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19年民主指数断崖式下跌?
品葱用户 sjsjs 提问于 2/11/2020 数据来自维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民主指数 民主指数下跌1.06,下跌了23位,全世界下跌最快的一个国家。 其中政治文化下跌最多,18年 …
日本在接触西方(具体说是美国的“黑船”)之后,仅仅三十年不到就完成了工业化,1890年之前(忘记具体时间了)就颁布了宪法,实现了君主立宪(尽管他们的宪法对君主的限制也很少,但也比大清朝强多了),而同时代的大清朝,才仅仅是开展了洋务运动,也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和港口开办了国有企业,整个社会还是没有工业化。
日本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是强大的现代国家了,能够战胜俄国,在世界上工业水平也是领先,算是当时的发达国家里唯一的非欧美国家。二战结束后喜迎麦克阿瑟调教,建立了民主自由制度,而且在二战结束后经济也很快一飞冲天,在现在还是亚洲国家里最优秀的一个。
为什么日本现代化就如此容易(对比中国、俄罗斯、中东)?是由于日本自身某些特性(比如是封建国家而非中央集权),还是和美国人占领日本有很大关系?
路線的失敗是最根本的失敗,大一統的未來就是沒有未來
與同志分享 以德配天——东洋沉思录
應該有助於同志理解為何日本能脫亞入歐,而中國卻始終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
日本的正式国名是什么?
给你几个例子,你猜猜。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本人民共和国?日本民主主义共和国?大日本人民民主共和国?
都错了。So damn simple.
日本国。
是啊,它就叫日本。古来如此,源远流长,一直叫日本。经历了南北朝,战国时代,德川幕府,明治维新,它还是叫日本。
日本这个名字,是与吴国、楚国、齐国同侪的地方国名。可惜这些国家都早已灰飞烟灭了,所有的邦国都被格式化,只剩下大一统的秦朝,汉朝,明朝,清朝。只有日本孤悬海外,保存了这个国名。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是中国古典政治实体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周天下的虚君制度,明治维新之前还维持了相当程度的封建体系,就是那一堆萨摩山口加贺尾张信浓金泽之类的藩国,幕府将军天高皇帝远,地方武士世世代代服务于一个藩主(脱离领主的武士被蔑称为浪人)。
这种真正的“分封建制”维持了地方共同体的凝聚力,并且武士和职人的世袭制度提供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让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充满确定感,不会渴望社会的动荡颠覆。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就是当年的藩主效忠制的改头换面,日本的“匠人精神”也来自于世代传承同一职业的安身立命感。(如果你今天是歌舞伎,明天是寿司师傅,你就不会成为市川海老藏或小野二郎)
对比一下中国的“城头变幻大王旗”,日本稳定得惊人。之所以“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所以敢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因为当朝的“王侯将相”,的确都没那个“种”。你不也是靠枪杆子上台的吗?你能靠枪杆子,难道我不能靠?人人都这样想,社会就永无宁日。朝代更迭,不断重蹈覆辙。
严格说来,包括秦始皇在内的皇帝全部是僭主。秦作为西戎侵入华夏腹地,把具有周天子授予的合法性的齐楚燕赵魏韩灭国,跟希特勒吞并捷克奥地利波兰有何区别。自封为皇帝,奄有天下,已经是僭越行为。但是其时已经无人反抗,也做足了登基仪式,也算建立了新的法统。
从秦到汉,就已经是暴力革命。楚人起兵是想复国,恢复多国体制,中止秦朝的格式化。刘邦作为投机者摘了桃子,重新建立起秦政框架的汉朝,相当于第二个秦朝。复国主义者——也就是封建主义者——不甘罢休,再次掀起七国之乱,被汉景帝残酷剿灭后,格式化已经无法阻挡。
僭主的节操也是每况愈下。
汉的建立好歹有个刘邦的“汉王”基础。汉到魏,还算体面地使用“禅让”的远古规则,把“皇帝”头衔禅让给魏王曹丕。魏到晋,也重演了禅让的桥段,魏帝禅让给晋王司马炎。晋到宋,晋帝禅让给宋王刘裕。宋到齐,齐到梁,也一样。禅让的面子是要做的,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交接也是流程的必备一环。原因很简单,接班需要法统,也就是合法性。
华夏这一法统在梁亡时彻底毁灭了。西晋灭亡后,华夏正统蜗居江东,北方蛮族彼此争雄。本来南北朝时,双方相安无事多年了。梁武帝引入侯景自取灭亡,伟大的建康被劫掠一空。西魏军队攻入江陵之时,继位的梁元帝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满朝文武被掳往长安做奴隶后,带着少数民族雇佣军建立军政府的陈霸先,连传国玉玺都没有,居然忝然建立陈朝,充分象征着法统已断,而且僭主连门面功夫都不care了。
北边的鲜卑政权努力模仿华夏正统,从北魏到西魏到北周到隋,不断吸收华夏政制。隋灭陈之后,由于陈本来就没有法统,所以隋的统一实际上建立起了第二个华夏法统(仰慕华夏的鲜卑人建立的新法统)。这一法统被唐所继承(隋-唐就是第二个秦-汉,前后政权只是皇族易主,体制换汤不换药),再通过五代传到宋,直到被蒙古人彻底熄灭在崖山之战。(宋基本剔除了隋唐异族政权保存的部族藩镇体制,成为一个郡县化比较彻底的吏治国家,成为秦汉体制的回光返照。)
元、清二朝,都是典型的异族征服政权。他们不需要华夏的法统。华夏的部分只是他们多元帝国的一部分而已。(“崖山之后无中国”就是这个意思。)蒙古、西域、吐蕃、满洲的部分都维持当地部族制度,通过分封部落首领或任命宗教领袖,进行间接统治。汉人用汉人的政制习俗统治,夷人用夷人的政制习俗统治,各得其所。(这跟英国人在香港、马来和印度的统治方法是一样的。正是这种多元性和灵活性,维持了统治的低成本和有效性。)
