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内卷、反资本家,新舆论趋势观察
这是【破桥的不舒适区】的第 54 篇文章,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是:55.人肉搜索俄罗斯 56.美国人捍卫持枪权是因为“警察没有保护公民的责任”吗?57.美国的黑人保守派 本文是描述“躺平”和“内卷”流行成因的作品。共23000字,后半部分需要打 …
如今社会媒体为了博眼球,提高点击量,往往将部分事件符号化,妖魔化。例如一旦石油系统有涨薪的新闻,必然一片骂声。公务员上新闻报道,一定是渎职或者腐败。官方渠道发布观点,必然和社会大众的价值观相左。
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以后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特点的新闻,是否会造成由于过于片面而越来越极端,看不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这是舆论特性导致必然的结果,而非媒体的主观意愿。
报导者与听众是相辅相成的,报导者能传递的信息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传播。报导者的观点和态度越极端,越偏激,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强烈支持;而报导者的阐述越符号化,越模式化,就越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传播。
这和知乎的模式很像,文章观点得到越多的赞,就会被更多的人看到,这是一个雪球效应。
因此,并不是媒体去尝试用简单极端的观点去控制民众,而是最后被大部分民众听到的东西都是那些简单极端的观点。大量的中庸的理性的复杂的报导和看法都被直接扔进垃圾堆了。
长此以往,为了生存,报导者也必然要走更引人瞩目的路线,去把事件简单化,把态度明确化,从而在 “传播的思想” 和“听众的人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举个例子,转基因。你说转基因是各有利弊,科学目前研究结果如何,DNA 是怎么作用,一大堆,没有人会去看的。但是你要旗帜鲜明地说:基因影响下一代,拒绝转基因!就立刻会被人们记住和传播。
同样的道理,无论是 PX 还是 Wifi,无论是湾湾还是柳岩,无论是达赖还是黄安,最终站到大众视线里的观点一定是简单并且明确的(符号化并且极端化的)。
因为惰性是人的天性,如果你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什么是对的,我才懒得去自己思考是不是真的。
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本人关注的其中一个方向。
美国这边已经有不少的研究证明,确实会有这个现象。现在对这个现象,米国这边的研究基本是公认为事实,而转而分析到底程度有多深。
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导向是确实存在的。而网络和社交媒体出现之后,就更是如此。加入某一个群体、跟他们互动变多之后,意见会有同质化倾向、会越来越偏向于这个群体。时间线和朋友圈每次都是出现同一种意见的话,如果你没有选择离开,很快就会被同化。“趋同化” 这个心理学名词,英文是:homophily
对于媒体来说:如果给一个意见较为极端群体看他们喜欢的极端内容,收视率会更高;而这个群体的意见变得更极端之后又更想看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形成一个循 环,所以媒体有动力这样做。传统的无线电视在技术上还比较难这样做,因为只有一个频道,不可能同时讨好每一个群体。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出现,让以言论极 端程度分门别类归到不同的频道成为了可能。
而搜索引擎和线上社交媒体的出现就让这种情况更进一步。依靠大数据,为每一个人量身订做资讯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例如,孤狗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在你搜索时只向你推荐偏向某一边意见的搜索结果,完全不再让你听到中立的声音,这是因为你之前的搜索结果。你看看我们的用户
协议,我们这样做是完全没问题的。”
现在学界普遍认为,1970 年代后,美国政界的对立越来越严重,跟美国 70 年代有线电视开始普及,以及 90 年代后半段开始,互联网开始普及是有关系的。
但是,媒体刻意加剧不同意见的群体之间的对立,真的没有问题吗?
下面这三篇都是这两年发表的、讲这个问题的文章,分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康奈尔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前两篇讲公众,最后一篇讲对立法者 – 众议员的影响:
Biased assimilation, homophily, and the dynamics of polarization
https://www.cs.cornell.edu/home/cardie/papers/ICWSM13-Polarization.pdf
Political polarization: Does social media make it worse?
