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中国如何拉动国内消费?
知乎用户 GOPE 发表 上海:全国人民看好了,阿拉只示范一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已经为拉动国内消费尽最大的力了 每个月工资发下来,还完房贷,还剩一千多 我是一分不存呀,全部为拉动消费而消费了 我只能出一千多的力了 总不能让我再借 …
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楼里的一户人家在群里发声求救,说家里断粮了,六口人一天只能吃一顿,而且唯一的一顿饭也面临吃不上的危机。
群里纷纷行动,老婆捐出 2 斤面条、一盒午餐肉、30 个鸡蛋。别的人家捐大米、蔬菜、肉、熟食、油、牛奶,五户人家总计贡献出二十多斤食物,由志愿者送到求救家庭门口。
我感到纳闷,就算 APP 抢菜抢不着,但群里团购接龙一直有,源源不断,怎么他家不参与。
带着疑惑,老婆趁着当志愿者,挨门通知核酸的时候,去这家人看了一眼。
房门打开,老婆立马惊讶。
屋子仍是毛胚,没装修,墙壁斑驳,家具破烂,杂物堆得到处都是。开门的大姐穿着朴素,一看就是农村来的,神情黯淡。
老婆问她怎么不参加群里接龙,她很不好意思,扭捏说 “好贵!”
老婆立马明白,没有再问。
当时团购蔬菜要十元一斤,对习惯平时二三元菜价的底层百姓,确实是天价,单个团购少则百元,如果疫情断了收入,则 100 元是一笔巨款。
中产家庭有积蓄,大企业员工、公职人员、退休金群体有稳定收入,食物贵几倍买得起。可从事短工(比如钟点工)、个体户的底层百姓,没有积蓄,断了收入,房租水电继续交,他们面临的是生存危机。
向受疫情影响的百姓发现金,稳消费倒是其次,重点是别让穷人饿死!
发钱和消费券最大的讨论区别在于,有个群体在很多大 V 这里算不算 “人”,是存在定义问题的,也是在我看来最受疫情影响的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即使是国产药物报销后的自费部分都是极为艰难的承受,买菜也不会去超市和大型菜场而是选择走很多里路去个最便宜的私人小菜摊,这个群体即使破天荒吃一次西瓜也不会去水果店而是去流动的板车或者小货车水果摊……
这个群体拿到了消费券,也会有餐饮老板、水果店老板、蔬菜店老板上门 6-7 折收消费券,这个群体可能这辈子都没在饭店吃过火锅、酸菜鱼、北京烤鸭,但是拿到消费券去饭店走了个过场啥也没吃就把消费券套现了,留下了消费记录。
对于这个群体而言,只有发钱才不会出现卖钱的行为。
这个群体属于那六亿月入一千以内的群体,现在又有了疫情的加持,这个群体购物的地方是:
买菜的地方是:
不用清华教授来说,我说这事儿说了都两年了,一点影子都没有,还被网友们骂了多次,直到上海疫情出现,突然有人赞同我了:
给我弄了快九千个赞,不过这话一说出来,立马就有专家跳出来了。说老百姓提高消费拉不动经济,还是要发到地方银行手里,由当地银行贷款投资拉动经济。还指出鼓励把钱发到老百姓手里非蠢即坏,我本来不想搭理这种言论的。不过看到抖音几万人点赞,我就想说说为什么要把钱发到老百姓手里,而不是像 2008 年那样由地方企业家到地方银行那儿去贷款。
第一点,杜绝宏大叙事,现在的银行根本就不会把钱贷给普通人创业,08 年的时候,普通人创业在银行找点关系,给经理塞点红包还能把钱搞出来。现在?哪个网点经理敢这么干?
为什么?因为小资本在经济逐渐走向成熟期阶段根本活不下来,和大企业抢一口饭吃无异于蚍蜉撼树,所有的政策都在像大象倾斜,年轻的创业者失败率很高,贷款基本就还不上。而我国大部分地方创业没有兜底机制,还不上钱还会找放贷人的麻烦。那么谁敢放款给普通创业者?
第二,大部分印出来拉动投资的钱到底到了谁手上?不好说。
在我看来,只有通过户口核实到每个居民手上,像做核酸一样人对人发,否则绝对到不了弱势群体手上。
第三,给老百姓发钱,大家解决什么问题?像美国人一样买 ps4,买游戏机?发了钱不上班?
压根就不是,中国人是用来吃饭添置家中日常所需还有还房贷的,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会把发的钱用在刀刃上。而且发的这点钱根本不足以养懒汉。
但是不发,确实有些家庭会崩溃了,我对国内的报表一向是呈悲观态度的,普遍报喜不报忧,但是现在都报忧了,深圳,南京的财政都腰斩了,消费者指数暴跌了,接下来几个月,即便复工复产,就有好日子过?那时候小企业只怕是死的差不多了,都这还不需要刺激消费?不需要拉动经济?有这种想法的人才是真正的躺平,非蠢即坏。
稳住消费是不可能的,但一定对短期消费刺激有作用。
钱从哪里来很关键:
1)如果是从土地财税来,从居民身上来,经过几轮手续再返还到居民口,预期还有损耗,不如不做。
2)如果是资产持有税、利得税、高收入个税的追逃税,那么将是发挥税收的基本作用之一,从高收入群体收,向普通人转移,那么其实就是分配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
3)如果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那么其实就是美日欧等国的模式,通过极致凯恩斯主义扩大支出,增加财政赤字,用政府负债置换居民压力,创造消费收入乘数,即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另一个人收入增加便会增加支出,引起跟多人收入的增加,中短期有效(可能是几十年)。
4)我国特色的国企利润上缴,国企是集体资产,平时基本垄断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占据天时地利,要说没利润是不可能的,就差人和,经济上行期依赖特殊地位赚钱,经济下行就应该挤出更多的利润上缴作为政策调控的筹码,不能利好你得了,出了问题还守着那点收益。
土地财政作为资金来源,是中下层财富的再分配,加上中间环节的耗散,并不会解决问题,还可能加重消费不足。资产税、利得税、追逃税作为资金来源,是一个高资产和高收入群体向中低收入群体的财富再分配,属于分配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如果是财政赤字,那么其实就是发达经济体的策略,通过政府置换居民的压力来维持消费热度,成本则是财政赤字恶化和本国可能的通胀,就需要想办法通过技术壁垒和本币国际化把通胀输出去。最后的国有资产利润上缴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难点也非常大,让既得利益者让利总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不把钱从哪里来理清楚,首先没钱发,其次无法确定预期的效果。
发钱这事学习韩国和日本就好,中间有卡着不发或者偷领冒领也会少很多,而且由于都是制造业大国,发钱紧跟着扩大生产,生产供应加大商品价格就能控制,于是还没出现 CPI 猛涨的情况。
韩国日本主要有四种发法:
第一是全民少发,比如韩国去年给全国 88% 的人发了 25 万韩元 (1380 元人民币),这种全民发的小钱基层偷领冒领难度大风险高 (韩国城市化率 82%,少部分老年农民派志愿者一一告知后,政府再发)。
第二是给孩子父母发,比如日本给孩子疫情停课的家长发了三次钱,给初中生以下的儿童每人支付了 5 万日元补助,非课税家庭有 0-3 岁儿童那发的更多。
第三是给疫情期间经营受损的小企业、小工商户发放,比如韩国两任总统一共要发 89 万亿韩元 (越和 4800 亿人民币) 给 500 多万家小商户(饭店等),但条件是这些商户要在疫情前就完成注册并经营(有疫情前最近于三个月的纳税记录)。
第四种是给困难人群发。
这里面,前三种发钱方法,被没后果就截流的可能性较低。而这些钱发下去社会经济活跃,那困难人群中能工作的收入也会上涨。
而韩国设定 2022 年 CPI 目标是 3.1%,日本是 1.9%,并没有随着发钱大涨。
不要妄想发现金,因为既得利益者不会让渡他们的利益。发现金是稀释既得利益者预期收益的手段,必然会遭到极力反对。
剥削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是所有人都欠着钱,而且欠的钱最好是这辈子刚好能还清。这样既不会让人感到绝望,又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更多价值。就跟工厂的流水线一个道理:你这个月能达到产量,下个月就给你加一点,直到把你的劳动价值最大限度榨出来为止。
好不容易让你上了套,背上了几十年的房贷,用水泥钢筋买断了你未来几十年的劳动价值,让你几十年安安分分拼命干活还债。你的负债就是我的财富,我给你真金白银发财富?想得倒是美。你的负债少了,我的财富就少了,我的预期收益少了以后我怎么岁月静好?
想要钱是吧,消费券要不要,赚… 啊不,满 500 减 50 那种。
现状下发代金券,或者说限期使用的消费额度,几乎是唯一能保消费的办法。
其他的,比如投资拉动就业,只对农民工起效。
放水放半天,都没人贷款,企业都是收缩再收缩。没有人想着扩张和扩大招聘。
如果降息,也很难拉动多少房产销售,反而是利好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房产销售。
对于一般人穷人,发点钱就会花掉。因为本来就没钱,效果立竿见影。
老胡不同意:人人发钱就等于人人没有发钱。
低收入群体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有车的可以去拉货。总之绝对不能养懒人。
能不能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半句话就能否掉这种建议:一旦开了这个口子…
以为不发给达利特就不发钱了吗?
实际上的话,发钱一直都在发,只是不会发给达利特而已。
说实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反对也就罢了,真不知道一些达利特为什么也反对,只能说,这里的达利特真的是很好到让境外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都非常羡慕的了。
专家肯定要为老百姓的道德担忧了,如果助长了不劳而获的习惯可怎么办?
他们就没想过,自己家的拆迁房子,付出了啥?坐地躺赚几套房加赔偿款,自己付出了啥?
为什么就不担心自己和那些拆二代助长不劳而获的习惯呢?
就是不发钱,你特么好歹发点购物券,也不用高价格的手机电脑了,穷人用不到。
就发点蔬菜,油,盐,家庭用品的购物券定向消费也行啊!
成本价出售就行。就是有人把这个购物券拿去卖了,也能赚点啊!
如果想要稳住消费,那么直接发放现金,是唯二的方法之一!
这次五道口论坛,大概有一半经济学家都提到了直接发钱!
3 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下跌 3.5%,4 月份的数据没出,由于疫情影响只在 4 月更大,所以预计会断崖式下跌。
看看国外通胀爆棚,美国都 8% 以上了,而我们过去年一年,都没超过 2%,4 月才刚好到 2.1%,反观 2020 年疫情,当时 CPI 飙升到了 5.6%!
唯一的解释就一个,大家真没钱了!
所以,要刺激消费,只有两个方法。
第一,降低存量房贷负担,这是居民消费长期下滑之根源。房子已经掏空了三代人的消费了!
第二,就是直接发钱。不用担心发不到个人头上,这是个技术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电子钱包或者个税 APP 的方式来发钱,保证发到人头。
我是时代之,茫茫人海,我们终会相遇,祝你幸福!
这药方呢连出租车司机都能开对。
是药方的问题吗?
病人得他妈的服药啊。
我有个女同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大毕业的,已经官至正厅级,听说到了这个级别的,工资基本不动,一切生活所需基本配送。这样的官员实质上已经脱离了百姓的生活,但恰恰就是这些脱离了百姓的官员们在管理着百姓,他们知道百姓缺啥吗?他们知道百姓急需解决什么困难吗?他们知道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症结在哪里吗?它们已经脱离了百姓,它们又怎么会知道百姓缺啥、急需解决什么困难。影响社会发展的症结是什么呢!
这就恰同盲人摸象,摸到啥算啥,摸着块石头就当做过河了。
常看到有评论说,疫情期间给百姓发钱,都发等于没发!
我就奇怪,大家上班都发工资,真的都发工资就等于没发工资吗?
所以疫情期间给百姓发钱,都发等于没发这套理论明显是邪教言论、在妖言惑众,在蛊惑百姓、在歪理邪说的欺世盗名。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已经发生在现代中国了,所以才会有这种 “疫情期间给百姓发钱,都发等于没发” 的歪理邪说出现,混淆视听。
发钱不是经济,是于人道,不是为什么要做,是为什么不做,以及为什么现在都还不做,
因疫情损失了生活必要开支的人群,如果不让他们得到补偿,难道让他们自己在纸上画人民币。
这个教授说:应该坚定不移地给这些中低收入人群直接的收入补充,给他们发现金。为什么这么做呢?首先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中国作为和谐社会,追求共同富裕,应该给予这部分人群基本的关怀。
和谐社会不是言论上的和谐,给需要的人经济福利是一个和谐社会应该做得事,不是说为了通货膨胀,别的什么考虑,还要考虑回报和预期,
相当多的家庭需要,而且非常需要,不能说收钱的时候那么积极,到发钱的时候犹豫了好几年,找各种理由推辞,这个经济学原理,那个坚持就是胜利,那请问需要补助的防疫区的人他们该怎么办,
既然要防疫,提供充足的支持和准备不是应该的吗,让人配合你们还不拿出必要的支援来,还成了恩赐了,希望有些人认识到,数以亿计的人配合你们不完全是义务,
怎么鉴定中低收入群体,怎么用信息手段保证中间没有吃拿卡要,发多少,这是技术上要考虑的,而作为疫情三年以来,所有因疫情陷入经济困难的人群,无论是日常生活上,还是房贷还款上,还是贷款延期上,都没有得到任何扶助,这是不应该的,也不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表现,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他们是不会发的,每人发现金貌似元谋人之后就没见过
海精专很多时候只配给网友提鞋。
发钱这事,但凡民众有选择权,有建议权,根本不可能拖到现在。
知乎有点见识的,提倡发钱都提了几年了,
结果现在海精专们才跑出来捡网友放弃的剩饭炒,还注定炒不热。
生育率问题,房价问题,发钱问题,海精专,肉食者真是沙比。
我先说一件小事:之前我在知乎写回答的时候提过,我家里采购我负责很大一部分,其结果是我对各种物价的变化非常敏感。
举个最简单的小栗子,土豆。
疫情之前,我家附近土豆常年 1 元 / 斤(下同),20 年疫情初次爆发,我家这边封控的土豆暴涨到 5-10,目前北京整体还在抗疫过程内,土豆价格低的时候 1.38,高的时候 2.38,前一段朝阳人民大采购的时候接近 3。
从整体看,我家附近(包括互联网平台)目前基本上找不到价格在 1 以下的蔬菜,找不到价格在 2 以下的水果(西瓜上市后有可能在 1 左右,但现在还没到时候)。
米面粮油方面,20 年我还能买到 2 左右的米(都是大牌子,趁打折买,下同),面的价格在 1.7-1.9 之间。目前面已经稳稳过 2,米价奔着 3 去了。
食用油更别提,上次囤油葵花籽油或玉米油在 5 左右,目前能买到 7 的玉米油就算便宜。
实际上我家在疫情之后,消费是升级的,因为必选消费品价格都在上涨。
这就意味着我一家人的生存成本大幅度提升。
收入不涨甚至失业无收入的叠加刚性消费上涨,那么弹性消费下跌甚至暴跌很正常。
因为生存不易,还时不时要面临封控所带来的暴涨式生存,我家既不敢有弹性消费意愿,也没有弹性消费能力。
这就是受疫情影响的普通人所处的客观事实。
越南媒体天天炒作美国通胀暴涨,看的我想笑。
好像我们的通胀他妈一直在下跌一样。
各位人民公仆辛辛苦苦的操弄数据,我也就知乎写回答的时候拿出来用用,实际上谁都没活在美国,我也不必装什么外宾,通胀来没来,我这个常年买东西的人不知道?
实际上这个教授提的消费,是很不严谨的。
我们都知道消费是要进行严格区分的,比如衣食,没有相应的消费就得不到相应的供给,不吃饭会饿死,不喝水会渴死,所以这些消费是刚性消费,而这些刚性消费都在通胀,如果放水且没有蓄水池(房地产这个夜壶目前不太好用)可能还会出现姜你军蒜你狠之类的情况,刚性消费这部分不需要稳,因为它本身就很稳。
需要稳的是弹性消费。
比如之前知乎好多人提到要旅游,不旅游不会死,所以其需求强度就很低。再比如看电影、下馆子等等。
需要保的是这部分消费,因为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很多弹性消费已经崩了。
但问题来了,你给钱少了,也就对冲刚性消费的涨幅,稳不住弹性消费;你发钱多了,那么大概率整体性通胀比未来弹性消费先来。
综合国内人口基数和政府调性来看,即使真的给受疫情影响的百姓发钱,最多也就是对冲掉刚性消费的涨幅(我个人比较悲观,觉得对冲都悬),至于保障未来的弹性消费,那纯粹是想多了。
更进一步说,国内对疫情严防死守这么久,说是怨言四起那叫言过其实,但很多人因为疫情生活水平崩塌式下降甚至因防疫致贫,甚至因防疫而生存困难,这是客观现实。
我们的群众除了极少数不配合不服从之外,大多数都积极配合国内的防疫措施。
但等到有一天防疫饿死,放弃防疫病死,你说二死之间选那个?
到那个时候,上面面临的问题就是民不畏死,以死惧之没用。
或许有人会反驳我说不会出现那一天… 孩子你这么乐观是因为社会殴打你比较少还是打得不疼?
这个所谓建议,其根本出发点不是要稳住经济,而是要稳定社会秩序。
至于是不是有一些为人民服务团队里的蛀虫希望借此大发其财,咱不阴谋论,也不敢问啊。
“把工人集中起来,一边隔离,一边生产,一定能赢”
“过去两年的伟大胜利,为每一个百姓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十天,平均每年 5 天。”
““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就是延长平均寿命,1% 的人均消费增长能提高每年 10 天的生命,十天相当于通过抗疫挽救了 400 万的生命。”
以上都是清华教授李稻葵教授在同一个论坛上的其他言论。
我表示很。。。。
这周末金融圈比较大的一件事是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请到了 Ray Dalio 林毅夫 余永定 李迅雷 彭文生 张晓慧等非常多国内外金融圈的大佬 清华的王希勤校长也视频参与了论坛
其实每次这样的论坛都会有很多前沿的观点 也会有很多精彩语录和思想交锋 所以通常办完之后网上就会出现一些只言片语的论点 有些话拎出来听特别尖锐 一下子出圈了
还是建议大家关注下完整的发言 把观点放在语境中去讨论 会更能理解发言人的本意
论坛全程 6 小时 网上能搜到全程回放 梳理一些重要观点 供大家参考
(这里想到有很多同学问我 想学习了解一些金融领域权威的新观点 有没有什么靠谱的渠道?其实这样的圈内论坛就是最好的渠道 新鲜 权威 深刻 有思考逻辑 有观点碰撞 是非常好的学习材料 功利一点讲 你把感兴趣的论点吃透 面试的时候谈出来 就能在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
这次论坛以 “动荡中的 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 为主题 围绕 “世界经济、金融与全球秩序展望”、“中国经济与政策展望”、“创新、金融与科技竞争”、“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 四大主题开展讨论
2022 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观点集锦
1、王希勤:坚定信心、直面问题,思想互通、观念互鉴,廓清迷雾、携手同行,传播中国声音、共渡动荡变革时期。
2、张晓慧:理论创新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服务于实际政策;时代呼唤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新的货币经济学理论。
3、瑞 · 达利欧(Ray Dalio):有序竞争、避免冲突,保持对话、合作共赢,共同为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努力。
4、林毅夫:中国需保持动态经济发展增速,加快对外开放进程;中美应保持正常经济关系,树立全球稳定和平新秩序。
5、刘世锦:加快推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将气候变化压力转为创新增长动力。
6、余永定:调整中国海外资产结构,平衡中国国际收支,应对国际货币体系新变局。
7、李稻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目标,提高人均寿命和人民福利水平,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
8、王庆:资产价格数据能及时反映经济形势,未来需进一步关注疫情影响和房地产问题。
9、沈建光:面对美国滞胀的外部风险,中国要提振内需促消费。
10、陆挺:当前货币政策空间有限,要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
11、管涛:稳住宏观经济、保持疫情防控,中国两大措施应对全球三大挑战。
12、李迅雷:关注居民支出结构与收入分配,积极促消费、畅通内循环。
13、彭文生:充分利用市场规模效应,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应对中美技术脱钩挑战。
14、黄奇帆:金融部门不能 “谈煤色变”,应立足我国国情发展服务绿色转型的融资体系;深化改革、激活创新、扩大开放的关键是下大力气搞好金融。
15、张晓慧:科技创新是大国竞争之核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抓手。
16、薛澜:合理管控中美技术竞争,加强创新领域合作。
17、鞠建东:确保本土技术市场份额、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实现 “创新 - 规模” 循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形成 “创新 - 规模” 的良性循环;依靠市场份额培育本土技术竞争力,为本土技术带来 “创新 - 规模” 良性循环。鞠建东评美国遏制中国技术升级的两大杀手锏——打击中国技术领军企业、维持技术市场垄断地位。
18、张斌:应对疫情需要货币政策 “防火、灭火、救灾”。
19、黄益平:坚持总量为主的货币政策,谨慎对待结构性货币政策;应采取不计一切代价的政策保民生、稳经济。
20、黄海洲:货币政策面临全球流动性拐点的外围环境;更大力度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宜早不宜迟;美联储货币政策快速收紧、中美利差倒挂、中美经济周期错位;中国稳增长宜早不宜迟、时间很关键。
21、张建华:央行结构性债权占主导地位,定向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突出,货币政策传导更迅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提升宏观政策效率。
22、盛松成:预测二季度我国 GDP 增速 2.1%;不惜代价也要把经济搞上去。
小白熊 THU
158 次咨询
5.0
清华大学 工学硕士
34586 次赞同
去咨询
发钱当然是好事,问题是怎么发
要发只能用于消费的钱
用于买菜买粮
数字人民币最好
可以指定用途
但是好像还没铺开
发那种购物券就算了
抢不到,抢完了还得搭配现金使用,跟普通人没多大关系,都肥了特定群体
能保证到得了百姓手里吗?
