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手吧,以爱为名的骚扰!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撰写 | Jonathan Mclntosh
转译 | 周书凝

编辑 | 浩涵、陆召袂

排版 | 哈密瓜

在被流行文化充斥的现代生活中,爱情主题的影视作品永远不缺受众和票房。然而,在观众们为真爱难觅而感同身受、涕泗横流的同时,隐藏在传统爱情剧集中**「以爱为名的骚扰」的主流叙事**却鲜被大众意识到,理应对其早早展开的文化分析和批判则更加少见。

01.

何为「以爱为名的骚扰」?

1993年上映的一部名为《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平凡的男人爱上身边一位女同事的故事。一开始他屡遭女主角拒绝,但最后却因为熟悉女主面容并亲手为她做了一个雪人而使女主备受感动,并因此收获了爱情。

▲《土拨鼠之日》

或许这很符合一些人对爱情的理解与向往,也确实会有人被男主入微的观察所感动,但试想,你不了解并且不喜欢的一位男士却对你的五官样貌、身体形态熟悉到这种地步,这实在是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作为一部典型的欧美爱情剧,这部电影透露给我们的隐含讯息是——流行文化多么经常宽恕「打着爱的旗号」的男性骚扰狂,将他们追求女生的过程描绘为无害、令人喜爱或是感动的行为。

作为被追求对象的女主角们,在影片里似乎如骚扰者预期般深为此种「以爱为名的性骚扰」而感动不已,而作为观影者的我们又是怎样无意识地掉入此种披着真爱外衣的性骚扰陷阱呢?

影视作品作为流行文化重要媒介,通常会提供一些故事窗口让观众更清楚地窥探每位角色内心的隐藏情感。观影者因此获得了**「上帝视角」,这意味着我们作为观影者,额外得到影视作品中男性追求者们无法获知的诸如女主角的真实想法等关键咨讯,而正是对这些关键背景资讯的掌握,让我们更愿意倾向性地忽视、谅解男性追求者们的****「浪漫」**骚扰行为。

如在1989年经典青春浪漫剧《情到深处》(Say Anything)中,男女主角因为女方父亲逼迫而不得已分手,即使女主内心仍希望可以与男主复合。

于是,为了挽回女主,男主展开了「格外动人」的追求攻势——

男主溜到女主的住处外,举着播放机对着女主卧室窗户大声播放Peter Gabriel的歌曲《在你眼中》(In Your Eyes),这首歌对他们具有重要意义,是他们第一次为爱鼓掌时的音乐伴奏,男主希望可以借此勾起女主与他的「浪漫回忆」。

▲《情到深处》中,女主难以躲避来自男主的浪漫举动,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其时,剧情中的男主并不知道女主有想要复合的心愿。在那时,他只清楚两件事:第一,她已经明确告诉他不想再见到他并且不想再和他说话;第二,分手后,她拒绝了他的多通电话。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未能阻挡男主擅自作出以上「令观众感动的」浪漫壮举(grand gesture)。

▲《情到深处》中女主多次明确拒绝男主的复合要求

试想一下,你与前任分手时明明已经明确告知他本人,让他尽可能远离你,不要在分手后再来纠缠你,但他依旧我行我素,做出半夜在你家楼下放音乐这类迷惑行为,这会让你或者你身边任何关心你的人感到浪漫吗?正相反,这大概率只会让你感到毛骨悚然,或让你烦躁愤怒到想要报警。

02.

「以爱为名的骚扰」=「男性对真爱的表达」吗?

在浪漫影视剧中,男性总是以疯狂的、强迫的或类似跟踪狂的行为来追求、感动女性,以表现自己的男子气概、对心仪对象的迷恋和他们对待真爱的专一与付出。

如电影《超凡蜘蛛侠2》(TheAmazing Spider-Man 2)(2014)中,女主询问男主每天跟踪她的次数。

▲《超凡蜘蛛侠2》 中,女主询问男主是否经常跟踪自己,男主回答自己跟踪她的频率基本每天一次,有时甚至更多

与之相似,电影《红粉佳人》(Pretty in Pink,1986)中男主也向女主表示,自己会为追求心仪女生展开毫不疲倦的疯狂攻势。

▲《红粉佳人》

再如电影《我为玛丽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1998),男性角色将自己监视女主的行为解释为对她的极度想念:

▲《我为玛丽狂》

另外,影视作品倾向以某种浪漫壮举的情节设置刻画男性对梦中女神倾慕的深度与强度,以此来达到作品高潮——「真爱来临了!」。

如电影《大鱼》(Big Fish,2003)中,男主耗费大量心血为女主打造了一片朦胧而又令人沉迷的黄水仙花园,极尽渲染着自己高贵的、为真爱斗争的骑士精神:

▲《大鱼》

再如电影《冒牌天神》(Bruce Almighty,2003)里女主跑步时「收获的」一片forever(永恒)爱情寄语:

▲《冒牌天神》中女主在晨跑的过程中发现了被故意刻在树干上的表白语

还有《我恨你的十件事》(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1999)里男主在学校体育场为心仪女生准备的那场众人瞩目的「歌舞表白惊喜」。

▲《我恨你的十件事情》(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中男主跑到女主运动的操场,当着众人为她献唱跳舞。

每当高潮来临时,影视作品总会随即利用巧妙的视听线索技巧,如时间停滞、配乐烘托、聚焦主人公温柔而坚定的眼神等,向观众烘托传递出一种「这就是真爱」的讯息。

如果你经常看浪漫电视剧或者爱情电影的话,那你可能早就对这种求爱套路见怪不怪了。

然而,这里存在的问题是——

此类追求方式会赢得女性的心吗?这,究竟是「真爱」的表达吗?

事实也许不然;相反,还会令女性感到厌恶与无奈。

在大多数的浪漫剧本中,这类浪漫壮举多被设计成精心的伏击,而这些「奇袭」以一种非常公开的形式将女性置于聚光灯下,逼迫她们不得不当众做出回应。

某种程度来讲,这些计划实则暗含强迫的意味:因为男性追求者们花费如此多心思去精心设计浪漫情景,如果被追求女性们面对此番努力,仍决意拒绝他们,则会显得麻木不仁、冷血残酷。

事实上,「以爱为名的骚扰」剧情自有其悠远的好莱坞传统:

如经典好莱坞影片《礼帽》(Top Hat,1935)中,女主从马车天窗看到被男性追求者跟踪;

▲《礼帽》

2008年电影《追爱自由行》(Management)中,男主Mike希望可以在女主Sue走之前给他留下她的联系方式,被Sue拒绝——显然,Sue并未拥有与Mike相同的悸动。

▲《追爱自由行》

再如2015年上映的《时光尽头的恋人》(The Age of Adaline)中,男主未经女主同意就私自调查了女主住处地址,并在其后手捧鲜花出现在女主家门口,遭到女主厌恶:

▲《时光尽头的恋人》中男主拨打心仪女性电话未果,最终通过图书馆途径获得了她的个人家庭住址信息。

上述种种都足以表明,女性拒绝男性的示爱其实有多种原因:她可能已经有别的约会对象了,她也可能早就明确拒绝过此位求爱对象的追求,又可能她根本不知道有人在喜欢她,也或许她对他根本不感兴趣……

但是,作为异性恋视角下浪漫剧本中的绝对主角,「优质」男主们遇到这些困难当然不会轻易放弃。确切地说,他们会更不顾一切地继续追求下去。

03.

「以爱为名的骚扰」是对女性无形的伤害

影视剧中,为了从心仪对象(通常为女性)那里得到预期回应,追求者们(通常为男性)在被首次拒绝后,往往会发起更加猛烈的追求攻势。男主们常被刻画为持续暗中监视心仪对象的偷窥跟踪狂,以各种冒犯的方式纠缠、操控后者——他们除了常常尾随女性、未得邀请便擅闯女性的工作场所、住处或学校,甚至还会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穷途末路地调查、追踪和监视女性。

如2012年电影《特工争风》(This Means War)中男主利用科技手段监视心仪女生的谈话及日常行为。

▲《特工争风》(This Means War)中特工男主要求高科技人员对自己心仪的女性进行监听与监视的行为。

除开隐含的法律责任,各式各样的骚扰行为也会让被骚扰者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而诸如不适感、恐惧及尴尬等负面情绪给被骚扰者带来的精神负担,通常很少被追爱男主们纳入考虑。