媒体对社会舆论的过度引导会导致一个现象——媒介审判。当公民的意识被舆论裹挟,所谓正义、真相 ,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舆论审判:**也被称为新闻审判、媒体审判,是指记者或网民超越正常的审判程序,抢先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定罪、定量刑罚及胜诉或败诉的结论,通过舆论对司法施压,试图影响司法的判决。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舆论审判的出现将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匿名状态下的参与主体多元
互联网的匿名性特点降低了网民的表达风险,使其可以坦然表露个人观点或意见。
而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中,网络主体所具有的去中心化、节点化与交互性的特性,这都极大地增加了网民参与媒介事件的主动性,使得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舆论审判的事件之中。
❄️ 碎片阅读造成的群体极化
在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下,十小时的庭审视频铁证如山,却没人查看,反而去相信零星拼凑的谣言。
在基于兴趣的算法推送下,持有相同倾向的人群在群体讨论结束后,将更倾向保持自身的原有观点,并可能进行极端的社会行为。
群体极化的成因在于,在认知不协调的情况下,网民容易在片面信息的阅读中进行舆论审判,引发舆论失焦,从而在公共表达中趋于集中化。
❄️流量至上的商业营销
流量至上的市场竞争之下,部分自媒体为达到其经济目的,不惜在信息中加入强烈的个人情绪、篡改部分事实、甚至胡乱编造,不择手段地吸引公众眼球,消费他人的不幸,导致很多社会事件的真实性欠缺,影响司法的独立。
在这场案件中,有个别账号搬运其他平台有悖基本事实的内容进行恶意营销,发布的 “整个证据链的统一销毁”“监控视频莫名其妙消失”“审判长讽刺谭松韵” 等内容与事实不符,构成发布不实信息,已被微博依规予以禁言处罚。
舆论审判就像硬币的两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从正面来说,舆论审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丰富了司法监督模式的多样性;从负面来说,舆论审判的存在干扰司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在本问题中,公民意识被裹挟是结果也是原因,承舆论的过度引导之上,启社会雪崩之下。伏尔泰说雪崩来临之际,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都曾经是将舆论推向漩涡的推手。
比起公民被媒体裹挟,不是更应该担心公民代表被媒体裹挟吗?毕竟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知识水平甚至比网民的平均知识水平还要差,每年种种奇葩提案就是充分的证明。
谢贵宝地
看到题目想当然了一下,正要开启键盘哒哒哒,就发现,题主的问题跟我想当然的问题有点本质上的不一样。
题主所问:
因,在媒体的引导;果,是民众意识被裹挟
而我所想:
因,民众意识被引导;果,是媒体观点被裹挟
有此误会,也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就是如此的因果关系。
先不论哪个问题,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中我们虽然只看见了媒体、公民意识这样的两个主体,其实这里还有个隐藏起来的主体——引导者。
在这里,我不想区分官媒还是非官媒、营销号,因为当该承担的、该恪守的东西丧失,他们的核心目标已经无限趋于相同——获得更多的流量。(当然也有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这里我就又想引用沈逸老师的一个词 “云面首”,我简直觉得这一词的出现,就是现代汉语与古典文学精髓碰撞的火花。)
当我们发现了隐藏的这个主体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
引导者→民众意识→媒体被社会舆论裹挟
引导者→媒体→民众意识被裹挟
引导者是始终坚定前进方向,并时刻怀揣中国伟大复兴信念的我 D 吗?
引导者是以完成流量 KPI,时刻坚定要把流量变现的 zb 吗?
引导者是心怀鬼胎,时刻准备给 gj 复兴道路扔一块绊脚石的不明势力吗?
