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科书是不是故意写的难看以使大部分人失去对政治的兴趣?
知乎用户 曹陈思 发表 原回答已被删除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实际上的政治书: 有趣得紧。 当然,教材不太有趣,但历史有趣得紧。 知乎用户 易安竹 发表 我们的教科书走苏联的路子,都是精炼的概念、定理、公式和分析。这种路子的教科书就是枯 …
梁山兴旺之时,天下英雄皆以他们为榜样,百姓受了欺压也敢于反抗。即便是暂时不敢,也在背后骂道:“把老子逼急了就上梁山去,杀回来让你们这些畜生知道厉害!”
可等到梁山被招安,把所有人都震惊了,别看这些家伙闹得挺凶,其实还是要当官发财做人上人!
从此之后梁山就变成一个笑话,那些曾经想要用梁山方式报仇的也偃旗息鼓了。
现在天下流行的是削尖了脑袋依附权贵,想尽办法踩着别人往上爬。还有些机灵的和契丹人、女真人勾勾搭搭。。。
因为苏联自己不行了。
列宁的先锋队理论存在重大缺陷,而他本人没有来得及解决(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就已经挂了。
斯大林本人就是一个大俄罗斯主义者,而且他对官僚体系的改造反而加重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列宁还在的时候,很多左派大佬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了,比如著名的罗莎卢森堡。
卢森堡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对社会主义革命是必要的,但它的实质是运用民主而不是取消民主。这一专政必须是阶级的事业,而不是极少数领导人以阶级的名义实行的事业,这就是说,它必须处处来自群众的积极参与,处于群众的直接影响下,接受全体公众的监督,从人民群众日益发达的政治教育中产生出来。
而布尔什维克的政策却通过取消民主,把阶级专政变成 “一个党或一个集团的专政”,它只给支持自己的人以自由,同时剥夺一切持不同意见者的自由。卢森堡预料,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国家公共生活的枯竭,一切精神财富和进步的泉源被堵塞,“只有官僚仍是其中的唯一的活动因素。公共生活逐渐沉寂,几十个具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和无边无际的理想主义的党的领导人指挥着和统治着,在他们中间实际上是十几个杰出的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之鼓掌,一致同意提出来的决议。由此可见,这根本是一种小集团统治——这固然是一种专政,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卢森堡进而断定:“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暗杀,枪决人质等等。
卢森堡把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错误及其纠正看作一种自然现象,应该由工人自己通过思想斗争来克服,并由此使工人阶级实行 “自我集中制” 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不这样,而是让 “中央委员会的托管” 通过组织手段去包办,只能导致官僚主义,后果将是把本该作为积极的 “主体” 的工人阶级变成消极的 “客体”;如果把党组织的集中制原则扩展为革命后的新政权的组织原则,那就会使社会主义变形。
很显然,罗莎卢森堡很好的预言了后来苏联和中国发生的一切事情。
不过在这里,我要说,罗莎卢森堡也不是就绝对正确,列宁的先锋队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
实际上,明眼人应该能够看到,先锋队理论对于发动和领导革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后来的治理国家和教育无产阶级是有弊端的。
换句话说,在发动和领导革命这一步,列宁是对的,这也是罗莎卢森堡最终失败的原因;而在革命成功后,建立和管理政权这一步,罗莎卢森堡是正确的,这也是为何苏联和中国最终失败的原因。
可以马上打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其实道理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正因为存在理论上的重要缺陷,所以后来所有的仿照列宁原则建立的先锋队,革命失败也就罢了,只要革命成功,最后都是或早或晚的堕落了,包括亚非拉那些高举民族解放旗帜的很多党派。
不过仅拿苏联的失败来说,它不仅是先锋队出了问题,经济策政策,战略路线同样出了大问题,一个军费占比超过 30% 的国家就必然是不正常的。
所以,七十年代末开始,革命的激情被燃烧的逐步殆尽,同时欧美资本主义也做出来很多的改良降低了不满度。再加上中苏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国和美国走到一起,而苏联再一次犯下大错陷入了阿富汗泥潭。最终的结果,革命的火焰不仅熄灭,而且还由于先锋队的普遍堕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失败,让世界上许多人产生了某种类似免疫反应的效果,进一步加剧了左翼低潮的到了。
随之而来的是美帝的一超独霸,和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信息科技的浪潮叠加中国融入美帝的世界体系,带来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和平繁荣时期。
直达这种超出以往的繁荣,在内部孕育了自我毁灭的因素,世界走向了 2008 年。
题主是不是搞错了什么,左翼潮流可不是 70 年代席卷全球,全球左翼潮流高潮集中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下半叶至 70 年代上半叶。
无论是美国平权运动,黑豹党,嬉皮士运动,日本学生运动,赤军,法国五月风暴,泰国马来左翼运动都是集中在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60 年代的左翼风潮主体力量是以学生和青年为主。
或者说只要存在工业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就一直存在。至于为什么突然爆发如此激烈,除了东方某国的感召外,战后生产过剩下经济增速放缓也是躲不过去的因素。
战后西方涌现过一次婴儿潮,正好到 60 年代普遍进入社会。赶上了生产过剩,战争泥潭,石油危机等等原因,经济放缓,通胀高企,失业率猛增。新成长起来的一批人不是躺平佛系,就是上街闹事,毕竟他们有严打但没上山下乡。
之所以会低潮是因为有高潮,就这么简单。美国整个 70 年代滞胀萧条和 1978 年石油危机都没能引爆社会,主要是前期压力都释放的差不多了,青年人绝望垮掉都去吸大麻。
一直到 1982 年西方各国才缓过来,又进入一波经济增长周期,也顺手收割了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
80 年代是一个让西方人铭记绚烂年代,不少我们看的好莱坞穿越电影也喜欢往 80 年代穿。
里根大放水让美国走上了金融化的不归路,整个社会到处都是钱。去工业化后工人没有了,都去服务业就业。石油危机结束了,通胀恢复低值任由美帝放水,有的是国家缺美元。
欧日被美国带着签了广场协议,欧日大量吸收美资和转移产业,数钱数到手抽筋。日本财团纷纷拿着钱去美国买大厦买广场,出租车都成了吃香的行业。
我们会发现在美帝向世界放水和转移产业的 80 年代,整个世界都在经历短暂繁荣,至今台湾人都怀念 780 年代的 “钱淹脚目”。
欧日美没了危机,就转移到产业输出国,80 年代四小龙都在经历民主运动。同样是生产过剩,同样是产业升级,同样是就业不足,与西方没什么两样,他们难道不就是左翼风潮吗。
80 年代的同时期中国改开和科技革命,恰好对接了亚洲过剩资本,四小龙也正好得以完成民主化转型,获得了巨大发展,时机都很好。
一直到 80 年代末美国黑色星期五又出现了问题,可很快取东剧变也就彻底让世界对国际共运失望了。
第一,60 年代左翼运动以青年和学生为主,与工人阶级有一定区隔,这恐怕也是未能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大量工人阶级只是同情青年,并未站在一起,后期甚至站到了保守阵营。
第二,7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都在转移产业,服务业开始成为主要产业,被打散的灵活就业很难形成有组织对抗。
第三,80 年代金融化使得整个世界都发展非常好,连续的苏东剧变和科技革命让人们对于革命不关注。
第四,90 年代苏东剧变使国际共运在合理性上被质疑,阶级叙事被族群和性别平权所替代。
第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同时面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等多重矛盾,这使得左翼运动在表达过程中被误解成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实际上二战后殖民解放运动和独裁国家的民主化运动也应当被认为是左翼运动的一部分,就像中国革命一样不能简单化教条化。
我曾是一个商科学生,在学生时代接触一些西方企业 60 到 80 年代的劳工纠纷案例时,我隐隐产生了一种感觉:在冷战的 30 年里,东西方阵营的工人阶级在经济和政治话语权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他们自身却没有进步,在生产力的提高上没有展现出和话语权上相对应的积极性。用简单的人话说,冷战 30 年里,各国执行左翼的财政方针,把大量资源用于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各国工人自己的产出完全不能填补财政,也就是说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同时,东西方各国又把剩下的大部分财力用于扩军,工人和军队的两方面开支造成各国的财政无以为继,在运转 30 年后都到了破产的边缘。到了 70 年代末期,在面对在裁军和裁工的两个选项时,各国的选择都是后者,以再换取十到二十年的财政用于扩军备战。
举个例子吧,英国的 Glenroth 钢铁厂,从 55 年开工到 80 年代倒闭,这二十多年间从没实现一次盈余,完全依靠英国政府的补助才能生存,简单来说,就是英国政府用钱养了一群工人防止他们被赤化。 70 年代,英国开始启动北海油田,规划在 Glenroth 地区建立大型的炼化基地,建设炼化设施的大量钢铁需求自然就落到了拥有绝对地利优势的 GlenRoth 钢铁厂,但即使如此钢铁厂依然没有实现盈利,以今天的标准看简直是匪夷所思。
Glenroth 的钢铁厂只是英国在二战后开启的众多国有化大型项目之一。虽然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英国在二战后实行的经济和社会保障政策几乎和苏联的计划经济一样,都是依靠国家投资建设工厂,医院,学校,和大学,这些单位日后的运营和销售也完全由国家包办。同样由国家包办的,还有厂里工人的教育和医疗。Glenroth 钢铁厂的项目不仅是生产设施,还包括了工人的住宿和娱乐设施,为工人提供教育的高等职校,以及服务于工人和他们家庭的中小学校和医院,以及特别为新工业区成立的行政,警察和工会,等等,这些全部由英国政府买单。结合英国历史上的师徒行会文化,工人的后代在十四岁时就由老工人带领进厂参加实习,这种实习也是有工资的,等到十八岁时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工人领取全额工资。在警察,公务员和医疗行业也是如此,老警察带十几岁的小实习警察,老医生的孩子成为实习医生在父辈的医院接班 ,没有人有就业的压力,没有人会想到失业会如何。和苏联一样,在 70 年代英国的白天大街上,如果一个青年游手好闲的四处乱逛,警察会上前盘问他,因为正常人不可能没有工作,没工作的肯定是犯罪份子。
但 Glenroth 一直没有盈利。这个项目在规划之初就有大问题,在方方面面的中就是没有盈利的考虑,因为考核盈利在当时的文化中似乎不 “正确”。即使工厂全力开工也很难盈利,因为英国的国情大环境如此,全球市场如此,原料和物流的成本如此,何况旷工和罢工层出不穷。英国政府觉得可以通过赎买和福利让工人让步,换来的却是 60 到 70 年代期间更广泛的工人运动。当全国几十几百个像 Glenroth 这样的国有项目在运转时,国家的财政逐渐就走向崩溃。
说的恶心一点,英国其实从一开始就充分想到,仅仅凭一个岛国的国力无法支撑起全国性的福利,这些免费的医疗,教育和超额的工资如果不能来自于英国本身,那就来自当时还被英国盘剥的殖民地体系,比如印度,比如津巴布韦。英国在 50 年代开启 NHS,也就是全国健康保障系统时,许多英国本土的医生拒绝自降工资为平民看病,英国政府就引进了大量水平高超但薪水要求低的印度医生。60 年代时,英国有计划的从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埃及,乌干达等前殖民地国家引入大量劳工,主要用于邮递员,公交车司机,售货员,清洁工等社会必须但又收入不高的行业。注意,这些被引入的劳工虽然被称为移民,但他们并不想今天的移民一样拥有完全的迁徙自由,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到了 70 年代,英国觉得外来劳工的数目饱和了,就突然中断了 “移民项目”,造成很多在英劳工无法把滞留在老家的妻子儿女接来英国团聚,一直等到 90 年代英国彻底放宽移民项目。 后来,英国又有计划地从前殖民地引入技术工人,用于煤矿开采和工地建设等苦力行业。
但,即使有殖民地的人力和物力,英国也只能勉强维持福利体系,整个社会的工业产出和福利支出无法 打平,而从 60 年代起英国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从殖民地开始抽血,加之英镑遭到美国的狙击,英国的购买力下降。这些都造成英国本土劳工待遇下降,进一步刺激罢工运动,而罢工运动又降低了工业产出,经济恶化,福利也必然恶化,接着再造成更多的社会运动,国家走入一个恶性的循环。 这些都让撒切尔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对工人阶层产生了极大的恶意,觉得大部分工人不仅不能生产,还会闹事消耗宝贵的资源,那不如不要工人了。在谈论英国的汽车和航空等重要工业的衰落时,很多人都归咎于撒切尔抛弃工厂的新经济政策,但实际上这些英国企业在 70 年代已经半瘫痪了,低下的生产效率和劳资双方永恒的矛盾让英国的实体工业无力和德国日本等新兴国家的企业去竞争。 撒切尔所作的,只是在这些企业还有些光环能卖钱时赶快转手卖个好价钱。
但撒切尔本身的新经济政策也是失败的,里根的也是如此。撒切尔比里根幸运一些,后者必须扩充信贷,但撒切尔有北海油田,石油收入抵消了新经济政策的债务。然而,急于在石油价格稍低的 80 年代出售(此时沙特和美国为了对付苏联都在打压油价),让英国没有从北海油田中获得真正应该得到的巨额财富,不能像挪威一样用高价石油囤积巨量的主权基金,这笔亏空的帐要未来的英国下一代人来背负。
英国的例子也出现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甚至苏联自身。 80 年代初期在法国正好是国有化运动的高潮,法国政府想把欧莱雅国有化但失败了,这次失败成为了法国从国有化转向去国有化的转折点,因为法国各阶层都意识到了,仅靠法国工业自身无法负担高福利,要维持福利,法国必须在大力剥削非洲和重新剥削本国工人中做出选择,在国际环境下,法国只能选择后者,并开始减少福利。德国在 90 年代被称为欧洲病人,被高负债和低生产困扰,所有人都知道该做什么,但没有人敢于开口,直到施罗德决定取消最低工资,并同意全面引入便宜的东欧劳工,大家立刻让他下台,但心里都长舒一口气,终于有人愿意背锅去做应该做的事。安东诺夫的组装厂比波音大,但整个 80 年代组装的大型飞机远少于波音。上海汽车厂大到让来考察的德国人吃惊,但 90 年代以前的生产率如何,产品质量如何,大家都知道。
到了 80 年代,我觉得东西方阵营的各国都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乌托邦无法在人间建成,生产力的提高跟不上福利支出的债务,优待很多时候换来的是更多的街头运动。大家或者要破产,或者要重新拿起皮鞭,幽灵逐渐远去,人性中远古的声音重新想起。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 80 年代考察过欧洲和美国后,抛弃欧洲社民路线而拥抱美国式市场经济的原因:都是大锅饭而已,100 步的为啥要羡慕 50 步。
1972 年,几个被警察围困在一座别墅里的日本赤军,在看到一条消息后精神彻底崩溃。
这条让他们崩溃的消息不是别的,而是毛泽东和尼克松的会面。
在 20 年前,这两个在朝鲜战场生死相搏的国家,如今开始握手言和。这可以说是对当时共运事业最大的打击之一。
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的革命输出与苏联是有区别的。苏联的前身是沙俄,其本身就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而中国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所以,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中国革命的经验更具有可借鉴性。再加上第一代领导人出色的人格魅力,所以当时中国不仅在第三世界国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在日本、法国等地,左翼游行者举着《毛泽东语录》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但对于进入 1970 年代的中国来说,面临的问题其实很严峻。一方面,因为中苏交恶,中国面临的威胁前所未有的增大,中国已无力应对美苏两国的压力;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受限于自身薄弱的经济基础,整个经济已经处在崩溃边缘。
如今有些人会拿历史课本上介绍的文革期间的经济建设成就来说明当时的经济没问题。虽然历史课本并没有说假话,当年的经济建设成就是真的,但问题也是同时存在的。中国当时的问题是,如果你把大量的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那以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根本不足以支撑国家的工业需求,但如果不继续工业化,那中国也就没办法继续谈发展。
说中国可以从国际上买粮食的可以歇歇了…… 当年哪有外汇去国际市场买那么多粮食。
而这样的苗头当年已经出现——1970 年,中国就出现了 “经济过热”,工业投资增长极快,很多农村人口被招工到城市里,但由此也导致了当年的粮食供应紧张。
当时的世界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1970 年代末,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率队访问英国的时候,发现当时英国一个普通清洁工的工资是他这个国务院副总理的将近六倍,而当时的英国失业工人生活,甚至都要比他这个国务院副总理还要好。
所以在当时,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与美国缓和关系,以当时的底子是很难再撑下去的。这也就有了后面的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以及改革开放等等。
然而,这样做的代价也很明显,中国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必须放弃革命输出。并且,中国要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来反对苏联。
而在美苏争霸的总体态势下,苏联在世界范围内搞得霸权行为,大大降低了苏联输出革命的能力。到了 1979 年,苏联进攻阿富汗,又因为发动侵略战争而丧失了自己输出革命的合法性。
这样一来,到了 1980 年代,中国因为改革开放而转变了立场,苏联因为阿富汗战争而丧失了输出革命的合法性,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左翼的影响力迅速减弱。与之对应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更发达的物质生活,建立起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影响力迅速扩大。
左翼意识形态和苏联意识形态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早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在此之前,欧美国家许多高级官员因为不满自己所在国右翼保守主义风气,比如迫害同性恋(图灵事件),把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甚至可以不计报酬的为苏联提供大量情报。
但是,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柏林墙等标志性事件,苏联在欧美左翼看来已经不左了,已经是一个红色帝国了。
而这个时候欧美,尤其是美国爆发的左翼思潮和左翼运动本身和苏联一分钱关系都没有了,反而更接近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
更有意思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已经有苏联的高级情报官员不计报酬的主动为美国服务了。
比如 80 年代被处决的格鲁乌系统的波利亚科夫少将就是代表。
他自愿为美国提供情报,目的是终结苏联这个 “东欧与俄罗斯各族人民的大监狱”。
这是个好问题。七十年代,是所谓黄金时代的一部分。凯恩斯主义下,各主要西方国家加强了国家垄断,左翼政党以国家为依托,提高工人生活水平。他们之所以能提高,因为资本无处可去,只能接受要求。这无疑加强工人信心。最终经济谈判上升为政治运动。即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然而七十年代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殖民地体系瓦解得差不多了,新兴工业国也初具规模。此时西方资本就有了大规模海外转移的新选项。这打破了劳资平衡,资方可以在劳资谈判里有恃无恐了。那么左翼失势就成了必然。
七十年代是劳资矛盾尖锐的时期,而最终力量对比出现了利于资方的变化。由此工人运动最终相继被挫败。到八十年代时尘埃落定。资本在八十年代继续大规模输出,殖民体系彻底瓦解。而苏东,拉美等进口替代经济也开始走向瓦解。新型的全球资本扩张态势形成。由此新自由主义就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为什么工人运动没能反制呢?因为这是新型的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主导,国家退居二线。而工人组织是分国别的。地缘组织无能对抗跨国公司这种产缘组织。而工人相对资本精英,更难全球化,民族语言隔阂严重。由此造成国际劳工运动远远落后于国际资本运动的局面。这样自然是资本意识形态泛滥。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衰落。
这样的变局,说明社会结构在变化。工人运动不能再以国家为依托与资方讨价还价了。它本身也得革新,适应时代发展。当革新了的工人运动成型,那么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才会再次改变。
1. 因为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手里真的有枪,他们不会跟你辩经,他们真的会杀人。
在美国黑豹党领袖一个个被暗杀,在苏联斯毛派被安德罗波夫逐一发送进精神病院。在亚非拉,反帝反殖民运动被帝国主义利用雇佣军、杀手、内奸、买办血洗和破坏。在某锅…….