如电影《疯狂愚蠢的爱》(Crazy,Stupid,Love)(2011)中,男性角色全然不顾女性的感受,肆无忌惮地通过当众展示「爱的纹身」向女主表白,令女主既愤怒又尴尬。

▲《疯狂愚蠢的爱》

「以爱为名的骚扰」除了表现为前述特定情景下男性特权者对女性擅自进行的权力监控,还表现为日常生活中普通男性罔顾事实的隐私盘问,以及兀自沉迷、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献殷勤:

如电影《初恋50次》(50 First Dates,2004)中,男主认为女主拿「有男朋友」当借口回绝自己的求爱,而反复质询女主的个人隐私。

▲《初恋50次》

再如《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1998)里,男主为女主买了一束花,女主感到被骚扰希望他可以离开,然而男性却直接转移话题,忽视女主的明确回应:

▲《电子情书》

更有甚者,在日常生活中,男性追求者还会通过此种「以爱为名的骚扰」对被追求女性进行情感操纵和心理绑架。

如《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2004)中,男主拒绝心仪女性对其爱意的回绝,以自杀威胁爱恋对象答应和他约会。

▲《恋恋笔记本》

简言之,这些「以爱为名」的骚扰者大都拒绝接受心仪对象(亦即被骚扰者)对其求爱行为的明确「否定」,这些出于自我满足和自我感动的「以爱为名的骚扰」,都拒绝尊重女性为自己划定的社交边界,拒绝给予女性所需要的个人空间,不仅在事实上侵犯了女性的个人隐私、触碰了女性的道德底线,还为女性带来了沉重精神负担,使她们焦虑、偏执、忧郁,甚至会因此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当然,浪漫举动并不总如此令人困扰、给人以骚扰感。对于已经建立稳定恋爱关系的当事人来说,这些浪漫壮举将会如预期般为当事人带来爱情的甘怡:

如电影《朱诺》(Juno,2007),男主收到满满一邮筒的糖果惊喜时内心感到非常幸福。

▲《朱诺》(Juno)中男主一出家门便发现了女主为其准备的甜蜜惊喜

对曾处于恋爱关系的当事人来说,体贴周到的浪漫壮举或许也能使短暂晦暗的爱情之火重焕生机。如电影《大病》(The Big Sick,2017)中男主谦虚且小声的那句「你愿意重新接纳我吗?」:

▲《大病》

04.

性骚扰的普遍浪漫化与岿然不动的男性优势

诚然,某种程度上,传统影视叙事中,「以爱为名的骚扰」主题的经久不衰或许可以从这一角度理解——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是特别的,可以得到心仪对象的更多关心和偏爱。然而,更多数情况下,来自男性的「以爱为名的骚扰」,总被赞美或合理化为他们作为男性的「天然」保护欲,被「英雄救美」的浪漫名义所矫饰,一遍遍再现着「男性-保护者/女性-被保护者」这一刻板二元性别偏见。

如在电影《暮光之城》(Twilight,2008)中,当女主遭到陌生男子尾随时男主及时出现,为观众谱绘了「英雄救美」的绝美场景。

▲《暮光之城》(Twilight)中,男主爱德华夜晚一直尾随着女主回家,看似是帮助女主摆脱了流氓的危险行为,但当被问到尾随的原因时,爱德华堂而皇之的拿保护欲为借口。

尽管此种对男性「关爱」的影视描摹总是美好的——从结果上看,这类脚本既喂食了女性观影者经后天建构的少女心,又确证了男性观影者经后天建构的对所谓男子气概的期待——但回归到现实生活,任何有基本法律常识的个体,无论其性别认同如何,都不能不承认这些以保护为由的跟踪行为都会让行为人锒铛入狱。在现实世界里,骚扰并不浪漫,而是一种犯罪。

▲《暮光之城》中深夜,男主爱德华使用超能力突然出现在女主卧室床边不禁惊吓到女主。

与此同时,在欧美影视中,男性自我信心的建立总以牺牲女性社交界限及女性个人自主意识为代价。

经典电影《春风化雨》(Dead Poets Society,1989)中,男主在派对上趁心仪女生喝醉昏睡后亲吻了她,但剧本并未将此行径描绘成男主对醉酒女生的侵犯,相反,这种行径被塑造为男主克服自我怀疑、勇敢追求精彩人生的起点。而此种男性角色设定,也成为了好莱坞男星成长故事中的主流范本。