当引导者不同,我们将收获不同的舆论风向,那么,我们的媒体要担当起引导舆论重任的时候,便是要首先选好追随怎样的引导者,要用怎样的职业素养和态度去做。
只有选对了方向,坚定了立场,用对了方法,坚守了原则,那么剩下的就一定是更客观的事件真相,更权威的事件解读,更正确的舆论风向,我们也将收获,更清朗的舆论环境,便不会存在谁对谁的裹挟。
为什么会有裹挟,说白了全是利益争夺。
打个比方,甲和乙在一条街都是开餐馆的,本来是正当竞争关系。忽然有一天乙推出了个新菜,特别受欢迎,很多食客纷至沓来,赞不绝口,并且扬言以后就吃这家的菜。
甲很不服气,也开发新菜,等到要推出的时候,抬头一看,街上的人都在乙的餐馆里,于是一想,不行啊!对面不倒,我的新菜也不一定卖的过人家,看来要弄点手段了,于是甲去了某某点评雇佣水军,说乙的餐馆有老鼠,有蟑螂,但是食客不信,食客说人家餐馆挺干净的。
甲于是跑去挖乙几年前开餐馆的黑料,还还真找到三年前乙有个厨师,在厨房拿着一只死老鼠炫耀的自拍,偏偏这个厨师,现在还在餐馆当大厨,甲高兴坏了,保存了这个资料,顺便 p 了更多黑料。并且特意选在 3.15 这天,把真真假假的料网上一捅。果然乙被各种食客和路人网爆了。
“看报只看题,看书只看皮。”
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很多媒体更善于利用这一点。
为什么会有裹挟,说白了全是利益争夺。
打个比方,甲和乙在一条街都是开餐馆的,本来是正当竞争关系。忽然有一天乙推出了个新菜,特别受欢迎,很多食客纷至沓来,赞不绝口,并且扬言以后就吃这家的菜。
甲很不服气,也开发新菜,等到要推出的时候,抬头一看,街上的人都在乙的餐馆里,于是一想,不行啊!对面不倒,我的新菜也不一定卖的过人家,看来要弄点手段了,于是甲去了某某点评雇佣水军,说乙的餐馆有老鼠,有蟑螂,但是食客不信,食客说人家餐馆挺干净的。
甲于是跑去挖乙几年前开餐馆的黑料,还还真找到三年前乙有个厨师,在厨房拿着一只死老鼠炫耀的自拍,偏偏这个厨师,现在还在餐馆当大厨,甲高兴坏了,保存了这个资料,顺便 p 了更多黑料。并且特意选在 3.15 这天,把真真假假的料网上一捅。果然乙被各种食客和路人网爆了。
甲真的好聪明啊。不愧是运营高手,佩服佩服。
谢邀,媒体要吃饭,要生存,要发展,就像商家要盈利一样,不得不做一些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民众的事情。媒体人也是人,心理不平衡,能黑一把人,出出怨气而已。要命的是,有那么多的受众不动脑子想问题,否则,他能引导得了?真正到了多数人有脑子的时候,不再人云亦云的时候,媒体就会回归本来的生存状态,即报道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有可能是盲目的。
**网民必须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从来就没有免费的知识和信息,只是他们通常都以 “智商税” 的方式收取,然后通过一定的渠道变现。智商税的缴费标准参考以下四个档次:
**第一档 夸大其词税:**征税率 20%;通常由新闻联播等官方媒体收取;
变现方式:引导人进行生产、消费,通过实体税收方式收取。
缴税后降级为五毛,保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强信念和忍耐力,幸福感普遍较强,口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第二档 断章取义税:**征税率 40%;通常由国内各大商业媒体、门户网站收取;
变现方式:流量、广告、境外资金奖励。
缴税后降级为愤青,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丧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对一切事物逝去好奇心,最喜爱的玩具:键盘。口号:XX 药丸、你也配姓赵? and so on
**第三档 指鹿为马税:**征税率 60%;通常由知名商政界人士、公知大 V 收取;
变现方式:境外资金支持。
缴税后降级为白痴,完全丧失生活能力及劳动能力,行为怪异。喜欢到政府、医院、肯德基等公共场所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最喜爱的玩具:标语、横幅
**第四档 颠倒黑白税:**征税率 80%;通常由《大纪元》等境外媒体收取;
变现方式:东亚巨变后收割财富
缴税后降级为脑残,基本被东风快递员签收。
回到了经典问题: 人 (可能) 有自由意志吗?
营销号不是一直拿钱带节奏吗?但是,官媒如果也要被网友的舆论裹挟,那才真是要出大事了。以后就让广大网友当法官得了呗!
在中国,往往都会被裹胁意识的,我们把这叫做 “愚民”。
自从近代媒体出现那一天,民众就开始了被其操纵愚弄的历史,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甚至颠倒黑白难道是网络时代才开始的吗?
