早拆了,好处是还能看新的。
跟中国比,那实在是差太远了。比如广东一路口,短期内 62 万车主违章,总罚款超 1.2 亿元。建造方还认为合理合法。这种时间短见效快的基建,美国人就不可能造出来,再过 500 年也造不出来。就这点而言,美国基建起码落后中国 500 年。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自己在广台高速公路 43 公里 200 米处因为转道压到实线,所以 “吃” 到罚单,而他自己在缴纳罚单时,发现交款系统显示已有超过 62 万人在此违章。对此,佛山交警回应:道路标志线是经过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的,并且在岔道口之前都有提示。
我有个问题
你们在说美国再小再偏的地方都有体育馆图书馆游泳池厕所并且状态维持良好
这要多少人力去维护啊……
我国之前以苏联为前车之鉴,看来以后要以美利坚为前车之鉴了。
美利坚最好的基建都是在上个世纪它准备全面成为世界第一,各方面都蒸蒸日上的时候搞的。
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美国几乎是翻版。
曾经美利坚也是基建狂魔,一如现在的中国,然后在 1945 年建立了新的世界格局,正式成为老大。然后一段时间的如日中天后,怼死了苏联,然后基建就开始垃圾了,因为中国正逐步赶上美利坚。
想想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吉利,那时的伦敦也是基建狂魔,火车轨道改变了一个时代。
一如上世纪的美国。
各路大神在吹嘘高铁的时候,美国人出门不是开车就是坐飞机,那么多机场和高速公路不是外国人修的吧?
国内大部分还买不起房子时候,美国很多人都可以有 house 可以居住!上百年前,摩天大楼的修建就成为美国城市的标配,他的基建能力还包括港口、铁路、机场等!
很多人眼里只有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区分,但是忘记了人均国民收入还有好几倍的差距!
只要看得到差距和别人的长处,才能真正超越别人!
美国所谓的高速公路和中国的高速公路那是两回事。建议引用美国高速公路里程的数据的时候,加以区分。不然我们的国道省道县道,城市里的快速环线也都得算上了
看看咱们这地标!这谁比得了!!!基建狂魔不是盖的!下图为广西某市地标建筑。
美国基建那是相当的差!下图是纽约最大的公共泳池~
纽约市内高速公路。
元明清时代的布鲁克林大桥,现在走起来拥挤不堪~
市中心还有人力车夫~
18 年还来个全城大停电!飓风来了也停!
就是不怕下大雨,比地铁还老的下水道,上百年的老古董,但就是不堵你说气人不?!
街道两旁的人行路,走过嘛?
哪个好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你就是没去过。
每天上班我能熟练地绕过路上每一个坑恩,你说基建好不好。。。
我没出过国,因为我以前是个军人,我没法出国。
但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美剧好莱坞电影等等,从小我也是深受公知侵害,各种认为美国是人间天堂。加上我在各类影视作品、音像资料中看到的场景,很难让我认为美国的基建水平差。
不用怀疑我,我是个爱国者,我们这批经历了 1990-2020 高速发展期的人,不可能无视中国取得发展成就。就最简单的例子,我家至今搬过四次家:
铁道旁的出租屋→父亲单位的分配房→商品房→更好更大的商品房
换过四次交通工具:
骑自行车→摩托车→十万元小轿车→SUV
虽然,我生活的水平从来都不能算得上是富足,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是实实在在的吃的更好、住得更好、行的更好的。
这一切来源于什么?这一切来源于:
国家的路线政策方针 + 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 历史机遇期
而且,我相信,大多数人(我指的是大多数人,别杠),除了一些自作孽的、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是在稳步提高吧?
而且要知道,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在新中国建立 70 年后完成的。
这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们是一穷二白的,是百废待兴的,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伤疤。
美国基建好吗?要我说,美国基建当然好,美国的基建起码在过去的一百年乃至于未来的五十年里,都会是世界领先水平,人家也不是不发展。
中国的基建好吗?太好了,中国的基建已经步入世界领先水平,不说数一数二,起码是名列前茅吧?但是中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均衡,这一点,我们的党和国家,正在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进行弥补。
反之看美国,它的基建水平大多来自于过去一百年里超强的经济水平,这种睥睨整个世界的经济实力,自然让它有能力搞好基建。况且,基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工程,我们中国有超过美国的地方,自然也有不如美国的地方。
但是,拿发展了 70 年的中国和美国比,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应当是坚定地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取他人长处补自己短处,根据中国人的生活和使用习惯做好针对性的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让老百姓受惠于基建。
没必要盲目自大,也没必要妄自菲薄,任何对比和排名,其实都是无意义的。
把自己日子过好,才是真的好。
纽约的那个地铁去的时候臭哄哄的还有大老鼠,古董老地铁了,有些地方的路也是有坑。拿高铁比不恰当,美国航空业太发达,私人小飞机都不少,要是国内到处都是机场我也没啥必要坐个耗时间的高铁。
万亿基建估计最后是不了了之,国会批的可能性太低了,效率低我是见识过一年前去威斯康星的坑一年后再去还在,到处都在修但总也修不好的感觉。
美国基建让部分人觉得相对差的原因大约主要是外观的陈旧和部分城市包括公路交通、市政建设等外观的老化上——但要就功能性而言我真的很难相信居然还有人会觉得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国家与之相比还有优越性的……
硬要说,中国能与美国相比的基建只有部分城市的轨道客运了…… 因为美国是一个几乎不存在轨道客运的国家。
题目问美国基础建设差不差,我只能说确实差。不过这个差是相对的,不符合美国的国力。
和其他国家比估计不差多少。说中国基础建设强的,第一基础建设不只是铁路桥梁。且不说美国铁路桥梁是不是真的比不上中国。你去中国农村住几天,再去美国农村住几天。水暖电网,马上就能感受基础建设的差距。
16 年 5 月到纽约,布鲁克林地铁 n 线那块就在维护,10 月我离开纽约,完全没看出有一丁点变化。
同意弗吉尼亚硕士的回答,美国基建不是太差,而是老了。但是老了不是和差也差不多一个意思么?
20 年前去过几次美国,那时还不错,洛杉矶的州际高速(几号高速来着?不记得了)双向 12 车道,川流不息,站在高处看真的是让我这个土鳖惊掉了下巴。号称天下第一公路,上下班时几乎是停车场,只有 CarPool 的车还能保持较快的速度。LalaLand 的开场集体舞真不是胡掰。东部的华盛顿、纽约、巴尔的摩也还过得去,就像在森林里开车,车速还非常快。
2018 年去的时候,肉眼可见的差别就出来了,道路边缘坑坑洼洼,主路也变得不平整。美国的基建好像从 20 年前就停止了,掏出珍藏的当年老地图,发现居然还能用,就好像我是瞬间穿越 20 年。
这要是在北京,我要是拿着老地图,估计到现在我还在西直门桥上找路呢。所以大家各有各的难处。
老美的基建变差,除了大家讲的预算、磨洋工的原因,可能还有两个原因:
1、老美天性大大咧咧,不爱规划,也不鸟什么 “质量是百年大计” 这种话。我甚至觉得老美内心深处认为政府规划出来的东西一定都有阴谋,所以发现了不合理也不愿意改,就这么凑活了。所以像菲尼克斯这种高速穿城而过的错误(当然很多人认为这不算错),就这么着了,我愿意,政府你给我死远点。
2、点歪了维护科技树。基建是要维护的,但不应该是老美那种做法。20 年前我路过弗吉尼亚的时候就发现路边有大量树木死亡,于是找时间联系了老美相关的科研机构,人家说由于每年用盐水融雪,所以导致日积月累,土壤盐碱化,树木都挂了。解决方案是啥呢?有几个大学正在寻找耐盐树种,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当时差点一口血喷过去,难道不是应该停止使用盐水,而去寻找替代性的融雪手段吗?年年撒盐,除非你用 304 不锈钢铺路,否则不坏才见鬼了。
不知道老美现在是不是还在每年愉快地往公路上撒盐水……
看你怎么看。
你如果在纽约,半年看地铁出了三次车祸的新闻,你会觉得魔幻,误入了第三世界国家。如果你去了美国的乡村,中部一点的,没有地震,洪水,台风乱七八糟的灾难的时候,你会觉得美国还是美国,这种地方的房子也不见破败。之所以列举出这些灾难,是因为我在那边住的房子都是木质板材结构,大概率禁不起折腾。所以在台风过后,你很难感叹美国基建好。
美国真的是得天独厚。如果你把美国的建筑水平丢到日本,根本撑不住。但是因为它灾祸少,个人加上保险,足够修出大量看上去很美的私人建筑和不算太贵的公共设施。偏远地区的学校拉出来比一比,你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的基建要做的还很多。不过,有一说一,我去过纽约的公立小学,感觉比乡村公立小学差。我不知道是样本限制了我的认知,还是说维护成本造成的这一现象。
在我看来,美国破旧的是那些大型公共设施,道路,地铁。。。铁路我不知道,我觉得他家火车蛮差的,虽然服务很好。我以前去读书的小镇太偏远了,若是从纽约走,必须是铁路转私人小巴。火车速度慢,让我梦回绿皮车。但是内部设施还不错,而且铁路员会一个个走过来告诉旅客:您到站了,要下车了。铁路公司是私人的,就一个。但是铁路不是政府规划吗?所以,是政府的?所属关系不大清楚。
总之,意思就是,只花小钱就能维护的公共基建和私人建筑我觉得美国看着很好。但是要花大钱才能维护的大型基建,美国人就有种任由它破败的感觉,开始变得很糟糕了。
别再问这种问题了真的,有些东西老早的时候人家就有了,只是这么多年没有去翻新…. 你拿近 20 年的基建去比人家 70,80 年前的设施,这样有意思吗? 这又能证明什么呢?优越性?
看了 BATman 的回答,我不知道是个没出过国的美吹还是在美国呆久的蛙民。 美国免费高速的确长,堵,破。
美国的电信,真他妈是笑话。我之前在南加州欧文,平均 ATT 2.5 格信号。现在在硅谷,平均 1.5 格信号。本人是打游戏娱乐的。美国网络及其容易断网。现在来硅谷后,还容易断电。那些 50/60 年旧的电线杆,一大雨大风就会倒。
别吹美国的机场,周一到周五安检慢到死,随便一出差,一天没了。你拿什么和地铁比?