明是一个流民邪教军事集团建立的政权。虽然号称汉人王朝,其实对人民的统治比蒙古人更为严苛暴戾。元,明,清三朝,都没有任何法统,全部是暴力征服者。元和清还从部落贵族保留一些贵族性,明太祖把军功贵族杀光后,基本毁灭了贵族土壤,成为一个皇帝之下皆为刍狗的扁平体制,所有渴望荣华富贵的人必然结党向唯一的权力中心——皇帝——求宠,所以就有了阉党和东林党的惨烈斗争。
到了清朝,不仅有皇权跟平民的权力差,还有满人和汉人的民族差。作为征服者,满人不需要你的支持背书,更不会对你有“国人”“子民”这样看字面就透出的亲密感。
为什么士大夫看中法统?因为法统的传递需要一系列仪式,这些仪式是通过士大夫传承的,就像刘裕代晋立宋时,还得请到顶级门阀王家谢家来交接玉玺。如果一个政权不需要法统,那士大夫显然就disposable了。从贵族到门阀到士大夫,越来越disposable,其实是一个封建制衡力量不断下降,皇权不断加强,自由不断泯灭的过程。
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刻,中国不仅没有法统,连皇统都没有了。一个地方邦国早已被格式化、汉人贵族早已被消灭、只剩下【满洲贵族】和【汉人平民】的国度,把前者划掉后,那就只剩下后者——一个亿万屌丝之国。除了地主乡绅和资本家,还有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大多数国民都是无产者。这种国度给communism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后来的历史路径,基本已经注定。剩下的只是偶然选中的名字和事件而已。
日本的幸运也许就在于,海洋天堑隔离了大陆层出不穷的强权入侵。元朝舰队被“神风”消灭、蒙古侵日失败,丰臣秀吉侵韩失败、没有入主神州,这两个关键事件把日本的历史跟大陆割裂开来,让日本获得了独立的发展轨迹。
日本相当于齐国这样的邦国延续至今,而且在这个小邦国内部发展出了一个小华夏体系。天皇相当于周天子,是国民凝聚力内核和国体的象征,专注于祭祀和文艺(近代以来西方科学替代了传统文艺,昭和天皇和平成天皇都是卓越的生物学家),把政权委托给职业政治家(以前是幕府,现在是内阁)。明治维新之前,地方大名就相当于春秋时的齐公晋公宋公秦公,各自领有一方土地,拥有充分的自治权。虽然德川幕府要求大名每年在江户住上半年以防造反,但大名的藩国势力固若金汤。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华夏体系”保护着地方独立性,才会出现萨长土肥(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个藩国)的倒幕运动。(辛亥革命就相当于一场发源于蜀、爆发于楚的“倒幕运动”)后来的明治政府将幕府和大名的权力全部收归天皇(其实就是收归中央政府),“废藩置县”加上“废刀令”,实际上是一系列非常暴烈的集权和郡县化行为,取消了大量传统权益,极大损伤了武士利益,所以引发了习惯封建自治的地方武士的群起反抗,这也是大久保利通当年的革命战友西乡隆盛起义挑战明治政府(西南战争)的起因。
西乡失败自裁,日本的集权化再无阻碍,这就注定了百年后的战争噩梦。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政权,从辛亥革命到国民政府,二者是类似的集权化过程。二者都注定了国家走向军国化。由于没有多元势力制衡,一旦中央权力被控制,就可以随时发动可怕的群众运动,并最终通向惨烈的战争绞肉机。蒋控制的民国,军部控制的日本,mao控制的people’s republic,都是血淋淋的见证。
二战失败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实际上大大削弱了明治维新造成的集权化体系,尤其是削弱了天皇和军部的地位,通过文职政府和地方选举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场战争对于日本而言,也许是因祸得福。以前为了迅速富国强兵不得不进行中央集权,并在泛亚主义理念下以白人为假想敌。如今这两个历史积弊都被美国摈除了,第一,民主改革,第二,融入国际。日本政制就像学徒赶工造出的宝剑被师傅重新打磨了一遍,去芜存菁,终成一代名器。
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是符合保守主义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保留了天皇制和神道教。可想而知,如果天皇被废黜,神道教被夷除,整个国体的神圣性将荡然无存,加上之前明治时代的集权化已经极大消灭了地方贵族(旧大名+明治功臣组成的“华族”的存在感已经很弱了),日本社会将同大陆一样屌丝化,成为commuism的温床。
保守主义为什么弥足珍贵,就是因为它重视法统延续,让社会有文化政治遗产可守,并且尊重了既得利益群体,避免颠覆一切的格式化悲剧。任何格式化行为,虽然可以造成一时的平等,但必然导致激进思想的蔓延,让国家成为从未被历史检验过的乌托邦理想的试验场。因为这种试验,只有在所有传统都被废弃、所有stakeholders都被消灭的不毛之地,才有可能开展。近代中国就是例证。
一个传统得到保护的社会,一定是利益各方犬牙交错的。因为他们都有历史权益,谁也没有消灭谁,各自拥有自己的地盘,通过长期争斗博弈,地盘时大时小,甚至保留了很多暧昧地带。正是在这样彼此制衡的情况下,才可能保存难能可贵的自由。因为所谓自由,就是任何人无法剥夺其他人自然权利的状态。如果没有保卫自己权利的实力,自由是无从谈起的。
在自由的状态下,不平等是一个自然结果。因为自然规则下,资源天赋的不平等必然导致政经地位的不平等。在一个有机的社会中,不平等虽然存在,但在彼此博弈中一定会形成一个让所有人接受的体制,并最终实现一个稳态。这个稳态中,有不平等,也有对不平等的补偿机制。追求绝对平等,除非将社会格式化,从而实现强制平等。但这样一种平等,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悲剧,因为现在的你连最基本的权利都要从格式化你的人那里乞讨。
