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称「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by , at 01 October 2022, tags : 消费 医疗 解决 教育 问题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当你使用泻药、电刺激等等方法后,大鼠还是不排便的时候,可以考虑,是不是忘了喂食。

知乎用户 孟祥宇零 zXr0 发表

王小鲁是一个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专家。

简单来说,有钱了谁不想花钱呢?但是大部分人花钱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这几个问题:你房贷还完了吗?你孩子的奶粉钱挣够了吗?你父母的养老钱挣到了吗?这个住房养老孩子问题解决了,消费问题才能解决。不是刺激消费,而是满足了群众的基本需求,人们不会因为买了个贵点的食物就心疼半天。负担压在身上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敢于放心消费的。

味道鲜美吃的,谁不想吃?精彩有趣的,谁不想玩儿?美丽的风景,谁不想去看?超级漂亮的裙子哪个女孩不想穿?橱窗里的动漫人物,哪个漫迷不是走到橱窗前看半天?

但是只有在基本需求解决了之后,所有的消费问题才会水到渠成的解决。

王小鲁说的这段话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说出来的。只有把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养老、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搞好,消费自然会消费。

根本不用你用任何的方式去刺激。没有老百姓消费,光靠房地产是撑不起来的。
互联网经常会出一些奇怪的专家,说话都是耸人听闻。所以让专家二字蒙羞。而王小鲁专家说的话才是人们的心声。

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房子上,只有让人们住上了放心房,人们才有可能大胆的去消费。

知乎用户 阅读修身​ 发表

是啊,所谓的消费券,无非是满 100-20,满 500-100 的路数,确实是便宜了,但我还是要自己兜里的钱。

买,确实省钱,但不买,绝对是最省钱。

知乎用户 兢兢 发表

我怀疑就是因为他说人话所以只能当个副所长

知乎用户 rubbic 发表

知乎用户 静枫纸鸢​​ 发表

冷知识,说这句话的是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正所长是著名理论「六个钱包」的提出者,樊纲。

知乎用户 杜腐​ 发表

有一个农场,养了许多奶牛,奶牛肉质好、产奶量高、性格温顺,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个宝地。

大家争相承包农场,可是僧多粥少,农场只有一个,给谁承包都不好。于是大家协商一番,决定采取轮流制承包,每人管理半年时间。

轮到阿冬时,已经是第二年秋季了,在他之前已有三个人承包过农场。

到了农场,阿冬发现奶牛跟之前不太一样了,精神萎靡,身子枯瘦,每天不愿活动,产奶量也大不如前。

阿冬很是疑惑,找了农场工人询问,才知道前面三个承包的人,为了节约成本,压缩奶牛饲料,也不再维护牛棚,连兽医都裁了几个,到了春耕季节,还会出租一批奶牛到田里耕种。

如此一来,奶牛吃不饱,睡不好,生了病也没人照料,耕种后更是身心俱疲,产奶量自然大大降低。

工人叹了口气:“我刚来的时候,这里的奶牛都还精神焕发,身体健硕,一天挤三四次,都还挤不完,根本不用人上赶着挤,奶牛自己会走到你面前来催挤奶。现在,一天一挤,有时任你怎么卖力,怎么打骂牛群,也还是挤不出几滴奶来。”

阿冬皱紧眉头:“那怎么办?那我岂不是要亏大发?”

工人道:“亏本倒不至于,但要比以往那几个人赚钱,已是不可能的了。可是倘若你从现在开始,增加饲料喂养量,每日清洗牛棚,再找几个兽医过来照料,让牛群休养生息,产奶量自然就会回来。”

阿冬道:“那得花多少钱?产奶量多久才能恢复回来?”

工人道:“花费是不少,但产奶量回来后是划得来的,时间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

阿冬道:“也就是说,我费尽心思,自掏钱包,把自己累得半死,把产奶量提上来了,就得拎包走人,把一片好农场拱手送给下个人?”

工人道:“话也不是这么说,你也有得赚,至少比现在多一些。”

阿冬摆摆手道:“免了吧,你还是照常干活,我找多几个挤奶工,每天挤多几次,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嘛,牛奶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工人耸耸肩,摇着脑袋走了。

远处的奶牛犹自懵懂无知,神情麻木,ru 房干瘪淤青,浑不知他们的命运如过山车一般走了一圈,只是饿着肚子,等着饲养员下一顿饭。

知乎用户 inman 丁 发表

谢邀。

机器谈消费,有点奢侈。

观点我字词。

但人力不下降到一个肉疼的水平,这种切换很难实现。

我们现阶段把太多讲效率的任务,都压在人力身上。

人力要讲效率,那就贵不起来、闲不下来、停不下来。

不贵则无收入剩余、不闲则无时间剩余、不敢停则无信心剩余。

三大剩余皆无,消费是奢望。

消费就是要有钱,进而有闲,最好还有信心。

收入较高是个基础前提;

但 “较高” 是个比较级。如果政府稳定向市场投放大量廉价公共资源(公立学校、廉租房、食品券等),相当于替国民覆盖了一部分刚性支出,增加了工资里可以拿去消费的部分。

而且公共资源也可以平抑市场价格,投资会降低对中低层产品的投机性(别忘了国企拿着税收和你打擂台),转入细分和高端领域。

单靠收入增长并不能保障消费增长,因为刚需的稳定收益太适合投机了。如果国家投资没有守住这块,那增长的收入也很容易被增长的刚性支出给吃掉。

其次是时间。

不管是消费产品还是消费服务,时间都是消费者的宝贵成本。

狗东上买个 Switch 只要点一点,问题是:你有空玩么?

如果消费者只有吃饭的时间,那他们只能消费外卖;如果他们只有碎片化时间,那他们只能消费短视频。

运动、旅游、读书、游戏,乃至完整看一部电影,都需要消费者能够自由支配 “成块” 的时间。

更不要说造人生娃了。

这块实际上是劳动法的任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有信心。

消费者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个稳定的中长期预期。

没有会突然蹦出来、且高度不可控的财务风险,才敢消费;否则就是长期转入保守型储蓄。

成家的要买房、某些省份的男的要备巨额彩礼、生娃的要纠结不确定的园校、中年担心养老金和爹妈的医疗。

如果在中长期预期里存在多处不确定的财务风险,那就算你是高收入、就算你眼下可以有闲,你的优先级也不是消费。

而是继续卷、赚钱、储蓄。

咱这为什么喜欢买房,因为房产长期被视为一种低风险大额储蓄,是拿来对冲子女成家和个人养老的。

信心比黄金就贵在这。

以上几点不是不能改,也有很多国家用组合拳改了百来年。

但咱这,我觉得,不好改。

因为咱这增长的重要支柱还是 “人口红利”。

很多人把 “人口红利” 单纯解释为人多,我觉得不完整。非洲人可多了,“人口红利”鸟低。

“人口红利” 是: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劳动服从度相对较高。

便宜、加班、轻易不敢跑,这才是 “人口红利” 的本色。

非洲人力是便宜,但在非洲干过的知道:加班积极性贼低,不是要去喝酒就是要去做礼拜;服从度贼低,下个星期不知道人跑去哪鬼混了。

老黑们真是不能良好地服从机器。

消费需要的有钱、有闲、有信心,都是在折损 “人口红利”。

有钱有闲就不说了,直接降低效率增高成本。

信心其实也会折损 “人口红利”。

劳动力如果能普遍获得低廉的住房医疗教育生育资源,企业方面还能掌握人力价格的主导权么?

如果你有非常稳健的社保,跳槽时心里也安定几分。

所以暂时只能寄希望于人口下降。

我国经济长期是动员式的。投资需要地,地方就可以划一块园区;需要人,就可以组织跨省劳动力;需要基建,直接建个物流枢纽。

需要政策,可以专门开放相当于有财税特许权的园区。

因为有压倒性的强制力,又有跨越式的 KPI,于是江山是画卷,但看执笔者如何挥毫。

这种自由度在很多国家里难以想象。

人力作为一项可动员的富余资源,自然长期被视作 KPI 的垫脚石。

与其提升人力成本去提振消费,不如维持 “人口红利” 以刺激劳动效率,进而提升投资回报率。

钱才是 KPI。

现阶段咱这是不是到了可以提升人力成本的节点,我不知道。

是再苦一苦、以追求宏图大业,还是顶着产业转移的风险强化劳动保障,天天有人吵。

我只知道:人口在下降了。

这个现实没得吵,除非你自己亲自去生一个足球队,以行践言。

但我相信:人口下降才能倒逼,倒逼包括提振消费、减少劳动时长、完善基础社保、产业技术升级等一系列转变。

因为人力承载效率的峰值已过。如果还想实现增长,消费必须拉起来,投资有效性则必须靠技术升级来弥补。

如果还是视人为机器,那只有逼人负债,否则难言消费增长。

而人口下降,能负债的青壮年也不会太多了。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哪有钱啊。

我讲一个刚刚发生的事吧。

我坐网约车的时候,司机是一个大姐,一边开车一边跟孩子在聊天。
我最开始觉得这样有些不安全,但也没说什么。
听声音,孩子大概 10 岁上下,他是这样说的:
妈妈,我衣服小了,班里同学都笑话我了,我们啥时候能买个新衣服啊。
大姐是这样回答的:
你再穿一段时间,天气马上冷了,用不到,等明年妈再给你买。
孩子那边开心地说了好,然后又说了一个事:
妈妈,我鞋也小了,我现在穿鞋都要缩着脚,还有点破,我走路不舒服,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我们一起去买一双新的啊。
大姐沉默了一下,问:
鞋子不舒服吗?
孩子很乐,说是啊,很久了,想等着妈妈回来再跟妈妈说,但妈妈一直不回来,就想在电话里问问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
大姐哽咽了,告诉孩子自己暂时回不去,说会给姥姥转点钱,让姥姥明天带着孩子去买一双新鞋,自己过年回去看他。
孩子听到这儿特别开心,又和大姐聊了一会儿,然后挂了。
挂了电话的大姐,有些哽咽,坐着后来的我,只能沉默。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挺对的废话。

这句话不是批评他,而是真的太难了。

我不讲别的地方,聊聊我最近的天津。

核酸之城这个事不说了,我今年估计做了有 100 多次核酸了,就聊聊住房和教育。

2017 年,我和父母努力,首付 40 万在郊区买了一套房,贷款 80 万。

5 年后的今天,房子价值大概 110 万。

算上利息和装修等,损失是不小的,而且相比很多人,我还是幸运的,起码这房卖了,我还能剩下一些钱,我认识不少已经资不抵贷了。

那,天津房价全崩了吗?

没有没有,怎么可能呢?

凡是涉及到教育资源的,非常坚挺。

和平区,均价 6 万多,个别区域非门槛房,都能到 10 万一平米。

别拿北上深和天津比,天津是个 GDP 跌出前十的城市。

门槛房,就是十平米那种能挂户口的,天津有的已经到了 300 万总价。

而且,你以为买了可以直接卖吗?

不行。

俩政策,第一,必须提前三年买房。

第二,小学六年期间会动不动地检查房本,如果这期间家长卖房,孩子可能就会被送到其他学校。

所以,想享受这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房起码放手里九年。

这进一步保证了这个区域的高房价。

除了和平区之外,河西、南开的老破小学区房,单价也达到了 5 万 +

河西新梅江板块,外环线边上,小学只是个河西中心小学分校,中学属于三片,有四中等名校,房价最低三万五,而且没有 90 平以下小户型。

南开区在售新房很少,简阳路边上的,学区水平和河西新梅江差距不大,最低价 4.2 万。

也就是说,两极分化开始有些离谱。

郊区的房子,100 万可以入手一套住着蛮舒服的。

市区的学区房,能住的起步 400 万。

但是,市区的学区房,现在买的人,十年后什么光景呢?

不知道。

不仅不知道,我压根不敢说。

住房和教育,这俩东西,岂止是烧钱,简直是抢钱。

我身边的朋友,太多都是外地来天津的,很多都是考的公务员。和我同龄的,也都是五六年前买了便宜房,现在更便宜,钱全部套在这里。

然后,这些人,又面临孩子上学。

接着,掏空六个钱包,甚至卖掉郊区大房子去市区住五十平的老房子,还要还款高额月供,就为了孩子的教育。

可预见,十年不会换房子了,因为换不起。

这情况,你给我谈消费?

出生人口在大幅度下降,十年后的学区房如何呢?

这些人,十年后还有资产吗?

天津最近的新政策,二套四成首付,一套不变还是三成,明摆着要找 28-35 岁的、还有资产的人。

我说的,还算是好一点的。

公务员再怎么难,起码饿不死。

其他人呢?

但是说到这里,政府有错吗?

似乎又一点错没有。

天津的好房子,学区房,如果现在价格开始崩盘,对整个城市来说都绝对不是好事。

政府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五年内的房价稳定,这是应该的。

所以,我不会骂政府,这没有意义。

就是因为没有办法,所以才无奈。

很多熟悉我的,跟我说,哎呀天涯,你赚的也不少了,连你都难我们怎么办?

我只能说,我现在不敢消费。到也不是说不敢,我每个月现在消费肯定是比以前多,消费也应该超过大部分月入不到万的人,但是,我的心态就是省一点。

买房?想买又不敢买。

教育?以后再说的事,再等等。

医疗?做好一些准备吧。

这一切,都必须要攒钱才能安心一点。

天津今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今年已经居家隔离七次了。

政府也是很头疼,但是没办法,这玩意就是这么厉害,让人无奈。

我诉苦吗?

我都没资格诉苦,我比大部分人要容易。

骂人吗?

也没什么可骂的。

这又解决不了问题。

这位经济学家说的是真对,但是能解决吗?

不能。

住房和教育,在这些年的刺激下,已经成为了黄河大坝, 成了神,成了经济支柱。

请神容易送神难,想安稳着陆?不可能。

我听说,未来河西区、南开区也要有 “上学需要提前三年买房” 的类似政策。

也不知道真假,总之,黄河大坝还是要保。

如果非要让我提出一些方案,我只能说,考虑整体经济,就是得维持现在的方案。

不知道多少人就希望乱、希望崩盘,我现在也很希望天津的好房子价格降下来,崩盘最好。但是我更清楚,那样的话,经济更完了。

房地产现在天天挨骂,可是,过去的二十年,他就是刺激经济发展的小甜甜。

现在骂人家牛夫人?

更多的人,在这种时候,就是会像我一样选择观望。麻烦的是孩子已经适龄上学那种。

别的地方不了解,天津来说,就这样吧,这次的新政还算很不错了,没有再搞首套 2 成那种加杠杆。

回到问题上来看,经济学家啊…

唉… 算我批评你一句吧。

就是你说的这句话… 就是句大废话…

知乎用户 奉义天涯​​ 发表

主要原因是预期太差

从最简单的经济学理论来说,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有这些:

一、收入因素

生产决定消费,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其实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重点:消费看的不仅是当前的收入水平,还包含民众对收入的预期

假如对未来收入很有信心,现在花起钱来当然不心虚

二、物价因素

谁都想跑赢通胀。但事实上,很少人因为跑不过而通胀破产,却有很大一部分人妄想跑赢通胀而折腾失败破产的。

当然,物价上涨是事实

三、社会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稳定,医疗养老制度有保障,消费的时候自然少了后顾之忧,敢大胆去消费。

但现在不仅讲究财务自由,还要给自己赚够一笔养老费,赚钱的脚步不能停…

各地随时反复的疫情,对于未来收入预期影响严重,未来求稳才是主要方向

所以说,仅仅靠刺激就能影响消费,谁看都觉得不靠谱

但想用靠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哪?

知乎用户 互联网侦猹队​ 发表

这其实是中国经济是否可以长久增长的最核心问题。

欧美国家经济的特点是三产占比极高,即消费占据经济增长的主导。而消费主导的经济要增长,就需要老百姓不断花钱,花更多的钱。这样钱都花掉了,自然就没有储蓄,所以欧美国家普遍储蓄率都非常低。

那么欧美老百姓为何可以放心消费?原因就在于欧美国家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养老这些问题解决的很好,老百姓自然就没有后顾之忧,自然就敢消费。这样消费才可以主导国家经济。

但中国经济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国经济增长本质上依靠的是投资拉动,项目带动。而投资项目需要巨大的贷款,而贷款从何而来,从居民储蓄而来。所以中国以投资拉动为主导的增长模式需要居民有巨额的储蓄做支撑。

而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教育,医疗,养老问题基本上都没有解决,所以老百姓必须为未来与下一代储蓄。这样老百姓有储蓄的需求,国家也有投资需求,一来二去支撑了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增长。

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快要走到尽头。基建狂魔在牛 B,修桥补路也有修完的时候。房地产就不用说了,已经无以为继,导致生育率暴跌。

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然要走欧美的路,即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让老百姓敢于消费。

如果转型失败,会出现什么结果?今天的日本就是最佳范例。

二战以后,日本就是依靠投资拉动维持了几十年经济增长。日本人的储蓄支撑了日本的投资,日本企业依靠投资用产业征服了世界。

然而到了 90 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两大问题。

首先,经济泡沫的破裂,使得日本老百姓产生了强烈的收缩预期,为了未来都在储蓄,不敢消费。

其次,则是投资已经无以为继,90 年代的日本,人均 GDP 世界最高,是世界上最发达,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国家,各种投资已经无以为继。而同样因为经济泡沫破裂,日本资产价格暴跌,大量日本企业必须为高价时期购买的资产坏债,同样没钱投资。

这样,投资无以为继,但消费转型失败。结果就是几十年 GDP 停滞不动。

而日本经济在陷入通缩停滞的状态后,由于经济长期低迷。劳动力就业艰难,收入减少。反倒使得日本人为了应对日常生活难度增大,进而导致储蓄减少。即出现了:

储蓄不消费→经济萧条→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进一步储蓄不消费的循环。

从 1995 年日本经济的历史高点之后,事实上日本人的储蓄率就在减少,这个减少不是欧美赚的越来越多主动花钱消费导致的减少,而是经济萧条导致收入下滑带来的减少。

而现在的中国,是不是也出现了类似于日本当年的情况。投资拉动已经越来越趋于强弩之末,无以为继。但消费转型遥遥无期?

至于依靠降息是否可以刺激消费?更是笑话而已,消费靠的是预期而不是利率。日本已经多少年零利率乃至负利率,你看日本人消费了吗?

知乎用户 悟空孙​ 发表

王小鲁的这个话,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了,如果有人没看懂我再解释一遍。

要把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

这句话现在是正着说的,那我现在反问,已知上面这句话为真,请问老百姓如何推动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

答案就是____

我觉得最魔幻或者说最不应该的事情在我身边发生着,我身边有各类群体,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聊到消费这个话题的时候:

身边没家底的低收入的人经常会说 “我也想啊”、“没钱啊”。

身边有家底的低收入群体呢?有不少这会子还在排网红餐饮店、服装店、奶茶店呢,消费欲望还挺强。

身边即使有家底,但中等收入的人经常会说 “要攒钱准备过冬”、“现金为王的时代要来了”。

我不是把人分类,我就觉得非常魔幻,我经常参加我的小学至大学同学的聚会,我愈发觉得有点很明显,那些明明现金流和收入都还行的人,推杯换盏时候都在那聊 “过冬”、“套现”、“低欲望”、“拒绝消费主义”、“攒钱”…….

这个现象肯定是不正常的,从我身边来看,没有多少真中产,毕竟能考上编的还是少数 (可能也因为我同学大多数学理工科的),大多数中等收入 (伪中产) 的群体信心都非常差,不敢消费,但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真中产占比增长是解决消费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日本完成了一亿中产的目标后,国内的消费循环非常好。

我一直觉得,中国高速增长的红利中等收入 (伪中产) 可能尝到了,但是红利到他们口袋里没多久就成房贷利息了

你可能会问我,你举的三类人,怎么没有高收入群体,因为不必多说,你查下中国豪车、奢侈品、大平层、联排、独栋的销量数据与增长曲线就明白了

知乎用户 九乡河龙牙​​ 发表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终于来了个靠谱的专家

但问题是,你说的这个解决办法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不可能吧

知道了为什么不解决呢?

因为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的成本太高了

不如发个消费券…

知乎用户 苏格拉深不见底​ 发表

王小鲁的理论是最基础的理论,理解起来没困难,简直就像告诉大家 1+1=2。

现在悲哀的是,许多浅显的道理,基本的逻辑,人尽皆知的常识,需要 “勇气” 才能说出来。

知乎用户 李燃末​ 发表

这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不用那么复杂,单单只解决住房问题就能有很大的提振消费的作用。

长沙这个城市,就能很好的印证这个观点。

长沙,几乎是我去过的,消费劲头最旺盛的城市。

除了湘妹子特别敢穿之外,长沙给我的两点印象:

一是房价便宜,第一次去住的酒店就在五一广场附近,随便查了一下附近的房价,当场震惊,对比上海,太便宜了有点!

2021 年长沙新房均价 10119 元 / 平方米,远不如武汉、成都,在新一线城市中几乎垫底。

二是夜生活火热,闹市区晚上一点钟的人流量,比下午一点钟的都还大。一到晚上,到处都是出来逛街、烧烤、小龙虾、购物、唱歌的年轻人。走上几步,就有一家茶颜悦色,很神奇的是每家茶颜悦色都有人在排长队。

我去长沙的一些著名景点,橘子洲头、岳麓山什么的溜达了一大圈,晚上想找个足疗店按脚。

都特么晚上 12 点多了,连去两家都爆满,直到第三家才找到位置,这是我在上海、杭州、苏州这些长三角城市几乎从未见过的景象。

长沙人有多敢花钱?

2021 年长沙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 4633 元,人均消费每月 3132 元,消费占收入比例是惊人的 67.6%,支出收入比中西部大城市第一,突出一个可劲造的意思。

另外,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 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数据显示,在 38 个核心城市中,长沙的家庭居住负担指数最低,其房价收入比仅为 6.35。

如今一二线城市最大的压力来源就是房价,只要把房价降下来,让人的压力没那么大,自然就有了消费底气,这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情。

知乎用户 jason wang​ 发表

安居乐业既是人民幸福的前提、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扩大消费规模的基础。

重点就在于 “安” 与“乐”。

我们可以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但不应该为了避免陷入穷困而挣扎。

知乎用户 吴博士看未来​ 发表

以往,我们说刺激消费,最常见的是三大举措,第一是发消费券,第二是大力促进基础建设,第三是减税。

第一条好理解,类似于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只是这个钱必须花到指定的渠道,间接促进了工农业产量,最终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

第二条大力推进基础建设,是从另一个角度让大家多挣钱,能干的项目多了,大家赚钱的渠道就多了,赚钱容易了,自然消费水平就上去了。

但基础建设不是灵丹妙药,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 “基建狂魔”,近几年一部分地区存在过度开发的嫌疑。例如相似度很高的景区同地区一开发就是好几家,同样类型的康养项目也是遍地开张,所谓的“乡村旅游” 到处都是油菜花地一日游。

大家赚钱的门路是多了,但后续发展究竟能够达到何种程度,组织者心里没谱的情况也不少。

第三条减税,国家的初衷是好的,通过税收减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推动 “劳动密集型” 向“高新尖”转型,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带动就业。

但啥事都怕歪嘴的和尚念错了经!

先不说究竟有多少企业真的有这样的雄心壮志,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扩大了产业规模而不是单纯增加了股东利润。就说是否存在一些企业利用 “减税” 漏洞玩什么“合法避税”。

这种情况有没有?肯定有,而且数量肯定还不少。毕竟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这一点恒古未变!

消费不能依靠 “刺激”,说好听一点叫 “刺激经济”,说难听一点叫饮鸩止渴!如果被基本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就算天天是 “购物节”,恐怕大家也没有勇气下单。

与其说消费是人的自然需要,不如说消费是医疗、养老、教育三大项之外的奢侈品。

如果这三大项都搞不定,房子卖得再贵与我何干?

知乎用户 谈天说股 发表

消费需求并不是什么宏观指数,消费需求的来源是什么?以下三点:

1. 个人感知

2. 个人动机

3. 个人消费能力

第一,大家觉得自己是没有感知到在哪里消费么?

第二,大家没有消费动机?

第三,荷包里空空如也,还背了一身债务。

也就是说,生产端没问题,销售链也很成熟,消费端除了借贷一点办法都没有。

前段时间,西北有个哥们问我,在他家附近开个养老院可好,未来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告诉他,中国的养老体系其实是一片红海,政府都不敢投资,你敢乱搞?

他就觉得很奇怪,还特地找了一张图给我解释: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人口金字塔,很显然,未来十年,老龄化会肉眼可见的加深。那为什么我又说这是一片红海呢?

因为绝大多数 55-59 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具备消费能力,为什么?不仅是因为收入低,还是因为有消费能力的都买了房。

买屋已经把未来所有的消费透支了,所以真正能住进私营养老院的人是一小撮人。

不仅如此,未来的情况可能更加糟糕,直接看数据:

这个是今年激增的法拍房,相比于 2018 年增长了 145 倍,我们不能讲法拍房都是炒房的人买的,这其中也有一大部分是因为这三年已经无力偿还贷款,不得不干嘛?把自己住的房子断了,也有一部分是年轻人买的,父母没钱了,自己也没钱了。

好了,我们再看消费心理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马斯洛原因:

其实道理很简单,第一层和第二层满足了,你才会到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层去。当然,研究消费的学者提出,如果一个社会福利足够的好,大家的安全感足够高,上面的几层需求是可以混乱的,在于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点。所以马斯洛需求理论放到现在的社会消费需求理论中早已不是黄金标准,那为什么说还一直在用?每个学工商管理的同学都会学到呢?

就是因为第一和第二层需求它依然是核心价值。

保护好自己,住房,医疗。教育看起来属于第五层需求,我个人认为并不一定,有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比如,大多数普通家庭父母都跟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没有饭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 push 的原动力基本上是因为不安全感,单独是为了认知提升的,很少,很少。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那么医疗,教育,住房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这些,本质上是属于社会集体福祉,因为分配不均,市场紊乱的情况下,以上三者都会成为一小撮人的核心利益。假如有人要设计一个消费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必需品囤积起来,定个高价,让大众舍生忘死的不断的劳动去购买,所有人都活的很累,疲于奔命,效果就达到了。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度的劳动消耗,会产生更大的问题,比如年轻时身体垮了,变成了药罐子,那么这个人死活是没有消费能力的。比如年轻时买了套房,用父母大半辈子积蓄交了首付,自己还了多年贷款,突然工作没了,嗯,断供了,这个人的人生也就那样了,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也就是说,储蓄,把钱存起来,是多数老百姓最好的选择,这一点在十年前没变,十年后也差不多。因为不储蓄,可能真的会出问题,又没人给你发钱。

也辛苦经济专家了,他们并不是做这个方向研究的,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宏观层面的东西最好烂在肚子里不要讲。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竟然还有经济学家 说人话,见了鬼了。

知乎用户 草根寻前 发表

病人血压维持不住,刚刚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不断加大静脉药物剂量,正在转移至 ICU,医生们在商量要不要上 ECMO。

这时候旁边一个人轻飘飘说了一句:「病不是靠 ICU 治好的。」

这时大家看着他,听他有何高见。

他说:「疾病在于预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定期体检,自然不会有事。」

知乎用户 Luxenius​​ 发表

消费是投资、出口这两种基本因素的果,也是经济信心、蛋糕分配的果,预期经济不好、老百姓没钱,就会导致消费低迷。

消费完全遵从自然规律,靠政府发的 A4 纸没有任何效果

是的,中国的经济走向不决定于自然规律,决定于几个部门的意志。但是消费取决于自然规律,玉皇大帝来了也无能为力。因为玉皇大帝也靠香火来过日子的,消费就等于是香火,出于老百姓自愿的心态,也可以叫做民心,玉皇大帝自身也决定不了香火旺盛不旺盛这个问题,是因为玉皇大帝只可以改变物理的东西,却无法直接改变香火,更无法直接改变民心。

中国经济怪就怪在不按自然规律走,本来还经济危机出清的出清不了,本来会蓬勃发展的被扼杀。15 年房地产眼看着都要完蛋了,你能信 2017 年又翻身了。20 年教培行业马上都要螺旋升天了,你能信一张 A4 纸就消失了。

调控经济有三种牌可以打,比如投资牌、出口牌、消费牌。

调控经济,只有投资这张牌是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 ,但是,这种大搞投资,投资了能回本吗,只扩张债务,不回本的事情,这不就是庞氏骗局吗。所以投资有 “效率” 的要求在里面的,投资到最后效率性降低,过了安全边际线后,投一个亏一个。现在已经到了投资的安全边际线,再投资妥妥的是亏本的,所以大搞投资是不行的。

而出口牌有的国家能控制,有的国家不能控制。假如我是美国,我让日本大量进口美国 AV,日本也只能乖乖的进口,尽管日本既不需要也不喜欢。但是我们不行,我们对哪个国家都没有绝对的霸权,不可能凭借一张 A4 纸就让其他国家进口我们的钢筋水泥。

在消费领域,政府既可以直接控制也可以间接控制。政府调控只有两张牌可以打:直接控制的 “禁止牌”,和间接控制的 “刚性需求牌”。

禁止牌很好理解,就是不让你干了,所以这个消费就没了。比如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这种。但是,禁止牌一般只能带来减少消费的效果,因为我们假设禁止牌不带有刚性。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个了,也是本篇内容的关键点。

消费调控之 “刚性需求牌”,这张牌用好了是能创造 GDP 的。

还是以房地产为例子,无论炒地皮、炒房价、房产涨价,都有一个共同根基,就是房地产的需求刚性。如果房地产失去刚性,就无法保证价格上涨,那么炒楼、炒地皮衍生就不存在了。所有的房地产投资,都是以消费刚性为基础的。

消费的刚性牌是一定能提高消费、提高 GDP , 而政府对这个做的事情很简单,涨价或者额外付费。

大米、汽油、食盐、香烟这种刚性产品,政府涨价就可以,你不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这么一来消费和 GDP 就上涨了。这里我们不考虑替代性原则,比如大米和玉米的替代。

额外付费也更好理解,比如电动车升级新国标,不让烧煤炭炉,就属于额外付费。

但是对于 “非刚性” 消费的调控,政府是无能为力的 ,即便发放消费券、即便今天的降息。换句话说仅仅从消费端调控消费,是调控不了的 。

消费是投资、出口这两种基本因素的果,也是经济信心、蛋糕分配的果,预期经济不好、老百姓没钱,都会导致消费低迷。

消费完全遵从自然规律,靠政府发的 A4 纸没有任何效果。

投资投不动了,出口没有增长,仅仅从消费这张牌上下手,

天王老子十八罗汉来了,都无法提振消费。

这个老哥总结的非常到位,因果规律总结的很好。

三驾马车完全失灵,GDP 是肯定增长不了的,失灵的标志就是三驾马车往回开,投资、出口、消费的规模都降低。

和美联储反向操作,只是缓兵之计罢了。

对于股市影响,按理说降准降息股票应该会涨,但是由于经济低迷,股票的风险指数也增加,股市未必会繁荣。

待续。

知乎用户 同富 发表

在现在的形势下,我要是不攒点钱,万一疫情来了,我买不起社区的高价菜,我要等死么????还有,我房贷要不要还?父母生病了要不要去医院?天天刺激消费刺激消费,我真有钱我不知道消费么?是东西不好吃还是景色不好看?问题我得先活着吧。

知乎用户 张逸恒 发表

经济学家称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感觉这是一位有良心的 “专家”。

我曾去过泰国,和当地一个华人导游相处很好。有一次闲聊,他内涵我们中国人小气。因为我们愿意攒钱,不舍得花钱。而泰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刚刚拿到薪水就会请假去消费……

当时我们无语。后来,呆久了,我看出差别了!

导游说的现象确实存在,核心在社会保障上。我们为什么攒钱不敢花?不就是怕将来没钱娶媳妇,孩子上学,安家立业,买房子,养老…… 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场大病,那积蓄就很大概率 “灰飞烟灭”。

泰国人这些考虑极少,也得益于其社会保障充足。据说一场大病下来,还有可能倒赚钱。

特么的,我们要是这样没有压力,那还攒什么钱,我也天天疯去!谁不知道享受,谁不愿意轻松?

知乎用户 知三天乎 发表

看王小鲁 10 年前这本书的名字,就挺牛逼的,

《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历史表明,敢说真话的砖家往往不受待见。

当衣食住行问题没解决好之前,如何解决燃眉之急?那就只能人为干预,打破自然规律和经济定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一个人的基本物质水平满足了,自然而然就会追求精神享受。

如果基本保障还存在困难,在购买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居住、看病等必要消费之外,有几个人还敢大手大脚进行奢侈品、旅游、艺术等更高层次的享受型消费?

