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胡适?
知乎用户 鲸鱼不吃辣 发表 出卖灵魂的秘诀 鲁迅 几年前,胡适博士曾经玩过一套 “五鬼闹中华” 的把戏,那是说: 这世界上并无所谓帝国主义之类在侵略中国, 倒是中国自己该着 “贫穷”,“愚昧”… 等五个鬼,闹得大家不安宁。现 …
胡博士当然非常 niubility 了,到什么程度呢?外界一直有个说法,认为在抗战艰难之际,胡博士衔命赴美,争取美国援助,对中国抗战功莫大焉。他的粉丝也特别喜欢吹捧他这个贡献。其实事实完全相反,他对争取美国援助毫无贡献,有贡献的是陈光甫和宋子文。
抗战开始后,胡博士在国内参加低调俱乐部,主张投降,因为他觉得中国对日本毫无取胜机会,投降苟且偷生,以待将来,也许还有机会,不投降就只能玉石俱焚了。他这种主张影响还挺大,不少人喜欢听他这一套。
当时中美关系其实并不密切,中国驻美大使馆还是北洋时期留下来的,总共就三个人,也没多少业务,基本上就是照转,把国内来的转给美国,把美国来的转到国内,其它就没什么事儿了。
抗战开始之后,常公觉得这样不行,要加强对美外交关系,找一个熟悉美国的人去当驻美大使。他觉得,既然胡博士在美国读过书,影响又大,在美国应该是有很多人脉的吧?于是就把胡博士派到美国当大使去了。同时还给他配了几个助手,全是当时国内著名的教授,组成了一个小班子。
然而这时候,常公派到德国和苏联的大师,都是他觉得比较能干的官员,派到美国去的却是几个教授。为啥有这个区别呢?因为常公对美国支援中国抗战没有抱太大希望,主要的希望都寄托在当时和中国关系不错的德国和苏联头上,所以在大师的人选上就更加慎重,对驻美大使人选就比较随意。
常公的本意是,胡适到美国之后,要发挥特长,尽量在美国宣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争取美国人民的支持,推动美国援助中国抗战。这方面其实胡博士完成得还是不错的,到了美国,他就到处巡回演讲,谈笑风生,收名誉博士头衔,忙得不亦乐乎。这段时间算是胡博士和常公各得其所,配合默契的一段时间。
但过了一年多,情况就有点变化了,常公希望能够从美国争取一些援助。所以,常公经常给胡博士发一些指示,希望他在美国做这个做那个,但胡博士接到命令之后,不是考虑怎么实施,而是根据他在美国阅读报章杂志时做的剪报,条分缕析,反驳常公的种种要求。而且,经常像写演讲稿或者论文一样,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搞得常公摸不着头脑。
即便是会见美国国务院和外交部的官员,胡博士也更喜欢像学者会面一样,不谈具体事务,而是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不着边际。所以,胡博士担任驻美大使期间,对沟通中美关系也没什么太大实质性的帮助,尤其是应付华盛顿的外交官僚们,胡博士太嫩了,很轻易就被别人敷衍过去了,一事无成。
对于影响美国人民,争取美国人民和政府同情、支持中国抗战,胡博士也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这是干扰美国的民主体制的正常运行,美国的体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治体制,美国人民一定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需要中国人去影响和教育。至于抗战,中国要靠自己,不要指望美国援助。
常公还希望,胡适到美国之后,最好能通过他的人脉,建立一个院外的游说渠道,同时再建立一个常公和罗斯福之间的私人联系渠道。但胡博士对这两个俗务毫无兴趣,实际上是他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因为他本来在美国也没有什么人脉关系,尤其是政界,影响力更是谈不上。
常公为了表示加强中美关系,让胡博士转告罗斯福,请罗斯福派一个人到中国来充当顾问。常公的本意是,希望罗斯福派一个他信得过的人来,常住中国,充当中美两国元首之间的私人联络通道。但胡博士没有理解这个意思,导致罗斯福下令选择一个了解中国、对中国有深入研究、能够帮助中国的人,最后美国也给常公派来一个教授,拉铁摩尔。
拉铁摩尔是中国边疆研究的专家,享誉学界,但让他充任常公的顾问,这就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来中国之后,常公也很快发现,拉铁摩尔和白宫完全不熟悉,连外围都算不上,派他来,纯属罗斯福敷衍自己。所以,一年聘期一到,常公就没有再续聘了,让拉铁摩尔拿了高额薪水,赶紧回美国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常公实在无法忍受胡博士这种袖手谈心性的办外交方式,于是改派孔祥熙推荐的陈光甫去美国,专门负责争取美国援助,效率马上就提高了很多。后来因为陈光甫辞职,又改派他的大舅哥宋子文赴美,后来接替胡博士担任驻美大使,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争取美援,成效十分显著。
所以,常公对胡博士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工作非常不满。作为一个写日记的人,常公给我们留下了他对胡博士的评论,顺手摘抄几段:
1941 年 11 月 28 日:此次美国对倭态度之强化,全自于自我态度之坚定与决心之坚毅,尤在于不稍延迟时间,得心应手,穷理致知,乃得于千钧一发时旋转于顷刻也,而内子力助于内,子文辅佐于外,最为有力,否则如胡适者,则未有不失败也。
11 月 30 日:妻云,无论商家与住室,若无家主与老板娘时刻贯注全神,管理业务,则必不成其言。以鉴于历次外交部与驻美大使胡适对其使命与任务之成败几乎毫不在意而发也,此等官僚与政客无胆无能,而不愿为国家略费心神,凡事只听其成败,是诚可痛可悲之至也。因之无论家与国,皆必须有主,而且必须全赖其主者自身之努力奋斗,其他皆不可靠也。
参考:齐锡生: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在抗战初期在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 (1937-1941)
[
【现货直发】启微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在抗战初期外
京东
¥118.00
去购买
[
大路朝天 革命与道路 萧武
京东
¥31.00
去购买
牛逼在挖坑早,会表演。
胡适真正牛的还是首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激起许多同道中人的呼应。胡适这篇文章注定要像李悝变法之于中国政治制度史一样,会在文学史上为胡适挣到一个先驱者的地位。
除掉这件事,胡适就属于名大于实,他最有名的两部学术著作:
《尝试集》的价值在于 “第一本白话诗集”,此外的文学价值可谓一文不值。真正意义上的白话诗还是《女神》。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价值在于 “中国人第一次使用西方学术工具研究中国哲学史”,然而今日大概只有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人才会需要《中国哲学史大纲》,这个问题下就没人推荐《大纲》(谁写的《中国哲学史》比较好?)。
换句话说,胡适牛逼还是牛在出道早,赢得了首倡之功。在那个一片空白的时代凭借谁都没见过的新思路惊艳四方,使胡适以 6,70 分的水准获得了 8,90 分的声望,其实胡适并不如那些和他齐名的学者,这也和他后来把精力放在社会活动上有关。
会表演体现在两方面:胡适一生的主要活动集中在搞社会活动上,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更像是个社会活动家,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人坚信胡适是个大师级的学者……。另一方面体现在说一套做一套很溜。
虽然胡适的《宽容与自由》提倡宽容、自由,但一些事件倒是体现了胡适不宽容,甚至有些 “为强者讳” 的做风。
至于胡适做驻美大使给自己搞了一堆名誉博士学位,却落下了最重要的拉美援工作,不得不让宋美龄再去美国搞美龄援交,让甲方蒋介石多年后还耿耿于怀,这就是职业道德问题了。
先说最知名的,大力倡导白话文。
一
1917 年 1 月,远在美国留学的胡适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 2 卷 5 期上,并在写给陈独秀的信中说道:「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就这样,在胡适等人的大力倡导下,「新文化运动」的帷幕正式被拉开了。胡适也凭借「文学革命」声名远扬,并被蔡元培邀请到北大开设英国文学、英文修辞学和中国古代哲学三门课程,以及创办了哲学研究院。
次年,胡适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开始大力倡导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并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与此同时,胡适和鲁迅的故事也正式开始。
1918 年 5 月 15 日,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白话文小说,首发于《新青年》第 4 卷 5 期上,并在学界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随后,胡适就给予了鲁迅极高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赏,并称赞鲁迅为「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一天,满怀欣喜的鲁迅,特意邀请胡适来到家中吃饭。
就餐时,胡适看到眼前放着辣椒的梅干菜扣肉时,他好奇地问道:「据我所知,江浙一带人爱甜不爱辣,先生好像是个例外?」
鲁迅开心地说道:「你说对了,我们绍兴人没有吃辣椒之好,独鲁迅有辣椒之嗜。我是用此物解困。」
听到此话,胡适更为疑惑了,他感到好奇地问道:「用辣椒解困?」
鲁迅微笑着点头回答道:「辣椒是最妙的解困之物,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适之先生可以一试。」
胡适听完鲁迅的解释后,两人便哈哈大笑不止。
随后几年的日子,胡适和鲁迅的交往变得更为密切,他们二人相互支援,共同战斗,一起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特别在提倡新文化方面,他们遥相呼应,有着一致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并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
二
1919 年 1 月 15 日,鲁迅署名唐俟在《新青年》第六卷 1 期上发表了《热风 · 随感录 · 四十一》一文,胡适看到此文后,整个人激动的说:「一夜不能好好的睡,时时想到这段文章。」
同年,鲁迅和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在东京出版,胡适还特意将该作品与林纾、严复的译文作比较。胡适认为,鲁迅的翻译既有很高的古文造诣,又不失西文的内涵。因此,胡适赞叹道:「《域外小说集》比林译的小说确实高很多。」
后来,胡适和鲁迅在文学上有着较多的呼应,比如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白话诗《我的儿子》来反对封建愚孝,鲁迅也紧跟其后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来鞭挞封建孝道。当胡适遭受学衡派和甲寅派攻击时,鲁迅就撰写《估学衡》和《答 KS 君》给予对方回击,以保护自己的好友。
除此之外,鲁迅和胡适还一起吃饭喝酒,时常互赠书籍和通信等,并在文学创作方面为对方著作提供资料和指正。当胡适对《西游记》研究考证时,他还特意委托鲁迅帮他寻找相关资料;当胡适研究考证《三国演义》时,他还选用鲁迅的《小说史讲义》稿本做参考。
1920 年,胡适本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但由于各种事情,一直拖延好几年都没有写成。三年后,鲁迅出版了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看到这部作品时,他不仅没有心生妒忌,反而还抱以热情的帮助和夸赞。
鲁迅在创作《中国小说史略》的过程中,他曾多次征求胡适的意见,并引用胡适的考证材料。胡适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他和鲁迅之间的友谊描述过:「两人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从不拐弯抹角,多是正确的欣然表示认同,错误的直言相告,有疑问的也不苟同,互相商榷。」
鲁迅对于胡适提出的意见,也会认真地采纳,并曾回信写道:「适之先生,今日到大学去,收到手教。《小说史略》(颇有误字,拟于下卷时再订正)竟承通读一遍,惭愧之至。论断太少,诚如所言;玄同说亦如此。我自省太易流于感情之论,所以力避此事,其实正是一个缺点;但于明清小说,则论断似乎较上卷稍多,此稿已成,极想于阳历二月印成。」
后来,对于这部《中国小说史略》的诞生,胡适还曾在自己出版的《白话文学史》自序中赞扬道:「小说的史料方面,我自己也颇有一点贡献。但最大的成绩自然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节省精力。」
三
1922 年,胡适为上海《申报》五十周年纪念钞写了一篇《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他在文中写道:「这一年多的《小说月报》已成了一个提倡『创作』的重要机关,内中也曾有几篇很好的创作。但成绩最大的却是一位托名『鲁迅』的。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 Q 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
由此可见,胡适时当时最早认识鲁迅小说价值的人之一,并且他还在自己的日记中对「周氏兄弟」评价道:「周氏兄弟最可爱,他们的天才都很高。豫才兼有鉴赏力与创作力,而岂明的鉴赏力虽佳,创作较少」
同年 5 月 17 日,胡适正在家中看书,突然听到电话响起,便接通电话问道:「哪位?」
电话那头不急不慢地反问道:「你是胡博士?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胡适很不耐烦地回复道:「我听不出来。」
然后,电话那头顿时传来一阵欢笑声,并缓慢地说道:「甭猜了,我是宣统啊!」
胡适听完词话,瞬间一愣,然后自言自语道:「宣统?皇上?」
原来,溥仪在宫中刚安装了电话,然后他就查询电话簿直接打给了胡适。溥仪本来是打着玩的,后来却对胡适说:「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胡适想都没想就应声答应了,于是,他就真的去见了溥仪。
胡适和溥仪见面的消息传出后,谁曾想竟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过度解读。由于这次会面的双方,一位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一位是封建王朝的帝王。他们的会面自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一时舆论哗然,甚至许多报纸以「胡适仍有封建臣民的情节」、「 胡适要求免跪拜」、「胡适为帝者师」等标题进行大肆报道。
面对众人的非议,胡适只好写了一篇《宣统与胡适》发表于《努力周报》上进行澄清事实,并在文中感叹道:「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在宫中很寂寞,很可怜。想找个人谈谈,也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事。不料中国人脑筋里的帝王思想,还不曾洗刷干净。一件很有人味的事,成了怪诧的新闻了。」
此时的鲁迅依旧和胡适站在同一个战线上,他还在《无声的中国》《怎么写》等文中,极力称赞胡适是「文学革新的最先尝试者」,并说胡适的日记「一定该好很多」。当鲁迅读了胡适关于白话文的论著后,他对胡适盛赞道:「警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为这种历史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
除此之外,鲁迅还曾对《新青年》时期的胡适评价道:「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我佩服陈胡。」
然而没过多久,由于胡适主张青少年应该埋头读书,少参与政事的观点,以及他宣扬「好政府」主义的思想。渐渐地,鲁迅和胡适之间逐渐产生分歧,两人的政见和观点不合,两人最终选择了分道扬镳。
四
1925 年,鲁迅和胡适的矛盾正式爆发。此时的鲁迅逐渐从政治走向民间,用文章传达着民间的疾苦,并为最底层的人民发出心中的声音;然而此时的胡适则从书斋走向政界,正式开启了从政之路,并希望借此来开启真正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自此以后,两人从战友开始变为敌人,鲁迅还特意在文章中明确写道:「先是清朝末代黄帝溥仪召见胡适,而后,则是胡适与段祺瑞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互递秋波。」
就这样,一个成为了现政权的批斗者,一个成为了现政权的拥护者,他们两人开始站在人生的对立面,并以各自为中心,开始集结一批知识分子,顿时使得寂静的文坛变得热闹起来。关于胡适步入政坛,他曾在自己的自述文中写道:「我是一个注意政治的人。当我在大学时,政治经济的功课占了我三分之一的时间。」
在往后的日子里,鲁迅对胡适有了很大的成见,并写了不少的讽刺、批评胡适的文章,甚至连鲁迅原先赞为「警辟之至」的《白话文学史》都被批评为「也不见得好」了。
胡适面对鲁迅的讥嘲和批判,他从来不接招,总是以沉默来应对。1929 年 9 月 4 日,胡适曾在给周作人写的一封长信中感慨道:「生平对于君家昆弟,只有最诚意的敬爱,种种疏隔和人事变迁,此意始终不减分毫。相去虽远,相期至深。此次来书情意殷厚,果符平日的愿望,欢喜之至,至于悲酸。此是真情,想能见信。」
1930 年,胡适率领新月社成员利用《新月》杂志,掀起了一次人权讨论热潮,并大力批评了国民党政府不重视人权的问题。随后,《新月》杂志因为惹怒国民党政府就被查封了。然而,不甘心的胡适紧接着又创办了专门谈论政治的周刊《独立评论》,并说道:「希望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这便是独立精神。」
除此之外,胡适还曾激情澎湃地说过:「西欧有了十八九世纪的个人主义,造出了无数爱自由过于面包,爱真理过于生命,方才有今日的文明世界,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1931 年年末,胡适的政治倾向逐渐变得明确了。当他和蒋介石见面的消息见报后,鲁迅当即写下了一篇《知难行难》发表在《十字街头》第一期,并署名为佩韦。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指名道姓地对胡适讽刺道:「中国向来的老例,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霉的时候,总要和文人学士扳一下子相好。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当『宣统皇帝』逊位逊到坐得无聊的时候,我们的胡适之博士曾经尽过这样的任务。见过以后,也奇怪,人们不知怎的先问,他们怎样的称呼,博士曰:『他叫我先生,我叫他皇上。』…… 现在没有人问他怎样的称呼。为什么呢?因为是知道的,这回是『我称他主席……』!」
五
1932 年底,蔡元培、宋庆龄和杨杏佛等人在参与营救牛兰夫妇、陈独秀被捕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后,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组织。
胡适 1945 年 8 月 24 日致电毛泽东:
润之先生: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前夜与董必武兄深谈,弟恳切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十八年纠纷一朝解决,而公等廿余年之努力皆可不致因内战而完全消灭。**试看美国开国之初,节福生(托马斯 · 杰斐逊)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手创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选举取得政权。又看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此两事皆足供深思。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力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槽点太多,经历过四一二、七一五的尸山血海之后,他竟然幻想让 TG 自己解除武装,缴枪投降,不知道胡博士是太天真了呢,还是坏呢?国民党愿意放弃武力,做一个不靠武装的中国第一大政党吗?他老先生咋不用同样的话去劝蒋公。
他用杰斐逊和英国工党作例子,劝 TG 走议会斗争路线,可蒋介石与国民党真的打算实行民主政治吗,看老蒋后来的所作所为,人家根本就没这个意思,一心只想父死子继、永坐江山,四大家族富贵永葆,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手无寸铁,和平斗争,一心想走国共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结果是啥下场?胡适之坐在 “一党国大” 的会场,想起自己昔日的电文不知道尴不尴尬。
当初 “清党” 是什么样,蒋公为人如何,四大家族干了些什么,1927 之后的这些年有多少进步人士惨遭毒手,我觉得胡适应当一清二楚,那发这种电文的用心实在是……
而且该文绵里带针,指出 TG 如不缴枪投降只会被完全消灭,毛都不剩,以内战相恫吓,可后来的历史跟适之先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这电文我读着感觉似曾相识,仔细一想,这咋和那啥一个味儿呢?