2. 革命运动的高潮中左翼内部没有凝聚起新的力量。
这是因为这个高潮到来得太迅速,并且由一个缺乏现代性的社会输出到正在迈向后现代的社会,它缺乏时间发酵,还来不及从运动中产生出自己的理论家,而二十世纪前半叶的理论遗产已经不能适应运动发展的要求,没有理论的发展就无法向群众解释纷繁复杂的现实矛盾,也就无法正确指导现实斗争,组织内部也就无法真正凝聚起来,形成新的先锋队。
不懂理论不要强行回答,不要发暴论。谢谢!
二战以后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总体和平的年代,而和平得越久,政府就越没什么卵用,于是质疑、反感政府的思潮就愈演愈烈了
谢谢支持,如果收藏的时候,可以点个赞就更好了,以下为正文。
我之前有一个回答,说了自己的理解的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为什么叫资本主义,就是因为资本是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占据了社会运行的本身的主体,虽然资本的所有者是人,但从极端上来讲,从底层的人到资本家,都是为了资本服务的,当然,不同阶层的人因为名下占有的资本量不同,可以顺带享受到资本运行过程中各不同层级的便利也不同而已。
共产主义为什么叫共产,不是说把大家的财产合在一起,而是说,全体人民在思想认识上,都深刻理解了一点,就是资本,应该同样是生产资料的一种,资本,是应该服务于人的,而不是人服务于生产资料本身,但这有一点根本点,就是科技要发达到一定阶段,生产资料也要丰富到一定的阶段并能在科技的加持下,自动增加并超过每一个人的需求,那么这个时候,人在足够的生产资料条件下,才能真正自由的做人所想做的事(无论这件事对于个体,或社会有没有意义),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所谓私人财产对个人失去意义,才是所谓的共产,资本也才不再是资本。
好了,那说回题主的问题,首先,左翼思想,也是要引导教育,如果不是马恩通过对当时的生产关系和民众的苦难生活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运作的本质,真正创立了社会主义学说,那苏东也不会那么快的建立起来,但问题在于,做为先进学说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是提供了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方向,但由于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组成、和运行基础,在当时都是开天劈地头一遭,在当时只有经典的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各种相关的对社会主义实际运用方向的不同学术理解并且都有一部分的支持者,这也导致了苏东各国政府在日常经济建设和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各种指导思想和路线的一变再变,因为当时并没有人是开了历史外挂,所以,各时期的领导人上台了,自然是执行自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对错不论),同时由于领导人执政能力的不同,两者叠加,自然会对苏东世界的走向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第二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其实在二战后到苏东剧变这段时间,资本主义和苏东社会主义,也一直在进行对包括北约和华约集团的整个世界领导权的争夺(民众思想和政府路线),但问题在于,由于双方的出发点是根本性不同的,所以,产生的效果也是差距明显。先说资本主义,简单,由于第三世界本身是落后的,所以美欧资本在进去时,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东西,只需要通过制造混乱,再定点扶持买办政府就行了(包括现在的司机也一样),至于买办政府的属性及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完全不用考虑,只需要买办政府放开资源和市场,这就相当于用一个杠杆来做支点撬动物体,物体动起来就行,滚哪里无所谓。但是苏东不是,由于苏东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先进的社会体制,所以,他在世界推动社会主义变革时,首先要在当地培养民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在社会主义政府建立后,还要持续帮助投入以支持当地民众的生活能够全面提高,这期间,对苏东阵营来说,那经济压力就大到天上去了(你可以理解,中国国内的发展,在沿海城市发展起来后,是不是要反哺东西部的落后地区,如果按资本主义做法,我广东发展起来了,钱自己用,为什么要投入广西云贵川地区去对不对?),那等于苏东要对它所辖的第三世界进行整体负重前行,好嘛,这一正一反,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和苏东社会主义世界的整体经济发展差距是不是就出来了?
所以,按时间线上计,二战后到 70 年代前,双方都在发展自己的经济,其实那个时候,你可以观察到,北约区域和华约区域内的经济水平其实相差并不远,但是,随着双方对外扩展影响力的深入进行,你就会发现,我上边说的情况出现了,社会主义的教导,是成功的,左翼风暴席卷全球,甚至于北约内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得不进行了一定的社会福利改进(思想管控是另一回事),但是,社会主义的建设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效果的(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就知道了,几十年啊),而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展了两三百年,好嘛,北约策动的政变只需要政府变天,再让那些官员得些利就好,底层,话说,二战后这么多年,谁见过这类政变国家整体经济变好的?所以对于北约而言投入不多,效果明显(市场和资源得到了)。而社会主义呢?就算你建立了左翼政权,好,二三十年的前期投入,会不会马上见效?国民生活是不是立刻可以整体 - 整体 - 整体(重要的话说三遍)提高到资本主义发达水平?不可能吧?不单如此,可以说还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长期投入,所以,好吧,此消彼涨,第三世界民众生活没提高多少(看中国就知道了,要发展全面工业化,前期吃了多少年的苦,才有了后边相对快速的发展,当然,至于有没有走弯路,后世自会评说),在世界争霸的期间,由于苏东世界整体负担太重,自身民众的的生活质量相对欧美倒是下降得够呛,苏东和欧美比较,一个是天天无偿献血,一个是天天吃肉吸血(国际宣传上,欧美当然不会这么说,但本质上是不是这样?),你说一段时间过后,双方哪个身体更加好,再加上不是每个上台的苏东领导人都是有着超强的领导力、坚定的前进方向与革命精神、使命感的,这不戈地图上来了,就把苏联整解体了。如果在当时,有一个坚强坚定的领导人能够控制住局面,实话说,苏联在当时那一刻,并不必然意味着要解体,所以,苏东剧变,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偶然性。
多说一句,在这里,真的很幸运,也非常的感谢,在中国发展的命运节点,有着教员和邓公两位伟 人,为国家的前进方向真正的把了舵,定了魂(也可以说是摸着毛熊过的河)。
至于所谓颜色革命,其实正是因为欧美感受到了苏东当时外宣的方式,才得到了启发,并改变了着力点后,产生的所谓革命,毕竟,单说生活感受,美欧社会确实是强过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但是,NGO 难不成会告诉你,美欧社会真正是什么原因强过你们第三世界的吗???做梦去吧。建设不容易,找矛盾,挑毛病,把人的思想搞混乱,那还是简单得很的。毕竟,如果民众没有受过系统的学习教育(如果不是中国这样),有多少国家的基层民众会了解社会和资本的本质运行规律,政府如果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又有多少是考虑到全体民众需求的?如果你是国外的民众,只看到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和身边极少数人的奢华,而没有较强的信念,在一些不怀好意的引导下,是不是容易产生一点混沌动乱的想法,毕竟,人是有一定的自私性的,反正自己的生活已经(感觉上)不能再差了(是不是真差,你可以问下那些难民现在后悔不),如果没有政府或第三方的强力干预,那好吧,乱吧,把生活好的人一起拉下水,大家都差吧,心态上是不是这样?(可以参考之前的叙利亚和哈萨克斯坦)
用个不那个适当的比喻就是,颜色革命就像是,欧美看到一个猎物,好,扔个手雷过去,然后就可以冲上去喝血吃肉了,至于猎物的想法,你是不是来搞笑的?Who care!而苏东的社会主义革命呢?是看到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生病了,好,过去先调理病患的身体(社会主义思想改造),然后再去除病灶(建立社会主义政府),再照顾喂养(人民休养生息加各类援建),最后这个人或动物健康活沷和帮助人做朋友(双方经济交流)。请问,以上两种革命,你觉得哪种好呢?做为受助方来说,正常当然是第二种好啊,可问题是,对于给予方而言,是扔雷吃肉成本低见效快呢还是第二种快呢? 这不明摆的吗?如果不是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或受助双方的经济体量相差很远(话说苏东的经济体量已经不小了,如果单支援几个小国没问题,但在全球行动,那就真的有点力有不逮了)。一般第二种革命到了第二步或第三步中期,帮助给予方如果自身实力不强,估计就要萎下去了,嗯,所以有自知之明真的很重要啊。
做为普通民众,如果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社会主义或学习正确的经济学说)与信仰培养(可能这个更加重要),那么他们眼里,当然是肉眼可见的哪个生活好就是哪个强了,至于生活好,国家强的原因,按当时的民众受教育层次,还真的不一定理解得了,加上别有用心机构的恶意引导,再弱化当地政府领导力(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大概率当地政府的领导人自己的思想估计都有些迷茫),在当地民众间产生社会混乱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毕竟,破坏,比建设,容易多了。
俗话说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本人是爱国人士!!!
感谢点赞和收藏的同仁们(话说 30 点赞 24 收藏,这比例挺高的),谢谢啊。
话说,政论类的解释,其实是非常讲逻辑关系的,也就是说,有果,必定有因,有位网友和我私信讨论了一下,想到,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思考
。
我们初中学习政治时,开篇有句话总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还有一个一直以来的辩论热点:“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了历史?”
如果没有真正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关系这个论述(或者说总结),那就会对下边的英雄、人民与历史之间的这个关系,产生迷茫,因为,我们把外在的表述去掉,从根本上看,就会知道,英雄,其实不只代表了个人,而更深层的,是代表了当时的政府方向,而政府组成与前进方向,就是上层建筑;而人民,本质来说,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所以,这两者既然是辩证关系,那么,其实无分你我,只在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侧重而已(可以自行百度辩证关系的意思)。
那么,社会主义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在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历史进程中,一样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首先,很感谢马恩创立了社会主义学说,这从经济规律上说明了资本主义最终将走向社会主义最后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可以回看我回答一开始对资社的理解),但是,道路前进的总方向是明确的,但到达中点的过程却是非常曲折的。以人类历史几千年的演化来说,人生短短不足百年,是不可能见到最终结果的,而且我们并无历史的外挂去看到未来,所以我们只能唱通过社会逻辑来推论。从社会主义学说创立起,一些有识之士(比如列宁,教员,邓公,切格瓦拉),已经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努力将社会主义运用到当时的社会建设中,只不过可惜的是,有些失败了(巴黎公社、苏东),有些,还在努力中(中、越)(话说,朝鲜已经不再是了),这就是之前说的,上层建设(英雄、传人)相对经济基础的独立性。邓公说过:我们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因为,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本身就是前行者之一,没有任何已有的路线给我们参考,所以这个过程,真的需要高瞻远瞩的传人来给我们指明方向并引领我们前行,为什么?因为生而为人,是有自私自利性的是天性,只有伟人才可以把自身人性中的自私降到最低,第二,才能从个人人格魅力的角度去引导追随者降低个人的自私性,第三,才能在了解到人性自私这个前提下,制订制度去制衡在自己离世后接班者的人性自私性导致的方向偏离问题。
通过上边的表述,可以明白,只要有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但是,由于历史已经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的初期,并不必然发达于资本主义国家,简单点说,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说全球经济发展,还没有到资本主义大国必然内生全面社会主义追求的程度,相当一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其实就是可以说:英雄创造了历史 (当然,历史也成就了英雄),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实部分北欧资源型超高福利小国,其实已经可以说是准社会主义国家。另外多说一点,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是完全是教条的社会主义经典理论灌输,而是民众通过学习,或生活中的感悟,真正理解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的辩证统一,这可以是后天的学习(我国等),也可以是自我道德提升(即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而社会主义现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特别的曲折,三大原因:
一,人性的自私与生产力的不匹配,这里说的人性自私指的是群体人类而言,并不单指个别,而且这里还指的是长期过程,而不是短期的那一小段时间。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良演化,列宁说过:“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式的曲线”,也就是说历史事物的发展同样的是波浪式和螺旋式上升的。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行,暂时没有榜样可参考,可以说现在走的每一步路,都可以说是在试错,再加上第二点,压力,可想而知。
因为,国家才一直说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要努力发展国家整体的生产力,努力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否则,如何从根本上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性呢?
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前方需要我们披荆斩棘,开道前行,没有现成的道路给我们去走,所以,我们只能为社会主义经典学说并结合现实社会实际情况来努力,希望并祝愿我们成功。
当然,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上边)在保持社会主义根本要义为前提下,能够兼听则明,应该也是挺重要的。
和评论区一位网友也再聊了一下苏联以及伟人与群众的关系,发出来给大家见笑了(内容不变,用词略改,毕竟聊天记录和看法整理有所不同):
个人看法啊,仅做参考:观察一个事件进行分析,先要投入感情去理解,才能明白当时环境当时那人所做出那个选择的必然性和局限性,但之后要用逻辑性的哲学去分析时事件时,就必须把自己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眼光去看透表象,来分析事件背后朴素的客观规律。
世间万物的运行本就是各种偶然和运气组成的,但偶然之下,还有着必然的客观因素在里边,就像一个超级球星,一个赛季,可以进几十个球,是必然的,但是,哪一场球赛进几个球,就是偶然发生的。国家的发展也一样,你拉长到几百年,上千年,那必然社会是整体向前发展的,但是,在我们人生这短短几十近百年的时间内,却可以看到国家发展的动荡和反复性,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国运。因为人要交流,国也要交流,学物理和化学就知道了,当两个物体相接触时,必然在分界点和接触面产生相互交溶的现象,区别是,做为物体本身,是否坚实,做为国家,是否强大,那这个时候,是否独立,就看如何定义独立了。
第二,国家是有非常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利益关系,但是,政治经济学一直强调,看问题要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时,主次矛盾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是会相互转化的。至于英雄的形容和举例,不一定很恰当,从理性或哲学角度讲,叫伟人或引路人,或者说明灯比较客观(只不过这类人在有一定社会成果后,确实会在一部分人眼里成为英雄,当然,这个英雄不是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人民的努力是内在的动力,就像黄河边以前的拉纤,每一个人都是动力,但是,需要把纤夫的力量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同一方向的力,才能向着目标前进,而这个整合力量的物件,就是领路者和他的组织(小到社团,大到政府)。正是因为世界有太多的引路者,所以,能力顶层的那几位,通常才叫做伟人。但之前也说了,伟人本就是稀缺的,产生也是偶然的,所以,才说,我们国家是幸运的,而苏联的运气不好。
第三,当组织涣散时,就对动力源失去了引导能力,而动力源,或者说民众,是有着自己的利益追求的,只有一定强力的组织,才能对动力进行引导,所以民众不是不拯救苏联,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苏联这个组织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太多民众的利益,以至于维护苏联的民众的想法,不能影响整体的民众(因为民众其实不一定是不想要社会主义,只是不想要苏联这个形式)。至于说前期的付出与后期的寡头,就要用主次矛盾论来分析了。
第四,英雄本身算是褒义词,因为他是在当时情况下能做到的最优解,同时,大家同样身为人,是人,就有自己的追求,不能过于苛求一个英雄必须是像圣人一样完美无缺,这是不合适的,但在彼时彼刻,至少他已经做到最好。当然,英雄是一个带有立场的词,所以评论英雄也是有自己的立场的。如果理性分析,确实用中性的领路人来形容比较好。虽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到达目标此间的路,却是要一路一路趟出来的,世间前行而未有向导前,就是是领路人也会有迷路的可能性,所以带领民众走岔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就因为领路人都会迷路,所以,领路人及其组织所做的制度才可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苏联的计划经济本没错,错就错在,做为领导人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过于非黑即白,没有变通。计划和市场是一体两面,如果没有真正理解矛盾论和当时社会发展程度(包括对人性的理解),就很难把握,为什么邓公叫总设计师,就是因为他在世时,在危急关头,可以把握得住这个度,而戈地图?不行!另外,为什么要思想管制,其实本没有错,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叫内宣和外宣(这样是不是好听多了?)。在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还离成熟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有一定差距时,不进行强内宣,怎么统一思想合力进行建设?现在国家经济建设上来了,大多数国人有一定自信了,思想上才对外不虚,是吧?但是,内宣和外宣的力度,又如何控制,一样很讲个度。
纠错能力也是,苏联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条路走到黑,在大家发现路错的时候,还没有人能够站出来力挽狂澜于既倒,扶之大厦于将倾,这又从另一个方向说明了伟人出现在偶然性和重要性。群众很重要,伟人也很重要,没有干柴,烈火无从点燃,没有烈火,干柴不会反应,如果你要割裂来看,就容易得出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而这,并不一定客观。
寿终正寝罢了。真正席卷全球的 “左翼风暴” 不是六十年代那帮学生,而是 50-80 年整个西方的左倾和社民化。大家承罗斯福成功先例,都在讲福利社会共识政治,重视社会平等反对私人资本。这个趋势是被七十年代的大通胀终结的,跟什么输出革命根本没有关系,纯粹是经济问题。
但我们算时间,战后到七十年代,就算扣掉七十年代自己的过渡痛苦,那也有三十年的黄金时代啊。左翼的经济政策居然能带给地球上的大部分人长达三十年之前从没有过的进步和富足,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彪炳千秋的成就了,不然真要万世一系历史终结吗?