孔子在《礼记》中说:古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放在 2000 多年后的今天一样实用。

当一个人不用为今天住哪里吃什么填饱肚子、看病难不难贵不贵、读书有没有学位而发愁,不用担心还不起房贷、车贷,不用担心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失业、交不起房租而流落街头……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拿出额外积蓄甚至采用超前消费的模式,去追求更高水平、更加刺激、更无所顾忌的消费的。

问题是,10 多亿人,在短短几十年之间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想要再找出几个因吃不起饭而饿死的穷人基本不可能,但住房、教育、医疗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说跨进共同社会就实现得了的。

在经济必须要发展的情况下,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能敲打的岂能错过?出口受到国际因素影响较大,投资的结果必然需要更多消费,要不然产能过剩,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经济陷入大萧条。

所有能够敲打的动且效果最快最明显的只剩下消费!

知乎用户 王小扎​​ 发表

支持王所长的说法,但钱怎么来?我上次在回答中信证券降薪问题时初步提过,其实提过可以用好国资股权,成立类似信托或股权投资中间状态的创新性平台公司,对平台公司加杠杆和政策扶持(比如民营企业上市,这个平台都可以投资),就可能置换出钱,帮交社保等减轻人民负担,度过困难期,短期用杠杆支撑亏损,长期既可以多一个平台维稳股市,也是可能是源源不断向全体国民输送发展红利的平台。但我个人目前要承受过大的攻击火力,暂没有没有详细展开。不知金融业的朋友能否帮忙展开下去。

目前总体非常困难,刺激,和发展增量也要做。比如知识消费,改成大众化普惠化的模式就可能是十倍以上的市场空间。

知乎用户 清韵书苑​ 发表

王小鲁说的对,消费确实是自然需求,不是刺激出来的,但是为什么东亚牛马包括中日韩就可以无限施压创造奇迹呢?答案就是有恒产有恒心,背上三十年房贷,你三十年内就会无需扬鞭自奋蹄,这就是东亚三国经济奇迹的原因!

日本现在都是废宅就是房地产泡沫除了东京可以给牛马加房贷其它地方加不了了,但是东方神秘力量有创新,为了让大家享受福报,花呗,还呗等等互联网金融一出,年化利率干到 18%,日本银行家,华尔街大佬羡慕的口水直流,这比三十年房贷还厉害,全民加杠杆消费,这是打算把韭菜根都刨了?这么刺激法,需要加上个人破产保底,借呗,借到破产完事,企业能破产,个人凭什么不让破产,有这个制度才能对抗想让韭菜没根的各路神仙。

知乎用户 龙开​ 发表

有没有细心的答主发现一个问题,像王小鲁所长这样长得很慈祥,说话又好听的,题目中用的是 “经济学家”,之前那些心怀鬼胎,妖言惑众的都以“专家” 称呼。

王所长不但心里明白,而且说话也是实事求是。

消费是刺激出来的吗?

当然不是,消费是由老百姓的钱袋子决定的,如果老百姓有了钱,他们当然知道住大房子,开好车,吃好吃的。

可是,如果收入不够,还有养老、医疗、住房和育儿等压力,老百姓又怎么可能放开手脚去消费,再怎么刺激都不好使,如果真的好使了,那就太刺激了。

由此可以看出,前段时间很多地方搞的那个 “送房下乡” 是多么的滑稽。

知乎用户 焚香抚琴​ 发表

实锤了,这人不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研究的压根不是经济问题!

任泽平是经济学家吧,你看他提出的观点那条是能解决问题的,怎么看都是在忽悠,忽悠百姓忽悠政府,许家印都差点让他忽悠瘸了…

经济学家们通常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最擅长转移话题。

想起了老郭的一段相声。

郭德纲:帝哥,我希望天下和平,天下百姓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没有战争,行吗,嗯?

上帝想了想,这难点儿,咱实话实说啊,我没那么大能力,真的真的,兄弟我不是驳你面子啊,我也不跟你说别的,你换一样行吗?咱商量商量别的。

我一摸身上带了一张别人的相片,帝哥,你看看这个,这是我师兄弟,他叫于谦,长得挺寒掺的,搞不上对象,你给他变漂亮点儿吧。

上帝:(想了想)还是说说世界和平那事儿吧(把相片撕了)

郭德纲:哎,你怎么把相片撕了,啊?你不同意归不同意,撕了干吗,我还留着避邪呢……

谦儿叔整整容,把头发拉直了还真能变漂亮点,可是住房、教育、医疗怎么整,这是专家能搞定的吗?

说的是良心话,但也是没啥用的良心话!

要不还是再问问帝哥吧!

知乎用户 王小板儿 发表

这个论调听起来还比较靠谱。

国家不去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兜底。

自己兜底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减少消费,存钱,或者找一个稳妥的投资渠道。

赚到了钱,还能实现财富稳定增值,这样日子才过得安心。

至于说消费,凭什么消费呢?

除了生存所需的基本要素,其他消费都可以省略。

什么下馆子,看电影,喝奶茶,吃点心,更别提什么轻奢了。

只要是不花不会死的钱,就坚决不花或者少花。

世界经济本身就在衰退,现在极端气候现象越来越多,战争也迫在眉睫,这些因素对于粮食生产影响很大,而能源也会因此而紧缺。

可以明确的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粮食和能源的价格都会上涨,而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物价也必然上涨,特别是基本生存所需的物资价格。

物价上涨,也就意味着工资也不得不跟着上涨,而工资的上涨,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赚不到钱,而紧接着的,就是裁员和破产。

在当下这个时代,互联网的确是越来越发达了,这也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我猜测将来会有更多的公司接受远程办公,没有了房租成本,在人员薪资上也更加灵活,只有能够接受这个现实的公司和个人,才能更好的适应将来。

这必然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时代,就好像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大量国企的工人被下岗,自谋生路,没有了铁饭碗,自己去找饭辙。

至于说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场社会,我估计大概率紧密围绕于 AI 和元宇宙。

面对这样的未来,抵制消费主义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迫在眉睫的任务。

消费主义就是附着在我们每个人脖子上的吸血鬼,如果不去抵制,我们都会被吸干,成为资本家的奴隶。

我们中学的时候都学过,资本家会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但是资本家是靠这个发家致富吗?当然不是。

如果你学过微观经济学,你就会知道,资本的增殖和工人的剩余价值关系不大。

资本的增殖靠的是资本流动。

举个例子,一个资本家有一万元的本金,投资做生意,一个月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利润是 10%。

一年 12 个月的复利,大家都算出来,我就不算给大家看了。

这个时候,如果资本家把周期缩短到半个月呢?

一年就有了 24 个周期,赚到钱会是多少,大家也可以自己算一下。

其实不用把周期缩短到半个月,只要一年能跑 13 个周期,利润的变化就已经很客观了。

所以,对于资本家来说,资本流动的速度才是赚钱的关键。

而资本如何才能快速流动呢?

当然是靠普通人的消费。

再举个例子,大家都买手机,如果大家买了手机之后都是 10 年再换一个,你觉得手机公司能赚到多少钱?

如果是 1 年换一个呢?手机公司又能赚多少钱?

这是个资本流动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资本流动的节点,我们不停的赚钱,同时也不停的花钱,而我们每花一分钱,都会有一部分,交给了资本家。

所有的人都在花钱,我们以为钱是让别人赚去了,其实最后都落到了资本家的口袋。

资本家才是那个最贪婪的貔貅,他们花天酒地,看起来是在花钱,但和他们从老百姓口袋里攫取的财富相比,那就是九牛一毛。

我不反对消费,我反对的是消费主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生存需要,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去买,但是买之前你一定要问一下自己,你真的需要吗?你买了之后一定会用吗?你确定不会把这玩意藏在柜子里,一年都不拿出来一次?

以前家里的老人留下一句话,花掉的钱才是自己的钱。

小时候我觉得很对,可是长大之后,自己过日子的时候,我发现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花掉的,并且用在自己身上的钱,才是自己的钱。(那个年代的人花掉的钱必然是用在自己身上,绝不会浪费)

只要花的不是冤枉钱,花多少都可以。

比如说吧,商场打折,一百块三件衣服,感觉不买就是吃亏上当,但是真的买回家,就只穿了一两天,要么是不喜欢,要么是质量差,这样的话,这三件衣服的成本,就是每天三十块。

如果你穿都不穿,那就是等于白扔了一百块。

但是,你买了一件五百块的衣服,穿了两年,那成本是多少,一天一块钱不到。

更关键的是,你降低了资本流动的速度,你不仅仅是在减少资本家赚到的钱,更关键的是你在增加自己赚到的钱。

作为一个资本流动的节点,你要去尽可能的获取资本,然后尽可能减少资本的流出,换句话说,你要把属于自己的钱留下来。

抵制消费主义,就是抵制那些不必要的消费,只有抵制了那些莫名其妙,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消费,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现在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丑恶?

就是因为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那些人类其实并不需要的消费上。

如果这些资源都被用来生产生活所需,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会降到最低,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我们现在的消费,看起来似乎是在完成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实际上最后都分配给了资本家,最后能有几个钱落到每个普通人的口袋里?

坐标上海,因为疫情,在家待三个多月,在家的这段的时间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悟。

比如,经过这段时间在家的日子,我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不要工作。

现在我已经辞职,在家寻找一条拒绝上班的路。

我对我的孩子说,是不是学习好,无所谓,能不能上好大学,无所谓,你真正要努力的方向是,将来不需要去为别人工作,也有办法养活自己,就算要被别人剥削,起码也得是很自由的那种。

活着,也是一件需要格物的事情。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要怎么活着?

我还不敢说自己一定找到了正确的方式,但是工作肯定不是活着的目的,也肯定不是活着的方式。

我老婆的肠胃不好,孩子还小,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做饭做菜,父母又隔离在其他小区,不可能来帮我们照顾孩子和做家务,所以,这两个月来,我们从早上一睁眼,就忙着抢菜,收拾屋子,洗菜,做饭,督促孩子学习,还得同时工作,中午吃完之后,又要洗碗,然后准备晚饭,再接着工作,晚饭之后才会有那么一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是,还不能睡太晚,因为同样的第二天还在等着我们。

如此的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因为别人也是这么忙忙碌碌,所以我也可以这样安心度过一生?

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吗?赚钱不就是为了养活自己吗?养活自己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工作吗?

养活自己难道不是为了去追求那些自己觉得美好的东西吗?

当然,如果你觉得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那我祝福你!

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是这样的。

我们辛辛苦苦的工作,到底获得了什么?买房买车?这些所谓的固定资产又什么用呢?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未央宫,都已经消失了,你还能指望你的房子千秋万代吗?

这些物质的东西,你活着的时候未必保得住,就算保得住,你死了之后你的后代也未必会珍惜,就算你的后代珍惜,又能存的住几年?

钱,只要够用就好了,当你以为你赚的多时,那些资本家赚的更多,换句话说,你被剥削的也就越多。

如果有办法赚到维持生活的钱,就不要工作了。

不工作,就可以好好的和家人相处。

不工作,就可以去追求生命真正美好的东西。

人活着,难道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同时让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开心吗?

不要被那些贩卖焦虑的人恐吓!

不要被消费主义绑架!

只要你不工作,身体肯定好。真正碰到事情了,总有解决的办法,解决不了的事情,靠你工作也无法解决。

消费主义都是资本家的陷阱,他们总会制造需求,让你觉得你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别问我怎么知道,我跟广告行业的人很熟。

除了衣食住行等等最基本的需求,任何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

接下来生活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一个维持收入的方式,然后就再也不工作了。

如果你看到了最后,并想点赞,欢迎加入拒绝上班研究所:

淮阴不二生:拒绝上班研究所 · 写在前面

知乎用户 淮阴不二生​ 发表

不妨用数据说话。

根据《2021 中国统计年鉴》,月收入在 1000 元以下的极低收入人口有 5.6 亿人;月收入在 1000-2000 元的低收入人口有 3.1 亿人,两者合计 8.7 亿人。这 8.7 亿人可视作中低收入群体,不是不想消费,是没钱消费。

月收入在 2000-5000 元的中等收入者有 3.8 亿人,即我们常说的 4 亿中产。虽然叫中产,但月收入也仅 2000-5000 元,一年存不下多少钱,再考虑到买房(房贷 / 房租)、子女教育、医疗、赡养老人等潜在支出压力后,既便能存下一点钱,也不敢消费。

两者合计已经有 12.5 亿人,要么没钱消费,要么不敢消费。这些人构成了国人的大多数,也是国内消费整体复苏的根基所在。 对他们来说,消费的确不是刺激出来的。

知乎用户 薛洪言​​ 发表

是一位真正为人民说话的良心专家。

从 1998 年起担任副所长。

至今仍是副所长。

以下是在知网上查到的他的部分文章。

不评论了,大家至少可以读一下标题。

知乎用户 苏呷子​ 发表

在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叫锚定效应。所谓沉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几个名词:钻石戒指、空调、电冰箱、电视机。这几样东西值多少钱?一般来说他们的价格区间是:钻石戒指 5000-10000;空调 2000-5000;电冰箱 2000-5000;电视机 2000-5000。

那接下来回答这几个问题:是谁告诉我们钻石戒指值 5000-10000 的?为什么家电的成本那么接近?你再想想家里的洗衣机、洗碗机的价格区间,为什么这么巧?甚至是你的沙发、餐桌,为什么家庭购置的同级别的大件价格区间高度重合?他们的成本难道是一样的?

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决定价格。如果有人可以决定市场呢?那这些人通过什么手段决定市场?

为什么钻石戒指卖 5000-10000?因为一开始就有人告诉我们,它等于爱情,爱情卖一万块不贵吧?一开始就有人告诉我们这个钻石是稀有的,跟爱情一样,它值一万块。这个一万块,就成了钻石戒指的锚定点。高配的就一万多,两三万,低配的就八千,五千。但是不会几百块。

我们买的所有东西,莫不如是。

以上是锚定效应。

那天我跟一友人聊天,我说医疗成本很高。医生培养周期长,药品开发成本巨大,病情复杂,医生又少。按照市场经济的原理,成本高的东西就应该高,是这个道理吧?

然后他就说:看病是救命的,应该人人都看得起病,这样才对。毫无疑问,从人道主义上讲这是对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还是应该讲人道主义呢?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而且它有可能是别人的工具。不要迷信市场经济,有时候他会咬你一口。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资本裹挟。

我再问个扎心的问题,你算过自己一辈子能赚多少钱吗?答案是特别顺利的情况下是 300-400 左右。那折中一下,是 350 万。你要怎么花?

这个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应该先解决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和医疗。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们才会愿意去消费。这些东西都是刚需。所以我们要先把这三个解决了。是这个道理,吗?

为什么城里的房价贵?为什么北上广的房价贵?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拿来买房子、去好的学校还是拿来救命?

其实住房、教育和医疗里面混进去了一个伪刚需。那就是房子。房子是混凝土,不值多少钱。但是一旦绑定了各种资源,比如教育、医疗和商业价值之后,它就值钱了。于是我们在三座大山里揪出了一个假山。

那普通老百姓的刚需就浮出水面了:教育和医疗。对吗?

有些人就说了,如果这个人赚的少,食物和衣物都无法保证,那这个人的刚需就是吃的和穿的。

是的,房子也罢教育也罢医疗也罢。所有这些刚需只有一个名字,叫生存。

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落脚了,我才会去学习,去进步,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刚需无非是生存下去和活得更好。而钻石戒指、空调、沙发这些都是活的更好的附属品。

现在要解决的是活下去。

所以你决定了你的 350 万怎么花了吗?

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怎么样才能保证我们顺利赚到 350 万……

知乎用户 振东街菠萝包​ 发表

发,多发消费券,我去找小店老板套出来。

知乎用户 听风​​ 发表

副所长:

正所长:

所以说为什么人家是正所长,你是副所长呢。

知乎用户 黑兵 发表

正确。

我一直都在强调,要是想让经济充满活力,那就必须内卷。

因为内卷,是社会健康的重要标志。

因为内卷,就是在不激烈对抗的情况下实现阶级流动。

阶级固化的社会是死路一条,而实现阶级流动,历史上只有两个成功的方法,一是革命,二是内卷。

十年寒窗,是不是内卷?这,就是内卷。

只有当你还可能通过十年寒窗来实现阶级跃迁的时候,社会才不会出现动乱。

阶级固化的尽头,只有革命。

所以,内卷就是社会健康的重要标志。

而只有健康的社会,才有充满活力的经济。

所以,要经济好,就要加大内卷的力度。

要加大内卷的力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落后地区的孩子拥有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让穷人也拥有成为人才的机会,只有这样,穷人才有能力去内卷。

所以,要经济好,就要把落后地区的教育搞好,把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放到农村去,把发达地区优厚的教育资源放到落后地区去。

医疗也是一样的道理的。

至于住房,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人们的刚需并不是住房,而是生活、居住的整个配套,其中就包括教育和医疗。

农村,没房吗?但是,这样的住房满足不了你居住的需求。这就是不合格的住房。人们的刚需不是住房,而是生活、居住的整体配套。

满足了人们的刚需,那谁还储蓄啊?

没有了储蓄的需求,消费不就来了吗?

知乎用户 江浩栾 发表

说的是实话。

现在房贷占了大头,工资还完房贷,还剩下多少?能花到哪去?

生了孩子,孩子要吃奶粉,用尿布,上幼儿园,上学……. 钱打哪儿来?

看个感冒请假排队好几百,还是健康最重要。

满大街很多店铺关店转让,企业苦苦支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互联网裁员潮,热搜这几天总看到硕士、博士生送外卖,女外卖员也越来越多,考教师证的、考研的、考公考编的人数激增…… 说明钱不好赚,钱不好赚,普通人哪里敢花钱?哪怕利率下降,也要努力攒钱存钱以防哪一天失业。

自己挣不到几个钱,哪里还敢乱花钱?

自己都养不活自个,哪里还敢生孩子?

我们是看到那些产品不心动了吗?我们是看到喜欢的对象不想结婚了吗?我们是不想跟所爱的人生孩子了吗?

不,我们不是不想。我们是不能。

我们一旦心动选择消费,明天就可能得喝西北风;

我们一旦决定要结婚,就得解决婚房的首付与贷款问题,就可能在往后几十年里背负巨额债务;

我们一旦想生孩子,就得付出许多的资金与精力,然而我们的资金早就被房子套走了,我们的精力也被工作榨得所剩无几。

然而,就算卖力工作,依然有可能会在 35 岁的时候失业。面对风雨飘摇的未来,家里没矿的普通人也只能多存点钱傍身了。

知乎用户 忘川​ 发表

这位专家说的确实是专家该说的话,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解决后顾之忧,消费自然恢复。

而对消费进行刺激,其实只是望梅止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像光抽鞭子不给马吃草,还能指望马能跑的多快;光给民众许诺空头支票,而拿不出实际措施惠民,还能指望民众怎么拥护你;光给员工画大饼,而没有兑现的时间表,还能指望员工怎么用心工作;光说给民众解决能源危机,而没有实际行动,并且仍然对俄罗斯的制裁加码,怎么能压住民众示威游行的势头;光给民众消费券、减税,而没有实际解决民众关心的住房、养老、育儿、医疗等迫切的问题,民众怎么能安心消费,快乐生活。

总之,解决消费问题,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我们要找对关键点,不要只看表面。

知乎用户 举重的蚂蚁​ 发表

一个人被掐住脖子都快翻白眼了,专家都来会诊。

有说用中医的,有说用西医的,有说跳大神的,就是没有松手的​。

知乎用户 果冻菌​ 发表

连大部分财经评论员都在说车轱辘话的时代,竟然有经济学家说实话。

经济学家说句实话竟然在社会里如太阳打西边出来似的引起轰动。

一种本该是正常现象的发言,在某些年内,竟然如此稀有。

观点是对的,

但错误的是一个庞大阵营!

您觉得是好是坏?

知乎用户 大黑儿 发表

今年还有 3 个月,就要结束了。

这段时间很多房产专家又像往年一样,开始说明年房价要大涨了。

每年到年底的时候,都会有这种说法出来。

就像 2018 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大 V 说北京房价 2019 年一定会反弹大涨,结果北京 2019 年房价还是跌了一年,等到 2019 年底的时候,说 2020 年北京房价一定会大涨,结果北京房价 2020 年又跌了一年,等到 2020 年底,又说 2021 年北京房价一定会大涨,这次终于蒙对了。

这也是暴露出来楼市一个最大问题。

房价不涨的话,或者说,如果大家觉得无法从买房中获利的话,那么买房的人数量会减少很多,所以为了能增加成交量,那些房产专家,或者房产中介,就必须要不断说房价要上涨了。

现在一些房产专家也又开始和往年一样,说 2023 年房价要大涨了,就像 2021 年底,他们说楼市政策底到了,2022 年房价要大涨一样。

没办法,都是为了生存,房产专家也是要吃饭的。

彭叔倒不是觉得房价不能涨,彭叔是觉得房价上涨,你好歹要有个上涨的原因才行。不可能什么变化都没有,房价就凭空上涨了吧。

我们可以往前翻,看全国房价上涨的那几次,哪次都是有重大的利好。

像是在 2021 年那波房价大涨,当时是 JYD 泛滥,国内大放水,导致国内房价 2021 年大涨了一波。

像是 2015 年那波房价大涨,是国内搞了棚改拆迁,上千万的拆迁户冲到楼市买房,房价大涨。

像是 2008 年的时候,那也是 4 万亿流出来,国内房价上涨。

像是 2002 年的时候,那是国内加入 WTO 后经济快速发展,大家的收入嗖嗖嗖往上涨,房价跟着上涨。

没有哪次房价上涨,是在没有政策的引导下,房价就凭空上涨的。

现在有谁看到这个大政策出来了?

在没有大利好的前提下,房价拿什么大涨呢?

彭叔也知道,稀释债务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抵押物价格上涨,这样的话,原本看着比较高的债务,就会显得不高了。就像你现在有 1000 万的房子,负债 700 万,你负债率是 70%,后来房价上涨,你这套 1000 万的房子,上涨到了 2000 万,而你的负债,还是 900 万,这个时候,你的负债率就下降到了 35% 了。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 BUG。

那就是房子的本身,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你的房子升值到了 2000 万,意味着肯定要有人在 2000 万的时候买入才行,那么对于那个以 2000 万价格买入的人来说,他的负债将会达到 1400 万。

1400 万债务,和 700 万债务,所需要承受的利息,差距是很大的。

如果说,在收入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负债从 700 万,变成了 1400 万,那么想想后面这个接盘的人,他的资金压力有多大。要是他再遇到降薪或者失业,那他无法偿还这 1400 万的债务之后,只能选择降价卖房,那到时候砸盘的人就多了,房子的价格也会下跌,等到最后,就是一地鸡毛了。

击鼓传花,后面也要有人接才行,没人接了,那这个游戏就玩不了。

现在想要让房价大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所有人涨工资,让大家的收入变的更高,才能去承担起更高的房贷。

但是涨工资,这还是比较难的。

现在国内那些工厂,工资水平也就是 6000 左右,就已经让很多工厂都想要搬到人力成本低的地方去,工资再上涨,大家觉得可能吗?

彭叔 2011 年在南京开公司的时候,文员一个月工资就是 3000 元,现在是 2022 年了,过了 11 年了,文员一个月的工资,3500。

物价、房价,连水费都涨了那么多,但是工资才涨了多少?

从这个就能看出来,涨工资是很难的事情。

现在楼市里面,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四大一线城市,房价都出现下跌,或者疲软了。

四大一线城市,是国内房价的天花板,当四大一线城市房价都出现下跌的时候,后面那些城市房价想要上涨,是很难的。

全国每次房价普涨大涨,都是从一线城市开始的,一线城市房价先涨,涨到很高的位置以后,资金开始外溢,一线城市的炒房客降维打击,去二线城市炒房。就像 2015 年那波房价上涨,就是一线城市带头,之后是二线城市,最后才到了地级市。2020 年这波也是,先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带头,四大一线城市房价都涨了,后面才是杭州、成都、西安等。

所以如果说一线城市房价不涨,在那趴着不动,后面城市房价就很难上涨。

现在的北京楼市,待售二手房数量都已经超过了 95000 套,这是彭叔这 3 年来,看到北京待售二手房数量最多的时候,以往北京待售二手房超过了 9 万套之后,基本上房价不涨了,达到了 93000 套的时候,北京房东就不傲娇了,房价开始阴跌了。现在都 95000 多套了,北京房价还拿什么上涨。

上海楼市现在回头来看,很明显在今年 6、7 月刚解封的时候,上海一批二房东和房产中介,联合起来把上海租房市场给炒了一波,当时他们吃准了 4、5 月上海租房市场停了以后,租房需求会大幅度增加,然后租房和买房还不一样,租房一般是不能等的,因为租房的人一般是没房的人,他没有房子住,所以必须要赶紧租到房,而买房的人不一样,他是本身就有住的地方,所以他没那么急。这个就租房市场有了炒作的空间,那段时间上海房租被炒了一波,等到进入到了 8、9 月的时候,上海的租房市场也就开始冷了。还有当时 6、7 月上海楼市传出来的一些所谓高价成交的豪宅,现在卖出去的那些豪宅,又回到了房产中介那,当时卖出去的那些房子,现在已经被证实是房产中介的截图成交,也就是在房产中介网上先交押金,然后就可以在房产网站上显示已经卖出去了,然后等两个月左右,再过来退押金,说房子不要了,就是这种方式,忽悠了一些人在 6、7 月时,高价接盘了上海的一些豪宅。也就像是杀猪盘一样了。现在上海楼市已经是降温了,彭叔在 6 月上海刚解封的时候就说过,如果说 6、7 月上海楼市二手房成交量突破不了 3 万套,那么等到 9 月份的时候,上海楼市就会进入到横盘阴跌期,之后房价就会下跌。因为上海楼市去年火热时候,一个月就卖出去了 2.8 万套二手房,今年上海楼市停了 2 个月,再加上本身那个月的需求,、6 月、7 月连 3 万套都突破不了的话,只能说明上海楼市的购买力,是减少的。现在上海楼市就和彭叔判断一样,6 月、7 月都没冲起来,后面的压力就很大了。

广州楼市,天河房价都跌了,海珠、越秀,都在跌,去年广州那波房价把广州潜力透支的有点太猛了,没办法。。。。现在广州那边,彭叔不知道是那些企业老板,因为生意不好,所以需要回笼资金,在砸盘卖房,还是炒房客在砸盘卖房,彭叔不知道是哪个群体在砸盘,但广州房价这段时间跌的那么多,肯定是有群体在砸盘。

深圳楼市,现在是调控最严格的一个了,某些方面来说,深圳比北京,现在调控更严格了。大家想想,深圳房价已经连续下跌超过 12 个月以上了,深圳房价平均下跌超过 10% 以上,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了,再怎么吹的房产专家,都不敢说深圳房价这一年没跌的,现在深圳楼市还是冷的很。

四大一线城市,没一个楼市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后面的那些杭州、南京、天津、苏州之类的城市房价大涨,不太现实。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特别大的利好,那么一线城市那些投机倒把的人,他们肯定是最先知道的,他们都没动,下面的动个什么劲呢。

另外彭叔再跟大家聊聊这个生活的问题。

现在外面的大环境的确不好,年轻人的压力也很大,但彭叔还是建议大家最好别躺平。

彭叔就说的直白点。

就算,现在大家说的各种负面情况,都成真了,以后真的是不太好了,那等到那一天来,也至少要过 50 年以后了,而按照大家的岁数来看,大家那个时候,有的已经嗝屁了,有的是 80 岁、90 岁了,真到那个时候,你也没机会了。

那一天,现在能看到这个文章的人,估计是等不到的。

大家能看到的,就是现实越来越残酷。人的青春,就那么些年,年轻的时候,不卷,不忙,那么等到自己老了,50 岁了、60 岁了,机遇就算来了,你能抢的过那些当时 30 岁的年轻人吗?

把握当下,珍惜现在手上有的东西,多给自己以后留点后路,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单身的人,尽量的找一个可以一起走的人,这个人不一定是你爱的人,但他(她)会和你一起走下去,帮你分担风险,也不要老想着出轨,劈腿之类的,普通人里面,想要劈腿,出轨,还是有难度的。没钱,想出轨都难。

有对象的人,也要珍惜对方。因为就算你只是谈恋爱,不涉及到财产分割,但你每次分手,你再寻找一个新的恋人,从认识,到在一起,再到双方的三观磨合,生活习惯磨合,你会发现你在这个过程中,既花费很多时间,又费了很多钱。当然了,如果说感情破裂了,或者说这段感情对你来说,已经是一个拖累了,那你想单也可以,但如果说只是生活太平淡了,彭叔觉得真的没必要去为了尝鲜,而分手。

最后:

现在的时间点,最适合的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不管是心里,还是身体,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这样万一以后,真的还有什么机会出现,自己也能抓住。

寒冬了,该抱团取暖了,彭叔粉丝群第 32 次开放喽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不是专家傻,只是有些专家屁股决定脑袋。

这不遇见能用脑子说话的专家,那还是有水平的。

但问题是现在傻子都知道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关键是谁能解决这个问题!革命最困难的从来不是怎么去开始一场革命,而是怎么选择革命道路。就比如中国自古以来农民起义频繁,但哪一场能比得上秋收起义的意义?

知乎用户 光暗 发表

如果一个人,背房贷不多,不用太鸡娃,养老有着落,那他为啥不吃喝玩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知乎用户 追风月影​​ 发表

除了住房,其他的问题国家一直在积极解决。

医疗一直在扩充医保药品报销范围,覆盖更多病种。

教育一直在试点各种方式。比如我们这块有试点大学区、有试点教师、校长轮换制度的,今年我们片区的小学和初中都换了校长,换了牌子,挂上了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招牌,软硬件更新,各种政策倾斜,力图把原来区倒数的帽子摘掉,虽然还是任重道远,很多举措都有点形式主义,但毕竟一直在努力。

不过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就像本地最好的几个三甲医院(整个城市其实一共也就五个,水平都比较差,经常有误诊、过度治疗,以及瞧出病来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所以很多大病还是得去大城市处理,花费自然高起来了。而就像北上广深重庆这些大城市,不仅三甲医院众多,起码都有几个百姓能信得过的好医院。

学校也是如此,虽然在改善,但传统的好小学这个区里一共也就五六所,好高中三所,其他的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很多人为了孩子教育不得不去买老破小,我隔壁的邻居就花了 50 多万买了 40 平的六楼(当地房价均价 8000 多)。

但住房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就大了,本市还好,有不少重工业,我们的省会就更难了。五年前就开始卖地为生,现在房价飙升到 14000,居高不下,城市职工到手平均工资往高了说 5000。我几乎跑过所有的新楼盘陪朋友看房子,感觉省会的所有楼盘加起来大概能住下全省的全部人口。目前的话,新楼盘入住率最多 20%。

这玩意怎么解决我是不看好的。

降价,开发商不愿意,因为拿地的时候都是高价,大部分成本在土地上,怎么降价?所以在资金链断裂之前都在捂盘。个人手里有房的除非撑不下去,都不出手。

如果真撑不下去出手了,从整体上看,也未必是好事儿。。

专家这话整体说的挺对,但近些年解决的空间不算大,医疗教育的改善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人们需要留钱治病、教育;住房只能等泡沫真的破掉,并解决了破掉以后的问题再看吧。

周边的人有余钱大部分都存下来了,或者投资到了孩子的教育上,再看周边的各种店铺,像我们这种四线城市,只有食住行,医药,教育,美容,养生还能活下来了,饭店也是经常倒闭换人,或者开启合租模式,早中晚餐分别不同人经营,减轻房租压力。

包括网购,现在买生活用品才是主流,其他的东西能不花钱就尽量不花了。

更别说像我这种因病返贫的了。

不看好。

知乎用户 紫川树​ 发表

王小鲁说的没错,但是后面如何实施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

道理很简单,要有钱消费!

