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某校金融学老师贬低劳动价值论、吹捧效用价值论?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因为他有真才实学

知乎用户 Deep Van​ 发表

边际革命后,主观价值论就成了主流,只是新古典学派认为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奥地利学派认为是离散的。

至于基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客观价值论,因为需要引入使用价值论打补丁(毕竟作为一门社科,经济学需要解释现实,而不是玩逻辑和文字游戏),对现实解释力弱,已经在十九世纪被淘汰。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接受了劣质教育的国人依旧在泥坑里寻找答案。一群可怜虫

知乎用户 Minamoto​ 发表

如果一个人修过政治经济学或者看过国富论资本论,那么他应该知道劳动价值论的提出时要讨论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国富论和资本论显然一个是写给政府改革政策的一个是写给工人革命的,都是探讨制度演变的问题,这些东西都不是写给资本家赚钱的,因此对某些人来讲确实没什么卵用。

马克思利用劳动价值论对价格的解释,不是出于做买卖交易的角度分析价格短期波动,价格预测,然后赚钱之类的目的。而是要比较社会时期制度的演化问题,这是一个类似进化论的 “猩猩是如何进化成人” 的问题,而不是 “大猩猩要如何战斗才能成为部落之王” 的动物行为学问题。

使用劳动时间作为尺度,是出于亚当斯密的 “只有使用劳动作为价值的单位,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区比较产品的价值” 的论断,马克思的全部工作,就是借助于劳动价值,成功地把人类历史概括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亚当斯密的这条论断有些偏颇,因为 “阶级斗争的历史” 只是对人类历史观察的一个视角,你也可以把能源当成价值的单位,然后整个人类的历史就被你概括为了“能源开发的历史”,这两种视角的哪一种显然都没有问题,因为你可以从多个侧面观察同一个物体,然后看到不同的东西。

你可以从蛋白质或核酸的演化来概括细胞生物的进化,但你绝不能用猩猩的大脑中归纳出的某个东西来概括细胞生物的进化,因为只有猩猩这个物种才有这样的大脑。

我们可以观察效用理论,认真的审视理性人和市场均衡的假设,即便你强行把奴隶社会的奴隶当成理性人,难道奴隶社会的人和现代社会的人共享同样的效用函数?如果奴隶社会的人效用函数是怎样的根本不能得知,那么能用效用理论概括出人类社会是怎样从奴隶社会进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吗?更何况别说是奴隶社会了,就是在当代社会的效用函数是什么样的问题上,经济学家们都在扯皮呢。

奴隶时期的奴隶是为了交换而生产产品的吗?奴隶时期的市场是均衡市场吗?任何一个但凡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交换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不过是资本主义时期才产生的事情,关于市场的一系列理论和从市场行为中归纳出的一切概念,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都是无足轻重的。劳动时间是少数的可以从奴隶社会贯穿到现代的概念,而恐怕没有一个可以一以贯之的效用函数能做到这一点。

当代的经济学家,将劳动概括为付出一种辛劳,概括为一种降低效用的行为,这正是此问题下答主所提到的。的确,这样理解劳动的本质也没什么大碍,如此说来,一切交换,包括含有剥削的交换在内,都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不过即便在这样一种体系下,约翰罗默也能定义出 “剥削” 来。但不同时代的消费品种类,质量和功能已经发生了无数的变化,当代的人的效用函数中的商品变量已经无法代入到过去的历史中,除了劳动之外的商品的都很难得到考察,如果你要研究社会历史的演变,还是只能把关注点放在劳动上,就算用效用理论也只能得到和劳动价值论基本雷同的东西。

每一个看过《资本论》的人都知道这本书绝不是写出来帮厂商挣钱的,而是在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和演化,这本书所服务的目的是社会变革。动物的一些行为性状,其背后有着物种进化的原因,当你用进化论来阐述这一现象时,你自然会涉及到这些东西,但进化论显然不足以解释某种动物的全部行为和性状,你必然会省略掉一些细节,你很难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狗为什么叫 “汪” 不叫 “喵”,如果你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价格,自然就只能得到一句“价格围绕价值(或生产价格)波动” 的“废话”,至于价格究竟是怎么波动的就很难说清了。

自然对于那些一心想着在市场上挣钱的拜金主义者而言,“价格围绕价值(或生产价格)波动” 当然是一句没用的废话,一名基金经理关心的正是被劳动价值论忽略的 “价格的波动”,但对于想着改革革命的人却未见得如此,因为价值的含义正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的真实含义,是指“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实现了某人对其他人劳动时间的支配”,“剥削和支配被蕴含在了价格现象之中”。

劳动价值论对价格的解释,都是冲着揭露 “剥削和支配是怎么藏于价格现象中” 来的,而不是冲着 “如何预测明天股价是涨还是跌” 来的。热力学声称封闭系统的熵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因此人类文明必将灭亡。我想不会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会因为历史学观察到 “人类文明明明越来越繁盛” 而贬低热力学规律。但在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问题上,却有一些人用效用理论来贬低剩余价值理论,这就是当代社会的奇葩了。

知乎用户 芃芃其麦 发表

这个问题下面逐渐吸引了诸多马克思主义爱好者和反对者,感觉早晚发展成 “为什么现代西方经济学抛弃了劳动价值论?”

为什么现代西方经济学抛弃了劳动价值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爱好者、西方经济学学生,我很反感讨论只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展开。学界公认(常识也是如此)《资本论》是未完成的杰作,很多论证留给了后续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离开他们的研究只抠字眼式地讨论马恩原典未免过于形而上。

指责劳动价值论不能和效用价值论对比也未免过于 “圈地自萌”。学术概念都是在对比中澄清的,言必称 xx 概念不能和 xx 概念对比毫无意义,像是小圈子里的自说自话。只有碰撞、对话才能得到更清晰的认知。

另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都抱有成见、认为应该 “扫进垃圾堆”,是无助于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要知道无论中外的哪本《经济思想史》教材都会给马克思单独列一章,这足以说明其对现代经济的重要影响,也说明理解马克思的重要性。如果认为马克思的什么理论错了,就说出自己的逻辑,上来就给一个价值判断只能表达立场,不能表达观点。


先说怎么看待。感觉遇到这个问题的大多数是本科生,因为经济学的一套理论和高中时政治课的《经济生活》教材有太大的区别,于是感到很迷茫。十二年的初等教育已经塑造了一个思维体系,忽然转换比较艰难,最起码不会一开始就接受全新的思考方法。从问题描述看,题主很不能接受效用价值论(用了 “吹捧” 这个贬义词),如果你想反对,那么多看看论文,试着自己写篇文章去反驳老师的观点。无论最后你发现你被说服了还是真的反驳成功了,这都是一次很好的思维锻炼。

另外,我想题主只是在讨论价值来自于哪里,那就不必谈论什么如果没有 xx 价值论,xxx 理论就不复存在。诚然,劳动 / 效用价值论是很多理论的构建根基,但这不是劳动 / 效用价值论不能被反驳的理由,这样去论证反而本末倒置了。对于经济学的学生或是学者来说,梳理清楚两个概念的来源、找到异同点,才是更好的理解方式。

再来谈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

前面的回答恰好说明了经济学文科生太少,居然都混淆了价格和价值……

首先,效用价值论并非来自劳动价值论。

效用这一概念来自功利主义(或者追溯到古希腊的享乐主义),人们追求可以让自己快乐的东西,回避会产生痛苦的东西,所有的个人都在追求总幸福最大化。根据边沁最初的定义,“所谓效用就是按照有利于扩大或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或者换言之,按照有利于促进或阻碍那些幸福,来赞成或反对任何行动的原理。” 而劳动被认为是 “痛苦的”,因此需要 “补偿”。最早的效用价值理论可以溯源到巴本,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无用之物,便无价值;物品效用在于满足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此外,巴本早于亚当 · 斯密(亚当 · 斯密也持劳动价值论),边沁早于马克思,所以效用价值论来自劳动价值论是不可能的。

Arrow 和 Debreu(1954)的研究也不能说明效用价值论来自劳动价值论。原文假设,“For labor services, the amount supplied may be regarded as the negative of the rate of ‘consumption’, so that X_hi <= 0 if h denotes a labor service.” 这就是因为劳动具有负效用,被认为是痛苦的。而假设 VII 只是讨论了一个严格限制下的特殊情况,即 “if no restriction is imposed on the amount (consumed) of some one type of “productive” labor, then it is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output of at least one “desired” commodity (a commodity in D) without decreasing the output or increasing the input of any commodity other than the type of productive labor under consideration.”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商品有价值(或称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来自正常社会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部分学者认为使用价值与效用对应。供给和需求不决定价值而决定价格,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不一定与价值相等。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最大的特征在于,除了劳动,其他所有要素都不能创造价值,土地、资本创造的价值都是错觉。这一论述反驳了萨伊的要素价值论,即反驳了将劳动与物质生产要素等同,视作一种普通的生产投入要素,只需支付工资就能得到。

其次,由于题主上的是金融学,想必系统学习过了效应价值,前面大多数回答也解释了效用价值有益处的地方。这里我就只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如何 “捍卫” 劳动价值论

一部分学者直接批判了效用价值论及其背后的逻辑。国内学者卫兴华、郑治国、丁堡骏等学者对西方经济学的 “效用价值论” 作出了批判性的审视,指出了这一理论的庸俗性。主要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效用比较到底是定性标准,还是定量标准?在比较水与钻石的 “总效用” 时,“边际效用论”使用的是 “定性” 标准,而不是 “定量” 标准———也就是以满足人类需要的 “重要性” 来衡量水和钻石的 “总效用”。但在比较水与钻石的“边际效用” 时,“边际效用论”使用的却是 “定量” 标准,而不再是 “定性” 标准———也就是以物品数量的多少,来衡量水与钻石的 “边际效用”。其二,不同物品的效用,在数量上如何比较?同种物品的效用,在“数量” 上固然可以比较。但是,不同种类的物品,其效用在 “数量” 上如何进行比较?(这个问题,马克思有过客观的分析。对于 “一夸特小麦 = x 量鞋油” 的交换等式,马克思指出:这里的数量不是 “效用” 的数量,而是 “劳动” 的数量。)

另有一部分学者通过解决价格和价值的一致性,从而间接 “捍卫” 劳动价值论,即证明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以佐证劳动价值论。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的不一致最早来自“庞巴维克质疑”(近年来,国内坚持这一质疑主要是晏智杰教授),面对这种质疑,很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做了相关的 “修补”。

一种方法是,抽象掉单个商品的独特的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性,得到 “抽象的使用价值” 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任何商品都具有的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性。许多抽象使用价值论者将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第一属性, 作为研究商品交换和生产的基本范畴, 而价值则成为使用价值的附庸 (甚至完全可以取消)。这一研究范式的转化起源于对使用价值属性的辨析, 并通过全面吸收效用价值论的基本论点来实现。批判者认为,这只是借用了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外衣,其内含与西方经济学是一致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颠覆。

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转形问题来解决这一差异,而转形问题的核心是 “证明价值决定生产价格”。在转形问题的讨论中,可以按照对待劳动力商品的不同态度,分为 A 体系和 B 体系。其中 A 体系假设工人获得的是给定的实物形态的工资品,这一组商品的数量和构成是外生给定的,在价值和生产价格体系中相同。B 体系则放弃了给定的实物工资假设,将工人获得的工资视为社会净产品价值的一部分。B 体系的一个分支 “新解释” 派认为,劳动力商品的再生产并不属于典型的资本再生产,B 体系的另一个分支 “平均利润率不变” 派认为,平均利润率在价值和生产价格体系下是相等的。

一种方法是,对劳动时间进行货币表达(“劳动时间的货币表达”,MELT)。他们提出, 可以在强调货币和劳动时间关系的基础上重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这是一种可操作的和可以在任何实际经济中进行测量的清晰的劳动时间货币表述方法。还有学者指出,“市场需求对于劳动价值的量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一个部门中, 单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可以用社会必要价值量进行折算, 因此也是可以计算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所有对价值数量的计算都毫无必要。马克思明确指出过,“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样颠来倒去, 它作为价值物总是不可捉摸的。但是如果我们记住, 商品只有作为同一的社会单位即人类劳动的表现才具有价值对象性, 因而它们的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会的, 那末不用说, 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 是从事后开始的, 就是说, 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 因此, 只有商品价格的分析才导致价值量的决定, 只有商品共同的货币表现才导致商品的价值性质的确定。” 因此,劳动价值论的要义并不在于求解 “相对价值量” 的数量, 而是在于揭示隐藏在 “相对价值量” 背后的价值的本质规定性。这种观点进一步从哲学的角度理解,认为 只有 “形式” 能够被量化, 因为量化离不开形式, 承载量化并展现量化的, 只能是某种 “形式”,就像西方经济学中价格之于效用是一种形式。

再来补充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看看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如何理解效用价值论。

效用有下面的性质:

然而,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两条性质都被挑战了,换言之,理性人假设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也需要假设前提)。具体来说,就是在数学期望大致相当的两个博弈中,被试者往往选择概率高而损益值小的博弈,但是会将概率低而损益值大的博弈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就表明人们在选择与定价中表现出的偏好不一致(Lichtenstein 和 Slovic,1971;Pommerlme,1982; Reilly,1982)。【行为经济学还呈现了很多非理性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很多事件。】

另一个关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在经济学内部的有趣争论是 “剑桥资本争论”。知乎上已有大佬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此不赘述。

剑桥资本争论(“资本” 概念争论)是什么?如何理解论战双方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斯坦利 ·L. 布鲁, 兰迪 ·R. 格兰特著, 邸晓燕. 经济思想史 (第七版)[M]. 经济思想史, (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Arrow K J, Debreu G. Existence of an equilibrium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54: 265-290.

[3] 赵磊.“效用价值论”批判——从 “效用价值” 的逻辑出发[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04):45-54+113.

[4] 邓肯 · 弗里, 高伟, 张苏. 劳动价值论的最新发展 [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08(01):18-41.

[5] 赵磊.“不能量化” 证伪了劳动价值论吗?[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7,8(04):3-17.

[6] 陈旸. 从 A 体系到 B 体系: 转形问题百年综述 [J]. 清华政治经济学报, 2014,2(01):53-84.

[7] 荣兆梓. 转形理论的现代表达及转形问题的最终解决评萨缪尔森的 “奥卡姆剃刀”[J]. 经济学动态, 2009,(10):45-51.

[8]Rabin M.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8, 36(1): 11-46.

知乎用户 fanboy 发表

两者在实质上都是对现实复杂度低估好几个数量级的前提下做出理论。共通点是把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做一个简单公式化的处理,然后简单堆砌成宏观理论。因为在现实宏观环境下,两者错误点都很明显所以互相攻击都很容易。说句不好听的,和民主党共和党相互攻击类似。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假设一般等价劳动,但是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劳动成果,特别是新兴产业,完全可以有数量级的差距,做这样的假设最终必然遏止新技术的发展,除了研发以外,管理者劳动价值也可能有数量级差距,这些不纳入考虑必然是不合理的,但一旦纳入了考虑,那么剩余价值的计算就出现了巨大的困难。

效用价值论则更是危险,把价值完全主观化以后,就意味着价值的衡量标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改变。衡量的方式完全是靠当前交易的货币交换。按这套理论堆砌出来的经济学,两个经济学家互相喂 SHI 就能创造出几亿的 GDP。千万不要以为互相喂 SHI 这种事情现实中不存在,如果让美国民众做一个公投体现他们的心理价值,那么美国的法律界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绝对匹配不上 6% 的 GDP,但是效用价值论就是允许他们拿到如此离谱的薪水。

我个人认为,21 世纪还对 19 世纪的理论抱残守缺是不思进取的表现。现在应该要能发展出一些新的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做出一个效率价值论,会比两者都强。但是,管理者价值计算,和长期投资的配比,依然会是难题。

知乎用户 曾盛敏 发表

如何看待大学生(身份未经证实)使用 “贬低” 和“吹捧”来描述他人学术观点的行为?

知乎用户 游子离​ 发表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吧。

知乎 v。知乎 v 基本上不值钱。我也在知乎赚不到钱。

因为生产文字内容的并不稀缺,文字创作门槛很低很低。内容很多很多。所以大部分 v 都赚不到钱。

难道 v 的认识都毫无价值么?

第一批 v,大概头条还是愿意出一万来挖。

第二批,第三批,就估计只有 2~3 千了。

现在基本无人问津。

当然我不是以头条或者知乎的态度价格来铆钉我的价值的。

我写字也不是为了钱。

准确来说,为了钱,我知道我应该如何来写。给谁写。

实际上,我在 06 年左右,码字就码到二万一个月了。现在的我,是比当年强几倍的。

我一个月在二级市场,赚或者亏的钱,就已经是是过去一二年的收入。

但我基本不会写这一部分。因为写出来,大部分人也看不懂。看懂了也执行不了。

明年 2022 年有没有可以涨 2 倍的股票?

这个,有多少人看懂,有多少人认识,有多少人执行~

当然,还有个推论。

大部分劳动者的薪资,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

比如毕业生的薪资。

就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

而 35 岁淘汰者的薪资,也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

这对手一方面包括别的公司,一方面包括小鲜肉

这个道理我五年前就说过了。

比如知乎就是一群速成班出来的,嘲笑 35 岁清退的程序员不用功。

速成班的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只在于廉价而已。

而工作,被刻意简化成了螺丝钉,生产线。以至于速成班都能胜任。

有一天他们不再年轻而廉价,直接被代替。

在一个过度饱和的市场,极端一点,如大萧条的美国。

童工,女工,抢了男人的工作。

而在职的成熟工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周只赚 5 美元。

因为他们的岗位后面挤满了求职者。每个岗位五名求职者。

以至于当时有这样一句话:

保持效率的最佳方式就是求职者长长的队伍。

至于农民,因为金本位,货币通缩,忙活一年,种出来的东西不值钱。还不上贷款。不如倒掉或者沤烂作为肥料。

农民的劳动价值被货币定义为负数。并且因为贷款失去土地。

显然这是荒谬的。

大部分人饿得要死,农产品却被销毁。

这种时候起作用的是什么?