想法是好的,别上面拨款每人几千最后到百姓手里只有几十几百
已经太迟了……
人都进 ICU 了才开始发速效救心丸?
就像一季度终于舍得拿夜壶出来,却发现尿路已经堵塞了
普惠性放水最好 其次是都不放水,定向放水是最恶劣的行为
定向放水就是劫贫济富,水流给少部分人,通胀全社会一起在承担。
你会发现喊着不能发钱 发钱会造成通胀的,确无视长期以来定向放水让全社会受到的影响
支持
发钱纾困确实是个好办法,世界各国都在做,4 月份社融腰斩,广义货币 (M2) 增速达 10.5%,与其大量资金在银行系统中空转,不如发给百姓来稳定消费;
另外我还建议,胡专家和他的粉丝们就不要发了,这样不就解决了都发钱等于不发钱的问题了吗?
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交换一下。
如果你看到一个铁屋子里有三个比人还大的仓鼠球在那里三体运动,沾者就死……
那么我给你多少钱你愿意被关进去?
我也支持向受疫情影响的百姓发现金(或者消费券),但我不认为这个政策应该只惠及所谓的” 困难群众 “。原因有三:
1. 困难群众本身就涉及判定标准问题,在连低保都仍然有地方冒领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证钱真的能发到需要的人身上呢?
2. 疫情对所有人都有影响,比如上海,绝大多数人都受到了疫情的负面冲击,从最基本的损失 - 补偿匹配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应当对所有人进行补偿。
3. 发的人少意味着单个家庭 / 个人拿到的现金多,这种情况下万一大家拿到钱没有拿去消费,而是进行储蓄,不就起不到拉动消费的作用了么?普发但单个金额较小(比如 1000),那么这个钱被拿去消费的概率就会大很多了,也能起到拉动经济的效果。
这个事情胡总二年前就说了。都发等于不发。
别指望了。
给老百姓发钱。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我个人是认为直接发现金这一点已经晚了。
恐怕直接发现金最大的现实意义已经不是促消费保生产,而是确保最底层的那些受防疫影响的人别饿死。
如果是 2003 年的非典严重到目前的程度,那直接给受影响人群发现金甚至全民发钱还真的可能提高消费促进生产,那时候老百姓的负债程度还不严重。
现在呢?2007 年之前一直说的高储蓄去哪了?
短短 10 来年,中国从全民储蓄变成了全民负债,那些高储蓄全变成了钢筋水泥……
现在再来搞全民发钱,估计今天进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连过夜都过不了,马上就拿去冲抵银行贷款了。
促不促进消费不知道,但银行坏帐率和法拍房数量下降倒是有可能的。
不过这个教授有个观点我倒是很赞同,所谓抗疫,就是两个战场,一是卫生防疫,二是维护经济。
去年的时候我就说了,民生经济搞不好,国内抗疫早晚是要破防的。
顺便说一下我从 2008 年以来就一直秉持的观点吧,我认为这么干至少比直接发现金更能促进消费。
首先,建立全国统一的不动产产权登记交易平台数据库,全国范围内所有不动产产权交易均在库内登记转移,所有不动产产权纠纷均以库内数据为准。
其次,以库内数据为基准,以家庭为单位,按家庭人均持有房产面积,分城市等级开征房产税。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超一线城市,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 50 平米为准,低于此标准的免征房产税,超过此标准 100% 以内的,每年征收 1% 的房产税,超过 100% 的,每超过 10% 加征 1% 的房产税,最高征收 80%。
第三,以房产税收入,做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帐户,降低失业保险申领门槛,及时向灵活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
第四,以房产税收入,对全国范围内有且只有一套自住房,购买时间在 2016 年之后,且贷款年限剩余超过 20 年的,冲抵或部分冲抵贷款余额。
第五,全面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已出售未建成的期房由房产开发商原价回购。
第六,全面停止所有银行房贷按揭业务。
第七,除房产税、进出口关税及烟草税、燃油税等国家垄断行业税种外,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收入所得税等实体行业税种收入由地方财政保留。各省、市、县级财政**土地出让金不得超过当地财政收入的 30%,**连续三年超过此标准的,当地(省市县)党委书记、(省市县)长就地灵活就业,取消公务员身份。
应该说,“李国师” 已经有点 out 了。
实际上,国内一些地方早就已经开始发现金了,以至于财爸都不得不通过发布红头文件来禁止。
1、2022 年经济不行,疫情有点关系,更大的关系 2021 年出房产税试点的预期。彻底打死了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都不买了,政府土地出让也没人买,政府没钱收财政,不给体制内发奖金。
体制内收入缩水,和他们相关的消费少了一大块。
今年有些地方想动,想放开限购 放开贷款拉拉房地产,救救土地出让。
但是这个预期在,富人哪敢买房。
现在不承诺房产税取消或者轻税,房地产起不来,财政好不了,消费上不去。
房产税轻税或者承诺不收。
配合棚改,放开限购,放松房贷,经济会起来。
但是,要提供足量小面积简陋公租房解决住的问题。
中产去买房,穷人足量公租房。可以启动房地产市场,又不激发出无房的矛盾。
2、消费券也是财政的钱,财政穷成这样,那里发得出来?
搞赤字,通货膨胀。对经济危害更大,要发这个钱,需要拆东墙补西墙。
发消费券要先把税收上来。
3、目前,可以收的税,是富人税,也就是奢侈品的税。
直接对富人收税,不合理,但是可以间接收。
加到名烟,名酒,名贵首饰,名牌服装,豪车,别墅,游艇,私人飞机……
富人本来就是炫耀性消费。不追求商品的实用价值。奢侈品定价主要为了区分没钱人。
这个钱就不如国家收了,给穷人发钱了。
定价 10000 块的雨伞,国家加征 200% 的奢侈税。
对富人来说,3 万块的雨伞更有面子了。
国家来说,拿到 2 万块税,给穷人发消费券。
4、给全民发消费券。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联的实名,消费直接发。
对所有有消费的账户,无门槛配比,譬如 100 减 20,100 减 50 这种,
每周,或者每个月发放。
消费不限制,愿意买啥,或者吃饭,甚至充话费,加油都行。
这点早就该做了,我 21 年真说过。
不是我牛 X,而是美国 2020 年就是这么干的:直接打钱到老百姓的银行账户,一个人最多 1200 美元,但根据收入(上一年报税结果)来,年收入 20 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一分钱没有,所以我身边华人没几个能拿到的。
除了个人,还有小企业的补助,那个才是大头。比如你开个中餐馆、西餐馆的,雇着 3 个人;疫情期间关店收入暴跌怎么办?很简单,政府给店主钱,然后发工资,当然前提条件是你不能开了这 3 个人。这也算变相打钱了。
所以你们看美国喜迎物价上涨,也是印钱救急折腾的。还说底层人群物价上涨多惨呢,没这波印钱,他们连 2020 年都扛不过来,只能饮鸩止渴了。
这里面肯定有不少浪费。比如有小企业作假,骗补助;还有有些人根本不缺钱或是工资只收现金,也能拿到补助。这就涉及到 “身份管理” 等问题,比较复杂,怎么能钱真到普通人手里。
我一直说一个观点:疫情又是医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医学问题留给专家,普通人容易错;但经济问题很简单——不吃饭、没钱也会死人,就这么简单。甚至还有研究说什么人均 GDP 每降低 X,平均寿命就少 Y 等研究,的确相关。
我自己疫情期间可想通了一点:要能选舍命还是舍钱,我舍命保钱。
不是说生命更宝贵么?不见得吧。人《独立宣言》有一句话跟生命同等重要的却被忽视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自己过得宽裕开心么?没钱还过个 X。我吃海鲜牛排的,你忽然给换成猪肉白菜,还不如让我立刻死了呢。
额,您半年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2021 年 11 月 27-28 日,《财经》年会 2022:预测与战略在线上举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出席并演讲。
李稻葵认为 “债务衰退” 或是世界面临的 “灰犀牛” 之一。他分析称,由于美国联邦政府为应对疫情大量发钞,造成通货膨胀,一旦货币开始收缩,就会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很大影响。
他自曝举例称,“前几天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我的信箱里发了一个支票,美国联邦政府给了 2000 美元”。李稻葵解释说,自己曾在美国生活过 15 年,因此收到了美国政府的疫情补贴。
他指出,美国政府的 “慷慨”,反而助推了通货膨胀,“因为美国人不储蓄的,突然天上掉馅饼马上消费”,他还称,这种方法 “把美国人养懒了,很多人有了支票以后不工作了”,“这个话在美国不敢讲,他们会骂我”。李稻葵自曝收到 2000 美元支票,称美国政府发放补贴将人们养懒
影响居民消费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收入、一个是对于未来的预期。显然现在都非常不给力。
所以,收入降了、预期差了,谁还敢消费?
发钱是基础不是大招!
发钱是基础不是大招!
发钱是基础不是大招!
重要的话说三遍谢谢。
只靠发钱能稳个 p,但不发钱你连 p 都稳不了。
非常同意这种建议。其实远不止消费信心,再持续不关心底层人民死活,会严重影响后续资本家们的剥削,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现在外国官员为了保住官帽,层层加码现实下,很多外国城市都静止很多天了,很多外国底层打工人没有了收入,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可以用来吃饭,更没有多余的房子可以租出去,也没有足够规格的轿车能跑网约车——有也跑不了,因为全城 / 全楼都静止了,出不去。
当很多外国人吃不上饭,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吃不上饭的时候,《悲惨世界》中为了孩子铤而走险犯罪的事情就会发生,偷窃、抢劫、豁出老命不要了等等事情会不断发生,社会就不会很稳定。当一定数量的底层吃不上饭的时候,历朝历代上有非常多先例,就不多举例子了。
现在很多外国人对目前层层加码的防疫有意见就是,当要求所有人都停下之后,制定这个政策的外国官员,他的工资和奖金是照发了,官是照做的,也不可能缺吃少穿。
而更多的外国非公务员、非离退休人员、非国企的底层人民手停口停,即便是外国私企老板用积蓄、借贷给员工发一点基本工资,也属于涸泽而渔,而且,这个阶段看不到头。
2020 年,大家的想法是熬一下不至于死于非命,三年了,而且封的时间越来越长,封得迅雷不及掩耳,请给底层人民一点点希望吧!
外国利益阶级掏出点钱来,给外国老百姓续命,这样做,也算是不激化矛盾,温水煮青蛙,让底层人民能继续听天由命,继续为 xxx 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价值,多好啊。
比如外国很多城市把公路和人行道挖了搞高档绿化、没事儿把好好的路扒了重新铺,好好的马路牙石刨出来扔了换新的,流光溢彩的亮化工程…… 这些钱其中大部分干啥了,其实外国老百姓都知道,吐出来一点点,就够底层人民吃口饭了。
比如外国一些长期封闭的城市,其实路上很少有车,公路的损耗也可能就是平时的百分之几,那么,高昂的养路费、道路绿化、亮化费用,吐出来一点点,让底层人民吃上饭,不过分吧?
看报道说某市海淀区对务工人员有 100 元 / 天的补贴,我认为这种方式就很不错。
图文无关
呵呵!送这位去伊朗多好啊!
发钱稳不稳难说,但不发肯定不稳。
香港不就发了吗,18 岁以上的每人发 10000 代金券(不是现金代金券也行啊!),都不说普通老百姓怎么样,反正没看见那帮闹港独的跳出来说不要,有钱在手各个美滋滋。
我知道说这个肯定有人说香港财政独立,行了省省吧,你怎么不说大家还都是中国人呢。您要是担心这担心怕国家亏了那真发钱的时候您别领就行了,不用在我这儿逼逼赖赖。
我在哈尔滨小贩烧死的问题下说了,疫情下底层人民生活艰辛,压力太大,遭受挫折后才容易走极端。
这本质上,就是跟当年突尼斯小贩被执法,选择自焚,是一样的。
然后又举了美国给大众发钱,每人至少 1400 美金,保障底层人的生活的例子,说明中国一样需要照顾底层人民的生活。
然后就招来了一帮孝子,开始喷我,真是滑稽死了。
就算中国跟美国一样发 1400 美金,对我也没什么意义。
但对您们这帮孝子来说呢?就算您是自己还没挣钱过,要不要回家问问你爸妈,需要不需要呢?
去年说发钱问题,我说发代金券不发现金还被人骂,我还只考虑到房价上涨,通货膨胀我还没想过这么高。
据知乎经济学家说:
你看,一个富人拥有 100 块,十个穷人拥有 1 块。
你给每个人发 100,富人变成 200 块,十个穷人变成 101 块。
哎?你看,想不到吧,发钱还能缩小贫富差距呢。
而且你说不发,你得罪是谁?是不是要被各个 “心怀底层” 的知乎众喷啊。
你说发,那你不就是劳工阶级的代表么?
两害取其轻,你疯了说不发?
发,没什么不能发的,早该发发了。
要通胀一起通胀。
反正我有房,你们随意。
绝对是好事!
我第一个举双手赞成!
也给我发点呗!最近都吃不上肉糜了。
但是发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个事
1. 别刚发完钱,立马物价就涨了。
我们同事圈子里有个笑话:2022 年国家普调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又涨了 200—300 每月。然后有同事就吐槽了,今天刚调完工资,过两天幼儿园老师打电话告诉说,公立幼儿园每月的托管费涨 200。菜价、肉价,这些民生最重要物资的价格,求求你别再涨了。
2. 一定要防止有人钻制度的漏洞,多拿冒领。
你信不信,就咱们这么多懒汉,这么多偷奸耍滑的人,一定变着法要多骗骗这笔钱。
给老百姓发钱是好事,可是该怎么发呢?上面说说过嘴瘾容易,具体落实可绝对懵逼。按户口还是按身份证发钱?还是说直接打到银行卡里?
反正我想破脑袋也没想到该怎么发钱才能做到公平合理。
真的需要大智慧。
保消费不如救命,
真别看不起这一万人民币的补助!
截止到 2022 年 3 月北京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 66245 户、11 万 0212 人。而北京市低保补助标准为:
家庭月人均 1245 元。
这种问题我们无需讨论。
天朝制度之下,任何建议和倡导都然并卵。
你问我原因?谁决定政策这么走,谁决定钱怎么花,谁决定国家财富怎么流动?
是这样写砖家吗?
是这些学者吗?
是这些教授吗?
都不是,是官员。
懂的都懂,不懂的不解释。
香港已经发放了几批现金了,美国也发放了现金补助。
我们只能硬抗,但是还必须高喊主义正确,必须为国奉献,但是更多有血有肉的个体呢?他们多惨,多少人知道呢?
“我要养家糊口啊” 疫情期间深圳男子情绪崩溃,道出多少人的无奈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在一瞬间,发生在深圳的一男子身上,由于疫情防控被隔离,无法正常上班工作,情绪激动地对着防疫安保人员大喊:“我没有危害社会,我要养家糊口啊”,一句话让不少网友内心瞬间破防。
上海的新闻基本停止,不知道多少人在两个月的风控失控,但是我们知道底层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李教授这个建议真的很好,很及时,终于有人敢说出来了,举双手支持一下。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给老百姓发补贴,中国老百姓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尤其很多城市出现疫情之后全城静态管理,停工、停产、停学,很多灵活就业者,包括一些私企的员工,居家隔离没有收入,但每天还要付出各种支出,车贷房贷一样都不能免,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时期。
老百姓能够全力的没有任何怨言的支持国家的防疫政策,这样的思想觉悟真的很高,那么国家不应该让这些可爱的,懂事的老百姓因为疫情生活陷入困顿,吃不饱饭,给这些因为疫情失业在家的,没有收入的家庭一些补助真的很有必要。
但是李教授的这个建议还是太保守,或许有些话他也不敢说吧。要发就给全国老百姓都发,疫情带来的影响根本就不是一城一市的经济,是全国的经济。
城市的经济要发展,要稳定,离不开货物的流通,现在高速路上的货运几乎已经瘫痪了,那么这种影响绝对是全国性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往年 5 月份的时候,我们这里吃的是山东产的西瓜,价格大概是 1 块 5 到 2 块钱之间,大概吃到 6 月份我们当地的西瓜上市之后。而今年山东运到我们这里的西瓜的价格涨成了 4 块钱,几乎翻了 1 倍多,价格涨了,吃的人就少了,山东种植的西瓜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老百姓就没有收入,那么这些老百姓要不要也给一些补贴?
当撒币也开始内卷。
代金券发了好几轮了,不过我从来没抢过。
没什么意思,还不如给我充话费或者话费减免。
撒币,不断的撒币,这不就是日本在干的事么?
最近撒错了,100 个人的撒 1 人手里了,
还不还…… 一出闹剧……
看你发多少,以什么形式发 233333
如果只发钱,估计是没什么用,你发了大多数人也不会敢花。
如果发实物,那就有效果了。 按身份证每人每月领 30 斤粮 30 斤菜 30 斤肉,廉租公寓免费给住,50 年不变。 这其实没多少钱,鸡肉收购价不到 6 块,每人每月成本才 300 块, 传递出的信心可是很强的: 国家不会放弃每个人。
肯定有人敢消费
这专家最后一段说的很有道理
“我们做了个数据研究发现,今天消费下降 1%,未来七八年都会下降,会有心理的阴影。比我们年长的人或者父母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他们有同样的收入水平,消费却比我们低多了。”
60, 70 后的必须消费很低,他们根本不在乎生活水平下降, 再降也比他们小时候强。
哪怕是 80 后的我,小时候也吃过粗粮,米里长了虫子把虫子挑出来继续吃。大米里有黑甲虫,小米里有红色肉虫子,挑出来就是了。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极低,各种衣食住行从来不买原价都是买清仓临期打折货, 不消费就不消费了。
比方说中午我就吃这玩意。。。上周在超市买了 30 斤半价临期肉扔冰箱里慢慢吃。 今天烤一顿吃一半明天中午带饭夹个面包还能吃一顿。
我家领导小时候没吃过苦她就吃不得这个,碰都不碰, 嫌肉不新鲜啦,部位不好啦,冻肉口感不好啦,腌得不好啦,烤得不好啦, 可麻烦了。
我估计大部分 90 后 00 后也吃不下去。。。知乎用户只吃眼肉还是啥的,说实话我都不舍得吃。 我认识几个上海同事根本不买死鱼。。。。
如果疫情过后他们不消费了, 那问题就大了
面对危机,经济学家们给出的药方看似很多,追根结底就是一条路:放水
不同点就是:1、水从哪里来不同,有的建议,发特别国债,有的建议抛售美国国债,有的建议直接印钞 2、水往哪里去,有的建议给居民发钱,有的建议继续搞基建,有的建议投制造业
但无论怎么搞,有三点非常重要,我们自己要清楚
1、应对危机时,放水印钞,不是近现代的发明,从人类有货币,可规模化铸币以来,基本上遇到危机就是放水。
2、只要放水,水往哪里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资本追求利润,往增值的地方去(房!股?),这个咱们以前说过。
3、要敏感的是,现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仍然没有放话加大刺激,说明在高层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人物,对这件事是很反感的… 所以现在不是个经济问题,是 ZZ 问题。
我是交易员前进四
关注我,带你走进真实的宏观世界
更多干货,关注公众号:前进四的财富世界
能啊,其实政策上有一个情况,就是花里胡哨的方式越少,产生的效果就越好。
因为每个中间人都会有自己的诉求,都会扭曲一部分信息,都会加入一部分自己的理念。
就像是独山县,四百亿直接发钱,够他们全县脱贫二三十年的了。如今都扔水里了,连个水花都没看到。
再比如四万亿,发四万亿消费券能促进经济,发四万亿现金能让大家缓口气。
结果灌了四万亿房地产,我们既享受了印钱的通胀又享受了灌起来的房地产,属实是输麻了。
目前的执行能力既然能发到个人卡里,就不需要搞那么多中间人了。
有枣没枣,先打它三杆子再说。
这个直接发钱的建议,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至于能不能从老百姓兜里再掏出钱来消费,那就是市场经济卖家们各显神通的事情了,政府从经济流通中获得税收则考验其市场治理和管控手段了。
今年五一,深圳倡导市民非必要不出市,这个政策落实起来也很简单,深圳通过教育局发布统治离深的孩子和家长再回深圳需要三天居家隔离做核酸,这就意味着五一假期只放两天。有孩子的深圳家长占了一定比例,剩下的单身贵族则交给房东和网格员做工作了。
闭环管理的深圳,圈起来的消费市场如何开发呢?
