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求生
今年以来,关于财政如何解困的问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国师派的经济大师们声称必须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路线了,也就是由央行直接凭空印钞购买国债及地方债券;而学院派的教授们则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以国债作为印钞之锚,乃是亡国之兆,1948年的金 …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杜涛
头图|图虫创意
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预算报告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一样的内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达3.75万亿元,赤字率突破3%,拟按3.6%以上安排,额度高达37600亿元……
这是5月22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关键的数字,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如果加上抗疫特别国债,今年会有两万亿元的特需资金存在。这些资金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这些只是中国2020年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按照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下称,预算报告)的数据,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270亿元,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9980亿元,收入总量为21025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赤字37600亿元,比2019年增加10000亿元。
另外,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29126亿。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2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14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284亿元。这意味着2020年整个财政收入“四本账”预算支出达到45万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将会进入哪些方向?特别国债专项债赤字一共超过8万亿的支出,对经济将会有哪些影响?
2020年的国家账本不仅仅体现了预算的收入支出,按照财税改革的进度,2020年将会是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一年,财税改革将会有哪些变化?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看出,今年财政政策要求还是要有力度,同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今年预算中的赤字率首次超过3%,新增的赤字部分和抗疫特别国债都划拨给了地方财政,这说明中央对地方财政运行的状况非常重视。“六保”中提出的保基层运转,民生都是通过地方政府来保证,但地方政府的收入可支配财力问题以及发展问题正引起中央层面更多关注。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认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拟安排专项债3.75万亿元,既是疫情冲击特殊形势下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
收支情况
与往年一样,2020年的中国财政预算依然分为“四本账”。在1997年之前,中国政府只有一般公共预算这一个账本,当年13项政府性基金被纳入预算,政府账本变为两个。200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预算报告拥有了三个账本。
四个账本的分配模式从2014年开始固定,并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所谓四个账本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个部分。简言之,“四个账本”的主干分别涉及税收和非税收入、土地资产、央企资产和中央社保资金。
2020年的预算四本账的收入共有420637.99亿元,分别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21025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29126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984.99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7287亿元。
而预算四本账的支出达到45万亿之多,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2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14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284亿元。
5月22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长通道”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将会下降,我们建议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了近万亿元的资金。此外,还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
对于现在地方财政的情况,刘昆预计减收增支的规模在8000亿到9000亿元,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的压力。前几个月,中央财政已经加快了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下拨速度,同时提高了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困难。从总体上看,地方财政的运行是正常的、稳定的。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在预算四本账中最主要关注的是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涉及专项债,怎么使用,如何还本付息,是否有债务风险?一般公共预算关注的是民生问题。“社保预算,因为疫情而有减征和免征的问题,使得社保在2020年收入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同时因为社保支出是刚性支出,所以要解决社保可持续的问题。至于国资预算因为规模小,不是关注的重点。”施正文表示。
积极财政
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冲击,2020年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有为。2020年5月14日,财政部网站公布了刘昆的署名文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通过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政府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也在优化支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穷志表示,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是应对当前疫情的主要政策选择,其特征是直接、迅速,无疑是应对疫情最有效的政府政策,表明政府保民生和恢复经济的果断和决心。今年的财政政策从三个方面出手:收入政策(减税,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支出政策(增支,瞄准新基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和债务政策(发债),形成一个体系,是一套组合拳、力度空前。
刘穷志告诉记者,债务政策出乎意料,赤字率达到了3.6%不仅远远超过3.0%的常规安排,更是突破学术界3.5%的心理预期。另外,专项债规模达到3.75万亿,突破学术界3.5万亿的心理预期;特别国债达到1万亿规模,接下来还有可能加大力度。
但实际上,“积极财政更加积极有为”这种说法在在此前数次的高级别会议中就有所表示。
3月27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
特别国债也是如此。特别国债是指特定时期发行,用于特殊用途,并形成特定资产的国债,它无需列入一般公共预算,而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原则是“以收定支”,因此必须有受益性要求。今年年初,就有多位专家提出应该发行特别国债,比如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还有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在此之前,中国曾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其一,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其二、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发行一万五千五百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2020年的预算报告披露了特别国债的相关细节。预算报告称,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10000亿元,期限以10年期为主,与中央国债统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本金由中央财政偿还3000亿元,地方财政偿还7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积极财政政策表现在不仅有发行特比国债,2020年的赤字率更是历史性的突破3%,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额度为37600亿元。在两会之前,已经有多位专家判断会突破3%,施正文也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当时他的预测是赤字率3.5%,原因是今年的疫情和困难的挑战是巨大的,不仅是中国,全球经济都遇到困难。“为了对冲压力,肯定要加大财政调节力度,当前财政收入受到影响,支出增加,赤字肯定要增加。”施正文说。
除了扩大财政支出,减税也是积极财政更加有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高瑞东告诉记者,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是关键时刻拉动总需求的重要推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财政政策需要在一揽子宏观政策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有努力扩大总需求,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另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是为企业减负让利的重要保障,我国近年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19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今年全年将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改革
相比庞大的财政支出和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更为关注的就是财税改革。按照2014年开始的财税改革安排,今年要建立基本现代财政制度。
2014年,时任财政部长楼继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税制改革在立法、推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基本达成共识,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
在预算报告中也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施正文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财税改革一直在推动,只是目前进入攻坚区、关键区,财税改革中预算改革走得比较顺利,但税制改革面临一些困难,最困难的是财政体制改革——也就是中央与地方的体制关系、收入划分。
施正文最近参与了某政府部门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立法的课题,他在研究中发现,若是不提财权改革,怎么能保障事权划分,也就不能能履行支出责任。在之前改革中提出的支出责任与事权和财力相适应,这是支出的问题,但是收入哪里来?“所以中国需要财政法,财政法的核心就是政府间财政关系,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施正文强调。
此前5月1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也提出,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此外,预算报告也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扎实推进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逐步做实金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本完成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今年以来,关于财政如何解困的问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国师派的经济大师们声称必须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路线了,也就是由央行直接凭空印钞购买国债及地方债券;而学院派的教授们则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以国债作为印钞之锚,乃是亡国之兆,1948年的金 …
欧美对现代货币理论(MMT)的讨论近来大成风潮。MMT说起来应该是上层收割中产来扶助下层。为什么呢?因为底层没钱,上层也没钱,就中层有点钱。它实际上会变成下层撒点毛毛雨,收割中产救上层,因为上层虽然没钱,但有债啊! MMT之所以热起来,很大 …
经济学的制度范式与中国经验 周黎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 关于中国,学术界提出过不少著名的诘问和悖论。比如“李约瑟之迷”:为什么18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而在此之前中国却一直是领先世界?还有著名的“钱学森之 …
内容提要 1、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进一步拉宽至11,463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缺口,拉宽至-7,996亿元,都明显弱于季节性。 2、4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中,财政收入增速表现最差,显示疫情后财政的修复速度最慢。背后既有企业盈利 …
最近,有个词悄悄的跑到媒体上来:财政赤字货币化。 我先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如果不是学过货币金融学的同学,估计每个字都看得懂,但不知道它的真实含义。 这个用大白话讲,就是国家没钱花了,发国债来借钱。而谁来借钱呢?央行。 国家没钱,就发债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