**根据我的理解,这时候应该挤虚向实,简单来说,就是实质性降价,具体操作就是通过破除不必要性垄断进行降价,**当然手段多种多样,简单总结就是拆除 “藩篱”

这是国家正在做的,例如药品,医疗器械集中采购降价,除此之外还需要医疗改革,因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最后也没有更多的落到医生手里,而是落在了医院以及各种中间商手里。

教育市场上清除学科类辅导班,因为辅导班不能产生任何实际性财富,只会加剧负担并且造成教育不平等。

对于电商来说,破除平台垄断性收费,严控垄断地位平台的利润。

破除过度营销带来的溢价,例如本来应该很廉价的婴儿奶粉,纸尿布,却因为品牌营销带来高昂的价格 ····

向非生产性高收入阶层加税——例如娱乐圈;

最难的骨头还是,房地产买卖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如果能实质性降低房价以及房租,基本上可以拿经济学奖了。

因为房地产设计到的土地,税收,在近二十年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并且关联着地方金融 / 债务等,下猛手,急剧降低房价会造成地方财政收入锐减,这个问题基本是两难。

如何向非生产性高收入人群加税,而不传导到低收入人群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大难题。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家用汽车 20 万元以上的汽车,必须采用 98 号汽油,而大幅提高 98 燃油的价格 ···

提高收入也许很难,但是全面降价容易一些,毕竟整体价格水平降低一半,相当于收入一倍。

国家层面继续抢夺欧美的高端产业链,一个都不能放过。

更广泛的开拓海外市场,来弥补国内房价下滑带来的财政收入降低 ····

欢迎关注知乎第一流氓,职场专家,传说中无所不能的老王 / 期货作手;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交易哲学家

知乎用户 寰宇视野 发表

性感的苹果 14 上线了,库克表示苹果会科学规划产能以满足全球苹果粉丝的需求。

华尔街分析师对于苹果全球销售是充满信心的,他们尽调了苹果全球拥有 10 亿粉丝,其中三分之二已经 3.5 年没有更新升级新手机了,按照电子设备通常使用年限,很显然苹果 14 依旧是刚需产品。

而实际上,苹果 14 上线,最先饿死的是苹果手机黄牛党,这些人以苹果饥饿营销模式不断收割一茬又一茬的韭菜,然而这一次他们却成为了苹果公司的韭菜。

有媒体分析说,苹果黄牛之死,死于苹果开拓了新的供应链分担了富士康的压力从而增加产能,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们从华为 Mate50 的销售火爆情况看,并不是苹果手机供求平衡,而是华为已经重新站起来与苹果在中高端机市场展开竞争。经历三年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及体验正在发生的俄乌冲突,中国消费者正在将消费与爱国及安全因素结合在一起做考量。

库克说苹果中国的用户数据储存在中国云数据库里,苹果用户掌握自己数据密码,如果用户忘掉密码,那么苹果会提供找回密码服务,也就是说苹果掌控打开大数据门户的超级密码。这就像外资在中国建了一个酒店,酒店硬件软件甚至人员都可以是中国人,然而酒店打开每一扇门和每一个保险箱钥匙却在外资手里。

消费苹果的热情主要是中国年轻人对于时尚和科技的追风,我们国产品牌花了很长时间来模仿国外科技创新和时尚,直到中国 4G 通信领先于世界,中国移动支付领先于世界,中国文化重回自信,我们才开始回归审视自己国产品牌的魅力。小米,华为等都是不错的国产科技创新者。

从移动电子通信设备,到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再到满足生活智能网联的智慧物业家居,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歇,中国高度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能够为这些美好的生活向往提供生产力保障,我们在物质需求上得到一个程度满足。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抛开社保和房贷及子女教育及养老这些消费成本,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生活价值和质量提现。中国人环保的生活和简单主义的人生价值该以什么样的生活清单来展现呢?

儒释道,三教合一,一锅大杂烩,我们的信仰已经没有那么纯粹了,孔子的仁义礼智信,释迦摩尼佛的因果,老子的无为,中国人该有怎样的信仰呢?

法治,文明,诚信,守礼,民主,和谐,富强这些是国家层面引导的中国公民公共道德准则,放到每一个家庭,我们有家风家训,公民的公共道德和家风家训结合起来成为国风潮流。这一切的核心是我们对国家制度和民族文化历史的自信,自信需要一些承载物质,中国制造 2025,中国消费供给测改革,中国环保实现碳中和,中国对世界抱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我们消费文化和习惯在信仰成长过程中形成,市场经济主体要满足这个消费需求就要有深耕中国文化和历史及习惯的基础性研究与原始创新,这就是商品经济需要的工匠精神。中国工匠精神要摒弃日本造假的工匠神经,我们有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和最大供应链,我们不必急功近利。

要给中国品牌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和法律保障,这就需要中国加快统一大市场战略规划出台和阶段性目标计划确立及具体项目实施落实,打通中国庞大内循环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深耕的市场经济法治环境保障从而降低市场开拓和商品流通成本,这才能真正的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

综合而言,经济学家以经济标准化模型来推演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消除阻止消费增长的元素从而实现经济流通,这是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现象创立经济理论的使命,不过中国统一大市场和供给测改革进程才是他们标准化经济模型推演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你想干什么?谁让你这么说的?你有什么目的?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国王怎么没穿衣服啊

知乎用户 言简​ 发表

提到了解决住房、教育、医疗问题

但是没提解决收入太 TM 低的问题

月收入 3~4000 块,连买个稍微好一点的自行车都不够,消费个 P 啊!

知乎用户 特洛诺米 发表

看问题看本质,

我的看法:

1 现在得经济学家都是拿出来被全民骂的,纵观全网,基本上是。这是塔西佗陷阱的中晚期形态,基本丧失道德标准了。

2 反对非 A 即 B。经济这个问题得有弹性,为什么不能是在努力解决好住房,教育,医疗的同时,又在适当的时候刺激刺激?

3 大环境很重要,大环境不好,就得看体制能否改变大环境,烂透根得体制再好的环境也把自己玩崩,说的前苏联。

4 大家忙着唱赞歌,选择性失明已成社会共识,真知灼见被埋没,与其热烈鼓掌,不如闷声发财。。说的俄罗斯

5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唱赞歌鼓掌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基本上就是谎言。

这是柏拉图说的。

知乎用户 30 秒看穿本质 发表

大家都懂,但敢说的就一个

知乎用户 小爷​ 发表

14 亿人,要是能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注意是等,说明还有其他的)解决好,恕我直言,人均 GDP 起码得超过 5 万美元,达不到这个数字,你就没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别来杠,杠就是你对。

那么届时 GDP 总量将是 70 万亿美元。。

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什么概念对吧?

相当于三个美国。明白了吗?

。。。。。。。

打击你们一下。连个像样的光刻机都造不出来,给人家制裁一下就要死要活;自己的固有领土随便让人家进来窜访;国内人民不团结,为了个 xx 乌克兰俄罗斯居然能疯狂互撕。。就这,也配谈解决好住房教育医疗问题?

知乎用户 梦幻泡影 发表

所以只能干个 “副所长”

如果是个正职那还了得!

正所长又不是不知道,都是学经济的,基本原理还不懂吗?

但是……

知乎用户 其心悠扬​ 发表

实际上消费这东西,一个是消费能力,一个是消费意愿。

今年居民存款快速增长,不是消费能力的问题。

所以主要是消费意愿。

他说的住房、教育、医疗,这几年在变好还是在急剧恶化?它能跟近几年消费不振扯上关系吗?哪怕有相关性,相关性就代表因果性吗?

你说住房这东西,现在全国总体来说它没在暴涨吧?反而是在变便宜对吧?

教育呢?我国的基础教育虽然近些年改得不尽如人意,但在国际上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无论是国外搞的各国学生的能力测验的得分,还是咱的教学深度广度,它都已经很不错了。而高等教育近些年也一直在进步,同时我国的教育非常非常之便宜,考虑到经济成本,你说它在全球最前列,不为过。

医疗呢?美国人均医疗消费是中国的几十倍,美国的医疗 GDP 超过日本全国的总 GDP,但是人均预期寿命比中国低了 2 岁多,这个超越也是 20 年发生的。英国引以为傲的 NHS 系统,现在正有历史最高的 600 多万人等着看病,下了紧急转诊通知的癌症病人等待初次治疗需要等 2 个月以上的有 40%,担架上等着急救入院的病人数量是 19 年同期 300 多倍……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医疗医保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福利。你要是真做过功课,站在外星人的角度上不双标地比一比,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因此呢,我不同意王先生的观点,或者说,我认为他讲的是废话。

我认为现在消费欲望不振,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全球面临一轮剧烈的衰退 / 危机叠加全球由和平发展为主题正在急速转向动荡争端——老百姓有意识地开源节流未雨绸缪,是正常的,很明智。

这个挺难扭转的。

二是疫情影响服务业,这个倒是好说,好好防疫嘛,你把 7+3 改成 10+5 试试,疫情形势立马就好很多。

不要提什么共存,共存的地方现在没有消费好的,同时制造业几乎全拉了,大量的工业国由贸易顺差变贸易逆差,由小幅贸易逆差变成巨额贸易逆差。

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提振消费的方法: 给富人加税,给穷人减税和发放大量的消费券。通过征收遗产税、多套房高税率的房地产税以及更高的奢侈税和进口奢侈品关税,减小贫富分化减少对海外商品服务的消费。

有什么用呢?一个年入 10 万的人,他一年可能要消费 9 万;一个年入百万的人,他一年大概消费 30-60 万,超过 60 万的不多;一个年入千万的人,他一年消费 300 万已经很多了,不少只消费 100 万以内,一个年入 1 亿的人呢?年消费很难过 1 千万。

那么 1000 个年入 10 万的人年消费是 9000 万甚至更多,1 个年入 1 亿的人,一年消费 1 千万甚至更少。

并且,财富越多收入越多的人,越倾向于买非国产的和奢侈品,它这个消费并没有让中国以内多少人富起来。相反,年入 10 万的,消费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的商品和服务,这个消费它能使相关产业链上的无数人获益。

知乎用户 顽皮的虎鲸 发表

这话说的在理,但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却不采纳,更不会搭理。

老是做一些让人非常反感的操作,什么一人买房全家帮,还全家人都能贷款。

他妈了烂尾房问题解决了没?这贷款是不用还还是咋地净想着让人贷款。

还有很多乱像就不说了,还有很多所谓专家出来各种哔哔赖赖。出一堆馊主意

就不能让这些个牛鬼蛇神消失吗?

能不能让真正好的政策落实下去

知乎用户 趟 Jolly​ 发表

社会是一个 “人工” 系统,几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没有能 “自然” 解决的问题。

住房:房价不是调控出来的,将供应、开发、贷款、销售等环节管理好,房价自然炒不起来。

教育:成绩不是督促出来的,将兴趣、习惯、资源等问题解决好,成绩自然就会好。

医疗:疾病不是治疗出来的,将营养、体质、预防等问题解决好,身体自然就好了。

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

按照这个 “真话” 的逻辑,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也不需要 “解决” 啊。

女友:形象不是化妆出来的,将教养、学识、健康等问题解决好,气质自然就好了。

加薪:工资不是喊出来的,将绩效、成果、利润等问题解决好,工资自然就会涨的。

这不是一个问题,都是关联方的问题。治标没有用,只有治本才有效。你们看到的都是表象,我看到的是本质。前置问题解决了,后续问题自然就好了。只要共产主义还没到来,这样的逻辑总会有市场。

当你作为一个围观群众,去看待一位这样的评论家,会很容易情绪激动,觉得真特么讲得好。

当你作为一个员工,面对一位这样讲话的同事或者领导,也很容易情绪激动,觉得真特么想抽他。

知乎用户 天雷之遁​ 发表

话是这么说的。

你说这么个道理,就是稍微受过点教育的人都能想明白。

更别说一个大经济学家了。

但怎么做呢?

历来都是想想容易做起来难。

很多人总说我们这边没好 r,太集 q。

但欧美国家够民主了吧,够自由了吧。

但经济危机还是一浪一浪的来,homeless 依旧满大街都是,那么健全的福利制度,有时候都得靠零元购生活。

你说这到底为啥呢。

所以吧,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知道怎么干容易,但但干起来就难了。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哇,好厉害!庆祝!举世瞩目的大发现呀!堪比地理大发现!win!

知乎用户 天平 发表

2021 年底,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发过一个报告(《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称,“消费的回升潜力可能已经出现‘久性下滑’, 这对于经济增长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非常关键。 疫情冲击造成的社会心理变化、 就业压力和收入预期下降, 使得消费需求持续面临严峻挑战。”

人大报告指出的原因是收入下滑,王小鲁指出的原因是社保和住房,综合他们的观点,其实大致就能勾画出中国目前消费的情况。我用之前的数据说明如下。

1、从统计数据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去年开始增速就持续下滑,今年四月份以来,一直持续负增长。其中,餐饮消费下降速度更快。这和我们的直观感受也是一致的。

2、很多人把消费下降归结于疫情,这是不完全的。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 2012 年底开始,趋势性下滑,即使没有疫情,这个趋势也会持续,疫情只是起了放大器或者催化剂的作用。

3、居民消费不断下滑,原因很多,但首要原因是居民收入相对下滑,这是人大报告中数次提到的。下图是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政府 + 企业 + 居民)的比例。该比例在上世纪 90 年代,几乎都在 65% 以上,但从 1997 年开始逐步下滑,金融危机后,比例一直低于 60%(2019 年除外)。这两年的数据 wind 上没有,估计是不再公布了。我猜测,比例应该更低了。

4、不仅如此,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可以从两组指标来看。第一组指标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增速差异。大致从 2017 年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就低于平均增速,说明贫富分化在加剧。第二组指标是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速的差异。工资性收入就是打工的收入,这是穷人的主要收入;财产性收入就是股票、房租等带来的收入,穷人几乎没啥财产性收入,这主要是富人的。我们可以看到,2014 年以来,绝大部分时期,财产性收入增速都大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速。

5、另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导致我们消费不断下滑,这就是王小鲁讲到的住房和社保。

第一个原因是我国社会福利不完善,比如,我们医疗和教育的花费相当大,大家预期会花更多钱用于医疗或者教育,那么花来消费的钱就会减少。下图是央行的调查数据,从 2016 年开始,居民预期在教育和医疗上面的花费占比一直在提高,这势必挤压其他消费。

第二个原因更重要,这就是高房价。高房价导致高房贷,高房贷使得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个月的工资相当部分用于还房贷。下图显示,金融危机以来,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借贷余额 / GDP)从 18% 暴涨到 62% 左右。

收入相对下滑 + 贫富差距扩大 + 社会福利不完善 + 高房价挤压消费 = 消费持续下滑。

即使没有疫情,消费下滑的趋势也难以避免。

疫情是放大器,这主要体现在疫情以来出现的大量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啥,大家心知肚明。这种情况下,在职的加速内卷,失业的朝不保夕,消费怎么可能好呢?

知乎用户 有只荆棘鸟​ 发表

从国际分工来看,大陆地区负责生产,世界其他地区负责消费。

这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和努力方向。

刺激消费这种妖言,还是不要提了。

知乎用户 lili 发表

咱们近年来不是在解决问题吗?

比如说教育,打压教培,减轻家长的教育负担。

比如说医疗,又是集采,又是 drgs,减轻病人的负担,做的真的可以了。

怎么民众都没觉得自己负担减轻吗?

这是统计的 18 个主要城市的消费占比,自 2010 年起,医疗和教育占比一直比较稳定。只有住房是显著增加的。说是三座大山,不如说一大两小。

这是住房占比,在大城市,住房支出能到 1/3 之多。

所以打击了这么多年的医疗教育,大家还是不太敢消费。主要的原因不是呼之欲出了么。

天天逮着两个小的打击,说是减轻民众的负担,但对最大的山头却视而不见。不仅视而不见,还有扶持之意。

钱都拿去买房租房了,还有啥钱消费。

我又忍不住要嘲讽医学话题下优秀答者。

如果你是临床医生,就知道说这句话是绝对的外行人。

知乎用户 陈天涯 发表

给说人话,说真话的专家,点赞。

搞再怎么高大上的学术研究,最终讲出来一堆深不可测的理论知识,普通群众是听不懂的。

我们就想知道,对我们生活有什么相关的,对我们有啥影响和改变。

知乎用户 老刘和小孟​​ 发表

这句话说的很好,这其实也是目前的国家正在做的,很多人先别不信,我下面先说出来我的看法。

1. 对房地产行业已经开始下手了,对房地产公司设置三条红线,弄倒了多少房地产公司,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伤害到了很多居民,因为地产公司直接停工造成了很多烂尾楼。不过现在国家也开始保交楼了。

以后地产开发的模式会发生转变,开发商会从卖房子转向持有长租保障房,然后将类似长租房项目发行 Reits,也就是资产证券化,在二级市场实现退出。这时居民的居住成本就降下来了。

2. 教育已经双减了,新东方、好未来等以前的教培巨头直接被减的濒临破产,当然新东方靠着东方甄选又起来了,但是教培这个行业基本是完了。可能很多人说教培一完蛋,普通孩子更没出路了。任何改革不可能十全十美,现在起码我们看到我们国家正在做事,正在往人民需要的地方做事。

3. 医疗这块我们做的也很不错,以心肌梗塞的支架为例,以前一个支架基本上万,现在集采后国产支架一个几百,这已经大大减少人民的负担了,这是集采中的一个缩影。

人民很不容易,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多给国家一些时间。

喜欢经济欢迎关注公号:少女梦的世界

知乎用户 十三亿少女的梦 发表

大实话。

医疗,教育,住房,把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榨干了,当然没什么别的钱投入到其它地方了。

知乎用户 greatmatch​ 发表

这可能 “有良知” 的“国产”经济学家的观点吧。

其实这个观点是错的。

因为,他的观点成立的假设是:强势部门可以很轻松的 “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

但这一点,熟悉了解强国现实的人都知道,会有多难。

有人会说,

连阿三、泰国,甚至朝鲜都能做到,为什么强国做不到?

我觉得原因是,说这种话的人,了解阿三、泰国、朝鲜这些榜样的渠道,跟了解国内现实情况的渠道,是一样的。

因为,

消费不行的本质原因,是大部分消费者钱包里没有钱啊。

没有钱,让他们怎么消费?

钱从哪儿来?

印钞票、发钞票?

这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真正得到执行的可能性为零。

所以,

真正的问题是,钱到哪儿去了?

或者,钱为什么没有来?

在国产经济学家的自以为正确的引导下

很多人都在等待

等待那些让他们没有钱消费的条件得到有效的解决。

但是

很可能是无解的

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

而是……

该闭嘴了

知乎用户 唐树 发表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这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我是举 4 只手赞成的。

当社会已经存在一个 “庞大的低收入群体”,这时候促进消费的办法是 “提高他们的收入支出水平”。在住房、教育、医疗等等方面,进行惠民改革,就相当于提高了 “这个群体的综合收入”。

低收入群体,相对有了更高的收入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消费。

不然,整天喊着 “刺激消费”,实际就是不管“这些庞大群体” 没有消费能力,那是得不到 “刺激消费” 的结果的。

知乎用户 王涑袭看世界 发表

在中国论坛,一件事能不能做成,要看是谁做,要是美国人做,那就是非常合理,一定会成功,要是中国人做,那就是不能做成,基本上,只要中国不是天堂,还存在问题,那就是什么都做不成,刺激消费本来就是一个常见的经济手段,而住房,教育,医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国家可以说解决好,当然,要是有人说印度解决的就很好,人家是免费医疗什么的,也成立,这位经济学家,都忘了基本的经济常识了

知乎用户 笑笑而已 发表

人说得没错啊。

我就甜蜜好奇了,这帮子专家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消费为什么疲软?

???

我有钱我吃个卵的方便面还甜蜜不加蛋?

老子都没钱了,还消费个机霸?

没看见大家都在为了水泥盒子还贷款呢,还消费个勾八?

哪怕有点存款,甜蜜都是等着给银行 / 老师 / 医院的,消费个勾八。

知乎用户 不负骚话​ 发表

想起有段时间广州发消费券,满 100 减 30 好像是。想着消费券有好过没,可以买点牙膏洗衣液等日用品先屯着。

于是了解到消费券要抢,

好吧抢就抢,调好闹钟结果吃了闭门羹,什么也没抢到。

更高潮的来了,我朋友抢到了,满 50 减多少来着,高高兴兴准备去消费,然后被营业员告知,想要使用消费券嗯前提是下载某 app。

日 Tm 的,这么麻烦消费心情都没有了。

知乎用户 刹加利奥 发表

王小鲁——这才是一个良心经济学家。

知乎用户 拨镫复明 发表

道理是对的。

关键在于蛋糕就这么大,切蛋糕的人 / 群体,恰恰有机会先拿,那么这些需要优先解决好的问题,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足够的资源投入,就要看是否有足够好的方案和并且能够切实地实际落地执行好。

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看到期望的进展。

知乎用户 asdf-quark 发表

完全就是大实话。

我国动不动就是投资促进经济,修路,修基础设施,大家发现没有,原本想着通过基建促进经济循环,但是没有促进,因为能接到工程就那几家公司。修路的老板赚钱了。修路的工人还是一贫如洗。以县为单位,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说真的,现在都修的差不多了,再大搞基建,只会加大贫富差距。还不如全民发钱,尤其疫情期间,大家都缺钱,谁不会花钱呀。

知乎用户 无法无天​ 发表

其实如果可以提出一些更具实践性强的措施,会远比仅仅说一些纯理论要有用的多。

住房、医疗、社保、教育是关系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想要把关系民生的问题解决好,自然离不开巨额的财政支出。而在经济发展缓慢阶段,为了刺激经济恢复,国家往往会选择降息减税,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财政收入减少。因此,想在这个时候大力推行与民生相关的举措,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将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这种观点,在经济繁荣时可能是一种可行性建议。通过基础住房、医疗、社保等全覆盖的方式,可以消除百姓的后顾之忧。基础民生有保障之后,百姓便会敢消费、敢贷款,从而逐渐拉动经济上升,达到经济繁荣的目标。

而现下,若仅靠房地产支撑经济,已然不能满足经济迅速复苏的需求。连曾经的 500 强房企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又何况那些中小房企了。眼下,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拉动消费,要拿出真正有效且惠民的举措,而不仅仅是喊喊口号,谈谈理论。要知道,理论喊得再漂亮,最终也得落到实处去检验。

知乎用户 Macimee 发表

1 - 专家说的对。

2 - 专家说说怎么解决好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3 - 作为一个个体消费者: 有总比没有好 – 起码比专家的话实惠多了。

知乎用户 吴大志兄​ 发表

确实是刺激出来的啊,今天我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消费了一万多呢,平时节俭,只有在这儿我才能尽情消费挥洒血汗钱。

知乎用户 Andy 发表

除了住房由于惯性原因,短时间不太好看见成果,教育、医疗问题总体实际上已经有很大改善。

消费不是靠刺激出来的,这个观点个人认为也是对的。然而不是住房、教育、医疗问题解决了,消费马上就好了,这三者是民生基础不错,问题决定消费提高的还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导向总体上存在着两种路径,即经济工具和非经济工具路径。

为什么会有刺激经济的说法,因为它本质上是经济工具主导型。

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并不是经济工具,经济工具用好有利于促进经济,但是这种促进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这种经济的发展,是非经济理论的,也不是经济理论研究范畴,经济理论往往是对这种非经济理论的经济发展的一种在经济理论上上的梳理和总结,便于人们共同从单一维度了解经济,但是这种理解有点在于理论维度统一,最大缺点也在于理论维度统一,都是经济理论理解经济。

问题在于,经济学只能从一个维度很小范围解释经济,其理论范畴并不能解释经济的全部,更不可能完全有效指导经济。

经济理论工具以外的所有路径,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只有注意到这一点经济理论研究者,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想想任何现代化生产性企业,其生产所用到的理论都不可能是单一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理论,何况是关乎社会整体的发展的经济发展。

知乎用户 听月上官 发表

虽然在知乎上骂房地产吹消费已经成了政治正确,但我还是要说一句,中国的发展模式就决定了中国根本就不能拉动消费。对于中国来说,住房、教育、医疗就是最好的消费!

中国的砖家们除了满嘴放炮胡说八道以外就只会跟在外国专家的屁股后面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完全不顾具体条件不顾现实问题的人云亦云。

为什么中国不能拉动消费更不能通过消费刺激经济?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的产业中国的消费市场被外资外企把控的太严重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产业特点是附加值低且高度依赖外国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专利知识产权,典型的比如手机电子消费领域,一旦中国的手机消费一多起来那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向外国购买更多的芯片等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和专利费,但人民币并不是国际货币,因此中国是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印印纸就空手套白狼拿走人家的芯片,而是要通过大量的富士康式血汗工厂以八亿衬衫还飞机的形式换取美元外汇然后再去购买他们的技术零件专利,因此中国的消费一旦高起来将直接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以外汇现在的紧张程度基本可以断定中国肉眼可见的将来是不可能拉得起消费的)外汇又是如此 “宝贵”,“人民富豪”“人民公仆” 的转移资产、移民跑路、外国留学、国外豪宅、进口豪车、奢侈品。。。什么不要花外汇?实在没有多少余粮拿来给你消费!

除此之外,中国的消费市场特别奇葩的地方在于本土市场居然都被外资外企攻陷占领,几乎所有的消费领域外国品牌都形成了对本土品牌从生产到销售从管理到口碑从经营到利润全方位的碾压性优势,以至于在中国消费市场外国品牌进口货就是高端的代名词。这就决定了 “消费升级” 对中国来说注定是一个笑话!因为中国人从买国产手机消费升级到都买苹果手机,从买国产服装消费升级到买阿迪耐克这些外国品牌服装,最后也只是给外资外企贡献营业额贡献利润,拉动的也是美国的经济,增加的是美国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这一点和日本韩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日本韩国相当多的领域,典型的比如农业产品,本土的品牌占据了市场中的主导和高端地位,因此日本韩国的消费升级还能相当程度的拉动本土品牌企业的发展增加本国从业人员的收入。而且即使日本韩国购买像苹果一样的外国品牌,但因为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较高,在苹果产业链中提供的零部件附加值较高,也能得到不菲的 “提成”,而中国在整个苹果产业链中提供的基本上都是富士康式血汗工厂上的劳动力,一部苹果手机近万元,但最后能进中国人口袋的不过几百几十,“回扣太少” 消费起来完全得不偿失。总之,中国的市场特点也决定了消费是不能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的。

所以最后你会发现,到头来掌握在中国自己手里的,也只有住房、教育和医疗了(严格上来说医疗的器械设备和临床药物也还是被外资外企高度垄断),其它行业要么被外资外企占领主导要么完全就是外资外企的天下,利润的大头都要上交人家,因此中国人又拿什么去消费,又为了谁去消费呢?

当然了,有因必有果,既然当年要不遗余力的引进外资,要奉行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要强行改制破产自己的国企转而承接被外国淘汰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今天就理所当然的要承担只能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后果。

知乎用户 北宁 发表

政治占位不高,怪不得当副的。

看看正职怎么说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个人认为吧,只不过是理论派说了几句废话。

我不是说这个观点不对,但我们不要认为实干派就意识不到。

鼓励继续盖房子的实干派,你们说是炒房的走狗,但盖房子不正是在解决住房问题吗?

探索教育改革与就业接轨的实干派,你们说是引导低智穷人阶级产生,但探索教育改革不正是在探索教育问题如何解决吗?

推进医疗改革的实干派,你们说是给勾结医药资本的工贼,但推进医药改革难道就不是在解决医疗问题吗?

理论派说大话空话是很简单的,但实干派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很难的

我国的情况,本质上并非资源分配不合理,而是资源数量不够。

拿健身做比喻,解决三个民生问题相当于练出三块腹肌。如果你是个胖子,你要做的是不断地健身,将腹部的脂肪变成肌肉。但如果你是个瘦子,你要先把自己吃胖,然后再将胖出来的部分练成肌肉。

现在我们不是胖子,是瘦子。我们就算要练出腹肌,也要腹部先有肉。没肉你说个蛋。

谁他吗不知道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啊?你倒是说说怎么解决啊!我他吗也知道这三个问题要解决,我就是专家了?

知乎用户 沉默亦然是金 发表

美国大学学费一年几万美金,人均医疗费用是中国的几十倍,怎么还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呢?

知乎用户 回眸一笑倒苍生​ 发表

这么多年,终于有经济学家说人话了。

这么多年,终于有经济学家敢说人话了。

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王小鲁的铁杆粉丝!

知乎用户 暴躁的小数据 发表

没啥好观察的,说的都是国家正在努力做的事。

去年治理房地产和教育,力度大家也都看到了。

医疗这块我国国有资源比例高,所以不需要大张旗鼓的治理。

知乎用户 换一个时空​ 发表

刺激消费是为啥?为了来钱。他要来钱,你让他先投钱,你当他傻么

知乎用户 三石法子 发表

…… 刚写答案的时候,总觉得,经常看到王小鲁老师的名字,就在微信里搜了一下,竟然发现,跟王老师在一个微信群……

…… 刚在微信群里 @ 了王老师,告知他上了知乎热榜前三。

…… 以下原答案……

几年前参加过一个论坛,倾听过王老师的现场发言,非常接地气。

那时候正是房价暴涨,那天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人大的老教授,义愤填膺的抨击高房价。大概意思是说,他为自己带的学生感到不值得,几年的学习,毕业都要三十岁了,却遇到这样的房价,在北京的如何生存?如何能潜心研究?连自己的博士都是如此,还有多少人愿意踏踏实实做事?房价如果在暴涨下去,就是国家的灾难,民族的悲哀。

知乎用户 any 夏天​ 发表

说的没错,手里有点小钱的都不敢轻易花,尤其是有家有口的,房子、医疗、上学这几个都是吞金兽,哪敢挪用到其它地方?

知乎用户 火鸟 发表

这位专家的话不能信,真像他说的那样 “要把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那中国的消费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知乎用户 大愚若智​ 发表

我们市发消费券年轻人都不愿意去抢了!

房贷车贷养娃生活开支,一个月这么多费用下来,年轻人是真的没钱了。

其实大家都不傻,身边很多领了消费券都不去用!

毕竟不花钱,才是真的省钱!

知乎用户 餐饮新纪元​ 发表

没啥意义……

人太多的问题解决不了的

知乎用户 卡拉迦迪斯 发表

所以以前电视上有一个总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人是什么货色呢?

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搞不明白的人还能等上高位在电视上大放厥词,好厉害

知乎用户 精神小妹 发表

居然还有会说人话的专家!

这是上天对种花家的恩泽呐!

知乎用户 暴躁护士云深​ 发表

这是个真经济学家

说刺激消费的 不是蠢 就是坏

知乎用户 王二小 发表

这个话题我早就看见了。

专家我也不认识。

如此回答等于避重就轻!

应该看经济的另一面 - 政治。

政治改革得好经济转型升级才有出路。

要想政治改革得更深入必须思想进步为先。

如何理解思想进步 - 人的解放是也。

人的解放需要每个人的思想改革与行动,问题是:在上各位有在做吗?做了多久?有结果吗?能继续坚持吗?死了也做吗?

知乎用户 王占计 发表

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抱歉解决办法没有

知乎用户 杨飞凡 发表

长命百岁的秘诀是保持呼吸!!

什么都说了,却也什么都没说 ¯\_(ツ)_/¯

知乎用户 QIUER 发表

然而住房、教育、医疗这些都是世界级难题,有发展中国家能把这些解决好的吗?比如免费医疗?这里就不说印度之流了,发达国家这方面也很为难,只能随着国家富强逐步改进。发展是硬道理,再好的愿景也要有可行性,这些问题只能用产业升级做大蛋糕来改善,没有这些年来的发展,扶贫工作不会取得全面脱贫的进展,穷保障中国又不是没有经历过。

知乎用户 长弓玄刃 发表

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点舍本逐末。

目前是最重要的是源头出了问题,手头没钱消费,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活干、有钱赚的问题。

知乎用户 Eonian Gooner 发表

这个王小鲁怎么还这么实诚?怎么还这么不成熟?怎么。。。怎么怎么怎么!你这是找举报还是找封号呢?

查查,这个人是啥成分。

知乎用户 刑天唐伯志 发表

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也不是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上来的,因为按下葫芦起了瓢,即使这些问题解决了,不婚不育少子等其他问题,照样影响消费。

真正的消费,是三四线城市市长积极吸引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领导出来的;真正的消费,是税务总局消费分税,分出来的;真正的消费,是消费第一推动力 —- 三年青年强国计划(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计划)爆发出来的;真正的消费,是公益创投的超投必投机制,给普罗大众发财致富的机会创造出来的;真正的消费,是几百个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立出来的。

消费立市,刺激消费、形成国内大循环的第一推动力

副标题: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的契机及政策红利

一般认为,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县城乃至三四线城市,就是一个商品服务倾销地和资源供应地,根本不存在土地财政,有时候为了吸引碧桂园、恒大这样的头部地产商来开发、吸引优质炒家、刚需客户,财政甚至还要倒贴。

然而,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的政策红利,比如,基于省以下财税改革的消费分税制试点、公租房 REITs 试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红利,只要合理综合运用,再结合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试点、超投必投机制的试点,三四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机遇期,水到渠成。

一、 人均万美与消费立市时机

在党和人民共同努力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 70 多年艰苦奋斗,去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 1 万美元,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 77.3 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 7.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的 70% 以上,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人民正在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

人均国民收入超过 1 万美元,简称人均万美;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对外,要破除中等收入陷阱,这是国家之间的事,迈过去,就是发达国家水平,否则是陷阱;对内,要破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达到我党建立的初心。

除了 “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还说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硬,两手都要抓!”。早在 1980 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367 页)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必须相互协调,全面发展,和谐共进。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人均万美一定程度,不发展建设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成果,不会惠及普罗大众,甚至会被利益集团夺走;在以消费立市的三四线城市,建设发展精神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本低、见效快,性价比高。

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开启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兴趣产业链、三年文化强国梦,正当时;房价白菜价的三四线城市,就是发展精神文明产业、消费立市的绝佳试点城市,而且利用共同富裕的超投必投机制,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消费立市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机器人时代,人工智能能够取代大部分白领工作;由智能机器人承担 “重复性、服务性工作” 的目的在于,把人类从繁重体力劳动、程序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多需要创造力、同情心等 “人类特质” 的“更有趣、更有创意的工作”。

无条件基本收入,本质上可以看做是最低限度的一种全民共有。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承担 “服务性工作”,而把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更多人从事更兴趣爱好等 “更有趣、更有创意的工作”,这样的愿景看起来,是继共享经济之后的共有经济产业,可能就是人类社会通往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或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由之路!既然如此,提早未雨绸缪,先给公民提供一定条件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创意和创造力,在未来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加优势、有利的先发条件,殊为不可。

目前我们的国内内需、内循环发展不甚理想、发展遇到瓶颈,主要是全国所有城市都去 “招商引资”,发展生产制造,这样的“GDP 挂帅” 一刀切,这不现实、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全国大多数城市都不去制造刺激消费、创造发展消费,消费凭什么凭空产生?