谁会渴望这样一种结局呢?只有没有历史权益的无产者。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渴望打烂一切。有恒产者有恒心,当他也成为有产者后,最怕的就是当年的自己。所以communist革命是不可能持续的,唯一维持革命精神的方法就是将一切国有化,从而彻底根除任何有产者诞生的土壤。但是人性是不可抗拒的,当乌托邦意识形态祛魅之后,掌握权力的人偷偷成为第一批有产者就是必然事件。接下来大众就会要求同样的权利,于是open & reform就成为必然。
这就是一个历史的detour。这一圈detour,漫长而惨烈,最大的恶果是彻底毁灭了所有可资传承的东西。无论它是财富、体制、文化还是艺术。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播种养育。元首的登基不再有庄严的颂词和仪礼,城市的改造不再有历史的先例和法度,艺术的传承和供养被中断,世族的家教和人脉被打倒,庶民的举止没有贵族来示范,大众的道德没有宗教来规训。我们成为前文明的国民,而我们本来曾经可能实现文明。
我们未能实现的这个文明,就在日本绽放着。
二战战败后,日本虽然号称无条件投降,其实有一个绝不放弃的条件。
“保留日本国体”。
因为这个国体是经过了千年历史,辛苦繁育到现在的。
这个国体保存了大量传统。国家法统和神圣性有皇族守护,政治经济外交有政治世家守护,艺术和工艺传承有学徒袭名制守护,人民的衣食住行、迎生送死,都有延续至今的习俗和宗教守护。这个国体没有中断过,既没有被野心家颠覆过,也没有被入侵者毁灭过。虽然有起起落落、打打杀杀,但是基本只是小范围的权力转移,没有撼动国本。那些最神圣的东西,没有被侮辱否定过,因此人们心存敬畏,不至于变成毫无底线的虚无主义者。
由于国家和国民的历史财富都得到了守护,每个人的既有权益都得到了尊重(在民主化和福利化后,国民权益有增无减),所以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小共同体和国家的大共同体深深热爱。
从这样深深热爱中,才会诞生你看到的这一切: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敬语发达鞠躬成习,人人做好自己的事、不给别人添麻烦,不贪小便宜、不钻小空子,色情和暴力也要遵守基本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这一切,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文明”。
文明需要守护,而日本人是一个善于守护的民族。
在大陆已经不为人知的牧溪和尚,成了日本人珍爱的禅画大师;隐元禅师东渡,让临济宗的支派黄檗宗成为日本的佛教一极;朱舜水流亡日本,成为水户德川家的儒学国师,受到顶礼膜拜;中国的燕乐传入日本,成为了日本宫廷雅乐,世代传承,保留至今,我们还得到日本找回“兰陵王入阵曲”;中国的茶道传入日本,被神圣化、哲学化、艺术化,孕育出无限精妙的器物和仪式美学,反而成了日本的文化名片。
所有被我们浪掷挥霍的文明碎片,到了日本就被捧在手心,虔诚供奉。正因为我们家大业大,所以毫不珍惜,最终一无所有;正因为他们敝帚自珍,所以反而集腋成裘,保存了文明的火种。
去过日本的人都问:为什么日本国民素质那么高?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生活在文明之中。这文明,是自古延续至今,保存了大和民族自然神教、吸收了华夏文化和审美精华、引进了西方自由秩序和科学精神的庞大历史结晶。他们没有背叛自己的历史,始终在一个有机的、持续的、稳健的共同体中演进。除了上世纪的军国化歧途(作为明治维新时急于富国强兵的副作用),他们基本没有遭遇大陆那样的反复野蛮化。
福泽谕吉说:“只要我的庆应义塾存在一天,日本就永远站在文明世界的行列!”这句话曾让我感沛良久。日本今日的文明,是来之不易的。
他们曾经被佩里的黑船来袭吓得不知所措,渴望攘夷而又技不如人,最终只能屈辱地打开国门,通商学艺。“全盘西化”还是“尊皇攘夷”,路线斗争导致了多次政治暗杀。每一方都认为自己是为国为民,上下求索。外来的巨大刺激最终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无数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日本开始通过集权体制迅速进行近代化改造。
在效仿西方之余,他们也高举“和魂洋才”的大旗(中国人就说“中体西用”),坚持认为自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最终代表黄种人来挑战白种人的统治(这也直接导致了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主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致命战略)。
他们曾经以东方文明的保守者自居,认为自己是华夏的忠实继承者,所以才会有甲午战争时向汉民族主义者套近乎的《告十八省豪杰书》:
“……夫贵国民族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
事实上,从甲午战争到侵华战争,日本高级军官和政客从来不乏对华夏文化如数家珍的中国通。他们的汉诗素养和昆曲功底可以与大陆最优秀的士人成为同侪。正因为对中国如此熟稔,他们才会有控制中国的渴望。如果他们像西方人一样对中国倍感陌生,根本都不会希望进行直接统治。
事实上,如同当今世界一样,各国的精英阶层其实是一体的,经济文化上都有共同语言甚至共同利益,真正会陷入民族冲突的反而是底层人民。从小接受汉学训练的日本军官跟中国名士一起欣赏昆曲,世代农民、初次当兵的日本屌丝在南京进行斩首比赛,二者并存毫不意外,完全不同的两个阶层必然会有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
而战后羁縻于美国,被彻底民主化改造,摆脱了明治到昭和期间的历史遗毒(一是任意摆布国民的集权体制,二是模仿帝国列强的争霸意识),到现在教科书连“为了国家”这样的字眼都不能出现、升国旗都不能强制要求唱国歌,可谓在民间传统自由的基础上,又被美国人“强行”输入了国家意识形态的自由。(正如伟大的阿克顿勋爵所说:“自由是一个后天习得的特殊权利,而不是一个天生的普世权力。”)