由于平均教育水平和知识广度的原因,大多数民众并没有分辨新闻真假和其潜在影响的能力,所谓独立思考能力本就是少数人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东西
大多数人其实也并不需要独立思考能力,能弄清楚自己的屁股 - 根本利益在哪,就很难出现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蠢事。
至于某些人对社会媒体的不满,其实更多出于对自己逐渐失去舆论主导权的愤怒
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新媒体,某些人从来不缺乏发声渠道,并有着政府背书、官方置顶、流量扶持、不被封禁、不查水表等各种媒体特权,可以说每个中国人每天不管愿不愿意都能看到他们的新闻。至于这么大优势为啥还是干不赢爹不疼娘不爱的社会媒体,怕是还得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民天然从自己的屁股出发,更愿意相信那些站在自己立场发声的媒体。至于那些爹味太浓,居高临下教育老百姓的,瞎话说多了导致没人相信的,被人民抛弃也就不奇怪了(此处特指为了博眼球不惜瞎编乱造的自媒体,请勿过度引申)。
媒体有时候是受指导转移民意的。
这个话题我想了很长时间,是谁控制了社会舆论的导向。
记者报道事件之前先不说是否能够完全还原事情真相,但是报道之前一定会稍加修饰,为什么?为读者,为销量。
想要读者和销量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夸张部分事实以便博人眼球,简单的平淡无奇的叙述无法给读者带来对啊对啊就是这样的心里认同感,简单粗暴直接的盖棺定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广泛传播。为什么?因为大家都那么忙,谁有空去读那些复杂的中庸的事件分析和条理梳理,最先引发我们兴趣的一定是显眼的标题并且同我们心里强烈一致或强烈反差的观点。这样又导致报道者的观点和态度会慢慢更加极端化及偏激,反而又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共鸣和支持,然后形成了一个一个符号化和模式化的群体。
例如农民工,公务员,医患关系,清洁工,甚至某某市长之类的,好像都在无形中被贴上了某些标签。
一个报道的 “趋同性” 才会让你产生强烈共鸣进而阅读,之后传播。没有人控制舆论,但是每个人都在控制舆论。
推荐读一下《Political Communication》期刊 2019 年的一篇文章《What Can I Do? How to Use Social Media to Improve Democratic Society》。
再推荐几本书:
[大众传播理论 (豆瓣)book.douban.com/subject/3016590/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6590/)
[宣传(第二版) (豆瓣)book.douban.com/subject/34961780/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961780/)
[Propaganda & Persuasionbook.douban.com/subject/30783629/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783629/)
[Media Politics in Chinabook.douban.com/subject/26937137/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37137/)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豆瓣)book.douban.com/subject/26665157/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65157/)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看第 7 章宣传系统。
以及翻阅我收集的更多的资料:
[公共沟通,舆论,宣传,媒体的公权力www.douban.com/doulist/111395849/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11395849/)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系 2014-2018 年部分课程简介www.douban.com/note/694582249/
](https://www.douban.com/note/694582249/)
社交网络就是这么一个存在啊!
微博上你关注和你有共同语言的人 微信上你关注你感兴趣的公众号 知乎上你给你赞同的人点赞 换言之我们都在看我们自己想看的 而有意无意无视我们不想看的!
其实这是一种趋势!信息化时代 大量大量的信息无法消化 只能有选择性的输入!
至于怎么选?自己选自己喜欢的呗~
所以 你不喜欢的不赞同的将会被你过滤 忽略 无视。。。这将成为必然。。
同类的还有医疗新闻,类似于 “缝肛门”“五毛钱治好高血压” 这样的报道加速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媒体的七项功能之一是社会引导,而很多媒体大多抛弃了教育和引导价值观的功能,而单纯的做点击量为王的标题党,娱乐至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 “媒介把关人” 的失责。
虽然传统纸媒已经没落,在举步维艰的转型,但还是相比较网络媒体和新媒体,还是有很多有理想的媒体,从未忘记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对读者负责,对自己负责。
一家之言,欢迎指教。
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 “我们社会的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 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 “皮肤”,不仅如此,它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 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德国女传播学家诺依曼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沉默的螺旋” 理论
该概念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从舆论学和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旋” 假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这个假说中的 “舆论”(public opinion)与传统的舆论概念不同,与其说是“公共意见” 或“公众意见”,倒不如说是 “公开的意见”。“沉默的螺旋” 理论强调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第二,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这里所反映的 “强大影响” 已经不止于认知阶段,而是包括了 “认知→判断→行动” 的全过程。这个假说认为传播媒介具有 “创造社会现实” 的巨大力量
答案还没说完
但我懒得再写了 ♀️
世界上最开始出现的报纸仅仅是为了牟利,媒体本身相当于一个企业,首要当然是生存和获取利益。所以不要把媒体想的有多好,它的背后总是牵扯到各种东西,它的公共服务性质确实有,但是也得看媒体如何使用咯。所谓格调高大的媒体背后也有出资方,有广告商,只是表现的形式隐蔽些而已。没有小报的新闻看上去那么赤裸裸,看上去就是黄色新闻,也就是煽情主义的新闻。
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其实,就是离谱
如果不是针对是非,迎合民意是亲民
但是有关科学真理以及三观,必须慎重,因为这些都是官方、媒体带头引导人民的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本身即传播
缝肛门事件
事情一出来我就看到新闻了,这么多年了,又被挖出来,一开始就觉得,部分记者的嘴皮子和笔杆子,在这里面没起到什么好作用,果然。。。。。。
在我大天朝,记者代表什么?