因为中国是到了八十年代才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所以对 45-73 年西方世界长达三十年的大繁荣没有什么概念。而且太穷了,对一个长期只有一块钱的人来说,一千涨到一万的快感连想都想象不出来。不过太穷也不完全是坏事,就中国来说,抛弃左翼经济政策算比较轻松的了,尤其是考虑到近代以来中国每次转型都得费十龙九象之力。
但对西方世界来说不是这样,他们实打实地在左翼政策下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想抛弃这种政策是很难的。从 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此后十年里大家都在裱糊弥缝,很少有人去做决定性地变更,然后越拖越痛苦,越拖问题越大,直到彻底搞不下去为止。就算到了大家都意识到问题的 70 年代,英国的煤矿工人还能大罢工干掉保守党政府,就算到了大家都改弦更张的 80 年代,法国还在疯狂国有化。
等到大家在十几二十个点的通胀里看到七八个点的失业率时,这套理论终于彻底玩不下去了。发福利是要有成本的,煤矿工人优厚的待遇意味着高昂的电价,电价高了制造业就要完蛋,又因为不停发福利导致工资物价螺旋上涨,同时制造业不行出口下滑贸易赤字,工人并不是天选民族,他们自己创造的财富并不能养活他们自己。事实上在欧美自由化改革之前,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已经干不下去了。克莱斯勒被丰田本田打到几乎破产,福特不讲武德逼着美国政府帮他制裁日本。所以把近三十年欧美的去工业化归罪于自由化改革应该是不对的,恰恰是自由化改革让欧美在去工业化之后还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但美国制造业垮掉里根责任很大,里根减税但不砍军费,导致美国债务一路飙升,为了借钱利率就得高,大家都把钱换成美元去吃美国的利息,这样美元汇率一路走高,制造业彻底崩掉了。
等到尘埃落定,自由化成为大潮流之后,七十年代的左翼经济政策就作为亡国之君,成了大家集体反感的标的物。就像六十年代的人们看不起大萧条的胡佛一样,现在的美国人也觉得卡特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总统。
不过说来也尴尬,新自由主义执掌世界到现在也四十年了,又到了一个改朝换代的窗口期。新自由主义的弊端大家基本上都看得一清二楚了。现在世界的挣扎,冲突,动荡,实际上都是因为这个早饭已过午饭未到的窗口期。
顺便,七十年代左翼风暴基本已经结束了,所谓左翼风暴的巅峰是六十年代,这群人主要是青年学生,连社会都没进,而且他们也没做成什么有用的事,有点儿像小孩子在惯孩子的妈妈面前哭。而七十年代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怀疑,比较犹豫,大家都畏畏缩缩不敢轻举妄动的时代。而且讲实话,中苏在世界的经济自由化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苏联鼎盛就是油价高涨的七十年代,正好是欧美各国转轨的痛苦期,这种差距更加放大。而中国比苏联更惨,苏联战后重建也经历了很久的景气,这也是玉米敢和美国比较生活水平的基础。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压根啥繁荣都没赶上。。。。
因为当时的左翼怎么想也想不到:这天底下竟然还有 “产业转移” 这招
资本家把发达国家的低技术高成本的工业转移到亚洲的日韩台港(后来算上我们),当地的人力成本极低(但依然比单纯的农业,手工业和老式工业优厚),环境和政策成本也是极低(人家巴不得用投资的资金来安民意,丰国库),转移以后多出来的收益只需要掏出一小部分就可以满足发达国家底层百姓的生活需求(甚至满足他们的马洛斯三层需求的前两层),只要再掏出一小部分给大众娱乐机构保证产出,左翼必然退潮——不是说八十年代那会,副总理感叹英国工人的月收入是他的六倍,他的生活水平连失业工人都不如吗
左翼思想必须要学会革新自己才有前途,只靠 18,19,20 世纪的经书是绝对不可能孕育出能用在 21 世纪国家治理的左翼理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59 页
发展似乎是在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它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复,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式的、剧变式的、革命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量转化为质;发展的内因来自对某一物体、或在某一现象范围内或某一社会内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和趋势的矛盾或冲突;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且历史在不断地揭示出新的方面)相互依存,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这就是辩证法这一内容更丰富的(与通常的相比)发展学说的若干特征。(参看马克思 1868 年 1 月 8 日给恩格斯的信,其中嘲笑施泰因的 “死板的三分法”,认为把三分法同唯物主义辩证法混为一谈是荒谬的[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第 10 页。——编者注]。)
《列宁全集》第 26 卷第 57 页
为什么七十年代左翼风暴席卷全球,而八十年代的意识形态却又普遍倾向自由化,以至于苏东剧变?
原因很简单,就一个字:穷。
自苏联成立以来,一直在对外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巨额对外援助,请阅读 苏联在第三世界经济援助外交的巨额损失和教训 外交部档案解密:中国曾援助 110 多个国家!
对内也在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个大家很熟悉:外国无产阶级兄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苏联人 / 中国人生活真的有宣传中这么好吗?当然没有,当宣传与现实不一致的时候,梦想破灭,转向是很正常的事。
1978 年中国访问团不仅在西欧被失业工人的富裕震惊,就是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远远比中国富裕。
我见过很多左人拿非洲和当年的中国比,用来证明中国人过得不差,但是非常不幸,非洲人并不这样认为。请看 第一批非洲留学生为什么离开中国?_海维:
〈1960 年代初〉非洲学生在中国除了学费全免,住宿也免费,每月津贴从 80 元人民币涨到 100 元。这差不多是当时中国等级制社会中县团级干部的工资。当时中国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供应,但外国留学生不受这个限制,他们每天早上都有牛奶、鸡蛋,只要有现金就可以去商店购买任何商品。
享受这样的特权,海维仍然感到不满:中国人的生活标准实在太低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由于刚打完仗生产力过剩 + 经历了二战前的大萧条,人们不再笃信市场可以自动给出最优选择。Keynes 主张的政府要规划和干预市场经济的 Keynesianism,成为了政治经济界的主流。
有计划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带给美国社会的,就是战后的福特主意,资本主义在 1945 年到 1970 年蓬勃发展。但因为福特主意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所以 70 年代它崩溃了。
体制崩溃之后自然人们会开始批判体制和寻找更好的体制,不免就会想对面的社会主义会不会真的更好。从大萧条时期对于资本主义的怨念,在被好日子压了三十年后复苏了。加上当时流行文化普遍左倾,三个影响同时作用,就有了左倾风潮。
然而 Keynes 当年在伦敦一起打飞机的(雾)好基友 Hayek 的理论,在经过了不断完善和在智利的实践之后,被政府采纳,就是沿用至今的 neoliberalism。搞得还不错,资本主义还活着,所以风潮又回到右边去了。
有时间我再细写。
1、1980 年代是苏联东欧各国的危机十年。
1960 年代后期和 1970 年代初期起,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向西方国家贷款投资搞发展(类似 “洋跃进”),但是到了 70 年代末期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这些国家顿时陷入了债务危机,并导致进一步的社会和政治危机。在波兰体现为通货膨胀和团结工会;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勒紧裤腰带,债是还了,但是人民的不满也达到了爆点。
苏联那边的话,苏联官僚制度的僵化在 70 年代后期已经彻底暴露。例如从 1974 年起,勃列日涅夫已经因为健康问题无法正常工作。苏共领导层充斥着老人。1973 年石油危机后苏联依靠石油收入而得到的虚假繁荣在 80 年代石油跌价后也原形毕露。长期积累的民族等方面的危机也爆发出来了。
同时,由于苏东官僚的长期压制,这个时候原先以社会主义反对派为主体的苏东反对派已经转向。自由派和右翼民族主义这个时候成了苏东反对派的主导力量。盖达尔、克劳斯等人,以及苏东的经理们也接受了新自由主义。从 1968 年起,国际上的左翼对苏联的支持也基本上丧失。
2、西方的话。1970 年代初期,1968 年的学运进一步深化为工运,意大利出现了挑战意共妥协的 “自主马克思主义” 运动,英国工党也出现了左翼,1969 年起瑞典也出现了一波 red wave。但是 1970 年代中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失利,特别是葡萄牙革命没能向纵深发展。欧洲各国共产党已经放弃革命(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苏联操纵的结果),甚至成了阻碍 1968 年革命的力量。同时 1973 年皮诺切特在智利上台也是左翼的一次挫折。之后英国撒切尔、美国里根的新自由主义上台则是又一次打击。当然,这也是战后资本主义在福利国家条件下恢复元气,实现 “转型” 的一次反攻倒算。
为什么毛的好的很运动席卷湖南?把远在北平的王国维吓得自杀,结果 10 万农民军被后来被证明军事水平很渣的许克祥 1000 多人就轻松平定了?声势浩大不等于有战斗力。说穿了左翼运动到了一定阶段根本就不能够继续生产蛋糕,甚至不能够很好地分配蛋糕。只是某些人的上位工具,当然被理性经济人抛弃了。大家还是要正常的恰饭的。具体的我就不说了,大家好好看看许克祥回忆录里面。这东西现在不许放出来。
题主这是把左翼运动和自由化相对立了。
而且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西方宽泛讲就是左翼运动一部分。这一点甚至都不用多高深的理论,只要看看强调阶级斗争为中枢的老版历史教科书,脉络就很清楚了。
ps: 老版历史教材 (00 年以前),讲国外还是国内都是紧扣阶级史为纲的,甭管老不老套适不适合,逻辑脉络是非常清楚的。读者一看很容易建立起一套框架。这一点个人觉得还是觉得很见水平的。
18 和 19 世纪 20 世纪初欧洲面对的是宗教势力、转型的贵族以及大资产势力等,都不用提沙皇治下的俄罗斯和容克贵族的普鲁士,就是大革命后 100 多年的法国,照样是夹在共和派和君主派的争斗,而君主派的支持者里一多半是天主教会和保守派人物。这些人普遍偏向于保守政治。关于左翼右翼的站队和分歧,20 世纪初发生的德雷福斯案就是绝佳案例。
而美国特殊一些,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代表独立战争以来美国第一个 100 年的传统保守势力元气大伤,但从 1860 年代到 1930 年代掌权的共和党上层迅速保守化,虽然 1890 年代中间出现了一些进步主义的人物,但仍然不能扭转抛弃战前的草根立场转向与大资本和新贵合作的态势。而民主党正相反,在老南方战败,民主党常年弱势的局面下,与草根的人民党、绿背党等合作,立场更加激进。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之前的运动主要的对照的是以上提到的保守势力。也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主力军既包括没有或者很少权利的中下资产阶级,也包括广大贫苦大众无产阶级。结果就是即便在西方列强中,最专权最保守最反动的俄罗斯帝国,都有了资产阶级能参与的杜马议会。
而 20 世纪初到世界大战战后的运动,就是以最具有革命性的产业工人和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的广大农业人口为主的无产阶级运动了。这当然不能算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但是也是左翼运动。到这里老版历史书通常会讲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分支 (马列、工团和社民),现在来看社民党是百年老店资产阶级代言人云云,但在当时,社民党和他能发动的无产阶级(在欧美,主要是产业工人群体) 的政治力量对于台上的保守势力来说还是个新玩意。所以即便在 20 世纪初,欧洲各国社民党依靠政治运作进入议会甚至组建政府都是不得了的大新闻,是对保守势力的冲击。相比之下,此前追求资产阶级自由化 / 资产阶级革命的中下资产阶级,当然更接近保守势力了。
世界大战战前欧洲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左翼就已经能够依靠庞大的群众基础来进行政治选举合法的进入议会甚至组阁,大战对于这些国家的传统势力的冲击无比巨大,再加上国家干预学说的流行、共产主义苏联的侧面压力,欧洲福利化进一步深化。欧洲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于是欧洲发达国家战后就进入了大面上是左右轮流上台,但左翼稍胜一筹的局面。
而美国虽然没有经历过社民党上台,但可怕的大萧条的破坏力不亚于一场大战,传统保守派下台,进步主义势力上台开启了改革。从 30 年代起美国就转向了大政府时代,直到 70 年代。
等到了 6070 年代,电子科技革命前,欧美传统工业化到了头,产业工人的革命积极性随着福利化以及 “人民资本主义” 的盛行大不如前,这时候扛起革命的是青年学生为主了。
这也是战后婴儿潮伴随产业升级的教育普及化的一个结果。这一波运动既是法国六月革命、葡萄牙康乃馨、嬉皮士运动反战。也延伸到了八十年代的后发国家和地区,类似运动是弯弯的绿岛小夜曲,韩国光州事件等等。青年和学生们率先启动,反对台上的保守主义 (甭管他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工党还是保守党,国民党还是民进党,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而自由化运动导致的苏联变异和苏联解体以及东欧问题还不太一样。东欧国家包括波罗的海三个国家在战前普遍比苏联 / 沙俄的水平要高,社会对苏联和其控制的政府的态度就不太好,他们不一定反对社会主义,但一定反对苏联和亲苏的政府。所以在八十年代苏联衰退,控制放松后自然纷纷垮台。代表案例就是波兰的团结工会。
而苏联解体则是联共垮台的一个诱因。
全球思想由激进转为保守,当然是得发生一件可以影响全球的事情。而 70 年代真有一件这样的事情:
1973 年阿拉伯国家宣布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
本次石油禁运的直接效果,就是打击了全球经济,扼杀了美国、欧洲、日本的繁荣趋势,使全球进入近十年的经济滞涨期。
如果说 60 年代的左派青年们可以为了做爱而拒绝去做战的话,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就必须得为了生存面对现实了,这是之后全球进入保守主义的大前提。
实际上,全球思潮左倾和经济的繁荣程度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冷战结束后到 2008 年经济危机期间,左派主义再次大行其道,而到了现在,保守主义再次占了上风。
70 年代是战后婴儿潮大规模进入社会的时间,注意,这一波婴儿潮不包括苏联。苏联出生在 20 年代的男人差不多死光了,人口断层有一整代人。
既然是婴儿潮,就必然面临同龄人的竞争,因此对社会体制的不满情绪也就积累的更快,超过了他们的父辈的预计,以至于父辈的 “想当年我们如何如何” 的说教听起来特别的脱离现实。
当一整代人都有这种情感需要宣泄的时候,反主流的社会运动就开始了,而且很难打压下去,除非牺牲掉另一代人或者到国外抢占市场形成人才稀缺。
在中国可以看到这种效应的反面形式: 九零后,零零后,比七零后八零后更加 “拥护伟大祖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生育的全面实行替九零后清除了大量的同龄竞争者,为八零后准备的抚慰机制(宣传)显得药效过猛。
至于八十年代苏东剧变,是因为轮到苏联缓过来的一代人开始表达了。
最近对这方面有些兴趣,限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写个暴论图一乐吧。
七十年代左翼风暴席卷全球与中国的革命有着密切关系,在苏修否定斯大林,以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后,苏修就事实上成了一个修正主义政党,但是苏联的建国合法性,其理论来源都是来自于康米的,所以苏修不能完全的割裂,赫鲁晓夫否定了斯大林,又拿出了列宁,以一个神像取代另一个神像,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以某种神圣性掩盖自身的软弱,攫取某种利益,赫鲁晓夫反对个人崇拜,自身也利用着个人崇拜,不过赫鲁晓夫的魅力功绩远不足以让别人对他进行崇拜。
在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下,苏联内部好像没了阶级矛盾,好像无产阶级和官僚是一家人,大家和和气气,工人作工,农民种地,知识份子进行吹捧,老爷们台上坐,其乐融融。
然而苏联果真没有矛盾了吗?果真消灭了阶级吗?
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旧的意识形态不会复辟吗?没有残留吗?革命者成了执政者,自身的阶级,自身的立场发生了变化,那么他们还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吗?
赫鲁晓夫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回避了这个问题,以民族的逐渐代替革命的,以沙文的代替国际的,对外放弃输出革命,而以帝国的宣传,对内实行镇压,还要冠以民主 。
共产国际的老大哥自身修了,和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与其说是意识形态为主要的,逐渐掺杂了帝国主义的,一个红色帝国,一个白色帝国。
然而,不是所有的共产党都选择了修正主义,中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毛主席回答了赫鲁晓夫所回答不了的,斯大林没有正确认识到的,列宁来不及做的问题,毛主席的方式是以群众解放自己,批判官僚代表群众,这是后话了。
因为中国的革命,世界上同情左翼的,属于左翼的看到了另一种方式,不同于苏联的,于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愈演愈烈。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运动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其自身的环境所孕育的矛盾,在国际大环境下爆发了。
上世纪 70 年代是革命的年代,二战远去不久,经历过世界大战的人还有很多,新一代年青人听着父辈的传奇,又不满于现状,于是理想和现实交奏出一曲大合唱,轰轰烈烈的爆发了。
但是,潮水退去后,某国又走上了苏联的道路,共产主义阵营没有一个真正的大旗,一盘散沙之下,走向了衰弱。
因为时代发展的太快了,人类的高端科技第一次那么快速的落实到现实,落实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家里,快到超乎所有人想象
精英的力量可以被资本超乎想象的放大可以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入大规模生产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自我革新,iphone 从问世到普及全球,普及到连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都人手一台的程度,只用了十年时间
放眼过去从未有过这种速度,哪怕放眼科技蓬勃发展的一二次工业革命,绝大部分消费品被创造出来百年也和平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同时,资本主义学会了妥协,国家富裕后不再选择从外部获取廉价劳动力,而是给国界封起来让所有国民都能享受到国家上升带来的红利,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国界
两者一结合就意味着人家就算社会再不平等,人家底层百姓过的也远比第三世界底层,甚至第三世界中产阶级要好得多
以前不管大英海外领土有多少领土国家有多么富裕,爱尔兰还是能一次饿死 1/4 人口,所以老百姓是可以和中国的底层共情的;30 年前大英随便一个农村老大爷,其生活质量收入水平吊打中国大学教授;今天随便一个在知乎上喊着活不下去的社畜,其生活质量也完爆印度中产阶级
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左翼叙事就不会再有任何现实意义了
政治上的自由是左,经济上的自由是右。当时 60 年代是政经一起左,虽然现在经右了,但是政治上一时半会右不过来,不过现在美国也有政右的趋势了。中国毛时代是政右经左,当时苏式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这样的。从邓小平开始是政经皆右,这就是威权国家发达的经验,亚洲四小龙都是在政经皆右的时代发达的,然后有的开始民主了,政治开始左了,经济难免也会偏左起来。长期的政左经右和政右经左都是很难维持的,所以长远来看政治经济必然有一个方面不自由。苏式社会主义的政右经左最终导致政治左转而被和平演变,美国的政左经右导致政治右转,国家权力加强,公民权利被削弱,比如各种监听。中国的政经皆右道路实质上是比较可持续的,当年邓公让经济变右,避免了政治变左,现在美国也想学,无奈不可能一下子削太多民权,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还是要政左的,经济上也会有向左冲的冲动,政经皆左适合规模小资源丰富偏安一隅的国家,北欧就算这种,美法德都走不了,中国也走不了,所以这些国家最终的选择应该就是政经皆右。
70—80 年代出现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冷战攻守之势转换。
首先,1972 年尼克松访华,1979 年中美建交。中国从苏联阵营转向美国阵营,这是冷战历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五常里面四打一,这怎么玩?