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我保你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当然牛逼在他又当婊子又立牌坊还成功了啊。举一个例子,胡适打着自由,人权的旗号加入人权保障同盟,和宋庆龄 “并肩作战”,没两天宋庆龄发表文章,揭露北京某座反省院(其实就是监狱啦)里酷刑对待犯人的罪恶,胡适立马发表声明,说我胡某人刚刚去过那地方,没拷打,就是伙食不太好,宋庆龄是在捏造 —- 直接导致人权保障同盟的分裂。
那么,是真没有酷刑呢,还是有酷刑但胡适不知道,被蒙蔽呢? 都不是,胡适对酷刑的存在清清楚楚,后人考证就在当时,胡适收到多封来信向他控诉监狱的酷刑,胡适先生对这些血泪控诉只字不提,却瞪眼胡说 “没有酷刑,说有酷刑的都是捏造”,这是人权卫士吗? 明明是蒋家独裁政权的忠实走狗么,就这么一条走狗伪君子还能在当代被当成人权大师,自由象征来崇拜,你说他牛逼不:
_____
《胡适来往书信选》,却就有了令人吃惊的发现:就在当时,他收到的信,并不是两件,而是有好几件。除了韩麟符、李肇音外,至少还有四封,却是每封都明确说有酷刑!人们来看几封:1 月 24 日,千家驹致信胡适说:
近数年来,国民党执政之结果,青年冤死与莫须有之 “反动” 罪名下者不可以数计。在狱中有十三四岁的青年。惨遭种种非刑的拷打,度着比地狱也不如的生活……(中册第 158 页,黑体为引者所改,以代着重号,下同。)
2 月 2 日,被关押在北平军事委员会军法组的北大旁听生杨韶秀致信胡适说:
学生…… 十二月九日晚,因政治犯嫌疑被捕,一周之中展转三处,严刑加身,强迫成招。……(中册第 173 页)
如果说,这还都不是讲反省院的,那么下面这封却正是讲反省院的。胡适等视察反省院后五天,2 月 4 日,被判无期徒刑、关在反省院的周默秋(他是胡适在视察时与胡适谈过话的)躲在被窝里写信给胡适,说:
自从那天和你见面之后,即想写信给你,可是我们是不许有笔墨的,…… 如果我们在监房里被搜出了笔来,我们是要受严重的处罚的。…… 先生,你得救我呵!非人的生活,真过不下去呵!受审时,我捱了三次酷刑,…… 看看吧!每天十二时,何时不有青年学生被拷打的哭声!那个刑场里不有青年学生的热血?(中册第 175-178 页)
信末还特别关照:“如有来示…… 绝不要公开寄反省院”,可见其恐怖,也可见视察时周根本没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还有一封未写明时间的(应在此前后)署名关仰羽的来信,长达六千余言,详细记述了他本人被关北平宪兵司令部十三天中遭受 “酷刑拷打,惨无人道” 的经历,并请求“设法拯救无辜,保障民权”。(中册第 193-202 页)
________
人品、人格、政治立场等问题,自己接触不多,谈不出什么。况且别人说得很多了。至于文学造诣,我个人认为,他的诗很差,但是散文要写得好,在民国那一撮人中,是可以排上名号的。诗很差,也不应作为黑点,人无完人,至少我也没见他自我吹捧。
只说他的治学。这方面要接触胡适很多。从他的治学态度与成果来看,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整体上十分肥胖,具体上十分散乱。他文史哲什么都搞,触类旁通的能力也很强,因此,无论文史哲这样的大项,还是三科下面再细分的小科目,梳理民国学术史,胡适的名字,总能够出现在前言亦或者第一章里面。但是真正在某一领域成为典范、标杆、高山,无论标准宽或者严,胡适之同志其实真的没有。
另外,胡适我认为只能认定为才子,不可称为大师。即便是大师,也要加个帽子,口号大师。
他极会提口号,提倡新文学啦,整理国故啦,再造文明啦,容忍与自由啦,等等等等。他能说出别人想不到的话,想到说不出的话,说出说得不漂亮的话。而别人按他的口号实践一下,下番功夫,做些事情,便有所建树了。胡适的口号,最终都未能成为胡适的业绩。但是,口号有口号的意义,这也是应当区分的。
那他做了这样多的工作,没出太显著的成绩是自己能力问题吗?我认为倒也不全是。他是极聪明的人,若要认真,也能短时间内做到。但是,就他的性格而言,坦率讲,不适合做学问。
第一,他耐性不行,不能恒定。《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都是烂尾工程,浅尝辄止,草草收场。这比起专治哲学史、文学史的冯友兰、郑振铎等人,就逊色不少,等于毫无创建。你真的去参比稍后冯、郑等人的论著,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著书者之笔与才子之笔的区别。尽管,胡适是个才子,但是他的这类书,也仍旧没体现出他的才气。尽管受到改开之后神化民国风气的影响,他的这些啰嗦文字也被一版再版,有的人奉为圭臬,但是他真的有那样大的体量跟分量么?他真正的贡献在于开创之功,在于留美之后的革新意识,因此,冯友兰在后来评价胡适这本《大纲》的时候,说了一段极有趣的话: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无论有没有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用注释古代经典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都把经典的原文作为正文,用大字顶格写下来。胡适的这部书,把自己的话作为正文,用大字顶格写下来,而把引用古人的话,用小字低一格写下来。这表明,封建时代的著作,是以古人为主。而五四时期的著作是以自己为主。这也是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在无意中的流露。
当然,胡、冯两人嘴仗较多,但是就学术而言,我认为冯友兰这段评论胡适《纲要》的话,还是很,“全面” 的……
第二,性格略有放任,并不较真,并不深入,这在做学问上是大忌。他有一部《中国旧小说考证》,并非专著,乃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为亚东图书馆出版的一套旧小说所作序文的辑录。做小说史的,绕不开这部书。然而就我自己的阅读体验,前人对这部书过誉得很。说这话,其实也有些犯忌,因为给我上过课的很多老师,仍是将其认作胡适的学术典范,称许颇多。
可是平心而论,里面的诸多考证确有功绩,尤其是《水浒传》《红楼梦》两节,确实讲了前人未讲的事情,论了别人未论的问题。但是还是那个老毛病,不能持之以恒。《红楼梦》是胡适挚爱,有所发见并不为奇;《水浒传》乃是他最早所作的研究,搜集材料与下得功夫最多,自然有所建树。但是,对于别的小说,全是隔靴搔痒,甚至有的结论,今天的本科生论文都不敢这样写的。如他认为《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在这篇文章里,他的理论几乎全为臆断。如《醒》擅写悍妇,《聊斋》也喜欢写,那肯定是蒲松龄;某处灾异描写都写到了甲子年,那就绝非巧合。诸如此类,起码在基本的考证水平上,比较幼稚。
另外,今天在《西游记》研究领域,一提到 “吴承恩” 说,首先就要说这是鲁迅、胡适的考证成果。诚然,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虽不周全,但是起码对为何是 “吴承恩” 做了较为细致的说明与推论。胡适是怎么做的呢?且看:
我前年做《西游记序》,还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只能说:“《西游记》小说之作必在明朝中叶以后”,“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见《小说考证》卷二,页七六,引山阳丁晏的话,说据淮安府康熙初艺文书目,《西游记》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作的。《小说考证》收的材料最滥,但丁晏是经学家,他的话又是根据《淮安府志》的,所以我们依着他的指引,去访寻关于吴承恩的材料。现承周豫才先生把他搜得的许多材料抄给我,转录如下:(鲁迅文略)
起码在吴承恩这一问题上,胡适毫无创建,全是依仗鲁迅之功。后人给他安上这顶帽子,实属不该。另外,在小说史领域,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现如今仍可作为教材使用,诸多名词、概念与判断,也基本成为小说史的常识使用。而《旧小说考证》,除了用于 “吊唁” 民国学人的博古通今,似乎在学术界再没有什么波澜了。
第三,胡适这人,性格善变,立论太主观,而且对自己观点没有很强的责任心,这也是做学问的大忌。我觉得,这也许就跟他出身与经历有关系。他自小的学问底子不差,但是后来出了国,在国外光怪陆离的新文明面前,自然与自己的固有价值观有所龃龉。因此,对于他的理念与思想而言,他转而全盘西化了。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讲,实是大功劳,他确实也在这领域有所作为。只是,在纯粹的学问层面,前后矛盾,左右逢源而又过于随性的性情是无法做好的。引用顾颉刚后来在《我是怎么样编写古史辨的》一文中对胡适的回忆:
到了一九二九年,我从广州中山大学脱离出来,那时胡适是上海中国公学的校长,我去看他,他对我说:现在我的思想变了,我不疑古了,要信古了。我听了这话,出了一身冷汗,想不出他的思想为什么会突然改变的原因。后来他回到北大,作了一篇《说儒》,说孔子所以成为圣人,是由于五百年前商人之国时有一个 “圣人” 出来拯救他们的民族,好象希伯来 (犹太) 的” 弥赛亚”降生救世的 “悬记”,后来就引起了耶稣领导的基督教大运动。这就是他为了” 信古“而造出来的一篇大谎话,正和汉代方士化了的儒生一样。宜乎这篇文章一出来,便受到了郭沫若的痛驳(文见《青铜时代》),逼得他不敢回答。
有时候我想,被今人如此神化的胡适之,大概这些低级错误是不会有的,然而,你又不得不对历史的真相匪夷所思而又叹为观止。
胡适在世时的左右通吃与死后的千古留名,其实,很多是偶然的因素。那样的一个社会环境,留美归来,能说一口漂亮话与写一笔好文章的人,是做什么都可以的,是说什么话都要你自己思考半天,自己跟他理解不同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对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学生以及后代粉丝的一再的美化与吹捧。其实,在我看来,胡适的学问是远不如他所谓的那几个学生的,当然,能得到如此之多人的奉迎,大概他确实有什么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吧。不过,在他的学问里,真看不出来。
其实胡适挨骂,最过分的时代并不是今天,今天对他的挑刺与批评,更多人是基于理性的权衡与历史分析作出的客观结论。当然,也可能并不是客观的,只是,胡适自认作自由平等宽容的美好境界,在他那里就真的有什么客观吗?
当年先是跑去美国后又跑去” 自由中国 “的胡适之先生,多次揶揄、辱骂冯友兰,说他” 天下蠢人恐无出芝生右者 “。究其原因,大概不在于纯粹学术之内吧。
胡适作为学术二道贩子的功夫底子好。
民国大师,本质都是这个,二道贩子,往好里说是学贯中西,往学术里说,是用现代范式解读中国学问,这事儿延续至今,还可以再吃一百年。本质上我自己在银行里,混的这口饭也不过如此。
王国维用德国古典哲学解构古诗古词,不免牛刀杀鸡;钱钟书用古希腊古罗马注释古中国,难免闲情逸致;徐志摩用西洋诗法写中国意境,也是李代桃僵。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但胡适高明之处是对等,或者说试图大处对等,他在康奈尔读农业,“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之余,百无聊赖,就旁观了 1912 年大选,老罗斯福与伍德罗 · 威尔逊对决,那真是个美好时光,自由主义的汪洋恣肆,进步运动的对决巅峰啊,21 岁的胡先生顺藤摸瓜找到了杜威和实用主义这门独家密器,揣到了怀里,急忙忙地就应了元培先生,离开我们哥大回了北大。
故都秋夜,银闸胡同,纸窗木棂映照着刀枪剑戟,北房炕头耍弄的却是柯尔特左轮,“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先从新文化开启,于是胡先生的江湖地位就此奠基。说难也不难,说玄有点玄。
古文要好,不然真唬不住傅斯年一干人等;英文不能带口音,或宜带点儿上州口音,不惹美龄子文起疑;人缘必须要好,该让特命全权大使和副总统大位就得让,该散的千金必须散,该帮人谋位就尽力。如此这般,自然如此。
胡适牛逼就牛逼在以一个不怎么牛逼的水平在政界学界左右逢源,还能让很多人深深觉得他牛逼……
如果说搞文学创作,同问新文化运动的大将,周树人远远甩胡适几万条街。
如果说搞学术,胡适的学术著作没有一本能在学术界立得住的。比如,同样是讲中国哲学,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评价就远远不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就算是在文学领域,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学术上的认可度,也比胡适的一干文学研究著作要深得多。
如果说搞政治,你大概从未听闻胡适有什么政治或者外交领域的贡献。
如果说搞教育,胡适倒是曾担任过北大校长,但在民国的教育界,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等人才是公认的真正对一所大学的创办和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教育家。
如果说搞思想革命,同为新文化干将的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第一任总书记,对于中国命运的影响显然不是胡适能比的。
当然了,在上面这些领域,你要说差,胡适肯定做的不是最差的。但是他的成就远未到要用牛逼或者大师来形容的地步。不客气的说,在每一个领域里,胡适都在混。可有意思的地方是,人家靠混也能混的挺好,这就是胡适真正牛逼的地方。
吹捧纳粹德军,摸黑苏联红军是为了什么,无非和兔兔一个党。
为什么七十四军的抗日名将王耀武、罗卓英不管不问,要去吹捧杀妻的张灵甫做什么,无非他死在兔兔手里了。
为什么无视饿殍满地、流血漂橹的民国,倒去吹捧逼良为娼、制毒贩毒的杜月笙,还有什么知性优雅的大师风范,无非它被兔兔推翻了呗。
贬低三七年回国共赴国难的郭沫若,吹捧跑出去混博士文聘的胡适适的,原因再简单不过了,他们不是要杀人,人家要的是诛心。
什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什么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何为春秋笔法、自有褒贬,啥叫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人家玩这个溜着呢。
1. 先说诗词
《蝶恋花赠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独立人格的胡适适:没有一句通的,他当初在北大还不配上我的中国文学史班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陈布雷: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精品。
柳亚子说: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
自由思想胡适适:毛的那两首词里的有些句子,还不配称为薛蟠体呢。
而才华横溢胡适适的《沁园春》:
客子何思? 冻雪层冰,北国名都。想乌衣蓝帽,轩昂少年,指挥杀贼,万众欢呼。去独夫 “沙”,张自由帜,此意于今果不虚。
论代价,有百年文字,多少头颅。 冰天十万囚徒,一万里飞来大赦书。本为自由来,今同他去; 与民贼战,毕竟谁输!
拍手高歌,“新俄万岁”! 狂态君休笑老胡。从今后,看这般快事,后起谁欤?
胡适适的现代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大哥你是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文学可是你的专业啊。薛蟠体只是小小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文学创作人家只是玩票的,业余爱好,消遣消遣而已。
………… 已被知乎要求删除
、琼崖纵队功绩就不说了,太 TM 长了,也太 TM 难了。
而深明大义胡适适:
1915 年,学生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
远见卓识胡适适:“理智失常”,得了 “爱国癫”
1933 年国民政府与日寇签订屈辱的《塘沽协定》,承认日寇对中国东北的侵占,
深明大义胡适适**:“非如此不可,放弃东北三省,承认伪满洲国。以东三省数千万人民被日本蹂躏 50 年为代价,资源被日本掠夺 50 年为战略,可 “继续剿共 50 年”。**
1937 年七七事变后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机智如我胡适适:我情愿亡国,决不主张对日作战。
1944 年投敌卖国建立南京伪国民政府的汪精卫死于日本名古屋,
民族脊梁胡适适:精卫死在日本病院里,可怜。精卫一生吃亏在他以烈士出名,终身不免有烈士情结。
![](data:image/svg+xml;utf8,)
而在政治上,中华民族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薛蟠体提出的问题:《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民主主义论》
如何分析现存的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和《矛盾论》
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持久战》《论人民民主专政》
而博学多才胡适适:《我们走那条路》,中国问题在于五鬼闹中华,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恶魔扰乱中国,“疾病是我们种弱的大原因”,“愚昧是更不须我们证明的了”。只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就能被拯救。
???我尼玛,贫穷疾病这些个东西,不是存在人类各个文明的各个阶段吗?你当我们是山顶洞人啊?把我当时幼小的心灵震的粉碎,民国大师提出的救世良方就这种水平?
大哥你是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啊,这是你的专业。但为毛《中国哲学史大纲》又只写了一半。**薛蟠体只是小小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哲学思想人家也只是玩票的,业余爱好,消遣消遣而已
当时各党各派都提出自己的方案,梁漱溟还提出救济乡村,至少亲自投身乡村建设运动,成与不成至少努力过。而这位求田问舍之辈好嘛,简直就是……,好想说脏话啊。
好了为了不被折叠,让运输大队长评价他吧。
胡适死后,同样的日记达人蒋介石写道:“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如果问胡大仙牛逼在哪?不得不说脸皮厚的实在牛批,服了!
不过看到对他的评价,那就更服了,这么厚的脸皮,这么高山仰止的吹捧,牛逼 (ง •̀_•́)ง。
胡适不赞成共产主义, 这是一个事实, 是谁也否认不掉的。但是, 他是不是就是死心塌地拥护国民党和蒋介石呢?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他从来就不是国民党员。他对国民党并非一味地顺从。他服膺的是美国的实验主义, 他崇拜的是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只要不符合这两个尺度, 他就挑点小毛病, 闹着独立性。对国民党也不例外。
根据我几年的观察, 胡适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物。要说他没有政治野心, 那不是事实。但是, 他又死死抓住学术研究不放。一谈到他有兴趣的学术问题, 比如说《水经注》、《红楼梦》、神会和尚等等, 他便眉飞色舞, 忘掉了一切, 颇有一些书呆子的味道。
-— 季羡林
胡适的贡献大体如下
1、他不仅仅试图把自由主义引入中国,还试图把哲学的方法论引入中国。这个眼光是高于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当时的知识分子完全是胡乱开药,只要是西方思想就拿来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知识分子,他的思想是几次三番改变。之所以如此,其实原因在于,他对这个思想本质并不是很理解,所以仿佛出现了问题,就放弃了这个思想(比如说梁启超和陈独秀,就是典型人物。尤其是陈独秀,是当时知识分子悲剧的缩影)。他对于这个思想的理解,完全是为了救国,或者说经验性。
包括现在也有人如此,无论他是主张民主,或者说倡导中国模式,都是一种经验性。他根本不能在理论上理解各自的观点。当他看到美国强大,他就主张民主。当他看到中国崛起,他就主张中国模式。
两者的观点有异,但是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这种经验性的认识,是不能立足任何一个思想。
譬如说,民主制度很多国家至少名义上都是,何以有些国家穷有些国家富呢?你如何理解,自由主义会成为现代文明的主导思想呢?
而胡适一直坚持自由主义,并且他试图把实用主义(注意,实用主义并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方法论)引入中国。实用主义和欧陆的整体主义刚好是对立的,整体主义倡导了一种整体上的历史把握。而实用主义,则是习惯于零敲碎打的探讨问题。
这个方法论与自由主义基本精神是相符的,自由主义是现代化必须要有的思想。但是自由主义在中国,却没有任何思想资源可以借鉴,完全是异质,也是中国人无法接受自由主义的原因。
一个人要理解一个思想,绝不能拿经验性去理解,仿佛他有用才是有意义。
2、他的考据癖。胡适虽然倡导政治上的观点,但是胡适据他说,自己有考据癖。他对于《红楼梦》、《水浒》、《水经注》和禅宗的研究,足以在学界奠定基础。几乎当时的人没有超过他的。
3、在历史学上,影响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就是深受胡适影响,他说
“我看着适之先生,对他真羡慕,对我真惭愧!他思想既清楚,又很深锐;虽是出洋学生,而对于中国学问,比老师宿儒还有把握;很杂乱的一堆材料,却能给他找出纲领来;他又胆大,敢作敢为。我只羡慕他这些,不羡慕他的有名。想想他只大得我三岁,为什么我不能及他?不觉得自己一阵阵地伤感。”
他不管以前的课业,重编讲义,劈头一章是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般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许多同学都不以为然;只因班中没有激烈分子,还没有闹风潮。
同样的方法论也与实用主义相关。
4、哲学上,开创了中国哲学。
5、在文学上,首倡文学改良。
所以邓广铭说
胡先生一生忠于学术,说他与共产党争青年,没有这回事。他就是希望青年人在学问上有所成就。说他引导青年脱离革命,其实也没有这个动机
6、在科学上,是中国物理学的谱系的第一代,尽管他不是物理学家
有 “东方居里夫人” 之称的吴健雄,是当时世界顶尖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他的成长之路,也受到胡适的极大影响。吴健雄曾称,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后来,吴健雄作为世界顶级的实验物理学家,举世知名,人们问她成功的秘诀,她答道:“要有勇气去怀疑已成立的学说,进而去求证。就是胡院长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两句话。”
后来,胡适在给吴健雄的信里这样写道:“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长出了一个吴健雄,我也可以万分欣慰了……”
胡适我不太喜欢,因为他写过几本大书,但都写了上部没有下部,半途而废,所以我觉得他作为学者治学不专,有心浮气躁的缺点
胡适唯一牛逼之处,就是死的太早了,要是晚死三十年,搞不好可以和某岩田正男齐名也说不准。
秋实
胡适从初一出道一直到死,挨了无数的谩骂。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鲁迅先生。当初鲁迅骂胡适骂得极狠,骂他是黑势力的帮凶,“能言鹦鹉毒于蛇”、“好向候门卖廉耻” 云云。在他仅有的几篇涉及到抗日的文章中,还有一篇纯粹是对胡适的人身攻击,骂胡适 “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胡适最可贵的一点是,他对这些恶毒谩骂,始终抱持了一种高高在上的超然风度,决不与之共同沉沦。
胡适曾说:“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
《西游记》中的第八十一难,胡适觉得气度太小,不够结束这样一部大书。他亲自动笔改写这一回:唐僧招来当初想吃唐僧肉的一切冤魂,自己动手割肉给他们,让一切冤魂都得超生极乐,等到肉布施完了,唐僧也成了正果。
这样的态度,并不是一种无原则且无可奈何的好好先生态度,而是建立在一种坚定的自信乐观和高贵气质之上。胡适常说的一句话就是:“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你不能拿没有东西来打有东西]。只要我们有东西,就不怕别人拿 “没有东西” 来打我们。
这句话,台湾的李敖先生好象也特喜欢引用,可惜他到底缺乏胡适先生的底蕴和修养,也没有他那样的自信与乐观,到底还是与恶毒一起沦落,走上了逮谁骂谁的刻薄一路。
鲁迅死后,有人曾想痛批鲁迅,求教于胡适。胡适说:鲁迅攻击我们,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已死了,我们应该抛开一切小节,专门讨论他有过那些贡献,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经过几度变迁,那些是有价值的,那些是无价值的,等等。其他如 “腰缠久已累累”,“病则谒日医,疗养则赴镰仓”等小节,皆不值得我辈提及。至于 “诚沾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五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 一类文句,未免太动火气(下半句尤不成话),此是旧文字的恶腔调,我们应该深戒。
与鲁迅相比,胡适之可贵,正如朱学勤所言,在于他没有被那个时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这个温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种倔强性格做不到的事情 —- 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
象胡适这样的从容与高贵,我现在是怎么也做不到的,然心向往之,不胜仰慕。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最重要的是他还成功了。还有一点就是倡导平民的文学。
我觉得不是评价他多牛逼,应该是去思考他对后世做出的贡献。早期胡适写了白话诗《尝试集》,虽然很烂而且没摆脱古文的用法,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在语言上为后世做的贡献。
牛逼在和知乎相当一部分人的三观无比契合吧
胡适 1927 年才拿到博士,1917 年就以博士自居出书,是为无诚信。
劝老蒋出卖东北利益,劝老蒋向日本求和投降,组织低调俱乐部为汪精卫打气,是为无是非。
偷偷拿老蒋的钱,出卖《自由中国》同仁,是为无仁义。
在美国写下神文《台湾是多么自由》,是为无羞耻。
口口声声民主、自由,却为老蒋独裁背书,为小蒋背书,是为无操守。
有些人对人渣很宽松,对英雄很苛刻。在民族大义面前一塌糊涂的人,因为他的所谓学有成就,就为他粉,就为他百般辩解。而英雄不能预料对手的凶残,没能阻止住学生上街,居然大逆不道,是杀死学生的凶手。
====================================
这是原回答。
胡适牛逼的地方很多。
最牛逼的是这样的人还有大把的粉丝。
1、胡适是有名的逆向种族主义者,比如他的名言是 “中国不亡,世无天理”、(中国)“百事不如人”。为什么他看不到中国的前途呢?因为他彻底臣服在外国人面前,断了脊梁后根本站不起来而已,他把命运先是寄托在皇帝身上,后来寄托在老蒋身上,所以他找不到中国的出路,所以才有了抗日战争时候一味地劝老蒋投降;
2、胡适是两面三刀的墙头草,比如他言必称民主、自由,而废帝召见他让他飘飘然,让他兴奋异常。胡适即是《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始作俑者之一,又是第一个在《台湾戒严令》这个毁灭民主、自由、宪政的文件上签下自己大名的人。
3、胡适是吃里扒外的汉奸文人。1935 年,胡适主张放弃东北三省,致信蒋介石,建议 “承认” 伪满洲国。胡适之的理由是:以东三省数千万人民被日本蹂躏 50 年为代价,资源被日本掠夺 50 年为战略,可 “继续剿共 50 年”。胡适之曾大加称赞汪精卫的所谓“日华和平” 政策,还亲自给汪精卫打气。并合伙开办了“低调俱乐部”。气的国民党元老程潜大骂胡适为汉奸!国民政府司法院长居正要求逮捕胡适。
卢沟桥事变爆发,蒋公都在庐山号召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胡适之还在扯蒋公的蛋……
在蒋公召开的庐山谈话会上,他仍向蒋公建言,中央政府再做一次 “和平的努力”,同日本谈判。以期 “彻底调整中日关系,谋五十年之和平。”
4、胡适是偷偷拿老蒋的钱,冒充独立学者,出卖《自由中国》的同仁,充当老蒋的打手,在美国写下《台湾是多么自由》的肉麻吹捧文章,为小蒋背书,称小蒋无论如何不会出任台湾领导人。
5、胡适是不学无术的混子。“胡适之那几本破书,实在不值几文。所以我们如果把胡适看成个单纯的学者,那他便一无是处。连做个《水经注》专家,他也当之有愧。这便是海内外 “专家”——不论“白专” 或“红专”——之所以低估他的道理。”——唐德刚。
1942 年,蒋公说:【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1960 年 10 月 13 日,蒋公在日记里写道:【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1962 年 3 月 3 日 “上星期反省录”,蒋公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谢邀。
近代中国:
是不堪的中国
是糟糕的中国
是水深火热的中国
是民族危亡的中国
但也因此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豪杰倍出、舍身取义、伟大卓绝、中华英雄真正璨若星河的中国。
而胡适的牛逼在于:
1、在立场上始终站位 由地主和作为地主儿子的军阀、官僚、买办、月入三百至六百大洋的精英(阶级利益优先)主义知识分子兼 “民族良心” 们构成的中国古典精英利益集团(尤其集团下属的知识分子精英集团分公司)之利益,而非中国国家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人民的利益;
2、在行动上 从来不曾 抛头颅、洒热血、拯救民族危亡;
3、在思想上 从来没有 叛地主、逆乡绅、超越自己出身的既得利益阶级;
4、除了是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对近代中国、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贡献 近乎零蛋。
1、始终代表 近代中国古典精英利益集团的利益;
2、始终代表 近代、现代和当代中国精英(利益优先)主义知识分子的利益;
3、无论国家多不堪,世象多艰难,始终 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备受信任、如日中天;
4、无论人民多痛苦,民生多维艰,始终 锦衣玉食、所得丰厚。
1、为民族独立流过 一滴血;
2、为人民解放呐过 一声喊;
3、为国家富强出过 一粒汗;
4、为中华民族最终走出困境出过 一份力(不过倒也没象他的前校长那样开 4.12 版清单)。
1、高山仰止的大师
2、灿若星河的泰斗
3、永远屹立的先生
4、知识精英的偶像
5、二十世纪的中国伟人
1、在精英界地位崇高
2、在知识界宛如图腾
3、在书店里作品前置
4、在网络上头像风行
5、在知乎里粉丝众多
6、如果被踩的太狠,本回答乃至这个问题甚至有被连锅端的危险。
4 + 4 + 4 + 5 + 6 …… 翻遍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告诉我,孩子:能成功做到这些的人物,除了胡适,你还能找出第二个么?
