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
昨天最乌龙的一个消息,是说上海作家陈村因哮喘病得不到救治,差点去世。 当然这也怪陈村自己,他读到一个网友所发帖子,认为“突发急病求医困难很麻烦”,顺手把文字转发给了十来个朋友。结果流传到网上,就成了陈村病危了。 凌晨4点04分,他通过自己个 …
文丨将爷
今天本来不想写了,在刷朋友圈时,关于上海陈村捣鼓的发帖乌龙,一直在混乱视听,搞得我有些烦,就来说些内心感受吧。
昨天夜里,我在人格志发了篇《面对上海疫情,作家余秋雨们不写“含泪劝告市民”已是万幸了》中,正是写上海作家的。其中提到沪上作协的“班子”——王安忆,秦文君、潘向黎等,还说到金宇澄。
大家可以去看,对这些作家,我绝对没半句质疑非议,那文章也只批了下“余含泪”。不过,今天,却要给上海作家陈村提点不太好听的建议了。
在百度百科上,陈村头号身份,现在还是上海作协副主席。我印象中,这届是没他的。
其实,昨天我写沪上作家时,也看到陈村发帖的事,但,我实在不想提他。
陈村名气也不算太小,但我真心看不上他作品,他没有什么让人记住的代表作,也就得过几回上海文学奖,沪圈混。
更重要是,我对他的最深印象,也就是他对“体制作家”身份过度迷恋,让我感觉人格过度矮化。
本来,在当前这场疫情中,上海人都能算得上灾民。所以,昨天在作家圈,我看到陈村发的那个帖子**《上海作家陈村,昨晚差点死于封控》**,刹那间,我还对此人有点高看一眼——咦?活到老,难道这人骨头真会又硬了吗?!
大家不妨再看看这个帖子内容,其中揭露的正是上海疫情严重的次生灾害——有病难治。
而且,这帖子还用“昏官”“丧尽天良”“谢罪!!!”等猛语,给我感觉,就是勇敢的发声,正义的呐感。
其实,网传这帖子是陈村自己,也有很多客观原因。毕竟,陈村也是年近70的人,与帖子上“70高龄”很吻合。他也没对转发性质做足够的声明。
特别是,那帖子写的水平,也很符合陈村。
当然,大家也知道,我写作,对信息源核实,那是极度谨慎的。比如,昨天文章中,我就提到了**“小提琴家陈顺平之死”**,那是因为信息源是来自陈子善。
同样姓陈,我对陈子善的尊敬和信赖要比对陈村高出几重山了。
即便是如此,我昨天对陈顺平之死的惟一表达,就希望是个谣言,不是悲剧。然而,这事是真的,今天在刷屏。太遗憾了!
所以,尽管昨天专门写上海作家,而且,截止发文时,陈村也并没有声明那个帖子是乌龙。但是,我依然没把这么火爆的事写进文章中。
原因很简单,我还是有些难以相信,陈村真能有这样的骨头?那就观望一下。
果然,到凌晨4点04分,陈村通过自己个人微博发出澄清。404,这个时间点,都倒是蛮意味深长的,很符合其中深味。
“我没生病”,只是闲得蛋疼!
今天上午,陈村又次通过朋友圈这样声明:
我仔细品读了这两个辟谣帖,我还是觉得,陈主席现在似乎已经病得不轻。
或许,他是被这个网上发帖给吓病了。兹事体大,如此传递负能量,可怎么得了?
接下来的投诉举报,在我看来,多少也是榨出了一个媚权作家的心理病了。
对这个应该怎么理解呢?我觉得,网上有两篇评价此事的文章,虽然说得极不客气,甚至有些越界。但,至少表达了人们对陈村如此行为的不齿。
一个文章标题叫《陈村:我可以说你一声活该吗?》,其中有这样的评判:
对这个评价,我只能说,这还是真懂陈村!
毕竟,陈大作家是以"歌德体”“赞美诗”取胜的,是长期享受权力赐给予雨露的,要真这样,倒也符合“往自己锅里撒尿论”。
别外一个文章标题叫**《静电:| 此人已死,有事烧纸》**,写的尺度就过大了,而且,有些就不符合写作伦理。
当然,这文章批得太猛,有些超纲,但其中的理与情,倒也是值得理解的。
特别是,现在上海人对防疫中失德失范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在这种情况下,陈村为了自己本就不够严谨的发帖行为,还要举报投诉删帖。我只能说,前面丢人,后面下作。
不过,此文章作者最后这段痛骂,我个人认为,还是过了,太狠了。
陈村之过不至死,更何况,从写作伦理上讲,他毕竟还是个人。而且,是老人。
在昨天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在海派文人中,我最鄙夷的是余秋雨,而陈村则属于素无好感之列。
老铁们知道,我曾在文章中写过无数次史铁生,表达过各种极致的敬意。在我看来,史铁生的高度,不仅有对生命价值的穿越理解,更有对政治体制的灵魂认知。
这一点,从他在走后在《收获》上发的那篇**“昼信基督夜信佛”**上,可以依稀隐现。
有一件事,令我意难平,就是陈村当年也是认识史铁生的,并且还为他说过一些话。但恰恰是这种俗者为贤者的帮腔,令我恶感顿生。
时间应该是在2006年,陈村向当时的中国作协书记金炳华发公开信,呼吁**“请给史铁生专业作家身份”。**
本来,史铁生就是中国纯文学极致象征,有没有体制身份,都半点不影响史铁生的文学高度。
尽管陈村这番话有为史铁生讨点“金钱”“福利”的意味,但是,我强烈认为,这种向体制和权力讨饭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史铁生高洁灵魂的侮辱。
就算是为推动“国家养史铁生”这样的正当目标,我认为,比起这种向权力的乞讨,一个作家,拿起铁血文笔行使“批评就是建设”,也要比这种向权力乞讨更加体面。
事实上,我当时对陈村的腔调极度反感,就是因为他在公开信中,到处充斥着诸如“纯文学”“专业作家制度”之类的傲慢与偏见,似乎写非纯文学的就低人一等。
而且,他对史铁生这样的作家,认为因为没有体制内身份,就不是“专家作家”。这样的思维窄化和人格矮化,令我感觉真的太低级了。
是的,他是在为我的偶像史铁生说话,是希望史铁生也能像他那样,挤进体制内,混个一官半职,达到他所说的“解除后顾之忧”目的。
即便我认同这样的结果正义,但是,我对这样的程序正义,是极度鄙视的。
一个作家,混了一辈子,就为熬到在衙门里拿个身份执照,这是作家的幸事,还是文学的悲哀?