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学华夏学得有模有样,学西方也学得青出于蓝。今日的日本,即使是当年的老师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要对其文明叹为观止,更不用说早已野蛮化的大陆居民了。
当大陆选择Leninism进行格式化,横扫一切“害人虫”的时刻,文明就已经尸骨无存。因为文明的守护者,就是这个文明的既得利益者。没有利益,我为什么要守护?而大陆之所以被Leninism这样的激进主义接管,是因为有可能守卫传统的stakeholders已经出逃或投诚,放弃了这片土地。stakeholders之所以放弃这片土地,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这片土地的ownership意识。
他们之所以没有ownership意识,因为他们是格式化后的土地上发芽出来的小小土豪,天下并不是他的,而是征服者的,他所能守卫的只有自己的小小乡土,现在你要他为了整个大China而承担风险,他没有这个义务。因此这个大China的存在,反而导致了“公地悲剧”(公地号称属于所有人,但由于没有落实到个人的所有权归属,所以最后没有任何人对它负责)。
真正需要对这一“公地悲剧”负责的,就是塑造和维护这一大China的意识形态家们。曾经真正对此大China有ownership的皇族已被赶跑,所以这一大China本身已经不是确有stakeholder的有机实体,而是一个抽象设计。
一个没有有机性的政治实体,只能依赖于抽象设计和条文训导,却无法实现真正的文明。因为文明来自于规范,规范来自于传统,传统渗透于生活。耳濡目染邻里间、父母间、上下级间的行为规范,比《思想道德》课本或“八荣八耻”考试,更能造就一个文明人。
日本当然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它公德的压抑性,私德的虚伪性,等级制的僵化,福利制的黑洞,老一辈与年轻人的精神断层,等等。但是在这一切之上,它始终是一个文明国度。
文明的本质是“德”。
“德”的原意不是现在狭隘的“道德”,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而行”。天行有常,万物自有规律,自然诞生秩序。尊重自然,尊重传统,保守可贵的文化遗产,呵护delicate的自由秩序——这就是德。在此基础上,当然会孕育丰富的道德,也会催生繁荣的国度。
周公说的“以德配天”,可谓文明国家的同义词。
一个不遵守规则、不尊重他人、无视历史传统、漠视利益群体的国家,“德”将安在?文明何来?
日本街头是看不到什么共享单车的。我看原因很简单,路面作为公共财产,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无权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将无数单车任意停放。可以想象,一堆小黄车小红车一夜之间堆放到东京的地铁出口,将会激发日本人何其巨大的惊骇和震怒。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商业创新”都更可能在大陆这样格式化过的土地上进行,因为基本不用考虑补偿各种受损的利益群体。
电子商务狂飙突进,淘宝店主和剁手族都喜笑颜开,但没有人记得被彻底排挤出市场的传统门店,他们的利益无人在乎。这些人可能会失业,可能会破产,可能会去借高利贷,可能会去炒房。这一切又可能反过来影响经济和社会,最终增加你其他方面的成本。没有无辜者,也没有无关者。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的,一只巴西的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在北美掀起飓风。只是我们往往不愿思考太深。
保守传统但变革缓慢、抛弃传统但飞速变革,孰好孰坏?我想,只能留待历史给出答案。但作为我个人而言,我愿意牺牲所谓的“便利性”,来保存整洁美观的市容,也尊重公地或私地业主的神圣权益。
只有每个人都做出这样类似的选择,只有每个人都怀着对“我”之外的利益群体的尊重,“德”才会建立,文明才会得到守护。
这样你就不会再看到地铁上找你扫码的“创业者”,因为他无权利用公共设施侵犯私人领域;你也不会看到几步一个垃圾箱还是满街垃圾,因为每个人都珍爱自己与他人共享的市容环境;你也不会一声令下就拆除老北京的城墙,因为这是建于数百年前的历史遗产,是北京居民的共同财富,而你无权剥夺他们对这一财富的眷恋。
对于大陆而言仍需训练的文明理念,早已在日本根深叶茂。
我们沐猴而冠的“文明古国”名号,恰是日本的适当头衔。
假以时日,待历史的节点来临,日本将恢复它东亚英格兰的地位,并实现它东方文明魂器的天命。
日本人的性格問題,崇優,實用主義。
過往學唐,到明時發現西方的管用,就開始跟西洋接觸,日本人沒有那種自以為是泱泱大國的文化,直到大東亞共榮圈才是熱了腦袋。
二戰以兩枚原子彈的結束給了太大的打擊,情況就如小粉紅老母被抓去火神山,大部份都會覺醒的,然後知恥近乎勇,加上日本的工匠精神(與大陸的差不多精神的絕對對比),造就了今天的成就。
“现代化”是一个有明确定义的术语,大意是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城市代替乡村、工业化人口猛增、去宗教化的生活、政治上的开放和自由,等等。
从定义上看,现代化约等于西化。实现现代化需要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甩掉历史的包袱。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个沉重的包袱,日本则没有这样的包袱。
当年严复翻译西学时非常尴尬而艰难,比如把逻辑翻译成名学,非要从古代典籍里找到沾边的对应概念。而日本学者则没有这种负担,汉字的使用天马行空,什么科学、社会等词汇在严复等人看来都是不可饶恕的乱用,但日本人就这样用了。
事实上在中国西化的过程中,日译战胜了严译,成为现代汉语的主要词汇来源。
如今的日语更加开放,外来语几乎一律采用音译,绝不受古汉字的任何限制。同样,日本人把本国文化翻译成外语也乐于采用音译,例如sushi。
凭此,日本的发展可以实现与西方的精确对接。