发展双循环经济,其中的内循环要成功,应学习外循环的经验:外循环的模式是中国制造、全球消费,内循环必须一二线城市制造、包括三四线城市的全国消费;所以三四线城市必须消费立市,以消费分税制为基础发展城市经济;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战略要区别对待,按照他们的具体禀赋,分别定位生产与消费,或者兼而有之,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内循环。

一二线城市的超大城市圈,聚结了金融、房地产、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价值产业链,其发财致富机会、高薪机会,相比其他城市,拥有无比丰厚的条件,在市场经济马太效应机制作用下,其虹吸效应明显。

人口跟着财富走。超大城市圈的人口虹吸,必然伴随着财富虹吸。三四线城市为避免人口及财富被一二线城市虹吸效应,消费立市的变道超车机制显得格外重要。

一二线城市的市长,因为其配套产业链的完善,仍然有条件招商引资,从生产供给端来经营城市、产业园区、产业链;但是三四线城市,因为条件所限,招商引资效果甚微,就不再适用于城市经营模式;而城市经营模式弊端非常明显:争抢资本来生产、制造产能过剩、产品服务内卷;争抢总部来落地,炒高房地产。。。

二、消费立市的政策红利及其考核指标

启动大消费,以 SCG(本地消费总额)增速指标为主,是建立统一大市场、形成国内消费为主的内循环,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发展建设的千载难逢好时期!

稳住下滑趋势,市长政绩考核指标一定要有 SCG(本地消费总额)增速。破除 GDP 挂帅,一定要设立超越 GDP 增长率的地方领导干部考核机制,那就是 SCG 增长率的考核机制,即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政绩考核机制,这个考核机制的基础是国家实行消费分税制。

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是指发生在本地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各种消费的实物及非实物商品金额,包括房贷、电力、电信等,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应该包括电商的实物及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与 GDP 对应,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可以简称(TR)SCG。

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的政策红利,比如,省以下财税改革的基于消费分税制试点、公租房 REITs 试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红利,只要合理综合运用,再结合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试点、超投必投机制的试点,三四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机遇期,水到渠成。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刺激起不来,除了缺乏消费的第一推动力—消费立市以外,还缺乏全国消费人员的流动性。如果一个 80 万 - 90 万人口的三四线城市,吸纳了 3 万 - 5 万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 3 万 - 5 万的兴趣爱好者来长租,来养老休闲、教学进修、创业就业,这个城市的活力、消费源头活水就有了。

一个如鹤岗这样房价白菜价的三四线城市,吸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 5 万—10 万人,为他们改造建设配套兴趣直播长租公寓 3 万套 - 5 万套(其中一半面向大学生、一半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兴趣爱好者),发行公租房 REITs 债券 10 亿 - 20 亿,申请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试点,5 万—10 万大学毕业生配套三年青年文化强国基金 5 亿 - 10 亿;申请本市消费分税制试点、本省头部企业大股东超投必投机制试点,在本市 5 年平均社会消费总额(SCG)的基础上, 今后 5 年社会消费总额年均增长可以达到 10% 以上,REITs 债券、青年文化强国基金 5 年后年度收益率 5% 左右。

如果有四个如鹤岗这样房价白菜价的三四线城市,2 个东北、2 个华南的城市,组成消费立市兴趣产业联盟,四个城市一起吸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 20 万—40 万人,同时向全国人民推荐、推广东北、华南四地的 “天南地北任我行”3 个月的短租生活体验,入住每个城市短租兴趣直播公寓,以消费立市、三年青年文化强国计划(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之青年文化强国基金、REITs 债券、超投必投机制等,创造强劲国内消费需求 10% 以上,以消费立市产业联盟名义,联合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上述机制的综合试点,有机会获批吗?

得到国家营业税费、所得税费的按比例返回,三四线城市发展消费的劲头就更足了。

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在北京,假如全国工商银行的年度营业额 1 万亿,纳税一千亿,所得税五百亿,二百亿给工商银行总部所在地北京财政和中央财政,三百亿按照全国各地的营业额,作为消费分税返回,比如成都,其工商银行的营业额是 100 亿,可以占 1%,凭借强劲的金融消费市场,成都市政府,可以免费获得返回工商银行消费分税所得 3 亿。

三四线城市市场可以轻轻松松通过消费您工商银行的产品、服务获得消费分税返回,我干嘛还要吃力不讨好的像河南保护当地村镇商业银行?如果你消费了我的市场,我财税还一无所得,干嘛不地方保护主义?

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的政绩考核指标,唯有 SCG;一二线城市可以 GDP、SCG 兼顾,主要以 GDP 为主。从 GDP 到(TR)SCG 的考核,可以让三四线城市市长的升迁,不唯上,只唯下!

三四线城市本地 SCG 增长率政绩考核,能够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只有服务好本地市民、发展消费、消费立市,本地 SCG 增长率的考核,才能遥遥领先同级领导,想不升迁都难。同时本地 SCG 增长、消费政绩可观,通过省以下财税改革,可以得到更多的财税转移支付,发财了。

所以,三四线城市本地 SCG 增长率政绩考核,既能够按照年度消费总额排座次,也能够升官发财,而这正是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的目的。

三、消费立市的路径与构想

四个如鹤岗这样房价白菜价的三四线城市,2 个东北、2 个华南的城市,组成消费立市 “天南地北任我行” 兴趣产业联盟,实施基础及其路径,在于如下三个构想:

1. 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构想

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构想的试点期间,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三年文化强国梦的基本收入保障;若是试点成功,可以对全国年满 14 岁以上至退休前的公民,给予三年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达到二个目的,一是全民文化素质的三年提升,二是文化工作者队伍十倍以上扩大,全职文化工作者群体,从目前大约三百万至五百万,扩充数量至五千万到八千万基数;同样,获得三年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退休延迟三年。

几十倍的扩大全职文化工作者群体,除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立市,主要有增加文化强国建设生力军、减少犯罪、共同富裕的三个作用;一些兴趣爱好者可能是人们眼中好吃懒做的懒汉,如果没有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可能会走向违法犯罪;增加文化强国建设生力军,可以增加就业,增加弱势劳动群体与企业主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低收入者,减少社会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

“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计划” 研究项目,正式名称为,颜回乐兴趣小镇计划,其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无条件基本收入,是张弓智库根据张弓效应机制,顺应全球无条件基本收入保障发展趋势,与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初步研究成果。

全民无条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是指从政府的收入中拿取部份配额作为全民的基本收入,该收入不需要任何条件与资格,只要是属于本国国民者,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笔基本收入。对于无条件基本收入,赞成者认为这种制度有办法帮助人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进行自己想做的事业,使得社会更有创造性、灵活性与实用性。反对者则认为这会让人们失去工作的动力,从而使整个经济衰退。

一般认为,无条件基本收入制度是一种社会实践与探索: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讲,机械、人工智能取代了人力,使得人类的工作性质有了改变,创造的价值不在取决于产品的生产数量,而在于各种看得到与看不到的行动价值,从而出现了这个制度的构想。

2. 超投必投机制筹措财源

通过超投必投机制,可以筹集公民的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的源源不断的财政资金来源。

超投必投是指超级资本利用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必须少部分资本用于投资天之道大众公益创投基金,即在创造财富进行投资前,要求超级资本在进行借贷、发债、股市退出等金融、人才、土地等投资前,必须强制性进行投资天之道大众公益创投基金的政策机制。

《新世纪资本论》超投必投含义及其根源,即超级资本进行超级投资,必投天之道公益创投基金的理论基础,在于对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相互作用机制,一方面体现在马太效应机制,就是张盖茨们已经很有钱了,但市场按照他们过往管理资本的经营业绩,把从普罗大众募集而来的银行存款、养老基金等,让他们继续经营,使得这些优秀经营垄断者赢家通吃;另一方面体现在张弓效应机制,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限制垄断的政策机制,要求超级投资舍一得百,强制性成为天之道大众公益创投基金的来源,让普罗大众、创新创业者有机会创新创业、发财致富,厚积薄发!

这种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相互发生作用的经济运行联合机制,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双剑合璧的中国方案!这一完善的机制让双方各取所长:马太效应机制遴选的精英能够带领社会经济迅速积累财富,普罗大众能够有机会享受到社会发展与财富增长带来的红利,同时通过张弓效应机制的遴选,让创新创业大众也有赢家通吃的机会,有进入精英阶层的通道!《新世纪资本论》超投必投机制,就是如果土豪有 100 元的投资机会,市场会让土豪把 99 元的正常商业投资机会给张盖茨们,政府会让土豪把 1 元的公益创投投资机会给创业大众;前者就是超投,是市场的马太效应机制,是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后者就是必投,是政府的张弓效应机制,是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土豪一般是指政府资金、银行资金、公众资金等,张盖茨们一般是指世界五百强、全国五百强、地区五百强、独角兽等超级公司;超投一般是指这些张盖茨们除了使用自有资本、资源进行投资之外,通过向土豪这样的政府资金、银行资金、公众资金等机构、个人,借贷、发债、上市的股市股权退出、项目转让的股权退出等金融方式,利用社会资源的超级投资行为,简称超投;必投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管理土豪的上述超投行为,超级投资的投资开始时强制性收取 1%(或股权退出时总额的 1‰)的天使创投虚拟股本基金的投资方式,简称必投。

舍一得百示意图:超投必投的经济发展负反馈百倍增益三极管放大机制,是投资市场 100 美元的超投输入,通过国家三次分配拿出 1 美元公益创投的负反馈必投机制,使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获得 10000 美元的收益。

3. 直播产业园暨兴趣公寓、兴趣小镇作为消费立市建设载体

以三四线城市的白菜价老旧小区房产,智能改造成为直播产业园及兴趣公寓为基础,三年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为文化培养期,以试点公租房债券、文化强国基金及超投必投机制为财政来源,建设流动的兴趣爱好的文化体育交流机制,形成中外文化相互影响的内循环与外循环,建设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大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兴趣直播公寓是民宿的升级版:兴趣公寓,公寓就是直播带货工作间,带货直播带你飞有二个含义:

对于带货网红,兴趣公寓拎货入住,旅游带货两不误;

对于民宿经营者,民宿没有节假日限制,天天爆满!

民宿升级的兴趣公寓模式包括兴趣社区,主要有 3+1 结构,即三大块基础设施、一大块配套服务设施;三大块设施分别为,一是为优秀兴趣爱好者为主兼顾民宿修建的酒店式兴趣公寓,二是大型带货工作间或兴趣直播间、中小会议室等,三是兴趣、带货直播平台;一大块配套为普通兴趣爱好者、服务带货直播人士的简单单身宿舍、家庭公寓等。

兴趣公寓是民宿 2.0,重要特色包括公寓就是直播间;除了满足酒店式公寓的舒适,为达到公寓就是直播间目的,并结合直播特性,兴趣公寓,将以 5G 数码科技,建立最新的兴趣教学、表演、比赛、直播带货等直播、储存、监控设备;一般的带货直播,在兴趣公寓就行;大牌团队带货直播工作间,将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直播特效、储存复盘设备;兴趣直播平台,为兴趣优秀爱好者、带货直播等有关专业人士,进行教学、表演、比赛等,同时可以为全国各地兴趣爱好注册会员观摩、学习的直播平台。

兴趣公寓,其 “长租公寓 + 民宿 + 工作 + 中小会议室” 的商业模式,70% 的房间作为兴趣直播长租公寓,30% 作为旅游休闲带货直播网红的民宿;兴趣酒店式公寓三个月房租,具有一线城市公寓的性价比;兴趣公寓,公寓就是兴趣教学表演、带货直播间,兴趣爱好优秀人员、超级带货网红,免费入驻,其代价为一个礼拜 7 天,累计 24 小时,免费为兴趣直播平台及其注册会员,做兴趣特色兴趣教学、表演;如兴趣爱好优秀人员未能完成任务,免费租金清零,需要缴纳本周租金;租金费用从其押金、兴趣才艺表演、比赛收入扣除。兴趣比赛工作间、活动大厅设施,如同演播间、演播大厅一样,租借给有需要的优秀兴趣人士、带货直播网红进行比赛、表演、带货等。

网红直播带货的公寓、民宿,参照酒店式公寓提供中短期租住服务。

兴趣公寓、兴趣社区,是张弓智库研究项目、产品的集大成,现代乌托邦!“颜回乐” 兴趣爱好公寓目的、主题就是:

一箪食,一壶浆,陋巷有套兴趣公寓房,对于兴趣、爱好者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给我一个失乐园,还你一个兴旺的兴趣公寓、兴趣社区、兴趣小镇!

1) 兴趣公寓、兴趣小区、兴趣小镇选址:房价白菜价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越来越严重、人去楼空的小城镇,比如,封矿的矿山小区小镇、因为产业没落、交通改道的小城镇等等,一个个失乐园。

2)兴趣公寓、 兴趣小区、兴趣小镇的兴趣爱好流动人口来源:全国兴趣爱好的大学毕业生或全省、全国贫困学童、兴趣爱好者等!

3) 兴趣小区、兴趣小镇资金来源:公租房债券、文化强国基金、国家基本收入保障(低保)投入、异地搬迁扶贫投入、慈善基金、国资委扶贫基金、超投必投公益创投基金、社会资本等;

4) 兴趣公寓、兴趣小区、兴趣小镇收入预测:兴趣才艺巡回比赛收入、直播广告收入、兴趣彩票等。

5) 大学生、兴趣爱好者的收入预测:培训课时收入(低保),兴趣比赛出场费收入、兴趣等级提升收入、直播广告分成收入、个人的兴趣直播收入、带货直播收入、兴趣彩票补贴等。

6) 兴趣直播公寓、兴趣小区、兴趣小镇及其兴趣产业链股东收入预测:省略。

更多消费立市、超投必投构想,

详情请参阅张弓智库专栏文章:

超投必投:超投必投机制:国资大哥带,共同富裕快!

超投必投:消费分税机制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动力

什么是马太效应?

土豪从王保长手里夺过那一千银子,交给有一万银子的张盖茨去继续管理的社会经济行为机制,就叫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机制,是能力认证机制、信用认证机制,并且是钱生钱的财富增值机制!

只有这样的机制,土豪的财富、公司的财富、社会的财富,才会在像土豪、张盖茨、李巴菲这样有才能人士的手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马太效应更残酷更进一步的剥夺现象是,王保长、普罗大众等工人挣了工资,有了点钱,转眼就会被土豪通过高房价、高房租、游戏、食品、饮料等方式夺走,充分体现应马太效应是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知乎用户 超投必投 发表

你逻辑再好也要败给一些群体自负的傲慢。

讨论以下逻辑问题:

Let f : A→B and let C and D be subsets of B.

(a) Prove or provide a counterexample that f^{−1}(C∩D) ⊂ f^{−1}(C)∩ f^{−1}(D). To prove this, you need to show every element of f^{−1}(C∩D) is in f^{−1}(C)∩ f^{−1}(D). To provide a counterexample, you give a specific A, B, f : A→B and subsets C and D of B, such that the assertion is not true for this specific A, B, C, D and f.

Proof:

Let x \in f^{-1}(C∩D), f(x) \in (C∩D), therefore \ \ f(x) \in C \ and \ f(x) \in D,

Since f(x) \in C, x \in f^{-1}(C). Since f(x) \in D, x \in f^{-1}(D).

Therefore, x \in f^{-1}(C) and x \in f^{-1}(D), x \in f^{-1}(C) ∩ f^{−1}(D).

Hence f^{−1}(C∩D) ⊂ f^{−1}(C)∩ f^{−1}(D)

(b)

Prove or provide a counterexample to the assertion f^{−1}(C)∩ f^{−1}(D) ⊂ f^{−1}(C∩D) and prove your answer.

Let x \in f^{-1}(C)∩f^{-1}(D), f(x) \in (C) \ and \ f(x)\in(D), therefore \ \ f(x) \in C ∩ D ,

Since f(x) \in C ∩ D, x \in f^{-1}(C∩D).

Hence, f^{−1}(C)∩ f^{−1}(D) ⊂ f^{−1}(C∩D) .

(c) By proving part(a) and part(b), we can generally conclude that f^{−1}(C)∩ f^{−1}(D) = f^{−1}(C∩D) as they are both subsets of each other.

做出来了你不还是呆家里老实做核酸

指出这些问题的人,没准还会被打成挖 \xi 墙角的可恶 \omicron 派。

PS: 希腊字母真神奇, 是巧合吗

知乎用户 北美老虎哥 Tiger 发表

那么全部免费吧,各位还要工资吗?我拒绝吃大锅饭。这是绝对正确的废话,改革开放以前吃大锅饭,闹的也是这群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沙漠里要跑快点不能只靠精神鼓励,还得喝水。

知乎用户 orchimike​ 发表

理论上,人不停的旋转,只要速度、力度足够,就会将病毒反弹出去。可是不行啊,同志。

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都解决好,就快实现 gczy 了,天下大同,人人平等,没有了社会矛盾,多好啊。可是,即使能够实现,需要多少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放眼全世界,都解决好的国家有哪个?

或者,天下大同,教育、医疗、住房全部免费,只不过由于免费,大量占用国有资源,挤占科研费用,将所有平均水平拉低到一个大家都绝对平均的水平,大家都满意吗?似乎曾有过这么一段美好时光,叫大锅饭。人人当家做主人,一辆汽车三个头,快快乐乐奔小康。

知乎用户 竹杖芒鞋 发表

此次专家说的是真话:消费真的不是刺激出来的,没有实际的消费能力,再刺激也是白搭。

大家知道为什么英国发动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吗?因为第一次鸦片吗战争后,清政府也设立了开放口岸,也允许鸦片交易了,但是鸦片的交易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降低了,帝国主义英国联合法国就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再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没有消费的能力是一切归零的,没有实际意义,必须让老百姓手中有钱,敢消费,这才是王道。正如专家所说: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消费是人的自然需要,衣食住行,丰富文化生活都不是靠刺激消费才出现的,要把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养老、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要让大家敢消费,而不是刺激消费。没有老百姓消费,光靠房地产支撑不是长久之计。

周遭所有东西都在涨价,唯有工资不涨反降。企业所谓的 “降本增效”,无非就是换种称呼 “减员降薪”。当我们开始担心,下个月工作还存不存在时,又有什么资格去谈论消费?温饱线挣扎的各位,没有生活只有生存。两年前都在聊房价,现在却很少提及,因为大家放弃了幻想。按目前的工作强度和收入,以后该卖房看病,给父母养老了。20 岁的收入,30 岁的年纪,40 岁的感悟,50 岁的身体,60 岁的工龄,觉得可笑么?

  目前大家不愿意消费,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因。除了收入下滑,未来预期悲观而不敢消费外。还有没钱消费的尴尬现状。很多年轻人交完房贷仅够生活,连肉不敢多吃的大家,哪里有钱消费?这两个问题短期内,都不太可能解决,所以刺激消费显然无用。所有人都有一种坐吃山空的紧迫感,自然就勒紧了口袋。

  目前能做的,只有努力发展经济修炼内功,学习提升自己,熬过全球经济衰退期。静待经济复苏后,能力的提升,便是竞争机会的资本。有了资本那么多钱就是你的。有钱了谁不想消费?没钱刺激消费又有什么用?只要让大家收入提高,并且解决看病、教育、养老等后顾之忧,消费自然就提上来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生育和消费,都是自然选择罢了。

知乎用户 实战专家鲍明忠​ 发表

刺激消费是违背人性规律的,说白了就是哄骗老百姓消费,副作用大。

人饥饿的时候是不择食的,把填饱肚子活下来放第一位,美味和营养都是次要的。只有他不缺吃的把生存问题解决了,才会追求丰富多彩的美味佳肴,追求精神和感官体验。

因为疫情现在赚钱够难了,让人倾家荡产的天价医疗费、需还半辈子高利贷的房子……,每一座大山都让我们生存艰难,生存没解决,怎么可能把手里不多的救命钱拿去享受。

刺激消费,就是把老百姓手里的救命钱、未来的钱花掉,最终穷途末路。你看现在的网贷,很多平台就是高利贷吗?却遍地开花,被默许了。看懂的人,很明白这也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很多年轻人甚至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把未来的财富都透支了。为了还高利贷,却成为金融机构的赚钱机器,有的还不起就躺平了。

知乎用户 柯周​ 发表

咋说呢,都对,就像一个 200 斤的胖子要考 1000 米,他肯定会去尝试买更好的鞋子,喝什么功能性饮料,学习什么呼吸调配方式。

你这时候说,你减肥就能解决问题。

没错,也比较治本,但是好像一时半会没什么用,再治本你也得先把眼下的事情解决了。

不要幻想人是能忍受眼下痛苦去追求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生物。奶头乐本就是必要的

知乎用户 南京种树大学铁锨 发表

又一个指出房间大象存在的

估计是其他办法都没啥用了,只能不到不面对那个正确答案了?

所以说,最牛逼的不是试卷全对的人,而是全错的人。

知乎用户 深海恐惧 发表

。。

知乎用户 一粒尘埃 发表

王所长净说大实话。

不过没用。

首先是美国给我们的定位就是当长工,永远替他这个地主老爷打工。所以才有过去我们一船一船的廉价商品贡上去,然后再一船船空着回来。

更过分的是,连美元都拉不回来,因为最靠谱的投资是买美国国债。投资回报率是百分之五,而美国还可以把印钞机开足马力印美元来投资我们,投资回报率百分之三十以上。

再加上美元贬值,我们几乎就是在被老美一直白嫖。

可以说我们搞房地产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有好处的,起码把这部分劳动成果都留在了国内。如果用来扩大生产,那才是更大的悲剧。(到时候商品更廉价更供大于需)

这是第一条,就是在国际分工中,你中国就是个打工的,你凭什么能存到钱。

还有第二条,就是因为国内有人口红利,导致大部分的制造业老板光靠吃这个红利就能发大财。这又导致了一次分配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因为大部分人是作为红利来参与所谓的发展之中的,你能留下来多少劳动成果才叫奇怪呢!

其实还有第三条,税。这个不好细说。

反正结果就是大部分中国人被扒了至少三次牛皮,无论是国际定位还是市场经济定位甚至是政府给你的定位,都是耗材,而不是消费者。

所谓的刺激消费也是没办法,对没能力消费的耗材来说,你不刺激他根本不会消费啊!

知乎用户 隆冬 发表

突然想起来这句话:“国家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国家的立场就是我的立场”

我正在从国家的态度反推国家的立场

知乎用户 花时常 发表

旧社会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新时代的四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养老。

刚翻过了几座山,

又遇到了几条河。

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

知乎用户 老牛爸爸 发表

我一直认为国际化让中国走上一条急于求成的路线,发展是很快,但中国丢了内循环基本功,大家只负责生产,消费交给全球买单,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害人。

如果有一天全球化走下坡路,比如全球抵制我们的产品,我们空有全球最全工业门内,产品不知道该卖给谁?自己人买不起,外国不买单,哦豁。

很多人把消费下滑看得太简单,消费长期滑坡后面跟着大萧条,对应美国三十年代。

现在大家只是谈生育下滑、消费下滑,说明过去三十年形成的社会共识还没完全丢掉,很多人心里还有信心,等共识彻底没了,就相当于防洪的堤坝没了,洪水周期过不去。

知乎用户 苍穹蓝​ 发表

他说的有道理,做起来也难,但是国家确实在切实执行中了。

首先是医疗,将很多药物纳入了医保,并且将药物的价格打下来了。首先解决病的问题。

然后是住。房地产主动爆破了,想让它慢慢爆,只是有点难控制而已。

而房价的居高不下,源自于内卷,导致了学区房的出现,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房产资源集中在城市,导致居高不下。那就直接釜底抽薪,将学区房这个概念打散。进行教师换岗制。让学校不再能集中优秀的老师和优秀的生源,就大家公平竞争。

个别民办学校很牛逼是吧,抽回原来公办学校支援你的名师,改你的名字,还有将你慢慢民转公,压着你的学费不给涨价。

这个政策还需 2-3 年才能看出成果。

因为大家会发现,所谓的名师,对于差的生源还是毫无办法的。

学生的成绩 85% 是源自自己的能力,只有 15% 才是学校和老师的影响。

到时候大家就不会纠结于名校。

但是,可能还是会纠结于校外的名师,家长们会盲目给孩子报各种 xdf 和 xes,所以提前打死机构,不让明面上再次资源集中。学生可以补课,但是要分散到各处地下的小作坊和工作室。这样还有利于灵活就业的一部分人的生计问题。

总之一切的目的就是将生活成本降低,将我们的收入的大部分都可以转成消费,这样就可以将经济盘活。

目前的重点在于教育。

因为就算成本降低了,大部分的家庭还是习惯于将大部分的钱投入孩子的教育中。

但是这个是无底洞,那怎么办,将可以消费的场所打掉。

和扫黄一样,零散的小姐姐打不掉,我们打场所,相当于平台都没了,商家自然就会散了。

另外,其实娃几年后上学的家长也不用那么焦虑,因为到时候可能学校随便选。

因为生育率逐年降低,很多小学开始招不满人了。招不满人的情况下,很多学校会开始减员以维持正常的运作。到时候很多学校可能都随便选了。

就怕劣币驱逐良币,留下的都是差老师,好老师都出去自己单干或者抱团了。

到时候可能校外教育反而慢慢代替部分的学校教育。

知乎用户 初一一​ 发表

住房、教育、医疗本身就是消费,经济学家这个词快成了贬义词,都是自己姿势水平不高结果

知乎用户 张文化 发表

老百姓自己的日子,自己会打算。

消费的大前提是要自己口袋里有钱,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很多创业者。尤其是中小微的企业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固定的成本,比如房租和人力每个月的支出都是固定的。我身边很多创业朋友都去借钱,让公司能够存活下去。

大河无水,小河干。很多大厂在幅裁员,负债失业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口袋里没有钱,大家哪来的底气去消费。如果年轻人口袋里面没有钱,鼓励刺激去消费,等同于透支未来的消费,和西方年轻人大众的提前透支消费理念有什么区别?

我们做年轻人有一定的物欲是很正常的,个人认为偶尔的刺激性消费和提前消费是可以接受,但是不能成为常态。年轻人的工作中要获得突破性或者创新,需要提供做基本的生存保障: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如果普通人很难保障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和保障,很难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更谈不上在工作上会有一些新突破和创新。

知乎用户 小王在酒店​​ 发表

疫情刚开始的半年之后,所有东西都很便宜,都像打了骨折一样。

然后人们疯狂买买买。

现在,吃饭都吃不上了,你东西就算是打一折,我也买不起了。

我只想吃饭。

知乎用户 IT 佬的未来 发表

这个观点正确,且得到了实践证明。

1929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大萧条来临。

1933 年罗斯福推行新政,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

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

从此美国开始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美国政府从就业者的工资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社保税,设立社会保障基金,用以资助退休、遗属和伤残人士,以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这就是 “联邦老年、遗属和伤残人士保险信托基金”(OASDI),简称联邦社保基金。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 “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 整个一生。

为此制定了《社会保险法》,规定:凡年满 65 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养老金。

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 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 1% 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这个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1937 年 5 月 24 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说:“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

1938 年 6 月 14 日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主要内容包括:每周 40 小时工时,每小时 40 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 16 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 18 岁以下工人。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后陆续有所调整。

这些举措,对广大人民特别是工资劳动者甚有好处。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 5 万美元纯收入和 4 万美元遗产征收 31%,500 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 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 13.75%,根据 1935 年税法,公司收入在 5 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 12.5%,5 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 15%。

经过 70 多年的发展,联邦社保基金已在美国社会中,特别是在 911 事件后,在美国民众的生活恢复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根据联邦社保基金理事会在 2006 年 5 月 1 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2005 年估计已有 1.59 亿美国人从联邦社保基金受益,而这一数字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成年公民。而对于不依靠子女赡养的美国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联邦社保基金支撑着他们的生活,越是低收入的老人越依赖政府的社保基金。

结果和影响

到 1939 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推动美国走出危机。罗斯福 “新政” 的社会保障措施,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使美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模式。罗斯福政府对社会财富进行了二次分配,采用 “抑富济贫” 的手段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助于提高美国的劳动力质量。美国社会保障的许多项目不仅使劳动者获得补偿,还使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可以说达到了优劣互补双赢。“新政”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对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知乎用户 地理答啦​ 发表

这么多年终于有一个专家站在人民立场讲话了。

知乎用户 科幻特中社 发表

这里面有个短期和长期的问题,在长期和短期情况下,影响消费的逻辑并不相同。

长期来看,消费是根据社会整体生产力、居民收入水平、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等决定的。

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越高、居民收入水平越高、社会基本保障制度越好,居民自然安全感越强,不需要准备那么多的储备来抵抗风险因素,消费水平自然就高了

但是短期来看,消费还是短期货币政策、物价水平、促销因素影响更大一点

就和股市中的价值和价格关系一样,长期来看价格总是围绕这价值波动,而影响波动的就是短期的供需关系,短期和长期的影响逻辑并不相同。

问题就在于,个人角度和国家角度而言,都是活在长期的,所以人需要为自己长期的打算考虑更多,决策起来通常会考虑长期因素。

而一任领导班子任期都是活在短期的,所以这一任领导班子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一定会考虑的很长远,只考虑自己任期这 5 年能得到好的政绩结果

所以任何地方政府都是更倾向于短平快的经济措施,只有中央会倾向于长期经济健康发展,因为长期经济健康发展和地方官员考核无关

10 年后这个地方经济好了和现在的领导没关系,政绩都归 10 年后的领导了。而没有收获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做

所以地方政府才会习惯性的刺激经济,因为这个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是地方政府在任期内只考虑 GDP 和消费的 “标” 能上去,至于背后的生产力、民生发展的“本”,不是那么重要。

知乎用户 Winter 看世界 发表

但凡说人话就能指名道姓,但凡那啥话就是某专家。

他们比我们知道啥说了讨好人,啥说了挨骂。啥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啥是被唾弃。啥是站在人民立场,啥是废话。

知乎用户 夜泮 发表

刺激,你再刺激,我也不敢消费啊!

坐标北京,一个中年男人,也是当今消费的主力军吧,家里的收入尚可,但是真不敢随意消费。

房贷二十年没有还,每个月必须的刚性支出;

孩子还没有长大,按照中国的目前教育模式和投入,估计得有个一百万左右才能培养成才;

养老方面,老妈今年年初因为癌症走了,治了两年,还是没能留住,花了不少钱,老爸今年也七十多了,老人是农村户口,糖尿病缠身,但是医疗方面只有新农合,报销比例比较低,还得准备一笔钱,以便万一哪天生病了能够随时拿得出来!

自己和妻子有医保,北京报销比例也还可以,身体尚可,医疗上面压力倒不是太大,但是三年 YQ,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影响,正常生活没问题,消费方面也开始变得谨慎,外面有俄乌战争,内部有 YQ,结束遥遥无期,想要大胆消费,真的很难。

不只是我们,就算是年轻人,消费也开始收缩,就业机会的减少和经济的下滑,对于年轻人的收入影响也是明显可见,帝都工资工资虽然高,但是高昂的房价,想要在北京安居,大不易。

教育更是一个无底洞,培训,课外班,还有各种孩子身上的其它投入,以北京的孩子为例,一年十万元的花销都算是小的,就算是其他二三线城市,一年孩子身上的花销下来也不少,按照帝都去年的平均工资收入 (2021 年帝都人均工资 10628),北京一个成年人的收入仅仅够维持一个孩子的支出。

名贵包包,化妆品,女人个个喜欢,豪车、旅游,男人也米有办法抗拒,但是看看头顶的三座大山,想想身上的责任,谁敢放肆消费,谁又能放肆消费,不解决这三个问题,再刺激也没有用。

王小鲁副所长说了一句大实话,不是不想消费,是不敢消费,想要让大家敢消费,必须要做好住房、教育、医疗三大块的托底,这样才能放心去消费,根本不用刺激。

知乎用户 倾城一顾 发表

这种不识时务的专家应该将他轰出国门,最好把他送到欧美国家去,好好让他感受一下水深火热的生活。

知乎用户 木本未 发表

笑话,说点老百姓爱听的就行了?好的事物我需要你来告诉我是什么?住房,教育,医疗。这三个方面,都是资源问题。社会资源少,社会矛盾就大。这特么的是发达国家民主思维,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诉求。资源极大丰富,当然可以讲这些假大空的话。现在问题出在住房,教育,医疗吗?是这个问题吗?我以教育为例子,你要提升教学质量,搞教育公平。那势必会分散资源,导致根本没有人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结局就是花钱投入嘛,可好的教师在哪里?你又要追根溯源解决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再说医疗,这个我家就是做医疗产业的,你一个搞经济的,你去给人做脑外科手术吗?你有这个水平吗?花钱都还是小事,你去哪里找医生?就目前这个薪资待遇水平,你哪里来的勇气说增加医疗投入?无人医院吗?笑话中的笑话。医疗是你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我都不想说太多。住房,这都不需要我科普常识。你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特么的中国 mlg 波的有特么 14 亿人口,你看看有多少个 0。所以我讨厌有些人放 P,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啊。你说的话就好像,美国好坏,我们为什么不扔核弹把美国灭了吗一样搞笑。我觉得这个人与其当经济学家,不如去试试看能不能干脱口秀。别拿工资了,早点的退休再就业吧。

知乎用户 小学生 发表

说得很对,单纯的刺激叫透支消费,属于杀鸡取卵。

知乎用户 黑色 de 枪火​ 发表

促进消费目前来说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中国的国力目前还不允许大家像美国欧洲那样莺歌燕舞。

知乎用户 王大壮 发表

年初的时候苏州疫情紧张,周围的所有行业都停滞了,唯独生活超市生意火爆,所有能吃的东西从来不愁卖。

后来疫情缓解了,周边的商业也运作起来了,但是小区得生活超市老板神情却格外沮丧,他觉得是周边的商业街抢走了本该属于他的生意!