▲《春风化雨》(Dead Poets Society)中,男主在宴会派对上趁心仪的女生喝醉沉睡而对其进行侵犯。

事实上,骚扰行为总会给女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并且,相较于暗巷里的陌生人,女性更容易被熟悉的人骚扰、侵犯。被浪漫化的骚扰、侵犯行径给女性带来的恐惧在实质上并未减少丝毫,而实施侵扰的男性却总能披着真爱这顶隐身斗篷全身而退,得到来自外界的宽恕甚至奖励——在某些情况下,男性求爱者的骚扰一旦得到揭露,他往往会借爱的名义为自己开脱,看似坦诚的悔过或道歉,但整件事几乎不会给他们自身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也很少对其骚扰行径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行任何有实际意义的赎罪。

这其中所传达出的讯息危险且明确:只要是打着「爱的旗号」,任何逾矩的骚扰行径都可以被忽视,都可以不用付出成本就得到从被骚扰人到社会的全方位谅解——一个男性为了求爱而进行的欺骗、而编造的谎言、而施展的诡计和操纵术,都不会使他在浪漫关系的求索之旅中失格。

即使穷尽浪漫骚扰的具体形式,男性求爱者如若最终未能与心仪对象在一起,也依旧会被外界定义为「好男人」。

05.

即使是「以爱为名的骚扰」,也有双重标准

当性别颠倒过来,改为女性角色在追爱途中「骚扰」男性角色时,在好莱坞系列的影视作品中,女性求爱者的行为通常会被塑造为疯癫的或者是失衡的,而不是如男性求爱者般散发讨喜的浪漫正能量。

如《疯狂前女友》(Crazy Ex-Girlfriend,2015)即以此「疯女人」的刻板印象为前提,在剧情展开中,女主需要不停向朋友重复自己并没有疯,需要通过女性朋友的鼓励确证自己并没有疯,以佐证自己求爱举动的正当性:

▲《疯狂前女友》

与「女性享受来自男性的真爱骚扰」这一迷惑文化相对,影视作品中的直男角色从未觉得来自女性求爱者的浪漫骚扰格外迷人。面对来自女性求爱者的浪漫攻势时,他们总能表现出一贯的清醒和拒斥,并总能获得外部世界的及时助攻,化被动为主动,成功完成一次次爱的出逃。

▲《反斗智多星》中,当片中男性及其友人看到追求自己的女性正拿着礼物朝他们走来时,为了不被其发现而下意识遮挡自己的脸。

如《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2010)中,当女性角色为表达爱意直接上门寻找男主时,男主在室友打头阵作掩护下顺利跳窗落荒而逃、逃避被骚扰的局面。

▲《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

女性作为浪漫骚扰主角的影视文本并非值得赞扬,但需要尤其注意的是,传统欧美影视作品中,男女角色之互调所揭示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存在显著差异。

统计数据显示,女性更易成为性骚扰的当事人,男性则更多扮演性骚扰行为人的角色。女性作为性暴力(gender-based violence, GBV)的惯常目标,因而更有充分理由害怕以各种形式侵入她们日常生活的男性个体或群体。

▲在联合国官网上,性骚扰也被纳入暴力侵害女性行为之中

并且,正如本文试图陈述的,以影视作品所代表的流行文化,在过去对男性性骚扰行为进行了持久的浪漫化刻写,这对作品受众产生了基于性别的不同结果。

一方面,此种刻写似乎为男性受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启发与支持,鼓励其在现实生活里以爱情之名公然骚扰心仪对象,并通过为性骚扰裹上「真爱」糖衣,维持一种脱罪化的、病态的浪漫关系美学

另一方面,此种刻写所内含的基于性别的双重标准,既将女性受众框定在「英雄救美」的爱情骗局里,进而失去发掘、捍卫个人自主意识的想象力,还迫使她们将「不做疯女人」的父权规训不断内化于自身,以满足婚恋市场中对女性「温良恭俭让」的择偶期待。即便对于那些侥幸恍然大悟的女性受众而言,「以爱为名的骚扰」的流行文化叙事也对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缔结亲密伴侣关系、展开浪漫恋情产生深刻影响。很难否认,目前流行于年轻女性群体间的「单身保平安」式个人生活宣言,不是对此种病态浪漫关系文化的反抗。

▲面对频发的杀女社会事件,异性恋女性对自身性向进行自嘲

毕竟,在保障女性生存安全的社会文化、制度体系尚未建立之前,面对层出不穷的杀妻案和贯穿个体成长历程的「以爱为名的性骚扰」、性暴力,留给异性恋女性的选择除了靠「主动单身」脱离浪漫生活,又还有哪些其他保命途径呢?