反观中国,永远在何为体、何为用的无谓争论中浪费时间,总想着搞点什么中国特色。
中国人应该认识到,根据现代化的定义,所谓的现代化其实就是西化,科技、城镇化、工业化、世俗化、自由化统统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产物,世界上只有一种现代化,不存在什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可以看看維基上的資料:
蘭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蘭學
蘭學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學術、文化、技術的總稱,字面意思為荷蘭學術,引申可解釋為西洋學術(簡稱洋學)。蘭學是一種透過與出島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發展而成的學問。蘭學讓日本人在江戶幕府鎖國政策時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技與醫學等等。
藉著蘭學,日本得以學習歐洲在當時在科學革命所達致的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學根基。這也有助於解釋日本自1854年開國後,能夠迅速且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
17-18世紀,荷蘭可說是當時歐洲經濟富裕和科技先進的國家之一,這些特定因素使荷蘭在西洋學術傳入日本的過程中佔獨特位置。
當時,數千部有關蘭學的刊物得以出版,並在日本人之間傳閱,此外,日本在當時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如江戶共有一百萬名居民及許多大城市(如大阪和京都),為蘭學的興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雖然從1640年起外國書籍禁止傳入日本,但及至1720年,該禁令在大將軍德川吉宗下開始放寛。當時不但准許引入外國書籍,並把它們翻譯成日文。
1804至1829年間,幕府和寺子屋在全國各地開辦學校更進一步傳播西洋新知識,荷蘭特使和科學家獲准更容易地進入日本社區。
蘭學運動的發展,逐漸涉及日本對外開放的政治問題。大部分蘭學生鼓吹更進一步吸收西洋新知識和開放對外貿易,從而提開國力及推行現代化。在此時,蘭學變得更成熟,並大力宣揚西洋各方面的先進知識。
在幕末時代(1853年-1867年),日本結束鎖國政策,蘭學步向式微。當時政府派遣許多學生放洋留學,並聘用大量御雇外國人赴日向日本人教授新知識和擔任顧問,促使日本成為迅速現代化的國家。
一些人認為蘭學使日本不至於完全與18-19世紀西洋科技進步脫節,令日本得以建立初步的科學基礎。這種開放態度說明了自1854年日本開國後得以迅速現代化的原因。
日本教育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日本教育史
17世紀中期開始,江戶幕府實行「文治」政策,大力推崇和發展教育事業,中央設「學問所」,各地方設「藩校」,課程主要是儒學、漢學、日本國學、武術、醫學、藥學,後來補充「蘭學」。
「蘭學」即「西學」,主要是西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總稱,名稱的由來原因是:當年江戶時代實行「鎖國」政策,日本只有長崎等地方和中國的明朝、清朝、西方的荷蘭有貿易來往,荷蘭傳入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和知識,故而日本稱之「蘭學」。
江戶時代有一種教育機構叫「鄉校」,因為設立在各鄉,因而得名;在普及初等教育方面,「寺子屋」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平安時代就出現了寺子屋,即寺院辦學機構,但是大量出現是在江戶時代。由於江戶時代中央政府推崇儒學神學,寺院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都陸續衰落,僧侶為了生存就更加積極地辦學了。
寺子屋主要招收農家子弟,由於江戶時代的男尊女卑思想,寺子屋幾乎全是男孩,學費的收取有現金也有農副產品。寺子屋最初是僧侶在寺院辦學,學生叫「寺子」,後來神官、浪人也入學,寺子年齡一般是六七歲到十二三歲。課程內容最初是讀書寫字,後來加入算術和珠算,合稱「讀書、寫字、打算盤」。江戶時代一共有將近一萬所寺子屋,它普及了文化知識,提升了占據多數人口的地位低下的農業人口的素質,為日本從封建社會邁入資本主義社會奠定了教育基礎。
-—————————————————————————————————–
也就是說日本在明治維新前早就有現代化的基礎了,而同時期的明朝雖然有傳教士如利瑪竇、艾儒略、湯若望等人傳播西學,但對象也僅限於一些上層官員。不過他們也只學習科學上的知識,思想上仍然保留著中國儒家傳統觀念。
哪怕是在鴉片戰爭戰敗後推行的洋務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想法上仍然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學習的只是西方的軍事、工業、商業模式等等技術上的革新,思想主體還是中國傳統的儒家那套。
結果等到甲午戰爭後才開始全面性的向西方學習,但這時候也已經太晚了。
西學東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西學東漸
明萬曆年間,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有所觸動。此時的西方科學技術正要開始迅速發展,而中國這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相對放緩,部份落後於同時期的歐洲。傳教士在傳播天主教的教義同時,也大量傳入西方的科學技術。當時中國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學技術上的知識,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兩次鴉片戰爭戰敗刺激大清朝廷在1860年代開始,推行了洋務自強運動,也促使西方的科學技術再一次傳入中國。當時的洋務派,主要採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態度,而主要關注西方的先進武器以及相關的器械運輸等,而未試圖加以學習西方之學術思想