苏联。

把资本家地主不让别人活的吊路灯,然后改善生产关系,重新定义最低工资每周法定工作时间……

德国

武装自己,去抢劫。

美国,罗斯福上台,制约资本家,大搞以工代赈,公共项目。规定最低报酬制度。宽松货币。

不然你就准备共产主义者起义来接美国。

神作维多利亚 2,失业工人一多,就准备爆林登万。不暴力镇压,然后缓和阶级矛盾, 他们层出不穷,甚至夺取政权。

归根到底,血酬

真到了一定时候,起作用的就是血酬。

就是你觉得是以血换血好,还是让一方出血好。

然后再由血酬胜利者定义劳动最低价值

奥地利学派,最终结果必然导向贫富分化,然后导向各种变革。

极端一点,就是终产者

你老师说的,只是走向血酬的前奏。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反对劳动价值论的人很多,这些人的目的都非常明显,不过人家就是不说,犹抱琵琶半遮面。

其实劳动价值论出现得比较早,不是马克思的原创。它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配第在 17 世纪提出的,比马克思早 200 年。

但是效用价值论出现得更早,在劳动价值论出现之前,效用价值论一直独立寒秋,长期统治着经济学。

然而这个效用价值论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它认为商品的效用决定价格,而商品的效用则是虚无缥缈,无法比较,无法量化的东西。

例如,大米和衣服,它们的效用哪个大哪个小,怎么比较?效用的单位是什么?怎么来量化效用?究竟一件衣服应该换几斤大米?

假设效用的单位是 x,那么这个 x 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来测量 x?重量用秤来测量,时间用钟表来测量,体积用量筒来测量,可是效用用什么测量?一斤大米的效用是几 x,一件衣服的效用是几 x?一件衣服应该换几斤大米?

这些问题都是效用价值论的死穴,它无法回答,只能顾左右而言它。

因此当年很多经济学家都对它不满。于是配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来取代它。

劳动价值论一出来就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喜欢,效用价值论就逐渐退场了。

再后来,斯密和李嘉图又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发展改善,劳动价值论就更加完美了,受到了资产阶级的一致好评,被捧上了经济学的皇帝宝座,效用价值论就被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再无人问津。

可是马克思接过劳动价值论之后,又发展了一下,居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发现了剥削。

这就好比发明望远镜的人没发现银河系,而望远镜传到伽利略手里,让他改进了一下就发现了银河系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剥削之后就说,资本家发财的秘密就来自剩余价值,利润就是剩余价值。

这下子可把资产阶级惹恼了,立即组织一大帮经济学家猛批劳动价值论,把劳动价值论打进十八层地狱,还泼满了狗屎咒,永世不得翻身,急急如律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劳动价值论被推翻之后,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他们又把效用价值论从垃圾堆里面请出来,给梳洗打扮一番,还鼓捣出来了一个边际效用价值论,披上龙袍,急急忙忙地扶上了皇位,并美其名曰新古典。

所以,从那时开始,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学里就再也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影子了。即使偶尔出现一次,也是以反派角色出现的,以提醒年青人不要忘了劳动价值论的丑恶,千万不要忘记节级豆争。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资产阶级否定劳动价值论,就是为了否定剥削,目的很明显,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他们不说,我们也能看出来。

那么为什么他们不说他们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是为了否定剥削呢?如果他们这么说了,就说明他们否定劳动价值论只是为了保护私利,谁还信他们否定劳动价值论是出于科学的立场呢?也就没有人信他们否定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了。其中的逻辑就是这样的,他们不傻。

劳动价值论一被否定之后,剥削自然就不存在了。否定了剥削之后,资本家养活工人的理论才能立住脚。不破不立。一整条逻辑链很清晰。

不过效用价值论缺陷实在是太大,资产阶级学者为了能找到一个更好的价值论替代它,就不断搞出来一些新的价值论,例如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机器价值论。但是一个不如一个,都没成气候。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qb85V 发表

你老师没错。

不要搞非主流,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如果你能够用 “劳动价值论” 重构金融理论,当我没说上面的话,这样的话你甚至可以给你老师当老师了。

另外,个人觉得所谓的 “边际效用价值论”最重要的东西是 “边际” 而不是“效用”。


既然你是金融专业的,我就举个例子吧。这个例子是金融工程的老师举的用以讨论为什么市场上要存在套保者、投机者和套利者的。

金融衍生品,比如期权 / 期货,特别是前者,在传统观点看来只是一种类似于 “赌博” 的零和博弈,空头的盈利是多头的亏损,反过来了也是,那么这个市场为什么会存在呢,多头和空头为什么还愿意在这个市场上交易?

原因很简单。

虽然这个市场上的人的确在玩资金的转移游戏,但多头 / 空头可以通过交易获得少量的亏损,或者通过支付一笔类似于 “保险费” 一样的期权费锁定损失。这规避了产生更多亏损和风险的可能性,套保者和投机者的游戏给双方都带来了效用水平的上升。

套保者通过有限的亏损换取抑制风险的可能性,投机者通过获取资产得到预期的风险收益。

同时在交易过程中确定了风险资产的价格,并对风险和预期进行了定价。市场交易者的效用通过交换均得以提高,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两者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知乎用户 包不同 发表

把两个不同分析范式里的价值理论不加解释地放在一起比较,

纯属狗带嚼子——胡勒。


一个是经济学专业课的理论,另一个是政治课的理论。


效用价值论是实证理论:

马氏劳动价值论(注意跟亚当. 斯密不是一回事哦~)是规范理论:


效用价值论里的价值接近于使用价值的概念,是名词;

马氏劳动价值论里的价值指交换的时候价格 “值” 多少,是动词名用:


效用价值论里的价值指直接价值;

马氏劳动价值论里的价值是指间接价值(不妨把交换看作间接的使用):


使用(效用)价值连质带量(马克思说:“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有一定量为前提”),是完整的价值概念;

马氏交换价值只有量没有质,是 “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 价值概念。


效用价值论是相对价值论,就像 “天体告诉时空如何弯曲,弯曲的时空告诉天体如何运动” 一样,供需意愿——许许多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产意愿和支付意愿——决定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决定由谁来生产和消费到哪里去:

这里默认:愿意支付 100 美元购买的意思是愿意以不高于 100 美元的价格购买。所以,需求曲线必定是右侧下倾的——在 60 美元的价格水准上不仅有愿意支付这个价格的人,还有愿意支付 100 美元与 80 美元的人,更低的价格上就会对应着更多的购买意愿。同理,供应曲线必然是右侧向上的,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均衡价格。

经常看到有经济学家怀疑均衡价格是否真实存在。我举个栗子:国内证券与期货市场每天按照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成交量最大” 三原则(为什么要依据这三条原则?留给学金融的你自己思考了)进行 “集合竞价”,所形成的“开盘价” 就是市场在开盘那一时点的均衡价格。当然,进入连续竞价阶段,旧的均衡就被打破了。市场是不断变化着的。

庞巴维克很早就在《资本实证论》中举过类似证券交易市场的马市栗子:

.

马氏劳动价值论是绝对价值论,就像牛顿用旋转的水桶证明 “绝对” 空间,进而证明了天体的“绝对运动”:


效用价值论是解释价格如何配置资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来创造财富的:

马氏劳动价值论(与亚当. 斯密不是一回事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效用价值论是解释世界的,马氏劳动价值论是改造世界的**:**


But

虽然西经与马经分属不同的 “范式”,但是,不同的范式之间是可以经过“翻译” 之后加以比较的。

采用术语并不会增加一个理论的精确性,而只是为了简洁。

譬如前面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里面讲:“边际买者” 是指 “价格再提高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买者”,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为 “价格再降低一点就首先返回市场的买者”。

Paul 只愿意支付 80 美元购买专辑,当价格提高到 81 美元,他就不买了,降低到 80 美元,他又会买了——这时就称 Paul 是 80 美元价格上的边际买者。至于 John,他的支付意愿是 100 美元,即使涨到 90 美元他也会购买这张专辑的,John 就不是 80 美元的边际买者。

理解了 “边际” 这个概念后,我们就可以推广到 “边际卖者”、“边际使用价值” 等等概念,表达起来比较简洁,而不必每次带着一大坨日常用语。

对于边际理论而言,使用一大坨日常用语来表达并不会使这个理论变得不精确,仅仅是不简洁而已。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没弄懂。” 假如一个学者满口术语而无法翻译成日常用语,说明他自己也没弄懂。

虽然效用价值论和马氏劳动价值论里都有 “价值” 二字,但这两个 “价值” 显然不是一个意思,我尝试着来把这两种价值理论都翻译一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里面讲:“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同时他又承认,劳动本身不过是自然力的一种(见《德国工人纲领批注》),风力、水力、火力、畜力等等自然资源,包括未经劳动开垦的处女地都是有使用价值的(《资本论》里就是这么写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交换价值到底是只表现劳动的使用价值,还是表现了劳动 + 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

正确的回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按照马克思的逻辑,交换价值当然 “” 表现劳动 + 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

肥沃的土地比贫瘠的土地有更大的使用价值,与较少的劳动结合就能产出比贫瘠土地更多的粮食,难道粮食的交换价值里会不表现出土地的使用价值吗?

But,这是 “解释性” 的。

马克思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世界——“应该” 让交换价值只表现劳动的使用价值。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简略描述了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若干制度,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要用 “劳动时间券” 取代金钱——这是对世界的一种改变!

把马氏 “劳动价值论” 翻译成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马克思讲的其实是“应该按照劳动时间来决定交换价格值多少论”——这是一个应然命题而不是实然命题,是一个规范表述而非实证表述,是改变世界而不是在解释世界。

所以,马氏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压根没矛盾,认为二者有矛盾完全是一种误解。

效用价值论讲交换价值(价格)“” 表现劳动 + 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的(马克思并没有否认这一点);马氏劳动价值论讲交换价值(价格)“应该” 只表现劳动价值的。

顺便说一下,在《资本论》里面价格与价值是通用的。在这段话里,马克思认为劳动量决定 “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动速度就决定了有多少货币参与流通。换而言之,按照马克思的看法,过多的金银被开采出来或者国家发行过多的货币是不应该造成通货膨胀的——这显然不是一个实证表述而是规范表述(否则就太瞎了)。你得去“规定” 物价由劳动量决定,禁止用多出来的货币购买物资才行。


借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讲——效用价值论仅仅告诉我们世界 “是” 什么样子的,而没有讲世界 “应该是” 什么样子的。所以只讲效用价值论不讲马氏劳动价值论是不完整的,就像个瘸子;马氏劳动价值论可以决定我们长期事业的奋斗 “目标”,但是需要从效用价值论学到用什么样的“手段” 才可以实现这些目标,只讲马氏劳动价值论不讲效用价值论就像瞎子。

科学的地盘与跟宗教的地盘本身是界线分明的——科学回答这个世界 “是” 什么的问题,宗教回答这个世界 “应该是” 什么的问题。爱因斯坦讲,宗教不一定非要跟神发生关系,否则“佛陀和斯宾诺莎就不能算是宗教人物了”。我们中国人讲的“三教九流”,就是指儒、道、释三教。

就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宗教吧,它也是在跟宗教抢地盘。

宗教也好,马克思主义也罢,科学与他们都没什么冲突,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当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把马克思写的一切话语都当成绝对真理的时候,就意味着政治对科学领域的粗暴干预,李森科把科学上的不同见解之争偷换成政治立场之争,把持异见的学者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即是一例。

另一方面,科学的代表人物也常常根据科学方法试图对价值和目的做出根本性的判断,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置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上,也是一种政治不正确。

就连马克思主义的死对头,号称奥地利经济学派院长、资本主义魔鬼辩护士的路德维希. 冯. 米塞斯也承认:“目的” 超出了经济学这门科学的范围,科学经济学无法告诉人们 “应该不应该”如何行为,仅仅告诉人们用什么样的 “手段” 才能实现这些目的。

在米塞斯看来,科学经济学就是预言人们何种行为将导致何种结果的一种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检验一个科学理论的预言 “是不是” 与事实一致。

所以,我们既需要上专业课,也需要上政治思想课(无论什么专业都要上这门课),才能培养出 “又红又专” 的人才来。

吹捧专业课理论贬低政治课理论就像是瘸子,吹捧政治课理论贬低专业课理论就像是瞎子。

为什么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只讲善意、立场、政治正确而不去观察事实,可不是瞎么……


那么,我们回到科学经济学的问题上来:

既然交换价值表现使用价值,为什么水的使用价值很大,交换价值却很小?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问:水可以用来饮用,也可以用来洗澡,交换价值表现水的哪一种使用价值?表现饮用水还是洗澡水的使用价值?

答案是:交换价值表现水的边际使用价值(相信你现在已经理解了 “边际” 这个词的意思)。


庞巴维克在《资本实证论》中讲,如果一种东西只能满足一种需要(只有一种使用价值),那么问题就简单了。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一种东西能满足多种需要,同种需要又能由多种东西来满足。那么,我们如何决定哪种需要由哪种东西来满足呢?

他举了个一种东西能满足多种需要的例子:

我觉得庞巴维克的这个例子比 “馒头论” 好多了。虽然讲的是一个农夫,但这个例子对于一个村庄、城市、国家来说也同样成立。

譬如一个有 1 万人的小镇,每年收获 5 万袋谷物,其中 1 万袋是保命的;第二个 1 万袋是管饱的;第三个一万袋是转化成肉食的;第四个一万袋是酿酒的;第五个一万袋是养鹦鹉解闷的…… 当然众口不一,使用这五万袋谷物的方式会更加多样,如果有多到用不完的谷物,不妨把它给孩子们当沙子玩,卫生又安全。那么,交换价格究竟反映了谷物的哪一种使用价值?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小镇有 5 万袋谷物的话,谷物的交换价格就是喂养鹦鹉给小镇居民带来欢乐的效用价值。如果用能给小镇居民带来更大效用的东西来交换,小镇居民就会放弃喂养鹦鹉来用谷物交换更大的效用。如果因为天灾,某一年小镇只收获了 4 万袋谷物,那么谷物的交换价格就是用来酿酒的效用价值。酒是小镇居民的心头挚爱,商人再要来交换谷物的话就得加钱。

所以,如果这个小镇的谷物供应因为天灾而减少了 20%,在没有其他替代供应的情况下,谷物价格就会从喂鹦鹉的边际效用涨到酿酒的边际效用,即 300%。

而按照马氏劳动价值论,付出同样多的劳动量产量减少 20%,价格就 “应该” 涨 25%。

错把规范理论当成实证理论来用,就会像中航油的陈久霖、国储铜的刘其兵一样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大败亏输——这当然怪不到马克思头上,只能说他们学艺不精。


供应和需求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完全可以用镜像关系来看待。

从需求角度看,我们是优先满足最紧要的需求,最后满足最不紧要的需求;从供应的角度看,我们就是优先选择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最后选择成本最高的生产方式。

当付出的成本等于带来的效用,我们就不再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消费,这是最 “经济” 的做法。

所以,交换价值 = 边际使用价值 = 边际供应成本(劳动量)

就拿铜矿来说罢,智利埃斯孔迪达有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开采出来的原矿石含铜 3%,中国江西德兴铜矿开采出来的原矿石含铜 0.5%,这意味着德兴铜矿要花费 6 倍的劳动量,才能开采出与埃斯孔迪达矿一样多的铜。世界各地正在生产的铜矿生产成本相差非常之大——从最低的每吨 1500 美元到 6000 多美元都有。

理论上铜矿的生产成本是没有上限的,譬如某个小行星上有铜,但是那个开采成本是天文数字,当然我们都知道那是 “没有必要” 去开采的。但是,假如你是一个社会计划者,从 1500 美元到无穷大,你能告诉我哪些铜矿是 “有必要” 开采的,哪些铜矿是 “不必要” 开采的吗?(这个问题和前面保罗. 海恩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问 “你能从这张图中确定这个社区需要多少水吗” 是一个镜像关系)。你能告诉我这些成本各异的铜矿生产出来的铜的 “价值” 是多大吗?


马氏劳动价值论仅仅是边际理论的一个特例。

当供应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交换价值 = 边际劳动量 = 社会必要劳动量

除了空气、阳光这些几乎具有 “无限弹性” 的供应之外,马氏劳动价值论没有任何解释力。它差不多是一个真空世界里各向同性的球形人理论。要命的是,马克思还要用这个理论来改造世界,把人的技能树 “全面发展” 成各向同性的球形:

这个 “废除劳动分工”、“全面发展” 的理想在传统农耕社会还有一点点实现的可能,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一万小时定律” 已经注定了人的技能树不可能全面发展成球形。

每个人在技能树的不同方向上发展,然后互相交换,才是最经济的。

知乎用户 欢欢老师​ 发表

你可能要先解释清楚几个概念:比如说你提到的 “劳动价值论” 具体指的是什么?“贬低”和 “吹捧” 如何定义?

知乎用户 路觉 发表

有句话说的很对啊:“范式冲突如杀人父母”。

至于马克思的经济学地位——

关于马克思的经济学贡献

知乎用户 SailorPrice​ 发表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劳动价值论从来没有被所有人认同过,也从来没有被证明一定正确揭示了客观现实。至少这个世界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一假说来运行。

如果有一个人因为不认同劳动价值论就要收到批判,这个社会与封建专制又有何异?