还有美国的医疗,是真的垃圾!垃圾在拖延和没效率。
川普总统的基建能不能搞成,只能看中国政府愿不愿意借给他钱还会过一段时间给他免除了。
美国是联邦制,尊重私有财产,穷鬼掏不起钱,自然就基础设施就差,有钱了多交税,基础设施就好。能交多少税,就能获得多好的公共服务。美国收税是先要预算公开的,花到哪里都得先预算。在美帝的话,社会中层、上层的看到征税的预算,自己 80% 多的收入拿去给穷鬼修路了,这预算能通过才怪。
知乎上吹中国基建好的,无非就是拿中国 TOP5% 人的生活环境,去和美国倒数 10% 的去比了,田忌赛马而已。就以知乎上一帮用北京和纽约对比的,无非是把三里屯、望京和纽约的法拉盛去比了,要是纽约长岛和南二环以南比,差距更大,在他们眼里,两城四区是北京,延庆、昌平、平谷、房山、门头沟都被开除了北京户籍。
美的出差,跑过几百公里高速,人少车少,荒地太多,缺少维护,动物太多,撞死鹿兔狗鼠很正常。经济高的地方维护的好,经济差的地方路况很差。
地大,环境好。图 1 就是高速,没围挡,来不快。
美国基建
我在美国住了 20 几年,最近几年工作在上海外派工程师。我感觉美国的基建 infrastructures public building 之类的和它做的东西都比较朴实耐用,在非功能的地方经常挺粗燥的。我所在的城市道路上经常能看到那种很深 pot holes,奇怪的是每年都在挖,到处都在修补,所以说密西根州的州花是 “orange cone”。几年以前,我们的教会翻修停车场的时候给我印象很深。这个停车场大概花了一百多万美元,下面挖得很深,埋的带有坡度的管子,复杂的排水系统,但是外表上几乎看不出它翻修过,想不到要花那么多钱。
我在美国这些年做了一次火车,是去芝加哥。按着地图找到了车站应该在的地方,可是找不到站台只有一块石头,大概两个人可以站在上面,等到火车来的时候,真的就停在了石头边上。原来那块石头就是站台了。在中西部你下了火车,马上还需要车,拿不然哪也去不了,所以趁火车真的是很不方便。
我回国第一次在虹桥看到那么巨大的火车站和机场地铁都连在一起,非常的震惊,因为我印象中火车站是那种很比较矮小,环境和空气都不太好不是很愉快的地方。那是多年以前的印象。后来发现,国内所有的城市包括那些很小的城市都有很大的火车站和飞机场。
作为最早进入工业时代的西方国家之一 基础建设早就很完善 一般情况下能修就修 实在破烂不堪在进行重建 关键原因还是一个字穷 在者人工贵 大规模基建在西方国家行不通 特别是老美属于联邦制 地方和中央财政是分开计算 这就导致每个州基础建设有好有坏… 老美作为蓝星霸主 很多人都有疑问 为啥不建高铁为啥不弄房地产为啥有些地方城市还是木头式平面建筑 答案就是人家注重民众权益和利益保障 再者建不如修 修不如翻 翻不如建 因为老美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就二百多年 不像欧洲一些国家拥有悠久历史的基建… 熟悉历史都知道 老美从殖民统治到民主 南北 中间经历百年动荡 直到建国一百年左右确立了如今版图 再者是一个移民国家 初期大量劳动力建设的基建如今差不多还都有保留 别看变化很大其实都是翻新改造 如今注重人权和民众利益 搞基建要钱也要人也要时间 所以导致一种矛盾 基建一种很缓慢的发展 至于差有多差其实也就马马虎虎 中国基建狂魔大搞建设初衷挺好 但在老美只能望洋兴叹 因为观念不同还有体制不同 作为中国人最爱移民国家的国度之一 这个问题他们或许最有发言权 …. 评定一个国家不是看基建 而是从民众生活和受欢迎度来评价 如果美国这不行那不行会吸引世界精英选择定居 答案都在不言中…..
非常差,interstate 好多都是破破烂烂的,惨不忍睹,每次坐 megabus 从波屯出来,真是觉得美帝药丸。
超烂
路不平,桥不直,没有公共交通
房子都破,大楼都歪
怀念以前坐公交的日子
一张月票玩遍杭州城
没去过美国,咱不讲美国,讲讲国内,反过来看看说美国基建差的那部分人的心理。
咱生长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学习工作于北方直辖市。
这么说吧,当这两个地方进入工业化社会时,西南几个省份的工业化程度还差得远。
这几年国家在西南几个省份的固投很下力气,导致这几个省份的各项数据也很漂亮,
最后呢,也导致这几个省份的人也飘了,觉得自己老家的基建很强,东北这等地方很差,很落后。
于是就出现了三个贵州人以为东北很穷没钱装摄像头、于是坐着飞机去沈阳盗窃的真实案例。
美国是世界 GDP 第一大国,人口仅为中国的几分之一,这国家从 1890 年代就开始雄踞 GDP 第一了。
人家早早完成了最基本的基建,外加几十年来通过战争以及美元结算获得的利益,该有的人家都有。
这次疫情,美国表现的确糟糕,然而你看人家人均重症配套设施数,那不是普通国家能比的。这个国家各种光怪陆离的根子在政治制度,但人家物质底子十分扎实,不服不行。
天津这几年经济下滑很多,今年首次跌出前十,被各种嘲讽,以至于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不少南方三四线城市的人叫嚣他们老家比天津先进得多,哪哪都比天津好。
服了。彻底服了。
说白了,说南方三四线比天津牛逼的人,与说美国基建差之类话的人,心理上一样,都是暴发户心态。
你要盯着北京一号二号线看,北京也没您那三四线南方老家先进。
四年多前,因公司业务需要,时常去西南某省出差,在该省几个地级市溜达了几圈下来,其他的不说,单是火车站及其配套设施就没法和东北同级别地级市相比,简直落后了一个时代。火车站可是最基本的基建呐!
所以三个贵州人觉得东北穷装不起摄像头就跑到沈阳去偷盗的新闻,真的是一个巨大而魔幻的讽刺。
堪比岛蛙觉得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
你们觉得岛蛙可笑么?那你们觉得嘲笑天津的三四线南方人可笑么?
那那那,你们觉得那些个嘲笑世界第一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老百姓呢?
G16”> 只说一些在纽约的所见。
当时在纽约曼岛上西区住过一段时间,家住北京的话,去纽约住一住还是比较震撼的。。。法拉盛是真的牛批,与 90 年代我国小县城有的一比。
曼岛还是好些,坑洼的路面起起伏伏,路边的垃圾桶镂空设计,不进行分类,大风一吹,漫天飞垃圾哈哈哈。地铁入站口楼梯很多没有顶棚,下雨必定被浇。地铁站夏天热的要死,等车的地方不安挡板,人掉下去咋办。。。地铁站下雨之后会漏雨,地铁报站竟然是人工报站,不是提前录音,好多时候听不清。。。
到了曼岛下城更是牛批,大楼一栋挨着一栋,小店一家挤着一家,看的出来寸土寸金,但真的压抑。time square 就一美国王府井,又挤又乱,人多人杂,各种兜售碟片圈钱的 hhh。摩天大楼密度很高,但比国贸一水的玻璃幕墙看着还是逊色一些。
闯红灯的话跟纽约人比,北京就是渣渣。在纽约聚上一群人必然要闯灯,管你有没有车,反正车得让人。到了后期我是几乎不看那黄白灯的,跟人走就完了。跟纽约人讲闯灯没素质啥的,都是扯淡,纽约人反正有借口:我们灯太密集,人们太忙,只能闯灯了。。。
美国人看这些回答看美国的可笑程度,就好比我们看 “呆湾井蛙” 看大陆的可笑程度。
跑题。
每次往美国飞(DFW)我最喜欢坐在窗边看风景。机场并不在市中心,而在几个城市市郊的交汇处。下边的街道,房屋,自然风光看起来令人心旷神怡。白白的马路,又宽广又大气。(稍后补图)
在东京上空飞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看风景。深深浅浅的稻田,黑黑的马路与白白的划线对比清晰,小车车像模型一样在上头行驶。很可爱,但是就没有美国那样磅礴的感觉。
每次往大连飞,我都被海上的风光所迷惑,点点的船,在夜晚化为星星点点的灯光,像海面上撒了星星。如果有幸从东南边的海岸掠过,还能看到模拟人生开场画面似的,海岸从海面耸立出来的样子衬托得仿佛面前的陆地是一座度假小岛(大连很多海滩都几乎没有海滩,更没有沙滩。窄窄的空地,紧接着就是耸起的礁石悬崖。)然而,每次飞进市中心,我就开始闹心…… 那些马路,那些楼房…… 真丑啊…… 如果那天的空气让我能看见底下地面的话……。
美国基础设施是老化不是缺乏
看到我们这个小城市的路 几年之间 不停 修好了挖,挖好了修,如此这般,反反复复 。
笑而不语。
其实美国的基建差倒不是很差,就是老化严重!!!老美可以说七八十年前铁路,公路,水坝就建的差不多了!这些年一直在用,老化严重,但总体上他们的基础设施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所以现在这样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他们的土地是私有的,想建一条路,广买土地就能把人折磨疯了!好像老美某个州要修一条公路,修了十几年都没通车,放中国一年半不通车估计地方政府能疯了,两三年不通车,就算烂尾了!!
另一个原因,老美的律师太厉害,你一点做不好,律师能黑死你!!!据说美国有一颗树挡住了道路,施工方千方百计拿下批文可以砍了,但是由于手续麻烦,等批文下来树长大了,和批文里面的直径 10 公分不一致了,现在 11 公分的直径,所以不能砍,还要从新搞批文!你要是敢砍,律师能把你搞死!!
还有一个原因,貌似也不是原因,都说他们坐飞机的比例高,所以重视机场建设,不重视铁路和公路!其实他们的机场也比较老旧,给人的感觉最近一二十年也没新建啥机场,也是吃老本,有些也很久。地铁更别说了,在里面刷头条估计都够呛!!前几天地铁进水了,官方一句水往低处流了事,还觍着脸说自己处理的比较好!!!
感觉美国现在就是体制太完善了,完善到害人的地步!!楼倒塌了一堆手续批,不批不救,救八个小时准时下班,敢加班就会有人受到处罚!!搞半天人没救出来,挖了条狗还吹嘘半天!!
我发现现在知乎真的低龄化严重的很,自己的国家是一点都不清楚,你上个网,看到到处都在夸赞我们基建狂魔,盖了这个,修了那个的,可是家门口的路一修就是三个月,每天咚咚咚,每天尘土飞扬。而且总是用我们的一线城市代表我们全部的地区,求求你们多出去看看吧,看看我们多少烂路,看看我们多少人连飞机高铁都没坐过,所谓的基建狂魔我只在网上听说过,我的生活中,抱歉,我现在在家穿的棉袄打字,原因是供暖推迟了,推迟的原因是,整修了半年的管道还没有修好,我们这里很北边,冷得快,所以供暖比较早。目测得 12 月份修好,乐观的情况下……
兄弟们,别总是用网络去了解我们国家了,多出去走走,多观察,其实我们真的没你们想的那么强大,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我就想知道
全美国从事 construction 的总就业人口也就 800 万不到
占总就业人口的 6%以内,
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和中国工人,在建筑行业,差别很小
而美国需要维护的基建设施,其密度远大于国内
这种情况下你说美国基建很好,看起来美国的基建大概有魔法,不用人维护,自己修复自己,我国高呼不可战胜。
歪个楼瞎分析几句:美国的工业基础正在恶化,一是金融和创新挣钱更快,二是产业工人阶级正在萎缩,钢材水泥难以快速复产,生产全靠机器人一是投资太大二是远水不解近渴而且在这种产业估计也不经济
所以,猜测川普此举主要还是表态兑现竞选承诺…… 推进不会太顺利
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存量到今天依然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在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方面更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
但是基建是需要维护的,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这些设施的功能性作用发挥的都很不错。
但是在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就不是很好了。
在中国也有这种现象,中国的烂路和缺乏养护的农村基建也非常多,共同的问题就是经济。
美国再印 2 万亿美元投入基建,却被无情嘲讽!他们能超过中国吗?