其次,从苏联 60~70 年代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在优势时期飘了四处出击,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出兵东非欧加登战争,支持南部非洲安哥拉内战,支持印度打赢第三次印巴战争,等等。而最高潮是 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一方面,连年军备竞赛,对外输血打仗穷兵黩武,让苏联经济不堪重负。苏联高峰时期,国防开支军费占国民经济预算支出 50%。另一方面,美国—西欧—中国—中东等全球组成反苏同盟,比如阿富汗战争时期美中援助阿富汗武装打游击,让苏军陷入泥潭打了十年伤亡惨重最后灰溜溜撤走。而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霸权侵略行为导致在全球丧失道义制高点。比如 1980 年莫斯科奥运会,多国公开抵制苏联入侵拒绝参赛。
80 年代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开始对苏联一系列强硬封锁制裁:降低国际油价,减少苏联收入;欧美西方对苏联经济科技封锁;星球大战计划,等等。而里根撒切尔新自由主义改革,虽然现在看来很多弊病让西方自毁长城,但是当时确实促进经济发展走出滞胀。加上硅谷等互联网信息革命在 80~90 年代发展,西方迎来新一轮增长。
苏联 80 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全盘私有化,否定苏维埃本身,以至于引发社会混乱动荡。直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70 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之后,苏联从原来技术领先到后来全面落后西方。无论是航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还是生物基因。
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苏联原来固有矛盾开始激化爆发。其中典型是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只有 51%,东欧中亚大量少数民族比如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等。原来钢铁领袖经济发展时候还能把各族整合团结一起,现在经济不行了领导阶层无能为力,各民族大难临头各自飞。
按照那种左翼标准,七八十年代人看现代也会觉得左得不行,动保女权 LGBT BLM 都很左。
年轻人盲目跟风是无所谓的,但是看着对方吃香喝辣,自己空喊口号当做精神食粮是莫大的委屈。一旦坚定的理想破灭很容易走向反面。
苏东那几个国家是二战后苏联扶植的,包括华约在内都是绝对的高度苏式俄罗斯化,苏联自己提供石油矿物,捷波德保匈罗提供部分工业成品,这样下去大家都不宽裕,谁都觉得是别人欠了自己。
崇高的理想再伟大也要向苦逼的现实屈服,资本主义逻辑很简单就是钱 钱 钱,那种拯救造福全人类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善良自然会被抛弃。
美国七十年代的校园暴乱是震惊了世界的。
校园暴乱的程度非常恐怖,就连警察都不能保证自己绝对安全,尼克松主政的政府多次派出国民警卫队镇压暴徒。
垮掉的一代掀起了新左翼风潮,随着马丁路德金被刺杀,整个美国社会开始转型激进和恐怖,虽然很多当时的嬉皮士打着爱情和平与美好的旗号,但是他们的做法,即使不是暴乱,也称得上是恐怖主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曼森家族杀人案,在这起案件爆发前,美国还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奸杀案,一个 18 岁少女和情人幽会的时候被四个吸过毒的人残忍杀死。
尼克松仅仅依靠宣布增加镇压的力度就取得了对阵戈德华特的竞选胜利,他的口号很简单,陆军增加一万五千人的特别行动队专门镇压暴徒,因为此时的美国,就连警察都活在不安全的环境下,1968 年七月,一场暴乱导致 3 名警察死亡,8 名警察受伤,圣马特奥大学遭到燃烧弹袭击,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叫来了国民警卫队,发射催泪瓦斯弹压造反的学生。
袭击警察的恶性事件,在 1970 年高达三万五千起,两年的时间里,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劫机案件比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总数还多,年轻人在街头袭击警察,或者购买各种炸药试图制造自杀式引爆事件。
讽刺的是,大多数暴徒都是新左翼分子,IBM 和通用以及美孚石油爆炸案中,一个自称 9 号革命力量的组织宣布为此次事件负责,他们声称爆炸案是为了反对美国的越战。
黑人在其中扮演了非常多的作用,黑豹党不仅煽动混乱,很多党员本身就是重罪犯,其中一名叫做安吉拉的女子,提供武器给这些犯人,最终导致多位优秀的法官丧命,然而该女子却逍遥法外。
学生争取民主运动组织,这个组织是校园暴乱的罪魁祸首,10 万名学生公开在白宫前示威,在密西西比杰克逊州立大学,学生和警察在冲突中杀死了 2 名学生,但是当地的陪审团依然认定警察无罪:“面临骚乱和暴动,执法人员若要恢复秩序,势必有人受伤或死亡。”
这些激进的新左翼分子常常和摇滚乐扯上关系,很多摇滚音乐会本身就是迷幻药音乐会,这些音乐会上到处都是瘾君子和毒贩,毒品堂而皇之的买卖,甚至就放在路边的大桶里,年轻人喝下这些混杂了毒品的溶液以后,造成了数千例麻醉剂事故。
这就是历史上最有名,也是摇滚史上划时代的音乐会: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光荣与梦想》的记载里写到,这些人和反战毫无关系。
尼克松政府的副总统阿格纽曾经公开指责这些学生,肯特州立大学惨案导致 13 名学生死亡,国民警卫队无一人遭到起诉,当地的陪审团反而裁决 25 名学生有罪,在暴乱的初始阶段,学生用石块、照明弹和汽油对抗驱散暴动的军队,司法部在米切尔直接称呼这些学生是流氓,而州长罗兹在记者招待会上则称这些人是希特勒的冲锋队。
求救部落事件可以说明美国社会转向右倾的原因,组织者宣称自己将要像圣雄甘地那样推行非暴力运动,但是他们带来的实际上跟甘地没什么关系,在街头乱扔垃圾,在重要路口遗弃车辆,躺在车前赖着不走,当华盛顿警方的宽容没有起到作用的时候,尼克松下令派遣军队镇压这些人,12614 人被逮捕,连监狱都关不下这些人。
这背后的背景,是犯罪率开始大大增加,根据统计,从 1957 年到 1980 年,美国的凶杀率翻了整整 250%,黑人当中的凶杀率中,每 10 万人就有 72 人,一夜之间,罪犯受到崇拜,上文中提到的安吉拉本来是一名大学老师,却爱上了一个叫做乔治 · 杰克逊的黑豹党成员,当时他正在监狱服刑,窃贼是阶级战士,流氓是革命领袖,克里弗的《冰上灵魂》鼓励强奸,这位黑豹党领袖将强奸白人女性当成是黑人复仇的旗号,是革命的一部分,黑豹党公然强调最彻底的种族隔离和黑人至上,许多地方,罪犯被送进监狱的比例降低到 20%,意味着 80% 以上的罪犯实际上都无罪释放,包括那个提供武器给黑豹党成员的安吉拉,她被宣布无罪释放以后,还在鼓吹要将这些暴徒定位政治犯,以达到最终释放他们的目的。
在这些新左翼运动中,黑人、穷人和女性是最主要的受害者,不光是因为这些激进运动鼓吹的价值观把女性视为玩物,例如一些激进女权团体将婚姻视为枷锁,抵制浪漫的感情,艾比 · 奥尔德里奇 · 洛克菲勒是老洛克菲勒的侄女,她说浪漫的爱情市反革命的,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暴乱发生,受害者永远都是普通居民,黑人的店经常遭到抢劫,被他们的革命同胞抢劫,或是被黑人同胞抢劫。
一些不靠谱的学者认为经济回暖导致 80 年代的犯罪率开始下降,但是加拿大的失业率在增加的情况下,犯罪率也开始下降了,经济的复苏不是治安好转的根本原因,原因在于大批人口被关进了监狱,罪犯被关进监狱,犯罪的比例开始大大降低,第二个做法是依靠巡警,警察带着武器在街头巡逻,1994 年,克林顿宣布增加 10 万名警力,打倒了保守派对手,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好,严厉的治安管理减少了犯罪。
另一个原因则是大多数人对于嬉皮士言行不一,口头上追求高尚,私下里不负责任的堕落行为感到厌恶,曼森家族的凶杀案直接宣告了反主流运动的终结,被遗忘的一代逐渐长大,他们没有受到摇滚风潮的影响,也没有兴趣听那些摇滚革命家的胡言乱语。
左翼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光辉理想变得臭名昭著,这些罪犯大多数都打着左翼的旗号,例如劫机者很喜欢将飞机开到古巴的哈瓦那,但是这些人往往刚落地都被古巴当局逮捕,他们败坏了左翼的名声,说句难听话,2016 年的希拉里竞选总统时,如果她没有打出女权和种族平等的政治口号,她是有很大机会的,从 60 年代的暴乱以后,自由派几乎不再愿意使用那些左翼名词,任何候选人只要跟新左翼的激进观念扯上关系就别想当选。
新左翼的没落,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最终沦落成无政府主义的暴动和革命恐怖主义的暗杀,这样的运动是注定没落的,不可能长存的,这场新左翼运动给整个世界带来的都是灾难,这种灾难的影响甚至还存在于我们的社会,2021 年白宫骚乱当中的很多人,例如那个直接一屁股坐在总统办公室的中年男人,就是那个时代的人。
新左翼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如何更好的使用毒品,如何在吸大麻的情况下做爱和听摇滚,年轻人学会了制作自制炸弹,杀人狂成为了青年的偶像和教父,他们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是持久的动荡和社会的撕裂,运动过后,美国社会非但没有变得开放,反而更加保守,罗斯福时代的一些进步法案,在之后的三十年逐渐被保守派废除,比如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隔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他们鼓吹的反战,实际上只反越战,对于发生在巴拿马运河的独立运动,他们是不关心的,对于智利独裁者皮诺切特的黑暗统治,他们一点也不在意,只有越战,因为美国失败了,因为美国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他们才会反对,他们反对更多的人牺牲,他们反对的实际上是失败,这些新左翼分子以革命家自诩,可是重要的民权运动早已在 1967 年以前完成,他们只是占据了,甚至可以说是窃取了民权的成果,用进步的观念欺世盗名,同贪婪和私欲撕裂了美国社会。
与其询问为什么没落,不如询问为什么这个疯狂的潮流可以持续那么久,今日的美国普遍右倾,但每一次,只要有人提出左倾的观念,六十年代永远都是绕不开的话题,2012 年占领华尔街运动,民主党和共和党出奇的一致,甚至奥巴马都说这些人应该回去工作,而不是来这里示威,如今的新左翼支持者少的可怜,桑德斯那么温和的政治观念,但是却屡屡落选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已经受过了左翼思潮,没有人想跟左翼扯上关系的,不是因为美国人骨子里坚信自竞争,而是因为美国人尝试过左翼思想,但是这一切带来的只是灾难。
计划经济崩溃了啊!如果你知道国企工人在当年能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费,包吃穿住行(不要装逼说当年中西部教师医生很差,听说过人事安排吗?!听说过包分配嘛?!),并且是世袭罔替,听亲戚朋友爹妈吹过当年的国企连自行车,彩电,冰箱,洗衣机都分配,只于为啥这么清楚因为我爷爷辈儿不是组织部的就是财政局的!听老人说过当年搞外汇好的国企,有的车间主任都分配小汽车,这可是 89 年以后 95 年以前!这种经济体制需要的是极高的生产力才能玩的转,当年有生产矿车的企业大梁就是军车大梁改的,我家第一桶金就是靠卖这家矿车起的,我一说名字喜欢二炮的军迷马上就知道,万山红阳汽车厂(二炮的导弹发动机也是这里的企业组装的,我一直简称红阳或者万山,其对外宣称都是零六六)具体那个位置就不明说了,给个大概县级名称,自己去找,远安。
内: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福利增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人生活转好。
外:美苏争霸,美占上风。
当初看一本老美的拆弹教程, 前面的历史章节还特意提了一下:late 1960s 和 1970s 一帮子人 (什么人我不必说了吧) 在美国和西欧遍撒 IED,造成了当时对排爆人员的需求快速增长。
书名是 “Bombs IEDs and Explosives Ident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Disposal Techniques”,作者 Paul R. Laska
相关纪录片:地下气象台 The Weather Underground
不说是主要原因吧,至少是原因之一。
60 年代,hk 左翼活动很多,后来逃港的多了,hk 变右了。
国际上同理,60-70 年代越南战争,美国年轻男性基本都去越南服役了,资本主义等于给军火商卖命,当然不好了。
而同期国际油价高,苏联那边免费分房,免费度假自然让人向往。
越南战争结束,国际油价低了,苏联福利没了,物资变少了。
人民眼里不仅有主义也有生意。
为什么 1968 年会出现席卷全球的反体制运动?
有观点认为其源头是刚刚形成的(西方)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同质化造成普遍的精神压抑和苦闷,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开始寻求更彻底的解放。事实上,随着富足的社会使愤怒之火趋于平息,民众对冷战的意识形态感到厌烦,这时,即便反体制的不满再强烈,其也难以转化为 “砸烂旧社会” 的行动,除非有一种新的道德意识形态能够将反体制和道德的力量结合起来。
1968 年席卷全球的反叛运动包含两个互相矛盾的方面:一是反对一切束缚和限制;二是极强的道德理想,以及服从道德意识形态权威的指导。
1968 年的全球反叛热潮中,“反对一切秩序和限制”的理念以及其中所寄托的解放人类的热忱,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大狂欢的快感和喜悦。之后便迅速走向衰落,1968 年 “反叛的一代” 成了 20 世纪 80 年代雅皮士 (Yuppie) 和 20 世纪末全球化运动中的专业人士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西方自由世界的壮大,并非是向战前民族国家结构的回归,而是面对社会主义的巨大压力、吸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现代社会结构进行大幅度改进的过程。
早在 1945 年,英国工党首次得到史无前例的多数票执政,开始推动煤矿、铁路等行业国有化,并通过国家干预来克服长期以来失业人口在百分之十左右的社会弊病,以实现充分就业。英国工党源于第一国际英国工人代表。伯林将工党的建立称为马克思对接纳他的这个国家所作的一项最大的贡献。
北欧福利国家的经验受到高度重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有百分之九十五英国人在政府支持的医疗保险系统中看病。
法国建立了基于 (计划和市场、国有和私有) 混合经济之上的第四共和国(有别于战前的第三共和国),经济国有化程度远超过英国。
意大利则由一个战前君主立宪的国家变成实行混合经济的共和国。其工人家庭收入只有百分之五十九是工资,其余则来自于各式各样的福利。
即使美国那样对私有制和市场持原教旨主义热忱的国家,凯恩斯主义和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节亦被普遍接受。未经计划的市场经济体系,因为不能为产品创造足够稳定的需要而受到全社会的责难。
从此,西方社会的政府职能被重新界定。本来政府的职能对内仅在于立法和保护私有产权,现在控制货币供给和保证社会有效需求和就业也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西方,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福利制度保障每一个人有生存权,这就使得 “二战” 前愈演愈烈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得到控制。即使发生萧条,亦不会出现大量工人失业无法维系生计的情况,现代价值的核心个人权利的可欲性又得以恢复。
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结构第一层面的内在危机已被克服,它又可以支持生产力的超增长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市场的推动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由世界经济水平已是战前的三至四倍。消费社会来临了。
冷战作为两个阵营、两种现代社会制度的对抗,必定首先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军备和国力的竞争之上。在军备竞赛背后,实际上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现代经济制度谁优谁劣的比赛。
苏联用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克服帝俄现代社会转型中发生的社会整合危机,在深层结构上是利用了传统社会整合方式,即与帝俄社会类似的社会结构有利于榨取农业剩余推行工业化。但计划经济本身毕竟是现代社会全新的事物,亦是社会主义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象征。计划经济真的能保证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并且能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病吗?这是经济学家面临的新问题。
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的,指望一个庞大的无所不能的计划系统来统计人民需要什么,并根据社会需要来组织生产和分配,这是一种致命的理性自负。没有一个经命令形成的外在秩序可以代替市场经济中自由的个人形成的自发秩序,以实现经济不断增长所必需的资金、人才和社会需求信息的有效整合。
也就是说,计划经济力图用国家控制的僵化官僚组织代替处于流变中的契约组织,是不可能保证生产力超增长的。一旦西方自由世界用宏观调控避免了 1929 年那样的经济大萧条,福利国家保证个人权利的可欲性,计划经济就再也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对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样的苏联经济制度对西欧的优越性不再存在,人们日益发现计划经济会造成普遍而持久的物资短缺、无效率和种种弊病。在美国和苏联的核武器军备竞赛中,苏联虽然没有输给美国,但因为计划经济本身的特点,庞大的军费开支必定会拖垮苏联的经济。即为了赢得军备竞赛,计划系统再也不能保持人民生活的改善,甚至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也经常出现困难。
虽然计划经济在效率上不如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但要宣告计划经济的失败,还必须证明它在道德上也是虚妄的。计划经济既然指责市场分配的种种弊病并声称自己具有道德上的先进性,但它真的能保证公平的分配吗?市场分配的公正性建立在两个独立的个人自愿交换之上,其盲区是在市场上找不到工作的人无法维持生计使得个人权利对他们不可欲。计划经济虽可以用国家管制和分配保证每个人有工作,但不能阻止有特权的管理者演变成新的阶级。计划经济分配的公正性是建立在以平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之上,一旦形成特权阶层,其后果必定是计划经济分配及其意识形态统治丧失正当性。
从经济制度的效率和正当性来讲,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谁优谁劣或许早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因为社会主义不单是给出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它还包含了现代化后进社会利用国家干预加速工业化和建立民族国家的尝试。不仅那些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发生社会整合危机的社会是这样,对于不易用民族主义建立现代国家的传统社会更是如此。
你不也是高中时被家长老师逼迫,
然后大学发疯一样地玩吗?
人不可能永远被管天管地,许多证据都显示这样的孩子会被其他小孩欺侮毒打
这个问题问反了。
应该是为什么七十年代意识形态普遍倾向左,而到了八十年代的 “自由风暴” 席卷世界。
至于某些答案说的所谓的由于不援助不输出所以国际共运失败,别搞笑了**,东欧一票被迫寄生的国家政权都保不住,还想席卷别人,趁早洗洗睡吧,第二天阿尔巴尼亚又要催下一批援助了。**
人家法国人游行,日本大学生占领学校,拿了苏联钱?未免自我意识过剩了,而意识形态理论一直摆在那,爱信不信,不信总不能是因为你不说了吧?老师哪天不讲课说学这玩意没前途,你也就顺理成章跟着不学?