深圳不大,景点全是人造景观,东部华侨城,世界之窗,及青青世界等,这些地方对深圳人来说都已经非常腻味了。遍布各个社区周边的商业中心也是千篇一律,电影院加餐饮及儿童教育玩乐,大人消费的服装和电子产品及咖啡厅,标准化工业服务也让人腻味了。深圳资本和供应链管理通过投资布局将深圳商业模式复制全国,即使离开深圳到周边长沙和武汉及南昌等城市看到的也是这样腻味的商业服务。
那么,怎么刺激消费欲望呢?
深圳政府与京东和美团合作,消费券入平台,平台用自己的方式来引流消费。这样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4 月 28 日开抢五一消费券,5 月 5 日开抢后五一的日常消费券,循环往复用免费策略拉动消费,不知不觉之中,深圳五一各大旅游景点和商业中心又热火起来,大宗商品销售中家用电器销量最为客观。深圳华强北和华南城出口转内销成功解决大部分库存问题,华为和比亚迪这样深圳本土企业关于商业生态布局也进一步得到巩固。
当然,深圳第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只有一千多亿相比同期亏损了 40%,全国其他城市也不会好的哪里去。清华大学教授建议向疫情影响百姓直接发现金,这个建议需要细化一下,资金来源和资金分配及配套商业刺激计划,钱流入老百姓口袋里,如何再掏出来推动经济流动从而形成闭循环。
为什么要发?你有选票要收买么
我在 20 年美帝川普发钱时候就说过这是最好的办法了(虽然缺点依然不少),就被一群 stupink 喷。
老爷大佬们想以工代赈,想咬咬牙,想你贷款度过难关。
这几样,老爷大佬们可以是一分钱都不用出,还闭眼都能挣一笔。
直接发钱是普通百姓的最优解。
正如我别的回答中所说。
1、以工代赈,首先是覆盖不了大部分人群。能参与以工代赈的是很少数,一个 100w 城市,进行打大基建,以工代赈,最多上下游参与 5-10w 人撑死,90%+ 人仍然解决不了。
其次以工代赈,必然包含着权力寻租,层层转包,100 亿的项目,大部分流到一级装包,权力们。中间施工头吃点小肉,底层劳动者说不定还要欠薪。
2、提前消费 / 放贷,借钱度过难关。。。现在杠杆率多高了?贷款背着那么多,还玩尼玛的借贷。
所以:发钱,多发消费券,多减税,解决流动性枯竭问题。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我一个十多年前选修经济学的辣鸡都懂的事,上面不懂?懂了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
更好的办法也有啊。
保障劳动者权利,提高劳动者待遇。加强二次分配,让钱到需要花钱人的手里。改善经济结构,别炒房别玩金融,真正的做到制造业兴国。
敢做了吗?
不如直接发钱好了。
真的对清华大学的教授不敢恭维了,根据我的经验,凡是大学教授提出的一件里面有让政府直接出钱的建议,基本上可以全部 PASS 掉。
上一个建议,每年拨款两万亿,见县域大学 ···
清华教授建议每年投 2 万亿建县域大学,如何评价他的提议?大学需要下沉到县一级吗?
其实在经济学教授看来,纸币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 ····
你的手里有一把锤子,那么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只要一锤子砸上去就完事了 ····
按照清华教授们的提议,扶贫需要那么困难吗?直接给低收入群体发钱不就完了?
消减贫富差距有那么难吗?直接发钱!
芯片技术进步有那么难吗?直接发钱!
地区发展不平衡怎么办?发钱!
真不知道,清华的教授是如何形成这种又蠢又直的观念?
至于经济怎么办?不劳你们费心,国家已经做了,那就是逐渐统一全国大市场。中国虽然是大一统国家,但是大一统到什么层面是个问题;
新冠疫情后,国家猛然发现,竟然全国货车司机一张通行证这么个事都难统一起来 ·····
为什么要全国统一?就是要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减少内在消耗。
清除地方人为壁垒,让整个国家的市场真正一体化,从而降低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
从这个方向上看,国家做的对。
当然,对底层人民进行补贴是必要的。
政府的工作重点依然需要放在扶贫上,放在基层上,只要盯住基层,国家整体不会出大问题。
至于其他的,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国际贸易,这都是长期方向。
当然,整治资本也是关键,破除垄断,整饬资本的剥削行为。
最后一条:清理一下大学的教授吧,真的,清华这一群大教授,真的让我大跌眼镜
欢迎关注知乎第一流氓,职场政治专家,洞悉人性的老王 / 期货作手
老王个人公众号:交易哲学家
发钱当然受欢迎,但是,直升机撒钱是不行的,直升机撒钱后,最底层的民众还要受到二次伤害。因为这些撒出去的钱,用途是不一样的。在基层民众手中,这是买生活物资、还房贷车贷的钱,而在资本手中,这是大收割的工具。
因此,得精准发钱,分门别类,类似只给低收入者发钱。企业降低利率。
发钱的同时,还可以降税。
例如车辆购置税,买 15 万以下的,全免。15-20 万的,免 50%。20 万 - 30 万的,免 20%。30 万以上,不免除,反正他们也不差这仨瓜俩枣。
这样子,既让普通民众购买家用代步车时少花钱,又能支持国产车企发展壮大,增加国内车企产业的就业人数。多一人就业,家庭就多一根支柱。
可以和 “鼓励生育” 政策结合起来,给孩子父母发,每有一个 0~3 岁儿童,则发一笔钱,比如 2000 元。
并且宣布明年还有,每年都能继续这么发。
这样既能把钱发给最需要的人群(刚生过孩子的新婚夫妇),也可以试探一下用现金激励鼓励生育实际效果如何。
李稻葵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 清华大学教授(院长),不能只片面强调 “心理帐户” 而闭口不谈“乘数效应”。
所谓心理账户是指:
人们为来路不同的钱,在心里建立了不同的账户,意外之财和工作挣来的钱是不一样的。在做消费决策时,人们对前者更大度(更容易被消费),而对后者更珍惜谨慎。
看起来,李教授认为发放现金就一定能刺激消费,是因为群众对 “天上掉下来的钱” 更没有概念,一定会如烫手山芋一样用掉…
但年龄大一些的人,应该见过粮票吧?反正上世纪 90 年代末全国废除粮票的时候,无论是我家还是亲朋好友家,或多或少都有平时难得一见的粮票。有的老人家甚至拒绝粮票兑换或消费,宁可捏在手里看着作废。为什么?
这是因为,在过着苦日子的人们眼中,管你是怎么来的钱,都需要为漫长的艰苦未来储备积蓄,以备不测。此时,对安全的需要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心理需求,冲动消费是不可能的。
疫情影响对底层老百姓的冲击有多大,是不是构成了安全(生存)的边际线?其实疫情初期是会刺激消费的。例如前段时间封控传闻引发物价上涨,但架不住全城疯抢。然而我亲眼见到小区内有居民四处奔波,去买最便宜的面粉和调味品,而不愿买其他生活物资——他们也被刺激消费了,但刺激的方向不符合李稻葵的预期而已。
李稻葵其实也看到了这样的问题,但他却不愿意深入分析的。例如他明确地说了:
比我们年长的人或者父母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他们有同样的收入水平,消费却比我们低多了。
至于为什么老同志这么谨慎,真的是吃过苦所以反应过激吗?我相信,如果他们身家丰盈,是绝对不会扣扣索索的。
至于乘数效应就更加直白了:
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打个比方,卖出米其林大餐的老板(或打工人)有能力消费中低档餐厅,中低档餐厅老板(及打工人)有钱了才能去超市抢购物资,超市工作人员获得收入后去路边摊消费或是点外卖,路边摊人员去菜市场买点蔬菜偶尔还能吃个肉——这才是正常的消费。如果直接给路边摊人员发消费券,你得发多少钱才能起到效果?
所以,从生产端、从源头救助企业,提供更多工作机会,才能以乘数效应的威力起到很好的经济刺激作用。但这要求的是供应链、产业链、社会政策的适度宽松——这恰恰与李教授鼓吹的 “严格抗疫” 是相悖的。
当然,对于李教授的操守,我是没有任何指望的。例如他反人类的高论:
不能看到今天保住的生命,还要保住未来的健康、生命,所以产业链一定要保住。一线工人能不能暂时集中起来建板房,不要居家隔离,在工厂旁边隔离,一边生产一边隔离。
堂堂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经济思想就这?尼玛和集中营劳动改造研究所有区别吗?
此外这货还在昨天(5 月 15 日)谈到了:
应尊重老百姓自愿退休、自愿生育的意愿,自愿退出的意愿就是,如果谁到了 55 或者 60 以后愿意工作,可以继续工作,相应的工资、养老金,等真正退休之后还要适当的提高一点。
自愿退出的意愿就是自愿工作,这是要把劳动改造坚持到 60 岁以后咯…
我佛了… 我想静静~
有兴趣的可参阅相关内容: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最适合 UBI 的时机是 2020 年。
其次是现在。
配李雪健老师演出照:毒辣!
如果这个政策能执行,我无比支持封城!
之前反对封城是因为封城没补贴,会让很多没储蓄灵活就业人员与小店主生活困顿,如果能给受疫情影响百姓发现金我坚决支持动态清零,坚决封城。
2 月份,香港的理发店关了 13 天,小理发店(1、2 个员工)获得补贴 1.5 万港币,大型的美发连锁店最高可获得 150 万港币的补贴。香港各行各业,大都有针对疫情关门的相关补贴措施。税收本来就有一部分是用来应对灾情的,本来就应该用在老百姓头上。
咱们这呢?除了减税,降费,这些高大上的名词,但凡有一项是针对百姓的吗?全国有两亿多灵活就业人员,这些人不工作就没有钱赚,疫情隔离没问题,但是能不能减免房贷,给些补贴,哪怕没有补贴,也不能这时候发国难财,蔬菜卖的是平时的几倍还贵。
定点针对一些人员发放救济金,那些被减税降费的企业省下来的钱也不会想着增加福利,只是肥了老板的钱包。
疫情 3 年了,基本上每年都得来上一次个把月的隔离,这几年折腾的很多地方生意不好做,店铺关门越来越多,讽刺的是中国奢侈品销量逆市涨了 48%。
老百姓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企业主却能减税降费。
可以发钱,二次分配本身就是一种间接发钱,特殊时期定向发钱很正常。
发钱的目的是救急不是救穷,不会养懒汉,很多干部还是心存疑虑。
至于长远看,投资消费基金是必然的。可增长收入靠二次分配不能治本,一切还得回归一次分配。如何让劳动者获得资本收入,也就是足够稳定获利的资产才是关键,一部分人靠房地产致富已经证明了这个现实,否则发债发钱最后只会流入资产制造通胀和贫富差距。
不是稳住消费的问题,而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
传染病防治的紧急状况是政府的紧急行为,暂时的,不是长期的。
执行紧急行为,政府必须履行执行紧急行为的义务,确保相关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所以,强制隔离需要 ZF 保证被强制人员的生命安全,包括吃喝拉撒都应该管,而不是不能保证生存安全的现金。
如果政府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说明这种紧急状况缺乏法律依据,总不能为了传染病危险直接饿死。
中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控变成长期的,本身是违背了对传染病防治紧急状况的临时性和暂时的属性,是权力滥用和渎职行为。
中国之所以严控长期化严重违反有关法律,其拒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之所以能够依靠严控长期化的主要原因。这种滥用职权的歪风必须坚决制止,否则人民群众的利益严重受损是必然的结果。
坚决支持发现金,能不能微住未来消费不清楚,我只知道发钱能让底层困难群众的生活好过一些,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一点希望。
可能很多人觉得发个千儿八百的没啥用,大家都发等于没发,但我想说的是,千儿八百在有钱人眼里可能就是一顿饭钱,但在生活困难的人们眼中,甚至可以影响生死,在农村老年人生活补助和高龄补助政策实施后,拯救了多少农村老人,使他们免于自尽的悲惨结局。
希望专家们多讲点民生疾苦,少空谈宏大理论。
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不发钱也可以让老百姓有钱
假如穿越回 1929 年的 5 月,问一个美国人:未来的十年内,世界经济会不会进入大萧条呢?
我相信当时任何的一个美国人,都会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神经病。
因为 1929 年的美国,很像今天的中国,在过去的十年里,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极快,按照当时的美国总统柯立芝的说法,美国人民已达到了 “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史称柯立芝繁荣,又被称作咆哮的 20 年代。
这和今天的中国何其相似,就在前一年,中国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全民脱贫,而且在疫情的肆虐之下,依然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
所以回到当时,只要是一个智商稍微正常一点的美国人,他怎么会相信,危机就在眼前呢?
但就像所有的美梦,都有醒来的那一刻一样,1929 年 10 月 24 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四,美国的股市突然之间就崩盘了,毫无任何预兆,一场持续了 10 年,让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备受煎熬的日子就此开始了。这场危机席卷了全球,让整个发达国家 30% 的人口,一夜之间陷入了赤贫,让法西斯主义借机崛起,孕育出了像希特勒,墨索里尼,还有日本军国主义这样的撒旦魔王,最终的结果,就是引发了第 2 次世界大战。
那么好端端的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为什么会突然爆发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呢?
第一个原因,美国变成了世界工厂。
美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从 1919 年到 1929 年的十年间,整整翻了一倍,但美国人的人均收入,却仅仅从 620 美元,上升到 681 美元。所以美国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美国人的购买能力,这就进入了上学时老师给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那个最经典的命题,生产过剩,这个资本主义世界,一切危机的根源。
第二个原因,发生了逆全球化。
由于美国的制造能力太强,美国人的购买能力又跟不上,于是有两个 “聪明” 的美国议员,霍利和斯姆特,心想如果不让外国的产品进入美国,让美国人只能买 “美国制造”,那不就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吗?
1929 年的 4 月,这两个 “机灵鬼”,联名提出了著名的《霍利 - 斯穆特法案》,把对 “美国制造” 构成威胁的 890 种产品,关税提高到了 53.2%,为美国的企业家们送了一个“大礼”。
1930 年 6 月 17 日,被股市大跌搞得焦头烂额的新任美国总统胡佛,病急乱投医,居然批准了这个法案,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 48 个国家,立刻针锋相对地提高了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其中 26 个国家,甚至对美国实施了进口配额和禁运措施,然后美国就和整个世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硬脱钩。
如果仅仅只是 1929 年 10 月 24 日的股市暴跌,根本就不可能造成接下来持续 10 年的大萧条,但是美国人习惯性地损人不利己,无意中制造了逆全球化,搞垮了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两条。虽然时间过了一个世纪,历史又再次走向了惊人相似的轨道。只不过这一次,扮演世界工厂的变成了中国,想搞硬脱钩的,还是那帮可恶的美国佬。因此构成上个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几乎所有要件,就快要凑齐了。
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就像当年的美国一样,它的产能是为了满足全世界的,如果一旦发生全面的硬脱钩,甚至只要是部分脱钩,那中国就会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不可避免地陷入可怕的经济危机。虽然马克思的很多话都没有应验,但对这件事的判断,那就像板上钉钉一样,确定无疑。
更何况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危机的先兆,股市暴跌,让老百姓囊中空空,被迫缩衣节食,疫情反复,让企业举步维艰,失业人口急增。这些情况带来的综合后果,就是社会消费意愿的急剧下降,企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这就导致他们为了生存,就必须更加依赖国际市场。
可是由于国内的疫情迟迟不能清零,相当多的企业,无法正常地运转,而国外早就躺平了,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中国订单,被越南和印度抢走,于是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就更进一步的过剩。为了生存,这些企业就必须要裁员,裁员就会导致社会消费意愿的进一步降低,就会让企业生产能力变得更加过剩,然后就只能进一步的裁员,然后就陷入了马克思所说的那个怪圈。
那么中国的经济,能不能避免进入大萧条呢?当然可以,政府及时出手扩大内循环,就可以避免进入大萧条。新闻里中央似乎已经准备要开始搞大基建,大放水了,当年罗斯福和希特勒,就是靠这个办法,让美国和德国,走出了经济大萧条。
但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办法吗?当然不是,这个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见效太慢。
当年美国进入 30 年代大萧条之后,胡佛就用了这招,我们今天去美国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旅游,一般都会去参观一个叫做胡佛水坝的地方,事实上就是当年美国总统胡佛,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所组织的一系列基建工程。
但胡佛在任期内,靠搞基建工程,并没能把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拉出来,后来罗斯福所做的,事实上只是胡佛的升级版,那为什么罗斯福能成功,而胡佛不能成功呢?因为通过大搞基建,把经济效益向下游传递,是需要一个时间的。你今天在青海修一个水坝,在新疆修一条高速公路,不是明天就能挽救广东一个濒临倒闭的模具厂,浙江一个陷入困境的小家电公司,这种扩散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都说,罗斯福事实上是沾了胡佛的光,等到他上台的时候,前任所做的那些事,此时才显示出它的边际效应。
那么有没有更快的办法呢?那就是直接给老百姓发钱,这个办法简单粗暴,但是非常有效。
疫情防控期间,欧美基本上都是这个路子。
但这招也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报应来得太快,接下来一定是通货膨胀,老百姓更加痛苦,然后你就必须加息,加息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属于剜肉补疮,美国现在就陷入了这个困局。并且按国人的习惯,发了钱也未必花,或许会存起来以备危机。结果通货膨胀了,消费还没拉上去。
那么有没有办法,既能立竿见影,又不至于报应太快,给社会一个消化的时间呢?
那就是给所有消费贷款的人,一年无条件的豁免期。
这是一个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欠银行房贷,今年你就不用还了,还款期自动延长一年,从明年开始,你再继续还,下一年只还本,不还息,再下一年才正常还本息,总金额比原来少一年的利息,你有车贷,装修贷也是如此,如果你有信用卡债,那么今年 1 月消费,明年 1 月还,今年 2 月消费,明年 2 月还,只要不超过额度的,全部延长一年。
那么这么做的好处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明白,现在哪些企业最困难?很明显,受疫情影响,餐饮、旅游、娱乐还有零售业,过得非常艰难,它们是最需要救助的。这些第三产业,吸收的劳动力最多,对社会的安定影响最大。要想救助这些产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兜里有闲钱,让他们有去吃吃喝喝,休闲度假,还有买买买的能力。
但是限制绝大多数白领和蓝领消费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沉重的车贷,房贷,让他们囊中羞涩,再加上股市的亏损,经济下行,工作朝不保夕,让他们变得非常谨慎,不敢消费。
因此如果能暂缓一年,延后归还占据老百姓收入中,最大份额的消费贷款支出,那就会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经济情况,相当于给每个家庭增加 6 万多块钱的可支配消费。
如果再给他们一年,信用卡额度内的延长还款期,那很多失业的人,也就不至于焦头烂额,可以获得一个缓冲期,进而极大的化解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
而他们一旦有钱了,那就会直接增加购买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上下游的制造业兴旺,马上就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刺激消费,引领内需走向正循环。
相反,如果只搞基建的话,那么大部分项目都会被国有企业承担,然后被层层分包,大部分的好处落在少数人的腰包里,对于普通职工的增收,影响有限。而且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在疫情中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同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也不大,并不是最急需救助的那一部分人,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按国人的习惯,发了现钱也未必花,或许会存起来以备危机。结果通货膨胀了,消费还没拉上去。
相较基建发钱,放松还款期是所有方式里最安全的一种,本金还是要还,只是延后还,国家只是帮老百姓承担一年的利息而已,相比于大基建带来的各种浪费,重复建设,直接发钱的巨额开支,这个方案的成本根本不值一提。但这个方法肯定是所有政策里,成本最低 见效最快的。
还有人可能会说了,_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如果我没有消费贷款,也没有信用卡,那我是不是吃亏了?_哈哈,如果你能这么想,这就能拉动你的消费,你不消费不就亏了吗?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个做法的目的是改善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如果你什么消费贷款都没有,只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说明你的财政状况非常好,自然也就不需要国家的帮助。
第二种可能,说明你这个人不爱花钱,帮助你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大。
第三种可能,那就是你缺乏最基本的偿债能力,银行根本不敢借钱给你。
一个人如果有贷款,有信用卡,至少说明银行对他的还款能力,是进行过审查的,换个角度来讲,说明这个人大概率有工作,能对社会作出贡献,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就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最需要保护和扶持的。要让老百姓手里有钱还愿意花,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刀切,所有的消费贷款,全都无条件地延期一年,想还也要等一年,再少还一年的利息,“强迫” 绝大多数老百姓手里有钱。
内循环归根到底,是要靠资金来启动的,少数的富人带动不了国内消费,必须要依靠广大的工薪阶层,因此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内需市场就会被激发,有了钱谁会不想花?只有这样,内需市场才能走向正循环。
如果老百姓手里没有钱,讨论扩大内需市场,永远是一句空话。想靠工资的正常增长来达到这个目的,那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如果扩大内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的话,那晚做不如早做,甚至不如现在就做,千万别等到经济危机爆发了才去做。
发钱呀,香港和台湾在疫情期间都做过。我印象里香港是直接发钱到卡里,但是香港发钱的事我并不熟悉,所以就着重说说台湾发钱的事吧!