耶稣?
凯撒?
孔子?
嬴政?
汉武帝?
拿破仑?
达芬奇?
牛顿?
莎士比亚?
托尔斯泰?
华盛顿?
林肯?
爱因斯坦?
洛克菲勒?
罗斯福?
丘吉尔?
阿甘?
憨豆?
蝙蝠侠?
美国队长?
开膛手杰克?
如果这都不算牛逼,你们特么是想上天不成?
《伪自由书 王道诗话》
“人权论” 是从鹦鹉开头的。据说古时候有一只高飞远走的鹦哥儿,偶然又经过自己的山林,看见那里大火,它就用翅膀蘸着些水洒在这山上;人家说它那一点儿水怎么救得熄这样的大火,它说:“我总算在这里住过的,现在不得不尽点儿心。”(事出《栎园书影》,见胡适《人权论集》序所引。)鹦鹉会救火,人权可以粉饰一下反动的统治。这是不会没有报酬的。胡博士到长沙去演讲一次,何将军就送了五千元程仪。价钱不算小,这 “叫做” 实验主义。
但是,这火怎么救,在 “人权论” 时期(一九二九——三〇年),还不十分明白,五千元一次的零卖价格做出来之后,就不同了。最近(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字林西报》登载胡博士的谈话说:
“任何一个政府都应当有保护自己而镇压那些危害自己的运动的权利,固然,政治犯也和其他罪犯一样,应当得着法律的保障和合法的审判……”
这就清楚得多了!这不是在说 “政府权” 了么?自然,博士的头脑并不简单,他不至于只说:“一只手拿着宝剑,一只手拿着经典!”如什么主义之类。他是说还应当拿着法律。
中国的帮忙文人,总有这一套秘诀,说什么王道,仁政。你看孟夫子多么幽默,他教你离得杀猪的地方远远的,嘴里吃得着肉,心里还保持着不忍人之心,又有了仁义道德的名目。不但骗人,还骗了自己,真所谓心安理得,实惠无穷。
诗曰:
文化班头博士衔,人权抛却说王权,
朝廷自古多屠戮,此理今凭实验传。
人权王道两翻新,为感君恩奏圣明,
虐政何妨援律例,杀人如草不闻声。
先生熟读圣贤书,君子由来道不孤,
千古同心有孟子,也教肉食远庖厨。
能言鹦鹉毒于蛇,滴水微功漫自夸,
好向侯门卖廉耻,五千一掷未为奢。
他错误而又幸运地出生在了一个没有知乎的年代,众所周知,如果胡适在现代玩知乎,账号应该活不过三天。
同样众所周知,如果让玩知乎的人去当胡适,那么人人料想都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了,可惜百年之后不会再有问题提到胡适。
一个人从 1915 年开始欺世盗名,盗了 34 年,老毛还是愿意挽留之,至少证明欺世盗名水准超绝群雄了,去了台湾,再盗 12 年,从雷震到李敖都以追随者自居,证明功力不弱当年。欺世盗名这一块,至少大家是有的学的。
胡适是一个懦弱的人,时髦的话讲 “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他是一个失败的人,现在我们习惯把懦弱和失败看作是坏的,那确实是这样的。胡适一点也不牛逼,一个从旧时代到新时代,被骂了整整一百年的人牛逼在哪里呢?
喜欢翻案的人是史上最牛逼的人,一会说低估一会说神化,赞扬民国风骨的和批判民国黑暗的,在什么 “你误解最深的一个时代是什么” 这种问题里达成了统一。眼看他们不断否定再肯定,短短二三十年人生里要翻来覆去两头转,我还以为他们是学问做的不够,一看回答,都是博学大家,可知是真懂的。
![](data:image/svg+xml;utf8,)
附:现在很多教员对胡适的评价据不知谁的考证变成了伪作,只剩我也不知从哪儿看到的一封很早的信,蛮有意思。
就说一点,比起什么弟子规,《容忍与自由》当真该被列为大学生入学前的必读书。
为什么读大学,怎么读,读什么,这些问题它一并都解答了。
与其把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挂嘴边,怕是好好在这本书里琢磨一下何谓自由如何贯彻自由还要好使一点。
一百年前已经讲得很清楚的东西,现在反倒还有大批大批的人在困惑,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胡适基本是说过原话的。
黑白猫论和少谈些主义多解决问题思想及其类似。
可以说胡适的思想,基本就是改开之后思想的来源,只是他们不给你说罢了。
关于胡适卖国,胡适的确主和,但淞沪会战之后就明显改变态度的,目前他的黑料基本来自于淞沪会战之前。还有人说他去美国拿几十个荣誉博士不干正事,怎么不看胡适在美国搞上百场反日演讲呢?
其实胡适的被黑,和知乎以及各论坛舆论环境收紧,打击改革派,力挺毛派密切相关。毛派企图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武器来打击胡适,但毛本人就曾经是胡忠实粉丝。
胡适不肯留在大陆的理由据说是,既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可是那年月,是谁让人民没有饭吃?而人民终于有了点饭吃,胡博士却感慨没有面包。回到正题:
多说一句,新文化运动中,绝非仅有一个开风气之先的胡适,那个谁不是说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不是一两个人发动起来,更不是只有几个大师在做,这是我们全民族的新青年都在参与的运动,把胡适之所有的崇洋媚外,认作新文化背来的锅,确定不是别有用心?
崇尚旧文化的封建王朝,先把丧权辱国的事做尽了,逼着整个国家民族,非得不留文化死角的全面改革;可今天还有一堆朋友,想当然的下结论,只要你谨守着老祖宗的那点国粹,永远不接受西洋理论,就不会崇洋媚外?
胡适到底牛逼的地方在于他跟着校长去了台湾。
某些痛恨我党的人自然把老胡当成他们的精神领袖。
所以老胡无论干了啥乱七八糟的事都不是事。
至于那些跟了我党的,比如郭沫若,自然被泼了一身脏水。
没有表达欲望,原答案删掉了。
胡适这个人,牛逼在无论什么东西,都敢在一点靠谱的研究都没有的情况下,直接发表论文乱说,随随便便就下结论。
被别人戳穿打脸后,“轻轻的认错”(某学者语),下次接着胡说八道。
几乎所有领域,他都有所谓的 “独特见解”,导致一些没有考据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人,拿着他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东西当真理,四处瞎哔哔,简直流毒无穷。
同时,他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还成了名言。
这种行事风格,颇有知乎上某些大 V 的风范。
————————————————————————
分享优秀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73995/answer/34008265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73995/answer/336490054
之前对他做过什么事,还真不太清楚,只是因为他在我比较熟悉的一些领域胡说八道而鄙视他,现在看来,真可算是 “胡屎”。
胡适这么渣的人居然有人吹捧,看来十几年来公知造神、吹捧效果显著。
1、蒋这个 “买办” 总头子,钦定胡适是“文化买办”,贩卖、嫁接西方文化、观点。
2、偷偷九次拿老蒋 9 次美元,多次为蒋干脏事,以沦为蒋的打手,居然以 “清廉不苟”“独立学者” 昭骗天下。
3、“我们的朋友胡适”,简直和 “及时雨宋江” 有一拚,在蒋打压、逮捕其《自由中国》同仁时,拿蒋钱的胡适,临阵脱逃、釜底抽薪,甚至劝同仁接受蒋惩罚。
4、口口声声 “民主自由” 的胡适,为蒋独裁法律文书背书,刚在日记里批台湾毫无自由,转身在美国发表《台湾是多么自由》,“肃清”吴国桢在美国揭露台湾真相的余毒。
5、组织低调俱乐部为汪打气,劝蒋放弃东北,甚至汪死后,仍对其惺惺相惜。驻美大使任上大搞三不外交,不顾中国人死活,只顾捞博士帽,为自己博名声,甚至蒋在日记里大骂胡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作为一个两党都敌视的人,他不 NB 还有谁?
GCD:
毛早在 1936 年与斯诺会谈时,就谈到五四时胡适和陈独秀是他心中的 “楷模”
解放北平以前,我党念其学问与资历,邀请其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但其非常明确丝毫无挽回商议余地予以拒绝。
1955 年全国开展 “批判胡适” 运动。
而批判胡适运动的起因,根据耿云志的说法是:这句话我想是他一生里,讲的最有失绅士风度的一句话,胡适说按照 MZD 当时的水平他考北大是考不上的
不过最后:
50 年代中期 “讨胡战役” 过后,毛在怀仁堂宴请知识分子代表时也说:“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 21 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KMT:
1948 年 4 月 3 日,蒋授意中国国民党支持无党籍的胡适出马竞选行宪后第一任总统,蒋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未成)
1949 年 3 月 9 日,蒋介石派蒋经国赴上海访胡适,求其以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予以帮助。
1962 年 2 月 24 日因心脏病逝世。,蒋亲笔的挽联是 “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然而。。。。。。
蒋在胡适去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1960 年,与台、港党外人士共同连署反对蒋介石违背中华民国宪法三连任总统,胡适为连署人之一。
都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就胡适来说,关系有点乱!
PS:
胡适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皆有始无终,只有上卷而没有下卷,以致被黄侃讥讽为缺失 “下面” 一截的太监,成了将没有完稿的小说、论著称为 “太监” 的起源。
按此来说,这就是全民公敌啊!
我的姥姥应该是现在大陆为数不多,还见过 49 年以前胡适的人了。老太太今年 93 了,贝满出身,耳不聋眼不花,自己还能买菜做饭。老太太的父亲,我的外曾祖,协和北医,生物化学领域的奠基人,北医生化楼门口的雕像就是他老人家。也是堪大博士,旅美同学会的一员,和胡适关系不错。我姥姥幼时,经常在家里的每周沙龙上见到胡适。所以我总结一下,我姥姥对胡适的看法。
文化人中的莽夫,莽夫中的知识分子。人格魅力极佳,做关系能力一流,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要经费水平不服不行。有时候特像黑道大哥,哪位老师学生,被关进局子了,总要找胡适去平事去。要没胡适这几下,多少穷酸知识分子在乱世,就跟要饭的没区别。我国知识分子们啊,又穷又酸,拿人不手短,吃人还骂娘。都 tm 胡适那会惯的。
人死盖棺无定论,时不时得就要拉出来溜溜。这就很 nb 了,永远都有无尽的话题讨论。相比同时期的各路文人泰斗笔杆子,胡适起码是站在了外交战场的第一线,真实为抗日做出了贡献。饭从来都不是最后一口才吃饱的,宋美龄之功无需赘言,但也没必要黑胡适,因为当时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也是人啊!没有功劳的吗?
胡适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简直就是精神分裂。从一个倡导全面西化的极右激进分子,到晚年居然当了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会长,真是诡异的难以琢磨。
不过有一点是贯彻始终的,实用为上。
这就很 nb 了,两党都在骂都在怼,但是两岸走得路都于胡适的想法相符。大幅度的西化,却也在努力保留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能提出实用二字,着实不易。
不知各位是否喜欢看电视,若是喜欢,想必会对一个部门深恶痛绝,那就是 “广电总局”。
打开电视机,遥控器按了一圈又一圈,不是清宫剧就是婆媳剧,再不就是灰姑娘的狗血剧。好不容易出现一部不错的国产网络剧,比如《暗黑者》,还被下架。国外口碑爆棚的剧集也不引进,《权力的游戏》、《纸牌屋》、《斯隆女士》、《国土安全》、《绿箭侠》等等,全都拒之门外。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的情况?是因为编剧都在家葛优躺随便一拍大腿就只能想出来一出家庭伦理剧吗?是现在国内作家的水平根本就写不出东野圭吾那样的悬疑推理吗?还是说《人民的名义》的编剧,全中国就只有一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呢?
如果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需要来看看这本书《容忍与自由》。它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胡适先生最精美的杂文集,其中文章多是见诸于期刊杂志,或者由演讲稿整理而成。谈古论今,引经据典。
作者胡适(1891 年 12 月 17 日—1962 年 2 月 24 日)曾被美国《展望》杂志列为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 100 个人物之一,原名嗣穈,字适之,笔名胡适,取达尔文学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之意。共拥有 36 个博士学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学者,历史学家。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 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 1917 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 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1946~1948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鉴于本书内容庞杂而分散,内容涉及到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实验主义,中国哲学的线索,中国文艺复兴,对女子问题的看法,中国思想史,传记文学等等。我们只挑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来简单理解。
《容忍与自由》乃是本书的第一篇,但书中的内容不限于此,我们会在后面把书中其他方面的内容也简单提到。
首先,本书的同名文章《容忍与自由》。
读罢此篇,自然会对本文开头的疑问有了答案。在本文中,提到了一个观点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前段时间,大家纷纷把 “不许妖怪成精 “当作笑谈,可想而知会觉得广电总局是有多无聊。因为不能够容忍穿越、暴力、国外势力的洗脑,故而屏幕上成了婆媳小姑、娘娘皇后和坚强灰姑娘的天下,国外涉及政治、历史的影片都不见踪影,只引进了类似于《生活大爆炸》这种嘻嘻哈哈的美剧。
国内当然不是没有成熟的作家编剧,更不是没有讽古论今的优秀剧本,但这些都不在广电总局的容忍范围内。于是制片人没有了自由,编剧自然随之更没有了自由,只能写一些装傻充愣的无厘头剧本,或者狗血脑残的雷人神剧。
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就是说大家总是和与自己想法、意见、三观相同的人一起,而不去和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一起。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不能够容忍有人竟然会有不同于我的想法。往深处挖,原因就在于因为坚信自己一定是对的,那么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就一定是错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信佛教的很少会和信上帝的结婚,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如此严格,几乎孩子的路都是父母帮忙铺就的,因为父母觉得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还多,自己懂得的道理都是真理,孩子还太过幼稚,只要服从安排就好。
没有能够包容和自己不同想法的肚量,自然就不认为任何其他的想法有资格存在。而正因为这种不包容的态度是基于 “我的想法一定是对的” 的心理,所以包容 “和自己不同” 是最难的。因为动了 “不可苟同” 的火气,就失掉容忍的肚量,这就是冲动是魔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报道里提到的,两个人就只是为了一碗面条、一个苹果,最后一死一伤。
只有我是对的,只有我说的是真理,你们说的都是错的,你们都应该按照我说的来。按照这个逻辑下来,矛盾无法调和,唯有剩下武力解决,以至于到了可笑的你死我活的境地。
夸张地说,正是因为不能够容忍对方的意见,于是大打出手,一死一伤。死的那位,连性命都丢了,还能有什么自由?
其次,来讲讲和青少年有关的内容。在这部分,我们分为三个方面。
1. 学校与专业的选择。
每到高考结束,开始报志愿的时候,亲戚朋友之间就会开始一段相同的对话,“你说是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是不是学外语和工商管理不好找工作啊?还是能就业最重要,要不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挣得比大学生多。
那么报考的专业到底应该用什么作为标准?其实说来说去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 “我” 自身的需要和兴趣,一个是 “社会”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看看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但现在社会正在高速发展,对各类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所以社会标准并不重要,所以在定主意的时候,便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兴趣了,即对什么有兴趣,什么是力所能及的。想想自己的兴趣在哪个方面?与这个兴趣相近的专业是什么?再想想自己擅长什么。
喜欢画画就去学艺术,喜欢自拍就去学导演或摄影,喜欢民宿就去学建筑,喜欢买买买就去学设计…… 哪怕你说,我就是喜欢玩网游,还有播音和计算机专业可选呢,或者去当游戏解说,或者索性去亲自设计游戏。
就算暂时不知道兴趣所在也没关系,花些时间,多去尝试体验,就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擅长所在。这就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多去接触不同的行业,多些见识。比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开放日去参观研究所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可以利用假期去兼职打工体会各行各业。
也有人说,学校和专业其实都不重要,还是城市比较重要。因为往往在哪里上大学,以后就会在哪里工作、生活、扎根。况且,大的城市,网速也比较快嘛。
总之,不管是学校、还是专业、亦或者城市,选择的根本都是做出选择的这个人,一切都应该从这里作为根本的出发点,问问自己真的要什么?不要什么?
2. 治学。
很多人会说,其实我就是为了有个大学文凭,和四级证,当个敲门砖好找工作。我最讨厌看书,一看就困。我也最讨厌学习,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以后根本用不上,就说以前学的数理化吧,都还给老师了。
不看书、不学习又能怎样呢?不照样活的好好的!那些个看书、学习的又怎么了?不也是一天天早八晚五当个工薪阶层吗?
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书呢?因为读书可以方便我们学习前人知识的积累,而不用自己再次总结,这样让我们直接到达了目的地,而不是一直在迷宫里转圈;读书可以让我们理解更多的书,就好比只有学习过 1+1=2,才能够理解 2+2=4,没有人能够直接去读懂《时间简史》;读书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食谱。如果是自己去一点一点试验,先不说好不好吃,就其中的具体的步骤、用料多少、烹饪时长、食材搭配,就够失败个一百多次的,浪费材料不说,更是影响心情。直接按照食谱来操作,降低难度,又成功率比较高。
讲真,我认识很多人、听过很多故事。越是靠近现在,不读书的人成功的例子越少。考公务员、考研、出国学习,都得好好学习、拼命考试咱们就不说了。就算是创业,你还得有计划书、有经济头脑呢?那些不会是天生的,不会是拍着大腿就能想出来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气质和能力的积累,是需要沉淀和思考的。书籍让这种自身的提高和兴趣都变得更加容易。
我想了许久,我所有的同学都算上,曾经不看书不学习,现在还能混的用模有样的,就只有一个,出身类似于达康书记那种家庭,途径、金钱和见识都到达了第一等的高度。
其他那些混的还不错的,都是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都去了顶级的学校,他们升官发财似乎都极为容易,每天全世界发朋友圈、或者定居国外、或者岁月静好。
既然读书有这千般好处,那么该如何读书?到底是该多思考,还是该多看书。就好比如蜘蛛,没有输入,只有从肚子里不停地输出,这就是思考而不读书;或者类似于蚂蚁,多多益善,尽数收入囊中,这就是读书而不思考;最后一种是类似于蜜蜂,采集到花粉之后,经过自己的处理,转化为蜂蜜。
相信不用我说,大家已经有了答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思又学才是理想的做学方法。
之前学画画的时候,老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学老师,他总是会要求我们不要一味地学习绘画技巧,而是要停下来思考。量变固然能引起质变,但思考能够让质变提前,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们来说说该如何治学?首先要有工具,比如字典、工具书、教材。然后要养成好的习惯,要勤快,要认真而严谨,要有怀疑的态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就好比如前些年,大家纷纷够买复读机用来学英语兼听歌;后来开始够买文曲星用来查单词,顺便玩游戏;现在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用来使用学习 APP,顺便刷剧。认识一个小男孩,才五岁半,单词量已经破千,没报任何一个英语培训班,妈妈爸爸都是全职工作,只不过晚上会给他平板电脑,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在 APP 上学习,就得到了现在结果。
所以,好的工具会提高你的效率,更容易更轻松地达到目标。
3. 人生观
需做到三点:需有批评的精神,需要有冒险进取的精神,需要有社会协进的观念。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随波逐流,更不应该自私自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文章中提到:要真的深入到社会中去,要对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积极参与,要和他人共同努力。若只是简简单单地说 “匹夫有责”,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份任务其他人会去完成,而与自己的关系都不大。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是世界的希望。只有每个青少年都能够真的把让世界变得很好的责任,作为己任,世界才能变得很好。
就好比如扎克伯格,他把公司的股份全部捐赠给慈善,用来让世界变得更好,同时 Facebook 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是为了使世界更加美好,让下一代人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现在全社会所大力提倡的 “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一种为了全社会考虑的想法。若是我们乱砍乱伐、污染环境,那么下一代就相当于生活在一个垃圾场里。
就像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描写的,地球已经完全无法生存,甚至连植物都无法存活,只留下机器人瓦力 – 一个用来压缩垃圾的小机器人生活在这里。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哪怕只是种一盆花,少用一次性筷子,买菜自带塑料袋,少点外卖…… 如果可能影响到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就更好了。这些小事累积在一起,集腋成裘,就会给社会、环境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再次,哲学与人生。
哲学听起来是一门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学科,可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生脱离哲学,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哲学脱离人生,是想入非非的哲学。
可是曾经的哲学思想真的还能够指导现在的人生嘛?曾经的哲学和现在的哲学是一样的内容和含义吗?随着时代的变换,人生在有所改变,那么哲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吗?对此,我们要随时保持怀疑的态度,这就已经是对于人生与哲学的贡献。
真有价值的东西,即便有千百人怀疑,也会永远是有价值的;而那些能够仅仅因为有人怀疑就消失殆尽的,一定不会有真正的永恒的价值。
除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对于哲学概念,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呢?