所谓七十年代的 “左翼风暴” 也好,八十年代的“自由化”也好,不管他们举的是 “3M” 的旗帜,还是 “自由主义” 的旗帜,他们的出发点都是鲜明且类似的:对原有的僵化的体制不满,希望政府能进行改革。
区别在于,扯的虎皮不同,认为改革的方法也不同,认为最终的出路不同,程度也不同。
而且 “席卷全球” 具有非常主观的感性的色彩,好像整个西方世界绝大部分群众一下子就非 3M 不可一样。
例如法国的 “五月风暴”,看似来的轰轰烈烈,有百万学生、工人、教师大游行,筑起街垒,对抗官方,占领学校。
当戴高乐于 5 月 30 日回到爱丽舍宫,发表不离职、不换总理、解散国民议会、推迟全民公投的决定后,当夜就有五十万人游行示威,表示支持戴高乐。
虽然五月风暴导致了戴高乐的下台,是资本主义结症的体现,但就深层次来看,这无非是一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的一个抗议活动而已,很具有非经济,非物质的倾向,只不过,这次来的非常大且从未有过,所以给人一种 “席卷” 的感觉。
而日本的全共斗呢?这里不展开,倒是村上春树小说里一个点到为止的描写就能看出来:
课讲到一半左右,当老师正在黑板上勾勒希腊戏剧的舞台装置时,门又开了,进来两个头戴安全帽的学生,简直与一对相声搭档无异:一个弱不禁风,瘦瘦高高,小白脸;一个五短身材,圆脸盘,黑黝黝的,蓄一撮不三不四的小胡子。瘦高个子怀抱一摞传单,五短身材直奔老师跟前,提出要将后一半时间用来讨论,要老师应允,并说远比希腊悲剧还要悲惨的问题正笼罩着当今世界。其实这并非要求,而是单方面通牒。老师说他并不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着比希腊悲剧还要悲惨的问题,但反正怎么说都无济于事,那就悉听尊便好了。随即他紧抓着讲桌边缘移腿下来,提起手杖,拖腿走出教室。
在瘦高个子散发传单时,黑圆脸登上讲台发表演说。传单上以将任何事情一律简单化的特有笔法写道:“粉碎校长选举阴谋”,“全力投身于全学联第二次总罢课运动”,“砸烂日帝一产学协同路线”。立论堂堂正正,措辞亦无可厚非,问题是文章本身却空洞无物,既无可信性,又缺乏鼓动人心的力量。黑圆脸的演说也是半斤八两,一派陈词滥调,旋律照搬照套,惟独歌词的连接处略有改动。我暗自思忖:这伙小子的真正敌手恐怕不是国家权力,而是想象力的枯竭。
“走吧!” 绿子开口。
我点头站起,两人离开教室,快出门时,黑圆脸向我说了句什么,我没怎么听清。绿子则朝他潇洒地挥挥手,道声 “您忙着。”
“噢,我们怕是反革命吧?” 走出教室后绿子对我说,“一旦革命成功,我们难保不会被吊到电线杆上去,嗯?”
“吊之前可得好好吃一顿午饭,可能的话。” 我说。
而八十年代的自由化与苏东巨变呢?当罗马尼亚群众起来要打到齐奥塞斯库这个暴君独裁者,当阿尔巴尼亚群众推到永生者霍查雕像时,第二天可没百万群众出来游行宣布支持齐奥塞斯库,支持霍查。
所以,倒不如说八十年代 “自由化”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席卷东欧苏联”。
苏联 70 年代就已经不行了。革命在 20 世纪上半叶风起云涌。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就逐渐沦落了。
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最敏锐,最先看出苏联问题,苏修就是这么来的。中苏关系紧张也是这么来的。
苏联 6、70 年代不革命了,中国 80 年代开始放下革命,改革开放了。这两个大红国一转。世界潮流跟定转了。
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苏联是自废武功。
中国则是把拳头缩回去,为的是积蓄力量,为下一拳做准备。
用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韬光养晦。
因为苏联在斯大林开始走的是殖民帝国路线。我国为了避讳称之为 “大国沙文主义”。
苏联本质上在殖民东欧。这就让欧美舆论找到了抹黑工人阶级专政的最好例子。以至于那个 “专制” 根本就指向了:红色帝国对准殖民地的独裁专制。
不敢和斯大林时代那种红色殖民帝国切割。才是红色运动在国际陨落的主要原因。
个人觉得跟石油价格有些关系,到 1984 年石油价格开始回落,苏联军费长期占 1/3。苏联粗放浪费的计划经济模式维系不下去(苏联为了控制各个地方,工厂生产是非常浪费的,做个比方:山西挖煤给安徽炼钢,钢给东北加工,最后送到上海组装),工人工资和福利不再年年升高(越混越回去了),轻工业为主的物资开始短缺(缺乏美元,与中国关系不好),加盟国政府和工厂中当领导的俄罗斯人逐步退回俄罗斯,本土民族的自由主义抬头。
主要还是独立自主的民生经济没搞好,资源出口型国家遇到东西方国家集体抵制,进口不到好的设备和民生物资,自己生产不了。国内自由主义一抬头,国际上的战斗力自然衰落得很快。
抄作业总会找分数高的抄,70 年代苏联分数高,80 年代到现在美国分数高,就是这么简单。
当榜样这事干好了当然小弟成群,但是干得不好那就臭大街了,这不是常理吗?
有两件事产生了巨大影响。
70 年代是越战,美国和西方甚至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反战思潮,这些和平力量和反战人士和苏联领导国际共运产生了合流,就像 50 年代美苏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殖民地独立运动的短暂合流一样,变成了时代主旋律。
80 年代越战结束,美国一度采取了战略守势,甚至有回归孤立主义的趋势。而正在此时,阿富汗战争爆发,同时苏联阵营的古巴,越南也参与了安哥拉战争和柬埔寨战争,苏联阵营变为攻势且成为战争发起方。
这样和平力量和中立力量又深刻认识到苏联阵营的危害,并和美国阵营重新团结一致。
都说国际关系只讲利益不讲道义,其实也不尽然,在美苏阵营外的中立方包括美苏阵营内部的非建制派才是人数众多的一方,他们的态度往往比官方更具有普适性和影响力。而冷战下,和平和发展是全世界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公约数和根本利益诉求。
因为学生主力是靠不住的,很多学生跑去搞左翼理论就是图个时髦 (射精和左爱),大部分人确实射完之后或者左完了就回归正常生活了
因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口口。
【备忘录里的碎碎念,冗长和琐碎和语病务请见谅】
其实我最近以来感觉这类左翼风暴上个世纪席卷全球都是话术捏造的正确记忆的体现,这种风暴或者浪潮真的是 “自然地” 存在吗?是某种潜在的历史规律的体现吗?那美国出力推翻拉美文官政府是否说明日本军部的正确?这犹如入关人攻击现在的美国一定要夸一夸上个世纪里根之前的美国,问题是他们夸的那个黄金时代的美国真的存在吗?
回到这个左翼风暴为什么失去吸引力,直观的回答就应该认为是经书本身有问题。第一,经书本身过于模糊,过于晦涩,完全可以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给了一些人任意解经的机会。比较一下《理想国》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分工的探讨(看文末)就能发现,经书被人们看重的地方往往是神谕一样的一拍脑门就说出来的信条,既无理论的论证也没有经验的佐证,反正就那么写了,你爱看不看,爱信不信吧。
第二则是经书写于一个各种社会科学都未成熟的阶段,存在大量错误和用形而上学取代经验事实的地方。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不难发现,贯穿人类历史主要争斗的原因就两个:民族和宗教,这两个因素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归属和行动,而阶级则未必如此,一旦日子好过了、统治趋于开明和平等,哪怕只是经济结构变了,这种意识很快就因这些原因会分崩离析。(不过这个理论本身也没有道理,如果按照阶级决定论的观点,那英国和德国的资本家们应该是联合起来获得远比他们在商业竞争或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利益更多的利益才对,结果却是二者的经济都大伤元气,经济崩溃)。
所谓席卷全球历史阶段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可以用 1956 年的赫鲁晓夫的报告作为分界线,前者是经典模式,后者是新左模式。前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失败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并未按着经书的期望那样越来越穷和悲惨,逐渐走向工会主义者的模式(理解了工会主义和先锋队的关系,你也就理解了经书的实践为什么注定失败),后者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成功和后续的输出革命的成功则是个非常偶然的事件,只要卡普兰的子弹再打准一点,或者斯大林在遥控指挥的时候对某些地方的人事安排的心思变了(具体不说是谁了),那么后续的很多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了。(以及我觉得他们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成功佐证了《集体行动的逻辑》的观点,即小集团往往能战胜多数人。)
赫鲁晓夫的报告无异于十字军骑士发现圣墓是空的,而随后的新左模式的出现无疑宣判了经书的死刑。经书无法解释现代社会的问题,无法面对阶级意识消亡带来的挑战,无法提供能替代资本主义的新模式是什么样的图景,这些中产阶级出身被惯坏了的人又竭力避免苏联式的后果,它们就把经书中具有天启形式的一面发掘出来(1844 手稿)、再发明了各种结合哲学术语的晦涩的表现形式,试图找到所谓 “没有工人阶级的革命”,憎恨现代技术,崇拜野蛮和原始,要求性解放,摆脱学业纪律。总之把自己掩藏在欧陆哲学的外衣里说着基督教的语言表达着最原始的欲求。而美国工人阶级呢,正着帮尼克松殴打不爱美国的反越战学生,没空研究德勒兹。那你说为什么退潮呢?
延伸阅读:
不管是周末,还是工作日,我一直听到有人说美国要崩溃、要完蛋了。我们的美元过去曾经像黄金一样值钱,现在却贬值得像垃圾一样不值钱;我们不能再赢得战争的胜利,甚至不能赢得冰上速滑的金牌;我们在国际竞争中一败涂地,我们在工作效率上输给韩国人,在汽车制造上输给日本人,在篮球比赛上输给俄国人;我们在石油上输给了沙特阿拉伯人,我们在伊朗人那里丢了面子。
我每天听说艾滋病会摧毁整个美国,干旱会摧毁整个美国,通货膨胀、经济衰退会摧毁整个美国,财政赤字会摧毁整个美国,贸易赤字会摧毁整个美国,美元疲软会摧毁整个美国,天哪!说不定美元升值也会摧毁整个美国呢!他们告诉我房地产价格正在崩溃,上个月人们开始担心房地产价格,这个月他们又开始担心臭氧层遭受破坏的问题了。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该书写于 1990,所谓唯一强国的前夜
苏:上天作证,这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你刚说这话,我就想到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各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你说是不是?那么是一个人干几种手艺好呢,还是一个人单搞一种手艺好呢?
阿:一人单搞一种手艺好。
苏:其次,我认为有一点儿很清楚——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我想,一件工作不是等工人有空了再慢慢去搞的;相反,是工人应该全心全意当作主要任务来抓的,是不能随随便便,马虎从事的。这样,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 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色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种就不会使我老是猎人、渔夫、牧人或是批判者。”
一切都是经济说了算。七十年代的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由于几次石油危机,西方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在滞涨中爬不出来。而拜石油价格上涨的利好,苏联赚的盆满钵满,在战略上采取进攻态势。八十年代整个倒过来,苏联陷入了阿富汗战争,西方开始了信息革命浪潮,整个经济进入了信息时代,把苏联远远甩在了后面。等到把石油价格这个梯子再一抽,苏联这个泥足巨人就轰然倒塌了
主要是在当年的资本主义环境下,自由派就已经显得很左了。就像当年和凯恩斯主义相比,哈耶克就显的左左左左了……
毕竟六十年代的时候,自由灯塔美利坚还处于种族隔离环境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列强今天自傲的皿煮制度,他们那时候还没有。美国和英国直到六十年代末才确立起来无条件的全民选举权……
那个时候的亚洲和拉美,包括欧洲部分国家,大量国家依旧处于君主制、军政府、法西斯和其它各种专制独裁政体之下,在七十年代因为石油危机、经济危机引爆的那个尚处于专制政体占主流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的时候,反统制,要自由就是那个年代最广泛的民主运动的诉求。
所以说那个年代的 “左” 运动中自由主义就是主流。毕竟左右只是相对概念,站在民众立场就是左,站在统治者立场就是右。
所以七十年代的 “左” 浪潮中,本来就是各种各样的自由主义思想本来就占了主流。
而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在自由主义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籍由批判现状产生的思想。
世界是发展的,环境变了而已。毕竟虽然看起来今天的西方世界算全世界最兹油皿煮的了,但是不到半个世纪之前,它们还是一群种族隔离、威权专制、镇压民运(包括工运、学运、农运、民族解放各种民主运动)、限制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和政治自由)、没有全民普选(美国 1965 年确立,英国 1969 年确立,法国 1974 年全民选举权下放到 18 周岁,韩国 1987 年才放开全民直选,日本直到 2016 年才把选举权下放到 18 周岁)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七十年代时,和西方相比,苏东阵营的人权、社会保障和政治权利显的比西方还要灯塔呢。
时代不一样,不能用今天的情况和价值观,去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环境背景和价值观。
1979 年,越南打柬埔寨,中国打越南,苏联打阿富汗,社会主义阵营内战打得不可开交。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左翼运动的问题,根本在于,成功之后怎么办?
说实话,教主原版经书,根本没有教你现实里面如何办这个事情,鼓动性倒是很强,宣传有用,现实里面呢?你看看拉美,一堆国家左左右右来回横跳
左翼在很多国家都不是成功一次两次了,而是俯卧撑多次了,但是,统治一个国家,而且能维持下去,不是读几遍经书能搞定的
康米扛把子大哥,苏联,已经死翘翘很久了
思想领域,自马克思后,最强嘴炮 ——- 熊彼得横空出世,并加盟资本主义阵营。压制了一代社会主义阵营嘴炮们…. 夺取了思想阵地。在那之前,谁敢信,马克思的雄论,还能被人系统性批判了?
因为中国倒向了美国。
失去了中国后,国际共运就剩苏联那点人口了。
当旧社会的精英没落时,产生于内部的精英便用宗教的方式鼓吹民众反对旧秩序,一旦新秩序建立,其宗教的方式的管制又会让民众压抑。
说得再好,饼画得再大,自我标榜吹嘘粉饰的再漂亮,最终还是要显真形的。
因为形势比人强,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有一个经典判断 “离开利益 思想就会出丑”。
仔细观察 70 年年代左翼风暴其主力并不是工人,主力群体是学生,而阻止学生运动的恰恰是这些工人。
现在有个梗叫做 “左翼无限可分”,在我看来这个梗可以这么理解 “当一个人寻求利益的时候他会左,当他利益获得了满足就会自动脱离左变成右。”
一个反常识的现实是,二战以后 欧美国家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很左的,为了防止苏联思想的全面渗透 欧美国家通过 调拨大量财政建立国有企业 包揽几乎一切社会公共服务 再提高工人待遇 来给现在的人描绘出一个幻觉 - 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但这一切是有代价的,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要实现上文我所说的美好时代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财政收入要变多那国内的企业必须维持高盈利,然而现实是那时代的欧美 国有企业不亏就不错了,还想要维持高盈利(当时冷战两边对峙,产品根本卖不出去)?活到二战后的工人阶级吃着二战红利舒服到 70 年代,可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尤其是美国年轻人红利没吃到直接一头撞上滞涨危机 石油危机还有越南战争,那不躺平摆烂成为嬉皮士,难道还要为国家奉献?于是全球左翼运动兴起。
苏联比较幸运,石油危机使得国家财政收入暴涨使得苏联并没有那样的危机,但苏联自赫鲁晓夫以来没什么建树的政策把财政投入了两个方面 1. 让苏联人民过上更 “体面” 的生活(其实也没多体面,吐槽苏联那是民生一团糟的文章一大堆)2. 被军工业绑架,维持了一支庞大却没实际战争对象军队。然后等到 80 年代石油价格趋于平稳,苏联自身立马陷入危机。
所以并非美英苏等政府一拍脑袋,一切都是形式比人强,颜色革命也是当形式到来之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身并没有办法创造形式。撒切尔夫人抛弃工人阶级确实苟,但又能怎么办呢?日德工业已然崛起,再拖着那些吃着高福利却无法提升盈利的工人阶级迟早要把国家拖垮,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一样,于是撒切尔夫人和里根自然就成了新自由主义的金童玉女,而苏联直接把自己给操作没了。
通过战后到 80 年代,可以说东西方都认识到一味提高福利待遇并不能解决问题,地上天国人间乌托邦最后都会和小说里一样由于先天不足彻底完蛋,所以还是实事求是一点的好。
左翼 自由化并不是矛盾
中特社科谱系受害者
嬉皮士运动导致左翼运动在欧美崛起 必然会西风东渐啊 传导到东边自然因地制宜咯
经济自由化也是嬉皮士运动的衍生而已
因为人类无法在地上建立天国
直接原因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和 中国倒向美国这两件事。在六七十年代全球反美越战的浪潮之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苏联入侵阿富汗陷入了战争泥潭,引起全世界公愤,同时中国倒向美国,为美国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和劳动力,压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美国民众生活条件改善,因此,全球自由化盛行,左翼思潮开始退潮。
因为 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让自己的思想崩塌了。
苏联入侵阿富汗把国内思想崩塌到什么程度呢?苏联政府不敢让伤兵回国治疗。
苏联入侵阿富汗还有个啥后果呢?
中东王爷国原来是不怎么反苏了,结果一开打全反了。
中国虽然和苏联有摩擦,入侵后中国的反应可就大了。
倾向自由化的原因是,左翼的大佬自己把自己最好的牌坊砸了。
苏联又因为耗费太多,导致非洲和南美没有援助,这些哥们都要过活呗,于是一起反苏了。
其他从欧美经济大好来说的都是没有看过历史的。
我来说一下当时美帝的情况,79 年美国经济通货膨胀达到百分之 13%,新任的保罗沃尔克一路把利率彪到 19.75%,于是从 79-83 年,美国发生了经济衰退。
愤怒的美国人让干了 4 年的卡特卷铺盖卷走人了。
试想一下,要是苏联不入侵阿富汗会如何。
第一 王爷国不反苏,继续反以色列和美国。
第二 中苏只是可持续性的小摩擦,没有撕破脸。
第三 美国由于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会进一步恶化。
第四 拉美政权还能抗个 10 年,说不定会成为压倒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画面可美得很。
从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到“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比其他更平等”;从 “四条腿好,两条腿坏” 到“四条腿好,两条腿更好”。平等的领路人,却成为最新一批的特权阶层,享受“更平等”,且并不比之前的统治好。
《动物庄园》
但不受监管的左与有监管的右,你选那个?