台湾因为疫情,经济低迷,发过两次消费振兴券。
第一次,2020 年 7 月 15 日起发放的振兴三倍券,使用截止日期为 2020 年 12 月 31 日,店家兑换日期为 2021 年 3 月 31 日。
振兴券分两种。
一种为纸本券,民众凭身份证去便利商店或者邮局,花 1000 台币,领取 3000 台币的券。2 张 500 元的,5 张 200 元的。
另一种是,数位三倍券。信用卡、电子票证或者行动支付消费满 3000 台币,抵用 2000 台币。
我家有四口人。我和我老公非常懒得在这些事情上花心思,所以,我和我老公的券直接偿还了我们身份证绑定的信用卡。小朋友的券在全家换了 6000 台币的实体券,然后在平时的消费中花掉了。
我们后来才发现,店家为了吸引消费,设计了很多使用消费券的优惠。3000 台币,实际上多出 2000 台币,可以花出 4000 台币的价值。
好吧!我和我老公还是太懒了。以至于等到隔年的五倍券,我们还是没有研究。我们倒是记得拿实体券了,但是还是没有花出更大价值。
第二次,就是 2021 年 10 月发放的五倍券。发行方式和上次一样,但是多出了很多配套的券,用于驱动经济。下图的券是要靠抢的,上网抢吧…… 对不起,我因为实在是懒得在这些事情上花时间,所以一点都不了解。不过,我的朋友用孩子的身份证抢到一张 500 元的动滋券。我们用这张券,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下午愉快地领着五个孩子打了一个小时的室内羽毛球。
补五倍券的图片。
简略谈一下争议和对经济的影响,我尽量多找些资料,以期写得客观一点。
其实,台湾发钱这件事情并不新鲜。2009 年,国民党当政时期,因 2008 年的金融海啸发过一次钱。每个公民直接领取 3600 台币的消费券。这件事因为比较久远了,所以有比较详细的评价和金融数据。我就直接引用,放下面了。
这里要注意哦,隔了十一年民进党主政,用的方法和当年国民党用的方法并无不同,最让很多民众生气的是,还要先拿 1000 台币出来,才能换 3000 台币或 5000 台币,太麻烦了。
下面给出具体的经济刺激成果。
很显然,预期的正面效果没有达到。不过我相信负责印刷消费券的相关人员一定赚翻了。
时间来到 2020 年和 2021 年。消费券对 GDP 影响目前在词条上并没有看到。但是可以写一下,发行过程中的乱象。
第一、假券。三倍券的时候比较夸张,有个有做假钞经验的人印制了 250 万的假券被抓。五倍券的时候就是几个三脚猫功夫的菜鸟了。
第二、现金和实体券之争。不少人主张像香港一样直接发钱。在我看来,实体券从设计、印刷到使用,再加上店家的推波助澜,让整个流程变得无比复杂,无比复杂的流程总伴随着庞大的花费,花费也会转成 GDP。
随着四月结束,消费券的使用期限也到了。然而,随着疫情的爆发,大家被吓坏了。教育机构时不时停课,餐厅几乎都是空荡荡的,健身房里也没有了狂热者的踪影…… 唯有医院和药局门口大排长龙。这编列的消费券预算用来防疫也许更加能促进经济。
——————————————————
下面,我再先谈一下我浅薄的看法。
第一、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作为有选举压力的政府一定要做些什么让人民觉得我有在做事情。所以,发钱这个,让所有人都有直观认识的事是一定要做的。特别是有先例在前。
第二、发消费券,一方面政府要举债,这个钱最后还是要人民还的,另一方面印消费券是有成本的,它不是家乐福的优惠券,它等同于现金,所以它的防伪要求一点都不低,因此费用昂贵。经济是不是被刺激了,我不知道。但是印刷厂赚翻了。
第三、虽然发钱了,但是我并不会额外买什么东西。因为没有额外的消费,所以,我家对 GDP 的贡献不会比以往多也不会比以往少。当然,这和我本身的消费习惯有关。不过,从 2009 年发行消费券的结果不难看出,大家并没有因此而额外消费。
第四、我还是要公正地说一句。2009 年和 2020 年及 2021 年并不相同。我认为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比 2008 年的金融海啸严重很多。如果不发消费券,GDP 是不是更差,谁也不知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能选择一种方式,是无法有客观的数据比较发消费券和不发消费券的经济状态的。
我自己有一个关于经济的想法,可能不是很成熟,不过,我还是想谈一下。我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应该是努力提升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因为高净值人群的物资消费再怎么高,也不会在他们资产中占很大比例。因此,他们的资产的绝大部分不会用于购买商品,而是用于资产投资。资金向虚而非实。而实体经济才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底层人民敢于提升自己的消费才会让社会经济良性循环起来。现在看来,房子啥的确实把底层甚至于中层人民的钱都掏出来了,但是房子不是持续消费品,大家在日常消费中更节俭了。
所以,基于我自己的经济认知。我认为给每个人发钱是不必要,但是给底层人民发钱是必要的。
假设国家给所有人发 1000 块,说这钱这个月一定要花完。
每个月消费 1000 以上的人根本不会担心这个事,直接替代日常消费就好了,这就是 2009 年台湾发消费券的事。
但是对于月消费只有 500 元。他就不得不增加自己的消费了。原本他只会花 500,现在被迫消费 1000。GDP 就增加了。
但是在实务上还是有非常大问题。比如,怎么确定贫困人口?怎么防范拿到消费券的人把消费券兑成现金,而不是自己使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民进党在 2008 年提出的方案也许是更好的方法。直接针对弱势的补贴,比如免费的食物发放(台湾有专门针对弱势家庭小孩子的方案,他们可以直接去 7-11 等便利商店拿食物吃),弱势家庭孩子的教育费用减免… 不直接用钱,而是直接省去他们的基本生活开销。其实对国家来说,既省去行政上的成本,也会让钱花在刀刃上。
——————————————————
写在最后。
清华的教授一定比我更懂经济,我不过基于台湾发放经济振兴券的实际状况,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案例。
最后的最后,希望所有在疫情中遭受损失的人可以熬过难关。
赞同!
同时也建议关注受疫情影响的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
非常 nice 地总结了疫情期间,全球各个国家 / 地区的政府给予公司和个人的补助
run 到欧洲:细数欧美 + 香港的那些疫情补助政策,好吧,我承认,我真的酸了
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是美帝拜老爷三度撒钱了,但这里我仅单独列一下德国的。
德国联邦政府于 20 年 3 月正式启动了疫情期间经济救助方案,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对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的特别补贴,预算总额达 500 亿欧元。
对于最多 10 名员工的企业,一次性补贴至多 20,000 欧元。具体大家看图。
注意是补贴,企业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可以申请,不必提供特别说明,不必返还。
中小型企业还可申请三个月的快速贷款:员工人数超过 50 人的公司最高可获得 80 万 欧元,员工人数不超过 50 人的公司最高可获得 50 万 欧元。
20 年 6 月又新出台了第二波最高为 250 亿欧元的振兴经济援助计划,其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补贴项目被称为 “过渡援助 “方案。申请援助的时间范围 20 年 6-8 月。
补贴金按图中的比例补贴公司固定支出:
如:营业额减少 70% 以上,政府补贴 80% 的公司固定支出。需要将援助期间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的营业额相比。
最高补贴金额为 5 万欧元 / 月,三个月为 15 万欧元。
不超过 10 个雇员的公司最高补贴金额为 15000 欧元 / 月。
此外,德国还有一项非常人性化的补助:短工时补助。
简单来说,企业因为疫情订单下降,德国政府为了让企业不裁员,允许企业让员工每周只工作 20 小时并只支付一半工资,而另一半工资,由政府来买单绝大部分!
这一项措施从 2020 年 3 月一直持续到 2021 年底,最多领 2 年!
领取短工时补贴的第七个月起,政府补助部分最高 80%(有至少一个孩子的雇员是 87%)。也就是说,每周少工作 20 小时,工资只减少 6.5%!!!
我的一些在德国的车企华人朋友真真实实地享受到了这个福利~
汉弗莱爵士 名言警句
第一阶段 - 宣称什么事都没有
第二阶段 - 说也许有事发生,但我们不应该采取行动
第三阶段 - 说也许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但什么都做不了
第四阶段 - 说也许我们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太迟了
frank underwood
Nobody can hear you. Nobody cares about you. Nothing will come of this.
发钱也可,但是需要限制两个条件,否则,发钱不会改变任何事情。
这两件事情是:
一、该钱不能用于还房贷;
二、该钱有效期到某个时间结束。比方说,每个月发一次,月底该金额清零。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发放数字人民币,每个人多少钱,直接发放到每个人的社保账号之类,限定其花销范围。这样既能促进消费,也能铺开数字人民币。
清华大学教授提的建议多了去了,有几个被采纳的
而且发钱根本不可能足额到人民手里
关键问题是发钱发不到基层,在中间各种吃拿卡要,城市可能发到工资卡上农村呢?就给城市发农村不管了?这能公平?到农村那就是要基层,大家这都知道情况,说实话无解。
我也支持发钱,但是发钱最主要就是底层人民,如果通胀后底层人民破产了那就不是消费不振了,那是要出大乱子的。说白了工薪阶层通胀能承担,那些刚脱贫的底层人对通胀没有承担能力,这个政策是高风险的,如果能解决底层发钱问题这个钱能发,解决不了发了就是判死刑,今天可以蹦哒明天呢?
说白了中国通胀上限没有美国高,你只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上中下层人生活状态完全不同,经济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
千万别什么事情学美国你还不是世界老大,未来只会很困难,难道能一直发钱,问题关键就是你吃的蛋糕太小了,你再怎么折腾你不可能解决问题只是饮鸩止渴罢了。
发钱必须要托底,钱必须到底层手里,中层无所谓。因为其实解决不了多大困难对中层来说。但是未来担子必定会落在工薪阶层手上,提振底层必然从另一个地方来。说白了发钱就是拿未来中层补现在底层,如果做不到这个钱发了那就是自己限定死自己了。
如果中层愿意承担这个代价发钱有何不可。反正最后钱还是从知乎的工薪阶层手上取。
大家都发等于没发,因为通货膨胀
那大家都扣等于没扣,物价还会更便宜,那就每人每月扣个一万吧!还能贡献 140000 亿 gdp!
这个事说了至少两年了吧,不是说大家都发等于不发吗?
我感觉不会发,高层不会采纳。
要是采纳早采纳了。
高层不是说了吗?不养懒汉。
若是高层稍微心善一点,事情断然不会发展成这样。
至少两千年没啥变化了,我不抱希望。
直接发钱了,哪里有空间操作。
没有空间了,疫情不就结束了吗。
疫情结束了还怎么赚钱。
所以怎么可能发钱
疫情首先会影响生产,生产跟不上,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减少,物价必然升高,这时候再大规模发钱的话,物价只会更高,物价上升,每个人的储蓄就会缩水。
对于穷人来说,储蓄几乎是其唯一的财产,而对于富人来说,储蓄只是其财产的一部分,富人的主要财产还是他的资产,也就是能为其源源不断挣钱的东西。
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穷人的工资大概率不会有大幅度涨幅,但是物价上涨,穷人会花更多的钱去买富人资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轮通胀下来,穷人的钱会更加向富人手中集中。
所以发钱可以,但是全民大规模发钱不行,国家应该向受疫情影响且生活有困难的百姓定向发钱,来保证他们的基础生活。
左手发完现金,右手去还房贷。
消费了个寂寞。
透支的六个钱包和二三十年,是要还的。
应该发消费券,而且早该发了。
发钱不可取,钱未必流入消费领域,现在需要的是刺激经济动能。
抗疫能赢的最大民间基础是啥?
答案是…… 个人储蓄!
至少目前仍然是!
如果你是所谓病毒爱好者,你一定早就清楚经济受影响有多大。这也是你立论的基础。
如果你是所谓防疫爱好者,那你也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么防下去,储蓄还能撑多久?
我既不同意机械共存,也不同意机械防疫。
这两者,无论选哪个,最后都是既不能防疫,又不能搞好经济。
但现在的动态清零,其实是想「既要又要」。之前看起来对经济影响不大,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还比较厚。可现在……
有句话,我希望某些人能好好想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得新冠不一定会死。
但吃不上饭就一定会死。
的确,现在还没到这程度。
但真到了这程度,就晚了。
有些脑子进水的经济学家还认为:
「之所以消费起不来,是因为鼓励得不够」
之前,问人家为啥储蓄率那么高,不爱消费。
什么福利状态看不见吗?没点储蓄碰上大灾怎么熬,比如疫情。
现在,人家工作丢了,还问为啥不贷款消费。
四大行都世界 500 强多少年了,靠啥赚的钱没点逼数吗,还让贷款当杨白劳?
关于发钱,我喊了大半年了:
美联储 5 月 5 日宣布加息 50 个基点,为该央行 2000 年来最大幅度加息,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央行发布中国 3 月份货币供应 M2 同比增长 9.7% ,透露了哪些信息?
————————
发钱,发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眼下发钱,确实是和抗疫防疫有关。
但眼光放长远,其实这也是长久之计。
想让内循环跑起来?想让消费流通顺畅?
钓鱼还得先下饵呢,该发钱时得先发钱啊!
发到个人储蓄又够扛灾了。
发到个人对未来预期提升了。
发到个人终于又敢花钱敢消费了。
发到这内循环管道的水真正流起来了。
然后……
大家会发现,一直发钱竟是可持续发展!
有了发钱补贴,只工作 8 小时竟然也可以了。
有了空闲,还有了钱,这才真的能消费了。
全用美元打底发,当然扛不住。
可内循环为什么要用美元计价呢?
我们做内循环不就是为了摆脱美元吗?
这确实有点「乐观」。
但非如此,等待我们的只有被收割后的「中等收入陷阱」!
摆脱也得摆脱,不摆脱也得摆脱!
(真走上独立自主发钱这条路,才会发现很多经济、货币的理论的问题所在。钱到底要锚什么,什么才是真正一般等价物,这里面大有文章!)
如果是给每个中国人都发钱,那我举双手支持。因为只有都发钱,穷人才能得到帮助。如果是给 “受疫情影响百姓” 发钱,那我肯定坚决反对。因为这种有条件的发钱。最终一定是有权有钱的人拿到钱,普通百姓一分钱都看不到。
过去这么多年,哪次国家给的优惠、扶持普通百姓能拿到了?连大学里的特困生奖学金助学金都被富豪的子女拿走了…
只有给所有人都发钱,例如每人发 500 元。对有钱人来说,一顿饭都不够。但对普通百姓,就可以充当半个月生活费,解决他们的大问题。每个人都发钱,才能帮普通百姓减轻生活压力!
以前封建社会的时候,有一种活动《“赈济灾民”》,那个时代相对现在而言应该是落后的,愚昧的,封建的,没有人民做主的……
现在呢?
凡是多讲正能量!
直接发钱?你想过中间商的感受吗?
人家辛辛苦苦抢到现在这个位置,凭什么一到发钱的时候就把人家跳过去了?这公平吗?
合着统计、计算、核实、发放都是人家的事情,结果发的钱和你们这些家伙一样多?凭什么?
别跟我说拿了工资了,谁也不是为了那点儿工资来的!
发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还能缓解贫富差距,这么好的办法怎么一直没人用,印钞机总是 100% 自主控制的技术吧?
非要辛辛苦苦保生产、保供应链,拿着钱直接去超市买就行了,超市什么都有,为什么要生产呢?
其实我一直在说支持给疫情封控区的居民定向发放一定的补助和消费券,包括延迟贷款的还款日期等措施,各个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类似的政策,比如我之前答案里提到的深圳。
但是吧,如果你说的发钱是给中国所有人,每人每月发放 3000 人民币的大放水,那我只想问一句:那代价呢?
道理在之前的回答已经讲过了,美国的 CPI 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超过 8%,中国房价好不容易总体上稳定了,很多四五线小城市这两年房价都在跌。穷人想发钱,富人想推高资产价格,还真是双赢呢~~~【狗头】
https://www.zhihu.com/answer/2350946212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讨论,一个是经济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
首先是经济层面。这就不得不提一提上一轮舆论让发钱的事情,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恒大债务问题在舆论上爆出来之前就开始发酵,当时提议发钱的是企业任职的学者,给的理由是国家保经济,那波舆论水面上的冰山,那就有一个问题,潜台词就是房地产决定经济,实际上无论这波舆论是恒大债务问题爆出来之前还是之后,在恒大地产债务这个节点,提出的人和提出来的时间节点,都是有问题的,那时候的发钱,无意会被房地产的债务问题卷入。而针对地产行业的问题,实际上很关键的一点是预售金监管的加强与进一步规范的一系列地产行业规范政策。那一波的发钱舆论,如果真按舆论的牵引来,直观来看是给老百姓发钱,最终目的是保了地产商投资利益,结果是地产对资金的虹吸,造成地产资产通货膨胀,而社会流通和消费缩紧。
这次提出的是高校的学者,背景是这一波疫情的强烈冲击,社会有民生保障的需求,经济上有消费端的生活刚性需求,不是投资也不是资产性保值增值的需求。因为大众是很容易受当下的背景为基础的舆论影响的,一个是真在生活上遇到困境了,一个是舆论没有扭曲这个现实(实际上上一轮同样让发钱的舆论,当时难道一点消费需求的背景没有吗,但是有更加强势的他因素),当提出的问题和方案是没有强外部因素干扰,当然是可以考虑的。
其次是社会层面。如果发钱,那么是经济政策还是社会政策?个人更倾向于把它当作社会政策。哪怕是同一个政策行为,用不同的名义,出发点和侧重点是不同的。经济的层面上面已经谈了,我跟倾向于社会政策,是因为它不直接涉及生产与投资,是个社会民生现状及其相应的问题,其次才是经济问题,并且社会政策结果其实是经济的全过程影响因素。所以适合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会很自然的有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比如疫情期间,捐的物资被拿来买卖,就会面临很大的道德压力和法律责任。
发钱会不会面临现实问题呢?对下垄断政策信息,使政策信息人为变得不透明,对上不让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结果就出现能从援建干部那听来的 “感觉到了法外之地” 的概括,以及上海疫情期间的乱象、仿佛旧上海滩投影现象,让人有种从解放区到了国统区的错觉。
胡说八道!
他们收入再下降,也比农民的收入高多了,他们的储蓄也比农民高多了。
如果是要促进消费,发给农民一样可以促进消费。
而且效果更好。
毕竟农民缺的东西更多,他们的消费愿望更强。
如果你担心农民舍不得花,那不发现金也行,帮他们买了发物资吧。
劫贫济富,无耻!
本来就应当发,原因很简单:经济萎靡的时候搞刺激永远都是要发钱的,区别只是由上向下发和由下向上发。
由上向下就是传统的投钱到基建,然后通过工资的形式发放到底层人民手里,但是这个过程的效应并不符合现在的情况:
如果反过来,直接定额发到每个人手里,相当于:
总有人说 “直接发钱会推动通胀”、“都发等于都不发”,那么现在的中国是造不出来东西还是买不懂东西?现在人均洗衣机、人均汽车、人均电视机和美国相比如何?如果一波流提升消费,一年之内凭空多出百分之一的人口买电视机、洗衣机,凭空多出千分之一的人口买汽车,会拉动多少 GDP 和就业?
白花花的银子都给了穷人,造孽啊
————《让子弹飞》
首先回答不能.
其次这个举措我认为不现实.
目前的情况, 如果发现金给老百姓, 第一个想到的是缓解债务, 第二个想到的是储蓄, 能想到消费的人, 无论你发不发钱都不影响他们的消费. 而且, 老百姓指的是谁? 这个概念太大了. 发钱是否需要一视同仁? 我觉得国内没可能实现这个事情.
每到这个时候,就想起胡编说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想起这个,就想起另一个段子
记者参访贫困山区家庭, 发现孩子在吃泡面, 记者问其妈妈: 孩子也不能天天吃泡面吧? 妈妈回答: 当然不能天天吃, 今天孩子生日, 孩子吵着想吃就买给她了
我想说,我们就是那个吃泡面的人
你在分析利害,有的人已经在讨论生死
对于眼下急需用钱的人,他没钱明天就没饭吃
就还不上贷款,交不起房租
对于这些人,发钱即便从长远看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
但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他不是一下子活到结果那一天的
中间的过程,怎么办?冬眠么?
他要手里多一百块钱,就能解决眼下他一百块钱的问题
这对他就是很大的帮助
我也不知道那些热爱宏大叙事的人,是真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还是真的脱离群众太远
况且,那么多企业,甚至地方政府都在以债养债,以贷养贷,拖延危机的爆发,争取时间
他们个个都饮鸩止渴,恶性循环,走在通往万丈深渊的路上
这时候咋这么善良,一定不能让我们老百姓去 “受这个罪”?
听我说,谢谢你
促进共同富裕,不能搞 “福利主义” 那一套。当年一些拉美国家搞民粹主义,高福利养了一批 “懒人” 和不劳而获者,结果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不能自拔。福利待遇上去了就下不来了,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义” 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不吊高胃口、不空头许诺。
所以直接发钱是不可能了。
但是,从香港实践来看
直接发钱确实有助于提高消费,拉动内需
偶尔抢到几张 100-50 的卷,基本都会超预算消费嘛
可惜
大陆自有国情在
这种事情,不说能不能稳住经济,怎么发都是一个问题。
例如你拨款到市里,市到区到街道,街道到社区,社区到居委会,
你一层层下去,你觉得会公平吗?
会不会出现瞒报,出现虚假信息去扣这笔钱?