这位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贬低劳动价值论,那么他问题确实很大,因为课堂传递的价值不应当有强烈的反主流倾向。

如果是私下场合,那感情还不允许别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咯?你们这莫不是些暴徒?

知乎用户 冯. 李斯特 发表

如何评价现在大学的教师贬低地心说,吹捧日心说的行为?

知乎用户 ssagg 发表

劳动价值论,在这其实只是给工人阶级一个 “永不亏损” 的无敌道德立场罢了——他做的什么都是有 “价值” 的——哪怕做的东西烂地里根本没人要,甚至对他人有害也一样。

劳动价值论也没解释什么更宏大的话题,它只不过是在 “把作用范围不断外扩,让人无从验证”——类似于这样的逻辑: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错,是一家人的错;当你真找来一家人对质,他又说这是全村人的错;当你真能找来全村人,他又说这是全市的错、全省的错、全国的错、全世界的错…,甚至全世界都证验没错时,它又能外扩到 “历史曲折”,只是时候未到,但历史复历史,历史何其多

知乎用户 盖因斯 iFortune​ 发表

什么是好专业?

劳动价值论:难学的专业就是好专业,越难越好。(学习时间相当于劳动时间,耗费的各种精力资源对应社会生产的各种定额消耗)

**边际效用价值论:容易找好工作(意味着边际意义上的 “吃香”)的专业才是好专业。**有些工科专业很难学,但学的知识在工作中不太用得到,而且招生数量极大,毕业生供过于求,只能进厂。而有些文科专业,比前述工科专业 “简单” 得多,但因为人造壁垒、总量控制、信息不对称,找到高性价比体面工作很容易。

知乎用户 PARADOXUS 发表

当用 “贬低”“吹捧” 这些词的时候,问题就变了。当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理论的时候,当然是可以也应当被讨论 / 支持 / 反对的。但实际上这玩意儿很多时候就是批评不得,这是超出学术的问题。所以别和马教徒争辩社科问题,而要和马学者去讨论。

知乎用户 万乃石​ 发表

半年没发工资了,老张和工友们去找老板要钱。

老板拿出一沓销售单据扔给工人:“你们看看,我买原料、买设备、租厂房、做营销今年花了 2000 万。可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只卖了 2000 万。按照效用价值,你们生产出来的这些东西,在消费者那里值的钱和成本一致,这说明你们的劳动是没有价值的,你们还敢来找我要钱?”

老张说:“我们不懂什么效用价值,我们就知道干活儿得拿工资。”

老板轻蔑地笑了一下:“没文化,我来给你们普及一下某校金融学老师的经典论述吧。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才是商品真正的价值,这就是效用价值。也就是说不管你们干多长时间活儿,下多大力气,你们生产的东西值多少钱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决定的。如果消费者只愿意出成本价购买,你们的劳动就没有价值,如果消费者出的价钱比我的成本低,你们的劳动价值就是负的,你们就该倒找给我钱。”

老张说:“你这是胡扯,我们都是按照你的要求做的,人家愿意出多少钱买我们怎么知道!”

老板说:“反正道理已经给你们讲明白了,回去多读读经济学方面的书。这效用价值可是随着消费者的欲望和主观心理变化的,说不定过几年咱们厂的东西就会被当成收藏品也不一定,到时候多发你们钱就是了,不要在工资这种小事情上没完没了,要关心经济规律大局!”

知乎用户 齐格 发表

恭喜你遇到一个正常的教师

知乎用户 丧尸解决专家 发表

劳动价值论可定量测量吗,价值的单位是什么,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怎么波动描述一下?

知乎用户 海上的烟火 发表

不能解释世界,就改变世界。劳动价值论做为打翻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论,没有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把资本家的厂都没收,把农民私自养的鸡都充公之后,

怎么办?

结果还是少数人掌握了绝大部分资源,而这些人还不懂经济、不懂化学、不懂机械,连账都不会算。结果只是生成了一个掌握资源而不懂生产的食利官僚层而已,他们有很高的意愿把官位传给自己的子女,大量近亲繁殖,所以呢,又必须逆淘汰掉真正有能力的人。

真是个完美的闭环,结果就是社会经济效率越来越低,问题越堆越多,拖垮经济。

马克思没想到这点吗?也不能说没有。他说了,共产主义是物资极大丰富,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的必然产物。

他可没说一个穷国可以搞成。

看看说明书好吧,还说老师怎样怎样呢。别学猴子拿着理论就一阵乱拍乱踢,满脑子只剩口号。

好吗?

知乎用户 silvergp​ 发表

因为我国的经济学课本正经八百教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而不是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实践所得出的,是对马列经典理论的发展和革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

马列经典著作对于经济体制的观点是消灭市场,消灭商品,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计划调节,而其理论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论

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已经明确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将过去的经济体制形容为 “阻碍生产力发展” 的。因此至少在经济学领域已经不再强调劳动价值论和单一的按劳分配了,而强调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且无论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都是基于市场的。

当然如果你能用劳动价值论重构经济和金融体系,那你流弊,你可以去当教授。

因此不是老师屁股歪了,而是时代进步了,他是金融老师,他有义务教你现代的经济学理论。

大部分对这个抱有疑问的,大多没有经历过我国的经济学专业的高等教育。我们小学中学上的,甚至大学的非经济学专业上的都是政治经济学。但是经济学专业,学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学通篇讲的却是改革,即我们的经济制度和马克思的理想经济制度的不同之处,保留了马克斯经济学的哪些部分,抛弃了哪些部分,为什么这么做。因此,光读政治经济学是没法了解我国的经济政策的。觉得老师讲的东西和自己以前知道的不一样,这太正常不过了,世界就是如此复杂。

知乎用户 风的经济学科普​ 发表

我所学到的以及我的认知和蕤 ray 的看法是一致的。

如果从金融领域最常讲的完全有效市场角度,在结合关于供给与需求的基本理论,在无摩擦,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你所说的效用价值会恰好等于劳动价值。也是魏杨说的那种情况。

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从需求端,也就是你说的效应价值这个角度分析时,会更符合现实。比较经典的对比,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突发奇想,从锯木头开始,造了一双筷子,然后匿名卖出去,卖不了多少钱吧。这段叙述了,就说明 1)匿名让市场有摩擦,你无法获得关于诺奖得主加成部分的价值。2)即使有诺奖名气加成,但是相对于其劳动时间,最后卖出的价格在不匿名的情况下,也是大概率低于其劳动价值的。所以一方面,市场摩擦很严重(交易成本高),另一方面,市场可能也没有充分竞争。就会导致我们观察到效用价值与市场价格更相符。

但是如果说作为老师,在授课时按理说还是应该详细讲清楚的,不应该单一贬低一个理论,如果说在不加入额外说明或者假设下,无脑批判劳动价值论,那确实和魏杨说的一样,你遇到的老师有点半吊子。

知乎用户 DaedalusLab 发表

建议不要学习腐朽的 “效用价值论”

不知道题主什么专业

如果是商科的话

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那是一个赛一个腐朽

建议退学

知乎用户 王治平 发表

第一,不要用 “贬低”“吹捧” 之类的情感词,学术探讨本应百花齐放。第二,经济学是与时俱进的学问,它本身是开放的,是在不断进步的,任何一种理论一旦固步自封就不是科学了。

知乎用户 山人 发表

因为他根本就不需要用到,以货币本身作为考察对象,而劳动价值论只能在货币失效也就是说退水后才能发现其根基

知乎用户 穆逸扬 Myytydy 发表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由和我们一样的有视角局限的人提出的。

就像我在之前答案中提到的:

任何理论,都是在其适用范围内,暂未被推翻的猜想。

所谓的放之四海皆准的 “绝对真理”,就像欧式几何中没有体积的点和没有尽头的直线一样,直存在于人们的信念和想象中——也就是说,这样的 “绝对真理”,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

所以劳动价值论也好,效用价值论也罢,想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受众基础,都需要在其适用范围内接受后来者的基于理性和逻辑的审视、评判甚至是质疑。

不同价值理论之间这种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同样符合优胜劣汰的演化论逻辑,区别无非是 “物竞天择”,变成了基于理性和逻辑的 “论竞人择”。

我之所以将一种理论加入自己认知框架,是因为它相比其他竞争理论在其适用范围内具备更强的解释力、其前提假设更符合现实情况、其理论的逻辑推导更无懈可击。

而绝不是因为相信它是某种往圣先贤提出的 “绝对真理”,因此就选择无条件信任,而无需额外审视与验证,也绝不容任何批评与质疑。

如果题目中提到的这位教授,出于和我类似的原因,选择将效用价值论而非劳动价值论纳入自己的认知框架,这完全是他作为有目的行动个体的自由。

其中并不存在对劳动价值论的 “贬低”,或者对效用价值论的 “吹捧”。无非是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如何认识世界这个非常主观个人的问题上,从两种互不相容的理论猜想之中,选了一个更合我意的留下而已。

就想有经验的厨子选一把趁手的菜刀一样,自有一套无需与其他厨子达成共识的判断标准,只要不耽误切菜就行了。

选择不代表 “吹捧”,放弃不意味着“贬低”。反倒是题主对这种选择的刻意“贬低”,有“吹捧” 自己所持立场之嫌。

知乎用户 krishna 发表

说这些都没用,就问你信奉劳动价值论的国家的工会和信奉效用价值论的国家的工会,哪个为工人争取到了更多福利和更有尊严的工作环境?

知乎用户 乌拉尔萌狼布狼牙 发表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随着它的出现,就有了一整套成熟的官许的欺诈办法、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来代替那简陋的非科学的生意经。

这种从商人的彼此嫉妒和贪婪中产生的政治经济学或发财致富的科学,额角上就打着最丑恶的自私自利的烙印。人们还有一种幼稚的想法,以为金银就是财富,所以必须在一切地方尽禁止 “贵” 金属出口。各国彼此对立着,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他们不择手段地骗取那些和本国通商的民族的现钱,并把侥幸得来的金钱牢牢地保持在关税线以内。

如果彻底实行这个原则,那就会葬送商业。因此,人们便开始越出这个最初的阶段。他们开始明白,一动不动地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中的资本却会不断增殖。于是,各国之间的关系比较友好起来。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币当做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并且他们认识到多花一点钱买甲的商品一点也不会吃亏,只要能以更高的价格把它卖给乙就行了。重商主义的学说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商业的贪婪性已多少被掩盖起来;各国开始逐渐接近,开始缔结友好通商条约,彼此进行贸易,并且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竭力互献殷勤,彼此效劳。

但实质上还是同从前一样,贪财和自私,当时总由商业竞争所引起的战争就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这种贪财和自私。这些战争也表明了:贸易和掠夺一样,是以拳头为后盾的;人们只要认为哪些条约最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昧着良心使用诡计或暴力来把它们订成。 贸易差额论是整个重商主义学说的中心。正因为人们始终固执地相信金银就是财富,所以他们认为只有那最终给国家带来现金的交易才是有利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们就拿输出和输入来比较。如果是出超,那末他们就认为这个差额会以现金的形式回到本国,而这个差额也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额。因而经济学家的手腕就是要设法使输出和输入到每年年底有一个顺差。就为了这样一个可笑的幻想,成千上万的人都做了牺牲品。商业也有它的十字军远征和宗教裁判所。

18 世纪这个革命的世纪使政治经济学也发生了革命。然而,这个世纪的一切革命都是片面的,都停留在对立的状态中,抽象的唯物主义和抽象的唯灵论相对立,共和国和君主国相对立,社会契约和神权相对立,政治经济学的革命也是这样,它未能克服对立。依然到处都是这些前提;唯物主义不干预基督教轻视人类和侮辱人类的现象,它只是把自然当做一种绝对的东西来代替基督教的上帝并把它和人类对立起来;政治学没有想到去研究国家的各个前提;政治经济学没有想到提出私有制的合理性问题。所以新的政治经济学只有一半是进步的;它不得不背弃它自己的前提,不得不求助于诡辩和伪善,以便掩盖它自己所陷入的矛盾,以便得出那些不是由它自己的前提而是由这个世纪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出来的结论。这样,政治经济学就带上了博爱的性质;它不再宠爱生产者,转而垂青消费者了;它假惺惺地对重商主义学说的血腥恐怖表示衷心的厌恶,并且宣布商业是各民族、各个人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的纽带。所有这些都十分冠冕堂皇,可是这些前提马上又显身手了,它们创造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来对抗这种伪善的博爱,这种学说是过去一切学说中最粗暴最野蛮的一种学说,一种绝望的学说,它玷污了关于仁爱和世界公民的一切美妙的言词;这些前提创造了并发展了工厂制和现代的奴隶制,这种奴隶制就它的不人道和残酷性来说并不亚于古代的奴隶制。新的政治经济学,即以亚当 · 斯密的 “原富”179 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也同样是伪善、矛盾和不道德的。这种伪善、矛盾和不道德目前在一切领域中和自由的人性处于对立的地位。

可是,难道说亚当 · 斯密的学说不是一个进步吗?当然是进步,并且是一个必要的进步。为了使私有制的真实的后果能够显露出来,就必须摧毁重商主义学说、它的垄断以及它对商业关系的束缚;为了使当代的斗争能够成为普遍的人类斗争,就必须使所有这些地方的和民族的打算退居次要的地位;必须使私有制的理论抛弃纯经验主义的纯客观主义的研究方法,使它具有一种理论也对后果负责的更为科学的性质,从而使问题涉及全人类的范围;必须通过企图否认旧政治经济学的不道德和因此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即伪善而使这种不道德达到极点。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乐于承认,仅仅由于论证并实现了贸易自由,我们才有可能超出私有制的政治经济学的防伪,然而我们同时也应该有权指出,这种贸易自由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微不组道的。我们所要批判的经济学家离我们的时代越近,我们对他们的判决就越严厉。因为亚当 · 斯密和马尔萨斯所看到的现成的原理只不过是一些片断的东西,而在最近的经济学家面前却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学说;一切结论都已经做出来了,各种矛盾都表现得十分清楚,但是他们却没有去追究各个前提,还总是为了整个学说负担着责任。距离我们时代越近的经济学家越不老实。时代每前进一步,要把政治经济学保持在时代的水平上,诡辩术也必须提高一步。所以李嘉图的罪过就比亚当 · 斯密大,而麦克库洛赫和穆勒的罪过又比李嘉图大。

最新的政治经济学甚至不能对重商主义的学说做出正确的评价,因为它本身就带有片面性,并且还有重商主义的各个前提拖累着它。只有超出这两种学说的对立,批判这两种学说的共同前提,并从纯粹人类的一般基础出发来看问题,才能够给这两种学说指出它们的真正地位。那时大家就会明白,贸易自由的捍卫者原来是一些比旧时的重商主义者更为恶劣的垄断者。那时大家就会明白,在新经济学家的虚伪的人道背后,原来隐藏着旧经济学家闻所未闻的野蛮;旧经济学家的概念虽然混乱,但是和他们的反对者所捏造的逻辑比较起来还是单纯的、有连贯性的;这两派中任何一派都不再可能只责备对方而自己不会受到同样的责备。所以最新的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就无法理解李斯特为什么要恢复重商主义,但是我们却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不彻底的暧昧不明的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必然要重新分解为它基本组成部分。正如神学不回到迷信,就要进步到自由哲学一样,贸易自由不造成垄断的恢复,就要造成私有制的消灭。

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唯一的肯定的进步就是探讨了私有制的各种规律。这种政治经济学确实包含着这些规律,虽然这些规律没有成为最后的结论,还没有清楚地表述出来。由此可见,在问题涉及寻求生财捷径的一切地方,就是说,在一切纯经济问题的争论中,贸易自由的捍卫者是正确的。当然,这里指的是支持的人争论,而不是和反对私有制的人争论,因为正如英国社会主义者早就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证明的那样,反对私有制的人从经济观点出发也能够正确地解决经济问题。

因此,我们在批判政治经济学时就要研究它的基本范畴,揭露自由贸易制度所产生的矛盾,并从这个矛盾的两方面做出结论。

“国民财富”一词是由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竭力概括才初次出现的。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这个用语便没有任何意义。英国人的 “国民财富” 很多,但是他们却是世界上最穷的民族。必须完全抛弃这个用语或采取一些使它具有意义的前提。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等用语也是一样。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把这种科学称为私经济学,因为在这种科学看来社会关系只是为了私有制而存在。

私有制产生的最初的结果就是商业,即彼此交换生活必须品,亦即买和卖。在私有制的统治下,这种商业和其他一切活动一样,必然是商人收入的直接源泉;这就是说,每个人必然要尽量设法贱买贵卖。所以在任何一次买卖中,两个人在利害关系上总是绝对彼此对立的;这种冲突带有完全敌对的性质,因为各人都知道对方的意图,知道对方的意图是和自己的意图相反的。因此,商业所产生的第一个后果就是互不信任,以及为这种互不信任辩护,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不道德的目的。例如,商业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对一切可能降低该商品的价格的东西都绝口不谈,秘而不宣。由此可见,在商业中是允许利用对方的无知和轻信来取得最大利益的,并且也同样允许给自己的商品添上一些它本来没有的特点。总而言之,商业就是一种合法的欺诈。任何一个商人,只要他肯尊重真理,他就会证明实践是符合这个理论的。

重商主义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种纯朴的旧教三坦率精神,它丝毫不隐瞒商业的不道德的本质。我们已经看到,它多么公开地暴露自己卑鄙的贪婪。18 世纪各国间的相互敌视、可憎的嫉妒以及商业竞争都是贸易的必然结果。社会舆论既然还没有用人道粉饰起来,那么,它为什么要掩饰直接从商业本身的非人道的和充满敌意的本质中所产生的现象呢?