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既不会左,也不会右。牛顿定律揭示了苹果运动的本质规律。
人类社会之所以左右摇摆,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认识到社会和自然一样,既是唯物的——社会本身存在着内在客观必然性,也是辩证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社会科学也是科学,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发展性,在这点上和自然科学无异。
七十年代是对百年亚当斯密自由的纠偏的顶点,所以你看到了 “左翼风暴席卷全球”;但是这个纠偏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内在客观运动的必然性,所以接下来就从顶峰衰弱下来,自由主义再次复兴。
在现实中,首先是西方经济滞胀导致凯恩斯主义破产;按照里根的说法:
就目前的经济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里根)。
不论怎样,里根撒切尔率先走出了危机。
其次是苏东社会经济的长期停滞,导致传统左派理论的的破产。最终不仅没有走出危机,还导致了大崩溃。
好了,到了 08 年,自由主义的危机又来了。。。这就是人类的理论贫困。其实说到底,马恩在大原则方面——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对的:
意识形态不论怎么说都是第二性的,经济基础才是第一性的。
不论东西,事物的变化内因(尤其是经济基础)是主要的,根本性的。
现在只不过是要真正把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落到实处,否则,我坚信历史的单摆迟早还会摆到另一边,人类也就继续在这个左右摇摆中付出泪水、鲜血、直至被诛心。
钱的问题很重要。
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生存第一。
不过,欧美今天也有各种左翼风暴啊。而且右翼拦不住,冲突仍在继续。
还有一点是根本的,共产主义追求的也是自由。只不过自由王国的写法和弱肉强食的自由不一样。
自由化是有产阶级的特权。是许给无产阶级的空头支票。左翼从来就不宣扬自由化而是民主化,民主化起源于对君主权力的限制。
苏联解体不是因为不自由而是因为,反自由化。
因为 60——70 年代的左翼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作为苏联官方意识形态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诸多危机才表现为我们所熟知的样子,而这一浪潮也加剧了苏联官方意识形态的危机,左翼浪潮遭到剿灭后,诸多运动造成的伤痕也不会就此消散,这也解释了 80 年代的转向。
但我并不是说冷战时期的左翼运动是有罪的。相反,我持一种不破不立的态度——必须如此,否则真正有生命力的革命学说不会从过去的失败中再度诞生。新时代的革命理论不需要任何人被指认为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革命理论将会是一切意识形态与景观的敌人,不论那幻想来自资产阶级还是妄图做热月党的官僚。
以前被压迫阶级被压迫的凶,所以就革命了。
现在的压迫阶级就是以前的被压迫阶级。
他们没有被压迫,而是压迫阶级 ,所以他们就要保持他们的压迫阶级点地位,或者说统治地位。
社会就是这样运转,看透了也就沉默了。
只不过是换一批压迫阶级来压迫而已,清醒点吧。
因为这个世界真正算人的人是很少的,你所认为的席卷全球的运动本质上都是西方尤其是西欧国家兴起的,说白了除了西欧之外的人,用很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纯凑热闹的,有没有你都一样,而是八十年代之后西方工人基本已经解决了就业,失业,劳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他们的工人也就不再需要共产主义,不能否认是共产主义带来了一切,但很现实的是 “我吃饱了还管你干嘛呢?” 团结?你哄小孩子吗?再加上苏联的一系列睿智操作你让人举红旗可以,升红旗怕不是脑子不正常了。
共产主义给这些西方工人带来了统战价值,而等西方工人的统战价值满了,他们也就不再需要共产主义了,所以很多人说什么苏联丢掉了自己最强大的工具(信仰)实际上苏联唯一可能赢得办法只有战争,毕竟枪炮可比嘴炮管用多了,但奈何输共就喜欢念经,还自认为自己很完美,一定能吸引到很多人的仰慕(也不知道苏联时期有没有别的国家的伏拉夫。)以至于到死都不敢开一枪。
总结,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统战价值的原因,一旦成为了那就准备好战斗吧,不然你会成为出力做多的,吃饭最少的,挨骂最多的,反思做多的,赎罪做多的,最近会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左翼就是自由啊,右翼才是保守。
苏联算啥左翼啊,哪有左翼给自己国民建集中营的。
中国所谓的左右和美国所谓的左右是完全不同概念。
我们的左右的确是按意识形态划分。左专指拥护共产主义价值观,包含集体重于个人,财产公有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政党利益在内的一系列概念;右专指崇尚资本主义价值观,包含个人自由重于集体,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国家利益政党利益不能凌驾于个人利益在内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的是:我们还应该自觉地把符合左的某些定义但不属于社会主义的形式和思想,比如说纳粹和其它一些形式的极左定义为极右。
美国及西方其他国家所谓的左右派其实分别是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概念,都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并不涉及意识形态。每个国家的左派右派政党的诉求又不相同,有的时候同类诉求在一个国家被认为是左的,到另一个国家就是右的。比如在美国,民主党是所谓的左派,主要代表了中下层、少数族裔以及知识和艺术界(主要,不是绝对,每个州都有不同),以大政府、优厚的福利为基本诉求,同时在社会事务中却更加崇尚自由和包容。共和党普遍被认为是右派,主要代表了精英贵族阶层、大企业、白人,以小政府、自由市场为基本诉求,在社会事务中崇尚传统和自律。
因此无论保守派还是自由派,从意识形态角度都是右,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和我们的左相对立的。搞清楚相关概念后,题主就不会出现西方国家 “意识形态在发生变化” 的错觉。
因为发现闹了半天,该吃不饱饭还是吃不饱饭,靠为爱发电一样的热情又能维持多久呢,注定昙花一现。
成王败寇,因为苏联快不行了。
就好比一个成功的人说什么鸡汤别人都信,至于他事实上是怎么成功的,也没人探究。而一个失败的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有人愿意听他讲大道理吗?即便他说的是对的,也没有用。
美国成功了,然后他说,我是因为民主自由,才成功的,大家都信了。事实没人在乎。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无情。
人总有长大变成熟的时候,激情燃烧后发现一地狼藉,才会理智。
因为钱花完了,通货膨胀上去了,经济崩溃了这都是个现实问题。而不管左翼政客怎么掩饰或者鼓吹自己的成功,财务报表都是不会骗人的。
全球化就是比你华约封闭计划经济更高效,西德马克就是比你东德马克在黑市上值钱,你也许能洗了东德公民的脑,但他们依然会用市场(哪怕是黑市)投票
《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苏联屡次出兵东欧镇压当地人,彻底戳破了苏联的神话。
让全世界意识到,苏联的意识形态是一样需要总刺刀和子弹才能维持的意识形态。
6,70 年代的左翼风暴,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本思想。鼓动青年平民站出来,向既得利益阶层挑战。
它反对 苏联 那种披着马克思主义的皮,实际上是新沙皇的 社会帝国主义。
合理解释就是六七十年代的左翼风暴实际上客观的为后来的自由化进行了思想动员
不妨梳理一下:
太祖在这个时期要求的是 red and specialty,警惕那种 specialty 却不 red
实际上就是警惕专家治国,理性官僚。
在左翼风暴之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大国,都笼罩在理性官僚控制的阴影中,或者面临专家治国、理性官僚风雨欲来的阴影。
这片阴影来源于战争中的胜利者和取得过骇人听闻事业的战败法西斯
战争中表现的最令人震惊的,无疑是国家资本主义领衔的国度,这些国家高度统筹规划人力物力,实际上让整个国家为专家,理性官僚所掌握,任何人理论上都不过是螺丝钉罢了。
这是一种工业化,现代性最猛烈的体现,任何人都可以被抛弃,任何人都不过是螺丝钉。
战后重建的岁月中,这种体制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当人们缓过气来的时候,却赫然发现,这个体制想要借着过去的功劳比过苦日子的时候更加威逼大家
对这种社会的反抗就是六七十年代全球左翼风暴的核心诉求。
不管是太祖亲自批示否定了马钢宪法的塞里斯还是欧美普遍以 “性解放” 等议题为社会热点的社会运动,都是在否定这种理性官僚无限化的国度,这是一种对个人自由的高度奴役,这是绝不允许的。
区别在于有没有系统且有战斗力的组织,若是没有,那么他们的深度和广度是脱钩的,深度幽禁于大学楼阁,广度被改良主义的烈日逐渐蒸发
那么苏东有过类似事情吗?
有的,1968 年的布拉格,然而这一先声,人民反抗的呼声被不屑一顾的苏联击垮了
那么逆时代潮流而动的 soviet 必将葬身,连带着错误的埋葬了几代人对于追逐美好社会理想的诉求
里根上台,新自由主义盛行。
具体措施是,工厂外迁。
我连工厂都没了,你还怎么煽动?
以前有工作,你说我欺负你,占据你的剩余价值。
现在连工作都没了,你总不能说,我欺负你,占据你的剩余价值了吧。
本质上,是左翼本身就有重大缺陷。在当前的生产力下,本来就只需要少数人去工作,工作成果就足以养活全社会。在这个前提下,左翼的理论就失衡了。它要么去照顾工人的利益,哦,那多数不工作的人怎么办?它要么兼顾底层人的利益,哦,那底层人在新自由主义社会,不用工作,直接吃福利,工人的利益怎么办?
左翼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人人工作,人人受罪,结果是人人不满。
所以啊,吃人有理,新自由主义必然胜利!
左翼太向往地上神国了,结果就是人人受苦。
远不如新自由主义,部分人受罪,大家都享受成果,还可以指责让那部分人受罪的人,当了婊子还有牌坊,岂不美哉?反正真正吃苦的人又不是自己,指责也不会让中间商掉肉。
已经存在过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官僚法权秩序,人民被当家做主,被动享受福利等,是领袖在替劳动群众当家做主,这种被当家做主是不可持续的,而官僚法权制度是经不起资本法权制度诱惑的,只有劳动法权制度才能抵御这种诱惑,如果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后抓紧搞劳动法权的制度建设,并将劳动群众与该制度紧密结合,使劳动群众能实践管理国家的钱袋子、米袋子、枪杆子,像苏东巨变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劳动股权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具体阐述如下。
劳动法权是纲,其他都是目。
关键是一次分配。而不是什么慈善等三次分配。
劳动法权才是民众想要的。
共同富裕不能实现、贫富差距拉大、新三座大山压得民众喘不过气来、国内经济大循环搞不起来、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后富政策不能贯彻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微观经济动力机制搞的不是劳动法权。
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是,要搞劳动法权的制度建设,将劳动群众与这个制度结合起来,使劳动群众像后 40 年的企业家那样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收益权和处分权,在这个制度里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劳动。
资本法权是指,资方依据自己的资本有权独裁剩余劳动的收益权和处分权。
劳动法权的含义是,劳动群众依据自己的劳动享有对自己劳动成果(包含公司利润)的收益权和处分权。这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如何由资本法权转向劳动法权?
应该在全社会星火燎原式的推行劳动股权模式,这就是小平同志倡导的先富带后富政策的推行模式。
劳动股权模式的具体方案是:
依照相应的公司宪法,公司依法将年度税后利润的一部分 (建议 30% 的额度) 以股份的形式分配给公司员工; 公司员工通过员工股权托管联合会的途径依法参与公司的民主化经营管理。
由于员工每年都将获得公司的股份配给,所以他们持有的股份将逐年增长,即他们作为公司员工的同时,还拥有公司股东的身份。
这就是劳动股权模式的民主公司制。
员工依据劳动股权模式若干年后能当家做主公司的要害是,劳动股权是一个恒定值(每年雷打不动的,这就是 “劳动股权” 的含义),即员工以劳动为依据享有公司利润 30%(建议值)的收益权,资本股权则只能是享有公司利润剩余 70% 部分的收益权。基于同股同权的道理,员工股份与资产者股份将共同享有公司利润剩余 70% 部分的收益权。由于员工每年都将依据劳动获得公司的股份配给,而在不考虑增资扩股等情况下,资产者股份是不会有啥变化的(净资产还是会增长),所以员工享有的资本股权部分将逐年增长。
员工股权 = 劳动股权(30%)+ 员工股份 /(员工股份 + 初创资方股份)*70%
即使初创时的资方增资扩股,但员工股权逐年增长的机制始终存在,且资本股权只能是在 70% 的框框里面打圈圈(劳动股权是一个法定值),所以,在这样的公司制度下,若干年后员工股权托管联合会就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当然,这时,初创时的投资人的净资产的绝对值将大幅度增长,因为员工能控股公司是基于公司连年盈利的条件上的,这时初创投资人的净资产也在连年大幅度增长。这就形成了先富带后富的局面。
通俗的说,员工通过第一年的劳动,第二年就变成双重身份者,既有当期劳动者的身份,又有前期劳动者(资本方)的身份,从第二年开始他们除了拥有雷打不动的 30% 的属于劳动股权范畴的利润外,他们还与初创时的资本方共同分享利润中剩余的 70%,也就是说员工们的股份占比在逐年增长。
这样,劳动群众首先做到了经济上的当家做主,也就是经济民主,没有经济民主,其他民主都是忽悠。
在劳动股权模式的民主公司制具体运作的事实面前,普通民众(包括台湾的、大陆的)将直观生动地看到他的优越性,并由此而觉醒,劳动法权将变成民众自己的主张,这时,共同富裕、两极分化、新三座大山、国内经济大循环、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后富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肖老师,18964745797,微信同号
70 年代席卷西方的左翼思想是像苏联还是像英美白左? 种族平权,摇滚,性解放,lgbt,这里面有不少在苏联还是被批判的东西,在观察者网看来是美帝资本家阴谋的玩意,这会又拿脸上贴金了?
石油危机打击了工业国欧洲实力,油价涨了使得苏联财政变得良好
首先的问题是,如何定义左、定义革命、在这个基准上,这个问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八十年代末甚至二十世纪初、而是更早的一个时期一样。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理论,包括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我不承认马列、因为马克思很多理论和列宁所作所为的对立与冲突太多)本身而言都曾经有过实践、但是,落实到实践上,便是一个几乎至今为止哪怕是中国左派之中很多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走、怎么走、在主要的政权问题上,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包括卢森堡和其他很多非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所认可的路一样。而所谓集中和其他,源自第二国际的历史。
而这也就是意味着一个问题:如果说,在中国是要革命就要用有革命的党、那么、在那个时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组织、甚至要不要组织。至于怎么建设、如何建设、——如何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建设的问题。而组织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所谓的革命、而是存续,而艾伯特、德国社民党领导人的理念与方法、几乎可以说是先锋队及其系列组织的起源、甚至在德国、社民党能够崛起、发展壮大甚至改良也就是如此。
但这样的组织,同样也会成为革命的阻碍者、换言之,某种意义上它一样会成为革命的阻碍者。
某种意义上来讲,为什么俄国革命的组织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列宁及其直接领导和影响党的时代、是布尔什维克本身最为成功、最有战斗力的时代。但问题也就在这,先锋这两个字、最为核心的条件就在这:布尔什维克的成功,恰恰是它对【俄国】的妥协、而不是与【俄国】过去的一切做对抗。而布尔什维克的一切为什么最终只在整个俄国而不是推行到整个世界就是如此。就像在二十世纪初期、德国共产党(斯巴达克斯)早期直至它最终走向了演变一样。而同理,作为一种实践、一种思想的列宁主义(在这个名号诞生之前)到底有多少是建构于俄国社会与历史的传统,有多少是可以推行的、有多少干脆压根就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为夺取政权与保卫政权的现实、甚至其中有多少是有害的一样。
于是
如果我们不能把第二国际与先锋队联系在一起,那么、对于二十世纪末诸共社民党化的转变、我们更无法找到任何的解决方案。
而同样,困扰我国左翼的一系列问题里面也是如此。对于已有的 “主流社会主义” 甚至“国家社会主义(与元首那套是不一样的、安那其主义对先锋党主导下的社会主义)” 的历史实践的总体性神话与历史崇拜造就了问题的一面。
即二十世纪诸多承继自列宁的理论里面、多少是有问题的、多少没有问题的是基于土壤而不是普遍推行。日本左翼在上世纪的历史悲剧就是如此,它本身而言不缺乏如小林多喜二一样的活跃在文艺界和工人运动之中的战士、不缺乏学者、但他缺乏的、就像在那本《1917-1923 德国革命》对于那个时代德国革命者一样
作者:龚义哲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582985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列维虽然很想揭示出,德共在经受战斗的考验之前就已经彻底破产了,但他其实并没有否认托洛茨基的分析所依赖的基础。要写出一九二三年夏季的 “民族共产主义” 政策是如何搅乱了劳动群众的思想,要宣称德国共产党的领袖除了跟在布尔什维克后面 “鹦鹉学舌” 之外什么都不会(他后来就是这么做的)[18],只需要强调指出这个党表现出的种种不足就可以了,在当时非常有利的条件下,这个党却不能把自己提升到配得上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的水平。从这个观点来看,拉狄克在一九二一年二月一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是很重要的:“《公开信》事件是很典型的。我当时要是在莫斯科的话,我脑子里压根就不会冒出这个念头。”
决定德共的政策的人不在柏林,而在莫斯科。在反法西斯日等问题上,是身在德国的德国人自己觉得承担不起做出决定的责任,便请求莫斯科的人来承担这个责任,不仅如此,他们本来应该把这些决定贯彻到底,可又做不到。在一九二一年二月一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拉狄克向德国党的领袖们指出,他们的中央委员会仍未抽出时间来对《公开信》及其政治意义、以及《公开信》所开启的政治前景进行认真的探讨。一九二三年一整年里,在德国做出的唯一重要的倡议,是由布兰德勒于七月十二日向全党发出的号召 [19]。这个倡议激起了干部们的强烈反应,他们以为布兰德勒 “疯了”,不仅如此,就连布兰德勒自己,在这一表态之后,也没能根据德国形势勾划出前景。
同样重要的是:八月间扭转了德共政策的,是俄国党政治局;托洛茨基根据瓦尔赫尔和恩德勒提供的信息,做出分析,而瓦尔赫尔和恩德勒则等着托洛茨基根据他们提供的材料做出裁决之后,才能得出政治结论。一九二三年九月,布兰德勒在莫斯科几乎不假思索就承认了:他是一个拥有几十万党员的革命党的领袖,而他在德国看不到的问题,远在莫斯科的人却能看得见。