这样的利益驱动下,腐败就产生了。
想想各地捐赠物资都被高价拿来卖,
你发现金,大概是想多了。
最后肥的是谁,大家都知道。
所谓的拨款救灾,中国几千年又不是没干过。
我就替和大人问:是清官多还是贪官多?
去做事的,推动这些事的,难道不是当官的?
建议李教授多看纪晓岚。
我记得之前胡中肯老师早在 2021 年 1 月就说过,都发就等于都不发……
要不,他俩先 battle 一下吧。
5 月 14 日,2022 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召开,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参与会议并发表演讲,在接受时间财经采访时,他呼吁疫情下要保消费,这也是保未来居民好几年的消费信心和人民生命健康,并算了一笔账。
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严峻挑战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眼下就是做好防疫工作。
李稻葵谈到防疫有两个战场,一个是防止疫情扩散,另一个则是保产业链和复工复产。据他的团队研究,每提高 1% 的人均消费增长,能提高居民每年 10 天的生命。所以保经济同样是保生命,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
而怎样通过保经济来保生命,保护老百姓的消费呢?疫情来了以后很多消费是下降的,很多百姓的收入下降了,部分中高收入人群相对有比较好的储蓄做后盾,而中低收入人群通常他们的储蓄相对不足,工作又因为疫情受到影响而收入下降。
在这个背景下,李稻葵建议,应该坚定不移地给这些中低收入人群直接的收入补充,给他们发现金。为什么这么做呢?首先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中国作为和谐社会,追求共同富裕,应该给予这部分人群基本的关怀。
还有一个理由则是,收入下降导致的消费下降有历史的惯性,李稻葵团队做数据研究发现,今天消费下降 1%,未来七八年都会下降,会有心理的阴影。很好理解的是,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他们即便收入比较高的也不敢消费,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伤害了他们的健康。
所以现在要警惕这种情况,要防止当下因疫情肆虐给中低收入人群带来长期的消费上的阴影。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一部分的收入支持,让他们体验到社会的温暖,未来的生活中也不至于过分的节俭,这样对生命健康也不利。
这就面临成本多高的问题了,李稻葵算了一笔账,表示这个成本实际上是相当的有限。举个例子,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约 2400 万居民,平均 4 口人住在一起,有 600 万家庭,其中收入最低的 10% 的家庭,每个家庭派发 1 万元现金补助,让他们敢于消费,渡过难关。
这笔账就是大约 60 亿,特斯拉按照原来的预测,一年交给上海市政府的税是 20 个亿,三个特斯拉就搞定了。而上汽集团一年纳税大约是 700 亿元,当然部分给中央了。
“我只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现金支持低收入家庭是最直接的方式,成本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李稻葵说。
是的,现在消费就是不足,你看现在基本上很少有考虑其他方面的,这种消费的都是选择稳定的生活物质保障。就是没有考虑什么奢侈品或者是说很多的其他规划的消费。
你就看现在生活的物质压力和就业的压力导致的这种待遇的缩减都会影响,每一个行业都要受到这种管控和封控带来的冲击。所以你说直接发现金对国家的成本肯定会有影响。再有多少也是很难去界定的。
每一个人如果要是平均分摊的话,那这个没有办法去衡量,因为很明显就是可能富人是不需要这么多的,看穷人可能就不够。
所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但同时你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按照国家政策去发这些钱,你发到什么时候和具体怎么样去发,这可能都是要具体经过经济研究和成本的测算,国家也不可能这样就是一刀切的去做这种事情,因为这是无底洞。
ZF 手里有 central bank currency printers 并不意味着他们有钱!目前的汇率走势已经明显可以看出 RMB 是一种软货币 (soft currency), 结合越南羸弱的产业能力,这玩意印多了除了国内通胀啥也不会发生。以前还嘲笑什么 “安倍经济学”,实际一比较,根本连和人比较的资格都没有…
咱们真别对他们抱多大的期望,我的意思是,不是他们不发,是他们有吗?
就目前越南房地产政策走向,我都怀疑他们自己是不是都穷的吊裆了…
人在胡志明市,最终是不是还是咱们老百姓自发动员一下帮助那些吃不上饭的同胞挺一下渡过难关,把他们加的这一层 Debuff 抵消一下,你指望他们…. 还是别了吧.. 毕竟他们的负担也不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姨妈姑妈姨夫姑父舅舅舅妈,哪个不要发养老金?一线城市的别墅,墨尔本,戛纳的度假房,子女留学费用,一年要换一次的跑车,在湾区的 little no.3 哪个不花钱?他们也不容易
心理阴影已经有了,发钱没用,建议发房。
写了很多删除了,不说了,没意思。
其实无论发什么,怎么发都不顶用。
很多人已经对未来,对 XX,对经济失去了信心。
我还是收拾一下心情,等烟花吧。
钱不重要,
生存需要的米,面,油都不贵。
大家对未来看好,
自然都去消费。
再熬一个新冠周期应该自然就好了。
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就行了,做台账时,把防止因疫脱贫四个字标大红。
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防疫,增设新的工作大类。
何况,实实在在的问题是,因疫,扶贫工作中断甚至倒退。
尤其在西部。最比如云南,守边境铁丝网的人都不够。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把精准搞好就好
牺牲 1800 多人没彻底完成的工作,就再填 1800 进去!!!
我支持发钱,前提是钱能真正发到贫困人群的手中。
他们受的影响最严重,得到的关注却最少,因为很多人连手机流量都买不起,更别提在网上发求助信息了。
没错,但是不发钱有些人可能连一个星期都支撑不下去了,走投无路的人会去做什么呢?其实完全可以参照精准扶贫的方法确定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定向给这些人发钱发物资,事后交叉检查,确保不被冒领挪用。
可以,但是请别再搞什么 500-200,100-50,50-20 这种,太侮辱智商了,还不如直接发物资。
好像是为了老百姓好,又好像不是,你说它不是吧,又仿佛是。
我仿佛说了个寂寞!
![](data:image/svg+xml;utf8,)
终于是教授不是兽了
全面停工了都,你说物价不飞涨才怪
放心,一大群既得利益的人会反对的,因为他们看不惯穷人改善生活
上海很多地方发菜都发不到最终居民手上,你猜这钱?
发现金,这并不是李稻葵的首创,大概是抄美国的作业。
川宝搞过,每个人每月发多少美刀,结果呢?市场上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很多人直接脱岗。
很多国家,包括我国一些地区也搞过,最近,朝阳区不也给一些服务业进行补贴了么,但是,这不过是麻醉药,熬过几个月或许可以,但是,治标不治本。
这是个宏大叙事,一个经济学家,玩儿不转的。
涉及到防疫政策,人员,物品和资金的流动,更涉及到很多责任问题,既是领导的决策,也应该是全民共识。
但是,现在问题明摆着了,防疫和经济是否能够兼顾?
把防疫和经济发展直接对立起来,不对!但是,必须要承认,防疫和经济发展确实存在矛盾,如何去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首先,不能再允许一刀切,出现几个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不要动辄封城,这个权限应该收回来,起码省市区一级授权,当然,传染病防治法已经授权给了县一级,是否太宽泛了,现在情况有变,能够修正一下。
第二,保障经济发展必须的物流和资金流。
第三,在严格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允许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不能动辄隔离,七十二小时核酸检测足够了,除了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需要控制以外,低风险地区人员流动应该放宽。
第四,是否考虑出台国家一级的临时法律法规和程序性文件,对常态化防控,紧急情况处置,封控管理,以及基本民生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做出规范,不给某些人过分的自由裁量权。
第五,如何刺激消费?不是发几个现金这么简单,现在,由于很多的限制政策,人们没有多少消费意愿,除了吃喝和日常生活用品,根本就没有其它的消费意愿和管道。只有人员有流动,消费才能刺激起来。
稳不住啊,我消费券拿到,马上屯各种吃的放家里,在消费券过期前全买了放家里,什么零食鸡蛋肉等等,当然蔬菜这种就不买了。 然后自己的现金存起来买核心资产。
成本最低而又最精准的方法就是,给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同时在城市还没有任何房产的老人。国家系统里大数据筛选后直接往养老金账户一人打两千先试试。
声明我家领不着!
发现金不如发券,发券不如发实物物资。
发现金无法避免的问题是层层雁过拔毛,发到群众手里的就所剩无几了。
发现金不仅会导致通胀,还会进一步推高房价。
最好的做法是复制家电下乡的成功经验。
家电下乡的品种包括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计算机、热水器、微波炉、空调、电磁炉。这九类产品是在对农民消费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以下方面因素确定的:
大部分低收入农民消费升级所需的大件消费品。
产品单价较高,通过补贴能够有效调动中低收入农民购买积极性。
产品的技术、性能比较成熟,生产厂家比较集中,售后服务体系比较完善,不会产生补贴产品购买后的质量、服务等纠纷。
农民消费意愿较强,产品的销售增长潜力大。
根据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分别为:彩电单价不超过 2000 元;电冰箱(含冷柜)单价不超过 2500 元;手机单价不超过 1000 元;洗衣机单价不超过 2000 元。各型号产品的最高终端零售价不得高于产品中标价格。
根据家电下乡网的最新消息(2009 年 1 月 24 日)发布:空调、热水器、电脑、摩托车已成为家电下乡的产品。即日起至 2009 年 2 月 18 日前可购买标书投标,2 月 19 日开标。据知情人估计,空调的最高限价为 3000 元,其他产品限价等待招标后再公布。
2009 年 12 月 25 日下午消息,财政部副部长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首次证实将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其中彩电、手机的最高限价将翻番,彩电最高限价由原来的 3500 元提高至 7000 元,手机从 1000 元提高至 2000 元,空调、热水器、电脑等其他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也有 25%-75% 的提高。
家电下乡产品
原最高限价(元)
调整后的最高限价(元)
彩电
3500
7000
冰箱
2500
4000
手机
1000
2000
2000
3500
壁挂式空调
2500
3500
落地式空调
4000
6000
电脑
3500
5000
电磁炉
600
1000
1000
1500
太阳能热水器
4000
5000
储水式电热水器
1500
2500
燃气热水器
2500
3500
收起
家电下乡产品标识
农民可在所在省、自治区、市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指定的销售网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为了便于农民识别,商务部、财政部特别制定了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家电下乡产品外包装的正前面应印制家电下乡中标产品标识及 “财政部商务部家电下乡中标产品” 字样,手机的包装应为正上面即顶部;洗衣机、彩电、冰箱(冰柜)外包装的左侧面右上角应印制家电下乡产品说明;手机的外包装应在正前面印制家电下乡产品说明;家电下乡产品使用说明书封面左上角应增加家电下乡专用标识及 “财政部商务部家电下乡中标产品” 字样,右下角粘贴有“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卡”。
关于标识卡
条码纸上既要有供条码扫描仪扫描的条形码,也要有人工录入可识别的数字信息;
条形码统一采用 CODE 128 码制。
企业必备
承担销售任务的企业应具有较强实力、信誉好、农村市场网络健全,既可以是家电零售企业,也可以是生产企业设立的经销公司或省级代理商。基本条件是:
企业年家电产品销售额在本省位居前列,一般应在 5 亿元以上;
家电下企业
资信状况良好;
配送能力覆盖本省所有县(市);
销售服务网点原则上覆盖本省所有县(市),且网点规模、服务水平等处当地前列水平。
买家所需证件
农民购买试点产品后,在规定时间内,持购买产品的发票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补贴类家电产品专用标识卡、购买人储蓄存折以及管理部门需要的其他材料,到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乡级财政部门初核后,报县财政部门,县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将补贴资金通过银行发放到农民储蓄账户上。
销售网点应在农民购买下乡产品后三日内将销售信息录入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农民到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乡级财政部门初核后,报县财政部门,县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将补贴资金通过银行直接拨付到农民储蓄账户上。
2012 年,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 7991.3 万台,实现销售额 2145.2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 22.6% 和 18.8%。其中,12 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 498.6 万台,实现销售额 132.8 亿元,同比增长 28.3% 和 28.3%。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 2.98 亿台,实现销售额 7204 亿元。
2012 年,从销售地区看,安徽、河北、江苏 3 省销售额位居全国前三,合计占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的 33%;从产品品类看,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 4 类产品销售额均超过三百亿元,合计占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的 83.3%;从企业看,海尔集团、格力集团和海信集团位列销售额前三,分别为 250.5 亿元、189.8 亿元和 172.1 亿元,合计占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的 28.5%。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 年 1 至 11 月,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 7492.7 万台,实现销售额 2012.5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 22.2% 和 18.1%。
数据显示,2012 年 11 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 970.7 万台,实现销售额 26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9% 和 12.8%。截至 2012 年 11 月底,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 2.93 亿台,实现销售额 7071 亿元。
从销售地区看,1 至 11 月,安徽、河北、江苏销售额位居全国前三,合计占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的 33%;从产品品类看,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 4 类产品销售额均超过 200 亿元,合计占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的 80.4%。
农民可在家电下乡指定的销售网点购买试点产品。要求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履行中标承诺,加强与县级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试点产品生产前的调查研究,针对不同试点区位、不同农民收入水平确定不同型号产品的生产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供货时间和供货数量,确保试点产品不断档、不脱销,并采用多种销售方式,如大篷车流动售货等,方便农民就近购买。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已做好相关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农民能及时购买到试点产品。
家电下乡
为保证下乡产品的供应、销售及维修服务,对参加家电下乡工作的生产和流通企业在生产、配送、销售、维修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加强中标产品的生产;积极联系乡村基层组织开展农民购买意愿调查、组织好货源,确保不脱销、不断档;对偏远地区组织好团购,做到送货上门、搞好安装调试和使用辅导;严格执行国家三包规定,强化维修服务网点,开展巡回维修服务等。这些要求,已在企业中标协议中予以明确,中标企业必须履行。实施地区商务财政部门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确保农民买得放心、用得满意,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服务。
首先发钱不同程度会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发钱可以促进低收入人群的必需消费,一是必须消费被压缩的部分可以释放,二是必需消费也是可以升级的。
对可选消费没太大作用,可选消费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与西方人不同,大部中国人忧患意识较强,如果大家对未来预期悲观,大部分人就会把钱留在手上或储蓄。
所以,当前外部各种风险叠加内部疫情扰动之下,短期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社会就业,通过降低税费、降低融资成本、降低银行利差给让利企业和居民,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才是正确道路。
实在要发,还不如发购物券、消费券。
没发生疫情时已经有很多下岗失业人员了,疫情发生后情况更加恶劣。
貌似我们的社会还在正常运转,国人依旧有消费能力,实际上中国人是有储蓄防灾传统的,而现在很多人已经在了消耗储蓄了。随着储蓄耗尽,我们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要远大于习惯借贷的欧美国家。
尤其是这些年房地产低迷,对于在长期房价上涨中已经将资产变成房产的人来说,正面临财产缩水与收入危机的双重打击,这部分人还能谈消费吗?
发钱当然是个办法,但也谈不上刺激消费,不过使人们的压力稍微缓解。如果你发现发钱后主要消费提高是在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领域,你就会知道我们现在有多难。
我的观察是有固定收入的一部分人还能维持生活,而长期没有收入的那部分人群已经比较危险了,刺激消费改变不了正在发生的危机,救不了急。
目前的社会救济内容极少,你去社区打听一下也基本领不到,这是很严峻的问题。比专家想象的以后几年的消费这个问题要严重得多。
本来分配差距就大,不仅表现在富豪与工农之间,也表现在公务员与老百姓之间,加之很多失业无业人口正在走向贫困而社保等收费却照收不误,医疗也没有摆脱 “因病返贫” 的可能,无收入低收入人群等不到任何帮助,这些加速了社会问题的集聚。
救急,应该考虑对低收入无收入群体进行救济了,应该考虑在所有领域的倾斜与救济了。
给鱼,还是给鱼竿?请领导具体情况具体决定,在举鱼竿都没力气时,最好还是直接给鱼汤喝。
这样可以稳拿鱼竿手不抖。
坐标上海松江,大家的时尚潮流是:摆地摊(勿喷,相信每位都消毒并严格佩戴口罩)。
马赛克应打已尽打,如有肖像不便,请联系厚打。
怎么保证发的钱一定进入流通领域,而不是变成银行存款?
又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美帝在前面已经趟路了,发给老百姓的钱最后到哪里了?
都集中到少数的几个寡头手里了。加剧了两极分化。
总想着修修补补,是没有出路的。
1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 1949 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参看《毛泽东选集》),他写道:
……
“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 1948 年更加伟大的胜利。”“1949 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
我不太清楚论证美日韩发钱后,物价涨没涨的有什么意义。三者都是钱多货少的国家,而中国是货多钱少内需不足。
所以论证美国发了通货膨胀如何如何,日韩发了又如何如何稳定完全没有意义好吧。
直接发物资吧,政府统一采购不放权
直接发现金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百姓负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可问题是怎么发?钱从哪来?
向 60 万上海家庭发放,每家发 1 万元,这就需要 60 亿元,这笔钱,是财政支出吗?还有,这 60 万个家庭怎么选?是申报制,还是街道推荐?
再有,疫情影响的是所有在上海生活的家庭,包括户籍人口和外籍人口,为什么只向其中 10% 的家庭发放?那些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 90% 的家庭,为什么不发?
疫情过后,纾困解难是必须的,可怎么做,一定要好好研究。
减税降费、发现金、发消费券、给予无息贷款等措施,应该组合安排,而且,一定要照顾到所有上海居民家庭。
决不能厚此薄彼,那样的话,将会适得其反。
确定这钱能有 60% 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而不是那些路径上各个关隘?
放弃吧,这样搞肯定会再次肥了一部分本就很肥的人,村长的权威再次得到加强,再次验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当官)高。
别整这些没用的,坚定不移的搞 “共同富裕” 才是正道,看看现在有些人肥头大耳富到流油,这些人真的是凭自己本事积累的财富吗?
先富的这部分人敢拍胸脯说:我挣得钱干干净净不怕审计吗?
不敢就老老实实配合官方搞共同富裕,你走先富的时候担了一些风险,所以你可以多占一点财富老百姓也理解也支持,但是你富裕之后想把富裕的道路给断了好让自己占有更多的财富,那就别怪到时候把你升到路灯上供万人敬仰了。
清华教授建议向受疫情影响百姓直接发现金,这种措施的想法是好的,就是要补贴老百姓,其实我们要知道,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data:image/svg+xml;utf8,)
我现在担心的是,可操作性有多强?就是能否精准的送到每一位老百姓手中,这一点非常关键!会不会被层层 “稀释” 了,原本 1500 元一位,到了老百姓手中,后面的两个零都被抹掉了,就剩 15 了,这就没有意义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可以去看看,还有很多连 15 都没有收到呢。
疫情全球化发展的时候,每个国家为了刺激消费采用的方式也都不一样,美国直接开启 “发钱模式”,向每个美国人都发放了 1200 美金,每个家庭最高可以拿到 6000 美金,而加拿大和日本也都是采用发钱的方式,而英国直接给无法拿到工资的员工发放 80% 的薪酬,也是属于发钱的方式。我们的国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是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就是要精准送到老百姓手中。
如何将这笔钱发到每位国人的手里,不仅是一个难题,也是相当大的工作量。从短期来看,直接为老百姓发放补贴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生活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发钱带来的债务也会损害我国经济发展。
因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当前人口为 14 亿,如果每人发放 2000 元补贴,那么国家就要支出 2.8 万亿元人民币。或许有人不理解 2.8 万亿元人民币是什么概念。那么 2.8 万亿人民币到底是多少钱呢?
2019 年我国财政赤字为 2.76 万亿人民币,与 2.8 万亿元几乎相当。2019 年我国用于国防的预算为 11899 亿元,2.8 万亿元就相当于能够满足我国 2 年半的军费支出。
还有发放的补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短期来看,还是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困境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未来如果疫情反复,政府还要不要继续为民众发钱?是按照从前的金额来发,还是要增加发放金额?
还有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不同,大部分人都会储蓄习惯。如果政府真的为老百姓发钱,相信大部分人也会存起来,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如此一来,发放的补助也起不到刺激消费、恢复经济的作用。
这么一看,直接为老百姓发放现金补助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如何帮助老百姓渡过难关?
大家怎么看?
我不要钱,房贷给我打八折吧,省的钱我来消费。
不要 996,省的时间我来消费,生娃。
转:
胡编说的都发钱等于没发钱。
这我不敢苟同,本来我只有 1000 块,跟千万富翁比差不多有一万倍的差距,但是每人发一万块,我跟千万富翁的差距就不到一千倍了,这不是大大地拉近了贫富差距,奔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前进吗?