有几个抽象的概念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的含义吗?为什么谈 XX 主义的人那么多,为什么研究实际问题的人那么少?答案是,因为他们在避难就易,他们在投机取巧。
谈主义,只需要纸上谈兵,对着一个抽象虚无的概念指手画脚,侃侃而谈。可若要研究透某一个具体的情况,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需要亲自取证、研究、测量、比较、计算、记录、思考、总结等等事必躬亲的一些列实际工作。所以脱离实际,只是去单纯谈概念,自然就轻松许多。
可是只对 “主义” 高谈阔论自然是不行的,因为社会在进步,“主义”的概念也在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社会是人以及人所创造的所有附属的总和。人在不断地改变,社会就会随之不断地改变。反过来看,社会变化了,自然也会影响到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近十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购物在网络上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这是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络购物,而非去实体店购物,因为这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在任意方便的时间来挑选自己需要的产品,不需要出门挤车大汗淋漓,下单后快递就会直接送到家里,这就是社会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
你能说网购就是享乐主义吗?因为这个人懒惰,没有换衣出门,没有走的满头大汗,只是呆在家里东东手指就搞定了家里的米面粮油衣帽鞋包。当然不能,他说不定就只是抽出时间网购,以留出白天的大块时间用于陪伴家人,用于打扫房间。这样看来,他不仅没有享乐主义,反而是充分利用了时间,让自己的能力最大化。
最后,来讲一讲生活态度的问题。
很多人的生活态度就是 “过一天算一天” 和混吃等死。埋于 80 岁,死于 30 岁。对于未来没有期待与憧憬,只想享受当下就足够,就像那句话说的,你如果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不努力的话,生活其实会很轻松哦。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定义有意思的生活和没意思的生活呢?胡适先生给出的答案是:生活的原因,就是生活的意思。
凡是说不出做这件事的原因的,都是没有意思的生活,是糊涂的生活。
凡是说得出做这件事的原因的,都可以说是有意思的生活,有质量的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没意思的生活,去拥有有意思的生活呢?
有的人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或者社会。于是投机取巧、巧取豪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贩卖假药假疫苗、电信诈骗,杀人劫财,以求快速获得大量金钱;或者索性跳出这个社会,隐居山林、出国移民,尽可能远离转基因食物,远离现在的教育体制与贪污受贿。可是这样做真的正确吗?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当我们恨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时,其实我们分明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让我们来亲自做点什么,比如去做志愿者支教,让更多贫困的孩子接触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开阔他们的眼界,就可能会让一个孩子不必生活在 “放羊 - 挣钱 - 娶媳妇 - 生孩子 - 放羊” 的无限循环之中;比如身体力行地去捡垃圾、种一盆花,让我们重归青山绿水,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雾霾就会少一点;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人获得工作机会,而不是靠自己吃糠咽菜来施舍给某一个贫困者钱财。
我们不是要以损害自身利益的方式,让其他人收益。而是我们应该用更加聪明的方式,让更多人受益。
事实上,任何人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会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就像 “蝴蝶效应” 说的,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你会对当时你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更会对以后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产生影响,整个世界都可能会因为一个人的一件小事而改变。
当我们处于没意思的生活,甚至是困苦难捱的生活时,我们又该如何做?
中国人对于痛苦,往往用 “乐天”,“安命”,“知足”,“安贫” 等种种催眠药来自我欺骗,事实上越是只安慰于自己的内心,越不能够正确看待实际的情况,就越没能力应付外面的实际问题。安于困苦的生活,不求生活享受的提高;安于” 不识不知 “,不注意如何切实提高生活的质量。见人富贵,说他是投胎小能手;说自己穷,是出生的时候抓了一把破牌,命该如此。
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他们觉得贫穷是一种罪恶,所以要工业革命、提高技术;生病也是一种罪恶,所以要学习药理,注意卫生,锻炼身体,发明疫苗。
一边是自暴自弃的不思不虑和知足,一边是继续不断的寻求真理和不知足。
很多人把麻将作为中国的国粹,甚至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麻将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更高的学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大的世面,还是高人一等的自信?事实上,麻将是我们这种好闲爱荡、不爱惜光阴的 “精神文明“的中华民族的专利品。只有咱们这种不长进的民族以” 闲“为幸福,以”消闲“为急务,男人以打麻将为消闲,女人以打麻将为家常,老太婆以打麻将为下半生的大事业。
现在有一个很火的词 –“斜杠青年”,就是说这个人除了一个本职的工作身份外,还有多重身份。比如一个人的名片上写着:某某公司的人力经理。但他在实际中,可能不仅仅是某某公司的人力经理,他可能还是插画家 / 作家 / 舞蹈老师 / 淘宝店主 / 翻译。这种斜杠身份不仅要求他在业余时间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更是体现出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他需要自己不停地输入和输出,才可能在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斜杠身份的方面,而不是靠玩游戏刷微博打麻将来打发时间。
读完这本《容忍与自由》,只觉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这篇文章,就是学习了胡适先生的这种风格,层层递进,有理有据,缓缓展开。不急不缓,没有高谈阔论,反而举的都是生活中的例子,联系实际,而不是空中楼阁。
书中的很多观点,尽管是胡适先生在甚至 100 年前提出的,但完全能够适应现在的实际情况:比如女子要不要读书、要不要工作;现在的很多人,思想仿佛有个框架,只能够在框架内思考问题,胡适先生在解放思想、个性解放方面讲出了自己所意识到的问题,也给予了自己的意见,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思想都有指导意义;与其一直麻木地活在眼前的苟且之中,不如脚踏实地去研究到底该如何才能到达诗与远方。
这是一本看似温和的短篇集,一篇篇演讲稿娓娓道来,段子手胡适甚至经常穿插几句自嘲、几个段子。
可是内容实质却是振聋发聩,又直指要害。不容你的躲避、含糊。把一切自我欺骗都血淋淋地揭开,毫不犹豫地进行分析和治疗。抽筋剥骨,刮骨疗毒,但却长痛不如短痛,悬崖勒马立地成佛。
浑浑噩噩地生活,意义在哪里?目的又在哪里?人活这一生,总要清醒、有意义地活,不然连母亲十月怀胎地痛苦都对不起。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有更多的包容与容忍,唯有这样,才能反而拥有更多的自由。
你们就说,100 年前就有这么通透先进想法的人牛不牛逼吧?!
我发现这两张图特别好用
在自由斗士和御用文人之间徘徊,最终还是当了御用文人
把所有牌都打错的人,要么蠢到底,要么坏到家。
《兰花草》这一小令写得极有生趣,同代众多文人不能及。
读书笔记的一段:
然而近代西学进入以来,传统的治学之道受到冲击,与之对应的不仅仅是文史的分离和学科的专业化,在研究方法上也产生了迥异的影响。这里就不得不将另一本近代开风气之先的书拿来讨论。1919 年胡适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在学界引发重大反响。蔡元培为其做序,在其中写到其在学术史的开创性作用:一为证明的方法,包括考订时代、辨别真伪和揭出各家方法论的立场。二是扼要的手段,也就是 “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起”。三是平等的眼光,对儒、墨、孟、荀一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四是系统的研究,即排比时代,以见思想演进的脉络。这四点同样适用于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这里鲁迅先生先是考其源流,上贯下联,凸现出“史” 的特征,鲁迅先生直接从历代史家著录入手,“缘自来论断艺文, 本亦史官之职也”。同时准确的判断:“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在唐传奇至宋代,由于 “多托往事而避近闻, 拟古且远不逮, 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衰落以后,话本兴起。而后鲁迅先生以平等的排列各项小说,深入到小说发展演变的内在联系之中。这种将时间相互勾连起来的眼光,从民国影响至今,在对于文学史、政治史、思想史等诸多的研究领域,都起到方法论式的作用。在这种方法论的冲击下,传统的断代观念很快被淹没。尤其是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理论框架进入到中国的人文学科以后,这两门学科往往以理论的结构与框架超脱时间的桎梏,以追求一个能够跨越时间限制的问题答案。因此文学与史学也开始具有通贯性,要求通过追溯与后视,讲述向前的勾连和对后的影响。历史学属于其中较为后进的学科,单纯的通史往往生硬的以史观统合前后之间的联系,直到经济史、社会史的逐步深入与社会学、政治学理论模型在历史学应用中的日益广泛,年鉴学派那种所谓 “长时段的历史” 才在中国史的研究运用中成为可能。与之相对应,分类而叙其源流成为一种必然。譬如历史之分为经济、社会、思想、政治多面向,文学也往往治文字、诗歌、小说、哲学等大项,在大项之中,由列诸如神魔、人情、讽刺小说等小项。这样的优点是有利于细致化的研究和系统化的学科建设。但前提是在于承认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这使得整体上的学科往往显得散漫而缺乏勾连。但是鲁迅先生的这本书却绝不至此,取得了上下贯联与纵横比较之间较好的和谐,例如本书论述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时说道:“《金瓶梅》、《玉娇李》等既为世所艳称,学步者纷起,而一面又生异流,人物事状皆不同,惟书名尚多蹈袭,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等皆是也。至所叙述, 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察其意旨,每有与唐人传奇近似者,而又不相关,盖缘所述人物,多为才子,故时代虽殊,事迹辄类,因而偶合,非必出于仿效矣。”指出才子佳人小说不过是蹈袭了明代世情小说书名的取名方式,但其内容已发生变化。与唐传奇之间的关系是近似但不过是偶合。其次又做横向考察社会时代之风气的努力,看出清代小说创作背后的“江南人士惕于文字之祸,因避史事不道,折而考证经子以至小学”。进而“若艺术之微,亦所不废,惟语必征实,忌为空谈,博识之风,于是亦盛”。
最牛逼的就是不过是个文化买办,缺乏真正的学术成果,现在的精神徒子徒孙还很多。可以这样比喻:一个非洲哥们,在中国混到学位,其研究是在中国研究非洲的部落文化。这样的东西有个鬼的价值。
要不是中国雄起了,胡博士的那点破东西,全世界都没人看。就算现在,徒子徒孙中有多少人读过胡博士的著作,不过是报菜名罢了,或者是拉大旗作虎皮。
评价一个人的历史贡献,就是其不可替代性。如果把胡博士的研究拿掉,中国的科学研究、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幸福不会任何变化,实属可有可无之人。哲学,比不上冯友兰;白话文,比不上鲁迅先生。自由民主,呵呵,胡博士只求自己得自由,其他人,没看见。
欺世盗名之徒,却被誉为民主自由的典范,还想和鲁迅先生齐名。这难道不是真正牛逼的地方吗?
很多人在评论的时候,都是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觉得胡适只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在近代史上享有如此盛名,实在是没有道理。
但是要分析一个人,不能脱离开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他在今日人们眼中看来是鼠目寸光和小肚鸡肠,但在那个年代,能够将目光放长远的人才是少数,德胜登报寻友只找到三个半朋友,胡先生风花雪月才是很多文人的心向往之。
世道太坏了,简直是一片黑压压的没有希望,人们心里明白,他们必须做点什么才能改变,但他们对成功并不抱有希望,并且深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开始反抗就必然会面临牺牲。
没有人想要面对现实,没有人想要做出牺牲来争取胜利,尤其是有钱人和一部分有文化的人,他们过的还算舒服,因此非常惜命,但心里又隐隐明白自己这样只是苟且,因此看到那些真正心怀理想,在努力奋斗改变现实的人,总是心生惭愧,但又不愿意承认。
而胡适这时候出现了,他告诉人们可以不必面对,不必奋斗,不必努力,在奋斗和努力的那帮人非但不值得敬佩,反而是走错了路,他们根本不可能获得胜利,大家现在做出的选择——躺平——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
在那个年代,艰苦卓绝的斗争看起来胜利的希望渺茫,而投降得到的好处却是摆在眼前的,而人们已经很辛苦,胡适作为全国仅有的那 2% 的大文化人,看着全国 90% 以上的文盲和穷鬼,觉得不反抗才是聪明人的选择,“挥泪以维持治安” 而已,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真理。
他也确实将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丰富多彩,在那个所有人都在救亡图存,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却仍然能宛如与世隔绝一般,研究艺术,追风弄月,如不倒翁一般立于不败之地,简直是所有利己主义者的终极偶像啊。
在文学上,他做文章当然不是很厉害的,但是他是提出倡导,喊出口号的人,若你说胡适的诗写的不好,那是自然,但你要是单说胡适的诗写的不好,而就此暗指胡适这个人就不行,没什么优点,甚至一无是处,那就是不甚妥当了,此处的逻辑谬误尤为明显。
胡适师从杜威,是杜威实验主义那套的忠实拥趸 – 虽然他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深入研究,甚至好多地方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但是毫无疑问,是他将当时那个时代先进的思想带了回来,并且一直坚持推广,纵然有不少现在看来过于激进的,偏颇的,但是在那个时代,无疑是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的。
在学术研究上,比如对红楼梦的研究,现在看来还是过于局限了,但是就只算考据出红楼梦非一人所著,这个成果也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磨灭的。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因为政治原因对胡大加批判,但是事实上胡适在很多事情,尤其是教育体制上,他当时的构想对新中国的教育建设也有着很深的影响。
总得来说,胡适当然不是一个完人,甚至有很多缺点与局限,无论是在私德上,还是文章上,还是观点上,但毫无疑问,他同时有着巨大的成就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揪着几处不放,而将其说得一无是处,是不大应该的。前些年,郭沫若总会遭受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以讹传讹的批判,这些年倒是变成胡适了,也很有趣。然而对胡适的大的批判风气,历史上倒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转了一圈又转了回来。
牛逼在活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不要脸,谁都看不起他,谁都羞与为伍,是个在自己学校讲个话能被嘘声轰下台的人。
死了 60 年了,竟然会有人在知乎上问他牛逼在哪儿。
我曾经认为钱谦益的段子是传说,直到我见了胡适之
胡适对于他那个阶级很牛逼,非常牛逼,作为学阀门生满地走,当汉奸出卖学生好友啥事都干了还能洗得干干净净奉为风高亮节的大师,你们看这是多好!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中国平民,胡适之这种人吧,我是不敢结交的,在他眼里朋友门生都是他跪舔权贵的垫脚石,我们普通老百姓管这种叫小人。
厉害在哪哪都有他,不对,应该是 “但开风气不为师”。
网上的非著名段子 “某北大图书管理员向北大教授提问遭到拒绝”,这里的北大教授就是胡适。高中历史课本上新文化运动也有他。学习中国哲学史,你还会看到他。如果你对红学有了解,那你应该也听过他的名字。
此外,他的名字还经常和鲁迅、沈从文、徐志摩等中国近现代作家、学者联系在一起,出现在各种 “震惊!你不知道的民国八卦” 书中。
他的学生吴晗我们应该也听过名字。
如果对他感兴趣,可以去读他的书,撸顺他的关系网,会对整个近代史有更深次的认识。
对胡适的评价,有人说 “二十一的世纪是胡适的世纪”,也有人说 “胡适的学问虽然过时了,但他的思想不过时”,不过现在看来,学问过时了,思想也没成为今天的主流。
好歹还有最后一点作用,作为一个文人领袖,他还是称职的。
起码在我看着他的文字的时候
感觉就是在写现在国家的种种弊病
这就让人觉得很牛逼了
提问者 我觉得也是随大流的人
一个人到底如何是放在某个特地背景与价值观下的
可牛逼 也可傻逼
像 slash 对于乡村赌博圈 就是 sb
你自己喜欢就好
干嘛搞个统一标准?
盲流
换个角度讲
毛泽东李敖都如此尊敬他
你们还不都给他跪下!
强在有自知之明。
他笔下在《我的儿子》中写道:“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可见他深刻发现了自己儿子要是孝顺自己,那就做不成一个堂堂的人了。所以只好劝自己的儿子当不肖子孙了。
强在目光长远。
神州陆沉,胡博士加入低调俱乐部,为免生灵涂炭情愿亡国,一心呼吁投降,以留存我中华民族之火种。
可见胡博士抱有以夏变夷的长远目光,要是早投降了,抗战至于死那么多英雄吗?
强在一心学术。
郭沫若不知天数回国抗战,老舍不明大义前线劳军,连梁实秋都跟着老舍去前线给军人讲了相声,胡博士却一心学术,在美利坚合众国学位等身,对自己的著作更要求严格不惜太监。
文采飞扬,散文堪称一绝,虽然在这方面足以被汉奸文人周作人吊着打。对白话文推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惜写的《两只蝴蝶》是真的辣眼睛。
最牛逼的地方大概就在于胡博士做了一堆烂事却留下了一个好名声,郭沫若基本没干啥却莫名其妙成为了文人无德的代表了。
真是可笑。
牛在会拿博士。
1917 年
拿了个哥大的 “待赠博士”(Ph.D.candidate),离正式学位尚差一大截,就开始宣称自己是博士了。不说其他的,至少不诚实。搁现在,又是一出学历造假。
1927 年
正式拿到博士学位。
1934 年 12 月,
胡适由北平赴香港讲学,香港大学于次年 1 月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
1936 年 9 月,
胡适应邀出席哈佛大学 300 周年校庆大会,并以 “中国的印度化:文化借贷的专题研究” 为题发表了演讲,会上他接受了哈佛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
1939 年 6 月 6 日,
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毕业生宴会上发表了演讲,并接受了哥大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
1940 年 3 月,
胡适在一封家信中写道:去年得了两个荣誉学位,今年可得 8 个,连同以前的,总共有 13 个荣誉学位了。
1940 年 6 月,胡适连续得到美国 8 所大学授予的 8 个荣誉法学博士,这 8 所大学分别是:韦斯尔阳大学、杜克大学、克拉大学、卜隆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学院、柏令马学院和宾州大学。
1941 年,
胡适还是得到了 7 个荣誉博士(推了一次演讲),分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森林湖学院、狄克森学院、密特勃雷大学和密达伯瑞学院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以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和多伦多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
1942 年,
胡适又迎来了自己接受荣誉博土的 “高峰期”。这一年,他共获得了美国 10 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其中有 2 个是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校分别是达脱茅期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其余 8 个均为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校分别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奥白林学院、威斯康辛大学、妥尔陀大学、东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第纳逊大学。
1943 年,
美国柏克纳尔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
1945 年,
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
1949 年,
美国柯鲁开特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
1950 年,
美国克莱蒙研究所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 1959 年 7 月,
胡适飞赴美国檀香山出席夏威夷大学主办的东西方哲学研讨会,夏威夷大学授予他名誉人文学博士。
至于这些博士有没有水分,怎么拿的都告诉你了,你自己分析去。呵… 呵
胡适是第一个写中国哲学史的人,写得并不算差。当然今天来看是欠不少。
胡适是新红学的开创者,在红楼梦研究上贡献很大。但他同时又不懂红楼梦,说还不如老残游记。
胡适是白话文和新文学运动的提倡者,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我总觉得胡适和鲁迅的对立就像两边领袖的对立,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再说到底又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只是立场和方法不甚同。
胡适先生在中国新公学任教员期间,沉湎于上馆子、吃花酒、逛窑子。后人统计其《藏晖室札记》,在 59 天里,打牌 15 次,喝酒 27 次,捧戏子 11 次,嫖娼 10 次。甚至于 1910 年 3 月 22 日那天,因嫖妓时饮酒大醉,被车夫掠取身上衣物,最后还和巡捕发生误会进了捕房。
呜呼,有历史考证家兼道德家声称某陈姓先生先生曾经嫖妓,所以人格大亏,自然所提倡的某主义也必须沾染了原罪。然而胡适先生吃喝嫖占全了,依然还被后世奉为道德完人呢。
看来在某些人眼里,私德与其说是衡量人的准绳,不如说是攻击人的鞭子。
看来写答案的诸君真的非常牛,太牛了。
翻翻四大名著研究,哪个能绕开胡适?
更不用说白话文首倡之功
新文化运动领袖之绩
这三样,一百年,两百年,只要中国还在,中国的教科书就会有胡适。
你们,能留下什么?
有何学术造诣?
能五十年后被自己母校的人记住吗?