德共的一个弱点就是它的左派的 “煽动家”,他们是狂傲不羁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善于玩弄革命的词藻,却没有正确估计形势、或提纲挈领的本事。他们吸引了一些优秀的战斗性工人,但是,正如蔡特金在写给法兰克福代表大会的信中所写的那样,他们也引来了一些小资产阶级分子、冒险家,甚至是庸俗的反犹分子,更不用说那些与工人运动格格不入的革命玩票者了 [20]。
德共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弱点,那就是它的右翼的领袖,这些人总是在对形势的本能判断与自己的保守反应,以及伪装成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唯意志论原则之间摇来摆去,在武装起义期间,这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一副荒唐可笑的讽刺画。一九二一年三月,布兰德勒让自己接受了库恩等人的领导;一九二三年八月和九月,拉狄克和布兰德勒先后都保持了沉默,没有为自己的主张而奋战到底,这也体现出了这个弱点。
在总体上,德共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的干部们,这些干部在面对统治阶级时,他们是乐于奉献、敢于牺牲和英勇无畏的,可是,他们却几乎不会独立思考,总是盲从莫斯科的指示,把莫斯科提出的建议当成了金科玉律。
但我们不应忘记,德共的领袖仅有短短几年的经验,而且在这几年里他们还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工作的。列维在一九一四年的时候是个律师,是个典型的左翼知识分子,还没有真正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他是在一九一九年初,在世界革命的紧要关头才接下了领导新生的共产党这个重任的。布尔什维克的领袖知道他的局限性,担心他的浅尝辄止和个人主义,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发挥了自己的全部影响力,让他担任了党的领袖。在德国没有人能干得比他更好。一九二三年,德国国家安全机关向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发出指示,命令大使馆不得给拉狄克发签证,不能让他返回国内形势已经白热化的德国,这并非偶然。拉狄克要比德共的领袖优秀得多。
德共拥有布兰德勒和瓦尔赫尔这样久经考验的工人领袖,拥有塔尔海默这样的理论家,拥有能够协调罢工、组织游行,并率领那些能够死战到底的先进工人的大军的人。它能够召集优秀的演说家,让他们到群众集会上去讲话,去参加议会中的辩论,它能够召集足智多谋的密谋家、才华横溢的记者、笔杆子和枪杆子都能玩得转的地下工作者。但是,它却没有一个像列宁喜欢说的那种能够耳贴地面,倾听青草生长的人,它没有能够在实际形势中找到出路的人。它没有列宁,考虑到战前的社民党的左翼反对派中二流人物的素质,在党或德国无产阶级的历史上,没有什么因素能在短短几年里,造就出能够在全欧洲(如果不是全世界)最清醒、最坚决的资产阶级面前,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人。列维在一九二〇年说过,德国革命派的重大错误在于,在一九一四年以前,他们不愿建立独立的政治组织,哪怕这样建立起来的组织仅仅是一个小宗派 [21]。拉狄克在一九二六年写给蔡特金的信里,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在卡尔和罗莎的逝世纪念日,我在莫斯科青年团的一次集会上讲了话——那次会议上也安排了你的讲话。我在准备演说稿的过程中翻读了罗莎的论文,我深深感到,我们德国的左派激进派不是觉醒得过早而是过迟了,对于危险所进行的斗争不是过于尖锐而是过于软弱了 [22]。
简单来说,德共的弱点,就是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弱点的折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德国社会中的小社会,它在原则上反对德国社会,实践中则适应德国社会,两者完美结合,它所提供的经验、责任与任务,并不适用于那些能够与工人一起创造历史的人,而只适用于那些想利用工人来参与政治的人。
工会官僚与社民党机关的保守性质,使工人当中最有战斗性的分子反对集中制与组织的概念。共产党的领袖来自战前的社会民主党,他们身上带着社会民主党留下的全部印记——消极被动的倾向,甘当事态的尾巴的习性。在这方面,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将其归咎于共产国际的领导,我们对此必须予以大力驳斥。这是因为,在莫斯科与德共的关系上,莫斯科的成功、特权、然后是威信,最后是专制,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德共的人员的平庸造成的。只要世界革命的前景仍是布尔什维克领袖关注的焦点,那么这个缺点就是暂时的,是能够得到克服的。但是,在这样一个有利的环境中,俄国革命的堕落却成了一个关键因素。在俄国党内逐步掌握了权力的斯大林派,驯服了德共,在这个强有力的党内,斯大林派仅仅遭到了微弱的抵抗,甚至当德共面临着由纳粹主义的崛起而造成的致命危险的时候,它遵照莫斯科的指示,执行了有罪的错误政策时也是如此。
在我们研究的德共这段短暂的历史时期当中,极左主义,以及一切自称以卢森堡主义为基础的理论,所提出的关于群众自发性的观点,都走进了死胡同,这是这段时期里最惊人的事实之一。革命的急躁情绪,以为由坚定的战士所组成的小集团和积极活跃的少数派能够代替广大群众的活动的悲剧性的幻想,对 “榜样行动” 的优点的坚信,贯穿于德共的这段历史。它们也是为这些因素而付出的代价:社会民主主义的实践在长年累月中垄断了工人运动,以及德共的缺点——它不能够对无产阶级的活跃的少数派对革命的渴望迅速做出响应。各种少数派的自作主张(既有来自德共内部的,但往往是来自德共之外的)使得德国资产阶级的各种活跃而又有组织的派别能够应付各种艰难的事态,并能够充分利用它们最根本的有利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当中的分裂。
德共在一九二三年的失败,终究不能代表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斯巴达克斯主义的失败,最起码不能代表共产主义的失败。它代表着整个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德共曾试图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下,推动德国社会主义运动重新统一起来,但是,它的动作太慢了,被世界危机的发展抛在了后头。
在此之后的德共的历史,又属于另外一章了,在这一章里,德共的一切原则路线都源自莫斯科。正是因为这样,再也没有人去始终如一地试图建设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的共产党,在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再也没有人去利用德国工人运动的力量、集中、文化水平与组织了。
由于美国贷款的注入,德国经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后,恢复了元气,并出色地发展了它的生产机关。然后,一九二九年的世界危机又重创了它,与一九二三年相比,这次危机在经济与社会上的表现都不一样,但两次危机都同样严重,并产生了同样的革命潜力。而这次胜利的是武装的冲锋队与党卫队(Schutzstaffel)。共产党人与社会民主党人,独立党人与改良主义派,斯大林派与极左派,布兰德勒派与托洛茨基派,都被肩并肩地送上了绞刑架,送进了集中营。在这个时期里,那个沿用了德国共产党之名的党,不再是列维、布兰德勒、拉狄克或马斯洛夫的党,他们都曾想把党建设成无产阶级的革命工具,但此时的党根本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此时的德共是一种 “新型的党”,它服从于富有魅力的天降英才恩斯特 · 台尔曼的权威,他显然是“元首” 的无产阶级翻版,永远正确,全知全能,可实际上,他只是照着苏联的 “天才领袖” 炮制出来的、专门用于德国的一个赝品罢了。苏联的官僚阶层已经不再关心组织德国革命,相反,它害怕任何可能危及不稳定的现状的事件——它的存活完全依赖于这个现状;德共成了一个机关,为了迎合苏联官僚的外交政策的需要,而执行其下达的任务,就是它唯一的用处。
继承了社会民主党的党官僚传统,又按照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八年的俄国模式加以改进,就产生了一个由各级书记组成的执掌一切权力的官僚统治集团(监督、通信与领导都是通过各地方委员会的政治书记进行的)——它完全依赖由少数几人组成的书记处,书记处直接领导着各个中央部门,并把控制各级党组织的权力紧紧抓在手里。党员不断变动,不停地被替换,拥有长年革命斗争经验的党员所剩无几,由八千名全职干部组成的机关足以牢牢控制住这样的一个党,再通过党控制了青年与失业工人——这些青年与失业工人当中,有一些人后来又参加了纳粹党,纳粹党让他们能够维持生计,并保证会去斗争。德共的力量,足以在它自己的队伍当中,以及在整个工人阶级当中阻止建立反纳粹统一战线,可是到了一九三三年,当希特勒匪帮成功掌握了政权机关的重要机器时,德共却不堪一击,在短短几天里就被打垮了,与它一起被粉碎的,还有其他工人组织,以及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工会运动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赢得的一切成果。
施特克尔、施耐勒、诺伊鲍尔、贝克与台尔曼等人或是死在了绞刑架上,或是死于刽子手的屠刀下,或是死于希特勒的监狱和集中营里,而维尔纳 · 希尔施、列奥 · 弗利格、雷梅勒、埃贝莱因、许斯金德、奇本贝格尔、列奥夫和海因茨 · 诺伊曼则死在了斯大林的格伯乌 [23] 的监狱或拘留所里。
最后的这次失败,是两个斗争产生的结果,这两个斗争尽管彼此相隔,但是它们的起源与结局却是紧密相连的。前者发生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三年,发生在德国各个工业城市的工厂与街头;后者发生在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七年,发生在俄国共产党党内,并以斯大林及其官僚机关的胜利而告终。在这两场斗争中,世界无产阶级都在至关重要的战场上失败了,这暴露了无产阶级在组织上和理论上的悲剧性弱点,并指出了克服这种弱点的唯一方法——建设一个真正的国际。
而在中国、某种意义上中国并没有出现、或者说任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或者说,如果德国的工人还能够造就出自己的类似于革命工长组织、自己的社会民主党与斯巴达克派甚至是自由工人联合会。中国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史决定了事实上中国本身要面对的是困难的处境、如果德国的革命者还有一些这样的队伍、那么中国更加困难。
确切地说、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如果说德国人的问题虽多、但德国面对的条件、却是在中国根本无法得到存续的,在那个时代、中国曾经出现了不亚于西班牙、不亚于俄国、甚至不亚于德国的工人的运动和浪潮、但是,恰恰是这种不发展的水平、恰恰是作为一个组织、它早期的弱点决定了他本身而言出现和德国革命者一样对莫斯科的依赖就是如此。
因为根本就没有在那个时代支撑一个 SPD 一样的组织、而中国也没有可能出现改良主义、因此事实上,教员事实上扮演的角色、是陈仲辅和李守常无法承担的那个水平。
也恰恰是这种现实、这种基于现实的建设与其他措施造就了工人力量的发展和增长。而真正推动这一切的,也恰恰是特色本身
谢邀,70 年代,美国和中东国家关系可能不好,苏联的石油得以卖个好价钱。可是从 79 年 12 月,苏军入侵阿富汗。战斗民族其实不善打架,加上有美国使坏,把苏联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整个 80 年代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想办法抽身。
1,八十年代都是资本主义收买无产阶级的年代了,生活过得好了,也没挨过当年的毒打,自然对马克思总结的规律嗤之以鼻了。
你看美国现在冷战胜利之后接着吸血了,无产阶级又开始不老实了吧?
2,苏联自己拉了。
科技科技没追上新一次革命,政治政治贪腐横行,经济经济越拉越远,太空竞赛都没赢过美国。
你真当普罗大众都懂理论啊?这帮人就是看苏联强就觉得苏联做得对有道理;看美国强就觉得美国做得对有道理。
你没看现在中国强起来之后,这帮人为了维持统治已经开始气急败坏捏造纯粹的假新闻来遏制中国的影响力了吗?虽然中国连公有制都扔了,这帮人还是不放心,人家国民反思的时候可不会看这么细。
3,理论的固有缺陷
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先验劳动价值对后验博弈价值时的难以量化。
集权政体对民主政体,缺乏监管、分权和制约带来的极速腐化和脑死亡。
这个没啥说的,第一次建国尝试就在所有细节都做对了,这反而是个概率极小的不怎么符合唯物史观的美梦。
苏联的意识形态,搁去美国不出三年估计早就被群众推翻了
70 年代左翼风暴,其实都是出生些小资产阶级的人反对大资本家和寡头统治(古巴卡斯特罗医学博士学费很费钱说明他出生的家庭条件不错切格瓦拉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经常的排头就是带劳力士手表抽雪茄烟),反对独裁(当时美国扶持一大堆军政府)拉美基本都是军政府统治,韩国军政府和台湾也是戒严期,新加坡一党制,那时候共产主义解放的口号喊遍全世界。可是随就资本主义国家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内部的改革福利政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而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中发达国家巨大的经济,生活水平差距。理想终于败给现实。西方政府鼓吹是他们自由民主,所以他们才经济发达。吹多了所以大家也就信了。
结果 80 年代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反思了落后改革,连中国也开始改革 (领导人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后有中国成功了几十年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改就改就还没了,现在的独联体国家有几个发展的好,东欧依然比不上西欧。
人类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要看上一代人和这一代人的童年与青年经历。
七十年代的上一代,他们的童年经历都是工业化竞赛、全球殖民争霸,而七十年代的这一代,他们的童年与青年是大流感和一战二战。
一战二战之间发生了什么?苏联和共产国际。
那么,八十年代呢?
八十年代的上一代就是七十年代的这一代,八十年代的这一代,经历是二战结束反对纳粹和集权主义。
人生经历就这样,能怪谁呢……
因为继五十年代苏联变色之后,七十年代苏联南方一个国家又有变色,世界革命的心脏由此被摧毁,所以国际共运遭受了致命打击,这时候就轮到 zcjj 开始搞自由化反攻了
左翼难道全都是博茨维克那样翼赞强权政治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别整天拿着冷战思维到处说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左翼思潮风起云涌是建立在五十年代开始的殖民地解放浪潮方兴未艾,越战后美国国力衰弱的基础之上。当 80 年代美帝实力逐渐恢复,苏联则陷入僵化,苏修早就变质的意识形态已经扛不起国际左翼运动的大旗了,可以说在整个 6,70 年代左翼对外意识形态输出靠的是 mao,霍查等领袖地位和意志,当这批人退出历史舞台后,gm 后继无人,世界上谁强大谁就先天占据上风。所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软件的功力要硬件水平来支撑,缺一不可。
因为新自由主义兴起
人类不可能通过保守主义一直生存下去,而这也是激进改革主义经久不衰的原因,我想在世界再度混乱左派依然会占据上风,因为只有改革人类才能向前,有时候不是人类科技达到瓶颈而是社会生产关系落后,社会组织形式落后,而科学技术与社会组织形式相互改变。
统治性社会越来越向工作服务性社会过度,在生产力变革下社会制度可以更加高成本化,高规则性化。
一个视角:六七十年代左翼风暴一直都是知识分子和学生搞起来的,没啥群众基础。
68 年法国五月风暴正盛时,戴高乐宣布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你们不是说自己代表人民吗,那我们让人民投票来选一选? 结果左翼阵营大败,运动不攻自破。
群众运动搞不下去,左翼运动就开始极端化。有些年轻人开始搞恐怖活动,绑架、爆炸、暗杀(不过也有一些事件是 CIA 栽赃陷害的)。右派对此大做文章,希望安生过日子的老百姓选了主张 “法律、道德与秩序” 的右翼政党上台。
其实七十年代就开始右转了,只不过右转的同时,左翼也在兴起,但撒切尔里根这类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八十年代上台的,所以给人一种七十年代左翼还在造反,八十年代大家都右转的错觉。
如果从经济角度分析的话,美国七十年代右翼和左翼的兴起是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造成的。二战之后的资本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战后到七十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标志的阶段,一个是七十年代后的石油美元阶段。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在战后的早期,美元之所以能以黄金为锚,是因为欧洲在五十年代都在重建,全世界基本上只有美国是贸易顺差,但问题来了,欧洲国家没钱,怎么重建呢? 如果欧洲不能重建,美国在战后大量的过剩产能也没法消化,所以战后美国用贸易盈余通过马歇尔计划对盟国进行援助。盟国重建之后,德国日本开始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同时由于越战的关系,美元也印得越来越多,美国的贸易盈余也越来越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就不可避免了。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战后的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是美元贬值,美国的盟友失去了贸易顺差,而另一方面是美元贬值给美国国内带来了巨大的通胀,美国需要贸易顺差来增加美元的信用,为了与其他国家竞争,战后延续的保护劳工和福利国家的罗斯福新政是没有办法维持的,七十年代美国在经济危机中右转,当然同时兴起的也有左翼。
美国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危机和美元的问题的呢? 七十年代美国有两个关键人物,亨利基辛格和保罗沃克。基辛格问沃克,美国作为一个贸易逆差国家,怎么维持霸权呢? 沃克说,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维持霸权不重要,只要美国能回收贸易盈余就行了。这个就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石油美元的逻辑。
中东产油国只收美元,这个使美元再与黄金脱钩之后,重新确立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但如何回收其他国家的贸易盈余呢? 美国通过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来吸引外国资本拿着贸易盈余赚的美元,到美国金融市场来投资股票国债,从而完成了贸易逆差到投资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中,最关键的就是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而这正是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就重新成了资本主义大本营的显学。
自由化是对左翼的修正
所以是社会高压后必然出现的贤者模式
这是因为人们发现该模式不能为他们带来利益而导致的,当初是怎么许诺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克思主义者不是最先进生产力的掌握者。最温和的说法是,社会主义的建成条件尚不成熟。比较乐观的中国定下了百年计划,比较悲观的苏联选择了摆 + 寄。
第二,假设你是美国人,你是愿意过 6w 美刀,第三世界做牛做马的日子,还是愿意解放全人类,和全世界一起过 5.99w 美刀的日子?