学以前美国的做法是吧,后面通胀加剧解决的了吗
其实不少城市都试过吧。
消费代金券,我还抢过。
不要发钱,要发只能发消费券。
如果发钱的话,富裕家庭不缺这点钱,拮据家庭也倾向于把政府发的钱积蓄下来,等更困难时再用,所以政府虽然发了很多钱,却也和没发钱区别不大。
等到经济好转不需要再发钱时,以前发的钱又会腾地一下冒出来,并引发通胀。
而发消费券的话,它是有效期的,相当于给了国民限定时间内占便宜的权利。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原则,无论富裕家庭还是拮据家庭都会争先恐后把消费券用光,这样既改善了自身生活水平,更刺激了消费。
而消费券占消费额的比例,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经济困难地区允许占比高一些,比如每消费一百元允许用五十元消费券或者七十元消费券,相当于价格打了三折。甚至特殊地区每消费一百元就允许用一百元消费券也不是不可以,总之必须限期用完。
而经济不困难地区,每消费一百元允许用三十元或者四十元,刺激消费效果就很好了。
发放消费券第一个难点,在于防范接受消费券的店家作弊。比如一双鞋标价四百元原本可以打七折,现在用消费券购买的话就不打折,这样一来政府派发给老百姓的福利,就被部分奸商给掠夺了。
发放消费券的第二个难点,在于它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比如一个富裕家庭原本月支出两万元(不含房贷),现在政府每月发给他们一家三千元消费券(为了简化计算,假设可以百分之百抵现金),那么这个家庭每月支出会变成两万三千元么?很可能不会,而是每月资金支出降为一万七千元,另外三千元改用消费券。这样一来,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就对这一家完全没有任何消费拉动作用。但就整个社会而言,发消费券的效果还是远好于发现金的。
至于担心贪污腐败之类的,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了又不是古代发赈灾粮食,完全不需要借助中间各层官僚机构就可以完成发放。例如消费券发放方就可以直接把消费券发放到每个人社保卡对应的银行账户中。各级官僚机构除非批量伪造社保卡,否则没有贪腐的可能。
发现金不如直接发实物。
你发现金的话,最大的问题是你这边钱刚发下去,那边物价就上涨了。
最好的方法是每家每户按人头发米面粮食蔬菜油等日用品。由国家统一采购。
发放的对象和存款以及收入直接挂钩。
发放物资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活下去。
这是最重要的。有钱人看不上这些东西,没钱的人这点物资就是救人性命的宝贝。
如果每家每户都发的话,不免浪费。他们并不在乎。
全民发钱实在是没有必要。可以定一个指标。以家庭为单位,比如年收益在 30 万以下的。
都应该发这些物资。重点照顾贫困人群,在外打工人群,残疾人群,重大疾病人群,孤儿寡母人群,子女在外务工人群。
这样的分发,比全民发钱更能减轻国家负担。又能达到最大效果。
让整个社会少有所依,老有所养,鳏寡孤独各有所靠。
弱势人群,虽然弱势,他们对社会的价值,依然是无可替代的。他们不是懒汉,只是因为疫情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只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不仅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他们还能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果忽视他们,则会造成社会的割裂。以及贫富矛盾的激化,这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发展。
这次疫情,我听说某些城市发物资只发给本地人,而不发给外地打工的。这就非常不合适。
做社会工作,一定要考虑到的,就是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
帮助贫穷困难人群,他们一定会对社会充满感恩之心。也能展现中国的制度优势。
假设社融,地方债。转移支付没有暴雷。发钱是有底气的
假设政府公信力还在,那发钱还有人相信可以到每个人手上
假设没有团购菜,那发钱是不会随着被随之上升的团购成本吃掉的
假设医疗没被防疫击穿,那发钱是能有效缓解焦虑的
现在?首先你没钱,其次没人信你能发钱,再次就算你发了钱也没人信你不会用生活必需品要挟瞬间盘剥走,最后就算你发钱并且保证食品副食品不断供不涨价,你打算花多少钱买上海一天 6000 台手术患者的命?
以下是李教授的著名言论。
他是按照美国死了 100 万,我们会死 4 倍的方法算的。
4×100 万 × 人均寿命➗总人口=10 天
那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李教授在发钱这方面也有特殊的见解
一共有 13 亿人,比如每个人发 1000 块,那就是 13000 亿,完全可以只发给我一个人,但是平均每个人也增加了 1000 块。
以上。
早就有专家发过解决办法了:
每个人都发,等于都不发,这么简单的道理,相信这位清华大学教授不会不了解吧?
不过在搜索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发现一句话:
稳不住,因为这个举措根本不可能实施。
因为这件事首先权贵不满意,其次资本家不喜欢,
更重要的是,权贵资本家们是不会同意的。
我对清华教授李稻葵本人没有任何偏见,
但和许多教授一样,
他们都低估了人性的下限,
对世界的阴暗面见得太少。
大明灭亡的时候,
福王家的财产足以养活整个河南省的灾民,
你见过福王掏出过一毛钱吗?
人家福王也要生活嘛,
权贵资本家同理。
发钱也不是不行
但得有来源
看看割一割哪些垄断资本比较得民心呢
要不跟欧美要点儿吧?
为了人权嘛,符合他们的 ZZ 正确,咱得舍得下脸面要才行。
有手眼通天的跟那边儿整点儿众筹吧,万一就搞成了呢?
他们的宣传片不是都特别暖心的吗?
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一切带条件的福利,最终都会变成当权者的饕餮盛宴。
因为谁符合这个条件是他们说了算,你哪怕在网上质疑一下都会被禁言。
唯一有效的的方法是不设条件的普发,凭身份证号领取的那种,最好由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直接验证领取。
这种能不能稳住消费要看力度,但是这种措施只能算是临时稳住消费,最终还要配合复工复产、取消各种限制人员物流流通的限制才能度过难关。
如果还是现在这种动不动就封城,各种非必要不 xx,发再多的消费券都无济于事,只会带来物价飞涨,就像 1948 年。
直接发钱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可以用凯恩斯经济学。
让闲散人员换上大白,大蓝的服装来全体测核酸,然后再给他们发钱。由于新冠病毒很难清零,所以阳了又阴,阴了又阳。如此往复,GDP 就上去了。闲散人员有了就业,这些人赚到钱就会消费,继续带动经济运转。
凯恩斯当时打得一个比方就是,先雇佣一批人找块地把美元埋进去,然后再让另一批人去挖出来。如此往复,GDP 就上去了。闲散人员有了就业,这些人赚到钱就会消费,继续带动经济运转。
因疫情失业的人可以当志愿者,帮助全员做核酸,继续执行动态清零,以此带动更多失业人口再就业。
凯恩斯都预言了这种操作,清华教授还在建议。
经济学巨巨和普通教授的区别就是,巨巨直接预判领导的决策然后提出经济学理论,让领导可以很容易找到经济学原理背书。
而平庸的经济学教授只会瞎建议。这样建议不对,然后你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还是换了个建议,还是不对。如果你数学上证明领导错了,那肯定是你的经济学有问题,回炉重造吧!
你要搞懂是谁在执行经济政策,不是你的理论正确就一定要被采纳的。你要问领导想要什么样的经济学,然后你写一个领导想要的经济学版本,这样做学问会来得容易得多。
经济学明明是个教做人的学科,居然有人以为经济是数学?相比清华,北大和人大教授就比较识抬举。
其中的奥妙我想很少有人能悟到。
相同的钱对不同的人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 “边际消费倾向”,大体的意思是,每增加一元的收入,会用在消费上多少钱。实证研究发现,边际消费倾向存在明显的递减规律。通俗的说就是,比如你在上海,一个月收入 5000,全部花光。然后你收入增加 3000 到 8000,这时候你大概率不会把增加的 3000 也全部花掉,只会多花比如 2000,这样一个月你可以存下 1000。
而对于高收入人群而言,比如原来一个月赚 10 万花掉 5 万,这个时候每个月增加 5000 收入,其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 0。也就是说,虽然增加了 5000 收入,但是其消费不会再增加,而是保持在 5 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对于公共政策是有很大意义的。比如受疫情影响是广泛存在的,其中低收入人群影响会更为显著。比如这两个月上海餐厅的服务业收入基本为 0。但对公务员,或者我们所在的金融行业影响就相对较小(至少暂时如此)。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发钱对公务员或者金融行业意义有限,因为本身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发的钱并不会转化为消费。但是对于受疫情影响巨大的低收入人群而言意义巨大,其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会使得发到他们手上的钱几乎都转化为消费。
因此,我建议发钱,但是不建议都发。比如过去 2 个月还在保证一定金额以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就没必要发,但是尤其对于那些明显受到影响的,应该多发钱。
有钱,买不到东西,不让你买东西,以几倍的价格垄断市场卖你东西。
钱有何用?
物资都会被截留,直接发钱。
估计里应外合,能把这钱全部截留到少数人手里。
感觉不如直接入户消杀……… 刺激消费
把你门锁撬开、撬坏了得换个锁对吧?好点的得换个电子锁;一笔消费
给你被子床垫都给消杀了、坏了不要紧可以去重新买换一套新的;一笔消费
冰箱里的食物饮料也得狠狠消杀、消杀完不能吃?没关系,可以去超市买;又一笔消费
柜子里的衣服还是得消杀啊、消杀坏了穿不了?去买啊;第四笔消费了
还有各种家电,什么电视机洗衣机空调不消杀能用吗?坏了要用还得买;消费 + 1
还有电脑,switch,保险柜,手机,耳机,家里要是有挂着的画、需要消杀的东西太多了。
带电的东西消杀完不小心坏了、买吧,换吧;换个新的。
最后房子还得整体消杀、
多少笔消费了?有点数不过来了
到时候小到移动电源大到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甚至整个房子都可以消杀、没什么不能消杀的;都可以消费,没什么不能消费的。
噼里啪啦一顿乱赢,赢麻了
不支持現金, 但絕對支持消費卷
我们不是一直很稳吗?
又是一堆论证不能发钱的玩意。
健康码的普及程度来看,你是怎么有信心钱能直接发到最需要的人手里的?
发钱很简单,现在货币是依托国家信誉的,印就完了。
问题是钱发了,事没办成,怎么办?
“李稻葵:过去 2 年抗疫为每人增寿 10 天”
饭要一口一口吃,鉴于这是一件尧舜以来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第一步就是恳请各位同行,枪口太高一寸,别给提这个建议的人,扣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
简单经济问题而已。
一个封闭经济体,假设一万人,其中富豪一人,资产一亿,其他人—韭菜—资产 1 万.
总资产差不多 2 亿。
现在发钱,所有人统一发一万。
那么总资产变成了 3 亿。
而不管你发不发钱,社会上实物财富不变,还是 2 亿。
钱多了,货物还是那么多,也就是说,同样的钱,你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这其实就是货币贬值。
贬值了 1/3. 你原来 1 块钱的货币,能买到一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能买到 0.66666 块钱的货物了。也就是说你现在持有的货币真实购买力只剩下 6.6666 毛了。
对富人来说,原来一亿,发钱后,变成 1 亿零 1 万,购买力贬值,实际上变成了 6 千 6 百 66 万 6666. 损失高达 3 千多万。
对于韭菜,原来一万,现在两万,考虑贬值,实际价格变成 1.33333 万。
所以,谁赚到了?谁亏到了?
但是,你得考虑一个现实问题,这个世界是富人管钱,还是韭菜管钱?
[
知虎送福 2022 春节福袋 知虎送福
知乎自营
¥59.90
去购买
标题:从亚洲杯不在中国举办聊起。
内容:报道说,中国放弃举办 2023 年亚洲杯,原因是不能保证到时候能 “完全开放”。如果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应该是:由于我国无法保证在 2023 年完全开放,所以,亚足联剥夺了中国举办亚洲杯的资格。如果这样报道,我们就太没有面子了。所以,媒体人都很聪明地选择开头的那种表达方式,给人一种“中国人格局很大” 的错觉。
中国不举办,很多国家开始哄抢。这就说明,有许多国家已经不再把新冠当回事了。人家可以举办完全开放的亚洲杯。欢迎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及官员及游客前来。不检测不隔离,大家尽情嗨皮就行了,至于你们回到自己的国内,是每天测核酸也好,短时间坐牢也好(强制隔离不就等同于短时间坐牢吗!),那是你们国家自己的事,主办国就不管了。如果主办国强制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官员等人测核酸,强制拘禁。肯定会有许多国家进行抵制,人家就不来了,众多国家的缺席,必然会影响到亚洲杯的质量。还会让中国颜面无光。所以,综合考虑,我们主动放弃也好,被亚足联剥夺资格也好,反正,本届亚洲杯已经与我们无缘了。
同时,亚运会也推迟了。如果中国还是继续执行 “防疫大于一切” 的国策,亚运会的举办资格将来是否会被剥夺,恐怕也不好说。
中国是一个 “勤劳勇敢” 的民族。从新冠事件上,看不到我们的勇敢,在其他许多国家都不再当回事的新冠,我们这里却如临大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甚至,我们都没有勇气承认 “英国及许多国家这半年来,啥都不管,国家一切正常” 这样一个现实。
怎么这么多大 V 都反对发钱纾困?就离谱。李建秋作为一个我有时也会点赞的温和派,还在那边 “每人发 2000,我房子就会涨价 20 万”。这是什么逻辑?
发钱的目标是 “受疫情影响没有收入吃不饱饭交不上房租还不上房贷的一小部分人”,不是 14 亿人好么?不是 14 亿人好么?不是 14 亿人好么?
那么多发钱纾困的国家,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滥发钱的美国当救命稻草。我土澳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就固定给全社会 5% 左右的失业人群直接发钱了,发几十年了也没见崩溃啊?
都啥时候了,还指望房子涨价,卖得出去么?末了还来一句 “反正我有房”。。。你们除了宅家里运营网络账号之外,真的没有别的工作了么?找个班上吧
不能,支持发消费券或直接发物资。能用财政政策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货币政策。发钱肯定是利好股市的。发钱如果是普惠性质的,必然有很大一部分会在金融机构空转套利。疫情不灭,消费肯定起不来。
所以如果要发钱,需要精准识别,哪些人真的很困难需要发钱。比如那些残障人士,孤寡老人,失去父母的孤儿等等。
更多的应该是,通过财政政策保住中小企业的运营,稳住就业,有就业才有消费。
发钱必然引发通货膨胀,如果不持续发钱,这个通货膨胀的后果必然还是由穷人来承担的。
发现金是好,但是,这位教授能保证发给百姓的现金中途不会被土匪抢走吗?
不能,
继续封城抗疫,
大家看不到希望!
全民发钱本质上是劫富济贫,因为 1000 元对富人毫无影响,而对很多穷人家庭是一个月的饮食开支。消费肯定稳不住,需要持续收入提振。但至少不要让人饿死。
发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老百姓需要的是商品日用品,是食物药物房子汽油水电气网等等各种生活用品。
上海疫情严重时候有些人缺菜吃,是上海百姓没钱吗?买菜钱有啊,物流供应有问题你有钱也买不上。俄乌战争,欧盟天然气紧张价格暴涨,被迫花着几千美元高价向被欧盟制裁俄罗斯进口。欧盟没钱吗?有钱,可是没气你有钱也是闲的。
记住,纸币钞票只是一张张纸片,就连金银财宝也只是一个个石头金属。不能吃喝使用。它们值钱因为社会正常运转,生产出足够商品日用品,纸币金银作为财富价值物质载体。你能用钞票这张纸片换来粮食衣服汽油药品等等,它才值钱;如果非常时期,物资紧缺,钱再多连一颗大白菜一个鸡蛋都换不回来,那那些钞票就是一堆废纸。
直接电话核实信息,核对银行卡号,一通操作,转银行卡里去。不要搞什么券出来,发现金才有意义。虽然我这边没有疫情,我也支持这样做。受疫情影响生活受影响很大,必须给点马内心里才能舒畅一点。当然,最主要的是刺激消费,这是金融视角必须做的事。
我认为是可行的,那些官僚买办资本是会反对的,但我想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会支持的。
我们目前面临的所有困境的根源就是 40 年来造成的巨大贫富差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富裕,半数以上的人实际上是在靠借债过日子,很多人甚至仅能保持基本温饱,这种情况下在平时还能混过去,但是在当下疫情环境下,经常性的大面积封锁的环境下,他们没有了收入,资金链断裂会引发蔓延效果,更多人会因此陷入经济困境,随着防疫的持续下去,大多数人的收入会越来越低,甚至出现负收入,内需会跌到惨不忍睹。
这时候就必须发钱了,一方面发钱可以让没有收入的人活下去,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内需,这是对目前经济的保护。我说的发钱不是加了各种前提条件的发钱,而是凭借身份证你就能领到钱的全民发钱,如果你加了限制条件,那必然导致有少数人利用特权侵吞这笔救济钱,反而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还会加剧通货膨胀。
消费可能不一定稳得住,疫情防控效率效果有望提升。
毕竟疫情关停的广大个体商户、大量行业的失业人员,失去的是最基本的生存来源。
而满足基本生存后的消费依赖的是良性预期。能支撑这些消费的群体,你发多少算够呢?
北京新增本土新冠感染者 55 例,朝阳房山顺义丰台 4 区继续居家办公,目前疫情情况如何?
是清零是躺平不论。确保远程办公,确保就近居住,减少大范围远程通勤,减少大规模人员聚集,快递人员按医护人员标准接受无菌培训并配备隔离装置,提高快递人员收入。这样至少网上消费外卖消费还在。
然后学校教育问题,高中大学阶段,大家已有自主性,非特殊专业,远程教学未尝不可,没必要挤逼仄的集体宿舍楼。初中小学,唉,倒闭了一大堆,挤破头了又是一堆。很多人移民都是郊区小镇,大别墅大院子绿草地,孩子们一个班几名学生,中国人是真的都喜欢拥挤的高层小区、逼仄的办公环境、高密度的学生宿舍教室吗?
我倒觉得发物资更实际,按批发价直接从工厂拿货,支付运费发放给每家每户,你说你不吃葱,但粮油你吃吧?就发中国人基本能用的上的物资,千万别发钱,指不定流进了谁的口袋。
抑制团购价格,反贪反腐搞起来,钱作为货币,是不预备调控市场的作用的,今天买一个价,明天买一个价,根本起不到促进消费的作用,只起到通货膨胀的作用,从最根本上解决问题。
归根结底是物资的紧缺和中间商赚差价,直接去联系工厂吧。
美国也发过,还不止一次的发过。后果就是通货膨胀,加快印钞票的速度。美国有这个实力,拖全世界为他们买单,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
老百姓最怕什么,最怕通货膨胀,手里存的钱,不值钱了。
多少经济专家指点江山,其中自然有真知灼见,但也有夸夸其谈。
不要谈发钱的意义,不要从经济角度推论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就问通货膨胀了,老百姓存款贬值了,谁来负责?
不要总是夸夸其谈后,让老百姓来买单。
毕竟老百姓活下去的本钱,就是靠着那点存款老本儿。
~~~~~
有人一听发钱就高兴,似乎这些钱已经可以到手了。
却不想想,发点钱?
给谁发,能发到谁的手里?
不愿意消费的,发了钱,也会存到银行。
想消费的,不发钱,借钱也要消费。
最后这 “发钱” 便宜了谁?
给谁发,不给谁发?
谁同意,谁不同意?
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人的本性。
旗帜鲜明一直坚持
我不赞成发钱
我赞成,所有人,每月按身份证发固定金额的食品券,在所有超市都可以买食品,当月有效。
对有钱人是杯水车薪。
对没钱的人、因病致贫的人、失业的人,就是救命稻草。
国家不缺这点钱。
缺的是决心。
实在没钱,发专项国债也要搞的决心。
我们的国本,和人民站在一起。
发了钱,然后呢?
房东看你有钱了,涨房租……
公司看你有钱了,降工资……
商贩看你有钱了,升物价……
……
百姓手上没什么钱的情况下,上面这些还想着点子从你腰包里捞钱,要是政府给百姓发钱,那还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呢!都忘了上海是怎么操作外地援助物资的吗?中国一线大城市尚且如此,其他的地方还不知道怎么贪墨才更爽呢?
再加上都发钱等于不发钱,这话从货币角度看是正确的。你也不想让人民币几次超级增发变成金圆券吧?
美国已经用自身的实践,告诉中国这条路行不通,我算过美国这种发钱大法在中国操作是什么结果,按美国的比例进行发钱,我国的通胀率就会直接在美国目前的通胀率再翻 4 倍,也就是短时间内中国通胀可以升到至少 17%。你们知道这会稀释多少至今买不起房,只有一点点存款的最底层多少年积累的财富吗?
清华、北大、复旦,别看学校牌子响亮,里面的教授一堆二百五,经常提出垃圾建议
清华教授,没事的,中国完全不需要发展军力,因为有西方保护中国……,中国也可以学习瑞士嘛。我可去你的吧……
北大教授他曾公开在节目中说:农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种愚蠢和懒惰,只有消灭农民,国家才能真正的富强。
消灭农民???不想着怎么帮助农民获取更好的生活就罢了,上来就是要从物理层面上消灭农民!我看要被消灭的是这种数典忘祖的东西!
复旦教授一夫多妻好,妓女合法好……
这位要不要重回民国,领着金圆券在复旦教书啊?
我看清华校庆搞的跟洗浴中心开张一样,就有这学校里面 naocan 多的感觉,现在一看果不其然,吃 shi 都赶不上热乎的,拿着美国实践过不行的手段来忽悠中国。
既然都提出了向受疫情影响百姓直接发现金这条,为什么不就这个在说说发完钱通胀怎么办呢?现在居民消费降低是什么原因,单纯是因为没有钱嘛?它们这些教授一定不会只这么想,到时候一定会变本加厉,你消费降低还跟封控有关系,不要封控了……
一回生,二回熟,先发钱后躺平,中国直接变美国……
但你们要知道美国人家是什么家底子,中国是什么家底子,你以为是追上了美国其实是直接变印度,到时候多发的金圆券都能直接拿去火化尸体了。
发皇粮是吧,谁发放?怎么确定能发到位
真金白银过手,而且受益方只是普通平头老百姓,这可是卖白粉的收益卖白菜的风险
发钱是短期措施,都舍不得。
清零是长期政策,坚定不移。
能稳住才怪!