但是,当政治经济学中的路德 - 亚当 · 斯密快要开始批判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情况就大大地改变了。时代变得人道些了,理性得势了,道德开始要求自己永远的权利了。强迫订立的通商条约、商业战争、各民族间的严重的孤立状态开始和前进了的意识异常激烈地冲突起来。新教的伪善代替了旧教的坦率。亚当 · 斯密证明了商业的本质中就有人道的基础,商业不应当 “是纠纷和敌视的最丰富的源泉”,而应当是“各民族、各个人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的纽带”(参看“原富” 第四卷第二节);因为就事物本性而言,总的说来商业对它的一切参加者都是有利的。

亚当 · 斯密颂扬商业,说商业是人道的,这是对的。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不道德的东西;商业对道德和人性也表示过应有的尊重。但是,是怎样的表示啊!当中世纪的强权,即公开的拦路行劫变成了商业时,这种行劫就变得人道些了;当商业上禁止货币输出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转变成重商主义学说时,商业也变得人道些了。现在连这种学说本身也变得人道些了。当然,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同廉价卖给他货物的人们和高价买他的货物的人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以个民族要是惹起它的供应者和顾客的敌视,那它就实在太愚蠢了。它表现得愈友好,就对它愈有利。商业的人道就在于此,而这种为了达到不道德的目的而滥用道德的伪善手段就是贸易自由论所引以自豪的东西。伪君子叫道:难道我们没有打倒垄断的野蛮吗?难道我们没有把文明带到穷乡僻壤去吗?难道我们没有使各民族和睦起来并减少战争吗?不错,这一切你们都做了,但是你们是怎样做的呢!你们消灭了小的垄断,为的使一个巨大的根本的垄断,即私有制能够更自由地更慢无止境地发展起来;你们把文明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为的是夺取新的天地来施展你们的卑鄙的贪婪;你们使各民族结为兄弟(但是是盗贼兄弟),你们减少待战争,为的是在和平时期发更大的横财,为的是使个别人之间的仇恨和可耻的竞争达到极端尖锐的地步!你们在什么时候做事情是纯粹从人道的动机出发,是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不应存在的对立这种意识出发呢?你们什么时候讲过道德,什么时候不图谋私利,不在心底隐藏一些不道德的自私自利的邪念呢?

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竭力用瓦解各民族的办法来使敌对关系普遍化,使人类变成一群正因为利害相同而互相吞噬的凶恶的野兽(竞争者不是凶恶的野兽又是什么呢?)。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做完这个准备工作之后,只要再前进一步(即使家庭解体)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于是它自己的心爱的发明即工厂制度就来帮助它达到这个目的。共同利益的最后痕迹,即财产的家庭共有制被工厂制度破坏了,至少在英国这种家庭共有制已处在瓦解的过程中。孩子一到能劳动的时候,就是说,一到九岁,就靠自己的工钱过活,把父母的家只看做一个小客栈,交给父母一定的缮宿费。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可是,难道还可能不这样吗?从贸易自由学说的基础即利益的彼此隔绝中还能产生出什么别的结果呢?一个原则一旦被运用起来,它的一切的结果就都会贯串着这一原则,不管这是否符合经济学家的心意。

然而经济学家自己也不知道他在为什么服务。他不知道,他的全部利己的论辩只不过构成人类整个进步的链条中的一环而已。他不知道,他瓦解一切私人利益,只不过是替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而已。

因商业而形成的第一个范畴就是价值。这个范畴和其他一切范畴的问题,在新旧两派经济学家之间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因为直接热中于发财的垄断主义的信徒没有时间来研究各种范畴。所有这类问题的争论都是从最新的经济学家开始的。

运用对立性的经济学家自然要同双重的价值即抽象(或实际)价值和交换价值打交道。关于实际价值的本质,英国人和法国人萨伊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前者认为生产费用表示实际价值,后者则断言实际价值要靠物品的效用来测定。这个争论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这些经济学家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

这样,英国人(特别是麦克库洛赫和李嘉图)就断言,物品的抽象价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请注意,是抽象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不是 exchanggeable value[交换价值],不是商业价值;至于商业价值,那完全是另一回事。为什么生产费用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呢?因为 – 请注意听!– 在普通情况下,如果竞争放在一边,那谁也不会把物品卖得比它的生产费用还低。谁也不会这样卖吗?既然这里讲得不是商业价值,那么,我们谈 “出卖” 干什么呢?一谈到“出卖”,我们决定不谈的商业就重新立刻出现了,而且它还是这样一种商业!一种不把主要的东西即竞争考虑在内的商业!起初我们有抽象价值,现在我们又有了抽象商业,一种没有竞争的商业,这就等于有人而没有身体,有思想而没有产生思想的脑子。一旦竞争被放在一边,也就没有任何保证使生产者恰恰按照他的生产费用来出卖商品,难道经济学家连这一点都没有想到吗?多么混乱啊!

还不仅如此!我们就暂且假定,一切都像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假定某人花了大量的劳动和费用制造了一种谁也不要的毫无用处的东西,难道这个东西的价值也要按照生产费用来计算吗?经济学家回答说,决没有这样的事,谁愿意买这种东西呢?于是我们立刻不仅碰到了萨伊的臭名远扬的效用论,而且还碰到了随着 “购买” 而来的竞争。这样就形成了尴尬的场面,经济学家一刻也不能忠实于他的抽象了。不仅他所竭力避开的竞争,而且连他所攻击的效用论也都时时刻刻地扰乱着他的清思。抽象价值以及抽象价值是由生产费用来决定的说法,都只不过是一些抽象不实际的东西。

我们再一次暂且假定经济学家是对的,但是他如果不把竞争考虑在内,他又怎样来确定生产费用呢? 我们研究一下生产费用,就可以看出,这个范畴也是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的。这里又一次暴露了经济学家无法贯彻他的主张。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萨伊的学说,那我们也会发现同样抽象的东西。物品的效用是一种纯主观的根本不能绝对确定的东西,至少它在人们还在对立中彷徨的时候是不能确定的。根据这种理论,生活必需品较之奢侈品应该具有更大的价值。在私有制统治下,竞争是唯一比较客观地、似乎一般能决定物品效用大小的办法,然而正是竞争被搁在一边了。但是,只要承认竞争关系,生产费用的问题也就随之而生,因为谁也不会把他的产品卖得比它的生产成本还低。因此,不管愿意与否,在这里对立的一面就要转化为对立的另一面。

让我们设法来澄清这种混乱状态吧。物品的价值包含两个要素,争论的双方硬要把这两个要素分开,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双方都毫无结果。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是否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才谈得上运用价值来进行交换的问题。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末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因素。

这个基础是交换的唯一正确的基础。可是假如以这个基础作出发点,那末物品的效用又该谁来决定呢?单凭当事人的意见吗?这样总会有一方受伤。是否有一种不取决于当事人、不为当事人所知悉、只根据物品固有效用来决定的方法呢?这样,交换就只能强制进行,并且每个交换者都会以为自己受骗了。不消灭私有制,就不可能消灭物品本身所固有的实际效用和这种效用的决定之间的对立,以及效用的决定和交换者的自由之间的对立;而在私有制消灭之后,就无须再谈现在这样的交换了。到那个时候,价值这个概念实际上就会愈来愈只用于解决生产的问题,而这也是它真正的活动范围。

然而目前的情况怎样呢?我们看到,价值这个概念被强行分割开了,它的每一方面都在叫嚷着说自己是这一概念的整体。一开始就被竞争所歪曲的生产费用,应该起价值本身的作用;纯主观的效用也应该起同样的作用,因为目前不可能有第二种效用。要帮助这两个跛脚的定义站住脚,在两种情况下都必须把竞争考虑在内;而这里最有意思的是:当英国人谈论生产费用时,竞争代替了效用,而当萨伊谈论效用时,竞争却带来了生产费用。但是,竞争究竟带来什么样的效用和什么样的生产费用!它带来的效用要取决于时机、时尚和富人的癖好,它带来的生产费用则随着供和求的偶然的对比关系而上下波动。

实际价值和交换价值间的差别就在于物品的价值不等于人们买卖中给予它的那个所谓的等价物,就是说,这个等价物并不是等价物。这个所谓的等价物就是物品的价格,如果经济学家是诚实的,他也许就会把等价物一词当做 “商业价值” 来使用。但是为了商业的不道德不至于太刺眼,经济学家总得要保留一点价格和价值这些联系的样子。说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和竞争的相互作用来决定,这是完全正确的,并且是私有制的一个主要的规律。经济学家的第一个发现就是这个纯经验的规律;他发现这个规律后,就把他的实际价值抽象化了,就是说,把在竞争关系均衡、供求平衡的时候所确定的价格抽象化了。这样以来,剩下的自然只有生产费用,经济学家就把它叫做实际价值,其实我们这里涉及的只是价格的一种规定性而已。但是整个政治经济学从此就被弄得本末倒置了:作为基本东西和价格源泉的价值倒要从属与它自己的产物 – 价格了。大家知道,正是这种颠倒黑白构成了抽象的本质。关于这点,请参看费尔巴哈的著作。

据经济学家所说,商品的生产费用是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的:生产原料所必须的土地的地租,资本及其利润,生产和加工所需要的劳动的报酬。但是人们立刻就发现,资本和劳动是一个东西,因为经济学家自己就承认资本是 “积累起来的劳动”。于是,剩下的就只有两个方面,即自然的客观的方面 – 土地和人的、主观方面 – 劳动。劳动包括资本,此外还包括经济学家像也想不到的第三要素,我指的是简单劳动这一肉体要素以外的发明和思想这一精神要素。发明的精神和经济学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一切发明没有他的参与就不会落到他手里吗?有哪一件发明曾经使他花费过什么?因此,他在计算生产费用时为什么要为这些发明操心呢?在他看来,财富的条件就是土地、资本和劳动,除此而外,他什么也不需要。科学是与他无关的。尽管科学通过贝尔托莱、戴维、李比希、瓦特、卡特赖特等人送了许多礼物给他,把他本人和他的生产都提高到空前未有的高度。可是这和他又有什么相干呢?他不懂得重视这些东西,科学的成就越出了他的计算范围。但是在一个超越利益分裂(正如同在经济学家那里利益是分裂的一样)的合理制度下,精神要素当然就会列入生产要素中,并且会在政治经济学的生产费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到那时我们自然就会满意地看到科学领域中的工作也在物质上得到了报偿,看到仅仅詹姆斯 · 瓦特的蒸汽机这样一个科学成果,在它存在的头五十年中给世界带来的东西就比世界从一开始为发展科学所付的代价还要多。

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个生产要——自然和人,而后者还包括他的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现在我们可以回来谈谈经济学家和他的生产费用。

经济学家说:凡是不能垄断的东西就没有价值。这个论点容后再详细研究。我们说:凡是不能垄断的东西就没有价格。这个论点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制度而言是正确的。如果土地能像空气一样容易得到,那末谁也不会付地租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而且在每一个场合下被占有的土地的面积总是有限的,因此,要使用一块被占有的亦即被垄断的土地,就得缴纳地租或者按照售价把它买下来。这样说明了土地价值的来源以后,再听到经济学家说什么地租是生息的土地和收入只能抵偿耕种时所花劳动的、最坏的土地两者的收益的差额,那就会觉得很奇怪。大家知道,李嘉图首先充分加以发挥的地租定义就是这样。如果需求一减少,马上就影响到地租,并且立刻就使相当数量的最劣等的耕地停止耕种,那末这个定义实际上是正确的。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所以这个定义是有缺陷的;况且这个定义没有包含地租产生的原因,仅仅由于这一点这个定义就已经站不住脚了。反谷物法同盟盟员托 · 培 · 汤普逊上校在反对这个定义时又把亚当 · 斯密的定义搬了出来,并且还加以论证。据他说,地租是想要使用土地的人们的竞争和现有土地的有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至少又回到地租产生的问题上来了;但是,这个解释没有包含土壤肥沃程度的差别,正如上述的定义忽略了竞争一样。

这样一来,同一个对象又有了两个片面的因而是残缺不全的定义。正如研究价值这个概念时一样,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以便得出一个正确的、来自事物本身的发展的、因而包括了实践中一切情况的定义。地租是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即自然方面(这个方面又包括自然属性和人的加工,即改良土壤所耗费的劳动)和人的方面即竞争之间的相互关系。让经济学家对这个 “定义” 摇头吧;当他们知道这个定义包括了有关这件事情的一切时,他们就会吓得目瞪口呆的。

地主无论如何不能责备商人。他靠垄断土地进行掠夺。他利用人口的增长来进行掠夺,因为人口的增长加强了竞争,从而抬高了他的土地的价值。他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和完全偶然地落到他手里的东西当做他个人利益的泉源以进行掠夺。他也靠出租土地、靠最终占有他的佃户的种种改良的成果进行掠夺。大地主们日益富有的秘密就在于此。

地主发财的方式是掠夺,亦即人人都有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的权利或不耕耘者就不应有收获,这两个公理并不是我们的主张。第一个公理没有包含抚育儿童的义务在内;第二个公理剥夺了每一代人的生存权利,因为每一代人都得继承前一代人的遗产。相反地,这些公理都是由私有制产生的结论。要末实现由私有制产生的一切结论,要末抛弃私有制这个前提。

甚至原始的土地占有,也是由于人们断言老早就存在过共同占有权,才被认为是正当的。所以,不管我们往哪里走,私有制总会把我们引到矛盾中去。

土地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把土地当做买卖的对象就是走向自我买卖的最后一步;这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是那样不道德,只有自我买卖的不道德才能超过它。原始的土地占有,少数人垄断土地,所有其他的人都被剥夺了基本的生存条件,这一切就不道德来说丝毫也不逊于后来的土地买卖。

如果我们在这里也撇开私有制不谈,那末地租就可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可以回到实质上是地租的基础的合理的观点上去。这时,以地租的形式脱离了土地的土地价值,就回到土地本身上来了。土地的价值是依据面积相等的土地在花费的劳动量相等的条件下所具有的生产能力来计算的;这个价值在确定产品的价值时实际上应当算做生产费用的一部分,它像地租一样是生产能力对竞争的关系,但是这里说的是真正的竞争,是到时候就会展开的竞争。

我们已经看到,资本和劳动本来是一个东西;其次,我们从经济学家自己的议论中也可以看到,资本是劳动的结果,它在生产过程中立刻又变成了劳动的基础、劳动的材料;可见,资本和劳动的短暂分离,立刻由在两者的统一中消失了;但是经济学家还是把资本和劳动分开,还是坚持这两者的分离,他只是在资本是 “积累起来的劳动” 这个定义中承认它们两者之间的统一。由私有制造成的资本和劳动的分裂,不外是与这种分裂相适应的并从这种分裂产生的劳动本身的分裂。这种分裂完成之后,资本又分为原始资本和利润,即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增殖,虽然实践立刻又将这种利润加到资本上,并把它和资本一起投入周转中。甚至利润也分裂为利息和利润本身。在利息中,这种分裂的不合理达到了顶点。贷款生息,即不花劳动单凭贷款获得收入是不道德的,虽然这种不道德早就孕育在私有制中,但究竟太明显而且早已被毫无偏见的人民意识看穿了,而人民的意识在认识这类问题上通常总是正确的。这一切微妙的分裂现象,都产生于资本和劳动的最初的分裂和完成这一分离的人类分为资本家和工人的分裂。而这一分裂正日益加剧,并且我们将会看到,它必然还会不断地加剧。但是资本脱离劳动,和我们研究过的土地脱离资本和劳动一样,最终总是不可能的。我们根本无法确定在某种产品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各占多少分量。这三种量是无法比较的。土地出产原料,但其中并非没有资本和劳动;资本要以土地和劳动作前提,而劳动至少要以土地,甚至大多数场合还要以资本作前提。这三种要素的作用截然不同的,无法用任何第四种共同的尺度来衡量。因此,在当前的条件下,要按这三种要素来分配收入,是找不到它们所固有的内在尺度的,于是问题只能靠一个完全外在的偶然的尺度即竞争或者强者狡诈的权利来解决。地租本身就包含着竞争;资本的利润只有由竞争来决定,至于工资的情况怎样,我们立刻就会看到。

如果我们撇开私有制不谈,那末所有这些反常的分裂现象就不会存在。利息和利润的差别也会消失;资本如果没有劳动、没有运动就什么也不是。利润将起资本用来衡量生产费用的发麻的作用,它将成为资本所固有的部分,正如资本本身将还原为它和劳动的最初的统一体一样。

劳动是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财富的泉源”、是人的自由活动,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它是无足轻重的。正如资本和劳动分裂开来一样,现在劳动也跟着分裂了;劳动的产物以工资的形式和劳动对立起来了,它和劳动分离开来,并且通常也是由竞争来决定,因为,如我们所知道的,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度来确定劳动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只要我们消灭了私有制,这种反常的分裂状态就会消失;劳动就会成为它自己的报酬,而以前转让出去的工资的真正意义,即劳动对于确定物品的生产费用的意义也就会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

我们知道,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一切终究都会归结为竞争。竞争是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他始终爱抚着她,但是请看,在这里出现的是一张什么样的美杜莎的怪脸。