知乎用户 mo 聊人 发表

心脏骤停不是 AED 可以解决的,把饮食、锻炼、睡眠解决了,心跳自然会恢复。

这不废话吗,住房教育医疗,建国后哪一年停止解决这些问题了?

你以为中国就 14 个人,挨个解决一下就啥问题都没有了?

这堆问题过去在解决现在在解决未来也在解决

然后呢?消费就不刺激了?大家就等着吧?等我们实现初级共产主义这些问题自然就好了?

很多专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手残,完全没有管理超过 1000 人的组织的经验,你让他去组织 100 个人弄个村子都要乱,组织 500 个人弄个公司第一年过不了就要破产。

这样的人去逼逼一个 14 亿人的大公司该怎么管?

知乎用户 远程办公的马涛 发表

近日,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称,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消费是人的自然需要,衣食住行,丰富文化生活都不是靠刺激消费才出现的,要把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要让大家敢消费,而不是刺激消费。没有老百姓消费,光靠房地产支撑不是长久之计。

能把实话说出来了的人都是勇敢的人。虽然王所长只是付所长,说了这些实话,付所长不知道能不能当得成。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王所长是个真正的大写的人,真正的专家,值得群众尊敬的专家。

消费不用刺激,解决好老百姓的住房需求,而不让年轻人背房贷;解决好老百姓医疗需求,有病看的起,而不至于使他们因病返贫;解决好老百姓的社保,使之全覆盖,而不是公职人员,企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分多少等级,而让退休工资千差万别,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解决好老百姓子女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解决好年轻人的就业,而不是一群人竞争一个三五千的岗位。

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舍得花出去,而能够挣得来,消费才有信心。到超市看到牛奶,舍得给老人买两箱,而不是因为没钱,而让老人因为好消化喝稀饭。女孩子看到漂亮的裙子,眼里闪光的,摸摸瘪瘪的口袋,向家长打电话要钱,等来是妈妈的一句,你爸挣钱不容易。私营企业别让员工那么拼命,守点劳动法,别老整什么九九六。偶尔加班给他点加班费,也不至于怨声载道。年轻人手里有钱,节假日出去旅个游,谁不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房地产市场低迷,不要拼命救市了。让房地产开发商把以前赚的钱拿出来,盖房子。不要让有些人卷款跑到国外,留下一个又一个烂尾盘。房价降低,也不全是坏事。国家那么多产业,经济也不能光靠房地产支撑。

知乎用户 观海听涛​ 发表

这个专家,说出了真相。

关键是如何解决呢?

知乎用户 走马观自在 发表

如果,我是说如果。

如果我们不买的话,岂不是立省百分百???

要先把劳动法搞了啊,房价医疗什么的都不关键,当你手里有钱了,你买啥不行?

知乎用户 丝血反杀闰土的猹 发表

是真话,也是人话,但不是很多人愿意听到的话!

不是只有这一位经济学家懂,键盘侠都懂的至简原因,还有谁不懂?

知乎用户 小六 发表

除开基本需求,其他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可以说是市场培养出来的。

当然,基本需求的满足后,其他需求与消费,是真的挺依赖市场培养。

就像小孩玩游戏,社会与市场可以限制小孩玩手机的时间,但同时又可以以有益玩具宣传去培养小孩的乐趣。

比方说:“保护小孩视力,让你小孩远离手机的最好办法,是家庭的陪伴,以及益智玩具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想象。”

其他诸如此类。

基本需求不说,兴趣爱好,是消费市场的基本动力,而培养兴趣爱好,也是在培养市场的消费需求源泉。

有没有可能,是一群人的基础需求已经上升到下一个需求阶段了,可是消费市场,并没有为这些人的消费需求培养起来,导致这群人的消费不振呢!

现在很多人的追求,应该不在仅限于单单的衣食住行,而是还有其他需求呢!比方说大部分人现在的追求是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有滋有味呢!

知乎用户 鱼事爱评 发表

没什么好看待的。因为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观点再正确不过了。

更值得看待的是,为何只有寥寥几位专家敢于发出这样正确的声音。

知乎用户 天涯孤剑独谁投 发表

之前刺激太多了,现在已病入膏肓,没反应了!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接砖人 发表

其实在被动解决。

比如不生娃,买房和教育问题就被解决了。

知乎用户 仓鼠饼干 发表

这个道理老百姓个个都懂,专家现在才研究出来,说明专家这么多年来终于体验到基层的辛苦,也是难为他们了……

那接下来专家说的话算话吗?真的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知乎用户 散逸层种蘑菇​ 发表

难得有这么一位名副其实的经济专家说了大实话。

我深刻认同,刺激消费的前提是有消费能力,如果老百姓手里没有钱,或者有点钱也不敢乱花,就该找找深刻的原因了。

住房,教育医疗几乎占了大部分人收入的 80%,这些是严重抑制消费的最大障碍。

婚姻问题人口问题都是同一个原因。

看问题要看本质,难得有这么一个有良心的人说了大实话。

是时候反思了。

知乎用户 一个 82 年的外贸人​ 发表

信不信在住房教育医疗没有任何改变的前提下,普遍就业好了,收入提升了,连放松防疫政策都不需要,消费立马上去。

到时候恐怕是房住不炒都又要强调了,以前强调稳就业,保就业的时候,一堆人嘲讽,其实哪有那么深奥的道理。

以后挂着经济学家四个字的,记住他说的话可以代表很多人,绝大部分时候其实是有指代和目标听众的,但代表老百姓说的概率相对是最低的。

知乎用户 tapeA2B 发表

大实话!

刺激消费,政府扶持,网红推广?

哪个不是被坑得血本无归,什么脆皮烤肉,大麻花,奶茶店,压根不是赚加盟的材料费,怕加盟费才是招商的目的。

刺激消费,现在一堆 00 后负债,各种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

大把年入 30 万以上,吃饭也只是随便一个快餐,超过 20 都还有点舍不得,为什么?

还不是房贷,车贷,小孩读书,看病等。

我正常一个月开销 2 万左右,暂时没有房贷,出去住房一个月 3000 多,基本每个月都会用在医疗,孩子身上几千。

多少在外打工,收入不低,过得苦逼的都是因为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知乎用户 冬情​ 发表

事实显而易见,但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知乎用户 路过的酱油 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乎用户 炮五进四 发表

你只要有钱

住房,教育,医疗,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没钱

这位经济学家很明显已经脱离群众了

知乎用户 囫囵吞瓜 发表

这个观点是没问题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或者历史上有哪个国家能把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都解决好的?正着说问题解决好了消费肯定会起来。

消费还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知道来源于哪里,比如我并不习惯消费,我的消费水平不高,但是我目前并不存在这几个问题,也不存在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问题。

再比如我老婆的姐姐,她的消费习惯就是钱到手就花。她收入不高,还有一对子女等等。但是花钱就是到手就花,多了多的花法,少了少的花法。

知乎用户 红叶 发表

说得对,

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

但方案不用这么麻烦,

其实提高一下工资收入比例,

消费就会上来了,

知乎用户 划水 发表

就单说解决一个住房,那人们的幸福感不是会大量上升,然后大把的钱不就轻轻松松流入了消费市场?这波说的有问题吗?

知乎用户 落秋 发表

一句正确的废话罢了。

这点道理谁都明白,关键怎么做,谁来做才是问题。

知乎用户 穿膛而过的她 发表

瞎说什么大实话

我不想花钱是因为我不喜欢吗?

知乎用户 七聿​ 发表

专家终于说了一句即使断章取义都挑不出毛病的话,自媒体终于没有在专家的话中断章取义博取眼球

知乎用户 宋野亮​ 发表

哈?

原来住房、教育、医疗不是消费?

知乎用户 Felix 发表

这个观点大致是不错的,我简单上网查了几个国家的 2020 年消费数据,数据单位为十亿美元 (马来西亚的单位应该是亿美元,输错了),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大部分国家的消费占 GDP 的比重都在 50% 以上,比重低于 50% 的,不多,但是这类消费占比特别低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别,就是“卷”。比如我查的数据中,只有两个国家消费占比特别低,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韩国,这两国可以算是目前“卷” 界领头羊了吧。

民众的心里没底,怕买不起房,怕孩子失业,怕生不起病,怕养不了老,结果就会 “卷”,就不敢躺平,就不敢消费,这个逻辑很简单。

知乎用户 WZJJ 发表

目前这个阶段,这三座大山都不如那一座大山沉重,然而那一座从来都是避而不谈。

知乎用户 Chen1Mmm 发表

副所长是对的,正所长也未必错。

延伸谈一下关于正所长六个钱包的问题。

很多人混淆了一个问题,一个是个人决策,一个是宏观政策。

个人决策来说,有房子好,还是没有房子好?

绝大多数都会认为有房子好——否则也不会说房价太贵了,那么如果有经济能力买,买不买?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然后的问题是,个人发展是应该全靠自己,还是要依托家族的力量?作为一个理性人,应该尽可能依托家族的力量,全靠自己无非是争一时之气,与那些依托家族的人竞争,大概率失败。这也是为什么富二代再蠢也容易比普通人过得好的原因。个人生活是家族一代一代接力奋斗的,而不是每一代都从零开始。

那么,如果有房子更好,如果有能力依托家族力量,那么为什么不买呢?

这是樊纲面对 “年轻人该不该买房” 问题时的回答基础。特别是说这句话的二十年里,这么做的人大多赢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与之类似的案例是,专家建议,避免不安全,不要独自走夜路。

于是很多人愤怒,为什么不建议加强治安管理,却要求不要走夜路?

这就是个人决策与政策之间的混淆。

因为如果你确实担心夜间治安问题,那么确实应该避免夜路。而不是继续走夜路,并建议加强治安,因为你的建议很可能没有用,或者有用,但距离付诸实施还有很长的距离。

樊纲回答的是个人决策的问题,个人决策上有房子更好,而个人,包括樊纲在内有能力在政策层面解决房价问题吗?显然没有。连易纲都没有这个权限。

所以这个问题讨论的重点不在于六个钱包——如果有房更好的话它很可能是值得的,而应该讨论的是,【是否买房更好?】这才是个人决策的问题。

知乎用户 五彩斑斓的甲方​ 发表

民间说了好几年,专家把话再说遍,要你们有啥用?

知乎用户 复合维生素 发表

题目就很好的说明一切,这位是经济学家不是专家。

知乎用户 jinchen 发表

希望我明年还能看到这位专家活跃在社交媒体上,至少不要活跃在缝纫机上就行。

知乎用户 陈东文​ 发表

首先,这位经济学家说出了最简单的事实。

在如今这种各方面都要讲正直正确的环境中,为还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的勇气点赞。

我们都知道,要考高分,秘诀就是努力学习。

对,就是这么简单,不管学习好坏的学生,都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努力学习】这句话,从学渣嘴里说出来和从学霸嘴里说出来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要感谢这位经济学家,他就是那个说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的学霸。

他敢以自己经济学家的身份说这番话,说明这是一位厚道的学者,良心学者。

咱们言归正传,就说【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这话不是什么制造原子弹的公式,更不需要博士以上的学历才能弄懂。

只要你脑子正常,都明白这个道理。

我就拿我自己的实际来举例子:

我买房子早,买的时候也贷款了,而且还向亲戚借了不少,现在这些钱还在每月扣着。

我每月要向银行还 2478 块钱,这钱我需要每月足额的存在我的建行卡上,到了 27 号,银行风雨无阻的就会扣除,我的建行卡上的余额就剩几十块钱。

看着建行来的扣款短信,我的心情是高兴的,你会问你的钱都没了,你为啥还能高兴的出来?

你看你,没生活经验了吧,别看那只是扣的我一月的房贷,其实它同时也扣的是压在我身上的一份压力。

按照还款计划,压在我身上的房贷压力需要 20 年,240 个月。

那现在我在这 240 份压力中少了一份,难道我不该高兴。

是的,我很高兴,因为这确保了在我整 60 岁退休的时候,不用再发愁还房贷的事情了。

到时候,我从房贷中解脱了,我轻松啊。

好,这月的房贷,银行扣了,可我还没高兴上三秒钟,现实就像无情的手掌,给了我一个猛烈的大逼斗。

你高兴个毛?下月的房贷你整明白了吗?

是的,我立即又开始发愁了,我这个月的房贷东拼西凑的终于凑齐了,可下月咋办?

孩子才艺班的费用也没着落,辅导老师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在微信里跟我说了,说孩子既然现在对才艺感兴趣,家长就重视起来。

老师剩下的话没说,可我知道她是在提醒我们要交学费了。

是啊,别人家的孩子都要上才艺班,我家的孩子比别人哪差了,我这个当爹的,自然得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凑够才艺班的学费。

这时我又想起了下月的房贷,唉,我的头此刻比骆驼的驼峰都大。

我老妈身体不太好,时不时的要去一趟医院,本来她都是硬扛,她老人家也知道,我们年轻人赚钱不容易,每次去医院都是实在扛不住了。

每次去医院,也不是做手术,挂了号,见了大夫,别的先不说,先拿着大夫开的检查单子挨个去检查吧。

最后好不容易把所有的检查都做完,大夫看了一眼,表示这是慢性病,平时得多注意,然后开了点药,然后这病就算看完了。

当然,大夫说只需要平时多注意,我自然是高兴的,毕竟没毛病还不高兴,那是大傻子。

可是去一次,就得花四五百做一回检查,而且检查的费用没处报销,纯纯自费,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好了,此刻摆在我面前的三座大山,房贷、孩子的才艺班学费、母亲生病去医院的费用,压得我喘不过来气,就这我都不敢买车,我怕买上车之后,要么我还不起车贷,车被拍卖,要么加不起油,车一直放着。

其他花费呢?我都不敢说。

至于说消费,不好意思,别说什么返还券,你就对半打折我也买不起啊。

我自问,平时我也很努力啊,可是为什么养家糊口还是这么难?

为什么?

谁能告诉我?

知乎用户 职略 发表

这个专家的观点,怎么跟我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一样?

肯定是假专家!

真专家怎么敢说真话!

知乎用户 守护修仙 发表

这又哪里冒出来的经济学家啊?!

好好看看国内金融圈子现在都 tm 成什么鸟样了,好意思扯什么住房教育医疗?避重就轻是吧?转移注意力是吧?

解决就消费就能恢复?也就是说,老百姓手里有钱攥着不花,解决完这些问题就肯花了?

知乎用户 花生了什么树​ 发表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

共同富裕喊了几年了,效果如何?

连最基本的一些规则都不能完善,还指望其他的?

知乎用户 mtdl1985 发表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概念需求一直存在并不会突然消失。当生产者无力购买自己制造的产品时消费就会出现问题,产生需求消失的假象。

目前房子卖不动是因为人人都有一套房,对房子没有需求了吗?是北上广各省会没有吸引力了吗?显然不是,是青年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现在的房价。同样的道理可以适用其他经济领域。

想起关于牛奶的笑话,小女孩问母亲 “为什么不买牛奶呢”,“因为爸爸没有工作了买不起牛奶”,“爸爸为什么没有工作了?”“牛奶太便宜了”。卖炭翁还有一句话叫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身上衣正单。

最后多嘴说下:刺激消费有两个模式,举个例子:有 100 万十个人分。模式一:1 个人拿 99.9 万剩下的 9 个人每人拿 0.01,模式二:10 个人每个人拿 10 万。

之前选择了模式一,目前来看效果不怎么样。

知乎用户 不需要冷静​ 发表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钱从哪里来?你以为像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兔子一样吗?那是戏法。更多的 helicopter money? 这个指的是政府或央行提供大量货币供应的政策, 就好像有人拿着大把的钞票坐在直升机上撒钱一样。

中美都做过这种经济刺激计划。 不过奥巴马当年的经济刺激计划现在依然遭到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嘲讽. 只有黑人觉得奥巴马是对的。拜登自己的类似的计划反而加剧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知乎用户 johnrich 发表

就问一句,那些经济学家也好,周公子们也好,抖音网红也好。

有钱,谁不会花?花钱,谁还用你教?

澳门在线发牌也是花,定向帮扶山区学生上学也是花。不管怎么花,前提都是先有钱。

仓廪实,衣食足,欲望还用你激发吗?

上无片瓦遮顶,下无立鸡儿之地。顾吃就顾不了穿,顾头顾不了腚。

你让我消费,让我生娃,生仨。

你当我张艺谋呢?

知乎用户 青史红尘 发表

对于广大普通人来说,

有钱,有时间,才能消费。

有钱,天天加班,没空消费

有时间,但没什么钱,也没的消费,顿顿大米粥就够了。

怎么有钱?

1 经济稳定,大多数人有收入

2 住的起房子(租房),上的起学,看的起病,各种日常消费低

怎么有时间?

少些 996,少些各种培训

知乎用户 日小月 发表

王小鲁说出了一句最简单的话,但就这么一句最简单的话其他专家根本说不出来——是什么阻碍了专家说话?到底是谁让住房、教育、医疗问题解决不了?

住房:不 言 而 喻,一 目 了 然

医疗:我还是要重复我那个问题,疫情爆发快三年了,我能理解中国医疗系统目前还承受不住全面放开的结果,但有没有投钱在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和医院建设上,还是说继续投钱核酸保平安?又或是某些人舍不得抗疫措施下为了提升效率临时让渡给他们的权力?

教育: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建设也算是可圈可点,最让大家不满的,应该是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和导师权力过大之下对硕博学生的压迫。前者是可以解决的,但后者,应该有不少” 专家 “挂着高校导师身份吧?

知乎用户 剑主摸鱼中​​ 发表

没有舞鞋,我怎么能跳一只很好的舞蹈?

妳要先跳一只很好的舞,才能给妳舞鞋;

跳得真好,原来根本不用舞鞋。

知乎用户 老不死的 发表

这是句讨人喜欢的正确的废话。

知乎用户 曾经 发表

这是真专家,不是下面这类欺世盗名的砖家:

知乎用户 青牛东归 发表

人们都喜欢找偏方

知乎用户 杨文强 发表

同志,说话要有大局观,这样说实话是没有大局思维的。

知乎用户 不叫感恩怪 发表

起不来就是起不来。

不仅以工代赈起不来,送钱也起不来。

这三大问题本身也是消费。

除了生存刚需的消费,其他消费在下行时本来就是第一压缩的。

不考虑生存的消费的前提要不就是有人替你买单,要不就是这个消费对你的改善显著。

就连空调都普及成了前些年讨论中的必需品了。

那现在还能规模提振消费的必需品还剩几样?

强行旧电脑旧手机负优化?

本来就没有内需能拯救外循环这回事。

还是中上层人太精,钱包捂太紧,国家掏不出来。

知乎用户 吾蛙 发表

难得一见的正经专家,就现在的经济环境就业环境,别说刺激消费了,电击也消费不出来了(包括并限于我个人)。

知乎用户 星河 发表

消费的「人本位」与「公本位」之争。

类似的还有很多。

教育的「人本位」与「公本位」——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成就个人,还是培养优秀劳动力?

经济的「人本位」与「公本位」——发展经济是为造福人民,还是强大国家?

工作的「人本位」与「公本位」——工作的意义,是实现自我人生意义、价值,还是挣钱本身?

生育的「人本位」与「公本位」——生育到底是什么,是爱的自然衍生,还是其他功利目的?

无论是个人事务还是公共事务,凡能动,都离不开「内在意义」与「外在意义」的辩证。

它既是主体,与客体的向度上的区别。也是「内在真相」与「外在真相」争夺话语权、主导权的交锋。

当然,也更是以精神世界为代表的「内在价值」「内在正义」,与物质世界为代表的「外在价值」「外在正义」之争。

去到传统文化领域,是恒久的「体」「用」之争。

现代化以来,人们太过追求一种显著的物质价值目的,太善于构建唯物主义的「公共叙事」。

天然倾向于忽略个人内部主观意愿、诉求上的「人本叙事」。

用「外在价值、意义」,去取代沉默的隐性的「内在价值、意义」,代为发声。

这本没有什么错,是搞发展、搞建设的必然。

基于两者的辩证共在之关系,通常「内在困境」可以通过转移矛盾于「外在困境」的方式,来得到自我释压。

对「外在困境」的消除,本身就往往意味着「内在困境」的解决——这是唯发展论的意义来源!

回到消费的「人本位」与「公本位」。

前者价值在于,消费为人的幸福生活服务。后者价值在于,消费为整体经济活力服务。

它们本就一体,一体两面、同根相生,且互相转换、促进。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内在性消费的因,造就外在性的消费的果。外在性消费的壮大,又反向促进内在性消费的丰腴。

只不过,当过于强调外在目的——以「公共叙事」和构建者的视角,看待消费。难免有,将人当作家国的附庸,消费的奴隶之嫌!

在正常情况下,大可以如此讲——个体与集体本就一体。

但当经济形势不好,整体层面试图稳定局势时,过分强调消费,在个人层面上的「外在价值」「外在义务」,遮掩消费之于个人的「内在价值」「内在权利」之本能。

消费,变成一种任务!

这无异于把人当牲口。太过势利、功利,舍本逐末,不近人情。

所以。以上,刺激不刺激消费,刺激不刺激经济,顾及不顾及民生,惠不惠民,都是伪命题。

顾「本」,还是顾「末」、顾「果」?

这是同一话术的,不同表达罢了!

但这位学者的表述,无疑更为接地气、近人情。站在了「人本位」、解构者的立场,而非「公本位」构建者的立场,来谈论经济话题。

好话都让他讲了,罪过丢给了构建者——功与过从来都如影随形。

觉悟欠佳!

进一步深入来讲。

关于消费的不同价值作用,存在着两种消费习惯、模式。

一个是东亚式的,「结果型消费」。「人本位」为主导,「公本位」为追求的消费模式。

依靠储蓄投资,自上而下式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更多人参与劳动,换取财富,从而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实现消费市场欣欣向荣的结果。

消费在此,是国家经济活力的结果、象征。内部生产建设和产业投资发展,才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一个是西方式的,「起因型消费」。「公本位」为基础,「人本位」为追求的消费模式。

消费本身是国家经济的基石。众多个人的超前的物欲需求,自下而上式的激发出社会整体的经济活力,产业升级,从而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累积,促就高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等等。

产业规模实力,是国家经济活力的结果和象征。底层消费,则是国家经济活力的基石、保证。

面对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

东亚人不消费的逻辑,是不敢消费,而非不能消费!非良好的预期,导致个人对社会内部生产建设和基础保障发展能力的顾虑,优先关注「人本位」价值,而舍弃「公本位」价值和欲望。

但西方人,之所以不消费的逻辑,是没能力消费,而非不愿消费!不充裕的钱袋子和高昂的贷款利率,支撑不了个人过多的欲望,导致消费萎缩,从而动摇国家经济基石。

需要注意的是,在东亚和西方社会,社会民生基础保障体系,诸如医疗教育养老,与消费的关系和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

东亚人,会因为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而顾虑重重,不敢消费。民生领域的建设滞后和不良预期,大大限制了消费活力,导致整体消费活跃度的下降。

但西方则不是这套逻辑。

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之所以西方人敢超前消费,因为没有社会保障压力和顾虑。高福利待遇,导致大手大脚、大胆消费,这是错误逻辑。

西方的叙事中,高福利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恰恰是来自众多个体过多的消费欲望实践,支撑起国家经济活力过度繁荣后的结果、产物。

这里面微妙的差异要搞清。

不同的消费模式,在面对经济困境时,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救治办法。

以东亚为例,救治经济不在于刺激消费——这是舍本逐末——而在于刺激投资、优化产业制造布局和市场主体的活力!

这是救市的核心,规划性大于消费性——献祭智慧布局,成就经济。

个人的消费欲望是追求目标,是末;如何解除限制,营造大多数人可以追逐欲望的条件、机制,是本。

其他一切政策均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展开。比如顶住外部压力降息,目的并非刺激消费,而是刺激市场主体,开展更健康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好更快地搞产业建设。

在东亚社会,个人的消费欲望是外生性的,追求目标。因此它根本不用刺激,条件创造好了,人们自然毫无顾忌的大胆消费。

但在西方国家,救治经济的核心,恰恰就在刺激消费,激发和引诱更大、更多的欲望。

在西方社会,个体的欲望是国家经济机器的燃料、引擎和内生性的命脉!是一却经济活动和价值创造的前提。

这个叙事逻辑里,欲望不足、需求不足、透支过度,是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

为何如此呢?因为在自外而内的能动模式中,外在客体物质需求,是基础,内在意识形态、政治正确,才是永恒的追求。与东亚人刚好相反!

欲望是本,市场主体创新创造和产业架构繁荣膨胀是追求的目标,是末。

只有消费活力上来了,对欲望的实践激发了,人们有能力消费了,大多数人能够搞到新的钱 (贷款) 了,财富分配相对公允了,超前消费就不是个事———献祭欲望,成就经济!

足够多的消费支撑起市场主体和产业制造逐渐恢复元气。基于如何刺激消费、搞到钱的思路,西方救市策略通常是印钱 (通货膨胀),然后加息 (刺破膨胀),再然后降息 (回稳)。

至于好用不好用,什么时候用什么,会不会失效,就是操作尺度上的手艺问题了。

若要对比的话,自上而下式的东亚消费模式,像似「羊群型消费形态」;自下而上式的西方消费模式,像似「狼群型消费形态」。

羊群,只要管理好、疏导好,追求吃喝就是本能,无需额外刺激。个个能吃得膘肥体检,繁荣昌盛。

狼群则不然。只有足够贪婪、足够坚挺且持续的欲望、目的之心,才能衍生出各种智慧和文明创建。

东亚「羊群型社会」,不依托和消耗个体生命的活力,而是依靠整体机制的布局,来自发的缓慢、甚至静态的运行。(它被马克思称为亚细亚静态社会反例)

在漫长的历史中,缺乏个人奋进、进取的元素。正是因为社会发展本身,不依靠和过度消耗族群生命的能量,所以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族群力量,也往往能够迸发出惊人的伟大人物,来改天换地,扭转乾坤,重铸机制。带领人民在新的一套适配机制中,重复永恒的 “不思进取”。

它漫长、可持续,拥有无限的寿命。依靠机制本身来反复更迭、推翻重来。

西方「狼群型社会」,过度依赖于生命个体的能量,往往能够一时变现出巨大的力量,迅速的创造出惊人的社会财富,和文明程度。它具有很强的空间应变能力。无数人的拼搏、进取、竞争、厮杀和创新,共同推动社会朝向未来快速飞奔——这是一种动态的社会。

在历史中,正是因为过度依赖和消耗族群生命本身的能量,所以总是暴起而暴落,速生而速死!

当生命本身的能量透支过度,无以为继,欲望减弱。那么该社会所创造的文明与财富,就又会如过眼云烟,消逝在自身的历史当中。但只要时机成熟,重新蓄能,那么该型社会,就又会迅速崛起,再次走向自身的颠覆。

动荡、随机、突变、意外性,以及短命、不可持续,这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知乎用户 无鸣 发表

看似说的很贴心,其实等于没说。

这还需要经济学家分析吗?

有钱,有闲,人们自然会快乐。

早睡早起,不喝酒,不乱搞 身体自然就健康了。

但现在这个人就是有病了,出问题了,着急的是该如何对症下药。

而不是告诉人家,你要早睡早起,不喝酒,不乱搞,生活规律。

先把症状减轻,再做调理。

知乎用户 大隐者的深度影评​ 发表

这话说的对,但没用。

把三座大山问题解决好,是个结果,不是个方法。

用一个结果去论证另一个结果,就是不提方法。

那不用经济学家来说,我就可以说:

如果把老百姓收入问题解决好,那老百姓就有钱了。

如果把有钱人都打倒,那就没有有钱人了。

吃面不吃蒜,就像没吃蒜。

关键问题是,怎么把住房、教育、医疗问题解决好?

老办法看来是解决不好的,因为都不从根上去解决,老想着用行政命令去搞。

比如住房,限购限贷限价,效果一般。结果房市稍微下行,直接一通救,还得自己下场拍地,生怕房价崩了,没有土地收入,玩不转了。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房价高的最大受益人是谁?还用说吗?谁最着急是谁呗。

教育也是,双减一堆限制政策。其实教育焦虑的根是什么?劳动者权益没保障,提供不了充足的好的就业岗位,不卷就肉眼可见阶级跌落。

光靠堵,不从根上解决,是不行的。

知乎用户 杜莱 发表

专家早干啥去了,难道是刚搬砖回来么,事情发展到快不可收拾了,才出来说这种正确的废话,有啥用

知乎用户 Jackie Jeffery 发表

这哥们话没错。但是他说这几个,住房,教育,医疗,要达到绝大多数人满意的程度,那这个钱绝对是天文数字。

都这水平了,还需要刺激消费?已经统一地球了好吧。

打个比方,三口之家,市区 120 平方的房子(现在标准电梯商品房),方圆两公里内有软硬件非常优秀的学校和医院,学校不收费,医院收费非常便宜。这些都配套了,是不是还要公园,市场,等等。算吧,现在医院基本是自主解决费用,教师医生都严重缺人,一个班级其实 40 人左右才是比较良好的状态,一个医生每天接诊病人也就 20 个人左右。光这两笔开支,我都不敢想,怎么也得再有 10 个中国烟草,才能说话勉强够开支吧。2021 年全国医疗费用支出 7.5 万亿,教育经费超过 5 万亿(以前这些费用,有全民共同承担,现在解决了,其实就是老百姓不怎么承担了,由政府承担绝大部分)!中烟去年才上交利润 1.35 万亿。所以再有十个中烟上交利润,也许能够匹配支出。

问题来了,我都有 10 个这么牛的企业了,我还需要刺激消费??就我们这个体量,10 个企业的纯上交利润超过 10 万亿,GDP 得拉动到什么位置?还需要刺激消费?直接就拉动全球经济上行了。

知乎用户 gaexke​ 发表

你看看你说的这个话

不想干了直说!

知乎用户 南拳大师 发表

我国内需不旺。关键是分配体制。国民收入和创造的产值不匹配。大部分被政府拿去投资了。回馈到教育医疗这类福利开支上面很低,同时一次分配也不公平。这个社会贫富差距大。老生常谈的中产者其实都是房奴,

这种情况下。有的人没钱消费。有的人不敢消费。还有的人根本没时间消费

说这么多 其实没用 整套运行体制已经有路径依赖了,要搞活个人消费那就必须降低政府投资 这是砸人饭碗的

知乎用户 朱黎 发表

响鼓不用重锤。凡是鼓励的我们都远离,凡是建议远离的就要过分亲近。

知乎用户 zoohoo 发表

这个砖家回答跟没回答一样。

也对,砖家话一般是说给小脑袋大屁股的人。

知乎用户 流枫若辰 发表

确实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但是可以逼出来呀!

让房子压你三十年,教育金掏你几年,医疗和养老再逼你一逼。

消费就来了呀!

都把钱存起来怎么可以呀。

富人的钱逼你买地建厂房,盖大厦。

普通人的钱,逼你买房子,逼你给孩子上大学,普及高等教育。

现在富人卖股票、卖公司、卖房产走了,留下普通人走不了。没钱被房子困住了。

富人钱多不好困住。

努力赚钱,才不会被逼疯!

知乎用户 外贸君 发表

只说解决,不说如何解决,这样的专家我也能当(狗头)

知乎用户 Christ 发表

初中历史就有啊。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知乎用户 呵呵茉莉茶​ 发表

跟《小岛经济学》说的几乎类似

别折腾没用的,各种理论都不及让大家安居乐业

知乎用户 田甜​​ 发表

你以为那些人不懂吗?他们只是懒得弄这些费事的事。不如用他们认为的刺激更直接!