应该发
我支持严格防疫
并为此一直与共存派对线
同时也支持向受疫情封控措施影响的人民发放补助
不是因为这能不能稳住消费这种原因
这件事不能算账
不能问发钱有什么好处
不能因为没好处就不去做
这是人民政府应然要做的
可以发电子货币。
到谁手上 14 天不花出去,不把钱流通到下一个人身上,自动收缴。然后重新投放。
保证流通速度,效益杠杠的。
如果每次支付电子货币时要配套一部分普通货币比如 1:1
比如买个苹果 10 块,可以用电子货币 5 元,普通货币 5 元,
带动效益更猛。
说 “都发钱等于不发” 的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本来张三有 100 块,李四是 200 块,李四的财富是张三的 200%
现在每人发 100 块,张三有了 200,李四有了 300,李四的财富是张三的 150%
极端点,要是给他们每人发 1 万,那李四的财富就只是张三的 101%
普惠性的补贴本质上是缩短财富差距,平衡分配的,目的就是缓解消费不足的问题
而针对性的补贴则更容易被强势者垄断资源,会增加财富差距
说句诛心的暴论,反对普惠性补贴的人,大概率会支持给资本家补贴的 “涓流经济”
再补充下通胀问题,有的人提到发钱增加通胀推高资产价格(房价),那么考虑到普遍的负债,通胀是可以稀释或者说平摊负债的。可别说不同人之间的资产差距,甭管通胀高不高,你资产差距本来就很高了,哪怕只是把现金部分的财富差距缩短都足以给共和国续命了
一六年有一个新闻如下:
16 年 6 月 5 日,瑞士公投高票否决了 “每月向民众发薪 2500 瑞郎(约人民币 1.6 万元)” 计划,这个 4 年前开始就有人提议的 “乌托邦式” 想法最终还是没有通过。尽管如此,部分国内网友还是对瑞士这种 “跑步迈向共产主义” 的福利政策艳羡不已,另一些网友则冷静提醒,“全民撒钱”的想法不过是“全民养懒汉”,完全不值得采纳。这两种看法都有些浅薄,对于“无条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这一国际新思潮,国人有必要深入了解。
图片出处见右下角:
“每月向民众发薪 2500 瑞郎(约人民币 1.6 万元)”,这听起来就是一个非常 “乌托邦” 的想法——尽管以瑞士的物价水平,2500 瑞郎只是 “刚好够生活” 的水准,但考虑政策针对人群的普遍性,这依然是一个保障水平高得惊人的社会福利政策,计划一年所需要的开支要超过如今瑞士政府一年收入的数倍。
天上不会自动掉钱,如果要执行这一政策,自然需要 “劫富济贫”,中高收入者必然要增加负担。这种带有“极左” 色彩的分配方式,让国内网友很容易想起 “全民养懒汉”,认为不仅穷人会变懒,有更好工作技能的富裕人群也会丧失劳动积极性,更有人联想起“通往奴役之路” 的说法,认为这种乌托邦想法反而容易给社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灾难。
不过对于身为福利国家的瑞士,人们否决这一想法的理由偏实际层面,一是认为对现行财政税收体系冲击过大,二是无法应付的移民问题。对于打击 “工作积极性” 的说法,政府并没有推及到所有人,而主要是认为那些以兼职为生的人会减少工作。
瑞士推动者通过全民公投这一形式,让 “全民发钱” 想法得到更多关注
推动这一 “全民发钱” 的人也没有为这次公投未通过而感到沮丧。在推动者看来,这次公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利用瑞士发起全民公投比较便利(全国 10 万人签名即可发起)这一条件,宣传“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无条件基本收入)这一理念。推动者认为,目的已经达到,而且发现这种想法在年轻人中非常有市场,他们相信将来会有更可行的方案得到真正的推行。
事实上,同为知名福利国家的芬兰,目前已经打算推行一个 “低配版本” 的“全民发钱”政策。 芬兰政府拟从今年 11 月起,给部分居民发放 800 欧元,以取代现有各项福利。该项目将是迄今为止在发达国家实施的有关基本收入计划最为严格的测试项目。芬兰政府已经设立了 200 亿欧元以支持该试点项目就各种模式开展研究,包括一份完整的基本收入计划,它将取代大多数的、经过经济情况调查后而发放的福利项目(部分基本收入计划)以及负所得税措施(即人们能挣得更多收入时,其所获福利将会减少)。
“无条件基本收入”(UBI)这一想法除了在欧洲福利国家形成气候以外,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思潮。荷兰、加拿大、乌干达、肯尼亚、印度以及美国的硅谷,都已经有政府或者非营利组织发布了相关计划,新西兰、英国、法国、纳米比亚甚至已经存在规模不一的各种实验。
这一想法也并不是几个乌托邦空想者拍脑袋就发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就有许多人支持有关想法,名单包括詹姆斯 · 托宾、米尔顿 · 弗里德曼、詹姆斯 · 布坎南、F.A. 哈耶克、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保罗 · 克鲁格曼等等,去年得奖的安格斯 · 迪顿也在其列。
一些网友可能会注意到,上面提到的经济学家,既有偏向左派色彩的凯恩斯主义学者,也有偏向右派色彩的自由市场主义学者。是的,很多偏右的保守主义人士也认可 “全民发钱” 这一政策。前面提到的芬兰目前就是中右翼政府执政。美国右翼评论家领袖查尔斯 · 默里在多年前就发起了 “最低保障收入” 的倡议,认为“政府应该向每个人每年无条件发一万美元”。
偏右的自由市场主义经济学家,1962 年提出的 “负所得税” 可以算是 “UBI” 的一个早期版本
左派学者支持 “劫富济贫”,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一向更重视公平,重视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右派学者又是什么想法呢?答案有两方面。一是在当今时代,福利政策本身就是免不掉的,如美国联邦政府至少有超过 79 项的福利支出——包括食品券、家庭资助计划等等,在支持“小政府” 的右派学者看来,与其花费太多精力和费用去甄别哪些人符合某项福利政策,还不如干脆让所有人每月拿笔大的,能省下政府运营的费用。二是相信这种做法能够让人们变得更加 “自由”,从“被迫”、“被奴役” 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想做的事,这样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对于 “UBI” 理念的多数倡导者,包括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这样的左派经济学家,支持这一理念的更重要目的,还是希望这种想法能够应付一种趋势——“技术进步使得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趋势的苗头已经越来越清晰可见,几年前牛津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有 47% 的工作岗位处于被自动化技术替代的危险之中;另一份麦肯锡的报告则指出新技术对现有工作岗位的打击是 “毁灭性” 的,甚至一些目前看起来颇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可能很快也会被机器所取代。这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今年 3 月人工智能击败围棋世界冠军,就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机器的无限可能性。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 2020 年,预计将有约 710 万人失业,200 万个新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未来五年受到影响的人数达 500 万人。看起来,技术进步的短期影响就非常惊人,长期影响恐怕更是人类难以预料的。
支持 “基本收入” 政策的瑞士人打扮成机器人游行,警示机器会让人类失业
技术进步导致大范围失业,失业必然导致现有的不平等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而自几年前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 皮凯蒂揭示了财富、资本越来越集中的事实后,西方学界对不平等现象本来就非常关心。在技术进步不能增加平等、反而增加不平等的时候,“无条件基本收入”就被许多人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在很多人学者看来,失业问题长期来说只会越来越严重,工作和岗位迟早不够由人来分,到时候 “无条件基本收入” 将是唯一选择。
在 “UBI” 理念提倡者、服务业雇员国际工会前主席、现任哥伦比亚大学里士满中心 Ronald O. Perelman 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安迪 · 斯坦恩(Andy Stern)看来,“全民发钱”并不必然会导致人们工作动机和热情降低,从而导致“养懒汉”,关键就在于这一理念只会覆盖每个人的“基本收入”,但人是不会满足于基本收入的,因此仍然会继续工作。
斯坦恩在其著作中提到,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加拿大小镇 Dauphin 曾经成为这一重大试点政策——最低收入政策的首个尝试者。“该政策旨在确定最低收入保障是否会成为阻碍人们工作的诱因。在为期五年的试点中,只发现 2 组人群的工作时间减少:青少年(因为他们没有供养家庭的压力)和初为人母的妇女(因为她们想有更多的时间陪护孩子)”。
这一政策一如意料地消灭了贫困,而且还有其余的好处——“出乎意料的是,住院率,尤其是与精神健康和意外事故和伤害有关的入院率在下降。高中毕业率在上升,这表明如果一个有保障的年收入计划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实施,可能会在社区层面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社会成果。” 可惜的是,这一实验范围太小,而且后来的保守派执政党对实验不感兴趣,终止了项目。
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实行的 “基本收入” 计划受到不少好评
在贫困地区,“无条件基本收入” 政策依然也行得通。斯坦恩的著作中也举了个例子——2008 和 2009 年,在纳米比亚的贫困地区 Otjivero-Omitara 进行了基本收入的试点项目,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首先出现了创业的增长,这一点尤为明显:居民的平均收入得到了增长,超过基本收入的 39%,许多接受基本收入的人都能够创办自己的小企业,比如面包烘焙、制砖和服装缝制等。有保障的基本收入增强了家庭购买力,从而为这些商品创造了本地市场。另外,还产生了其他一些效果:基本收入降低了女性对男性的生存依赖,从而使她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性行为,从必须从事性交易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这将使艾滋病毒呈阳性的居民有更多时间和资源,前往戈巴比斯镇去获得他们所需的药品。被确认为体重不足的儿童数量从 42% 下降至 10%。辍学率下降了 40%,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能够有更多的钱来支付学费和校服。家庭负债在降低,储蓄增加,牲畜和家禽饲养量也在增加。最后,并没有出现预计的酗酒现象的增多,部分原因是社区委员会与当地的小酒吧业主达成协议,在政府每月发放补助的当天不出售含酒精饮料。
在一些 “UBI” 理念的倡导者看来,“全民发钱”这一想法能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人类社会的形态。人类学家 David Graeber 说人们从事的工作很多都是没有真实目的,只为了填满时间拿薪水,英国市调公司 YouGov 调查发现 37% 的英国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意义。如果有了“无条件基本收入”,向提供人们财务自由,可让人们追求更有用与值得的工作。
也许会有人说,追求更好的工作与更自由的生活,应该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这种说法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对于一个整体的社会,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博士,成为社会精英。通过一个好的社会政策,让更多人能够 “解放” 出来,是值得尝试的。
结语:给大家提一个新的命题吧,大家都听资本对人的异化,疫情防控同样可以异化人。
其实现在看的越来越清楚了:群众要求发钱,本质上是要求政府救济一下;
政府不发钱是知道自己救济不了群众;
那这个政府还要他干啥?
看了很多回答说怎么定义受疫情影响的穷人,来避免全发等于不发的问题。
其他城市我不了解,宏观经济我也不懂,就从我本身经历说个办法,其实这方法疫情初期,和 “民法典” 发布的时候我也想过。
上海有 1000 万外来常住人口,大部分租房,租房的成本往往会占据收入很高比例。那先覆盖这部分,公告疫情期间房租少交 2000 元 / 月(即补贴额度,或 3000),房东凭租房合同和租户少缴证明向政府申请补贴。
这样的好处是:
1、先精准了需要补贴的部分人群,先让外来租房困难群体与本地有房居民的疫情基础生活水平尽量拉至一个成本。而补贴额度对于租赁高价房源的富裕外来租房者(比如外地外国驻沪高管)作用有限,并可采取租价划分,收入划分等过滤;
2、避免于民争利,转嫁成本。并不是所有房东都是高收入人群,之前提到的 “民法典” 里当初推广时有一条问答让我记忆深刻:疫情影响交不出房租怎么办?答、和房东商量减免。—– 这其实是与民争利!租户是民,房东也是民。房东是损失谁补?话说到这,可能是利益相关,我家有市区老房出租,租金不高,尽管自己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上海 2 次疫情停工,也都给免了房租。其实也是硬着头皮,心中憋屈。
至于 1500 万本地居民怎么补贴,恕我愚钝,面对现在如此表现的上海市政府,我想不出什么东西,或者换个说法,我想不出他们能执行啥。
先解决一半也是好的吧,哎,看看公司一帮租房的小朋友。。。。挺伤感。 我们本地的要么发发消费卷算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上海人软的很,闹不起来的
ECMO 不可能长久的代替肺,但是能维持住人体的机能,帮助细胞们撑过最艰难的时光,不至于因缺氧而凋零。
在统计学上,人再多也不过是个数字。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个鲜活的肉体和灵魂,他们都有权利活下去。感染病毒会死人,穷也会死人。
我一直很费解一个问题
一方面,我国政府进行出口退税,补帖鼓励国内企业对外出口,大量的出口到国外,而这次疫情当中,众所周知,欧美国家都在大量超发货币,尤其是美国,美元像水一样的印。
相当于我国工人真真实实生产的实物资产——商品,出口以后换回欧美国家现印的绿纸,哦,现在电子时代,可能只是电脑网络上一串数字。
而我们国家拿到这些绿纸以后,转过身,又去美国买回了美国国债。按温铁军说的,这是一头牛被剥了两次皮。
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却是国民消费萎靡不振,去年到今年,光是手机销量那叫一个暴跌,媒体怎么解释?民众不需要换手机了……
这到底是怎么样了
卖地赚来的钱再发回去?那韭菜发芽了还得再割一轮,不是瞎折腾嘛!
发钱不行,得罚钱才行。
对于每年消费低于年收入 80% 者,将处以不足 80% 部分的 0.75 倍罚款,并处以 15 日以下拘留。
需要强大的监管捐献物资都可以变没,何况这是真金白银。
真正的失业者或底层人民肯定是急需的,我独生子靠家里支援疫情期间还能挺过来,但多少人是收入不稳定的。这批最需要的人也是最没话语权的人。
教授和网友建议都很好,回答也写得很好,但是有个问题,钱从哪来?
卖地吗?削减公务员待遇吗?企业征税吗?削减办学经费?削减军费?
这个决定也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市内自治里有官僚主义作风,还有各部门的配合,算账。不是哪个领导一拍脑门就能发钱的,稍微懂一点钟政府运作模式就知道我国没那个发钱条件
中国政府控制通胀的决心是很坚决的,每次通胀都是增大贫富差距。
中国没有大规模征收资本税,也就是城市税,房产税是没这个条件,有条件的只有少数几个城市。
这反映一个矛盾,就是疫情来的不是时候,中央还没开始收税。
收税!收税!收税!快收税!房产税!
能解决很多问题,真的。
自古以来,扶贫赈灾都会涉及到的一个核心问题被回避了。
想要提振消费又不想助长不劳而获之风怎么办。
按照工资收入阶梯发钱呗
没有工作或者每月工资收入低于 1000 是第一档(属于基本生活保障,全国统一)
较低收入(月工资收入 1000~5000)是第二档
普通收入(月工资收入 5000~10000)是第三档
较高收入(月工资收入 10000~30000)是第四档
高收入(月工资收入 > 30000)是第五档
第五档 > 第四档 > 第三档 > 第二档 > 第一档
相邻档位之间的差距最好不要超过 25%
相比其他收入途径,工资性收入相对来说已经是最均衡的了,至于虚报的话,虚报出来的部分也是要纳税的哟。
这个好在可以真正的做次人口普查,说不定还能找到那些失踪的人
5 月 14 日,2022 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召开,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参与会议并发表演讲,在接受时间财经采访时,他呼吁疫情下要保消费,这也是保未来居民好几年的消费信心和人民生命健康,并算了一笔账。
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严峻挑战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眼下就是做好防疫工作。
李稻葵谈到防疫有两个战场,一个是防止疫情扩散,另一个则是保产业链和复工复产。据他的团队研究,**每提高 1% 的人均消费增长,能提高居民每年 10 天的生命。**所以保经济同样是保生命,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
而怎样通过保经济来保生命,保护老百姓的消费呢?疫情来了以后很多消费是下降的,很多百姓的收入下降了,部分中高收入人群相对有比较好的储蓄做后盾,而中低收入人群通常他们的储蓄相对不足,工作又因为疫情受到影响而收入下降。
在这个背景下,李稻葵建议,**应该坚定不移地给这些中低收入人群直接的收入补充,给他们发现金。**为什么这么做呢?首先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中国作为和谐社会,追求共同富裕,应该给予这部分人群基本的关怀。
就是上面这位教授的理论,其实我认为这一点并不可取。
之前欧洲的朋友,就是在当地,发生疫情的时候,大家居家,政府发现金。这让中国羡慕吗?发钱当然羡慕,但同时物价上涨,买不到必需品,这钱还有什么意思?
能够保障现有的大家的生活,大家能够积极配合疫情,我们在居家同时创造价值,为什么要发现金,这是不是有点崇洋媚外了?
影响公众决策的是对未来的信心。比如就业,尤其是背负较多债务的个人。
否则发钱也会被存起来。
刺激消费的同时复产是重要的,毕竟救急不求穷,发钱是为了解决困难,而不是为了摊大饼养闲(哪怕是被迫)人。
发钱要解决的是临时性的财务困难,更重要的是,让生产和消费恢复良性循环。。
只是现在这个防疫状态。。。需要的配合政策恐怕不少。甚至需要地方协调一致。
谁都知道,给钱和借钱都是培养不出富人来的。
无论站在「保消费链」的角度,还是站在缓解居民生活困难的角度,清华教授的建议都是应予支持的。
先前好些个教授在媒体上发言,大都不说人话。只以为站得高,说啥啥有理。岂不知人们并不买帐。有为房地产唱赞歌的,有鼓噪南京没有大屠杀的,有主张放弃台湾的。都是一种精神异常,中了邪的腔调。
李稻葵教授的话与那群非人「叫兽」的话有本质区别。
时下,不少地区新冠出现反弹。许多公司只能暂停生产,也影响了民众出行工作。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
李教授的话,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是为商业消费清除障碍,保证商业流通不受影响。从民生的角度看,是为许多家庭排忧解难,为顺利度过眼前的难关创造条件。
虽说李教授建议只是画出的一个「饼」,能否兑现还另说。但单是他的观点就让人嗳心。
这样的人,能不支持吗?
怕底层饿死的话,直接发粮票
怕消费减退的话,直接发消费券
怕房价垮了的话,直接发现金
发钱保经济,没必要。
发钱保住收疫情影响的人的基本生活,是必须的。但是保住收疫情影响的人的基本生活,除了发钱还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形成 “组合拳”
但是,呼吁发钱保经济,算了。
发钱保经济 =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托底 = 救市。
说实话,救市这个事情,08 年美国做过,15 年欧美做过。但凡有大问题,人类社会都做。实际上就是以看的见的手的力量去阻挡市场出清。一个自由经济派,一定会痛心疾首。一个凯恩斯派肯定欢欣鼓舞。而大多数人的支持与否是屁股位置问题。
我国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怎么用特殊手段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发钱没用。
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人发钱保命,没一点问题。
但是为了保经济发钱,现在信 “专家” 的了?
我是不信的
直接发钱 就是刺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长期看会导致通货膨胀
但特么你得先有长期
无非就是这人快死了要不要打肾上腺素的逻辑而已
发现金。
不要现金券。
我在支付宝抢到过管委会现金券,满 100—20,某一些商家可用。为了用这 20 块,我要额外掏出 80 块,买自己本不想要的东西。
要是无门槛起用,我就不说什么了。给我满减券,非说现金券。
而这所谓现金券是管委会掏真现金买到。绝大多数领到券的人并没有去消费,那么,管委会掏出去的钱进了谁的口袋了呢?
做完核酸,现场签字领现金,类似这种方式钱才能进老百姓口袋。
补充一下当时现金券有多坑:
支持使用现金券的某家烤鱼店,招商信用卡常年有 79 买 100 券,周三 50 买 100 券。
记得 2020 年的时候,我们这边发消费券,每天开抢,搞得跟小米一样。
然后周围问了问,就没有人抢到过,也不知道这个券发没有发。
哈哈,各种歪楼的答案们,阴阳怪气。一会美国,一会贫富,一会又说到不了穷人手里,咱们就说命题,……
咱们就问一下~
第一什么叫受疫情影响的百姓,
哪个人给一个准确的定义,
第二个钱是信用制造还是转移支付。
第三,发多少,发多久,
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咱们就发,
最后说一下,全世界人口过亿的地方只有美国全民发钱,各种高华们最近 2 年没体会到通胀压力么
低保是必要的,但性质是劫贫济富,而不是反过来。
因为富人的财富是资产,穷人的财富是钱。发钱重分配的是钱,而非资产。
钱如水,资产如船。淹死的只是水里的人。
扯蛋!
还清华教授呢,就这?美国发钱了、美国经济好了吗?不生产你强调消费有个毛用?你人民币是国际储备货币吗?你能用印钱的方式从国外获取廉价消费品吗?你不能你拿什么消费?你消费什么?
有些不知道哪国来的 “北方网友” 说什么不发钱穷人被饿死,我就纳闷了,抗疫两年多中国哪个穷人饿死了?照着美国的症状给中国开药,你是多怕中国不死?