当然,陈村是乐在其中的,在那封公开信的结尾,他落款即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陈村”****(好牛逼哟)**,并且备注为“请跟金书记有联系的朋友,帮我转信。谢谢!”
时隔多年,再想起这桩文坛旧事,想到这些细节,我只能说,这种作家早早就成了无脊椎动物了,正如我昨天文章中用的崔健那句歌词:
土地松软沉默
骨头变成了肉
最吊诡的是,后来,陈村竟然也混网络写作了,要知道,这本是他这种“专业作业”看不上眼的。
我还以为他还真能靠网络这种纯市场的写作,让自己的作品和人格都站起来呢。就算成不了“烽火戏诸侯”“老鹰吃小鸡”“猫腻”这样的大神,哪怕能混到靠读者打赏来挣口干净饭吃,我也都敬他是条汉子。
什么虎吃什么肉,什么鼠打什么洞。陈村在网络这条路上,根本就没有要写出让人记得住的作品,而是要混出体面的文学权力身份。
看到上面的百度百科了吧。事实上,在网络界,陈村确实混到了这样两个权力身份: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和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好大的官呀!混这个圈的,懂得其中路数的,都知道陈村这“官”当的,权力空间那是相当的不小。更何况,是在上海这种对文学扶持极高的地方。
然而,一场疫情,却让这个长期闻着“官味”的陈村,嗅觉一时失灵了,冲动之手,“转”了一个帖子,冲撞了主子。
兹事体大,事情转开后,得赶紧灭火呀。
可以说,这种时候的举报投诉,给人的感觉,就过了,就有几分奴才向主人赎罪表忠心的意味了。
陈村投诉
前倨后恭,前虎后蛇,不去反思自己发帖不严谨,不愿为上海疫情发声去担当公共责任,
你说是转的就转的吧,你要声明就声明吧,哪怕,你要举报就举报吧,但,一把年纪畏畏缩缩到这种地步,还不停地强调**“我没生病”**,也真是活久见。
陈村,我也把英国小说《十字军英雄记》中的这句话送给你共勉:
奴在身者,其人可怜;
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现在,整个上海都病了,而陈村却在狂喊着“我没生病”。怂了吧?
三月离去的东方医院护士周盛妮,在天上看着你;刚刚离去的小提琴家陈顺平,也在天上看着你。
基于公共伦理,基于作家良知,基于发帖内容,基于自身错失,对此时遭骂的陈村,我哀其不争,怒其低格。
虑及其年近古稀,我不出刻薄之言,只能一声长叹:
人有病,天知否?
PS:全文完_,_共3200字。昨天,我就说了,上海作家能不像余某那样“含泪劝告市民”就够了。今夜,我只能祈愿,上海作家不要再做任何失格之举了,可以显现沉默本性,不必凸显媚态奴性。
_大家需要交流,欢__迎或扫下面二维码交流。_恳请微商勿扰,加****过号勿重复。
推荐阅读(已做超链接,点击以下绿体字即可阅读):
“绝交书”事件我为何不批汪教授:人应以怎样姿态站在价值观沙场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为我点在看,陪你上战场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昨天最乌龙的一个消息,是说上海作家陈村因哮喘病得不到救治,差点去世。 当然这也怪陈村自己,他读到一个网友所发帖子,认为“突发急病求医困难很麻烦”,顺手把文字转发给了十来个朋友。结果流传到网上,就成了陈村病危了。 凌晨4点04分,他通过自己个 …
今天有两篇爆文,都是关于上海的,一篇是《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一篇是《上海逝者》。后者推出数小时后已经打不开,前者则坚持到了16时47分左右,同时创造了微信公众号推出10年来的一个奇迹:不但“阅读”、“在看”、“点赞”,都是10万+,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因为扑朔迷离的疫情处理手法、超过1500例的确诊者,以及种种乱象,西安现在成了武汉之后最受关注的城市。 西安现在的情况,当地媒体上只报道了正对着我们的一面。月球背面的样子,只能从零星的自媒体报道上看到。其中的真实性,有 …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赵瑜 编辑|渡十娘 (上海文峰美容的门牌样式 图片来自网络) 好的赞美,一定包含下面的三个要素。其一,持久的关注。熟悉并理解一个人的创作或者工作思路。其二,没有权力因素的 …
知乎用户 阳炎 D 发表 鲁迅《狂人日记》中写 “我” 疯了,并没有长篇大论,只消一句——“不然,那狗何以看了我一眼?” 还有非常著名的,现在知乎满天飞的“赵家人”——出自鲁迅《阿 Q 正传》:“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除此以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