尔曹身与名俱灭
宵小竖子,萤烛之火,敢笑皓月清晖,着实可笑
鲁迅说:中国人都不大有记性,因为 “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引用鲁迅的话,自证清白。
下面是白话文推广的《文学改良刍议》和《建设的文学革命》摘选
胡适的文学改良: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改良刍议》
自从去年归国以后,我在各处演说文学革命,便把这 “八不主义” 都改作了肯定的口气,又总括作四条,如下:
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这是 “不作言之无物的文字” 一条的变相。
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二、三、四、五、六诸条的变相。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这是 “不摹仿古人” 一条的变相。
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这是 “不避俗话俗字” 的变相。这是一半消极,一半积极的主张。
——《建设的文学革命》
除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评价外,胡适的学术成果《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还有很有自知之明的《尝试集》,然后红楼梦 80 回以后,不是原著的论断,让许多《红楼梦》读者引为知己。其他文学,哲学,教育方面的成就了解不多,但是胡适有个特点,他的许多主张,你看个名字就能有收获如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等。
提问是胡适到底牛逼在哪儿?这个问题不一定需要罗列胡适的作品。从围绕胡适的批判角度更能启发思考,也是 “有趣”(耐人寻味儿)的。
左翼与右翼的情仇 | 左翼代表鲁迅,右翼胡适
胡适在 1918 年 7 月发表《贞操问题》,鲁迅在 1918 年 8 月写作《我之节烈观》;胡适 1918 年 8 月写作《再论 “我的儿子”》,鲁迅 1919 年 11 月写作《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胡适 1917 年写作《人力车夫》,同情一个少年车夫,鲁迅 1920 年 7 月写作《一件小事》,颂扬一个成人车夫;1919 年冬, 胡适曾经为一个不满封建旧家庭的生活,发愤出门求学的女学生写了一篇传,借此控诉“宗法社会制度”、“家长族长的专制”;鲁迅后来也写作了小说《伤逝》批判封建主义对情感的束缚…… 胡适和鲁迅的私交也不错。胡适出版诗文,请鲁迅选录;每出新书,就送给鲁迅。胡适对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随感录》表示极大的赞赏。他还在 1922 年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指出:“这一年多(1921 年以后)的小说月报已成了一个提倡‘创作’小说的重要机关,内中也曾有几篇很好的创作。但成绩最大的却是托名‘鲁迅’的。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 Q 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 还有当年胡适宣传白话文被围攻,鲁迅做《估《学衡》》为好友应援,鲁迅是这样总结的 “总之,诸公掊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倘不自相矛盾,倒也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是于旧学并无门径,并主张也还不配。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是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煞人! “衡” 了一顿,仅仅“衡” 出了自己的铢两来,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以上是二人蜜月期,深情款款传情于眉眼间。但是情感过于炽烈的人,往往也更决绝,我们不确定鲁迅和胡适决裂的开始,但是 1924 年以后,鲁迅开始疏远胡适,甚至时不时的压抑不住自己,讥讽几句。不过二人的决裂,似乎鲁迅受到的伤害更多,虽然时不时的骂几句胡适的 “叭儿狗” 形象,胡适也没反击,甚至还曾挽救过鲁迅的社交关系。鲁迅逐渐的四面皆敌,而民国年间的胡适一直是 “圈里人” 口中的“我的朋友胡适”,如果说鲁迅连弟弟周作人都疏远了,胡适却高官,学者,前辈,后进,逃亡者,落魄者,共党,甚至一些闲人能在拜访胡适过程中满载而归。
分歧总是不期而遇,但是我们事后能找到端倪。民国的学者们抱持各自的主张,往往对自己的见解很是坚持,而泰戈尔访问中国,却在把这盆水彻底搅浑。泰戈尔以诗名风靡中国,1924 年泰戈尔访华曾是一个万人空巷的交流盛会,如果今天我们和阿三较好的话,那次访问还会伟大很多。据说在南京演讲时,演讲场地有因人多而坍塌,那个时候的文人崇拜简直就像今天的小迷妹追求粉丝的架势。这让泰戈尔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如果仅仅谈论诗歌,谈诗歌创作,罗列一下自己的获奖作品,怕是对不起中国粉丝们的热情期待了,于是泰戈尔论时局精准的戳到了大家的痛点。
他说:“近世文明,转尚物质,并不为贵,亚洲民族,自具可贵之固有的文明,宜发扬而光大之,运用人类之灵魂,发展其想象力,于一切文化事业,为光明正大之组织,是则中印两国之大幸,抑亦全世界之福也”。
今天看似乎很态度很端正的发言,却戳了无数人的痛处。当时学术上有梁启超为主的玄学派,有胡适为主的科学派,也有陈独秀为主的唯物派,三方思想正火热交织,政治上,就更复杂了,不过复杂归复杂,但是大家都一起高唱着推倒腐朽的封建社会,一切要现代化,科学化。而泰戈尔夸赞中国文化好,我想除了辜鸿铭和梁启超以外,大家都是不太喜欢他的论调,于是香饽饽的泰戈尔瞬间变成了反智反进步,蛊惑中国不要向前迈进的毒药,是封建主义的帮凶,帝国主义的走狗。甚至全程翻译的徐志摩都只好让胡适接替才能继续走访,但是泰戈尔离开之际,依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忽冷忽热。他说:“你们一部分的国人曾经担着忧心,怕我从印度带来提倡精神生活的传染毒症,怕我摇动你们崇拜金钱与物质主义的强悍的信仰。我现在可以吩咐曾经担忧的诸君…… 我没有本领可以阻止你们人们奔赴贸利的闹市。”
胡适与鲁迅的蜜月期也进入到冷战状态,想必在起初的几年里,胡适也有 “泰戈尔” 式的困惑。之后的主角是鲁迅,舞台是民国,节目是一场笔战。今天来看我们只能说是“大制作”。罗列一下鲁迅的笔战对象得出总结,鲁迅先生骂了整个民国。名单如下:梁实秋、胡适、徐志摩、钱玄同、周作人、林语堂、废名、梅兰芳、杨荫榆、陈西滢、章士钊、李四光、成仿吾、沈从文、施蛰存、朱光潜、邵洵美、邹韬奋、吴宓、欧阳兰、吴佩孚、段祺瑞、蔡元培、梁漱溟、钟敬文、蒋梦麟、张学良、刘半农、张天翼、戴望舒、老舍、林徽因、章太炎、吴稚晖、叶圣陶、茅盾。鲁迅所战的对象中,最痛苦莫过于周作人,两人本是亲兄弟。而最唏嘘的莫过于苏雪林,应为苏在鲁迅生前,以鲁迅的学生自居,但是鲁迅刚刚咽气,苏就发表一篇《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文中对鲁迅的性格进行了攻击,著作予以了否定。 说鲁迅 “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专门在文坛 “兴风作浪”,还抄袭过日本人的文章,其杂文 “一无足取”,等等。并且之后的苏基本用毕生的精力在骂鲁迅,直到自己咽气,我们常常因为鲁迅有能骂人的笔而对鲁迅心存敬畏,却不知道这女人骂鲁迅的聪明。鲁迅死于 1936 年 10 月 19 日,估计当时的鲁迅也不会相信,胡适那样的人也会有举国皆敌的一天。
鲁迅说:中国人都不大有记性,因为 “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鲁迅所说的痛苦,想必胡适先生后来是深有体会的,因为虽然提倡白话文,和对国学由弃到收的转变,和实用主义,以及对毛对蒋的态度都是因为有分歧而存在,符合一定的规律。后来的逐渐升级的批判,一直到消除痕迹,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对胡适的批判运动中,参与者包含了他的亲朋、故友、学生、秘书、同事,甚至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有许多没见过没听过的同根同源的国人,都用文字(大多数是白话文),对胡适的主张,思想,人格等进行攻击,有许多人的批判,比鲁迅批判人难听多了。在《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中这样形容,1949 年以后,批胡运动用到 “多阶段,多波次,多形式,多阶层”,论文汇编陆续八大本,洋洋洒洒 300 多万言的论文成果。
批壶 (胡)、倒壶(胡)、砸壶(胡)、摔壶(胡) 的批胡运动
批胡人物以文化教育科学界人士为多,其名流大腕有郭沫若、胡绳、艾思奇、金岳霖、孙定国、杨钟健、王若水、范文澜、嵇文甫、侯外庐、陈玉森、冯友兰、沈尹默、蔡尚思、唐兰、顾颉刚、罗尔纲、任继愈、何其芳、余冠英、潘懋元、黎澍、李达、汪子嵩、曾文经、陈元晖、周一良、杨正典、陆侃如、荣孟源、游国恩、罗根泽、李长之蔡仪、吴景超、王元化、周谷城、贺麟、白寿彝、王瑶、黄药眠、赵俪生、夏鼐等,可谓阵容齐整,成就斐然,蔚为大观。” 想跻身这个名单的难度,应该不下于考上 985 高校吧。
胡适说 “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的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 从发言上来看,胡适先生是能抗的住的,我们就摘抄一些出来看看大家都骂了什么?
胡适的老友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给胡适之的一封公开信》,信中道:
去年十二月十三夜, 得到你临行前的一封信,讨论杨惺吾《邻苏老人年谱》中的问题。…… 当我接到这封信时,围城已很紧张,看报上说你已经乘飞机南下了。真使我觉得无限惆怅。记得去年我们曾谈过几回,关于北平的将来,中国的将来,你曾对我说:“共产党来了,决无自由。”并且举克兰钦可的《我选择自由》一书为证。我不懂哲学,不懂英文,凡是关于这两方面的东西,我都请教你。我以为你比我看得远,比我看得多,你这样对我说,必定有事实的根据,所以这个错误的思想,曾在我脑里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也曾亲眼看见大批的青年都已走到解放区,又有多少青年,正在走向这条道路的时候,我想难道这许多青年—酷爱自由的青年们都不知道那里是 “决无自由” 的吗? 况且又有好些旧朋友也在那里,于是你的话在我脑海里开始起了疑问。在兜完圈子之后,陈垣毫不犹豫地扣动了端在手中很久的 24 响驳壳枪的扳机串子弹发射而出:
我现在明白了毛泽东的政治主张和实际情况,我愿贡献你这种版本,校正你孤证偏见的危险… 在三十年前,你是青年 “导师”,你在这是非分明胜败昭然的时候,竟脱离了青年而加入反人民的集团,你为什么不再回到新青年的行列中来呢?我以为你不应当再坚持以前的错误成见,应当有敢于否定过去观点错误的勇气。你应该转向人民…… 我现在很挚诚的告诉你,你应该正视现实,你应该转向人民,翻然觉悟,真心真意的向青年们学习,重新用真正的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批判你过去所有的学识,拿来为广大的人民服务,再见吧!希望我们将来能在一条路上相见。
1950 年 9 月 22 日,香港《大公报》发表了**胡思杜《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文,文章是胡思杜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学院毕业时 “思想总结” 的第二部分。未久,此文又在《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等报刊转载,表示要划分敌我。第二天便传遍美国并在各大报如《纽约时报》等显要位置登出,稍迟又出现在《时代周刊》等众多畅销杂志上,一时舆论沸腾,众人侧目。
自己刚被送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时,仍认为父亲 “作恶无多”。但经过 “学代选举前两次检讨会,使我了解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仍是站在反动的臭虫立场。结合《社会发展史》、《国家与革命》、《中国革命简史》的学习”,自己幡然猛醒,自己的父亲原来是 “反动阶级的忠臣, 人民的敌人”。而这个敌人 “始终在蒙蔽人民,使人民不能早日认识蒋匪帮黑幕,不能早日发现美帝狠毒的真相;并替蒋匪帮在美国筹计借款,出卖人民利益,助肥四大家族,巩固蒋匪政府。这次出走,并在美国进行第三党活动,替美国国务院掌管维持中国留学生的巨款 (四百万美元,收受这笔款的人大都是反动分子,民主个人主义者的资助和养成费),甘心为美国服务”。又说:“在他没有回到人民的怀抱以前,他总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在决心背叛自己阶级的今日,我感受了在父亲问题上有划分敌我的必要。”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由郭沫若任主任针对胡适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历史观等,发起了全面的、集中的、尖锐的、野蛮的炮火轰击。郭沫若一马当先,采取开会发言、与记者谈话或亲自撰文等形式对胡适口诛笔伐。
“由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错误观点所引起的讨论,是当前文化学术界的个重大事件……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的斗争;这是一场严重的思想斗争。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论学术观点在中国学术界是根深蒂固的,在不少的一部分高等知识分子当中还有着很大的潜势力。我们在政治上已经宣布胡适为战犯,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胡适还是学术界的‘孔子’。这个‘孔子’我们还没有把他打倒,甚至可以说我们很少去碰过他。” 胡适是 “买办资产阶级第一号的代言人,他由学术界、教育界而政界,他和蒋介石两人一文一武,难兄难弟,倒是有点像双峰对峙,“双水分流”,要求大家通过对胡适与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深刻检查,随时警醒”。
“马列主义史学健将” 的**范文澜,**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批胡大会上发言道。
“日寇要‘征服中国民族的心’,当然非借重‘领导文化教育运动’的当今孔子胡适不可,胡适的身价当然可以涨价万倍。也许是日本帝国主义比美帝国主义聪明,看透这个奴才的不中用。不管两个帝国主义谁愚蠢谁聪明,反正胡适是一个装扮成当今孔子待价而沽的汉奸卖国贼。”
1955 年,时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夏鼐,**发表了《批判考古学中的胡适派资产阶级思想》是从考古专业角度批判。
第四条:“垄断材料,囤货居奇,这是反映了腐朽的资产阶级的恶劣作风。” 第五条:“宗派林立,学阀称霸。胡适傅斯年辈学阀,是以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作为地盘的,成为一种排他性的宗派。像军阀一样,他们虽时常打算扩充地盘到别人的势力范围中去,但自己的地盘是决不容他人染指的。这种风气也传染到考古工作中去。”
之后郭沫若再次推动胡适批判走向新的境地,在郭沫若的发力之后,众人终于开窍,一群大小喽啰蜂拥而上,紧跟高举,从各个角度以不同的文笔、文风、文法,向 “二胡” 展开了大规模讨伐。直批得 “二胡”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三佛成了不喘气的死狗不得动弹。
“胡适和胡风在外表上是有所不同,他们一个公开地贩卖着美国货,一个走私地贩卖着日本货,然而货色是一样的。他们在本质上的一个共同点便是想用资产阶级的主观唯心论来夺取领导地位。他们想解除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装,叫我们失掉思想立场,失掉工作方向,向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投降。” 解释过后,又做怒气冲冲状斥骂道:“胡适要我们少谈些主义,我们的正面回答就是:胡说!我们正要多谈些主义!胡风要我们不要思想立场,拒绝思想改造,我们的正面回答就是:胡说!我们正要坚决地争取工人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毫无保留地进行思想改造。”
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翦伯赞于校内召开的一场名为 “批胡适,打死狗” 座谈会。
“胡适已经是一条死狗,我们现在是打死狗,也许有人说打死狗何必用这样大的力气来干,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条死狗和其他死狗不同,他的阴魂未散,还在新中国作怪,他还企图在新中国借尸还魂。现在胡适的阴魂也许已经附在我的身上,也许已经附在在座的某些同志的身上。因此,我们都要好好地检查一下,在我们身上有没有胡适的阴魂,如果有就要把他赶走,因此,打这条死狗比打活狗更要困难,所以必须投些力量。”
胡适曾热情提携过的学生沈从文,在上海市电影局 “鲁迅传创作组” 的谈话中,对胡适大半生为人处世和治学成就做了如下评价:
胡适实际上很浅薄,他的一些文学上的见解和几位大弟子一样的,他发表什么,提倡什么,有时候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他一会儿忽然想搞《水经注》,一会儿又忽然想收洋火盒子了。非常浅薄无聊,他连卞之琳的十四行诗也读不懂的,他从来不敢想过搞中国文化史,在文学上也没有什么抱负,因为他本身没有多大能耐。他看了他的学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吓得连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下卷也不敢写了。他是依靠控制庚款起家的,惯于吹捧,到处拉手,周旋于英美公使、买办、政客、军阀、官僚之间,吹拍逢迎,他靠了用庚款津贴的几个大学,以及中央研究院等机构,成为学界一霸,他是 “对内学阀,对外买办”。
他的一些弟子,靠了他庚款的势力,分布国内,像罗家伦掌燕京大学,傅斯年打入研究院…… 胡适每年要做一次生日,分布在各地的弟子都赶来贺生日。他的弟子,想利用胡适这个买办去国际上走走,都对他捧场。胡适当时他不想做官,因为做官不上算,做了什么长,一有变动就要下来,他想造成在野名流地位,自己执牛耳,和英美密切联系,靠庚款,抓学会,名利双收。胡适在上海时,住极司非尔路三号,每天要接见许多客人,外国的多,中国的也不少,谈论天下古今,言不及义,应酬时连声 “嗯、嗯、嗯” 不时打哈哈,谈到一些小问题,眉飞色舞。到晚上,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尝试集》之类的新诗来自我欣赏,以为是最大的乐趣。有一次客人走后,他拿一首《我就来了》的新诗在灯下念,得意死了。
学生、秘书罗尔纲也在 1955 年政治协商会议上将手中的标枪毫不犹豫的掷出。
人民给我以光荣,我得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使我发生无限的感想。”随着这个感想而来的,是亲身体会与顿悟:大革命失败后,我来到上海,“转学到当时胡适做校长的中国公学去。那时候,我正徘徊在人生歧路上,我选读了一门庄子课程,这一部反动哲学,就首先把我拖到幻灭的泥坑去,使我造成了虚无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一直支配了我的半生。不久,中国公学毕业了,我到胡适家去做他的私人书记。我又中了胡适反动学术思想的毒,也一直支配了我的半生。庄子给我的毒,一句话说完,就是使我不辨是非,使我没有爱憎,使我感到一切虚无,使我成为行尸走肉。胡适反动学术思想给我的毒却是一言难尽”接下来,罗尔纲列举了胡适 “流毒” 的案例与铁证:
他教我写历史必须超政治超阶级,站在 “客观” 的立场,不偏不倚,方配做历史家。我受了他的欺骗,一九三七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纲》便是照他所说的立场写的。胡适看见了这部小书,他还大大冒了火,把我大骂一顿,说我只表扬太平天国的光明面,没有说到太平天国的黑暗面。我当时受了他的骂,不但没有反感,而且以为自己是有违师教。所以到六年之后, 我到桂林去,有一间书店要我写自传,我就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做《师门辱教记》叙述这一件事。我为了追求胡适荒诞的客观立场的标准,竟使我多年无法去写我计划中的太平天国史。今天回想起来,当年中毒大深,是到了怎样的地步。由此也就可知我所以把汉奸曾国藩的《讨粤匪檄》与太平天国起义三道革命檄文并列,称曾国藩为反革命的英雄,与革命的英雄忠王李秀成等量齐观等等荒谬的看法是必然的了。
胡适任北大校长时的秘书邓广铭,对胡的学术研究更加细化地挥刀切割。
“试看他搞了好多年的《水经注》问题,而始终只是纠缠在书中某字为戴震所改动,某字为赵一清或全祖望所改动的问题上,既不是要恢复《水经注》的原始面貌,更不是想从此进而研究古代的地理,连赵一清、全祖望等人整理《水经注》的意图尚不能及,谈什么 “大处着眼’呢?”