还有些人眼馋发的钱,难道你们不明白都发钱的结果等于不发钱吗?美国给穷人发钱结果是什么?物价连连看涨,发的那点钱的购买力早就被物价涨幅吞掉了,而且还不够。以中国而论,凡是在中国社会生活超过十年的人都知道,中国基本消费品价格上去就不会下来。一时发钱一时爽,以后的 CPI 你得背到海枯石烂。
社会层面的穷与富不是个人的勤劳与懒惰,而是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你个劳动力就是给你发钱,也顶多在你手里转一圈,最后还是会回流到拥有生产资料的人手中。美国发钱之后统计数据显示的是美国富人资产暴涨,而贫富差距并没有缩小。
给老百姓发钱既不会缩小贫富差距,也不会激励消费,既不会让增加流动,也不会繁荣经济。反而会将已经经过实践多次验证的集中投资到基础设施领域拉动经济的战略举措无法实现。
形象的形容发钱这种事儿就是一个成语:朝三暮四!
在中国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双双第一的时代里,还有所谓的教授拿着洋人的经复制粘贴骗声望、骗经费,要脸不了?
发完钱就是物价涨,汽油涨,社保涨。
最后一算账不如不发。
直接向老百姓发钱会破坏按劳分配的原则,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不发钱的话,按照改革开放(生产资料私有化)建立的分配体系,老百姓分不了几个钱。所以这是死局。
不能稳住未来的消费
但是可以缓解
这是好事。
比消费券好一万倍
有没有一种可能,花钱控制疫情比人人发钱更有效?
省吃俭用,东拼西凑,透支未来,买的是一副钢筋水泥的牢笼。就像是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制,还有沉重的农业税,把农民拴在地里。
房子,也把人栓住了,谁都没有反抗不公的勇气。
好累啊,真的太累了。
好家伙 看看爱丁堡 发点鸡鸭鱼肉都到不了人家手里
要是发现金 你猜最后收到的会不会是冥币?
如果可能的话,建议领导开个大会,电视直播或网络直播。对全国百姓明确发的钱数,比如发 10000 元,免得中间被吃拿卡要。
实际上我们这每次疫情爆发之后都会向特困,低保等困难家庭发一笔补助金。至于人人发钱,我觉得没意义。就跟前几年养老金上涨一样,每次加个几十一百,物价就涨一点
现在发钱,可能也就冲个话费保值一点。。。
别想了,再苦不能苦老爷,再穷不能穷茅台才是现实。
大家手里都有货,就是没有临时的钱做中间交换,还不赶紧不发等着货烂掉,恶性循环。
之前弄各种金融手段就已经说了发消费定向金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央行、外汇局出台 23 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这将带来哪些影响?
以下为原文:
卖鱼和卖熊掌的农夫想要过得更好都须要开一间自己的商铺,而且逐渐开商铺才能合规做买卖,但是商铺需要很多的钱才能开,于是大家都疯狂卖出自己产品囤积资金去商铺,结果买鱼和买熊掌的人日益减少,农户们只能继续各自减产,同时过起了紧巴巴的待工日子,陷入死循环。曾经的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后来来了一场瘟疫,绝大部分人陷入了绝境,不敢不能消费,不敢不能生产,不敢不能销售,瘟疫的恐惧逐渐消散局面也并未得到缓解。就在此时,有人提议给每个人发放鱼券和熊掌券,个人不得将券换取金钱,生产各自产品的农户提供证明可将券兑换成货币,大家只能孤胆一试。大家将券换成鱼和熊掌以供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生产在扩大,希望在充满,正向循环持续不断,那种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日子好像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丰富度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在某一资源发展一定阶段后,市场的作用没那么大了,甚至会出现反作用,会导致资源逐渐集中,甚至私占垄断,此时不妨以计划和管控的方法和市场协同。以计划为主导去分配丰富度较高的资源,以市场为主导去发展丰富度较低的资源,市场和计划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维持不同的平衡。
发钱带来通胀,为了防通胀,你会干嘛?
买房啊。
一人发一千,不过是 1 万亿,但这一万亿的杠杆能撬动居民储蓄这个百万亿的水池,房地产自然有救了……
要知道大家过日子可不是靠发钱,而是靠工资,通胀只会缩水工资,对于靠工资吃饭的人伤害最大,但知乎却居然一片欢呼,想来大概知乎众要么无需工资收入,要么是大公无私决心舍己为人的工蜂。
之前不发钱,一方面是经济还可以,一方面也是不想继续填房地产的窟窿。
但现在民意居然是赞成发钱的,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我觉得真的该发钱了。这样既能获得恤民纾困的美名,又能救房企,未来通胀了还能甩锅:谁让你要发钱的,现在可是 2022 年 5 月啊,这个时候全世界除了中日都在大通胀,居然真有人想发钱。。。
实话说,虽然我是吃工资的,但就我读的书来看,通胀高一点儿对经济是好事。中国最有可能出现的困境其实是通缩,泡沫经济之后的日本,债务危机之后的欧洲,都是如此,通缩害人不浅而且很难走出来,这两年社消都不高,已经有通缩的苗头了。正面例证是 08 年大放水的中美、12 年安倍经济学之后的日本,都活蹦乱跳。通胀还能把坏账冲掉,美国现在通胀得财政都盈余了。钱一发,没有负债、没有买房的人大概要吃亏。但这些本来就是老实人,不用担心老实人闹事。
不过我倒真的对知乎里各位的成分和观点很奇怪,从去年开始知乎舆论就是一片发钱之声,而且从来不讲通胀房价这些东西,是真的不吃工资、人人有房吗?
因为这钱要还贷所以不发,那你迟早要死的干嘛现在还活着?
想要全国人民都知道,那还不简单?让楼下阿姨放一个月的通知,保管都知,如果弄成一首歌,我甚至还会唱。
发钱当然是可以的。解燃眉之急。
当然其他措施也应该跟上。
资本主义生产是剥夺剩余价值,通过不停地资本循环,从而实现资本集中到少部分人手里。
每个人发一百块钱,这 100 块钱迟早进资本家兜里,然后社会上莫名其妙多了发的钱,劳动者最后啥也没剩下,只得到了上涨的物价。
要发钱给哪些人其实很容易确定的,在上海做核酸需要使用核酸码,而且核酸记录都有统计的,把所有封城期间做过 N 次核酸的人都发钱补助就可以了。
什么,你说没封城,只是什么静态管理?好吧那当我没说过。
发现金 / 消费券只能是解燃眉之急。
为什么美帝 2020 年那几波现金发放效果是显著的,社会评价是正面的?
(来源:中金研报,仅供参考)
因为美国中下层人民储蓄率低,一轮疫情过来生产停滞,收入真空,离破产就一步之遥了。这时候现金补贴进入了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暂时为基础消费和信贷支出托了底。同时也给实体链条上的生产商和零售商回了一波血。
放到现在的我国,发钱同样也就是解决老百姓短时间的穿衣吃饭问题,让商业实体能多撑个十天半个月。
效果也就到此为止了,那后面呢?难道一直发钱下去吗?钱又从哪来呢?
另一方面,就算钱发到手上了,商场封控,店铺关门,连小区都不一定能出的居民又去哪里消费呢?全靠网购吗?
所以出路只有一条啊,复工复产!让社会生活重归正常。
发钱没用,钱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服穿,只会让洪水到来的更快。预期疫情不会结束的情况下发钱,发钱要发到什么时候?
2022 年,5 月 15 日美国突发恶性枪击案,美媒集体避提枪手佩戴新纳粹和亚速营符号。这个大新闻,解释了整个世界运营的规则。
假如世界可以复盘
这个现象只能用心理学解释。每个人都希望回到过去,提起纳粹就恨的咬牙切齿。同仇敌忾。但讽刺的是,这个世界回不去了。不但回不去,我还可以告诉你,以后,世界可能会重新流行纳粹元素。人民以此为潮流,酷,新奇,和正确。你会大吃一惊。疯了吧?
说起来非常非常复杂。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说清楚。
每个人都希望回到过去。两口子刚刚结婚的时候,那时候特别特别恩爱。一心一意。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了金。后来,家里富有了。老公在外面有了小的。妻子尝试用各种方法挽回婚姻。丈夫也试图回到过去。但无论如何努力,他们发现,回不去了。
这种心态,被称之为复盘心态。就是希望找到最初的那种心态,状态。一种幼稚的人类的心态。回忆过去,回到过去,留恋过去,挽救过去的心态。希望永恒不变的心态。
这种心态称为为常执。
你企图让自己稳稳的站在在一个光溜溜的玻璃球上面,维持平衡,最终的结果就是把脚扭断。除非你放弃这种努力,把脚老老实实放在地面上。
因为基础就错了。
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无常的世界,企图想让他变得常,这就是严重的精神错乱。追求稳定和永恒,仅仅是幼稚的想法。
马云在刚刚创业的时候,就是为了让生意更容易做。没考虑那么多。走着走着,开始搞资本运营了。山东莒南,前几年有一个女孩子在济南上大学,借了校园贷。她试图还清,结果徒劳。于是在一个只有九十厘米的水坑里面结束了一切。双手抱膝。后来人把胳膊掰断了,都分不开她的手。
再想让马云回到初心,做不到了。因为他变了。所以,最有智慧的马云,从此消失在大众视野。不是别人让他消失。而是他知道,是时候消失了。回不去了。
我们来做一个最简单的智商测验题。一个人用铁锤狠狠的砸瓶子,砸了一个稀巴烂。花了 100 毫秒。请问,这个瓶子,在这一百毫秒里面,是否有所变化?
大多人会回答,这个瓶子纹丝不动,前九十九毫秒,都是恒常的,只是最后一毫秒,受到外力撞击,碎了。无常了。
别幼稚了。假如第一毫秒和第九十九毫秒,这个瓶子没有变,那么,相当于他们就是一毫秒,那么,第一百毫秒,相当于第九十九毫秒的第二豪秒。所以,这个瓶子第二毫秒就变了。
细细极恐的一件事。
一旦这个道理想通了,从此就潇洒了。因为你不会尝试挽救过去。而是顺应因缘。留不住。回不去。
整个世界,跟这个铁锤砸瓶子,道理一模一样。
我再问你一个智商测验题,长江现在源远流长。我想了一下,它会枯竭。你认为在我想以后,长江会不会枯竭?
不会。你会果断回答。长江有很多水。怎么可能因为你想一下,它就会断流呢?
别幼稚了。长江早晚会枯竭。因为我想了一下,这时候,有新的因缘加入进来。没有我这一想,它永不会枯竭。有我这一想,它就变了。早晚会枯竭。
这个道理太匪夷所思。你现在还没回应过来。
我的意思是,整个世界,因为被想了一下,它就变了。有你的意识参与,它再想回到你没有想之前的状态,做不到了。
一个苹果静悄悄的在桌子上。我想了一下,它彻底变了。
我可以想把它吃了。
我也可以想把它给我的妈妈吃了。
我还可以想,用来供佛。
只要我想一下,它一定变。
因为我的意识参与了。
我再讲一个更匪夷所思的神话。你大概就彻底开悟。
一个乌龟下了蛋。它不能陪伴这个蛋。因为还有生计要处理。她匆匆用沙子埋好。然后去讨生活。结果,一走走了很远。它来到几千里以外的非洲海滩。这都是十年以后了。只要它不曾动这个蛋,我不要了,这个念头,它她的这个蛋,永远不会腐烂。它一动这个念头,现实一点吧,回不去了。这个蛋马上会在第二天烂掉。
你会认为这是我杜撰的。假如是,我希望你去真诚的请教一下乌龟专家。然后再回来否定我。
想一下,这个世界就变。
纳粹被美国媒体集体沉默,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乌克兰战争以后,曾经在全世界展开了激烈讨论。美国以及欧洲,认为乌克兰是正义的。正是因为他们这样想了,那么,纳粹的符号和图腾,就彻底变了味。再也回不到过去,所代表的那个样子。
这就是无常。
其实,你去观察,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
戏子在数千年一直被认为是下三流。一旦被重新认为演员是好职业,有利于社会,这样的职业刻板印象,就再也回不去了。
无常之故。
贤劣也是无常。
因为好人坏蛋仅仅是一念之差。就像马云的初心和他的变心。
苦乐也是无常。
很苦的事,你一个想法明白了,它就是乐的。例如,你突然想起来,其实之所以那么苦,就是为了换取快乐。它就彻底变了。苦就成为乐的代价。如朱元璋。朱元璋过去特别穷,后来的情况,你们比较清楚。因为他有一天弄明白了,原来这是老天爷在磨练我。
同样的道理,你认为享受美女有快乐,值得追求,只要你从新一下,也许我错了,从此美女就会变成一件苦差事。你想继续回到过去,做不到了。
亲怨是无常的。
因为亲人怨敌,仅仅是一个因缘的事。仅仅是一念之差。
过去有一个护士特别爱自己的老公。两口子亲密的如连体婴儿。后来老公变心。她知道了以后,自己弄出了麻药,趁着老公醉酒,进行了阉割。被判了三年。这就是亲怨不定。
从她知道老公和别的女人上过床以后,就在那一个刹那,亲人成了怨敌。
所以,整个世界的真相,就是像瀑布,燃烧的蜡烛,长江。远处看是静止的。近处看,一个刹那也没有静止过。
建议归建议
发是不可能发的
我把话立在这里,欢迎打脸。
说真的,数字人民币试行过一次就没下文了,大家还是用支付宝和微信。
发数字人民币不好吗?发消费券不好吗?
我在上海 49 天了,我还是自由职业,比不上国企和政府雇员有旱涝保收收入,比一些做生意开店的朋友还好,起码负担小。
可以搞山西煤限价
可以搞农产品禁止倒卖
可以搞打破工人的铁饭碗
可以搞那么多办公室公务员
可以搞房地产吸农民工劳动剩余
可以搞那么多年的公款消费
但是呢,发钱是万万不行的。
快别发了!
救灾物质都能给你扔了;封条都不拆直接转手去卖高价;团购物不是自己人的,就是烂了也不让你进;网红医生趁着疫情轻了赶紧出来作样子,也好宽宽背后买办们的心……
你就说这个钱发来干嘛?
是爱马仕香奈儿 VIP 的下午茶丰盛美味,让各位百姓都尝尝?
就问你发来有啥用,还不如房贷车贷延期还款来的直接!
实在不行就发超市消费券,满 100 直接补贴 50,只有在乎柴米油盐的才会去超市使用,实际核销也一目了然。促进消费不是更直接?
这老头想啥呢!
如果真的开始全民发钱,说明中国经济差到了一定程度,只能靠这种类似激素疗法的方式救经济了。
一、真的很汗颜,中国真的有能力、有见识的经济 “专家” 这么多,怎能提出这样的建议,可见你们的思想、见识、眼光跟现实生活、社会相差多远!根本性的问题还是没有看透,提一起无用的建议有何用!关键是你们缺钱吗?!政府会发钱吗?!老百姓是缺少这点钱吗?!
二、真没有必要再评论什么,说多了都是 “逗老百姓开心” 吗!?能否真的提一点接地气的建议,再说了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产生一些不健康的结果,难道跟某些 “专家” 的建议不相关吗?!
三、目前至少还没有到 “发现金” 的时候,政府毕竟是政府,共产党绝对有能力管理好这个国家的老百姓的。任何时候都是稳定第一!
四、发钱不如让老百姓能赚钱、赚更多的钱、长久赚钱才是上策!这才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点吧!
还是别发了
我相信,
到不了我手里面,给国家浪费钱。
说白了就是保证基本生活。
发消费券是可以的。发现金有弊端。
消费券应该是限时限购的,主要是保供的产品。商家收券可以到财政兑付。
每次印钱都定向输送到特定单位,大多情况下不能直接惠及老百姓,老百姓的钱袋子却要因遭受通货贬值的损失。向老百姓每人发等额的现金,可能是最公平的救济手段了。但靠这个稳住经济是不可能的,只有保住大多数人就业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才能大多数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到大央企大国企上班的老百姓毕竟少数吧。
饿死事小,发钱事大
疫情快 3 年了,怎么还有人在幻想老爷们会发钱?
据说古代有赈灾。
上海这次正好试验一下发钱,这么好的机会不尝试太可惜了。
这么说吧
你不愿意摊丁入亩搞房产税
不愿意砍自己一刀
不能接受这些改革的痛苦
你可以发钱,真的
这是我少数为有产接机说的话了
你要是还想持续稳定下去
发钱是最容易也是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是稳住消费的问题,是维持温饱的问题。
你们还记不得记的总理说中国还有 6 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 块?
有些时候灾难对人跟人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但很可惜人和人的情感并不相通。
有些人封城会喝不上红酒和现磨咖啡,他们只能喝牛奶和速溶;
有些人封城会吃不上新鲜蔬菜,他们只能被迫高价团购;
有些人封城会失去供贷能力,当然这一条没法说,因为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大到人和人之间的共情能力还不入人对猫和狗的共情能力了,凑不齐首付的人会说「谁让你举债消费,也不想想自己能不能还上 30 年贷款,断贷活该」。
——至此,这波人在互联网上还能发的出声音,所以你们看到的「疫情影响」就是这些。
但是还有一群人,一两个月没有收入,对他们来说可能意味着饿死。
这群人,中国社会好像没有官方名称,因为我们已经全面脱贫了,不过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有,美国有个叫 Paul Fussell 的社会学教授写了一本书,叫:
[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修订第 3 版 精装版)
京东
¥68.00
去购买
——其中,把社会分成了 9 个等级,最底层的那一级叫「赤贫:看不见的底层」。
就是说这群人,一般人是根本看不到他们的,他们游走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得是个社会学家拿着放大镜去看,才能看见他们。
你也想象不了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现在拿着手机刷视频的各位,不信我问问你:
如果一个月只给你 900 块钱,你知道自己怎么活下去吗?
在学校里的大学生不能算,你住的那个宿舍已经分担了你大部分的生活成本了,等以后你们进入社会接受毒打你就会知道,在中国吃喝并不是最贵的东西。
大家总开玩笑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你想想不出富人的生活。
那你知道 900 块钱一个月怎么活吗?
你也根本想象不到。
这就是「看不见的底层」,生活对于他们就是深不见底的黑坑,他们在里面,外面的人看不到。
因为各位老爷心善,见不得穷人,所以他们都不能出现在公众视线里。
当然,说回到那个美国教授的书。
在他的分级里,还有最顶层的一群人,叫做「看不见的顶层」。
你知道疫情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吗?
答案是没有影响。
当然这个阶层论是以美国社会为研究样本的,在我们这里,是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社会顶层也都是非常亲民的,吃的也都是包子油条之类的东西。
请直接发钱。
通胀,清华负责吗?哗众取宠、借花献佛,长此以往,清华得改名侵华。
真正合乎科学与道德的方法是,疫情期间,体制内在职与退休人员工资调减 20%,转移支付受灾人群,这样,保证了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又稳定币值,物价可控。
但这样主动磨刀、自主割肉的事情,胖子们自己会动手吗?
他们明显已经胖到浮肿了,宁可自欺欺人增肥后再所谓健身减肥,不愿直面人生就地节食,心里的那点小九九,自己不清楚?
很多良知尚在的体制内人,为自己的不劳而获惴惴不安,但有良知,往往无权力。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真话说一半常常是弥天大谎。”
自私再精致,也会露出尾巴。
短期保底消费,但 “搭粥棚” 式发钞票发定期代金券不确定能稳住未来消费。
李稻葵说的是 “对受影响的百姓直接给予现金补助!”,大概意思也是生活保底,发票比 QE 来的快还来的直接,没跑冒漏滴。也不只是他这么说,大家都在说,好多国家或地区就这么干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3198598
咋也只是说说,以大神的为准!
毕竟,我们很多个省是按照年人均纯收入 4000 多这样的标准来完成脱贫任务的。
4000 多,平均每月 400 多,稳不稳?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一句题外话。
元宇宙呢?
这次说✓了,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严重,历史证明直接发现金的效率远远高于其他方式,建议有关部门果断采纳,凭借身份证和银行卡直接领现金。
知乎用户 GOPE 发表 上海:全国人民看好了,阿拉只示范一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已经为拉动国内消费尽最大的力了 每个月工资发下来,还完房贷,还剩一千多 我是一分不存呀,全部为拉动消费而消费了 我只能出一千多的力了 总不能让我再借 …
知乎用户 杨呐呐 发表 收到 3 张 500-200 消费券,有效期半个月。但是,这优惠的 600 块钱是从个人工会账户上扣的,也就是把我自己的钱变成了消费券,什么强制消费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的不说,就我们楼下鸡蛋灌饼现在成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研究局 (ID:wyyjj163),头图来自东方IC,原标题为《贺铿:设GDP目标无意义,中国经济其实3月已经出现了拐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2020年,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目前全球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 …
知乎用户 Zheng Yun 发表 2020 年初的时候有个说法:大家关在家里一个月不出门,十个月后会有一波婴儿潮。 当时我就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这些人大概没养过牲口。我们农村人都知道,哪怕母鸡,环境不好的时候也是不下蛋的。更别说像兔子一类 …
知乎用户 晓伟宏观 发表 4 月份的金融数据,犹如黑夜中依稀可见萤火虫在闪烁 央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用心良苦,原本每月 12 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挨到周五晚上才公布,因为央妈知道,如果周四公布,周五股市定会轻松跌破此轮反弹底部。 无论从哪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