私有制最初的结果就是生产分为两个对立面(自然的方面和人的方面),即分为土地和人的活动。土地没有人耕作仅仅是不毛之地,而人的活动的首要条件恰恰就是土地。其次,我们还看到,人的活动又怎样分成了劳动和资本,两个方面怎样彼此敌对着。这样,我们已经看到的就是这三种要素的彼此斗争,而不是它们的相互支持;现在,我们还看到了私有制还使这三种要素中的每一种都分裂开来。一块土地和另一块土地对立着,一个资本和另一个资本对立着,一个劳动力和另一个劳动力对立着。换句话说,由于私有制把每一个人孤立在他自己的粗鄙的独特状态中,又由于每个人和他周围的人有同样的利害关系,所以地主敌视地主,资本家敌视资本家,工人敌视工人。正是由于利害关系的共同性,所以在这种共同的利害关系的敌对状态中,人类目前状况的不道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竞争就是顶点。

竞争对立面就是垄断。垄断是重商主义者战斗时的呐喊,竞争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厮杀时的吼叫。不难看出,这个对立面也空洞无物的东西。每一个竞争者,不管他是工人,是资本家,或是地主,都必然希望取得垄断地位。每一小群竞争者都必然希望取得垄断地位来对付所有其他的人。竞争建立在利害关系上,而利害关系又引起垄断;简言之,即竞争转为垄断。另一方面,垄断也挡不住竞争的洪流;而且,它本身还会引起竞争,正如禁止输入或高额关税直接引起走私的竞争一样。竞争的矛盾和私有制本身的

矛盾是完全一样的。仡的利益是要占有一切,社会的利益则是要使每个人所站有的都相等。所以,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是直接对立的。竞争的矛盾在于每个人都想取得垄断地位,可是社会本身因垄断而遭受损失,因此必须消灭垄断。此外,竞争是以垄断,即财产的垄断为前提的(这里又暴露了自由主义者的虚伪),只要财产的垄断存在一天,垄断权也和它一样是正当的,因为既然存在着垄断,垄断就是财产所有权。可见,攻击小垄断,保留根本的垄断,这是多么可怜的不彻底呵!前面我们已经谈过,经济学家认为,一切不能作为垄断的东西都没有价值,因此,一切不能让人垄断的东西都不可能卷入这个竞争的斗争;如果我们再把经济学家的这个论点引到这里来,那末我们的论断 – 竞争以垄断为前提,就被证明完全是正确的了。

竞争的规律是:供和求始终力图互相适应,但是正因为如此,就从来不会互相适应。双方又重新脱节,并转而成为尖锐的对立。供应总是紧跟着需求,然而从来没有刚好满足过需求;供应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它和需求是永远不相适应的,因为在人类这种不自觉的状态下,谁也不知道需求和供应究竟有多大。如果求过于供,价格就会上涨,因而就会刺激供应;只要市场上供应一增加,价格又会下跌,而如果供过于求,价格就会急剧下降,因而需求又增加。情况总是这样;从未有过健全的状态,总是兴奋和消沉相更迭(这种更迭排斥一切进步),永无止境地摇摆不定。这个规律永远起着调节作用,它能使在这里失去的又会在那里得到补偿,因而经济学家非常欣赏它。这个规律是他最大的荣誉,他简直不可能把它看个够,甚至在一切可能的和不可能的条件下都要细细地看它。

然而很明显,这个规律是纯自然的规律,而不是精神的规律。这是一个孕育着革命的规律。经济学家用他那绝妙的供求理论来证明 “生产绝不会过多”,但是实践却用商业危机来驳斥他,这种危机就像彗星一样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在我们这里现在是平均每五年到棋年发生一次。近八十年来,危机像过去的大瘟疫一样按期来临,而且它所造成的悲惨现象和不道德的后果比瘟疫所造成的更大(参见威德“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历史”1835 年伦敦版第 211 页 180)。当然,这些商业革命证实了这个规律,完完全全地证实了这个规律,但是它并不是用经济学家所用的那种方式证实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个只有周期性的革命才能给它开辟道路的规律呢?这是一个以当事人的盲目活动为基础的自然规律。如果生产者自己知道消费者需要多少,如果他们把生产组织起来,并且彼此都分担一部分,那就不会有竞争的波动和竞争引起的危机的倾向了。如果你们是像人那样有意识地进行生产,而不是像那些连类意识也没有的分散的原子那样,那末你们就会摆脱所有这些人为的无根据的对立。但是只要你们继续照目前这样无意识地毫不思考地全凭偶然性来进行生产,那末商业危机就会继续下去;而且一定是一次比一次更普遍,因而也一次比一次更严重;这样就必然使更多的小资本家破产,使专靠劳动为生的阶级人数剧增,因而也必然使急待就业的人数显著地增加(这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后,所有这一切势必引起一次社会革命,这一革命经济学家凭他的书本知识是做梦也想不到的。由竞争关系所造成的价格永远摇摆不定的状况,使商业丧失了道德的最后一点痕迹。至于价值就更不用说了。看来非常重视价值的、并以货币的形式把价值抽象形态转化为一种特殊存在物的制度,本身就在通过竞争破坏着物品所固有的一切内在的价值,并且在每时每刻地改变着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价值关系。在这个漩涡中哪里还可能有基于道德准则的交换呢?在这种涨落不定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必然力图抓紧良机进行买卖,每个人都必然会成为投机家,就是说,都企图不劳而获,损人利己,乘人之危,趁机发财,例如纽约的大火灾;但是,不道德的顶点还是交易所中的有价证券的投机,这种投机把历史和人类一起降为满足伺机冒险的投机者的贪婪的工具。要是正直“可靠的” 商人不在交易所中的赌博上弄虚作假,那我就要感谢上帝了…… 这种商人和证券投机者一样可恶,他也同他们一样地投机倒把,他必须投机倒把(竞争迫使他这样做),因而他的买卖也和证券投机者的勾当一样不道德。竞争的实质就是消费力对生产力的关系。在一个和人类本性相称的社会制度下,除此之外,就不会有另外的竞争。社会那时就应当考虑,靠它所掌握的资料能够生产些什么,并根据这种生产力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应该把生产提高多少或缩减多少,应该允许生产或限制生产多少奢侈品。但是,为了正确地判断这种关系,判断合理的社会冀的生产力能够提高到什么程度,请读者读一读英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同时也读一读傅立叶的著作。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之间的竞争,即资本与资本相竞争、劳动与劳动相竞争等等,就会归结为以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并且到目前为止只有傅立叶一人作过一些说明的竞赛,将随着对立的利害关系的消灭而被限制在它所特有的合理的范围内。

资本同资本、劳动同劳动、土地同土地之间的斗争,使生产陷于热病状态,使一切自然的合理的关系都颠倒过来。要是资本不拼命展开自己的活动,它就抵挡不住其他资本的竞争。要是土地的生产率不经常提高,耕种土地就会无利可获。要是工人不竭力工作,他就对付不了自己的竞争者。总之,卷入竞争斗争的人,如果不全力以赴,不放弃一切真正人的目的,就经不住这种斗争。一方面这样过渡紧张,结果他方面必然削弱。在竞争的波动不大,需求和供给、消费和生产几乎彼此相等的时候,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力大大过剩,结果,广大人民群众反而无以为生,人们恰恰因过剩而饿死。长时期来英国就处于这种疯狂的状态中,处于这种荒谬绝伦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摇摆得更加厉害(这是上述情况的必然结果),那末就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生产过剩和停滞的反复交替。经济学家从来就不能够理解这种怪诞现象;他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就编造了一套人人口论,这种理论和贫富并存的矛盾同样荒谬,甚至比它更荒谬。经济学家不敢正视真理,不敢承认这种矛盾是竞争的自然结果,因为不这样他的学说就会全部垮台。

在我们看来,这个问题很容易阐明。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应用资本、劳动和科学就可以使土地的收获量无限地提高。按照最稳健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的计算(参看艾利生 “人口原理” 第一卷第一、二章 181),“人口过剩”的大不列颠在十年内,就能够使粮食生产达到足以供应六倍于目前人口所需的程度。资本在日益增加,劳动力在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类。这种无穷无尽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用来为大众造福,人类所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是竞争自由发展下去,生产能力虽然也会起同样的作用,然而是在对立的情况下起作用。一部分土地在实行精耕细作,而另一部分 – 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 8000 万英亩好地 – 却荒芜着。一部分资本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周转,而另一部分却死死地躺在箱子里。一部分工人每天工作十四小时至十六小时,而另一部分却无事可干,无工可做,活活饿死。这种对立情况也可能不同时出现:今天生意很好,需求很大,到处是一片忙碌景象,资本以惊人的速度周转着,农业欣欣向容,工人干得筋疲力尽;而明天停滞到来了,农业得不偿失,大片土地荒芜了,资本在运动得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停顿下来,工人无事可做,整个国家当年因财富过多、人口过剩而备尝痛苦。

经济学家不能承认情况这样发展是合理的,否则他就得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放弃自己的全部竞争学说,就得承认自己把生产和消费对立起来,把人口过剩和财富过剩对立起来是完全荒谬的。但是事实本身是无法否认的,所以为了使这种事实符合理论起见,就发明了人口论。

这种学说的创始人马尔萨斯断言,人口总是威胁着生活资料,随着生产的增加,人口也同样地增加,人口生来就有一种超过它所支配的生活资料的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一切贫穷和罪恶的原因。因此在人太多的地方,就应当用某种方法把他们消灭掉:或者用暴力将他们杀死,或者让他们饿死。这样做了以后,就会出现一个空隙,这个空隙等余下的人口一增长马上又会被填满,于是以前贫穷状况又重新到来。据说在任何条件下 – 不仅在文明的状态下,而且在自然的状态下 – 都是如此;新荷兰平均每平方英里只有一个野蛮人,但是那里也和英国一样,深感人口过剩的痛苦。简言之,要是我们愿意彻底一些,那我们就得承认:当地球上还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就已经人口过剩了。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正因为穷人过多,所以,除了尽量减轻他们在饿死过程中的痛苦并使他们相信这里的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他们整个阶级的唯一出路就是尽量减少生于,此外就不应该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要是这样做没有什么结果,那末至少应当像 “马尔库斯”182 所建议的那样(按照他的建议,每一个工人家庭只能有两个半小孩,超过这个限额的孩子就应当用无痛苦的办法杀死)建立一个国家机关,以便用无痛苦的办法把穷人的孩子杀死。赈济穷人被认为是罪过,因为这样会加强过剩人口的增长;但是,把贫穷宣布为犯罪,把济贫所变为惩治所(如英国“自由派的” 新济贫法 183 所做的那样)却算是极其有益的事情。的确,这种理论很不符合圣经上关于上帝及其创造完美无缺的教益,但是“把圣经拿来和事实相对抗的反驳,那才是最拙劣的反驳!”

我是否还需要更详尽地阐述这种卑鄙下流的学说,这种对自然和人类的额度的污蔑,并追究其进一步的结论呢?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了,经济学家的不道德已经登峰造极。一切战争和垄断制度所造成的灾难,同这种理论比较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要知道,正是这种理论构成了自由派的贸易自由学说的柱石,这个柱石一倒,整个大厦就会垮台,因为竞争在这里既然已经证明是贫困、穷苦、罪恶的原因,那末谁还胆敢为竞争辩护呢?

艾利生在上述著作中动摇了马尔萨斯的理论,因为他诉诸土地的生产力,并用以下的事实来反对马尔萨斯的原理:每一个成年人能够生产出不他本人消费所需要的更多的产品。如果不存在这一事实,人类就不可能繁殖,甚至不可能生存;否则成长中的一代依靠什么来生活呢?可是艾利生没有深入事物的本质,因而他最后也得出了同马尔萨斯一样的结论。固然他证明了马尔萨斯的原理是不正确的,但是他未能驳倒马尔萨斯据以得出他的原理的事实。

要是马尔萨斯不这样片面地看问题,他就会看到,人口过剩或劳动力过剩是始终同财富过剩、资本过剩和地产过剩联系着的。只有在生产力过大的地方,人口才会过多。从马尔萨斯开始写人口论时起,一切人口过剩的国家的情况,尤其是英国的情况,都极其明显地证实了这一点。事实就是如此,马尔萨斯正应当把这些事实,全部加以研究,而研究这些事实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只是抓住了一个事实,二不理睬其他事实,因而他得出了荒谬的结论。他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把生活资料和就业手段混为一谈。人口总是威胁着就业手段,有多少人能够就业,就有多少人生出来,简言之,劳动力的产生迄今仍然由竞争的规律来调节,因而同样要受周期性的危机和波动影响,这是事实,确定这一事实是马尔萨斯的功绩。然而就业手段并不就是生活资料。就业手段的扩大仅仅是机器力量增加和资本扩大的最终结果;而生活资料却只要生产力稍许提高,就会立刻增加。这里又暴露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矛盾。经济学家所理解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他所理解的消费只是人为的消费。在经济学家看来,只有能够为自己取得东西提供等价物的人,才是真正的需求者,真正的消费者。但是,如果事实是每一个成年人生产出来的东西比他自己所能消费的要多,事实是小孩像树木一样能够绰绰有余地偿还花在他身上的费用(难道这不是事实?),那就应该承认,每一个工人必然能够生产出远比他自己的需要还要多的东西,因此,社会一定会乐意供给他所必须的一切;同时也应该承认,大家庭应当是极受社会欢迎的礼物。但是由于经济学家粗鲁地看问题,所以除了用可以捉摸的现金来支付的东西以外,他就不知道还有任何别的等价物。他已经深深地陷入对立之中,连最触目的事实也像最科学的原理一样不能使他有所感触。

我们只是在用取消矛盾的方法来消灭矛盾。只要目前处于对立状态的各个方面的利益能够融合起来,人口过剩和财富过剩的对立就会消失,一国人民正是由于富裕和过剩而饿死的这种不可思议的事实,这种比宗教中一切奇迹的综合更不可思议的事实就不会存在,哪种认为土地不能养活人们的荒谬见解也就会不攻自破。这种简介是基督教政治经济学的英明卓绝的表现,而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基督教政治经济学这一看法,我可以在每一个原理和每一个范畴中加以证明,这个工作到时候我会做的;马尔萨斯的理论只不过是认为精神和自然之间存在着矛盾并因此使而者堕落的宗教教条在经济学上的表现而已。我想,这个早在宗教领域内同宗教一起被揭露了的矛盾者毫无根据,我也在经济领域中指出了;同时怎么能够恰恰因过剩而饿死,除非经济学家使这种解释符合理性和事实,那我就不会认为这种辩护士是够格的。

可是,马尔萨斯却是一个不停地推动我们前进的、绝对必要的转折点。由于他的理论,总的来说是由于政治经济学,我们才注意到土地和人类的生产力,而且只要我们战胜了这种绝望的经济制度,我们就能够保证永远不再因人口过剩而恐惧不安。我们从马尔萨斯的理论中为社会改革取得了最有力的经济论据,因为即使马尔萨斯是完全正确的,也必须立刻进行这种改革,原因是只有这种改革,只有通过这种改革来教育群众,才能够从道德上限制生殖本能,而马尔 萨斯也认为这种限制是对付人口过剩的最容易和最有效的办法。由于这个理论,我们开始明白人类极度堕落的情况,才了解这种堕落是和竞争的各种条件相关联的;这种理论向我们指出,私有制如何最终使人变成了商品,使人的生产和消灭也仅仅取决与需求;它指出竞争制度因此屠杀了,并且每日屠杀着千百万人;这一切我们都看到了,这一切都促使我们要用消灭私有制、消灭竞争和利益对立的办法了结束这种人类堕落的现象。

为了证明对人口过剩的普遍存在的恐惧是毫无根据的,让我们再回到生产力和人口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来。马尔 萨斯的整个学说是建筑在下面这种计算上的:人口是按几何级数 1+2+4+8+16+30…… 增加,而土地的生产力则是按算术级数 1+2=3+4+5+6…… 增加。差额是触目惊心的,但是这是否对呢?在什么地方证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是按算术级数增加的呢?我们可以假定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但是在这个面积上使用的劳动力却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即使假定收获量并不是永远和花费的劳动量同比例增加;但是我们还有第三个要素,一个对经济学家来说当然是毫无意义的要素 – 科学,他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一样,是永无止境的,至少也是和人口的增长一样快。仅仅一门化学,甚至仅仅亨弗利 · 戴维爵士和尤斯图斯 · 李比希二人,就使本世纪的农业获得了怎样的成就?但是,科学发展的速度至少也是和人口增长的速度一样的;人口的增长同前一代人的人数成比例,而科学的发展则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而对科学来说,又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当 “密士失必河(蜜西西比河)流域有足够的荒地可供欧洲的全部人口依据”184 的时候,当地球上的土地才耕种了三分之一,而这三分之一的土地只要采用现在已经是人所共知的改良耕作方法,就能使产量提高五倍、甚至五倍以上的时候,谈论什么人口过剩,这岂不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这样,竞争就使资本同资本、劳动同劳动、土地同土地对立起来,同样又使其中的每一个因素同其他的两个因素对立起来。实力最雄厚的在斗争中取得胜利。为了预卜这个斗争的结局,我们就得研究一下参加斗争的各个方面的力量。首先,土地或资本都比劳动强,因为工人要生活就得工作,而土地所有者可以依靠地租过活,资本家可以靠利息过活,万不得已,也可以靠资本或资本化了的土地来生活。因此,工人所得的仅仅是最必需的东西,仅仅是一些生活资料,而大部分产品则为资本和土地所瓜分。此外,在市场上较强的工人排挤较弱的工人,较大的资本排挤较小的资本,大土地排挤小土地。实践证实了这个结论。大家都知道,大厂主和大商人播出小厂主和小商人占优势,大土地占有者比只有一摩尔根土地的人占优势。其结果就是:在普通情况下,按照弱肉强食的道理,大资本家和大土地并吞小资本和小土地,就是说,产生了财产集中。在商业危机和农业危机时期,这种集中就进行得更快。一般来说,大的财产不小的财产增长得更快,因为前者的占有费用只占收入的很小的一部分。这种财产的集中是一个规律,他同所有其他的规律一样,都是私有制所固有的;中等阶级必然愈来愈多地被消灭,直到世界分裂为百万富翁和穷光蛋、大土地占有者和贫穷的短工为止。任何法律,任何地产的分割,任何偶然的资本的分裂,都无济于事,要是不采取全面改革社会关系、使对立的利益融合起来以及消灭私有制的办法来预防这个结果,那末这个结果就必然会产生,而且就会产生。