知乎用户 删除所有 发表

教育,医疗,等,何德何能,能跟住房相提并论?

教育,医疗,等,表示,我不配,不要拿我给第一个打掩护。

知乎用户 牛哥考研调剂​​ 发表

这句话需要经济学家说吗?我也知道不吃就没屎拉,你倒给我说说怎么办啊。

这句话还有一个逻辑问题,消费自然恢复,那是不是代表以前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得很好?

抛开全球大环境,去谈什么拉屎问题,都是扯淡。刺激消费是肯定有效果的,但是效果不一定是把消费迅速拉回来,哪怕是减缓减轻都比什么不做好。举个例子就是,感染发高烧,你也会优先吃退烧药,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是该干还是得干。

知乎用户 wakao​ 发表

这砖家说得挺好,可惜分不清轻重缓急,脱离实际。消费不行,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穷人太多了。

人们收入高无论怎么花钱都是一样的,难道买房,医疗和教育支出就不算消费吗?只要你往外掏钱给别人就行了,你不消费别人帮你消费。

何况现在住房、医疗和教育的成本再低也不是穷人能够有资格享受得到。

尤其是住房,现在网上人们抱怨的不是收入太低而是是房价太高,其实吧,房子是财富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就算低到成本价也是大多数月薪两三千的普通打工仔买不起的,收入太低了,只会让有钱的家庭轻松多买几套,所以一定要把房价提高,越高越好,这样就可以拿收割中产和富人的钱去转移支付补贴底层,搞基建和改善民生。

就像新加坡一样,他们的房价是很高的,只有中产、富豪以及外国人买得起,把房价提到很高收割他们的钱去建设组屋,然后低价卖给普通打工仔。这样一来中产和富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商品房,而普通人打工几年也能轻轻松松买到了政府建设的组屋,实现居者有其屋。

现在最需要先解决的是那些没钱的低收入人群,连衣食都成问题的那相当一部分几亿人的群体 让最底层的老百姓收入高一点,消费自然上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话十分实在,确实这两年很多人都在消费降级,新品牌出来的多,但是倒下的更多。而且明显感觉现在天猫还有京东上面的折扣呈现了一种间歇性的情况,一方面折扣没那么狠,另一方面还动不动冒出来一些 BUG 价钱一样的清货活动。但是实话讲,我已经很久没有入手新口红了,哪怕之前很喜欢的牌子 5 折的时候,看了一下还要一段时间用完,那就再等等。

其实不仅仅是保障性的医疗住房之类的,更重要的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职业的稳定性吧,所以现在很多高收入人群如果觉得自己不稳,其实也会先等等。

知乎用户 小猫​ 发表

不能因为其他专家都不是人就说这个专家正常。

这些前置条件是造成人们没钱的原因(像应对医疗这种突发情况自己规划了多少多少钱放在账上不许用那就可以默认是已经花掉了,也算是没钱)

没钱一定不去消费,但不代表有钱一定会消费啊。

重点还得是商家把消费者当人。

知乎用户 Yandex 发表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知乎用户 股市里的小兵 发表

这是扣重点。

解决住房是解决生存,真的占了很大的生存成本。降低这方面的成本,在死硬东西上少费钱,可以将钱用在价值种类丰富的事物上消费。需要增加合理价位公共租房规模。

解决教育是解决希望,教育质量均衡,避免恶性竞争及马太效应,会减少内耗,把精力都用在更丰富的空间更好发挥上。教育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适应科技创新才会发展出更多生产力,创造更多财富。才会促进健康消费。

解决医疗是解决生存成本,重点应该围绕着健康的所有闭环环节才能解决好医疗问题。当提升每个人的生产生活质量效率,减少无谓的损耗。才能有更多健康消费空间。

医疗保障,健康教育普及是一个大的体系,解决不好这些影响整体因素,比如亚健康状态、还有心理状健康状态,每年的专业调查数据不容纳乐观,危害人们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抑制消费。不利数据缓慢上行还没出现改拐点。大家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瓶颈,在基础医疗条件提升的情况下寿命是延长了,可以拿钱治大病延续寿命,但如果活得不好,活下去总是要消耗成本,会出现反向拐点。活下去也是闹心的,消耗的成本比较高,又会出现反过来的局面,生产生活效率受损,过度消耗。

解决好健康问题,需要整个涉及健康的行业,调整结构,更健康平衡的服务,提升效率,减少积弊空间。解决健康问题,学校教育义不容辞,一直是缺乏生命健康教育这正式的课程,本该是考试的,给予应有的地位,应该降低其他课程的考试权重和教学量,任务量。如果在旧有的科目模式上一条道走到底,对很多问题的基础素养是无解的,会产生很多无谓的后续损失。

知乎用户 时空骑行跨海者​ 发表

要说住房、教育、医疗这些问题,以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吧?

随口喷一嗓子而已,别揪着不放非要讲啥道理——我说的可不是专家,我说我自己。

知乎用户 面面俱到 发表

首先把防疫政策解决好

知乎用户 飞飞 发表

当人快饿死的时候不应该往他身上打激素,更不应该给致使其贫穷的人开放粮仓。保资本而不保民生,保就业而不管待遇。所有的经济手段围绕着少部分人的利益,不知道有些部门眼中还有无人民。

知乎用户 FFF132 发表

也有不装糊涂的哈

知乎用户 丢了壶盖 发表

经济学家称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其实这个观点十分正确。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学校,于是便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攀比。父母只是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其能够安心的去念书。消费可以被看作是人的自然需要,因为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消费。孩子上学之后,家长还要给孩子提供好的住房,而且还要给孩子买医疗保险。谁都不能保证一直都不生病,所以没有消费根本就不行。

年轻人的工资可以说是月月光,根本没有办法留有存款。一些比较奢侈的女性发完工资之后,还会想去买一些昂贵的口红。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只要自己用的很好那就行。大牌的东西虽然拿出去很有象征性,但会让自己一直负担不起。理性消费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不会让自己出现欠钱的行为。

因为疫情的原因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工资出现了不涨的现象,所以老百姓非常的着急。在他们看来假如孩子吃饭都发正常进行的话,那必定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打击。人们的生存是一定要有所保障的,工资不涨无法支撑出一个家庭的经济开支。有关部门可以针对这个现象对员工的工资上当的失调一下,保证其不受到任何的影响。涨价是不能太过厉害的,要不然别人也没有办法去接受。

总的来说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希望能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因此便拼命的选择去贷款买房。贷完款之后按月就得缴纳一定的钱,着急这么做还不如让自己直接住在原来的房子当中。因为买完房子之后,自己手里面根本没有钱去消费,而且会出现一种紧迫感,所以过日子都得勒紧裤腰带。面对这种情况不要让自己去买房,有可能会有很大的负担。

知乎用户 琥珀 发表

近日,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称,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消费是人的自然需要,衣食住行,丰富文化生活都不是靠刺激消费才出现的,要把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要让大家敢消费,而不是刺激消费。

主要还是手上没钱,有钱我也喜欢买买买,以前工资不是很高,可是每个月都是有一个礼拜天去逛街消费。

现在有多久没去逛街消费了呢 ,我自己都不记得了,以前买东西看见喜欢了就买,经常都是买回来放家里睡觉,可是现在买东西都是需要了才买

知乎用户 宝妈 发表

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

你确定?

住房问题解决了,租房谁来消费?

教育问题解决了,培训班谁来消费?私立学校天价学费谁来消费?

医疗问题解决了,天价私立医疗谁来消费?

人家美国消费兴国,靠的不就是住房、教育、医疗三板斧吗?涨价才是王道。

睡大街的多了,房产经济才能起飞。

反智的多了,教育经济才能起飞。

人人得病,医疗经济才能起飞!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觉得总算有个靠谱的专家了

知乎用户 声声慢 发表

王小鲁先生说得对。

消费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消费者为本。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说消费者。

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这是给消费者 “补肾”。

只是刺激消费,那是给消费者 “吃卫哥”。

孰是孰非,效果(后果)如何,不言自明。

知乎用户 张小山​ 发表

逻辑上没毛病,但是住房,教育,医疗,本就无解或短期内很难有成效。

如果顺着这个逻辑,短期内消费无解??

1. 对外降低大国对抗压力。

2. 对内减少 yq 管控,和没必要的检测成本。

知乎用户 智多多​ 发表

算是大炮的粉丝,前后买了三四次房子,贷款靠房租和公积金覆盖按揭。现在感觉就是生活没有什么意思 得过且过,人生没有目标,一眼看到头,生活很空虚,浑浑噩噩的,就是收租子这事情,到了交租时间点也懒得找房客讨要。平时倒是想吃什么吃点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喜欢什么就买什么,疫情前每年放假国内玩两次国外一次。

这两年做了两次不大不小手术,对很多事情看开了,就祈祷到了岁数痛快挂了,自己少受罪,家人也省心。

因为有学区房,小孩上的所谓重小,但是重小也那么回事,更多是比拼学校之外家长的实力和定力。

其实挺怀念之前背着贷款工资不抵贷款时候,压力大但是生活也有动力和目标。

知乎用户 八扇屏 发表

这方面可以学习越南。

不改变分配原则,不给劳动人民多分钱。

就看平均值,消费毛线!

知乎用户 杨三郎的是非观 发表

这就是专家了,很希望这种理性声音多一点

房地产是政策刺激出来的,铁公基是基于房地产的土地财政换来的,也带动了很多产业和消费,这个循环本身的逻辑是正确的。但是教育和医疗也跟着产业化,那就问题大了。把目的统统变成手段了。

经济发展的 “火爆期”,消费不那么理性,因为来钱容易,有消费活力。冲动性消费是因为花完了明天还有进来。” 不花掉就进不来”是流行语。这种话一旦听不见了,经济就不火爆了。这些不用了 “数据” 也可以感受到的。

问题就出在 “不火爆” 的时候,怎么促进消费。因为火爆的时候,没有考虑到 “路修好之后” 会怎样,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消费低迷。

所以,继续铁公基的同时,要考虑 “捆绑” 医疗和教育问题的解决,把之前的课补上。甚至应该把教育医疗也纳入铁公基范围。宁可少修点路,也要把教卫课补上,消费才能反弹。

知乎用户 写字娘舅​ 发表

那又怎么样?

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知乎用户 二进制 发表

那什么,熟悉我的都知道我是一个不学无术半瓶子晃荡的人,我看王小鲁的东西十几年了,没毛病,我在知乎也多次提及这位经济学家,从宏观到度量,hin 有启发。

多听就完了。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希望下次还能看见这位专家说话。

知乎用户 吃鱼啦 发表

我五险一金正常单位,八千出头双职工,疫情初我们坚守岗位有补助平均每月一千九。

真的当时感觉我俩巨有钱!因为工资高了以后一切工资额外的钱都会多的。

跟媳妇基本出去吃,想做饭吃才做。

经常逛街,看上啥就买,八百多的鞋买,一千多的羽绒服买,没事就去看电影,不犹豫潇洒的不行。

跟兄弟们没事就贺贺。。(懂得都懂。。)

油价我记得最低的时候小加油站四块不到,用团油算下来,剩不到两格加满一百二十多,四十多升的油箱,经常开车逛逛逛,想去哪看看说走就走,也琢磨着换个舒服的车,现在这个九万块空间小动力差隔音差配置低,就一个省油了。

房子 20 年也买了 140 的,告别这破一室。

孩子 20 年也生了,俩人两万多二线城市养个孩子不洒洒水。

说这么多其实我想说无论中国人民现在赚多少钱,一千也好一万也罢,就差这每月增幅一千九!消费不变或者通胀很小的情况下,真的满满的幸福感!

因为赚一千的人收入接近翻三倍,在原有的消费上突然很富裕,可以买个便宜的房子便宜的车了,以前根本活着都就很辛苦了,赚一万的小资会更舍得花钱。

收入偏高的人反而没什么感觉,因为他们不差这一千九,有了也不能怎么样。

所以有时候真的在想,国家再进步一点,蛋糕做的再大一点,给人民把这一千九补上,真的就很幸福。

以上消费均不违反疫情规定,都是放开才去消费的。

我很爱这个国家,爱同胞们,11 年工资一千多到现在真的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国家的进步,大家抱怨是很正常的,我也抱怨,但平心而论确实越过越好,工作其实是更累的,因为拿钱多必然要求就高。

知乎用户 烟熏格调 发表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情况是这么个情况。

但是没用,大概率没用,古语云肉食者鄙,针对的不是某一个对象,而是一个群体,个体可能可以无视阶,但级不会背叛阶,吃蛋糕的满足感并不单取决于蛋糕的大小,更在乎于分蛋糕的能力,改革者们少有什么善始,论及善终那就更是凤毛麟角,别说试图参与分蛋糕,摔了块脏兮兮蛋糕的李翔已经活在百度词条里边了。

为啥有那么多爱说郭嘉下大棋,因为这棋局真的是连臭棋篓子都能看分明的玩意儿。

当然,并不妨碍些什么,或者说改变些什么。

知乎用户 糖是非 发表

难得的实话。

关键不在如何刺激消费,如何恢复经济。

触动点在这一句:

“将住房、教育、医疗问题解决好”。

有了这句话,我就粉您了,

哪怕您说,“第一:将住房教育医疗问题解决好;第二:知乎上那个流浪的骆驼不是个东西”

我照样粉您!

知乎用户 流浪的骆驼​ 发表

非常赞同该观点,良心、敢讲真话的学者!真难得!!!

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如巨石般压在老百姓肩膀上,六个荷包空空如也,何谈消费?

教育、医疗本不该市场化,计入 GDP,但是却大行其道市场化,GDP 化,这些年来相关行业的各种乱象本质原因是什么?不得不引人深思。

近几十年高歌猛进的房地产透支了普通人的一生,外加内外部大环境极其不稳定、动荡,还要挖空心思让老百姓消费,不是本末倒置吗?

为什么不挖空心思解决老百姓的就业、住房、教育及医疗难题呢?这些都是阻碍老百姓消费的源头啊!!!