以下是我在另外一个问题的评论
这个新闻早就看过,刚才又看了下这个视频,怎么说呢,每每看到医患纠纷,恐怕我们脑子里出现的第一感觉就是,无良医院,医德败坏,红包问题,这都成条件反射了。对这种事,我们普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了,更何况对新闻事件比我们敏感的多的记者呢?央视通篇的报道,我只看到了原始采访记者的表现,根据家属描述做出判断?对专家结论咬文嚼字?为什么最重要的当事人坚决拒绝接受采访?记者,对于新闻时效性把握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有点基本责任心,不确切的消息不要发。是不是应该有点必要的医学常识,或者向有常识的人了解透了再决定怎么发?再或者不是自己特长领域的新闻就不要瞎扰合了?说实话,自从这个事一出来,我就觉得,这次医患之间弄成这样,听风就是雨的记者绝对要负最大的责任,我甚至怀疑那个家属反应这么强烈,有没有记者在里面多嘴的?几次都是记者注意到用词不对别的人才憣然明白的,记者,你们到底起的什么作用?新闻奖可没有那么好拿。对,还有那个律师,当着央视记者的面咬文嚼字,你再懂医学,你能比临床医生更明白怎么处理?当然,耍嘴皮子功夫,医生护士是万万比不上记者律师的。
各位评委,在场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社会舆论与法治社会
这个主体的灵感来源于不久前的一次经历,在我和舍友们开宿舍夜谈会时,聊到了 6 岁女童受虐案,当我们都为这个女孩惋惜不已时,舍友 A 说到:“就算她妈妈和继父没有被判无期或死刑,社会舆论也不会放过他们”。
舍友 A 的话引起了我的关注。她提到的社会舆论让我想起了很多,药家鑫案,414 辱母杀人案,安医生自杀案等等等等,一张薄薄的判决书背后是当事人的锦绣前程,是几个家庭的凄入肝脾,是我们局外人无法知晓的跌宕经历。可当一个案件产生的社会舆论如同千万大军压境而来,裹挟着民意的愤恨与尖刻,法官当如何?司法审判又当如何?
答案无解,却有迹可循。法律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中国法制史老师说过,法律不仅关乎规则,还关乎规则背后的价值诉求,关乎回应人心所向、塑造伦理人情。我们不妨追根溯源,社会舆论来自民众对案件认知下的评判与看法,它的出发点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正义,是大部分民众对于正义的诉求。换而言之,社会舆论可以说是社会对于正义的向往。人们对于辱母杀人案少年的恻隐之心,对于昆山持刀杀人案于海明的正当防卫的认可看法,都是大部分群众基于自身判断力的人心所向。
可焦点在于当社会舆论以为的正义并不是真正的正义,当剧情不断反转,舆论一次又一次的倒戈,谁来为舆论的恶果买单?安医生泳池案中,一个医生被看了恶意剪辑的视频的网友威胁,恐吓,离职,最后被逼自杀,这就是所谓的正义吗?多少罪恶,肮脏,自以为是,随意发泄假汝之名?