现代经济学家的主要口号自由竞争是不可能的事情。垄断至少有使消费者也免受欺骗的意图,虽然它不可能实现这种意图。消灭垄断就会为欺骗敞开大门。你们说,竞争本身就是对付欺骗的办法,谁也不会去买怀的东西;但是这需要每个人都熟悉一切商品才行,而这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正如许多商品的买卖所表明的,垄断是必要的。药房等等就必须有垄断权。最重要的商品即货币恰好最需要垄断。每当流通手段不再为国家所垄断的时候,这种手段就引起商业危机。因此英国经济学家,其中包括威德博士,也认为在这里实行垄断的必要。但是垄断也不能防止庸弊。随便你从哪一方面来看问题,每一方面的困难都不相上下。垄断引起自由竞争,自由竞争又引起垄断;因此,二者都必须推翻,只有消灭产生这二者的原则,才能消灭这些困难本身。

竞争贯串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人们近日所处的相互奴役的状况。竞争是一部强大的机器,它已在促使我们的日益衰朽的社会秩序或者更正确地说,无秩序的状况活动起来,但是它每紧张一次,同时就吞噬掉一部分日益衰弱的力量。竞争不但支配着人类在数量上的增长,而且也支配着人类在道德上的发展。凡是稍微熟悉犯罪统计的人都会看出,犯罪按照特殊的规律性在年年增长着,一定的原因按照特殊的规律性在产生一定的犯罪行为。工厂制度流行的结果就是犯罪数量到处都在增加。我们能够相当精确地预计一个大城市或者整个地区每年会发生的逮捕、刑事犯罪,以至凶杀、抢劫、偷窃等事件的数字,在英国就常常是这样。这种规律性证明犯罪也受竞争支配,证明社会产生了犯罪的需求,这个需求要由相应的供给来满足;它证明由于一些人被逮捕、放逐或处死所形成的空隙,立刻就会有其他的人来补充,正如人口一减少立刻就会有新来的人了补充一样;换句话说,它证明了犯罪威胁着惩罚手段,正如人口威胁着就业手段一样。别的且不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对罪犯的惩罚究竟公正到什么程度,我想请读者们判断一下。我认为这里只有一点是重要的,那就是证明竞争已经扩展到了道德的领域,并表明私有制使人堕落到多么严重的地步。

在资本和土地反对劳动的斗争中,前两个要素比劳动还有一点特殊的优越条件,那就是科学的帮助,因为在目前情况下连科学也被用来反对劳动了。例如,几乎一切机械发明都是由于缺乏劳动力引起的,哈格里沃斯、克伦普顿和阿克莱发明棉纺机尤其是如此。劳动需求的急剧增长总会引起发明的出现,这些发明大大地增强了劳动力量,因而就降低了对人的劳动的需要。1770 年以来英国的历史不断地证明了这一点。纺织业中最近的重大发明自动纺纱机,就完全是由于对劳动的需求和工资的提高而引起的;这个发明使机器做的工作增加了一倍,从而减少了一半的手工劳动,使一半工人失业,因而也就降低另一半工人的工资;这个发明破坏了工人对厂主的反抗,摧毁了劳动在和资本坚持作实力悬殊的斗争时的最后一点力量(参看尤尔博士 “工厂哲学” 第二卷 185)。诚然,经济学家说,归根到底机器对工人是有利的,因为机器能够减低生产费用,因而能替产品开拓新的更广大的市场,这样,机器最终还能使失业工人得到工作。这完全正确,但是劳动力的生产是受竞争调节的,劳动力经常威胁着就业手段,因而在这些利益出现以前就已经有一群寻求工作的过剩在竞争者在等待着,于是有利的情况变成了泡影,不利的情况,即一半工人突然被剥夺生活资料,而另一半工人的工资被降低,却决不是虚构出来的,这一点为什么经济学家就忘记了呢?发明是永远不会停滞不前的,因而这种不利的情况将永远继续下去,这一点为什么经济学家就忘记了呢?由于我们的文明,分工无止境地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只有在一定的机器上从事一小部分固定的工作才能生存,成年工人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根本不可能从一种职业转到另一种新的职业,这一点为什么经济学家又忘记了呢?

由于考察机器生产的影响,结果我就会转到另一个比较远的题目,即工厂制度上去;但是现在我既不想,也没有时间来讨论这个题目。不过,我希望不久能够有机会来详细地分析这个制度的极端的不道德性,并且无情地揭露经济学家们在这里表现得很充分的那种伪善。

弗 · 恩格斯

写于 1843 年底 - 1844 年 1 月

按杂志原文刊印载于 1844 年 “德法年鉴”

原文是德文

署名:弗里德里希 · 恩格斯

————————————————

一篇《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就可以回答了

至于

@包不同

所批判的他脑海里的马克思主义者,那可真有趣。他的意思是只要把西方经济学或边际效应视为绝对真理就是对的,虽然他批判把马克思视为绝对真理的 “马克思主义者” 就是了。

知乎用户 woody 发表

没必要贬低哪一个,吹捧另一个,统一起来就好了。

woody:一、 价值的形成

知乎用户 草原王 发表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存在了 200 多年,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可谓 “学派林立,相互混战”。究其原因,是没有把“价值” 这个基本概念搞清楚。

哲学的 “价值” 与经济学的 “价值”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学的价值是用货币度量的,货币是价值的尺度。哲学的价值是主观评价,与货币无关。“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 “边际效用论” 把经济学的 “价值” 与哲学的 “价值” 混为一谈,违法了思维规则中的同一规则,即概念不同一,判断不同一。所以 “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 和“边际效用论”既不合乎逻辑,也不符合实际。

实际上,劳动决定产品的产值(产量),不决定产品的价值(价格)。即投入的劳动越多,产品的产值越多;投入的劳动越多,产品的价值不一定越高。产品的价值是由成本决定的,成本是由五种生产要素(劳动、技术、资源、资本、制度)价值组成,这五种生产要素价值共同决定产品的价值,劳动价值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王氏政治经济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创立了 “社会产能理论”,为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发现了 “价值恒等定律”,即生产要素价值恒等于产品价值,从根本上解决了价格形成和变动的逻辑性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

知乎用户 带带小向晚 发表

要看这位老师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在同一框架下的比较才有意义。如果定义,前提和目的都不同那比较的结果有什么参考价值呢?

对于价值的定义两者截然不同,劳动价值理论把价值定义成凝聚的劳动,而效用价值论则认为价值就是价格,既供需关系平衡的结果。讨论的对象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劳动价值论有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当然你肯定可以算个平均数,但是既然用这个概念就假设了这个概念是有用的。效用价值论不需要类似的假设。

从目的来看劳动价值理论是用来政治宣传的而效用价值理论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目的从一开始就不一样能够用一样的指标来比较吗?

不能脱离场景来孤立地看问题。像 “劳动价值理论就是垃圾” 这种观点是不专业的,但是可以说 “以经济领域实践为目的劳动价值理论毫无价值”。

康米不是一个全新的版本,更像是换皮的资本主义。资本是分配资源的凭证而资本家是进行分配活动的主体,在康米构建的社会中保留了类似的结构只是换了一个名字。所以左翼立场只是一种趣味,也只是在作为装饰品的时候效果最好。

知乎用户 我的萝卜 发表

因为他想做廉价劳动力的培养场。

知乎用户 orchimike​ 发表

劳动创造价值,但很多人只是工作。通俗说就是简单重复劳动可被取代。效用要看工作效率,更适合机器。

知乎用户 打工人 发表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所以利润也就是剩余价值应该归劳动者所有,以效用价值论为主的主观价值论的核心是需求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而不是劳动,它认为劳动是没有价值的,这样一来既然需求才有价值,也就是消费者有需求所以商品才有价值,那么利润不应该归消费者所有吗,那这样本来就是悖论,利润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所以我认为需求只是动机,其价值是需要劳动实现的,这就好像有犯罪动机,但没有犯罪行为是不受法律制裁的

知乎用户 李泽新​ 发表

新劳动价值理论的问世 ,解决了上述历史难题。传统经济学和马哲政治经济学,都是从封建阶级政治强制的简单商品;与资本经济工业社会早期的生产力、生产条件和经济结构产生确立的时代基础环境下,研究探讨论证着简单商品体内,含有的劳动价值成份。岂不知人类的任何有益劳动,都必须生产创造开发提供,“看得见、摸不到”无固定形态的活劳动价值——劳动的 “耗补、使用、交换和剩余” 价值。

如:原始自然政治亲属社会时期,人类劳动,若不生产创造开发提供剩余价值,就无法生育哺乳喂养和赡养下一代孩子和儿童。

同样,封建阶级政治强制社会的人类劳动,若不生产创造开发提供剩余价值,如何 “养儿防老;孝敬父母老人”。

知乎用户 长工家的许老板 发表

因为做金融的不会测定劳动价值,你拿本劳动定额给他看,估计能把他看昏迷……

知乎用户 孺子牛 发表

他们贬低劳动价值理论、吹捧效用价值理论,他们教的金融理论必然是错误的。因为效用价值理论解释不了货币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知乎用户 蕤 ray 发表

本来是想回复

@魏杨

的,不过写的多了就直接回答了吧。

1、关于阿罗德布鲁 “劳动的辛苦程度等价的效用”,考虑一个有 3 种产品的经济体,容易证明在供给(总量和分量)不变的情况下(辛苦程度不变),如果总需求不变而个人需求(分量)发生变化,产品的价值就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劳动价值不变,但效用价值变了,二者不等价。

2、关于一般均衡,在供给和需求(总量和分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不过我是考虑 n 组生产者,每组生产者生产一种产品,需求另外 n-1 种产品(实际上有 n 种需求,但是对自己产品的需求并没有进入流通,所以不必考虑),不涉及效用。前述 3 人经济体,也是这个思路。

蕤 ray:对货币的一些思考

3、市场均衡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决定,效用理论最开始就是为了解释这两条曲线而提出的,边际理论则使求解成为可能。均衡理论,效用理论,边际理论,这三个理论都有问题,参见

蕤 ray: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思考

所以先假设一堆效用和其他条件,然后求均衡、求最优解的这种思路也有问题。

从本回答第 1 点可以看出,价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供给和需求都应该客观地去看。可以说效用价值论是需求方的主观视角,劳动价值论是供给方的主观视角。

知乎用户 勒塞河的无尽区 发表

1. 劳动价值论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但这不意味着否定其在其适用范围内的解释力

联合生产者的社会整体不适用于价值规律,另外,所有服务的提供(Dienstleistung)以及绝大部分非生产劳动不适用于价值规律;垄断、无法再生产的特殊商品不适用于价值规律。

引自:https://www.zhihu.com/answer/839000777

2. 效用价值论和国民经济学一样无法回应以下问题

它(国民经济学家)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效用价值论仅仅去描述价格变化的规律,并不像政治经济学从整体论的视角下将交换的整个过程纳入到生产的解释之中。效用价值论将交换和生产视作相对独立的部分,从一个更细致的角度描述价格变化的规律,在这个角度其是可取的。

然而效用价值论通过忽略这个整体论视角重新解释经济现象即便是正确的,它是否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构成一个真正的批评,是存疑的

3. 如果马克思的部分理论具有正确性,那么只能来源于它的科学性

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情况的解释也在随着时代不断更新,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马克思预计了后来经济情况的发展。但即便是这样,马克思创造这个理论并不是想使其成为一个 “规范性” 而非 “科学性” 的理论,而之所以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前者因而仅仅是一种在幻想中的宗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有意识地认识到**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和科学的马克思之间的关系**,而前者在西方世界确实已经部分地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宗教,但这只是二战后欧洲人本主义文化传统的自我表演。这个关系既不是简单的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绝对鸿沟,也不是认为前者具有的形而上学和规范性色彩笼罩了所有马克思的科学理论的分析

马克思通过将资本主义运作纳入一个资本主义生产整体视角下,分析这些经济规律的历史社会性来源,这样一种批判审视而非直接接受现有规律的视角当然从结果上也会导致马克思的批判性,然而你可以看到马克思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的(不然他就不可能对自己人本主义的时期作出自我批判)。这既是学术方法的问题,又是屁股问题,但二者不能混着谈。

我这方面学习太少,仅是基于已有认识发表的看法,估计问题不少,认识更新之后再修正,欢迎批评,感谢。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支持劳动价值论的,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支持:进厂拧螺丝。

知乎用户 罗兰 发表

你们学的是宏观还是微观?两个适用条件都不同理论怎么也能打起来?

微观:

我有钱,我是个游戏王玩家,我看到一张绝无仅有的钢制 “混沌战士” 卡。我太想要这张卡了,我愿意花 10 亿日元把它买下来。

宏观:

我是新来的游戏王卡发行商的总裁,我脑子不好,但我很聪明。我看到有人花 10 亿日元买一张钢制 “混沌战士” 卡牌,于是叫生产部门拉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它,还把发售这张卡片的权利也卖给大大小小上千家企业,我要让所有游戏王玩家都能拿到一张心仪的“混沌战士”。

最终 “混沌战士” 成功从 “收藏品” 变成了“大宗商品”,价格跌到了成本价。

……

连标的物的类型都不知道就争两种价值理论,和连物体的质量与速度都不知道就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如出一辙。

劳动价值论是特殊的效用价值论,是特定条件下众多微观客体的效用价值相互博弈后的宏观的、统计上现象。就像浮力是大量水分子从各个方向不断碰撞所表现出的宏观的、统计上的力一样。

你研究浮力是该鼓吹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还是量子力学?研究原子呢?

鼓吹某种价值理论之前,不先声明一下你们讨论的对象吗?是收藏品还是大宗商品?是宏观还是微观?是长期还是短期?

知乎用户 紫雪光风水​ 发表

说明他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中国政府的传统观点中,西方经济学是现象论,政治经济学是本质论。所以,一般会认为这样做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金融经济学领域,基本都是偏向于西方经济学一派的。如果你很有追求,想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我可以推荐一些研究机构或者高校供你参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由于其是部委下面的研究机构,很重视政治经济学的,该机构主要是为政府决策层提供一些建议之类的,有很多方案被党中央,国务院采纳。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这个学校,是政治经济学的重镇,也可以考虑去念一念,在这些地方,你更有可能会遇到和自己价值观类似的人。

资本论》全三卷,分别阐述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流通,剩余价值的分配等等。

金融学老师吹捧效用价值论是很正常的,因为金融学教材很多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如果你是一个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你想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体系,你就姑且这样一学就可以了,不用过多地去思考,否则你根本学不下去。

老师也只是一份工作,也是要养家糊口的,没必要上升到对于整个人的看法。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可以了,是很值得鼓励的。

假如说有一天,我自己由于在西方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完善或者突破,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也不排除会去领奖的。追求利益,追求名利,是每个人的天性。

知乎用户 Arise 发表

当然不能踩一捧一。

金融学老师的背景是金融,金融当然不是劳动产物。一个天天研究对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定价,也就是对金融服务的研究,当然不能肯定劳动价值论。他的理论就不是研究劳动,你让他如何相信甚至肯定劳动价值。

市场营销,管理还会和经济学相冲突呢。经济学里没有加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你觉得搞市场营销和管理的人会相信价值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吗?80 年代,90 年代的很多学科比如我举例的这两门学科,很多时候都是根据经济学里的理论来学习的。不信,你问问那些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都发现这些理论不能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工作,比如去哪找绝对竞争市场和理性人。最新的理论都是显示市场是非绝对竞争的,消费者是非理性的。

执着于什么理论,本身就是这门学科根据自身发展来决定的。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下,很多不是做批评政治经济学的人,自然不会否定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只是在当前的宏观条件下,做自己的研究。至于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对他们的理论指示,合则用,不合则放弃。再者,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本身在经济学中,有人肯定有人否定。

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视角,而效用论又是基于当期和短期的。二者不在一个讨论层次。就好比有人研究人的细胞进化方式进而考虑到人。可是对一个动物学科的人他可是不能肯定改变细胞就能改变动物吧。对金融和经济学而言,金融关注金融市场,经济又侧重于实体市场。你怎么说嘛?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金融学老师贬低劳动价值论不是很正常吗?因为劳动价值论并没法代入到金融运行中去描述。他的责任是教给你现如今金融机器的运转模式,以及交给你一些定价公式而已。

一个修车师傅,教徒弟气缸怎么修,火花塞在哪还要给学生灌输一下星际移民兴起的时候去太阳的宇宙汽车该怎么修吗?你以劳动价值论重构整个金融体系自然会有人教你社会是如何以劳动价值论运行的,以及劳动时间交换理论或者劳动定价理论。

在我看来这老师压根不该提劳动价值理论,这不是他的业务范围。这是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不是金融这门学科的内容。

劳动价值理论和效用价值理论,本质上都是社会科学的假说,依托人这种生物而存在的学说,并非是自然法则。我看到上面拿热力学定律来类比某个理论,我觉得言过其实了,因为这意味着有某些强制力来保证这些理论的成立。

就像很多人反对效用价值理论一样,你搞个效用方程谁去验证对错,你能把我的想法用方程算出来吗?你要能算出来,那人的自由意志就是假的。对于劳动价值论也是一样,劳动的价值并没有哪个物理定律来强制约束他有价值或者有啥样的价值,只是去假设个人类社会可能会去玩的游戏规则罢了。

如果劳动价值论口含天宪,那人类压根不可能以自己的意志去违反,也谈不上去追求,你能去创造或者违反什么物理定律吗?