向达认为胡适 “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睡弃祖国,认贼作父,麻痹青年,逃避现实”。而冯友兰则指斥胡适出于对中国共产党建立新政权的恐惧,胡说什么 “汉帝国的创立者都是平民,刘邦是个不事生产的无赖,萧何是个刀笔吏,樊哙是个屠狗的。…… 其中只有极少数的人,如张良、陈平是受过教育的”“这一班乡下人统治下的政治,确实有点可怕”。
由于对胡适的批判是全国性的盛会,所以基本没有还原全貌的可能。总之,胡适已是一只死狗,但是对死狗的批判难度比批判活狗更大,今天擅长打死狗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毛泽东却并不单纯的认为胡适是需要打死鞭尸的狗,后来在毛的主持下,批壶 (胡)、倒壶(胡)、砸壶(胡)、摔壶(胡) 等一连串的除壶 (胡) 运动,之后,毛还是希望在 21 世纪给胡适恢复名义。
毛润之和胡适之
年轻时的毛泽东关于《新青年》和胡适问答,“你喜欢读什么杂志?”“《新青年》杂志。”“你最敬佩的人物是谁?”“是胡适和陈独秀。”
1918 年毛泽东曾经积极响应蔡元培在北京的留学号召,做了许多准备。“七、八个月来,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宣传、组织和准备的工作上”。可到了临行前,毛泽东却决定不去法国了。
对此,毛泽东做了解释:“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一年多后,也就是在 1920 年 3 月 14 日,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一封信中又说到这件事:“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一些人只是一种‘谜’。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明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和黎邵西(即黎锦熙)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
1919 年 6 月 11 日,陈独秀因散发反北洋军阀政府的《北京市民宣言》被捕。胡适在危难中接办了以谈政治为主的《每周评论》,胡适 “就决定谈点基本的问题”——不要空谈主义,而要研究问题。引发了“问题与主义” 的论战。
在这场争论中,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组织了一个 “问题研究会”,并亲自为这个研究会拟定了章程和首批亟待研究的 “问题”,如 “孔子问题”、“东西文明会合问题”、“经济自由问题”、“国际联盟问题”,等等,共计七十一大类,其中的教育、女子、劳动、华工、实业、交通、财政、经济八大类又分列出八十一个更具体的问题,如 “杜威教育说如何实施问题”、“中等教育问题”、“女子交际问题”、“贞操问题”、“国语问题”、“司法独立问题”、“联邦制应否施行问题”,合计一百四十四个要研究的 “问题”。
之后,毛泽东在湖南长沙一手创办了 “文化书社”。
书社里重点销售的图书也有胡适的一些著作,如《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白话书信》、《短篇小说集》,或是登载胡适文章较多的刊物《新生活》,还有就是胡适的老师美国杜威教授的书,如《杜威五大讲演》、《实验主义》、《现代教育的趋势》、《美国政治的发展》等。
是年 7 月 14 日,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当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时,胡适看过之后立即在 8 月 24 日的《每周评论》第三十六号《新书评介》一栏中,对毛泽东的文章和《湘江评论》作了热情洋溢的肯定。
胡适撰文说:“现在新出版的周报和小日报,数目很不少了。北自北京,南至广州,东从上海苏州,西至四川,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没有这样新派的报纸…… 现在我们特别介绍我们新添的两个小兄弟,一个是长沙的《湘江评论》,一个是成都的《星期日》。” 接着他又专门对《湘江评论》和毛泽东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胡适写道:“《湘江评论》的长处似乎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实是现今一篇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的乐观。武人统治天下,能产生我们这样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胡适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来谈湖南事。” 谈什么呢?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信中说到了这次拜访胡适所谈的内容。
当时毛泽东正在北京酝酿筹备湖南 “工读互助团”,为了争取支持;毛泽东去拜访了胡适,把办学的目的与初步计划向胡适求教。“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办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个自修大学(毛泽东在此还特别说明,自修大学的名字是胡适先生给起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 胡适后来在日记中追忆了这件事:“毛泽东依据了我在 1920 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去了。”
1920 年 4 月,当毛泽东领导的 “驱张”(驱湖南督军张敬尧)运动胜利后,他就回到了湖南。毛泽东一回到湖南便给胡适写信报告湖南“驱张” 后的形势。
信中写道:“适之先生: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抗战胜利后,胡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同一战线)
1945 年 3 月 27 日,国民党行政院发表胡适为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代表团代表。4 月 25 日,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中的中共代表董必武按毛泽东指示与胡适长谈,希望胡适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谈话中,胡适搬出《淮南子》的无为主义,规劝中国共产党从事单纯的政党活动,作为国内的第二大党参加选举。
1946 年 8 月 24 日,胡适在纽约发了一封著名的电报给毛泽东:“润之先生: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前夜与董必武兄深谈,弟恳切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十八年纠纷一朝解决,而公等廿余年之努力皆可不致因内战而完全消灭。试看美国开国之初,节福生(现译杰弗逊)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手创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选举取得政权。又看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此两事皆足供深思。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力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比胡适早两天,斯大林曾致电毛泽东,希望毛和蒋介石会谈。毛没有听胡适和斯大林的说法,并且对胡有点失望,1949 年毛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
电报说:“坦率告诉(中共),我们认为暴动的发展已无前途,中国同志应寻求与蒋介石妥协,应加入蒋介石政府,并解散其部队。”
49 年建国后,国内还存在许多 “人民的敌人”。毛泽东在指挥数百万枪杆子以武力推翻蒋家王朝夺得万里江山的同时,十分明晰地认识到,仅仅把原有的文化、教育、学术界各机构来个关停并转,选出几个新骨干予以领导是靠不住的。刚刚从国统区“转新” 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尽管没有跟着老蒋跑到台湾或逃亡海外,但对共产党怀有观望心理。
这些知识分子与即将在全国展开的施政方针格格不入。如此一个急转直下的剧变,在冯友兰等一般书生们看来是极其艰难的,但在身经百战的毛泽东看来却 “如烹小鲜” 般容易,因为前有苏联老大哥整肃知识分子的成功先例,后有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工具,二者结合,自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毛泽东在权衡之后,按 “擒贼先擒王” 的中国古代兵法要领,首先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最具影响和号召力的 “反动头目” 开火,这个 “反动头目” 显然不是急于献媚表忠心的冯友兰辈,而是冯友兰的老师、号称 “五四精神” 的楷模,具有自由主义风骨,一贯攻击中共理论与做法的学界 “大鳄” 胡适之。
50 年代中期毛泽东曾说:“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很多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 21 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胡适怎么敢称牛逼呢?不过丧家的死狗,如果对这死狗好奇,不妨去真正拿出他生前的作品看看,看看为什么对他的大批判可以从他推广白话文开始,一直到现在。。。
胡适此人精明得很,非常善于为自己挣取利益和资本,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前辈。
1933 年初,胡适应好友杨杏佛之邀,短暂在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打工,结果很快被开除,这段往事很能说明问题:
1932 年 12 月,在宋庆龄、蔡元培等人的奔走疾呼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在上海隆重成立,不过,大事小事都是总干事杨杏佛一把抓。
1933 年 1 月,杨杏佛前往北平招兵买马,一向热心国家社会问题,高呼自由主义的胡适自然是最佳人选,而且,杨杏佛和胡适渊源颇深,二人是多年的老友。
杨杏佛比胡适小一岁,两人基本是同龄人。胡适曾在上海公学做过杨杏佛的英文老师,后又一起在美国留学,堪称多年知交,胡适曾经赋诗一首,“嘲笑” 杨杏佛的大鼻子,这是真正的铁杆哥们之间才会开的玩笑:
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倒挂两金钟。
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
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
胡适见杨杏佛登门,当即表示全力支持,欣然加入同盟,于 1 月 30 日就任北平分会主席。
哪知成立大会当天,杨杏佛就喜孜孜地对他说:我这次来,孙夫人是派了任务的,要劳烦适之兄多多帮忙。
原来,《中国论坛》报总编辑伊罗生向宋庆龄转交了一封匿名信,这封英文信长达 5 页纸,控诉了国民党在北平的监狱 “北平军人反省院” 中的种种暴行:老虎凳,辣椒水,严刑拷打,毫无人性(后经查实,写信者是狱中关押的地下党员刘尊棋)。
宋庆龄十分重视,遂叮嘱杨杏佛借着北平分会成立之机,实地调查。
胡适心中暗暗叫苦,却也推脱不得。于是,两天后,硬着头皮的胡适和杨杏佛、成舍我在张学良秘书王卓然陪同下(北平当时是少帅的地盘),来到北平军人反省院,这所阴森潮湿的监狱里关的都是共党嫌犯,胡适见他们戴着脚镣手铐,伙食很差,居住条件又十分恶劣,很是同情,大谈改善囚犯生活之必要性。
四天后,宋庆龄急电胡适:立即向北平当局交涉,要求立即释放一切政治犯。
没想到胡适断然拒绝,还给蔡元培、林语堂等人写信,振振有词地说:我亲眼看了,根本就没什么严刑拷打嘛,总盟因为一封来历可疑的匿名信就听风就是雨,完全是 “一二人私意发表”(暗指宋庆龄与其英文秘书史沫特莱)。
别看胡适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他手里有好几封控诉监狱酷刑的信件。1 月 24 日千家驹致信胡适,说青年在狱中惨遭毒打,生不如死;2 月 2 日,北大旁听生杨韶秀写信给胡适说,自己蒙冤下狱,严刑加身;2 月 4 日,胡适探监时曾和胡适交谈的周默秋写信说,每天都有学生被抓,饱受皮肉之苦。
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景仰的胡教授在实地走访前就偷偷通知当局,才让刑讯的事实不能大白于天下。
总盟接到胡适的来信后,十分重视,经过一番调查,认为匿名信中的情况确实存在,这让胡博士很生气,于是他接受《字林西报》采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北平军人反省院条件确实恶劣,但执法文明,非常尊重犯人,我很欣慰。
胡适的话引起轩然大波,杨杏佛惊得目瞪口呆,连忙去信询问,谁知胡适玩起了失踪,对所有来信一律已读不回。
3 月 18 日,同盟总会开会开除胡适,获得全票通过。
1933 年 6 月 18 日,上海法租界,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杨杏佛于光天化日下被国民党特务刺杀。
7 月 2 日,杨杏佛下葬,殡仪馆里仍是人山人海,包括冒险而来的鲁迅——几天前,他收到一封夹着子弹的恐吓信,他也知道葬礼现场布满特务的耳目,却依旧昂首而来。鲁迅出门时没有带家门钥匙,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
吊唁的人群中,并没有杨杏佛生前好友胡适博士的身影。他没有收到恐吓信,而且当天他就在上海,因为第二天一早他就要登上 “日本皇后号” 游轮,去美国参加太平洋会议。
杨杏佛刺杀的当天,胡适听到消息后,大惊小怪地评论说:
“此事殊可怪。杏佛一生结怨甚多,然何至于此!凶手至自杀,其非私仇可想。岂民权同盟的工作招摇太甚,未能救人而先招杀身之祸耶?似未必如此?”
他还颇有些洋洋自得地表示,杨杏佛人品太差,好出风头,我早看出来他要吃大亏了。
“我常说杏佛吃亏在他的麻子上,养成了一种‘麻子心理’,多疑而好炫,睚眦必报,以摧残别人为快意,以出风头为作事,必至于无一个朋友而终不自觉悟。我早料他必至于遭祸,但不料他死的如此之早而惨。他近两年来稍有进步,然终不够免祸!”
胡适牛不牛逼,我们这些人说了不算,只有牛逼的人,才能发现牛逼之人的牛逼之处。
比如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就表达过对胡适白话诗的不满,称之为:不堪卒读。
有一次,华罗庚的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
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
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 “尝试” 与第四句中的 “尝试”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一句中的 “尝试” 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
第四句中的 “尝试” 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
单独来看两个 “尝试” 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也就是陆游)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
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 20 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这个问题相当于金庸小说里面路人甲问全真七子牛逼在哪儿?然后抓住丘处机被黄药师虐的事迹喷一番。却不知道自己看到金兵甲乙丙丁都能吓的大便失禁。
你问这个问题在知乎上除了情绪宣泄以外,是得不到多少有用信息的。
你要真的想知道他的学术成就,建议你看一看邓秉元先生的《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简单来说,他最大的成就在于通过引入实验主义,构建了一套研究经学、史学的范式和方法,由于这套方法很好用,因此追随者甚广且成果甚多,对在新文化情景下保存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很有帮助。
至于这样的成就算不算牛逼,那就看你自己关于牛逼是怎么定义的了。
胡适有位好母亲
胡适的散文,我的母亲,写出了一位含辛茹苦,隐忍顽强的伟大女性的形象,读完令人潸然泪下。胡母续弦改嫁而来,胡适早年失怙,母亲在兄嫂之间的周旋受气,令幼年胡适形成了人道温良的人品。胡适犯错,母亲一夜无眠,清晨坐于胡适床头把他哭醒,令胡适形成了终日反省的人格。胡适早年也随郁达夫,徐志摩等游逛青楼酒肆, 然而自我反省,断绝声色。 胡适妻子江冬秀好麻将,不善于教子,令胡适痛感,娶女子还是要娶有高等教育者。虽然有红颜知己,比如 Williams 小姐,但是胡适还是没有辜负妻子,在那时代的人,尤其文人中间,绝对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的。胡适对待街坊邻居,市井小贩,黄包车夫,都是仁义慷慨,结交尊敬。 对多位后来叱咤风云的人物,比如红学家周汝昌, “走错了路” 的吴晗, 胡适都是提携扶助的。 胡适待人,堪当宽容二字。 称得上谦谦君子。
鄙人认为,胡适之牛逼之处在于温良的人品。
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西方文化系统的带入中国。
二道贩子是没错,但是这已经是很牛逼的贡献了,是带给中国人民根本性改变的人物之一。
鲁迅是传统文化的反思者,胡适是新文化的建设者,是谁觉得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中国新文化胡适并不是唯一的奠基人,但他是最主要的奠基人之一,另一个同档次的奠基人是毛伟人。毛伟人把马恩列斯本土化,塑造了新中国精神,毛伟人早就预见过胡适思想的重新抬头。胡适把西方文化移植到传统文化上,传统中国人通过胡适学习西方文化不会出现水土不服,不会出现文化断层,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毛伟人的思想是激进的,胡适的思想是软懦的,中国文化就在激进和软懦中不断调和。至少我们应该明白,中国必须学习西方文化,以融入世界的大潮流当中。
毛伟人的思想是自傲主义,因为自傲而有自大倾向。胡适的思想是投诚主义,因为投诚而显得卑微。
中国人当时的文化自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在理解了西方文化之后的事情。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是中国新文化的基础,历史教科书很明确的写明了这一点。现代中国文化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也不是中国人凭空想像出来的,是毛伟人和胡适这批人把西方文化完成本土化后发展而来。
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衔接得不错,就好像感觉老祖宗和现代思想差不多一样。这是因为那批人本土化工作做的太好,掩盖了文化冲突,掩盖了传统文化吃人的恶毒和腐朽。中国人成为现代人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在知乎就有人批判王小波的西化思想,那是因为不理解王小波的痛苦,那种向往新文化而被传统文化折磨的痛苦,你以为你今天开放的思想是因为你有多优秀?并不是,是有很多先辈承受了蜕变的苦难。
现在讲儒家思想讲法家思想已经没关系了,因为你已经不知道真正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个什么鬼样子,那些肮脏的恶毒的,对人民深怀恶意的思想已经被现代文化改造过了。用毛泽东思想来摧毁旧思想,用胡适的方法向阶级文化妥协。这就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三观,毛泽东思想没有过时,胡适的思想也没有过时,你不过是在这两者之间偏左或偏右,除非你已经彻底西化,否则你就在这两者之间。
本来还犹豫,看了
的回答,陡然发现胡适先生原来如此高大,伟岸,卓尔不群,学富五车。
谢谢
对胡适先生的 “科普”,大赞一个!
胡适在文学上提出文学改良运动,主张废除文言文,提倡文言文与新诗。
哲学上,他最早出名也因此,虽著书未遂,半部而至,但并不能说明此人学术能力差,恰恰因其出名过早,谨言慎行,对自身要求过高,所以不研究透彻绝不肯轻易动笔。
历史上,个人以为他提出 “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有九分证据绝不讲十分话” 对于史学之研究方法有重大意义。历史应努力还原真相,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始终认为言必有据,论从史出。
总体来说,文史哲三科,胡适先生皆有所涉略,虽研究谈不上深刻,但皆有开山之功。欧美学者也尊其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
社会科学方面,他老人家对经济法律并没有太多了解,也许正因如此,束缚了他的政治见解。
再说政治方面,窃以为他是为数不多没有枪杆子撑腰的人,他不是战士,这和鲁迅不同,他留名于史,也和鲁郭毛巴老曹不同。他始终是一个人孤独的活着,如丧家之狗。
胡适又是一个真实的人,他重门派出身面子薄讲人情,年轻时也搞外遇也嫖娼,但他始终是胆小的暗地里偷偷来,他恪守着道德的底线即使与妻子谈不上恩爱也过了一辈子,即使晚年生活落魄也是一个乐观的人。胡适是温情脉脉的,他的某种胆小让人觉察不同于神台上的虚假伟大的真实,他的伟大在于他以伟大流传于世,以平凡不伟大于人。
胡适何止是牛逼。他是最早把西方理论传到中国的人。他出国学习,深受当时 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当时的中国还是桐城学派的天下,一群老学究虽然翻译域外小说,却也要翻译成文言文,试想一下,如果你现在看的外国文学都是文言文你是个什么样的感受。而胡适就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著名的白话文运动的文学改良八事,力图建立平民的文学,大众的文学,继而与陈独秀,鲁迅等一起推动了文学革命的进程。胡适还积极推动新诗。他的诗集《尝试集》虽然笔触青涩,还摆脱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束缚,但是其提出的 “作诗如作文” 的理念,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为后来的新月派诗歌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当然,胡适的伟大之处不止是这里,这只是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他作为一个思想家,对于中国走入近代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味甘草,可以入药,但具体的药效多大我是不知道
胡适?吹牛大王,号称得了十几个大学学位。吹多了自己都相信。
不胜枚举。
胡适回国时,正值《红楼》大热,蔡元培、俞伯平等诸多知名学者纷纷埋首纸堆 “索隐”。譬如文中某某是指谁,某事隐喻等,各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胡适大为不屑,于是著《红楼梦考证》,主张一切以字面信息为准,开创新红学研究之先河。
“孔夫子” 之说,始于胡适。即便在民国,孔子,对于中国的读书人而言,如耶稣之于基督徒、穆罕默德之于伊斯兰教民一样的存在。胡适的孔夫子之说,将孔子还原为一个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一样的贤者、哲人类的存在。
还有就是对自由主义的科普。台湾能够有今天的自由、法治,离不开胡适、殷海光、雷震等人对自由主义的科普。
最后一句,是胡适所说的,“民主”是一种生活态度”。时至今日,还有诸多人认为 “民主” 是一种政治制度。他们能理解胡适?别逗了。
各类说胡适无贡献的极左文盲去看看协和医院的院史,胡适在近代教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的建立上呕心沥血四处筹款大概都是极左文盲口中的没有贡献。蔡元培从来没有列过名单甚至连会议都没参加过,黄绍竑的澄清极左文盲也是看不到的。
还有什么收钱写文章也是辟谣了无数遍连时间也对不上的地摊造谣。
胡适从来没说过什么剿 CCP50 年的话,胡适发表过《我们可以等候五十年》和剿 CCP 没有任何关系。
“是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决没有和日本交涉的可能。此时中国全国的人民都应该明白这一点:交涉的目标是要取消满洲伪国,恢复中国在东三省与热河的领土及行政主权的完整;除了这种条件之外,中国决不能和日本开始交涉。”
出处为,胡适. 我们可以等候五十年 [J]. 独立评论, 1933-4-2, 第 44 号.
这篇关于胡适的对日态度的论文里有完整引注。
这几年什么都不懂的一群极左是互联网粪坑历史的最大塑造者了。毕竟是连郭沫若这种抄袭打压他人被史学家马非百当记者面揭露,饥荒时候还能赞美大丰收,37 年为地位回国还要和他徒孙金祖同造谣恩人的货色都能吹捧风骨的文盲。
郭沫若在日本时受田中庆太郎那么多照顾,建国后,就翻脸不认人了了,在自传里还指责田中给《两周金文辞大系》的稿费太少,当年见过郭氏经常泡在书店里的日本学人,无不非常错愕。
**明明郭沫若这种货色才是一直嫖娼还要去嫖男传染性病给自己妻子还要写信求助老师小野寺直助,信件石锤高赞的几个文盲还能倒打一耙胡适也是眼瞎心黑了。**就郭沫若在他自己亲笔写的《月蚀》里理直气壮不要脸把妻子说成是自己妹妹为了骗取另外的年轻姑娘宇多做饭洗衣服照顾他,嫖娼得性病传染给妻子也确实是举世无双了。
郭沫若《我的童年》
“我们走过一家烟馆门前,突然遇着一位鸡仔——这是相公的别名。我拉着他,叫他陪我去喝酒。夜渐渐深了,我要引着那位相公去开旅馆。汪君他也把我没法,他借着买下酒菜为名,拿了两块大洋给那相公,叫他走了。那人一去便没有转来。
“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
连错别字都能大吹特吹的也能谈风骨也是好笑。
还有大名鼎鼎的 “伟哉领袖比爷亲” 肉麻到刘章要改诗。
也就靠着郭平英砸钱给《郭沫若学刊》那几位洗白了。
宗白华还是胡适介绍给郭沫若认识的…… 当年院士选举别人反对郭还是胡适坚持提名力排众议选的郭,过最初谄媚讨好胡适后来忘恩负义和周扬在批胡风、胡适时上蹿下跳的人品的确和高赞文盲一样低劣。
徐志摩这段,什么样的理解能力能把下面这段话理解成胡适带徐志摩去?某某两个大字看不到????
徐志摩原话:“晚上,某某等在春华楼为胡适之饯行。请了三四个姑娘来,饭后被拉到胡同。对不住,好太太! 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说有他不妨事。某某病后性欲大强,他在老相好鹣鹣处又和一个红弟老七发生了关系。昨晚见了,肉感颇富。她和老三是一个班子,两雌争某某,醋气勃勃,甚为好看。”
文盲还掐头去尾复读蒋骂那几句话,蒋骂胡适是因为胡适反对学术政治化在公开场合批评蒋的演讲和胡适公开为雷震求情。就高赞那种民粹垃圾答案也能有几个赞也可以看出知乎现在烂成什么样子了。
3、没有为国家富强出过 一粒汗;
假
4、没有为中华民族最终走出困境出过 一份力 假(不过倒也没象他的前校长那样开 4.12 版清单)
假。顺便蔡元培连所谓的名单会议都没参加过,但极左文盲不会去读黄绍竑的文章。
胡歌点赞
胡适在 1930 年代就开创了 “公知” 先河
实在牛逼
那几十个荣誉博士头衔居然也能当做卖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从来没有觉得胡适牛逼在哪儿。
我知道这么说,可能有很多人会愤怒,会不屑一顾。从两个角度反驳,一是说胡博士作为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对于国家、文化的影响;二是说我连一点公共影响力都没有,根本就没有资格评论,好比一个刚学会下棋的人评价国手的招法如何,根本就没有判断力属于瞎说。
那我就把这两种提前立的靶子再批驳一下:我作为生长在红旗下的工程师,相信历史的伟大事件一定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而非所谓的帝王将相英雄才子和佳人。本朝开国元勋中颇有一些牛人,经常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更多表现出的仍是普通人。胡博士不如蒋总统、蒋总统又不如开国诸元勋这个道理比较直白吧;有明确官方文字记载虽然胡博士看不上蒋总统觉得不如自己才华多,但抗战时驻在美国当国府大使,被蒋总统认为是文人风气,做事没结果也是证据确凿;后期蒋总统都到台湾了,还经常年底特批 5000 美刀给博士过年。当年留洋的人少,显得牛而已,好比现在文化自信不够,找个东欧英语水平不如我的白人,在大陆非法工作教小孩子英语,也能比我正经工作技能挣钱多一样,是差异化对比,不是我真的不如这些混子。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关于留学博士学位的说法更是有趣,早做打算的就算是正经上岸了。
再说资格和判断力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具有公众影响力的名人,本来就不能也不应该只为自己活着,更应该比普通人自律;否则名人既沾名气的便宜,又要沾普通人的便宜,对普通人本来就不公平;任何人都有资格评价名人,区别只是水平和是否带有个人感情。再用围棋和足球举例子,我已经好多年不踢球了,之前喜欢踢但体力、速度也不强,只是被朋友们认为意识不错;围棋只要到了业余初段之上,虽然和职业棋手中的落后分子还差的天地之远,但看职业九段、名家对战或者棋谱已经能看懂 70~80% 了。区别只是后知后觉,自己下不出来而已。
论证完毕:我的看法没有毛病,胡适没有啥牛逼的。
你看一下他年轻的照骗,就能从他眼神里看出灵气
虽然以现代人审美看,显得土里土气,但是相貌还算周正,尤其是眼神直视起来,显得很专注干练
![](data:image/svg+xml;utf8,)
当然,这与他的痔疮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ಸ_ಸ
![](data:image/svg+xml;utf8,)
会表演,是个表演艺术家。
这不是贬义词,当然也不是褒义词,只是个描述词。
其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以为他未来会在反帝反封建以及为民某福利的路上大展身手,结果他成了一个彻底的妥协派。虽然妥协,但总能借顾全大局之借口,保全自身名誉(参看其抗日言论)。(会表演)
其二,胡适无论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在民国那堆大神里面充其量只是二流,但总能在地位上位居民国文人之首。(会表演)
其三,胡适婚后多次出轨,想抛弃糟糠之妻,只是其妻子彪悍,性格烈如火,敢离婚就同归于尽,于是他怂了不敢而已,但诡异的是却赢得糟糠之妻不可弃的赞誉。(会表演)
其四,常凯申非常鄙视他,多次在日记里痛骂胡适伪君子,比如:“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再比如:“对于政客以学者身份向政府投机要挟,而以官位与钱财为其目的。平时唱中立,不送钱就反腔,而胡适今日之所为,亦几乎等于此矣。” 胡适经常伸手跟常凯申要钱,不给钱就反对,还打着学术中立的口号。常凯申痛骂:“拿我的钱到美国做大使,不帮中国说好话,自己却混了个博士文凭。” 然而,虽然常凯申非常鄙视他的为人但又不彻底决裂。(会表演)
其五,鲁迅先生去世后,他的对手整理鲁迅先生文集,并抛弃旧怨对其文章不吝赞美,胡适一反常态,发出很大怨气,然而换个时间又说要公正看待。(会表演)
其六,接触胡适的人都赞他是谦谦君子,但对其立身的学问有很多不同意见。
胡适可谓是新时代的儒生,他像中国古代那些知识分子一样温良恭俭让,同时也会把握机会为自己博取利益和名誉。他也会感伤时事,不然也不会发起五四运动,但他看不到伤痕累累的中国,或者说看到了,但是谨持儒生的身份,不做过份之举,这种人有很多。
现在人夸的最多的就是胡适是个真正的君子,虽然不知道这个真君子来自何处,但也能说明他的厉害吧。但个人不认为他是什么君子,真君子做不出扮演好丈夫的同时又出轨。所以,纯描述,表演艺术家很合适。
【胡适精神】我认为,当下时代,胡适先生的精神一点不比鲁迅先生价值逊色。
**一方面,一寸进步一寸喜。**那种摆脱了过分激进,冒进,期待一步到位的思想资源,而希望点滴寸进,脚踏实地的一寸进步一寸喜努力,是非常值得赞许与称道的;
**另一方面,不为人惑。**就是胡适先生说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不管任何人,跟你说任何话,你都不要轻信,而要疑而后信,要去验证。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待证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
——前者,我毕业时候的急躁,希望一步到位,给忘掉了;后者,我在婚姻选择不断轻言听信别人说的话,又抛弃了。适之先生,百年我仍然奉你为师。
牛逼在嘴里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主张放弃东三省,承认 “伪满洲国”。
印象里,背现代文学史的时候,他是很多方面的开山鼻祖,哪哪都有他。
然后他不得罪人,谁都是他朋友。
有点牛。
第一牛,看他自从新青年发文以来,也就是这么点货,但这老兄牛的地方是,他特么边写边总结,回忆两年前的事,就好像回忆自己创造了伟大历史。
第二牛,他虽然经常去夜店玩,但能弄得很君子的样子。这个怎么做到的我很惊奇。几十年后,好多人说鲁迅有广平兄而胡适之只有一个原配。
第三牛,他写的史书,错误百出,但后人会很理解。这个怎么做到的我不知道,反正觉得这也太牛。
第四牛,他面对日本侵略是彻底的投降分子,他一直觉得把东北让给本子是没问题的,还可以继续让。这个低调俱乐部的身份是怎么洗白的,真厉害,也特么太牛了。
1. 富二代+官二代
2. 长得帅
3. 在校读书好,会考试
4. 赶上了新文化爆发好时代
5. 确实有一定的创新力和强大的表现能力
民国四大沽名钓誉之徒,胡适为其首。
我来找个茬。
貌似大家没有人说出点干货来,说来说去都是些虚名(什么公认啥的不严谨的字样就算了吧),还有类似于鸡汤的思想。
我觉得嘛,牛逼的人应该于当时或未来有点用处。
所以看完诸位所言,还是不知胡适先生牛逼之处。
始终坚持并且敢于说真话的自由知识分子。
胡适的一生,请问他牛逼吗?