第三,学说,哲学,思想的进步速度远远不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原教旨式的微操和思维预言逐渐落后于时代。但是,只要我一开始就摆烂,反而不存在德不配位的危机。
因为实践。首先政治上,“第三条道路”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欧洲广受推崇。欧洲各国左翼政党自 20 世纪初、20 世纪 50 年代两波社会民主党执政潮流之后,第三度发生左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它们靠的正是开辟自由市场与中央计划之间 “第三条道路” 的政治主张。所谓 “社会市场主义” 理念就是这一时期被德国社民党提出,并得到英国等地社民党推崇和实践的。另一方面,戴维营会议和古巴导演危机后,美苏两极之间的冷战进入缓和阶段,各自在国内宣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入和平竞争的长期阶段”“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的转折点”,主要发达国家都进入了长期的和平建设时期,战争主要在以色列、埃及、阿拉伯和第三世界发生,换言之,世界主要经济国家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作为国家中心任务的阶段。文化上,新兴的文化消费产业和消费社会开始出现,引起了休闲产业的大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广泛变革(譬如录像带、流行音乐和漫画动画的兴起,科幻奇幻小说风潮等)。
经济上,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但凡看过近代史教科书都知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发生了广泛的改良,用左人的话说是 “剥削方式更加隐蔽”,不再是 19 世纪那种赤裸的用鞭子监工,用各种借口克扣工资和强迫加班的粗暴的剥削,反而改善工人待遇,注重提高工人自主性的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流行,工薪阶层的待遇得到改善,收入增加,城市白领阶层普遍步入中产阶层(日本所谓“一亿总中流” 就是指这个阶段,即大多数的领取薪金的职员都步入中产阶层),无资阶级之间的尖锐对抗开始缓和。随着股权分散化和反垄断法出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资本官商勾结的情况受到限制,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不可能明目张胆进行诸如组织价格联盟打压中小业者,垄断政府竞标工程这种事情,社会公正情况有所好转,底层和中层民众生活获得改善。
另一方面,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僵化腐败,经济萧条,人民生活长期无法改善,甚至连粮食和毛线等生活物资也开始短缺。精神生活也广泛受到压抑(连听摇滚乐都被视为反革命行为要秘密进行,东德广受欢迎的摇滚乐团被驱逐出境)。美国自越战失败后处于战略收缩期,苏联则处于战略扩张阶段,结果却是越发暴露了被称为 “勃列日涅夫主义” 的霸权主义狰狞面目,遭到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普遍警惕——具体说,,中印战争中支持印度的侵略扩张,武装入侵和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中止其合理的国内改革,1969 年与中国开战,入侵阿富汗等等——再没有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会将这个霸权帝国视为民族解放者了。正如一句话说的,“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其自身也没有自由”,苏联压迫内部盟约国和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对内部的工人罢工自然不吝强权压迫,对知识分子、艺术工作者进行监听监视,反过来这种无处不在的监视措施又更加剧知识分子外逃风潮。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贸易全球化的深化,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劳动密集工业开始向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南方第三世界国家转移,这就产生了一股由北向南,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外包和技术转移的潮流,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世界市场分工,所谓 “亚洲四小龙” 等发展中国家靠承接西方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腾飞,这也带动了东亚其他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缓和了作为 “热战前线” 的东亚四十多年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最近韩剧《第五共和国》很流行,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在 20 世纪中期,不止是中国,东亚各国,包括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等,都持续几十年在大搞特搞阶级斗争,对立两派都认为不把另一个阶级全部消灭无法建设一个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新国家。然而亚洲 “四小龙” 一出,大家忽然发现,即便暂时搁置阶级问题的彻底解决,一门心思进行经济建设,照样可以建设现代国家成功,这就给东亚各国提供了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并缓和矛盾的新思路:多年斗争解决不了的国内问题就先搁置,先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解决,用发展来促进社会矛盾缓和。国家共同中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但是中国的选择,当时的中日韩其实都选择用这个方式,搁置斗争得头破血流斗了几十年依然得不到解决的“国家中心问题”,选择先搞好经济和民生建设。
左翼不等于苏东
右翼不全是自由主义
关键是里根和撒切尔在美国和英国的成功。里根在美国的减税方案和小政府,coupled with 撒切尔在英国实行的对金融市场的 deregulation 和英国经济的 privatization, 给两国经济注入活力。后人把撒切尔的改革叫做 the Big Bang. 里根还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
与此同时,苏联的休克疗法没有用处. 经济萧条加上贪污造成民怨,以至于苏联解体的时候估计苏联人自己也以为这会是一场自我救赎。这个就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有饭吃,有收入,百姓才会安居乐业。朝鲜这种不发展经济反而注重导弹发射的国家也是苏联这种。
我们中国选择改革开放才是对的.
忘了说里根和撒切尔都是来自保守派政党。这个很有意思。其实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在不少方面观念是一致的,比如说市场经济和保护 civil liberties。不一致的地方是对于堕胎,枪支管理,还有税方面的不同看法。这几年又加入了所谓的黑人权还有学生债务。基本上保守派反对堕胎和对富人加税,支持公民持枪权和美国现有的选举体制。自由主义支持堕胎和大麻合法。要求很严格的枪支管理。 极左还要求对富人大幅加税,支持免除学生债务。还有就是提供北欧国家一样的各种社会福利。最重要的是有不少极左黑人觉得黑人才是大爷.
苏联在一开始确实让人心潮澎湃,但是后面变味了
而资本主义领头羊美国在冷战时期做了很多事间接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制度好,自由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已。
从结果来看,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确实做到了为人类进步拼尽全力,当他们分出胜负以后,就不再愿意承担责任,以至于现在搞的一塌糊涂。
阳春之后,必有白雪
因为八十年代都修了,没有团体举起阶级斗争大旗
屁民们对现状不满,然后就指望着左转能解决一切问题。后来逐渐发现苏联更离谱。
很显然搞 zz 运动是需要钱,管他左中右。
对于一个组织,一个集团,一个实体而言,最难的事情不是往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坚持本心的同时左右逢源。
因为极端化是非常简单的,但刹车往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对于组织内的任何个体都不愿意承担这个刹车的责任。
不论何种意识形态,执政党的第一任务,我认为都是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保证自己有力量发号施令,才能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如何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我觉得答案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人民群众究竟在不在乎你是左还是右,人民群众究竟在不在乎你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我认为是不在乎的,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今天过得是否比昨天好,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增长。如何保持国家增长,才是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关键,也是执政党的首要任务。
计划经济当然有增长,但是相对于市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不足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能够提取更多的劳动剩余价值,从而加快” 投资 – 增长” 循坏。
在以国家为单位竞争中,增长动力的强弱无疑会影响政策走向。
所以,我认为共产主义的凋零,根本原因在于为了尽量减少对剩余劳动价值的提取,削弱了增长动力,导致以国家为单位的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它们对第三世界的剥削会越来越严重。第三世界的工人阶级会逐渐意识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虚伪性,左翼风暴很快又会席卷全球。
而且这一次左翼浪潮的策源地会是印度。
会不会是因为大家不是瞎子,时间久了总能看明白
看到了其中一个回答从工人成本角度分析
很好的契合了政治是经济的外在表现。
得出结论,一众发达国家的工人的成本加上福利已经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所以政府财政破产,开始减少工人福利待遇。
实际忽略了三点,
第一,当时 45 年二战结束,全世界都打烂了,所以有大量的需求,比凯恩斯还好用。
第二,战后全世界婴儿潮,福利和工作是按人头给的,没有科技突破只能够支出不断增多,同时无法提供就业岗位。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上层肯给超过国际标准的福利待遇给本国工人阶层。是因为当时一直在准备打三战,工人阶层是最好的军队预备队。
所以当时不止西欧北美,苏联跟东欧的工人阶级的收入福利也是长期超过成本的。
只不过资本主义国家成本让殖民地提供,苏联东欧的成本一般让本国农民提供。
甚至中国大陆也是,我们当年的工人阶级实际上也是要参与三线建设跟军事训练的。
为了准备三战也必须用高额的社会成本去培养军队的后备军工人阶级。
所以由于长期无法开战,社会主义阵营财政率先破产,所以资本主义自由阵营也开始肆无忌惮抛弃本国无产阶级,开始转移低端产业了。
联系到现代战争的冷战模式,一般以贸易战金融战为核心
2016 年南海飙车以后,某个阶层工资收入暴涨,也可以大概得出新时代大国战争的后备队在哪了,反正不是那群打螺丝的。
小球转动大球
那么 你需要先说清楚白左算不算左?? 说清楚了 这个问题就有答案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七十年代的 “左” 与八十年代的 “右” 有很大相似之处。
毕竟左右概念并不是绝对的。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的前提是旧的社会形态已经落后腐朽,反而成为了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而资本主义,至少在当时,还远没有到这一步
意识形态:
通过引导意识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构建具有思想吸引力、政治执行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马哲里面最基础的理论角度来看: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事物发展规律。
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内,收到外部环境、内部生产力水平、普遍社会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特定时期内的意识形态基本上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相挂钩的。
七十年代的世界思潮、八十年代我国刚刚改革开放过渡等等特定时期,意识形态的特殊历史阶段性很明确。
单纯去看这个问题,意义不大,需要对历史、政治、经济、生产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的判定。
当然,其中也会夹杂一些个人对时代的影响。
中国转向了
人们想要的什么,想要的是富足的生活,安定的环境。这两样左翼运动和共产主义一个也解决不了。
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势微,经济危机,美国深陷越战,能源价格暴涨,劳资关系非常紧张,而苏联确因为卖石油大赚特赚, 人们开始想,是不是左翼运动可以更好呢?于是左翼运动此起彼伏。
八十年代,石油暴跌,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危机,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也激情褪去,慢慢就恢复正常了。
如今 21 世纪,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靠左翼和共产实现富强的,一个都没有!
你们都没说到点上
当年左派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各国政府开始干黑活了
看完欧美对付左派领袖的手段后你就会明白明朝厂卫制度多么的亲民了
我从 “大历史” 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黑格尔辩证法认为,社会进步往往是两种极端观念不断冲突不断和解的过程。当一个新的观念,比如性解放,出现在社会的时候,它往往是以最极端的方式出现的。我们可以看到六七十年代各个西方国家轰轰烈烈的性解放运动,像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法国新浪潮运动等。在这之后,反对这个观念的思潮也会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就比如里根时代 “回归家庭” 的社会变化。
等到这个社会经历了两次极端的思潮后,这个社会才得以慢慢变的不那么激进,两分可以慢慢得到和解。但小规模的反复还是存在的,最后社会才能到达一个比较合适的程度。
同样的过程几乎可以从历史中所有社会变革里找到。英国革命:
议会处决了查尔斯一世—》查尔斯二世复辟—》光荣革命
还有法国大革命等等
自由和平等是要成本的。
70 年代看上去是左翼盛行,直到今天,左翼也有很大势力。为什么反而是苏联灭亡了?
因为苏联支付不起自由的成本。自由的背后,是金钱的流淌,苏联没有那么多钱。
这样的事很多。
2011 年美国还支持阿拉伯之春。
今天呢?
苏东巨变后,东欧那些共产党员被拖出去枪毙关监狱,包括那些提前走位妄图投靠自由派的走狗,什么叫民主之后杀全家。
自由派上台后给了鲜明的例子,某些人都被吓傻了,老照是怎么,咳咳
前几年狗汉奸美分公知还叫嚣民主之后杀五毛全家
其实就是财富聚散大周期的往复循环。
左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福利化风潮,从 1900 年代左右,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就已经风起云涌了,生产过剩,两极分化剧烈,普通民众呼吁抑制贫富差距,大背景下,最终爆发了一二战。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1910-1949 年中国革命、1932 年美国民主党罗斯福新政、1950 年代持续几十年的英国工党内阁,这些左翼革命或变革,执政思路都是社会主义、政府干预经济、国有化、社会福利化,以便抑制两极分化。
一系列左翼变革、革命一直持续到 1970 年代,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财富兼并现象,社会趋于平均主义。然而后期,平均主义下的国有大锅饭、劳动力不足、生产紧缺的问题愈演愈烈,70-80 年代,爆发了生产紧缺型经济滞胀危机,社会主义、凯恩斯经济学束手无策。到 1980 年代,世界各国左翼力量被取代,英国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改革、中国的邓小平改革、美国的里根改革,都迅速右转私有化、资本和市场自由化、去福利化,以发展经济生产力为根本,一直持续到今天,如今便又引发了财富兼并、两极分化加剧的新一波循环。
资本主义通过改良续命成功…
石油危机,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连连失效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世纪 7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发生堪比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危机,美元被迫与黄金脱钩与石油挂钩。各个国家因为经济危机不得不开始进行改革,比如智利 阿连德,虽然他因此被皮帅背叛推翻。这个是大前提,生活过得不好了,底层人民才想着做饭。要是人人都能吃饱饭谁没事想着天天 revolution?底层人民心中的怒被勾出来了,revolution 的形势一遍大好
2、两种体制应对危机的不同表现
前苏联因为集权应对危机出人意料的好,老美因为自由主义拉跨的不行,所以 70 年代苏攻美守。由于苏联这个先锋队存在,revolution 有了世界领导者,在 revolution 的良好形势下,苏联借机向全世界输出意识形态,所以全世界左翼高潮来临。
而南苏联面对危机,经济上提出上山下乡,政治上教员提出继续 revolution 的理论成为第五位伟大导师,军事外交上面对苏联的持续输出不得不与美国联手与尼克松会面、三线建设…
3、80 年代的崩溃
先锋队理论的重大 bug 就是人民没有监督权,由于集权,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先锋队迅速堕落,人民意识到所谓的民主和自由是怎样的。否定之否定了属于是,历史螺旋上升,新自由主义思潮回归。
教员之所以伟大,在于企图修订伊里奇的 bug。导师之名,无愧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不是陷入意识形态幻觉的人能理解的。
其实很简单,战后婴儿潮人口在 70 年代长大成人,却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运动主要以青年为主体可以证明这一点。活不下去,那就上街闹了。80 年代后全球化深入,分工扩大,生产力提高,尤其是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足够的新产业和就业岗位,年轻人有活路了谁还闲的玩命去。
事物总要走向自身的反面。
70 年代冷戰在越南有個轉折,越戰前後是共產影響力最強的時候,冷戰後期阿富汗拖垮了蘇聯誰還向左?
1. 左和右对事物的认识,逃不过阶层这个 “屁股”,是屁股决定脑袋。
2. 左和右,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其对内和对外,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认知。
综上 1+2,可知:
1. 从一个国家国家、民族内部看,当劳资双方的对立成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左通常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仲夏阶层 / 阶级的主要立场,即大家常说的左翼运动,甚至革命;
2.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国家之间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福利社会形成,这时的主要矛盾变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是产业链的分工、高利润的垄断等,这时候矛盾的主要表现就是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
当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经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时,从左右看,即便是发达国家的劳工阶层,在落后国家眼中,那也是右的。
因为资本主义的转型
因为里根上台了
可能是那个时候有石油危机吧。
70 年代
分三个大部分国家来看,一看已建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类似苏联甚至胜过苏联的先锋队腐化问题,这时候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斗争会加剧,且因为先锋队本身的不成熟,诞生以来的伴随的各种问题,会大量爆发,苏联和越南是联合起来是有希望的撑更久的,但苏联能力强,外强中干,乱干事,号召力却逐渐变弱,越南号召力还在,但国力不行,内耗大大增加,左翼思潮的根据地已经守不住了
第二部分看全球的民族解放,一方面民族解放确实使很多国家人民从殖民地阶段解放出来,但另一方面,由于是资产阶级革命,或不彻底,使大多数民族解放国家加入全球化的血汗工厂等下游,一边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打工,另一边又是持续的商品资本倾销市场,这些极大缓解了参与全球化尤其是占主导的美国本身的一些危机,同时也使美国、西欧能进一步减轻剥削本国,使发达国家的左翼工人土壤基本不存在,同时民族解放国家由于初步加入全球化,资本主义刚起步,矛盾并不显著,左翼土壤基本被慢慢侵蚀
第三部分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西欧经过了二十多年重建,美国发了二十多年二战红利,且伴随着全球化市场进一步扩大,经济危机等被转移,本国无产阶级在外国成为现实,这时美国西欧完全可以让小利 ,让工人舒服很多,自己国家工人多少,全球链工人多少,可以比较一下,并且随后续中国等具有一定合格技术工人国家加入全球化,全球化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压力进一步减轻
从经济上看,70 年代后到 80,90 年代甚至到 00 年代都是全球化高度发展的时期,这时,因为全球化,经济确实是高速发展的,矛盾在积累,但全部被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给掩盖,随着高速发展,全球大部分能工业化能进入市场当劳动力和当市场的国家被开发完,这时全球实现类似一整个国家这种高度资本主义甚至到帝国主义,当金融远远大于实体时,全球金融危机就不会被掩盖,当然有人救的除外( )
列宁的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在当时是正确的,但那仅仅局限于当时成为帝国主义的国家,那时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大片殖民地,封建国家如果解放生产力,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他们即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过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些国家是被半抛弃的,苏芬战争的恶果,一直持续至今,但同样教会社会主义国家或马克思主义者,从 20 世纪以来,虽然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但是,很可能需要他们自己先在自己国家联合起来,这才是最有可能的世界解放方式,而非苏联的踏平西欧
70 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有没有存在意义呢?当然有,尽管他们可能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谈判的桌子的一半,但也会是那张桌子的一根柱子
因为当时给他们带来希望和精神的地方变色了
我就想知道有没有人能用概统论证一遍计划经济的可行性
感觉连一个机器人啊自动驾驶啊这么小的随机模型都没玩明白,去搞计划经济这个地球 online 的 highly stochastic partial observed model,不是作死么
人类的解放,指的是人类中个体的解放,而不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解放。
集体和个体,是太平的两端。
集体属性越强,个体属性就越弱。个体属性弱到极致,个体就失去了人的属性,沦为工具。
个体成为集体一员的前提是,个体认同集体,愿意接受集体中的各种安排,而不能是集体强迫个体。换言之,集体利益是在个体利益之下的,除非个体主动选择集体利益。
集体叙事玩不下去了,东欧剧变就出来了。
70 年代说是苏攻美守,苏联局势大好、美国乱象丛生,但英特尔、联想、苹果都是 70 年代建立的,准备将第三次科技革命向民用普及。苏联经济蒸蒸日上,靠的是油气价格上涨;美国虽然经济滞涨、社会思潮混乱混乱,但活力不减。
1956 和 1976 两个年份
你猜 78 年发生了什么
因为 70 年代石油价格暴涨 80 年代石油价格暴跌
钱。
我说的是印度,精神领袖自己都变成唯心主义者了。五十年代和外宾的谈话,对宗教的态度,在国内对思想的严酷压制,因意识形态对人的严酷刑罚,因思想罪杀死的人。六十年代因思想罪杀死的人。七十年代突然变成了唯心主义者,请看他和机要秘书的谈话。又竟然命令放宽对七六清明事情相关人员的处罚,不追究相关外地人员。及春桥的文章。都证明他们变成了唯心主义者了。对意识形态领域也不象以前那么严酷。这里要讲明基督教是生活资料都共享。国际上左潮主要是发生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些人本身也是基于世界观而行动。精神领袖的国家意识领域都退缩了,他们还不树倒猢狲散?
知乎用户 曹陈思 发表 原回答已被删除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实际上的政治书: 有趣得紧。 当然,教材不太有趣,但历史有趣得紧。 知乎用户 易安竹 发表 我们的教科书走苏联的路子,都是精炼的概念、定理、公式和分析。这种路子的教科书就是枯 …
知乎用户 子木年华 发表 中国最强的博弈技巧,就是当年毛主席的那句话。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不管西方怎么封锁我们,抹黑我们,中国只要明确了发展道路,很多问题依然迎刃而解了。 这就是最大的智慧。 知乎用户 猫老板锐视角 发表 立国之 …
知乎用户 九斗 发表 苏联到最后基本盘究竟是什么其实是个问题。所以导致最后的苏联形成了一个很奇葩的一幕: 特权阶层不支持苏联,因为只有打破苏联的体制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广大人民群众厌倦了旧制度,认为变革寻找新出路才能获得更好的前途; …
知乎用户 枯叶飞雪 发表 在中国进入 wto 之前,美国从来没找到一个和中国一样,人力成本低,社会稳定且地域广阔的代工厂。 美国人惊喜的发现,中国是他们完美输出通胀的地方。而且,中国人手里的美元只能投资美债,美国人赢了两次。 因此,对于美国 …
知乎用户 阿疯 发表 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这个样子,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也非常厉害。只不过实际操作极其困难。新中国学了十多年,苏联专家手把手的交了五年,中国连门槛都没有迈进去,只是在门口看了看,由于实在太难不如自己搞吧。 中国的 “计 …