我上次在美国坐火车,好像从华盛顿到费城吧。外面下小雨,我坐的地方下大雨你敢信。。。
列车员也没啥办法,只能去餐车躲躲雨。。。
答个非所问回答:其实美国在一百年前也是基建狂魔,直到布雷森体系崩溃…
大概知道一点德国。美国我估计有些类似。
德方合作伙伴有来自德国各个地方的,他们对中国的道路、城市、高铁,皆表叹服。
随便一个几十万人的市镇,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繁华的大 city。二百万人口的地级市,中国有 100 个应该问题不大吧?二百万基本就是慕尼黑的人口水平,也就跟大庆差不多。身在天山心老沧州的河北省沧州市,放到欧洲发达国家里就算是仅次于伦敦和巴黎的第三大城市。沧州,你再琢磨一下这个地名,思考一下他作为三线城市在中国的排名。
慕尼黑的朋友告诉我,双向四车道就是慕尼黑的城市主干道了。在中国如果一个县城的主干道是这个规格,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县多半是个贫困县。
他们的高铁速度比我们的高铁慢大约 100km/h。
但是,他们给我看了一下德国一些乡下的照片。道路干净整洁,几乎片尘不染。周围有庄稼有草地有树林,但是你很难跟我们心目中的 “农业” 联系在一起。如果不说,你还以为是什么高级别墅区,但这就是个 100 来人口(还是一百来户我忘了,但就算乘以三、四,数量级也不变)的村子,应该是最小单位的人口聚居地了。
就是说他们的基建可能不是太高端,但是均匀地触及到了所有人。
而我们,县城往下,石子路,土路,那就不一而足了。
所以好和坏,也看什么角度。别人的最普通老百姓能享受得体的出行条件,而我们还有很多人出行,冬天雨雪泥泞,春夏尘土乱飞。
去过两次美国,西雅图,凤凰城,拉斯维加斯。
没感觉美国基建差。反而觉得不错。
和同事交流,他送儿子去湾区上班顺便参观了斯坦福大学,被斯坦福大学的 “豪” 震惊了。
原话就是 “you can see a lot of money there”
维护校园的外观很耗费人工,花了多少人工基本上可以看出来。尤其是百年老建筑。
够用,而且保持了最高的经济性。
你就想吧,中国的基建,免费的你只能跑国道,限速 70 公里封顶。
美国免费的最高等级公路,属于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远高于中国的高速公路,限速一般是 70mile,实际上只要你胆大,跑 100mile 也没问题,因为美国并没有中国那么多超速探头,而且不出事故警察也不会主动去抓超速。
门口一条路修了三年还没修好… 美国车质量好因为路太烂没办法… 美国地铁比国内绿皮车还破… 公共交通能到的地方非常有限而且奇慢无比… 就这样还只有几个大城市有公共交通… 要不是大街上的人长得都挺洋气你一定以为你到了第三世界国家…
这有什么好比较的,二十年前或十年前的公路和刚修的能一样吗?何况这公路大部分还是免费公路,我在俄州开车,路还可以。
湾区经常维修管道还是什么的会把路挖开,修完之后再填上。问题是你填完以后不求你填的有多好,起码和没施工的那边一样齐吧。齐是不可能齐的,只可能是鼓起来比老路高。真有你的!
反正就公路层面来说领先中国二十年起码是有的。虽然中国人多的州有些路因为年久失修普遍比较老可能有些地方不平,但是从信号灯的设置到标志标线到匝道的设计等等关乎交通通行安全与效率的地方中国就是弟弟。
美国算是第二代基建狂魔,其基建水平丝毫不差,只不过英雄迟暮,没有更大的刺激做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只是在补历史欠账,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应该是总体傲视全球。这方面和美国比不是真英雄。
回答里有很多高赞让我相当受不了,各种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有些答主的切身观察是由于两国文化差异,比如高速公路文化。有些是由于历史原因,比如你如何要求 20 年前的基础设施考虑人文关怀?有些是对中国的实际地理地质条件缺乏了解,比如说中国基建难度低于日本的,你怕是不知道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对交通土建意味着什么,你怕是不知道长三角软土对上海这种国际化都市意味着什么,你怕是不知道东北和西藏的冻融循环对地基意味着什么,你可能知道日本多地震,可我们也有四川。美国基建难度总体低于中国也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日本,就这么大的地方,自然地理条件能有中国复杂?如此种种。屁股位置坐好了,嘴里说出什么也不奇怪。
做了那么多年工程研究,直到这个暑假长途自驾返乡一路高速才体会到基建的重要性,也更加钦佩一线的工程人员。他们的工作太重要了。
至于一些答主一本正经地厕所环境乡村建设,我只能说:交给时间。为何你能给美利坚 300 年,我新中国跟你借 70 年都那么难呢?
你要说美国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那肯定是相当完善的。我现在在美国一个小城市,这里的基础设施很完善,该有的都有。比国内相同级别的城市要完善一些。但是问题美国这边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都很陈旧,维护更新速度很慢。我们学校旁边的主干道,没多少公里的路,修了两年了,现在还在修。时不时封路,简直让人崩溃。要搁国内,只要钱到位两个月估计都不用就修好了。
东部地区的路是真的很差,中部、西部的还行。2012 年 1 月至 2014 年 10 月在美国康州留学。
2012 年暑假美国东部刮了一场飓风,老师说保险公司要陪几十亿美金,那次是第一次知道美国的州政府不是拨预算修路,而是拨钱给路买保险,碰到天灾什么的,保险公司赔一大笔,用这个赔偿金去补路。
2013 年,同公寓的有个中国学生,在康州去麻省的主干路上(不记得是多少号公路),道上坑坑洼洼的,他开到 128km/h,CRV 直接侧翻了。安全气囊全爆了,好在人没大事。这路是真的烂。
2014 年夏天,帮同学搬家,从东海岸的康州 8 天开到西海岸的加州,路过中部、西部感觉路还行,比东部好太多。尤其是中部地区,路上车不多,路也好走,电动普鲁斯能开到 144km/h。
东部地区的路不好,与冬天太冷,经常融雪,铲雪,路保养不到位有关。
基建的好坏不是看最高标准,而是看最低标准。
如果我在美加偏远或者说落后的地方买块地想自己盖个房子住,这块地没有市政的三通。那我需要找专业公司来打井并安装滤水系统,还要找专业公司做一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还要安装燃油发电机和燃油锅炉提供热水和暖气。这种民居标准要做到全覆盖,修建和维护成本之高是大部分国家不能承受的,加上公共设施,就连美国都有些吃不消。
美国不是没有基建的高光时刻,就是 垮掉的一代 的上一代和上上代人。他们也是吃苦耐劳,工作拼命,锐意进取,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的推销员满世界推销产品,他们的鸡汤到现在还被奉为圭臬,。
美国的基础建设肯定不如中国,但是基础建设的作用是什么?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美国已经在下一个目标跑步前进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是有效满足社会物质需求,而不是最大化提升生产总量的指标,所以美国的基础建设到底是什么?
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想问问你觉得在中国搞基建的人是些什么人?我觉得我肯定是一群知识文化欠缺只能靠出卖体力为生的人,对吧?这群人他们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及以上,整月无休,每天回到家剔除了几乎所有的娱乐时间,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为第二天的工作准备,在美国工人看来,我们的工人和畜生没区别。
有些东西你可以骄傲,可以自豪,但是骄傲自豪的前提是想象得到这些我们付出了什么?外卖员成了上网率最高的行业,建筑工人成了衰老最快的行业,讲真的,除了国企落实了朝九晚五和每周双休工作制,还有多少企业落实了?奉劝各位不要吃着人血馒头跟吃着牛肉馒头的人炫耀自己有多强,这个强不是你创造的
不说别的,打个 LOL 延迟一般 100 左右,80 就谢天谢地了,真的难受,我住的这地方还换不了网。前几年在国内,ping 从来都只有 20 多。
基建够用,但肯定旧。不要你要是肯花钱,一定能享受好的。
每天上班的时候要走一条收费公路。道路平整,周边景色也好。
这条收费公路之后接的就是免费公路,虽然道路也还算平,但是修修补补的痕迹就开始多了。
密度是任何城建的杀猪刀。这条收费公路走的人也少。免费的路段常年塞车。不过加州住这么多年,收费公路还真是不多。
尤其是那些重型 40 尺集装箱卡车,市区和高速公路到处跑。收费路段上倒是几乎没看到过。这些重型货车还是很考验道路质量的。美帝毕竟市区也不会限行货车。
我觉得北京一号线已经旧了,真的一般般,而纽约地铁上上世纪初建的。
所以这个问题不成立。
要是说路桥楼这种的话,那确实不怎么样。
但要是说公园图书馆停车场这种的话,那还是很强的。
人家的,比咱们旧罢了。
须知咱们的也会旧的,人家当年新的时候,咱们还啥也没有呢。
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美国路虽然坑洼了些但是很多高速公路设计理念是要比我们先进的。
包括 carpool(一车两人以上才能用)车道和配套的出口(carpool 都在最内侧车道,在很多高速与高速的交叉口 carpool 车道可以直接走左侧出口换到另一条高速)
带倾斜角度的匝道,帮助车辆提高速度。
而且这些双向 12 车道的高速大多数在中国第一条高速建成前就建好了。
坑洼的问题重新铺路面就能解决,但是理念上的问题只能等大规模重修了。
大多数都还挺好的。。个别地方会差些。主要是旧了点。
讲真,即便是魔都城市道路,就平整程度而言,最多也就东欧水平,不明白为什么路上那么多坑!