1891 年 12 月 17 日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今上海浦东新区)。
1893 年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
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母离开台湾回上海,后回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塾读书。其父胡传病终于厦门。
1904 年与江冬秀订婚,从三兄到上海,入梅溪学堂。
1905 年进澄衷学堂。
1906 年考取中国公学。
1908 年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1910 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5 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于杜威。
![](data:image/svg+xml;utf8,)
1917 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后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
1919 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 “问题与主义论战”。
1920 年离开《新青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暑假学校讲学。
1922 年创办《努力周报》。在《努力周报》第二期(5 月 14 日)与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1924 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
1926 年与其师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
1926 年 7 月—1927 年 5 月游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诸国。
1927 年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
1928 年创办《新月》月刊。
1929 年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标志着 “人权运动” 的开始,随后发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 “行易知难” 说述评》、《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1930 年 1 月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三人有关人权问题的文章结集为《人权论集》交新月书店出版,后被国民党政府查禁。4 月 10 日在《我们走那条路》中提出:“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仇敌”。
1932 年与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胡适先后共为其撰写了 1309 篇文章。
1933 年任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8 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
1942 年 9 月 8 日,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1943 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1944 年 9 月在哈佛大学讲学。
1945 年出任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代表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分,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
1946 年 7 月回到北平,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1949 年赴美国,与张爱玲相识,结下友谊;《自由中国》创刊,胡适任名义上的 “发行人”。后其负责人雷震被捕,胡适一度受到株连。
1950 年应聘为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
1957 年 11 月任台湾 “中央研究院” 院长。
1959 年 2 月任台湾 “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 主席。
1962 年 2 月 24 日于台湾 “中央研究院” 开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北南港
“看人生看的 (得) 很透,把政治看的 (得) 很透,对自由理解的 (得) 也很透彻”,这 “信仰” 网友的评价,我以为最中肯。
他的这一本事,至少保住了自已。
遥想当年 wuhan 先生嘲笑胡适不懂政治那种得意劲儿,真是感慨万千。
至于你,你们的评价,在历史尘雾中,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
记得看过葛兆光的一本书,貌似也是说胡适学术水平高在哪里?葛先生用了一个很奇怪的例子,大概是民国是谁在佛教上遇到一个问题,胡适巴拉巴拉给了点建议,葛先生说你看胡适多聪明,我当时就纳闷,这不对啊,这就是胡适的学术成就吗?
后来一想,这是春秋笔法啊,因为实在没什么说的,只能拿点勉强搭边的例子说说。
胡适先生留学美利坚,本科在康奈尔学的农学,后来想想农学能干啥?回国都没地儿待,于是去哥伦比亚跟着杜威学哲学,杜威当然是大拿,读完了硕士读博士,读着读着要回国了,反正学位是四五年以后拿的,蔡元培校长也没嫌弃,愣是说拿了博士回来的,所以人人称胡博士。
到底胡先生的学术有什么可拿的出的呢?翻遍了胡适全集,貌似只有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注意是 “大纲”,就这后来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写出来,胡博士那是百般的看不起,至于原因吗?大概齐是觉得冯人品太差?
后来胡博士从政,当然只能去美利坚当大使,“我的朋友胡适之” 嘛,朋友遍全球,只不过在美利坚三四年,据说是干成了不少事,但最重要的美援迟迟不见,不得已,宋美龄只好去了趟美国国会演演讲,征服了美利坚的老爷们,至于胡大使,还是厚着脸皮灰溜溜回来了。
我很喜欢红楼梦,胡大师当初把甲戌本借给了周汝昌,对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写出有很大帮助,我就觉得胡适在这一点上挺牛逼的!
文豪大师胡博士诗选:
《赠朱经农》
旧事三天说不全,且喜皇帝不姓袁。
更喜你我都少年,“辟克匿克” 来江边。
赫贞江水平可怜,树下石上好作筵。
黄油面包颇新鲜,家乡茶叶不费钱。
吃饱喝胀活神仙,唱个 “蝴蝶儿上天”!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
雪色满空山,抬头忽见你!
我不知何故,心里很欢喜;
踏雪摘下来,夹在小书里;
还想做首诗,写我欢喜的道理。
不料此理狠难写,抽出笔来还搁起。
《无题》
电报尾上他加了一个字,
我看了百分高兴。
树枝都像在跟着我发疯。
冻风吹来,我也不觉冷。
风呵,你尽管吹!
枯叶呵,你飞一个痛快!
我要细细的想想他,
因为他那个字是「爱」!
《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裏一个萤火,
平排著,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文盲丘八张宗昌诗选: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下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啊筛石灰
《破冰歌》
看见地上一条缝 ,
灌上凉水就上冻 .
如果不是冻化了 ,
谁知这里有条缝
谁能告诉我,这文豪大师跟文盲丘八有什么区别?
就这还能混个文豪称号,胡适之先生有多牛逼,着实超过我等的想象力。
鄙人徽州府绩溪县人士,不善奔跑(滑稽)
姓胡~
听大家骂的很好,我也来说几句,说的不好,见谅
我观胡适,大体有三个阶段
盲目崇拜期,自幼家里常提起,作为书本上经常出现的几个 “家里人” 之一,必然是心向往之,加上叛逆期,自然什么主流说胡适之不堪啦、卖国啦、乃至学术上的东西啦,我都一股脑的认为,还不是蒋公不行,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云云。
之后,稍大一点儿,读了些历史,读了些文章。就到了
极度鄙夷期,耻与之为伍,羞与之同宗,这人怎么这么挫,还有脸打牌,写点东西嘛有上没下的,叫你赴美抗日,你 TM 整日游学演讲,博士捞了不少,说点政治嘛,天天扯什么自由主义,老蒋什么人你没点 B 数吗?·····
到现在,反而想的不是胡适这个人如何评价,为什么我们不能正确而全面的评价胡适,借嵩子的话说【我们没能为中华民国修史】所以对那段时间里的历史人物,没办法评价
旧势力还没有反攻倒算,一个个还在粉饰着过去,所以我没办法公正的评价胡适
当有一天,中华民国史修好了
旧势力被彻底埋葬了
他们的功劳证明我们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他们的错误给与我们战斗和发展的理由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没有任何争吵的说
胡适:学术上坚持自由主义,一个天真的绥靖者,对现代中国最大的贡献在于推广新文化运动,间接帮助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政治主张幼稚,近乎愚蠢,当校长还行,当大使不如打牌 ····
牛就牛在徒子徒孙多,众人拾柴火焰高,舔的多了就变牛逼了。
能稍微吹一下的只有哲学和白话文,且不说以现在的标准看属实弟弟,以当时的眼光来看也就一般,但没办法,先驱嘛,不能要求太高。
再谈哲学,也就一部中国哲学史能吹一下,但也只写了上部,下部直接太监了,含金量也就一般,被多位大佬学者嘲讽狗屁不通,其中就包括国学大师钱穆。
至于气节嘛…. 宁可亡国也不主张对日作战… 把爱国学生抗日示威游行称作爱国癫,主张废除汉字,甚至提出过换种(国人人种不行)等等槽点太多了不谈也罢。
胡适先生有治愈人心之伟力。
比如,他说: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皆来自于过去的不努力。
比如,他说: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比如,他说:功不唐捐。
比如,他的笑容:
先生的学问,有人谓之曰:乐观主义。且先生乐观主义之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并非盲目乐观,而是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的乐观,而是 “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 的乐观。
啥有用的没整出来愣在一段时间内和鲁迅郭沫若齐名,样样通样样松(除考据有些成就)愣能混成一代大师,这也是一种牛逼吧
胡适的牛逼,要从新文学运动开始。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把白话文运动从一小撮人的主张提升的理论和运动的层面,然后在《新青年》上跟陈独秀二人你唱我和,硬生生把白话搞起来变成现代语言。他用文言文是腐朽的,白话文才是未来这种进化论的理论,硬生生疏离了一部《白话文学史》,用理论加强自己的主张。
然后,就有了顺应这主张的诸多名家,鲁迅先生的小说也帮助新文学运动站稳了脚跟。
然后,胡适之先生竟然开始翻 “故纸堆” 了,从先锋转向了保守。
先说到这,吃饭去。
厚黑学。
某些人连被评价者的书都没看过,
就敢在此夸夸其谈ˋ评头论足,
真是笑死人了。
真是笑死人了!
牛在,如果给汉奸建个庙,他坐不了主位,但也能吃上几块冷牛肉吧!
牛在,软骨头和键盘侠公知们想拜祖师爷的话,他的牌位应该在上面吧!
看到好多回答都是围绕胡适的人品和政治立场来展开论述。在这里,我们先撇开胡适的汉奸质疑不提,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我觉得可以体现胡适的厉害之处。这部书按胡适的分法,应该只是半部哲学史。该书只涵盖了古代哲学和中世哲学的第一时期。中世哲学的第二时期和近世哲学按照胡适最初的构思原是有计划的,可惜不知道以何种原因没有继续。而仅仅是这半部哲学史即被誉为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胡适以截断众流的魄力和勇气从老子、孔子时代讲起,将西洋哲学史的治学方法论运用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上。由此,胡适将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各家、各派、各时代的平行记述,完整地编制在了一个系统里。如此以来 “不但孔墨两家有师承可考的,一一显出变迁的痕迹。便是从老子到韩非,古人划分做道家和儒、墨、名、法等家的,一经排比时代,比较论旨,都有递次演进的脉络可以表示”。
所以,胡适的厉害之处应该就在于他 30 岁之前出版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大纲》,是被公认的将各门各派的前世今生、学术思想、修身理念和治世之道都写的清清楚楚的思想梳理。建议感兴趣的朋友读一读。
读了大家的几篇回答,让我很是伤心失望,我是倾慕胡适先生的,想为他说几句话
首先想跟大家说的是: 说理和抒情,是一对天敌。在说理的时候掺杂抒情的人,很可能是不安好心的人,这些人在乎的不是事实是怎样,在乎的是他能不能说服你接受他的观点。甚至有人想的是凸显自己才华啊什么的,想在智商上压制读者,这是对读者的不尊重(遇到这样的作者或者人,大家要小心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是聪明人)。
这里的抒情指的是各种情绪化的语言,还有排比句什么的,因为它们的作用是增加说话的人的气势,调动激发读者的情绪。人一旦情绪化,在理性上就变得脆弱,容易被人乘虚而入。这是诈骗的人的最常用手法,就是让你情绪化。
说回胡适,因为那些人提及的具体话题太多,无法一一查找史料反驳,我就用个省时省力的办法——反证法。
假设胡适真的如他们所说,不仁不智不勇不信,完完全全是一个卑劣的小人,是全国闻名的卖国贼(因为他确实当初主张和日本和谈嘛,那些主战派都知道这个事,甚至有人号召要杀他)。那这样的人在当时就会遭人唾弃,那是建国前中华民族爱国热情最高涨的时候啊,他肯定不能得善终的。
而且,接下来的 38—42 年胡适担任了 4 年的驻美大使,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时期,是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这时的驻美大使必然担负着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争取美国援助的重任,这个位置可是有多重要应该是不用我再讲了吧?这个大使必须有见识、有能力、有担当,至少不会是人格卑劣的卖国贼。再说老蒋是谁?他即使有一万个缺点,你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他会对一个有卖国贼嫌疑的人如此信赖吗?
我的论证说完了。
另外我想讲一点,坏人做坏事也是需要理由的,至少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那种头上生疮脚底流脓的彻头彻尾的坏人是极少见的。如果有人说一个人坏,而且坏的没有动机,建议大家此时留个心眼,至少要存疑。
胡适先生有没有卖国呢,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和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确实联名给蒋写过一封信,大概意思的,不要打,要和谈。既然是和谈,而且是城下之盟,必然需要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说他要卖国,我没法反驳,但要加个 “贼”,我是坚决不同意的。如果你坚持他是卖国贼,请点出他的利益点在哪里。
大家回想一下,历朝历代的主和派,有几个得好果子的?绝大多数都是要被拉出来背黑锅的。胡适他俩也是文化人,会不知道?在全民喊打的时候站出来说和谈,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担当。意思就是我的名声不要了,不仅当世名声不要,万世的名声也不要了。
读书人都比较爱惜羽毛,他俩为了民族连这个都不要了,大家忍心说他是 “贼” 吗?什么事情从事后看都特别简单,但身处其境,面对着未知与可能性,就像在走夜路,现在看来前面没有鬼,可当时谁也不知道啊。那些人喊打,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觉得能赢,更多的是抱着玉碎的想法。他们固然可敬,但民族存亡的关头不是热血就可以的。民族最重要的是求存,作为决策者不可以情绪化,每一个可能性都要充分考虑。割地求和是可以作为一个备选项的。
对于胡适来说主战太简单廉价了,站在道德至高点喊就完事了,反正不需要他上前线。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出于气愤,不吐不快,希望大家在接受 “胡适是卖国贼” 这个观点前可以多了解一点再下判断
——————————分割线——————————
哇~ 第一次写回答遇到抬杠的了。
不过有点小失望,下面评论区有个回答是说我用的 “反证法” 不可以。有不同意见我高兴,但还是请认真一点,不要一回答就都是观点的堆砌,因为,你怎么想对大家不重要,你为什么这么想对大家很重要。
如果有反对意见,请对自己负责,各位仁兄,我想看到你们的分析
——————————分割线——————————
评论里有人说 “我比较关注你这么急着为胡适开脱的利益电在哪里 [思考]”
集中回复一下,我认为这个问题比较重要。
教员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我为他分辩也是为此,胡适是朋友,不是敌人,不要把他推到对面去。
我的论证方法当然不严谨,但也能部分说明问题。关于过去的历史,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杜撰的,不好分辨。尤其是我们曾大规模的批判过。批判嘛,是历史的政治需要,是为了统一思想向前走。大家很多是知识分子,凡知识分子都多少有点自以为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一听到政治需要就有点不以为然、嗤之以鼻,觉得不求真。
“真”重要吗?重要!但 “真” 大不过百姓的利益。“真”从来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北宋张载有个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最核心是一句话,让百姓活下去。而今又加了一条,让百姓有未来。
当初读《南渡北归》看到那些著名的民国大师,建国前那么精彩的人生,建国后的生活黯淡了很多,变得平凡,变得不高级。当时不理解,很为他们惋惜。但如果他们把视角转换到最广大的人民身上,会发现人民不再麻木不仁,人们相信这是属于自己的国家,不再是被别人剥削的 nobody,人们愿意用从未有过的热情去建设国家、保卫国家。大师们应当感觉欣慰,因为那正是他们所追求的。
当然,我没资格代表他们表达欣慰,大家都是凡人,考虑的还是先让自己满足,再来考虑他人。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跑题了吗?并没有,说上面这段话是想说,批判的热情会杜撰或夸大部分事实,然而这不是处于主观的恶意,这里 “恶意” 指示的对象是人民。所以大家所引用的胡适的黑历史,即便有出处,恐怕也经不住考证。
大家也不要觉得西方人就求 “真”。在他们眼里白色皮肤才叫文明,白人死了才叫屠沙。不过这个东西没法改,要能改我们的邻居早改了。
为什么我敢下断语呢?是因为我党在建国前一直是争取胡适的,但他没有留下。当我们否定一个人的时候,否定的不是他自己,还包括他的知交好友,前有润之,后有李敖。关于教员与胡适的交往过程,大家可以百度,很容易的。我大胆的猜想一下,润之的 “之” 也许就是适之的“之”。
后来他们有分歧,我觉得根本原因是胡适留学过美国,跪了。这不难理解,因为太先进了。先进就是天然的正确,还天然代表了一切都正确。别急着反驳,环顾一下四周,回顾一下之前。
这就又引申出来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制度先进,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西方有一个解释:社会达尔文理论,很多人深信不疑)
(有点啰嗦,不喜欢可以不看,我主要为的是自己讲得痛快,把以前有过的思考文字表述出来。当然,如果你们也觉得这些有启发,我会很高兴。)
我认为是地理原因:离欧洲大陆足够远,并且离欧洲大陆足够近。
离得远,你们打仗波及不到我,我还能发点财。离得近,先进的技术、思想都能够得到。典型的鱼饵吃掉,鱼钩吐出来。有英国这根搅屎棍在,欧洲就没太平过。光英法就有个百年战争,还有普法战争,还有第二次普法战争、一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狗得不知道多开心。
同样,中国没产生工业革命也是因为地理原因,感兴趣的可以读下施展老师的《枢纽》。
困了,做个总结吧,历史最重要的特征是自洽,对人的认识也是这样,一个人就是他的朋友圈,就是他的手机首屏 app。
虽然胡适选择的道路不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把民族利益放在个人荣辱之上的人,至少你我看客中 90% 做不到他那样,无论是学问还是纯粹程度。希望大家对他少点偏见,放下身段来看看他思考过什么,看他的思考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补充:昨天好像是,万万被 BBC 评为最有影响力百名女性,你们去看道贺的人,看是不是物以群分,这个例子太合适了,所以补上。
里面就有陈丹青和梁文道,其它不熟悉(图片违规,已删)
——————————分割线——————————
找来了新图,希望能过审
-————————– 分割线 ————————————-
最近突然想到:为什么要批判胡适?
这和当初批判胡适的原因大概一样,胡适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躲在胡适后面的那些人。
胡适在民国时是多大名气,我不知道,但是现在的名气确实非常大,大的不正常。我猜是有些人在后面抬。
所以,通过批判胡适来打击公豸,我认为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如果无脑黑,又不利于民智成长。那些在评论下方批评我的,你们仔细想想,你们是否是基于情绪?
-————————– 分割线 ————————————–
有许多人用 “全盘西化” 来否定胡适。请问如果回到 20 世纪初,你们见到美国的繁荣,你们会不会认为他们的道路才是正确的?
绝大多数人,是唯结果论的,唯结果论也是对的,不然有什么更科学的标准吗?
现在批评我的人也是一样,你们当初没有受到公豸的蒙蔽?大多数人也是后来看到国内的繁荣,看到西方真实的情况才跳反的把?
另外,还有其他少数人,上面没有说。他们提前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的结果,即:虽然我们横线比较没有征兆表明能超过西方,但是纵向比较,我们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请问,你是哪种情况呢?
“废除中医” 和 “全盘西化” 本质是一样的,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吧。
-————————–6.21 分割线 ———————————
最近听了一个比较认可的一个人对胡适的评价,和以前的认知有点不一样。
有刻意美化的,有可以丑化的。要获取他的真实的生平事迹有点难。
告别北大何去何从 胡适在 1948 年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1948 年12月13日,… 南京 “抢救” 小组的陈雪屏已衔蒋介石之命飞抵北平,力劝胡适南下。…… 蒋介石又亲自两次打电报催促胡适南飞…… 已派出专机飞北平接他与清华校长梅贻琦,还有名教授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人……
共产党也在此时做工作想争取胡适,……. 北平西山的中共电台广播了毛泽东的话:“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两边都争取。**不牛,争取他干嘛?