可我们作为青年,不妨换一个角度想,那些恶意的网络喷子或触犯法律行为的人并不属于社会舆论的这个中性词的范围中,那些去官网下评论与留言的人,那些让安医生道歉的人不也是因为他们想给无辜挨打的少年正义吗?只是这是他们以为的正义而已。
再者,舆论之所以会不断反转也是因为人们想去追寻事情的一个真相,正义永远存在,至于什么时候到,怎么到是我们难以控制的。我们不排除那些在网络上打着正义的大旗而恶意发泄,践踏法律的人的存在,但社会追求正义与公平的价值取向是主导的。我知道,肯定有人要问,那安医生的死亡改谁来负责?是男童的父母?每个网络侩子手的留言?还是这个时代?是,但又都不是,社会的判断力和公信力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方向。是无法急于求成的。但是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可以做的除了相信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正义的,更要去努力探求真相,追寻真相,让更多人了解真相。青年人相信这个社会的正义,是在相信这个国家的法治与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在知乎以后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特点的话题,是否会造成由于过于片面而越来越极端,看不进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呢
我们就像一个不断被输入,又经过一番作用不断输出的容器。
出世有智慧,入世懂规则。
舆论有关于入世的规则。
舆论,社会问题,不是我要操心的,因为过几年他们终不再会是热点。而这核心在于,我不在其职,且在其层次之下,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资格去说三道四,所以只需要做一件事,学习,做事。
逝者,二胎,网红,罕见病,灾害,伤亡,娱乐,炒作,通稿。它们就聚在一起了。
想起之前传播学课的把关人理论,越发觉得把关的是条狗吧。打开任何软件的那一刻,都觉得好脏,就像一块油污浸透的脏抹布包裹的发臭的烂肥肉,硬生生甩在我脸上。
我就想生气,怎么了吧。
媒体在撰写稿子,选取素材的时候。其实就能感觉出来了。舆论被引导的基础是信息透明度多少所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引导的。
先说结论:媒体行业光明的表象下是无尽的黑暗。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媒体行业竞争
2、一般得会认为浏览量是媒体编辑记者工作的考评标准
3、用户阅读新闻资讯的行为是无意识的——换言之,说狠一点就是用户傻,缺乏自主意识。。
所以我们可能回去做一些比较能够唤起本能的内容,比如让人好奇的,比如耸人听闻的,唤起同理心的又或者有关食色性的……
当然也有好处:
我们会因为之前一向以身材有料的柳岩被闹伴娘儿关注婚礼里面闹这种事情,继而大谈特谈揭露黑暗;
我们因为难民潮中海滩边红衣儿童溺亡而怜悯那些难民,并且推动制度变化;
我们会因为 Papi 酱融资多少多少钱深思网红经济学。
但是这些光明的案例背后是淹没掉的无数的黑暗的事情。
有随便几个段子揉吧揉吧就拿来当新闻
有各种裸露求出位的
还有什么乱七八糟你能想象的你都可以放在这里当作例子。
连玩游戏这种直播平台都有巨大的商机
这些全都是因为我们爱看!
不是每天都会发生让社会反思有内容的事情,但新闻媒体每天都要更新!
所以矛盾就来了:怎么持续抓住看客?
我们在指责媒体无良的时候千万要记得,是我们这些看客纵容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另外,科技类 IT 类媒体但凡说到 iPhone 就提肾这种事情…… 其实只是调侃。。
我不知道该怎么理性看待公民意识被舆论裹挟,但见识过它的可怕,就觉得可怖如斯
人们不相信真实只相信感受,平凡有罪,贩卖焦虑,以正义之名享非法之事讹言惑众,流量博取,算法无罪共识代替真相。
现在是快信息时代,也是信息爆炸时代。
媒体多而杂,要说它们裹挟公民意识太抬举它们了,不如说是因为网民声量而投其所好的赚取流量。
当然,有的人也为了博眼球故意歪曲事实扩大影响,但网民并不都是傻的,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舆论是会反转的,事实是会理清的!
但有些证据确凿的,妄图用舆论改变结果,这种只会让网民加深其最初倒塌的印象。
所谓舆论仅仅是某平台网民的点点声量,代表不了公民意识。
媒体对社会舆论过渡引导~导致~公民意识被舆论裹挟
以上追根到底,我有一个一直没想明白的问题:媒体又是被谁 “引导”?是谁,能将我国庞大的媒体群体 “引导”?
此处,先不说在面对社会事件、评论批判前,各媒体有没有秉持媒体人该有的求实求真的职业道德。只请诸位思考一下:是谁,先媒体之先、引导媒体?
整个社会的诸多乱象,多是因为公民缺少公民意识造成的。一部分人缺少公民意识的表现为国家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另一部分人缺少公民意识的表现为这个国家和他们没关系。
你说的媒体有它没
新闻日报:网络媒体某乎竟对社会舆论过度引导!公民意识已被舆论裹挟!
发现新闻都是这类格式。
不关媒体事啊
因为媒体也要盈利
工具无罪
刀不会自己飞过去杀人
用刀杀人的是人
问题主要出在人身上,understand?