不提美国,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工业强国,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都是基建狂魔,他们只是发达以后由于配套设施基本已经完善,基建成本的不断提高,便开始放缓基建速度了,基建做的好是通向发达国家的一把钥匙,证明国家有能力整合资源和拥有完备的工业生产能力,并且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看看美国民用工程组织的基建成绩单吧
https://www.infrastructurereportcard.org/making-the-grade/report-card-history/
大部分只是单纯的旧而已
欧美基建都是几十年积累的产物,跟我们二十年狂点基建点数是两码事
可能你会觉得我们的又新又好,但很可能在人性化和耐久上面比我们不要强太多
在美西自驾时,曾去过加州、内华达州、 亚利桑那州,途径犹他州。
就说公路方面,美国的基建还是 ok 的,高速公路网非常发达,郊区公路的建设也很棒,路况好到两车道都能放心地高速驾驶。不过,不少城市道路质量不怎么样,年久失修,尤其要吐槽洛杉矶部分区域。
美国公路值得点赞的一点是,车道标线普遍带有金属块 (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玩意,只能这么描述),它能起到压线提醒、疲劳驾驶提神、夜间反光等众多作用。同时,由于变道时车轮碾压金属块的不适,开车时也就自动减少了不必要的变道。
第一天抵达美国从旧金山机场开车出来,就是个雨夜,凭这个金属块的反光,对于道路标线非常清晰,而这种雨夜在国内开车经常看不到地上的标线。
不过,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亏钱的事是不做的,比如部分山区、沙漠公路没有手机信号,怼通讯带来极大的不便,在美国最担心的就是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车坏了,好在全程 ok。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位于洛杉矶城内、拥有大量游客的格里菲斯公园,仅仅因为是一个山体公园,竟然都没有手机信号。
你以为为啥老美和我们一样也好买 suv 是为了啥?(皮卡也是为了走烂路)
曾经很强大,现在嘛,也不算太差。之所以没搞过中国的原因如下:
从里根政府以来的小政府,导致金融资本过度膨胀,以至于很多利润本可以用于社会基建再分配,使得美帝继续保持基建狂魔,但是却没做到。我们这样想,如果罗斯福再世,加大政府管控,使金融资本的获利吐出来,然后投资到国内建设,不光失业解决了,连中国问题也能迎刃而解。然而,现实从来没有如果。
在美国地铁的那种老旧的程度啊,很有年代感,你也可以说他有点破烂不堪,其实不少设备已经是十分老化了,虽然有 472 个车站,但是实在是太旧又太爱晚点了。
美国是一个已经发展好的国家,早在 1850 年往后的六七十年间,是美国铁路的黄金时代,经济的萧条,管理制度的僵硬,加上航空其他行业的崛起,铁路行业难上加难,到现在线路少、速度慢、价格贵。
那个时期是这个样子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那肯定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看过两种女生:妆发 “精致”,但天天吃外卖,涂巨贵的口红香水化妆品,从来不或很少运动,家里也邋遢的一逼。穿着山寨大牌或者什么的。一眨眼看很漂亮。但火眼金睛一端详,都是渣子。
另一种看着不是特别亮眼,但钱都花在看不见的地方,锻炼的不错、肌肉线条也好、可能不太化妆或者用着便宜的化妆品、但肌肤状态真的健康(不是那种水嫩的感觉、而是 “强健”)
反正这是我的感觉。有好多东西要补
你们真的以为世界霸权,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一摊烂泥吗?
国内基建虽然牛逼,但兄弟们,同胞们,我们历史欠账更多。
这问题,太飘飘然了。
说个发生离自己很近的事:
留学的时候在 Michigan,疫情期间大概四月左右,在我所在学校北边一个叫 Middleland 的区域发生溃坝,并不是因为自然灾害,就是纯粹的年久失修…
溃坝,溃坝,溃坝,而且是因为年久失修… 而且一溃坝就是两个。你啥时候在国内听说过这种事情 2333333
具体情况是,这两个堤坝是由一个私立公司运营管理,但是这个私立公司濒临破产,自然就无法对堤坝进行完善的检修。地方州政府即便清楚这两个堤坝的状况,但因为属于公司私产,政府无法出手干涉,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情发生…
说更正常的情况的话,我自己居住三年的寓所,基本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非人力范围内的停电。刮大风,下大雪,雷暴雨,都可能猝不及防来个停电,一修可能就是半天… 这种情况我就得跑到没停电的朋友的家里当 “停电难民”2333333。在国内,我都不记得上次非人力范围内(比如检修的原因计划中的停电)停电是啥时候了。
就一句话。不论是建设、维护,还是拆除翻新,都是需要投钱的。
19 世纪后半期到 20 世纪初的美国就和如今我们一样,是个在空无一物的画卷上毫不吝啬地挥毫泼墨的土财主。当然了,限于美国人口劳动力的问题,很多华工或被欺骗或主动去,都到了美国,成为了美国大基建时代的垫脚石。
然而时过境迁,建设更多的,维护已有的,拆除翻新的,都是需要大量的投入的。美国投入不了了,所以就显得很落后破败了。就跟 19 世纪中叶,西方人来到中国看到的那样类似,因为好看的好用的,都是已经建好使用了很久的,而后续投入不够,就成为破败了的。
非要跟天朝这种能三天之内翻新银河系公路的国家比,就没什么意思了
就是你去纽约搭地铁,会恍如来到了一个毛坯地铁站。一根根骨架直接展示在你面前,还有电线
美国 100 年前就有地铁了
别在那自己哄自己开心了
美国佬发迹的时候,咱们还吃不饱呢
我得吐槽一下,今天开车去美帝 Argonne 国家实验室,南出芝加哥的高速公路又又又又堵车了。因为那段路修了两年了,我每次开车路过,就停几辆挖掘机在那里,从来没见过动过。
两年了,这点活要是放在国内,早就修了拆,拆了修好几遍了。
芝加哥的路是真破,市区还好,但到差一点的区,真的不怎么样,经常一个坑连一个坑。
不过芝加哥市政府也穷啊,有那么多贫困人口要养活,没钱搞基建也正常。
村西的老白搬过来没多久,就凭借着村里的几个老流氓打架的档口,卖给双方砍刀富了起来。
这几年儿子们也不争气,家里存款也花的差不多了,小作坊也不好好生产了,家里的房子也都是老白年轻的时候盖的,说起来也有个几十年了。况且这几个儿子一听发钱,个个来劲,一听凑点钱修修家就闹事儿。粗活累活都外包给了村东的老黄家了。苦逼土鳖老黄接下摊子没日没夜的干,孩子们也勒紧裤腰带支持老黄干。老白有时候内心其实挺羡慕老黄的儿子们‘’乖巧懂事‘。’要说这老黄,祖上也是阔过的。当年在村里那也是一霸。
老白也不清楚老黄到底挣了多少钱,每次老黄都是一脸苦逼的说家里穷,孩子多,僧多粥少。老白也奇怪,你老黄是我第一大债主,你说没钱!老黄哭着说,你家三个孩子,我家十三个。不能比啊!
日子越过越紧,年收入都超过外债很多了,老白寻思着再这么下去锅也揭不开了,就寻思这自己再去哪里倒腾点钱儿盖几栋房子,回头再把老黄的生产设备抢过来。
于是,老白盯上了老黄。
老白:我不能承认你跟你媳妇儿(国名党)是一家人。
老黄:恩,她是不是我媳妇儿不重要,可是她睡的那张床实打实的是我的!你要不说那张床是我的,我就不理你。
老白:我要保护你媳妇儿。
老黄:不理你!
老白: 你家的货打我这过,保护费翻倍!
老黄:不理你!
老白:你家房后的鱼塘周边邻居都可以捞鱼!
老黄:不理你!
老白:放俩狗咬你丫!
老黄:狗打死,不理你!
老白没办法,只能发发狠话,跟老黄要机器设备。
老黄表示: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差不差你得看跟谁比,美国大型基建项目很多都在上世纪中前叶完成,跟国内这十几年的成果比肯定比不了,但是就覆盖的范围和规划能力和实用程度来讲世界一流,总量和平均水平都比我国高一大截
差不差不知道,但是美国修好的路通常不需要反复挖开再修一遍又一遍,水管里的水还是可以直接喝的
要评价基建,其实分两个方面,一面是有没有,一面是状况好不好。
不管美国还是加拿大我待的这几年感觉都是,路修的多,不管到哪里都是柏油马路,汽车随便跑;但是路况好的太少了,各种打补丁还坑坑洼洼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美国的基建够用是绝对够用的,覆盖非常好,但是路况很一般。
看和谁比,确实比不过现在的国内,尤其是国内一二三线城市。但比普通发展中国家还是强的多了,比如东南亚小国们那基建真是随心所欲。
不过美国的基础建设在有车的情况下绝对是够用的。火车虽然不发达,但很多小地方都有机场,出门近开车,远飞机。
前面都说美国铁路运行里程长,载重高,美国铁路都建在平原上好不啦?地广人稀没有那么多拆迁费好不?当然也有人家起步早,技术本身也强,我们国家的铁路不是穿山就是越领,基本 hard 模式,所以啊,不能比。
2020 快过了,毫无动静。
现在美国这个财政是办不起来这个事儿了。
美国很多口号都只是口号。只有中国才会把它变成现实。
不能单纯的用差来描述,因为美国确实是强国,制度和侧重点都不同。
事实上和我们相比确实是很吃力,举个例子,big sur 塌方了之后用了多久才恢复的我不记得了,这里面有拨款和施工两方面的原因,但如果放在我国,我觉得要恢复顶多需要两个月。
这种说法就跟一个不知道哪来的人跑来说他们那里今年新开通的地铁比上海二号线气派多了,上海基建真烂一样 xx。
我还真见过一个西南某省的人嘲讽 G50 真烂不如他们那里新修的高速的。。。
美国的基建不是差,是牛逼的太早了。
大约 1900 年的时候,美国有 42 万公里铁路,现在我们有多少?十几万而已。
美国有多少通用机场?不到两万个而已,我们呢?
但是好比曾经的我们,汉唐宋 GDP 占了全球的一大半,到了四九年经济还不如宋朝。
美国现在预算都被福利、保险等开支吃掉了,对于基础设施的维护投入不够,不是基础设施差。
不差啊
于谦和他的父亲王老爷子不是接了从美国东海岸往西海岸挖隧道的活吗?还一次性挖 2 条
下面介绍一下王老爷子生平
于谦的爸爸王老爷子姓孙名叫李秀珍号欧阳青松人称罩百灵。也叫于小谦、于得水、于进锅、于香肉丝、于德刚,或者郭德纲。需知道于谦的爸爸不等于于谦的父亲,每十个北京人有一个是于谦的父亲听相声的都是于谦的父亲。于谦的亲爹老翟头是书香门第,平日手不释卷最爱读《金瓶梅》插图本;也是宦官之后,满清最后一个 shan 人,出身满洲尿黄旗,满名爱新觉罗 · 筐,八大铁帽子王之绿帽子王世袭罔替!排第八人称京八爷或京八,美髯长二丈余,自幼习武,师从西门吹灯、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王喇嘛小咖喱黄不辣,寒暑不侵,一团上午的精神!精于轻功,诨名草上飞,又一手开锁绝活,一包方便面开一个小区,刀枪剑戟煎炒烹炸,持修垫剜眼刀,刀法肉上雕花融北京济南扬州三派,杀人于无形当时下地全无痛觉。耍剑无出其右,兵器为大宝剑,人剑合一,也叫剑人;独门暗器藏镖,纵使一丝不挂也能从身后摸出一镖,令人防不胜防。江湖人称朝鲜冷面杀手,韩名朴人勇,膝下一子朴一生就是谦哥;毕业于保定军校,专业推火烧战车,戎马一生,孤陷贼船,勇开一千万发票,大富大贵,亲家贵至蒙古国海军司令。住皮条胡同老拉家四合院,因爱扒丫鬟衣服被尊称巴依老爷。三大爱好是;花钱,洗头房和猪大肠(红烧清蒸刺身)。生活讲究,洗澡要洗清华池头一水,上公厕要换便服带随从和点心盒子,只吃自己肥料种的菜,别人的吃不惯;爱护晚辈,亲自教郭德纲尿和泥,用胡子给娃当跳绳,陪谦儿和谦媳妇睡觉,睡中间用一帘把谦哥隔开;多才艺,擅画黑扇面;身体好,虽然高龄七十三八十四但一顿火锅吃二十多盘肉四十多盘菜,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排便,九点钟准时起床。
请翻墙用谷歌地图看看,道路质量非常好,很多乡村小道的质量也都很好。
美国基建其实反而是美国的强项。用基建来黑美国就好比你 43 年爆了一万辆谢尔曼然后认为有资格嘲笑德国的虎式。
真正有水平的黑点:1)贫富差距 2)建制腐败 3)打仗烧钱 4)种族问题 5)政治分裂
AT&T 用户,波士顿,downtown 的梅西百货,负一楼没有信号。
有一说一,波士顿基建远远比不上天天挖沟的郑州。
美国盖不了高楼大厦,国民都只能住二层小楼里面,也修不了公园,国民都只能自己整个小院
这个…… 为什么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 非建筑或规划类专业,对于问题无法给出专业看法;
2. 从未踏足过美洲大陆,也无法从直观角度给出任何看法;
3. 就近年来欧亚地区各国的旅行见闻来说,就大城市(主要是上海,国内落后地区去得少,不足以作横向比较)而言,我国的基建水平远超所见;
4. 从逻辑角度出发,虽然不至于太差,但人家老大都这么说了,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至少他自个儿觉得丢脸吧(毕竟是有钱人,面子看得重)……
竭尽所能也只能答成这样了……
ps. 知乎首答竟然是这么个八杆子打不到的问题,我已经尽力了…… 欲哭无泪……
美国基建非常完善,基本都有,但是,它旧了,有的还能凑活,有的直接坏了
美国也不曾经是基建狂魔吗,全球的摩天大楼大部分都在美国??