“为有源头活水来”,普通家庭的消费源头被三座大山压得死死的,再怎么喊口号,做表面功夫都没用。。。

~~~~~~~~~~~~~~~~~~~~~~~~~~~~~~~~~~~~~~~~~~~~~~~~~~~~~~~~~~

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美联储加息,背后有何深意? - 知乎 (zhihu.com)

中国当然要主动管控自己的预期,这涉及到国家的经济主权与稳定。众所周知,供给等于需求,是硬币的两面。所谓供给过剩,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吗?钢筋水泥都奔向房地产,某一天房地产市场饱和了,能不过剩吗?是不是要结合国内大循环,乡村振兴,把相对过剩的钢筋水泥引导至乡村水循环系统工程呢?这样需求就有了,基层就业机会有了,美丽和谐的乡村也有了;资本过剩,是不是可以倾斜流向自主创新,提高基础研究的相关产业呢?这样不仅仅能够提供大量中高端就业机会,吸引全球人才来中国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在投资未来,占领高科技阵地,摆脱被压迫、挤兑、剥削的被动局面;政府接盘过剩房地产,盘活资金流动性,加大社会住房、教育及医疗保障,减轻普通民众负担,释放消费活力,为国内大循环助力,不香吗?(前段时间看到一张截图,所谓的专家鼓吹让农民上缴五险一金,接盘房地产的戏码难道还不够吗?以很多无良、自残式专家视角来看,中国走出经济危机需要向内剥削,吸食底层百姓,榨干最后一滴血!!!真的是侩子手啊!)

知乎用户 明心的盛夏 发表

这回这个专家挺靠谱。也也的的确确是大实话。这几个问题都不是问题了,那自然没压力了。

知乎用户 薇子 10 发表

「把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本身就是一句废话,类似的还有把芯片问题解决好,把中美关系搞好,把联合国搞好,把宇宙搞好……

这不是经济学家该说的话。人要吃好喝好,这用的着专家说?这都是领导干部的话风。经济学家应该说「怎么把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通过什么办法解决好」,我们国家还是专家问题,砖家都不知道在干啥。

想起中国足球喊了多少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现在连越南都干不过了,更别说日韩了。还是具体措施的问题,绝不是一句「把球踢好,中国足球就可以走向世界」的废话可以解决的。

知乎真的变了。变得牢骚废话一大堆。

什么讲真话的专家?这种话小区门口扎堆的大爷也能讲一箩筐。比如,把中国军力提升到世界第一,台湾问题就自然解决了。这不是废话么?这叫真话?

刺激消费是实干行为,是经济调控的手段,没有什么丢人的。比把…… 什么什么搞好有用的多。你们以为一人发你一套房子中国经济就上去了?那就完蛋了。搞好住房教育医疗的标准是什么?

哪一些国家是「把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都解决好」的国家?标准又是什么?日本解决好了吗?美国解决好了吗?他们怎么解决的?把这些事情讲明白才算是讲真话讲实话。

这些问题解决好的只有一个国家——朝鲜。喜欢可以润去。

知乎用户 中言尼爾 发表

他说的对,但是,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烈火烹油,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的话,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知乎用户 鸽子王霸淡​ 发表

说的真 TM 的好!

病不能靠医院去治好,只要自己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健康饮食,自然就不会得病了。

知乎用户 朔影 发表

说得挺好的,那些刺激消费的手段无非是拨一拨灯芯,打一打兴奋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真正长久靠谱的方法还得是提高生产力,在提供基本的保障之后尽量的按劳分配,降低贫富差距。

知乎用户 张骁 发表

生育也不是鼓励出来的!

知乎用户 李宁 发表

我觉得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应该很明确的说,消费是一种导向,是一种社会潮流变化,比如说房地产,教育医疗费用,都存在一种社会潮流变化更迭问题。

房地产市场在这一轮打压下,可以明确看到理性思维,成为新的主流。人们捂紧口袋,观望的态度,说明了一种消费者立场。

那么教育以及医疗,是不是也存在过热的问题呢?为什么社保参与者,会有过度医疗的现象出现?而非参保人员,有病不敢看,甚至不愿意面对疾病困扰,主动去医疗机构看病的现象出现呢?

这样一种两极分化中,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裂痕?应该如何可以弥补,这样一种公平感觉上的,全民一致性呢?

学区房的热度效应,还是存在着不退热的现象,真正的教育平权,似乎也可以看到些希望!

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困扰,线上教学似乎感到了些,可以变革的希望。但可能也只是昙花一现的现象,教育平权的探索,方兴未艾!

中国大妈一度,在国际旅游市场,造成的各种各样的热度效应,让世界认可了中国社会的消费能力。

只是因为疫情出现,这样一种热浪被扼制了,所以说消费导向,才是真正的内需出路,怎么样让国民,这样一种高热的消费潜力,在我们自己国家合理合法的内化了,这可能才是有关部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的问题吧?

知乎用户 新年快乐​ 发表

觉悟高点的话,应该说:没有条件刺激,创造条件也要刺激

知乎用户 飞飞 233​ 发表

我实话说,资本主义还是比封建官僚主义先进的多的

知乎用户 不惑于心​ 发表

有没有可能是牛鬼蛇神们认识到比起死掉,终于认识到少赚也是赚?现实终于开始逼着他们面对现实了?

经各位答主提醒,这个研究院是民营企业,那是不是说中国的消费真的已经快要逼死民营企业了呢?

知乎用户 苍穹​ 发表

消费,重庆那边隔离不是说一天消费 300,我管你刺激不刺激呢。。。。。。

知乎用户 戚继光英雄 发表

哈哈哈。

想生二胎,

没钱。

知乎用户 司马懿的懿​ 发表

这是一名为人民而不是蛀虫们服务的经济学家。可是如果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把:

  • 炒期货
  • 炒房
  • 炒股
  • 套利
  • 做空
  • 对冲基金
  • 私募基金
  • 消费主义
  • 华尔街式的资本主义

等与 “奴隶制” 一样非法化,王所长所提就只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知乎用户 Timothy​ 发表

经济学家大概还没有意识到无力消费这种状态,消费领域的滞胀。

简单来说,现在的状态是,有钱的没时间消费,有时间的没钱消费,有钱有闲的只搞国际高端消费。

早市买串葡萄,早出晚归一周没吃上,带到工作岗位忙忙碌碌没吃上,最后扔了。

周末超市采购食物,没机会吃,过期扔掉。

衣服早就只买基本款了,常年三身倒换着对付。

消费?

经济学家定义里的消费就是把钱花出去完成购买这个行为吗?

当人们意识到消费都无效之后,怎么刺激都没用了。

房地产增大了各行业的生存压力,毕竟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最终要把钱送给房地产。

但是,问题并不全在房地产啊,好好想想劳动法吧

知乎用户 白饭​ 发表

这样不好。

屁股坐在吾等屁民这边,他注定升不了职,当不了大官了,已经无法继续高升。

知乎用户 打断 xxx 发表

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没什么用。

为什么有那么多砖家,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为了谁服务的,是为谁说话的。

中国自古以来提倡难得糊涂,因为糊涂的人才有前途。

知乎用户 姚远 发表

大道理是对的,但恰恰是难走又充满想象的路,现实恰恰会与这条路相反。

住房是房地产行业带来的问题,房地产行业自身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背后是国家和各地政府卖地财政和基建产业链,深入下去是地产金融化和银行信贷体系,想不想解决,想,但短期内没有能力解决。解决不好就是大爆炸。

教育是就业问题的镜子,上游产业链不足,提供不了足够的岗位,下游产业链待遇差,解决不了劳动法和企业竞争的平衡,教育资源集中和学区房只是推波助澜,这个问题要解决就是解决大规模人口的就业和待遇问题,想不想解决,想,但你不能吃了人口红利又给人口红利。

医疗是半人为和市场经济导致的分配不均,背后一半是先富后富政策引起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另一半是人口老龄化和计划生育后遗症,社保医保基金入不敷出,想不想解决,想,但住房教育又卡死了生育。

解题家的思维是去解决住房、教育和医疗,但这个思路充满想象,现实中解决的措施是:用流浪汉、破产制度、贫民窟的存在解决住房问题,用精英教育和社区大学职工教育分化教育问题,用医院全面市场化和放开部分药品管制措施解决医疗问题,

我们这么大体量的国家,想对症下药目前真的没有什么可参考对象,真真正正的摸着石头过河。

知乎用户 老铁板 发表

正确的废话!

知乎用户 爱历史的小龙 发表

这专家不懂 “专家” 啊

知乎用户 唯桑 发表

这是人话?

是的,这才是人话

知乎用户 天天天蓝 发表

这话只对了一半,消费确实不是刺激出来的,但是仅仅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并不能有效释放消费。

这是因为,经济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外部因素。

假如人民币贬值的趋势继续,就意味着中国的财富相对于他国而言贬值了,任何国家都要有进口,有出口,当贬值所造成的出口提高根本无法补偿进口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时,中国的财富会缩水,整体的消费会萎缩。

同样,如果中国汇率崩盘,外资进入抄底,大部分资源被外资掌握,那么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会变得更严峻,因为政府手中有限的经济筹码也被外资夺走了,解决住房教育医疗问题,是需要经济资源的。

例如,教育成本高,废除培训市场,这当然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但是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这里的就业变成了失业,请问这些失业的人去做什么?

如果中国经济对外扩张,能够向外转嫁成本,这些人自然容易找到工作,如果中国经济四面楚歌,这些人还是失业,而失业本身也会影响消费。

经济上对外扩张,人民币币值就要稳定,而现在的趋势,堪忧。

这个经济学家的论述,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是为了取悦和迎合,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但这话让人们爱听,所以即使是错的,也能博取名声。

知乎用户 果酱君​ 发表

解决问题,太难了。

解决提问题的人,容易多了。

知乎用户 风风雨雨还有雪​ 发表

还是先把静默,封控这些事解决好吧,毕竟住房,教育,医疗,这三件事你敢动哪件的蛋糕啊?

知乎用户 陈初晴 发表

一、看你怎么去定义 “刺激” 二字

二、如果企业促销可以说一种 “刺激” 消费的话,政策刺激也不是绝对不行

三、准确地说,通过政策去刺激消费的有效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比方说,消费者手中有钱。如果大多数人手中压根就没有钱,不要说政策刺激,你就是用棍子敲几下,也没有用

知乎用户 谔言 发表

今天有个老家的银行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贷款,我说咱们乡镇经营贷利率 4-5 个点,而杭州市区的银行都是 3 点多,你叫我怎么支持

银行和我说,这个没法比,我们一年就这点流水,做不到优惠啊,我说,好,我知道了,等我牛逼点再来支持吧

大城市银行流量大,可以薄利多销,而老家的乡镇银行,本来流量就少,就想着提高利率,专门薅碗里这点人

我们遇到的困境大体就是这样,地方政府抗疫、增加地方投资,把债务进一步扩大,越穷的地方,越需要政府投资,但是本来就穷啊,哪里有钱

想解决住房、医疗、教育钱怎么来

经济也是双向奔赴的,需要政府投资,解决部分就业,同时有条件的老百姓消费,这样才能加速经济恢复,所以这个刺激经济没毛病

知乎用户 点火柴的小男孩 发表

说的太对了,

房价这么贵,我房贷都没还完呢?谁敢大额的消费?

身上有房贷的时候,连工作都只能忍气吞声,因为自己实在怕被裁,

怕断供,房贷就是压垮很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程序员木子:2022 适合计算机专业|工科软件工程专业|大数据专业|大一新生大学生编程笔记本电脑推荐指南(长期更新)

知乎用户 程序员木子​​ 发表

这属于典型的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命题,不过我愿意相信它是对的。

知乎用户 27 岁是颗仙人掌 发表

消费,

你得有消费的主体,

如果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百分之几的手里,

再刺激也没有,

毕竟,百分之一的人,

再努力花钱也花不了多少,

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中间大两头小,

中产阶级占据人口多数,

这样子才可以靠消费拉动经济。。。

知乎用户 星空传奇 发表

我支持王小鲁副所长的观点,不应再拿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当作刺激经济的手段了。

如果我国的经济要靠住房、教育、医疗来刺激,就无法将 14 亿老百姓的精力放到科学、技术、文化、创新等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这对于我国的智力资源来说是极其巨大的浪费。

试想一下,如果我国 2.5 亿的城市家庭不用把钱花到买房、医疗和教育上的话,人们就就能积攒足够的经费去发展兴趣爱好,比如考察天文地理、搞发明创造、投入文学艺术、发展体育运动、开展公益事业……

用不了多久,我国的经济结构、精神面貌、国民素养都会焕然一新,成为令世人向往的文明国度。

所以,我觉得国家应该采纳王小鲁副所长的观点,制定一系列政策。

比如,政府盖房保证人人有房住,发展中医和仿制药产业降低医疗成本,取消学校排名制度发展地方特色专业…… 如果我们围绕释放智力资源、提升国民自主探索积极性的目标研究和制定国家政策的话,我国必然会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知乎用户 静待新世界 发表

这也是我的观点,玩两年知乎就能知道的道理,就不麻烦经济学家来指出了…

知乎用户 杂想杂说 发表

现在情况是有钱人和大中产们消费能力在何种情况下依然强劲,刺不刺激这部分群体生活品质没有影响。对于真中产和伪中产而言,在食物上的正常开销占收入的比例也很低,恩格尔系数还是对贫困人口有效。2020 年中国在统计学层面消灭了绝对贫困人口,现在很多人对绝对贫困可能没什么概念,一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放弃买一杯奶茶就是贫困的指标,实际上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在食品的选择上还有很多停留在食用油价格层面上和日常用量上。

这个专家说的非常好,消费的疲软和这些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有直接关系。我记得从我上中学时候政治课本上也间接的提过教育、医疗、住房是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这都是 20 多年前的事情。需要提供这些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大量资金方面的投入,大家也总爱问一个问题,钱从哪来?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体制内的同志们小日子过得相对不错,可以考虑一下给他们降薪,这当然是一个办法。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是基层工作人员实际收入不高,折中的办法就是给工资多的降薪。但体制内是否有高收入人群吗?去看一下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其实也不是很高,只相当于一个真中产。对于这群人中一部分人能过上超越本阶层收入水平生活的这个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而且体制内降薪对于老实本分的人不公平。这也不是一个解决分配问题的好办法,解决分配还是要杜绝寻租行为,以避免公平和效率损失为上策,除了深化改革没第二条路。国企改革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行进,包括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也要市场化,创造利润就要给高薪,没有能力就要退出让贤。企业有利润对于税收和员工待遇都是一种提升,对社会也是如此。国家税收多,用于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就会多,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现代化是全人类最求的目标,就目前而言现代化好像就是品牌崇拜和消费主义的代名词,是一种高耗能的生活方式。消费的尽头在哪,物资上和情感上最求的边际在哪,如果现代化在物资上变成了奢侈浪费,在情感上变成了搞破鞋活动,这种在现代化的路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图景就会破碎。中国现在有点像免费的网游,因为没有其他的盈利方式,只能靠售卖道具维持运营。而做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首要做的就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要有更多的积累,想积累就要抑制消费。虽然目前金融过剩,但好像还是资本紧缺,有点行业因为没钱半死不活,有一部分人大量资金没有去出,债务推动下的经济增长就是这么变态。收入不高的人在抑制自己的消费,这目的达到了,高收入人群在选择商品上更信任国外大品牌。一部分低收入人群以工厂为平台赚取外汇,一部分富人以消费的方式将外汇返还境外。

我自己没事胡思乱想之际一直认为目前的各种困境还是因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所致。没有完善的资产税收制度,靠一个个文件搞不定各种融合和各种平衡。对于税收的问题,可能还是时机不合适,合适的时机可能是下一个大水漫灌的开始。

目前看解决这三座大山在大城市只能靠产业升级,在乡村县域依然是转移支付,这都是需要用钱解决的问题。目前看抑制消费还是中国的目标之一,特别是以消费外汇为目的的消费,不是说抑制所有人的消费,而是必须抑制大部分人的消费,因为消费不起。外向型经济都会有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没发生大的通货膨胀,一是房地产,二是人口红利。前者回收货币用来循环再投资促就业,后者压低劳动力价格降低生产成本。

如果说住房、医疗、教育问题的解决能不能解决消费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解决消费问题的时候如果考虑如何解决能源和原材料问题的可持续来源,以及解决问题之后天量的货币的去向问题,那得到的结论好像必然是要坚定的抑制大部分人的消费。好像这个问题是一个根本就不能靠消费实物商品来解决的问题,那么大量的消费应该分散流向服务行业才是合理的。但问题是流向服务业的钱还是有一部分要进行实物商品消费,随着雪球越滚越大,还是能源问题和原材料供给问题。所以结论就是…… 房价不能降?

知乎用户 史蒂芬刚 发表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当说真话都需要勇气的时候,这个社会就真的病了,准确地说,是病的不轻。

知乎用户 葱油面真好吃 发表

这是一句,一本正经的实话,也是一句屁话,废话,空话。现在的专家都是这样的么?~

知乎用户 法天相地 发表

住房不敢说,教育和医疗,尤其是教育的根本就不存在大家都好的情况。人们想要的压根就不是整体的教育水平提高,而是自己的教育水平比别人高。

知乎用户 Francis 发表

合理的、正确的、中肯的、一针见血的…..

王小鲁「前」这样的高才再待在所里属实有点屈才了,我们所里一致认为王副所长理应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价值,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狗头保命]

知乎用户 喃北巷​ 发表

我不花钱,难道是因为不喜欢吗?

知乎用户 侏罗纪 发表

合理,确实合理

终于有人说出和我一样的想法了

知乎用户 xxx 发表

用货币的方法,无论住房,医疗,教育,粮食,能源… 注定会成为 N 座大山。

杨安泽成立新党派,提出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主动通胀 + 每月每人发 1000 刀。

知乎用户 货币的结构 发表

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其实也算是消费的一部分

消费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吃喝玩乐

消费最大的意义在于经济流通

一个社会体系消费越多证明该社会剩余产品越多

不能促进消费主要为题在于社会剩余产品总量变少了

促进消费的最好方法就是促进就业和提高薪资水平

专家提出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的解决实际上算是提高薪资水平的变种

提高财富的途径

第一、提高社会总财富 说白了就是物价不变你手中的货币增多

第二、降低社会总成本 说白了物价变低,相对于手中钱变得更加值钱

而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的解决

实际上是人民目前花销最大的几项

降低这方面的花销自然消费会上去

但现在关键问题这三个问题一个都不好解决

住房自不必说

教育教材、k12 培训,医疗特效药、医保等问题那个解决都困难重重

这种问题的困难不在于部分人的利益

部分人的利益对于国家来说 尤其是现在共和国来说都是渺小的

主要困难是这三大问题背后是国家财政问题

这必须谨慎、谨慎又谨慎

处理不好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

一旦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 外部的分裂势力就开始渗透

然后就会出现各种妖魔鬼怪

所以现在中央打虎、清扫娱乐圈都是有其道理

不法者敛财不过是政府的存钱罐而已

如同欧洲是美国的存钱罐

一个道理

以前天电网还没有形成还能 run

现在又该如何 run 呢?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话说回来

还是要两手抓比较好

一方面着手谨慎的去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一方面促进就业和扩大生产

也就是增加社会福利和降低社会成本

如今中美贸易逐渐脱钩

从这角度去理解 “新丝绸之路” 的一带一路国家项目也不失为一个好理解

我们与中东地区国家深化合作

带来更低廉的物品然后输入中国各式各样的产品

总的来说,观点没错,重要的是解决方案。

比方住房问题有没有可能房企债务重组、政府引导安置库存房、对地方土地财政监管等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妙木山豪傑物语 发表

说起这刺激消费,

我就想起用针扎水袋,

水袋里有水的时候,

在低水位的地方用针刺一下,自然有水流出来!

但是在没有活水注入的情况下,要想水袋出水针扎位只会越来越低,

扎到最后只能把水袋扎个底朝天。

消费这东西也一样,消费的前提是有钱,

现状却是普通老百姓一个个的都在透支未来,

花呗借呗掏空个人未来几个月的收入,

房贷更是掏空了一个家庭的家底与 未来几十年的收入。

以前杀猪都说养肥了再杀,现在的种种现状是

猪崽子都不放过,

韭菜刚冒芽就忍不住动刀子,

谈消费?还是先活着吧!

毕竟死猪不怕开水烫的

知乎用户 若虚五十弦 发表

简单的讲,没有消费能力,刺激消费意愿是缘木求鱼。

这种中学生都懂的常识,总算有一个经济学家说出口了。结果他的上限被封死在副所长。

知乎用户 雁渡寒潭 发表

常识归常识,一码归一码。

知乎用户 贺一默 发表

1. 我觉得两者都是有用的。一个是阻力,一个是动力。

2. 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是长远需求,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会对现在的消费形成阻力。

3. 这三样需求的满足标准,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而且随着需求的满足,人可能会提高标准。

4. 基本住房满足后会想配套,配套满足后会想加大面积。

5. 教育需求本质是下一代军备竞赛,有人赢就有人输。

6. 医疗是与性命相关的,需求的提高更是无止境的。

7. 与其去高成本的满足这些需求,不如低成本刺激那些容易满足而被忽视的需求,增强消费的动力。

知乎用户 走油 发表

房价放开了,没起色。消费券发了,没起色。下一步真的要放开疫情防控吗?我有些怕,万一放开防控了,我还是挣不到钱 岂不更丢人?

我支持动态清零!

知乎用户 东边一树 发表

毫无意义的废话,而且用心极其不良,请问一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可以把住房,教育,医疗问题解决好?难道我们进入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一个有知识,有良心的学者,应该明白,很多东西是相对应,不是绝对性的,以前公有制的时候,房子还是公租房的时候,是解决好了,可是消费在哪里?大锅饭的时候,有吃大伙一起吃,那时候消费在哪里?什么都免费不等于经济就变好。印度公共医疗,公共教育都免费,为什么印度人却拼命往私人企业送钱?所以消费信心绝对不是住房,教育,医疗这些玩儿。人类敢不敢生,是取决于需求。如果我需要儿子来保护我的利益,那么我生十个女儿还回去追求一个儿子。如果我自己就可以保证我未来生活,我为什么还要追求后代。同样道理。如果没有利差,为什么买住房?如果没有子女,为什么需要教育?说明白了,市场消费力不足,是对未来经济不景气的一种预测。哪怕住房教育和医疗都不花钱。经济危机一样会出现

知乎用户 鱿鱼歼灭者 发表

当你穷尽手段都榨不出油水的时候,有没有可能这人他就快饿死了

知乎用户 Thanos 发表

其实这事特别简单

大家看看自己,每个月收入的几千元

究竟花费到哪了?

1、房贷。 对吧,那就解决房价贵的事,让有钱人去给我投资别的东西,而不是多余的房产。

2、吃。 对吧,那就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大大降低农业的原材料成本。

3、衣。这个不说了,市场经济。

4、行。地铁还可以。车这块充电桩建设太不给力,应该给每个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甚至小区周边的公共路边也建设。

5、电费。太贵。应该大力发展研发。

6、以此类推吧,我觉得必须的消费品应该越来越便宜才对!而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可以由市场经济,会自己发展。不用担心。

唉,如果上面的不极大的改善。人口还是无法增加。到时候,人越来越少。

知乎用户 简单的复杂 发表

终于看到一个正经的专家了,真鸡儿难得

知乎用户 大大大夭兽 发表

说的都是废话。

这不就是难以解决嘛?

归根结底,我们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内部潜力挖掘的差不多了,外加恶劣的外部环境。

这个时候要再进一步,有一招可破:“穷兵黩武”

知乎用户 MiaLuks 发表

消费增长基本见顶了,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了,而很多中国人却没有 200,300 斤,你白送我 50 斤肉类,我也吃不下去了。

所以中低端消费想增长的确很难,发展科技,生产更多科技产品,更多机器人,去改善生活,才是生活继续变好的方法!

知乎用户 生活经济学 发表

很对,但是是句废话。

知乎用户 南若 发表

消费是无法刺激的,要给老百姓自主决策的权利和能力。

现在的问题是,一直以来,大部分老百姓都没有这样的权利和能力。

先说消费的权利,少。

想买车,然后大城市全部都是摇号,或者需要号牌拍卖,好像买车的权利是靠更多钱和运气获得的,并不是一个公民凑够买车的钱就行了,不是他们该有的权利的。

想出去旅游,目的地城市说你那边有个小区是中风险,所以你们这个区都不能来我们这里旅行。

想要买房,我们不欢迎你,你没有资格来我们这里买房,买房是给我们增加负担,买房的权利根本谈不上。

不要说,这是过去的事情,只要这种思路存在,就不可能让老百姓顺畅的消费。因为需求被遏制,无需求的人,需求被过度满足。这就是消费的现实。

某专家说经济不好了,你可以用自己家的车开共享汽车赚钱,去你大爷的。我哪有权利买车?我哪有资格开共享汽车?

再说消费的能力,无。

这可能是王所长说的问题。问题是怎么解决住房、教育和医疗问题?免费住房?免费教育?免费医疗?

你看看现在各级政府财政穷成什么样子了?你看看国家为了保护社保资金,出了什么政策了?

如果想要国家解决,是不是得多收点税?税从企业和老百姓手中收走了,企业那什么在投资扩产,老百姓拿什么再消费?

给企业以自由,给百姓以自主,才能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知乎用户 方寸不凡​ 发表

这个还要人说?

但是很遥远很遥远

因为住房,教育,医疗,那个都是 10 年,20 年内解决不了的,教育 3000 多年了,也就现在这个水平,医疗更是无底洞

知乎用户 蛋糕家主人 发表

刚才儿子问我:“妈妈,我是不是长得很受欢迎啊,为什么每次我去小区玩,一群小狗都跟着我。” 我:“你拉完屎又没有擦屁股吧???”

知乎用户 洛亦仙 发表

扯淡。

明摆着就会说点喷子们喜欢听的话。

就跟中国生育率低,明明就是因为西方思想侵入以及年轻人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人变自私导致的。跟房子价格和收入有毛关系。中国西部和亚非拉的穷人都搁那疯狂的生孩子。他们有钱?

经济其实跟股市一样。有上涨就会有下跌。有其自身的周期规律。

美国按照香蕉人说的那么好,不还是隔几年就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今年的经济形势是不怎么好。但是与全球诸大国相比。唯一大国中间的顺差国。

这样的国家还天天吹崩溃合适吗?

要崩溃也是那些逆差国先崩溃。

全球各大国现在整体经济形势都不好。按照这个专家把国内什么房子教育都改改。中国经济就能超级好?

这不是做梦嘛?

没有任何一个贸易大国能脱离全球经济形势影响。

中国消费起不来的根本不是房价医疗教育占有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消费是什么?消费就是一个国家资源的再分配。

为什么消费起不来?你以为房价跌了,医疗教育免费了,老百姓兜里多点钱儿,消费就能起来?老百姓钱多有什么用,市场商品就那么多,钱多物价就涨呗。买的东西还是那么多。

中国根本还是这个国家的资源不够,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源非常丰富。这样的商品价格自然就会非常便宜。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均国民占有量就会大幅提升。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太少。现在靠给全球做血汗工厂换取资源来维持生存。

中国的消费要想起来,必须要发展高科技,用高科技换取国外大量的全球资源进口。全球的大量资源进口多了。老百姓人均可分配的自然自然就多了。那么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知乎用户 水平线 发表

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心里都门清,但就是不做。

知乎用户 散落之花 发表

说大实话的经济学家永远上不了台面

问题要怎么解决,小学生都知道,但是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人,铁了心不去改,还结成团伙大捞特捞,这才是真相。

知乎用户 weiheishao 发表

记住了,王小鲁

良心经济学家。

知乎用户 筋斗云 发表

你让一群自身没问题的人来帮你解决问题。

这就是问题本身。

甚至可能因为解决了你的问题,而影响到自身的利益。

这也是另一个问题~

知乎用户 小强品篮球 发表

终于来了个说真话,不装傻充愣的经济学家。

知乎用户 BinaryWorker​ 发表

经济基础是什么?

生产力才是经济发展的一切前提,没有生产力,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泡沫,一捅就爆

简单来说,生产出 100 块钱的物质,在社会的交易流通中便产生了经济,这个是实打实的有 100 块物质基础;但是,如果单纯是 A 借 B100 块,然后再流向 CDEF……,表面上有了经济流通,实则无任何物质基础,社会得不到益处,反而消耗的物质得不到补充

为什么要做基础建设?其实就是政府出让土地和税收收入后需要支出,这个支出包括基建、医疗等等,这样收回来的钱拿了出来,一方面给百姓提供福利,另一方面更重的就是提供工作岗位,百姓得到了益处,还有物质输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假如只进不出,还不断从百姓口袋里掏钱,便会导致基层断裂,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那些学经济的更懂,只是他们不说而已,出于什么目的,暂不可知

知乎用户 五哥 发表

缺啥喊啥,传统艺能了,喉舌说句正确的废话不知道都高潮个啥劲。

说明下一阶段定向放水还是不会去消费。

等着给你发钱发消费券的,可以休息了。

水还是会去地产,教育,医疗,三胎。

走着瞧呗。

知乎用户 第 404 人 发表

将住房、教育、医疗解决好…

要不挑个难度更低点的吧,比如:

只要每天从天上掉金条,消费自然会恢复…

知乎用户 Oaixam 发表

解决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人人在户籍地有房,人人能在户籍地读书就医等等… 这算好吗?

这算好的话,那其实基本都是解决了。

不然掏出你身份证看看,你那个地址,是当初没房 500 块买了个假地址吗?

还是说人人都在北京三环内有房?人人都能去北京四中?看病都可以去协和?

那要解决这个… 可能吗?

其实现实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了一个事儿:

消费不是靠刺激拉升的… 跟有钱没钱也没关系。

你给一个农村老农民一百万,他也只会去县里买套房,然后其余的存起来。

你再给他一百万,他会再买套房,然后其余的存起来。

你要的是这样的消费吗?你如果就要这个,那早就有了啊!

现在不就是这样,他们有钱了就去买房……

消费的拉升,更多靠的是消费观念的转变。

只要你给他这个消费观念科普到位,他没钱他会贷款啊,他会花呗借呗各种呗啊。

所以其实这人说的这话虽然挺好听啊…

但折现出来的,是官方的高层们思维和认知落后同等级别企业的高管们最少十年。

人家 10 年前就知道搞双 11,改变观念。

人家 5 年前,就知道到处宣扬小仙女、精致生活这些理念来洗脑…

你现在,还把消费问题归因到大家压力大不敢消费…

所以说实话,干部年轻化是很有必要的……

知乎用户 无敌铁憨憨​ 发表

资本家多大胆,消费有多大产。

知乎用户 见两小儿便日 发表

副所长还是看问题有点片面。

消费虽然不完全是刺激出来的,也要多措并举,刺激也许就是药引子。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热榜上这些无意义的垃圾话越多,XX 就离垃圾平台更进一步

知乎用户 李杨 发表

这话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老百姓都能讲出来类似的。。。为什么专家讲就能上热搜?

盖因专家久不说人言矣。

就算他如今偶然出来说了一句人话,那也只是说说而已。大家没必要当回事。

住房,教育,资本是几个专家可以撼动的吗?

早就刹不住车了,看人口出生率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白沧 发表

也不是,如果你给我骨折价,或者免费刺激一下我,让我一折购房购车,我觉得消费也是可以恢复的,或者可以让你断货。

知乎用户 我没故事阿​ 发表

社会主义不养懒汉。

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了,不就都成懒汉了吗?谁还 996,007,谁还过劳死?谁还拿尊严还钱?没有这些红利燃烧自己,怎么发展经济!怎么实现伟大复兴!

白花花的银子都给了穷人,造孽啊!

知乎用户 道左 发表

要想让马儿跑,得先让马儿吃草。

碰上千里马,还得让吃精饲料。

但凡看过《动物世界》的都懂得这个道理。

知乎用户 王小吞 发表

同意 “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

不同意 “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

现在的情况是不确定性太多,预期太差,对未来没有信心,所以消费才起不来。

真正的有钱人并没有减少消费,但是他们毕竟人数太少,所以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不大。

广大的普通人对未来的收入太焦虑了,会不会失业不确定,会不会因为疫情关店也不确定,所以不敢乱花钱。

把车卖掉,减少外出就餐,减少购买衣物…… 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而这些全都是消费……

知乎用户 终身学习者 8 发表

这样说实话,老爷们很没面子的,小心被夹

知乎用户 安生 5050 发表

住房教育医疗难道不是消费吗?只不过不是刺激工业品消费而已。住房越贵,教育越卷,医疗越贵自然消费就高了。

知乎用户 向南楼孙儿 发表

有哪些傻子,上班挣钱就是为了存银行死活不花,也不吃好的,也不穿好的,有钱为什么不花,

啊,原来我在照镜子

知乎用户 小七 发表

正确的废话

说了有啥用呢

道理都明白

就是做不到

韭菜就别想太多了

还消费,

今年能有个工作,安稳还得起房贷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游戏侦探皮皮鲁 发表

消费者支出有五个决定因素。这些是影响您花费多少的事情。这些组成部分的变化都将影响消费者支出。

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可支配收入**。这是平均收入减去税收。没有它,没有人会有资金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这使得可支配收入成为需求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也随之增加。如果制造商加大力度满足需求,他们就会创造就业机会。工人的工资上涨,创造了更多的支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导致持续的经济扩张。如果需求增加,但制造商不增加供应,那么他们将提高价格。这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人均收入。**它告诉你每个人必须花多少钱。收入指标可能只是因为人口增加而上升。人均收入揭示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是否也在提高。

**收入不平等**是支出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有些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可能比其他人快。当大部分收益流向低收入家庭时,经济就会受益。他们必须在每一美元中花费更重要的份额用于必需品,直到他们达到生活工资。当增长流向高收入者时,经济不会受益匪浅。他们更有可能储蓄或投资增加收入而不是支出。

第四个因素是家庭债务水平。这包括信用卡债务,汽车贷款和学校贷款。目前的消费者债务统计数据显示,家庭债务已达到新的创纪录水平。令人惊讶的是,高昂的医疗保健成本是造成巨额债务的最大原因之一。

第五个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期望。如果人们有信心,他们现在更有可能花钱。消费者信心指数衡量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它包括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计通胀率会很高,他们现在会购买更多,以避免未来的价格上涨。

知乎用户 蛋壳 TALK 发表

危险了,居然敢说真话。

知乎用户 毛毛 发表

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做了什么。

唱红脸,唱白脸都无所谓。人在做,亿万双眼睛在看。

知乎用户 卡卡拉拉 发表

难得专家说话靠谱

这么明显的问题专家终于研究出来了

知乎用户 于小禾​ 发表

像废话一样

要是有能力解决好早成乌托邦了,还用你教?

知乎用户 鳄鱼的眼泪 发表

鬼吾知阿妈系女人……

知乎用户 千寻 585 发表

终于看到专家中的清流,泪目!

知乎用户 子非鱼 发表

哪个不想解决

是靠说和想能解决的吗

不抬房价怎么获得资金搞基建投重大项目(高房价说白了是让普通人为社会发展白打工,自我剥削完成原始积累。国家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就是房奴干的苦力)

不卷教育怎么把有限的资金投到最大收益的人身上去发展科技,去发展国家?小班教育素质教育,谁不想搞,钱从哪来

医疗…… 造不出就是造不出,也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药物国产化廉价化也是随科技进步逐渐完成的。靠一张嘴能变出来药物生产线还是能劝外国药商把进口药降价到随便用

刺激消费不治本,但这是筋疲力竭者的强心针,对身体哪怕有害,当务之急是撑住活下去,没消费没税收,住房教育医疗都解决不了

依我看,专家说的这话,正确但无用,无需得宣扬。咱也来一句:经济不是刺激出来的,研究出廉价的新冠无副作用全株系永久免疫疫苗,中国经济能迅速好转,还能获得巨大的国际声望和政治资本。

有啥用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知乎用户 Shine 行 发表

一边 996 把人当牛马不给时间消费,一边高房价收入比让人没钱消费,一边想让人贷款消费促进 gdp

毕竟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工具,国家强盛才是重点

知乎用户 emmmmmm 发表

先点一个赞。

教育,医疗可以先放放。先解决住房收入比,房价太高,或暴涨,都无时无刻影响人们,二十年教育人民谁消费,谁不买房谁沙币。

如:杭州 15 年,150 万的房子,50 万首付,22 年同一套房子现在 500 万。那么 15 年消费的一块钱,是 22 买房子,10 块。早存够首付早上车,不会一年又一年的白干。

那么这个房地产预期和教育下,大家敢消费吗?

知乎用户 小姬 发表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王小鲁是快退休了吧才敢说真话,不然准备被弄吧。

知乎用户 小天板 发表

这是大实话,老百姓处处要开支,怎么可能消费。

知乎用户 男 K 也 发表

人话啊

天啊

我第一次刷到了人话

好感动

知乎用户 了了不可爱 发表

关键是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是什么。

问题都不清楚,谈何解决。

问题是分配。

城市化过程中,先来的霸占了大量好位置的房产,尤其是好学校的房产,还租售不同权。后来的倾家荡产接盘,还没法接上学区房。不来,老家没有前途,收入低。来了,收入高但是接盘。就像自习室来的早的把座都占了,听个讲座把老师面前的前排坐都占了,后来的要不倾家荡产换个偏僻位置,要不就只有不来。城市化,要禁止占座,重新分配存量。

医疗也一样,之前不交钱,少交钱的,现在老了,花费了大量医疗费用。现在交钱的,年轻,反而额度少。之前少交的,现在就该少花,这些老人房子这么值钱,还占着年轻人交的费用,年轻人又要接他们房子的盘,又要交钱供养他们。

所以,这些问题解决不了。

知乎用户 xiaoppdo 发表

消费解决了呀,住房教育医疗不都是消费吗

知乎用户 哈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

光看标题只能看出没用的废话,怎么解决问题的法子没。提高福利钱哪里来,能不能明说?

知乎用户 草莓上树逗太阳 发表

可算遇到个说人话,且替人民说话的专家。

这世道,好的专家不多了。更多的都是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货,又或是振臂高呼不走流程直接赢的教授。

我们老百姓也不是傻,只是没办法。大不了我们躺下您踩着过去还不成吗?

知乎用户 聆听思考消化 发表

为什么大家会惊讶于这样一句正常的话呢?

普通人都知道消费不是靠刺激的,只要解决了人民的后顾之忧,很多人自然就敢于消费。

但是,一个经济学家说出这样一句普通的话,就让大家很惊讶。这背后就是这几年来,很多经济学家都倾向于愚民,把群众当傻子一样,用一些完全不符合逻辑的话来忽悠百姓。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能为普通人发声的经济学家已经很少了,因此突然出现一个说实话的经济学家,大家都很激动。

知乎用户 杂说演绎 发表

这个观点让我们明白了事情的本质,解决消费问题,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我们要找对关键点,不要只看表面。

大家都懂,但敢说的就一个。一种本该是正常现象的发言,在某些年内,竟然如此稀有。还真是奇怪……

知乎用户 特地 · 负离子瓷砖​ 发表

接地气儿!

赞一个!

知乎用户 金融科技情报站​ 发表

好像没能查到,他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

这么好的观点,不知道有没有交过提案?

知乎用户 反身初心致命遂志 发表

主持人:问您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看到涨价,又有三孩政策的推出,老百姓买房六个钱包还够吗?

樊纲:又来买房了,又问到了六个钱包的事儿。我说完六个钱包以后,网上一片骂声,说我在鼓励啃老。你就想一想这句话,这是一个很无奈、很悲凉的说法吧?年轻人买不起房,要没有老人支持你就别想买房,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不是鼓励你去啃老,而是你没有老人你就买不起房。

知乎用户 诺曼地豆腐 发表

一部分专家在说实话,另一部分在研究各种心理学效应来刺激消费。

消费是人的自然需要,衣食住行,丰富文化生活都不是靠刺激消费才出现的,政府只需把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养老、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

消费本身就是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得,需求大了经济才会高速运转,当人们需求小了或者不得不降低需求的时候经济自然会迟缓。

知乎用户 张导​ 发表

现在就是,普通人都能明白的这个道理,竟然要通过专家表达出来。老百姓说的他们不听,专家说出来倒是可以考虑考虑吗?

知乎用户 南昌宁生律师​ 发表

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个专家建议是真建议了。

知乎用户 无惨出来晒太阳 发表

人们手里有闲钱了,不再为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焦虑了,自然会乐意消费。

知乎用户 低调低调 发表

这位专家说了一点实话!请继续

知乎用户 中国 LIUZHENGFENG 发表

怪不得是个副所长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有专家说出正确的话了

我却没有太大反应,只是很感谢还有这么一个人,还在这样发声

其他想说的,多多少少其他回答也都有了

无论是赞扬还是讽刺,像我这样连一句好,都已经无力去诉说了

总是消极的认为,哪怕你说的对,也不管用,因为不会实施

现在,群众人就是这种感觉,看明白的不少,但是真愿意把自己蛋糕分出来的,又有几个?铁拳始终只能从上往下打而已,互殴那是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南风 S 发表

人都是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架不住现实的残酷。