中國人對西學看法的變化: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西學的傳入,使中國的少數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熊明遇、方以智、黃宗羲等,開始認識到西方學問之中有其優於中國之處,但這並未造成中國人對於中西學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變。西學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技術方面如天文曆法、測量以及所謂的「西洋奇器」等,對於中國學術本身的影響衝擊亦不大。
晚清時期
當時在政界學術界都有重要地位的張之洞所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便成為晚清新式知識分子們最典型的西學觀點,認為西學在器物上勝過中學,但在基本的思想道德人心和制度方面則不如中國。
洋務運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洋务运动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認為,洋務運動的失敗是註定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個不徹底的過程,要麼完全照抄,要麼全盤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導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學不可能用來維護儒家文明,相反,必將削弱這一文明。而在當時大量的保守士大夫使洋務運動不可能進行全面的西方化,因而註定失敗。
師夷長技以制夷: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师夷长技以制夷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完整解釋即為「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從而抵抗西方列強入侵」。「長技」乃是確定並非萬事皆從師於西方,僅僅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師夷便是向西方學習。
中體西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体西用
中體西用是指在清朝末年間的洋務運動所主張的基本思想。是指以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制度為根基,引進並應用西方先進的科學和技術的想法。這一思想也陳述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識字率+1
還有船小回轉好
日本工業領先是歷史悠久了,早在戰國時期日本剛剛學會生產火槍沒多久就自己改良並終於達成產量第一的成就
悠久的職人歷史留下的底子是好的,文明開化大化革新以後引入西方的先進技術更是如虎添翼
然後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歐美與日本的接觸是發生在中國之後的
也就是説日本看得到前車之鑒,中國只能盲開
你站在中國視角:我泱泱大國人口衆多怕你幾個洋人?看我打死……啊——————
你再站在日本視角:X、隔壁中國自以爲泱泱大國,抵抗南蠻都敗成那樣,現在南蠻再來找我們?
殺鷄儆猴,雞是死了,但是猴會學乖
我既得以前學習的時候看日本文化 所有東西大多都是抄襲出來的 日語 和服 相撲 也都是從別人家學來的文化
但是人家肯放下身段的學 用力的學 努力的學
共匪前身是清朝 這誰也知道的 閉關封鎖 被別人打破國門的東西 打完了還不肯用力學 還師夷之長以制夷
人家思想水準都比你們高大上多了 就算推翻之後 成立共匪國後呢
文革 文化大躍進 這不是都是失敗的大笑話嗎 你看看這些耽誤中國多久了
還整天要洗腦 洗腦 就是強迫人不准思考 一個人連基本判斷都沒有 你要期待多少洗腦傻瓜出一個天才?
所以不要說為什麼人家這麼快進步 共匪統治下 進步也要他說的才算
日本在戰敗前也是個現代化失敗國家,後來是靠美國人的改造才完成了現代化.
但日本崛起的因素有好多,很多清國並不具備.
1.日本江戶幕府雖然鎖國,但并未完全切斷與外國接觸,荷蘭和西班牙人都跟他們有往來.而且并非只有貨物來往,也有很多文化交流,甚至還引入了天主教.在日本興起了蘭學.
2.日本倒幕有著民意基礎,而且上下同心.
3.黑船事件讓日本士大夫階層認識的日本與西方的真正差距,心理收到很大震撼.
4.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在體制和器物層面全面西化,帶來了思想解放.
5.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得了大量戰爭賠款,為之後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資金.後來日俄戰爭中,沙俄也是强弩之末,被日本撿了便宜.
6.日本在大正年間深受法西斯思想影響,迅速軍國化.法西斯體制對於一個前現代國家的現代化有著加速的作用,但發展到與體制衝突的時候,就會遇到瓶頸,這點同現在的中國極爲相似.
7.日本戰敗后,由於美國圍堵蘇聯的戰略,日本被麥克阿瑟進行了一系列改造.日本政府體系開始朝著英美式的體系改革.但由於日本仍有著儒家文化圈外儒内法的本質,仍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日本的各級政府直接仍然是東亞式的官僚體制,上下級尊卑嚴格,但同時也有著明確的地盤意識,中央與各縣份保持著一直將軍與大名式的關係.