还有高赞的熵增概念并不能佐证人类必然灭亡,因为一个系统只要不断有能量输入就能维持内熵不变,和你家空调原理一样。除非宇宙进入热寂状态,找不到能量源的情况下,人类作为个独立系统必然会崩坏。

知乎用户 heaven​ 发表

可以猜想到你的老师会举一些例子,比如沙漠里的一瓶水卖多少钱,比如我花了十个小时画出一幅难看的画,等等,以显得他似乎很正确。但是事实上,你应该从根本的思维方式上去考虑这个问题。我说的不是具体的理论,而是理论背后的思维方式——

劳动价值论描述的是在长期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中发挥作用的价值规律。你要把经济本身当成一个普遍联系、持续流动发展的整体,然后,再在这个整体中寻找客观物理限制、政治经济制度导致的一些局部偏离价值规律的现象;简单的说,是先有整体的结构,才有局部的性质;

效用价值论是一种原子论、还原论的思想,他认为理性人在某些特定场合形成的一些均衡。这些均衡会从微观组成宏观、从瞬间组成长期,从局部组成整体,最后形成今天的经济图景。

这么说太抽象,具体地来说吧。沙漠里你快渴死了,一瓶水 1000 块你也要去买。但是如果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呢?经常有人在沙漠里要被渴死,经常有人在沙漠卖水赚大钱,那就会有许多人涌入沙漠卖水,让 “沙漠卖水” 这个暴力行业“内卷” 起来,最后会收敛到什么结果呢?又比如,你是以交换一般价值为目的,花费很多时间画画,却画得很差,那你要么就提升手艺,要么你就会改做对自己受益更大的领域。

归根结底,这要看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让你。我认为,经济体就是一个宏大而持续流动、缓慢变化的大均衡。很多局部所呈现的性质,其实完全是因为在这个大循环中的体现。比如你用 3000 可以买到一个不错的手机,是因为你处在批量劳动力流的宏观均衡中。如果我给你 3000 叫你从头做出一部手机,你连个外壳都未必做得出来。又或者,我简单问个问题。现代一个按摩技师干一个月的工作可以买一部手机、可以每天都吃猪肉。你古代一个按摩技师做的活和现在没什么区别,怎么就根本买不到手机,怎么就只能买到够自己糊口的粮食?或者更宏观的,为啥工业品都在降价、服务业都在涨价,你用效用价值论好解释吗?用劳动价值论可是非常容易解释的。

当你熟悉这一点之后,你会感觉那些 “效用价值论优于劳动价值论” 的场景,其实只是大循环中一些特殊情况所导致的,不适合描述宏观现象。但归根结底,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吧。

贴一个我写的文章有详细讲述:

heaven:人本均衡 1:基本定义

知乎用户 拉普拉斯大魔王​ 发表

价值是主观的。这没错。

可价值为什么是主观的。

知乎用户 armzl 发表

在中国社会,这样的好老师不多了。好好珍惜

知乎用户 帆木不可知 发表

说明你老师没被洗脑,或者至少从两个都有问题的里面舍弃了一个更离谱的。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发表

这需要看学科背景了。我们学经济的一般更倾向于效用价值,它能合理解释正常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边际效用分析。当然,我们不否定劳动价值,它在生产中的作用很大的。但是你说的应该更偏政治,政治经济就更多看起来合理应该就如此,但只要往深处推,要么结论不成立,要么就还是效用那一套。(更合适强推或者洗脑教育)

知乎用户 永远感恩 发表

既然你这么认可劳动价值论,那你学什么金融呢????

劳动价值论是从不同的角度解构一些东西,其目的是为了 gm,不是给你搞金融用的。

就像物理上我们通常把地球当参考系,结果你非要把 f1 赛车当参考系。。。。。

知乎用户 林芝 发表

你可以看看剑桥资本之争相关的文献,会发现主流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许多核心概念都是循环定义的,可以说理论大厦建立在流沙之上。与此相关,简单一说,主流经济学连一致的利润理论都没有,在以利润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这真是天下奇观。看到有人提到用劳动价值论重构金融理论,这个已经有人做了。请看拉帕维查斯和伊藤诚的著作。他们的理论也不一定没问题,但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尝试。

知乎用户 tgis-top 发表

看了一些表述,足见初中、高中、大学的政治课害人不浅。以前我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是实证表述,发现其根本就不符合现行经济规律和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实际上是规范表述,是说应该怎么样才能更好。

实证表述的经济学说很多,都想解释 “资本参与分配的存在投机市场的市场经济” 的规律,马克思则不去解释他,只把这种经济制度下财富必然会富集、贫富差距必然拉大、人必然被资本奴役的特征提炼出来了,为了说明这种特征的不合理性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

还是怕左吧?!

知乎用户 黄佶 发表

生产者(卖者)根据生产成本评估商品价值的下限,消费者(买者)根据商品对自己的边际效用评估商品价值的上限。

如果两者的评价区域有重叠,才有可能成交。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生产成本价值论,但是只考虑投入的劳动,而不考虑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的贡献,认为它们仅仅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到产品里去。

孰是孰非可以让学生自己判断。

老师不应该是知识和观点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该是一个主持人、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自己形成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论证了生产资料只能转移价值。老师可以让学生把马克思的原文找来看一下。

这是我写的《资本论》导读,谨供参考:

http://www.nows.com/z/guide_to_zbl_2.html

知乎用户 观澜 发表

即使是寺庙,也不是光念经不用出去化缘。

知乎用户 阿鹅鹅鹅饿 发表

经济学还没完全成功解释我们的世界。

劳动价值是抽象的劳动,它在打了补丁之后更接近于工人阶级整体的 “劳动”。

它们之所以在 19 世纪看起来很有用,是因为它们更多的是用来解释:为什么工人们都在劳动但都很穷。

如果工人们都很穷,那么,是不是说明工人们的劳动都没什么用?

如果工人们都穷,说明工人们的劳动都没什么用,那么为什么工厂主要让工人们来劳动?

如果工人们的劳动其实没什么价值,那不如让工人们都回家算了,反正它们劳动了也都很穷,劳动本身也没什么价值。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只需要平均分配生产资料然后让大家回家躺着,就能成功建设一个地上天国。

因此劳动必然是有价值的,否则工人们的集体罢工就不会有效。

但苏联时代的计划经济似乎不能证明这一点,像许多工人的劳动是无效的。

效用价值更接近于个体商品的效用。

但理论上讲,也有很多人对同一个事物的追求是几乎不改变的,那边际效应递减是否不合适呢?

效用这个东西是很抽象的,宗教国家的宗教领袖对国民洗脑,那经济规律是不是就失效了?毕竟洗脑的结果往往是改变了大部分商品的效用。

伊朗是否可以不遵守我们的经济规律?

那苏联这样程度的洗脑教育为什么又失败了呢?

红色国家洗脑之后的效用不应该与蓝色国家有很大区别吗?

所以经济学还没完全成功解释我们的世界。

知乎用户 YJL-WL 发表

证明那个老师是脑子正常得。

知乎用户 好好学习​ 发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幸运,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幸。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强大的批判功能,怎么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要捏着鼻子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

当然,马克思的时代,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马克思也未没有料到社会主义制度这么快就能建立。因此,要求马克思在世时,就创立出一个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济学理论,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后,其政治经济学理论,就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建国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有几本让人深刻的呢?

大概翻看一下相关论文,论证模式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好,中国经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成就,某某人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到底说了啥内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口一个贬低 这么上纲上线 确实不适合学金融 官场大门向您敞开

知乎用户 刘存收益​ 发表

讲个笑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玩意根本就定义不了。因为强行规定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就不会有人想提高效率的问题,也就是技术进步。因为你提高了你获得的就会被人说是在剥削。

如果劳动就一定要有和劳动等同的收获。那简直是对人类百万年以来技术进步的侮辱。劳动是要讲究效率的。

如果每人平均 100 亩地,你效率低下,你的劳动量却和别人相同,那你凭什么获得和别人一样的利润?

试图提高效率的都被消灭,大家开始进行一个拥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里去。也就是计划经济。

这样的社会逐渐僵化,权贵阶层兴起。

嗷,原来这种社会已经消失了,他的名字叫苏联啊。

知乎用户 路过地球 发表

实践出真知

知乎用户 不知名的小老师​ 发表

金融总是惯性的站在价值的角度去思考评价问题。劳动价值论不能被贬低,效用价值论更不能被吹捧。这个老师一定对西方经济颇有研究并深受影响。虽然你是知识分子,可能还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所有的言论都应该站在公序良德的立场,不能脱离群众。学术研究值得被讨论,不值得被吹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效用论不用 “吹捧”,劳动价值论也不用 “贬低”。

与其说是高低之分,不如说是主流与非主流之分。

你可以觉得主流未必正确,你希望标新立异。但你需要大量学习。再者,很多人看不起政治经济学,但是他们忘记了,政治经济学是大部分人的启蒙课,第一次接触到经济学,很多人都是在高一的某一个课堂里吧。

我曾经也很喜欢贬低政治经济学,但是回想起来。没有政治经济学,我或许就不会选择学习经济学。

知乎用户 魏杨 发表

因为不懂嘛,效用价值论就是从劳动价值论来的。只不过解释起来更直观。阿罗德布鲁证明一般均衡存在性和唯一性的那篇文章,后半部分就是用劳动的辛苦程度等价的效用,然后证明了价格在多次博弈的过程中会存在唯一。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打算跟我师父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应个景,你懂的。后来就多了个心眼看了一下那篇文章,我师父看的,看完了以后他给我打电话说别干了,那两尊大神干了。只不过这里面有意识形态的问题,所以被经济学界隐藏了。国内呢经济学都是文科生,不是文科出身的一般也不会去看那些上古大神,现代经济学这个学科缔造者们写的文章。也是因为太数学太严谨了。少数看过的呢,一是不会想意识形态的问题,二是人家也不关注这些,毕竟都证明干净了,逻辑太严密了!所以,你能遇到的都是二把刀

知乎用户 郭金 发表

别当真。因为效用论是他吃饭的家伙。

最后,没有效用价值论。

知乎用户 幸存指南​ 发表

你小时候学的劳动价值论本来就是应该被淘汰的垃圾了,要迷途知返,跟你老师好好学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好好想想劳动价值论是什么社会的理论?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

再好好想想你自己生活在什么社会?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

恕我直言,这老师要是吹捧劳动价值论,该开除。误人子弟。

知乎用户 赵新华 发表

金融老师不是经济学老师

金融只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资本的价格问题,

出于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况,认为效用价值,而否定劳动价值,可以为金融产业本质的吸血属性辩护,得罪了你我,但是银行、信贷、保险等他的甲方老爷们喜欢,所以,自然会形成这种观点。

效用价值论过于主观,难以判断一件事是否有效用,所以其结果是可以任意解释,属于事后阐释性过强,都可以归入效用,所以他不会错;而事前预测性不足,无法推演下一步的操作,因为你的所有理论都可以用不同的效用去有另外的解释。

所以,效用价值论本身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科学评价手段之前,劳动价值论目前与现有的经济运行结构确实出现了偏差,但是目前经济学家,尚无完整的能够脱离劳动价值论的更好的理论来统一跨行业的解释很多经济学现象的有效手段。

知乎用户 徐生 发表

如何评价某校金融学老师贬低劳动价值论、吹捧效用价值论

答:这个某校金融,学老师贬低劳动价值论,吹捧效用值价论,说明小金他和他的老师,科学和学术是学到家了,但是汉字还没有学全,学会价格、效用、劳动这三个汉子就更好了。

@包不同

1,价格

你三天没喝水了,水非常重要,水是你的命根子。你爬到小超市,拿出一亿元,小店主给你一瓶水,把一亿元退给你了,找不开你这个大款,一瓶水一块钱,不要了,喝吧你。

一粒顶尖的钻石,人人喜爱。若拿到贫民窟里去卖,价格递减,错了,是价格低贱,卖价一千元。这是因为,这粒钻石对贫民窟的人类来说,效用很小,边际效用为零,仅值一千。若拿到富人区去卖,价格高尚,卖价一亿元。这是因为,这粒钻石对富人区的人类来说,效用很大,边际效用为零,应值一亿。

那么,

水为什么一瓶卖一元?其实,是因为水量大,产品它多。

钻石为什么卖价一亿?其实,是因为富人富,钞票它多。

钻石为什么卖价一千?其实,是因为穷人穷,钞票它少。

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物以稀为贵。社会上需要一亿产品,提供一亿就低贱,提供一个就高贵了。

这跟效用不效用,边际不边际,就没什么关系。物以稀为贵,价高者先得,跟效用边际有关吗?

说穿了,交换就是货物和货币的对流,价格就是对流的货物、货币。货物多就贱,货币多就贵。

那么,货物是一种客观的物品,货币是一种客观的东西,各有客观量。跟效用边际没什么关系。

2,效用

效用这个名词,这个概念,很难定义,更难计量。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定义出来的,也不知道他们的定义的意思。或许,效用是指物自身的有用性?或者,效用是指物品对人的客观作用?或物品与人的客观互动?或者,效用是人们对有用性的主观评价?等等吧,天才绝伦,各有千秋。

但是,任何定义下的效用,都必然是货物数量及货币数量的函数,就是货物及货币的倒影。换句话来说,所谓效用,不过是变相曲折表达货物数量货币数量而已啊。不直接说货物数量,不直接说货币数量,说神马?说效用啊。来,给我来四个叉烧包的效用,瞧,这是货款 2.1 元的边际,请收下。

转帖: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增加的效用就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最小。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也即边际效用。常见的一个例子是, 对于一个需要 4 个馒头才能吃饱的人来讲: 吃第一个馒头可以使他直接缓解饥饿感, 因而其边际效用是最大的; 吃第二个、第三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 到吃第四个馒头时, 他已八九分饱, 几乎是可吃可不吃的了, 故边际效用最小; 等吃到第五个时, 馒头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用。

可见,效用、边际效用,归根结底啊,天花乱坠之后之余,是在讲:吃了一、二、三、四个馒头。

可见,效用、边际效用,不过是说啊:一个人吃四个馒头才能吃饱,他一顿就吃四个,想买四个。

那么,全社会一天想买四十万个,若提供三十万个就会卖价较高,若提供五十万个就会卖价较低。

那么,较高或较低的价钱,钱在于几十万个买家各自所掏出的钱,钱都多价就高,钱都少价就低。

亦即,成千上万的各个货柜它们充盈,则价格较低。成千上万的各个钱包它们充盈,则价格较高。

货柜,而已。钱包,而已。是否充盈,财富分布而已。你谈神马效用、边际、主体评价主观估值?

顶尖的上好的钻石,为什么千元一粒?仅仅因为,这群穷人有钱 8 百,那群穷人有 9 百,比出来的。

顶尖的上好的钻石,为什么亿元一粒?仅仅因为,富人 1 掏钱八千万,富人 2 掏九千万,逼出来的。

即将渴死的大富豪,为什么一元一瓶?仅仅因为,瓶装水,大街漫灌,谁管你神马效用神马边际。

3,劳动

馒头能吃啊,这要么是三十万个,要么是四十万个,要么是五十万个,要么是一二三四合计四个。

馒头无论多少个,都是怎么来的?大自然生的?馒头机产的?酵母君水面空气木柴锅灶给协作的?

是人类劳动创造。有这个人类劳动,人类人间有若干个馒头。没有人类劳动,人类人间就没馒头。

人类劳动一手创造了一切人类产品,所以,可得:个别劳动量 = 个别产品量 = 个别产值量、价钱量。

个别劳动量之和 = 行业劳动量(即商品价值量),行业劳动量之和 = 社会劳动量(即交换价值量)。

价钱可以瞬息万变,是随行就市的,被供求决定,但是,任一的劳动量,总是对等任意的价钱量。

资本论的术语写下来就是:价值量 = 价格量 = 产值 = 预期收入 = 交换价值量 = 使用价值量≈效用量。

上述,就是劳动价值论公式。这囊括了供求、风险、财会、金融、企业管理、效用、边际等等等。

知乎用户 cold fish 发表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后继有人。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部分的修正,就是以庞巴维克的效用价值论来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产业革命,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垄断资产阶级利用从国内外剥削来的大量超额利润的很小一部分,通过高工资收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

在资产阶级的诱惑下,少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逐渐蜕化变质成工人贵族,充当了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成为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

伯恩施坦如何贬低劳动价值论

将劳动价值论说成是 “纯粹思维的构成物”,指责剩余价值论是 “以假想为根据的公式”。

伯恩施坦如何吹捧效用价值论

力图用所谓的 “新材料” 来否认垄断和集中对小生产阶级的排挤,否认工人的日益贫困,美化资本主义垄断,认为卡特尔组织可以帮助资本主义摆脱危机,随着集中与垄断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将不复存在。

用效用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的结果

不去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规律,而只是描绘社会经济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为资本主义制度做辩护。掩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掩盖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

掩盖利润的真正来源,抹杀阶级矛盾,否认社会发展规律,把资本主义说成是最完善的、最和谐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攻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伯恩施坦的结论

他断定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预言已经失败。


一条冷静的聪鱼:【Marxism 目录】我的相关文章超链接整理更新(点击带下划线的文字可跳转)

知乎用户 行知知乎事 发表

劳动价值论是科举要考的经书,翰林文章;效用价值论是你事事要问的绍兴师爷。

知乎用户 Bobo alcazar 发表

如何看待题主在一个现代科学讨论中使用 “贬低”“吹捧” 这类词?