不知道问这个问题是为了黑还是真不知道,求解?
如果是为了黑,那真是黑错地方了,可以多围绕新冠提提问,都是槽点!如果是为了求解,那可以告诉你美国基建是优势,没什么值得吐槽的地方
公路网络,你可以度娘一下数据,亲身感受就是在美国开车太方便,路宽,车好,油耗少
机场,你可以度娘一下数据,亲身感受就是,美国三线城市也都有机场
铁路,和咱们没得比,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但是事实可以说基本没什么发展
公园,和百姓日常最贴切的基建了,美国一个三线城市,说有上百个公园有些夸张,50 个肯定有,而且厕所设施完毕,不会出现没有洗手液,水管损坏,无卫生纸可用的情形,甚至不少卫生间还有热水和烘干机,而每一个公园都有饮水设施
超市,三线城市,几乎每平方英里就会有一个大超市,而且美国的超市喜欢扎堆,walmart 旁边往往会有 target 之类的
学校和医院就不在举例子了,所以基建差这个命题对于发达国家肯定是伪命题
看你怎么评价基建了,基建是个很庞大复杂的系统,光道路就涉及到城镇道路,交通信号系统,高速公路,乡道,大桥隧道立交。
除门类外评价标准还包括新旧,范围,质量,数量,效率,施工复杂程度,功能复杂程度等等等等。
所以说美国基建怎么样?动态来说,就是从可叹每门科目的卷子只有 100 分的级别掉到了咬牙均分 85 分。
可以说跌落神坛,但能说他差么?我们国家有头有脸的宣传方,是,说了很多缺点,什么地铁陈旧啊,公交系统落后啊,客运铁路落后啊,城市道路脏乱啊,建设效率低下啊都有,但还真就没有说美国基建差的。为何?因为中国现在也不过是从均分 30 不到一下窜到了均分 75,还偏科严重(之前有答主说的重载铁路严重缺失但高铁到是异常发达,大建机场航空业效率普遍低下,快递业发达但整体物流成本高企,电网发达但清洁能源占比低等等)。
中国有资格去信心满满的说会超过美国基建,但目前还真没有资格说他差。有的评论说得好,有资格说差的只有美国人自己,毕竟是别人家的基建,我们评价个蛋。
不差。
跟现在差不多的基建水平,人家享受了 70 年了。
我们只是快,并不好,非得拿北京地铁和纽约地铁比,你咋不拿今天的手机和 10 年前的比?
我们的基建,才刚刚开始。
当我们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公园数量,能跟日本,纽约这类城市相提并论时,再鄙视美国的基建,会更有底气。
毕竟,我们的对手,从来不是美国,而是外国。
论铁路地铁公共交通 当然中国的高铁好而方便 美国高铁大概是 Amtrak 速度不算快。。东岸的网络比较密集 因为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嘛。。飞机也属于常用交通吧。。很多美国小机场。。正常设施 不好不坏吧。。只有除了纽约曼哈顿的地铁线密度可以不用车。。但是特别脏。。闸机也不好用。。 去年 6 号线才新装了 apple pay 可以拍的那种。。哪里有国内的微信方便 但是是 24 小时运营 至少跑了 100 年!这个比较厉害 每年圣诞节纽约的地铁会有怀旧专列 就是 40-50 年代那种绿皮老式地铁专门从博物馆开出来 站台不显示班次的哦~由此看得出美国那个时代有多强!所以 btw 中国的志愿军战士真的很厉害!至于其他城市有地铁就不错了。。不要太指望班次和准点。。洛杉矶第二大城市 线路少的可怜还不准点 波士顿稍微好点 华盛顿地铁干净点 费城也是几条线但它本身城区小可以用走的 波士顿城区也可以用走的 芝加哥的方便点至少连着机场。。芝加哥算是火车站中转枢纽 有横跨美国的观光列车 始发站 坐 3 天到西岸 分别是:加利福利亚和风号终点旧金山 帝国建造者到西雅图和 southwest chief 终点洛杉矶(这点我觉得国内可以借鉴 比如用退役的绿皮火车开发西部旅游线路)总体来说 美国的城市基建没有国内发展得快 当然和它人少也有关系
中国现在八横八纵犹如秦始皇修驰道一般真的是非常好啊 为了民生 要知道加州一直有修轨道交通的呼声但是一直没发实现 是因为石油和政府的利益捆绑 同时加州的空气污染也很严重 因为车太多了 堵车也很可怕 比如 405 高速。。最近山火空气质量更差了。。长远看 中国在向着东京的轨道交通的方向发展吧 希望能够借鉴其线路设计换乘考量的话 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取长补短 好好发展 厕所干净度超越日本 交通网络便利度超越美国 所以大家没必要羡慕美国和日本。。。反而我觉得美国人和日本人将来会羡慕中国人。。。
一点个人感受 以上
城市基建方面比不过中国,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现代城市是新修的。把城中村,30 年前的老破小这些又旧又矮影响市容的拆了修高楼大厦。容积率翻倍的增加,怎么算都是有利可图的。自然城市一天比一天新。
但从现在往后算,中国的城市基本都是高楼了。可很多质量还不如 30 年前的老房子。再过 30 年怎么办,仅仅一栋 20-30 层的高楼,光拆迁赔偿就是一笔巨额数字。拆又无利可图。不拆环境越来越旧,下水道越来越容易堵,水管里怪味越来越重,电线外壳老化有安全隐患,电梯三天两头罢工,外墙长期有裂缝,房樑可能有倾斜。整栋大楼只能像打补丁一样不断维修。
人家 100 年前就是你现在水平
看了一个谷歌街景
太震撼了!
美国实力还是在的,不可轻视…
基建来说的话,我觉得该有的都有,而且很多都很人性化,对个人来说,比如狗公园,网球场,滑雪场,冲浪划船的等等,这点对于大部分是老年公园的中国来说,不得不说是武德充沛。
房屋基建的话,个人觉得,公寓类型物业普遍比国内好一些,一般都带健身房和休息室之类的,但网速感觉不如国内,很不稳定。
出行交通的话,美国机场比中国多不少,但短途交通或者市内出行,普遍要开车,路况感觉不如中国,高速路和国内比差很多,感觉经常没有完全封闭,市内的公交系统我觉得很混乱,坐起来很麻烦或者线路选择比较少,如果有地铁和轻轨会好很多,当然地铁和轻轨和国内新建的轻轨没法比。
总体来讲,我觉得美国基建是比较齐全的,但就是很多都老化严重,需要翻新修补重建,而且效率低下,经常一条路修好几年,相信有朝一日中国可以追上的
除了外星人,都比中国差,谢谢。
万亿订单砸到我国的头上,我国能建设出来一个新美国
砸到自己的头上,估计能听个响吧
韩国吃不起白菜,日本吃不是西瓜,美国基建差,从数据上这些都不存在,基建全球排名,新加坡第一,美国十六,中国四十六。
韩日恩格尔系数百分之 10-15,中国百分之三十。
从哪方面看了。小镇设施老旧,但是城市中心繁华。至少没听说美国大城市发洪水的
首都 dc 的路面全是 pothole 无论 local 还是高速,每次开的我都心疼我车的悬挂,你看看北京的高速和环路有坑吗?
垃圾 dc 的地铁平均十几分钟来一辆,可能买不起地铁?
满地破烂的老房子可能是复古的情怀?
就纽约来说 脏乱差! 地铁站都是尿味,我附近的那个站点修了 5 年了 还在进行中
为啥会这么说呢?不新罢了,但是密度呢?
看一个指标就够了,物流在 gdp 里面的占比。显然是咱们还需要加强,只是现在建设的多,新东西多
虽然每年钢铁消费总量大,但是算一下存量呢,人家上百年的时间把钢铁封在建筑物里面,咱们刚吃饱饭多少年?
不差,只是资本主义不会大力投入公共设施… 翻新是不可能翻新的,能用一天就用一天
跟当前我国比的话当然差了,但这也是咱们后发优势给你形成的印象偏差。。。大多数国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时候都会搞一波基建,但谁的经济都不会永远景气,并且随着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费一定会上升,而且随着生育率的降低一旦涨上去就不会再降下来,,,除非 G#Ch#H#D 那才有可能来一次整体的洗牌。
只要国土面积足够大,无论哪里的基建要整体翻新花销都是天文数字,所以后经济发达时代,基建的状况一定是缝缝补补又三年,能接着用就不换新,只不过咱们富起来的太晚大多数地区还没到这一步,但早晚一定会是这样。。。其实如果现在你去一些已经衰退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性城市就可以发现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了
你去一趟美国你就发现,这里不需要高铁,有免费的公路和飞机就够了,不是美国基建不行,是很多人没见过世面,有人觉得和一群人窝在铁皮罐头闻着泡面,臭脚,左挤挤,右揣揣的旅途很香,那是你没和朋友开过一段,路上有便宜的加油站,海岸,雪山,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和沙漠的免费畅通的高速公路。
美国人都是井底之蛙。
再过个几十年,中国的基建大概率也会很差
差不是因为没有技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利益
当然体制的不同可能会有所差别,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别看中国现在大兴基建,那都是后人要还的债,至于怎么还,相信后人的智慧
差到百年前的基建仍然没有被大陆全面超越,甚至某些方面依旧领先
我不是美吹,
但是美国大搞基建的时候,是经济大萧条时候,
中国是什么时候。
不能拿不在同一个时间的东西对比啊。,
天天揪着美国高铁不放,可是人家私人飞机一大堆,航空十分发达,说不定比高铁还方便。天天揪着美国老旧的房子说事,可是美国平均生活水平中国二十年也赶不上,美国的乡村比中国大城市的房子还舒服。认清差距,迎头赶上才是正事,而不是自我陶醉。
村村通才几天,在和 70 年前的美弟基建比,也能这么骄傲。
胡扯,美国基建世界第一,再过一万年也不用修。
宏观上看并不差,微观上看也不太差,综合起来不是差,而是老旧。
不建新的哪来钱的包二奶三奶,哪来的几百亿的贪污。马路修好了就拆,拆了再修,再拆,不这样哪来的 GDP。
说难听点 再过三十年 就现在这些商品房怎么处理 空置的房子还没人住已经是老旧小区了 拆又不可能拆 别看现在造的欢 头大的还在后面 你别墅还能自己翻新 高层小高层自己会去弄么 我们这市区几乎没有新的了 都造完了
施工这个东西不需要太深的技术,不需要太强的学习技巧,可以快速培养施工人才,如果实在没人干,那就放开相关技术人员的签证。
真以为美国 low 到高速路也建不了了吗?真的高傲到了自家几条路几个大桥修得好就不得了吗?