没多少牛,更没多少逼,
胡老头要留在大陆 肯定淹没在了大陆轰轰烈烈的改天换地中了。
论学术,他被辜鸿铭嘲笑过,论爱国,他也曾经反对对日开战,主张妥协。
让我评价
胡老头最大的优点就是人缘好,够仗义,经常帮助人,性格非常中国人,这导致 受他帮助的人到现在都对它评价不错。
他个性也不极端,他既没有鲁迅的傲骨,也没有汉奸的软弱,对待个人问题也很民国,烟花巷柳去过,麻将桥牌打过,但是对发妻也是忠贞不渝。
恰巧他去了台湾 死的比蒋介石早,就成了自由,民主反抗极权政治的代言人士。
娱乐明星和政府高层,都属于专注于搞流量。
娱乐明星有能搞流量的很多大神,
但在政府高层面前,流量的军事能力,算是以卵对比石头。
~
胡适就是无军事能力的流量。确实很有名头,还能千变万化形象。
~
但跟做事的政府比,完全不是一码事。
哪怕名头、流量不如胡适。
更何况,我们新中国是干实事的政府。
~
少陷入胡适的流量光环,就跟少听娱乐明星教养一样。
他们所有的有道理没道理,都不是为了干实事,都是为了流量,说点假装的道理,朝夕改变都不是个事。
胡适和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第一个推荐使用白话文写文章的人,曾经是北京大学的校长。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的 “海龟”。
任北京大学校长,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博士学位的人,他一生中获得了 36 个博士学位。
1917 年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研究生的他就已经在《新青年》上就发表文学改良各议。
是第一个提倡使用 “白话文写作的学者,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
冲决了旧文学数千年的提防,随之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革命运动。
由此而始,而文学革命背后真正的实质却是一场思想的革命。
这场思想的革命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
胡适也因此而成为一个时期,文化思想界之名流。
牛逼在对他一无所知都敢胡乱评价,没有看过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也没有看过陈寅恪季羡林等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没提傅斯年罗尔纲等因为是他的学生,陈寅恪为人如何学界应该有公论),还没看过后期学者余英时孙郁等对他学术思想的评价,就在网上看了一些野史文章,就自认为了解了一切指点江山。
送上胡适的一句话:菩提达摩东来,只为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胡适自己做出来的考据,他自己不相信。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他考察孙悟空的起源,他自己考证出来的一大堆证据证明孙悟空源自中国本土传说,结果自己在文章末尾说 “但是我总归是不相信”,硬是点了一个孙悟空起源哈努曼。自己把自己推翻了。
这不是他自己逗自己玩,而是媚外入骨。自己的大脑上还有个洋大脑。
民国时期很多文人都有这个问题,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在旧学方面已经和清末拉开了明显差距,再加上极度崇外,对很多传统文化的理解已经出现偏颇。
最搞笑的就是整理国故运动,一个打着整理整理传统的文化运动,结果却是各种否定传统文化。比如音律方面,明明中国音律中有七音,愣是让这帮民国带教授考据成了六音。中国音律就这么被被说成残疾,中国音乐都比外国少一音。
自此中国音乐有没有七声成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直到近年考古发掘出的骨笛才证明了中国不但有七声,而且比古埃及还早 2000 年。纯粹是这帮民国文盲,未经查实就胡咧咧。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代旧学式微,新学却还没有完全普及。涌现出一大堆中不中洋不洋的文盲学者。胡适,冯友兰,还有北大十杰基本都是这样的人,旧学学的不如鞑清秀才,新学又搞点皮毛根本没入门,然后扭过头去用自己一知半解的新学去搞旧学。两个都拉胯,两个都搞不好。
以上文字写于读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如果从现代社会给冯找一个人来对标,那就是袁腾飞无疑了。他们俩真是棋逢对手。
民国,文化的沙漠。
胡适:想别人理解你,先学会理解别人
作者 | 胡适
来源 | 《容忍与自由》(有删节)
胡适先生说: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一切不容忍,都来源于深信 “我不会错” 的心理。
他说: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
01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我们谈到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没有完成他就死了。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有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自己也有 “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近更重要” 的感想。**有时我竞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考,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是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也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度量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的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的容忍并臣敬重—切信仰有神的宗教。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
02 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冶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不容忍只是不能容忍和我自己不同的新思想和新信仰。**一个宗教团体总相信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些和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必定是错的,必定是异端,邪教。一个政治团体总相信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必定是错的,必定是敌人。**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 “异己” 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已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试看欧洲的宗教革新运动的历史。马丁. 路德和约翰. 高尔文等人起来革新宗教,本来是因为他们不满意于罗马旧教的种种不容忍,种种不自由。但是新教在中欧北欧胜利之后,新教的领袖们又都渐渐走上了不容忍的路上去,也不容许别人起来批评他们的新教条了。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居然会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高尔文的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定了 “异端邪说” 的罪名,把他用铁链镇在木桩上,堆起柴来,慢慢的活烧死。这是 1553 年 10 月 23 的事。这个殉道者塞维图斯的惨史,最值得人们的追念和反省。宗教革新运动原来的目标是要争取 “基督教的人的自由” 和“良心的自由”。何以高尔文和他的信徒们居然会把一位独立思想的新教徒用慢慢的火烧死呢?何以高尔文的门徒柏时竟会宣言 “良心的自由是魔鬼的教条” 呢?基本的原因还是那一点深信我自己是 “不会错的” 的心理。
像高尔文那样虔诚的宗教改革家,他自己深信他的良心确是代表上帝的命令,他的口和他的笔确是代表上帝的意志,那末他的意见还会错吗?他还有错误的可能吗?在塞维图斯被烧死之后,高尔文曾受到不少人的批评。1554 年,高尔文发表一篇文字为他自己辩护,他毫不迟疑的说:“严厉惩治邪说者的权威是无可疑的,因为这就是上帝自己说话”。上帝自己说话,还会错吗?为上帝的光荣作战,还会错吗?这一点 “我不会错” 的心理,就是一切不容忍的根苗。深信我自己的信念没有错误的可能,我的意见就是 “正义”,反对我的人当然都是“邪说” 了。我的意见代表上帝的意旨,反对我的人的意见当然都是 “魔鬼的教条” 了。这是宗教自由史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 “异己” 的雅量,就不会承认 “异己” 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 “我的信念不会错” 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 “异己” 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03 在政治思想上,在社会问题的讨论上,我们同样的感觉到不容忍是常见的,而容忍总是很稀有的。我试举一个死了的老朋友的故事作例子。四十多年前,我们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始提倡白话文学的运动,我曾从美国寄信给陈独秀,我说: 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各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独秀在《新青年》上答我道: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于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我当时看了就觉得这是很武断的态度。现在在四十多年之后,我还忘不了独秀这一句话,我还觉得这种 “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是最容易引起别人的恶感,是最容易引起反对的。 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着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 “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 “绝对之是”,更不可以 “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1,胡适: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有面包也有自由;他们来了没面包没自由。
2,鲁迅和胡适交恶后,鲁多次公开大骂胡,但胡从未骂过鲁。胡适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甚至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3,胡适的夫人是父母包办婚姻,并文化水平低且极凶,胡适没有走时髦休妻重娶闹绯闻之类,和她相濡以沫共度一生。
胡适作为一个著名学者,你去找他的代表作来看,能找到什么?貌似只有半部《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的学术成就实在并没有多高明。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胡适又有哪些成就?
这个题不好答。因为如果把胡大师的老底揭了,会被系统屏蔽。实际上胡适的观点和理论个个辣眼睛。
好吧,试一下。看能通过多少。
“至圣先师”“胡大师”“圣举”:
第一,加入低调俱乐部。把抗日谓之 “歇斯底里的高调 “,他们唱妥协降日的 “低调”。
第二,七七事变后胡主张把东三省和内外蒙割让给日本。
第三,抗日时,胡身为驻美大使却袖手作壁上观,不争取美援。并对蒋派至美争取美援的陈光甫宋子文砸锅掣肘。以致宋子文要对胡大使耍花招才能去争取美援。胡适在美期间采取了 “四不” 政策:不宣传、不借款、不购军火、不办救济事业。这表现不像民国驻美大使,倒像是卧底。
第四,不干正事的胡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利用身份搞到了其 36 个博士头衔中的 27 个。怪不得不争取美援,大使实在是太忙了。
第五,胡对蒋独裁掠夺和白色恐怖视而不见。从 1949 年 5 月 19 日零点台湾开始的戒严,到 1962 年 2 月 24 日胡适去世,已经创下世界纪录的这 13 年的戒严他视而不见。收了蒋介石 15000 美元,写下了《台湾是多么自由》一文。用来反驳逃到美国的原台湾地区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吴国桢的《在台湾你们的钱被用来建立一个警察国家》一文。
第六,胡因反对蒋连任,被蒋军警特务监视居住,每天来客都要记录并向军警汇报。又遭蒋御用文人辱骂。以致被气死。
第七,胡大师力证南宋停止北伐是因军费,为秦桧翻案。但同时也暴露了胡适连《宋史》也未曾读过,但凡读过不会有这观点。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拐了弯的为投降派辩护。
第八,胡大师著名论断,东周以上无历史。引导其弟子顾、傅开创逻辑不能自洽的 “古史辨” 派。几年后被殷墟出土打脸。
第九,胡大师著名观点,情愿亡国,也绝不抗日。“我情愿亡国”,“决不主张对日作战”(《胡适全集》第 21 卷第 610、617 页)。
第十,胡大师赞赏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胡大师明确反对爱国学生的抗议行动。
第十一,1935 年,日本疯狂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国民政府。胡适一看,这是 “好事啊”。
第十二,胡大师还有一个 “洋奴观”。就是他认为中国人只配给洋人当奴隶,因为中国一切都不如外国。胡适说中国这个民族是 “又愚又懒的民族…… 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 知识…… 文学…… 音乐…… 艺术…… 连身体都不如人”。(出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真希望对任何事都要理智看待。
帅
生的早,而且家里还富裕!对他来说选对了时代
一本禅学指归就足以说明胡适先生有多牛逼了。
他伟大吗?杜威的亚洲弟子很多,胡适算最有出息的一个,这点没错。冯友兰可能没有他名气大?
论文笔,1)文言文肯定没法和陈独秀比肩,这是公认的。2)白话文不如主席,这是胡适自己说的。
陈独秀请他到北大任教,杜威的因素偏多:当时流行 “德先生赛先生”,杜威讲 “科学和民主的互补性”,无疑和陈独秀的政治追求相吻合。
但渐渐北大同仁发现:在民主和爱国之间,胡适会选择前者。这是当时激进学生无法接受的…(里面可有一批大人物啊)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说什么进步是一点一滴的,不能批发只能零售。怎么看都有点传教士的味道。充其量就是南宋的那套,并无新意。冠了一个美国哲学家的名号,举着哥大的旗帜,以及一帮亚洲富家子弟的追捧。
论资格,民国学者中论资排辈,胡适应该排在傅斯年之前。重庆谈判之后,傅斯年去延安,主席曾让傅转达胡适,建国后可以让胡适当北京图书馆长。这就是主席对胡适资格的定位。这可能还是看在陈独秀的面子上。要知道一点,和胡适同等级的民国学者有多少啊?太多了,中共高层里北大毕业的可不少哦,书香门第出身的也不比国民党少,学问资格和胡适齐名的,可以写一大串…
论义气,陈独秀晚年对胡适很不满,在南京监狱中,曾拍桌说到:大不了没有胡适这个朋友。这对于胡适想模仿 “欧阳修式” 的文坛地位,无疑是一打击,事实上,30 年代的北大里,胡适的弟子很多:梁实秋,林语堂… 都算是胡系人脉,留美的居多。但是,即使说在今天的台湾,胡适的学术界口碑也未必有陈独秀高。
从文章的说服力角度,也可以理解是逻辑性,中共从一开始就暂居了上风,陈独秀在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张国焘等北大系的文笔都是重量级的,瞿秋白还当过陈独秀的秘书兼翻译,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和胡适没啥不同,还翻译了很多著作…. 陈独秀先不说,就拿主席的文章和胡适比比,就足以完胜。
老蒋最后还是选择了傅斯年。因为胡适的价值实在有限。驻美大使,是给谁的面子我不清楚,可能是老蒋嫌他麻烦吧。
92 共识之后,胡适的文章开始在大陆传播,可能是出于新鲜感,追捧热烈。这和鲁迅的作品在台岛风靡如出一辙。
文学角度,我觉得梁实秋,胡兰成,都有惊艳的作品。特别是胡兰成很精细,如果抛开意识形态,选 “民国伟大作家”,胡适排不进前 20。上海的那些绍兴师爷们,包括张爱玲这个绍兴师奶,哪个不比胡适强,还有四川来的巴金。
我实在想不出,胡适哪里就伟大了…
钱钟书写方鸿渐,其实就有胡适的影子
一文婊而已
胡适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第一次接触胡适的文章是;
胡适 与 李大钊的 问题与主义论战,胡适写的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可以说解决了我读书以来很大的一些困惑。(这些困惑当然是教育系统强加给我的)
几篇文章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把那些只会玩文字崇拜游戏,却不懂文字所表达的丑恶、无知、愚蠢暴露得清晰透彻,我当初读得感觉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
是个印度人,是个婆罗门,干的事情都是在客观促成中国印度化,知识分子婆罗门化。
看了很多回答,对于胡适这种历经沧桑,著作等身的人来说,毁誉参半可能是他无法避免的结局。
之前回答的答主已经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了对于胡适的理解,我来谈一下很多答主提到的胡适的学位问题。
很多答主提到胡适 1927 年才拿到博士,但在 1917 年就以博士自居并出书,这是胡适不诚信的表现。
实际上,胡适的学位问题也是很多近代史学家很感兴趣的话题,胡适曾经就读过的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很多汉学家都对此写过一些文章进行讨论。
![](data:image/svg+xml;utf8,)
1927 年说:
其实,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都还在,适之先生哪一年拿到的学位都是有详细的记录的,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的官方记载,胡适先生是在 1927 年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也就是认为他在 1927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最有力的证据。
1917 年说:
胡适他本人认为他是在 1917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胡适在 1910 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来美进行学习,最早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学,在学习了三个学期之后,转入康奈尔的文理学院学习哲学,在 1915 年进行哥大继续研究哲学,
根据《胡适口述自传》中他本人的描述,他在进入哥大的第一年就考过了哲学和哲学史的初级口试和笔试,初试及格就可以开始写论文,然后考过论文口试(类似于答辩),就完成了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一切必需课程和作业,
因此他本人认为是 1917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
这个问题其实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要求有关系,当时哥伦比亚大学要求研究生先修满毕业规定学分,然后考过一门笔试、一门口试、一门欧洲语,就成为了 doctoral candidate,开始写博士论文,论文写作完成后进行 denfense oral(类似于答辩),通过后即可获得博士学位。
denfense oral 并不难,会有三种结果:
一种是 pass with minor revision,就是说你基本通过了,稍微修改一下一些小地方就可以拿学位了,
第二种是 pass with major revision ,意思是需要大改,改完之后再重新 “补考”,就可以拿学位,
第三种就是 failure,意思是博士学位没戏,直接回家洗洗睡吧。
根据记录,胡适当年最早的答辩结果是第二种,为什么他的论文会无法通过呢?其实这和他研究的题目有很大关系。
胡适在哥大开始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博士论文内容其实对于当时的美国教授(其中一位评审是大名鼎鼎的杜威教授)而言过于小众和艰深,因此给了大改的评价。但是胡适当时已经回到了中国,在当时要往返中美进行补考和修改,实在是太难,因此他就没有返回美国进行补考。
![](data:image/svg+xml;utf8,)
从刚才的经历来看,胡适在 17 年离开美国时就自称博士似乎有些勉强,但其实他后来也并没有回哥大进行补考。
1922 年,杜威教授访华进行讲演,当他到了中国,他才知道他的学生胡适在中国哲学方面的威望是如此之高,这才发现不是胡适的论文写得不好,而是自己了解的太少,加之在中国访问期间与胡适朝夕相处,更加让他感到有改正错误的必要。
因此,杜威教授回哥大之后,直接修改了胡适的论文评价,因此胡适在 1922 年底开始将博士论文出版送回哥大,1927 趁前往美国访问之机,回母校拿了学位。
从这个角度看,胡适又完全当得起博士之名!
胡适先生本人是非功过自然任人评说。高赞答案暗讽他是搞学术里边最会搞政治的,搞政治里边最会搞学术的。
但其实仅仅就学术而言,胡适先生的博士学位包括他个人在考据学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方面的成果是完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参考资料:
出道早,卡位强。
早期五四运动时期就出道且成名了。
跟洪荒流小说里的燃灯道人差不多,本事没多少,但骂谁的时候被骂的人都要虚心听着。
现在评价胡适,为时尚早。
骂人就算了,那是泼妇,你连眼前的贪污犯都不敢骂一句,读过几本书,骂个历史上的死人过瘾,不讲究。
能同时让国共两党领袖骂的人不多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胡适
因为:
聪明,很聪明,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智慧。
存善念,有善举。
相当有学问。
很有趣。
极有地位。
比较真诚。
有诸位红颜知己。
以上,每一点都会赢得一片拥趸,集合在一起,追捧的人多自是理所到然。
因为他有个老师,叫杜威。
公知之祖,能不牛逼吗?
不牛逼,谢谢。
一个水平很差的混子,居然混的大名,还能得善终,这就是他牛逼之处。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异,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牛逼?傻逼!
蒋中正曾送他这么一副挽联: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什么意思呢?胡适胡大师在跟老婆江冬秀结婚的时候看上了伴娘曹诚英,把人家肚子搞大了之后跑路,这就是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大师又是个妻管严,他那个彪悍的老婆一抄刀就把胡大师吓尿了,胡大师当然不敢抛弃原配,这就是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然后蒋中正又在日记中写道**:**
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胡大师说日本不能用 “武力征服中国”,“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可以征服中国”,这就是 “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胡适全集》第 21 卷第 603 页)。
“我不能昧着我的良心,出来主张作战…… 我情愿亡国,决不愿学着这种壮语主张作战!” (《胡适全集》第 21 卷第 610、617 页)
胡大师还主张承认 “伪满洲国”,主张东三省问题 “我们可以等候五十年”,继续剿共 50 年(《胡适全集》第 21 卷第 605 页)
胡大师在五四运动期间骂爱国学生是 “爱国癫”。(《胡适全集》第 28 卷第 129 页)
鲁迅先生因此大骂他:
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最后总结下,此人公知祖师爷,民国著名皮条客,挑两件最有名的讲,一是给徐志摩和陆小曼拉皮条顺带送他一片大草原;二是给蒋梦麟和他莫逆之交高仁山的遗孀拉皮条。表里不一的东西,满口仁义道德, 一肚子男盗女娼,大节全无,小节全碎。
一个师从实用主义,像封建皇帝和法西斯屈膝的自由主义者。
文人的偶像,好处名声两不误。
胡适还在美国的时候,凭借他为新青年杂志撰稿,他就已经在名扬华夏。
胡适要回国时,国内各大学府出版社对他发出极力邀请,最后他待在了北大当教授。
那年他刚刚 26 岁,一个月就有 280 块钱的工资,可能很多人对于 200 块并不了解,在他那个年代黄金也才 2 块钱一克。
放到如今来讲月薪有 7 万多块,而胡适也并不缺钱,当年好友季羡林在美国读书时因为资金问题。
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胡适而胡适每次都是不假思索的给他汇款,一次一千块还是美元,都不需要还的。
如果想让日本的发难变成国际大劫,中国非得要有绝大牺牲的决心。我们试着平心估计这个 “绝大牺牲” 的限度,总得先下决心作三年或四年的混战、苦战、失地、毁灭。我们必须准备:(1)沿海口岸与长江下游的全部被侵占毁灭,那就是要敌人海军的大动员。(2)华北的奋斗,以致冀、鲁、察、绥、晋、豫沦亡,被侵占毁坏,那就是要敌人陆军的大动员。(3)长江被封锁,财政总崩溃,天津、上海被侵占毁坏,那就是要敌人与欧美直接起利害上的冲突。…… 在这个混战的状态之下,只要我们能不顾一切作战,只要我们在中央财政总崩溃之下还能苦战,我们可以在二三年之中希望得到几种结果:……(3)使满洲的日本军队西调或南调,使苏俄感觉到有机可乘;(4)使世界人士对中国产生同情;(5)使英美感觉到威胁,使中国香港、菲律宾感觉到迫切的威胁,使英美不得不调兵舰保护远东的侨民与利益,使太平洋海战的机会更迫近。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太平洋世界战争的实现。…… 我们必须咬紧牙关,认定在这三年之中我们不能期望他国加入战争。…… 我曾说过,日本武士自杀的方法是“切腹”,而武士切腹时还需一名介错人。日本今日已走上了全民族切腹的路。上文所述的策略只是八个字:日本切腹,中国介错。
胡适在 1935 年的想法。
我只知道就算我的老师说起他也会敬称之胡适先生或者胡适先生,而不是在知乎上片面的评价他老人家
争议和赞同都在于那句少谈些主义,多解决些问题。这个问题看屁股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白话文的先驱,利己主义的先哲,犬儒文化的鼻祖,你说牛逼不牛逼
不得不说,一批连胡适之先生的基本文献都没看过,自身能力差人家十万八千里的人,居然指指点点,不知所云,好像否定就可以表明自我的高明和见多识广。
还是先让你的上司见识你的识人之术吧!
如果把他看成文官,他还不如张昭呢。
张昭投降归投降,但内政方面该做的还是基本能胜任。
胡适的敏感性,在当时来说堪称第一的。善于大胆假设,拙于小心求证。日常生活中听听他的建议是有所助益的。但要是真出什么问题了,一定要去找真懂医术的医生。否则胡适那种多喝开水之类的医疗处方,可能会让你死的。但多喝开水一般来说是没什么错的。是一个好习惯。有益身体健康。
当汉奸当买办也需要精神领袖和宗师的,否则难以自圆其说,脸往哪里搁啊,怎么安心理得、理直气壮地当一个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那?
胡适是当代汉奸和买办们的精神宗师,所谓中国的 “自由主义始祖”,或 “精致利己主义始祖”。
有人把你当领袖和宗师,你就必须 NB 啊
牛在老蒋让他去美国想办法要点支持,他去美国刷博士头衔吧
真心劝某些人,少看些野史,多读些著作。
很多问题上脑袋不是很清楚 但是可能是因为善良?? 所以不会把事情想坏里深刻里赤裸裸里想
知乎用户 鲸鱼不吃辣 发表 出卖灵魂的秘诀 鲁迅 几年前,胡适博士曾经玩过一套 “五鬼闹中华” 的把戏,那是说: 这世界上并无所谓帝国主义之类在侵略中国, 倒是中国自己该着 “贫穷”,“愚昧”… 等五个鬼,闹得大家不安宁。现 …
编者按:该公众号已遭封号,打开原文提示“此帐号已被屏蔽, 内容无法查看”。原文已不可见,文章转自“民国网”。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经过 …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突然就觉得 “绝望” 二字虽然是比附在鲁迅身上的,但实际上对我自己更为贴切。 记得在鲁迅研究的课堂上,我对学生说,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鲁迅是一种荣幸,但也是一种不幸! 这是一门我最想讲授的课同时也是我最不该讲授的课! 我很 …
远看郭沫若,近看是李敖 作者:易道禅 远看郭沫若,近看是李敖! 李敖去世,在网上掀起了口水激战。总体来看,反感和不屑的要偏多一些。我以为,这是一种人文的进步,更是一种思想的进步。 不过,我发现竟有不少以理性和思考擅长的人士,为李敖作不能自圆 …
知乎用户 叶消沉 发表 父与子 1948 年 12 月,国民政府兵败如山倒,时局急转直下,大军包围北平,城外不停广播,指名道姓请胡适之先生留下。私底下,爱徒吴晗又派人传来口信,请老师判断时势,只要不走,可以继续当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并不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