知乎用户 笛卡尔斯宾格勒 发表

精致利益主义者的经典代表言论。

知乎用户 特殊的临时工​ 发表

外行强答。

高赞答案无论是明示还是暗示某种特定的价值论,在我看来都是不学无术的表现。哪怕他学了多年经济,搞了多年经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都是对的,边际劳动控制的是供给,边际效用控制的是需求,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商品价格,价值就是价格在时间空间上的积分,用于代表一个商品的价值近似平均水平 (可以理解为初中数学学习的期望)。供给 or 需求,这就看你喜欢哪个观点罢了。没有必要踩一捧一。

我们可以用 2022 的马克思观点反驳 200 年前的非马克思经济学、哲学,现代的流派一个字都闭口不提,这样马克思就天下第一了。不说了,拿出 2022 版马原吧。

知乎用户 赵中华 发表

奥地利学派在学院眼中基本是民科,还是米塞斯这种民粹者的民科,到知乎精英口中就成真理了,明显违反基础自然科学的东西,啧啧啧,把书按商品分类的方式往货架上一摆,这就是两个学科了,效用就跟生物学没关系了

知乎用户 fy 不夺冠不改名 发表

好老师,不然每年考研为啥会有宇宙机这种折磨人的出现。其他工科除了电气离宇宙机都相差十万八千里。是其他工科比宇宙机简单,显然不是的。

知乎用户 细粒精 发表

你也看到高赞说的,因为这个老师有真才。

这个社会定义 效率高于刻苦。

知乎用户 Eden 发表

马克思的劳动 - 价值理论,本质就是玄学

首先,社会劳动时间根本没法做数学化分析。

就算打印出全社会劳动投入时间表,也根本没法通过可衡量的手段计算市场价格

所以本质上这玩意就是玄学,否则怎么解释为什么古董居然能价值连城,为什么钻石要比米的价格要高。为何有着巨大的价格差异?

这玩意,劳动价值论可以打无数个事后补丁。但是身为一套科学理论,连被证伪都不行。当然会被抛弃!

知乎用户 迷糊千秋 发表

这才是负责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两种理论只是看问题的角度而已。在各自自我解释(自圆其说)下,两者其实没有本质矛盾。

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者,应该绝大多数都没有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的理解,仅从名字主观上感受不靠谱,因为很多东西解释不通。例如,我花了一年在制作某个工艺品上,但最后可能一文不值,我的劳动价值何在?明星随手的涂鸦可能就有拍卖个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让我如何理解劳动价值?但是使用效用价值论就很好理解了,哪怕我没研究过效用价值论,只看下定义我就觉得这事靠谱。

但劳动价值论怎么可能连这种简单的逻辑上自圆其说都做不到?所以,妄图从逻辑上打败这种成名的理论,只能证明你根本不了解这两种理论。

这两种理论的差高低在逻辑上。而在于立场。

劳动价值论的立场,是人类的劳动大体是相差不大的,但很多人过的这么差,一定是社会制度上的不公平造成的,所以底层人民要站起来重新构建社会秩序。

效用价值论的立场,是你穷是因为你没用,人蠢不要怪社会。

知乎用户 845856 发表

古典经济学,是本质论者,受此哲学影响,一定要找个本质出来,即使亚当 · 斯密都无法摆脱这种影响。人们误以为这个本质,有特殊的地位。

现代经济学,主动向科学靠拢,研究的是客观关系,在经济学就是经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都是同等的研究对象。

知乎用户 道亦道 发表

没有几个人真理解马克思说的劳动,价值具体词汇的定义。更别说分工,分配,生产,消费了,货币,价格。马克思的这些词汇是资本社会专有名词,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干活了就是劳动,有用的东西就有价值。完全两码事。什么唯物唯心也不是马克思。为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发展就跟一棵树种子到根茎叶干枝花果一般。马克思牛逼之处是从现实出发不是理论的理论,是现实的总体的历史的理论。往往多数理论要么不是现实的要么不是历史的要么不是总体的,更不用说那种理论的理论纯意识形态的意淫。反驳马克思的都是先歪曲再反对。用意淫的马克思来反对意淫的马克思,这也正好印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伟大之处。看了几页资本论的前言部分看没看,马克思都说了他自己的理论不好懂,他总结的商品这个资本社会的细胞开始的论述是学术论文的要求而不是思维过程的顺序。就跟研究一个人的病是先从一些病症开始而不是细胞开始。一个事物没有整体把握,究竟会盲人摸象管中窥豹。马克思为什么要在商品的最后一节里论述商品的拜物教,还不是怕你看了前面大量论述依然看不懂。因为马克思深知人的自我意淫有多厉害,思维惯性有多深刻。他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先学习了前人,发现不究竟又进行了批判与打破。共产主义又不是马克思发明的,而且他也极力批判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理论是人类政治经济运动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学说。跟各种主义无关。当然,因为地球上人类主导,生产又主导人类,因为人会死。所以不如说他的理论是人类命运发展的理论。马克思: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知乎用户 同尘 发表

经济学,劳动价值论还能解释两句。他教金融学,劳动价值论都没有立足的点。

知乎用户 最帅的漫画家​ 发表

这老师挺好的,是个好老师。

知乎用户 Chally 发表

两种不同的价值模型而已,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并无高下贵贱之分。

一般来说,对价值理论模型踩一捧一的行为,多半是屁股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应激反应。

知乎用户 江广​ 发表

效应价值论是用来解释价格的来源的,和劳动价值论的应用场景不一样。

踩一捧一真的没意思。

知乎用户 韭菜拒不成精 发表

因为从经济学上看效用价值论就是比劳动价值论更先进啊。

而且麻烦搞清楚马克思首先是个哲学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用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制度变迁,不是研究个人如何在市场上成功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学说

知乎用户 豌豆射手​ 发表

那他不应该有工资的。

知乎用户 会 · 一​ 发表

建议退学

知乎用户 米兰之心​ 发表

其实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哪个有用,哪个没用,本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学术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对这个问题谈谈看看,发表观点,可以褒也可以贬,不存在单纯的倾向对或者错的问题。

然而,近些年来,只要是怀疑劳动价值论,怀疑计划经济,怀疑公有制经济的,一律扣上公知、反动学术权威等帽子,恨不得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来世也不能翻身。实在是让人很难理解,很难相信我们到底是不是在 21 世纪。

知乎用户 TsasT 发表

怎么的,你让马教徒去搞金融,去上金融课呀?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知乎用户 哈默 发表

无所谓劳动还是效用

最后都是看哪个变量好测量,成本低

可以做其他变量的参考系

当然,现实已经告诉你了哪个更好

知乎用户 邱涣阳 发表

表明了两件事:

  1. 老师赞同效用价值论,反对劳动价值论
  2. 题主赞同劳动价值论,反对效用价值论

除此之外,无他。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0J9YvG 发表

个人认为,站在消费者角度上看,效用价值论适合分析;站在生产者角度上看,劳动价值论适合分析

知乎用户 大学生导师老鲍 发表

普通劳动终将被机器替代,却永远不会消失,普通劳动是精英飞扬的舞台,可以供养你,也可以覆灭你。

知乎用户 Solar 发表

个人理解,劳动价值的目的是转化为效用价值,是增量和存量的关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云悠水澈 发表

劳动价值论不过是某些派别为某些原因而宣扬的理论,适用很窄。而效用价值则得到广泛得多的验证和应用。

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是:不是做什么都有价值、有益处,必须先选择有效益的事情去做。这是太普遍的常识和道理,谈何吹捧?

不然我只要劳动了,就肯定有效益?就应该给我钱?什么是劳动?谁来规定之?错误和风险由谁来承担?虽然这其中有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同情,但终究是歪理。

广告:如何用小筑做读书笔记?

知乎用户 philosophy huang 发表

佩服,因为敢玩价值论的都会碰一堆悖论,特别是经济学这种实证基础薄弱的。

知乎用户 rogerh 发表

理论咱们不懂,立场他绝对站错了,强烈建议举报他,课堂上给他录音录像,然后实名举报,一定要实名,罪名是该大学教师恶毒攻击初高中老师就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现行反 gemin

知乎用户 老屌丝一枚​ 发表

让他把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章节课后的结束语好好看一遍,实在不行,就抄一遍

知乎用户 wolfishghoul​ 发表

因为效用价值论最终会导向劳动价值论,喜欢吹的一般都是好理解的。

知乎用户 华丽话情感 发表

因为劳动者已经失去了对劳动的议价权,所以劳动价值是资方说了算。就像阅文事件一样,作者文章的价值谁说了算?

知乎用户 考研数学 发表

这其实不矛盾,个人认为是同一个问题一体两面,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创造价值,但是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价值越大。我觉得都没错,没有效用的东西必然也不会有劳动去创造它,因为商品有效用,才会有劳动投入去生产它。但是最终二者谁决定商品的价值或者谁决定商品的价值更多?我觉得不能这么去算,如果商品有用,但是没有劳动投入也发挥不出它的价值,反之没有效用的商品,我们也不会去劳动投入生产它。

知乎用户 晒月亮的猪 发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你评价他干嘛?有这时间谈个恋爱不香吗?

知乎用户 马乾宁 发表

不管他饭,看他金银能当饭吃?

知乎用户 干就完了 发表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键还是要看金融秩序实际控制者怎么操作的,甚至连他们怎么说的都没必要太在意,因为大部分都是废话。

知乎用户 花月红旗 发表

等会,答主学校的这个金融学老师贬低的是马克思批判吸收的那个劳动价值论?还是古典经济学的那个劳动价值论?

知乎用户 Liuffett 发表

说明他希望你能挣到钱,而你不配。

知乎用户 鹤羽悠然 发表

劳动价值论是指导革命的,政治学老师的饭碗跟金融有毛关系。金融学老师当然要吹捧自己吃饭的家伙。

知乎用户 壹竹 发表

任何学问都应该有公序良德的立场,脱离群众立场纯谈效用很多时候属于别有用心,或者是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知乎用户 乌云流 发表

看来老师到底是老师,你老师比你懂啊。

聪明人不需要人云亦云照搬什么理论词汇在那硬套,就是一般人稍微有点社会常识跟自我思考都能

想明白的事!!!!

劳动!!!劳动有社会性劳动跟自我性劳动,只有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跟社会谈价值,才具有经济

属性。

道理很简单,你天天在家撸铁举哑铃做俯卧撑深蹲仰卧起坐,做 12 个小时,算不算劳动!??够不

够勤劳!?没有任何经济价值!!!!!!!

你哪怕去当个门卫打更的每天坐收发室坐 8 个小时也有份薪水不是!!!!!!

只有对社会有效的劳动才能具有社会价值!!!!!!

单纯以劳动或者说辛苦劳累付出程度来谈劳动价值没有意义。

就好像每天读书复习 16 个小时刻苦用功跟考上清华北大没有等价关系。

知乎用户 香酥辣​ 发表

你是辛辛苦苦工作的年轻人,遇见蛋壳。

蛋壳搞出一堆破事,问责了吗?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真相很残酷啊。

知乎用户 好男人 发表

先把正经的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都搞清楚其思想逻辑是什么,才能比较好地看待这两种视角。

个人看法,李嘉图之于劳动价值论,奥地利学派之于效用价值论。二者思想都有可取之处。经济学是百家争鸣,除非错得离谱,否则我不能理解现在的普通人怎么就轻易贬低这贬低那。

被高级宏微观,数理经济学洗脑了?

例子。

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有一个对普通人很友好,令人振奋的推论:是产品价格决定租金价格,而不是租金价格决定产品价格。

由此,那些位处所谓 CBD 的产品 / 服务,就不应该把租金价格计入产品 / 服务的价格。

另外,李嘉图还认为 “租金不是成本”,租金是 0。理由是他把全部土地看一体,不能切割,所以机会成本是 0。

奥派的效用价值论,认为产品价格取决于人的心理预期与市场供给。这个 “心理预期”,感觉对普通人不利,因为普通人可能会盲从富人,富人买什么就买什么,贵的就是好的,一分钱一分货。这也令人想起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

因此,劳动价值论怎么可以轻易贬低。

知乎用户 眯眯熊 发表

效用论能解释实际,劳动价值论没法定量分析。我觉得劳动价值论的举例条件不怎么合适。应该是一个铁匠天你能打 10 把锄头,他要吃 3 公斤大米,一个裁缝一天可以做 10 件衣服,他要吃 1.5 公斤大米,如果不考虑锄头和衣服的原料成本,锄头和衣服应该怎么交换?重体力总是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我觉得劳动价值论应该不是时间,应该是生物能量消耗。古代中国是以粮食作为交换锚定物的,这个应该算能量锚定。俸禄都是讲多少石,小农经济也运转挺好。

知乎用户 施主来串烤肉 发表

因为老师是教你怎么赚钱的,不是教你怎么革命的。。

你的老师是教你怎么支配别人奴役别人的,不是教你怎么解放人类解放自身的。。。

你的老师认为你有了足够的钱就能拥有个体的自由,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和无产阶级都是对象的存在,都是资本的奴隶,个人的自由只有在全人类普遍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说实话,国内马克思主义教育并不好,很多概念性问题绝大部分人是搞不懂的,其实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块,总是要重新普及一个知识,就是 “马克思不是一个经济学家”。。

过去喜欢给伟人安头衔,以为安的越多就对他越尊重,其实把马克思说成一个经济学家是太贬低了他。。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把马克思虽然用了很多 “唯物主义”,但是其实马克思早就不是唯物主义者,也不是唯心主义者,早就超越了唯物和唯心的问题

知乎用户 MAINtain 红闪电 发表

我们经济老师还贬低马克思,吹捧凯恩斯呢!

金融经济学界简直人才辈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应然与实然之差罢了,不同人的价值观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哪有所谓 “贬低”" 吹捧 " 呢。我不赞同你老师,也很害怕某些回答里猎巫的倾向。

知乎用户 苏晴雳 发表

阶级斗争就是这样,就是要不断斗争,维护真理

知乎用户 国际闲事观察者 发表

我在看过的经济学论文中,高级经济学教材,国际顶刊,和国内期刊,都是把劳动作为创造利润和产值的唯一要素。金融,用好了造福万民,泛滥了(如华尔街,就是社会毒瘤)。

知乎用户 赵刚 发表

很正常。

一个讲价值来源于劳动。一个说你偷,骗,讹,抢到的都应该算你的。

你以为混金融的都是干啥的?

知乎用户 天津楼市观察 发表

记得《三体》里有个情节:一对日本科学家发明了思想钢印,用来给人类灌输必胜的信念。思想钢印的技术非常复杂,日本人悄悄将一个 “正号” 改成了 “负号”,于是在全世界科学家眼皮底下将“必败” 信念灌进了使用者的大脑。

这个故事除了说明日本人都是变态之外,还告诉我们:越是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出错。

每次看知乎高赞回答,又是排列数据,又是分析图表,我就在想,谁能保证这洋洋洒洒几千字没有一点偏差?

所以我更喜欢用简单直观的逻辑来解释问题,这样的回答,错误不会被忽略,因为无处可藏。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本质区别在哪?一个的根基是制造者的成本,一个的根基是购买者的认可。

就好比有人雇了一个装修工人装修自家房子,等到结账的时候,装修工人说 “活干完了,赶紧付钱。” 主家说“我让你在墙上画个范冰冰,你画个凤姐还有脸要钱?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知道吗?

你问谁说的对,我说:付钱的。

PS. 关于新知识与旧有知识体系不兼容的问题,同名公号文章有专门阐述,编号《Q10》,不写出名字的原因是:按照知乎审核标准,会被删帖。特别提示:玻璃心勿入。

知乎用户 大象乱踩​ 发表

那比特币花了那么多的电挖出来,不但有价值而且有巨大价值。

知乎用户 M870RushB 发表

你把一群搞经济的关一间屋子里他们能整成大逃杀

知乎用户 无雨也无晴 发表

因为他没有被社会毒打过,没有在血汗工厂做过工

理论脱离实践

教了一堆屠龙术,最后找工作受罪的还是学生啊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部分中国人否定「剩余价值学说」?

知乎用户 实在哥 发表 我是个社会底层体力劳动者,当年有幸读过初中,勉强记得一些劳动价值方面的知识,感觉很困惑,希望高手帮我解答一下。 我依稀记得,剥削剩余价值是这个意思: 价值完全是劳动创造的,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工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资本 …

剩余价值理论是正确的吗?

知乎用户 Mr. 王狗剩 发表 不能够以 “剩余价值理论” 是百年前的过时理论作为反驳马经的依据。首先包括西经在内的许多类似 “剩余价值论” 之类的理论,比如 “时差利息论”“节欲论” 等学说的提出其实也都是上个世纪或者上上个世纪时候的事 …

你为什么觉得资本在剥削你?

知乎用户 无花果 发表 以前我觉得工作一年赚 10 万块钱很不容易。后来我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存银行里 200 万,按照 5% 的年利算,在家躺着就赚了 10 万块钱。这个办法既显而易见又合理合法。 但是仔细想想,10 万块钱足够养活一 …

大家如何看待统战价值这一词?

知乎用户 黑岛人 发表 用不着拐弯抹角,“统战价值” 这个词的走红就是传统统战理论在当代全面破功,甚至被相当一部分人下意识强烈反感的结果。 “为何如此” 的分析早就汗牛充栋,但就再重复两句。 统战即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 但如今 “统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