修路而已,有钱就行了。
我看回答里有人说美国基建只是老不是差我就笑了。老了就是差啊,基建又不是古董还可以保值。基建老化后会出现很多问题,你要去美国坐过地铁就明白了,美国的地铁很少准点的而且经常故障。这个不叫差叫什么。
我发现,称赞美国的,必然都是拿七八十年前来做比较,很有趣
不差,只是可能时间比较长,看起来有点旧而已
显然已经过了基建的时间了,不基建就没法住人,现在只能是修补
差个 P 啊,六十年前美国的铁路里程、水库数量就远超今日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
美国的基建真不差,只是显老旧了而已。
美国的现代化基建是始于二战结束,冷战时期达到高潮 – 那时候的美国上天入地下海,到处和苏联较劲,军工惠济到民生,大型工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钢铁,汽车,电力,建材,这些名字熟不熟啊,和我们相比只是少了高铁而已,美国人是修高速的)一片繁荣,那个时候出来的一批跨国公司现在大多数还是巨型企业。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环保问题美国那个时候都有。
上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冷战结束,环保提上议程,大型的基建就大体上停止下来,整个美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从大型基建转变到到轻型产业,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 IT,医药产业。
要知道基建这类大工业不像 IT 产品,几年就要更新。修建质量有足够保证的化,用半个世纪没问题,再修修补补再用个三十年也没压力。
看你是在哪个时代看这问题,今天看,当然老了,基建本来就有使用年限
很差,高速公路只有几十条是十车道,应急车道只有两条车道宽。搞不好还是半个世纪前修的。很多高速公路是并行的,规划的脑子瓦特了,好多地方还不怎么收费。机场也少,没有到村,有的临近的县还需要共用机场。地铁也差,居然还是复线的,容易坐错车。
说美国基建差我真是无话可说,在我国还没全民吃饱的时候,人家就实现全国公路网了,可以开车无障碍周游全国,这不算基建吗?
区别只是美国的基建和我国的不一样而已,人家有完善的公路网络,我们有高铁,但你能说美国没高铁基建就差?基建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你们总不会还要否定美帝人民的生活水平吧,那可真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拜登在查尔斯湖演讲,宣传基建计划:你们支持我建一座 “新桥”
别人做的早,时间老,显得不洋气,现在进入了维护翻新期!
人家那好多标志性建筑、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做好的时候,我们还什么都没有呢!
别人底子还是蛮厚的!
吹牛还是要有限度!
自信而不自大!
在我看来,我们相对于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对他们的研究和了解,远远大于他们对我们的!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争先了,就不可能再躲在后面闷声发展,被他人研究的概率势必大大增加!当前更要在自信的同时,保住优势切勿自满!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我们修路才几年,跟人几十年前的比,能不烂吗
好和差,快和慢,是相对的。浦东大道从我有印象开始到现在 15 年了还没修好呢
电影中经常出现没有手机信号的地区算不算?在中国很难想象吧?不是说中国没有,而是在中国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其实相当少了。
差?你应该查下美国大规模基建是在什么时候?你再对比下国内那时候什么样。不是美国基建差,而是他们很多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基建了。政治体系决定着他们无法大规模基建,天天在你家门口挖呀挖,盖呀盖,你说美国人民会不会让你吃枪子?
中国的飞速发展小伙伴们是可以看到的,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完善。
从青藏铁路的开通到高铁的全国布局,短短二十几年,我国就追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技术,最近有一位美国学者将美国的修建速度和咱们中国做对比,这可吓到了外国人。
美国人翻新了一座桥,居然花费了三年时间,而我们中国修一座桥需要 43 小时。
风水轮流转,过个几十年国内的基建也会老化的
中国基建世界第一,为什么到处都在堵车,尤其节假日,都不敢开车出门
美国基建很旧并不差
中国基金很新并不好
承认很差很难吧。
一部分人的言论像极了我儿子考试考差了,但是还要跟我狡辩两句:“虽然我这次没考好,但是我之前还不错”,或者 “我平时还是挺认真的”。
简直了。
美国基建很齐全,不过就是旧的很,国家资金很少往基建上投资
很多人都说了啊,人家是不需要,不是不能不行办不到
究竟是谁才会热衷于这种问题?
差,很差。
先驳一种阴阳怪气的回答:不可妄自菲薄,虽然美国现在基建相对落后了,但这是人家几十年前就有的。我就笑了,现在落后以后会更落后的东西,说嘛呢。
还有些人,说美国基建领先啊,特别是残障配套设施。高啊,精神胜利呢。
基建我总结三大主要类目:交通(路、桥梁、港口、交通枢纽)、通信(含数据、交易、行政等配套管理)、建筑。
交通中国的桥梁港口枢纽是完爆的,有手的都能查。公路铁路美国总数是不低,但都不够先进,美国很多铁路都是过居民区的简易铁路(20 米距离可惜吵不醒我),还没有任何高铁。高速公路有,但防护不到位,我同学开车能撞死鹿。宏观来提交通,中国的春运及电商物流证明了中国的交通能力要远强于美国。
通信,真的,去查下中国 4G 基站在全世界的比例吧,何况 5G。我就是做科技投资的,最近也主要在看 5G。
建筑我觉得相对不重要,略。
中国上升趋势是全方位的,我也有信心,事实终将会深刻教育。
美国基建是主要是旧。但很多东西是只要有就行。过五十年,我们的基建也旧了,到时候我们总不能全部拆掉换新基建吧。
美国赚钱的基建非常好,不赚钱的基建非常差。
中国有人的地方总体接近。
谁搞个基建基尼系数?我觉得很有比较意义。
美国的人力再昂贵
架不住他有钱啊,老财主了没意见吧?
就不乐意修
修不修跟财主有什么关系
修了也跟你没什么关系
只是我有需要了
降维打击
强答,美国基建差是因为他们建的早,用得久了当然就破旧,如果缺乏维护,就会一直差下去。中国现在是年年大兴土木,如果长时间不维护也会变得很差,所幸我们现在处于上升期,目测还能继续好下去。美国如果也大兴土木,以他们现在的实力,也不会比中国差,不过他们的实力还能继续强大多久,就说不准了,当然,中国还能上升多久,也不好说。所以没什么可比的,只要我们能一直比昨天好,那就很好。
坐标美国西北角 华州
这里已经几十年没建和大修高速 90 号洲际公路是六十年前完工的,路上还是很干净平坦,开 120kmph 一点儿问题没有 反过来看国内 一条高速十年不大翻新简直就是奇迹了
在这里住了好几年 并不觉得交通有什么问题 所以基建是不是差? 我觉得不是。如果你非要说没高铁就是差。。。那我只能说这是国家在不同时代发展的区别,美国的交通以航空公路为主,而国内更依赖铁路。
我们现在经历的疯狂基建或许美国在 50 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已经就经历过了。
为什么说人家基建差?人家那些都是多少年前建成的,而且沿用至今,并且还能满足基本需求,我觉得也很 nb 了,真的,虽然我们确实是在大步前进,但千万别以为自己是飞了起来,容易飘没影儿了!
你所理解的基建就是修高铁修高速修机场修高楼吧
万里长城今犹未,只见当年床始皇。
你和北上广一线城市大城市比是差,你跟西部落后山区的比比看,不知道好多少。任重道远啊。
我觉得想看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基建,或者说发展程度是什么样的
直接打开谷歌地球,找到任何一个聚集区,去看操场,也就是塑胶跑道的数量和比例
中国的高速公路收钱么?收的多么
修路贷款还完了为啥还接着收
基建差又能证明什么?
只能证明人家花纳税人的钱没那么简单罢了。
很多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情况就开始自嗨。
基建让很多人富得流油,而你根本看不到你的钱花在哪。
纽约地铁有望改善了?
发一个之前翻译的报道,里面还提到川建国的那句一万亿投资
[美国基建在崩溃 1909 播放 · 5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93880789613666304)
跑题 + 吐槽身处 Nj, Trump 在第三次辩论时说 “你们去过 Nj 嘛? 那才是第三世界”
嗯,总之,在一个 “建筑工人,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工资比小白领高的国家”
又不像国内有包工头看着,这里有工会,工人都是爷。
路修得慢是正常啊啊啊!!
不是说我瞧不起 worker,而是 公共交通的维修,就应该半夜里搞,不影响城市效率。
人家几十年上百年前就是 GDP 世界第一,基建会差吗?有破损、老旧的公路、建筑是不能算作基建差的。盯着老破公路拍,你拍不过人家的。
有的人总拿 100 年前做对比,什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要说深圳几十年前还是小渔村呢。
也只有中国人能问出美国基建有多落后这种问题吧。
其实我没有去过美国,但是太太在美国呆过几年。个人揣测一下。
1、美国的基础设施应当比较完善,但是建设年代比较早,导致年久失修,或者看起来不太光鲜。以我呆过的欧洲某国为例,房子往往有 30 年甚至百年以上的历史,就是里面翻修了一下,改造成现代办公室的样子,如果和中国一线城市的小区、写字楼相比,看起来确实低矮不起眼。
另外就是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快速建设期已经过去了,从业人员数量降低,从短期内能动员的人力物力,乃至工程经验积累,一定不如我国丰富。但是….. 假如有一天我们产业升级成功,导致打火机、衬衫的产业转移到了东南亚,某一个印尼人告诉我们,印尼在打火机和 T 恤衫的生产上完爆中国,我们会有什么感受捏….
2、发达国家的基建最大的优势在于平均,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城乡平均,一个是不同人群间的平均。
在城乡平均方面,我因为工作原因已经跑过了全国所有的省份,还有一些类似荒野求生的经历,说真的,到了县这一级别,基建水平就开始明显降低,到了很多乡镇,基建已经惨不忍睹,更别说一些乡村。比如修了路,但是路宽不够,经常损坏,私卡收费,没有 wifi,不通自来水,停电较多,各种小河干涸,污水横流,没有任何垃圾处理系统,周边大范围内缺少合格的大型超市、医院、学校和其他各种支撑设施,或者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因为公共交通不便,居民私家车保有量不足,到达也是个困难。
高铁虽然快,联通的大多数是中心城市,从北京飞广州容易,从清丰到固始难。
在人群平均方面,我国的基建比较粗放,比如盲道、各种卫生间内的热水、残疾人卫生间、母婴室的覆盖不足,这一点统计数据没有意义,看一下我国和发达国家大街上的残障人士数量就可以有感受。
如果想要做到基建平均,其实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大,而且是不直接赚钱的投入,这一点应该是我国和发达国家基建之间最大的差距。
所以呢,美国基建需要翻新和补旧。但是有多差?我并不觉得很差。
这个回答下面,一些留学生就不要来强答了,你们的了解仅限于学校住宿。基建不是指这些。公元前希腊人盖的神庙比现在的很多建筑都漂亮。
兼听则明,这里有一篇文章详细地记录了美国一个基建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看看再说吧。
刚才似乎被 Blizzard 给拉黑所以没法在他那个答案回答。
真的很遗憾。
接下来提出我的观点,美国基建确实曾经很厉害。但在这些庞大规模基建的数字之上是现有这些基建条件状况的不堪。
一个例子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
整个系统自 1956 年开始兴建,覆盖了美国本土,至 2013 年总长度为 47,856 英里(77,017 千米)。简而言之美国的州级高速公路系统基本上的年龄是 50 年以上,在这 50 年间不断的修补维护,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维护效率越发低下.