如果每一个网民(包括我)
都愿意遵纪守法,不愿意且自觉手贱去点那些黄色,赌博,暴力的新闻,那么这种新闻会有市场吗?
话说我也是上网上多了才发现有这种现象的存在的。
这个话题下面真是一堆劣迹艺人粉丝洗地,谁来鉴定公民意识,谁能代表主流意识?
天呐。本来想看舆论相关讨论,没想到下面一大堆给张哲瀚洗地的粉丝。
张哲瀚去靖国神社拍樱花。
张哲瀚被人扒出该事件后不及时道歉,而躲在粉丝和水军背后任由其操控舆论风向与网民对线十小时。
粉丝为了给张哲瀚洗地甚至开始给侵华战争和靖国神社洗地,而张哲瀚就躲在这群人的背后,任由其散播这种无耻无下限的言论长达十个小时,只是为了自己一己私利,无视家国大义。
张哲瀚在十小时后看舆论风向并未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扭转,并且开始影响代言赚钱,才出了一个模糊不清的道歉,且并承认自己去靖国神社拍樱花是错误行径,也并未对其千万级别的粉丝做出正确引导,任由粉丝继续发表各种无下限言论。
张哲瀚被封杀够,粉丝更是毫无下线各种洗地包括但不限于:
1、拉环球时报和白岩松姜文等人下水,说名人也推荐去靖国神社,张哲瀚去就被骂不公平。名人和官媒推荐你去是让你看日本人如何无耻,不是让你去赏樱拍照。去看了日本的无耻之后,受过正常教育的中国人都笑不出来,谁还有心思像他一样欢天喜地的拍照赏樱。
2、以人民日报等官媒推荐靖国神社为赏樱地点为由,来为张哲瀚靖国神社赏樱洗白。人民日报皮下日奸编辑配合外务省打外宣的推荐文章也可以被用来洗白的吗?!人民日报啊,你该跪下挨打。张哲瀚,你也跑不掉。
3、现在粉丝转了新话术,说张哲瀚去的是广义的靖国神社,不是狭义的靖国神社。他只是在斋馆拍照,没有去拜殿。粉丝为了洗地也是拼尽全力。但粉丝们,去故宫有去了广义故宫和狭义故宫的区别吗?!建筑群的概念你们知道,但是你们为了洗白故意发明这些混淆视听的词语去混淆视听,你们亏心吗?!那我反过来问你们,是不是去了你们口中广义的靖国神社赏樱就没问题了?!那以后外交部发言是不是也要区分一下,反对 XXX 去狭义的靖国神社参拜?!
综上所述,这些人有组织有预谋各种钻空子玩儿文字游戏,就为了操控舆论风向给一个去恶鬼窟拍樱花照的戏子洗白。
这是【破桥的不舒适区】的第 54 篇文章,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是:55.人肉搜索俄罗斯 56.美国人捍卫持枪权是因为“警察没有保护公民的责任”吗?57.美国的黑人保守派 本文是描述“躺平”和“内卷”流行成因的作品。共23000字,后半部分需要打 …
张文宏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两天来,但凡在朋友圈里转发‘张文宏是汉奸’这种言论的,我都一概拉黑了。能相信这种鬼话的,话不投机半句多,也不用做朋友了。”但有一位除外,因为那是他老爹。 因为张文宏医生“与病毒共存”的那番话搅起的波澜(当然,他 …
知乎用户 羽颀 发表 别洗了,中国人去靖国神社,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 b 站 up 那样去拍纪录片,或知乎答主去拍详细照片,回来警醒国人,日本右翼至今没有悔改的。一种是当年新四军的孙子(他祖母还被迫做了慰安妇)去扔燃烧瓶的。除此之外的行为, …
知乎用户 李燃末 发表 主要是地形不熟。 外宣在国内,内宣住国外。 知乎用户 月光博客 发表 国际舆论战主要依靠外宣部门推动,现状是外宣投入很大,收效甚低。 外宣之所以投入很大却没有效果,形成 “外宣内宣化” 的奇怪现象,主要是因为格局太 …
社交媒体用户用「官状病毒」指代「冠状病毒」,以讽刺他们认为的政府反应迟缓 习近平曾多次指示有关部门「加强舆论引导」。 Photo: Yao Dawei/Zuma Press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建立了被许多人视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审查制度来控制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