应该说日本自古愿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春秋时期日本还处于石器时代,但是到了战国一跃进入铁器时代,这么快的发展没有外来帮助是不可能的,唯一解释就是逃避战乱的中国人带去了铁器冶炼技术。
唐朝时期日本也是大力学习中华文化。
黑船之后日本看出中国那一套文化和制度不好使了,很快便学习了欧洲的先进文化。
战后日本又在美国的帮助下实现了民主制度。
总之,日本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并且愿意去学。
不像后清,天天吹捧自己五千年悠久历史,却去拾人牙慧学苏联那一套欧美根本看不上眼的破烂玩意,敝帚自珍,祸国殃民。
请开一局维多利亚2,对比一下中日两国开化前的识字率,中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超过别人的江户时代;明朝时织田信长就已开始全面乐市乐座,搞改革开放发展民营经济,到德川幕府时江户城已是18世纪初世界最大城市,没错不是亚洲最大,是世界最大;而清朝的汉人疆域还和朱元璋时一样处于大农村状态,什么上海、香港,那是后面洋人建起来的,19世纪40年代前全是渔村。所以一切结局早在最开始就已注定。
如果不是苏联共产主义这个飞来横祸,日英同盟将会永久持续,而选择了中德合作的中华民国,最后一样会成为失败者。
日本人要不是太飘,现在东三省连带朝鲜半岛都是他们的吧
日本商業似乎很繁榮。17幾幾年就有世界最早的期貨交易了,K線圖就是日本人很早以前發明的。支那商業總是被官府宰。不尊重私人財產的後果,「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日本是封建制度,比起你国,政治形态更接近欧洲。
这就不得不提及福泽谕吉那篇著名文章《脱亚论》,我贴出文章的一部分(白话翻译版):
虽然我日本之国位于亚细亚东部,但国民的精神已经开始脱离亚细亚的顽固守旧,向西洋文明转移。然而不幸的是在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一个叫朝鲜。这两国的人民,自古以来受亚细亚式的政教风俗所熏陶,这与我日本国并无不同。也许是因为人种的由来有所不同,也许是尽管大家都处于同样的政教风俗之中,但在遗传教育方面却有不尽相同之处。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与日本相比,支国与韩国的相似之处更为接近。这两个国家一样,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不思改进之道。
在当今交通至便的世界中,对文明的事物不见不闻是不可能的。但仅仅耳目的见闻还不足以打动人心,因为留恋陈规旧习之情是千古不变之理。 如果在文明日新月异的交锋场上论及教育之事,就要谈到儒教主义。学校的教旨号称“仁义礼智”,只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饰外表的东西。实际上岂止是没有真理原则的知识和见识,宛如一个连道德都到了毫无廉耻的地步,却还傲然不知自省的人。
以我来看,这两个国家在今日文明东渐的风潮之际,连它们自己的独立都维持不了。当然如果出现下述的情况的话,又另当别论。这就是:这两个国家出现有识志士,首先带头推进国事的进步,就像我国的维新一样,对其政府实行重大改革,筹划举国大计,率先进行政治变革,同时使人心焕然一新。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毫无疑问,从现在开始不出数年他们将会亡国,其国土将被世界文明诸国所分割。
在遭遇如同麻疹那样流行的文明开化时,支、韩两国违背传染的天然规律,为了躲避传染,硬是把自己关闭在一个房间里,闭塞空气的流通。虽说经常用“唇齿相依”来比喻邻国间的相互帮助,但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不仅如此,以西洋文明人的眼光来看,由于三国地理相接,常常把这三国同样看待。因此对支、韩的批评,也就等价于对我日本的批评。
福泽谕吉敏锐地洞察到中华儒教文化的毒害,与西方现代文化对抗失败的必然性。所以日本人决绝地抛弃中华文化,这才是快速现代化的关键。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如下:
既然如此,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 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
你应该看看日本江户时代和清朝时代对比就知道日本铁定是赢家了。日本江户时代就开始城市化了,长子继承制所以日本农村次子都得去城市打拼,明治维新前人家城市人口就很集中了,清朝城市化只有北京60万算大规模了,其他城市化都是小规模自然聚居,人口这么散落,怎么改革,怎么快速工业化?北京出条政令,保守几个月才能传达各地中小城镇,日本東京出条政令,半个月就能普及日本全国各地了。谁的效率高,快?还有日本城市化好处就是识字率也快速普及了市民化,清朝那时只有当官士绅才读书识字,大量的一般草民很难被普及教育。还有日本天皇具有正统性,天皇号召就能鼓动全民参与,清朝政府不具备这种能力,还要防止顽固知识分子开化用异族奴化攻击皇族,可惜还是防不住,孙中山造反就是打着驱逐异族,还我河山的旗号。这种离心离德的國家怎么和万众一心的日本斗?日本天皇是真的爱日本,都几千年了,来来去去都是他的子民。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没有这么深沉的爱國家,都是防止反反复复被别人夺取江山,被人推翻。日本明治天皇出访民间看到庶民贫穷苦难会深感不安,感到责任重大。中国统治者出访民间,会时时刻刻要草民感激他,没啥内疚心,相反还很开心,因为自己终于翻身剥削这些草民了。有这机会作秀,何不食肉糜。其实我们中国日本起点真的不一样,不要被历史书骗了。
按照《菊与刀》说的,这与日本人的性格有关。
一旦决定放下过去、接收新事物,日本人就会改变的十分彻底,没有顾虑。对于日本武士,强调忠诚,但也强调如果敌人对自己有恩,就可以加入敌人,并对敌人百分百忠诚。在这方面,日本人不会觉得羞耻。
对于模仿和学习西方列强,包括成为美国的小弟,日本人一旦接受了,就不仅不觉得有负担,反而全力以赴。
因爲日本的前面有一個反面教材,那個叫大清。當時(如果我的記憶沒有錯……)大清拒絕接受外來的東西,認爲自己才是最强,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輸的一敗塗地。所以日本另找大佬,;可惜的是他還是找錯了德國……
其實如果想更清楚一點當時日本發生什麽事可以看龍馬傳,不過電視劇都很悶就是了。
因为没有被镰刀祸害啊
朝鲜和韩国不也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18-19世紀日本富家子弟的敗家方式
豪農等級: 到大城市的洋貨店買印刷機, 發電機(娛樂用那種), 顯微鏡, 熱氣球等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f/ElekiterShop.jpg
豪商等級: 托來日洋人到歐洲買最新出版的洋書, 送到澳門給傳教士譯成中文, 當成漢文書輸入日本, 再交由日本漢文學者譯成日語(江戶時期有一段時間幕府禁洋書進口)