并不否认美国过去基建的强力,然而时过境迁,美国人民不应也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判断好坏前要有个标准。如果标准是新,高大上,看起来宏伟,那美国基建肯定是落后了,不如中国。
但是如果标准是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便利性,且可靠,那么美国的基建依然是第一流的,而且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可能比国内还好一些。几个简单例子;美国的机场极少有摆渡车这种东西。上下飞机轻松方便。机场都是免费 wifi,飞机上的 wifi 现在也开始普及了。机场建设的并不宏伟,但效率出奇的高,走路去登机口都很近,几乎从来没有需要在飞机里待半小时等起飞这种事情。加州两年前开始切换 5G,现在已经完成 5G 覆盖。各个公共设施车辆里面空调永远 24 度,夏天基本不会让人出汗。公交车等交通车辆充足,不需要挤,人人有位置。残疾人自己出行逛商场没有任何问题。大人带娃逛商场有各种 family room 使用。高楼大厦少,停车场多,从家出门就可以开车直达目的地。高速四通八达很少收费站所以车速可以很快,除少数特大城市外堵车没有那么严重,设计合理很少有匪夷所思的绕行。等等
总之美国现在所有新设施的设计理念就是舒适,高效,经济,便利。和国内的追求奢华高端宏伟的风格是本质不同的道路。
说美国基建差的人,大概率没去过美国。
中国基建狂魔的名号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美国百年前就开始了。成熟的基建覆盖到了大部分乡村。中国老少边穷地方的土路还是挺常见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真心感觉现在有些国人真的太飘了,难道中兴的事情还没有把你们打醒嘛?
我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基建确实提高了很多,可以说是世界前列。
但是题主要说美帝的基建差的话,我个人觉得是坐井观天。
随便举两个例子,不信你看:
帝国大厦(英语:Empire State Building),是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第五大道 350 号、西 33 街与西 34 街之间的一栋著名摩天大楼。名称源于纽约州的昵称──帝国州,故其英文名称原意为 “帝国州 / 纽约州大厦”,惟帝国大厦的中文翻译已经约定俗世沿用至今。帝国大厦为纽约市以至美国最著名的地标和旅游景点之一,为目前美国及美洲第 4 高,世界上第 25 高的摩天大楼,也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楼(1931-1972 年)。楼高 381 米、103 层,于 1951 年增添的天线高 62 米,提高其总高度至 443 米,由 Shreeve, Lamb, and Harmon 建筑公司设计,为装饰风艺术建筑,大楼于 1930 年动工,于 1931 年落成,建造过程仅 410 日,有着世上罕见的建造速度纪录。
金门大桥(英语:Golden Gate Bridge)是美国旧金山的地标。它跨越联接旧金山湾和太平洋的金门海峡,南端连接旧金山的北端,北端接通加州的马林县。金门大桥的桥墩跨距长 1280.2 米,建成时曾是世界上跨距最大的悬索桥,宽度 27.5 米,双向共 6 条行车线,桥身呈褐红色,金门大桥拥有世界第四高的桥塔,高达 227.4 米,全桥总长度是 2737.4 米。
金门大桥的最初的构想来源于桥梁工程师约瑟夫 · 斯特劳斯。斯特劳斯在此前设计了 400 多座内陆的小型桥梁。他花了 10 多年时间游说北加州的居民。这座桥的其他主要设计者包括决定其艺术造型和颜色的艾尔文 · 莫罗、合作进行复杂的数学推算的工程师查尔斯 · 埃里斯、桥梁设计师里昂 · 莫伊塞弗。
大桥于 1933 年 1 月 5 日开始施工,1937 年 4 月完工,同年 5 月 27 日对外开放予行人。斯特劳斯在南桥墩浇筑混凝土之前放入了一块取自他的母校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砖头。翌日,随着罗斯福总统在华盛顿按下一个电钮,该大桥正式对外开放予汽车使用。
这些建筑都是美帝七八十年以前修建的,那个时候我们中国好像还在抗日战争吧?我们 21 世纪吹嘘的中国基建也就这个水平吧?你说美帝的基建会差吗,会很差吗?
川普大厦震楼。建设还行,你能在现代化的 mono ride 旁看到高耸入云的木电线杆
,基建和古时候修黄河河堤一样,无底。美国纳税人不同意,你政府想修也没办法。
看这么多评论,基本上主要说美国好的底下一堆人喷的。真怀疑现在是不是网民脑子都变简单了还是变极端了?都去没去过美国就随便喷?
美国基建有些方面是差一点,比如网络和信号。有些基础设施比如大城市的地铁是旧了一点但是一百年前修的现在还在用。
但很多地方基建比我们强很多呀。比如西部两三万的城镇通机场,乡下的柏油路四通八达还很平整,几十人的村子就有加油站。说真的,开车体验真比国内好,停车方便配套设施齐全。国内要不拥堵,要不不好停车,要不外地车限行,连我们县城都开始堵车。还有,美国 100 多年前修的铁路网现在还在用,很多农场谷仓和铁路挨着,谷物可以直接装火车,至少我在国内没见过这个。论人均公路里程等数据我们还差得远,乡下公路还得继续修。
这些年我们基建确实在发展中国家里做的最好,也取得很多成就。但这才到哪儿啊就开始自大了?就算咱们引以为傲的铁路客运,要说覆盖程度和便利度还远比不上德国,德国每个州铁路由中心城市向四周辐射,基本上 2000 人以上的镇都通铁路,很多机场都有火车站,比如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等,每个城市中心火车站和机场之间一定有直达的轨道运输,要么是 S Banh 发, 要么是地铁火车电车。达国家四个字不是白叫的,人家上百年积攒的底子就算某些方面落后了但整体上还是比我们强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最近大家都知道,美国德州遭遇寒潮袭击,民众又是断电又是断水,活生生倒退到 19 世纪的生活。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居然还会因为寒潮发生死亡事件,这确实是有愧其发达国家的头衔。但实际上,除了西方个人资本至上的体制外,也与美国臭名昭著的基建离不开关系。
美国有超一流的军事、科技,但也有号称只有第三世界国家水平的基建。具体有多夸张呢?地铁还是上个世纪年代的产物,例如纽约的地铁最早可追溯到 1900 年,还时不时有游客抱怨地铁站有老鼠出没。
地下交通一团糟,地面交通更是吐槽满满。例如旧金山的市场街,作为市中心的主干道却是坑坑洼洼。大部分城市街道,没有一条公路是平坦、干净,即便是高速公路如 101 这样的公路,都急需维护。
除交通以外,沿海防护设施老化,飓风季节常常会带来巨大的房屋损害。电网、天然气管道、供水设施也常常因为年久未修、维护不及时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一些专家所述,美国目前的基建情况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到 2025 年大约需要 4.5 万亿美元的专项资金。
造成这个结果是十分复杂的,它关系到美国的联邦体制,税收政策,执行力,人工成本,城镇人口分布等各个方面原因。但与中国的基建比较,却只有一个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做主,国家不计代价去铺设铁路、公路,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去提高国民生活。而美国这个国家,其实就是一个超级 “企业”,它的基建只要还能勉强用就不会花钱去动。
但运转一个国家,基建是否完善、通畅是保持一个国家高速增长的基础。举几个例子,美国有 20 万多座年满 50 年的老桥,大约占其总量的 1/3;约有 1.5 万座水坝由于太过年久处于高危状况;有超过 100 万个管道已铺设了 100 年时间,每年因为管道破裂导致损失 2 万亿加仑水。
此外,由于电网老化,电厂投资回报慢等缘故,到 2025 年约有 1700 亿美元左右的电力缺口。这些老化的基建既浪费了美国资源,也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更降低了美国的发展效率。
但要想花这笔钱,单纯依靠税收并不能够,还得靠庞大的财政投入,但美国可没有国有企业的财政支持,得依靠私人企业。而商人逐利,不挣钱,回报慢的项目,谁会愿意去投建。所以最后就造成,河道淤积没人清理;寒潮断水断电没人救灾,因为连政府都称 “不欠你们”。
至于不挣钱却很实用的铁路、公路就再无人问津,那些在内陆乡镇地区生活的人,看似活在无污染的诗和远方,但其实生活十分不便。而政客眼中只有选票,竞选时的承诺大都是 “我说说就好,你信了就见鬼了,如果你非要认真,那么请多交税。”
所以美国的基建为什么这么烂,大的方面可以说是资本主义体制造成的政治经济分散,小到国民个人利益至上,稍微提一点税就能大闹几天,而且人为破坏公共设施那也是屡见不鲜。简而言之,对国家的信仰是比较差的,缺乏信任、维护,没有主人翁的意识,看起来像个租客一样。
美国没信号的地方好多,网速也很一般。
个人认为:
川普的核心思想并非是真想搞基建,只不过受到了大洋彼岸的东方 “基建保就业” 的企发,带动美国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就此刺激美国钢铁 水泥 玻璃 等相关行业,遥想当年贯穿东西海岸的 66 号公路 带动的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等带动多少工人就业?(当然,基建也不只是新修公路和翻修公路,美国的公路网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去年去过美国西海岸几个发达城市,论数量,美国有优势,论质量,有的地方真心不如中国,LA downtown 的高楼大厦真不如我大天津的 CBD 商业圈,高速公路虽然免费,但是避免不了有些路段的坑坑洼洼,LAX 机场确实不怎么样(注意,北京的新机场马上就要起来了) ,不管基建的目的是不是我认为的 “保就业”,但美国的基础设施应该是停留在 80~90 年代了,是该修修了。
说句不正确的话,人家是建设得早,东西老化了而已。
我几年前去过上海,发现当时那边的地铁有的是没有那种安全门的(现在什么样不知道,因为后来就没去过)。
你能说上海不好吗?
你能说我所在的这个城市的地铁就是比那边好吗?
肯定不能啊!
因为,上海那是建的早啊,咱们是新建的,所以有安全门,看着也新。
再换一下视角哈,大连这边,城中村(营城子这边),有几个回迁楼挺新的,春柳啊,香炉礁啊南石道街啊,有一些特别老的楼,看着很差,你能说城中村比市内好吗?也不能吧?