▲韩国女党成员金珍芽,在首尔市长电视竞选演说中提出「建立使女性独自生活也感到安全的首尔」的竞选主张。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文讨论的这些欧美影视作品都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各种关于浪漫关系的有害迷思——女性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爱情为借口的任何骚扰行为都是合理的、遭受骚扰行为的受害者们只是在运用「欲拒还迎」(play hard to get)的把戏等等。

实际上,与这些影视作品所传递的讯息恰恰相反,对一个人感兴趣并不等同于爱情,一时的怦然心动可能并不需要缔结稳定浪漫的关系。不过,好莱坞爱情片却总将这些一时兴起与「真爱」混为一谈。

▲电影《大鱼》(Big Fish,2003)中,女主根本不认识男主,男主所表达的爱也只是自己一时的情迷意乱。

**在现实生活中,浪漫关系理应是相互和对等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互的情感联结。**除非你的伴侣患上了失忆症,否则,浪漫关系绝非是单向的自我感受。

对流行文化影响深刻的影视行业理应让爱情故事的每一位主角都尊重彼此,而非一味将「以爱为名的骚扰」作为主题,去一再巩固异性恋男女间扭曲的动态关系。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影视作品也完全可以营造出其它更具深刻记忆点、更触动人心的独特浪漫场景,去更好地还原爱情的复杂和本真,更恰当地展现爱情中必经的得与失:

▲《伦敦生活》(fleabag)中,女主向牧师表白,尽管牧师也对女主抱持同等热切的爱意,囿于职业身份还是回绝了女主的求爱,为ta们之间喷涌的爱欲画上句点。

▲《性教育》(sex education)中,男主劝阻求爱不成的同学放下心结,接受有时爱而不得的现实

参考资料:

[1]Stalking for Lo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1MPc5HG_I&list=PLV47YqT2UbKy8X6qSLPM9i_Up_8b6WawY&index=10

[2]联合国:制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国际日11月25日. https://www.un.org/zh/observances/ending-violence-against-women-day

致谢:

本文转译自YouTube频道Pop Culture Detective的视频单集《以爱为名的骚扰》(Stalking for Love),内容较原视频有所改动,已获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Pop Culture Detective

——Video essays by Jonathan McIntosh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北美科技公司女性,正经历着不亚于阿里巴巴的职场性骚扰

当娱乐圈的“性侵”案还没有落下帷幕,另一颗“性侵”案的炸弹又砸向了互联网圈。而这一次,炸在了巨头阿里巴巴的头上。 过去两天,该事件迅速发酵席卷了整个网络。大家群情激愤,对阿里口诛笔伐。毕竟,整个管理制度要破败到什么程度,才会逼得当事女生历经 …

​阿里价值观滑铁卢:职场中的性别霸凌和绩效暴力

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职场中的女员工不是男性员工的工作福利,更不是为了完成业务目标施以性贿赂的工具。职场性侵不仅仅是法律框架下某个特殊情景下的犯罪,更是公司组织管理必须要切除的普遍毒瘤。 图源:Costfoto | Barcroft …

淫荡的暴君

本文由公众号 纽约时间(ID:NYandBeyond) 授权转载 本文发表于2021年3月15日的《纽约杂志》,时隔4个多月后,纽约州总检察长公布了对文章的主人公安德鲁·科莫州长的独立调查结果,确认他对多名女性的性骚扰行为属实。目前,科莫面 …

说说刘瑜的《关于metoo》

说说刘瑜的《关于metoo》 作者:舟山 关于metoo,我是持支持态度的,作为一名男性,也是一名女权主义者,我一直觉得女权不仅仅是女性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出于人的同理心,而是我觉得在某种价值观层面上,女权观念跟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些文明理念是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