大名等級: 買洋畫, 借錢, 建洋船, 借錢, 造洋炮, 借錢, 設洋廠, 借錢, 破產, 時人稱為蘭癖(蘭指荷蘭)
同時代中國富家子弟在幹什麼我們都很清楚, 不贅
還有, 別以為幕府鎖國真的完全封閉
1640年開始, 幕府就指定荷蘭商會要定期提交歐洲及世界近期所發生大事的季報(阿蘭陀風説書), 還分荷蘭商會編寫的期刊版和荷蘭殖民地政府直接送呈的號外, 號外的前幾期是在1840起出版的鴉片戰爭經過及分析, 當時日本將軍對英方的目的和部署, 大概比大清國的皇帝知道得還早還要清楚。
根据地理决定论,日本属于海洋国家,陆地多山,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天然不适合中央集权。
事实上日本天皇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内都是虚位元首,将军(实质上的最高权力者)和各地大名(诸侯)直到近代都有着相当大的权利。
历史已经一再证明了这种松散的地区自治下的民众的创造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好比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
有一種說法,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的識字率遠超清朝。
因为日本在江户时代兰学已经非常发达,而且虽然朱子学是官学,但是很多其他反对者一直存在
~已删除~
小國比較易轉型吧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要分裂的原因
不能抱著一起死
二战前日本的经济科技和今天中国的经济科技差不多,依靠压榨廉价劳动力和大量的人口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科学技术依靠瓦房店模式也有发展,但与欧洲国家还是相差很远,日本崛起为世界一流是二战后了。
四周沿海,更难被落后草原游牧文明进攻 侵扰 污染 同化
~已删除~
实际上水户学为明治维新,做理论基础已经准备了200来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很大程度是阳明心学,明朝遗臣朱舜水的帮助。朱舜水的核心思想就是尊王攘夷,尊王鄙霸。日本延续了几千年没有中断的虚君制度——天皇,为王政复古打下了基础。事实上,第一波西洋叩关的负面黑锅被主政的幕府给背了,遭到天下打击。这样一来,顺理成章的,天皇复出主政,统一日本。然后日本形成了天皇+议会制。所以日本的现代化实际上有2条线,一条是成功实施了对外开放,一条是成功实施了儒家最高理想,周天子的虚君模式=》君臣共治的现代模式。日本非常幸运的利用历史低谷的反弹,实现了弯道超车。完成了儒家思想复兴+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同样,我们再看中国。儒家思想实际上被异化,出现了华夷变态。虽然民国时期,国家政治治理能力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程度现代化,学习的是美式民主。但是民族原生态的精神世界出现了脆断,没有出现很好的衔接,接下来更是被更激进的某某思想取代。虽然这些年CCP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即文明冲突下,文明主体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如何在内外交换能量下,如何克服缺点下续存,如何维持低熵,开始大力宣传国学,包括中医也是一部分。然而,他们或是为了抵抗西方意识形态入侵,二元对抗的一种方式,而非真心诚意复兴传统思想。说起二元对立,这是最最核心的地方。也是误导和自误最深的地方。非今日话题所能展开。
在品葱有关日本的问题中,我一直强调日本人拥有全亚洲最强大的反思能力,吃一堑长一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日本人是最恰当不过了。而且日本人喜欢跟随学习强者,学习能力也是一流。唐朝时期派遣遣唐史和留学生,明治维新之后积极学习美日的社会制度和教育体系。黑船事件及二战后,日本都是用3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亚洲之巅和世界一流。30年大概就是一代人的时间,日本人只用一代人就完成彻底转型可见其强大的反思和学习能力。共产党中国建国以来用了将近60年的时间才超越日本,而且这还是在中国拥有倍数于日本的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
另外,日本和亚洲大陆独特的地形和历史使得日本在面临重大变革时更容易实现“上行下效”。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历史早期主动和被动的文化交流都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日本的文化输出和输入量都比较少。所以虽然日本曾经学习吸收道家儒家阴阳家以及佛教等外来文化思想,却依然保持以神道教文化为核心的大和文明,真正做到了文化上的万世一系。而中国引以为傲的5000年的华夏文明都不知道断了多少次了。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讲求忠君爱国以及积极肩负责任,使得日本的君主在推行新政时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
品葱用户 sjsjs 提问于 2/11/2020 数据来自维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民主指数 民主指数下跌1.06,下跌了23位,全世界下跌最快的一个国家。 其中政治文化下跌最多,18年 …
疫情中的政治变局 一 事件概述 李文亮的去世确实很突然,在晚上。当消息发出的一瞬间,所有的朋友圈、微信群、微博,全都是李文亮。 这种现象比事件本身更突然,谁都没想到,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这意味着什么。 当局看到这景象,采取了雷霆手段(把 …
品葱用户 自由火炬8964 提问于 2/7/2020 如题,身边很多人感到愤慨和悲伤。我们可以学习六四纪念胡耀邦逝世,利用这个机会提升一下大家的凝聚力?如果线下游行风险太大,个人认为网络连侬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现在急需优质的文宣,比如 …
品葱用户 灼然一切處齋 提问于 1/31/2020 我以爲品蔥不應是死人的「納粹品蔥」,而應是救人的「燈塔品蔥」。 無論你是持自決傾向的期盼地區自治者,還是心懷中華復興願景的中國身份認同者,或是廢除國家去中心化的分裂小團體主義者,或是國際主 …
在噗浪上看到有人從微博轉過來的圖,真的是太好笑了啊 看圖上的一些發言,忽然擔心他們之後會被當成精日抓起來了啊WWWWWWWW 明明認為台灣那麼的小那麼的窮,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國人的帶貨能力,真答應出口,台灣的口罩會連台灣人自己都買不到了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