所以啊,别老笑话人家,后起之秀应当努力。
11 月,美国还是发生了挺多大事的,除了 COP26 气候协定外,最受关注的就是美国的基建法案。
美国最近通过了 2 个投资法案,一个是 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Bill,翻译过来叫 “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简称 “两党基建法案”,未来 5 年内新增 5500 亿美元基建投资。
另一个是,BuildBack Better Bill,翻译过来就是 “重建更好法案”,法案已经获众议院通过,预计年底前,拜登就会签署,然后就正式通过。
《重建更好法案》大约是 2 万亿美元的投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美国投资法案,以及几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下,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投资机会呢?
1、30 年一遇的投资机会 “
这是一次一代人难得一遇的投资!”,拜登用这句话来形容美国基建法案。国内投资者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么邪门的吗”。国内搞基建,稀松平常,每年都有不小的基建投资额。但是美国可就真的不一样了。美国人想要等个基建投资,那叫一个难呀。
美国虽然经济很发达,科技水平很高,但是基础设施嘛,那叫一个 “惨不忍睹”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在《2021 全美基础设施评级报告》中,将美国基础设施综合得分定位 C,在 17 个土木工程大类中,有 11 个大类被评为 D 级。
美国的基础设施质量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公路、桥梁、港口、铁路、宽带等等都不咋地。比如下图的这个铁架子桥,我看着都很揪心,生怕火车把桥压塌了,或者一阵大风,就把桥吹侧翻了。
当然,真的出轨的事情,也是发生过的。
再比如,美国的公路,很多也都比较老了,需要更新换代。
美国基建落后这个矛盾,其实已经存在很久了。历任美国总统,也都试图解决。二十年来,政府一直试图通过一项基础设施支出法案。但,都没有成功。还记得奥巴马的 “高铁计划” 吗。
还记得特朗普的 “加关税,闭门搞基建” 吗。
任期 8 年的奥巴马、房地产商出身的特朗普,都没有搞定基建事业。
尽管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联邦预算却饱受政治利益和私营部门游说活动的困扰。
美国没有基础设施支出预算是有原因的,因为美国在发达国家最糟糕的医疗系统之一上花费了 18%,而在管理世界上最大的军队、养活整个国防工业上花费了 15%。
而如今,地缘政治气候正在发生变化,两党一致同意将制造业带回国内,全球都在努力应对全球变暖,这一趋势决定着政治格局,也决定着联邦资源在各个行业的分配。
于是,拜登的基建法案在这个时期通过了。
其最大的问题是,要有税收收入,才能有基建投资支出。
基建投资意味着加税,这也是为什么基建法案阻力很大的原因。
而此番拜登强推基建法案,也不是没有代价。
此时,民主党的 2 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法案,没有让富人们的生活更轻松,也获得没有共和党的支持。
支持拜登法案的 13 名参议员正面临选民的强烈反对。
拜登政府在任期第一年通过这两项法案,是一件的风险很高的事情。
其一是,一旦明年中期选举临近,政府基本上陷入了僵局,无法通过任何重大法案。
其二是,基础设施法案和社会支出法案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启动经济。
到那时,随着 2024 年大选的临近,华盛顿的政治将再次发生变化。如果白宫有一个新政党和一位新总统,一切都可能发生 180 度的变化。
所以,拜登为了基建法案,也是拼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份基建法案,都显得 “弥足珍贵”。
2、历次基建后,有怎样的投资机会
从广义上讲,美国历史上曾有三次大规模基建计划,而几乎每一次基建,都伴随着大量的投资机会。
一个是,1862 年 - 1900 年的铁路建设狂潮。这个太久远了,我们暂且不提。
第二个是,20 世纪 50 年代的高速公路网计划。这个计划对美国影响深远,克林顿曾高度评价了这一计划,他说:“50 年代在全美建立的高速公路网,使美国在以后的 20 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个计划后,美国股市也诞生出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高速公路网将整个美国的物流线打通,有实力的消费品牌开始扩张并席卷全国。
比如,我们熟知的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吉列等,都是在这高速公路网计划后,展现了超级成长性。
第三个是,20 世纪 90 年代,克林顿主导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个计划后面的故事,大家应该很熟悉。该计划的成功实施,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0 年计算机产业大爆发,并催生出了互联网超级大牛市。也就是这个时期,美国培育了一大批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比如,谷歌、微软、苹果,这些股票直到现在还在走牛。
说实话,看到拜登的大基建计划,作为美国基金投资者的我,是非常兴奋的,是大机会要来了的那种感觉。
虽然还没有抓住,但至少有这个希望。
3、清洁能源 YYDS?
想知道那些产业最受益,其实就看一下基建计划的投资方向就可以了。下图是已经完全通过的 “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 的投资目录。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也做了简单的翻译。
我们看到排名靠前的前 5 个,基本就可以锁定两个最受益的方向:
一个是传统基建类,道路、桥梁、客运、宽带、水利等,在基建法案中,这类投资最多,毕竟是基建法案嘛,对于美国传统基建行业来讲,这无疑是老树发新芽、久旱逢甘雨,毕竟美国的传统基建行业,其实这几年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
另一个方向,就是电力,除了基础设施和电网系统,还有一定电动车基础设施、和电动巴士的投入。
看完 “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我们再看 “重建更好法案”。
“重建更好法案”跟 “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 有很大的不同,“重建更好法案”更侧重于民生福利。
我们看到,“重建更好法案” 由四项构成,分别是家庭支持、气候与环境、医疗保健、住房 / 教育。
这里清晰可见的受益方向,无疑,就是清洁能源跟医疗保健了。
值得注意的是,清洁能源在两个投资法案中,都有提及,且 “重建更好法案” 中,占比超过了 20%。
不得不说,在全球限碳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确实炙手可热。
PS.
收益方向在哪里,通过这两张图,就清晰可见了。
跟国内 A 股一样,美国市场有很多跟踪行业的 ETF 基金,比如 ACES(ALPS Clean Energy ETF),ICLN(iShares Global Clean Energy ETF),PKB(Invesco Dynamic Building & Construction ETF)等等。
美国市场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基金,目前国内的投资者是挺难接触到的。
也希望国内有一个自己的网站、APP,将数据打通,可以像看国内基金一样,看国外的基金。
注:以上提到的个股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拍摄地点:纽约华尔街附近某地铁站。
大夏天,地铁站里没空调,每天早上都能被闷脱妆,如果不幸碰上了仍然没空调的车厢,一上午的好心情都完蛋。
我曾经还在轨道侧看到过疑似老鼠尸体。
暴发户嘲笑贾府的桌椅板凳都是半旧的。
中国基建好是因为权利太集中,今天市长说这里要种树,明天就是一排树,后天书记说这树不好看、全换了,大后天就全部换掉了,有没有人去质询一下上位者,换树的费用谁出?是否浪费?美国人不敢这样做的!
衡量国家基建的好坏,应分几个方面来衡量。一是覆盖人群比例,二是人性化程度,三是科技化程度。抛开任意一项比好坏都是耍流氓!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
无论经济还是军事
中美差距都是几十年
美国也不是傻子,既然他们敢基建,肯定有一套流程,设计,审核,完善
去查查美国 1950 年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
新闻联播看多了的几大后遗症之一
讲道理的话,美国的高速公路要是也收费,应该不知道翻建多少回了吧…
1901 年和 2001 年建的铁路到了 2101 年这两条铁路质量会一样吗?
美国只有纽约非常繁华其他城市地段大部分都是小乡村小农村的样子
但是美国的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等于中国一个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
1989 年旧金山发生 6.9 级大地震,导致东桥旧桥损坏严重,如果维修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成本也很高。
当时的美国联邦铁路局决定,在附近建造座新大桥,然后拆除旧桥。
刚开始美国本打算自己建的,结果预算太大,就选择了全球竞标的方式来造桥,这样可以压低价格,还不会劳民伤财。
我国上海振华重工也参与了这次竞标,竞争对手也是相当了得有强劲的欧洲各国,还有日本和韩国都在抢标
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基建狂魔成功中标,该桥梁钢塔和桥梁的项目,都将由我们施工完成。
合作后美国提出的要求也相当苛刻,要求大桥建好后,经过超强地震后大桥不可以影响交通通行。
我国的上海振华重工就说了一句话,有要求你就提,我们干就完了,看活说话。
钢塔塔装完成,全塔螺旋以及螺孔完美安装对接,全塔精度超过美国合同要求的千分之一,达到两千五百分之一的标准。
我觉得吧 不是美国基建太差了 只是他们好像之前把钱都放了基建上了 而且东西基本够用 没必要拆了建 建了拆 拆了再建了 而是把钱用到了更需要钱的地方 这样造出来的武器才能有市场 这样才能把钱都放了芯片上卡一些国家的脖子, 把钱花了该花的地方 基建这个东西怎么说呢 中国除了保护起来的古董级别的建筑还有多少超过 50 年 + 的哇 不得说没有 但是很少了吧
把钱都放了基建上这个事情本来没有错 应该发展一下高新技术了 别让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太难 突破技术壁垒才是关键!!!!
发几张中西部小城市的基建图。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我初中时修的省道,现在也是像美国一样有很多补丁。
发展中国家和发展过的国家没法比。技术材料是在不断更新的。如果非洲将来也能发展起来,能重视基建,他们也能造几个迪拜。更超现代。问题是规模如何,服务的是否是普通大众。
美国基建差??
差到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残疾人?
差到每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都有 Stop Sign?
差到大家都愿意住乡下?
人家发展了两百多年的时间,你四十年就能反超了?全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努力奋斗。反向战忽局了?是不是明天就该讨论美军战力真的很差吗,有多差?宣传可以,别把国内民众忽悠瘸了。
美国基建差不差,关我们鸟事。
重点是用美国基建不那么好来衬托中国经济社会到巨大发展。
也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会投入巨资,不计成本的发展基建,普惠老百姓。
典型如村村通(电,网,路)工程。
知乎用户 发表 最近看了很多工程科普,所有的大佬,局座,徐小刀,三一博士等都有提到基建狂魔这个概念,但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其他国家反而没有那么重视?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基建类的话题又登上了大众 …
知乎用户 含笑 发表 说一件趣事,我们公司前几年在安哥拉做工程,修公路。因为远离家乡,公司去的时候带了一百多盘中国的影视剧光盘,有些人电脑里还有不少。刚开始就是下班后在办公室或者宿舍自己看,后来当地的非洲人很感兴趣,就在会议室的电视机上放给 …
知乎用户 济世医学生 发表 瞄了一下有些人的回答,完全没理解什么叫 “基建” 和“基建老化”。基建指的是公路,桥梁,供水供电之类的,指的不是你家建筑物外墙。 所谓的 “基建老化” 不是指的是外表旧了,不好看的,而指的是功能性已经出问题了,举 …
知乎用户 袁牧 发表 作为建筑学专业劝退者,我来泼点凉水。大体上基建领域我还是了解的。 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基建,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利,工业民用建筑,甚至还有农田水利新能源设施,那么永远都能继续,甚至可以说其总量还能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 …
知乎用户 叶泊枫 发表 这个问题应该问:“为什么每次经济下行,都喜欢大水漫灌?” 在黄渤的电影《一出好戏》中, 一群人流落到荒岛上。 张总是一个精通经济原理的奸商,他主张用扑克牌作为货币,来进行商品交换,并说岛上一共只有 2 副牌。 随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