当能住大 house 的时候,谁会选择住劏房,农民房?难道是因为不喜欢么?

当孩子都能享受平等教育时,谁会选择买 10W + 老破小的学区房?难道是图房子老么?

当能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时候,谁会选择吃外卖送快递?难道是因为不喜欢么?

当身体不适能上医院的时候,谁会选择强忍着?难道是因为疼痛使人快乐么?

当能光鲜亮丽出入高端场所时,谁会选择在风雨中送外卖?难道是因为不喜欢么?

当能工作半年放假半年,谁会选择 996,白加黑,5+2,夜总会?难道是因为热爱么?

当能顺利博士毕业拿高薪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谁会选择送外卖维持生活?难道是因为不喜欢么?

当能让孩子在幼儿园无忧玩闹时,谁会选择让其在外卖盒里蜷缩着身体?难道是因为喜欢黑暗么?

……

经历了 40 年的高速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较历史上有了快速提升,但横向比较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也正是开眼看了世界,才对未来有了希望,希望不要让这代年轻人眼里的光消失

知乎用户 逐路 发表

漂亮话我也会说,这个专家出出具体主意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各方诉求,平衡各方利益,别搞这种假大空的演讲。

知乎用户 煜箸 发表

胡说,消费明明是调休出来的。

知乎用户 饮雨 发表

好的标准是什么

知乎用户 立裆​ 发表

回头再聊,我先去做核酸。

反正也不上班了,咱们慢慢讨论

知乎用户 老虎他爸​ 发表

这才是真专家

知乎用户 政治性抑郁患者 发表

说了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正确的废话,路边找个不读书的都知道。

那么,怎么解决呢?

知乎用户 DaenerysZhY 发表

什么是专家 这才是专家 !(战术后仰)

类似的问题,体育如足球、住房如烂尾楼、孩子上学如学区房

大伙是不知道怎么消费吗

薅羊毛的时候个个都精明得很

关键,没钱才薅羊毛啊

知乎用户 随便完美主义 发表

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工作、生育等等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

挣钱的时候嫌人多,花钱的时候嫌人少。

老百姓自己不存点钱,都花光了,真赶上这些事可没人管你。

现实生活可太刺激了,尤其是有了孩子,太刺激了。。。。。

知乎用户 贾剑君 发表

难得有一个说人话的专家

知乎用户 游美肄业馆 发表

正确的废话

知乎用户 猛虎眼前无沟壑 发表

我说过大家都爱喷的角度,为啥现在人都这么焦虑。不用多说,20 年前,大家都没这么焦虑:

1、广大人民都有错觉,看到互联网,看到电视里宣传的的美好生活,大家都以为能过上,那是假的,其实 90% 居民实际的写照就是:生的随意,死的随意。你以为凭你的努力就能过上宣传的日子,假的。大部分人过的就是斤斤计较的小日子。

2、如果大家都把期望值降低一点,不买房,不卷娃,不卷自己,有口吃的就行,大城市呆不下就回老家,生病了,老了,能看就看,看不了就等死,是不是日子就没这么 难过了?

3、正因为大家都希望过上人上人的生活,资本家才能压榨我们,要是人人都摆烂,你信不信,过个 5 年,大家都会觉得很舒服?

4、但是人性啊,一旦尝过了甜头,谁又愿意去过那种苦兮兮的生活呢。。。

知乎用户 胡超 发表

这是哪个国家的经济学家?怎么说话这么正常?

一般都是说恶意不消费应当直接从居民存款中划拨成消费券才符合逻辑。

知乎用户 一觉醒来又赢了​ 发表

中国未来(5~10) 最主要的经济引擎是什么?

我几篇文章,都写的是这个问题。这是最新的一篇。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我国现在的消费上不来,是有两方面的原因。

1 改开到现在我们一直走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前 40 年一直拉动经济增长的,其实是出口和基建。原因是我们的国家太穷,底子太薄。消费只是满足前两项的需要。造成了我国消费市场低端 服务质量不高。这是政策导向的问题,我们也在转变。

2 我国的国家需要调控的二次分配模式有严重问题。调整分配模式,把钱用在 老百姓需要的 教育 医疗 公共安全和环保上面。看我前文吧!

我不同意的是住房问题。住房问题不要搞成全民福利。住房一定要坚持走市场化为主的路,由此 我坚决反对并呼吁停止住房公积金制度。无它 这个政策不是普惠制的,变相加巨了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常。

知乎用户 mdlhdeutsch​ 发表

谋士: 吾有上中下三策

请你直接说下策!

知乎用户 将运动进行到底 发表

瞎说什么大实话呢。这么浅显的道理,别说专业人士,从上到下哪个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装糊涂呢,还不是吃到嘴里没人愿意吐出来。割韭菜容易,割自己人难,否则大明也不至于亡的那么快了

知乎用户 一目了然 发表

解决住房,医疗,教育,这些太难了,

治本,哪有治标快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怎么解决。

没有动力去这样做

知乎用户 青阳​ 发表

认同此观点,这位专家很难得,说了实话。

就个人而言,在买房子之前要存钱,但就衣服购买的消费,当时的平均购买价格是 300-500 一件,鞋子基本是耐克阿迪品牌,差不多 300-600 一双吧。一年服饰的消费大概在 3000-5000。

买了房子后,现在穿的鞋子是低于 200 元一双,衣服购买价格也直接降低一半。虽然我没有房贷,是一次性全款,但我的储蓄清空了,我得降低消费,存点钱,不然以后万一有个风吹草动,手上没钱可不行。

我把未来 30 年的生活消费一次性提前支付在了房产上,那除非有横财,正常情况下,后续 30 年的消费是必然下降的,除非是一些硬性的支出。

知乎用户 天使的猫猫 发表

身为专家,

说真话、站在民众角度说话,

本应是常理之事,

现在却成了难得一见了

知乎用户 赤色一宴 发表

说那么多,说来说去还是手里面有没有钱的问题。

住房、医疗、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我手里面没有闲钱,还是不会去消费;

反之,我手里面有余钱没用房子,那我租房子也乐意消费。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仅仅是收入下降的问题了,而是下个月还有没有钱的问题;

以前虽然挣的少,但这个月分期买个手机,等下个月发工资了还上就行了,人们都还是愿意消费的。

如果下个月失业了呢?

恐惧心理一旦产生,刺激的效果就不大了。

什么时候正向刺激效果好?

当人上头的时候。

这叫锦上添花!

知乎用户 童颜 发表

这些都覆盖了,成本太大

难不成还真有人信什么~~~?

知乎用户 最帅的漫画家​ 发表

房地产税就不用再说,已经讨论很多年,未来也是势在必行!

今年又开始讨论要不要取消公摊,口风已经放出来,未来大概率也会实行!

不过还是要预测一下未来:

为了稳固房地产的经济支柱作用,各地落户政策已经出来,取消限购也在蠢蠢欲动,如果还不行,未来的购房政策,极有可能学习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低首付 + 低利率 + 长年限

打个比方,以后买房首付什么 30%,一律降到 10%-15%,贷款年限什么 25 年,最长可以达到 100 年,利率也别说 5% 浮动,请参照今天的余额宝,这都算高的。

今天说的买不起,还不起,不存在~

知乎用户 Super 周周周 发表

抛开疫情谈消费都是耍流氓.

知乎用户 Damon 发表

我天,终于出来了个不是 “砖家” 的专家。

知乎用户 悠悠 发表

哎哟我去! 是句人话啊!

所以…… 现实之中一点用也不会有(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坏了,说了实话,注意安全。

知乎用户 渡无涯 发表

建立起良性的生产消费循环,比单纯地刺激消费要健康有效且作用更加长久。想要解决房地产下行这一问题与其寄希望于刺激消费,不如循序渐进地进行产业的导入,引进医院、学校、商业等相关资源,打造安居乐业城市,这才能够产生更多的地缘型购房需求。

知乎用户 奇猫国 发表

这是最近唯一一个比较正常的专家

知乎用户 城不予 发表

说的这玩意只要不是弱智不都知道吗,说和做永远都是两回事。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twWV2V 发表

道理都懂,但这些问题解决的了吗?根本不可能。

所以不如来点简单粗暴的,按人头发钱,大额的,起码 1 万以上。别像现在 10 块 20 块还得满减的,那刺激个毛线。

知乎用户 Nick 发表

这个观点没什么价值,因为解决后三者的难度远大于去刺激 “不是刺激出来的” 消费的难度。

知乎用户 Charlie 是条狗 发表

正确的废话.

那怎么解决好住房, 教育, 医疗, 养老?

知乎用户 艹木木 发表

高等文明靠服务业刺激消费。

低等文明靠生活必需品强迫消费。

知乎用户 岩王帝姬 发表

刺激两个字也真是蜜汁搞笑,说促进消费是不是更合适些。

常常还有专家拿数据说事的,说存钱越来越多,就是不消费。有几个问题没搞清楚:

  • 存款是谁的存款?
  • 普通老百姓的存款是不是就是未来的刚需消费?
  • 房地产是不是抽掉了普通百姓大部分的可支配收入?

随便搜搜促进消费的新闻,其实也搜不出什么,找来找去都是购车优惠:

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
湖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的若干措施》,提出 18 条具体措施发力稳增长,其中包括采取发放购车补贴、汽车消费券、加油券以及加大家电促消费力度等措施,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补贴的基本就是购车消费,普通百姓会去常常购车吗?答主身边很多人为了节省油费停车费,车子偶尔开开,平时就停在小区里,至于新能源车,那需要固定车位安装充电桩,有固定车位的人不需要补贴刺激早就买好了。

促进消费也是怪累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的手段也翻不出花样,不如用房地产抽水机直接抽干可支配收入来的爽气,毕竟这可是永动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位副所长的发言居然能放出来, 他的后台真硬啊

知乎用户 巨硬新星 发表

根本原因还是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40 年前,住房,医疗,教育都不是问题,但消费照样不济。其实收入增长缓慢只是相对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物价相对增长较快,这个是所有出口大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出口的增加,带动了国内物价上涨,而居民很难从出口贸易中实现自身收入的增长,出口本身带动国内物价上涨,而出口赚来的外汇会进一步带动物价上涨,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好,老百姓却感觉没钱的原因,那钱都去哪了?钱都去了基建,近 20 年城市面貌的巨变,地铁,高铁,公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本质上说都是全民集资兴建,这些东西看着好,但需要巨大的运维费用,这个钱从哪里来?居民还是没钱,撑不起来,那最终还是要政府支出,这就造成在之后的经济增长中,居民还是分不到钱。有些人会说那我们可以放慢基建,利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但问题是放慢基建,经济就要下来,经济下来就没钱分配,最终居民还是没钱。所以方面俄罗斯早期为什么要用休克疗法转型经济,那确实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们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缓基建,缓投资,老百姓的收入也不会立即增长,搞不好经济还会垮掉,这就是年年再喊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但是这么多年经济还是需要投资基建和扩大出口来保持稳定增长,所以,增加居民收入就成为一道扩大居民消费,就成为我们进几十年都不曾解决的难题

知乎用户 民民​ 发表

有些事人都知道

那又怎么样

我们人口基数大,有些事比较难做

另外人民的名义大家看过没,

第一集侯亮平要抓丁义珍

季昌明不让,说要丁义珍副市长,不能随便抓,要上报,上面同意才能抓

后来当误时间丁义珍跑了,于是演了 50 多集电视剧

陈海还被人害了

直接抓不行啊,要经过流程,有官方的流程,

一定要按流程走

一切都是有规则的

不是散沙

有些冗长的规矩阻碍了发展也很正常

我们国家很努力

我是老板,最近心情不佳,祝你国庆快乐

知乎用户 老板一杯凉白开 发表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某档节目采访中,直言 “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王小鲁认为消费是人的自然需要,衣食住行丰富文化生活等,都不是靠刺激消费才出现的、要把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养老、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

王小鲁院长的一席话,引发广大网友的留言力挺。近 3 年疫情的影响,造成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工作收入的不确定性,让大多数人更加不敢消费,只能节衣缩食,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经济持续下行,不少行业遭到整顿,就业机会减少,财富和收入减少或增长缓慢,也制约了居民的消费。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失业对人的打击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和心理层面。同样是一笔收入,通过失业救济和劳动收入所得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而且,就业还让一个人有个 “单位” 的归属感、安全感,还有重要的社交功能(同事关系)和身份认同。

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不仅仅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多少和利率的高低,还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和预期的收入。如果对未来的收益缺乏信心,就会出现 “流动性陷阱”,即使再多的货币再低的利率也不一定能够拉动投资和消费。

眼下比较实际的是如果不解决住房,教育和医疗这三大问题,提高生育率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知乎用户 大道至简 发表

有理有据的真话,总不能指望人身上托着山,还要站起来够月亮。

知乎用户 杠上桦 发表

对啊,现在政府刺激消费的手段感觉就那么几种。

1. 大搞营商环境,拉动消费,给地方政府下经济指标,拉动经济投资带动消费。

2. 大搞基础建设,什么雨污分流,道路提升改造喽。

3. 戳破泡沫经济,然后无法消化,没有办法只能给泡沫经济企业舒困。

4. 给企业减负降税,让企业活下去。

这些手段感觉起不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带动消费作用不大。

个人觉得王小鲁的观点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东西。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比较保守的,消费观念也是比较理性的。同时经济形势不好,人们都比较保守,社会也不是很稳定,3 年疫情,房地产泡沫破裂,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消费的信心。

住房,教育,医疗这些是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就简单来说一个人未来有保障那他的消费观念肯定相对积极。老百姓担忧少了,忧虑少了,自然也就敢于提升自己了,也就敢消费了。那对于拉动经济更有着巨大作用。我觉得只要这三样东西做好了,带动不止是经济形势,当代年轻人的压力也会相对减轻小,那对人口增加也走着不小的作用。

知乎用户 工人力量 发表

对,也不对。

就好比,乔布斯说消费者都是傻子需要引导。

另一个例子就是,

厂家根本不知道货是怎么卖出去的,消费者是不是真的自主选择的。

知乎用户 起名太难酱 发表

建议专家闭嘴。

怎么才算解决?

人人都上北京人大附,人人都住北京二环内、近地铁站、两辆车单双号、车位 300 每月且充足,生病了随时去医院就能看到不低于钟南山级别的专家、随去随看,且全部公费医疗。

房子一个月工资就能买 100 平方,年年升值 50%。

工作想怎样就怎样,老板无权开除,不然枪毙。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99 发表

这才是正真的专家,而不是砖家。

专家的门槛很低了了已经,但凡说句人话就行,可是就这一堆砖家都做不到。

知乎用户 院长​ 发表

难道是他干累了,想去少年宫带孩子了?

知乎用户 甜水面​ 发表

越战时期 ,河内物资奇缺 ,向苏联求救 。 苏联电 :勒紧腰带 。 河内回电 :请给腰带 。

知乎用户 韭菜馅包子 发表

口号喊的震天响

措施没几个有用的

知乎用户 Vale 发表

敢于说真话的专家不多了!你算一个,人们的消费真的不是靠刺激就能上来的!上面说的家庭教育,医疗住房,结婚生子等等!哪一样不需要钱呢!手里没有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国家不把这些后顾之忧解决掉!那人们手里存着点钱都是为了未雨绸缪!谁不想天天活的潇潇洒洒,尽享世间繁华!要不出现了一些专家的观点,那就是何不食肉糜的观点!能不能不忽悠了!说点大实话不是也挺好的嘛!

知乎用户 小吃 - 2012 发表

核心问题,是大家对收入的预期下降。什么消费、教育、房屋、小孩、医疗问题,都是因为核心问题而衍生。

能勇敢点,直面核心问题不?

都什么专家。

知乎用户 迷途小青铜​ 发表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为啥这个问题,大家这么有感触?这两年魔幻的事情太多,让底线和常识都变得弥足珍贵了。

要不还是看看远方的俄乌战争和霍普金斯大学吧家人们。

知乎用户 叶佳舟​ 发表

我怎么看,那是相当不重要的。重要的有的人怎么看。

知乎用户 又是王包子 发表

经济学家总算说了一句人话了。

其实只解决住房问题消费就能恢复很多,年轻人对教育医疗其实没那么敏感的。

比如我自己,月薪 1 万的时候生活标准是 5 千,月薪 3 万的时候生活标准还是 6 千,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都没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因为房价压着,我得存首付,即使首付存好了也还有 30 年房贷要还,结果就是消费起不来,房也买不起。

这生活,又是图啥呢?

知乎用户 zdeng 发表

这不一句话能说清楚吗?

知乎用户 熊熊 发表

给副所长叫个好

知乎用户 pfzlmqb​ 发表

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衣食住行日用,这些都是人仅仅为了生存而必须的基本保障。谁都不能离开这些!

曹德旺说过,这些能算是消费吗?我们绝大多数人是不具备消费能力的……

因为巨大多数老百姓,为了这些基本生存保障,就已经拼尽全力。。。,日以继夜的工作干活赚钱的收入,也仅仅只够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成本。。。

而少数的中产阶级略有富余,但为了赚更多的钱获得更多消费能力,却牺牲了时间,精力。。。

只有塔尖的极少数,倒是不仅具备消费能力,也有时间精力去进行消费!

国家发展红利,大部分都被塔尖极少数分光了,流到塔底部只剩残羹剩渣,还被塔底巨大多数量的抢食。

既然当太监的荣耀福利都被塔尖极少数们享受和霸占,那为什么却要塔底巨大多数的蝼蚁们,去宫刑,去阉割。。。!!!

知乎用户 龘燚 DEVIL 发表

知道还不去解决?

知乎用户 StevenJokes 发表

少有的专家说话上热门没被骂的。

老百姓也不是无脑骂,什么都骂的嘛!

知乎用户 爱上自己​ 发表

还有正常的经济学家?

我还以为都是晋惠帝呢。

知乎用户 布衣亭长 发表

别叫经济学家了,叫市场经济学家吧。

知乎用户 共震 发表

都知道问题的所在,但是关键是我们和他们的利益不一致,而且我们没有话语权

知乎用户 Po MG 发表

关于房贷,这个两年前我就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国家成立房产持有公司,向民众收购 50% 的房产产权(老百姓自愿同意的前提,有能力还房贷的不在考虑范围内),民众还贷压力立即小了,若干年后,老百姓也可以按照一定的价格回购另外一部分产权,共有产权的状态下,房子不得出租只能自用,这样普通老百姓还贷压力大幅减小,消费自然起来

知乎用户 西北偏西 发表

都买房了,人人负债一百多万,谁有钱消费?

知乎用户 菠萝蜜 发表

这样的人也配当专家?

当专家的充分必要条件不就是不说人话吗?

快把他踢出去!

知乎用户 emmmm 发表

算是说了些实话,比砖家强多了。

人生中有些机会,就像这刚刚到来的秋天,本以为是金灿灿的,有累累果实可以期待的,可仔细一琢磨啊,原来是要黄了。

知乎用户 端木以歌 发表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社会整体预期悲观。疫情下大的经济环境不好,普通人要不收入减少,要不失业,都在勒紧裤腰带度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企业也艰难度日,苦苦支撑,大幅缩减开支和投资。这样的环境下,消费自然不振,还真不是简单的刺激政策能提振消费的。

知乎用户 胶卷大侠 发表

问,怎么考上清华大学?

答,你语数外都考 145 分,综合考 280 分以上就自然能考上清华。

知乎用户 耶和 发表

养孩子是世上最占用时间的事情,什么 996,007 在养孩子面前连个弟弟都不如。

知乎用户 喵哒咪 发表

消费撬不动,我有更好的办法,油盐酱醋茶全部给我涨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哈哈,学家比专家靠谱多了,学家才是说真话的那批人。

知乎用户 猫很无奈 发表

送外卖的小哥说 现在 送外卖的比吃外卖的都多了

知乎用户 fromwind​ 发表

知乎用户 朝朝暮暮年年 发表

当钱包里的钞票数量几乎是固定的时候,这里用多了,那里就必然用得少了。关键是要增加收入。

幸福的眼泪

知乎用户 刀剑如梦 B​ 发表

可能解决好么?这大实话是随便说的么?别人不知道么?邪乎了这年头说点实话就能上热搜

知乎用户 一阵风​ 发表

有钱有时间有未来,死了钱又带不走,那你猜我为什么不花

知乎用户 小二黑 发表

说实话的还是有的,不过能有用吗?

知乎用户 文四爷 发表

他们都不知道,只是装作不知道

知乎用户 快下楼 发表

真不愧为经济学家,目前能指出问题,并且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只有他了。

国民经济这些年让老百姓付出的代价是真实的,刺激消费,传来传去还是让老百姓掏空钱袋子,可是老百姓们的口袋里真没钱了,拿什么去消费?又问一遍钱去哪儿了,当然是在资本手里嘛。

目前大家都看看到的部份实体经济是什么样子,拖着沉着的躯体,靠着国家补贴和银行借贷过日子,怎么能活跃起来嘛,物别是基础性工业产品企业,高房价下的实体店铺,他们既有工业的影子,又是服务业的主要战场,缺少资金,开发出新产品没有资金投入市场,产品的竞争力薄弱,又怎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某国卡脖子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国民经济的内循环根本就流畅不起来。

大的平台和资本,一直对国民生活消费层层碾压,已经辐射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经济主体的框架是搭建好了,生活便捷,信息流也越来越通透了,可是老百姓们却越来越焦虑了,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出现?还不是经济的主体在金融房产上?

老百姓们在这节奏紧张的环境下,挤进城市是会付出一生的代价才能立足的,一方面房贷,下面有小孩,上面还有年迈的老人,学校和医院两头都要跑,最为主要的还得有稳定的收入才行,时间、精力,一点都不敢浪费,钱袋子何时有满的时候?刺激消费总得口袋里有钱呀?

不知什么时候提出超前消费,最先实行的房子银行按揭,贷款买房,二、三十年期限,这个我就不 谈了,知乎上谈这方面的内容太多了,随便打开两篇都够你消化几年。

我要谈的是,疫情这三年,收入明显下降,也不知道什么年代出现这样一条广告词 “会花钱,才会赚钱”,在疫情没来之前,经济还算是活跃,只要是成年人,信用卡人均三张以上,这个数据好像还不止,用来做什么呢?当然是消费呀,消费后还不还呢?记得疫情刚来的第一年,全国封城、封路,大家顿时都没有经济来源,我没有去考证过银行对这些停贷、断贷的老百姓是怎样宽融的?

接下来又是疫情,公司、实体企业像断崖式的倒了一大片,国民经济受冲击的行业有旅游业、房产、餐饮等等。靠这些行业生活的人们要么被裁员,要么换工作,要么下岗,收入缩减了大半,这些都还算是好的一类,更糟糕的一面是这里面的创业者,什么事业、前程,花上几十年的心血不得不倒闭,底押掉所有值钱的以后,接下来就是银行催贷,私人逼债,然后只有跑路,不跑路还真不行,不然就成了国民中的 “老赖”。

然后呢?一张张信用卡这样在每个人的手里像一个烫手的山芋,还了又刷,刷了又还,真不敢有一点点怠慢,刷得越多,信用额度就越高,消费刺激就越灵,刷得越少就越容易被降额度,让人欲罢不能,而且好多平台也如是效仿,与银行分羹,银行的收入分了流,又去找央妈妈叫苦,央妈妈心一软,必竟是自己的孩子,又给他几口奶吃,银行有了钱,又做起了钱生钱的生意,结果是越搞越乱,越乱越搞。记得 2020 年疫情期间,中国银行在国际期货市场一个晚上,快把银行搞没了,不知道当时操盘的人被枪毙了没有,这个浻如果是民营企业,又会是怎么个样子?是不是跑路或跳楼?

稳房价,保医疗,重教育这三大问题解决好了,什么内循环,刺激消费不正好提上来了吗?

知乎用户 武龙腾云​ 发表

对啊。房子便宜了,就有钱消费。道理如此简单。

知乎用户 离子 发表

首先将住房排除,现在中国房产投资属性大于消费属性。刺激消费的首要是要让老百姓手里有钱,进而敢于消费。现在是大家不敢消费,不知什么时候就给静止停了收入。

还有,刺激是一个激励,当系统受阻产生恶性循环的时候就必须刺激,这是很基础的道理。现在的经济学家都是些什么不学无术的东西。

知乎用户 坂本是只猫 发表

你讲道理,摆事实。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知乎用户 饭米 发表

终于有个敢说真话的专家了

知乎用户 向日葵 发表

有的是脱离人民群众太久何不食肉糜,有的是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更多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求无过再苦一苦百姓。

知乎用户 想的美 发表

就名字叫小鲁,就很膈应人。

北京八中的老师就白白死了?教你知识,助你成长,毫无缘故就被你打死了,过二十年,你在海南岛,你自己所有的大酒店,轻飘飘的一句道歉,那是时代的错,就过去了!

那酒店私有怎么回事?

普通老百姓怎么拿不到地?

知乎用户 三中五中​ 发表

但是他说的,消费回复的前提是。XX 需要把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先散给穷人才行。

知乎用户 LiSM 发表

观点很正,这才是专家和学者应该说的话。

跟那些被资本裹挟,甚至主动献媚资本的所谓 “叫兽” 比起来,这算是一股清流。

消费真不是靠刺激的,一般说刺激什么的,都是下药去探寻一种应激反应。老百姓消费如果是被刺激出来的,那就是要大家非理性的去消费啦,其心当诛。

中国的文人学者,自古就有很多理想的想法,希望民生富裕,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人人如龙。

当今时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已经很好了,起码国人吃饭穿衣能基本保证,很久没有听说困难到冻死饿死人之类的消息。但是,还远远不够,理想状态应该是人人公平自由,富足。

现在房贷、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疫情等,成为了压倒很多人最后一根稻草,房屋断供、信用逾期、教育超限、医疗无门、不时的遭遇疫情等等,已经让很多人喘不过气起来。

这时候还搞刺激消费,不合时宜,没必要把老百姓本来就瘪瘪的荷包掏的干干净净,还在沉重的负债清单上,再添一笔。

房地产肯定是无法一直支撑经济增长的,它只是一个透支老百姓消费潜力工具,本身的固有价值是被刻意市场化,被夸张神话的。

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与天地争生存空间,也顺应四时规律,才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像刺激消费,这种非自然状态,真心不该提倡。

为王小鲁副所长点赞,你说的很好,拜服。

我的淘宝小店

知乎用户 随风起狼烟 发表

这才像一个专家说出来的话,一针见血,住房,教育,医疗这些问题没解决好,提消费,鼓励消费,只会起到让人民受到刺激的作用。

只有着手解决这几项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减轻人民在这几方面的压力,人民才有余钱,才有心情去做别的消费。

不是我不想买,是借钱,花光 6 个口袋后,已经是负债累累,不敢休息,早上吃面都纠结要不要加蛋。晚上下班想在外面吃一顿,最后还是回家拿起了锅铲。哎,不是没赚到钱,可是买了房,根本就早已经破产了一样。

知乎用户 情意三千 发表

核酸在搞个几年,消费就恢复了。

知乎用户 寸白 发表

终于有人说人话了。

知乎用户 官子无敌高长卿 发表

不是新提法。但前半句不对,另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消费是可以刺激出来的,但应当刺激的是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主要是穷人的需求。因此后半句是对的。解决好穷人的后顾之忧,才会产生有效需求。就是说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通常会让富人更富。

中国体制内不到一亿人口(一说 8000 万,含事业编及各类财政抚养人口),在十四亿中 7%。体制内收入远高于体制外收入。(上海中位线年收入 7 万,现在知乎热榜上在讨论上海基层公务员年收入 20 万)你说出台一个政策,让这 7% 满意还是让剩下大多数人满意更容易?

当然是让这 7% 的人满意更容易。

住房教育医疗这些问题,最困难的人群是谁?5 亿农民,9 亿月收不到 2000RMB 的人。他们连知乎热榜都上不了。

但最大的困难在于,中国人均 GDP 就这么多、人均收入就这么多。就算打土豪分田地,每人能分多少?看到一个数字农民人均 3 亩地,这么点资源怎么富起来?

但困难不等于不作为。可以学沃伦桑德斯的富人税,拿巨富开刀。资产上亿的,财产税收起来。估计反对的没多少人吧?就算体制内,符合条件的也少。就看,关键岗位上的政策决策者在不在里面了。

然后,在资本管控的前提下,遗产税赠与税房产税资本利得税慢慢收起来。要管住资本外逃,否则富人一下子全跑了。(当年韩国实名制就发生过资本外流的情况)

这钱就可以用于穷人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了。

(桑德斯也是这么倡议的。用巨富税来推行民生补贴计划)

知乎用户 萤火虫​​ 发表

这才是真正的心向我们人民的专家,一语道破真相,其实想刺激经济很简单,只要住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首先就应该改革住房,恢复住房分配制度,这样我们刚需就敢尽情的花钱享受,那个正所长六个钱包算什么东西,赶紧让位吧!

知乎用户 大飞 发表

有常识,接地气,敢说实话,站在大多数人民立场上的学者

知乎用户 河东节度使​ 发表

你就告诉我什么时候开始发 UBI 吧。

知乎用户 无穷的开始​ 发表

只有从自然中了解自然——培根

知乎用户 五福 - 爱云集 发表

身在北京,发了多次消费券,一次也没用过,没有消费欲望,不想为了一碟醋,去包一顿饺子。

知乎用户 happybird​ 发表

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凭笨想就知道现在钱都去哪了

知乎用户 长安城里的小老板​ 发表

想起我昨天去超市给孩子买箱牛奶,比对了挺久,脑子里噼里啪啦算,拿好后想想预算还能买箱酸奶,一起拿着去柜台结账。柜台阿姨说:“有消费券吗?今天挺多人用,买三百减一百呢!”

我没参加活动,一开始觉得好亏,然后又想,那岂不是要先买够 300,减去 100,要自己花 200,我现在手里的东西是 100,其实我是省了 100 的。

老实说,今年物价明显高了很多,人会不由自主保守起来,这是一种心理预期,你会把非必要的、大件的、价高的放在后面,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为了凑到满减,买的东西很随机,冲动消费,这应该就是专家的意见吧——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而是各种保障后自然而然的事情。

肉眼可预见我今年双十一等等同样很理性。没办法,现实残酷,消费很难刺激到升级的,先把基本温饱之类的保障好吧。

知乎用户 homey​ 发表

说的对

但是请问该怎么做呢?

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不是

对吧,来点实际的

疫情已经在提醒每一个人了

所谓的稳定其实都不稳定

所以,疫情刚结束就刺激消费

不好意思了,灵敏度低了

不会再大规模的买房了

不会再大规模的买车了

因为,怕生活没有保障

你说的对,生活有保障了谁不愿意花钱啊

但是得先保证生活

希望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保证您说的能执行

知乎用户 四夕月南生​ 发表

依靠经济学家的常识,只能解决小康,无法实现伟大复兴。咋办?

你以为那么多运动员不知道吃兴奋剂的害处,无他,都想拿奖牌呗

所以说给老百姓听这个没用

知乎用户 前浪不倒君 发表

我们经常看到一群舔狗羡慕海外的住房,教育,医疗,按理说他们的消费都应该不错吧。

知乎用户 风地水火​ 发表

这年头还能有个说实话的专家,太不容易了,“王小鲁”,我记住你了,希望你早日转正,能为老百姓办点实在事,而不是和某些所谓专家领导一样,天天就知道放些狗屁。

知乎用户 赵先生 发表

热知识:这个研究所所长是樊钢,就是说出六个钱包一个房的那个。

再加个热知识:这个副所长还建议政府收购适用的滞销房产转为廉租房、公租房,并扩大保障房建设。同时,对土地交易大幅增值的部分征收土地增值税,用来补充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

知乎用户 曦锦​ 发表

为数不多的深入人民群众的专家。

比很多严重脱裤群众的砖家强太多了。不,和那些专家比是对这位经济学家的严重侮辱。

某些砖家天天讲什么会计越老越吃香,考上 CPA 年薪百万,如此睁眼说瞎话,忽视了会计是夕阳职业。

知乎用户 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表

你这样说话是当不了高官的。

知乎用户 苗苗 发表

不买立减 100%

知乎用户 化学爱好者​ 发表

这位专家说的有道理!

毕竟如果没有后顾之忧,大家有钱谁又不愿意花呢?

很多人都移民到西方国家,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大多人都后顾无忧的教育、医疗,所以他们都是超前消费,所以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也相信消费会慢慢恢复!

知乎用户 汐宸科技说 发表

目前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还是疫情,大家都原地不动,消费省了大头

知乎用户 小鱼 发表

啊,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已经被 pua 习惯了

现在连某个专家出来说句大家都懂的实话,都能感动的一塌糊涂。

知乎用户 锟铻刀 发表

住房教育医疗工作这四项问题自人类社会诞生就没真正解决过

知乎用户 两点水东流 发表

哈哈,在涉及住房,教育和医疗问题之前先解决工作收入问题吧。工作收入都不解决,谈个屁的消费,刺激消费本意就是要形成正循环,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有这经济学家在,目前这经济形势也说的通了。

消费是国家分配给你的,是跟能源资源直接挂钩的,社销总额在 2019 年见顶,是因为能源消耗达到一定程度了,2021 年内需差喊着说要扩内需,但是这群人用能源提高外贸去了,今年俄乌冲突原先欧洲的能源消耗分给了中国,国内能源供给进一步提升,按道理国内消费可以反弹回升,但是他们选择继续稳不切实际的外贸,也就是他们选择稳外贸也不提内需。

消费不行是没有把消费留在国内给出去了而已,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后果嘛,肯定得转移矛盾,最糟的就是……

是我们不配消费呢,还是要抛弃幻想准备战斗呢?毕竟由奢入俭难。

高房价,教育医疗支出高,也是由人均资源低有关。

实际上,中国消费要起来,欧洲吸血鬼必须死,也就是提内需和稳外贸的选择。但是目前国际形势,欧洲吸血鬼是反美元霸权拉拢对象。

知乎用户 拒绝摆烂 2022 发表

终于有敢说点真话的人,其实这就是个常识,可悲的是,这些年来,就这么个常识,相信大多数的所谓经济专家、学者、官僚们明明心知肚明,却就是不能实事求是,一味地跟在后边瞎 BB。是啊,消费是刺激出来的吗?如果连救命钱、养老钱、教育投入都保障不了,怎么去消费?想想就可笑,有些官员的智商真还不如一个小学生。

知乎用户 TZT-203 发表

感觉这是一个三观很正的回答,没毛病

刺激消费犹如饮鸩止渴

还是属于超前消费范畴

用未来的钱来享受当下的生活

但有个前提是:花的钱迟早是要还的。

现在很多人意识到了这点

所以,刺激消费变弱的核心原因是:

不是不想花,而是不敢花

毕竟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医疗犹如几座大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

加上新冠的影响,导致基本上中产全部扑街,老板也面临破产

国际形势反复拉锯下,未来是个什么样,谁都未知。

想要大家去消费的最根本的办法,其实就几种

第一种:要么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是看中位数,而是提高各行各业的每个人的收入)

第二种:要么直接发钱给老百姓,像米国一样

第三种:要么降低每月的生活压力(生活成本)

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足够的资金去流动。

不然就会变成恶性循环,越刺激,越不敢花。

赚的越少,越不敢花。不敢生病、不敢辞职、不敢被隔离、不敢去逛商场、不敢买东西

知乎用户 刘明忱 发表

安得广厦一千万一间。把房价再提高点,房子跟户口绑的紧一点,人们花更多的钱买房消费不就上来了么

套用白岩松的一句话:难道我们所追求的拉动消费就是物价低,人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会吧?

知乎用户 michael 发表

这个提法 写出来就是错的,如果不加新冠疫情的前提下就是错的离谱,还亏是经济学家,新冠已经接近三年了,不是三个月,三天。

到外地旅游 学习 做生意都好,如果不幸中招,那你都别想走,隔离你个 7-8 天,生意还用做吗,学都不用上了。国内是到 10-31 日止,需有 48 小时内核酸才能进站,没核酸你火车站都进不去别提上车了。

最基本的人都流动不了,怎么消费。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专门针对外地人的新冠歧视,如果高危人群本地人免费隔离外地人收费最高 300. 最低 100 如 这两个地方云南镇雄县 重庆市长寿区 同日发布通告,从 2022 年 9 月 21 日零时起,决定对所有新入住集中隔离场所人员实行收费管理。

疫情三年,已经掏空很多人的口袋,不死于新冠,但死于钱包中毒也是很有可能的。更不要提实体经济在疫情前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普遍感觉都不是很好。疫情一来更不要提。

就算不提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个经济学家也简直就是在讲童话。“要把老百姓基础的住房、医疗、社保全覆盖、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消费自然会恢复” 开玩笑一样,什么叫解决好呢。解决百分 5 算好还是解决百分百算好呢,作为经济学家,信口开河,连最简单的数据都没有。

有多少适龄青年是因为房子问题不敢结婚?医保,社保覆盖了多少人现阶段?孩子上学问题解决好,没地方上学吗,只不过是个个削尖脑袋往什么重点进而已啊。

你要把这些问题都解决 你先看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能不能解决的好,解决的怎样,再说。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公费医疗是可以报销很多,但是任何病都要挂号排队预约,不是等几分钟而是等十几天到几个月不止。等排到,可能病都自愈了。美国联邦卫生部 8-2 日宣布,无医保费率将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达到 8% 的历史新低。也就是说有百分之 8 的人没有医保。

美国不说是最发达,次发达总算的上,美国 GDP2021 年度 23 万亿美元 人均 6.94 万美元 中国 GDP2021 年度 16.86 万亿美元 人均 1.19 万美元,全球排名 59 位。 伊朗长期受制裁他们的 GDP 是 1.08 万亿,人均 1.27 万美元,比我们排名都还要高两位 他们排名 57 位。 最发达的美国都解决成这个样子,还是最有钱的单位,按人均来算我们差了人家 6 倍这么多。如果要按这个说法解决好才消费,那国人不用消费了。现在也确实都消费不了,口袋都是空的怎么消费。不从深层次去研究问题,讲的都是虚无缥缈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知乎用户 SUN 发表

挺担心他以后再也不能出来说话了。

知乎用户 北方以北 发表

“经济学如今已经变得越来越深奥,其论文经过精雕细琢,数学色彩越来越浓,实用价值却不高。其教学方法激发不起一丝想象力。我的意思是说,没有人会声称他们真的喜欢研究经济学,在投身其中的人身上,你看不到一丝忘我的热情。研究经济学像一种牺牲仪式。当然,我无法证明这一点。这只是一个大胆的断言,经济学称之为基于偶然性的经验主义。它来自我本人的观察,我的朋友们在研究经济学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我经常问那些打算进入银行业发展的同学为什么要学经济学,他们总是解释说经济学是最实用的学科,但他们所做的却是把时间花在画那些滑稽的图表上。当然,他们是对的,但那就更滑稽了。经济学确实是有用的,它能帮你找到工作。而借此找到工作的人,往往只是因为其可以证明他们是经济优先最狂热的信仰者。”

——《说谎者的扑克牌》

“经济学如今已经变得越来越深奥,其论文经过精雕细琢,数学色彩越来越浓,实用价值却不高。其教学方法激发不起一丝想象力。我的意思是说,没有人会声称他们真的喜欢研究经济学,在投身其中的人身上,你看不到一丝忘我的热情。研究经济学像一种牺牲仪式。当然,我无法证明这一点。这只是一个大胆的断言,经济学称之为基于偶然性的经验主义。它来自我本人的观察,我的朋友们在研究经济学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我经常问那些打算进入银行业发展的同学为什么要学经济学,他们总是解释说经济学是最实用的学科,但他们所做的却是把时间花在画那些滑稽的图表上。当然,他们是对的,但那就更滑稽了。经济学确实是有用的,它能帮你找到工作。而借此找到工作的人,往往只是因为其可以证明他们是经济优先最狂热的信仰者。”

——《黑天鹅》

所以经济学家说的话,大部分和你我的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努力努力很努力 发表

专家称
消费不能靠刺激
要自然所需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称,消费不能靠刺激来达到增长的,消费应该是一个自然需要,不管是衣食住行,或者是丰富文化生活等都不是靠刺激消费才能带动起来的,必须要把老百姓最基础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社保养老问题、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好,消费才会自然的回来。要让大家敢消费,而不是刺激消费。没有老百姓消费,光靠房地产支撑不是长久之计。

说的确实是有道理,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今年的主题主要是先稳住。

现在到处裁员、到处哀鸿遍野,就拿我一个同事来说,今年年初刚提的车月供都还在呢,这个月小孩就要出生了,上头啪啪拍两下脑门,下来了 25% 指标,一下裁掉七八十人,真是说没就没啊,他也在其中,很快,当周就要求办完离职手续,现在的心情我都不好意思去问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给整自闭了,而且这波下来搞得我们公司也都是人心惶惶,实在是太难受了。

所以,今年还是要稳住啊,一味地刺激消费已经对老百姓没啥意思了,提高我们的社会保障以及对未来的预期才能带动起来的。

别再动不动就有弱智专家出来说让老百姓把空闲的房子租出去、开闲置的车子出去跑滴滴这种蠢话了。

知乎用户 JJJJ 发表

1+1 不等于 2 还能等于 3?

这种最基本的逻辑却没人敢说,这背后究竟是谁?

知乎用户 进击的仓鼠 发表

说到医疗,以前城乡医保每年几百元一个人,我们每年都交,不知道干啥的。因为住在市区,不在乡下住。

然尔,今天在社区看病,那个医生说漏嘴了,在交费处反复问收费的能不能报销,收费说不能报,等了一下让我把身份证给他试一下,然后就能报了。

我们缺的是刺激吗?我真的是无语了。

知乎用户 风烟 发表

终于见到一个正常专家了

知乎用户 与我无关 发表

刺激消费:打强心针

还富于民:服强身药

打强心针的时候,一般是急救的时候。

知乎用户 清心醉蝦​​ 发表

这个专家是个真正懂经济 、懂民生,也了解实情,同时也敢于讲真话的好专家!这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专家!

知乎用户 大叔 发表

这观点跟正所长的观点

到底哪个是你们研究所的观点?

这么跟正所长对着干

还能干的下去不?

知乎用户 FLY-FLY 发表

总算有个正常的敢说真话的专家。不过他说了真话。估计很快就要被 x##¥**¥ 了。哎。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年轻人的消费降级为什么越来越猛?

知乎用户 涡轮增压小脑瓜 发表 因为年轻人终于明白自己不会永远年轻了。 我自从穷到搬回家住之后就经常和父母吵架,每次都是从一点小事开始,一直吵到生命诞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争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我突然变了,变得他们不认识了。 我老爹不懂 …

现在解决问题不靠解决靠解释

小时候看过一则笑话,说中文很是博大精深。 因为对一场足球赛的报道中,中国队大胜巴西队,和中国队大败巴西队,说的都是中国队赢。 过了很久我才知道,这则笑话的笑点不是"大胜”和“大败”,而是有人觉得男足能和巴西队在一个球场上踢球。 但 …

你有多厌恶有人说「你不会百度吗?」这句话?

知乎用户 雨声敲敲 发表 我以前也疑惑,每次妹子问我问题,我答完都说这个其实你可以百度一下。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了: “我当然知道百度,但我还专程问你,你不明白原因吗?”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她眼里,我只是百度的替代品。 —————— …

职业教育法大修,5 月 1 日起施行,关于普职分流有哪些变化?

知乎用户 21 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 先说结论,能不能过审看命: 取消职普强制分流,意味着教育体系德国化的 “洋务运动” 基本等于告吹。 所谓洋务运动,即晚清政府被残酷的现实连续打脸之后,琢磨出来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自救。 这里尤其要说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